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2-01 06:50:06| 人氣2,452| 回應3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太平洋文化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馬克斯‧顧安奇,隆‧阿丹斯主編的《太平洋文化史》(麥田,2000)不只雜亂,且多是澳洲各大學的學者觀點:

在這本文集裡,將分別以歐洲人和島嶼居民的角度來述說這一場屬於太平洋文化接觸的奇遇。
在航海家一連串迷思(Myth)、航行(Voyage)、奇遇(Encounter)的行動中,太平洋群島在古地圖遼闊的海洋裡,一一浮現且有了命名。熱情的航海家在探險的世紀裡,浪漫地揭開了太平洋文化的神祕面紗。
好奇(Curiosity)、初步探索(Explore)、交換物品(Exchange)到殖民、傳教、衝突,這片外人眼中的處女地,從與世隔絕的靜謐中,成為殖民帝國競爭掠奪的是非地。直到近百年來,政治上一直處於被動狀態的太平洋各群島,在自由民主風氣的引領下,終於起而爭取自己的獨立自治。島嶼人民從較原初的狀態到跟上世界文明的腳步,這過程壓縮在短短的三、四百年的時間裡,其中一連串的變遷、驚異與適應,相信是外人所難以想像與理解的。

有啥辦法,臺灣政客只關心金援外交,學者呢,忙於証明臺灣是南島語族之源:

臺灣南島民族

  臺灣島上的原住民民族,系屬於南島語族。
南島語族包含800多種語言,可分爲東、西兩支︰大洋洲玻裏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三大群島的語言,及新幾內亞東部的語言,屬東支;馬來亞語、印度尼西亞語、爪哇語、菲律賓語等,則屬西支。臺灣南島民族的語言,傳統上歸屬西支,但亦有學者認爲︰可以獨立爲福爾摩沙支。
南島語的使用人口,大約兩億;分布于東至複活島、西迄馬達加斯加、南達紐西蘭、北到臺灣之間廣大洋面的島嶼上,約占地球表面的2/3地區。臺灣不僅是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端,語言學家甚至認爲︰南島語族的起源地是臺灣,因爲他們是在遷到臺灣以後才開始分化並對外擴散的。從距今約5,000∼6,000年前起,南島語族的祖先分批由華南或東南亞先後遷移到臺灣定居,並逐漸形成今日所知的族群與分布型態。此外,透過考古資料的建構,臺灣史前史可以上推到15,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既延伸了臺灣住民活動時間的上限,亦連結、拉長了南島民族在臺灣棲息的可能時間。
島上的南島民族,因曆史緣故,被外人大別爲高山族和平埔族兩類,前者即現存的雅美、泰雅、布農、賽夏、鄒、阿美、卑南、排灣、魯凱等所謂的高山族;後者則爲已漢化的噶瑪蘭、凱達格蘭、道卡斯、拍瀑拉、巴布薩、巴宰、和安雅、西拉雅諸族,另有史稱水沙連六社的邵族。
雖然,各族基本上都是屬於馬來-玻裏尼西亞文化系統,但在體質、語言、文化等方面,卻有極大的差異。盡管他們大多采行狩獵、采集與山田燒墾並行的生計,但隨自然環境、聚落型態的不同等,各族自行發展出獨特的社會文化,並大多擁有雕刻、編織、制陶、築屋等精美的工藝。
近幾百年,各族相繼在島內進行小型的民族遷徙,族群間的文化接觸,使族群語言、勢力、空間分布等,産生各種變化。17世紀開始,經曆外來的荷蘭、西班牙、清朝、日本及國民政府的統治,南島民族的傳統社會,在漢人社會與急速工商業化的沖擊下,已崩潰解體、文化流失。
此一生存危機,造成錯綜複雜的社會變遷,是南島民族適應當代社會過程中的重要課題。目前臺灣原住民人口約有43.9萬(2003),只占臺灣人口總數的1.9%,但分布面積幾近全島的一半,使南島民族的問題與臺灣社會有更大層面的糾葛。至於平埔族的真確人口,則不易估算,惟其與漢人社會的長期混融,不但豐富了臺灣社會的族群內涵,亦使臺灣文化憑添難以計數的平埔質素。
http://baike.baidu.com/view/1461867.html

另參本館<外交大醜聞>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6657229/20080505060927/

南島語族

 南島語系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一個語系,包括1200種以上的語言。其分布東達南美洲西方的複活節島,西到東非洲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南達新西蘭(一說不含澳洲,亦有說澳洲原住民的語言亦應歸入本語系之內),臺灣則是該語系分布的最北端。其東西的延伸距離,超過地球圓周的一半,說該語系的總人口數大約兩億五千萬之多,絕大多數居住在東南亞,至于新幾內亞以東只有一百多萬人。
      南島語言屬粘著型語言,主要構詞和構形手段是詞根添上附加成分和詞根的重疊或部分重疊。常用詞大多爲雙音節,音節構造較簡單。大多數詞根既能作名詞,也能作動詞。人名、普通名詞、方位名詞分別用不同的冠詞。代詞第一人稱有“我們”和“咱們”的區別。數詞有十進位的,還有五進位甚至四進位的。動詞有式、時、體、態的範疇。詞序往往隨謂語的性質而變動,有的語言動詞出現在主語之後,有的語言動詞出現在句首。
  南島語系分爲4個語族 。 ①印度尼西亞語族分布在臺灣(高山族語言)、菲律賓(他加祿語、比薩楊語等)、中南半島圏占語、馬來語等)、南洋群島圏印尼語、爪哇語等)、馬達加斯加(馬達加斯加語)。②密克羅尼西亞語族分布在菲律賓以東 、赤道以北的馬裏亞納 、關島 、加羅林 、帛硫、馬紹爾、瑙魯、吉爾伯特等地。③美拉尼西亞語族分布在印尼以東、赤道以南的新幾內亞、俾斯麥、所羅門、聖克魯斯、新赫布裏底斯、新喀裏多尼亞、斐濟等地。④波利尼西亞語族分布在上述兩個語族以東的廣大區域,包括赤道以北、國際日期變更線右側的中途島和夏威夷,赤道以南、國際日期變更線兩側的菲尼克斯、托克勞、薩摩亞、法屬波利尼西亞、皮特凱恩島、複活節島以及湯加和新西蘭等地,共有100多種語言和方言。

【南島語系主要分布區域】

       所謂的「南島」(Austronesia),是由兩個希臘文字的字根austro-與-nesia 所合組而成,前者爲南方之意,後者意指群島,所以我們將「Austronesia」翻譯成「南島」(Wikipedia 2004;丁榮生 1999)。
       使用南島語系的區域包括臺灣、菲律賓、婆羅洲、印尼、馬達加斯加、新幾內亞、新西蘭、夏威夷、麥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波裏尼西亞等各地島嶼的語言,外加馬來半島上的馬來語、中南半島上越南與高棉的查姆語(占婆語)和泰國的莫肯語(Moken/Moklen)
       南島語系分布的區域很廣,語言的數目也頗多,根據「Ethnologue(民族語)」這個世界語言資料庫的資料,其總數有1262種之多(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2004)。 值得注意的是,在劃分爲南島語系的區域內,部分的島上也有使用非南島語族的語言。以臺灣爲例,除了有隸屬于南島語族的平埔族語言和高山族語言以外,同時也有存在不同的漢語,比如說鶴佬語和客語.

【南島語系內的再分類】

       根據「Ethnologue(民族語)」這個網站上的分類,南島語系可以再分爲兩大次語系,一個叫做「臺灣原住民語」(Formosan languages),另一個叫做「馬來-波裏尼西亞語」(Malayo-Polynesian languages)。前者有23種語言,可以再分成泰雅語(Atayalic)、排灣語(Paiwanic)、和鄒語(Tsouic)三大系統。後者則有1239種語言,可以再分成「中東部馬來-波裏尼西亞語」(Central-Eastern Malayo-Polynesian)、「西部馬來-波裏尼西亞語」(Western Malayo-Polynesian)、以及兩種尚無法歸類的語言(Ethnologu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2004)。
       有趣的是,關于「南島語」(Austronesian languages)和「馬來-波裏尼西亞語」(Malayo-Polynesian languages)的關系,除了以上引自「Ethnologue」的說法以外,似乎還有其他的說法。Diamond(2000)的說法是「南島語」有十種次語系,其中有九種是在臺灣,最後一種則是「馬來-波裏尼西亞語」。也就是說,雖然其分類方式和「Ethnologue」所列舉的並不一致,但一樣是將「馬來-波裏尼西亞語」當成是「南島語系」的一個次語系(另見Wikipedia 2004)。
       但是,臺灣多數的相關文獻,卻似乎是將「馬來-波裏尼西亞語」等同于「南島語系」。比如說臺灣中央研究院(1996)就有以下的陳述:「南島語系(Austronesian)又稱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Malay-Polynesian)(sic),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一個大語系」。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nd, b)也說,「生活在臺灣的土著民族,即平埔族和高山族,他們所使用的語言,不僅自己相互之間有很深的關系,而且跟太平洋、印度洋島嶼上的許多種語言都有親屬關系,形成學術界所稱的「南島語族」(Austronesian 或稱 Malayopolynesian)」。
       某些語言學者相信泰語可能也可以算是擴大定義之「南島語系」的一部份,雖然多數學者似乎仍舊將其歸類爲「臺-卡岱語系(壯侗語系)」。還有一些人試著要在「南島語系」和「南亞語系」以及「臺-卡岱語系」(壯侗語系)之間的關系作文章,而爭辯說兩者應當形成一個更大的「南方大語系」(Austric languages)。不過,這兩種說法似乎都還未得到多數語言學家的同意。

【南島語系的起源和擴散】

       關于南島語的起源問題,是學界上還算熱門的一個研究題目。比較早期的說法,包括該語言起源于麥克羅尼西亞、中國長江之南、中南半島、西新幾內亞等不同說法(關于這些說法的簡單回顧,可以參考中央研究院平埔文化資訊網)。不過,自從Shutler and Marck在1975年發表了一篇論文,並論證說臺灣是南島語最有可能的發源地以後,國際學界就逐漸接受這種說法(Shutler and Marck 1975)。尤其是在Peter Bellwood于1991年在《Scientific American》這本期刊上關于這個問題的論文發表以後,「南島語的發源地在臺灣」這一個陳述,就幾乎已經是多數學者的共識(Bellwood 1991;另見Diamond 2000)。不過,近年來又有新的說法,認爲該語言的發源地有可能是在東南亞,特別是印尼或附近的島嶼(見Microsoft 2004)。
       如果根據Bellwood的說法,操南島語的南島民族是由亞洲大陸而來,可能與侗傣(Kam-Tai)民族或南亞(Austroasiatic)民族原是一家,分家後到臺灣來,年代大約是6000年前。大約5000年前,才開始從臺灣南下擴散到菲律賓群島,主要是北部呂宋一帶。然後到婆羅洲、印尼東部,時間大約是在4500年前。然後往東、西兩方擴散,東至馬利安那群島(關島、塞班島一帶),也到了南太平洋部份地區,往西到馬來半島、蘇門答臘等,時間約在3200年前。再下一步才擴散到中太平洋美拉尼西亞區域的加洛林群島一帶。然後往東,到波裏尼西亞去,約在西元300年左右。今天在新西蘭的毛利族(Maori),是最晚的移民,約在西元800年.。

【南島語系和其他語系的關系】

       關于南島語系和其他語系的同源關系,學者議論紛紛,目前有四個不同假設:
1、南島語系和其他語系沒有同源關系(傳統的觀點)。許多曆史語言學家持這個看法。
2、德國傳教士Wilhelm Schmidt 1904年提出南島語系和南亞語系同源。
3、美國學者Dahl 1970年指出南島語系和印歐語系同源。
4、法國學者沙加爾1990年提出南島語系和漢藏語系同源,在中國獲得邢公畹教授的贊成。

【南島語系語言分類系譜】

說明:根據《民族語》現時的記載,南島語系共有1268種語言,最後面的數字是該語族或語群所包括之語言的數目。以下爲最新的分類。留意原來的臺灣南島語族 (Formosan)的17種語言及婆羅語群的139種語言被分拆成多個新的語族,並提升至與馬來-波裏尼西亞語族的地位相同。

南島語系 (Austronesian,1268)

東臺灣南島語族 (East Formosan,5)
     中部語群 (2)
     北部語群 (2)
     西南部語群 (1)
  泰雅語族 (Atayalic,2)
  布農語族 (Bunun,1)
  臺灣南島語族 (Formosan,2)
     排灣語群 (Paiwanic,2)
 西北臺灣南島語族 (Northwest Formosan,1)
     賽夏語 (Saisiyat)
  排灣語族 (Paiwan,1)
     排灣語 (Paiwan)
  卑南語族 (Puyuma,1)
     卑南語 (Puyuma)
  魯凱語族 (Rukai,1)
     魯凱語 (Rukai)
  鄒語族 (Tsouic) (3)
  未分類
     凱達格蘭語 (Ketangalan)
  臺灣西部平原語族 (Western Plains,2)
     臺灣中西部平原語群 (Central Western Plains,1)
        貓霧語 (Babuza)
     邵語群 (Thou,1)
        邵語 (Thou)

  馬來-波裏尼西亞語族 (Malayo-Polynesian) (1248)
     Bali-Sasak (3)
     Barito (27)
     中東馬來-波裏尼西亞語群 (Central-Eastern) (708)
        中馬來-波裏尼西亞語 (Central Malayo-Polynesian) (168)
        東馬來-波裏尼西亞語 (Eastern Malayo-Polynesian) (539)
        未分類之中東馬來-波裏尼西亞語群 (1)
 西北馬來-波裏尼西亞語群 (Northwest Malayo-Polynesian) (84)
        Melanau-Kajang (13)
        北沙勞越語 (North Sarawakan,37)
        Rejang-Sajau (5)
        沙巴語 (Sabahan,29)
        Punan-Nibong (2)
 馬來語群 (Malayic,70)
未分類之馬來-波裏尼西亞語族語言 (1)
      
         中菲律賓語群 (Meso Philippine,61)
        中部菲律賓語 (Central Philippine,47)
     北菲律賓語群 (Northern Philippine) (72)
        北呂宋語 (Northern Luzon,56)
        卡拉米阿語 (Kalamian,3)
        巴拉望語 (Palawano,7)
        South Mangyan (4)    
     帕勞語群 (Palauan,1)
     薩瑪-巴兆語群 (Sama-Bajaw,9)
     南民達納娥語群 (South Mindanao,5)
     南菲律賓語群 (Southern Philippine,23)
 爪哇語群 (Javanese) (5)
        Kayan-Murik (17)
        Lampungic (9)
        Land Dayak (16)
        Madurese (2)
     蘇拉威西語群 (Sulawesi,114)
     蘇門答臘語群 (Sundic,12)
     巽他語群 (Sundic,2)
查莫洛語群 (Chamorro) (1)
        Gayo (1)
      http://baike.baidu.com/view/122219.html

太平洋島國論壇

1971年8月5~7日,斐濟、薩摩亞、湯加、瑙魯、庫克群島和澳大利亞在新西蘭首都惠靈頓召開南太平洋7方會議,正式成立“南太平洋論壇”,並決定每年召開一次會議。2000年10月,正式改稱“太平洋島國論壇”。

宗旨
  加強論壇成員間在貿易、經濟發展、航空、海運、電訊、能源、旅遊、教育等領域及其他共同關心問題上的合作和協調。近年來,論壇加強了在政治、安全等領域的對外政策協調與區域合作。
成員
  16個成員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薩摩亞、湯加、巴布亞新幾內亞、基裏巴斯、瓦努阿圖、密克羅尼西亞、所羅門群島、瑙魯、圖瓦盧、馬紹爾群島、帕勞、庫克群島、紐埃。
  2個觀察員:新喀裏多尼亞、東帝汶。
【主要負責人】
  格雷格?厄爾文(Greg Urwin,澳大利亞人),2003年8月當選,2004年2月上任。副秘書長約瑟法?邁亞瓦(Iosefa Maiava),1998年12月就任。

【總部】
  論壇秘書處設在斐濟首都蘇瓦。
  網址:http:// href="www.forumsec.org.fj'>http://www.forumsec.org.fj">www.forumsec.org.fj
【出版物】
  《年度報告》(Annual Report);《論壇回顧》(Forum Review),月刊。均爲英文。
【組織機構】
  1972年建立常設機構——南太經濟合作局(SPEC),1988年改稱南太論壇秘書處。設論壇秘書長,由論壇成員政府代表投票産生,對論壇成員國負責;設副秘書長,系合同聘用,協助秘書長工作。下設政治、國際和法律事務司、貿易和投資司、發展和經濟政策司、協同服務司(行政),各司設司長。論壇秘書處總部共有約70名官員和職工。在悉尼、奧克蘭設有貿易專員署,在東京設有太平洋島嶼中心,2002年在北京開設駐華貿易代表處,2003年底在日內瓦設立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處。
  秘書處財政預算由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各支付1/3,其余部分由其他島國成員分攤。目前向秘書處提供捐助的國家、地區和組織有15個: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歐洲聯盟、法國、法屬波利尼西亞、德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西蘭、菲律賓、英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臺灣。
  秘書處和9個相對獨立的機構組成太平洋地區組織理事會(CROP),由論壇秘書長擔任主席。這9個組織爲:斐濟醫學院(FSchM)、論壇漁業局(FFA)、太平洋島嶼發展署(PIDP)、南太平洋教育評審委員會(SPBEA)、南太平洋區域環境署(SPREP)、南太平洋應用地學委員會(SOPAC)、太平洋共同體秘書處(SPC)、南太平洋旅遊組織(SPTO)、南太平洋大學(USP)。

【主要活動】

論壇首腦會議
  論壇一般每年召開一次政府首腦會議,在各成員國或地區輪流舉行。迄今,已舉行了34屆論壇首腦會議(1972年召開了兩次)。
  2001年8月,第32屆論壇首腦會議在瑙魯舉行,會議通過關于地區自由貿易與經濟合作安排的《太平洋緊密經濟關系協定》(PACER)和《太平洋島國自由貿易協定》(PICTA);決定于2003年召開第3屆太平洋島國論壇與日本領導人會議(PALM);呼籲有關國家盡快批准和實施《京都議定書》。
  2002年8月,第33屆論壇首腦會議在斐濟舉行,會議通過關于地區安全的納索尼尼(Nasonini)宣言;決定在下一年論壇首腦會上討論“地區領袖准則(Regional Leadership Code)”等良政問題;重申希有關國家履行《京都議定書》,呼籲各成員國派高級代表出席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WSSD);敦促地區各國盡早批准PICTA和PACER兩協定;同意接納印度爲論壇對話夥伴、東帝汶爲觀察員。
  2003年8月,第34屆論壇首腦會議在新西蘭舉行,會議討論了地區安全、良政、環保、經濟和社會發展、地區合作與一體化、論壇職能審議等議題,發表了《論壇公報》以及《論壇關于所羅門群島的聲明》《論壇良政原則》《第十二次小島國領導人會議聲明》和《美拉尼西亞先鋒集團聲明》等四個附件。會議選舉澳前外交官厄爾文爲論壇新任秘書長。
論壇會後對話會
  從1989年起,論壇決定邀請中、美、英、法、日和加拿大等國出席論壇首腦會議後的對話會議。1991~2002年,論壇先後接納歐盟、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印度爲對話夥伴。目前,論壇共有12個對話夥伴。
論壇經濟部長會議
  爲了協調和支持各成員間的經濟改革,從1997年起,論壇每年在首腦會議前,召開經濟部長會議。
論壇貿易部長會議
  爲協調和推動地區貿易自由化,從1999年起,論壇每年在首腦會議前,召開貿易部長會議。
論壇與日本領導人會議
  由日本倡議和推動,旨在密切日本與論壇國家關系。始于1997年,每三年舉辦一次。2003年5月,在日本沖繩舉行了第3屆會議。

  1989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成立時起,論壇即爲觀察員。
  1994年起,論壇成爲聯合國觀察員。

【同中國的關系】

  1988年2月,中國駐斐濟大使徐明遠應邀參加論壇地區機構協調委員會在蘇瓦召開的關于建立對話關系的討論會。1990年起,中國連續14次派政府代表出席了第2~15屆論壇會後對話會,加強了中國同論壇及其成員國的合作關系。會上,我闡述了對南太地區政策,提出將“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開放、共同繁榮、協商一致”原則作爲我發展與包括南太國家在內的亞太國家友好合作關系的根本方針,受到論壇各方贊賞。
  論壇前三任秘書長亨利?納薩利(1991年4月)、耶雷米亞?塔巴伊(1992年9月)、諾埃爾?萊維(1999年5月、2002年9月)以及前兩任副秘書長威廉?薩瑟蘭(1994年3月)、安東尼?斯萊切耶(1997年7月)均曾訪華。2001年10月,論壇秘書長萊維率觀察員代表團出席了在上海舉行的APEC外交外貿雙部長會議。
  2000年10月,中國政府代表、外交部副部長楊潔篪與論壇秘書長萊維換文,中國政府捐資設立中國—論壇合作基金,用于促進雙方在貿易投資等領域內的合作。基金設立後,已先後資助了論壇駐華貿易代表處、投資局長年會、論壇秘書處信息存儲系統更換、論壇進口管理等項目。
  2003年8月,外交部副部長周文重率團出席在新西蘭奧克蘭舉行的第15屆論壇會後對話會,與論壇方就雙邊關系、貿易投資、可持續發展、海洋資源管理、地區安全等問題交換了意見,並達成廣泛共識。中方提出了加強與論壇關系的五項倡議,即:中國加入南太旅遊組織、舉辦南太島國外交官培訓班、資助論壇石油問題咨詢服務項目、歡迎南太島國繼續派團參加在廈門舉行的“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和在昆明舉行的“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以及歡迎論壇島國新聞代表團訪華。此舉獲得論壇方的高度評價和歡迎。周與會期間會見了論壇秘書長萊維。8月底~9月初,應中國外交部邀請,論壇秘書處首次組織南太島國新聞代表團訪華,增進了中國與南太島國媒體和人民間的相互了解與友誼。
  2003年8月,第34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首腦會議在新西蘭的奧克蘭舉行。與會的16國領導人在關于向所羅門群島派遣維和部隊和在斐濟設立地區警察訓練基地等問題上達成共識。
  2004年8月,第35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首腦會議在薩摩亞首都阿皮亞舉行。與會島國領導人一致表示支持島國領導人2004年4月在新西蘭奧克蘭舉行的特別首腦會議上提出的太平洋計劃,以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加強成員國在安全領域的合作。
  2005年10月27日,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首都莫爾斯比港舉行的第36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首腦會議通過了旨在推進地區合作和一體化的“太平洋計劃”。根據這項計劃,南太平洋國家將在未來10年中推動在經濟增長、可持續發展、良好的行政管理和安全等領域的合作。
  2006年4月,溫家寶總理出席在斐濟舉行的“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並發表主旨講話。中國同8個太平洋島國“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上簽署了經濟發展合作行動綱領,中國與三個太平洋島國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本次會議決定,論壇部長級會議通常每4年召開一次。“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將在北京舉行,主要任務是檢查和評估首屆部長級會議的成果。此後的會議將在“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與會國中輪流舉辦。
  2006年10月,第37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在斐濟舉行。與會領導人指出,旨在推動地區合作的“太平洋計劃”實施一年以來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他們呼籲加強本地區在能源、運輸和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合作,豐富計劃內容,號召各成員國加緊落實計劃。會議確定了本地區今後一年中在經濟發展、可持續發展、良好行政和安全等方面合作的主要工作。

【駐華代表機構】

  太平洋島國論壇駐華貿易代表處。2002年9月正式開館。宗旨是“爲太平洋島國和中國創造更多機會”,主要工作是促進太平洋島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投資和旅遊合作。代表處設立迄今的主要活動有:在北京和廈門召開第六屆論壇投資局長年會,赴國內十幾個省市、論壇多數成員國進行招商活動,在京不定期舉辦名爲“太平洋俱樂部(Pacific Club)”的島國招商引資介紹會等。
  貿易代表:艾伯翰(Rohan Ellis),庫克群島人,2002年1月抵京就任。
  代表處地址:北京塔園外交人員公寓5號樓1單元3層1號。電話:65326622。電子信箱:answers@pifto.org.cn。網址:http://www.pifto.org.cn

http://baike.baidu.com/view/98424.html

南太平洋委員會

  1948年7月,當時在南太平洋地區有屬地和托管地的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荷蘭等6國政府根據1947年2月6日簽署的《堪培拉協議》,宣布成立南太平洋委員會(South Paicific Conference, SPC)。其宗旨是促進南太平洋各國(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福利和進步的非政治性組織,與其他國際組織合作,向南太平洋島國提供經濟技術援助。
  南太平洋國家和地區的區域性國際組織1947年2月,在南太平洋地區有屬地和托管地的英國、美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荷蘭 6國簽署了堪培拉協議,宣布成立南太平洋委員會。協議于1948年 7月生效。1962年,荷蘭把西伊裏安移交給印度尼西亞後退出。1964年以來,這一地區新獨立的國家以及一些屬地、托管地相繼加入,到1988年共有27個成員。
  南太平洋委員會的宗旨是促進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福利和進步。主要活動是在海洋資源開發和研究、醫療衛生、青年和社會組織、鄉村發展、文化交流、專業訓練等方面提供技術咨詢和顧問。該組織的最高決策機關是南太平洋委員會整體委員會。它有權任命南太平洋委員會的主要官員,每年召開一次會議,下設各國政府和地區行政單位代表委員會及秘書處。
  1950年該委員會決定每 3年召開一次有該地區所有國家和屬地參加的“南太平洋會議”,1967年後改爲每年一次。1974年起南太平洋委員會和南太平洋會議每年舉行一次聯席會議,通稱“南太平洋會議”。當時僅有13個成員國有選舉權,1983年規定所有成員都有選舉權。該委員會活動範圍內有 500多萬人口。自成立以來,對于促進該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加強各地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起著積極作用。
  1998年1月1日,更名爲“太平洋共同體”(Pacific Community, PC),總部設在新喀裏多尼亞首府努美阿。
  太平洋共同體的成員國有:美國、英國(曾于1995年退出,1998年1月重新加入)、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湯加、薩摩亞(1964年加入)、斐濟(1971年加入)、巴布亞新幾內亞、基裏巴斯(1980年加入)、瓦努阿圖(1981年加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帕勞、庫克群島、所羅門群島(1978年加入)、瑙魯(1969年加入)、圖瓦盧(1978年加入)、馬紹爾群島、美屬薩摩亞、關島、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裏多尼亞、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紐埃、托克勞、皮特凱恩群島、北馬裏亞納自由聯邦。智利正在申請加入。 

  【宗旨】 促進南太平洋各國(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福利和進步。與其他國際組織合作,向南太島國提供經濟技術援助。
  【成員】 27個(2003年):美國、英國(曾于1995年退出,1998年1月重新加入)、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湯加、薩摩亞、斐濟、巴布亞新幾內亞、基裏巴斯、瓦努阿圖、密克羅尼西亞、帕勞、庫克群島、所羅門群島、瑙魯、圖瓦盧、馬紹爾群島、美屬薩摩亞、關島、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裏多尼亞、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紐埃、托克勞、皮特凱恩群島、北馬裏亞納群島。
  荷蘭曾爲南太平洋委員會創始成員,1962年在把西伊裏安移交給印度尼西亞後退出。
  【主要負責人】 現總幹事勞迪斯?潘吉莉南女士(Lourdes Pangelinan,關島人),1999年12月就任。總幹事下設2名副總幹事。吉米?羅傑斯(Jimmie Rogers,所羅門群島人),常務副總幹事,負責項目和財政,並主持駐斐濟的“太平洋共同體土地資源部”工作。伊維斯?科貝爾(Yves Corbel,法國人),副總幹事,負責行政事務和部分經濟與社會發展項目。
  【總部】 設在新喀裏多尼亞首府努美阿。
  【出版物】 《活動月刊》(Monthly News of Activities);《南太平洋會議報告》(Report of the South Pacific Conference),年刊。兩刊均爲英、法雙語。
【組織機構】
  下設3個主要部門,分別負責土地、海洋資源和社會事務。在斐濟蘇瓦設有地區辦事處,在多數島國設有辦事處,負責具體實施既定項目。此外,還有一個行政小組,負責協助總幹事和2名副總幹事工作。
  太平洋共同體自1998年改名以來,定爲每兩年召開一屆會議,制定相關政策並決定總幹事人選。閉會期間,政府及行政機關代表委員會(The Committee of Representatives of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s)有權就重要事項作出決策。
  資金來源分3部分:一、會員費,總額700萬美元,90%由澳、美、英、法、新5大國繳納,其余10%由22個島國和地區負擔;二、澳等5大國提供的項目援助;三、歐盟、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各國通過多邊組織或直接向太平洋共同體秘書處提供的援助。20世紀90年代以來,澳等主要援助國提供的項目援助呈遞減趨勢。
【主要活動】
  在醫療衛生、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方面提供培訓、咨詢服務和協助,側重落實各國和國際組織對南太地區的經援項目。在1976年舉行的第16屆會議上,共同體的活動範圍擴大到鄉村發展、青年和團體事務、特別專家協商、文體、教育交流以及海洋資源的開發和研究等。1995年10月,第35屆會議在努美阿舉行,選舉羅伯特?鄧恩爲總幹事。1996年10月,第36屆會議在北馬裏亞納群島的塞班舉行,鄧恩連任總幹事。1997年9月,第37屆會議在澳首都堪培拉舉行,會議決定每兩年舉行一次“南太平洋會議”,並決定南太平洋委員會于1998年1月1日起更名爲太平洋共同體。
  1999年12月,太平洋共同體首屆會議在法屬波利尼西亞舉行,通過了規定該組織機構設置和工作規則的《塔希提宣言》,任命勞迪斯?潘吉莉南女士爲首任總幹事。2001年11月,第2屆會議在努美阿舉行,制定了2003~2005年期間的5項重大戰略規劃,即人力資源開發、在太平洋地區實現國際開發目標、在經濟社會領域進行政策分析與建議、與相關國際機構加強溝通與協調、提升機構自身計劃與執行能力等,其中人力資源開發被定爲核心任務。
  2003年11月,第3屆會議在斐濟蘇瓦舉行,會議主題是“太平洋島嶼應對傳染病”,主要討論了防治愛滋病、瘧疾、肺結核全球基金;法國和新西蘭資助的“太平洋地區妥善應對流行病計劃”(PREPARE);太平洋海洋戰略;共同體就執行“千年發展目標”向島國提供援助;在帕勞舉辦太平洋藝術節等。
【同中國的關系】
  該組織與中國接觸不多。1998年中國向該組織“南太森林保護”項目捐款5000美元。
http://baike.baidu.com/view/1210630.html

 復活島>百度百科

英文:Easter Island
  [1]玻裏尼西亞文:Rapa Nui(大地方之意,Rapa = Place),Te-Pito-o-te-Henua(世界之肚臍或中心之意)。
  西班牙語:Isla de Pascua
  常誤譯爲複活島(複活:Resurrection ,尤指耶穌之複活),亦稱拉伯努伊島(Rapa Nui)。
  智利在東太平洋的屬島,是玻裏尼西亞群島中最東端的島嶼。以其巨大的石雕像馳名于世。該島孤懸於海上,西距皮特肯島(Pitcairn Island)1,900公裏(1,200哩),東距智利西岸3,540公裏(2,200哩)。島長23公裏(14哩),寬11公裏(7哩),呈三角形,面積163平方公裏(63平方哩);其最高點特雷瓦卡山(Mount Terevaka)海拔600公尺(1,969呎)。
  世界遺産,曆史上最隔絕的有人居住小島之一該島最早的居民稱之爲「拉伯努伊島」(Rapa Nui, 意即「大拉伯」)或「赫布亞島」(Te Pito te Henua, 意即「世界之臍」)。最早登上該島的歐洲人是荷蘭人,他們爲該島取名「帕賽蘭」(Paaseiland, 意即「複活島」),以紀念他們到達的日子。島上居民混雜,以玻裏尼西亞裔爲主;幾乎全居住在有屏障的西海岸的安加羅阿(Hanga Roa)村莊中。人口3,304(2002)。
曆史變遷
  現島上居民約2000人,都屬波利尼西亞人種,在西方人未到這個島上之前,這裏還處于人類的石器時代,他們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因爲島上都是石塊,不長農作物,只能種些易生長的甘薯。島民原來都靠捕魚,種少數甘薯爲生,現在大多從事旅遊服務業。島上的土著波利尼西亞人,稱這個小島是“世界的中心”。這個島的首先發現者,是英國航海家愛德華?戴維斯,當他在1686年第一次登上這個小島時,發現這裏一片荒涼,但有許多巨大的石像豎在那裏,戴維斯感到十分驚奇,于是他把這個島稱爲“悲慘與奇怪的土地”。
   1722年4月5日,荷蘭海軍上將雅各布?羅格文航行經過這裏再次發現了這個島,因爲那天是耶穌複活節,于是被命名爲“複活節島”,這個小島的名稱就這樣沿用了下來。
  1805年起,西方殖民者開始到島上抓拉帕努伊人當奴隸。起初還只是偶爾爲之,1862年,秘魯海盜乘八艘船只而來,抓走了一千多名拉帕努伊人,男性拉帕努伊人幾乎被一網打盡,這些人被運到秘魯,賣給了當地奴隸主。在國際輿論的譴責下,秘魯政府不得不命令奴隸販子將這些拉帕努伊人放回,但這批拉帕努伊人已死得只剩下100人左右了,在返回複活節島的途中,又染上了天花,在旅途中紛紛病死,只有15人回到家鄉。這15人也把天花帶到了複活節島。傳說中的創始酋長霍圖?瑪圖阿(Hotu Matu'a)的最後一批後裔死去了,所有的酋長、祭司也都死去了。島上居民只剩下了數百人。
  第二年法國傳教士踏上複活節島,輕而易舉地就把災難中的拉帕努伊人都改造成了基督徒,同時也徹底地消滅了島上的文化。他們下令燒毀所有刻有朗格朗格的木板。現在幸存的25塊朗格朗格板是拉帕努伊人偷偷藏下來的。
  在19世紀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紛紛搬到塔希提島,到1877年,島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1888年也是複活節這一天,智利政府宣布吞並複活節島,將島上大部分土地租給牧羊公司,一直持續到1953年,牧羊使島上土地更加貧瘠。今天的島上人口上升到2千多人,但只有5%的學齡兒童講拉帕努伊語。
  在複活島登陸的第一個歐洲人是荷蘭商船隊長洛加文(Jacob Roggeneen),他在1722年在該島逗留了一天。他和他的船員發現島上有居民,據他們說這些居民有著各種各樣的體型,他們對升起的太陽匍伏在地,用火來崇拜巨大石像。其中有些人,據說是白人,把耳垂穿洞垂挂飾物,使之垂至肩上,這顯然是非玻裏尼西亞人的習俗。
  西班牙駐秘魯總督派出的一支遠征隊于1770年再次發現該島。他們估計島上居民約3,000人。在英國航海家科克(James Cook)上校於1774年到達該島之前,看來島上已發生了一場內戰。英國人發現了慘遭殺戮、貧困不堪的玻裏尼西亞居民,男人只有600∼700人,女人不足30人。他們還看到巨大石像不再是崇拜對象,多數已被推倒。1786年法國航海家拉佩魯茲伯爵(Jean-Francois de Galaup,Count de La Perouse)到達該島,發現島上有約2,000人,他企圖引入家畜,未成功。自1792年以後,一些帆船,包括捕鯨船,訪問該島。至1860年,人口爲3,000人左右。1862年來自秘魯的奴隸販子曾在島上大肆擄掠,後天花流行,人口至1877年減至111人。19世紀末人口再度增加。1864年法國天主教司鐸耶烏勞德(Eugene Eyraud)來到此島,爲在島上第一個定居的外國人;至1868年,居民信奉基督教。1870年來自塔西提島的移民開始養羊。1888年該島並入智利版圖,智利幾乎租賃了全部土地以養羊。1954年智利海軍當局接管養羊的牧場。1965年智利政府指派一位文職總督,島民成爲智利正式公民。僅30年間,複活島民完全適應了大陸的文化標准,但並未忘記尊重他們自己的祖先及祖先們的工藝和習俗。每年2月,男女老少均參加競技活動,重溫該島以往的藝術及習俗,包括:雕刻、敲擊、編蘆葦船,以及傳統的歌舞。
考古
通過考古,我們還是可以大致了解複活節島上的曆史變遷。語言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生緩慢的變化,通過比較同源語言的差異,可以估算它們分離的時間。前面說過,拉帕努伊語是一種波利尼西亞語的方言,通過與其他波利尼西亞語的比較,語言學家們推測這種方言誕生于大約公元400年。根據放射性同位素法的測定,島上大約在公元400到700年間開始有人類活動。1994年,生物學家從12具古拉帕努伊人的余骸提取出DNA,確定他們的確是波利尼西亞人。島上的風俗習慣,種植的植物(香蕉、甘薯、甘蔗、芋、櫧),養的動物(雞),也都是波利尼西亞人的特征(這些動植物除了甘薯最初起源于南美,又都可以追溯到波利尼西亞人的起源地南亞)。因此,現在考古學界普遍認爲,拉帕努伊人是在大約公元400年漂流到複活節島的一批波利尼西亞人的後代。
  當這些波利尼西亞人剛移居到複活節島的時候,這裏的確是個小天堂。我們通過花粉分析可以推測古代的植被情形。池塘或沼澤地中的沈澱物是按時間遠近沈積的,越上面的年代越近,越下面的年代越久遠。每一層沈澱物的絕對年齡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測定。在顯微鏡底下分析沈澱物所包含的花粉,鑒定其種類,計算其數量,就可以知道當時的植物分布情況。據此我們知道,複活節島在早期並不是一塊荒地,而是一片茂密的亞熱帶森林。在森林中,生長著一種刺蒴麻屬植物哈兀哈兀(hau hau),其纖維可以用來制造繩子。還有一種特有的樹木名叫托羅密羅(toromiro)樹,木質堅硬,可以用于燒火和制作木雕。而數量最多的是一種大棕櫚樹,這種樹在複活節島上早已滅絕,但是與智利酒棕櫚樹很相近,也可能是同一種。這種大棕櫚樹樹幹筆直,可以長到25米高,直徑2米粗,是用于運輸、樹立石像和制造大船的良好材料。而且,這種棕櫚樹結的果子可以食用,樹漿可以生産糖漿和釀酒,是重要的食物來源。
  動物的情況又如何呢?考古學家們可以通過挖掘、比較地層裏古代遺留的垃圾堆中的動物骨骼加以推測。一般來說,魚類是波利尼西亞人的主要食物,魚骨頭一般會占垃圾的90%以上。但是,複活節島位于亞熱帶,與熱帶相比氣候過于寒冷,不適于魚類聚集的珊瑚礁生長,其險峻的海岸線也不適合于淺海捕魚,因此魚類一開始就不是拉帕努伊人的主要食物,從公元900年到1300年,魚骨頭在拉帕努伊人垃圾中的含量少于四分之一。相反的,在所有的骨頭中,幾乎有三分之一是海豚骨頭。在其他地方波利尼西亞人的垃圾中,海豚骨頭在垃圾中的含量從來就沒有達到1%。不象其他波利尼西亞島嶼,複活節島上沒有大型的動物,連家養的豬、狗也沒有,因此海豚是拉帕努伊人能抓到的最大的動物,成了他們的食物蛋白的重要來源。但是海豚只生長于深海中。這意味著拉帕努伊人曾經能夠建造大型的船只用于到深海捕捉海豚。這些船只顯然是用大棕櫚樹的樹幹制造的。
  考古學家還發現,海鳥也是早期拉帕努伊人的重要食物。在人類到達之前,複活節島沒有鳥類的天敵,成了海鳥最適宜的繁殖地。曾經至少有25種海鳥在這裏築巢繁殖,可能是整個太平洋中最繁盛的鳥類繁殖地。貓頭鷹、鸚鵡等陸地鳥類也是早期拉帕努伊人的食物,考古學家在古代垃圾中發現了至少6種陸地鳥類的骨頭。同時,跟著拉帕努伊人移民的波利尼西亞老鼠也是拉帕努伊人的盤中餐。此外,垃圾中還有一些海豹骨頭,表明複活節島可能曾經也有過海豹。
  總之,早期拉帕努伊人發現的是一塊物産豐富的豐饒的土地。他們的人口快速地增長,在大約1680年人口膨脹到了大約8千到2萬人。他們無節制地開發、使用資源。在公元1200-1500年間,他們大量地建造摩艾。然而,花粉分析表明,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毀滅已經開始。從那時候起,地層中的大棕櫚樹和其他樹木的花粉越來越少。進入15世紀後不久,大棕櫚樹最終在島上滅絕了。大棕櫚樹的繁殖相當緩慢,其種子要過六個月到三年才能發芽,發芽後的生長也非常慢。甚至在最好的自然條件下,一個大棕櫚樹林的再生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流竄來的老鼠對大棕櫚樹的再生起到了破壞作用,在島上洞穴中發現的幾十個大棕櫚樹果實都是被老鼠吃過而無法發芽的。但是毫無疑問,人類要對樹林的消失擔負最大的責任:它們被砍伐用于制造船只、房屋,用來運輸摩艾,用來燒火取暖,或被燒毀用來做耕地。哈兀哈兀樹雖然沒有滅絕,卻變得極其稀少,以至不能再用來做繩子。至于托羅密羅樹,在海爾達爾于1956年訪問複活節島時,全島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一株在垂死掙紮,只結了幾個莢果。在1962年這最後一株托羅密羅樹也死亡了。幸好海爾達爾把它的種子帶到了瑞典讓植物學家培育。托羅密羅在花園裏生存了下來,並在1988年重返複活節島。
  到15世紀時複活節島上的森林已經消失,絕大部分樹木已滅絕。動物類群的變化同樣觸目驚心。所有的陸地鳥類和半數以上的海鳥種類全都滅絕了。在1500年左右,海豚骨頭突然從垃圾堆中消失了。原因很簡單:隨著森林的消失,人們已找不到木頭建造船只,也就再也無法出海捕捉海豚。他們只能在淺海捕魚,使得淺海的生態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甚至連海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拉帕努伊人從漁民變成了農民:他們開始注重養雞,雞成了主要的蛋白來源;他們種植甘薯、芋、甘蔗,但是産量越來越低,因爲森林的消失必然造成水土流失,在風吹雨打日曬之下,土壤變得越來越貧瘠。人們普遍處于饑餓之中,吃他們所能找到的任何東西,這除了老鼠(波利尼西亞老鼠在島上也已滅絕,現在島上的老鼠是歐洲的),還包括島上最大的動物:人。在後期垃圾堆中,人的骨頭變得很常見。島上最惡毒的罵語是“你媽的肉沾在我的牙齒上”。雖然其他地方的波利尼西亞人也有吃人的惡名,但這是出于宗教或迷信的原因,只是在特殊場合下才發生的。而拉帕努伊人的吃人卻有非常實際的用途:爲了補充蛋白質。
  食物的産量已無法維持那麽多的人口,也沒有富余的食物供應制作、搬運摩艾的工人,大批摩艾半成品被抛棄。也很難有食物能上供酋長、祭司們。原來頗爲複雜的社會結構崩潰了,整個社會處于戰亂之中。戰爭在17世紀和18世紀時達到了頂峰,那時候制造的石矛、石刀,還遺棄在現在的地面上。在1700年左右,曆經饑饉、戰亂,島上的人口只剩下了兩千人左右。大約在1770年,拉帕努伊人開始互相推倒屬于敵人的摩艾,砍下摩艾的頭。當庫克船長在1774年訪問該島時,已發現許多摩艾都從祭壇上倒在地上,以至他推測島上一定發生了什麽災難。到1864年,當西方傳教士抵達該島時,發現所有的摩艾都已被推倒。
http://baike.baidu.com/view/4818.html?tp=0_00

 

台長: 阿楨
人氣(2,452) | 回應(3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時評國際 |
此分類下一篇:索馬利亞海盜(一)
此分類上一篇:《東南亞國家政治體系論》

阿楨
陸以正專欄-處理阿富汗 法扯美後腿 2012-05-28 中國時報

 北約第廿五屆高峰會(美聯社照片),五月十九日至廿一日在歐巴馬總統故鄉美國芝加哥舉行。會議主旨是繼續一年半前二○一○年十一月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行的北約第廿四屆高峰會未竟事宜。
 在芝加哥舉行的北約高峰會,討論的主題共有三項:第一,是如何從阿富汗那個泥淖裏,在保全盟國面子前提下,全身而退?第二,是放眼未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如何才能應付新世紀的各種挑戰?第三,是在全球情勢不斷演變中,北約作為世界和平安全的骨幹組織,如何才能繼續發揮它維護自由民主領導機構的角色?
 要達到上述目的,北約必須發展簽約廿七國的「聰明的防衛能力(Smart Defense Capabilities)」。因此,它首先需要全體簽約國,立即檢討現行兵力部署,補足缺失與兵員不足的問題。其次,它須啟動長期性的研究發展,例如怎樣加強對飛彈襲擊的防禦系統。再次,它需要訂定二○二○年應該達成的戰略計畫,包括各國應如何整合蒐集所得的情報資料,包括分享太空監測所獲情資,以及加強訓練各國空軍的空中加油補給能力等項。
 高峰會實際開會時間,只有上周一亦即五月廿一日那一整天。上午九時起,各國領袖舉行祕密會議,商討棘手的阿富汗問題,事實上只有那一場峰會,才接觸到問題的核心。開過會議後,中午先讓攝影記者們拍照,讓各國領袖的玉照能在本國見報,表示他們如何為國操勞。
 芝加哥的高峰會剛結束,法國總統奧朗德卻意外地在上周五即五月廿五日趕到阿富汗;隨行有外交部長、國防部長、與參謀總長等。法國介入這場歷時已十一年的戰事,出兵三千餘人,迄今陣亡八十三人,數目並不大。但奧朗德為了扯美國後腿,宣布法軍將在今年年底前全部撤出,無異公開向歐巴馬挑釁。
 美國大張旗鼓地召開北約高峰會議,原想婉轉地告訴阿富汗政府:美國內部問題重重,歐洲經濟衰退,大家都自顧不暇,無力再做維持世界秩序的警察,要它自求多福。現在被法國提前撤軍,弄得華府左右都不是人,真是情何以堪。
2012-05-28 10:16:32
版主回應
陸外交部:上合組織不似北約 2012-05-24 旺報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高峰會6月6日至7日將在北京舉行,大陸外交部副部長程國平昨天透露,阿富汗和土耳其可望成為新成員,上合組織將會對阿富汗問題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以及解決伊朗核武問題。
 至於上合組織是否會成為東方的「北約」?程國平說,上合組織是一個政治、經濟、安全方面的合作組織,不具備軍事職能,不能和「北約」相提並論。剛就任的俄羅斯總統普丁也將出席這次高峰會,和胡錦濤舉行雙邊會見,雙方將聚焦能源發展議題。

日美拉太平洋島國"封鎖"中國 發表涉南海宣言2012-05-26環球時報

  太平洋島國峰會25日晚在日本沖繩縣名護市召開。以往少受關注的該峰會這次因為美國的加入而被日本媒體熱炒。峰會除了討論氣候變化、如何應對自然災害外,還增加了海洋安全保障議題。日媒普遍認為,這是為了“牽制在海洋上活躍的中國”。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由日本主持的“第6屆太平洋·島嶼峰會”25日晚開幕。澳大利亞、紐西蘭、薩摩亞等14個國家和地區的成員參加,美國也首次派代表出席,但斐濟沒有參加。按照日程安排,作為共同議長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和庫克群島總理普納將在26日下午發表首腦宣言,之後峰會閉幕。

中國反制美日太平洋圍堵圖謀 2012-05-28 新華國際

【日本《產經新聞》5月27日社論】題:要把太平洋島國首腦會議的成果用于牽制中國 本屆太平洋島國首腦會議不僅有美國首次參加,還通過了針對在軍事、經濟和資源領域不斷實施海洋擴張的中國的牽制性宣言,這值得高度評價。
  宣言雖然沒有直接點中國的名,但從內容上看顯然意識到中國的存在。中國在南太平洋、東海和南海等海域強力推進海洋擴張,試圖獨霸漁業和海底資源,現在又對斐濟軍事政權提供援助,引起地區擔憂。
  野田首相承諾今後3年向太平洋島國提供高達5億美元的政府發展援助,希望與美國和澳大利亞合作使政府發展援助得到有效的戰略性利用。
面對南中國海領土爭端,中國打算在南太平洋出現類似問題之前就佔據先手。日本政府人士表示,一些島嶼國家由于受到中國的大量援助,“已經服從于中國”。此次,處于軍政府統治下的斐濟就沒有參加會議。
  每個島國都在聯合國擁有一票,因此在國際政治的各種場合,它們的支持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這些國家擁有廣闊的專屬經濟區和豐富的金槍魚資源,其海底天然氣和礦物資源的良好前景也令人關注。
  不過,為了更多地獲得有實力國家的援助,島國並不希望某個國家在其中的影響力過于突出。因此,在力量遊戲中,它們將更多地保持屏息觀望態度。
  日本政府人士表示,2006年,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斐濟時,曾邀請各個島國領導人舉行峰會。近期,中國還可能舉行類似的會議。
  中國將西太平洋、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等地作為未來海軍的活動范圍,因此期待這些島國能夠成為重要的休整地。2010年夏天,中國海軍艦艇編隊曾經訪問了巴布亞新幾內亞、瓦努阿圖和湯加。
  另一方面,在太平洋島國中,帕勞、圖瓦盧和瑙魯等6個國家與臺灣保持外交關係。中國希望通過經濟援助等手段加強與這些國家的關係,最終實現與所有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共同社日本名護5月26日電】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負責東南亞和亞太事務的官員三村悟說:“與世界其他地方一樣,中國在太平洋的影響力也在過去10至15年裏變得顯而易見。”
  日本外務省說,中國2007年對整個太平洋島國地區的援助約為2.9億美元。它說,同年澳大利亞的援助為6.5億美元,美國為1.7億美元,日本為7000萬美元。
美國首次參加島國峰會,不過,我們還無法斷言這些島國已經被拉攏到日美一邊。
  表面上,美國這次受到了歡迎,但據政府高官透露:“一些島國抱怨美國的加入導致該會議的討論向安保問題傾斜。”如果美國下次不被邀請參加,那麼島國峰會的定位將會發生很大變化。
  針對日美的牽制,中國早已在著手進行反擊。盡管日本要求改變無視國際規則提供巨額長期低息貸款的做法,但如果島國心甘情願,那麼首腦宣言很可能變為“一紙空文”。

(另參本館:《歐洲新霸權》 上海合作組織 《美國入侵阿富汗》 阿戰越戰化 《太平洋文化史》《海權論》)
2012-05-28 10:25:37
阿楨
澳洲變天!保守派艾伯特贏了【聯合報2013.09.08

澳洲國會大選七日舉行投票,結果一如各家民調預期,由艾伯特領導的保守派以壓倒性優勢擊敗執政六年的勞工黨。各界咸認現任總理陸克文與前總理吉拉德的內鬥引發選民反感,是執政黨江山易手的主因。陸克文宣布不再角逐黨魁,吉拉德也退出政壇。
成為澳洲第廿八任總理的艾伯特在勝選演說中表示:「我正式宣布,澳洲政府已經換人當家。從今天起,澳洲將獲得全新的治理,再度對企業界敞開大門。我們保證不會讓各位失望。」
艾伯特還說:「我很清楚反對黨領袖就像部落酋長,總理得像國家領袖,調和鼎鼐……這是很重大的責任,從我廿年前進入國會,一直都在為這一天的來臨作準備。」
澳洲中選會根據開出的九成選票宣布,眾院一百五十席中,執政的勞工黨拿下五十五席,在野的自由黨和國家黨聯盟搶下九十席,遠超過組閣所需的七十六席。
連任成功的陸克文在敗選演說中表示:「我已經全力以赴,但顯然還是不夠。現在是本黨更換領導、迎向未來的時刻。」
這次大選的主要議題包括經濟、減少難民人數及「碳稅」。艾伯特在勝選後重申競選承諾,表示將廢止勞工黨政府實施的礦業稅及碳稅,不再允許難民船入港,並承諾將削減預算支出,包括削減援外預算四十五億澳元(約台幣一千二百億元),使財政出現「可靠的盈餘」。新政府將在未來一周宣誓就職。
「經濟學人」雜誌指出,勞工黨執政六年期間,可能是澳洲政治史上最為動盪的時期。儘管爆發全球金融危機,澳洲經濟仍維持連續廿二年不中斷的成長,失業率也僅百分之五點七,政績不差,「家務事」卻一塌糊塗。六年內黨魁及總理二度換人。面對當前經濟成長的逆境,勞工黨卻因內鬥不斷而毫無作為。
勞工黨大老、前總理霍克表示,這次選舉是「政府敗選」,而非反對黨勝出:「人事傾軋及追逐名利成為政府的優先要務,對於價值的執著早已蕩然無存。」
  相關新聞
‧艾伯特競選支票互矛盾 未來施政恐自縛
‧澳洲經濟前景 其實很不錯
‧艾伯特 帶來政壇驚嘆號
‧猛男艾伯特 險當傳教士
‧吉拉德悄悄退 被讚得體
‧女兒像名模 成艾伯特秘密武器
2013-09-08 10:43:04
圖博館
王睿:台灣人向南島追根溯源?矯情的“認親政治”

2017.11.3,“中國東南及環太平洋地區史前考古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福建將樂縣開幕,南島語族的起源和擴散成為會上焦點。多數學者的最新研究認為,以福建沿海為中心的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極可能就是南島語族的起源地。台灣學者陳仲玉也在會上發表《亮島人的發現及研究新進展》,他推斷大陸東南沿海一帶是近一萬年以來“原南島語族”的祖居地之一。
  同一天,蔡英文“過境”關島時,卻表示她剛訪問過馬紹爾、圖瓦盧及所羅門群島,“這三國人民和我們的人民都源自南島,期待大家一起追根溯源”。此前蔡當局外事官員也說,台灣是南島語系大家庭的一份子,宣稱蔡英文出訪南太平洋島國是“尋親之旅”。
  用台灣“原住民”來南向認親,以抗拒“兩岸一家親”的壓力,這就是蔡當局建構的“南向認親政治學”。
  《台灣通史序》:“認親政治”的祭品
從這個內外局勢來看,在蔡英文出訪南太平洋島國期間,台灣當局刪去高中新課綱推薦選文《台灣通史序》的決定,毋寧說是刪去該文所標舉的“種性” ,是建構“泛南島民族論”的配套工程,也是蔡當局進行南島“尋親之旅”的伴手禮。
  以“開山撫番”的指稱而刪去《台灣通史序》,表面理由是該文用了“番”字,不尊重“原住民”,但從台灣學生的歷史和語文教育看來,那指涉的是廢除整個清代的中華民族連續性,也暗藏“以今非古”的殖民主義現代性。
  事實上,同時代的台灣作家當中,沒人比連橫(《台灣通史序》作者)用了更適切於當今尺度的指稱。比如清代康熙的鬱永河說:“諸羅、鳳山無民,所隸皆土著番人。”這是倒退成不以“土番”為“民”的心態。然而江日昇寫《台灣外紀》,則繼承明鄭觀點,視“土番”為“吾民”,但指稱未變。道光年間曾超越漢族本位,稱美“原住民”婚姻習俗的劉家謀,依然用的是“番俗可以風矣”;然而談到吳鳳事件時,又說成“紛紛番割總殃民,誰似吳郎澤及人”。
2017-11-13 13:00:23
圖博館
直到1920年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時,其領導層依然將“行政區域內之熟番人”區別於漢族包辦的“台灣人”之外,更對“山地原住民”置若罔聞。即便在1930年霧社事件產生較為進步的“原住民”論述,漢族菁英如陳虛谷和賴和等人以“我們”、“兄弟”來稱呼抗日“原住民”時,“番人”和“生番”仍是那個年代的通行用語,例如農民組合聲援霧社抗日的標語說“我生番兄弟”。也就是說,漢族本位主義因為反殖民的抗日運動而才剛開始解放,則完成於1918年的《台灣通史序》,如何可能超越1930年代的反殖民論述,而不存在“開山撫番”?
  再說,“番”後來用指漢人以外的民族,例如稱荷蘭人為“紅番”,反映了漢族中心主義,這是早熟的漢字與漢文化發展歷程的一部份。在這個歷程中,文化而不是血緣成為“漢/番”之別的標準,因而“漢/番”之別是可變動、可發展的。所以中華民族歷史上罕見外國那般以種族為對象的集體屠戮,而全球反種族歧視的“現代性”,恰恰是源自種族歧視的熱點地區。
  中華民族對於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用夏變夷”的漢人中心思維,是歷史發展的客觀事實,但它是可變的;與此相反,想像不可變的“漢/番”對立,只是紮伊爾德說的自我東方化而已,無益於中華民族文明復興。
  事實上,整個清代都未脫“化番為民”的基本思維。以同治13年頒訂的《訓番俚言》為例,本著“無分番與漢,一體敷教化”的原則,“教爾通言語,得為中華人”,目的是“無分漢與番,熙熙億萬世”。值得注意的是,滿人以少數民族作為統治族群,依然是以“中華人”的主體認同來說話,這是西方學界所謂中國人的文化民族主義使然。
  孔子說:“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關於孔子這番說法的註解和翻譯有不同的版本,但都說明了所謂“野人”和“君子”,都是歷史演進過程的一部分。“原/漢”矛盾也是如此,是台灣島內部先來後到不同世代移民的問題之一。我們“後進於禮樂”,才知曉反對族群歧視的概念;但“以今非古”並不代表我們比《台灣通史序》的作者要高明多少,我們不過是歷史後進的產物。
  “自我宣稱的血緣聯繫”
其實針對“台灣原住民”所建構的認親政治,這種套路起自1990年代,與當時的“日殖有功論”互為表裡,而且是對1980年代原住民族權利運動的收割與嫁接。這種“原住民研究”,準確地說是“原住民詮釋”,已成為台灣國族主義學者和政客迫不及待的出路。
2017-11-13 13:01:15
圖博館
比如台北教育大學某教授,就趕在2016年蔡英文向台灣原住民政治性道歉的前幾天發文呼籲:“80%以上混有南島民族血統的台灣人民拋開漢族優越感,普遍培養起'泛南島民族意識'。”這本是一種“自我宣稱的血緣聯繫””,藉由建立以“南島民族”為認同主體的方式,試圖在心理層面切斷與中國的關係。所以他疾呼“台灣人有80%以上具有平埔族血統”,認為在漢人入台之前,“南島語族”已在台灣居住數万年;認為台灣人只知唐山祖先,而不認南島祖先,是“數典忘祖”,所以他要“全面找尋平埔族”來認親。
  這種“平埔族詮釋”的主要依據是林媽利(1938-)醫師的“台灣人原住民族血緣論”,如今已成為許多“台獨原生論”者的信條。
  然而,台灣人類學學者陳叔倬與段洪坤指出,祖源基因檢驗的本質存在著政治意圖和政治風險,這也是許多國外人類學學者的認知。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遺傳檢驗法能夠完整追溯每一個人3萬個基因的起始,況且每一個個人間的DNA序列差異,也遠超過不同種族間的差異。而林媽利卻只用“三個基因頻率加總”的方法(Y染色體+粒線體DNA+人類組織抗原基因HLA),就算出“85%台灣人帶有原住民基因”,顯然違反統計原理。
而且,林媽利既表示85%台灣人帶有“原住民”基因,又表示90%以上台灣人帶有越族基因,這樣加總超過100%(85%+90%=175%)的算法,也明顯不符合統計原理的表述,但它卻已成為操作台灣國族論者的慣用技。
  在建構“認親政治”的支配下,真正的“台灣原住民”,例如約2萬年前的台南“左鎮人”被視而不見,後者是舊石器時代北京人的一支。
  從全球範圍來看,“原住民”一詞其實帶有殖民主義的色彩;但台灣畢竟是個移民島,今天所謂“台灣原住民”,是台灣先住民,也就是5、6千年以前從大陸華南來到台灣的早期移民。
  正如台灣學者陳叔倬所說,從生物學的關係來看,人類沒有所謂的“原鄉”。即使南島語族人是從台灣擴散出去的,但人不可能在島嶼單獨出現,必從大陸遷移。由此可推論,更早之前的古南島語族由中國大陸而來,並延伸出“西來說”及“南來說”的遷移方式。
2017-11-13 13:02:05
圖博館
民族歷史學者徐松石(1900-1999)著有《東南亞民族的中國血緣》一書,其中將《台灣府志》所列台灣先住民特有的風俗習慣100條與馬來人相比較,相同的只佔18%;但與大陸華南地區和古越人有密切淵源的壯侗語族相比較,相同或近似的佔80%以上。對此,台灣學者黃大受與大陸學者史式做了整理的工作,將徐松石列舉華南少數民族與台灣先住民80條相同的風俗習慣歸納為16條,如斷發紋身、龍蛇崇拜、缺齒與墨齒、拔毛去須、腰機紡織與織貝、貫頭衣與筒裙、飯稻羹魚、干欄式建築、龍舟與水上競技、婚前自由交往、女勞男逸、父子連名、老人政治、占卜、獵首、懸棺葬與屈肢葬等。這說明了台灣先住民與大陸古越人的文化傳承關係。
  但是,有部分“南島語族論”或“台灣原鄉論”的人,堅持台灣就是南洋島嶼各族語的源頭,這是“原住民化”的思維。這種思維可以做為國族主義的工具,但無法解釋台灣作為移民島的事實。台灣最早的語言,是由最早的移民帶來,這批移民也就是陳叔倬說的“古南島語族”,其實就是古越人。古越人遷居台灣的時候,華南地區還是“百越”的天下,據說死後葬於浙江會稽山的夏禹就是越人,而當時作為漢語前身的華夏語還只能通行於中原地區。
  換句話說,古書中對於夏、商以前那種“帝鴻”、“帝俊”、“帝堯”、“帝舜”、“帝傑”、“帝紂”等越式稱謂的語言,說明作為黏著語的古越語,早於後來不斷融合演變成通用於全大陸的漢語,後者是一種孤立語(分析語)。
  在大陸古越語逐漸消失的同時,遷居台灣的古越語卻沒有受到外來衝擊,而能依照內在規律獨立發展。於是,當古越人再從台灣向東、向南逐島遷移時,這些不及產生相應文字的語言就能保存在相距萬里的島嶼上,所謂“玻里尼西亞語族”便是。而在大陸方面,從周代以後有了比較穩定的漢式稱謂,同時也逐步發展出比較穩定的漢語字體。
  正是基於上述淵源關係的認識,可知林媽利所謂“85%的台灣人是帶有台灣原住民的血緣”,實在不值得奇怪,因為本就是“兩岸一家親”。
  台灣人類學家阮昌銳也指出,無論泰雅族、布農族等大陸直達台灣的先民,還是阿美族、卑南族、噶瑪蘭族等南迴台灣的先民,台灣先住民的祖居地仍是中國大陸。“總而言之,我們可以確定,台灣山胞是中華民族的一支。”
  復興中華民族是新時代的新主題
既然如此,可知不同世代移民間的內部矛盾,被放大成“南島民族與中華民族的對立”,不過是台灣當局建構“認親政治”的目的。
2017-11-13 13:02:47
圖博館
在近代歷史上,1930年10月爆發的霧社“原住民”抗日事件,是台灣先住民族解放運動的起點,具有反殖民的主體意義。其中的主體敘述正如:“內地人(日本人)連小孩也不放過!本島人(漢人)不殺!”整個抗日行動中,只有兩名漢人或穿和服、或遭流彈波及而被誤殺。然而,霧社事件後進步的“原住民”論述,卻因為戰後反共戒嚴而失去成長的空間。
  解嚴之後,初具主體性格的“原住民”論述和運動,因為特殊的歷史和地緣政治制約,而在1990年代以後被收編為“台獨”政治的資本。到了現在,“原住民”更成為“轉型正義”和“泛南島民族化”的政治道具,而被置入中華民族的對立面。
  這樣看來,無論名叫原住民還是先住民,所有台灣人的真正出路,在於共襄新時代的新主題,也就是習近平說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由此而得到真正的轉型正義和民族解放。
  那麼,清除台灣至今未變的“新殖民地性”,包括清理承自日殖時代的台灣原住民“南來說”,將是新一輪台灣人反殖民鬥爭的課題之一。
  回應
整個太平洋都是中華文明的擴散地
2017-11-13 13:03:37
圖博館
宋微:小島國“無權”現代化?2018-01-12環球時報

  澳大利亞國際發展部長費拉凡迪·韋爾斯近日公開批評中國對太平洋島國的基礎設施援助“讓太平洋充滿了無用的建設工程”,邏輯荒誕蠻橫。澳一直將太平洋島國視為其“後院”,甚至不惜在發展問題上設置障礙。韋爾斯的言論暴露了澳相當一部分人的黑暗心理。
  第一,南太島國基礎設施缺口已成為共識。這些太平洋島國由於自然地理環境原因,原材料缺乏,五金建材需長途海運,多次倒運進口,沙石地材普遍不達標,造成工程造價普遍很高,傳統援助國和商業公司不願問津,中方成為其不二選擇。早前,中國華為公司計劃鋪設從悉尼到所羅門群島的一條逾4000公里的海底光纜,就遭到澳大利亞阻止,但後來迫於壓力,澳方決定單獨出資。
  第二,援助的有用與否該由受援國來界定,澳居然越過受援國,直接對中國援助項目的效用橫加指責,大國沙文主義心態顯現無遺。
  第三,小島國有權走向現代化。發展是任由它孤懸於太平洋之上,成為西方文人筆下最後的“伊甸園”?還是主動將其帶入現代化的發展路徑,將全球化的發展紅利分享給他們?這是中國對外援助理念與西方傳統實用主義的根本分歧所在。
  雖然韋爾斯的言論不值一駁,但在西方有較大代表性,這種思維以及由這種思維推導出的具體行動,將與中國的對外援助合作構成衝突。如何應對化解需要定力與智慧。
  第一,積極推動全球治理去層級化。大國單方面設定議題的全球治理格局延續至今,前不久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遲遲等待美國表態的局面,給全球治理留下了深深嘆息。雖然第三世界崛起已經探討了半個多世紀,但小國的訴求仍然難以得到伸張。
  第二,廣泛倡導發展援助去政治化。發展本身是一個中立性議題,不應淪為實現大國利益的工具。太平洋島國位於西方遏制中國的“第二島鏈”之上。澳方不惜以犧牲小島國的發展訴求為代價,不僅批評中國,還通過債務可持續性向小島國施壓,迫使其放棄向中國申請優惠貸款等發展籌資。這種將發展議題政治化的做法,不但削弱了受援國的自主發展能力,也摧毀了援助的公信力。(作者是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
2018-01-12 10:51:44
圖博館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扶貧為什麼失敗了2018-01-26 觀察者網

2007年底澳大利亞開始實施扶貧計劃,如今已滿10年。
這個計劃有個聽起來宏偉卻又簡單的名字:“縮小差距”。2008年7月,陸克文政府設立了全國土著健康平等理事會;同年11月,澳大利亞政府批准了“國家土著改革協議”,其中規定了六項縮小差距的目標,包括縮小土著與非土著人群之間的預期壽命差距、夭折率差距、幼兒、小學和高中教育水平的差距,以及就業的差距。
 然而,上面這些目標,十年後大部分都失敗了,尤其是就業率和收入差距反而拉大了。
 根據澳大利亞政府2017年的土著扶貧花費報告,2015-2016年對土著居民的直接支出總額為約334億澳元,人均44886澳幣,是非土著國民的2倍上下。這些額外花費主要集中在教育和民生保障上面,使得六項目標中的教育數據有所提升,但這些人口的工作產出卻沒有相應程度的提升,土著居民仍然身陷貧困和犯罪旋渦,社會平等更加惡化了。澳大利亞政府砸下的這些錢,沒有看到任何產出上的回報,想著每年給每個土著居民投入這麼多錢,卻換來一個個犯罪分子,納稅人深感不滿。
 圖為15-64歲人群失業率與偏遠程度的相關度的統
數據顯示,土著居民的失業率總體明顯偏高,而且其他居民在大城市的失業率相對較高,在偏遠地區則較低,土著居民卻恰恰相反。這反映了土著人口的經濟發展水平總體還處於落後階段,與發達的澳大利亞主流社會差異明顯。
 同時在政府忽視的一些指標上,情況也惡化了。1991年,澳大利亞的監獄中有14%的人是土著居民(土著人口只佔3%),而25年之後監獄中的土著居民達到了27%。(1)。而在新西蘭,監獄中有超過50%的人是土著居民(土著佔總人口15%),而在上世紀末這個數字約為40%(2)。2001-2012年間,新西蘭土著居民的肥胖率、本科學歷比例、失業率和收入,與主流民族之間的差距都有所增加(3)。這種現像說明兩國政府在扶貧時,似乎少做了些什麼。
 這是對不發達人口的心理和文化缺乏關懷和尊重所致
早在1840年(也就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在新西蘭建立殖民政府,就意識到新西蘭土著無法接受英國殖民文化,這很可能會造成不穩定和反抗。為了“保護”土著免受殖民統治的衝擊,對於英國政府而言,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使這些人“現代化”,於是新西蘭史上第一次扶貧計劃開始了,“土著保護者辦公室”創立,但20年後就宣告失敗了。
2018-01-28 12:20:23
圖博館
先進文明面對落後文明時多是傲慢和蔑視的。當時頗具影響力的社會哲學家傑里米•邊沁(Jeremy Bentham)認為,土著人民基本上無法指導自己的發展,因此必須要發達社會的親自指導才行。在這樣的思想下,英國政府開始了“扶貧指導”工作。
 為了節省支出,主導扶貧的是私有的教會力量。土著保護者辦公室的領導就是新教教會推薦給新西蘭總督的,傳教士被允許與土著貿易。對土著來說,現代商品極有誘惑力,以至於願意用任何方式進行支付:金錢、資源、勞力或者土地,土著保護者辦公室的經費也主要來自土地交易的稅金。教會的絕對權力使得傳教士常常以教會的名義,大量廉價獲得土著的土地並放在自己名下。
 新西蘭毛利人與英國政府簽署懷唐伊條約,成為政治地位平等的英國國民
 這種剝削和腐敗現象,對土著居民的現代化毫無裨益,失去土地和資源一定程度上惡化了土著居民長期發展的能力,而且這種利用土著對契約和商品價值的無知,掠奪他們土地的所謂貿易,也為後來的新西蘭土著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曠日持久的土地爭端埋下隱患。1860年的土地戰爭是在英國正式統治新西蘭20年後才發生,可見錯誤的扶貧方式會帶來剝削和腐敗,後果比殖民矛盾都嚴重。
 土著保護者辦公室的失敗是因為英國當局只想到統治的穩定,不考慮土著人民客觀民情和需求的結果。今天“縮小差距”政策在紐澳的雙雙失敗,其實也還是這樣的原因。政府只希望簡單地花錢僱人就能做出漂亮的政績,卻沒有去謙卑地研究土著的思想和文化,然後對症下藥,激勵、刺激他們上進。就好像讓馬兒快走,不是想著如何用胡蘿蔔吸引它,而是自己或者僱人上去拼命拉一樣。
 其實只要國家有錢並使勁給貧困人口砸錢,貧困人口即使遊手好閒不工作,醫療和教育的指標也可以逼近富裕人口,但他們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卻可能還是不能適應現代化生活,最終在就業、勞動產出和犯罪率上繼續與其他人群拉大差距,治標不治本。更何況不是所有國家都那麼有錢。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政府近年來已經著手改革扶貧方案,嚴格審核扶助對象,對“坐在門口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的人,以“撤回福利”為由強制要求他們參加就業培訓。這在金錢上,確實起到了胡蘿蔔大棒的作用,但嚴控福利可能依然不是強烈的社會刺激,因為很多人會轉而用犯罪的方式解決自己的物質需求(這也是土著犯罪率很高的重要原因),讓貧困人口進步很可能還需要更主觀的原動力。
2018-01-28 12:20:42
圖博館
雖然差距存在,但事實上當今新西蘭土著與非土著之間的差距要比1840年時小得多,這種差距的變小其實就是土著自己奮鬥的結果。
 1858年,為了抗議英國殖民者掠奪自己的土地,原始社會的土著在族群內首次建立了君主制度,推舉出了自己的國王,史稱“國王運動”;爾後又模仿西方制度,建立了一整套國會、司法體系和警察系統,史稱“團結運動”。雖然最后土著人民與英國殖民政府和解了,但這樣的舉動說明土著居民在抗爭中主動學習和接受了更先進的文化,這為日后土著人民積極參與新西蘭政治、與英國殖民者文化交流和通婚鋪墊了基礎。
 土著人口與非土著之間的差距正是在這個期間縮小的,這說明“意識到落後很痛苦”是比“落後”本身更強烈的主觀刺激。華爾特·羅斯托認為經濟發展的動力主要來自於傳統社會的外部,偶爾可能來自內部,但至少對於新西蘭土著來說,動力來自於內部,外部的兩次“扶貧”都以失敗告終。
 很難想像福利機製完善、學費低廉的紐澳會存在窮到“上不起學”的人,其實更多的是認為“沒必要上學”的人。即使是勤勞的土著居民家庭,也存在“孩子沒必要上學”的錯誤思想。當孩子長到15、16歲的時候,他們便傾向於讓孩子出去工作而不是繼續深造,這很可能是農業社會傳統思想帶來的。
 不可否認的是,“上進”的土著仍然是少數精英,在“縮小差距”政策中,紐澳政府重金聘用土著民族精英回鄉教育自己的同胞,大量僱傭土著聯絡官,讓更多“感覺沒必要上學”的土著孩子成功回到了學校讀書,在表面數據上就學率很漂亮。
 但無論是老師還是政府,都沒有對“感覺沒必要上學”這個思想進行批判和清算,政府拿到了安撫民意的漂亮數據,老師也得到了工作,沒必要去批判了,而且“保護土著文化習俗”也是政治正確,其中這種根本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錯誤思想也被披上了“傳統土著文化”的外衣,別人動它不得,批判這種思想很可能要被指為“種族歧視”。
 紐澳政府不敢碰觸土著居民的“錯誤文化”,其實也是對土著居民缺乏關懷和尊重的表現,就好像一個醫生戴著手套給貴婦把脈一樣,表面很尊重病人,其實是對病人不負責,架勢有了,其實卻沒有效果。
 一個傳統社會融入現代化社會時,總要對過時文化習俗進行改革和剔除,否則就會阻礙其現代化進程,結果就是國家每年投入大量金錢,換來漂亮的表面數據和一群對社會沒有貢獻的人。就算是同族同鄉的人回來上課,不敢或無權挑戰這些舊傳統錯思想,沒有讓他們意識到“落後很痛苦”,最終也是白搭。
2018-01-28 12:21:35
圖博館
回應
扶貧首先是上進心,其次是工作技能,相對來說,錢反倒是小事。前一陣子,所謂的“善款只有很少一部分到了冰花少年的手中”的說法,根本就是無理取鬧。錢應該用來改善被扶貧者的學習環境,不要讓惡劣的學習環境影響到被扶貧者的上進心。直接給錢,會讓被扶貧者形成惰性,反倒會打擊被扶貧者的上進心。
 我要嚴正批評作者去避重就輕的分析問題的方法,缺乏客觀中立的心態,以及自以為是的觀點。澳大利亞政府所謂的“扶貧”不是真正的扶貧,其初衷與目的都不是為了解決土著人的發展問題,縮小其與非土著的差距問題。奧方政府的真正目的是讓土著人聽話,不要搞事。原因很簡單,一是如果土著人太貧窮落後,就會嚴重影響社會穩定,也會給予社會方方面面留下“政府不關心土著,不關心民生”的政治不正確的口實。這樣極為不利保證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統治,自己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二是,但要是真正幫助了解決土著人的發展問題,尤其是讓其全方面得到提高,就會壯大土著人的勢力,與非土著人平分秋色,分庭抗禮。這樣就會讓不但腐蝕到澳大利亞精英階層的利益,對其統治地位帶來政治不正確的挑戰,動搖了其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你想,奧白豬們會樂意得到這樣結果嘛?
 學習了。看完總結一下:以前假手教會明予實奪。現在土著真的一無所有了,不得不在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成為犯罪分子,這些白人為了自己的安全不得不進行所謂”扶貧“,然而盎撒白人除了偽慈善的姿態,心理上從來沒真的想尋求和這些落後種族平等,自然所有的措施浮於表面。加上民主政治的關係,選票比什麼都重要,假如某個黨真的去批評和糾正土著的缺點,就會被競爭對手利用,結果也不敢去做實事。於是大家忽悠著過日子,不爆炸就行。
 這同西方對非洲的援助更相似,應該是像我國重視基建那樣讓人民就地致富才對,而不是讓他們學主流民族的語言進城打工。後者雖然不是不可以,但城市需要準備足夠的工作崗位,否則還是立足就地解決就業。
2018-01-28 12:22:26
jsoujsou
澳前外長刊文:對中國口無遮攔令澳付出不菲代價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2018-5-24文章,原題:對中國口無遮攔令澳大利亞付出不菲代價 同美國結盟的德國與中國之間分歧是真實的。中國的尖端產業如今也對德國製造業構成挑戰。但今天,默克爾抵達中國,與北京領導人會談,還要在深圳推廣德國創新。但(再看澳大利亞),如今大家一致認為,澳中關係已脫軌。
  印度是對美國日益重要的夥伴。但本月較早前,印度拒絕澳參加包括美日在內的軍演。原因何在?我們被視為美國盟友中的局外人,且懷著最極端的反華觀點,而印度想與鄰國保持良好關係。本月中日韓領導人舉行峰會,日中擱置島嶼爭議。面對特朗普的貿易立場,兩國都選擇和好。而澳淪為旁觀者。
  澳中目前的關係凍結,並非由於實質性分歧。我們喪失了像德印日那樣提要求的機會,原因很簡單。我們信口開河,而目的大概是為取悅特朗普政府。
  澳發表針對中國的誇張言論,其實先於去年底特恩布林引入反外國干涉法。2017年早些時候,外長畢曉普就質疑中國無權充當領袖。去年6月,澳總理呼籲美國增加在我們地區的駐軍,旨在遏制中國。去年12月,澳總理引入外國干涉法時本應照本宣科,稱不針對特定國家。但他卻拙劣地套用毛主席的話,稱“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了”。講話本應頭腦冷靜,結果卻完全沒必要地譏諷與我們有重要關係的國家。沒有哪個美國盟友——無論是日本還是歐洲國家,認為在處理對華關係時要放棄外交,印度或新加坡也不會那樣。
  今年初,澳總理和外長似乎想管控事態。但接著,其同僚又口無遮攔發表刺耳言論。時任副總理巴納比•喬伊絲談到中國時稱,“凡是有能力壓倒你的國家總是個大威脅。”級別較低的部長費拉凡迪-威爾斯則攻擊中國在太平洋的援助計畫。
  你不能對中國人說,“那只是巴納比(個人看法)”或“威爾斯只是不重要的部長”。若中國領導人對澳發表此類言論,不難想像澳民族主義的憤慨。我們不會接受任何國際夥伴的這等侮辱。外交關係上,說出去的話就是打出去的子彈。
  從惠特拉姆到阿博特,澳一直奉行務實對華政策。用約翰•霍華德的話來說,求同存異。中國崛起和美國衰落令這種政策難以實行了嗎?去問問默克爾吧。(作者鮑勃•卡爾是澳前外長,陳俊安譯)
  回應
一個由罪犯、精神病組成的國家,他們的言行在自然與正常人不一樣,所以他們和特朗普相互掐最正常。
2018-05-26 08:37:32
jsoujsou
新西蘭防長發佈國防政策聲明 罕見點名批評中國 2018-07-07環球網

  澳大利亞以反對軍事威脅、外來干涉之名在南太平洋地區遏制中國的舉動,得到盟友新西蘭的回應。新西蘭國防部長羅恩•馬克在6日發佈的一份戰略性國防政策聲明中,罕見地點名批評中國的南海政策,對“越來越自信的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表示擔憂。這與新西蘭政府一直避免批評中國的姿態大相徑庭。同一天,澳媒還報導稱,澳大利亞與新西蘭將同太平洋島國簽署新協定,加強區域安全,以對抗中國介入。有分析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澳媒和政客不斷渲染“中國影響”的威脅之後,新西蘭防長的表態是軍方慣用的放狠話,還是態度轉向,值得關注。
  這份檔直截了當地說明對新西蘭和它的盟友而言,“中國威脅”是什麼。檔中寫道,“隨著中國融入國際秩序,它並沒有不折不扣地接受國際秩序傳統領導者所宣導的治理和價值觀”。所謂的傳統領導者,含義不言自明。
  在一唱一和指責中國的同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還打算與太平洋島國簽署一項範圍廣泛的安全協議,對抗中國介入。《澳大利亞人報》6日報導稱,這項涉及國防、法律和秩序、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等方面的協議,預計將於9月在太平洋島國論壇上簽署,相關國家的高級官員已經在上月會面。
  新協定以南太平洋地區國家領導人2000年達成的《比克塔瓦宣言》為基礎。據悉,其將對南太平洋島國論壇成員國,以及區域組織在南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合作優先事項予以指導,並為應對新出現的威脅提供框架。分析人士稱,該協定的目的在於限制俄羅斯和中國等非簽署國在該地區的軍事介入。
  事實上,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法國仍是該地區最大的軍事力量。《澳大利亞人報》稱,澳大利亞正在太平洋群島運作一項防務合作計畫。不過,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太平洋事務系學者詹姆斯•巴特利提醒說,澳大利亞在新協議中任何過於強勢的舉動,都可能使太平洋島國偏轉軌道。
  回應
不就是美國當領導者,聽西方的話的傳統嗎。
英美加澳新這5個盎格魯撒克遜人為主的國家本來就是一夥的。
英裔的國家非常垃圾。霸佔毛利人的土地的流氓就是這些英裔。
我們也可以幫毛利人把土地奪回來
2018-07-08 08:38:03
jsoujsou
中國對南太平洋地區的援助才到位1/5 但已經是第二大援助國 2018-08-09 觀察者網

據英國《衛報》2018-8-8報導稱,洛伊研究所當天發佈報告顯示,過去7年,由於北京方面竭力擴大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中國對該地區專案承諾了59億美元的援助。報告同時表示,但受援國從北京方面得到的援助還不及其承諾的五分之一。
然而,即便如此,中國也已在2017年成為南太平洋第二大援助國,自2011年以來,中國總值為13億美元,超過了新西蘭的12億美元,少於澳大利亞的66億美元總額。
目前,澳大利亞仍是南太平洋地區最大的援助國。新西蘭、美國和日本分列三至五位。
總體而言,外界對太平洋島國的援助正在下降,從2011年至2016年期間萎縮了20%。
  澳大利亞不擔憂?可能並非如此
由於近來中澳兩國關係有所惡化,澳政府不但在國內加強對中方影響的限制,同時還與新西蘭、美國一道加強對整個太平洋地區的聯繫。澳警告說,如果中國要成為南太地區的主導力量,那麼澳在當地的利益可能會受到侵蝕。
事實上,今年4月,有澳媒還炒作中國將在太平洋島國瓦努阿圖建立軍事基地,這一消息隨後得到中國國防部的否認。
  多國吃醋
“此類基礎設施項目往往旨在提升中國的地位及促進商業發展,援助主要以優惠貸款的形式進行,但這些貸款必須償還。”
對此,克拉克警告說,如果各國無法償還貸款,他們可能不得不向中國提供土地或資源。瓦努阿圖、薩摩亞、湯加和斐濟聽從了這些警告,自2016年以來這些國家沒接受過任何貸款形式的援助。在湯加最近未能說服中國給予基礎設施貸款債務減免後,也加強了對債務問題的認識。
  澳大利亞態度軟化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日回應稱,中方注意到,特恩布林總理在演講中就中國改革開放、中澳關係及兩國務實合作等問題作出了積極表態。我們對此表示讚賞。
  相關新聞
11月中國──南太平洋島國峰會 台6亞太邦交國警報響起
  回應
 大家加油幹,幹到75歲就退休了。還有好多國家我們沒援助呢,美國人民還在水深火熱中,我們還要多買些他們的債券
 陰陽怪氣,自以為是。中國和美國不一樣的地方是:中國歷代艱苦奮鬥為子孫謀福利。美國今天吃明天吃光子孫的福利。
 其實我也想知道,我們花了這麼多的錢給這些偏遠小國家,我們能得到什麼,投資能收回來嗎
 小國家?你確認?海洋國土面積而言,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這種明顯不是小國
2018-08-10 10:58:21
jsoujsou
要了牛奶還要奶牛?湯加首相“要北京免除債務”提議“太尷尬”

  湯加首相波希瓦近日提出,太平洋島國應該聯合起來,要求北京免除貸款債務,遭到薩摩亞總理圖伊拉埃帕拒絕。《薩摩亞觀察者》2018-08-20日報導稱,圖伊拉埃帕表示,要求將貸款債務一筆勾銷令人尷尬,這為國家描繪了一幅“不誠信的畫像”。他把這種援助請求比作“要了牛奶還要奶牛”。
  法新社20日報導稱,事情起因是波希瓦建議將這一問題列入下個月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首腦會議議事日程。“你不能簽署貸款用於發展,然後要求免除債務”,圖伊拉埃帕1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如果持續使用這種方式,較大國家將不再願為小國家提供低息貸款。他表示,償還貸款是政府優先事項,“我們的年度預算包括三個部分:償還貸款、運營和發展”。
  湯加首相波希瓦對償還中國債務的抱怨已經持續一周,他聲稱無力償還中國進出口銀行的1.17億美元貸款。澳大利亞廣播公司20日報導稱,在8月10日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外長會議上,兼任外交大臣的波希瓦首次拋出那個有爭議的建議,但沒有提交正式的議案,只是在場邊遊說了幾個部長。在《薩摩亞觀察者》14日刊出的對波希瓦的採訪中,這一說法被正式披露。
  8月16日在接受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採訪時,波希瓦仍堅持上述立場。沒想到第二天,波希瓦的辦公室發表聲明,態度180度大轉變,改稱對中國的發展援助“非常感激”,將繼續通過“友好協商”討論償還方案。波希瓦的“後空翻”引起澳媒猜想。它們認為,北京可能表達了反對和不滿,因為“一周在政治上是很長的時間”。另一種可能是,其他太平洋國家不像湯加的債務負擔那麼嚴重,他們還希望從中國獲得貸款。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宋微20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現在對外援助有三種形式: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和優惠貸款。當前,我國的債務減免只是針對最不發達國家的無息貸款,對於優惠貸款從未做過債務減免。進出口銀行提供的貸款應該屬於優惠貸款、優惠出口買方信貸等,根據中國對外援助的政策、參照國際慣例,是不能進行免債的。
  宋微表示,優惠貸款針對的專案本身是具有盈利性質的。有些債務問題實際上出在貸款國經營不善,導致還款困難,還是得考慮商業辦法解決。未來中國政府可能會加強風險評估,進行差別化的貸款評估機制,並且鼓勵中國企業擴大對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來幫助發展中國家解決債務負擔過重問題。
2018-08-21 07:47:18
jsoujsou
美匿名人士稱中國"金錢外交" 中方用特朗普名言反擊

2018-08-30,外交部召開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問到,據路透社報導,美國政府匿名人士稱,中國給太平洋島國提供大量貸款的行為會導致這些國家落入債務陷阱,美對此表示關切。與此同時,美國、澳大利亞、法國、英國計畫在太平洋島國新增設使領館,並增加經濟援助,以此抗衡中國在地區的影響力。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華春瑩回應稱:
  我注意到日前特朗普總統在“推特”上稱,所有以“匿名人士”為訊息源的報導都是編造的,都是假新聞。我不知道你說的這條報導符不符合這一標準。  
  同樣是資金,怎麼西方國家提供的就是“餡餅”,而中方一提供就成了“陷阱”?這是不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
  中方提供的有關貸款從來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我們高度關注受援國債務的可持續性,充分尊重受援國政府的意願,把資金投向基礎設施等受援國急需發展且存在資金缺口的領域,説明有關國家克服資金瓶頸,增強造血功能,從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改善當地民生,收到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熱烈歡迎。
  回應
華姐姐發言有水準!懟美帝不帶髒字卻入木三分。
喜歡話語中的隱含邏輯!充滿智慧和淡定!讓人非常對政府有信心!

中國貸款太平洋島國灑大錢 台灣國際空間壓縮堪慮 2018.07.31 新頭殼

近10年來中國對太平洋島國的放款規模,從趨近0增至超過13億美元。同時,區域內1/3國家和台灣有正式的外交關係,成為中國亟欲拉攏的對象。
  相關新聞
英媒路透社:為和中國爭影響力,美澳英法要在太平洋島國增加外交力量
  回應
澳大利亞66億美元是南太平洋最大投資國

社評: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發展關係礙了誰 2018-08-31 環球時報

  中國迄今仍是太平洋島國的第二大投資國,第一大投資國是澳大利亞。
  西方輿論熱衷於將中國的所有對外交流都看成不懷好意,它們在將中國的一切對外交流地緣政治化、意識形態化。
  西方輿論臆想出中國的種種野心和圖謀,其實它們在重構西方帝國興衰的經驗。
  莫說美國,連澳大利亞都有很強的勢力範圍觀念,坎培拉應該反躬自問,中是第一大交易夥伴呢,中在澳也有投資,為什麼與那些島國做同樣的事,就成了一種威脅呢?
2018-08-31 09:13:49
阿楨
習近平2019-04-26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共簽640億美元協議

  2017第一屆高峰論壇279項成果全完成: 3800億人民幣貸款,絲路基金增資1000億,已有125國29國際組織簽署一帶一路,也寫入了聯合國/二十國集團G20/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成果檔。
  在全球,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有效對接,在區域,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非盟2063年議程、歐亞經濟聯盟、歐盟歐亞互聯互通戰略等有效對接;在國家層面,與土耳其中間走廊、蒙古國發展之路、越南兩廊一圈、沙烏地阿拉伯2030願景等有效對接。
  相關新聞
 聯合國秘書長盛讚一帶一路倡議是全球治理典範
 聯合報:北京一帶一路高峰論壇37國元首出席 大咖缺席(回應:在西媒眼中,他們才是高人一等的大咖,其他聯合報都是不重要的小弟。G7早就過時了,沒中國參加的會議,還算全球會議嗎? )
 美智庫CSIS眼紅中國一帶一路:美國得當全球高品質基建領導者,報告抹黑中國帶去腐敗、債務危機 (回應:先把家裡的破基建整好了再吹/噴)
 環球時報社評:常識和現實都在嘲笑“一帶一路”唱衰者
 環時社評:一帶一路,內在動力遠大於外部阻力
 3年多經八次擴容亞投行成員2019-04-22從57增至97個:共批准39個專案總投資79.4億美元,共撬動了近400億的總投資。絲路基金成立資金400億美元,2017年5月一帶一路峰會上增資1000億元人民幣。至2018年12月,已決策投資28個項目超過110億,約70%投向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典型項目包括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項目、阿聯酋哈斯彥清潔燃煤電站項目,以及與歐洲投資基金(EIF)等比例出資設立的中歐共同投資基金,第一期規模5億歐元,主要通過子基金投資於對中歐合作具有促進作用、商業前景較好的中小企業。
 美卿:華投資拉美非好心 京斥肆意誹謗煽風點火
 中拉開發銀行成立大會2019/04/22在京召開,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牽頭拉美7家銀行,國開行已向拉美18國、200多項目提供超過1000億美元的貸款,牽頭設立225億的中拉、中國─加勒比基礎設施貸款,參與設立首期100億美元中拉產能合作投資基金。
 中國十年對拉美投資達2500億美元- BBC
 東盟正成為一帶一路投資重點:2016年,中國對東盟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715.5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1.77倍,占一帶一路55.2%。2017年883.6億同比增長23.5%
2019-04-29 08:30:35
阿楨
中國連續9年成為東協第一大貿易夥伴:2017年5148.2億美元是2003年的6.6倍,至2018年5月中企累計工程合約3639.6億,完成2399.2億。
 習近平2018-09-03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再援非600億美元,未來三年將實施投資非洲基建、擴大進口非洲商品等八大行動。
 2015年中非十大合作計劃2018落實,中國連續九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2017年1700億美元,同比增長14%,年均直接投資30億。
 美稱中國金錢外交會導致太平洋島國落入債務陷阱2018-08-30外交部回應:同樣是資金,西方是餡餅,中方就成了陷阱?這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 近10年來中國從0增至超過13億美元,澳大利亞66億是最大投資國.
 繼義大利、盧森堡後,瑞士04.26加入一帶一路。
 德國:歐洲願以集體形式加入一帶一路
 習訪歐:美聯歐制中夢碎
 中義簽一帶路一協議 200億歐元大單
 義高官:G7還有兩國準備加入一帶一路
 波音再遭重擊:習3.25與法簽400億歐元協議,購買300架約300億歐元空巴飛機。
 中歐德法3.26峰會: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共同應對氣候變遷,推動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改革。
 中國駐歐盟團長04-07簽署一帶一路協議歐洲國家達22個
2019-04-29 08:33:36
阿楨
研究確認 :福建及周邊古南方人群是南島語系人群祖先 2020-05-16 中新網記者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DNA實驗室團隊聯合多單位歷時8年的最新研究發現,中國、東亞主體人群連續演化是主旋律,中國南北方古人群早在9500年前已經分化,新石器時代古北方人群在遷徙和基因傳播方面對所有現代人群的影響都非常顯著,至少在8300年前南北人群融合與文化交流的進程即已開始,4800年前出現強化趨勢,至今仍在延續。
  該研究首次通過古基因組資料確認,福建及毗鄰地區距今8400年的古南方相關人群,是南島語系人群(現今主要生活在中國臺灣島及太平洋島嶼等地)的祖先來源,首次明確將時間追溯到8400年前,並確認整個東亞沿海族群之間都存在遺傳聯繫。研究成果論文5月15發表《科學》(Science)。
  團隊依託古DNA技術,成功捕獲測序中國北方山東、內蒙古及南方福建、毗鄰亮島和鎖港等地11個遺址25個9500-4200年前的個體和1個300年前個體的基因組。其中,涉及新石器時代早期人群樣本,包括來自北方山東、內蒙古地區5個遺址(扁扁洞、小荊山、小高遺址、博山遺址、裕民遺址)距今9500-7700年的7個個體,及南方福建、臺灣海峽2個遺址(奇和洞、亮島)距今8400-7600年的3個個體。
  研究觀察到,中國人群與歐洲人群,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的演化歷程差異較大。在約9000年前農業出現以來,歐洲人群不斷受到近東農業人群及歐亞草原人群等外來群體的“大換血”,即外來人群一直在重構歐洲人群遺傳信息,對現今歐洲人產生重要影響。在中國,南北方人群雖早在9500年前已分化,但南、北方同期人群的演化基本是連續的,沒有受到明顯的外來人群的影響,遷徙互動主要發生在東亞區域內各人群間。發現中國古南方人群成分在現今南島語系人群中占主導地位,確認南島語系人群起源於中國南方。
  回應
完了,菜菜子南島尋親還是認回來了...
過去西方和日本很多學者的觀點是人類從非洲走出來,先到東南亞再到臺灣日本,然後到中國。現在反過來了,對逆向民族主義是個打擊。
2020-05-17 09:07:54
阿楨
美軍3艘核潛艇南海周邊高調演習 空潛-200反潛機現身永暑礁 2020-05-10 今晚報

近來在網路上,中國最新反潛機“高新6號”頻頻露面,據稱各項性能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美軍P-3C的水準。
  高新6號使用“運九”機體,在機鼻下方加裝一個“腮”形整流罩,配置可360度環視海面的搜索雷達,能有效探測潛艇的通氣管、潛望鏡、浮標等。機尾有一條很長的“尾刺”,這是安裝了用來探測水下潛艇的磁異偵測儀。磁異偵測儀是搜索潛艇金屬艇身對地球磁場的干擾,在理論上天線愈大效果愈好,而高新6號的比P-3C還長。該機還可攜帶100枚聲納浮標,比P-3C多一倍。該機可以攜帶空對空導彈、深水炸彈、水雷、反潛魚雷等,一方面可以進行偵測反潛,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潛艇和水面艦隻展開直接攻擊,還可以用於自衛。
  高新6號與P-3C相比,在最大巡航速度、一般巡航速度、最大起飛重量等方面都相當,僅最大航程不如P-3C。綜合上述特徵,高新6號無論在平臺設計、電子設備、偵察手段及現代化程度,均高於P-3C,而和日本新研製的P-1旗鼓相當。
  中國研製的一系列高新戰機中,“高新5號”被命名為“空警-200”(KJ-200)預警機,據慣例,高新6號被命名為“空潛-200”(KQ-200)反潛巡邏機。
  如有30架高新6號,對美日的潛艇即可有效反制,還可完全抵消掉東南亞國家引進潛艇對抗中國的企圖;如裝備100架,就可以完全阻止美日潛艇在第一島鏈外針對中國的活動,進到第二島鏈內外。
2020-05-17 10:48:35
阿楨
兩岸外交官斐濟爆衝突 2020/10/20 中國時報

兩岸外交對立氣氛升高,外交部表示,我國駐斐濟代表處於10月8日舉辦國慶酒會時,遭2名大陸外交人員試圖闖入,並打傷外館人員,我方當場報警,外交部長吳釗燮昨晚發布推文,強烈譴責大陸以不文明的戰狼暴力對付我駐斐濟外交人員,表達嚴正抗議。外交部表示,這是否為陸方未來普遍性作法有待觀察,已通函各駐外館處,全面提防中方挑釁攻擊的「戰狼外交」。
……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天則強硬回應,「台灣在斐濟根本沒有什麼所謂外交官」,有關報導與事實完全不符,還稱「台方是賊喊捉賊」。大陸駐斐濟使館昨發聲明,稱「報導與事實完全不符,純屬顛倒黑白、倒打一耙」,並指台灣館員對在同一酒店公共區域正常執行公務的中國使館工作人員,發起言語挑釁和肢體衝突,造成一名中國外交官身體受傷、物品受損;並要求斐濟警方徹查,並依法追究台方人員責任,「相信斐方能公正、妥善處理此事」。
斐濟警政發言人奈索羅(Ana Naisoro)19日證實,收到中國大使館報案,駐斐濟臺北商務辦事處一名員工對其動粗,斐濟警方尚未收到台方工作人員遭襲的報告。目前全案正在調查中。
  相關新聞
斐濟要求淡化 外交部吞忍惹議
台陸外交官互控動粗 我方有不可告人的祕密?
  回應
理虧一定是我們呆灣,不挑釁就沒事,民進黨對中共會淡化處理嗎?真的認為台灣人民像817那一樣弱智嗎?而且說還被斐濟警方打臉說台灣沒有報警!合理懷疑是民進黨虛構、或是民進黨挑起的事件!
之前天天挑釁叫囂對岸,低估對手,誤判情勢。現在吃了悶虧,美帝說自己負責,眼看惹出戰禍,只好淡化吞忍!
2020-10-20 09:53:50
阿楨
中國攜手中東歐 擴大互惠合作 2021/02/10 旺報

習近平9日在北京以視頻方式主持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習提出包括應對疫情、一帶一路、擴大互利及發展綠能等4點建議。
加快推進匈塞鐵路等大項目建設,繼續支持中歐班列發展,深化海關貿易安全和通關便利化合作。
計畫今後5年從中東歐進口1700億美元以上的商品,繼續推進寧波、滄州等地經貿合作示範區、產業園建設。倡議成立創新合作研究中心、舉辦青年科技人才論壇。

太平洋島國論壇陷入退群風波 “可能讓中國發現機會”

英國《衛報》2021-02-09報導,繼帕勞之後,同屬密克羅尼西亞島群的瑙魯、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基裡巴斯當天發表聲明,宣佈退出太平洋島國論壇。18個成員,覆蓋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波利尼西亞三大島群。而澳大利亞長期掌握著對論壇及其議程的重要影響力。
法新社稱,美中正在太平洋爭奪影響力,而太平洋島國論壇是美國盟友外交行動的關鍵一環。

澳媒:中國要在這個島建"海軍基地" 距澳不到200公里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2021-02-05新聞:中國公司將斥資數十億美元,在澳邊的巴布亞新磯內亞島上建設一座“新達魯市”,占地約100平方公里,將涵蓋工業區、海港、商業區和度假與居住區。據稱該島距離澳大利亞最近的島僅有50公里,距澳大利亞本土也不到200公里。
  這不是澳媒第一次炒作並抹黑中國對巴新投資。但南太平洋不是某個國家的私有領地,美澳等國的傲慢自大已經越來越不符合時代主流。
  無獨有偶,印度也一直對中國在印度洋國家的投資“神經兮兮”。
  回應
這些個國家得恐中症了。
2021-02-10 09:31:03
阿楨
外交開戰!美聯手台「赤道以北大掃蕩」:台灣台灣辦公室插旗蓋亞那. 蓋亞那外長:不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終止協議. (回應:台獨高潮了幾個小時,就打臉了,不過可怪中國打壓.)
金融時報2021-02-06美對陸「圍堵」策略不可行:中國是遠比前蘇聯更強力的對手且經濟雄厚,多數國家不願單選美而放棄中。
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不應與美國“拉幫結派”對付中國
中獲一帶一路海法港經營權 美要求海岸防衛隊檢查慘遭以國打臉
2021-02-10 09:31:55
阿楨
“鐘擺”提速,拉美政壇再度“向左轉”? 2022-01-05 環球時報

年僅35歲的博裡奇上個月當選新一屆智利總統,正在吹起“左進右退”強風的拉美國家不止智利。最近兩年多,左翼政治人物先後在阿根廷、玻利維亞、秘魯、洪都拉斯等國“登頂”。左翼“回潮”並不稀奇,畢竟該地區以“鐘擺效應”著稱,只是這一次,“右進”週期比人們預想的時間似乎短了好幾年。
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以及外生經濟衝擊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許多拉美國家的左翼政黨掌握了政權,迎來被稱作“粉色浪潮”的左翼運動高潮。後來,隨著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阿根廷前總統基什內爾等人的離世或離開政治舞臺,這股浪潮逐漸消退,大約在六七年前,右翼政黨開始在拉美多國執政。當時人們普遍預計,這一輪右翼執政週期至少持續十年左右。然而只持續了3年左右(2015至2018年),此次拉美政壇的“鐘擺”提速了。
在過去5年裡,拉美出現一股潛在的“進步主義浪潮”,這股浪潮孕育了今天左翼政治人物的登場。而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衝擊和饑餓、貧困等問題的加劇,令左翼政治力量在該地區加速復興。。右翼在崛起後不久就開始遭遇失敗,博索納羅、哥倫比亞總統杜克、智利總統皮涅拉遭遇大規模抗議就是例證。2018年7月,墨西哥左翼國家復興運動党候選人洛佩斯•奧夫拉多爾當選總統成為一個標誌性事件——這是左翼政黨40年來首次在一向親美的墨西哥執政。
這一輪拉美左翼的復興,與此前的“粉色浪潮”相比,新左翼更加擁抱綠色環保、女權主義、少數群體平權運動等潮流,這能獲得更多年輕選民的支持。在意識形態上或更溫和、包容。新左翼上臺後能否完成對新發展模式的探索至關重要。而左翼的復興並不意味著右翼的“大潰敗”,是左右翼力量在拉美仍整體保持均勢。
美國正在失去拉美嗎?
整體來看,左翼的復興對於中國與拉美的關係來說是一個“利好”。當然,這一切並不能得出“美國正在失去拉美”的結論。“美國在下功夫拉攏拉美左翼。”
“我們南美國家可以組成一個經濟集團,來面對兩個巨人——美國和中國,就像歐盟一樣。”重出江湖的盧拉日前這樣形容拉美未來可在國際地緣政治中扮演的角色。不少分析認為,拉美國家今後在外交上將採取更加獨立的政策,對區域外大國的認知或許會進入一個重新調整的階段。
2022-01-06 07:48:51
阿楨
北京冬奧(2022.02.04–20)金牌榜:挪威(16)德(12)中(9)美(8)…俄(6)排名9

 冬奧獎牌預測:挪威德俄美、中國12 (2018年平昌冬奧會僅一金,排名16。)
 中國科技打造史上最快滑冰場: 連續8場破冬奧紀錄;航太科技助中奪速滑破冬奧紀錄。中國冰雪運動冷門變大熱門:至2021年已有654塊冰場和803塊滑雪場,比2015增加317%和41%;2013產業1177億元,2020年6000億元,預計2025達1萬億元。
 張藝謀冬奧開幕式史上收視率最高、驚豔世界,張新片連日逆襲(回應:張導不負眾望,創意唯美、溫馨浪漫。《狙擊手》評分高,但排映少等原因票房低。)
 紐約時報稱美花滑亞裔比例過高 被批"種族歧視" 。華裔有錢+身體優勢+中式教育+沒恐同愛滋病偏見(回應:美不搞舉國體制也能爭奧運第一。 美國不搞?美聯邦和地方花在體育的錢比中國體育財政可多多了。)
 造謠尬黑冬奧合集:首鋼大跳臺建在核反應爐旁邊?冰面不平導致韓輸?伙食不好? (回應:滑板配上重工建築,是酷的工業風。)
 習普02-04聯合聲明:聯合抗美,反對北約擴張,簽署15個合作檔:年增100億天然氣1000方噸石油。"俄02-16入侵論"美上演"狼來了" 拜登:仍可能侵烏,歐洲穿梭外交,俄烏降溫,俄撤軍,02-18烏東炮擊,烏總統:與俄談和,中:應回到明斯克協議(回應:主子壓力. 美英巴不得俄烏大戰!) 習見9國領袖/世衛秘書長,共商一帶一路、油氣與疫苗等合作。阿根廷簽署一帶一路:簽約80億美元華龍一號核電,挑戰美國門羅主義,中重申支持阿對馬島主權,英美急了 (回應:允許美英對臺港說三道四,不許中支持阿主權?) 冬奧中國「朋友圈」東協RCEP/中東中亞油氣/南太平洋一帶一路。習賀電第35屆非洲聯盟峰會。
 日本丹麥學者:西媒智庫新疆強迫勞動全是謊言。
 彭帥11/21與奧會主席視訊報平安,彭帥12/19稱從未說任何人性侵我。
 聯大12/02通過(173/20)休戰決議 (回應:20國拒簽,聽美的越來越少了,悲哀啊。)
 美英澳加抵制北京冬奧 中外交部:本就沒邀,不要將體育運動政治化! 奧會主席:大多不跟美抵制!
 尼加拉瓜12/10對台斷交:蔡當局痛心,西媒:習近平開戰,美受打擊!(回應:美台勾結近期愈發頻繁,美先後打出民主峰會/強迫勞動性侵抵制冬奧/國會/互訪/軍售牌/日本/歐洲/太平洋島國…牌,達到以台制華/倚美謀獨的目的。)
2022-02-21 06:51:45
阿楨
新西蘭總理阿德恩:新澳都支持所羅門群島,不懂他們為何還與中方簽協議

2022-04-20,阿德恩到訪新加坡。在英國BBC當天播出的獨家專訪中,她談及對華關係時稱,中國是新方重要的交易夥伴,兩國必須為了共同利益保持合作。不過,她也表達了對中國與所羅門群島的雙邊安全合作的“失望”,不但聲稱這種合作沒有必要,還表示已注意到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日益增長的興趣和自信”。
“對我們而言,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交易夥伴。”阿德恩說,“在我們看來,這也是一種成熟的雙邊關係。我們會在可以合作的領域保持合作,但總有一些地方我們不一定會達成一致意見。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我們會非常坦率和清楚地表明自身立場。”
她稱,自己不明白為何所羅門群島要與中方簽訂這樣的協議。
圍繞中所雙邊安全合作,美國、日本、新西蘭和澳大利亞一段時間來持續對此抹黑,宣稱這將破壞地區穩定。美澳還接連向所派遣官員。正式簽署後,澳大利亞仍不忘渲染中國“威脅”,傳播“焦慮”情緒。
外交部發言人王文斌4月19日再次強調:第一,中所安全合作的本質是兩個主權獨立國家之間正常的交往合作,是中所全面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中所安全合作的原則是平等互利,以尊重所方意願和實際需求為前提,雙方將在維護社會秩序、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人道主義援助、自然災害應對等領域開展合作,致力於幫助所方加強維護本國安全的能力建設。
第三,中所安全合作的宗旨是促進所羅門群島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符合所羅門群島和南太地區的共同利益。
第四,中所安全合作方式是公開透明、開放包容的,不針對任何協力廠商,與所羅門群島現有的雙多邊安全合作機制並行不悖,相互補充。中方願同有關國家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國際合力。
  回應
很簡單啊,因為上次所羅門的騷亂不就是袋鼠幹的麼。你一面援助,一面捅刀子,還不讓人掙扎一下了。
2022-04-22 08:10:36
阿楨
美國為何對亞裔有“系統性”歧視? 2022-04-18 中國僑網

從殖民地時期白人登陸美國以後,對於這個當地的原住民的這種種族屠殺,然後他們在政治上和經濟上佔據統治地位以後,這種白人至上主義就是一直在存在,而且一直蔓延到今天。1854年至1874年,美國法律禁止華人在法庭上提供不利於白人的證詞,實際上等於宣佈可以任意淩辱華人。亞洲移民從最初的廉價勞動力,逐漸被看作白人就業的“威脅”。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開啟了禁止中國移民進入美國的災難性政策,這是美國聯邦法律中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明確禁止特定種族移民的法律,到1917年這項限制擴大到所有亞洲人,直到1943年12月才被廢除。
不光是在科研、教育領域長期受到區別對待,亞裔能夠在政治領域發揮影響的人數更是寥寥無幾。

美國“甩鍋主義” 替罪羊”文化 2022-04-22 人民網

現在與過去,美國政客總是習慣尋找“替罪羊”,把問題歸咎給他人,甚至嫁禍於人。近年來,美國“甩鍋” 俄中更是發展到了一種令人髮指的地步。對此,美國分析人士分析了這一現象的根源“美國例外論”與霸權主義思維根深蒂固。
  相關新聞
 俄烏戰爭揭穿西方社交媒體“三大陷阱”散播謠言、顛倒黑白、封鎖打壓……,俄以牙還牙,對中國“資訊戰”有何啟示?
 日經亞洲評論:中國著力應對西方的金融武器(俄烏戰爭,普京不怕制裁、有兩大靠山:能源+中國、避險貨幣首選人民幣近4年新高,盧布變成盧金。)
 菲媒馬尼拉時報:誰在散播中國債務陷阱謬論,菲債占菲GDP的60%,處於可持續的狀態。70%債務來自國內。30%外債中,日本占1/3,其次是美英,中國僅占5%。
 美國石英財經網:為什麼美國緊盯著中國在非洲的崛起,是擔心其自身實力衰弱。
 港媒南華早報:五眼聯盟對中所協議歇斯底里“澳大利亞的古巴危機”。
 2008全球金融危機/2018美中貿易戰/2019新冠疫情/2022俄烏戰爭...... 反逆全球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4fVs7AwN0
 去/反/逆全球化- 維琪百科
 外媒:中國仍是全球增長最大引擎
2022-05-02 08:07:54
阿楨
緬甸租借給中國的科科群島,為何讓印度恐懼,看看現在建設得如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GTzQdRw8oA
紐約時報:「太平洋爭奪戰,中國遙遙領先!」為什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ZyLwFBaKE
  回應
美國文化是絕對的以自我為中心,利己主義。而且美人崇拜個人英雄主義,認為強者有權利主宰一切,弱者只能順從。而中國文化強調以德服人,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中國自古以來一直是亞洲,甚至大部分的時候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但中國從來沒有主動靠武力殖民任何一個其他國家。中國是有史以來唯一一個靠被侵略,然後同化侵略者來擴張領土的國家。
  相關新聞
中國八大海外基地 看完恍然大悟 2016/02/25 環球新軍事

海外基地並不等於海軍基地:前者為軍/民兩用,作為中國在海外指定區域展開經貿,商務,文化,防務活動的集中性支撐點。也可用於保障武裝部隊給養,戰備補給,裝備保養維護,護航撤僑,甚至是軍事行動。優點,戰略定義廣泛,功能廣泛,進退遊刃有餘,可以從事外交,商貿,軍事等多方面活動,牽制敵對勢力,突破對華的封鎖。缺點,軍事支援能力不如美軍基地。
中國首個海外基地吉布地為於非洲東北部,亞丁灣西岸,扼守紅海入印度洋的要衝,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擴大在非的影響力,與美在非的戰略部署進行抗衡,向東扼守著中東海灣地區。
一個吉布地遠遠不夠,可能成為中國的八大海外軍事基地:
一,緬甸科科群島科科群島, 30平方公里,北距中國只有1200公里,東南距馬六甲海峽數百公里。
二,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緊扼從非洲、歐洲經紅海、荷姆茲海峽、波斯灣通往東亞、太平洋地區數條海上重要航線的咽喉, 2001年中國參與這個深水港的建設和開發,利用中亞與該港口相連的公路與鐵路,中國有望開闢一條往新疆等西部地區輸送能源的通道。設立電子監聽站,可以監視從荷姆茲海峽到阿拉伯海之間的船行航行動態,以及印度洋上的美國迭戈加西亞軍事基地。
三,孟加拉吉大港。
四,柬埔寨苦克莫島。
五,中泰聯合基地。
六,索羅門群島:比卡齊克亞島
七,波里尼西亞:土阿莫土群島
八,斯里蘭卡:漢班托塔
2022-06-04 07:54:41
阿楨
中國科學院:雲南“蒙自人”與美洲原住民存在深度的古老祖源遺傳聯繫 2022-07-15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專家運用科學手段,對在雲南蒙自發現的“馬鹿洞人”頭骨化石開展古DNA遺傳學分析研究發現,中國南方的古人類和最早的美洲土著人類之間存在深度的古老祖源遺傳聯繫。成果7月14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上發表。

雲南位於中國西南山地、東喜馬拉雅山地和印緬山地三個世界生物多樣性熱點的交匯地帶,不僅見證了“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的奇跡,同時目睹了人科物種從1,200萬-600萬年前的祿豐古猿、約170萬年前的直立人“元謀猿人”,再到1.4萬年前的智人“蒙自人”等多個人類重要的演化階段。
“蒙自人”的線粒體遺傳世系屬於一種未知的M9支系,可能是亞洲古老型人類與早期現代人混血的結果,這種遺傳背景是晚更新世美洲最早定居者的東亞源頭。
此外,通過重構膚色基因OCA2的一個關鍵突變(His615Arg)的跨時空分佈模式,研究者發現導致比東南亞人群“更白”的中國人群淺膚色的這個突變最早在約7,500年前發生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之後,作為對高緯度地區紫外線照射強度減弱的遺傳適應,該突變的頻率在東亞人群中逐漸上升,直至在現代東亞人群的平均頻率達到了~60%。
  回應
 這是可以推翻非洲起源說,不是支撐。
 我理解部分壇友不願意接受非洲起源說,他們主要的觀點在於無法接受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起源”自非洲,這我覺得毫無必要。
 為什麼不接受就是因為非洲起源說有漏洞。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不是光非洲才有,而是全世界“滿天星斗”,各地區都有,從能人到直立人,古人類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了從非洲向世界各地擴散的過程,每一次遷徙也不是“踏入無人之境”,而是與各地原有的古人類交往爭鬥。中外的科學家根據人類基因研究和考古的發現,非洲起源說已經更新了很多現代研究成果,並不排斥各地古人類基因的混入。
2022-07-16 07:56:18
阿楨
“神秘面紗”揭開!9500年前就有南北方人之分了 2020/05/19 中國青年報

  5月15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線上發表一項關於華夏族群探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團隊主導,利用古DNA技術開啟了一趟尋根之旅,歷經8年艱辛探索,逐步揭開東亞尤其是中國史前人群南北格局、遷徙擴散及遺傳混合的“神秘面紗”。
  “我國南方大陸炎熱潮濕的氣候導致南方的樣本材料不僅稀少,而且微生物DNA污染嚴重,人類DNA被高度甚至完全降解。”他們深入南方30多個遺址,採集了257例古代人類樣本,,最終取得突破,能夠從大量土壤微生物DNA裡“釣取”極其微量的人類內源DNA,可成功捕獲僅占0.03%的人類核DNA。
  結果發現,在沿著黃河流域直到西伯利亞東部草原的人群裡,至少從9500年前起,他們就攜帶一種以新石器時代山東為代表的古北方人群成分,而中國大陸沿海及臺灣海峽島嶼人群,至少從8400年前起,就攜帶一種以新石器時代福建及其毗鄰島嶼為代表的古南方人群成分,這意味著,早在9500年前,我國的南北方人群就已經分化了。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南北方人之間的差異性和分化程度,又逐漸縮小了。付巧妹說,這種變化暗示著,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南北方人之間已經有了頻繁的遷移與混合。至少在8000年前,南北人群融合與文化交流的進程即已開始,4800年前出現強化趨勢,至今仍在延續。
2022-07-17 08:08:55
阿楨
有關東亞與東南亞祖先人群,學術界有一個“兩層假說”,即距今5000年及以前,中國福建奇和洞人與臺灣海峽亮島人等古南方人群,屬於“第一層”人群,他們與從事農業經濟的“第二層”農業人群,也就是現代東亞人,是截然不同的。
  不過,付巧妹團隊通過這次古DNA研究卻發現,在至少8400年前,組成現今東亞人群、南島語系人群基因結構的主要祖先群體之一,已經在東南沿海出現。
  沒有外來人群的“大換血”
  在約9000年前農業出現以來,歐洲人群就不斷遭遇近東遷徙而來的農業人群,以及歐亞草原人群等外來群體的“大換血”。換言之,外來人群長期在重構歐洲人群遺傳信息,對現今歐洲人產生重要影響。
  我國的情況卻有所不同。根據這次研究可以看到,雖然早在9500年前,我國南北方人群已經分化,但南北方同期人群的演化,基本是連續的。
  “這說明我們沒有受到明顯的外來人群影響,遷徙互動,也主要發生在東亞區域內各人群間。”付巧妹說。據她推斷,這可能與我國是稻作和粟作農業的獨立起源中心有關,不需要外來人群帶來農業,就能夠較好地自給自足。
2022-07-17 08:18:12
阿楨
澳洲原住民政策與中國民族政策對比的直觀感受2023-10-16
【本文來自《時隔24年,澳大利亞就修憲以設立原住民發聲機構的公投未獲通過》評論區】
在澳洲呆了三年,我覺得有一點點發言權。根據我的觀察,澳洲對土著一直在實行結構性壓迫,從白人登上澳洲大陸到今天從未間斷。而今天稍有不同的是,澳洲會展示原住民文化,以此來當做文化多元的幌子。我稱之為動物園裡的猴子。
白人們以保護和欣賞原住民文化為藉口,將原住民同現代文明隔絕開,讓他們很難融入現代城鎮生活,與城市居民格格不入。藉口反思強迫住校政策,摧毀他們受教育的意願,以至於大學幾乎看不到原住民的身影。這樣原住民除了越來越胖,跟他們幾十上百年前的祖先沒有兩樣。原住民永遠掌握不了現代技術,群體更不能進行有深度的思考。
他們只知道自己跟祖輩一樣,正在被壓迫,但是這種壓迫,現在卻不知道從何而來。政府表明上給原住民了很多稅收優惠,但是他們除了售賣自己的土著文化,連創造價值的能力都沒有。土著只能抱怨,在公共汽車上向當地居民大吼自己受到的不公。這又讓當地居民一致反感土著,這也是這次投票結果毫不意外的原因。
作為對比,讓我們想起了我們的西藏政策。我們是真的在把西藏人民當做同胞看待。想方設法在西藏實行現代化,教會藏民同胞技能,讓他們能自己動手創造價值。11年前,2012年我在西藏旅行,從拉薩租車去樟木,車主就是位藏族同胞。他家裡爺爺是農奴,被砍斷了一隻手,他屬於被解放那一批,從小送往重慶的民族學校,一直到長大學了駕駛技術回到藏區。駕駛員在西藏非常收人尊敬,並且收入頗豐。一路上他不時給我炫耀他新買的進口越野車,他去天津港提的車。他的車頭掛著毛澤東像,我想這個比活佛更能保佑他駕駛平安吧。
從藏民整潔氣派的越野車,到澳洲土著一上車就充滿奇怪味道的公車,這一路穿越和感受,兩種氣味的混雜,容易引起一個人的思緒。我們並沒有刻意去摧毀西藏人的文化,但西藏同胞要進入現代生活,要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明天,就要自己放棄一部分傳統,這是自我選擇的結果。這一點卻成了西方攻擊我們的把柄。每次想到這個都讓我覺得噁心。
究竟誰更文明一些?究竟誰又在壓迫當地居民?這個世界的黑白總是被人顛倒。
  回應
澳大利亞的土著應該感到幸運,知足吧。讓他們認真研修一下美國的印第安人的歷史就知道了。
要不是西方列強讓中國人開了眼界,中國人壓根就沒有種族的概念。就算是古代的蠻夷之分,說的也只是文化上的差異。如何比?
2023-10-17 06:26:1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