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5-02-06 08:00:00| 人氣384| 回應0 | 上一篇

不願接受不公平就是「不滿足」?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開頭先講個故事:

一個幼稚園裡,老師分糖果給三個孩子,其中一個只有拿到一顆糖,其他兩個都有拿到三顆糖。

一顆糖小朋友:「老師老師,我也要三顆。」

老師:「已經有給你一顆了,你要知足,不滿足我也沒辦法。」

一顆糖小朋友:「???(我只是想和大家拿一樣多而已,這叫不滿足嗎?所以我不乖嗎?我不該跟老師要嗎?」

相信大多數的人應該會覺得老師有事,也能理解一顆糖小朋友的困惑。

但我過年時遇到這樣的事,而我媽並不理解(或說不想理解)。

其實一開始是我媽先提起,在聊現在很多人生一個就不生了。

我回應:「現在有生就很好了,看看現在房價物價漲多少,小孩不像以前能隨便養,現在補習費、才藝費...都成必備的。所以現在很多人要嘛生一個,或是結婚但不生,光是房子就買不起了,尤其雙北,即使結婚生子了仍租屋的大有人在。」

我媽就說:「幸好你哥那時先買(房)下來,現在這種房價根本沒辦法買。」

我說:「那是你們有幫他出頭期款200萬,不然他這麼會花錢,是有本事買房嗎?又不是每個人像他這麼好命,有人幫他出錢買房。」

然後我媽突然就說:「以前有人幫我們買房嗎?反正我能幫盡量幫,不滿足我也沒辦法,有本事自己去買房呀!

我:「???(是在講我嗎?)」

當下真搞不懂是什麼情形!我講的是實話,我哥當時戶頭只有十萬元敢說要買房,還不是我爸媽出錢。然後扯到我身上也很奇怪。


我後來想了一下,我媽會回這話有兩種可能:

一是她心虛,我前面講的「不是每個人像他這麼好命」的人,是指在外租屋、沒辦法且沒人資助買房的人(就順著聊天內容講下來),我根本沒有想到自己。但她竟以為我在跟她要錢買房,那因為她只給我哥,沒有給我和我弟(但我媽有說過好幾次,老家的透天以後就給我弟,既不幫我買房也不留房給我,所以我得自己拚),心裡有鬼才會聽什麼都以為人家在說她怎樣

二是我踩到她「心中好兒子」的線。我只要講我哥或我弟哪裡不好(明明她自己也會講給我聽),通常會反被講,反正她不要她兒子不如我,所以從小就不要我讀書(常說我讀書有什麼用、女生不用讀太高學歷)、找好工作(說畢業後在工業區找一份行政助理的工作就好)。

而她回的「以前有人幫我們買房嗎?反正我能幫盡量幫,不滿足我也沒辦法」這幾句話邏輯漏洞百出:

1.以前沒有人幫她買房是事實,但你拿上一輩的來比較幹什麼?人家是拿平輩來比,比如哥哥有,弟弟卻沒有,然後媽媽說以前你外公外婆也沒幫我買房,弟弟應該會一臉問號---重點是你拿錢給哥哥買房呀!要嘛就都給,要嘛都不要給,拿上一輩的事來當理由很奇怪!

2.承1的兄弟情境,既然兩邊給的不一樣,且是0和100的差異,怎麼能說「能幫盡量幫」?請問對弟弟有「盡量」幫嗎?都去幫哥哥了,哪有多的幫弟弟!還說「盡量幫」,把自己說得很盡力很偉大,太矯情且扭曲事實了吧!

3.「不滿足我也沒辦法」更奇怪了,就如同我最前面舉的幼稚園老師分糖果的例子,只是想和大家拿一樣多而已,這叫不滿足嗎?真的很好笑!

4.最後一句「有本事自己去買房」也很好笑,所以「哥哥沒本事是應該」,弟弟沒本事就不應該嗎?反過來說,弟弟就算有本事也是應該的,是嗎?

 

以上4點怎麼講都不合理,一整個怪!

 

我也理解到:愛你的人會心疼你,不愛你的人會打壓你還說你不滿足。

待人不公者,只會推說別人不滿足,從不檢討自己一開始就無端正之心,才會處不公之事。

朋友安慰我:「懂得爭取是好事! 爭取不到靠自己的本事也很厲害!」

我回答:「是呀,我覺得兩件事都要會,不然有的人就會吃定你什麼都會自己來而不盡他們原本該做的事。

不過子女有沒有本事和父母要不要付出以及付出多少沒有直接關係,如果今天我有本事就要靠自己,沒本事在擺爛的人就能免費拿資源,那不是在鼓勵大家躺平啃老嗎?(懲罰有本事的人?)還有就是,有的孩子並非先天有本事,而是因為一直沒有資源,必須練就一身本事(勞者多能的概念),不然就無法好好活下去。我就是後者那種。

無論哪一種,父母這樣的做法都是不對的。

況且,一般正常媽媽不會對沒做錯事的孩子講那樣的話吧,好像對仇人講話一樣,總是冷嘲熱諷、陰陽怪氣,我聽了也很無言。」

另外插個小場景:過年我訂了好幾樣年菜,其中一樣「醉蝦」在除夕晚上上桌,我弟只會在飯菜都煮好時才下樓(無論過年或平日,他都不會幫忙做任何家事),一坐下,我媽便舉起筷子笑著說:「我來剝個最大的蝦子給你(指弟弟)吃。」

嗯,我是買菜的人,我自己剝蝦吃。我聽了,沒任何反應繼續吃。

從小這種日常小事已發生過成千上百次,甚至我媽會刻意說「這個(好東西)留給弟弟/哥哥吃/用」。以前會有點難過,但後來我都不作聲自己拿,反正我有手有腳,沒人餵養也能長大。

有人為父母的偏心開脫:「沒人能做到真正公平。」

我回說:「即使無法做到100%,但至少7、80分,很難嗎?通常會讓子女長期感受到且看出各種不公平,那已經是到很明顯的地步了!一碗水端不平,這種父母能力/心態也太差了吧!那還生什麼?只生一個就沒人說你不公平了。」

亦有人附和:「無法絕對公平,但可以盡量公平,而不是0。」

我覺得拿「沒人能做到真正公平」來當藉口真的很瞎,是把對方(受害子女)當傻子嗎?父母不愛子女就是不愛子女,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還為那些無良父母找藉口(也有可能他們就是無良父母或是他們是既得利益者),甚至站在無良父母那邊批評反映不公平的受害子女,實在太沒良心了!

也有人天真的說:「可直接跟父母說你內心受傷與不公平。」

但幾乎試過的人都知道,通常會這樣做(不公平)的父母,根本不會管你內心受傷,也不認為自己不公平,反而會說你不滿足、愛計較。

很多這樣的父母不是傻、不是笨,而是壞,他們不是不知道你會受傷難過,而是你的受傷難過對他們而言完全不算什麼,只要他們寶貝的那一個孩子好就好了。

另外和大家分享近期看到的一段話:

「那些一接近父母就感到煩躁、暴躁、容易失控的人,

不是你們的錯,沒有小孩一開始就是這樣的。

有一個詞叫Parental(家長) PTSD(創傷後壓力症),

如果你一跟父母相處就會自我價值受到否定、容易產生無名火、講沒兩句話就會吵起來,或是那種『和父母分享快樂,快樂會消失;和父母傾訴痛苦,痛苦會加倍』的,這種就是有毒關係。」

 

原文引用:https://www.facebook.com/mumumamagogo/posts/1179761953720717

 

有句話說得好:「情感本難公平,但要避免不平等對待。

臨床心理學家艾倫.韋伯.利比(Ellen Weber Libby)也說過:「愛和偏好是不同的。坦承你有時候會偏好某一個孩子,不妨礙你仍然愛每一個孩子。」後面接著說明,在情感上,沒有人能做到完全公平。尤其,每個孩子感受愛的方式不一樣,因此關鍵不在於父母怎麼做到事事公平,反倒是如何避免讓孩子長期感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一份完整的愛」

然而那些無良父母非但沒有避免,還不斷製造不平等事端,甚至把錯都推給抗議不公的受害子女,叫人如何容忍、原諒、不計較?這不僅是不愛子女,根本是在欺負子女!這算什麼父母呢?還妄想子女聽話、孝順,想得太美也太貪心了!

 

原文引用:https://www.fruitsmedia.net/?p=11666

套句俗話說的:「偏心的爹娘,冷了親情的湯。」

一個家庭若有偏心的父母,整個家的親情即使不蕩然無存,也折損大半了,哪有看過偏心的父母與和樂融融的家共存呢?這是不可能的。

因此,有智慧的父母不會過於明顯的偏心,也會盡量做到公平,畢竟「」這個字,就是每個人(每張嘴巴)都有飯(資源)吃。無論是愛或物質分配不公,都會造成不和,不和的家庭,最終要嘛散了,不然就是敗了,每個父母都應該想想,這是你們要的結果嗎?

台長: Tinkle
人氣(384)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創作坊」居,大不易 |
此分類上一篇:對女權敏感而嘲諷、打壓,是源於父權的自卑與自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