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28 10:09:10| 人氣3,144|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烈愛灼身》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同前評《路易十四情婦》片商的譯名和明星噱頭,常令外行人在看熱鬧之餘,忘了電影主題:
導演試圖藉電影表達類似前評《路易十四情婦》之意旨一一路易十四靠包養拉辛與莫裏哀來包裝王權。

五色令人目盲的《烈愛灼身》也會使外行人看不出:各階層不同的權力鬥爭之主題。

真累!一般人看電影尤其是野史性的歷史電影,可是為了娛樂!

2001《烈愛灼身》Vatel 

導  演: 羅蘭約菲【教會.殺戮戰場.真愛一生.歡喜城】
製  片: 艾倫戈德曼【1492.赤色追緝令】
編  劇: 湯姆史塔柏【莎翁情史.太陽帝國】
演  員: 傑哈德巴狄厄【大鼻子情聖.綠卡.102真狗】
鄔瑪舒曼【蝙蝠俠3.黑色追緝令.千鈞一髮】
提姆羅素【內神外鬼.海上鋼琴師.赤膽豪情.黑色追緝令】 

 本片是2000年坎城影展開幕片。【教會】(The Mission)坎城金棕櫚大導演羅蘭約菲執導,金獎鉅片【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的金獎劇作家湯姆史塔伯,再度編寫古裝宮廷戲。
 然而不同於【莎翁情史】的喜劇調性,【慾望巴黎】(《烈愛灼身》)走的是【瑪歌皇後】(Le Reine Margot)式宮闈排場、華麗古裝戲路。【大鼻子情聖】(Cyrano de Bergerac)坎城影帝傑哈德巴狄厄挑樑主演靈魂人物華爾泰( Vatel),這也是女主角鄔瑪舒曼繼88年【危險關係】(Dangerous Liaisons)後,再穿上束胸馬甲精采演出。
 英國籍導演羅蘭約菲曾以【殺戮戰場】(Killing Fields)及【教會】兩度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本片由他自製自導,法國出資製片,美國發行。
 本片堪稱是凱撒獎金獎組合,包括凱撒獎最佳剪接、音效、服裝設計,以及曾以【情人】(L' Amant)一片提名奧斯卡的攝影羅勃佛萊斯,和【濃情巧克力 】(Chocolat)藝術指導。更值得一提的是,本片配樂由【新天堂樂園】(Cinema Paradiso)配樂家,即五度提名奧斯卡,甫獲美國影評人協會終身成就獎的義大利國寶配樂大師顏尼歐莫裏克奈擔綱。

另參本館《瑪歌皇后》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429/20070314074542
《情人》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5921/20050929100442
《濃情巧克力》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148/20060601072416

《烈愛灼身》簡介:

 1671年,路易十四時代,法國北方的康德王子計畫要清償負債,於是他打算邀請國王蒞臨度假,假如他能如願博得龍心順利繼位,他的領地將得以避開經濟困難。
 於是整個封地的命運和整套計劃都交由王子的侍臣華泰爾(傑哈德巴狄厄飾)來負責,五天五夜的奢華宴會,無論是珍饈美饌、賞玩遊藝,處處精緻豐富、不落俗套,以求取悅龍心。
 此時優雅機靈、才華洋溢的華爾泰深獲美女安妮(鄔瑪舒曼飾)的青睞,可惜安妮是路易十四的情婦。為了贏得佳人芳心,華爾泰不惜與路易十四針鋒相對、分庭抗禮,何況企圖破壞整場宴會以謀私利的公侯將相,其實大有人在。
 在這場極致奢華的宮闈夜宴中,才子佳人、一見傾心,本為佳話,然而利慾薰心、勾心鬥角,也是明槍暗箭、猝不及防。【慾望巴黎】改編真人實事,是一齣關於平民百姓、法皇路易十四和美女安妮之間糾結慾望和複雜關係的故事。《烈愛灼身》是繼【瑪歌皇後】【莎翁情史】之後,結合好萊塢與法國等跨國製作團隊,精心打造的華麗宮廷史實鉅片,尤其該片在服裝藝術的傑出表現已經獲得國際影壇一致好評。
 《烈愛灼身》是根據真人實事改編,VATEL維托是17世紀當時極負盛名的傳奇人物,也是極為出色的廚藝家,不僅料理技術一流,將美食藝術發揮得淋漓盡致,他更是籌畫慶祝活動的箇中高手。當時維托的主人康德王子邀請路易14光臨府上作客,於是維托奉命主辦這場長達3 天3 夜的超級豪華饗宴;然而維托出色的表現不只吸引路易14情婦的愛慕,也為自己招來無窮的殺機,於是這場暗藏情慾、權慾、暗潮洶湧的美麗盛宴可說是精采絕倫。  
 《烈愛灼身》無論是劇情、藝術、服裝都極為考究,展現17世紀豪華的宮廷氣勢,尤其該片生動的紀錄維托為了這場3 天3 夜的宴會所作的一切準備,各種鮮花、水果、美食、冰雕華麗的呈現眼前,足以令觀眾食慾大開,對真正的法國美食藝術驚嘆不已!該片也描述熱鬧喧嘩的饗宴背後宮廷權力的明爭暗鬥、設計陷害。此時才華洋溢、巧奪天工的維托一旦成為眾寵臣的眼中釘,他要如何順利的完成使命?而他與路易14情婦鄔瑪舒曼不可告人的戀情又要如何繼續發展下去?想必這是所有喜愛此類片型的觀眾拭目以待的佳片,更是今年不可錯過的精采電影。
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2001/Vatel/Vatel.html

烈愛灼身:繽紛讓人迷

大排場讓人目眩,卻也讓更讓人期待戲劇骨肉。
《烈愛灼身(Vatel)》是一部讓人看得眼花撩亂,焦點很難集中的電影。因為導演羅蘭.約菲(Roland Joffe)想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之內,說出法國路易十四皇朝朝廷權力與人際愛欲的錯綜複雜情貌,卻在花色繽紛的宮廷花園中迷了路。
法國路易十四俗稱「太陽之王」,美國史學家伊斯頓在他的「西洋近世史」中,對於他有以下的褒貶:褒的是:「歷代諸王中他工作最為勤奮。」貶的是:「創立了一四方歷史中前所未有精心設計的繁文褥節,其儀式隆重幾乎與拜占庭帝國並駕齊駕驅,他的一舉一動全符合莊嚴的儀節,這在現代民主國家看來,跡近滑稽可笑。」知名的凡爾賽宮即是路易十四興建的,從他刻意經營這個可以容納上萬臣民與國際使節杯幌交錯,嬉笑宴遊的交際大舞台,就可以看得出他的雄圖霸心,以及當年浮奢至極的貴族生活情貌。
《烈愛灼身》劇情描寫17世紀極為出色的廚藝家瓦泰(Vatel,由主演「大鼻子情聖享譽影壇的法國影帝傑哈.德巴狄厄飾演)奉主人康德公爵之命,要以美食盛宴和精彩晚會招待專程巡駕的路易十四,負債累累康德公爵希望藉此討國王歡心,派他出征,也順便解決他的財務危機,瓦泰的任務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於是這場御駕親征三日遊,就成了要超越凡爾賽宮水準的超級宴會,瓦泰順利完成任務,卻在國王、弄臣與情婦的四角情慾拉鋸戰與諸候權臣的權力爭逐戰中,無奈地自殺。
要拍這般規模的電影,其實充滿了挑戰性。一方面是三百年前的歷史建築不是都已蕩然無存,倖存的也已成為珍貴古蹟,很難再用來拍電影;另一方面則是你要耗費多大的力氣與財富才能重建當年的奢華景觀?羅蘭.約菲的電影為了重建十七世紀太陽王的生活實況,分別用了七十個場景,才拚湊出來康德公爵別莊裡的盛世景觀,觀眾光是從鮮花和水果的排場、雞牛魚肉的烹調及甜點料理,到冰雕的漪歟盛哉,就已經是難能可貴的觀影經驗了,更別說在水榭舞池的巨型魚鯨龍舟,以及那場點亮夜空,極盡輝煌能事的皇家煙火大秀,愛看熱鬧,愛看場面的觀眾的確可以經歷了前所未見的視聽享受。
排場再大,奢華再盛,畢竟都還只是外表,電影到底告訴了觀眾什麼大道理?有沒有讓人覺得值回票價呢?
羅蘭.約菲曾經拍過《殺戮戰場》、《教會》、《歡喜城》和《真愛一生》,題材從古典到現代,足跡從印度到南美,大場面的調度他很在行,人文細節的經營他也很擅長,《烈愛灼身》則是場面調度和戲劇情感都要兼重的大戲,他第一關要面對的就是繁文褥節的奢華場面該怎麼拍,才會有味道?他的選擇是重建和對比。
所謂的重建就是用金錢來堆砌華麗,用巧思來表現趣味。百官相聚,所以人不能少,杯幌交錯,所以道具不能少,偌大場面非得用龐大的拍片預算來支應不可,鏡頭前每個人都還得各有所司,各自有戲,所以事前的細節安排和鏡位架設,都得精細分工,才會亂中有序,這一點,羅蘭約菲很成功地表現了「大而不亂」的導戲功力。
但是,場面一大,焦點就會渙散,所以必需有重點巧思來突破。瓦戴這位大廚師就像魔法師一樣,那裡出了問題,他都有辦法解決,所以才有燈罩破了,改用雕花瓜殼做燈罩;才有蛋酸臭了,另用水果肉泥來因應……每次的難題,他都有巧思應對,一方面讓人看到瓦戴的權變功力,一方面讓人讚歎於瓦戴的慧黠手腕,表現在銀幕上既壯觀,又有新鮮質感。
就在他逐一解決「不可能的任務」的過程中,所有的即興調整、應變和急救等技術層面都還難不倒他,最讓他棘手的卻是無處可捉摸的政壇勾心鬥角,天外飛來的黑棍和暗箭,還有佞臣醋海興波的需索與詆毀,那才是權勢中最黑暗也最龐大的勢力。
所謂的對比則是羅蘭約菲強調階級史觀的表現手法,王公諸侯只顧挑剔飲食,在口頭上爭勝奪強,事實上,每道菜都是廚師們的辛勤勞動結果,一忙一閒之間的強烈對比,階級優劣,自然浮現。所以才有煙花秀得靠馬匹來牽動繩索與機會,但是墜地煙花卻驚嚇了馬匹,亂竄的馬兒勾動了繩索又勒死了馬夫,幕前歡呼讚賞,幕後悲慟呼嚎,一死一生,人命尊嚴已經判然。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8/03/post-120.html

看電影前,其實是先聽聞『週日的午宴』這本書當中的一段---法國美食大師Vatel為魚貨不足引咎自殺的傳奇故事。因為懶得看那麼多字,又聽說『烈愛灼身』就是講Vatel真人真事的故事,所以連忙到百事達去把他借回來瞭解瞭解。
故事講述法國1671年路易14時代,北方的康德王子不僅在皇室失了地位又積欠一大筆債務;恰巧此時法國與荷蘭的局勢不太穩,戰爭有可能一觸即發,法王需要一個擅於打仗的人來為他統籌一切,康德王子於是邀請法王前來他的莊園渡假,想要藉以博得路易14的歡心,讓他成為戰爭的將軍,也順便能解決窘困的財務問題!
三天三夜取悅龍心的統籌大計就落在康德王子莊圓的總管大人Vatel身上,他得負責設計出各式美饌佳餚、創意百出的表演節目。然而在這杯酒宴飲忙碌之際,Vatel和國王的情婦安妮卻愛了起來。於是一場人性的愛慾、權利的鬥爭就這麼的上演起來。
長這麼大以來,我頭一次看到每一個鏡頭都會讓我『嘩』一聲發出衷心讚嘆的電影。從一開始Vatel幫國王及眾嬪妃安排寢房起,『烈愛灼身』就向觀眾宣佈了這是一部華麗極致的宮庭電影。果不其然,接下來的每一個場面都會讓你/妳了解到歷史上為何會說路易十四是個奢華的年代。
負責串起這些奢華的靈魂人物Vatel,就像個魔術師一樣,揮一揮手,帶給人的是一連串目不暇給的驚奇。第一天以花草樹木、水果、大自然為主題的宴會,Vatel展現出他豐富、極有創意又有品味的藝術天份,整個表演節目讓人看得心花怒放;第二天的晚宴,排場更為驚人了,小巧精緻如藝術品般的美食、桌邊佈置、火樹銀花的懸天歌舞劇表演,每一幕都讓人看得目眩神離、嘆為觀止;至於第三天,雖然是悲劇的開始,但精雕細琢大型冰雕也一樣會叫觀眾嘖嘖稱奇!
然而,這部電影絕不是只在賣弄這些金碧輝煌的場面而已。導演羅蘭約菲(Roland Joffe)在精美的宴會背後仍巧妙地探討了屬於各階層不同的權力鬥爭問題。著華服的男貴族、寵臣們,言語行為病態,利用高階權力施壓勾引,過著越夜越淫亂甚至不乏特殊性癖好的糜爛生活;姿態優美的女士們則利用自己的美貌與身體當武器,盡情挑逗誘惑,以鞏固自己在皇族間的地位。低層階級被奴役以成就貴族們的奢華、權謀更精確地在片中表露無遺,像第二天煙火齊放的美妙宴會,背後死了一個人,貴族們知道嗎? 不,他們只是開心的、讚嘆的欣賞著完美的演出;又Vatel在準備各項美食時其實是狀況不斷,全靠他的巧手及機智化解,但他的主子康德王子關心嗎? 也不,他只關心自己在皇族間的地位,甚至為了達到目地不惜把對自己最忠心的總管大人當賭注給輸了出去。貴族是寶、平民是草,強烈的對比,真叫人不得不感傷、不得不灰心。這也是為何Vatel在之前可以對任何問題輕鬆應刃而解,卻在最後魚貨量不足選擇自殺的原因吧!
『烈愛灼身』能成為2000法國影展的開幕片,絕對有其道理,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觀眾就一如路易14,絕對會被它優雅瑰麗、豐華極致、興味昂然的畫面所取悅。
http://innocencechen.blogspot.com/2003/01/vatel.html

羅蘭約菲真正想在《烈愛灼身》中探討的是兩款君王術。

首先是電影的男主角。瓦戴是個大總管,國王盛宴有他才搞得定,公侯的前途命脈繫乎他的表現,在這個場合中,他也有「一國之君」一呼百諾的特質,只有他的呼風喚雨可以帶來繁華極盛。可是他畢竟不是國王,只是個看國王臉色決定存活命運的總管,殘酷的現實一旦碰撞,他真正的斤倆與宿命立即浮現。例如,國王的寵姬可以對她青眼有加,甚至不惜以身相許,就在瓦戴靈肉合一的酣暢意滿之際,國王的夜半召見,卻讓寵姬不得不倉皇奔離,任他怎麼呼喚也喚不回的,有了美人心,卻不能有美人身,表面上是瓦戴情場落敗,其實卻是反應了他在權力競技場上,永遠不過是一位奴僕的本色。那種不堪,對他,才是最最致命的一擊。
電影的故事發生在短短三天之內,卻可以視做人生三階段。首先是興奮的期待,國王要來巡視,大家忙成一團,不管狀況合不合理,待遇合不合理,人的潛力就會被激發出來;其次則是威權勢力介入後,既是人性的淬煉,也是摧殘,國王臨幸誰?國王打牌是贏還是輸?國王會不會出兵打仗?每一個決定都讓關係人焦慮難安;最後就是看你怎麼來收攤了,三天的時辰一到,就得買單,不管是好或是壞,不管是狂喜或幻滅,總會有個結果,不是接受,就是抗拒,不是富貴,就是災禍。
所以電影的靈魂關鍵還是在於路易十四的治國之道,他是太陽王,是天授君權,是光明的所在,他的朝廷可以帶給你金錢和名望,自然就凝聚城邦諸侯的向心力,讓朝廷成為「野心」和「金錢」的角力場,趨炎附勢的貴族名流都爭著到朝廷向國王效忠,一旦受寵,就以為有了半邊天,可是很快你就會發現自己只是進入了另一個牢寵,因為只有國王才是權力的最終主宰者,國王變了心,你就什麼都沒有了,就像餐桌上失言的貴婦,立刻就被撤離,天威難測,永遠是國王最愛玩的把戲。
也只有聰明的國王才明白天下真的沒有白吃的午餐,搖尾諂媚之人其實都有所求,輕易施捨,難免驕縱,所以路易十四凡事不願意太早就宣布結果,吊足群臣胃口,因為只有等待才能考驗出人性,才能檢測出道德忠誠,才能彰顯國王威權。但也是這樣才能讓寵信的弄臣有搬弄是非,頤指氣使的模糊的空間。
羅蘭約菲的「烈愛灼身」就好像是一面古色古香的穿衣鏡,拆穿古人的假象,卻也照映出今人的真面目,但是他又不急著提供答案,而是要讓照鏡人依照自己的心性提照出自己要的影像。
例如大廚師職責在提供世人口腹之欲的喜悅和滿足,但因美食的喜悅和滿足都難長久,三口甜就讓人不知糖味,三匙醋即已難辨美鮮,他只能追求短暫瞬間的飽和完滿,不求永恆;政客們樂此不疲的就是去設計別人,去打壓別人,去創造自己可能也是非常短暫的勝利,人之不同各如其面,生命價值也是因人而異的,所以電影的結尾是廚師自殺,美女遁跡,權臣繼續在名利場上拚鬥撕殺,有的人參透了鏡花水月,有的人卻執迷不返。但是也因為導演不提供標準答案,空靈的結尾反而讓人若有所失。
還記得《末代皇帝》中一群中國演員講英語來演出中國人的傳奇嗎?語言有時像把針,不時會刺痛觀眾的耳朵,《烈愛灼身》講的是法國傳奇,男主角也是法國影帝傑哈德巴狄厄,但是卻要他和一群英國演員用英語開講,再不時夾雜些許法語字彙,給人的感覺就是怪,就像《大敵當前》中參與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蘇聯軍人,明明手拿著俄文印刷品卻滿嘴英語一樣,光怪陸離不搭調。
雖然這麼不堪,英語走遍天下的這個現象卻是好萊塢電影主宰全球世界之後的語言流行新主張。資本主義的語言暴力便利了文化行銷,卻也剝奪了文化本色,留給世人的何只是遺憾。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8/03/post-119.html

廉價的殉道往往所費不貲(楨:誤將食色之權欲主題觀成情慾)

法皇太陽王路易十四好大喜功,公侯將相權力傾軋,為取悅龍心,端出大鼻子超級總管雕琢盛宴,挖空心思極盡奢華,[烈愛灼身]宮闈大觀自是美不勝收,勾鬥波瀾也不在話下。食慾、色慾,原本都是用來「催情」與促進享受,然[烈愛灼身]在鋪陳之餘,反倒去強化「創造力」的值錢與「真自由」的可貴,大鼻子總傅師跟國王小情婦的烈愛灼身早就被擺一邊,僕役角色在發揮才華與被剝削利用的拉鋸之間,[烈愛灼身]倡議精神潔癖的「犧牲」才是歸途。[烈愛灼身]大費周章捏塑著細膩與繁瑣,卻全數拿來為性靈至上的教義陪葬!斧鑿可見、匠氣十足的史跡現場模擬,跟自以為重如泰山但輕如鴻毛的殉道,在天秤兩端的懸殊,不免岌岌可危。
愛情片之所以動人,往往不是因為結局,終成眷屬或生離死別通常只是附加價值,「愛」到底有沒有在浮生中被突顯、打造「愛」之過程中的懸吊與勾引,才是人們悄悄意淫與實實在在享受的部分,但是如果其他東西的沉重,老早壓過了愛情膨脹的力道,本末倒置,就並不讓人舒服。[烈愛灼身]失之於沒有滿足觀眾對愛的標準,但是如果不提「愛」,只作為一部稱職的宮闈宣導鉅片,又似乎有虧待之嫌,食色性也在[烈愛灼身]中沒有少,但是人需要的,往往比巧奪天工更多。
http://blog.yam.com/chenyichen/article/746825

台長: 阿楨
人氣(3,144) | 回應(3)|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史學 |
此分類下一篇:《雪琳娘》
此分類上一篇:《路易十四情婦》

阿楨
法國外交秘密武器:菜單 ‧吳錫德 2010/02/19

「菜單」的出現與「餐館」的問世幾乎同時發生。法國餐館的誕生源自貴族階級的沒落,王公豪門的家庭大廚自立門戶,而資產階級的興起,成了首批的消費群。1789年的大革命造成人員與觀念的大流通,餐館頓時倍增了五到六倍。
……………
Michelin〔米其林〕─米其林指南
「Michelin」是法國一家輪胎公司,指南書是它們的副產品。除旅遊指南(綠色封面)外,就是令人食指大動的餐廳指南「Le Guide rouge」(紅色指南)。這本餐廳指南於1900年問世,也是最權威的一本(另一本是創於1969年的「Gault et Millau」),幾乎已是法國重要文化資產,也是法國餐飲業最信服、最戒慎恐懼的對象。因為一旦名字登上這本千餘頁的指南,便已保證身價百倍。每年它只推薦約500家法國餐廳,被評為三星頂級的餐館(不到30家),顧客通常須兩三月個前就預訂,反之,1966年曾有一位巴黎名廚詹克(Alain Zink)因評等被降級,而引咎自殺。
2003年,另一名曾獲最高三星級的名廚盧瓦梭(Bernard Loiseau)則因「Gault et Millau」給他的餐館評等從19分降了二分,而飲彈自盡。法國廚師的這種完美主義及敬業精神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的一段悲壯事件。1671年,孔戴(Bourbon-Condé)親王在他的香提邑(Chantilly)城堡設宴款待路易十四宮廷上下200餘名貴賓。擔任大廚及總管的瓦泰爾(François Vatel),因訂購的鮮魚來不及送達,竟引刃自刎。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寫進小說,2000年還拍成電影《Vatel》,成了當年坎城影展的開幕片。
……………
Crêpe〔克雷普〕─可麗餅
……………
Foie gras〔富瓦 格拉〕─鵝肝
……………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235856

另詳參本館:《法國餐飲》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1756194
2010-02-21 11:50:57
版主回應
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Cook, The Thief, His Wife & Her Lover)

導演 彼得‧格林那威 Peter Greenaway
演員 麥可甘朋 Michael Gambon、海倫米蘭、李察波林傑 Richard Bohringer

【意識切歌】電影‧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至今還沒有另一部電影雖然非常好,但仍讓我想起時也絕不想再看第二遍,這是唯一的一部──「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攝影、場景、服裝、道具、電影配樂樣樣皆美,難以挑剔(或許是潛意識下不想回想的作用),加以導演刻意的運鏡創造出的舞台效果,有人說它讓觀眾與電影產生彷如觀賞畫作般的距離感,但個人卻感覺更逼進了,就好像被人強拉著一起躲在傢俱後頭窺視一般,一不小心被發現便會惹來殺身之禍……。記得電影放映中場確實休息了幾分鐘,據說是因為電影太好,所以體貼觀眾「不捨錯過每一幕」而特別安排的,但場內燈光一亮,我和K相視對看鬆口氣的同時,確實聽見了四處傳來隱約「呼──」地聲音……

另外,格林那威也很著意運用電影的空間。無論是「動物園」、「繪圖師的合約」或「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皆刻意淡化電影攝影機輕易捕捉的三維世界,倒像文藝復興前的繪畫一樣,景物及人物都停留在二維的空間之中。「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的三個場景,以餐廳的廚房為中心,向左走到盡頭是廚房的後門(一個烏煙瘴氣之地),右面的盡頭是金雕玉砌的餐廳,電影以幾種鮮艷的色調表示不同的場景,富有象徵的作用。鏡頭的運動,主要是左右的橫移,由一個場景過渡到另一個;並不強調前後的推動,足見格林那威在電影場景空間上要向傳統繪畫呼應的野心。

如果要用影片中一些噁心裸露的鏡頭,來推論Greenaway想製造殘酷劇場的效果──如「索多瑪(sodom)的一百二十天」並不十分恰當,首先當然是廚師大盜裡面並沒有像索多瑪那麼多令人無法忍受的場景,再來如上所述,與其說Greenaway想要製造劇場化的效果,不如說是他的美術背景讓他製造出如此華麗詭異的每一個鏡頭,而這些帶有病態的場景並不是徒有炫目的視覺效果,透過三種顏色的象徵:紅色的權力、野心、慾望、血腥;綠色的生命、包容和希望;藍色的背叛復仇與凌辱,我們可以看出每一幕之間的象徵意義,透過三個主要場景對稱式的呈現我們看到了其實人性的每個意象其實相距不遠──海倫和麥可幽會所在的廚房(代表希望、生命)和血腥殘暴的餐廳不過就是一牆之隔。

片中很多反諷的意象,比如說餐廳中氣氛是高雅的,每個人都衣冠楚楚,但是大盜嘴中不斷嘮嘮叨叨好像永無止盡的髒話,廁所是比較骯髒的,卻用了純白的顏色呈現一種夢幻的感覺,大盜是無惡不作的大壞蛋,卻滿口美食評論家的言論一副假道學的嘴臉……。

片中鏡頭的運用具有幾個特徵:非常喜愛用遠景鏡頭,常常將整個畫面放到觀眾面前,配合上「框」的使用,製造出疏離的效果,也使得一些令人反感的鏡頭不至於太過刺激,這裡所謂的框不一定是真的有一個框框,而是指鏡頭常常是躲在某一個東西的後面,比如說鏡頭在橫移餐廳的時候就不是直接去拍,而是隔著一些流理台或什麼東西去拍攝,而遠景鏡頭的拍攝也製造出所謂的舞台化效果,觀眾可以在同時間看到很多的東西,而導演則用顏色的搭配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第二,常常有流暢的橫移鏡頭,就很像有人在帶領觀眾去看,比如說剛剛提到的一開始對於廚房的介紹,和後來去書店庫藏地的介紹也是一樣用橫移的鏡頭。

Greenaway美術背景的才華讓這部片有著太多的蘊含意義,不只畫面,連聲音的處理都十分仔細,停車場和餐廳是一體的兩面,都是血淋淋的獸性世界,只是一個是真實的凌辱,一個包裝成老饕的大快朵頤而已,而這兩地的音調都是低的,中間廚房則是用聖歌來襯托。鮮明的燈光運用除了視覺上的炫目效果,也帶出了上述所提的象徵意涵(注意片中亞伯特、海倫、麥可的衣服顏色會因為場景不同而換色)。廚房的背景如果仔細一看根本就是布景搭成的,如果我們把廚房當作聖地(兩人在此約會、大盜在這裡被廚師趕走),那這個廚房不過是個製造出來的幻影而已。舞台化的效果讓整個電影的影像感十分的強烈,甚至會讓人需要要求暫停來喘息,這些都是一點一點的場景,而經過導演的細心安排,都變成了華麗豐富的電影語言,形成一部單論劇情有點無聊甚至八股的電影變成意涵如此豐富,需要一再消化的電影。
http://yeats1103.pixnet.net/blog/post/4138091

彼得格林納威 —以電影作畫的畫家導演
http://yeats1103.pixnet.net/blog/post/4138092
2010-04-02 08:50:35
阿楨
另詳參本館:《法國餐飲》 飲食政治學 《春藥》 《威爾鋼》 《瑪歌皇後》 《情人》 《濃情巧克力》 教會 大鼻子情聖

《餃子 : 三更2之一》(Dumplings)作者:聞天祥

導演:陳果
演員:楊千嬅、白靈、梁家輝
先看過還是三段式電影《三更2》的「餃子」,即已對陳果掌握人們鬼迷心竅的功力印象深刻,並對白靈、楊千嬅的演技和轉型大表吃驚,卻又對片中諸多伏筆意猶未盡。待看到篇幅整整多出一倍以上的90分鐘全長版《餃子》,跟夾在三段裡邊的「餃子」,確實有很大的不同。
雖然故事起源都是年華老去的退休女星(楊千嬅)想要挽回老公(劉家輝)的心,而找上據稱能以烹食「嬰餃」讓顧客回春的媚姨(白靈)開始的。但是從難以下嚥到食髓知味的變化,全長版不僅能滿足影迷「欲知詳情」的期待,角色關係也變得更加複雜豐沛。
尤其是在《三更2》看不到白靈跟梁家輝的激情關係,以及楊千嬅與老公外遇的對手戲,都證明陳果的目的不在裝神弄鬼,反而更在探索人的心態與迷思。他犀利的人性觀察,反映在男女之間的愛恨糾纏、對青春美麗的眷戀痴迷外,甚至還包括性慾的黑暗。這讓楊千嬅一口口吃下去的,不僅是回春妙藥或嬰胎屍骸,還是被父親性侵害的少女創痛,或是為了錢什麼都好的浮華價值觀。吞嚥了這麼多的不幸與醜惡,則讓楊千嬅回復吹彈可破的肌膚之餘,身體卻發出莫名腥臭的副作用,多了幾分隱喻的趣味。
過去以獨立製作、寫實風格見長的陳果,此回雖然改拍類型片,與香港著名女作家李碧華合作,但對於環境與角色心理的捕捉,依然維持了他一貫的特長,觀察細膩,但表現犀利,能夠突圍而出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提名,實屬不易。兼具偶像歌手與香港新生代大笑姑婆身份的港星楊千嬅,這回跳出搞笑形象,挑戰驚悚恐怖戲路,並以四十多歲的成熟形象示人,還破天荒與戲中老公梁家輝大演濕吻纏綿,突破的勇氣可嘉。然而在片中表面土裡土氣,實則神秘、風騷、對極戲路的白靈,更是令人眼睛發亮,搶足鏡頭,獲得金馬、金像雙料最佳女配角,毫不為過。李碧華的劇本、杜可風的攝影,也都可圈可點。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027&eid=1027008
2010-04-19 10:52:44
阿楨
巴比盛宴背後的辛酸與成就2010-10-02 旺報 孫瑞穗(另參本館:爆發戶心態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中國崛起

 這兩天北京充滿富豪氣息。當今世界上最有錢的股神巴菲特與科技富豪比爾蓋茲先生共同蒞臨北京,與經改30年後「中國第一代富豪們」在城堡裡舉行盛宴,討論未來社會慈善事業合作的可能。
 慈善和福利做為一種社會企業(social business),或稱公益企業(public value-based business)在資本主義先進國的討論大概從80年代末新經濟崛起時就已開始,主要源於福利體系的全面崩潰。然而,在舉著社會主義大旗的國家中討論,不免帶著辛酸味兒。社會主義,不就意味國家社會福利提供比資本主義更完善嗎,為什麼還需要富豪慈善家來提供福利協助呢?
 貧富懸殊極端化
 看看經改後中國社會貧富差距的嚴重性,不難理解。……………
 比爾蓋茲在90年代的美國加州締造微軟帝國後,逐步創造「社會企業」概念,主張由企業來主導新興福利體制以減緩資本危機及網住企業人才,他的理論有部分相當超越當代資本主義。他認為企業獲利應該設定得長期一些,因為勞動者的再生產領域如果崩潰,那麼整體市場供需也會崩潰;如果讓勞動者過得好,人才留得住,長期而言,企業一定會獲利。
 這些新觀念曾說服高科技產業中許多新頭殼企業主,願意以較優質的勞動條件來吸引人才,承諾照顧勞動者家人,協助打造新公共領域和新社區感。許多高科技產業幾乎以「樂捐」或「慈善」形式,提供比國家部門更優質的社區服務中心、濟貧組織,甚至進步的同性戀及同居者保險制度等。
 仍需要國家福利
 20年實驗之後,社會企業更從傳統社會福利進展到「環境企業」的投資。許多高科技企業研發出新環境科技來消化前一階段由工業資本所製造而無法消除的環境汙染,並從垃圾中循環再生適合人類生存的有機環境。這類型的新環境企業伴隨著新自然風格的生活方式已征服了80後新世代,正在世界上許多角落起著深刻的質變作用。
 然而,社會慈善企業可以完全取代國家福利嗎?當然不可以,因為永遠不夠。……………(作者是社會文化評論者)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4x112010100200378,00.html
2010-10-02 10:36:15
版主回應
芭比的盛宴(Babette's Feast)

導演:Gabriel Axel
編劇:Gabriel Axel
演員:Gabriel Axel
   Stephane Audran
   Brigitte Fedeerspiel
得獎:198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入圍:1988年英國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1988年出品 / 丹麥 / 103分鐘

◎ 劇情簡介

  一生都奉獻給主耶穌的牧師與兩名女兒馬汀娜與菲莉甫在丹麥的海邊小村傳教。牧師以嚴苛的律己生活教化村人,倒也相安無事,但對兩名美麗的女兒卻也無形中將之視為神的恩寵,雖有村中年輕人向其女兒示愛但均遭牧師拒絕。洛倫中尉向馬汀娜表達愛意、另一名音樂家艾奇巴賓發現菲利甫極有歌唱天分而欲栽培她。但因教義的約束,及牧師以兩名女兒為上帝的左右手為由而拒絕,這些曇花一現的情愛很快就煙消雲散了。
  牧師過世後,法國發生動亂,一名巴黎女廚芭比在艾奇巴賓的推介下到丹麥投靠兩姐妹。芭比只要求有個居處而不拿薪水,兩姐妹答應了。在芭比的料理下,兩姐妹更專心在傳教方面的事務。但延續著父親嚴厲的規律卻使得教會盛況不再,甚至村人們常因小事而憎恨起對方來。十四年後村人及兩姐妹欲為牧師百年冥誕聚餐,本來只預備簡單的食物,正巧芭比以前在巴黎買的彩券中了一萬法朗,芭比遂自願為村人作最正統的法式盛宴。
  兩姐妹與村人們見芭比陸續買回的食物如海龜、牛頭、鵪鶉、松露這些他們從未見過的物料,心中不免起了惶恐,於是眾人相約不對餐宴食物表示意見,以表示心中不為美食而動念。宴會開始時,久別的洛倫正好來到。洛倫已晉昇為將軍,他發覺每道菜很像當年他在巴黎吃過最好吃的餐宴,而據他所知,能作出這樣美味的廚師是一位女廚。
  美味當前,眾人漸漸被舌頭感受的欲望所征服;慢嚼細嚥,加上頭等葡萄酒的催化,宴會的氣氛慢慢改變。原本為了小事而自覺今生無法原諒他人的竟然與所恨的人開懷大笑起來,瞬間教會的周遭變得祥和寬容,每個人覺得看到的都是天使……。
  餐後眾人走出會場,每個人幾乎都寬容地原諒了別人,抬頭看天上,星星有如近在咫尺探手可得呢!完成了一場盛宴後,芭比一個人孤單地坐在海邊,風吹著她的秀髮與衣褲,她沒有流淚也沒有埋怨,也許只是對著海的另一邊遙想在動亂中失去性命的兒子和丈夫吧!

◎ 賞析

  宗教固然有教化人心的功能,但因人性的複雜多變,有時常有首尾無法相連之憾。從某個角度而言,人的心思領域是深沉難解的,加上善於隱藏,因此光明的教義往往因人的卑劣自私而略顯無力。
  牧師的宗教赤誠不容懷疑,但過度的詮釋反而誤了兩個女兒的幸福。也許真如牧師所說馬汀娜與菲莉甫是上帝的左右手,但偏離人性的自我約束雖是修道的路途之一,但反映在村人的互動中卻因一成不變的單調而漸喪失了它的功能。事實上牧師的全盛時期不無青春的誘因,兩名如花似玉的女兒吸引了無數男性教徒來教會,但當牧師一再拒絕任何人對兩個女兒的示愛,這分誘因與魅力就逐漸消失了。當馬汀娜與菲莉甫年華老去,則更註定這個教會的沒落,雖然兩姐妹依舊虔誠地守候在神的周邊,但也只能煮些難以下咽的食物救濟老人,甚至有時老人還偷偷將難吃的食物倒掉呢。牧師與兩姐妹對教徒的教化救贖也是以「嘴」為出發點,他教他們唱聖歌,以此來洗滌心靈,但卻忽略了嘴的另一功能——「吃」。
  口慾是人類一個重要的感覺,也許它會被界定在「罪」的界限中,但本劇卻是以滿足口慾而帶動的奇妙思維進而敘述一種心靈的救贖。這與佛家所云眼、耳、鼻、舌、身、意六識中一識通性者則全部通性是異曲同工。歌唱與飲食其實是「陰陽」的互動,聲音由內而出;飲食則由外而入;從另一種角度而言,欲有讚美則必然有對象,而這中間則潛藏著某種對讚美的對象有著期許。說得更清楚一點,因為吃才能活著,活著才能讚美主!所以說物質與精神是一體兩面互為表裡因果的。
……………
  摘錄聖經這段話,我們不難感受到芭比正是上帝的化身,但以電影角度,導演真正的訊息是上帝也是藝術家。在真善美的呈現中,我們見到餐飲創作的藝術,不僅表現了永生,更散發著互諒與寬容。
http://blog.roodo.com/hero.h/archives/160637.html
2010-10-02 10:39:3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