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嗔大師在生前寫了一本秘笈叫【藥王全篇】,毒手藥王一直以為師兄的秘笈是記載本門用毒的最高心法,誰知等掌門去世後毒手才明白秘笈裡儘是寫些本草藥材的炮製法,於是將這些不能害人的玩意,隨意的貼在醫方集解台。
一、性味:甘而微溫。
二、歸經:入手足少陰厥陰經。
三、功能:
1滋腎水,補真陰,填骨髓,生精血,聰耳明目。
(耳為腎竅,目為肝竅,目得血而能視,耳得血而聰)
2黑髮烏髭。
四、主治:治勞傷風痺,胎產百病,為補血之上劑。
五、炮製:
1工具:火爐一個,42公分寬的白鐵鍋二個,瓷甕不上釉三個,石臼五十公分寬一個,木搥90公分長,20公分寬,搥抦160公分長。
2藥材:生地一次五斤置瓷甕內加黃酒一瓶,砂仁米二兩,蜜半碗,拌勻置一宿(亦可酒浸砂仁七日去砂仁成砂仁酒入藥)。火爐放木炭點燃,白鐵鍋置火爐上加水至八分滿,鍋面再置一鐵圈,將裝有生地的瓷甕置於鐵圈上,瓷甕蓋好蓋子,以免水蒸氣滲入,再用另一個 白鐵鍋反蓋,使瓷甕密閉於白鐵桶內,此隔水蒸也。
從巳至未時,蒸至午時要拿出來再拌一次,使上下受熱均勻,蒸至藥香四溢即不加炭火,令其自然熄滅,(小心別把水蒸乾了),至第二天完全冷卻之後再從火爐取下。取出之生地用手揉捏後再置於竹篩上由日光曬至八分乾,不可曬太硬,風乾亦可如此重覆九次,則大功告成,蒸至第三次後熟地開始有香氣,並呈現黑亮的顏色,聞起來很像蜜餞。
每次蒸完生地後,在瓷甕內會留有些許生地膏,可保留在甕內,待九製後取出可以熬製二儀丸,亦是補藥之聖品。
六、臨床應用:
1入煎劑用瓷刀切片同煮,煮後之湯汁冷後在湯面上會結層黑灰色的薄膜,和豆漿結的膜一樣,入口甘甜。
2熬膏可以久存,愈放愈醇,為體虛久病之人的良藥,熟地雖經九蒸九曬,但其性仍處於慢發酵狀態,故熟地久放成舊地,功效愈佳,熟地膏亦同,膏可長期保存,無蟲蛀長黴的保存問題,膏的保存不必靠蜂蜜等介質,只需放瓷瓶或玻璃瓶內,瓶口旋緊使不入水氣即可長期保存,在瓶內放超過二年膏會呈果凍狀,並無熬製時的火氣。
3入丸劑可蒸軟入石臼以木搥搗爛,再加配伍之藥粉,比例為1:1,半斤熟地加八兩藥粉揉勻,再加桑石蜜一碗調和,夏月天熱,蜜不必多放,冬月天寒,蜜應溫過而多放半碗至一碗,下蜜時應漸進,不可一次倒入,搥至藥團有Q度像泡泡糖即可,趁熱切塊,再搓長條,切小粒再搓成丸,否則冷後藥團變硬就不好搓了,夏月藥丸放在竹篩內置陰涼處蔭乾五至七日收瓷瓶封存,冬月以木炭文火焙至八分乾收存,不可烘太乾以免上火。
4入散劑需烘乾成炭再研粉,熟地烘乾雖可止血但補益之力大減,最好於外用散劑為之,內服散劑不宜。研粉入外用膏可以治皮膚疹並有美白的作用。入祝融散亦佳。
5入酒劑與米同煮待冷入酒麯待其發酵成酒。或以水煮出加蜂蜜、酵母粉亦可,比例為一瓶藥水:三分之一瓶蜜:一匙酵母粉。或以酒泡直接浸出。不論用那種方法,酒劑皆應入甕臘封埋入土中百日(過冬),以去酒毒。熟地浸酒,在補血的同時,又兼有活血的作用。
七、使用注意 :
1凡外感未清,消化不良、脾胃虛寒,大便泄瀉,不宜用熟地。
圖:九蒸九曬的熟地在百來斤的石臼內被木搥搗爛如泥,藥香四溢招來許多蜜蜂、蝴蝶及其它不知名飛行物體,盤旋圍繞在石臼上空,藥泥甘甜可口,入口生津,舌根回甘,真補血之上劑也。
發表時間:2004/06/01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