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04 08:14:09| 人氣11,832| 回應193 | 上一篇 | 下一篇

綠能產業(一)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綠能,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LED....傻傻分不清,會不會又是項<發環保財>的<不乾淨的乾淨能源>?

另參本館:

發環保財 不乾淨的乾淨能源 馬能源政策 氣候政治學 假科考之名 《石油世紀》 《石油耗劫》 兩岸油災 油價漲不漲 中國石油大戰略 《煤礦》 核能與核武

尹啟銘:太陽能、LED 小心不要像DRAM【聯合報記者陳曼儂09.06.24

經濟部長尹啟銘昨天表示,台灣經濟屬於「淺碟型」,不但過度依賴美國市場,而且集中在高科技、半導體,廠商其實並沒有掌握關鍵技術,就像DRAM產業一樣,因此太陽能、LED這兩大國內全力發展的重點產業也應避免重蹈DRAM業的覆轍。
尹啟銘昨天出席工商建研會的活動,以「全球變局下,台灣經濟的前瞻」為題演講指出,台灣的產業過於集中,例如DRAM業,產業自主性低、集中度高,每年還要提出大筆的技術移轉費用;產值很大,但是沒有關鍵技術,利潤少,常要「力拼(毛利率)保二、保三」,例如茂德光是技轉費用就高達一成。
他說,在景氣轉變的時候,掌握關鍵技術的企業可以減少產量,但台灣廠商就會受很大的衝擊,就像是淺碟子裝滿水,只要受到外力一點點波動,水就很容易濺出來。尹啟銘不諱言,太陽能、LED產業這兩大國內全力發展的重點產業,他都很擔心未來可能重蹈DRAM業的覆轍。
尹啟銘說,台灣是利用大陸作為生產基地,再把產品銷往美國,其實台灣倚賴美國市場最重,不是想像中的「傾斜中國」,但是目前中國是第三大經濟體,台灣必須重新定位中國。「台灣最好的市場機會都在中國大陸,為什麼要怕被人講是『一中』」?
尹啟銘說,經濟部預訂下周二(30日)公告實施開放陸資來台;7月1日到年底則為「對大陸宣導期」,經濟部將主動到大陸「招商引資」。
而對於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尹啟銘也表示,未來進口大陸貨可能會對台灣產業造成衝擊,經濟部正研究設置因應大陸進口損害救濟基金。
尹啟銘表示,他現在每天都會想一遍「台灣經濟的未來」這句話,因為每天都有所不同,他也建議企業家們每天花五分鐘來思考這個問題。

LED大起伏:真真假假的明星產業【萬寶週刊 2009/07/06劉岷村】

由於LED具有效率高(能量轉換率高)、壽命長(達3.5萬~5萬小時)、顏色多樣化的特點,被視為「新世代的光源」,因為應用端的價位高,所以過去日韓需求大,也吸引不少「明星」跨入這種產業!
LED成為「明星」產業
本土綜藝界天王吳宗憲,從年初就預告將在6月底從演藝圈退休,現在雖然看不出任何將退休的跡象,但他旗下的LED研發團隊「阿爾發光子科技」,在上櫃PCB公司翔昇(6114)董監事改選中拿下4席董事,吳宗憲更從高收入的「主持人」,變成要大幅增資的「董事長」!
吳宗憲表示,未來要將翔昇轉型為以LED為主要業務的公司,他去年5月成立了20多人團隊的「阿爾發光子科技」進行研發,目前已掌握3項專利,解決高亮度的散熱問題,號稱其生產的「LED燈」價格「只有」市價的「兩成」,要用超低價策略,強打剛起步的照明市場。不過,萬寶研究部同仁很懷疑他所說的「超低」LED燈價,一切尚待觀察。藝人白冰冰連賣冰品都做不下去,現在改做滷味;如果吳宗憲都能成功,那些LED大廠的碩博士經營者如何交待?
另一方面,6月17日,久未露面的香港女星葉玉卿,陪夫婿美國華裔富商胡兆明來台,與全球最大的LED導線架廠一詮精密(2486)簽約,拓展LED照明的品的美國市場。這位90年代紅極一時的美艷女星,日前才以約80億元港幣身價,獲得港媒《3週刊》選為10大富婆女星第6名,這次陪同夫婿來台簽約,為會場增添一絲星光。
胡兆明是美國唐人街知名的「超市大王」,在美國擁有22間超市,近年來更積極拓展觸角往房地產、銀行業發展。先前一詮已與胡兆明共同成立LED通路商「美國ULED」,這次一詮再透過百分之百轉投資的子公司盛世光電與胡兆明簽約,雙方共同搶攻美國LED照明市場,也宣示一詮從SMD導線架生產跨入LED照明應用市場的決心。不過,一詮今年Q1 EPS 0.43元,本業原來虧損,是靠庫存回沖利益,但目前上市櫃掛牌只有一詮是做「導線架」,Q2又因ASP單價漲價5~10%,Q2的EPS可能不錯,因為胡兆明擁有美國的零售通路,這種合作案比較看得懂。

再生能源三讀 綠能產值千億【經濟日報記者鄒秀明09.06.13

再生能源條例昨(12)日三讀通過,太陽能、海洋能、風力等都在發展範圍,業者樂觀預期,綠色能源產業可望加速在台生根。
台灣太陽光電委員會主席暨宇通光能董事長蔡進耀表示,法案通過一年至少將帶動300億元投資,貢獻就業人數起碼1萬人,一至二年內創造1,000億元產值。
以風力發電為主的東元電機董事長劉兆凱表示,企業界等待再生能源法十多年了,已自行努力很久,東元認為風力發電是目前最完熟的再生能源,該集團發展風電產業除了立足台灣,還要前進大陸風場的千億商機。
東元已與台朔重工、中鋼機械、先進複材和上緯科技組成風電聯盟廠商,計畫前進大陸卡位每年千億元的風力發電商機,初期是以福建和內蒙為灘頭堡,未來則視各省需求經營風場。
台灣風能協會副理事長童遷祥表示,台灣綠能業者過去多以國外市場為主,但法案通過後,有助業者投入研發,把台灣市場當作技術試點,再向外輸出。他建議,當綠能發電成本遠高於傳統能源發電時,政府可採用補助研發的方式,一旦成本逐漸拉近,則可補貼電價,促進綠能產業普及。
受到再生能源條例過關、台積電也宣布跨入綠能新事業等題材激勵,太陽能股昨天全面大漲,類股股王茂迪不畏台股走弱,一度逆勢大漲,合晶也持續走高,短暫掃除太陽能業目前市況低迷的氣氛。
業者表示,目前太陽能產業基本面未落底,第二季國內太陽能電池廠恐全數虧損,但再生能源條例屬於長線利多,預料實質效益將逐漸在一至二年內發酵。

綠能產業啟動 5年後產值上兆【聯合報記者李順德09.04.24

行政院會昨天宣布啟動「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政府分兩波推動「能源光電雙雄」與「風火輪」計畫,國發基金也將大型綠能產業列入優先投資項目;至二○一五年時,預估綠能產業的產值將達一兆一千五百八十億元,比目前產值增加一兆元,每年將可創造十一萬個工作機會,成為我國新的兆元產業。
經濟部所提「旭升方案」,今年起將展開四年補助十萬輛電動機車的計畫、再過兩年,台灣將完成全國七十萬盞交通號誌燈改為LED燈,今年起將展開氫能與燃料電池市場應用計畫,使台灣逐步邁入氫能應用時代。
經濟部長尹啟銘在行政院宣布,我國去年綠能產值為一千六百零三億元,到二○一五年的產值將增加一兆元,可望帶動民間投資二千億以上。旭升方案的推動,能源光電雙雄和將發展太陽光電和LED照明,「風火輪」將推動風力發電、生質燃料、氫能與燃料電池、能源資通訊、電動車輛等。
能源光電雙雄是綠能產業的主力產業,將形成完整太陽光電產業聚落,為全球前三大太陽電池生產大國。LED光電產業要成為全球最大LED光源及模組供應國。
經濟部對綠能產業提出五大發展策略,分別是技術突圍、關鍵投資、環境塑造、內需擴大與出口轉進。在關鍵投資上,大型綠能投資計畫將列為國發基金優先重點投資項目,能源局長葉惠青說,國發基金並未承諾匡列投資額度,也未訂出上限;但由國發基金投資創投,再透過創投去投資,可放大投資的規模。
行政院表示,台灣綠能產業發展是六大新興產業最具優勢的。
尹啟銘說,太陽光電面臨材料供應問題,未來將吸引跨國或國內業者投資,目前已有三家案子在進行。另外,政府將在五年內投入二百億元的技術研發經費,提升七項綠能產業和關鍵技術效率。政府也將投入二百五十億元,推動再生能源與節約能源設置和補助。

綠能產業啟動 5年產值上兆【聯合晚報記者林修全 2009.04.23

★將提供11萬人就業機會
★政府5年將投入250億補助
★技術研發經費約200億元
★帶動民間投資2000億以上
行政院院會上午由經濟部長尹啟銘報告「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預計2015年,讓綠能產業的產值達到1兆1580億元,每年度創造11.58萬個工作機會,成為我國新的兆元產業。
為達到六大新興產業的第三項「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目標,預計五年內投入200億元的技術研發經費,希望帶動民間投資2000億元,以250億元推動再生能源與節約能源的設置和補助;大型綠能投資計畫將列為國發基金將優先投資項目。
尹啟銘指出,我國2008年綠能產業為1603億元,旭升方案將分成「能源光電雙雄」和「風火輪」來兩波推動。前者是在我國良好的基礎和競爭力下,發展太陽光電和LED照明,後者是推動風力發電、生質燃料、氫能與燃料電池、能源資通訊、電動車輛。
第一波能源光電雙雄,2008年太陽光電產值為1011億元,希望2015年達到4500億元,每年創造4.5萬個就業人力,形成完整太陽光電產業聚落,為全球前三大太陽電池生產大國。LED光電產業要成為全球最大LED光源及模組供應國,達到5400億元產值,提供每年5.4萬人的工作機會。
尹啟銘說,太陽光電面臨材料供應問題,未來將會去吸引跨國或國內業者投資,目前有三家案子在進行。
第二波為風火輪方面,預計2015年成為亞太地區電動車輛主要生產基地、全球風力發電系供應商之一,以及成為全球燃料電池系統組裝生產基地,相關產值達到1680億元,創造每年1.68萬個工作機會。

業者建議:建構上下游產業鏈【聯合報記者鄒秀明 2009.04.24

行政院昨天提出「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太陽能業者同聲表示樂觀其成,建議政府除了有效補貼外,更要先配套整合主管單位,建構上下游產業供應鏈,才有利綠能產業茁壯。
太陽能產業今年景氣不明,加上油價回跌,茂迪、益通首季毛利率慘跌至個位數。
友達執行長陳來助昨天指出,友達內部長期關注節能、創能產業,一旦機會成熟,會積極投入市場。
他認為,若政府有意補貼綠能產業,可仿效德國模式,逐年減少補貼,刺激產業改善效率。
綠能科技總經理林和龍指出,政府出面可主導解決許多產業問題,例如先整合主管單位,快速顯現政策效果;也可利用國發基金在海外搜尋相關資源,替業者引入國外系統端的發電廠大單,或協助業者合作爭取國外大型標案。
太陽能電池廠旺能董事長梁榮昌建議,政府可帶頭整合系統端,例如可興建太陽能發電廠、智慧電網串接再生電源,以帶動國內綠能產業鏈。他指出,歐洲政府目前的補貼政策非常成功,金融業也願意配合政策放款。
台灣風能協會副理事長童遷祥則表示,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溫室氣體減量法應儘快完成立法,由於前者規範保證收購,後者限制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排放成本,兩相運作才能順利推廣再生能源。
他說,目前燃煤發電每度電力要排放零點九公斤的二氧化碳,歐洲目前碳排放每噸成本約廿、卅美元,如將碳排放成本列入計算,只要成本低於傳統火力發電以及碳排放環境成本的總合,就可以考慮發展再生能源。

躺6年的能源法 馬說了算?【聯合晚報記者王正寧2009.04.15

發展再生能源已是全球潮流,但是國內推動多年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遲無進展,讓馬英九總統不得不親上火線,再度宣示本會期完成立法。為了展現貫徹政令和提升效率的決心,過關是可以樂觀期待,但政府的綠能政策到底想清楚了沒,後續包括電費是否調漲等問題都必須通盤檢討。
馬總統上台後,節能減碳成為顯學,再生能源也更受重視,只是行政院雖列優先法案,卻未見優先通過的決心,如今總統再開支票,「六三三」支票已經跳票,可以預見府院黨高層絕對不可能讓「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虎頭蛇尾。
立法院遲遲未能審查過關,當然有業者的角力,太陽能和風力,還有半路殺出的生質能源,此外,還有收購價格的計算公式,在在都關係業者的利益,大餅怎麼分還在喬,法案自然走不出立法院。
推了六、七年,會讓引發軒然大波,導火線竟然是一家外商風力發電廠商要撤資,才讓府院重新關注此一議題。但是台灣到底需要什麼綠色能源?適合發展什麼能源?再生能源收購價格該如何才合理,漲價民怨如何化解,行政院應該有明確的答案。
馬總統不但要宣示本會期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而且其他包括溫室氣體減量法、能源稅條例等所謂能源三法也應一併討論,同時,更應清楚地告訴國人和業者,台灣要什麼綠色能源產業和政策,而不是跟著感覺走。

能源會議 擁核反核餓肚子激辯【聯合報╱記者李承宇09.04.16

全國能源會議果然成為擁核與反核的戰場,雙方各抒己見,第一個議題就激辯超過四小時;直到下午三點半,主席才宣布休息「吃午飯」。其間,連「核廢料是否該放在總統府」的提案,都引起熱烈論辯。
支持繼續發展核能的代表多著眼於再生能源現在就算盡全力發展,占總發電量的比率也十分有限,核能應該要做為邁向低碳社會的過渡性能源。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系教授李敏支持台灣應傾全力發展再生能源,「但做了之後,能源需求是否能被滿足?」他認為核能除了可以減低二氧化碳排放,燃料的成本也較穩定。
台電工會代表簡福添指出,沒有一種能源選項是完美的,從務實的角度看,應該要發展「一籃子均衡的組合」,台灣國土面積和地理條件的限制,所有再生能源大約能供應一○六億度電,但去年台灣全島需要的電量是二○五二億度。
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反對將核能列入低碳社會的過渡選項,因為核廢料容易造成安全威脅,成為恐怖攻擊目標;且若推廣核電,會壓抑其他再生能源發展空間。他認為發展綠色產業不但可以讓台灣有能源自主的空間,還可增加就業機會。
立委田秋堇表示,全球鈾原料大概只能維持四十到五十年,而台灣斷層密布、地震頻繁,不適合蓋核電廠。「核能不應有貴族、賤民之分」,她提議將核廢料放在用電最多的地方。會中也有反核人士提案,將核廢料存放在總統府。
台電昨天也成為反核人士砲轟焦點,董事長陳貴明認為沒有經過科學理性討論,不該把再生能源的比率訂得過高,否則只是「盲目喊價」;反核代表馬上回嗆:「如果台電做不到,就換別人做」。
【記者朱婉寧、李承宇/台北報導】外傳台電將在全國能源會議結束後,很快向原能會申請六部核能機組延長運轉,但台電及原能會昨天雙雙否認。台電主管表示,在減碳目標下,核能機組延役確實是最可行的方向,申請最快將於一年內提出,但不會是這幾天。

馬促溫室氣體減量 工商界反彈【聯合晚報記者陳志平09.04.15

馬英九總統上午在能源會議中宣示,善盡國際公民責任,在能源使用要節流、淨源。他說,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在2016年至2020年排放量要降到2008年水準,2025年降回到2000年水準,2050年排放量更降至只有2000年的一半。馬英九說,他知道這是雄心勃勃不易達到的目標,但若沒有規畫,工作就不可能起步。
馬英九說,世界195國有181個國家簽訂京都議定書,我們不可能自外於國際社會,不但不能逃避,還應積極回應,在必要範圍內,讓我們不能參與但與我密切相關的國際公約,成為國內法。
工商界反對溫室氣體減量法,六大工商團體下午為此拜訪行政院;官員表示,節能減碳是政府的目標與政策,溫室氣體減量法是達到目標的工具和手段,至於如何執行,政府會多聽各方的意見。
此外,馬英九在會議中提及綠能產業時,只點出光電和LED兩項,讓其他綠能業者憂心被排除。官員澄清說,總統提的是台灣有較好技術發展、競爭力的產業,包括風力發電等其他綠能產業,政府都不會排斥。
馬總統表示,未來我們的目標是,能源水使用效率每年要增加2 個百分點,能源使用密度在2015年時要比2005年降低20%,2025年要比2005年降低50%。他指出,今年2月21日提出今年經濟成長率-2.97%時,政府就決定未來六大產業發展方向,其中就包括綠能產業太陽能發電產業與LED產業。
馬英九指出,政府將在雲嘉南造林6萬公頃,並在嘉義、屏東、花蓮各推超過1000公頃平地森林公園,改善地層,並可與企業減碳相結合。

大家都想分杯羹 能源條例卡住>中時09-04-14顏瓊玉

 攸關產業發展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目前靜待立法院朝野協商,最關鍵之處再條例設有補貼條款,各路人馬搶進,太陽能、風力、水力、生質能業者等,都使勁渾身解數想要分一杯羹,如今躉購費率計價公式仍談不攏,該條例在立法院闖關已經邁入第八年。
 聽聞德商業者有意退出台灣的消息,從事環保運動起家的民進黨立委田秋堇急得跳腳,她細數這幾年在立法院為再生能源條例與各路人馬搏鬥的心情,「有一種想哭的感覺。」
 她說,該條例在民國九十一年第一次出現在立法院,第六屆第二會期原本有二、三讀希望,但焚化爐業者遊說民進黨立委李鎮楠和國民黨立委李永萍,希望草案將他們納入,經經濟部協調,原本以為已經沒事,結果李振楠卻在院會二、三讀時將法案拉下,功敗垂成。
 她說,進入第三會期,李振楠「想通了」,不再阻擋,換成無黨籍立委張麗善有意見,她希望納入「稻殼汽化發電」,為了精算運費、投資報酬率等,委員會討論到「昏天地暗」。張麗善後來因為農民抗爭作罷,但換成國民黨立委張碩文質疑為什麼太陽能補助特別多,還要求經濟部在休會期間召開三次公聽會。
 田秋堇表示,條文後來也加入水力發電,但限制是不可以有任何築堤築壩的「川流式水力發電」,於是,地方水利會也加入戰局,委員會討論有開始計算這部分的投資報酬率,「非常頭痛」。
 終於,在第六屆最後一會期最後一天立法院法案大清倉,田秋堇說,這是她「心中永遠的痛」,當時草案已經協商到幾乎成局,政府收購電價方面,太陽能每度十元、風力每度二元、離岸風力每度二.七元,只有水力發電價收購價有兩案,一是每度二元,一是三.四元,只要表決就過關,但立法院長王金平不主張表決,最後是國民黨團未簽字,草案再度胎死腹中。
 也因為有過去每度要多少錢收購的問題,田秋堇表示,本會期討論時改以公式計算,但大家對公式如何訂定又吵翻天,法案討論,又卡住了。


拚新能源 大陸打算砸下10兆【聯合報記者林庭瑤 2009.05.08

大陸國家能源局權威人士透露,新能源振興規劃草案已成,總投資金額超過人民幣兩兆(約台幣十兆元),近期將由國家發改委上報國務院,規模直逼四兆基礎建設刺激經濟方案。
中共副總理李克強日前指出,新能源引領新一輪產業革命方向,蘊涵巨大的市場空間;要把發展新能源,作為應對危機的重要舉措,把新能源提高到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中國證券報」報導,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人士透露,大陸國家能源局正制定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主要是加快推進新能源產業的新戰略。
在新能源產業的各行業中,風電將是未來的發展重點,太陽能利用受技術制約略有滯後,後續發展依賴於政策支援。而此次新能源振興規劃納入核電開發利用,核電發展可望加速。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表示,原有規劃中,風電裝機容量的目標是,到二○一○年,全大陸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五百萬千瓦。
另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從○四年開始,先後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安徽五個省,及河北、山東、江蘇、湖北四個省的廿七個地市,開展車用乙醇汽油試點工作,○六年產量達到一百六十五萬噸。
報導說,之前的規劃是,預計到二○一○年,燃料乙醇的年生產能力將達到約二百萬噸,生物柴油的年生產能力可達到廿萬噸,總計年替代二百萬噸成品油。在這次振興規劃裡,也有適當調整。

大陸節能補貼 拉動2.5兆消費【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09.05.22

大陸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宣布,將以財政補貼方式,推廣涵蓋空調、冰箱、洗衣機、平面電視等十大節能產品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預估,未來每年可拉動高達人民幣5,000億元(約新台幣2.5兆元)的消費需求,同時省電750億千瓦時。
發改委昨(21)日晚間以公布解振華日前接受人民日報專訪稿的方式,宣布這項規模更勝汽車、家電「以舊換新」的新刺激方案。解振華表示,大陸是家電生產和出口大國,對國民經濟影響大,而節能產品惠民工程主要是透過財政補貼,鼓勵民眾盡量消費節能產品,希望可以同時達到擴大內需與節能減排的目的。
解振華指出,去年下半年因為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的家電產品出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但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後,預估每年可以拉動人民幣4,000到5,000億元的需求,不只有效拉動消費,也能促進經濟平穩發展。
此外,隨著大陸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陸家用電器擁有量快速增長,但高效節能家電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卻始終徘徊在5%到15%。解振華表示,實施惠民工程後,高效節能產品的市占率可望在2012年提高十至20個百分點,達到30%以上,也促使企業加快提升節能技術,推動產業升級。
解振華強調,惠民工程的意義不只是拉動內需與改變產業結構,也會惠及百姓,幫全民省錢。因為一般來說,高效節能產品比普通產品貴,但在惠民工程補貼之下,消費者可以用較便宜的價格購買節能產品,不但省了購買成本,未來也能因為產品比較省電,進一步享受省下電費的優惠。
至於最關鍵的節能部分,解振華粗估,實施惠民工程後每年可以減排7,500萬噸二氧化碳,還能省電750億千瓦時,相當於少建15個百萬千瓦級的燃煤電廠。而且因為家電業屬於勞動密集產業,產業鏈長,擴大高效節能產品消費後會帶動企業投資與行銷、物流、售後服務等內銷網路,可望擴大就業機會。
至於惠民工程究竟如何補助,解振華指出,惠民工程為期三年,補助對象包括所有的節能產品消費者,產品則涵蓋能效等級一級或二級以上的空調、冰箱、平板電視、電機等十類產品,也包括已經實施的高效照明產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此外,為了方面消費者,並加強監管,惠民工程採取間接補貼的方式,也就是政府直接補助高效節能產品生產企業,消費者看到的已經是補貼後的優惠價格。

新能源產業 財政部力挺 【經濟日報記者何蕙安09.05.22

大陸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昨天宣示,將以財政支持新能源和節能產業,推動包括風力與太陽能發電、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等十大重點工作。同時以中央及地方財政補貼,鼓勵北京、上海等13個城市,在2012年前推廣不低於六萬輛新能源公車及計程車。
大陸財政部昨(21)日召開「全國財政新能源與節能減排工作會議」,據新華社報導,大陸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會中表示,國際金融危機仍在擴散,一些發達國家在應對危機時,施行所謂的「綠色新政」,刺激相關產業發展。
「我國人口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環境脆弱,經濟對外依存度也高。」李克強強調,綜合考慮國內外情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是促進消費、增加投資、穩定出口的重要結合點,也是調整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切入點;這方面發展的潛力很大,應重點給予扶持,努力實現產業化、規模化。
昨天座談會由財政部部長謝旭人主持,張少春在會中表示,在發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的過程中,政府主要是提供基礎平台,透過財稅等政策引導,建立利益調節機制,並支持新能源和節能減排技術、產品推廣應用。
張少春宣布,大陸財政部目前已擬定十項重點工作,包括以補貼方式支持風電與太陽能發電市場,並先在上海、北京等13個城市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並改造大型公共建設與居住建築,加強環境監測系統,補助城鎮汙水管建設,加快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
淘汰落後產能部分,財政部則打算實行地方政府負責制,獎勵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淘汰電力、鋼鐵等13個行業落後產能;另一重點則是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用間接補貼消費者的方式,鼓勵消費者使用與購買節能環保產品。
李克強強調,此波重點工作的目標要結合政府的引導力量與市場機制,一方面健全財稅政策,一方面加快利用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和清潔生產,擴大終端消費。

陸節能工程 商機逾2兆 【聯合報09.07.18

大陸龐大內需商機又添一樁:節能市場。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官員呂侃透露,今明兩年,大陸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投資需求,將超過人民幣四千億元(約台幣二兆);循環經濟重點項目投資需求超過人民幣五千億元(約台幣二兆五千萬元),城鎮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投資需求達人民幣四千五百億元(約台幣二兆二千五百億元)以上。
「新華社」報導,在山東煙台市召開的泛黃海中日韓經濟技術交流會議上,呂侃說,中共正不斷加大節能產品推廣力度,去年通過財政補貼方式,推廣節能燈六千二百萬支,今年計畫推廣一億二千萬支。中國積極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通過財政補貼方式,對能效等級達到一級或二級以上的空調、冰箱、平板電視等十類高效節能產品,加大推廣力度。

18.5兆 歐洲企業合建太陽能廠 【聯合報╱編譯莊蕙嘉2009.07.14

十二家歐洲企業十三日宣布,將集資四千億歐元(約台幣十八.五兆元),在北非和中東地區打造大型太陽能發電廠,供應歐洲零二氧化碳排放的乾淨電力。到二○五○年之前,這些太陽能電廠將可供給歐洲百分之十五的電力。
這項計畫名為「沙漠科技」,參與企業不乏知名公司與跨國企業,包括工程技術商艾波比(ABB)和西門子、德國能源公司E.ON 和RWE、德意志銀行與慕尼黑再保集團等。
太陽能電廠將興建在北非摩洛哥、突尼西亞、埃及以及中東約旦等國沙漠,將電力透過三千公里的傳輸線路送回歐陸,光是建造傳輸線路即需斥資四百五十億歐元。
北非撒哈拉沙漠一年日照超過四千八百小時,是德國的三倍。
根據該計畫,太陽能電廠產生的電力可達一千億瓦,約為一百座發電廠的產能,或相當廿座傳統的核電廠。西門子公司還指出,地球上沙漠六小時內接收的能量,比全人類一年所需還多,在長寬各三百公里面積興建的太陽能發電廠,就能滿足全球需要。
參與企業十三日在德國慕尼黑簽署合作備忘錄,主持簽署儀式的慕尼黑再保集團執行長彭哈說:「今天我們朝此計畫實施跨出了一大步。」這些企業發表聯合聲明指出,太陽能發電廠將回饋一定比例的電力,給設置發電廠的國家。埃及能源部、約旦王儲和阿拉伯聯盟也派員參加簽署儀式。
彭哈樂觀表示,若以歐洲民眾分攤計畫成本來算,每人出資將不到一千歐元(約台幣四萬六千元)。
質疑此計畫的人士擔憂,北非政局不穩,在此興建太陽能電廠,將使歐洲能源供應橫生變數。
參與這項計畫的企業代表將於十月底前成立一專案辦公室,於三年內完成可行的投資計畫,建立電廠架構。

中國商 快攻美太陽能市場【聯合晚報 2009.07.11

美國俄勒岡州尤金市近日出現一家名叫Centron Solar的公司,專門出售在中國製造的價格低廉太陽能板,有志從這裡進軍,搶食全美日益擴大的光電市場。
這家公司動作奇快,上個月才取好名字,兩周就在尤金市租下總部和一座750坪的倉庫,五天前從中國進口第一批價值一百萬美元(台幣3300萬元)的太陽能板。
公司創辦人袁海洋出生於中國,曾任中國江蘇林洋新能源公司 (Solarfun)高級副總裁,20年前遷居尤金市。林洋新能源在那斯達克掛牌。
Centron動作之快,俄勒岡州經濟發展官員和潛在的競爭對手SolarWorld都嚇一大跳。SolarWorld是德國太陽能大廠,在全球各地有據點。
Centron Solar現有十名員工,打算跳過中間商,直接賣太陽能板給安裝業者。它大部分製造作業將在中國,可是計畫未來兩年在美國各地興建多家裝配廠,到明年初員工預計將增加到兩、三百人。
中國企業正推動幾乎每一製造部門的競爭,而Centron代表它們激進的非傳統做法。
美國未來幾年可能追隨歐洲積極擴展太陽能,中國製造商十分渴望打進這個市場。中國由於工資低廉,能夠以低於歐美的成本製造太陽能板,Centron Solar甚至保證提供比同業低至少10%的價格。46歲的袁海洋說:「我們的任務很明確,我們希望製造便宜到八成美國家庭不需政府補助就用得起的太陽能板。」
目前太陽能業者競相降低太陽能板的價格,希望搶先達到與利用傳統石化燃料大致相同的發電成本。
Centron Solar已提供樣本給一些安裝業者,俄勒岡州最大的太陽能包商「先進能源系統」 (AES)正在測試這些產品。AES說:「我們正在拿全世界所有最好的裝備來比較分析,不過他們絕對有機會。這個市場才剛剛起步。」

綠能再不卡位 美國恐被中國擊垮【聯合報佛里曼/王麗娟摘譯09.07.06

我能徹底擊垮你嗎?

10年來,每當我到中國和他們討論中國的汙染與能源問題時,有些中國年輕人會說:「嘿,你們美國使用廉價煤炭和石油,骯髒的成長了150年。現在該輪到我們了!」
這個論點很難駁倒。後來,碰到這種說法,我的唯一回應方式是:「你說的對。是輪到你們了。隨便你們愛搞多髒就多髒。不急,慢慢來。在中國被汙染搞得窒息死亡時,我認為,美國只要花上五年,就能發明中國需要的所有潔淨能源科技。然後我們會到中國,把潔淨能源科技賣給你們,我們會在下一個全球的偉大產業中,徹底擊垮你們。讓美國超前5年,好極了,我個人認為10年更好,所以慢慢來。」
聽到這樣的回答,中國人會先是一楞,接著聽懂了。哇,能源這東西不單是全球暖化而已!在每隔15年即增加10億人口的世界,能源與自然資源需求將飛漲。因此,生產乾淨能源及有效率的潔淨能源科技將是下一個全球重要產業,而中國必須躋身其中。
唔,中國已晉身其中,而且是大咖。現在我害怕的是,我認為,中國會在能源科技上「打得美國落花流水」。
是的。你可能以為中國只要繁榮,不管汙染。他們曾經這樣,但已不是了。中國發現,他們需要追求綠能,已有太多人因為汙染、氣候變遷而無法呼吸、捕魚、游泳、開車,甚至看不見。關於需要,我們知道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需要為發明之母。
中國現在正努力發明更多的節能與潔淨能源系統。而當中國以低成本的平台,大舉發展太陽能、風力、電池、核子、節能科技時,你知道要小心了!你買的,不再只是大陸製的玩具,你還將從中國購買能源的未來。
與全球分享潔淨能源點子的「氣候工作」執行長哈維說:「中國一直在進步,意圖登上綠色科技的龍頭。中國已啟動全球野心最大的節能計畫,於5年內將每單位產值耗用的能源降低20%。中國的做法包括執行遠高於美國的汽車燃料效率標準,以及要求千大企業落實節能目標。中國同時於全球積極部署再生能源,且進度超前。」
美國總統的經濟復甦諮詢委員會草擬的報告寫道,若美國無法採行經濟減碳計畫,將繼續讓出新能源科技領導地位。全球10大太陽光電系統製造商,目前僅2家在美國,10大風力發電機廠中美國只有2家,而10大先進電池廠僅1家在美國。換句話說,全球頂尖再生能源廠僅六分之一在美國。永續性科技如太陽能、風力、電車、核子與其他創新科技,將驅動未來的全球經濟。我們可從今天起投資一些政策,開始打造美國在這些新產業的領導地位與就業機會,我們也可一切如常,繼續向歐洲購買風車、向日本買進電池、向亞洲購買太陽能板。
沒錯,仔細觀察由拉札投資銀行臚列的各種10大清單,將發現,其中以日本公司最多,接著是歐洲、中國,最後才是我們。
這是我支持美國氣候/能源法案的原因。如果美國不逼自己啟動潔淨科技的創新,針對碳排放訂定對的價格,針對節能訂定對的規定,我們將在下一個偉大的全球企業中落後。
所以歐巴馬認為擴大健保比能源/氣候法案來得急,我並不同意他的看法。
健保與能源/氣候可以並駕齊驅。我們需要兩者。試想,要不是網際網路10大以美國公司居多,美國今天會有多窮。如果美國無法在能源科技10大中多多卡位,未來將負擔不起像樣的健保。絕對不可能。

美清淨能源法 眾院過關了【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 2009.06.28

美國眾議院26日以些微差距,通過一項清淨能源法案。這是美國首度立法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立下減排標準,使得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綠能政策獲得一次艱難的勝利。
美國眾議員以219票對212票的比數,通過這項稱為「清淨能源與安全」的法案。該法將逐年限縮美國工廠與電廠排放的溫室氣體,鼓勵發展風力、太陽能等永續綠能。歐巴馬希望,這可以為美國創造數以萬計的新「綠領」工作。
新法還需參議院通過,預期將有更激烈的論辯。反對者認為,這項法案將墊高美國的能源使用成本,迫使大量工廠、煉油廠遷出美國,重創美國經濟。但眾議院的勝利已讓歐巴馬下個月到義大利出席能源與氣候變遷高峰會時,取得道德制高點。
法案明文規定,美國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到2012年時,必須比2005年的排放量降低17%,2050年時更必須降低83%。這將迫使企業減少使用石油、燃煤等化石燃料能源,降低對外國石油的倚賴;企業也將被迫轉而發展零排碳的替代性能源,車廠將研發電動車技術。當前美國電廠與運輸倚賴的能源有95%來自燃燒化石燃料,必將面臨巨大變革。
新法案將為美國創造一個「設限與交易」的溫室氣體排放配額市場,配額用不完的企業可以賣給需要排放的企業,新創企業也可藉由植樹造林等吸收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計畫,創造可出售的配額。
在當前艱難的經濟局勢下,眾議院論辯整天的焦點集中在這項逾1,200頁法案對就業市場的影響。
民主黨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強調這將為美國創造新工作,「讓我們投票支持工作」。共和黨眾議院領袖貝納卻譴責說:「這是眾院審過最大規模的謀殺工作法案。」
美國石油公司與企業界強力反對這項法案,積極遊說參議院封殺。美國商會發表聲明說:「這是一個不顧現實的作法,將會進一步傷害經濟,減少美國的工作。」但原本強力反對法案的發電業者,卻因取得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免費排放配額,轉而支持這項立法。
美國參議院已定下立法期限,將在9月中之前完成相對應的能源法案,交付表決。參議院的反對勢力預料將更為猛烈,參議員多半同意「設限與交易」機制將墊高能源成本,但對漲價的幅度意見兩極。

美眾院通過減排法案 德官員:還不夠【中央社2009.06.28

美國眾議院26日通過能源法案,立法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德國官員對此表示讚揚,不過也指出美國的減排努力,仍無法滿足國際社會的期望。
德國環境部長嘉布瑞爾(Sigmar Gabriel)在「第一電視台」(ARD)受訪時表示,相較於前總統布希拒絕訂下具體的減排目標,美國眾議院通過的法案的確「跨出了一大步」。
不過他指出,對於國際社會對美國的期望而言,「還是不夠」。
剛通過的「美國乾淨能源安全法案」,規定工廠和發電廠的排碳量在2020年時,較2005年降低17%。
嘉布瑞爾說,如果將基準年提早到京都議定書規定的1990年,到了2020年,美國只減少6%到7%的排放量;反之,歐洲聯盟是20%,德國甚至追求40%的目標。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年底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世界各國將就2012年後的減排達成新協議,嘉布瑞爾憂心,美國的法案恐帶來負面效應。
他說,俄羅斯、日本、加拿大、乃至澳洲,全都可能躲在美國的背後,不願全力推動減排。
美國國會立法,跨出對抗氣候暖化的第一步,近年來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中國的立場,也就特別受到國際關注。
中國氣候變化談判特別代表于慶泰,兩週前接受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專訪時曾建議,中國有15%到20%的碳排放量,來自對歐美市場的出口產品,因此排放量的一部分,應該累計到這些購買中國產品的國家。

美減碳關鍵…握在外國人手中【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 2009.06.28

美國總統歐巴馬希望藉由大膽的減碳計畫,提高美國的能源自給能力,降低外國的影響力。但事實是,新通過的法案能否成功「減碳」,關鍵卻可能握在外國人的手中。
這是因為新的「清淨能源與安全法案」,讓廠商可以用植樹、護林等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抵銷」(offset)掉排放的溫室氣體,以創造可用的溫室氣體排放配額。這些「抵銷」配額有半數可以藉由在外國執行的吸碳計畫來取得,而且如果美國境內無法提供足額的碳抵銷計畫,最高還可讓外國供應四分之三的碳抵銷配額。
「抵銷」方式可提供的碳配額非常巨大。美國在2007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等同於71.5億噸的二氧化碳,而抵銷計畫可提供的配額就高達20億噸。
提供這麼龐大的碳抵銷配額,是因為若非如此,美國想達成2020年減碳13%、2050年減碳83%的目標,勢必急速提高發電與能源成本,造成難以負擔的減碳費用。由於電廠可以購買抵銷計畫來增加排碳配額,實際的減碳衝擊將沒有計畫數字那樣激進。依照眾議院通過的法案來估計,美國的燃煤發電量到2020年時將減至1,950兆瓦小時,僅比2005年的1,992兆瓦小時微減2%。
因此,美國的發電廠將有很大比例倚賴巴西的雨林復育,或是在中國的造林計畫,來降低減碳成本。立法者認為,比起直接關閉燃煤電廠,轉成目前仍昂貴的風力、太陽能等綠能發電,在國外執行抵銷排碳計畫的成本低廉許多。
但這也讓美國減碳計畫的成敗關鍵轉到境外,同時也把減碳的「綠領工作」輸出到美國以外。這都不是歐巴馬用來說服美國人接受減碳計畫時所倡導的願景。
法案厚達1,200頁,也說明對抗全球暖化牽扯的政商角力有多麼龐大。舉例來說,在農業團體遊說下,美國境內農業的「碳抵銷計畫」交由農業部監管。而在美國環保署(EPA )之外,還要成立一個獨立委員會來審核碳抵銷計畫的真偽。從美國金融監理的失敗可說明,疊床架屋的複雜監理制度總是誘發更多的鑽漏洞機會。美國減碳的前景,因此仍籠罩在濛濛煙霾間。

各國政府撐腰… 綠色投資大舉回籠【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 2009.06.29

美國眾議院上周通過清潔能源法案,意味歐巴馬政府的綠能政策可望順利實施,事實上,今年第一季銳減的綠能投資,從第二季開始已大幅增加,顯示民間業者不畏經濟衰退,看好綠色能源的長期好景。
年初時綠色投資的前景看起來黯淡無光,全球對各類綠色能源計畫的投資在第一季降至13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銳減53%。多家美國能源企業如FPL集團和美國電力公司(AEP)延後興建數十億美元的風力及太陽能發電廠,債市凍結導致對環境有利的計畫難以籌資。
但情況已開始好轉,綠色能源公司第一季只從股、債市籌募到1億美元,但第二季已籌集到數十億美元。倫敦能源研究業者新能源金融公司總編輯麥克隆說:「對高風險、高收益投資的胃口回來了。」
因應全球暖化將為勇於嘗試的企業創造商機。全球政府已承諾對環保計畫投入數十億美元,從綠色能源研發到更嚴格的汽車排放標準無所不包。美國聯邦碳交易計畫這類更嚴格的規範,也意味汙染者一定得設法節約能源。顧問業者德勤公司(Deloitte)歐洲再生能源主管韋伯說:「各國政府正大舉投資綠色能源產業,一旦銀行再度增加放款,綠能產業將快速復甦。」
清潔能源是許多投資人的首選,美國總統歐巴馬已從7,870億美元振興經濟方案撥出800億美元來鼓勵再生能源投資,這筆錢已激勵西班牙Iberdrola Renovables和葡萄牙EDP Renovaveis等公共事業擴大對美國市場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其他政府主導的計畫,尤其是中國和歐洲,也刺激民間部門增加支出。
綠色投資回籠並不侷限於公共事業,如全球最大風力渦輪機製造商丹麥Vestas公司4月底透過發行股權輕易籌募到10億美元,這筆錢將用在擴充營運和推動成長。太陽能電池製造龍頭德國Q-Cells公司為因應當前與未來需求,在上月出售挪威太陽能業者再生能源公司(REC)17%的股權,換取7.4億美元資金。
事實上,分析師認為綠色能源產業可望比營建或不動產搶先一步復甦。
綠色投資大舉回籠激勵主要再生能源公司的股價今年來大漲近75%。

大陸 對碳關稅說不【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 2009.07.06

美國擬對進口產品課徵「碳關稅」,大陸商務部表明堅決反對,痛斥這是「貿易壁壘」。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8日將在義大利出席八國集團(G8)會議,將會晤美國總統歐巴馬,預估「碳關稅」將成為中美攻防焦點。
歐巴馬政府致力推動綠能政策。美國眾議院日前驚險通過「乾淨能源安全法案」,法案授權政府限制工廠、煉油廠、發電廠等排碳量,規定美國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到2012年,必須比2005年的排放量降低17%,2050年更必須降低83%。
大陸商務部上周五(3日)在網站上公開指出,中國堅決反對實施「碳關稅」,並補充說,這類條款可能引發「貿易戰」。
商務部發言人姚堅指出,中方一貫主張與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但部分已開發國家提出對進口產品徵收「碳關稅」,違背WTO的基本規則,是「以環境保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
中新社報導,4日在北京舉行的全球智庫峰會論壇上,與會學者對「碳關稅」也熱烈討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樊綱也說,「現在世界上有一種新發明浪潮,發明新的貿易保護手段,包括技術的、安全的、環保的手段。」
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淮在論壇上表示,去年全球四成的反傾銷、七成的反補貼都是針對中國。
今年第一季全球新增的反傾銷、反補貼增加18.8%,其中超過三分之二是中國產品。
早在3月,美國華裔能源部長朱棣文曾向國會說,如果其他國家沒有為碳排放付費,為限制碳排放,美國應考慮向這些國家徵收「碳關稅」。由於中國大陸是能源消耗量較大、溫室氣體排放嚴重的國家,美國此舉明顯針對中國產品。
據統計,中國去年對美出口機電產品總額達1,528.6億美元,占對美出口總額60%。
如美國徵收「碳關稅」,將對中國出口產品帶來嚴重影響,此舉還可能引發歐盟仿效,使中國外貿出口「雪上加霜」。
在本周「八加五」峰會期間,將舉行「經濟大國能源安全與氣候變化論壇」峰會,胡錦濤與歐巴馬的會面也將登場,預估受到中國企業及中共高層高度關注的「碳關稅」問題,將成為中美的攻防對話焦點。

投入節能戰略 比反對好【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 2009.07.06

美國擬對進口產品的碳排量徵稅,大陸商務部堅決反對「碳關稅」。亞洲製造業協會首席執行官羅軍指出,新能源戰略不只是美國的利益,而是金融危機後新一輪經濟起飛的發展方向,中國大陸應更積極投入到節能與新能源戰略中。
明報報導,對於大陸商務部回應美方「碳關稅」說法,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表示,「美國自己還沒有盡減排責任,就對中國施壓。」他分析,這是今年底丹麥哥本哈根國際氣候會議為減排目標定案前,中美兩個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之間的談判角力。
時殷弘指出,中國的表態無可厚非,但僅是反對「碳關稅」,並不能解決美歐聯手向中國施壓的難題,中國必須拿出更積極的節能減排行動方案,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國際壓力。
中新社援引羅軍指出,美國「乾淨能源安全法案」對於金融危機下的美國意義重大,歐巴馬在任期內會把新能源戰略發揮到極致,主導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戰略的重要法寶。
羅軍認同,美國推出「碳關稅」是一種不公平的行為,是新的貿易保護政策,但即使沒有美國壓力,中國自身也必須減少碳排放、推動綠色製造。
羅軍指出,現在中國唯一能做的不是反對歐巴馬政府,那不是明智的選擇,而是應該積極參與,適應規則,有所作為,因為「乾淨能源戰略」也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
羅軍分析說,由於中國製造業起步較晚,很多技術還不成熟,對能源需求大,必須加快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節能減排戰略。各級政府應該採行綠色GDP戰略,把「二高一資」企業消滅在萌芽狀態。

全球暖化兩大殺手 攜手減碳>中時09-07-30實習記者黃怡蓁

 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於廿八日在美國華盛頓閉幕,能源和氣候合作問題首次作為中美高層對話的重要議題。中美兩國為全球最大的兩個溫室氣體排放國,排放總量占世界總排放量的四○%,因此需要在新能源領域加強合作,以減少各自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雙方於廿八日簽署兩國加強在氣候變化、能源和環境方面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由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和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出席簽字儀式。
 希拉蕊表示,此備忘錄建立在雙方合作的基礎上,不僅為中美兩國未來在氣候變遷議題上提供了溝通平台,也為兩國支援國際氣候變化談判、加快向低碳經濟轉型提供了指導方向。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表示,氣候變化、能源及環境問題是中美兩國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中方高度重視與美方開展氣候變化和能源環境領域的合作。
 就氣候變化問題,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表示,雙方就如何減少排放、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起草的新全球控制氣候變化目標進行廣泛磋商。
 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針對此議題表示,清潔能源和氣候變化對未來幾年的中美關係將具有關鍵性的影響。他也表示,能源和氣候變化攸關中美兩國的經濟和安全利益,今後數十年內在這一領域內的行動將會影響全世界的未來。
 儘管此一諒解備忘錄還缺乏實質性的內容,不過它預計將成立一個中美生態合作委員會,以共同準備將於年底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

中掀綠色革命 挑戰歐洲拚龍頭>中時09-06-11連雋偉

 中國大陸準備掀起綠色革命,將在未來十年內大幅提高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並於二○二○年讓再生能源占中國能源總消耗的五分之一,一舉超越歐洲,成為全球再生能源領頭國家,一場涉及上千億元人民幣的綠能商機,也就此點燃。
 正在倫敦訪問的中國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接受英國《衛報》專訪時表示,經評估,中國大陸可輕鬆超越目前設定的二○二○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因此,現已將兩項再生能源發電量目標,提高到原來三倍。「按既有計畫,風能發電目標是卅千兆瓦,新的目標是二○二○年達一百千兆瓦」。
 「到二○二○年,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也將可達到原先目標(三千兆瓦)的三倍。」張曉強說。目前大陸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僅一二○兆瓦。因此新的目標相當於在十年間提升七十五倍。「我們正制定一個發展再生能源計畫。我們確信中國至少可達到(可再生能源占)總能源消耗二○%目標。」
 報導稱,儘管中國仍相對貧窮,但這一目標已與歐洲不相上下,對歐洲自詡的在再生能源領域世界領先地位發出了挑戰。
 中國另一雄心勃勃的計畫是在今年內安裝一億隻節能燈泡。為達上述目標,中國政府計畫將其四兆人民幣經濟刺激計畫中一大部分金額,投注於低碳專案。匯豐銀行全球研究中心估計,對於綠色專案的投入,可能超過整個經濟刺激計畫三分之一以上。
 中國還相信,經濟復甦計畫中,將會帶來對資源更有效的利用,以及對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提升。
 張曉強稱,中國正在與美國減碳談判中扮演積極和建設性角色。他表示,中國政府願考慮對相對經濟增長的碳密集度(單位GDP的排放量)限制。

呼倫貝爾沙很大 引河造綠洲>中時09-06-11陳筑君

 被稱為北中國生態保護「夜明珠」的呼倫湖,長年扮演著孕育中國最大、最肥沃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重要角色。但如今卻面臨草原嚴重沙化,數據顯示,呼倫貝爾沙化面積已攀升為中國第四大沙地,呼倫湖已縮減約五百平方公里;然草原上人們憑著拯救「母親湖」的愛心,沙化已漸被扼住「咽喉」。
 呼倫貝爾沙化土地面積已逾一三○萬公頃,躍升為中國第四大沙地,其中,更形成三條不規則分布的沙帶,備受世人關注。據悉,此三條沙帶面積達八八萬公頃,流動沙地約四萬公頃,半固定沙地近六萬公頃,另有近三百萬公頃的潛在沙化區域。

 沙化逾一三○萬公頃 中第四大沙地

 隨著草原沙化,當地以牧草為生者即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五十七歲雙眼失明的蒙古大娘巴利基德瑪表示,自兩千年後,自己擁有的七千多畝草場就逐漸沙化,現時已有逾六千畝草地無法牧草。而沙化後的牧場導致租金更趨廉價,一畝沙化的草場,三年的租金僅有三至四元人民幣。
 但導致呼倫貝爾大草原出現三條沙帶的罪魁禍首,並非天氣乾旱或過度放牧,據《廣州日報》報導,其真正原因需追溯至十九世紀沙俄對樟子松的過度砍伐。據了解,自一八八六年,沙俄攫取了中東鐵路修築權後,當地的樟子松林就被砍伐殆盡,使固定的沙丘成為半固定沙丘,經天氣乾旱等因素後,漸成沙帶。

 沙俄過度砍伐樟子松 成為罪魁禍首

 生態的浩劫終於引起當地民眾與大陸官方高層的關注。幾年前,呼倫貝爾市啟動「引河入湖」工程,直接從海拉爾河修建引水溝渠,將河水引入湖中,每年能為呼倫湖補水七五億立方米。○八年七月,呼倫湖水位結束連八年下降,首次出現上漲,由於今年春節降雪充沛,待夏季時,融雪亦將陸續注入呼倫湖。
 而在春夏交接的此時,這些沙帶上甚至長出蒿草的綠芽,一名當地導遊就說:「在沙漠中栽種植物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但當地人絲毫不放棄,今年種不活,明年接著種,明年種不活,下一年再來,所以這片沙帶上已長滿了小草。不用幾年的時間,這裡的沙帶就會一個個再變成綠洲!」


抗暖化 雙重標準有理
中國時報 2007.05.14 黃之棟(英國愛丁堡大學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

日前在泰國曼谷舉行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會議,集結了世界各國的代表與專家,一同討論如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會中中國、印度、巴西等國力主歐美各國應該為暖化問題承擔更多的責任。其中中國代表更因為主張在報告內加上「已開發國家必須對自工業革命以來,絕大多數的溫室氣體排放負責」等字眼,遭到各國圍剿,以致會議一度陷入僵局。歐美各國媒體在報導此一事件時,莫不以略帶譴責的口吻,呼籲各國不應該在措辭與政治等枝節問題上打轉,而應該實質討論如何有效減緩溫室效應。
由於報導的影響,筆者參加蘇格蘭地球之友會活動時,一位平時拘謹嚴肅的英國老先生也不悅地批評道:他們在歐洲力行減量,但有些國家卻仍不顧後果地照常排放廢氣。他說:地球只有一個,二氧化碳也只有一種,會產生溫室效應的那一種。
但二氧化碳真的只有一種嗎?在實驗室裡持這種二氧化碳的分子性質、構成或是影響都相同的看法,當然無可厚非。由於實驗室中的二氧化碳大多與外在大氣系統的變化無涉,因此刻意在二氧化碳之中區分其來源為何,當然也沒有任何實益。不過,在以整個地球為單位,探討人與自然的交互影響時,同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所產生的溫室效果,可能代表著截然不同的意義。
幾乎人類所有的活動甚至是「生命」本身都會產生二氧化碳,因為不管是呼吸的時候,還是乘飛機遨遊天際之時,都會有二氧化碳的產出,因而二氧化碳與人們的生活可說是如影隨形。但是,由呼吸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與因豪華旅行而起的二氧化碳在性質上可否等同看待,則是一種價值判斷的問題,而不再只是事實的描述而已。如果我們不對生存排放(survival emissions)與奢華排放(luxury emissions)加以區分,這個「不區分」本身也同樣有著強烈的價值判斷。
哲學上有所謂「應然意味著能力」的原則。簡單來說,當我們認為某人(或某國)有責任做某事時,這個責任必須是能夠履行的責任,因為強求某人完成一件「不可能的任務」,也是一種不道德的表現。對那些背負著龐大人口壓力的貧窮國家來說,該國絕大多數的排放都來自生存排放(如洗衣、燒飯、甚至呼吸等等)。這類排放不但很難有減少的可能,要求縮減這類排放本身也是不道德的(我們有權要求他人不要呼吸嗎?)。
另一方面,雖然我們常常說數字會說話,但同樣的數字也會說謊。光從數字上看到中國馬上要成為世界第一大排放國,並不當然意味著他們也必須採取與歐洲同樣的標準。由生產與消費的角度來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歐美各國的社會結構以服務業為主,因此他們二氧化碳的來源大多來自發電或是交通工具而來的排放。反觀中印兩國,近年來由於經濟高速發展,這兩個國家幾乎已經成為世界的工廠與全球注目的焦點。然而,連續多年的經濟高騰看似成果豐碩,但要等雨露均霑到動則十億的人口身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大家只看到兩國輝煌的經濟成果,卻忘記這兩個國家基本上還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事實。
歐洲國家近年來不遺餘力的進行「漂綠」(greenwashing)工程。不只民間企業拿環保包裝自己的品牌形象,政府更是全面綠化自身政策。但是,歐洲之所以得以優雅地高唱環保,很大的原因來自他們把工廠移轉到了他國,這等於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算在他國頭上,再高嚷著要別人減量。結果是污染算別人的,享受則算自己的。

暖化的問題當然是一個全球化的挑戰,需要各國共同承擔。但共同承擔卻不意味著責任也需均擔。歐洲各國當然有理由理直氣壯的指責美國開大車,他們自己也可以棄小車改搭公車,但是絕對沒有權利要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一直得坐牛車。

溫室減量?只見大國討價還價【聯合報╱陳欣之/成大政治系副教授07.12.15

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仍只見大國假環保之名,進行討價還價權力競逐的遊戲。全球環保人士可能必須正視在國際舞台上,政治考量永遠凌駕道德訴求。
目前該項會議已進入擬定未來減排目標的關鍵時刻,不過美國等大部分工業先進國家的態度仍令人失望。
歐盟建議,以一九九○年為基準,在二○二○年之前將開發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削減百分之廿五到四十,更訴請開發中國家在內的全球國家,在二○一三年起十至十五年內,減少全球整體排放量。然而在部長級會議舉行之前,美國、日本和加拿大已經明確拒絕訂定有約束力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另一方面,美、日等工業先進國,面對中國大陸、印度暨巴西等新興發展國家,彼此在場上相互較勁,就減排數額、環保技術移轉暨資金援助等問題討價還價。
美國與日本等國,認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位的溫室氣體排放大國,應承諾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減排數額。中國大陸在表面上聲稱氣候變遷是國際社會應該共同努力的問題,同時認為應付氣候變遷的國際責任應有所區別。中國要求工業先進國家應為率先減排,為其歷史排放承擔責任,同時中國要求先進國家應向開發中國家轉讓技術和提供資金,幫助開發中國家減排。美國與日本則聲稱,環保技術的轉移需保障先進國家的智慧財產權,也就是要付費!
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締約國會議,沒有看見為阻止全球暖化悲劇的無私與合作,卻看見大國之間壁壘分明的討價還價。
美國與日本等工業先進國家雖不敢違逆環保的訴求,卻在減排數額與向開發中國家移轉環保技術上再三保留。中國大陸、印度暨巴西等國看似開發中國家的利益守護者,但也不願犧牲本國的經濟發展前景,拯救全球的生態劫難。
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的一百七十餘國,都矢志愛地球,但是一討論到本國的經貿與政治利益,就又都語帶保留。政治考量凌駕環保訴求,可能是所有環保支持者的錐心之痛,但是如果環保人士未能正視一個不願面對的真相,對各國政府施加更有力的政治壓力,單純地寄望各國政府能捐棄成見完成環保大業,到頭來仍不免是一場虛幻。

複雜的國際角力 才剛開始【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07.12.17

美國代表15日在國際氣候變遷會議上態度急轉彎,簽下「峇里島藍圖」;白宮卻在自家代表還在返美的飛機上時發言,賞了簽約人一巴掌。峇里島藍圖只是無比複雜的國際角力開端,同時還牽涉到國際折衝,以及美國明年的總統大選。小布希政府這番急切表態,一方面可能是說給國內共和黨基本盤聽的政治語言;另一方面,則凸顯美國是目前國際溫室氣體減排談判中,先進國家陣營裡僅剩的質疑者。在一致讚揚聲中,美國是唯一「嚴重關切」峇里島藍圖的國家。
現行的京都議定書國際減排公約,以往反對最力的工業國是美國與澳洲。隨著澳洲新當選總理陸克文已明確表示將批准京都議定書,峇里島藍圖能否順利執行,焦點將放在美國明年大選後的新政府。
目前全球前四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是美國、中國大陸、俄羅斯與印度。科學家希望在2030年時,把排放量急遽削減到1990年代的60%到75%。如此大幅的削減量,若無這四大汙染國的配合,不可能達成。
因此,白宮繼續堅持開發中經濟體一樣必須減少排放的立場,值得玩味。因為即使較支持參加國際減排公約的民主黨真能入主白宮,這樣的態度仍可能維持不變。民主黨一向嚴厲抨擊大陸的廉價出口貨奪走美國人工作、造成巨幅貿易逆差。現在要美國自願犧牲經濟以配合降低排放,卻輕輕放過中共,恐非民主黨會有的立場。
因此一種可能的發展是:美歐組成聯合陣線,要求銷售到歐美的產品,必須符合以一定的能源效率或排放標準生產,否則課以懲罰性關稅。類似法案正躺在美國國會。台灣出口商難以在全球暖化的國際角力中置身事外,必須嚴肅思考未來的「減排」布局。

抗暖化商機…金融業搶碳權交易07/12/25【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

全球各大銀行與創投業者現正逐步跨入碳權交易市場,他們走出交易廳,加入並規劃發展中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建設項目,希望藉此獲得排碳配額,再賣到歐洲市場牟利。
為對抗全球暖化應運而生的碳權(carbon credit)市場已交易多年。Point Carbon公司估計,去年全球碳權交易量達325億美元。然而,華爾街金融公司不只擔任碳權交易中間人,還實地執行減碳排放的工程,顯示投資界更加看好碳權市場。
摩根士丹利公司的碳權交易部門主管阿瑪德(Imtiaz Ahmad ),就不只在辦公室盯著碳權價格而已。他在中國大陸負責建設風力發電廠,在厄瓜多爾興建水力發電廠。巴克萊資本、德盛銀行(Dresdner Kleinwort)也積極投入減碳排放的工程項目。
而像湯森(Bill Townsend)這樣的創投業者,則是把石油公司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灌進德州荒廢的油井儲存,不讓其散入大氣層中。湯森原本是採油業者,他共同創立的藍色資源公司(Blue Source),自2001年以來已用這種方式獲取2.7億公噸的碳權配額。
歐盟排放交易機制(EU ETS)是目前最大的商業化碳權交易機制,主要在歐洲氣候交易所(ECX)交易。歐盟27國廠商必須符合EU ETS規定的二氧化碳減排標準,如果減量超過標準,就可賣出稱為「歐盟排碳配額」(EUA)的碳權;如果減排沒有達標,就必須從市場購買碳權。
隨著碳權市場擴大,歐洲企業現在希望從中國大陸、印度等開發中國家購得較便宜的碳權。這些國家可根據京都議定書規定,在減排之後獲取「合格減排配額」(CER)的碳權。CER今年已開始在ECX交易。
由於發展中國家現行技術水準低,改善幅度大,因此引進新技術、獲取碳權的成本比在歐洲便宜。舉例而言,CER目前售價約為每公噸7到17歐元,而EUA在歐洲氣候交易所的價格約為24歐元。
新聞辭典》碳權(carbon credit)
‧依國際公約或企業自願減排架構,企業或國家沒用到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稱為「排碳權」,透過市場賣給需要排放CO2的買家
如何獲得碳權:
‧自行減排換配額:企業減少的CO2排放量若大於應減幅度,就可透過交易所賣給需要排放量的廠商。
‧幫別人減排換配額:創投業者、銀行投資協助開發中國家改善能源效率,因此減下的CO2排放量可拿到市場銷售。
‧交易單位:每單位1,000公噸CO2排放量
‧交易市場:歐洲氣候交易所(ECX)占全球碳權交易約四分之三,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於2003年最早成立。此外尚有新近成立的澳洲氣候交易所(ACX)等。

日本將買中國排碳配額【聯合報╱陳世昌08.01.04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已與中國大陸達成共識,日本將向中方購買二氧化碳排放配額,以達成日本在京都議定書中承諾的氣體排放削減目標。
讀賣說,在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今春依計畫訪日時,兩國會尋求就此一計畫正式達成協議。
據稱,日本已同意對中方提供日圓貸款,用於協助甘肅省興建集中供熱設施以取代現有小型鍋爐等六項計畫。日本政府估計,這六項計畫可能讓中國大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五年內減少達到一千萬噸至一千五百萬噸,日本將向中方購買因為這些計畫所減排的量,用以抵消日本部分排放量。
讀賣新聞透露,日本與中共在上月出席聯合國主辦的印尼峇里島氣候變遷會議時,一名北京高階官員已接受日本的這項提議。
根據在日本京都制定的京都議定書,日本在二○○八年至二○一二年期間,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須比一九九○年減少百分之六,大約是七千六百萬噸。

中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
http://www.cdnews.com.tw07-12-26 謝志岳/報導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六日電:中共國務院新聞辦今天發表的《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白皮書稱,從一九五0年到二00二年,中國大陸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只占同期世界排放量的百分之九點三,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九十二位。
 中共今天首度以國家名義發佈能源白皮書。中國大陸政府表示,中國大陸是處於工業化初期的發展中國家,歷史累計排放少,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彈性係數亦很小。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大陸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加強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基本國策。今年前三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情況繼續趨好,同比下降百分之三左右,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出現近年來首次下降。
 白皮書指出,中國大陸將全面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努力降低化石能源消耗。積極防治機動車尾氣污染。嚴格能源專案的環境管理,新建、擴建和改建能源工程項目建設與環境保護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能源需求不斷增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提出“中國大陸能源威脅論”等論調,對中國參與國際能源合作形成壓力。國家發改委今天表示,為增信釋疑,正面介紹中國大陸能源狀況與政策,駁斥“中國大陸能源威脅論”十分必要。

研究:中國超越美國 躍登全球廢氣排放首位>08.04.16中央社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的報告指出,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廢氣排放大國。
 加州大學研究人員表示:「我們原本預測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在二零二零年才會超越美國,卻提早在二零零六年就實現了。」
 這份由加州柏克萊大學經濟學教授歐霍瑪,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經濟學教授卡森所做的報告,將刊登在下個月的「環境經濟學與管理」期刊。
 研究人員收集許多中國省份使用石化燃料的資料,預測從二零零四年到二零一零年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年增率是百分之十一。
 先前預估的年增率是百分之二點五到百分之五。
 研究人員指出,中國空氣污染程度的激增,已經大幅度抵銷其他國家致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以符合京都議定書標準的努力。

美國的右派科學家如何與右派政客共同維護「美國利益」:

美國大氣物理學家辛格爾(Fred Singer)被喻為否認暖化陣營的教父,他的意見甚具代表性。1998年辛格爾就在美國眾議院作證說:「氣候沒有變暖,預測全球未來將暖化的氣候模型還沒證實推論正確。無論如何,暖和些的氣候一般較有益於農業及其他人類活動。」
他當然力挺布希總統不甩京都議定書的立場,但這樣還不夠,他認為任何企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都沒有道理;因為若政府發展氫電汽車,就表示還是把所謂溫室氣體問題「當做好像真有那麼一回事」。
辛格爾本人就體現了全球暖化否定論或懷疑論主張的幾個層次:沒有全球暖化這回事,地球氣候根本沒有在變暖;地球氣候是有在變暖,但不是人類造成的,而另有自然原因;全球暖化「可能有」人為因素,但無法證明;就算有全球暖化,人類也無法阻止;全球暖化也不見得會比較差,說不定還會更好。總之,這些說法都指向:我們不願意因為一個虛幻的理論而犧牲我們的生活方式。
不只右派科學家,連作家也在媚美國人之俗:
如果全球暖化論最火紅的通俗娛樂版是電影《明天過後》,那麼它的對手就是2004年出版的小說《恐懼之邦》(State of Fear);作者是《侏儸紀公園》、《急診室的春天》等知名電影和影集的原著者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在書中,他把全球暖化論比擬為1930年代籠罩政治和知識菁英的優生學迷信狂潮,認為二者都是以科學為掩飾,卻缺乏真正科學根據的政治運動。
克萊頓以「政治—法律—媒體複合體」一詞(politico-legal-media complex)來解釋全球暖化論的風行。他認為氣候並沒有變暖,這一切都是政客、律師與媒體聯手炒作出來嚇人的,為的是利用大眾易於恐懼的心理,來控制社會或從中獲取漁利。至於科學界為何也一面倒憂心暖化,他則認為是整股社會風潮下,異議者遭到漠視跟打壓,學者不朝這方面作研究,就弄不到經費。
來自奧克拉荷馬州的保守派政治人物殷荷菲有句名言道:「全球暖化是有史以來對美國人民設下的最大騙局」,頗能反映自知居少數的暖化否定者和懷疑者的憤慨。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4700255/20070422072654

高爾式思維的迷思‧知識通訊評論07/08/15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籌拍的討論「全球暖化」紀錄影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去年在美國放映並獲得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之後,似乎引發世人對環境變化的危機意識,一時之間高爾也成為世界新希望的代言人。
「全球暖化」披著一個所謂「科學的外衣」,而這件「科學外衣」其實十分像是一個現代版的「國王的新衣」。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籌拍的討論「全球暖化」紀錄影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去年在美國放映並獲得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之後,似乎引發世人對環境變化的危機意識,一時之間高爾也成為世界新希望的代言人。
高爾籌拍影片《不願面對的真相》主旨,反映的是十多年來大氣科學主流的一個思維,也就是目前人人耳熟能詳的「全球暖化」。「全球暖化」是近十多年來地球氣 候明顯可見的具體現象,未必危言聳聽,但是三十多年以前,同樣的一個科學領域,當時最熱門的議題卻是,地球上是不是要進入一個小冰河期?
到底地球是如近十年來的越來越熱?還是會像三十年前的越來越冷?真正謹慎的大氣科學家也沒有定論。許多研究海洋洋流,海洋大氣交互作用以及大氣層中其他影響溫度因子的科學家多認為,只把溫室氣體當作影響地球溫度的唯一因素,恐怕失之偏狹。
但是在現今主流的大氣科學領域中,要出而反對「全球暖化」,恐怕除了相當的見識,還需要有一定勇氣。在大氣科學圈子之外,以寫通俗小說和電 影編劇舉世聞名的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花了三年時間研讀大氣科學文獻,寫成一本建基在嚴謹科學數據上的小說《恐懼之邦》,不但是一本有趣、有見識也有勇氣的傑作,也生動描 繪出「全球暖化」的政治炒作現象。
在《恐懼之邦》中,克萊頓引用科學論文資料,指出南極冰山的崩解,至少已持續有六千年之久,這可以說對高爾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中,將 南極冰山崩解,歸諸於工業革命後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說法,提出有力的質疑。克萊頓也撰文指出,在大氣科學界反對「全球暖化」最力的,是已經沒有研究 經費壓力的退休科學家,也點出近代科學學術的一種「不願面對的真相」。
大氣科學界以近十多年的證據,宣稱得到了「地球暖化」的結論,但是研究更長時間尺度的古氣候學家,卻有不同的看法。今年二月間英國的《自 然》雜誌就刊出一篇討論古氣候學研究的專文,這篇專文提出一些觀點,其一是近三千萬年以來,事實上我們的地球是處於一個較冷的時期,在更早一個三千萬年較 暖時期的地球上,南極是一片草原覆蓋的地區。
撇開當前大氣科學用模型來作預測的很多問題不說,如果以人類對地球溫度測量大約一百五十年的歷史,以及近十多年來地球升溫的紀錄,來論斷有 四十億年歷史(誤差也許有上億年)的地球,就很像是測量一個人二十四小時的體溫,在某一秒中發現溫度上升零點零一度,就論斷此人一個小時後會熱死一樣。
《不願面對的真相》以及「全球暖化」最近成為全球傳誦一時的熱門話題,是人類社會的一窩蜂現象,並不足為奇,這本來是人性的一部分,只不過現在這個「全球暖化」卻披著一個所謂「科學的外衣」,而這件「科學外衣」其實十分像是一個現代版的「國王的新衣」。
近年來全球對於地球環境問題的關注,反映了人類意識到生存環境變化的危機,毋寧是一件好事,但是大張旗鼓地來宣揚一種恐懼的印象,用許多怵目驚心影像的紀 錄片,甚至在報紙上刊登太平洋上島國的照片,宣稱即將遭海水淹沒,其實很像是八卦雜誌的看圖說故事,只能滿足人類虛妄的偏見。
人類和地球環境的和諧共處,本來是不同文明的共同信仰,近代科學本質中的控制自然改變環境,其實一直是人類文明中一個異數。地球的氣候如果真要暖化,它巨大的幅度和長久的週期,恐怕也未必是人類可以左右的。
但是近代科學卻使得人類有一種虛妄的自信,正是這種科學帶來的「國王新衣」信心,使我們相信人類可以改變地球的氣候。高爾聲嘶力竭的訴求,儘管如此撼動著 許多世人的心,但是真正能改變地球命運的,不是更多的環境科學,而是重新省視在近代科學之前,那漫長向自然臣服歷史中的深刻智慧。


石定寰:發展再生能源 兩岸應共訂標準【中央社2009.06.28

大陸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理事長石定寰今天說,兩岸在可再生能源發展上,尚未形成聯盟,雙方應該共同制訂標準與價格,從研發到產業鏈進行完整佈局及合作。
  「2009第3屆UP-MBA寰宇生產力產業經管交流論壇」明天起一連2天將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大陸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理事長石定寰等18人今天抵台,並出席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的論壇記者會。
  同時擔任中國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的石定寰說,兩岸企業當前共同面臨金融海嘯的影響,但這也為兩岸雙方帶來新機遇。
  他又說,全球新興產業正在重新洗牌,在此之前,兩岸企業合作是很好的機會。
  石定寰表示,全球都關注新的能源產業,新一輪科技革命將可能是能源革命。能源革命首當其衝的是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世界各國都正因應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把新能源產業發展當作重點方向。
  他強調,中國也在轉變發展思路,從高耗能、高汙染產業發展方向轉變到新能源發展,可再生能源產業是首要發展產業,特別是在太陽能、光伏(光電)產業,大陸近幾年在這些產業上發展很快。
  石定寰說,去年全球生產6000多兆瓦的光伏電池中,大陸生產2600多兆瓦佔全球超過3分之1,台灣生產約1000多兆瓦,如果兩岸加起來就超過半數。
  他又說,這顯示海峽兩岸在這市場上就可左右全球,但是因為現在還沒有形成聯盟,無法優勢互補。
  石定寰指出,這需要兩岸學者專家集思廣益,促成產業合作,從研發到產業鏈更有效去佈局,包括標準制訂、價格制訂等。
  他說,兩岸產業間要聯合可能較為困難,但著眼於兩岸未來前景,應該認真研究這項課題。
  石定寰又說,大陸已制定再生能源法和相應政策規劃,最近也正在進一步制訂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按照此一規劃,到2020年,大陸指定的可再生能源消費比例,比過去所訂的15%,還有更大的增長,為可再生能源提供更廣闊的市場。
  他說,在江蘇昆山、蘇州等地有很多台資企業建廠發展可再生能源,例如茂迪,下一步是共同建設電熱廠。此行來台,他希望有機會接觸台灣太陽能、光伏產業、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專家,尋求更進一步合作機會。
  石定寰強調,可再生能源產業是剛興起的產業,發展潛力很大,潛力挖掘在於科技創新,兩岸都有很強的優勢,從研發到產業、市場開拓,兩岸都有合作機會,共同進軍全球市場。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成立於1995年4月,是中國民政部批准註冊的全國性社團法人,是由中國各生產力中心、中小企業及從事中小企業生產力促進工作的相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自願結合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其業務受中國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指導,現隸屬於中國科技部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中心。


【LED】

大陸LED採購團下猛藥 LED發燒,大家都想做!

6月初的「兩岸LED照明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大陸提出「十城萬盞」計畫,2009年大陸LED路燈市場上看140萬盞,總商機高達8000億元台幣,預計年底前對台的採購金額將達150~200億元台幣,國內LED廠靠著地利之便,可望吃到不少訂單。近日中國電子商會由常務副會長王寧領軍來台參訪,也釋出3億元人民幣(約合台幣15億元)的訂單。王寧指出,這次採購項目主要鎖定LED磊晶片、晶粒以及驅動IC,也在尋找未來的投資合作機會。本刊814期提出的「Chaiwan」概念,現在由面板業起步,開始燒到LED產業了!中國能否取代韓國,改變LED起落大的命運,請看本期〈封面故事〉。
台積電在張忠謀回鍋當CEO之後,蔡力行被調去當新事業處總經理,宣示台積電將發展LED、太陽能等「綠能」產業;張忠謀預估,2018年整體新事業處規模將達到20億美元以上,每年替台積電貢獻1.5%的營收成長。除了積極招募人才之外,「購併」也是新事業處的選項,TSMC跨足LED產業的第一步,市場謠傳是介入聯電集團的晶電(2448),萬寶認為這是「天方夜譚」。

台積電吃晶電?有影無?

晶電在這幾年陸續併購國聯、元砷、聯詮、連勇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紅光LED和第3大藍光LED廠,3月的董事會已通過不超過5億股的私募或發行GDR增資案,5月初更一度傳出連第2大LED磊晶廠廣鎵(8199,興櫃)也要一併吃下,但近期LED火紅,加上廣鎵股價攀高,由8.5元漲到26元以上,併購成本遠超過自購機台,計畫因此停擺。LED最大利多是三星包下全球過半的MOCVD機台,全力攻LED TV,才使得後進者受阻礙。
攤開晶電的股權結構,前3大股東為億光、萬海、聯電,股市大戶林滄海已退出,專攻上游藍寶石基板公司。億光基於上下游供應鏈整合的策略,對晶電的持股不會增加;「報載」曹興誠以「雙龍搶珠,珠價連城」來比喻外傳台積電有意的併購案,更表示只要循商業管道取得經營權,聯電「可進可退」,預留談判空間。
有人認為如果台積電自行投入蓋廠、買機台,不但所費不貲,而且「前途漫漫」,比不上直接併購取得產能來得快。不過,晶電目前仍不賺錢,技術面又面臨美國大廠CREE的專利挑戰,這步是蔡力行「自己」的棋?還是台積電的棋?還是一直放假消息?只能拭目以待,不宜貿然介入,因為26元的廣鎵都併不了,近90元的晶電怎麼併?如果張忠謀真的要併晶電,可以請吳宗憲當顧問!

華新投資65億 西安建LED廠【經濟日報記者林茂仁 2009.06.13

中國大陸啟動十城萬盞LED照明計畫,華新集團也斥資2億美元(約新台幣65億元),搶食商機。華新集團在中國西安打造LED照明基地最近正式動工,是華新集團繼半導體、液晶面板產業後,另一個大手筆的投資。
華新集團近年來整合集團資源,研發微機電及LED產品,做為集團未來兩大重要新事業。集團董事長焦佑倫看好中國LED照明商機,今年3月拜會陜西省委書記趙樂際後,承諾擴大在陝西投資規模,10日華新西安LED廠正式動土,整個LED照明計畫才曝光。
華新集團主管昨(12)日表示,華新集團規劃由轉投資的西安華新聯合科技興建廠房,明年跨足LED照明產品,整個投資計畫約2億美元,將分階段投入,第一階段投資金額約5,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8億元),預定今年底或明年初完工量產。
華新集團指出,西安華新聯合科技主要以組裝LED照明產品為主,但相關產品屬公司機密不便透露。
集團主管強調,中國啟動十城萬盞LED照明計畫,此時正是跨入LED照明的最佳時機,原本因金融海嘯而放慢投資腳步的西安華新聯合科技設廠案,近期重新啟動,並開始興建廠房。
華新集團是國內前十大企業集團,投資眼光精準,早年跨足半導體及面板,積層陶瓷晶片電容及PCB電路板等皆有不錯成績,由於陝西招商態度積極,華新集團在短短一年內,就在西安設立三家公司,包括西安綠晶科技、華新金屬製品公司和華新聯合科技,其中以華新聯合科技最受矚目。
華新集團表示,發展LED照明產品是集團既定的方向,之前就在新設立的事業部中做研發,並組成包含微機電及LED的微光機電事業群,結合集團現有的技術及資源,研發出LED照明產品,許多機密的新產品,都將由西安華新聯合科技負責生產。
華新集團原本就看好照明產品,旗下的華新電通公司也生產燈泡及燈具,以WALSIN自有品牌推出省電燈泡,獲得經濟部節能標章認證,但跨入時間較晚,且競爭門檻低,讓華新集團加速投資前景更看好的LED照明事業。

十城萬盞LED 大陸邀台商>中時09-06-11楊玟欣

 兩岸LED產業交流會議昨日落幕,大陸官方邀請台灣廠商參與「十城萬盞」示點工程,此外,兩岸廠商決定簽署合作意向書,推動五大重點工作項目,其中,包括未來兩岸擬合作成立世界級半導體照明企業,打造國際級的LED照明品牌。
 大陸交流團名譽主席馮記春承諾,邀請台灣廠商參與「十城萬盞」LED照明試點工作。大陸最大LED路燈廠商勤上光電董事長李旭亮也透露,目前勤上建置的LED路燈,芯片有八成至九成來自美國Cree,未來將會以台廠上游晶片為主要供應商,例如璨圓、晶電。
 李旭亮說,台廠晶片品質好,價格也比歐美廠商有競爭力,性價比較佳,是未來會轉用台廠晶片的主因。
 此外,馮記春提出這次兩岸交流的共識,包括共建兩岸LED照明產業鏈,建立具國際品牌的LED照明廠。馮記春指出,兩岸還有要進一步成立LED照明產業聯盟,並共建LED照明專利庫,以及攜手制定LED照明產業標準,並共同設置LED照明檢測驗證平台,實現檢測結果互認。
 兩岸LED業界也達成合作共識,昨日由晶電董事長李秉傑以台灣光電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的身份,代表國內廠商與大陸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與產業聯盟秘書長吳玲簽署兩岸合作意向書。
 兩岸LED產業有五項合作重點,包括兩岸合作建立具公信力的LED照明檢測機制;制定LED照明專利策略,共建專利預警機制,專利交互授權與優先共用機制;以國際市場為目標,分工開發高效率LED材料及製程新技術,逐步建立華人LED照明自主智權;推動產業投資,研議兩岸共同合作成立世界級半導體照明企業;成立工作組,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
 李秉傑表示,合作意向的主要目的是結合兩岸資源,以往分頭進行的事可以不必重覆做,兩岸彼此優勢互補。李秉傑指出,大陸優勢在於LED應用走得很前端,且具有散熱等基礎材料的技術;台廠優勢則在磊晶、生產管理以及品質管理。
 意向書中提及兩岸合資成立世界級半導體照明企業,傾兩岸資源拱出具國際競爭力的LED照明大廠,也引起關注。李秉傑指出,目前對於兩岸合作成立公司還沒有具體計劃,但初步想法是以下游系統應用公司為兩岸的合作主體,有可能是新成立的公司,也可能是找已經存在的公司,投入兩岸資源壯大體質。



【太陽能】

中國富豪彭小峰 只花3年登上全球太陽能王【商業周刊 2009/07/13鄭呈皇】

全球前20大多晶矽太陽能製造商,有14家是他的客戶,包含台灣的茂迪、昱晶,訂單排隊排到2019年。他,跨入產業僅3年,就成為全球太陽能矽晶片霸主!
人家收兵,彭小峰卻繼續進攻,因為他認為在海嘯後,太陽能是各國政府重要的經濟手段。(攝影‧翁挺耀)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台灣三大科技龍頭,近期內紛紛宣布進軍太陽能市場。這三個年資加起來超過百年的沙場老將,在太陽能領域最嗆的對手,竟是一個三十四歲的小夥子;更令人稱奇的是,這個小夥子只花了三年時間,就拿下全球太陽能王。
他,是全球最大的矽晶片製造商,江西賽維(LDK)董事長彭小峰。
二 ○○七年六月,江西賽維以二十八美元赴美掛牌,立即募得四億六千九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五十億元),創下中國企業赴美IPO最高金額紀錄;三個月後股價漲到九月二十六日最高價七十六‧七美元,漲幅達一七四%,那刻起,彭小峰成了中國最年輕百億富豪,雖然歷經金融海嘯,財富縮水,但二○○八年中國〈胡潤百富榜〉,他位居第四名,且穩居能源首富,身價人民幣二百七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三百億元,最新身價統計為新台幣五百億元)。
五月中彭小峰旋風來台三天,總計一百位以上的老闆求見;其中,郭台銘特地在某天晚上八點與他密談兩小時。
他為什麼這麼夯?目前全球前二十大多晶矽太陽能製造商,其中十四家都是他的客戶,包含台灣的茂迪、昱晶,訂單排隊排到二○一九年。而且他三年就打敗美國Hemlock,成為全球太陽能矽晶片霸主!
如今,他更從晶片跨入上游原料與下游系統,垂直整合,未來將是郭台銘、張忠謀進入太陽能產業最大的敵手。
更傳奇的是,沒有人想得到,這個小時候靠著點煤油燈念書,成為全縣高中考試狀元的人,一連拿下兩個創業第一:除了是全球最大的矽晶片製造商,他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勞工工地用品製造商。去年江西賽維營收十六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百二十億元),大陸媒體稱他締造中國企業「比光速還快」的奇蹟。

石定寰:兩岸太陽能 組產業聯盟【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2009.06.29

大陸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理事長、兼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昨(28)日說,中國正加速推動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兩岸太陽能光電產業可以透過交流,在研發、生產到市場等環節產生優勢互補,打造產業聯盟,共同邁向國際市場。
台灣中國生產力中心和大陸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共同主辦第三屆寰宇生產力產業經管交流論壇,今(29)日起將以「贏想影響─兩岸企業生產力精進暨轉型升級策略」為題,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兩天論壇,本報與非凡新聞協辦。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勇、中國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所所長楊宜勇、中國市場營銷研究中心郭國慶等大陸學者,都將在會中發表專題演講。
台灣中國生產力中心董事長許勝雄說,透過論壇,兩岸企業可以共同探討因應金融危機的新策略。
大陸正著力發展再生能源,台灣在此領域進行國際化已有相當時日,具備經驗,而中國大陸有充沛資源,以及低廉的生產成本,兩岸可優勢互補,整合產業上下游,打造亞洲第一、世界最好的產業聯盟。
石定寰說,金融危機的確衝擊產業,造成危機,卻同時見到轉機,各國擬定不同的發展策略,引入新發展思維,這正是各國大洗牌的時間點,恰逢兩岸關係好轉,兩岸產業可以在共同利益下,交流科技、經營管理的經驗和人才。
石定寰是中國國務院參事,長期從事能源政策、科技管理、科技發展戰略與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同時擔任再生能源產業協會理事長。
他說,此行將特地拜會台灣太陽能光電產業業者,尋求合作機會。
石定寰說,中國近年來積極擺脫高汙染、高耗能產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在金融危機下,美國總統歐巴馬都推出再生能源政策,中國也擬定再生能源法,近期將推動相關的政策和規畫,原本預估到2020年再生能源將占電力消費的15%,現在預計成長更多。
石定寰表示,全球太陽能光電產業年產量是6,000多兆瓦(MW),其中,大陸生產2,600兆瓦,台灣1,000多兆瓦,兩岸的總和相當於全球的二分之一,包括茂迪等台資企業在兩岸都有布局投資,規模都很大。可惜兩岸現在並未組成產業聯盟,若是能夠增加交流機會,凝聚共識,進行優勢互補,建立研發、生產供應鏈,推動市場訂價、產品規模標準統一等合作,將可共同邁向國際市場。

以色列新技術 供電更便宜【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

以色列新創能源公司ZenithSolar上個月興建一座太陽能發電廠,運用聚光型太陽光電(CPV)的新技術,可有效率地生產便宜電力,同時為住家提供熱水。
太陽能發電系統初期興建費用高昂,又需要強烈日照的配合,因此常讓投資人和消費者望之卻步。但如果ZenithSolar的系統通過商用測試,該公司計劃推出小型裝置供一般家庭使用。
ZenithSolar執行長塞吉夫(Roy Segev)指出,CPV能源碟吸收的陽光,75%能轉換成電力和熱水,且每度僅要價8.6美分。
相形之下,傳統太陽能板發電的效能低於15%,且每度電的價格比前者貴一倍多。
隨著世界各國祭出數十億美元推動環保計畫,全球能源公司也爭相投入開發更有效率的綠能科技。塞吉夫表示,在CPV 系統運作的高峰期間,所生產電力和熱水的成本足可媲美化石燃料,讓消費者不用再仰賴政府補助。
ZenithSolar的太陽能發電廠占地半英畝,位於以色列中部一處集體農場(Kibbutz)。該公司在那裡共架設16部發電裝置,每部都裝有兩個面積11平方公尺的能源碟,用來吸收陽光。而每個能源碟上還各裝著1,200個小鏡子,可集中陽光再反射到太陽電池板上。
ZenithSolar首席科學家費曼表示,每個能源碟生產的電力,相當於面積19平方公尺傳統太陽能板生產的電力。

台系太陽能廠 攻大陸內需【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 2009.05.07

大陸國家發改委計畫增加當地太陽能發電裝設目標,調幅最高逾十倍,引爆內需市場大開。台灣強茂、合晶都曾透過轉投資事業參與大陸太陽能發電大型標案;茂迪、昇陽科則在當地架設太陽能電池產能,台系太陽能廠商雨露均霑。
外電報導,大陸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助理王仲穎在「CNEC第三屆國際太陽能光伏大會」中表示,鑑於太陽能產品價格日益便宜,規劃將原本太陽能發電內需市場總容量在2020年達1.8GW(十億瓦)的目標,一舉上調至10GW甚至20GW瓦,最大增幅高超過十倍。
大陸內需市場大增,台灣業者可望分一杯羹。強茂轉投資,持股逾六成的太陽能電池暨模組廠江蘇艾德先前便曾參與大陸官方大型太陽能發電標案,領先其他台灣同業跨足當地內需市場。艾德去年底產能為120MW(百萬瓦),規劃今年倍增至240MW。
合晶透過持股約21.2%的陽光能源在大陸卡位。陽光能源去年底年產能約200MW(百萬瓦),是大陸第二大單晶矽晶圓供應商,今年將視產業狀況年底前再新增200MW產能。
茂迪與昇陽科延伸台灣太陽能電池布局至對岸,兩家公司也是台灣首季「唯二」獲利的太陽能電池廠。茂迪以昆山為基地,去年11月起量產,年產能約65MW,年底增至135MW 。
昇陽科則落腳江西,並獲發改委支持,與當地最大太陽能矽晶圓廠江西賽維(LDK)結合,打造年產能逾100MW的太陽能電池產線,是台灣首家與大陸大廠完成「虛擬整合」的業者。
根據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規劃,此新目標可能出現在大陸官方正醞釀的「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中,已引起大陸太陽能廠高度重視。

綠能:太陽能價格 有機會止跌【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 2009.05.07

太陽能矽晶圓暨薄膜太陽能廠綠能總經理林和龍昨(6)日表示,太陽能市況雖仍不明朗,但預估產品價格再跌空間有限,有機會止穩,近期全球資本市場似有回春跡象,下半年將是判斷市況反轉向上的重要關鍵。
林和龍指出,目前太陽能市況平平,主要因為全球銀行受前波金融風暴影響,放款緊縮,對需要資金推廣或建立電廠的太陽能市場造成衝擊,但隨著全球金融機構陸續釋放出谷底轉揚的好消息,將可帶動太陽能市況復甦。
儘管趨勢仍有待觀察,林和龍認為,在上游多晶矽原料大幅降價,直逼新興業者的生產成本下,下游產品價格要再下跌空間也很有限。
綠能首季稅後純益6,249萬元,每股純益0.59元,是台灣上市櫃太陽能電池廠的「每股獲利王」,期末手上現金也由去年底的5.66億元增至13.53億元,是類股少數維持獲利且現金流入的績優生,昨天應邀參加證交所舉辦的「上市公司業績發表會」。

供給過剩》太陽能面板 恐跌價40%【經濟日報編譯周子渝09.04.25

再生能源研究業者新能源財經公司(New Energy Finance)說,年底前太陽能板價格可能大跌超過40%,將對廠商造成「災難」,部分業者可能關門大吉。
由於全球供給過剩,中國太陽能板價格去年大跌。美國太陽能板市場受中國市場影響,今年1月價格開始下滑。
新能源財經公司倫敦太陽能研究部門負責人崔斯(Jenny Chase)預估,太陽能板的價格將從3月的每瓦4.74美元跌至2.7美元。她說:「對太陽能板產業來說,這是一大挑戰。對半數業者來說,這是一場災難。」
據新能源財經公司統計,全球太陽能板的發電量前年為2.9GW(十億瓦),去年成長至5.9GW,今年若是供應商不停產,則可望進一步成長至10.8GW。美國價格往往是歐洲價格的重要指標,因為歐洲的太陽能板價格隨補貼的變化而波動劇烈


【風力】

美國風電規模超過德國居世界首位09/02/23中國風力發電網

總部設在比利時的世界風力能源協會近日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 2008年全球風力發電規模比上年增長了30%,美國已超過德國居全球首位。
  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今後3年美國風能和太陽能等替代能源的發展規模要增長1倍。據此,美國的風力發電建設將會進一步加速。
  世界風力能源協會指出,2008年全世界新增風力發電規模約2700萬千瓦,其中美國占31%居首位,中國占23%居第2位。中美兩國新增風力發電規模占到全球一半以上。至此,在全球已有的約1.21億千瓦風力發電規模中,美國約爲2500萬千瓦,超過了德國的2400萬千瓦,從而坐上了全球風力發電的頭把交椅。
  日本新增風力發電規模不足美國的5%,約36萬千瓦,已有的風力發電規模也僅約190萬千瓦,都沒有進入全球風力發電規模前10位。
該協會稱,2008年全球風力發電市場爲475億美元,發展前景看好。但是,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風力發電建設所的需資金將成爲一大難題,期待各國政府加大投資力度予以支持。
http://www.fenglifadian.com/news/3856800AE.html

風力發電占歐洲新增電力的43% 09/02/23 中國風力發電網

根據歐洲風能協會數據,在2008年歐洲的新增電量中,風力發電占到了43%,天然氣發電占35%,這是風力發電首次在歐洲新增電力來源中居首位。2008年歐洲風力發電量增加了15%,瑞典更是增加了30%。
中國和美國的風力發電行業發展也很快。其中,中國的風電産量翻了一番。美國新增風力發電量與整個歐盟幾乎相當。美國超過德國成爲全球風力發電裝機總量最大的國家。世界最大的風力發電設備制造商丹麥維斯塔斯(Vestas)公司2008年業績再創紀錄,營業額達60億歐元,其中第4季度營業額25億歐元,利潤5.11億歐元,幾乎是2007年的兩倍。2007年維斯塔斯在美國科羅拉多的業務繼續拓展,計劃在2010年風力發電量達到3000MW。2009年第2季度,維斯塔斯還將在中國內蒙古建設新的風電站。
http://www.fenglifadian.com/news/3939D895K.html

西班牙風能 年省500億燃料【聯合報/王麗娟2009.04.18

西班牙卡斯提亞曼查高低起伏平原上的一排排風車,立刻讓人聯想到唐吉訶德戰風車的故事。不過,西班牙絕非不切實際的理想家,在投錢不手軟積極發展風力與再生能源後,如今斐然有成。
在開發乾淨的綠色能源上,國際間以西班牙與日本的成果最為出色。今年一、二月,西班牙的再生能源更首度占到全國能源產量的30%,提前完成歐盟要求的目標。歐盟於2001年訂定2010年歐盟國家再生能源占30%的要求,而西班牙一馬當先,提前抵達終點。
一、二月的西班牙潮濕、多風,風力與水力發電量因此提高。儘管未來幾月料將下降,但應不致大跌,今年一整年的平均比重可望較接近30%,而非20%,相對於碳能源的14.3%與核能源的20.9%,比重仍令人豎指。
西班牙風能協會指出,2008年風能替該國節省12億歐元(約台幣537億元)的進口化石燃料開支,創造4萬個工作機會,且整體減少5%的二氧化碳排放,為政府與風能創造雙贏。
西班牙開發再生能源的努力,連美國總統歐巴馬也看在眼裡,承認在這方面美國落在西班牙後頭。在太陽能發展上,西班牙也是速度最驚人的一個。

葡萄牙海上風力發電場將用WindFloat技術09/03/12 中國風力發電網

Principle Power公司近來與歐洲公共設施葡萄牙電力公司(EDP)簽署了一份備忘錄,雙方決定爲海面浮動(WindFloat)的風力發電機平臺的實施進行預研。
WindFloat是一項令人信服的海洋創新與技術,它是Principle Power公司研發,該專利技術是采用簡單和優美設計進行海面浮動基礎設計。該項創新技術特點是模擬波浪和渦輪機動態工程,使風力渦輪機安裝處于先前不可能達到的深水超過50米處,這使海面上風力資源更加優越。
此次由Principle Power公司和EDP簽署的備忘錄是雙方共同研發由三部分構成的葡萄牙附近海域風力發電工程。第一階段將由單一WindFloat平臺的制造與安裝,目的旨在爲整個工程起到技術展示作用。在整個技術展示過程成功完成和進行評估後,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包括預先商業化和商業化配置工程,這將充分利用先前階段的共有基礎設施和研發成果。
http://www.fenglifadian.com/fengchang/51244251I.html

大陸出臺新風電價格政策 四區域最低每度0.51元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7-24 5張達智/整理 

 為規範風電價格管理,促進風力發電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中共國家發展改革委最新發佈《關於完善風力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
 據大陸中新網報導,《通知》規定,按風能資源狀況和工程建設條件,將全國分為四類風能資源區,相應制定風電標杆上網電價。四類資源區風電標杆電價水準分別為每千瓦時零點五一元、零點五四元、零點五八元和零點六一元。今後新建陸上風電專案,統一執行所在風能資源區的風電標杆上網電價。海上風電上網電價今後根據建設進程另行制定。同時規定,繼續實行風電費用分攤制度,風電上網電價高出當地燃煤機組標杆上網電價的部分,通過全國徵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分攤解決。
 《通知》要求,各風力發電企業和電網企業必須真實、完整地記載和保存風電專案上網交易電量、價格和補貼金額等資料;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風電上網電價執行和電價附加補貼結算的監管,確保風電上網電價政策執行到位。
 據知,二00六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頒佈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建立了中國大陸可再生能源發電定價和費用分攤機制,有力地促進了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發展。但隨著風電的快速發展,該辦法已無法滿足現實管理的需要。這次出臺的風電標杆上網電價政策是對原有辦法的補充和完善,它有利於改變當前風電價格機制不統一的局面,進一步規範風電價格管理。有利於引導投資。通過事先公佈標杆電價水準,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投資預期,鼓勵開發優質資源,限制開發劣質資源,保證風電開發的有序進行。有利於降低成本、控制造價。項目造價越低、管理越好,收益就越高,激勵風電企業不斷降低投資成本和運營成本。此外,實行標杆電價也有利於減少政府行政審批。

德風電計畫 被金融海嘯吹垮【聯合報/王麗娟 2009.04.18

在德國北海伯庫姆島的近海上,強風呼呼的吹,這裡是德國第一座近海風力發電廠的預定地,然而放眼望去,地平線上除了一方巨大的平台,不見任何大型風機的影蹤。
打造北海近海風電廠,一度是德國大事宣揚的盛事,但是這樁開發替代能源,想靠海風發電的計畫,此刻因為金融海嘯而來不了電。根據第一期的風能計畫,政府與能源公司應在伯庫姆島的外海豎立12個高如科隆大教堂的巨大風渦輪機,現在卻是連頭6個的影子也無。它們原該從去年10月即開始生產二氧化碳零排放的電力。
風機的部分零件已運抵該地,例如由挪威生產的底座,已由特別改裝的船隻送抵,準備立在離德國海岸45公里的海上。最初,強風大浪妨礙工程進行,所有底座因此暫放碼頭。
這一耽擱,同時成了凶兆。有人指出,來自更遠海岸的金融風暴,可能導致工程進一步延誤。儘管多數的能源公司口袋均深,但一些小公司全靠貸款支撐。金融海嘯發生後,許多銀行不願進一步提供貸款給小公司。而因所有的風機均未架起,大公司也不願意開始鋪設連結這些風電廠的昂貴電纜,導致工程停頓。
德國的先驅科技應有能力協助該國於2020年達成減少溫室氣體40%的目標,而德國計畫藉風電之助,把再生能源的比重從14%提高至20%。

尹啟銘:難道他們沒做風險評估>中時09-04-14黃馨儀

 針對英華威風力發電集團考慮不再新增投資行動,經濟部長尹啟銘昨日直指,「英華威在台灣風力市場市占率高達四十一%,政府過去已幫許多忙,若因為我講了一句話就撤資,是他們自己沒有做好風險評估。」尹啟銘更強調,德國銀行不支持英華威融資案主因,其實追根究底就是金融風暴,不能因此就完全歸咎台灣政府。
 英華威風力發電集團董事長費佛樂昨天表示,尹啟銘日前曾提到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遲遲未過的原因,是因政府對立院沒有影響力,若該條例無法在本會期通過,未來將不再增資。
 對此尹啟銘則駁斥,「英華威在台灣風力市場市占率高達四十一%,未來若再生能源條例通過,將會有更多業者與競爭者加入,若因我講一句話就撤資,難道他們沒有針對價格與法案是否通過做風險評估與可行性評估?」
 尹啟銘強調,風力發電是非常值得開發的能源,若市場達一定規模,將可同時帶動台灣產業發展。
 但英華威不是製造商,對國內產業貢獻仍有限。此外,經濟部也已和立委溝通過許多次,並無袖手旁觀。
 尹啟銘也強調,政府過去已幫英華威許多忙,若英華威評估後決定不再投資,「我們尊重它的決定」。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王運銘則表示,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遲未通過,主要癥結在於各界對收購價仍有歧見,新版草案價格已訂定公式,各界也漸有共識,可望在該會期通過。至於台電購電價格,台電表示皆由能源局制定,無法自行決定。

海上風力發電商機 西門子看好>中時09-04-14林上祚

 台灣到底有沒有發展風力發電的本錢?德國西門子主管表示,風力發電是世界各國都在推動的技術,台灣西南沿海,過去幾年在台電與英華威等廠商,陸續完成陸上風力機安裝後,目前只剩下一處標案,西門子現在看好的,反而是接下來海上風力發電機商機。
 根據據工研院能資所粗估,台灣的陸上風力發電場,可開發約為二百萬瓩(KW);海上的風力發電約可開發一百萬瓩(KW),台灣西部海岸的風力資源相當豐富。儘管先天優異,但後天的能源政策,比起歐洲國家似乎慢半拍。台灣西門子表示,台灣絕對有潛力發展風力發電,但因為台電在海上風力發電合作態度尚未明朗,如果開放的規模太小,西門子投標意願也不會太高。

綠能玩假的? 劉兆玄揹原罪【工商時報09-04-14呂雪彗

 德國風力發電大廠英華威有意撤資,並舉例質疑,行政院長劉兆玄胞弟東元電機董事長劉兆凱將風力發電投資外移到大陸市場,是否正意味政府發展再生能源是玩假的?
 對於英華威擬撤資,劉揆昨天高度關切,並要求經濟部妥善處理。新聞局長蘇俊賓也強調,有關再生能源立法進度會責成相關部會加強溝通,政府對台灣發展綠色能源的優勢有高度的信心。
 至於德商質疑東元部份,政府知情人士則為劉揆叫屈,因為東元當初申請經部科專計畫補助,過程中被綠委質疑未利益迴避,甚至以貪瀆案移送監院調查。東元在無奈之餘,才轉往大陸發展,沒想到現在卻被引為反面教材,劉揆可說揹了原罪。
 知情人士表示,去年東元電機向經部申請風力發電葉片機組科專補助,由於能源局宣布風力發電為重點項目,不受3年3千萬元限限制,東元因此申請上億元補助經費。但此舉遭綠委踢爆,質疑與劉揆宣示發展再生能源政策有瓜田李下之嫌,甚至將全案移送監院調查。最後監院認為,經部技術處處理程序不夠嚴謹,要求改善。
 相關高層表示,東元電機申請科專補助,經部並未獨厚,也未有利益迴避問題,最後這項申請被外審會委員打了回票,主因風力發電葉片機組自主研發比例偏低,多仰賴國外技轉,委員會最後並未通過。

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力發電第一臺風機將吊裝9/03/21 中國風力發電網

中新社報導,興建中的這個風力發電場總投資人民幣23億餘元,全部由34個高達90公尺的海上風力發電機組成。
工程於去年9月開工,計劃於2010年上海世博會前併網發電,可為10萬戶家庭提供全部用電,發電機設計壽命25年。
東海大橋風力發電場位於上海附近的東海海域,處於連接上海南匯區與洋山港的東海大橋東側,距海岸線最近為8公裏,海域面積達14平方公裏。在這片海域內,34部狀如大風車的風力發電機組將以南北間距1公裏、東西間距500公尺的密度排列。
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陸忠民指出,東海大橋風力發電場每年減少排放的二氧化碳相當於5萬輛汽車的排放量。
中國近年來加快發展海上風力發電,除了東海大橋風力發電場外,上海臨港新城附近海域還規劃建設200兆瓦的風力發電場,奉賢區附近海域另規劃建設100萬兆瓦、200萬兆瓦2個風力發電場。
中國風力發電網(fenglifadian.com)訊:前天晚上9時,東海大橋100兆瓦海上風力發電示範工程第一臺風機,在上海洋山港海事處全程重點監控和兩艘海事巡邏艇護航下,曆時6個小時海上“行走”近70公裏,安全運抵施工吊裝現場。
這臺巨型“大風車”塔筒有20層樓高,葉片長45米。前天下午3時,“大風車”在3艘拖輪拖帶下,從洋山深水港沈家灣水域出發,駛往東海大橋風力發電施工現場。洋山港海事處派出2艘海事巡邏艇,全程爲其保駕護航。由于“大風車”體積龐大,航行速度只有6海裏/小時,期間要穿過金山航道,越過魚網密集區,穿越船舶航行密集水域。爲了確保航行萬無一失,海事部門不斷提醒過往船舶提前采取措施避讓,整個航行期間有20余艘船舶主動避讓。
東海大橋100兆瓦海上風力發電示範工程屬上海市重點工程,于2008年9月正式開工建設,有34個海上承臺進行施工作業,目前已有3個施工完畢,正准備吊裝風機。
http://www.fenglifadian.com/news/4820B8907.html

我國今年起建10個上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09/03/21 中國風力發電網

  “國家將從今年起在內蒙古、甘肅、江蘇等地建成近10個上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誰能抓住這個市場機會,誰就會在未來的風電市場占得一席之地。”華電新能源公司的一位風電項目人士對記者坦言,我國今年的電力總投資將達到5800億元,國家發改委即將對新能源發電上網的配額進行明確規定,而在各類新能源發電技術中,風電技術相對完善,因此衆多即將上馬的風電項目正成爲國內大型火力發電企業爭奪的對像。
  事實上,從2003年至今我國舉行的五期風電特許權招標會中,參與競標的絕大多數都是國有大型發電企業。由于國有大型發電企業本身發電更多,肯定也需要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因此成爲更積極的風電項目爭奪者。另外,由于國有大型發電企業財力雄厚,而且對于國家政策能做出更准確的預期,因此現階段手中的風電項目即使虧損影響也較小。相關數據更是顯示,包括五大電力集團以及神華集團在內的大型國有企業已經占據了全國超過60%的風力發電份額。
http://www.fenglifadian.com/news/37426BG4C.html

2009中國風電新布局09/03/25 中國風力發電網

  2008年相繼發生的“電荒”、“油荒”堅定了我國政府發展新能源的決心。隨後不久,我國風電産業布局逐漸浮出水面。近日,國家能源局核准4個可再生能源項目,其中就包括兩個裝機容量爲10.05萬千瓦的風電場項目。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提出,力爭用10多年時間,在甘肅、內蒙古、河北和江蘇建成4個上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場。因爲這些風電場的裝機容量與三峽水電工程相差無幾,這4個省區被稱爲“風電三峽”,而此次核准的兩個風電項目分別位于其中的河北和江蘇。
  據悉,河北華電沽源風電場項目和江蘇如東二期風電特許權項目擴建項目,均將建設67臺1500千瓦風電機組。賽迪顧問能源産業研究中心總經理路琨表示,此次核准的兩個項目均爲大型風電機組,這表明大型風電機組將成爲今後我國風電建設的方向。
  國家能源局在2008年還啓動了6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建設規劃。據悉,這6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將分別規劃在內蒙古、甘肅、新疆、河北和江蘇等風能資源豐富的地區。據中國風能協會副會長施鵬飛介紹,這6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中的甘肅酒泉風電基地建設規劃目前已經完成,率先進入實施階段。
  據悉,目前甘肅已經組織實施了以蘭州電機公司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研制及控制系統産業化項目爲代表的83個重點産業化項目,將逐步形成風機總裝産能,兆瓦級變速恒頻雙饋風力發電機組和大型風力發電機組風輪葉片、齒輪箱、控制系統,以及風機電纜和大截面常規橡套電纜的産業配套能力。目前,蘭石集團、星火機床、中材集團、甘肅中航惠騰風電設備公司、中科宇能等企業已經參與競爭,希望能夠分得一杯羹。
  同時,新疆哈密東南部和北部的三塘湖-淖毛湖風區的2000萬千瓦風電場也已經規劃完畢,准備進入施工階段。
  “其他地區的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規劃正在編制中。內蒙古規劃建設5000萬千瓦,其中蒙西2000萬千瓦,蒙東3000萬千瓦;河北規劃在沿海和北部地區建設1000萬千瓦;江蘇規劃建設1000萬千瓦,其中近海700萬千瓦。”施鵬飛表示,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規劃和建設,將保證我國2020年1億千瓦風電基地的電能輸出,實現《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
  目前,位于江西鄱陽湖畔的長嶺風電場10臺機組已經並網發電,並入江西電網。這是江西省鄱陽湖畔繼首個風電項目——磯山湖風電場並網發電後的第二個風電項目,也是江西首批開發的風力發電項目。

  風電發展仍存軟肋

  施鵬飛表示,2010年我國的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達到2000萬千瓦,2020年將達到1億千瓦,也就是說從2011年到2020年將增加8000萬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00萬千瓦。目前國內風電整機制造業僅金風科技、華銳、東汽、上汽4家企業的年産能就在800萬千瓦以上,這意味著其他60多家風電企業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而且這還不包括國際風電巨頭。
  “衆多風電企業紮堆進入市場,能爲我國的風電場提供更多的産品和技術,但目前我國風電市場的容量還遠遠不能滿足衆多風電企業的需求。”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風電投資者應提高市場風險意識,慎重投資風電。
  根據中國風能協會提供的數據,目前我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超過70家,風葉生産企業達50多家,塔筒生産企業接近100家,從企業産能計算,已遠遠超過市場容量。
  龍源電力集團總經理謝長軍表示,衆多投資者、制造企業盲目上馬風電項目,引發風電市場的惡性競爭。有關部門在給風電發展加力的同時也要遏制企業盲目投資,避免一窩蜂上馬項目的現象。
  除了風電市場的容量不能滿足企業需求致使風電市場惡性競爭外,我國風電産業自身的“硬傷”仍然存在。路琨表示,目前我國的風電企業還停留在中低端設備的設計與制造水平,而國産兆瓦級變速恒頻機組仍在研制,兆瓦級葉片、齒輪箱和發電機只是小批量生産。“我國的風電機組在控制系統、軸承、兆瓦級風機葉片、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方面存在較大的供需矛盾。雖然整個風電産業發展較快,但風電企業在這方面的研發生産能力不足,尤其是軸承與電控系統。”路琨表示,總體來看,國內風電技術研發仍顯薄弱,風電産業鏈發育不完善,關鍵零部件産能不足,大型風電設備嚴重依賴進口,這些因素制約了我國風電産業的發展。

  應實行行業准入

  對于風電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山東山起重工董事長樊憲國認爲,當前國內風電設備制造業投資過熱已成定局。國家有關部門以及行業組織應采取市場化手段,引導風電産業有序發展,比如盡快建立國家級認證機構,建立行業准入制度等。投資者和金融機構應認清行業現狀,避免盲目投資。風電設備制造商應把企業做強做實,“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主任王仲穎表示:“爲增強我國風電技術基礎研究能力,應盡快建立國家級風電技術研發機構,整合國內現有技術資源進行基礎性、公共性技術研發;應建立健全風電設備的技術標准、檢測和認證體系,推動風電技術進步、保證風電産品質量、促進成本降低;應建設大型風能實驗設施,支持新産品的實驗和檢測認證。鑒于大多數企業關鍵技術還處于消化吸收或完善階段,應制定促進自主創新和産業化發展的激勵政策。”
  路琨表示,建立行業准入制度,是避免盲目投資,遏制惡性競爭的有效手段。他同時強調,風電企業應當苦練內功,提高核心競爭力,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産品,只有這樣才能在世界風電市場上站穩腳跟。
http://www.fenglifadian.com/news/161571K4I.html

制約中國風電産業健康發展的三大瓶頸09/03/03 中國風力發電網

  用“風馳電掣”一詞來形容中國風電産業發展毫不過分。來自全球風能委員會(GWEC)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630萬千瓦,占全球新增裝機的23%;總裝機達到1221萬千瓦,已占全球總裝機的10%。
  “但風電産業快速發展的背後存在隱憂。”記者在先後走訪了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國內最大的風電開發商——國電龍源集團總經理謝長軍、國內最大的風電整機制造商——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近年來異軍突起的風電配套設備生産商——山東山起重工董事長樊憲國等業內人士後獲悉,“風電上網、設備質量及增值稅轉型等因素,已成爲制約中國風電産業健康發展的三大瓶頸。”

  電網成爲産業發展最大瓶頸

  “隨著風電産業的快速發展,風電上網問題正變得日益凸顯。”史立山指出,“目前電網已成爲制約風電發展的一大瓶頸。”
  按照國家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相關政策,電網企業必須接納並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然而,謝長軍說:“由于我國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主要分布在三北(華北、西北、東北)和東南沿海等偏遠地區,絕大部分處于電網末梢,電網建設相對薄弱。風電上網的難題短時間難以解決。”
  另據了解,受風力影響,風電相對不夠穩定,電網企業對接收風電的積極性不高,也被認爲是造成風電上網難的一個重要因素。
  據介紹,此問題已引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的關注。張國寶指出,國家下一步將加大對大規模風電接入電網和風能資源規律進行深入的研究,按照“融入大電網,建設大基地”的要求,實現遠距離輸送電能,在更大範圍內優化資源配置。

  制造業魚龍混雜,風電設備質量堪憂

  我國風電産業發展迅猛,但發電效率卻遠遠低于國際標准。有數據顯示,我國風電機組的平均利用率在20%左右,而國際平均水平在25%至30%之間。
  “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風電設備特別是風機的質量不夠穩定。”謝長軍說,“龍源集團堅決響應國家政策,在風電場開發建設過程中積極采用國産風電機組。但近年來各種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比如質量不穩定、故障率上升、售後服務較差等等。”
  “風電設備制造業無序發展的結果,一方面是魚龍混雜,導致産品質量難以保證;另一方面還將導致産能過剩,影響整個産業的健康發展。”山起重工董事長樊憲國說,“國家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行業規範的力度,積極引導設備制造業理性發展;與此同時,風電設備生産企業也要加強行業自律,提高市場風險意識。”

  增值稅轉型影響地方政府積極性

  史立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今年1月1日開始實行的全國增值稅轉型,因爲影響地方政府的投資積極性,或將對風電産業的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據了解,增值稅轉型是指由生産型增值稅轉爲消費型增值稅,即企業購入設備的金額允許從銷售額中扣除。從國家層面而言,全國增值稅由生産型轉向消費型,針對第二産業的機器設備實施稅前抵扣,可爲企業減輕稅收負擔。但這對地方財政而言,意味著大筆減收。
  “這項稅收政策的改革,對風電企業本身而言,無疑是一件好事。因爲風電的特點是購買設備投入特別大,設備進項抵扣後,風電企業成本就會下降很多,企業稅負減輕。”謝長軍說,“但由于地方財稅減少,地方政府對發展風電項目的積極就會降低。最終實際上不利于整個産業的發展。”
  目前已在全國14個省區擁有風電場的龍源集團,似乎已切身感覺到來自地方政府的“情感變化”。謝長軍告訴記者,因爲適合風電産業發展的地區,大多是老少邊窮地區。特別是有些荒山丘陵地帶,“西北風”幾乎是唯一的資源,風電産業發展甚至成爲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支柱”。增值稅轉型後,這些地方政府發展風電的積極明顯降低。
http://www.fenglifadian.com/news/42178A32D.html

風力發電機組 保育界:生態浩劫【中國時報 2008/10/01陳世宗

 台電於全國沿海設置一百六十二部風力發電機,民營公司又陸續建置中,政府大力推動綠色能源,保育人士卻憂心忡忡;認為風力發電機組將對生態造成浩劫,鳥類棲地遭到切割、消失和撞擊。政府核准風電場址設置應審慎評估,否則恐對景觀、生態造成萬劫不復。   
 因應全球暖化、溫室氣體減量成為世界各國主要政策議題,風力發電是潔淨發電重要方式之一,最大優點是自產能源及減少傳統石化能源造成的汙染;台灣西部海岸風力資源豐富,台電及中威等公司,相繼在台中港及大甲、大安等沿海設立風力發電機。   
 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理事長吳長錕指出,風力發電廠址,毗鄰野生動物保護區高美溼地旁,勢必對生態造成重大衝擊;該機組地原有兩百公頃的防風林,過去是冬、夏候鳥休憩、覓食及產卵的天堂,因設置機組生態遭到嚴重破壞。   
 縣府保育科長李代娟備感憂心,中威繼台電後,於大甲、大安等沿海鄉鎮,申請一、二期將陸續設置二十四座風力發電機組;未來整個西海岸線將成為「風車海岸」。業者配合政策,一窩峰的爭相設置,應考慮對當地環境所造成的衝擊。   
 風力發電機組設置,對鳥類遷徙、棲地利用、繁殖等三階段將造成傷害,如遷徙飛行碰撞風機造成死亡;繁殖、度冬期間對鳥類棲地利用動線的切割;水鳥直接放棄原有棲地,效應等同於棲地消失等,對生態環境將陷入萬劫不復。   
 台灣風力發電廠址設置,大都先決定廠址開發規模與風機位置後,再對生態及環境影響進行評估;政策與經濟掛帥下,犧牲的往往是保育不易的生態及百姓生存權。政府全力推動綠色能源之際,應建立適合台灣海岸和鳥類生態評估準則與方法,才能讓「綠色能緣」與「生態保育」達到雙贏。

風力發電不如貓【知識通訊評論2007.06.月刊五十六期】

風力發電機成了攪碎機:大約每年有四萬隻鳥被美國風力發電機的渦輪扇葉擊斃,天然資源保護學家擔心瀕臨絕種的猛禽類因而受到生存威脅。
一隻鳥的百分之三代表什麼意思?天鵝翼展的最尖端七公分?鴕鳥的右腳?還是平圴每具風力發電機造成鳥的死亡數目?據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風能計畫對環境衝擊報告,是指第三種說法,這是統計三十具渦輪扇葉一年對一隻鳥的殺傷率。
寫報告的科學家共蒐集了十四項自認可信的研究,很自然地對得到的數字附加了許多警告,他們知道死亡率會因地點不同而大有差異,正如哈姆雷特的名句「一隻麻雀的死生,都是命運預先注定的」,因此即使死的是一隻禿鷹,也不值得去設法避免。
分析的結論是,不論怎麼算,在美國被風力發電扇葉打死的小鳥一年不超過四萬隻,這個數目顯然不能與每年被貓咬死以「億」為單位的小鳥比較,執筆者寫道,渦輪扇葉雖比用棒子揮擊的傷害大些,雖然最近的研究發現鳥屍比預期多,但數目仍然微不足道。連雀死亡的陰影這項研究未能平息愛鳥人士的憂慮,這批人看到風力發電機就有反感,以無碳能源來說,風力發電在環保人士眼中聲名狼藉,大部分的抱怨都是為了鳥類安全及景觀問題。風力發電廠並未拿到全完清白的健康證書,正如美國國家科學院報告所指出的,大部份的資料都有侷限性,英國實證保育中心主持人普林(Andrew Pullin)也認為證據十分薄弱。
擁有大量會員且頗具實力的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會(RSPB),反對在沿海岸發展大面積風力發電,因為陸上的小規模裝置證實效果有限,這個組織堅決反對在蘇格蘭赫布里底群島中的路易士島設立二百三十四座風力發電機的計畫。
風力發電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與德國的西班牙也表發布研究指稱,造成鳥類死亡的數目很小。但是西班牙環境保護論者認為數字未說出全部實情,環保顧問卡米尼亞(Alvaro Camiña)曾監視一百四十座風力發電廠中的七十座,他說,二○○四年發表的研究,野外調查卻是在十年前就已完成,而那個時代的渦輪扇葉要小得多。
卡米尼亞受僱於里奧哈,瓦倫西亞及安達盧西亞三個地方政府,他最近向馬德里環保署遞出一項即將發表的報告指出,重點是猛禽被傷害的數量,舉例來說,自西元二○○○年起,共有八百八十六隻魯氏粗毛禿鷲因而死亡,他表示,了解大型鳥類的死亡很重要,是因為牠們的繁衍較慢,只要有少數死亡就會影響到整體數量。
猛禽類在美國也引起重大爭議,一九八○年代開始運作的加州阿特蒙隘口風力發電機就曾有掃落金鷹的記錄,但是擁有阿特蒙渦輪發電機的PowerWorks總裁柯埃比(Rick Koebbe)則辯稱,這種說法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我聽說每年有一千隻鳥會撞上華盛頓紀念碑,這是否也應拆除?我們做的是拯救地球的事,甚至也救了鳥類,因為汙染對鳥類的傷害是人類的兩倍。」
對業界設限,柯埃比當然會反對,他情緒化地表示,「如果你讓美國魚類及野生物保護委員會來管制風力發電,那麼來將就不會有風力發電了。」
http://k-review.com.tw/2007/06/01/556/

風力發電(wind power)會干擾雷達radar (知識通訊評論第69期)

根據一個獨立的科學顧問小組的意見,美國政府應更著力於使雷達系統不受到風力發電場域的干擾。
目前已經知道,風力發電的槳扇和渦輪,會對國防軍用以及氣象雷達造成干擾。美國和英國政府已著手限制日益擴增的風力發電場。
但是根據長久以來對美國國防單位廣泛問提供諮議的學術研究顧問組織JASONs表示,至少美國政府應致力於發展可以改善問題的規範和技術。
舉例來說,也許可以利用風力發電場的遙測資料,來減低干擾。另外也可以換裝更先進而且可以抗阻雜訊的雷達系統。
JASONs建議美國政府,應該投資進行解決問題的研究。
http://highscope.ch.ntu.edu.tw/?p=1344

台灣風力發電的潛力:行政院環保署

  風力發電是再生能源的一種,目前在風力發電使用的國家以丹麥,荷蘭,德國及美國等國家使用較多。而如以電力使用配比來看,丹麥的風力發電約佔全國電力消耗量的百分之八為最。
  丹麥從一九八八到一九九八年十年之間,其經濟成長率約百分之二十五,但是其能源消耗並沒有增加,而二氧化碳排放量竟減少百分之十。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大力推動能源節約及利用再生能源。在二氧化碳排放減量方面,丹麥將在二○○五年減至一九八八年排放量之百分之七十五(依京都議定書之決議,丹麥必須於二○○八至二○一二年間,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至一九九○年的百分之九十二),而在二○三○年減至一九八八年排放量的百分之五十。在電力供應方面,一九九九年時,再生能源的電力使用量佔百分之十一,其中風力發電佔百分七十,即風力發電佔電力使用量約百分之八。未來風力發電之目標為二○○五年達到百分之十一,在二○三○年達到百分之四十五。其中離岸風力發電將裝置四、○○○MW,陸上風力發電將裝置一、五○○MW。
  丹麥的國家特性與我國相類似,是一海島型國家,丹麥的土地面積約四萬三千平方公里,僅比台灣稍大一些,人口為五百二十萬人,約台灣的四分之一。雖風力發電確實有其先天上的限制,如發電成本可能較高,發電品質較不穩定,可能無法全天候供電,噪音問題等。唯丹麥的風力發電量確能夠發展如此成功,台灣是否有潛力發展風力發電呢?據工研院能資所研究分析指出,台灣地區地面風場年平均風速,達到秒速五至六公尺以上的強風區域超過二、○○○平方公里,風力潛能約四、○○○MW,如考慮人文及地物因素,保守估計,台灣地區至少有一、○○○MW以上陸上風能潛能可供開發。而海上風能潛力方面,據估計,在台灣西海岸約有二、○○○MW以上發展潛力,合計台灣約有三、○○○MW的裝置容量。而如未來在風力發電技術的大幅進步,將有助於裝置容量之增加。所以風力發電在我國確實有其發展的潛力,尤其在核能發電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時,不論是以二氧化碳減量的觀點論之,或是以環保的觀點論之,風力發電應是我國可以大力發展應用的一種可再生的乾淨能源。
  我國在過去曾經對小型風力發電作過應用研究,但是並未受到重視,以致推動情形並不理想。近年來,能源會已開始推廣風力發電,目前規劃在五年內,預計至少裝置十八MW,今年首先由台朔重工在麥寮將裝置四座六四○kW的風力發電廠,另外在澎湖將裝置四台六○○kW的風力發電廠。依台灣發展潛能,未來裝置空間還很大。由於丹麥能源政策大力推動風能發電,同時扶植能源產業的發展,使得丹麥從過去能源進口國成為能源出口國,我國在風力推動工作上,應可效法丹麥的做法,一方面可降低對核能的依賴,另一方面可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以我國的產業技術,未來應會有相當成果。
http://e-info.org.tw/issue/energy/2001/sub-energy01020601.htm

我國天然環境限制風力發電發展 by郭博堯

前言

在全球因應氣候變遷與保護環境的呼聲中,再生能源因為具有潔淨、低溫室氣體排放及自產能源的特性,愈來愈多的國家將再生能源列為未來能源政策考慮重點之一,因此我國的能源政策,也逐步思考如何發展再生能源。
其中風力發電一直被列為我國發展再生能源的選項之一,但是因為早年風力發電模廠運轉結果不如預期,政府認為風力發電存有環境條件限制、供應不穩定及成本仍偏高之問題,因此認為風能僅能作為輔助性能源。不過隨著近年來國際技術進步及國外推動風力發電的經驗顯示,風力發電成本已經降低至接近傳統能源的發電成本,因此要求政府大幅發展風力發電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為此,我國政府也逐步推動數項風力發電示範計畫,以求掌握我國發展風力發電所需之環境條件、明瞭風力發電對我國電力系統的影響及我國風力發電成本,以為我國未來規劃風力發電發展政策之參考。然而目前國內似乎尚未有引用風力發電示範計畫結果來進行的相關效益評析,因此對於風力發電對我國整體電力供應影響之優點及缺點,還認識有限。
可是近期政府卻在沒有進行完整評析之前,先行推出「再生能源發展方案」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並在相關的發展目標中,規劃風力發電機組裝置容量大幅增加。但令人憂心的是,若沒有足夠參考資訊,可能會造成決策上的偏差。為補充國內風力發電機組對電力系統影響之分析研究資料,以改善決策品質,本文乃參考國外分析資料與國內的相關資訊進行初步研究,探討我國發展風力發電可能面臨的問題,提供政府進行決策之參考。
………………………
捌、結論與建議

風力發電雖然具有降低污染排放之效益,但是如果無法穩定供應,將造成整體電力系統的營運成本上漲,這些成本必然要轉嫁給全國用電戶,電價將因而上漲,對於國家整體經濟發展也將帶來相當衝擊。由我國現有風力發電示範計畫實績值顯示,我國全年平均風力發電平均容量因數約為37%,但是夏季八月時風力發電系統平均容量因數只有6%左右,且最高的時候容量因數達60%左右,最低的時候竟只有0.01%,穩定性非常差,且八月有超過五分之一天數的單日容量因數低於1%,因此政府規劃之150萬瓩風力發電發展目標是否合宜,有再商榷的必要。
為避免對電力系統穩定度帶來負面衝擊,在進行風力發電發展計畫時,必須另行興建能彈性調度的備用發電機組,以隨時因應電力調度需求。以現有發電選項而言,較有可能的是以複循環電廠來做為備用發電機組,如以此組合模式,概估風力發電不穩定所造成的額外成本約為每度0.765元。以未來150萬瓩、容量因數約37%的風力發電發展目標計算,這些風力發電機組每年發電量約達131.4億度,等於每年我國應為風力發電不穩定性額外付出101億元。又在政府所提出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中,規定綜合電業要以每度2元收購,以我國二0二0年全國預估平均發電成本約每度1.48元,二0二0年風力發電每發一度電將增加0.52元的成本,二0二0年我國購買風力發電將比平均發電成本多付出68.3億元。上述二項成本合計將使僅占我國電力系統2.6%的150萬瓩風力發電機組,造成電價上漲3.21%。而如果風力發電達電力系統總裝置容量的一成,則我國電價將可能因而上漲達近12%。因此風力發電實不宜由政府編列預算進行大規模投資,以免整體社會付出龐大代價。
既然發展風力發電的成本偏高,須要仰賴補貼才足以生存,且其不穩定特性又須要付出相對應的龐大成本,但在我國經濟情況不佳且政府財力吃緊的情況下,要依照政府規劃風力發電發展目標進行建設,有相當的困難。不過由國外發展的經驗可知,如有民間共同支持,則風力發電仍能有適量發展的空間。為此,我國可仿效國外「綠色電力選擇(Green Power Option)方案」的設計,宣導民眾及企業自願認購發展風力發電的經費,由民眾志願多支付額外電費(Green Premium),將所得設立推動風力發電發展的基金,或直接認購風力發電電力,則我國就有機會活絡風力發電產業,使之能持續發展。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D/092/SD-R-092-009.htm

濰坊市安裝風光互補燈路燈09/03/23 中國風力發電網

中國風力發電網(fenglifadian.com)訊:3月22日,在濰坊市鳶都湖南岸,市民正在觀看剛安裝上的新型風光互補燈。這種路燈完全不用外接電源,采用的是太陽能與風能結合的發電方式,因爲有了風力發電就避免了夜間沒有太陽而不能照明的情況。據了解,在鳶都湖周邊的照明燈將全部采用這種風光互補燈。
http://www.fenglifadian.com/news/3132B8A09.html

達茂旗今年擬爲農牧民安裝風光互補設備353臺09/03/18中國風力發電網

  中國風力發電網(fenglifadian.com)訊:呼和浩特3月18日消息(記者那森寶音 包頭電臺記者段科)近日,家住內蒙古包頭市達茂旗達爾汗蘇木金旗嘎查的達布希拉圖正忙著向技術人員學習熟練使用逆變控制器,家中閑置的電視機終于又派上用場,聽著電視裏播放著悠揚的蒙古族歌曲,達布希拉圖一家人樂開了懷。
  原先,達布希拉圖家一直使用一臺微型風力發電機。自從發電機壞了以後,他家就只能用蠟燭來照明。前幾天,得知他所在的嘎查開始安裝“風光互補”發電設備,他趕緊把寄放在親戚家的電視搬回來,又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第一時間爲自己家安裝了一套“風光互補”發電設備,徹底結束了沒電的日子。據介紹,此項“風光互補”發電設備將風能和太陽能儲存在電瓶裏,通過逆變控制器將直流電轉變爲交流電,相比傳統的家用直流微型發電機,功率更大、使用時間更長、可直接接家用電器,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互補,日常照明用電毫無問題,還可帶動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家用電器,方便了農牧民生産生活。
  據悉,“風光互補工程”是國家實施的一項惠民工程,一套“風光互補”設備需要14730元,國家投資20%,農牧民自籌20%,電力公司籌集60%,農牧民只需出資2800元就可用上安全、方便的綠色能源。作爲包頭市唯一一家“風光互補工程”實施旗縣區,達茂旗今年擬安裝風光互補設備353臺。
http://www.fenglifadian.com/news/53196D2KG.html

利用風光互補發展風力發電及光能09/02/19中國風力發電網

  傳統的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在資源利用上有其自身的缺陷,單獨使用其中一者發電很難滿足供電的需要。“風光互補離網供電系統”利用了風能和太陽能互補性強的特點,針對風能與太陽能並網發電占地面積大、投資大、推廣與
  普及難度大等問題,采取了“離網、區域獨立分戶供電”的思路。據系統推廣方AAB北京亞盟基業有關人員介紹,與並網發電相比較,該系統投資小、占地面積小、使用方便,不但有利于緩解電力緊張的局面,幫助解決偏遠地區傳統供電線損大、成本高的難題,還推動了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和發展。圖爲北京蓮花山滑雪場的風光互補供電系統。
http://www.fenglifadian.com/fengdianzhishi/14126CCGK.html

中小型風力發電及風光互補新能源産業發展曆程09/02/18 中國風力發電網

1.過去

在1980年,國家領導人視察我國的西北部地區後,向科技部提出了要解決偏遠地區農牧民用電問題的批示。科技部組織專家對這些地區進行考察後,提出了發展小型風力發電機解決偏遠地區農牧民供電問題的方案,並列入了國家“六五”科技攻關計劃。
當時,南京航空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沈陽工學院、清華大學、長沙鐵道學院等一批院校和航空部602所、機械部呼和浩特牧機所、中科院電工所、北京農機化研究院、浙江機電研究院、中國氣象科學院等一批院所以及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884廠、441廠、內蒙古動力機廠、包頭電機廠、商都牧機廠、北京聯合收割機廠、北京電機總廠、浙江電力修造廠等企業都參與了小型風力發電機的設計、研制。
八十年代中後期,我國的小型風力發電機形成了規模化生産的能力,在內蒙古等偏遠地區推廣中小型風力發電機近二十萬臺,到1990年在丹東召開全國風力機械行業協會成立大會時,會員單位有五十多家。但由于沒有適時建立産品質量檢測體系和市場監督機制,致使大批低質量低價的中小型風力發電機湧入市場,導致産品的成本與市場價格錯位,提供優質産品的企業失去了市場,也喪失了産品更新換代和進一步研發的能力。加上産品的售後服務體系沒建立,中小型風力發電機産品大面積出現質量問題,用戶對中小風機産品失去了信心,市場急劇萎縮,從而使整個小型風力發電機制造行業全面萎縮。
按全國風力機械行業協會2000年對全國小型風力發電機産品銷售量的統計,全國共銷售小型風力發電機産品12670臺套,其中300w以下的産品12000臺套,並以低質量低價的産品爲主,工業産值不足2000萬元,不及一個中小企業的年産值。

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1.1 對小型風力發電機的技術難度認識不足

1992年美國宇航局曾發表過一篇文章,說明美國宇航局和波音公司由于對中小型風力發電機的技術難度估計不足,而導致爲軍方研制的便攜式小型風力發電機失敗,文章中主要提到中小型風力發電機研制上的困難在于:
中小型風力發電機所面對的自然環境極爲惡劣,由于風受地面粗糙度和障礙物的影響很大,離地面高度越高,風速越穩定。而中小型風機受安裝高度限制,而且不能遠離用電者居住的地方,所以中小型風機是工作在風的紊流區域,風速風向的無規則頻繁變化對風機的破壞性很大。
中小型風力發電機所能提供的能源有限,考慮到單位功率成本的因素,好的材料和先進的控制技術無法采用,可選擇的材料和技術手段有限。長期以來,我國的小風機研制缺乏對小風機使用環境的研究,比較注重風機的性能測試數據,缺乏對風機在不同環境下進行運行考核的要求。

1.2 産品的技術要求不合理,配套系統産業各自分離

雖然我國的小型風力發電機技術標准做了調整和修改,但在對小風機的産品要求上還是按八十年代所訂的風機標准來要求,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要求風機的額定風速在6~8m/s,這是極不合理的。因爲小型風力發電機受技術手段的限制,只能采用定漿距葉片,當風速大于額定風速時,風機的限速機構必須開始動作,否則就可能會燒毀發電機。風機限速後,輸出功率急速下降,從而大大縮小了風機的有效工作風速範圍。
以年平均風速4~5m/s的地區爲例(這也是我國西北部偏遠地區較普遍的風資源條件),下圖爲該地區全年風速的時表分布圖和風能密度分布圖。
圖1 年平均風速3.9m/s的地區不同風速下風速的時間正態分布圖
圖2 年平均風速3.9m/s的地區不同風速下風的能量正態分布圖
相對于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將風機的額定風速定在10~13m/s的範圍以體現對風能利用最大化的原則),我國的小風機額定風速定得低,主要是希望風機的有效工作時間長,較長時間滿足用戶的用電需求。這種考慮是有局限性的。風能和太陽能一樣,是隨機性很強的能源,而且能量密度低,希望風力發電機在任何條件下都能滿足用戶的用電要求是不現實的,要盡可能滿足用戶的用電要求,最好的辦法是采用風光互補發電系統,而不是降低風機的額定風速。
中小型風機的額定風速定得低,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1)降低了風機的利用率:風力發電機的效率本來就不高,如果我們再把風能的有效利用區域限得很窄,不利于對風能的充分利用。2)增加了風機的成本和技術難度:風能是隨風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的,額定風速定得低,同等功率下風機的成本要高很多(我國小風機的重量是國外同功率産品的3~5倍)。風機處于限速狀態的機率大,時間長,相應的産生故障的機會大,産品生産的技術難度大。3)與國際上同類産品的技術要求不接軌,喪失了國際市場上進行産品競爭的能力: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光伏都是按較高的光照強度來考核的,爲什麽中小型風機一定要按低風速來考核?這顯然是不合理的,這對中小型風機産業的發展不利。
此外,無論風力發電系統還是風光互補系統,都由控制系統和儲能系統組成等配套産業組成,發電系統、控制系統、儲能系統各自分家,是整合後系統穩定性差的根本原因,也是目前改行業的技術壁壘。使最終用戶衡量考察中小型風力發電及風光互補新能源發電技術産生誤差。獨立各個系統都是合格的,在各種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一整合系統就是劣質的,不是控制系統不當就是儲能系統和發電系統配比不適合等,體現在用戶面前的不僅僅是單一發電系統的發電效率、低風速啓動、低風速儲能、抗大風保護等,還涉及到控制系統的智能控制、低電壓升壓、充放電控制等,儲能系統的選擇、配比、等等一系列衍生的産業問題。

1.3 價值和價格的嚴重背離限制了行業的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小風機的定位是面向偏遠貧困地區的農牧民,要他們買得起,所以價格要低。這種指導思想嚴重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實際上風機的價格只有太陽能電池的1/4~1/5(按單位輸出功率測算),但現在國家實施“送電到鄉”工程,大量采用光伏電站,而不是風力發電機,原因是太陽能電池可靠,而風機可靠性太差。中小風機行業實際上是以犧牲可靠性去迎合市場的低價格,結果使行業走入了死胡同。
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光伏都是先走高價位,隨著産業的規模擴大、生産成本降低、技術進步,才大幅度降價的。中小風機一開始就定在低價位,産品沒有利潤,企業沒有發展後勁。而國家的資金支持一直在向大風電和科研傾斜而沒有鼓勵中小風機及風光互補産業的發展,中小風機及風光互補産業甚至處于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致使中國的中小風機産業滑落到現在的狀況。這兩年隨著“綠色照明”、“節能、減排”政策出臺才給行業帶來了新的生機。

1.4 缺乏市場監管機制

我們的中小型風力發電機産品有較完整的國家標准,包括産品性能標准和安全標准,但市場上銷售的産品絕大部分沒有經過國家檢測機構的檢測和認證,劣質産品充斥市場,風機傷人事件時有發生。大量的用戶買了産品不出三個月就沒有了使用價值,都無處投訴,整個行業就沒有形成有效的市場機制。所以,生産企業也不考慮産品的售後服務和質量跟蹤,致使中小風機産品失去了用戶的信任,失去了市場。

2.現在

中小型風力發電機的可靠性問題是制約産業發展的核心問題。當風神風電科技有限公司在2003年決定進入小型風力發電機制造業時就調查研究過各方面的問題,我們對國際上各種小型風力發電機進行了認真的解剖和分析,確定了産品設計和制造的基本思路:確定了放棄單機械限速機構,通過機械制動和電磁限速相結合的方式對風力機進行限速保護的思路;參照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把風力機的額定風速定在12m/s的風速狀態;采用風力機的全部零部件模具化制造的生産工藝,確保部件的高效率和産品的一致性。
根據這個基本思路,我們花了近三年的時間,經過四代産品的更新換代,到2006年才把FS系列風力機進行了産品定型並投放市場,使産品實現了産業化。如果使小型風力機形成産業,我們認識到以前把市場定位在偏遠農牧民的思路是不正確的。偏遠地區的農牧民最需要電,但他們沒有購買力,這種購買力不僅僅在經濟能力上,還表現在心理上。他們希望能和城裏人一樣用電交電費,他們有這個能力,只是國家不能給他們送電,他們是最貧困的人卻要買最貴的電,這不合理。有需求而沒有購買力則不能形成市場,小型電力機的制造企業很難去開拓市場。
因此,結合市場,我們轉變了理念,把應用在自然資源條件好經濟條件但不發達的卻是最需要電的偏遠地區引入到了自然資源相對較差但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相對用電不是最急需的城市。
中小型風力發電機産業的出路在哪裏?我們認爲,關鍵在應用領域的開發。中小型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電池一樣,作爲獨立供電系統都受自然資源條件的限制,影響了供電系統的可靠性。但風力機和太陽能結合組成風光互補供電系統,則能大大提高供電系統的可靠性。風能和太陽能在時間上、季節上都有很強的互補性,風力機和太陽能電池組成混合的獨立供電系統最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提高供電系統的可靠性。在太陽能電池的獨立供電系統中,蓄電池的壽命問題一直制約著太陽能的應用。系統並入風力機後可改善蓄電池的充電特性,提高蓄電池的壽命。風力機的單位成本僅爲太陽能電池板的1/4左右,風力機同太陽能電池組成混合供電系統後,系統成本可大幅降低,使供電系統更具有市場推廣價值。
這幾年,我們分別開發了風光互補路燈系統、風光互補高速公路監控系統、風光互補通訊機站電源系統等,爲中小型風力發電機的推廣開創了全新的局面。

3.未來

中小型風力發電機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筆者認爲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中小型風力機與太陽能電池結合作爲最合理的獨立電源可開發更多的應用領域,包括風光互補便攜式電源、風光互補泵水系統、風光互補增氧系統、風光互補供暖系統、風光互補海水淡化系統、風光互補景觀照明系統等等。隨著中小型風力發電機産品的多樣化,風光互補獨立供電系統在市政項目、邊防哨所、偏遠地區都有著極廣的應用前景。
2)中小型風力發電機並網發電系統。大家都知道,德國和日本的太陽能屋頂計劃大大促進了太陽能電池産業的發展。但在英國等陽光資源不好的國家,正在推廣風力發電機屋頂發電計劃。在家庭安裝中小型風力發電機並網發電,可節省輸配電系統,改善電網結構,是分布式電源的理想方式。在國外還作爲夜間照明和獨立供電來減少犯罪率的公共設施。
目前,寧波風神風電科技有限公司的15個系列風光互補系統率先通過歐洲CE標准的檢測認證,同時也在廣交會廣場、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廣場安裝了風光互補景觀照明系統。英國、美國等國家已立法鼓勵家庭安裝中小型風力發電並網發電系統及風光互補系統,都爲中小型風力發電及風光互補新能源系統帶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但中小型風力發電機在市政工程的推廣對産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風速發電、低電壓儲能、低噪音、高可靠性、美觀性、安全性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型風力發電機的技術進步是促進産業發展的根本保證。

4.倡議

我國的中小型風力發電産業是有技術基礎的,而且産品都是自主知識産權和100%的國産化,並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
爲保證産業的健康發展,筆者有以下倡議:
1)建立完善的産品質量監督體系。小型風力發電機産業就是被産品質量拖累的,只有健全産品質量監督體系才能杜絕劣質産品充斥市場,才能給産業一個公平競爭、健康發展的環境。
2)政府項目爲小型風力發電機産品提供一個推廣的機會。“送電到鄉”工程采用了太陽能發電系統,我國的小型風力機失去了一個推廣和發展的機會,希望“送電到村”工程能充分考慮采用風光互補發電系統,爲我國的中小型風力發電産業及風光互補新能源提供一個推廣和發展的機會。
3)關注小型風力發電機産業的技術進步。在我國的新能源行業中,中小型風力發電及風光互補新能源産業是爲數不多的與國外技術水平差距不大的産業,如果能把這個産業做大,就能成爲極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産品,爲我國出口創彙做出貢獻。
http://www.fenglifadian.com/fengdianzhishi/1322AAB32.html

風光互補新能源成新趨勢08/05/07 中國風力發電網

中國風力發電網www.fenglifadian.com消息:  風能和太陽能是目前全球在新能源利用方面技術成熟、且具規模化和産業化發展的行業,而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兩者互補性的結合實現了兩種新能源的資源配置、技術方案、性價比上的合理化,爲新能源在社會發展中的普及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順應這一潮流,寧波風神風電科技有限公司已成功地把“風光互補新能源”産品推向了國際市場,並成爲國內一家出口風光互補新能源産品(沒有出口産品HS編碼)的企業。
  自2003年以來寧波風神風電科技有限公司就致力于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曾斥資9800多萬爲收購洛陽一拖集團的風電設備公司,以實現660KW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的完全國産化。依靠中科院的技術力量,開發出風光互補新能源應用技術,該項技術適合所有須用電的獨立發電系統,該項技術的産品通過了市場和環境的考驗與檢驗。已被廣泛應用在:景觀照明、道路照明、交通監控、大型廣告供電、通訊基站、學校科普教育、家庭供電。
  目前寧波風神風電科技有限公司的風光互補新能源技術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不但把技術應用在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的廣場上,而且在廣交會廣場和奧運會賽場得到成功應用。
  據了解,每盞風光互補路燈每年就能節約用電達1511.1度(達1噸標准煤),僅從路燈一項來計,浙江省適合用風光互補路燈的範圍最保守估計也有100萬杆,每年就能爲浙江省節約用電1.92億度電(達100萬噸標准煤)。減少CO2排放262.05萬噸,減少SO2排放1.8萬噸,減少空氣的顆粒排放1.5萬噸,減少工業廢棄物排放1.8萬噸。節能、降耗、減排的價值十分客觀。
http://www.fenglifadian.com/news/243E8JAE.html

中國風能發展 快要贏過德國 ‧朝鮮日報中文網 2010/08/18 

中國新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勢頭令人生畏。全球因金融危機而奄奄一息的去年,中國在這一領域投資了346億美元鉅款。這一數字達美國(186億美元)的兩倍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目光長遠的國家戰略:要應對即將到來的化石資源枯竭時代,同時在未來競爭力的核心——能源產業領域走在發達國家的前面。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物件國,最近還上升為居世界第二位的經濟大國。中國的這種改變對韓國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中國在過去30年裡依靠改革開放政策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這樣的中國也同樣能解決能源、環境問題嗎?記者走訪了原來被稱為「資源黑洞」的中國面向未來開發新再生能源的現場。
記者首先來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的塞罕壩草原。沿著中國東北大平原向西行進,首先會看到如同大型牆壁的大興安嶺山脈,然後就到了內蒙古草原。這裡的塞罕壩草原上是海拔1700米-1800米的草綠色丘陵地區,一棵樹都沒有。
這個一年四季都刮大風的荒涼草原最近被稱為「陸地上的三峽大壩(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大壩)」。因為,這裡從2007年開始利用草原上的風力來發電,從而成為能源寶庫。記者來到高處的山坡上瞭望,看到四面八方的丘陵地區有300多個高70米的風力發電機,讓人不禁感到驚歎。其中一半左右,即158個發電機歸大唐赤峰新能源公司下屬的東山風電場管轄。大唐赤峰新能源公司是韓國電力公司和中國大唐集團合資成立的公司。
發電廠廠長姚水波表示:「這裡年均風力為每秒9米以上,是風力發電的最佳選地。這裡生產的電力被輸送到內蒙古東部電網後,主要供赤峰市使用,其餘電力被輸送到附近的遼寧省。」
發電容量每年將激增100%
內蒙古草原的面積達韓國國土的12倍,從西部的巴彥淖爾到最東部的呼倫貝爾,到處都有大規模風力發電站。截至去年年底,總發電容量達9196兆瓦(MW),相當於九座1000兆瓦的核能發電站(韓國正在建設的核能發電站大都是每座1000兆瓦)。
在中國部分地區,風力能源已成為主要能源。就風力發電容量達3400兆瓦的內蒙古西部電網而言,風力發電在總發電量中所占比重最高達20%。
對於夢想打造新再生能源強國的中國來說,化石燃料最現實的替代方案就是風能。因為,風能是新再生能源中成本最低的能源。中國各地區風力發電的單價為1千瓦(KW)0.51-0.61元人民幣,僅為火力發電(0.27元人民幣)的兩倍左右。而且,風力發電機的價格還在日益降低,因此,再過5-10年,即使政府不提供補助,也可獲得經濟效益。
自2005年以來,中國的風力發電容量每年增長100%.2004年還未躋身世界前十位,但去年已經超越西班牙,成為世界第三風力發電大國。今年中國將趕超位居第二的德國。
在能源革命中搶佔先機
中國最高領導層也表現出強烈意志。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去年10月訪問山東省時曾表示:「應該大規模開發包括風能在內的再生能源,在新一輪世界能源革命中搶佔先機。」
中國國家能源局制定了2020年之前為開發新能源投入4.5萬億元人民幣的中長期規劃方案,並于最近向政府作了報告。規劃方案的內容還包括:到2020年將風力發電容量提高到目前(2.5萬兆瓦)的四倍,即10萬兆瓦。
也就是說,中國未來的風力發電容量將比韓國的整體發電容量(以2009年年底為准7.3萬兆瓦左右)還要大。大唐赤峰新能源公司副總經理表示:「我們計畫以風力資源豐富的內蒙古自治區、新疆自治區、吉林省、河北省等地為中心,建設規模比已修建的發電站還要大的大型風力發電站。」
現在應把目光投向海上
中國還把目光轉向海上。記者來到位於上海市東南部的海上橋樑——東海大橋。東海大橋長32公里,連接上海和洋山新港。沿著這座大橋行駛10分鐘左右,就能看到34個風力發電機成排屹立於東側海上的壯觀景象。這就是上月6日竣工的東海大橋風電場。
東海大橋風電場的發電容量為100兆瓦,可以稱之為測試中國海上風力發電可能性的試點專案。海上風力發電和陸地不同,修建費用較高。如果發生故障,必須乘船靠近,所以維修費用也相對更高。但海上風力發電的發電時間比陸地多20%以上,而且靠近電力需求量大的東部沿海城市,所以避免了遠程供電的負擔。另外,可用風力資源為7.5億千瓦,高達陸地(2.5億千瓦)的三倍。
中國政府今年1月要求全國11個沿海省份為修建海上風電場而進行公開招標,在這一領域也不斷加快前進的步伐。上海東海電力綜合管理部副主任黃偉傑表示:「這座發電站從設計、施工到採購設備,全都依靠中國自身技術。最大的課題是如何通過提高發電機的容量來提供經濟效益。」
必須開發智慧電網
要想使海上風力成為中國的主力發電能源,需要克服不少障礙。由於風的強度隨時發生變化,這樣會導致電壓不穩。因此,要想和現有電網聯合起來利用海上風力能源,就必須開發智慧電網(Smart Grid),即通過資訊通訊技術來精密調整電力生產、運輸和消費。中國三星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邱罡表示:「構建智慧電網雖然需要不少費用,但技術上沒有太大難點,所以經過一段時間就可以解決。韓國三面環海,應該利用這一點積極研究海上風力發電。」
 
全球最大太陽能發電站 將在敦煌發光 ‧朝鮮日報中文網 2010/08/20  
 
在以石窟聞名的「絲綢之路」城市敦煌,炙熱的陽光從早上開始就火燒大地。在城市中心東南方20公里處建有1987年中日合拍歷史電影的拍攝現場敦煌古城,而其對面是一望無際的藍色太陽能電池板。
去年8月動工的太陽能發電站將於本月末竣工,現正忙於收尾工程。排列在67萬平方米地皮上的太陽能電池板的架台80%以上已完成設置。所需太陽能電池板的數量達到2萬個。
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條件
此處是中國政府正式批准建設的中國首個大規模太陽能發電站。發電量共達20兆瓦(MW),這在中國居首位,在亞洲居第3位。國家投資開發公司和中國廣東核電集團(簡稱中廣核集團)分別建設10兆瓦規模。中廣核集團現場負責人王志剛表示:「這裡將成為中國太陽能發電站的里程碑。」
敦煌具備了太陽能發電所需的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全年降雨日不到10天,因此能夠保持穩定的發電,而且此處還是沙漠荒地,因此地價低廉。中國計畫,如果此次能夠成功完成20兆瓦,到2015年和2020年將分別擴至500兆瓦和1000兆瓦。
中國目前計畫建設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敦煌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廷乾表示:「此處是沙漠荒地,因此可無償使用25年時間。10年後能夠保證地區發電量,而且還能向外輸送電量。」中國在世界太陽能電池市場的佔有率為37%(以2009年為準),而且在世界10大太陽能電池企業中有4家是中國企業,但對於太陽能發電站的建設十分消極。這是因為,中國認為太陽能電池價格高,利潤少。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有99%出口美國和歐洲等地區。
太陽能電池價格下跌是關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成為太陽能電池的契機。隨著歐洲地區太陽能電池需求量劇減,太陽能電池的國際價格大幅下跌。在太陽能發電站建設成本中占大部分比例的太陽能電池的價格下跌,大幅提高了太陽能發電站的收益性。
去年在敦煌太陽能發電站建設項目投標中,以1.09元人民幣/千瓦時電價的落定。雖然這是火力發電價格的4倍,但數年前卻是10倍以上。一家企業還投出了0.69元人民幣/千瓦時的超低價格。
隨著收益性的好轉,政府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中國政府於今年7月發表了對西部6個城市13個太陽能發電站建設專案(總量為280兆瓦)投標計畫,並正式開闢了太陽能發電站時代。
中國原計劃截至2020年建設1800兆瓦規模的太陽能發電站,而如今正在考慮擴至2萬兆瓦的方案。這相當於20家核電站的發電量。
太陽能五星級酒店亮相 
圖為,河北省保定市電谷錦江國際酒店,在外壁、大廳、客室等所有玻璃上都設置太陽能電池板。在建築物所有外壁玻璃中,均設置了太陽能電池板。保定=朝鮮日報記者崔有植 攝影
中國東北沿岸城市,利用太陽能電池的建築紛紛亮相。在北京東南方140公里處的河北省保定市被譽為中國的「電穀」。在這裡有200多家太陽能電池和風力發電製造企業。
通過高速公里進入保定市週邊,會看到每個路燈上都裝有太陽能電池板。進入城市中心,不僅是路燈,就連交通信號燈上也都裝有太陽能電池板。保定市科技穀管理委員會的張輝表示:「城市中心道路、公園、小區路燈和交通信號燈的用電,90%以上都來自太陽能電池。」
城市中心北邊有中國唯一的太陽能酒店——電谷錦江國際酒店。該酒店是2007年竣工的23層五星級酒店,從出入口屋簷到大廳、咖啡廳屋頂、房間窗戶等,所有窗戶上都裝有太陽能電池板。酒店相關人士表示:「酒店太陽能電池的發電量為0.3兆瓦,生產的電能都輸送到現有的電網,用電時再次從電網輸出。太陽能電池能夠承擔10%至20%的酒店耗電量。」
太陽能,需要長遠目光
相鄰的4層的會展中心(2009年竣工)的外部和樓頂也都裝有太陽能電池板。雖然建築物規模較小,但發電量達到0.5兆瓦。該電量最多能承擔該建築物總耗電量的30%.在會展中心內部,有裝有密密麻麻的黑色太陽能電池板的整塊玻璃,阻隔白天的陽光。
該酒店和會展中心是中國政府的正式示範項目,由總部位於保定的世界五大太陽能電池企業之一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耗資7.5億元人民幣建設。這相當於探詢城市型太陽能發電可行性的某種試驗舞臺。英利相關人士表示:「在城市中心建設建築物時,應設置太陽能發電設備。這樣做雖然提高了建設成本,但從長遠來看,大幅減少了電費。」
 

台長: 阿楨
人氣(11,832) | 回應(193)|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經濟管理 |
此分類下一篇:綠能產業(二)
此分類上一篇:加盟救經濟

顯示全部193則回應

阿楨
美媒:從笑柄到趕超,中國車讓歐美感到壓力

美國《福布斯》雜誌2020-07-18:中國電動汽車將“接管”世界——如果我們讓它們的話 幾年前,中國的汽車還是“笑柄”,因為它們不是西方流行車型顯而易見的翻版,就是荒謬無比。但時移世易,正如在大多數科技領域一樣,中國的汽車設計能力如今也已趕上甚至超越西方,尤其是在電動車(EV)方面。2019年中國電池EV保有量已達258萬輛,相比之下,歐美僅分別為97萬和88萬輛。中國的公共慢速充電樁數量超過全球其他地區的總和,並安裝有全球82%的快速充電樁。
  如今中國正在生產一些真正尖端的電子產品——都是本土設計,並在功能和品質上與其他製造商的同類產品不遑多讓。難怪中國也已開始交付顯示出真正前景的EV。例如小鵬汽車P7號稱能在4.3秒內從0加速至100公里/小時,續航里程高達約700公里。這些車不僅漂亮,一些甚至還內置英偉達的自動駕駛平臺,而預期售價僅3.6萬美元。比亞迪已在美國銷售電動巴士、電動垃圾車等。中國車企甚至推出一種超級電動跑車,最高時速可達350公里/小時。中國將對美歐車企造成影響的還是售價便宜的車型。比如,英國目前在售性價比最高的EV是MG ZS,僅2.5萬英鎊,這是上汽集團製造的一種車型。再例如,威馬汽車EX5售價僅2萬美元左右,續航里程則有望高達520公里。
  上述許多中國車型如今都已具備足夠接近(歐美)的參數與設計,售價卻低得多——酷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靡全球的日本車。這場競賽中,中國還擁有一些使其處於領先地位的重要優勢。中國是全球最大鋰生產國,今年初仍控制著全球51%的鋰化工產品。相比之下,美國僅占全球鋰供應量的2%。中國還控制著全球62%的鈷化工產品和100%的球形石墨。這些都是EV主導性電源技術的主要元素。
  回應相關新聞
美媒:疫情後,中國本土美容品牌越來越有魅力
2020-07-20 08:02:21
阿楨
中國光伏短短10年掀翻歐美,走上超越自己之路 2020-07-28 觀察者網

  大橘:最近幾年中國光伏技術進步很快,發電成本有了明顯下降,能具體介紹一下價格降到了什麼水準嗎?跟煤電、水電相比競爭力如何?未來下降的空間還有多大?
  金鑫:光伏技術過去十幾年進步確實非常大。一個光伏電站主要的成本來自光伏元件和逆變器, 10年前接近四五十塊錢一瓦,到今年, 3~4塊錢一瓦,下降了90%多。一年的有效發電小時數按1000小時每平米來算的話,平攤到20年,一度電成本不到兩毛錢,已經全面低於煤電,接近優質水電資源了。2013年最高峰時,國家補貼曾經達到6毛錢一度電,今年已經降到兩分錢,已是在平價上網。可以說,光伏已經走到了無需補貼的商業價值顯現的臨界點上。
當然光伏電相對於煤電和水電來說,也並不是嚴格的競爭關係,而是互補的關係。因為光伏和風電都有一個看天吃飯的問題,光伏只能白天發電,晚上不發電,不像火電或者水電相對穩定。電網更喜歡穩定可控的煤電和水電,這是肯定的,但清潔能源是整個人類的發展方向,隨著電網的技術改造,光伏和風電場本身也有無功補償這類的技術,對電網也會更親和一點。
  大橘:中國光伏產業鏈各個環節上領先的企業都有哪些,在國際上處於什麼地位?
  金鑫:光伏行業裡,中國基本上已經佔據了全球統治地位。最上游的矽料,中國產能占到全世界的2/3,矽片更是占到了97%以上。電池片的產能占到世界的80%多,組件的產能占到了3/4以上。
  大橘:中國企業能夠在研發上做到國際領先,主要原因是什麼?
  金鑫:光伏行業本身,說實在的,其實並沒有很高的技術含量。最早的光伏生產設備,都是由半導體晶片製造業的生產設備來轉化來的。中國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就迅速做到了矽基太陽能電池的技術天花板,其實主要優勢還是體現在成本低,市場規模大。
  回應
美國的電價比中國高,是被公知忽悠了嗎?我是從事紡織工作的,當時還看到棉紡行業用電價格對比,美國電價比中國便宜。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民用電價4-6毛。工業電價6-8毛,商業更貴1元以上。歐美是倒過來的,美國工業電價是可以協議的,2-8毛都有可能,但是民用電價9-15毛都有。歐洲更甚,西歐民用電價普遍在2元以上
2020-07-29 09:09:53
阿楨
外媒:055大驅或裝備新型發電機 為電磁炮提供動力 2020-08-03 新浪軍事

  據美國《軍事觀察》網站報導,解放軍軍艦可能將開始裝備中國船舶集團704研究所的新型20兆瓦渦輪發電機,將為中國艦船提供全電力推進(美軍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和英軍的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都採用了全電),可使功率輸出達到原來的400%,遠遠高於柴油機、內燃機或混合動力系統,從而節省燃料,並使船舶能夠長時間保持高速行駛。並允許艦艇使用一系列下一代武器系統,包括鐳射武器和電磁軌道炮,中國是最早在海上測試電磁軌道炮的國家。
  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僅能使用三台2.5兆瓦的發電機來提供最大7.5兆瓦的功率輸出,這對於電磁軌道炮來說是行不通的。
  相關新聞
美媒:中國039C潛艇已換裝鋰電池 水下戰力大幅提升 2020-06-29 新浪軍事

俄軍10年造艦計畫破滅:僅完成55% 普京問責反被懟 2020-08-03 新浪軍事

2020-07-27,普京召見俄聯合造船總裁拉赫馬諾夫,說俄軍10年造艦計畫何以破滅。
  俄海軍在2011-2020規劃中提出的造艦計畫:
  6艘955/955A型“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服役4艘,4艘在建)
  6艘885/885M型“亞森”級多用途核潛艇(服役1艘,8艘在建)
  3艘636.3型“基洛”級常規潛艇(服役7艘,5艘在建)
  2艘677型“拉達”級常規潛艇(服役1艘,2艘在建)
  1艘1164型“光榮”級巡洋艦
  2-4艘“西北風”級兩栖攻擊艦(最終沒買成)
  6艘22350型護衛艦(服役2艘,6艘在建)
  6艘11356R型護衛艦(服役3艘,剩餘放棄)
  1艘11661K型護衛艦(服役2艘)
  2艘新型護衛艦
  12艘20380型輕型護衛艦(6艘服役,6艘在建)
  23艘新型輕型護衛艦(2艘20386型在建,4艘22800型服役,12艘在建;8艘21631型服役,4艘在建)
  俄海軍10年造艦計畫完成了大約55%。
  失敗原因:
  其一,克裡米亞事件後,烏歐與俄軍工的合作戛然而止,受發動機斷供的影響,俄展開大規模國產替代計畫;
  其二,各系統不完善直接導致了艦艇驗收週期大幅增加,這已經不只是造船的問題,而是整個軍工體系人才斷檔、艦載武器、電子系統創新能力不足;
  其三,外界看船廠不給力,但船廠則認為俄軍給錢不到位、老修改設計是大問題。
  船廠造艦慢,俄軍下單、開工卻如此“積極”呢?
  首先,反應了俄軍對於主戰艦艇大量老化的緊迫感,想加快造艦速度;
  其次,俄軍想要更為先進的技術,但俄軍工無法跟上俄軍需求。
2020-08-05 10:21:21
阿楨
中建電力公司表承建的內蒙古達拉特旗全球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發電12020-09-13並網發電

專案裝機容量69.03兆瓦,占地面積約120萬平方米,兩萬三千多根光伏支架,鋪設了17萬多塊光伏發電板,年發電量可達20億度,產值6.2億元人民幣。
該專案在設計上採用“林光互補”的模式實現清潔能源環保效益和作物栽種經濟效益的“雙優化”,在基地週邊栽植沙障,主幹道兩側打造防護綠化帶,在光伏陣列之間密植適宜本地生長的矮化經濟林,穩固流沙、抵禦風沙,穩步推進荒漠化治理;種植的除了綠化植物外,紅棗、黃芪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達4.8萬畝,增加當地貧困居民的生態經濟收入,為脫貧致富提供有力的支援。
該項目並網發電後在節能減排效果方面相當於每年節約標煤66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65萬噸、粉塵45萬噸,將有效改善內蒙古自治區能源結構和生態環境品質。
2020-09-15 08:10:52
阿楨
習近平聯合國演說: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 2020/09/23 中時

據《法新社》報導說,中國的決定強化了應對全球氣候轉暖的「巴黎協定」,與川普政府的氣候政策上的立場形成更強烈的對比。
習近平強調,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雖然比歐盟決定在2050年以前實現碳中和稍遜一籌,但中國大陸有關減少排碳量的環保目標已經相當不錯。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儘管它在清潔能源技術方面占主導地位,該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多,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小汽車和巴士製造國。
  相關新聞
川普聯大演說吹噓施政成就 12次抨擊中國
習近平聯大演說反批任何國家都不能我行我素搞單邊主義霸權霸淩 宣佈金援聯合國一億美元 稱中國無意打冷熱戰
聯合國秘書長:應避免新冷戰 世界應該停止衝突聚焦於對抗疫情。
  回應
習進平在聯合國大會說給全世界人聽,川普在聯合國說給美國人聽!
高下立判,川普反而成了國際上的跳樑小丑!
2020-09-24 08:56:37
阿楨
全球最大LNG動力集裝箱船在滬交付

2020-09-22,由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MARIC)研發設計,滬東中華公司為法國達飛集團建造的23000箱雙燃料超大型集裝箱船中的 “達飛雅克•薩德”號在上海長興島造船基地順利命名交付。它也成為全球最大的以液化天然氣(LNG)為動力的集裝箱船。總長399.9米,型寬61.3米,貨艙深度33.5米。長度比目前世界最大航母還要長60多米;甲板面積達23978平方米,相當於3.5個標準足球場。一次能裝下23000只標準集裝箱,可承載22萬噸貨物。為了滿足巨大的裝箱量,船的貨物綁紮系統進行了前期優化設計,最終應用了當今集裝箱船領域先進的綁紮橋形式,貨倉加甲板堆箱層數達24層,相當於22層大樓的高度。
主機採用的是中國船舶集團全資WinGD公司研製的發動機,配置了目前全球裝機功率最大的WinGD低速雙燃料發動機W12X92DF,既能使用燃氣又兼顧燃油,無論遠海航行還是近海航道航行,均可依靠天然氣來提供動力。
長期以來,集裝箱船是航運業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每年產生碳排放量為1.82億噸,占航運碳排放總量的22%;散貨船碳排放量為1.58億噸,占總量的19%;油輪碳排放量為1.14億噸,占總量的14%。
為滿足雙燃料動力,“達飛雅克•薩德”號特別安裝了一個18600立方米的MARK Ⅲ型薄膜式燃料艙,用以裝載LNG(液化天然氣),為船舶提供 “綠色動力”。與同型燃油集裝箱船相比,這艘船單航次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約20%,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近85%,顆粒物、硫氧化物排放量減少99%。
就在7天前,韓國現代三湖重工業也交付給新加坡EPS集團的船長366米、寬51米、深29.9米,配備雙燃料發動機、超大型液化天然氣燃料箱和天然氣供應設備。但這艘船搭載的標準箱只有1.48萬箱,比“達飛雅克•薩德”號少了近1萬箱。
2020-09-24 08:57:06
阿楨
為什麼塔拉灘的地表以前很缺水,建了太陽能電站就不缺水了? 2020-10-03

其實很簡單:因為扶貧建了太陽能電站後地表有了水了。
這地方以前是荒漠。因為:1.缺水。也就是天上基本不下雨。2.巨曬。啥生命都能迅速曬乾曬死。
1.架起來的太陽能板提供了遮蔭。2.太陽能板需要清洗維護,洗太陽能板的水流到地面後滲入地表,地表有了水,撒上草籽後,草就長出來了。
  回應
近些年來,中國西北內陸的降水量普遍明顯增加,這是全球氣溫變暖的同步進行的一個現象。歷史上的王朝盛世跟較高的平均氣溫有高度的正相關。可以預料,中華盛世再臨,是有生之年看得見的。
機會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西北假如沒有人綠化,不照樣還是荒漠?有了綠植也就固定了沙土,涵養了水分,久而久之變成了草原,再持之以恆幾個百年過去說不定就是森林。

世界糧食計畫署駐華代表:中國樹立扶貧領域光輝典範2020-10-03

2020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也是中國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近日,世界糧食計畫署駐華代表屈四喜高度評價中國在扶貧領域的成就:中國的耕地面積和草原面積只有世界平均水準的三分之一,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準的四分之一。中國整個耕地面積只占全球的9%,但是人口占到20%,中國很好地利用了9%的耕地,解決了全球20%人的吃飯問題。
2020-10-04 09:23:04
阿楨
國內急需、國外打壓:中國特高壓為啥獨步天下 2020-12-09 觀察者網

各個國家都在探索電壓極限。20世紀50年代,美蘇加就在進行500kV線路研究。到了60年代,已上升到750kV。前蘇聯曾修過750kV直流和1150kV交流輸電線路,後來蘇聯解體,相關線路缺乏維護,一些特高壓項目最終下馬。考慮到俄羅斯廣闊的領土,他們更需要特高壓輸電。
  對於這些國家來說,不是沒錢就是沒需求。中國受到用電現狀影響,只好在特高壓的研究之路上一路狂奔。國外全面封鎖,中國只好從零開始,通過國產化實現自己的特高壓。
  由於特高壓全國聯網,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併入電網,改善了目前的電能產業佈局。2017年,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全部成為全球最大規模。不但用電充足了,霧霾和污染也少了。
  中國人沒有選擇獨佔,而是輸送給全世界:2019-10-25,巴西美麗山二期項目項目跨越兩千公里,要從雨林把電送到市區。巴西找到國網公司,根據51:49%的股權比例,聯合運營特高壓電網。國網也收購了巴西電力CPFL,有效的拓展了海外業務。
  回應
 特高壓存在潛在風險,這可不是我亂說,當時專家就是這樣說的。美國的電網癱瘓過好幾次,造成跨州大停電。
 好好理解“電網”這倆字,你說的一條線路出事,幾個省就都停電的事在中國是不可能發生的。
 有人反對特高壓說穿了還是利益問題,對於電力這個大蛋糕很多私企,地方利益集團還是很眼饞的,而且特高壓技術必須是國家隊才能玩得轉。有一期電視節目是辯論特高壓的,反對的專家最後說了實話:特高壓必須是整體大網,會加強國家電網的地位.
2020-12-11 09:24:18
阿楨
美發展新能源不再依賴中東石油 卻轉向依賴中國 2020/12/17 中時

去年是美國60多年以來能源出口首次超過進口,美國終於結束長達半個多世紀對外能源依賴的歷史,今年1月川普總統也自豪地宣布「不再需要中東石油」。不過美專家警告,隨著新能源時代來臨,美國脫離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卻在新能源的設備與礦產上轉向依賴中國大陸,這已經是美國能源安全的重大隱憂。
《美國之音》指出,1973年第4次中東戰爭爆發時,阿拉伯國家實施石油禁運打擊全球經濟,美國歷任政府都把維持能源自主做為施政目標。但是,隨著新能源時代的到來,美國卻陷入對大陸越來越嚴重的依賴。大陸不但控制很多關鍵的礦產資源,還主導電池、電動車、太陽能板等終端產品的製造,美國歷史上從未在能源領域如此依賴單一國家。
全球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對石油的依賴減低,但新能源產業設備所需要的關鍵礦藏如鈷、鋰與稀土金屬卻成為重要戰略物資。從太陽能板到動力電池,大陸主導了整個清潔能源產業鏈,而且很多新能源技術已經可以不依靠美國,美國對大陸控制關鍵的礦產資源也幾乎無能為力。其中有很多礦產是陸企在非洲開採,美國就算要建立類似供應鏈,也要很長時間。
報導舉例說,像鋰電池裡所需要的鈷,大陸鈷礦儲量僅占世界1%左右,但全球鈷精煉排名前6名的企業中,大陸佔據五席,大約控制著全球80%市場。剛果鈷產量占世界60%以上,其中14個鈷礦有8座為大陸公司所擁有。
大陸天齊鋰業持有世界儲量最大、品質最好的鋰礦─澳大利亞格林布希礦51%的股權。另一家江西贛鋒鋰業則擁有7個優質礦源,金屬鋰產能全球第一。鋰電池裡使用的石墨,大陸占86%原料供應,電池負極石墨100%都是大陸製造。
在軍工、航太、化工、醫療等眾多行業需要的金屬銫,大陸也壟斷了全球供應。美國在2018年將銫列入經濟與國安關鍵礦物清單,大陸則在今年10月將它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計畫。
  相關新聞
中國制裁澳煤反自傷(楨:?) 多省市強制限電停工 大紀元/自由亞洲電台/台灣蘋果日報
華南用電拉警報,3省祭限電措,義烏關路燈:發改委17日表示,工業生產高速增長和低溫寒流疊加導致電力需求超預期高速增長(11月全國用電50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1%),目前全國電力供應能力總體充足。 2020/12/18 中時新聞網
國家電網:戰寒潮鬥冰雪保供電,全力以赴滿足用電需求(回應:國家電網還是可信賴的,戰鬥力很強。)
2020-12-25 10:18:10
阿楨
德州大斷電…台灣電力脆弱嗎? 2021-02-22 聯合報 / 林基興教授

最近寒雪侵襲美南,導致德州斷電數日影響數百萬人。紐時專欄作家兼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說明,德州電力政策沒擴充備用發電容量備援,雖成本較低,但系統較脆弱;德州也忽視極端氣候風險,雖2011年已遭寒流與斷電。
台灣可學到什麼教訓呢?德州氣電約四成,設備急凍而停擺,台灣氣電預定五成,若因故停擺,怎麼辦?其次,德州風電與光電約占一成,台灣政策目標風電與光電占兩成?第三,德州自成獨立電網,結果寒雪停擺時,外界無法救援。台灣為獨立電網,真有本事自主?第四,德州產業主要是石化業,不久就可回神;台積電(護國神山)則一秒鐘也不能斷電。
  相關新聞
美媒回應得州寒潮:別拿停電對自己的國家“定體問”
德州「明天過後」:水電冰封的酷寒求生記

胡錫進:這樣的狗官 在中國至少會“社會性死亡” 2021-02-18 環球時報

  美國中南部遇極寒天氣,至少26死,得州科羅拉多市長居然直斥老百姓“只有強者才能生存”
“生存還是死亡是你們自己的選擇”“政府和電力供應商並不欠你們什麼”,甚至還說遇到困難就找政府要援助是“社會主義政府的可悲產物”。這人要是在中國可不光是要辭職的問題了,他至少還會“社會性死亡”。
  回應
弱肉強食叢林法已在美根深蒂固了,所以官員才會說出這種混帳話.
  相關新聞
美國2020年上半年人均預期壽命因新冠疫情縮短一年
  回應
弱肉強食
2021-02-22 08:24:16
阿楨
回應
这是民主的停电,是自由的灾害!怎么可能跟美国基础设施有关系?绝不可能像中国那样啦,没有买澳洲煤炭缺电,百姓受冻!官方到现在都没有爆出一例风雪灾害死亡,不科学。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保卫美国民主自由!
2021-02-22 09:59:41
阿楨
德媒:全球10大風電商,中國占5家

德國新聞電視臺2021-01-25中國出現“風電熱”
去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7167萬千瓦,超過此前3年裝機量之和,累計裝機容量仍居世界首位。原因是,中國提出到2020年將非化石能源占比從6.8%提高到15%。
2019年,中國10大風電設備製造商佔據的市場份額逾90%。僅金風科技、遠景能源和明陽智慧3家就佔據新增風電裝機市場62%的份額。
全球10大風電製造商中,中國占了5家。正如太陽能行業一樣,中國在風電行業也有一個決定性的優勢:員工工資低,中國公司提供的報價比歐美低15%到20%。
歐美的風電製造商是否也會很快面臨與太陽能行業類似的命運?直到幾年前,全球太陽能行業還是歐洲企業占主導,但後來不得不讓位于尚德和英利等中國競爭對手。今天,中企已佔太陽能行業的絕對優勢,而德國大多已從市場上消失了。
中國目前在風電行業仍存在一些弱點,如依賴德國半導體集團英飛淩等公司的元件。但中國企業在國外取得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已是大趨勢。
2021-02-28 09:20:25
阿楨
日媒驚呼:中國1年新增清潔能源堪比120座核電站!

  日本《每日新聞》2021-02-20稱, 2020年新建的風力發電為2019年的2.7倍,太陽能發電增長80%,火力發電占比首降50%以下。1年內,中國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高達1.2億千瓦相當於120座核電站,核電同比下降7成。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去年9月聯合國大會,中國宣佈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2月又表示2030年前將太陽能和風力提升至12億千瓦,可同目前主要依賴於煤炭的火力發電的裝機總容量相匹敵。至2019年底,中國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總容量為4.1億千瓦
  報導稱,背後的原因不僅在於國家的強力號召,還在於中國的太陽能廠商激烈競爭降低了發電成本。例如,最新太陽能發電成本已能同煤炭。中國現建核電機組17台,今年1月末,華龍一號已投入商業運轉,但是出於安全,內陸建設計畫現已處停滯。
  近期發佈的《中國能源電力發展展望》稱,目前占比為49%的煤炭發電到2060年將降至8%,而太陽能將由11%升至37%,風電也會由13%升至30%左右。核電僅從2%增至4%。風能、太陽能、水力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時將占8成,而核電僅1成。
  然而,中國的風能和太陽能大多集中于西北和東北地區,因為沒有足夠的輸電設施向沿海等電力需求較大的地區送電,這些地方也減少發電量,出現棄風、棄光問題。
  相關新聞
國內急需、國外打壓:中國特高壓為啥獨步天下 2020-12-09 觀察者網
 20世紀50年代,美蘇加就在進行500kV線路研究。到了60年代,已上升到750kV。前蘇聯曾修過750kV直流和1150kV交流輸電線路,後來蘇聯解體,一些特高壓項目最終下馬。
  對於這些國家來說,不是沒錢就是沒需求。中國受到國外全面封鎖,中國只好從零開始,通過國產化實現自己的特高壓。
  由於特高壓全國聯網,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併入電網,改善了目前的電能產業佈局。2017年,中國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全部成為全球最大規模。不但用電充足了,霧霾和污染也少了。
  中國人沒有選擇獨佔,而是輸送給全世界:2019-10-25,巴西美麗山二期項目項目跨越兩千公里,要從雨林把電送到市區。巴西找到國網公司,根據51:49%的股權比例,聯合運營特高壓電網。國網也收購了巴西電力CPFL,有效的拓展了海外業務。
2021-03-23 09:52:10
阿楨
多數國家電費和輸電費是分開的,中國卻是統一計算 2021-06-29

【本文來自《發改委:我國居民電價偏低,下一步將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評論區】
電價高低是相對于居民收入而言的。世界發達國家1000度的電能的費用占月工資的6.9%:韓國3.19%,美國2.67%,挪威2.29%,法國4.1%,瑞士4.36%,波蘭12.35%,芬蘭4.24%,英國5.77%,葡萄牙13.44%,日本8.19%,盧森堡5.46%,愛爾蘭6.63%,荷蘭6.94%,奧地利7.14%,義大利11.13%,丹麥10.68%。中國是20.68%,是發達國家的2.52倍。
首先,你不考慮峰穀以電價較貴的廣州市為例,用電260度內為0.58/度,261-400度為0.63/度,每月401度以上的電價0.88元/度,1000度電的價格為777元,而全國月工資約為7500元,折合10%。
其次,多數國家電費和輸電費是分開的,而中國的電價是包含輸電費用的。
最後,發電的主要成本(燃料、設備折舊)各國其實都差不多,收入低的國家電費比例自然也就高了。
  回應
嗯,你收入只有1000塊,所以糧食只能賣一毛一斤,五星酒店只能100元一晚,LV的包包只能200塊一個,不然就是這個世界的錯!
同樣道理,為什麼有人要拿中國通信資費占收入的比例去和發達國家對比來說事呢?
  相關新聞
白鶴灘水電站2021/06/28投產發電,共安裝16台單機容量100萬千瓦水輪最大的發電機組,僅次於三峽工程,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968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5160萬噸、二氧化硫17萬噸。將與三峽工程、葛洲壩工程,以及金沙江烏東德、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一起,構成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走廊。
  回應
不要臉的中國在雲南把上游的水攔截造成下游東南亞四國的河水乾涸生物滅絕,人民也難以維生。骯髒 齷齪的中國人
愚蠢无脑蛙,这条河跟东南亚四国没一点关系,完全流经大陆境内。
不要臉的1450,整天在網上造謠。造謠的1450死全家!
台灣的燃煤發電的總裝置容量不到1500萬千瓦。
台灣可以用愛發電,2300萬人能產生可觀生物電,豈是燃煤或水電可比呀!
綠畜政府趁著疫情火速簽約,中火又榮升世界第一大火力發電廠
2021-06-30 08:30:59
阿楨
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組化小堆玲龍一號開工建設

2021-07-13,中核集團海南昌江多用途模組式小型堆科技示範工程玲龍一號(ACP100)在海南昌江核電現場正式開工,至此,該項目成為全球首個開工的陸上商用模組化小堆,標誌著我國在模組化小型堆技術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ACP100技術是是繼中核集團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後的又一自主創新重大成果。區別于傳統核電技術,模組式小型堆技術具有小型化、模組化、一體化、非能動的特點,安全性高,建造週期短,部署靈活,可以作為清潔的分散式能源,供電的同時可滿足海水淡化、區域供暖/冷、工業供熱等多種用途,適用于園區、海島、礦區、高耗能企業自備能源等多種場景應用。玲龍一號發電功率12.5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0億千瓦時,滿足52.6萬戶家庭所需。可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促進節能減排。
目前,中核集團在海南已建成我國最南端的核電基地,昌江核電等一批電力項目建成投產,扭轉了電力長期短缺的局面。按單台65萬千瓦核電機組年發電量50億度計算,相當於節約標煤150萬噸,減排374萬噸二氧化碳和2.9萬噸二氧化硫,相當於每3年再造一座五指山森林公園,為海南綠色崛起提供有力支撐。
  什麼叫小型堆?和華龍一號相比有什麼區別?
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定義,小型堆是指電功率30萬千瓦以下的反應堆。華龍一號的電功率是100萬千瓦,採用分散佈置的反應堆。玲龍一號電功率是12.5萬千瓦,採用的是一體化佈置。
小堆大堆都屬於壓水堆技術,採用了相同的冷卻劑和燃料元件形式。但玲龍一號是一體化設計、模組化建造和 “固有安全加非能動安全”,通過設計消除多種潛在事故,具有更高的固有安全性。利用自然現象確保反應堆的安全,事故後可以長期不需要人為干預。
到2021年6月底,我國共建成核電機組51台,在建19台。其中,中核集團建成24台,在建8台。
  回應
acp100單座熱功率為310MW,電功率100MW,尼米茲級航母的兩座A4W熱功率550MW,其中32MW用於發電、194MW用於推進,福特級航母的兩座A1B熱功率為700MW,其中208MW用於推進,96MW用於發電,也就是說,兩座玲龍一號可達620MW,用在10萬噸航母正好夠用。當然,玲龍一號並不能直接上航母,還有許多改動需要做:降低電功率、增加推進功率、加長燃料添加間隔和抗震動抗風浪等。民用版的玲龍一號鈾235的濃度不到20%如果掌握了鈾235的高濃度反應堆可控穩定釋放技術,玲龍一號上艦就是分分鐘,每隔五年要更換堆芯核燃料,顯然無法用於航母。
2021-07-14 09:12:29
阿楨
新能源“車補” 329億元,特斯拉21億,比亞迪才是最大贏家 2021-09-09 每日經濟新聞

  工信部發佈《關於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初審情況的公示》109.74萬輛新能源汽車,補貼資金329.46億元。
  其中,比亞迪15.5萬輛,拿到39.8億元補貼,占12%。特斯拉10.1萬輛, 21.3億元,位列2020年度第一名。此外,北汽、東風、奇瑞、吉利、宇通、長城、上汽、廣汽、中通獲10億元。
  回應
中國人表示不解和心塞!
中國政府的補貼特斯拉目的是為了創造良好的投資營商環境和出口,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出口達到了四五百億人民幣,我們不吃虧!
2021-09-10 07:32:35
阿楨
全球主要採購行業協會SIG負責人:離開後才發現幾乎每一條道路都通向中國

美國Supply Chain Dive網站2021-10-14:經過多年“中國製造”後,供應鏈正考慮替代選項 在美國,“中國製造”標籤無處不在。但成本上升、貿易戰、疫情等風險,促使一些企業重新思考他們與供應商和中國的關係。美國的全球主要採購行業協會SIG負責人道恩•蒂烏拉說:“我們意識到已將太多力量用在一個國家。”但美國供應鏈的變化,並非是要大規模離開中國,只是多元化。隨著疫情持續蔓延,沒有任何採購目的地能獨善其身。來自中國的單一採購並非唯一風險。
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後,許多企業把視線投向越南,一些企業還在孟加拉、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尋找供應商。但東南亞許多國家缺乏發達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及港口,這會導致延遲交貨時間和其他風險。有些企業考慮回流美國,卻很難逆轉30多年來一直將製造外包、“離岸”到新興市場的趨勢。
那道路又重新回到中國?美國的全球主要採購行業協會SIG負責人道恩•蒂烏拉說,通過在越南增加供應商,SIG的一些成員自認實現了多樣化。到頭來他們卻發現,越南供應商與中國供應商都在同一地方購買原材料和零部件,“幾乎每一條道路都通向中國”。
中國不僅擁有眾多製造中心,還擁有豐富的原材料、充沛的勞動力和強大的港口基礎設施。全球企業已(與中國)建立了只要中斷就會造成損失的供應關係。此外,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和消費群體,國際企業都希望與中國做生意。去年,中國的電商銷售總額高達2.4萬億美元,顯然令美國7920億美元的線上銷售總額相形見絀。
  相關新聞
 中國限電(+美國量化寬鬆+疫情下全球供應鏈嚴重受阻+能源食品及眾多大宗商品價格急升)將成全球停滯性通膨引爆點。
 習2021-09-21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說:停境外建煤電項目。限電危機伴隨產業轉型陣痛 陸強推減碳目標代價不斐 (回應:限電背後原因: 第一:不想用資源換廢紙(美元) 第二:不希望工廠低價傾銷 第三:推高美國的通脹 第四:尋求定價權。)
2021-10-17 07:39:16
阿楨
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超10億千瓦 2021-11-29

至2021年10月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0.02億千瓦,相當於40多個三峽電站,比2015年底實現翻番,占全國發電43.5%,比2015年提高10.2%。其中,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分別達到3.85億千瓦、2.99億千瓦、2.82億千瓦和3534萬千瓦,均穩居世界第一。
風電、光伏發電度電成本進一步下降。去10年,我國風電成本下降了40%。西北風能資源好的地區, 成本為0.3元/千瓦時,中東部和南方成本為0.4元/千瓦時。2020年陸上風電、光電分別降至0.38元和0.36元左右,同比下降10%和18%。
“接下來將加快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清潔電力資源大範圍優化配置。”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說。
2021-11-30 09:06:03
阿楨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領跑全球 2021-12-13  

2021年前10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56.6萬輛和254.2萬輛,同比增長1.8倍,佔全球份額51%,其中10月份高達61%。

全球新能源車銷售破420萬輛 特斯拉市佔21.5%居冠 2021/11/14

韓國《亞洲日報》報告,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420萬輛,其中電動車達292萬輛,成長1.5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售達128萬輛,也急增1.35倍。特斯拉市佔21.5%;中國五菱宏光9.8%;比亞迪6.3%;德國福斯5.7%。

比亞迪:漢累計銷量突破10萬 刀片電池功不可沒 2021-08-25 人民網

近期,比亞迪漢上市一年的銷量101309輛,刀片電池功不可沒。在300多項測試,刀片電池針刺后,無明火、無煙,表面溫度僅為30-60℃。普通磷酸鐵鋰電池,無明火,冒煙,表面溫度200℃-400℃。三元鋰電池,劇烈燃燒,表面溫度超過500℃。傳統動力電池以卷繞的形式生產電芯,而刀片電池採用疊片工藝。體積利用率和續航里程(可達700公里已接近同規的汽油車),均比傳統提升了50%以上,價格和安全上都有一定優勢。
2021-12-13 10:02:31
阿楨
中國首創30萬噸巨型貨輪風帆動力技術,令西方嘆服 2021-09-11

現代的風帆輔助技術和比遠古時代要先進很多,現代風帆經過了精心設計,空氣動力效率遠高於傳統風帆,並且使用了包括計算機控制在內的大量技術,可以實時根據風力大小和風向調整風帆朝向,獲得最大的驅動力。
前不久的5月,中國為巴西建造的世界最大風帆輔助貨輪「舟山海」號成功交付巴西公司,載重達32萬噸,在中巴之間執行礦石貨運任務,在安裝5台滾筒帆後,這艘貨輪在航線上最多可以節省約8%的燃料消耗,每年減少50萬到100萬的燃料成本支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3400噸。目前中國正在研究更大的滾筒帆,理論上最多可以降低約30%的燃料消耗。
目前全球很多造船公司都提出了為旗下貨輪改裝輔助風帆的計劃,國際專家預計如果全球所有巨型貨輪都安裝了輔助風帆,那麼全球海運業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可以降低20%左右,每年可以減排上億噸二氧化碳,節省好幾億美元的燃料消耗。

貨櫃航商 掀起併購大潮 2021-12-27 經濟日報

海運龍頭馬士基(Maersk)近期宣布,以36億美元併購香港利豐物流;對併購一向謹慎的地中海航運(MSC),近期規劃以64億收購法國Bollore Group在非洲業務,並以5億美元收購巴西Log-In Logistica Intermodal的67%股權。

中國加速生產貨櫃 海運貨櫃短缺問題舒緩

中國交通部2021-06-24表示,中國生產航運貨櫃月產能已提高至50萬標準貨櫃。2021年5月中國港口的空櫃短缺已經下滑至 1.3%,空箱短缺情況已開始舒緩。
因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很多國家的產業鏈、供應鏈都受到嚴重衝擊。而中國經濟率先復甦,產業鏈、供應鏈回到常軌,使得中國進出口貿易需求大幅增長。
中國北美航線運力達到 551萬標準貨櫃,同比增長65%,歐洲航線增長38%。
2020年中國船隊運力達3.1億噸,居世界第二位。中遠海運、招商局分別達到全球綜合類航運第一和第二。
  相關新聞
全球最大LNG動力集裝箱船載重22萬噸液化天然氣2020-09-22在滬交付
中國不但在本土坐擁世界10大港口中的7個,近20年來在全球6大洲60餘國投資101個港口 駐外美軍深感威脅 2021/08/31 中時
2021-12-27 08:55:58
阿楨
老撾拒絕中國基建,70億找韓國建大壩,潰壩後又求中國出手,咱幫不幫?
  回應
潰堤的是副霸D,高16公尺黏土霸,不是主霸。
自2014年,中國水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穩居世界第一,水電成為我國第二大能源。2020年,中國水電發電量1.35萬億千瓦時,水電裝機容量3.7億千瓦超過全球3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216MZg6nEM

是誰在幫助寮國實現「水電富國」? 2017-02-14

湄公河全長的44.4%流經寮國,60%水力資源在寮國,據亞行估算,流經寮國的湄公河蘊藏電力約為1.8萬兆瓦,寮國的利用率還不到4%。寮國60-70%的水電站都由中企承建,目前共10項,投資額9.9億美元。目前,泰國和越南等「大湄公河圈」的電力需求, 7-8%通過寮國來滿足。
  相關新聞
值得信賴!中國幫助寮國南歐江流域打造一庫七級(座)水電站 2020/10/13
習近平2021-09-21週一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說:停境外建煤電項目 支持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
限電危機伴隨產業轉型陣痛 陸強推減碳目標代價不斐 2021/09/28 中時
中國資助的菲律賓Kaliwa大壩2019年8月動工
從「緬甸菲律賓水壩興建受阻」看中國主導的亞洲建設投資問題 2015/04/08 阿潑
國際河流組織2008年《新的長城》:「中國水壩行業指南」說:「目前,中國的水電企業和銀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水壩建造者。」2012年版《新的長城》,中國海外水壩建設增加了100個,在全球74個國家參與建設304座大壩。但與此同時,受到環保團體與民意施壓,中國在緬甸密松/菲律賓Kaliwa大壩,也被叫停。

中亞油田 各方勢力競逐 2008-09-18 Steve LeVine,譯者:陳曉夫

在里海東岸,以美國Chevron石油公司為首的一個團隊,正在超巨型的坦吉茲(Tengiz)油田為五十座新油井開啟閥門。在取得哈薩克境內石油開採權十五年之後,Chevron終於能將這處油田的產量,至少倍增到每天五十四萬桶。
只是如何將石油運出閉鎖於內陸的哈薩克,一直是難題:俄羅斯不斷刁難,阻止、限制穿越俄境的石油運輸作業。
2021-12-28 08:10:20
阿楨
Chevron曾設法跨越裡海,取道亞塞拜然首都巴庫(Baku),經由油管與鐵路,繞過俄羅斯運出部分石油。近年來,Chevron已經經由俄境運出大部分石油;但基於安全考量,它希望經由喬治亞建一條新油管,出口更多石油。問題是,這條運油走廊的興建,因俄突於今夏出兵喬治亞而變得風險倍增。哈薩克已經取消在喬治亞海岸建煉油廠的計畫,將運油走廊擴建到喬治亞的黑海沿岸,幾乎已經不可能。
對於石油與天然氣需求三分之一仰賴俄國進口的歐洲而言,莫斯科今後在政治與經濟議題上,很可能遠較過去更加需索無度。
早在喬治亞衝突前,裡海地區每天出口的六百三十萬桶石油,85%以上經由俄油管運交。從上個世紀九○年代起,俄屢次運用它的石油與天然氣管線,1993年關閉土庫曼對西方的天然氣出口,迫使土庫曼降價向烏克蘭輸氣,就是例證。
在Chevron於1993年接管前,坦吉茲油田日產六萬桶,Chevron計畫增加十倍。但莫斯科以俄國油管輸運量有限與環保為由,下令減半。Chevron不得已,只得寄望於透過喬治亞、高成本的鐵路運輸。
Chevron希望坦吉茲產能最後達到日產百萬桶,但得十年才有望實現,問題是,俄不願配合將境內油管流量加倍,除非Chevron支持莫斯科建一條經希臘通往地中海的新油管,以挑戰美國支持的亞塞拜然、喬治亞與土耳其的BTC油管。Chevron雖拒終屈服,但還需三年才能完成,於是哈薩克與Chevron恢復所費不貲的鐵路運輸,經由烏克蘭與喬治亞,每天用一萬三千個油罐車運三十萬桶石油。
哈薩克仍然保持樂觀,總統女婿、石油主管的提穆爾.庫利巴耶夫(Timur Kulibayev)指出,中國2009年將完成從哈薩克通往中國新疆、每天運油四十萬桶的油管。經過十五年明爭暗鬥,俄美都嘗不到甜頭,卻讓中國拿走了中亞的石油與天然氣,倒是一大諷刺。
  相關新聞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全長一萬公里,土庫曼188公里,烏茲別克530公里,哈薩克1300公里,中國境內8000公里,至2020-12-31,累計輸氣量達3359億餘標方,安全運行4034天。
BTC油管2011-08-25正式啟用,預估到2010年,裏海地區產油量日可達500萬桶,亞塞拜然靠BTC獲得500億美金,喬治亞與土耳其也有6到25億進帳。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衝突升級波及能源市場 2020-09-27兩亞在納卡武裝衝突,外界擔心會影響BTC油管,美國天然氣期貨跌超5%。BTC日送能力為120萬桶石油,但實際不到一半。
2021-12-28 08:42:02
阿楨
俄增兵烏邊境 俄烏危機 歐洲天然氣漲4倍 普丁咎由自取

美國總統拜登與俄國總統普亭2021-12-07的視訊峰會歷經2小時後結束,普亭要求北約停止東擴和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
普丁2021-12-24表示,歐盟創紀錄的天然氣價格只能歸咎於自家政策,因部份歐盟成員國以高得多的價格在區內轉售俄羅斯的低價天然氣。 普丁還呼籲歐盟批准北溪二號管道,以緩解價格緊張狀況。
歐洲指標天然氣價格14日大漲至紀錄新高,較年初水準飆升近800%。該價格在上週五有所回落,但今年迄今漲幅仍超過400%。
北溪二號管道遭到美國,特別是幾個東歐國家的反對,他們說該管道將使歐盟更加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目前歐盟35%的天然氣需求由俄羅斯滿足。
從俄羅斯到德國的北溪二號管道已於9月建成,目前仍在等待德國和歐盟監管部門的批准。
德國天然氣輸送網絡運營商Gascade的數據顯示,通常向西歐輸送俄羅斯天然氣的亞馬爾-歐洲管道週日連續第六天出現反向輸送,將天然氣從德國輸向波蘭,這使價格緊張狀況加劇。
  相關新聞
普京稱北約曾承諾不東擴,北約:從未承諾不擴張
2021-12-28 09:05:27
阿楨
拜登將宣布東南亞四國太陽能面板2年免關稅 2022-06-06 經濟日報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周一將發布公告,允許從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進口的太陽能面板兩年暫免加徵關稅的風險。
華爾街日報也報導,白宮周一將宣布未來兩年不會對太陽能產品加徵任何新的關稅。
這項決定,對仰賴進口太陽能面板的的美國太陽能系統安裝業者和電力公司而言,堪稱一大勝利;對積極建立本土太陽能供應鏈的製造業者而言,則是一記挫敗。
在此之前,美國商務部決定展開調查,調查中國大陸太陽能產品生產者是否透過將生產轉移至東南亞四國而非法規避太陽能關稅。這四個東南亞國家正是柬埔寨、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官員表示,調查仍將繼續下去。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白宮有意藉由宣布暫緩加徵新關稅,讓太陽能系統安裝業者和電力公司放心。據官員轉述,這些業者表示,貿易政策已導致全美新增太陽能發電量的進度減緩。
  回應相關新聞
美國考慮取消部份中國關稅以對抗通脹 2022/06/05 自由財經
  回應
老共在貿易戰中把美國老爸打的兵敗如山倒,蔡政府絕對位居首功,全力供應對岸所需之晶片、電子零組件,2021出口值更達2500億美元!
美國有種就繼續制裁下去
好好笑,這四國都簽了RCEP,避了半天骨子裡還是中國做的,美國繼續掩耳盜鈴吧
老美貿易戰都已經輸成這樣了,還想繼續玩?
但是原料還是新疆的• 搬磚頭砸自己腳!
趕羚羊,又沒有台灣!
哈哈哈哈哈哈哈,吃了這麼多美牛,買了這麼多的昂貴武器,有一點好處也不給。
2022-06-08 07:25:11
阿楨
中國馬偉明團隊的中壓直流技術領先美國中壓交流10年

  艦船綜合電力系統是指:將傳統船舶相互獨立的機械推進系統和電力系統以電能的形式合二為一,通過電力網絡為船舶推進、通信導航、特種作業和日用設備等提供電能,實現了全船能源以電能為通用載體的綜合利用。艦船的動力都是由核能、燃油等提供,而電力是由這些能量發電,被譽為是艦船動力的第三次革命。
  目前世界只有英美海軍實際使用第一代綜合電力推進系統,英國2009年7月下水的世界首艘綜合電力45型驅逐艦。
  馬偉明團隊研製的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輸出的是直流電,整流單元,減速齒輪箱和傳動的機械軸等都可以省去,提高了能源和電力的利用效率、提高了艦艇的操縱性,而且和潛艇一樣減小了傳動噪音。
  但中壓直流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解決高能裝備的上艦難題,因為這些高能裝備極為耗電。例如艦上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各種對海、對空和對潛的探測系統,都是耗電的大戶,並且為電磁軌道炮、鐳射炮等新型高能裝備上艦提供了條件。
  回應
馬大神的中壓直流系統不是完全的直流,而是交流發電,變壓到6000伏,通過逆變器把交流電轉化為直流電,直流輸電,再通過逆變器把直流電轉化為交流電,變壓到220伏,使用交流電機驅動。003航母電力本就沒核航母充沛,現又在交直流轉換損失了近30%電力,那電將更加不足了。美國福特航母的綜合電力系統並不成熟,導致故障頻發,問題是有的,可以通過研發解決問題。(楨:? )

中國4.1萬公里柔性直流800千伏特高壓輸電:電力高速公路2021-06-23 科技日報

此前,世界主流輸電模式都是“直流送電、交流組網”,這緣於:常規直流主要用於點對點、遠距離、大容量的電源外送,並不能組網;交流輸電則可以滿足常規電源送出和電網互聯的需求,且成本較低。但面臨 “多直流饋入” 導致“閉鎖”問題。柔性直流對電壓、頻率的控制更加靈活。
2022-06-20 08:29:59
阿楨
不要幻想直流完全替代交流2013-04-08 中國能源網

130年前愛迪生的直流輸電vs西屋的交流輸電之爭,是從發電、輸電、配電到用電整個電力工業是用交流電還是直流電之爭,最後確立了交流電一直發展到現在。
  直流電回歸緣於:一是新能源,二是高科技,三是節能。新能源 “在分散式電網中,太陽能直流電最普遍”。高科技是指使用電動汽車、互聯網通信技術,用電負荷對直流電源的需求快速增長。20年內,直流電消費比重將由目前的20%增長到50%。對於節能,使用直流電比傳統的交流電配置節約15%能耗/節省成本10%-20%;傳統交流供電系統,從配電到用電設備需要經過三次交直流轉換,即使每次轉換效率90%,三次轉換後只有73%。如果導入直流供電的供電系統,僅需要一次。
  130年前的交直流之爭,似乎是以交流電系統替代直流電系統,但實際上是互補共融的。130年中直流用電負荷一直存在,交流發電、交流輸電,將交流電變換成直流電,供電解、電腦、電信的直流用戶;在超高壓、特高壓輸電中既有直流輸電、也有交流輸電,在用電、輸電中都是互補共融的,這是由於直流電和交流電系統各有長處,又各有短處。
  交流電的優點:升降壓自如,已經建立起區域甚至全國性的交流大電網;在發電量相同的條件下,交流發電設備比直流發電設備簡單,交流電動機比直流電動機簡單;有完整的技術標準和技術系統。缺點是:交流電力系統存在穩定問題;當電源是交流電時,負荷是直流用電時,需要經過多次整流、濾波才能使用。
  直流電優點:直流電網不存在穩定問題;當具有直流電源和直流負荷時不需要整流、濾波設備就可使用,直流電比交流電節約能耗。缺點:升降壓困難,無法通過變壓器升降壓,只有通過專門的電子電路才能進行升壓或降壓;發電量相同條件下直流發電設備和電動機比交流的設備複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大電網的先例,也沒有形成完整的技術標準和技術系統。
  上述用直流電替代交流電的三大理由,存在幾個問題。一是,非化石能源完全替代化石能源還有較長時間。二是直流電負荷能否像預測的那樣快速增長。三是大規模推廣直流電在技術上存在一些障礙。
2022-06-20 08:40:25
阿楨
夠用嗎?福建艦隻有3部電磁彈射器,是否影響戰鬥力? 2022-06-20

雖然美國航母近幾十年來都選擇安裝了4部蒸汽或電磁彈射器,但4部都使用的情形很少見。多數只有前甲板的2部彈射器,以及斜角甲板的一部彈射器。“福特級”航母4部的性能標準:最高可持續30天,每天12小時出動回收220架次;或持續4天,每天24小時連續作業出動回收310架次。
我國電磁彈射器早在2008年就完成了全尺寸樣機,之後2016年馬偉明團隊被公開報導表彰,2020年尹卓透露已完成上千次地面測試。因此,福建艦上的3部已有極高的可靠性,以及不輸於福特號4部的高效率。

什麼叫航母彈射器的不同 2022-06-20

福特級理論上彈射4100次出現一次故障,實際上無故障彈射僅為400架次:要完成連續4天的高強度作業,只有7%的成功率。保持一天的成功率也只有70%。4條彈射器的設計結構會導致:如果有1條出現故障,其餘3條將全部癱瘓。只能彈射不超過25噸的艦載機,連F/A-18、F-35C在滿載滿油的狀態下的起飛都無法滿足。為什麼?一、美國用的是中壓交流技術,而我們用的是中壓直流電磁彈射技術,能彈射3-45噸的各類艦載機;二、電力儲備的難點,我們在2010年完成技術突破,成功研製出50MW/120MJ飛輪儲能ICON裝置。美國如果把現有的技術推翻重來,估計得再花費十幾年時間。
2022-06-22 08:27:30
阿楨
特斯拉的勁敵衝很快! 大陸比亞迪汽車市值登全球第3 2022/06/29 中時

2021年比亞迪全車系銷量達73萬輛,同比增長75.4%,遠遠超越同行。而其中新能源車銷量超過59萬輛,同比增長231.6%。其新能源車佔全車系銷量超過8成,停產燃油車也顯得更加順理成章。
今年前5個月,比亞迪新能源车再創佳績,產量與銷量同比成長都高達250%以上,今年全年很有可能達成150萬輛的年度目標。而就在5月份業績公布後,比亞迪的股價隨之飆升,6月10日破兆元人民幣,超越了德國大眾汽車,僅次於美國特斯拉與日本豐田,位居全球第3。
比亞迪在中國原以平價新能源車起家,近年來在技術上極力推動2項主軸:一是以電機驅動和動力電池供能為主、發動機為輔的DM-i超級混合動力平台;另一項則自行研發稱為「刀片電池」的磷酸鐵鋰電池,以刀片刺穿電池,電池既不起火也不冒煙。
  相關新聞
打敗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特斯拉股價破800 美元,馬斯克成全球首富 2021-01-07
特斯拉股價2022-05-20重挫14%,為何頻熄火?總體經濟通膨和衰退疑慮/原物料供應吃緊和成本攀升使然!
特斯拉5月中國電動車訂單暴跌,馬斯克2022-06-03「特斯拉裁員10%」股價嚇崩9%,收在572.84美元。
特斯拉股價腰斬,中國新能源汽車股卻漲了半個月!

從人均用電看,發達國家的義英已落後,俄羅斯比想像的要強

【本文來自《為什麼從宣傳上看外國有很多環保主義者,而中國卻很少見?》評論區】
1.從人均用電看,發達國家的義英已落後;俄羅斯比想像的要強;中國已接近德法。
2.從生活用電量占比看,中國生活用電占比極低,產業越空心化的國家,生活用電占比越高。
3.要發達國家讓真環保,降生活用電量,他們可能立馬就不幹了。
  相關新聞
日本出現嚴重電力短缺呼籲3700萬人節能3小時,十多人中暑送醫
  回應
這叫環保,環保有4種寫法的,你們不懂。
日本國民極高的素質!連老人寧肯熱暈熱死,也要響應國家號召不開空調!這種民自律性,中國人比的了嗎?
俄軍的武器或許不是最先進,卻足夠自給自足,實際具備長期戰爭的潛力
毛子軍工是蘇聯式,有大量可以開動的產能,以中國現在工業產能,真打臺灣,會讓臺灣見到史無前例的轟擊。
2022-06-29 08:58:58
阿楨
美媒:中國抽水蓄能新目標遠超預期

美國彭博社2022-06-16,中國將開工建設200個以上的抽水蓄能專案,開工目標2.7億千瓦。這超過了日本所有發電廠的總裝機容量,將能滿足中國用電峰值需求的大約23%。這比3個月前中國在《“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中提出的目標有大幅度的增加,當時說到2025年時抽水蓄能將達6200萬千瓦以上。
抽水蓄能技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當用電需求較低時,通過電力將水從下部水庫通過管道輸送到上部水庫,當需要發電時讓重力通過渦輪機把水帶到山下發電。抽水蓄能電站可以與中國快速增長的太陽能電站和風力發電機配套使用。
去年8月,國家能源局的草案指出,該國將可能建設6.8億千瓦的抽水蓄能專案,2025年前可能的開工建設目標是1.8億千瓦。去年9月發佈的最終版本縮減了建設規模,但仍然呼籲到2030年時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達到1.2億千瓦。2019年年底時,全球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已達1.58億千瓦。

美媒:中國7年減少的空氣污染與美國30年減少的一樣多

美國彭博社2022-06-14 中國在7年內減少的空氣污染與美國在30年內的減少程度大致相當,並在此過程中幫助降低全球霧霾水準。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的資料顯示,2013年至2020年,中國空氣中的有害懸浮顆粒濃度降低了40%。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人們的平均預期壽命將增加約兩年。
如果沒有中國空氣污染程度的降低,2013年以來世界平均空氣污染水準會進一步上升,而不是下降。這是因為南亞、東南亞和中非地區國家正在實現工業化,空氣品質不斷惡化。
2020年,全球近一半的空氣污染增量來自印度,其PM2.5濃度上升了2.9%,濃度相當於世界衛生組織指南的15倍。
2022-07-01 07:32:36
阿楨
甯德時代鈉離子電池2023年量產:性能比鋰電池更強 2022-07-11 雷科技

寧德第一代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為160Wh/kg,略低磷酸鐵鋰電池,但在常溫,15分鐘可充電80%,不遜於鋰電池。零下20度依舊保持90%以上的放電效率。下一代鈉離子有望突破到200Wh/kg,有機會取代磷酸鐵鋰電池續航500km,不過距離三元鋰電池仍有差距。寧德麒麟電池續航突破1000km,明年將用在各大品牌的高端車,鈉離子可佈局到中低端車型市場。

1-6月全球動力電池 TOP20 出爐:15家中國企業上榜!

2022年1-6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高達202GWh,較去年115GWh大幅提升75.65%。TOP20的企業分別是:寧德時代、LG新能源、比亞迪、松下、SK On、三星SDI、中創新航、國軒高科、欣旺達、蜂巢能源、億緯鋰能、孚能科技、遠景動力、多氟多、PEVE、瑞浦能源、捷威動力、塔菲爾、鵬輝能源、力神。
  相關新聞
新能源大時代,看比亞迪和甯德時代萬億級別的龍爭虎鬥,誰將勝出? 2022-06-20
2022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比亞迪(64.14萬輛,同比增長315%)超越特斯拉(56.4萬輛,同比增長46%)。
  回應
買新能源汽車,首選比亞迪准沒錯
比亞迪一直都是堅持走技術路線,技術為王,價格還是更實惠,品質還好,整車設計更年輕化。
2022-08-08 07:48:57
阿楨
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中國新能源車企積極搶灘海外市場 2022-10-18 新頭殼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數據, 8 月汽車出口量為 30.8 萬輛, 9 月出口量為 30.1 萬輛,同比增長 73.9% 。今年前八個月,中國汽車出口達 191 萬輛,超越德國,僅次於日本。其中,新能源汽車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增長引擎。十年前,日本汽車出口量為 480.2 萬輛,比中國多 378.69 萬輛。到 2021 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 201.5 萬輛,僅比日本少 180.38 萬輛。
中國主要出口國為墨西哥、智利、沙烏地阿拉伯、比利時,累計出口量均超過 10 萬輛。 此外,澳洲也成為中國汽車第五大出口國,前八個月累計出口量為 8.2 萬輛,出口到英國的整車數量也達到 7 萬輛。
而中國汽車主要戰場為亞洲、歐洲、南美洲,其中亞洲佔出口比率最高達 4 成,而歐洲比例則是逐年增加,在 2019 年至 2021 年期間從 10% 增至 24% 。在各洲市場佔比中,南美出口量最大,達 39.2 萬輛,市場佔有率達 11.9% ,在非洲的市場佔有率最高,達 18% 。
中國各家車企也正要大展版圖,比亞迪汽車等企業也加大日本等海外市場拓展;在 2014 年,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宣佈興建首座海外工廠就在南非;長城汽車集團位於俄羅斯圖拉州工廠也於 2019 年正式完工開始運作。
  回應
Made in China 垃圾滿天下 殘害全世界
綠渣稍安勿躁,電動車市場才剛起步!
2022-12-17 06:32:53
阿楨
睽違6年 陸原油年產量可望重回2億噸 油氣對外依存度雙降 2022/12/16 中時 陳柏廷

俄烏衝突影響下,油氣供應成為全球能源安全的核心議題。根據日前發布的《中國海洋能源發展報告 2022》(《報告》)資料預計,2022年大陸原油產量達到2.05億噸左右,是2016年以來首次超過2億噸;預計全年大陸天然氣產量2211億立方公尺,同比增長6.5%。


此外,2023年,全球油市供需大概率維持緊平衡狀態,國際油價維持高位但有所回檔。《報告》預測,2023年中國將繼續穩產原油2億噸以上,天然氣產量同比增長4.7%。
澎湃新聞報導,近年來,大陸原油產量的一個轉捩點出現在2016年。2016年,大陸原油產量19969萬噸,比上年下降6.9%,這是2010年以來年產量首次低於2億噸。自2016年開始,受低油價衝擊,大陸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持續下降,原油產量連續3年下滑,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也快速攀升。
《報告》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繼續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超深水、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理論及技術有所突破,老油田產量衰減速度放緩,新油田投產加快,原油產量保持增長,再上2億噸。
據了解,大陸第一大油田仍是長慶油田,年產量有望超過6500萬噸油氣當量;大慶油田年產量約4000萬噸油氣當量,繼續位居第二;渤海油田、塔里木油田、西南油氣田年產量均超過3000萬噸油氣當量;勝利油田年產量超過2000萬噸油氣當量;其餘的新疆油田、延長油田、遼河油田等6個油田,年產量在1000萬噸油氣當量以上。
報導稱,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資料,2021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72%,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46%。不過2022年油氣對外依存度出現反轉,呈現雙降趨勢。《報告》預計,2022年中國原油進口量5.01億噸,對外依存度將降至70.9%。由於天然氣進口同比下行,對外依存度降至42.5%。
2022-12-17 06:52:42
阿楨
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建成! 大陸白鶴灘水電站全機組投產 2022/12/20 中時

大陸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最後一台機組20日完成72小時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至此,該水電站16台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全部投產發電,象徵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在長江之上全面建成。陸媒指出,該水電站在建規模世界第一、裝機規模全球第二大。
白鶴灘電站位於四川省涼山州甯南縣和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境內,是三峽集團在金沙江下游投資建設的4座梯級電站中的第2個梯級。水庫正常蓄水位825公尺,控制流域面積43.03萬平方公里,占金沙江以上流域面積的91%。電站主體工程於2017年7月全面開工建設,2021年6月28日首批機組投產發電。截至12月20日,白鶴灘水電站累計發電量超過530億千瓦時,主要輸送江蘇、浙江等區域,助力長三角地區一體化高品質發展。
白鶴灘水電站工程規模巨大,地質條件複雜,綜合技術難度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三峽集團攜手國內水電建設和裝備製造企業,創造了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300公尺級高拱壩抗震設防指標、地下洞室群規模等6項世界第一,推動大陸水電全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水準顯著提升,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持。
報導指出,三峽集團在長江幹流建設運營的6座巨型梯級水電站(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共安裝110台水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7169.5萬千瓦,形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這條走廊跨越1800公里,形成總庫容919億立方公尺的梯級水庫群和戰略性淡水資源庫,其中防洪庫容376億立方公尺,占2022年長江流域納入聯合調度範圍水庫總防洪庫容的53%以上。
隨著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全面建成,6座巨型電站聯合調度、協同運行,年均發電量達3000億千瓦時,可有效緩解華中、華東地區及川、滇、粵等省份的用電緊張局面,為「西電東送」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發揮重要支撐作用。每年可節約標煤約9045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2億4840萬噸,對改善大陸能源結構,助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發揮積極作用。
2022-12-21 09:55:21
阿楨
中國汽車總量超過3億 半數以上家庭擁有汽車 2023/01/01 中時

中國汽車總量持續增長,2022年已達每千人擁有220輛汽車,每百戶家庭擁有60輛,汽車成為一般家庭的消費品,駕駛人4.63億,每2個成年人中即有1人持有駕駛證。中國汽車產量已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車企超過1.7萬家,用工超過400萬人。中國品牌達到47.2%。2022年1至11月汽車產銷超過2400萬輛,同比增長6.1%和3.3%。其中新能源車產銷超過600萬輛,出口59.3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

電動車銷量快速成長 中國製造290萬輛佔40%稱霸全球 2023/01/01 中時

《日經中文網》報導,2022年中國生產的電動車將佔全球40%,美歐分佔30%與20%,而燃油車製造大國日本,只佔不到5%。
  相關新聞
比亞迪超越特斯拉:中國邁向汽車製造王國的先聲
比亞迪計劃2023年上市日本市場背後的戰略和勝算 2022/08/24 日經
2023-01-02 07:56:29
阿楨
德日誰更有可能成為病夫?2023-09-22

英國《經濟學人》頭版德國是歐洲病夫嗎?
縱觀那十幾年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無論是日本停滯不前還是德國觸底反彈,都不是最大的新聞,中國在2009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才是全球政治家、經濟學家關注的焦點。
德國這次經濟下滑,表面看是因為俄烏戰爭所造成的能源成本上升,而實在於汽車優勢不再。
一方面化石能源造成的污染,迫使人類必須轉向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清潔能源“2.0版電氣時代”與100多年前由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啟動的“1.0版電氣時代”相比,2.0覆蓋面要全面得多,比如電池、儲能、電力帶來巨大的商機。另一方面,迅猛的資訊革命,依託電腦和互聯網,工具們變得越來越智慧化。迫使那些傳統汽車廠商,沒辦法像之前那樣,從過往築就的品牌、技術壁壘中,收割高額利潤。更悲的是,德日都慢了半拍。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中,整個市場一如智慧手機,美中PK的場景如出一轍。
前幾日幕尼黑車展成了中國汽車的嘉年華,考慮到歐洲在互聯網時代的表現一直乏善可陳,很難相信德國和歐洲車企能夠在汽車智慧化上,有機會扳回一局。車展之後,歐洲議會正式宣佈即將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整個歐洲都已經感覺到了被新技術革命拋棄的危險。
  回應
日德共同點還挺多的,兩者都跟隨美國,倆病夫攜手去治病,路上也有伴。
2023-09-24 08:09:13
阿楨
超越杭州直追廣州,鄂爾多斯5年破萬億? 2023-10-14 中國新聞週刊

在近期舉行的2023年優化營商環境經驗交流會上,鄂爾多斯市委副書記、市長杜匯良表示,鄂爾多斯將力爭五年內邁入萬億GDP城市,進入全國地級市30強。從2017年的3150.21億元,到2021年4950.27億,再到2022年5613.44億,人均GDP在全國名列第一。發展勢頭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因此,業內不少評論質疑步伐是否邁得過大。畢竟目前全國二十多座萬億GDP城市,從5000億元到萬億元,廣州走了5年,杭州、長沙、鄭州、合肥、福州、西安為6年,寧波、青島、泉州用了7年,濟南8年,東莞為9年,基本上都在5年以上。
鄂爾多斯作為資源型城市,具有高度的週期性。已探明的煤炭和天然氣儲量分別占全國的1/6和1/3;高嶺土儲量65億噸,位列全世界第二;煤炭銷量達8.4億噸。2022年,鄂爾多斯獲批煤礦90座增產1.2億噸,新核准煤礦4座,煤炭銷量增長15%。達全國煤炭總產量的五分之一,完成全國25個省區市和區內10個盟市6.96億噸煤炭保供任務。
此外,正在全力打造四個世界級產業,即世界級能源產業、世界級現代煤化工產業、世界級新能源產業和世界級羊絨產業。今年1至7月,在建新能源產業項目167個,同比增加17個,增長248.3%。預計到“十四五”末,超過5000萬千瓦,“風光氫儲車”產業總產值超過5000億元。
今年上半年,投資同比增長46.3%,其中,採礦業16.2%;製造業148.8%;電力熱力燃氣47.6%。與此同時,新興動能增勢強勁。高技術投資同比增長63.9%,新能源投資同比增長369.7%。
但煤炭產業占經濟總量近70%,財政總收入的近50%。2013年,由於煤價大跌,使得GDP增速從內蒙第一降至倒數第一。2023年二季度,近半數企業收入下滑,利潤減少,期盼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落實,為企業紓困解難,助力企業健康發展。新興產業偏低,產業發展仍集中在上游,導致經濟增長風險較大,工業轉型速度有待加快。2022年研發經費0.79%,低於內蒙平均水準。
關鍵是要真正把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改變“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水準,走出一條資源地區高品質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回應
能歸心
我對鄂爾多斯的印象是從十年前所謂鬼城到現在的翻身,一個神奇的城市。
內蒙發展好了,外蒙就會見風倒。
一廂情願,外蒙統治階級為了穩固統治,會讓民間更憎恨中國,中國除非超越美國,外蒙才…
2023-10-15 09:36:53
阿楨
“玲龍一號”小堆鋼製安全殼2023-11-03吊裝就位

ACP100 “玲龍一號”2021年7月在海南開工建設,是全球首個陸上商用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壓水堆,是繼“華龍一號”之後國核電自主創新的又一重大成果。項目建成投運後,預計年發電量達10億度,可滿足52.6萬戶家庭用電需求。
ACP1000與華龍一號同採非能動堆芯冷卻系統,極小概率的最糟多重外部事故下無外界干涉還可安全運轉14天為緊急事故處置爭取充分時間,為世界核能科技前列。全體機件在地平線以下,與以往高大聳立的核電站不同,灌注混凝土加固的周遭廣大土地本身就是圍阻體,更外層的土地也成為無限大的圍阻體。

中國下一艘航母「核動力」全靠它?專家分析:「玲龍一號」還差的遠2022-12-15 新頭殼

玲龍一號機組的輸出功率約為 125 兆瓦,換算成動力相當於 15、16 萬軸馬力,高於美國海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 A4W 反應爐,後者輸出功率約為 100 兆瓦,換算即 14 萬軸馬力。僅看功率,玲龍一號已經可以作為核動力航母的動力。玲龍一號的體積也符合核動力航母使用,高約 15 公尺、直徑 10 公尺,可以放進大型船艦的動力艙中。另外,核能發電廠的反應堆是使用低濃縮鈾,濃度約 3-5%,約每3年就要更換一次燃料。而世界各國的核動力中,法國戴高樂航母20% 、俄羅斯北風之神45%,美國「尼米茲級」航母則用到 97.3% 相當於是核彈再處理的濃度。

上週五,中國"玲瓏一號"封頂。昨天美國首個小型核堆計畫取消

美國NuScale Power公司和猶他州聯合市政電力系統2023-11-03宣佈,由於新能源價格大幅下降,YOYGR小型核反應爐將被取消。目前美國其他的小型核堆計畫,如超安全核能公司的MMR,泰拉能源公司的Natrium,X-energy公司的XE-100等,均還沒有獲得美國核管理委員會的批准。
2023-11-10 07:41:18
阿楨
電價效應/掛號費漲價潮?六都716家醫療診所調漲 長輩生病不敢看醫生2024-03-27

醫界憂心醫療電價調漲14%,恐加劇「掛號費漲價潮」。本報記者調查統計,六都今年1至3月已有716家醫院、基層診所調漲掛號費,台北市掛號費最高要300元;掛號費調漲,也出現民眾不敢看病的怪現象,台中有7旬老翁因擔心掛號費調漲,感冒多日都不敢去看醫生。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德仁指出,衛福部取消掛號費用上限,被各界解讀成民眾看不了病,他直呼醫療院所無法承受如此沉重擔子;相較各行各業漲聲響起,北市醫療院所近14年都未調整,去年部分院所才考量成本,開始自行漲價,光去年迄今就有348家調高掛號費,但北市逾8成仍凍漲。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建輝說,掛號費爭議許久,長診所面臨租金、水電、醫師、護理師人力成本飆漲,例如科學中藥近年藥廠漲了2、3倍,健保總額卻不斷稀釋,診所長期下來往往撐不住;新北中醫診所掛號費多落在100至200元,漲幅不算多,畢竟也怕掛號費太高嚇跑病人。
  相關新聞
說好的10年內不大漲電價?民調近六成不滿物、油、電價
今(2024)年春雨降雨不如預期全台水庫蓄水率約3到8成,水利署已將桃竹苗以及台中的水情燈號調整為綠燈,提醒節約用水。而蓄水率還有7成7的翡翠水庫則擔負起救水工作,每天支援原水舒緩石門水庫壓力,預計應可供至6月底。
聯合國:全球每天浪費逾10億人份食物 近8億人遭飢餓之苦
  回應
蔡英文綠電騙騙騙
再不改變能源政策民進黨一定倒
延役核二、核三、重啟核四,恢復核能
2024-03-29 02:55:33
阿楨
中國低價商品再次衝擊全球市場 這次各國準備展開反擊 2024/04/08 中時 盧伯華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歐已威脅要提高針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設備的貿易壁壘。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她多次警告中國官員不要通過大量生產廉價商品來刺激經濟。
從俄烏戰爭後,加上西方推動與中國脫鉤,新的中國衝擊可能加速全球經濟的分化。
不過,對世界的消費者來說,在飽受通脹之苦後,自中國的廉價商品可能是一種福音。
中國除了譴責保護主義抬頭外,還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歐盟商會前會長:超越電動汽車 中國造出帶輪子的手機
比亞迪登電動車王 美歐車企面臨存亡關鍵時刻 2024-04-07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回應
 靠補貼能世界第一,那裕隆應該宇宙第一了
 大陸豐田轎車售價只有台灣的50—60%,當「生產的潘朵拉盒子」打開了,消費者才知道
 一個正在崩潰的國家居然可以威脅發達國家的產業…該節目邏輯清奇,讓觀眾眼界大開…
 中國不是都崩潰了30年嗎?怎麼又這麼強了呢?
 一三五,中國威脅論;二四六,中國崩潰論;周日休息
 日歐車統治天下時,沒見過這個節目悲天憫人過
 文茜的美國周報
 反華記者又發了一篇糞便新聞!所謂的“各國”無非就是一些被中國物廉價美的優質商品打的一蹋糊塗的反華西方霸權畜國(霸權帝國)!除了這些畜國外事實上更多的國家對於能夠買到優質又便宜的中國商品是歡欣鼓舞的!
 我就知道這新聞又是盧伯華發的~~
 自從歐美發現自己優勢不再,以前理直氣壯的自由貿易口號就消失不見了。
 競爭不過就封鎖一直是西方世界的規則
 這次是歐美石油資本家的反撲而已。電動車不只會消滅燃油車,更會讓汽油機油賣不掉!
 傳統車企,不思進取,只想吃老本,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這老奶奶天天胡說八道,比亞迪車壓根就沒在美國銷售,什麼反傾銷關稅調查?
 比亞迪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就是壓根就沒考慮美國市場。
 無所謂,沒有美國市場,中國也是世界第一。
 需要更正的是:不是電動車超越日本,而是整體汽車出口超越日本。
 台灣人民被綠媒+民進黨+西媒抹黑中華人民共和國洗腦台灣人民成井底之蛙,都不知道中國大陸地區快速發展進步實力大增及國際地緣政治的快速變化傾斜
 西方這些惡狼當初以堅船利砲強迫中國開放門戶、開放市場,現在中國並沒以武力強迫開放市場,怎好意思要制裁中國?
2024-04-09 03:18:48
jsoujsou
扭虧為盈!多項指標創歷史同期新高,國鐵集團上半年財務決算引關注

2024年上半年,國鐵集團總收入5,794億元,淨利17億元。總負債6.21兆元,同比成長1.8%。總資產9.62兆元,同比增4.34%。1至6月共21億人次,同比成長18.4%。獲利的里程僅2,300公里,為京滬、京津、滬杭、滬寧、寧杭、廣深港高鐵線這六條線路。多數集中在東部的已開發地區,人流大,需求多。更多的鐵路則是建設在中西部地區,需要穿越高山、湖泊、沙漠,建設難度高。加之中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人均收入低,人員流動頻率低。所以,獲利困難也可想而知。
上半年,全國鐵路投資3,373億元,年增10.6%,打破歷史同期紀錄。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已接近16萬公里,其中高鐵超過4.5萬公里。

網傳“中國高鐵一公里耗一萬度電”,權威解讀 2024-09-05

「中國高鐵動車組一公里耗一萬度電」的說法偷換了概念,與事實不符。以現有CRH380A、CRH380B、CR400AF、CR400BF等4個8編組的主力車型為例,其輪週功率分別為:9360kW、9200kW、9750kW、10140kW,京滬高鐵往返距離2630公里/h其耗電為:56931度、61861度、51364度、55490度,每公里耗電:21.6度、23.5度、 19.5度、21.1度。
節能方面:一是控制牽引能耗。車體使用輕質複合材料,外型採用流線型頭型、下沉式受電弓等減阻技術。二是控制煞車能耗。採用複合式煞車技術,煞車時優先採用再生製動。三是控制輔助能耗。車內採用LED照明、變頻空調、變頻風扇等節能用電設備,節省電力。
環保方面:一是污染物零排放。二是運轉噪音低。三是可再利用率高。使用環保材料和清潔生產工藝。
2024-09-09 02:19:2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