很多人以為歷史最悠久的國家應該是中國,一般都說「中國五千年」,但其實這是以漢人為中心的說法。
我們讀歷史都知道中國這片土地歷經多少朝代更迭,改朝換姓,甚至還有人說元朝和清朝是「外族入侵」,說「中國變成外族殖民地」。所謂「外族」是以誰的立場來說的?不就是漢族嗎?
其實本來就沒有「中國五千年」的概念,每一朝代的推翻,都是建立新的國家(例如大清帝國),所以說五千年的應是「中華文化」,並非中國(國家)。
因此若將「民族」(漢族)元素拿掉,以「土地」(地域)來說,也就沒有什麼叫做「蒙古殖民地」、「滿清殖民地」了,自然會發現中國一直不是中國,而是在同一片土地,在每個時代建立各個國家罷了,而這些國家一路傳承、交流、改造,形成了至今我們所認知的中華文化。
之前發現一篇文章可參考【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少騙,真正的中華民族早在 3 千年前就被周武王給滅絕了】。雖然文章裡有些論點我不盡認同,也不算完善,仍有爭議之處,但基本概念是可理解的。
作者寫道:「所謂『中華文明』其實並非漢人獨有,而是眾多文明共同建立、共同分享的,在每個時代漢文明都不停變化,因為在每個時代漢文明都吸收了其他的民族納入。真正的漢文明在唐朝就已經不純粹、在宋朝就走樣、到清朝根本看不懂了,中華文明是眾多異族跟漢族共同打造分享的結果,甚至應該說,所謂『中華民族』根本就是一個騙局,因為從來不存在這樣一個民族,所謂用中文就是中國人自然也就無從說起了。」
再者,維基百科中亦有寫道:「『中國』一詞本身有多種不同的含義。古時『中國』含義不一:或指天子所在的京師,如《毛傳》:『中國,京師也。』周朝的概念中,『中國』的含義不僅是對天子所治理的地域稱謂,也有中央之國,主掌天下各方諸侯國的中心的涵意;或指華夏族、漢族地區。如《禮記·中庸》:『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而華夏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因稱其地為『中國』,與『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華』含義相同……此外,也具有單獨代指漢民族的用法…也就是說,秦漢以後,『中國』一名主要作為統一的中央王朝統治領域的泛稱或正統王朝通稱,基本上涵蓋了地理、民族和文化意義。」
由於「中國」的意義廣泛,在多方應用下難免搞混,但要弄清一件事,在古代自稱中國的例子是有的,如元朝、明朝,而明朝有位著名的西洋傳教士利瑪竇,在其著作《中國札記》中亦寫道:「今天我們通常稱呼這個國家為Ciumquo(中國)或Ciumhoa(中華),第一個詞表示王國,另一個詞表示花園,兩個詞放在一起就被翻譯為『位於中央』。我聽說之所以叫這個名稱是因為中國人認為天圓地方,而中國則位於這塊平原的中央。」這一段文字很清楚點明重點,「位於中央」是中國名稱的由來,且出現「中國」這個詞為國家代稱是在歷史中後期(約為宋元時期),一開始並沒有廣泛應用這樣的意義,而「中國」的用意,多指地區,是指中央的區域,並非真正的國家名稱。所謂的「傳承」,是傳承文化、制度等等,並非民族。
前述有說「中國」一詞涵蓋了地理、民族和文化意義,但整體來說,地理和文化意義較為顯著,民族倒是沒有特別顯現,而且「民族」的定義會對前兩者產生矛盾,比如元、清兩朝是外族,但他們承襲了中央這塊土地,也承襲中華文化,他們也自稱為中國,所以「民族」這一點已被打破,這也呼應一開始我所說的「根本沒有什麼『蒙古/滿清殖民地」一說。
如此說來,以前所說的中國絕不是單指一個國家,而是涵蓋同一地理位置所創建的諸多國家匯集而成的文化,而維基百科中亦有指出:「國號是源自中原王朝所特有的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並沒有任何一個朝代直接以『中國』為國號,『中國』一詞並不是用來指稱一個政權。」由此可知,這和現在的「中國」的意義是不同的---無論是「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國家名稱,而先前的原意,較接近於「同一地理區域(中原)的政治文化體系」。
所以,若要問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不是一家,要以民族來講或許可以勉強牽到一點關係(但台灣人民並不等同於漢民族),但地域已不同,文化更大不相同,就好比美國源於英國,但英國不會跟美國說「我們是同胞」、「你應該回歸到我的懷抱」、「我是你的祖國」等等的話,因為他們的地域與文化也已大不相同了,僅有民族牽扯上一些關係。假使英國之後滅亡了,也不會把美國當作他們的延續而說「英國歷史xx年」。
從前的定義與現在已有轉變,以致於現在有人用扭曲的說法來解釋,如果所謂的「中國」是像日本那樣「萬世一系」倒還說得過去,可是事實上卻是推翻前一政權,抄家滅族,改朝換姓,並不是國族或家族的傳承。然而這樣用「中國五千年」,講成好像這個國家歷史有五千年,這是不對的,實際上這五千年來有多少國家已滅亡了。
但以文化來說是可行的,例如台灣的確傳承延續了中華文化,但我們不是目前定義的「中國人」,假如台灣再存在一千年,我們的存在不能說是「中國六千年」,而是「中華文化六千年」,這樣說明就更能理解了,也就自然把「國家」和「文化」分開,就不會再糾結於「中國」一詞而產生混淆與誤解。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