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評《萬夫莫敵》所言:
好萊塢對羅馬帝國之電影比如《萬夫莫敵》《神鬼戰士》《賓漢》《暴君焚城錄》,為何老愛扭曲史實對焦於奴隸反叛爭自由、Gladiator 在競技場的血腥打鬥、暴君酷吏及對基督徒的迫害、當然還有少不了的愛情故事呢?
這個嘛!你得了解所謂的美國精神+好萊塢電影的商業娛樂性。
難怪,二千年大賣座的《神鬼戰士》背後的歷史和傳奇、大異!
一般觀眾和影評(如後貼文)那管好萊塢電影之史實,卡司大、演技好、故事感人、服裝道具和打鬥之炫腥、色調之明(家鄉和天堂路)暗(叢林戰和皇宮)、攝影之奇幻化、配樂之跨界化,這些更吸引人吧!
頂多再賣弄下追求自由和愛情,反抗強權暴政,以及批判權力與情慾占有等之感言,就不錯了。
不如此,如何靠好萊塢電影的商業娛樂性,來宣傳洗腦所謂的美國精神(美化成普世價值)?
《神鬼戰士》背後的歷史和傳奇
1、
羅素曾經這樣評價一個古羅馬人物:“他是一個悲愴的人;在一系列必須加以抗拒的各種欲望?他感到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種就是想要引退去一個寧靜的鄉村生活的那種願望。但是實現這種願望的機會始終沒有來臨。”
如果我告訴你,這個人曾經在老美的電影《神鬼戰士》中出現過,你一定以為他就是其中的羅馬將軍,也即後來的奴隸英雄麥克西姆斯,的確,這個片子很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麥克西姆斯夢想回到家鄉的畫面,廣袤的麥田和他緩緩拂過麥穗的手,以及他那有著栗色眼睛的孩子牽著馬駒奔跑的場景。影片開始,羅馬大軍戰勝日爾曼野蠻人後,在和老皇帝那場類似父子的談話中,他深情的回顧了“寧靜的鄉村生活”。
事實上,羅素形容的不是麥克西姆斯,而是老皇帝本人,他的原型是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
2、
在此之前約400年,來自賽普勒斯的希臘人芝諾航行在愛琴海上,他不幸遭遇海難,雖然大難不死,但是攜帶的財產無一留存,他在鬱悶之際忽然發現,如果可以控制自己的內心世界,那麼財產的損失並不能妨礙他追求心靈快樂。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中國,他肯定會緘口不語,以防被人編出類似“掩耳盜鈴”的成語嘲笑他。但是事實上,芝諾回到陸地後四處宣揚此次遭遇以及由此引發的思考,後來又通過類似于古印度人練瑜迦時的冥想,在雅典創辦了古羅馬最偉大的哲學流派——斯多葛學派。由上可知,斯多葛學派強調心靈的幸福,強調恬淡寡欲和修身養性的重要,它甚至談到了宇宙的和諧。
之所以要回顧斯多葛學派的來歷,是因為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便是一名傑出的斯多葛主義繼承者,他同時也是西方哲學史上偉大的思想家,被後人尊稱為“哲學王”。在他哲學家和皇帝的兩種身份中,前者給後人帶來更大的影響和思考。
在西元96年至180年,羅馬先後被5位賢明的皇帝統治,世稱“五賢王”,他們分別是涅爾瓦、圖拉真、哈德良、安東尼比約和馬可.奧勒留。在他們的統治下,羅馬的疆土擴展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東起幼發拉底河,西至大西洋,南起北非,北至大不列顛的萬萬公民宣誓效忠皇帝並接受他的恩澤,無數珍禽猛獸被送到羅馬城的鬥獸場,奴隸被迫和它們搏鬥,以娛樂羅馬公民和貴族,顯示帝國的強大,同時震懾遠方的蠻夷和皇帝身邊的圖謀不軌者。
馬可.奧勒留在位20年,有一大半的時間,他無法呆在羅馬城,只能在帝國的各個行省之間奔走,去平息由瘟疫引發的暴亂和野蠻人的入侵,這些野蠻人包括東面的安息人和多瑙河以北的日爾曼人等。馬可.奧勒留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在十幾年的戎馬生涯中,在奔走的馬背上寫了流傳千古的《沈思錄》,它以馬可.奧勒留與自己對話的方式探討了人的美德、精神的困頓與追索等話題。即使在將近2000年之後的今天看來,這些對話依舊是睿智的,充滿寓言一般簡潔和堅定的智慧。
和電影《神鬼戰士》的敍述不同的是,在真實的歷史中,馬可.奧勒留並非被兒子弑殺而亡,西元180年,馬可因為長期勞頓、心力交瘁,病逝於今維也納地區。他在位時,的確遭遇過陰謀篡位的事件,駐敘利亞的將軍卡希厄斯想要殺死皇帝並繼承他無上的權力,但是事情很快敗露,在對待這件事情上,哲學王再一次顯示了他的寬容和仁慈,為了避免事件擴大而殃及更多的軍士和貴族,他下令把卡希厄斯叛亂的證據燒毀,他甚至沒有怎麼處罰卡希厄斯,後者卻很快被自己的部屬殺死。這整個事件非常絕妙的詮釋了馬可.奧勒留的處世思想:任何事物皆有自己合理的歸宿,不要強加自己的力量來影響它們。1500後,中國的清朝皇帝開始思考同樣的命題,他們在皇宮大殿的牌匾上寫了“無為”二字,以此來揭示治國最頂級的智慧。
馬可.奧勒留的視野不僅僅停留在羅馬帝國,他鼓勵商人到遠方的國家自由貿易。《後漢書》記載,西元166年羅馬皇帝安敦曾派遣使臣到達中國境內,安敦即是馬可.奧勒留本人。
由此看來,馬可.奧勒留幾乎是一個完美的人。但是過分善良和容易信任別人還是讓他留下了一些令人難堪的故事。馬可.奧勒留的妻子福斯丁拉不是一般的漂亮,同時也不是一般的淫蕩,她和多人有染,並且通過馬可.奧勒留對自己的愛護讓他們在帝國中擔任要職。這在整個羅馬幾乎人盡皆知,但是皇帝本人卻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他在《沈思錄》卷1寫道:我有一個十分溫順、深情和樸實的妻子。這對馬可.奧勒留的真誠是最大的諷刺,也是最悲哀的事情。更讓人不堪的是,皇帝通過自己的影響力讓元老院下令在各處神廟中立上自己妻子的雕像,讓她接受神祗的待遇,癡情無比的皇帝還規定,羅馬的每一對新人在結婚的時候都要去供有福斯丁拉的神廟膜拜,以學習她的忠貞和質樸
馬可.奧勒留做的另一件讓人鬱悶的事情是把皇位繼承人交給了兒子康茂德。《神鬼戰士》,馬可.奧勒留想讓當麥克西穆斯當執政官和羅馬公民的保護人,在和麥克西姆斯交談的最後,他說道:請給我一個父子間的擁抱。這句話其實有很深的含意。在此之前的一百多年間,在羅馬的傳統?,繼承人的產生是由老皇帝挑選賢能的人,收他為義子,培養他,待他成年後立他為執政官,馬可.奧勒留本人便是安東尼比約的義子(甚至哈德良也曾經當過馬可的養父)。電影中,馬可.奧勒留這樣說,無非是表示他會遵循羅馬這個優良的傳統,將帝位傳給麥克西姆斯。但是在史實中,馬可.奧勒留打破傳統,讓兒子康茂德自14、5歲便參與政事。他其實深知康茂德的無能,但是夢想元老院中的賢者能引導康茂德,讓他成為一個愛惜榮譽的正直的人。正如馬可.奧勒留期望的,在自己死後,康茂德即位,成為羅馬近100年來第一個“生而為帝者”。馬可.奧勒留萬萬沒有想到,康茂德會成為和尼祿、卡古拉、圖密善齊名的暴君,羅馬帝國也由此從全盛進入衰敗。
電影,馬可.奧勒留死前目睹日爾曼人被羅馬大軍打得落花流水,史實中,馬可.奧勒留死後300年,日爾曼人攻破羅馬城,大肆屠殺,毀滅西羅馬帝國。
3、
《神鬼戰士》的小皇帝是個陰險的、充滿嫉妒心的人,他離高貴和正直的距離,恰好是大地和藍天之間的距離。電影,他還和自己的姐姐露西亞保持著曖昧的關係。
和他那具有神的氣息的父親相比,康茂德表現的怯弱和低俗是令人詫異的,《羅馬帝國衰亡史》的作者吉本這樣評價他:“(康茂德)從很小的時候起,便表現出一種對一切理性或高雅的東西無不厭惡的情緒。”這種品性決定他不可能成為一個高貴的王者。在他最初即位的3年內,他還是比較收斂的,也尊重元老院的意見。和電影不同的是,事實上,康茂德和露西亞的關係並非如此親密。一天晚上,在返回皇宮的路上,他遇到刺客,刺客一邊喊“這是元老院的決定”,一邊舉長劍向他沖來。刺客被禁衛軍制服後承認,正是受了皇帝的姐姐露西亞的派遣來刺殺皇帝,原因是皇帝的妻子擁有太大的權力而招致露西亞的嫉妒。露西亞在流放後不久被殺死。作為一個多疑和沒有安全感的人,康茂德從此不再信任元老院,開始以各種名義殺害元老院的人,這其中就有昆提良家的麥克西穆斯和孔狄亞努斯兩弟兄。馬可.奧勒留在世時,麥克西穆斯和孔狄亞努斯已經憑藉自己的才華和品格贏得老皇帝的信任,並且受委託管理希臘的政務,同時掌握兵權。在康茂德的陰謀中,麥克西穆斯和孔狄亞努斯是最令人惋惜的犧牲品,他們在一次對日爾曼的戰役中大獲全勝,其後卻被康茂德處死。
這是《神鬼戰士》的主角麥克西穆斯在史料中唯一出現的地方,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涉及他的文字只有短短300餘字。
《神鬼戰士》中有一點是對的,康茂德的確非常喜歡角鬥。他喜歡身穿盔甲和赤身裸體的奴隸角鬥,後者的武器是一張大網和一把三刃叉,史料記載,他在自己不是太漫長的一生中共參加了七百多次角鬥。他的另一項絕技是射箭,死在箭下的是從帝國各個行省搜羅來的猛獸。如果他代表羅馬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他至少可以為羅馬拿自由搏擊和移動靶射箭兩塊金牌。
康茂德並非在角鬥中死亡,他被情婦喂以毒藥後被職業摔跤手掐死,在位整整12年,而不是《神鬼戰士》講的短短1、2年。
4、
“無意義的展覽,舞臺上的表演,羊群,獸群,刀槍的訓練,一根投向小狗的骨頭,一點丟在魚塘?的麵包,螞蟻的勞作和搬運,嚇壞了的老鼠的奔跑,線操縱的木偶,諸如此類。那麼,置身於這些事物之中,表現出一種良好的幽默而非驕傲,就是你的職責。”
這段出自于馬可.奧勒留的《沈思錄》中的話,告誡每一個理想主義者有任何遠離世俗生活的想法都是不負責任的,對待所有的庸常,我們的態度是“幽默”而非“驕傲”。馬可.奧勒留另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是:
人生只是一種意見。
http://www.gamebase.com.tw/forum/1838/topic/74119077
神鬼戰士研析──歐陽格格。許嫚書。魏妤靜。駱怡如。〈二年三班〉
四、前言:
撼動人心的視覺設計、充滿異國情調的音樂、生動寫實的戰爭,使得《神鬼戰士》彷彿重現了氣勢磅礡的古羅馬,引起我們對這部史詩鉅片的遐想,想要透過麥柯西穆這一位悲劇英雄的一生,一窺隱藏在片中這一切仇恨、鬥爭、衝突、理想所交織而成的複雜關係背後的原始出發點;而我們的研討的主題主要有兩大部分─人物分析、內容探討與延伸;希望在小論文完成之後,我們對這部影片想要表達的意旨能更清晰
五、內容摘要:
帶領羅馬軍團拓展遼闊的帝國版圖之後,羅馬大將軍麥柯西穆獲皇帝奧里略賞識青睞,欲將帝王之位傳與他。然而,覬覦王位已久的皇儲康莫德斯在得知這項消息之後,竟親手弒父以奪得國王寶座;為了滅口,並殺害麥柯西穆全家。死裡逃生的麥柯西穆,被奴隸販子賣至競技武士訓練者帕西蒙手下,並一次又一次地在競技場上大獲全勝,成為首席競技士──神鬼戰士。同時,他亦下定決心要手刃康莫德斯為妻兒報仇,並實現奧里略的共和政體之理想。
此時,新皇帝康莫德斯在羅馬舉行盛大的競技比賽,將帝國境內的競技武士聚集一堂進行空前壯觀的競技賽。亦參加競技的麥柯西穆以其神乎其技的過人戰鬥能力讓圓形競技場內的觀眾崇拜,亦使發現他沒死的康莫德斯更處心積慮欲置麥柯西穆於死地。最後,在「皇帝與神鬼戰士的對決」中,麥柯西穆終於如願以償將康莫德斯殺死,同時這位曾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大將軍的生命也結束,為本片畫下句點。
六、正文:
1.人物分析
A.麥柯西穆──悲劇性的英雄
從堂堂羅馬軍團的元帥,帶領羅馬走向全盛時期的大英雄,變成了競技場上的奴隸,連獸欄中的野獸都不如的一條賤命;又搖身一變成了羅馬人為他如痴如醉、群情激昂的驍勇善戰的「神鬼戰士」─西班牙人。麥柯西穆的境遇是戲劇化而富傳奇色彩的。但是,即便被命運之神如此無情地捉弄,麥柯西穆卻從未任憑自己隨波逐流而卑賤地死去;相反地,他總是在千鈞一髮的時刻,運用機智和勇氣逃出生天,並豪氣干雲地和強大的未知命運搏鬥!
a.過人的領導能力和堅定不移的忠誠
身為羅馬軍團的大元帥,麥柯西穆確有過人的膽識以及傑出的領導才能,能夠鼓舞手下眾多士兵的士氣,讓大家佩服、尊敬、愛戴,甚至追隨他,願意為這位英雄出生入死、推翻康莫德斯!而在競技場上,麥柯西穆亦能以其豐富的經驗、冷靜的頭腦帶領一群原本只能被殺死的奴隸們出人意表地戰勝原來大家認定的勝利者,甚至贏得群眾的心!麥柯西穆是具有個人魅力的領導者!
即便未曾到過羅馬,麥柯西穆仍毫不遲疑地對奧里略皇帝說出「我誓死效忠羅馬」如此堅定而忠心的話語。他對羅馬帝國有著深厚的信心和信念:「羅馬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註一〉」對奧里略國王,麥柯西穆是尊敬的、信任的、忠心耿耿的。得知了奧里略國王最後的心願,也是對羅馬帝國好的政策─恢復共和─之後,即使弒父即位的新皇帝如何地威迫利誘,麥柯西穆也不願為這位專制獨裁的冷血弒父者所用。他自頭至尾只堅持一句話:「我效忠羅馬。」表明了他忠於國家而不願諂媚新皇帝的心跡。這贏得了眾人的敬佩,卻為麥柯西穆帶來了殺機與一連串的打擊。
b.深愛家鄉妻兒而淡泊名利
在長年地四處征戰,最後終於打敗日耳曼蠻族而完全了羅馬帝國浩瀚的版圖之後,當奧里略國王詢問麥柯西穆想要什麼時,這位勇猛過人的剛強大將軍竟然只說:「讓我回家。」所謂鐵漢柔情,莫過於此。有多少人能清楚地記得自己離家有多少日子呢?且看麥柯西穆絕不離身的妻兒的小泥像,是他在沙場上馳騁的精神支柱;對親人深切的愛,更是日後他在競技場上苦撐下去的動力─一定要替妻兒報仇!當然,刺殺康莫德斯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達成奧里略國王的遺願,還政於羅馬人民,重回共和政體。但是讓麥柯西穆忍耐一切苦痛的強大支撐,仍是喪失親人的悲慟!
c.驍勇善戰卻不好殺戮
「泥土比血漬容易清洗」這句出自麥柯西穆之口的名言為他每每在一場你死我活的征戰或競技打鬥前抓一把泥土的行為下了註解。在片中,這位魁梧善戰的勇士雖然殺人乾淨俐落、勇猛無比,但他卻不好戰。當眾人為即將到來的殺戮時刻感到興奮、激情、熱血沸騰時,麥柯西穆心中所念的,卻是代表平靜、安和的家鄉田園和妻兒;在北非競技場上,他充滿悲憤地怒吼:「這樣的殺戮,你們滿意了嗎?」毫無疑問地麥柯西穆是一個英雄,但想到作為英雄的背後,是由一堆無名屍體所堆疊而成的代價,也許麥柯西穆更希望自己只是個平凡人吧!
影片開宗明義道出:「我們不過是沙塵,終將免不了一死。」像麥柯西穆這樣具備古羅馬勇士的四大美德:智慧、正義、剛毅、勇氣的曠世英雄,最終也難逃一死。但他終究能在天上和妻兒團聚,麥柯西穆想必也是死而無憾了。
B.康莫德斯─活在恐懼陰影下的野心家
a.最可怕的敵人─恐懼
「你在恐懼中度日。」這是露席拉對康莫德斯所說的話,也可以成為康莫德斯一生的寫照。自小生長在你爭我奪、阿諛狡詐的皇宮和政治環境中,練就了他深沉的城府。因為恐懼不被父皇認同,他巧妙地偽裝自己,在謙虛孝順的面具之下只有一個強烈的目的─得到王位。這也是讓他處心積慮維持一個「好兒子」、「好領導者」的理由。但當知道汲汲營營想得到的王位變成麥柯西穆所有時,康莫德斯原本構築好的一切期待崩潰了,他親手撕裂了自己的假面具,用仇恨決裂的方式報復了對他「不公平」的世界─殺了自己的父親;從這一刻起,他不需要再偽裝自己,可以放縱自己殘暴的性格。控制整個羅馬的康莫德斯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權力,他似乎不用再感到恐懼;但當麥柯西穆又再度出現到他眼前時,王位不保的威脅亦同時浮現
其實,奧里略、麥柯西穆,甚至於那些與他敵對的議員,都只不過是他的「假想敵」。以唐‧吉訶德:「是的,我一直在攻擊想像中的敵人。註二〉」這句話用來形容康莫德斯最好不過。他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日日夜夜糾纏他的心魔─恐懼。因為恐懼,所以他鏟剷除異己,不容許別人違抗他;拉發蕊:「自大是無能的表徵〈註三〉」康莫德斯的極度自大其實是內心極度自卑的投影;因為恐懼父親、姊姊、人民不愛他,所以總是以仇視、猜忌的心態看待整個世界。他一直想要做個強者,但心中卻時常充滿著恐懼,這些充滿不確定性的恐懼愈膨脹,心中的不安與自卑就愈強烈,外在就表現得愈殘暴獨裁。縱視他的一生,他其實是個被恐懼、猜疑、仇恨所操控的傀儡罷了。
b.毀滅性的愛
「我願毀滅全世界,只為求得你的愛。」康莫德斯對愛總是如此地渴求,又帶有強烈的侵略性和毀滅性。在還未確定皇帝人選前,他費盡心思討好父親奧里略,以為可以得到父親的認可,沒想到奧里略沒有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反而傳給麥柯西穆。康莫德斯憤怒、妒火中燒,偏執地認為父親忽視他付出的一切。「人的嫉恨成了烈怒,報仇的時候絕不留情。〈註四〉」被恨意泯滅人性的康莫德斯毫不留情地弒父,讓得不到的愛走向毀滅的盡頭。
此外,康莫德斯對姊姊露席拉懷有一種不尋常的佔有慾,康莫德斯不容許自己所愛的人沒有同等地回報他的愛;深知露席拉對麥柯西穆的情感,他卻利用露席拉的兒子路西斯來強迫她留在他身邊。康莫德斯即使達到了目的,但最後,可悲的他卻反而被這種極端的愛恨情緒給吞噬殆盡。
C.公主露席拉─為愛勇敢的母親
身為羅馬帝國的公主,老皇帝奧里略曾語重心長的對她說:「妳若是男兒身,一定會是個好皇帝。」是的,這位公主的智慧、才幹的確是其他的女人,甚至許多男人也無法望其項背的。然而,原本果決明快的露席拉被出自天性的母愛牽絆住:明知自己的親弟弟是個弒父的兇手、寧可毀滅全世界以求自己的愛的危險人物,卻仍毅然決然地留在康莫德斯身邊─為了輔佐那敏感易怒而又剛愎自用的弟弟,也為了保護自己年幼的兒子路西斯。周旋在令自己畏懼的康莫德斯與所愛的麥柯西穆之間,露席拉不斷地面臨矛盾:理智與情感、正義與親情的衝突。在這令她心力交瘁的過程中,還必須同時擔心落在康莫德斯手中的兒子。然而,即便在弟弟極具威脅性地以自己以及兒子的性命相要挾之時,露席拉也未曾向她幾乎承受不了的恐懼屈服─具備了勇氣、正義感、智慧以及偉大母愛的露席拉的確十分堅強!西蒙‧波娃有句話:「女人絕不是神秘命運的犧牲品。〈註五〉」在本片中可以得到證明:即使身心均為不可言喻的恐懼、矛盾所煎熬,這位尊貴的羅馬公主仍能在困厄的情況中憑著自己的勇氣與睿智絕處逢生,最後終於跳脫既有的宿命,成為自身命運的掌控者。
D.老皇帝奧里略─在遺憾中闔眼的父親
《神鬼戰士》中,一開始就被自己的兒子康莫德斯親手殺害的老皇帝馬卡斯‧奧里略,在他老年的時候似乎深刻的體會到:戰爭的殘忍與自己任期二十五年裡只維持四年和平感到內疚與懊悔,所以當奧里略決定把皇位傳給麥柯西穆的時候,特別與麥柯西穆來場「男人的對話」,他不希望麥柯西穆步上他的後塵,繼續為羅馬人民帶來永無止境的戰爭,奧里略期望勇敢的麥柯西穆能夠為長年飽受戰事之苦的羅馬人民帶來安穩和平的生活,進而還政於民、恢復共和政體。
其實奧里略的心裡一直充滿著矛盾和不確定感,無法肯定自己 究竟為羅馬奉獻了什麼,也許他帶給人民的只是無止境的戰爭和痛苦;「矛盾」佔滿了奧里略的思緒,縱使在他晚年的時候,依舊不能確定自己究竟是帶給人民戰爭與苦痛的暴君,抑或是創造羅馬光榮時代的好皇帝。
奧里略和康莫德斯之間的親情在醜陋的政治、戰爭下成了犧牲 品;被親生兒子殺害的奧里略的悲劇在於─也許他明白國家政治環境的腐敗,但他醒悟得太晚,忽視了兒子被政治惡化的野心已壯大至無法控制的地步。他是個好皇帝嗎?這是奧里略對自己略具戲謔的質疑;但以做一個父親的角度來觀看,他並未完全盡到教導兒子的責任。這,或許也是連續不斷的戰事造成疏於對家人的關愛吧?透過奧里略的角色,我們可以看到片中對政治和戰爭的諷刺與批判。
E.神鬼戰士訓練者帕西蒙─終身活在競技理想中的戰士
一個勇猛善戰的神鬼戰士,退休後成為專門收購強壯奴隸的神 鬼戰士訓練者。帕西蒙的一生皆在競技場中度過:他享受著當神鬼戰士時與對手作生死之爭的刺激和快感,即使獲得自由之後還是不能擺脫充斥著殺戮的生活。先王奧里略賜給他的木劍象徵著「自由」。但,獲得木劍的他真的自由了嗎?即使他不再是個神鬼戰士,不再是個不知是否能活到明天的奴隸;但在心靈上,他仍一心眷戀著那種沾滿血腥的生活,無法脫身。直到死前他才真正了解木劍的意義:木製的劍與真正的劍的差異在於,後者能殺人而前者不能。先王將木劍賜予他是要他停止殺戮,不再讓自己的雙手沾滿鮮血;當他能夠從心靈的桎梏解脫之後,他就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F.神鬼戰士之裘巴─達觀的認命者
身為比貨物還不如的奴隸,毫無自由的他並沒對現實屈服,相反地,他以達觀的態度面對一切挑戰,以笑容迎接明天的陽光。愛默生說:「千萬不要絕望,即使絕望了,在絕望中仍要繼續做下去。〈註六〉」為了自己的生存,他戰鬥、在競技場上拚命,但若死亡來臨,他不會畏懼。從他在麥克西穆死後所說 的話:「總有一天,我們會在天堂相聚。」可得到佐證。「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註七〉」這句話便是他人生觀的最佳寫照。他──是麥克西穆忠誠的夥伴,可以算是片中較正直、光明的一個角色。
2.內容探討與延伸
A.當權者的政治遊戲
a.戰爭─政治的產物
「戰爭是什麼?一切皆無。〈註八〉」當具有野心的政客掌權時,戰爭徒成為弄權的工具。表面上,甚或是羅馬的百姓們內心單純地認為,羅馬帝國大大小小的戰役,一切目的皆是為了「羅馬的宏偉」─但那是什麼呢?人民的富樂、自由?睿智的老國王在迦太基之役後,即對懷有「羅馬宏偉」理想的麥柯西穆點明:不斷地戰爭並不能真正帶來一個美好的新世界,試想,一個好戰的民族真能享受和平嗎?戰爭的本質是殘酷的戰爭現實面的它可能摧毀一切事物,甚或是影片中所強調的「親情」。表面上的宏偉不過是當權者塑造出來的假象;人民活在勝利的喜悅中,所以忽視了戰爭現實面的黑暗。像麥柯西穆這樣單純未受政治汙染又效忠國家的人,可能對羅馬帝國存有過度的憧憬,不能看清戰爭已淪為一場治遊戲,直到他成為政治鬥爭下的犧牲者,才悲痛地質疑:「這樣的羅馬,值得我為她奮鬥嗎?」經過了十幾個世紀的歷史變遷,如今世界局勢早已改變,但頻繁的爭戰依舊。當現今的人們忙於政治鬥爭與相互征討時,也許該想想:「值得這樣做嗎?」
B.暴君塑造暴民
「羅馬的重心不是元老院,而是圓形競技場。〈註九〉」康莫德斯為了取悅群眾,帶給他們將刺激的生死搏鬥當作娛樂表演,短視的民眾只熱血沸騰地看到眼前的血腥格鬥,殊不知自己已一步步走入皇帝所佈好的棋局中,意識逐漸被控制;此種用政治手段控制人心的例子,在近代中國歷史上也可找得到,如毛澤東塑造出一批「紅衛兵」:「曾幾何時,整整差不多一代人,被狂熱的政治所推動,被愚昧的信仰所吸引,被荒謬的理論所迷惑,所以造成一場歷史的鬧劇、悲劇。〈註十〉」紅衛兵失去理性的行動完全可說是被熟知民眾心理的毛澤東所操控;一個暴君利用政治塑造了一群暴民。群眾原是盲目的,任由當政者塑造;「一群暴民,自由被剝奪仍不自知。〈註十一〉」康莫德斯利用民眾的盲目將一個嗜血殘暴的帝國推向極限,以觀看別人作生死之鬥作為娛樂;諷刺的是,即使他自以為能完全掌控人民,到最後情況卻是民心倒向勇猛善戰的西班牙人─麥柯西穆。迫使他在競技場上一再向麥柯西穆屈服。這是「權力源自集體意識」的心理學定律─誰贏得群眾,誰就獲得勝利─由此可知,企圖操控群眾風險其實很高,一不小心,本被利用的群眾很可能反過來咬你一口,變成操縱自己的人,這是影片給予我們的省思。
C.麥柯西穆的心靈歸屬之路
a.從希望的天堂掉入絕望的地獄
ㄅ.過渡:
「一夕之間,從一個英勇的大將軍變成一個價值低賤的奴隸。」麥柯西穆原本只是單純的忠心,想助老國王奧里略完成共和理想,卻被康莫德斯的權力欲望給逼入了絕境。最大的夢想便是回到溫暖家鄉的他,卻面對親人被弒的命運。當他昏厥在家門前,被奴隸販子救起放在空板車上時,懸空的身體、不斷移動的空板車,正是一種過渡的象徵:一種身份地位瞬間改變的過渡象徵。
ㄆ.夢想:
過渡的同時,麥柯西穆的心理仍一直迴響著「回家」這個字眼,所以在模糊的潛意識中,他雙手撫過黃橙的麥田,正步向回家的道路,步向道路盡頭的那扇門;但身懷復仇工作的他,推開那扇門的時機──卻還未到。
b.「泥土比血漬容易清洗」──無可避免的戰鬥
「神鬼戰士其實並不是神也不像鬼,他只是一個跟命運搏鬥的 勇士,一個在大時代裡染滿悲劇色彩的末路英雄。〈註十二〉」被迫身為奴隸在競技場上戰鬥的麥柯西穆,其實心裡一直都極力地避免殺戮。這可以從他每進行一場戰鬥前,都要用手抓一把泥土得到印証。因為,「泥土比血漬容易清洗。〈註十三〉」由於競技場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遊戲規則而不得不戰的麥柯西穆,每刺向對手一劍,心裡便湧現無限悲痛;但若不戰鬥,他唯一的下場便只有死路一條。這時,能夠支持著他的,便是那已死去的家人;當他回想家人的一顰一笑時,便有了活下去的力量當他憶起死去親人的慘狀時,便有了求生的理由──復仇!「我們明白心中的最愛已經不在人間,再也不會在物質世界看到他們了。但是總有一天,當我們離開人世時,會在天上與他們相會。〈註十四〉」活著比死亡更痛苦的麥柯西穆,生存在世上唯一的理由便是為了殺康莫德斯。一旦他結束此任務,離開塵世、前往天堂和妻兒相聚才是他的最終希望。「死亡可以成為自由的一個標誌〈註十五〉」
c.與愛重聚
「如果死亡本能的基本目標不是終止生命而是終止痛苦,那麼 生死衝突就會緩和。〈註十六〉」競技場上最瘋狂的決鬥──羅馬皇帝康莫德斯與神鬼戰士麥柯西穆的對決,在上萬名因殺戮刺激的快感而群情激動的羅馬市民眼前上演。遍撒滿地的玫瑰花瓣如血一般,為即將到臨的生死對決作了一幕壯美的開場。麥柯西穆長久以來受到仇恨與偉大使命感禁錮的心靈,終於在他手刃康莫德斯的那一刻獲得真正的解放。就在麥柯西穆也不支倒地的同時,「回家」的畫面再度出現在眼前:雙手撫過麥田、經過田中小路步向回家的那扇門;但這次不同的是:他終於推開了這扇門,門後迎接他的是笑容燦爛的妻子與張開雙臂擁抱自己的兒子。他──笑了,在這最後的一刻,麥柯西穆終於得到上帝的眷顧。舍羅克說:「我們稱離開這世界為死亡,但一旦脫離了這世界,得享另一世界的快樂,我們便會認為重回這世界才是真正的死亡了。(註十七)」
D.自由──天賦人權
美國獨立宣言、法國大革命時的人權宣言都強調了對於人權中的平等、自由的追求;兩百年後的今天,大家都將自由平等視為人類生存最基本的條件、身為「人」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在本片的時空背景──一千年前的古羅馬帝國──中,平等對於人們是陌生的字眼,而在奴隸的心裡,「自由」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誠如《萬夫莫敵》中一個競技奴隸所言:「我們只有死亡來臨那一刻,才能得到自由。〈註十八〉」又如片中的裘巴,明白和家人重聚的那天便是在天國相見之時。這些奴隸衷心冀求的,就是自由──能脫離可怕的圓形競技場,不必再日日為自己的性命擔憂和搏鬥,能擺脫手上和腳上的鐵鍊!
當麥柯西穆從昏迷狀態甦醒之後,映入眼簾的,是許多猛獸和一個注視著他的黑人:「別死。你要是死了,他們就會拿你去餵牠們;在這裡,野獸比人還值錢!」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奴隸根本比動物還卑賤,不配當人;這樣沒有價值的生命,怎會有自由的權利?奴隸,沒有人權,更沒有自由。這些奴隸們渴望的自由到底是什麼?長年生命安全飽受威脅的他們所企盼的,無非就是一份安全感、能夠無拘無束地行動,不必總是被關在陰溼黑暗的牢籠裡,只有上競技場時才能見到陽光、能夠和親愛的家人在一起,而毋須和眾多的競技武士鎖在一起。這些希望對活在一千年後今日的人們,聽來只覺得是些微不足道的要求,但是對這些身不由己的奴隸而言,卻只能是他們的夢中情境!
梅爾吉勃遜所主演的《決戰時刻》中,描寫以美國獨立戰爭為背景的故事,當時亦有黑奴被迫參戰,一年後方可自由。此時有一個白人嘲諷黑奴:「出生以來就為奴,你自由後想做什麼?〈註十九〉」竟讓原本欣喜若狂的黑人一時語塞:從未嚐過自由滋味得他,或是早已遺忘自由感覺的奴隸一旦解放之後,似乎也無所適從、手足無措。就像在兩百年前仍蓄養黑奴的美國境內,即便在眾多黑奴為自由奮戰不懈的同時,亦有不少的黑奴寧願終身為奴──他們就算獲得自由,也無處可去!這不知是令人感到悲哀還是無奈?片中的帕西蒙,在老皇帝奧里略賜予木劍之後恢復自由之身,竟選擇成為競技武士訓練者這當初陷他於痛苦的行業,到底是為什麼?也許,就是因為帕西蒙除了這一行外,也不曉得自己該何去何從吧!
片中,帕西蒙曾告訴麥柯西穆一句話:「贏得群眾,你就贏得自由。」麥柯西穆做到了贏得群眾這一點:競技場的觀眾為「西班牙人」瘋狂的程度,甚至到了連國王康莫德斯也無法控制的局面,群眾愛麥柯西穆更甚於愛身為羅馬皇帝的自己!然而,如同帕西蒙獲得自由所付出的代價一樣,在麥柯西穆贏得民心,成為群眾心中的英雄之時,同時也犧牲了許多無辜者的性命。這就是古羅馬競技奴隸的宿命:想要獲得自由,就必須贏得群眾──利用更多的殺戮,踏著別人的屍體登上通往自由的道路。
七、結論:
「神鬼戰士這整部電影藉由一名將軍麥柯西穆戲劇性的生命起伏帶出西元二世紀羅馬帝國,集權獨裁與集體意志、帝國與蕃邦、政治與權謀、君王與群眾、帝制與共和之間,一連串以暴制暴的過程。(註二十〉」劇中故事有的是真、有的是假,但都已成歷史;留給後人的,是雄偉壯觀的圓形競技場和激動人心的故事。而我們在對古羅馬的崇偉由衷讚嘆的同時,也該反省己身,別讓古羅馬的悲劇在一千多年後的今天重現。
八、引註資料:
註一‧《神鬼戰士》影片對白
註二‧卡繆著〈民87〉,卡繆札記,第169頁
註三‧魏悌香著〈民88〉,心靈驛站,第120頁
註四‧魏悌香著〈民89〉,心靈種籽,第118頁
註五‧侯書森、裴蓉編著〈民88〉,世紀之書,第347頁
註六‧魏悌香著〈民89〉,心靈種籽,第30頁
註七‧詹姆斯‧范普拉著〈民87〉,與天堂對話,第201頁
註八‧卡繆著〈民87〉,卡繆札記,第158頁
註九‧《神鬼戰士》影片對白
註十‧http://shuwu.com./ar/fanti/107992.shtml
註十一‧《神鬼戰士》影片對白
註十二‧http://on.starblvd.net/cgi-bin/bbsmsg?star_comment&tr=142
&b5
註十三‧《神鬼戰士》影片對白
註十四‧詹姆斯‧范普拉著〈民87〉,與天堂對話,第208
頁
註十五‧侯書森、裴蓉編著〈民88〉,世紀之書,第345頁
註十六‧侯書森、裴蓉編著〈民88〉,世紀之書,第345頁
註十七‧魏悌香著〈民89〉,心靈種籽,第226頁
註十八‧拉‧喬凡尼奧里〈民81〉,萬夫莫敵,第37頁
註十九‧《決戰時刻》影片對白
註二十‧http://on.starblvd.net/cgi-bin/bbsmsg?star_comment&tr=107
&b5
九、參考書目:
1.拉‧喬凡尼奧里〈民81〉:萬夫莫敵。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
司
2.卡繆著〈民87〉:卡繆札記。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http://www.gladiator-thefilm.com/
4.http://on.starblvd.net/cgi-bin/bbsmsg?star_comment&tr=142&b5
5.http://on.starblvd.net/cgi-bin/bbsmsg?star_comment&tr=107&b5
6.http://w2.dj.net.tw/~Timeriver/gladiator.htm
十、經驗分享:
1.靜─感動
神鬼戰士真是一部好片子呀!雖然忙得我焦頭爛額;白髮多了好幾根,但卻也因此磨出了我很大的成就感。不知有幾次,我們為了討論這部片子,在一家店裡喝下午茶直到人家打烊。每天爬起來看見自己的熊貓眼;每天照鏡子望見自己的蒼白和疲倦,都不禁懷疑:這真的是我自己嗎?有時後悔選了這部片,耗費我們的腦力和精神。但是,這一切如今都已過去了,而我就如同一個母親,驕傲地看著自己剛出生的兒子一般,來看待我們的結晶。也許它不是最頂尖的,但卻是我們努力了好久的成果。在我心中,它─是我最自豪的作品。
2.嫚書─終於
看這部片的時候,真的是深深地被這部帶有史詩氣息的壯闊巨片所震撼了,於是開始了我們對這部電影的研究。現在終於看著我們的心血結晶出爐了,突然覺得自己和這電影中的主角麥柯西穆一樣─完成了一件偉大的任務,真的是很有成就感!
3.駱─享受一種「創造」的感動!
一年級時所做的小論文是書籍的研析,所以這次想要嘗試寫寫看電影的小論文。我們反覆看了這部片,一開始看時自然是注意情節的發展,還有被悲壯的情節所撼動;後來的重點則擺在導演的拍攝手法、影片的象徵性涵意、以及拚命發揮記憶力死背有意義的影片對白等。看完之後細細地回想,和伙伴們討論,愈來愈深入、也發掘到了與第一次看時不一樣的感受。小論文是種囊括了「歸納」、「討論」和「創造」的活動,和伙伴們討論寫作時有時因為絞盡腦汁擠不出適當的文句而感頹喪,有時候卻因靈光一現地文思泉湧而興奮莫名;而寫下「我們自己」討論出來所得的見解更是讓我有種「創造」的感動!
4.格格─震撼
「震撼」,是我看完《神鬼戰士》一片,及看過我們所完成的小論文之感想。這一次的經驗,雖然辛苦無比,但卻讓我體驗出「集思廣益」的道理,一件原本自以為是的事情,經過小組的討論,不但可以綜合大家的意見,更可以多幾種對事情的看法。藉由我們無數次的討論,所完成的小論文,不論得獎與否,都將會成為我高二最珍貴的經驗。
http://lib.tngs.tn.edu.tw/fish/reports/rp-8904/rp-8904a/340.htm
神鬼戰士以羅馬帝國五賢帝末任君主馬爾庫斯?奧列裏烏斯(Marcus Aurelius)的王子康茂德(Commodus)奪位爲背景,講述了將軍馬克西姆斯(Maximus)淪爲角鬥士並最終複仇的故事。
羅馬帝國在五賢帝時期,最後一位賢帝馬爾庫斯年老時,本來想將帝位傳給愛將馬克西姆斯。可惜他的親生兒子康茂德卻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他為了能接掌帝位,謀殺了父皇,並下令將馬克西姆斯滿門抄斬。馬克西姆斯逃脫,但成為了奴隸,幾經輾轉,被送到鬥獸場成為角鬥士供人娛樂,最終于臨死前手刃康茂德。
歷史上,當馬爾庫斯駕崩之後,康茂德的才能未能駑駕這樣一個大國,引發帝國內部的不斷鬥爭與騷亂。柯姆德斯死後,國家陷入了四年的內戰,最後才由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敉平群雄,建立塞維魯王朝。本部電影終了時,主角所言「讓國家回歸共和制度」的情況,在真實的歷史上並未發生。
影片中大多數人物曆史上都是確有其人的,一些事件也跟史實對得上號。康茂德這個昏君兼暴君也確實非常熱愛角鬥運動並給自己取名保羅斯親自上場去屠殺長頸鹿和送死的奴隸長達13年,最後也的的確確被一個奴隸活活掐死。他的爸爸馬爾克斯奧裏遼斯,是羅馬史上少有的明君之一;他也確實有個生性放蕩的姐姐,在他殺死的大批忠臣裏也確實有個叫馬克西莫斯的受人愛戴的將軍。很顯然這些曆史並不是好萊塢的編劇們編出來的,雖然看上去比電影還離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7%92%E6%96%97%E5%A3%AB_(%E7%94%B5%E5%BD%B1)
神鬼戰士之是與非>林長生
羅馬大將軍麥柯士連年征戰後,欲辭官歸隱時,羅馬皇帝馬卡斯‧奧理略卻忽然要將王位傳給他,希望他能將政權回歸元老院,恢復古羅馬的共和政體。不料遭到皇儲康莫德斯的算計,康莫德斯先暗殺自己的父親而登上王位,接著派人毀了麥柯士的家園,士兵輪暴他的妻子,將小孩釘上十字架,最後雙雙焚燒致死。
這一段殘酷情節未曾入鏡,只見到麥柯士回到家園時,抱著妻兒的腳哀慟的場景,直到後來,康莫德斯為激怒麥柯士而說的一番話,我們才終於明白士兵當時的殘暴。從麥柯士被康莫德斯陷害遭處決不成,到麥柯士家毀人亡的慘劇,為故事的後續留下了伏筆。
麥柯士被貶為奴隸後,再成為競技場鬥士的將軍,經歷人生從尊貴到悲抑,再從無至有、絕處逢生的人生奇遇,終於復仇雪恨、懲奸除惡,完成老皇帝的遺願。
內容啟示
什麼的自由才算自由?對麥柯士而言,他的自由是什麼?帝王的允諾?肉體的遊走?靈魂的解脫?或甚是死亡才是他自由的去處?對公主而言,她的自由又是什麼?養尊處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時刻處於孩子生命受其弟弟控制的陰影之中,那麼她的自由在哪裡?
片中最悲劇的角色莫過於弒父、拘禁姪兒並對親姊有著違反社會道德倫理偏執的康莫德斯,得不到父親的認同、得不到姊姊的愛,得不到姪兒英雄式的崇拜,甚至得不到羅馬人的擁戴,那對他而言,權勢是否也只是一件掩飾自身軟弱、缺乏自信、自卑的華麗外衣,也只為了虛張聲勢,對他而言的自由,又是什麼?
執政者的心態與作為,決定著人民的將來,老皇帝馬斯卡在老年時,希望將皇位傳給麥柯士,重回共和政體,還政於民以謀求全民最大的幸福;康莫德斯即位不久即舉辦血腥、暴力的大型競技,以籠絡民心並消弭群眾反對聲浪。但群眾集體力量真的可以經由權術來操控而不會失控嗎?
新皇帝康莫德斯一角與公主姊姊之間的曖昧關係也令人匪夷所思,且在片中壞事做盡,弒父、對姊姊有著違背社會良俗的非份之想、好大喜功、嗜血…,這是暴君的必然印象?但以一個皇子的驕傲立場來看,所有的預期都和他的預期違背,他的一生都活在不確定的情節之中,沒有父親的肯定,得不到姊姊的愛……,這一切似乎使他的行為有了合理的解釋。
思考問題
1. 什麼樣的自由才算自由?心靈的自由?身體的自由?心寓於形,心若被侷限了,那麼身體又該怎麼自由?是不是我們都被幻覺所操縱著,以為自己是掌控一切的人,到最後才發現,原來被命運掌控的是自己?
2. 什麼才是生命中真正值得追求的?一個民族要歷久不衰所依靠的又是什麼?英雄?政客?人民?文化?
3. 群眾力量可以載舟亦可覆舟,在位者要如何去掌握這股力量,使其為己所用?而群眾又要如何不盲從?不被心懷不軌的人所利用?
4. 活在民主自由、擁有自身自由的國家與年代,沒有戰亂、沒有禍端、也不必忍受天人永隔的悲慟,是一種真切而平淡幸福,它該是那麼理所當然存在著,對某些人卻又是那麼遙不可及。
5. 是否自卑的人常以自傲示人,來掩飾自己的缺陷與不足?坦然面對自己的弱點是否真的那麼難?不面對問題又要怎麼解決問題呢?
6. 不為世俗所容的愛情該怎麼走下去?順天而行?恣意妄為?抑或是壓抑深藏心中?
http://gigabyte.fxsh.tyc.edu.tw/life2000/lesson/3/36/364/364_911026_2.htm
<神鬼戰士>讓羅馬史詩電影重返好萊塢,不過羅馬史詩電影音樂則換了個風貌,導演雷利史考特在電影音樂的選擇上,向來就不特意拘泥於故事的時代背景,如<1492>中范吉利斯的音樂就和哥倫布時代幾乎完全扯不上關係,<神鬼戰士>也是一樣的情形,當你發現出任配樂的是以現代電子動作音樂見長的Hans Zimmer,和一向活躍於哥德式搖滾音樂界的Lisa Gerrard,你就可以很確定,<神鬼戰士>的電影配樂不會是當年Miklos Rozsa,Dimitri Tiomkin,Alex North等前輩大師手上的風采,而將有另外一番景象.
首先,Lisa Gerrard對這部作品的影響比我想像中的還要來的大,這與Ofra Haza在<埃及王子>中僅是獻聲演出的情形有所不同,Lisa Gerrard不只是潤色與聲援Hans Zimmer的作品而已,比較正確的說,這部作品其實是Hans Zimmer與Lisa Gerrard共同的成就,Lisa Gerrard在配樂中不僅譜寫,製作,演唱若干曲目,對配樂的風格也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一些沈靜,深幽,古老,且富有民族風味的段落上,很明顯的是Lisa Gerrard一貫的曲風,而不是過去Hans Zimmer給人的印象,部份樂章即使是由Hans Zimmer譜寫,風格上也深受Lisa Gerrard的感染,Hans Zimmer雖然在過去的<紅色警戒>中亦有較為深沈的表現,但和<神鬼戰士>這番古老,黑暗,甚至幽冥的氣息還是略有差異,以這類作品來說,它們不像典型的Hans Zimmer,但是標準的Lisa Gerrard,同時Lisa Gerrard在這部作品中,不論是作曲或演唱的效果,都不像她去年入圍金球獎最佳原著配樂的<驚爆內幕-The Insider>那般冷調陰暗,而來的較富有娛樂性,這一點或許是應電影需求,以及與Hans Zimmer的樂風互相協調整合後,所形成的轉變與平衡,而也由於Lisa Gerrard的加入,這部一般會被當成Zimmer配樂的作品,多了一份不同於以往Zimmer作風的幽暗深沈與古老悠遠.
實際上,Hans Zimmer本身的音樂語言,相較於以往並沒有太多的轉變,人聲吟唱的使用手法和<埃及王子>,<戰略殺手>幾乎是一樣的,真正讓這部配樂在人聲吟唱的效果上能有別於<埃及王子>的,並不是Hans Zimmer的音樂手法,而是Ofra Haza和Lisa Garrard截然不同的音色和氣質,而合唱的效果也沒有明顯的突破,仍舊只是<赤色風暴>的翻版,抒情管絃顯然是<金色豪門>,<紅色警戒>的延伸,動作音樂則一如<戰略殺手>,在管絃器樂編制上大幅加碼推砌,把聲勢推到顛峰與飽合,不過比較讓人興奮的,是Hans Zimmer在這種龐大器樂編制的運用上,擺脫了<戰略殺手>中大而無當的空洞感,當中兩場大型戰爭場面的配樂,The Battle與Barbarian Horde,驗證了Hans Zimmer在器樂運用上的確有所成長,這兩段音樂都有十分鐘左右的長度,兩者的內容其實是大同小異,但是這組戰爭樂章,可以說是到目前為止,Hans Zimmer超過十分鐘以上的動作音樂作品中,唯一不會讓我感到疲勞轟炸與不耐煩的,相反的,我覺得它們是娛樂性很高的作品,感覺上這個戰鬥樂章脫胎自霍爾斯特”行星組曲”中的”火星”,而火星之名Mars,正是以希臘羅馬神話中的戰神之名命名,Hans Zimmer在一部羅馬戰士電影中套用這首古典作品,的確很有意思,而且其實Hans Zimmer只算是延用了”火星”的和絃和若干神韻,並非照單全收,在動作樂章的絃律氣質和氣氛營造上,仍有Hans Zimmer典型的俠情風格與強勁的爆發力,因此可以說,Hans Zimmer的戰爭描寫固然脫胎自古典音樂,但又能保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並且有效發揮各種具現代感的音樂語言,其實稱得上是在古中求新的佳作,雖說有時在管絃力道的驅策上還是略嫌蠻力過多,但己經算是成功的擺脫了近年來,其罐頭電子動作音樂的刻板印象,證明Hans Zimmer在動作音樂上其實有很大的突破空間,而這組戰爭音樂作品相較於幾位前輩筆下的古代戰場,在氣勢上絕對是不遑多讓.
這部配樂的主題旋律,其實也”埋藏”在上述兩段戰爭音樂中(The Battle的開場和Barbarian Horde的結尾),不過坦白說,這個主題很不搶眼,我會說這段樂章是主題旋律的原因很簡單,並不是因為它有作為主題的份量和氣勢,而是因為它的樣子聽起來就像<赤色風暴>或<絕地任務>中的主題旋律,不過要單調很多,尤其是在這兩軌作風強悍熱烈的戰爭音樂中,更是了無新意,這點其實也頗為令我意外,通常Zimmer的作品都有很搶眼的主題旋律,<神鬼戰士>的主題旋律既無特色也無份量,是少見的例外.
在抒情性的描寫上,Hans Zimmer大致維持了不錯的旋律性,但抒情主題本身也並不是太搶眼,The Earth是這個主題一段不錯的獨立演出,但我個人覺得這個主題還是由Lisa Gerrard潤色後會比較動人,如The Battle結尾時,由Lisa Gerrard吟唱這段主題樂章,並以細膩的絃樂加以烘托,優美的感覺幾乎像是出自Ennio Morricone的手筆,結尾的Now We Are Free,Lisa Gerrard由幽遠深邃的吟唱,轉換到明亮喜悅的神采,也是相當迷人的演出,至於我覺得真正最出色的一段寫情配樂,反而和抒情主題無關,也就是Patricide這段作品,雖然這當中沒有主題旋律,但絃樂的編寫和當中的情緒卻相當動人,Hans Zimmer稱得上用絃樂語言抒發出角色的內心世界,描寫的心理層次很深刻,情緒張力極高,表現水準不在精於此道的John Williams,Georges Delerue,Basil Poledouris等人之下,也讓人對Hans Zimmer在管絃語言上的成長眼睛一亮,是我個人覺得Hans Zimmer在這部作品中,除了戰爭動作場面外,最為動人的一段演出.其他如The Might of Rome,Slaves To Rome中也有感覺頗炫的音樂,但篇幅比較短,有些可惜.
整體來說,這張作品結合了幽暗深邃的Lisa Gerrard,與兼具爆發力與深刻寫情實力的Hans Zimmer,兩者雖然風格互異,但形成出色的互補,同時也豐富了彼此的音色和音樂效果,是一次相得益張,令人激賞的合作,而整張原聲帶的製作編輯尤其精彩,是一張錄音品質精緻,而且欣賞效果高,娛樂性十足的電影原聲帶,每一首曲子彼此之間並沒有打斷,採連續錄音的型式,這種連續錄音的編輯,向來是Hans Zimmer原聲帶的特色,但這幾乎是第一次讓我覺得,這樣的編排適當而優美,因為這當中沒有內容空洞,又冗長到造成負擔的超長組曲,曲目的篇幅適當,內容紮實,整體的順序安排形成流暢的起承轉合與豐富的情緒變換,因此我個人覺得聽這張原聲帶最好的方法,的確就是按唱片順序,毫不間斷的從頭聽到尾.雖然平心而論,60年代的羅馬史詩電影音樂,在內容上其實要比<神鬼戰士>豐富絢爛,宏偉壯麗的多,但<神鬼戰士>仍不失為一部另闢新局,而且製作水準一流的配樂作品.
http://www.loyalwise.com/Gladiator.htm
臥虎藏龍vs神鬼戰士
【大紀元01年2月26日訊】台北報導, 繼金球獎之后,李安在英國金像獎再次拿下最佳導演的殊榮。而由導演雷利史考特執導的羅馬史詩片「神鬼戰士」(Gladiator) 也連續拿下金球獎与英國金像獎的最佳影片。依此態勢,兩片在下個月舉行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勢還將有番爭斗,兩強誰能胜出大家都在瞧。「臥虎藏龍」在奧斯卡獲10項提名,僅次于「神鬼戰士」的12項提名。
聯合晚報報導, 雖然英國金像獎也是敵手環伺,但李安的注意力全在「神鬼戰士」身上,李安很清楚,除非有跌破眾人眼鏡的情形,否則這部大制作、大卡司的電影將是「臥虎藏龍」在奧斯卡最強勁的對手。
「神鬼戰士」斥資數億美元,僅男主角羅素克洛一人的片酬就比「臥虎藏龍」整部電影的制作費都高,由于本錢雄厚,「神鬼戰士」的幕后制作力求精美,再加上羅素克洛這張王牌,形成由內而外、整体性俱佳的情況。
另外「神鬼戰士」以古羅馬為背景,是傳統西方的故事,与「臥虎藏龍」相較有「正統」的味道,要贏得美國影藝學院會員的認同似乎并不難,這都是其占优勢之處。
不過「臥虎藏龍」目前在美掀起風潮,其所表現出的古典中國愛情与山水意境之美,已成主流話題,再加上美國影藝學院排斥好萊塢文化現象的气氛愈來愈濃,「臥虎藏龍」也就愈來愈有利。
「臥虎藏龍」雖資金不如「神鬼戰士」但卻集合了兩岸三地一流電影人才、再加上好萊塢先進科技的輔助,讓全片顯得有骨有肉,這從此片在奧斯卡獲10項提名,從幕后專業獎項到音樂、劇本、導演、乃至整部電影獲得肯定可看出,誠如李安所說「臥虎藏龍」打的也是整体戰,而非他的個人戰役。
有人形容「臥虎藏龍」与「神鬼戰士」是意境与物質的戰爭,而從李安的角度來看,更是一場中國文化要打破西方藩幡篱的戰爭,對此李安是愈來愈有信心。
http://www.epochtimes.com/b5/1/2/26/n51496.ht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