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氣就是天地間的殺厲之氣,像秋天的霧、露。冬天的霜、雪。這些都是寒邪。所以日子過的較辛苦的人們,生活起居無法正常,飲食也三餐不繼,感染到霧露的寒氣則病邪淺,感染到霜雪的寒氣則病邪深。感染「寒氣」就馬上生病,所以這種病就叫做「傷寒」。
如果感染卻不馬上發作的,是寒邪藏在肌肉之間,潛伏在氣血之內。到了春天因為溫暖的氣候而發作,就叫做「溫病」。
到夏天因暑熱的氣候而發作的,就叫做「熱病」。
其實傷寒、溫病、熱病他們都是同一種病,道理也是一樣地,只是發作的時間不同。
還有一種叫「疫癘」的病,它稍有不同的地方在於,春天氣候應該溫暖而反涼,夏天氣候應該熱而反冷,秋天氣候應該涼而反熱,冬天氣候應該寒而反溫。這就叫四時「不正」之氣。同上,感染到春、夏不正之氣的就叫做「溫疫」,感染到秋、冬不正之氣的就叫「寒疫」。
但是它的經絡傳變。和表裡病症都和傷寒的道理相同。俗話所說的「時氣病」就是這種病。
醫書上說傷寒之所以列為大病的原因,是因為它傳染與死亡的速度很快。自黃帝以下真正得到治傷寒的秘法只有張仲景一人,後來劉河間這人不循仲景用麻黃、桂枝正五的藥,自己製做內外雙解散的辛涼配方。
其實不是傷寒的治法變了,而是時代不同了,天的氣候不同、人活動的地域變大了,導致病媒傳播更遠,病毒的變化也愈多,病毒的進化也愈快。
在封建時代,天候穩定,人活動的範圍小,病毒尚未進化,用仲景辛熱的配方是不會有後遺症,後來因為戰爭人活動的範圍變大,病毒也進化產生變異,人的體質勞累而多火氣,若再用辛熱的配方治傷寒則有發黃生斑的後遺症,治到後來會變「壞病」。
人的體質因作息的關係,體內的火氣已經起來了,因外面的環境變遷的關係,外面的火氣又要入侵,所以辛熱的配方發汗治病,不如辛溫的配方,而辛溫的配方不如辛涼的配方,所以現今以辛熱的配方發汗,輕的會危及性命,重的必死無疑,怎麼能不謹慎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