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1-18 06:32:15| 人氣3,549| 回應2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民族衝突和宗教爭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族衝突和宗教爭端——當代中東熱點問題的歷史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雖是論文形式的國家社科八五研究項目之一,但論文的質量均佳、有些議題如下仍發展中,扣除本臺相關貼文已評者,特挑蘇丹、庫德族和阿以衝突。

另參本館<恐怖攻擊本土化>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084815/20070706064234
<伊戰越戰化>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9751850/20070701065543
<以黎巴又戰?>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7215263/20070527214731
<美伊與中東>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133/20060517064111
美以伊朗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0082818/20080906062151/
《塞浦路斯卷》

南蘇丹問題的緣由

南蘇丹問題又稱蘇丹南方問題、南方危機或南部爭端。它是殖民主義在蘇丹遺留下來的最大的一個曆史問題。1956年蘇丹獨立後,該問題不僅長期未獲解決,而且激化演變爲連綿不斷的南北內戰,並成爲東北非緊張局勢的一個熱點。
南蘇丹是指蘇丹北緯100以南直至邊界的三個行政區加紮勒河區、上尼羅區和赤道區,面積65萬平方公裏,人口500多萬,均占全國總面積和總人口的1/4左右。
蘇丹南部主要是信奉原始宗教的黑人(尼格羅),北部居民多爲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由此,蘇丹南北兩部在人種民族、曆史地理、社會經濟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差異較大。
19世紀殖民主義者在蘇丹獵捕、販賣奴隸促使蘇丹南方黑人與北方阿拉伯人之間的民族矛盾産生。19世紀初葉埃及統治者穆罕默德?阿裏派遣軍隊出征蘇丹,在掠奪象牙、樹膠的同時,組織蘇丹阿拉伯人進行對南方黑人部落的獵奴戰爭。到19世紀中葉埃及逐漸淪爲半殖民地後,西方殖民強盜蜂擁而入,在蘇丹借行商之名,行販奴之實。在歐洲販奴者的引誘、縱容下,蘇丹北部的許多阿拉伯部落貴族競相組建武裝獵奴隊,積極從事劫掠南方黑人這種“一本萬利”的事業。不久像巴卡拉族等一些阿拉伯遊牧部落的貴族垂涎于掠販黑奴的巨額利潤,幹脆拒絕充當歐洲販奴者的中介人,自己出資獨立進行劫奴貿易。于是,蘇丹許多阿拉伯人因掠賣黑奴而迅速發財致富,而南方諸多黑人部落卻由此慘遭禍害,家破人亡。19世紀阿拉伯奴隸商從南蘇丹劫掠了約200萬名黑奴。阿拉伯奴隸販子夥同歐洲殖民者獵捕、販賣南方黑人的殘暴行爲,造成南方黑人對北方阿拉伯人難以消彌的怨仇。
1899年蘇丹淪爲“英埃共管”,實際上是處于英國殖民統治之下。1902年起英國當局出于維護其殖民統治的需要,對蘇丹南北兩部推行陰險毒辣的分而治之政策。他們破壞南方部落首領的傳統統治,把南方劃分三個行省,1917年又策動成立南方地方武裝赤道軍,英語和阿拉伯語分別定爲北方與南方的官方語言,南北方的休息日分別爲周日和周五。一戰後殖民當局更是不遺余力地在南蘇丹施行一整套居心叵測的“南方政策”,宣布南方爲“封閉區”,嚴格限制人員進入,把受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影響較深的部落遷離南方;在南方以非洲土著法取代伊斯蘭法,取締阿拉伯的風俗習慣,繼續保留和使用當地黑人部族語言;鼓勵基督教傳教士在南方活動,扶植南方教會學校;培養南方封建上層分子作其代理人,竭力灌輸南蘇丹的特殊性和南北蘇丹不可調和的差異性。1939年殖民當局頒布“南方禁區法令”,從形式和法律上正式確認南北分治政策,從而在經濟、文化、教育、宗教諸方面進行分裂蘇丹的陰謀活動,人爲制造和擴大南北居民在社會經濟上的差異和思想文化上的隔閡。此後南方成了黑人集中區,居民信奉拜物教和基督教,經濟文化發展緩慢;北方則成了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區,生産力相對發達。
二次大戰結束後,蘇丹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英國從自身利益出發,在唆使南方上層分子提出南北分治要求的同時,于1947年發表文件,主張給予南蘇丹“自決權”,並在英埃雙方關于蘇丹地位問題的談判中別有用心地提出埃及必須承認英國總督對南蘇丹的特殊權利,南蘇丹問題由此而生,並成爲此後蘇丹政局動蕩的首要因素。
1951年埃及宣布廢除“英埃共管蘇丹協定”。1954年蘇丹首屆自治政府成立。同年在美國支持下,南方代表在朱巴舉行的南北蘇丹立法會議上正式提出“南方問題”,要求南北方實行聯邦,遭到北方反對,會談破裂。自治政府便派兵開赴南方,試圖用高壓政策解決南方問題。1955年8月18日,南方赤道省托裏特的黑人駐軍在英國挑唆下發動兵變,要求南蘇丹自治,得到衆多南方居民的支持。自治政府調遣重兵鎮壓,成千上萬名南方居民慘遭屠戮,兵變軍隊被迫退入山林或撤至鄰國埃塞俄比亞、烏幹達和紮伊爾,堅持武裝鬥爭,聲勢日益浩大,開始了兵連禍結、戰亂不止的蘇丹南北內戰。1956年1月1日蘇丹宣布獨立後,英國爲保持其在南方的影響,大力支持和接濟南蘇丹反政府武裝。南蘇丹問題也成爲獨立後曆屆蘇丹政府最爲棘手的問題。
在1958-1964年阿布德軍政府執政期間,政府對南方實行強權專制,在政治上南方人受到極端歧視,在經濟上把建設重點放在北方,在文化教育上采取同化政策,在軍事上加強對南方反政府活動的鎮壓,以致南方的分離主義情緒和武裝反抗活動更爲強烈,反政府武裝力量不斷擴展,到1969年以約瑟夫?拉古爲首的“阿尼亞尼亞”等南方反政府武裝力量已發展到1. 5萬人,南北內戰愈演愈烈。
1969年5月25日蘇丹自由軍官組織領導人尼邁裏發動政變,成立蘇丹革命指揮委員會,他自任主席兼國防部長、武裝部隊總司令。尼邁裏政府執政兩周後便發表聲明,承認南方有發展自己傳統和實行自治的權利,積權謀求南蘇丹問題的和平解決。1972年1月南北方代表在亞的斯亞貝巴進行談判。3月2日尼邁裏宣布南北停戰,發布大赦令,赦免1955年8月25日以來在蘇丹國內外從事非法活動及與南方兵變有聯系的一切人員。3月3日被定爲國家統一日。3月27日南北雙方代表簽署“亞的斯亞貝巴協議”,約瑟夫?拉古下令“阿尼亞尼亞”部隊和南方居民停止一切敵對活動,長達17年的南北內戰暫告結束。“阿尼亞尼亞”部隊1. 5萬名官兵全部改編爲政府軍,駐紮南方。近百萬難民返回家園。南方成立了南方議會和南方自治政府,南北矛盾趨向緩和。
http://www.sudantb.com/html/20080201110931_1.htm

蘇丹的和平進程

新華網北京1月1日電 (記者 曹廣傑)蘇丹政府和南部反政府武裝蘇丹人民解放運動12月31日在肯尼亞中部的奈瓦沙簽署了永久性停火協議和全面和平協議的執行步驟協議。該協議是雙方簽署的最後兩個協議,它與此前已簽署的6個協議共同構成了蘇丹和談的全面和平協議,為雙方最終簽署全面和平協 議並結束長達21年的內戰鋪平了道路。
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由于蘇丹南北方在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等方面存在的差異,蘇丹南北雙方矛盾不斷激化,並引發了兩次內戰。
1955年,蘇丹第一次內戰爆發,1972年3月,蘇丹政府與南方代表簽訂協議,持續17年的內戰方告結束,南方實行自治。20世紀80年代初,蘇丹總統尼邁裏在全國實行伊斯蘭法,引起南方人的強烈抗議。為反對政府在全國實行伊斯蘭法,1983年5月,以約翰?加朗為首的一些南方官兵發動兵變,成立了“蘇丹人民解放軍”,開始武裝推翻政府的活動,引發了迄今未止的第二次內戰。
蘇丹第二次內戰是非洲大陸持續時間最長的內戰之一,迄今已造成200多萬人喪生,400萬人流離失所。長期的武裝衝突和政治動亂使蘇丹經濟遭受沈重打擊,成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蘇丹巴希爾政府自1989年上臺以來,重視解決南方問題,作出了只在北方實施伊斯蘭法和在蘇丹實施聯邦制等有利于國家統一的決議。但是,以加朗為代表的南方勢力卻堅持要在南部實行民族自決,建立一個政教分離的國家。雖然在東非政府間發展組織(伊加特)的協調下,蘇丹交戰雙方于1994年開始和談,但歷經數載,終無結果。
2002年7月20日,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蘇丹政府和加朗集團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行和談,雙方在南方實行民族自決、確定宗教和國家關係及維護國家統一等重要問題上達成一致,並簽署了和平協議。27日,巴希爾總統還同加朗在烏幹達首都坎帕拉舉行了首次直接會談。
2003年9月,蘇丹政府和加朗集團就未來6年過渡時期內的軍事安排達成協議。
2004年1月,蘇丹政府和加朗集團在內羅畢就財富分配問題達成協議。5月26日,雙方又在國家權力分配等問題上達成協議。6月5日,蘇丹第一副總統塔哈與加朗在內羅畢簽署了《蘇丹和平內羅畢宣言》,宣布蘇丹和談的最後階段正式開始。8月30日,蘇丹政府與南方主要反政府武裝在內羅畢達成協議,將停火時間延長3個月。11月19日,聯合國安理會蘇丹問題特別會議一致通過關于蘇丹問題的1574號決議,鼓勵蘇丹政府與蘇丹南部人民解放運動于當年底達成《全面和平協議》,並承諾一旦雙方簽署該協議,國際社會將向蘇丹提供援助。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1/01/content_2404818.htm

蘇丹局勢:達爾富爾問題不要火上澆油 各方應當謹慎

  08年7月14日,設在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路易斯·莫雷諾—奧坎波指控蘇丹總統巴希爾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犯有種族滅絕罪、反人類罪和戰爭罪等10項罪行,並請求法庭向巴希爾發出逮捕令。
  莫雷諾—奧坎波的指控猶如一塊石頭投入水池,激起層層漣漪。反應最強烈的莫過於蘇丹方面。就在指控發出的前一天,蘇丹內閣緊急開會商討應對之策,並重申蘇丹不承認國際刑事法院對該國公民擁有管轄權,也不會執行該法院的任何決定。數千蘇丹人還在首都喀土穆遊行示威,抗議國際刑事法院干涉蘇丹事務。蘇丹執政的全國大會黨認為,起訴巴希爾是“不負責任的卑鄙的政治敲詐”。蘇丹大多數反對黨也警告說,國際刑事法院如果向巴希爾發出逮捕令,將造成蘇丹局勢的不穩定,使這個非洲大國“憲政崩潰”,並給該國的和平機會帶來損害。
  蘇丹達爾富爾問題由來已久,成因複雜,目前當地形勢正處於一個敏感而關鍵時刻,緩解這一問題需要有關各方保持謹慎,平等協商,通力合作,而不是動輒就推出制裁、起訴、宣判乃至下達逮捕令的舉措。用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的話說,國際刑事法院在達爾富爾問題上的做法將會產生嚴重後果,並使蘇丹政府與反政府武裝就政治談判所作的努力面臨毀滅威脅。
  為了蘇丹的穩定和達爾富爾問題的妥善解決,有關方面應謹慎從事,通過協商解決分歧,避免增加新的複雜因素,干擾甚至損害各方合作的氣氛,更不應“火上澆油”。
http://big5.southcn.com/gate/big5/news.southcn.com/international/gjkd/content/2008-07/17/content_4478186.htm

起訴蘇丹總統有何內幕 >中時08-07-16

 海牙國際刑事法庭一位名叫奧坎波的法官起訴了蘇丹總統巴希爾,說他犯了種族大屠殺罪,這件事據說美國是幕後支持者,所謂「種族屠殺」一直是美國批評蘇丹政府的理由,但以前連伊拉克的哈珊都未被起訴,為什麼要起訴巴希爾?有一種說法說時機是個關鍵,其一是:蘇丹與中國的關係非常好,中國必然在聯合國支持蘇丹,但北京奧運舉行在即,中國如大力支持,正好為以蘇丹達富爾地區問題作為抵制奧運者一個好的攻擊藉口,所以這是一石兩鳥;其二是:在制裁辛巴威問題上,中國與俄羅斯於聯合國安理會投了否決票,使英美兩國的提案失敗,英美大為惱火,便在蘇丹問題上作文章以為報復。
 但拋開時機論不說,國際刑事法庭有權起訴某個國家的元首嗎?刑事法庭是根據《國際刑事法庭羅馬規約》而設立的,理論上講,不論國家元首或其他官員都可起訴,但是蘇丹政府提出異議,說蘇丹根本沒有簽署《羅馬規約》,不構成刑事法庭的成員,所以法庭無權起訴蘇丹的公民。
 但有權起訴否還不是重要問題,問題是這樣一來,對蘇丹的達富爾地區會造成什麼情況?連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都十分擔憂,他說:「這將給蘇丹的維和行動和政治進程帶來極為嚴重的後果。」「非洲聯盟」、「阿拉伯聯盟」與「伊斯蘭會議組織」也對此表示擔憂。連美國前蘇丹問題特使納齊奧斯也說,這將使蘇丹領導人更不妥協,如果蘇丹政府關上妥協的大門,那會嚴重阻礙和平努力,蘇丹如實現不了政治穩定,就可能走上索馬利亞、盧安達、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道路。因為巴希爾及其支持者必將會加強對權力的控制,這就可能發生廣泛的暴力和流血衝突。
 聯合國已指示駐蘇丹特派團多儲備必需品,周末不要去市中心。聯合國駐蘇丹官員說這真是諷刺,國際刑事法庭是聯合國支持的,而卻又擔憂法庭的作為影響了維和工作,實際上這將使聯合國工作團人員及無數達富爾人陷入嚴重威脅,而前幾天已有7名維和士兵被殺。
 一名聯合國專家說,俄羅斯與中國不怕施壓,因為他們在解決達富爾問題方面遵守了聯合國的規定,西方現在這樣做扮演了搗亂的角色,不會給解決問題帶來幫助。
 渲染達富爾種族衝突最離譜的是英國廣播公司(BBC),幾乎到了毫無理性的程度,說達富爾已死了30萬人,但聯合國說根本沒有這種統計,BBC又說有百餘萬人流離失所,而事實是他們是遊牧民族,隨時移動逐水草而居,怎能說是流離?達富爾有中國「東風悍馬」卡車便說成是游擊隊的武器,但更多的日本豐田牌卡車卻是運輸工具

中國在非洲的新殖民主義?>中時07.11.20郭崇倫

 美國與中國在非洲的發展,有一個象徵性的對比,北京今年五月宣布,將捐贈一億五千萬美元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興建非洲聯盟新總部;而美國國防部十月正式設立「非洲戰區指揮部」。
 新的非洲聯盟總部藍圖酷似聯合國總部,象徵非洲國家希望團結強大,擺脫殖民母國的控制,而強調反恐作戰的「非洲戰區指揮部」,則讓非洲國家擔心美國軍事力量重新控制非洲。
 誰比較受到非洲國家歡迎,是不言可喻的,中國在非洲的發展,讓西方國家又羨慕又懼怕,甚至有人猜測美國的軍事部署實際上正是用來對付中國。
 中國在非洲起步雖晚,但是自從去年十一月初「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之後,發展神速的讓人咋舌。
 根據剛剛公布的預估,今年中國與非洲的貿易額,將從去年的555億美元,增長25%,中國已經成為非洲第三大夥伴,僅次於美國與法國,預估2010年,中國就會超越美國,而成為非洲最重要的貿易對象。
 在投資方面,截至去年底,中國對非洲直接投資達66億美元,今年前9個月,就超過10億,主要集中在礦產開發、交通運輸以及農業與農產品方面。
 中國排山倒海的貿易投資,西方國家批評為新型態的殖民主義;中國現在全面在非洲找礦產,納米比亞、迦納、剛果、馬利都有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探勘人員,蘇丹原油60%輸往中國,中海油(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簡稱CNOOC)在已證明有豐富油藏的奈及利亞、安哥拉、赤道幾內亞、查德、加彭、阿爾及利亞等國,積 極搶油。
 更有人指出,非洲當地市場對中國價廉、質相對優的產品無招架之力,構成另一層的剝削,譬如像70%埃及的鞋市場,由浙江兄弟鞋業主宰,每年要賣出一千二百萬雙鞋。
 但是外資與價廉的進口貨,對窮苦的非洲有什麼不好?中國政府更強調,對非洲是「力所能及的無私援助」,即使西方媒體都承認,北京提供援助時並沒有任何條件(no-strings aid),這與過去的援助很不相同。
 以中國工商建設銀行(ICBC)十月投資南非的標準銀行(Standard Bank)為例,這是中國最大的銀行(從七月起,也是全世界最大銀行)與非洲最大銀行的策略聯盟,從商業邏輯上說,這是筆好生意,中國商人蜂湧到非洲,標準銀行在18個非洲國家有200間分行,對ICBC能夠藉此擴展金融服務網路,但不同於西方的併購,中方56億美金所取得的20%股權,並沒有更換管理階層,或改變任何政策。
 西方援助所附加的條件,有時是為了壓迫非洲國家的民主人權進步,西方強烈指責北京,為了得到非洲政府的利權,不在意獨裁政府是如何殘害人權,甚至貸款與金援還助長了腐敗貪汙。
 前世界銀行總裁伍佛維茲就批評,世界上將近80%的商業銀行在提供非洲國家貸款時,都遵守了社會和環境風險管理原則,「但是中國的大銀行卻不遵守這些原則」。
 對這些指責,中國最初提出強烈抗議,稱在對外交往上,歷來是採取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中國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念、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強加給其他國家。中國更無意在非洲稱霸,而是與非洲各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展開經貿合作。
 外界壓力太大時,中國會稍作讓步,但是非洲國家都諒解北京是不得已,沒有人會因此與中國過不去。
 中國人在非洲現在越來越多,單單是安哥拉就有2至3萬人,非洲人眼中看到的中國人,與歐美殖民母國派來的人完全不同,歐美人住的是五星級空調飯店,抽屜擱著雙程機票,來到非洲,多則一年,少則幾個月,蜻蜓點水一下,然後就調回母國好缺,「調劑一下」。
 中國人不同,他們多半是年輕人,離開中國尋找機會,非洲是他們的第二故鄉,他們多半是國營的建設公司,因承包工程而引入的技術工人,住在路旁簡陋的工寮中,睡在行軍床上,每天早出晚歸,帶頭幹活,一周工作六天。
 可以批評中國人為了生意不擇手段,也可以批評中國人沒有現代民主自由的觀念,但要說這些中國人是新殖民者,非洲國家是不會相信的。

另參本台 中國與非洲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9635352/20071203055959


庫爾德問題:中東地區新熱點>余國慶

10月17日,土耳其議會高票通過動議,授權土軍對伊拉克北部地區庫爾德工人黨武裝實施越境軍事打擊,土伊邊界局勢驟然緊張。由于庫爾德問題涉及多個國家的利益,有可能成為今後一個時期中東的新熱點。

庫爾德問題的由來

庫爾德民族是西亞地區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素有中東第三大民族之稱。庫爾德族現有人口約3000萬,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阿塞拜疆、亞美尼亞等。庫爾德人最主要的聚居地被稱為“庫爾德斯坦”,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拉克和伊朗三國毗鄰地區。
多年來,庫爾德人要求建立獨立國家的行為及由此給有關國家帶來的政治和安全問題,被稱為“庫爾德問題”。庫爾德問題的復雜性在于,雖然迄今沒有一個大國政府表示支持建立一個獨立的庫爾德人國家,但西方不少人士又不同程度地表示支持庫爾德人爭取民族權利的努力。此外,庫爾德問題還有兩方面的特徵:一是庫爾德人的獨立和自治運動均造成與所在國政府的關係緊張,二是國際上某些勢力插手其中為自己牟利,使問題更為錯綜復雜。

越境襲擊引發邊境危機

目前土伊邊界局勢緊張的主要原因是庫爾德工人黨的長期分裂活動。庫爾德工人黨成立于1979年,主要成員由土耳其庫爾德人組成,其宗旨是在地處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交界處的庫爾德人居住區建立一個獨立的“庫爾德斯坦共和國”。
庫爾德工人黨自1984年開始武裝活動,從那以後,庫爾德工人黨和土耳其政府軍的衝突一直不斷。庫爾德工人黨迄今為止制造了數千起襲擊、爆炸和綁架事件,造成3萬多名軍、警人員及村治安人員、平民死亡。
土耳其政府將庫爾德工人黨定性為分裂主義恐怖組織,將該黨領袖厄賈蘭定為頭號恐怖分子。1999年2月,厄賈蘭被土耳其政府抓捕,並以叛國罪被判處死刑,但由于西方某些人權組織的抗議,一直沒有執行。
在土政府軍的打擊下,從1999年下半年起,庫爾德工人黨開始退入伊拉克北部地區活動。近年來,該組織曾多次宣布單方面停火。但是,到2004年5月底,庫爾德工人黨發表聲明,宣布結束長達近5年的停火,重新對土軍進行襲擊。隨後,土境內爆炸襲擊活動不斷,特別是今年以來,大批武裝人員越過伊土邊界襲擊土軍事和安全人員,使土耳其政府在國內面臨巨大壓力。在土議會通過跨境動武的動議後,土耳其政府表示,為捍衛國家主權、保護公民安全,土準備“付出任何必要的代價”。

中東局勢充滿新變數

美國並不希望看到土耳其越境動武。因為,庫爾德工人黨武裝盤踞的伊北部地區在伊拉克已屬于最穩定地區,一旦土方展開大規模越境打擊,將使伊拉克局勢更加混亂,同時為伊朗等其他與庫爾德人武裝素有衝突的國家提供不好的先例。這些都可能打亂美國的中東戰略部署。
但是,土耳其是美國在中東最重要的盟友之一,自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以來,駐伊美軍所需要的70%空運物資和1/3油料都要過境土耳其。此外,駐阿富汗美軍補給線也要通過土耳其。如果土耳其因美國反對動武而關閉美國的軍事基地,無異于斷了美軍後路。
因此,10月中旬以來,美國的態度有一個明顯改變的過程。在土議會決議通過前後,美國曾不厭其煩地發表聲明和講話進行勸阻。而到了11月初,美國國務卿賴斯訪問土耳其時,美國態度轉變為“將加倍努力協助土耳其政府打擊庫爾德工人黨武裝”。
作為越境打擊的另一當事方,伊拉克的態度與美國基本步調一致。賴斯表態第二天,伊拉克外長茲巴裏就表示,土耳其、美國和伊拉克在打擊庫爾德工人黨武裝問題上必須密切合作,伊拉克政府已經做好支持土耳其政府打擊庫爾德工人黨武裝的準備,但是,“所有國家都應尊重伊拉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目前來看,美國和伊拉克能為土耳其提供多大程度的支持是一個未知數,能否如土耳其期望的那樣徹底解決庫爾德問題也無法確定。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土耳其大規模跨境打擊展開,庫爾德問題不僅成為牽動中東局勢的新熱點,而且將使中東局勢充滿新變數。(編輯:趙利根)
http://big5.home.news.cn/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anyt/2007-11/13/content_7063422.htm


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淺談 >海玉福

中東--這是當今世界上政治運動、民族沖突、國際鬥爭的中心地區之一。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這裏似乎就沒有平靜過。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有國際格局的影響、民族利益的差別、中東戰略地位等因素。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民族沖突,我就這一問題中的一角:猶太民族的問題做一分析,並就相關的一些問題做一比較,希望能有收獲。主要針對:猶太民族的曆史概況、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的曆程及結果、猶太複國主義運動成功的原因及條件。

一、 猶太民族的曆史概況

大約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猶太人的祖先定居在當時稱爲"迦南之地"的巴勒斯坦。公元前12世紀被埃及人擄掠成爲"巴比倫之囚"。後在摩西帶領下返回迦南,從此以色列人地域觀念開始形成。從此之後到公元前9世紀猶太人在這裏建立了國家。之後幾個世紀裏王國分裂,猶太人開始流亡,直到羅馬帝國的入侵,反羅馬的起義失敗最終被完全趕出這裏。
以後的曆史上,猶太人成爲集體流亡的民族。他們主要流落到波蘭、中歐、西歐、俄國等地區,他們建立猶太人聚集點;他們沒有土地而以經商爲主,從事一些當時的上層不願意做的職業。基督教興起以後教會及居民普遍開始反猶排猶。猶太人不得不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流亡。重商主義興起後,猶太人的地位有所改觀,尤其在英國、法國等資本主義較發達的國家。但這並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受鄙視的地位。19世紀初期,全世界猶太人約有250萬人,其中90%居住在歐洲各國。新大陸開辟後,歐洲各國的猶太人大批地向美國移民。二戰中,猶太人所受迫害最爲嚴重大批猶太人被屠殺。
1984年統計,世界猶太人約有1500萬人其中美國600萬人蘇聯300萬,法國65萬以色列500萬人左右。

二、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的曆程

猶太複國主義運動又稱"錫安運動",舊約《聖經》中有一預言:號召猶太人回到錫安聚居。猶太複國主義者利用這一預言,號召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返回錫安山(巴勒斯坦地區的一座小山的名稱,猶太人認爲耶酥就誕生在這裏)、複興猶太國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猶太民族中開始萌發爭取民族權利的思想。十九世紀上半葉一些猶太人通過著述立說,闡明自己的主張,提出各種返回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的方案。從六十年代開始他們開始爲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努力了,法國、德國、俄國的猶太人建立了各種猶太民族主義組織。1897年,在瑞士的巴塞爾召開了第一屆世界猶太複國主義者代表大會,標志這一政治運動的開始。之後,猶太人努力移民巴勒斯坦但規模很小。1917年英國公開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的民族之家",各國均表示贊同。大批猶太移民進入這裏。1919年1月,巴黎和會上建議成立英國托管的巴勒斯坦猶太國。1920年7月,英國在巴勒斯坦建立托管政府。1947年聯合國大會決定巴勒斯坦分別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正式成立,而巴勒斯坦國卻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建立。直到今天巴以問題仍然是一個國際關注的焦點問題。

三、猶太複國運動成功的原因

猶太人在流散兩千年之後,能夠從世界各地彙聚到一起建立自己的民族國家。其原因很多,我歸納爲以下幾點:

1、 猶太民族的存在是這一運動産生的前提條件。

猶太人在流亡之前曾經建立統一的國家,也發育成爲完全意義上的民族。在流亡于世界各地後,他們的民族特性並沒有完全消失,而是頑強的保持了下來。與它相反曆史上的許多民族同化于其他民族,消失在曆史長河中。比如中國古代北方的民族:柔然、回鶻、黨項、鮮卑、匈奴等,世界曆史上的腓尼基人、科普特人等。是什麽原因促成這種結果?
猶太民族之所以未被同化是因爲猶太人的同化有著與衆不同的特點,也正是這種不同使得猶太民族得以延續。猶太人的同化強迫多于自然。許多猶太人被迫改而信奉基督教或其他各種宗教,但是,這些改宗了的猶太人也沒有受到一般教徒的待遇,可以看出即使這種宗教的改變也不是心悅誠服的。在文化、社會層面上也遠未真正同化,猶太人無法獲得平等的公民權和受教育權利。曆史上西班牙、德國、俄國等的反猶種族主義的出現和泛濫,更使猶太人作爲一個民族共同體得以繼續保存。
猶太人流散于世界各地,或多或少、或深或淺地受到各地本土的影響,地區差異表現明顯。然而,他們的共同處境和共同信仰牢牢的把他們捆到了一起。雖然許多猶太人在經濟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他們同大多數人一樣,在政治上處于無權的地位。這種相反相成的現象是阻止他們完全同化的絆腳石,也是他們的民族特性得以保留的重要因素。曆史上有人曾要求猶太人同化于當地民族之中,許多猶太人也報有這種想法。尤其是在法國大革命後,各國紛紛給予猶太人公民資格,更增加了這種論說的分量。然而好景不長,一股反猶浪潮席卷歐洲。
猶太教作爲各地猶太人唯一共同的東西,它在保留猶太民族特性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宗教語言保留了猶太人的共同語言--希伯萊語。許多語言文字隨著使用它的民族的消失而成爲死文字。而希伯萊語雖不是各地猶太人交流的主要語言,但在許多猶太社區、教堂內得以保留和延續,成爲今天以色列國家的民族語言。猶太教保存了希伯萊文化,孕育了猶太民族的精神追求,熏染出了一個性格孤傲的民族。從而,創造了了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的民族前提。假如沒有猶太教,在亡地失國、面臨同化的情況下,結果會怎樣呢?曆史上類似的事例不少:黨項民族被蒙元滅亡以後的下場、古代埃及科普特人被阿拉伯人征服的結果等等給我們做了注解。
猶太人曆史上自然的或者人爲的同化,都沒有湮滅猶太人的民族特征,這種經曆和猶太教的存在鑄就了這個民族的性格。複國的成功似乎就是猶太民族存在的有力證據和說明了。

2、猶太教對猶太複國運動産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猶太教不但是猶太民族存在的關鍵,而且是猶太複國運動的理論根源和精神動因,也是它的號召力的源泉。
猶太教的曲折曆史是猶太複國主義的曆史參照系,換句話講,猶太複國主義運動所從事的是對祖先活動的一種再現。近現代猶太人所處的流離失所、備受欺淩的曆史,和他們的祖先的苦難曆史極爲相似。以色列人曆盡艱險回到"上帝應許之地"的曆史,深深地沈澱于猶太民族的靈魂深處,鼓舞著猶太人不畏艱險和困難爲他們的猶太國而奮鬥。
猶太教的信仰成爲猶太複國主義的一個重要思想根源。《舊約聖經》把巴勒斯坦說成猶太人的神賜之地。把猶太人對巴勒斯坦地區的要求內化爲一種神聖的宗教追求,構成了誘發猶太複國主義的最富有神聖魅力的思想靈光。這樣也不難理解猶太複國主義者拒絕在烏幹達建國的原因了。
猶太教信仰的唯一真神,給予猶太複國主義者以有力的思想武器。猶太教把他們的"黃金時代"安排在現世的未來,認爲猶太人的災難是上帝對他們的懲罰,終究會得到赦免。"救世主"的觀念賦予了猶太複國主義巨大的精神感召力。
猶太教的社團組織成爲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組織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俄國的"熱愛錫安山運動"起初就是一個宗教性的運動。之後,由精神中心黨、以色列正教黨、精神中心工人黨、以色列正教工人黨等宗教陣營,成爲猶太複國主義運動中重要的組織力量。

3、十八世紀興起的民族主義思潮和民族運動是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的理論依據。

"資産階級在把社會生産力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同時,也把民族主義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成爲一種完整的思想體系。" 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歐洲各國普遍興起民族運動,要使講同一種語言的人所居住的地域用國家形式統一起來。"建立民族國家是一切民族運動的共同趨向。" 運動使歐洲建立了許多民族國家,也使得猶太民族因爲沒有共同地域而備受鄙視。很明顯的,這種利己的民族主義奉行"優等""劣等"論調,給猶太人以很大的打擊。這也使得他們作爲一個民族整體來尋求民族權利--最基礎的一點就是尋求他們的共同地域。這樣,政治猶太複國主義在外界民族主義的壓力下,自身民族利益的驅使下産生了。

4、 有利的國際形勢是猶太複國主義成功的最直接原因。

猶太人在痛苦中度過了漫長的中世紀之後,迎來了可以展示自己的新時代--資本主義重商時代,許多猶太人成了他們所在國家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控制著金融、商業這一資本主義發展的血液,辦起了各種工廠控制著國家的經濟命脈。他們不甘于那種無權的地位要求個人的、民族的各種權利。而那些占絕大多數的民族,無法忍受猶太人的這種地位,驅趕猶太人、搶奪其財産。 這種經濟上富裕、政治上貧窮的狀況,使猶太人意識到必須尋找新的途徑來解決這一問題。他們所擁有的財富成爲鬥爭的工具和武器,有了這些財富他們的運動計劃才能真正得以實施,猶太定居點才能建立。然而,他們自己的力量還遠遠不夠,必須尋求外界的支持,他們搭上了英國殖民侵略的車。
英國和美國的殖民侵略活動,爲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的發展和成功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赫茨爾的時代(1997年-1904年)政治猶太複國主義僅限于理論宣傳及組織發展方面。盡管他曾盡力說服奧斯曼帝國皇帝或德國首相俾斯麥,但一切都無濟于事。一戰爆發,英國爲了盡快插手巴爾幹,很快轉向同情猶太複國主義者,甚至戰爭進行中就宣布"巴爾福宣言",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的民族之家。這項宣言也成爲英國向巴勒斯坦進軍的號角。1922年國聯就把托管任務交給了英國。猶太複國主義者也盡全力支持英國在中東的利益。英國人希望巴勒斯坦並入其帝國。因爲它接近蘇伊士,適合做摩蘇爾的石油出口。而且,它對阿拉比亞來說又處于重要的戰略地位。英國占領巴勒斯坦、同猶太人結盟,可以使他們爲英國利益服務,並且,可以阻止法國控制地中海東岸和靠近蘇伊士運河的地區。
一戰後,美國的國際地位迅速提升,插手中東是其國際戰略的必然要求。而美國猶太人成爲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的財政來源,它的武器供應也主要依靠美國支援。于是插手猶太人問題成爲美國進軍中東的重要一步。美國向英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取消移民限制,並且給猶太複國主義運動以大力支援:無論在物質上、外交上還是其他方面。
希特勒的種族滅絕政策,及其對猶太人的野蠻屠殺。使得人們普遍同情猶太人的處境,而忽視了阿拉伯人的反對,忽略了阿拉伯難民的出現。
而英國、美國支持猶太複國運動並不是真正的同情猶太人的處境。要不然,爲什麽在希特勒大舉屠刀時,它們都緊閉國門限制猶太難民進入呢?

最後,也是最主要的是猶太複國主義者的不懈努力。

俄國的猶大?勒布?平斯克1881年發表《自我解放》一文,開始講述猶太人問題。西奧多?赫茨爾則開始了領導政治猶太複國主義的運動。世界猶太複國主義者代表大會指引著運動的方向,解決各種問題,聯系著各國的猶太複國主義者。英國委任統治開始,猶太人就選出了一個猶太民族議會、任命了民族委員會,它被承認爲猶太人社會的代表機構。國際猶太複國主義組織也在巴勒斯坦設立執行機構。同時,他們還建立自己的武裝組織"哈加納"、情報機構"塞伊"、各種社會文化機構等。事實上,他們獨立之時,早已具備了一個國家的初步形態。
綜上所述,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的産生和發展,有其曆史發展的必然也有偶然性的一面。猶太民族的存在和延續猶太教的生命力是必然性的體現;民族主義的出現、國際形勢的變化、猶太複國主義者們的奮鬥,則是這種偶然性的一面。具體的講,只有在那種曆史條件下,猶太複國主義運動才能爆發,並取得成功。然而,曆史並不是簡單的必然與偶然的組合,它有著深層次的規定性,這就是,社會生産力規定著生産關系所能達到的水平,在這裏表現爲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國際鬥爭風雲變化的條件下,猶太人才得以如此廣泛的團結起來實現了奮鬥目標。然而,猶太民族的成功是建立在另一個民族的不辛的基礎上的,同它的成功一樣,它的結果也值得我們深思!相信,猶太人會以較明智的方法解決他所帶來的種種不幸,猶太人的苦難曆史也不會在另一個民族的身上重演。
http://www.cawhi.com/show.aspx?id=515&cid=9

猶太複國主義與十字軍主義的證明

  問:高西目教授,你曾在一篇文章中說,十字軍主義運動與猶太複國主義運動在很多層面上有許多相似之處。猶太複國主義總是試圖從十字軍戰爭中最大限度地吸取經驗和教訓,並將十字軍戰爭看作是一次曆史性的前車之鑒或者看作是可資借鑒的明證。那麽,猶太複國主義所取得的成功,究竟是多大程度的成功?我們對此該做些什麽呢?
  十字軍主義和猶太複國主義從建構的宗教基礎上來說,幾乎是驚人的相似。教皇烏爾班二世在1097年的基督教徒聚會上宣講時宣稱:“你們是上帝所特選的人民,他已經將巴勒斯坦這塊流著奶與蜜的土地許諾于你們。”上帝的選民與聖地這兩點正是以後的猶太複國主義思想的核心所在。
  但是,曆史發展的結果卻是:這塊猶太人被從中驅逐而離開的土地已經發黴變質,變成了一塊沒有主人的土地。而猶太人在當時卻成了沒了土地的人民!這正是現代猶太複國主義編造的神話之一。這一神話被杜撰得活靈活現,以至于作家本•朱裏尤寫道:“當以色列農民在耕種這塊土地時,都能嗅到一股黴變的氣味!” 這是因爲阿拉伯-伊斯蘭人耕種過這塊土地!就這樣,西方的神靈(十字軍主義和猶太複國主義)杜撰了如此的神話並穿鑿附會地加以證實,因爲,只有如此,西方才會有利可圖。于是在巴勒斯坦是這塊沒有人民的土地的宣傳下,猶太複國主義入侵巴勒斯坦便是順理成章的結果。
  自基督教再次進入巴勒斯坦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篡改巴勒斯坦曆史,抹殺巴勒斯坦人民成就的嘗試隨處可見。所有在巴勒斯坦、在耶路撒冷的建築和遺迹都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猶太人的建築與遺迹均已蕩然無存。即使是被稱爲“哭牆”的遺迹也是莫須有的杜撰。據稱它是所羅門王爲了保護猶太人免遭人們傷害而修建的隔離信道,但這個故事也是直到二十世紀猶太複國主義文學興起時才炮制出來的新神話。早在1929年的國際仲裁中已將這堵牆判定爲艾布•杜姆家族永久的宗教捐獻後,猶太人仍然謊稱哭牆是猶太人的遺産。
另外,猶太複國主義運動從十字軍戰爭中所獲得的裨益是多方面的。一個令人深思的例子便是:關于十字軍定居巴勒斯坦土地的最好的研究人員是那些信仰猶太複國主義的教授們,他們中不全都是猶太人,其中最爲有名的便是約書亞•巴拉威勒,此人擁有先進的研究設施,但都被他用來服務其猶太複國主義的目標了。
  另一個問題是:關于猶太人被大肆渲染成沒有國家的人民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危害性極大。因爲猶太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民,猶太人是猶太教的信徒;猶太教也不是猶太民族主義,它只是一種宗教信仰。同樣,猶太人也不是一個種族。他們中有阿拉的人、埃及人、也門人和歐洲人。最令人奇怪的是從歐洲遷徙來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並不是原來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他們是公元十世紀受基督教東正教迫害而改宗猶太教的二等猶太人。因此他們又被稱爲第十三支猶太部落。而非以色列人的十二支後裔。
  猶太複國主義運動從過去關于十字軍運動的曆史研究得到的啓迪是:在這一地區的外來者,它的存在必須依賴于外部世界的強援。因此,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發現世界力量已從歐洲轉移到美國後,很快便作出調整,轉而依賴美國,這之後,如果世界力量格局再次打破,中國或日本等地區成爲新興勢力崛起時,猶太複國主義運動還將面臨同樣的難題。
  現在,西方支持以色列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經濟目的考慮。那麽擁有衆多穆斯林的亞洲崛起的新興力量也會同歐洲一樣,爲了經濟目標而支持以色列嗎?我不願這樣說,希望未來不會如此。
  還有一個問題便是,十字軍擁有一支裝備精良的軍隊。精良的裝備使這支軍隊能機動靈活、縱橫馳騁。因爲所有對十字軍運動的研究表明:阿拉伯世界曾經有十二場的敗績,但十字軍在赫澱戰役的一次大敗便斷送了整個十字軍的戰果,耶路撒冷國王和一些著名的騎士在這次戰役中都變成了穆斯林的階下囚。此後,西方派出援軍,由歐洲最強大的三位君主聯手發動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但在薩拉丁的頑強抵抗下,此次東征並未收複耶路撒冷,這是十字軍身體染病患的預兆,此後的每一次東征均以失敗告終。
  這之後,十字軍建立在巴勒斯坦的基督教公國之所以能夠繼續維持的唯一原因則是那些薩拉丁的盟友並不象薩拉丁一樣,而是人人爭權奪利、忙于內訌,從而事實上給這些基督教公國獲得了喘息之機。但是等到馬穆魯克王朝的拜伯爾斯和阿西拉夫•高萊烏蘇丹掌權後,這些十字軍建立起來的基督教公國便正式壽終正寢。現在的猶太複國主義政權深知他們只要有一次的失敗便會全面崩潰,所以,現在以色列內部出現了一股新思潮,他們是一群猶太複國主義的極端分子,自稱“後猶太複國主義”(post Zionism)這一思潮重提以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想法——即建立兩個互相獨立的國家,因爲,他們知道,無論他們如何傾盡人力物力,巴勒斯坦人終歸會存在于這一地區;無論他們如何強大,他們總是提心吊膽。感到提心吊膽的是他們,而不是巴勒斯坦人。這是因爲猶太複國主義者可以重返歐洲,而巴勒斯坦人,他們生于斯並長于斯,已經無路可逃,。他們也沒有象猶太複國主義者一樣逆曆史的潮流而動,試圖阻止曆史的進程、螳臂當車地意圖改變真主的常道,但不幸的是曆史不是由他們來寫就的。
http://old.norislam.com/readarticle/htm/230/2006_12_14_4030.html

基督教極端主義與猶太複國主義之間的密切關系

現在基督教界流行的一些“理論”,已經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太多的黑暗,而不是光明。許多基督徒口口聲聲稱其爲“布什弟兄”的那個“虔誠的基督徒”,在國際上的所作所爲又有哪一點像個基督徒?
自布什上臺後,尤其是自911事件後,美國的基督教極端勢力發展迅速,而且與猶太複國主分子狼狽爲奸,做出了一些令人發指的罪惡行徑。當然基督教極端主義和原教旨主義的産生已有悠久的曆史。但基督教極端勢力與猶太複國主義勾結則始于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和猶太複國主義政權成立時期。這一勢力被稱爲猶太-基督勢力,他們認爲,麥希哈(耶穌)將返回人間,拯救人類。他們還認爲,耶穌返回人間有七大迹象,其中一大迹象是在巴勒斯坦領土上成立猶太複國主義政權。在上個世紀80年代,即裏根擔任美國總統時期,猶太-基督勢力領導人爲宣傳該派的思想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猶太-基督勢力以“新約傳教士”、“得救的人們”自詡,在曆史上針對這一勢力的本質,以及他們與猶太複國主義政權的聯系撰寫了許多書籍。美國作家、研究家格雷斯?哈賽爾(GRACE HALSELL)在其著《預言與政治》(prophecy and politics)一書中對基督教右翼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在著作中列舉了許多證據,並指出基督教右翼是一個好戰派別,具有濃厚的猶太複國主義色彩。他對該派的所作所爲和思想觀點予以譴責。更爲有趣的是,格雷斯本人曾是一位極端的基督教徒,而且受到基督教右翼極端思想的熏陶,但當她面對事實時,她發現該派的思想與猶太複國主義思想同出一轍,都主張殘酷鎮壓巴勒斯坦人民,侵占巴勒斯坦人民的領土,而且該派領導人的所作所爲完全是欺騙性的。從此後,她開始撰寫文章和書籍反對該派。
《預言與政治》一書中寫到:基督教極端思想的奠基人是賽魯斯?斯卡菲勒德(SYRUS SCOFIEHLD),他在一個世紀前按照自己的觀點解釋新約。該書指出,基督教極端思想認爲,上帝已把古都斯,或巴勒斯坦賜給了他的臣民,即猶太教徒。此外,該派的另一主要思想是“哈米吉多頓”,即世界末日將出現一場大的善惡決戰,這場戰爭是人類曆史的終結,在這場戰爭中,除少數基督教徒和猶太人外,所有人類都將遭到滅亡。一位該思想的宣傳者說:我們將經曆七個階段,這七個階段都是上帝意欲的,其中最大的一個階段就是“哈米吉多頓”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將使用所有毀滅性武器,人類幾乎全部滅亡,只剩下爲數不多的基督教徒和猶太人,他們是得救的人。
基督教極端思想象猶太複國主義思想一樣認爲,在“哈米吉多頓”戰爭到來之前,還將經曆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裏,猶太人要遷移到巴勒斯坦,並在那裏建立獨立的國家。所以,在1947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領土成立政權後,那些所謂的新約傳教士們認爲,末日戰爭已經臨近。當時,對于巴勒斯坦人民來說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因爲那些遷移到巴勒斯坦人猶太人爲迎接所謂的世界末日戰爭,大肆屠殺巴無辜平民,破壞和沒收巴勒斯坦人民的房屋和財産,造成數百萬巴勒斯坦人淪爲難民。
基督教極端主義和猶太複國主義還認爲,耶穌將返回人間,消滅反對者,並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以耶路撒冷爲首都的世界性政府,屆時他將統治人類一千年。
衆所周知,耶穌是愛與和平的象征,假若耶穌現在降世,他絕不會對基督教極端主義和猶太複國主義者們所犯的滔天罪行感到滿意。鑒于此,世界上許多人們和信仰基督的基督教徒,絕不相信,以仁愛與和平爲本的耶穌會發動毀滅性的戰爭,更不會象那些基督教極端主義和猶太複國主義者們所鼓吹的那樣,在末日戰爭中將使用一切毀滅性武器。《預言與政治》的作者格雷斯曾就此問題多次詢問那些基督教極端主義分子們,但他們不是回避這些問題,就是其答案牛頭不對馬嘴。格雷斯女作家在作品中寫到,由猶太-基督派極端領袖率領的一個基督教徒代表團曾兩次前往巴勒斯坦,參觀位于巴勒斯坦北部的“哈米吉多頓”峽谷。
格雷斯女作家曾對猶太-基督派學者提出過許多問題,她曾問一位名叫克拉伊德的傳教士,她說,根據基督教極端主義思想,末日戰爭將發生在“哈米吉多頓”這個峽谷裏,屆時將有兩億東方人和數百萬其他地區的人參加這次毀滅性的戰爭,這個小小的峽谷能容納如此衆多的軍隊嗎?在這小小的峽谷裏如何使用一切毀滅性武器呢?那位傳教士被問得啞口無言。格雷斯在書中寫到,末日戰爭是那些基督教極端分子編造的謊言,用于欺騙其追隨者。而且那些基督教極端分子經常宣傳說,末日戰爭即將來臨,也許我們是最後一代人。
格雷斯女作家還在其著《預言與政治》一書中闡述了基督教極端分子在美國的一些活動,她說,基督教極端勢力在美國興建了許多學校,撰寫了許多書籍,宣傳他們的思想。但他們宣傳的內容大多與暴力有關,暴力言論充斥著他們的報刊雜志和廣播電視。甚至有些電視節目大肆鼓吹暴力,要求其追隨者放棄和平的努力,爲戰爭而做准備,他們還大言不慚地說,這是上帝的旨意。此外他們還宣傳說,上帝已定奪當代人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些人根本沒有考慮過,耶穌降世是給人類帶來和平與友愛,而不是給人類帶來戰爭與災難。
格雷斯強調說,鑒于以上這些事實,末日戰爭是捏造的謊言。她說,好像多少個世紀以來,上帝把末日戰爭隱藏了起來,而到了現在才讓這些基督教極端分子揭露出來!這明顯是謬論。格雷斯還指出,人們都把這些傳教士當作“神父”和精神的引導者,但這些所謂的“神父”存在嚴重的經濟和道德腐敗。
其實“哈米吉多頓”思想是猶太複國主義和基督教極端主義狼狽爲奸,爲侵占巴勒斯坦領土而捏造的謊言,沒有任何根據。現在在美國政府內部存在嚴重的基督教原教旨主義思想和猶太複國主義思想,這一思想企圖在世界各地點燃戰火,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就是他們爲實現其罪惡目的而策劃的兩場戰爭。所以,基督教極端主義和猶太複國主義在美國的存在,已對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構成了嚴重威脅
http://ido.thethirdmedia.com/article/frame.aspx?turl=http%3a//ido.3mt.com.cn/article/200608/show445160c30p1.xxxx&rurl=&title=%u4EE5%u9ECE%u51B2%u7A81%u7684%u80CC%u540E%uFF1A%u57FA%u7763%u6559%u6781%u7AEF%u4E3B%u4E49%u4E0E%u72B9%u592A%u590D%u56FD%u4E3B%u4E49_%u7F8E%u56FD%u4E3A%u4F55%u4E0D%u5236%u6B62%u9ECE%u4EE5%u51B2%u7A81%20---%20ido.3mt.com.cn


阿以沖突與恐怖主義

  明確地說,世界恐怖主義大多與阿以沖突有關。但自從2001年“911”恐怖主義襲擊事件之後,西方世界輿論--起碼是美國--比較忌諱談這種聯系。
現在先看看除了阿拉伯恐怖主義之外,世界上還有哪些恐怖主義活動。歐洲的英國曾有過鬧分離的“北愛爾蘭共和軍”,這個組織的激進派進行過恐怖主義行動。西班牙有“巴斯克分離主義運動”,他們也曾經進行過恐怖活動。不過這些組織進行的恐怖主義行動,比起阿拉伯恐怖主義分子幹的那是小巫見大巫了。
  斯裏蘭卡北部有泰米爾人的“猛虎解放組織”,他們割據賈夫納半島謀求獨立,並制造駭人聽聞的恐怖主義事件。南美的哥倫比亞也有恐怖主義組織不斷制造恐怖事件。與阿拉伯世界恐怖主義組織不同的是,這兩個國家的恐怖主義只是在一個國家的範圍內,並沒有國際化。
  除了泛阿拉伯地區,世界上還有些國家和地區有穆斯林,甚至穆斯林占絕對多數。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土耳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俄國的高加索地區(車臣就在那裏)等都是穆斯林占多數和絕對多數的國家和地區。印度、菲律賓等國家也有大量穆斯林存在,中國的新疆有七百多萬維吾爾族和其他民族的穆斯林。另外非洲一些國家裏也有大量的穆斯林。歐洲小國阿爾巴尼亞是個穆斯林國家,巴爾幹半島在瓦解的南斯拉夫中建立的波斯尼亞是個穆斯林占相對多數的國家。之所以列舉這些國家和地區,是爲了讓大家注意,那裏的很多國家恐怖主義事件時有發生,並明顯存在著國際背景。
  俄國謀求獨立的車臣和俄國發生戰爭後,車臣叛軍中就有很多其他國家的穆斯林極端分子。車臣叛亂分子在俄國制造的恐怖主義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印尼旅遊聖地巴喱島發生的恐怖主義爆炸事件便是國際恐怖主義組織所爲;印度孟買發生的恐怖主義爆炸事件也是如此。甚至中國的新疆都發生過穆斯林極端主義者制造的恐怖主義事件,同樣有著國際背景。
  這裏我們注意到,伊斯蘭教中的極端分子制造的恐怖襲擊事件往往帶有很強的宗教色彩,同時國際化--往往有國際恐怖組織參與。于是在對抗國際恐怖主義中,有著這樣一種流行觀點:伊斯蘭教文化不符合現代社會潮流,長期以來,在無可救藥的落後和逐步的沒落中,那些企圖捍衛穆斯林文化的人們逐漸失去理智,做爲一種負隅頑抗,進行卑鄙的恐怖主義行動就成爲必然。可以說,這種觀點引起有強烈宗教情結的穆斯林極大的反感。就我個人而言,並不認同伊斯蘭教文化,但尊重之。價值觀念、生活態度都是自身的事情,特別是宗教,別人無權幹涉。那是很多人生活在這個世界的精神寄托。怎能不尊重呢?
  這種“伊斯蘭教文化落後”的觀點引起極大的爭議,但不管結論如何,當今穆斯林恐怖主義者也確實體現出他們“殉道”的意志。于是更有人認爲,當今“反恐”就是先進文化對抗落後文化之爭。本人承認當前世界範圍內的恐怖主義有著這方面的因素,不過當今恐怖主義猖獗還不僅僅是這個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阿以沖突。
  在泛阿拉伯世界,特別是中東地區這一最具伊斯蘭教色彩的地方,恐怖主義勢力最猖獗,並有廣泛的民衆基礎。這裏恐怖主義活動的規模最大,其首要目標就是針對以色列。
  自從1948年以色列建國把阿拉伯聯軍打敗以來,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的沖突持續不斷。隨著阿拉伯人屢屢被打敗和以色列的不斷擴張,阿拉伯人對以色列的仇恨情結不斷加深(阿拉伯極端主義者很早就進行了恐怖主義行動,1970年代,西德奧運會上阿拉伯恐怖主義分子扣押以色列運動員,最終殺死人質,這是國際恐怖主義興起的起點)。在冷戰時期,蘇美全球爭霸,前蘇聯以支持阿拉伯人來擴張、鞏固其勢力範圍。那時投靠前蘇聯的阿拉伯國家雖然在軍事力量上居劣勢,但覺得有超級大國做爲靠山,對通過軍事較量打敗以色列還有著一定的信心。但前蘇聯崩潰後,阿拉伯人希望過關軍事手段打敗以色列完全絕望。得到美國絕對支持的以色列對阿拉伯世界在軍事上占絕對優勢。這種態勢便助長了恐怖主義的高漲。阿拉伯恐怖主義者們宣稱,這是他們贏得權利的最後手段,並得到阿拉伯穆斯林很多民衆的熱烈贊同。他們越來越不能忍受一次次戰敗的屈辱。做爲是被漠視的弱者,還有什麽手段可以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並贏得他們所認定的利益呢?恐怖主義是“成本”最低,而且最可行的辦法。由此,阿拉伯國際恐怖主義組織應運而生,並日益成爲西方世界的心腹大患。
  其實在以色列建國之前,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對猶太人是相對寬容的,曆史上沒發生過駭人聽聞的排猶浪潮,但在歐洲各國,曆史上排猶事件此起彼伏,並且都非常殘酷。以色列建國後,曾在各個阿拉伯國家把當地的猶太人移民以色列。那時以色列的經濟剛剛起步,生活條件並不是很好,一些移民以色列的猶太人又返回原來居住的各個阿拉伯國家。我希望通過這一事實說明,阿拉伯人對以色列的仇恨情結並非原來就有。本人在美國曾遇到過伊朗移民美國的猶太人。他們講,在以色列建國之前,伊朗有不少猶太人。這難道還不說明問題嗎?
  美國是超級大國,有著全球範圍的利益,從全球戰略看,處于中東的以色列是美國的一枚重之又重的棋子,絕對不可能放棄。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美國控制中東不能僅僅依靠以色列。而緩解阿以沖突,從而加強對阿拉伯中東産油國的控制是明智之舉。這就是爲什麽前總統克林頓用很大的精力調停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沖突。克林頓政府在中東不懈的外交努力和斡旋是有成果的,在“以土地換取和平”的綱領下,中東和平已有了希望。當時雖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有極端主義派別極力阻撓“以土地換取和平”,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多數民衆是肯定並支持這一和解方案。
特別是巴勒斯坦民衆,比較信任作爲斡旋人的美國,因爲當時的美國政府確實盡可能地照顧到雙方的利益,並表現出極大耐心。作爲對照,我們看看布什政府都是怎麽幹的?一句話,偏袒以色列。布什總統執政以來,前總統克林頓“以土地換取和平”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損失殆盡。
  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有個現象很有意思。克林頓總統執政年間,在臺上以色列工黨推行“以土地換取和平”,執政者拉賓贏得以色列民衆廣泛的支持。當時的巴勒斯坦法塔赫領袖阿拉法特也接受“以土地換取和平”,同樣得到巴勒斯坦多數民衆的支持。但現在,以色列工黨已經被邊緣化,根本得不到民衆的擁護。而巴勒斯坦的法塔赫也在競選中敗給了極端主義派別哈馬斯。今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的民衆心態怎麽就變了呢?我看這與美國政府中東政策的改變有關。簡言之,由于美國現行中東政策,阿以之間的敵意加深了。
  再有,就爲什麽美國回避把阿以沖突和恐怖主義聯系起來說點個人看法:因爲如果把兩者緊密聯系起來,客觀地講,強者以色列就得做出讓步,重新回到“以土地換取和平”的道路上來。這是布什政府最不想幹的事。
http://blog.dwnews.com/?p=15155


以 巴 衝 突 的 來 龍 去 脈

歴史在流淚,最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升級。我們在此提供詳細背景資料,以助了解這個中東火藥庫的問題底因。

一、上帝的子民

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仇怨,可謂悠悠千載。
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的遠祖其實同源,是兩個同父異母兄弟衍生的後代,是希伯來人的子裔。
據記載,四千多年前,有古代聖人之稱的阿伯拉罕(Abrahan),按照中東傳統,娶妻時,連妻子的婢女也一併娶為妾侍。阿伯拉罕娶了撒拉(Satah)為妻,撒拉的婢女夏嘉(Hagar)則為妾侍。
夏嘉先懷孕,為阿伯拉罕生了第一個兒子——以實瑪利(Ishmeal)。後來,撒拉也懷孕,為阿伯拉罕生了次子,名為以撒(Isaac)。
由於次子以撒為正室所生,卻經常受到比他年長的以實瑪利揶揄及欺負,於是,撒拉便下令夏嘉帶同以實瑪利離開,遷到巴蘭礦野,即阿拉伯半島居住。這個以實瑪利就是後來阿拉伯人的祖先。
其後,以撒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名以素(Esau),是以東人的祖先,即今日的約旦人;次子名為雅各(Jacob),又名「以色列」,即今日以色列人的祖先,猶太人的根源。因此,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本是同根生。
以色列的祖先雅各,因飢荒移居到埃及,後來被當地的埃及人壓迫,變成奴隸。最後由摩西(Moses)帶領以色列人走出埃及,進入迦南地,亦即今日巴勒斯坦,定居了一千多年。後來,羅馬帝國揮軍入侵,攻陷了巴勒斯坦。
猶太人沒有屈服,負隅頑抗,結果被羅馬軍大舉鎮壓,公元70年,羅馬提多將軍(Titus)攻陷耶路撒冷,將猶人趕盡殺絕。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猶太人在公元132年再作反,再被纖滅。羅馬大帝哈德里安(Hadrian)下令永遠不准猶人人回國。從此猶太人便流落世界各地,浮萍般流離失所一千八百年。

二、十九世紀末復國運動

在十九世紀末,大部分猶太人寄居於東歐及中歐,並一直受到當地人的岐視。1880年代,只有十餘萬猶太人居住在巴勒斯坦,並集中於耶路撒冷、薩法德及太巴列等幾個猶太人聚居的城市。1891年,在猶太復國主義領袖赫茨爾領導下,於瑞士巴爾塞舉行第一次猶太人復國主義代表大會。大會的決議宣布,「猶太復國主義的目標,就是在巴勒斯坦為猶太人建立一個民族國家。」,從此,以色列人力圖在巴勒斯坦建國。
過去千年來,猶太人在歐洲及美洲等地發展,這些猶太人很多成為出色商人。為了在巴勒斯坦建國,他們為猶太復國主義者提供資金,還建立了巴勒斯坦銀行,為復國活動提供經費,並鼓動以色列人向巴勒斯坦移民。當時,雖然成效不大,但卻開展了猶太人復國的第一步,也是在中東地區埋下一個火藥庫的根源。
從歷史看,猶太人的確是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之一,曾建立了猶太國及以色列國。後來巴勒斯坦先後遭亞述、巴比倫、波斯、馬其頓、羅馬等古代帝國所征服。在羅馬統治其間,超過一百萬猶太人被殺。但猶太人強悍不屈的精神,幾度反抗。公元132年,羅馬提多將軍攻陷耶路撒冷,羅馬大帝哈德里安下令,永遠不准猶人回來,並將最後一批猶太人趕出巴勒斯坦,於是猶太人便被迫流落海外。當猶太人被趕走後,四周的部落相繼遷入巴勒斯坦這塊肥沃富裕的土地,即是後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
公元七世紀,伊斯蘭教興起,巴勒斯坦納入阿拉伯帝國的版圖。經過幾番帝國的更迭,從十六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巴勒斯坦是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屬地。這一千多年來,阿拉伯人一直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並與少數居位巴勒斯坦猶太人和平相處。
由於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徒都視耶路撒冷為聖城,結果亦為日後的土地紛爭,添上宗教狂熱的執著,寧死不屈,視死如歸。

三、英國人混水摸魚

巴勒斯坦位處海灣地區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之中,從地圖上看,展露出一條狹長地帶。相對鄰近的阿拉伯國家來說,又顯得弱細無依。
早於十九世紀初,英國及法國等西方國家向中東殖民。英國佔領了塞浦路斯、蘇丹、南也門及波斯灣沿岸諸酋長國;法國則佔領了阿爾及利亞、突尼斯、並同西班牙一起瓜分了摩洛哥;意大利佔據了利比亞。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英國將埃及收為自己的「保護國」。英法兩國更佔領了在法律上仍屬奧斯曼帝國的伊拉克、巴勒斯坦和敘利亞。事實上,英國一早就想從奧斯曼帝國手中,吞下巴勒斯坦這塊地方。
另一方面,英國覷準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可作為她在中東殖民策略的有用工具,可以說,利用猶太復國的機會,重新瓜分中東的政治利益;而美國的猶太人亦積極鼓動政府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
由於猶太人信奉舊約聖經,相信經文所示的復國預言,所以,一千八百年來保持了自己種族的血統和文化,準備有朝一日復國。

四、落難的猶太人

流落各地的猶太人其實也不好過,因為無根無國,很自然受到欺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的希特拉就曾屠殺逾百萬猶太人。
從十九世紀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猶太人有幾次向巴勒斯坦移民潮。第一次發生於1882年至1903年,在巴勒斯坦興建了二十個猶太人村落。
1904年,大批居於沙俄的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到1904年,居於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增加了三、四萬,亦即轂數達六萬餘人。移民初期,他們主要定居於離港口海灣三十五公里範圍內,其餘多在北沙倫平原及東加利利地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末期,英國猶太人成立了「英國巴勒斯坦委員會」,提議巴勒斯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地,並在此建立猶太人的家園;美國猶太人社團亦成立了「緊急委員會」,全力支援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一時之間,英美兩國及猶太復國主義者,互相各取所需。強國想藉此「混水摸魚」;復國者則盼望早日在巴勒斯坦重建家園,甚至不惜與虎謀皮,甘願為強國所驅策。
1917年,英國軍隊打敗奧斯曼帝國,佔領了巴勒斯坦。11月2日,英國政府取得了美國的共識後,外相阿瑟.貝爾福(Arthur Belford) 致函該國猶太人復國主義領袖羅富齊爵士,告訴他:「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之家,並將盡一切努力,力促其成。然而必須理解,絕不應使巴勒斯坦現有非猶太團體的公民權利及宗教權力,或任何國家內的猶太人所享有的權利和政治地位受到損害。」
這就是著名的「貝福爾宣言」。英國政府透過這封「個人函件」,向外宣示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至於表示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絕不應損朗居於此地的阿拉伯人的權利云云,只是例行的外交詞令,言不由衷。當一牽涉到國家利益,這句話根本已拋到九宵雲外。甚至在開始時,連自己寫出來都感到可笑。
在巴勒斯坦居住了很多世代的阿拉伯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了一千年了。倘若猶太人回來建國,勢必引發衝突。貝爾福宣言有真正重視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利益嗎?

五、「貝福爾宣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已成為新興的強國。對於各歐洲國家,包括英國、法國、蘇聯等角力,爭奪利益,自然不會袖手旁觀,置身事外。美國支持英國對猶太復國主義的主場,更公開支持「貝福爾宣言」。1919年,大戰結束,戰勝國在巴黎舉行和會,處置戰後問題,實則是將政治利益重新分配,否則就不會將戰敗國德國在中國青島的「勢力範圍」,拱手交給日本,引發中國愛國青年上街示威,要求政府拒簽巴黎和約的「五四運動」。可以說,和會是由英、法等國所控制。美國代表準備了一份「關於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家」的方案,重點包括:1、建議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國家;2、這個國家先作為國際聯盟的托管統治地,由英國負責管理。不過,美國代表私下透露,美國也願意承擔巴勒斯坦的托管責任。由於英國不想美國插手,影響本身在中東的利益,因此,這份由美國草擬的方案,未能提交大會討論。然而美國對巴勒斯坦問題的立場和基本政策,繼後多年,一直在這個藍本的軌道上運行。
1923年,國際聯盟同意「貝福爾宣言」中,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國,並同意「以色列」交由英國托管。1924年12月,美國與英國就巴勒斯坦問題締結了一項協議,其中關鍵點,是日後巴勒斯坦委托管治規則的任何更變,必須徵得美國的同意。從此,美國在巴勒斯坦問題上,一步一步介入,甚至有取英國而代之的鴻圖大計。

六、美國猶太人傾力復國

美國猶太人是一個龐大有財有勢的利益集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1914年),約有300萬人。這批為數眾多的猶太人從事金融、貿易、律師醫生、甚至文化及教育等行業,當中更是業內精英,所以,是議員以至總統選舉一股不得不爭取的力量。
1930年代末,歐洲戰雲滿天。德國希特拉更不斷壓迫猶太人,引發猶太人移民潮。1939年5月,英國政府發表關於巴勒斯坦問題白皮書,宣布限制猶太人遷入巴勒斯坦的人數(繼後五年內不得多於七萬五千人),美國國務院發表特別聲明,反對英國的巴勒斯坦政策。
1942年5月,在美國紐約比爾特莫爾酒店舉行世界猶太人大會,在美國猶太人組織代表的鼓吹下,會議通過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共和國」,決議並提到建立猶太人武裝力量。1944年,美國在朝的民主黨及在野的共和黨,都先後在總統競選的網領上提出,贊同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共和國。
美國朝野支持以色列立國的言行,令阿拉伯人十分憤怒,紛紛表示抗議。雖然美國總統羅斯福多次向阿拉伯人保証,未與阿拉伯人協商前,美國不會接受任何改變巴勒斯坦地位的決定。但美國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傾向以色列立國,企圖卻彰彰甚顯。

七、分治計劃面面不討好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勒斯坦猶太復國主義者武裝,為了復國,不惜以暴力手段挑起流血事端,襲擊英國殖民當局的軍事及民政機關,攻 一個中央政府之下,阿拉伯省和猶太省同享有地方政府的自治權;耶路撒冷區和格夫區,則由中央管轄。為了保証分治計劃有效執行,英國繼續留在巴勒斯坦五年。委員會的英方提出,在分治計劃中,按人口計算,猶太省的面積只佔巴勒斯坦土地的百分之十七。
這個分治計劃面面不討好。美國總統杜魯門認為,計劃不符合猶太人復國主義的利益;猶太人認為,英國的建議是違背了「貝福爾宣言」,允許建立猶太人家園的承諾;阿拉伯人更認為,巴勒斯坦是阿拉伯的土地,任何人都不得將之分割。

八、分割土地永無寧日

1946年8月,猶太建國協會在巴黎會議上,提出另一個新的巴勒斯坦分治計劃。按照這個計劃,猶太國的區域,包括了加利利和特拉維夫到阿克的沿海平原,加上整個內格夫,這樣一來,猶太國的面積佔了巴勒斯坦百分之六十五。阿拉伯人當然反對這個計劃,連英國也不表贊同。
同年9月阿拉伯代表在英國倫敦召開的圓桌會議上,提出解決巴勒斯坦爭端的方案。根據這個方案,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在過渡時期臨時政府的成員,由英國專員、七名阿拉伯人部長和三名猶太人部長組成;巴勒斯坦的立法機關(議會)的代表,猶太人不得超過三分一。這個方案確保了阿拉伯人對巴勒斯坦的主權,同時承認區內猶太人的權利。但美國和猶太復國主義者一口拒絕這個方案。
1947年5月,英國決定將巴勒斯坦問題交聯合國處置。聯合國成立了一個巴勒斯坦特別委員會,由澳洲、荷蘭、加拿大,捷克,危地馬拉、秘魯、烏拉圭、瑞典、南斯拉夫、印度、伊朗等代表組成,瑞典代表任主席。到該年9月30日,特別委員會向聯合國提交報告,建議結朿英國在巴勒斯坦的管治,讓巴勒斯坦從短期過度到獨立。至於獨立後的國家組成,特別委員會內部有兩個方案。多數派主張的方案是:實行一種以經濟聯盟的形式,由阿拉伯及猶太人的分治方案。具體安排是阿拉伯國與猶太國之間,彼此簽訂一項十年經濟聯盟協議,由經濟較富裕的猶太人,協助較貧窮的阿拉伯人,這樣一來,猶太人所瓜分的土地應較多,佔巴勒斯坦土地十四萬五千平方公里(56.6%);阿拉伯國佔地十一萬平方公里(43%)。此外,耶路撒冷市劃地177平方公里,由國際共管。至於少數派的方案,則為巴勒斯坦經過三年過度期後,成立聯邦國家,分為各享自治地位的阿拉伯區及猶太區,阿拉伯區的面積應多於猶太區。猶太人傾向接受多數派方案,但阿拉伯人由始至終,都不接受所謂分治的主張和安排。

九、以色列建國

多數派方案起初在聯合國遭到不少國家反對。中東海灣的阿拉伯國家反對尤烈。但美國不斷游說,並且向其他國家施加壓力,積極在幕後拉票。最關鍵一點,是蘇聯出乎意料地贊成,支持猶太復國主義。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舉行大會,表決巴勒斯坦問題。美國和蘇聯等33個國家贊成分治計劃,同意1948年8月前英國結朿對巴勒斯坦的托管,成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投反對票的13個阿拉伯國家反對無效,大會以33比13票通過巴勒斯坦多數派的分治方案。
消息傳到巴勒斯坦,一些居於耶路撒冷的阿拉伯人及猶太人爆發武力衝突,流血事件層出不窮,直至翌年5月。期間大批猶太人從世界各地湧入巴勒斯坦,部分阿拉伯人走難,開始離開巴勒斯坦。
在這幾個月裡,流血衝突集中於阿拉伯和猶太人混居的耶路撒冷、海法市及特拉維夫與雅法之間的地區。雖然當地還有英軍駐守,但這些英軍已無心眷棧,大都袖手旁觀。在猶太一方,以本-古里安為首的「建國協會」積極籌組國家,向各國猶太人募捐,籌集資金,購置大量先進武器,裝備軍隊,並利用現有的游擊隊,趕走阿拉伯軍隊,攻城掠池。在阿拉伯國家一方,由於團結不足,軍力鬆弛,結果讓猶太游擊隊佔據了不少土地。
1948年5月14日午夜,當最後一批英軍撒出後,在特拉維夫博物館,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國誕生,流亡了千八年的猶太人,終於再回到巴勒斯坦立國。但立國的天敵,就是阿拉伯人,因為只有驅趕阿拉伯人,要他們讓出土地,以色列才有立國的母體,才有孕育、出生及成長的空間。

十、中東第一次戰爭

當以色列宣在立國後16分鐘,美國白宮立即宣布,在「既定的事實」上承認以色列。翌日拉丁美洲的危地馬拉宣布承認以色列國,第三天,蘇聯也宣布承認。從此,在中東眾多阿拉伯國家之間,有一個猶太國。如針刺般,令周圍的阿拉伯國家既憤怒又坐立不安。
在以色列宣布建國第二天,阿拉伯國家的領導人怒髮衝冠,誓言發動「聖戰」。埃及、約旦、敘利亞,伊拉克及黎巴嫩聯合揮軍巴勒斯坦,凌晨出兵,揭開中東第一次戰爭的序幕。
戰爭初期,阿拉伯國家在兵力及武器方面都比以色列佔先,並得到英國暗中幫助,以色列基本上受到阿拉伯聯軍包圍,加上軍隊缺乏作戰經驗,以軍節節失利。阿拉伯軍隊迅速佔領了巴勒斯坦南部及東部主要地方,並封鎖了耶路撒冷。形勢對剛出生的以色利很不利,以色列總理本-古里安慌忙向以駐聯合國代表埃班發出急電,要求埃班立即向美國求助。美國總統杜魯門向英國及蘇聯等施加影響,終於在5月29日聯合國通過停火議案。以阿雙方於6月11日同意停火四周。
停火期間,美國全力援助以色列,並向以色列提供大批軍火,蘇聯也作出支持以色列的行動,允許捷克向以色列提供大量武器。另一方面,聯合國派出代表班拉圖到中東斡旋,然而調停的基調,既要求以色列在領土上作出讓步,又要求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這項建議,以阿雙方自然一口拒絕。7月初,雙方再爆發戰鬥。
以色列在停火的喘息期間,得到美蘇的武器援助,並重整戰線部署,從四路反撲。但始終限於兵員及武器不足,未能一舉成功克敵。7月15日,美國再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停火協議,7月18日起,以阿再度休戰。
在兩次停火期間,以色列除了得到美國及捷克提供軍需品,武器外,還大力招募以色列軍人。經過補給及安排,以軍兵力達9萬人,阿拉伯聯軍只有7萬人。當準備就緒,以色列毋視停火協議,揮軍反擊,這一回將阿拉伯聯軍節節迫退。以軍一鼓作氣,多處戰事頻頻報捷。1948年底,以軍推進到埃及邊境,除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拉法走廊外,整個墨吉夫地區,已落入以色列手中。
面對戰事失利,阿拉伯在聯合國調停下,同意與以色列簽訂停火協議。中東第一次戰爭也告落幕。但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之間的仇恨,不僅未隨戰爭結束而飄逝,反而不斷加深。因為在這次戰爭中,以色列奪取了阿拉伯人大片土地,由聯合國分治方案所定的14500平方里,擴大到20850平方里。數以萬計的阿拉伯人被趕出家園,趕出巴勒斯坦,從此飄浮流浪,淪為難民,埋下今日的禍根。這些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誓要重建家園、建立國家。部分人組成巴勒斯坦解放陣線,不惜用暴力手段,將霸佔了大片阿拉伯人土地的猶太人趕走。

十一、中東第二次戰爭

另一方面,當二次世界大戰後,埃及國內爆發激烈的民族主義運動,反對英國佔領和親帝國主義的封建皇朝。1951年10月,埃及全國舉行反英示威遊行,示威者襲擊蘇伊士運河區的英軍和英軍基地。但英國始終不願放手埃及。
1952年1月26日,埃及華夫脫黨政府宣布與英國斷交,然而法魯國王利用群眾遊行示威,發生了焚燒外商企業的「縱火案」,迫華夫脫黨辭職,讓親帝國主義的阿里.馬赫爾上台。馬赫爾上台後,宣布全國戒嚴,並大舉鎮壓國內群眾運動。但埃及人並沒有退縮,不斷進行鬥爭,在短短五個月內,埃及換了五屆內閣,局勢動盪。
後來,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於1952年初改組為埃及革命指導委員會,發起革命,並於7月26日成功推翻法魯克王朝。1953年6月,革命指導委員會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國。納吉布將軍為總統兼內閣總理,納賽爾則為副總理兼內政部長。
埃及新政府從1953年4月起,先後六次跟英國政府談判,要求取消《英埃同盟條約》,並限期撤軍,直至1954年10月,雙方終於簽訂協定,同意廢除英埃同盟條約;英軍須於1956年6月18日前完全撤走。到1956年6月13日,駐烕在蘇伊士運河區最後一批英軍撤走,自此,英國被迫放手控制了78年的埃及。
與此同時,埃及新政府積極發展國內經濟。1953年提出修建阿斯旺水壩的計劃,以改善灌溉。起初,英美政府曾表示,願意為這項計劃提供兩億餘美元資金技術。世界銀行也答允提供二億五千萬元貸款。這二筆錢當然還不夠,於是埃及向蘇聯商借,蘇聯一口應承,願意提供十一億美元貸款。數目之大,令英美等大為吃驚。
事實上,英美和蘇聯在中東的角力,明爭暗鬥。1955年7月,埃及與蘇聯達成一項八千萬美元軍火交易。蘇聯的赫魯曉夫乘機加強在中東的影響,向阿拉伯國家出售軍火。在這個背景下,英美對支援埃及興建阿斯旺水壩,提出了若干附加條件。埃及不允,結果,美國在1956年7月19日宣布,撤銷對這項工程的貸款,接著英國和世界銀行亦宣布撤銷先前的承諾。
埃及國內盪起激烈的抗議聲音,並要求政府收回由西方列強控制的蘇伊士運河,自力更生建設國家。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中,蘇聯公開支持埃及將運河國有化,並對英國、法國和以色列可能發動戰爭對付埃及提出警告。一星期後,任總統的納賽爾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國有化。
1956年8月,英美法三國在倫敦主持召開蘇伊士運河各方代表會議,埃及沒有出席。大會草擬了一份國際共管運河的建議,由澳洲總理送交埃及政府,但總統納賽爾沒有理會。事態的發展愈來愈僵。
據稱,在會議期間,英國、法國及以色列舉行了三方秘密會議,商議是否對埃及用兵。1956年9月底,三方達成共識。不出一個月,即在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首先向埃及發動攻擊,點起了中東第二次戰事。
可以說,以色列向埃及用兵,並非偶然。因為在1949年雙方簽訂停戰協議後,兩國不時在邊界發生衝突,彼此都想找機會報復。當埃及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國有化,其中更包含了禁止以色列船隻通過運河,這樣一來,以色列便乘機發難。
據西方外交界消息指出,英法兩國曾秘密協定,準備以色列發動攻擊後四天內,參加作戰。當以色列出兵第二天,英法就聯合向埃及與以色列發出通牒,表面上做「和事佬」,要求雙方停戰,各自從前線陣地向後撤離運河十英里,但關鍵一點,是要求埃及容許英法聯軍進駐運河區,以保護運河設施和航道安全。
然而納賽爾得到的情報顯示,在以色列發動攻擊,英法兩國其實在背後暗中襄助,而且英軍已在塞浦路斯集結,於是一口拒絕英法兩國所提的最後通牒。英法立即向埃及開戰,出動飛機轟炸開羅、阿歷出大及塞得港。11月5日,英法出動傘兵及地面部隊在塞得港附近登搶灘,最後更重新佔領了蘇伊士運河。
英、法、以三國發起的中東第二次戰爭,引起世界各國責難,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要求立即停火。美國艾森豪政府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也要求英法以三國停火;蘇聯更揚言,若果三國不停火,將迫使蘇聯出手干預。在此形勢下,到11月6日,三國停火,第二次中東戰爭打了七日便落幕。但英法軍隊一直拖延至12月聯合國緊急部隊到達後,才姍姍撤出。以色列更到1957年1月,才從西奈半島撤軍,蘇伊士運河在57年4月重開。

十二、中東第三次戰爭

戰爭結朿後,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精銳的軍力深感威脅,所以繼後積極擴充軍備,巴勒斯坦人也開始秘密組織武裝力量。用暴力來反擊暴力,從此成為這塊地方的信條。1964年5月在耶路撤冷召開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全國委員會會議,決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導對抗以色列人。
1965年1月1日,巴勒斯坦游擊隊在以色列佔領區發動攻擊,打響了第一槍,這一槍,顯然是另一個更激烈,更悲慘鬥爭的開始。當以色列人感到受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威脅,只會用更高壓、更強悍的力量來消滅潛在的敵人,不斷攻擊巴游及阿拉伯國家,並組織嚴密的情報工作,將充滿敵視的戒備眼光,射向周圍每一處。
1966年11月3日,以色列軍襲擊約旦希布倫附近穆薩村,這處是巴游其中一個基地。以軍用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摧毀了巴游的營地。
1967年4月7日,以色列空軍侵入敘利亞領空,敘空軍發機馬上攔截,雙方爆發空戰,六架敘軍飛機被擊落。在動盪不穩的局勢下,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都積極備戰,隨時再動干戈。
1967年5月15日,埃及總統納賽爾要求聯合國和平部隊撤出西奈和加沙地帶,並同時加派軍隊到當地加強防守。5月22日,納賽爾宣布,埃及部隊替代進駐在沙姆沙伊赫的聯合國和平部隊,並封鎖蒂朗海峽,不准以色列船雙通過亞喀巴灣。
亞喀巴灣位於西奈半島與沙特阿拉伯之間的一條狹長海灣,在海灣北端連接以色列通往紅海唯一出路的埃拉特港口〔圖右〕。在第二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曾攻佔西奈半島部分地方,且控制了亞喀巴灣。根據聯合國決議,後來由和平部隊接管西奈。可以說,自1956年埃及禁止以色列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埃拉特是以色列南部唯一出海港口,是對外海運及貿易的重要通道。如今埃及宣布禁止以色列船隻通過,無異是用經濟手法來扼鎖以色列的喉頭。
以色列總理艾希科爾指埃及此舉,等於是對以色列的侵略。與此同時,英美政府以蒂朗海灣為國際航道,因此,譴責埃及的封鎖行動。
劍拔弩張之際,雙方自然一早做好應戰準備。以埃及為核心的阿拉伯國家,互相簽訂軍事同盟。戰爭爆發前五日,一向與埃及總統納賽爾有隙嫌的約旦國王哈希姆.侯賽因亦捐棄前嫌,到埃及開羅,與埃及簽訂共同防御條約。
5月31日,以色列情報部長邁耶‧阿米特赴美,跟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理察.赫爾姆斯會談。據悉,阿米特向赫爾姆斯表示,如果以色列在軍事上敗退,則整個中東便有可能落入蘇聯手中。美國國防長麥南馬拉和總統詹森都同意阿米特的觀點。
阿米特這次赴美,顯然從美國處得到「默許」出兵的訊號。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先發制人,向埃及、約旦及敘利亞邊境三條戰線發動攻勢。槍聲一響,阿拉伯十三個國家隨即向以色列宣戰,揭開中東第三次戰爭的序幕。
十三個阿拉伯國家包括埃及、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蘇丹、摩洛哥、沙地阿拉伯、約旦、也門、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及科威特。以色列則以一對十三,與阿拉伯國搏鬥。
以色列採取快速突襲手法。5日凌晨開始,分別偷襲埃及、約旦及敘利亞的空軍基地。偷襲得手,結果,三國逾數百架戰機被毀,以致從一開始,便失去了制空權。當摧毀了埃及、約旦及敘利亞的制空權後,以色列大舉出動飛機,低飛避過雷達監測,首先向埃及進行狂轟。以色列大軍再以坦克為先導,向西越過以埃邊境,直入西奈半島,佔領了加沙走廊,將埃及軍迫退至蘇伊士運河沿岸,完全控制了亞喀巴灣。
另一支部隊6月6日開始,向東衝過以色列與約旦的邊界,大軍攻破約旦河西岸,7日早晨已攻陷了聖城耶路撤冷,約旦軍隊節節敗退。
第三支部隊6月9日向北,攻破敘利亞緊守的戈蘭高地,這片伸延五十多公里、地勢險峻的戰略要地也落入以色列手中。
開戰四天,以色列便奪取了81600平方公里土地,比本身國土大四倍,完全改變了被包圍的格局。在這場戰爭,阿拉伯國家嚴重受挫,以色列不僅有力威脅蘇伊士運河的航行,而且打通了往敘利亞大馬士革的大門,隨時跨過大橋,進入約旦河東岸。至於耶路撤冷落入以色列手中,對伊斯蘭教徒造成重大的心理傷害。
當以色列發動戰爭後,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商討中東停火。6日理事國一致通過要求雙方立即停火。對安理會的停火決議,已囊括了不少戰利品的以色列率先表示歡迎,前提是對方先停火。7日,領土被以色列侵佔的約旦首先支持不住,表示願意停火,翌日,埃及也願意接受聯合國停火決議;9日,當戈蘭高地失守後,敘利亞亦不得不接受停火,交戰雙方在12日完全平息戰鬥。

十三、中東第四次戰爭

阿拉伯國家一定會捲土重來,收復失地!
以色列撤軍!阿拉伯人要收復失地,顯然是一個威力驚人的定時炸彈。
的確,第四次中東戰爭,是歷次戰爭中影響最大的的一次。與過去不同,這次戰爭是由阿拉伯國家發動。在戰爭中,以色列幾乎陷入敗亡,而且列強在中東的角力,經此一役,更改變了美蘇兩個超級強國在中東的勢力均衡。這是後話。
以色列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攫取了埃及、敘利亞及約旦大片土地,阿拉伯國家可謂遭受重大的屈辱,誓死驅趕以色列,幾乎成為阿拉伯國家的共識。以埃及納賽爾為首的阿拉伯領導人,積極增強軍事力量。另一方面,為了解決日益困難的經濟問題,埃及與敘利亞逐漸倒向蘇聯,蘇聯成為埃敘兩國的軍火供應者,同時亦為主要的經濟援助國。
當然,如果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再度爆發戰事,一旦蘇聯要與美國兵戎相見,這也是蘇聯不想看見的局面,所以,最好就是保持中東這種「不戰不和」、一張一弛,從中謀取最佳利益的狀態。
1970年,埃及總統納塞爾病逝,由薩達特繼任。薩達特上任之初,埃及國內很多人覺得,薩達特並沒有收回失地的氣魄,甚至國際也視他為一個過渡的政治人物。然而不久便發覺,這種想法錯了。
事實上,長期的不戰不和狀態,最消耗國家的元氣,所以,薩達特認為,必須使局勢「熱化」,才能迫使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真正存心設法解決中東問題,因而醞釀出「以戰迫談」的戰略構想。薩達特認為,阿拉伯國家必須向以色列發動一次全面、但有限的戰事,打破以色列戰無不勝的神話,繼而迫使美蘇兩國認真提出解決中東問題的方案。
1971年3月,薩達特訪問莫斯科,向蘇聯尋求軍事援助,蘇聯雖然同意向埃及提供先進的軍事設備,卻以附帶條件,要求埃及使用這些先進軍事設備,須先得蘇聯同意,對這一點,薩達特自然無法接受。及後,雖然在兩個月後,埃及和蘇聯簽訂了一項友好合作條約,但雙方之間的隙嫌,卻開始一點一點積聚。到1972年中,埃及遲遲也得不到蘇聯提供的先進武器。事實上,蘇聯想透過中斷供應武器,來打消薩達特「以戰迫談」的行動。
1972年7月,薩達特突然宣布,驅逐一萬五千名在埃及工作的蘇聯專家,這宗新聞震驚世界。埃蘇關係急轉直下。對以色列來說,埃及驅逐蘇聯軍事人員,不倒向蘇聯,再得不到蘇聯的武器,即使動武,自肘打敗阿拉伯國家的力量綽綽有餘,這樣一來,便放鬆了前線的戒備。
1973年10月,是伊斯蘭的齋月。在10月6日下午2時零5分,埃及與敘利亞軍隊分別向以色列發動閃電攻擊。埃及炮轟以色列陣地,突擊隊員搶渡蘇伊士運河,突破了以軍防線,大批埃及軍隊進駐西奈。以色列一度重施故技,企圖以空中優勢,擊退埃及軍,只是這次埃及有備而戰,用地對空飛彈,將以軍戰機擊落。當日,埃及軍隊攻破了被視為固若金湯的「巴列夫防線」。
另一方面,敘利亞全力攻擊戈蘭高地,戰事初時亦取得上風。阿拉伯國家在戰場上一鼓作氣,將以色列攻得節節敗退,形勢笈笈可危。
以色列軍沉著應戰,在劣勢下調整軍事策略,採取先穩守後進攻的做法,更大舉出動戰機轟炸埃及開羅、敘利亞大馬士革,令埃及與敘利亞的進攻步伐放緩;與此同時,集中兵力對付實力較弱的敘利亞,反攻戈蘭高地。當穩住東邊戰線後,再回頭攻打西奈半島的埃及軍。
當以色列穩住了東邊戰線後,漸漸扭轉劣勢,大軍乘勢攻向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伊拉克和約旦連忙宣戰,派兵支援敘利亞。
當戰縵啟開後,美蘇兩國通過聯合國安理會,要求以埃雙方停火。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於10月6日即呼籲雙方停戰。戰事初段,當以軍節節敗退時,基辛格再呼籲雙方在10月6日的戰線基礎上停火,但埃及總統薩達特拒絕,並要求以色列必須從1967人第三次中東戰爭中所佔領全部阿拉伯領土上撤軍。
10月14日,戰事爆發了八天,以色列在西奈半島反守為攻,與埃及大軍進行一場大規模的坦克戰,一小隊以軍突擊部隊更越過蘇伊士運河,在運河西埃及軍的後方進行破壞,企圖切斷埃及的後勤補給。雙方激戰,一時之間勝負未分。同一天,蘇聯總理柯西金到開羅,勸說薩達特停戰和談。但薩達特堅持,以色列必須全面撤軍,並要求舉行包括巴解組織參與的和平談判。
戰事中,美國一面倒支持以色列,並向以軍提供武器,美國國會甚至批准向以色列提供22億美元援助。
10月15日,以軍攻渡蘇伊士運河,大軍力壓埃及腹地開羅。在敘利亞戰線,以軍再重新佔領戈蘭高地。埃及與敘利亞發動閃電戰未能一舉成功,之後,在美國全力支持下,以色列扭轉劣勢,阿拉伯軍隊漸漸落在下風。埃及總統薩達特坦言,埃及沒有跟美國作戰的力量。在形勢逐漸失利下,到10月22日,埃及接受了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388號決議,宣布停火。歷時16天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也告落幕。

第四次中東戰爭有三點關鍵的變化點。

第一、打破了以色列「戰無不勝」的神話。以色列在戰事初期,節節敗退,若非美國源源不絕提供彈藥,以色列要扭轉劣勢,相信並不輕易。因而使美國和以色列重新考量,阿拉伯國家爆發軍事衝突所帶來的威脅。以色列同意停火,並謀求用佔領的阿拉伯土地,來換取和平的策略。
第二、齋月戰事中,蘇聯漸漸失去阿拉伯國家對她的信任。當向阿拉伯國家提供軍火武器時,所附加的條件,骨子裡是企圖藉此控制阿拉伯國家,這一點,可謂司馬昭之心,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所以,在阿拉伯國家當中,尤其是埃及人,都希望盡快恢復和平,徹底解決中東巴勒斯坦問題。
第三,埃及總統薩達特是一個關鍵人物。他的政策漸漸「離蘇親美」,是中東局勢發展另一個歷史性的開端。事實上,當1970年納賽爾逝世後,薩達特繼任,不久便與蘇聯產生矛盾。主要原因在於:
1、蘇聯處心積慮扶植親蘇派全面掌握埃及的政權;2、薩達特力圖走出前總統納賽爾的「阿拉伯社會主義」,確立「資本主義自由化」的經濟開放政策,藉此重建埃及的經濟。這一點,已跟蘇聯鼓吹第三世界國家應走非資本主義道路有所衝突;3、薩達特試圖擺脫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衝突中,埃及直接的介入,結朿跟以色列的戰爭,收復西奈半島。阿拉伯國家的人民需要和平和安全。
薩達特深信,解決以色列問題,關鍵在美國。因此,埃及必須恢復與美國的外交關係,而且必須與美國建立友好的關係。這種新的戰略構想,為第四次中東戰爭後打開一個新的局面。

十四、以埃和約

1974年,埃及與美國重建一度中斷了七年的外交關係。自始埃美關係不斷發展。1976年,埃及宣布廢除「埃蘇友好合作條約」。
在處理以色列問題上,薩達特主張結朿雙方之間的軍事對抗狀態,採用談判手段解決問題,並要求以色列撤出67年戰爭中所佔據的土地,承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建立巴勒斯坦國的權利。在這兩項基礎上,埃及願意承認以色列,雙方簽訂和平條約。
1972年,阿拉法領導的巴斯坦解放組織屬下的「黑色九月」(Black September),在奧運村槍殺了十一名以色列選手,事件震驚世界。
鬥爭、死亡、屠殺在巴勒斯坦綿綿不斷……。

「九一一事件」後的形勢發展

可以說,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問題最關鍵的一點。當「九一一事件」後,英美兩國已不得不重新考慮對巴勒斯坦的政策。美國總統布殊及英國首相貝理雅先後表示,只要巴勒斯坦人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美英兩國就支持阿拉伯人建立巴勒斯坦國。
英國首相貝理雅更於2001年10月15日,邀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袖阿拉法到倫敦,舉行會議,敦促以巴雙方恢復中東和平進程的談判,並重申英國支持建立巴勒斯坦國的承諾。
然而以巴的鬥爭仍未停止。10月17日,以色列旅遊部長澤維早上吃完早餐後,返回旅店,即遭槍手連開三槍,頭及頸中彈,當場傷重不治。澤維是極端右派份子,主張吞併約旦河西岸及加薩地帶,拒絕向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讓步。今年7月,他公開聲言,指在以色列境內非法居留及工作的巴勒斯坦人為「寄生蟲」及「癌瘤」,必須除去。
澤維被槍殺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承認是該組織所為,報復以色列軍人8月底殺死他們的領袖穆斯塔。真可謂冤冤相報何時了。
以色列總理沙龍知悉澤維被殺後,連忙召開內閣緊急會議,譴責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要為事件負責,還取消了原定進一步解除巴人地區封鎖的措施。
另一方面,除了英美公開聲稱支持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建國後,愛爾蘭及荷蘭等歐洲國家,亦聲言支持建立巴勒斯坦國,沙龍不得不對這些「國際輿論」作出反應,並搶先在美國蘊釀推出新的中東和平進程方案前,提出讓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建國的條件。
這些條件包括:
巴勒斯坦國必須是一個非軍事化的國家,巴國只允許有警察,不允許擁有軍隊;
巴勒斯坦邊境須交由以色列軍隊控制;
以色列有權使用巴勒斯坦國的領空;
巴勒斯坦國不能與以色列的敵國締約;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不能分割。
對沙龍開列的條件,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內閣部長阿斯福爾表示,「沙龍的聲明是不負責任的,顯示他沒有察覺到區域和國際局勢的改變和發展。巴勒斯坦建國,並不是沙龍恩賜的禮物。」
很明顯,以色列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薩地帶,土地之爭,已令問題不易解決;加上以色列定都耶路撒冷,不肯割出一寸土壤出來。這一點,巴勒斯坦人很難接受,因為他們一直希望在東耶路撤冷建巴勒斯坦國首都,並且要求將伊斯蘭教第三聖地聖殿山兩清真寺,交由他們控制,偏偏以色列亦視聖殿山為首要聖地,這樣一來,巴勒斯坦建國,路途遙遠。今次沙龍之提出讓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建國,相信是向近期同情巴勒斯坦建國輿論的權宜策略。
然而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一日不解決,中東就難有和平可言。
*雖然無國土,但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於1988年11月15日舉行第19次特別大會,正式向全世界宣告成立巴勒斯坦國,並通過《獨立宣言》和《政治聲明》。
除了正式宣告建立巴勒斯坦國外,大會通過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第181號決議,確認通過和平途解決地區和國際衝突。
近日以巴衝突升級,仇怨更加深。和平解決問題的希望更為遙遠。
http://209.85.175.104/search?q=cache:J1hNRu2VcpkJ:www.cyut.edu.tw/~ycfann/arab_israeli_wars/israeli_arab1.doc+%E9%98%BF%E4%BB%A5%E5%86%B2%E7%AA%81&hl=zh-TW&ct=clnk&cd=1&gl=tw

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2538864 
 
(楨:繼賓拉登之後、西方美法等國之仇敵格達費又被斃,但伊斯蘭這場假民主之名的茉莉花革命,將非阿拉伯之春、而是部落內亂和宗教極端勢力得勢!以下分貼:【利比亞】【強權競逐】【媒體戰】【其它】。另參本館:賓拉登 《戰爭與國家》 民主偽形 民主形式萬歲 歐巴馬 美國價值 姓資姓社 法總統能改革嗎 中國與非洲 誰是非洲的殖民者 中國式媒體監督 中共為何反維權 啥是部落族 以入侵巴 美伊與中東 阿戰越戰化 伊戰越戰化 《西方人道主義干預》 全球糧荒 《M型社會》 《全球中產階級報告》 《石油世紀》 中國石油大戰略 《全球反恐戰爭》 《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民族衝突和宗教爭論》 《當代伊斯蘭教》 《今日的伊斯蘭》)

【利比亞】

格達費雖斃 阿拉伯之春仍有遺憾2011-10-23 中國時報社論

 前利比亞的獨裁者格達費上校,廿日證實被擊斃在最後一個反抗據點錫爾特,至此,利比亞內戰結束,格達費四十二年統治告終,但未必代表利比亞民主革命已成功。
 他在全世界上有一小批支持者,與其說是對他個人的崇拜,還不如說是讚賞他對美國的不屑與批評。他之所以能夠對國外輸出革命,說穿了還是依恃蘊藏豐富的石油;可是這種作為在外交上,卻是敗事有餘成事不足,他搞暗殺、庇護恐怖分子,贏得「中東瘋狗」稱號,甚至仿效歐盟,要成立非洲聯盟,卻被非洲其他領袖看笑話。
 即便已窮途末路,格達費依舊挺到最後,他早就宣示不會逃亡,像突尼西亞前總統賓阿里;他也不會投降,像伊拉克前總統哈珊,他會選擇奮戰到底,首都的黎波里淪陷後,他失蹤了,當時傳言紛紛,說他逃亡尼日,但事實上,他一直待在家鄉錫爾特,與反抗軍奮戰,直到最後。
 格達費的存亡,一直牽動著利比亞政局未來的走向。新政權視他為心頭大患,只要他仍在藏匿在沙漠中一天,局面就有可能翻牌,他手上有現鈔黃金,足以招募傭兵,他在民間仍然有聲望,部落也西瓜靠大邊,非洲地區內戰翻來覆去的例子,更是常有。
 國際上更是擔心,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兩天前還在利比亞表示,希望早日把他殺了或抓起來,避免替新政權惹麻煩。事實上,這也正是北約軍事介入的焦點,空襲首都時,他的宅第一直是轟炸目標,雖然英法強調,不以格達費為目標,但私下都認為他被炸死,戰爭就會立即結束。
 他在什麼情況下被殺,至今情況不明。手機拍下的影片證實,他被拖上卡車時,仍是活著,很可能出於報復,被民兵當場處決,他的結局與千千萬萬他下令處決的人相同,當然也可能是報應,但沒有經過審判,沒有建立法治,這不是革命所要帶來的新思維,以暴制暴,未嘗不是阿拉伯之春的遺憾。最令人擔心的是,這樣狂暴的報復情緒,會感染到全社會,部落與個人藉口清算舊隙,各群體紛紛自衛,整個利比亞陷入大混亂,這並不是危言聳聽,目前在利比亞街頭,已有打砸搶的情況出現,過渡政府尚提不出任何有效的對策。
 其次,看著電視上格達費血淋淋屍體,阿拉伯世界的獨裁者們,如葉門的薩利赫總統,或敘利亞的阿塞德總統,並不會覺得這是正義終於得以伸張,反而自惕要無所不用其極的保衛權力,免得落入格達費的下場。
 事實上,阿拉伯之春所帶來的革命,不應該僅僅是除掉獨裁者,而應是觀念與制度的革新,初期的混亂,也許大家會接受是必要的惡,但如果長期陷於部族廝殺、政客惡鬥,反而會讓民眾懷念格達費執政期間,至少那時有尊嚴,至少那時有食物在桌上。
 西方現在擔心利比亞過渡政府掌握不了局勢,部落與團體各不相讓。包括:最早獲得西方承認的班加西過渡政府、美斯拉塔的戰士是反抗軍骨幹、西部山區加入的生力軍最後讓戰事逆轉,甚至過渡政府中激烈的伊斯蘭分子的影響也逐漸增大。

利比亞戰事大事記 2011-10-21 新華網

  利比亞戰事持續8個月,其間主要事件如下:
  2月15日至19日,受鄰國突尼斯、埃及局勢影響,利比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出現騷亂;首都的黎波裏等城市示威人群要求卡紮菲下臺。
  3月5日,經內部協商,利比亞反對派成立“全國過渡委員會”(“過渡委”),穆斯塔法?阿蔔杜勒—賈利勒出任主席。
  3月17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1973號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授權采取措施保護利比亞平民免受武裝襲擊威脅。
  3月19日,法國、美國、英國等國組成的多國部隊空襲利比亞境內目標,阻止卡紮菲武裝向班加西進軍。
  3月29日,由西方國家牽頭,部分阿拉伯國家參與“利比亞問題聯絡小組”,在英國首都倫敦首次會商。
  3月31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正式接管在利比亞軍事行動的指揮權。
  4月20日,繼英國之後,法國、意大利派遣軍事顧問協助利比亞反對派軍事行動。
  5月1日,卡紮菲躲過北約一場空襲。他位于的黎波裏的一棟住宅遭轟炸,小兒子賽義夫?阿拉伯和三名孫輩在空襲中喪生。
  7月15日,利比亞問題聯絡小組承認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爲這一北非國家的唯一合法代表,爲解凍卡紮菲政權資産做鋪墊。
  7月28日,利比亞反對派高級軍事指揮官阿蔔杜勒?法塔赫?尤尼斯在班加西遇刺身亡。反對派內部就尤尼斯死因說法不一,顯現分歧。
  8月10日,歐洲聯盟擴大對卡紮菲政權的制裁。
  8月22日,“過渡委”武裝控制的黎波裏,全城搜捕卡紮菲,沒有發現後者蹤迹。
  9月1日,“利比亞之友”國際會議在法國首都巴黎召開,解凍150億美元卡紮菲政權資産,用于人道主義援助和戰後重建。
  9月9日,國際刑事警察組織發出“紅色通報”,要求188個成員協助抓捕穆阿邁爾?卡紮菲、賽義夫?卡紮菲和卡紮菲政權情報主管阿蔔杜拉?塞努西。
  9月12日,尼日爾方面宣布,包括卡紮菲兒子薩阿迪在內,32名卡紮菲政權高層成員抵達尼日爾。
  9月15日,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訪問利比亞。過渡委武裝進攻卡紮菲老家蘇爾特。
  9月16日,第66屆聯合國大會向“過渡委”移交利比亞在聯大的席位。
  9月20日,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會面“過渡委”主席阿蔔杜勒—賈利勒。阿蔔杜勒—賈利勒稱,2.5萬人在利比亞武裝沖突中喪生。
  10月9日,“過渡委”武裝控制蘇爾特多處關鍵目標。
  10月13日,利比亞對商業航班重新開放部分空域,恢複經“綠溪”管道向意大利輸送天然氣。
  10月14日,“過渡委”武裝與卡紮菲支持者在的黎波裏交火。
  10月15日,卡紮菲支持者在蘇爾特發起反擊,“過渡委”武裝被迫撤退。
  10月17日,“過渡委”指揮官稱“徹底解放”拜尼沃利德,蘇爾特成爲卡紮菲支持者的“最後據點”。
  10月18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突訪利比亞,成爲2008年來到訪的黎波裏的首名美國內閣官員。
  10月19日,“過渡委”二號人物、執行委員會主席馬哈茂德?賈布裏勒警告,如果執政當局內部出現權力爭鬥,利比亞可能重新陷入混亂。
10月20日,“過渡委”武裝攻占蘇爾特全城,卡紮菲走向末路……

專題:卡紮菲身亡
http://news.sina.com.cn/z/lbyfdpgjsd/index.shtml

回顧卡紮菲42年統治:執政前30年熱衷激進

1970年,28歲的上校卡紮菲
2009年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
1986年和第二個妻子薩菲亞及孩子站在阿齊紮官邸前
2011年3月7日的《時代》周刊封面
  一、軍事政變成功上臺
  奧馬爾?穆阿邁爾?卡紮菲1942年生于蘇爾特的遊牧部落家庭。 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亞大學攻讀曆史,1963年入班加西軍事學院學習,1965年畢業後在利比亞陸軍服役,爲少尉軍銜。 1966年在英國桑德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受訓。 1969年9月1日,領導“自由軍官組織”,推翻伊德裏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任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並晉升爲上校。 1970年至1972年任總理兼國防部長,1977年至1979年任總人民委員會總秘書處總秘書。1977年起成爲革命領導人兼任武裝部隊最高統帥。 1982年至1983年任非洲統一組織主席。
  二、革命理想解放念頭
  年輕的卡紮菲是個腦袋裏裝滿了革命和解放念頭的理想主義者,他試圖在利比亞推行以社會主義爲基礎的民主,實施國有化和私營結合的經濟模式。他的軍隊紀律嚴明,按照伊斯蘭教教義戒酒戒賭。對于鄰國,他希望大家聯合起來一致對外。他一直倡導在阿拉伯世界建立起一個不分國界的統一國家。
  三、熱衷激進被罵瘋狗
  執政前30年,他熱衷于各種激進活動,被美國總統裏根呼作 “瘋狗”,被小布什打入 “支恐”陣營。他的反美史比薩達姆更豐厚:上臺後首先做的就是關美國的軍事基地、將美國的石油公司國有化;上世紀80年代,當薩達姆因兩伊戰爭跟美國眉來眼去,卡紮菲與裏根卻已是兵戈相向。
  四、洛克比反西方極致
  1988年的洛克比空難,更是卡紮菲政權反西方的極致,他堅決抵制英美要求其交出洛克比涉案疑犯的要求,一對峙就是十年。其後,在利比亞強烈要求和英國的斡旋下, 2009年8月,蘇格蘭司法部決定以人道原因釋放已經是癌症晚期的洛克比案嫌犯邁格拉希。
  五、 9?11後利比亞樣板
  9?11事件後,他是第一個要求緝拿拉丹,並向美國表示哀悼的阿拉伯領導人; 2003年,他宣布對洛克比空難承擔責任;隨後,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研制與開發; 2006年,利比亞與美國複交。從因洛克比空難遭國際社會孤立,到成爲華盛頓樹立的 “利比亞樣板”,卡紮菲幾乎經曆一場腦筋急轉彎。
  六、薩達姆的 “震撼”
有人說,是薩達姆的遭遇 “震撼”了卡紮菲,有人說,是他赴西方留學的兒子影響了他的思維,但更大程度上,卡紮菲的改變恐怕還是出于實際的審時度勢。多年制裁使利比亞損失巨大。雖然這個國家擁有大量石油,但他更需要資金、技術和市場,重新融入國際社會有利利比亞增強實力。
相關新聞
狂人格達費再嗆:美國背叛我
格達費應悔重返國際社會?(楨:應大悔!)
列強應悔曾與狼共舞(楨:列強會悔?)
格達費紀錄片 揭與西方亦敵亦友曖昧

格達費死後權力真空 專家3預測【聯合報2011.10.21

格達費在幾乎完全掌控利比亞達四十二年期間,一直設法使他的地位無可取代。他解散工會,費盡心機鎮壓民間組織,殘害任何反對者,玩弄各部落於股掌之間,並在軍中進行輪調以防止任何一名軍官擁有太大的權力。格達費正式走入歷史,將由那一方填補此一權力真空?專家有三種預測。
一、更嚴重的混亂:倫敦「經濟學人」雜誌指出,誰也不會預測格達費會自願交出政權。他曾表示:「我創立了利比亞,我也將毀掉利比亞。」因此他死之後,利比亞將陷入一團混亂,而且可能充滿暴力。利比亞的制度基礎薄弱,法律紊亂,且人民內部仇恨濃厚,因此短期必然陷入混亂。
二、各部落領袖將展開權力鬥爭:格達費被擊斃後,利比亞內部必然陷入權力真空,但並不表示不會出現爭權者,主要是各部落的領袖想奪權,或至少能掌控自己的地盤。基於利比亞各部落間歷史的仇恨甚深,而現在反抗軍手中又擁有大量的武器,因此政權絕不可能和平轉移。
三、利比亞將成為恐怖組織凱達的天堂:格達費曾指控凱達組織是推動革命的幕後黑手,對反抗軍提供毒品。如果未來利比亞國內的暴力衝突升高,很可能出現武裝的伊斯蘭組織。在美國逮住伊拉克前總統海珊之後,有許多利比亞人前往伊拉克後便加入凱達組織,利比亞整個一代人都被伊拉克戰爭所激化。
相關新聞
戰友背離 格達費放話:戰到最後一滴血
西方國家一定會打掉“卡紮菲” 這是戰略目標
卡紮菲軍失利原因 專題
http://mil.news.sina.com.cn/nz/lbylpwzlltb/index.shtml
http://news.sina.com.cn/z/lbyfdpgjsd/index.shtml
利比亞戰事回顧:北約空襲奠定反對派勝局
反抗軍成功收買內奸
分析稱卡紮菲軍隊快速崩潰因無錢付雇傭軍工資
格達費撒錢 組成傭兵大軍
錢花不完 格達費不怕制裁
活躍在非洲的雇傭軍
中東戰場的傭兵
傭兵掃射屠殺 利比亞6天恐逾200死
黑水公司為阿聯訓練800傭兵(楨:只准西方雇傭/搞革命!另參本館:《戰爭與國家》
雇傭兵加入利比亞沖突雙方 1名法籍前傘兵喪生

利比亞鎮壓示威 為何如此殘酷?
利比亞部族酋長 決定這場革命成敗
利比亞會陷入內戰嗎?
後格達費時代 利比亞成阿富汗第二?(另參本館:阿戰越戰化
利比亞如何避免伊拉克般的命運?(另參本館:伊戰越戰化
格達費頑抗 利比亞恐分崩離析
西方國家想要利比亞分裂
格達費:我正在打一場反恐戰
利比亞2萬導彈 憂落恐怖分子手
美國擔心卡紮菲軍隊武器流入激進分子手中
情報稱利比亞尖端武器正落入基地組織手中
利比亞內戰半年 逾2萬人喪命
聯國指利比亞交戰雙方均犯戰爭罪行‎
狂人末路死於交火處決?眾說紛紜
利比亞當局可能將格達費海葬 UN將調查死因‎
播出格達費浴血鏡頭 英美媒體挨批
評論稱利反對派內部派系林立未來可能爆發內戰
首都瀕淪陷 利政府憂發生屠殺
反抗軍權鬥 派系割據利京
利比亞外長鬧四胞 我下令撤駐館
後格達費時代 誰收拾殘局?
無民主經驗、地域對立…百廢待舉
中東亂局 伊朗什葉派乘勢崛起
武力介入是為宗教極端勢力鋪路
阿拉伯世界的泛伊斯蘭主義正在興起
阿拉伯世界的泛伊斯蘭主義正在興起

削弱軍隊養民兵 格達費自食惡果【聯合報2011.02.25

為防止軍事政變,利比亞強人格達費執政42年,始終採取削弱正規部隊、壯大民兵策略,這讓格達費在此刻能夠靠著死忠民兵,緊守首都的黎波里不放,卻也自食惡果,導致首都以外地區快速落入反政府示威者手中,無部隊可協助他恢復秩序。
格達費自己靠軍事政變起家,因此他從來不信任軍人,不斷削弱正規部隊力量。他本人是上校,全國因此沒有將軍。和埃及與突尼西亞不同,利比亞部隊幾乎是象徵性的,兵員僅4萬出頭,多半裝備不良且缺乏訓練,士氣和忠誠度都有問題,因此在這波示威中屢傳倒戈加入反政府陣營。
為鞏固自己與兒子的地位,格達費建立民兵,並將「革命委員會」武裝起來。利比亞有數支「特種大隊」,不聽命於軍方,而是向革命委員會負責。此外,格達費還有部族領袖、從非洲僱用的傭兵力挺。外國傭兵不多,但只要重金利誘,忠誠度不成問題。多年來,格達費一直默默養著這些心狠手辣但死忠的非正規部隊。一名居民形容街頭的景象,令人聯想到無政府狀態的索馬利亞。一批穿著不同制服的重武裝人員,拿著機槍,等著奉命對利比亞人開槍,而利比亞的軍警則拒絕這樣做。
因為欠缺強大軍隊,利比亞將不會和埃及、突尼西亞一樣,在國家陷入混亂後,由有紀律、有組織的軍方出面趕獨裁者下台,穩定局勢。

格達費崛起靠軍方 軍隊卻成烏合之眾 2011-02-25 朝鮮日報中文網

不同於受到國民尊敬的埃及軍隊,利比亞軍隊的地位並不高。42年前通過軍事政變掌權的「上校」格達費害怕自己也面臨同樣的威脅,所以對軍隊,尤其是陸軍有著強烈的排斥感。為此,格達費格外成立了一個部隊,名為「革命警衛隊」,負責保護自己一家人的安全。
據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資料顯示,利比亞正規軍隊約有11.6萬人。該中心透露:「約5萬名陸軍中,有一半是服役時間為18個月的應徵入伍者。他們沒有接受正規訓練,不懂如何操作武器。」利比亞的軍費支出從1988年的46.2億美元大幅減少到2008年的8.3億美元,而且自2000年以後,從未進口過武器。
對於格達費所屬的卡達法部落壟斷軍隊高層職務,軍隊內部有不少人感到不滿,因此,上級的命令根本沒有作用。美國喬治敦大學經濟學系教授保羅-沙利文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背叛格達費的軍人中,有很多來自一直受到歧視對待的瓦爾法拉部落(利比亞最大部落)。」
據悉,負責保護格達費一家的革命警衛隊(據推測有5000到11000人)和正規軍隊不同,他們擁有最尖端的武器。這支部隊擁有俄羅斯製造的蘇(Su)-22 戰鬥機和飛毛腿導彈等大量武器,軍人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優秀人才,忠心耿耿。格達費的七子哈米斯率領的32旅,即所謂的「哈米斯旅」也屬於革命警衛隊。在反政府示威的起源地、利比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瘋狂鎮壓示威群眾的部隊就是哈米斯旅。
據悉,身為企業家的三子薩阿迪為推進西部新城市開發等專案而擁有單獨的部隊,四子穆塔西姆2008年對父親說「我也想像其他兄弟那樣有自己的軍隊」,於是拿到了280億美元。另外,和其他軍隊相比受到特殊待遇的空軍也屬於親格達費部隊。
為以防萬一,格達費還利用出口石油賺來的錢雇用來自非洲的傭兵。《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說:「格達費利用出口石油賺來的錢,和非洲國家元首及叛軍領導人保持密切關係。有傳聞稱,他有一支由查德人、馬利人、尼日人等外國人組成的特種部隊。」《衛報》報導說:「來自外國的傭兵向示威群眾開火,沒有太多負擔和罪惡感。部分軍人產生危機感,擔心『外國人屠殺本國人』,所以背離格達費。」

俄刊:卡扎菲未抓住時機購武器 戰略失策付出慘重代價

  據俄羅斯《軍工信使》周刊2011年3月23日報道,俄羅斯《武器出口》雜志編輯巴拉巴諾夫撰文指出,西方國家此次軍事打擊利比亞的目的毫無疑問是推翻卡扎菲。面對強大盟軍航空兵和高精武器的猛烈打擊,卡扎菲的部隊根本沒有任何還手之力。
  由于近年來卡扎菲始終沒有抓住時機大量採購武器,加速軍隊現代化換裝步伐,試圖在東西方之間左右逢源,結果舉棋不定,行動遲緩,導致利比亞軍隊戰鬥力低下,武器裝備水平相當落後,空軍和防空部隊至少落後西方數十年,現在被迫為此戰略失策付出慘重代價。
  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卡扎菲從蘇聯大量採購武器裝備,建成了非常可觀的蘇式防空體係。當時莫斯科共向的黎波裏供應了39個S-75M3“伏爾加”防空導彈營、36個S-125M防空導彈營、7個“平方”自行防空導彈團(140臺戰車)。之後又補充供應了2個大隊4個營的S-200VE遠程防空導彈團、1個“黃蜂-AK”防空導彈團(20臺戰車)。80年代中期所有這些分隊和部隊共編成18個防空導彈旅,其中9個S-75M3和S-125M混成旅,7個“平方”旅,1個“黃蜂-AK”旅,1個S-200VE旅。另外還有1個法國制造的“響尾蛇”防空導彈旅。1973-1974年間法國向利比亞出售了9個連的“響尾蛇”防空導彈係統,共27臺戰車,主要用于機場防禦。
  上世紀70年代利比亞陸軍還從蘇聯得到了144臺“箭-1”防空導彈係統戰車,在1984-1985年間採購了60臺“箭-10”防空導彈係統戰車,另外還有大量14.5、23、30、57毫米高射炮,包括ZSU-23-4在內,以及“箭-2M”、“箭-3”、“針-1”蘇制便攜式防空導彈係統。
  上世紀80年代,利比亞防空係統在乍得軍事行動和美國空襲中遭受重創,損失不小。自1992年起,又遭到國際社會長時間的武器禁運,利比亞軍隊的武器裝備水平一落千丈,結果導致目前防空係統技術水平仍然停留在40年前的蘇聯水平上,而且數量大幅減少,維護不善,現在仍在服役的防空係統的戰鬥力極低。截止到2010年,利比亞境內共展開部署了11個S-75M3防空導彈營、16個S-125M1防空導彈營、4個S-200VE防空導彈營。至于完好無損的“平方”導彈係統的數量,最多可能不會超過15個營,60臺戰車。另外還有少量的“黃蜂-AK”、“箭-10”和“響尾蛇”導彈係統。但是多數防空係統的技術狀況極其糟糕,而且在西方盟軍發動軍事行動前,利比亞東部地區被反叛武裝控制,當地所有防空係統都已癱瘓,大部分裝備流失。
  最重要的是,最近40年來,美國和北約在與蘇聯老式S-75、S-125、S-200和“平方”防空導彈係統構成的防空體係鬥爭中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在1982年以色列發動的黎巴嫩戰爭中,在美國及其盟國發動的1991年海灣戰爭、1999年南斯拉夫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類似蘇制防空導彈係統都被完全壓制,可以說,目前任何類似防空體係實際上都根本無力對抗西方現代化軍隊。此次攻打利比亞,五角大樓只對S-200VE遠程防空導彈係統有一點擔心,因此在行動之初美國海軍第6艦隊大量使用“戰斧”巡航導彈首先打擊的就是這種係統。為了避免受到利比亞高炮和便攜式防空導彈的殺傷,盟軍飛機主要在中空活動,使用高精武器消滅地面目標,這種戰術此前已在1999年南斯拉夫戰爭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得到了很好的實踐和驗證。
  相比之下,利比亞空軍得到的最新型戰機竟然只是1989年從蘇聯得到的蘇-24MK,而且在漫長的制裁期間已經完全老化,實際上已經喪失戰鬥實力。截止到2010年,利比亞空軍僅剩下大約220架戰機多少有點戰鬥力,包括14架蘇-24MK、大約36架蘇-22、大約90架各型米格-23、大約50架米格-21和29架“幻影F1”,而到了今年年初能夠升空作戰的飛機不超過50架,包括4架蘇-24MK、12架蘇-22M、12架米格-23ML、12架米格-21比斯和幾架改進型“幻影F1”。而且,這些戰機實際上也只適合參加有限的軍事行動,只能用于打擊利比亞反叛武裝,而且部分飛機已在內戰中遭受損失。從整體上來看,在今年2月份國內騷亂以來,利比亞軍隊的戰鬥力就已經非常低下,而且人員訓練水平又是阿拉伯國家最為薄弱的傳統軟肋之一。
  必須指出的是,盡管聯合國早在2004年就已取消了對利比亞的制裁,但是最近6年多來卡扎菲政權極少利用這種難得的喘息良機,大量採購先進武器裝備,重建本國空軍和防空體係。利比亞曾經和法國簽署了改進全部12架“幻影F1”的合同,但在此次戰爭爆發前僅完成了一小部分。利比亞也曾在俄羅斯和獨聯體分別維修了一個大隊的米格-23ML和蘇-22M。但是所有這些都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濟于事。2009年利比亞和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簽署合同,由“金剛石-安泰”公司負責把部分S-125M1防空導彈係統升級為“伯朝拉-2A”, 但是至今沒有完成。2010年利比亞曾經準備採購3個連的“道爾-M2E”防空導彈係統,另外還在談判採購歐洲和俄羅斯新型戰機“陣風”和蘇-35,以及俄羅斯的S-300MPU2、“山毛櫸-M2E”、“鎧甲-S1”以及英國的“星光” 防空導彈係統。但是由于卡扎菲典型的拖沓作風,這些談判談了很多年,最終也未能達成最終協議。未能及時大量採購先進的戰機和防空導彈係統,結果現在被迫為此短視行為付出慘重代價。
應當說,現在發生的一切都是卡扎菲在內政、外交、國防領域的活動全線失敗而自釀的苦果。在內政上,卡扎菲掌握著巨額石油收入,但是不積極改善民生,卻把國家治理到大部分民眾公開起義和內戰的地步;在外交上,卡扎菲比較古怪、肆無忌憚的行為,使自己處于完全孤立的境遇,而且近年來他又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左右搖擺,企圖左右逢源,結果令雙方都極為不滿,到頭來兩邊都不討好,關鍵時刻,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不會真正同情和支持他;在國防政策上,卡扎菲的行為更加不專業,不穩妥。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卡扎菲公然戲弄俄羅斯和西方夥伴,沒有制訂深思熟慮的戰略,沒有及時大量採購先進武器裝備,恢復本國軍事實力,結果完全喪失了哪怕只是部分復興國家國防能力的有利時機。 
 相比之下,阿爾及利亞在2005-2006年間和俄羅斯簽署一攬子巨額武器採購合同,目前已經得到大部分現代化的俄制武器和軍事裝備,國防實力明顯提升。卡扎菲卻在一直試圖實現武器採購渠道的多元化,基本上同等程度地與俄羅斯和西方夥伴展開軍事合作。當時卡扎菲的西方軍事夥伴,首先是英國和法國,英法兩國在國際制裁取消後率先和利比亞簽署了軍售協議,但是直到2009年才最終達成了3億歐元的合同。盡管俄羅斯減免了利比亞當年購買蘇聯武器欠下的53億美元國債,但是直到2010年初,卡扎菲才和俄羅斯簽署了總額13億美元的武器採購合同。顯然,卡扎菲自以為能夠靈活處理武器採購事宜,在俄羅斯和西歐國家之間左右逢源,迫使俄方讓步,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他在歐洲的主要夥伴英國和法國,堅決支持軍事幹預利比亞,而且率先發動了首輪攻勢。

利比亞戰爭告誡中小國家必須重點建設空防部隊(楨:尚須OTH/無源機動式預警雷達/直升機/水上飛機/飛船!)

  東方網2011年3月31日消息:據俄羅斯軍事觀察網3月29日報道,像敘利亞、塞爾維亞這樣的中小國家,在軍隊建設中應當充分吸取利比亞戰爭,以及此前的南斯拉夫戰爭、伊拉克戰爭的經驗教訓,根據當代多極世界的挑戰和威脅,實現本國軍隊的現代化,主要精力應當放到空軍和防空部隊上。
  空軍和防空力量是國家國防力量中兩個最爲重要的組成部分,必須擁有現代化的高精武器裝備,其防空系統應當像俄羅斯一樣納入空軍編成。在國家防空體系構成中,必須有S-300PS和S-300PMU-1防空導彈系統,各4-6個營的兵力。爲掩護這些防空系統,還必須裝備“道爾-M1V”近程防空導彈系統和“鎧甲-S1”彈炮合一防空系統。爲了能夠從空中掩護國家重大軍事和工業設施,空軍還應當裝備第4代++多用途殲擊機,可以采用將近20架米格-35殲擊機、30架米格-29SMT殲擊機、大約50架蘇-27SM殲擊機的配置方案。上述所有殲擊機都是多功能戰機,完全能夠同時執行強擊航空兵的作戰任務,用于對地攻擊行動。爲了發動地面特種行動,只需采購20-30架現代化的卡-52或米-28N攻擊直升機即可。
  爲了優化和提高空軍和防空力量的作戰效能,中小國家應當至少擁有2架A-50U預警機,其無線電技術(雷達)部隊應當裝備3-4套“對手-G”型預警雷達。這種雷達系統能夠發揮導彈攻擊預警系統的職能,能夠發現高度在120公裏以內、距離在340公裏以內的彈道導彈目標。如果中小國家在當前經濟條件下軍事預算規模有限,可以改變本國航空裝備庫的兵力配置,比如裝備50架屬于第4代++戰機的米格-29K殲擊機和將近70架米格-23-98-2殲擊機,後者是米格-23ML多用途殲擊機的縱深改進型,在性能上屬于第4代+戰機,能夠使用現代化的R-27ER、RVV-AE導彈和各種高精武器,能在無線電電子對抗條件下同時打擊地面和海面目標。
  對中小國家陸軍來說,不需要采購上百輛昂貴的主戰坦克,更有成果的舉措是改進現有武器裝備,采購大約20-30套前景反坦克導彈系統“赫爾默斯”,共720枚反坦克導彈,射程分別爲15、40和100公裏。爲摩托化步兵分隊采購將近200輛BMP-3步兵戰車、100輛重型BTR-4裝甲輸送車、大約1000套“短號-E”現代化反坦克導彈系統,以及10-15架不太昂貴的圖-300和“檢察員-301”型無人攻擊機。
  擁有出海口的中小國家海軍可以裝備4艘噪音較小的677“拉達”級柴電潛艇、10艘“閃電”級導彈艇以及2艘中國051C型驅逐艦。這種艦隊配置雖然有點寒酸,但是足以冷卻哪怕是相當強大對手的進攻狂焰。爲了保護海岸,還必須裝備幾套“棱堡”岸防導彈系統和“岸”式自行火炮,具體數量取決于國家海岸線的長度。
  目前只有阿爾及利亞的軍隊建設構想與上述方案最爲相似。不過,在西方大國動輒就對他國動武,新的軍事沖突頻繁發生的情況下,許多中小國家領導人必須認真思考本國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問題,特別是要加強空軍和防空部隊的建設,避免有朝一日本國軍事和民用基礎設施突然遭到上百枚“戰斧”導彈打擊,自己卻根本無力反擊。

相關新聞
利比亞的S-200防空導彈是燒火棍(另參本館:S-300與上海防空
絕密報告稱英兩年向利比亞出售6120萬英鎊武器
武器禁運利比亞 殃及俄軍火商
西方狠揍老卡:第3世界走中國路才免被欺負
卡紮菲在中國眼裏啥也不是 離開中國就得挨揍
中媒驚呼:卡紮菲悲劇 不懂傍大國
卡扎菲被拋棄背後的潛規則
卡紮菲遭遇啓示:軍力是保證國家利益根本手段
入侵利比亞恐激化第三國家的軍事搶購
阿拉伯國不再信任西方或加大購中國武器
俄驚呼:利戰爭或引爆軍售市場中國武器受追捧
利比亞開戰 伊朗和北韓核武將抱更緊?(另參本館:核能與核武)
朝鮮驚恐:我們會是下一個利比亞?
駐利使館被轟 北韓:北約野蠻(另參本館:中國與韓朝

【強權競逐】

強權食髓知味 非洲有得受了【聯合報2011.10.21

格達費之死,對非洲有什麼影響?兩位非洲問題專家在接受卡達半島電視台訪問時指出,強權食髓知味,對非洲的干預將愈來愈普遍。
烏干達馬凱雷雷大學社會學教授馬達尼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李曼都說,非洲大陸如今愈來愈受兩股力量的拉扯,一是西方強權,另一個是新挑戰者,例如中國在非洲的角色已大幅增長。
中國大陸在蘇丹、辛巴威、衣索比亞、肯亞及奈及利亞等國,專注於兩類活動:興建基礎設施以及探採原物料,他們主要是扮演經濟角色。相對的,美國及法國這些西方強權,則主要扮演軍事角色。例如,法國先後在突尼西亞、象牙海岸及利比亞尋求軍事干預的機會,引發許多爭議。
非洲強人多半不像冷戰時期那樣選邊站,所以他們歡迎中國人和印度人去做生意,同時也在反恐行動上尋求美國的戰略支持。
相反的,許多非洲反對陣營則主要向西方國家尋求財務和軍事的支持。在格達費死後,幾乎每一個非洲國家的反對陣營都垂涎於西方國家的干預,這是眾所皆知之事。
過去十年,西方國家透過聯合國安理會及國際刑事法庭選擇性干預非洲國家事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兩個組織都未能為非洲國家建立法治。因此,兩位學者預料,將有愈來愈多非洲國家內部嚴重分裂,展望非洲的未來,極不樂觀。

西方新殖民現身利比亞 2011-09-06人民日報海外版

  毫無疑問,利比亞如今已經進入了後卡扎菲時代。雖然卡扎菲依然通過各種途徑“發聲”,號召人們繼續戰鬥,並揚言將集結人馬奪回首都的黎波裏,然而,似乎沒有人太當回事兒。利比亞反對派武裝已經開始了自己的“建國大業”,而幫助反對派取得勝利的諸多西方國家則在幫助利比亞重建的美麗外衣下開始了利益瓜分。後卡扎菲時代的利比亞究竟面臨什麼?
  西方國家口口聲聲說要“保護利比亞平民安全”,要讓利比亞人民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事實上呢?聯合國一紙禁飛令,利比亞的天空便不再屬于自己。在過去的幾個月裏,北約的戰機在利比亞上空盤旋,某些國家的特種部隊甚至直接踏上了利比亞的土地。而在戰火未熄之時,法國便已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旨在討論利比亞重建的巴黎會議。有人說,聯合國安理會第1973號決議中授權各成員國“採取任何必要措施以保護平民免遭襲擊”的條款似有進一步變味的趨勢。講得直白些,巴黎會議的背後是由西方大國主導的利比亞重建。這讓人禁不住想問,利比亞人民的決定權究竟體現在哪裏?
  利比亞重建是必然的。對于遭受了半年戰火蹂躪的利比亞人民而言,重建意味著美好的家園。而對于西方國家而言,重建是不容忽視的巨大利益。BP能源統計2011顯示,利比亞石油探明儲量為464.2億桶,居世界第九位,佔世界總量的3.4%。利比亞還有較為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其天然氣探明可採儲量為1.5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量的0.8%,居非洲第四位。利比亞戰後重建意味著在石油開採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巨額合同,可謂含金量極高。法國從一開始積極介入利比亞軍事衝突就聲稱是對“未來的投資”。就連在衝突中始終不願牽頭的美國面對這巨大利益時也改了態度,巴黎會議上美國派出以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為首的高規格代表團足以說明美國的虎視眈眈。俄羅斯《生意人報》直言不諱地指出,巴黎會議昭示著西方國家在這個北非石油富國“分贓”的開始。
  如今看來,無論從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利比亞人民都很難自己做主,這難免會讓人想到新殖民主義。更嚴重的是,非洲眾多精英開始擔憂,非盟等組織在解決非洲問題時遭遇了邊緣化,他們擔心非洲可能重新淪為殖民狀態。還有專家指出,如果西方國家相信他們可以通過施加軍事壓力來改變外國政權,那麼利比亞模式可能還會在其他國家重演。
最苦還是利比亞民眾。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一位領導人日前透露,迄今為止,在利比亞戰爭中喪生的人數已經達到5萬。如今,利比亞人民面臨著缺水、缺糧、缺油的嚴峻形勢。他們最需要的,該是在聯合國主導下,有關各國與非盟、阿盟、伊斯蘭會議組織等密切合作,幫助他們重建家園。
相關新聞
動武? 美稱人道救援利比亞(楨:又假人道之名!另參本館:《西方人道主義干預》)
中東北非動盪 油價黃金齊漲(另參本館:《黃金的魔力》 《石油世紀》)
茉莉革命的代價:原油
希拉蕊:部署美軍 非為利油源 (楨:此地無銀三億桶!)
拉美元首批西方覬覦石油
利比亞的鮮血與石油
新石油危機 茉莉花與石油的難解習題
陸能源儲備嚴重不足 僅夠用半個月(另參本館:中國石油大戰略 )
全美油價飛漲 加油站叫苦連天
沙國傳減產 油價走高

中俄為何對敘利亞問題說"不" 2011-10-06南方日報

  一份由法國、英國等歐盟國家提交的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4日在聯合國安理會表決未獲通過,俄羅斯和中國投下反對票,印度、南非、巴西和黎巴嫩棄權,美國和安理會一些歐洲成員讚成。俄羅斯代表認為,這份草案中含有的威脅制裁意味“不可接受”。中國代表認為,草案一味強調對敘利亞施壓、甚至威脅制裁,不利于敘利亞局勢走向緩和。  
    中俄3年來首次共同動用否決權
  表決結束後,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李保東強調,當前這份決議草案一味對敘利亞施壓甚至威脅使用制裁,不利于敘利亞局勢走向緩和。因此,中國對這一決議草案投了反對票。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維塔利‧丘爾金說,草案中表述為“目標措施”的制裁威脅“不可接受”。丘爾金強烈批評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利比亞採取的軍事行動,擔心這種情況可能在敘利亞重演。
相關新聞
中俄否決聯合國譴責敘利亞決議
俄稱不允許軍事幹預敘利亞
北約可能對敘實施軍事打擊
敘利亞將在各領域實行改革
敘利亞總統稱若遭攻擊將用導彈“覆蓋”以色列
歐美為何不理敘利亞 只針對利比亞?
西方動不了敘利亞?

安理會授權動武 英法即將空襲利比亞
俄中德巴印等五大國棄權 格達費以退為進
投棄權票就因卡紮菲對中國很不友好?(楨:五大國皆棄權且反對空襲!)
未阻聯軍出兵利比亞 中國考量國際現實與油價
美又陷入泥潭 中國可坐等收拾中東亂局
歐美軍事行動 中國表示遺憾
空襲利比亞 胡錦濤警告薩科奇
中法幕後交易:薩科奇訪問北京請求經濟援助
溫家寶:和平解決利比亞問題
薩科齊說了實話:天算不如人算利比亞竟是中俄獲利
巴西拒對利比亞採軍事行動
俄和沙特反對從軍事和政治上幹涉利比亞局勢
奧德賽黎明典故(楨:本質即十字軍)
強權的鱷魚眼淚 奧德賽的黎明或黑夜?
戰爭與和平? 誰懂這場作文賽
禁飛令何以成爲了開戰號角
法美英動武護身符 (法美英顯然擴大詮釋「禁飛」成了「讓導彈飛」)
阿拉伯要禁航區 但非轟炸利國(楨:阿奸之缷責!)
阿媒籲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
聯軍動武 國際喊卡聲浪四起

西方國家一定會打掉“卡紮菲” 這是戰略目標 2011-03-31

無論是喜歡“卡紮菲”的人也好!支持“卡紮菲”的人也罷!都必須面對一個事實!那就是“卡紮菲”必須的下臺!
爲什麽哪?其實,原因很簡單!西方國家的戰略目標就是打掉“卡紮菲” !
所以,筆者認爲,西方國家打不掉“卡紮菲”那是不可能的!這種失敗西方國家承受不起!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333782-1-1.html
相關新聞
美國爲何“文官主戰、武官主和”
美對利比亞火力全開 轉折揭密
3女人與遜尼派 讓美動武(楨:誰說女人和平了?楊叫獸和白男缷責給女人與遜尼派!另參本館:《女人治國》)
歐巴馬下令動武 國會質疑逾權
聯軍首度挫敗 美F-15E墜毀
不如F-15實用「猛禽」坐冷板凳
專家稱美F-22因對地攻擊能力有限缺席對利行動
利比亞禁航區 北約接指揮權 美難脫身(另參本館:《歐洲新霸權》 《歐洲共同市場》 歐豬四國
美國防部長:利比亞恐陷長期內戰
美防長稱利比亞反對派爲烏合之衆 應加強訓練
美國防部長稱不應和利比亞反對派走得太近
美防長稱將撤回在利比亞空中力量 遭國會批評
鴿派蓋茨 反對美軍出征
格達費反攻 美擬讓空襲指揮權
聯軍持續砲轟格達費 歐巴馬:美不主導
美軍角色不明 歐巴馬被要求說清楚
對利比亞作戰 美國眾院否決
專家解讀利比亞事件:美國在使用巧實力
美國不想當大哥了!列強重新洗牌?
評論稱美國利用北約爲戰爭等霸權行動遮羞
轟炸利比亞 美民眾反應兩極
歐巴馬:無法承受利比亞重演伊拉克戰爭(另參本館:伊戰越戰化)
歐巴馬表明 美國要他國調降「期望值」
歐巴馬:不排除提供叛軍武器
歐巴馬的連任夢 會為格達費陪葬?
歐巴馬拚連任 先降國內失業 不陷利比亞泥淖

法國爲何急于做軍事幹預利比亞的排頭兵
法國為何帶頭出兵利比亞?
支援為主 美軍將退居幕後(楨:影武者!另參本館:《影武者》)
專家稱美國是空襲利比亞軍事行動實際領導者
利益最多 法國成帶頭大哥
帶頭修理利比亞 北約有歧見
美歐大軍挺進利比亞陰謀敗露 美國狂笑薩科齊搶當替死鬼
法國暴衝美英不爽 聯軍聽誰指揮?
擊殺格達費? 英口徑不一
薩科吉的利比亞戰爭
法國被美放鴿子進退兩難
法英來領頭 北約意圖跨越美國?
薩科齊地方選舉中失利 法總統明年或易人(另參本館:法總統能改革嗎)
法國地方選舉 沙克吉大敗
法軍動武 襲象國巴波武力(楨:薩為連任殺紅了眼!)
法戰車助陣 擒象牙海岸前總統
沙克吉拚大選 動作頻頻
薩科奇三線作戰可能以轉移國內困境視線爲目的
法國變更強勢 要北約強攻格達費
法派特使 考慮供利反抗軍武器
促美再擔攻利重任 法國碰釘子
北約打擊利比亞暴露分歧 英法抱怨而美反應冷淡
雙城苦戰 利比亞僵局已定西方裹足(另參本館:阿戰越戰化(一)
美媒:利比亞奏響的可能是北約哀歌‎
列強出兵,騎馬難下
打開通往地獄的大門──西方強權武力干預利比亞之後
法總統將訪利比亞反抗軍
薩科奇為何想結束利比亞戰事
法國將從利比亞前線撤回戴高樂號航母

格達費大反攻 反抗軍向外求援
美願援助利比亞反對勢力
媒體稱美英法數百名特種兵已進入利比亞境內
美國不可能對利比亞武力干預(楨:?)
美航母開赴利比亞 軍事介入拉開序幕?
援助利比亞反抗軍 美暗中布局
挺反抗軍 美促沙國秘密供武器
利國設禁航區 美恐力有未逮
從白宮決策過程看利比亞難題
格達費嗆英法:來攻擊我啊!
利比亞膠著 未來或如前南斯拉夫
空襲易誤殺 美恐陷阿富汗泥沼
美默許 埃及援利比亞反抗軍
美軍稱兵力充足 干預利比亞不影響對日救援(另參本館:中共的救災能力)
格達費「老謀深算」 比哈珊難打
配合禁航 符合美國利益
打不到格達費 空襲弄巧成巧
格達費不理停戰要求仍強攻 反抗軍潰敗
巡弋飛彈 一天炸掉44億
間諜衛星 釘利比亞很久了
利比亞反政府武裝出現神秘特種兵能說流利英語
美國:動武目標在使格達費下台
軍轟炸快狠準
聯軍下一步 切斷格達費補給線
空襲奏效利比亞停火
政府軍轟炸班加西 死傷慘重 (楨:如沒「禁飛」班加西兩天會被攻陷,故西急襲利!)
誤炸平民 聯軍爆內鬨
美軍救飛行員 誤(楨:正吧)擊村民
若沒速戰速決 聯軍能撐多久
分析稱法英美可能發動地面戰逼卡紮菲下臺
出動地面部隊?這兩、三天是關鍵(楨:楊叫獸)
死忠進城護駕 人肉盾牌布陣
政論家:親信是「共犯」 不易倒戈
一旦轉巷戰 聯軍恐陷內戰泥淖
格達費 正走向海珊覆轍
攻擊利比亞 政治考量多於人道
利比亞政府向民衆發武器
利比亞政府軍遭空襲損失慘重 坦克戰車殘骸遍地
格達費叫戰 聯軍增兵力
坐擁金山 格達費無懼制裁
反恐專家憂:格達費將瘋狂報復
三百軍機出擊 猛攻利比亞
格達費派機闖禁區 遭飆風擊落
利比亞政府白天躲空襲 晚上炸平民
傳英特種部隊潛入利比亞內陸
專家:聯軍不可能攻入利比亞
聯軍空襲 格達費部隊後撤
北約稱空中打擊可能持續90天 讓反對派反敗爲勝
俄媒點評美防長訪俄 蓋茨稱轟炸利比亞將減弱
格達費軍潰敗 北約將接掌攻勢
利政府軍頂住空襲擊退反對派 雙方陷入膠著狀態
利比亞戰事陷入膠著 政府軍奪回兩座東部重鎮
卡紮菲兒子哈米斯現身辟有關其死亡謠言
卡紮菲即將亮出最後的王牌部隊!
英美:格達費自行下台 可不追究罪行
談判老格流亡 歐巴馬:還太早
格達費傳下台 換聯軍停火
武裝利比亞反抗軍 西方爆歧見
利比亞反對派前線指揮官遭政府軍狙殺
聯軍炸錯人 利比亞反抗軍10死
挪威反對向利比亞反政府武裝提供武器裝備
多國對利比亞空襲暫停 政府軍與反對派繼續激戰
多國部隊將對利比亞政府軍實施48小時轟炸
媒體稱美特種部隊輾轉向利比亞反對派提供武器
多國部隊或以反對派爲餌引利軍集結後一舉摧毀
誤炸利比亞叛軍 北約不道歉
利比亞前外長庫薩叛逃內幕曝光 英特工成功說服
北約稱摧毀30%利比亞軍力 利政府軍藏起坦克
利比亞政府軍改變戰術 多國部隊空襲難度加大
利反政府武裝被趕出布雷加 指責西方袖手旁觀
法國承認多國介入未改變利沖突雙方軍事平衡
北約暫停空襲卡紮菲部隊向班加西推進
利比亞反對派進攻東部石油重鎮布雷加
利國戰況陷僵 美擬派地面部隊
利比亞反抗軍2直升機 遭擊落
非盟:格達費接受停火路線圖
非洲聯盟調停 利比亞局勢柳暗花明?
停止轟炸利比亞 北約提條件
歐美擬用非軍事手段逼利比亞領導人卡紮菲下臺
英外相海格:不排除暗殺格達費
金一南:北約在利比亞實施斬首行動開危險先例
利國雙城爆激戰 北約空襲(楨:西方還用更毒的真空彈/貧鈾彈/白磷彈呢!另參本館: 地雷 )
空襲利比亞 北約彈藥將罄
利比亞戰場成展示裝備舞臺 6款新武器投入實戰
法防長承認空軍在利比亞城市戰中難發揮大作用
利比亞兩派在多個城市激戰 反對派戰略性後撤
奧巴馬堅信北約軍事行動最終將迫使卡紮菲離任
利比亞戰爭有泥潭化趨勢 法國已有些力不從心
利比亞稱基地組織高級頭目參與對利政府軍作戰
英國稱利比亞政府軍重武器藏地下未遭北約重創
利戰陷僵局 傳法倡地面戰
挺反抗軍 英派軍事顧問到利國
利比亞政府稱將對入境外軍地面部隊進行打擊
美決援助利比亞反抗軍
支援利比亞反抗軍 法義派顧問
轟炸利比亞滿月 聯軍戰情僵持
利比亞反對派領導人承認得到西方國家武器援助
歐巴馬授權 美無人機轟利比亞
聯合國:制裁使利比亞平民陷困境
北約密集轟炸利比亞首都 目標包括卡紮菲住所
武裝衝突中護民問題 安理會辯論
二個月來 利比亞1400難民海上遇難
北約空襲70天 利比亞718平民亡
老格還活著 聯軍再炸利國首都
格達費嗆:北約炸彈炸不到我
美空襲利比亞 已燒掉7億美元
北約首次使用武裝直升機打擊卡紮菲部隊
俄常駐北約代表:西方實際上已對利比亞實施地面行動‎
利比亞反抗軍喊窮 控西方未給金援
空襲100天 北約拉不下格達費
格達費嗆:將如蝗蟲般攻擊歐洲
老格嘴硬嗆聲 北約開轟軍營
北約稱將繼續打擊利比亞但不出動地面部隊
法防長稱已無必要再向利比亞反對派空投武器
利比亞反抗軍總司令 遇襲喪生
(楨:反抗軍/叛軍隨人說!)
利比亞叛軍總司令 遇襲身亡
窩裡反 利比亞叛軍領袖遭暗殺
三面包圍 利比亞反抗軍進逼首都
潛伏單位 裡應外合 反抗軍輕取首都
卡紮菲小兒子率精銳在首都與反對派做最後一搏
英國媒體猜測卡紮菲可能藏身地堡 從地道出逃
反抗軍懸賞 老格發聲:誓言奮戰至獲勝或殉難

中國的利比亞策略將贏得非洲 2011-06-16

中國在利比亞即使有損失,但中國卻有可能贏得了非洲利益,這是因爲中國的利比亞政策與非洲聯盟的政策是一致的,中國的“不幹涉內政”政策將會給非洲人帶來好感。
北約發動的利比亞戰爭是得不償失的。發動利比亞戰爭本身在北約內部就有分歧,德國爲代表的國家就不參與。而戰爭開始後歐洲內部也因出力的多少而爭吵。美歐之間也産生了隔閡,美國主動放棄了指揮權,就是不想多出力。目前承認利反對派“全國過渡委員會”爲合法代表的國家有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卡塔爾、阿聯酋和加拿大,主角美國和英國卻還沒有承認,這本身也說明北約內部的不和。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361816-1-1.html

利比亞重建:中國應該"有所爲" 2011-09-05 廣州日報

有西方媒體稱,自利比亞戰爭以來中國對利政策一直“很遊離、很模糊”,不利于利新政權“照顧”中國利益。甚至還有言論稱,利比亞反對派有意“排斥”中國參與利比亞油氣資源開采。其實,不必擔憂。在利比亞戰局尚未結束之際,采取“靜觀其變、相對超脫、靈活應對”的外交策略,一方面有利于中國與新政權迅速確定關系,另一方面也爲對利比亞政策回旋留了余地。
綜合來看,以下幾個因素有利于中國在利比亞重建之中“有所爲”,甚至還是“大有所爲”。其一,中國對利比亞堅持“不幹涉內政”原則,“負責任大國”形象早在非洲深入人心。從目前看,利比亞新政權將是“民選政府”,民心或選票將決定利比亞新政權的人選。一個越“自主、獨立”的利比亞新政權,實際上越有利于中國贏得新機會,因爲中國一直是利比亞非常值得信任的國家。其二,歐美深陷債務危機、緊縮財政的經濟背景,從根本上無法排斥中國參與到重建事務中來,不可能不“兼顧”到中國的利益訴求。其三,中國企業此前在利比亞投資側重民生、吃苦耐勞、高效優質的良好形象,將是贏得類似石油開采新機會的重要前提。目前看,盡管戰事導致中國投資有損失,但無論哪一派執政新政權,很可能采取維系中國原有投資合同的做法,有利于利比亞基建的盡快恢複,這也是利比亞民衆所樂意看到的。
從短期看,中國對利反對派的“不棄不離”的靈活姿態,或許會讓反對派的某些高官感覺“不舒服”;但從中長期來看,利比亞政權更叠的複雜性反倒給我國提供了新機遇,我們要善于抓住利比亞政權過渡期間的各種機遇。
http://www.china-arab.com/yj/mbbs/286561.shtml

中國可能成爲利比亞戰爭最大受益者 2011-9-16

隨著利比亞戰事的突變,反對派攻占首都的黎波裏,很多學者開始擔憂中國在利比亞的利益,並由此批評中國政府對利比亞的外交政策,如:聯合國投棄權票;公開批評北約的空襲;始終保持與卡紮菲政權的關系;沒有及早支持反對派等。當利比亞反對派近日明確表示將對在戰爭中給予自己一方支持的國家以“好處”後,這種擔憂進一步升級。
  不過,總是對中國在利比亞的那點損失念念不忘,實是一種缺乏全球眼光,不知戰略大局的政治判斷,多少顯得有點小家子氣。在我看來,利比亞戰爭反而是中國的一次重大機遇,中國可能成爲這場戰爭的最大受益者!
  全球戰略篇  
  21世紀頭二十年,最重要的曆史事件莫過于中國的迅速崛起。這必將將徹底改變全球政治和經濟格局。按照目前的中美發展速度看,到2020年,中國幾乎鐵定超越美國,成爲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在如此關鍵的曆史時刻,也可以說是在美國霸權生死存亡的時刻,歐洲,特別是美國,卻把注意力放在了一個小小的北非國家身上,這難道不是中國的福音嗎?
  小布什政府上臺之初就明確提出:遏制中國是美國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可不幸的是,沒過多久,911事件就爆發了,迫使美國政府把戰略重心從反華轉移到反恐。可就在阿富汗戰爭開打後的十年裏,中國躍居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外彙儲備全球第一,並不可思議的成爲美國第一大海外債主。
  如今,爲了一個不值一提的對手,爲了所謂的人權和正義,歐美國家又在利比亞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至今也沒有完全結束。這是對歐美國家政治和經濟實力的又一次巨大消耗,也使奧巴馬政府提出的“重返亞洲”策略暫時成了一紙空文(戰後恐怕就是有心無力了),中國再次獲得了空前有利的國際環境。
  從某種角度上說,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亞,都不幸的充當了中國的“擋箭牌”,爲中國遮擋住了美國鋒利的長矛。不過這不能怪中國,是美國紮錯了地方!
  越戰給美國帶來了美元危機;阿、伊戰爭又給美國帶來了次貸危機;此次利比亞戰爭也不例外,又給美國帶來了債務危機。戰爭與危機的一再重疊或許不是偶然。不過,對手的困境就是我們中國的機遇。對手自陷泥潭,給我們騰出和平的發展空間,不是一件好事嗎?          
  亞非拉戰略篇
  很多人認爲,利比亞政權的更叠會損害中國在利比亞的經濟利益。局部的看,可能的確如此,但宏觀的看,結果卻可能恰恰相反。
  歐美國家給利比亞帶來了戰爭,而中國則爲饑荒中的非洲之角送去了援助。正是由于中國一貫主張不幹涉別國內政,沒有直接參與利比亞戰爭,同時又支持了非盟發揮重要作用,這就會使其他非洲國家政府更願意與中國打交道,而對歐美國家的猜忌進一步加深。更何況,歐美國家還背負著殖民主義和奴隸制的曆史原罪,而中國則沒有。
  扔下一顆炸彈,就結下一份仇恨;而送去一袋糧食,就獲得一份友誼。利比亞戰爭的結果,很可能是歐美國家贏得了利比亞,而中國則借此贏得了整個非洲。在很多非洲國家看來,中國是唯一一個不欺負人的大國,起碼是不會用武力欺負人的大國。
  另外,埃及的穆巴拉克一直親美,而卡紮菲也是剛剛轉投美國旗下。但美國對他們倆一棄一打,這就傷了很多有意歸順美國的人的心,使它們對美國近而遠之。而一個國家離美國越遠,自然也就容易離我們中國越進了。
  所以說,利比亞戰爭雖然可能損害中國在利比亞的利益,但同時也會把衆多的亞非拉國家推向中國的懷抱,我們應該領這個情。如果中國政府能在此時進一步加強對非援助,特別是對非洲之角饑荒的援助,並加快推動中國與各亞非拉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相信回報至少百倍于中國在利比亞的損失。          
  利比亞戰略篇
  退一步說,就算是在利比亞,中國也不見就只有吃虧的份。
  北約的炸彈也炸死了不少利比亞人,這就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在未來的利比亞,仇視西方,反對歐美的人肯定也不在少數,就如今天的伊拉克一樣。如此一來,反對派對歐美國家的利益承諾就可能難以兌現,如果弄巧成拙,被扣上“賣國賊”的帽子,反對派政權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就算反對派兌現了自己的承諾,歐美企業的安全也成問題。
  西方國家入侵利比亞,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卡紮菲想要再把一部分石油利益收歸國有。如果反對派繼續卡紮菲的主張,那麽顯然北約的兵就算是白出了;反之,反對派就難免“賣國”的嫌疑。追求“自由民主”的“利比亞人民”怎麽會長期容忍賣國者的統治呢?
  所以說,利比亞戰爭未必真能讓西方國家得到好處,就如美國在伊拉克實際上也沒撈到多少好處一樣。但是,中國就不然了。利比亞戰爭還是給中國留出了很大的機會。
  利比亞重建必然需要大量資金。但是錢從哪來呢?別看歐美國家打起仗來耀武揚威,可口袋裏也是空癟得很。深陷債務危機的歐洲和美國,哪來的錢資助利比亞重建呢?它們還一個個急著跑來向中國借錢呢——誰讓中國政府是世界上最財大氣粗的政府呢?
  就算歐美國家真的樂意給援助,它們的錢也沒那麽好拿,必然是附帶苛刻的政治條件和經濟條件的。但與列強不同,中國不僅有錢,而且向來是一個和氣的貿易夥伴,只談生意不談政治。這是中國在非洲大受歡迎的重要原因,與中國合作沒有後顧之憂。
  所以說,無論從資金的來源上看,還是從資金的代價上看,中國都是利比亞新政府最理想的求助對象。就算他們先前對中國有所不滿,但周遊世界一圈,最後恐怕還是會主動找上中國。
  更何況,中國是聯合過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得罪中國總不是什麽好事!利比亞的重建也需要購買大量物資,上哪去找比中國産品更加經濟實惠的東西呢?
  所以說,利比亞重建,中國有機會,而且有很多機會。關鍵是要看中國政府能否抓住有利時機,有所作爲。中國完全可以通過援助、貸款、投資等手段,全面進入利比亞,甚至借此打開整個北非市場;如果做得好,還完全有可能在通信、電力、石油等基礎設施領域,取得優勢的市場地位。若真如此,那些只知道武槍弄棒的歐美野蠻人可就傻了眼。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86933.shtml

經商不干政 中在非洲影響力漸增 2011-02-14 旺報(另參本館:中國與非洲)

 值外界聚焦於中國低調處理埃及鉅變之際,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展開非洲五國的出訪活動,鞏固邦誼外,更加強雙邊投資與經濟合作。新華網11日翻譯中非國家烏干達「每日觀察」網站的評論文章,指中國在非洲「只經商不干政」,反而削弱了西方對非洲影響力。
 《解放日報》11日刊載評論文章,稱世界應理性看待中國與非洲國家之間的合作,署名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的黃舍驕指出,隨著中國國力的迅速增長,西方對中非合作難免感到焦慮和恐懼,倘若一味批評中國或進行挑撥,難免殃及信譽,應客觀理性分析中非之間的合作。

學者:地區緊張不利大陸經濟 2011-02-14 旺報(楨:事實會証明王學者vs嚴邪者)

 政大國關中心美洲暨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兼主任嚴震生指出分析,埃及如果軍人掌權而使政局穩定下來,對大陸而言,經濟上是有利的,但是軍人政權為了便於取得武器,會繼續走親美路線,對大陸而言,政治上是不利的。反之,若是基本教義派取得政權,而靠向伊朗等激進路線,升高地區緊張,對大陸而言,政治有利,經濟不利。  
 淡大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王崑義則認為,埃及事件對大陸不會有什麼衝擊,因為距進太遠,不會感染。加上大陸雖然也貧富差距嚴重,但社會並沒有嚴重的階級化;何況大陸領導人10年一換,埃及的情境在大陸是不會發生的。
  相關新聞
嚴震生/第四波民主化 擋不住!(楨:西方對新興民主的選擇性和惡質性還叫普世價值?)
林博文》埃及該師法土耳其 (楨:土耳其鎮壓伊斯蘭和庫德族還叫民主典範?另參本館:民主形式萬歲 民主偽形)
埃突示威 美立場有別
哪些美國盟國令人難堪?美雜誌細數(楨:不只啦!)
觀點》美國為什麼老是支持邪惡政權
埃及穆斯林兄弟會能取得政權?(楨:好一個美帝式民主,不准反美者勝選!)
評論》埃及現象 美利堅帝國的落日餘暉(另參本館:《美利堅帝國的衰落》 《美國時代的終結》)

另參本館:《文明衝突》

  聯經版的《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1997)不是因版權問題而絕版了嗎?
  無妨,還有簡體字版,甚至連書也不用買,網上可找到免錢的《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電子書,我剪貼三段原文、和大陸四篇評文,不過先貼段我對杭氏的舊評:《台灣共犯體》第三章 說文解字。五、民主與自由(一)民主主義
  (1)現代化理論
  政治行為論認為政治現代化就是要從傳統社會發展到現代社會(一三二p135-6),其間因結構分化、次級體系的自主性、和文化的世俗化(Almond的看法,p27);大眾參與的擴張、政治系統能力增強、政治組識結構化、功能專業化(Pye,L.W.的看法,p25);都市化和工業化提供了公平的財富分配、龐大的大眾、高識字率、普及的教育和高效率的政府(Lipset的看法,一二四p307、一三一p58-66);開放的現代性格(一二四p310),所以有了穩定的民主政治發展。
  (2)HUNTINGTON的威權主義
  上述到Huntington1968年的《轉變中社會的秩序》有了決定性的轉變。杭氏研究主題是政治衰退而非政治發展(一三三p3-4)。衰退之因在社會變遷太快,而政治制度發展又太慢。於是現代化(含都市化、識字率、教育、工業化、大眾傳播)喚起了人民的政治意識,腐蝕了傳統政治權威和制度的根基,使建立新且合法有效的政治組識和制度,變得複雜且艱難,結果政治不安和紊亂(p4-5)。
  雖然他也知制度建立應具備適應性、繁複性,自主性、和凝結性(p11),但因太過於重視秩序和衰退,故忽略了表面看來秩序良好、凝結力高的國家如共產國家(p1、419),其危機正是太過極權僵化,以致問題爆發,結構即瓦解。
  現代化論者認為提高社會的開放性格、世俗化、高識字率、普及教育、都市化、大眾傳播、政治參與、工業化、和國民所得,會增加政治民主、安定、結構分化、和國家整合。
  杭氏反批,認為反會造成社會挫折、政治不安定、政治腐化、軍人干政、貧富不均、城鄉對立、價值紊亂、疏離頹廢等(ch.1)。
  杭氏論斷獲得二個時代(六七0年代、八九0年代)二組對照(第三世界與NICs、蘇東與中共)之證實。
  但吾人不要誤以為杭氏是個前後一致的學者,他在冷戰之後發表〈文明衝突論〉提醒美國人要慎防儒家文明(中共)與回教文明(中東、東南亞)的合作,更在《第三波》高倡民主優於秩序。
  凡此種種可知,杭氏其實是美國主義者,他前後的不一反應了,之前有見於美國盟友大多因急於現代化而陷於紊亂,相對社會主義國家則穩定,為美國利益故強調秩序。冷戰之後,民主自由的要求瓦解了蘇東,繼經濟現代化後民主化有成的台灣和南韓等,又成為杭氏用以對付中共、北韓、新加坡等對美帝不滿者的棋子。由此可知後進國一定要從自己出發,找到適合自己可大可久的發展之道,而非隨著他人節拍起舞。在《第三波》時他樂觀地認為應在非西方推动民主,但到《文明衝突論》時則悲觀地認為不可,而只能遏制非西方以保護西方民主及耶教文明(一二一五p.4-5)。而在這一後一前的主張,卻是相互矛盾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06313625

相關新聞
利比亞情勢危急 各國忙撤僑
歐盟擬啟動民事保護機制協助撤僑
利比亞首都機場關閉 打亂撤僑計畫
中國軍艦爲撤僑護航凸顯海軍遠洋能力
中國首次動用軍事力量撤離海外人員 今後將成常態
希臘萬歲!將協助1.5萬名中國人從利比亞撤出
美專家:中國高效撤僑給白宮上了一課
實力對比鮮明:中國僑民走了美國僑民留在機場發呆
日媒體稱中國海陸空高效撤僑行動彰顯國家能力
利比亞撤僑:覺醒的國家意識和脆弱的中國海權
列強蠢蠢欲動:利比亞亂了,爲何中國這般的淡定?
我國在利比亞公民撤離行動紀實:海陸空三路並進‎
我國空軍首架赴利比亞伊爾-76運輸機回到北京
利比亞中國公民全部撤出‎
中國高效撤僑創造歷史 應急機制更加完備
派艦護僑 中國行使話語權 這種報道真沒有水平
印度撤僑行動不及中國遭批評
利比亞這一亂 中資慘虧
統計中企利比亞損失 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籌劃索賠‎
13家央企撤離利比亞 受牽連公司股價下挫
利比亞石油 中印持續買
被制裁的格達費 2周來進帳226億元
利比亞內亂 重創韓營建商
經濟相依 利比亞動亂連累義大利
中東北非騷動 打擊大陸走出去政策
劉屏專欄-中共報復格達費?
中東變局給中國威脅論全面降溫(楨:隨時可加溫啦!)
憂投資受損 中向利新政府喊話
利比亞變天 北京盼投資持續
石油交易 反抗軍不歡迎中俄
得罪利比亞反抗軍 戰後重建中俄沒分?
中方證實接觸利比亞反對派
中方願助解決利比亞問題‎

南蘇丹成功獨立 中美為何一致支持? 2011/02/17 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與突尼西亞、埃及等非洲國家的「非暴力民眾革命」推翻獨裁者統治不同,非洲大陸最大國家蘇丹經過公民投票,確定南北分離,一個嶄新而又年輕的國家,將出現在地平線上。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蘇丹國家解體一分為二的結局出現,全球各方竟然反應正面,紛紛致賀與祝福,並競相伸出合作援助之手,這與之前紛爭不斷的,至今沒有得到國際社會整體認同的科索伏獨立,全然不同。為何南蘇丹的分離獨立會有這樣的結果?
  首先,公民投票的共識空前統一。根據2005年蘇丹南北雙方簽署的《全面和平協定》,蘇丹南部民眾進行了公民投票,而投票委員會於2月7日晚在喀土穆正式宣布了公投的最終結果:98.83%的選民支持南部地區從蘇丹分離,1.17%的選民支持國家統一。如此意見一致的全民公投,在世界各國是少見的。以加拿大為例來看,上世紀90年代中期,魁北克曾經進行全面獨立公投,支持獨立的人數還不到50%。
  也因為南方民意如此清楚,蘇丹總統巴希爾頒布總統令,宣布承認和接受南部公投結果,為南蘇丹和平分離開了綠燈。
  面對這樣的情況,國際社會都採取了樂觀其成的立場。美國作為南蘇丹分離的最大推手,當然十分欣喜,而與蘇丹政府關係密切,就近年來在非洲影響力日增,並擁有巨大石油資源利益的中國,也在第一時間表態支持,確認中國尊重蘇丹南方公投結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說:「中方尊重蘇丹人民的意願和選擇,讚賞蘇丹北南雙方為推動北南和平進程所做的不懈努力。」
  南蘇丹的誕生,是否會鼓勵全球分離主義運動?答案顯然不是肯定的。 最大的理由就是,這條分離之路的過程太過血腥,太過殘酷,不是每個分離運動願意承擔的。請看這些驚心怵目的資料,戰後持續最長時間的內戰,接近300萬人的死亡,400多萬人流離失所。由此可見,蘇丹的分裂,並不會成為全球分離主義運動的催化劑,這一點無須聯邦主義者和有分離主義問題的國家擔心。
  其次,分離運動的原因不一樣。雖然蘇丹的解體發生在冷戰後的今天,但是,分裂的源頭,還是在已經成為歷史陳跡的殖民主義。蘇丹作為英國在非洲的最大殖民地,在二戰後10多年才獲得獨立。長期殖民造成的伊斯蘭與基督教的宗教紛爭,以及族裔問題、達爾富問題、土著部落等問題,使蘇丹的南北分離,成為必須。南北雙方再加上現任蘇丹總統無力維護大一統,統治當局腐敗重重,連北部的局勢都搖搖欲墜,更何況經營南部。而在其他分離主義地區,無論是西班牙、加拿大,還是台海兩岸,都不存在這樣的先決條件。因此,南蘇丹的獨立,只能是一個特例,很難被仿效,這也是為何大國一致支持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蘇丹歷史和南北長期內戰,以及達爾富的慘劇來看,主導非洲很深的大國,如果在非洲戰略上誤入歧途,那麼其危害很烈,對受到影響的國家帶來無窮的災難。英國是如此,美國也是如此,作為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國中國,應該從近代史和現代史的大國作為中吸取教訓,在非洲戰略和其他落後地區的戰略中,排除短視和急功近利的「盲點」,從國家利益和非洲地區的利益之間找到互惠互利的「平衡點」,才能達成雙贏的目的。

南蘇丹能否重建,中國是關鍵 ‧蘇盈貴2011/07/17

南蘇丹絕大多地區不是沒水沒電,就是缺水缺電,除非親眼所見,生活環境惡劣到難以想像的地步。簡單的說:南蘇丹在10年內想要發展「觀光」這個產業,在我看來,不只是奢侈的想法,簡直是緣木求魚。
南蘇丹共和國(Republic of South Sudan),首都朱巴(Juba),土地面積644,329平方公里,部落社會,可能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油元佔國家收入的98%,人民則幾乎無以維生。
2005年,也就是南北蘇丹停戰,簽署和平協議那年,我剛好人在非洲,幫國際佛光會運送身障輪椅捐贈非洲各國罹患白化症者。陸路沿著東部非洲叢林公路,由南非約堡北上,經辛巴威、莫三比克到馬拉威的舊都李朗威(Lilongwe),之後,東部非洲以肯亞,西部非洲以喀麥隆為交通樞紐。
南蘇丹絕大多地區不是沒水沒電,就是缺水缺電,除非親眼所見,生活環境惡劣到難以想像的地步。簡單的說:南蘇丹在10年內想要發展「觀光」這個產業,在我看來,不只是奢侈的想法,簡直是緣木求魚。當前,南蘇丹全國98%收入來自石油,只夠政府基本開銷,對於人民生計沒有多少助益,至於基礎設施,如交通、水電建設,政府更是難以負荷。何況石油輸出必須透過北方的油管與面臨紅海的蘇丹港,從2005年停戰迄今,收入是南北對分,南蘇丹未來想要增加石油收入比例,困難仍多,這個利基所在,也有可能是未來南北衝突的新地雷。
說到這裡,便不能不提中國在非洲的角色扮演-我在東部非洲的坦尚尼亞,看到非洲大鐵路,那是中國所建;在西部非洲的喀麥隆,看到中國正在為他們建水庫;在叢林公路經過辛巴威時,剛好遇到辛巴威把白人農場收歸國有,引起歐美抵制,排2天2夜只能加20公升汽油,辛巴威政府正準備發行面額為1000億的辛幣,穆加比(Robert Mugabe)總統跑到北京去求援。何況蘇丹的經濟大半仰賴中國的幫助,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中國的幫助,就沒有蘇丹這10年的經濟發展,但中國並沒有因此受到世界的讚揚,反而倍受歐美國家的指責。
現在,南蘇丹的重建,除了他們自身,並且要靠外來力量的幫助,才有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讓人民免於餓死。他們對中國的需要,遠勝於對其他國家包括美國的需要。而中國介入的程度,也會是南蘇丹在未來從部落社會進化到真正國家時間長短的關鍵,特別是南蘇丹基礎設施-水電、交通的建設。
在這個時刻,全世界都在盼望:中國對南蘇丹建設的協助,或許世人可以拭目以待,而中國也可以讓世人有耳目一新的機會。

南北蘇丹總統: 和平解決未來爭端 2011-10-9

蘇丹總統巴希爾(Omar Hassan al-Bashir)和南蘇丹總統薩爾瓦‧基爾(Salva Kiir)星期六(10月8日)表示,南北蘇丹今後將會通過和平對話解決一切衝突,不再訴諸武力。
自從南蘇丹2011年1月舉行公投決定獨立以來,這是南蘇丹總統基爾第一次到訪蘇丹首都喀土穆(Khartoum)。
南北雙方在如何分配石油收入、劃分邊界範圍、以及處理產油區阿布耶伊(Abyei)等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
蘇丹總統巴席爾表示,希望能夠發展貿易往來,並開放紅海和尼羅河的港口,讓內陸的南方可以開展出口貿易.
蘇丹總統巴希爾:「我在此呼籲雙方的專家共同努力,創造在石油領域策略合作的方案,長遠的保證雙方的利益。我也在此重申我們對於共同努力,支持聯接兩國的基本建設,並開放蘇丹港和其他河港,為南蘇丹提供比照國際標準的出口條件。」
相關新聞
南蘇丹獨立 中國建交致賀
保石油利益 中國得對南蘇丹親密
南北蘇丹分油田 中國憂權益受損
非洲多事 北京須多元作為
李長春會見南蘇丹蘇人解代表團‎
王家瑞與南蘇丹執政黨總書記舉行工作會談
南蘇丹獨立 經濟挑戰大
安理會正式終止 蘇丹維和任務
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南蘇丹
南蘇丹獨立建國 並非解決問題的萬靈丹
北蘇丹占石油重鎮 恐再掀內戰(楨:美偏南)
南北蘇丹邊界衝突 逾百死
南北蘇丹 是戰是和

【媒體戰】

中東局勢突變 美進退兩難2011/1/29人間福報(楨:美一貫的雙重標準!另參本館:民主偽形 以黎巴又戰? 中國與非洲)

紐約時報二十七日報導,正當美國摸索阿拉伯國家外交政策時,歐巴馬政府近日必須面對突尼西亞、埃及和黎巴嫩示威民眾突然爆發和鎮暴警方在街頭對峙的局面,中東地區局勢驟然間轉到危險的方向。
埃及一向是美國堅定的盟邦,但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政府二十五日經歷近年來最劇烈的示威(稍早歐巴馬在廿五日的國情咨文演說中表示,美國支持突尼西亞示威者追求民主的期望);而反美的真主黨所支持的黎巴嫩政府正在成形,美國正設法面對阿拉伯地區多變和可能充滿敵意的力量。
埃及和突尼西亞的局勢都是忽然轉向,但美國長久以來努力的以巴和平談判,因為最近「維基解密」網站洩露巴勒斯坦對以色列多有讓步的細節,以巴和平談判本周也變得更棘手。

美國應對茉莉花革命的雙重標準 2011/09/09 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也許有人會問:茉莉花革命與美國是否有關係?以美國中情局向來的作風來看,沒有什麼外國動亂與他們沒有關係。但這一次,卻讓人看到,茉莉花革命其實是對美國不利的。因為美國不想埃及的穆巴拉克下台,穆巴拉克是親西方和美國的,與美國有著長期的盟友關係,並且是第一個與以色列簽署和約的阿拉伯國家,美國與阿拉伯國家關係的穩定,靠穆巴拉克維持,所以,推翻穆巴拉克,肯定對美國不利。此外,鬧茉莉花革命,很可能讓凱達恐怖組織得利。
但在推翻利比亞格達費這件事上,美國總統歐巴馬卻跟著法國總統沙克吉的指揮棒起舞,這應該如何解釋呢?沙克吉因為民調支持度偏低,想在總統選舉前有所作為,故在利比亞問題表現高度的熱心,領頭對利比亞進行空襲,為利比亞反抗軍助戰。歐巴馬則不願放棄美國在國際事務上向來領頭的地位,也為了爭奪利比亞的石油,不能不適時出手,於是一拍即合,美、法成了對付格達費的領頭羊。
如此一來,美國將加入中東變動的任何行動,那是一定的,由此維持其在中東的核心利益。但即使如此,美國仍會有所選擇,何者參加,何者不參加,屆時再作決定。例如葉門的政府軍隊,過去三個月已在南部打死了300名凱達組織的武裝分子,所以美國極不希望葉門變天,至今一直在沙烏地阿拉伯保護葉門總統薩利赫。但對另一個也遭受茉莉花革命波及的敘利亞總統阿塞德,美國卻沒有這樣仁慈,預料他將是繼格達費之後被迫下台或逃亡的總統。
敘利亞是美國和以色列的死敵,包庇巴勒斯坦激進分子,利用其與以色列鄰近的地理,不斷在其境內炮轟以色列,又在黎巴嫩進行政治謀殺,剷除基督教長槍黨,包庇實行恐怖暗殺的真主黨。所以,現在阿塞德有難,美國當然不會伸出援手。在主權與人權上採取雙重標準,將是美國應對阿拉伯茉莉花革命的雙重標準。

真正的阿拉伯之春… 2011/08/26聯合報 張佑生

平心而論,利比亞人民生活水準並不差。經濟上,格達費將販賣石油的收入,讓民眾雨露均霑。政治上,他透過全國兩千五百多個議會,用拐彎抹角的方式鞏固領導地位。
但,西方國家早視他為眼中釘,找到機會就想見縫插針、搧風點火,強人末日早已注定。格達費終於垮台了,利比亞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和許多阿拉伯國家一樣,利比亞的權力分配,係以部族為基礎,要轉型成西方式民主體制,絕非一蹴可幾。列強目前只想先鬥垮格達費,至於接下來反政府軍內部派系,為了奪權勢必免不了風雨,能過渡到平穩的民主,再說吧。
另一方面,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度假前喊話,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必須下台。阿塞德所屬的部族派系,僅占敘國人口的百分之十一,屬於標準的少數統治。阿塞德與父親老阿塞德雖掌權四十一年,惟面對反抗勢力重大挑戰,退無可退。加上突尼西亞、埃及、利比亞的殷鑑不遠,勢必強力鎮壓,避免星火燎原。
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樂見阿塞德垮台,因為他和伊朗關係密切,剷除他可以削弱伊朗的勢力,也可讓巴解激進組織哈瑪斯和黎巴嫩真主黨失去奧援,可謂一舉數得。
但敘利亞的反政府勢力,比利比亞更分歧,浮上檯面的「革命團體」超過五十個。就算能聯手推翻阿塞德,「後阿塞德時期」恐怕和後格達費時期一樣的血腥混亂。
真正的阿拉伯之春,何時才會降臨?
相關新聞
埃突示威 美立場有別
民主浪潮終於推進到阿拉伯世界
格達費次子 無業「太子」曾是民主代言
賽義夫造金錢陷阱 利誘西方政商
收格達費捐款 倫敦政經學院校長下台
格達費曾重金邀美知名學者造訪
英大學的格達費情結
評論稱媒體所發利比亞戰爭照片擺拍痕迹重(楨:西霉反利之媒體戰!另參本館:《美軍在越南的宣傳戰》 《波灣戰爭心理戰研究》)
多國部隊向利比亞政府軍展開心理攻勢散發傳單

美支持迫害人權政權的新解 2011-01-29 中央社

白宮發言人吉布茲(Robert Gibbs)今天在白宮記者會,被問到美國為何支持不尊重自己人民人權的埃及時說,這與美國為何與中國交往的道理一樣。
吉布茲說,美國認為與這些國家的領袖對話非常重要,如果離開了交往平台,將無法再以面對面的方式傳遞訊息,包括美國對人權議題的關注。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上週訪問白宮,在記者會中曾被兩度問及人權問題,他回答表示,中國人權已有進步,但仍有進一步改進空間。這段談話被美國部分媒體認為是一項突破。
相關新聞
評級展望被降 埃軍事訪美照常
拜登:穆巴拉克不是獨裁者
留言
這叫混淆視聽!美國與中國有交往可是並不支持中國.埃及可是美國的跟班.美國對其可是有龐大影響力.人權對美國只是工具而已
不是幾天事情大條了﹐可沒聽說美國人在追究什麼埃及的人權問題。穆巴拉克到美國訪問時﹐美國總統也沒在電視鏡頭前跟他說什麼人權問題。然後又是國務卿﹐又是國會議員﹐三句兩句又是人權問題。
怎不提泰國?一個百戰百勝的民主政黨被「莫須有」政變掉,以泰王為首的邪惡勢力還下令血腥鎮壓,屠殺自己的同胞,這比中共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美國歐盟等高舉民主大旗的國家,連譴責一聲都不肯,可悲可笑

美國對中東 挺國王不挺總統 2011-02-27 聯合報

紐約時報報導,歐巴馬政府面對中東排山倒海的人民起義,已看出了贏家和輸家:君主應可存活,總統可能倒台。迄今已有兩位總統下台,突尼西亞的班阿里和埃及的穆巴拉克,在位32年的葉門總統沙雷岌岌可危。
美國官員認為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布杜拉應該也挺得住。約旦雖示威嚴重,國王阿布都拉二世仍以靈活手腕保住了王位。這些王室把政府(內閣)當成防火牆,必要時撤換內閣以自保。
美國也選邊站。儘管這些王室實施高壓統治,美國仍派資深外交官向這些王室重申支持,並面授機宜,卻與搞專制的總統保持距離。美國官員說,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支持沙國等波斯灣王室。
阿拉伯國家的總統雖為民選,但民主只是幌子,選舉多半舞弊。當社會不滿如山洪暴發,執政的正當性也隨之消失。而且這些總統治理人口眾多的國家,但欠缺波斯灣王室的石油財富,不能像沙國和約旦國王那樣大方減稅和加薪。出國三個月的沙國國王一返國就宣布增加350億美元社會福利基金,給年輕人結婚、購屋和做生意。

誰把穆巴拉克養大尾的?2011-02-15 中時 【魏世昌/宜蘭市(軟體工程師)

 穆巴拉克下台了!
 其實埃及百姓該痛恨、憤怒的不只「穆巴拉克家族」而已,其幕後的操縱首腦才是萬惡之源;如果沒有美國提供埃及軍方武器、資金、培訓人員以及每年十三億美元的軍事援助,穆氏可以在埃及鐵腕執政嗎?穆氏家族可以斂財逾二兆嗎?埃及會淪為一個超過一百萬名線民、特務與警察監視舉國八千五百萬人民的國家嗎?
 雷同之處不得不令人想起上世紀尼加拉瓜的蘇慕薩政權。若非美國長期給蘇慕薩家族撐腰當後盾,其父子二代三人何以主宰政權卅六年,情治人員何以用高壓手段迫害人民,蘇氏又何以占據整個國家一半的土地?
 這兩大家族集團之所以當初如此殘暴專制、獨裁,跟美國背後暗地助紂為虐、袖手旁觀所釀禍的人權迫害、貪汙腐敗絕對有關。

穆巴拉克下台與美國的偽善 2011/02/13

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的統治抵擋不過十八天的人民革命而下台! 這名總統30年前因強人沙達特遇刺而扶正,上任後持續親美路線,也是阿拉伯世界中少數承認以色列的領袖之一。為此,伊斯蘭極端份子曾經六次嘗試暗殺他。
  穆巴拉克的政績一般,埃及人口眾多但是不生產石油,經濟當然比不上鄰近的阿拉伯國家。與其他中東國家一樣,埃及多年缺乏政治革新,維持軍事強人統治的模式。但是戰亂頻繁的中東過去三十多年沒有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也必須要歸功穆巴拉克堅持維護埃及與以色列之間脆弱的和平。
  埃及人民革命達到了穆巴拉克下台的目的,但是這代表埃及人民的勝利嗎? 這是埃及民主政治的開端嗎? 埃及知識份子多是憂心忡忡,不像美國媒體或者是歐巴馬如此樂觀,他們擔心埃及可能重複1978年伊朗革命的歷史。
  穆巴拉克下台後,果然不出埃及知識份子所料,接下來的就是軍事統治。 埃及並沒有條件成為一個民主國家的條件,也只有軍隊有能力暫時穩住現在混亂的局勢。 走了八十多歲的穆巴拉克,接手的是75歲的陸軍元帥、埃及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坦塔威。
  最令人可悲的是,穆巴拉克過去三十年親美親以色列,被許多回教徒視為叛徒,曾經六次試圖暗殺他! 但是與多任美國總統會面聚餐握手都沒有用,革命一開始他便被美國政府與媒體棄之如敝屣。
  歐巴馬居然稱讚穆巴拉克主動下台,說這是「埃及人民意志的勝利」。 CNN也稱呼他為「獨裁者」。 也難怪穆巴拉克大罵美國人。 虧他做了這麼多年的美國看門狗,美國人可是翻臉如翻書,一點情面不留。 但是美國人的天真也是令人納悶,認為只要有人走上街頭就是民主! 埃及的軍事統治會維持多久沒有人知道,這個國家以後甚至可能走向伊斯蘭極端主義。 今天CNN 和歐巴馬眼中的民主鬥士可能明年就換裝成為反西方的伊斯蘭聖戰鬥士。
  埃及人! 自求多福吧! 幫美國人看門多年的穆巴拉克,Farewell!
http://blog.udn.com/stansiao/4878904

中東掀示威潮 美挺伊朗抗爭2011-02-16 中國時報 尹德瀚

 近來突尼西亞和埃及人民相繼起義,伊朗當局表態支持,反對領袖穆薩維和卡魯比趁勢要求在十四日舉行遊行聲援,雖遭拒絕,但兩人仍透過網路號召人民示威。伊朗國會議員十五日群起要求絞死已遭軟禁的穆薩維,並指控伊朗的死敵在背後支持穆薩維等人。
 美國過去對伊朗抗議活動一向避免表態支持,以免激發反美情緒,這回卻一反常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在華府發言支持伊朗示威民眾,指稱伊朗政府「偽善」,一方面聲稱支持爭取民主的埃及人民,一方面卻打壓國內抗議活動。
  留言
也支持其他國家的示威嗎?「偽善」國家批評別的國家「偽善」.....
美國應該要求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與約旦王國的人民起來直接民選政府官員.
不要忘記,伊朗總統可是人民直接選出來的.只要不合乎美國的心意,就要顛覆,請美國該放下手來吧.滿口人義道德,左手拿聖經,右手拿槍,做的是齷齪….
伊朗總統可是人民直接選出來的?!!!u are very naive
樓上, 那沙烏地阿拉伯等根本連選都沒得選, 你才niave.

中國的競爭力是效率高:評奈思比與福山的中國觀察【經濟日報社論 2011.08.30

奈思比夫婦所言,更多的是看到西方民主政治的弱點與中國威權政治的優點;福山則從過去(寫《歷史的終結》之時)更多地看到西方民主政治的優點,到今天似乎可以更平衡地比較歐美與中國在政治體制上的長短,說明未來全球面對的共同的挑戰課題,是如何將兩種體制成功地通過揚長補短來修正。

見證民主體制的內在缺陷 2011-8-3 蘋果日報 盧信昌

美國債信危機終於在民主與共和兩黨的國會領袖,與歐巴馬總統的各讓一步下達成妥協,協議內容是:在未來10年間聯邦政府要減少支出2.5兆美元,至於減少支出的項目則由國會與總統辦公室按照6、4分的比例各自責付;並在民主黨同意不提增加稅賦的議案下,換取共和黨籍議員讓舉債上限調升2.1兆美元;而原先揚言會動用否決權的總統歐巴馬,則由事主變身為公親,成了兩黨共體時艱,維護國家大團結的象徵。
這次的美債問題再次體現出民主體制的內在缺陷,那就是在議題操弄與切割責任的過程中,暗藏利益分贓與選票考量的問題。一旦選民不耐操煩,或是心生婦人之仁時,領導班子就可以順勢逃避責任;可以利用分權制衡的體制做推托,充分壓榨卑微的人性與貪婪弱點。民眾如同帶了緊箍咒的孫悟空般無可奈何;而就算有天縱英明屆時卻已經跛腳的歐巴馬總統,只得默認利益分食的殘酷現實。
相關新聞
笨蛋!問題在政治 茶黨是大贏家 美國政府是大輸家2011-08-08中時短評
留言:親民黨也想像茶黨一樣(另參本館:自作孽的親民黨)
美債限協議達成展現民主特點—對立、安撫和妥協(楨:仍迷信民主!)
全球最無能國會 台灣日本上榜(另參本館:啥是一黨獨大)
美國道德形象與治理能力面臨考驗
美民調 73%稱美國誤入歧途
美民眾82%民眾不認同國會 對國會支持率跌至曆史最低點
政經陷泥淖 歐巴馬聲望重挫至42%
歐巴馬以退為進 拉攏中間選民
美國領導的全球民主治理制度失靈了嗎?
林中斌:華府模式與北京模式 各罹危疾(楨:各打五十大板的!另參本館:偽君子評論)

獨裁政權解體 喜劇或悲劇?(另參本館:《俄羅斯關於蘇聯劇變問題的各種觀點》蘇俄與中共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後一項決議,宣布蘇聯正式解體。俄羅斯進入了民主時代,至少看起來是。
 在那一場改變世界的八月政變的二十年後,出現了利比亞的八月革命,以及這一整年的阿拉伯之春。埃及、突尼西亞、利比亞的獨裁政府倒台了,但自由、民主的新國家真的誕生了嗎?那些被壓迫的人民真的從此解放了嗎?
 只怕歷史無法讓人樂觀。俄國這二十年的政治轉型之路,最能證明民主如何從希望走向失望。
 首先,被視為民主英雄的葉爾欽很快地就顯示出他缺乏民主信念。一九九三年面對政治衝突,他派軍隊進攻國會大廈,造成一百多人死亡。而在他的執政時期,巨大的財富集中於少數寡頭,不尊重法治,阻礙公民社會發展,並且兩次攻打車臣。而後,葉爾欽選擇了情報單位出身的普丁接掌政治大權,俄國政治更往威權倒退。普丁是徹底的強人統治:他鎮壓反對力量(從逮捕不聽話的企業到涉嫌暗殺人權記者)、限制言論自由、任命過去軍事和情治的人擔任重要政府職位,更不斷強調秩序、國家權威與民族主義。然而,普丁的支持率在任期前三年曾高達七八成,後來也都超過五成。顯然,他具有民意基礎,但卻實行不民主的統治。這是民主還是威權體制?
 葉爾欽與普丁統治下俄國的特殊「民主」不是第三波民主化的特例。在蘇聯解體之後,許多所謂第三波民主轉型的國家都未能如外界或他們人民所期待,建立一個健康的民主政體。學界也創造不同名詞來形容這些體制:「選舉式民主」(electoral democracy)、「非自由主義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或「競爭式威權主義」(semi-authoritarianism)等等;而學界一開始還認為這是民主轉型的過度,但現在已經承認這些制度並非轉型過程的意外,而就是一種穩定的狀態。
 俄羅斯經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紐約時報》引用一份俄國的民調指出,有百分之二十的俄羅斯人渴望回到蘇聯時期,這個數字在過去擺盪於一六%到二七%之間。另外,現在只有百分之十的人認為一九九一年的改變是代表民主的勝利,而有近四成的人認為那是一場悲劇。

人大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陸民粹和精英綜合主義崛起2011-09-03 旺報(另參本館:民粹亡臺 中共為何反維權 《天安門一九八九》 海龜與烏龜)
 
 金燦榮指出,網路出現後,提供民眾更多管到參與政治,民間的力量和組織也開始崛起,催生出「民粹」和「精英」的綜合體。
 因此,金燦榮說,由於社會的民粹主義崛起,再加上自由派的對手陣營日益強大,以至於艾未未和劉曉波等具備自由派理念的人士,聲勢顯得孤獨。
 他也認為,西方國家不能再以過去自由主義在中國盛行的視角,看待當前的中國,否則無法看到當前的真實社會現況。

大陸官媒淡化處理 旨在維穩2011-02-13 旺報 高惠宇

阿拉伯世界的埃及發生要求總統穆巴拉克下台的示威行動,世界大多數國家將此新聞當作國際大事報導,大陸官方媒體在事件剛發生第一周,只簡單謹慎敘述事件本身,沒有多做預測或評論。外交部發言人只在例行記者會表示,「中方十分關注埃及局勢的發展。」
即使到了穆巴拉克決定下台的前一天,發言人馬朝旭也只說:「中方主張埃及的事情應由埃及自主決定,不應受到外來干涉。相信埃及政府有智慧妥善解決問題。」
 ……………
上BBC中文網的討論區,倒是看到一些大陸網民對埃及示威局面在大陸媒體被盡量淡化的反應。一位網民說:中埃都是文明古國,又都是獨裁政權,以六四為鑑,既怕引火燒身,又恐傷了民族感情。所以低調一點好。埃及動亂,是穆巴拉克的美國盟友和伊斯蘭極端主義間的較量,中國與之相隔千里,無論哪一方掌控政權,都對中國無益,關起門來好好「維穩」,因為中共自己的日子也不很好過,低調一點好。
另一網民針對「維穩」政策提出批評,「動盪是民主的開端,寧要打破獨裁的動盪,也不要獨裁腐敗的所謂穩定!」
當然,有了上面言論,也會有下面的網民立場:「埃及的動盪,近100人死,2000多人傷,BBC一句譴責的話都沒有,還妄猜、意淫中國,其心態無比骯髒。」、「『維穩』是所有國家的基本國策,美國的『反恐』就是典型的維穩,花費的金錢人力物力時間不可計數。蘇聯轉型後,到底是更穩定了,還是更動亂了?」

(楨:中國在不介入和務實下影響很小,看看下則新聞,中共能不防嗎?另參本館:中國式媒體監督 )

30萬埃及人 跟著Google主管戈寧上街頭(楨:美媒顛覆他國明証!另參本館:《電子殖民主義》)
相關新聞
谷歌對高寧表現 非常自豪
谷歌巴西新聞 受限情況嚴重
阿國禁臉書
群眾敲打車窗 CNN主播被揍
埃及暴動 首名記者中彈身亡
埃及政府攻擊記者 企圖封鎖新聞
埃及200餘暴民圍攻 CBS記者蘿根 遭毆性侵
蘿根出院 歐巴馬致電慰問 迴響:歐巴馬應該先慰問被男大兵強姦的美國女兵
ABC男記者 又遭毆打

  希拉蕊直指大陸箝制網路自由2011-02-17 旺報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15日就網路自由發表年度演說,以埃及民主革命為開頭,強調網路如同言論、集會、結社,人民擁有自由權是普世價值。希拉蕊說,美國今年將撥款2500萬美元來突破諸如中國「防火長城」等網絡隔絕軟體。  
  留言
米國:網路自由萬歲,但危機解密不在自由的範圍內,而且捐錢給他是犯法的,瀏覽該網站還會被FBI盯上,對啦,自不自由都是你一張嘴巴說了算
如此才可藉由網路顛覆他國政權.....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挑中文開刀 引揣測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劉永祥 2011.02.17

美國之音以聽眾減少為由,計畫停止對中國的短波廣播。問題是,面臨聽眾流失的絕不會只有中文廣播,但美國之音卻單挑中文部動刀,不免引發外界揣測。
科技發展改變人類生活,也改變民眾取得資訊的方式。短波廣播曾是自由陣營國家突破「鐵幕」,向極權國家民眾傳送訊息及「真相」的利器,但近年來廣播在國際傳播的角色日益衰退。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報導,二○○○年以來,美國之音使用的短波頻率減少二成四,降為二百個,英國廣播公司(BBC)也停止對拉丁美洲、北美及歐洲多數地區的短波廣播。二○○九年BBC World Service聽眾及觀眾流失八百萬人。
今年一月底BBC決定停止普通話廣播,理由也是因應科技改變。
美國之音停止特定語系廣播並非沒有前例,俄語廣播就是其一;有人認為,在蘇聯解體後停止俄語廣播,有其合理性,但中國目前仍是共黨專政,突然停止普通話廣播,很難有說服力。加以省下的預算有限,推動中文部縮編,很難說是配合聯邦縮減支出計畫。
相 關 新 聞
示好北京? (楨:換網軍了啦!另參本館:網軍與美人計)
BBC中文廣播 也要熄燈
美英德電台 都縮減中文廣播
美停止中文廣播 遭國會痛批
網路仙拚仙 破防火牆反封鎖
美媒体称美军利用社交网站与敌人打心理战
Gmail被駭 大陸幹的?(楨:又抹紅搞宣傳戰了!另參本館:網軍與美人計 中國式媒體監督)
谷歌稱遭駭 希拉蕊:非常嚴重
Google:中國駭客入侵Gmail
白宮懷疑中國搞鬼
共軍控美 發動全球網路戰(楨:宣傳戰誰不會搞)
嚴重網路攻擊=戰爭 美國將以軍力還擊(楨:美國果然是恐怖主義國家!另參本館:《流氓國家》)
蓋茨武力反擊駭客說 意在中國?
前美國國防與國安官員:谷歌被駭活該?

另參本館:蘇俄與中共

「《蘇俄與中共》是在完成《緣現論》和《台灣共犯緣現體》之後,為析判中共與蘇俄的改革而寫,在「六四民運」及「蘇聯瓦解」的背景下,早在十年前就得出中共的漸進式改革優於蘇聯的震盪療法的結論,這十年來再再証实這種看法。
本文認為六四是一失敗的革命,其因是民運人士未能了解六四最後已成為一場革命,又缺乏革命所需的農工群眾、嚴密的黨組織及革命武力,而這些是中共從推翻国府至對付六四均具的,故勝敗早已定。
  相對於大多農工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故學生「反官僚、反持權、反腐敗」「穩定物价」之訴求無效!),學生及知識分子由於教育預算之缺乏又沒自己財源,從学校經費、老師待遇、教育設備、到學生食宿生活費均嚴重不足,而改革開放又增加了師生的自主性及外面信息、但中共對高教的控制仍嚴,二者對比加深了精神壓抑。
  六四之後各國當然制裁,但中共誘之以經改,尤其1991年之後國際上連續發生波灣戰争、蘇聯瓦解、南斯拉夫內戰等大事,這些要中共配合才好解決,故從1992下半年開始不但恢復與各国正常關係,還恢復了經改。當年便取得143.7億美元順差,工業生產率↑20%,商業↑9%,農業↑3%,GDP↑12%等之成績。(更遑論這十幾年來的高速成長,已使中共成為世界工廠,各項经濟數字已好到沒必要引用了。)
  總結中共的改革開放,如果双方能体驗改革應以建立現代化的經濟制度、行政体制及多元礼会等為基本要務,共同先撤開意識形態之爭,先從權力下放民間企業開始,加強教育,進行地方自治。當然中共也必須順勢自我改革,不然將被改革力量衝垮。
  以上是十几年前的手稿之論,不知幸或不幸,中共之後的改革大体合上論。對大陸來說是幸,對台獨及反中者就不幸了。但國力如同大自然的演化,豈是个別的主觀意願所能擺布,即便超強美帝也不能阻止大陸之發展,更何況不知量力的台獨。」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12526220

王丹嘆:中國革命 缺少兩關鍵【聯合報記者陳思豪2011.02.14 03:51 am

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下台,大陸民運份子王丹在得知消息後,人在美國的王丹在臉書上說,「中國的革命,缺少的就是兩個關鍵:關鍵時刻和關鍵少數。只要在關鍵時刻,能有關鍵少數站出來,革命就會成功。」他質疑,埃及十五個人,利用網路的變革創造歷史,但大陸這麼大、人口這麼多,連這十五個人都找不到嗎?(楨:關鍵時刻有關鍵少數中共總理趙紫陽和38軍抗命又如何?另參本館:蘇俄與中共 《天安門一九八九》 )

茉莉花革命會開在大陸嗎? 「不會!」【聯合報2011.02.13

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下台,引爆威權政體的動盪。華東師範大學國際關係與地區發展研究院教授包承柯認為,北非和中東的群眾革命事件,不會在中國大陸發生。
他說,對比起這些非洲和中東國家,目前大陸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對較好,中共官方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為,大致上仍獲得一般中國老百姓的信任。
同時,大陸百姓對未來的發展前景也大多充滿信心,「每個人都想要早日富起來」。
包承柯說,當前大陸社會確實存在一些矛盾。微觀上,基層老百姓對地方貪腐官僚有所不滿。但在整體上,民眾仍對社會抱持信心,不至於用激烈的革命方式來解決社會的微觀問題。
人民大學教授金燦榮則指出,少數自由派知識份子在埃及剛出現群眾示威抗議時,有點歡欣鼓舞,但很快就沉默了,因為現實的發展並非想當然耳。
大陸與中東地區根本不能相比,中東國家在全球化的過程不適應,甚至是失敗;而大陸是全球化的贏家,大陸目前在世界的競爭力非常強,群眾完全不會因為埃及的動盪而有任何動作。

英媒:埃及危機與伊朗、中國和羅馬尼亞的比較(楨:亂比一通!)

2011年2月6號,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了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約翰.辛普森發自開羅的一篇報道,題目是「埃及危機與伊朗、中國和羅馬尼亞革命的相似之處」。作者指出,目前正在埃及發生的情形,與當年的伊朗、中國和羅馬尼亞民眾示威運動一樣,有令人興奮的一面,也有讓人感到恐怖的一面。
  他在文中說,這些民眾運動有一些失敗了,失敗的案例表明如果獨裁者擁有他的軍隊和秘密警察的支持,獨裁者的專制可能得以苟延。在埃及,穆巴拉克總統至今尚未放棄他的專制統治地位,但示威者非凡的勇氣已經成功地迫使他暫時靠到一邊,他們只是還沒有設法讓他離開。穆巴拉克表示他不會簡單地收拾行裝立即走人,而在解放廣場的示威者一直在為讓穆巴拉克總統下台而努力。
  我們這些記得1989年天安門廣場的人會不由自主的把它當年的歷史和解放廣場比較,在這裡可以看到當年天安門廣場的大部分特徵:民主愛好者的驚人勇氣、他們提出的要求、坦克以及長期對峙。但二者之間也有微妙的差異:22年前的天安門廣場上的學生,政治上幼稚並缺乏經驗,但卻有明確的領袖。相比之下,佔領解放廣場人大多是中產階層人士,他們當中尚沒有真正的領袖。
  在天安門廣場被派來對付示威學生的士兵在終於明白了自己被分派的任務後並不高興,他們不願對學生採取鎮壓。而在解放廣場的埃及士兵們經歷了一個明顯的轉變:他們被派往來廣場嚇唬示威民眾,但他們來到廣場後開始同情示威者,而且阻止親穆巴拉克群體滲透廣場。(楨:可見成敗的關鍵不在關鍵少數而在有無革命結構!)
  在這裡,親穆巴拉克支持者的來源引發疑問,有人說他們是由穆巴拉克政府花錢雇來的,雖然這個說法沒有得到證實,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人給他們提供了單程的、從開羅遠郊區進城的交通費,而且他們是成幫結伙而來。這讓人聯想起發生在1990年設在布加勒斯特的原羅馬尼亞共產黨總部廣場的相似歷史。當時齊奧塞斯庫被處決後,他的繼任者伊利埃斯庫沒有帶來什麼民主的變化。於是民眾為爭取更大自由進一步示威,沒想到伊利埃斯庫把其它地區的礦工幫伙運到首都襲擊示威者。(楨:可見西方對新興民主的選擇性和惡質性!另參本館:民主偽形)

摘折「茉莉花」 中國加強網路監控 2011-02-21 工商時報 記者佘研寧

 中東「茉莉花革命」透過網路號召群眾力量來勢洶洶,中國政府嚴陣以待。日前出現網路文章邀集群眾昨(20)日至中國各地遊行示威。中國政府除第一時間內封鎖消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更要求政府加強網路監控,大陸的網路業者短期內恐要繃緊神經。

有人潮沒抗爭 大陸茉莉花不開 2011-02-21 中時 王銘義

 「茉莉花開了嗎?」一位在北京打工的李姓中年男人,昨天下午在北京最熱鬧的精華地段:王府井大街麥當勞店門前,神秘地詢問外媒記者,探詢外媒對網上號召「茉莉花革命」的反應;這位低調響應號召,趕來王府井參加集會的民眾說,由於組織者缺乏抗爭動員經驗,「茉莉花要在中國開花,不容易!」  
 大陸其他城市的「茉莉花」也未出現開花。有甘肅網友留言說,蘭州東方紅廣場人群無異樣,倒是多了戴耳機、持對講機的「民眾」;廣州與天津等被指定地點,昨也未見抗議群眾聚集。  
  留言
60年前就給我們洗腦說,共產黨很快滅亡,共產黨如何如何。可是共產黨如果沒中國人支持,怎麼會把你國民黨打的落花流水。天天給我們洗腦,我們已經厭煩了,可是還有無數台灣人信以為真!大陸人看我們台灣人,天天被洗腦,都覺得我們可憐!可是呢,我們還自我感覺良好!你們怎麼不想想,這只是台灣暴徒統治者的又一次洗腦?60年來,這樣的洗腦天天在發生! 台灣人的生活質量遠低於大陸人,台灣人都沒暴動,大陸人暴動什麽?污蔑大陸監控網絡,可是台灣連老百姓打電話都要監聽,還污蔑別人監控網絡?
  真不曉得一樓是憑什麼說內地生活質量比台灣高。真的高的也不過那幾個特別發達的地區裡面的部份人群,沒有代表性可言。內地人民沒有言論自由,如果你今天身處內地,而你所回應的文字是在指謫中共政府,不用幾分鐘你寫的東西就會被河蟹掉。但是你批評台灣政府,用一些毫無根據的字眼進行不理性的批判,卻一字未被更動的留在此處讓我看見,證明台灣政府最起碼對於人民言論自由的保障。
  為什麼郭冠英沒有自由? 為什麼鼓吹獨台的龍應台可在北大演講而沒有一個鼓吹統一的在台大演講?為什麼陸配連基本的生存權(工作權和繼承權)都沒有? 中國是怎樣對待三,四百萬在大陸打工和定居的台灣人的?

經濟發展走對路 六四已遠 大陸燃不起革命火種 2011-02-21 中時 亓樂義

 最近北非燃起的「茉莉花」式的民主革命,在中國的網路流傳,有些人想起「六四」,寄望它能喚起中國的民主改革。可惜,茉莉花不是中國的國花(中國也沒有國花),中國的民主也不會出現「六四」的影子。
 學界經常比較前蘇聯和中國的民主。葉爾欽當年以選舉方式取得政權並且解散共黨,蘇軍並未干預。換成解放軍,這個情況不可能在中國發生。因此,採取任何激烈手段並意圖結束中共一黨專政的民主運動,在中國都不可能成功。
 前蘇聯垮台的另一個主因,是蘇共已經無法掌握輿論。蘇聯經歷多年的新聞改革,徹底揭露蘇共的貪腐,民心也跟著轉向。這個條件在中國也不具備。
 更重要的是,中國卅多年改革開放所推動的經濟成長,使廣大民眾獲利,雖然貧富差距拉大,但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沒有到捨命一搏的地步。政治改革的呼聲大多轉向體制內進行,即便海外蠢蠢欲動,在大陸境內缺乏堅實的著力點,更無公推一致的代表性人物和取代中共執政的團體。

空中飄盪的中國茉莉(楨:失根的台灣的呆歹彎霉體人的無根之評!)

陸媒:茉莉行動只是表演藝術2011-02-22 旺報(楨:一場由海外反中者自導自演的中國茉莉花革命鬧劇!)

 日本主要報紙21日大幅報導中國大陸各地由網民 (楨:博訊網可是美國中文網!)發起的「茉莉花」示威集會。(記者董佩琪攝)
 針對大陸網友上周末發起的中國「茉莉花革命」行動,北京官方《環球時報》中文版昨天發表題為《配合社會治理,知識份子應帶頭》的社評,要求在社會穩定這個核心問題上,尤其需要廣大國民,特別是社會精英們的認真配合。該報英文版評論文章則指出,少數分子上演的中東式抗議根本是「表演藝術」(performance art)。
 網友號召不定期聚會
 博訊網則有參與「茉莉花革命」集會的網民表示,這次無法成功組織示威的城市民眾,可自行嘗試每逢周日下午2時再進行集會。預料當局在最近的幾個周末仍會加強戒備。 (楨:博訊網是一個中文資訊網,主服務器架設于美國,創始人是韋石。又一美媒顛覆他國明証!)
 會度過社會轉型期
 《環球時報》社評說,有一種觀點稱,知識份子的天職就是批評,這種看法至少是片面的,有時還會成為一些人不負責任的託辭。近年來中國總是有少數人熱衷於帶頭挑戰社會秩序,以不配合國家穩定為榮,這種行為與中華民族21世紀的大目標背道而馳。
 文章強調,在今天被互聯網、微博、群發短信裝備起來的中國,發表批評性言論,串聯一些對社會不滿的情緒,實在太容易了。通過某個激進的舉動吸引一些眼球,博得某個圈子裏的喝彩,也非常容易,甚至不需要成本。
 文章說,中國近年來的現實顯示,現代社會治理雖難卻不斷往前走,中國平安度過社會轉型期的可能性很大,但從理論上說,中國社會治理失敗,社會陷入全面動盪的可能性不會是零。因此配合中央及各地政府的社會治理,協助培育可持續的中國社會穩定,值得每一位愛國者身體力行。
 不可能成為下個埃及
 雖然社評點出中國社會可能發生的危機,但該報英文評論文章仍強調,「有些人希望中國變成下一個埃及是根本不可能。」
  相關新聞
響應茉莉花?美大使現身人群(楨:又一美帝顛覆他國明証!)
留言迴響
美國日本就是希望我們中國亂掉,但是我們中國人就是不被西方人利用。從中國近現代曆史裏可以看到,西方人和日本人從沒有對中國安過好心,更別說是真的希望中國人民得到民主。他們想要的就是中國內部無盡的動蕩和亂象。

響應革命 陸茉莉醞釀再開花 中央社2011.02.23 (楨:又一美媒顛覆他國明証!)

北京等多個大陸城市20日上演中國版「茉莉花革命」,有自稱是「中國茉莉花革命發起者」再次在網上發文,指27日(週日)會有第2波行動,最快今天會公布集會地點。這位「發起者」是在總部設於海外的維權網站博訊網上。

周永康:化解社會矛盾的萌芽 2011-02-23 旺報

 就在阿拉伯世界多個國家發生反政府示威之際,大陸日前召開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繼胡錦濤就社會管理提出8點建議後,中共政法委書記周永康20日強調,,要從源頭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系,提高危機管理能力。在社會矛盾化解方面,要主動依法維護群眾權益,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而在維護社會治安方面,要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減少社會對抗。

另參本館:中共為何反維權

一些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專家叫獸,不曉得是無知於任何形式的群眾運動,在極權/威權體制,最終都會滙為政治運動(如台灣冥進黨利用各種社會群眾運動而上台),或假人權/維權之名,行顛覆中共之實,常自欺欺人地質問:中共為何連與政治反對運動(如台藏彊獨/89民運)不相干的維權(如川震/環保/毒奶)也反對,難道要逼百姓革命嗎?
的相反,靠群眾運動才奪(老蔣之)權的中共,可深知「假維權之名行顛覆之實」(這點小蔣就有點無知,才被冥進黨奪了權),中共不是反對維權,而是要由自己高效率的黨政系統來維。
有效率的廉能才算好的體制,壞的極權(如蘇聯)威權(如拉美亞非常見的民主與政變輪替)則會瓦解,當然中共的威權最好能在民主化之前建立如星港健全的法制,不然下埸會比台灣的民粹式民主還慘。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0313893

楊建利:「維穩」不利中國茉莉花開【聯合報記者曾雅玲 2011.02.24

大陸網民以「兩會」取代「茉莉花」關鍵字,暫時突破網路管制,但茉莉花浪潮能否催生大陸民主花開?64天安門事件維權份子楊建利存疑。他認為,大陸在六四天安門事件後發展出的「維穩」制度,不利民主茉莉花開。

採訪遭陸扣留 三立記者獲釋 2011-02-28 中國時報

 行政院發言人江啟臣昨日表示,有關三立新聞台一名文字與一位攝影記者因在北京採訪而遭大陸當局扣留一事,我方陸委會在第一時間得知訊息後,已迅速透過海基會與海協會管道向大陸方面交涉,並請大陸當局儘速釋放兩位記者,大陸當局也已同意,並已將兩人釋放。  
相關新聞
採訪茉莉 美港台駐京記者被帶走 隨遭放回
留言(另參本館:三立也該倒了吧)
本來還想聲援一下,可一看是一貫造謠的三立,我就想抓得好 最好關起來啦
第二次了﹐什麼也沒發生。正漏氣﹗正見笑﹗
是否也該要求記者遵守人家的管制權!記者在台灣可以無法無天,在那裡也該尊重人家!
台灣的記者真是沒規矩﹐沒受過專業訓練﹐一窩蜂擠上去﹐話筒都可以塞進被訪者的嘴裡。粗魯﹑野蠻﹗
三立的幹嘛放回來?直接送到利比亞去!
三立想把在台灣做新聞的方法搬到中國去,果然踏到鐵板!

王府井事件 大陸處理令人費解【中央社 2011.03.01(楨:反中之心,人家可清楚了!另參本館: 《中共研究方法論》)

中國大陸警方大張旗鼓強力阻撓2月27日各國媒體在北京王府井採訪,引來外國媒體對中國大陸政府不滿。北京當局為什麼決定要這麼做,委實令人費解。
外國媒體應該也並非不知道大陸官方有537號令,規定採訪需徵得被訪單位和個人的同意。但問題是,宣稱那天要出現在王府井的人是誰大家都不知道,如何去徵得同意。同時,根據經驗法則,這種事的採訪申請很難得到同意。
這有可能是因為大陸官方對目前大陸社會的形勢有過於嚴峻的估計。由於物價和房價上漲,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日漸形成的貧富不均,現在處於張力的高點。
同時,3月初中國人大和政協「兩會」即將舉行,明年中共又要召開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領導人要交接班,所以中國現在可說已進入政治敏感期,必須維持社會穩定,出不得一點亂子。這可能也是當局如此緊張的原因。

當茉莉遇國情 封鎖成了公義 2011-03-03 中時 白德華
 
「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穩定。」友人說,為了和諧穩定,一切封鎖也變成公義。記得羅蘭夫人說:「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我卻有種感觸,「國情,國情,多少封鎖假汝之名而行。」(楨:假人道之名干預呢?)
相關新聞
動武? 美稱人道救援利比亞(楨:又假人道之名!另參本館:《西方人道主義干預》)
新浪微博用戶數 突破1億
微博參政風 成陸兩會新風景
趙啟正:小心網路水軍影響決策(楨:憤青另參本館:海龜與烏龜)
微博外交 美推價值觀 日慎提中國
留言
大陸茉莉花革命只是虛拟騙術!由境外民運人士在網路號召,選擇幾個大城市人潮多的地方當集合點,结果只有美國大使和大批國際媒體到場,媒體拍一些遊客充場面,這樣就叫大陸發生茉莉花革命!!
更可笑的,台灣幾個幼稚大學生,還要聲援茉莉花革命!!

網友集會 暗號兩會取代茉莉花 2011-02-24 中國時報 王銘義

 大陸網友繼廿日發動中國民眾參與「茉莉花革命」集會後,昨日在網路上再次出現號召中國在各地民眾廿七日(周日)以和平方式表達不滿的訊息。為避免再遭網路審查防火牆屏蔽,活動不再以「茉莉花」作為集會暗號,而以「兩會」作為代號。
 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趙啟正昨天在北京對外媒強調:「茉莉花革命這種事情,我可以很明確、很有信心的告訴你,在中國不會發生!」 趙啟正回應稱,這裡面是有少數人希望中國發生某種動亂,但是它並不會發生的。
相關新聞
許知遠:網路崛起 公民力量遭碎片化
趙啟正:確信不會發生動亂
日大使:中國茉莉革命? 可能性零
茉莉花示威群中大使現身 美稱純屬巧合(楨:中也該對西輸出革命了!另參本館:中國宣言)
緩紫荊花革命 港府派錢兼退稅(楨:也想在港搞!另參本館:香港回歸十年)
追隨茉莉 傳大陸(楨:美國吧!)基督徒跟進
紫荊花遊行前夕 習近平喊話
港紫荊花革命 聲勢大雨點小
西方敵對勢力 蓄意分化中國(楨:此即不對共產越南,君主專制沙烏地等也搞茉莉花革命之故!)
留言
裝肖的,自己躲在外面,叫別人去送死,無螂蚆的角色
沒人領導怎麼可能成功,再搞兩次就沒人理你了,搞革命貪生怕死不行的
當中國掘起活出所有華人驕傲之刻,就會有一些西方猶太民族妒嫉中國而想使中國內亂重現百年前的悲哀。
相關新聞
官報諷:茉莉花革命是街頭政治
外媒:更關注場外突發事件
神秘茉莉揮灑 陸政府疲於奔命 發起者顯然是從中國以外地區展開行動
北京市發言人:茉莉風波 外媒刻意製造新聞
有心人透過網路 破壞秩序
閒談「茉莉花革命」和評價政治制度
我心未死,台灣也有茉莉花(紅衫軍 另參本館:謝惡法與許自首 )
官員:茉莉花革命 不會到新疆
鼓動大陸茉莉風潮 丁矛與冉雲飛遭正式逮捕(楨:終於引蛇出洞了!
美國「博訊」網質疑
博訊 维基百科

艾未未稅款+罰金5500萬【聯合報2011.06.29

中國藝術家艾未未的好友劉曉原廿八日說,艾未未才交保獲釋沒幾天,當局已命令他繳交欠稅與罰款共人民幣一千兩百廿萬元(約台幣五千五百萬元)。
警方之前指控艾未未逃稅,政府表示,他認罪「態度良好」,而且願補繳欠稅金,加以考量他須接受醫療,才得以獲釋。艾未未患有糖尿病。

艾未未案 新華社批西方粗暴干涉

艾未未獲釋後,代表大陸官方的新華社昨天發表評論員文章,指責一些西方組織和個人迫不及待地政治化的解讀,...看新聞原文
78 樓 kitty888
一些西方精英亡華之心不死,他們不是不知道艾未未的經濟犯罪案件,他們是在透過對艾未未支持與加持光環,鼓舞更多人出來當艾未未。將司法機關依法採取的取保候審,說成是西方施壓的結果,也是在欺騙世人,目的是替那些有利於西方的大陸人壯膽。

揭發川震秘辛 艾未未的紀錄片將在台放映 newtalk 2011-04-10 (另參本館:天災?人禍? 中共的救災能力)

近日遭到中國當局拘押的北京當代藝術家艾未未,曾與工作團隊多次藉由拍攝紀錄片的方方式,披露中共對待維權人士的霸治權威,在網路上引起廣大迴響。 2009年曾造訪台灣的艾未未,原本計劃4月初來台進行作品洽展,卻因遭到中共當局以涉及逃稅抄襲為由拘捕,至今音訊全無。 艾未未原訂來台行程也因此遭擱置,但「2011城市遊牧影展」仍將依原訂計劃推出《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與《老媽蹄花》,分別於5月1日及8日在華山文創園區放映,並邀請作家張鐵志出席映後座談會。

環球時報:法律不會為“特立獨行者”彎曲 2011-4-6(另參本館:中共為何反維權 )

  被稱為“前衛藝術家”的艾未未據信近日被中國警方“帶走”,西方一些國家的政府和“人權機構”迅速出面幹預,要求中方立即釋放艾未未,並將此事上升為中國“人權惡化”,艾未未則被稱為“中國人權鬥士”。
  在沒搞清楚真相的情況下,就將中國司法的一個具體案例上綱上線,並用激烈的評論攻擊中國,這是對中國基本政治框架的輕率衝撞,也是對中國司法主權的無視。西方這樣做,是故意把一個簡單的案例放到國家政治甚至國際政治的不相稱位置,擾亂中國社會的注意力,並試圖修改中國公眾的價值體係。
  艾未未是近年來十分活躍的“行為藝術家”,也常被稱“前衛藝術家”,是中國社會的特立獨行者。他反藝術傳統,喜歡出“驚人之語”和“驚人之舉”,也喜歡在“法律的邊緣”活動,做一些普通人搞不太清楚“算不算法律上出格”的事。4月1日他出境取道香港去臺灣,有報道稱他“手續不全”,具體情況不詳。
由于艾未未喜歡我行我素,經常幹“別人不敢幹”的事,而且他的身邊聚集了一些類似的人,他本人大概清楚,他很多時候離中國法律的紅線不遠,或許他喜歡這樣的感覺。
相關新聞
美國國務院籲北京釋放艾未未
釋放艾未未 臉書百萬人連署(楨:遇中則翻臉!)
涉以巴衝突 臉書挨告(楨:遇以則不要臉!另參本館:以入侵巴 )
「阿拉伯之春」波及以色列 15萬人示威
中共:艾未未涉經濟犯罪
陸:艾未未涉犯罪 他國無權干涉
港媒:艾未未再添兩罪 鬆口招了
艾未未涉案? 北京稱初步查明
艾未未案 新華社批西方粗暴干涉
天價! 艾未未稅款+罰金5500萬
支持大陸茉莉花革命 朱虞夫被捕
虛假的茉莉花 西方媒體竟也造假
失蹤2月餘 大陸維權律師獲釋
聲援艾未未 網站遭陸駭客攻擊
時代百大 艾未未習近平同入榜
艾未未入百大 藝壇憂獲釋更難
威尼斯雙年展 處處可見「艾未未」
直言不諱 胡舒立吻合西方價值
涉經濟犯罪 艾未未拘81天獲釋‎
港媒:陸已預告艾未未將交保‎
艾未未交保 國際壓力奏功(楨:?)‎
艾未未保釋 國際間表歡迎 但應獲完全自由(楨:啥是完全?)‎
艾未未獲釋 1年不得對外發聲
艾未未:返家後健康狀況良好
艾未未赤腳開門打招呼 未受
美批人權 大陸反擊:管好自己(另參本館:《西方人道主義幹預》 《美國人權外交政策》 《中國人權》
陸公佈美國人權 指控劣跡斑斑
陸指美國際人權紀錄劣跡斑斑
美國 最窮的超級大國
人權報告比一比 中方漸受關注
中方有備而來 聲稱人權沒問題
歐巴馬主義是否適用於亞洲?(楨:隨老大用啦!)
憂川藏佛寺對峙 達賴籲中克制(楨:又在自導自演了!另參本館:拉薩事件(一))
喇嘛自焚引對立 西藏再傳緊張(楨:不是已降溫?
四川藏族僧人自焚后警方封鎖寺廟
格爾登寺被指涉08年暴亂
四川藏僧自焚亡傳爆發千人騷亂
阿壩縣格爾登寺部分僧人打砸搶燒事件真相
中共安撫無效 內蒙抗議擴大(楨:反中者趁機搞蒙獨!)
武警出動 內蒙遊行暫息(楨:蒙獨陰謀又敗!)
平民怨 內蒙整頓煤礦業(另參本館:《煤礦》
內蒙牧民被輾死引爆示威 肇事司機判死刑

馬克思逛完101…繼續上班【聯合報/廖偉凱/英國雪菲爾大學博士生2011.10.17

近日閱讀了占領華爾街、占領台北的相關新聞。筆者支持他們的訴求,但是反對他們的表現方式。筆者始終不認為,偶而聚集一下,喊喊口號,能有什麼作用。就算你把馬克思的頭像搬著走,也都一樣。
模仿本身,永遠都不會有其實際的力量。占領華爾街,有它們自己的時空意義,但占領台北,壓根只不過是一場拙劣的演出。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談到:「一切偉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可以說都出現兩次:第一次是作為悲劇出現,第二次是作為笑劇出現」。占領台北,不就是以鬧劇的形式出現嗎?
除非你能一次性地激起絕對的革命,否則這樣的訴求只是在消耗批判力量的本身。而資本主義就在你這樣一次又一次沒什麼影響力的活動中,慢慢地把你收編進去,這反而是在壯大資本主義存在的合理性。

按讚,就占領了?2011-10-18 中時 趙哲聖(助理教授)

 日昨,台灣超過七千網友在臉書上為「占領台北」按讚,卻只有數百位親自到101大樓聲援,為這項台灣版占領華爾街初次運動,劃下了雷聲大雨點小的問號。
相關新聞
400人「占領台北」 預告下月凱道再戰
「占領台北」變調 101擬求償
佔領101?

臉書串聯 陳文茜:那不是革命 2011/03/21中央社(另參本館:啥是部落族

媒體人陳文茜今天表示,革命是要流血的事,不是在臉書上串聯就叫「革命」,她盼與年輕學子分享如何從不同的角度與觀點詮釋歷史,同時關注世界。
相關新聞
社交媒體可以推動革命嗎?‎
改變社會從網路連署開始?
臉書再發功號召敘國人民起義(另參本館:‎自由造假)
越南法庭判武古輝河7年徒刑(楨:美怎不籲越放人,越通膨12%怎不也搞?有反中慣值啦,典型的雙重標準!)
越南通脹飆17.5%(楨:美怎不對越也搞茉莉花革命?為反中唄!另參本館:中國與東協)
越南7千苗人示威欲獨立‧軍隊鎮壓28死數百人失蹤
從越南工人的罷工看越南的政治(楨:又一親越反中!)
瑜伽大師反貪絕食 印警驅離民眾造成30傷(楨:美怎不對印也搞茉莉花革命?為反中唄!另參本館:中國與印度)

美國反政府極端團體 爆炸性成長 聯合晚報 2011-02-25

「南方反貧窮法律中心」23日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由於民眾對經濟低迷不振感到氣餒,再加上陰謀論盛行,美國的反政府極端團體持續呈現爆炸性成長。
報告說,美國出現歷來第一位非洲裔總統歐巴馬後,2009年美國的反政府「愛國」團體和民兵組織增加將近兩倍,2010 年又增加61%,總數達到824個。
與此同時,活躍的仇恨團體增加7.5%,總數首次超過1000個。反移民「本土極端分子」也增加,使得激進右派極端團體繼2009年激增40%後,2010年又成長22%,總數達到2145個。

從「阿拉伯之春」到「美國之秋」2011/10/5 中時(另參本館:美國價值2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最近出書時,又提及他說過的「美國的核心」:無論你是誰,無論你來自何方,只要你辛勤工作,按規則行事,就會有追逐夢想的自由和機會,並且讓你的孩子在這個國家追逐他們自己的夢想。
此時正值「占領華爾街」鬧得轟轟烈烈,顯然美國人、尤其年輕世代,靠辛勤與按規則行事是沒希望了。正如抗議者指出,美國有四千六百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占總人口一五%,人口一%的富人掌握了全國四○%的財富。
這活動開始時一般美國人不以為意,現在已蔓延到許多大都市,聲勢愈來愈壯,有人便說「阿拉伯之春」之後,現在是否輪到「美國之秋」?英國媒體評論說,許多美國人顯然認為社會發展方向出現了根本性錯誤,質疑經濟體制沒有平等地把果實分給社會各階層。
美國居住、醫療、教育價格飛漲,一方面是銀行接受政府救助(納稅人的錢),另一方面成千上萬的人卻遭裁員或停薪。與埃及等地的社會革命不同的是:美國抗議者更增添了大學教授、工程師、交易所職員等中產階級,白種人居多,工會也加入抗議。
抗議者許多是中產階級子弟,為什麼?中東發生這種事,責任可以推到獨裁者身上,美國呢?資本家貪婪、國會政客自私、總統行政系統因循,三大病灶,使美國產生了社會重症。
美國的對外戰爭,無論是伊拉克或是阿富汗戰爭,每開支一億元,軍火商老闆就賺去七千萬,其餘由戰爭相關行業賺去。美國在阿、伊戰爭花去四兆,如果用在社福及教育醫療,還會有目前這種社會不滿的抗議嗎?中東的錢是被獨裁集團暗中侵吞,美國的錢則是被貪婪的財閥公然搶奪。

美歐的雙重標準 2011-10-04 工商時報

 自年初突尼西亞警方取締一名無照販賣水果的失業畢業生導致其自焚後,一場場波瀾壯闊的茉莉花革命席捲埃及、葉門、利比亞及敘利亞,美歐對此讚揚不已。
   這些國家數萬民眾之所以會群起抗爭,雖與獨裁政治有關,但根本原因還在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貧富差距擴大、失業率升高所積累的民怨,當這些民怨得不到解決,在社群網站號召下,自然要引來抗爭。
 然而,金融海嘯所掀起的民怨何止在突尼西亞、埃及、葉門,不也出現在英國、美國嗎?不久之前倫敦、曼徹斯特出現了三十年來最嚴重的抗爭,近日「占領華爾街」數千示威者高喊革命也大大震撼了美國。
 但英、美是如何處理的?英國政府逮捕了一千多人,美國迄今已逮捕七百多位示威者。這真是奇怪,發生在別國領土上的抗爭,美、歐政府則大加讚揚,但當示威的怒火燒到自己身上時,美、歐政府不也是對示威者迎頭痛擊逕行逮捕?何曾虛心檢討自己施政的不當?
 我們如果用同一標準來看待發生在埃及與倫敦、華爾街的群眾示威,其本質上的差異並不大,都是經濟衰退下窮人們的吶喊、都是不公義社會下百姓們的憤怒。當西方社會以他們的價值觀讚揚埃及、葉門的茉莉花革命時,他們卻用雙重標準看待自家的抗爭,該抓的抓,該審的審。
 是革命還是暴動?全繫於西方的觀點,試想英國逮捕千人、美國逮捕百人的情況如果發生在亞洲,美歐豈能不義正詞嚴的發表一番人權談話?如此雙重標準,如此傲慢與偽善,實在荒唐可笑。

英暴動/擬限社群網站 遭轟雙重標準 世界日報 2011-08-15

中東早前爆發「飢餓革命」時,英美等西方國家對網路的資訊力量讚不絕口;現在輪到英國爆發騷亂,首相卡麥隆卻指有人在網上策畫暴力事件,甚至考慮限制使用社群網站。此雙重標準不僅惹來英國民眾批評,也招來中東國家的嘲諷。
英國內政大臣特雷莎‧梅將會晤Facebook、Twitter及黑莓機生產商的代表,討論這些公司在發生騷亂時該負的「社會責任」。黑莓機生產商RIM早於8日透過英國Twitter帳號表示,他們會「盡其所能協助當局」。

民主國家 窮得只剩下民主? 2011/08/16中時 陳一新(淡大美研所教授)

英美這兩個全世界最老牌的民主國家,竟然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相繼出事。一個因警民糾紛導致倫敦、利物浦、伯明罕等大城市陷入街頭暴動;一個因美國債限擴大導致白宮與國會、民主黨與共和黨公開叫陣。這究竟是民主出了危機,還是他們窮得只剩下民主?
事實上,其他民主國家似乎也都出了問題。一向被認為是小而美的民主國家模範生冰島,因財政危機而束手無策,直到國際貨幣基金( IMF)同意暫緩償債並提出紓困計畫,才茍延殘喘。有諸神殿堂之稱的希臘竟然兩手一攤,宣告政府破產,直接訴諸國際援助,導致歐元體系陷入空前危機。但當國際援救到達之後,希臘政府要求老百姓勒緊褲帶加以配合,一向享樂慣的人民卻又起而抗爭。繼希臘之後,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甚至法國都陷入財政危機,導致歐債危機有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20年來,日本經濟一直陷入遲滯發展,去年已從第2大經濟體退居第3,今年3月發生地震、海嘯與核輻射的複合式災難後,日本政府債務更是雪上加霜。
領導人愈來愈難為
現代民主國家的共同危機就是:在面對如全球金融海嘯這類或複合式災難時,人民對政府期望過高以致政府負荷過重,但人民因地域主義或冷漠感而不願共赴國難;人民要求更多自由與平等,但政府的權威與分配能力卻早已萎縮。結果是,現代民主國家的政府愈來愈難以治理,而現代民主國家的領導人也愈來愈難為。
以美國總統歐巴馬為例,拉斯穆森報告指出,歐巴馬的認同指數已持續降至負22,僅次於2010年9月9日的最低指數負24。目前21%的受訪者非常認同歐巴馬的施政,非常不認同的高達43%,因此相減之後指數為負22。
法國總統薩科齊的處境似乎也好不到那。法國民意中心日前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迫使薩科齊取消休假,就經濟問題與相關部長舉行臨時會議,討論如何提前於8月底前宣布削減赤字措施。該民調結果顯示,高達82%的法國人,對法國財政赤字表示擔憂。市場並盛傳法國為 AAA的最高債信評等,可能繼美國之後遭降。法國國債約占今年GDP的 85%,高於歐元區建議的60%。
再看看日本首相菅直人。日本民主黨在2年前贏得政權,現任首相菅直人複合式危機處理不當,但堅拒下台。最近盛傳菅直人將在8月底前下台。日本財務大臣野田佳彥日前表示,如由他組閣,將與在野的自民黨和公明黨聯合組成「救國內閣」,進行震災後的重建。
英國首相卡麥隆雖臨時取消休假趕回倫敦處理二戰以來國內空前的危機,不僅未得到國人的肯定,還因為在國會表示要限制網路服務而遭到各方反彈。英國的幾項民調指出,超過半數的英國人認為首相卡麥隆並未及早展現領導力,控制英國的城市暴動。

資本主義的自毀與解藥【經濟日報社論2011.10.15

─從阿拉伯之春到華爾街之秋
從9月17日開始的「占領華爾街」運動,今天將擴及全球許多城市,未及一月已有野火燎原之勢,折射出美國在經濟、社會及政治長久以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已相當嚴重。此事與年初發生在中東、北非的阿拉伯之春,實有不少共通的脈絡,應合併觀察與分析。
先從馬克思有關資本主義的預言談起。馬克思曾預言到一定時候資本主義會自我毀滅。他的觀察與研判有其邏輯上的理據,當時他目睹的是早期資本主義下的嚴重剝削與貧富差距,很顯然不可持續,但他最後未能說中,因為資本主義竟然出現了自我修正,以政府職能矯正了市場在財富分配上的缺陷。不僅如此,他自己提出的社會主義後來步入了共產主義與計畫經濟的歧途,在20世紀走進了死胡同。所以,國父孫中山對馬克思的評論一針見血:馬克思是一個很好的病理學家,卻不是一個出色的生理學家。
未料,資本主義雖然躲過了馬克思的看衰,卻在新世紀步入了一個甚至當年馬克思都未曾察覺的深層次危機。從2008年9月世紀金融海嘯的爆發,到三年後的阿拉伯之春、華爾街之秋,正是此一深層次危機的展現。
資本主義從來優於解決生產問題,拙於解決分配問題,這不只是理論,也是常識與經驗。如前所云,上個世紀,人類很幸運地善用政府職能進行財富重分配,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此一困擾。但此次不同,這一次存在著深層次的結構性的問題:
一、宏觀面,與所謂跟資本主義配套的民主政治體制有關。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選舉政治或選票政治。
選票幾乎代表一切,這即是結構性的。於是,在一般的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國家,絕難嚴守財政紀律,其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窮人慷慨,社會福利不斷擴增;二是對富人仁慈,最高稅率不斷降低。因為窮人有選票,富人有鈔票,鈔票又可以影響到選票。這樣的結構性體制,必然結果即是國家債台高築及貧富差距拉大。
二、微觀面,是資本主義企業內部的報酬分配機制,「結構性」有利於資本提供者,即老闆與資本家,不利於勞動提供者,即受僱者與勞工。影響所及,貧富差距日益拉大,社會總需求卻拉不起來;另方面,資本家的財富卻多到不知該怎麼去花,最終就流入了金融產業,導致上世紀以來全球金融產業的異化,並進一步使貧富差距惡化。
三、中觀面,是華爾街的肥貓邏輯:銀行家利用雷根時代以來的「解除規管」,大玩金融遊戲,並恣意妄為,給自己豐厚酬勞;金融遊戲製造的巨大泡沫破了之後,又獲得政府以納稅人的稅給予無條件拯救;銀行家再以這樣的不義之財「賄賂」政客與媒體,影響決策,確保他們的既得利益。
這即是當代全球經濟危機與資本主義危機的根源;從結構的性質與運行的邏輯而言,是不排除「自我毀滅」的。有無解藥?有。受篇幅所限,容後深論,但可先公布答案:北歐模式(楨:?)。
相關新聞
民主國家的夏日憂鬱
(楨:上下仍迷信民主)
美國領導的全球民主治理制度失靈了嗎?
民主國家沒有社會矛盾?
革命將至:資本主義崩壞宣言&推翻手冊
占領華爾街的馬克思幽靈
資本主義的自毀與解藥
「占領」潮蔓延全球 北韓幸災樂禍
該資本家反省了

政府撙節惹民怨 變天潮恐襲歐(楨:怎不對歐也搞茉莉花革命?為反中唄!另參本館: 歐豬四國 美國民族大熔爐)
高失業率…歐青年 病了絕望了
英相銷假 誓施鐵腕 處理暴亂危機
暴動之際 首相、市長都在國外度假
歐洲領袖 天塌下來也要度假(另參本館:瘦馬與肥貓)
快又難追蹤 黑莓機火上澆油
英國暴動 暴民手機簡訊:看見警察 開槍就對了
經濟差、失業…怨氣一次爆發
無政府掛帥 憤怒青年打劫逞快
3夜燒搶劫掠 倫敦宛如戰場
民意vs.煽動 互聯網成雙刃劍
英相:再暴動將關推特、出動軍隊(另參本館:中國式媒體監督)
忍無可忍 鄉民人肉搜索抓暴徒
取消福利、掃地出門 英秋後算帳

美國華爾街抗議活動蔓延至多市
紐約已持續3周 約700名被捕示威者
反企業貪婪 占領華爾街全美擴散
占領華爾街…富人掠奪 人民揭竿
克魯曼專欄/美陷經濟困境 都是中國害的
美失業率搞不好 找人民幣負責(另參本館:國際金融新體制(一) 國際金融新體制(二) 中國宣言(館長代胡擬) 雙率大戰 貿易保護主義 G2 美中互為人質?)
美匯率草案 陸商務部:不公正
美通過人民幣法案 陸強烈反對
新華社強烈反擊:匯改以來升值近30%
佔領華爾街訴求 歐巴馬聽見了
抗議蔓延全美 華府兩黨反應迥異
擁抱占領運動 美民主黨又愛又怕受傷
向華爾街說不 美兩黨態度謹慎
歐巴馬就業法案 參院闖關失敗
歐巴馬 分兵突圍
就業案遭封殺 高失業率阻歐巴馬連任
就業法案落馬 歐巴馬正與失業勞工博感情
華爾街券商寒冬 萬人恐丟飯碗
連任告急 歐巴馬擁抱「占領華爾街」群眾
Jobs都不在了,還在操弄政治!

憂沒有未來 紐約學子蹺課示威
索羅斯聲援 佔領華爾街
高學歷青年失業 助長示威
執行長薪水直飆 擴大示威者群憤
警逮抗議示威者,拒載! 巴士司機也挺
美國版阿拉伯之春
占領華爾街:新無產青年的反撲
反華爾街 駭客放話攻擊紐交所
占領華爾街擴大 教師、工人站出來
巨富加稅 民調支持高
工會加入 佔領華爾街規模擴大
「貪婪企業殺人」怒火竄燒華府
我在「佔領運動」現場
占領華爾街的反思
美國的「秀才造反」
「占領華爾街」缺中心思想
金字塔頂端「那一趴」反擊:沒錢只能怪自己
從占領華爾街,我們看到什麼?
我們被出賣了
占據學校 全美串連抗議
占領華爾街 衝進參院建築
盯上5富豪 前往住家遊行抗議
反貧困聯盟號召 飢餓44小時
從華爾街延燒 75校發動占領校園
占領潮 美遍地開花
華爾街抗議潮 15日全球串連
占領華府運動遊行 銀行成箭靶
美示威者聲東擊西 終於佔領了華爾街
占領華爾街 延燒82國951個城市
號稱10萬人 「占領羅馬」示威縱火

【其它】

中東動盪禍源→失業率+貧富差距 2011-02-01聯合晚報

突尼西亞和埃及這一陣子連續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專家表示,中東地區的動亂根源,主要在於年輕人缺乏就業機會,而且貧富差距極大,因而累積長期民怨。突尼西亞前總統班阿里在被推翻前幾天,還在電視上承諾將在兩年內提供30萬個新工作,但為時已晚。
半數民眾日薪不到2美元
而埃及總統穆巴拉克面對首府開羅和許多地區連日來愈演愈烈的動亂,也在29日演出和班阿里先前一樣的戲碼,他承諾將在埃及這個半數民眾依靠不足2美元(約合台幣58元)日薪過活的國家,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這兩位阿拉伯世界的領導人先後在示威民眾圍攻的處境下做出的承諾,均有類似之處,亦即承認民眾在街頭展現前所未有的憤怒,問題核心在於長期醞釀的民怨,不滿幾十年來的經濟失衡,僅圖利有權有勢者,卻讓大多數平民為微薄工資而爭扎。
自突尼西亞爆發反政府示威以來,不到兩個月便星火遼原,如此令人驚訝的瓦解速度,凸顯了自1980年代或更早期至今,部分阿拉伯政權採行的制度正處於不穩定的狀態。
約旦在29日也有數以千計不滿物價高漲和失業率的民眾走上街頭,當局為平息怒火,隨即允諾進行改革,並宣布多項補助民生物資的政策。

FAO:北非動盪 非關糧價 2011-01-30 經濟日報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資深經濟學家說,席捲北非的革命浪潮是受經濟和政治因素刺激,但不是因為糧食價格通膨。
部分觀察家認為,埃及、突尼西亞和葉門等國近日的暴力抗爭是受糧價飆漲刺激,但FAO資深經濟學家巴爾碧(Liliana Balbi)說,許多北非國家的主食價格保持相當穩定。
她說:「這波動盪絕對與整體食物價格飆漲無關。這與2008年發生的國際糧價攀升蔓延到全球不同。」巴爾碧指出,突尼西亞的麵包和穀類食物在2010年上漲3.8%,在阿爾及利亞則上漲2%;兩國的整體食物通膨分別上漲6%和4.5%。在同一時期,英國的食物通膨上揚5.3%。
在世界最大小麥進口國埃及,政府為1,420萬名生活在貧窮線下的人民提供龐大的麵包補貼計畫,因此埃及食物價格仍相當穩定。
FAO去年12月說,全球糧食價格指數已攀至歷來最高水準,引發全球擔心重演三年前抗議糧價飆漲的浪潮蔓延到全世界。糧食安全已成為全球首要議題,在上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引發激辯。但國際觀察家指出,擔心當前食物通膨並不表示全球已面臨2007-08年的糧食危機重演。世界銀行報告說,物價上漲效應尚未傳至全球的貧窮人口。
據世銀統計,整體來看,2008年結束時的全球食物價格比該年最高峰下跌7%,以各國貨幣計算則比高峰低30%。雖然糧價上漲還不到三年前的危機程度,各國政府保護主義式的反應卻可能引發更多問題。

世銀總裁:糧價飆漲達危險程度【聯合報2011.02.17 (另參本館:全球糧荒

世界銀行總裁佐力克十五日表示,全球糧價已飆漲到危險的程度,中東的政治、社會動盪可能因此加劇,中亞國家也可能受到衝擊。佐力克並強調,情勢顯示,糧價飆漲不會是「一次性的事件」,「未來數年」均將面臨上漲壓力,國際應揚棄保護主義,聯手應付挑戰。
  世銀的報告顯示,食品價格較一年前上漲近三成,僅比二○○八年的最高峰相差百分之三,主要是小麥、玉米、糖價居高不下。目前與二○○七─○八年糧食危機不同的是,高糧價尚未衝擊全球。不過,報告說,高糧價將導致各國低收入戶生活負擔惡化。
  世銀說,去年六月起,高糧價導致開發中國家四千四百萬人陷入極度貧困,亦即陷入饑餓狀態,使得全球饑民達到九億兩千五百萬人,逼近二○○七至○八年糧食危機時的十億人。
儘管糧價大漲並非促成埃及和突尼西亞人民發動暴力示威,扳倒當權者的主因,但佐力克說,高糧價確實有催化作用。佐力克警告,中亞地區糧價急劇上升,也可能造成中亞動亂。  

美國爛攤子 全世界埋單【聯合報/魏世昌/軟體工程師2011.02.13

年後喊漲了!漲的不是薪資,而是糖、沙拉油等生活必需品。
我雖不懂什麼艱深的經濟理論,但卻十分清楚,美國為了解決其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不斷拚命地印鈔票,搞得熱錢到處流竄,釀成通膨,把捅大的婁子扔給全世界。
國際原物料價格一路飆漲,政府難辭其咎;但美國所造成的影響更大、更深遠。最教人不平的是,既然大家都出來收爛攤子了,而美國人民仍普遍我行我素,奢侈的生活看不到收斂。
可憐無辜的百姓,不知美國在消費,咱們在埋單!

索馬利亞帶頭 7成失敗國家來自非洲 ‧嚴震生2011/07/25

二0一一年世界失敗國家(failed states)排行榜已於日前由美國著名期刊《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公佈,位於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海盜猖獗、軍閥割據、長期呈現無政府狀態的索馬利亞,已連續多年蟬聯榜首…
有趣的是發生茉莉花革命的北非地區在二0一一年以前,不僅不是失敗國家,並在人類發展指標方面表現不俗,埃及和突尼西亞甚至是非洲治理指標的前十名,利比亞亦是前半段的國家。唯一對此三國不利的指標是自由之家將其列為不自由的國家,這是否為此三國政權成為民主浪潮推翻對象的主要原因?諷刺地是,失敗國家並不見得會讓人民唾棄政府,反倒是經濟成長的快速變遷國家,面臨來自民主訴求的挑戰。過去研究社會革命的學者認為許多革命乃是「期待上升的革命」(revolution of rising expectation),但在人民已絕望沒有任何期待的失敗國家中,革命反而成為不敢寄望的奢侈品,不太可能發生。
  相關新聞
失業青年 成中東和北非反獨裁主角
中東民主運動 根源於失業和飢餓

哪些美國盟國令人難堪?美雜誌細數(楨:不只啦!)2011/02/09朝鮮日報

眾所周知,目前站在埃及示威事態風口浪尖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在美國的默許和庇護下,維持了長達30年的獨裁政權。作為同以色列簽署和平協定以及維護中東地區穩定的「報酬」,他得到了來自美國的經濟援助和權位保障。美國時事雜誌《外交政策》(FP)最新一期介紹了利用美國的外交需要死守權力的「令人難堪的美國盟國」和領導人。
第一個被提及的就是沙烏地阿拉伯和沙特王室。沙烏地阿拉伯是一個沒有選舉、政黨和國會的絕對君主制國家。《經濟學家》2010年進行的民主主義指數評估中,沙烏地阿拉伯在167個國家中列第160位。但《外交政策》指出,至今為止沒有一位美國總統要求石油儲量占全球25%的沙烏地阿拉伯實現民主化。因為,沙烏地阿拉伯石油是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的原動力。美國去年以反恐為名向沙烏地阿拉伯提供了規模達60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其中包括戰鬥機和導彈。
總統阿裏-阿卜杜拉-薩利赫持續執政32年的葉門也是「令人難堪的美國盟國」之一。葉門的榮譽處決和早婚風俗等人權踐踏狀況很嚴重,這裏還是培養恐怖分子的「阿拉伯半島基地組織(AQAP)」的大本營。但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薩利赫開始積極配合美國的反恐戰爭,成為美國的重要同盟,僅今年就有望從美國獲得2.5億美元的資金援助。
衣索比亞總理梅萊斯-澤納維通過對在野黨和媒體的鎮壓連續執政16年。在去年舉行的議會選舉中,他通過不公平的選舉方式獲得99.6%的支援率。他現在是東非地區能牽制索馬利亞和蘇丹等地伊斯蘭極端主義勢力的唯一手段,因此,每年可以從美國獲得6億美元的援助。
中亞地區的烏茲別克斯坦(總統伊斯蘭-卡裏莫夫)和哈薩克斯坦(總統努爾蘇丹-納紮爾巴耶夫)也是「令人難堪的美國盟國」。這兩個國家1991年從蘇聯獨立出來後,都是由同一位總統持續進行了20年的獨裁統治。他們利用和阿富汗相差無幾的地政重要性以及豐富的天然資源,與美國保持密切關係。
此外,由約韋裏-穆塞韋尼總統統治25年的烏干達、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嚴重壓榨下的約旦、共產黨一黨獨裁體制下的越南等國也被指為令人難堪的美國盟國。
美國的中東政策瀕臨破產邊緣 2011/02/27 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美國的中東政策,在北非和阿拉伯世界的「茉莉花革命」中搖搖欲墜。在突尼西亞和埃及,民眾持續不斷的非暴力示威,成功推翻了鐵腕人物的長期統治,穆巴拉克30年的統治,在解放廣場18天的口號聲中崩塌,穆巴拉克之前沒有想到過,華盛頓同樣沒有想到過。
這不但讓穆巴拉克們有所反省,更重要的是,這種意外情況的發生,民意的逆轉,足夠讓世界看到,美國的中東政策,是那麼的虛幻脆弱,那麼的遠離中東、北非的現實,華盛頓一直鼓吹民主,而埃及革命的呼聲,恰恰證明了華盛頓離中東的主流民意有多遠。
從總體來說,美國沒有推動過中東長久和平的政策,也沒有支持過她所楬櫫的民主進程,更沒有捍衛過美國提倡的人權,當然,也沒有展開富有成效的宗教對話。
從更深的層次來看,埃及和中東的變局,證明了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並非如外界想像。美國當然支持穆巴拉克,支持約旦,支持沙烏地阿拉伯的統治者和皇室,給與他們數以億計的美元援助、武器援助,但是,這些援助是否為埃及等國的經濟和民生發展「注入動力」,還是為穆巴拉克的「私人金庫」添磚加瓦,未來在清算穆巴拉克龐大的私人資產時,就可以窺到一斑。同時,美國的石油大財團就與這些皇親貴族、政治精英們大做生意,以至於被人詬病美國的中東大政策,甚至是戰爭政策,都是為了「石油利益」打的。利益集團的「共犯構造」,最能說明美國與中東和北非一些親西方國家的關係。
民主顯然沒有在中東的親美國家當中成長,埃及、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在政治上親美,在以色列問題上與美國「協調」,在以巴衝突,以色列、敘利亞衝突,以色列、伊朗衝突的過程中,扮演「協調者」和「救火者」的角色,但是,作為政治交換,美國也是支持這些國家的「威權統治」,所謂的推動民主化努力,無非就是讓這些國家在形式上具備「一人一票」的選舉機制,與西方的模式靠攏,來唬弄西方國家的選民。但實際上,貪污腐敗、裙帶關係成風,在野勢力根本難以生存,逼供和嚴刑成為家常便飯,與穆巴拉克競爭總統大位的人,選後就被以其他的罪名送進監獄。穆巴拉克們根本無暇顧及社會弱勢群體,以至於穆斯林兄弟會在投入社會的關懷中,壯大了激進伊斯蘭的基礎,在這次民眾大示威中脫穎而出,震驚世界。
中東自發的民主浪潮,產生的不一定是親美的政權,更有可能的是激進伊斯蘭組織在一人一票的選舉中獲勝,當年哈瑪斯在西岸的勝利就是最好的證明。從某種程度講,激進伊斯蘭勢力的壯大,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證明美國中東政策的破產。賓拉丹和穆巴拉克,從兩個極端反映了美國政策的「自食其果」,而廣大民眾的聲音,華盛頓一直充耳不聞。
穆巴拉克們時代的結束,為中東腐敗的強人政治敲響了喪鐘,也給美國迄今為止的中東政策,打上不及格分數。

北非中東 抗議潮蔓延速度 令美震驚 中時2011-2-22

利比亞流血鎮壓引起美國、歐盟及聯合國的嚴重關切。正在沙烏地阿拉伯訪問的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對這波北非及中東的抗議活動蔓延速度之快,直稱「震驚」。

政治伊斯蘭走向何方? 2011-03-11 中國時報 侍建宇(清雲科大歐亞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一九七九年伊朗革命是現代政治伊斯蘭實踐的一個里程碑,但是由於反美屬性,過去三十年被國際政治所忌諱與防堵。這一次中東阿拉伯世界政治風暴,是否可以被視作超越伊朗,成為新一波的民主化浪潮,完全在未定之數。
 可以確定的是,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已經開始積極布署後穆巴拉克時代的組黨與修憲,基地組織的身影也出現在利比亞革命,而在全球都設有分支的伊斯蘭解放黨(又稱伊扎布特Hizbut ut Tahrir),也主動開始評論對阿拉伯各國革命。世俗與神學政治主張的鬥爭拉扯已經開始,他們會否在政治意識形態與實務上進行混合、妥協、甚至走向零和的地盤爭奪,已經初見伏筆。  
 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已經宣布正式組黨,黨名為「自由正義黨」,標榜無分宗教,願意接納所有埃及人,並呼籲吸引外資,終結官商勾結與獨佔企業,盡快恢復旅遊榮景。也宣稱不反對婦女或其他宗教人士進入政府內閣。但是,同時也宣稱新政黨不會推出總統候選人,只會參與國會選舉,扮演反對黨。
 面對如此變局,短期他們虛與委蛇的態度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在現實困境下,既然無法全盤推動伊斯蘭宗教法,自然就不能競選總統大位。
 現階段最多只能新瓶裝舊酒地重新框架《古蘭經》訓示,只在手段上進行讓步,奢談進行宗教典範轉移、大幅宗教改革、完全無實務上的意義。  
 美國與西方強權期許,也當然會指導軍隊擔任過渡階段的權力持有者、國家的看守者,希望最後可以透過民主化制度形塑,成功將政權移轉給世俗文人政府。至於這樣的外力介入,會在過程中迫使政治伊斯蘭往哪個政治座標游移,則需要美國與其他西方強權的智慧。

獨裁之後 灰道崛起 2011-3-9 中時

利比亞內亂未止,在華爾街的金融炒家已經稱呼後革命期的北非、中東,是「下一個金磚」。我看了暗自冷笑,利比亞情勢隨時可能變得更糟,軍方把持的埃及,真能過渡到民主嗎?至於突尼西亞,在點燃茉莉花革命之火後,已從主流國際新聞中消失,有辦法如願辦理總統大選嗎?金融炒家的吹噓過了頭。
 由蘇聯、東歐變天的進程觀察,在獨裁倒地之後,春天並未來臨,反而是軍警、特務、黑道與白道,趁亂結合為灰道,再聯合跨國的黑道或罪惡財團,侵佔國家資產,危害人民較以往更烈,我認為,利比亞等國在變成金磚之前,可能就因灰色化而被掏空殆盡。
 前BBC中歐特派員葛列尼(Misha Glenny),在其採訪生涯中,獨沽一味,以追查黑金流向為職志,足跡踏遍全球,寫成《黑道無國界》,令人佩服。書中指出蘇聯瓦解後,前聯邦共和國與巴爾幹半島連成一氣,往東延伸,直抵中國西陲與巴基斯坦,往西到達以色列、埃及,形成多線道的「新私路」,源源不絕地把女人、勞工、毒品、石油、珍貴木材、瀕臨絕種生物,輾轉運送至中南美洲與歐美,現金、武器、毒品再循反方向流送回來。  

局外觀戰:美式“民主”與中東的現實 人民網 2003-4-25 李學江

美國對伊之戰,已實現“倒薩”的目標和更換政權的目的。但美國想要的非止于此,在伊扶植一個親美政權只是美國對整個中東地區實施民主改造的第一步而已。
但中東地區真的能接受并消受得了這美式“民主”嗎?
首先,美國占領伊拉克,并在那里扶值一個親美政權,必將引起兩大鄰國──伊朗和敘利亞的強烈抗議。
除了這兩個國家,其他阿拉伯國家,如沙特、約旦、科威特和埃及等也不會歡迎美國對本地區進行所謂的“民主化”改造。
阿拉伯地區的第二個特點是,與領導層親美政策成反差的是,這些國家的人民大眾反美情緒強烈。
最典型的是沙特,沙特被美國視為中東地區的盟友,然而在摧毀世貿中心的19名恐怖分子中,有15名是沙特人士,包括那個本﹒拉登。后來又發現,“基地”組織的資金也大部分來自于中東地區。這讓美國右翼意識到,要想徹底鏟除恐怖主義的溫床,必須在中東來個徹底的民主化改造。
不論美國的打算如何,其改造并整合中東的企圖與中東地區的現實都是大相徑庭的。中東地區各阿拉伯君主國業已對美國的意圖產生警惕和防范的心理已是不爭的事實。

司馬觀點:造反不是革命(江春男)2011- 03-08 中時 (楨:難得吐真言!另參本館:《流氓國家》)

造反是改朝換代換一個國王,革命是推翻王朝,建立新制度,兩者本質不同。茉莉革命先後在突尼西亞和埃及發生,但利比亞的暴動只是造反,西方稱他們為革命軍,這是一大誤解。事實上,反叛軍是為部落利益而戰,民主意識很低,與埃及和突尼西亞情況不同。
其實,利比亞的平均國民所得、社會福利、教育醫療均優於突埃兩國。利比亞人很自豪,他們瞧不起埃及,百萬埃及外勞在利比亞討生活,做本地人不願意動手的粗重和低賤工作。突尼西亞人會做生意,但利比亞人認為他們奸詐不可靠。
聞不到茉莉花香
利比亞地大人稀,東南西北分屬各大部族,他們第一忠誠歸於家人,第二忠誠屬於部族,根本沒有國家觀念,格達費和他們兄弟相稱,但因利益分配不均,有人乘機反叛。但反叛軍手上沒有正規軍隊,無法控制油田,沒有外援,既缺乏領袖又缺乏理想,彼此猜忌,在他們身上聞不到茉莉花香。

革命火苗竄燒 阿拉伯世界挫咧等 2011.02.13 中時

 不到一個月,全世界看到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成功,人民推翻班阿里總統,接著人民革命的火苗迅速燎原,十一日鐵腕統治埃及卅年的穆巴拉克總統也狼狽下台。從波斯灣到北非,阿拉伯世界的長期統治者個個挫咧等,生怕下一個倒下的就是自己。
 受到埃及的激勵,在埃及紅海對面的鄰國葉門,數千名年輕人十二日走上街頭示威,要求統治國家卅二年的薩利赫總統下台。而薩利赫已保證,二○一三年任期屆滿,就不再尋求連任,也不會把權力傳給兒子。
 在北非的阿爾及利亞,數千民眾十二日也不顧政府遊行禁令,湧入首都阿爾及爾街頭示威,高喊口號,要求布特弗利卡總統下台、不要警察治國,結果與鎮暴警察發生衝突,據報導有些人遭到逮捕。
 約旦實力堅強的「穆斯林兄弟會」十一日表示,穆巴拉克決定辭職,對其他阿拉伯政權足資「教訓」。數千民眾更走上首都安曼街頭歡呼慶祝。
 埃及鄰近的利比亞,民眾則在「臉書」號召十四日舉行和平示威;利比亞人民活在格達費上校統治陰影下將近四十年。格達費幾天前還重申支持穆巴拉克。
 在波斯灣小國巴林,占人口多數的伊斯蘭什葉派準備下周發動抗議,國王為了安撫人心,十一日宣布每戶發放一千塊迪納(新台幣七萬多元)。
 中東另一美國的重要傳統盟邦沙烏地阿拉伯,也出現一群反對派活躍人士,他們十日已表示向國王阿布都拉要求組織政黨;在紹德王朝絕對統治下,這是罕見的挑戰。
 阿拉伯聯盟祕書長、前埃及外長穆薩表示,變革之風正拂掠中東地區,方興未艾。但有些觀察家警告,別指望阿拉伯改革之風會席捲整個區域。美國前外交官魯賓即指出,突尼西亞與埃及的軍方都決定插手不管,但是像伊朗、敘利亞,維安部隊都準備殺戮、逮捕示威者,這正是差別所在。

革命恐懼症 中東國家大搞補貼 經濟日報 2011-02-14

中東許多阿拉伯統治者為防止出現與埃及類似的人民造反,打算砸大錢收買民心,包括提高對人民補貼、調高工資和保障青年就業等,為鞏固政權,顧不得預算赤字膨脹等財政問題。
埃及和約旦政府最積極安撫民心。埃及原本對其8,000萬人口中1,420萬人補貼麵包,在爆發民眾示威後,該國已捨棄逐步取消補貼的計畫。約旦的預算赤字龐大,而且非常仰賴外部融資,因為該國不像鄰近產油國那樣坐擁豐富天然資源。但約旦政府在1月底到2月初出乎意料宣布為公務員加薪,還針對燃料和糖、米等主食推出一套1.25億美元補貼方案。
阿爾及利亞和利比亞也採取行動以降低食品稅或壓低主食價格。已大舉補貼食品和天然氣的摩洛哥政府則誓言把食品價格維持在負擔得起的價格。
敘利亞政府則恢復對能源的高額補貼,並把公務員取暖油補貼提高72%。
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和巴林等產油國面對的壓力較小,因為這些國家大多有財政盈餘,國際油價若更上層樓,它們的支出能力也會提升。不過即使在富藏石油的科威特,當地政府也已提供人民慷慨的生活津貼和免費食物以減輕成本攀升的負擔,這些優惠人民的措施將持續到2012年3月。
信評機構警告,擴大補貼支出可能推升阿拉伯經濟體的預算赤字,萬一投資人撤退,這些國家可能無法融通債務。
相關新聞
中亞國家抑制物價… 防茉莉開花
沙烏地阿拉伯撒錢 擋革命潮
美國亂推民主?傳穆氏痛罵
埃及人民教美國的民主課
美學者:埃及民主條件仍不成熟
埃及該師法土耳其 (楨:土耳其鎮壓伊斯蘭和庫德族還叫民主典範?另參本館:民主形式萬歲 民主偽形)
埃及民主化障礙 軍隊強勢和部落主義
革命後的埃及 真的自由了?
革命後 阿拉伯女權仍待提升
TIME/民主在中東
茉莉花打敗文明衝突 (楨:是迷信西方民主吧!另參本館:《文明衝突》)
NEWSWEEK/中東反政府的怒吼(楨:反西方吧!)
效應》中東、北非 掀示威抗議潮
埃及效應/安撫人民 中東怕成豆腐渣政權
評論/尼羅河畔怒吼… 何處是下個戰場
穆巴拉克倒台 震撼阿拉伯世界
後穆巴拉克時代的中東情勢撲朔迷離
北非民主潮 引爆歐洲難民潮
義大利跟進 嗆醜聞總理下台
伊拉克連3爆 25死79傷(另參本館:阿戰越戰化 伊斯蘭革命
一天連2爆 巴基斯坦24死
孟買連環驚爆21死 美英同聲譴責 巴基斯坦致哀

回1967年疆界?以國總理:歐巴馬在幻想(另參本館:以入侵巴
歐巴馬捍衛以巴疆界主張
奧巴馬紓解以色列不滿情緒‎
是是是,「以色列」才是老大(另參本館:《德國與日本的省思》
以總理美國會演說(楨:謊!) 願對巴妥協
歐巴馬施壓以色列並非是「玩真的」
機關算盡的美國中東政策
加薩走廊邊界重開放 以色列怒轟
猶太人招誰惹誰了(楨:自作孽!)
示威者闖邊界 以國開槍14死(留言:還在等待美國對這六四事件槍殺平民的譴責!楨:美只會偏以啦!另參本館:《天安門一九八九》)
巴人闖邊界 以國開槍22死
以色列外交戰場 四面楚歌
巴勒斯坦堅持入聯 美嗆斷金援
巴勒斯坦申請入聯 美將否決

埃及穆斯林兄弟會能取得政權? 2011/02/10中時(楨:好一個美帝式民主!)

 目前在開羅街頭示威抗議者中有「穆斯林兄弟會」這個被埃及政府認定為非法組織的團體,西方報導危言聳聽地說,兄弟會企圖掌握政權。其實這個組織絕非一般人想像中的激進團體,不然它也不會與埃及副總統蘇雷曼上談判桌。
 穆斯林兄弟會在埃及歷史悠久,1928年由伊斯蘭蘇菲派的哈桑創立時,埃及還是英國殖民地。1982年後,在穆巴拉克統治期間,兄弟會已放棄暴力活動,與激進伊斯蘭組織保持距離,間接參加議會政治,向合法政黨轉化。2005年國會選舉時,兄弟會雖不具政黨名義,但成員可以無黨籍人士身分參選。
 可以看出,兄弟會的目標是想以合法政黨的資格,在議會政治中求出路。但這卻仍是美國所不願見到的,因為埃及向來是世俗力量執政,萬一變成伊斯蘭勢力執政,肯定會與美國保持距離。
 其實兄弟會始終被認為是非法,主要原因是埃及自推翻法魯克王朝後,一直是軍人執政,即使脫下軍裝換上便服,其本質與緬甸也差不了多少,而軍方向來恐懼伊斯蘭勢力侵蝕他們的特權。
 所以美國既怕埃及產生反以色列的政權,也怕埃及會成為中東其他國家示範,所以即使兄弟會合法參政,也必須予以限制,而限制力量就是軍方。
 依美國的想法,埃及將來勢必要更民主,但這民主必須以最親美的軍方基礎,配合民主黨派甚至民主人物如艾巴拉迪組成政府,兄弟會當然不會被排斥,但卻仍要稀釋其力量、限制其發展。

茉莉革命的詛咒 2011-07-03 工商時報
 
 舊秩序瓦解之際,新秩序卻建立不起來、政治社會動盪令外資及外國觀光客不敢入境、成長年率從原本預期可達5%降至不到2%、強勢貨幣計的準備部位流失達25%,加上失業人口不減反增,在在顯示埃及民眾寄望改善生活,結果卻相反,不少人開始懷疑這場革命是否「根本就是個詛咒」!  
   矯枉過正 商業活動急凍  
 在埃及,穆巴拉克政權推行民營化等自由市場政策,並無不當,但他獨佔絕大部分利益,或僅讓少數與他關係良好的人分享,則激起民怨。問題出在執行者的貪腐上。
 但茉莉革命中,「自由市場經濟與貪腐卻被劃上等號」,以至於推翻既有政權的同時,連舊有的市場經濟或資本主義商業運作機制也一併掃除掉了。
 因此埃及的商業活動急凍。政府暫停大部分基建工程,檢視背後是否涉及勾結、圖利等;銀行體系為避風頭也緊縮放貸;許多與重要資金供應來源有關的人士,不是被捕、被迫逃亡就是完全退出商業活動。
 埃及的企業主管更抱怨,勞工響應革命號召而發動罷工,要求提高工資,卻演變成惡性循環,因答應提高工資後,旋踵又舉行罷工,要求再提高工資,資方無法承受,最後被迫關廠,員工反而連原來的工作及收入也保不住。
 政治分歧 民眾仍是輸家
 經濟問題必須從政治上尋求根本解決。埃及現在的政治上分成兩大陣營,其一是沈寂已久的左派政黨,在茉莉革命中又再度活躍起來;其二是偏右的自由派政黨,正努力凸顯其與穆巴拉克政權截然不同。
 左派政黨主張擴大公共就業、政府增加聘雇、提高最低薪資及甚至將已民營化的企業重新收歸國有,也提議將回教信徒的施贈行為機制化,即對每個回教徒都額外課征7.5%施贈所得稅,但救助對象則不限於回教徒,藉此徹底解決貧窮問題。
 自由派政黨鼓吹「改良式資本主義」,認為應延續穆巴拉克的開放經濟政策,但為杜絕貪腐及強化效率,必須側重「行政改革」。
 左派政黨支持繼續採行食品及能源價格補貼政策。自由派陣營批評補貼政策圖利特定富豪階層,應逐漸取消,騰出許多資源來幫助窮人及工作者。
 雙方將以今秋舉行的埃及歷來首次自由開放選舉,作為決戰點,但似乎可以想見,最後的輸家可能仍是廣大民眾及一般企業。

埃及革命糖衣漸褪 不堪的現實浮現 2011/09/01

文/Jonathan Keir (自由撰稿人,從事埃及相關研究)
譯/張仲琬 (歐盟伊拉斯莫斯世界獎學金學生,現就讀德國杜賓根大學)
雖然埃及人殷殷期盼生活重回軌道,但新舊問題層出不窮的情況下,後穆巴拉克時代的不堪現實,開始赤裸裸暴露在陽光下,瑰麗的揭竿起義逐漸褪去朦朧美感。
約半年前,埃及掀起一場震撼全球的民主革命,但如今瑰麗的揭竿起義逐漸褪去朦朧美感,後穆巴拉克時代的不堪現實,開始赤裸裸暴露在陽光下:包括存在已久的失業問題、為數眾多的貧窮與文盲人口、鷹派伊斯蘭政黨升高的派系衝突、內部僵持不下的選舉與憲改歧見。此外,這個古老國度的旅遊業受到重創、債務危機一觸即發,而美國支持的軍事獨裁政府仍大權在握(目前埃及還處於「過渡時期」)。
不過,真正的問題是美國。由於埃及民選政府勢將反對以色列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美方不願見到該國建立真正的民主體制(埃及依靠姑息的對以政策,每年向美換取幾乎與以色列不相上下的軍事援助)。美政府表面上必須維護支持改革的形象,但卻不願見到民主價值化身為以「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為首、反以色列又反西方聯盟的伊斯蘭陣營。美國資深記者馬戈利斯(Eric Margolis)總結了該國面臨的困境:「隨著9月選舉逐漸逼進,華盛頓的對埃政策仍舊難產。美國必須表態支持民主進程、處理與穆斯林兄弟會的關係,同時又希望掌控埃及軍隊與維安系統,並保留飽受埃及人民唾棄的以埃和平協定。」
如何拿捏分寸將成棘手問題。「穆斯林」、「伊斯蘭」等字眼在美所引發的恐懼與憤怒,猶如五零年代的「共產主義者」。以色列遊說團體警告美國與穆斯林兄弟會的來往,堅信該組織是潛在恐怖活動的溫床。共和黨人受以色列、反伊斯蘭的福音派等影響,密切關注埃及民主化的「危險」。
外國援助向來是一國人民推翻獨裁不可或缺的力量(利比亞內戰與尚未止息的敘利亞動亂即為明證)。同樣接受外援的埃及軍隊,不出所料指控反對團體受到外界協助。馬戈利斯認為,埃及軍隊形同在埃及境內的小型王國。
如同巴基斯坦,埃及將領利用特權與私下交易圖利商賈,坐擁飯店、公寓、工廠、電信與毒品工廠。

外媒:宗教衝突令埃及“革命”失色 2011-10-12 新華國際

【法新社盧森堡10月10日電】歐洲和美國今天對埃及爆發的宗教衝突表示震驚和深度關切,呼吁保護少數族群。埃及的宗教衝突已經造成25人死亡,主要是科普特基督教徒。
據報道,衝突的導火索是埃及南部阿斯旺省的一座科普特教堂最近遭到衝擊。科普特基督教徒周日在開羅中心著名的解放廣場舉行和平示威,但到周一淩晨演變成一場血戰。
根據埃及官方說法,科普特基督教徒奪去了一些警察的武器,開始朝他們射擊。後來大批穆斯林聚集在四周,加入與科普特基督教徒的戰鬥。
幕後推手是誰尚不明朗【俄羅斯《消息報》10月11日報道】
俄羅斯國立人文大學通史教研室資深教授謝爾蓋‧謝爾蓋伊切夫認為,掀起宗教衝突可能對覬覦埃及權力的激進伊斯蘭分子和可以借騷亂把持政權的現任臨時軍政府有利。
穆斯林兄弟會完全有機會贏得定于11月舉行的議會選舉,宗教衝突客觀上對其無益。但除兄弟會外,埃及還活躍著許多更小更激進的伊斯蘭組織。在地下狀態和被取締的情況下,他們行事更容易放開手腳。
聖彼得堡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古梅爾‧伊薩耶夫指出,“此次騷亂是政權危機和當局軟弱的後果。國家陷入無政府狀態,軍警威望降至烏有。科普特基督教徒成了刑事罪犯領導的失控人群的犧牲品”。
科普特基督教徒僅佔埃及人口的10%,穆巴拉克政權支持埃及的基督教群體。但如今隨著穆氏被推翻,科普特基督教徒也失去了庇護。
國家“崩潰”導致社會混亂【路透社倫敦10月10日電】
天主教神父薩米爾‧哈利勒‧薩米爾說:“基督教徒們要求國家的保護,但是國家幾乎不存在了……軍隊沒有辦法,基督教徒們再也沒有耐心了。”
軍政府戀棧權力遭詬病【美國《時代》周刊網站10月10日報道】
昨天在開羅發生的暴力不僅體現了埃及的宗教分歧。這是一場更大規模的衝突,各種信仰的埃及人都開始反對軍事政權。僅僅8個月前,這個政權還因為確保穆巴拉克被趕下臺後權力的和平交接得到讚揚。廣大民眾還沒有品嘗到埃及革命的果實,他們原本希望迅速的革命能帶來更迅速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效益。經濟萎靡不振,起初承諾半年後就把權力移交給文職政府的將軍們在舵手的位置上似乎越來越愜意。他們最近宣布的選舉時間表將使自己繼續掌權,直到2013年總統大選,這讓很多人憤怒。埃及社會民主黨領袖伊馬德‧賈德說:“我認為根本不會有選舉。軍隊聽任暴力發生,這樣就可以取消選舉,讓他們繼續掌權。”
  相關新聞
埃及人民革命大事記
美暗中金援反對派 2011推翻穆巴拉克
埃及權力真空 美兩邊押寶
迫埃總統下台? 美陷兩難
美國挺強人 換來埃及人怒吼
埃及陷動亂 以色列心驚驚
埃及強人垮台 衝擊美戰略與情報
埃及破壞分子 炸毀天然氣管
埃及反政府潮 美國裡外不是人
穆巴拉克讓權 情報頭子接手
下台?穆巴拉克「半套」釋權
埃及情蒐成績 美國情報頭子打B+
穆巴拉克下台 以巴暗擔憂
挺政府、討好人民 埃及軍方牆頭草
埃及事件反應慢半拍 美國挨批
獨裁總統走了 軍事強人上台?
以色列憂心以埃和約生變
換湯不換藥? 新軍事強人怕聽「變革」二字
穆巴拉克何去何從… 以色列?
「西方走狗」穆巴拉克 躲過6次暗殺
改革的埃及? 不確定的未來
埃及內政外交 未來更撲朔迷離
軍方解散國會 埃及「有限度改革」
埃及再爆示威 改要求加薪
埃及再爆新抗爭 股市延後開市
埃及局勢並未雨過天晴
評論》誰把穆巴拉克養大尾的?
觀察》「泛阿拉伯青年運動」扳倒強人
埃及動亂 至少365死
秋後算帳 埃及逮捕4官商
埃及爆宗教衝突 13死逾百傷
埃及宗教衝突12死 政府稱以鐵腕取締
埃及基督徒示威 軍警鎮壓26死
埃及式的民主
埃及爭民主… 賊趁亂偷千件文物
埃及油管 遭汽車炸彈攻擊
埃及天然氣管遭炸 火勢強大
開羅解放廣場血腥衝突 逾千傷

防埃及效應 阿爾及利亞與葉門示威被驅散2011-02-13中廣新聞網

埃及變天之後,部份阿拉伯國家擔心會形成骨牌效應,阿爾及利亞及葉門的反政府示威遭到驅散。
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數千群眾不理會政府禁令,在市中心廣場聚集,高叫總統下台的口號。鎮暴警察阻止他們遊行前往幾公里外的另一個廣場,雙方發生衝突,幾百人被捕。
另外,葉門的反政府示威則被政府支持者驅散。主要是學生的幾千名示威者,在首都集會,要求總統下台,手持刀及棍的政府支持者到場,迫使示威者離開。

基地最高頭目網上現身 呼籲推翻阿爾及利亞總統

中新網2011-10月12日電 據外電12日報道,專門監視伊斯蘭“聖戰”網絡活動的民間機構“搜索國際恐怖組織研究所”(SITE)表示,一段基地組織現任最高領導人扎瓦赫里最新講話的視頻已播出,扎瓦赫里在講話中對利比亞反卡扎菲武裝占領的黎波里的軍事行動表示贊賞,並呼籲阿爾及利亞人站起來推翻總統阿卜杜勒阿齊茲•布特弗利卡(Abdelaziz Bouteflika)政權。
據介紹,扎瓦赫里在今年5月拉登遭美國擊斃後成為基地組織的新任最高頭目,美國一直在追蹤扎瓦赫里,並懸賞2500萬美元抓捕他。美國情報官員稱,成為基地組織新領導人後,扎瓦赫里將更加成為美國的目標,這就是他地位升高的唯一結果。
美國上月表示,相信扎瓦赫里目前仍躲藏在巴基斯坦境內。美國已多次向巴基斯坦施壓,要求其加大反恐力度。
相關新聞
阿爾及利亞爆發新一波警民衝突
阿爾及利亞反對派欲示威 6度受阻動亂

突尼西亞又爆10萬人示威 總理辭職【聯合報2011.02.28

過去數天,「茉莉花革命」的發源地突尼西亞再度爆發反政府暴力示威,迫於壓力,總理甘努奇廿七日宣布辭職。
六十九歲的甘努奇是下台總統班阿里盟友,擔任總理十一年。突尼西亞預定今夏舉行大選,甘努奇原誓言將領導政府直至大選結束,新政府上台。
不過近幾天,首都突尼斯再度爆發反政府抗爭,廿五日最大一場示威有十萬人上街頭。警民衝突至少四人死亡。

突國大學禁面紗 激進分子抗議 2011-10-9中央社

教職員表示,由於學校拒絕讓一名戴全臉面紗的女子入學,伊斯蘭主義者8日闖入一所大學,突顯宗教對立緊張關係,宗教對立可能會影響本月稍晚的選舉。
突尼西亞將在本月23日舉行革命後第1次大選,伊斯蘭主義者與世俗派突尼西亞人將在大選中對決,後者認為他們的自由價值受到威脅。突尼西亞革命啟發了「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革命浪潮。
位於突尼西亞首都南方150公里處的紹斯大學(University of Sousse)教職員賈里爾(Moncef AbdulJalil)表示:「一群宗教極端分子早上以極端暴力攻擊學校祕書長。」

凱達趁亂坐大 攻占葉門南部建國 (2011-06-01)

中東北非「茉莉花革命」風起雲湧,突尼西亞、埃及政權被推翻,葉門、利比亞、敘利亞政權岌岌可危,恐怖組織趁勢坐大。凱達的阿拉伯半島分支200多名武裝分子,27日攻陷葉門南部亞比揚省首府津吉巴爾市,翌日宣布該市為凱達建立的「伊斯蘭酋長國」首都,亞比揚省更幾乎全部被凱達控制,反對派則指摘沙勒將亞比揚省「拱手相讓」給恐怖分子。
九一一事件後,中東成為美國反恐的主戰場,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下台前,埃及曾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強大的情報機構,提供寶貴反恐情報;葉門總統沙勒也因提供恐怖分子相關情報,每年獲得美國2億5000萬美元援助。但隨著中東和北非國家的民主化革命不斷取得成功,美國過去十年在阿拉伯地區構建的反恐合作體系開始瓦解,並給了激進伊斯蘭快速發展的空間,埃及「茉莉花革命」中成長壯大的穆斯林兄弟會,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此外,阿富汗塔哈爾省省長辦公室28日遭神學士自殺炸彈襲擊,釀七死十多傷。死者包括北阿富汗警政首長達烏德在內的兩位阿富汗高級警官,以及三名北約德國軍人,一名與會的德國北約指揮官和塔哈爾省省長塔克瓦也受傷。喪命的達烏德是該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曾任反神學士組織軍事指揮官。

獵殺奧拉基 引發違憲辯論【世界日報2011.10.02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用無人飛機發射飛彈在葉門獵殺美國籍恐怖首腦奧拉基(Anwar al-Awlaki)及另一名美國公民沙米爾汗(Samir Khan),立即引起此舉是否侵犯公民自由、是否違憲及有關政府權限的辯論。白宮對有關質問一概拒絕回答。
歐巴馬總統宣稱,這是打擊凱達恐怖組織的重大勝利,但由於被擊斃者為美國公民,某些公民自由團體質疑此舉是否違憲。有意爭取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國會眾議員保羅(Ron Paul)則嚴詞譴責,並質疑此舉是否合於正當法律程序。
歐巴馬政府拒絕透露獵殺行動的法理依據,並把向凱達同路人使用軍事武力的授權,做廣義的解釋,表示用武之地不限於伊拉克或阿富汗的傳統「熱點」戰場。
針對媒體一再提問,白宮發言人卡尼一概不予回答。他說:「本人不談論有關奧拉基死亡的相關問題。本人不承認或接受各位假定的與此有關的前提。」
40歲的奧拉基出生於美國新墨西哥州,在美國受教育,他是第一個被CIA列入獵殺名單的美國公民。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與憲法權利中心(Center for Constitutional Rights)去年曾協助奧拉基的父親興訟,辯稱葉門並非「戰場」,不應把奧拉基列為目標。但歐巴馬政府以享有「國家機密」特權為由,把訴訟撤銷。

葉門官員:凱達頭號炸彈專家沒死【聯合晚報2011.10.02

葉門副新聞部長賈納迪1日反駁美國官員早先的說法。他說,他不認為凱達組織的頭號炸彈專家沙烏地阿拉伯籍的阿西里(Ibrahim al-Asiri),已在美國30日於葉門發動的無人飛機攻擊中喪生。
美國的反恐分析家說,奧拉基對凱達的價值,或者說對美國的威脅,主要在於他能說善道、了解西方文化,能夠吸收西方的穆斯林為他們的恐怖活動效力。他在凱達組織地位日益重要,主要因為凱達迫切希望在美國和歐洲招募穆斯林做他們的同路人。

葉門總統沙勒再說下台 革命之母不信【世界日報2011.10.10

眼見示威浪潮即將邁入第九個月,已執政33年的葉門總統沙勒8日表示,他準備在數日內下台,但因為沙勒先前曾食言,剛獲諾貝爾和平獎的葉門「革命之母」卡曼直言,自己不相信沙勒這番談話。
此前,海灣阿拉伯國家曾居中斡旋沙勒交出政權,沙勒卻多次中途離場未簽署協議。今年4月,沙勒曾表示要在30天內下台,但隨後不了了之。6月時他遭反對派攻擊受傷,跑到國外治療,期間一度傳他要下台,但他上月返國後卻表示無意離開大位。

受老格死鼓舞 葉門數萬人示威

 法新社沙那2011-10-21日電:數以萬計受到前利比亞強人格達費之死鼓舞的群眾,今天走上葉門首都沙那街頭示威,要求總統沙雷(Ali Abdullah Saleh)辭職下台。
 示威群眾高呼:「阿里(沙雷名)!現在就要輪到你了,接下來就是你和巴夏爾了。」巴夏爾即是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
相關新聞
葉門10萬人上街 軍方開槍鎮壓
下張骨牌? 葉門將領倒戈 坦克進首都對峙
葉門總統拒讓權 首都劍拔弩張
葉門總統拒絕下台
葉門實彈鎮壓示威 18死
葉門部隊開槍 群眾17死數百傷
凱達搶葉門彈藥庫 炸死110人
葉門衝突數十死 內戰一觸即發
葉門軍方驅散靜坐群眾 20死
葉門總統府遇襲 部落領袖撇清
總統負傷離國 示威者:新葉門誕生
葉門「沒大人」 原油運輸不妙
葉門總統傷勢不妙
防葉門變天!美方建秘密航空基地
也門示威者及倒戈軍隊與政府軍沖突36死
凱達襲政府軍營 葉門14死
南蘇丹獨立 南葉門想跟進

掌控中東 美國丟不起巴林 聯合報 2011-02-19

波斯灣彈丸小國巴林人口不到100萬,卻是美軍第五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美國最近並斥資予以擴建。如果巴林王室垮台,基地前途可能出現危機。
巴林是美軍在波灣地區最重要的駐紮地,毗鄰全球近五分之一石油運輸必經的波灣與荷莫茲海峽,更是美軍就近監視中東大敵伊朗一舉一動的重要基地。
除第五艦隊外,美國另在巴林設有一空軍基地,然而美軍進駐卻是當地的敏感話題。二次大戰後,大批美軍進駐巴林。1977年,巴林什葉派穆斯林試圖終結王室,雖未成功,美國海軍卻因一項停泊協定作廢而減少駐紮兵力。第一次波灣戰爭1991年爆發後,巴林與美國修好,美國增加常駐兵力。目前30艘美軍各式艦艇隨時駐紮波灣地區,起碼有一艘航母在此巡弋,經常前往巴林整補或讓官兵從事休閒娛樂。
相關新聞
巴林鎮壓示威 四死
巴林不穩 沙烏地心驚
希拉蕊避談巴林政權更替
巴林安撫示威 國王改組內閣
宣布緊急狀態 巴林形同戒嚴
巴林緊張 請求沙國阿聯平亂
沙國萬軍待命
巴林擋不住抗議 沙國出兵力挺
揮兵巴林 沙國不智﹖
巴林動武鎮壓抗議 6死數百傷
什葉派示威 沙烏地憂動亂
陸以正:美國與沙烏地扯不清的關係
灑錢買民心無效 沙國示威不斷
沙國砸千億 防堵民主潮
收買民心 沙國再砸3.9兆
沙烏地為何面對民主狂潮屹立不搖
阿曼警民衝突增至6死
科威特 千人示威促換總理
擋不住革命浪潮 科威特內閣總辭

台長: 阿楨
人氣(3,549) | 回應(2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時評國際 |
此分類下一篇:《中亞戰略格局和中國安全》
此分類上一篇:《當代伊斯蘭教》

伊斯蘭聖戰
以阿拉之名:1400年的伊斯蘭聖戰(左岸文化,2009)

  資深記者及中東學者米爾頓費歐斯特Milton Viorst ,清楚明白、持平生動地勾勒出美國與阿拉伯世界之間多年來的恩恩怨怨。他認為,除非美國以首的西方國家,尊重阿拉伯人想要自己決定命運的決心,不然中東地區發生的激烈衝突不可能緩和。作者在書中紀錄了西方和中東阿拉伯世界之間,長達一千四百年的往來互動,深入探討阿拉伯人設法推翻西方霸權的長期抗爭過程。此外,他也描繪阿拉伯人經歷過的民主政治和軍事獨裁統治,並細細推論納瑟社會主義、阿拉伯復興主義、伊斯蘭教的極端主義等政治運動,為何都擁有同樣的目標:解放阿拉伯人,掙脫外強的控制。

作者米爾頓.費歐斯特簡介

  是《紐約客》雜誌的中東特派員,從一九六○年代開始報導中東新聞。他也是該領域的學者,作品散見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等報章。至今已出版六本中東方面的著作。目前跟妻子,詩人茱蒂?費歐斯特,住在華盛頓特區。

目錄

前言
1古老記憶 622-1900
2挺身反抗 1901-1918
3理想幻滅 1919-1939
4解放之路 1940-1956
5分分合合 1957-1967
6神權政治與獨裁政治 1968-2005

前言

  這本書貫穿了阿拉伯源遠流長的歷史,鎖定東方伊斯蘭世界和西方基督教世界橫跨數世紀的權力爭霸戰。這場競賽始於西元七世紀。當時,先知穆罕默德帶領的伊斯蘭大軍,從阿拉伯殺進基督教稱雄的土地。這支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往東曾遠征至博斯普魯斯海峽,往西曾攻達庇里牛斯山,不過數十年就建立了今日我們稱之為阿拉伯世界的疆界。
  此後,兩個文明勢不兩立,激起歷史狂濤,勢力不斷消長,只有少數幾次偃旗息鼓。十字軍一○九九年攻下耶路撒冷,一個世紀後,回教徒奪回聖地,趕走西方勢力,解放中東世界,此局面維持了六百年。到了十五世紀,基督教軍隊把最後一批回教徒趕出西班牙,原本是想終結從側邊逼近歐洲的禍患,沒想到卻面臨更大的禍患:鄂圖曼人。鄂圖曼從另一邊繼承了阿拉伯人的武力。後來鄂圖曼人占領伊斯坦堡,即基督教在東方最後的大本營,橫掃大半東歐江山。
2009-04-25 09:25:23
伊斯蘭聖戰
  到了十六世紀,回教基督教爭霸戰的浪頭再度轉向。歐洲在全球經商財源廣進,多半來自美洲新大陸,這些都成為歐洲發展科技的強大引擎,跟彼時經濟和民智都停滯不前的伊斯蘭世界,判如天壤。一五七一年,基督教戰艦大敗希臘勒班陀近海的鄂圖曼軍隊,結束了回教徒對地中海的掌控。一六八三年,鄂圖曼軍隊在維也納城門下戰敗,此後就一路退回中東的伊斯蘭世界。到了十八世紀,西方聲勢如日中天,西方率兵直搗伊斯蘭的心臟地帶,眼看已經在所難免。
  這一刻就在十九世紀初來臨。當時相互較勁的西方強權,開始蠶食鄂圖曼人的阿拉伯領地──埃及、北非,還有波斯灣。這波行動稱之為帝國擴張行動,只因為歐洲人還不敢貿然與中東為敵、引起血戰,鄂圖曼帝國才暫時逃過一劫。然而一次大戰爆發,歐洲不再自我約束,鄂圖曼帝國也在一次大戰期間瓦解。數百年來,鄂圖曼帝國都是阿拉伯世界與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屏障;帝國一亡,歐洲進犯阿拉伯世界的門戶從此打開。幾年內,西方對阿拉伯地區的政治箝制,與其尋覓石油的行動結合,漸漸在阿拉伯世界中養大了不相上下的強烈民族主義。無論雙方的武力差距有多大,西方征服阿拉伯人的過程絕不輕鬆。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引爆了阿拉伯民族主義,可以說是這場漫長競賽最近的一次衝突。反對這種論點,就等於否認歷史呈現的證據。
  長達數世紀的東西爭霸戰,給了我們一個很清楚的教訓:兩邊文明都有強大的精神力量。西方若以為能強迫東方接受西方的價值觀念,就是嚴重失算;東方若以為自己視死如歸的戰士足以嚇阻西方,就是太過天真。另一個教訓是,雙方都沒有權力決定對方未來的道路。雖然這場衝突很可能繼續,但只要降低賭注,雙方都能從延長的停戰期中獲利。西方儘管占有軍事優勢,但除非接受東方有決定自己未來的權利,否則最近爆發的血腥戰爭,勢必會再重演。可想而知,到時候一定兩敗俱傷。
2009-04-25 09:26:14
阿楨
牧師瓊斯沒燒可蘭經 但還是有人燒了【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2010.09.12

佛州激進牧師瓊斯揚言要在911紀念日公開焚燒可蘭經,雖然在最後宣告取消,紐約市和田納西州卻發生3起燒經事件,瓊斯位於佛州蓋恩斯維爾(Gainesville)的教會外也出現支持與反對的兩派人士對陣的局面。
瓊斯已在周五晚間抵達紐約繼續宣傳他的運動,但他接受NBC電視台訪問時表示:「我們覺得上帝告訴我們停手,我們今天不會焚燒可蘭經,以後也永遠不會焚燒可蘭經,這項活動已完全取消。」
他揚言焚燒可蘭經的舉動,已在穆斯林世界各地引發抗議,並至少引發數人仿效。
在紐約曼哈頓地區有兩起個別事件,一名男子撕下數頁可蘭經,用打火機引燃;另一名中年男子自稱遠從賓州開車趕來,以向紐約人「示範」如何對待可蘭經,他拿著一本可蘭經做出不雅手勢。他說:「我聽說那個佛州老兄打了退堂鼓,我乾脆自己動手。」圍觀群眾對他們的舉動目瞪口呆。
在田納西州納許維爾市,兩名牧師用打火機燃料至少燒掉兩本可蘭經,並指伊斯蘭是「偽宗教」。在白宮外,也有名保守派基督徒撕下可蘭經書頁。
而在蓋恩斯維爾,瓊斯教堂外「焚燒可蘭經日」的標語已取下,但數百支持和反對燒經的人聚集在教會外,警方加派人手維持秩序。當地電視鏡頭顯示,反對者手持「靈鴿(教會)不代表美國」、「燒蠟燭,不要燒可蘭經」的標語,贊成派則高舉「世貿遺址不得建清真寺,彈劾歐巴馬」的標語。
美國有人燒可蘭經,一名南非商人則揚言要燒聖經以對抗,但「焚燒聖經日」活動遭約翰尼斯堡法庭禁止。法院裁決,在宗教多樣化的南非焚燒任何被視為神聖的書籍均屬違法。
2010-09-13 11:25:08
版主回應
極端之惡2010-09-13 中時短評(楨:假自由之名的霉體銘手!另參本館:自作孽的中時)

 從韋伯提出「責任倫理」的概念以來,大概很少有個人的言行,可以引起這麼強烈、範圍這麼廣的效應。即使美國牧師瓊斯,自認燒古蘭經是要凸顯美國憲法保障言論自由,這樣的「信念倫理」並不被多數美國人接受。
 只有五十個信徒的瓊斯,揚言在九一一這天燒古蘭經,讓全球的美國人或駐軍陷入險境。難怪除白宮、美國國務卿外,國防部長和將領都強烈譴責,美國國務院更擔心瓊斯行為,引發穆斯林強烈攻擊,要求全球使館全面戒備。有美國媒體形容,如此細微的事,竟可以造成如此巨大的危險。
 但此事之所以棘手,美國政府、主流媒體之所以束手無策,卻在於這不純是安全問題,而是言論自由及宗教寬容兩種價值的衝突,瓊斯的行為再如何極端,確實是受言論自由保障的。言論自由的重要精神就是在保障那些我們不喜歡的言論。
 幸運的,瓊斯在輿論壓力下宣布不會焚經。古典的自由主義假定,這一次還是占了上風,只要言論市場可以自由競爭,終究會達到善的目標。但這個勝利可能是短暫的,因為,即使主流媒體都決定扺制瓊斯,很多新興媒體可能就是傳播仇恨的媒介;即使瓊斯懸崖勒馬,但是在全球二十四小時的新媒體、網路接力下,想像的仇恨,也可能達到焚經的效果。
 雖然有點悲觀,但相較起來,台灣有各式各樣的極端言論,有基本的言論自由,但我們還不太習慣寬容,美國的案例,還是值得我們參考的。
留言和迴響
若我說, 我要燒可蘭經, 這是言論自由.
若我說, 我要燒聖經, 這是言論自由.
若我說, 我要燒佛書, 這也是言論自由.
若我說, 這些想燒經書的傢伙, 真是令人不爽, 我要給他們好看, 這也是言論自由喔, 對吧!多麼偉大又無限上綱的言論自由啊!

變調911 對陣叫罵 燒經 2010-9-12世界新聞網

華府、紐約與賓州11日舉行莊嚴肅穆的儀式紀念九一一恐襲九周年。但最近爆發的紐約市世貿中心遺址附近興建清真寺計畫及焚燒可蘭經行動,挑起「新仇」,刺激「舊恨」,使全美陷於宗教對立和緊張。
九一一恐襲九周年紀念日在宗教激情下度過。紐約市兩派人馬11日為世界貿易中心大樓遺址附近興建清真寺計畫,叫陣示威,並有人響應佛羅里達州基督教牧師瓊斯(Terry Jones)的號召焚燒可蘭經。在華府白宮外面,六名保守派基督徒撕毀可蘭經,抗議其經文仇視基督徒。

美牧師燒經風暴/穆斯林世界 反美示威再起 2010-9-11 自由電子報

美國牧師瓊斯稍早宣稱要在九一一恐怖攻擊當天焚燒回教聖典可蘭經一事,不但招致國際譴責,也點燃全球各地穆斯林的怒火,十日在阿富汗爆發的示威甚至導致一人死亡。儘管瓊斯稍後表示暫緩燒經活動,但卻無法阻止憤怒的穆斯林走上街頭抗議;伊斯蘭教高層也說,傷害已經造成。
從中東到東南亞 各國領袖示警
瓊斯第一次宣布放棄焚燒可蘭經的時機,正值亞洲地區十日凌晨或清晨,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這天也正好是穆斯林結束齋戒月的開齋節,消息傳來雖令人鬆了一口氣,但卻無法平息各地穆斯林的怒火;指控燒可蘭經等同向穆斯林宣戰、燒經就是美國滅亡之始,以及基督徒該死等的說法不絕於耳。
阿富汗萬人抗議 一人遭射殺
大約一萬名憤怒的穆斯林十日走上阿富汗東北部巴達克珊省首府法札巴德街頭抗議瓊斯,其中還有人揚言要攻擊駐阿富汗美軍基地;一小群示威者還攻擊位於法札巴德、由德國管理的一座北約基地,朝基地崗哨投擲石塊,混亂中一名抗議人士遭槍殺身亡,另有三名稍後趕往現場維持秩序的警察受傷。北約表示正在調查事發原委。巴達克珊省上月才發生包括華裔女醫吳凱倫在內多名醫療志工遭神學士殺害的慘案。
在阿國東部的南格哈爾省,部落長老揚言,倘若瓊斯真的敢燒經,就要攻擊鄰近巴基斯坦邊界的北約基地;在首都喀布爾的清真寺內,伊斯蘭教士也認為燒經舉動太危險,「穆斯林已準備好犧牲父母子女來捍衛伊斯蘭教與可蘭經。」國際刑警組織已警告各國政府,燒經行為一旦成真,應嚴防恐怖攻擊威脅升高。
在巴基斯坦,示威者聚集在中部城市木爾坦焚燒美國國旗,一名教士向群眾說:「我們已經知道他們決定暫緩燒經,但我們還是要抗議,讓這種事情永遠不再發生」。
伊斯蘭教國家紛紛譴責瓊斯的燒經計畫,伊朗外交部十日譴責燒經是「挑釁與惡魔行為」,伊朗總統阿瑪迪尼賈稍後更痛批燒經是「猶太復國份子的陰謀」。阿富汗總統卡爾札伊說,即便目前聽說瓊斯已不打算燒經,「我們要說的是,他們甚至連想要燒可蘭經的念頭都不該有。」印尼總統尤多約諾也批評燒經威脅和平與國際安全,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也警告,一旦點燃穆斯林怒火,代價會十分慘重。
2010-09-13 11:36:35
阿楨
(楨:本只想補貼於<阿戰越戰化>《神學士》《美國入侵阿富汗》等,但<賓拉登>堪比《切‧格瓦拉》格達費《卡斯楚》,故特貼以悼之!另參本館:《全球反恐戰爭》伊斯蘭革命《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民族衝突和宗教爭論》 《當代伊斯蘭教》 《今日的伊斯蘭》)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2173113

    【獵殺過程爭議】

拉登遭突襲全過程:持槍試圖反抗被打
美擊殺拉登行動存諸多疑問 事實性錯誤屢遭揭露
聯合國敦促美向外界公布擊殺拉登真實內幕
死亡最新版本 身中3槍 第一槍未打中賓拉登退入室內 (回應:美國根本就不敢生擒賓拉登,現在美國大概後悔沒將屋裡的人全宰了,現在還要一直編謊言,以免外界認為是在搞屠殺!)
美議員看賓拉登死狀照「畫面駭人」
美參議員︰賓拉登「內褲下面」也中兩槍‎
12歲女兒:父親被活捉槍殺

「死要見屍」 賓拉丹死訊陰謀論蔓延
賓拉丹駭人屍照 歐巴馬不公開
公布屍照? 美國高層針鋒相對
「基地」證實死訊 將播生前最後錄音
賓拉登最後錄音 讚揚茉莉花革命席捲阿拉伯世界
賓拉丹火速被海葬(楨:毁屍吧)…怕墓地變聖地
分析稱肉體消滅拉登暴露美國急躁心態
希拉蕊為何摀嘴?
歐巴馬更怕賓拉登受難圖
埃及伊斯蘭領袖 譴責賓拉丹海葬
海葬賓拉丹 兒子聲明表不滿

美:老賓自以為安全沒想逃跑‎
賓拉登最後5年 外出穿罩袍扮女人‎
賓拉丹藏身處 資深記者2008年早預告
水灌恐怖犯取供 信使終露餡(楨:此証明了歐巴馬 食言/延續小布希違反人權的刑求取供!另參本館:《西方人道主義幹預》 《美國人權外交政策》)
藏匿處查獲大批文件 將揭凱達內幕
911十年 賓拉登計畫炸美鐵路
老賓最後警告 美國將永無寧日

無棺可蓋論難定(另參本館:《切‧格瓦拉》
甲的恐怖分子是乙的自由戰士
千年的宗教幽怨
歷史會如何評價賓拉登
恐怖主義不對 帝國大反擊沒道理
仇冤相報 文明倒退
評論稱美國以暴制暴可能強化拉登模式影響
蘇丹千名穆斯林頌揚賓拉登是烈士
老賓殉教 塔利班:聖戰新動力
賓拉登喪命豪宅 成觀光勝地
賓拉丹藏身別墅 巴國將夷平
2011-05-22 13:42:56
版主回應
殺人與復仇(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冷血、非法 國際有異聲 格殺 海葬 刑求…道德爭議漸浮現
獵殺行動5大失誤 歐巴馬政府恐付代價
獵賓拉丹行動 德學者:美違反國際法
美狙殺賓拉登 英主教很不舒服
國際特赦:賓拉登應被活捉受審‎
達賴喇嘛改口 對賓拉登遭狙擊感到難過‎
卡斯特羅稱美國殺死手無寸鐵拉登令人發指(另參本館:《卡斯楚》
新華網提6疑問:誰是美下個靶子?
賓拉丹未審就殺 誰是流氓國家?
賓拉登之子投書抗議美國任意殺戮

(楨:加個變形尾翼就能匿蹤?主應美了巴雷達佈署吧!另參本館:特種部隊 黑鷹直升機的演變之路 RAH-66直升機 未來直升機 UAV 與UCAV RQ-4全球鷹 RQ-8A 武器如何隱身? 反F-22 隱形戰機剋星:俄“對手-GE”?)

美軍除掉拉登3法寶:特種兵加立體偵察高效指揮
美匿蹤直升機 躲過巴國雷達獵賓
美軍直升機為何出事?
分析稱美隱形黑鷹直升機墜落或源于防風罩塗層
獵殺賓拉登 美軍匿蹤直升機MH-X意外曝光(新增影音)
美軍海豹突擊隊四大武器:RQ170無人機監視拉登
美暗擴特戰隊 年斃3000恐嫌
中國特種兵曾3:0拿下美國“海豹”突擊隊
如果我是本拉登,美國人這次必然失敗!
神祕直升機殘骸 美憂落入中國
巴基斯坦否認邀中方研究美隱形直升機殘骸
巴基斯坦駐美大使稱中國對美隱形直升機沒興趣
獵殺老賓直升機殘骸 巴國同意返還
軍無人機擅闖巴基斯坦境內搞空襲引巴方強烈抗議‎

    【接班人與報復】

誰是賓拉登的接班人?
劉屏專欄-賓拉登們 蠢蠢欲動
賓拉登第二 仇恨更深
反恐專家:分支早就獨立出擊
賓拉丹淪為象徵人物 影響力大減
民調:穆斯林早已不信賓拉登 (回應:美國控制世界輿論的白手套!另參本館:民調魔數)
後賓時代 蓋達可能不需領袖
新陰謀論:二把手札瓦希里出賣賓拉丹
巴官員:賓拉丹、札瓦希里早反目
蓋達新頭目 傳埃及阿德爾暫代
受CIA訓練10年 反奪美3千人命
追緝賓拉丹 老美花2兆美元

蓋達證實賓拉登亡 揚言報復
為賓拉登復仇! 巴國連2爆奪80命
賓拉丹剛傳死訊…巴國清真寺爆炸
基地組織報復 葉門1死2傷
阿富汗神學士 連番自殺攻擊
請下機 美不載穆斯林領袖
維基解密揭露 凱達將引爆歐洲核彈?
學者:攸關戰略利益 美仍將打反恐牌
防報復 美歐都神經緊繃
紐約逮兩嫌 策畫襲擊猶太教堂
911險重演 攻擊帝國大廈逮2嫌
測防恐能力 美炸假使館

反恐里程碑 不等於世界安全
反恐戰爭 美不改變難打贏
死了賓拉登 還會有賓拉登
以暴易暴 只換來虛幻和平
提高反恐 更須真誠和解
賓拉丹死後… 國際權力對抗繼續
賓拉登之死 伸張正義、世界更安全?
後賓拉登時代的美國布局

    【美巴中關係】

狙賓僅5成把握 歐巴馬令出擊 (楨:為連任的賭徒心理!)
六成民眾怕短期內遭報復 歐巴馬支持率飆升11% 連任利多(另參本館:歐巴馬 民調魔數
賓拉丹死亡 歐巴馬爭取連任利多
炒作賓拉登 都是為選舉?
歐巴馬民調大漲 經濟仍是痛腳
獵賓為短多 歐巴馬審慎打選戰
陳一新:美為反恐戰爭找到撤兵好理由
美國政府稱擊斃本拉登不會改變對阿富汗戰略
明犯強美者,雖遠必誅

巴基斯坦因爲拉登之死面臨“三面不討好”窘境
美反恐夥伴 巴基斯坦大玩兩手策略
巴基斯坦總理稱沒有巴方支持美國無法打死拉登
巴基斯坦總統稱巴未參與擊斃拉登行動
獵殺賓拉丹 美巴早有密約
媒體稱美國爲抓拉登曾設想不惜與巴基斯坦動武
狙賓引齟齬 巴促美減少駐軍
巴基斯坦空軍就美國軍機侵犯領空展開調查
抗議美軍如入無人之境 巴國惱火 要美撤離非必要人員
賓拉登之死 引美國、巴基斯坦矛盾
美獵殺賓拉丹 巴前外長要總統下台
狙賓後 美巴關係陷兩難
巴軍警告將用武力對付入境追剿激進分子的美軍
施壓巴國? 美印對話談合作
蓋茨:美應繼續援助巴基斯坦
欲罷不能的美巴關係

林中斌:美國重返東亞?
本拉登死了 中國再次直面巨大戰略壓力
面對巴基斯坦 美國急需中國?
中巴重申友誼 冷落美國?
陳炳德訪美談及拉登之死 強調反恐勿持雙重標准
公安部副部長談上合反恐演習:針對東突回流跡象(另參本館:上海合作組織
從911到死亡,拉登用最後的十年挽救中美關系?
美殺賓拉丹 將巴基斯坦推向北京懷抱
港媒:沒料到擊斃拉登幫中國大忙
中國網民何以爲拉登之死傷心?
2011-05-22 13:44:52
阿楨
《為神而戰》 (究竟出版 2003)

  內容簡介
《為神而戰-基本教義派的起源與發展》 (The Battle for God) 的作者凱倫.阿姆斯壯教授是一位文學家,也是一位在英語世界中傑出的宗教比較學者。不但是有高度文學價值,而且內容有深度及獨到之處。本書的主題是討論猶太教、基督宗教和伊斯蘭三大宗教中最近所產生的「原教旨主義」。作者從社會背景、心理因素、宗教信仰等分析「原教旨主義」的形成、發展及暴行的動機,頗有獨到的見解及警世作用。--台灣區樞機主教 單國璽
  人類最為寶貴的精神文明──真宰的仁慈──在祂的經書中不斷的呼籲著仁慈、謙讓、關懷、中庸、正義、和氣的重要。二十一世紀在超現代的物質神聖與宗教優越的作祟下,掀起的是一波又一波為真宰╱真神而戰、為祂經書而戰的原教旨主義者的天下,帶領著世人闖進不知是非為何、不能情緒控管的泥沼中。世人站在真宰╱真神前,只有先學會為祂而「活」,落實經書教誨,謙卑的回歸經書中的善良精神裡,世人才有美好的明天。--台北市清真寺 馬孝棋教長
  基要主義是所有宗教共有的一種信仰型態。有人視此稱呼為恭維,有人則將之污名化。尤其是在九一一美國紐約雙塔攻擊事件之後,宗教基要主義引發世人強烈的關注與疑慮。對基要主義的研究也一時成為顯學。凱倫阿姆斯壯的「為神而戰」從歷史的角度,持平的為基要主義之形成緣由,娓娓道來,為後九一一時代的我們提供了認識基要主義的洞見與線索,是一本可讀性甚高,且很有助益的作品。究竟出版社在這個時候將之翻譯成華文,對華語讀者很有貢獻,值得讚揚、喝采。--台南神學院院長 黃伯和牧師  
  作者簡介
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原為天主教修女,後於牛津大學研究文學,並曾在倫敦大學貝佛(Bedford)學院教授十九與二十世紀文學。她是英美兩地最負盛名的宗教事務評論家之一,目前任教於里歐.貝克(Leo Baeck)學院,教授猶太教相關課程。1999年獲頒「穆斯林公共事務委員會媒體獎」。
  阿姆斯壯女士著作甚豐,除本書外,尚有《穿越窄門》《穆罕默德》《萬物初始》《第一個基督徒》《女性觀點福音書》《聖戰》《神的歷史》《耶路撒冷》《伊斯蘭》《佛陀》等著作。其中,《穆罕默德》《萬物初始》繁體中文版已由究竟出版社出版。
2012-10-20 12:11:33
版主回應
由約旦國王罵聲 看阿拉伯世界矛盾 2013/03/22泰國世界日報社論

約旦國王阿不都拉二世最近接受美國「大西洋月刊」專訪,罵遍鄰國領袖。他批評埃及總統穆希「沒深度」、土耳其總理厄多岡是獨裁者、敘利亞總統阿塞德是鄉巴佬,也批評約旦王室成員生活腐敗不知檢點,且外戚比王子更誇張。
  據紐約時報報導,阿不都拉二世說,土耳其總理厄多岡把民主看成「公車」,「只要到站就下車」;敘利亞總統阿塞德曾在一場社交宴會上,問他和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什麼是時差,「阿塞德居然從沒聽過時差這個詞」。
  大家都知道,阿不都拉二世在做王子時,一直到外國讀書,所有世界名校如哈佛、牛津他都讀過,當然碰到阿塞德這樣的鄉巴佬,連坐飛機因飛過地球上的經線造成時差的感覺這樣簡單的常識都沒有,能不教他為之嘖嘖稱奇。至於土耳其總理厄多岡把民主政治的推行視如「公車」,公車到站了,就要乘客下車,好像「民主政治」已經完成了。這是政治上的短視,或把政治視為騙局,或作為一種表演。但民眾不是傻子,以為民眾是傻子的人才是傻子,最後必定失敗無疑。
  阿拉伯世界的君主極少在公開場合講話如此坦率。約旦是美國在阿拉伯世界最親近的盟友之一。近年來阿不都拉設法應付「阿拉伯之春」帶來的動盪局勢,頗費了不少氣力,這次他罕見地砲火四射,反映出他內心的矛盾。
  美國的阿拉伯世界政策,事實上也一直在矛盾的衝擊中,他們既希望通過茉莉花革命實現阿拉伯國家的民主,又怕跌入穆斯林兄弟會政教合一陷阱。埃及目前的情形就是這樣。
  阿不都拉說話很公道,他說,阿拉伯世界的王室時代逐漸遠去」,「50年後,到哪裡去找王室?」不過他說,約旦王室成員都還沒有領會到阿拉伯之春的教訓,人民不會再容忍王室生活腐敗。
  阿不都拉說,他的一些兄弟自認為身為王子就可以為所欲為,堂表兄弟和外戚的行徑更誇張,「我一直都得努力,不讓親戚太過炫耀他們的警衛車,我會減少他們車子的石油配額,或設法讓他們遵守紅綠燈訊號,甚至逮捕某些親戚,不讓他們有車」,就算他的兒子犯法,也該受罰。由以上所談內容,可以知道阿不都拉二世是一個很開明、公道的人。
  其實,他治下的約旦,正處在中東都混亂多事的中心,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爭,所爭的土地大部分原來是約旦統治下的,如約旦河西岸,如加薩地區,如以色列現在的國土,以前都是約旦的。
  由於巴勒斯坦人在約旦人口中佔多數,阿不都拉二世在國會中一直與約旦的秘密警察爭執,他希望開放更多國會議員席次給巴勒斯坦人,但保守派與秘密警察聯手,反對國王的主張。
  阿不都拉說話很大膽,他直截了當稱穆斯林兄弟會是「披著羊皮的狼」。而穆斯林兄弟會是約旦最大的反對黨,並且是埃及背後的勢力。
  阿不都拉明白宣布美國外交官並不了解穆斯林兄弟會的企圖。他堅持,只有他能夠領導國家走向民主,但他得先行破除西方人抱著「推行民主只有透過穆斯林兄弟會」的迷思。對阿拉伯世界前途看得最清楚的人,看來只有阿不都拉了。
  阿不都拉透露,他曾向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家族表示,願提供政治庇護,對方卻說:「非常感謝你,不過你怎麼不擔心你自己的國家,反而擔心起我們來了?」阿塞德不知道中東的矛盾是什麼,阿不都拉正是最明白的人,所以才會在最危險時想對阿塞德拉一把,想不到對方不但不領情,卻反諷起自己來。
  回應
如果約旦國王確實說這些話,代表他的腦袋也不太清楚。1. 小阿薩德留英的眼科醫生,怎麼會不知道時差?2. 巴勒斯坦怎麼會是約旦的土地?過去都是鄂圖曼帝國的行省。他曾祖父在1948年以阿戰爭之前,祕密與以色列協議瓜分巴勒斯坦土地,最後被巴勒斯坦人所暗殺。而且現在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約旦為了國家安全利益,反而較為偏袒以色列。文中又提到「阿不都拉二世在國會中一直與約旦的秘密警察爭執,他希望開放更多國會議員席次給巴勒斯坦人,但保守派與秘密警察聯手,反對國王的主張。」奇怪難道國王無法控制祕密警察?
這種菁英式的論述方式,不知道真的代表約旦人民的想法,還是想討好西方國家,證明自己的能力?
2013-03-24 11:09:09
阿楨
(楨:只怕愈反愈恐!詳參【圖博館】:恐怖攻擊本土化 伊戰越戰化 阿戰越戰化(二) 以入侵巴 伊斯蘭革命 《流氓國家》《新美帝國主義》賓拉登 《全球反恐戰爭》《民族衝突和宗教爭論》 《當代伊斯蘭教》)

阿國屠殺/反恐戰爭十一年 仇恨有增無減【聯合報 李家同2013.01.22
……………
本來馬利的伊斯蘭教叛軍問題是一個內戰問題,但西方國家全部支持法國介入,乃是因為他們將伊斯蘭教的激進分子和恐怖分子一概畫上等號,法國總統一再說,絕對不能讓馬利成為恐怖分子的溫床。法國的國防部長甚至說,法國可能要全面占領馬利這個國家,這幾乎是歷史重演了,因為馬利本來就是法國殖民地。
問題是西方國家的反恐戰爭已有十一年之久,這十一年來,西方國家派了重兵到阿富汗,可是阿富汗的神學士仍未被消滅,依然占據了相當大的區域。美國一再派隱形飛機刺殺在巴基斯坦的神學士分子,可是好像巴基斯坦有殺不完的神學士分子。
反恐戰爭的失敗,完全是因為西方國家不把這種戰爭看成與歷史文化有關,而直接訴諸武力。恐怖分子心中有極大的仇恨,反恐戰爭不設法消除仇恨,還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仇恨,也難怪英國首相說非洲恐怖分子的問題,絕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得了。
  相關新聞
【聯合晚報2013.01.22 社論】恐怖主義並非遠在天邊
  回應
  回教也是從排他性極強的猶太和基督教衍生而來,這幾種排他性那麼強的宗教直接強碰不幹個你死我活是不可能停止的,現在只是十字軍的現代版而已!
  凡是以色列軍屠殺巴勒斯坦人,西方帝國主義軍屠殺穆士林,這叫做民主、由」和正義;凡是巴勒斯坦人反抗,回教徒報復,這就叫著恐怖活動。顛倒是非黑白莫過於此。
  真正的恐怖分子/流氓国家就是美英法這些入侵別國,屠殺人民和掠奪資源的帝國主義國家。並不是恐怖分子多了,而是反抗西方恐怖暴行的人民越來越多了。
  李教授, 您還不明白, 所謂反恐, 只是手段, 不是真目的; 真相是要控制石油, 霸佔地盤勢力, 反恐只是藉口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652628.shtml
2013-03-24 11:06:10
版主回應
佐哈:不滿美攻阿、伊才犯案 2013-04-25 中國時報

 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館人員,廿四日在俄方協助下,來到達吉斯坦的馬哈奇卡拉市,詢問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嫌犯查納耶夫兄弟的父母。媒體報導,兩嫌的父母告訴美方人員,塔默蘭並未和激進派伊斯蘭武裝分子接觸。
 佐哈的母親祖貝塔在俄羅斯被媒體追逐時,哭著指控美國為了掩蓋事實才殺了她的孩子:「他們會被殺,只因為他們是穆斯林,沒別的理由。」她說塔默蘭死前數小時曾打電話給她,告訴她「媽媽,我會想念您。」
 重傷被捕的弟弟佐哈傷勢好轉,美國官員透露,佐哈告訴偵訊人員,他和哥哥塔默蘭之所以犯案,是受到伊斯蘭好戰派觀點驅使,同時對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發動戰爭感到憤慨。不過他們未與國外好戰團體有聯繫。
 二○一一年,FBI曾應俄羅斯政府要求,對涉案的兄弟檔哥哥塔默蘭.查納耶夫進行調查,卻未防範,以致慘案發生,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廿三日舉行閉門聽證會,聽取聯邦調查局(FBI)等機構的解釋。
 參院情報委員會成員、共和黨參議員柯林斯說,各部門之間,甚至在同一部門內部,對於分享情資,包括重要的調查情報,仍存在嚴重問題。熟悉調查的人士透露,塔默蘭早就名列「美國國家反恐中心」恐怖分子嫌疑人的極機密名單裡,但這份名單涵蓋至少四十五萬人,除非可疑,當局不會密切監視。

兄弟檔炸波士頓 犯案動機曝光【中央社2013.04.24

「華盛頓郵報」引述熟悉訊問內容官員的話報導,當局認為19歲嫌疑人佐哈.查納耶夫(DzhokharTsarnaev)在醫院病床上做出的這番供詞,是有關他們兄弟倆犯案動機最清楚描述。
美國不具名執法人員說明訊問佐哈得到的初步結果表示,佐哈特別提到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和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是促使他和哥哥發動攻擊的主因,與海外好戰組織無關。
佐哈和塔默蘭的鄰居也轉述兄弟倆對於美國伊拉克和阿富汗戰事的看法。21歲的艾孟(Albrecht Ammon)上週受訪時表示,最近曾和塔默蘭爭辯美國外交政策。
艾孟說,塔默蘭曾說美國根據聖經發動戰爭,聖經「不過是可蘭經的廉價山寨版」。根據艾孟,塔默蘭也說「在阿富汗,大部分的死者都是被美軍殺害的無辜旁觀者」。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 News)報導,佐哈和塔默蘭透過蓋達組織(Al-Qaeda)線上雜誌「激勵」(Inspire,暫譯)學習製作炸彈。
美聯社報導,蓋達組織葉門分支2010年在線上雜誌「激勵」創刊號,標題「在你母親廚房製作炸彈」的章節中,鉅細靡遺地敘述如何製作壓力鍋炸彈,並呼籲「孤狼聖戰士」自行發動攻擊。
這篇文章寫道,「壓力鍋是最有效的簡易炸彈」,內文道出如何以彈片和火藥填滿壓力鍋,及如何利用燈泡燈絲和定時器製做引信。

俄曾兩次針對波士頓恐怖攻擊嫌犯向美國示警 2013-04-25 中廣新聞

波士頓馬拉松賽爆炸案,調查人員繼續抽絲剝繭,追查犯罪動機以及籌畫過程,熟悉案情的官員透露,俄羅斯曾兩次針對被認為是恐怖行動主嫌的(塔默蘭),向美國示警,聯邦調查局和中情局都在2011年,被俄羅斯先後聯繫過,兩個機構都草草結案,錯失了這條可貴的情報。
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官員說,俄羅斯在2011年初先聯繫美國聯邦調查局,可能是覺得FBI不重視這條線索,當年秋天,俄羅斯又聯繫美國中情局。
根據FBI的解釋,它們接獲俄羅斯提供的情報後,約談過(塔默蘭),沒有發現可疑,它們也把調查結果,回報給俄羅斯。

  相關新聞
波城凶嫌遭正式提告 恐判死刑
好險!波士頓炸彈客 本想再炸紐約
逾萬車臣人在境內 比利時緊張
姓名拼錯 聯調局不知凶嫌赴俄
塔默蘭妻被「洗腦」完全變了個人
風險高 紐文處與警密切合作
關達那摩逾半囚犯絕食
西班牙捕兩嫌 背景似波士頓凶嫌
加拿大偵破一起恐怖攻擊陰謀 逮捕兩人
恐攻頻傳/博士恐怖分子 想攻擊加國火車
駭客入侵美聯社推特稱白宮驚爆 美股一度爆跌百點
美聯社遭駭 親敘團體宣稱犯案 FBI調查
汽車炸彈 驚爆法駐利比亞使館
南韓國防部長 收到麵粉恐嚇信
警入民宅發生槍戰 新疆恐怖襲擊21死
中方回應美就新疆恐怖事件表態:無同情心 雙重標準

另參本館:美國民族大熔爐 恐怖攻擊本土化 伊戰越戰化 阿戰越戰化(一) 阿戰越戰化(二) 以入侵巴 圍牆易穿心牆難越 美伊與中東 美以伊朗 伊斯蘭革命 《東方主義》 《文明衝突》 賓拉登 《全球反恐戰爭》 《華氏911》 《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 《神學士》 《美國入侵阿富汗》 《蘇聯入侵阿富汗秘辛》 《世紀大決策》 《車臣跨世紀的反恐戰爭》 《民族衝突和宗教爭論》 《流氓國家》 《權力與恐怖》 《霸權還是生存》 《美國的霸權泡沫》 《布希的戰爭》 《新美帝國主義》
2013-04-27 14:01:34
阿楨
美國認為委內瑞拉總統選舉應重新計票 2013-4-18新華社

委內瑞拉國家選舉委員會當地時間14日晚宣佈,代總統馬杜羅在當天舉行的總統選舉中以領先1.59%戰勝主要對手、反對黨聯盟候選人卡普里萊斯。
  相關新聞
委內瑞拉大選爭議最高法院排除重新計票
馬杜羅稱希望委內瑞拉發展經濟借鑒中國模式
委內瑞拉總統大選2012-10-08查維茲54%勝選 任期至2019年 執政20年
西方選前不看好的查維茲為何再勝
查維斯以社區委員會的草根民主改造委內瑞拉 by周世瑀
自由派媒體經濟學人/紐約時報為何醜化查維斯 by周世瑀
查維斯2013-3-6逝 委國民眾悲傷憂心
委陸戰隊向中購買5億美元登陸艦/戰車(詳參【圖博館】:中國軍售2)
中國大舉進軍美國後院 武器受到南美多國歡迎
美國重返亞太 環太平軍演 意在針對中國(詳參【圖博館】:中國軍力)
美重返亞洲 要記取中東教訓 2012-09-17 旺報社評
阿根廷國防部長2012-7-5訪中:挺中爭南海 想買殲20
福克蘭2013-3-12公投99.8%要留在英國 阿根廷撂狠話(詳參【圖博館】:《海權》)
巴拉圭總統盧戈2012-6-22遭國會彈劾下台(楨:美默許!)中南美洲國家憤怒 盧戈指新政府不合法 成立平行政府
南共市會禁止巴拉圭新總統出席 暫停巴拉圭會籍 宣布委內瑞拉2012-6-29入會
巴拉圭紅黨富豪卡特斯2013/4/21當選總統
玻利維亞總統拉萊斯2012-6-25反對派利用警察暴亂發動政變(楨:美默許!)
美國際開發署因被指干涉內政2013/5/5遭玻利維亞驅逐
墨西哥培尼亞當選總統 群眾示威 聯邦選委會2012-09-01駁回羅貝茲上訴
雖然美國強力譴責 尼加拉瓜2012-11-06地方選舉 奧蒂嘉政黨仍大勝
維基解密創辦人亞桑傑2012-08-20現身厄瓜多駐倫敦大使館 英揚言入館逮捕 南美國家挺厄

聯合國2013/5/7稱沒證據指敘利亞各方使用化武
出兵敘利亞? 美2013/5/1除非跨越紅線 六成美國民眾反對
敘利亞2012.10.16否認使用集束炸彈(楨:即使使用如何?美以還使用貧鈾/白磷彈呢!詳參【圖博館】:地雷)
以2013/5/3空襲敘利亞阻飛彈落入真主黨 潘基文籲各方自制
以色列戰機2013-01-30轟炸敘利亞一科研中心造成2人死亡
2013-05-07 11:39:19
版主回應
英記者2012-6-10稱敘反對派制造謀殺假象博同情
俄美就敘局勢口水戰升級2012-6-14互相指責向敘供武
俄羅斯2012-7-25稱美國企圖為敘利亞境內恐怖活動辯護
敘利亞內戰 恐怖組織成反抗先鋒(楨:西方反恐的雙標)
東突2012-10-29被證實參與敘利亞內戰(詳參【圖博館】:烏魯木齊事件(二))
利比亞成爲敘利亞反對派最大資助方
阿拉伯之春2年後 中東民主化冰封未解2013/01/16朝鮮日報:敘利亞成遜尼派和什葉派對峙戰場/利比亞局勢依舊動蕩

埃及總統大選 反對黨勝 軍方拒釋權 無限期延後公布(楨:美默許!)
穆斯林兄弟會自由與正義黨主席穆爾西擊敗軍方勢力2012-6-24當選埃及總統
軍方強硬 埃及總統重召國會2012-7-9遭駁回
埃及總統2012-08-12撤換國防部長 宣布軍方6-17頒布的補充憲法聲明無效
埃及總統穆希的支持者與反對者2012.10.13互相丟擲石塊汽油彈至少110人受傷
埃及制憲會議2012.11.29通過新憲草案 伊斯蘭教為國教
挺穆希、反穆希2012.12.04埃及總統府前開打
埃及新憲法草案2012-12-23支援率過半 反對派斥公投造假(楨:輸不起!)
埃及總統莫爾西的支持者與反對者2013/4/19爆發衝突

以色列2012-11-14空襲 哈瑪斯軍事首腦亡
鐵穹攔截九成火箭 以防護罩(楨:?詳參【圖博館】:中國火箭)
以色列研制只攻擊阿拉伯人的基因炸彈 20克能使60億地球人死亡 (楨:猶太人真該被希殺光,如今就不會想絕人種了!詳參【圖博館】:生化武器《德國與日本的省思》)
埃及總統斡旋成功 以巴2012-11-22停火
停火以色列加薩人民兩樣情
巴勒斯坦升格案 聯合國2012-11-29表決壓倒性通過

抗議《穆斯林之無知》片 美駐利比亞使館2012-09-12恐怖襲擊 大使亡
911噩夢重現 打亂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算盤
20余國家和地區舉行反美示威 德英駐蘇丹使館遇襲
美警惕埃及利比亞轉型 對干預敘利亞熱情不高
英美解放利比亞為名劫掠是實
利比亞國會2012/10/06通過罷免新總理不信任案
利比亞親政府軍和反抗軍2012.10.22衝突 至少26死200傷 格達費幼子亡
利比亞:班加西安全首長2012/11/19遇刺
格達費已死利比亞內戰未止 已造成5萬人以上死亡
動蕩利比亞漸成恐怖主義溫床 2013/4/30
利比亞軍火流散威脅非洲各國安全2013/4/10
逆轉的阿拉伯之春
中東烽火蔓延 掀阿拉伯之冬
占領運動週年再起 紐約2012-09-16逾180人被捕
2012/5/19文茜世界周報/占領運動落幕失落一代還在掙扎(楨: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之前吹捧、現又大批「阿拉伯之春」)

蘇丹2012-4-23空襲南蘇丹 南總統正訪中爭 胡錦濤/安理會呼吁克制
以色列4架戰機2012-10-24攻擊蘇丹兵工廠爆炸2死
中石油2013/4/13複產南蘇丹最大油田
中國2013/4/14為南蘇丹機場提供信貸
中機工程2013/4/23獲南蘇丹衛生保健中心建設2.15億
南蘇丹軍方2012-12-21擊落1架聯合國維和部隊米8直升機
12維和人員2013/4/8南蘇丹亡 聯國譴責
南北蘇丹爭議地區2013/5/4發生衝突1名維和人員死亡

法軍突擊隊折戟索馬利2013-1-11人質救援失敗隊員被俘 同一天法國軍機空襲了馬利蓋達反政府武裝,但損失一架直升機和一名飛行員。
歐蘭德 「布丁總統」硬起來 美國表示歡迎(楨:西方對馬利/敘利亞的雙標)
報復法出兵馬利 馬利伊斯蘭武裝16日攻擊阿爾及利亞天然氣田
阿爾及利亞軍方2013.1.19最後一擊 天然氣田人質和綁匪全死(至少19名人質與29名綁匪)加前已80亡
阿國屠殺/反恐戰爭十一年 仇恨有增無減(楨:愈反愈恐!)

另參本館:中國與非洲 拉美向左轉 新社會主義典範? 恐怖攻擊本土化 伊戰越戰化 阿戰越戰化(二) 以入侵巴 《流氓國家》賓拉登 《全球反恐戰爭》《民族衝突和宗教爭論》 《當代伊斯蘭教》伊斯蘭革命
民主形式萬歲 民主偽形(二) 天下民主一般黑 袈裟革命? 泰國紅衫軍 東協加三 《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研究》民粹亡台 奧步研究所 台灣買票文化 《民主的類型》中國與東協 民主就是挑爛蘋果《民主理論選讀》《公民文化》
2013-05-07 11:54:50
阿楨
公知教授梁艷萍挺方方被舉報2020-06-20遭湖北大學開除黨籍停止教學

會議通報了對文學院教師梁豔萍的處理通報指出,梁豔萍在社交網路平臺上多次發佈、轉發"涉日""涉港"等錯誤言論,嚴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在社會上造成了極為不良的影響。經校紀委研究、校黨委審議,決定給予梁豔萍開除黨籍處分。經學校研究,決定給予梁豔蘋記過處分,取消其研究生導師資格,停止教學工作。
會議認真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教育部關於高校教師師德失范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等重要精神。與會同志一致表示,贊成和擁護學校黨委的處分決定。
  網路截圖顯示,她被檢舉曾在2019年11月8日發文悼念在香港「反送中」衝突墜樓身亡的香港科大學生周梓樂,祝他「一路好走」。同年10月5日,梁艷萍發表一張戴著黑帽黑口罩的自拍照,也被解讀為聲援反送中示威者。曾在2012年12月9日發文質疑南京大屠殺的30萬人罹難數字,點名某網友要求提供30萬人名單「你把三十萬的名單拿出來啊」因此被指控是「精日分子」。
  方方在微博怒指湖北大學「丟臉」,被極左團體和網路流氓綁架,並要梁艷萍忍耐,「遲早會有平反的一天」。
  回應
開除的好!意識形態的陣地怎麼可能拱手讓人!香港廢青就是像梁這樣的所謂恨國党“教授”培養出來的!

露餡了!台當局被曝百萬美金收買五家美智庫

  (觀察者網訊)2020-06-17,美國瞭望網站以臺灣金援智庫:無所不在卻鮮為人知為題,揭露了台當局向5家美國智庫提供資金,促使其發表政策檔,敦促美國政府與台當局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華盛頓的研究人員每年從台當局那裡獲得5、6位數(美元)的收入,但在撰寫美台政策時,卻掩蓋了這種利益關係。
  華盛頓5家最知名的智庫——布魯斯金學會、美國進步中心、新美國安全中心、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和哈德遜研究所,一直在發表政策檔,敦促美國與台當局建立更緊密的關係。這些看似公正的研究機構,從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獲得的資金。
2020-06-21 08:11:34
阿楨
文章整理了各智庫的最新資料:
  布魯斯金學會2019年報顯示,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向其提供的資金介於25萬至49.9999萬。
  美國進步中心“年度榮譽榜”顯示,其2019年從臺經處獲得的資金在5萬至99999。
  新美國安全中心在最近一個財年從臺經處獲得的資金介於10萬至24.9999萬。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2019財年從台當局獲得的資金最多,超過50萬。
  而根據哈德遜研究所的年度報告,2018年臺經處向其提供超過10萬。
  以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為例,在政府捐助者一項中,台當局與日本、阿聯酋和美國名列前茅,同為50萬以上,其支援的類別為區域研究,其中的中國力量專案就包括了兩岸關係及美國涉台外交政策問題。
  從這些數字來看,台當局一年向5家智庫提供的資金總額至少超過100萬。
  哈德遜美國海權中心主任塞斯•克羅蒲賽(Seth Cropsey)更撰文敦促美國決策者承認“一個自主或獨立的臺灣”。
  文章援引了美國國際政策中心“外交影響透明度倡議”主任本•弗裡曼的觀點,認為智庫在做任何報告前,都應在最前面列出具體的捐助者,讓讀者自己判斷是否存在利益關係。
  至於這些智庫為何沒有這麼做,弗裡曼說:“似乎是因為他們把它藏起來了,他們有東西要藏起來。”
  一些智庫對台當局真實的“金援”干預學術自由遮遮掩掩。
  回應
原來中國人經常看見的這些美國智庫,都拿了臺灣的錢
歷來如此,不新鮮。

反華勢力針對新疆炮製的十大謠言及真相 環球時報 2020-06-20

長期以來,境外“東突”組織勾連反華媒體,通過炮製和傳播謠言的方式針對中國新疆事務進行污蔑,與干涉中國香港、臺灣、西藏等議題一樣,西方干涉新疆事務的最終目的並非如其所宣揚的“保障自由、人權”,而是企圖以此來遏制中國發展。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最終簽署所謂《維吾爾人權政策法》之際,環時系統梳理美西方反華勢力所炮製的最常見的謠言。
2020-06-21 08:20:09
阿楨
謠言一:“中國在新疆地區的‘再教育營’拘留了近百萬維吾爾人”
真相:新疆依法設立的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與美國推行的社區矯正、英國設立的DDP項目、法國設立的去極端化中心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為了預防性反恐和去極端化而採取的有益嘗試和積極探索。“近百萬維吾爾人被拘押”的謠言最初僅僅通過對8個人進行採訪得出的。推算“至少有10%的村民目前被拘押在再教育拘留營, 20%的人被迫參加位於村裡或鄉鎮中的再教育營,總計有30%的人在兩種類型的營地中”。
  謠言二:“至少8萬名維吾爾人被轉移到內地工廠強迫勞動”
真相:新疆赴內地務工人員和所有的勞動者一樣,依法享有就業權、簽訂勞動合同權、勞動報酬權、休息休假權、勞動安全衛生保護權、獲得社會保險福利權等法定權利。
  謠言三:境外一些媒體和社交平臺有“尋人貼”,海外維吾爾人稱自己在新疆的“親人”“朋友”“失聯”“失蹤”。
真相:這些所謂“失聯”人員的資訊和圖片都是編造的,實際上都在新疆過著正常的、安定的生活。新疆從未限制包括維吾爾族在內的各族群眾的出行自由,也從未限制他們與境外親屬之間的通訊聯繫。
  謠言四:“新疆大規模監控當地少數民族”
真相:運用現代科技產品和大資料方法提升社會治理水準是國際社會通行做法。新疆依法在城鄉公共區域、主要道路、交通樞紐等公共場所安裝攝像頭,目的是為了提高社會治理水準、有效預防和打擊犯罪,這些措施增強了社會安全感,得到了各族群眾的普遍支持。需要強調的是,這一措施不針對任何特定民族,更何況這些監控設施本身也不會自動去辨認、針對某個特定的民族,它震懾的是壞人,保護的是好人。
全美20大機場對旅行者進行人臉掃描識別,紐約警方建設的城市監控系統,針對行人和車輛的監控裝置遍佈各個角落,並對個人手機資訊進行追蹤盤查。美國將新疆利用現代科技提升社會治理的措施,汙稱為專門針對維吾爾族或穆斯林的監控,完全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
2020-06-21 08:20:59
阿楨
謠言五:“新疆控制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化、習俗、服飾等傳承,維吾爾族永遠不會被信任,也將永遠不會被平等接受。”
  真相:中國依法保護和傳承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新疆在中小學也開設了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課程,教授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蒙古語、錫伯語等課程,充分保障了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有效促進了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的傳承發展。學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可以更好地融入和適應現代社會,不論學習、找工作,還是交流對話、經商務工都會有更多的便利。依法選舉少數民族人大代表42997名,占新疆各級人大代表總數的69.8%;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的新疆代表中少數民族代表占60.7%。截至2018年底,新疆共有少數民族幹部42.7萬人。
  謠言六:“新疆限制宗教自由,監視信教群眾的宗教活動,並大規模拆除清真寺。”
  真相:新疆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在宗教活動場所內以及按照宗教習慣在自己家裡進行的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動,如禮拜、封齋等,都由宗教團體和公民自理,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加以干涉。
  謠言七:《紐約時報》聲稱新疆政府把小孩送進寄宿制學校,“強迫”他們與父母分離,“以漢語取代民族語言”,推行愛國主義教育對他們進行所謂的“洗腦”。
  真相:實行寄宿制,是我國提高偏遠地區教育水準,減輕學生和家長負擔的有效做法。新疆各民族學生讀書,實行就地就近上學的原則,住家離學校比較近的學生完全可以走讀;住家離學校較遠的學生,學校免費提供住宿,並為農村學生免費提供飲食,是否寄宿均由學生本人和家長選擇。世界所有國家都會教育青少年熱愛自己的國家,新疆的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被《紐約時報》歪曲成“洗腦”,是典型的雙重標準。
  謠言八:愛爾蘭時報記者彼得•高夫刊發題為《入鄉隨俗:中國派遣官員與新疆少數民族住在一起》的報導,還有一些境外媒體稱“結親是為了監視維吾爾族群眾”“要求少數民族吃豬肉”“漢族男子和當地婦女睡在同一房間的床上”。
2020-06-21 08:32:33
阿楨
真相: 2016年以來,新疆在各族幹部群眾中廣泛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110多萬各族幹部職工與160多萬各族群眾結對子、交朋友、認親戚,其中既有漢族幹部與包括維吾爾族在內的少數民族群眾結對認親,也有包括維吾爾族幹部在內的少數民族幹部與漢族群眾結對認親。彼得•高夫2019年8月曾受邀參加“走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採訪活動。2019年12月他再次來到新疆。彼得不顧在新疆參觀採訪活動的客觀事實,憑空捏造採訪物件,肆意編造採訪內容,杜撰了一篇撒謊的報導,彼得根本沒有採訪過他報導裡提到的伊瑪目和維吾爾族居民,他採訪的結業學員也根本沒有講過他報導的那些內容,陪同人員曾表示隨時可以跟他對質。
  謠言九: CNN報導 “中國拆除新疆地區100多座維吾爾族的墓地”這是“中國政府試圖根除維吾爾族文化認同”的一種手段。
  真相:新疆有關部門規定,在有土葬習俗的少數民族中,政府不推行火葬,採取劃撥專用土地、建立專用公墓等具體措施予以保障; 對婚喪儀式、割禮、起經名等民族風俗習慣沒有限制。環時記者追本溯源,他們稱墓地並沒有被毀,而是遷往了墓園,進行了統一的規劃,墓園環境更加乾淨整潔,方便他們隨時來祭拜。
  謠言十:維吾爾人權專案網站發佈報告稱,中國以拒絕換發護照為武器,迫使海外維吾爾人回國接受法外拘留或監禁。
  真相:近年來,維吾爾人權專案在美國一些非政府組織資助支援下,打著學術幌子,開展所謂人權調查研究,編造人權報告,攻擊抹黑我治疆政策,其真實目的是推動反華分裂活動。據瞭解,向我駐外使領館提出換發或補發護照申請的中國新疆籍人員,絕大多數申請已獲得受理並批准,僅有極少數因不符合中國法律規定,涉嫌恐怖主義活動,未換發或補發護照。
  相關新聞
新疆「反恐」紀錄片 大量血腥畫面曝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NhsbHW2xqI
重磅!中央將在香港設維護國家安全公署指派國安委顧問
公知教授梁艷萍挺方方被舉報2020-06-20遭湖北大學開除黨籍停止教學(回應:開除的好!意識形態的陣地怎麼可能拱手讓人!香港廢青就是像梁這樣的所謂恨國党“教授”培養出來的!)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3yj4qRNYkiO
2020-06-21 08:33:31
阿楨
報導涉華疫情假新聞卻死不承認 BBC回應再被網民罵翻 2021-02-06 觀察者網

英國廣播公司(BBC)長期自我標榜“報導真實”,然而從去年12月在新疆通過剪輯嫁接刻意歪曲事實、抹黑中國,到近期在涉新冠疫情的新聞視頻中“移花接木”,BBC在涉華報導中假新聞頻出。
對此,中方已多次點名這家英國媒體。2月4日,中國外交部提出嚴正交涉,要求停止蓄意抹黑中國,然而BBC誇耀是“全球最受信任的新聞媒體”。此言一出,立刻引起眾怒,網友們紛紛在此推文下方留言批駁。
一位網民把BBC嘲諷改成了“偏見廣播公司”(Biased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還有人寫道:“當有14億人或是全球至少20%的人不信任BBC時,BBC還自稱是‘世界上最受信任的國際新聞媒體’。既傲慢也無知。”
一位牙買加網民則義憤填膺地表示,BBC此前在報導本國毒梟被引渡至美國的新聞時,也曾發表虛假內容。
還有一位網民舉例稱,BBC長期受到英國政府的操控,報導極具偏見性,比如在對“維琪解密”創始人阿桑奇審判的報導中,幾乎保持了沉默。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此前的涉疆假新聞還是後來的涉疫情假新聞,參與報導的均是BBC駐中國記者沙磊。
  相關新聞
BBC駐京記者沙磊轉駐台灣,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可以不喜歡中國 但不可以造謠。他跑什麼?新疆有一些民眾和實體因為沙磊涉疆的「假新聞」,導致利益受到了損害,他們打算要起訴沙磊。
央視反恐紀錄片:揭新疆前高官與東伊運(2002年聯合國將ETIM列為恐怖組織)勾結,號召維吾爾族加入聖戰建國夢,還派部分人參加IS組織,以成為東伊運接班人。
  回應
少數民族想獨立要判刑,證明中國毫無言論自由!藏獨/疆獨/臺獨…
看看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後主謀被判刑坐牢,歐盟國家都支持西班牙政府呢
  相關新聞
西方國家近期連番指責中國對新疆的維吾爾人實施種族滅絕(genocide),但華盛頓郵報集團旗下的「外交政策」(ForeignPolicy)披露,美國國務院法律顧問辦公室今年稍早的結論是,沒證據證明是種族滅絕。
2021-04-04 08:22:56
阿楨
寫書激怒伊朗遭下令追殺多年 作家魯西迪紐約遇刺 2022/08/13

美國紐約州警方和目擊者指出,印度裔英國作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今天在紐約準備演講時遭遇攻擊,明顯頸部受到刺傷。魯西迪曾因寫書觸怒伊朗,在1989年被下令追殺。
路透社和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1名目擊者表示,當魯西迪在紐約州西部的肖托夸協會(Chautauqua Institution)準備演講時,1名男子衝上講台攻擊他。警方表示,參與活動的州警將這名攻擊者逮捕。
根據警方,受傷的魯西迪被直升機送往醫院救治,目前情況不明。
肖托夸協會發言人說:「我們正在處理一個緊急狀況。」
1名不願具名的目擊者指出,魯西迪遭這名男子攻擊後倒在講台上,之後被一群人圍住抬起腳,似乎是要讓較多血液流向魯西迪的上半身,至於發動攻擊者則被制伏。
出生於印度穆斯林家庭的魯西迪,曾因出版書籍「魔鬼詩篇」(The Satanic Verses)面臨死亡威脅,他在1989年被伊朗領袖下達追殺令。若干穆斯林認為這本小說內容褻瀆神明。
魯西迪為避殺身之禍躲藏多年,近幾年才比較公開生活狀況。然而伊朗組織則將賞金提高至數百萬美元以取他性命。
2022-08-13 06:31:01
阿楨
絕無僅有的“美國病”:30餘年超百萬人死於槍擊事件

  美聯社2022-11-29《美國醫學會雜誌》研究報告,美國2021的槍支致死率達到了近30年來的最高水準。1990年至2021年,美國超過100萬人死於槍擊。
  2019 至2021年,美國持槍自殺率上升10%,非持槍自殺率下降8%;持槍殺人率上升45%,而非持槍殺人率上升6%。
  女性、少數族裔、未成年人等弱勢群體最受傷。
  控槍仍阻力重重
  2022年一季度,美國槍支銷量同比增長18%,全美保有槍支早已超過4億支,美國持槍率全球排名第一。
  高持槍率疊加日益加劇的社會問題,美國槍支暴力問題難解。近年美國社會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社會分裂嚴重,邊緣群體很容易走向極端並最終訴諸暴力。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喬納森•傑伊對CNN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使人們感到不安全因素增加,促使美國人認為他們需要攜帶武器保護自己。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政策顧問阿裡•大衛斯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社會孤立加劇,社會服務和支援減少,這些都是美國槍支暴力的風險因素,給美國社會最脆弱的群體帶來了不成比例的負擔。
  美國國內反對擁槍的聲音此起彼伏,然而多年來美國在控槍問題上依然難有實質性進展。美國槍支製造、買賣和使用已形成龐大產業鏈,涉及龐大利益,代表這些利益的十餘個組織早已滲透到美國政治生活方方面面。美國國會、政府和法院在控槍問題上均難有作為。
2022-12-02 09:06:06
阿楨
外交學者:突厥國家組織可能讓中國感受重大威脅,真的是這樣嗎? 2022-12-14 傅前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o6EX-3dP6k
  回應
 中亞各國眼晴都很明亮,決對不會為土耳其人火中取栗的!
 請你看看突厥國家組織成立儀式上懸掛的那幅地圖:包括中國新疆。土耳其就是疆獨理論的誕生地和最大的後臺,外交學者的擔憂是對的。
 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亞及高加索地區出現權力真空,土開始加強與前蘇聯突厥語族國家接觸,作為北約一員及歐盟親密夥伴的土,亦被西方認為是向前蘇聯地區輸送西方民主及自由的視窗。
  相關新聞資料
 土耳其2022-11-15第8屆「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改名為「突厥國家組織」,成員國:土耳其、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觀察員國:匈牙利;北賽普勒斯。
 《環球時報》:土耳其企圖分裂中國 新疆社科院中亞所前所長潘志平:暴露區域大國擴張野心!

上合峰會習普會的歐亞陸權大國戰略 2022/09/17 旺報社評

受疫情影響近3年未曾出國的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先展開中亞之旅,參加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特別是當俄烏戰事陷入僵局、台海風波不斷,各界拭目以待。
上合是2001年中俄結合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成立的國際組織,旨在打擊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後來陸續加入巴基斯坦、印度與伊朗,目前有蒙古、白俄羅斯、阿富汗3個觀察會員國及9個對話夥伴,分別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柬埔寨、尼泊爾、斯裡蘭卡、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卡達。成員國總面積約為3600萬平方公里,約亞歐大陸的3/5,人口約34億,約世界的43%。美國曾於2005年申請成為觀察員,不過遭拒絕。俄曾邀土庫曼,但2019年該國議會已再次重申其永久中立國地位,因此無任何加入之可能性。儘管如此,土庫曼自2005年每年都至少參加一次上合會議。
中國仍然希望避免新冷戰,但不能不預作準備,北京的策略是以區域安全對抗全球霸權、以經貿合作來取代軍事同盟,這是鄉村包圍城市的國際版,看來普丁也認同此一策略。
  相關新聞
王毅︰習近平以上合「朋友圈」 破解美國對華「包圍圈」 要防範顏色革命
中俄蒙元首第六次會晤,推進中俄天然氣過境蒙古國/三國經濟走廊/中蒙俄鐵路。
簽署「中吉烏鐵路」協議,2023年完成可行性研究。
中國尼泊爾同意建跨喜馬拉雅山鐵路年內踏勘
習上合講話:推動阿富汗局勢平穩過渡
2022-12-15 06:41:17
阿楨
能上能下取代七上八下 2022/10/23 中國時報

中共二十屆205名中央委員名單出爐,上屆25名政治局委員中,12人留任中央委員,13人不在。,67歲王滬寧將高升,67歲李克強、汪洋告別政壇,69歲王毅及72歲張又俠續留中央。
  相關新聞
 中共二十大10/23閉幕:李克強等5大財經首長失勢(團派「被團滅」胡錦濤「被離場」),象徵習時代來臨,領導層習家軍包辦,溫和派經濟金融政策將變。20大後對台與美路線轉趨強硬。廿大後美中科技戰(把中打回石器時代?專家:中5年內能小勝!)外交戰白熱化:歐盟龍頭德國竟排第4位訪習。白宮:美中仍在努力安排G20拜習會。盧拉再次當選巴西總統,現任總統波索納洛未認敗選,支持者占路抗議要求政變。(回應:這就是民主,選輸就賴,巴西民進黨,美國好榜樣。)拉美大選左轉歐洲右轉卻一致反美,什麼原因?(回應:都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都是為了民族和國家獨立。)
 李克強2021-03-05兩會報告疑暗批習:雖然風險隱患必須化解,「但要遵循規律,講究方法」,「政策要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調結構,防控風險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防止緊縮效應疊加放大,決不能讓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網友更指習效法「毛澤東思想」,對內獨裁專權,不顧科學規律,大行共同富裕。另參【習中國夢】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七常委全"習家軍"黑馬總理李強(習在浙江主政時祕書長,習以意識形態治國 ,用人哲學: 習人幫
講政治,更講忠誠擁護習核心。以史為鑑,獨裁者都喜歡信得過的自己人。)
 廿大後對未來感到悲觀,中國富豪相繼出逃,名導馮小剛傳移居美國,社群祝福比罵聲多:能潤(跑路run諧音)就潤吧。馮夫婦2022-10-31否認移民稱送女兒入學短暫陪伴。廿大後習提倡節約打擊財富,阿里雙11首度不辦晚會。
 20大後習近平拚外交包括:越共中央總書記、巴基斯坦總理、德國總理及坦尚尼亞總統相繼訪問北京。隨後,東協峰會、G20峰會、APEC峰會接連登場。
 2022大選21縣市長,國民黨13、民進黨5、民眾黨1、無黨2,民進黨掀戰犯風暴:路透/中評...社/學者:蔡「抗中保台」挫敗。)
 中國11-26封控抗議潮?(回應:颜色革命又来了! 一場挫敗的週末街頭行為藝術,白紙革命成了白痴革命) 中共中央政法委11-29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習悼江澤民12-06提六四堅決反對動亂。全國多地優化調整防疫措施12-05起,公交、景區等室外不再查驗陰性證明。
2022-12-15 06:46:20
阿楨
優化防疫12-07新十條。(回應:全世界都不防了,中國就不可能完全清零,只能動態清零) 。防疫封控放寬經濟復蘇,旅遊熱度暴漲12倍機票增8.5倍。

20大後習近平拚外交包括:越共中央總書記、巴基斯坦總理、德國總理及坦尚尼亞總統相繼訪問北京。隨後,11月東協峰會、G20峰會、APEC峰會、12月沙烏地阿拉伯接連登場。
  相關新聞
 李克強總理2022-11-11出席中國-東協峰會:援助柬埔寨2億人民幣並簽訂18項合作。
 美中東協較勁 拜登:建美國-東協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美援8.5億美金要東協反華逼東協站隊(回應:要當老大,卻是小氣到爆,叫小弟怎麼服氣?) 習外交出擊完勝拜登。
 印尼巴厘島G20第十七次峰會四大看點:習拜會、俄烏戰爭、全球疫情、經濟危機。普京不出席G20峰會。習近平訪印尼,試乘雅萬高鐵。APEC峰會,泰總理請求習總加快中泰高鐵建設!
 去亞洲走了一圈後,德國總理朔爾茨:歐美“穩定的增長、低通脹和高就業率”的美好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回應:歐洲自古以來就比亞洲窮。北美洲自古以來,就是五大洲中最落後的一個。近代只是運氣好,歐洲和北美率先工業化,才過了兩百年好日子。隨著亞洲整體工業化,歐洲和北美會回歸歷史常態。日衰的歐美強盜心裡很清楚世界多極化對它意味著什麼,因此接下來它還會搞出更多挑撥離間的事情甚至在更多地區點燃戰火。)
 2022大選21縣市長,國民黨13、民進黨5、民眾黨1、無黨2,民進黨掀戰犯風暴:路透/中評...社/學者:蔡「抗中保台」挫敗。)
 習11-27同蒙古總統會談:早日開通互聯互通新通道(中蒙俄經濟走廊/鐵路/公路/天然氣/電網…) 蒙古首都12-06群眾抗議煤業貪腐及高通膨(回應:剛簽蒙中俄協議,熟悉的味道就來了) 中老鐵路1周年12-02成績:旅客850萬人次(國內段720萬老撾段130萬);發送貨物1120萬噸(跨境190萬) 泰緬加快中泰緬鐵路。
 習12-07訪沙特簽1100億沙幣/2043人民幣(293億美元)大單,石油人民幣乘勝追擊動搖石油美元,出席首屆中阿峰會,突破美圍堵(美警告:中擴大影響力不利國際秩序 ! 回應:完全同意美說法,中助全世界非昂遜脫離美壓搾,確實不利美獨霸的全世界秩序!) 中沙簽訂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共建「一帶一路」和「2030願景」對接。(回應:儒回文明聯手,Brezinsky預言成真)
2022-12-15 06:49:50
阿楨
沖著中國的恐怖組織ISKP,什麼來頭? 2022-12-19 觀察者網

2022年12月13日下午2時30分,平靜許久的喀布爾再次被滾滾濃煙和槍炮聲所攪動。3名恐怖分子對一家作為中國商賈聚集地的酒店——“桂園”商務酒店發動了襲擊,之後被趕來的塔利班臨時政府軍士兵擊斃。儘管沒有死亡,的損失也有限,但卻成功地讓“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ISKP,亦作ISIS-K,IS-K)再次登上了國內外媒體的版面。2021年8月26日美軍撤離阿富汗,如今,ISKP再次選擇站在聚光燈下揮舞屠刀。
在美軍佔領初期,一度默許和支持阿富汗人自己組建政治派別和政府,消滅塔利班殘存支持者、並對阿富汗人實施分化瓦解的手段,他們正是後來ISKP的前身。ISKP一方面組織鄉勇積極與塔利班遊擊隊作戰,以此博得美軍和阿富汗政府的信任與支持;另一方面,也通過洗白的身份作為誘餌,吸收包括塔利班和“東突”在內的其他勢力的戰鬥人員。不僅獲得了西方與阿富汗政府援助的資金,甚至還利用職務便利,貪腐、挪用與侵佔資金。ISKP將美國人趕走,隨後建立一個和古代呼羅珊一樣巨大的瓦哈比派政治實體,並與“伊拉克及黎凡特伊斯蘭國”東西對進,完成對整個中亞和伊斯蘭世界的威懾與統治。
  回應
ISIS是昂撒匪幫扶持,希望中國的西部邊界亂。美國支持過塔利班,這次用上了ISKP。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和美國無關的恐怖組織。
2022-12-21 09:21:53
阿楨
法國爭議雜誌查理週刊 漫畫譏諷土敘大地震引發憤怒 2023/02/08 中時

法國諷刺雜誌《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發表一幅以土敘大地震(2023/02/06)為主題漫畫,然而他不是在關心,而是繼續拿戰亂在諷刺,引發了眾多憤怒。令原先聲援查理週刊的人們也感到失望。
這是週刊漫畫家Pierrick Juin畫了一片搖搖欲墜的建築物,四周是瓦礫與殘骸,然而標題竟是:「不需要再派坦克。」他隱含的意思可想而知。
多數網友都感到憤怒,指這幅漫畫嘲笑了兩國數百萬人的悲劇,「令人作嘔」、「可恥」、「令人反感」、「仇恨言論」。
2015 年1月7日,查理週刊辦公室遭到蓋達組織嚴重槍擊,造成12人死亡。起因與他們長期譏諷伊斯蘭信仰。許多人表示媒體自由,以「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做為聲援口號。
然而這一次,查理週刊遭到相當多的批評,以及關於什麼是言論自由的辯論。
一位網友表示「在你們受傷時,我們和你在一起。但現我們經歷的是天災!不,這不是幽默。」
美國穆斯林學者奧馬爾•蘇萊曼 (Omar Suleiman) 說:「嘲笑成千上萬穆斯林的死亡,這真是完全失去人性。」
並指出,在2015年的查理週刊襲擊事件後,許多土耳其人表達對查理週刊的聲援,卻遭到這般蔑視的回報。
  相關新聞資料
美西制裁阻敘救援製造人道主義災難 聯合國:反對任何阻礙救援的制裁,土敘強震罹難人數恐破5萬,受災人數或達2600萬。文茜世界周報:敘同為震央但救援遲緩 (回應:中可没遗忘叙也救援。)
卡塔爾向土敘提供10000個集裝箱房(世界盃中國造球迷村臨時住所) 。中為土建的胡努特魯發電站,憑什抗震?華東電力設計院採取了多項優化措施。比如,充分利用鋼結構材料性能。又如,海水冷卻塔採用煙塔合一。採用彈簧隔振技術。
台灣搜救隊像玩具被趕走,捐贈衣物土限全新(回應:土搶功?搜救隊在台早已習慣! 搜救淪為台灣大內宣。)
土當局平息眾怒轉移焦點抓捕上百名建築承包商
土當局關131家媒體加大流產政變後整肅行動 2016-07-28
  回應
濫用言論自由的爛刊,再被人家機槍掃射,也是應該的!
白人至上的傲慢心態,昭然若揭!
2023-02-22 07:40:31
阿楨
哈瑪斯5000枚火箭彈2023-10-07奇襲以色列 以巴衝突再起 美國新中東戰略受挫

哈瑪斯成立於1980年代,曾經與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激烈對抗多年,自2007年後雙方各自控制迦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
與PLO不同,哈瑪斯不承認以色列的合法存在。1993年,阿拉法特與以色列透過簽訂《奧斯陸協定》達成和平,結束了武裝衝突。哈瑪斯拒絕承認這一和平協定,繼續對以進行攻擊。美國等西方國家則視哈瑪斯為恐怖組織。
1990年代在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主導下,促成了「兩國方案」,目標是以巴「一邊一國」,讓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和迦薩走廊建立主權國家。這也成為國際社會解決以巴衝突的原則。然而,近年來,從川普時代到拜登總統主政,美以及沙烏地以伊朗為假想敵,在中東地區結盟的態勢成形,巴勒斯坦問題已被邊緣化。先前傳出,美以兩國官員正低調合作,試圖達成妥協,讓沙烏地興建一座由美國營運的濃縮鈾設施,作為以沙關係正常化的條件之一。哈瑪斯背後是由伊朗、黎巴嫩真主黨等什葉派為主的勢力扶持,自是更不願見到以沙建交,伊朗等勢力亦樂得為哈瑪斯敲邊鼓。
  相關新聞資料
中東和美歐反應“不同調”
沙烏地呼籲以巴立即停止敵對行動升級,並重申,該國曾多次警告情勢爆發的危險,是因為以色列長期對巴勒斯坦人的迫害所致。
哈瑪斯多戰線突襲,以色列情報螺絲鬆!
「梅卡瓦」將踏足俄烏戰場能力挽狂瀾,還是會重蹈豹2的覆轍?
時代變了!以色列「梅卡瓦」主力戰車 遭哈瑪斯無人機1發毀
  回應
不是號稱有鐵穹防護網嗎?
  相關新聞資料
「鐵穹系統」攔截敵軍90%火箭彈!各國都想要... 台灣需要買
鐵穹防禦系統攔截率爭議--維基百科
以軍方自稱鐵穹的攔截率在85%以上,但從未有人給出相關證據,美國專家指出,攔截率40%已經是人類科技極限,另一位以色列評論員則認為只有10%命中率上下。
2023-10-09 06:10:5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