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07 05:24:01| 人氣1,756| 回應13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院士之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研院院士們終於發出知識分子勇氣了,不只挺馬的油電雙漲,還批名嘴民代的言語暴力。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7620978/20080602070924

慢了點吧,我台早有:<名嘴生存之道><邪者叫獸名嘴><秀才遇到土匪
><監院新生>: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1485071/20080107061455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7257374/20080523061600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8497017/20080630054511/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8397986/20080626064132/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7886922/20080610055630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8635161/20080704060546/

名嘴民代言語暴力 院士訝異【聯合報╱記者陳智華08.07.03

民意代表吵架甚至打架時有所聞,政論節目也常充斥吵鬧謾罵,不少中研院院士看不下去,認為這些言語暴力對社會有不良示範,昨天提案要求設立小組廣徵對策,培養「富而好禮」的社會,並建議教育部討論如何加強中小學人文教育,設計「公民社會」教材。
前中研院長李遠哲表示,這項提案針對誰要講清楚,不少從外國及大陸來的學者,從電視上看到台灣,都認為台灣人凶巴巴的,來了以後卻發現並非如此,一般民眾很和善。他表示,人文組這項提案「是對立委講的吧」。
中研院院士會議昨天閉門分組討論,人文組院士熱烈討論台灣電視及民意機關充滿言語暴力的現象,尤其是國外回來的院士,從電視上看到立法院、縣市議會,甚至政論節目相關人員的言詞表現,深覺不可思議。
有院士表示,電視上看到的民代,常是粗魯打架;有的民代則要求官員一分鐘就要答覆,咄咄逼人,十分不尊重,言語也充滿暴力,且從中央到地方都有類似情形,在美國、香港等地,十分少見,是台灣特有的現象。
另有院士說,台灣政論節目多,名嘴也多,有的名嘴講話很不客氣,指責官員時用「什麼東西」,動不動就要某某人下台,民眾不但不譴責,還打電話支持。
人文組召集人金耀基表示,日前余英時演講時稱讚台灣民主發展得很不錯,但民主離不開文化,也有「質」的問題,很多院士都希望台灣社會應該相互尊重,提高公民素養,培養「富而好禮」的社會。
金耀基說,希望中研院先建立小組,廣邀社會、教育、文化方面專家研商對策。另外,更建議行政院召集教育部等成立跨部會小組,討論如何在中小學教育中加強人文教育。他也強調,「我們沒有針對立法院,其他民意機關也是這樣。」

點名民意機構?院士:預算難過>中時08-07-02李宗祐

 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慨嘆電視、民意機構充斥語言暴力,卻避而不點明是哪些「民意機構」。院士們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態度更保留,僅低調表示:「中研院的預算是立法院在審,不方便講得太直接。」
 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昨日在院士會議大會討論「公民社會」提案時,直言「我們指的是立法委員,而不是對一般民眾講的吧。」隨即有院士忍不住在台下喊:「這樣預算以後在立法院會很難過。」這個說法也道盡多數院士心裡的話。
 事實上,每年立法院審查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不論學術地位多崇高,進了立法院,中研院長照樣被指著鼻子挨罵,這個滋味李遠哲最清楚。
 另一名院士說,提案所指的「民意機構」,不用講白,大家心知肚明,但因為中研院的預算還要送立法院審查,大家實在不方便講得太直接。
 不過,人文組院士兼院士會議人文組召集人金耀基表示,「民意機構」並非單指立法院,在地方民意機構也有類似現象。
 院士會議雖通過這項提案,但有院士坦言,即使有這樣的提案,也無法改變什麼,最多只是讓社會大眾知道院士們很關心這件事情。

名嘴秀過頭 製作人也難過【聯合報╱記者林河名08.07.03

中研院院士提案加強中小學人文教育,希望消弭語言暴力,被視為衝著立委而來。但民進黨立委黃偉哲認為,立法院是社會縮影,有什麼樣的選民就有什麼樣的立委,與其指責立委,更應該發起整個社會的道德重整運動。
民進黨立委陳瑩則認為,要那些咄咄逼人的立委或電視政論「名嘴」自我約束實在很困難,「牛牽到北京還是牛啦!」她不反對從小扎根,但短期內比較有效的辦法,應該是拒看充斥語言暴力的電視節目,並用選票制裁那些口無遮攔的政治人物。
黃偉哲表示,台灣社會確實充斥語言暴力,透過政治人物的自省,可以改善,例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發表聲明,提醒黨員不要像國民黨當初做在野黨時那樣,只會唱衰執政黨,就是最好的示範。
陳瑩說,立法院固然不乏惡形惡狀的立委,但也有認真問政的立委,只能怪立法院的議事情況沒有全程轉播,而媒體又一再放任立委使用言語暴力,讓問題變得非常嚴重。
多次被評鑑「理性問政」的國民黨立委黃義交說,實施單一選制後,至少立法院語言暴力的情況已有明顯改善。
至於政論節目語言暴力的情況,黃義交表示,政論節目是商業行為,自然有他的市場需求,要政論節目走優質路線,恐怕不易生存。
【記者江聰明、江祥綾/台北報導】針對中研院院士認為政論節目充滿語言暴力,對社會有不良示範。三立「大話新聞」製作人周浩光說,名嘴表達方式多半是隨著政治人物的節奏走,如果言論不夠味,無法引起觀眾注意,他坦言:「有時候看到一些名嘴過度『表演』,透過現場直播,心裡也很難過。」
周浩光表示,政論電視節目是台灣多年累積的特有現象,名嘴的表達方式及詮釋全民政治固然有不同,但終究都是隨著政治人物起舞,說穿了政治人物要生存,名嘴也要生存,但如何在正向、持平探討才是製作節目的目標。
TVBS發言人張維銘說:「我們提供不同觀點的理性論辯,若來賓有太過激動或言行,一定會盡力緩和和出言制止。」
經常受邀上政論性節目的名嘴陳鳳馨低調表示:「有則改之,沒什麼好回應的。」
楊憲宏則表示認同,他說:「沒有錯,政論節目確實有語言暴力,但這情形在總統大選前比較嚴重,現在好一點。」
他說,名嘴在爭論議題時容易情緒激動,用字遣詞也激烈,主持人或其他來賓通常在制止後,當事人也會道歉。
楊憲宏又說:「名嘴們還是要自律,因為可以坐在那裡,代表有社會期待,不要走極端主義,在用詞上還是要修飾。」

學者:為收視率 國罵都出口【聯合報╱記者陳智華08.07.03

銘傳大學新聞系系主任許志嘉指出,中研院院士講出了實話。他認為,媒體為了收視率,一味要求播出效果,對台灣民意機關、電視充斥語言暴力的現象,更有推波助瀾的效果。
許志嘉表示,台灣是過於民主的國家,言論自由至上。加上以往藍綠對決嚴重的氛圍下,只要打著言論自由的大旗,什麼都可以說,什麼都可以罵,用字更是粗鄙。
他也指出,媒體對此也要負責,尤其是電子媒體。不少立委抱怨,很認真準備資料,理性質詢,但根本上不了新聞;只要罵人、打架,馬上就可上新聞,而且會做大。
許志嘉也指出,以前也有名嘴理性討論事情,但收視率不好,就不再請他們上節目 ;相反的,電視台為了刺激收視率,專找一些用字粗俗、強烈的名嘴,有人最後連國罵都用上。
許志嘉表示,民眾對電視節目的語言暴力不是沒有感覺,但在現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之下,只會消極抵抗,而非積極制止。不少朋友或家長跟他反映,受不了語言暴力的節目,只能不看。
台灣師範大學大傳所所長胡幼偉表示,西方文化中,公開批評通常對事不對人,且不作人身攻擊,但台灣在民意機關的質詢文化中,立委和官員都是公職人員,長久以來立委姿態高,且要強悍質詢,才算監督,很少注意應有的禮貌和尊重。他說,青少年社群的網路中,留言的言語粗鄙、失格,開罵的也不少。他認為,廿、卅年來,公民教育很少提及禮貌和尊重,可能讓民眾不自覺產生語言暴力。
許志嘉說,這種情形短期很難改變,但政治人物和公眾人物,有示範及帶動作用,應該以身作則;媒體也要自制。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756) | 回應(1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政客 |
此分類下一篇:掃黑肅貪
此分類上一篇:媒體殺人

媒體幫凶
這豈只是院士們的心聲>中時08-07-04中時社論

     最近中研院院士在院士會議中正式提案,建議政府和各界應正視台灣社會充滿語言暴力的現象,重新建立富而好禮的公民社會。院士們的有感而發,主要是針對立法院立委的問政和政論節目名嘴們的部分發言,已幾近於羞辱人,助長了社會暴戾之氣,應予以導正。院士們的這些憂慮,很快就引來不少立委與名嘴的反唇相譏,結果也很清楚,除了院士們立即讓自己也陷入口水爭議外,沒有任何立委或名嘴覺得他們確實有需要做任何檢討或反省。
     不久前,台灣觀光聞人嚴長壽曾說,如果政論節目能設觀眾席,甚至開放讓陸客購票參加,一定會很有吸引力,言下之意,這些節目的吵吵鬧鬧還可以成為賣點,讓缺乏言論自由體驗的陸客驚豔一下,也算是另類「台灣經驗」的輸出了。然而,身為台灣人,真的希望陸客、外來者,我們自己的孩子,是透過這種方式認識台灣的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嗎?如果某些政論名嘴天天吵架的節目方式是台灣足以傲人的民主之光,為什麼過去國際媒體播放台灣國會打群架的新聞時,大部分國人的感覺是丟人現眼,而不是振振有詞地說,台灣的立法院、議會可以吵成這樣、打成這樣,足證台灣是多麼民主自由開放、多麼地有活力啊。
     這幾天立法院在進行監察委員的資格審查,多位立委的審查方式和態度如何,透過媒體的報導,社會大眾看得很清楚;中研院院士們對其言語粗暴、形成不良影響的批評和憂心,相信也是很多人心頭共同的痛;立委代表民意監督政府乃天經地義,問題是有必要天天發飆嗎?真的言之有物,又何必摔東西罵人,甚至刻意抹黑呢?
     立委減半後,每個立委形式上以及實質上所能發揮的影響力更大了,但問政風格卻愈來愈有向名嘴看齊的趨勢,但求曝光效果,卻不重視一言一行對社會形成的示範效果。在立委名嘴化的同時,政論名嘴似乎也有了立委化的「自我期許」,動輒以驚人之語希望直接影響政策,而不少政治人物甚至竟也順著名嘴的好惡來施政、執政、問政,不當地放大政論節目與名嘴的價值和地位,這正是為什麼政論節目和名嘴一直擁有影響力的理由之一。
     政論節目討論的多為時事議題,邀請的與談來賓也多半是所謂的新聞人、媒體人,然而究其實,今天許多政論節目與其說是新聞節目,倒不如說是綜藝節目還比較允當;名嘴們的拍桌對罵、嗤鼻互嗆,比演藝人員的演出還精采,然而,這樣的談話對大眾了解新聞真相、社會趨勢,能有什麼幫助呢?
     綜藝節目為提高收視率,找出分手情侶互揭瘡疤,還有藝人們在節目裡就直接哭給觀眾看,但是,綜藝節目再怎麼灑狗血,觀眾清楚這是一種表演,而立委問政比誰更凶更會罵人,政論節目的來賓吵到血脈賁張,不但會給立法委員的問政威信、對政論節目的公信力帶來負面影響,也容易在社會上形成有樣學樣的不良示範。
     過去有某些綜藝節目的主持人因為發言不當而公開道歉,事實上,電視節目若有不當內容及發言,也會遭到主管機關的處分,但是部分立委習於人身攻擊、言詞扭曲的問政方式,乃至於政論名嘴抓狂式的發言,卻似乎無人能過問,終至愈演愈烈;這些被認為是「社會賢達」的人如此粗魯粗鄙的說話方式,正一點一滴影響著社會大眾的互動方式與過程,讓人與人之間的對立與吵架甚至成了一種社會風氣;對這種語言暴力現象可能已經習焉不察的民眾來說,中研院院士們通過提議建請政府及社會注意,乃至於提出在中小學設計公民教育的課程等建議,其實是很重要的提醒,難道台灣社會不應正視這種語言失控的現象嗎?
     畢竟,如果台灣最重要的兩個公共領域:國會殿堂與媒體論壇所呈現的語言風格,都幾近乎於以羞辱與謾罵為常態,試問長期間在這種氛圍中薰陶的人們,又怎麼可能建立和諧、互相尊重的關係,一個社會又怎麼可能安穩安定呢?院士們的憂慮或許根本改變不了什麼,但最起碼這種心聲被表達出來了。

語言暴力 媒體也是幫凶>中時08-07-04許又方/花蓮市(副教授

     中研究有院士因看不慣民代在國會質詢時口出惡言,以及政論名嘴動不動就以充滿暴力的用語批評時政,建議設立專門小組,希望能培養社會「富而好禮」的風氣。院士們的用心值得推崇,若要避免三流民代及名嘴汙染台灣人的身心,則必須請媒體多多幫忙。
     民意代表之所以在國會殿堂出言不遜,大抵不出二個原因,第一是某些名代出身草莽,平素「幹來譙去」成習,即便換了身分還是改不了嘴臉;其次是為了凸顯自己問政認真,故意以暴力語言來吸引媒體,透過媒體大放送,弄個人盡皆知才得意。但不管原因為何,如果不是媒體(特別是電子媒體)「鉅細靡遺」般地「轉播」,那些民代的粗言粗語也不會傳到人民耳中。這麼看來,電子媒體根本就是語言暴力橫生的幫凶。
     因此,如果希望還給社會「溫柔敦厚」的好風氣,那麼應提醒電子媒體留意他們的社會責任,切勿任意用「知的權利」當藉口,毫不篩擇地就把一些根本沒內涵卻充滿暴力的話語傳輸到閱聽人耳中,也千萬別為了爭取收視率,故意找些言詞辛辣的名嘴上節目推波助瀾,這樣才有可能杜絕政壇的語言暴力行為

試院審查 別再毒舌肥皂劇
【聯合報╱劉美君/交大外文系教授暨圖書館館長
 
馬總統提名交大前校長張俊彥院士為考試院院長後,某些媒體依未經查證之抹黑攻擊,不斷渲染爆料。將馬總統為國舉才之用心良苦,扭曲為政治矛盾下的「毒舌肥皂劇」,按正常程序審定之榮譽博士授予被汙衊為「買賣學位」;積極為校募款、建立產學合作關係被詆毀為「中飽私囊」;退休後擔任無給顧問被醜化為「包養」;甚至貸款買個棲身之處也被誇大為「坐擁豪宅」。媒體與立委的「顛倒步、毒舌功」,真是令人瞠目!如今寶來白董事長更憂鬱身亡。政治惡鬥加上媒體毀人,讓選舉後的台灣竟比選舉前還要晦暗紛爭。
平心而論,張前校長治校八年,積極任事,充分授權。在人才的延攬、國際化的推動、軟硬體的建設、教研的提升、校園的美化及新校區的籌建上,開創了許多有目共睹的成就。張前校長為人豁達不羈,敢作敢言,說話率直,做事果斷。為推動校務,在發展理念與行政作法上,與教師會代表常有意見及程序之爭。張前校長不是完人(我們也都不是!)但其才學見識與行政歷練,足以適任考試院長,以其魄力提升各級考試的完備性及競爭力。
馬總統提名張前校長為考試院長,為國舉才之良意與用心,實應得到充分的尊重。但盼社會各界回歸理性中道的專業審查,勿再為政治角力的泥巴戰推波助瀾
2008-07-07 06:14:49
版主回應
台灣人民只配看這樣的電視?【聯合報社論 2011.09.06(楨:呆歹彎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之共犯!另參本館:院士之怒 吃飯配電視 N死死能幹啥 這樣的《思考電視》)

台灣近幾年大談自己的「軟實力」,但這樣的驕傲心情,一打開電視恐怕就會頓時跌到谷底。在那個所謂「神奇的盒子」裡,如今已沒有知識、沒有深度、沒有國際觀,甚至沒有太多可以提升眼界的訊息。作為社會文化的櫥窗,台灣的電視只看到「軟」,卻看不到「實力」。
最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要求電視新聞台訂定「自律規範」,不能再無限度地引用網路訊息,尤其是民眾提供的行車紀錄器側錄影像。與此同時,監察委員則要求NCC約束電視談話節目的品質,應多邀專業人士,不能老是那幾個名嘴無邊無際地暢談。可見,電視節目內容的粗糙無質,已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然而,各方對此現象似乎均束手無策,無計可施。
台灣電視節目之惡,事實上,恐怕要比NCC或監委指出的問題還要嚴重許多。就電視新聞而言,除了大量引用網路或觀眾爆料,更令人詬病的是資訊的瑣碎化及八卦化,不僅深度報導及調查採訪全被拋棄,連重大國際新聞都被擠壓到近乎消失。從電視新聞,觀眾看不到世界,只能看到一個扭曲、無聊、躁動的台灣。
至於號稱是大陸觀光客來台最愛看的政論節目,雖具有「暢所欲言」的自由表象,但評論的特定立場卻是一成不變,也就失去了傳媒交流意見的作用。就算陸客有新鮮感,但國內民眾收看多年,能不感到索然?尤其,經年累月由同一批名嘴評論所有話題,不僅使意見市場更為扁平,也將民眾阻隔在真正的專業意見之外。
台灣電視有多達一百多個頻道,然而觀眾手握遙控器,卻常有遍尋不著一個可看節目的憤怒和茫然,這才是最深的失落。要論電視的「多元」,我們有各種娛樂台、電影台、幼教台、購物台、旅遊台、宗教台,包括特殊族群的客家台、原民台;甚至還有些只要隨便打個電話進去,主持人立刻能幫你算命、開示人生。我們的電視裡什麼都有,就是無法給觀眾活在當下的踏實感,或走向未來的期待感。
其間癥結,並不難想像。首先,是不健全的產業在狂飆年代驟然開放,卻缺乏競爭及淘汰機制,而陷於各自割據的局面。第二,以台灣狹小的市場,政府和業者卻均貪圖包羅萬象的發展,結果因規模不足,陷於僅求苟活及自相殘殺的地步,只能一步步犧牲品質以求媚俗。自製率低、重播率高,早上唸報紙,中午把報紙配上畫面;乃至大量外購韓劇、日劇,都是此一惡性循環的產物。第三,政府行政缺乏整體產業的大局著眼,一味在個別新聞報導或節目廣告化上作文章,動輒觸及「言論自由」或「行政介入」的紅線而遭輿論反噬,而變得畏首畏尾。
號稱為「獨立機構」的NCC成立後,台灣電視節目品質反而下降至慘不忍睹的境地,絕不是一場意外。事實上,電視的低俗化與平庸化,和台灣近廿年的政治發展存在顯著的平行關係。或者可以說,電視品質的江河日下,其實是反映了這些年台灣政治的不自覺迷思:一方面過度強調內向式的「本土化」,而忘了外在競爭,也忘了觀照世界;另一方面,電視台為了商業目的而掏空節目的品質,政府和業者卻都以「言論自由」為幌子,假裝裡頭有什麼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
進步,有時候是一種幻覺。台灣的政治如此,台灣的電視更是如此。監委要求NCC管名嘴,或許撈過了界;但NCC以事涉「言論自由」推說無法可管,卻不是好理由。NCC要管的,當然不是名嘴該怎麼說話,而是要建立一個有效的監督、評估及淘汰機制,讓電視業者嚴肅負起節目品質管理的責任;做不好的,就換更有能力的業者進來。否則,台灣電視的滑坡沉淪將伊於胡底?
2011-09-06 10:02:10
新院士
中研院19新院士 國內僅5人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08.07.05

中央研究院第廿七屆院士選舉昨天出爐,四十七位候選人中,有十九位當選,國內學者只占五人,長久以來「外重內輕」的現象依然存在;五位女性候選人兩位出線。李遠哲的胞弟李遠鵬,第四度叩關終於當選,譜出「一門三院士」的佳話。
五位國內新科院士是賀曾樸、伊林、李遠鵬、林仁混及黃進興。對新科本土院士依然占少數,國內院士李壬癸及陳定信都表示,台灣學術研究與美國等頂尖國家相比,依然還有一段距離,院士選舉完全以學術成就為考量,新本土院士的比率少於國外獲選院士是很自然的。
但陳定信指出,台灣的學術水準與美國的差距愈來愈小,未來這種「外重內輕」的情況可望改善。
國科會主委、院士李羅權表示,只要是國內研究做得好的學者就應該被選出,但中研院院士選舉是非常「開放」、「國際級」,本土學者要與頂尖的國外學者競爭,當選難度會增加。
除了李遠鵬之外,數理組也產生兄弟檔院士,一九九二年當選院士的美國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校長楊祖佑的弟弟楊祖保在十六年後當選院士,楊祖保目前任教於密西根大學,專長為化學工程,也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數理組從廿七人中選出八人,生命組從十四人中選出七人,人文社會組六人選出四人。
院士、中研院物理所所長吳茂昆表示,數理組的候選人非常多,本來希望選滿十人,但由於選舉方式限制,沒有辦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討論各候選人的細節,以至於無法選足額。
今年當選的兩位女性院士蔡立慧與沈正韻都在生命科學組;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林仁混在院士選舉中挑戰九次,等了廿年,終於獲得院士的榮耀。
人文社會組有四人當選,主要研究範圍集中在歷史和經濟。人文組院士許倬雲對於今年能有四人當選感到高興,且四位當選人都是第一輪就出線。
本次選舉也有許多「遺珠之憾」,數理組候選人劉紹臣、生命科學組陳仲瑄、余淑美,人文社會組朱雲漢等,許多院士認為他們都是學術成就十分傑出的學者,未能當選十分可惜。

王平 抑制油價不是好事【聯合報╱陳智華08.07.05
 
新科院士、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經濟系主任王平表示,政府抑制油價不是好事,雖然油價便宜對於有車、用油多的有錢人有利,但對其他人並不公平。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油價問題應該回歸市場機制,油價的調漲政策,政府應該「多宣導而不事先預告」。
王平早期研究經濟景氣循環及通貨膨脹等理論,近五年轉到社會經濟領域,並用經濟模型研究犯罪和賭場。人在台灣的王平說,以往多認為要有效解決毒品問題要抓毒販,但他研究後結果,則是應抓吸毒者,較符合經濟效益,結論也提供美國經濟研究局參考;賭場管理方面,他的結論是控制賭場家數會比課稅好,也跟以往的認知相反。
2008-07-07 06:19:01
版主回應
網路崛起名嘴當道 知識分子快沒了2011/05/23 聯合報

網路崛起,名嘴當道,速食文化與消費社會取代了書香社會。從美國到台灣,許多人感慨,廿世紀像魯迅、胡適、殷海光那樣影響民意的公共知識分子,在新世紀消聲匿跡。
還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北京作家許知遠,卅出頭便多次入選中國的百大公共知識分子名單,被譽為「中國最年輕的公共知識分子」。本刊邀請他與擅寫文化、音樂與政治評論,同樣被稱為「年輕公共知識分子」的台灣作家張鐵志,以「公共知識分子」為題進行對談。
問:常有人感歎,台灣的「公共知識分子」消失了。在兩岸,兩位都被稱為「公共知識分子」,你們對於這個頭銜有什麼感覺?
張鐵志(以下簡稱張):我最近發現一件事情,台灣好像真的沒有知識分子了,特別是五十歲以下、非學院出身的更是缺乏。以前曾經出現過南方朔、楊照這些前輩,在媒體上發表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觀點,但現在具知識性、宏觀觀點的文章非常少。(楨:南楊張等即呆歹彎的霉體酩嘴血手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之一!另參本館: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公領域薄弱 缺深度討論
許知遠(以下簡稱許):知識分子這個說法我一直不喜歡,我只能說我是一個社會的觀察者,知識是我們的手段和工作,用來滿足好奇心的一種方式。我認為知識分子和評論家、時評家沒有什麼不同。
張:我最近在寫一篇文章,提到台灣有知識分子衰弱的問題,從1980年代解嚴到1990年代中期,台灣公共領域是非常熱絡的,有人形容當時是「文化評論」的黃金時代,楊照就是在那時候崛起的。
但1990年代中期後,公共知識分子某種程度上開始衰弱。這種說法有點危險,因為很多知識分子還是企圖用不同的方式去介入社會,例如在媒體發表評論、參與社會運動。但台灣的公共領域卻比之前更薄弱,缺乏豐富、深度的討論。
  學科專業化 失整體判斷
會產生這樣的情況,我認為有兩個因素,第一是學院知識分子被學院的教育給制式化了,大家無法跳脫書本中的知識;另一個原因則是媒體的膚淺化和輕盈化,不容許深刻的文章出現。其實知識分子的專業化程度還是很高,還是寫出很多專業的文章,但少了宏觀的角度、對時代精神的掌握。而這些恰恰是知遠的強項。
許:知識分子都必然具有它的公共性,也是一個相對現代的產物,因為它是針對過去一、兩個世紀以來,整體知識越來越具備專業化、分工化而衍生出的反抗群體。但也因為學科越來越專業化、分類太嚴密了,使得知識分子失去了整體的判斷能力。
張:我對大陸現在的媒體環境有點欽羨。他們對公共領域的討論相當蓬勃,雜誌、報紙有很豐富的評論,學者也很習慣去寫非學術性的文章,發表一兩萬字的長文。台灣學者很少做這樣的事、覺得浪費時間,最多在報紙發表一兩千字的評論。
台灣以前有當代、中國論壇、島嶼邊緣這樣思想性的刊物,現在幾乎只剩下聯經的「思想」。
  臉書微博 意見分散零落
許:過去十年中國知識分子的活躍跟專制政體有密切關聯,壓力越大出現反抗的聲音就越大。特別是過去幾年,我們對中國存在的幻想破滅,我們曾幻想某種階級如商人、資產階級的崛起,可以變成某種力量改變中國,但最終都沒起到作用。
過去中國的知識分子確實做到某些改變,因此大家將部分希望轉移到他們身上,希望他作為推動社會的新力量。1980年代知識分子的力量非常巨大,跟台灣1970年代相當類似,但1990年代卻完全瓦解,許多公共平台因此消失,這是專制體制所造成的結果。
  網路發達 打破訊息壟斷
張: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想,權威時代,知識分子有一種啟蒙者的姿態,但現在變成一種分工的狀態;在社會運動中,詩人寫詩、NGO動員、知識分子提供政策分析,這樣或許也是種好事,因為知識分子不再高高在上。
問:科技日新月異,兩位認為網路在知識分子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張:網路的出現,肯定是件好事。它抵抗保守的政治與主流媒體,讓人們不會過分仰賴媒體,當然這當中會出現很多好跟不好的東西,但好的部分還是會被大家看到。台灣這點相當不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政治評論、影評、樂評的出現。
中國政府希望控制網路的影響力,但這是不可能的。網路打破了中國政府單一訊息的壟斷,政府要操控民族主義,卻適得其反衍生出反政府主義
  言論爭鳴 淘汰混亂體制
許:從前只有一些人可以說話,言論必須經過很嚴格的標準審核才能發表,要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必須要有很高明的論述。但現在大家都可以說話,當大家都變成作家的時候,就變成沒有人願意當讀者,因此帶來許多價值觀的混亂。要改善這些問題,必須要重新訂下新的標準,我對這些感到並不樂觀,畢竟這會造成知識分子水準的下降。
張:雖然中國存在著網路民粹,但我們要保持樂觀,至少網路打破了單一的壟斷,民眾不會只接收到一項資訊。(楨:仍在迷信網路烏托邦!另參本館:中國式媒體監督 《意識形態與烏托邦》)
2011-05-23 13:07:36
阿楨
胡佛:部分媒體硬拗 造成是非不分【聯合報記者李威儀2010.11.16

台大昨天舉行八十二周年校慶大會,頒名譽博士學位給胡佛。他致詞結束接受記者採訪時,發表對媒體的看法。他認為,現在的媒體與政論節目是「觀眾喜歡聽什麼就說什麼」,且什麼話都可以說,沒有規範,「罵人也可以硬拗」,不但專業能力有問題,更缺乏知識分子的良心與氣節,只會拿「愛台灣」當擋箭牌,造成社會的道德是非沒有標準,人也變得幼稚又淺薄,「一流學者不會上電視,就是因為不會罵人。」
胡佛說,現在很多人認為「只要我喜歡,沒有什麼不可以」,卻不懂尊重他人,導致社會「太放縱、太民粹」,應該重拾共同的規範及道德價值。
胡佛是國內政治學權威,專攻憲法學及政治行為學,教學及學術研究成果斐然、著作等身,深受國內外重視,是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也曾任美國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等頂尖大學訪問學人,並在一九九八年獲選為中研院院士,但昨天獲頒台大名譽博士,卻是七十八歲的胡佛學術生涯中的第一個博士學位。
胡佛說,威權時代因為政治學術研究、評論時政,常被政府「關切」,「我們前面在做調查,他們後面就在調查我們」。
台大法律系畢業的他,自嘲是個「爭議之人」,一九六○年獲得美國愛摩萊大學政治學碩士返國後,就因政治因素難以再出國攻讀博士學位。
曾在台大任教多年的胡佛表示,人生數十年歷經風風雨雨,最後獲得母校的名譽博士學位,心情如同「遊子歸來」般感動。他期許知識份子應「求真、求公、求誠」,提振公共精神,負起知識人的責任。
新 聞 提 要
‧ 楊志良再轟大話「搞分化鬥爭」
‧ 胡佛:人的眼光短了 心胸也小了
‧ 新聞眼/一流學者 不為通告費沉淪
‧ 名嘴說法/只要有所堅持 可發揮影響力
‧ 胡佛側寫/桃李遍布藍綠 學生也是名嘴
‧ 曹興誠點名自由、大話 不講事實

(另參本館: 民主形式萬歲 臺灣買票文化 民主就是挑爛蘋果 天下民主一般黑 民主偽形 民粹亡臺 賴皮黨 暴力黨 奧步研究所 扁定罪 自由造假 公視怎麼了 誰的民視 三立也該倒了吧 壹淫媒 名嘴生存之道 名嘴伶牙利齒 邪者叫獸名嘴 院士之怒 學者老矣 )
2010-11-16 10:24:55
版主回應
謝長廷:握買票照 胡營:奧步 2010-11-14 中時(另參本館:退出政壇 陳菊當選無效 奧步研究所 行「騙」天下 《謠言》 《說謊是必要之惡》)五都大選

 大台中市長選舉出現賄選傳聞?民進黨五都輔選主委謝長廷昨天聲稱,已掌握「穿著胡志強競選背心」的人去拜票,照片拍到他手上有三千元,也有收錢鏡頭。至於是否會進一步公布照片,謝長廷語帶保留說「要再整理一下」。
 胡志強說:「如果有,那就送檢調啊!」胡陣營反諷,「奧步的影帶是不是還在製造中?」
 胡陣營昨天找來屏東市長葉壽山抨擊蘇嘉全當八年屏東縣長,對高高屏爭取合併不發聲,害屏東被邊緣化,「說會做事?臭彈的,聽聽就好」,負債多庶民經濟差,有誰吃得起鮪魚,要戳破黑鮪魚神話,連第一故鄉都做不好,呼籲台中人不要讓這種人當他的第二故鄉。
 謝長廷昨天則召開「Hu asks who?」記者會,批評胡志強每次面對問題都說「不知道」、「去問別人」。會後有媒體詢問謝長廷,外傳他已掌握對方陣營賄選傳聞?謝先是遲疑了一下,接著表情嚴肅說,「這要謹慎回答」。
 謝長廷說,確實有掌握買票證據,有穿著胡志強競選背心的人去拜訪,手裡拿著三千元,也有收錢鏡頭。
留言:
凡走過必留痕跡,以史為鑑 ,可以知興替,台南319槍擊 事件大家忘了,高雄市錄音帶 事件大家也都忘了,高雄市走路工 事件大家全都忘了,高雄市Ptt網路 事件大家真的全都忘了,現在又發生,高雄市 浪網 事件 (陳菊919高雄水災在勘災, 沒有在睡覺) 網路青年軍出動了,注意 要注意小心 要小心,謝長廷也在2008年總統大選時,發誓如選不上就退出政壇 ?"犯錯"可以原諒,"說謊和硬抝" 就可惡了誠實,道德,正義,清廉,負責,講真話,先清黨—清污垢,才能救民進黨
菊:5都打贏 有助扁司法人權,貪婪集團又要重出江湖了,五都全綠!阿扁特赦!貪污無罪!A錢有理!來吧 ! 讓我們一起振臂高呼貪污台灣國正式成立
如果胡志強本人在買票,或胡志強的旨意買票,我雞巴頭可以剁給你,胡志強平時風評及這種大型選舉在買票,只有吃大便的人 才會講才會信
買票都是偷偷摸摸的,誰會笨到穿著競選背心去買票?這很明顯又是民進黨的選舉奧步!我也可以叫我朋友穿著蘇嘉全競選背心到路上假裝買票,然後再拍張照片,之後我就可以把照片公布說蘇嘉全買票?民進黨有夠爛,不用奧步就不會選舉!

杜絕抹黑 國民黨反擊「三明治」【聯合報 2010.11.13(另參本館: 自由造假 誰的民視 三立也該倒了吧 告為上策 五都大選

民視政論節目「頭家來開講」指控國民黨為選情介入司法,國民黨決定展開反擊,昨晚發函民視要求三日內澄清,否則將提告捍衛形象與名譽,黨務高層還說「法律面站得住腳,一定告得成」。

開黃腔有理 荒誕的綠營政治正確2010-11-14 中時社論

 儘管有很多人不能認同電視名嘴鄭弘儀在公開場合飆三字經,認為是「教壞囝仔大小」,但也有不少擁護鄭弘儀的人,大聲讚揚他三字經罵的好、罵的對、要常罵。鄭弘儀事件乎已把台灣分成了「說髒話」與「不說髒話」的一邊一國,種種錯亂,實在讓人感慨難解。
留言:
陳致中罵馬英九"豬狗畜牲". 如此惡罵, 令人憤慨.究竟誰是畜牲? 且不論你家是否有惻隱之心和是非之心. 就拿羞惡之心來說吧. 韓國前總統盧武鉉貪污不及你父母的百分之一.案發後, 向全國人民公開道歉, 最後跳崖自殺. 數年前新加坡有位副總統因涉及貪污, 即上吊自殺. 你父母犯下那麼多貪污案,有沒有認罪? 有沒有羞愧?你家辦了兩次世紀大婚禮向財團斂財,賀禮五百萬還嫌少. 有沒有羞恥? 你和黃睿靚把扁珍貪污來的錢, 拿到國外藏匿, 買豪宅, 購名車. 有沒有羞惡之心?誰是畜牲?

聯合筆記/動物,你一定要懂政治【聯合報╱徐國淦 2010.11.15(另參本館: 豬狗不如 殘忍的《動物表演史》 《髒話文化史》

畜生何辜,何致被扯進政客鬥爭的謾罵口水!就食物鏈的生態關係看,人只是終端的消費者而已,有何值得自豪之處?豬與狗的良善與對人類的好處,問問愛狗人士與養豬人家就知道。當政客拿「畜生」一詞來罵人,不僅無法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反使其自以為是的嘴臉更顯醜陋。
罵別人為豬狗,不僅不會使自己變得更高尚,卻只會凸顯自己的懦弱與低俗。
被牽拖成罵人工具的動物們,不必悲傷或生氣;人也是動物,沒有高低、尊卑賤之分。只是,有一種人叫做「政治的動物」,會為了自己的利益,抹黑、貶低他人。
所以,動物們!你們不能不懂一點政治,不能不懂一點台灣的選戰文化。那樣,對自己遭逢的歧視與不公,就不會太放在心上了。因為,高明之人一定懂得尊重別人、尊重動物;那些不把人與人、人與動物關係放在心上的政客,只是上帝的失敗作品罷了!
2010-11-16 10:30:36
阿楨
胡佛、曹興誠、楊志良之怒【聯合晚報社論 2010.11.16

曹興誠、楊志良、胡佛,各自是產、官、學界的重量級人物,三人昨天不約而同地開罵。斯文的胡教授說擔憂社會風氣,火爆的衛生署長則直言;「這樣的台灣還有希望嗎?」他們關心的、憤怒的是同一個話題:從表層看,政論節目和名嘴信口開河,混淆事實;深層而言,民眾受到煽惑,彼此對立鬥爭,真的搞到社會分裂的地步。
「這樣的台灣還有希望嗎?」這也是很多民眾心中的感慨和疑問。日前的鄭弘儀xxx事件,語言暴力不堪入耳,固然是問題的一部分,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媒體人明知所言非實,卻硬拗到底。昨天令楊志良和曹興誠在不同場合、卻同時批判的重點也在此。不管是補助陸生政策,或有關健保問題,各人如果因立場不同而主張不同,也就罷了;但現在面對的明明是簡單的事實問題,事實攤開在眼前卻還睜眼說瞎話,則公共論壇要如何講道理下去?
台灣的藍綠雙方,因信念和意識形態不同,對統獨和國家認同的願景不同,凡事皆有基本的意見歧異,這是可理解的,需要時間來幫助求取共識。不過,一個人不論統獨立場如何,總要有「人之為人」的基本素質,才能和其他的公民同胞互動、溝通、互助生活下去。如果連攤開來的事實都能公開否定、抹黑、故意扭曲,則大家如何對話?而現在被點名批判的特定媒體和名嘴,其指鹿為馬的做為卻正是如此,其周遭的「共犯結構」也越來越擴張。從已經作為政黨領袖的蔡英文,到早先誣指哈佛圖書館偷報紙事件的那幫名嘴數人,如果連「事實」二字都不肯承認、不敢面對,則人格的本質如何?又怎麼能以信念號召人?
台灣不必擔心在統獨問題上分裂,因為大多數民意都願在維持現況的基礎上追求更好生活,民進黨執政八年亦無法、甚至無意願改變這樣的情況。但如果混淆事實的做法繼續擴張下去,失去了社會信任的基礎,民眾日常生活根本沒法正常運作,「這樣的台灣還有希望嗎?」會變成大家都需要擔心的一個問題!
2010-11-17 10:55:38
版主回應
告「大話」? 楊志良:降我格調【聯合報記者劉惠敏 2010.11.17

衛生署長楊志良連日砲轟政論節目「大話新聞」,昨天再批政論節目操作方式,分化閱聽人、撕裂國家,被追問是否提告時,他說:「很爛的媒體人,跟他死纏爛打,會降低我格調」。
不過,楊志良昨天因為弄錯環保署提告對象,原因是環保署不甘被指空汙費事件沒擔當,對前新聞局長鄭文燦與民進黨發言人蔡其昌提告,楊志良聽錯了,昨天上午在校園拒菸記者會說,「環保署長要告大話新聞,我覺得這個告得很好」。
昨天下午楊志良前往台東探視愛心菜販陳樹菊時,被媒體追問此事,他坦言「我搞錯了,真抱歉」。
晚間又透過衛生署公共事務室發布簡訊,向媒體表達他對大話新聞公開道歉,「我可能是對他(大話)有成見,真是抱歉」。
楊志良透過幕僚說,是非對錯要分清楚,既然搞錯了,該道歉就是道歉。
楊志良也說,政府施政一定有不完美處,接受檢驗理所當然,但電視政論節目在批評執政時,既不查證,也沒有找相關公務員出席說明,而且還採「突擊式」,「我們不知道他哪天要胡說八道、顛倒黑白」,等於要公務員下班都得看節目,如果不回應,扭曲的說法就被認定是事實。

民進黨欠人民一個說法【聯合報社論 2010.11.17

在陳水扁即將發監之際,民進黨須就其執政八年的錯亂給公眾一個交代;唯有公開承認司法對陳水扁的判決,說明黨的立場,民進黨才有機會真正卸下阿扁這個包袱,自由地往前走。
這並非強人所難,而是提醒民進黨不要一再錯失機會。龍潭和買官案三審宣判後,民進黨為避免影響選情,一致迴避評論此事,彷彿阿扁與該黨毫無關係。深綠陣營則激烈指控判決不公,陳水扁更自比為曼德拉,甚至說「國共聯手」要置其於死地。民進黨要繼續躲在深綠的鐵殼後面,當一個不問是非、不敢認錯的政黨嗎?
基於政治責任,民進黨應當向人民道歉,人民已經等了足足六年。六年多前,三一九槍擊案爆發,接著扁家弊案逐一揭露,紅衫軍湧上街頭,民進黨原本有很好的機會果斷面對;不料該黨卻懾於扁的淫威,不僅全力簇擁他、包庇他,更反過來壓制黨內改革派。兩年多前陳水扁下台,弊案陸續進入司法程序,民進黨亦有機會與扁「切割」,卻把問題一拖再拖。當時黨內的說法都是:要等司法確認有罪,再來論斷是非。那麼,如今已有兩案三審定讞,民進黨還在等待什麼?
民進黨無法迴避這個問題,可從幾個層次討論。第一,就責任政治而言,扁執政八年,民進黨菁英幾乎都是其團隊的核心及周邊成員;陳水扁能跨越體制做出那麼多貪瀆、敗德、踰法之事,是仗著整個團隊的縱容、疏失與掩護才能得逞。從這個角度看,民進黨菁英縱未參與犯罪,也負有無法推卸的政治責任。導致扁盜用國家機器橫行至此,這個責任,不會因扁入獄,即從民進黨肩上消失。
第二,就道德層次而言,陳水扁的貪贓枉法,對於社會價值造成的扭曲和破毀,有必要導正與釐清。如果民進黨堅持陳水扁無罪,認為他是像曼德拉一樣遭受了莫名的冤屈,那就請公開指出司法有何不公,甚至可呼喚民眾上街聲討。如果認為陳水扁罪有應得,他的作法不值得鼓勵,就應向社會大眾、向深綠支持者坦承這點,讓台灣社會的道德指針能夠擺脫扁案的邪惡引力,回歸正常。
第三,就國家層次而言,民進黨長期利用藍綠對峙,一再質疑各種國家機器的正當性,導致公權力的信用不斷受到摧折,使人民陷入虛無。扁案的審理,對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貪瀆違法予以判決,是司法守住了最後一道正義防線;而且,由陳水扁親手成立的特偵組將他起訴,意義更是非凡。民進黨當年無法節制阿扁貪瀆也就罷了,如果今天仍不能表態支持司法作為,還要用政治操弄來否定其價值,則民眾也就不難看出,這個政黨對台灣其實沒有多少真誠的認同和珍惜。
從一個「政治金童」變成首位「入獄元首」,陳水扁不僅耗光了民進黨所有的「進步」價值,更簡直把台灣的民主改革變成一場笑話。這場災難,台灣人民承受的痛苦是難以想像的,民進黨不要以為這個創傷會自動癒合,更不要以為自己的責任會隨著阿扁入獄自動消失。民進黨正在猛打「治理牌」,但隨便一個扁案攤開來都是臭不可聞,「治理牌」能說服誰?
一個不能面對自己過失的政黨,終歸難掩其懦弱、欺罔、不誠懇的本質。事實上,民進黨目前要做的,已不止是和阿扁「切割」,而是要對自己執政八年的粗暴、貪腐、護短作出深刻反省,並向人民鄭重致歉。這點,其實不也是司法對他們略過的審判?
廿多年來,民進黨要求國民黨道歉的事難盡枚舉。試想,不管馬英九為遙遠的二二八事件道歉了多少次,綠營都無法滿意;相形之下,民進黨扮演阿扁貪腐禍國的馬前卒,幾年來卻囁嚅不發一語。司法判決只是國家體制的必然程序,但國人更想聽到民進黨的悔悟與道歉。民進黨欠人民一個說法。
2010-11-17 10:56:28
阿楨
大陸電視反攻台灣【聯合報黑白集2011.11.07

只要裝個免費小耳朵,就可以收看十多個大陸電視頻道,這個現象正在台灣蔓延。而陸委會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似乎忘了對嘴,前者說,業者的行為違反了現行法令;後者則雙手一攤,承認無法可管。
陸委會指稱違法,是因為目前我並未開放任何大陸電視在台落地,若要落地,必須雙向互惠,絕不片面開放。而NCC說「無法可管」,或是找不到執法依據,或是無計可施,顯然打算袖手以待。亦即,在兩岸雙向開放既暫無可能,而我主管機關對於「偷渡」又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大陸電視將持續「登台」搶灘。如此一來,陸委會奉為聖旨的「雙向原則」,意義何在?
談到電視,就說到了台灣的痛。儘管台灣人頗以自己的文化軟實力自豪,但我們的電視卻無法反映台灣的文化內涵,有些節目是政治口味嗆辣難耐,有些是內容淺薄難以消受,許多是連娛樂功能都談不上。正因淺薄、庸俗、偏激的節目充斥,使大陸電視在台灣市場有機可乘,它至少提供了差異化的內容和視野。在一般閱聽大眾的立場,恐怕也不贊成政府施鐵腕強力驅逐陸視。
大陸電視登堂入室,暴露台灣電視品質低落的真相,也折射了政策與現實脫軌的事實。如果要說大話,一個國家絕不容許外來電波任意放送,這是文化主權;但我們的電視業不思振作,難道不更是踐踏文化主權和民眾收視權的元凶?今天,主管機關已公開棄械稱降,代理陸視的業者又步步進逼,政府最後不會只靠祭出「愛台」來號召民眾捍衛文化主權吧?
2011-11-10 09:55:02
版主回應
唐湘龍否認代傅崐萁傳話「立委換退選」【聯合報2011.11.08

親民黨昨天全力為「國親合作」議題滅火。親民黨發言人吳崑玉說,今年七月起,國民黨一再釋出國親合作協商消息,但對親民黨來說,國民黨提出的條件只有一個,就是「消滅親民黨」;未來再有操作此議題者,親民黨將提告。
媒體指有名嘴穿梭藍橘,代花蓮縣長傅崐萁釋出十一席立委換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退選總統,名嘴唐湘龍昨晚承認與傅見過面談及相關話題,但否認傳話,並懷疑該則報導「拼湊傳聞在一起」。
唐湘龍昨晚上叩應節目指出,一個月前宋楚瑜開始連署未久,傅崐萁曾北上與他見面,談及選舉,傅表達對國親不能合的憂心;傅指親民黨可能當選七、八席立委,他則回應不止宋楚瑜當選機率不高,連親民黨過五趴門檻都有問題。
對於國親合作議題,國民黨發言人莊伯仲僅低調回應,說國民黨「尊重親民黨宋主席的參選意願」,但還是期待雙方仍有合作空間,避免民進黨漁翁得利。

名嘴:金溥聰很討厭,但沒干政 NOWnews.com 2011-11-10(另參本館:2012大選 馬主席!

花蓮縣長傅崐萁日前直言有人破壞國親合作,呼籲總統馬英九「清君側」;政論名嘴在9日晚間的《2100全民開講》節目指出,人民需要檢視的是三位總統參選人,「清君側」是模糊焦點。
傅崐萁8日召開記者會,直言「條件交換說」子虛烏有,所有人都希望促成國親合作,共體時艱。他表示有人亂放話、破壞兩黨和諧,並呼籲馬英九「清君側」,盡早和親民黨商談合作,別讓「驕傲的公雞」再次阻撓國親整合。
親民黨橘子青年團團長砰砰阿峰在《2100全民開講》中表示,他同意傅崐萁的「清君側」觀點,因為金溥聰之作為確實有干擾執政之虞。名嘴則回應,民眾應該檢驗三名總統參選人,而非金溥聰。
名嘴董智森坦承,他不喜歡金溥聰,眾多國民黨黨內人士也對他不滿。然而,3年來擔任國家領袖、為人民做事的是總統馬英九,而金溥聰待在國外近2年,不可能干預政事。
周玉蔻則在稍後的《新聞夜總會》中表示,傅崐萁拋出「清君側」顯示他是小白目,質問:「金溥聰在黨內根本沒什麼位子,難道要放逐國外嗎?」

名嘴撰文馬探李內幕 府駁不實 2011/11/09 中央社

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今天說,媒體人楊憲宏撰文描述總統馬英九探訪前總統李登輝,內容諸多與實情不符之處,並無楊憲宏所說的「硬闖」或前往「安檢」、「布置」。
楊憲宏今天在媒體撰文,指總統馬英九先前赴榮總計畫探視因大腸癌開刀住院的前總統李登輝時,隨扈不但不顧李前總統辦公室以不宜探病婉拒「硬闖」,還宣稱要到病房「布置」,因應馬總統抵達。
范姜泰基表示,馬總統2日前往榮總探視住院的李登輝之前,侍衛室先與榮總院長秘書電話聯繫,也確認對方已轉告李登輝辦公室人員。
他表示,3名先遣人員抵達榮總後,在醫院人員引導下,前往22樓病房,瞭解探病簽名地點與動線,但在李登輝辦公室人員拒絕於22樓簽名後,先遣人員即與院方陪同人員下樓,並未如楊憲宏所說「硬闖」或前往「安檢」、「布置」。
范姜泰基指出,馬總統純粹是前往關心老長官,並尊重李登輝辦公室意見,簽名後即行離去;府方更從未傳簡訊公開馬總統當天的探視行程,楊憲宏撰文內容與事實不符。
2011-11-10 10:31:40
阿楨
記者改行名嘴 爆料各顯神通/收視率就是影響力‧新新聞 2011/11/10 林敬殷

多年前,多位電視政論名嘴和前任檢察總長陳聰明在台北市知名餐廳新同樂的一場「魚翅宴」,因檢調約談行動而曝了光,被點名的名嘴們,紛紛出面自清,後又有「中指蕭」事件,再到前一陣子的「宋楚瑜退選換立委」風波,再次讓外界看到這些名嘴們在螢光幕後鮮為人知的一面。
由於台灣特殊的政治環境及電視生態,造就了一群電視名嘴。檯面上,他(她)們正襟危坐,品評國事、針砭時政,時而爆料,突顯其權威;檯面下,各有政黨立場,也各擁其主,有人以能上達天聽沾沾自喜。不少政壇大咖樂於和他(她)們吃飯交朋友;名嘴們時而當起政治幕僚,運籌帷幄;時而替人作嫁放話,介入政爭;也有人結黨營派,形成一個小圈圈,成了牌友、球友,或合夥投資。
電視政論名嘴的來源,多半是媒體界出身,憑藉過去採訪過程所經營的豐沛人脈,得以在離開媒體之後,繼續在電視上發揮其影響力,成為權威的消息人士,至於消息真假,無從得知,卻往往令第一線記者疲於奔命。每當選舉來臨之際,平面媒體記者有如立委助理一樣,放下手邊的採訪工作,晚上準時守在電視機前,按照被分配到的「責任額」,監看某一台的政論節目,深怕一錯過而漏新聞。更頭痛的是,一旦名嘴們口中蹦出什麼「驚人」內幕時,經常來不及或無從查證,而坐在辦公室下指令的媒體主管們,也幾乎難以抗拒這群時常繞著政客打轉、套消息的電視名嘴們。
大話收視佳 文茜也說讚
(楨:以下批藍不批綠!)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53340
2011-11-12 10:49:21
版主回應
媒體人不再受重視其來有自 2012/04/22

時下台灣電視圈為了節省成本或拉抬收視率,把電視新聞弄成綜藝化的做法,完全低估或輕視了媒體要付出的昂貴代價,久而久之,新聞專業的尊嚴和可信度全都會被葬送掉了。
  更可怕的是各電視台專喜歡用一些俊男美女主持各類 ”偽裝”的新聞節目,例如哈新聞、哇新聞、新聞追追追等,這些主持人沒有受過新聞記者養成的嚴格專業訓練,不曉得謹守新聞公正客觀的立場,只會以譁眾取寵、移花接木、信口開河,甚至捏造情節等方式,討好特定的閱聽大眾,為整個社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去年 12月,北韓領導人金正日去世,華視竟讓〈大選情報員〉節目主持人梁芳瑜穿上韓國服飾,假裝成北韓名主播李春姬的模樣,在晚間新聞時段以怪腔怪調的語氣播報新聞;據新聞報導說,事後華視高層還沾沾自喜,覺得這主意很不出錯,直到網友和學者的撻伐排山倒海般湧至,才驚惶得趕緊收拾善後。
  據報導,這位梁春瑜本來就擅於作怪,她曾穿古裝、持長劍主持節目,也曾扮魔術師、清潔婦和帶動唱老師播報大選新聞,電視台負責竟然十分欣賞、激勵,最後她落得被調職收場,究竟誰才該受處罰呢?
  今年初,當台鐵車廂性愛趴事件發生後,東森電視〈關鍵時刻〉中,一位還是教新聞的名嘴模仿日本人友寄隆輝毆打計程車司機,邊說邊表演,竟然表演得很出色、很詳細、很傳神,結果有些閱聽大眾看不下去,打電話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反映。在那同時,TVBS 的〈新聞夜總會〉居然神通廣大地找到了火車性愛趴主辦人蔡育林,請他在節目中暢談他辦性愛趴的 “理念”,NCC 接獲檢舉,認為這種標新立異的手法可能違反了兒少保護法,對社會風氣也有不良示範。
  東森電視還有一位〈新聞趴趴GO〉的主持人丁元凱,每天變裝上節目,把節目現場帶到戶外;新聞報導指出,他有時在健身中心穿著無袖衫報新聞,故意露出肌肉、腋毛。
  一些談話性節目就更慘不忍睹了。前些年,一位名嘴在新聞性談話節目中指稱,馬英九夫人周美青在哈佛大學讀書時,曾在燕京國書館偷報紙,結果被告上法院,最後證明他完全是胡說八道,毫無根據,被判賠款,還得登報公開道歉。
  在台北花博舉辦之前,有市議員仗著可以不負言責,指控郝龍斌浪費公帑,在那陣花暴中,居然有名嘴叫郝龍斌下台。
  去年,有一群自以為是的名嘴在談話性節目中大肆抨擊新流感 N1H1 疫苗的安全性,結果對衛生署的防疫措施造成負面效應,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在卸任後,立即控告那些名嘴;他問那些人,有沒有良心?
  過去10 多年來,台灣社會變化很大,媒體商業化之後也變成了新的物種,不再是社會的良知,不再代表公義真理,所以一些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與名嘴可以任意在節中講些他自己都不一定懂的所謂道理,隨意評論新聞事件,以嗆聲爆料、說謊造謠、戲謔反諷、惡意中傷、八卦內幕、開黃腔談房事等方式取悅無知的閱聽大眾,製造娛樂效應。
  有些閱聽大眾覺得他們以那種方式播報嚴肅的新聞很有趣,無傷大雅,但也有更多閱聽大眾認為,把新聞節目綜藝化,或以沒有受過新聞專業訓練的人主持新聞性節目,完全是糟蹋新聞,作賤媒體,讓那些 “披著媒體人外衣”的人做違反新聞倫理的事,其實也算是輕視閱聽大眾。
  評者以為,所謂新聞性節目大致可分為晚間新聞重要時段節目與一般談話性新聞節目,前者著重國內外重要新聞,後者強調意見表達,只要晚間新聞仍掌握在專業媒體人手中,並無大礙,可是《巴爾的摩太陽報》資深電視評論撰述朱拉維克 (David Zurawik) 曾指出,一般閱聽大眾根本分不清那些是新聞節目,那些是談話性節目,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誤以為媒體人都是一些愛吹牛、作假弄偽、喜歡騙人、帶有偏見的傢伙。 難怪媒體人越來越不受社會重視了;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此之謂也
   回應
講得真好!我為台灣媒體悲。雖有遙控器在手,按來按去就是找不到適合的頻道。索性,退掉有線電視,圖個清靜。
http://blog.udn.com/tzongchuhu/6366841
2012-04-24 12:00:28
阿楨
名嘴,你到底不懂什麼? 2012/02/22

台灣的「名嘴」好像樣樣都懂,或者說,確實樣樣都懂。
之前,有一位年輕的新名嘴,他是旅遊專家,上節目談談旅遊見聞,而且還有深入的考據、考古,倒也不錯;如今,這位名嘴好像也是樣樣都懂了,或者說,確實樣樣都懂了。
其他,如一般的「政論名嘴」,談起外星人、UFO等等,也都能夠談得頭頭是道,簡直就是「萬事通」了。
仔細想想,這些萬事通之所以萬事通,不外兩個原因:
一、他們大多是媒體出身,長期浸淫在「包打聽」的環境裡,確實比別人知道的多。其中,當然有很多是道聽途說的傳聞、甚至是謠言,例如「兩蔣」的諸多軼事隱私等等。
二、藉助於網路「搜尋」的功能,只要花上一個小時,任何事務大致也通 -- 尤其要唬住一般聽眾,綽綽有餘。以我個人的經驗,我曾經對「英超」(英國甲級足球聯賽)有興趣,於是就上網搜尋,不用多久,也就大致知道了一個框架 -- 至少,一般人是不知道的。
然而,這兩個理由所形成的「萬事通」,其實是「樣樣鬆」。
一、「包打聽」的內容,不一定屬實。尤其,再加上斷章取義、立場偏頗、加油添醋、譁世取寵,結果呈現出來的也就非常扭曲。
二、涉及專業領域,就更糟糕。我曾經聽過與我專業領域有關的題目,名嘴的膚淺外行、言不及義,實在叫人搖頭。
我不禁要公開請問名嘴先生女士,究竟有什麼你們不懂的?月入驚人的通告費,你們拿得心安理得嗎?
http://blog.udn.com/Xuser/6141023#ixzz1nLshzJEG
2012-04-24 11:47:43
版主回應
土洋比例拉近 院士更貼近台灣【中央社2012.07.06(楨:啥都本土化!另參本館: 假愛台之名)

中研院新院士出爐,在國內任職比例達6成。學界認為,院士比例改變,除了象徵台灣學術水準提升,未來院士提供政策建言,也能更貼近台灣現狀。
過去28屆院士選舉中,除民國37年在中國大陸南京選出的第1屆院士外,其他各屆幾乎都是任職於國外的學者占多數。
院士會議依法可合議正式提案,直接送交總統府,每次會議的提案,也是媒體關心焦點。今年院士總計提出3案,內容涉及醫療疏失除罪化、研究經費報帳問題、以及對大學評鑑的檢討,都是國內矚目的重大議題,連翁啟惠都不得不說,「今年提案真的都很好。」

研究經費使用 院士盼增彈性 2012-07-03(另參本館:學者真好賺 )
 
 中央社3日報導,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日前偵辦中研院蕭姓主任涉嫌以不實發票核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款案時,查出另有多名國立大學教授、副教授涉案。引發各界討論相關議題究竟應以貪污論罪,還是歷史共業的爭議。
 中研院今天舉行第30次院士會議第2天議程,院士王汎森、吳成文、陳垣崇等10人聯名簽署「建立優質學術研究大環境」提案,經過全體院士討論,於傍晚達成共識,正式提案給總統府。
 負責向全體院士報告的陳垣崇表示,近來台灣學術界因研究經費報帳問題,陷入少見的「集體焦慮」,許多教授面臨司法調查。他認為,教授們平日埋首於研究工作,對繁瑣的報帳規定偶有疏忽,不該被當成罪犯。
 陳垣崇說,制度僵化、經費運用缺乏彈性、研究人員未獲尊重,長期將促使人才流失,造成國內學術研究的一大危機。
 院士陳力俊表示,報帳爭議一部份源自於科研經費不足、撥款有時差,研究人員常常得拜託廠商先「借用」耗材,之後再挪經費還錢,造成「假發票」的問題。從頭到尾都沒有挪用公款,卻被檢調和媒體視為「貪污」,實在難為。
 院士吳妍華則建議,年度結束時未即時使用的經費,可比照大學校務基金模式,建立一套管控機制,供下一年度繼續使用,讓經費調度更有彈性。
 院士會議今天晚間正式提出三點建議,第一,科研經費的使用應該具有充分的彈性;第二,科研採購應該與一般採購分流進行;第三,維護學術自主的傳統。提案將直接由中研院送交總統府。

院士留才 促醫療糾紛去刑化【經濟日報 2012.07.04(另參本館:百大良醫)

包括陳定信、吳成文、彭汪嘉康等3位院士共同提案,為了讓醫師人才回流,擬建議修法使「醫療糾紛去刑化」,由於醫療法82條規定中,提到醫師若面臨醫療糾紛,須面臨刑事責任,已讓台灣成為成為醫療人員(尤其醫師)「犯罪率最高」的國家,3位院士希望,相關醫療糾紛由民事來解決。
衛生署長邱文達認為,從現行法令看,醫療糾紛中有高達八成以上為刑事責任,因此推動醫事責任的合理化(醫療糾紛去刑化),是必須立刻著手的議題。

院士批大學評鑑 教長允改善【中央社 2012.07.02 (另參本館:大學評鑑)

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天針對中央研究院院士林毓生對大學評鑑制度的批評表示,教育部正著手改善評鑑制度,強調未來會走向「大學自評」。
媒體報導,中央研究院院士林毓生認為大學評鑑制度不當,嚴重干擾學術自由空間,決定在院士會議連署提案。
中研院院士林毓生返國參加院士會議期間,走訪各大專院校,發現許多教授苦於應付評鑑,有些學校動支上萬元經費,召開100多場準備會議,印製的文件堆積如山。他認為評鑑不該做得太頻繁,也不該成為淘汰辦學不佳大學系所的工具。
林毓生接受「中國時報」訪問時表示,將在今天下午的院士會議中,提出連署提案,請總統馬英九正視大學評鑑制度亂象。
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天上午出席院士會議,會間受訪表示,教育單位願意傾聽各方意見,他基本上認為,評鑑還是要好好的做,因為「評鑑對學校發展是很關鍵的。」
蔣偉寧表示,教育部正著手改善評鑑制度,過去較重視「指標」的方式,會有所調整,未來朝向由各校建構良好的「自評」機制,不再由評鑑中心派一群人去打分數。研究型、教學型、科技大學等不同類型的學校,也可依各自的發展特色,在教育部規範的「大項」下自我評鑑。
蔣偉寧表示,大學自評的相關辦法,教育部已在緊鑼密鼓地研擬中,希望能在7月底公布,最快明年就可實施。前幾年由頂尖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的學校開始,再逐步推展至各大專院校。
另外,林毓生建議大學評鑑由現行5年1次改成10年1次,減輕學校的負擔。蔣偉寧表示,相關制度都可討論,教育部目前傾向先合併各大小評鑑,原則上還是5年1次,因為目前大學校長的任期大都是4到8年,若10年才做1次,可能有些校長任內都沒有經歷一次完整的評鑑,不太合適。
2012-07-07 10:48:57
阿楨
不要叫我名嘴:電視新聞評論員的職業生涯與工作型態研究 (胡幼偉 台灣學生書局 2011)

  內容簡介
  綜合名嘴們在訪談中所言,平面媒體沒落而電視成為強勢媒體,談話性節目製作成本較低且滿足觀眾對新聞事件內幕或評論性資的需求,以及台灣社會幾乎年年選舉或接連發生重大治安或貪瀆事件,可以說是促成談話性節目興旺、名嘴應運而生的三項主要客觀因素。
  由平面媒體資深記者轉任電視新聞評論員的名嘴,當初或因在平面媒體的表現被電視台相中,或因新聞同業的推薦或介紹而嘗試參加電視談話性節目,又具備若干主觀條件,包括:在多年新聞採訪經驗中已累積對某類社會問題的深入了解、希望從記者轉任新聞評論員以發揮個人影響力、擁有接受新工作挑戰的積極性格,以及能夠以便給的口才及敏捷的臨場反應,在談話性節目中與主持人及其他來賓談論時事,在節目中的表現能受觀眾肯定,便終於在個人主觀意願與條件及客觀因素的配合下,決定離開平面媒體,進入電視名嘴的職業生涯領域。換言之,用比較通俗的話來說,名嘴的誕生,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的結果。至於性別、年齡、政治傾向等個人社會背景,則並非影響名嘴進入此一職業領域的關鍵因素。
  關於名嘴在職場上和談話性節目主持人、節目製作人員,以及電視台經營者之間的權力互動,研究結果顯示,名嘴雖然經常參加談話性節目,和節目主持人、節目製作人員,以及電視台經營者之間,基本上維持一種相互尊重的互動關係。
  身為名嘴,除了經常要與談話性節目主持人及節目製作單位人員互動外,如何與亟欲拉攏名嘴的政界高層互動,也是值得了解的一個問題。訪談結果顯示,除極少數例外,一般而言,名嘴們多半並不完全拒絕與黨政高層互動。名嘴們的主要考量是,與黨政高層見面,可以進一步了解重大政策的決策過程與政策內涵,這當然是名嘴在節目中分析或評論時事時的重要參考資訊。
2012-05-16 12:20:09
版主回應
名嘴,你到底不懂什麼? 2012/02/22

台灣的「名嘴」好像樣樣都懂,或者說,確實樣樣都懂。
之前,有一位年輕的新名嘴,他是旅遊專家,上節目談談旅遊見聞,而且還有深入的考據、考古,倒也不錯;如今,這位名嘴好像也是樣樣都懂了,或者說,確實樣樣都懂了。
其他,如一般的「政論名嘴」,談起外星人、UFO等等,也都能夠談得頭頭是道,簡直就是「萬事通」了。
仔細想想,這些萬事通之所以萬事通,不外兩個原因:
一、他們大多是媒體出身,長期浸淫在「包打聽」的環境裡,確實比別人知道的多。其中,當然有很多是道聽途說的傳聞、甚至是謠言,例如「兩蔣」的諸多軼事隱私等等。
二、藉助於網路「搜尋」的功能,只要花上一個小時,任何事務大致也通 -- 尤其要唬住一般聽眾,綽綽有餘。以我個人的經驗,我曾經對「英超」(英國甲級足球聯賽)有興趣,於是就上網搜尋,不用多久,也就大致知道了一個框架 -- 至少,一般人是不知道的。
然而,這兩個理由所形成的「萬事通」,其實是「樣樣鬆」。
一、「包打聽」的內容,不一定屬實。尤其,再加上斷章取義、立場偏頗、加油添醋、譁世取寵,結果呈現出來的也就非常扭曲。
二、涉及專業領域,就更糟糕。我曾經聽過與我專業領域有關的題目,名嘴的膚淺外行、言不及義,實在叫人搖頭。
我不禁要公開請問名嘴先生女士,究竟有什麼你們不懂的?月入驚人的通告費,你們拿得心安理得嗎?
http://blog.udn.com/Xuser/6141023

惡語傷人 名嘴變社會亂源2010-12-29 中國時報 【劉懷德(金融業)】

 台灣的電視台充斥著以談話性為主的新聞節目,話題趕流行,來賓班底化,也常重複。筆者憂心的是,談話性節目成了傷人節目。
 舉例來說,談話性節目的內容常涉及各類型的人際關係,如夫妻、親子、手足、男女朋友等親友關係,曾多次聽到談話性節目的來賓嚴厲地批判前妻或前夫,他們被說成窮凶惡極的罪人,卻無法回應,這公平嗎?夫妻離異或男女分手常非單方面的原因,當聽聞到不留餘地的抨擊,不免想著:這都是真的嗎?如果來賓所言與事實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補救嗎?似乎難以補救,因為除了部分藝人、名嘴等人士喜好曝光,多數人就算被訪問,也會選擇緘默,不予回應,以免自身或家人遭受二次傷害。
留言
尤其是民視與三立那些男與女

(另參本館:NCC新生 誰伸手入媒體 自作孽的中時 自由造假 誰的民視 三立也該倒了吧 壹淫媒 媒體殺人 名嘴生存之道 名嘴治國? 名嘴伶牙利齒 邪者叫獸名嘴 局長?名嘴?)

為什麼「三民自」墮落成這樣?2010/11/17 中時社論

 台灣媒體差勁的還不只是與政治人物的勾搭曖昧,而是連「事實」都刻意不理會、刻意扭曲。最可悲的是,儘管若干媒體爛成這樣,竟然台灣還有那麼多閱聽大眾願意訂閱、願意收視。

記者改行名嘴 爆料各顯神通/收視率就是影響力 新新聞 2011/11/10 林敬殷

由於台灣特殊的政治環境及電視生態,造就了一群電視名嘴。檯面上,他(她)們正襟危坐,品評國事、針砭時政,時而爆料,突顯其權威;檯面下,各有政黨立場,也各擁其主,有人以能上達天聽沾沾自喜。不少政壇大咖樂於和他(她)們吃飯交朋友;名嘴們時而當起政治幕僚,運籌帷幄;時而替人作嫁放話,介入政爭;也有人結黨營派,形成一個小圈圈,成了牌友、球友,或合夥投資。
電視政論名嘴的來源,多半是媒體界出身,憑藉過去採訪過程所經營的豐沛人脈,得以在離開媒體之後,繼續在電視上發揮其影響力,成為權威的消息人士,至於消息真假,無從得知,卻往往令第一線記者疲於奔命。每當選舉來臨之際,平面媒體記者有如立委助理一樣,放下手邊的採訪工作,晚上準時守在電視機前,按照被分配到的「責任額」,監看某一台的政論節目,深怕一錯過而漏新聞。更頭痛的是,一旦名嘴們口中蹦出什麼「驚人」內幕時,經常來不及或無從查證,而坐在辦公室下指令的媒體主管們,也幾乎難以抗拒這群時常繞著政客打轉、套消息的電視名嘴們。
大話收視佳 文茜也說讚
(楨:以下批藍不批綠!)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53340
2012-05-16 12:40:35
阿楨
名嘴文化 德日大陸比台灣嚴謹 2012-09-01

 有中國大陸學者比較兩岸政論節目後,感嘆台灣民眾關注自己的生活,有些非常小的議題也爭論不休,而大陸民眾對國際議題的熱情較高。
 中央社台北1日報導指出,根據「全球中央」雜誌9月號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今年8月訪問台灣後,對台灣政論節目的微觀取向感觸頗多。他認為,大陸政論節目的國際取向,與中國大陸國際地位日漸提高、影響力越來越大有關。
 雖然具有國際視野,但大陸名嘴不能暢所欲言也是事實。不同於台灣名嘴常以辛辣風格搏收視率,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評論員必須注意遣詞用字、議題敏感性。
 「全球中央」雜誌9月號封面故事報導不同國家談話性節目的特色,讓習慣「爆料」文化的台灣民眾,有機會了解這類節目在其他社會扮演的意見交流和教育功能。
 在英國,壽命長達33年、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鎮台之寶之一的節目「質詢時間」(Question Time),走遍全英城鎮開講,是重要的平民發聲管道。除了政治人物,社區領袖、不同立場的文化評論家都是座上賓,參與者來自五湖四海,議題廣而親民。「質詢時間」與民眾的高度互動,讓各政黨都不敢小覷。
 德國的談話性節目多由公廣集團製作,就像其民族性格一般務實、嚴謹,和台灣最大的不同,是上節目的很少有老面孔,而以專業取勝。值得參考的是,製作單位會在節目開始前和結束後都請現場觀眾對議題表示意見,看看辯論是否會影響觀眾對問題的看法。
 日本綜藝性高的談話節目則以藝人為主,政論節目則非常專業,連主持人都很權威,評論家也儘量保持中立立場,並注意到平衡。不同於台灣這類節目「低成本」的印象,日本最有名的「徹夜現場暢談」節目開播25年,每次邀集十幾位專家參與,製作團隊陣容龐大、成本也高。
 印度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名嘴和台灣一樣爭得面紅耳赤,但整體而言,印度沒有國家認同的問題,名嘴們並無非黑即白的政治立場,因此更能針對政策良窳、單一新聞事件或特殊社會現象,進行理性論述。
 台灣談話性節目講求爆料和戲劇效果,卻難免在專業上受到質疑。相較之下,日本、德國、中國大陸談話性節目的名嘴要嚴謹得多。
2012-09-01 11:51:52
版主回應
日本記者野島剛:「我被台灣名嘴徹底消費了!」‧財訊 2012/08/30

在深夜裡,若有人突然從背後叫自己的名字,無論是誰都會感到害怕吧。
八月六日,我上了某個電台某名嘴的節目。在開始錄音之前,我和他先在錄音室打了個招呼,並且閒聊了一會兒。聊著聊著,談到了當時正鬧得沸沸揚揚的台灣海軍艦艇接近日本領海事件,這位名嘴突然問我:「日本方面怎麼看待這一事件?」我順口回答道:「日本方面幾乎沒有報導,日本政府也沒有發表任何相關聲明,所以日本人應該沒多少人知道這件事吧。但在台灣卻引起如此軒然大波,老實說,我有點意外。」
接著,廣播節目開始正式錄音,因為這位名嘴也是對故宮問題很了解的人,所以我們的討論還滿熱烈的。
當天晚上,我回到飯店後順手打開了電視,緊接著便打算一頭埋進電腦裡、專注回覆電子郵件時,突然聽到背後好像有人叫著我的名字:「野島剛」,我馬上回頭,電視上正好在播放著政論節目,我想我一定是聽錯了,便轉頭回到電腦螢幕前,卻又馬上傳來了「野島剛……」的聲音。
於是,我決定認真地盯著電視,原來是午間廣播節目上遇到的名嘴,正針對同樣的海軍問題談論著:「根據《朝日新聞》政治部副主任的野島剛,他跟我說的……」天啊,這不就是在講我嗎?
我根本沒想過會變成這樣,原本輕鬆的閒聊,卻變成了時事評論公開傳達給社會大眾。而且,我不是「政治部副主任」,是「國際編輯部副主任」。聽著那位名嘴不斷重複地提到我的名字,我背後不禁直冒冷汗。
隔天,我將這件事告訴了報紙專欄作者的朋友後,他大笑道:「你被名嘴消費了。」接著告訴我:「和他們說話時一定要特別小心謹慎,這是常識。名嘴是台灣的特殊產物,你之前都在台灣待過三年了,看來你還需要好好地再教育一番」。
由於拙作《兩個故宮的離合》一書,七月下旬透過聯經出版公司於台灣出版。
我進入《朝日新聞》工作,快屆滿二十年了,由於我的專長是外交與國際關係,因此約有八年左右被派駐海外,也曾於二○○七年到一○年間派駐台灣、擔任台北特派員。而在派駐台灣的這段期間,我除了對總統選舉和兩岸關係等議題採訪報導外,同時也對於故宮問題積極的訪問調查與資料收集。最後,我根據長年來收集的資訊,以「從故宮的命運解讀兩岸關係和台灣政治」為主題,完成了這次的著作。拙作於一一年在日本出版並且獲得了好評,經過了幾次的再版後,這次終於實現了在台灣出版一事。
為了此書的宣傳,我受邀於八月六日到八日間來到台灣,也因而有了上述的體驗。
在台灣期間,我也上了一家電視台的談話性節目通告。由於節目的主題是與故宮相關,因此照理說我「應該」可以充分地暢談自己的想法。當天節目來賓除了我以外,還有一男一女兩位評論人,兩位都是歷史專家,給人感覺人品溫厚優雅,我完全放心地開始節目的錄影。
不料,那兩位評論人在節目一開始的同時,竟用激烈的口吻高談闊論,完全沒有我出場的餘地。通常在日本的這種談話節目,一個人若話太多反而會導致觀眾的反感,也就不會再有未來的出場機會。因此對於主持人的發問,來賓大多會在兩分鐘內,用正確且有趣的方式快速回答。
若將廣告時間也列入計算,節目時間約為四十分鐘,節目分為四個階段、每階段約各有七至八分鐘的時間。在整個節目過程裡,這兩位評論人不停地長篇大論,而且不光只是回答主持人的問題而已,連完全和問題無關的內容也能滔滔不絕,節目女主持人也絲毫不做任何干涉,任由兩位不斷長篇大論。雖然,我也考慮過是不是該加入這場「時間爭奪戰」,但除了有語言上的問題外,身為一個外國人,基本上也真的很難插入這場混戰中。結果,我的發言不到五分鐘,節目一結束主持人和兩位評論人也旋即離開錄影現場,留我一個人愣在那邊,只能跟同行的出版社男性抱怨說:「我真的不知道,到底自己是為了什麼來到這電視台的?」沒錯,在這裡我也是徹徹底底地被名嘴消費了。
不過,無論如何,這次前來採訪有十數家的媒體。對一個外國人的著作展現出如此濃厚的興趣,這也證明了台灣社會的多元開放性。在我二十年的記者生涯中,幾乎都是採訪他人,但這次,卻是我第一次接受大量採訪,而且,最重要的是,我藉由這次機會,切身地體會到了台灣的「名嘴文化」,對我來說,可說是非常寶貴又難得的一次經驗了。我想,我也該盡量學習,下次不再是不斷地被消費,而該反過來消費名嘴,或許這樣才能算是真正的台灣通吧。
  回應
  最唬爛的就是年代唬爛幫名嘴,最會吃飯喬事拿好處的爛名嘴胡忠信就是其中之一,背背幾句中西諺語在節目上引用就以為自己很屌很有影響力是嗎?樓下的還好意思在這邊罵2100和其他名嘴!  忠信兄打算把字自己送入歷史的山洞了嗎?
  去看TVBS2100全民亂講和三立的謊話新聞。就知道是那些拿了執政黨的錢,當走狗,整天攻擊在野和胡說八道了!
  把那個名嘴的名字說出來,反正台灣名嘴已經很臭了,不差​這一把!
  來到鬼島千萬要小心名嘴啊!
2012-09-01 12:09:24
阿楨
全民大新聞「封關」 搞笑告別尾牙秀 2013-01-26

中天新聞》模仿節目超級常青樹「全民大新聞」,25日晚間播出之後,正式向電視機前的觀眾告別,替長達2578集的節目畫下句點。這個告別秀,由山寨版經典角色擔綱演出,像是唐從聖版的大師李敖,白雲版的高雄市長陳菊,邰智源飾演的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郭子乾模仿的股市名嘴張國志,都登場向觀眾致意。
  回應
好震驚! 根本不知道節目要收攤! 這個節目, 陪伴我走過 十 年低潮期, 雖然晚一天才能看得到, 現在心中萬般不捨, 以後會更悶了!

臺灣綜藝節目迎寒冬 《全民大新聞》等節目停播

中新網2013-01-25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道,臺灣綜藝節目風光不再,叱吒10年,改名3次的《全民大新聞》將在今(25)日播出最後一集後停播,《超級偶像》、《麻辣天後宮》也傳出喊卡,過去這些節目收視率屢創新高,也曾奪下金鍾獎,耀眼成績如今失靈,讓人不勝唏噓。
《全民大新聞》曆經3次改版,不只成功帶起模仿風潮,還捧紅如郭子幹、ㄚ子、許傑輝、邰智源等不少藝人。利菁主持《超級偶像》創下事業巔峰,一舉奪得金鍾獎主持人獎,成爲鑲金女主持人,由她單打獨鬥的第一代《麻辣天後宮》也是話題之作,無奈3個節目如今收視率陷低潮,全面臨停播命運。
臺灣綜藝節目如同走入寒冬,扣掉致命因素制作費短少之外,大陸、韓國等地戲劇強勢攻臺,電視臺只要購買海外版權,就能不斷回放再回放,加上談話節目崛起、 觀衆收視習慣改變,造成綜藝節目收視率直落,低迷不振。據悉《全民大新聞》將四度改版,有望在農曆年後以全新面貌和觀衆見面。
2013-03-18 12:11:56
版主回應
別再惡搞新聞 2013-03-18 中國時報短評

 八里雙屍命案未破,又傳嘉義鹽醃人頭分屍案。驚悚案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媒體報導理所當然。然而閱聽大眾想知道的是為什麼發生、如何能破案,媒體餵給他們的卻是浮誇失真的「故事」。新聞包裝下,卻是奇情小說和廉價類戲劇。
 台灣的媒體忽略了艱澀但重要的議題,卻在奇情事件上不惜渲染誇大、裝瘋賣傻,閱聽大眾邊看邊罵,損失的只是時間,自以為賺到關注的媒體,卻賠上專業的信譽。

(楨:上下也曾是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之一!)

拜託別再傷害台灣【聯合報 2013.03.17王健壯(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有空的話,不妨上YouTube看段影片,片長約十四分鐘,已有五百四十八萬多人點閱,內容是美國電視節目「每日秀」主持人司徒爾特(Jon Stewart)舌戰CNN「火網」談話性節目的兩位主持人。
 「火網」(Crossfire)現已停播,但卻曾是CNN新聞性談話節目的招牌。節目形式是兩位主持人一左派一右派,兩位來賓亦然,雙方各據立場言詞交鋒。有人比喻看「火網」就像看兩個平行的宇宙,也有人形容「火網」就是分裂的美國縮影。
 司徒爾特應邀上「火網」時,正值○四年總統大選,他開口第一句話就問兩位主持人:「你們為什麼要鬥來鬥去?」接著他要求右派主持人「說幾句凱瑞的好話」,也要求左派主持人「說幾句布希總統的好話」,既逗笑又嚴肅,笑翻了現場觀眾。
 但有備而去的司徒爾特卻不是為了搞笑,他痛批「火網」不是搞辯論而是搞劇場,「我每天看你們的節目,卻害怕得受不了」;也修理兩位主持人是政黨的打手,「你們沒有盡到公眾論述的責任」;他甚至數度拜託兩位主持人:「請你們別再傷害美國」。
 司徒爾特Stop hurting America這句話,變成了隔天媒體醒目的大標題,觀眾瘋狂下載「火網」這段影片,類似「火網」這類電視節目更成了眾矢之的:「新聞性談話節目非要如此做嗎?」兩個月後,CNN決定停播「火網」,理由是:司徒爾特的批評言之有理。
 但司徒爾特與CNN絕沒想到的是,事隔九年後,雖然早已沒有了「火網」,但美國現在的新聞性談話節目內容卻比「火網」更趨極端,主持人也更像政黨打手;以前是同一個節目中兩黨兩極駁火,現在則是各台各個節目紅藍分明,同黨名嘴在同一節目中集中火網,大家既相濡以沫又集體催眠,所謂「平行的宇宙」、「分裂的美國」猶甚於「火網」時期。
 台灣這幾年的電視新聞性談話節目,也與美國相仿。但台灣名嘴比美國名嘴更厲害,他們個個都是通才,中午談外星人之謎時引經據典,晚上論新教宗未來時也頭頭是道,隔天分析核能危機時又是口沫橫飛;司徒爾特如果看過台灣這樣的新聞性談話節目,大概一定會瞠目結舌到無言以對的地步吧!
 但台灣的電視台老闆與談話節目的藍綠名嘴,卻不自覺他們正在傷害台灣。他們傷害台灣的方式是:他們祇有選民意識而無公民意識,祇有政黨論述而無公眾論述,祇有情緒宣洩而無知識分析;更嚴重的是,他們與政客同步極端化,而且都是人為的假極端化,讓媒體喪失了政治社會化的中介功能;當然,更等而下之的是,他們讓媒體變成了劇場,名嘴變成了演員。  
 鄭弘儀停止講大話,李濤不再開講,李豔秋關掉夜總會,不管原因為何,卻都應視為電視新聞性談話節目的轉機,每家電視台老闆也都該有當年CNN停播「火網」時那樣的反省與決心;學司徒爾特向名嘴說一句「拜託別再傷害台灣」,大概不應算是苛求吧!
  回應
 華府兩黨嚴重對立不是新現象, 但過去幾年特別嚴重。 是的, 就像臺灣的嚴重對立一樣, 感謝24x7全天候新聞台的政論節目,名嘴專家過去二十年的努力.
 別鬼扯什麼媒體中立了. 全世界的媒體都有政治立場. 獨裁專制政府要控制媒體, 民主政府要討好買通媒體. 請認清這一事實, 全世界的主要媒體, 包括各英美主流媒體, 都有政治立場偏見, 發揚灌輸觀眾讀者他們的政治立場, 甚至為市場競爭特意站在極端的政治面, 「大話新聞式」的評論節目在美國太多太多了, 只要媒體「不隱藏自己的立場」假中立, 不捏造假新聞指鹿為馬, 不故意掩蓋扭曲特定新聞事件, 觀眾讀者就謝天謝地了.
 王健壯先生, 別以為在美國, 電視媒體有任何比較高明! 司徒爾特(Jon Stewart)自己就是挺一個民主黨的自由派的comedian節目主持人. 他自己主持的電視節目The Daily Show, 一樣是對保守派人物取笑戲弄, 他的觀眾幾乎清一色的年輕人, 從開始就進行自由派的洗腦. 在美國, 任何電視媒體的更改, 基本原因都是生意考量, CNN停播「火網」,收視率低廣告不賣錢才是停播原因.美國電視媒體的各擁政治立場的新聞性談話節目,美國人民的政治觀點也一樣是越來越兩極化, 也絕對不輸臺灣.
2013-03-18 12:12:33
阿楨
中研院規劃設南區分院 選定台南 【聯合報2013.03.25

從交大光電學院(圖右下建築)與高鐵台南站(左上建築)之間的這一大片空地,就是中研院南部分院屬意的地點。 記者吳淑玲/攝影
中研院有意設立「中研院南區分院」。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昨天證實,正規畫成立南區分院,整合南部考古、農業生技、光電、資訊、精密儀器領域資源,以平衡南北,並希望帶動南部產業發展,他將拜訪行政院、總統府尋求支持。
南部某大學教授日前受訪時表示,由於北部學術活動一直比南部多、研究經費也有重北輕南的現象;這幾年來,南部不少大學都希望中研院能到南部設立分院。據了解,中研院今年初曾找成大、中興、中山等大學商談,透露中研院有意設立南部分院,讓南部的大學非常期待。
翁啟惠受訪時證實,中研院正籌備設置南區分院,並已相中位於台南交通大學光電學院旁,一整片約七至八公頃的土地,希望做為南區分院用地;這塊地鄰近台南高鐵站,土地屬於高鐵基金會。
據了解,中研院已與交通部接洽,因該地段地價頗高,須十幾億元,中研院希望可以用長期貸款方式取得用地,交通部已原則同意。
翁啟惠說,南區分院是否要蓋中研院分院,仍要與行政院商談編列預算,再向總統府提出詳細規畫,目前仍無法確定是否能順利取得經費。
據了解,九十七年總統馬英九剛上任時,翁啟惠就曾向總統表達希望設立中研院南院的構想,當時馬英九表示「樂觀其成」。
之後中研院開始規畫,數月來並密集詢問各方意見。由於中研院在台南有考古中心、農業生技中心,南部的蘭花等農業生技也很有成果,加上中研院與位於台南的交大光電學院、成大等學研單位長期合作,因此才選定台南。
按照初步規畫,中研院南區分院將分為考古、農業生技及光電、資訊、精密儀器幾大領域,可能依不同領域分為三棟建築,並募款建造。
2013-03-25 13:21:34
版主回應
  相關新聞
‧中研院規劃設南區分院 選定台南
‧成大、長榮樂觀其成 串起學術聚落
‧蘭花重鎮 盼中研院帶頭力衝基因轉殖
‧考古重地化石出土豐富 樂見中研院來
  回應
  哇 ! 政府錢好多呀 ,多件幾座 ,中區分院,東區分院,澎湖分院,金門分院.....
  李遠哲可以去南院再任一職,薪水比照他的「特聘研究員」再領50萬!!
  小小的台灣, 大大的白癡!阿扁時代為討好選民,到處花公帑設機廠蓋蚊子館,馬政府有樣學扁嗎?
  台南民眾最需要的是洗腎院,不是啥屁都研究不出來的蚊子院
  反對!我們應該堅持完成去中化。應該改成為北研院、南研院,消滅中研院。
  中研院是蝦米碗糕 ?幾年來有搞出什麼名堂嗎 ? 只是白吃納稅人的血汗錢 ,翁老頭省省吧 !!
  李遠哲貪腐像和坤 中研院騎驢當太上皇 李遠哲小時ㄋㄋ, 長中研院後, 權傾一世,結黨營私 證據:李遠哲在卸任前,修訂中研院組織,超過母法,總統府組織法之授權 , 將中央研究院院長擴權,大過行政院與立法院, 逃避監督,形成太上皇 , 違背權能區分法理,與其他法律, 當然無效, 並且無恥! 中央研究院績效 : 依它自己研究報告,只與大學比, 還不如美日,更不敢與同級研究院相比! 中央研究院學術競爭力分析 一、學術競爭力的衡量 每人每年的論文數 1.99 篇,在國內領先,漸向東京大學邁進,不過與 UC Berkeley相比,還有相當的距離。...http://www.sinica.edu.tw/advice/advice_3.pdf

中研院的昨非今是 【聯合報黑白集2013.02.09

中研院發表高教政策建議書,認為廿年來台灣錯誤地推動「廣設大學」政策,造成學歷貶值及人才素質低落,且預估未來十幾年將有四成大學倒閉。這番檢討,聽在當年主導教改的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和一批同僚耳中,不知作何感想?
今天台灣高等教育的量產化和劣質化,其實毋需中研院診斷,人們早已有目共睹。包括大學畢業青年就業困難,企業界難覓可用之員工,以及台灣在國際人才市場競爭力的衰退,皆可見其遺害。李遠哲當年一手包辦教改大計,今天雖不必把全部的帳都算在他身上,但他要承擔的責任也絕對不少。
李遠哲最大的敗筆,還不只是主張廣設大學,而是他「重通才、輕技職」的思維嚴重破壞了台灣教育高低桿的平衡。他當年一席「讓高職成為歷史名詞」的談話,將技職教育打入地獄,讓供應台灣中小工廠需要的嫻熟黑手無以為繼。今天,多少年輕人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不都是那些拿著西方寶典照抄的教改大師們惹的禍?
可嘆的是,許多當年意氣風發與聞並主導教改的人仍堅不認錯,至今還在那裡推三卸四,說當時政策只是要求廣設「公立大學」,不包括私校在內。果真如此的話,當政策走上歧途時,他們為何不出聲阻止?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提醒了大家:在那個充滿政治狂熱及權威崇拜的年代,人們多麼容易盲目相信大師人物,乃至把自己的優點看成一無是處;而當時過境遷,那些有過權力的人,又把責任推得多麼乾淨。
中研院昨非今是的「除夕報告」,顯示了它自身回歸學術專業的變化,也映照了台灣社會難以追悔的失落。

五十年不可能做到?【聯合報黑白集 2013.03.20

以下是一段擁核電者的演說紀錄,請先讀完,再看是誰說的。或者,如果你是喜歡先看了小說結局再回頭看故事的人,也可先跳到後面看是誰說的,再回頭看他是怎麼說的。
他說:「台灣每人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平均值的二‧五倍,居世界第三位,是很壞的榜樣。要解決二氧化碳排放問題,以前大家不能接受核能,現在可以重新思考。科技進步,核能安全已不嚴重,只要做好核廢料處置即可。五十年內,台灣不可能做到非核家園,核四一定要建,核一、二、三要延後除役;等到五十年後,再生能源太陽能技術成熟,甚至達到核聚變(核融合)的境界,核能電廠才能除役。我在說這些話前,已與林義雄達成共識,暫緩非核家園五十年。」
這段話是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在二○○八年二月十八日「錢思亮先生百歲冥誕紀念會」上所說。當時正值二○○八年的總統大選熱季,他說,這是對未來新總統能源政策的建言。
然而,就在這兩天,李遠哲改口說,他不贊成核四續建,且主張核一、二、三如期除役,並向年輕一輩道歉。
如今距李遠哲前述擁核言論僅五年,而距他設想的非核家園則尚有四十五年。此時,再生能源、太陽能的替代地位仍未建立,而廢核的排碳問題也依然存在。其實,李遠哲今天的反核言論,在五年前也早已普遍存在,但何以只因福島事件,李遠哲就把他五年前所否定甚至隱藏的反核言論拿出來照本宣科一番,這究竟是科學言論或民粹語言?
台灣五十年不可能非核?李遠哲一夕之間做到!

(詳參【圖博館】:《教改錯在哪裡?》 公投誰不會玩 馬能源政策 環保與經濟 福島事件 內閣改組!)
2013-03-25 13:27:18
阿楨
龍應台:大陸應先引入台灣視頻【中央社2013.04.29

龍應台今天在立法院答覆媒體詢問相關議題時表示,央視跟鳳凰衛視的國際新聞確實做得不錯,但是否讓央視、鳳凰來台灣落地,文化部要放在整體台灣影視發展的布局來看,「比如說大陸也允許我們的電視頻道到那邊落地,那當然可以談,如果那邊不允許我們落地,很遺憾,連談的基礎都沒有」。
記者也問到央視的新聞似乎有特定方向取捨;龍應台表示,這一點其實不是最重要,因為一個開放社會,從來就不會害怕一個不開放社會的思想進入,應該是倒過來。
龍應台說,尤其台灣經歷60多年思想上的陶冶,公民素養飽滿是整個世界都公認,所以思想跟意識型態的東西,台灣人的自信很高,這點不擔心。
龍應台也反問對岸,若可以談視頻相互引入,「那你開放我們多少到你那邊去呢?」
  回應
  請問文化部長,美國 CNN, Bloomberg, 德國DW-TV, 法國TV5, 英國BBC 都在這落了地,都談過了嗎?
  江丙坤擔憂的是台灣人的素質會日漸低落,所以希望引進大陸優質的國際新聞來擴展台灣人狹窄的視野,然而素質已經低落不堪的台灣人根本不在乎,其中包括那位最蠢的文化部長。
  電視頻道和視頻是兩碼子事,大陸各網站現已充斥各種台灣視頻。
  我每次到北京都被他們 平面媒體 震驚!
  想看央視節在台灣有許多管道,例如衛星或網路,只是真的覺得大陸有許多節目很有教育意味,台灣在媒體製作方面已遠遠被對岸抛在後面了,我們又何必自綁手腳呢?更何況台灣民眾向來沒什麼國際觀,所以會有此反應我們就不覺得奇怪了。我們有線電視上可以看到許多國外節目,如CNN或BBC,但我不知美國或英國是不是有讓我們節有落地權呢?
  「兩岸要對等才有得談」 從今以後兩岸不會再有對等的機會了。。。。。腦筋清醒點吧!人家超級電腦、人造衛星、匿蹤戰機、航空母艦、太空人都出來了。。。不要跟我講那台航空母艦沒什麼用,啊,人家都不會改進、進步哦!人家軍事力是要跟美國抗衡,台灣先有能力把日本在釣魚台的船打回去再說吧!!
  政府官員要活在人間呀,別在天上高來高去,在大陸誰不知道怎麼收看台灣電視,不需要開放,想看的都看得到,有些事不用明說,默許就好了,水到自然渠成,文化自然交流,良幣自然驅逐劣幣
  據我所知 央視在美國是可以看到的..另外如處處講對等,那雙方農產品是否對等開放, 雙方企業准入制度是否對等呢
2013-05-15 11:32:26
版主回應
看電視而小天下【聯合報╱黑白集2013.05.15

李安批評台灣電視新聞太瑣碎,只談雞毛蒜皮的事;他還拜託:多放點國際大事好不好。李安回台幾天就受不了,他一定很好奇台灣觀眾的好耐性。
不需李安點破,大家也知道台灣電視有問題。尤其電視新聞,三餐供應的幾乎全是流行八卦、特色小吃、消費投訴、鄰里糾紛;別說國際大事,就連國家大事也越來越少。各種報導,重點都放在「吸睛」及提供「說嘴」材料,幫助觀眾「免於思考」。
如果電視新聞反映的是當地的世界觀,台灣就是一個很大的島,儼然位在世界的中心,那裡的人講究自尊心、喜歡美食與消費、對衝突充滿興趣;但這個島距離其他國家何其遙遠,對別人的事漠不關心。所謂「登泰山而小天下」,台灣電視看久了,會讓人有身在泰山的錯覺,以為天下就這麼大,盡在自己指掌中。
李安不一定認識江丙坤,但他們關心的問題是一樣的。先前江丙坤提到可以引進央視和鳳凰衛視國際新聞,結果引來一陣砲轟;江丙坤的解方未必正確,但他指出台灣電視新聞視野太窄的問題,卻是再真實不過。外界一陣叫罵後,江丙坤滿頭包,問題不了了之,觀眾則只能繼續忍受看不到世界的電視新聞。熱愛爭論卻無意尋求答案,是電視和台灣的共通現象。
那天李安也談到台灣年輕人的善良純真,卻擔心他們「生存意志軟弱了一點」;這和台灣電視的膚淺其實是一脈相貫的問題。在漫天的「愛台灣」氛圍中,年輕人被訓練成「向內看」及「自我感覺良好」的一代,再加上電視新聞的催眠,他們的世界觀如何不脫離現實?
  回應
  台灣現在電視主播或記者的水準都與鳳凰(很多人才來自台灣),央視都不是一個檔次的,大概待遇太差,訓練不足吧。口語差(一句話總是四個字,四個字的唸,捲舌音就別苛求了),因為不做功課,採訪時問的一些問題更是令人瞠目結舌;例如一群人追著扁媽問:阿扁昨天跌倒耶,有沒有很擔心?有沒有想讓阿扁回家過母親節?!%#
  媒體亂象NCC難道不知道嗎?為什麼裝聾作啞,毫無作為?誰說國家民主化之後,就一定要商業化低俗化?我認為應該編列預算,買頻道轉播CNN,NHK,半島電視,BBC,央視包括招攬人才,即時翻譯.
  曾幾何時,中共的傳聲筒,樣板的央視,比起現在台灣的新聞台,要有看頭的多.
  講得太好了 ,給這個作者100分,台灣之所以變成井底之蛙,跟我們的
新聞角度真的大有關悉, 每天就用名牌,景點小吃,行車衝突等餵飽大家 ,把這些當世界大事,更扯的是有些新聞還綜藝化哩, 難怪台灣人越來越 眼光如豆自以為自己是在世界的中心哩.
  差勁沒有關係,落後沒有關係,重點是要知道自己差勁、落後,才會改善。台灣的問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差勁,不知道自己落後,可憐。
  報紙也是一樣(中時、聯合、自由都有類似問題),別說你不知道。
  體諒電視新聞嘛......現在電視固定收視群都剩婆婆媽媽嘞.......
  老先生因性無能而雞姦小女生,宅男們你們也是這樣嗎
  可不可以不要看到裝幼齒的"大朋友",宅男們你們性無能嗎
  自慰的台灣媒體!
  除了新闻的内容之外,播报人的举止态度,也左右了新闻播报的品质。台式新闻播报,多年以来已经走上了综艺化,播报人的举止态度极尽轻佻,用语如:吸睛、轰扒、把妹、纠团、疯xx、哈x、超xx、做了一个xx动作、、、。这种播报方式,也只适合小猫叫小狗跳时的新闻了!
  這些“媒體”事實上是娛樂業。是以提供觀眾有興趣的內容為營運模式。所以不該對他們有太高的期待。台灣民眾之苦悶,也靠他們舒緩。以前我們打麻將,現在他們看緋聞八卦。不必大驚小怪,以不同的價值觀評論。
  五十步笑百步,平面媒體也該自我檢討"蘋果化"的問題,新聞追著數字週刊跑,標題用字越來越粗鄙,尤其社會和影劇新聞,哦現在沒有影劇新聞只有娛樂新聞只有緋聞八卦!國際新聞也是些奇人異事充斥!還在彼此報紙玩找碴遊戲!哀!
  在愛台灣的催眠下,在收視率的考量下,在經營成本與著作經費的考量下,我們的電視節目視野越來越狹窄,整天圍繞的就是政治的惡鬥節目、美食節目、購物節目,八卦節目、重播節目---,電視台一直壓低節目製作成本,不願投資金錢購買國際新聞或製作水準較高的影片,因此我們就只能當井底之蛙,以管窺天,整天關在自己家裡,活在自我催眠的世界。
  早說了,這些年來台灣就是喜歡關起門來自爽

(楨:我更早批、台灣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黴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
2013-05-15 11:32:52
阿楨
織識分子:邏輯邪52/66

知識分子是社會良心,【為達目的:邏輯邪51】怎可戲論台灣的知識分子在各項運動中「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怎可戲論台灣農村陣線等社運團體是綠小人黨的同路人或外圍組織?

那你得了、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邏輯:邏輯邪1】所言:邏輯學是門很邪門的邪問,不是研究什麼論理法則的學問,而是羅織合理化理由的邪問!

原來如此,難怪會如【織識經濟邪】所戲論:知識分子是群織絲自困困他的蜘蛛精,專吸知識之精,導致知識經濟學的第一原則是裁員和關門絕不手軟,那像台灣科學園區放無薪假還被罵,真該讓那些小資/打工度假/閃跳/啃老族等自生自滅!

知識分子的確是社會良心,如果他們確實能言行一致自己所說「原型知識份子」的「批判精神」及「不滿現狀」特質,而不雙重標準(各種選擇性的批判和抗爭)、不向權力中心靠攏為其政經服務(不少反國府的學者專家教授以各種歪理來合理化自己的黨官學多棲)的話。

屍哲太為難知識分子了,他們是職業教授和學生,以運動為志業,怎可能同一標準、言行一致呢?相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信,瞧下【圖博館:知識分子與台灣共犯體】之析判:

知識分子在運動中擔任了前衛和外圍組織的功能,外圍組織在運動中利用民主自由贏得追隨者,前衛組織則用以隔離和溝通革命內外成員。知識分子能擔任此功能是因運動之初在結構內並無正當性,故須由享有聲望特權的知識分子(如從澄社、民族研究所、城鄉研究所……到台灣農村陣線等)替運動建立正當性。正當性建立後,這些知識分子有些便進入權力核心(如從林玉體、陳師孟……到野白合、新公民等)。如運動屬法俄中大革命類型,那些具有批評「劣根性」的知識分子將是下一波的被革命對象。即使和平革命,知識分子如只知批評舊政權而無知於新政權的權力本質,則不是陷於永遠反對者型的狗吠火車,便是與新政權共犯,當然也有永遠御用型的知識分子,更多的是人云亦云、沈默不語或選擇性失(發)聲的。

那些邪者磚家叫獸
是稿紙型織識分子
如今的鄉民屌絲糞青
則是網路型織絲分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987190
2014-07-24 08:12:1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