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0-10 05:57:21| 人氣1,079|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當代世界政治與國際關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同是做為高校用書,倪稼民主編的《當代世界政治與國際關係》(上海財經大學,1996)就如前評《國際競合與升沉》所言:
或許王兆星的《國際競合與升沉:紅色觀點》(台北:天肯文化出版,1994)寫於89年中國民運和91年蘇聯瓦解之際,故其調性有點悲社會主義、懼歐美霸權、並想拉攏第三世界,而沒前評《中國崛起》《大國崛起》之自信。
而劉廷忠主編的《當代世界經濟政治與國際關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則有較的強的現實性、理論性和整體性。

不就是《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考試用書,看下考古題(後貼)足矣,沒啥永恒性的。

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的永恒主題>蔣本國

  對于國際關系學界和政治學界來說,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王麗萍博士的專著《尋求繁榮與秩序: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的政治學觀察》的出版,是一件值得關注的事情。該書從政治學視角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世界經濟與政治進行了全新的解讀,並確立了思考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的一個新體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國際局勢複雜紛繁、變幻莫測。在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的研究中,可以說,西方國際關系理論界握有理論研究話語權,形成了兩個研究主題,一個是冷戰時期的“戰爭與和平”主題,一個是後冷戰時代的“和平與發展”主題,並圍繞這兩個主題形成了一系列理論成果。這些理論成果中,既有從現實主義到新現實主義及新古典現實主義的嬗變,又有從系統、結構、行爲體到自然、社會與環境的實證主義分析;既有沖突、戰爭到軍控與戰略穩定的發展,又有國際政治經濟博弈到國際合作與一體化的全面闡釋。這些國際關系的重大理論均奠基于西方社會發展的背景之上,反映了西方學說的核心價值觀。
  而在《尋求繁榮與秩序》一書中,作者以國家類型劃分爲切入點對戰後世界加以界定,並就若幹重要問題領域進行了深入考察,通過政治學的思維和邏輯來認識和重新發現世界,由此確立了繁榮與秩序——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的嶄新主題。
  作者在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的各種複雜的現象之間努力尋找和發現可能存在的因果聯系和相關性,並將政治學的前沿問題和熱點問題如轉型、治理與國家權威、民主和民主化等納入研究範疇,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通過不同分析途徑,進一步拓寬了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的視野,賦予這一領域的研究以濃厚的政治學基礎,使這一領域的研究也成爲政治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本書在分析中還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入思考的課題,如經濟形態與社會結構的關系、經濟形態與國家間關系、社會結構與政治穩定的關系等。此外,本書對一些世界性問題(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貧富差距擴大)的國內根源的思考,以及強調世界體系沖突與合作中的國家學習等,也豐富和擴展了人們對于相關問題的一般認識。
  作者深入分析了經濟因素對國際政治和國內政治的影響。從國際政治理論來看,國家通常將維護本國安全當做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標,但在國際交往中保護和擴大本國的經濟利益以促進國內經濟發展,也是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之一。當代國際關系中,世界經濟日益政治化,世界政治日益經濟化。本書抓住了國際關系中這一重要現象,論述了經濟增長的國內政治後果以及經濟發展對國際關系的深刻影響,揭示了繁榮背後的政治訴求。
  作者深刻論述了國內政治與國際政治的相互作用。國際政治主要是國家之間的政治關系,它與國家內部的政治有著密切聯系,這集中表現爲國內政治是國際政治的基礎和出發點,而國際政治是各國國內政治在國際範圍和領域中的延伸和相互作用。本書通過對“治理”、“民主(化)”的論述,架起了國際政治與國內政治研究的橋梁,深化了對國際政治與國內政治關于秩序這一研究主題的認識。
  在書中,作者以經濟、政治爲觀察視角,圍繞繁榮與秩序這一主題,通過政治學的思維和邏輯來研究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問題,立意深遠、分析深刻、邏輯嚴謹,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http://www.gmw.cn/content/2008-02/07/content_732714.htm


《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系》複習訓練題

1. 什麽是時代?列寧提出的劃分時代的依據是什麽?

答:所謂時代,是指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不同發展階段。它包含時空內容和階級內容。從時間上說,它不是指世界曆史發展的某個短暫時期,而是指世界曆史發展的一個相當長的曆史階段;從空間上說,它不是以個別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發展爲依據,而是以全世界範圍內大多數國家或地區的發展爲依據;在階級社會裏有階級內容。
列寧認爲,劃分時代要堅持階級分析的方法。要弄清楚“哪一個階級是這個或那個時代的中心,決定著時代的主要內容、時代發展的主要方向、時代的曆史背景的主要特點等等。”而確定哪個階級是時代的中心必須不以力量強弱、不以新興階級的孤立活動、不以新興階級的暫時挫折所左右。

2. 爲什麽和平與發展成爲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

答:①兩次世界大戰給世界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人民的反戰意識空前增強;②戰後科技進步引發的世界經濟國際化,制約了戰爭的發生;③戰爭與軍事武器的異化,成爲避免戰爭的重要因素;④利用戰爭來實現發動戰爭的目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減弱;⑤發展在提高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⑥解決世界上大多數人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只能靠和平和發展。

3. 什麽是國際社會行爲主體?其基本特征是什麽?

答:國際社會的行爲主體是指具有一定行爲能力和自身的特殊利益,並能夠獨立參與國際競爭的政治實體。

其主要特征爲:①行爲能力;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③具有在國際社會中發揮作用的途徑和手段;④具有確定的組織形式。

4. 國家主權的涵義和基本特征是什麽?

答:主權是指國家所固有的在國內的最高權力和國際上的獨立主權。其基本特征是不可分割性、不可讓與性和排它性。

5. 何謂國家利益?國家利益包括哪三個方面?

答:國家利益就是滿足國家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條件。國家利益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國家的安全利益,包括維護本國主權獨立、領土完整、人民生存、不受外來勢力的控制、侵略等方面;二是國家的經濟利益,包括國家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繁榮等方面。它要求一個國家對內對本國資源的主權、發展國民經濟的獨立自主權,對外與其它國家能夠進行平等互利的經濟交往;三是國家的政治利益,主要指一個國家在與其它國家發生交往過程中,交往和聯系的程度對國家利益産生巨大影響,從而産生一個國家的政治利益。

6. 何謂國家力量?正確估量國家力量的方法有哪些?

答:國家力量是指國家擁有的實力以及影響其它國際社會行爲主體的能力。國家力量既包括具體的、可統計的因素,也包括抽象的、只能分析的因素。前者是物質因素,後者是精神因素,物質因素包括自然條件、經濟力量、軍事力量。精神因素主要包括社會制度、國家內聚力、國民意識、政府效率、戰略決策水平、外交影響等。

正確估量國家力量的方法:①從定性、定量相結合上去估量國家力量;②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國家力量;③要正確把握國家力量的度。

7. 何謂國家對外政策?國家對外政策與對內政策的關系是怎樣的?

答:國家對外政策,是一個國家在處理國家間關系的對外活動中,根據其政治路線和戰略方針,並結合具體情況,爲維護本國利益而制訂的行爲准則。國家對外政策的根本要求是履行國家的對外職能。國家對外政策是由其國家的性質決定的。
一個國家的內政是它外交的基礎,外交是其內政的延續;對內政策是對外政策的依據;對外政策是對內政策的需要。

8. 什麽是國際組織?其共同的基本特征是什麽?

答:國際組織是一些國家爲了特定的目的,以條約建立的常設性國際機構。

共同的基本特征是:①國際組織的建立、組織原則及其活動必須符合公認的國際法准則,其宗旨必須是促進各個不同領域的國際合作,維護國際和平和安全;②國際組織是國家之間的組織,不是國家之上的組織和超國家的機構;③成員國在法律上一律平等;④以條約爲基礎建立;⑤有特定的目的和職能範圍。

9. 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是什麽?

答:聯合國的宗旨:維護國際和平和安全,制止侵略行爲,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爲根據之友好關系,促成國際合作等。原則:各國主權平等,以和平方法解決國際爭端,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與聯合國宗旨不符的其它方法侵犯他國的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聯合國不得幹涉本質上屬于任何國家內管轄的事件。

10. 什麽叫國際秩序?當今世界有哪兩類國際新秩序構想?

答:國際秩序就是指在世界格局的基礎上國際關系運行的機制和原則。
可分爲兩類:一類是發達國家提出的主張按西方的制度和價值觀由少數強國主宰世界。如美國提出的世界新秩序構想是:以美國爲領導,聯合西方其他發達國家,按照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理想,最終建立從西方到東方,從北方到南方的國際新秩序。另一類是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主張建立一個“公正、合理、平等”的世界新秩序。基本內涵是尊重各國人民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念,尊重他們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政治制度,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等等。

11. 什麽是世界經濟?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與趨勢是什麽?

答:世界經濟是指全世界範圍內的各個國家和地區相互結成的一種既有聯系又有矛盾的統一的經濟體系。
特點:①世界各國經濟上的相互依賴、相互聯系和相互鬥爭進一步發展;②改革和調整成爲世界性浪潮;③科學技術對生産力的推動愈加顯著。
趨勢:①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一體化進程加快;②亞太經濟成爲世界經濟發展最有活力、最有前途的地區;③貿易保護主義日趨嚴重。

12. 什麽是經濟全球化?其主要特征是什麽?

答:經濟全球化是指隨著國際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國經濟在全球範圍內相互依存整合的曆史進程。主要特征是:①世界經濟體系迅速擴大,世界多邊貿易體制形成;②國際分工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生産活動全球化;③金融和投資活動全球化;④經濟全球化的載體——跨國公司迅猛發展,在量和質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⑤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知識與人才的國際性流動迅速擴大。

13. 經濟全球化對當代世界政治和國際關系的影響是什麽?

答:這種影響概括地說,有以下幾點:①經濟全球化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安全觀”,經濟安全成爲各國安全的核心與基礎;②經濟全球化加強了各國間在經濟上、政治上的相互依存和互動關系;③經濟全球化與世界和平與發展相互促進;④經濟全球化使跨國公司和政府間國際組織在當代國際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增強;⑤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提供了機遇。

14. 什麽是國際政治格局?研究國際政治格局的方法有哪些?

指在一定的曆史時期,活躍于國際舞臺上的各種重要的政治力量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態勢。
研究國際政治格局首先要以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爲指導;其次要運用系統研究的方法;再次要運用矛盾分析方法。

15. 何謂雅爾塔體制?其主要內容、結果及影響如何?

答:雅爾塔體制是戰爭發展的後期,蘇美英三國爲了各自的利益,就結束戰爭、處理戰爭遺留問題以及維護戰後國際秩序開會進行商討,這幾次會議分別是1943年11月的德黑蘭會議,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三國首腦通過對戰後安排達成了協議,後來它就被稱爲“雅爾塔體制”。
其主要內容是:對德處置問題;蘇聯與西部鄰國領土劃分的問題;遠東問題;關于國際組織和國際秩序問題。
結果及其影響:“雅爾塔體制”的確立反映了二戰期間形成的國際力量的對比狀況,其結果:美蘇在歐洲、部分地在亞洲劃分了戰後的勢力範圍;爲聯合國的誕生奠定了基礎;某些協議損害了有關國家的主權和利益。雅爾塔體制對加速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戰後歐洲穩定、世界和平的局面具有積極影響。同時又具有美、蘇、英三國根據各自實力和利益爭奪勝利果實的性質,表現了大國的強權政治。它無視和侵犯了中國等國家的主權,導致戰後美、蘇兩霸的崛起和對抗,對戰後兩極格局的形成與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16. “二戰”後兩極格局的形成及主要特點。

帝國主義陣營的形成:從羅斯福的大國合作戰略到杜魯門的遏制戰略。《北大西洋公約》、《美日安全條約》、《美、新、澳條約》的簽署,標志帝國主義陣營的形成。
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歐洲9國共産黨、工人情報局的建立、經互會成立、《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華沙條約簽訂,標志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
主要特點:①兩大陣營分別是以美蘇兩大國爲其首領;②兩大陣營的成員均以國家利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對立和鬥爭作爲其重要的政治基礎;③兩大陣營的鬥爭以“冷戰”爲主要形式。

17. 兩極格局的持續演變及終結過程是怎樣的?

持續與演變:①第三世界崛起;②兩大陣營內部發生矛盾與摩擦;③美蘇力量對比發生明顯變化。
終結與標志:兩極格局以蘇聯解體而告終結,其標志性事件是:①東歐劇變;②海灣戰爭;③“8?19”事件。

18. 當前國際政治格局的特點及發展趨勢如何?

冷戰後的國際政治格局是一種多元化格局,有的學者稱之爲“一超四強”或“一超多強”格局,新格局呈現如下特點:①“一超”與“多強”矛盾錯綜複雜:美歐矛盾增加、美日摩擦不斷、中美關系一波三折。②各大國相互制約因素增多。③各大國相互協調和合作的能力有所增強。

19. 簡述戰後美國經濟發展及其原因。

答:戰後美國仍然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高、實力最雄厚的國家。這一點可以從主要工業産品産量、農業生産率、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來得到證明。
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原因:①科學技術對美國經濟起了推動作用;②進行大規模固定資本投資;③鼓勵消費、擴大市場;④依靠廉價的原材料和燃料;⑤提高剩余價值率。

20. 爲什麽說美國經濟進入了一個不可逆轉的衰退時期?

美國經濟存在的問題:①在科技實力方面,美國已經喪失了它在高科技領域無可爭辯的優勢;②美國在金融實力方面引人注目的變化是它由一個最大債權國變爲債務國,克林頓時期這方面的狀況曾有所改變,但現在又成問題。③在市場控制能力方面,美國制成品所占世界市場的份額下降。

21. 簡述美國全球戰略和霸權地位的興衰。

①霸權地位的確立:羅斯福的“世界藍圖”,杜魯門的“遏制戰略”;艾森豪威爾的“解放戰略”。②霸權地位衰落:肯尼迪的“和平戰略”;約翰遜時期美國霸權地位進一步衰落,尼克松主義的出現是美國霸權地位衰落的象征;③“後霸權時代”:裏根的調整,提出以實力求和平的對外總戰略;布什的“超越遏制戰略”,克林頓的對外防務戰略構想,小布什的“參與與擴展”戰略。

22. “民主和平論“的基本論點是什麽?試對其進行評析。

①現代化的民主國家不會發生戰爭。從民主政治自身性質出發和從曆史經驗事實出發進行論證。②轉型中的民主化國家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大。從理論和曆史經驗兩方面進行論證。③“民主國家”與“非民主國家”之間不能避免戰爭的發生,從所謂“民主規範”以及不得使和平、民主受到威脅兩方面進行論證。
“民主和平論”者的結論:從長期看,民主化一旦成熟,它將有助于和平;而從短期看,民主化的進程卻醞釀著戰爭的風險。因此,他們建議:①幫助民主化國家建立中央權威以遏制潛在敵對的政治聯盟;②當民主化國家上層人物受到軍隊威脅時,給予其安全保護;③在民主化國家中創立一個自由的、競爭的和多元化的思想市場。

23. 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內外原因是什麽?

內因:①在高速積累的基礎上,大規模更新和擴大生産設備;②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積極培養本國科技力量;③推行嚴格的科學管理制度;④國內政局相對穩定,政府采取了正確的經濟政策和發展戰略。
外因:①日本得到美國大力扶植;②日本有美國軍事保護,軍費開支極少;③美國在侵朝、侵越戰爭中的軍需訂貨對日本經濟的刺激;④日本沒有付出戰爭賠款。⑤日本利用了亞、非、拉國家的廉價原料。

24. 日本經濟發展的脆弱性及其對策是什麽?

日本經濟的脆弱性:①自然資源貧乏,主要工業原料、燃料幾乎完全依賴進口;②農業是薄弱環節;③國內市場狹小,主要産品依賴海外市場;④一定程度的泡沫經濟成分。
面對這種脆弱性,日本政府也采取了措施,試圖改變上述弱點,雖也取得了成效,但其未來的發展道路仍然艱難而漫長。

25. 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准備、原因、途徑、影響因素是怎樣的?

准備:50年代以後,隨著日本成爲經濟大國,日本就開始謀求成爲政治大國。1972年,田中明確表示“日本跟著美國腳步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81年鈴木宣稱日本進行“第三次遠航”,中曾根一上臺就打出爭取政治大國的旗幟,使用了“國際國家”一詞,海部俊樹則要求日本“積極參與建立新秩序的國際努力”。
原因:①經濟實力增長,要求與之相適應的政治地位;②需要政治大國的地位保護經濟長期穩定發展;③謀求成爲政治大國也是日本自身安全的需要;④日本認爲當今世界,它走向政治大國的時機已經成熟。
途徑:50年代,由小夥計到爭取做西方國家的平等一員;60年代,探索成爲亞太地區盟主的可能性;80年代,多方出擊,爲成爲政治大國不遺余力;90年代以來,日本更是咄咄逼人,爲成爲政治大國,擺出了不達目的,絕不罷手的態勢。
影響因素:日本是一個小國,資源貧乏,先天不足;日本難以成爲安理會常任理事會;美日、美歐矛盾、摩擦不可能完全解決;日本在亞太地區的作用有限;日本在世界上形象不佳。

26. 戰後西歐經濟複興及其原因是什麽?

“二戰”時期,西歐各國經濟遭受重創,但是很快即恢複,到1950年,西歐主要國家經濟都基本上恢複到戰前水平。1950-1960年,是西歐經濟的恢複發展階段,經濟增長率達到4.5%,1961-1976年是持續高漲階段,經濟增長率達到4.8%。從70年代初,西歐與美日並列爲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三大中心之一。
內因:①先進的科學技術基礎和強大的工業基礎;②戰後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③對生産關系的調整,使其起到了對生産的某種程度的促進作用;④西歐聯合代替了長期的戰亂。
外因:①得到美國的大力援助;②得到大量廉價的原材料、燃料、勞動力和廣大的市場;③西歐得到美國的核保護,軍費開支減少。

27. 西歐聯合自強的必要性是什麽?

①只有聯合,才能取長補短,發展、振興各國經濟;②只有聯合才能防止近代西歐各國相互殘殺的悲劇重演;③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擺脫美國的控制。

28. 西歐經濟面臨的困難、長處與不足是什麽?

從整體上看,西歐經濟在美日歐三大支柱中,困難最爲嚴重。衰退、失業、出口萎縮、政府財政赤字都是其顯著表現。面對這些困難,西歐各國踏上了結構性調整的道路,並取得一定成效。
西歐經濟發展的長處:實力雄厚;工業技術發達;戰略地位重要。短處:能源、原料短缺;依賴國外市場;受美國經濟影響較大;軍事上需借重美國。

29. 歐共體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如何擴展?

歐共體建立于1967年,在1951年的《歐洲煤鋼聯營條約》、1957年簽訂的《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歐洲原子能聯營條約》基礎上合並而成。歐共體的組織機構有:部長理事會、委員會、歐洲議會、歐洲法院。
歐共體最初的成員國是法、德、意、比、荷、盧六國,現已擴大到19國。這是從成員國數目上體現出來的擴展;另一方面歐共體還試圖實行政治、經濟、防務的一體化。在這些方面主要有以下做法:
①將歐洲政治聯盟作爲長遠的戰略目標,同時加強歐洲人的“歐洲意識”;②成立歐洲科技共同體,加強科技合作;③推動西歐各國的防務聯合。

30. 獨聯體如何形成的?其主要的組織結構如何、面臨的問題和走向如何?

當蘇各加盟共和國和聯盟中央就簽署新聯盟條約進行討價還價的初始階段,俄聯邦議會主席葉利欽便于1990年9月初與其它8個共和國單獨聚會,商討他們之間的關系,以後抛開聯盟中央的共和國間的會晤日益頻繁。8?19事件後,烏克蘭于91年12月初宣布獨立,促成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國的明斯克會晤和隨後的阿拉本圖會晤,宣告蘇聯最終解體和“獨聯體”形成。
基本原則,同國際法規定的處理國家間關系的原則基本類似。
組織機構:元首理事會、政府首腦理事會、隸屬于國家元首理事會的國防部長理事會。機構所在地爲明斯克,俄語爲其工作語言。
面臨的問題:一是俄羅斯與其他成員國之間的矛盾,二是俄羅斯的內部矛盾。
走向:三種不同方向。短期內解體;作爲一種松散的邦聯性結構,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存在;演變爲以俄羅斯爲核心的新聯盟。最有可能的是第二條路,似已得到證實。

31. 我國建國以來外交政策發展的幾個階段是怎樣的?

第一階段:從全國解放到50年代中期。外交政策的“一邊倒”。這一時期,我國的外交活動主要有:1、同許多國家建立外交關系;2、同美國展開了三條戰線的鬥爭;3、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4、開始中美大使級談判。
第二階段:50年代中到60年代初直至文化大革命初期。外交政策稱爲“兩個拳頭打人”。1、同印度的沖突;2、中美沖突;3、中蘇沖突。這一時期存在的主要問題:錯誤估計國際形勢;四面樹敵;誇大自己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當然在具體的外交活動中我們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第三階段:從60年代末、70年代初到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國的外交政策是“一條線,一大片”,一條線指建立反蘇統一戰線,一大片指圍繞線上的一大片亞非國家。這一外交政策具有主觀意志論色彩。這一階段,中國外交取得了很大勝利:1、1971年10月,26屆聯大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2、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改善;3、“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的提出;4、同日本、西歐等國發展友好關系;5、中美關系正常化。
第四階段:從80年代末到現在,執行和平自主外交政策的時期。
1985年6月,鄧小平在軍委擴大會議上提出兩個變化:一是對戰爭與和平問題發展新看法;二是堅決貫徹獨立自主外交政策,放棄一條線,堅持大三角關系。
80年代末、9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沈著應付,決不當頭,韜光養晦,善于守拙,抓住機遇,有所作爲”的戰略思想。
十六大提出“我們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們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003826.html?fr=qrl  百度知道

台長: 阿楨
人氣(1,079)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時評中國 |
此分類下一篇:《大國安全觀比較》
此分類上一篇:《國際競合與升沈》

阿楨
強國戰略奏效 俄再迎普亭時代2012.03.05朝鮮日報記者李漢洙

俄羅斯總理普亭正式宣佈,贏得此次俄羅斯總統大選。由此,普亭繼2000年至2008年之後,在今後6年再次成為俄羅斯的領導人。普亭的新政治口號可以總結為“重建光榮的俄羅斯”,再造曾與美國爭霸的輝煌。普亭在大選過程中重點承諾將加強經濟發展和軍事力量,滿足了企盼“俄羅斯強大”的普通國民的希望。
普亭今後可能會把重點放在加強軍事力量上。他上月20日在每日發行的《俄羅斯報》發表文章說,截至2020年將投入7900億美元的國防費。
普亭具體計劃,未來增加部署400枚洲際彈道導彈(ICBM)、8艘核潛艇、20艘潛艇和600架戰鬥機。他直指西方說,不會向任何人示弱,對美國和北約要採取堅決果斷的措施。
他上月24日與國家安保專家會面時說,不會讓美國擁有核優勢,不會對西方俯首貼耳言聽計從。
普亭還承諾,將通過每年6%至7%的經濟增長率把目前全球排名第11位的俄羅斯經濟規模提升到第5位。普亭的承諾能夠深得選情,是因為他曾在執政時期,使1991年蘇聯解體後一蹶不振的俄羅斯經濟提高到了較高程度。
在普亭執政的2000年至2008年,俄羅斯經濟增長率達到了年均7%,按購買力評價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991年的1萬億美元上昇到2009年的2.2萬億美元,增長了1倍多。
普亭在本次大選中還得益於國民的不安心理。13萬名普亭的支持者上月23日在莫斯科盧日尼基體育場集會,高呼“不能回到上世紀90年代”的口號,併發出警告說,一旦在野陣營候選人當選,就會重現過去的動蕩混亂。美國的《紐約時報》3日分析說,葉利欽執政的上世紀90年代,國民經歷了40余個政黨林立的政治動蕩和債務違約宣言等嚴重的經濟低迷,俄羅斯國民的這種不安心理直接聯繫到普亭的當選。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渴望穩定的國民找不出普亭之外的人選。普亭鎮壓了侵吞國家財產的金融大亨和導致社會混亂的黑惡勢力,其鐵腕的領導人形象無人能夠超越。
http://chn.chosun.com/big5/site/data/html_dir/2012/03/05/20120305000005.html
2012-04-04 11:46:33
版主回應
普亭打造「中國夢」?

    2012年3月4日,俄羅斯總理普亭(Vladimir Putin,另譯普京或蒲亭)以64.39%得票率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創紀錄地贏得了他的第三個總統職位。作為俄羅斯的鐵腕政治人物,普京深知自己的歷史重任,得知自己勝選後,這位鐵打的硬漢面對莫斯科市馬內茲廣場上而對十餘萬支持者,在凜冽的寒風中流著眼淚高喊:「我們贏了,榮耀歸於俄羅斯」!
    按照2008年修改的俄羅斯憲法,普亭這屆總統任期將為6年,如果2018年總統選舉順利,普亭的總統任期還將延伸到2024年(前後4屆總統任期加在一起長達20年),最終實現帝俄時代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1671年6月9日至1725年2月8日)的那句名言:「給我20年,還你一個奇跡的俄羅斯」!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痛切地品嘗到國力衰微的苦果。1999年8月,當葉利欽總統任命普亭為俄羅斯第一副總理、代總理時,人們並不太看好這位其貌不揚的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又稱克格勃)特工。然而普亭很快就顯示了強人作風,他大膽實施國內改革,提振經濟和民眾生活水準,對俄羅斯金融石油寡頭和車臣(Chechnya,俄羅斯聯邦北高加索聯邦管區所轄的一個共和國)分裂勢力施以重拳打擊;在2000年開始的8年總統任期裏,普亭對美、歐霸權採取強硬政策,2008年8月果斷出兵擊垮喬治亞(Georgia,中國大陸譯為格魯吉亞),使俄羅斯重返世界大國舞台,恢復了俄羅斯人民的自信心。
    2012年2月21日,普亭在《莫斯科新聞報》上發表關於外交政策的競選綱領文章:《俄羅斯與不斷變化的世界》,闡述他對俄羅斯外交政策以及一系列國際事務(包括俄中關係、北約東擴、阿拉伯之春、伊朗核問題)的觀點及戰略構想。普亭指責美國和北約「打著人道主義幌子用空軍修理了利比亞當局,格達費被殺非常令人厭惡,這是原始人的方式,連中世紀都不如,我們不允許利比亞一幕在敘利亞上演」。普亭認為:「中國大陸目前是全球經濟中心,談論中國大陸未來在全球經濟和國際事務中所起的作用變得非常時髦。
    2011年,中國大陸國內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第二,按照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專家估計,不久的將來,中國大陸這一指標將超越美國」「北京贊同我們對正在形成的平等世界秩序的看法,我們將繼續在國際舞台上互相支持,加強在聯合國安理會、金磚四國、上海合作組織、20國集團和其他多邊機制中的協作,共同解決尖銳的地區和全球問題。
    普亭目前的思想是:「俄羅斯需要一個繁榮而穩定的中國大陸,中國大陸需要一個強大而成功的俄羅斯」。另一方面普亭在競選時,誓言要恢復「俄羅斯旗幟」的威力,未來10年將擴充軍備,包括建造8艘戰略飛彈潛艦、20艘多用途潛艦、50艘水面作戰艦,並裝備100具軍用航天器、600架新型戰機、1000架直升機、S-400防空飛彈系統、勇士防空飛彈系統、伊斯坎德爾-M飛彈系統、2000輛現代化主戰車、2000輛自走砲。
  2011年10月普亭以總理身份訪華以來,俄羅斯已經與中國大陸結成全天候盟友,對美國的全球霸權提出嚴峻挑戰。普亭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後,美、歐等西方國家普遍感到失望,美國國務院發表書面聲明,對俄羅斯人民表示祝賀,卻隻字不提普亭的名字,歐巴馬總統5天後才從「空軍一號」專機上,打電話向普亭表示祝賀;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則發佈聲明譴責普亭操縱此次俄羅斯總統選舉,及阻止俄羅斯人民和平表達政治訴求。這些情況已說明普亭的「王者歸來」現代版連續劇,對美國而言是「如鯁在喉」,確實是擺在美國領導人面前的難題!未來如何調整與俄羅斯的關係,因為稍有差錯就會促成俄、中兩國新一代領袖的結盟態勢,形成21世紀初另一種形式的冷戰格局。
  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社 總編輯 畢誠倵
http://www.dtmonline.com/

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東歐變貌》柏林圍牆倒塌20年有感《美國分化中蘇聯盟內幕》中國熊報?《俄羅斯關於蘇聯劇變問題的各種觀點》 聯合報也變熊報 《俄羅斯軍情瞭望》《車臣跨世紀的反恐戰爭》俄喬戰爭《當代中國》《國際競合與升沈》《當代世界政治與國際關係》 G2 《強國不是夢》 中國崛起《強國之鑑》中共十七大
2012-04-04 11:52:42
阿楨
飛彈部署更密 兩岸鴨子划水 2012-04-04 旺報

 雖然兩岸關係日趨和緩,但雙方的軍事部署並未放鬆。最新一期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報導,大陸最近在福建修建更多的短程彈道飛彈發射坪,位置和距離都針對台灣。而國軍愛國者飛彈送往美國性能提升後,也已祕密運返台灣,第一批部署在台北市南港執行防空戰備任務
 根據軍方規畫,愛國者三型飛彈將部署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與屏東地區,執行反飛彈、反戰機的防空任務。
 愛三彈體可不靠雷達照明自行接戰目標,因體積小,每個發射架可儲存16枚,發射架與雷達距離可達30公里,野戰部署較有彈性。

缺軍事互信是關鍵 對台軍售加深疑慮 2012-04-04 旺報

 軍事互信不足是美中關係的核心問題,《中美戰略互疑》報告明白指出,雙方對彼此的軍事作為保持高度戒心,其中,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及對大陸進行偵察活動,是加深北京對美國戰略意圖不信任的指標因素之一。
 在華府與北京引起高度重視的《中美戰略互疑──解析與應對》報告中,中方認為,華盛頓近期對亞洲政策的調整,包括對北韓、伊朗與東南亞國家的外交立場,已進一步強化對大陸的威脅感。
 另外,儘管兩岸關係有大幅的改善,但美國仍然對台灣出售武器,並在大陸沿海進行偵察活動,種種跡象更加深北京對美國在國家安全領域與戰略意圖的不信任。
 但美方認為,大陸解放軍優先發展針對美國作戰的武器系統,擔心大陸軍方與軍事計畫缺乏透明度;來自大陸境內,對美國政府、軍事與私人機構的網路攻擊行動不斷;還有中國大陸在美國的間諜活動增加,都讓美國官員頗為震驚。
 報告在建立美中戰略互信建議中提到,在軍事方面雙方應發展長期與深層次對話,討論如何進行軍事部署與正常活動,並限制部署新型破壞性武器,及改善對台海周邊整體安全局勢的互相理解。
 報告指出,如此才能同時允許中國大陸捍衛核心利益,美國也能履行對地區盟友的義務。

中美戰略互疑 將是零和博弈 2012-04-04 旺報

 華府智庫學者李侃如與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2日共同發表《中美戰略互疑》報告指出,由於缺乏軍事互信,美中關係將是長期的零和博弈。王緝思並引述中方觀點認為,如果美國持續被經濟與國內的政治拖累,長期看來,中國大陸將是美中兩強惡鬥最後的勝利者。
2012-04-04 13:48:22
阿楨
金燦榮:百年未有大變局,中國能為世界做什麼? 2019-12-18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美國問題專家

習主席多次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近年來,世界出現了很多預想不到的事,英國脫歐,美國不斷“退群”、極右翼勢力崛起……我們現在經常能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
  這種不確定性體現在很多方面,在國際貿易領域,曾極力推動自由貿易的美國,現在同很多國家包括美國的盟友打起了貿易戰;
在觀念領域,極端主義思潮不斷擴展,民粹主義、種族主義等思潮日益活躍,變得更加公開化,影響力越來越大;
在社會層面,不少國家的國內矛盾日益尖銳,一點小事都可能引發一次大的騷亂,智利、玻利維亞、委內瑞拉、土耳其、印尼都發生過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和騷亂,法國的“黃馬甲運動”至今也沒有停息,美國國內兩黨之間的矛盾也非常深;
在國際層面,各種衝突不斷加劇,以前的許多國際公約、國際準則好像失效或者被無視了,一些國家傾向于通過使用武力和威懾來解決問題,國際形勢失序程度總體上比冷戰結束以後多數時間都要嚴重。
  這種不確定性,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市場化、全球化、資訊化等發展到一定階段後負面作用的集中體現。
……..
就筆者個人理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新格局。原有的西方主導的格局正在被東西方相對平衡的格局所取代。G20逐步取代G7。
  新模式,歐美用了將近300年,才使10億人口進入工業社會;中國用遠低時間,創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許多發展中國家而言,是現代化之路的全新選擇。
2019-12-20 08:05:32
阿楨
新工業革命。過去的三次工業革命基本上全是西方壟斷的,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起了最為完整的工業門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擁有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學習能力最強的製造業。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推動技術包括無人交通工具、3D列印、高級機器人、新材料、物聯網與基因工程等,是西方不可能壟斷的,也是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必須抓住的歷史性機遇。
  新的全球問題。在傳統的恐怖主義、海上安全、難民等問題的基礎上,近些年來,網路安全、虛擬經濟、氣候變化、超級資本、科技陷阱等全球問題也越來越凸顯。誰應對得好,誰在未來就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更高的國際聲望。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堅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讓國家更富強、人民更幸福,為複雜多變的世界注入穩定性和確定性,這本身就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最大貢獻。
過去40多年裡,中國對全球減貧事業的貢獻率超過70%,中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隨著開放程度不斷擴大,中國近14億人口的大市場,必將成為世界經濟的增長之源、活力之源。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堅定維護和推動經濟全球化,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積極倡議各國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表明了中國堅定支援多邊主義、參與和引領國際合作的意願與能力。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也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中國將充分抓住當前戰略機遇,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基礎上,力所能及地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產品,推動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朝著有利於人類和平與發展的方向前進。
2019-12-20 08:10:2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