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29 07:00:00| 人氣1,2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普希金:世界百大作家2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File:A.S.Pushkin.jpg
瓦西里•特羅皮寧所作的普希金畫像
File:Pushkin 04.jpg
Xavier de Maistre所作的普希金童年的肖像畫
File:Pushkin Goncharova Arbat 2005.jpg
莫斯科銅像.
File:Shanghai0612 001.JPG
上海銅像
File:Ivan Makarov - Natalia Nikolaevna Pushkina-Lanskaya 1849.jpg
妻子娜塔麗婭的畫像,Ivan Makarov1849年作
File:Pushkin Alexander, self portret, 1820s.jpg
1820年代的自畫像
File:Kiprensky Pushkin.jpg
俄國肖像畫家Orest Kiprensky畫的普希金肖像 (1827)
File:Pushkin Alexander, 1831 by Sokolov P..jpg
Pyotr Sokolov畫的普希金肖像(1831)
File:Pushkin Alexander by Sokolov P..jpg
Sokolov畫的普希金肖像 (1836)
File:Pushkin 1839.jpg
K.Mozer畫的普希金肖像 (1839)
File:AlexanderPushkin portrait.jpg
普希金肖像
File:Pushkin farewell to the sea.jpg
伊凡•康斯坦丁諾維奇•艾瓦佐夫斯基和伊利亞•葉菲莫維奇•列賓創作的畫-「普希金與大海告別」 (1877)
File:Pushkin portrait by somov .JPG
Konstantin Somov畫的普希金肖像 (1899)
File:Gmii.jpg
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年5月26日-1837年1月29日)是俄羅斯著名的文學家、被許多人認為是俄國最偉大的詩人、現代俄國文學的奠基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1]。代表作有詩歌《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等,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等。
  生平
出生於莫斯科,從1805年到1810年他每年夏天都在他祖母處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個村莊里度過。他童年的這些生活經驗後來都體現在他早年的詩中。
  普希金在位於皇村的帝國學院中就學六年,這是一個1811年10月19日成立的優秀學院。今天,這個學院被稱為普希金學院。在這段時間裡普希金經歷了1812年對抗拿破崙的戰爭。1815年普希金的第一首愛國詩被發表。雖然他當時還是一個學生,他被聖彼得堡的一個文學協會阿爾扎馬斯接納為會員。這個協會反對當時盛行的保守的、硬板的語言文字,提倡俄羅斯語言。普希金早年的詩充滿了生機。
  1816年他的詩的風格突然轉變了,哀歌成為他最主要的作品。
  1817年普希金畢業,他在彼得堡的外交協會任秘書。他經常去劇院,參加阿爾扎馬斯的會議。他還加入了一個稱為「綠燈」的文學和劇作團體。這個團體與當時貴族中反對沙皇專制的團體有一定的聯繫。雖然普希金沒有參加他們的政治運動,但他與這個運動中的許多人是好朋友,他寫的諷刺短詩受到了這個運動的影響。在這段時間裡他一直在寫一部長詩《魯斯蘭與柳德米拉》,這部長詩從他還在學校里的時候就開始了。1820年5月他完成了這部長詩。但當時的批評界對它的評價非常壞。
  1820年初普希金的一些諷刺詩給他帶來了麻煩,在這些詩里他嘲諷了一些當權的人,比如當時的戰爭部長和教育部長。在一些有權勢的朋友的幫助下他沒有被流放到西伯利亞,但他依然不得不離開聖彼得堡。他被下放到克里米亞。到1824年為止他在南俄不同的地方居住。從1823年開始他開始寫長詩《葉甫蓋尼•奧涅金》,這部長詩他一直到1830年才完成。從1824年到1825年他住在他父母的莊院,在這段時間裡他與他父親有很大的意見分歧。
  他的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標誌著他離開當時陳腐的俄羅斯詩歌的開始。
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接見他後他重新被允許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居住。但沙皇親自檢查他的創作,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都受到了嚴格的監視。這也體現在了《葉甫蓋尼•奧涅金》的創作中。普希金這段時間生活得非常不快,因為他無法按照自己的願望生活。
  1831年普希金結婚,結婚當晚普希金手中的蠟燭忽然熄滅,讓普希金一驚,彷彿預告了他不幸的將來。婚後與夫人遷居聖彼得堡,夫人娜塔麗婭•岡察洛娃是當時聖彼得堡最漂亮的女人,被譽為「聖彼得堡的天鵝」。娜塔麗婭的家庭很富有,並使他能夠進入沙皇的宮廷,過著上流社會的生活;沙皇允許普希金在檔案局研究文獻,方便寫作《彼得大帝史》。但普希金仍然非常不快,他經常與人角斗,而且往往出於無足輕重的原因。他這段時間裡的作品都體現出沉重的精神壓力。
  直到1836年他才被允許發行一部他自己的文學雜誌。這個時期有一名法國流亡保皇黨人喬治•丹特斯瘋狂愛上他的夫人岡察洛娃,兩人經常相約共舞,後來普希金接到侮辱他的匿名信,信裡笑他是烏龜。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忍無可忍,為了名譽,他與丹特斯進行決鬥,結果腹部受了重傷,兩天後去世,當時的報紙刊載:「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殞落了」[2]
  普希金的後代
普希金與娜塔莉婭有4個子女,分別為: Maria(瑪麗亞出生於1832)、Alexander(亞歷山大出生於1833年)、Grigory (出生於1835), 和Natalya(娜塔莉婭出生於1836)。普希金子女中只有亞歷山大和娜塔莉婭有後代。娜塔莉婭嫁給了王子Nikolaus Wilhelm of Nassau;他們的孫女Nadejda嫁入了英國王室[3]詩人後代遍布全球,包括英國、德國與比利時。其中大約50個生活在俄羅斯,其中包括Tatiana Lucas。她的曾祖母(普希金的孫女)嫁給了尼古萊•果戈理的侄子。Lucas女士目前生活在俄羅斯莫斯科州的克林。[4]
  影響和評價
普希金的詩和劇本為通俗語言進入俄羅斯文學鋪平了道路,他的敘述風格結合戲劇性、浪漫主義和諷刺於一體,這個風格對許多俄羅斯詩人有深刻的影響,是繼他以後俄羅斯文學的一個重要因素。與他同時期的浪漫主義詩人有喬治•戈登•拜倫和約翰•沃爾夫岡•哥德,他本人受伏爾泰和威廉•莎士比亞的悲劇的影響很大。
  在俄羅斯文學史上和在俄國,普希金享有很高的地位。普希金在其生前,就對自己的成就頗為自信。在他的《紀念碑》(1836)一詩中,他寫道:「我給自己建起了一座非手造的紀念碑,……整個偉大的俄羅斯都會聽到我的傳聞,各種各樣的語言都會呼喚我的姓名,……我將長時期地受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因為我用豎琴喚起了人民善良的感情,因為我歌頌過自由,在我的殘酷的時代,我還曾為死者呼籲同情。」[5]著名評論家別林斯基指出:「只有從普希金起,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因為在他的詩歌里跳動著俄羅斯生活的脈搏。」岡察洛夫也稱稱「普希金是俄羅斯藝術之父和始祖,正象羅蒙諾索夫是俄羅斯科學之父一樣」。[6][7][8]
  普希金的重大貢獻,在於創建了俄羅斯文學語言,確立了俄羅斯語言規範。[6]屠格涅夫說:毫無疑問,他創立了我們的詩歌語言和我們的文學語言。普希金的同時代人和好友果戈理也曾說:「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馬上就會突然想起這是一位俄羅斯民族詩人……。他像一部辭書一樣,包含著我們語言的全部寶藏、力量和靈活性。……在他身上,俄羅斯的大自然、俄羅斯的靈魂、俄羅斯的語言、俄羅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樣純潔,那樣美,就象在凸出的光學玻璃上反映出來的風景一樣。」 [6]普希金在浪漫主義的抒情詩和敘事詩的創作中,十分注意書面語與口頭語的完美結合,廣泛吸取民間語言的精華,使文學接近民族的生活和周圍的現實,為俄羅斯文學語言的最終形成作出了獨特的貢獻。[9]
  赫爾岑則說,在尼古拉一世反動統治的「殘酷的時代」,「只有普希金的響亮遼闊的歌聲在奴役和苦難的山谷里鳴響著:這個歌聲繼承了過去的時代,用勇敢的聲音充實了今天的日子,並且把它的聲音送向那遙遠的未來」。普列漢諾夫、盧納察爾斯基、高爾基等人對普希金也有所論述。高爾基曾指出:「普希金的創作是一條詩歌與散文的遼闊的光輝奪目的洪流。此外,他又是一個將浪漫主義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奠基人;這種結合……賦予俄羅斯文學以特有的色調和特有的面貌。」
  普希金的作品被俄國著名的藝術家編成歌劇、舞劇,改編成話劇、兒童劇和攝成電影。他的詩歌被譜成歌曲,流傳至今。蘇聯科學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又名「普希金之家」)是收藏普希金的私人藏書、手稿和研究普希金的中心。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建有普希金博物館,列寧格勒有普希金故居紀念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和附近的三山村以及普希金安葬地聖山修道院,已改為普希金文物保護區。在蘇聯,普希金的研究形成為「普希金學」。多年來,普希金的作品被不斷結集出版,研究著作也層出不窮。[6]
  中短篇小說
彼得大帝的黑奴
書信小說
亡人伊凡•彼得洛維奇•別爾金小說集 1831年
射擊
暴風雪
棺材老闆
驛站長
村姑小姐
戈琉辛諾村源流考
羅斯拉夫列夫
杜布羅夫斯基
黑桃皇后 1834年
基爾沙里
埃及之夜
上尉的女兒 1836年
賓客聚集別墅
我們在別墅裡度過了一晚
  詩作
巴奇薩拉的噴泉
致大海
青銅騎士
致凱恩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遲開的花朵更可愛
十月十九日
枉然的賦與
枉然的饋贈
你和您
當我以臂膊
當我緊緊擁抱著
哀歌
茨崗
為了遙遠的祖國的海岸
夠了,夠了,我親愛的
我的朋友,時不我待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我曾經愛過你
自由頌
  參考
1 俄國最偉大的詩人普希金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環球時報. 2005-07-22 
2俄羅斯詩歌的太陽從這裡升起——參觀聖彼得堡皇村學校. 文匯讀書周報. 文匯報. 2013-06-28 [2013-10-10].
3前線:普希金基因學(英文)
4宋錦海. 普希金家族. 《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 2010, (6) 
5陳守成譯,摘自《普希金詩選》
6.0 6.1 6.2 6.3 戈寶權. 普希金,A.C.. 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II.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2. ISBN 9787500000471.
7周良沛. 我記得那美妙的瞬間. 光明網. 2013-04-22.(摘自《我記得那美妙的瞬間》一書)
8普希金,A.S..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9. 
9吳笛. 普希金,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象徵——寫在《普希金全集》出版之際. 光明日報. 2013-09-22 [2013-10-6].
  延伸閱讀
普希金. 《普希金全集》(全十卷).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33935450.
普希金. 《普希金全集》(全十卷).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99.
張鐵夫 等著. 普希金:經典的傳播與闡釋. 湘潭大學出版社. 2009.
張鐵夫 等著. 普希金的生活與創作(修訂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
  外部連接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普希金簡介詩歌在線網
普希金詩選全文閱讀天涯在線書庫
普希金詩十首中華文苑網
普希金詩選亦凡公益圖書館
普希金秘密日記書路網
普希金城聖彼得堡皇村
中國國家圖書館——每周一庫——普希金相關網上資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9%AE%E5%B8%8C%E9%87%91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俄曆5月26日)出生於沙俄莫斯科,1837年2月10日(俄曆1月29日)逝世於聖彼德堡,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及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俄國詩歌的太陽”(高爾基),“青銅騎士”。
普希金作品
  簡介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諸體皆擅,創立了俄國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創立了典範。普希金還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出生于貴族家庭,童年開始寫詩,在沙皇政府專為培養貴族子弟而設立的皇村高等學校學習。學習期間受到當時進步的十二月黨人及一些進步思想家的影響。後來發表的不少詩作抨擊農奴制度,歌頌自由與進步。普希金的主要作品除了詩歌以外,主要還有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歷史紀實語的創始人,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別爾金小說集》等。普希金在創作活動上備受沙皇政府迫害。1837年在一次佈置的決鬥中遇害。他的創作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深刻。
  家庭背景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於莫斯科一個家道中落的貴族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鬥而死,年僅37歲。他在濃厚的文學氛圍中長大。童年時代,他由法國家庭教師管教,接受了貴族教育,8歲時已可以用法語寫詩。家中藏書豐富,結交文學名流,他的農奴出身的保姆常常給他講述俄羅斯的民間故事和傳說,使得他從小就領略了豐富的俄羅斯語言。並且對民間創作發生濃厚興趣。
  教育背景
1811年,普希金進入貴族子弟學校皇村學校學習,年僅12歲就開始了其文學創作生涯。1815年,在中學考試中他朗誦了自己創作的“皇村懷古”,表現出了卓越的詩歌寫作才能,特別是他詩作韻文的優美和精巧得到了廣泛的讚賞。在早期的詩作中,他效仿浪漫派詩人巴丘什科夫和茹科夫斯基,學習17--18世紀法國詩人安德列謝尼埃的風格。在皇村中學學習期間,他還接受了法國啟蒙思想的薰陶並且結交了一些後來成為十二月黨人的禁衛軍軍官,反對沙皇專制,追求自由的思想初步形成。
  職業生涯
普希金畢業後到彼得堡外交部供職,在此期間,他深深地被以後的十二月党人及其民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參與了與十二月黨人秘密組織有聯繫的文學團體“綠燈社”,創作了許多反對農奴制、謳歌自由的詩歌,如《自由 頌》(1817年);《致恰達耶夫》,(1818)年;《鄉村》,(1819年),1820年,普希金創作童話敘事長詩《魯斯蘭與柳德米拉》。故事取材於俄羅斯民間傳說,描寫騎士魯斯蘭克服艱難險阻戰勝敵人,終於找回了新娘柳德米拉。普希金在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民間語言,從內容到形式都不同於古典主義詩歌,向貴族傳統文學提出挑戰。
  變相流放
普希金的這些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1820年他被外派到俄國南部任職,這其實是一次變相的流放。在此期間,他與十二月黨人的交往更加頻繁,參加了一些十二月黨的秘密會議。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確,更強烈了。普希金寫下《短劍》(1821)、《囚徒》(1822)《致大海》(1824)等名篇,還寫了一組“南方詩篇”,包括《高加索的俘虜》(1822) 、《強盜兄弟》 (1822)、《巴赫切薩拉依的淚泉》(1824)、《茨岡》(1824)四篇浪漫主義敘事長詩。還寫下了許多優美的抒情詩:《太陽沉沒了》(1820)、《囚徒》和《短劍》(1821)等,這些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強烈憧憬。從這一時期起,普希金完全展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並且讓大家知道了當時的社會!
  幽禁時期
1824--1825年,普希金又被沙皇當局送回了普斯科夫省的他父母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這裡他度過了兩年。
  莫斯科
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為了籠絡人心,把普希金召回莫斯科,但仍處於沙皇員警的秘密監視之下。普希金沒有改變對十二月黨人的態度,他曾對新沙皇抱有幻想,希望尼古拉一世能赦免被流放在西伯利亞的十二月黨人,但幻想很快破滅,於是創作政治抒情詩《致西伯利亞的囚徒》,表達自己對十二月黨理想的忠貞不渝。1830年秋,普希金在他父親的領地度過了三個月,這是他一生創作的豐收時期,在文學史上被稱為“波爾金諾的秋天”。他完成了自1823年開始動筆的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塑造了俄羅斯文學中第一個“多餘人”的形象,這成為他最重要的作品。還寫了《別爾金小說集》和四部詩體小說《吝嗇的騎士》、《莫札特與沙萊裡》、《瘟疫流行的宴會》、《石客》,以及近30首抒情詩。《別爾金小說集》中的《驛站長》一篇是俄羅斯短篇小說的典範,開啟了塑造“小人物”的傳統,他的現實主義創作爐火純青。
  彼得堡
1831年普希金遷居彼得堡,仍然在外交部供職。他繼續創作了許多作品,主要有敘事長詩《青銅騎士》(1833)、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1833)、短篇小說《黑桃皇后》(1834)等。他還寫了兩部有關農民問題的小說《杜布洛夫斯基》(1832-1833)、《上尉的女兒》(1836)。
1836年普希金創辦了文學雜誌《現代人》。該刊物後來由別林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等編輯,一直辦到19世紀60年代,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家,而且成為俄羅斯進步人士的喉舌。
普希金的創作和活動令沙皇政府頗感頭痛,他們用陰謀手段挑撥法國籍憲兵隊長丹特斯褻瀆普希金的妻子娜特莉婭•尼古拉耶芙娜•岡察洛娃,結果導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決鬥。決鬥中普希金身負重傷,1837年1月29日不治身亡,年僅38歲。他的早逝令俄國進步文人曾經這樣感歎:“俄國詩歌的太陽沉落了”。
  外界評價
普希金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藝術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全世界所有的主要文字。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表現了對自由、對生活的熱愛,對光明必能戰勝黑暗、理智必能戰勝偏見的堅定信仰,他的“用語言把人們的心靈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偉大抱負深深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天才的傑作,激發了多少俄羅斯音樂家的創作激情和靈感。以普希金詩篇作腳本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 、《伯里斯•戈都諾夫》、《黑桃皇后》、《魯斯蘭與柳德米拉》、《茨岡》等等,無一不是偉大的音樂作品;普希金的抒情詩被譜上曲,成了膾炙人口的藝術歌曲;還有的作品還被改編成芭蕾舞,成為舞臺上不朽的經典。
為了紀念普希金,人們把他出生的皇村改名為普希金(1796年葉卡捷琳娜大帝就在這裡去世)。這裡已經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而且著名的波爾金諾村也在這附近。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俄國大詩人普希金還是一位美術家。只要翻閱普希金的手稿,就能發現稿紙上面畫有許多草圖和速寫,令人眼花繚亂。這些圖畫的線條輕盈、急速、飛舞,完全符合詩人的氣質和性格。
  普希金的繪畫有肖像、風景、奔馬和花卉等,還有為自己作品所配的插圖。普希金尤其擅長的是肖像畫。他只需寥寥幾筆就能勾畫出人物典型的特徵,往往比一些專業畫家的肖像畫還要真實。他的一系列肖像畫中,有偉大的法國啟蒙哲學家伏爾泰和狄德羅、英國詩人拜倫、俄國作家格裡鮑耶陀夫、俄國詩人雷列耶夫等,肖像傳神,栩栩如生。
  從普希金畫的另一些素描中,可以看到許多精巧優雅的婦女側面像。公爵夫人葉•克•佛隆卓娃是當時非常迷人的女性之一,她的側面像常在普希金的筆下出現。普希金用淡淡的幾筆表現出美貌少婦安•彼•凱恩嫵媚的形象。他畫的年輕的卡堅卡•維裡亞舍娃的肖像,仿佛是一首肖像詩,描寫出這位美麗少女的“碧藍的眼睛”和“可愛的面龐”。
  在普希金的一大批手稿、劄記和書籍的空白處,留下了他的許多自畫像。儘管許多畫家都曾試圖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普希金的外部形象和神情,但現在看來,能夠引起人們長久品味的還是詩人為自己作的自畫像。
  文學貢獻
普希金的重大貢獻,在於創建了俄羅斯文學語言,確立了俄羅斯語言規範。屠格涅夫說:毫無疑問,他創立了我們的詩的語言和我們的文學語言。普希金的同時代人和好友果戈理也曾說:“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馬上就會突然想起這是一位俄羅斯民族詩人……。他象一部辭書一樣,包含著我們語言的全部寶藏、力量和靈活性。……在他身上,俄羅斯的大自然、俄羅斯的靈魂、俄羅斯的語言、俄羅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樣純潔,那樣美,就象在凸出的光學玻璃上反映出來的風景一樣。”在俄羅斯文學史上,普希金享有很高的地位。普希金的文學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多餘的人”、“金錢騎士”、“小人物”、農民運動領袖等典型人物形象。別林斯基在著名的《亞歷山大•普希金作品集》一文中指出:“只有從普希金起,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因為在他的詩歌裡跳動著俄羅斯生活的脈搏。”赫爾岑則說,在尼古拉一世反動統治的“殘酷的時代”,“只有普希金的響亮遼闊的歌聲在奴役和苦難的山谷裡鳴響著:這個歌聲繼承了過去的時代,用勇敢的聲音充實了今天的日子,並且把它的聲音送向那遙遠的未來”。岡察洛夫稱“普希金是俄羅斯藝術之父和始祖,正象羅蒙諾索夫是俄羅斯科學之父一樣”。普列漢諾夫、盧納察爾斯基、高爾基等人對普希金也有所論述。高爾基曾指出:“普希金的創作是一條詩歌與散文的遼闊的光輝奪目的洪流。此外,他又是一個將浪漫主義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奠基人;這種結合……賦予俄羅斯文學以特有的色調和特有的面貌。”
  普希金的作品被俄國著名的藝術家編成歌劇、舞劇,改編成話劇、兒童劇和攝成電影。他的詩歌被譜成歌曲,流傳至今。在蘇聯,普希金的研究形成為“普希金學”。蘇聯科學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又名“普希金之家”)是收藏普希金的私人藏書、手稿和研究普希金的中心。多年來,如魏列薩耶夫(編有《普希金在生活中》兩卷)、莫紮列夫斯基(著有《普希金》)、齊亞甫洛夫斯基(編有《普希金生活與創作年譜》)、托馬舍夫斯基(著有《普希金》兩卷)、勃拉戈依(著有《普希金的創作道路》兩卷)、梅拉赫(著有《普希金及其時代》)等著名的普希金學者,對普希金研究都作出了很多貢獻。俄羅斯文學研究所編輯了17卷本《普希金全集》(1937~1959)、《普希金研究與資料》、《普希金委員會會刊》(多冊)和《普希金語言辭典》(4卷,1956~1961)等。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建有普希金博物館,列寧格勒有普希金故居紀念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和附近的三山村以及普希金安葬地聖山修道院,已改為普希金文物保護區。
  史料表明,普希金讀過不少有關中國的書籍,對中國人民懷有深厚的興趣和感情。1830年1月他曾請求沙皇當局,允許他隨同派往中國的使團訪問中國,但遭到拒絕。普希金在20世紀初即已被介紹到中國來。中國翻譯的第一部俄國文學作品是普希金的代表作《上尉的女兒》,中譯書名為《俄國情史》、《斯密士瑪利傳》、又名《花心蝶夢錄》(1903)。普希金的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大部分已有中譯,有些作品甚至有幾種譯本。
  作品賞析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鬱;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這首詩沒有什麼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於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這首詩問世後,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
  這首詩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裡夫紀念冊上的。同時,本詩也被選入《人教版新課標七年級語文下冊》。
  賞析:
該詩寫於1825年,正是詩人流放南俄奧德薩同當地總督發生衝突後,被押送到其父親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間所作。從1824年8月至 1826年9月,這是一段極為孤獨寂寞的生活。面對12月黨人起義前後劇烈動盪的社會風雲,普希金不僅同火熱的鬥爭相隔絕,而且與眾多親密無間的摯友親朋相分離。幸虧夜晚,有終生摯愛的奶媽相陪伴,講故事為他消愁解悶;白天,到集市上去,與純樸的農人為友,和他們談話,聽他們唱歌。孤寂之中,除了讀書、寫作,鄰近莊園奧西波娃一家也給詩人愁悶的幽禁生活帶來了一片溫馨和慰藉。這首詩就是為奧西波娃15歲的女兒姬姬所寫的,題寫在她的紀念冊上。
  致大海
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這是你最後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滾著蔚藍色的波浪,
和閃耀著嬌美的容光。
好象是朋友憂鬱的怨訴,
好象是他在臨別時的呼喚,
我最後一次在傾聽
你悲哀的喧響,你召喚的喧響。
你是我心靈的願望之所在呀!
我時常沿著你的岸旁,
一個人靜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還因為那個隱秘的願望而苦惱心傷!
(第一節)
我多麼熱愛你的回音,
熱愛你陰沉的聲調,你的深淵的音響,
還有那黃昏時分的寂靜,
和那反復無常的激情!
漁夫們的溫順的風帆,
致大海
致大海
靠了你的任性的保護,
在波濤之間勇敢地飛航;
但當你洶湧起來而無法控制時,
大群的船隻就會覆亡。
我曾想永遠地離開
你這寂寞和靜止不動的海岸,
懷著狂歡之情祝賀你,
並任我的詩歌順著你的波濤奔向遠方,
但是我卻未能如願以償!
(第二節)
你等待著,你召喚著……而我卻被束縛住;
我的心靈的掙扎完全歸於枉然:
我被一種強烈的熱情所魅惑,
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有什麼好憐惜呢?現在在哪兒
才是我要奔向的無憂無慮的路徑?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樣東西
它曾使我的心靈為之震驚。
那是一處峭岩,一座光榮的墳墓……
在那兒,沉浸在寒冷的睡夢中的,
是一些威嚴的回憶;
拿破崙就在那兒消亡。
在那兒,他長眠在苦難之中。
而緊跟他之後,正像風暴的喧響一樣,
另一個天才,又飛離我們而去,
他是我們思想上的另一個君主。
為自由之神所悲泣著的歌者消失了,
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陰惡的天氣喧騰起來吧,激蕩起來吧:
哦,大海呀,是他曾經將你歌唱。
(第三節)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
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長:
正像你一樣,他威嚴、深遠而深沉,
他像你一樣,什麼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世界空虛了,大海呀,
你現在要把我帶到什麼地方?
人們的命運到處都是一樣:
凡是有著幸福的地方,那兒早就有人在守衛:
或許是開明的賢者,或許是暴虐的君王。
(第四節)
哦,再見吧,大海!
我永遠不會忘記你莊嚴的容光,
我將長久地,長久地
傾聽你在黃昏時分的轟響。
我整個心靈充滿了你,
我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灣,
你的閃光,你的陰影,還有絮語的波浪,
帶進森林,帶到那靜寂的荒漠之鄉。
(第五節)
  賞析: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對獨裁,追求光明,謳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詩。詩人以大海為知音,以自由為旨歸,以傾訴為形式,多角度多側面描繪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歷程。感情凝重深沉而富於變化,格調雄渾奔放而激動人心。大致說來,《致大海》的詩情變化展現了海之戀(一二節),海之思(三四節),海之念(第五節)“三步曲”。
  詩人之死
  不和諧的婚姻
普希金與娜達麗婭的結合,如果按照中國傳統的觀點,以〃郎才女貌〃的標準來衡量,可以說是天生的一對,非常般配。1830年,普希金詩人的聲譽如日中天,此時,芳齡十八的娜達麗婭猶如剛剛開放的玫瑰,鮮豔欲滴,清香誘人,人人都想採摘,普希金被她迷住了。在此之前,有多少女孩迷戀他,但沒有一位像娜達麗婭那樣使他魂不守舍。恰如中國一句俗語所說:英雄難過美人關。普希金雖是一位大詩人,但卻不得不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在1828年第一次求婚遭到拒絕之後,1830年他再次求婚,終於實現了夢想。
  其實,這樁婚姻從一開始就孕育著一顆不幸的種子。按照現代人的解釋,普希金與妻子之間根本就沒有共同語言。對於普希金來說,詩歌是他生活的重要內容,是他的一切。除此之外,他一無所有。但對於娜達麗婭來說,詩歌如同乏味的公文一樣,她根本不感興趣,當然也不懂。每次,當普希金把他的新詩朗誦給她聽時,她就大喊:普希金,你的詩歌我已經聽夠了。一次,幾個朋友來到普希金家,他們在一起朗誦普希金的新作,娜達麗婭也在場,大家問她,朗誦是不是影響她時,她客氣地說:朗誦你們的吧,反正我也不聽。可見她對詩歌的索然寡味。
  結婚之後,普希金陷入了困境。身邊雖有一位美若天仙的妻子,這滿足了他的佔有欲和虛榮心。但要博得這位美人的歡心並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這需要大量的精力、時間和金錢。為了維持婚後的體面生活,普希金不得不靠借貸來度日。以致於跳舞到很晚才歸來的娜達麗婭還睡在床上的時候,門口就傳來了債主們前來討債的門鈴聲。普希金欠所有人的債:木柴商人、賣牛奶的、賣麵包的、修馬車的,還有自己僕人的。他欠酒帳777盧布,裁縫450盧布,欠女時裝師為娜達麗婭製作服裝的費用3364盧布,欠書商也是同樣的數目。在他結婚的頭四年裡,欠債已達6萬盧布。在隨後的兩年裡,不僅沒有還掉以前的債務,反而越欠越多。臨死前已達12萬盧布。債務壓得普希金抬不起頭來,應酬使他喪失了寶貴的寫作時間。他感到了精神的壓力越來越大,精神陷入了困境。普希金在給好友納肖金的信中痛苦地寫道:“對生活的操心使我沒時間感到寂寞,我已經沒有單身漢時的自由自在地用來寫作的時間了。我的妻子非常時髦,這一切都需要錢。而錢我只能通過寫作來獲得。而寫作需要幽靜,單獨一人。”但是,作為家庭主婦的娜達麗婭對這些家庭生活經濟上的困難一點也感覺不到窘迫,她甚至一點也不關心,從不過問,繼續去享受她的奢華生活。面對這樣的妻子,普希金再次痛苦地寫道:“您是怎樣的一位幫手和工作者呢?您的工作只是在舞會上跳跳舞,幫助男人們揮霍而已”。可憐的普希金!
  娜達麗婭雖是家庭主婦,但除了陪普希金睡覺、生孩子之外,其他職責一概不問。甚至連孩子們的教育培養也多半是她的二姐婭力山德拉照管。在姐妹三人中,娜達麗婭年齡最小,長得最漂亮,最早出嫁。而婭力山德拉其貌不揚,自知只能做個陪襯,因而很少出入社交場合。但是,她雖然長得不漂亮,但卻非常聰明能幹,對普希金崇拜不已。她自願替妹妹承擔了管理家庭的重擔。普希金從她那裡得到了本是妻子應該給他的照顧和關心,在思想和情感方面實現了部分交流。不幸的普希金!
  匿名信
1836年11月4日上午,普希金收到了一個紙袋。拆開一看,裡面裝著三封“綠帽子協會”寄給他的成員證書。證書上面這樣寫道:綠帽子最高勳章獲得者、騎士團長及騎士們會聚勳章局,在尊敬的納雷什金主席主持下,大家一致同意任命普希金為主席的助手和獎章史研究家。落款是:常務書記——波爾赫。
  另外,就在同一天上午,維婭澤姆斯基、維耶爾戈爾斯基、瓦西裡契科瓦等人也收到了同樣的匿名信。頓時,整個彼得堡流言蜚語聲四起,普希金成了上流社會談論的笑料,成了人們嘲笑的物件。甚至在一次晚會上,某個名叫多哥爾魯科夫的年輕人在普希金的腦後豎起了兩根手指,作羊角狀,即表示“戴帽子”的意思。
  難道真的是有人故意陷害普希金嗎?或許吧!但俗語說得好:無風不起浪。普希金的妻子娜達麗婭到底有多美?她的魅力究竟有多大?普希金的好友索洛古博是這樣描述的:“一生中我見過許多漂亮女人,遇到過比普希金娜更迷人的女人。但從未見過象她那樣將古典端莊的臉型與勻稱的身段如此美妙地結合在一起。高高的身材,神話般纖細的腰…….這是真正的美人。無怪乎,甚至是從最靚麗的女人中挑選出來的女人也要在她的面前黯然失色。我第一次看見她時,就神魂顛倒地愛上了她。必須承認,當時,彼得堡沒有一個年輕人不對普希金娜暗暗地戀慕著。她那燦爛的美和魔力般的名字,讓人們陶醉。我認識一些年輕人,他們非常自信地確定自己愛上了普希金娜。不僅是那些僅與普希金娜見過一面的人,還有那些根本就沒見過普希金娜的年輕人”。從這一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普希金的妻子的確很漂亮,她那美麗的姿色具有無堅不摧的魅力,這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女子。
  普希金在與娜達麗婭六年的婚姻中,初始如獲至寶,倍加呵護和炫耀,為取得這樣一個美人為妻感到驕傲和自豪。他憑藉自己天才詩人的名聲,將自己的妻子介紹給朋友,引見給皇后和沙皇,帶進彼得堡的上流社會,進入交際圈,引起人們的一片驚歎,人們對這一對“郎才女貌”的絕配讚歎不已。但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普希金愛美,其他的男人也愛美,沙皇尼古拉一世更愛美。隨著普希金帶著妻子參加的舞會越來越多,娜達麗婭的魅力越來越呈現出來。開始,她借著普希金的大名與達官顯貴們結識,享受著第一詩人夫人的榮譽。但不久,她那魅力的光環已經超過了丈夫詩人的聲譽。在各種舞會上,人們談論的話題,已不再是普希金和他的詩,而是他的妻子和她的美麗。人們喜歡她,仰慕她,熱戀她,甚至渴望得到她。在眾星捧月許多男人大獻殷勤之後,娜達麗婭已經暈頭轉向。她開始接受所有男人獻來的殷勤,不顧在丈夫面前與他們打情罵俏。特別是在〃英俊王子〃荷蘭公使的乾兒子,法國人丹特士出現後,她那不檢點的行為舉止更加明顯,有時甚至達到了放肆的地步。娜達麗婭和丹特士,不知究竟是誰先愛上了誰,或許是一見鍾情。丹特士,高高的個子,一副漂亮的面孔,兩隻粗野勇敢的大眼睛稍稍前凸。非常自信、活潑、幽默、快樂、機智,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小夥子,與娜達麗婭同歲。在彼得堡圈子裡,普希金開始也因他那活潑的性格而喜歡他,沙皇寵愛他,女人們更是愛他如掌上明珠,將他從一個人懷裡搶到另一個人懷裡。他在交易場上的成功與娜達麗婭不相上下,在這方面,他們倆可以說是天生的一對。丹特士利用自己是外國人的身份,及沙皇的信任和人們對他的寵愛,大膽地追逐女性,尤其是對娜達麗婭窮追不捨。而娜達麗婭也被他的青春魅力所吸引,因而對他的追求和放肆不但不加以拒絕和阻止,反而非常樂意接受,覺得很快樂。這種狀況持續了兩年之久,娜達麗婭不知分寸的舉止越來越離譜。那些與她交往甚密的好友曾試圖勸她要學聰明些,要識相些,與丹特士打情罵俏不會有好結果。但每次都聽到下面這樣的回答:我和他在一起感到很快樂,我只是喜歡他而已。請放心,不會出什麼事,今後還會與兩年來一樣。這就是1836年普希金收到匿名信時的娜達麗婭及她的表現。
  至於娜達麗婭與沙皇尼古拉一世是否有親密關係,這很難說,但我想,僅以上所述,娜達麗婭的行為足可以使人們認為,她給普希金戴了“綠帽子”。
  決 鬥
自收到匿名信之後,普希金坐臥不安。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和妻子的榮譽,他毅然決定向丹特士發起挑戰——決鬥。對於普希金來說,榮譽高於一切。收到普希金挑戰書後,丹特士的義父,荷蘭公使老格爾恩頓感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意識到,義子的行為太過分了。同時,他也清楚,普希金對於俄羅斯意味著什麼。決鬥,無論出現什麼樣的結果,都是不愉快的。於是,他開始四方奔走,多方斡旋,以避免這一悲劇的發生。結果,安排了丹特士與娜達麗婭的大姐葉卡捷林娜結婚,並於1837年1月1日舉行了婚禮。至少從表面來看,給人們的印象是,丹特士追逐的不是娜達麗婭,而是她的姐姐葉卡捷林娜,從而給普希金收回挑戰書下了一個臺階,挽回了榮譽。丹特士在這樁婚姻中的確扮演了一個不幸的角色,葉卡捷林娜不但長的不漂亮,而且比他大6歲,丹特士的心理極不平衡,甚至連皇后都為他打抱不平:“我很同情他,他這是一種寬宏,還是一種犧牲?”
  就在一場風暴看似過去,緊接著晴天之後,其實孕育著一場更大的風暴。丹特士與葉卡捷林娜結婚之後,他利用自己是姐夫的合法身份,更加大膽放肆地追起娜達麗婭來。只要那裡有娜達麗婭的身影,那裡就有他丹特士。他公開地挑釁地為娜達麗婭的健康乾杯,邀請跳舞,大聲地說著恭維話。不僅如此,他通過別人約娜達麗婭與自己單獨約會,獨白自己的愛情,並用自殺來威脅對方接受它。在丹特士的進攻面前,娜達麗婭陷得越來越深,她沒有發現自己的這場遊戲有多危險及其嚴重的後果,他甚至不顧丈夫的禁止她參加一切年輕人的聚會的命令,依然我行我素,四處招搖,正如索菲亞•卡拉姆津娜在寫給弟弟的信中所寫的:“我沉重地告訴你這個發生上週三的悲劇,就在那一天,那一刻出現了可悲的結局,可憐的普希金,可憐的人!自從那天收到了那封卑鄙下流的匿名信之後,三個月來,他的精神上遭受了多大的打擊啊!就是這封匿名信,至少從表面上來看,是這個悲劇產生的原因……但引起決鬥的具體原因,人們認為,是在上個星期六沃龍佐夫家的晚會上,當普希金看到妻子與丹特士在一起親密地談笑,跳著華爾滋時,他的憤怒達到了極限。還有這位不謹慎的女人一點也不介意星期天在麥雷爾斯基家,星期一在維亞澤姆斯基家再次與丹特士見面!”
  面對這樣‘賢慧“的妻子和無賴的連襟,普希金縱有詩歌才華,此時也無濟於事。除了決鬥,他毫無選擇了!於是,他再次發起決鬥挑戰,並確定了極其殘酷的條件:雙方射擊的距離只有十步,並且在第一次雙方都沒有射中對方之後,決鬥再重新開始,直到有一方倒地為止。看來,普希金真的拼命了。
  1837年1月27日,星期三,決鬥在離彼堡不遠的黑山進行,結果出現了本文開頭中的局面。偉大的詩人死了,他的妻子被人們唾駡,是她害了普希金。普希金成了她美麗姿色和輕佻行為的犧牲品。
  娜塔麗婭
  為普希金夫人正名的觀點:
100多年來,人們往往把普希金之死的主要責任歸咎于他的妻子娜塔麗婭•普希金娜。俄國文學界的一些權威論著,在對娜塔麗婭這個人物並沒有掌握充分資料的情況下,一直說她是個輕浮淺薄、與詩人在精神上毫無共同之處的庸俗女子。娜塔麗婭幾乎成了歷史罪人,長期受到譴責與謾駡。
  直到1963年,普希金研究家奧布多夫斯卡婭和傑緬季耶夫經過不懈努力,挖掘出一批珍貴的新史料——岡察洛夫家(娜塔麗婭的娘家)的書信,其中包括普希金和娜塔麗婭的法文親筆信劄,有了可喜的突破性的新發現。隨後他們又著手研究娜塔麗婭寫給第二個丈夫蘭斯科依的信,以及她的兩個姐姐的信件。兩位專家出於恢復歷史本來面目的高度責任感,以這數百封經過論證的信件為基礎,陸續撰寫了多部專著,相繼於20世紀70—80年代出版。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普希金娜傳》在我國已有中譯本,書名改為《普希金夫人傳》(團結出版社,1991年)。此外,蘇聯女作家庫茲涅佐娃的作品《“我愛你的心靈”——普希金娜的故事》也早已譯成中文,書名改為《普希金娜的故事》(新華出版社,1983年)。這些著作的問世提出了對普希金夫人的新評價:在詩人之死的問題上,她非但不是禍首,而且還是受害者;她是個心靈與外貌同樣美好的女性。 作者們根據翔實的新史料描繪出另一個娜塔麗婭。她純潔善良,受過良好教育。她之所以能攫住詩人的心,不僅僅是由於姣好的容顏,更重要的是她優美的內在氣質。若娜塔麗婭是個頭腦空虛的庸俗美人,實際就是貶低了偉大詩人普希金!
  儘管娜塔麗婭由於年輕(她比詩人小13歲)對普希金的複雜的內心世界和他的作品都難以有深刻理解,不過她崇拜他,尊敬他,支持他的創作。還在蜜月期間,她就為丈夫謄寫詩稿。普希金的每一部新作誕生,總要先朗誦給她聽。後來普希金想出版文選,娜塔麗婭便向哥哥求援,要了87令白紙。她還為普希金辦理過許多出版事務。詩人遇害前半年,娜塔麗婭為減輕丈夫的負擔,瞞著他再次請求哥哥接濟。
  普希金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你的美貌舉世無雙,令人傾倒。但我愛你的心靈勝於你的容貌。”在給岳母的信中詩人寫道:“我的妻子非常可愛。和她共同生活的時間越長,我對她的愛就與日俱增。上天賜給我這樣一位溫柔美麗、純潔善良的天使,我實在受之有愧。”
  這正是普希金夫婦愛情的基石。
普希金是位追求自由、反對專制的進步詩人。沙皇政府和上流社會把他視若大敵,千方百計摧殘他,欲置之死地而後快。而娜塔麗婭是彼得堡第一美女,不知有多少男人為之傾倒,同時也遭到貴族小姐太太們的極大嫉妒。既是一位叛逆詩人的妻子,又有千百雙仇恨的眼睛在注視著她的一舉一動,可是涉世不深、天真單純的娜塔麗婭並不知道丈夫和自己的險惡處境,仍快快活活地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沙皇尼古拉一世對她垂涎三尺,法國軍官丹特士狂熱追求她……其實娜塔麗婭何罪之有?她天生麗質,這不是過錯。如果她有錯,就錯在過分天真和輕信,另外還有上流社會女子的通病——虛榮。她是個普通人,自然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弱點。不過她是清白的,對丈夫始終忠誠。
  普希金信任自己的妻子,並深深地愛著她,同時也明白像她這樣的絕色女子是很難逃脫悲慘命運的。為捍衛自己和愛妻的名譽,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普希金與丹特士決鬥。對方先開槍,他受了致命的重傷。被抬回家後,他在痛苦中安慰妻子:“你放心,你沒有任何過錯!”當劇痛難忍時,他就讓她走開,不願讓她看著自己受傷痛折磨的樣子,嘴裡不斷地說:“我可憐的妻子!”並派人去安慰她。在疼痛間歇時,便把她喚到身邊,反復向她解釋,她是無辜的,他永遠愛她……
  給普希金治傷的御醫阿連特目睹了這一切,感歎道:“對普希金來說,沒有被當場打死是他的不幸,因為他受盡折磨,痛苦不堪。但對他妻子的聲譽來說,他活著回來卻是不幸中的大幸。因為所有在場的人都看到她的無辜,以及普希金對她忠貞不渝的愛情是毋庸置疑的。”
  彌留之際,普希金囑咐妻子:“我死後,你帶著孩子們到鄉下去住。為我服兩年喪你就嫁人,一定要嫁個正派的人。”
普希金逝世後,娜塔麗婭的處境不堪設想。她才24歲,還有4個年幼的兒女。丈夫猝亡帶來的撕心裂肺的悲慟,再加上經濟窘困,對她已是夠殘酷的了,她還得承受來自各個方面的指責。更有甚者,她竟成了舉世聞名的反面教員,人們都以普希金錯選了娜塔麗婭招致殺身之禍為教訓。把普希金之死這一重大的歷史悲劇歸罪於一個弱女子顯然是很不公平的。這也是娜塔麗婭的最大痛苦。
  娜塔麗婭沒有死,是個奇跡。孩子們給了她力量,使她頑強地活下來。兒女們就是她的生命,她已沒有了自己的生命。
  娜塔麗婭服了兩年喪,而她的心卻服了一輩子喪。儘管命運多舛,但善良的天性使她總是十分同情身處逆境的人們。青年作家謝德林被流放,這讓她想起普希金當年遭放逐的情景。她為謝德林奔走,終於使他獲釋。後來她還幫助了另一位無辜受害的年輕人。
  普希金逝世7年後,淳樸善良的軍人蘭斯科依理解她,同情她,愛她,也愛她的孩子們。他向她求婚。她嫁給了他,但內心的傷疤總在隱隱作痛,一生鬱鬱寡歡,51歲病逝。臨終前惟一使她感到欣慰的是,此時她和普希金所生的4個兒女都已長大成人。
  作為普希金的妻子,娜塔麗婭是無愧於偉大詩人的。由此人們也更能理解普希金對她的愛——“我愛你的心靈勝於你的容貌”。
  但是由於長期造成的深遠影響,在我國仍有許多人對普希金夫人持傳統觀點。
  近些年來,經常可在報刊上讀到一些國內著名作家造訪俄羅斯,參加莫斯科和彼得堡普希金故居後寫下的觀感。文中每每提及詩人之妻都毫無例外地持否定態度。一位作家寫道:“娜塔麗婭不是個信守諾言的人。在普希金逝世後不久,她就改弦更張,嫁給一位追求她的法國貴族。這也許是她對普希金的一種報復。”另一位作家寫道:“普希金和娜塔麗婭的結合註定是不幸的。她沒有給他愉悅和幸福,帶來的是鬱鬱寡歡和悲劇式的結局。……在愛情方面普希金是敗者,是輸家。”還有一位作家認為:“普希金的婚姻‘下錯了一步棋’,舉足輕重的一步棋!”新近又有作家寫道:“岡察洛娃”(即娜塔麗婭——本文作者)除去給普希金生孩子,對普希金的精神痛苦視而不見,完全漠不關心。”
  根據傳統史料寫的作品必然受其局限,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有些似乎是這一學科領域的“圈內人”,卻發表有嚴重謬誤的文章,實在不應該。例如《普希金之死有新說》一文(載《光明日報》1998年12月9日),竟張冠李戴把一個叫伊達莉婭的女人當成了普希金的妻子娜塔麗婭。事實上這個伊達莉婭當年曾追求過普希金,但詩人對她沒有一點好感。她惱羞成怒,從此懷恨在心,同丹特士勾結在一起,製造事端,陷害娜塔麗婭,乃至醞成詩人在決鬥中慘遭殺害。《新說》一文中把伊達莉婭的許多事統統扣到了娜塔麗婭的頭上,最後得出結論:“詩人的悲劇是由其妻一手策劃並與她的親朋共同實施的。”因為伊達莉婭和娜塔麗婭兩個名字僅有一個音節之差,對中國讀者來說是非常容易搞混的。這篇“新說”又以其標新立異立即引起廣泛矚目,被其他報刊紛紛轉載或摘登。於是以訛傳訛,混淆視聽,使本已被歪曲的普希金夫人的形象再次遭到更加粗暴的歪曲。
企盼大家都能尊重歷史事實,好讓這位埋葬在涅瓦河畔、生前飽受磨難的不幸女子的在天之靈早日得到安寧。選自 《中華讀書報》
  相關博物館
在普希金國家博物館舉辦了真正獨特的展覽會。現在這是俄羅斯和歐洲最大的文學博物館和文化中心。莫斯科博物館的主要收藏物是與普希金的生活和創作有關的材料。這裡還有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美術作品、紀念物和生活用品。
  博物館的展品保存在莫斯科幾個不同市區的幾個房屋裡。主要部份保存在首都最中心的普列奇斯堅卡的古老貴族莊園。這是按照普希金同時代的“俄羅斯帝國”建築風格建的獨座房屋。沒有檔證明普希金的確曾到這座房屋作客,可是當時房屋主人曾經常舉行盛大舞會,邀請莫斯科大半名流參加。因此,大概普希金至少參加過一次。
  博物館主要的館裡有常設的展覽會“普希金及其時代”。它通過當時政治、社會和文化事件的透鏡展述偉大詩人普希金的生平與創作。在第十五個展廳陳列著2000多個展品,全面反映18世紀和19世紀莫斯科的,包括普希金的生活情景。
  在一些廳裡陳列那個時代物件、私人的信件、著名活動家和普通公民的肖像。在閣樓的小房間裡恢復了詩人老家的會客廳和兒童房間的陳設。在舞廳裡有穿戴著晚禮服的人物模型,它展述當時俄羅斯貴族生活不可分割部份-舞會。
  其他廳裡展述詩人的創作。博物館的展品重現“葉芙根尼 奧涅金”、小說“黑桃皇后”、長詩“銅騎士”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詩人筆下出現了許多基於民間傳說的迷人的歷史。這些故事至今仍然很受男女老少的歡迎。它們描述普通俄羅斯人的生活,同時描繪神奇世界的奇跡。博物館裡保存著不同年代為它們畫的插畫和創作過程中碰到的物件。
  在莫斯科中心阿爾巴特街有一座蔚藍色的兩層樓房。1831年普希金在這裡租了房。他把自己年輕的妻子普希基娜帶到了這座房屋。從這裡的展品中可以知道莫斯科在19世紀前三十年的情況,普希金在它的文化生活中所居的地位,他結婚之前出現過的事件。
  普希金的創作反映了公民自由和政治激進主義的思想,那是在1812年法國革命勝利後傳入俄羅斯社會的。俄國沙皇不喜歡年輕詩人的自由思想 。普希金被流放到俄羅斯南部。1824年他被送往母親的莊園-米哈伊洛夫斯科伊村。它離俄羅斯西北部古城普斯科夫不遠。
  1862年普希金得到了沙皇的赦免,獲准到到任何地方居住。普希金在1831年和岡恰羅娃結婚後,到聖彼德堡定居。
  全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正是設在那裡。這是俄羅斯最古老的普希金博物館。它的歷史始於1879年。陳列在前皇村中學的展覽品展述普希金的年輕時代。普希金從12到18歲曾在那裡上學。中學培養國家服務人員。按這個學校的校章,它接納10-12歲的貴族孩子。學校教學持續六年,相當於大學教育。
  在全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綜合體的核心地是普希金的住房,它位於聖彼德堡歷史中心-噴泉河邊的大樓。普希金在這裡度過了自己生命的最後幾年。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在搏鬥中受了致命傷。他被送到噴泉河邊的房子裡並在二天後於那裡逝世。
  普希金安葬在“米哈伊科夫斯科耶”博物館-保護區附近的聖山修道院。這個修道院建於16世紀,向來是羅西最受景仰的教堂之一。詩人到這裡謁拜過祖墳。按詩人的遺囑他被安葬在這裡。偉大俄羅斯詩人之墓己宣佈為俄羅斯聯邦各族人民的民族財產[2]。
http://baike.baidu.com/view/53074.htm?fromId=2139&redirected=seachword

台長: 阿楨
人氣(1,2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世界百大作家 |
此分類下一篇:歐里庇得斯:世界百大作家22
此分類上一篇:葉慈 :世界百大作家2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