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30 09:55:00| 人氣6,545| 回應5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化武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十大軍事生物技術 2007-07-10
    
  21世紀,高新技術將不斷引發武器裝備的革命性變化,其中,迅速興起的生物技術正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不少軍事觀察家認爲,在未來戰場上,生物武器將是一支重要的威懾力量,其殺傷力甚至比原子彈更可怕。展望21世紀,軍事生物技術主要包括10種:
  一、基因武器。基因武器是指運用遺傳工程技術,在一些致病細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對抗普通疫苗或藥物的基因,産生具有顯著抗藥性的致病菌;或者在一些本來不會致病的微生物體內接入致病基因,制造出新的生物制劑。人類不同種群的遺傳基因是不一樣的,基因武器可以根據人類的基因特征選擇某一種群體作爲殺傷對象。因此,科學家們也稱這種“只對敵方具有殘酷殺傷力,而對己方毫無影響”的武器爲“種族武器”。
  二、生物電子裝備。利用生物技術設計生産的大分子系統是更高級的電子材料,能夠確保電子裝備在各種複雜條件下穩定工作。用這種電子元件制成雷達,可在強烈電磁幹擾下,全天候、全方位、遠距離搜索發現目標並識別敵我。即將問世的蛋白分子計算機將比現有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儲能力高出數億倍,並具有人腦的分析、判斷、聯想、記憶等功能。
  三、仿生導航系統。自然界中許多動物具有導航能力。經研究發現,鳥體的導航系統只有幾毫克重,但精確度極高。目前已有一些國家在利用生物技術手段模擬動物的導航系統來簡化軍事導航系統,使其精度提高、體積縮小、成本降低。
  四、生物炸彈。利用生物技術制造炸藥,生産過程簡單,成本低,燃燒充分,爆炸力強,威力比常規炸藥大3 6倍。
  五、軍事生物能源。目前主戰兵器的機動裝備大都以汽油、柴油爲燃料,跟蹤補給任務重、要求高。生物技術可利用紅極毛杆菌和澱粉制成氫,每消耗1克澱粉就可産出1毫升氫。氫和少量燃料混合即可替代汽油、柴油。這樣,機動裝備只需要帶少量的澱粉,就能進行長時間遠距離機動作戰。日本、加拿大等國把細菌和真菌引入酵母纖維來生産酒精,或用大腸杆菌把葡萄糖轉化爲酒精,代替汽油或柴油,可隨時爲軍隊的機動裝備提供大量的生物燃料。
  六、軍事生物傳感器。把生物活性物質,如受體、酶、細胞等與信號轉換電子裝置結合成生物傳感器,不但能准確識別各種生化戰劑,而且探測速度快,判斷准確,與計算機配合可及時提出最佳防護和治療方案。生物傳感器還可通過測定炸藥、火箭推進劑的降解情況來發現敵人庫存彈藥的數量和位置,成爲戰場偵察的有效手段。美國國防部于1990年將生物傳感器列入國防關鍵技術,預計2003年制造出機器人生物傳感器。
  七、軍事生物醫藥。生物技術可以制造新的疫苗、藥物和新的醫療方法。如利用生物技術生産血液代用品,已受到西方國家軍方的重視,人造血液可望緩解戰場上血漿的供需矛盾。利用生物技術生産的高效傷口愈合材料,有望進行大規模生産。美國一些公司與陸軍醫療中心正在從事用生物技術合成人工皮膚的研制工作。
  八、生物裝具。利用生物技術就地取材提供高能量的作戰軍需品。如美國陸軍研究發展和工程中心已經從織網蜘蛛中分離出合成蜘蛛絲的基因,從而能夠生産蛛絲,還將基因轉移到細菌中生産可溶性絲蛋白,經濃縮後可紡成一種特殊的纖維,其強度超過鋼絲,可用于生産防彈背心、防彈頭盔、降落傘繩索和其他高強度輕型裝備。
  九、仿生動力。人和動物的肌肉具有驚人的力量,人體全身的600余塊肌肉朝一個方向收縮,其力量可達25噸。目前,軍事仿生專家已用聚丙烯酸等聚合物制成了“人工肌肉”,把它放入堿或酸介質中,便能産生強烈的收縮或松弛,直接把化學能轉變成機械能。爲盡快制造出實用的肌肉發動機,專家們設想用膠原蛋白作材料。膠原蛋白分子呈螺旋狀結構,類似彈簧,將其浸入溴化鋰溶液後即迅速收縮,從而做功;用純水洗去溴化鋰,膠原蛋白就恢複到原來長度。
  十、動物武器。不遠的將來,人類可用生物工程技術,創造一些“智商”高、體力強、動作敏捷、繁殖快、飼養簡單的動物,去充當動物兵。1992年,世界上第一頭帶有人類遺傳特征的叫“阿斯特裏德”的豬在倫敦降生。到第二年,英國就有37頭豬帶上了人類基因。由此不難想象,隨著基因技術的發展,雜交出一些令人瞠目結舌的“怪物”,是完全有可能的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xwpdxw/2007-07/10/content_873309.htm

爆炸物生物探測技術新發展  2008年11月26日中國軍網  
 
    近年來,國外廣泛開展了利用動物、植物、微生物探測地雷和爆炸物的生物探測技術研究,它們在現代作戰和反恐行動中一展身手,成爲生物探測領域的新寵。

莫桑比克的探雷鼠

    鼠,比人工效率高百倍

    世上有“老鼠生兒會打洞”一說,好像老鼠祖傳的技藝只是打洞。其實不然,老鼠還有很多鮮爲人知的優點和技能:它們嗅覺靈敏,是犬類嗅覺的8倍;悟性極高,樂意去完成同一項工作任務;學會的技藝會永不忘記;體重較輕,通常在作業中不會引爆裝有觸發引信的地雷或爆炸物;對熱帶病原體有天生的免疫力,很少生病。此外,它們既不像狗那樣在工作中容易分心,也不像狗那樣對訓練員有強烈的依賴性。
    近年來,國外推出了“吸塵器方法”對老鼠進行培訓,即讓老鼠嗅探吸塵器吸入的灰塵,一旦發現炸藥氣味,老鼠就按一下按鍵;美國紐約科學家還把極小的電子裝置植入老鼠大腦,並通過無線電操控,使老鼠在500米內通過前進或側向運動尋找目標,訓練周期只要3個月,而且可靠性達到100%,比人類探測速度快100倍。

    蜂,探測爆炸物顯優勢

    提起蜜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它們的勤奮和高超的采蜜與築巢本領。其實,蜜蜂還有很多技能讓人驚歎。
    美國國防部認爲普通蜜蜂甚至比貴重的探雷儀器或是訓練有素的探雷狗更加敏銳而有效。據悉,美軍正在進行用蜜蜂查找和定位含有炸藥的專項研究,經過訓練的蜜蜂會在可疑的地域上空盤旋,可通過嗅覺器官覺察到10千米以內的TNT等炸藥氣味以及微量化學成分。爲了確定雷區範圍,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可固定在工蜂背上的迷你天線,以便跟蹤它們,實現空中大面積探雷。而且,蜜蜂僅用2天時間就能掌握探測地雷和爆炸物技能。
    蜜蜂探測目標具有確認嫌疑區快、培訓周期短、飼養便宜等優點。據悉,2003年8月美國在試驗中讓工蜂們探測成功了90%以上的地雷;德國則一直在試驗蜜蜂采集環境污染數據。

探雷犬在訓練

    狗,不畏艱險戰功顯赫

    狗在與人類交往的曆史中,可謂功績顯赫。如今在探雷和反恐行動中,更是以其特殊本領續寫著新篇。
    狗口鼻部的嗅覺能力是人類鼻子的23倍。對狗的訓練通常是以玩耍和捕食活動爲基礎,這是狗的天性。與電子輔助器材來比,狗在尋找炸藥和武器方面既快又安全。一只訓練有素的狗每天可搜尋9000平方米的面積,能夠發現埋藏在地下1米深的反坦克地雷。據悉,德國擁有一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探雷犬中隊,該中心供養著近200條探雷犬,可被用于實戰。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1/26/content_10413213.htm

海洋動物給人類建造潛艇以靈感2007-10-23

 
梭子魚級潛艇假想圖(資料)

    潛艇是能潛入水下活動和作戰的艦艇,又稱潛水艇。潛艇從發明到現在,已經有200多年的曆史。同導彈的發明一樣,潛艇的發明和發展,也與動物有著密切的聯系。從17世紀初葉開始,爲了探索海底世界的奧秘、提高水面艦艇的生存能力,人們就想建造一種像魚和海獸一樣,既能潛入海底又能浮出水面的艦艇。于是,海龜的潛水能力,引起人們的注意,那麽,像海龜這樣能自如下潛上行的海洋動物能給人們建造潛艇什麽靈感呢?
    美國《防務新聞》10月15日撰文稱,印度正在加緊推進國産核動力潛艇的研發進程。印度海軍方面消息來源指出,在俄羅斯幫助下,被稱爲“先進技術艇(ATV)”的印度國産核潛艇的艇殼正在L&T造船廠建造之中,並已經完成了艇上部分系統的陸上測試工作。按照印度海軍規劃,將于2009年對“先進技術艇”進行海上測試工作。印度防務專家表示,實戰經驗表明,裝備潛射彈道導彈的核潛艇最不易被敵方摧毀,戰場生存能力最強。衆所周知,水面艦艇的發明和改進,使軍隊取得了在水面航行的自由。但是,水面艦艇的最大弱點是容易暴露目標。爲了探索海底世界的奧秘、提高水面艦艇的生存能力,人們就想建造一種像魚和海獸一樣,既能潛入海底又能浮出水面的艦艇。因此,潛艇便應運而生。初出茅廬便大顯神威專家:要建造潛艇,首先必須解決潛艇如何下潛和上浮兩個難題。人們在經過研究過程中,就發現水母具有能夠充氣的“浮鰾”,可以根據感覺細胞的控制而充以足量的氣體,使水母浮于水面。另外,人們還發現烏賊也是靠改變體內水的密度實現沈浮;而魚類則是靠魚鰾充氣和排氣進行沈浮。于是,人們從這些水生生物的沈浮機制中得到了啓示。因此,最初研制出的潛艇是一種通過人力搖動,通過往水櫃裏注水、排水,使其自身下潛、上浮的船。1775年,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爲了對付英國的軍艦,美國人戴維特?布什內爾用橡木制造了一個一艘單人駕駛的、以手搖螺旋槳爲動力的木殼小艇,這個潛艇只能容納1個人,並可以攜帶一枚水雷,布什內爾給它取名“海龜”。“海龜”投入實戰後,雖然未取得什麽戰果,但英國以爲美國發明了一種秘密武器,匆匆撤軍。可以說,“海龜”不僅是第一艘從事海戰的潛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潛艇。盡管潛艇是海戰中的新勁敵,但是它初出茅廬就大顯神威,並且逐步在海軍兵力中占據了重要位置。1914年9月,德國的U9潛艇只用了90多分鍾就擊沈了3艘英國巡洋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潛艇就先後擊沈英美運輸艦船約5000艘,大型水面艦艇129艘。美國潛艇人員雖然只占它所有參戰人員的1.6%%,但它的潛艇擊沈敵方的艦船卻占美國擊沈敵方艦船總數的55%。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xwpdxw/2007-10/23/content_991936.htm

"異形"昆蟲驚現華盛頓 "半機械蟲"窺軍情 2007-10-15 新華網 
  
    10月9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刊出長篇調查報道披露,美國軍方和情報機構可能已成功擁有半機械半昆蟲的技術,從而在間諜情報、軍事偵察和安全保衛等領域産生革命性的影響。當然,伴之而來的還有個人穩私保護方面的倫理爭議。

    “異形”昆蟲驚現華盛頓、紐約

  華盛頓的一名律師伯納德?克蘭告訴《華盛頓郵報》記者說:“我長這麽大還從來沒有看見過那麽奇怪的蜻蜓,因爲說它們是蜻蜓,個頭卻又大了點;說它們不是蜻蜓,可它們的外表又挺像那麽回事。當時就感到疑惑:它們是機械還是生物?”
  伯納德和他的同事于是將心中的疑惑發在網上:“它們在離地面四五米的空中飛行,並且總在我們舉行集會的第七大道上空……它們是在監視我們嗎?”
  華盛頓和紐約不少參加反政府集會的人都有跟伯納德一樣的奇特遭遇:每當他們舉行反伊拉克戰爭,或者反布什總統的集會時,總有一群“不速之客”在上空盤旋。于是就有人懷疑它們是國土安全部派出的高科技微型間諜機,當然,也有人會說它們可能就是蜻蜓,或許是生物學家們搗騰出來的變異物種。
  美國社會各界就此展開了激烈爭論: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傑裏?洛頓說,伯納德和其他遊行示威者看到的就是蜻蜓,因爲華盛頓盛産那種“個頭大得嚇死人”的蜻蜓,加上示威者們又疑神疑鬼,所以才會看到“異形”蜻蜓。
  然而,洛頓不得不承認說,在華盛頓還有3人在3個不同場合看到“詭異”情景——3只蜻蜓編隊飛行:“蜻蜓從來不編隊飛行,這不符合它們的生活習慣。”
  “公民正義夥伴”組織負責人馬拉?哈立拉德表示,她正在調查上述報告,已經根據《信息透明法案》向聯邦機構遞交了要求了解真相的申請。如真的發現美國聯邦機構調用微型偵察飛行器監視政治活動,那麽“將是嚴重違反人權的行徑”。

  微型飛行器在美上空偷偷飛

  盡管現在還無法確定,伯納德他們在華盛頓和紐約上空看到的“異形”蜻蜓是美國的新型偵察飛行器,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政府自二戰結束以來就沒有間斷過對“機械蟲”的研究,並且數量越來越多,水平越來越高。
  據美國國防部提供的文件顯示,迄今爲止已在美國投入使用的微型飛行器有100多個品種,大如小飛機,小如鳥兒。
  而美國中情局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著手微型飛行器的研發。考慮到科學技術的發展,即便那些對微型飛行器抱懷疑態度的人也認爲,肯定有美國的機構成功研發出了微型飛行器。
  事實上,從美國政府公開的資料來看,美國微型飛行器光去年一年登記在冊的飛行時數就達16萬小時,相當于2003年的4倍,以至于美軍指揮機構和參謀大學警告說,如果不盡快出臺微型飛行器飛行規則的話,那麽“美利堅上空將會發生交通堵塞”。
  美國各種機構之所以如此熱衷于微型飛行器的研發,因爲它們將成爲執法機構跟蹤嫌疑犯、軍方導彈及在倒塌建築內尋找生還者的得力工具。

  “半機械蟲”像科幻電影

  那麽,美國軍方和情報機構已經研發或者正在研發的微型飛行器是什麽樣呢?
  美國中情局是最早從事微型飛行器研發的機構。30年前,中情局的研發辦公室就研究了一款名爲“昆蟲直升機”的飛行器,這種飛行器大小如蜻蜓,包括一臺微型汽油發動機和4只可折疊式的飛行翼。“昆蟲直升機”試飛成功,但飛行器一遇大風就被刮得無影無蹤。中情局發言人喬治?利特爾表示,除此之外,他不方便談論中情局後來研發的新産品。
  美國國家情報局、國土安全部和秘密勤務局都拒絕談論類似的話題。只有聯邦調查局斷然否認類似科研項目的存在:“我們沒有那樣的玩意。”
  而據說美國國防部在這一課題的研究上與中情局有一拼。據透露,美國國防高級科研項目局正資助有關方面進行“半機械蟲”項目的研究——就是將電腦蕊片值入蛹體內,再讓蛹發育成正常的蛾。這樣一來,蛾的部分神經與電腦蕊片自然結合,從而能讓電腦蕊片自然控制蛾的飛行與角度。
  美國國防高級科研項目局負責人陳米特?拉爾在今年8月的一次研討會上宣稱:“哈利?波特中的一些法術和科幻電影裏的一些情景,如今已經變成現實。”
  事實上,一些純機械的微型飛行器近年來研究進展神速:加利福尼亞技術學院的專家已經成功研發出能夠自由飛翔,大小如人的巴掌一樣的微型飛行器;美國範登堡大學的專家小組也有類似發明。今年7月,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個專家小組也研發出類似昆蟲飛行的仿生飛行器,它的仿生翅膀每秒鍾能撲騰120下。該小組負責人羅伯特?伍德說:“這一發明證實,我們完全能夠研發出像昆蟲一樣飛行的飛行器。”哈佛大學的這種飛行器整個就65毫克重,個頭比塑料圖釘大不了多少。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實驗室也做了類似實驗,他們把正在開發的各種“機械昆蟲”,裝在一個30厘米長的自由旋轉臂“飛行風車”上。“機械昆蟲”遠比傳統的微型飛機和微型直升機要靈活得多。這個像昆蟲一樣的飛行器,能夠輕巧地回旋于大樓之間,“嗖”地一聲鑽進窗縫。如果給它們裝上不同的感應器,它們還能充當微型間諜機、保安和污染監控器等。
  國際上微型飛行器的進展也非常快。今年8月,瑞士舉辦了“飛行昆蟲與機器人國際研討會”,日本科學家在會上展示了僅有10厘米大小,由無線電控制的飛行器。它的發明者說:“那玩意簡直就是一個飛行小精靈。”
  英國布裏斯托大學的安德魯?科恩爲一個蜂鳥大小的機翼裝置揭開了面紗。這個裝置由一對鋁制的電動曲柄驅動,再現了典型的昆蟲扇翅動作:一個曲柄控制機翼上下拍打,而另一個則負責轉動翅膀。科恩說,這個裝置與從前的不同,現在的機翼運動可以調節,因此在空中也應該更爲靈活。
  然而,研究小組發現裝置內部的摩擦減慢了機翼拍打的速率。而這個裝置目前也還太重,無法起飛。所以研究人員計劃盡可能將裝置中的金屬替換爲碳纖維。“我們需要至少將重量減半,同時又將升力提高3倍。”科恩說。

  間諜領域將掀起革命

  美國政府在公開場合都斷然否認這些奇異發明的存在。美國國防部快速反應技術辦公室的負責人加裏?安德遜甚至打趣說:“如果你真的看到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別忘記告訴我喔?”
  一些科學家也認爲,要實現“半機械蟲”還真有點難度,因爲需要克服的技術障礙太多了,將微型飛行器從鳥大小變成昆蟲大小,不是尺寸的問題,而是一場技術革命。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機械專家羅納德?弗林表示:“那不是將尺寸縮小就可以的,它所涉及的仿生學是人類追求的技術極限。當然,人類對昆蟲的飛行原理近年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以最終實現上述的目標也是有可能的。”
  一旦這些技術實現的話,那麽全世界的間諜和軍事領域都將掀起一場革命,因爲它意味著軍事偵察與戰爭“從此不同”。
  當然,成功的微型飛行器仍有它的煩惱。弗林表示:“那就是它們很容易被大鳥吃掉,也容易陷入蜘蛛網迷陣,因爲就算你的‘半機械蟲’再聰明,如果一只鳥以時速60公裏撲向它時,你肯定會束手無策。”

  參考資料  “半機械蟲”將改變戰爭模式

  即使在高技術戰爭中,要弄清諸如在山那邊或附近谷地裏究竟有多少敵軍的坦克,在被炸毀的建築物裏是否潛伏有敵方狙擊手等,仍是個難題。即使采用偵察衛星、有人或無人偵察機甚至偵察兵有時也無濟于事。而“半機械蟲”的橫空出世,將徹底改變戰爭的模式。
  按照美國國防部對未來戰爭的設想,如果一切進展順利,“半機械蟲”的造價可降低到每個10美元,一旦低廉的價格使“半機械蟲”得以大量制造出來,就會提供給軍隊一種高技術偵察手段。設想中機器蟲的戰場使用方法是,將它們裝在雪茄形的容器裏,每個士兵可攜帶若幹個容器。當需要時,士兵可從容器裏釋放出一個機器蟲。這些長度約7厘米,帶有4~6條腿的機器蟲可爬行500米的距離,並利用所裝備的多種探測器對敵方進行情報偵察。除了用于戰場情報偵察之外,還可用于化學戰(即在戰場上撒播化學毒素),也可用于天體探測(如用于火星表面、人不能到達的地方的探測等)。 (張竹力)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xwpdxw/2007-10/15/content_981977.htm

警犬:不可替代的“活武器” 2007-08-14中國國防報 
  
    警犬是武警部隊執勤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敵鬥爭的一種“活武器”。它主要擔負追蹤、鑒別、警戒、巡邏、搜索、搜救、搜毒、搜爆等任務。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仍沒有任何儀器能綜合取代警犬的特殊作用。
    日前,記者慕名走進了武警廣州警犬基地,在那裏目睹了神犬風采,並聽官兵們講述了警犬在多次執勤處突任務中的神勇。
    1999年大閱兵前夕,官兵們攜33條犬對彩車搜爆。突然,警犬“泰諾”對著一輛車大叫起來
    1999年8月,奉上級命令,基地官兵攜33條警犬奔赴北京,爲即將舉行的國慶大閱兵擔負搜爆、防爆任務。
    8月中旬至9月23日,官兵們帶著警犬在北京南口警犬基地進行封閉集訓。從9月24日開始,警犬對各路線、各景點及相關場所和彩車進行反複搜爆。
    位于長安街繁華地段的東方新天地共有6座順序相連的大廈,每棟樓20層高,地下還有4層。當時,5條犬負責一棟樓,進行搜爆檢查。由于大廈還未最後完工,地下的房間便是幾百名民工的居住地。人員複雜,房間淩亂,這給官兵和警犬帶來了不少麻煩,每個角落、每個空隙都疏忽不得。
    9月28日,在對90多輛彩車進行第二遍搜爆時,德國牧羊犬“泰諾”突然對著一輛彩車大叫不止。“有情況!”看“泰諾”反應強烈,訓導員路立軍另調來兩條警犬重新搜查。結果,它們的反應同“泰諾”一樣!相關工作人員立即找來兩名排爆工兵,可儀器一直測不出到底是車內哪兒出了問題。
    路立軍再次派“泰諾”上陣,讓其對每一個部件都仔仔細細地嗅。在彩車的電瓶旁,“泰諾”蹲了下來。“這表示是電瓶有問題。”路立軍說。排爆工兵謹慎地取下電瓶,發現竟是電瓶液體泄漏!
    有驚無險。原來,電瓶漏液與炸藥氣味相似,這才把專業的搜爆犬“泰諾”“戲弄”了一番。工作人員爲彩車換上新的電瓶後,對著“泰諾”直豎大拇指。
兩個小時的國慶50周年大閱兵大壯國威、軍威,給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衆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它成爲一幅凝固的畫面,永遠地留在曆史的相冊裏。在這恢宏氣勢的背後,有基地幾十名官兵和33條犬近兩個月的辛勞。

    雨中無戒具轉移1663名服刑人員,13條犬沿途警戒

    2006年夏,強熱帶風暴“碧利斯”肆虐我國南方6省。粵北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澇災害。
    7月15日清晨6時,山谷中的廣東省坪石監獄不堪洪水沖擊,堅固無比的圍牆瞬間垮塌,監區牢房一下沒了頂,橋斷路毀,與外界聯系中斷。1663名服刑人員被迫轉移到一露天高地。在滂沱大雨中堅持了10個多小時,全部服刑人員和160名監獄幹警、駐監武警都已饑寒交迫,疲憊不堪。監管安全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危急,隨時會發生犯人脫逃、暴獄事件。
    水位還在持續上漲。在被洪水圍困超過30個小時後,眼看新一輪洪峰又要降臨,現場領導作出決策:實施野外徒步大轉移,服刑人員一律不戴戒具。
    此時,受領“攜犬趕赴災區協助執勤”作戰任務的基地官兵已帶著13條警犬全部到位。他們配合韶關市公安局、武警韶關支隊開始了這場30多個小時的徒步大轉移。
    30多公裏的陡峭山路實在太難走。1663名服刑人員兩三人一排,在臨河山腰上的泥濘小道行進。隊伍蜿蜒約兩公裏。全副武裝的武警及公安幹警都繃緊了神經。13條警犬沿途警戒,緊隨隊伍前後及兩側。有一段幾公裏長的沿江峭壁,小路的寬度只能容下一個人行走。
    途中又遇大雨,徒步轉移再添障礙。帶隊領導決定:1663名服刑人員就地蹲下休息,待雨停後繼續前行。雨連下十幾個小時,所有的官兵和服刑人員輪流在僅有的幾塊塑料布下等了十幾個小時。
    “這其中不排除有些服刑人員蠢蠢欲動,但13條警犬的嚴密警戒對他們有種心理震懾。那次出動的全是基地的德國牧羊犬和中國昆明犬,強悍、凶猛,使‘有想法’的服刑人員望而止步。”有著30多年訓犬經驗的基地主任李懷忠對自己手下的犬相當有信心,“在陸上,人跑不過犬;在水裏,人遊不過犬。所以,在那次徒步轉移過程中,13條犬比我們帶的槍作用更直接。”
    當最後一名服刑人員步入目的地關押點時,這次在緊急狀況下1663名服刑人員的徒步轉移大功告成,並且創造了無一名犯人脫逃、無一人傷亡的奇迹。
    在轉移坪石監獄1663名服刑人員的過程中,同時受到洪水侵襲的還有廣東省內的樂昌監獄、武江監獄等。其中,英德監獄、清遠監獄外牆面臨倒塌的危險。基地又先後派遣多名訓導員、多條警犬奔赴一線,擔負監獄外圍的警戒、巡邏任務,沒有發生一名犯人脫逃事件,受到了總隊領導和當地政府的高度稱贊。
    “在各個監獄將近一個月的警戒、巡邏執勤中,警犬的作用不可低估。這是之前所有人都未料到的。”李懷忠對記者說。
    警犬“雅楠”嗅到20多名憋在蓄水池的傳銷高層,3條犬發現藏在女人衣服裏的導火線
    很長一段時間,廣東省佛山市黃岐鎮的治安狀況一直令人擔憂。由于黃岐鎮地處廣州市與佛山市交界處,一些“三無”人員經常在兩地相互流竄作案。而且,這裏傳銷活動猖獗。當地公安機關盡管采取一系列措施維護社會治安,但效果並不明顯。
    2002年8月,基地官兵奉命攜犬對黃岐鎮進行武裝巡邏和清查行動。黃岐鎮有一座6層高的大廈,是傳銷人員從事非法傳銷活動的窩點。整個大廈管理嚴密,外人很難進入。以前公安幹警曾多次進樓搜查,但每次傳銷人員要麽得知消息後逃之夭夭,要麽把證據藏匿起來。那天,官兵們帶著9條犬進入大廈後,發現幾乎每個房間都緊鎖著門,心虛的傳銷人員都躲在裏面不敢出來。官兵們見喊話無用,便把犬拴到了6樓房間的門把手上。
    “擒賊先擒王,高層管理者都位于6樓。那些頭兒都是老油條了,滑得很。”參加此次任務的基地教員王江南對記者描述,“當時犬在走廊裏不停地大叫,這讓那些傳銷人員心裏更加緊張。”王江南撞開一間房的房門。警犬“雅楠”機警地對屋內進行搜索。當它正圍著床下的一個箱子辨別時,一個女人的聲音突然響起:“別,別咬我,我全都交代。”原來,箱子裏藏著一個瘦小的女人,她是傳銷線上的重要人物。
    王江南帶著“雅楠”跑到6樓頂上的露臺上進行最後清查。沒想到,“雅楠”在這兒嗅到了“大魚”——20多名傳銷高層全都躲在一個方形的蓄水池內。他們在水下已堅持不住了……
    在黃岐鎮的兩個月中,官兵們帶著警犬參加的行動還有很多。例如,在中秋節的晚上,3條犬因爲搜查出了藏在女人衣服裏的導火線而制止了黑社會團夥蓄謀已久的爆炸案。
    那一年,佛山市的案發率降到了曆年來的最低點。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xwpdxw/2007-08/14/content_919007.htm

威力不凡的驅鳥十八般武器 2007-08-09解放軍報第12版 
    
    “防止鳥撞飛機是當前世界航空界的一大難題。”成空某場站站長高順根告訴記者,當一架飛機以485公裏/小時的速度飛行,與體重僅0.45公斤的鳥相撞,所産生的沖擊力爲8.1噸,在高度碰撞時,一只小鳥相當于一發炮彈,輕者讓飛機不能正常飛行,重者機毀人亡。所以驅鳥工作對保障飛機安全十分重要。以前,場站驅鳥主要依靠人工驅趕、獵槍獵殺、毒餌誘惑等簡單方式,近年來,官兵們通過學習科學發展觀,運用科技方法發明了不少既能達到驅鳥防事故效果,又能減少對鳥類傷害的設備和方法。
    在高順根的引領下,記者登上了被戲稱爲“鳥車”的複合式四輪驅鳥車。“鳥車”雖不大,卻載有兩門“炮”:燃氣炮和驅鳥彈發射炮,其中驅鳥彈發射炮一次就可以發射15發彈,驅趕嚇阻的效果很好。
    把鷹隼等鳥的慘叫聲錄制後播放能驚嚇飛鳥,而“鳥車”上就安裝有音頻、功放系統,能播放幾十種鳥的慘叫聲。“只有經常更換慘叫聲才不會讓機場附近的鳥聽習慣了。”驅鳥兵董誠介紹,“被卡脖子的老鷹的慘叫聲最有恐嚇效果,大家聽著也覺得最難聽!”
    與機動驅鳥的四輪驅鳥車相比,軌道式驅鳥車的活動範圍是固定的:在距主跑道50米外的軌道上來回移動,通過利用燃放煤氣産生的巨響或播放主機內的60種聲音對鳥類進行驅趕。“該車采用無線遙控方式控制,可控距離大于2公裏。”高順根邊說邊摁著遙控器指向跑道內,記者聽見遠遠地傳來煤氣炮的爆炸聲。循聲望去,只見成群的鳥雀被驚起逃竄。
    在成空的這個場站,記者印象很深的是驅鳥航模。該航模利用航模發動機産生的噪音和塗有的不同顔色,提供聲音和視覺刺激,從而達到驅趕高空飛行鳥類的目的。“這種航模能飛到800米,可遙控距離是1200米,對驅趕斑鳩等頑固鳥類特別有效。”場務連指導員吳宏章說。
    能在天空驅鳥的還有高空驅鳥彈。記者看到,在飛機滑跑或著陸地帶兩側設有觀察哨,發現活動鳥類,立即燃放高空驅鳥彈,利用其在空中爆炸産生的巨大聲響驚嚇鳥類,使其改變飛行路線。這一招對飛行高度較高的鳥類特別有效。
    “爲了驅鳥,我們想了很多辦法。”吳宏章介紹,驅鳥兵還利用氨水揮發所産生的刺激性氣味、類似貓頭鷹的外形特征的恐怖眼來驅鳥。而以前使用的假人也正在向仿真人發展。“假人只是酷似人體外貌,現在不少場站已經研發使用能發射煤氣炮的仿真人,可以遙控,方便高效。”
    驅鳥,必須熟悉鳥的活動規律,在場站的鳥情分析室,筆者看到了官兵們自己研制的“空軍機場鳥害防治信息系統”,該系統由鳥情統計、鳥類辨識、不同鳥類活動、鳥情預測等部分組成。通過該系統,每周發布一次鳥情通報,幫助飛行單位掌控鳥情變化,合理安排飛行,也有助于驅鳥兵有針對性地進行驅鳥。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xwpdxw/2007-08/09/content_913153.htm

美加合作擬用植物探雷2007-07-12
    
  據加拿大《多倫多星報》報道,加拿大和美國的軍事科研人員目前正在與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合作,開發研究一種“探雷新武器”——轉基因植物。其探雷原理是:這種植物的根系接觸到土壤中的TNT炸藥和其他地雷所含的化學成分後,葉子就會改變顔色,從而使人們發現地雷。
  加拿大領導這項研究的負責人邁克?迪尤洛斯說:“有些細菌能偵測到土壤中像TNT這類物質。我們可以從那些細菌中提取基因,把它放入某種植物的根裏。當根部的基因感受器接觸到TNT時,它就會向植物發出一系列信號。這些信號抵達花或葉,能使花或葉的顔色發生變化。”迪尤洛斯預測,開發這種探雷植物估計需要5年時間。
  由于探雷植物需要數月才能成長起來,所以,它們在戰場上的用途並不大,但在戰爭結束後,把這些探雷植物的種子用飛機或直升機撒下去,等它們長出來後,人們從花或葉的顔色就可知道哪些區域布有地雷。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xwpdxw/2007-07/12/content_875532.htm

仿生學>百度百科

  仿生學是研究生物系統的結構和性質以及工程技術提供新的設計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學。仿生學仿生學一詞是1960年由美國斯蒂爾根據拉丁文“bios(生命方式的意思)”和字尾“nlc(‘具有……的性質’的意思)”構成的。
  仿生學(bionics)在具有生命之意的希臘語bion上,加上有工程技術涵義的ics而組成的詞。大約從1960年才開始使用。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制造的機械都優越得多,仿生學就是要在工程上實現並有效地應用生物功能的一門學科。例如關于信息接受(感覺功能)、信息傳遞(神經功能)、自動控制系統等,這種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在機械設計方面給了很大啓發。可舉出的仿生學例子,如將海豚的體形或皮膚結構(遊泳時能使身體表面不産生紊流)應用到潛艇設計原理上。仿生學也被認爲是與控制論有密切關系的一門學科,而控制論主要是將生命現象和機械原理加以比較,進行研究和解釋的一門學科。
  蒼蠅,是細菌的傳播者,誰都討厭它。可是蒼蠅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導航儀”,人們模仿它制成了“振動陀螺儀”。這種儀器目前已經應用在火箭和高速飛機上,實現了自動駕駛。蒼蠅的眼睛是一種“複眼”,由3000多只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制成了“蠅眼透鏡”。“蠅眼透鏡”是用幾百或者幾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用它作鏡頭可以制成“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這種照相機已經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複制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質量。“蠅眼透鏡”是一種新型光學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有著怎樣的奇異本領?它們的種種本領,給了人類哪些啓發?模仿這些本領,人類又可以造出什麽樣的機器?這裏要介紹的一門新興科學——仿生學。
  仿生學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術裝置的科學,它是在上世紀中期才出現的一門新的邊緣科學。仿生學研究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並將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術之中,發明性能優越的儀器、裝置和機器,創造新技術。從仿生學的誕生、發展,到現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它的研究成果已經非常可觀。仿生學的問世開辟了獨特的技術發展道路,也就是向生物界索取藍圖的道路,它大大開闊了人們的眼界,顯示了極強的生命力。

【人類仿生學由來已久】

  自古以來,自然界就是人類各種技術思想、工程原理及重大發明的源泉。種類繁多的生物界經過長期的進化過程,使它們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從而得到生存和發仿生學展。勞動創造了人類。人類以自己直立的身軀、能勞動的雙手、交流情感和思想的語言,在長期的生産實踐中,促進了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獲得了高度發展。因此,人類無與倫比的能力和智慧遠遠超過生物界的所有類群。人類通過勞動運用聰明的才智和靈巧的雙手制造工具,從而在自然界裏獲得更大自由。人類的智慧不僅僅停留在觀察和認識生物界上,而且還運用人類所獨有的思維和設計能力模仿生物,通過創造性的勞動增加自己的本領。魚兒在水中有自由來去的本領,人們就模仿魚類的形體造船,以木槳仿鰭。相傳早在大禹時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觀察魚在水中用尾巴的搖擺而遊動、轉彎,他們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槳。通過反複的觀察、模仿和實踐,逐漸改成櫓和舵,增加了船的動力,掌握了使船轉彎的手段。這樣,即使在波濤滾滾的江河中,人們也能讓船只航行自如。
  鳥兒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飛翔。據《韓非子》記載魯班用竹木作鳥“成而飛之,三日不下”。然而人們更希望仿制鳥兒的雙翅使自己也飛翔在空中。早在四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利奧那多?達?芬奇和他的助手對鳥類進行仔細的解剖,研究鳥的身體結構並認真觀察鳥類的飛行。設計和制造了一架撲翼機,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飛行器。
  以上這些模仿生物構造和功能的發明與嘗試,可以認爲是人類仿生學的先驅,也是仿生學的萌芽。

【發人深省的對比】

  人類仿生的行爲雖然早有雛型,但是在20世紀40年代以前,人們並沒有自覺地把生物作爲設計思想和創造發明的源泉。科學家對于生物學的研究也只停留在描述生物體精巧的結構和完美的功能上。而工程技術人員更多的依賴于他們卓越的智慧,辛辛苦苦的努力,進行著人工發明。他們很少有意識的向生物界學習。但是,以下幾個事實可以說明:人們在技術上遇到的某些難題,生物界早在千百萬年前就曾出現,而且在進化過程中就已解決了,然而人類卻沒有從生物界得到應有的啓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出于軍事上的需要,爲使艦艇在水下隱蔽航行而制造出潛水艇。當工程技術人員在設計原始的潛艇時,是先用石塊或鉛塊裝在潛艇上使它下沈,如果需要升至水面,就將攜帶的石塊或鉛塊扔掉,使艇身回到水面來。以後經過改進,在潛艇上采用浮箱交替充水和排水的方法來改變潛艇的重量。以後又改成壓載水艙,在水艙的上部設放氣閥,下面設注水閥,當水艙灌滿海水時,艇身重量增加使它潛入水中。需要緊急下潛時,還有速潛水艙,待艇身潛入水中後,再把速潛水艙內的海水排出。如果一部分壓載水艙充水,另一部分空著,潛水艇可處于半潛狀態。潛艇要起浮時,將壓縮空氣通入水艙排出海水,艇內海水重量減輕後潛艇就可以上浮。如此優越的機械裝置實現了潛艇的自由沈浮。但是後來發現魚類的沈浮系統比人們的發明要簡單得多,魚的沈浮系統僅僅是充氣的魚鰾。鰾內不受肌肉的控制,而是依靠分泌氧氣進入鰾內或是重新吸收鰾內一部分氧氣來調節魚鰾中氣體含量,促使魚體自由沈浮。然而魚類如此巧妙的沈浮系統,對于潛艇設計師的啓發和幫助已經爲時過遲了。
  聲音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通過語言,人們交流思想和感情,優美的音樂使人們獲得藝術的享受,工程技術人員還把聲學系統應用在工業生産和軍事技術中,成爲頗爲重要的信息之一。自從潛水艇問世以來,隨之而來的就是水面的艦船如何發現潛艇的位置以防偷襲;而潛艇沈入水中後,也須准確測定敵船方位和距離以利攻擊。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海洋上,水面與水中敵對雙方的鬥爭采用了各種手段。海軍工程師們也利用聲學系統作爲一個重要的偵察手段。首先采用的是水聽器,也稱噪聲測向儀,通過聽測敵艦航行中所發出的噪聲來發現敵艦。只要周圍水域中有敵艦在航行,機器與螺旋槳推進器便發出噪聲,通過水聽器就能聽到,能及時發現敵人。但那時的水聽器很不完善,一般只能收到本身艦只的噪聲,要偵聽敵艦,必須減慢艦只航行速度甚至完全停車才能分辨潛艇的噪音,這樣很不利于戰鬥行動。不久,法國科學家郎之萬(1872~1946)研究成功利用超聲波反射的性質來探測水下艦艇。用一個超聲波發生器,向水中發出超聲波後,如果遇到目標便反射回來,由接收器收到。根據接收回波的時間間隔和方位,便可測出目標的方位和距離,這就是所謂的聲納系統。人造聲納系統的發明及在偵察敵方潛水艇方面獲得的突出成果,曾使人們爲之驚歎不已。豈不知遠在地球上出現人類之前,蝙蝠、海豚早已對“回聲定位”聲納系統應用自如了。
  生物在漫長的年代裏就是生活在被聲音包圍的自然界中,它們利用聲音尋食,逃避敵害和求偶繁殖。因此,聲音是生物賴以生存的一種重要信息。意大利科學家斯帕蘭捷很早以前就發現蝙蝠能在完全黑暗中任意飛行,既能躲避障礙物也能捕食在飛行中的昆蟲,但是塞住蝙蝠的雙耳、封住它的嘴後,它們在黑暗中就寸步難行了。面對這些事實,斯帕蘭捷提出了一個使人們難以接受的結論:蝙蝠能用耳朵與嘴“看東西”。它們能夠用嘴發出超聲波後,在超聲波接觸到障礙物反射回來時,用雙耳接收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20年,哈臺認爲蝙蝠發出聲音信號的頻率超出人耳的聽覺範圍。並提出蝙蝠對目標的定位方法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郎之萬發明的用超聲波回波定位的方法相同。遺憾的是,哈臺的提示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而工程師們對于蝙蝠具有“回聲定位”的技術是難以相信的。直到1983年采用了電子測量器,才完完全全證實蝙蝠就是以發出超聲波來定位的。但是這對于早期雷達和聲納的發明已經不能有所幫助了。
  另一個事例是人們對于昆蟲行爲爲時過晚的研究。在利奧那多?達?芬奇研究鳥類飛行造出第一個飛行器400年之後,人們經過長期反複的實踐,終于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使人類實現了飛上天空的夢想。由于不斷改進,30年後人們的飛機不論在速度、高度和飛行距離上都超過了鳥類,顯示了人類的智慧和才能。但是在繼續研制飛行更快更高的飛機時,設計師又碰到了一個難題,就是氣體動力學中的顫振現象。當飛機飛行時,機翼發生有害的振動,飛行越快,機翼的顫振越強烈,甚至使機翼折斷,造成飛機墜落,許多試飛的飛行員因而喪生。飛機設計師們爲此花費了巨大的精力研究消除有害的顫振現象,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才找到解決這一難題的方法。就在機翼前緣的遠端上安放一個加重裝置,這樣就把有害的振動消除了。可是,昆蟲早在三億年以前就飛翔在空中了,它們也毫不例外地受到顫振的危害,經過長期的進化,昆蟲早已成功地獲得防止顫振的方法。生物學家在研究蜻蜓翅膀時,發現在每個翅膀前緣的上方都有一塊深色的角質加厚區——翼眼或稱翅痣。如果把翼眼去掉,飛行就變得蕩來蕩去。實驗證明正是翼眼的角質組織使蜻蜓飛行的翅膀消除了顫振的危害,這與設計師高超的發明何等相似。假如設計師們先向昆蟲學習翼眼的功用,獲得有益于解決顫振的設計思想,就可似避免長期的探索和人員的犧牲了。面對蜻蜓翅膀的翼眼,飛機設計師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以上這三個事例發人深省,也使人們受到了很大啓發。早在地球上出現人類之前,各種生物已在大自然中生活了億萬年,在它們爲生存而鬥爭的長期進化中,獲得了與大自然相適應的能力。生物學的研究可以說明,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極其精確和完善的機制,使它們具備了適應內外環境變化的能力。生物界具有許多卓有成效的本領。如體內的生物合成、能量轉換、信息的接受和傳遞、對外界的識別、導航、定向計算和綜合等,顯示出許多機器所不可比擬的優越之處。生物的小巧、靈敏、快速、高效、可靠和抗幹擾性實在令人驚歎不已。

【連接生物與技術的橋梁】

  自從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在1782年發明蒸汽機以後,人們在生産鬥爭中獲得了強大的動力。在工業技術方面基本上解決了能量的轉換、控制和利用等問題,從而引起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各式各樣的機器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工業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擴大和增強了人的體能,使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解脫出來。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在蒸汽機以後又經曆了電氣時代並向自動化時代邁進。
  20世紀40年代電子計算機的問世,更是給人類科學技術的寶庫增添了可貴的財富,它以可靠和高效的本領處理著人們手頭上數以萬計的各種信息,使人們從汪洋大海般的數字、信息中解放出來,使用計算機和自動裝置可以使人們在繁雜的生産工序面前變得輕松省力,它們准確地調整、控制著生産程序,使産品規格精確。但是,自動控制裝置是按人們制定的固定程序進行工作的,這就使它的控制能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自動裝置對外界缺乏分析和進行靈活反應的能力,如果發生任何意外的情況,自動裝置就要停止工作,甚至發生意外事故,這就是自動裝置本身所具有的嚴重缺點。要克服這種缺點,無非是使機器各部件之間,機器與環境之間能夠“通訊”,也就是使自動控制裝置具有適應內外環境變化的能力。要解決這一難題,在工程技術中就要解決如何接受、轉換。利用和控制信息的問題。因此,信息的利用和控制就成爲工業技術發展的一個主要矛盾。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生物界給人類提供了有益的啓示。
  人類要從生物系統中獲得啓示,首先需要研究生物和技術裝置是否存在著共同的特性。1940年出現的調節理論,將生物與機器在一般意義上進行對比。到1944年,一些科學家已經明確了機器和生物體內的通訊、自動控制與統計力學等一系列的問題上都是一致的。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1947年,一個新的學科——控制論産生了。
  控制論(Cybernetics)是從希臘文而來,原意是“掌舵人”。按照控制論的創始人之一維納(Norbef Wiener,1894~1964)給予控制論的定義是“關于在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訊”的科學。雖然這個定義過于簡單,僅僅是維納關于控制論經典著作的副題,但它直截了當地把人們對生物和機器的認識聯系在了一起。
  控制論的基本觀點認爲,動物(尤其是人)與機器(包括各種通訊、控制、計算的自動化裝置)之間有一定的共體,也就是在它們具備的控制系統內有某些共同的規律。根據控制論研究表明,各種控制系統的控制過程都包含有信息的傳遞、變換與加工過程。控制系統工作的正常,取決于信息運 行過程的正常。所謂控制系統是指由被控制的對象及各種控制元件、部件、線路有機地結合成有一定控制功能的整體。從信息的觀點來看,控制系統就是一部信息通道的網絡或體系。機器與生物體內的控制系統有許多共同之處,于是人們對生物自動系統産生了極大的興趣,並且采用物理學的、數學的甚至是技術的模型對生物系統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因此,控制理論成爲聯系生物學與工程技術的理論基礎。成爲溝通生物系統與技術系統的橋梁。
  生物體和機器之間確實有很明顯的相似之處,這些相似之處可以表現在對生物體研究的不同水平上。由簡單的單細胞到複雜的器官系統(如神經系統)都存在著各種調節和自動控制的生理過程。我們可以把生物體看成是一種具有特殊能力的機器,和其它機器的不同就在于生物體還有適應外界環境和自我繁殖的能力。也可以把生物體比作一個自動化的工廠,它的各項功能都遵循著力學的定律;它的各種結構協調地進行工作;它們能對一定的信號和刺激作出定量的反應,而且能像自動控制一樣,借助于專門的反饋聯系組織以自我控制的方式進行自我調節。例如我們身體內恒定的體溫、正常的血壓、正常的血糖濃度等都是肌體內複雜的自控制系統進行調節的結果。控制論的産生和發展,爲生物系統與技術系統的連接架起了橋梁,使許多工程人員自覺地向生物系統去尋求新的設計思想和原理。于是出現了這樣一個趨勢,工程師爲了和生物學家在共同合作的工程技術領域中獲得成果,就主動學習生物科學知識。

【仿生學的誕生】

  隨著生産的需要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們已經認識到生物系統是開辟新技術的主要途徑之一,自覺地把生物界作爲各種技術思想、設計原理和創造發明的源泉。人們用化學、物理學、數學以及技術模型對生物系統開展著深入的研究,促進了生物學的極大發展,對生物體內功能機理的研究也取得了迅速的進展。此時模擬生物不再是引人入勝的幻想,而成了可以做到的事實。生物學家和工程師們積極合作,開始將從生物界獲得的知識用來改善舊的或創造新的工程技術設備。生物學開始跨入各行各業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的行列,而且首先在自動控制、航空、航海等軍事部門取得了成功。于是生物學和工程技術學科結合在一起,互相滲透孕育出一門新生的科學——仿生學。
  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仿生學正式誕生于1960年9月。由美國空軍航空局在俄亥俄州的空軍基地戴通召開了第一次仿生學會議。會議討論的中心議題是“分析生物系統所得到的概念能夠用到人工制造的信息加工系統的設計上去嗎?”斯梯爾爲新興的科學命名爲“Bionics”,希臘文的意思代表著研究生命系統功能的科學,1963年我國將“Bionics”譯爲“仿生學”。斯梯爾把仿生學定義爲“模仿生物原理來建造技術系統,或者使人造技術系統具有或類似于生物特征的科學”。簡言之,仿生學就是模仿生物的科學。確切地說,仿生學是研究生物系統的結構、特質、功能、能量轉換、信息控制等各種優異的特征,並把它們應用到技術系統,改善已有的技術工程設備,並創造出新的工藝過程、建築構型、自動化裝置等技術系統的綜合性科學。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仿生學屬于“應用生物學”的一個分支;從工程技術方面來看,仿生學根據對生物系統的研究,爲設計和建造新的技術設備提供了新原理、新方法和新途徑。仿生學的光榮使命就是爲人類提供最可靠、最靈活、最高效、最經濟的接近于生物系統的技術系統,爲人類造福。

【仿生學的研究方法與內容】

  仿生學是生物學、數學和工程技術學相互滲透而結合成的一門新興的邊緣科學。第一屆仿生學會議爲仿生學確定了一個有趣而形象的標志:一個巨大的積分符號,把解剖刀和電烙鐵“積分”在一起。這個符號的含義不僅顯示出仿生學的組成,而且也概括表達了仿生學的研究途徑。
  仿生學的任務就是要研究生物系統的優異能力及産生的原理,並把它模式化,然後應用這些原理去設計和制造新的技術設備。
  仿生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就是提出模型,進行模擬。其研究程序大致有以下三個階段:
  首先是對生物原型的研究。根據生産實際提出的具體課題,將研究所得的生物資料予以簡化,吸收對技術要求有益的內容,取消與生産技術要求無關的因素,得到一個生物模型;第二階段是將生物模型提供的資料進行數學分析,並使其內在的聯系抽象化,用數學的語言把生物模型“翻譯”成具有一定意義的數學模型;最後數學模型制造出可在工程技術上進行實驗的實物模型。當然在生物的模擬過程中,不僅僅是簡單的仿生,更重要的是在仿生中有創新。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的多次重複,才能使模擬出來的東西越來越符合生産的需要。這樣模擬的結果,使最終建成的機器設備將與生物原型不同,在某些方面甚上超過生物原型的能力。例如今天的飛機在許多方面都超過了鳥類的飛行能力,電子計算機在複雜的計算中要比人的計算能力迅速而可靠。
  仿生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使它在生物學的研究中表現出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整體性。從仿生學的整體來看,它把生物看成是一個能與內外環境進行聯系和控制的複雜系統。它的任務就是研究複雜系統內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整個系統的行爲和狀態。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生物的自我更新和自我複制,它們與外界的聯系是密不可分的。生物從環境中獲得物質和能量,才能進行生長和繁殖;生物從環境中接受信息,不斷地調整和綜合,才能適應和進化。長期的進化過程使生物獲得結構和功能的統一,局部與整體的協調與統一。仿生學要研究生物體與外界刺激(輸入信息)之間的定量關系,即著重于數量關系的統一性,才能進行模擬。爲達到此目的,采用任何局部的方法都不能獲得滿意的效果。因此,仿生學的研究方法必須著重于整體。
  仿生學的研究內容是極其豐富多彩的,因爲生物界本身就包含著成千上萬的種類,它們具有各種優異的結構和功能供各行業來研究。自從仿生學問世以來的二十幾年內,仿生學的研究得到迅速的發展,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就其研究範圍可包括電子仿生、機械仿生、建築仿生、化學仿生等。隨著現代工程技術的發展,學科分支繁多,在仿生學中相應地開展對口的技術仿生研究。例如:航海部門對水生動物運動的流體力學的研究;航空部門對鳥類、昆蟲飛行的模擬、動物的定位與導航;工程建築對生物力學的模擬;無線電技術部門對于人神經細胞、感覺器宮和神經網絡的模擬;計算機技術對于腦的模擬似及人工智能的研究等。在第一屆仿生學會議上發表的比較典型的課題有:“人造神經元有什麽特點”、“設計生物計算機中的問題”、“用機器識別圖像”、“學習的機器”等。從中可以看出以電子仿生的研究比較廣泛。仿生學的研究課題多集中在以下三種生物原型的研究,即動物的感覺器官、神經元、神經系統的整體作用。以後在機械仿生和化學仿生方面的研究也隨之開展起來,近些年又出現新的分支,如人體的仿生學、分子仿生學和宇宙仿生學等。
  總之,仿生學的研究內容,從模擬微觀世界的分子仿生學到宏觀的宇宙仿生學包括了更爲廣泛的內容。而當今的科學技術正是處于一個各種自然科學高度綜合和互相交叉、滲透的新時代,仿生學通過模擬的方法把對生命的研究和實踐結合起來,同時對生物學的發展也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在其它學科的滲透和影響下,使生物科學的研究在方法上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在內容上也從描述和分析的水平向著精確和定量的方向深化。生物科學的發展又是以仿生學爲渠道向各種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輸送寶貴的資料和豐富的營養,加速科學的發展。因此,仿生學的科研顯示出無窮的生命力,它的發展和成就將爲促進世界整體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仿生學的研究範圍】

  仿生學的研究範圍主要包括:力學仿生、分子仿生、能量仿生、信息與控制仿生等。
  ◇力學仿生,是研究並模仿生物體大體結構與精細結構的靜力學性質,以及生物體各組成部分在體內相對運動和生物體在環境中運動的動力學性質。例如,建築上模仿貝殼修造的大跨度薄殼建築,模仿股骨結構建造的立柱,既消除應力特別集中的區域,又可用最少的建材承受最大的載荷。軍事上模仿海豚皮膚的溝槽結構,把人工海豚皮包敷在船艦外殼上,可減少航行揣流,提高航速;
  ◇分子仿生,是研究與模擬生物體中酶的催化作用、生物膜的選擇性、通透性、生物大分子或其類似物的分析和合成等。例如,在搞清森林害蟲舞毒蛾性引誘激素的化學結構後,合成了一種類似有機化合物,在田間捕蟲籠中用千萬分之一微克,便可誘殺雄蟲;
  ◇能量仿生,是研究與模仿生物電器官生物發光、肌肉直接把化學能轉換成機械能等生物體中的能量轉換過程;
  ◇信息與控制仿生,是研究與模擬感覺器官、神經元與神經網絡、以及高級中樞的智能活動等方面生物體中的信息處理過程。例如,根據象鼻蟲視動反應制成的“自相關測速儀”可測定飛機著陸速度。根據鱟複眼視網膜側抑制網絡的工作原理,研制成功可增強圖像輪廓、提高反差、從而有助于模糊目標檢測的—些裝置。已建立的神經元模型達100種以上,並在此基礎上構造出新型計算機。
  模仿人類學習過程,制造出一種稱爲“感知機”的機器,它可以通過訓練,改變元件之間聯系的權重來進行學習,從而能實現模式識別。此外,它還研究與模擬體內穩態,運動控制、動物的定向與導航等生物系統中的控制機制,以及人-機系統的仿生學方面。
  某些文獻中,把分子仿生與能量仿生的部分內容稱爲化學仿生,而把信息和控制仿生的部分內容稱爲神經仿生。
  仿生學的範圍很廣,信息與控制仿生是一個主要領域。一方面由于自動化向智能控制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生物科學已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使研究大腦已成爲對神經科學最大的挑戰。人工智能和智能機器人研究的仿生學方面——生物模式識別的研究,大腦學習記憶和思維過程的研究與模擬,生物體中控制的可靠性和協調問題等——是仿生學研究的主攻方面。
  控制與信息仿生和生物控制論關系密切。兩者都研究生物系統中的控制和信息過程,都運用生物系統的模型。但前者的目的主要是構造實用人造硬件系統;而生物控制論則從控制論的一般原理,從技術科學的理論出發,爲生物行爲尋求解釋。
  最廣泛地運用類比、模擬和模型方法是仿生學研究方法的突出特點。其目的不在于直接複制每一個細節,而是要理解生物系統的工作原理,以實現特定功能爲中心目的。—般認爲,在仿生學研究中存在下列三個相關的方面:生物原型、數學模型和硬件模型。前者是基礎,後者是目的,而數學模型則是兩者之間必不可少的橋梁。
  由于生物系統的複雜性,搞清某種生物系統的機制需要相當長的研究周期,而且解決實際問題需要多學科長時間的密切協作,這是限制仿生學發展速度的主要原因。

【仿生學的現象】

  蒼蠅與宇宙飛船
  令人討厭的蒼蠅,與宏偉的航天事業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仿生學卻把它們緊密地聯系起來了。
  蒼蠅是聲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穢的地方,都有它們的蹤迹。蒼蠅的嗅覺特別靈敏,遠在幾千米外的氣味也能嗅到。但是蒼蠅並沒有“鼻子”,它靠什麽來充當嗅覺的呢? 原來,蒼蠅的“鼻子”——嗅覺感受器分布在頭部的一對觸角上。
  每個“鼻子”只有一個“鼻孔”與外界相通,內含上百個嗅覺神經細胞。若有氣味進入“鼻孔”,這些神經立即把氣味刺激轉變成神經電脈沖,送往大腦。大腦根據不同氣味物質所産生的神經電脈沖的不同,就可區別出不同氣味的物質。因此,蒼蠅的觸角像是一臺靈敏的氣體分析儀。
  仿生學家由此得到啓發,根據蒼蠅嗅覺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仿制成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這種儀器的“探頭”不是金屬,而是活的蒼蠅。就是把非常纖細的微電極插到蒼蠅的嗅覺神經上,將引導出來的神經電信號經電子線路放大後,送給分析器;分析器一經發現氣味物質的信號,便能發出警報。這種儀器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裏,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這種小型氣體分析儀,也可測量潛水艇和礦井裏的有害氣體。利用這種原理,還可用來改進計算機的輸入裝置和有關氣體色層分析儀的結構原理中。
  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自從人類發明了電燈,生活變得方便、豐富多了。但電燈只能將電能的很少一部分轉變成可見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熱能的形式浪費掉了,而且電燈的熱射線有害于人眼。那麽,有沒有只發光不發熱的光源呢? 人類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發光,如細菌、真菌、蠕蟲、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昆蟲和魚類等,而且這些動物發出的光都不産生熱,所以又被稱爲“冷光”。
  在衆多的發光動物中,螢火蟲是其中的一類。螢火蟲約有1 500種,它們發出的冷光的顔色有黃綠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螢火蟲發出冷光不僅具有很高的發光效率,而且發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適合人類的眼睛,光的強度也比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種人類理想的光。
  科學家研究發現,螢火蟲的發光器位于腹部。這個發光器由發光層、透明層和反射層三部分組成。發光層擁有幾千個發光細胞,它們都含有熒光素和熒光酶兩種物質。在熒光酶的作用下,熒光素在細胞內水分的參與下,與氧化合便發出熒光。螢火蟲的發光,實質上是把化學能轉變成光能的過程。
  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後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于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産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現在,人們已能用摻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方法得到類似生物光的冷光,作爲安全照明用。
  電魚與伏特電池
  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産生電,僅僅是魚類就有500余種 。人們將這些能放電的魚,統稱爲“電魚”。
  各種電魚放電的本領各不相同。放電能力最強的是電鰩、電鯰和電鰻。中等大小的電鰩能産生70伏左右的電壓,而非洲電鰩能産生的電壓高達220伏;非洲電鯰能産生350伏的電壓;電鰻能産生500伏的電壓,有一種南美洲電鰻竟能産生高達880伏的電壓,稱得上電擊冠軍,據說它能擊斃像馬那樣的大動物。
  電魚放電的奧秘究竟在哪裏?經過對電魚的解剖研究, 終于發現在電魚體內有一種奇特的發電器官。這些發電器是由許多叫電板或電盤的半透明的盤形細胞構成的。由于電魚的種類不同,所以發電器的形狀、位置、電板數都不一樣。電鰻的發電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兩側的肌肉中;電鰩的發電器形似扁平的腎髒,排列在身體中線兩側,共有200萬塊電板;電鯰的發電器起源于某種腺體,位于皮膚與肌肉之間,約有500萬塊電板。單個電板産生的電壓很微弱,但由于電板很多,産生的電壓就很大了。
  電魚這種非凡的本領,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19世紀初,意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爲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電池。因爲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對電魚的研究,還給人們這樣的啓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那麽,船舶和潛水艇等的動力問題便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水母的順風耳
  在自然界中,水母,早在5億多年前,它們就以經在海水裏生活了."但是,水母跟順風耳又有什麽關系呢?"人們肯定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因爲,水母在風暴來臨之前,就會成群結隊地遊向大海,就預示風暴既將來臨.但是,這又與"順風耳"有什麽關系呢?原來,在藍色的海洋上,由空氣和波浪摩擦而産生的次聲波(頻率爲8~13赫),是風暴來臨之前的預告.這種次聲波,人耳是聽不到的,而對水母來說卻是易如反掌.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水母的耳朵裏長著一個細柄,柄上有個小球,球內有塊小小的聽石.
  科學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相當精確地模擬了水母感受次聲波的器官.
  技能訓練長頸鹿與宇航員失重現象
  長頸鹿之所以能將血液通過長長的頸輸送到頭部,是由于長頸鹿的血壓很高。據測定,長頸鹿的血壓比人的正常血壓高出2倍。這樣高的血壓爲什麽不會使長頸鹿患腦溢血而死亡呢?這與長頸鹿身體的結構有關。首先,長頸鹿血管周圍的肌肉非常發達,能壓縮血管,控制血流量;同時長頸鹿腿部及全身的皮膚和筋膜繃得很緊,利于下肢的血液向上回流。科學家由此受到啓示,在訓練宇航員對,設置一種特殊器械,讓宇航員利用這種器械每天鍛煉幾小時,以防止宇航員血管周圍肌肉退化;在宇宙飛船升空時,科學家根據長頸鹿利用緊繃的皮膚可控制血管壓力的原理,研制了飛行服——“抗荷服”。抗荷服上安有充氣裝置,隨著飛船速度的增高,抗荷服可以充入一定量的氣體,從而對血管産生一定的壓力,使宇航員的血壓保持正常。同時,宇航員腹部以下部位是套入抽去空氣的密封裝置中的,這樣可以減小宇航員腿部的血壓,利于身體上部的血液向下肢輸送。
  烏龜的龜殼與薄殼建築
  龜殼的背甲呈拱形,跨度大,包括許多力學原理。雖然它只有2 mm的厚度,但使用鐵錘敲砸也很難破壞它。建築學家模仿它進行了薄殼建築設計。這類建築有許多優點:用料少,跨度大,堅固耐用。薄殼建築也並非都是拱形,舉世聞名的悉尼歌劇院則像一組泊港的群帆。
  -- 結構構件
  對于構件,在截面面積相同的情況下,把材料盡可能放到遠離中和軸的位置上,是有效的截面形狀。有趣的是,在自然界許多動植物的組織中也體現了這個結論。例如:“疾風知勁草”,許多能承受狂風的植物的莖部是維管狀結構,其截面是空心的。支持人承重和運動的骨骼,其截面上密實的骨質分布在四周,而柔軟的骨髓充滿內腔。在建築結構中常被采用的空心樓板、箱形大梁、工形截面鈑梁以及折板結構、空間薄壁結構等都是根據這條結論得來的。
  -- 斑馬
  斑馬生活在非洲大陸,外形與一般的馬沒有什麽兩樣,它們身上的條紋是爲適應生存環境而衍化出來的保護色。在所有斑馬中,細斑馬長得最大最美。它的肩高140-160厘米,耳朵又圓又大,條紋細密且多。斑馬常與草原上的牛羚、旋角大羚羊、瞪羚及鴕鳥等共外,以抵禦天敵。人類將斑馬條紋應用到軍事上是一個是很成功仿生學例子。

  昆蟲與仿生

  昆蟲個體小,種類和數量龐大,占現存動物的75%以上,遍布全世界。它們有各自的生存絕技,有些技能連人類也自歎不如。人們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特別是仿生學方面的任何成就,都來自生物的某種特性,本文簡要介紹昆蟲與仿生學。 (右爲家蠅的眼睛)

  蝴蝶與仿生 

五彩的蝴蝶錦色粲然,如重月紋鳳蝶,褐脈金斑蝶等,尤其是螢光翼鳳蝶,其後翅在陽光下時而金黃,時而翠綠,有時還由紫變藍。科學家通過對蝴 蝶色彩的研究,爲軍事防禦帶來了極大的裨益。在二戰期間,德軍包圍了列寧格勒,企圖用轟炸機摧毀其軍事目標和其他防禦設施。蘇聯昆蟲學家施萬維奇根據當時 人們對僞裝缺乏認識的情況,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叢中不易被發現的道理,在軍事設施上覆蓋蝴蝶花紋般的僞裝。因此,盡管德軍費盡心機,但列寧格勒的軍事 基地仍安然無惹,爲贏得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同樣的原理,後來人們還生産出了迷彩服,大大減少了戰鬥中的傷亡。
  人造衛星在太空中由于位 置的不斷變化可引起溫度驟然變化,有時溫差可高達兩、三百度,嚴重影響許多儀器的正常工作。科學家們受蝴蝶身上的鱗片會隨陽光的照射方向自動變換角度而調 節體溫的啓發,將人造衛星的控溫系統制成了葉片正反兩面輻射、散熱能力相差很大的百葉窗樣式,在每扇窗的轉動位置安裝有對溫度敏感的金屬絲,隨溫度變化可 調節窗的開合,從而保持了人造衛星內部溫度的恒定,解決了航天事業中的一大難題。

  甲蟲與仿生 

屁步甲炮蟲自衛時,可噴射出具有惡臭的高溫液體 “炮彈”,以迷惑、刺激和驚嚇敵害。科學家將其解剖後發現甲蟲體內有3個小室,分別儲有二元酚溶液、雙氧水和生物酶。二元酚和雙氧水流到第三小室與生物酶 混合發生化學反應,瞬間就成爲100℃的毒液,並迅速射出。這種原理目前已應用于軍事技術中。二戰期間,德國納粹爲了戰爭的需要,據此機理制造出了一種功 率極大且性能安全可靠的新型發動機,安裝在飛航式導彈上,使之飛行速度加快,安全穩定,命中率提高,英國倫敦在受其轟炸時損失慘重。美國軍事專家受甲蟲噴 射原理的啓發研制出了先進的二元化武器。這種武器將兩種或多種能産生毒劑的化學物質分裝在兩個隔開的容器中,炮彈發射後隔膜破裂,兩種毒劑中間體在彈體飛 行的8—10秒內混合並發生反應,在到達目標的瞬間生成致命的毒劑以殺傷敵人。它們易于生産、儲存、運輸,安全且不易失效。螢火蟲可將化學能直接轉變成光 能,且轉化效率達100%,而普通電燈的發光效率只有6%。人們模仿螢火蟲的發光原理制成的冷光源可將發光效率提高十幾倍,大大節約了能量。另外,根據甲 蟲的視動反應機制研制成功的空對地速度計已成功地應用于航空事業中。
  蜻蜓與仿生 蜻蜒通過翅膀振動可産生不同于周圍大氣的局部不穩定氣流,井 利用氣流産生的渦流來使自己上升。蜻蜒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翺翔,不但可向前飛行,還能向後和左右兩側飛行,其向前飛行速度可達72km/小時。此外,蜻蜒的 飛行行爲簡單,僅靠兩對翅膀不停地拍打。科學家據此結構基礎研制成功了直升飛機。飛機在高速飛行時,常會引起劇烈振動,甚至有時會折斷機翼而引起飛機失 事。蜻蜒依靠加重的翅痣在高速飛行時安然無恙,于是人們仿效蜻蜒在飛機的兩翼加上了平衡重錘,解決了因高速飛行而引起振動這個令人棘手的問題。

 蒼蠅與仿生 

昆蟲學家研究發現,蒼蠅的後翅退化成一對平衡棒。當它飛行時,平衡棒以一定的頻率進行機械振動,可以調節翅膀的運動方向,是保持蒼蠅身體平 衡的導航儀。科學家據此原理研制成一代新型導航儀——振動陀螺儀,大大改進了飛機的飛行性能LlJ,可使飛機自動停止危險的滾翻飛行,在機體強烈傾斜時還 能自動恢複平衡,即使是飛機在最複雜的急轉彎時也萬無一失。蒼蠅的複眼包含4000個可獨立成像的單眼,能看清幾乎360。範圍內的物體。在蠅眼的啓示 下,人們制成了由1329塊小透鏡組成的一次可拍1329張高分辨率照片的蠅眼照像機,在軍事、醫學、航空、航天上被廣泛應用。蒼蠅的嗅覺特別靈敏並能對 數十種氣味進行快速分析且可立即作出反應。科學家根據蒼蠅嗅覺器官的結構,把各種化學反應轉變成電脈沖的方式,制成了十分靈敏的小型氣體分析儀,目前已廣 泛應用于宇宙飛船、潛艇和礦井等場所來檢測氣體成分,使科研、生産的安全系數更爲准確、可靠。

  蜂類與仿生 

蜂巢由一個個排列整齊的六棱柱形小 蜂房組成,每個小蜂房的底部由3個相同的菱形組成,這些結構與近代數學家精確計算出來的——菱形鈍角109。28’,銳角70。32’完全相同,是最節省 材料的結構,且容量大、極堅固,令許多專家贊歎不止。人們仿其構造用各種材料制成蜂巢式夾層結構板,強度大、重量輕、不易傳導聲和熱,是建築及制造航天飛 機、宇宙飛船、人造衛星等的理想材料。蜜蜂複眼的每個單眼中相鄰地排列著對偏振光方向十分敏感的偏振片,可利用太陽准確定位。科學家據此原理研制成功了偏 振光導航儀,早已廣泛用于航海事業中。

  其它昆蟲與仿生 

跳蚤的跳躍本領十分高強,航空專家對此進行了
  生物學家通過對蛛絲的研究制造出高級絲線,抗撕斷裂降落傘與臨時吊橋用的高強度纜索。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
  響尾蛇導彈等就是科學家模仿蛇的“熱眼”功能和其舌上排列著一種似照相機裝置的天然紅外線感知能力的原理,研制開發出來的現代化武器。
  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
  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爲部隊研制出了不少軍事僞裝裝備。
  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白蟻不僅使用膠粘劑建築它們的土堆,還可以通過頭部的小管向敵人噴射膠粘劑。于是人們按照同樣的原理制造了工作的武器—一塊幹膠炮彈。
  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傳感器。
  我國紡織科技人員利用仿生學原理,借鑒陸地動物的皮毛結構,設計出一種KEG保溫面料,並具有防風和導濕的功能。
  根據響尾蛇的頰窩能感覺到0.001℃的溫度變化的原理,人類發明了跟蹤追擊的響尾蛇導彈。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制成了用于偵緝的“電子警犬”。科學家根據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仿生學是人類一直使用的方法,如模仿海豚皮而構造的"海豚皮遊泳衣"、科學家研究鯨魚的皮膚時,發現其上有溝漕的結構,于是有個科學家就依照鯨魚皮構造,造成一個薄膜蒙在飛機的表面,據實驗可節約能源3%,若全國的飛機都蒙上這樣的表面,每年可節約幾十億。又如有科學家研究蜘蛛,發現蜘蛛的腿上沒有肌肉,有腳的動物會走,主要是靠肌肉的收縮,現在蜘蛛沒有肌肉爲什麽會走路?經研究蜘蛛不是靠肌肉的收縮進行走路的,而是靠其中的"液壓"的結構進行走路,據此人們發明了液壓步行機……總之,從自然界得到啓迪,模仿其結構進行發明創造.這就是仿生學. 這是我們向自然界學習的一個方面。

  附(仿生學現象簡表):

  1。從令人討厭的蒼蠅身上,仿制成功一種十分奇特的小型氣體分析儀。已經被安裝在宇宙飛船的座艙裏,用來檢測艙內氣體的成分。
  2。從螢火蟲到人工冷光;
  3。電魚與伏特電池;
  4。水母的順風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5。人們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種電子蛙眼。這種電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樣,准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把電子蛙眼裝入雷達系統後,雷達抗幹擾能力大大提高。這種雷達系統能快速而准確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飛機、艦船和導彈等。特別是能夠區別真假導彈,防止以假亂真。
  電子蛙眼還廣泛應用在機場及交通要道上。在機場,它能監視飛機的起飛與降落,若發現飛機將要發生碰撞,能及時發出警報。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揮車輛的行駛,防止車輛碰撞事故的發生。
  6。根據蝙蝠超聲定位器的原理,人們還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儀”。這種探路儀內裝一個超聲波發射器,盲人帶著它可以發現電杆、臺階、橋上的人等。如今,有類似作用的“超聲眼鏡”也已制成。
  7。模擬藍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將設計出仿生光解水的裝置,從而可獲得大量的氫氣。
  8。根據對人體骨胳肌肉系統和生物電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強器——步行機。
  9。現代起重機的挂鈎起源于許多動物的爪子。
  10。屋頂瓦楞模仿動物的鱗甲。
  11。船槳模仿的是鴨的蹼。
  12。鋸子學的是螳螂臂,或鋸齒草。
  13。蒼耳屬植物獲取靈感發明了尼龍搭扣。
  14。嗅覺靈敏的龍蝦爲人們制造氣味探測儀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腳趾對制造能反複使用的粘性錄音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貝用它的蛋白質生成的膠體非常牢固,這樣一種膠體可應用在從外科手術的縫合到補船等一切事情上。
  16.樹葉的排列和悉尼大劇院的建設。
  17.潛水艇和魚的沈浮。
  18.響尾蛇和空對空響尾蛇導彈。
  19.人們根據章魚發明煙霧彈。
  20.根據蛋殼發現拱形的承受力量。
  21.飛機飛行時産生的劇烈抖動是根據蜻蜓改善的。
  22.變色衣服是學習蝴蝶上的鱗片。
  23.防水衣服是仿荷葉造的。

【仿生學最新發展】

  1994年中科院(CAS)曾[傑]邦哲提出系統生物工程與系統遺傳學的概念與原理,探討細胞仿生工程,並于德國2002年提出細胞通訊的生物計算機( Automatic Cell and Bionic Computer)模型。仿生學與遺傳學的整合是系統生物工程(systems bio-engineering)的理念,也就是發展遺傳工程的仿生學。人工基因重組、轉基因技術是自然重組、基因轉移的模仿,還天然藥物分子、生物高分子的人工合成是分子水平的仿生,人工神經元、神經網絡、細胞自動機是細胞系統水平的仿生,跟隨單基因遺傳學單基因轉移發展到多基因系統調控研究的系統遺傳學(system genetics)、多基因轉基因的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以及納米生物技術(nano-biotechnology)、生物計算(bio - computation、DNA計算機技術的系統生物工程發展,仿生學已經全面發展到一個從分子、細胞到器官的人工生物系統(artificial biosystem)開發的時代。
http://baike.baidu.com/view/803.htm

基因武器>百度百科

  基因武器(genetic weapon),也稱遺傳工程武器或DNA武器。它運用先進的遺傳工程這一新技術,用類似工程設計的辦法,按人們的需要通過基因重組,在一些致病細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對抗普通疫苗或藥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來不會致病的微生物體內接入致病基因而制造成生物武器。它能改變非致病微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産生具有顯著抗藥性的致病菌,利用人種生化特征上的差異,使這種致病菌只對特定遺傳特征的人們産生致病作用,從而有選擇地消滅敵方有生力量。

【基因武器的分類】

  微生物基因武器 生物武器庫中的常見家族,包括:利用微生物基因修飾生産新的生物戰劑、改造構建已知生物戰齊」、利用基因重組方法制備新的病毒戰劑;把自然界中致病力強的基因轉移,制造出致病力更強的新戰劑;把耐藥性基因轉移,制造出耐藥性更強的新戰劑。
  毒素基因武器 天然毒素是自然生物産生的,通過生物技術可增強其毒性,還能制成自然界所沒有的毒性更強的混種族基因武器是當前基因武器庫中最具誘惑力的新成員,也是最具威力的一種。目前尚無成功報道,但其現實威脅已迫在眉睫。種族基因武器,也稱“人種炸彈”,是針對某一特定民族或種族群體的基因武器。山J幾只對某特定人種的特定基因、特定部位有效,故對其他人種完全無害,是新式的超級制導武器。
  轉基因食物 利用基因技術對食物進行處理,制成強化或弱化基因的食品,誘發特定或多種疾病,降低對方的戰鬥力;研制轉基因藥物,通過藥物誘導或其他控制手段既可削弱對方的戰鬥力,也可增強己方十兵的作戰能力,培育未來的“超級士兵”。
  克隆武器 利用基因技術産生極具攻擊性和殺傷力的“殺人蜂”、“食人蟻”或“血蛙”、“巨蛙”類新物種,再利用克隆技術複制,未來戰場上出現怪獸追殺人的殘酷場面將非人方夜譚。

【基因武器的特點】

  基因武器的威力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有精確的敵我分辨能力,只攻擊敵方特定人種。
  (2)難以防治,有抗藥性,有傳染性。秘密施放,難以察覺;若已察覺,也很難破譯其遺傳密碼並進行有效治療。只在所攻擊的同類人種中有傳染性。
  (3)殺傷力大,成本低廉,運用遺傳工程技術可以大量生産。
  (4)對敵方有強烈的心理威懾作用。

【使用】

  基因武器的使用方法簡單多樣,可以用人工、飛機、導彈或火炮把經過遺傳工程發行過的細菌、細菌昆蟲和帶有致病基因的微生物,投入它國的主要河流、城市或交通要道,讓病毒自然擴散、繁殖,使人、畜在短時間內患上一種無法治療的疾病,使其在無形戰場上靜悄悄地喪失戰鬥力。由于這種武器不易發現且難防難治,一些科學家對它的憂慮遠遠超過了當年一些核物理學家對原子彈的憂慮。
  關注基因武器在人類基因組多樣性的研究中,已經發現人種之間確實存在基因的差異。這種差異,很可能被種族主義者和恐怖主義分子所利用。他們可以根據不同種族基因組多樣性特點,采用基因工程技術手段,設計,研制出針對某一種族的基因武器,從而對某一種族或國家的安全造成潛在的和巨大的威脅。
  基因武器殺傷力極強,遠非普通的生物戰劑所能比擬。據估算,用5 000萬美元建造一個基因武器庫,其殺傷效能遠遠超過50億美元建造的核武器庫。某國曾利用細胞中的脫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催化作用,把一種病毒的DNA分離出來,再與另一種病毒的DNA相結合,拼接成一種具有劇毒的“熱毒素”基因戰劑,用其萬分之一毫克就能毒死100只貓;倘用其20g,就足以使全球55億人死于一旦。正因爲如此,國外有人將“基因武器”稱爲“世界末日武器”。科學家認爲,不能排除隨著基因操作等知識的日益普及,基因技術被用于制造基因武器的可能。甚至有人預測,基因武器將在5至10年內出現。
  在戰略上,基因武器將使作戰方式發生明顯變化。使用者只需要在臨戰前將經過基因工程培養的病菌投入他國,或利用飛機、導彈等將帶有致病基因的微生物投入他國交通要道或城市,讓病毒自然擴散、繁殖,使敵方人畜在短時間患一種無法治療的疾病,從而喪失戰鬥能力。此外,基因武器可根據需要任意重組基因,可在一些生物中移入損傷人類智力的基因。當某一特定族群的人們沾染上這種帶有損傷智力基因的病菌時,就會喪失正常智力。
  在戰術上,基因武器不易被發現,將使對方防不勝防。因爲經過改造的病毒和細菌基因,只有制造者才知道它的遺傳“密碼”,其他人很難破譯和控制。同時,基因武器的殺傷作用過程是在秘密之中進行的,人們一般不能提前發現和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一旦感受到傷害,爲時已晚,在此之前早已遭到基因病毒的侵襲,很難治療。此外,基因武器還有成本低、持續時間長、使用方法簡單、施放手段多樣、不破壞敵方基礎設施和武器裝備等特點,具有較強的心理威懾作用。
  目前,至少美國、俄羅斯和以色列都有研制基因武器的計劃。美國已經研制出一些具有實戰價值的基因武器.他們在普通釀酒菌中接入一種在非洲和中東引起可怕的裂各熱細菌的基因,從而使釀酒菌可以傳播裂各熱病。另外,美國已完成了把具有抗四環素作用的大腸肝菌遺傳基因與具有抗青黴素作用的金色葡萄球菌的基因拼接,再把拼接的分子引入大腸肝菌中,培養出具有抗上述兩種殺菌素的新大腸肝菌.俄羅斯已利用遺傳工程學方法,研究了一種屬于炭疽變素的新型毒素,可以對任何抗生素産生抗藥性, 目前找不到任何解毒劑.以色列正在研制一種僅能殺傷阿拉伯人而對猶太人沒有危害的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對未來戰爭可能造成的影響 】

  基因武器與其他現代化武器比較,除不易防禦和被害後難治療等特點以外,還有成本低、易制造、使用方便、殺傷力大等優勢。基因武器可以用人工、普通火炮、軍艦、飛機、氣球或導彈進行施放,可以投在對方的前線、後方、江河湖泊、城市和交通要沖使疾病迅速傳播。將一種超級出血熱菌的“基因武器”投入對方水系,會使水系流域的居民多數喪失生活能力,這要比核彈殺傷力大幾十倍。一旦基因武器投入未來戰爭,將使未來戰爭發生巨大變化:
  戰爭模式將發生變化。敵對雙方可能在戰前使用基因武器,使對方人員及生活環境遭到破壞,導致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喪失戰鬥力,經濟衰退,在不流血中被征服。
  軍隊的編制體制結構將發生變化。戰鬥部隊將減少,而衛生勤務保障部隊可能要增加。
  戰略武器與戰術武器將融爲一體。未來戰場成爲無形戰場,使戰場情況難以掌握和控制。
  爲軍事防禦和軍事醫學研究帶來新課題。

【如何面對基因武器的挑戰?】

  盡管有人在從事基因武器的研究,但也有人在積極研究對基因武器的防護。據報道,有的國家早在80年代就開始對生物戰劑防護措施的研究工作,並研制出多種預防生物武器侵襲的疫苗。1997年,美國國防部長科恩下令,自當年起,所有美國現役軍人和後備役軍人必須按規定接種生物戰劑防護疫苗,並于2003年前全部接種完畢。1998年4月,美國總統克林頓主持會議討論有關基因工程和生物技術發展與軍事的關聯。同年5月,克林頓下令加強防生化戰疫苗和抗生素的儲備,以應付可能發生的生物戰。2000年1月,美國防部對核化生防護戰略進行調整,提出建立防護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軍兵種聯合計劃,改進武器系統聯合作戰能力,提高非傳統作戰能力,提高非傳統作戰樣式的認識,調整防護裝備的研制開發、采辦、經費投入、計劃和人員部署。1999~2003年美將投資46億美元用于化學生物戰。
  據1997年7月外電報道,英國已組織由軍事專家、遺傳學家、生物學家和律師組成的小組,研究種族基因武器的可能性及對策。
  爲了保護全人類的最大利益,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有效防範基因武器的潛在威脅,我們應采取以下對策:
  第一,積極敦促國際社會按照1998年聯合國大會批准的“關于人類基因組與人類權利的國際宣言”的精神,在全球範圍內達成有關限制基因技術的使用,全面禁止基因武器研制的倫理公約和協議;
  第二,盡快采取行動,認真研究本民族的基因密碼,及早察明其中的特異性和易感性基因,有針對性地采用生物工程技術研制有效的生物藥劑和疫苗,提高和增強民族的基因抵抗力;
  第三,積極應用高新技術,研制新型探測和防護器材,做到有效識別和防護;
  第四,針對敵軍可能實施基因戰的戰法、途徑和手段進行專門研究,及早制定行動預案。只有這樣,在未來可能面臨的基因威懾與反威懾的鬥爭中,中華民族才不致于受制于人。
http://baike.baidu.com/view/53870.html?tp=0_11

核生化武器>百度百科

  核生化武器(NBC武器),即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
  核生化武器中以化學武器最早被運用,化學武器又稱爲化學戰劑,是利用化學物質對敵人遂行戰鬥的武器。化學戰劑可概分爲殺傷性、縱火性和煙幕性三類,人類在數千年前就懂得運用化學戰劑,主要是使用非毒性化學戰劑,用火攻堅和以煙幕掩蔽軍事行動都是經常運用的戰鬥技巧。
  但是人類真正發動有計劃、有規模的化學戰則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毒氣在1914年就開始運用于戰場,隨即造成嚴重的傷亡,由于殺傷效果驚人,交戰雙方都大量使用化學戰劑。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就很少看到毒性化學戰劑再度大規模使用,但是一些區域性戰爭仍可看到動用化學戰劑的例子,例如前蘇聯用來對付阿富汗遊擊隊、伊拉克用來攻擊伊朗軍隊和庫爾德遊擊隊、安哥拉用來對付反抗軍、越共用來對付老撾和高棉等。至于像縱火劑和煙幕劑之類的化學戰劑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廣泛使用,美國在越戰期間也使用刺激性戰劑和落葉劑等化學戰劑。
  核武器的問世時間就比較晚,盡管在西元前4世紀時,希臘的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就提出所謂的“原子論”,但是真正有科學論據的發展則是進入19世紀以後的事了。物理科學家們先後提出更嚴謹的原子學說、證明原子分裂和質能轉換,特別是愛因斯坦所提出的相對論,爲核子武器的催生奠定了基礎。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秘密研究原子彈,在1942年2月就已取得重大成就,隨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將研究成果實用化,終于在1945年7月16日成功試爆世界的首枚原子彈。美國很快就拿原子彈來對付日本,同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在日本長崎和廣島投下一枚原子彈,驚人的破壞力迫使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卻也將人類的曆史帶入了核子武器時代。有鑒于核武器的驚人威力,主要強國均視之爲攸關存亡的戰略性武器而競相發展,于是在很短時間內陸續發展出氫彈、中子彈等核子武器。國際間習以“核武俱樂部”來代表這些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由于核武的相關技術很難有效管制,核武俱樂部的成員正逐漸增加。
  生物戰劑主要是利用一些致命性的病毒、細菌等微生物類和毒素類,例如已知的埃博拉病毒、漢他病毒等,利用這些戰劑的高傳染性與擴張性實施攻擊。使用生物戰劑後,目標區內的動、植物與物品都會造成污染,雖然殺傷效果驚人,但由于這些戰劑的高傳染性與擴張性卻會産生難以估計的後遺症,事後的污染清除非常耗費成本。也因此,迄今尚未大規模使用生物戰劑

〖核武器〗

  核武器(nuclear weapon)是指利用鈾235或鈈239等重原子核自持式鏈式裂變反應或聚變反應瞬間釋放出的巨大能量産生爆炸,造成大規模殺傷或破壞效果的武器。1千克鈾全部裂變釋放的能量,相當于2萬噸TNT當量。核爆炸的殺傷破壞效應包括沖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電磁脈沖。除原子彈、氫彈外、中子彈、核定向能武器(核激勵X射線激光器、核電磁脈沖彈)、沖擊波彈、感生放射性彈均包括在核武器之內。[編輯本段]

〖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biological weapon)是一種利用生物戰劑(病毒、細菌、真菌等)使人、畜致病、植物受害的殺傷破壞性武器,也稱細菌武器。

〖化學武器〗

  化學武器(chemical weapon)以毒劑(神經、糜爛、窒息、失能、刺激、中毒劑)殺傷疲憊敵有生力量、遲滯敵軍事行動的各種武器、器材的總稱。
  化學戰劑可概分爲殺傷性、縱火性和煙幕性三類,殺傷化學戰劑是其中最可怕的武器,國際間聞化武色變,指的就是這種武器。這種武器是利用毒性殺害人類生理機構,由于作用時是散布在空氣中呈汽化狀態,因此又稱爲毒氣,事實上它們平時多爲液體或固體。
  (一)殺傷化學戰劑:這類戰劑的種類繁多,根據所造成的生理反應可分爲7類:
  1. 窒息性化學戰劑:這是最早用于戰場的殺傷化學戰劑,其作用是傷害人員的呼吸器官因窒息而致命。主要的窒息性化學戰劑計有氯氣、光氣、雙光氣、二氯甲醚等,其中的光氣是窒息性化學戰劑中致命性最高的一種,在第一次大戰期間被大量使用,其間造成的傷亡人數超過其他化學戰劑。
  2. 催淚性化學戰劑:催淚戰劑都是鹵素有機物,由于刺激作用強烈,會使人大量流淚喪失作戰能力,這種戰劑雖不會致命,卻可迫使敵人配戴防毒面具妨礙戰鬥。主要的催淚性化學戰劑計有溴丙酮、溴甲苯、氯丙酮、溴丁酮、碘乙酸乙脂、硝氯仿、苯氯乙酮、磷氯亞苯丙二脛等,其中的苯氯乙酮目前常用于部隊訓練和城市鎮暴。
  3. 血液性化學戰劑:這種戰劑又稱爲中毒性毒氣,它的作用是限制血液吸收氧氣,達到缺氧致死的效果。血液性化學戰劑主要有一氧化碳、氰化氫、氯化氰、溴化氰等,但這些難以使用和傳播,在戰場汽化後會迅速飄升散掉,無法達成戰鬥效果。
  4. 糜爛性化學戰劑:這是一種有糜爛性或起泡性的戰劑,這是第一次大戰時期爲抵銷防毒面具的效果而發展出來的毒氣,可傷害人體外部達到殺傷效果。主要的糜爛性化學戰劑計有芥氣、氮芥氣、路以士氣、光氣砷、二氯化乙砷、二氯化苯砷等,其中的芥氣是第一次大戰期間使用最多的毒氣,造成的傷亡人數超過其他戰劑的總和,但芥氣雖造成人員傷害喪失戰力,卻很少致命或永久傷殘,所以被稱爲「人道武器」。值得注意的是,伊拉克在兩伊戰爭期間曾使用多種氮芥氣,造成伊朗部隊重大傷亡。
  5. 嘔吐性化學戰劑:嘔吐性化學戰劑在第一次大戰期間發明出來,這是用來對付活性碳防毒面具的固體微粒式戰劑,其微粒能隨著呼吸氣流穿過活性碳的細縫,進入防毒面具後刺激人員的呼吸器官,嚴重時造成嘔吐並喪失作戰能力。嘔吐性化學戰劑通常與其他戰劑配合使用,迫使人員取下防毒面具而被其他戰劑侵入傷害。主要的嘔吐性化學戰劑有二苯氯砷、二苯氰砷、亞當氏氣等,除作戰外還作爲部隊訓練和鎮暴使用。
  6. 神經性化學戰劑:神經性化學戰劑是德國在第二次大戰末期研發出來的武器,由于德軍的情報發現英、美兩國也發展出同類戰劑,所以因懼怕被報複而不敢使用。這種戰劑又被稱爲神經毒氣,由于毒性極強、易于制造和傳播,再加上無色、無味、無刺激性難以察覺,是威力最強的化學武器,先進國家懼怕化學武器主要就是指神經性化學戰劑,所以也稱爲「窮國的核子武器」。
  神經毒氣利用破壞人類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來達到殺傷目的,呼吸受感染者會在數分鍾內死亡,皮膚受感染者則會在1~2小時內死亡。神經毒器的獨性極強,爲光氣的30倍、氫氰酸的26倍、氯化氰的100倍,由于能簡單利用多種彈藥和投射系統傳播,加上很容易在空氣中達到致命濃度,因此國際間都視之爲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一種。主要的神經性化學戰劑計有沙林、泰奔、梭門和VX系列三類,其中沙林毒氣的代號是GB,是毒性最強的一種,目前是美軍的制式化學戰劑;泰奔的代號GA,毒性低于GB但較適于溫帶使用,是俄軍的制式化學戰劑;梭門的代號GD,毒性接近GB但制造較不易;VX的毒性接近GB,但持久性和穿透皮膚能力較佳,戰鬥效果最好,目前是美軍的制式戰劑。
  7. 癱瘓性化學戰劑:這是最新研發的化學戰劑,能暫時癱瘓人員的精神與生理狀態而喪失戰鬥能力,由于不會致命,被視爲較芥氣更人道的化學戰劑。癱瘓性化學戰劑都是無色無味,被感染者很難察覺,這種戰劑根據生理作用可分爲兩類,一種用于癱瘓人員精神或心智,有LSD 25、馬斯加林、西羅西賓、百夫提那等,一種用于癱瘓人員精神與生理機構,以BZ毒氣最具代表性。這些戰劑之中以BZ毒氣的效應最強,是美軍的制式戰劑。
  (二)縱火化學戰劑:縱火工具雖然在數千年即用于戰爭,但有計畫的使用縱火武器則始于第一次大戰期間,主要的縱火武器包括個人使用和裝設在車輛的噴火器以及各類型的縱火炸彈等,美國在第二次大戰期間以大量縱火彈攻擊德國和日本城市,造成極大的破壞。縱火武器是因爲裝有縱火戰劑而發揮作用,這些化學戰劑能夠快速引火燃燒,並且燃燒溫度高、燃燒完全、撲滅困難,根據化學特性主要的縱火戰劑有下列3類:
  1. 金屬縱火戰劑:這是極易引燃並産生上述燃燒特性的金屬物質,主要有鎂、鈉、鋁熱劑和黃磷等,其中黃磷因爲性質和用途與金屬相似,因而列入金屬縱火戰劑。在上述戰劑中,黃磷算是最常見的縱火劑,主要用于各類火炮的縱火彈藥;鎂常用于航空炸彈,第二次大戰期間有相當部分的航空炸彈是使用鎂;鋁熱劑則是制造縱火手榴彈的常用戰劑。
  2. 金屬油料縱火戰劑:這是在第二次大戰期間問世的縱火戰劑,鑒于當時金屬縱火材料來源不足且價格高昂,而油料縱火戰劑的燃燒其持久性、附著性較差,遂促成金屬油料縱火戰劑的發明。金屬油料縱火戰劑的種類較少,美國的PT-1算是最著名者,由鎂粉、柏油、橡膠膠化汽油所組成,並制成多種航空炸彈。
  3. 油料縱火戰劑:這是以添加劑增加油料濃稠度、附著性所制成的油料縱火戰劑,最初是以汽油、煤油、潤滑油、柏油等爲材料,但後來發展出橡膠燃料、鈉旁、聚苯乙烯等材料制成新的縱火戰劑。油料縱火戰劑常用于噴火器,尤其是以鈉旁與汽油混合制成的膠狀油,在第二次大戰期間受到廣泛使用,但目前已被聚苯乙烯所取代。
  (三)煙幕化學戰劑:煙幕武器是一種欺敵而非殺敵的武器,煙幕是由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或氣體微粒組成,煙幕戰劑就是能形成煙幕的化學物質。煙幕戰劑必須具備能懸浮在空中、內聚力較強、帶有沈降向地面等特性,以利掩蓋我方人員或設施達到欺敵的效果。煙幕化學戰劑的種類頗多,並且發煙方式和發煙裝備各有不同,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包括黃磷與塑造黃磷、四氯化鈦、三氧化硫、六氯乙烷混和劑、煙幕油等,其中的黃磷常用來裝填彈藥,制成黃磷煙幕彈或黃磷縱火彈。

  試述遭受化學毒劑危害時之急救原則。
  答:
  一、移除有毒物質,防止進一步吸收擴大傷害;
  二、症狀治療;
  三、使用拮抗劑;
  四、加速排除有毒物質 

【禁止或限制使用核生化武器的法律】

  1925年《關于禁用毒氣或類似毒品及細菌方法作戰議定書》(1925年《日內瓦議定書》)(1928年生效)
  1963年《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試驗條約》(《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1963年生效)
  1968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1970年生效)
  1971年《禁止細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發展、生産及儲存以及銷毀這類武器的公約》(《禁止生物武器公約》)(1975年生效)
  1993年《關于禁止發展、生産、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及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化學武器公約》)(1997年生效)
  1996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尚未生效)
http://baike.baidu.com/view/1537123.html?tp=1_11


另參本館:

核能與核武  東風-41 東風31與巨浪二 巨浪1與東風21 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 SS-25洲際彈道導彈 SS-24洲際彈道導彈 美國彈道導彈 中國導彈防禦 電磁脈衝武器與其防禦  坦克貧鈾裝甲 《和解與裁減軍備》 《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戰略武器》 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
戰鬥機器人 《高科技與現代武器》 地雷 《2020年的武器》氣象武器 《未來戰爭》基因能分好壞?

 

 

台長: 阿楨
人氣(6,545) | 回應(5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其他陸軍 |
此分類上一篇:現代炮兵

顯示全部50則回應

圖博館
中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真正的耐爆破地雷引信,從而研製出了世界第一種“多次耐爆引信”,能夠區分外界砲彈或掃雷彈爆炸壓力和真正的目標壓力之間不同特性,從而只在真正的坦克壓到地雷時才引爆。到21世紀初,中國已經發展了六代耐爆地雷的研製。目前全世界大約有三十多種抗掃耐爆破型地雷,其中有三分之一是中國研製的型號。
  耐爆地雷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爆炸載荷和目標(主要是坦克)碾壓載荷作用在地雷上的區別,使地雷不被掃雷彈爆炸所誘爆。主要通過區分載荷加速度,時間差或次數來實現,意大利人甚至還研製過使用5號電池供電的精密電子時間計數器引信。
  中國在60年代末研製出69式反坦克地雷,使用機械復次壓發引信,只有兩次碾壓才能爆炸,專炸坦克的第二負重輪。70年代,中國在研製新一代反坦克地雷時,通過實驗發現,掃雷彈轟爆作用在地雷上,產生的加速度和作用時間幾乎同時起作用,於是利用這個原理,研製成功72式多次耐爆引信,配裝72式鐵殼反坦克地雷和72式塑料反坦克地雷,成為世界上抗爆能力最強的地雷。
  72式系列防坦克地雷也被國外地雷界推崇為二十世紀最經典的反坦克地雷,其國際地位大概跟AK47步槍在輕武器領域的地位差不多。
  實戰數據表明,使用全重500公斤,50米長裝藥的TNT直列炸藥在72式雷場中開闢通路,距離爆炸點1米處的72式地雷能保證不被誘爆,也不因爆炸而失效。國產威力最大的GSL111履帶式火箭掃雷車,使用內裝32個重量各為12千克炸藥包的大型掃雷火箭,在清掃非耐爆雷場時,能夠一次開闢縱深150米,寬度不小於20米的通道,但在清掃72式地雷雷場時的效果卻很差,空爆和地爆都只能使極少數地雷誘爆、失效或​​掃除其偽裝層。
  到了八十年代,中國還利用兩種載荷的三種作用方式(加速度、作用時間和次數)複合在一起,研製出具有復次能力和多重耐爆的全保險型81式地雷。不但可以抵禦多次爆破掃雷,還能抵禦機械式掃雷磙和掃雷鏈的掃雷,只有受到坦克的碾壓時才准確起爆。
2016-02-23 08:48:15
圖博館
中國在90年代末還研製了更先進的非接觸式引信耐爆地雷,可以抗擊8公斤TNT炸藥距離1.5米爆炸而不失效,其引信利用聲音-振動-磁感應複合效應,只對坦克和車輛敏感。引信研製成功以後,配發在國產最新型的可撒佈反車底地雷上,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作戰能力最強的反坦克地雷。同時新型地雷還根據《國際地雷公約》的要求做了專門設計,例如具有時間自毀等功能,這才是真正的不畏強暴的地雷。(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回應
 美國提出禁雷,如果俄毛等大國響應,就都加入了,必竟是造福人民的好事,哎!都為-己之私。
 現在中國的地雷已經是“智能”(楨:只對坦克和車輛敏感)雷了。
 美國提出這個就沒有私利了?
 美國為啥反對?你以為美國真的是為了普通民眾著想?錯!美國是為了自己的美軍士兵不能隨便踐踏他國領土不能隨便入侵他國,為了美軍士兵著想,因為他完全不需要這種武器,反而經常被這種落後的武器製約軍事行動。所以才極力反對!
 美國又沒加入禁雷公約,你說那麼多有什麼意義。
 國際法就是給美國踐踏的,何況其他的法律
 說起傷害性大小,十萬個地雷也不及一個原子彈又平民傷害大,你美爹卻用上了原子彈(楨:貧鈾彈/白磷彈/集束彈/鑽地彈/真空彈/....)。地雷是防禦性武器,你美爹是侵略性國家,就好像踢足球的前鋒當然希望對方沒有守門員,所以你美爹討厭地雷.
2016-02-23 08:50:34
圖博館
美軍研發基因武器蒐集華人基因中國需做好兩件事2016.2.29中國新聞網

  基因編輯,世界末日武器?
  2月中旬,有媒體報導,美國情報部門的新年度《全球威脅評估報告》​​將“基因編輯”列入了“大規模殺傷性與擴散性武器”清單,這一消息在全球輿論界引起軒然大波。1月5日,全球首家基因編輯製藥公司EditasMedicine宣布上市,募集資金曾引發資本市場高度關注。
  所謂基因編輯,就是將苷酸序列進行刪除和插入等操作,使人們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改寫遺傳密碼,它能夠通過改變人類胚胎的基因,修復其中的致病部分,並使“優質基因”得到遺傳,這是人類正在研究和應用的治療遺傳性疾病的方法之一。中華醫學會智庫專家、免疫學博士錢勇說,從理論上講,基因編輯技術可以創造新的病毒、新的細菌、新的植物、新的動物。
  然而,基因編輯技術是一種一正一反的雙向用途技術,既能作為正常的科學技術造福人類,也可以製造威力巨大的生物武器,從而威脅人類生存。據估算,用5000萬美元建造一個基因武器庫,其殺傷效能超過50億美元建造的核武器庫。如果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將“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製作成基因武器,其破壞性難以估量。因此,有的人把基因編輯技術稱為“世界末日武器”。並且,基因編輯技術相對於其它高新科技來說,操作簡單,成本便宜,材料在網上就能買到;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找到具有相關專業技術的人員也變得容易了。因而,基因編輯技術極易被某些國家和恐怖組織當作武器來使用。
  據悉,某些國家已經開始通過基因編輯技術研製基因武器了。《華爾街日報》透露,美國五角大樓制定了以基因武器打擊對手的研發計劃。參與者稱,亞洲華人、歐洲亞利安人、中東阿拉伯人的基因均被列入美軍蒐集範圍。五角大樓基因戰項目包括:通過研究競爭對手的基因組成,發現其基因特徵,進而研究誘變基因的藥物、食物,通過改基因食物、藥物,使某一特定人種群體的基因發生突變,從而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
  特別是,基因武器不僅很難被發現,而且還不好防禦。因為經過改造的病毒和細菌基因,只有製造者才知道它的遺傳密碼,其他人很難破譯和控制,況且基因武器的破壞作用是隱秘的,一旦感受到傷害,為時已晚,因而具有較強的心理威懾作用。
2016-03-01 10:28:30
圖博館
同時,基因武器的使用方法簡單多樣,只要把經過基因編輯過的細菌、 病菌昆蟲和帶有致病基因的微生物,通過飛機、導彈或人工投入敵對國家的河流、城市或交通要道,讓病毒自然擴散即可。一旦基因編輯技術用於戰爭,那人類真的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了,後果不堪設想。
  面對基因編輯技術的潛在威脅,應儘早在全球範圍內達成禁止基因編輯技術濫用、禁止基因武器研製的公約,以保護人類的共同利益,維護世界和平。對於這一問題,我國應儘早採取措施,做好中華民族的基因保密工作,防範被敵人利用。同時,我們要認真研究本民族的基因密碼,及早查明其中的特異性和易感性基因,有針對性地採用相應技術,提高和增強本民族基因的抵抗力,以確保在未來可能面臨的基因威懾與反威懾的鬥爭中不受制於人。(石純民)
  回應
 美國真是瘋了!太邪惡了!美國人真是披著人皮的魔鬼!上帝啊!懲罰這個罪孽的人群吧!!!
 有些漢奸還在賣力推廣轉基因食品,進口疫苗和生物製品,可惡!
 美國佬已經對中國動手-轉基因生物戰爭,可看看在中華大地氾濫的轉基因,在不制定對策,等大面積爆發就晚了,........《俄羅斯國會議員:應讓轉基因生物廠商和恐怖分子一樣受到懲罰》(全譯)
 美帝引領邪惡武器發展方向。美可能用此武器完成境內種族清理。比起沒策劃世界亂局,比如中東亂、歐洲難民亂、正在謀劃的東亞亂,更具有徹底清理的效果。先進技術的集中掌握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危險性!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新的希特勒!
 抗美援朝的時候,美軍就在黑龍江省投下過生化炸彈,之後美軍一直有在研究人類基因弱點研製病毒和細菌培植。
 客觀上,種群的基因保密是不可行,因為通過體檢(包括移民體檢,旅居海外的華裔,出入與米國及相關盟國的旅客)就有可能採集到血樣(恐怕早已經完成了相關的收集與完善了數據庫)。要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除了切實嚴格監控轉基因作物、食物、飼料外,對所有進口的生物製劑、藥品、食品等等也不可掉以輕心。
2016-03-01 10:29:17
圖博館
英媒:中國建世界頂尖病毒實驗室,研究最危險病原體

  英國《自然》雜誌網站2017.2.22文章,原題:探訪將研究世界上最危險病原體的中國實驗室 中科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是中國大陸首個此類實驗室,有望在今年6月底通過衛生部審批。這裡也即將開始研究世界上最危險的病原體。這也是一項重要計劃的一部分:中國計劃在2025年前建成5至7個生物安全4級(BSL-4)實驗室(目前生物安全防護等級最高的實驗室)。對於這項宏偉的計劃,不少人感到振奮,也有人對此表示擔憂。
  “這將為中國研究人員提供更多機會,而我們對BSL-4病原體研究的貢獻將使全世界受益,”中科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高福說。該實驗室將主要用於控制非典和埃博拉等新發疫情,並成為與全世界類似實驗室相連的世衛組織 “參考實驗室”之一。“它將成為全球生物安全實驗室網絡的關鍵節點,”該實驗室主任袁志明說。同時,為減輕外界對於安全的擔憂,武漢實驗室選址建在遠高於洪氾區的地方且能經受住7級地震的衝擊,儘管該區域歷史上從未遭遇過強震。
  國外專家對此事看法不一。法國里昂VirPath病毒學實驗室主任布魯諾•里納表示,龐大的中國需要這種規模的實驗室體系。但美國羅格斯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理查德•埃博萊特並不這麼認為,他猜測,這是中國對美歐擴大此類實驗室體系的反應。在美國從事生物安全諮詢業務的提姆•特里溫則認為,中國對BSL-4實驗室的投資或許主要是向世界證明中國具有競爭力。“這是生物學領域的巨大身份象徵,”他說,“無論它是否有必要。”(作者大衛•錫蘭諾斯基,王會聰譯)
  回應
世界頂尖病毒實驗室地點選在武漢,是一個極為糟糕的選址。武漢地處東西南北的交通咽喉,一旦高危病毒洩漏,必將無法控制。此類極度危險的實驗室,選址在偏遠地區更為安全!
實驗室主任袁志明,為減輕外界對於安全的擔憂,武漢實驗室選址建在遠高於洪氾區的地方且能經受住7級地震的衝擊,儘管該區域歷史上從未遭遇過強震。
沒有這種研究所,怎麼抵抗敵意國家的生化武器,所以是逼切的。
國家安全所需的,都刻不容緩。
美國專家說出了心裡話,看來這個事情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於中國人民來說。
2017-02-23 12:30:50
圖博館
美軍首爆炸彈之母炫耀武力中國也有與之相當大殺器

  2017.4.13,美國首次在戰鬥條件下使用了大威力非核炸彈GBU-43,目標為在阿富汗的極端組織武裝分子。該炸彈重9.5噸,由MC-130飛機投放。據悉,美國總共裝備有15枚此種彈藥。華盛頓解釋稱,該次打擊是針對極端武裝隧道系統實施的,是為展示美國政府堅守粉碎恐怖組織的承諾。(美用不人道的炸彈之母轟炸阿富汗90 死 IS:無人傷亡 阿富汗人暴怒)
  人類歷史上威力最大的炸彈是蘇聯的AN-602型氫彈,綽號“炸彈沙皇”。是蘇聯在1961年研製的,威力是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的3000餘倍,爆炸當量達到5800萬噸。
  從轟炸機誕生以來,各國空軍就研製了上千種不同類型和用途的航空炸彈。主要軍事強國的軍火採購單上,航空炸彈被列為最重要的採購彈藥。除了攻擊機和轟炸機日常使用的標準航空炸彈,在炸彈領域還有一種比較罕見重型炸彈,通常人們稱之為“超級炸彈”,主要用於轟炸地面或地下的堅固目標,或者用於炸毀地表的大面積目標。這些超級炸彈的重量都在數噸甚至十幾噸以上,是人類除氫彈原子彈以外威力最大的武器。
  各國對這些炸彈的命名也很有意思,有的命名為炸彈之母,有的是炸彈之父,直至炸彈祖父,估計今後再發展超級炸彈,需要命名為炸彈祖宗才行。
  巨型炸彈的歷史要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典型的型號是“高腳杯”和“大滿貫”炸彈,是二戰期間英國裝備的一種重型航空爆破炸彈,1944年裝備英國皇家空軍,共生產了1000枚,全彈重5噸,蘭開斯特重型轟炸機能夠每次攜帶一枚,可以炸毀最堅固的地面目標。為了穿透堅固堡壘的混凝土層,高腳杯炸彈的外殼非常厚,炸藥裝填係數較低,首次採用了流線型設計,飛行阻力非常低,能夠較高的末速穿透硬目標。為進一步提高爆破威力,英國又將高腳杯炸彈放大,研製了大滿貫炸彈,全重高達10噸,能以接近音速的330 米/秒速度侵入地下堅固堡壘。
  二戰後期,美國在英國轉讓的高腳杯炸彈基礎上開發出了T10巨型炸彈,全彈重5噸,裝填2.5噸TNT炸藥,該彈研製以後未及使用二戰就結束了,於是美國人為其加裝了無線電制導系統,成為著名的“松塔”巨型製導炸彈,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曾投入使用,1951年3月29日,3架美軍B29戰略轟炸機攜帶松塔制導炸彈執行轟炸鴨綠江大橋的任務,但任務失敗,在返航途中,還發生了轟炸機用自己的炸彈炸毀自己的奇聞。
2017-04-16 10:24:40
圖博館
一架B29彈艙內有一枚未能投擲的松塔炸彈,按規定應該在返航途中投擲到大海裡,這架B29按程序低空投擲了松塔炸彈,不料這枚炸彈在海面爆炸以後,其巨大的衝擊波掀翻了空中飛行的B29轟炸機,致使該機墜毀。美軍隨即淘汰了這種危險的炸彈。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後,隨著燃料空氣炸藥技術的應用,各主要軍事強國的超級炸彈開始向油氣彈/溫壓彈方向發展。
  美國最早期研製出BLU-82巨型油氣彈,毀傷力極強。於1975年投入越南前線,俗稱“滾地球”。彈體外形像一個短粗的汽油桶,沒有尾翼,由MC-130H特種任務運輸機或重型直升機投放,降落傘空降,圓錐形頭部有一根鋼管,前端裝有M-940型引信。彈體全長5.37米,彈徑1.7米,重達15000磅(約6800公斤),裝藥硝酸銨、硝酸鋁與TNT混合物,爆炸當量相當於60噸TNT炸藥。其爆心形成超強衝擊波峰值達6.2兆帕,相當每平方厘米13.5公斤(僅次於核爆炸衝擊波),一顆炸彈就能在越南原始森林裡開闢出一座直升機降落場。
  2007年9月,俄宣布研製成功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常規炸彈,並播放了圖-160戰略轟炸機投擲這種炸彈的錄像。俄軍宣稱其威力可與核彈相媲美,俄軍將這種燃料空氣炸彈稱為“炸彈之父”。該炸彈全稱:“空投高功率真空炸彈”(Авиационная Вакуумная Бомба Повышенной Мощности,簡稱АВБПМ,北約稱FOAB),“炸彈之父”使用7.8噸新式高爆燃料,能產生44噸TNT當量的毀傷威力,以及類似小型核武器的衝擊波。俄軍宣稱威力是美國“炸彈之母”的四倍,可取代多種小型核彈,但歐美軍隊普遍質疑“炸彈之父”的威力。
  1991年海灣戰爭以後。美軍在對伊拉克狂轟濫炸後,發現所有武器對巴格達以北的伊軍地下指揮所幾乎無計可施。因此美軍匆忙設計了一種特殊炸彈,這就是被稱為“掩體粉碎機”的GBU-28鑽地彈。
  圖片:GBU-43炸彈轟炸之後產生的蘑菇雲
  此後美軍的巨型炸彈開始向精確制導的鑽地彈方向發展。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從1997年開始對重型鑽地炸彈進行研究設計工作。首先開發出了更大威力的巨型炸彈,綽號“炸彈之母”巨型炸彈,全稱大型燃料空氣炸彈(Massive Ordnance Air Blast Bombs),縮寫MOAB恰巧是“Mother OF All Bombs ”(被美軍稱為“炸彈之母”),2003年3月11日試驗成功,10天后就在伊拉克戰爭中進行了第一次測試。而此次美軍在4月13日向阿富汗極端武裝投擲的炸彈之母,屬於GBU-43炸彈首次在戰場中使用。
2017-04-16 10:26:12
圖博館
該彈重21700磅(約9840公斤)、彈藥重18700磅(約8480公斤),彈長9.17米,直徑1.03米,屬於第四代燃料空氣彈,威力是BLU-82的2倍,起爆後的強衝擊波半徑150米,可摧毀地面和地下建築物和大型工事。由於體積和重量都非常巨大,GBU-43B炸彈只能裝載在C-130或C-17運輸機的貨倉裡,從尾門用降落傘投放。該彈是美軍擁有的最大非核炸彈,其爆炸衝擊波殺傷力十分恐怖,甚至可引起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危害。
  先進鑽地炸彈需要兩項關鍵技術,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中國完全掌握這兩項技術。
  一是精確制導和智能引信技術。命中精度嚴重影響鑽地彈的作戰效能,由於鑽地彈穿透岩層或鋼筋混泥土的彈道環境十分惡劣,所以要求炸彈在最恰當的命中點鑽入地下,在最合適的深度爆炸,才能起到最好的打擊效果,巨型鑽地彈的智能化引信能夠按照加速度和撞擊計數,來確定鑽入地下工事堡壘的深度或層數,從而能夠在選定的深度爆炸。
  二是大威力先進侵徹技術。在鑽地彈研究領域,把侵徹深度彈徑比值大於50(X/D,X和D分別為侵徹深度和彈徑),定義為先進鑽地彈的標準。例如美國典型的GBU28鑽地炸彈,長7.6米,彈徑356毫米,重2.3噸,配備BLU122戰鬥部,可侵徹9米深度的鋼筋混凝土,侵徹深度比值為25。美國目前有兩種超級鑽地彈,除了本次在阿富汗使用的GBU-43炸彈之母,還有GBU-57A/B超級鑽地炸彈,其13噸重量被稱為“炸彈之祖”,GBU -57A/B炸彈長度6.5米,戰鬥部直徑0.8米,可打穿60米鋼筋混凝土或40米中等硬度岩層,侵徹深度彈徑比值高達75。
  中國在超級鑽地彈領域也處於世界最先進水平,而且還有一些獨門技術和獨門的鑽地武器,例如中國力圖以超高速侵徹來解決鑽地彈道導彈戰鬥部重量不足,無法到達美式亞音速重力鑽地彈侵徹深度的缺陷。例如東風15C鑽地彈道導彈,解放軍火箭軍錶示我們的東風15C也不是吃素的,小彈頭有大能量,鑽地性能一點都不亞於美國的超級炸彈。
2017-04-16 10:26:41
圖博館
中國在2004年前後徹底掌握了超高速鑽地武器的所有技術,實驗研究的戰鬥部速度從1200米/秒至1700米。秒,採用鎢合金六花瓣厚壁彈體設計,侵徹深度彈體直徑比值在50以上。隨後中國應用此技術開發出了東風15C型鑽地彈道導彈。東風-15C射程為600~700公里,擁有一個細長圓柱體的戰鬥部,彈頭長度為2.5米,直徑為500毫米,戰鬥部重量大於500公斤,材料為厚壁鎢合金,裝填高爆炸藥,命中精度的圓概率偏差(CEP)為15米~30米。
  東風-15C的彈道末速在6馬赫左右,大約2000米/秒,彈道進入末端后,需要拉起減速和進入末制導,這時導彈的速度將降低到5馬赫,也就是1700米/秒,以戰鬥部直徑0.5米計算,按照上述單位侵徹深度彈體直徑比值在50以上的研究成果,東風-15C的最大鑽地深度可大於25米,也就是能夠侵徹25厚度的鋼筋混凝土,這意味著東風15C導彈能夠打穿大多數國家的重要防護目標,具有極大的破壞力。
  由於東風15C的鑽地侵徹技術都是十幾年前的成果,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下一步將發展速度更高,侵徹深度彈徑比值超過75,穿透鋼筋混泥土厚度超過60米,與美國GBU-43/57超級鑽地炸彈水平相當的鑽地武器。未來的沖繩快遞和關島快車——射程1000公里的東風16和射程3500公里的東風-26,也非常有可能應用這種超高速鑽地戰鬥部。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15/doc-ifyeimqc3936922.shtml
2017-04-16 10:28:07
圖博館
美軍將為特種部隊研製“大力丸” 將表現推到人類極限

  2017.5.16,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報導,美國特種部隊司令部透露,他們正在研究將士兵表現推到人類極限的方法,考慮中的手段包括營養補充劑和提升能力的藥物。
據報導,美國海軍特種作戰司令部科技辦公室“生物醫藥、人員和軍犬表現綜合研究所”資深項目經理本·切提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我們能找到……更好的訓練方法,更好的提高表現的其他方法,非物質的方法,那麼當然更好,但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在這些領域已經一籌莫展。”
美軍中濫用藥物問題已經不是秘密,現在美軍考慮的則是,如何讓這些藥物效果更好
  背後……
據稱,美國的精英特種部隊人員已經在使用一些運動員們在使用的同類藥物。但美國特種行動指揮部還在尋求更好的藥物,希望提高特種部隊人員的疼痛忍耐度,降低受傷概率並加快受傷後恢復速度,以及提高他們的體力,和環境承受力。特種部隊正向工業和學術界尋求新的解決方案。
二戰期間,美軍飛行員就曾服用安非他命,事實上直到今天他們依然經常服用這種藥物
日本在二戰期間也以“精力補充劑”為名向士兵提供精神類藥物
安非他命類藥物中,最出名的,就是今天令全世界深惡痛絕的——冰毒(甲基苯丙胺)
“關於藥物,我們將會首先諮詢醫藥專業人士,以確保安全,在做出任何決定之前。”他強調。
“我們沒有試圖走捷徑”他說,“不論如何我們要確保安全第一,我們也將對藥物效果進行評估。”
“如果通過營養補充手段能達到目的,那很好。但沒有必要刻意排除藥物。我們會向頂尖的製藥公司尋求幫助,如果工業界和學術界有其他手段可以使用,我們也會很感興趣。 ”
  回應
本來國家級的販毒就是西方人做出來的
所有西方金牌運動員都有哮喘!西方還能不要臉到什麼程度?吸毒販毒不就是他們的本行!
這跟清末民國的大煙兵有的一比啊,不抽一口怎麼去打仗
政治工作做不好,這是必然的。
嗯,據說美國大兵由國家統一提供大麻、嗎啡等毒品,為了上前線時排除恐慌和焦慮。不過退伍了嘛,誰敢用這批嗑藥成性,又殺人如麻沒有人性的傢伙,所以美國退伍兵之後的情況都不好,一半以上都在當流浪漢。
http://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17_05_17_408733.shtml
2017-05-18 13:01:23
圖博館
美軍研究消滅基因 國際緊張

英國衛報2017-12-04報導,根據資訊自由法取得的美國政府電子郵件指出,美軍正砸下一億美元投資基因技術,來消滅瘧蚊或其他外來有害物種。但聯合國專家憂心,美國是否會將這類技術用於軍事。
  這些電郵文件顯示,美國國防部神秘單位「國防先進研究計畫署(Darpa)」已成為資助「基因驅動」研究的全球最大金主。聯合國專家委員會五日將在蒙特婁討論相關問題,此事亦將引起國際間的緊張與擔憂。
  聯合國生物多樣化公約正討論明年是否要暫停基因研究,而數個國家則擔心基因技術會被應用於軍事。
  一名聯合國外交官說:「當這項技術來自美國軍事科學機構Darpa時,許多國家會擔心。」
  基因滅絕技術若用來製造生物武器,後果不堪設想。目前已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與根除害蟲。
  學界已得知某些尖端基因編輯工具,透過使用合成的核糖核酸(RNA)切割DNA鏈,然後插入、改變或去除目標特徵而產生效果。例如,這些方式能會扭曲蚊子的性別比例,進而有效消滅瘧蚊。
  但一些聯合國專家擔心意外的後果。其中一位向衛報表示,「你也許能清除病毒或蚊子族群,但這也可能對依賴它們的物種產生下游生態影響」。他說,令人擔心的是,儘管動機良好,但在完全理解此項技術的運作方式前,這項技術可能對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獲得這些電子郵件的加拿大非營利組織ETC共同主管托馬斯則認為,美軍所展現的影響力將提高禁令實施的可能性。
  美國政府在二○○八至二○一四年間, 共在合成生物學領域上投資約八千兩百萬美元,而在二○一二年以後,多數資金則來自Darpa與其他軍事單位。
2017-12-05 10:52:58
圖博館
德法科學家懷疑美軍研製生化武器 違反國際公約(圖)

  據俄羅斯衛星網2018-10-5報導,美國軍方利用昆蟲傳播基因修改病毒的計畫可能違反《生化武器公約》。德國和法國大學的科學家們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昆蟲盟國”計畫由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專案局(DARPA) 負責。實驗的官方任務是通過昆蟲傳播的病毒進行植物染色體編輯。這項研究的作者注意到,實施該計畫可能對環境產生深遠的生物、經濟和社會後果。科學家懷疑該專案能為美國農業帶來實際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以來,美國已經為該計畫投入了2700萬美元。
  俄防核生化部隊司令伊戈爾•基裡洛夫星期四表示,在格魯吉亞盧加爾實驗室工作的美國科學家以治療的名義對當地居民進行了有毒化學物質測試。
  據俄新社9月15日則稱,經過俄方的努力調查,美國一家生物研究中心的前任高管爆料了一個大機密,稱美國已經研製了很多生化武器,這些武器不亞于當年日本使用細菌戰的生化武器,具有非常大的殺傷力。
  今年9月,格魯吉亞國家安全局前局長吉奧爾加澤表示, 他已敦促美國總統特朗普對理查•盧加爾(Richard Lugar)實驗室的活動進行調查。吉奧爾加澤聲稱,該實驗室可能進行“致命試驗”。
  俄國防部15日對此回應稱,該部門將分析吉奧爾加澤上傳到網路上有關美國軍事生物計畫的文件,並將公佈分析結果。俄國防部稱,在發佈的材料內容中有嚴重違法跡象,專家正在研究吉奧爾加澤發佈在網上的檔。相關分析結果會向俄羅斯大眾及國際社會公佈。俄外交部表示,莫斯科將要求美國對該實驗室的活動給予正式解釋。
  根據吉奧爾加澤的爆料,美國在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近郊區的盧加爾實驗室進行了包括人體實驗在內的多項實驗,且根據以前的檔記錄顯示,實驗已導致多人死亡。
  在吉奧爾加澤披露的美國軍方檔中顯示,盧加爾實驗室正在研究利用昆蟲進行生物攻擊,例如使用無人機將攻擊昆蟲運送到攻擊地點,通過生物攻擊傳播疾病。
2018-10-06 07:33:10
圖博館
俄外交部認為,美國和格魯吉亞當局竭力在掩蓋這支美軍部隊及其活動的真實情況,這支部隊在從事特別危險傳染病的研究。五角大樓還在爭取將這支偽裝起來的美軍生物醫學部隊滲透到獨聯體國家。
  對於媒體報導和科學家的撰文,美國政府還未進行回應。
  《禁止生化武器條約》是1972年美國與一些國家共同簽訂的,迄今已有143個國家簽約。於1975年生效,是最早全面禁止一整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際條約。
  《禁止生化武器公約》共15條,主要內容是:締約國在任何情況下不發展、不生產、不儲存、不取得除和平用途外的微生物製劑、毒素及其武器;也不協助、鼓勵或引導他國取得這類製劑、毒素及其武器;締約國在公約生效後9個月內銷毀一切這類製劑、毒素及其武器;締約國可向聯合國安理會控訴其他國家違反該公約的行為。
  主要條款摘錄:
  條款 I:在任何情況下,永不得取得及持有生化武器。
  條款 II:銷毀生化武器,或改以和平為目的,並結合資源及財力。
  條款 III:不轉讓,或以任何方式援助、鼓勵、誘使其他國家取得或持有生化武器。
  條款 IV:採取國際必要措施以履行生化武器公約。
  條款 V:雙方、多國間互相協商以解決任何履行生化武器公約的問題。
  條款 VI:必要時尋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協助,以追究違反生化武器公約,並認同其後續決定。
  條款 VII:援助遭受違反生化武器公約國家所威脅的國家。
  條款 X:遵守以上所有條款,並以和平的方式使用生物科技與科技。
  回應
美國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恐怖主義國家!真正的邪惡軸心,視國際公約如無物
不奇怪,原子彈當初就是美國人創新出來的!美國人有不守規矩的傳統,規矩是我定的,我可以隨時修改。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18-10-05/doc-ifxeuwws1231092.shtml
2018-10-06 07:33:35
圖博館
中國"炸彈之母"佔據轟6整個彈艙 威力相當於小型地震 2019-01-03 新浪軍事

  日有眼尖網友在北方工業(NORINCO)最新發佈的宣傳視頻中發現轟-6實彈投擲一種全新巨型炸彈的鏡頭,該彈體型龐大,佔據了整個彈艙,長相怪異,頭部除了具有4個突起的光學引信視窗之外,還有一根長長的金屬杆撞擊引信,尾部有多片小尺寸穩定彈翼。
  有媒體研判該彈是我國最新研製成功的巨型鑽地彈,用於打擊深埋低下的加固目標,也有人稱該彈是巨型溫壓彈(雲爆彈),通過引燃燃料空氣來產生大範圍高溫窒息和超壓爆震殺傷效果。
  但這兩種說法都不正確,長杆引信和與鈍頭顯示該彈在設計上採用空爆方式,不具備鑽地能力,爆炸火球也與雲爆彈地透明橙色截然不同。因此該彈應該是我國最新研製的常規裝藥地震彈,通過海量裝藥引發的巨大爆炸來實現各種戰術目的。
  這枚巨型炸彈在重量上可能與前蘇聯圖-16裝備的FAB-9000 M-54常規炸彈相仿,也就是驚人的9噸,與美軍現役的炸彈之母GBU-43(MOAB)接近。
  由於此類巨型炸彈的爆炸威力相當於一場小型地震,所以獲得了“地震彈”的諢號,最大戰術應用首先在於心理戰。美軍在海灣戰爭中曾使用MC-130特戰運輸機在夜間向伊拉克軍隊投擲了11個6.8噸重的BLU-82,巨大的爆炸和恐怖的殺傷力有效震懾了伊軍,促使其士兵大批投降。甚至連目擊爆炸的英國SAS特種部隊也誤仍為美軍動用了戰術核武器,通過無線電向總部驚呼:“長官,美國佬剛剛在科威特投下了核彈!”
  此外地震彈依靠強大的衝力波也能大範圍破壞淺層地下工事,在阿富汗美軍曾投擲MOAB有效摧毀了恐怖組織佔據的洞穴與地道設施。(作者:阿姆斯壯)
  回應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1-03/doc-ihqhqcis2674980.shtml
2019-01-04 08:21:03
圖博館
非洲豬瘟的奇幻旅程 2019-01-06 聯合報 劉培柏/獸醫師

為因應彼岸非洲豬瘟疫情,農委會防疫單位嚴查重罰入境旅客攜帶的肉品。但台灣大規模養豬場密集,台諺語「雞蛋密密嘛有縫」,該病毒侵台途徑可能有百百種,單靠海關嚴查肉品入境防疫,真能阻隔該病於境外?
  非洲肯亞在一九一○年出現全球首例的非洲豬瘟病例,遲至一九五七至一九六○年間,西班牙和葡萄牙才有病例出現,法國於一九六四至一九七四年間,而義大利於一九六七至一九八三年間,發生多次疫情。中南美則在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八年間,有很多國家爆發疫情。隨後二、三十年來,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偶有歐洲和中南美零星病例通報。幾年前,俄羅斯、波蘭、烏克蘭等國仍有疫情發生。這些國家都藉由迅速的全面撲殺手段而撲滅,但追溯源頭,除了葡萄牙(一九五七)和巴西(一九七八)等確認是因機場附近養豬場,餵食航機上汙染病毒的殘羹造成外,大部分國家都無法追蹤到其國內爆發疫情的原因。
  本病病毒在自然界存在於健康的非洲野豬,和某些鳥類或家豬的壁蝨體內。家豬感染會發病甚至死亡,而在發病豬的內臟、血液、體液、精液和排泄尿糞中,病毒大量存在,藉由人工配種,工作人員、農具、飼料、車輛等汙染傳播,因病毒顆粒大且在豬體內增殖部位特殊,主要靠接觸或食入汙染物而感染,飛沫傳播機率頗低,因此傳播速度比口蹄疫緩慢多了。
2019-01-07 07:26:20
圖博館
現已知非洲病型的非洲豬瘟在家豬的死亡率幾乎百分百,而歐洲型非洲豬瘟則較溫和,家豬感染呈亞急性或慢性病程,若無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死亡率可能不到十%,但病毒會存活於感染豬體內達十個月以上,成為帶毒傳染源。國外已有研究發現,在感染初期豬隻尚未呈顯臨床症狀時,其肌肉內已存有大量的病毒。因此,從疫區帶回所謂健康屠宰的豬肉或其未熟製品,當有危險性。
  日前中國農業農村部官員表示,大陸每年屠宰豬出欄量近七億頭,這波疫情雖已廿三省市有病例發生,但撲殺數量有限,僅占零點零八七%,而認為元旦春節肉市供應無虞。據聞最近廣東珠海發現的病豬,為在屠宰場待宰的豬隻,顯然大陸這波疫情應屬致死率不高的歐洲型病毒造成吧?
  據知中國最先陳報疫情的是黑龍江省某屠宰場的獸醫人員,隨後才追蹤至養殖場,再推測病原可能為由俄羅斯進口的豬肉傳入。雖然目前OIE尚未建立完整的非洲豬瘟基因族譜,但由地緣、OIE登錄的各國疫情病例、肉品貿易資訊等,不難推斷其緣起,傳播途徑、病毒病原性的改變,以及未來可能入侵國家的旅程。
  幾十年前,非洲豬瘟就由非洲傳至歐洲、中南美洲,數年前才傳入俄羅斯等國,如今也才傳至中國,就惡性傳染病而言,其旅程遙遠又緩慢,當然都和這些國家養豬產業興盛有關。日本和韓國都以豬為主要肉食來源,又與中國貿易和旅遊頻繁,淪為疫區是遲早的事;至於號稱養豬王國的台灣,恐怕也難倖免。
  相關新聞
行政院發言人Kolas稱非洲豬瘟是中國「生化炸彈」 馬英九:不知所云
當一國兩制遇上非洲豬瘟》外交部推特嗆中國「連自己的豬都管不好」
金門小坵豬屍未感染非洲豬瘟病毒
吳子嘉:來這套?蔡英文用豬瘟嚇台灣人保2020
防堵非洲豬瘟!桃機開出33張20萬罰單...僅2人繳款
2019-01-07 07:27:42
阿楨
“青蛙殺手”,這種真菌滅絕了90種兩棲動物 2019-04-01 觀察者網

不知你是否曾為電影《生化危機》系列中那個控制生物、影響生物變異甚至進化的“T病毒”感到細思極恐,儘管由病毒控制人類的情節只是發生在虛擬故事中,但人類真的瞭解我們身邊那些無孔不入的細小微生物嗎?
3月29日最新一期《科學》(Science)雜誌上刊登的一篇名為《兩栖真菌引起災難性和大規模的生物多樣性喪失科學論文表明,通過對兩栖類壺菌病進行全球定量評估,證明了壺菌病在過去半個世紀至少501種兩棲動物物種的滅絕中所起的作用,其中包括90種可能的滅絕。
在20世紀80年代,物種數量的下降達到了頂峰,只有12%的物種數量出現了恢復的跡象,而39%的物種數量正在持續下降。目前它存在於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是澳大利亞、中美洲和南美洲。壺菌病造成兩棲動物數量“史無前例”地下降,使其進入“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入侵物種之列”。
蛙壺菌通過吃掉青蛙和其他兩棲動物的皮膚,引發致命的心臟病發作,從而殺死它們。人們常說真菌導致了200種兩棲動物的減少或滅絕,但這個數字已經過時近20年了。該研究最新估計,這種真菌導致501種兩棲動物的數量減少,約占已知總數的6.5%。其中90種已經完全被消滅。另有124種數量減少了90%以上,復蘇率極小。
在有記載的歷史上中,從來沒有一種疾病可以吞噬這麼多生命。它改寫了過去對疾病帶給野生動物影響的理解。
2019-04-02 08:17:26
阿楨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Matthew Fisher領導的一項基因研究表明,這種真菌起源于亞洲。20世紀初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的時候,一種特別具有毒性和傳染性的毒株從那裡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受感染的動物可能被藏在船上,或被故意當作食物、寵物或懷孕測試品運送。最終這種致命的病毒最終蔓延到了其他五大洲。
令人擔憂的一點是,蛙壺菌一旦進入新的活動區域就很難被移除,限制其活動當前最好的策略,但這也意味著要限制野生動物貿易,在全球範圍內轉移野生動物可能會產生毀滅性的後果。
正因為像病毒、真菌之類的微生物具備變異頻繁、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一旦它對人體有害,也許就會帶來巨大的災難。相比于那些離我們尚遠的末日審判或是隕石撞地球,微生物的威脅就在我們身邊,它所帶來的恐怖也仍歷歷在目,如何有效預防它們仍是人類面臨的當務之急。
  回應
生化武器原來還是很有實用價值的,怪不得美軍這麼熱衷全球佈局實驗室。
全球200多所生化研究實驗室,這就是美國人一直在搞的東西。不然每年那麼多軍費去哪裡了?這麼多年來,經常有新的病毒爆發,尤其是近些年,非常恐怖,這背後基本上都是美國的身影!
2019-04-02 08:20:59
阿楨
神祕超級細菌感染波及全球 美國587例近半90天內死亡 2019-04-07 聯合報

紐約時報報導,去年5月一個老人進入紐約市布碌崙的西奈山醫院動腹部手術,驗血顯示他感染一種新發現的神祕致命細菌,他迅速被隔離在加護病房。90天後,這名病患死亡,但細菌卻沒有因此消失,院方發現,他的病房每個角落都受到污染。
這種專門禍害免疫機能衰弱的人的「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正在全球各地悄悄的擴散,委內瑞拉、西班牙、英國、印度、巴基斯坦和南非等地都曾遭殃,現在悄悄出現在美國。
耳念珠菌非常頑強,消滅真菌的主要藥物對它莫可奈何,使它成為抗藥性細菌感染這種全球最棘手的健康威脅的新範例。
有抗藥性的細菌通常稱為「超級細菌」,對新生兒、老年人、抽菸者、糖尿病患之類免疫機能不成熟或受損的人特別危險。
英國的研究顯示,如果不設法減緩抗藥菌出現,到2050年全球可能有1000萬人因此喪生,超過屆時預計將死於癌症的800萬人。
CDC估計,美國每年有200萬人感染抗藥菌,2萬3000人因此喪生;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認為,美國每年死亡人數達到16萬2000人,全球有70萬人。
公共衛生專家幾十年來一直警告,濫用抗生素使得那些治療細菌感染的藥物愈來愈沒效;近年來真菌也出現抗藥性,對現代醫學形成新威脅。簡單的說,真菌(fungi)就像細菌(bacteria)一樣,正演變出能對抗現代醫藥的防衛能力。
雖然世界衛生領袖呼籲加強節制處方抗生素,但許多醫院、診所和農業仍繼續大量濫用。科學家警告說,除非發展出更有效新藥,同時大力遏止濫用抗生素,否則這種風險會波及更健康的群體。
  回應
這可比非洲豬瘟恐怖多了,陰魂的衛生部長還在裝蒜嗎?還在繼續炒作豬瘟嗎?
耳念珠菌何來?
感覺是某個藥廠,或是軍方機構出包!?
人類自古以來就不是細菌對手, 差不多要到自然細菌反撲的時間了, 到時人們才會知道現代社會有多脆弱
2019-04-08 09:55:53
阿楨
撿到美國的槍…北韓、俄國駭慘全球 2019-05-27 00:28聯合報 編譯李京倫/報導

美國國家安全局研發的網路武器EternalBlue外流後,世界各地災情頻傳,造成數十億美元損失。紐約時報報導,北韓是第一個利用EternalBlue的國家,將EternalBlue改編為「想哭」(WannaCry)勒索軟體,2017年癱瘓英國醫療體系、德國鐵路系統和全球各地廿萬個組織。
接著,俄國將EternalBlue改編為NotPetya勒索軟體,並攻擊烏克蘭,在烏做生意的跨國公司幾乎都受害,例如聯邦快遞(FedEx)損失四億美元,默克藥廠(Merck)損失六點七億。
災情不止於此。網路安全公司賽門鐵克和火眼的研究人員指出,過去一年來,介入2016年美國大選的同一批俄國駭客,用EternalBlue滲透飯店Wi-Fi網路。伊朗駭客用它在中東散播勒索軟體並入侵航空公司。
賽門鐵克資安事端回應主任塔庫爾說:「情報機關專用的武器居然能為公眾取得並普遍使用,真是不可思議。」
美國國安局專家花了將近一年時間找到微軟公司軟體的漏洞,並寫程式攻擊這個漏洞,EternalBlue由此而來。由於微軟漏洞讓國安局蒐集到大量情報,國安局一直沒有通知微軟修補,直到五年多之後EternalBlue外流,國安局才通知微軟。微軟發布補丁,但全球數以十萬計的電腦仍無法抵擋EternalBlue。

美網路武器外流 變病毒勒贖多州政府 2019-05-27 聯合報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巴爾的摩市政府近三周來遭受惡意軟體攻擊,成千上萬電腦被勒索病毒鎖住、電郵當機、房地產交易中斷,民眾的水費帳單、健康警訊等市政服務皆受影響。
紐時指出,NSA曾研發出網路武器EternalBlue,但未能妥善掌控,二○一七年以來,北韓、俄國及中國的國家駭客取得EternalBlue,在全球展開破壞,造成數十億美元損失。過去這一年,這項武器回擊美國,出現在距離NSA總部不遠的巴爾的摩市。現已達到新高,從賓州到德州,許多美國小鎮和城市受害,那些地方政府為之癱瘓,且災情還在蔓延。
2019-05-27 07:11:08
阿楨
美造最大網路武器庫 全球駭料料 2019/06/14 旺報

美國軍隊和情報機構,正通過打造堪比核武的全球最大網路武器庫,在全球引發網路軍備競賽。包括挖掘軟體和系統漏洞、開發木馬病毒,用於網路攻擊甚至網路戰。
冷戰期間的美、蘇陷入瘋狂的軍備競賽,兩強相對發展出足夠把地球毀滅幾十次的核武器,令全世界籠罩在核戰的陰影下。而在網路時代,美國利用其所擁有的技術優勢,以及美企在網路基礎設施方面的壟斷地位,大量開發網路武器,引發新型態的軍備競賽,給全球網安帶來嚴重的威脅和風險。
2017年5月12日,名為「WannaCry」勒索病毒在全球爆發,波及150多個國家地區、10多萬個組織和機構及30多萬台電腦,損失總計達100多億美元。眾多醫院、教育機構及政府部門也被攻擊。
勒索病毒造成嚴重損失的重要原因是,美國國家安全局開發的「永恆之藍」網路武器流入民間,被駭客利用使勒索病毒可以「蠕蟲式」傳播。 微軟總裁兼首席法務官史密斯,公開指責美國國家安全局在勒索病毒事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甚至將此次「網路武器庫被盜事件」與戰斧巡弋飛彈遭竊相提並論。
「永恆之藍」只是美國國家安全局「方程式」組織所使用的眾多網路武器之一。2017年4月14日,駭客組織「影子經紀人」(Shadow Brokers)公開了包括「永恆之藍」在內的大批「方程式組織」使用極具破壞力的網路攻擊工具,利用這些工具只要聯網就可入侵電腦,就像「WannaCry」一樣,一夜之間就可以造成嚴重損失。
「影子經紀人」曝光的美國國家安全局網路攻擊資料,還包括針對瀏覽器、路由器、手機的網路攻擊工具等。 美連3年入侵全世界 就在同年,「維基解密」(WiKiLeaks)公開代號「穹頂7」(Vault 7)的8761份祕密檔案,揭露美國中央情報局2013年至2016年間,實施的一系列高度機密的全球性網路入侵活動,內容涉及攻擊手法、攻擊目標、會議記錄、海外行動記錄,以及使用的攻擊工具和7億行源代碼。
2019-06-15 07:12:44
阿楨
專家估計,這還只是中央情報局「網戰」黑幕的冰山一角。截至2016年底,中央情報局直屬的網路情報中心擁有超過5000名員工,共設計超過1000個木馬、病毒和其他「武器化惡意代碼」。除了美國國家安全局、中央情報局,美軍網軍也在開發自己的網路武器。 2015年「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說,美國開發的網路武器多達2000種,是世上頭號網路武器大國。網路武器堪比核武器、生化武器,對全球基礎設施和各國正常生產、生活可能造成嚴重的破壞。美國大量開發網路武器的行為,引發網路軍備競賽,直接威脅全球網安。

圍堵大陸 美呼籲建第一島鏈電子監控網 2019/06/13 中時電子報

據《突發防務》(Breaking Defense)新聞網報導,華盛頓智庫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在其有關島鏈防線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在尋求遏制中共崛起的同時,美國的巨大優勢在於其龐大的亞洲盟友與戰略夥伴網絡,這些盟友與夥伴的軍事力量雖然不見得能夠阻擋共軍,但就算是極小的盟友也一樣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擔任如同前美國總統甘迺迪所形容「自由世界圍牆上的守望者」的角色,以雷達、無人機與遠程網絡來對中國大陸進行全面電子監控。
報導說,美國的新印度太平洋戰略將針對中國大陸不斷擴張的力量進行遏制,它鼓勵美國的盟友和夥伴要為自身的防禦做出更多努力。這些防禦內容包括陸軍與海軍陸戰隊提出的遠程反艦導彈、防空導彈與防空系統,部署於從日本到菲律賓、 馬來西亞的第一島鏈上,形成盟軍防禦線的強大支柱,有些東南亞國家或許無法負擔這些導彈的花費,但他們仍可以參與聯合電子監控作業來做出重要貢獻。
  相關新聞
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2019-06-12美軍打不贏中國 “可能是對手選擇時間和地點”被牽著鼻子走,五角大樓計畫發展用來突破中國的複雜防禦網路的武器和戰略是在浪費時間。
2019-06-15 07:20:35
阿楨
強說新冠是人造未奏效 美改控解放軍核武試爆?寰宇全視界2020-04-18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ueOa1O7OqU
2020-04-20 06:22:55
阿楨
美媒:“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招,被用在中國身上了 2020-04-22 觀察者網

  美國獨立新聞調查網站灰色地帶(Grayzone)20日揭露了保守派記者是如何與美國政府打配合,將空穴來風的陰謀論“合法化”的全過程。
  今年1月,某邊緣化美國右翼媒體報導稱“新冠病毒來自武漢病毒研究所”。這一文章問世後,立馬遭到科學家和主流媒體的反駁,這一陰謀論因此破產。
  然而,上述陰謀論卻在今年4月再次復活,並在美國主流媒體站穩腳跟。緊接著,美國主流媒體開始和特朗普政府打配合。從國務卿到國會議員,美國政客輪番上場,將這一陰謀論推銷給全世界。
  “灰色地帶”稱,這系列操作和當年小布希政府散播“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過程異曲同工。

張召忠:美違反國際法用集束炸彈 這是國家恐怖主義 2020-04-22 新浪軍事

  有人認為,像黑寡婦突擊隊和人體炸彈等都屬於恐怖主義,原因是他們對美國發動了炸彈襲擊。如果是發生在過去,這些人可能是抵禦外侮的民族英雄,或者是捨生忘死的愛國主義者。
  為什麼同樣的行為在今天卻變成恐怖主義者了呢?
  按照國際法基本原則,恐怖主義主要是指把無辜的平民百姓當作攻擊目標進行襲擊,或者針對軍民不分的目標進行襲擊,因為任何襲擊和武力行動都不能殃及普通老百姓。如果在襲擊中直接針對美國軍人,或者在襲擊中的直接目標是坦克、直升機和軍營這樣的純軍事目標,這樣的襲擊就不能算是恐怖主義。
  如果把這個也列為恐怖主義,我們怎麼理解美國動用武裝力量去佔領一個主權國家?怎麼理解美軍在戰爭中使用國際法明令禁止使用的集束炸彈附帶損傷那些無辜的平民百姓?怎麼理解海灣戰爭中在阿米尼亞防空洞中死去的數百名普通市民和兒童?
  難道這不是國家恐怖主義、軍事恐怖主義嗎?如果強權政治被認為是合法的,弱肉強食者的反抗都是恐怖主義,如果這樣的輿論成為時代主流,總有一天世界各國都會飽受國際恐怖主義之苦。
2020-04-23 08:38:33
阿楨
被控性侵未成年少女2、30次!美淫魔女友疑淪強姦犯 2020/07/07 中時

隨著前女友麥克絲威爾(Ghislaine Maxwell)被捕,已故美國億萬富豪艾普斯坦性販運未成年少女案件再度受到關注,不過麥克絲威爾不只是誘騙少女做情色按摩的「老鴇」,還有可能是性侵犯,有受害女性出面指控,遭到她性侵多達20至30次。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匿名受害女性接受美國福斯新聞(Fox News)專訪時,指控麥克絲威爾是一名強姦犯,曾遭她性侵20至30次。
女子表示,當時是1991年,她只有14歲,她被麥克絲威爾性侵超過20或30次,「她摧毀了本該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當時還只是青少年,還是啦啦隊員。」
她描述麥克絲威爾就和艾普斯坦一樣「邪惡」,用禮物攏絡她,教她如何對男性及她進行性行為,還指出麥克絲威爾對許多女孩做了一樣的事。
除此之外,該名受害女性稱,16歲時因懷上艾普斯坦的孩子而墮胎,她說除了艾普斯坦,當時沒有和其他人在一起過,這件事對她及家人造成很大影響。
受害女甚至指出,當年她曾威脅要揭發一切事情,卻遭到麥克絲威爾及其他人「輪姦」,最後她一絲不掛地被丟在爺爺家花園,一名男子還拿槍指著她警告,下次就不會這麼幸運「活著回來」。
艾普斯坦被控於1990年代至2000年初期性販運未成年少女,要求少女提供性服務、甚至培育性奴,麥克絲威爾及艾普斯坦的公司員工則協助物色、介紹少女入門,受害女性多達十多人,部分少女不只被迫和艾普斯坦性交,甚至還要為艾普斯坦的政商友人提供性服務,其中英國安德魯王子(Prince Andrew)就被控至少3次和未成年少女發生性關係。艾普斯坦於2019年7月被捕,不過一個月後就在等待判決期間於獄中自縊,麥克絲威爾則在日前被捕。
  相關新聞
房思琪翻版?衛生局女雇員墜樓身亡 手機解密內充滿男方滿滿愛的留言 2020/07/06 中時

新北市衛生局30歲林姓女雇員3日晚從辦公室大樓墜樓身亡,檢警雖排除他殺,但林女死前在臉書留下千字文,自揭遭某物理治療機構廖姓執行長性侵,警方為釐清案情,除取回林女手機還原2人通訊軟體對話,6日也傳喚衛生局與林女較熟悉的同事,但都對佐證性侵並無明顯進展。
經警方訪談,衛生局係先接獲檢舉函,內容指控林女與已婚同事不當交往,且不是初犯,有與廖姓執行長的前例可證。
2020-07-07 09:49:04
阿楨
越戰下重手 催乳劑讓女兵生不如死 2019/07/20李珮雲

綜觀世界近代戰爭史,打仗不再只是男人的事,女人甚至成了其中要角。在1955年至1975年間,善於打遊擊戰的越南,讓美國大兵恨之入骨,尤其是越南女兵的驍勇善戰,即便被俘虜了,往往寧死不屈,不願意透露出美軍想要的情報。對此,美軍甚至特別研發了「空孕催乳劑」專門「逼供」這些女戰俘,讓她們生不如死。
這種催乳劑也叫做媚藥,最早時產於美國,是高級舞廳和妓院等地方必備物品。它能讓越南女兵的身體在短時間內產生性亢奮,瞬間成為瘋狂蕩婦,讓她們情緒失控、受盡蹂躪,並透過不斷誘導說出越軍重要情報,而且這種藥副作用極大,能大大的摧殘受害者的身體和精神。在這場越南戰爭中,催乳劑無疑成了美軍最有效的秘密武器。
然而美軍這樣的作法卻是非常不人道,在當時的國際社會投下震撼彈,不少國家發出強烈譴責,哪怕美軍最後因為侵略行動失敗退出戰場,但早已在越南女兵身上留下難以抹滅的陰影,至今想來仍會怕。
  回應
胡說八道,內容農場(content farm)「每日頭條」的文章也敢拿來當新聞放
臺灣有那麼一小撮人,連美日都承認他們曾幹的惡事,但這些一小撮臺灣人就是要替美日美化,還要煽動仇中反中,捏造一大堆謊言醜化中華民族。
2020-07-07 09:51:13
阿楨
美軍在太平洋製造嚴重污染 中方:讓人感到憤怒

  2020-10-14,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近期,美國高官不斷批評中方在環境保護上的政策和做法。但據報導。近日英國記者米切爾出版的新書《毒害太平洋》披露了美軍在太平洋製造嚴重污染的情況,書中提及美軍數十年來在太平洋各島造成嚴重污染,污染源包括放射性廢料、神經性毒劑和橙色落葉劑等化學武器。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表示,我注意到有關報導,書中披露的一個案例顯示,一名駐關島美軍士兵在執行噴灑橙色落葉劑命令後皮膚發炎,後來他患上了帕金森綜合征和缺血性心臟病,他的女兒也患上癌症。他們的遭遇讓人同情,那些受到美軍造成的污染毒害的太平洋島國人民的境況也讓人感到憤怒。廣闊的太平洋應該成為這一地區人民健康生活的福地,不應成為美軍的毒劑試驗場和廢料垃圾場。
  然而,傷心的又何止是太平洋?美國在信口雌黃污蔑抹黑別國之前,最好自己先照照鏡子。美國推卸環保責任、破壞全球生態環境的劣跡不勝枚舉。美國至今未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不批准《京都議定書》, 退出《巴黎協定》,否認自身約束性量化減排任務;不批准《巴塞爾公約》,為全球塑膠垃圾等治理進程設置障礙,將大量廢棄垃圾轉移至發展中國家,給當地和全球環境帶來了極大危害。此外,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擁有化學武器庫存的國家,多次推遲化武銷毀時間,消極履行自身義務,成為建立“無化武世界”的最大障礙。美方應給國際社會一個交代!
2020-10-15 08:27:22
阿楨
拉全世界下水,日本還真要幹! 2020-10-19 環球時報

  130多萬噸核廢水,2022年起向太平洋排放,持續長達30年。最早本月27日,日本政府就將敲定這項有關福島核廢水排放入海的政策。
  這次,在核廢水問題上撒謊成性的日本政府東電公司聲稱“別無選擇”,說它已經努力拿出“傷害性最小”的方案。
  核廢水問題始自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冷卻系統受損。為控制反應堆溫度,每天注入大量的冷卻水。
  最初幾年,每天產生核廢水四五百噸,去年降到170噸,到今年9月總量達123萬噸。但最近,東電拉響警報:核廢水罐已經多達1044個,廠區可用儲存空間2022年夏天就將用盡。
  共同社說,有關福島核廢水處理方案的討論2013年就開始了。7年間,至少出過5種方案,包括埋入地下、蒸發後排入大氣等。但到了今年2月,日本已然明顯決定:排入海洋。
  過去幾年,不僅日本國內漁業組織,韓國等周邊國家和一些國際組織也都強烈反對日本這樣做。
  其實,早在2011年事故剛發生時,日本就通過矇騙等手段度過難關。
  一是,為了經濟利益,尤其擔心核電出口受到影響,一度故意掩蓋災難級別,本來是最高的7級,只報告說4級。
  二是事發之初,東電就曾直接將核廢水排入太平洋。
  日本政府至今仍在欺騙世界。
  一些專家研究2017年的福島核廢水時發現,處理過的污染水中不僅有氚,還有碳14、鈷60和鍶90等大量放射性物質殘留。
  當時就有不少人批評日本政府和東電除了聲稱達標,還聲稱先稀釋40倍後再排放,這是對自然環境影響最小的處理方式”。
  但連日本網友都說,這是糊弄鬼呢!就算再稀釋,不還是那麼多放射性物質進入大海嗎!
  福島未成年人甲狀腺癌發病率,高達日本平均的數十倍;福島海域銫-137濃度達正常值的1000倍,而且已在魚類體內富集;農作物等放射性物質也都嚴重超標。
  除了排入海洋,日本政府真的“別無選擇”了嗎?
  福島核電站周邊仍有大量可利用的土地。因為核輻射量很高,本來就不適合人居住。閒置也是閒置,滿可用作新的核廢水存儲點。二是加速研發新的核污染處理辦法。
  綠色和平組織去年就批評日本政府提出於成本考慮(20億至1800億美元),沒去開發清除放射性污染物氚的廢水處理技術,沒把目標放在保護整個太平洋生態的長遠目標上。
2020-10-20 09:44:39
阿楨
伊朗「核彈之父」遭遭以色列暗殺 伊朗誓言報復

伊朗科學家法克里薩德,2020-11-27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以東的阿布扎爾一帶遭到伏擊身亡。伊朗外交部長札里夫,認為是以色列「國家恐怖主義」的陰謀,並且誓言報復雪恨。《華盛頓郵報》指出,法克里薩德之死在川普執政的最後時光大幅加劇中東的緊張情勢,也對即將上任的拜登新政府帶來艱難挑戰。

10年暗殺5伊朗核科學家 以情報機構「摩薩德」執行任務像走街角 2020/11/28 中時

「摩薩德」(Mossad)全名為「情報和特殊使命局」(The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ce and Special Operations)。它是在1949年成立,負責從事情蒐,秘密與反恐等任務,而局長都直接向以色列總理報告。不過,以色列向來維持不評論類似指控的政策。而被伊朗指為共謀的美國,也否認相關指控。但長久以來,以色列誓言要摧毀伊朗核設施,並堅稱有權阻止德黑蘭成為核武大國,以捍衛自身安全。
2010年時,德黑蘭大學核子物理學家穆哈瑪迪(Masoud Ali Mohammadi)正要離開德黑蘭的住處時,綁在摩托車上的遙控炸彈引爆,他當場被炸死。同年稍後,另一名核科學家沙赫里亞(Majid Shahriar)在開車時,暗殺者趁著超車並行途中,把磁性炸彈安裝上車,順利執行了送他上西天的任務。
2011年時,伊朗核科學家里札內賈德(Darioush Rezaeinejad)被騎機車的槍手射殺。1年後,伊朗納坦茲(Natanz)鈾濃縮廠副廠長羅尚(Mostafa Ahmadi Roshan)在開著寶獅(標緻,Peugeot)405上班途中,遭磁性炸彈攻擊身亡。
美國總統川普對伊朗抱持極端鷹派的立場,今年1月下令,出動MQ-9「死神」(Reaper)無人機,擊殺伊朗革命衛隊精銳聖城部隊(Quds Force)指揮官蘇雷曼尼(Qassem Soleimani)。
  相關新聞
川普選後想打伊朗核設施 被驚人後果嚇到才沒動手
伊朗誓言報復後,全世界猶太人緊張,以官方稱不知道誰幹的。(回應:美以除非一直強大,不然以色列第二次會被屠的骨頭渣都不剩)
2020-11-30 09:52:09
阿楨
最愚蠢核武器:輻射範圍大於射程 對己方有致命傷害 2020-11-30 新浪軍事

  上世紀50年代末,隨著洛斯阿拉莫斯科學實驗室成功實現核彈小型化,可選10噸或20噸當量的W-54戰術核彈戰鬥部應用而生,極大促進了美軍戰術核武器的發展。
  W-54最著名的應用就是GAR-11(AIM-26A)“獵鷹”核空對空導彈,號稱一枚就能清除一片空域的蘇聯轟炸機。該戰鬥部的另一個應用與之相比則顯得籍籍無名,甚至被稱為冷戰中最愚蠢的核武器“大衛•克羅克特”戰術核無後坐力炮,50年代末被設計用於部署在西德邊境以及富爾達缺口,配合其他戰術核武器(核地雷、核火炮)抵禦華約裝甲洪流的突襲,除直接摧毀蘇聯坦克裝甲車輛外還能創建大片致命輻射區域,為北約軍隊留出足夠的動員時間。
  “大衛•克羅克特”核無後坐力炮被分成兩種型號,一種是輕型的120毫米M-28發射器,長度12.55米,重52.7千克。第二是是重型的155毫米M-29發射器,長2.49米,重168千克。M-28可由吉普車載發射,也可在地面用三腳架發射。M-29由M-113裝甲運兵車或卡車裝載運輸,然後被搬下架在三腳架上射擊。
  XM388核炮彈的發射操作類似於早期的步槍榴彈,將發射藥塞入炮管中,然後將擰入發射杆的XM388彈藥插入炮管,直到彈藥與炮口齊平。射擊時發射藥被點燃將彈藥推向目標,部分推進劑氣體則從炮管後部的噴嘴噴出抵消後坐力。炮管下方甚至還安裝有一門37毫米加農炮,被用於發射一枚貧鈾目標標記彈。
  “大衛•克羅克特”之所以被稱為最愚蠢的冷戰核武器,是因為雖然XM388核炮彈內置引爆計時器,可為射手提供300米的最小安全距離,但該炮精度相當差,並且20噸當量的W-54戰鬥部引爆後最致命的殺傷並不是其區區150米的衝擊波範圍,而是致命輻射,輻射範圍甚至大於武器自身的射程,會對射手產生致命的傷害。
  但即便是這樣一種殺敵1000自損800的核武器,也被美國大量生產了2100門,於1961年開始部署,直到1967年才從西德撤出。有意思的是西德時任國防部長弗朗茲•約瑟夫•施特勞斯是“大衛•克羅克特”核無後坐力炮最熱心的支持者之一,他認為僅一門“大衛•克羅克特”炮在威力上就相當於40-50門普通火炮的齊射,應該大力部署這種武器,將節約下來的資金投入其他方面。但由於這種核武器對射手過於危險,他的觀點在北約內部遭到強烈反對。
https://mil.news.sina.com.cn/history/2020-11-30/doc-iiznctke3975742.shtml
2020-12-01 08:42:14
阿楨
俄媒:“中國超級士兵”——美媒與CIA的聯手炒作?

今日俄羅斯2020-12-12日文章,美國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關於“中國超級士兵”的報導,證明美媒與中情局(CIA)的曖昧聯繫依舊
MSNBC記者肯•迪拉尼安日前稱,中國政府正在進行“超級士兵實驗”。迪拉尼安的報導顯然是基於即將離任的國家情報總監約翰•拉特克利夫在《華爾街日報》的專欄,稱中國是美國的“國家安全頭號威脅”。
2014年,迪拉尼安被網路媒體theIntercept爆出與CIA關係密切。此事導致他被《洛杉磯時報》除名。根據公開的CIA郵件,the Intercept調查發現,迪拉尼安經常在發表前將文章交給CIA審核,向CIA承諾正面報導,有時還按照對方要求改寫文章。
其實,CIA幾乎從一開始就與主要新聞人物建立了密切的工作關係。資深記者卡爾•伯恩斯坦在1977年發表的《中央情報局和美國媒體》一文就講述了此前幾十年400多名記者和媒體人如何與CIA合作。涉及的媒體包括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美國廣播公司(ABC)、全國廣播公司(NBC)、《時代》週刊、《新聞週刊》、路透社和《紐約時報》。某些情況下,相關記者甚至領取CIA的薪水;有些時候,他們出於對CIA和國家的忠誠,充當了“影響力代理人”的角色。
最近,筆者根據《資訊自由法》從CIA獲得一份詳細介紹其公共事務辦公室活動的檔。檔多次提到一些記者受邀到CIA總部等地參加特別簡報會。
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迪拉尼安的評論完全沒有與美軍自己的“超級士兵”專案進行比較,包括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2014年成立的生物技術辦公室。
也許更重要的是,這也使他能夠助長恐懼,為美媒不斷加大的中美相互猜疑和敵意推波助瀾。
2020-12-15 08:18:54
阿楨
新生兒畸形、癌症發病率攀升……美軍貧鈾彈留給伊拉克無窮遺患

伊朗新聞電視臺2020-12-14援引伊拉克消息報的報導說,伊拉克議會外事委員會顧問哈提夫•裡卡比透露,伊拉克政府計畫正式起訴美國政府,指控美國政府侵犯伊拉克主權,在平民區域使用國際上禁止的貧鈾彈。
美國此前已經承認,美軍曾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使用過貧鈾彈。早在2010年,就有外媒報導伊拉克想要針對貧鈾彈的使用對美國提起訴訟,不過後續沒有實質進展。
貧鈾彈:危害巨大 影響長期持續
貧鈾彈是指以含有鈾-238的硬質合金為主要原料製成的炸彈、炮彈或子彈。貧鈾彈在爆炸時產生的高溫可以使彈體發生塵化,變成細微顆粒隨空氣流動而四處飄散,散佈在空中或落在地面及河流,會被人大量吸收,對身體產生嚴重傷害。由於貧鈾的半衰期很長,因此貧鈾彈帶來的污染會長期破壞環境和人類的食物鏈。貧鈾彈輻射在人體內累積毒素,造成例如白血病、肝臟系統紊亂和癌症等疾病,患病人數會在10年到15年時達到高峰。
根據伊拉克官方的記錄,在1991年海灣戰爭之前,伊拉克人罹患癌症的比例是每10萬人中40人,到1995年,升高到每10萬人中800人,到了2005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每10萬人中至少1600人,並且上升的趨勢仍在繼續。
2020-12-20 09:36:07
阿楨
BBC涉華反智報導更新 又開始抹黑中國人工降雨了

  英國廣播公司(BBC)先是編造新疆不實報導;又主動挑事封禁中國媒體;後又再次因為“陰間濾鏡”醜化、抹黑武漢抗疫成就。
  走到人人喊打的地步後,BBC開始大搞反智反中。2021-02-18報導,中國當局多年來一直在進行天氣操縱專案……引起了鄰國的擔憂。不僅影響印度夏季季風,還偷竊鄰國降水。
  氣象專家張明英表示,人工降雨(雪)並不具備控制天氣的能力。
  在BBC評論區,網友戲稱按這種反智邏輯:貴國提倡的群體免疫,就是一起去死!
  相關新聞
美新研究稱「波灣戰爭症」不是衰變鈾武器引起 2021/02/18 中時
醫療快訊一項新研究指出,吸入貧鈾粉末不會有那麼複雜的結果,衰變鈾武器不是波灣戰爭症的主因,伊拉克當地的環境問題、沙林毒氣等化學製劑的比重更大。
  回應
從韓戰開始越戰灣戰至今還打化學細菌戰的美國巧妙地假罪以人。

英美雙標 像極了民進黨 2021/02/18 中時社論

英國關閉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在歐美國家船過水無痕,中國禁播BBC卻遭美英歐嚴詞譴責。BBC稱新疆存在「對在囚婦女的系統性強姦」,證據主要來自一名近年多次在西媒作證的「受害者」。當中國政府提出相反的證據時,BBC卻視若無睹,全不採信。
保障新聞與言論自由是普世價值,但雙重標準不是。如果一國政府一方面以言論自由苛求他國,說這是普世價值,另一方面自己卻打壓言論自由,說這是防衛民主,那就是不折不扣的雙重標準;如果進而把這種雙重標準視為理所當然,那就是偽善。英美和民進黨政府都犯了雙重標準的謬誤,不是習焉不察,而是政治鬥爭下蓄意為之。
  回應
中國不是民主自由國家,中媒在民主國家卻想自由報導?這是不公平競爭,不能讓中共得了便宜還賣乖!
你是歪理一大堆, 其實你本身就是雙重標準的典範, 真是猴子不知自己屁股紅.
英美台在人權上,也是蓄意為之的雙重標準!

臉書大戰澳媒 台灣看了能不怕嗎? 聯合報

澳洲眾議院2021-02-17通過新聞媒體交易法,以解決澳媒與谷歌、臉書等科技巨頭之間議價能力失衡的問題,沒想18日臉書上的澳洲媒體新聞全部消失...
  回應
台已控制臉書,怕啥?!
2021-02-19 09:19:04
阿楨
瘟疫哲學1
釋曰佛無分別心,眾生皆有佛性。老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病毒自然對人類也一視同仁,不分國族、政體,都會演化出肆孽之道。但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以2020肆孽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為例,由下列相關新聞資料可知,愈有正知(病毒的肆孽之道)正信(知恥近乎勇)正行(勇於普查隔離與接種疫苗)者,愈能違抗天孽,此乃真佛系防疫也。反之,愈是無知無恥(造謠信謠/國族歧視/政體鬥爭)無能(普查隔離與接種疫苗/很能歧視鬥爭)者,不查當沒事、一查嚇死人,此乃假佛系真自孽也。
    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相關新聞資料
  疫苗外交戰
全球疫苗接種即時動態(2021-11-30 )中國:24.9億劑(173.14劑/百人);印度:12.2億劑(87.78/百人);美國:4.5億劑135.12劑/百人)https://news.ifeng.com/c/special/85mhVvWS5i4
中國承諾2021年向外提供(援助+出口)20億劑疫苗(2021-11-25)已向106國和4國際組織提供超過18億劑居世界之首。2021-11-29承諾2022年將再向非提供10億劑(6億無償援助4億聯合生產) 中國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總部一期項目主體結構封頂。中國藥監局2021/12/09批准第1種新冠肺炎治療藥。學者:疫情讓中GDP超美時間提前到2025
  排除實驗室意外 世衛專家曝新冠病毒3大傳播途徑
世衛專家小組2021-02-09於武漢簡報新冠病毒起源初步調查,排除源於實驗室,較可能透過動物直接傳人、中間宿主傳人、冷凍食品傳人;沒證據顯示2019年12月之前病毒已在武漢廣泛傳播;還無法確定病毒的確切宿主是何種動物。團隊有以下幾項建議1:世界各地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資料庫的建立,將能更有效地追查來源。2會繼續追查武漢之外其他地方的早期病例。3:要研究其他國家可能的宿主動物。4:具體調查研究冷凍食品的傳染路徑。美質疑溯源報告,中籲美也邀世衛研究.《紐時》稱西方極力要求世衛赴華調查,如今調查結果給中國加分。溯源專家組:溯源將覆蓋全球 (回應:想快點找源頭應到歐美找!) 世衛2021-03-30公佈疫源調查報告:疫源來自蝙蝠而非實驗室,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不是新冠疫情疫源。 建議,在全球研究比華南海鮮市場要早病例的樣本,尋找病毒宿主的物種,瞭解病毒的冷鏈傳播過程。美國2021-05-26又炒作“中國實驗室洩漏新冠病毒” 中駐美使館:查美!徹查到底!外交部:請美同WHO聯合對美進行全面透明的調查(回應:要查美國病例/實驗室!) 世衛:病毒溯源被政治毒化.
…………..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850944
2021-12-13 07:04:26
阿楨
美國中情局:所謂“哈瓦那綜合征”非外國勢力所為 2022-01-20 參考消息

  據法新社華盛頓消息,多家美國媒體當地時間週三報導稱,美國中情局(CIA)認為,美國外交官出現原因不明的頭痛和噁心等症狀——即所謂的“哈瓦那綜合征”——並非某個外國勢力發起的全球運動所致。
  據報導,“哈瓦那綜合征”事件2016年首次出現在古巴首都,當時美國和加拿大官員自稱聽到尖銳的聲音,然後出現了嚴重的頭痛和噁心症狀,而且可能遭受了腦損傷。
  此後,美國外交和情報官員在澳大利亞、奧地利、哥倫比亞、德國和俄羅斯等國也遭遇了類似經歷。
  相關新聞
美國CIA間諜正在被俄羅斯“秘密武器”攻擊嗎?
美駐華外交官疑似腦損傷 稱醫學指征與“聲波攻擊”類似
疑似“聲波襲擊”再引美國憂慮 或撤離數名外交人員
冷戰回聲:科技諜報、經濟戰與蘇聯解體

神秘「哈瓦那症候群」 美最新解密報告 兇手竟然是「他」...... 2021.10.01 新頭殼

2016 年底,美國國務院駐古巴人員出現一連串無法解釋的醫學症狀,包括頭痛、頭暈、無力、認知困難和嚴重程度不一的記憶喪失等,稱之為「哈瓦那症候群」(Havana Syndrome),當時川普政府認為,這是古巴政府使用某種「秘密武器」所導致。根據美國務院最新解密報告指出,「哈瓦那症候群」極有可能因蟋蟀和精神錯亂引發。

最新研究發現超聲波可用於治療精神疾病 2022-01-18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期,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經顱超聲刺激(TUS)有助於治療精神疾病。
  一項針對獼猴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大腦哪些組織支援信度分配過程,並首次揭示了低強度經顱超聲刺激如何調節與這些信度分配過程相關的大腦活動和行為。雖然目前該研究結論是基於動物模型得出的,但是一系列研究和應用低強度經顱超聲刺激,未來有一天可能會投入臨床研究中,用於解決觀察到適應性不良的精神疾病。
2022-01-21 07:24:32
阿楨
生物實驗室,美國欠世界一個交代 2022-03-11 環球時報社評

俄羅斯國防部2022-03-10公佈了從烏克蘭生物實驗室人員那裡獲取的檔,揭露美國及其北約盟友在烏克蘭開展的生化武器研究,其中包括研究“通過候鳥傳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以及“能夠從蝙蝠傳播給人類的細菌和病毒等病原體”等多個項目。俄方還表示,獲取的材料顯示大量屬於斯拉夫族群的血清樣本已被轉移,美在烏生物計畫與日軍731部隊所為類似。這些材料被俄羅斯在網上予以公開,供全球免費下載。
美方的反應頗有些顧左右而言他。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連發8條推文指責俄羅斯在散佈“虛假資訊”,但回避了對美國在烏克蘭生物實驗室的任何提及。她還聲稱俄羅斯可能正在為在烏克蘭使用化學或生化武器做準備,卻仍然沒有任何材料佐證,這樣的指責不僅對澄清世人的懷疑毫無助益,反而讓美方的回應顯得更加蒼白無力,而且邏輯混亂。
倒是美國國務院的三號人物、副國務卿紐蘭不小心說了句實話——她在美國國會參議院聽證會上承認,烏克蘭有“生物研究設施”,而且美方正同烏方合作,防止那些“研究材料”落入俄羅斯軍隊手中。
這些自相矛盾的說法進一步加深了世界對美國的疑問:美國到底在烏克蘭有沒有生物實驗室?為什麼2月24日俄烏爆發衝突當天就急急忙忙銷毀材料?這些實驗室是在進行科學研究還是致力於將科學研究武器化?美國在全球有336個生物實驗室,它們與五角大樓都是什麼關係?美國如何確保這些生物實驗室的安全?為什麼美國20多年來一直獨家阻撓建立《禁止生化武器公約》核查機制,它在擔心什麼?德特裡克堡生物實驗室與新冠肺炎大流行究竟有怎樣的關聯?
生物軍事活動非同小可,國際社會對美國的質疑是合理、正當的。二戰結束後美國花25萬日元獲得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隊細菌戰的資料資料,卻從未公開這些資料的用途。近30年來,美國境內P4實驗室的數量增加750%,隨之而來的病毒洩漏風險也不斷增多。也正是因為美國國內的反對聲日益高漲,它才選擇將大量實驗室建於境外。然而這些年來,在烏克蘭、韓國、哈薩克斯坦、格魯吉亞等國都出現了與美軍生物實驗室相關的病毒洩漏導致人員傷亡事件,相關國家裡出現的憤怒抗議也一再被美國強勢的輿論操縱力量輕輕捏碎。
  相關新聞
聯合國安理會討論烏克蘭生化武器
2022-03-12 07:13:21
阿楨
金磚擴11國納阿根廷、埃及、埃塞、伊朗、沙特、阿聯等6國,最大輸家是印度。
習近平:100億美元專項資金,落實全球發展倡議(中已成立40億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
金磚峰會討論共同支付、單一貨幣(回應:去美元化抗美元霸權)
  相關新聞資料
華為發佈Mate60手機,聯手中芯造出7奈米麒麟9000s+5G 晶片。(回應:2018年美中貿易戰/科技戰、2022俄烏戰爭,美帝皆小敗。)

日本核汙水2023-08-24起排海將持續30年,中全面暫停進口日水產,韓台噤聲,日考慮向WTO提貿易訴訟 (回應:中沿海核電廠多在排核廢水! 中排的是核電廠冷卻廢水,日排的是核災污染水!惡人先告狀,果然是賤種台巴子的主子,都說要告到WTO,告一個我看啊,笑死!)
為什沒人能阻止日排核污水?(回應: 日本作孽,西方縱容,全人類遭殃!)
誰在炒作只有中反日排核污水?(回應:精日!)
誰在給日本排放核污水洗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fCoTKuS4xU (回應:日本政府的公關費+美國之音!)
謝長廷稱微量輻射有益人體 核能學者:護航日本鬼話連篇(回應:謝助日代表!)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署長:未替日本背書,專家小組有異音,日本ALPS核廢(污!)水處理系統的氚影響雖小,重點不在於氚,而是包含其他不穩定的核種,高達60多種,例如碘-131、銫-137等,會產生高能粒子射線破壞細胞改變DNA結構!東電認了66%儲存核污水放射物超標,未考慮過其他方案。
福島之殤https://youtu.be/nlCvilpFtm4
日水産出口(1兆日元中港佔4成)量價同步重挫3~5成。岸田内閣支持率跌至26%。
政協周小平提案,將福島改稱「輻島」,暫停陸客赴日。反日潮再現!赴日旅遊湧現退團,日貨和服浮世繪全遭殃!
別囤鹽啦!河南:岩鹽儲量夠全國吃3.3萬年(回應:河南好霸氣!)
中國核動力潛艇在臺附近發生事故?(回應:反華帳號謠傳!)
2023-09-02 08:19:24
阿楨
商譽受損 豹2坦克令萊茵金屬傷透腦筋

據德國經濟新聞2023-08-27報導,萊茵金屬在烏克蘭戰爭豹2表現而蒙受虧損,這跟德國能源嚴重匱乏導致工業製造能力下滑有關。據歐亞時報報導,早在2016年11月,在敘利亞北方的大城阿勒波,土耳其10輛豹2A4坦克被摧毀。

俄「死亡收割者」卡- 52重創烏軍豹-2坦克

豹2坦克被輕易消滅,西方先進武器神話破滅? 2023-06-11

早在3月,俄兵已經收到了詳細的“打豹指南”。此外,俄軍布下大量的地雷、破壞後方橋樑和道路,都可以限制豹2的機動範圍。遭到了俄軍武裝直升機、火炮和反坦克導彈集中火力的射擊。
“俄羅斯對付坦克的手段很多,除了傳統的坦克、反坦克導彈、遠端火炮,還有無人機、巡飛彈(即自殺無人機)。無論坦克多麼堅固,都無法僅靠自己去抵擋精確、密集火力的洗禮。”
從戰場上的事實可以看出,神話豹2等西方先進武器的觀念,其實是完全站不住腳的。烏軍的頹勢,是不可能寄希望於一兩件先進武器來挽回的。宋忠平說。
  相關新聞資料
盟國提供50-60架F-16,但烏要160架。
來不及等到F-16!烏教練機空中相撞3死
美軍9月中旬向烏交付10輛M1坦克+貧鈾彈
  回應
無底洞!美國跟北約打算還要填多久?
以前哪一種武器援助不是說能扭轉戰局?結果就是不斷死傷,北約就希望能戰鬥到只剩司機自己。
10輛坦克不夠塞牙縫的,還指望靠它們包打天下?可笑
美國提供貧鈾彈給烏克蘭,和默許日本排放核污染水是一脈相承的做法,美國就是反人類的政權。
2023-09-03 08:44:27
阿楨
中俄又說中!這大咖爆猛料 美在世界各地建立生物武器實驗室2024/03/28 中時

烏俄戰爭爆發以來,中俄時不時拋出美國全球生物實驗室的敘事,但多被西方媒體定調為信息戰、假信息,本週二(26日)前美國民主黨全國副主委加巴德(Tulsi Gabbard)接受前《福斯新聞》(Fox News)王牌主播卡爾森(Tucker Carlson)於社群媒體X平台上主持的自媒體節目訪談,在影片42分時,她談到新冠肺炎(COVID)或者病毒B(簡單帶過)特別點出美國於烏克蘭以及其他國家的建立的生物實驗室,全額由美國國防部資助,而且在研究生物武器,回憶談到這件事情時,她隨即遭到參議員大喊「叛國」打斷。
2022年3月19日,中國大陸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18日在安理會審議烏克蘭生物安全問題時發言,認為相關當事方應當對存在的疑問予以回應,作出澄清,打消國際社會的疑慮,隨著烏俄戰爭的推展,俄羅斯核生化軍司令基里洛夫(Igor Kirillov)也多次公布自馬立波(Mariupol)烏克蘭生物實驗室繳獲的資料,上報聯合國,但始終被西方媒體以及所謂的事實查核中心定調為——信息戰。
加巴德已經於2022年退出民主黨,現為無黨籍人士,他在與卡爾森的訪談節目中談到眾議院議事期間,當她談到美國於烏克蘭以及其他國家的建立的生物實驗室,全額由美國國防部資助時,以及新冠肺炎(COVID)或者病毒B時,遭到共和黨議參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砲轟打斷:「妳這是背叛/叛國行為(Treacherous)。」
加巴德向卡爾森澄清,他之所以會談到這件事,是因為擔心烏俄戰火恐會導致烏克蘭生物實驗室「外洩」(Unleashed),如此一來對人類可能會造成威脅。
卡爾森隨即反問:「妳不是揣測用猜的吧?當時的議事嗯,所以羅姆尼包含美國國務次卿盧嵐(Victoria Nuland)都在議事攝影機面前,」
加巴德一邊點頭一邊講說:「(美國)國防部網站都有寫,而且詳述了美國是如何成立這些生物實驗室的歷史。」引來卡爾森爆笑,加巴德接著講出:「而且不只烏克蘭,還包含在很多其他國家。」
卡爾森隨即附和:「因為在外國搞,就符合美國法規了(譯注:美國禁止在國內成立生物實驗室),然後他們顯然都在研究生物武器。」
  回應
哈哈,當初就說新冠是美國製造還沒人信,現在瞎眼綠要不要開始攻擊他說他是共諜??!!
2024-03-29 02:11:00
阿楨
中科院成功研製CL-20「炸藥之王」 我各型飛彈破壞力大幅升級 2024/07/05 中時

國防武器研發又有重大成效。中科院秘密研發有「炸藥之王」之稱CL-20型高能火炸藥有重大成果。這款炸藥威力是傳統TNT炸藥的10到100倍。實際上中科院在108年就已公告完成技術開發及製程專利,但都秘而不宣。據傳目前已完成「公斤級」以上的成果,未來應用在國造各型飛彈上,將可大幅增強破壞力,成為對解放軍的新威脅。
  回應
問題是中科院製程的成本能不壓下來
1980年代,老美最早開發出這種炸藥,但生產單價太高。後來,2010年左右,老共用了和老美不同的方法,價格卻十分低廉,大量列裝。

六硝基六氮雜三環十二烷二酮--維基百科
六硝基六氮雜三環十二烷二酮,簡稱HHTDD,是一種威力巨大但對濕氣極敏感的炸藥。它本質上與環狀硝胺籠狀化合物,例如六硝基六氮雜異伍茲烷(CL-20)類似。它爆炸力巨大,爆速甚至超過著名的CL-20。它即使在痕量水存在下也能快速分解,使得實際應用的可能性很低。
2024-07-06 02:48:0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