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6-05 08:16:39| 人氣1,44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兒童文學研究》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雷僑雲的《中國兒童文學研究》(台灣學生書局 1988)雖非什麼原創性的研究之作,但全書874頁分七章,對兒童歌謠、兒童詩篇、兒童字書、家訓文學、傳記文學、中國神話、寓言故事等主題進行了詳盡的解說並提出個人評論。

中國兒童文學爲什麽幹不過外國兒童文學? 2011-08-01 中國日報

安身立命在中國兒童文學界,編書、寫書、評書,混了一點小名聲,所以,每年六一前,都要受到一些媒體的眷顧。這些媒體,不管是大衆的還是專業的,尤其是大衆媒體,都要象征性地表示一下對中國兒童的關注和對中國兒童文學界的關注。他們不僅要我推薦好書,而且還要出一些很尖銳的問題要我回答。幸虧我被采訪時不喝酒,所以高度警惕,能夠一一擊破他們設下的話題陷阱。
  比如說,人家會說,中國爲什麽沒有安徒生那樣經典的作家?我說,這個是對的,我們目前還沒有這樣經典的作家。人家又問,中國爲什麽沒有羅琳那樣的暢銷書作家。我回答,是的,中國有暢銷書的兒童文學作家,但和羅琳比那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然後人家會說:中國兒童文學作家比不過外國兒童文學作家對吧?我說:照這樣看,是的。但也不是絕對的,這樣說太絕對化了。
  這真是一種折磨,後來我就很不耐煩了。當別人老話重提的時候,我就很不客氣地打斷了對方:你不要誘導我。你這個問法有問題。我問你,你能說上10位中國兒童文學作家嗎?我除外。當然,采訪我的人肯定看過我資料,知道我是兒童文學作家和評論家。數年來,沒有一個人能夠回答我。最多,他們能說上三個就很不錯了。我很不客氣地說,你只要能說夠10個,我就能給你說100個;你能說100個,我就能說1000個。
  我簡直都要憤怒了。爲什麽中國兒童文學會遭此發問?原因只有一個:無知和淺薄的人太多;崇洋媚外的人太多。中國兒童文學爲什麽幹不過外國兒童文學?我終于想明白了,是的,是幹不過,因爲在這些人眼裏,兒童文學只有中國和外國之分。以中國兒童文學作家之力和全世界的兒童文學作家之力相比。多麽荒唐!經典不過丹麥的安徒生,暢銷不過英國的羅琳,溫情不過美國的懷特。。。。。。全世界的兒童文學經典和全世界的兒童文學暢銷書和中國相比,中國如何能比得過?
  我在微博上感慨了一下,一個博友馬上跟帖:中國兒童文學還處于學習階段。我覺得好笑,馬上回複:你誤解我的意思了。應該說是誤解的很深,把我的意思完全弄反了。我想,作爲一個兒童文學的寫作者和從業者,我也應該自豪一把:日本沒有金波,美國沒有曹文軒,法國沒有張之路,意大利沒有秦文君,英國沒有沈石溪,德國沒有任溶溶,全世界都沒有安武林,只有中國有。如此一看,中國兒童文學是最強的了。
  中國的翻譯家們,我想都是外語超級棒的,漢語水平估計比較差點。所以,中國人都能讀到外國人的作品,嗷嗷待哺的外國人讀不到中國兒童文學作家的東西。法語,英語,俄語,等等,我還不知道一個能把中國兒童文學翻譯成外國語的著名的翻譯家,這是一個令人心痛的事實,也是一個很大的遺憾。我想,中國兒童文學作之所以沒有在世界範圍內産生重要影響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這個了。

中國兒童文學哪部能和《哈利波特》比?(另參本館:《哈利波特》)

  中評社香港2010-12月19日電/《揚子晚報》報道,縱觀這幾年的作家富豪榜,排名靠前的總是寫兒童文學的作家,這似乎已經成了一種規律。昨天,在南京舉行的全國兒童文學創作會議上,與會專家們卻有著與之不相稱的“隱憂”。粗制的跟風之作頻出,倒寫“二手材料”,新書多新作少等等現象不得不讓大家重新審視風光背後的“兒童文學”。
  我國兒童文學才剛剛起步
  中國作協黨組書記李冰在發言中指出:“兒童文學創造了神話,紙質閱讀適合少兒。”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湯素蘭說,“同樣是幻想文學,試問當前出版的兒童文學作品中,哪一部可以和《哈利.波特》嚴密的故事結構、宏大的叙事、幻想世界的完整性和嚴肅的人文內涵、神話傳統相媲美呢?兒童小說,多少作品能和《窗邊的小豆豆》比肩在兒童教育理念上的前瞻性呢?從童話來說,哪一本童話能像《夏洛的網》那樣打動人心?哪一個人物能像木偶匹諾曹那樣長久流傳呢?”湯素蘭的話引起了與會專家的共鳴:我國目前的兒童文學與國外相比還處在一個比較低淺的階段,相比較外國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我國的兒童文學還只是處於一個剛起步的階段。
  作家要有“書齋生活”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也表示,兒童文學市場確實到了一個很繁榮的時期。“我開始寫兒童文學的時候,根本還沒有什麼市場,沒有稿費,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發表。可我還是寫。秦文君的代表作《男生賈里》首印才2000册,可她不氣餒,又接著寫了《女生賈梅》。這兩本書到現在總計發行了有200萬册,還在以每年十幾萬册的速度與讀者見面。“市場好了,不是什麼壞事,隨著現在家長開始年輕化,他們也會讀兒童作品,只有家長老師的眼光好起來了,好作品才會盛行起來。”秦文君認為:“我覺得現在的家長還是‘輕閱讀重寫作’,其實作家也是,作家也需要大量的閱讀,需要有書齋生活,才能沉靜下來。出版現在變得越來越容易,找我簽約的恨不得要到明年後年,但我還是希望在作品出版前,作家們都拷問一下自己‘它是一本會發光的書嗎?

揭秘中國兒童文學走不出國門的瓶頸 2012-04-26  新浪教育

  在西方,兒童文學的寫作猛如潮水。美國兒童作家、畫家協會的會員,就超出兩萬多。兒童書的出版更是鋪天蓋地,而能在市場上存活半年以上的書卻不是很多,除非這本書和作者能獲得學術界的好評。而能獲得學術界的好評的,可以說是經曆了“大浪淘沙”後的寥寥無幾。若果想讓中國的兒童文學走進西方,按國內目前的一些作家、作品水平來論,我看還需要相當的時間和努力。
  給西方的兒童用英文講中國的故事,算得上是 “標新立異”,因爲這仍是英文兒童文學中的一項空白。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在此,我將通過自己在北美多年的寫作、出版經驗,從其中的三個方面談談個人的拙見。
  1.在寫作手法上,中國的兒童文學作品不但缺少生動活潑的情趣兒,更鮮有幽默;多是“告知”、“解釋”,甚至“說教”,這在西方是絕對忌諱的,因爲它會被認爲是對讀者智商的侮辱。現代的西方兒童文學要求多些“展示”、“啓發”,不能有“說教”,對小讀者要有充分的信任,要給兒童留下觀察、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2.就作家而論,中國目前很多作家或者是“自戀狂”:拼命炫耀自己大作家的“筆墨風采”而不顧及兒童感興趣的故事內容;或者是“自賤狂”:毫無底線地用內容蒼白、品味低俗的東西討好市場;或者是蕩與兩者之間,寫的東西平淡無味,就像白開水。西方也有根據市場趨勢寫作的,但是都不會受到尊重,有出息也有限。西方兒童文學很是講究內容的素質,比如:故事的深度,教育意義,社會價值觀,還有:作者的取材獨特,寫作手法的精簡,故事構思的巧妙,語言幽默的適當,等等。優秀的作家們大多是以讀者爲中心,認真、樸實地寫作。
  3.西方兒童文學界的講究繁多,處處是忌諱,稍不留意就會犯忌,甚至是踩到“政治上不正確”的“地雷”。舉例:
  1)在我寫得故事裏,一位小姑娘對小貓說:“如果你的頭發長了,你會變成了勇敢的獅子,就再也不用做媽媽的寶貝兒了。”其中“媽媽的寶貝兒”犯了忌,被說成是有“歧視同性戀”的含義,因而“政治上不正確”。(可見西方的政治敏感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2)《東郭先生》是個有中國色彩的好故事,但是出不了國,因爲最後那條忘恩負義的狼被農夫打死了。這便涉及到了違反人文精神的問題,觸及到了西方社會的敏感神經。
  因此,即使我們有五千年的璀璨文化資源,故事寫得再好,如果不深入了解西方的國情和文化,不了解西方兒童文學的細膩與敏感,想擂臺勝出是不可能的。要想讓西方接受和欣賞中國的文化和文學,特別是兒童文學,我們又必要用西方當今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來講中國的故事。
  比如,我們的《東郭先生》可以再給狼一次'重新做狼'的機會。我寫的《The Hidden Treasure》就是一個中國的故事:講的是一位貧寒的老人被三個兒子、兒媳遺棄,鄰居聽到老人在神智不清時說到什麽財寶,于是跑去通知了老人的孩子們。這一下,兒子、兒媳都來了,爭著表現孝心,再三逼問藏寶的地方,最後,還沒等病危的老人說完寶藏埋在哪裏,兒女們就都丟下老人,搶上鍁、鍬跑去了。由于西方不提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得用一個很巧妙的方式給故事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尾,讓讀者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去填寫他們認爲滿意的結局。這本書被評爲加拿大2008年優秀兒童文學,被全國公共圖書館收藏,並且被學校用做“文化”、“家庭”、“曆史”、“社會”和“寫作”等科目的教學資料。我深信,鼓勵博愛、關懷人文是兒童文學的靈魂。
  總之,我個人認爲,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兒童文學作家應該認清自己的文化使命,在引導兒童閱讀的趣向、提高兒童鑒賞的能力和開拓兒童的文化視野方面擔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隨著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日益矚目,西方需要了解中國,也需要中國的兒童文學。我們也希望中國的兒童文學沖出國門,走向世界,發揚光大。爲此,我們必須設法獲得西方兒童文學學術界的認可甚至是推崇,因爲那是我們兒童文學“走出去”的“敲門磚”,而這“敲門磚”卻恰恰是掌握在我們具有優秀寫作功底的、能用 “中西合璧”的世界觀來講好中國故事的作者們手中。
 
中國兒童文學七宗罪 中國網  2012-01-09
“中國缺少優秀兒童讀物,市場上充斥太多文字垃圾。”在2012年元月北京圖書訂貨會上,著名作家亦農攜新書與讀者見面。
作為年近來類型文學的代表人物,亦農此次跨界以童書作家身份現身,一次推出四部長篇兒童小説。
  “動物小説《桐桐的點點狗》來自真實生活,主人公是我的女兒和我家小狗,我與妻子算是配角,字裏行間充滿了我們全家的愛。這部書曾獲《小説選刊》長篇小説獎,被浙江文藝出版社列為‘當代名家少兒文學精品典藏’出版。”亦農説。
亦農少年懸疑探險系列《龍跡》、《怪獸星球》和《功夫女生》,日前被江蘇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神秘的中原大地是否存在真龍?遙遠的星球是否生活著超智商怪獸?深山密林中一位女孩為何要苦練中國功夫?情節曲折生動,想像大膽奇詭。“它們是我‘打開腦子’完成的作品,將會給讀者帶來與眾不同的閱讀感受。”
  以多産且文風奇詭著稱的亦農,在長期從事懸疑小説創作同時,也時刻關注著兒童文學的發展,他直言不諱當前中國兒童文學界存在“七宗罪”。
  第一宗罪:約束太多,缺乏想像。中國缺少適合孩子閱讀的作品。哈利波特的流行,是對中國童書作家的挑戰。為什麼我們寫不出這種超級暢銷書?《龍跡》、《怪獸星球》將和哈利波特一較高下。“給孩子寫作要具備超級想像力。可惜中國作家被條條框框束縛,作品太缺少創意。”亦農指出,童書作家需要“打開腦子”, 超越想像,讓思維來一次“地球大爆炸”。
  第二宗罪:缺少生活,不會講故事。很多作家一晚上可以寫一篇甚至數篇小説,卻無法寫一個好故事。孩子天生對故事最感興趣,而故事又最需要創新與排斥雷同。“我們的作家即不捨得花時間體驗生活,又沒有充分撐握故事寫作技巧,還不想動腦子,坐在家裏玩文字遊戲,導致故事情節薄弱,敘事乏味,散文化傾向嚴重。”
  英國有位女作家為了寫動物小説,專門在養狗的主人家住了八個月。亦農一家三口和小狗共同生活五六年,他寫作時小狗就臥在腳邊。“我能感覺到它的體溫,《桐桐的點點狗》從構思到最終完成歷史四年,這種體驗豐富而細膩,絕不是坐在家裏生編硬造所能完成的。”
  第三宗罪:自以為是,不懂兒童心理學。很多作家輕視兒童文學,認為是小兒科,隨便寫一寫即可糊弄過去。熟不知童心最純、最真、最不可欺,如果你的作品不能在短時間內觸動孩子心靈,很容易被小讀者拋棄。“現在的童書濫竽充數太多了。”童書作家不懂兒童心理,以成人視角寫作,語言、思維嚴重成人化,表達方式機械呆板,這樣走下去只會死路一條。
  第四宗罪:缺乏機智幽默,板著臉孔説教。孩子們喜歡風趣幽默的語言、機智生動的故事。但很多作家思想僵化,思維固化,語言枯燥,情節平庸波瀾不驚。聰明機智的人才有幽默感,不要把孩子培養成早熟的“小大人”,讓孩子在健康快樂中本真地閱讀,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第五宗罪:作品雷同,盲目跟風、注水。就像發明家搞發明,文學是一種創造性很強的勞動,需要作家全身心投入。有些作家把文學當作可以複製的産品,進行流水線生産,同一主題創意,換個名字、場景,又是一部新書。很多童書注水嚴重,幾千字能完美表達的,偏要搞成幾萬、十幾萬字。這種“注水肉”不但沒營養,還會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驚悚小説暢銷,兒童文學也跟風而上。我女兒買過一本所謂兒童驚悚小説,沒看幾頁就扔了。我問為什麼,她説太恐怖,不想看。童書作家不是不可以寫懸疑小説,但是在情節上應充分考慮兒童心理承受能力,掌握適度,不能盲目跟風,比葫蘆畫瓢。”
  第六宗罪:缺乏責任感,一心向錢看,作品滿是銅臭。童書是真誠之書,愛心之書。它需要作家摒棄浮躁誘惑,靜心寫作。然而在市場大潮衝擊下,某些出版社或書商看到童書好賣,就組織作者一轟而上,投機取巧,粗製濫造,甚至玩曖昧、打擦邊球,充斥不健康因素。不僅毀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毀了兒童文學,還可能使小讀者誤入歧途,貽害終生。
  “給孩子寫作不能帶著庸俗的商業頭腦,必須真心真情,就像關愛自己孩子一樣。我女兒十一歲,我寫作首先要過她這一關。有了創意會先和她講,留意觀察她的反映。如果我在講述過程中,她分神了,我就知道這個故事不成功,需要重新構思,甚至不再寫下去。女兒是我的第一讀者,也是第一評審。”
  第七宗罪:在兒童文學界存在嚴重小圈子主義。研討會、評審頒獎會,始終是那幾張老熟臉兒,好像除了他們世界上再無別人。這種小圈子主義有意無意排斥打壓圈外新人,久而久之兒童文學則成了死水一潭,發黴發臭。要使中國兒童文學開拓視野煥發活力,必須吸納新生力量,發掘培養新人。推出具有創新意義的優秀作品。為了孩子,應該捨棄成見,打破小圈子,共謀兒童文學的繁榮和發展。
  “以後我每年不僅會推出一部懸疑小説,還將推出一系列兒童小説。”亦農表態説:“我不是來跨界玩票,而是要在兒童文學領域紮根。”“懸疑驚悚小説創作讓我變得滄桑,兒童文學創作讓我返老還童。”以孩子的視角看世界,你會發現更多的美好。帶著關愛、陽光、希望和生命力為孩子寫作,讓亦農變得輕鬆和愉悅。“每天在電腦前伏案寫作,我都能感到從窗外照進書房的陽光,好像又回到了童年。”
  考慮到懸疑作家身份會讓部分學生家長有顧慮,亦農聽從責任編輯的建議,在其最新出版的童書署名上用了本名“唐哲”。他也由此決定:以後自己再推出新書,如果是成人類型小説就署名“亦農”,如果是為孩子而寫的作品則署名“唐哲”,以真面目示人,本名才是本真的我。
  亦農,原名唐哲,1971年生於河南南陽;1991年起遷居信陽生活和工作;1998年到北京,先後從事編輯記者工作;2006年開始專職寫作至今。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名暢銷書作家,文化學者。先後獲得冰心圖書獎、首屆全球華文獎、《小説選刊》長篇小説獎等。
  亦農長期從事文學創作,已出版長篇小説《石佛鎮》(一、二)、《血紙人》、《為詛咒的狗》、《美人蹄》、《北京記者》,以及小説集《因為有愛》和《好爸爸教出好作文——作家爸爸的作文經》等十余部,題材涉及懸疑驚悚、職場官場、兒童文學等多個領域。其部分著作被譯為外文出版,在歐洲、美洲、亞洲和港澳臺地區,擁有眾多讀者。
 
《二十世紀中國兒童文學史》概評 2007-08-09人民日報 
 
    《二十世紀中國兒童文學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張永健主編,遼寧少兒出版社出版)在借鑒已有成果經驗的基礎上,曆時六年,終破繭成蝶,對二十世紀百年兒童文學發生發展到逐漸成熟的曲折曆史做出了系統的科學的梳理,總結了百年兒童文學的發展規律、經驗與教訓,爲二十一世紀兒童文學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該書集史、述、評三位于一體,史料十分翔實,宏觀概括與具體分析相結合,理性的評說與感性的領悟相呼應。既有對作家作品的客觀評說,又有對文本的細讀深思,本著客觀公正的言說態度,一切從文本出發,從事實出發,給予冷靜的評說。全書以有代表性的兒童文學作家、作品及理論批評爲主要論述對象,同時又兼顧某些創作思潮、類型,理清來龍去脈,既剖析了它們在具體曆史形態中所達到的深度,又論述了它們的曆史地位;既有民族的主體意識,又具備開放的思想觀念;既運用了傳統的批評方法,又融會了現代的批評手段。編著者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以開放的接納意識,運用多學科的研究方法,既對百年來兒童文學作家作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審視,又對兒童文學發展曆程做出了曆史的評價與豐富多彩的描述。本書雖采用以時間演進爲經,以創作題材爲緯的傳統的文學史敘述模式,但其內容之豐富、充實、全面、系統,在國內是不多見的。
    該書是當前惟一的整合晚清、現代、當代的二十世紀涵蓋兩岸四地(大陸、臺、港、澳)兒童文學史的內容最爲豐富的論著。首先,編著者有意識地把晚清、現代和當代三個時期作爲一個整體進行整合梳理,一定程度上找到了現代中國兒童文學萌生的源頭,也理清了中國兒童文學逐步走向成熟的曆史進程。其次,將臺港澳的兒童文學創作納入視野,把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兩岸四地的兒童文學整合在一起或作專節,或作多節或作專章或作多章進行論述,從而第一次使得二十世紀中國兒童文學史,成爲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兒童文學史。因此,可以說,它既填補了二十世紀中國兒童文學史的空白;又體現了政治上大統一的觀念和美好意願,更符合境內外廣大華人共同的民族情感和民族願望。
    該書特別注意作家作品的個案研究,同時還發掘出了過去不爲人們所重視而又頗有史學價值的兒童文學作品、理論和現象。比如過去爲史家們所忽視而在群衆中廣爲流傳的作品《歌唱二小放牛郎》,再如,過去因某種原因未能入兒童文學史的兒童文學作家梅娘、淩叔華、丁玲、梅志等的作品,本書都入史,並作了恰如其分的論述,從而豐富或恢複了“史”的內容或本來面目,爲關注兒童文學發展的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史料。
    《二十世紀中國兒童文學史》是一本紮實厚重的史論著作,爲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研究、翻譯、評論、編輯、教學,甚至給從事兒童文學工作的大家提供了一個好的教材和廣闊的用武的空間。它的出現標志著兒童文學領域的研究隊伍進一步壯大,理論話語的強化,對推進兒童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與中外兒童文學的交流無疑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甚至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兒童文學的弱勢地位。
 
《台灣兒童文學史》(洪文瓊 南天書局 1994 )

 台灣兒童文學史發展起點的異議 謝鴻文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博士生
    刊於2004.7.18日、7月25日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版

當前可見的台灣兒童文學史研究,多從1945年後開始寫起,如林文寶、林素玫等人編寫的《台灣文學》就將1945年至1963年這個階段稱作「萌芽期」,開始進行論述。邱各容《兒童文學史料初稿1945—1989》的「萌芽期」則稍短,從1945年台灣光復到1949年底。但光復前的日據時代,甚至更遠的明清時期,台灣就沒有兒童文學嗎?
  沒能再溯及更早的日據時期,固然是因為日據前具有原創性的現代兒童文學稀有,且原就不多的史料乏人整理,都是造成後來研究困難的原因。對此李潼在〈疼惜一暝一寸的兒童文學〉一文有感而發說:
  台灣的兒童文學史料未能向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年的日治台灣時期探索,可能是這五十年語文轉換,時局動盪而的確少見台灣的本土兒童文學作品(不論日籍或台籍的寫作人),或許嚴格定義的兒童文學剛啟蒙……因此,留下了這一段兒童文學的空白。
  李潼提到一個重點,即「兒童文學」作為獨立學科觀念的建立,在中國大陸或台灣,的確是從民初才啟蒙。五四新文學運動發生前夕,正好訪北京的美國教育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他主張重視兒童心理特點,思考兒童個體存在的「兒童中心主義」,如醍醐灌頂叫醒夢中人,中國現代的兒童文學觀才慢慢浮現——兒童不再只是成人的附屬品,而是具體存在有思想的個體,此一事實觀念的認清,兒童文學才有發展的可能。如郭沫若《兒童文學之管見》有云:
  人類社會根本改造的步驟之一,應當是人的改造。人的改造應當從兒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著手。有優美純潔的個人才有優美純潔的社會,因而組成改造事業的組成部分,應當重視文學藝術。
  五四時期,魯迅、周作人、郭沫若、葉聖陶等眾多文人都曾為現代兒童文學創立喉舌過,有魯迅這批中國近代極精彩的人物大聲疾呼,就如蔣風《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的觀察:「中國現代兒童文學起步遲,然而起點高,發展快,這在世界兒童文學發展史上是獨樹一幟的。」
    台灣兒童文學不僅受日本哺育,也承受中國的滋養。雖然台灣兒童文學到底興起於何時,由於資料匱乏,難以確說,可是台灣的兒童文學以1945年為史之開端是大有問題的。
  從目前所見文獻可知,早在日據時期的二、三十年代,一群留學日本的台灣籍青年曾創辦《神童》雜誌,另一群寄寓北京的台籍青年又曾創刊《少年台灣》。李雀美考察光復前台灣通行的兒童文學刊物,至少已有《學友》、《兒童街》、《童心》三種本土兒童雜誌,由台北兒童藝術聯盟在昭和10年(1935)2月創辦的《童心》,發行人伊藤健一兼任總編輯,以兒童藝術及文學教育為主軸的同仁誌刊物;台北兒童藝術協會在昭和14年(1939)5月創辦《兒童街》,由吉川省三擔任發行人兼總編輯,頗有和《童心》相庭抗禮的意味。加上從日本引進的《少年俱樂部》、《少女俱樂部》等共十餘種刊物在台灣發行,可見當時台灣的兒童文學未必是荒蕪的。邱各容則從1984年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編印《日文舊籍資料》找出刊列的六七十本近代日本兒童文學名家如鈴木三重吉、宮澤賢治等人的作品,他說:「雖然是在日本統治時代,但是透過日本兒童文學,擴展台灣兒童文學視域;透過日本兒童文學,使台灣兒童文學不致和世界兒童文學脫鉤」,但這些都還不是真正台灣人的兒童文學創作。
  又參照1980年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編印的《日文台灣資料目錄》可知,日本殖民政府為了全面馴化統治,對台灣兒童的語言及文學教育是非常注重的,如大正9年(1920),渡邊節治編有《台灣課外讀本》;昭和4至7年(1929-1932),台灣教育彙編了五冊《台灣少年讀本》;還有昭和8年(1933),台北市教育會綴方研究部編《兒童作品童詩集》等。不單在出版上有收穫,日據時期童謠的傳唱,被當作「國語教育」最便捷的一條路,台中童謠劇協會(1925)、台南童謠童話協會(1930)等團體紛紛成立,童謠創作風氣鼎盛,當時《臺灣日日新報》等報刊雜誌開始大量接收童謠創作稿件,促成了宮尾進於昭和5年(1930)編成《童謠傑作選集》,七百多首的童謠匯聚一起,豐茂如一座森林。這些資料均可證實兒童文學的根在台灣悄悄種下了。
  日據時期台灣籍的兒童文學作家有如保育類稀有動物,根據邱各容〈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勾微〉一文研究,勉強搜尋到黃鳳姿、林越峰、郭秋生三人。1940年3月和10月,黃鳳姿著作《七娘媽生》和《七爺八爺》相繼出版,黃鳳姿是道道地地的台灣人,出生於艋舺,前述兩本書就是她就讀龍山公學校二年級時,由導師也是他後來的夫婿池田敏雄指導完成,且由曾發起成立「台灣詩人協會」、「台灣文藝家協會」,還創辦過《文藝台灣》的作家西川滿為之作序推薦,黃鳳姿從此贏得「台灣文學少女」的封號。台灣兒童文學倘若因為她以日文寫作就不算台灣兒童文學,那我們的台灣兒童文學史心胸未免太狹隘。邱各容長期投入心力蒐集台灣兒童文學史料,精神可佩,〈日治時期臺灣兒童文學勾微〉一文便是他有感於當前台灣兒童文學研究存在的缺口,努力補缺。不過該文中尚遺漏未談一本重要的專著,即片岡巖《台灣風俗誌》。
    大正10年(1921)2月,台南地方法院檢查局通譯官片岡巖戮力完成《台灣風俗誌》,由台灣日日新報社出版。這本書搜羅了台灣人食衣住行育樂各種習俗民風,可一窺早期台灣人的社會生活風貌。該書也記錄了台灣的兒歌、兒童遊戲、小兒謎、童話等內容,是極珍貴的兒童文學文獻。舉例來說,「隱國雞」(即捉迷藏)這個遊戲,片岡巖詳載細節說,先用猜拳決定作雞的孩子,再用猜拳決定雞哥主,然後雞哥主用布蒙住雞眼,放開躲避之前要唸下面的童謠:
      隱國雞,走白蛋;雖汝食,雖汝蛋;放國雞仔,去尋蛋;尋若著,放汝去;尋若著,放汝去;尋無著,卒竹莿。
  我們今日看孩子們玩捉迷藏,已不聞這首童謠,因此《台灣風俗誌》留下的
  記錄,會讓人懷想舊日樸拙古雅的童趣。此書裡收錄了十四篇「童話」,雖標榜是「童話」,但若依「為兒童設計的一種超越時空的想像性故事」的現代觀點檢驗,僅有〈醜婦變美女〉、〈小人島〉、〈大人島〉、〈和尚變蛤蟆〉、〈虎姑婆〉五篇合乎標準,其他多屬民間故事,或像〈小兒與孔子〉寫孔子和弟子御車出遊,途中遇一群嬉戲的孩童,唯有一人在旁未參與,孔子好奇相問,乃與童子展開一段頗有深度的哲學論辯,引發孔子「後生可畏」的歡喜讚嘆後,才登車離去。這根
  
本不能算是童話,而是歷史故事而已。雖然《台灣風俗誌》的童話純度不齊,對於瞭解早期台灣兒童間流傳的童話、故事,仍極具參考價值。
留心日據時期台灣的成人文學報刊雜誌裡,也有兒童文學作品可尋。如創刊於昭和10年(1935)5月9日,發刊辭標榜「文宜共賞,德必有隣,雅俗同流。」的《風月報》,守住了日治時漢語的最後一片天地,第五十五期佚名寫的〈虎姑婆〉:
  南俗,小兒女夜嬉不睡,恆嚇之曰:虎姑婆來。謂昔日有兩姉妹,睡於床,母夜出,忽有老婦入室,登床同睡。姉問何人?夜曰:「姑婆來。」家貧無燈,妹聞囓骨有聲,問姑婆食何物?曰:「食炒豆。」須臾之間,其母歸,有老虎躍出,床上兩女皆亡,惟見殘骨濃血而已。吾台無虎,此語或由漳泉傳來者。
    此文雖然以文言寫成,但是末句點出虎姑婆的故事是漢人渡海來台同時傳來的民間童話故事,可以想見當時應該還有許多故事在流傳。此文還不算創作,1939年2月第79期木口〈筆的話〉就有寓言創作的趣味了:
  筆氏弟兄,一天相見,便大家自誇起來。
筆大說:「我是做小說的,何等聰明,決非尋常上帳折字可比,一刊出來,可以叫許多讀者傾倒。」
筆二道:「不行!我是理事先生簽字的筆,祇要我不簽字,做小說的人就拿不到稿費,你的主人祇好餓死了!」
筆三道:「就是拿了稿費,刊了出來,我這隻做廣告的筆,如果一句也提不這一篇作品,憑你本領怎樣大,也沒有人會注重你這篇小說的呀!」
筆大聽了,十分生氣,氣得變成禿筆了。
  《風月報》的「笑林」專欄也常見以兒童為主人翁的笑話出現,童言童語很得兒童文學之趣。1933年4月號《文藝台灣》則有一篇池田敏雄撰寫的〈虎姑婆〉,對這個童話下了一番功夫考究根源,他支持此故事是二百五十年前福建移民帶來的說法,也認為台灣不產虎,虎這一猛獸是鄭成功時期引進的,並將〈虎姑婆〉與西方經典童話〈小紅帽〉、〈七隻小羊〉相提並論,肯定它們饒富興味。又如大正9年(1920)12月28日《台灣日日新報》刊載高森春月〈オトキバナツ魔法の鼠〉、1934年11月號《台灣文藝》有日高紅椿的童謠……凡此皆表明了日據時期台灣已有一批兒童文學先鋒部隊在墾拓了。
  從日據追溯更遠的清代,《臺海使槎錄》是1722年巡台御史黃叔璥來台的見聞,遍記平埔族各社歌謠,記錄方式用漢字記音,再以漢語釋義,這是平埔族最早的文學資料。其中一首北路諸羅山打貓社番童夜遊歌,既算是童謠,當然是台灣兒童文學不可遺漏的一部分。
  因此台灣兒童文學若還停留在以1945年為發展開端,再不談日據,甚至清代那些非現代中文寫作的作品或口述資料,那我們的兒童文學史應該比照中國大陸也叫《台灣現代兒童文學史》才對,少了「現代」一詞,問題便叢生不可不慎,我的異議便在此。
http://www.fgu.edu.tw/~wclrc/drafts/Taiwan/xie-hong-wen/xie-hong-wen_05.htm

台灣兒童文學作家列表 维基百科

當前可見的台灣兒童文學史研究,多從1945年後開始寫起。而1987年7月15日台灣解除戒嚴,卻是台灣社會發展的嶄新時代。基本上台灣的兒童文學也是由此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作家列表
 王淑芬
 王文華
 王家珍
 王金選
 林海音
 林良
 林煥彰
 林加春
 林鍾隆
 林世仁
 林芳萍
 可白
 李潼
 洪志明
 馬景賢
  郝廣才
  陳木城
 陳致元
 陳璐茜
 張友漁
 張嘉驊
 桂文亞
 周姚萍
  黃淑華
 黃文輝
  賴馬
 賴曉珍
 管家琪
 鄭宗弦

兒童文學 维基百科

兒童文學的定義,是指以兒童為閱讀對象的文學作品。兒童文學在世上已有很長久的歷史,儘管最初的兒童文學並非休閒讀物,早期許多兒童文學由成人作品改編,但若不適合孩子或未針對兒童而改編,不能算作兒童文學的作品,像是原來是為了寫給成人閱讀帶有情色的格林童話,後來經過多次的修改後才逐漸演變為兒童可以閱讀的兒童文學[1]。
  兒童文學的範疇
兒童文學通常由成人所編著,深層動機可以說是重造童年或教育兒童,很多兒童文學改編自成人文學作品作。由兒童自行創作也雖可廣泛包含在內,但因兒童創作常流於塗鴨或不合藝術,仍須由成人鑑定是否為具文學價值。
西方在近代有《羅賓漢》、《圓桌武士》等向兒童灌輸正確價值觀的故事讀物,但這兩本故事書,都是從成年人的文學作品裡面濃縮出來。第一本真正針對兒童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是 1744年,由John Newbery出版的「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
中國古時有為兒童寫的童蒙作品,到了民國時期的《稻草人》才出現中國第一本針對兒童編寫的兒童文學作品。
目前出版界普遍根據年齡劃分兒童文學的類別,這個分類亦與皮亞傑有關兒童成長發展的理論相吻合。這幾個類別分別如下:
 0-5歲的學前兒童
 5-8歲的初年級小學讀者
 8-11歲的高年級小學讀者
 11-13歲的初中讀者 (英語稱之為「Pre-teen」)
 13-15歲的青春期讀者
   對於學前兒童,圖畫故事書對他們非常適合,因為故事的每一頁都有小量文字配襯著圖畫,使兒童不用明白文字的內容亦可以理解。在西方,圖畫故事書是課室裡導讀課的好幫手。
另外,兒歌和兒童戲曲、少年小說都可廣義的列入兒童文學的範圍,但單純的兒歌旋律(如:嬰兒催眠曲)或表演舞蹈不在文學範疇。
16至19歲的讀者一般被稱呼作「年青的成人」(Young Adult),他們的年歲已超越了兒童文學的範疇。然而,這個年紀的青成人的特有問題,在今時今日的社會已慢慢開始在青春期讀者群的生活裡出現:戀愛、欺凌、濫用藥物、自殺、身份認同等問題現在也成為了以青春期讀者為對象的兒童文學題材。香港作家君比的《叛逆歲月》系列戶品就是這類型作品當中很受學生歡迎的一種。而日本以似漫畫包裝的輕小說,又是一類試圖把習慣了圖像思考的青少年讀者,拉回成年人抽象思考的作品。
  歷史演進
  古代
遠古時期的兒童文學是不識字的說書人對兒童所述說的故事,通常都沒有任何書面紀錄可供後世參考[2]。最早有以文字型式流傳是在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3],自此之後兒童文學開始在寫作型式的文學作品中出現,諸如公元100至200年間阿普列烏斯(Apuleius)所著《金驢記》(The Golden Ass)出現的愛神與美女(Cupid and Psyche)[4]或是公元200至300年間印度的邦查唐塔拉(Panchatantra),許多證據顯示許多之後童話故事集裡的故事都是根據民間故事重新編寫而成的。[5]
這些故事合集通常根據更古老的民間故事而來,像是《一千零一夜》、《吸血鬼的故事》(Vikram and the Vampire)及《彼勒與大龍》(Bel and the Dragon)。除了這些合集之外,中國的道家哲學家,像是列子與莊子,也都將一些童話故事與寓言以他們的表現方式出現在他們的哲學思想中。[6]而日本童話故事桃太郎日本古代的農村,祖父母在晚上向兒孫比手畫腳說故事,口耳相傳,一代傳過一代,而成為現在通行的童話故事。
而在較廣泛的定義中,《伊索寓言》(公元前六世紀)是西方世界第一本著名的童話集。
而首先嘗試不僅僅是保存童話故事中的角色個性也同時保留故事風格的,是德國的格林兄弟。但諷刺的是,雖然格林童話第一版(1812年及1815年)是民俗研究學者的寶庫,但為了保證銷售量及受歡迎的程度,格林兄弟在後來出版的版本中也開始改寫書中的故事[7]。格林童話集的轉變不只將內容偏離原有的民間故事,也影響了原有的民間故事的面貌。除此之外,格林兄弟也沒有收錄一些德國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其理由是他們認為這些也曾在查爾斯·佩羅的故事集出現過的故事是法國故事而非德國故事。
獨立創作童話故事並使之獨立成為成熟的兒童文學的是丹麥作家安徒生。安徒生的童話是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
  近代
1880年卡洛·科洛迪在義大利出版的作品《木偶奇遇記》,被認爲是早期兒童文學經典之一,曾拍成電影逾二十次。出版於1876年馬克·吐溫所著作的《湯姆歷險記》成為為美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品。
1900年至1920年出版的美國的一系列童話故事《綠野仙蹤》影響日後世界兒童文學至深。1908年出版的《騎鵝歷險記》是瑞典著名作家塞爾瑪·拉格洛夫寫的一部著名的長篇童話小說,它也成了一部世界名著。1937年出版的小說《哈比人歷險記》,是J.R.R托爾金原本為兒子所寫的一部童話,但托爾金此書在兒童文學界未有名氣。之後1943年出版安托萬·德·聖-埃克絮佩里所著之法國童話作品《小王子》,被譯成百多種語言,也被拍成電影、改編成話劇演出。在1950年代由著名的英國作家克利夫·史戴普·路易斯所著《納尼亞傳奇》,成為英美兒童文學經典之一。
  兒童文學的類別
兒童小說
童話
圖畫書
兒歌
兒童劇
  兒童文學理論
  兒童文學的概念定位
司徒秀薇在《怎樣指導初小學生的閱讀》一書裡指出:兒童的行為均以「追尋快樂,減少痛苦」為原則。如果在他的經驗中,覺得看書或聽故事是一件享受的事,他會將它們與積極的感受連成一片。因此,兒童文學的最基本原則,在於可以導引兒童享受閱讀的過程,否則,一本書的內容不管怎樣好,如果不能引起兒童的閱讀興趣,也是失敗之作。
簡單而言,好的兒童文學該符合以下概念:
 1.有大量高潮吸引兒童閱讀,避免過長的描述
 2.人物角色鮮明,並有突出的故事骨幹
 3.有啟迪意義
  兒童文學的可讀性特徵
可讀性,狹義的界定,是指容易被瞭解的程度。
根據辛普森(E.Simpson)在World Book Encyclopedia「可讀性公式」一節中,歸納了六個影響可讀性的重要因素:
 1.句子的平均字數。
 2.常用字的多寡。
 3.字彙的平均音節數。
 4.長而複雜的句子數。
 5.抽象觀念的多寡。
 6.人稱代名詞的使用。
   以針對兒童的興趣與教育並重為特徵,由於某些兒童文學具啟發性與教育性,成人也適合閱讀。
許多成人作品引用了童話故事而改編(如《一千零一夜》原著、《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系列),在購書時要先弄清楚,欲購買的的書籍是從什麼語言、依據什麼版本翻譯,並仔細審閱其序、內容。
  兒童文學與成人文學的關係
最初童話故事的聽眾除兒童之外也包括成人,因為許多兒童尚未識字,須由成人口述講授,許多證據顯示許多之後童話故事集裡的故事都是根據成人的民間故事重新編寫而成的。[8]這些故事合集通常根據更古老的民間故事而來,像是《一千零一夜》、《吸血鬼的故事》(Vikram and the Vampire)及《彼勒與大龍》(Bel and the Dragon)。
許多兒童文學中的童話典故被成人文學大量引用,在傑弗瑞·喬叟的《坎特伯里故事集》、史賓賽的《仙后》以及莎士比亞的舞台劇之中[9] 。《李爾王》的故事中被認為引用了大量的童話典故[10]。在十六及十七世紀期間,義大利的Giovanni Francesco Straparola在《愉快的夜晚》(The Facetious Nights of Straparola)一書中重新詮釋了西方文學中的故事,書中的故事包含了大量的童話故事,而巴吉雷(Giambattista Basile)的《那不勒斯人故事》(Naples)則全部都是童話[11]。卡洛·戈齊在他的義大利歌劇場景中用了許多童話故事的典故[12],例如他的歌劇其中有一幕取自於義大利童話的《橘之戀(The Love For Three Oranges)》[13]。與此同時,中國的蒲松齡在1766年他所出版的《聊齋誌異》中也收集了許多童話故事。而童話故事本身在十七世紀末葉的法國上等階層中開始逐漸風行,寓言詩人拉封丹和另一位知名作家夏爾·佩羅(睡美人及灰姑娘的作者)兩人所編纂的童話故事是其中受歡迎的代表[14] 。雖然特拉帕羅拉(著有《穿靴子的貓(Puss in Boots)》)、夏爾·佩羅和巴吉雷的童話集中包含了許多童話故事最早的型式,但這些編者也重新詮釋這些故事以符合文學的效果。[15]
  兒童文學與教育的關係
兒童文學的教育價值有語言教育、人格教育、合群合作、同理心、見賢思齊...等。大體上,兒童讀物出版與類別的多寡,以及讀物品質的高低,可粗略反應出該國家的經濟發展情形,以及文化、技術的進步程度;同時,也是該國文化素質與國民教育的參考指標。
  兒童文學學科建設
在中國當代的學術制度安排中,兒童文學學科通常都被勉強地歸置於「中國語言文學」這一一級學科之下的二級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名下。另一方面,從兒童文學研究的內部知識構成和學科組合上看,它同樣包括了兒童文學基本理論、中外兒童文學史、比較兒童文學等分支領域。實際上,在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大學體制中,兒童文學在許多綜合性院校的語言文學系、教育學系、圖書館學系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行政上和學術上的安排。
  世上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品
 1864年年由路易斯·卡羅寫的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一部講述一個小姑娘追趕一隻白兔而由兔洞進入一個充滿瘋狂和怪誕的世界的小說。這部小說的續集是《愛麗絲鏡中奇遇》。
 《查理和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1964年,羅爾德·達爾著)曾多次改編成電影。講述小男孩查理偶然得到機會,去參觀隔壁威卡先生的魔幻巧克力工廠。這本書成功後,作者又為其創作了續集《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機》。達爾的其他著名童話還包括《詹姆斯與大仙桃》《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女巫》《瑪蒂爾達》.
 1886年由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
 1914年由伯勒斯寫的《人猿泰山》。
 1906年由塞爾瑪·拉格洛芙寫的《騎鵝歷險記》。
 1908年由肯尼思·格拉姆‎寫的《柳林風聲》。
 1908年由蒙哥馬利寫的《綠山牆的安妮》。
 1937年由J·R·R·托爾金寫的《哈比人歷險記》。
 1943年由安托萬·德·聖-埃克絮佩里寫的《小王子》。
 1881年由卡洛·科洛迪寫的《木偶奇遇記》。
 1888年由奧斯卡·王爾德寫的《快樂王子》。
 1835年由安徒生寫的《國王的新衣》。
 1812年由格林兄弟寫的《白雪公主》。
 1922年由葉聖陶寫的《稻草人》。
 1979年由麥克·安迪寫的《說不完的故事》。
 2007年由喬安·凱瑟琳·羅琳寫的《吟遊詩人皮陀故事集》。
  世上著名的兒童文學系列故事
 馬克·吐溫——湯姆歷險記、頑童流浪記
 安徒生——安徒生童話
 喬安·凱瑟琳·羅琳——哈利·波特:1997年開始創作,在2007年完結,一共七集。
 魯益師,又譯做C·S·劉易斯——納尼亞傳奇(又譯做那裡亞故事集)
 馬丁·埃柏茲
 李曼·法蘭克·鮑姆——綠野仙蹤
 露意莎·梅·奧爾柯特——小婦人
 伊索——伊索寓言
 格林兄弟——格林童話
 鄭淵潔——舒克與貝塔歷險記
 孫幼軍——小布頭奇遇記
 巴里——彼得潘
 桑貝/葛西尼——小淘氣尼古拉
 亞諾士——小老虎和小熊
  兒童文學作家
 中國大陸兒童文學作家列表
 香港兒童文學作家列表 (附:香港兒童文學的發展)
 台灣兒童文學作家列表
  兒童文學理論研究者
 中國兒童文學理論研究者列表
 西方兒童文學理論研究者列表  
  兒童文學專業組織
 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
 香港兒童文學研究學會
  兒童文學研究機構
 上海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浙江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兒童文學專業網站
 桂文亞兒童文學工作室
  兒童文學獎
 中國大陸 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大獎
 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陳伯吹兒童文學獎
 「思想貓」兒童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思想貓」兒童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由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聯合報系民生報童書出版部總編輯桂文亞女士提供資助,用於獎勵浙江師範大學在冊的、在兒童文學學術研究方面取得優秀成果的本、專科學生、研究生,每年評選一次。
   台灣
 「洪建全兒童文學獎」:於1974年4月1日創設,為台灣最早舉辦的兒童文學創作獎,由財團法人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舉辦,鼓勵兒童文學作家創作[16]。
 「金筆獎」:由華聲文教機構主辦單位,兒童文學雜誌社協辦,其主旨為激發國中小學生寫作潛能,獎勵創作有成的小作家,以培養文壇新秀。
 九歌兒童文學獎:由九歌文教基金會於固定每年舉辦九歌兒童文學獎,主旨在鼓勵台灣本土兒童文學的創作,並期待能有更多屬於中華民國兒童的讀物,藉以提升兒童的鑑賞能力,啟發創意。
 兒童文學獎(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由羅慧夫基金會舉辦,鼓勵顱顏兒童患者創作[17]。 中華兒童文學獎
 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獎
 國語日報兒童文學牧笛獎
香港
香港兒童文學雙年獎
   世界
國際安徒生文學獎
 美國凱迪克大獎
 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
 日本繪本獎
 日本山貓獎
  兒童文學刊物
《兒童文學》雜誌,1978年3月號封面,北京出版。封面由華國鋒題字。 香港 《紅蘋果》
 《晶晶樂園》
 《樂鋒報》
 《白羚羊》
 《福幼兒童雜誌》
 《兒童週刊》
 《木棉樹》
 《兒童的科學》
 台灣 《兒童文學雜誌》
 《巧連智月刊》
 《少年牛頓雜誌》
 《兒童圖書與教育》
 《兒童文學學會會刊》
 《海洋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學刊》
 《兒童日報》
 《繪本棒棒堂》
 《小太陽月刊》
   中國大陸
《兒童文學》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作品
 《少年文藝》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作品
 《中國兒童文化》集刊,浙江師範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主辦,理論研究
 新加坡及馬來西亞 《星期五週報》
  兒童文學理論著述
 1.方衛平著,《中國兒童文學理論批評史》,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3年8月版。
 2.方衛平著,《逃逸與守望:論九十年代兒童文學及其他》,作家出版社 1999年版。
  參考資料
 1.^ 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 ISBN 957-677-407-1
 2.^ Jack Zipes, When Dreams Came True: Classical Fairy Tales and Their Tradition, p. 2. ISBN 0-415-92151-1.
 3.^ John Grant and John Clute, The Encyclopedia of Fantasy, "Fairytale," p. 331. ISBN 0-312-19869-8.
 4.^ Heidi Anne Heiner, "Fairy Tale Timeline"
 5.^ Swann Jones, p. 35.
 6.^ Moss Roberts, "Introduction", p. xviii, Chinese Fairy Tales & Fantasies. ISBN 0-394-73994-9.
 7.^ Swann Jones, p. 40.
 8.^ Swann Jones, p. 35.
 9.^ Zipes, When Dreams Came True: Classical Fairy Tales and Their Tradition, p. 11.
 10.^ Soula Mitakidou and Anthony L. Manna, with Melpomeni Kanatsouli, Folktales from Greece: A Treasury of Delights, p. 100, Libraries Unlimited, Greenwood Village CO, 2002, ISBN 1-56308-908-4.
 11.^ Swann Jones, p. 38.
 12.^ Terri Windling, White as Ricotta, Red as Wine: The Magic Lore of Italy"
 13.^ Italo Calvino, Italian Folktales, p. 738. ISBN 0-15-645489-0.
 14.^ Zipes, When Dreams Came True: Classical Fairy Tales and Their Tradition, pp. 38–42.
 15.^ Swann Jones, pp. 38–39.
 16.^ 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網站搜尋
 17.^ 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 兒童文學獎 - 歷屆作品介紹
  外部連結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非營利組織)由林良、林煥彰、潘人木、鄭明進、曹俊彥等台灣知名兒童文學作家籌備成立於1983年12月23日。
 雅虎兒童文學分類網站列表
 周凡愷,《中國兒童文學五人談》研討會舉行,中華讀書網(原載於《天津日報》)
 兒童文學簡介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文建會兒童文化館
 浙江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4%BF%E7%AB%A5%E6%96%87%E5%AD%A6

台長: 阿楨
人氣(1,440) | 回應(2)|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文學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趕象人》
此分類上一篇:《北風的背後》

阿楨
兩岸高科技之消長

  2014回顧2006-11-27的貼文《科技100強》,再對照以下相關新聞,真不堪回首。
  在這「10倍速」的「數位達爾文主義」時代,各國多以專利權等政策手段、加強自己高科技的競爭力,而台灣卻錯了良機,台灣的民粹環境、不只輸給南韓的舉國體制、也不只輸給大陸的專業治國。
  哎!兩岸(中美亦然)消長之業何其多,多評無益,重貼舊文、再剪些新聞。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966809
2014-05-29 09:57:59
阿楨
中信童書策劃編輯張鈺:我對國內童書充滿希望,也忍不住望洋興嘆 2022-04-15

近些年,中國童書出版出現了“井噴式”的發展,創造了連續18年平均兩位數增長的奇跡。疫情期間,全世界的童書市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程度的增長。
我對童書充滿了希望,同時也有很多憂思。外版書做得越多,越忍不住望洋興嘆。外版書,無論是科普書還是小說,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比本土領先很多。
《天空落幕時》(When the Sky Falls)、《當世界屬於我們》(When the World Was Ours)和《午夜守護者》(the Midnight Guardians)都是2021年出版的描寫二戰的小說,都是大賽獲獎作品,這三個故事完全不同——風格從現實到魔幻,主人公從人到動物到精靈,對“二戰”這一主題的闡釋角度之豐富,講述的故事令人信服的程度,都讓人忍不住感慨英國當代兒童小說簡直百花齊放。這不僅說明這批兒童小說作家非常優秀,更說明英國兒童文學的生態非常健康、非常有活力。
我每次找外版兒童小說都非常驚喜,這些小說要麼很新潮,比如將親情話題與時空穿越結合在一起的《與倉鼠一起穿越時空》;要麼將陳舊的歷史故事處理得創意十足,比如將熱氣球第一次升天的故事改寫成以兒童為主角的冒險小說《追逐天空的人》;要麼直面嚴肅的社會議題,比如將性侵話題以非常得體的尺度拋給孩子的《戰鬥的語言》;要麼以極其細緻的筆觸將庸常的小故事講得高潮迭起,比如講述一個結巴男孩如何成為一名脫口秀演員的《我叫比比比利》。
  回應
“在國外獲獎無數,在國內無人問津”,中國孩子看的讀物,為什麼一定要符合西方文化的標準?不把自己的槍桿子抓好,反過來怪中國孩子們不喜歡閱讀,沉迷短視頻和遊戲,真是好笑。
已經給孩子買了大幾百本書了,幼稚園階段,繪本確實是國外的多,國內做的好的不多。小學階段,少兒小說、歷史、科技、漫畫類國內作者已經很厲害了,買的國產書籍還是占絕大多數。
12歲以後的童書不好做,主要是學校功課太重了,基本沒時間了。 好容易防松一下,肯定叫他都跑跑,運動一下, 勞逸結合呢。
2022-04-17 07:37:5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