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04 04:00:00| 人氣3,7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史威夫特:世界百大作家4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強納森•史威夫特

File:Jonathan Swift by Charles Jervas detail.jpg
強納森•史威夫特(英語:Jonathan Swift,1667年11月30日-1745年10月19日)英國-愛爾蘭作家。他作為一名諷刺文學大師,以《格列佛遊記》和《一隻桶的故事》等作品聞名於世。根據歷史記載,他有多重身分。包括神職人員、政治小冊作者、諷刺作家、作家、詩人和激進分子。
  早年
強納森•史威夫特出生在都柏林。他出生時,父親已去世七個月,媽媽阿比蓋爾•艾瑞克生下她後就返回英格蘭。他的叔叔古德溫•史威夫特撫養他長大,並對他進行啟蒙教育。史威夫特先進入基爾坎尼學院(Kilkenny College),後於1682年入都柏林三一學院就讀。期間他結識了威廉•康格里夫,四年後拿到了文科學士學位。1688年叔父逝世,愛爾蘭處於政治動蕩時期,史威夫特只得中斷碩士課程,前往英格蘭,和媽媽一同住在英國的萊斯特。不久,他開始擔任威廉•坦普爾爵士的私人秘書,並在法恩海姆(Farnham)的摩爾莊園居住。坦普爾爵士此時已經退居田園,正在撰寫回憶錄。史威夫特的才能頗受爵士器重,曾經把史威夫特介紹給威廉三世,並曾派他去倫敦催促國王為國會撥款。也是在這段時間裡,史威夫特認識了當時年僅八歲的艾斯特•瓊森,一個家務傭人的孤女。史威夫特教她讀書,暱稱她為「斯特拉」。
  1690年史威夫特因為健康原因回了愛爾蘭,但次年又回到了摩爾莊園。1692年他在赫特佛德學院獲得了文科碩士學位。1694年史威夫特對私人秘書的工作厭倦了,離開了摩爾莊園,到國教在愛爾蘭新建的教堂當了牧師,後來到北愛爾蘭的基爾如特當教區負責人。1696年史威夫特在坦普爾勸說下回到摩爾莊園,為爵士整理回憶錄準備出版。這段時間他完成了《書的戰爭》,但是拖到1704年才出版,同時他看到了已經十四歲的健康的斯特拉。
  1699年初,坦普爾爵士去世。史威夫特留在英格蘭完成回憶錄的編撰工作。夏天他改任正擔任愛爾蘭法官的伯克利伯爵二世的秘書。但當他感回愛爾蘭時發現秘書已另有人選,他改為在各地教堂擔任牧師。1701年他匿名發表了《關於雅典、羅馬時期分歧、鬥爭的論述》一文。
  進入政治圈
1702年初他獲得了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神學博士學位。春天他到倫敦旅行,結交執政的輝格黨的一些知名人士。10月他和二十歲的斯特拉一起回到都柏林。1704年史威夫特將《一隻澡盆的故事》《書的戰爭》和《聖靈的機械作用》三篇諷刺文章彙集出版,尖銳地諷刺批評宗教和學術領域中的腐敗現象和非國教徒。他犀利的風格受到民眾的歡迎,也使他結識了亞歷山大•蒲伯,約翰•蓋伊和John Arbuthnot等一批文學圈的朋友。
  晚年
回到愛爾蘭之後,史威夫特開始為愛爾蘭的民生撰寫文章。他的很多重要作品即寫作於這一時期,如《布商的信》(1724)一個溫和的建議(1729)這些作品使他獲得了愛爾蘭愛國主義者的名聲。1727年史威夫特回到倫敦,和老友蒲柏相聚。不久他就因斯特拉病重而趕回了愛爾蘭。1728年1月28日斯特拉去世,史威夫特悲痛到無法參加她的葬禮。
  主要作品
《書的戰爭》(1704)
《一隻桶的故事》(1704)
《斯特拉日記》(1710-1713)
《布商的信》(1724,1725)
《格列佛遊記》(1726)
《一個小小的建議》(1729)
  評價
施特勞斯學派弟子艾倫•布魯姆說,「史威夫特是啟蒙的敵人,包括它(啟蒙)的知識,它的政治」[1]「我不知道格列佛是怎樣的,但史威夫特肯定是世上曾經有過的最有趣的人之一。他對人類的厭惡是一個玩笑;試圖改進人性,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蠢事。」[2]
  影響
艾倫•布魯姆的論文集《巨人與侏儒》的得名來自於史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
  注釋
1《巨人與侏儒》,張輝等譯,華夏出版社,2007,p.41
2《巨人與侏儒》,張輝等譯,華夏出版社,2007,p.55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9%94%E7%BA%B3%E6%A3%AE%C2%B7%E6%96%AF%E5%A8%81%E5%A4%AB%E7%89%B9

【圖博館】:《格列佛遊記》

  原來「Yahoo」站名一詞就是出自英國作家強納生‧綏夫特1726年《格列佛遊記》(商周,2005)的第四部「慧駰國遊記」,我以為《格列佛遊記》=「小人國遊記」?
  不怪你,實乃輕薄短小「速食文化」所誤,商周版譯本由北京燕山出版社提供。此版本譯筆流暢,且展現出譯者對情節內容的透徹理解。簡體版轉繁體版的過程中,一些文化差異造成的措辭用字不同等問題也經由台灣編輯的轉換處理,更貼近本地讀者的需求。
  難怪網上「Yahoo」譯名不一,有「犽猢」「雅虎」……等。
  那你得了解《格列佛遊記》主角格列佛在四個國度(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慧駰國)歷險的以下寓意:
  格列佛遇海難,來到小人國。這裡居民身高僅六英寸,君臣貪婪、國家戰禍連綿。作者以居高臨下的角度,用巨人的眼光俯視人類的荒唐渺小。
  格列佛好奇心起,誤闖大人國。這裡居民身高如尖塔,武器精良、國威赫赫。作者以小矮人的角度,仰視人類的粗俗和鐵石心腸。
  格列佛逢海盜,造訪飛島國。這裡屬地被籠罩控制,城市和鄉間頹敗、荒蕪。作者以平常的心態,平視人類的瘋狂和邪惡本性。
  格列佛被叛變,遍歷慧駰國。這裡統治者高度理性,人形動物邪惡、低劣。作者以理性動物的角度,審視人類的本質。
  《格列佛遊記》深刻反諷時政的腐敗,以離奇、甚至令人作嘔的情節,諷刺學究的愚蠢可笑,並且省思人性的不同面向。是冒險故事,是奇幻小說,是遊記,是政論,是諷喻文學。在這些虛構的國度裏可以找到當時英國社會的痕迹。作品集中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種種矛盾,對英國政治制度作了辛辣的諷刺。如小人國裏的高跟鞋代表的是當時的輝格黨,而低跟鞋代表的是托利黨,關于打破雞蛋是從大的一頭打還是從小的一頭打的爭論反映了宗教戰爭。
  「慧駰國」就是馬國,內容是描述主角格列佛漂流到一個島上,這裡當家做主的是一種叫作「慧駰」(Houyhnhnms)的馬,另有一種長得像人的動物叫「犽猢」(Yahoo),被視為低等畜生,被「慧駰」用來拉車做工甚至宰來當食物吃。
這些「犽猢」是慧駰國裡最低劣、野蠻的動物,完全無法調教,除了具有高度智慧的「慧駰」還能夠馴服牠們之外,其他動物對「犽猢」都避之唯恐不及。 《格列佛遊記》所創的「Yahoo」從此成為英文中正式的單字,美國傳統大辭典對「Yahoo」的解釋倒也簡單明瞭,就是「人面獸心、粗鄙卑劣的人」。
  聽說雅虎的兩位創辦人楊致遠和大衛費羅當時身為史丹佛大學博士生,卻成天掛在網上,根本沒時間讀書,因此高級知識份子在替網站命名時特地自嘲式的選了毫無文化的「Yahoo」這個字,後面加個驚嘆號,就成了現在的「Yahoo!」。
一般人簡直無法把「慧駰國」中沒水準、沒文化、粗鄙卑劣的「犽猢」與史丹佛大學博士生應用高科技所建的網站聯想在一起,反而形成了相當有趣的對比,雅虎網站上的公司簡介指出,兩位創辦人都堅持雅虎代表「野蠻、未開化、粗俗」的說法,才是他們當初命名本意。
  雅虎生意越做越大,早已不是當年第一種說法的「另一種層級化的非正式指引」,目前已經是網路大哥的雅虎,在縱橫市場、大開大闔之際,是否會不經意應了當初玩笑式嘲謔的命名原意,回復「人面獸心」的「犽猢」本性?17世紀粗魯不文的「犽猢」還有「慧駰」可以制牠,萬一21世紀出現了一個有錢有勢的高科技「犽猢」,在網路產業肆無忌憚的兼併掠奪,我們要拿它怎麼辦?
  別在書評藉網友之文來替本台老闆打擊網路大哥的雅虎,《格列佛遊記》吸引人的還是以下故事情節:
  第一卷寫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國(利立普特)的遭遇,格列佛與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爲十二比一,那裏的居民身高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小人們捆了起來,但後來由于他表現溫順並答應接受某些條件,小人國國王同意恢複他的自由。此時,該國正遭到另一小人國(布萊夫斯庫)入侵,格列佛涉過海峽把敵國艦隊的大部分船只擄來,迫使敵國遣使求和。盡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後來因在幾件事情上得罪了國王,國王決定刺瞎他的雙眼,將他活活餓死。格列佛得知消息,倉皇逃向鄰國,修好一只小船,起航回家。
  第二卷描述格列佛在大人國的遭遇。在這一卷裏,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時,遭遇風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陸地。這陸地叫布羅蔔丁奈格(大人國)。那裏的居民身高有如鐵塔。格列佛一到這裏,由“巨人山”一下子變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國,自己仿佛變成了一個利立普特(小人國)人, 比例倒了過來,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國的農夫面前,格列佛像鼴鼠般大小,被農夫當作玩物帶回家。爲了賺錢,農夫竟把他帶到市鎮,讓他耍把戲,供人觀賞。後來他被王後買去,得以與大人國的國王相處。逐漸地,格列佛思鄉之情日益濃烈,在一次隨國王巡視邊境時佯稱有病,去海邊呼吸新鮮空氣。當他在岸邊鑽進小木箱睡覺時,一只大鷹將木箱叼走。後來木箱落入大海,被路過的船只發現,裏面的格列佛獲救,終于又回到英國。
  第三卷寫的是飛島國。這一卷比較鬆散,鋪得較開,寫格列佛以勒皮他(飛島)遊曆爲中心,兼及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和日本四個地方的遊記。
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在賢馬國(“慧駰國”)的所見所聞。這是曆來最爲爭議的部分。在那裏,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駰的放逐,滿心悵惘地回到那塊生他養他如今卻叫他厭惡的故土,憤怒而又無可奈何地與一幫“野胡”在一起度過自己的餘生。
  除了上述故事和寓意外,我更欣賞《格列佛遊記》的以下諷文藝術:
  小人國的幅員並不大。他們有著奇特的風俗。國王在選拔官吏時,讓人們在繩上跳舞,誰跳得高便可以當大官。財政大臣被認爲是全國跳得最高的人(超出別人一英寸)。在盛大的節日裏,官員們還在皇帝執著的橫杆上下表演特技。按表演技藝的高低,分別賞給不同顔色的絲帶。這個國家有兩個政黨。他們的區別是一黨穿的鞋跟高些,另一黨的鞋跟低些。高跟黨自認爲是合乎古代制度的,而國王則偏向低跟黨。因此,政府的官員都是低跟黨的人擔任。兩黨仇恨很深。皇太 子則兩邊討好。爲此,他的鞋跟一只高,一只低。 
  這個國家常和鄰近島國不來夫斯古發生戰爭。戰爭起因是利立浦特島國改變了吃雞蛋的習慣,不先磕破大端,而是要人們先磕破小端。國內那些慣于遵循古制的人不服,分成在“大端派”和“小端派”。他們互相攻擊對方是“異端邪說”。“大端派”在國內遭到鎮壓,他們便逃亡到不來夫斯古,引起兩個帝國的戰爭。不久前,不來夫斯古新造了一批戰艦,准備再度和利立浦特國開戰。格列佛爲了表示對利立浦特的忠心,他跨過海面,用繩子把敵方的戰艦全部拉了過來。爲此,國王賜給他尊貴的爵位。接著,國王又命令他把不來夫斯古滅掉,把它淪爲自己的一個行省。格列佛不同意,他對皇帝說:“我永運不願做人家的工具,使一個自由、勇敢的民族淪爲奴隸。”國王和大臣便對他不滿起來,要加害于他。 
  一次,皇宮失火。由于運水困難,格列佛撒了一泡尿澆滅了大火。這使皇帝十分反感。加上海軍大臣嫉妒他的功勞,財政大臣又懷疑他的妻子和格列佛私通,于是國王召開了一次密謀會,要給格列佛定叛國罪,並把他的雙眼剌瞎。格列佛得知後,慌忙逃到不來夫斯古國。
  大人國是個半島,它的一邊和大陸相連。全國有五十一座大城,人口十分稠密。國王是個非常博學的人。他“頭腦清晰,判斷也很精確”。他向格列佛詢問歐洲的風俗、宗教、法律、政府和學術的情形。格列佛便向他講述了英國近百年來發生的大事。但他聽完卻說:“這些大事只不過是一大堆陰謀、反叛、暗殺、 屠戮、革命和流放”,並指責說:“你的同胞中大多數人都屬于自然界中爬行地面的可憎的小毒蟲中最有害的一類。”格列佛建議幫他制造火藥和槍炮來鞏固國防。國王大爲反感,認爲發明這些殺人武器的人是“人類的公敵”,“他寧願抛棄半壁河山也不想聽聞這種秘密”。他要以理智和仁慈來治理國家。他對人的評價是: “誰要能使本來只生産一串谷穗、一片草葉的土地上長出兩串谷穗、兩片草葉來,誰就比所有的政客更有功于人類,對國家的貢獻就更大。”于是格列佛認爲,“這位君主具有種種令人尊敬、愛戴和敬仰的品質:他具有卓越的才能,無窮的智慧,高深的學問,治理國家的雄才,也受到人民的擁戴。” 
  格列佛在飛島上遭到冷遇。他沒住多久,國王便把他發遣到下界首都拉格多去。在這裏,他結識了貴族孟諾第,參觀了他的田莊,同時訪問了國家科學院(諷英國皇家學院)和學校。這裏科學家們正興致勃勃地在進行各種可笑的研究:有的在埋頭設計如何從黃瓜裏提取陽光;有的想把糞便還原爲食物;有的想到用豬耕地;還有的想利用蜘蛛織網,用風箱打氣法治病等等。在學校教育中,這裏的人,準備取消詞彙,認爲這樣有益于健康。一位教授正在寫一本關于如何偵破反政府陰謀的書。于是格列佛向他介紹了蘭敦(暗指倫敦)關于這方面的做法。格列佛說:“那裏的居民差不多都是偵探、見證人、告密者、上訴人、起訴人、證明人、發誓控告人和他們手下的爪牙……在這個王國裏制造陰謀的人大都是企圖擡高自己的政客身份,使一個軟弱無能的政府恢複元氣,鎮壓或者緩和群衆的不滿情緒,竊取沒收來的財物填滿自己的口袋,左右輿論使它能符合于個人利益。”教授聽了很高興,準備把它寫進書裏去。 
  格列佛離開拉格多後,到了飛島另一屬地巫人島。這裏的長官精通魔術,能把死去的鬼魂召喚前來。格列佛會見了亞曆山大、凱撒、龐貝、荷馬、亞裏 士多德等曆史上的有名人物。他還將羅馬的議會和現代議會作了一番比較,認爲:“羅馬的議會好象是英雄和半神人的聚會,而現代的議會卻象是一群小販、扒手、強盜和暴徒。”同時,他還要求會見了古代英國農民,認爲“他們風俗淳樸,衣服飲食簡單,一向公平交易,具有真正的自由精神,勇敢愛國,他們這些美德在過去 都是很有名的”,而現在“都被他們的子孫爲了幾個錢給賣光了”。後來,格列佛又遊曆了拉格奈格王國,這裏的臣子謁見國王時要舔地板,國王把毒藥撒在地板上 殺死他不喜歡的大臣。在這裏他還見到了長生不老的人,了解到長生不老並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馬的院子裏有許多供它役使的耶胡。這些動物“臉又扁又寬,塌鼻子,厚嘴唇,咧著一張大嘴”,樣子怪難看的。馬比較了格列佛和耶胡的形狀,也把他叫做耶胡。格列佛感到很羞愧。格列佛向馬主人談起,在英國馬是被人們用來騎坐和拉車的,馬們聽了很是氣憤。接著,格列佛又談起百年來歐洲君主間發生的戰爭。馬問戰爭的起因和動機是什麽?格列佛說:“有時是因爲君主野心勃勃,總認爲統治的地面不夠大,人口不夠多;有時也因爲大臣貪污腐化,唆使他們的主子進行戰爭,才好壓制或者轉移人民對于國內行政事務的不滿情緒。”馬批評說,這是缺乏理性的行爲。 
  格列佛還談起法律和金錢的用處。他說歐洲的耶胡們認爲:“不管是用錢還是攢錢,錢總是越多越好,沒有個夠的時候,因爲他們天性就是這樣,不是奢侈浪費就是貪婪無厭。富人享受著窮人的成果,而窮人和富人在數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馬對這點感到很費解。因爲在馬的國家裏,雖然按馬的毛色不同分貴賤優劣,但它們都很友愛,“仁慈和友誼”是這個國家的兩種美德。它們不懂什麽叫罪惡,它們共同遵守的格言是發揚理性,並以理性來治理國家,教育下一代。在這裏,年青的馬都要“學習有關節制、勤勞、運動和清潔的功課”。每四年春天舉行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發現那裏有困難,大夥便踴躍捐助,互相支援。 
  格列佛感到“這些傑出的四足動物有許多美德,跟人類的腐化墮落對比一下,使我睜開了眼睛,擴大了眼界”。他願意和這些“可敬的‘慧駰馬’在一起過一輩子,對各種美德加以研究和實踐“。“慧馬”們都很討厭耶胡,認爲他們生性惡劣,爲了爭奪一種閃光的石頭(暗指財寶)彼此爭吵不休,甚至引起內戰。在馬的代表大會上,“慧馬”們因發現灰色馬養了格列佛這樣的耶胡,它們責備灰色馬,要它把格列佛放走。于是格列佛自制了一只小船,依依不捨地告別了馬主人,離開了“慧馬”國。在海上,他遇見了一艘葡萄牙商船,于一七一五年十二月返回英國。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96560631

強納森‧史威夫特《格列佛遊記》及馬克吐溫《古國幻遊記》的烏托邦議題及其在英語教學上之應用  by貝業明 碩士論文

  摘要:此論文主要探討強納森‧史威夫特《格列佛遊記》及馬克吐溫《古國幻遊記》的西方烏托邦議題。此兩部作品審視現實烏托邦的各種可能性,及烏托邦迷必須面對的種種困境。後面則針對前面所探討的議題,試圖應用《格列佛遊記》於英語教學中。
  本論文共五章節,第一章說明現在比以前更適合於國中教授英文文學。理想社會的斯維值得介紹給國中學生,因為此議題可激發對社會國家的關切進而培養公民素養。人類天生渴望理想生活,歷代理想國面貌種種的不同顯現不同的時代的社會難題。。其各種面貌的時代進化,由單存而複雜,由慾望之滿足而理想社會結構之實現。舉凡完善的社會機構、公正法律、善良風俗,甚而平等主義皆涵蓋在於中。
  第二章討論烏托邦與其他理想社會相異之處,不同於金色年代及千禧年,烏托邦不是源於神蹟而是導因於人類規劃與努力,意圖改革社會、經濟、政治或宗教組織。然而其改革方案經常單純而天真的。其結果烏托邦文學只用於撫慰人心。此兩部作品承繼湯瑪士‧莫爾之《烏托邦》及法蘭西斯‧培根之《新亞特蘭堤斯》種種烏托邦特點。但彼此亦有相異之處:格列佛遊記對烏托邦抱持明確積極態度,古國幻遊記則模稜兩可;前者讚揚基礎科技,後者尊崇科技先進;前者孺慕英國往日淳厚,後者意圖現代化英國。
  第三章闡明其著作特點–諷刺。諷刺與烏托邦幾乎相生相成。烏托邦描繪範本以彰顯愚行惡為,而諷刺文學攻擊愚行惡為。此兩部作品之諷刺手法及藉由倒置而達到此效果皆有論述。
  第四章論及《格列佛遊記》於英語教學上的運用。其中涵蓋此作品之教學適用性及其研究設計。藉由問卷的分析,了解國中學生對於應用此小說及理想社會議題於英語教學上的看法。
  第五章則分析此計畫在個案教學應用後的成效。結果顯示學生對理想社會之思維感興趣且認為。讀小說可能促進英語學習。此小說不論語言及主題皆適於學生學習且豐富文化內涵,語言學習及個人成長皆有助益。論文最後論及研究心得,此研究之侷限及建議事項。
http://ir.ncue.edu.tw/ir/handle/987654321/7365


珍愛人類卻又痛恨人性的矛盾情結 by林冠儀

 十八世紀的英國文學家強納森 .史威夫特擅長書寫諷刺文,常被視為「兒童故事書」的《格列佛遊記》,即是他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
 《格列佛遊記》中在小人國與大人國的旅程裡,除了人類型體的大小之外,他們的外型、性格、習性等皆無異於我們所熟知的現實世界;但值得注意的是,小人國的人民身體雖然小巧可愛,心胸卻狹隘得不得了,大人國的巨人們雖然體型巨大,但卻擁有高尚的智慧和包容的美德。隨著史威夫特的巧思和生花妙筆,我們的雙眼就像是透過一巨隱形的伸縮鏡,經歷忽大忽小、忽近乎遠、似假幻真的奇幻國度。
 在後續的飛鳥國與智馬國裡,人類仍是存在的。只是一向自詡為萬獸之王的人類,在這兩個奇異的國度裡,瞬間從主體轉為客體,成了被壓抑與異化的一群。他們不再尊貴、值得尊敬,相反地,他們卑賤、低下而可憐;他們不再是智慧的萬物之首,不幸地,他們愚笨、自私且短視近利。
 .飛島國,又稱勒普塔 (Laputa)
 格列佛來到一個建築在漂浮的島上的王國,那裡的人們外型、服裝、舉止無一不古怪。他們的頭不是偏左就是偏右,眼睛一隻內翻,一隻向上瞪著;服裝上裝飾著太陽、月亮、星星和各種樂器。這個王國的人民只對音樂和數學感興趣,其熱衷的程度簡直可說是偏執。他們的人民對待事物的態度看似一絲不苟,實際上卻是毫無必要的堅持。從他們的裁縫替格列佛量身訂做衣服的一幕便能看見:「這位技工的工作方法和歐洲同行的製衣方式截然不同,他先用四分儀量我的身高,接著再用尺子和原規量我全身的長、寬、厚和整個輪廓,這些他都一一記到紙上。六天之後,衣服才被送來,做得很差;因為他在計算的時候偶然弄錯了一個數字,弄的衣服形都沒有了。」
 他們的詞彙並不多,多半與線和圖形相關;他們總是感到惶惶不安,心裡一刻也不得安寧,而令他們不安的原因,便是天體將會發生任何變化,擔憂有一天將會失去陽光。
 .智馬國,又稱慧駰國 (Houyhnhnms)
 而在智馬國這段幻想旅程中,史威夫特將他「憎恨人性」的心理表達地淋漓盡致。
 在智馬國(慧駰國),人類成了馬兒們 (慧駰 )的附庸。不同於以人類為主體的世界,馬兒們成了這個國度的統御者。牠們正直、善良而理性,友誼和仁慈是馬兒們兩種主要的美德,這兩種美德並不限於某些馬兒所獨有,而是全體馬兒們的共同美德。馬兒們甚至不知道什麼是「說謊」和「背叛」。在他們的語言裡,也沒有一個適合表達這兩者的詞彙,更別提、「權力」、「政府」、「戰爭」、「法律」、「刑罰」、以及無數其他詞彙了。
 在智馬國,人類被異化為一群卑劣的生物,他們貪婪、自私、低下而不堪,馬兒們稱他們為野胡 (Yahoo),這也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 Yahoo奇摩網站命名的來由。在馬兒們的眼中,野胡「是世界上最骯髒、最有害、最醜陋的動物,他們最倔強、最難以馴服、最惡毒、最愛搗蛋。如果不時時加以看管,他們就會做出許許多多放肆無禮的事情來。」格列佛花了一些時間學習馬國的語言,他曾和看管他的馬主人有一段精彩的對談,對談內容包含在英國的種種,法律、政治、宗教和婚姻等等,馬主人嘖嘖稱奇,他認為在真實的人類世界裡,實在存在著太多不合理、刻薄且邪惡的情事了!
 格列佛在智馬國裡待了好幾年,成天和馬兒們相處,他和牠們分享英國的種種,也學習了馬國的習俗禮儀。在馬國待得越久,格列佛便越發喜愛和敬畏這群善良而高貴的馬族,對牠們充滿了敬佩和感激;同時,他也因自己身為卑劣的「野胡」感到羞慚不已。最後,當格列佛不得不離開這個國度返回自己的家鄉時,他竟開始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們感到噁心,不許他們碰他、與他同桌吃飯。他買了幾隻馬養在馬廄裡,每天和他們親密地說話和相處。
 與其說史威夫特憎恨人性,不如說是對人性深深感到失望。他將他對於人性應該擁有的美好憧憬全數投射到馬國的馬兒們身上,認為人類完全無法比擬牠們的美德。
 .珍愛人類卻又痛恨人性的矛盾情結
 英諺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同一種羽毛的鳥類會聚集在一起。」 (Birds of a feather gather together.) 也就是「物以類聚」的意思。史威夫特也不例外,他擁有許多文藝圈的好朋友,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和他一樣善寫諷刺文的亞歷山大 ?波普 (Alexander Pope)。
 史威夫特與當代作家們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寫作時豐沛的想像力和情感張力;然而,矛盾的是,許多文評家認為史威夫特厭世、並且憎恨人性 (misanthrope)。《格列佛遊記》這部小說正是史威福特這項特質的最佳體現。關於這一點,從史威夫特寫給他的好朋友波普的信中,可以窺見一斑。史威夫特說,自己的確討厭、不信任人類以及人性,雖然他喜愛人,但卻不得不承認自己非常痛恨被稱為「人類」的生物。很矛盾的說法,對吧?他甚至為「人類」這樣的生物下了一個全新的定義:他認為人類並不是「理性的動物」,而是「能夠做到理性的動物」。史威福特說,他並不是討厭自己周遭的人類夥伴們,而是他打從心底就不相信人性本善這個觀點;他認為人類的本性是根深柢固的,它永遠存有缺陷,我們無法做什麼去改變它,除非我們認清它在道德和理智上的限制。
 在每一段旅程文字裡,我們不難察覺,雖然史威夫特對於真實「人」所建構的世界感到不滿;但矛盾的是,我們也不難發現他對家國其實存在著極其深厚的眷戀,這也是為什麼即使他經歷了這麼多令他留連忘返的新奇世界,他僅僅將這每一個迥異於現實世界的奇特國度設定為落腳的一站,而非家鄉。畢竟,最終他仍然必須回到令自己又愛又恨的大英國土,因為那才是他真正的家,也是他永遠逃離不了的心的牽絆。
 面對人性的態度,亦相同。
 人有愛恨嗔怒、有難以擺脫的欲望糾葛;人性有它的黑暗混沌,亦有其光明美好的一面;有不能向外人言說的晦暗地帶,亦有光輝四射的高尚品德。人性的美善與醜惡緊緊交纏,像是琴譜中的高低音符,數萬年來交織著奏起一支支不甚完美卻動人心弦的生命旋律——它反映出真真實實的人生,無論它是一曲悠揚的詩篇,抑或不堪入耳的鬼哭狼嚎;不論我們討厭它、喜愛它;因它而感到羞慚或驕傲,我們都無法完完全全將它剝除。
 因為它是掌握我們心的國土、領導心靈航向的舵手,而決定它奏出怎樣的曲調的人,只有我們自己。
http://reading.cdns.com.tw/20121124/read/zhfk/SB0010002012111408213499.htm

台長: 阿楨
人氣(3,7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世界百大作家 |
此分類下一篇:司湯達爾:世界百大作家43
此分類上一篇:巴爾札克:世界百大作家4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