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22 09:38:07| 人氣3,643| 回應39 | 上一篇 | 下一篇

《海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從紀錄片《海權》(人類與海洋之間的關係共10片VCD)的片尾(介紹日本研究船的海底地震研究)看起,可能真以為是日本NHK製作的,但從片頭看起便可知是美國觀點之片(冷戰結束:蘇聯海軍瓦解,美軍大勝,但東亞經濟的興起造成了美國海港航運和本土產業之衰落。)(另參本館:中國造  中國 《海權 《國家海上利益論》 《臺灣生存與海權發展》 《海權》  )

《海權》(人類與海洋之間的關係共10片VCD)

全球有超過75%的人口居住在距離大洋不超過50哩的區域。海水的如何運用,它們提供給人類什樣的資源以及誰能掌握與控制這片廣大的海洋都決定了人類的未來。
       本節目以透徹而又令人驚歎的洞察力來分析人類與海洋之間的關係。人類仰賴海洋所提供的食物、能源以及天然物資來維持與進化,一旦失去了海洋,人類的一切活動便宣告停止。本節目便海的觀點探討這個世界同時告訴我們海權是如何控製與影響當代社會的經濟、科技、政治以及國家安全。除此之外,這個節目也從歷史的觀點來探討,海軍的演變發展及數千年各國如何憑藉海上貿易而興衰起落。
      "海權"此部影片的拍攝範圍涵蓋全球,它探討構成現代海權的各項要項;海上防備、海上貿易、海底礦藏、海中生態、海洋研究以及海事法,在人類的歷史中,有關海洋的研究和知識一直是權力的象徵。能夠掌握最佳資訊的國家便能掌控海洋,一旦掌控了大海,便可獲得通達亞洲國家的捷徑或是獲取大量的新海底礦藏。
在節目的最後將會探討人類對於海洋新資訊的持續搜索,以及這些新資訊的搜索將如何影響21世紀的"海權"

以下補貼:海戰電影/海戰史/福克蘭海戰/海權論/海洋學/海洋研究等網文:

海戰電影

1.美、英、法、德等國合拍的:《最長的一天》
2.美日合拍《虎、虎、虎》《中途島》
3.美國:《珍珠港》《緊急下潛》《諾曼底》《麥克阿瑟》
4.日本:《日本海大海戰》、《啊!海軍》、《山本五十六》(部分)
5.中國:《海鷹》《南海風雲》

海戰sea warfare

  海軍兵力在海洋進行的戰役和戰鬥。通常由海軍諸兵種協同進行,有時也可由海軍某一兵種單獨進行。海戰的基本類型是海上進攻戰和海上防禦戰。作戰樣式有:海上機動編隊的進攻戰和防禦戰,潛艇戰和反潛戰,海上封鎖戰和反封鎖戰,海上破交戰和保交戰等。其基本目的是消滅敵方海軍兵力,奪取制海權。重要海戰的勝負,對某一海洋戰區戰局的轉變,甚至對戰爭的進程産生重要的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艦船動力及武器裝備的發展,海戰經曆了槳船時代、帆船時代和蒸汽艦時代,由使用冷兵器的撞擊戰和接舷戰發展到使用火炮、魚雷、深水炸彈和導彈武器進行海戰;由單兵種作戰發展到諸兵種協同作戰。
  20世紀50年代以來,海軍裝備了導彈武器,艦艇采用了新型的常規動力和核動力,飛機采用了噴氣動力和垂直/短距起落技術,出現了全球海洋衛星監視系統和遠距離的探測設備,指揮、操縱和武器控制日益自動化。現代條件下的海戰在戰術上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戰役和戰鬥的突然性和速決性空前增大。隨著導彈、核武器的發展,水面艦艇、潛艇、海軍航空兵等裝備的不斷更新,防潛、防空兵力的加強,海戰將會繼續出現新的內容。
  地中海周圍沿岸的土地被羅馬完全控制後,這個地區對戰船的需求便大爲減退,因爲沒有其他海軍勢力引發軍事競賽,而海盜也被消滅。隨著西羅馬帝國的崩潰,新的文明很快地從帝國的廢墟中湧現,海盜也重新出現在這個地區,爲了抵抗入侵、籌劃軍事力量和保護海上貿易路線,戰船的需求又重新出現。
http://baike.baidu.com/view/135540.html?tp=0_11

英阿福克蘭群島戰爭的啟示

前  言
1982年的英阿福克蘭群島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大規模的海洋武力衝突,其作戰過程,不僅包括戰略運作,也涵蓋了海島攻防作戰的典型過程(海域封鎖反封鎖、制空制海爭奪、登陸與反登陸、地面決戰與貫穿全程的電子戰、情報戰)。此次戰爭不僅是精密新武器的試驗場,也為海島三軍聯合攻防作戰提供了典型,雖距今已有十餘載之久,仍可資我建軍備戰參考。
戰爭緣起
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位於南大西洋,距阿根廷約300浬,為南太平洋與南大西洋之交通孔道(見圖一),群島由兩百多個大小島嶼所組成。
該群島為英國船長戴維斯於1952年所發現,1690年英國船長斯特朗登陸後命名為福克蘭,後來一度被法國佔領,並轉售給西班牙。在殖民地爭奪戰爭中,英國擊潰西班牙艦隊後,又重獲該群島主權。1816年阿根廷獨立時,將之劃入版圖,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Malvinas Islands),並於1828年設省,翌年英國向阿根廷提出「福克蘭係英國人所發現,其主權應屬英國」之照會,自1833年起,福克蘭遂由英國正式統治達一百五十餘年之久。惟阿根廷仍始終堅持擁有福克蘭的主權,故爭端一直存在。1964年及1965年,聯合國為此曾兩度開會決議,要求兩國以談判解決爭端,但均無結果,英阿雙方遂積怨日深。
這次爭端的導火線,始於1982年3月10日約有四十餘名阿根廷工人登上南喬治亞島,拆除島上鯨魚加工廠,並插上阿根廷國旗。英國提出抗議,阿根廷以「福克蘭原屬阿根廷領土,阿根廷將盡一切措施保護該島及島上的人民」悍然拒絕,且復於4月2日出兵佔領福克蘭,企圖造成既成事實,作為外交談判籌碼。
英國不甘示弱,於4月3日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派遣聯合特遣艦隊,於4月5日出發,駛往距英倫本土8,000浬之外的福克蘭海域,以武力收復失土,戰端於焉爆發。
福克蘭之地略形勢
位於南半球高緯度地帶的福克蘭,嚴寒多風,每年5~6月之氣溫在零度左右,又因位居南大西洋海流與南極寒流交會處,海浪洶湧,為世界有名的惡劣海域。加上瀕臨風暴頻仍的南極圈,受南極龐大冷氣團影響,一年四季有250天均為雨雪雲霧所籠罩。由二百多個大小島嶼所組成的福克蘭群島,主要島嶼有東、西福克蘭島、南喬治亞島和南三明治島,四個主要島嶼的總面積約為臺灣的4/9,東、西福克蘭之面積約為臺灣的1/3。島上居民多為英國人,地形多山,地質以黑岩與珊瑚礁為主,土地貧瘠,資源貧乏,但可能蘊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參閱圖二)。
福克蘭主要島嶼之地形,在山系方面,東福克蘭島最高者為烏斯伯恩山(684公尺),威克罕姆山(575公尺)次之,兩山相連橫列於北岸達爾文港以東,聖卡羅斯灣沿岸則有百餘公尺高之山丘;西福克蘭島主要山脈為馬爾他山(669公尺)。在水系方面,僅東福克蘭島之穆瑞河較長(發源於烏斯伯恩山北麓,經肯特山東麓由威廉港入海),但無航行之利。在交通方面,僅史坦萊市有水泥路20公里,餘均為天晴可通汽車之小徑,小型機場有兩處,分別位於史坦萊市以東及鵝坪,可供航運裝卸之港口僅史坦萊港一處。可供登陸之灘頭包括:
一、史坦萊港地區。
二、游冉尼灣地區。
三、牛灣地區。
四、低海灣地區。
五、聖卡羅斯灣地區。
六、北港地區(西福克蘭島)。
綜合地形特性而言,此次作戰的地面決勝區應在東福克蘭島,尤以聖卡羅斯港與史坦萊港方面為要。
雙方作戰準備
從英國決定以武力收復福克蘭到短兵相接的期間,美國和聯合國曾居間斡旋,但由於雙方堅持不讓,終歸失敗。雙方在此期間,均曾致力於政治、經濟和心理策略的運作,及軍事作戰準備,以期開創有利之局面。
一、在政治(外交)方面
1.英國
除了得到國內絕大多數人民的支持外,其首相柴契爾夫人將阿根廷入侵案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以10:1之數通過決議,要求阿根廷撤軍。同時又運用歐洲共同市場會員國的力量,集體譴責阿根廷,實施武器禁運和經濟制裁,更重要的,是得到美國允許其使用亞松森島基地及美國一再警告蘇俄不得干預的支持。

2.阿根廷
雖然得到國內人民、部分中南美洲國家組織及第三世界的支持,但這些國家國力不強,且各有其內部問題,只能口頭聲援而無力採取實際支援行動,加上蘇俄在美國一再警告下,亦未給予阿根廷有效支援,致使其實際上是孤立無援的。
二、在經濟方面
阿根廷的經濟本已面臨外債高築、通貨膨脹與失業率增加的危機,和英國發生衝突後,復遭歐洲共同市場與美國經濟制裁,更是雪上加霜,國民紛紛提領銀行存款,購買外幣、黃金,而政治穩定性與社會心理更隨之受到影響。
三、在心理方面
阿根廷宣布收復其所謂「馬爾維納斯群島」後,國內掀起一陣愛國團結狂潮,各地懸掛國旗,同聲歡慶。
英國方面,絕大多數國民認為福克蘭不守,實乃喪權辱國,因此同仇敵愾,對政府迅速動員收復失土之行動全力支持。
四、在軍事作戰整備方面
英國既決定以武力收復福克蘭,故在聯合特遣艦隊編成之同時,立即徵集商船(40~50艘)、民航機及生產設施,以供運兵與後勤補給之需。聯合特遣艦隊航行期間,登陸部隊在運兵船上訓練不輟,情報蒐集機構(包括人造衛星)則持續蒐集監控阿軍之部署,供作戰部署參考。相對的,阿軍的作戰準備並不積極。
雙方參戰兵力
一、海空軍:如附表一。
一、空軍
在數量上阿軍雖居優勢,但在飛機性能上英軍海獵鷹式戰鬥機可垂直起降,瞬間爬升能力極佳,且電子裝備與配備武器較優,但作戰半徑小且速度較慢。阿軍的法製幻象三式戰鬥機除不能垂直起降外,作戰半徑比海獵鷹式多出298浬,其他軍機之作戰半徑更超出此範圍,雖電子裝備及武器不如海獵鷹式,但用以攻擊英軍兩棲登陸船團及支援地面作戰均有餘裕;不過,由於福島機場簡陋,不能供噴射戰機起降,直接影響阿軍飛機滯空時間(如附表二)。
二、海軍
英國以兩艘航母為核心組成之聯合特遣艦隊,包括3艘核子潛艦、7艘護航飛彈驅逐艦、14艘巡防艦、制式與徵召艤裝的運兵艦及龐大的商船艤裝而成的後勤船團,其戰艦之數量不但較阿軍優勢,且性能亦凌駕阿軍甚多,確保福島周邊制海當無問題;不過,龐大的無武裝運兵船與後勤船團,卻很容易遭到阿軍現存海軍的攻擊而損失不貲。
三、地面部隊
阿根廷福克蘭守軍由孟寧德茲少將指揮,下轄3個步兵團(各有步兵營2)及陸戰旅1(3個營),並附105榴砲營3、155榴砲營1、戰搜連1及工兵、通信、勤務支援營各1,主力部署於東福克蘭島(如附表三及圖三)。英軍地面部隊由摩爾少將指揮,下轄步兵第5旅(傭兵營1、警衛營2)及陸戰第3旅(轄空降營2、陸戰旅3、戰搜連1、105榴砲營3及防空飛彈連,如附表四)。雙方地面部隊阿軍數量略佔優勢,但部隊素質(尤其是裝備和訓練)則是英軍較優。此外,英軍具有軍事衛星高空精密偵察能力,且可得到滯留敵後民眾情蒐之助。
雙方戰略構想與用兵指導研判
一、阿根廷
1.全般構想與指導
以固守福克蘭群島為目的,運用東、西福克蘭島現有部隊,加強工事,據守要點,並適時由本土增援兵力,在海、空軍支援下,行戰略持久,相機殲滅進犯之敵。為實現此一構想所採取之行動指導為:
A.固守東福克蘭島,以利政治談判。
B.構築防禦工事,據守要點。
C.確保福島及其與本土海域間之空優,並維護福島至本土間之海上與空中補給線。
D.以海、空軍支援福島守軍作戰。
E.動員本土後備部隊,增援福島作戰。
F.先行戰略持久,逐次消滅進犯敵軍,並相機轉移攻勢,擊滅登陸之敵。
2.地面作戰構想
以固守東福克蘭島為目的,置主力於史坦萊附近,以一部於鵝坪、達爾文與提爾港各地區構築工事,據守要點,逐次消耗英軍戰力,並適時以預備隊反擊,殲敵於肯特山周邊地區(阿軍守備部署如圖三)。
二、英國
1.全般構想與指導
以光復福克蘭群島為目的,組成聯合特遣部隊,向南大西洋進發。當有效兵力抵達時,即對福克蘭周邊海域實施封鎖,截斷阿軍交通線,孤立島上守軍。繼而先收復南喬治亞島,建立前進基地,再登陸東福克蘭島,擊滅所在阿軍或迫其撤離,以恢復福克蘭主權。為達此目的,所採取之行動指導為:
A.先遣核子動力潛艦進出福克蘭周邊海域,執行海上封鎖,並隨水面艦艇與艦隊航空部隊之到達,不斷加強之,以截斷阿軍之交通線。
B.協商美國同意,運用亞松森島海空基地,以利艦隊整補、集中與補給品運轉,及戰略轟炸。
C.編組特遣隊,先收復南喬治亞島,建立前進基地。
D.動員後備部隊,徵租商船,並改裝火神轟炸機供傳統轟炸之用。
E.以水面艦隊支援並掩護航母遂行空中作戰,爭取局部空優。
F.以水面艦艇與飛機實施反潛及護航作戰。
G.以火神轟炸機摧毀福島既設機場跑道,阻敵空中增援與補給。
H.以陸戰隊及空降部隊於東福克蘭島登陸(著陸),攻佔要點後消滅或迫降敵軍。
I.地面作戰構想
特遣部隊以收復福克蘭群島為目的,先以一部在西福克蘭島狐灣及東福克蘭島之達爾文港、史坦萊港各海域佯動,主力於聖卡羅斯港登(著)陸,建立灘頭陣地,並向內陸推進,採鉗形攻勢,分別奪取達爾文港及提爾港,及會師於肯特山,爾後適時投入預備隊奪取史坦萊港,殲滅所在敵軍,規復全島。
作戰經過概要
一、海戰
4月25日,雙方序戰揭開,阿軍老舊的美造聖菲他號潛艦,首被英軍反潛直升機以深水炸彈與飛機重創擱淺,艦上官兵投降。另一艘阿軍德造新式潛艦聖路易斯號,雖在戰爭期間曾進出英軍特遣部主力所在海域,被發現後發射魚雷攻擊英軍艦艇,卻因魚雷主射控儀故障、輔助射控儀接錯線而未命中目標。
5月2日,阿海軍兵分三路與英特遣艦隊遭遇,南面一股由巡洋艦貝爾格蘭諾將軍號率配備有飛魚飛彈的兩艘驅逐艦組成,北面一股則由航母與驅逐艦兩艘組成,並以三艘配備飛魚飛彈之砲艦居中策應。由於天候惡劣,飛機無法起飛,加上巡洋艦在接戰時被英軍核子潛艦擊沉,阿海軍遂向本土沿岸撤退,且自此以後即未再採取積極行動。
二、空戰
1.英軍
由火神轟炸機對福島轟炸揭開序幕,全期執行4次任務,3次針對福島機場跑道,但戰果不豐,且第3次因空中加油嘴折斷迫降巴西,第4次轟炸史坦萊港雷達站。海獵鷹式戰鬥機平均每日出動6~8架次,妥善率維持在八成以上,共擊落阿軍戰機31架(24架用響尾蛇飛彈,餘用30mm機砲)。此外,英軍的各式直升機,在反潛、機降、對地攻擊、對海攻擊與偵搜、連絡、後勤支援方面,均能發揮適切功能,對統合戰力發揮貢獻甚大。
2.阿軍
置重點於對英軍特遣艦隊空中攻擊,全期出動架次達445架次(以幻象機、天鷹戰機為主,超級軍旗機為輔),達成任務312架次,每架軍機每日出勤率為5.5次,共擊沉(毀)英驅逐艦2艘、巡防艦3艘及運輸艦7艘。不過其所付出之代價甚大,計損失天鷹戰機31架、幻象機26架、普卡拉式機23架、教練機5架、運輸機3架、輕型攻擊機3架、直升機18架。
三、地面作戰
英軍特遣部隊繼佔領南喬治亞島後,兵分三路向福克蘭島周邊海域接近。第一支隊由航母2艘與驅逐艦編成,由福克蘭島東方向雷夫利島開進,途中以海獵鷹式戰機向史坦萊港、達爾文港、鵝坪及狐灣等阿軍陣地攻擊。第二支隊由驅逐艦與巡防艦各一編成,向柏克萊海峽路易士港進行岸轟。第三支隊由兩棲攻擊艦2艘及坎培拉運兵船載運陸戰營與空降營各一,沿東福克蘭島北岸航向福克蘭海峽,於5月21日凌晨進入聖卡羅斯港外泊地準備突擊登陸。
5月21日凌晨3時,英軍陸戰隊第42營與空降第2營分向聖卡羅斯港「藍色」與「紅色」海灘突擊登陸,在4小時內全部登陸完畢(未經激戰),其餘登陸部隊(陸戰旅(欠)與空降第3營)亦於「綠色」海灘陸續登陸,至1030時止,英軍登陸兵力達2,500人,且部分砲兵與飛彈亦經由直升機吊運著陸,灘頭陣地建立積極展開。此際,阿軍在聖卡羅斯港之守軍僅有一個搜索排,將敵情上報後,雖判明該處為英軍主登陸所在,且曾企圖發起反擊,但道路一片泥濘,多數車輛深陷其中,人員精疲力竭,只好折返原配置地。只有空軍自21日1030時起,才在白天對英軍大舉炸射,曾擊沉英艦數艘;惟在英軍機、艦、彈整體防空火網對抗下,也損失不貲,阿地面守軍則始終未再嘗試進行反擊,使英軍得以在25日夜順利建立起154平方公里之灘頭陣地,及準備向內陸持續進攻。
英軍地面指揮官原本準備等待全部兵力登陸完畢後再向內陸推進,但5月26日卻得悉聯合國可能將討論停火問題,若不儘速解決戰局,一旦停火案通過,英軍勢將功虧一簣,於是,立即修正計畫,即以現有兵力向史坦萊港發動雙鉗攻勢。
英軍於26日依計畫發起攻擊,28日分別奪取道格拉斯、提爾港、達爾文港與鵝坪,其中以空降第2營利用長途夜行軍襲擊優勢阿軍奪取達爾文港與鵝坪最足稱道。30日,英軍繼續攻擊時,阿軍緊急調整部署(佈雷及以肯特山守軍向鵝坪增援),英軍得知「肯特山空虛」情報,遂以直升機空運陸戰第42營(欠1個連)奪取肯特山,阿軍向鵝坪增援之部隊折返,雙方於肯特山周邊激戰,英軍攻佔肯特山,且於6月2日完成會師(參閱圖四)。
6月8日,英軍投入步兵第5旅再向史坦萊港攻擊,阿軍並無積極之反擊,只有各守備據點各自為戰的抵抗,至13日夜攻陷阿軍最後一道防線(如圖五),被圍困在史坦萊港的阿軍投降。
雙方成敗因素
一、阿軍失利的原因
1.戰略情勢判斷錯誤
為化解經濟危機,誤判英國不致為了爭奪貧瘠的蕞爾小島,勞師動眾遠渡重洋用兵,且認為即使要動武,也須經其國會冗長討論,屆時阿軍必可以有充裕時間備戰,並高估其海空戰力足可和英軍一搏,加上以為美國及中南美諸國皆反對殖民主義,英阿一旦交戰,美必仗義助阿或採取中立;不料英美血濃於水,且美國為全球戰略利益計,調解不成而積極助英,中南美諸國受國力與政情所限,不能予阿實際幫助,蘇聯也顧忌美國而袖手旁觀,聯合國亦做成不利阿國決議,歐洲又應英國要求對阿實施經濟制裁,不但使阿國經濟雪上加霜,政局更加不穩,且對其購自歐洲的軍備維修受到不少影響,均為阿國始料不及。
2.戰場情報不靈
阿軍既知動武不可避免,卻未積極偵察掌握英國聯合特遣艦隊之動態,喪失先利。再者對福克蘭島上的地形亦未深入偵察研究,尤其未對英軍可能登陸灘頭及其爾後可能之行動作深入研究。更荒謬的是,居然運用滯留英人為阿國守軍發送電報,使其輕易的把軍情送給英軍。
3.部隊訓練不足
阿軍兵員為徵召入伍的新兵,訓練不精,且各級幹部毫無實戰經驗,空軍飛行員雖甚為英勇,但與英空戰纏鬥時技術仍不如英軍而被敵以30mm機砲擊落,亦是訓練不夠的佐證。
4.武器裝備陳舊且不妥善
阿軍之潛艦仍有二次大戰時期的老爺艦,新式潛艦不但主射控儀故障,輔助設備也因接錯線而不能發揮效能;戰機電子裝備和武器不如英軍;地面部隊沒有如英軍一般配備現代夜視裝具,防空雷達又易受反制。
5.地面作戰部署與指導不當
阿軍福克蘭守備之部署,既非灘岸決戰,亦非內陸決戰,對英軍極可能登陸之聖卡羅斯灣,僅配置一個排擔任警戒,所有主力集中在被沼澤地區分隔的史坦萊港,即使發現敵主力在該處登陸,亦難以適時反擊,事實亦證明其困難所在,且更大的錯誤,乃是在反擊行動受泥濘所困後,就未再尋求克服方法,任英軍從容的建立灘頭陣地,坐待英軍來攻,枉費空軍的英勇出擊。待鵝坪陷敵,要向該方面增援,肯特山空虛之弱點又恰被英軍逮個正著,肯特山激戰時,史坦萊港的主力又未適時增援擊滅尚未與地面攻擊主力會師的英空中機動陸戰營,一切都似乎在坐待英軍自行失敗。
6.戰備整備欠落實
如潛艦主射控儀故障,反擊部隊被泥濘所困及地面部隊補給不濟,食不果腹等,均為戰備整備欠落實,影響戰力發揮的具體例證。
7.海軍未發揮現存艦隊效能
海軍在5月2日首度接戰不利後,即退縮至本土沿海,未有積極行動,只有超級軍旗戰機擊沉雪菲爾號一事尚堪入目,但該次行動卻是由空軍策動的。假若海軍能以積極行動與空軍協同打擊英特遣艦隊,英軍之損失恐會相當可觀,甚至若能擊沉一、二艘運兵船,英軍地面攻勢是否會改觀也難以預料。或者可以盡全力突破封鎖,對福島守軍戰耗補充與士氣維持,均會有相當助益。
8.三軍各自為戰
海島防衛作戰欲期成功,三軍統合戰力發揮是不可或缺的要件,綜觀作戰全程,阿國陸海空三軍卻各自為戰,不敗也難。
二、英軍成功的原因
1.戰略指導與運作適切
A.以外交為前鋒,先爭取到國際(尤其是美國和歐洲共同市場)輿論與行動的支持,有效孤立阿根廷。
B.明示國家目標,凝聚全民同仇敵愾意識,一致支持政府以武力收復失土的行動。
2.動員迅速確實
阿軍佔領福克蘭後的3天(國會通過武力收復失土決議後2天),其特遣艦隊即已首途向南大西洋開進,其軍隊動員之迅速大出一般人之意料。另外由於其動員制度之完備與英人受愛國情操驅使之故,在極短時間內徵調商船四、五十艘及眾多民航貨機、直升機乃至生產、儲存設備,滿足人員裝備運輸與補給醫療所需,也是此次作戰成功的原因。
3.戰場情報靈活適切
除了具備軍事衛星偵察能力,得以先期瞭解福克蘭島地形與阿軍地面守備部署外,對阿軍動態亦能確實掌握,加上重視戰場偵搜作為(先期派遣特戰部隊滲入福島偵察阿軍據點配備及接戰前現地偵察)及滯留敵後英人主動蒐集提供阿軍情報,在對敵情充分瞭解狀況下,裨益正確決心下達甚多。
4.武器裝備精良妥善
英軍之各式武器裝備不僅新穎實用,且其妥善率甚佳,以飛機為例,其配備之武裝和電子裝備不但凌駕於阿軍,且出動率亦高出阿軍甚多,而地面部隊所配備的新式夜戰裝具,也都能發揮預期功能。
5.人員素質優良
英軍官兵不僅訓練有素,能耐勞苦,視死如歸,且其所具備之作戰經驗更非阿軍所能比擬,此乃英軍能夠以寡勝眾,且整個作戰過程順利得如同平時演習一般的主要因素。
6.部署與指導適切
A.登陸直前兵分三路以佯動眩惑阿軍。
B.選擇阿軍守備空虛,且為海空威脅最低之聖卡羅斯灣為主力,突擊登陸灘頭,為爾後作戰奠定勝利契機。
C.當機立斷,不待登陸部隊全部上岸而儘速向內陸展開攻勢,力求在聯合國討論停火決議前解決戰局。
D.乘肯特山空虛斷然遂行空中機動突擊作戰,且能依計畫於肯特山會師。
E.適時投入新銳部隊迅速攻克阿軍最後防線。
F.三軍統合戰力充分發揮。其中尤以登陸聖卡羅斯灣直後的防空作戰發揮得最淋漓盡致,且對登陸作戰最重要的制空權獲得具關鍵性影響。地面攻擊全程,除了艦砲密接支援外,各式直升機亦適時發揮偵搜、攻擊、運兵、吊掛等多種功能,而與地面部隊行動配合無間,且為現代陸空整體作戰創下先例。
本次戰爭給予吾人的啟示
史利芬曾說:「在一個會戰或戰役中,勝負雙方的行動對於最後的結果具有同樣貢獻。」克勞塞維茨則說:「兵術上經驗之重要,更勝過哲學上的真理。」拿破崙強調其靈感得自於對戰史的回憶,而德國鐵血宰相也說:「愚人說他從經驗中學習,我恰寧願利用別人的經驗。」
本次戰爭不論是成功或失敗的一方,都給我們留下極其珍貴的經驗啟示。
一、海島攻防以制空、制海為先決條件
空權發達之後,渡海作戰除了海優之外,空優更成為必備要件,相對的,空優、海優也成為海島防衛所應掌握的根本要件。例如,希特勒在席捲法國後,由於「不列顛戰役」並未擊滅英國空軍主力,只好將入侵英倫三島的意圖擱置泝,再如日本對太平洋的侵略,分別因珊瑚海、中途島及所羅門海之戰,海空戰鬥受挫而無力再事擴張,美國則因此兩次作戰之勝利,而得以轉守為攻,更由於菲律賓海之戰,海空戰力受創極嚴重,制空、制海完全喪失,而注定一敗塗地的命運沴。
又如,由於我在臺海戰役中以31:1痛創中共空軍,遂使中共從此不敢越雷池一步,奠定了我創造「臺灣奇蹟」的根基。福島戰爭,復又再為制空、制海對海島攻防作戰的重要性提供了確切的佐證。以上的歷史經驗,正提示我們,如果要維持臺海的和平安全,使中華民國能永續生存發展,非得維持臺海制空、制海優勢不可,換言之,海空戰力的精實,實乃當前建軍備戰無可取代的要務。
不過,制空能力的獲致,也不是僅賴空軍而已,就「不列顛戰役」觀之,德國空軍進入英倫完整的防空體系而尋求英國空軍決戰,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空軍戰力反而逐次耗損沊;就越戰經驗而言,美軍參戰飛機的損失,主要係受越共地面突擊或地面防空火力(含輕兵器)射擊所摧毀或擊落沝。就本次戰爭言,英軍僅只有極少數的戰機,卻依靠其艦隊與地面部隊的整體防空體系而使阿國空軍蒙受嚴重損失,且確保了其行動自由和戰力完整,相對的,英國在此戰中主要的損失亦來自阿根廷密集地面砲火,在在均證明完整的地(水)面防空體系,的確對局部空優之確保甚具價值;是故,強化國軍地(水)面防空能力,並予以有效整合,實為爭取制空與地面決戰行動自由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二、科技水準成為戰爭勝負的要件
運用既有的科技能力去改善既有武器裝備,或研發出新的武器裝備,用以提升部隊戰力,乃是極自然的事。近代科技水準日新月異,確使武器威力與軍備性能廣泛提升,軍隊之偵搜力、機動力、指通力、打擊力均會顯著提升,但對補充力之依賴更為殷切。此次戰爭,英國挾其科技優勢,所有的武器裝備不但多為自力生產的成品,而且性能比阿軍所用者優越(尤以電子戰為然);反觀阿軍之武器裝備則均仰賴外購,新舊參差不齊,不但性能不若英軍,且補給維修亦有缺陷,兩國科技水準的落差,對戰爭成敗的影響實不容忽視。
中共自1977年以來即將發展高科技列為國家戰備的重要指標,積極推行經濟與國防實用科技的發展,福島戰爭後,更置重點於學習西方科技沀,近幾年來,更年年增加國防預算,全面更新戰機、軍艦、飛彈及其他各式軍備,成果不容忽視。對此,前國防部長唐飛先生曾嚴肅的指出:「到公元2005年,我國可能會喪失臺海軍事上質的優勢……到2010年時,中共電子戰能力將超越國軍泞。」其意就在提示我們對國防科技發展切不容懈怠。不幸的是,有人認為:「這項評估不客觀,只是國防部用以爭取預算的手段而已泀。」其實料敵從寬、未雨綢繆絕對不會錯,可怕的是我們自我陶醉,事到臨頭再發覺危機的存在,那就悔之莫及了。
三、全民國防乃是國家安全的根基
參謀總長湯曜明一級上將說:「未來臺澎防衛作戰必然是『全民作戰』,假如任何一個決定不能獲得全民的支持,這個仗就不能打洰。」
福克蘭群島之戰,英國之所以獲致勝利成功,除了其三軍部隊將士用命,戰略戰術運用至當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全國人民不但異口同聲支持武力收復失土,而且以具體行動(立即接受商船、飛機、生產設備與倉儲設施徵集)來支援運兵、運補作業,使其聯合特遣艦隊的戰略戰術作為能夠完全實現的結果。
再看以色列在阿聯環伺下建國,以及數次以阿戰爭中,之所以能屢挫強敵,愈戰愈勇,其全民皆兵的國防政策,以及全民同仇敵愾團結一致,發揮國家整體力量,實為最根本的原因。
師克在和,不在天;天時地利不若人和。今天中共對我虎視眈眈,在中共龐大的武裝力量威脅下,我們要想維護中華民國的生存發展,永續過著民主、自由的生活,最根本之道,就在於臺澎金馬人民不分來臺先後,不分職業階層,不分宗教信仰,不分政黨團體,不分族群地域,大家團結在一起,凝聚「新臺灣人」的生命共同體,一致關心並支持國防政策,落實全民動員、全民作戰作為。
四、地面決勝乃是最後生死關鍵
翻開歷史,我們可發現海島防衛作戰戰火既已點燃,「拒敵彼岸、擊敵海上」固屬上策,惟我們所面對的是無所不用其極的中共,且我們限於整體財政經濟,海空軍整建也只能求其小而精,以質勝量,萬一我海空軍無法面面俱顧,抑或戰力有所不繼,敵登陸(空降)而揭開地面決戰之局,勢難避免,這也就是我們最後生死關鍵來臨之時。
就本次戰爭而言,阿軍地面指揮官應知英軍既然企圖以武力收復失土,則地面決戰勢不能免,而其首要之任務就是擊滅登陸(空降)之英軍地面部隊,確保福島(尤其是東福克蘭島)完整。既然如此,其達成任務之手段,就是詳為研判作戰地區特性與英軍可能行動,適切部署其部隊,乘英軍逐次投入兵力之際,迅速各個擊滅,方屬至當,惜其自始至終消極無為,自招覆滅,實值吾人引以為戒。
「拒敵彼岸,擊敵海上,毀敵水際,殲敵灘頭」,為國軍既訂之防衛作戰方針,若能以精實的全民國防嚇阻中共不敢稍越雷池,固然是我們至切的期盼,惟我雖不求戰,但「不放棄以武力解決臺灣問題」乃中共堅持之政策,戰火何時爆發,操之在敵。中共一旦執意興兵來犯,我當優先發揮海空戰力「拒敵彼岸、擊敵海上」,然而,也並非只靠海空拒敵,而放棄陸上固守殲敵,地面決戰乃是臺澎防衛不可避免的最後手段,為期地面決戰成功,則有賴平時確實的戰場經營與部隊演訓。國軍進行地面操演,乃是為臺澎防衛作萬全準備,絕非如同某學者斷章取義之批評,視之為無視現代海空威脅而執著於「古寧頭大捷」戰術思想泍;須知這乃是整體國防不可或缺的一環。
五、人員素質仍為左右戰局之關鍵
不論科技如何發達,武器裝備如何新穎,其功能之充分發揮,仍惟人員適切保養與操作是賴;有了最新式而妥善的裝備,若是指揮官之戰略戰術素養不足,缺乏旺盛企圖心,而官兵士氣低落,也等於沒有。從以阿戰爭觀之,以色列所用之裝備(尤其是戰車),型式老舊而性能也不如阿聯,但他們憑藉著旺盛企圖心及巧妙的戰術和戰鬥行動彌補其短處,亦能戰勝敵人。本次戰爭,英軍指揮官企圖心旺盛,適切的作戰指導,及官兵視死如歸與強健體魄、熟練戰技,充分發揮新式裝備效能,和阿軍指揮官的消極無為與士兵訓練不足,恰成一鮮明對比,戰爭勝負由此分野。以上事實在在證明左右戰局之關鍵,在優異的人員素質,而非全賴新穎精密武器。
提升人員素質的唯一途徑,就在於平時嚴格精實且逼真的教育訓練。以美軍為例,他們固然擁有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不過他們對教育訓練的重視程度,絕不亞於汰換老舊裝備。中共雖對其軍備現代化的努力不遺餘力,也同時把教育訓練提升到「戰略地位」,從學校教育到部隊訓練,絲毫不懈怠,尤其近年來對攻臺作戰之模擬訓練尤為積極。最近,共軍總參謀部更針對1999年軍事訓練,要求其部隊要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統攬,以提高作戰能力為目的,以普及及深化訓練改革成果為基礎,啟動「科技興訓工程」,全面展開科技大練兵泇。如果我們不能針對敵情勤訓精練,何能期待給予來犯之敵迎頭痛擊?
六、有準備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孫子曾說:「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阿根廷本身軍備不修,妄想英國不會為福克蘭群島千里動武,率爾兵佔領福克蘭群島,復又在英國決心動武收復失土時,仍未積極備戰,剛好與孫子給後人的教訓相違,兵敗國辱理所當然。
英國一向視軍事力量為政治影響力的工具,也是解決衝突的重要手段沰,而且認定擁有訓練嚴格、裝備精良及士氣高昂的軍隊,是遏止衝突及戰爭發生的重要因素泹,換言之,英國主張平時即應重視國防整備,且其整備範圍更擴及全民(由此次戰爭英國動員效率即可得知),故雖福克蘭群島距本土8,000浬之外,一旦決心用兵,立即能投入完整的戰力,復由戰爭過程中,英軍每能以寡擊眾,亦可顯現其平時訓練精實嚴格,其與孫子「恃吾有以待之」的戰爭原則,正好不謀而合。
英國當時的國防整備,除了針對冷戰時期隨時可能爆發的大戰外,尚須考量到海外屬地的防衛,此兩者對英倫本土均不致產生立判存亡的急迫性,但英國仍然不敢稍有鬆弛,否則何以能在阿根廷佔領福克蘭島第三天,其聯合特遣隊即可首航?而今,我們與中共雖隔著臺海天塹,但中共若要挑起戰火,預警極為短暫,當然我們的戰備警覺和水準所受的挑戰,絕非英國所能比擬,所以,我們切不可因久訓不戰而有疏忽。
結  論
福克蘭群島戰爭為典型的島嶼攻防作戰,這種狀況未來極可能發生在我們自己的身上,研究本戰役,我們不僅要學習英國精實國防戰備與戰場用兵的長處,更應以阿根廷戰敗的原因為戒,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參考書目
一、福克蘭大海戰,唐立民,昭文出版,民86年7月。
二、中外戰史,幼獅文化,民82年1月。
三、福島戰爭及其教訓,黎明文化,民73年11月。
四、福克蘭群島風雲,陳鈞,黎明文化,民74年7月。
註  釋
1.見「第二次大戰決定性會戰,不列顛之戰」,暨「失去的勝利 ── 曼斯坦回憶錄(上)」,均為鈕先鍾譯,星光出版,民83年12月。
2.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國防部史編局編譯出版,民37年8月,P361~P383。
3.失去的勝利(上),曼斯坦著,鈕先鍾譯,星光出版,民83年12月。
沝越戰之經驗教訓,耿若天,陸總部,民58年6月20日,P124。美軍參加越戰迄1968年10月止,共有343架飛機被越共地面武器或地面突擊所擊毀(落)。
4.青年日報,民88年4月30日第6版,「知彼知己洞察中共建軍思想轉變」。
5.青年日報,88年2月1日,國防部唐部長記者會談話。
6.中國時報,民88年5月6日,國防部長答覆立委質詢及資策會對此事之看法。
7.青年日報,民88年4月1日,總長湯一級上將在立法院之報告。
8.聯合報民意論壇,民88年5月1日。
9.青年日報,民88年1月8日。
10.二次大戰後之英國軍事思想,民79年5月,國防部史編局,P507。
11.英國陸軍作戰要綱,三軍大學譯印,民86年6月,P6,0107條。
http://www.cyut.edu.tw/~ycfann/war/faukland_2.doc 的 HTML 檔。

海權論

  馬漢( Alfred Thayer Marhan 1840-1914 ),爲海權論的創立者,美國卓越的海洋曆 史學家,一八五九年畢業于美國海軍軍官學校,一生從軍,最初擔任新港海軍學院曆史學與戰 略學的講師;一八八六年至一八八九年及一八九二年至一八九三年兩度出任該校校長;一八九八年擔任美西戰爭的指揮官;一八九九年代表美國出席海牙裁軍會議,但堅決反對裁軍;一九0二年至一九0三年被推爲美國曆史學會會長。一生致力于美國海權的建立而奉獻。馬氏著作甚多,有關海權的理論散見于其著作中,並未有專書。其中以一八九0年出版的『海權對一六六0--一七八三年曆史之影響』;一九一一年出版的『海軍戰略論』較著名。
  二、海權的六項基本要素:
  (一)位置: 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島嶼,靠近主要的貿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軍基地。例如英國以英吉利海峽和歐陸相隔,不僅有水爲屏障,且距歐陸近,因此英國不須維 持大陸軍,而可集中國力發展海權,以優勢的海軍來封鎖歐陸港口,並控制出入歐洲北部 的航線。與英國成強烈對比的是法國,他不僅要維持大陸軍,而其海軍也必須分駛大西洋 與地中海,因此在海權競爭中,法國對英國自然居于劣勢。
  (二)地形: 一國的海岸線是其邊界的一部份,凡是一個國家其疆界易于與外界接觸者,其人民便 較容易向外發展,與外面世界相交往。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遷,不願投 身海洋,如法國;反之,則逼使人民不得不討海維生,如荷蘭、葡萄牙。島國、半島國家 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發奮圖強,則必須重視海權的發展。
  (三)國土之大小: 馬氏認爲國土的大小必須與人口、資源及其他權力因素相配合。一個國家人口的總數 與海岸線總長度的比例,具極大重要性。否則廣大的領土可能反而成爲弱點。如面積太大 ,而人口與資源不成比例的國家,防守密度低,國家的危險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 所割裂,則更是一大弱點。以美國內戰時的南方爲例,以人口和資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積 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長的海岸線和太多的內陸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導致失敗。
  (四)人口數量: 人口數量和素質對海權均爲重要基礎,海權國家不僅應有相當數量的從事航業人口, 而其中直接參加海洋生活的人數更應站相當高度的比例。國家的平時航海事業(包括航運 和貿易)足以決定其海軍在戰爭中的持久力。英國即爲典型例證,他不僅是航海國家,而 且也是造船和貿易國家,擁有發展海權的必要人力與技術資源。
  (五)國民性: 國民對海上貿易的意願及航海生産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極重要。人人以向海洋尋求財富 爲榮,航海事業自然蓬勃。海商與海軍的結合,再加上殖民地的開拓,終使英國成爲海權 霸主。
  (六)政府的政策: 政府必須明智而堅毅,始能對海權作長期發展。英國的成功主因即在此。自詹姆士一 世開始,英國的國家政策即一直以追求海外殖民地、海上貿易和海軍優勢爲目的。
  三、馬漢海權論之中心思想:
  (一)馬漢引證英國在拿破侖時代的戰爭中獲得海上霸權的事實,來證明欲發展海權必須以強大的海軍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權:拿破侖幾次企圖渡過海峽征英皆告失敗後,于一七九八年征埃時,其海軍在尼羅河口海戰時遭英國納爾遜將軍所率領的艦隊重創,地中海制海權盡失,本國與埃及遠征軍的交通線被切斷而告失敗。一八0一年,拿破侖爲了削弱英國的商業,號召各國『武裝中立』,俄國、丹麥、瑞典及普魯士皆參加,一致反對在波羅的海行使交戰國權利。英國必須仰賴波羅的海各國輸入橡木、繩索和帆布,所以無法容忍上述諸國參加武裝中立,乃派遣波羅的海艦隊,以武力來打破拿破侖的武裝中立政策。在哥本哈根海戰中擊敗丹麥海軍艦隊取得進出波羅的海的自由後並進入芬蘭灣,打破武裝中立的政策。( 參閱『中外戰爭全史』第九冊第二十二 篇第四章 )。一八0五年在特拉法加海戰中,英國艦隊擊敗法西聯合艦隊,建立英國海軍的無敵霸權。(英國指揮官納爾遜將軍在此役中殉職) 注:請參閱『中外戰爭全史』第九冊第二十二篇第四章。
  (二)海權的發展屬外線作戰,以攻擊爲主要任務,陸權則以防禦爲主。
  (三)有優勢之海軍,優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與敵人抗衡,發揮海權之力量。
  1、馬漢認爲海軍的目的在于會戰,而最終的目的則爲取得制海權以控制海洋,因此艦隊所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強力的攻擊火力,擁有優勢的海軍,才能控制海洋。
  2、擁有廣大又富饒的海外殖民地及優良海港,有利于艦隊補給、維修,對延伸海軍戰鬥能力有很大助益。馬氏認爲海權必須能確保自己的交通線安全,並同時能切斷敵人的交通線。交通線愈長,則海權所能賜予的利益也就愈大。而交通線的建立,就依賴線上的各個海外基地(殖民地)與海港了。英國在十八世紀在地中海南岸擁有衆多海外基地,因此方能封鎖法國海岸,擁有地中海制海權;法國拿破侖遠征埃及,其目的即欲切斷英國經地中海到印度之交通線。
  (四)丹麥的日德蘭半島與西蘭島控制北海與波羅的海的航道咽喉;直布羅陀海峽緊扼大西洋與 地中海的交通;蘇彜士運河爲地中海與印度洋的海運衢道,若能掌握這些戰略要地,就可 發揮以海制陸的優勢。
  四、海權控制陸權的地帶:
  (一)海峽:海峽是交通樞紐地帶,掌握海峽即可控制敵人之海上運輸,阻止其海權之發展。如獨立國協從波羅的海出大西洋之交通線受制于松德海峽;從黑海出地中海又受制于達達尼爾海峽及博斯普魯斯海峽,致使其海權發展自帝俄迄今仍無法獨霸于世。
  (二)半島:半島伸入海中可享海上交通、運補之利,亦可發揮陸海協同作戰之效果。如十九世紀拿破侖時代的西班牙半島戰爭,英藉海上運補遠優于法軍藉陸路運補,致法軍在半島戰爭中失敗(詳見『中外戰史』第九冊第五章)
  (三)島嶼:島嶼如獲有優勢的空權與海權,則可發揮其控制陸權之戰略據點價值。如日本、臺 灣、菲律賓各自擁有堅強的空權與海權,才使中共勢力無法向太平洋及印度洋伸展 ,其戰略位置舉足輕重。地中海北岸的一系列島嶼亦是以海制陸的戰略據點,爲世 界霸權爭奪的對象。
  五、海權國之基本條件:
  (一)海軍條件: 要有海軍、海上基地、海運路線(交通線)且不受他國控制。如美國在二十世紀雖擁 有強大海軍艦隊,但被分隔于兩洋,無法達到『集中』、『節約』之原則,因此馬漢力主 美國應開鑿並控制巴拿馬運河及控制加勒比海諸島以保障太平洋與大西洋航運路線之安全 。美奉行馬氏之觀點而成今日海上之霸權。
  (二)海運條件: 必須擁有龐大之商船、港口及順暢之海上航路,並有海外商業及經濟關系。從海權的 意義來看,海權乃爲控制海洋及利用海洋,以達成國家目標之能力,而拓展海權之主要工 具爲海軍武力及商漁船隊,武力用以制海以保障海上商漁船隊與交通線(海上航路)之安 全,而商漁船隊可開發海外商業及經濟利益,厚植國力,平時商業船隊可賺取大量經濟利 益,戰時可支援海軍艦隊作戰,如福島戰爭,英國即徵調很多油輪、貨輪、客輪、協助運 補兵力及戰略物資。
  (三)海外商業條件: 國民大量移民于國外殖民地,並建立雄厚的經濟實力,對國力之擴張具有極大優勢。 十七、十八世紀,英國在其海軍武力配合其商業船隊在世界四處拓展其殖民地,獲致豐厚 的經濟利益,而成爲海上霸權,有『日不落國』之稱。
  六、影響:
  (一)美國:一九0一年老羅斯福當選美國總統後,極受馬漢海權思想之影響,致力發展海權。除艦隊的擴建及積極奪取太平洋各戰略島嶼外,且開鑿並控制巴拿馬運河及加勒比海之戰略海上基地,成爲當今海權霸主。
  (二)英國:英國對馬漢之海權思想推崇備至,在一八八九年英國政府提出海軍擴充計畫時,馬漢的理論成了最強力的辯護理由。
  (三)法國:法國很重視馬漢對于法國海軍政策的批評,並且稱贊其思想具有真正的創造性。
  (四)德國:德皇威廉二世及海軍部長鐵畢茲(Von Tripitz)^亦深受馬漢影響,致力發展海軍,但德國卻忽略了馬氏的一項重要訓條:「一個國家無法同時發展陸權與海權」,導致德國陸軍反而受經費影響而減低其戰力。
http://baike.baidu.com/view/26788.html?tp=0_01

海洋學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它的研究對象是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包括海水、溶解和懸浮于海水中的物質、海洋中的生物、海底沈積和海底岩石圈,以及海面上的大氣邊界層和河口海岸帶等。
  海洋科學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其主要內容包括對海洋的物理、化學、生物和地質過程的基礎研究,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以及海上軍事活動等的應用研究。
  由于海洋本身的整體性、海洋中各種自然過程相互作用的複雜性和主要研究方法、手段的共同性而統一起來,使海洋科學成爲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學。
  在太陽系的行星中,地球處于“得天獨厚”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和質量、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地球的繞日運行軌道以及自轉周期等因素相互的作用和良好配合,使得地球表面大部分區域的平均溫度適中(約15℃),以致它的表面同時存在著三種狀態(液態、固態和氣態)的水,且絕大部分是以液態海水的形式形成一個全球規模的含鹽水體——世界大洋。因此,我們的地球又稱爲“水的行星”。
  全球海洋總面積約3.6億平方公裏,約占地表總面積的71%。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約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球海洋的容積約爲13.7億立方公裏,占地球總水量的97%以上。如果地球的地殼是一個平坦光滑的球面,那麽就會是一個表面被2600多米深的海水所覆蓋的“水球”。
  世界海洋每年約有50.5萬立方公裏的海水在太陽輻射作用下被蒸發,向大氣供應87.5%的水汽。從海洋或陸地蒸發的水汽上升凝結後,又作爲雨或雪降落在海洋和陸地上。陸地上每年約有4.7萬立方公裏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或沿地面注入河流,或滲入土壤形成地下水,最終注入海洋,從而構成了地球上周而複始的水文循環。
  海水是—種含有多種溶解鹽類的水溶液。在海水中,水占96.5%左右,其余則主要是各種各樣的溶解鹽類和礦物,還有來自大氣中的氧、二氧化碳和氮等溶解氣體。世界海洋的平均含鹽量約2.5%,而世界大洋的總鹽量約爲4.8億億噸。假若將全球海水裏的鹽分全部提煉出來,均勻地鋪在地球表面上,便會形成厚約40米的鹽層。
  目前在海水中已發現的化學元素超出80種。組成海水的化學元素,除了構成水的氫和氧以外,絕大部分呈離子狀態,主要有氯、鈉、鎂、硫、鈣、鉀、溴、碳、鍶、硼、氟等11種,它們占海水中全部溶解元素含量的99%;其余的元素含量甚微,稱爲海水微量元素。
  溶解于海水中的氧、二氧化碳等氣體,以及磷、氮、矽等營養鹽元素,對海洋生物的生存極爲重要。海水中的溶解物質不僅影響著海水的物理化學特征,而且也爲海洋生物提供了營養物質和生態環境。
  海洋對于生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和組成,與許多低等動物的體液幾乎一致,而一些陸地高等動物,甚至人的血清所含的元素成分也與海水類似。研究證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而且絕大多數的動物生活在海洋中。在陸地上,生物集中棲息在地表上下數十米的範圍內,可是在海洋中,生物棲息範圍可深達一萬米。因此,研究生命起源的學者把海洋稱作“生命的搖籃”。
  海洋作爲地球水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大氣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成爲控制地球表面的環境和生命特征的一個基本環節。
  由于水具有很高的熱容量,因此世界海洋是大氣中水汽和熱量的重要來源,並參與整個地表物質和能量平衡過程,成爲地球上太陽輻射能的一個巨大的儲存器。在同一緯度上,由于海陸反射率的固有差異,海面單位面積所吸收的太陽輻射能約比陸地多25~50%。因此,全球大洋表層海水的年平均溫度要比全球陸地上的平均溫度約高10℃。
  由于太陽輻射能在地球表面上分布的固有差異,赤道附近的水溫顯著地高于高緯度海區,因此,在海洋中導致暖流從赤道流向高緯度、寒流從高緯度流向赤道的大尺度循環。從而引起能量重新分布,使得赤道地區和兩極的氣候不致過分懸殊。
  海面蒸發産生的大量水汽,可被大氣環流及其他局部空氣運動攜帶至數千公裏以外,重新凝結成雨雪降落到所有大陸的表面,成爲地球表面淡水的源泉。由此可見,海洋對全球天氣和氣候的形成,以至地球表面形態的塑造都有深遠的影響。
  海洋中的動物約16~20萬種,植物一萬多種。海洋中的生物,如同整個生物圈中的生物一樣,絕大多數直接地或間接地依賴于光合作用而生存。海洋生物由海洋光合植物、食植性動物和食肉性動物逐級依賴和制約,組成了海洋食物鏈。
  海洋作爲一個物理系統,其中發生著各種不同類型和不同深度的海水運動和過程,對于海洋中的生物、化學和地質過程有著顯著的影響。海水運動按其成因,大致分爲:海水密度變化産生的“熱鹽”運動,如海面蒸發、冷卻和結冰,以及海水混合等;海面風應力驅動形成的風生運動,如風海流和風生環流等;天體引力作用産生的潮汐運動;海水運動速度切變産生的湍流運動;各種擾動産生的波動,如風浪、慣性波和行星波等。
  海洋是生物的生存環境,海水運動等物理過程會導致生物環境的改變。因此,不同的流系、水團具有不同的生物區系和不同的生物群落。海水運動或波動是海洋中的溶解物質、懸浮物和海底沈積物搬運的重要動力因素,因此,海洋中化學元素的分布和海洋沈積,以及海岸地貌的塑造過程都是不能脫離海洋動力環境的。反過來,海水的運動狀況也與特定的地理環境、化學環境有關。這就是海洋自然環境的統一性的具體表現。
  大洋地殼作爲全球地殼的一個結構單元,具有不同于大陸地殼的一系列特點。陸殼較輕、較厚,比較古老;洋殼較重、較薄(缺失花崗岩層),相對年輕。在地殼的均衡作用下,陸殼質輕而浮起,洋殼質重而深陷。地球之所以存在著如此深廣的海洋,是與洋殼的物質組成有關的。
  由于海水的覆蓋,海底地殼是難以直接觀察的。近半個世紀以來,深海考察發現了海洋中有深度超過萬米的海溝,長達上千公裏的斷裂帶以及衆多的海山:而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存在著一條環繞全球、縱貫大洋盆地、延伸達80000公裏的水下山脈體系。這條水下山脈縱貫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洋盆中部,所以稱爲大洋中脊。在大洋中脊頂部發育有一條被斷裂帶錯開的縱向的大裂谷,稱爲中央裂谷。
  20世紀70年代以來,海洋學者乘坐潛水器考察大洋中脊和裂谷,發現從裂谷底噴湧出來的熱泉。原來,冷海水沿裂隙滲入熾熱的新生洋殼內部,變成熱海水,熱海水和洋殼玄武岩之間發生強烈的化學反應。玄武岩中的鐵、錳、銅、鋅等被淋濾出來進入熱海水,從而噴出富含金屬的熱泉。由河流帶入海洋中的鎂、硫酸根,在上述過程中也大部分被中脊軸部的洋殼所吸收。據估計,沿著八萬公裏長的大洋中脊只需800~1000萬年,與世界海洋等量的海水就可以經過脊軸洋殼循環一遍。這對于海水化學成分的演化,産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總之,海洋中發生的各種自然過程,在不同程度上同大氣圈、岩石圈和生物圈都有耦合關系,並且同全球構造運動以及某些天文因素密切相關,這些自然過程本身也相互制約,彼此間通過各種形式的物質和能量循環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具有全球規模的、多層次的海洋自然系統。正是這樣一個系統,決定著海洋中各種過程的存在條件,制約著它們的發展方向。
  海洋科學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過觀察、實驗、比較、分析、綜合、歸納、該繹以及科學抽象方法,去揭示這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認識海洋中各種自然現象和過程的發展規律,並利用這些規律爲人類服務。

海洋學簡史

  人類認識海洋的曆史,是在沿海地區和海上從事生産活動開始的。古代人類已具有關于海洋的一些地理知識。但直到19世紀70年代,英國皇家學會組織的“挑戰者”號完成首次環球海洋科學考察之後,海洋學才開始逐漸形成爲一門獨立的學科。20世紀50~60年代以後,海洋學獲得大發展,形成爲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海洋科學。
  從古代到18世紀末是海洋知識的積累時期,也是海洋學萌芽時期。
  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對海洋自然現象的認識和探索,主要依靠很不充分的觀察和簡單的邏輯推理。雖然當時只限于直觀地、籠統地把握海洋的一些性質,但也提出了不少精彩的見解。例如,公元前7~前6世紀古希臘的泰勒斯認爲,水是萬物的本源,而大地則浮在浩瀚無際的海洋之中。公元前11~前6世紀中國的《詩經》中,已有江河“朝宗于海”的記載。公元前四世紀,古希臘思想家中知識最淵博的亞裏士多德在《動物志》中,已描述和記載170多種愛琴海的動物。公元一世紀,中國東漢王充曾科學地指出了潮汐運動和月亮運行的對應關系。
  從15世紀到18世紀末,自然科學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促進了海洋知識的積累。這時的海洋知識以遠航探險等活動所記述的全球海陸分布和海洋自然地理概況爲主。
  1405~1433年中國明朝鄭和率領船隊七次橫渡印度洋;1492~1504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4次橫渡大西洋,並到達美洲;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等完成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1768~1779年英國庫克在海洋探險中最早進行科學考察,取得了第一批關于大洋表層水溫、海流和誨深以及珊瑚礁等資料。
  這些活動和成果,不僅使人們弄清了地球的形狀和海陸分布的大體形勢,而且直接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爲海洋學各個主要分支學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如1670年英國玻意耳研究海水含鹽量和海水密度的變化關系,開創了海洋化學研究;1674年荷蘭列文虎克在荷蘭海域最先發現原生動物;1687年,英國牛頓用引力定律解釋潮汐,奠定了潮汐研究的科學基礎;1740年瑞士科學家貝努利提出潮汐靜力學理論;1772年法國拉瓦錫首先測定海水成分;1775年法國拉普拉斯首創大洋潮汐動力學理論,等等。
  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機器大工業的産生和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海洋學的建立和發展。
  英國科學家、生物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在 1831~1836年隨“貝格爾”號環球航行,對海洋生物、珊瑚礁進行了大量研究,于1842年出版《珊瑚礁的構造和分布》,提出了珊瑚礁成因的沈降說;于1859年出版《物種起源》,建立了生物進化理論。
  英國生物學家福布斯在19世紀40、50年代提出了海洋生物分布分帶的概念,出版了第一幅海産生物分布圖和海洋生態學的經典著作《歐洲海的自然史》。美國學者莫裏爲海洋學的建立作出了更爲顯著的貢獻,其1855年出版的《海洋自然地理學》被譽爲近代海洋學的第一本經典著作。
  1872~1876年,英國“挑戰者”號考察被認爲是現代海洋學研究的真正開始。“挑戰者”號在12萬多公裏航程中,作了多學科綜合性的海洋觀測,在海洋氣象、海流、水溫、海水化學成分、海洋生物和海底沈積物等方面取得大量成果,使海洋學從傳統的自然地理學領域中分化出來,逐漸形成獨立的學科。
  1925~1927年,德國“流星”號在南大西洋的科學考察,第一次采用電子回聲測深法,測得七萬多個海洋深度數據等資料,揭示了大洋底部並不是平坦的,它像陸地地貌一樣變化多端。同時,海洋物理學、海洋化學、海洋地質學和海洋生物學等各基礎分支學科的研究也取得顯著進展,發現和證實了一些海洋自然規律。
  1957年,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SCOR)和1960年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IOC)的成立,促進了海洋科學的迅速發展。美國的深潛器“的裏雅斯特2”號1960年曾深潛到10919米的海洋深處,美國核潛艇“鸚鵡螺”號1950年從冰下穿越北極,表明海洋的任何部分都能爲人類所征服。但是,1963年美國潛艇“脫粒機”號和1960年“蠍子”號失事,全體乘員喪生,又從反面證明海洋環境仍然是難以掌握的。事實上,從技術的角度來說,人類要在深海海底上行走比在月球上漫步還要困難。
  現代海洋學對于具體的海洋自然現象或特定海區的研究,普遍地從傳統的靜態定性描述和簡單的因果分析向著動態定量分析發展,重視基礎理論、現場實驗和功能模擬研究。
  海洋科學各分支學科之間、海洋科學和相鄰基礎科學之間的相互結合、相互滲透,並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跨學科的有高度綜合性的研究課題。例如,海洋-大氣相互作用和長期氣候預報、海洋生態系統、海洋中的物質循環和轉化、洋底構造以及有關海洋與地球的起源,海洋生命起源這樣一些根本問題。
  深海鑽探和海洋地球物理探測技術的發展,使海洋科學(特別是海洋地質學)以及地球科學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出現新的突破。例如,被譽爲20世紀地球科學最重大成就之一的板塊構造理論,主要就是通過對海洋地質和地球物理探測成果的研究建立起來的。
  20世紀60年代以來海洋科學中所有的重大進展都同新的觀測儀器、研究手段和方法的研制成功,以及廣泛而密切的國際合作有關。例如,卓有成效的海洋觀測,數據傳輸、處理系統的應用,航天遙感、遙測技術和水聲技術的應用,國際地球物理年、國際印度洋考察、黑潮及鄰近水域的合作研究、國際海洋考察十年、全球大氣研究計劃大西洋熱帶實驗、深海鑽探計劃,以及世界(海洋科學)資料中心的建立等國際性海洋科學合作研究。

海洋學研究的特點

  海洋科學具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即使是同一區域,海洋、水文、化學要素及生物分布也是互相各異、多層次性的。因此,很難在實驗室裏對各類海洋現象和過程,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精細的實驗,也不能只靠數學分析和數學模擬來進行研究,而是要充分利用科學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進行觀察研究。
  直接的觀察研究,既爲實驗室研究和數學研究的模式提供確切的可靠資料,又可以驗證實驗室和數學方法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因此,在自然條件下進行長期的、周密的、系統的海洋考察是海洋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海洋科學研究中,海洋觀測儀器和技術設備起著重要的作用,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海水深而廣,具有大密度和流動性,給人們的直接觀測帶來極大困難。從海面向下大約每增加10米,壓力就要增加一個大氣壓,在萬米深處,海水的壓力作用可以把潛水鋼球的直徑壓縮幾個厘米,人類很難在這樣大的深處活動。即使在海洋上層,海水處于不斷的流動和波動狀態,依靠一個點上的觀測資料,也很難說明面上的情況。因此,只有大力發展海洋觀測儀器和技術設備,才能取得所需要的大量海洋資料,以推動海洋科學的發展。
  20世紀60年代以來,海洋科學的發展表明,幾乎所有主要的重大進展都和新的觀察實驗儀器、裝備的建造,新的技術的發明和應用,觀察實驗的精度,以及數據處理能力的提高有緊密關系。例如,浮標觀測技術、航天遙感技術和計算技術的應用,促成了關于海洋環流結構、海-氣相互作用、中尺度渦旋、鋒區、上升流、內波和海洋表面現象等理論和數值模型的建立;回聲測深、深海鑽探、放射性同位素和古地磁的年齡測定、海底地震和地熱測量等新技術的興起和發展,對海底擴張說和板塊構造說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海洋科學的觀察主要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的,因而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各種海洋現象和過程,有的“時過境遷”,有的“浩瀚無際”,有的因時間尺度太長,短時間的觀測資料不足以揭示其曆史演變規律。加之其中各種作用相互交叉、隨機起伏,因此在自然條件下的觀察只能獲得關于海況的一些片斷的、局部的信息。即使獲得某一海區近百年的海況和海洋生物種群動態的觀測序列,那也只是整個海洋生態環境和生物種群動態總體中的一個小小的樣本。
  所以在海洋科學研究中比較著重于從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論的觀點,研究海洋現象和過程的行爲與動態,並根據已有的信息,通過系統功能模擬模型進行研究,對未來海況作出預測。

分支學科

  海洋科學研究和科學理論呈現出日益增強的整體化趨勢。隨著海洋科學的發展,揭示的海洋現象越來越多,因此學科的劃分也就越來越細,研究領域也越來越廣。近幾十年來對海洋現象和過程的深入研究發現,各分支學科之間是彼此依存、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每一分支學科只有在整個海洋科學體系的相互聯系中才能得到重大發展。
  現代海洋科學的研究體系,大體可以分爲基礎性學科研究和應用性技術研究兩部分。基礎性學科是直接以海洋的自然現象和過程爲研究對象,探索其發展規律。應用性技術學科則是研究如何運用這些自然規律爲人類服務。
  海洋中發生的自然過程,按照內秉屬性,大體上可分爲物理過程、化學過程、地質過程和生物過程四類,每一類又是由許多個別過程所組成的系統。對這四類過程的研究,相應地形成了海洋科學中相對獨立的四個基礎分支學科:海洋物理學、海洋化學、海洋地質學和海洋生物學。
  海洋物理學是以物理學的理論、技術和方法研究發生于海洋中的各種物理現象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主要包括物理海洋學、海洋氣象學、海洋聲學、海洋光學、海洋電磁學、河口海岸帶動力學等。
  物理海洋學主要研究海水的各類運動(如海流、潮汐、波浪、行星波、湍流和海水層的微結構等),海洋同大氣圈和岩石圈的相互作用規律,海洋中聲、光、電的現象和過程,以及有關海洋觀測的各種物理學方法。
  海洋化學是研究海洋各部分的化學組成、物質分布,化學性質和化學過程的學科。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海洋水層和海底沈積以及誨洋一大氣邊界層中的化學組成、物質的分布和轉化,以及海洋水體。海洋生物體和海底沈積層中的化學資源開發利用中的化學問題等。海洋化學包括化學海洋學和海洋資源化學等分支。
  海洋地質學是研究地球被誨水淹沒部分的特征和變化規律的學科。主要研究內容爲:海岸和海底地形,海洋沈積的組成和形成過程,大洋地層學、洋底岩石的岩性、礦物和地球化學,海底地殼構造和大洋地質曆史,海底的熱流、重力異常、磁異常和地震波傳播速度等地球物理特性。海洋地質學當前研究的重大課題是海底礦産資源的分布和成礦規律,大陸邊緣(包括島弧——海溝系)和大洋中脊爲主的板塊構造,以及古海洋學等。
  海洋生物學是研究海洋中一切生命現象和過程及其規律的學科,主要研究海洋中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海洋生物的分類和分布、形態和生活史、生長和發育、生理和生化、遺傳,特別是生態的研究,以闡明海洋生物的習性和特點與海洋環境之間的關系,揭示海洋中發生的各種生物學現象及其規律,爲開發、利用和發展海洋生物資源服務。海洋生物學包括生物海洋學、海洋生態學等分支學科。
  如同自然科學中的其他學科一樣,海洋科學的各個基礎分支學科不僅互相聯系,互相依存,而且互相滲透,不斷萌生出許多新的分支學科,如海洋地球化學、海洋生物化學、海洋生物地理學、古海洋學等。
  另一方面,海洋科學的研究,特別是在早期,具有明顯的自然地理學方向,著重于從自然地理的地帶性和區域性的角度研究海洋現象的區域組合和相互聯系,以揭示區域特點、區域環境質量、區域差異和關系,形成了區域海洋學。
  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很快,海洋資源開發技術與日俱新,因此需要專門研究如何把基礎理論研究成果應用到實踐中去,解決生産技術問題。這樣,在海洋科學研究中就逐漸分化出一系列技術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和專業技術研究領域。
  如海洋工程,它始于爲海岸帶開發服務的海岸工程。到了20世紀後半期,世界人口和經濟迅速增長,人類對蛋白質和能源的需求量也急劇增加,因此海洋工程又增加了深海采礦、經濟生物的增養殖、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海洋能的開發利用、海洋水下工程、海洋空間開發等內容。
  海洋科學研究成果的應用,由于服務對象不同,還相應地形成一些相對獨立的應用性學科,如海洋水文氣象預報、航海海洋學、漁場海洋學、軍事海洋學等。
  但是,如同其他自然科學研究一樣,任何學科分類和體系都不是最終的封閉系統,隨著對海洋研究的深化和擴展,海洋科學的學科分類和體系將不斷地有所更新和發展。
  海和洋的區分
  廣闊的海洋,從蔚藍到碧綠,美麗而又壯觀。海洋,海洋。人們總是這樣說,但好多人卻不知道,海和洋不完全是一回事,它們彼此之間是不相同的。那麽,它們有什麽不同,又有什麽關系呢?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大洋的總面積,約占海洋面積的89%。大洋的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最深處可達1萬多米。大洋離陸地遙遠,不受陸地的影響。它的水溫和鹽度的變化不大。每個大洋都有自己獨特的洋流和潮汐系統。大洋的水色蔚藍,透明度很大,水中的雜質很少。世界共有4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較淺,平均深度從幾米到二三千米。海臨近大陸,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的影響,海水的溫度、鹽度、顔色和透明度,都受陸地影響,有明顯的變化。夏季,海水變暖,冬季水溫降低;有的海域,海水還要結冰。在大河入海的地方,或多雨的季節,海水會變淡。由于受陸地影響,河流夾帶著泥沙入海,近岸海水混濁不清,海水的透明度差。海沒有自己獨立的潮汐與海流。海可以分爲邊緣海、內陸海和地中海。邊緣海既是海洋的邊緣,又是臨近大陸前沿;這類海與大洋聯系廣泛,一般由一群海島把它與大洋分開。我國的東海、南海就是太平洋的邊緣海。內陸海,即位于大陸內部的海,如歐洲的波羅的海等。地中海是幾個大陸之間的海,水深一般比內陸海深些。世界主要的海接近50個。太平洋最多,大西洋次之,印度洋和北冰洋差不多。
  海洋的形成
  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海水是從哪裏來的?
  對這個問題目前科學還不能作出最後的答案,這是因爲,它們與另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同樣未徹底解決的太陽系起源問題相聯系著。
  現在的研究證明,大約在50億年前,從太陽星雲中分離出一些大大小小的星雲團塊。它們一邊繞太陽旋轉,一邊自轉。在運動過程中,互相碰撞,有些團塊彼此結合,由小變大,逐漸成爲原始的地球。星雲團塊碰撞過程中,在引力作用下急劇收縮,加之內部放射性元素蛻變,使原始地球不斷受到加熱增溫;當內部溫度達到足夠高時,地內的物質包括鐵、鎳等開始熔解。在重力作用下,重的下沈並趨向地心集中,形成地核;輕者上浮,形成地殼和地幔。在高溫下,內部的水分汽化與氣體一起沖出來,飛升入空中。但是由于地心的引力,它們不會跑掉,只在地球周圍,成爲氣水合一的圈層。
  位于地表的一層地殼,在冷卻凝結過程中,不斷地受到地球內部劇烈運動的沖擊和擠壓,因而變得褶皺不平,有時還會被擠破,形成地震與火山爆發,噴出岩漿與熱氣。開始,這種情況發生頻繁,後來漸漸變少,慢慢穩定下來。這種輕重物質分化,産生大動蕩、大改組的過程,大概是在45億年前完成了。
  地殼經過冷卻定形之後,地球就像個久放而風幹了的蘋果,表面皺紋密布,凹凸不平。高山、平原、河床、海盆,各種地形一應俱全了。
  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天空中水氣與大氣共存于一體;濃雲密布。天昏地暗,隨著地殼逐漸冷卻,大氣的溫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氣以塵埃與火山灰爲凝結核,變成水滴,越積越多。由于冷卻不均,空氣對流劇烈,形成雷電狂風,暴雨濁流,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很久很久。滔滔的洪水,通過千川萬壑,彙集成巨大的水體,這就是原始的海洋。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鹹的,而是帶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斷蒸發,反複地形雲致雨,重又落回地面,把陸地和海底岩石中的鹽分溶解,不斷地彙集于海水中。經過億萬年的積累融合,才變成了大體勻的鹹水。同時,由于大氣中當時沒有氧氣,也沒有臭氧層,紫外線可以直達地面,靠海水的保護,生物首先在海洋裏誕生。大約在38億年前,即在海洋裏産生了有機物,先有低等的單細胞生物。在6億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類,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産生了氧氣,慢慢積累的結果,形成了臭氧層。此時,生物才開始登上陸地。
  總之,經過水量和鹽分的逐漸增加,及地質曆史上的滄桑巨變,原始海洋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海洋。
http://baike.baidu.com/view/61796.html?tp=0_11

日本東京大學海洋研究所

  日本唯一的綜合性海洋研究所。所址東京都。成立于1962年4月1日。隸屬文部省,從事海洋科學基礎理論研究。首任所長爲日高孝次教授。該所有海洋物理、海洋氣象、海洋地球物理、海底沈積、洋底構造地質、海洋無機化學、海洋生物化學、海洋生物生理、海洋生物生態、浮遊生物、海洋微生物、資源分析、資源生物、資源環境、 漁業測定等 15個研究室。擁有海洋調查船“白鳳丸”和“淡青丸”;並設立了“大槌臨海研究中心”,從事臨海現場的海洋學實驗、分析和研究。
  研究內容主要有:中深層海水循環,海-氣相互作用, 海上氣團變性,海洋重力,海洋磁力,海底構造,海底沈積物,氮、碳、磷的物質循環,魚類的洄遊和生殖,底棲生物的類群,海洋微生物的分布、相互作用及生理特性,水産資源的預測,環境保護等。該所是日本參加海洋科學國際合作的核心機構,參加了黑潮及鄰近水域合作研究和深海鑽探計劃等多項國際聯合調查、研究活動。此外,該所還是國際共同利用的研究所。每年10月募集下一年度利用該所研究船、試驗設施等進行研究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征的研究計劃經共同利用設施運營委員會審議,後由教授會決定。該所主要出版物有《東京大學海洋研究所通報》,《大槌臨海研究中心報告》等。
http://baike.baidu.com/view/1040581.html?tp=6_01

台長: 阿楨
人氣(3,643) | 回應(3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史學 |
此分類下一篇:《鐵達尼號》
此分類上一篇:《獵殺紅色十月》

阿楨
世界最先進半潛式鑽井平臺“海洋石油981”啟航

人民網上海2011年5月23日電(記者王靜) 今天,我國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標誌性工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標誌性裝備之一的3000米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海洋石油981”在上海舉行成果彙報會暨命名儀式,這標誌著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中船集團共同攜手打造的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即將投入使用。
“海洋石油981”是我國首座自主設計、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最大作業水深3000米,鑽井深度可達12000米,平臺自重超過3萬噸;從船底到鑽井架頂高度為136米,相當於45層樓高。“海洋石油981”的建成,填補了我國在深水鑽井大型裝備上的空白,使我國深水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能力和大型海洋裝備建造水準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海洋石油981”由中國海油全額投資60億元建造,它整合了全球一流的設計理念和一流的裝備,是世界上首次按照南海惡劣海況設計,能抵禦200年一遇的颱風;選用DP3動力定位系統,1500米水深內錨泊定位。中國海油擁有該船型自主知識產權,詳細設計由中國船舶集團708所完成,中船集團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承建,2008年4月28日開工建造。該平臺入級CCS(中國船級社)和ABS(美國船級社)雙船籍。
長期以來,受技術水準和裝備能力所限,我國海洋石油開發只能在500米水深以內的近海進行。“十一五”期間,中國海油大力推動深水發展戰略,斥鉅資打造包括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深水鋪管起重船在內的一批大型深水工程裝備,對於加速進軍深海海洋工程裝備開發、提升深水作業能力、實現國家能源戰略、維護國家權益等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海洋石油981”的命名和建成,標誌著我國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已經具備了自主研發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
相關鏈結
“海洋石油981”的6個世界首次
6、首次採用了最先進的本質安全型水下防噴器系統,在緊急情況下可自動關閉井口,能有效防止類似墨西哥灣事故的發生。
2011-07-15 12:07:46
版主回應
日憂中國蛟龍號潛水器可深海截獲敵國機密通信

  7月1日上午,我國第一臺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從江蘇江陰啓航。未來47天,它將駛向東北太平洋,進行5000米級海試。新華社發
  日本時報2011年07月13日刊發文章稱,中國最先進的載人潛水器正隨“向陽紅09”深潛實驗母船向太平洋中部深海水域進發,如果成功完成5000米深海下潛,2012年將向7000米沖刺,這在軍事方面的影響深遠,可以進行深海攔截敵對國家機密通信,同時繪制高精度的海床地圖,從而大大提高解放軍潛艇的大洋行動能力。該潛艇采礦與軍事潛能等受到亞洲和西方國家的密切關注。
  日媒稱,“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按照世界級深水載人潛艇的標准設計的。支援艦將該潛艇及其三名艦員帶到夏威夷東南部和北美的中間水域,而“蛟龍”號則會在那裏嘗試深入太平洋水下5000米,這將超越2010年在南中國海水域3759米的潛水深度。
  日媒稱,“蛟龍”號采用特制鈦制船體,能承受強大的深海壓力。如果這次遠征潛水嘗試成功,那麽該潛艇預計將在2012年嘗試在大約7000米的最大潛水深度運作,這樣“蛟龍”號能夠抵達幾乎全世界海域的底部。這將使中國超越日本、俄羅斯、法國和美國,成爲“深海潛艇俱樂部”中的佼佼者。
  地球表面三分之二被海洋覆蓋,平均深度可達4000米,蘊藏著豐富的金、銅、鉛、鋅、鎳、錳、鈷、鐵以及其它礦産。中國表示,“蛟龍”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在最佳位置勘探並開采這些豐富的礦産資源。
  日媒稱,中國經濟持續增長要求獲得更多的資源。若未來陸地資源供應不足,或出現危機導致資源不足,中國領導人就必需依靠海上和海底資源。一些海床儲備比陸地資源豐富,其中包括金礦儲備(目前銷售價格接近創紀錄),鈷礦(用于減輕抗腐蝕),堅固的金屬合金及塗料。
  日媒稱,中國希望,利用先進的深海技術增加其在東海及南海領土糾紛中的影響力。2010年5月和6月,“蛟龍”號潛艇進行了17次潛水(最長一次曆時9個多小時),其中一次使用機械臂將中國國旗插在了南中國海海底,象征著這一目標的確立。
  日媒稱,中國還希望開發其聲稱擁有主權的近海以及國際水域的油氣資源。中國科學家指出,在南中國海地區存在大量油氣資源。中國大洋礦産資源研究開發協會秘書長金建才稱,“蛟龍”號潛艇及其支援艦准備在7月1日離港,其任務的一部分是完成大洋協會和國際海底管理局之間的一項合約。
  日媒稱,7月11日至22日,國際海底管理局在總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召開會議,考慮通過四份申請在國際海底區域勘探深海礦産資源的申請書。申請國家分別是中國、俄羅斯、瑙魯和湯加。瑙魯和湯加這兩個太平洋島國正在爲私營采礦公司提供贊助,這是他們首次發出這樣的申請。
  日媒稱,中國和俄羅斯申請勘探多金屬硫化物,這對國際海底管理局來說是第一次。多金屬硫化物主要包含銅、鉛、鋅、金和銀。這些沈積物裏中有一些富含的高濃度基礎金屬(銅、鋅、鉛),尤其是貴金屬(金、銀)。最近,由于近海勘探和采礦技術不斷進步,使獲得這些寶貴資源成爲可能,這吸引了國際采礦業的眼球。
  金建才稱,“蛟龍”號的任務包括在國際海底管理局指定的75000平方公裏區域內,采集海底圖片和錄像片段,並探測海下的地勢和地質情況。他補充稱,在國際海底管理局的許可下,一旦技術成熟,中國將能夠在該區域堪探礦産和其他資源作商業用途。
  日媒稱,7月3日,一隊日本專家宣稱,對太平洋78處海床地點的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地點富含稀土物質,對各種高科技産品(不管是民用還是軍用)而言很重要,這表明深海海床的礦産潛能受到重視。據他們估計,每個熱點地區每平方公裏都儲藏有稀土氧化物,相當于目前全球市場需求總量的五分之一,該市場中大約97%的供應由中國提供,而由于中國施加日益嚴格的出口定額,使得這些稀土物質的市場價格暴漲。
  日媒稱,中國雄心勃勃的深海堪探和開發計劃僅始于2002年。該計劃資金雄厚,涉及100多家研究所和公司,是一項重中之重的事業。2011年晚些時候,中國將發射第二顆海洋遙感衛星,這與其開始在青島建立一全國研究基地加快對深海能源和礦産資源的研究和搜索大約在同一時間。“蛟龍”及其母艦將以這個研究基地爲母港。中國還有望自主建造深海鑽探船和一個海底自動觀測臺網絡。
  雖然中國並不掩飾其對深海礦産和能源的野心,但很少談論其軍事潛能。然而,“蛟龍”據稱能爲中國武裝部隊和國家安全機構執行關鍵的任務。其中包括打入外國海上光纖通信電纜以攔截外交和商業機密,找到消失的核武器和導彈,以及繪制高精度海床地圖以協助中國日益強大的潛艇艦隊的行動。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97229582
2011-07-15 12:13:25
阿楨
威廉赴福克蘭 阿批「征服者」2012-02-02 中國時報

 英國皇家空軍證實,威廉王子將於今晚啟程,前往福克蘭群島服役六周。威廉王子出發的日期,比先前預期要早。
 英國和阿根廷兩國間,近日因福克蘭群島主權問題,雙邊關係再陷緊繃。阿根廷外交部對威廉王子派駐福克蘭群島大加抨擊,指稱英國王位繼承人此刻前來,宛如「征服者」。
 威廉王子將於今晚從牛津郡的皇家空軍基地啟程。未來六星期,威廉王子和其同僚,將駐在福克蘭群島的首都史坦利四十五分鐘外的一個大型英國軍事基地,擔任廿四小時全天待命的直升機搜索和救援行動。
 在此之前,英國才派遣皇家海軍最先進的「無畏號」四十五型驅逐艦,前往南大西洋,取代目前的皇家海軍護衛艦「蒙特羅斯號」。
 英國國防部否認,派遣皇家海軍最先進艦艇前往福克蘭群島海域,是因為英國和阿根廷緊繃的關係,強調為例行調派。

英「無畏號」 挺進福克蘭示威【聯合報2012.02.02

倫敦每日郵報報導,斥資10億英鎊(約台幣470億)建造的英國「無畏號」戰艦預定3月底啟程前往福克蘭群島,準備在英國與阿根廷最近因為群島主權爭執而致關係再度緊繃之際,展示軍威。
「無畏號」是英國最精銳的現役驅逐艦,配備多種火力驚人的制空武器,此次處女航預定在南大西洋駐防7個月,並在福克蘭群島今年6月慶祝解放30周年期間,巡弋群島的沿海海域。英國官員強調,「無畏號」此行是早已排定的例行換防,與英、阿群島主權之爭無關。然而英國海軍官員承認,「無畏號」前往福克蘭群島將釋出英國無意放棄群島主權的強烈訊息。
英國威廉王子已經奉派轉調福克蘭群島,而且仍然擔任英國皇家空軍搜救直升機駕駛。阿根廷認為,這是英方的挑釁動作。阿根廷最近再度針對群島採取多項措施,包括與烏拉圭、巴西、巴拉圭聯手禁止懸掛福克蘭旗幟的漁船進入各該國的港口停泊。福克蘭群島的3000名住民無意脫離英國。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部隊對福克蘭群島展開攻擊,英國隨即海空反擊,迅即奪回群島。阿根廷在遭受一系列軍事失敗後,同年6月14日與英國簽署停戰協議,但迄未放棄對群島的主權要求。
2012-02-02 10:17:12
阿楨
紐時:中國大陸搶攻加勒比海 2012-04-09 中央社

 「紐約時報」報導,巴拿馬日前獲得中國大陸政府資助,捐贈價值350萬美元體育館;多明尼克開辦新學校、醫院與體育館;安地卡及巴布達(Antigua and Barbuda)也有新發電廠與板球球場,新學校也正在興建中;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Trinidad and Tobago)也感謝中國大陸政府為他們興建新的總理官邸。
 隨著中國經濟起飛,中國大陸也開始積極資助第三世界國家,從過去的非洲,現在更是踏進美國後院加勒比海地區。從國有銀行貸款、企業投資,校園、體育館、港口、官方辦公大樓的興建等,中國大陸政府積極與加勒比海往來。
 報導指出,多數分析並未將此視為美國的安全威脅,認為中國大陸並未在加勒比海興建任何軍事設施,也未與這些國家建立軍事關係,看不出有引爆另一次古巴危機的可能,但已經可以看到中國大陸在加勒比海的經濟與政治影響力,正在逐日升高。
 中國大陸政府去年宣布將提供63億美元貸款給加勒比海各國。分析認為,南美洲與非洲不同,中國大陸在南美主要是尋求長期的經濟合作,像是旅遊、貸款等及可能的潛在聯盟。
 根據維基解密(WikiLeaks)取得的2003年電報顯示,美國外交機密文件中曾提及,中國大陸在這個距離美國不到190英里的地區積極發展,可能是基於「戰略舉措」(a strategic move),為古巴卡斯楚時代結束預做準備。
 另一個因素則是中國大陸要確保「一個中國」政策的落實,這些加勒比海國家因為拒絕給予台灣國際承認,獲得中國大陸在經濟上的支持。在2004年與台灣斷交的格瑞那達,就獲得中國大陸政府協助興建鐵路。
 為了不被排除,台灣則積極尋求與貝里斯(Belize)、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St. Kitts and Nevis)與聖露西亞(St. Lucia)等國維持良好關係,提供農耕、漁業等,為這些國家經濟產業發展提供協助。
 報導說,台灣外交官也坦言,他們無法阻止這些國家與中國大陸往來,只能繼續在加勒比海各國進行戰略投資,維持友好關係。
 不少加勒比海當地的分析指出,在美國專注於中東議題的現在,中國大陸總有一天將會整合和加勒比海的政治力量,特別是當地不少國家向中國借款,未來勢必得在許多議題上支持中國政策,以繼續取得經濟協助。

另參本館:《衝突與合作》拉美向左轉 新社會主義典範? 《海權》《切‧格瓦拉》 《世界南方潮》 《美洲歷史》
2012-04-11 11:15:35
版主回應
中國武器終于殺到了:中國軍火努力打進拉美!

歐亞評論網站2011-2-22刊發美國拉丁美洲事務委員會報告,近些年,向拉丁美洲不斷增多的武器銷售引發了美國的關注和擔憂;美方認爲,特別是俄羅斯和中國方面通過軍售買賣持續對拉美國家進行勢力的滲透。該文用一個章節說道中國軍品近年努力進軍拉美市場。
盡管無法忽視美國、俄羅斯,以及其它主要歐洲國家作爲武器供應商的存在,但中國依然十分努力的進入這個市場。舉例而言,在2009年中國向委內瑞拉出售了雷達系統 (10套JYL-1遠程三坐標警戒引導雷達);向厄瓜多爾出售4個型號的YLC空中搜索雷達系統;並向玻利維亞出售了多架K-8戰鬥機。墨西哥也購入了中國口徑爲105毫米的火炮。在2010年,中國曾試圖向秘魯銷售MBT-2000型坦克,但尚未能達成該協議。
  相關新聞
中哥攜手合建鐵路 與巴拿馬運河競爭
泛美計劃成立投資拉美的人民幣基金
西方吃驚:中國在拉美大力投資,將很快就取代歐美
中國與拉美經濟關系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插足巴拿馬運河 大傷美國自尊
中國人勢力擴大 巴拿馬人警惕
韓媒渲染中國佔領中南美 學者:韓國落伍中國顯焦慮
里爾升值 中巴貿易摩擦擴大
歐巴馬聯巴西制中 碰釘
巴西與美國商討 在里約設軍事基地
巴西和法國簽署曆史性軍事條約
俄轟炸機 進駐美國後院
拉美自覺 美後院失火
美國不容「後院」空虛
美國海軍重建第四艦隊遏止中俄潛艇進入南美
俄將貸款40億美元與委內瑞拉軍事合作
委內瑞拉與伊朗深化軍事技術合作
中國、俄羅斯在委內瑞拉軍事聯合阻擊美國
美國媒體:中國有望使用委內瑞拉軍事基地

福島戰爭30年 英阿劍拔弩張 中時 2012-04-04

阿根廷女總統費南德茲二日造訪阿根廷最南端港口烏蘇懷亞,悼念阿方六百四十九名喪生者,她向出席的老兵表示:「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我們的大陸礁層範圍,遠離英國本土一萬四千公里,但英國卻宣稱握有控制權,可說荒謬。」「當今世界上仍存有十六個殖民地,而其中十個受到英國統治,這是廿一世紀的不公不義。」
二日英國各地也舉行紀念活動,許多老兵和遺族參加在英國國家紀念植物園的紀念儀式,儀式中並點亮一根蠟燭,預計燃燒七十四天,紀念在戰爭中犧牲的二百五十五名英軍。
福克蘭群島周邊海域蘊藏豐富天然資源,近年英方不顧阿方警告,開始鑽探石油與天然氣,阿方也重申對福島主權主張,導致兩國關係緊張。
英國皇家海軍驅逐艦「無畏號」(HMS Dauntless)四日將啟航前往南大西洋執行任務。
  相關新聞
阿根廷宣佈將懲罰開採福島石油的英國公司
領土之爭 阿根廷決將英國告上聯合國
福克蘭主權爭議 拉美32國替阿撐腰
南美聯手制裁 苦了3000福島人
英國退役將軍:中國將爲石油幫阿根廷奪取馬島
英國擬向馬島派遣核潛艇防備阿根廷軍事行動
學者稱若阿根廷國力超過英國馬島將自然回歸
讀圖:馬島,英國絕不拱手相讓 沒落帝國傾力一搏
馬島戰爭啓示:大國如何保護爭議海島
馬島海戰啓示:輕型航母不堪重任
馬島海戰:戰損與勝敗的錯位
專家稱保衛海島權益不能只靠地面部隊

半世紀古巴禁運 美國難撼卡斯楚 聯合報 2012-02-09

美國對古巴實施經濟禁運,7日屆滿50周年,古巴人並未視這一天是大日子,且多數古巴人認為美國的貿易禁令是一項失敗的政策,美國人唯一得逞的,是讓古巴人的生活變得較苦。
古巴電視新聞一再報導政府的說法,宣稱長達半世紀的禁運導致古巴付出9750億美元(約29兆台幣)代價,多數專家認為是誇大。
美國的古巴禁運支持者表示,禁運制裁在逼迫古巴變革上仍令人滿意。眾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斯─雷提南說:「直到古巴舉行自由、公平、透明的選舉,政治犯獲釋,言論自由獲得保障,在此之前,將持續禁運。」
美國故總統甘迺迪1962年2月7日將對古巴施加的部分禁運,後來擴大為全面禁運,提高對古巴狂人卡斯楚施壓力度。甘迺迪冀望禁運可阻斷古巴經濟,動搖卡斯楚政府。
美國總統歐巴馬放寬了對古巴的旅遊禁令。拉丁美洲智庫華府主任泰爾表示,古巴已開始改革經濟:「政治人物應推動與古巴更廣泛的參與及對話。古巴正在改變,我們不該再花50年當觀眾。」
  相關新聞
查韋斯三赴古巴治療 向天祈命淚灑當場‎
古巴50年來首次受難日放假‎
教宗籲社會開放 古巴副總統:無政改計畫‎
美國政府2010年以來沒收古巴4.93億美元‎
古巴大使:古巴看病全免費 發展模式恰與中國相反‎
古巴,只有免費沒有醫療‎ 中國評論
專家解析古巴免費醫療利弊 稱能否堅持有待觀察‎
卡斯特羅警告外國公司勿掠奪拉美資源
左派勢力 席捲三分之二南美
宏國流亡政府官員:美涉入政變
歐巴馬訪拉美修好:平起平坐
拉美要「脫美」自組聯盟
2012-04-11 11:19:58
阿楨
南極大陸 (電視劇) 维基百科

《南極大陸》,是2011年TBS60週年台慶的大製作紀念電視劇,改編自由北村泰一「南極越冬隊太郎次郎的真實」。木村拓哉主演。
概要
故事發生在昭和30年(1955年)間,戰後10年左右,日本為了奪回失去的自信,人們不顧一切地拚命工作,想要重新恢復經濟。但是,世界各國都給日本貼上了「模仿之國」、「戰敗國」的標籤。當時,世界各地關於觀測地球的活動很活躍。以美國、蘇聯為中心的戰勝國成立了國際地球觀測年特別委員會,計劃在未知的大陸南極進行觀測。作為亞洲唯一參加該計劃的國家日本承受著「戰敗國日本」的罵聲,於是被分配到的觀測地點是被稱為「幾乎不可能登陸」的場所:哈拉爾王子海岸(Prince Harald Coast),那裡零下50度,充斥著每秒風速100米的暴風雪,是最惡劣的地方,完全不被世人所期待。

南極大陸

節目介紹
《南極大陸》的故事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十年後的昭和30年代。日本人為了洗刷戰爭污名,決定挑戰受到世界矚目的“南極觀測”工作。主人公倉持(木村拓哉飾)等探險隊員都表現出了極大的決心與極為強韌的意志力,但與此相反的是,為他們投入資金的國家政府及企業對於南極觀測都持消極態度,這給探險隊員們的工作帶來了更多的困難。
電視劇首集中,在日本昭和史上留下盛名的本田技研工業創業者本田宗一郎也受邀登場。他積極支持南極觀測工作,他說:“這是日本回歸國際社會的一大工程。”電視劇中還出現了觀測用船“宗谷”出航的鏡頭。
該劇根據北村泰一的著作《南極越冬隊太郎次郎的真實》改編,講述日本戰後最大的國家計劃南極觀測,木村拓哉和他的隊友以及樺太犬一起,去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這部劇是TBS電視台建台60週年紀念作品,進行了長達半年以上的拍攝,主題曲選用了中島美雪的歌曲《荒野》。

另參本館:《海權》假科考之名
2012-05-23 12:48:46
阿楨
直布羅陀主權爭議升溫 英派戰艦演習 西要向聯國告狀2013-08-13 中國時報

 直布羅陀主權爭議持續升溫,英國和西班牙的角力再次浮現檯上。英國12日派遣皇家海軍戰艦赴地中海,舉行海上軍事演習;西班牙則擬與阿根廷聯手,將直布羅陀和福克蘭群島主權之爭,一併訴諸聯合國。
 英國國防部表示,1艘英國皇家海軍23型護衛艦「西敏號」,將於13日出發前往直布羅陀,預定1周內抵達直布羅陀附近水域,這項行動為「例行」部署。
 值此同時,在英國皇家海軍直升機航艦「傑出號」率領下,包括英國海軍主力艦「堡壘號」、護衛艦「蒙特羅斯號」在內的3艘戰艦,以及6艘海軍補給船,12日則已先行啟程前往地中海,進行代號「美洲獅13」的海上軍事演習。
 西班牙政府已同意讓「傑出號」停靠在西國南部羅塔(Rota)的海軍基地,但西國媒體報導,英國計畫將「西敏號」停靠在直布羅陀。西國媒體說,英國此舉是「藐視」西班牙。
 英、西兩國數世紀來對直布羅陀歸屬爭執不斷,過去幾個星期,隨著英國在直布羅陀建築人工漁礁,西班以徵收過路費做為報復,兩國爭議,更加白熱化。
 儘管英西兩國領袖已在本月7日協議通過對話降低糾紛,外長也預定在9月進行晤談,但雙方依然持續較勁叫陣。

 根據西班牙《國家報》,西班牙有意尋求阿根廷支持,一併將直布羅陀與福克蘭群島的爭議,送交聯合國裁決。西國外長下個月前往阿根廷訪問時,雙方將進一步交換意見。
 對此,英國外交部則重申,英國的一貫政策是,「民族自決優先於領土完整」,強調直布羅陀民眾已多次表達留在英國主權下的意願。
 英國在1713年從西班牙手中取得直布羅陀,並在1830年宣布為其殖民地。雖然西班牙宣稱擁有直布羅陀主權,但當地各黨都反對英國將主權移交西班牙。直布羅陀今年3月公投,高達95%的居民選擇英國為其中央政府。
2013-08-13 10:51:43
阿楨
2013年中國新艦數量世界第一

  造船廠又不是食品廠、「下餃子」般下水艦艇有何用?當靶船?
  中國軍民造船1數量上已世界第一、中國軍工的質量如同其它「中國製造」也正在「龍行天下」2!
  原來如此,難怪反中者會忽而自卑地宣傳「中國威脅論」3忽而自大地宣傳「中國即將崩潰」「中國武器品質差」4
  相關資料
…………………
  相關新聞
2013年中國海軍服役艦艇數量世界第一
談2013年中國海軍新艦數量世界第一的背後
美媒稱中國2013年新建50多艘軍艦 2014年數量仍將持平
俄媒稱中國海軍高速發展超越俄歐
俄媒《國防》稱中國重視先進造艦技術 數十年後取代美國
澳媒:中國海軍是紙老虎 遇美國必敗
漢和稱中日海上決戰中國054A護衛艦優勢很明顯(楨:平可夫是說數量上明顯而已!詳參【圖博館】:054A、KDX2和高波艦 日本金剛與愛宕神盾艦 052D 《僵局》)
又一個甲午年 中日新一輪主力艦競賽開始
日驚呼052D打破日美優勢:中國海軍已成亞洲翹楚
五角大廈2014.6.5發布《共軍軍力報告》擁有亞洲最強海軍戰力
中國2013年28艦入列 一船廠同時建7艘大驅
中國多型戰艦(楨:趁全球造船不景氣)同時在不同船廠開工 成本大幅降低:新一代護衛艦群體的崛起,得益於海軍裝備系統堅定不移地走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艦艇“訂單”實施統一招標,具備承制資格的各大船廠均可公開競標,並逐一簽訂採購合同,從而大大加速生產交付速度。
中國遠洋虧轉盈 擺脫賠錢封號
中國新型萬噸油壓機下線:可一體鍛造航母甲板

中國2013年服役28艘艦艇 數量世界第一2014-2-12 中新網

根據一份由官方報導統計出的數位,2013年,中國海軍的戰鬥序列中,共增添了驅逐艦2艘、大型護衛艦3艘、輕型護衛艦9艘、大型補給艦2艘、常規潛艇4艘、潛艇支援艦2艘、雙體測量船2艘、水聲裝備試驗船1艘、掃獵雷艦2艘。另外,可能還有一艘核潛艇。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558113
2014-07-01 08:19:52
阿楨
漢和:越南可重演馬島海戰重創中國西方將力挺2014.9.3 環球網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網站9月2日報導,越南、菲律賓弱小,好打?!很多中國人似乎如此認為。實際上,在精確制導武器、導彈化的今日戰爭,海戰中,已經沒有強弱國之分。馬爾維納斯海戰具備了現代海戰的很多特點,海戰是在一個世界一流的海軍強國—英國與海空軍實力及其弱小的阿根廷之間進行的。雙方的軍事差距,比今日中、越差距要大許多,然而結局如何?這場戰爭具備了諸多的新特點,一旦爆發中越、中菲海戰,也極有可能重現。
  一、少量的精確打擊武器具備摧毀性殺傷力。
  面對強大的英國聯合艦隊,阿根廷海軍幾乎避戰,整場戰爭,實際是阿根廷空軍為主角。可憐的是阿根廷空軍真正具備現代化作戰能力的力量只有5架超軍旗戰鬥機和僅僅5枚飛魚、射程50公里的空對艦導彈。結局是意想不到的:第二枚擊中謝菲爾德號導彈護衛艦、第三枚集中“大西洋運輸者”號、第五枚擊中格拉摩根號導彈驅逐艦!另外兩枚沒有命中目標。
  阿根廷空軍發動的空中攻擊有時以30架A4攻擊機一齊出動的方式展開,全部低空投彈(普通炸彈),這一傳統、大膽的戰法使英軍一共損失6艘以上大型水面艦。
  因此,戰爭經驗教訓之一是:未來海戰,海軍航空兵幾乎起到決勝的作用,可以實施遠程、超視距、飽和的導彈攻擊,而在這次海戰中,雙方的艦對艦導彈幾乎沒有派上用場。
  今日越南空軍已經擁有32架蘇-30M2型多用途戰鬥機,這是巨大的空中打擊力量。越軍蘇-30MK2具備了中國空軍、海軍蘇-30MKK、蘇-30MK2合二為一的功能,即越軍蘇-30M2既能使用Kh59TE系列電視知道導彈發動對地攻擊,也能夠使用俄軍裝備的主要空對艦導彈。
  32架蘇-30MK2,即使在越南空域,就可以直接用空對艦導彈攻擊亞龍灣的重要戰略軍港,打擊第二核潛基地的洞庫、094戰略核潛艇、052C導彈驅逐艦艦橋和第二航母基地艦橋。以1500公里的作戰半徑計算,湛江、昆明、南寧等等縱深地區,也處於越南空軍的打擊範圍。僅此一項,就足以對中國海空軍構成致命性攻擊。還不需要考慮越南海軍岸防部隊使用300公里的堡壘(Bastion/Yakhon)反艦導彈可能對亞龍灣實施的直接攻擊,打沉中國航母,之多只需要2、3發堡壘導彈。
2014-09-03 10:30:08
版主回應
  40架蘇-22也經過了改良,達到了M4的標準,能夠發射射程110公里的Kh28 反輻射導彈、射程30公里的Kh29T電視制導導彈。每次看到它們,就想起阿根廷空軍的A4攻擊機。
  第二、馬爾維納斯海戰的又一經驗是,潛艇具備了無與倫比、空前有效的威懾力,影響整個戰局。整個海戰中,阿根廷海軍全面避戰的原因在於“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被一艘英軍“征服者”號核潛艇擊沉,這次戰爭中,英國海軍出動了5艘核潛艇,尚且具備如此強大的遏制力。
  今日越南海軍裝備的6艘基洛636VM,性能遠遠比中國海軍的基洛636先進,之前已經進行過性能比較,越軍基洛636裝備了夜視性能更好的潛望鏡、300公里射程的3M -14E型對陸導彈、220公里射程的3M-54E反艦導彈(中國海軍也有),火控系統也進行了修改,中國海軍基洛636只有兩個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3M-54E。
  6艘基洛636加上越南自己製造的小型潛艇,足以封鎖北部灣、亞龍灣甚至湛江港。真要發動攻擊,3M-14E能夠直接攻擊上述港灣的目標,實現陸空一體化作戰。
  越南海軍水面艦的現代化也有目共睹,尤其是艦對艦導彈相當多樣化。大型水面艦中,以2艘“獵豹”型導彈護衛艦為主,俄羅斯在2012年開始移交,裝備8枚Kh35,150公里射程艦對艦導彈,2200噸滿載排水量。
  越海軍還在2013年訂購了2艘荷蘭製造的Sigma導彈護衛艦,這是越軍裝備向西方化靠攏的一大努力,原版的Sigma配備的是法制的“西北風”艦對空導彈和“飛魚”艦對艦導彈。
  導彈快艇的攻擊能力是不能小視的。越海軍擁有11艘現代化的導彈快艇,BPS500裝備8枚Kh35艦對艦導彈,越南打算在本土建造更多的這樣的導彈快艇。假設真的爆發中、越海戰,中國最大的不利因素在於戰略海軍基地距離越南太近,直接處於越軍海空軍、彈道導彈部隊的攻擊之下,大量的現代化導彈快艇,也可以接近亞龍灣,攻擊中國海軍大型水面艦,而中國海軍在亞龍灣不部署導彈快艇。
  就此意義而言,越南海空軍都已經具備了攻防兼備的能力。在本土防空作戰中,越南空軍還裝備了2個營的S300PMU1地對空導彈,中國空軍也擁有同樣的作戰系統,因此,雙方的空軍要攻擊對方的縱深地區,需要付出代價。
  至於菲律賓海空軍,就更不被中國軍隊看好。但是這種情況正在改變之中。一旦真正與中國發生衝突,整個國際輿論,西方和美國、日本一定站在越、菲一邊,甚至提供情報、軍事補給支持。
  在與菲律賓進行的海戰中,菲律賓具備了天時地利的優勢,12架T50PH教練/攻擊機實力比當年的阿根廷空軍5架超軍旗戰鬥機要強。美軍同時還在考慮向菲律賓提供退役的F16戰鬥機,菲律賓空軍實力得到擴充只是時間問題。
  至於海軍,菲律賓的確非常弱小,迄今沒有裝備艦對艦導彈和潛艇。菲律賓政府已經宣布正在尋求獲得潛艇,2020年以前要獲得,同時購買美製艦對艦導彈的工作已經到了尾聲。
  相關新聞
中國填海駐軍令越南失去縱深 嚴重威脅各國
  回應
  現代戰爭誰還和你面對面大戰,一開戰巡航導彈和對地導彈就先飛過去了,跑道和港口都成廢墟了,就那幾枚導彈能幹嘛
  不足為慮!越南至多只有一次偷襲機會,之後的結局顯而易見,那就是海空軍全軍覆滅。中國不會給它任何喘息機會的,在美國趕到之前,戰爭就結束了。
  垃圾的評論,蘇-30能起飛再說吧.
  哦,那乾脆直接組織新的八國聯軍來打中國算了。如果真如文章所說,那越南和菲律賓聯合起來,直接就可以把中國滅了,還用搞那麼多小動作?
  呵呵,平禿禿什麼都不用說,現在西方國家不一樣在支持伊拉克與烏克蘭嗎?哈哈
  作者都不懂歷史嗎?馬島海戰歷時2個月,英國跨越8000海里遠洋作戰,結局是阿根廷無條件投降,交出馬島,阿根廷總統以叛國者被逮捕,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打開了英國的國際新局面,這篇文章的作者真是無知.
  每次看到漢和倆字,我都會默默地點開網頁,看看平禿驢死沒死,我的願望還要多久才能實現呢?
  漢和只不過是為維護以美帝為首的西方帝國主義利益的狗媒,很多反華香蕉賤人比西方主子更反華仍反華急先鋒,香蕉賤人的意識形態就是如此。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是讓人們見識到何為賤人。
  越南,自古就是中國的一個省——交趾省。收回交趾正待時、只等越南在西方的鼓譟下犯錯。
  還是不要收回了,會拉低生活水平的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9-03/0753798907.html

詳參【圖博館】:《僵局》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海權》
2014-09-03 10:41:16
圖博館
美媒盤點:鄭和艦隊 史上最強5大海軍2015-07-15 世界日報

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雙月刊官網12日發表文章指出,世界史上最強大的5支海軍中,明朝宦官鄭和下西洋所率領的艦隊,名列其中。
這篇題為由日裔美籍防務專家凱爾.溝上(Kyle Mizokami)撰寫的文章,將公元前480年的希臘海軍、1433年的鄭和艦隊、1815至1918年的英國海軍、1941年的日本海軍、1945年的美國海軍,稱為「史上最強大的5支海軍」。
溝上在文章中提到,15世紀的中國海軍,無疑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在鄭和的率領下,中國海軍曾7次下西洋。
溝上指出,明朝初期制訂了向外發展的政策,希望保護貿易航線,為一個不斷壯大的中國進口奢侈品和原材料。當時,中國海軍的技術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其造船技術已領先歐洲1000年。
他說,鄭和第1次下西洋的船隊規模非常龐大,由317艘船組成。其中6艘被稱為「鄭和寶船」的船隻,長達148公尺,寬也有60公尺,船上多達9根桅桿和12面風帆。
溝上表示,明朝時期的中國進行了7次遠征,船隊的航行範圍令人吃驚,其中包括東南亞、印度、東非及波斯灣。
2015-07-15 10:11:55
圖博館
聯合國宣布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阿根廷領海內

  據英國《衛報》2016.3.29報導,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判定,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位於阿根廷領海內。
  阿根廷對聯合國這一表態表示歡迎,但阿根廷與英國之間關於這個群島的外交爭端仍未得到解決。
  阿根廷外交部表示,該國的領海面積增加了170萬平方公里,並稱聯合國的這一決定將有助於解決與英國之間的島嶼爭議。1982年,阿根廷在與英國之間爆發的“阿英馬島戰爭”中失敗。
  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在判定大陸架範圍時站在了阿根廷一邊,認可了阿根廷在2009年提交的報告。該報告認為阿根廷的領海範圍在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320到560公里。
  “對阿根廷來說,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因為我們在劃定大陸架範圍方面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阿根廷外交部長蘇珊娜·馬爾科拉表示,“這確認了我們對大陸架範圍內自然資源的主權要求。”
  石油開採已經為馬爾維納斯群島的經濟帶來了數百萬美元,很多島上居民都對阿根廷的聲索感到擔憂,也對石油行業的潛在問題感到不安。
  在聯合國的聲明中包含了附加說明,即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歸屬仍然存在爭議。
  馬爾維納斯群島是自治的行政區,但英國負責其外交和國防事務。英國政府曾聲明,島上居民不接受阿根廷政府違背其意願的主權要求。
  馬爾維納斯群島地方政府本週一表示,已經就聯合國的聲明向英國政府尋求解釋希望其澄清“是否已經做出了某項事關該群島的重大決定”。
  麥克·薩默斯是馬爾維納斯群島議會主席,他表示“一旦有確切消息會及​​時向大家公佈。就我理解,聯合國不會對爭議海域做出事關大陸架擴展的任何決定。”
  目前,英國政府還未對此發表任何評論。
  相關新聞
阿根廷買不起中國梟龍戰機英媒稱還談啥馬島主權
馬島之戰阿根廷輸在何處?100年未經戰火都是新兵蛋子
英阿馬島之戰本可避免雙方都希望美國調停

另參【圖博館】: 《海權論》 《海權》 《武裝衝突》 中日釣島之爭 中艦南海逼退美艦
2016-04-04 09:05:52
圖博館
2016年中國海軍服役近30艘新戰艦數量居全球第一2017.1.7新華網 

  新年,跨越時光之門,軍人也細細盤點和擦亮手中的兵器。
  走近兵器,我們會挖掘到一群人心血的結晶。新型戰機,從研究立項、設計、生產、試飛、量產,要經歷20年甚至更長的周期,印度“光輝”輕型戰機就打磨了33年之久。世人只看見中國新一代隱身戰機殲-20珠海首秀驚艷世界,而它的背後有多少名字無人知曉:科研專家、軍工人、試飛員,無數人的心血才打造出首飛測試5年後就列入服役時間表的“中國速度”。
  傾聽兵器,我們更感受到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德國最新一級F-125型護衛艦數次縮減採購數量,首艦計劃2016年服役,卻至今仍停在船廠是個半成品;印度“維克蘭特”號國產航母,已經下水三次,建造了10年仍是空殼子。它們都無奈而清晰地告訴軍人:研發兵器,光有技術不行,只有錢也不行。過去一年,中國海軍曬出近30艘新艦服役的成績單,數量居全球首位。這份驕傲和自信,更是我國機械工業、造船工業、電子產業、信息產業、武器裝備製造業,甚至航空產業等各門類綜合實力的共同體現。
  每一款兵器,都值得我們珍惜、需要我們善待。當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全面展開,大批新兵器列裝部隊。換裝即是換羽,換羽方能高飛。手握新兵器,是我們這代軍人的幸運,也驅策我們頭腦升級,與新兵器深層溝通,真正實現“人裝合一”,發揮出兵器的最大效能。
  回應
美俄日都嚇尿褲子了,中國威武.
不會啊 忘記甲午了?
此甲午非彼甲午!揍你日爹!
我的意思是 時時刻刻都不能大意 甲午戰爭時武器裝備什麼的都比日本好 但還是輸了 照一樓這種傲慢的態度。出門要被打的。
北洋海軍十年未添一艦。日軍都是新艦。所以說增加新艦非常有必要。
樓上說得對,甲午戰爭時日軍都是速度快的新船,射速也快,還是開花彈!清軍是大傢伙,射速慢,實心彈!再加上軍隊腐敗,能不敗麼?
甲午的時候,日本軍艦買得晚,已經比我們先進,裝備新,速度快,船身小,更適合當時渤海黃的狹窄的作戰環境,而且西方賣軍艦給我們的時候,已經在算計我們,看看砲彈就知道,讓我們無法與他們一戰……其他自身原因,講太多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1-07/doc-ifxzkfuh5929412.shtml
2017-01-08 11:15:00
圖博館
美盟友願意與中國聯合造驅逐艦:解放軍卻高興不起來2017.5.7 新浪軍事

  本世紀以來,中國海軍艦艇裝備呈現大型化發展之勢,這一進程其實在上世紀70年代時,051型驅逐艦建成時,即已開始拉開了大幕。
  無論怎麼說,051型只能是解決了大型水面艦艇的有無問題,論到技術水平並不高,艦炮依然為主要武器,反艦導彈性能並不理想,也沒有防空導彈,反潛武器也相當簡單。由於艦體相當不錯,滿載排水量達到3670噸,艦長132米,艦寬12.8米,吃水4.6米,主機功率72000馬力;設計最大航速32節,試航時創造了37.95節的航速記錄。
  上世紀80年代初時,中國曾試圖對051型進行全面升級,當時相中英國的42型驅逐艦,又稱“謝菲爾德”級驅逐艦,為英國皇家海軍上世紀70年代中期才開始裝備的防空驅逐艦,滿載4150噸,採用燃氣渦輪機動力,主要武備為海標槍防空導彈。
  42型的遠程艦空導彈為中國海軍最為急需的裝備,本打算直接引進42型,可是價格過於昂貴,於是改為僅引進設備安裝到國產051型驅逐艦上,也就是:051S方案,為中英重點軍事技術合作項目。也許今天的人們難以想像美國的主要盟友:英國會願意與中國聯合造驅逐艦,其實並不意外,那時正值西方國家放開了對中國的軍用裝備出口,中國藉機引進了多項西方裝備,英國更是對華出口的主力,甚至今天也依然保持對華軍售,只不過現在沒好東西,中國買的少了。
  按構想,中英兩國將進行相當廣泛的合作,那時中國海軍計劃不小,一共計劃要8艘,先改裝兩艘051型艦,再新建6艘同型艦,由於其配遠程防空導彈,將從根本上提高艦隊和單艦的防空作戰能力。具體方案為:採用高乾舷甲板船型,正常排水量達到了4100噸,將安裝海標槍防空導彈系統,以及英制的CAAIS-450型C3I系統,電子戰系統等,動力改為燃氣輪機,加裝直升機起降甲板及機庫,以配備“海豚”直升機,反潛武器將增加A324魚雷,反艦導彈也將普通成8枚“鷹擊”-8導彈等。
  當然了,關鍵之處,依然為海標槍導彈,全重550公斤,彈長4.36米,彈徑0.42米,最大射程為70公里,作戰高度10至22000米,最大速度為3.5音速。這在上世紀80年代初時,絕對可以稱為一流的性能。
2017-05-08 07:54:05
圖博館
可惜中國海軍卻無奈放棄,原來在計劃剛剛開始時,設計人員就發現,如果按計劃進行,對051的艦體修改量太大,將嚴重拖廷工期,也將大大提高成本,正當中方猶豫之時,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爆發,正值英國人為取勝而慶祝時,解放軍方面卻高興不起來了。原來英軍在戰爭中損失也不小。其中42型驅逐艦戰沉2艘,重傷1艘。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海標槍”區域防空導彈也完全沒有發揮出想像的效果,一共發射26枚導彈,僅擊落5架阿軍飛機,以及一架英軍直升機,反而曝光不少問題,比如:對低空目標命中率僅為十分之一。
  這個項目自然下子受到冷落,後因費用超支,計劃擱淺,最終取消。原本規模不小的引進計劃,實際僅引進一些子系統,諸如:“烏鴉座”型乾擾火箭等。當然了,這是一次相當好的學習,讓我們對西方艦艇設計理念等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
  後來我們憑藉自已的力量,對051型進行改進,最後兩艘該型艦,已經採用全封閉式艦橋和艦體;新型反艦導彈等武器;以及全新的航電及作戰系統,作戰數據系統等,為日後設計更大型的艦艇奠定基礎。(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5-07/doc-ifyeychk7105851.shtml
2017-05-08 07:55:31
圖博館
必須打一仗來顯示我們崛起後的強大?你錯了!2018-01-16 環球時報 喬良(作者是國防大學教授、少將)

  正在崛起的中國軍力,隨著整體國力的上升而日漸強大。在此背景下,每當遇到領土爭端或邊境摩擦事件,就有人提出應“適時”打一仗來顯示我們的強大。好像不打一仗,“大國”就當得名不正言不順。
  不得不說,這種“大國崛起必有一戰”的思維相當陳舊,源頭還是“修昔底德陷阱”那套邏輯。雖然它映射出20世紀中葉之前人類歷史的運行軌跡,但當時代在20世紀下半葉因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而快速進化後,很多人的思維卻沒能與時俱進。19世紀末葉中國歷千年而衰落,再次崛起已是百年後的20世紀尾聲。當時下國人重嘗久違了的大國崛起滋味時,因千年衰落而生的自卑和雪恥之心,便使有些人對歷史上大國崛起的一些所謂“規律”情有獨鍾。
  為何戰爭已經不是最佳選項
........
  所幸在每一個關鍵時刻,決策者的戰略遠見和戰略定力發揮了力挽狂瀾的作用,才使我們與每一場迎面對撞、不可避免的危機擦肩而過。回過頭看,真有一種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因為通過外交努力,我們幾乎與每個一度劍拔弩張的對手國,都在不同程度上,實現了關係緩和。這些結果,對中國是更好還是更差呢?結果不言自明。
  戰爭史告訴我們,無論何時,戰爭甚至戰爭勝利本身,都不應該成為一個民族和國家不顧一切追求的目標。一個國家真正追求的應該是切實的利益。而打不打仗,只能取決於對國家利益的充分考量。當然,如果有人非要把戰火燒到你家門口,你除了奮起反擊別無選項的話,那時,戰爭當然就成了你唯一正確的選擇。
  回應
 既然打戰都沒什麼用了,還造飛機造軍艦幹什麼,中華民族在過去的150年遭的罪就這麼算了?
 我們因千年衰落而生的自卑和雪恥之心,這可以理解。但一定要與時俱進,保持頭腦的理性!當然,如果有人非要把戰火燒到家門口,那就打他娘的!
 作為一個教授、學者,說這些鴿派溫和的話沒問題,但是如果是以一個軍方少將的身份來說不合適,標準的投降派. 
 戰爭的形態變了,我們每天都處在戰爭之中:經濟戰、金融戰、貿易戰、網絡戰、心理戰.....
 這麼說大家就明白了
 問題是當今的中國敢打嗎?有沒有這個膽略還是個問題。
 美國就是一有戰事就發一次戰爭橫財。而我國掘起,不是要打仗,而要穩定的和平環境,來建設發展我們的家園。
2018-01-17 09:30:10
圖博館
日本反超中國是癡人說夢一度領先只是插曲2018.2.26

  摘要:美國《新聞周刊》日本版稱,中國才是東亞的超級大國,日本只是其周邊的中等國家,這是漫長歷史長河中東亞地區的“常態”。日本只是在中國鴉片戰爭後的100多年中處於領先地位,在歷史長河中只是“一段插曲”而已。
......
  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經濟處於巔峰時期,日本的經濟規模曾一度達到美國的70%之多。由於日本人口始終不到美國的一半,所以其時日本的人均GDP已超出美國一大塊。由於那時日本的增長率高於美國,因此當時許多日本學者都在樂觀地測算日本何時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頭號經濟大國。
  但人算不如天算。80年代末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其經濟隨即掉頭向下,持續處於疲軟狀態,到現在都沒有打住的勢頭。目前日本的經濟規模僅相當於美國的1/4,而且這一差距還在繼續拉大,因為美國的增長率高於日本,而且美國的人口在持續增長,但日本已連續多年人口減少。
  不僅與美國相比明顯下滑。與英國相比也同樣如此。當年日本GDP曾是英國的4.1倍之多,如今也只有1.8倍。與其他發達國家的比率也大致如此。
  由於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所以中日的GDP對比變化更具有戲劇性。1991年中國僅為日本的11.9%,然而到2016年已是日本的2.27倍之多。日本對此特別難以接受。由於這個彎子至今轉不過來,所以從2010年以來日本政府的對華姿日益強硬。想方設法減緩中國的發展勢頭,以便不使彼此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
  如果日本能夠理性地接受這一現實,並據此調整本國的相關發展方針和路線,日本還是可以保持其在國際社會的相應地位的。但倘若罔顧現實,一定要勉為其難地追求與其國力完全不相稱的地位,那隻會遭遇更多挫折。這些年日本遭受的挫折已經不少了,已難以再這麼繼續折騰下去了。形勢比人強,安倍難道想成為當代的堂吉訶德嗎?
2018-02-27 12:14:59
阿楨
美專家評中國075兩栖攻擊艦:建造速度令人驚歎 2019-09-27 環球時報

  美國軍事專家約瑟夫•特雷維西克(Joseph Trevithick)和泰勒•羅格威(Tyler Rogoway)在軍事網站《戰區》上撰文寫道,中國075型兩栖登陸艦在從看到正在鋪設龍骨的照片後僅五個月就下水了,“中國人的建造速度與這艘船的大小一樣令人印象深刻。”
  CNN稱,據美國國防部在5月發佈的國會年度報告中指出,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國。中國一直在生產先進的驅逐艦和潛艇,它有一艘目前在海上試航狀態的國產航母,還有一艘正在建造中的航母。美國報告還指出,中國正在提高和完善兩栖作戰能力,並擴充海軍陸戰隊。
  相關新聞
大連船廠同時在建整支航母編隊
055萬噸大驅與遼寧艦共同出海執行任務(圖)
8艘1.0全現身陸要造2.0電磁055戰艦
  回應
中國造船技術的進步體現出“中國速度”,為我的祖國鼓掌歡呼!
說實話,這些都是美國逼的

075級兩栖攻擊艦首艦下水 中國的F-35B還很遙遠 2019-09-27 觀察者網

  9月25日,075級兩栖攻擊艦一號艦下水。與071不同,這是全平直通甲板的兩栖攻擊艦,只有很小的右置艦島,在外觀上相當於縮小的航母。聯繫到美國“黃蜂”級、“美國”級可以搭載F-35B作為中型航母使用,連澳大利亞“坎培拉”級、日本“出雲”級等相似噸位和性質的艦艇都有計劃搭載F-35B,人們很自然地在問:中國的F-35B在哪裡?
  不管是從需求還是技術條件,都只能說:中國的F-35B還很遙遠。
………
2019-09-28 07:39:58
阿楨
在高烈度戰爭中,兩栖攻擊艦充當中型航母只能搭大甲板超級航母的順風車,而難以成為獨立的作戰方向。
  在真正需要航母的地方,兩栖攻擊艦不夠用;在兩栖攻擊艦夠用的地方,其攻擊力未必必要。對於美國來說,把兩栖攻擊艦作為中型航母使用是出於陸戰隊的軍種虛榮,而不是真正的作戰效益。對日澳等國來說,情況有所不同,但不是本質的不同。對他們來說,兩栖攻擊艦改作中輕型航母使用是實現海上航空力量的唯一途徑,但依然只有與美國航母結伴作戰才有意義,實際上也是出於國家虛榮,而不是實質性的獨立作戰效益。
  今年以來,在伊朗地區的執勤任務,基本上是靠著“埃塞克斯”兩栖戒備大隊和“林肯”戰鬥群來完成的
  中國航母數量不足,兩栖攻擊艦也同樣不足。對中國來說,兩栖攻擊艦的作用遠遠超過兩栖作戰,加上兩栖作戰的本職,根本沒有時間和空間玩兼職航母這樣的虛榮,因此也缺乏從這個角度推動“中國的F-35B”的動力。
  不過跳出艦載使用,F-35B在陸上使用的意義其實更大。作為島基打擊力量的一部分,F-35B不僅有強大的打擊力,更是自護航的ISR平臺,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島鏈戰略”的核心環節。作為陸基空中力量,F-35B還有較少受到戰時跑道損壞影響的優越性。事實上,60年代各國大力發展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機的初衷不是為了艦載使用,而是為了在核大戰和主要空軍基地被毀後保持空中戰鬥力,但技術水準嚴重限制了這一設想的實現。“鷂”式不管在航電和武器上如何升級,基本氣動性能實在是低於門檻要求。F-35B完全改寫了這一章,所以義大利訂購的F-35B在空海軍裡對分,日本空自也有可能獲得部分新增訂購的F-35B。
  這樣的能力對中國也有用,但不是當務之急,技術上中國的問題更大。
  中國只有在研發新一代戰鬥機時“輕而易舉”地就可以連帶實現垂直-短距起落能力,而且戰鬥力與常規起降戰鬥機相近,才會研發中國的F-35B。在可預見的將來,看不到這樣的前景。
  相關新聞
兩棲攻擊艦正夯 陸專家:提升戰力、推動出口
和日準航母比高下 陸075艦輸在
2019-09-28 07:45:26
阿楨
「像為多艘航母準備」 路透:中國航母製造廠基建擴充

路透2019-10-17報導,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取得一批上個月攝得的中國江南造船公司的衛星影像,影像中出現中國第一艘全尺寸航空母艦和其他幾艘大型船艦。CSIS分析家說,影像中最讓人意外的是,長1公里的碼頭周邊基礎建設大幅擴充,為多艘航母或其他大型艦船準備的專門空間。這艘航母的船身應在12個月內完工,未來可能移往一個新建港口進行裝備。
  相關新聞
中國建造075兩栖艦塢內工期僅9個月:秘訣在滬東中華造船廠造艦已十分成熟,071型8號艦船塢施工週期已在了6個月以內(美國最新一艘“聖安東尼奧”級則長達2年6個月)。

陸首艘國產大型郵輪開建 可容納5246乘客 2023年交付 2019-10-18 聯合報

與歐美國家成熟的郵輪產業體系相比,中國大陸郵輪市場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2006年,大陸開啟郵輪旅遊時代。十年間,郵輪乘客從不足1萬人猛增至2016年的212萬人,年均增速超過40%,到2035年將達1400萬人次,成為全球最大郵輪旅遊市場之一。
然而,目前全球大型郵輪建造產能略顯不足,歐洲7萬總噸以上郵輪年產能僅為8艘左右,且2025年前交付的郵輪建造船位基本已滿。此外,目前世界郵輪設計建造及配套產業鏈主要集中在歐洲,中方與其合作侷限於郵輪產業下游低端、低利服務。
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船集團與美國嘉年華集團、義大利芬坎蒂尼集團正式簽訂合同,從芬坎蒂尼引進的設計圖紙及建造管理文件就達15萬頁、近2.1噸,整船由2500萬零件組成。在設計方面,外高橋造船引進了國際最新的三維設計軟件,投入大量設計人才以及IT輔助人員不斷進行軟件的二次開發。此外,在建造管理方面,升級原有資訊化系統整合開發SWSTIME系統,可實現大型郵輪2500萬個零件從設計、採購、生產建造、調試到交付的全時段追蹤。
  回應
造船業的最後一個皇冠。爭取白菜化,以後坐國產郵輪去玩玩。
當年十大建設完成百萬噸級造船廠,對岸甚麼都沒有。如今他已能造高層次高附加價值的郵輪,這是所謂民主和極權的對比,民主整天忙著搞選舉,搞分裂而不管民生建設的政府.而對岸是極權的政府,卻處處為富國安民而拼,你要選那一種?
2019-10-19 07:18:38
阿楨
雷根號被圍 美在南海當場換將 2019/10/23 旺報

據美國海軍指出,不久前第七艦隊「雷根」號航母打擊群和「拳師」號兩棲登陸艦隊,在南海先後進行了海上打擊、搜救、快速攻擊艇防禦、海上攔截、輕型武器射擊和武器實彈演習、防空和反潛作戰的大規模高水準軍事演習,並且進入了由大陸領海之內。據說「雷根」號航母指揮官還因此被撤換。
「雷根」號航母以「航行自由」的進入南海,但遭到解放軍艦艇包圍。美方的說法,「雷根」號至少遭遇到了7艘軍艦包圍監視,而提前結束了軍事演習,附近一架RC-135偵察機和1架P-8A海上巡邏機引導下離開了該海域。
  防止意外 雷根號急撤
美軍發現大陸在南海部分島嶼還部署以鷹擊-12岸基反艦飛彈在內的長程反艦飛彈與長程雷達,能夠有效控制整個南海海域。為防止意外發生,「雷根」號航母決定撤出該海域。
在被大陸海軍「圍觀」以後,9月29日,以「雷根」號航母為主力的第70特混編隊還在南海執行任務期間「當場換人」。喬治.威科夫少將接替此前被「圍觀」的卡爾.湯瑪斯少將,繼續指揮第70特混編隊。
美國擁有全球航母數量的一半以上而且全是核動力,是稱霸全球大洋的重要依據,也是維持海上霸主的標誌。至於大陸所發展的鷹擊-12反艦飛彈的射程接近四百公里,而且可以超音速飛行。如果進行飽和攻擊,就是強如美軍,同樣忌憚。
  飽和攻擊 美航母難擋
航母不僅有重要的軍事意義,造價不菲。美國目前擁有11艘航母,都是核動力,其中2艘排水量達到10萬噸。進入南海海域的「雷根」號航母排水量10萬噸,艦上配置相關人員達5000多人,能夠搭載80到90架F-18艦載機。
2019-10-23 08:19:42
阿楨
殲-31宣傳片 陸展新制空實力 2019/11/29 旺報

FC 31戰機2.0版本結束驗證!接近服役!
大陸第二款隱形戰機殲-31「鶻鷹」,首飛時間僅晚殲-20一年,但卻一直沒裝備部隊。最近殲-31又發布最新宣傳片,新公佈的尺度非常大。
殲-31的2.0版座艙一覽無遺,擁有四塊顯示器,上半部分擁有三個顯示器,中間是大尺寸廣角衍射平視顯示器的觸控屏,大尺寸觸控屏能夠讓飛行員以更快的速度設定平視顯示器,而兩側則是兩塊稍小的三角形顯示器,能夠顯示導航資訊以及類比儀表、戰術地圖等等。下半部分則和F-35一樣,以一塊超大尺寸液晶顯示器為主,由於兩塊輔助顯示器能夠顯示部分內容,更加直觀也更簡潔,與F-35不相上下。
殲-31和殲-20一樣,採用最新的側桿操縱系統,能夠增加飛行員的舒適度,還能方便觀察顯示器資訊,避免中桿遮擋視線。能增加彈射座椅的後仰幅度,提升飛行員抗超載能力。
  多目標打擊更優秀
殲-31除了內置彈艙,還有6個翼下掛點,殲-31和殲-20內置彈艙一樣可搭載4枚霹靂-15長程空對空飛彈,還可以額外掛載4枚霹靂-15,載彈量反而超過殲-20。
殲-31內置彈艙可攜帶4枚500公斤導引炸彈,F-35B僅能攜帶兩枚1000磅導引炸彈,而F-22只能攜帶兩枚250公斤級炸彈。殲-31內置彈艙能夠掛載4枚中長程超音速空對地/海飛彈,攻擊力強大。
  相關新聞
專家:殲-31戰機未來有望上艦

艦載機50架 陸產航母擺脫蘇式巡洋艦設計拳頭多 2019/11/28 旺報

「遼寧艦」受制於蘇俄當初發展航母時的「載機巡洋艦」概念,比較重視導彈武器和單獨作戰能力,攜帶的艦載機數量,約為2個殲-15中隊、1到2個直8/18直升機中隊,不過40架。
而首艘國產航母「002」刪除大量艦載飛彈系統,重新規畫甲板和內部機庫空間,能攜帶3個中隊共36架殲-15,以及數十架直8/18/20反潛預警救援直升機, 50架左右。
但滑躍式甲板設計存在缺陷,遼寧艦和002航母即使2對1,也不是美國核動力航母的對手(4至5個F-18戰鬥機中隊、1個E-2預警機中隊、1個SH-60直升機反潛中隊、1個咆哮者電子戰機中隊和1個C-2後勤支援分隊),不過002三個中隊戰機數量,也是不可輕忽的海上戰力。

一張圖表讓美國網民驚呼:中共艦隊不只世界第二,更讓美國感受到威脅 2019/02/12 中時
  回應相關新聞
加長版052D全部換裝1130近防炮 配直20反潛能力更強
2019-11-29 10:34:27
美國黑金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6 04:15:45
阿楨
就算日本打贏中途島戰役 也只能再完成一兩個小目標 2019-11-22 觀察者網

  日本打贏中途島戰役會怎樣?很多讀者都指出,第一艘埃塞克斯就在1942年12月31日服役了。之後20多艘埃塞,隨隨便便就碾壓了。
  然而,光說國力的差距,固然正確,卻有點大而化之。
  首先,給日本比較有利的假定,就是中途島3:0(其實,如果美沒有破譯情報,撐死打個2:0)
  但日本也不是超人,從勢均力敵的珊瑚海海戰來看,從飛龍對約克城的攻擊來看,日軍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4打3、2時日軍大約要損失2或1艘航母。
  換言之,在1942年6月到1942年7月中旬,最理想的情況日軍也只有3艘主力航母可用。
  歷史上1942年7月中旬,珊瑚海受創的翔鶴/瑞鶴完成了修理與補充,使可用的主力航母達到5艘。但兩艦實際參與戰鬥要到8月底的東所羅門海戰。假定中途島海戰日方也要花兩個多月補充戰損,那麼到8月中旬才可能達到6艘。
  問題來了,中途島被攻佔後,2000多公里的距離,決定了它對壓制夏威夷毫無幫助,當然,日軍一時掌握制海權,可以干擾美軍的運輸,但根據前面的假定,日軍剩下3艘航母,如果用來圍困夏威夷,守衛中途島,就會自己陷入困境:面臨空中和水下的危險;從歷史上瓜島戰役的情況看,日本陸軍能撥出來投送的兵力,也不足以攻下夏威夷群島。
  日軍如果判定短期無法進行“夏威夷攻略”,那麼可選的方案只有南太平洋。
  而且打下來,還沒什麼用……美澳交通線根本沒那麼容易切斷,無非靠東靠南繞一點路。
……
  回應
從偷襲珍珠港,南雲拒絕對航母/油庫和維修廠轟炸那一刻起,日本就註定要完蛋了
二戰時日本能源80%靠進口,東南亞航線都是由美控制,日本冒一次風險進攻中途島,以島為跳板可以和美國太平洋艦隊正面抗,能源命脈就不受美國控制,打了可能贏,不打就肯定輸
日美的綜合國力/工業差距太大了,戰役方面再多的勝利也無法扭轉戰略上的巨大差距:只要太平洋戰端開啟,日本必敗!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https://mil.news.sina.com.cn/history/2019-11-22/doc-iihnzahi2553142.shtml
2020-05-05 08:58:46
阿楨
美媒評全球5大最致命戰艦 中國1艘入列比肩美俄日 2018/12/03 中時

只要是讀過歷史的學生都知道,打從希臘人和波斯人對抗的時代開始,族國主義之間的對抗必然推動海軍建設。美媒近日評選全球5大戰艦,美2艘俄1艘日1艘都是上世紀設計建造,只有中國的055艦是本世紀,這也程度上反映出海上強權興衰的軌跡。
  回應
美國提康德羅加級是1970年代設計、完全沒雷達隱形及熱氣排放紅外線管制,日本金剛級是仿造1980年代設計的美國伯克級、雷達隱形匿蹤甚差,兩艦都用舊式機械轉動雷達、三十年前老舊電腦神盾防空系統!055是2010年代設計,雷達隱形匿蹤強,排氣管降低紅外線,360°主動電子相控陣列雷達!沒得比!

美海軍噩夢:算錯了!中共艦隊不是300艘而是650艘 2019/01/31 中時

美媒《國家利益》報導說,美國海軍情報局估計,到2020年中共海軍將擁有313至342艘戰艦,美國2018年則有285艘,差距並不大。不過,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艾瑞克森(Andrew Erickson)認為除了解放軍海軍之外,還包括海岸警衛隊和海上民兵組織(PAFMM)。
  回應
其實重點不在有多少軍艦的問題,而是中國的造艦科技及工業能力,走向成熟,美軍已日漸無法以技術優勢獨霸海洋,這才是美國懼怕的原因.

美對陸潛艦優勢漸失 美媒:台灣的大麻煩 2019/02/15 中時

美媒《國家利益》報導稱,中共潛艦部隊正快速增加,而美方卻緩慢下滑。2016年12月美海軍認為要66艘攻擊潛艦才能滿足太平洋地區需求,但直到2019年初,美軍只能提供51艘。
美海軍近年來大約以每年2艘增購新的維吉尼亞級攻擊艦艦,希望能在2020年代中期填補攻擊潛艦的缺口。不過舊式的洛杉磯開始面臨大量除役時期,因此可能在2028年降至總數42艘的低點。
2020-10-07 07:52:26
阿楨
到2019年初,中國擁有約50艘柴油動力攻擊潛艦和6艘核動力攻擊潛艦,有17艘使用絕氣推進系統(AIP)元級,可以長時間、極安静地在水下潛伏,台灣海峽水域較淺,美軍較大型的核動力攻擊潛艦難以發揮優勢,體型較小而靈活的元級反而更能發揮作用。

美軍可能失去追踪中共潛艇的關鍵武器 2019/05/02 中時

美國海軍拋棄式空投反潛偵測器聲納浮標(sonobuoy製造商ERAPSCO將於2024年解散。
聲納浮標每次投放數目可能高達百枚以上,用來探測敵方潛艇,美軍2019年度採購20萬4千枚,比前一年增加50%。

陸國產AIP潛艇突破零障礙 出口東南亞創佳績 2019/11/29 中時

中國近幾年來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來勢洶洶,已成為各地防務展受矚目的要角之一。尤其是絕氣推進系統(AIP)的S26T麒麟級常規潛艇,已出口巴基斯坦與泰國。這次參加泰國曼谷防務展上公布多項技術參數,受到不少買家的注意。
麒麟級乘員38人(自動化程度超過噸位相當的俄日潛艇)、艇長約78米、水面排水量2600立方米, 4節航速時航程可達8000海里、續航能力65天、潛深可達300米。能使用導彈和魚雷武器進行反艦、反潛以及對陸攻擊等打擊任務。此外還能執行特種作戰、佈雷、偵察、巡邏以及封鎖等任務。它配進先進聲納系統,武器庫可攜帶18枚魚雷或導彈,其中包括潛射式的CM-708UNB反艦導彈。
對於某些需要較小型的潛艇,中國軍工也準備在麒麟級之外開發1100噸級、600噸級,乃至200噸級的小型潛艇。
  回應
台灣國的自製潛艦在哪啊?對岸都出口了,還是AIP的,爛菜葉妖孽綠畜群的,第幾艘才有AIP系統啊?
2020-10-07 07:58:42
阿楨
澳媒:陸攻台只是遲早 美若不介入將喪失亞太領導地位

據澳洲廣播公司(ABC)2020/10/10報導,史丹佛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梅慧琳)指出,以往中國大陸無力揮兵攻台,但今非昔比,解放軍在戮力軍改,全面進行軍事現代化後,如今已具備奪台的能力。
  回應
陸攻台只是遲早,美若介入將加速喪失世界領導地位,你說它會爲台獨分子在台海和中國打一場改變美國曆史的血戰嗎?
美國拼命派出軍艦在東海台海南海挑釁中國!結果美國海軍三分之二軍艦染上新冠病毒!
  相關新聞
隨著美國大選逼近,美中對抗南海沸騰,雷根號航母演習模擬大規模傷亡
美海軍500艦隊計畫 專家唱衰:只是喊口號為川普騙選票!
網傳陸媒將連續播出涉台重要專題 紐約時報:不祥之兆
陸委會:北京不應放任環時總編胡言亂語
  回應
台灣人要求中共去控制媒體,迫害新聞自由。民主進步黨是法西斯政黨嗎?
東廠在台灣干涉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上癮習慣了,現在連大陸都不放過了!
2020-10-11 08:59:15
阿楨
阿根廷空軍再次盯上梟龍戰機:將實現前所未有的飛躍 2020-12-02 新浪軍事

  10月底韓國航太(KAI)致函阿駐韓大使,稱由於6個英國製造的關鍵元件無法獲得英國政府頒發的出口許可,FA-50暫無法出口阿根廷。
  近日阿空軍參謀長,稱西方飛機製造商很容易屈服於英國的壓力,阿經濟無法負擔像F-16和JAS-39這樣的昂貴系統。阿已將JF-17“梟龍”Block 3列入選擇,阿一個特別委員會已經於2017年參觀了該機。
  梟龍Block 3作為JF-17的最新改型,具有有源相控陣雷達、先進電子戰系統、座艙大屏顯示器、飛行員頭盔顯示器、全數位化電傳飛控等先進特性,在超視距空戰性能上將不輸于英國空軍部署在馬島的颱風戰鬥機。
  回應
阿根廷名義上有40多億美元一年國防預算,實際沒外匯。也只有中國可以接受牛肉/大豆/豬肉來交換
  相關新聞
韓國K2坦克心臟病復發

韓媒報導,韓國國防計畫採購局(DAPA)2020-11-25決定,第三批K2坦克採購德國RENK公司製造的變速箱。這項決定給韓國歷時15年的坦克動力包自研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也難免會影響K2坦克的出口之路。
  回應
韓國K2除殼子,有幾個系統,是自己研發的?沒有完整的軍工體系,生產一流的武器裝備,不現實!
2020-12-03 10:13:12
阿楨
美不參戰日本「能吃全中國」?網曝兩大關鍵 2021/01/15 1

美國參戰無疑是二戰戰局翻轉的關鍵,而導因正是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有網友就提問,若美國沒有出手,日本當年是否真有辦法全面佔領中國,話題也引發熱烈討論。
該網友就在ptt貼文分析,「大家都說沒有美國的話,日本二戰早就吃下中國了,問題是光是合法割讓的台灣,日本人都搞了好幾年才全面佔領台灣,中國不知道是台灣幾倍大,有大中國思想的更多,如果沒有美國,日本真的吃得下中國嗎」。
對此不少人都抱持懷疑態度,「就是吃不下才要打美國啊,後面都沒油了」、「大概不行吧,吃下整個東北地區其實就很足夠了」、「很難說,當時日本在中國的戰場其實非常膠著,死傷也很慘烈」、「很多人以為當時日本是在中國開無雙到美國參戰,但其實美國參戰前日本就已經資本不足了」、「以戰養戰才不行的,要是只吃華北沒問題,就是打的太順,想要吃更多才會物資緊缺,連日本本土都窮死了」。
另外也有許多鄉民點出,即便能全面佔領,但統治又是另一問題,「可以但會很難統治」、「仗能贏啦,但管理是另一回事」、「佔領跟全面有效統治不一樣」、「想太多你殺太多,要有效統治就很困難」、「吃得下但是撐不久的」、「佔領是一回事,有效治理又是另外一回事。小日本沒能力統治這麼大的土地和人口,結案」。
  回應
很難想像這麼理性的文章出現在三立
世界無論左右派歷史學家早就已經透過各種第一手史料證明日軍在中國戰場早就已經陷入困境。短期的戰事優勢根本沒用,日本國內民生經濟都已經被徹底拖垮,不要說油料電力了,連糖和鹽都要靠配給。日本當初留過洋的高階將領全部反對擴大中國戰場,認為能夠維持滿州國就已經是萬幸,但是軍國民粹主義下東條英機主掌的軍部堅持全面擴大戰局。在哈佛讀過兩年書的山本五十六從開始策畫珍珠港偷襲就知道日本必敗無疑,策畫一號作戰的火田俊六更是說每次打完大型會戰,中國軍隊還是能夠馬上恢復一百萬左右的作戰部隊,連徵兵都不用。但日本已經徵到國內幾乎沒有兵可徵
2021-02-10 10:03:56
阿楨
沒有美蘇幫忙,中國能戰勝日本嗎?看看當時日本國內慘狀就有答案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9OahA3KLJ4
記得在很多年前,我在一個論壇上看到一個論調,就是——「如果沒有美國和蘇聯參戰,中國勢必會被日本的侵略打垮」,當時我還深以為然。
但是多年之後,隨著日本國內的各種資料逐漸被披露出來,我才知道日本帝國主義真的是紙老虎。尤其是在1939年侵華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後,中國軍民雖然是處於地獄模式的難度,但日本每走一步也都是如履薄冰。
固然,沒有美蘇參戰中國人民戰勝日本侵略者將需要更長的時間,也要付出更高的代價。但是,任何事情全靠外力都是不現實的,是因為中國有著戰勝日本侵略者的基礎,才有了美蘇介入加速日本帝國主義滅亡的結局。
是中國軍民自己的頑強抵抗才是根本原因
也許有人覺得我過於樂觀,因為日本在侵華戰爭初期的迅速推進證明了他們的實力。而我要說,日本人當初也是這麼想的,才會一步步走向滅亡。
要想全面系統的分析這個問題,可能幾十萬字都說不完,但是我今天想從一個相對比較獨特的視角來觀察,就是侵華戰爭對於日本國內的巨大影響,從而讓一些人明白——「為什麼侵華戰爭沒有美蘇也將走向滅亡」。
  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前,日本的社會情況如何
在此期間,日本國內的經濟和社會整體都處於向上的階段,文化也比較繁榮,大城市的街頭每天都在新增各類餐廳、咖啡館和啤酒館,歌舞廳和電影院也開始變的隨處可見。
  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前期勢如破竹的日本逐漸陷入戰爭泥潭
根據作家小熊英二的描述,從1938年開始,他家的生活以及社會狀況就開始逐漸發生變化。首先是東京等大城市街的計程車漸漸都消失了。開天婦羅飯店的自家開始買不到汽油生火,只能改用焦炭。而到了1939年,不僅是生火的汽油沒有,連炸天婦羅的食用油和魚都很難買到。
https://min.news/zh-tw/history/e832b1fdb944528590c2542427b5eedc.html
2021-02-10 10:05:32
阿楨
推薦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才是研究歷史該有的態度 2021-03-30 風聞

茅在討論主戰派和避戰派時,用思想家和政治家兩種思維模式來解讀歷史中的兩難抉擇,分清兩個問題:一是對侵略者應不應抵抗;二是若這種抵抗註定要失敗,是否仍應抵抗。前者是道德層面的,結論是肯定的,沒有疑義。後者是政治層面的,結論不能從前者引申而來然正義的反抗並不能取勝,那麼,避免無謂的犧牲也是可以的,耆英消極避戰不應當視作錯誤。
  回應
有武器代差就必然失敗?那抗日抗美援朝怎麼打的?我個人更認同主戰派,即便聽從避戰派的建議與英國媾和,能夠避免法、美等其他新興資本主義殖民國家侵略中國?只不過是將中英戰爭改成中法戰爭而已。但是,外交妥協是否有用核心還是取決於中國自己,而非外敵。白登之圍後,漢對匈奴長期採取帶有屈辱性的和親政策,但漢解決了自身的問題,和平是國力蒸蒸日上基本條件。而宋就是非常典型的反例。
2021-04-02 07:43:18
阿楨
如何評價徐靜波文章裡的日本? 2021-03-30 知乎

徐從早年開始,就在日本自稱是北京大學文學系畢業,當過中國教育新聞報記者。後被同胞揭露後,辯解說這些稱號都不是他自己說的,是別人亂給他按上去的,但這怎麼可能。
而對國內的宣傳,首先就是起了 “亞洲通訊社”,但是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人的公司,直到出名賺錢後才開始有員工。
聲稱自己是早稻田大學的特別講師,後來遭到了包含早大學友會在內的大量質疑,現在不太敢說了。包括他自稱的日本東海大學修士的說法也存疑。因他在1993-1996年在校身份是研究生預科,非正式的學生。
徐在日本創辦的《中國經濟新聞》發行量很少,在日知名度幾乎為0。並且內容是在拼湊日本國內新聞的一些內容,全部直接照抄。
他寫的東西很有煽動性和迷惑性,真真假假,虛實結合,很容易唬住人。比如“華為厲害是因為雇傭了日本人員工,華為手機是日本人研發的”,“日本把不要的落後產業都丟給了中國,自己卻在不斷進行產業升級和轉型”等等。
他很多吹噓日本的文章,結尾都要昇華成“為了中國好,為了中國人好”,他真的是為了中國好麼?從他一貫的言行裡,我看未必。
我可不是什麼日黑,當然,更不是精日。只是在日本呆了快10年了,想多分享點真實的日本而已,更不想大家被一些錯誤的言論所蒙蔽,甚至誤導。
我們新一代的中國年輕人,就應該不卑不亢,既要謙卑學習日本的很多好的地方,躬身反省我們自己的不足,也要對自己和自己的國家民族充滿自信,敢於回擊那些中傷和誹謗。
至於一直在跪舔、盲目崇拜美日等國,不斷噁心自己同胞民族和國家的人,還有那些瘋狂反美反日、極端民族主義的人,我們都不要與他們為伍,這種人的世界太過狹隘,更是無趣。
  回應
這就是個精日分子。
  相關新聞
徐靜波華為用日本技術的八大謬論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242370
中國武器出口數百億美元名列世界第二,日本做不到的原因: 缺陷多/太貴/要看美國老大的臉色 2020-02-08 總結:日本與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而是全方位的。近期陸續曝光一批日本產品造假門,籠罩在日本產品上的光環逐漸褪色。
2021-04-02 08:24:57
阿楨
兩場本可以打贏的戰爭:鴉片戰爭與甲午海戰! 2021-07-07

提起鴉片戰爭和甲午海戰,國人都會心痛,這兩場戰爭的失敗給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帶來了百年的屈辱和沉重的災難,其實鴉片戰爭和甲午海戰是有希望打贏的,但是國內還是有很多學者認為,大清王朝作為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是無法戰勝一個近現代化的工業強國英國的,無論從體制還是軍隊的素質武器裝備等等方面,清朝都遠遠落後大英帝國或者日本,所以清朝的失敗是理所當然的,果真如此嗎?我覺得清朝的失敗主要是統治階層的失敗,從慈禧太后帶著大清皇帝兩次逃命就可以看出,再往前推個兩百年,努爾哈赤哪次打仗不是親自帶隊,身上佈滿了傷痕,哪怕面對再強大的對手,也絕不退縮,努爾哈赤最後戰死疆場,皇太極也御駕親征過,那時清朝的實力遠不如明王朝,康熙也御駕親征過,相信如果是努爾哈赤或者皇太極面對英軍或日軍時,寧可戰死也絕不投降,當然打不打得過是另外一回事,但是這種勇氣和戰鬥意志是絕對值得肯定的,但凡道光或慈禧有努爾哈赤或者皇太極那樣的血性,就算打不贏英軍日軍,中國的幾億人民堅強的戰鬥意志都會讓英軍和日軍膽寒和妥協的。
  回應
什麼叫本可以打贏?在當時的中國,打輸才是必然
戰爭打的都是綜合國力,覺得窩心就好好搞自己的專業,多努力為國家社會貢獻吧。
2021-07-17 06:09:44
阿楨
超級大黃蜂賣不出去 印度想拿來對付大陸 2021/08/09 中時

雖然F/A-18E/F「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戰機產量雖然超過600架,但實際使用的國家卻不多,連最大客戶美國海軍都已表示不想再買新機;不過為與中國爭奪制海權,《歐亞時報》指出,在印度自製航艦「維克蘭號」(IAC-1)即將服役之下,該國海軍可能成為超級大黃蜂的新買家。不過超級大黃蜂並非穩操勝券,包括法國海軍「飆風M型」(Rafale M)、印度海軍MiG-29K,以及印度自行開發中的TEDBF,都是其有力競爭對手。
  相關新聞資料
殲15為什被F/A18超級大黃蜂秒殺!
不想再買超級大黃蜂 美海軍:對付不了中俄
  回應
美國:超級大黃蜂,可賣給台灣,順便要他們多吃點萊豬
  相關新聞資料
美國南方司令部2021/08/09表示,將協助阿根廷取得西方世界製造的戰機,「梟龍」軍售案再遇危機。
  回應
阿根廷要有點智商都不會買西方戰機。馬島戰爭還沒被法國坑怕嗎?
2021-08-09 08:10:38
阿楨
陸控制全球63個戰略咽喉港口 駐外美軍深感威脅 2021/08/31 中時

中國近20年來在全球各地至少60餘國投資興建、收購或租賃的港口項目總計已多達101個,地點遍佈世界6大洲,其中一些處於海上貿易的關鍵地點,擁有極重要的戰略支配地位。其中部份軍民共用港口也具有軍事價值,甚至讓在全球戰略要地部署的美軍都感受到威脅,認為會影響美國海軍應對世界各地危機的能力。
據《美國之音》指出,全球80%貿易通過海運完成,港口則是海運重要節點,中國不但在本土坐擁世界10大港口中的7個,而且已在至少60多個國家有國有企業投資、興建援建或租賃港口。
報導指出,位於希臘愛琴海的比雷埃夫斯港於2016年被中國遠洋運輸公司收購港口管理權,另一個國際重要港口德國漢堡的收購談判也接近完成。大陸官方資料顯示,2000年陸企經營的海外港口不到10個,但是到2019年,中國在海外以收購、投資承建援建和租賃等形式完成的項目總計已多達101個,至少遍及63個國家。
在19世紀後半期美國開始崛起之際,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提出了「海權論」,被認為對此後大國全球爭霸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是當今最篤信馬漢《海權論》的國家。
報導說,中國2013年首次超越美國成為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當年提出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計劃將中國沿海港口通過南海到印度洋、南太平洋、乃至歐洲的港口聯繫起來。
報導表示,由於商業港口被認為具有軍用和民用的雙重性,可以被升級用於軍事目的。軍事專家辛格爾頓說,中國擴張最終有可能使其有能力在中國所控港口附近限制美國海軍的活動。他說:「也能令中國具有影響美國海軍應對世界各地危機的能力。」
此外,中國的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定於下個月開始經營以色列最大港口海法港,租期長達25年。美國近年來多次對中國接管美國第6艦隊經常停靠的、瀕臨地中海重要港口表示擔心,認為這可能會損害美以兩國的安全關係。
2021-09-01 09:12:41
阿楨
從定遠主炮威力看甲午海戰的失敗原因 2022-07-05

我認為北洋水師的炮彈落後才是甲午海戰失敗的根本原因,定遠鎮遠兩艦的305主炮,開花彈的彈重292公斤,裝填10公斤黑火藥,但日本聯合艦隊的152毫米火炮,炮彈重42公斤,裝填TNT炸藥6.8公斤,威力是305炮的4倍。中濟遠艦210MM主炮多次擊中吉野艦,如填裝TNT,吉野已被擊沉。
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有很多,過去有人總結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清廷投資不夠,但採購新式炮彈而不是投資購買新軍艦和速射炮,是最快和花錢最少的辦法。
19世紀末期,從美國南北戰爭開始,世界軍事技術發展出現了天翻地覆的進步,前膛槍前膛炮被後膛槍炮取代,滑膛槍炮被線膛槍炮取代,黑火藥被猛炸藥取代,蒸汽鐵甲艦取代了風帆戰艦。軍事技術一步差則戰爭中即失敗。甲午海戰就是一個事例。沙俄帝國在贏得了拿破崙戰爭之後受挫于克裡米亞戰爭又是一個事例。
  回應
兩遠的艦炮落後了一代,整條船落後了一代,不只是彈丸的區別,兩遠的主炮就比前裝炮先進一點,算是後裝的,但身管短,膛壓低,射速極慢。日本艦已經是近乎現代火炮的速射炮了,定裝彈,高射速,長身管,高膛壓。裝甲鋼也差一代,處理方式改變後性能差別極大。
2022-07-06 08:25:25
阿楨
李喜明:國機國艦國造只是產品組裝 2022/08/16 中國時報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即將於9月發表新書,對國防自主有逆耳忠言之論,李說,當我們揮舞著國防自主這面大纛,意氣風發地踏上征途,企圖達成國防與經濟雙贏的宏大目標時,卻發現理論上的矛盾與實務上的困難;依當前臺灣國防工業環境,尚無單一製造廠家有能力承擔自製,所謂國機或國艦國造,只是落入產品組裝,而非系統生產的窘境,主要利潤仍然流向國外先進科技廠商。
他說,倡議國防自主者,難免會有些「想當然耳」的思考反應,殊不知國防工業非一般性產業,光憑一股熱情就提刀上陣,無異暴虎馮河,一旦不成,浪費資源事小,影響國家安全就非同兒戲了。
他直言,當前國防研發的廣泛項目中,除了制海及防空飛彈享有名聲,其他成果多屬追他人車尾燈的次級產品,未能有效運用有限的研發資源。
李並指出,我國目前對吸引投入國防科技的高端人才,並無完善規畫,縱使能購入國外的國防科技,如無人才持續發展,就只能鸚鵡學舌,陷入關鍵科技難以持續發展的困境。
他說,另一個需思考的議題,是為了擁護政府國防自主政策,軍方屢屢宣稱能自製的絕不外購,但以「騰雲無人機」及「艦載垂直發射系統」案例來看,兩案均歷時十餘年研發,卻始終未有成果,最後仍走向外購一途。
李認為,未經深思精算而輕率承諾能夠自製,到頭來只是耗費龐大預算卻一無所獲。即便國家意志再堅定,不惜投入再多資源,最後即使產出,仍只是堪用的次級產品,與其如此,國防自主政策改成「符合台海防衛作戰需求,而無法外購獲得的才全力自研自製」,方為務實之道。
  回應
潛艦國造只是要求有,只是淪落為宣傳品
  相關新聞
國防部長首證實潛艦國造遇困難「紅區敏感裝備難獲得」 2022年3月24日
潛艦國造趕進度!增聘百位技術人員明年9月全艦封殼舉行下水 2022年7月11日
大陸039C「隱形蘑菇頭」型潛艇服役台灣是頭號目標 2022年7月26日
2022-08-17 06:17:39
阿楨
中美物價收入及貧困人口 2020-02-11

為貶低中國,散佈兩新謬論:以美食品價低為由說中國物價比美高,及按美貧困標準,八成的中國人在美貧困線下。這是以偏概全,以點帶面的手法。IMF統計,中美人均GDP是1:6,中美人均購買力PPP是1:3.8,因為美國物價比中國貴。美國有4700萬領救濟的貧困人口。兩國人的收入,物價,匯率都不同,按匯率來得出中國八成人是窮人論是可笑無知的。美國的物價,除農產品食品及個別電子產品比中國便宜外,別的多數商品都比中國貴,特別是服務業人工,醫療,律師等費用更貴的驚人。

所謂中國對美日必敗的謬論 2020-04-13

一,日海軍強,中國必敗?
當今中國已非滿清,日海軍已非中國對手。中國工業體系完備;日本不俱備此能力。
二,美軍武器先進,中國比之差距大?
美個別武器是比中國先進,近十年中國技術的進步如一日千里。主戰武器已無代差,而少許差距可用數量彌補。
三,美軍經驗豐富,而中軍幾十年未戰了無經驗。現代戰爭已很少有單兵對決,更多是陸海空天電五維體系對決!而中國恰恰是具備完整體系戰力的強國,美根本無勝算,否則,美早就動手了。
四,戰時油路會被斷?
油,中國自產六成,不足部分有俄,伊,委等國供應。中國新開三條陸上油路:中俄,中緬,中哈,所以斷海上油路沒有用。 糧食也一樣,中國主糧自產九成六,且中國是有儲備制度的。
五,美日盟友多?
北約加日本的聯盟是形式上的,真戰,只會自保。
……
十,美國的經濟科技優勢;
美GDP第一20萬億美元,但排除第三產業,只有7萬億。中國晶片自主三成,軍用完全自給。美對中國科技禁運,但九成晶片用於出口美歐。發明專利,中國已連續四年世界第一! 中國2019年創新排名第14,日本第15.
  回應
無聊。
打擊了你們的日本神話。

真實的臺灣及臺灣的13大神話。2020-04-03

  在縱橫交錯的臺北街巷之中穿行了幾天之後才明白,不光是城市建築破破爛爛,而且街上的車也都很老舊。
一,人均3萬美元是大陸N倍。
二,台農可領退休金。
三,四,大學宿舍如賓館,不要房租。
四,福利非常好,水電非常便宜。
五,醫療全部免費。
…….
自由詐騙,民主佔領立法院。洗腎率第一,爆肝冠全球。
2022-08-28 09:04:46
阿楨
「閃電航艦」因應台海衝突 美司令:會比中國強得多 2022/12/09 中央社

先前美國官員就曾警告,中國可能試圖在2030年底前以武力奪台。
在美國海軍研究協會和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10月的一場活動中,第7艦隊指揮官湯瑪斯揭露,今年整個夏天,美國海軍和陸戰隊(Marine Corps)都在測試「閃電航艦」的概念,可利用配備海軍陸戰隊F-35B戰機的海軍兩棲突擊艦取代航空母艦,如此就可以用更分散、更靈活的方式投放兵力。最多僅能搭載20架戰機,比可搭載超過50架戰機的艦隊航艦少。不過,輕型航艦不僅運作成本低得多,而且用途也更加廣泛。若採取「閃電航艦」配置,兩棲突擊艦的戰力將遠超過中國2艘現役航艦,殲-15和F-35B閃電II根本沒得比。
去年英國曾出動載有F-35B的航艦到太平洋執行任務;日本也正在改裝2艘直升機航艦,以讓F-35B可以在艦上部署。
  回應
口憐,堂堂號稱第一海軍司令竟要鬼吹雷給自己壯膽,也會窘迫到胡言亂語 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標準作業程序,第一道防線就是預警機,沒有預警機 兩棲攻擊艦那裡都不敢去

F35抗陸超難用 專家痛批「最大錯誤」 力促澳要美退費 2022/12/08 中時

澳洲即將組建第4支F-35戰機中隊,澳洲砸下超過160億美元採購了76架。
然而,據《保加利亞軍事網》和《歐亞時報》報導,澳洲最初採購的興奮喜悅早已煙消雲散。如今洛馬已交付54架F-35,不過,問題卻一一浮現。
首先是維修費。澳洲每架F-35在空中的時間,要比原先預計的少23%。而接下來3年,在地面待更多時間,也會提高維修和保管費。而到2053年,必須為維修F-35A支付110億美元。
更嚴峻的問題,是F-35根本不合用,F-35作戰半徑1,000公里,要到南海,必須加油,才能達到1,500 公里的最大作戰半徑,隨行的加油機很容易成為目標。此外,由於F-35在戰鬥中,需要強制加速或減速,實際耗費的油量更多,因此實際航程只有500公里。
所謂的「超音速」巡航並未反映現實。事實上,F-35的1.6馬赫只能維持90秒。
  回應
民進黨這群垃圾狗官用F35單價買F16才更慘
2022-12-09 08:33:09
阿楨
不沉航母?美媒:中國南海人造島很強,76炮放樓上(圖) 2022-10-28 軍武雜談

中國在南海擁有數座島礁機場,能夠起降預警機、反潛機、轟炸機和重型戰鬥機等,最近美國網站《戰區》稱為中國的“不沉航母”。中國修建了“炮樓”,樓上架設76毫米和30毫米速射炮,並配火控設備,能攔截飛行器和巡航導彈,攻擊島礁的外來艦船。還可以看到車載相控陣雷達系統為陸基車載中遠端防空導彈系統提供目標的火控資料。

在二戰中,炮樓為何在歐洲戰場不常用(楨:? ),而亞洲戰場卻隨處可見?2022-08-02

二戰中歐洲戰場是有炮樓,而且其實在古代就已經有了。在冷兵器時代,炮樓一直都是相當有力的防禦工事,直到火炮的出現,炮樓的優勢越來越小了。發展到二戰之時,歐洲的炮樓就被發現便被炸坍。日軍在我國修建了幾千座炮樓,這是因為日軍看到了我國武器裝備短缺並且落後的劣勢。
  相關新聞資料
二戰期間德軍的炮樓到底有多麼強大?比日軍修建的更要堅固。 2019/06/07

二戰爆發之後,德軍裝甲部隊,在歐洲大陸上肆意橫行。作為反擊,會派遣轟炸機襲擊德國,德國修建了8座炮樓。雖少但卻很高大堅固,樓高35米牆厚2.5米。樓頂安裝4座105毫米高射炮,數門37毫米高射炮。炮可以360°旋轉,能構建全方位的防空網。
2022-12-12 08:38:47
阿楨
艦隊大就會贏!專家警告美要小心陸了 2023/01/17 中時

隨著中國持續壯大旗下世上規模最大的海軍,美國海軍戰爭學院(U.S. Naval War College)教授坦格雷迪(Sam Tangredi)警告美國軍事規劃人員:在海戰中,較大的艦隊幾乎總會贏。
據CNN新聞網16日報導,五角大廈領導階層已認定,中方是美軍「步步進逼的威脅」(pacing threat)。然而,艦隊數目規模顯示,美軍跟不上中國海軍成長的步伐。約莫2020年時,中方海軍的艦隊規模已超過美國。而據五角大廈2022年11月公佈的中國軍力報告,如今解放軍約有340艘軍艦,預計在未來兩年,更將成長為400艘。另一方面,美軍艦隊卻不到300艘。而據美國海軍2022年夏公佈的「領航計畫」顯示,五角大廈的目標設定2045年以前,要有350艘載人艦,而這仍遠遠落後中國。
也因此,美國軍事領導人為了和中方競爭,只好依賴科技。計畫中說,世界正進入戰爭新時代,而在這時代中,整合了科技、概念,合作夥伴與系統,不是單靠艦隊規模就能在戰爭中定勝負。他從西元前500年的希波戰爭,到冷戰時期,共檢視了28場海戰,發現只有3次是靠較優越的技術擊敗為數較龐大的艦隊。以二次為例,最初日本皇軍技術優於美軍,但美國靠整體工業的實力,加上美軍艦隊,尤其是後勤和兩棲艦的規模,最後還是戰勝了日軍。
  回應相關新聞
美海軍作戰部長:下一代驅逐艦DDG(X)延宕到2030年
  回應
老美始終認為美國本土不會受到攻擊,這是天真的想法,老共潛艦已經開始在美國西海岸以及澳洲東部千里以外海域活動。到人家門前耀武揚威,還有嘴臉講別人是威脅?!真是無恥的海盜賤嘴國!
現在艦隊誰能先探測目標並發射導彈群,誰就可能贏
在臺海,中國大陸真的可以打區域總力戰,反觀美國只能靠各航空母艦上搭載的幾十架戰機(作戰半徑不長),以及附近美軍基地參戰,而南韓若想參戰會被北韓抑制,日本想參戰的話不只被俄羅斯牽制,還因為歷史仇恨導致中國大陸極有可能動用核武轟日。
2023-01-20 10:32:06
阿楨
“炮彈摻沙”並無實證,“靖遠”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揭露更多甲午戰爭細節

山東威海“靖遠”艦遺址第一期水下考古調查 2023-03-01獲評2022年度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威海是甲午戰爭終戰之地,為探明威海灣甲午沉艦現況,2022年8月至10月下旬,山東省水下考古中心聯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威海地方文博機構開展了“靖遠”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工作。確定了沉艦鍋爐艙、艏彈藥艙、艉彈藥艙的位置,基本摸清了沉艦殘骸的整體情況。
在TG3中發現了210毫米克虜伯炮彈1枚,是迄今為止水下考古發現口徑最大的炮彈。王澤冰表示,通過以上關鍵出水文物並結合歷史資料分析可基本確認其為北洋海軍“靖遠”艦;同時,這些出水文物揭露了更多的戰爭細節。“我們其實發現現場並不是像之前傳說的,有很多的炮彈裡面摻雜沙子或者其他東西,反而大量的彈藥其實是比較先進的,很多都是從英國直接訂購的;另外我們在現場發現大量彈殼,說明在當時戰爭的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反擊行為”,王澤冰說道。
  回應
炮彈摻沙子、掛錯信號旗拍成人字形隊等等本來就是以訛傳訛。
北洋水師已經打得不錯了,當時軍艦技術發展太快,定鎮二艦主炮口徑倒是大,但射速差不多5分鐘一發,和日本的吉野之類的已經有代差了。架退炮打管退炮,打不過是正常的。
用封建主義來形容古代中國社會並不嚴謹。封土建國成為各個諸侯小國家,這才是封建主義。可自秦朝建立後,古代中國一直實行的是郡縣制和中央集權制。
2023-03-05 08:06: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