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show_series.php?item=0010541102&page=4
ADHD是大腦注意力系統失衡
你需要知道的是「該如何和ADHD共處」!控制不穩定並轉換成自己的優勢!
根據專家估計,美國成年人約有百分之四點多或者一千三百萬人患有ADHD(中文名稱是「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但這並不代表剩下的九六%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注意力渙散的現象。
ADHD是大腦注意力系統(attention system)失衡所衍生出來的一種症狀,而此系統正是布滿許多神經元連結,負責掌管覺醒、動機、報償、執行功能和運動的區域。
ADHD患者的問題出在注意力系統的不完整,或者像許多患者會有不連續、零碎、不協調的狀況頻頻發生,這是因為當正腎上腺素、多巴胺或任一腦部區域發生功能障礙而出現失衡狀況時,ADHD就會以各種不同的面貌出現。
就像有的ADHD患者的睡眠模式不正常,會有難以入睡或熟睡的問題,還可能出現夢遊、夢囈或夢魘等睡眠障礙,這是因為負責開啟和關閉睡眠機制的「藍斑核」出現障礙。
有的患者常發脾氣或有盲目攻擊的行為,這也是因為「杏仁核」失調,導致他們本身對外來刺激的過度敏感所引起。杏仁核的職責是在我們還未意識到外來刺激前,會先判斷該有的情緒強度,然後把訊息繼續傳送出去。當杏仁核判斷的強度不適當時,我們的大腦也會相應做出過當的行為指令,而出現失序的行為。
當然也有人會質疑:看看那些無法專心上課,卻能坐上好幾個小時打電玩的孩子;或者一聽老公說話就發愣,對八卦雜誌報導卻能埋首拜讀的女人,似乎只要他們願意,專心就不成問題對吧?
並不盡然,科學家觀察這些人的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發現,他們大腦的報償中心在各種狀況下都有明顯不同的活動。大腦的報償中心是由一群多巴胺神經元組成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我們的快樂中樞),會將愉悅或滿足訊號傳遞給前額葉皮質區,讓大腦獲得專注所需的驅力或動機。
至於什麼樣的刺激才足以啟動大腦的報償中心,讓注意力集中,因人而異。
以ADHD患者山姆來說,他從小捉摸不定的行為很容易讓身邊的人將他貼上愚蠢、頑皮或者被寵壞、難以管教的標籤。上了大學後,因為有一股想向家人證明自己並不笨的強烈欲望,他加入第三級美式足球隊和曲棍球隊,而球隊的嚴格訓練與激烈運動讓他不僅順利完成學業,甚至多次登上校長獎的榮譽榜。他說:「我相信加入一個每天早上都得進行五節的運動訓練,是讓我明白只要自己全力以赴就能表現得更好的轉捩點。」
現在,他養成了每天晨跑數公里的習慣,而且是一家創投公司的合夥人,專門媒合企業家和投資金主。每當接到大案子,他的注意力缺失問題就全都消失了,強大的成交壓力從各方面激起他的衝勁。
矛盾的是,這種超級專注的能力正是ADHD的常見特質之一,但因為看起來似乎與ADHD的條件不符,所以不太容易診斷出來。
● 很多新來的病患都告訴我,自己不可能有ADHD,因為他們在讀某些東西或做某件事時都很聚精會神。其實我都會建議他們可以將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理解成「注意力不定症」(attention variability disorder)。也就是說,問題是出在注意力集中度的「一致性」上,意思是無法持續維持適當的注意力。
當我這麼說時,山姆抓到了要領,他知道自己不是缺乏注意力,而是無法自主地將注意力一直維持在良好的狀態下,但他漸漸知道該如何掌握自己ADHD的狀況,並將過動症狀控制在某種範圍之內,甚至轉變為自己的優勢:他知道自己愈到下午愈心不在焉,便開始把重要的工作和會議排在早上,也就是他還能感覺得到晨跑帶來的鎮定效果時;至於回覆電話等瑣事,就交由祕書幫忙。他雖然還沒有完全擺脫讓他從小被貼上問題兒童標籤的行為症狀,但藉由認清真正的問題點,山姆已經知道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安排他的日子和人生。
啟動一項任務是艱鉅的挑戰
治療ADHD最好的方法之一→給予一套架構非常嚴謹的運動
ADHD患者的大腦會把啟動一項任務當成是艱鉅的挑戰,而且相當善於拖延,它的主人有可能坐下來打算做一件自己很想做的事,結果卻清理起桌子來。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患者通常必須等到大禍臨頭,才能把事情完成。他們不大懂得整理東西,所以房間和辦公室總是亂成一團,他們對僵硬刻板的架構有著愛恨交織的情結。像我的病人山姆,他並不想跟權威人士作對,他之所以被認定難以管教,是因為他不知如何適應那些人情世故,而做了很多蠢事。
矛盾的是,治療ADHD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給他們一套架構非常嚴謹的運動。
從過去到現在,我不斷地聽到無數父母對自己的ADHD小孩做出相同的觀察:強尼在練跆拳道之後真的好多了,他以前都不做功課,很愛生氣、很難搞,但現在他漸漸表現出優點了。
你可以把跆拳道換成其他武術或芭蕾舞、花式溜冰、體操等任何架構嚴謹的運動,較新潮的運動如攀岩、騎越野單車、激流泛舟,甚至是玩滑板,對這些孩子都很有幫助,因為在消耗體力的過程中,都需要運用到複雜的動作技巧。體力與腦力挑戰的結合,比光做有氧運動更有效果。
這類運動固有的動作技巧可以啟動一系列掌管平衡感、時機感、排序、後果評估、轉換、修正錯誤、小肌肉協調、抑制,當然也包括專注在內的腦部區域,甚至極端一點地說,它們關係到一個人的生死存亡(你必須避免自己被空手道勁敵劈成兩半、在平衡木上摔斷脖子,或者在泛舟時慘遭滅頂),因此也就能激起「戰或逃反應」(參見p.106)所需的專注力。●當大腦處於高度的警戒狀態,就會產生充足的動機,讓我們可以學習那些活動必備的技能●,因為對大腦來說,這是個非生即死的問題。當然,大部分時間我們主要還是藉由有氧運動來激發大腦的認知能力,讓它更容易採取新的策略與行動。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