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1-19 06:49:00| 人氣1,939| 回應1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亞戰略格局和中國安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王桂芳的《中亞戰略格局和中國安全》(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是由她2002年國防大學戰略學博士論文,增修之作,雖無啥創見,但由下目錄可也看出平實而完整,還合胡主席的和諧外交基調。

第一部分 中亞在國際戰略格局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中亞地緣政治地位…………………………
一、中亞地緣政治環境變遷…………………………
二、中亞新的地緣政治環境…………………………
三、阿富汗與中亞地緣政治環境……………………
第二章 中亞能源的戰略價值…………………………
一、中亞能源及環裏海經濟圈………………………
二、中亞能源在世界能源結構中的地位……………
三、裏海能源的分割與中亞地區的安全和發展……
第三章 中亞民族矛盾和伊斯蘭複興運動……………
一、中亞民族宗教問題的曆史軌迹…………………
二、中亞民族主義的反饋與伊斯蘭複興運動的回應
三、中亞三股勢力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部分 各大戰略力量在中亞的角逐
第四章 美國的中亞戰略……………………………
一、中亞在美國歐亞戰略中的地位…………………
二、美國的中亞戰略目標……………………………
二、阿富汗戰爭後美國大舉進入中亞………………
第五章 俄羅斯的中亞戰略構想……………………
一、俄羅斯對中亞國家的最初定位…………………
二、俄羅斯對小亞戰略構想…………………………
二、阿富汗戰爭後俄羅斯對中亞政策變化…………
第六章 歐亞大陸主要國家對中亞的戰略意圖………
一、歐洲國家對中亞的戰略意圖及其目標…………
二、伊斯蘭大國對中亞的戰略謀劃…………………
三、業洲日、韓、印等國中亞政策述評……………
第七章 主要戰略力量在中亞的角逐………………
一、美俄在中亞的戰略角逐…………………………
二、主要戰略力量在中亞的分化與組合…………
第三部分 中亞國家的戰略選擇
第八章 中亞國家的戰略定位…………………………


中亞五國

   “中亞”一詞所指的範圍,學者們曆來都有不同的看法。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初的規定,中亞的範圍西起裏海,東到大興安嶺;北自阿爾泰山、薩彥嶺,南至喜馬拉雅山。全部或部分屬于中亞地區的國家有7個,即:阿富汗(北部)、中國(新疆、西藏、青海、甘肅河西走廊、寧夏、內蒙古)、印度(西北部)、伊朗(北部)、蒙古國、巴基斯坦(北部)和原蘇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
    蘇聯解體後,關于“中亞”所指的範圍仍引起廣泛爭論。一些學者提出將中亞地區分爲廣義的中亞和狹義的中亞。
    廣義的中亞是“東到蒙古國東境和內蒙古東部;南始伊朗和阿富汗的北部,印度、巴基斯坦西北,包括新疆、甘肅河西走廊等中國西北地區;西起裏海,包括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國;北達西伯利亞南部米努辛斯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一帶。”
    狹義的中亞以阿姆河和錫爾河西河流域爲中心,蘇聯解體後,這一區域的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國政權已形成一個比較共同的政治文化區域,因而,狹義中亞一般來說是指中亞五國。
    對廣義的中亞和狹義的中亞範圍的界定既反映出曆史上各個時期、各種不同的民族在該地區活動的範圍,也反映出今天這裏出現的新的政治格局。
    中亞五國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
    在民族分布上,中亞有著明顯的“巴爾幹化”色彩。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民族居住在這裏,錯綜複雜、彼此滲透,沖突與融合並舉,合作和危機同在。
 http://baike.baidu.com/view/333775.html

中 俄 共 謀 中 亞 戰 略 新 格 局

     7月1日下午3時零5分左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 

邊境問題解決

     中俄兩國出於戰略考慮,曾有過一段為時不短的分分合合,甚至還兵戎相見。從中國來說,北方的龐大鄰居曾經極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近當代史進程;從俄方來說,特別是在前蘇聯時代,與中國的關係也曾極大地影響了其國際戰略選擇。
       今年6月2日,中俄外交部長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這個偏遠的俄遠東城市互換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准書,這一舉動標誌著兩國徹底解決了所有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這場經歷了40多年的漫長談判和曲折,最終塵埃落定,中俄之間長達4300公里邊界線的走向全部確定。
     在訪問前夕,胡錦濤接受採訪時說:10多年來,經過雙方共同努力,兩國建立起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雙方政治互信不斷加深,經貿、科技、文化、軍事等領域的合作日益深化和擴大,在涉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問題上相互支持,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中俄關係已進入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政治層面不存問題,經貿合作潛力巨大

     近年來,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斷取得新成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準。在經貿領域,中俄貿易額已連續六年保持高速增長。去年10月,兩國元首共同批准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實施綱要,對兩國各領域的合作作出總體規劃,提出2010年雙邊貿易額達到600~800億美元、2020年前中方向俄羅斯投資120億美元等重要目標。在這次訪問中,胡錦濤就落實上述綱要、加強雙方經貿合作同普京總統進一步交換了意見,共同探討優化貿易結構、擴大項目投資、推動大項目合作、促進高技術領域合作、規範貿易秩序的有效途徑。
     中俄簽署了能源、金融、電力等領域的一系列合作文件。正如,俄駐華臨時代辦貢恰羅夫所說,俄中雙方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在政治層面不存在任何問題,目前兩國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進一步挖掘經貿合作的巨大潛力。
     此外,一直紛紛擾擾的中俄石油管道問題,似乎開始了 "起航"。
     由於個別國家的插手,在輸華石油管道上,俄方就曾幾經反覆。 "安大線" 和 "安納線" 的舉棋不定,不但對中國的能源引進不利,對俄方所急需的資金引進也起了反作用。我們可以看到,在中俄邊界問題明朗化的同時,俄方對輸華石油管道的態度也開始明朗。
     據透露,此次峰會極可能簽署了建設俄羅斯遠東石油管道通向中國支線的文件。日前俄羅斯遠東管道因環保人士擔心可能破壞貝加爾湖生態而被叫停的問題將得到妥善解決,不會影響主體管道以及中國支線的修建。

上合組織新增三個觀察員

     訪俄行程結束後,胡錦濤又參加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元首會議。會議期間,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被正式接納為上合組織觀察員。三個亞洲國家的加入將使該組織的工作變得更加重要。
由於伊朗的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匯聚了中國、印度這樣的能源消費大國和俄羅斯、伊朗、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這樣的能源生產大國,很顯然,上海合作組織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將得到增強。
冷戰結束後,美國制定了新的全球戰略,就是不容許出現任何能挑戰美國的國家、國家集團和勢力,建立美國領導的單極世界,並把中亞看成是實現其新全球戰略的中心環節。
因此,美國急欲在歐盟尚未強大、俄羅斯尚未復興、中國尚未崛起之前控制從西亞經中亞到東亞的廣大弧形地帶,以反恐為名駐軍中亞後又試圖通過“顏色革命”在中亞推銷美式自由民主。
伊朗申請成為觀察員,表明伊朗在受到歐美逼迫的情況下,積極探索與俄羅斯以及中國的合作,藉以牽制美國。這點,因而得到了進一步的確認。
中國在上海合作組織的範圍內似乎應該更進一步推動經濟合作,從根本上綁定這些國家。而伊朗的加入,則是美國戰略受到牽制的要素,我們當然不可放過! 

聯合軍演共防顏色革命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俄雙方都面臨著美國在亞洲咄咄逼人的軍事壓力。尤其是科索沃戰爭結束後,美國對其全球軍事戰略作了相應調整,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大亞太地區軍事干預能力方面,北約的東擴和美日安保條約的強化使中俄在亞洲的戰略空間受到很大的限制。兩國領導人都清醒地認識到,加強雙邊睦鄰友好和戰略合作關係,增強共同的安全防禦力量,已經成為兩國最好的選擇。
即將在中國境內舉行的代號 "友誼-2005" 中俄聯合軍事演習是中俄(蘇)建交55年來的第一次雙邊軍事演習,標誌著兩國新型軍事互信合作關係達到了40年來的新高點。中國北海艦隊與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將成為這次演習主力。俄太平洋艦隊司令費奧多羅夫透露,俄方參演兵力約3000人,包括最精銳的第76空降師、第55海軍陸戰隊,蘇-27戰機,以及長程轟炸機圖-160、圖-95及圖-22。中國方面則派出5000兵力。
有消息說,俄方將在此次軍演中展示更為先進的武器,而展示先進軍事技術,常常是武器出口進一步放寬的先兆。此外,據報道,聯合軍演的任務從 "反恐" 擴大到了 "登陸" ,結合現在的亞太局勢,這一舉動顯然意味深長。
俄方面臨著周邊環境逆轉的挑戰,這與個別國家欲在中國周邊 "佈局" 、 "鉗制" 中國不無相似之處。兩國面臨的共同挑戰使兩國找到了新的利益交匯點,這交匯點又轉化成兩國合作的動力。
http://info.hktdc.com/report/top/top_050704.htm

另參本館<上海合作組織>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0034729/20080903062443/
中國與中亞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1068393/20071230055346

中亞五國

中亞五國系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東與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南與伊朗、阿富汗接壤,北與俄羅斯聯邦相接,西邊與俄羅斯聯邦、阿塞拜疆隔裏海相望。五國總面積近400萬平方公裏,1995年總人口約5400萬。各共和國面積、人口具體情況如下:
1995年中亞五國面積人口
面積(萬平方公裏) 人口(萬人)
哈薩克斯坦 271.73 1654.4
烏茲別克斯坦 44.74 2300.7
吉爾吉斯斯坦 19.85 454.5
土庫曼斯坦 48.81 456.7
塔吉克斯坦 14.31 588.4
其中哈薩克斯坦領土遼闊,是其它四個共和國總面積的兩倍,另外,它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內陸國。而烏茲別克斯坦領土雖然僅爲哈薩克斯坦的1/6,但人口卻比它多出近四成。現就中亞五國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簡史概述如下。

自然地理

關于“中亞”這一地理概念在學者中認識並不統一。在西文中有Central Asia(中亞),Inner Asia(內亞),Haute Asia(亞洲腹地)等,在俄語中有Средняя Азия (中亞)和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中央亞細亞)。蘇聯學者所謂的中亞(Средняя Азия)一般指的是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即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國及哈薩克斯坦南部,因此中亞五國又常常被稱作“中亞和哈薩克斯坦”。中亞五國的東部以西天山的南脈爲界,南部以科畢達山脈和阿姆河的中遊及其上源噴赤河爲界,與中亞的自然地理界線並不吻合,這是上個世紀沙俄征服中亞和蠶食我國西部領土的結果。它的北部已越過哈薩克草原,深入到西西伯利亞南緣的額爾齊斯河流域,也是不與那裏的自然地理界線吻合。唯有它的西界是天然界線,那裏是裏海的東岸,海岸線蜿蜒,形成一些半島、島嶼和沖積的沙嘴。在自然地理風貌上它大致爲南部的荒漠、綠洲和山區與北部的草原、平原和丘陵,其界線大體在伊犁河、錫爾河的北岸到裏海一線。

一、地形和地貌

  總體上呈現東南高、西北低。在塔吉克斯坦帕米爾地區和吉爾吉斯斯坦西部天山地區山勢陡峭,海拔在4000-5000米,其中海拔7495米的共産主義峰和7134米的列寧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山峰。在哈薩克斯坦西部裏海附近卡拉吉耶窪地發現有前蘇聯陸上低于海平面132米的最低點。在這東西之間廣闊地區,荒漠、綠洲在海拔200-400米之間,丘陵、草原在海拔300-500米之間,而東部山區在海拔1000米左右。中亞地區綿亙著溫帶最壯觀的山地,冰川超過4000條,總面積達11000平方公裏,其中最大的費德欽科冰川長71公裏,它包括33條支流、面積達900平方公裏,而山腳下卻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幹旱炎熱的荒漠,荒漠的水平線在彌漫如煙的粉塵黃土中漸趨消失。崇山環抱的山谷盆地和撒在廣袤荒漠中的綠洲是中亞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它滋養著這一方農人,而遼闊的北部草原和山坡草地馳騁著一個個馬背上的民族。   

二、山脈和山谷盆地

  塔吉克斯坦境內的帕米爾號稱“世界屋脊”,無疑是中亞的制高點。它的東部占優勢的是剝蝕高原和壟崗地形,這裏的山脈相對高度不大,徐緩地向絕對高度3500-4000米的山間谷地傾斜。它的西部占優勢的是切割劇烈的高山地形、狹窄而幽深的峽谷。帕米爾高原北緣是兩座平行的高山──阿賴山脈和外阿賴山脈,由西向東傾斜。阿賴山在5301米的伊格拉峰附近又分成平行的三支山脈──突厥斯坦山、澤拉夫尚山和吉薩爾山,繼續向西傾斜而最終消失在撒馬爾罕綠洲附近的荒漠。由阿賴山向東北方向延伸是巍峨的天山山脈,西部天山的主峰在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交界的海拔6995米的汗騰格裏峰。由汗騰格裏峰往西又有兩支平行的天山支脈──昆格阿拉套-吉爾吉斯山和捷爾斯克依阿拉套山,環抱著高山湖泊──伊塞克湖。在天山隘口中國通往吉爾吉斯斯坦口岸吐爾尕特附近,又有一支脈費爾幹納山往西北延伸再轉西南恰特卡爾-庫拉明山,圈出中亞最著名的盆地──費爾幹納。費爾幹納盆地東西長300公裏,南北最寬150公裏,形如一只巨大的橢圓形碟子,緩緩地由西向東傾斜。哈薩克斯坦東部邊緣地區有幾組平行山脈:阿爾泰山、塔爾巴哈臺山、阿拉套山,在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聯邦交界線上的別盧哈峰海拔也達4506米。在中亞的西南緣土庫曼斯坦的科佩特山是由帕米爾向東南延伸出的興都庫什山的余脈,其高峰卡拉古拉峰僅有1977米。哈薩克斯坦西部還有幾座山,但與東部的高山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三、河流和湖泊

  作爲自然地理的中亞來說,它的所有河流都沒有通向大洋的出口,河水除了被引走用于灌溉外,或者消失于荒漠,或者注入于內陸湖泊。錫爾河是流經中亞的最長的河流,全長3019公裏(含上遊納倫河),發源于天山山區西部。它所灌溉的費爾幹納和塔什幹綠洲,是中亞最重要的經濟區。千百年來勤勞的中亞各族人民充分利用了錫爾河及其支流的水,創造出費爾幹納綠洲繁榮富庶的景觀:枝繁葉茂的果園、碧綠的田野和銀練似的渠道。阿姆河全長2394公裏(含上遊噴赤河),是中亞水量最充沛的大河,發源于帕米爾山區,落差大,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其上遊建成最大的努列克水電站,裝機容量達270萬千瓦。錫爾河、阿姆河這兩條大河最終注入中亞最大的湖泊──鹹海。鹹海面積約6.4萬平方公裏,按面積來說,它是世界第四大湖,但由于過度濫用這兩條大河的河水,鹹海的水位已急劇下降,悲觀者認爲它將因水源枯竭而迅速消失,由此産生鹹海生態危機。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尚河是條重要的河流,它發源于阿賴山。“澤拉夫尚”意即“含金的”。它哺育著中亞腹地美麗的綠洲──撒馬爾罕綠洲和布哈拉綠洲,沒于克孜爾庫姆沙漠。阿姆河左方有兩條河──卡拉捷詹河和穆爾加布河,它們發源于伊朗、阿富汗高原,滋潤著土庫曼斯坦的阿什哈巴德綠洲和馬雷綠洲。錫爾河的右方有發源于吉爾吉斯斯坦天山山區的兩條河──塔拉斯河和楚河。楚河灌溉著比什凱克附近的沃土,它與中亞最美麗的高山湖泊──伊塞克湖西岸僅3公裏處擦肩而過。伊塞克湖爲高山深水湖,已知最大深度爲702米,在歐亞大陸的所有湖泊中僅次于貝加爾湖。伊塞克湖以其巨大的容水量影響著湖區的氣候,它雖然高踞海拔1600米,但即使在隆冬也不結凍,因此又以“熱海”聞名于世。在哈薩克斯坦東西兩端有兩條重要的河流──伊犁河和烏拉爾河。伊犁河發源于我國新疆天山深處,全長1439公裏,在哈薩克斯坦境內802公裏,注入巴爾喀什湖。巴爾喀什湖面積1.7-2.2萬平方公裏,它的奇特景觀是:西半部鹹水,東半部淡水,其間僅有極窄的水道相通連。流入巴爾喀什湖的至少有七條較大的河流,因此這一地區又被稱作謝米列契(七河)地區。烏拉爾河發源于俄羅斯聯邦的南烏拉爾山,在哈薩克斯坦境內長1084公裏,注入裏海。裏海面積37.1萬平方公裏,低于海平面28.5米,沿岸有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阿塞拜疆、俄羅斯聯邦五國。
  越出自然地理的亞洲腹地,在北哈薩克斯坦有條大河額爾齊斯河,發源于我國阿勒泰山區,攜帶其支流伊希姆河、托博爾河彙入俄羅斯聯邦的鄂畢河而最終注入北冰洋。額爾齊斯河長4248公裏,在哈薩克斯坦境內1400公裏,它河道平穩、水量充足,在航運、灌溉、城市供水方面有著重要的經濟意義。   

四、荒漠和草原

  荒漠、半荒漠和草原占據從裏海到天山山地之間的巨大面積。阿姆河和卡拉捷詹河之間的卡拉庫姆沙漠(35萬平方公裏)和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克孜爾庫姆沙漠(30萬平方公裏)是中亞最大的沙漠,地勢平坦,海拔均在300米以下,大部分爲沙壟、龜裂地,間有閉塞的窪地和孤山。極度幹旱、貧瘠、缺少植被,如克孜爾庫姆沙漠東南部就被稱爲“饑餓草原”。在哈薩克斯坦,草原覆蓋在長1200公裏的哈薩克丘陵和長達630 公裏的圖爾蓋谷地,海拔在300米左右。由于受到北冰洋濕氣影響,比起中亞腹地的荒漠要濕潤一些。在北部臺地、丘陵與南部沙漠之間的是別克帕克達拉草原,其地貌處于草原、半荒漠、荒漠的過渡地帶。撒在荒漠中的綠洲,擁有豐富的栽培植被,它的翠綠色彩在荒漠灰黃底色襯托下顯得格外賞心悅目。1954-1960年在中亞哈薩克斯坦、裏海沿岸低地開展的大墾荒,使那裏出現了大片農田,這是人類與自然鬥爭創造的新的地理景觀。   

五、氣候

  由于處于歐亞大陸腹地,尤其是東南緣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濕氣流,該地區氣候爲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其突出特征是:第一,雨水稀少,極其幹燥。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鹹海附近和土庫曼斯坦的荒漠年降水量僅爲75-100毫米,而山區年降水量爲1000毫米,費爾幹納山西南坡甚至可達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于沙漠地區,如帕米爾的年降水量僅60 毫米;第二,日光充足,蒸發量大。中亞每平方厘米地面由于陽光輻射每年可獲10-13 平方萬卡熱量,在土庫曼斯坦則幾乎達到16萬卡。科學測試,在中亞北緯40度地方夏季所獲陽光照射量並不遜于熱帶地區。空氣極其幹燥和高溫引起大量的蒸發,阿姆河三角洲水面的年蒸發量達1798毫米,即比這裏的降水量大21倍;第三,溫度變化劇烈。許多地方白天最高氣溫與夜晚最低氣溫之間可相差20-30℃。在帕米爾高原則有日溫差40℃的記錄。從哈薩克斯坦最北端到土庫曼斯坦最南端,縱跨北緯57度到35度,表現爲寒溫帶經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在盛夏七月,除山區外平均氣溫一般在26℃至32℃之間,而在隆冬一月,平均氣溫由北端的-20℃到南端的2℃過渡。   

六、礦産資源

  各種礦藏豐富,特別是哈薩克斯坦品種比較齊全,煤探明儲量爲1624億噸(1972年),集中分部在卡拉幹達、埃基巴、馬斯圖茲、圖爾蓋、日蘭奇克、楚河、伊犁河大型煤田。此外,還有鐵礦、錳礦、銅礦、鉀鹽等礦藏,其中鉻鐵礦探明儲量有2億噸,僅次于南非、津巴布韋居世界第三。吉爾吉斯斯坦的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特別是稀有金屬汞、銻的儲量可觀。烏茲別克斯坦的礦産資源主要是銅礦、鉛鋅礦、鉬礦、鎢礦。此外,費爾幹納的石油以及布哈拉和希瓦的天然氣有比較豐富的儲藏。然而,石油、天然氣的最豐富的儲藏在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水電資源豐富,尤其是塔吉克斯坦的水電資源達6400萬千瓦。

七、人口狀況

  這一地區的地形、地貌和經濟發展等因素決定了它的人口分布及構成的突出特點是:第一,人口密度很小,平均每平方公裏僅12人。其中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平均每平方公裏只有6.1和7.2人,只有烏茲別克斯坦人口較密,達到51.4人;第二,人口分布極不均勻。山區每平方公裏只有1-2人,在卡拉庫姆沙漠、克孜勒庫姆沙漠及哈薩克斯坦中部的荒漠幾乎是渺無人煙,而綠洲及大城市周圍密集了大量人口,如富庶的費爾幹納盆地每平方公裏高達300-400人。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所在的楚河盆地僅占共和國國土的1/12,卻集中了共和國35%的人口;第三,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高。中亞各國出生率普遍在30‰以上,自然增長率在25‰左右。這一情況與世界最不發達國家的情況相似,與其經濟發展程度是不適應的;第四,本世紀以來,特別是近二三十年,絕對人口增加迅速。以吉爾吉斯斯坦爲例,在本世紀90年中人口增加了5.6倍,近三十年人口翻了一番,絕對人口增加了200多萬。烏茲別克斯坦也是如此,1959年爲500萬人,1979年翻了一番,達1050萬,1989年接近2000萬,又差不多翻了一番;第五,本世紀以來城市化有長足發展。城市人口由原先的10%左右增長到40%左右,其中哈薩克斯坦一些地區城市化水平最高,如卡拉幹達州、傑茲卡茲甘州、曼格斯套州城市居民已占這些州總人口的80-90%。70年代以前城市人口的增長主要來自歐洲地區的移民,70年代以後主要是共和國內部人口流動的因素。然而,在中亞有些地區,如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由于農村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大大超過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以及俄羅斯人遷出,近年城市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   

八、民族的構成

  本世紀初中亞的主要民族是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塔吉克、卡拉卡爾帕克等世居民族。蘇維埃時期,隨著中亞地區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的發展,有大量俄羅斯及其他斯拉夫居民遷入,另外還有一些民族,如韃靼人、德意志人、朝鮮人是被政府當局以強行手段遷入中亞的。目前,中亞各共和國都成爲多民族國家。據蘇聯1989年人口統計資料,在中亞地區生活的有130多個大小民族。構成中亞五國的主要民族成分是:世居民族即各共和國的主體民族和俄羅斯人,下表是關于各共和國人口最多的五個民族占共和國總人口的比例:中亞五國占前五位的民族人口比例
國 名 哈薩克斯坦 烏茲別克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土庫曼斯坦
(1996年) (1994年) (1994年) (1994年) (1990年)
一 哈薩克48.1% 烏茲別克73% 吉爾吉斯56.5% 塔吉克65% 土庫曼72%
二 俄羅斯34.1% 俄羅斯8% 俄羅斯18.8% 烏茲別克26% 俄羅斯10%
三 烏克蘭4.9% 塔吉克5% 烏茲別克12.9% 俄羅斯2% 烏茲別克9%
四 德意志2.4% 哈薩克4% 烏克蘭2.1% 韃靼1.4% 哈薩克3%
五 烏茲別克2.3% 卡拉卡爾帕克2% 德意志1% 吉爾吉斯1.3% 烏克蘭1%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這些民族總合占各共和國總人口的90%左右。這裏再簡單分析一下主體民族與俄羅斯人的情況。
  主體民族只在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占絕對多數(2/3以上)。哈薩克族在哈薩克斯坦1959年占30%,1979年占36%,直到1989年才達到39.7%,成爲該國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但仍未達到該國人口總數的簡單多數(1/2以上)。哈薩克斯坦獨立後,建立的是“自決的哈薩克民族國家”,對哈薩克族不占國家總人口的多數十分憂慮。近年來采取一些措施號召境外哈薩克人“回故鄉”,同時有俄羅斯人、德意志人和其他斯拉夫居民遷出,哈薩克族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有所提高。但是該國的經濟發展狀況並不景氣,對境外哈薩克人吸引力不大,同時犧牲非哈薩克人特別是俄羅斯人的利益可能迫使這部分人的加速流失,這不僅會造成族際關系緊張和社會動蕩,而且會對共和國的經濟發展帶來嚴重損害。目前,該國正在調整其民族政策以阻止具有技術和管理能力的俄羅斯人出走。據哈官方報道,1996年初哈薩克族已占該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即達800多萬人。這意味著,自1989-1996年8年期間,哈薩克族人口增加了170多萬人,即每年增加達20多萬人。
  俄羅斯人在中亞五國共約1000萬,其中約600萬居住在哈薩克斯坦,尤其是在城市。在哈薩克斯坦北部幾個州占有很大比重。近二三十年俄羅斯人在一些國家的絕對人口有所增加,但占共和國總人口比重卻逐年下降。如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人由1970年的147.3萬增加至1989年的162.4萬,但人口比重由12.5%降至8%;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人由1959年的62.4萬增至1990年94萬,但人口比重由30.2%降至21.5%。中亞五國俄羅斯人占該地區總人口的20%,占蘇聯解體後居住在俄羅斯聯邦境外俄羅斯人的40%。因此,俄羅斯人在中亞各國地位問題,不僅是這些國家中最重要的民族問題,也是俄羅斯聯邦與這些國家關系中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九、宗教情況

  中亞五國是以伊斯蘭教爲主的多宗教地區。中亞各國主體民族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塔吉克族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此外,這裏居住的卡拉卡爾帕克人、維吾爾人、東幹人、韃靼人也屬于穆斯林民族。這些民族群衆普遍信仰伊斯蘭教,至今信教人數在其人口中仍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中亞地區伊斯蘭化差不多有千年的曆史。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府在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始終把宗教認定是最保守的社會意識形態,70年來把反宗教宣傳、無神論宣傳作爲共産主義意識形態領域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經過幾代共産黨人的努力,伊斯蘭宗教思想在中亞日益淡化,尤其是在本來宗教觀念淡漠的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中更是如此。中亞地區究竟有多少教徒還是一個不清楚的問題,官方不曾進行過這樣的統計,也從未公布過這類數字。一些社會學家提供了一些數字,但相距甚遠(從穆斯林居民中的1/3到1/2到80%)。因爲沒有科學根據,很難說哪個數字更爲准確。 值得注意的是,蘇聯解體後,伊斯蘭宗教思想在中亞出現“複興”,這與劇變信仰發生危機有直接聯系,同時也受到來自西亞伊斯蘭複興運動的影響,比較明顯的例子是,塔吉克斯坦內戰就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中亞各國政府盡管實行比較寬松的宗教政策,但迄今仍堅持反對宗教幹預政治的立場。中亞地區的穆斯林絕大多數是遜尼派,只有塔吉克族少部分穆斯林屬什葉派。此外,在中亞的俄羅斯人、斯拉夫語族居民中有相當數量的東正教教徒,還有部分群衆信仰天主教、新教和猶太教,這些教徒的數量不多。   

十、語言狀況

  中亞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1989年全蘇人口普查資料顯示,認爲本民族語言爲母語者占90% 以上,但這種情況並未准確地反映語言使用的實際狀況。以哈薩克斯坦的哈薩克族爲例,官方統計資料說,99.6%的哈薩克族認爲哈薩克語爲母語,62.8%的哈薩克族流利掌握第二語言俄語。但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撰文指出,“主體民族的語言(指哈語)未在國家機關裏使用,成了生活的‘廚房’的語言了。幾乎有30%的哈薩克人要麽一般不講哈薩克語,要麽就掌握得很差。爺爺已經不能用母語同自己的小孫子談話了。” 在蘇聯解體前夕,中亞各國都頒布語言法,確立主體民族語言的國語地位,將俄語作爲族際交際語。這一規定在俄羅斯人中引起不安,統計數字表明,哈薩克斯坦622萬俄羅斯人中只有0.9%的人流利掌握第二語言哈語。1995年通過的哈薩克斯坦新憲法雖然沒有明確賦予俄語第二國語的地位,但規定在國家組織和地方機構中,俄語和哈語一樣可平等地正式使用。目前,在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國語的使用情況要好于哈、吉兩國,但俄語在這些國家當中也可以廣泛使用。

體現時代特征的合作模式——“上海五國”

“上海五國”誕生于1996年4月26日。其初衷旨在增強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邊境地區的軍事信任,共同謀求邊境和平。爲此,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與上述四國即開始就邊境裁軍和加強邊境地區軍事互信舉行談判。在談判取得積極進展的基礎上,1996年4月26日,中、俄、哈、吉、塔五國元首首次在上海舉行會晤,簽署了《關于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1997年4月24日,五國元首在莫斯科舉行第二次會晤,簽署了《關于在邊境地區相互裁減軍事力量的協定》。
正是按照這兩個協定的指導原則和精神,中俄兩國率先解決了中俄邊界西段的遺留問題。中哈兩國全長1700多公裏的邊界問題也得到了全面解決。中吉兩國基本解決了兩國間1000多公裏長的邊界存在的問題。中塔兩國也已決定就尚未取得一致的邊界地段繼續進行談判,尋求雙方都可接受的解決方案。五國間還就軍事領域中的相互信任和交流達成了重要共識:五國相互承諾裁減邊境地區的軍事力量,使其只具防禦性;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不謀求單方面軍事優勢;交換邊境地區的重要軍事情況,彼此邀請觀察實兵演習,預防危險軍事活動,加強軍方之間的友好交往。
上述兩個協定的簽署具有重要的政治和軍事意義。它標志著以安全合作爲主軸的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會晤機制在上海誕生,由此被稱爲“上海五國”。
“上海五國”的發展
繼上海之後,每年一次的五國峰會先後在莫斯科、阿拉木圖、比什凱克和杜尚別舉行。經過近五年的努力,“上海五國”機制已發生重大變化,從當初如何解決五國邊界分歧和加強軍事互信兩個主要議題,發展到五國在政治、安全、貿易和經濟等方面的互利合作;從五國元首會晤機制,發展到五國政府安全、國防和外交部門高級官員會晤,形成多層次、多領域的會晤機制;由最初的雙邊合作發展成爲多邊合作機制。
近年來,以國際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民族分裂主義爲代表的“三股邪惡勢力”在中亞及鄰近的高加索地區同流合污,活動日益猖獗,嚴重威脅著本地區乃至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1998年7月,“上海五國”阿拉木圖會晤中,首次探討上述有關問題。1999年8月,在比什凱克會晤期間,五國元首提出“采取聯合行動”打擊國際邪惡勢力。2000年7月,杜尚別會晤發表的《杜尚別聲明》重申,各方決心聯合打擊對地區安全、穩定和發展構成主要威脅的民族分裂主義、國際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這三次首腦會晤均強調:各方“不允許利用本國領土從事損害五國中任何一國的國家主權、安全及社會秩序的活動”。
“上海五國”在安全領域中合作的深化還表現在五國領導人一直積極倡導以和平方式解決本地區的各類紛爭和沖突。五國對阿富汗持續不斷的軍事政治對抗深表關切,積極支持聯合國在政治解決阿富汗沖突方面所作的努力和主導作用。中、俄、哈、吉四國一直積極支持塔吉克斯坦國內的和平進程和民族和解努力。五國還多次呼籲和平解決克什米爾爭端、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沖突,並支持俄領導人爲解決車臣問題所采取的方針。有觀察家認爲,“上海五國”機制已成爲維護中亞穩定和安全的中流砥柱。
安全合作的深化必然推動經貿、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目前,以能源、交通合作爲主要內容的五國間經貿合作正在逐步推進,五國在旅遊、環保、水資源利用、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合作也已展開,杜尚別首腦會晤還決定大力推動五國間的文化合作。顯然,一個區域合作迅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已經形成。
多領域的合作也必然要求建立多層次的定期會晤機制。五年來,除每年一次的國家元首會晤外,五國政府首腦將于今年開始舉行會晤。五國國防部長、外交部長、安全執法部門負責人等部長級會晤已經開始定期舉行,不久還將舉行經貿、文化部門負責人的定期會晤。
“上海五國”正在逐步發展成爲一個開放性的地區多邊合作機制。1998年《阿拉木圖聯合聲明》指出:“五國間相互協作是開放的,不針對第三國。……各方從本地區實際出發,同意就安全問題積極進行雙邊和地區對話與磋商,並歡迎本地區對此感興趣的所有國家參與這一進程。”2000年7月,五國元首對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總統伊•阿•卡裏莫夫參加杜尚別元首會晤表示歡迎,並在《杜尚別聲明》中表示:“各方支持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關于建立中亞無核區的倡議,認爲中亞無核區條約應符合已實施的同類文件的原則和標准。”2001年6月,五國元首將再次聚會上海,烏茲別克斯坦也將參加會晤。這次會晤將確定“上海五國”在21世紀的發展方向,因此在“上海五國”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
江澤民主席在2000年7月“上海五國”元首杜尚別會晤上講話時指出:“我們不僅在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條五國睦鄰友好合作關系的健康發展之路,而且也爲國際社會尋求超越冷戰思維,探索新型國家關系、新型安全觀和新型區域合作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可以說,‘上海五國’機制的誕生是20世紀90年代下半期國際關系中的重大事件。‘上海五國’的發展曆程體現了一種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精神,這就是:睦鄰互信、平等互利、團結協作、共同發展。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機制,使這一曆史進程能在促進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的確,正是在“睦鄰互信、平等互利、團結協作、共同發展”精神的指引下,“上海五國”機制對維護中亞地區的穩定、和平與繁榮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加強了五國間的互信與合作,逐步化解了五國間的矛盾和爭端;其次,它使五國能夠緊密配合,打擊民族分裂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國際恐怖主義以及跨國犯罪活動,緩解了五國內部的不穩定的因素,進而阻遏了外部勢力對五國的滲透和沖擊;第三,五國積極推動以和平方式解決各類沖突,又對五國以外中亞地區的動亂點形成和解攻勢,有利于整個中亞地區的和平發展事業。
然而,“上海五國”精神的重要意義決不僅限于中亞地區。當前,國際形勢雖總體上趨于緩和,但天下並不太平,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有新的發展。一些人堅持“冷戰思維”,熱衷于強化和擴大軍事集團,奉行“新幹涉主義”,動輒對別人進行制裁,甚至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旗號對別國動用武力,結果嚴重毒化了國際氣氛,破壞了一些地區和國家的和平或和解進程。個別國家爲謀取霸權,不惜破壞全球戰略平衡,力圖建立國家導彈防禦體系,結果必然導致全球範圍內的新一輪軍備競賽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這些行徑構成了對全球和平的巨大挑戰。
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江澤民主席在杜尚別元首會晤中提出倡議,呼籲五國加強在國際舞臺上的合作,在維護聯合國特別是安理會的權威,維護尊重國家主權,互不幹涉內政等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世界多極化進程等重大國際問題上協調立場,相互配合,共同伸張國際正義。
五年來的事實已經證明,不同于冷戰思維的“上海五國”精神適應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需要,其成功的實踐已在國際上樹立了良好的範例,在促進地區乃至全球的安全與穩定方面正在發揮日益重要的影響,並逐漸成爲指導國際關系的重要原則。
回顧“上海五國”五年走過的曆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上海五國”必將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進步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中能源合作-----中哈輸油管道
1997年9月,中石油獲得了哈薩克斯坦阿克糾賓斯克和烏津兩大油田的開采權.中哈雙方就提出兩國共同建設運營從上述兩油田至中國新疆的輸油管道。
1997年至1999年,中哈雙方完成了管道建設的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2年底,哈總統納紮爾巴耶夫訪華時稱,他此行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與中國領導人共同商談鋪設中哈輸油管道項目。
2002年,中石油與哈國家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共同出資修建了中哈原油管道的先期工程肯基亞克---阿特勞段。
2004年5月17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陳耕與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總裁卡拉巴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訂了《關于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阿塔蘇至中華人民共和國阿拉山口原油管道建設基本原則協議》。
http://baike.baidu.com/w?ct=17&lm=0&tn=baiduWikiSearch&pn=0&rn=10&word=%D6%D0%D1%C7%CE%E5%B9%FA&submit=search

中國與中亞國家能源合作影響因素比較分析>許勤華 

摘 要: 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是關係中國未來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針對中國未來發展的需求、中亞能源供給的可能前景以及該地區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本文從學理的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影響這種合作的各種因素與變數,並綜合考慮其結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確立一種分析中國與中亞國家能源合作走勢的思路。 
  中亞是中國進行國際能源合作的重點地區。經過十餘年的摸索、嘗試與實踐,在中國政府大力支持與領導人的親自推進下,中國石油企業在與中亞國家的油氣合作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初步形成了重點投資哈薩克斯坦,大力建設中哈油氣管道,積極參與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其他國家油氣開發的合作格局。隨著中國對進口能源依賴程度的不斷提高,實現油氣來源“多元化”和能源輸送的“安全性”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迫切要求。在上述背景下,中亞在中國能源戰略佈局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針對中國未來發展的需求、中亞能源供給的可能前景以及該地區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對於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課題進行深入的學術研究,是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的。  
  中國與中亞國家進行能源合作,是在一定的主觀、客觀條件下實現的。沒有雙方對能源合作的需求、地緣上的接鄰、經濟發展水準的互補、文化宗教上的相親以及有利的地區力量格局,能源合作就不可能發展到今天的程度。同時,對於影響合作的各種因素,也確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第一,經濟利益是推動合作的決定變數。

作為理性選擇的結果,雙方都認為開展這種合作符合自己的根本利益。中亞國家作為能源生產方,需要穩定的市場;中國作為消費方,需要穩定的供給。這種利益上的需求,構成了雙方合作的前提,而地緣上的相鄰則為這種合作提供了適宜的條件。這種經濟利益不僅表現在未來中亞國家由中哈石油管線向中國境內輸送原油最大量估計約為3000萬噸,通過中土、中哈天然氣管道向中國輸送天然氣總量將為300億立方米左右;而且表現在通過石油管線的陸路運輸方式將更為便利,更有利於中國持有自主性。據預測,現在全球的油氣資源仍有相當大的潛力在很長時間內滿足全球的需要,中亞里海地區也不例外,並不存在著“油(氣)荒”論所描繪的現實。油氣資源有不同于其他不可再生能源的特性,就是隨著現有科技水準的提高,探明儲量和開採量都還有大幅度提高的空間。在中國與中亞的能源合作中,經濟利益將始終是最積極推動因素,因此稱這個變數為決定變數。
  
  第二,中亞地區的大國關係是關鍵性變數。

俄美對中亞能源的爭奪,特別是美國影響力在中亞地區的不斷加大,有可能會對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產生消極影響。在里海能源爭奪戰中,不同的國家關注的重點並不相同。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國關注的是能源利益。這些國家把發展石油天然氣工業作為本國發展的重點並確立了油氣立國的戰略。土耳其、伊朗屬於地區強國,它們積極參與里海能源的爭奪,油氣並不是唯一的目的,更多是出於地緣政治上的考慮,伊朗是要打破美國的封鎖和制裁,擴大在中亞穆斯林國家的影響,營造一個良好的周邊環境。土耳其則希望擴大自己在中亞突厥語系國家的影響,成為“突厥語國家聯盟盟主”。  
  美國、俄羅斯作為有世界影響的大國,里海能源,如果單純從經濟角度對他們來看,可以說並不十分重要,它們參與里海能源爭奪更多的是從自身地緣政治全局考慮,美俄把這一爭奪看作是自己地緣政治大棋局中的一個“金角”。里海能源爭奪對它們來說並非目的,而只是它們參與中亞地緣政治角逐的切入點和手段之一。美國的目標在於:在力爭控制里海能源的過程中,北遏俄羅斯,南遏伊朗,使中亞戰略成為聯繫其北約東擴戰略和中東戰略並最終完成歐亞大陸地緣戰略部署的關鍵一步。俄羅斯則在受到北約東擴、日美聯盟兩方面鉗制的情況下,力圖保持自己在中亞的影響,改善自己的地緣政治環境。(王新謙、吳鋒:《阿富汗戰爭後的里海能源與中亞地區國際關係》,《寧夏社會科學》,2002第3期)此外,日本、印度、巴基斯坦、韓國、阿富汗和歐洲國家也希望參與里海能源的開發,以獲得經濟利益,確保本國的能源安全。  
  因此,中亞地區的大國關係是關鍵性變數。中亞地區的大國關係(主要是美國、日本、中國和俄羅斯四國的雙邊、三角和多邊的重重制約關係)是否平衡和穩定,尤其是美國在中亞地區的軍事和安全存在及承諾是否會有實質性的收縮,是設計、制定、推行、落實中亞安全規則的關鍵因素。(王逸舟著:《探尋全球主義國際關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頁)雖然美國在地緣上沒有優勢,在政治上要面對俄羅斯在該地區的深厚影響,在經濟上要面對中國的有力競爭,其影響力是有限的。但是,中亞國家在俄羅斯與美國爭奪之間到底是“親美”還是“親俄”是中亞國家對華政策變化的關鍵,如果“親俄”,它們在與中國油氣合作中會採取比較積極的態度;如果“親美”,則會採取比較消極、甚至於不合作的態度。  

  第三,中亞各國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等因素是影響各國對外政策,並進而影響中亞國家與中國進行能源合作的重要變數。


在這一方面,可能發生影響的因素很多,其中各國政府是否穩定,是否支持雙方能源合作的政策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這種政策會受國際關係的影響,但亦會受到國內政治的影響。就這些國家來說,政黨政治的走向,政府是否清廉,社會是否穩定,發展是否協調,民族宗教關係是否正常等都是重要因素。 

 
  第四,在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合作中,非國家行為體的影響將呈上升趨勢。


自蘇聯解體以後,各種各樣非國家行為體的大量湧現和作用的凸顯,構成了當代中亞國際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這些非國家行為體包括政府間國際組織、非政府間國際組織、跨國公司,以及伊斯蘭宗教政治團體和走私、販毒的有組織跨國犯罪集團等。在這些非國家行為體中,上海合作組織是中國與中亞國家進行互動的重要的平臺,而一些西方的跨國公司、犯罪集團和日趨活躍的宗教極端勢力則可能是影響這種合作的消極因素。  
  綜上所述,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關係,在新地緣政治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綜合考量這些因素,可以看到,地理因素作為首要因素,構成了不可改變的自然條件,這種自然條件包括地理上任何一方都不能“離開”對方,也包括中亞國家豐富的能源資源。經濟因素受市場規律和雙方的國家利益所決定,是一個不會發生重大改變的因素,即只要雙方的國家利益不發生意外的重大轉變,這種買與賣的互動就會穩定地長期持續下去。大國關係作為一個國際政治因素,主要取決於俄美中在中亞博弈的發展。這種博弈的局面不會改變,但三者力量的對比可能發生變化。不過,這種權力關係的改變不會從根本上改變中國與中亞國家的經濟合作。跨國公司因素作為一種變數,有可能對東道國的國內政治和對華政策產生影響,但這種影響更多的是體現在經濟領域。這種影響所導致的鬥爭,固然會受到西方價值觀念的支配,但也會受市場規律的左右。由於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本質上是一種經濟交易,市場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響從總體上來說都屬於干預性變數。這些干預性變數對雙方的合作都有影響,但影響都是有一定的限度和範圍的。中亞國家的國內政治因素以及宗教極端勢力和跨國有組織犯罪組織的影響,基本上都屬於關乎相關國家社會穩定的因素。這些因素從目前的情況看,還都屬於可控制的因素,對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的影響都是間接的,是有限的。綜合考慮新地緣政治的各種因素,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的條件是有利的,消極因素不會影響合作的大局。
作者:許勤華    出處:《理論前沿》
http://www.wretch.cc/blog/clchaostw/16687181

淺析21世紀中亞地區的安全格局>孫壯志

  [內容提要] 本文對21世紀中亞地區地緣政治形勢和國際安全格局的變化做出了基本的判斷,對可能影響中亞地區格局走向的各種因素進行了分析,並預測了新世紀中亞安全形勢的前景。中亞地區的穩定是比較脆弱的,容易受到不利環境和外部因素的影響和沖擊。因此,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是避免沖突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國必須重視與中亞國家在安全和經濟領域內的合作,參與該地區的國際競爭,明確本國在中亞的戰略。 
  21世紀將是新的國際格局徹底取代舊格局的世紀,同樣,新的世紀也是人類生存環境受到更多挑戰的世紀,世界各國會比以往更注重自身的安全。中亞所面臨的國際環境對于地區的穩定和發展來說相當嚴峻,而中亞地區內部的問題,如“三股勢力”的合流,毒品的走私和種植,生態所面臨的危機等,也會使國際安全面臨重重障礙。“9?11”事件後,美國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使中亞地區的安全形勢更加受到關注。

  一 地區格局變化的基本態勢

   (一) 地區國際格局的新特點

  所謂格局,是指事物內在的結構、規模或樣式。國際格局,指的是國際上各種力量中心之間一定曆史時期內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結構狀態 [1] 。格局的特點實際上是主要國際力量對比關系的表現。研究一個地區內國際格局的變化,需要分析的是對地區政治、經濟發展能夠獨立起作用的主要力量的對比狀態,這種力量可能是內在的,也可能是外來的;可能是國家,也可能是國家集團。地區國際格局的變動與全球格局的演進有密切聯系,但並不完全一致。
  中亞地區國際格局變化的第一個特點是由一元格局變成了多元格局。蘇聯解體後,中亞很快走出了原來的政治空間,通過廣泛的對外交往和鞏固國家獨立步入國際社會。俄羅斯的衰落和其他國家對中亞的關注,使這個地區很快出現了多種力量抗衡的局面。
  中亞地區國際格局變化的第二個特點是由穩定的格局變成了不穩定的格局。中亞區域化、集團化步履維艱,中亞國家的“平衡”政策實際上也是因爲難以確定值得信賴的力量中心。俄羅斯對中亞的政策幾次調整,美國加強在中亞的“攻勢”,其他多種外部勢力的介入,使中亞地區的力量對比經常發生變化。
  中亞地區國際格局變化的第三個特點是政治經濟格局都處于過渡狀態。中亞的地區經濟進入國際經濟循環需要較長的時間,中亞國家完全融入國際社會的過程同樣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經濟格局的確立,或者說一種正常、成功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中亞的形成,是政治格局完成過渡的基礎。而這個過程還要經曆時間的考驗。
  中亞地區國際格局變化的第四個特點是安全格局的形成具有優先的、特殊的意義。中亞地區安全形勢的複雜性和國際化的潛在危險是非常突出的,各種力量的碰撞也往往通過爭奪“安全利益”體現出來。俄羅斯、美國、中國在中亞最關心是對本國國家安全和地緣政治的影響。在某種情況下,安全格局甚至可以成爲地區政治經濟秩序形成的重要前提之一。
  中亞地區國際格局變化的第五個特點是非國家的,即非國際行爲主體的力量占有特別的位置。國際組織、區域性國家集團在該地區具有被廣泛承認的影響力。另外,以文化、宗教面目出現的非政府力量,由于具有跨國聯合的特征,能夠直接對各國政治經濟局勢和對外交往産生影響,甚至可以使地區安全格局受到考驗,因此也不容忽視。
  國際格局的新舊交替,是個複雜的過程,新的國家在新的格局當中確定自己的位置和作用,是個更爲複雜的過程。在目前的形勢下,國際格局處于變動時期,各種力量相互抗衡,相互制約,各個力量中心或者受到嚴峻的挑戰,或者還未最後形成。這些力量中心在中亞地區反映出的對比關系,以及中亞國家與這些力量中心的關系,都是不穩定的、多變的。

  (二) 內因、外因相互交織

  爲了維護本國的主權和安全,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中亞各國要努力,在國際交往方面保持平衡,中亞的政治“真空”還將繼續存在,加之這裏擁有豐富的戰略資源,會引發激烈的國際競爭。美國長期依靠海灣的石油供應,但那裏對美國來說很不穩定,因此美國需要另外一個“波斯灣”,以避免對中東石油的過分依賴。中國、日本、印度隨著經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也會大量增加。中亞便是這些國家石油供應最合適的選擇之一。“9?11”事件以後,美國對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采取了軍事行動並取得成功,還在中亞的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建立軍事基地,大大加強了對中亞的影響力。俄羅斯仍會把中亞視爲自己的勢力範圍,不會放棄這個地區。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國利用文化、宗教、地理方面的便利條件各施所長,在中亞也占有了一席之地,將來還會試圖加強影響。歐洲國家、亞洲的中國、日本、韓國、印度也非常重視這個地區,會繼續在中亞進行大範圍的投入,以鞏固業已建立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中亞國家將繼續推行“全方位”、有重點的外交戰略,實際上是力圖在大國和地區力量之間謀求“平衡”,爲自己的獨立與發展創造最有利的條件。
  從內部來說,中亞國家能夠影響到地區,乃至全球國際關系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政治因素,中亞五國的政治獨立本身就改變了地區的國際關系,中亞五國內外政策的變化同樣可以影響一些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二是資源因素,中亞五國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都很豐富,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三是地緣因素,中亞五國所處的地理位置獨特,具有顯著的戰略意義;四是環境因素,中亞地區生態條件複雜,問題相當嚴重,能夠對地區乃至世界産生直接影響;五是安全因素,中亞地區能否保持穩定,能否不出現類似于阿富汗和中東地區的問題,同樣令國際社會關注。
  從外部來說,國際關系中能對中亞地區有積極或消極影響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世界經濟因素。當前國際政治出現的一些新變化,是同世界經濟最近以來的不平衡發展密切相關的,中亞五國作爲發展中國家,會受到經濟全球化、南北差距等問題的困擾;二是大國關系因素。當前大國的競爭在全球展開,中亞地區也是重點之一;三是民族和宗教因素。冷戰結束,後一些地區的民族和宗教問題有了新發展,突出的特點是民族問題宗教化、宗教問題民族化,並有極端化和國際化的趨勢,還伴隨著與國際恐怖主義結合起來的危險,中亞地區作爲伊斯蘭複興的新區域,民族關系又十分複雜,很容易受國際上這類問題的影響;四是軍事安全因素。冷戰結束後,雖然經濟的作用迅速上升,經濟安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但軍事在國際政治和國家安全中的重要性並沒有減弱,北約作爲軍事集團還在強化,一些地區的軍備競賽愈演愈烈,中亞國家不可能不受到影響;五是周邊因素。中亞五國周圍既有中國、俄羅斯這樣經濟上、政治上潛力很大的強國,又有一系列局部熱點,存在著地區沖突和動亂 。如何變不利因素爲有利因素,在國際格局曲折變化當中尋求穩定和發展,是中亞五國面臨的重大課題。
  要准確地把握中亞地區格局的走向,必須把內外兩種因素結合起來,既要了解中亞五國對國際格局的作用,也要分析國際關系對中亞國家的反作用,兩種過程是相輔相成的。內部因素制約著中亞地區格局的新舊更替,國際因素同樣可以影響中亞地區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

  (三) 幾種前景

  國際新秩序的建立,或者說國際新格局的形成,包括中亞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能否平等參與,共同修改和制訂各種國際政治經濟規則,參與創造各種新型國際關系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中亞國家積極提出對地區政治與安全的各種建議,反對大國主宰世界和幹預弱小國家的內部事務。中亞國家認爲,“國際社會本身越來越多極化”,需要深刻地認識和重新評價過去的“國家間相互關系機制”,“冷戰時期作爲國際關系基礎的一些公理、原則和思想,需要從根本上重新研究。整個世界正在變成一個完整的和相互依存的體系”,要建立一個文明的世界新秩序。
  中亞國家在未來的國際格局當中會鞏固政治獨立,發展本國經濟,與國際社會融爲一體,並發揮獨特作用,但也不能忽視霸權主義逆流和其他消極因素在國際上給中亞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造成的副作用。中亞地區安全的前景,不外乎保持穩定、穩定與動蕩共存和發生大的動蕩與沖突三種可能。第一種可能,必要的條件是五國政局保持平穩、阿富汗真正實現和平、國際恐怖活動被有效控制、周邊不出現新的武裝沖突等;第二種可能,實際上是現狀的一種延續,多數中亞國家基本穩定,個別國家、個別地區出現動亂,經常受到來自鄰近不穩定地區的幹擾和極端勢力的侵擾,但維護穩定的力量仍占有主導地位;第三種可能,阿富汗問題再度激化並波及中亞國家,因民族矛盾、政治鬥爭不斷加劇,導致政權更叠和戰亂,特別是宗教和民族極端勢力奪取政權,政治動蕩導致經濟崩潰,各種危機一並爆發。這第三種可能,是中國最不願意看到的。
  雖然目前美國在阿富汗的反恐戰爭已告一段落,了卻了一些中亞國家安全上的“心病”,但從短期來說,中亞國家的安全環境不會有明顯的改善,甚至有惡化的可能。這是因爲:中亞五國的經濟形勢尚未徹底好轉;阿富汗實現真正的和平還比較遙遠;國際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等的活動在中亞並未被完全根除,其社會經濟基礎依然存在,還有死灰複燃的可能;地區內的民族矛盾、國家關系還比較複雜;中亞五國缺乏單獨抵禦外部消極因素的能力。也就是說,今後5~10年,維持現狀的可能性最大。
  從中期和長期來看,也就是20年以後,中亞的安全形勢會有所好轉,這是因爲:由于中國和俄羅斯國力的增強,中亞國家的外部環境會有所改善,中國和俄羅斯經濟的發展會帶動中亞國家經濟的起飛。中亞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資源開發會逐步與世界接軌,美國、中國、俄羅斯和其他國家從自身的利益出發,都希望中亞地區能保持穩定;在國際社會的幫助下,中亞國家打擊地區內跨國犯罪的力度會增大,中國、俄羅斯等國之間結成長期穩定的戰略關系,中美、俄美關系趨于成熟,也有助于地區內各種沖突的和平解決,中亞五國在國際上能夠發揮的作用也會相應增大。
  20世紀中東地區的混亂局面有可能在21世紀的中亞出現,因爲中東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中亞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如民族、宗教的複雜性,社會經濟發展的困難,偏重于資源輸出,大國在該地區的競爭,地緣政治局面難以控制。極端主義在20世紀末期在中亞已經形成了現實威脅,與中東、阿富汗、南亞地區同時成爲沖突的“易發帶”。中東和平進程屢屢受阻,印度、巴基斯坦積怨難消,阿富汗大規模的戰事雖已結束,但美國的軍事存在打破了傳統的地緣政治平衡;打擊跨國犯罪、解決生態問題、合理分配地區內的各種資源都需要長期的努力,中亞的地區安全任重道遠。
  未來的中亞地區格局,仍然是由大國來主導,其中全球性大國和重要的國家集團占有中心位置,地區性大國處于相對次要的地位。作爲地區內的國際行爲主體,中亞五國由于還不能成爲真正協調一致的國家集團,對國際事務、地區事務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無法擺脫被動和從屬的狀況。今後10~15年,中亞各種力量的分散與相互制衡仍會繼續保持,內部的力量與外部的力量會繼續共同發揮作用,外強內弱、內外結合的態勢也會保持下去。而且,隨著美國尋求戰略優勢,俄羅斯、中國在這個地區力量的進一步增長,大國之間關系如何發展對中亞地區的影響也會更明顯。

  二 中亞穩定的前提與條件

   (一) 誰能左右地區安全

  對于獨立只有短短10年的中亞五國來說,維護地區安全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政治上,中亞國家要通過廣泛的國際活動來保證國家的安全,解決自己單獨無法解決的地區性和國際性問題;經濟上,中亞國家要擺脫經濟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完成經濟改革和結構改造,離不開國際社會的幫助。中亞是很有經濟發展潛力的地區,資源豐富;同時也是潛伏著不少危機的地區,政治上的民族主義、文化上的本土主義在該地區呈急劇上升的勢頭,容易産生各種沖突和矛盾,一些嚴重的問題會在周邊地區,甚至全球産生消極的影響。中亞地區地理位置獨特,文化傳統、民族關系複雜多樣,在國家發展上曲折多變,本身就是國際安全格局中不容忽視的一個環節。
  影響地區安全的因素可以包括:經濟因素,即經濟能否順利發展是國家實力增長、社會安定的保證;政治因素,即政局走勢,特別是地區能否在總體上保持政治穩定是一個基本條件;文化因素,即如何彌合文化、意識形態方面的差異對平息和避免沖突是有直接作用的;軍事因素,即武裝對抗、發展軍備的狀況是地區能否保持和平的試金石;民族因素,即民族的分布、民族關系是否和諧對地區的穩定也很重要;宗教因素,即宗教脫離社會意識範疇走向政治化、極端化容易産生破壞作用;生態因素,人類生存基本環境的變化已經不完全是自然界的問題,其影響也超出自然環境而可以制約社會的發展。
  中亞國家的地理位置、資源狀況決定了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但同時也容易受國際形勢,特別是周邊地區形勢變化的影響,對外部力量的抵抗能力比較差。因此,未來中亞地區的安全形勢是非常嚴峻的。但是,保持長期的基本穩定也是可能的,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中亞五國能否使本國的經濟平穩發展,維持社會的基本穩定。目前中亞國家的經濟都比較困難,多數居民生活水平低下,社會面臨動蕩的威脅;
  第二,中亞的地緣政治形勢如何變化。阿富汗的形勢、裏海問題、俄羅斯的車臣戰爭、外高加索的民族矛盾、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爭端,都會影響甚至破壞中亞的穩定;
  第三,中亞地區的國際合作能否順利進行。中亞國家之間、中亞國家與俄羅斯之間、中亞國家與其他國家之間在一系列有爭議的問題上如果能協商解決,特別是邊界、水資源、生態等敏感問題能夠互諒互讓、通過合作來解決,對地區的和平是非常有益的,反之可能造成的後果會直接破壞地區的穩定;在打擊地區內的宗教極端主義、國際恐怖主義活動方面也需要進行有效的國際合作;
  第四,大國關系如何調整、變化。中亞國家國內政治經濟發展不會非常平穩。從政治上講,中亞國家確立的權威主義政治體制對領導人個人的依賴過深,未來會産生“接班人”問題和政治精英的短缺;官吏的腐化如果不能根治,同樣會危及社會的穩定;民族和宗教問題也是個不容易解決的問題,會長期困擾中亞國家;社會領域內的兩極分化、貧困化如果不能減緩,政權就得不到多數人的支持。從經濟上講,中亞國家的經濟改革目前沒有取得很大的進展,未來每向前走一步都會充滿阻力,來自于結構難以根本調整和既得利益者的巨大障礙,加上國際環境在一段時期內不會有明顯的改善,都使其經濟發展的前景不十分樂觀。此外,還有外債增加、技術落後等嚴峻的問題。因此,未來10年內,中亞五國的國內形勢將不會有大的轉機,甚至可能會進一步惡化。這對中亞地區的穩定會形成一種最直接的沖擊。

  (二) 地緣政治要素

  在地緣政治形勢方面,10年來,對中亞地區有直接影響的主要是北邊的俄羅斯,西邊的美國、西歐,東邊的中國、日本、韓國,南邊的穆斯林國家,也可以包括印度。1991~1995年,俄羅斯與中亞國家的關系有所疏遠,一體化進程受阻,經濟矛盾增多,但俄羅斯仍在中亞占有明顯的優勢,中國、美國、西歐大國、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韓國等國都受到中亞國家的重視,但與俄羅斯相比都處于下風。這個時期,“冷戰”的地緣政治平衡仍在一定程度上起作用,即俄羅斯—伊朗—印度對美國—土耳其—巴基斯坦。
  1995-1999年,美國采取了大規模的“攻勢”,全面加強與中亞國家的合作,特別是北約開始進入中亞,俄羅斯失去了舊有的絕對優勢,東方國家與中亞國家的關系相對平穩,而南方國家與中亞國家的關系出現了複雜的狀況,主要是宗教極端勢力的活動增多。一些國家地緣政治地位下降,各種因素明顯開始進行重新組合。
  2000年以後,俄羅斯調整了對外戰略,力求加強在中亞的影響力,由于在“上海五國”框架內與中國共創地區合作機制,北方與東方出現一種和諧,但西方仍試圖與俄羅斯競爭,並利用了南方的複雜狀態,同時也繼續對俄羅斯、伊朗等國采取遏制的政策。到2001年“9?11”事件後,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通過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和在中亞維持軍事存在,使中亞地區的國際關系發生了有利于西方的變化。
  未來中亞的地緣政治形勢,基本上會保持一種西進東穩、北防南擾的態勢。俄羅斯不會放棄在中亞地區的傳統影響,通過加強安全、經濟合作鞏固自己的優勢地位,防範其他國家對自身構成威脅;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會繼續利用經濟上的優勢,爭取在資源開發、運輸領域的主導權;東方的中國等會繼續穩步推進,重視與中亞國家的合作關系,但無論是政治關系,還是經濟關系,都無法與俄、美抗衡;南方的情況最爲複雜,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國分屬不同的陣營,彼此互有矛盾。西方對穆斯林國家的影響,美國與伊朗的關系,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對抗,巴基斯坦對阿富汗新政權的態度,加上伊斯蘭極端勢力的滲透,使南方與中亞的關系錯綜複雜。
在中亞地緣政治形勢的變化中,北有聯東的願望,即俄羅斯與中國的合作有所加強;西有爭南的趨勢,即美國積極介入裏海石油運輸等問題,改善與印度的關系。在中亞地緣政治中,西與北的競爭是主流,東和南是必不可少的平衡力量。美國與歐盟有隔閡;中國、韓國對日本很警惕;俄羅斯一方面與美國爭奪,另一方面也防範中國;美國想從俄羅斯和中國的矛盾中謀利;南方穆斯林國家也都不甘落後。這些因素共同制約著中亞的地緣政治格局。中亞地區外部的安全威脅,主要來自于南方,如宗教極端勢力的蔓延,但北、西、東在維護中亞安全方面又難于進行坦誠的合作。從而使中亞國家將來的地緣環境只能是維持一種脆弱的平衡,雖然可以勉強保持這個地區的穩定,但卻不利于中亞的持久和平與健康發展。
  中亞地區的穩定,既是地區內各個國家的責任,同時也是各個對該地區有興趣國家的共同責任。地區內的國際合作,首先在于要加強相互理解與信任,創造一種合理的、透明的合作機制,因爲中亞地區形勢複雜,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積極或者消極的因素。而大國關系在這個地區如何處理,如何協調,是和平競爭還是武力對抗,是互利合作還是彼此威脅,其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三 中國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的合作不僅僅是一種雙邊的或鄰近國家之間的睦鄰合作,同時也是在國際局勢不斷變化當中的一種合作,離不開大的國際背景。觸及的不僅僅是雙方的利益,還有其他地區和其他國家利益。不管中國能否接受,是否願意,都要面對在中亞的一場國際角逐。
  中亞五國的獨立,使中國的外部安全環境得到較大改善,過去蘇聯對我國西北部的軍事壓力消除。中國是最先承認中亞國家獨立並與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之一,雙方在各個領域的合作關系發展都比較順利,中亞國家的領導人都曾多次到中國訪問,中國領導人也訪問過中亞國家,簽署了一系列雙邊協議。由于五國政府對中國都比較友好,中國與中亞國家在邊境地區裁軍、相互信任等方面取得許多共識。經過平等協商、互諒互讓,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徹底解決了邊界問題,與塔吉克斯坦的邊界談判也有了進展。
  總的說來,中亞國家重視與中國發展合作關系,雙邊關系走勢平穩。但中國和中亞國家的關系中,也存在一些困難:
  第一,中國與中亞國家的經濟合作關系進展不快,水平不高,甚至嚴重滯後。影響到雙方政治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中亞國家在外交上把中國放在相對次要地位,更重視與美、俄及歐洲國家發展關系;
  第三,中國與中亞國家之間存在跨界民族、邊界劃分、資源利用等敏感問題,中亞國家一些人對中國的政策缺乏理解和信任。
  由于中亞地區是中國的近鄰,中亞的穩定和安全對中國有直接的影響。從曆史上看,中國與中亞山水相連,互通有無。中國最強盛的時期,都保持了對中亞地區的影響力,並促進了絲綢之路上貿易的繁榮,對中國和中亞經濟的發展都有益。在當今的國際格局內,與中亞相鄰的中國西北部地區的穩定和發展,都與中亞地區的安全緊密聯系在一起。由于中亞地區有許多不穩定的因素存在,又有大量的跨界民族存在,中亞各民族與中國西北部的少數民族、特別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一些民族有著文化和血緣關系,中亞的安全與中國西北部的安全,特別是新疆的安全是密切相關的。中亞地區安全形勢的變化,會對中國與該地區各國的關系産生影響,同時給我國西北部地區的社會穩定帶來一系列問題。
  從國內的方面說,中亞的安全可以影響到中國西北部的長治久安和“西部開發”戰略的順利實施,從而影響到中國整體上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關系到中國下一步戰略目標的最終實現,即到21世紀中葉成爲中等發達國家能否成爲現實。具體地說,中國面臨的問題是:
  1.中亞地區的武裝沖突和軍事對抗有可能波及中國;
  2.中亞地區的民族宗教矛盾、跨國犯罪有可能向中國境內滲透;
  3.中亞國家有些人至今仍把中國視爲安全上的潛在威脅;
  4.一些反華勢力和民族分裂勢力把中亞作爲據點,利用中亞與中國相鄰,向中國傳送非法書刊、音像制品,進行反華宣傳和鼓吹宗教極端思想,妄圖在新疆制造混亂;
  5.跨界民族的不穩定性對新疆穩定有影響,中亞形勢的變化對“東突”分裂勢力起了刺激作用,西亞的伊斯蘭極端主義也影響到新疆,特別是在中亞有幾十個所謂“東突厥斯坦獨立”組織,利用跨界民族來往頻繁,從事分裂中國新疆的活動。
  從國際方面說,中亞的安全可以爲中國營造更加良好的周邊環境,可以幫助中國與歐洲、西亞建立穩定、通暢的陸上聯系,促進中國對外經濟聯系的發展,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如果中亞再次完全倒向俄羅斯或投向西方,都會使中國在中亞面臨新的壓力和挑戰,利益受到威脅。
  目前在中亞地區,與中國直接相關的有安全和經濟方面的利益。中國應該把中亞地區放在自己的全球戰略中去考慮,冷靜、積極地應對在中亞地區的各種挑戰和困難。中國的發展與穩定需要一個良好的周邊環境,需要一種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如果中國與中亞國家的關系處理不好,會直接破壞中國的外部環境,進而對中國的穩定與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中亞國家對中國比較友好,也重視與中國發展合作關系。但中亞國家國力不強,必定要追隨一些能給予本國幫助的大國。在其他大國的進攻態勢面前,中國宜進不宜退,也要積極增大對中亞的投入,用經濟手段提高中國在中亞的影響力。同時,中國應在軍事安全領域多幫助中亞國家,除三個中亞鄰國以外,還應重視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的作用,發展對中亞國家的戰略關系要繼續本著睦鄰友好、平等互利、平衡發展、共禦外患的原則,爭取一個對中國有利的局面。
  我國應該明確自己在中亞的戰略目標,近期目標是:與中亞各國鞏固政治上的友好關系,全面加強與中亞國家的經濟、安全合作;在中亞應把當地的反華勢力和民族分裂活動作爲最大的敵人,而不是把美國和其他大國作爲假想敵,即中國在中亞與美國和其他大國的關系也應該是既鬥爭又合作;爲本國的“西部開發”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在經濟領域,中國、美國和其他大國的企業優勢可以互補,相互合作有利于投資環境的改善,促使中亞國家接受國際慣例;在安全領域,一方面堅決反對某個或某些大國在中亞進行任何與反華有關的活動,另一方面,加強與大國在中亞地區的合作,完善“上海合作組織”機制框架內的各種合作。
  長遠目標是:避免中亞地區出現大規模動亂,制止各種形式的極端主義泛濫,實現共同的穩定與繁榮;堅持中亞地區的資源開發必須有利于中亞各國人民的生活安定,使中亞各國成爲國際合作的受益者和平等的一員,不破壞地區的生態環境;通過“絲綢之路”的複興使中國、中亞、歐洲的經濟交往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促進多極化格局的最終形成。
http://euroasia.cass.cn/chinese/Magazine/Yanjiu/0203/020312.htm

 

台長: 阿楨
人氣(1,939) | 回應(1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時評國際 |
此分類下一篇:《車臣跨世紀的反恐戰爭》
此分類上一篇:《民族衝突和宗教爭論》

阿楨
(楨:本只想補貼於<阿戰越戰化>《神學士》《美國入侵阿富汗》等,但<賓拉登>堪比《切‧格瓦拉》格達費《卡斯楚》,故特貼以悼之!另參本館:《全球反恐戰爭》伊斯蘭革命《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民族衝突和宗教爭論》 《當代伊斯蘭教》 《今日的伊斯蘭》)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2173113

    【獵殺過程爭議】

拉登遭突襲全過程:持槍試圖反抗被打
美擊殺拉登行動存諸多疑問 事實性錯誤屢遭揭露
聯合國敦促美向外界公布擊殺拉登真實內幕
死亡最新版本 身中3槍 第一槍未打中賓拉登退入室內 (回應:美國根本就不敢生擒賓拉登,現在美國大概後悔沒將屋裡的人全宰了,現在還要一直編謊言,以免外界認為是在搞屠殺!)
美議員看賓拉登死狀照「畫面駭人」
美參議員︰賓拉登「內褲下面」也中兩槍‎
12歲女兒:父親被活捉槍殺

「死要見屍」 賓拉丹死訊陰謀論蔓延
賓拉丹駭人屍照 歐巴馬不公開
公布屍照? 美國高層針鋒相對
「基地」證實死訊 將播生前最後錄音
賓拉登最後錄音 讚揚茉莉花革命席捲阿拉伯世界
賓拉丹火速被海葬(楨:毁屍吧)…怕墓地變聖地
分析稱肉體消滅拉登暴露美國急躁心態
希拉蕊為何摀嘴?
歐巴馬更怕賓拉登受難圖
埃及伊斯蘭領袖 譴責賓拉丹海葬
海葬賓拉丹 兒子聲明表不滿

美:老賓自以為安全沒想逃跑‎
賓拉登最後5年 外出穿罩袍扮女人‎
賓拉丹藏身處 資深記者2008年早預告
水灌恐怖犯取供 信使終露餡(楨:此証明了歐巴馬 食言/延續小布希違反人權的刑求取供!另參本館:《西方人道主義幹預》 《美國人權外交政策》)
藏匿處查獲大批文件 將揭凱達內幕
911十年 賓拉登計畫炸美鐵路
老賓最後警告 美國將永無寧日

無棺可蓋論難定(另參本館:《切‧格瓦拉》
甲的恐怖分子是乙的自由戰士
千年的宗教幽怨
歷史會如何評價賓拉登
恐怖主義不對 帝國大反擊沒道理
仇冤相報 文明倒退
評論稱美國以暴制暴可能強化拉登模式影響
蘇丹千名穆斯林頌揚賓拉登是烈士
老賓殉教 塔利班:聖戰新動力
賓拉登喪命豪宅 成觀光勝地
賓拉丹藏身別墅 巴國將夷平
2011-05-22 13:55:12
版主回應
殺人與復仇
格殺 海葬 刑求…道德爭議漸浮現
獵殺行動5大失誤 歐巴馬政府恐付代價
獵賓拉丹行動 德學者:美違反國際法
美狙殺賓拉登 英主教很不舒服
國際特赦:賓拉登應被活捉受審‎
達賴喇嘛改口 對賓拉登遭狙擊感到難過‎
卡斯特羅稱美國殺死手無寸鐵拉登令人發指(另參本館:《卡斯楚》
新華網提6疑問:誰是美下個靶子?
賓拉丹未審就殺 誰是流氓國家?
賓拉登之子投書抗議美國任意殺戮

(楨:加個變形尾翼就能匿蹤?主應美了巴雷達佈署吧!另參本館:特種部隊 黑鷹直升機的演變之路 RAH-66直升機 未來直升機 UAV 與UCAV RQ-4全球鷹 RQ-8A 武器如何隱身? 反F-22 隱形戰機剋星:俄“對手-GE”?)

美軍除掉拉登3法寶:特種兵加立體偵察高效指揮
美匿蹤直升機 躲過巴國雷達獵賓
美軍直升機為何出事?
分析稱美隱形黑鷹直升機墜落或源于防風罩塗層
獵殺賓拉登 美軍匿蹤直升機MH-X意外曝光(新增影音)
美軍海豹突擊隊四大武器:RQ170無人機監視拉登
美暗擴特戰隊 年斃3000恐嫌
中國特種兵曾3:0拿下美國“海豹”突擊隊
如果我是本拉登,美國人這次必然失敗!
神祕直升機殘骸 美憂落入中國
巴基斯坦否認邀中方研究美隱形直升機殘骸
巴基斯坦駐美大使稱中國對美隱形直升機沒興趣
獵殺老賓直升機殘骸 巴國同意返還
軍無人機擅闖巴基斯坦境內搞空襲引巴方強烈抗議‎

    【接班人與報復】

誰是賓拉登的接班人?
劉屏專欄-賓拉登們 蠢蠢欲動
賓拉登第二 仇恨更深
反恐專家:分支早就獨立出擊
賓拉丹淪為象徵人物 影響力大減
民調:穆斯林早已不信賓拉登 (回應:美國控制世界輿論的白手套!另參本館:民調魔數)
後賓時代 蓋達可能不需領袖
新陰謀論:二把手札瓦希里出賣賓拉丹
巴官員:賓拉丹、札瓦希里早反目
蓋達新頭目 傳埃及阿德爾暫代
受CIA訓練10年 反奪美3千人命
追緝賓拉丹 老美花2兆美元

蓋達證實賓拉登亡 揚言報復
為賓拉登復仇! 巴國連2爆奪80命
賓拉丹剛傳死訊…巴國清真寺爆炸
基地組織報復 葉門1死2傷
阿富汗神學士 連番自殺攻擊
阿拉伯動蕩突然變向 以色列邊境衝突四起(楨:阿拉伯這場假民主之名的茉莉花革命,將非阿拉伯之春、而是宗教極端勢力得勢!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以入侵巴 )
請下機 美不載穆斯林領袖
維基解密揭露 凱達將引爆歐洲核彈?
學者:攸關戰略利益 美仍將打反恐牌
防報復 美歐都神經緊繃
紐約逮兩嫌 策畫襲擊猶太教堂
911險重演 攻擊帝國大廈逮2嫌
測防恐能力 美炸假使館

反恐里程碑 不等於世界安全
反恐戰爭 美不改變難打贏
死了賓拉登 還會有賓拉登
以暴易暴 只換來虛幻和平
提高反恐 更須真誠和解
賓拉丹死後… 國際權力對抗繼續
賓拉登之死 伸張正義、世界更安全?
後賓拉登時代的美國布局

    【美巴中關係】

狙賓僅5成把握 歐巴馬令出擊 (楨:為連任的賭徒心理!)
六成民眾怕短期內遭報復 歐巴馬支持率飆升11% 連任利多(另參本館:歐巴馬 民調魔數
賓拉丹死亡 歐巴馬爭取連任利多
炒作賓拉登 都是為選舉?
歐巴馬民調大漲 經濟仍是痛腳
獵賓為短多 歐巴馬審慎打選戰
陳一新:美為反恐戰爭找到撤兵好理由
美國政府稱擊斃本拉登不會改變對阿富汗戰略
明犯強美者,雖遠必誅

巴基斯坦因爲拉登之死面臨“三面不討好”窘境
美反恐夥伴 巴基斯坦大玩兩手策略
巴基斯坦總理稱沒有巴方支持美國無法打死拉登
巴基斯坦總統稱巴未參與擊斃拉登行動
獵殺賓拉丹 美巴早有密約
媒體稱美國爲抓拉登曾設想不惜與巴基斯坦動武
狙賓引齟齬 巴促美減少駐軍
巴基斯坦空軍就美國軍機侵犯領空展開調查
抗議美軍如入無人之境 巴國惱火 要美撤離非必要人員
賓拉登之死 引美國、巴基斯坦矛盾
美獵殺賓拉丹 巴前外長要總統下台
狙賓後 美巴關係陷兩難
巴軍警告將用武力對付入境追剿激進分子的美軍
施壓巴國? 美印對話談合作
蓋茨:美應繼續援助巴基斯坦
欲罷不能的美巴關係

林中斌:美國重返東亞?
本拉登死了 中國再次直面巨大戰略壓力
面對巴基斯坦 美國急需中國?
中巴重申友誼 冷落美國?
陳炳德訪美談及拉登之死 強調反恐勿持雙重標准
公安部副部長談上合反恐演習:針對東突回流跡象(另參本館:上海合作組織
從911到死亡,拉登用最後的十年挽救中美關系?
美殺賓拉丹 將巴基斯坦推向北京懷抱
港媒:沒料到擊斃拉登幫中國大忙
中國網民何以爲拉登之死傷心?
2011-05-23 09:46:49
阿楨
北約聯軍空襲阿富汗東部致1家8口死亡 2012-05-28 國際在線

26號,阿富汗剛剛通過了《美阿戰略伙伴關系協議》。可就在當天晚上,北約領導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就在阿富汗東部帕克蒂亞省發動空襲,造成8名阿富汗平民死亡。
由于北約聯軍的空襲行動經常導致阿富汗平民傷亡。聯合國阿富汗援助團最新年度報告顯示,2011年有187名阿富汗平民在北約聯軍的空襲中喪生。本月早些時候,在阿富汗的赫爾曼德省等4個省發生了4起北約空襲事件,造成18名阿富汗平民死亡,導致阿富汗與北約的關系再度緊張。
實際上,北約在阿富汗不僅僅是制造空襲事件,今年以來,從美軍士兵侮辱塔利班成員尸體的視頻在網上曝光,到美軍基地士兵焚燒古蘭經在阿富汗全國引發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再到3月份美軍士兵槍殺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的16名阿富汗平民,駐阿美軍一再挑戰阿富汗的底線,阿富汗民眾的怒火難以平息,阿富汗政府也感到忍無可忍。所以,人們擔心這次的北約空襲事件可能會進一步激發阿富汗民眾的憤怒情緒和對西方軍隊的不信任。

阿富汗官兵抱怨裝備不如美軍 稱未獲美軍尊重 2012-05-24 羊城晚報

  阿富汗軍隊一些官兵抱怨,美國提供的軍事裝備品質差,不如前蘇聯製造的舊武器。
  這些官兵還認為,美軍近期之所以在阿富汗招“黑槍”,是因為他們蠻橫霸道,不尊重當地人。
  士兵阿卜杜勒·卡裏姆說,他寧可用30年前蘇聯製造的“卡拉什尼科夫”式突擊步槍也不要M16,美國人“給我們舊武器,拋光、上漆,讓它們看上去像是新品。我們不想要他們丟掉的舊貨”。   
  另外,阿迦不滿美軍車隊巡邏時不允許阿富汗汽車靠近,即使阿富汗人送急診病人也必須與車隊保持距離。
  阿方士兵說,美軍在作戰中有時不顧阿富汗人死活,不尊重阿富汗女性隱私權,用侮辱性詞語稱呼阿富汗人。

北約軍隊在阿富汗死亡人數達三千

  新華網華盛頓2012-05-27電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6日報導,美國防部當天宣布一名在阿富汗服役的美國軍事情報官日前因傷死亡。由此,北約在阿富汗戰場上折損的官兵人數達3000人。美軍在阿富汗戰場上的死亡人數為1974人。

另參本館:阿戰越戰化(二) 《美國入侵阿富汗》 賓拉登《神學士》《蘇聯入侵阿富汗秘辛》
2012-06-16 11:43:05
版主回應
誰為殺戮而來?似無止盡的阿富汗戰爭 2012/06/15

  【前言】
戴斯特.費爾金斯是這個世代最重要的戰地記者。《永遠的戰爭》根據他自1998年起在阿富汗及伊拉克的採訪觀察寫成。無論採訪對象是激烈反美的伊拉克反叛份子、為求家人溫飽而從軍的少年民兵,或是心力交瘁的美國軍官,費爾金斯從不妄加評斷。捨去了政治局勢分析與褒貶功過,費爾金斯令筆下人物重新以「人」的真實血肉出現在讀者眼前。
  Jang戰爭
在阿富汗,有人打仗,有人身亡,但不盡然是以清楚可辨的方式。阿富汗人的仗已打了二十三年之久,在美國人加入戰場之前,早已發展出一套精細規則,以盡可能留下戰士的性命,讓戰爭能永遠打下去。軍人打仗,投靠敵對陣營,編入部隊,再度上場廝殺。在阿富汗,戰爭往往像當場湊人組隊的籃球賽,朋友間的比賽,下次上場時不知自己會打哪一隊的聯賽。今天穿衣,隔天光著膀子。星期二,可能隸屬駭人的塔利班部隊,衝刺進入雷區。星期三,可能駐守在北方聯盟某個派系的檢查站裡。星期四,可能又回到塔利班陣營,拿起AK47步槍,承諾要永遠投身聖戰。在阿富汗,戰爭是嚴肅的事,但又不是那麼嚴肅。戰爭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份工作。似乎只有平民是輸家。
  戰役勝負往往不是取決於真槍實彈的廝殺,而是由士兵整批變節投靠敵營來決定。今天塔利班可能有四千名士兵,隔天只剩一半,而北方聯盟的軍閥則忽然增加了相同數量的兵力。討價還價結束時,雙方開打,然後又繼續討價還價到戰爭結束。輸家是那些因為太過固執、愚蠢或狂熱而未能達成交易的人。他們會突然發現自己陷入敵眾我寡,然後喪命。這也算是某種自然淘汰。
  達烏德.罕,我隨行採訪過的阿富汗民兵指揮官,就很善於玩這個複雜的遊戲。他身材肥胖,穿著體面,且很能吃。阿富汗人提到他時語氣崇敬,但在我眼中,他似乎不大像戰士。他本人從不曾為塔利班打過仗,但有數千名原本效命於他的士兵現在正委身塔利班陣營。既然可以將他們轉回自己陣營,何必殺掉他們?
  他未發一顆子彈,便拿下第一座城市塔盧坎。他說服當地塔利班領袖阿卜杜拉.賈德轉投他的陣營,因此拿下了該城。賈德不是笨蛋,他看得到B52。我猜罕可能花了大筆金錢,但他透過無線電勸誘塔利班首領時,從不讓我旁聽。塔盧坎陷落次日,我在廢棄的屋子裡發現賈德席地坐在藍色墊子上,就著身旁的柴爐取暖。他已拿掉黑色塔利班頭巾,戴上和艾哈邁德.沙.馬蘇德一樣的吉德拉爾毛帽。「我一直在蒐集塔利班的情報。」賈德說,眼神銳利。沒人相信他的話,似乎也沒人當一回事。
  那些指揮官頗自負,但鮮少流於浮誇。烏茲別克裔指揮官皮爾.穆罕默德猶如成吉思汗的翻版。我們共處的第一個早上,我和他一起享用了烤羊心早餐(罕的早餐比這豐盛得多)。皮爾臉上有個彈孔,肚子上也有兩個,膽囊處的皮膚有道疤。他以詹森總統的方式掀起襯衫,讓我看他肚子上的彈孔。皮爾的山中基地可以俯瞰塔盧坎,我在那裡和他見面。塔盧坎是他的家鄉,十四個月前落入塔利班之手。他在碉堡裡弄了一部電視機,靠汽車電池供電。某個星期五,我們坐在一起觀看女子網球比賽,俄羅斯傳來的訊號品質不佳,畫面閃爍。幾個星期後,塔盧坎陷落,我再度見到皮爾,這一次是在塔盧坎市中心他的老家。屋內的牆上被某個塔利班士兵寫上「歡迎回來」。皮爾笑出來,但不一會便停下。
  即便真正的戰役都令人感到漫無章法。雙方進行炮戰時,通常是塔利班往北方聯盟戰線發射一枚炮彈,然後北方聯盟在半小時後發射一兩枚火箭回敬。第一次看見這樣的炮火交鋒時,我仍在塔吉克。那時我站在阿姆河岸上,對岸就是阿富汗邊界。俄羅斯邊防守衛阿斯拉特.普洛多夫說:「這不是打仗。」他看著一枚完全偏離的塔利班炮彈落入土裡,「這根本是笑話。」
  等待已久的攻擊行動在美方的催促下終於展開。進攻的第一晚,北方聯盟指揮官炮擊塔利班戰線,天黑時派兵出擊,但隔天早上我抵達時,聯盟士兵所在位置和前一天差不多。他們往前衝,然後又跑回來。似乎沒人覺得意外。「前進,後退,前進,仗就是這樣打的。」二十歲的聯盟士兵尤塞夫坐在散兵坑裡聳聳肩告訴我。
  不是阿富汗人怕打仗,而是他們打過太多仗。如今只要有機會,他們便會極力避免作戰。「老兄,我是你兄弟,你知道我多愛你,再抵抗下去毫無意義。」北方聯盟指揮官穆罕默德.烏里亞,透過無線電向數公里外的塔利班指揮官說。
  真正想打仗的是外國人,也就是美國人和蓋達組織。他們為殺戮而來。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396475
2012-06-16 11:43:28
威爾剛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0 04:18:48
阿楨
一帶一路沿線的吉爾吉斯,為什麼那麼不穩定? 2020-10-07 國際關係觀察者王驍

………
吉爾吉斯以天山為界地分南北,南方是農業區,北方是牧業區。蘇聯計劃經濟規劃,北方變成工業區,南方還是農業區,導致了南北對立。吉長期是農業文明,又沒有統一政權,農牧民為了個人安全,必須依靠家族、部族,這就形成了部族政治的傳統。反對黨不論嘴上喊著什麼主義,其實心裡想的都是如何跟割取政府權力,維護自身部族利益。
  2018年,熱恩別科夫和阿坦巴耶夫雖同社會民主黨,但阿出身最北部楚河州,熱出身最南部卡拉庫勒賈地區。社民黨實質上是舊官僚俱樂部。
  舊官僚們利用了民主政治,在蘇東後社國家是常見現象。但吉社民黨的實操,既不社會,也不民主。政黨精英出身于不同部族,黨派權力牽扯到各地利益分配。
  吉所謂的“革命”,實際上只換了個莊家。2020年10月4日的選舉,看似選了個新的面孔,實際上“新瓶裝舊酒,紅紙包爛肉”,這才導致大規模抗議。
  從我國的角度出發,對於這類國家,可以搞大國外交,友好外交,但是如果要推動一帶一路倡議,那麼單單和中央政府搞好關係意義不大,有效期基本上就是5年,關鍵在於要研究,並且找到這個國家的各個勢力,他們的派系領袖,他們的主動意識還有利益訴求,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深入社會,在當地推動建設。
  相關新聞
吉爾吉斯中選會2020-10-06宣佈選舉無效,兩周內確定重選日期,總理博羅諾夫、議長茹馬別科夫辭職,選出反對派領導人薩德爾•紮帕羅夫為代總理、議員梅克特別克•阿卜杜勒達耶夫為新議長。
本月4日議會選舉初步結果不滿,吉多個落選政黨5日在比什凱克市中心的阿拉套廣場組織示威集會,當晚,抗議者試圖闖入吉總統辦公室和議會所在地“白宮”並與警方發生衝突。6日,一群抗議者闖進吉國家安全委員會拘留中心釋放了前總統阿坦巴耶夫。總統熱恩別科夫6日向全國發表講話,指出一些政治力量試圖非法奪取國家權力,呼籲各方維護國家和平穩定。
   回應
在反中眼,所有政權變更都危及一帶一路......反中,請問現在誰反了?一帶一路國家的在野黨好像民進黨哦,efca要斷!結果一上位…說來說去,就是為了騙選民手裡的選票,但凡執政的馬來西亞/斯裡蘭卡/緬甸…等,發現還是中國好.
2020-10-08 08:19:28
阿楨
阿塞拜疆的以色列造無人機襲擊亞美尼亞的S300 2020-10-01 新浪軍事

  2020年09月27日,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在納卡地區發生武裝衝突,阿表示,亞有2700多人傷亡,多達130輛裝甲車被摧毀。此前,亞稱,已摧毀了阿137輛坦克和裝甲車輛,擊落72架無人機、7架直升機和1架飛機。
  阿使用以色列無人機滲透到亞空軍陣地,至少擊毀了一套S-300防空導彈,S-300的國際聲譽受到了沉重打擊。
  亞部署的是蘇聯時代的S-300PT,射程90公里,半主動雷制導。阿在蘇聯解體後從俄羅斯獲得了先進的S-300PMU-2,二者存在15年的技術差距。
  相關新聞
"雙亞戰"持續5天 遠程砲火皆為中國產 2020-10-01 TVBS
  回應
中製有關係嗎?台灣武器都美製不是嗎?兩國發生戰爭,為何扯上武器生產國……
全世界用的武器基本都是五常的,这有什么……
現在是兩亞戰爭,未來臺海戰爭,一定也是這些武器用在臺灣,臺灣切記。
  相關新聞
阿的以土無人機已不是中東地區的改裝民用機型,也不再是東烏戰鬥蘇俄傳統的中小型無人機;而是利用無人機“發現即打擊”的能力,無人機在此次衝突中,已開始承擔要點打擊、防空壓制等重要戰役級任務。反觀亞美尼亞以9K33為代表的野戰防空裝備,已愈發難以應對當下無人機的威脅。其實,早在敘利亞戰場上,俄軍就已發現鎧甲-S1無法防禦無人機襲擾。
  回應
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軍用晶片和元器件依賴進口,甚至需要靠走私民用器件來替代,極端缺乏現代戰場條件下的電子對抗能力。防空導彈武器系統密集的發射管形同虛設。
  相關新聞
俄副總理:俄軍事電子產品關鍵部件不再依賴北約 東南亞替換 2020-09-30 觀察者網
  回應
東南亞?不是東亞?
其實就是中國唄,不好意思說出來。
看來,我們強大的無人機,就可以幹死印度阿三全部坦克、火炮、雷達。
這種無人機對付小國有效,對付大國只有空優才能保證無人機的安全。
2020-10-08 08:22:21
阿楨
報導涉華疫情假新聞卻死不承認 BBC回應再被網民罵翻 2021-02-06 觀察者網

英國廣播公司(BBC)長期自我標榜“報導真實”,然而從去年12月在新疆通過剪輯嫁接刻意歪曲事實、抹黑中國,到近期在涉新冠疫情的新聞視頻中“移花接木”,BBC在涉華報導中假新聞頻出。
對此,中方已多次點名這家英國媒體。2月4日,中國外交部提出嚴正交涉,要求停止蓄意抹黑中國,然而BBC誇耀是“全球最受信任的新聞媒體”。此言一出,立刻引起眾怒,網友們紛紛在此推文下方留言批駁。
一位網民把BBC嘲諷改成了“偏見廣播公司”(Biased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還有人寫道:“當有14億人或是全球至少20%的人不信任BBC時,BBC還自稱是‘世界上最受信任的國際新聞媒體’。既傲慢也無知。”
一位牙買加網民則義憤填膺地表示,BBC此前在報導本國毒梟被引渡至美國的新聞時,也曾發表虛假內容。
還有一位網民舉例稱,BBC長期受到英國政府的操控,報導極具偏見性,比如在對“維琪解密”創始人阿桑奇審判的報導中,幾乎保持了沉默。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此前的涉疆假新聞還是後來的涉疫情假新聞,參與報導的均是BBC駐中國記者沙磊。
  相關新聞
BBC駐京記者沙磊轉駐台灣,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可以不喜歡中國 但不可以造謠。他跑什麼?新疆有一些民眾和實體因為沙磊涉疆的「假新聞」,導致利益受到了損害,他們打算要起訴沙磊。
央視反恐紀錄片:揭新疆前高官與東伊運(2002年聯合國將ETIM列為恐怖組織)勾結,號召維吾爾族加入聖戰建國夢,還派部分人參加IS組織,以成為東伊運接班人。
  回應
少數民族想獨立要判刑,證明中國毫無言論自由!藏獨/疆獨/臺獨…
看看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後主謀被判刑坐牢,歐盟國家都支持西班牙政府呢
  相關新聞
西方國家近期連番指責中國對新疆的維吾爾人實施種族滅絕(genocide),但華盛頓郵報集團旗下的「外交政策」(ForeignPolicy)披露,美國國務院法律顧問辦公室今年稍早的結論是,沒證據證明是種族滅絕。
2021-04-04 08:22:46
阿楨
上合峰會習普會的歐亞陸權大國戰略 2022/09/17 旺報社評

受疫情影響近3年未曾出國的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先展開中亞之旅,參加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特別是當俄烏戰事陷入僵局、台海風波不斷,各界拭目以待。
上合是2001年中俄兩國結合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四國成立的國際組織,宗旨在打擊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後來陸續加入巴基斯坦、印度與伊朗,目前有蒙古、白俄羅斯、阿富汗3個觀察會員國及9個對話夥伴,分別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柬埔寨、尼泊爾、斯里蘭卡、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卡達。成員國總面積約為3600萬平方公里,約亞歐大陸的3/5,人口約34億,約世界的43%。
中國仍然希望避免新冷戰,但不能不預作準備,北京的策略是以區域安全對抗全球霸權、以經貿合作來取代軍事同盟,這是鄉村包圍城市的國際版,看來普丁也認同此一策略。
  相關新聞
王毅︰習近平以上合「朋友圈」 破解美國對華「包圍圈」 要防範顏色革命
普丁在上合峰會上回擊G7俄烏戰爭
中俄蒙元首第六次會晤,推進中俄天然氣過境蒙古國/三國經濟走廊/中蒙俄鐵路。
簽署「中吉烏鐵路」協議,2023年完成可行性研究。
中國尼泊爾同意建跨喜馬拉雅山鐵路年內踏勘
習上合講話:推動阿富汗局勢平穩過渡
美國2022年台灣政策法想以不對稱作的焦土戰略(城鎮/巷戰/遊擊戰)把台灣戰場烏克蘭化當炮灰。

當代巷戰的主要難題,說到底仍然是火力不足 2022/09/18

巷戰之所以被稱為地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城市地形容易隱蔽,相對堅固的建築物多,進攻部隊的火力很難有效落到對手頭上,必須要冒險靠近敵人,和敵人面對面對射,而此時裝備差,訓練差的部隊也可以利用這種環境與敵人堅持作戰,並且始終給對手造成傷亡。
但是在今天的環境下,其實如果能夠解決好火力效率的問題,巷戰完全可以變成和野戰一樣,對於技術劣勢一方是絞肉機,而技術優勢一方可以付出很小代價。重要的是偵察和通信能力,目前的一個解決方案就是無人機。俄羅斯顯然就沒整明白這個,但未來的台海我們必須做好打巷戰的準備,而且是要在短時間內消滅巷戰中敵軍的準備。
2022-09-20 07:33:19
阿楨
外交學者:突厥國家組織可能讓中國感受重大威脅,真的是這樣嗎? 2022-12-14 傅前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o6EX-3dP6k
  回應
 中亞各國眼晴都很明亮,決對不會為土耳其人火中取栗的!
 請你看看突厥國家組織成立儀式上懸掛的那幅地圖:包括中國新疆。土耳其就是疆獨理論的誕生地和最大的後臺,外交學者的擔憂是對的。
 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亞及高加索地區出現權力真空,土開始加強與前蘇聯突厥語族國家接觸,作為北約一員及歐盟親密夥伴的土,亦被西方認為是向前蘇聯地區輸送西方民主及自由的視窗。
  相關新聞資料
 土耳其2022-11-15第8屆「突厥語國家合作委員會」改名為「突厥國家組織」,成員國:土耳其、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觀察員國:匈牙利;北賽普勒斯。
 《環球時報》:土耳其企圖分裂中國 新疆社科院中亞所前所長潘志平:暴露區域大國擴張野心!

上合峰會習普會的歐亞陸權大國戰略 2022/09/17 旺報社評

受疫情影響近3年未曾出國的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先展開中亞之旅,參加上海合作組織高峰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面,特別是當俄烏戰事陷入僵局、台海風波不斷,各界拭目以待。
上合是2001年中俄結合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成立的國際組織,旨在打擊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後來陸續加入巴基斯坦、印度與伊朗,目前有蒙古、白俄羅斯、阿富汗3個觀察會員國及9個對話夥伴,分別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柬埔寨、尼泊爾、斯裡蘭卡、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卡達。成員國總面積約為3600萬平方公里,約亞歐大陸的3/5,人口約34億,約世界的43%。美國曾於2005年申請成為觀察員,不過遭拒絕。俄曾邀土庫曼,但2019年該國議會已再次重申其永久中立國地位,因此無任何加入之可能性。儘管如此,土庫曼自2005年每年都至少參加一次上合會議。
中國仍然希望避免新冷戰,但不能不預作準備,北京的策略是以區域安全對抗全球霸權、以經貿合作來取代軍事同盟,這是鄉村包圍城市的國際版,看來普丁也認同此一策略。
  相關新聞
王毅︰習近平以上合「朋友圈」 破解美國對華「包圍圈」 要防範顏色革命
中俄蒙元首第六次會晤,推進中俄天然氣過境蒙古國/三國經濟走廊/中蒙俄鐵路。
簽署「中吉烏鐵路」協議,2023年完成可行性研究。
中國尼泊爾同意建跨喜馬拉雅山鐵路年內踏勘
習上合講話:推動阿富汗局勢平穩過渡
2022-12-15 06:41:00
阿楨
能上能下取代七上八下 2022/10/23 中國時報

中共二十屆205名中央委員名單出爐,上屆25名政治局委員中,12人留任中央委員,13人不在。,67歲王滬寧將高升,67歲李克強、汪洋告別政壇,69歲王毅及72歲張又俠續留中央。
  相關新聞
 中共二十大10/23閉幕:李克強等5大財經首長失勢(團派「被團滅」胡錦濤「被離場」),象徵習時代來臨,領導層習家軍包辦,溫和派經濟金融政策將變。20大後對台與美路線轉趨強硬。廿大後美中科技戰(把中打回石器時代?專家:中5年內能小勝!)外交戰白熱化:歐盟龍頭德國竟排第4位訪習。白宮:美中仍在努力安排G20拜習會。盧拉再次當選巴西總統,現任總統波索納洛未認敗選,支持者占路抗議要求政變。(回應:這就是民主,選輸就賴,巴西民進黨,美國好榜樣。)拉美大選左轉歐洲右轉卻一致反美,什麼原因?(回應:都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都是為了民族和國家獨立。)
 李克強2021-03-05兩會報告疑暗批習:雖然風險隱患必須化解,「但要遵循規律,講究方法」,「政策要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調結構,防控風險要把握好節奏和力度,防止緊縮效應疊加放大,決不能讓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網友更指習效法「毛澤東思想」,對內獨裁專權,不顧科學規律,大行共同富裕。另參【習中國夢】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七常委全"習家軍"黑馬總理李強(習在浙江主政時祕書長,習以意識形態治國 ,用人哲學: 習人幫
講政治,更講忠誠擁護習核心。以史為鑑,獨裁者都喜歡信得過的自己人。)
 廿大後對未來感到悲觀,中國富豪相繼出逃,名導馮小剛傳移居美國,社群祝福比罵聲多:能潤(跑路run諧音)就潤吧。馮夫婦2022-10-31否認移民稱送女兒入學短暫陪伴。廿大後習提倡節約打擊財富,阿里雙11首度不辦晚會。
 20大後習近平拚外交包括:越共中央總書記、巴基斯坦總理、德國總理及坦尚尼亞總統相繼訪問北京。隨後,東協峰會、G20峰會、APEC峰會接連登場。
 2022大選21縣市長,國民黨13、民進黨5、民眾黨1、無黨2,民進黨掀戰犯風暴:路透/中評...社/學者:蔡「抗中保台」挫敗。)
 中國11-26封控抗議潮?(回應:颜色革命又来了! 一場挫敗的週末街頭行為藝術,白紙革命成了白痴革命) 中共中央政法委11-29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習悼江澤民12-06提六四堅決反對動亂。全國多地優化調整防疫措施12-05起,公交、景區等室外不再查驗陰性證明。
2022-12-15 06:46:06
阿楨
優化防疫12-07新十條。(回應:全世界都不防了,中國就不可能完全清零,只能動態清零) 。防疫封控放寬經濟復蘇,旅遊熱度暴漲12倍機票增8.5倍。

20大後習近平拚外交包括:越共中央總書記、巴基斯坦總理、德國總理及坦尚尼亞總統相繼訪問北京。隨後,11月東協峰會、G20峰會、APEC峰會、12月沙烏地阿拉伯接連登場。
  相關新聞
 李克強總理2022-11-11出席中國-東協峰會:援助柬埔寨2億人民幣並簽訂18項合作。
 美中東協較勁 拜登:建美國-東協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美援8.5億美金要東協反華逼東協站隊(回應:要當老大,卻是小氣到爆,叫小弟怎麼服氣?) 習外交出擊完勝拜登。
 印尼巴厘島G20第十七次峰會四大看點:習拜會、俄烏戰爭、全球疫情、經濟危機。普京不出席G20峰會。習近平訪印尼,試乘雅萬高鐵。APEC峰會,泰總理請求習總加快中泰高鐵建設!
 去亞洲走了一圈後,德國總理朔爾茨:歐美“穩定的增長、低通脹和高就業率”的美好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回應:歐洲自古以來就比亞洲窮。北美洲自古以來,就是五大洲中最落後的一個。近代只是運氣好,歐洲和北美率先工業化,才過了兩百年好日子。隨著亞洲整體工業化,歐洲和北美會回歸歷史常態。日衰的歐美強盜心裡很清楚世界多極化對它意味著什麼,因此接下來它還會搞出更多挑撥離間的事情甚至在更多地區點燃戰火。)
 2022大選21縣市長,國民黨13、民進黨5、民眾黨1、無黨2,民進黨掀戰犯風暴:路透/中評...社/學者:蔡「抗中保台」挫敗。)
 習11-27同蒙古總統會談:早日開通互聯互通新通道(中蒙俄經濟走廊/鐵路/公路/天然氣/電網…) 蒙古首都12-06群眾抗議煤業貪腐及高通膨(回應:剛簽蒙中俄協議,熟悉的味道就來了) 中老鐵路1周年12-02成績:旅客850萬人次(國內段720萬老撾段130萬);發送貨物1120萬噸(跨境190萬) 泰緬加快中泰緬鐵路。
 習12-07訪沙特簽1100億沙幣/2043人民幣(293億美元)大單,石油人民幣乘勝追擊動搖石油美元,出席首屆中阿峰會,突破美圍堵(美警告:中擴大影響力不利國際秩序 ! 回應:完全同意美說法,中助全世界非昂遜脫離美壓搾,確實不利美獨霸的全世界秩序!) 中沙簽訂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共建「一帶一路」和「2030願景」對接。(回應:儒回文明聯手,Brezinsky預言成真)
2022-12-15 06:49:33
阿楨
沖著中國的恐怖組織ISKP,什麼來頭? 2022-12-19 觀察者網

2022年12月13日下午2時30分,平靜許久的喀布爾再次被滾滾濃煙和槍炮聲所攪動。3名恐怖分子對一家作為中國商賈聚集地的酒店——“桂園”商務酒店發動了襲擊,之後被趕來的塔利班臨時政府軍士兵擊斃。儘管沒有死亡,的損失也有限,但卻成功地讓“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ISKP,亦作ISIS-K,IS-K)再次登上了國內外媒體的版面。2021年8月26日美軍撤離阿富汗,如今,ISKP再次選擇站在聚光燈下揮舞屠刀。
在美軍佔領初期,一度默許和支持阿富汗人自己組建政治派別和政府,消滅塔利班殘存支持者、並對阿富汗人實施分化瓦解的手段,他們正是後來ISKP的前身。ISKP一方面組織鄉勇積極與塔利班遊擊隊作戰,以此博得美軍和阿富汗政府的信任與支持;另一方面,也通過洗白的身份作為誘餌,吸收包括塔利班和“東突”在內的其他勢力的戰鬥人員。不僅獲得了西方與阿富汗政府援助的資金,甚至還利用職務便利,貪腐、挪用與侵佔資金。ISKP將美國人趕走,隨後建立一個和古代呼羅珊一樣巨大的瓦哈比派政治實體,並與“伊拉克及黎凡特伊斯蘭國”東西對進,完成對整個中亞和伊斯蘭世界的威懾與統治。
  回應
ISIS是昂撒匪幫扶持,希望中國的西部邊界亂。美國支持過塔利班,這次用上了ISKP。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和美國無關的恐怖組織。
2022-12-21 09:21:4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