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0-22 05:42:33| 人氣2,106| 回應19 | 上一篇 | 下一篇

《動物農莊》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相對於前評《一九八四》,歐威爾的《動物農莊》(大林,1979,1947譯,至今仍可讀)為何更具文字魅力?

可能是精簡的動物炧言比有點冗長的政治科幻小說之故吧!

我覺得卡通版更有看頭。

各看所需吧,看下網友如何在比附小說與現實(就沒比共產中國!):

農場裏的一頭豬(Old Major)在提出了“人類剝削牲畜,牲畜須革命”的理論之後死去,若干年後農場裏掀起了一場由豬領導的革命,原來的剝削者——農場主被趕走,牲畜們實現了“當家作主”的願望,嘗到了革命果實的甘美,農場更名爲“動物莊園”並且制定了莊園的憲法——七戒。

o凡靠兩條腿行走者皆爲仇敵;
o凡靠四肢行走者,或者長翅膀者,皆爲親友;
o任何動物不得著衣;
o任何動物不得臥床;
o任何動物不得飲酒;
o任何動物不得傷害其他動物;
o所有動物一律平等。
·一般認爲七誡是影射了共産黨宣言

但不久領導革命的豬們發生了分裂,一頭豬被宣布爲革命的敵人,此後,獲取了領導權的豬擁有了越來越大的權力和越來越多的特別待遇,逐漸脫離了其他動物,最終蛻變成爲和人類完全一樣的牲畜剝削者,動物莊園的名字也被放棄。
《動物莊園》的故事脈絡被評論家分析爲與蘇聯的歷史乃至整個二十世紀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歷史驚人的相似,在很多共産黨正在或者曾經執政的國家都能看到動物莊園的類似影子。作者在書中借由對動物莊園的發展變化,對共産主義運動未來命運的預言也被1991年的蘇東劇變和後來的曆史所印證(楨:就沒比共產中國!)。但《動物莊園》的意義遠遠不止于對曆史的預言,這部寓言體小說以文學的語言指出了平均主義(楨:此為烏托邦的共同特質)和極權主義在根本上的聯系:由于掌握分配權的集團的根本利益在于維系自身的統治地位,任何平均主義社會無論形式上有著什麽樣的訴求,其最終結果都會與其維護社會公平的基本訴求背道而馳。

·老麥澤(Old Major)——豬,提出了動物主義的思想,影射馬克思和列寧
·斯諾鮑(Snowball)——豬,動物莊園革命的領導者之一,後被驅逐並宣布爲革命的敵人,影射托洛斯基
·拿破侖(Napoleon)——豬,動物莊園革命的領導者之一,後來成爲莊園的領袖,影射斯大林
·鮑克斯(Boxer)——馬,動物主義理念的忠實追隨者,積極響應革命領袖的號召,後被拿破侖賣給宰馬商,象征著相信“革命理論”的廣大善良群衆
·本傑明(Benjamin)——驢,對拿破侖的所作所爲始終抱有懷疑但明哲自保,象征有獨立思想對極權主義有所懷疑但明哲保身的知識分子(喬治‧奧威爾宣稱本傑明是影射自己)
·無名的很多狗——拿破侖在動物莊園實施暴力統治的工具,象征極權主義國家的各種暴力機構(如克格勃)
·瓊斯先生(Mr. Jones)莊園農場的舊主人,影射沙皇尼古拉二世
·皮爾京頓先生(Mr. Pilkington)福克斯伍德農場的主人,影射西方國家(如英國的丘吉爾和美國的羅斯福)
·弗雷德裏克先生(Mr. Frederick)平徹菲爾德農場的主人,曾經與動物莊園達成買賣協議,後來毀約並入侵動物莊園。影射希特勒的納粹德國
·溫普先生(Mr. Whymper)動物莊園與外界的聯系人,影射西方的左派人士(如蕭伯納)
[編輯] 被認爲與現實曆史事件相對應的情節
·老麥澤向動物傳道: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共産主義學說,並在各國宣傳,在其影響下形成了最早的一批共産主義者。
·“四條腿好,兩條腿壞”、“所有動物都是同志”:馬克思恩格斯國際共産主義、號召全世界無産者聯合起來的口號。
·“英格蘭獸”及其反響:1848年,失敗的歐洲工人革命/19世紀末沙俄各派社會主義者的行動。
·拿破侖、斯諾鮑發展動物主義:列寧發展馬克思主義並將其現實化/蘇共的發展。
·瓊斯先生的困境:沙俄捲入一戰無法自拔。
·動物造反:無政府主義式的二月革命。
·七誡的書寫:十月革命/蘇共(布)的建立。
·收割牧草:蘇聯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列寧的“新經濟政策”。
·各個委員會的成立:“蘇維埃”的成立。
·4動物莊園聲名的傳播:十月革命後到20世紀20年代初西方各國對蘇俄的恐懼。
·“牛棚大戰”:肅清白俄,反對西方(包括波蘭)干涉。
·改進生産工具:蘇聯第二、第三兩個五年計劃中對蘇聯經濟結構的改造。
·斯諾鮑的理想和風車計劃:托洛斯基的社會主義思想和全球革命論。
·九只狗的培養:內務人民委員會/克格勃的建立。借鑒納粹德國:蓋世太保。
·驅逐斯諾鮑:斯大林上臺後對托洛斯基/托派的封殺。
·風車建設:經濟建設中的重工業化/對輕工業的忽視。(注:風車象征著蘇聯的建設成果。)
·溫普爾的到來:蘇聯通過蕭伯納等作家傳達信息與西方一定程度的和解。
·豬的享樂化:(預言)蘇聯高層的腐化。
·風車被毀:(德國):國會大廈被燒。/蘇聯的經濟危機。
·饑荒:蘇聯的農業集體化對農業的損害。
·雞的造反/被逼出售雞蛋:蘇聯對勞改犯的殘酷折磨(苦工)。
·批判斯諾鮑:清洗托派的繼續。
·大屠殺:斯大林的肅反運動。
·“英格蘭獸”的被禁:蘇聯/納粹竄改社會主義學說。
·篡改“七誡”:篡改社會主義學說。
·梅尼繆斯的詩歌: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
·煽動對斯諾鮑/人類的恐懼心理:各國常用政治手腕:通過對敵人的恐懼(xenophobia)來轉移輿論注意力。
·出賣木料:(英法)《慕尼黑協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出賣木料被騙: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與其它莊園的關系:20世紀三十年代後期的國際政治格局。
·對弗雷德裏克的戰鬥:二戰中蘇聯的衛國戰爭。
·豬的飲酒:蘇聯高層的更加腐化。
·烏鴉“摩西”的歸來:蘇聯對宗教管制的放松。
·鮑克斯的受傷/被殺:戰後蘇聯人民生活的困難。
·豬狗數量的增長:蘇聯高層人員數目的膨脹。
·豬篡改“動物主義”理論/豬變成人:(預言)蘇聯將放下“社會主義”的表皮,使剝削合法化。
·豬和人類的和解/人—豬宴會:英美和蘇聯的戰時合作/德黑蘭會議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A%A8%E7%89%A9%E5%BA%84%E5%9B%AD#.E6.95.85.E4.BA.8B.E6.A6.82.E8.A6.81
 
喬治·歐威爾 维基百科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原名艾里克·阿瑟·布萊爾(Eric Arthur Blair),英國左翼作家,新聞記者和社會評論家。
   《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為歐威爾的傳世作品。當中,歐威爾以銳目觀察,批判以史達林時代的蘇聯為首、掩蓋在社會主義名義下的極權主義;以辛辣的筆觸諷刺泯滅人性的極權主義社會和追逐權力者;而小說中對極權主義政權的預言在之後的五十年中也不斷地為歷史印證,所以兩部作品堪稱世界文壇政治諷喻小說的經典之作,其影響絕不僅僅局限於文學界。他在小說中創造的「老大哥」、「新話」、「雙重思想」等詞彙,皆已收入英語詞典;而由他的名字衍生出的「歐威爾主義」、「歐威爾式的」等新詞,甚至成為日常通用語匯,可見歐威爾和其作品在英語國家的巨大影響。
   由於歷史上東西方的對峙,喬治·歐威爾的作品經常被視為反蘇和反共的代名詞,因而在蘇聯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遭到封殺。《一九八四》直到1985年才有簡體中文版刊行,且出版初期被列為「內部讀物」,只允許特定人群購買閱讀。
   生平
1903年喬治·歐威爾生於英屬印度彭加爾省(孟加拉邦)摩坦赫利(莫蒂哈里)一個政府下級官員的家庭,父親供職於印度總督府鴉片局,家境並不寬裕,歐威爾自稱家庭屬於「上層中產階級偏下,即沒有錢的中產家庭」。
   1905年除了父親仍任職於印度總督府的鴉片局外,全家返回英國牛津的亨利。由於無力就讀貴族學校,1911年,歐威爾只能進入一個二流的私立寄宿學校聖·塞浦里安預備學校,寄宿學校帶有許多極權主義社會的特點,鞭子教育、等級制、恃強凌弱、規範化、反智等等。1917年,歐威爾依靠自己的努力考取獎學金,進入英國最著名的中學——伊頓公學,但他窮學生的背景使他備受歧視。早年的經歷對他同情社會底層,呼喚平等和人性解放思想的形成和對極權主義的認識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1914年,11歲的歐威爾首次在地方報紙上發表一篇詩作《醒來吧,英國的小夥子們》。
   1921年,從伊頓公學畢業後,沒有申請牛津或劍橋獎學金,家庭經濟狀況無力供他升學,只得投考公務員,加入了英國在緬甸的殖民警察,服役五年。做為英籍警官,他享有很多特權,能夠近距離觀察審判、笞刑、監禁和絞死囚犯,這一階段的經歷讓他細緻地觀察到了人性中殘暴的一面;對西方地殖民主義政策產生了反思;更進一步地認識了極權主義。在緬甸的經歷讓他認識到了殖民主義罪惡的一面,並因此離開了殖民警察部隊。
   1927年,離開公職的歐威爾回到英國,開始了長達四年的流浪生活,在這四年里他輾轉英國本島和歐洲大陸,深入社會底層,先後做過酒店洗碗工、教師、書店店員和碼頭工人,但他的上層社會身份和在伊頓公學形成的貴族口音使他很難被底層社會真正接納。不過這一段時期的經歷仍然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社會整體對於個人的壓力和普遍的社會不公並且最終接受了社會主義思想。歐威爾自己曾經提到「貧困的生活和失敗的感覺增強了我天生對權威的憎恨,使我第一次意識到工人階級的存在」。
   1928年至1929年間,歐威爾住在法國巴黎,寫了一些無人願意出版的小說。[1]
1929年,退休金遭竊,在俄國飯館做事,並請倫敦朋友找尋工作。
1930年,回到倫敦。在坎特郡作採摘忽布(一種香料)的工作、家庭教師、或書店店員,不斷轉職。
1933年,以喬治·歐威爾的筆名發表處女作《巴黎倫敦落魄記》(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
1934年,以緬甸經驗為題材的小說,《緬甸歲月》在紐約出版,在英國由高蘭茲出版社出版。
1935年,小說《牧師的女兒》(A Clergyman's Daughter),由高蘭茲出版社出版。
  1936年,小說《讓葉蘭飄揚》(Keep the Aspidistra Flying)出版。受到當時評論家康普騰·馬肯吉注目。為雅德爾菲等雜誌撰稿。
受比克托爾·高蘭茲之託,在一月去北部的雪非爾德、曼徹斯特、里斯、威根,等煤礦工業都市,觀察不景氣下的工人生活、失業情況。
六月,與艾琳·奧肖內西結婚,離開倫敦,移居哈佛郡,寫作兼營雜貨店。
十二月,在塞克出版社支援下,赴巴賽隆納,報導西班牙內戰。後加入統一工黨市民軍。
  在經歷了社會底層的生活之後,歐威爾成為幾千名國際志願者中的一員參加了由西班牙共產黨領導的共和軍,支援反佛朗哥的西班牙內戰。他在阿拉貢前線待了近6個月,直到在韋斯卡被敵方狙擊手打穿喉嚨而不得不回國休養。在這短暫的時間裡,他看到了由共產國際領導的國際縱隊內部的權力鬥爭和清洗。接納了歐威爾的巴塞隆納馬克思主義統一工人黨被共產國際認定為托派組織,史達林下令消滅馬統工黨,把政治警察特務、搜捕異端及清洗專家和軍事指導員一起派至西班牙,在共和軍中建立恐怖統治。歐威爾夫婦被視為「狂熱的托派分子」,當然受到嚴密的監控。他的妻子愛琳的房間受到西班牙共產黨的搜查,他保存的一批資料也被抄走。更為可怕的是,在共和軍內部,受傷的馬統工黨黨員仍然遭到逮捕,甚至連孩子和被截肢的人也不放過,包括歐威爾本人也在撤退到巴塞隆納之後還遭受到共和軍的追殺。權力與支配無所不在,不容存在任何個人意志的史達林式極權主義反而使歐威爾更加堅定了對社會主義,或者確切的講社會民主主義的信念。歐威爾曾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西班牙內戰和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七年間發生的事件改變了態勢,此後我就知道我的立場如何。一九三六年以來,我所寫的每一行嚴肅作品都是直接或間接反對極權主義,支持我所理解的社會民主主義。」後來,奧維爾將他在西班牙的經歷寫成《向加泰羅尼亞致敬》,揭露了共產國際一些關於西班牙內戰的謊言,這也是奧維爾的成名作之一。
   1937年,反映下層工人生活實況的報告文學《通往威根碼頭之路》(The Road to Wigan Pier)發表。
1938年,描寫西班牙內戰的《向加泰羅尼亞致敬》發表。因舊病複發,冬天到摩洛哥療養。
1939年,冬季後搬回英國。小說《上來透口氣》(Coming Up for Air)發表。
 
九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之後,旋赴倫敦,積極投身從事各類備戰支前工作。
1940年,評論集《鯨內》(Inside the Whale)發表。
1941年,歐威爾受雇於BBC從事有關戰爭的報導。評論集《獅子與獨角獸》(The Lion and the Unicorn)發表。
1943年,辭職BBC的工作,任《論壇報》(Tribune)編輯。
  《動物農莊》
1944年,經歷了西班牙內戰和反法西斯戰爭的歐威爾寫成了《動物農莊》一書,這本書成為歐威爾個人寫作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標誌著他的文字從單純地關注底層社會的生活,轉向了捍衛真正的社會民主主義,在1947年他為《動物農莊》烏克蘭語版的緒言中寫道:「在過去十年中,我一直確信,如果我們想使社會主義運動恢復生機,就必須得摧毀俄國神話。」此書早在1944年即寫成,但遭到四家出版社拒絕,直到冷戰來臨。
1945年,辭去《論壇報》編輯的職務,任職隨軍記者,赴歐洲大陸,直到納粹德國潰敗。奧肖內西死於英國。
八月,《動物農莊》出版,頓時好評如潮。
1946年-1948年,舊病複發並惡化,輾轉蘇格蘭數處療養,並寫作《一九八四》。
  1948年,歐威爾寫成了他的傳世名著《一九八四》。在這部作品中,歐威爾描繪了一個極權主義達到頂峰的可怕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思想自由是一種死罪,獨立自主的個人被消滅乾淨,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受到嚴密的控制,掌握權力的人們以追逐權力為終極目標並對權力頂禮膜拜。《一九八四》出版之後歐威爾在給朋友的信中曾經提到過他撰寫這本書的初衷:「我並不相信我在書中所描述的社會必定會到來,但是,我相信某些與其相似的事情可能會發生。還相信,極權主義思想已經在每一個地方的知識分子心中紮下了根,我試圖從這些極權主義思想出發,通過邏輯推理,引出其發展下去的必然結果。」
《一九八四》耗盡了歐威爾的全部精力,在1949年該書出版後不久,1950年一月,歐威爾因肺結核(肺內一條血管破裂而大出血)去世於倫敦大學醫院。
  去世後
1968年歐威爾的遺孀索妮亞·歐威爾與伊安·安格斯共同編輯出版了四卷本《隨筆、新聞文章及書信集》書中收錄了歐威爾的大量作品。
1998年彼得·戴維森編輯的《歐威爾全集》(十九卷本)出版。
根據2007年9月4日英國國家檔案館解密的資料,因被懷疑是共產主義者的關係,歐威爾被軍情五處和倫敦警察廳特別科自1929年起一直嚴密監視至1950年逝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6%AC%E6%B2%BB%C2%B7%E6%AD%90%E5%A8%81%E7%88%BE

台長: 阿楨
人氣(2,106) | 回應(19)|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文學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美麗新世界》
此分類上一篇:《大洋國》

塵俠
歐威爾可說是&quot譬喻&quot大師
也很深知中國文學&quot擬人化&quot的情境營造
如果他肯加入屬於中共的元素
則螞蟻亦可派上場挑大樑
(藍螞蟻=廣大勞工群眾 紅螞蟻=鬥垮資產階級的紅衛兵)
2007-10-23 23:42:34
版主回應
歐威爾再世
搞不好會寫《螞蟻農莊》

有關豬的法國電影
  
  2007年是中國的農曆豬年,法國文化中心特意挑選了多部與豬有關的電影,攢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豬主題電影展映活動。
  和美國的《豬小弟》、《夏洛特之網》輕松有趣的氣氛不一樣,法國拍攝的豬主題電影相比之下更注重藝術和內涵。在他們的鏡頭裏,豬不再代表肮髒或愚蠢,反而更多地表現出歐洲風格的閑適、恬靜、隨遇而安和知足長樂,甚至是進而成了犬儒主義的圖騰。
  影片《黑店狂想曲》的海報圖案就是一只醒目的烤豬,故事主人公也是一名屠戶,然而它偏偏講的是個吃人的故事。導演熱內將幽默、荒誕、影射和深邃的哲學思想糅合在一起,描繪了一個異常混亂、卻又洋溢浪漫和喜劇的黑色世界,創造出一個超現實主義版本的《The Delicale Delinauent》。
  皮爾?保羅?帕索裏尼的《豬圈》比之《黑店狂想曲》,理解上要艱難了很多,這部電影講了兩個看上去並不存在太多關聯的故事。當然在敘事上的晦澀和艱深,也是帕索裏尼一貫的作風,所以欣賞這部電影並非要苛求從深層去理解創作意圖,僅僅從表現技巧上看,這部電影蘊涵的導演同樣令人贊歎的電影詩意。
  《豬的嚎叫》講述三個朋友前往鄉下休養,早上起來卻被一群豬吵醒,政府工作人員告訴他們已經被征召去屠宰場工作,並負責將豬肉運往前線。另一部關于豬的影片《殺豬》,是拍攝于1970年的紀錄片,它講述的是在法國中部塞文山區的一個農莊裏,一戶農家如何殺豬並將其制作成各種美味的食品。
http://qkzz.net/article/00a8484b-5fc1-4ce2-93fb-41f01300a48d.htm

有關人與動物的超溫情電影

CCTV.com消息:這次東京電影節,有一部講述人與動物情感交流的電影《小豬教室》引起了觀衆的注意,主演妻夫木聰在電影節開幕式上,更是抱著小豬亮相,驚喜引發大量粉絲尖叫,謀殺記者菲林無數。
細數各大經典影片,有關人與動物情感交流的溫情電影很多,下面列舉了幾部非常經典和溫情的,獻給每個熱愛電影的人,給每個喜愛動物的人。
一、小豬教室(第21屆東京電影節參賽影片)
劇情:
4月,6年2班來了一位帶著小豬來上課新老師,他讓同學們花一年的時間養好這只豬,等它長大後就可以把它吃了。
于是,26個小學生們在操場上建了一個小豬圈。雖然家長們一致反對讓自己的孩子去養一只豬,但是孩子們卻體現出極大的熱情與幹勁。
一年後,孩子們就快小學畢業了,班上的同學反對吃豬的人增加了起來。他們到底會做出怎樣的決定呢?
小編點評:
真是一個新奇而又可愛的影片,孩子們的天真和小豬的憨厚結合在一起,絕對是一個會暖到心裏的片子。
看完以後,回想起來,總是會會心地笑。
http://space.dianshiju.cctv.com/article/ARTI1224756781158239

我不笨,所以我有話說>維基百科

我不笨,所以我有話說(英語:Babe)是一部1995年的澳洲影片,講述一頭夢想成為牧羊犬的小豬的故事。電影中的動物角色的表演是由真實的活體動物和模型聯合完成的。本片根據 Dick King-Smith 的小說《牧羊豬》改編。
該片在爛番茄網站上獲得了高達98%的正面評價。在2006年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AFI百年百大勵志電影之一。票房上也有不俗的表現,全球票房超過2億5千萬美元。1998年又推出了續集《我很乖因為我要出國》。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0%8F%E7%8C%AA%E5%AE%9D%E8%B4%9D

另參本館:《動物農莊》《我家有隻麝香豬》 那只別賽神豬 《滾滾豬公》 台灣豬較乾淨
2010-04-20 12:03:45
阿楨
豬肉價格出現回調 但暴跌可能性不大 鉅亨網2011-10-17

據有關媒體報導,近期生豬供應量突然放大,生豬價格已降至每公斤18元左右,每公斤約有2元的降幅,養豬企業出欄生豬每頭大賺700元的日子暫告結束,回落至每頭500元左右。
監測也顯示,國慶節過后,肉類消費市場一片硝煙,各地散戶紛紛“扎堆”出欄,豬價應聲回落,黑龍江生豬平均價格為每斤8.81元,比上周下降2.00%。江蘇地區則有0.5-1元/斤不等的降價。
對於生豬價格下跌的原因,一位市場分析人士介紹,國慶節前,生豬價格每公斤在20元以上,如今已跌至18元左右,主要是夏秋季節轉換之際,是生豬呼吸道疾病多發時節,一些地區生豬發病,造成其他養殖戶恐慌,爭先將生豬提前出欄,造成市場供應量變大,生豬價格下滑。
據中科易恒(北京)現代農牧信息技術研究院監測數據,截至10月14日,自繁自養出欄生豬頭均盈利569元,3個月以前每頭盈利約700元。
一個業內關人士稱,當前保育豬的數量確實有所增加,但是這些保育豬出欄應該還要2~3個月時間,前期供應量增加的現象不會持續,生豬價格暴跌可能性不大。
中科易恒(北京)現代農牧信息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馮永輝則稱,目前生豬供應能力仍未有實質性的大幅提升,尤其中秋、國慶節前的大批量出欄后,實際可供出欄的生豬或不多,加之需求旺季逐步臨近,將對豬價形成較強支撐。
2011-10-23 13:23:00
版主回應
豬肉在哪裡?2011-10-23 工商時報 【陳怡均】
 ■美國中西部近來豬隻失竊的案例頻傳,顯示經濟低迷、豬價高漲之際,「豬」就如同黃金一般,成為炙手可熱的行竊目標。
 今年9月,在明尼蘇達州拉法葉鎮(Lafayette)的一座養豬場中,150隻豬一夜消失。此前一個月,在北邊莉莉蓮湖附近,另一座的養豬場594隻豬,也神不知、鬼不覺地被偷走。
 愛荷華州米切爾郡警長表示,過去幾周有8座農場傳出豬隻遭竊的消息,每次大約被偷20到30隻豬。警長指出,相較於其他的竊案,豬隻失竊案最大的困難點在於贓物難以被指認,因為「牠們看起來都很像」。
 警長表示,數十年來,他鮮少聽聞豬隻被竊,「突然間這類竊案相當猖獗。」
 豬價狂漲 成小偷目標
 愛荷華州和明尼蘇達州為美國豬隻產量最高的地區。部分家畜經濟學家指出,這一帶豬隻被偷的事件頻傳,一方面顯現經濟低迷所引發的後遺症,另一方面則反映出豬肉價格今年飆上歷史新高,令豬肉成為炙手可熱的商品,成為小偷的目標。
 痛失150隻豬的Rebco Pork公司是世代養豬的家族企業,經營者博德表示,「現在這是相當熱門的商品,就像幾年前的銅和金。」
 Rebco Pork公司原本計劃在9月將已經成熟的150隻豬送至拍賣場,卻在此前夕,發生豬隻被偷的情形。
 博德表示,估計該公司大約損失3萬美元,尤其現在玉米價格飆得「超級高」,這些豬已經養了6個月才能夠賣。他無奈地說:「等到養肥了,牠們已經不見了。」
 尼克勒特郡(Nicollet County)調查人員正四處搜尋線索,並且在其他地區調查豬隻可能被賣的地方,博德說:「我懷疑牠們已變成培根肉或是豬排。」
 豬肉價格節節攀升,目前每隻豬價格已衝上約200美元,如今這些養豬業者決定加強他們的安全系統,且考慮提供獎金,期盼破獲一連串的竊案。
 竊豬手法令人費解
 外界目前懷疑究竟是同一組竊盜人馬四處行竊,還是由不同的竊賊所犯,迄今仍是未解的疑團。畢竟要偷竊的物品是重達270磅的豬,同時竊賊還需要足夠的器具,例如要一台家畜拖車,才能夠載走這麼龐大的豬群。
 尼克勒特郡調查人員查德爾頓表示,自1994年起就沒聽過這樣的犯罪事蹟。他認為,「幾百隻豬不會就這樣憑空消失。這不是偷黃金,你必須要處理(豬隻)。」調查人員懷疑豬隻可能被運送至豬肉處理場、屠宰場或拍賣場。
 不過,查德爾頓認為,由於養豬業許多大型業者和豬肉買家都彼此認識,一旦有陌生人帶著100隻豬要賣,勢必會引起注意。部分人士猜測,也可能是業內人士所為,可能竊賊與肉品加工廠有關聯。
 為避免養豬臭味遭四周住戶抗議,美國中西部的養豬場皆位在地廣人稀的地區,卻也給竊賊難被發現的大好機會。再者,業者現在大多採取自動飼養設備,使得飼主巡視的次數減少,讓小偷能更輕易得手。
 養豬業者也必須像是看顧貴重資產一般地守住他們的豬。除了加強巡邏和保全系統之外,業者們也考慮依循古法在豬隻上烙印,以利辨認。

內需價高 內地豬場棄輸港 2011-10-21 星島日報

百物騰貴,牛豬肉價格不斷上升,令市民更為百上加斤。內地供港豬場直言,受人工、飼料及原料價格上升,成本已上漲兩至三成,加上內地市場對活豬需求增加,令價格上升,甚至較供港豬價更高,令部分豬場放棄本港市場。不過,業界仍相信情況不會影響供港活豬數量,有供港豬場表示已計畫開設第五個供港豬場,將每年供港活豬量由五萬多隻,大增至八萬至十萬隻。
2011-10-23 13:31:14
阿楨
最後一隻豬 Die letzte Sau (聯經出版 2012

對於豬腸子來說,香腸就是一場革命。
一部讓小說家、詩人、劇作家都驚奇的
德國小村故事,聚餐之前,備「豬」就位!
  這是一場豬的盛宴與道別,然而在大快朵頤之前,每個人都五味雜陳!
  東德萊比錫附近的村落慕卡,遷村過程的百般滋味,都在殺豬道別的當下湧現……帕提克.霍夫曼用輕鬆幽默的鋪排方式帶出一家人的悲喜、歷經兩德統一變遷的時代縮影。
  1990年柏林圍牆倒塌以後,東德的遷村計畫就陸續開始進行,在原東德這個生產煤礦的村莊,還有最後一個家族也即將要搬離了,三代人聚在一起,該如何面對過去、現在並討論未來!面對兩德統一、環境大變化,未來的新旅程要如何展開?每個人隱藏心中的祕密都在這殺豬道別的一天,娓娓道來……
  小說設定的時間是1992年十二月五日,週六,在萊比錫南方的一個村子慕卡。這裡的露天褐煤的開採始終沒有停止過,雖然褐煤工業的末日近在眼前,葉輪機仍然運轉如昔,挖土機一步一步逼近。一年前,東德的村民就已經開始慢慢遷離,史萊格一家是最後留下的家族,眼看也即將與自己熟悉的家園與村莊揮別。在這樣團聚的一天,他們打算屠宰亞伯雷希特豢養的最後一隻豬,一場家族聚會就要開場了!一大清早,請來的居然是一位女屠夫,打算把他們留下的最後一隻豬也給處理了……香氣四溢以前,這一天會怎樣度過呢?
  最後的一隻豬遭逢的命運也呼應著時代變遷,牠一塊塊被卸下的肢體猶如一層層分崩離析的世界,也讓人們深刻反思過去與未來!一個(東德)社會從共產主義變成資本主義,社會轉型的不公平,也在其中顯現!
  作者簡介
  帕提克.霍夫曼 Patrick Hofmann 1971年生於德國東部波爾納,過去在東德取得高中文憑,卻在西德服兵役。他在大學主修哲學、德國語言暨文學,以及歷史,待過波昂、萊比錫、莫斯科以及史特拉斯堡等城市,博士學位研究胡塞爾理論。2002-2009年生活在雅典,任職於汽車出租分公司,並擔任過記者、司機、自由譯者與德語老師。2009年起生活在柏林,《最後一隻豬》是他首部出版的小說作品。
  名人推薦
  這是《動物農莊》的德國「進階版」寫實小說,加入更多的人間荒謬屠宰場、政治狂想曲、黑色煤礦幽默劇,一隻豬的命運竟然這麼多戲,太有意思了。──甘耀明
  《最後一隻豬》是個悲喜寓言,血淋淋的殺豬細節,隱喻時代的殘酷與慈悲,映照德國近代的動盪,是一本充滿聲響、氣味、顏色的小說。──陳思宏
2012-05-02 11:10:42
版主回應
德國曾經與今迥異:帕崔克.霍夫曼所著的小說《最後一隻豬》,場景設在一個東德荒潰中的村子,描述方式與當代同步,且觀察敏銳。讀者在閱讀的同時,可以藉由這一個告別自己家鄉村落的家庭的故事,認識這段罕被提起的德國近代史。──魏松(Markus Wernhard),台北歌德學院主任

  推薦文 by陳思宏
  東西德統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長久以來,我們聽到了許多來自西德的統一闡述,《最後一隻豬》終於給了我們來自東邊的聲音。作者勾勒出一幅德東的平凡農家畫,時值1992年冬天,兩德剛統一不久,女屠夫宰了農莊裡的最後一隻豬,這殺豬的儀式把全家都聚在一起。
  豬殺了,統一了,歷史蝗蟲過境之後,這個煤礦小鎮破敗蕭條,一家人三代同堂,一起站在極易碎的時間點上,不知如何走向未來。書裡充滿最尋常的家庭對話,跳接、離題、爭吵、揭瘡疤,讀者在細碎的對話裡,逐步發現每個角色的秘密,所有關於秘密警察、戰爭、共產、性向的家庭祕辛,全都一一抖出。
這是本需要耐心閱讀的小說,敘述跳接,閱讀的鏡頭不斷地在農家各個角落晃動、在過去與現代當中切換。一旦進入了本書文字的韻律,就會聞到殺豬的腥味,在製作血腸、處理豬內臟器官之間,讀者跟著這家人經歷了悲喜的一天。這一天,是兩德統一之後,平凡的農家週末。但這一天也是個歷史切片,作者脫離了歷史大敘述的視角,聚焦土地與小人物,審視東西德統一。《最後一隻豬》是個悲喜寓言,血淋淋的殺豬細節,隱喻時代的殘酷與慈悲,映照德國近代的動盪,是一本充滿聲響、氣味、顏色的小說。

  作者的話 2012年台灣中譯本留念
  德國和台灣中國文化因為豬隻而緊緊相連。不管是德國還是台灣,豬都代表好運和財富。雖然德國的豬仔文化還不到像在台灣中元普渡時那種神聖規模,但如同小說裡的描述,我們德國幾乎把全豬都做成各式不同的香腸,卻不認識來自福爾摩沙(Formosa)赫赫有名的(famos)的料理珍品(譯者:formosa與famos幾乎同音,意為「台灣」相等於「赫赫有名」):大腸包小腸。容我這麼說,也許是因為我的同胞不習慣意外的驚喜。
  對豬仔的高度珍惜,基於萬物之靈的人類如同哼哼嚎叫的豬仔也是可以消化一切,再把所消化的轉形利用這樣的觀點。只有在藝術創作的領域─或者是哲學處理的問題,「無法消化的部分」才是重點。這就是小說中藉一個二十世紀大災難後東德一家所探索的主題。
  書中被屠宰的豬隻重162.5公斤,在任何時候這個重量都幾乎不可能與台灣拜拜用的大豬公相提並論。但是我衷心希望,我們處理豬肉的技術、小說中人物的好胃口以及最後不能不提到的他們對香腸溫柔的對待,能夠給喜歡肥肉的祖師爺和台灣讀者一個補償。2012年三月
  內容連載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40959

另參本館:《動物農莊》 《滾滾豬公》 《東歐變貌》 《德國與日本的省思》
2012-05-02 11:20:37
阿楨
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 (衛城出版 2012)

  內容簡介
  半世紀的軍事統治,讓曾是世界糧倉的緬甸陷入民不聊生的慘境,也成為一個全民受到嚴密監控、真實與虛假難以區分的詭異之地。緬甸政府不但關押數量龐大的政治犯,2008年的納吉斯風災也因為獨裁者的無能與阻撓,造成14萬人死亡。2010年底,長期遭到軟禁的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終於獲釋,2012年初再次投入選舉,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個飽受蹂躪的佛塔之國,是否能順利開始轉變?(另參本館:袈裟革命? 救災政經學)
  名列二十世紀偉大政治小說家的歐威爾,年輕時曾在緬甸駐紮五年,擔任帝國警察,然而甚少有人提及這段經驗對他小說創作的影響。他的《緬甸歲月》、《動物農莊》和《一九八四》宛如現代緬甸悲劇歷史的寓言三部曲,緬甸知識分子也因此稱他為「先知」。
  本書作者拉金是通曉緬甸文的美國記者,從九○年代起多次祕密到緬甸查訪,她透過走訪歐威爾在緬甸的駐紮路線,對緬甸社會進行第一手觀察,甚至與當地知識分子組織讀書會。拉金以優美的遊記散文,娓娓道出緬甸從英國殖民地、獨立到被軍政府極權統治的悲劇;不但巧妙銜接歐威爾的生平著作與緬甸的政治社會境況,更生動呈現了當地人在高壓統治下的一言一行。
  作者簡介
  艾瑪.拉金(Emma Larkin)是一位美國記者的化名。她在亞洲出生、成長,在倫敦大學亞非研究學院學習緬甸語文。以曼谷為基地,廣泛地以亞洲為採訪報導的對象。從一九九○年代至今至緬甸多次進行私下採訪。除了本書,亦有《萬事皆壞:緬甸的災變故事》。
  序言
  「喬治.歐威爾,」我緩慢地說:「喬─治─歐─威─爾。」但眼前這名緬甸老人還是不斷搖頭。
  這是下緬甸(Lower Burma)一處令人昏昏欲睡的港口城鎮,我們來到老人家中,坐在宛如烤箱的客廳裡。屋內空氣悶熱難耐。我聽到蚊子圍繞著我的腦袋,焦躁地發出嗡嗡的聲音,而我的耐性似乎也即將用盡。老人是緬甸的知名學者,我知道他很熟悉歐威爾。但他已經上了年紀;白內障使他的眼睛泛著牡蠣藍的光澤。當他重新穿好身上的紗籠(sarong)#時,兩隻手還不斷顫抖著。我懷疑他是否已經失憶,而在失敗好幾次之後,我決定做最後一次嘗試。
  「喬治.歐威爾,」我又重複一次,「《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的作者。」老人突然眼睛一亮。他看著我,一副意會過來的神情,然後開心地拍著自己的額頭說:「原來妳說的是先知啊!」
2012-05-13 12:43:51
版主回應
  歐威爾於一九五○年去世,就在前一年,他的打字機遭到沒收。歐威爾住在科茨沃德斯(Cotswolds)的小木屋裡,這裡充滿綠意且舒適宜人。在養病期間,歐威爾經常整個人窩進電毯,但最後還是不敵肺結核的侵襲而離開人世。他的病床旁堆滿了各種書籍,其中有許多是討論史達林以及德國在二次大戰期間殘暴罪行的作品,有一本十九世紀英國勞工研究,幾本湯瑪斯.哈代(Thomas Hardy)的小說,伊夫林.沃(Evelyn Waugh)早期的一些作品。床底下還藏了一瓶蘭姆酒。
  在療養院負責治療歐威爾的醫師們囑咐他最好不要再繼續寫作。他們說,不管是哪一種寫作,都會把他累垮。他需要專心靜養。歐威爾的兩個肺因疾病而阻塞,而且開始咳血。他的病情已到了關鍵時期,醫師對於病人是否能夠痊癒不表樂觀。即使他能痊癒,大概也無法繼續寫作,或者至少不能像過去那樣沒命地投入。然而歐威爾還是繼續搖起筆桿。他潦草地書寫信件、撰寫隨筆、評論書籍,同時還改正即將出版的小說《一九八四》的校樣。他熱切的心靈甚至正醞釀著下一部作品:中篇小說〈一則吸菸室的故事〉(‘A Smoking Room Story’),這本書打算重新造訪緬甸,這個歐威爾年輕時離開就未再回去的地方。
  一九二○年代,歐威爾在緬甸擔任帝國警察。五年執勤期間,他總是穿著卡其馬褲與閃亮的黑色馬靴。帝國警察配備槍枝,是道德優越的象徵。他們巡行鄉里,即使位於大英帝國偏遠的一隅,他們也力求秩序井然。然而,有一天歐威爾突然無預警地返回英格蘭遞交辭呈。同樣突然的是,他開始了寫作生涯。歐威爾署名時不用自己的本名「艾瑞克.亞瑟.布萊爾」(Eric Arthur Blair),而另取了筆名「喬治.歐威爾」。他換上流浪漢的破爛衣裳,在潮濕的倫敦深夜遊蕩街頭,收集貧苦大眾的故事。歐威爾第一部小說《緬甸歲月》(Burmese Days)是根據他在遠東的經驗寫下的,但他真正成為二十世紀最受尊敬與最具洞察力的作家則是因為《動物農莊》(Animal Farm)與《一九八四》這兩部作品。
  這是一段不可思議的命運安排,這三部小說居然體現了緬甸晚近的歷史。第一個連結是《緬甸歲月》,它記錄了緬甸在英國殖民時期的故事。一九四八年,緬甸從英國獨立,不久軍事獨裁者就阻絕國家與外界的連繫,發起所謂「緬甸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並且讓緬甸淪為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相同的故事出現在歐威爾的《動物農莊》裡,一群豬推翻了人類農民,自行經營農場,最後卻招致毀滅,這則寓言暗喻社會主義革命的失敗。最後,在《一九八四》中,歐威爾描述的可怕而無靈魂的反烏托邦(dystopia),宛如一幅精確得令人心寒的今日緬甸圖像,一個被世界最殘忍與最頑強的獨裁者統治的國家。
  緬甸有則笑話,說歐威爾不只為緬甸寫了一部小說,而是三部:這三部曲就是《緬甸歲月》、《動物農莊》與《一九八四》。
  一九九五年,我首次造訪緬甸,當我走在曼德勒(Mandalay)的繁忙街頭時,一名緬甸男子一邊快速旋轉他的黑色雨傘,一邊看似有所意圖地大步朝我走來。他露出開朗的笑容說道:「告訴外面的世界,我們需要民主,人民已經受夠了。」然後隨即轉身踏著輕快的步伐離開。就是這個:這稀罕而短暫的一瞥,已足以使我瞭然於心,緬甸並不像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樣。
  我花了三個星期的時間在宛如明信片般完美的景致裡四處遊歷,無論是人聲鼎沸的市場、閃閃發亮的佛塔還是風華褪盡的英式山間車站,這一切都讓我無法相信自己旅行於一個世界人權紀錄最糟糕的國家。我認為,這是緬甸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地方:全國約五千萬人口遭受的各種壓迫,居然可以完全隱藏起來不被外人發現。無孔不入的軍事諜報人員與密告網絡,確保沒有人能從事或洩露任何可能威脅政權的事。緬甸媒體──書籍、雜誌、電影與音樂──受到嚴格的檢查控制,政府的政令宣導不僅透過報紙與電視,也經由學校與大學傳布到全國各個角落。這些掌控現實的方法,背後由一股不可見卻又無所不在的力量牢牢支撐著,使全國人民無時無刻籠罩在拷問與監禁的威脅之中。
  像我這樣的局外人,不可能看穿軍政府粉飾的太平景象,也無力想像在這種國家生活的恐懼與朝不保夕。而就在我努力瞭解緬甸生活面向的同時,我也逐漸感受到歐威爾作品的魅力。他所有的小說都在探索一個觀念,就是個人深受環境的箝制與束縛,不僅受到家庭的控制,也受到周遭社會乃至於權力無所不在的政府的宰制。在《一九八四》中,歐威爾構思出最終極的壓迫形式,甚至創造出能描述這種壓迫的語言:「老大哥」、「一○一號房」、「新語」。
……………
  內容連載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36662
2012-05-13 12:45:59
圖博館
《瘋狂動物城》,誰的現實誰的“烏托邦”? 2016-03-24 海外網分

  一夜之間,發現好多朋友的微信頭像變成了一隻兔子、一隻狐狸、一隻樹懶……最近頻繁被這樣一群萌物刷屏,才意識到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在中國已經成功俘獲了這麼一大波“自來水”(免費水軍)。僅用了短短兩週多的時間,它超越《功夫熊貓》成為第一部在我國票房突破10億的動畫電影。
  有人說,這是一部充滿幻想的浪漫主義動畫電影。故事發生在一座美輪美奐的“烏托邦式”動物城,在這裡,一切看起來是那樣和諧而不可思議:獅子當市長、副市長是綿羊、非洲水牛當警長、大像開冰淇淋店……在這個美到令人窒息的大都市裡,每種動物各司其職、安居樂業。雖然幾經波折、情節數次反轉,故事終以正義戰勝邪惡、壞人得到懲治為結局,在快樂的派對中上演了大團圓。對於真善美的追求充斥整部影片,這樣一個烏托邦式的童話世界滿足了人們對於美好的渴望與嚮往。
  有人說,這是一部剖析社會的現實主義電影。雖然整部影片中沒有人類,動物們卻被賦予了“人性”,隨處可見人類社會的影子。朱迪的警察夢想被所有人看輕因為它只是一隻“弱兔子”,這不難聯想到當今社會的職場偏見,固化的思維讓人們無法客觀面對真相;失踪案件的成功偵破離不開尼克狐、羊市長和大先生女兒的幫助和“人情”,朱迪求人辦案的經歷不正是這個社會熟人“關係”的真實寫照嗎?凡事慢吞吞效率低下的樹懶,令人捧腹之餘,也暗諷了現實社會官僚機構的行事作風;獅子市長為贏得羊群的選票任命綿羊當副市長,為維繫自己的統治隱瞞案情,而綿羊副市長表面正直實則是窮凶極惡的幕後黑手,同樣的政治手段不也出現在人類社會嗎?甚至有人把該影片比作“動物版”的《紙牌屋》,巧妙地映射了美式民主政治。除此之外,種族歧視、城鄉二元結構、黑社會組織、假冒偽劣食品、校園暴力等現實社會問題也在影片中一覽無遺。
  10億個觀影者,10億個哈姆雷特。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如此“瘋狂”地愛上了這部動畫電影,它映射了誰的現實又呈現了誰的“烏托邦”?我們無法一概而論。孩子們在《瘋狂動物城》裡看到了萌萌噠動物,少年們喝下了一碗努力成就夢想的雞湯,而成年人在影片中看到了現實的社會。有人找到了看點和笑點,有人看到了偏見和諷刺;有人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被觸到了淚點甚至是痛點。童話像一面鏡子,它能更清楚地照進現實。
2016-03-25 10:24:47
圖博館
反觀我國國產電影市場,2015年《捉妖記》、《大聖歸來》的驚艷亮相,一度讓國人感概中國動畫的崛起,甚至認為中國的動畫水平已經比肩世界。而《瘋狂動物城》的出現,讓我們再次看到與世界優秀動畫電影之間的距離。如何徹底去除“低幼化”,如何提升原創水平製作真正富有智慧和想像力的動畫電影,恐怕是接下來我們需要深思的。期待越來越多的國產動畫片“走出去”,讓世界為我們“瘋狂”!(文/欒雨石)

好萊塢放棄日本投向中國懷抱了嗎? 2016-03-25 海外網

  2016.3.22,日本《產經新聞》在一篇報導中稱,諸如《火星救援》那樣的好萊塢大片,不斷有中國演員和取景地出現,帶有濃厚“中國色彩”。與之形成反差,好萊塢明星訪日人數驟減。很多電影業人士感到,“好萊塢已經不像從前那樣'以日本為先'了”。
  正如這篇報導所指出的,“這一現象的背後是中國電影市場的持續快速增長”。確實,中國電影市場的迅速擴張,是好萊塢青睞中國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中國銀幕數2010年底為6000多塊;2011年底超過9000塊,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突破了2萬塊。隨著銀幕數的飛速增加,中國引進好萊塢片所佔其全球票房的比重也不斷增加。2012年2月,中美雙方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好萊塢電影大批進入中國。專業人士認為,中國電影市場已成為全球電影市場的發動機。好萊塢大片在全球上百個國家放映,中國電影市場動輒佔其5%—10%的票房收益,重視中國電影市場,首先是由經濟規律決定的。
  當然,好萊塢在中國電影市場不斷擴張,還因為對文化元素的關注。好萊塢的創意庫是放眼全世界的,各國的社會文化特徵或經典故事、傳說,都可能被搬上銀幕。實際上,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元素”早已有之,但以往大都渲染中國社會和文化的陰暗落後,反映出西方世界對中國認識的滯後和偏見。但是,隨著近年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好萊塢大片中的“中國元素”變得日益“正面”。
  例如,在《火星救援》中,獲悉美國宇航局在拯救滯留在火星上的宇航員馬可·沃特尼遇到困難時,中國政府慷慨地貢獻出秘密研發的太陽神號飛行器。該飛​​行器在拯救馬可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類似情節也出現在《地心引力》一片​​中。在該片中,女主角瑞安·斯通最終通過中國的天宮空間站才得以駕駛著神舟號飛船重返地球,結束夢魘般旅程。
2016-03-25 10:25:15
圖博館
與之相比,最令中國人觀後感到“興奮”的當屬《2012》。在這部影片中,最後拯救人類逃過劫難的“諾亞方舟”,是在中國西藏山區製造的。影片主人公還大聲說道:“只有中國才有能力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這樣的任務”。
  注意迎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和價值判斷標準,甚至可以說取悅中國人,是好萊塢大片能夠贏得中國電影市場的重要原因。
  那麼,好萊塢為何不像從前那樣'以日本為先'?日本電影市場的規模、經濟收益不如中國是原因之一,但文化因素也不可忽略。社會學有一個名詞,叫“加拉帕戈斯群島效應”,即一個島國會產生獨特的文化與認知。日本在許多領域顯示出“加拉帕戈斯群島效應”。日本的手機網絡跟其它地方不同,日本手機各種“勁爆”功能無法在其它地區使用,就是一例。電影市場也一樣,受日本漫畫獨特文化的影響,好萊塢攝製的科幻大片及塑造的“超人”,在日本的影響力相當有限。在日本,人們似乎不太待見“美式英雄”,他們更欣賞有缺憾的、本身就是平常人的“英雄”和催人淚下的劇情。以2014年為例,日本全年電影票房榜單中,海外電影只有《冰雪奇緣》和《沉睡魔咒》兩部作品,其他全部是日本本土電影。按東映電影公司宣傳部部長相原晃的說法:“與美國電影不同,日本國產電影更加重視劇情。”對電影公司而言,將題材多元的漫畫、小說改編成電影,或改編已有人氣的電視劇,不需要擔心受眾,可穩獲票房,何樂而不為?數據顯示,近些年日本電影收視率排在前三的,一是動畫作品(包含以動漫為原作的作品),二是根據小說改編的作品,三是熱門電視劇的電影版。日本人更喜歡本土電影,好萊塢大片在日本堪稱“強龍難壓地頭蛇”。
  2016年2月,中國打破全球單週電影票房紀錄。業內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可能最早會在2017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好萊塢青睞中國,值得慶賀。但在世界電影業的發展中,中國不能僅僅是一個“市場”,中國人不能滿足於當“觀眾”。如何通過電影向世界敘述“中國故事”,是每一個電影人必須思考的問題。(馮瑋,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海外網專欄作者)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動物農莊》 《中國動畫電影史》 科幻?魔幻?神怪? 《中國電影史》 《寶萊塢生死戀》 《當代好萊塢》 《恐怖偶像劇》 來去都快的韓流 )
2016-03-25 10:27:14
圖博館
《紐約時報》:特朗普和“另一種事實”讓《1984》銷量暴漲9500%

據《紐約時報》2017.1.25報導,本月,喬治•奧威爾的經典反烏托邦著作《1984》銷量驟升,甚至在上週五銷量增長了9500%,躍至美國亞馬遜(Amazon)暢銷書榜首,該書的出版公司因此加印了數万本。
  《1984》位居亞馬遜圖書暢銷榜首位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根據現場照片來看,參與特朗普總統就職典禮的人數遠遠少於8年前奧巴馬上任時,但對於這一不爭事實,白宮新聞秘書斯派塞在1月21日上任後的第一場記者會上就對媒體開砲,指控他們少報觀看總統就職禮的人數。
  斯派塞宣稱在場觀禮和電視觀眾的人數盛況空前,並指攝影記者故意呈現觀禮群眾稀疏的畫面。“這類試圖淡化(民眾對)就職典禮的熱情的行為是可恥和錯誤的。”
  斯派塞拒絕回答記者的提問,也沒有說明白宮到底認為當天有多少人出席了就職禮。他只說國會山莊前國家廣場的三大區域(每個區域可容納至少20萬人)“在總統宣誓時擠滿了人”。
  特朗普當天早些時候訪問中央情報局總部時也說,他從宣誓台望出去,看到現場包括國家廣場和華盛頓紀念碑都是人山人海,水洩不通。“看起來有100萬、150萬人。但他們展示的畫面卻是一個幾乎沒有人的草地,然後說特朗普沒有吸引力。”
  隨後,在特朗普的顧問凱莉安•康維接受NBC《會見媒體》節目採訪時仍維護了特朗普和斯派塞的說法,還說她說,斯派塞“給出了另一種事實”(alternative facts)。
  對此,社交媒體平台上的人們將康維的話與《1984》中的“新語”(newspeak)“雙重思想”(Doublethink)等經典詞彙聯繫起來,並進行了廣泛討論,認為特朗普政府試圖給民眾灌輸與人們所聽所見不同的“另一種事實”,而這背後是《1984》的深厚影子。
點擊查看大圖
  亞馬遜圖書如此評價《1984》:
《1984》是奧威爾的傳世之作,堪稱世界文壇最著名的反烏托邦、反極權的政治諷喻小說。
他在小說中創造的“老大哥”、“雙重思想”、“新話”等詞彙都已收入權威的英語詞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奧威爾式”(Orwellian)、“奧威爾主義”(Orwellism)這樣的通用詞彙,不斷出現在報導國際新聞的記者筆下,足見其作品在英語國家影響之深遠。
2017-01-28 13:00:30
圖博館
小說創作於1948年,作者將48倒置過來為84作為書名。
本書講述一個實行高度集權統治,以改變歷史、改變語言、打破家庭等極端手段箝制人們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監視與監聽功能的“電幕”控制人們的行為,以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和對國內外敵人的仇恨來維持社會運轉假想的社會,通過對這個社會中一個普通人溫斯頓•史密斯的生活,投射出了現實生活中極權主義的本質。每個經歷或熟知這類歷史事件的人,在看過《1984》後都會產生某種觸目驚心的契合感。它猶如如一個鮮明的標籤,它警醒著世人,莫讓這種預言中的黑暗成為現實。
  “多一個人看奧威爾,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評論家如是說。
以下為《紐約時報》發表的題為《喬治•奧威爾的1984突然成了最佳暢銷書》一文全文翻譯(翻譯來自紐約時報中文網):
……..
  回應
 西方人終於知道了資本主義國家同樣會有專制,《1984》並不是針對的蘇聯,而是針對一切專制。
 這本來不是用來諷刺我們的嗎,你也有今天,哈哈
 奧威爾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還真不是針對誰。只是反極權而已
 奧威爾的思想變化還是在西班牙內戰的時候變化的,蘇聯插手國際共運表現出了其國家利益高於意識形態。再者,共產主義≠蘇聯,奧威爾對共產主義的前途表示失望和擔憂。《1984》表達了對借共產主義之皮行極權主義之實的諷刺,實際上確實有相當一批國家這樣實行的。蘇聯在那個年代反而是最開放和文明的。那些蘇聯的某些學生才是《1984》滑稽社會的電影。比如金家王朝。
 奧威爾不過英國自五罷了,反共先於主義。
呵呵,協助軍情五處反共大業,四處窺測並列出共產主義者清單,你想說這很托派?我覺得就連托派都不好意思要這貨吧。當然可悲的是,即使這廝表現的如此自五,也難逃同樣被監視的下場。
 然而奧維爾是托派共黨
 新自由主義的謊言罷了。
有美國人經歷過他自己定義的所謂專制社會嗎?對自己並不怎麼了解的事情卻總覺得自己是權威,吧吧的。這些美國人總顯得那麼矯情。
 其實《1984》本來指的是BBC,後來被有意識地指向了蘇聯。
 其實作為共產黨員的奧威爾早就看到資本主義壟斷喉舌的可怕之處,早就有人指出第六個常任理事國可能是BBC。
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7_01_27_391585.shtml
2017-01-28 13:00:54
圖博館
《動物方城市》登陸遭批 網:只配看喜羊羊?2016.04.07 邱芷綾

迪士尼動畫《動物方城市》(Zootopia)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等地上映,引起一陣熱潮,但近日《解放軍報》卻撰文狠批電影是美國的宣傳機器,當中隱含「兔子都可以逆襲,還有什麼普通人實現不了的美國夢」、「獅子老虎不可怕,綿羊才是邪惡軸心」等美國價值觀,替美方大搞「看不見的宣傳」。
  日前以「綿羊何以成為瘋狂的替罪羊」為題,指出《動物方城市》雖沒有刻意醜化中國大陸,但內容就有顛倒民眾價值觀的傾向。文章認為,在現實世界中永遠是狼吃羊,該道理連孩子都能明白,但該片就將該道理「輕鬆反轉」,欲以文化滲透,蠶食中國的文化版圖。
  該文章又提到,美國近年常以電影、動漫等途徑傳播美國的核心價值與全球戰略,又以之塑造國家和軍隊的形象;例如在遊戲中,將美軍軍隊美化成正義、強大的化身,又醜化其他國家。文章呼籲,中國大陸觀眾應擦亮眼睛,對相關電影內容作分析、批判,「讓看不見的滲透盡可能顯形」。
  在網上廣傳後,引起不少中國大陸網友狠批,認為該軍報心胸狹窄、無限上綱。有網友認為,該片只是普通的勵志動畫,認為當局「想太多」;又諷刺指該軍報有被害妄想,反問「中國大陸人就只配看喜羊羊是吧?」

動物方城市-維基百科

《動物方城市》(英語:Zootopia)是一部美國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製作、並由華特迪士尼影業所發行的3D電腦動畫動作喜劇冒險電影,也是第55部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電影上映後獲得的好評如潮,許多影評都稱讚其出色的配音團隊、劇本、幽默和動畫效果;此外,該片順應時勢地將偏見及刻板印象等主題融入劇情也成為其廣受好評的原因之一。該片上映之後,在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創下了當地的票房紀錄,其總票房收入更於2016年6月5日突破了10億美元,同時也是有史以來票房收入排名第26名的電影。亦獲得了不少榮譽,包括金球獎、評論家選擇獎、安妮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等。
2017-03-11 09:59:02
圖博館
故事
電影的背景設定於一個只有人類以外的哺乳動物所居住的世界,其居民又分為肉食動物(predator)和草食動物(prey)兩大族群。在數千年前,動物們仍過著野蠻的生活,而肉食動物也曾靠著獵食草食動物維生;但經過多年的演化後,動物們進化成能夠理性思考並以雙腳直立行走,而肉食和草食動物雙方也達成了和平協議,停止互相殘殺的生活方式。直到現今,「方城市」(Zootopia)成為了一個住著各類已進化哺乳動物的現代化烏托邦式大都市,肉食和草食動物間彼此和平相處;動物們也會使用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而肉食動物則以昆蟲、魚類等作為食物的來源。(楨:?另參【圖博館】:假吃素之名《偏好偽裝的社會後果》《柔性權力》《動物農莊》)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B%95%E7%89%A9%E6%96%B9%E5%9F%8E%E5%B8%82

如何評價解放軍報對《瘋狂動物城》的評論?

今年兩會期間,解放軍報融媒體重點打造了一個網評品牌——“南政兩會評論團”。這個評論團由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40餘名師生組成,每天定時召開選題會、改稿會,第一時間提供優質原創評論,開創了軍事新聞教學新模式。《王毅部長談南海問題為何如此硬氣》《妄測中國軍費增長20%是自己打臉》《軍人敢於維權也是一种血性》等評論,在網絡引起強烈反響。八一評論版從這期開始,將“南政評論團”作為常設欄目。
  近日上演的好萊塢動畫大片《瘋狂動物城》,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兔子的“逆襲”與綿羊的“反轉”。單從藝術的角度看,這樣的手法並不新奇,但仔細琢磨似有兩層深意:一是兔子都可以逆襲,還有什麼普通人實現不了的“美國夢”?二是“獅子”“老虎”不可怕,“綿羊”才是“邪惡軸心”。“綿羊”何以成為“瘋狂”的替罪羊?在殘酷的現實世界中,永遠是狼吃羊,而不是羊吃狼。這個連孩子都能明白的道理,居然被好萊塢輕鬆“反轉”,而且還引來觀者如潮。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產業,歷來實力雄厚,且有穩定成熟的兜售價值觀手法。通過文化產品的超劑量輸出,既傳播了美國的核心價值觀,又塑造了國家和軍隊的形象。如《環太平洋》嵌入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徹底打敗怪獸的關鍵一役,似乎“不經意地”選在毗鄰香港的南中國海。這樣類似的手法,在美國電影中比比皆是。
2017-03-11 09:59:39
圖博館
好萊塢從來都是美國有效的宣傳機器,對美國戰略的領會深入骨髓。好萊塢許多大片在選材上下足功夫,不遺餘力地宣傳美國的價值觀和全球戰略。以好萊塢為代表的文化輸出早就引起了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國家的警惕。這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最近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那就是在動漫、遊戲領域加大了製作和傳播的力度。一來這些領域更具有娛樂性,容易讓觀者、玩者移情,有強烈的代入感;二來手法更加隱秘,以遊戲的趣味性來掩護意識形態的輸出;三是這些產品,更容易引起年輕人的追捧。
  以遊戲為例。美國軍事遊戲分為官方軍用和民間商用兩部分。遊戲當中的美軍往往坐擁高科技軍事產品與強火力武器,一方面是對實際裝備的炫耀與展示,另一方面亦是一種無形的震懾。此外,在商用遊戲中,往往將美軍美化為“為全世界和平操碎了心”的形象。反觀遊戲中的其他國家軍隊形象,則大多數沒有遊戲裡的美軍那麼風光,要么裝備落後(如《使命召喚8》系列中的古巴),要么外觀可怖(如《戰地4》中的中國) ,要么無事生非(如《使命召喚9》中的俄羅斯與上文中提到的幾個國家)。總體而言,現實世界中美國想遏制的國家都成為其假想敵,且形象醜陋不堪。
  再以動漫為例。日本是動漫製作大國,其動漫作品在中國擁有龐大的受眾。以《月光之旅》《閃光的夜襲》《軍火女王》為代表的日本動漫作品,以看起來“無意”的設計,達到矮化醜化中國形象、瓦解中國青少年的目的。
  相比某些動漫和遊戲,《瘋狂動物城》的手法則要隱晦得多。它沒有明顯的敵對性宣傳,沒有刻意醜化,更容易讓人失去警覺。滴水穿石,百寒成冰。靠“看不見的手”搞“看不見的宣傳”,淡化了背景、掩飾了立場。試想,如果任憑《瘋狂動物城》等攻城略地,我們的文化版圖焉能不遭到蠶食?
  對這樣的“看不見的宣傳”,光靠抵制是不夠的。必須強化兩手:一是要讓觀眾擦亮眼睛,通過分析、批判,讓看不見的滲透盡可能地顯形;二是要加大文化產業的投入,盡可能地走出去,參與文化產品的競爭,講好中國故事和強軍故事,不斷增強廣大官兵對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的自信。
2017-03-11 10:00:16
圖博館
回應
軍報那篇文章雖然被噴的很慘,但是我覺得觀點上並沒太大的問題。我相信微薄上在噴的人有80%以上壓根連文章的前兩段都沒看完。
所有的強國(不光是西方,ZG其實也一樣)都在努力進行對外的意識輸出和對內的意識引導,這點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爭議。但是區別在於有些國家玩的高明,有些國家玩的不那麼高明。
文章主旨就是要警惕外來的文化輸出對本國造成不可控的影響,中間各種遊戲的例子舉得非常好,一個全世界千萬級銷量的遊戲是怎麼描寫中國的只要玩過的大多心裡有數吧?別跟我扯什麼架空歷史,我怎麼沒看到有哪個遊戲結局是美國被消滅後世界恢復和平的?
軍報呼籲我們要注意防止這些不太明顯的意識輸出(尤其是帶有惡意的),這點有問題?你不能說因為中國出的片子大多沒眼看就說這些事情是別有用心就是閉關鎖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203324/answer/94085036

動物方城市─美國電影工業就是這樣造就傳奇的 2016.03.18 網易科技

很久沒有看到這樣“零負評”的動畫電影了(楨:?),就像現在稱讚美女一定要加上“零死角”的定語一樣,這個世界上素來不會缺少苛刻挑剔的批評家,卻罕見讓非議蕩然無存的乾淨回敬。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出產於迪士尼的第55部動畫長片,本身已經不再帶有迪士尼的符號式桎梏,充滿自我革命的蓬勃氣色。
  商業市場就是如此奇妙,在經歷漫長的競爭與合作關係之後,迪士尼支付巨大的財務風險將皮克斯放入購物車,並挽留住約翰•拉薩特成為兩家公司共享的創意長,這種融合讓迪士尼和皮克斯都有了一些新的變化。
  比如迪士尼出品的《無敵破壞王》,無論是從設定還是劇情而言,其實有著皮克斯的《怪獸電力公司》的影子。而掛名於皮克斯旗下的《勇敢傳說》,則又隱隱透露出迪士尼擅長的女孩夢幻風情。
  當然,從結果出發,皮克斯尚在消化和適應的階段,2006年的《賽車總動員》作為迪士尼持續多年力主推進的一個合作項目,最終票房數字為皮克斯迄今為止的倒數第二,2012年的《勇敢傳說》更是災難,連《怪獸大學》都遭受牽連,沒能過皮克斯8億美元的歷史票房均線。
2017-03-11 10:00:58
圖博館
迪士尼的逆襲則有目共睹,這在2013年的《冰雪奇緣》上觸及頂峰。只是,這部勝於美術和音樂的“又一個公主的故事”依然沒有離開迪士尼的舒適區,儘管它用力吸取了皮克斯“用成人的視角構建童話,用孩童的語言娓娓敘事”的特長,票房及衍生品的成績也相當輝煌,但迪士尼的表現的確只能說是再度接近了自己的極限,而非超越了它。
  《動物方城市》的橫空出世,卻是自我革命的典型產物,它甚至擺脫了迪士尼在架空世界觀的建構上一貫的貧瘠,將政治寓言和童話故事合二為一,同時滿足家庭兩代觀眾的欣賞取向,而這正是好萊塢所推崇的“合家歡”電影的追求效果。
  第一個謊言:社會可以被設計
“Zootopia”顯然是“Utopia”的變體,這個起源於古希臘哲學時代的概念性名詞經過多年的解釋和演繹,已經如同應許之地那樣變得面目模糊而陰霾密布,以至於批判烏托邦轉而演變為近代文學的某種主流姿態,《駭客任務》亦道出眾人的共同憂慮:若有完美,必有謊言。
  動物方城市的理念“Anyone can be anything”則是《獨立宣言》“All mem created equal”的變體,或者說得更加直白一點,動物方城市的魅力和引力,與美國作家托馬斯•沃爾夫所定義的“美國夢”是一脈相承的:“任何人,不管他出身如何,也不管他有什麼樣的社會地位,更不管他有何種得天獨厚的機遇…,他有權生存,有權工作,有權活出自我,有權依自身先天和後天條件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這塊以移民建國並能持續吸引全球人才越洋奔赴的世外土地,正是基於“人人皆可成功”的普世信念而運轉自如。
  從十九世紀開始,當革命的暴戾火焰與階級的傳統枷鎖成為整個歐亞大陸僅剩的兩個選項,北美那塊以移民建國的世外土地,就被歷史託付了烏托邦的角色。
  於是,我們很快遇到了烏托邦的第一個謊言:它無法被設計。
以柏拉圖的《理想國》為起點,空想派學者的理論基礎之一就是“憑藉智慧,人類可以設計出一種沒有瑕疵的社會制度”,從傅立葉到歐文,從布朗基到馬克思,烏托邦的參數愈來愈具體,實現它的方式也愈來愈激進,而流星的隕落,也一個比一個聲勢浩大。
2017-03-11 10:01:35
圖博館
動物方城市及其藍本美國無法倖免於外。動物方城市賴以生存的“和平條約”—它使草食動物與肉食動物有了相處的共識,並維繫起了一個走出蠻荒時代的現代文明—像極了美國人念茲在茲的國父傑作,即《獨立宣言》及其衍生出來的合眾國律法體系。
  但是,一紙文本框架的偉大,並不能就此永葆子民的安康,就像機器圖稿的美妙絕倫,也要依賴每一顆零件的打磨和操作機器的手藝。《動物方城市》的矛盾和衝突所隱喻的,是那些經過設計之後的複雜運轉,你可以看到傲慢與偏見,也可以看到種族或是信仰歧視,還可以看到自由與權利的相互摩擦。
  兔子茱蒂和狐狸尼克的初次相遇,是在一間由大象開設的冰淇淋店裡,大象拒絕向名聲不佳的狐狸出售冰棒,並拿出一張寫有“每個動物都有權拒絕向其他動物提供服務的權利”的告示作為法律支撐。
  這並不是虛構的場景。在美國,許多商店都有“We reserve the right to refuse service to anyone(我們保留拒絕為任何人服務的權利)”的標語,這是憲法保障個人自由和私有產權的條文,比如一個醉漢,便利商店可以拒絕為他服務,一個衣冠不整的男人,也不被允許進入對穿裝有要求的高級餐廳。
  比如,美國曾發生過多起有著宗教信仰的蛋糕店店主拒絕為同性戀情侶製作婚禮蛋糕的司法案件,前者認為違背個人信仰去用雙手烹飪歌頌同性婚姻文案的糕點實在太過痛苦,他們有權不被強迫做這麼一件難受的事情,而後者則搬出《民權法案》指控蛋糕店的歧視行為,並在政治正確的語境下贏得了從勞工局到法院再到主流民意的支持。
  除非虛偽到自認為先知的地步,否則我們應當承認,在類似事件上做出價值判斷的難度之高,恐怕並不適合在短期內設立底線之上的規則。就像美國同性婚姻的合法化終在去年獲得最高法院的認可,但是他們仍然必須尊重“人們有討厭同性戀的權利”,而不是提出將保守主義者統統扔進監獄的主張。
  《動物方城市》的處理細節仍然令人讚嘆,它沒有讓身為警官的兔子茱蒂使用權力強迫大象把冰棒賣給狐狸,而是挑出了大象違規操作的行為,以和解交易的形式讓大象不得不配合這一次的例外要求。
  這就到了烏托邦的第二個謊言:救世主是必要的。
2017-03-11 10:02:12
圖博館
第二個謊言:救世主是必要的
  顯而易見的是,冰淇淋店的大象可以繼續“歧視”那些令他討厭的顧客,他並沒有被兔子茱蒂說服,以後進店的狐狸大概依舊會被他拒絕服務。而兔子茱蒂在幫助自己萍水相逢—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為自己誤解買單—的狐狸尼克之後,也不會繼續駐店設法解決大象的政治錯誤問題,這既非她的職責,也不在她的能力範疇之內。
  事實上,與超級漫畫英雄所代表的青年文化潮流不同,《動物方城市》缺少對於一招制敵的路徑依賴,兔子茱蒂從事警察工作也沒有多少懸壺濟世的初心,她只是恰好將這份職業作為個人理想並堅持始終,是自私早於無私的個人主義表率。
  兔子茱蒂之所以查收失踪案件,是因為她不甘心做交通管理的平庸工作—儘管這種預設職業不平等關係的心態本身就有些微妙的失語—但是當她成為這座城市的英雄時,她才發現自己其實搞砸了一切。
  只有身為“幕後黑手”的綿羊副市長,才絞盡腦汁的要為動物方城市樹立一個英雄,她以為上進而又積極的兔子茱蒂會毫不猶豫的接受這份遲來卻應得的嘉獎,卻算錯了這隻兔子的本性:她只是想加入這座理想中的城市,並沒有任何動力去改變這座城市。
  而讓草食動物凌駕於肉食動物之上的反派陰謀,則與《動物莊園》裡“所有動物生而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平等”的黑色幽默遙相呼應。動物方城市絲毫沒有康帕內拉和莫里斯筆下那種扁平化、公有化的烏托邦結構,其反差之處更像是《美麗新世界》的設想:所有幸福都是被安排好的。
   喬治•奧威爾的一生其實從未去過蘇聯,但他卻是世界上最了解蘇聯的人之一
  因此,“蒙冤”的獅子市長也有著一張典型的政客面目:他囚禁那些失控的肉食動物,目的只是保住地位以及避免引起民眾恐慌。只是,這種心思過於好猜,才有羊副市長的精巧策劃,一步一步的製造對立,把獅子和其他肉食動物推下深淵。而身為“壞蛋”的羊副市長,則有著長期不被重視與尊重的職業生涯,她明白自己之所以被委以副市長的高位,只是因為獅子市長想要爭取草食動物的選票罷了。
  至於兔子茱蒂是如何掙脫成為一枚掉在棋盤之外的棋子,其實已經不太重要了,動物方城市恢復往昔的生機,卻不會將兔子茱蒂的雕像樹滿全城,這裡依然吸引著追求夢想的動物,也依然存在欺詐、犯罪和黑幫,你來或是不來,它都在那裡,不增不減。
2017-03-11 10:02:52
圖博館
如果說救世主意味著人們心存僥倖而不切實際的憧憬—盼望有種超越常規的力量能夠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那麼承認缺陷則是另一種現實層面的妥協和機智。就像維護一個多元性的城市—一個連兔子和狐狸都能當上警官的城市—說服性,要遠勝於一個有能力將歌頌多元性的偉大語錄貼遍大街小巷的領袖。
  機會平等,優於一切。
第三個謊言:人人皆為螺絲釘
  美國民權運動的歷史極其短暫,馬丁•路德•金高舉上帝的旗幟批判種族替換階級之後的種種不公,卻難以回答他所率領的民權團體中女性地位低下甚至遭到刻意忽視的現象。
  而這只是烏托邦的夢想難以收拾的爛攤子之一,當無孔不入的政治正確開始乾涉民眾的自由意志,這種難以自洽的邏輯矛盾反而顯得尖銳起來。
  烏托邦試圖安排每個個體的命運,而擊碎烏托邦的則是那些成為變數的小人物,從《重裝任務》到《飢餓遊戲》,撕開溫情和虛偽的無一不是那些原本的秩序服從者。
  比如狐狸尼克。
狐狸尼克的姓氏是王爾德,也就是那位英國有史以來最為傑出的毒舌詩人。王爾德的玩世不恭及其對於悲涼情結的情有獨鍾同時構成了狐狸尼克的自我屬性,他的結局更是響應了王爾德的名句:“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兔子茱蒂和狐狸尼克擁有相似的童年陰影,只不過前者因而更加堅定了信念,後者則沒能獲得與偏見抗衡的勇氣。也正是基於這種差異,兔子茱蒂在《動物方城市》的劇情推進當中起到的是動力作用,沒有她的堅持和執著就沒有真相的水落石出,但是狐狸尼克則趨近於“關鍵先生”的角色,是他通過樹獺查到了大先生的線索,是他帶著差點就被革職的兔子茱蒂繼續查案,是他想到藉由交通監控尋找黑豹的下落,也是他消融了來自兔子茱蒂的無心傷害決意幫助後者完成使命。
  而狐狸尼克之所以能夠做到兔子茱蒂空有一腔熱血卻無法辦到的這些事情,是因為他在“破罐子破摔”的成長歲月裡始終混跡於社會的夾縫裡,他比熱愛這座城市的兔子茱蒂超出百倍的熟悉這座城市,所以他也是整場陰謀裡唯一一個置身事外的失控者。
2017-03-11 10:03:41
圖博館
這只習慣半睜雙眼、永遠一副懶洋洋的神情的狐狸,才是《動物方城市》迷倒眾生的靈魂。至於他和兔子茱蒂的“反差萌”,同樣可以用王爾德的俏皮語錄來做出精闢的評價:“任何人都能對朋友的不幸感到同情,但要消受一個春風得意的朋友,則需要非常優良的天性。”
  彷彿聽到了狐狸無奈的笑聲。
一個事實:學不會的美國動畫工業
  《動物方城市》的最大優點在於:觀眾其實毋須了解上面贅述的那些隱喻和背景,在抽離這些彩蛋式的文化景觀和寓教於樂之後,這部電影的流暢度和出彩度依然逼近滿分,足夠感染全年齡段的受眾。
  這也是迪士尼引以為傲的“生造IP”的本事,不需要冗餘的內容鋪墊和多次變現,一部作品即可奠定一條吸金不斷的商業鏈條。
  美式動畫與日式動畫作為ACG產業的兩極,分別代表工業模式與工匠模式的極致。
  儘管斯坦•李被譽為是超級漫畫英雄之父—X戰警、蜘蛛俠、綠巨人、神奇四俠均為他的創作—但是真正影響那些動漫形象的,是版權採購方僱傭的各個編劇,在美國推崇的市場競爭中,世界觀的分裂幾近平常,不同編劇締造不同宇宙的情況每天都在上演,哪個宇宙受到讀者的歡迎,那個宇宙的故事就會更加“正統”,亦更具商業價值。
  與美國的流水線叢林不同,日本講究創作者從一而終的主導,像《死亡筆記》這樣由編劇與畫家合作產生的作品實屬少數,而畫家執筆之外的同人作品很難形成版權。於是,日本的動畫產業對於IP的依賴更加嚴重,一部漫畫作品只由經過動畫化、電影化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回報,反過來講,沒有IP的基礎,很少有製片公司敢於獨立推出動畫電影。
  中國動畫電影長年游離於美國和日本之間,既垂涎美國大片生產機器的轟鳴,又鍾情日本作坊所具備的低成本和低風險,於是,《西遊記》這個免費的IP一再遭到濫用,卻始終缺少本土動畫的代表之作。
  《動物方城市》的創作過程十分曲折,在迪士尼原本的計劃當中,這部電影的劇情有些類似《飆風雷哥》這樣的公路及江湖色彩,狐狸尼克是一個被捲入陰謀的逃犯,而兔子茱蒂則是奉命捕捉他的明星警探,在這個設定裡,狐狸尼克有著雄心壯志,而兔子茱蒂則功夫一流。
  《動物方城市》的早期草稿
受僱於迪士尼的本片編劇菲爾•約翰斯頓—他也是《無敵破壞王》的編劇—堅持將劇本修改得更加貼近現實,並力主引入那些纏繞著美國人心頭的陰霾:藕斷絲連的種族問題、備受質疑的美國精神等。
2017-03-11 10:04:18
圖博館
在傳統的勞資模型裡,這種“夾帶私貨”的偏執很容易被視作冒犯和僭越,但是美國編劇的地位—以及美國編劇協會的後盾勢力—保障了他們有權決定一部影視作品的生殺大權。
  另一方面,好萊塢的編劇也遵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的遊戲規則,只要狀態不行或是創作遇到障礙馬上就能找到替換的人選,這種流動性固然有些不近人情的殘酷,卻保證了整體力量的均衡,或者換句話說,好萊塢樂於用高薪去武裝編劇,但從不締造大師,沒有哪個編劇可以依靠名聲保住飯碗。
  這在日本包括中國的同行看來實在難以效仿,尤其是宮崎駿這樣的造神運動已經為市場釀造出了難以否認的榜樣之後,再去轉換觀念在大師面前談論資本無疑就有些過於充斥著腐蝕性和侮辱性了。
https://www.stockfeel.com.tw/

喜羊羊與灰太狼-維基百科

《喜羊羊與灰太狼》是一部中國大陸動畫,屬於Flash平面動畫,由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奧飛動漫出品。該動畫以羊和狼兩大族群間的爭鬥為主線,劇情以輕鬆詼諧幽默風格諷刺社會弊端,並設計了眾多搞怪的科幻發明。然而深度卻常被批評不足,指內容過於低齡化取悅小學生,缺乏濃縮成人觀點的導入,不把他們當成大人將難以啟發孩童模仿成熟慎重的思考模式,不過也有部分嚴肅的內容被加入,有一集曾經播出過喜羊羊孤身站在坦克面前的影射畫面。觀看人群長大後,收視率逐漸減少,節目於2013年初進行改革,懶羊羊開始變成主角,而其他角色亦相繼間中成為主角,並加入教育意義,例如《開心方程式》加入交通安全意識,《百變小裁縫》暗中將小衣櫥形造為一個郵差。到2015年更開始正式將懶羊羊甚至紅太狼列入首席主角的行列,例如《羊年喜羊羊》,《媽媽樂瘋狂》。
  正面評價
  搜狐稱:無論是其影響力、製作集數、周邊、收視率、劇場版票房都位於中國的國產動畫前列。而一年一度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生肖系列大電影則是其高度體現,除第一部票房接近一億外,第二部到第五部票房都超過了一億人民幣,它帶領國產動畫電影在賀歲檔占領了一席之地。
  新浪網稱:《喜羊羊與灰太狼》在淺顯的故事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裡面的每一個角色都映射著現實生活中的一類人。在輕鬆詼諧中,詮釋著生活的真諦,看似是兒童片,卻反映著現實社會。
  負面評價
2013年,中國中央電視台批評喜羊羊與灰太狼與熊出沒存在暴力失度,語言粗俗的問題,個別暴力行為引發兒童模仿,一時間引發了社會爭論。
2017-03-11 10:04:5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