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札克
羅丹雕塑的巴爾扎克像
韓斯卡夫人之畫,Holz Sowgen (1825年)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巴爾札克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一生創作96部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總名爲《人間喜劇》。其中代表作爲《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100多年來,他的作品傳遍了全世界,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和人類進步産生了巨大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稱贊他“是超群的小說家”、“現實主義大師”。 巴爾紮克出生于一個法國大革命後致富的資産階級家庭,法科學校畢業後,拒絕家庭爲他選擇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職業,而立志當文學家。爲了獲得獨立生活和從事創作的物質保障,他曾試筆並插足商業,從事出版印刷業,但都以破産告終。這一切都爲他認識社會、描寫社會提供了極爲珍貴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斷追求和探索,對哲學、經濟學、曆史、自然科學、神學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積累了極爲廣博的知識。 1829年,巴爾紮克完成長篇小說《朱安黨人》,這部取材于現實生活的作品爲他帶來巨大聲譽,也爲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放下第一塊基石,巴爾紮克將《朱安黨人》和計劃要寫的一百四五十部小說總命名爲《人間喜劇》,並爲之寫了《前言》,闡述了他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和基本原則,從理論上爲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定了基礎。 巴爾紮克在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說結構方面匠心獨運,小說結構多種多樣,不拘一格、並善于將集中概括與精確描摹相結合,以外形反映內心本質等手法來塑造人物,他還善于以精細人微、生動逼真的環境描寫再現時代風貌。恩格斯稱贊巴爾紮克的《人間喜劇》寫出了貴族階級的沒落衰敗和資産階級的上升發展,提供了社會各個領域無比豐富的生動細節和形象化的曆史材料,“甚至在經濟的細節方面(如革命以後動産和不動産的重新分配),我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曆史學家、經濟學院和統計學家那裏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瑪•哈克奈斯》) 巴爾紮克以自己的創作在世界文學史上樹立起不朽的豐碑。
履曆:
曆史小說《朱安黨人》(1829)是巴爾紮克用真名發表的第一部作品,描述1800年法國布列塔尼在保皇黨煽動下發生的反對共和國政府的暴動。作者賦予英勇的共和國軍人以應有的光彩,但也大大美化了朱安黨首領孟多蘭侯爵,表現出他當時對貴族的同情。爲了寫這部小說,他曾細心研究有關暴動的曆史文獻,親自去布列塔尼調查山川形勢和農民生活,訪問暴動的目擊者和參加者,還從友人柏爾裏公爵夫人那裏收集許多關于朱安黨人的掌故。從寫神怪小說過渡到寫曆史小說,是巴爾紮克走向批判現實主義的第一個重要步驟。他在《朱安黨人》中描寫的不是古代曆史,而是屬于當代社會生活範疇的重要事件。著重反映當代社會生活,正是巴爾紮克日後所寫的《人間喜劇》的一個特點。
1831年,巴爾紮克加入保皇黨。但是他的政治態度和極端保皇黨人也不完全一致。他是黨內的自由派,在黨員中間不大受歡迎,他甚至公開批評保皇黨,說“這個政黨令人厭惡”,“這是一個失敗的政黨。”
從1829年寫《朱安黨人》起,巴爾紮克的創作開始進入成熟時期,即《人間喜劇》時期(1829-1848)。在三、四十年代,他除致力于文藝創作以外,還出入巴黎上流社會的沙龍,爲幾種報刊撰稿,他接觸的生活面非常廣泛。
巴爾紮克從這時期起,就在現實主義理論方面進行探索。他認爲小說家必須面向現實生活,使自己成爲當代社會的風俗史家;又認爲小說家的任務不僅在于摹寫社會現象,還須闡明産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指出人物、欲念和事件背後的意義。在塑造人物的問題上,他強調特性,也強調共性;他說詩人的使命在創造典型,使典型個性化,個性典型化;又說典型人物應該把那些多少和他類似的人的性格特點集于一身。他還強調藝術必須爲社會服務;認爲藝術家不僅描寫罪惡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義;藝術家必須同時是道德家和政治家。
作爲巴爾紮克的代表作的《人間喜劇》,包括九十六種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分爲“風俗研究”、“哲學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個部分。“風俗研究”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在這裏又分“私人生活場景”、“外省生活場景”、“巴黎生活場景”、“政治生活場景”、“軍人生活場景”和“鄉村生活場景”六個方面。作品最初定名爲《社會研究》,後來受了但丁《神曲》的啓示,才改用《人間喜劇》這個名字。
從當代風俗史家的角度出發,巴爾紮克在《人間喜劇》中描寫了十九世紀前半期法國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交替的曆史時期。這個時期的特征,是金錢逐漸代替了貴族頭銜。1830年革命以後,金錢統治的威力尤爲強大。資産階級以撈錢爲生活目標,他們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來達到目的,而更多的是用欺詐和暴力進行掠奪。巴爾紮克在《人間喜劇》中,描繪了從拿破侖帝國、複辟王朝到七月王朝這一曆史時期法國社會的不同階級、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不同的活動場所,使作品成爲一個由兩千多個人物構成的廣闊的社會畫面,從中可以看出封建主義必然爲資本主義所代替的規律,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某些弊病。
巴爾紮克在《人間喜劇》中描寫了形形色色具有時代特點的資産者,從他們身上反映出資産階級的發家史。在這裏,有原始的、低級的貯藏商品的高利貸者高布賽克(《高利貸者》,1830),有懂得錢幣作用的葛朗臺老頭(《歐也妮•葛朗臺》,1833),以及高級的金融巨頭紐沁根(《紐沁根銀行》,1838)等。他們是資産階級世界的真正主人;他們在國家法律的庇護和社會輿論的支持下,爲了滿足自己的貪欲,公開進行掠奪,而在掠奪方式上又各有特點。高布賽克是舊式的剝削者,還沒有學會“最新”的發財致富之道,他寧願把商品貯藏在家裏,而不敢把它當作資本來增殖;他是以囤積商品的方式來貯藏貨幣的守財駐。葛朗臺老頭的活動範圍則比較廣泛。他是由舊式剝削者向資本主義企業經營過渡的一個精明能幹、狡猾詭詐的投機商人。他知道把金錢放到有利可圖的企業中去,從而積累更多的資金。在他心目中,金錢是人們生活的目的。他非常吝嗇,利用周圍所有的人爲他掠奪金錢的目的服務。銀行家紐沁根男爵是交易所中用暴發戶手段興起的新型資産階級。他的策略是使所有的資本經常處于不斷的“運動”中。他利用法律的庇護搞假倒閉,逼得幾千家小存戶陷于破産,自己卻撈到百萬黃金。他不像高布賽克和葛朗臺老頭那樣裝窮、吝惜,使自己的財富深藏不露,而是窮奢極欲,用各種方法炫耀自己的財富。他身上表現了享樂、黃金和鮮血混在一起的特點。他是七月王朝時期法國金融資産階級的典型人物。
巴爾紮克在《人間喜劇》中刻畫了資産階級個人野心家的形象,如拉法埃爾•德•瓦侖丹(《驢皮記》,1831)、拉斯蒂涅(《高老頭》,1834;《紐沁根銀行》;《不自知的喜劇演員》,1846)、呂西安•呂龐潑萊(《幻滅》,1837-1843;《娼妓榮辱記》1838-1847)和伏脫冷(《高老頭》、《幻滅》、《娼妓榮辱記》)等。除了伏脫冷以外,他們當初走進社會時,都想通過“正當的”途徑尋找個人出路,後來由于沾染了上層社會的惡習,一個個弄得道德墮落。瓦侖丹從外省來到巴黎,幻想得到學者的光榮,刻苦自勵,自從認識貴婦人馥多拉以後,他便使用一切手段去追求金錢。拉斯蒂涅是一個獲得成功的野心家。他從對巴黎社會的接觸和觀察中找到成功的秘訣,苦役逃犯伏脫冷是他的引路人。拉斯蒂涅雖說有時不免懷疑和懊悔,但最後還是走上邪路,成爲寡廉鮮恥的流氓政客,金融資産階級的代理人。呂西安•呂寵潑萊是一個有才能的青年詩人,他從外省來到巴黎,渴望找到出人頭地的捷徑。新聞記者羅斯多告訴了他當前文壇的內幕,他便出賣自己的才能,做一個不擇手段的文藝評論家。但是爲了獲得成功,他必須幹更多的罪惡勾當。曾經作過拉斯蒂涅的引路人的伏脫冷,在這裏又爲呂龐潑萊策劃陰謀,用逼死呂龐潑萊的情婦的辦法,企圖使呂龐潑萊獲得百萬家財。伏脫冷還犯了其他謀殺罪行,而呂龐潑萊則以同謀犯的嫌疑被捕,死在獄中。伏脫冷是資産階級個人野心最突出的典型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了個人野心的一切罪惡;他以憤世嫉俗的面貌出現,猛烈攻擊資産階級的道德和法律,實際上卻在傳播這種道德和法律。拉斯蒂涅和呂龐潑萊便是在他指引下的兩個利欲熏心的青年,一個爬進了統治集團,一個死于牢獄。
巴爾紮克在《人間喜劇》中描寫了資産階級家庭的悲劇。在金錢原則的統治下,家庭成爲人們互相欺騙掠奪的場所。做女兒的耗盡父親的財産,然後把父親像一只擠幹了的檸檬似的丟掉(《高老頭》)。做父親的爲了金錢,逼死自己的妻子,又葬送了女兒的一生(《歐也妮•葛朗臺》)。做母親的企圖霸占自己丈夫的遺囑,以便剝奪兒女的財産(《高利貸者》)。做妻子的宣布丈夫爲白癡,要求執管他的産業(《禁治産》,1836),或者幹脆翻臉不認自己的丈夫(《夏倍上校》,1832)。爲了私心,不惜用卑劣的手段,損害親人的幸福(《貝姨》,1847),或對窮親戚任意侮辱,一旦窮親戚變富,就狠心把他殺害,奪取他的財産(《邦斯舅舅》,1846)。
作爲曆史殘余勢力的封建貴族,在《人間喜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刻畫這些形象時,巴爾紮克常常表現出對貴族階級的深切同情。例如在《高老頭》中,他用感歎的筆調描寫鮑賽昂子爵夫人的愛情悲劇,百般美化她的貴族氣節,用希臘女神和羅馬鬥士來形容她被迫告別巴黎時的神態;又如在《禁治産》中稱德•埃斯巴爾侯爵爲超凡入聖的貴族,因爲他保持了清廉正直的家風;又如在《幽谷百合》(1835)中,對于莫爾梭夫夫人用祈禱來驅除邪念、克制情欲,也是贊揚備至,認爲在莫爾梭夫夫人和她對青年貴族菲裏克斯的愛情之間那場不爲人知的搏鬥,幾乎和史冊上著名的戰役同樣偉大。但是在不少場合,巴爾紮克對封建貴族的諷刺和嘲弄卻也極其尖刻辛辣。德•法羅阿騎士(《老處女》,1836)是一個狡猾的貴族,他自視甚高,目空一切,但他在婚姻競爭中,卻被強悍的自由黨人杜•布斯吉耶弄得狼狽不堪。德•愛斯格裏雍侯爵(《古物陳列室》,1836-1838)是宗法社會“忠誠”、“堅強”和“高貴”等的化身,然而他這些“品德”解決不了實際生活中的任何問題,甚至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家庭中不出敗壞家風的子弟。他的兒子維克多裏延因僞造支票而受到銀行家杜•克羅阿茲的控告,後來只是由于按杜•克羅阿茲的意志行事,放下貴族架子去做銀行家的侄女婿,才免于破産,保全了名譽。在巴爾紮克筆下,愛斯格裏雍侯爵是一個失去時代意義、只配進“古物陳列室”的玩藝兒,而他的兒子則是在資産階級金錢關系中腐化墮落的花花公子。
巴爾紮克也是拿破侖的熱烈崇拜者。拿破侖的形象在《人間喜劇》中得到多次反映,如在《鄉村醫生》(1833)、《一樁神秘案件》(1841)、《三十歲的女人》(1831-1842)、《夏倍上校》等作品裏。同時,作者也著力描寫了和拿破侖相聯系的帝國時代軍官的形象。
在《人間喜劇》中,巴爾紮克以贊賞的心情描述共和主義的英雄人物。例如在作者筆下,《幻滅》中的米希爾•克雷斯蒂安是一個具有丹東和聖鞠斯特氣魄的政治家。他提倡歐洲聯邦制,對歐洲貴族階級威脅很大。1831年巴黎共和黨人起義時,他和一個普通士兵一樣,在戰鬥中英勇地死去。他的犧牲引起所有認識他的人們的深切哀悼,人們經常懷念他。又如《農民》(1844)中的尼茲龍,是一個農民出身的共和主義老戰士,“堅強得像鋼鐵,純潔得像黃金。”他放棄他在大革命中應得的財産,甘願過貧苦的生活,曾把獨子送到前方去參加保衛祖國的戰爭。因爲他憎恨有錢的人,他特別受到農民的愛戴。
日益得勢的資本主義侵入農村後所産生的變化,在《農民》中得到深刻的反映。《農民》描寫的是貴族大莊園土地所有制和資産階級小土地所有制的沖突,而農民處在這兩種社會力量中間,就像“蟲子夾在錘子和鐵砧之間一樣”。代表資産階級利益的高利貸商人高貝丹和裏谷戰勝了代表貴族大地主利益的蒙戈奈將軍,但是被高利貸商人和富農吸引到這場殘酷鬥爭中來的農民卻毫無所得,他們只不過陷入一種新的奴役,遇到了更狠毒的主人。巴爾紮克在這裏描寫了資産階級革命後農村在地主和資産階級雙重剝削下的貧困狀況、農民對剝削者的強烈憎恨,以及農民由當時的經濟地位所決定的對高利貸商人的依賴關系。
在《人間喜劇》中,巴爾紮克以同情的態度描寫了勞動群衆的貧苦生活。在敘述裏昂紡織工人起義時,他指出這次起義的正義性和社會原因:“定貨停止的時候,工人因饑餓而死亡;即便是在有工可做的時候,他幾乎是半死半活地度日。任何一個苦役犯也比他們幸福。”(《紐沁根銀行》)
巴爾紮克力圖在《人間喜劇》中概括十九世紀前半期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的全貌,把小說寫成一部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的風俗史,但是其中沒有包括“工人生活場景”;三、四十年代資産階級和無産階級之間的矛盾,在《人間喜劇》中只是得到零星的、間接的反映。巴爾紮克寫了農民的貧困生活和悲慘命運,但他對農民暴動始終采取否定態度,把農民反抗貴族的鬥爭說成是殘忍的、野蠻的報複行爲(《農民》)。他贊揚共和主義英雄,歌頌拿破侖的功績,但他對封建貴族的同情也是顯而易見的。他這種複雜的政治態度和思想傾向,正是他那自由化的貴族保皇黨立場的反映,這裏既有封建主義因素,又有資本主義因素。
1834年發表的長篇小說《高老頭》,在《人間喜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間喜劇》的許多重要角色,在《高老頭》裏已經出現,從人物體系來看,《高老頭》可以說是《人間喜劇》的序幕。
這部小說敘述複辟王朝時期一個青年大學生在巴黎資産階級社會影響下,逐步走向腐化墮落的故事,作者抨擊資産階級的極端利己主義和建築在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上面的人與人的關系,同時又在超階級的“父愛”的名義下,轉而肯定資産階級的腐朽寄生的生活原則。
故事發生在頹敗、粗俗和寒傖的伏蓋公寓。公寓中有三個房客特別惹人注目:懷著尋找個人出路的目的的大學生拉斯蒂涅,形迹可疑的議論家伏脫冷以及年邁力衰、神情沮喪的高老頭。高老頭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當了伯爵夫人,二女兒嫁給銀行家紐沁根。由于表姐鮑賽昂子爵夫人的介紹,拉斯蒂涅認識了高老頭的兩個女兒,並且特別屬意于二女兒紐沁根夫人,企圖利用她來作爲個人飛黃騰達的跳板。但是拉斯蒂涅沒有錢,無法博得巴黎貴族婦女的青睞。伏脫冷猜透了他的心事,便向他宣揚要成功就不能怕弄髒手的謬論,並爲他策劃謀財害命的陰謀。伏脫冷原來是一個著名的苦役逃犯,他終于案破被捕;不久,鮑賽昂夫人又因爲情場失意而遁世。但這兩個引路人的遭遇,對拉斯蒂涅來說,都是新的人生一課,他決心接受資産階級利己主義和金錢至上的法則。同時,高老頭的命運也對拉斯蒂涅發生了重要的作用。高老頭一生疼愛他的兩個女兒。爲了滿足她們的虛榮心和金錢欲,他犧牲了全部家私,結果卻被她們遺棄,在貧困和疾病中死去。高老頭這種悲慘的結局,使拉斯蒂涅再一次受到了資産階級自私自利的生活教育,促使他最終地決定他的道路:決心用一切卑鄙手段向上爬,在資産階級世界裏當一名“英雄好漢”。
拉斯蒂涅伶俐狡猾,頭腦冷靜;在邪惡的誘惑面前,他並不是毫無顧慮的,有時甚至也爲自己的荒唐行爲感到羞愧,可是他每次內心鬥爭的結果,總是邪惡占上風。爲了添制一套漂亮衣服,他寫信給母親和妹妹告急;回信來了,他感動得流淚,責備自己不該這樣狠心利用至親骨肉的感情,他很想不拿這筆錢,但是轉眼之間,想到能夠穿上新衣出入交際場中,他又得意非凡,覺得整個世界已經是他的了。伏脫冷向他建議謀害維多利小姐的哥哥,使她成爲唯一繼承人,如果他和她結婚,他就可以弄到一百萬陪嫁。他雖說拒絕了這個罪惡的計劃,但並沒有停止對維多利小姐談情說愛的勾當:只要罪惡的行爲不是出于自己之手,也未始不可以享受罪惡的果實。他在覺察到高老頭的悲劇以後,便成爲伏蓋公寓中唯一同情高老頭的人,他護理高老頭的疾病,央求高老頭的兩個女兒來給父親送終,他典當自己的表來給高老頭辦理後事,他差不多是唯一參加高老頭的葬儀的人。但是,向上爬的野心還是在他身上占了上風,他在安葬高老頭以後,就上紐沁根夫人家裏吃晚飯去了。拉斯蒂涅從外省到巴黎,不是非走邪路不可,但他在巴黎社會環境的影響下,逐步腐化墮落。後來當他在《紐沁根銀行》中重新出現時,他是個搞銀行假倒閉的幫手;在《不自知的喜劇演員》中,他已經獲得爵位,當上部長了。
伏脫冷是資産階級世界一名凶殘的掠奪者,因爲遭到追捕,他對社會進行猛烈的反抗。從巴爾紮克後來的小說中,我們知道他當時在巴黎給一批犯人管理一筆暫時不能公開的財産。在伏蓋公寓的房客中,他看准了初出茅廬的拉斯蒂涅,千方百計地對他加以誘惑,私下和他暢談爲人處世的秘訣。他罵盡了巴黎上流社會的卑鄙齷齪,但他自己所追求的卻是要撈一筆資本到美洲去販賣黑奴。他把自己置于道德之外、法律之上,用不道德來反對不道德,用無法紀來反對無法紀。他和其他掠奪者作鬥爭,采用了毒蛇猛獸互相咬齧對方咽喉的方法,誰是強者,誰就獲得勝利。伏脫冷對資産階級社會的抨擊是由于掠奪失敗的個人仇恨而産生的,只要個人野心得到滿足,他就可以不再抨擊。後來,在《娼妓榮辱記》中,伏脫冷已搖身一變而爲巴黎秘密警察廳長。
高老頭是資産階級革命時期靠投機倒把大發橫財的面條商人,他原想爬得更高,但是在金融勢力統治日益強大的情況下,他的幻想不能實現,因而他在妻子死後,就把全部希望和感情轉移到兩個女兒身上。兩個女兒十五歲時便有自備馬車,生活非常奢華,像一個有錢的老爵爺所養的情婦,只要一開口,最荒唐的欲望也會得到滿足。後來高老頭爲了給這兩個嫁給名門貴族的女兒掙面子,結束了他的面條生意。當他知道兩個女婿不願意公開接待他,他竟像乞丐一樣,從旁門偷偷地去探望女兒,或者守候在馬路旁,窺伺女兒乘坐華麗的馬車走過去。他是伏蓋公寓裏大家取笑的對象,能夠從拉斯蒂涅那裏打聽到兩個女兒尋歡作樂的情況,是他的無上的快樂,而拉斯蒂涅也就因此成爲他推心置腹的朋友。至于他的兩個女兒,她們只有在被債主逼得無路可走的時候才跑來找他,而他總是千方百計地滿足她們的需要,爲的是有機會看她們一眼。他病重垂危時渴望看看自己的女兒,可是她們都不肯爲了給父親送終而犧牲一次參加舞會的機會。高老頭臨終時,在他的嚎叫和詛咒中,夾雜著對兩個女兒的淒慘的呼號。他甚至曾經發狠要再去做面食生意,賺它幾百萬回來,因爲錢可以買到一切,也可以買到女兒。當他看出自己已經完全被女兒抛棄時,他不由得叫喊起來,他要去抗議:如果做父親的給踩在腳底下,國家不就要亡了嗎?高老頭的殯葬,僅僅由于拉斯蒂涅及其朋友青年醫科學生皮安訓四處奔走,才得以草草了事。兩個女兒和女婿都沒有參加送葬,卻派了他們有爵徽的空車,跟著靈車一直送到公墓。
《高老頭》還成功地描寫了許多次要人物,如伏蓋太太、紐沁根男爵和皮安訓等。伏蓋太太是一個城市小市民的代表人物,她可以從舞女那樣的笑容滿面,一變而爲債主的冷酷無情。她想盡辦法在房客的膳食上節省開支,把房客喝剩的酒用瓶子收集起來,年年望著自己園子裏的蘋果樹發愁,惟恐蘋果收成不好。高老頭的悲慘的死亡,只有當她害怕由此而給她帶來一些額外的開銷時,才引起她的不 安。紐沁根田爵是金融資産階級的代表,他在《人間喜劇》中多次登場,是《人間喜劇》的主要主人公之一。他在《高老頭》中雖說只是初露頭面,但我們已能看出這個資産階級強盜的實質。皮安訓是作者筆下的正面人物,他刻苦勤學,和拉斯蒂涅所走的道路恰恰相反。他同樣在巴爾紮克的另一些小說中出現,卻沒有成爲任何一部小說的中心人物,其典型性遠不如《人間喜劇》中的反面形象那麽突出。
作爲批判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家,巴爾紮克的創作特點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巴爾紮克在《人間喜劇》中,對當時的社會生活作了廣闊的反映。他以貴族和資産階級的矛盾爲中心圖畫,以金錢統治原則爲這幅圖畫的線索,描繪了十九世紀前半期法國社會的曆史,並以批判態度指出産生這些現象的多種原因或一種原因,闡明隱蔽在這一大堆人物、激情和事件中的意義,暴露了貴族和資産階級的罪惡,爲我們認識當時法國社會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人間喜劇》的許多重要人物(如拉斯蒂涅、伏脫冷、紐沁根伯爵、皮安訓等)在不同的小說中重複出現,這些小說明確地反映出他們的各個不同的生活階段及其相互聯系,從而加深了《人間喜劇》這幅廣闊的社會畫面的整體性和連貫性。
《人間喜劇》中的人物性格是典型化的。盡管巴爾紮克唯心地認爲“欲念”是人的基本要素,強調“欲念就是整個世界;沒有欲念,宗教、曆史、小說、藝術都是無用的”,但他總是把體現某一“欲念”的人物性格放在一定的生活環境中來研究它的具體發展過程,從不孤立起來描寫它。而他要求通過生活環境來塑造人物性格這一現實主義基本原則的確立,又是和他深信人是環境的産物這個觀點相聯系的。巴爾紮克作品裏的中心人物乃至一些次要人物,都極爲鮮明突出。葛朗臺老頭不同于十七世紀莫裏哀筆下的守財奴阿爾巴貢,也不同于《人間喜劇》所描寫的十九世紀任何其他守財奴和資本家的形象。
巴爾紮克著重描敘了物質環境,如住宅、住宅的周圍、城市、街道以及室內裝潢和日常生活用具等。對什麽樣的人就安排什麽樣的環境。浪漫派作家通過大自然描寫來抒發人物的內心感受,巴爾紮克則借助于物質環境的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但有時也不免失之煩瑣),這是巴爾紮克一個獨創的手法。他把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他的作品暴露了資本主義世界的膿瘡潰瘍,指出資産階級如何仇視人類感情和才能的正常發展,使人們陷于良心泯滅、道德墮落的境地。一部《人間喜劇》事實上就是一部對資産階級社會的控訴書。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給予巴爾紮克以很高的評價。馬克思認爲巴爾紮克是一位“對現實關系具有深刻理解”的著名作家,恩格斯寫道:“不錯,巴爾紮克在政治上是一個正統派;他的偉大的作品是對上流社會必然崩潰的一曲無盡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滅亡的那個階級方面。但是,盡管如此,當他讓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貴族男女行動的時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諷刺是空前辛辣的。而他經常毫不掩飾地加以贊賞的人物,卻正是他政治上的死對頭,聖瑪麗修道院的共和黨英雄們,這些人在那時(1830-1836)的確是代表人民群衆的。這樣,巴爾紮克就不得不違反自己的階級同情和政治偏見;他看到了他心愛的貴族們滅亡的必然性,從而把他們描寫成不配有更好命運的人;他在當時唯一能找來未來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這樣的人,——這一切我認爲是現實主義的最偉大勝利之一,是老巴爾紮克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篇幅分类 | 作品名称 |
长篇小说 | | 《最后一个舒昂党人》 | |
| | |
《驴皮记》 | 《绝对的探求》 | 《赛查·皮罗托盛衰记》 |
《扭沁根银行》 | 《公务员》 | |
《幻灭》 | 《贝姨》 | 《邦斯舅舅》 |
《老姑娘》 | 《比哀兰特》 | 《阿尔西的议员》 |
《夏娃的女儿》 | 《幽谷百合》 | 《改邪归正的梅莫特》 |
| 《萨拉金》 | 《红房子旅馆》 |
| 《无神论者望弥撒》 | 《冈巴拉》 |
中短篇小说 | 《高布赛克》 | 《家族复仇》 | 《图尔的本堂神甫》 |
《十三人的故事》 | 《长寿药水》 | 《古玩陈列室》 |
《烟花女荣枯记》 | 《农民》 |
http://baike.baidu.com/view/966854.html?tp=2_11
讀到李恆基在《歐葉妮‧格朗台》(林鬱,2001)<譯序>的以下所言,實在一驚:
「如果我們抱著閱讀一般小說的態度讀這部小說,我們或許會被小說一開始長達三十來頁的描寫嚇住,但是,心急的讀者千萬不可跳過去不讀,因為這一大段描寫對整部小說至關重要。巴爾扎克在不厭其詳的描寫中,對索繆的街市、房屋、世態人情做了歷史的、社會的翔實分析,對老格朗台的身世、家庭,以至於居所的格局、社會關係,做了深入的介紹,這一切是為了把小說人物置於一個有充分現實依据的社會結構中,讓他們在一個統一的世界裡活動。」
驚啥?作者、評者、和譯者的故作偉大狀,明明就是一大串與小說無法有機結合的枯文,還吹的什麽「現實主義、社會結構」。
你不能以偏蓋全,巴爾扎克「人間喜劇」裡的小說品質不一(一大部分原因是為錢而粗編亂寫),就以同是描寫守財奴遭女兒及女婿所棄故事的《高老頭》,它同樣約三十來頁的開場白,對高老頭租的公寓及其中的人事物,就描寫的較有文字魅力。
真有那麼多頁嗎?我以前總覺《高老頭》的文字是現實主義小說少見的有點魅力。
什麽「魅力」?那是傅雷的「意譯」好不好!李說:
「《歐葉妮‧格朗台》已有幾種中譯本,其中以傅雷的譯本最為精采。傅雷光生主張譯者要以原作者自任。他說:『理想的譯文彷彿是原作者的中文寫作。』我總覺得是達不到的目標…我害怕譯文太『中國化』…所以我實際上採用了直譯,力求忠於原作。」
讀者又不是研究學者,誰管「直譯」或「意譯」,可讀性最重要,如果原著是枯文,譯者意譯為妙文也是功德一件。要是李的直譯真能反映巴文,那《歐葉妮‧格朗台》真的就是一部沒文字魅力的小說,而《高老頭》就較有,不信,有頭有尾地引些:
「開設那所布爾喬亞公寓的房子是伏蓋太太自己的產業…牆垣全帶幾分牢獄氣息…這問房子充滿著一股說不出的名字的味道,應當叫它做『公寓味道』。那是一種閉塞的、霉爛的、酸腐的氣味,令人覺得冷森森的,吸在鼻子裡潮膩膩的,直往衣服鑽,它叫你想起杯盤狼藉收拾飯桌的的氣息,醫院的氣息…五十歲左右的伏蓋太太,和『所有經過憂患的女人』相仿。黯澹失神的眼睛,假惺惺的神氣,活像一個馬上會裝做警察來訛詐錢財的媒婆,而且她也存心不擇手段,來改善她的命運…(接下來就是高老頭隨著錢財被女兒炸乾,如何從貴賓淪為賤客的過程,死前女兒來公寓哭道)『我欺騙了惟一疼愛我的心!我不認他,我負了他,我拒絕他,我給他受盡苦難,我這該死的人!』這時高老頭睜開眼來,但只是抽搐的作用。」
高老頭>百度百科
1841年,巴爾紮克制定了一個宏偉的創作計劃,決定寫137部小說,分風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部分,總名字叫《人間喜劇》,全面反映19世紀法國的社會生活,寫出一部法國的社會風俗史。到巴爾紮克逝世時,《人間喜劇》已完成了91部小說。這些小說中最有名的就是《歐也妮?葛朗臺》(Eugénie Grandet, 1833) 和《高老頭》(Le Père Goriot, 1835)。
巴爾紮克《高老頭》發表于1834年,是巴爾紮克最優秀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在展示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觀的進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現《人間喜劇》的藝術成就和不足之處方面,都具有代表意義。其藝術風格最能代表巴爾紮克的特點。在這篇小說中,作者第一次使用他創造的“人物再現法”—讓一個人物不僅在一部作品中出現,而且在以後的作品中連續不斷地出現,它不僅使我們看到人物性格形成的不同階段,而且使一系列作品構成一個整體,成爲《人間喜劇》的有機部分。在此,一些主要人物如拉斯蒂涅、鮑賽昂子爵夫人、伏特冷紛紛登場亮相,《人間喜劇》拉開了序幕。
著名譯本
傅雷先生在1963年首譯的《高老頭》版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在1977年又重新出版,至今無人企及。
有關于《人間喜劇》
巴爾紮克用總標題爲《人間喜劇》的一系列小說,包括兩千四百二十多個人物,反映了急劇變革時期的法國生活。《人間喜劇》分爲三大部分:風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其中風俗研究內容最爲豐富,又分爲六個“場景”:巴黎生活場景、外省生活場景、私人生活場景、政治生活場景、軍事生活場景、鄉村生活場景。其基本內容表現爲:首先,反映了上升的資産階級取代貴族階級的罪惡發家史;同時也寫出了貴族階級的沒落衰亡史,至爲重要的內容是對金錢勢力的批判,巴爾紮克描寫了一幕幕圍繞著金錢而展開的人間慘劇,從而使我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與肮髒有一個形象的認識。《人間喜劇》通過一些貫穿性的任務使得這座文學大廈的各部分之間有機地聯系了起來,構成了相對完整的圖景。恩格斯稱《人間喜劇》“提供了一部分法國社,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曆史”。長篇小說《高老頭》在《人間喜劇》占有一個重要的地位。它像是一部完整的戲的開頭,在《人間喜劇》出現的一些重要人物都是在《高老頭》中第一次出現。所以它是《人間喜劇》的序幕,也是《人間喜劇》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如何理解高老頭的父愛
高老頭是巴爾紮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之一,它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資産階級金錢至上的道德原則所戰勝的曆史悲劇的一個縮影。
小說主人公高老頭向讀者展示了一份特別的父愛。他把女兒當作天使,樂于犧牲自己來滿足她們的種種奢望。爲了女兒的體面,他歇了生意,只身搬進伏蓋公寓;爲了替女兒還債,他當賣了金銀器皿和亡妻的遺物,出讓了養老金,弄得身無一文;最後,仍然是爲了給女兒弄錢,他竟想去“偷”去“搶”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賣命”、“殺人放火”。
對這樣一個“慈父”,巴爾紮克贊歎“他無異于一個基督教神聖的殉道者”。有人也曾贊賞他“表現了人類崇高的至性”。其實,這都是把高老頭的父愛抽象化,神聖化了。事實上,高老頭的父愛並不單純,而帶著階級的複雜性,他的父愛是交織著封建宗法觀念和資産階級的金錢法則的。從封建宗法倫理道德觀出發,他認爲父女之愛天經地義,“父道”是家庭、社會的軸心;但他又懷著往上爬的虛榮心,把對女兒的“愛”作爲攀援名貴、擡高地位的手段,結果,原本高尚的感情變得庸俗、猥瑣。
高老頭的父愛的悲劇,既是個性發展必然結果,也是時代的必然産物。一方面是由于他心理偏執的近乎瘋狂的父愛,使他成爲父愛的犧牲品;另一方面又由于社會的發展,使他與社會行爲准則脫節,從而使他成爲社會的犧牲品。在道德上,高老頭並沒有完全接受資産階級一套,還拖著一條“宗法道德的尾巴”。從內容到形式,高老頭的父愛都是基于這種宗法道德觀念,因受到資本主義金錢關系的無情沖擊,而呈病態、畸形的。它是兩種社會交替時期的産物。他的父愛交織著封建宗法觀念和資産階級的金錢法則。因而具有自我抹殺性,正如高老頭自己所說:“一切都是我的錯,是我縱容她們把我踩在腳下的。”
作者有意識把高老頭的父愛誇張到“荒謬的程度”,“任何東西都不足以破壞這種感情”。然而,這種“偉大的父愛”卻爲世道所不容,爲女兒所抛棄。高老頭的父愛是巴爾紮克的理想家庭形式,又借以批判了“猥瑣、狹小、淺薄的社會”,高老頭的父愛並不偉大,但從客觀效果而言,他真實揭示了病態“父愛”産生、發展和終結的社會原因,這一點倒是偉大的。
【作品目錄】
共有六章,分別是:
第一章 伏蓋公寓
第二章 兩處訪問
第三章 初見世面
第四章 鬼上當
第五章 兩個女兒
第六章 父親的死
【內容梗概】
1819年冬,在巴黎拉丁區有一個叫伏蓋公寓包飯客房,是一個叫伏蓋的美國老婦人開的。這裏住著各種各樣的人:有窮大學生拉斯蒂涅;歇業的面粉商人高裏奧;外號叫“鬼見愁”的伏脫冷;被大銀行家趕出家門的泰伊番小姐;骨瘦如柴的老處女米旭諾等。每逢開飯的時候,客店的飯廳就特別熱鬧,因爲大家可以在一起取笑高老頭。
69歲的高老頭,6 年前結束了他的買賣後,住到了伏蓋公寓。當時,分住在二樓一間最好的房間,每年交一千二百法郎的膳宿費,他衣著講究,每天還請理發師來給他梳頭發,連鼻煙匣都是金的,他算得上這所公寓裏最體面的房客,人們都叫他高裏奧先生。寡婦老板娘還向他搔首弄姿,想改嫁于他當一名本地區的闊太太。
高老頭把他全部的愛都放在兩個出嫁的女兒身上,不受伏蓋太太的誘惑。第二年年末,高老頭就要求換次等房間,並且整個冬天屋子裏沒有生火取暖,膳宿費也減爲九百法郎。大家把他當作“惡癖、無恥、低能所産生的最神秘的人物”。常有兩個貴夫妻來找他,以爲他有豔遇,高老頭告訴大家,那是他的女兒:雷斯多伯爵夫人和銀行家紐沁根太太。第三年,高老頭又要求換到最低等的房間每月房錢降爲四十五法郎,他戒了鼻煙,批發了理發匠,金剛鑽、金煙匣、金鏈條等飾物也不見了,人也越來越瘦,看上去活像一個可憐蟲。伏蓋太太也認爲:要是高老頭真有那麽有錢的女兒,他決不會住在四樓最低等的房間。
可是,高老頭這個謎終于被拉斯蒂涅揭開了。拉斯蒂涅是從外地來巴黎讀大學的青年,出身破落貴族家庭,白皮膚、黑頭發、藍眼睛,熱情而有才氣,想做一個清廉正直的法官。但巴黎的豪華生活的刺激加強了他“對權位的欲望與出人頭地的志願”。他認爲靠自己的勤奮學習求上進的路太艱苦,也太遙遠,還不一定行得通,而現實社會依靠幾個有錢的女人作進身的階梯則容易得多,于是他想“去征服幾個可以做他的後臺的婦女”。由于姑母的引薦,他結識了遠房表姐,巴黎社交界地位顯赫的鮑賽昂子爵夫人。拉斯蒂涅很得意地向伏蓋公寓的房客們講了在舞會認識了伯爵夫人的事。高老頭興奮地問:“昨晚雷斯多太太很漂亮嗎?”公寓老板娘便認定高老頭定是給那些婆娘弄窮的。拉斯蒂涅想弄清高老頭和伯爵夫人的關系,決定去雷斯多伯爵夫人家。在伯爵夫人家他的寒酸相引起仆人輕蔑;接著他莽撞地沖進了一間浴室,大出洋相;後又到提到和高老頭住在一起,卻引起伯爵夫婦的不快,把他趕了出來。拉斯蒂涅十分懊惱,只好趕去向表姐求教。鮑賽昂夫人告訴他,雷斯多太太便是高裏奧的女兒。
高老頭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起家的面粉商人,中年喪妻,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兩個女兒身上。爲了讓她們擠進上流社會,從小給她們良好的教育,出嫁時,給了她們每人80萬法郎的陪嫁,讓大女兒嫁給了雷斯多伯爵,做了貴婦人;小女兒嫁給銀行家紐沁根,當了金融資産階級闊太太。他以爲女兒嫁了體面人家,自己便可以受到尊重、奉承。那知不到兩年,女婿竟把他當作要不得的下流東西,把他趕出家門。高老頭爲了獲得他們的好感,忍痛出賣了店鋪,將錢一分爲二給了兩個女兒,自己便搬進了伏蓋公寓。兩個女兒只要爸爸的錢,可現在高老頭已沒錢了。
鮑賽昂夫人教導拉斯蒂涅社會又卑鄙又殘忍,要他以牙還牙去對付這個社會。她說:“你越沒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的打擊人家,人家就怕你。”“沒有一個女人關切,他在這兒便一文不值,這女人還得年輕、有錢、漂亮。”按照表姐的指點,拉斯蒂涅決心去勾引高老頭的二女兒妞沁根太太。
伏脫冷是個目光敏銳的人,看出拉斯蒂涅想往上爬的心思。他對拉斯蒂涅說:“在這個互相吞筮的社會裏,清白老實一無用處,如果不像炮彈一樣轟進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鑽進去,清白誠實是一無用處的。”他指點拉斯蒂涅去追求維多利小姐,他可以叫人殺死泰伊番小姐的哥哥,讓她當上繼承人,這樣銀行家的遺産就會落到拉斯蒂涅手中,只要給他二十萬法郎作報酬。拉斯蒂涅雖然被伏脫冷的赤裸裸的言辭所打動,但又沒敢答應下來。
拉斯蒂涅通過鮑賽昂夫人結識了紐沁根太太,而紐沁根太太並不是他想要追求的對象。她的丈夫在經濟上對她控制很嚴,甚至要求拉斯蒂涅拿自己僅有的100 法郎去賭場替她贏6000法郎回來。于是拉斯蒂涅便轉向對泰伊番小姐的進攻。
這時伏脫冷已讓同黨尋釁跟泰伊番小姐的哥哥決頭,並殺死了他。拉斯蒂涅矛盾重重,是愛維多利小姐呢,還是愛紐沁根太太呢?最後,他選擇了後者,他想“這樣的結合既沒有罪過,也沒有什麽能教最嚴格的道學家皺一皺眉頭的地方。”
房客米旭諾老小姐,她接受了警察局暗探險的差使,刺探伏脫冷的身份。她在伏脫冷的飲料中下麻藥,伏脫冷被醉倒不省人事。米旭諾脫下伏脫冷的外衣,在肩上打了一巴掌,鮮紅的皮膚上立刻現出“苦役犯”的字樣。當伏脫冷醒來時,警察已經包圍了伏蓋公寓。特務長打落了他的假發,伏脫冷全身的血立刻湧上了臉,眼睛像野貓一樣發亮,他使出一股蠻勁,大吼一聲,把所有的房客嚇得大叫起來。暗探們一齊掏出手槍,伏脫冷一見亮晶晶的火門,突然變了面孔,鎮靜下來,主動把兩只手伸上去。他承認自己叫雅克?柯冷,諢名“鬼上當”,被判過20年苦役,他被逮捕了。
高老頭得知拉斯蒂涅愛自己的二女兒,想爲拉斯蒂涅與女兒牽線搭橋,購買了一幢小樓,供他們幽會。一天,紐沁根太太急忙來找高老頭,說明她丈夫同意讓她和拉斯蒂涅來往,但她不能向他要回陪嫁錢,高老頭要女兒不要接受這條件,“錢是性命,有了錢就有了一切。”這時,雷斯多夫人也來了。她哭著告訴父親:她的丈夫用她賣掉了項鏈的錢去爲情人還債,現在她的財産已差不多全部被奪走,她要父親給她一萬二千法郎去救她的情夫。兩個女兒吵起嘴來,高老頭愛莫能助,他急得暈過去,患了初期腦溢血症。
在他患病期間,小女兒沒來看他一次,她關心的是即將參加盼望已久的鮑賽昂夫人的舞會;大女兒來過一次,但不是來看父親的病的,而是要父親給她支付欠裁縫一千法郎的定錢。高老頭被逼得付出了最後1 文錢,致使中風症猛發作。
鮑賽昂夫人舉行盛大的舞會,場面非常壯觀,公主、爵爺、名門閨秀都前來參加。500 多輛車上的燈燭照得屋內處處通明透亮。子爵夫人裝束素雅,臉上沒有表情,仿佛還保持著貴婦人的面目,而在她心目中,這座燦爛的宮殿已經變成一片沙漠,一回到內室,便禁不住淚水長流,周身發抖。舞會結束後,拉斯蒂涅目送表姐鮑賽昂夫人坐上轎車,同她作了最後一次告別。他感到“他的教育已經受完了”他認爲自己“入了地獄,而且還得呆下去”。
可憐的高老頭快斷氣了,他還盼望著兩個女兒能來見他一面。拉斯蒂涅差人去請他的兩個女兒,兩個女兒都推三阻四不來。老人每只眼中冒出一顆眼淚,滾在鮮紅的眼皮邊上,他長歎一聲,說:“唉,愛了一輩子的女兒,到頭來反給女兒遺棄!”
只有拉斯蒂涅張羅著高老頭的喪事,兩個女兒女婿只派了兩駕空車跟在靈柩後面。棺木是由一個大學生向醫院廉價買來的,送葬費由拉斯蒂涅賣掉金表支付的。他目睹這一幕幕悲劇,隨著高老頭的埋葬也埋葬了自己最後一滴同情的眼淚,他決心向社會挑戰,“現在咱們倆來拼一拼吧!”隨後,他來到紐沁根太太身邊與她共進晚餐。
【思想感情】
《高老頭》著重揭露批判的是資本主義世界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小說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爲背景,主要寫兩個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條商高裏奧老頭被兩個女兒冷落,悲慘地死在伏蓋公寓的閣樓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會的腐蝕下不斷發生改變,但仍然保持著正義與道德。同時還穿插了鮑賽昂夫人和伏脫冷的故事。通過寒酸的公寓和豪華的貴族沙龍這兩個不斷交替的主要舞臺,作家描繪了一幅幅巴黎社會人欲橫流、極端醜惡的圖畫,暴露了在金錢勢力支配下資産階級的道德淪喪和人與人之間的冷酷無情,揭示了在資産階級的進攻下貴族階級的必然滅亡,真實地反映了波旁王朝複辟時期的特征。
【寫作背景】
19世紀上半葉是法國資本主義建立的初期,拿破侖在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中徹底敗北,由此波旁王朝複辟,統治一直延續到1830年。由于查理十世的反動政策激怒了人民,七月革命僅僅三天便推倒了複辟王朝,開始了長達18年的七月王朝的統治,由金融資産階級掌握了政權。《歐也妮?葛朗臺》發表于1833年,也即七月王朝初期。剛過去的複辟王朝在人們的頭腦中還記憶猶新。複辟時期,貴族雖然從國外返回了法國,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可是他們的實際地位與法國大革命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因爲資産階級已經強大起來。剛上臺的路易十八不得不頒布新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向資産階級做出讓步,以維護搖搖欲墜的政權。資産階級雖然失去了政治權力,卻憑借經濟上的實力與貴族相抗衡。到了複辟王朝後期,資産階級不僅在城市,而且在貴族保持廣泛影響的農村,都把貴族打得落花流水。複辟王朝實際上大勢已去。巴爾紮克比同時代作家更敏銳,獨具慧眼地觀察到這個重大社會現象。
【精彩片段】
高老頭臨死前想見女兒一面,讓人去叫他的女兒,可兩個女兒誰也沒來。
高裏奧不出聲了,仿佛集中全身的精力熬著痛苦。“她們在這兒,我不會叫苦了,幹麽還要叫苦呢?”他迷迷糊糊昏沈了好久。克利斯朵夫回來,拉斯蒂涅以爲高老頭睡熟了,讓傭人高聲回報他出差的情形。
“先生,我先上伯爵夫人家,可沒法跟她說話,她和丈夫有要緊事兒。我再三央求,雷斯多先生親自出來對我說:高裏奧先生快死了是不是?哎,再好沒有。我有事,要太太待在家裏。事情完了,她會去的。——他似乎很生氣,這位先生。我正要出來,太太從一扇我看不見的門裏走到穿堂,告訴我,你對我父親說,我同丈夫正在商量事情,不能來。那是有關我孩子們生死的問題。但等事情一完,我就去看他。——說到男爵夫人吧,又是另外一樁事兒!我沒有見到她,不能跟她說話。老媽子說她今兒早上五點一刻才從舞會回來,中午以前叫醒她,一定要挨罵的。等會她打鈴明我,我會告訴她,說她父親的病更重了。報告一件壞消息,不會嫌太晚的。我再三央求也沒用。哎,是呀,我也要求見男爵,他不在家。”
“一個也不來”拉斯蒂捏嚷道,“讓我寫信給她們。”“一個也不來,”老人坐起來接著說,“她們有事,她們在睡覺,她們不會來的。我早知道了。直要臨死才知道女兒是什麽東西!朋友,你別結婚,別生孩子!你給他們生命,他們給你死。你帶他們到世界上來,他們把你從世界上趕出去。她們不會來的!我已經知道了十年。有時我心裏這麽想,只是不敢相信。”
高老頭死了,兩個女兒誰也沒有來,他的錢都給女兒花光了,到死連入殮的衣服都沒有,是拉斯蒂涅賣了自己的表才給他入殮的。
拉斯蒂涅奔下樓梯,到雷斯多太太家去了。剛才那幕可怕的景象使他動了感情,一路義憤填胸。他走進穿堂求見雷斯多太太,人家回報說她不能見容。
他對當差說:“我是爲了她馬上要死的父親來的。”“先生,伯爵再三吩咐我們……”“既然伯爵在家,那麽告訴他,說他嶽父快死了,我要立刻和他說話。”歐也納等了好久。“說不定他就在這個時候死了,”他心裏想。
當差帶他走進第一窖室,雷斯多先生站在壁爐前面,見了客人也不請坐。“伯爵,”拉斯蒂涅說,“令嶽在破爛的閣樓上就要斷氣了,連買木柴的錢也沒有;他馬上要死了,但等見一面女兒……”“先生,”伯爵冷冷的回答,“你大概可以看出,我對高裏奧先生沒有什麽好感。他教壞了我太太,造成我家庭的不幸。我把他當做擾亂我安寧的敵人。他死也好,活也好,我全不在意。你瞧,這是我對他的情分。社會盡可以責備我,我才不在乎呢。我現在要處理的事,比顧慮那些傻瓜的闊言閑語緊要得多。至于我太太,她現在那個模樣沒法出門,我也不讓她出門。請你告訴她父親,只消她對我,對我的孩子,盡完了她的責任,她會去看他的。要是她愛她的父親,幾分鍾內她就可以自由……”
“伯爵,我沒有權利批評你的行爲,你是你太太的主人。至少我能相信你是講信義的吧?請你答應我一件事,就是告訴她,說她父親沒有一天好活了,因爲她不去送終,已經在咒她了!”雷斯多注意到歐也納憤憤不平的語氣,回答道:“你自己去說吧。”
拉斯蒂涅跟著伯爵走進伯爵夫人平時起坐的客廳。她淚人兒似的埋在沙發裏,那副痛不欲生的模樣叫他看了可憐。她不敢望拉斯蒂涅,先怯生生的瞧了瞧丈夫,眼睛的神氣表示她精神肉體都被專橫的丈夫壓倒了。伯爵側了側腦袋,她才敢開口:“先生,我都聽到了。告訴我父親,他要知道我現在的處境,一定會原諒我。想不到要受這種刑罰簡直受不了。可是我要反抗到底,”她對地的丈夫說。“我也有兒女。請你對父親說,不管表面上怎麽樣,在父親面前我並沒有錯,”她無可奈何的對歐也納說。
那女的經曆的苦難,歐也納不難想象,便呆呆的走了出來。聽到特?雷斯多先生的口吻,他知道自己白跑了一趟,阿娜斯大齊已經失去自由。
接著他趕到特?紐沁根太太家,發覺她還在床上。“我不舒服呀,朋友,”她說。“從跳舞會出來受了涼,我怕要害肺炎呢,我等醫生來……”歐也納打斷了她的話,說道:“哪怕死神已經到了你身邊,爬也得爬到你父親跟前去。他在叫你!你要聽到他一聲,馬上不覺得你自己害病了。”
“歐也納,父親的病也許不象你說的那麽嚴重;可是我要在你眼裏有什麽不是,我才難過死呢;所以我一定聽你的吩咐。我知道,倘若我這一回出去鬧出一場大病來,父親要傷心死的。我等醫生來過了就走。”她一眼看不見歐也納身上的表鏈,便叫道:“喲!怎麽你的表沒有啦?”歐也納臉上紅了一塊。“歐也納!歐也納!倘使你已經把它賣了,丟了,……哦!那太豈有此理了。”
大學生伏在但斐納床上,湊著她耳朵說:“你要知道麽?哼!好,告訴你吧!你父親一個錢沒有了,今晚上要把他入鹼的屍衣都沒法買。你送我的表在當鋪裏,我錢都光了。”
但斐納猛的從床上跳下,奔向書櫃,抓起錢袋遞給拉斯蒂捏,打著鈴嚷道:“我去我去,歐也納。讓我穿衣服,我簡直是禽獸了!去吧,我會趕在你前面!”她回頭叫老媽子:“丹蘭士,請老爺立刻上來跟我說話。”
http://baike.baidu.com/view/132009.html?tp=0_11
巴爾扎克與小裁縫Balzac and the Little Chinese Seamstress (2001 )
Director:戴思傑
Cast:
•陳坤 as 羅明
•劉燁 as 馬劍鈴
•周迅 as 小裁縫
那年,第一次看劉燁,是甜美激情痛快夢幻一次過赤裸裸全盤送上的熱辣辣的《藍宇》。借他自己的話說,是他初畢業懵懵懂懂的時候;聼來像一種天地初始渾沌未開可一不可再的情懷。【楨:劉燁和胡軍白脫了!藍宇是部假男同之名敗作,就名導名演而言,無論情/婚/喪/政/經之刻劃均粗淺!】
那囘,也是第一次看完一部電影激動地有一車子的話要說,就說了的;雖然事後重看當初那篇文照例是不堪入目,但當時那種惶惑癡迷的感覺仍在;不關電影拍得好不好的事,純粹因爲擊中了某种我不可能實現的一個夢,激動。導演豁出去了,演員鮮嫩的青春與情懷,這些那些構成了一次艷麗的綺遇。
所以,不管劉燁變成什麽一個樣子,我都忠於他最初的那個樣子。而陳坤,邂逅之作是《畫皮》,既然我們常說第一印象決定一切,你說,我的偏心是否也是不能免俗隨波逐流的一種狀態?
《巴爾扎克與小裁縫》和《藍宇》是大約同期的作品,當時的劉燁依然是很年輕氣盛的樣子。我也愛看陳坤看周迅,所以這樣的搭配很迷人,未看之前我猜;看下去,確實是感覺很棒的一部電影,看完電影當下會隨著當中的調子變得神采飛揚似地。冷卻下來隔了兩天再回顧,會發現其實是作者揣摩拿捏讀者/觀衆的情緒很精准。電影是法國注資旅法作家戴思傑導演的作品,自寫自導,當中1971年至1974年被下放山區再教育是他自身的歷史。推出的當年引起轟動,也惹來媚外媚俗等等説法。真相如何,綫索答案都在電影中,我沒解出。
電影開場的壯麗山河很美,但真正教我眼前一亮的是劉燁介紹場景時說的那一句話——「天泉縣鳳凰山,一個皇帝賜給他心愛的太監的地方,也是中國歷史上對同性戀最初的記載。」說的是漢哀帝,受寵那位是董賢。傳説他們一天相擁而睡,哀帝醒時董賢未醒,哀帝為不驚醒枕邊人於是割裂衣袖起身,於是就有了「斷袖之癖」這一句話。
不是同志電影,導演本人澄清否認;但是坊間仍然樂於傳頌這是一部很精彩的同志電影。無他,兩個男人之間的友情太溫馨太純淨得幾乎不可思議。1971年的文革中,羅明與馬劍鈴,兩個學生被下放到鳳凰山去接受“再教育”。認命與服從,隱藏著此後是否一輩子在山區度過的恐懼。一天他們認識了山裏長大未見過世面的小裁縫,還偷到了一箱禁書——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小説;羅於是立志要用這些書改變小裁縫讓她不再是無知村姑,他成功了,但是她離開了——她說,巴爾扎克的小説教曉了她女人的美是無價之寶。
間中穿插最耐人尋味的一段插曲。立志改變小裁縫的羅因故離開山區兩個月,臨行密密交待兄弟要幫他照看好女人,別讓他人搶去。兩個月裏,他真的幫他照顧得很好,照樣每天替他讀書給她聼,幫她洗衣,甚至冒險入城求醫生為她墮胎且因此賣掉自己好容易留下來的小提琴。多年後羅提起,我其實知道你也是喜歡她的,他淡淡的說但是我們喜歡的方式不一樣。是怎樣的不一樣了?想象空間無限遼闊,且自由猜測。
但兩人之間兄弟式的情感是真的深刻感人的。起初馬的小提琴被抄出來,羅急急幫他編故事混過去;羅患上瘧疾,在偏遠山中唯一的治療方式是土方子打擺子,得拿著樹枝往背後一鞭鞭抽打。樹枝到了馬的手上,他遲遲打不下去。馬講故事給老裁縫聼的當兒被闖進來的隊長捉個正着,贖他的條件是羅為隊長補牙。一幕幕,是動人的。
一本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輩子。電影裏輪流登場的除了負責瞞天過海的魯迅,還有《貝姨》、被燒掉的《高老頭》、《基督山恩仇記》、《包法利夫人》、《藍與黑》等等等等。滿溢的文藝氣息滲入青翠山林,再經過青春的渲染下漾起的調子是輕快的,即使當下的時代背景並不愉快。和孫女一樣愛聼故事的老裁縫,聼了《基督山恩仇記》設計出了一系列的歐式服裝,在中國山水間泛起異國風情;馬與羅從山裏汲取文字與音樂靈感的過程不乏偷朦拐騙,但看著仿佛是天經地義的。
電影當中許多綫索沒有答案,小裁縫也下落不明。這片子很適合一部電影呱呱落地就有其獨立生命的説法,作者本人再否認再強調什麽都大不過電影本身予人的想象空間;既然自由想象天馬行空是被允許的,很自然地我聯想起陳可辛的《如果 • 愛》。小裁縫後來的際遇如果是這樣,倒也不壞。
http://fmplayroom.blogspot.com/2009/08/blog-post_07.html
巴爾扎克與小裁縫
2002年12月21日,美國兩大電影獎項之一的金球獎評審委員會,正式宣佈了第60屆金球獎提名名單,由法國投資拍攝,中國金馬影帝劉燁和周迅領銜主演的電影《巴爾扎克與小裁縫》赫然在列。7月27日《紐約時報》刊登記者萊汀(Alan Riding)的文章,對三年前的電影老話重提,並指出,該片導演戴思杰的人生有著不平凡的經歷。
《巴爾扎克與小裁縫》是一部描寫下鄉知青和農村女孩的愛情故事的影片,該劇根據已被翻譯成25種文字的海外暢銷小說改編而成,而小說的作者正是影片的導演戴思杰。據多維記者瞭解,劉燁曾經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過,“戴導80年代初旅居法國。我演的角色是故事中的“我”,也就是導演作品中的自己。”
在《巴爾扎克與小裁縫》以前,並沒有太多的人知道戴思杰,他曾經是個失意的電影製作人,懷才不遇只好轉行去寫小說。而現在,憑藉著這一部原創的小說,他的電影人的生涯又重新振作起來。戴思杰對《紐約時報》說,“導演和拍攝一部電影比創作一本書要難上一萬倍。”當然,他的評語也包括對自己這部作品的感觸,7月29日,該片將在紐約公映。
評論指出,其實無論是拍攝電影還是寫小說,哪個都不容易。戴思杰生於四川省,現居法國。1971年至1974年在四川山區插隊,1977年考入南開大學學習藝術史,1984年去法國深造,開始學習西方藝術和電影。他始終保留著中國護照,儘管如此,當他拍攝了三部處女作並且希望得到在中國播出的批准時,全部遭到了拒絕。
戴思傑畢業後曾先後執導了三部法國影片,第一部叫《牛棚》,第二部叫《吞月亮的人》,第三部叫《第十一子》。結果,其中的兩部在法國上映,一部在越南上映。商業收成令人失望。他決定開始寫作,雖然戴思杰的法語相當流利,卻帶著濃重的中國口音,為了追求“觀眾的滿足”,他開始了最為勇敢的嘗試——用法語寫作。
他可能連自己也沒有料到,《巴爾扎克與小裁縫》的出版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捩點。該書在19個國家銷售並榮獲5個獎項。小說出版後不久,由他自編自導的同名電影就投入拍攝,三位青春當紅的中國影星周迅、劉燁、陳坤飾演片中角色。這是戴思杰獨立執導的第四部電影,也是他第一次回國拍片。影片是戛納電影節“一種注視”開幕影片。
《巴爾扎克與小裁縫》講述的是發生在70年代中國四川的故事,兩個少年好友羅明和馬劍鈴,因家庭背景屬反動份子,被送到偏遠山區鳳凰山接受再教育。村長看中了他們聰敏過人,派他們到城中看革命樣板電影。有一天他們遇見了青春洋溢卻沒有文化的小裁縫,活潑開朗的小裁縫給他們死水般的生活帶來了光亮,而他們的禁書也令小裁縫幻想中的世界豁然開朗。
不過,《巴爾扎克與小裁縫》在中國仍然遭遇了許多困難。政府禁止該書的出版,只允許電影在中國拍攝。戴思傑在巴黎電影工作室旁邊接受《紐約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並不是因為那本書觸及了文革(被禁的原因),他們不能接受的是,一部西方的文學作品可以改變一個中國女孩,我解釋說這部西方作品是世界的文化遺產,但是沒有幫助。”
在拍攝影片的過程中,戴思杰也在經歷著心靈的回歸之旅,他再次回到了那個接受“再教育”的地方,但認為當地實在太偏僻了。於是,他運送了一個木房子到四川省一座面對湖水的山上,除了10位職業電影演員以外,他還雇傭了不少當地的農民。戴思傑說,“那些農民非常貧困,他們每天的工錢是一個美元。”
“可是當時有8位農民都住在山的附近,他們為能夠拍攝我的電影而進行了激烈的競爭。”在影片的結束,戴思杰拍攝了一段小說結尾沒有的內容:馬劍鈴(戴思杰自己的形象)經歷了多年海外的漂泊,在北京一個豪華飯店和當年的好友羅明再次相遇,兩人一起回憶“小裁縫”。這段拍攝就和影片的其他部分一樣真實,戴思杰訪問北京的時候也會見了當年一起“再教育”的兩個同伴。
戴思杰對《紐約時報》的記者說,“這個電影的結尾處被我加上了思鄉的情緒,是對我所熱愛的我們年輕時代和那本文學巨著的懷念。它們拯救了我,改變了我的生活。我認為這樣的情緒在電影中比在書本上得到了更好的展現,思鄉的鄉愁可以隨著場景的變換而流動,這讓人感覺更加浪漫。”
拍攝電影還讓他再次審視著當今的中國,戴思杰說,“中國正處在一個對藝術家來說非常有趣的時代,非常腐敗,非常鮮活。”而他就要在新的小說中展現這樣的一個中國。新小說是關於一個在法國留學的中國心理學家回到中國去解救他的老情人的故事,然後發現如果要讓老情人被放,法官要求他給出的賄賂是一個處女。
戴思杰認為,中國現在有許多稀奇古怪的情況存在。他的新電影《做植物學家的女孩們》(The Botanist’s Girls)仍然是以中國為背景的,但由於講述的是一對同性戀的女孩而遭到了禁止在華拍攝的命運。他啟用了中國的演員,在越南拍攝。根據戴思杰預測,估計這部電影會和《巴爾扎克與小裁縫》一樣,在中國盜版的DVD市場上熱賣。
戴思杰在巴黎不無感慨的對《紐約時報》的記者說,“我一直有這樣的夢想,希望通過過去三年所積累的資金在中國生活和創作。但是這個夢根本沒有實現。那些監管部門不接受我的書籍、電影和計畫。我希望用母語來寫作的夢想從沒被付諸實施過,這實在是太悲哀了。”
http://blog.yam.com/readclub/article/10094035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