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07 05:19:24| 人氣3,106| 回應24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人:觀念與行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人:觀念與行為》(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88。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應處前評《中國人的性格》所言台灣有關中國民族性科學研究三部曲的中間過渡階段:
台灣心理學界研究中國(含台灣)人心理,其實是無根的,而是隨著西方理論和現實環境在變,民六0年代在現代化理論和台灣做為研究中國的範例下,弄出前述的《中國人性格》;到民七0年代在各種反現代化理論和儒教文化圈現代化成功的背景大,倡言社會科學中國化;到民八0年代,隨著台灣現實,又高呼本土化。

《中國人:觀念與行為》收集的二十八篇論文(楨:台版原只有13篇)都是在〝第四屆現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上發表過的。此研討會的主題是為〝觀念與行為的探討〞。由於這一主題內涵十分廣泛,所以參加的學者不再只限於社會科學,亦有哲學、文學與歷史學者參與,而所選的二十八篇論文皆繞此一主題開展的。
  費孝通先生的〝個人、群體、社會〞一文正有點明觀念與行為的探討的三個層次,所以列於書首。其他二十七篇論文有五篇是對中國人的一些基本觀念的討論與分析;五篇是對中國傳統觀念的新詮釋;五篇是討論傳統觀念與價值的現代轉化;六篇是討論中國人的行為與性格;六篇是討論中國人的行為與性格;六篇是對當代中國人的觀念與價值的探討。

處中國民族性科學研究三部曲的中間過渡階段之書還有:

楊國樞主編 《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台北桂冠,1991。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本書為一九八九年第一屆「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科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屆於1992年4月23—25日在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舉行,論文集《中國人心理與行為一一理念及方法篇》《中國人心理與行為一一文化.教育及病理篇》(台北桂冠,1992))
簡體版序言
編序
李亦園:中國家族與其儀式:若幹觀念的檢討
黃堅厚:現代生活中孝的實踐
楊國樞:中國人孝道的概念分析
金耀基:人際關系中人情之分析
喬健:關系芻議
楊國樞:中國人之緣的觀念與功能
陳之昭:面子心理的理論分析與實際研究
朱瑞玲:中國人的社會互動:論面子的問題
黃光國: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
金耀基:“面”、“恥”與中國人行爲之分析
文崇一:報恩與複仇:交換行爲的分析
楊中芳:價值變遷與送禮行爲
喬健:中國文化中的計策問題初探
喬健:建立中國人計策行爲模式芻議
李亦園:傳統民間信仰與現代生活
黃堅厚:中國人對于心理衛生觀念的初探
文崇一:中國傳統價值的穩定與變遷

乖乖!倒是對岸很給它本土化:

楊國樞 主編《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爲:本土化研究》 (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我們爲什麽要建立中國人的本土心理學
第三章 中國人的社會驟向:社會互動的觀點
第四章 中國人的家族主義:概念分析與實證衡鑒
第五章 孝道的社會態度與行爲:理論與測量
第六章 孝道的心理學研究:理論、方法及發現
第七章 中國人對現代化的反應:心理學的觀點
第八章 中國人的個人傳統性與現代性:概念與測量
第九章 傳統價值觀與現代價值觀能否同時並存
第十章 傳統價值觀、個人現代性及組織行爲:後儒家假說的一項微觀驗證

王登峰 崔紅著《解讀中國人的人格》(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第一,書中所報導的概念架構與實證研究,已不再套用西方(特別是美國)心理學者的理論、概念、方法及工具,而是毅然采取本土化的研究策略。在這一策略下,作者所運用的理論、概念、方法及工具都是本土化的,也就是從中國人的社會文化脈絡中發展而來的。作者所建構之測量中國人七大性格向度的主要量表(如QZPS與OZPS—SF),都是以陳述語句的題目所編制的。它們是以楊國樞、王登峰在1996~1999年所發展的華人七大基本性格之形容詞自評量表為基礎而建構的。具體地說,作者是將楊、王二氏之量表的形容詞轉換成陳述語句的題目(為每一形容詞撰寫3~8個語句),然後進行編制語句量表的工作。楊、王二氏之量表的形容詞是從數千個性格形容詞的語匯中挑選出來的,此一語匯是在中華文化的脈絡中長期演化而來,因而是高度本土性的。楊、王二氏的形容詞量表與作者的語句量表,都是直接或間接從此語匯建構而來,所以皆具高度本土性。也就是說,作者探討中國人性格所用的量表是本土性的,所測量之中國人的七大性格向度也是本土性的。
第二,作者對中國人性格的本土化研究是全面性的,也是系統性的。他們的人格量表所測量的七大性格向度,可以說是七個性格構念(personalitveonstruct)。為了驗證這七個性格構念的構想效度(construct validity),作者曾先後探討七個性格向度與自我和諧、行為抑制、心身癥狀等正常及不正常心理或行為的關系。但構念效度的建立是一種不斷從事有關實證研究的長期歷程,作者必須繼續探討七大性格構念分別與理論或構念上可能有關的其他心理與行為的關系。長期而言,這樣的構念效度研究工作必然是全面性的、系統性的。值得順便一提的是,我們在台灣的研究團隊及其他的研究者也在從事華人七大基本性格(以形容詞自評量表測得)之構念效度的實證研究。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完成七大性格構念與社會取向行為、個人取向行為、組織行為、焦慮癥狀、憂郁癥狀等之關聯性研究,正在探討與婚姻滿意度、不滿意度、感情親密度、擇友行為、交友行為、(陰陽)五行性格之關系。我們的構念效度研究也是系統性的、長期性的。兩岸在這一重要課題上的實證研究成果可以相互參照與統合,為中國人七大性格構念之效度的檢驗,提供更完整的證據。
第三,采取本土化研究策略的兩岸三地心理學者,在學術研究上不是“國粹派”,而是“國際派”。他們不是抱殘守缺、敝帚自珍,而是強調中華文化因素或脈絡對現代中國人之心理與行為的型塑及支撐力量,試圖以本土化的研究策略發展一套中國人的心理學知識體系。這樣的心理學知識不但能更有效地了解、預測及改變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而且可以拿來與其他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的心理學者對話與交流,以納入世界心理學的發展,共同創造一套適用于全人類的心理學。王、崔兩位教授在書中以自己所獲得之有關中國人七大性格向度的研究發現,與西方心理學者所獲得之有關西方人五大性格向度的發現相比較,以得知中西兩種性格模式的異同。這種跨文化的學術對話,表現了作者的心理學國際觀。非西方國家的心理學者之所以應努力從事本土化的研究,就是要將他們的“西化心理學”(westemized psychology)轉變為“本土化心理學”(indigenized psychology)。與此不同,西方國家的心理學一開始就是一種從自己文化傳統與脈絡中自然發展出來的“本土心理學”(indigenous psychology)。將西方國家的本土心理學與非西方國家的本土“化”心理學不斷統合,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真正的人類心理學。創造這樣一種心理學是全世界心理學者的共同責任與目標,因此各國心理學者都應養成健全的學術世界觀。
本書內容既有上述三大優點,它在兩岸三地心理學(特別是人格及社會心理學)的未來發展中,勢將發揮重要的影響。身為心理學者,我應向作者道賀。身為人格及社會心理學者,我應向作者致謝。
第一編 中國人人格結構的本土化探索
第二編 中國人的人格特點
9.中國人的人格特點(I)︰外向性
10.中國人的人格特點(Ⅱ)︰善良
11.中國人的人格特點(Ⅲ)︰行事風格
12.中國人的人格特點(Ⅳ)︰才幹
13.中國人的人格特點(V)︰情緒性
14.中國人的人格特點(Ⅵ)︰人際關系
15.中國人的人格特點(Ⅶ)︰處世態度
第三編 中國人人格量表的應用
20.人格維度與心身癥狀的相關研究
21.人格維度與行為抑制的相關研究
22.人格維度與自我和諧的相關研究
第四編 西方人格結構與中國人的人格
26.中國人有沒有獨立的“神經質”人格維度
27.西方“外向性”人格維度內涵的中西方差異
28.中國人的“開放性”——西方“開放性”人格維度與中國人的人格
29.西方“愉悅性”人格維度與中國人人格的關系
30.西方“公正嚴謹性”人格維度與中國人人格的關系
第五編 人格結構的文化意義
33.中西方人格結構差異的文化意義
34.人格概念的中西方差異及理論與實證分析
附錄 1520個中文人格特質形容詞的好惡度、意義度、熟悉度和現代性評

台長: 阿楨
人氣(3,106) | 回應(2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社會政治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人中國心》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人的性格》

阿楨
臺灣人的性格─以歷史文獻比較途徑為例 by廖立偉

摘要:
根據本文從不同時空與視角的歷史文獻中,整理發現台灣人性格存在若干的共性與殊性,其可再歸類如以下四項:
1. 移民原鄉的複製:即好鬥、逐利(功利)、迷信的特質。
2. 不同族群的特殊性格,分別提及南島語族、閩南、粵東客家、以及島嶼制約的不同特質。
3. 族群交融下的共通性格:打拼、務實、急功近利;俗尚拼貼;唯新是鶩不易持久,大眾有一窩蜂盲從的特質。
4. 特殊政經環境下的扭曲:因過往歷史中的被出賣經驗、戰後國際政治操作的挫敗感,以及島內不同族群成長記憶的隔閡,造成台灣民眾產生某種價值認同的錯亂,容易出現如欠缺自信、不安、悲情意識等消極情緒的集體性格。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378

台灣人論 (徐宗懋 時報 1993)

  內容簡介
  台灣歷史上曾歷經數次的改朝換代巨變,本土抗爭者最後都失敗,留下屈辱的記憶,形成台灣族群的悲情意識。然而這又使族群在生存的本能上,培養出察言觀色的現實感及「西瓜倚大邊」的政治騎牆性格。這兩者本質上似乎矛盾,其實是共存的。本書是第一個有系統分析台灣族群性格的嘗試。

臺灣人心理太陰暗了

  臺灣人心理怎麽陰暗成這個樣子了?自己在媒體在電視、網絡、報紙 上對祖國大陸說三道四指手畫腳也就算了,還要找外國人在電視節目中對祖國大陸指指點點  
  沒辦法 臺灣就是喜歡當老大,華人圈文化的老大,事實給你們指導
  臺灣當老大?嘴炮界老大?獸父界老大?詐騙界老大?還是犯賤界老
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333/1/148758.shtml

台灣人的醜陋面 (李喬 前衛 1996 )

目錄
第一章 自甘做長不大的孤兒
第二章 欠缺宗教情操,信奉「賄賂一貫教」
第三章 台灣人太多「雞棲王」
第四章 有腦無漿健忘症,悲劇布偶死生由人
第五章 輕輕采采,不求精緻
第六章 殘酷自私,不具現人德性
第七章 行業道德淪喪,欠缺可大可久的胸襟眼光
第八章 自大的福佬人,自卑的客家人,自棄的原住民
第九章 結論:創造尊重生命的「台灣新文化」

另參本館:《臺灣論》 獨派的道德觀 如此的臺灣人 臺灣係啥米碗糕 《中國人與日本人》 《中國人與美國人》 《中國人的性格》
2012-05-29 11:18:02
版主回應
醜陋的台灣人 by華敏2007-08-10臺灣公論報

 聽到有人喊出「醜陋的台灣人」一詞,心中真有無比的沉痛。
 美國作家李德拉及尤珍、柏里兩人,曾經寫了一本巨著「醜陋的美國人」,引發全美震撼。美國國務院甚至拿來作為行動參考。名作家柏楊,很用心的看了5遍〈其實也不過隨便翻翻〉,就得到了靈感。於是信手拈來,扵1992年寫下了「醜陋的中國人」一書,同樣的震撼華人世界。
 柏楊痛批中國文化爲一「醬缸」。「夫醬缸者,腐蝕力和凝固力極強的混沌社會也,也就是一個被奴才統治,畸形道德,個體人生觀和勢利眼主義,長期砍喪,使人類特有的靈性僵化和泯滅的渾沌社會。」其具體表現出來的則有:「對權勢崇拜狂」、「牢不可破的自私」、「文字欺詐」、「對僵屍的迷戀」、「不合作」、「淡漠冷酷猜忌殘忍」、「虛驕恍惚」等,而中國人身陷其中,無法自拔。國人唯有跳出舊思維,才有創新,革新的可能。
  柏楊首撰醜陋的中國人
 因此,柏楊希望推動基本人權上的平等觀念,化暴力為祥和。他建議取消籍貫,分食,以及「不再託人帶東西」,以培養國人開闊胸襟和設身處地替別人想一想的教養。他提倡「直呼其名」,以消除人際間的勢利和隔膜,遵守交通規則以增強法治觀念,改造婚禮、喪禮、餐桌上的虛偽禮節,以使中國成為真正禮儀之邦,並自立,自強,以改善中國人在外國人眼中的形象。
 柏楊指出的中國人的醜陋面,大抵上與滿清末年吳趼人所撰「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劉顎的「老殘遊記」,以及曾孟樸的「孽海花」其中所描述的,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痛批社會黑暗面,與官場醜陋面,而又流露出對國家民族的真性情。
  李喬掀開醜陋的台灣人
 台灣人當然亦有其醜陋面,只是於今為烈。1930年,日本學者山根永藏,就寫了一本「台灣民族性百談」,對台灣人的個性述說得暢快淋漓,被日本人視為經典之作。書中當然也痛批台灣人的醜陋面。
 台灣人有勤勞、節儉、直樸、務實、奮鬥向上的性格,也有柏楊所說的「醜陋的中國人」的特質。這是因為文化交互影響的緣故,有一部分也是因為自我基因的關係。
 美國時代雜誌今年一月份,在回顧2006年的專題中,列出全球十大醜聞,台灣的陳水扁總統及其家人因涉及貪瀆弊案而入榜,位居第五名。
 台灣目前已是一個多元族群的社會,有河洛人,客家人,大陸人,原住民,外勞等,本應彼此尊重寬容,發展新文化,開創新機運,共存共榮。而那些醜陋的台灣人,現在表現出來的,則以「挑起族群對立」、「殺人搶劫」、「倫理斲喪」──〈如子弒父、父淫女〉、「貪污橫行」,「不問是非的硬柪」、「厚顏無恥」等最為嚴重。有識之士眼看著台灣向下沉倫而無能為力,那真是「生為台灣人的悲哀」了!
http://www.wretch.cc/blog/ppnews/14224728

台灣學入門 (五南 2011)

  本書以「臺灣研究」的總體架構與主要論域為主要內容,目標旨在引導學生研習「臺灣研究」所已獲致的重要學術成果,以進一步了解「臺灣研究」之為「臺灣學」的核心意涵,並由此建構個人對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塊土地,以及由全體臺灣人所開創的文化業績與生活世界的基本認知,而進一步形塑出對「臺灣學」的正確評價,以及嶄新的臺灣學研究進路與論述模式,以確立新世代的臺灣意識與臺灣認同。
  由多位屬於不同院系所的老師一起開授的課程。作為基督教特色的大學,長榮大學透過校園的藝術營造,將基督教信仰的價值轉化為教育的理念與行動,透過課程教導,身體力行以及潛移默化來完成基督教辦學的宏願。
  目錄
一、莊萬壽:台灣學緒論
二、鄭瑞明:台灣的歷史
三、鄭邦鎮:台灣的文學
四、黃伯和:台灣的宗教
五、卓春英:台灣的社會
六、洪慶宜:台灣的環境
七、陳錦生:台灣的生態
八、吳麗珍:台灣的醫療護理
九、李憲榮:台灣的司法
十、廖勝雄:台灣的國際關係
十一、葉海煙:台灣意識與台灣精神的哲學詮釋
2012-05-29 11:19:17
阿楨
文化心理學解讀馬英九民調 2013-06-20中時 王冠璽(法學教授)

 根據文化心理學的理論,華人是以「自己」為核心,由內而外依序構建「親屬圈」、「熟人圈」與「陌生人圈」。「自己」與圈中其他個體的關係以及權利義務的強度,乃由內向外遞減。為什麼華人特別願意論關係呢?因為在不同的圈子裡,適用的規矩不同,交易成本自然也就不同。因此,攀親戚,論師門,講鄉情,構成了華人社會幾千年來的基本人際互動模式。
 從台灣來看,最好的例子或許就是陳水扁與馬英九所造成的現象。陳水扁被法院判決入獄,但是仍然有一些民眾堅信他是清白的;這些支持他的群眾,毫無疑問的在心理上把陳水扁當成了熟人(甚至是親人)。陳水扁剛當上總統時,宣誓要當全民總統,但是很快的,陳總統開始傾向擁抱支持他的群眾,這種按熟人圈規矩辦事的模式,符合華人的文化傳統,所以熟人們十分滿意。民進黨至今對陳水扁的態度仍然曖昧,也能充分說明在華人社會裡,要以陌生人的規矩回應熟人是極為困難的。所以與其說民進黨是被陳水扁綁架,倒不如說民進黨是受制於華人的文化傳統。
 馬英九的清廉程度基本上受到廣泛肯定,但是站在他對立面的群眾,卻有部分認為馬英九肯定有貪腐行為,只是沒被抓到而已。馬英九當上總統後,也宣稱要作全民總統;如果只是喊喊口號,那麼問題不大,但是當馬總統在施政過程中,考慮到台灣的永續發展,對事不對人,先是刪減高階退役軍人的福利,繼之則針對軍公教體系的退休金制度進行全面改革。眾所周知,軍公教向來是泛藍,尤其是馬英九的基本支持群體,馬英九絕對是他們熟人圈中的熟人,但是這個熟人不但沒有照顧自己人(熟人)的利益,反而不斷的向自己人開刀;偶一為之,尚可忍耐,但是屢屢為之,則說明了馬英九其實並沒有把這些支持他的群眾當熟人看待。換言之,馬英九至少是在施政時,並沒有按照華人社會所熟悉的文化模式辦事。久而久之,這些自詡為馬英九熟人圈內的支持群眾,自然是從期待、轉為錯愕與憤怒。至於泛綠群眾,因為向來就把馬英九這個血緣等相關背景較遠的人當成是陌生人,而且這個陌生人的出現,顯然還嚴重影響了泛綠群體的熟人乃至於親人的政治利益,所以不管馬英九幹什麼,都必須否定。根據這個理論,很能說明為什麼一個至少是非常敬業勤勉的總統,他的民意支持度會這麼低。
2013-07-01 10:32:21
版主回應
不可愛的與不可信的 2013-06-02 旺報 胡勇(大陸自由作家、大學教授)

 隨著一個高度敏感日期的日益臨近,《紅旗文稿》、《環球時報》、《光明日報》、《黨建》、《人民日報》等官媒掀起了一個批判以「憲政」為代表的普世價值(楨:?)的小高潮。知識分子們雖然在微博上「負隅頑抗」,甚至不惜炮製《光明日報》發文擁護憲政的假新聞,但也明白胳膊擰不過大腿的道理。於是,一位因主張「社會主義憲政」而兩邊不討好的知名學者只好在網上自嘲:在中國研究了這麼多年憲政,原來是在幫資本主義國家實施憲法。
 眾所周知,在虛擬空間抨擊或挖苦當局和體制早已成為輿論的一種新的「政治正確性」,但必須承認的是,中共領導人民所取得的驚人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國現行體制的合法性甚至遠遠超過很多所謂的「民主國家」。
 胳膊擰不過大腿
 比如,來自皮尤(Pew)的權威資料顯示,87﹪的中國民眾對國家的發展方向表示滿意,74﹪的受訪者相信未來五年生活會繼續改善。而大部分「民主國家」的政府在上台半年後就會面臨合法性大量流失的窘境。大陸民眾對腐敗和特權雖然深惡痛絕,但中央(特別是最高領導人)仍然擁有極高的威信。
 讓人聯想到文革
 另一方面,可愛的也未必可信。自由、民主、法治、人權……這些詞都非常「可愛」,尤其能夠在知識分子中引起共鳴。但是如果去掉口號的成分,這些詞對中國到底意味著什麼?中國人在追求和享受「普世價值」的時候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這些問題並沒有引起認真和充分的討論。很多知識分子只是謀求書齋裡革命的「網路公民」,在現實生活中並不真正信仰和推進「普世價值」。
 更重要的是,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的政治認知之間是有巨大落差的。比如,在《中國人想要什麼樣的民主》一書中,作者張明澍發現認可「民主就是一個國家要定期舉行選舉,並且通過幾個政黨競爭選出國家領導人」的受調查者,僅占樣本總量的15.3﹪,而當今中國社會的左派超過了38﹪。作者對此也感到意外,「但你冷靜地去觀察你身邊,不要只往知識分子裡面套,到你自己的家鄉去,到街頭去,你會發現這個比例是基本準確的。」
 可愛與可信糾結
可信的不可愛,可愛的不可信。這就是中國複雜性的一個面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還將這樣糾結下去。

台灣人民被政治寵壞了【聯合報╱龔濟/文字工作者2013.05.22

「獨派大老」辜寬敏說「台灣社會」寵壞了民進黨。誰是「社會」?就是「選民」嘛。譬如民進黨籍立法委員邱議瑩腳踹法務部長辦公室房門,涉嫌妨害公務,台北地檢署以被告身分傳她應訊,她公開發表聲明,既不請假,也不出庭。
部分選民因為握有這一票,不僅可寵愛他的候選人,更可取得不少他想要的東西,哪個政治人物敢不給?
我家附近要有個機場,於是有了機場,但有沒有飛機就不管了;
高速鐵路要停我家門口,於是停了,但鐵路是否還高速,就不管了;
我鄉我土要有一所大學,於是有了,但學生沒有啊,也不管了;
我要養殖,要灌溉,所以不經核准就逕行抽取地下水,結果地層低於海面,有雨必淹,這當然要指斥政府治水無方,並責其善後;
我的各種福利和津貼愈多愈好,但稅不能加,油電瓦斯和自來水這些公用物資的價格也不准漲,至於政府的錢從哪裡來,那可不是我的事;
核電我不要,但是代替方案是什麼,也不歸我管;
我家門前要清潔,所以環保第一,就是世界「環保模範生」的工廠要來,我也拒絕,現在國外廠商到台灣來投資的幾乎沒有,台灣企業也怕麻煩,多「逃」去其他國家設廠了,可是我家孩子要就業啊,政府怎麼這樣無能呢?
我需要賺大陸的錢,也需要大陸在國際上替我撐腰,但是官方接觸稍微多一點,我就擔心它會「賣台」;
菲律賓無故射殺我漁民自應嚴正交涉,但政府尚未及採取行動就被罵軟弱,於是外交國防立即硬起來,可是隔天又被罵反應過度,貽笑國際;
同理,為了讓漁民能到釣魚台海域捕魚,政府與日本簽訂協議,這本是利民的大突破,但又有人斥政府「喪權辱國」。
總之,選民手裡之所以有這張「神聖的一票」,是因為台灣的民主制度。這一制度寵壞了選民,某些選民為私利、為私心、為私人的政治主張,而膨脹或濫用了這一票。其結果是:政府動輒得咎,無法做事;社會是非不明,沒有秩序。於是人心苦悶,視野更窄,胸襟更小,除了更耽於內鬥之外,社會大眾多以罵馬英九總統以求發洩。
誠然,馬有很多事情做得不夠,但他對外維持和平,對內進行改革,而且清廉自守,節用權力。如果有人要求特赦或保釋陳水扁,卻要罷免馬英九,恐怕也未必公道吧!再說,馬英九有任期,台灣生存可沒有期限,每一位選民要不要想想自己對國家的責任?天天高喊反對、上街遊行,能把台灣建設好嗎?
2013-07-01 10:35:50
阿楨
虎媽新作再掀爭議 ‧彭博商業周刊 2014/02/26

  以《虎媽的戰歌》一戰成名的蔡美兒,這回將戰場擴大到美國其他少數族群。
耶魯法學院教授蔡美兒(Amy Chua)2011年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為何中國媽媽較優越〉一文,隨即名聲大噪,並引發一場媽媽大戰。文章介紹蔡美兒具挑釁性的著作《虎媽的戰歌》(The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 該書欣然接受以下文化成見:亞裔母親能教出學業成績優異的子女,是因為她們不讓孩子看電視,強迫他們學鋼琴或小提琴,不許他們「除體育和戲劇外任何一科不考第一。」
三年後,虎媽回來了,而這次她的虎爪只是略有收斂。她與同為耶魯法學院教授暨小說作家的丈夫魯本斐(Jed Rubenfeld)合著了一本新書,名為《三重包裹:決定美國文化族群成敗的三大意外特質》(The Triple Package: How Three Unlikely Traits Explain the Rise and Fall of Cultural Groups in America ;暫譯)。虎媽的新作同樣不怕斬釘截鐵地下斷論。
  蔡美兒與魯本斐這次並不單講一個傑出族群(華人),而是增添了七個:猶太人、黎巴嫩人、印度人、伊朗人、尼日利亞人、流亡古巴人和摩門教徒。兩名作者(蔡美兒是華裔,魯本斐是猶太人)認為,在美國,這八個族群在經濟上與學術上比其他族群成功,因為他們背負「三重包裹」:優越感、不安全感和良好的自制力。
  蔡美兒與魯本斐指出,研究顯示,當人們在從事各種活動時,如果被認為擅長該項活動,表現會變得更好;如果被認為不擅長該項活動,表現就會變差。兩名作者主張這些研究提供了集體優越感促進族群成就的實證證據。他們還說,當標準考試的指示「使黑人學生想起有關這種考試的成績存在種族差異的成見時」,他們的成績會變得較差。果真如此,這不是會削弱他們將尼日利亞人列入成功族群之列的說服力嗎?蔡美兒和魯本斐似乎也知道他們的論據站不住腳,因此加了這句令人惱怒的免責條款:「如果在美國可以找到一個異常成功的族群沒有優越情結,這會⋯⋯削弱三重包裹理論。」啊,這不是廢話嗎?
2014-03-01 10:05:48
版主回應
  這本書將種族偏見偽裝成社會科學,但這不表示它的觀點全錯。在個人層面,優越感,也就是自戀,有助你成為領袖。內布拉斯加大學管理學助理教授哈姆斯(P.D. Harms)2013年與人合作發表有關領袖如何出現的論文,發現自戀者比一般人更可能成為企業領袖,因為他們喜歡毛遂自薦,而且懂得自我認同。哈姆斯說:「公司公佈一個職缺,問有誰想當副經理或經理時,自戀者總是爭著說:『我我我我。』」
  蔡美兒和魯本斐關注的一個族群是摩門教徒,他們產生了數量驚人的行政總裁與財務總監,包括捷藍航空(JetBlue Airways)、美國運通、德勤(Deloitte)、萬豪(Marriott)和山姆會員商店(Sam’s Club)的高層;對只佔美國人口不足2%的摩門教徒來說,這是很好的表現。兩名作者認為摩門教徒的優越感歸根於他們的神權信仰。《摩門教徒:一個美國信仰的形成》(The Mormon People: 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Faith)一書作者鮑曼(Matthew Bowman)表示,摩門教徒不一定認為他們是優越的,但他們的確認為自己是與神同類的生命,「這使他們真正覺得萬事皆有可能,認為我們在這世上的努力都有巨大的潛力,可能取得巨大成就。」
  鮑曼表示, 摩門教徒求神幫助他們的事業是很常見的事。但他同時指出,這個宗教另一方面強調與家人共度時光,也導致一些人放棄事業機會。由此可見基於文化特質泛泛而論的問題,「三重包裹論」便是這樣。如果你真的與來自這些族群的人交談(蔡美兒和魯本斐並沒有這麼做),實際情況的複雜性與斬釘截鐵的斷論往往是有衝突的。

民族優越論 2014-2-6 周慶祥

虎媽蔡美兒又有新作!3年前,美國華裔教授蔡美兒寫了一本具爭議性的書:《虎媽的戰歌》。在書中,她提倡東方嚴厲教育兒女的方式,認為這比西方傳統的方式優越。書出版後,在全世界掀起風波。各界人士對她的育兒方式褒貶不一。 蔡美兒的新作,是她和猶太籍丈夫共同寫的,題為《三重包裝:三種特性解釋美國文化族群的起落》(The Triple Package:How Three Unlikely Traits Explain the Rise and Fall of Cultural Groups in America)。作者指出,美國有八個優秀文化族群,那就是亞裔、古巴裔、猶太人、印度人、尼日利亞人、摩門教徒、伊朗人及黎巴嫩人。作者認為這些族群之所以超群出眾,是因為他們具有三種民族特性,那就是:優越感、缺乏安全感、及控制衝動的能力。
  東亞民族較優秀?
大馬同樣有人提出民族優越論。化名為李沃斯的華裔線民,就提出了東亞民族優越的論點。所謂東亞民族,指的是華人、日本人、韓國人和越南人。越南雖然地處東南亞,但它曾經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接受了華夏文化。所以越南人也算是東亞民族。
  表面看來,東亞民族優秀論有其理由。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韓國、臺灣、香港、新加坡)全是東亞民族的國家;中國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大馬、印尼、泰國和菲律賓的富豪以華裔居多。東亞國家的學生參加國際學生評估項目考試(PISA),成績亦名列前茅,去年甚至壓倒了芬蘭。
  但是東亞民族也有失敗的例子,如朝鮮就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度。我們也別忘了中國在大躍進期間,多達2000萬人餓死。而越南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馬來西亞,甚至印尼,還來得低。
  印度人在大馬相對貧窮。但在美國,印裔人卻是蔡美兒筆下的優秀民族。根據美國Pew研究中心於2012年發表的報告,印度裔美國人的中位數家庭收入(median household income)是8萬8千美元;菲律賓裔美國人也有7萬5千美元。反觀華裔美國人的中位數家庭收入,只有6萬5千美元。
  經濟和學業的成就,也無法掩飾東亞民族在其他方面的缺少。韓國、中國和日本的自殺率均在全世界前十名內。這是否就是他們爭強好勝的代價?
  勿有先入為主想法
  大馬華人不論是家庭收入或學生考試成績均勝過友族,這很大程度應該歸功於我們的中華文化。然而,始終覺得自誇為優秀民族有點不妥。因為:第一,這不利國民團結;第二,政府有藉口延續現有的種族政策。第三,中華文化不是我們成功的唯一因素。我們的祖先從中國移民到此地,通常移民比較肯拼和冒險,但我們這一代已經不是移民;第四,請大家謹記:驕者必敗!

詳參【圖博館】:快樂學習 美國民族大熔爐 《中國人與日本人》 《中國人與美國人》 《中國人中國心》 《中國人:觀念與行為》 《中國人的性格》 《中國民族性》
2014-03-01 10:09:10
阿楨
兩岸文教界在搞啥

兩岸文教界最近多在搞啥呀!彼岸在搞文教改革、此岸在搞文教革命,不信看下聞摘:

中國社科院 蟬聯亞洲第一智庫
中國將誕生一所巨無霸大學
英向中國學習 60上海教師赴英教數學
英國人數學差 經濟年損200億英鎊
虎媽新作再掀爭議 民族優越論

師生對槓 成大新廣場「不命名」了
高中歷史新課綱 教部:呈現事實 「去日本化」
課綱微調 全國教育會議吵一團
教長蔣偉寧定調:課綱微調 合憲、合法、合程序
綠6縣市抵制 續用舊課綱 教部:違法
高中歷史教科書 蔣偉寧嗆綠委:洗腦的是妳
統獨的內爭錯位的歷史
民進黨從「本土化」躍向「擁殖民」?
高中新課綱之爭 民進黨當年修改幅度更大
學者:看不出新課綱「去台灣化」
高中生組同盟 支持去日本化
歷史意識形態之爭 亞洲皆然
南韓教科書 也「去日本化」
本土、新住民語 擬列國中必修
校長:國中列必修課 將是災難
家長:別為意識型態 強迫學習
台南國父銅像遭拉倒 藍綠再碰頭爆發衝突
坐視國父銅像被拉倒 台南警官遭控瀆職
拉扯銅像 可以抹滅歷史嗎
孫中山:南京能容 台南不容
原民代表2014.2.28燒狼煙 要求拆鄭成功銅像
沒有論述 只有選舉 (回應:沒辦法,台灣連沒思考能力的智障都有投票權.,垃圾政客當然會好好利用了...民進黨的立場論點本來就是前後矛盾,搖搖擺擺,顛三倒四,那根本不足為奇.)

瘋補作文、私中爆滿…12年國教怪現象
新北營養午餐弊案 32校長有罪
7成校長支持能力分組
繁星可議 創造新的不公平
學生數早掛零 私校仍打死不退
明星私中校長:賣地賺不多 誰要退?
科大可改專科 私立高中職恐先熄燈
私校退場 變培訓技術人力 淪商品招標

旣然要搞文革,就革地徹底些、革掉教育部文化部的命吧!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840578
2014-05-19 09:16:52
阿楨
民主條件:邏輯邪40/66

說民主政治的實施要有條件者
根本沒有條件在此說三道四
民主是種普世價值之信仰
信仰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是啊!就像二戰終、德日無條件投降後,德日不需任何條件,就被民主教主美國強暴生出民主!但實際是如此嗎?瞧瞧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如何依理性專業事實戲(謔評)論如下:

1.自然環境。孟德斯鳩在《法意》認為有自然屏障的社會(如英美),因無需中權集權和備戰,故有利民主。此說顯然未必,地緣只與民主相關而已(如日本地緣似英美,但得在二戰後,才被民主教主美國強暴生出民主!)。
2.宗教。有人認為耶教信仰中的尊嚴、平等、公道、自由、和統治者需服從神的律法等有利於民主。但這些只不過是世俗的政治原則和實際政治,政教關係其實和經教關係一樣是辯證性的關聯性的。(如同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間的關聯性,同一耶教信仰在中世不利民主、在近代則有利民主;同一伊斯蘭信仰在廿一世紀初美國主導的第四波民主化下、造成政變內戰頻繁的中東!)
3. 現代化的社經和人格。(如德日的現代化和威權性格,在二戰前後對民主有不同的關聯性發展!)

啥是現代化的社經和人格?理性!問題是人非理性動物,理性只是用來合理化,所以後/現代化會加劇如下的非理性:

  政治行為論認為政治現代化就是要從傳統社會發展到現代社會,其間因結構分化、次級體系的自主性、和文化的世俗化;大眾參與的擴張、政治系統能力增強、政治組識結構化、功能專業化;都市化和工業化提供了公平的財富分配、龐大的大眾、高識字率、普及的教育和高效率的政府;開放的現代性格,所以有了穩定的民主政治發展。
  上述到Huntington的《轉變中社會的秩序》(1968)有了決定性的轉變。杭氏研究主題是政治衰退而非政治發展。衰退之因在社會變遷太快,而政治制度發展又太慢。於是現代化(含都市化、識字率、教育、工業化、大眾傳播)喚起了人民的政治意識,腐蝕了傳統政治權威和制度的根基,使建立新且合法有效的政治組識和制度,變得複雜且艱難,結果政治不安和紊亂。
  杭氏論斷獲得三個時代和三組對照之證實(廿世紀6、70年代政變內戰頻繁的第三世界vs威權統治的亞洲四小龍;廿世紀8、90年代第三波民主化下社政經軍皆崩解的蘇東vs集權統治下社政經軍皆穩定的中共;廿一世紀初第四波民主化下政變內戰頻繁的中東vs威權統治下崛起的中國)。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539465
2014-06-30 08:50:34
圖博館
在美國辦事不用求人嗎?2015-02-28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第一:“求人”這個事情是資源缺乏的地方肯定會出現的現象。資源假如不缺,就不需要求人。第二:“求人”不一定是製度造成的,美國跟中國的社會制度不同,美國也同樣有求人的現象,甚至,還建立了製度化的求人程序。
  正因為在中國辦事經常要求人,於是便產生瞭如同今年春晚的相聲“交圈”那樣的情形:每一個人都屬於某幾個圈子,想辦事了,就看看自己的圈子裡面有沒有可以互換資源的人,如果有了,便好辦了;假如沒有,那就只好硬著頭皮送禮或行賄,直接殺進圈裡面去了。
  在國人的印像中,美國應該是辦事最不需要求人的地方了:入學是就近的;看病是預約的;到政府機構辦事是到櫃檯排隊的......哪裡要事事求人?我認為,這是從來沒有在美國生活過,或者在美國生活的時間不夠長所產生的片面觀察結果。
  其實,天底下任何地方,只要資源有限,肯定就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要,“求人”其實只是一種通過走捷徑獲得緊俏資源的辦法。美國好像辦事不求人,其實是因為美國的優質資源比中國多,人口又少,因此,一般來說,辦事確實是不需要事事求人。但是,假如需要爭搶優質資源的時候,美國不僅需要“求人”,而且還設立了專門“求人”的製度,讓“求人”能光明正大,合法合理地進行。
  比如,美國每年的聯邦預算,給每一個州的撥款是有限的,各大利益集團都希望能給自己多搶到聯邦撥款,於是,“遊說”制度就產生了。利益集團花錢僱用的強大遊說團,就負責在國會遊說自己州的眾議員,參議員,希望能夠通過利益交換的方式,讓議員們通過有利於自己利益的法案,或者爭取到更多的聯邦撥款。這個,就是光明正大的“求人”制度。那些從小在有錢有勢家庭長大的“富二代”,“官二代”們,經常能順利地進入遊說團體或者議員助理的行列,就因為他們熟悉圈子裡面的人事和遊戲規則。他們長大以後,也容易通過這樣的經歷,進入美國的頂級私立名牌大學如哈佛耶魯之類。
2016-10-08 11:59:32
圖博館
在新聞裡面,我們也經常聽到某社區活躍人士原來是個偷渡客,沒有身份的。於是有些有權有勢的人就為這個社區活躍人士去求本地的國會議員,於是,就在國會議員的幫助之下,獲得身份;甚至還有專門為這樣的人制定一條法律讓他們不被遣返的。這都是“制度化求人”的例子。
  除了求人的製度,類似於中國式的“求人”,在美國也普遍存在的。比如,我們高中是舊金山最熱門最難進的公立學校,每年有五千學生競爭400多個高中一年級新生的學位,通過電腦抽籤派位,本來沒有什麼“走後門”的機會。但是,我們學校有一個“中文沉浸計劃”,可以讓在初中讀中文沉浸班的學生不須通過電腦抽籤直接進入我們學校。然而,在初中讀中文沉浸班的學生,全都是從小學開始就讀中文,已經學了起碼八年漢語的。但是,有幾個有錢有勢的白人家長,竟然不知道用什麼“求人”的方式,在他們的孩子8年級開始的時候就把他們塞進了初中的中文沉浸班,這樣,當他們8年級初中畢業的時候,就名正言順可以用“中文沉浸班學生”的身份,雖然一個中文字都不會,也能進入我們學校了。還有,舊金山有一所高中是完全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來招收學生的。通常,中國來的新移民因為英語能力不好,或者沒有來得及參加美國這裡的英語統考,沒有統考成績,根本就不會有資格進入這家高中。然而,有的學生因為家裡認識教育局的高層,即使是剛下飛機的新移民,也能順利進入這所明星高中。在讀了幾個月,因為英語能力太差,根本跟不上了,還能在沒有學位的情形下,從明星高中轉到我們高中來。誰說美國入學不用“求人”?
  在美國生活久了,類似這樣的“求人”,在資源缺乏的時候,就會經常出現。美國人喜歡有能力就把孩子送進私立學校,也是看在私立學校充滿了有錢有勢的家庭子弟,認識多了這樣的同學,將來“求人”就方便了。
  認為美國不用求人的,只是對美國的一廂情願的粉紅色浪漫想像而已。
2016-10-08 12:00:11
圖博館
魔王:這些外國的事兒,中國人“很難完成”
旅居新西蘭自由撰稿人 2016-12-03

外國的哪些事,在中國人看來是不可能完成的?有的人說:在世界杯上給自己國家的球隊加油。還有的人說,預約醫生看病等了3個月,醫生沒被砍。知乎答主魔王還提到了下面這些事兒。
  1. 政治獻金制度
政治獻金制度是中國人最不能理解的,而在資本主義國家(包含窮國)則是理所當然的製度。政治獻金這個行為放在中國,就是標準的官商勾結,權錢交易。反對官商勾結和權錢交易其實是一種濃重的共產主義思想觀念,這個觀念從共產主義思想引入中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的深入群眾心裡。加上建國後的意識形態普及宣傳,認為官商勾結權錢交易是非常錯誤的這個思想已經深深印入了中國人思維里。以至於包括公知等深受西方民主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熏陶的人,都無法扭轉這個思維。所以,公知在宣傳民主制度的時候,“知趣”地忽略了政治獻金這個東西。公知經常大張旗鼓的指責官商勾結和權錢交易,而這正是資本主義制度裡非常重要的一環。真正想要把中國人的思維扭轉成西方制度模式,如何讓中國人接受官商勾結權錢交易是最大的難點,而這點在我看來是絕不可能的。
  2. 廢死
廢死運動在西方可以有比較大的群眾基礎,主要原因是對生命的態度中外有別。由於西方歷史上殘酷的宗教壓迫、瘟疫、階級壓迫等,西方人口一直都比較少,因此對人權和人命非常看重,這是對黑歷史的反彈思維(正如中國人對國家領土主權完整非常看重一個道理)。而中國,在封建等級制度下,社會希望用死刑懲罰重罪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社會穩定(即恐嚇潛在的重罪犯,以此減少犯罪)。總之,西方人少所以更看重人命,中國人則更看重穩定,缺什麼就更看重什麼,這是國情所致罷了,是自然的反應,所以西方人學不來中國人的思維,中國人學西方人的思維也是在附庸風雅,根本無法信到骨子裡。
  由於儒家思想是維護封建統治穩定的治國思想,中國古代對死刑的態度也是寫在儒教裡的,隨著儒家思想的傳播,這種態度和理念也就傳到了漢字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裡,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比如“殺人償命”,中國人可以隨口說出,而不需再理性解釋一番為什麼“殺人償命”。這種思維定式是很難改變的,同樣是亞洲文化圈的日本也是如此。
2016-12-05 09:39:57
圖博館
3. 跨物種人道主義
這個拗口的詞是我總結的,但裡麵包含的話題大家都熟悉:吃狗肉問題和人道屠宰。吃狗肉在中國其實也只是地方文化,隨著都市養寵物狗的增多,愛狗一族的人也越來越多。但反對吃狗肉的人,主要理由還是基於衛生(流浪狗)和歸屬(別人家的狗)的原因,真正把狗肉看成人肉一樣而反對吃狗的中國人還是比較少的。而西方人則普遍把中國人吃狗肉與吃人肉的嚴重程度等同起來了。這個議題我認為中國人將來也許是會改變的,隨著真正把狗當靈魂伴侶(而不是看門奴才什麼的)來養的小康人口增加,幾十年後中國人也許會改變這個觀念。
  人道屠宰則是徹底觸動了中國這個吃貨國的根本利益的觀念。西方國家的牲畜屠宰方式幾乎都是將牲畜電死之後才屠宰,而中國則是趁牲畜活著的時候放血。由於牲畜臨死前心臟的跳動,牲畜肌肉血管裡的血液是被排放的比較乾淨,所以中國產的牲畜肉沒有西方國家牲畜肉的血腥味,更適合烹調。海外華人在烹調肉類之前,都必須要多一道手續,那就是開水抄一遍,即使這樣也難掩食用時的腥味。同時,這種屠宰方式還少產出了一樣吃貨們的珍寶:牲畜血。至少在新西蘭,想買到點豬血非常難、非常貴(很多甚至可能是非法渠道而來的)。中華美食的特點之一就是把牲畜看起來不好吃的部分都能做成美味,牲畜血就是一道美味,有這個美味在,我不認為中國人會在可見的將來搞西方那樣的屠宰。
  人道屠宰還有生鮮文化的部分——魚蝦之類的菜餚,廚師會特意留下一部分腦乾或神經。上菜後,魚蝦生鮮等還會在食客的圍觀下動,甚至整個活著生吃。這種文化在西方人眼裡也是極其不人道的屠宰方式,他們認為魚蝦是非常痛苦的。
  西方人認為,故意虐待動物的人、以虐待動物作為發洩的人有潛在的社會危害性。雖然這些人沒有直接傷害到法律保護的主體——人類的利益,仍然是有安全威脅的——誰知道哪天他會不會以同樣的手段殘害人類?雖然沒有實際損害到哪個自然人,但是對社會安全是有威脅的,所以應該入罪。
  然而,從這個角度來說,吃合法蓄養的肉狗,放血屠宰和吃活鮮,並沒有變態的心理參與,並不會因此而危害人類,所以把上述文化和虐待動物劃等號是錯誤的。西方人重視跨物種人道主義,已經到了非理性的程度,已經失去了原本理性的為了阻止心理變態的目的,變成了政治正確和聖母。
2016-12-05 09:40:55
圖博館
4. 色情業合法化
中國或共產主義思想裡反對賣淫嫖娼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乃至現代絕大多數的妓女其實是被迫賣淫的。古代是出於對女性的物化和地位歧視,現代則更多是經濟原因,妓女被視為是“被經濟原因所迫出賣身體的被壓迫的無產階級”。那麼以此類推,在共產主義思想裡發達國家的AV產業也是資本家(AV公司)對無產階級(AV女優)的靈魂肉體的剝削壓迫。
  然而這個觀念與1相比,事實上並沒有那麼廣泛的群眾基礎,因為也有一些從事色情行業的男女純屬自願,且並非出於生活窘迫,而是希望奢侈消費。也有經濟學家抱怨,中國賣淫和AV產業非法讓中國損失巨大的GDP值。自願賣淫的行為隨著經濟活動增加而越來越頻繁,而且與組織賣淫不同,自願賣淫在執法上非常難查處,變相賣淫(如包二奶)如果不涉及官員則根本無法入罪。再加上賣淫定罪的物證是避孕套,為了躲避抓捕會抑制避孕套的使用,客觀上加速了性病和艾滋病的傳播。
  AV合法化由於中國過於nanny state,對未成年人保護過度,且無法有效實施分級制度,其實現難度非常大。自願賣淫的合法化民間有支持的聲音,但有傷風化和政治正確依然是最強的阻力,也許幾十年後會有改觀,也許一百年後也不會,並不好說。
  5. 賭博合法化
個人認為賭博業相比色情業對社會的危害要巨大的多。色情業還可對社會產生一些穩定作用,而賭博業純粹是吸血鬼一樣,宏觀上並不能為整個社會帶來任何正面效應,唯一的理想方式只有讓外國人來賭博。然而現實是骨感的,如果中國賭博合法化後,主要的賭徒肯定還是來自國內。
  賭場從賭徒手裡賺取的錢,抑制了消費者在其他行業的消費,除了部分繳稅外,大部分都吸到了賭場老闆的腰包裡。無論是產能還是稅收,社會整體都是淨虧的。加上誕生無數傾家蕩產的賭徒,為了還債很可能什麼事情都做得出,製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西方國家賭博合法化的原因是政治獻金制度。賭場集團的頭目(比如教父們)用金錢收買議員,議員在國會立法,一句話的事情。至於社會和諧不和諧,產能稅收增加不增加,那不是議員們考慮的事情,議員們只考慮拿錢辦事。
鑑於政治獻金在中國不可能實現,這個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的行業也就不會被合法化。
2016-12-05 09:49:09
圖博館
6. 持槍自由化
即使是西方民主國家,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持槍自由,但由於美國影響力比較大以及媒體宣傳,給大家的感覺是“持槍自由是民主自由的象徵”這種錯覺。
民間產生對槍的市場需求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娛樂目的,一個是自衛目的。娛樂目的:射擊運動,收藏和打獵都是非常健康正常的活動,而自衛目的就比較奇怪了。作為一個文明穩定的國家,人民的安全應該是由納稅人僱傭的警察和軍隊保護的,如果一個國家還需要人民自己持槍保護自己的安全,只能說明這個納稅人養的政府本身是失職的。如果不是政府失職,犯罪分子也就搞不到非法渠道的槍支,那麼人民也就不必非要持槍來保護自己了。所以,要解決“犯罪分子有槍而我沒有”的問題,應該是政府負起責來,加大對非法槍支的打擊力度,更加嚴控槍支才對。
  美國之所以槍支氾濫,確實有歷史因素。在擴張階段,美國的法制和政府職能都不完善,治安混亂,印第安人和黑人都有可能發動襲擊,侵犯美國人的私人財產,而政府警力根本無法及時出現,所以民間自持槍成為了歷史的必然。有市場需求那就必然有商人,商人強大後自然就成為了財團,美國步槍協會就是各種槍販組成的財團。
  美國槍支氾濫的原因,歷史只是其一,其二還是政治獻金制度:槍販財團收買議員立法,從而確立了持槍自由的憲政地位,無人可以撼動。至於宣傳所述的“持槍用來推翻暴政”只是廣告宣傳語罷了。美國持槍自由只推翻過林肯和肯尼迪,他倆可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二。況且,號稱可以推翻暴政的美國,並沒有持反坦克導彈的自由,而美國政府可是有飛機坦克裝甲車的,你拿槍能反個什麼暴政?
  反觀中國,一來沒有歷史因素,二來沒有政治獻金制度,所以持槍自由在中國並沒有本土土壤。
  持槍自由是有代價的,這種代價是持續性的:美國每年被槍打死大約3萬人,傷亡總數大約10萬。如果中國有了持槍自由,按人口密度來算,中國每年大約被槍打死12萬人,傷亡總數大約40萬。
  生命權是一個人最大的人權,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但若為所謂的持槍自由,而拋掉了別人的無辜性命,我覺得丟掉性命的那個人的親人並不會感到任何的自由。更何況持槍並不是自由,只有槍販子能感受到自由(可以自由的賣槍了),而真正持槍的人是心情緊張的,生怕別人持槍對你射擊時自己拔槍慢了,生怕自己2歲大的孩子玩槍把自己崩了,生怕自己家人逛商城看電影的時候被人掃射了,警察也生怕執法對象手裡有槍而手抖誤殺對方。
2016-12-05 09:49:57
圖博館
所謂持槍自由的地方,根本沒有自由,只有緊張,警覺,互不信任和終日惴惴不安。這種對人民生命不負責只顧為槍販賺錢張目的製度,中國人是永遠不會覺得有什麼必要學習的。
  回應
 作為一個文明穩定的國家,人民的安全應該是由納稅人僱傭的警察和軍隊保護的,如果一個國家還需要人民自己持槍保護自己的安全,只能說明這個納稅人養的政府本身是失職的。
 “西方人少所以更看重人命”——這個我認為是錯誤的,西方之所以流行廢死,宗教影響是比較主要的因素,因為歐洲歷史上很長時期教權是大於王權的,反映到個人身上就是認為只有上帝才有權決定凡人生死,凡人沒有權利決定別人的生死,在市民革命之後,平民獲得了更多的政治權利,廢死才漸漸成為主流。如果真的看重人命,那就不要為了私利去搞世界大戰嘛
 外國認為一眾生命由神創造,因此一切生命本質上應該平等,人並不具備剝奪自己同類生命的權威,也不具備殺死其它生命的合理性。
 按你的解釋,那老外們吃不吃牛肉豬肉羊肉雞肉魚類呢?生命可不僅包含動物,還包含植物、細菌和病毒啊,只要吃飯、體內代謝、治病,都是在“剝奪生命”啊!難道他們從古至今都會光合作用還是會辟穀?可是植物也會分泌抗體類物質來殺滅病蟲害啊!既然植物為了自己生存也可以“殺死上帝創造的生命”,那人類為了生存為什麼不可以呢?總之,反對吃狗肉的理由,碰上牛羊之類就不好解釋了。難道貓狗比牛羊高等麼?還是它們比牛羊更有益於人類?邏輯分析到最後,除了聖母病和虛偽之外,別無其他解釋。
 色情賭博不道德

英國調查機構:中國人對國家道路最自信,但擔心道德滑坡

  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針對近日的民粹主義崛起,英國調查機構依普索•莫瑞對25個國家進行了調查。英美法分別有60%/63%/89%表示國家走在錯誤道路上。
  造成對國家道路是去信心的原因多種多樣。在法國,主要原因是失業。但是在英國和美國,移民和恐怖主義則是主要原因。德國最擔憂的事情是貧困和社會不平等。
  觀察者網則注意到,中國在這項調查中名列第一,90%左右的受訪者都認為中國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他們對中國的明天充滿希望。
  有趣的是,在其他國家,人們擔憂的都是很務實的社會問題,比如失業、貧富差距、恐怖主義和政治腐敗等。雖然中國國內也存在這些問題,但是這都不足以讓中國受訪者感到對國家的未來失去希望。中國受訪者最擔心的的反而是十分務虛的道德滑坡問題。
2016-12-05 09:54:53
圖博館
回應
 道德問題怎麼能叫務虛?現在搞得連老人都不敢扶,見義不敢勇為,這對我們自詡為禮儀之邦道德之邦有多大傷害。
 不是務虛,實際上對中國人來說道德滑坡指的是:笑貧不笑娼的資本主義觀念的大行其道,對毒品問題應效仿西方的合法化的聲音,以及對貪婪的資本採取放任的態度等等。
 道德什麼的都是形而上的東西,沒有絕對標準。孔子從春秋時代就感嘆禮崩樂壞,世道壞了,幾千年過去,人還不是好好的活。
 照你這麼說,既然孔子錯了,那為何孔子的學說後來會主導中國!
 倉栗實而知禮節,人們物質生活豐富後對,對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社會制度需求就會上升,對政治權力、政治訴求和自由民主就會上升,所以我預測也許以後中國會變得和西方世界差不多。
 兄弟你只說對一半.飽暖思淫欲,飢寒起盜心。人吃的太飽,活的太閒,自我控制力就會下降。吃喝嫖賭抽就會增加。
 臥槽,又見歷史終結論。我小時候你們告訴我只有西方模式國家才能發展社會才能進步人民才有未來,中國模式註定崩潰。怎麼被打腫了臉說法換了。不過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中國模式運轉的好好的我們非要換現在麻煩重重的西方模式。閒得無聊找樂子?還是說我們只要不跟你們西爹一樣你們就心難受啊?
http://www.guancha.cn/strategy/2016_12_04_382822.shtml
2016-12-05 09:55:42
圖博館
外國網友討論:為什麼其他窮國不能複制中國的成功2016-12-05

國內外學者一直在研究中國成功的原因,爭論其它發展中國家能否複製中國的成功乃至超越中國。國外著名問答網站Quora的用戶對這一問題也發起了討論。
  他們將中國和其它發展中國家進行了對比,分析了中國獨特的優勢,例如中國的歷史、文化、制度、人口結構等等,例舉了其它發展中國家的不足,比如缺乏資金,缺乏共同的國家發展目標等等。從今年八月至今,該問題不斷有新的用戶補充答案。
  最受歡迎和詳細的答案來自一位自稱是印度裔加拿大人的用戶,叫Sam Arora。他自稱曾到中國進行長途旅行,和許多中國人有過深度交流。他例舉了很多原因解釋為什麼中國發展迅速,但是其它國家很難照搬模仿。
  
Sam Arora:“想要匹配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偉大的文明的高超技能,你需要中國人來執行你的偉大構想。否則,這些構想只是停留在書本里的藍圖。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其它國家可以模仿中國的體制,但是不可能移植中國的文化。中國文明不曾中斷,是世界上最長的文明之一。中國人民族自豪感很強,雖會犯錯但善於從歷史中學習。中國近代史上的對外屈辱一直激勵著中國人發奮圖強。只有中國人能做到這一點,在逆境中保持韌性,鳳凰磐涅,浴火重生。同時,中國有雄厚的資本積累,但是許多發展中國家沒錢,依賴外部捐款和貸款。
  中國的基礎設施非常完善,有全世界最好的公共交通系統,這是其它發展中國家可望而不可及的。
  中國的犯罪率非常低,我曾親眼看見年輕的女孩子夜裡走在街道上行走,或者去工作,或者是回家,或者去乘坐交通工具,但許多發展中國家陷入沒完沒了的內戰中。
  中國人節儉,不愛炫耀,儲蓄率很高。但是,據我所知,一些發展中國家毒品肆虐、民眾酗酒、熱衷借貸消費,變賣資產以維持奢侈的生活。
  中國人非常重視教育,渴望能夠進入大學學習。
  中國人家庭觀念很強,尊老愛幼,家族財富代代相傳。中國人可能是最好的學生,就像海綿一樣不停地學習吸收知識。和其它民族相比,中國人更愛自己的國家和文化,並不斷將文化傳承給下一代。
2016-12-06 10:29:06
圖博館
外界認為中國人不善發明研究,但是當全世界多數人都還在穴居的時候,中國人已經發明了火藥、指南針和紙,對天文學也頗有研究。”
  Austin Fagbade:“中國過去的落後貧窮是因為超過一個世紀的屈辱歷史和一些錯誤的經濟政策。中國取得成功主要是因為人口和文化。中國的優勢在於它的人口和民族結構穩定,抑制腐敗,國家目標明確,這使得中國能夠確保社會和諧穩定,最大程度地發揮它的人力資源優勢,創造財富,改善民眾的生活水平。同時,中國的語言和文化使得國家能夠保持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並催生了共同的國家目標。而印度、俄羅斯、巴拉圭和約旦這些國家,經濟依賴自然資源出口,工業凋零,腐敗盛行,人心散亂,缺乏明確的國家目標,也沒有強有力的執行力量。”
  Jerald Siah:“中國的成功是因為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歷史上曾經長期是世界上最先進和最發達的經濟體,只是在16世紀中國經濟陷入了停滯,而由於外部因素,19世紀和20世紀的中國陷入了衰退。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以出口工業產品為導向的經濟政策使得中國經濟迅速發展,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國家只是出口一些發達國家能自給的農產品。”
  Tisho Yanchev:“簡單地說,發展中國家缺乏政治意願,對於該做什麼也缺乏充分的認識。為了取得經濟增長和進步,發展中國家需要製定許多好的經濟政策,他們必須確立市場經濟原則,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中國的領導人充分認識到了改革的必要性,並決心這樣做,但很多發展中國家或者因為傲慢不願模仿,即使有些發展中國家有心師從中國,也缺乏足夠的政治意願,因為這意味著下放權力。"
  Seng Ghee Tan:“中國人、日本人和韓國人都是普遍勤奮和自律的人種。儒家文化的熏陶是中國成功的重要因素。東亞成功的經濟體比如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越南可能將小規模地複制中國的成功。”
  Rodney L'Huillier:“我認為把中國稱為第三世界國家是不正確的,不公平的。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蔚然,社會高度進化。從鄧小平時代開始,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注重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同時,中國和美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和國際社會接軌,融入世界經濟,加入國際貿易,吸引了大量外國投資。中國獨特的地方還在於它超過13億的人口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這使得中國能加速發展。複製中國或許不是正確的措辭,但可以藉鑑學習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
2016-12-06 10:32:13
圖博館
Gwydion Madawc Williams: “中國的成功取決於中國共產黨統一認識,鞏固統一。只有越南有機會用同樣的方式取得成功。朝鮮在上世紀60年代曾一度有希望,但玩砸了。”
  Caterina Liu:“感謝再問。就這個問題,我認為我們很難說受政治、歷史乃至文化影響的經濟模式是容易選擇的,所以復製成功要求極高。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情況真得非常複雜,我認為中國人自己都還在找尋中國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考慮到製度迥異,我不認為許多國家會把太多時間花在中國身上。”
  回應
 結論:中國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是中國。
 誰說中國是發達國家的,我們堅持發展中國家100年不動搖
 誰說中國成功了,我們堅持中國崩潰100年不動搖
 他們都忽視了中國革命
 看來老外還是沒學懂中國!上面居然有個哥們說中國有雄厚的資本積累!他根本不知道當年蔣總統留給土共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大陸!扯得有點遠了,說點稍微近一點的事,90年亞運會,舉國捐款啊!現在想想都心酸!中國的成就,是中國人一步步走過來的,不對,是扛過來的!八國集團,哪一個不是靠殖民?那一個不是靠掠奪?他們天生聰明嗎?想想鴉片戰爭,想想日不落帝國的由來,看看非洲大陸那些筆直的國境線!看看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頭頂上都是哪些國家的戰鬥機在肆無忌憚的扔炸彈!中國人走到今天,老祖宗的文化當然功不可沒,但我們後輩人的努力同樣不可或缺!我們不信邪!我們有自己的套路,有自己的渴望,有自己的理想!我們沒心思到處裝逼,沒興趣到處指手畫腳!我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復興中華民族!
 所列某些原因其實是結果。譬如民族結構穩定,為什麼中國能穩定,別國不行?中國有雄厚資本,一個本來的窮國為什麼會有雄厚資本,這其實也是結果。
 勤勞,自律,穩定,這是大部分中國人有利的秉性,而一個明智的中央政府來製定長期戰略,將這種巨大的力量協調發揮,缺一不可,不能團結的中國人是弱小的,只能任人宰割,只有集合成統一的集體中國才強大,而統一的歷史和文化形成的向心力使這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結果
 對內,一個控制一切的政權,能最大限度的集中全社會的力量堅定不移地走發展的道路。僅僅這條就不可能實現。因為類似這樣的政權西方稱之為獨裁政權,這樣的政權從建立的那天起就要遭受西方的敵視,顛覆甚至打擊。中國是在朝鮮和聯合國軍乾了一仗以及後來的兩彈一星後才立住立穩了,其他國家即使能複制我們的組織結構,也沒有這個實力在強大的外敵面前保住這個組織結構。
2016-12-06 10:32:34
圖博館
中國人為什麼活得累
作者: 楊連寧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14-7-1
  作者簡介
楊連寧,1952年生,陝西定邊人。資深報人,評論家。務過農,做過工,經過商,游過學。曾創辦《青年一代》、《寧夏青年報》,曾任寧夏團委副書記、全國青聯常委、海南大學教授。著有《誰都逃不掉的中國經濟大泡沫》 《誰都逃不掉的經濟大滯脹》 《大避險》 《戒急》等。
  目錄
  A篇成果不能分享,利益衝突就多
“五子登科”變成了“五大累”/ 003
你的“財富之母”被侵權了/ 010
高房價、高油價=高徵稅/ 017
誰是“無殼蝸牛”“無腿螃蟹”?/ 024
五座“大山”,壓力山大/ 029
弱權化生存PK特權化生存/ 037
民窮國富,不是真富/ 044
不怕吃苦,就怕吃虧/ 051
  B篇通脹是全民加稅,印鈔要全民還債
為什麼乍富還窮?/ 061
靠倒騰房子能過上好日子嗎?/ 068
最怕“一頓吃傷,三頓喝湯”/ 077
窮日子能當富日子過嗎?/ 085
被通脹偷了錢,你沒處報案也沒處說理/ 092
印鈔印成了全民加稅,全民還債/ 098
紙面財富是鍍金的/ 105
“貨幣幻覺”是“詐和”/ 112
天機不可洩露的貨幣雙發/ 117
  C篇拼爹OR近親退化,弱肉強食OR返祖
拼爹導致近親退化/ 127
內親外疏,肥水不落外人田/ 135
別把市場經濟變成官場經濟/ 141
鍍金時代也是扒糞時代/ 148
傍官傍權的食腐動物太多啦/ 154
壟斷與投機大行其道/ 158
不想茹毛飲血,就不能弱肉強食/ 165
  D篇道德越低成本越高,良知越少災禍越多
憑什麼道德越少牟利越多?/ 175
道德雪崩時,哪片雪花有負罪感?/ 180
醫治“傅立葉變態心理綜合徵”/ 186
德福一致還是德福悖反?/ 194
幸福不僅在豐衣足食上/ 199
做人=裝人嗎?/ 204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才是大惡/ 213
不做權力動物和金錢動物/ 218
找回人性才能找回人格尊嚴/ 224
別再“假裝智慧”了/ 232
2017-04-04 13:06:01
圖博館
吶喊 文/Sofia
  其實,我覺得,某種程度上,“活得累”才是中國人畢生追求的一種狀態,甚至說是一種境界。從“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賢”,到“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再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歷史上的文人誌士、王侯將相,他們哪一個活得不累?
  我覺得中國人活得累,原因有兩方面:外因和內因。
封建社會的“汗滴禾下土”、“苛政猛於虎”,壓迫得人民群眾終日勞作卻依然不得溫飽,是為累。
  如今的“票子、房子、車子、女子、孩子”,“五子登科”,逼迫得“卡奴、房奴、車奴、妻奴、孩奴”背負起“奴”的字號,亦是累。
  直衝雲霄的房價、持續上漲的物價、越來越“不值錢”的紙幣、緩慢且小幅度增長的工資……這些,都是讓“奴”們的生活越來越累的外界原因。
  有人說,倘若慾望超過自身能力,人生就會陷入痛苦之中。
拿著3千元月薪的人卻奢望過上3萬元月薪的生活,這樣的能力與慾望之間的落差固然會造成“累”。但是,也有很多“奴”是被環境逼迫得身不由己地陷入“累”的惡性循環之中。例如,《中國人為什麼活得累!》一書中所說的,20年按揭是20年受累,20年後還完按揭,房子又該拆了,繼續按揭買房,人生繼續受累,一輩子都在替提供按揭服務的銀行打工。也許,你會問,既然按揭買房,一輩子都陷入欠債還錢的惡性循環之中,為什麼不能不買房呢?
  不買房……呵呵,這個問題,其實就涉及了中國人為什麼活得累的內在原因。
  如前所述,自身能力不足,固然是導致活得累的一個內因。但是,更多的內因是一種傳統因素、一種文化氛圍、一種流淌在血脈之間的傳承。
  如《中國人為什麼活得累!》一書所說,中國人是一個安土重遷的民族,面朝黃土背朝天,農耕民族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早已變成一種信仰,融彙在全身的每一個細胞之中。熱愛土地、熱愛家園,那就要有自己的房子。西方人可以選擇一輩子租房消費的瀟灑生活,可是,中國人,節衣縮食也要買房,縱然為奴,亦在所不惜。這就是一種文化的信仰。
2017-04-04 13:09:32
圖博館
「氣」與抗爭政治:當代中國鄉村社會穩定問題研究
作者: 應星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幾個案例的比較研究,以中國文化中「氣」這個概念為視角,研究了中國鄉村農民抗爭政治的目標、動力和機制所發生的變化,分析了各級政府在維穩技術和策略上的變化,並探討了這些變化所帶來的復雜的社會和政治后果。作者試圖以此來克服學界在抗爭政治研究中理性與情感、權利與道義之間的對立,克服在中國農村研究中存在的移植派與鄉土派的對立,從而推進抗爭政治理論和鄉村社會的研究。
應星,廈門大學哲學學士、北京大學社會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現為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歷史社會學、政治社會學、法律社會學、教育社會史等。
  目錄
  第一章 導論/004
一 社會穩定問題的突出/006
二 既有的研究/013
三 本書的視角/019
四 抗爭政治的類型/021
五 研究的方法和材料/026
六 本書的結構/027
  第二章 作為社會行動范疇的「氣」:從傳統中國到現代中國/029
一 中國思想傳統中的氣/033
二 以忍御氣與以氣立人:日常生活中的氣/036
三 任氣行俠:抗爭政治中的氣/047
四 氣在現代中國的變化/052
五 氣及其相關概念:中西方社會的一個比較/056
  第三章 中國當代抗爭政治的結構背景:「氣」的凝聚/065
一 中國社會1990年代中期以來治理方式與利益格局的變化/066
二 「跑馬圈水」與移民問題的凸現/082
  第四章 依法抗爭案例的過程敘事/087
一 山陽移民集體上訪個案/088
二 銀江鎮抗爭性聚集個案/094
三 水城市青山村群體性行政訴訟個案/099
  第五章 「氣」的初始釋放與草根領袖的生成機制/105
一 氣的初始釋放的地方性因素/106
二 草根動員與草根領袖/109
  第六章 「氣」的加壓與草根行動者的組織策略/121
一 「打壓-反彈」模式與「氣」的加壓/122
二 草根動員的結構條件/130
三 草根動員的組織策略/147

  第七章 依法抗爭的行動策略:「氣」的導引/161
一 合法性話語的建構/162
二 行動路徑的選擇/168
三 情理法的交織/195
  第八章 群體性事件:從「氣」到「氣場」/200
一 群體性事件的過程敘事/201
二 「氣場」的六層分布/204
三 兩類群體性事件的比較/212
四 小結/214
2017-04-04 17:35:30
圖博館
第九章 當代中國鄉村抗爭政治的影響/218
一 抗爭政治的社會影響/219
二 抗爭政治對抗爭者自身的影響/228
  第十章 結論與討論/234
一 氣對於理解當代中國鄉村抗爭政治的意義/235
二 鄉村社會穩定問題在1990年代前后的變化/238
三 延伸的討論/244
  短評
1.西方的權利視角與中國農民的抗爭政治不太具有親和性,於是應星老師引入“氣”這一概念,希望做出本土化的解讀,可惜沒有紮實的田野,論述總顯得單薄。忍不住和吳飛《浮生取義》做對比,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呈現出來諸如“過日子”“爭口氣”這樣的中國人獨特的情理邏輯,令人折服,相比之下《氣》就顯得有點隔靴搔癢了。2.對基層政府之困境的論述倒是讓我很是感慨,上有上級的維穩目標,下有民眾的利益訴求,夾在二者中間的地方政府往往陷入“打壓-反彈”的惡性循環中。在訪談基層治理部門的時候我也曾感覺到他們的這種“無奈”:小心翼翼地避免衝突發生,但又無力去疏導問題積聚起的怨氣。3.管理者往往陷入“靜態穩定”的誤區,這個道理放在我校也同樣適用。可控範圍內的衝突+合理的排氣閥制度,才是長遠之計啊
  書評
  不管氣不氣,事故都在繼續
本書P186描述的“10.18”事件當時非常轟動,最近同一地點又發生了一起類似事件,也許可以印證本書的某些觀點,由當地人轉述記錄如下:
某機關單位處長級幹部的妻子,在商場買了一件衣服,穿了一周後覺得不滿意,欲退還商場。豈料商場售貨員拒絕退貨,口角隨生,丈夫在旁被激的性起,隨手拿起物甚砸的售貨員頭破血流。事情由此而起,引來大批群眾圍觀,警方隨後到達現場,卻並未立馬帶走當事人遣散群眾,而是要求其表明身份。幹部不是掏出身份證而是工作證(此人當時想法我不得而知),於是小糾紛演繹成官民相對,隨後還訛傳成官員對小民口出狂言:“我是**長(職位名稱) ,想打你就打你,我家有權有勢更有錢,誰都不怕”。滿城風雨,媒體蜂擁。機關單位高度重視速戰速決拿出處理結果以平民憤:個人撤職(領導職務)、事情私了、賠償若干。
2017-04-04 17:37:00
圖博館
想提一下這件事的原因在於此幹部就職於司法機關,處理結果卻非常具有“**特色”,真可謂堅持“能判則判,該調則調,判調結合”的原則,內部處理以消民怨,對外賠付以償民損,但實質上這是耗損過大的“堵”而不是有條有理的“疏”,永遠只能在矛盾激發“問題化”後慢半拍的補救,或許這已是現階段最好的做法了但我們一直再提的製度建設在這裡又有什麼作用?
  至於本書,我還是傾向於應星老師在《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一書中的寫法,至少我可以只看事實敘述部分,略去那些社會學中扯淡的理論分析(社會學應該有理論研究嗎?),本書在社會現實與理論兩部分寫的過於糾結了。至於“氣”的提法,就不能不要那麼形而上?也許有人會覺得有所得,但我覺得修辭的意義大於了實質。

  氣:突破維穩怪圈的新思路

以往應星給人的印像是一個擅長講故事的學者。他的《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三聯書店)以及《村莊審判史中的道德與政治》(知識產權出版社)都是情節精彩的社會學著作。前者講述了三峽庫區某縣興修水電站,以柳坪村為核心的山陽鄉農民為移民賠償的問題集體上訪近20年(1975-1994)的故事。後者是以上故事的前傳,或者“史前史”,講述的是同一個地方在1951年至1976年期間發生的幾起涉及身體和兩性關係的案件。用應星的話講,他的這兩個研究主要想揭示權力在鄉村運作的邏輯:前者展示的是權力運作的當代橫截面,後者描繪的是權力運作的歷史縱深圖。
  在《村莊審判史中的道德與政治》的附錄裡,應星強調過“講故事”(專業說法叫敘事研究)的重要性。他認為,以細微見長、以事件為中心的敘事方法在社會學的定性研究中自有其價值,並且與模糊、變通、流動的中國現實有著特殊的親和性,從而為研究增添了必不可少的生動性。然而當“講故事”幾乎一夜之間成為中國社會學界的新風尚,應星也提醒同行們,沒有哪一種特定方法是社會研究的至上法寶。無論敘事還是統計,無論定性還是定量,方法能否運用,如何運用,不但取決於研究的主題和材料,更取決於特定論述與經驗感知之間的熨帖程度。他說得非常好。的確,沒有感受與抽象複雜事物的能力,缺少真切的問題意識,都會導致社會學失去想像力和脫離現實,最終墮落成為《故事會》那樣的東西。我個人認為,作為以上兩部著作的延續,應星在《“氣”與抗爭政治》中體現的,正是社會學家駕馭題材的優良品質。……
2017-04-04 17:37:44
圖博館
與“面子”、“關係”、“人情”等中國傳統概念相比,“氣”在當代學界受到的關注不多,以它作為特定視角的學術論著更少。原因在於“氣”的含義過於繁蕪,日常運用過於隨意。試想一下,要從霧氣、景氣、運氣、正氣、鬥氣等等詞裡找出“氣”的某種恆定意思都很困難,何況拿它來建構理論。但是,“氣”本身俱有的模糊性和豐富性,恰好與社會現實有著近乎天然的契合性,吸引著包括應星在內的中國學人去探索。
  應星認為,氣是一種與“激情”類似的東西。他說:“氣在中國鄉土傳統中既不是一種純生理的衝動,也不是一種純利益的反應。它是一種融合了本能與理性、道義與利益的激情,是中國人在人情社會中擺脫生活困境、追求社會尊嚴和實現道德人格的社會行動的根本促動力。”可見氣與西方意義上的激情還有顯著差別。西方傳統有三種馴服激情的方式:抵制、利用與製衡。現代以來,制衡的方法取得成效。人們利用理性,製造出兼具激情和慾望優點,而無二者缺陷的“利益”(interest),用它馴服了激情,最終形成權力、理性和利益三方主導的社會。(《慾望與利益》,赫希曼著,上海文藝出版社)相比之下,中國傳統中有關“氣”的論述混沌不明,向來沒有完整的體系。氣處於有形無形之間,可聚可散四處瀰漫,難以把握。
  在傳統的日常生活中,氣的作用是隱性的、陰柔的、克制的,被儒家倫理壓制著,輕易不能動彈。所謂“養氣”、“忍氣”、“御氣”,無不包含著這樣的意味。與日常生活中的氣相比,公共生活中的氣則相當活躍。氣在民間組織、宗教團體裡能夠成為倫理的一部分,所謂“義氣”;在群體抗爭中氣會從防禦變得具有進攻性,所謂“俠氣”、“匪氣”;在生存環境的壓力下,氣會變得極端和激進,所謂“流氣”、“刁氣”。進入現代以來,特別是1949年之後,當精英階層瓦解,國家-個體的二元結構形成,經過革命倫理、均平思想以及權利意識的層層浸染,氣又成了敢把皇帝拉下馬的“鬥氣”。可見,在抗爭政治的框架裡,群體中的氣深受特定地域文化傳統、生態環境和社會結構的影響,不但比“激情”一詞複雜,也超越了“血氣”的一般含義。
2017-04-04 17:38:30
圖博館
當然,應星也沒有忽視“運氣”這種氣。為此他多次批評了於建嶸在《抗爭性政治》(人民出版社)中所持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1990年以後,農民有組織的群體抗爭已經由“依法抗爭”轉變為“以法抗爭”。所謂“以法抗爭”,是一種“旨在宣示和確立農民這一社會群體抽象的'合法權益'或'公民權利'的政治性抗爭。”應星認為這個說法根本站不住腳。他強調,無論條件如何,抗爭始終是高風險的行為。民眾要付出極高的成本,取得成功的機率卻小得可憐。冒險行事固然是必然的,可是如何用“踩線不越線”的技巧增大成功率,既需要抗爭者有不計後果的衝勁,又需要他們進行理性的算計。所以,中國農民群體抗爭具有幾個看似矛盾實則合理的特點:選擇抗爭目標秉持實用主義,選擇抗爭方式時具有權宜性、可計算性,然而一旦選定目標和方式,就會有類似賭博的心態,堅忍不拔,不計其餘。這樣的群體抗爭,是“氣”的抗爭政治,而不是於建嶸所說的政治抗爭。
  應星在刻畫鄉村政治中氣的運行時相當自如,這明顯得益於他的田野研究。“怨氣”因為哪些因素而凝聚,在哪些條件下轉化為“怒氣”,“怒氣”怎樣擴散瀰漫,在怎樣的空間內被什麼樣的道德震撼(moral shocks)事件點燃,發生情感上的閃爆現象,作者把敘事與歸納結合得很好。外部資源如何導入抗爭行動,草根領袖在抗爭政治中起了什麼作用,鬥爭策略有哪些,怎樣避免有人“搭便車”,或是清除“叛徒”和“內奸”,書中也一一涉及。應星還分析了政府對氣的加壓邏輯,批評了各級政府在維穩技術和策略上的粗暴與不智,並強調了氣的導引:抗爭者以情理法作為自己的訴求原則,政府在化解矛盾時也應遵循這一原則。相形之下,應星對氣的概念辨析既不簡潔,也欠明晰——這個工作需要哲學更多的介入才行。所以,我對《“氣”與抗爭政治》相當欣賞的同時也略感矛盾。一方面我對抗爭政治研究中引入“氣”這一新視角饒有興趣。另一方面我又對“氣”的前景頗覺躊躇。因為我認為,在應星的視角與事實之間還有很多空隙需要填充。如果這些空隙填補不了,那麼這種理論就只是對現實的某種“應付”,而非“應對”。
  但無論如何,我從書中感受到的精神始終是應對,而非應付的。在面對現實中險惡詭譎的維穩問題時,應星的身上也體現出“氣”的特質——那是學者的勇氣與志氣。
2017-04-04 17:39:15
阿楨
《醜陋的中國人》絕版,臺灣的中國人瀕危? 2021-11-16 雁默

柏楊遺孀張香華正式向兩岸出版商發出聲明:“依柏楊生前交代,如今將永遠停止發行《醜陋的中國人》”。原因是有出版社希望取得授權,摘文選入臺灣中學一年級教材,張擔心此作品被用來辱華,故而斷然拒絕。
張對現在臺灣教育和新課綱“去中國化”甚至“反中”無法苟同,尤其痛心於如今的“國文”、歷史教材,刪減文言文,以“東亞史”觀點取代“中國史”等現象,根本是執政者“去中國化”的教學策略。“(青少年)在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的情況下,即便讀了柏楊的文章,又怎能領會柏楊的精神?”
《醜》將於2024年與兩岸原出版社合約到期後,永不再續約,張甚至希望兩岸出版社自即日起便不再出版此書。她強調,柏楊生前一再交代,當大陸文明已經進步了,就要廢除這本書的發行。
《醜陋的中國人》絕版,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
就像李敖一樣,被蔣家關過,自然討厭老國民黨與其党國體制與思想,因此在思維上,只有在西方文化裡能找到容身之地,並據此反國民黨。
《醜》全書的重點在於闡述“醬缸文化”,所針對的是中國的官場文化,以及在此文化支配下的中國社會,而腐敗的核心則被認為是儒家文化。
國恥時代的中國文人,有著恨鐵不成鋼的強烈情感,以西方文化作為對照組,對儒家文化的理解偏差得很嚴重。柏楊對儒家的誤解與偏見,是那個時代普遍的文化現象。
但在今日,自福山的“歷史終結論”破產後,所有曾經以西方文化為高標的文化理論也都隨之破產。
  相關新聞
《醜陋的中國人》將停止發行?人民文學出版社:目前正常銷售
  回應
柏楊是中華文明衰弱時代自卑者集中表現,早已被時代所拋棄,幸有佳偶,全其後事,免得被掛在歷史恥辱柱上。
2021-11-18 09:03:4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