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醫道還元
卷二症候源流總論-19【肺病及脾】
山不生輝,每因白圭之玷。
【原解】
呂真人曰:何謂山不生輝?山乃土石之積,有動宕搖擺之勢。人之脾屬土,亦有動宕搖擺,而內之樞機獨運,言山即指人之脾也。
山而曰不生輝,是山失其精采之氣,與生動之機,猶之乎人之脾受病,失其生動之機。
所以然者?人之脾賴氣以鼓盪,脾受病,多因氣失其常,或氣虧而不能暖育乎脾,而脾不運掉,或氣鬱結隔塞,而無以疏達乎脾,則脾亦停止。
又或寒氣蘊積,而陽氣不能下降,則脾冷而運動不靈,其發于症,或四體憊弱不能支持,或飲食不思,或無端而血淋於谷道,或並無食滯而痢瀉頻頻。
種種災害,皆由氣之失陷,致脾之不運使之然。
所以獨曰白圭之玷。白圭者,即指人之肺氣。玷者,失陷之謂。此以氣虧致其壞而言。
此一節言氣之有關于脾,氣運則脾運,氣衰則脾亦衰,醫道所以治脾,必兼乎治氣,推其本而究其根也。若脾損而氣愈失,則是回壞之災,又當別論。
至於脈,則按《脈論》中辨氣之盈虛者,推究而體認之,臨症自可互證焉。
【白話解】
何謂山不生輝?山乃土石之積,有動宕搖擺之勢。人之脾屬土,亦有動宕搖擺,而內之樞機獨運,言山即指人之脾也。
什麼是山不生輝呢?山就是土石堆積起來的,有蠕動運轉的功能。人的脾胃屬土,也有蠕動運轉,而體內升降氣機1的運轉只能靠它,所提到的山,就是指人的脾胃。
山而曰不生輝,是山失其精采之氣,與生動之機,猶之乎人之脾受病,失其生動之機。
山而說不生輝,是因為山失去它的精神、神彩,生生不息的氣機,就好像人的脾胃生病,失去它轉動生命的氣機。
所以然者?人之脾賴氣以鼓盪,脾受病,多因氣失其常,或氣虧而不能暖育乎脾,而脾不運掉,或氣鬱結隔塞,而無以疏達乎脾,則脾亦停止。
之所以會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人的脾胃是依賴肺氣的鼓盪,脾胃生病,大多是因為肺氣不調無法正常運作,或氣虛不能溫暖脾胃,而脾胃不能運轉蠕動,或是因為中氣鬱結阻塞隔膜2,造成氣無法疏理通達脾胃,則脾胃也因此停止運轉。
又或寒氣蘊積,而陽氣不能下降,則脾冷而運動不靈,其發于症,或四體憊弱不能支持,或飲食不思,或無端而血淋於谷道,或並無食滯而痢瀉頻頻。
又或者寒氣積聚、鬱結,導致陽氣不能下降,則脾胃寒冷而運轉不靈,它顯露的症狀,或者四肢無力,不能支撐身體,或者胃口不好不想吃東西(食慾不振),或者沒有來由的便血(血便),或並不是食物不消化而不斷地腹瀉。
種種災害,皆由氣之失陷,致脾之不運使之然。
這種種病症,都是因為肺氣失陷不調,導致脾胃不能運轉而造成的。(這裡暗指肺氣與脾胃息息相關)
所以獨曰白圭之玷。白圭者,即指人之肺氣。玷者,失陷之謂。此以氣虧致其壞而言。
所以特別說白圭之玷。白圭就是指人的肺氣。玷就是失陷的意思。這裡暗指肺氣虧損而導致五臟之氣皆有損傷而言。(肺主氣,肺氣失陷則脾胃失去升降氣機的運轉功能,然後五臟之氣因此不能相濟故而皆有損傷。)
此一節言氣之有關于脾,氣運則脾運,氣衰則脾亦衰,醫道所以治脾,必兼乎治氣,推其本而究其根也。若脾損而氣愈失,則是回壞之災,又當別論。
這一節論述肺氣與脾胃的關連,肺氣運轉則脾胃的氣就跟著運轉,肺氣衰弱則脾胃的氣也跟著衰弱,治病的法則之所以治脾一定兼治肺氣。這就是推究它的根源的治法。若是脾氣先虧損而導致肺氣喪失,這個病因是倒過來的,又另當別論。
至於脈,則按《脈論》中辨氣之盈虛者,推究而體認之,臨症自可互證焉。
至於脈象,則按照《脈論》中辨別氣的盈虛,推論研究而體察、認識。診斷和治療疾病的時候,自然可以互相印証。
註1升降氣機:脾胃介於水火之間,掌管升降氣機的樞機,其功能相當於加壓馬達,脾主溫升,胃主寒降,土失升降之職,故水火不能升降。
註2隔膜:本來泛指包覆內臟的膜,這裡因為說明中氣鬱結無法舒達脾胃,所以專指橫膈膜而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