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17 21:51:47| 人氣1,455| 回應3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搶救大陸大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來兩岸都得《搶救大學》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312/20061108065827

估欠1.7兆 大學「地雷」南北連環爆【聯合報╱記者汪莉絹08.01.27

去年,大陸規模最大的大學──吉林大學,公開欠債逾卅億元人民幣(約一百卅億台幣)的消息後,大陸各大學的財務黑洞和危機有如地雷般逐一爆開,社會才驚覺,作育英才、培養國家棟梁的眾多大學,竟然瀕臨破產邊緣。
大陸學者警告,若不立即採取行動,大學債務危機將演變成大學教育體制的危機。
債台高築的大學並非只有吉林大學,曾任南昌大學副校長的邵鴻透露,南昌大學、廣東工業大學、鄭州大學,負債均在廿億元以上。而大陸人民銀行統計,截至二○○五年底,全大陸大學貸款總額達二千零一億元,部分大學因債務問題,影響到學校正常運行。專家認為,二千億的數字低估大學債務危機,大學的欠債,應在四千億(約一兆七千億台幣)到五千億(約兩兆兩千億台幣)元之間。

部屬大學 欠了三百億

以經濟最發達的廣東省為例,去年省政府免除省內大學一百卅多億元的貸款,但絕大多數的大學還是處於債台高築的窘境。廣東省政協委員調查,省內大學欠債平均是五億(約二十二億台幣)元,每年利息負擔高達三千到五千萬元的學校,比比皆是。
各省的省屬大學欠了一屁股債,中央教育部所屬的重點大學,也是債台高築。據教育部二○○六年公布的數字,十八所部屬大學,負債達七十二億七千五百萬元(約三百億)。

猛蓋館舍 借錢「圈地」

大學向銀行貸款的錢,都用到哪?東北的黑龍江省,省內有十七所大學,約向銀行貸款逾六十億元,大部分的錢都花在基礎建設:學校整體搬遷、漂亮的教學辦公大樓、學生餐廳,現代化的圖書館、體育館、游泳館等,有的大學還建博物館。這些正是各大學的主要負債來源。
一些大學熱中「圈地」,興建大學城,舉債多達數十億元。例於,河北廊坊的東方大學城,投資規模五十億元、廣州某大學城投資一百廿億元,這些投資,百分之八十來自於舉債。

長期欠薪 好老師閃人

大學的債務纏身,已嚴重影響到教學品質,一些大學為了清還貸款,大幅壓縮學生經費、辦公經費,或拖欠教師工資。湖南省政協委員朱傳宏近日公開指出,湖南文理學院至少欠債五億二千萬元,長期拖欠教職員工的薪水,導致許多優秀教師流失。
學校沒錢,索性將學生當成搖錢樹,把欠債負擔轉嫁到學生身上。負債廿億的南昌大學,每年利息要一億一千萬元,全校年收入不到三億元,無法還債;當地政府為讓學校還貸,允許校方對在新校區上課的學生,加收百分之五十的的學費。為增加收入,學校乾脆把二萬五千名大學生都轉移到新校區。

提高學費 向學生榨財

提高學費,產生另一後果,學生負擔過重,交不起學費,欠費的學生年年增加,該校每年有三千多萬元學費無法收回。
今年,許多負債的學校將陸續進入還息還款高峰。哈爾濱理工大學校長趙奇直接挑明說:「如何償還貸款,現在是第一要務。」成為各大學校長當前最頭痛的事。
隨著還息還款高峰期到來,無法還錢、瀕臨破產邊緣的大學數目愈來愈多,它們將何去何從,大學體制如何承受衝擊,令大陸教育界人士憂心忡忡

大學負債》大學與政府 千算萬算…

大陸各大學的債務危機,有人認為是「大學擴招」政策引起;部分校長推給政府投入不足:即各校擴大招生後,共投入五千億元人民幣,政府僅投入五百億元,其他都是大學自籌和貸款而來。
中共財政部官員則大喊冤枉,認為把大學債務黑洞完全推給政府,不負責任,大學債務危機是多種原因造成,除了擴招,經費不足、大學盲目擴建和投資都有關係。
北京大學「大學負債問題研究」指出,大學負債問題,應是擴招推出後,政府財政支持不足、學生數量急增的雙重壓力下,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和大學三方各打如意算盤,促成大學辦學「大躍進」造成的後遺症。
大陸大學貸款始於一九九九年,即大學開始大規模擴大招生的第一年。一九九八年,大學招生一百零八萬人,到了二○○二年,招生人數擴大到二百七十五萬人,數目成倍增長。
自二○○○年起,大學出現學校合併的風潮,講究的是學校規模愈大愈好,於是,各地爭相開發「亞洲第一大」、「中國第一大」的大學城。加上教育部門規定,每名學生要占多少校園面積,每個專業要達到一定招生量,達不到這些指標,一些專業就被停招,所以,各大學不斷圈地,擴大學校規模。
當時,地方政府想借由大學城建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一些地方政府向大學承諾,未來可協助學校償還銀行貸款,具體的補助方式有政府全額還本付息,大學還本、政府還息以及大學還本、政府部分貼息幾種。
地方政府的盤算是,大學向銀行貸款建設,替當地政府解決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也帶來經濟增長效益和促成當地房地產市場榮景。於是,在地方政府鼓勵和引導下,許多大學直接向銀行大量貸款,擴張操場、教學樓、辦公樓乃至圈地。
長期以來,身負重債的各大學,並沒有放慢貸款的步伐,銀行也沒有拒絕貸款。原因在於,大學不像企業,沒有財務報表,無法作信貸風險評估。
銀行認為,大學有政府部門當靠山,沒有太大風險,因此,競相與大學簽訂「合作協議」,把錢借給已是債務累累的學校。
原本估算應是地方政府、大學和銀行「三贏」局面,卻因各大學高估自身能力,舉債過多,龐大的債務和可能引爆的大學破產潮,成為三方難以解決的燙手山芋。

大學負債》超級黑洞 浙大賣地來填

大學身陷債務泥沼,面臨破產危機,許多校長和教職員被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整日奔走籌錢,辦學品質大幅下降,解決大學債務問題,已是迫在眉睫。
專家提出解決債務的三種辦法:政府撥款,學校自籌,以及社會籌款或引進民間資本。以目前各校欠債狀況嚴重程度來看,可能須要三管齊下,才能解決大學債務危機。
各大學的財政收入,學雜費和財政撥款是主要來源,其中,財政撥款基本上用於學校教職員工薪水的支出,不可能有結餘;收取的學費中,國家明文規定必須不少於百分之廿五,用於返還學生,不少於百分之廿,用於彌補教學經費的不足,不少於百分之一,用於畢業生的就業指導。校方只能將百分之五十四的剩餘學費收入,用於還本付息。
以哈爾濱師範大學為例,該校財務處長張呈餘坦承,校方原定於二○一三年還清所有本息,目前該校每年預算收入加起來有二億三千億元,財政撥款是七千多萬元,總共是三億元;維持學校正常運轉支出,每年要二億五千萬元,因此,每年只剩下五千萬元支付利息。按目前收支水平,想把銀行貸款本息全都還上,在收入不增、支出不增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
事實上,一些大學已經資不抵債,實質上破產。浙江最大、排名第一的浙江大學,乾脆賣地還償,將一塊位於西湖的湖濱校地,以廿四億六千萬元賣出,籌措經費。另外,遼寧、河南、山東等省,都有大學採取「賣地還債」的作法。
除了賣地還債,一些財力雄厚的省如江蘇、廣東、浙江等,都把「財政補貼大學貸款」,當成解決方案。廣東省政府一次性免除大學的一百卅億元貸款;江蘇省則採取「三三制」:即政府拿出四十億元,對外籌措四十億元,剩餘部分由大學自行承擔,協助大學解決財務黑洞。浙江省並安排四十三億元為大學貸款貼息,減輕它們債務負擔。
各地方政府紛紛拿出大筆經費,為省內大學清理欠債,但對各校的龐大債務而言,依然是杯水車薪。專家認為,應該從教育投資體制著手,包括引進民間資本、中央財政加大教育經費投入,以及通過民間捐贈等方式,協助各大學度過債務危機

台長: 阿楨
人氣(1,455) | 回應(3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時評中國 |
此分類下一篇:反北京奧運
此分類上一篇:海龜與烏龜

蔡子逸
前幾天好像有看到x海羅盤的YA教授去對岸搞一個新春特別節目的講座
說什麼將來對岸也將和台灣一樣有滿地大學生的問題

當然在這之前
他應該先回來搶救台灣的
2008-02-20 22:43:32
預言教授
5年5百億效應 教授愛跳槽台大【聯合報╱張錦弘08.02.21
 
5年500億計畫讓12校有更多錢禮聘師資,卻也形成「挖角食物鏈」,清、交、中央、政大都有人「投奔」台大,這些學校又從他校挖角,台大是最大贏家,卻也被質疑,每年拿30億元,應該挖國外大師,留給其他學校一條生路。
針對他校批評,台大主秘傅立成昨天說,5年500億計畫未開辦前,教授轉換跑道就很平常,常有台大校友從私校跳到國立大學,再回台大任教,台大怎能拒絕?台大從未大張旗鼓挖角,但這兩年確有較多人看中台大研究潛力、研究生素質好,自願從他校轉任台大,並非挖角。
中央大學副校長蔣偉寧指出,約10年前,中大只有5千名學生,政府一年給20億經費,現在中大學生倍增為1萬人,但政府一年只給11億元經費,連學費收入加起來也不過16億元,扣掉人事、水電、各系所等經常性費用,全校曾窮到只剩65萬元,如何禮聘大師?
蔣偉寧說,5年500億計畫就像即時雨,獲補助學校得以改善軟硬體及教學,也有餘錢聘更好的教授,以中大為例,就以每年加碼100萬元的講座,聘到一名40幾歲、月薪是台灣4倍的日本教授到中大專任,以前根本不可能。
但他也不諱言,5年500億計畫也造成挖角的情況,台大是最大贏家,中大這幾年就有幾名傑出教授被挖到台大,如天文所副教授孫維新,去年就轉任台大,且很快升教授,校方固然尊重其生涯規畫,但也很不捨。
蔣偉寧感嘆,台大資源多、學生素質好,應該自己培養師資,或從國外聘更好的教授,不能等著接收他校優秀師資,「好的大學應該是一群,而非只有台大一所」。
元智大學教務長古思明也指出,以管理學院為例,過去幾年從政大、清華、中央到元智大學,都陸續有人跳槽到台大,校方及原有的研究計畫,勢必會受到衝擊,得面臨調整,也不可避免要再從他校禮聘教授,變成一種循環。
傅立成說,5年500億計畫開辦時,12校就有默契,不惡性挖角,但也的確產生「磁吸效應」,台大因為5年500億額外補助,得以發揮潛力,老師有更多發揮空間,加上學生素質本來就好,他校教師願轉任台大,也是很正常的事。
2008-02-21 09:19:32
博士工廠
產量冠全球 大陸成博士工廠>中國時報08.05.02朱建陵

     為求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大陸正企圖改變「世界工廠」的形象,但另一方面,根據最新統計,大陸去年培養的博士人數已經突破五萬,今年繼續上升,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博士授予國家。但供過於求,不少博士都遭遇就業難題。
     中共國務院學位辦公室主任楊玉良日前透露,大陸獲准授予學士學歷的大學有七百多所,美國有一千多所,但大陸擁有博士學歷授予權的大學已經超過三一○所,美國則只有二五三所。
     據指出,美國二○○六年培養出五萬一千名博士,大陸四萬九千名,但大陸緊起直追,去年即培養超過五萬名博士,今年博士人數繼續上升,已超越美國。
     批量生產 今年首度超越美國
     但和多數國家博士大多進入科研教育機關工作的情況不同,大陸博士有一半當了公務員。楊玉良說,大陸以前九五%的博士生畢業後都會留在大學或科研機關,現在半數進入政府部門。
     事實上,由於就業市場供不應求,大陸學士、碩士、博士都遭遇就業難題,許多在學的學生因此只能繼續攻讀更高的學位,期待市場情勢的轉變,最終造成博士人數的急劇增加。
     大陸許多擁有博士學位者都在網上抱怨工作難找,一些要求學士、碩士以上學歷的工作機會,擁有博士學歷者錄取的機會反而更低,因為耗費多年青春於校園的博士,多半被視為「缺乏可塑性」。
     對於半數博士變成公務員的原因,大陸媒體評論指出,這固然因為公務員待遇較好,也因為現階段大陸各大學互相攀比,以培養博士作為提升學校形象的砝碼,導致博士生的批量生產,各大學和科研機構根本容不下這麼多的博士。
     安徽某大學校長就說,由於該校是省屬大學,幾年前只要是碩士以上學歷來應聘,校長都要親自出面,和他們談待遇、談條件,亟力爭取,但現在情勢已經改變。據指出,除了政府部門,許多大陸博士已經放棄大城市,向中小型城市轉進。
     就業困難 轉向小城市求職
     對於博士就業難的問題,多數歸咎於中共教育部門的擴招政策。大陸從二○○○年開始博士擴招,到二○○四年,在校博士生就超過了十二萬人,僅次於美國和德國,今年則躍升為世界第一。以二○○四年估算,大陸每四.二個碩士中能出一個博士,但美國每十個碩士才能出一個博士。
     為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楊玉良說,大陸未來將控制研究生的增長速度,碩士的增長率將維持在六%,博士生的增長率則必須控制在二%以下。
2008-05-02 08:51:12
版主回應
未來10年 中國部分大學將面臨破產危機【中央社 2010.03.24

中國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大學校長顧海良表示,隨著出生人口下降,特別是18歲至22歲大學生數量減少,未來10年大陸部分高校(大專院校)將面臨破產危機。
中國青年報報導,今年北京高考(大學入學考試)報名人數下降20%,上海已連續3年報名人數不足。同時隨著計劃生育政策推進,中國正加快進入老齡化社會。
統計顯示,未來10年,中國18歲至22歲人口將減少約4000萬人,導致學生人數減少,進而加劇大學的競爭和淘汰,沒有特色或經營不善的學校將陷入困境。
顧海良說,中國教育主管部門應高度重視大學的規模數量和結構佈局問題。
他說,從4年前開始,大學招生就出現一些分數不高的考生1人接到十幾二十幾個民辦學校和獨立學院錄取通知書。近年來,有些民辦學校、獨立學院招生不足現象日漸嚴重;「他們用了多種手段搶生源,但降分已經到極限了,700多分滿分,只要有200分就招。」
顧海良認為,一些缺乏競爭力的學校應及早集約型發展,找到符合自己特色的突破口,切忌辦教育也一哄而上、好大喜功。

另詳參本館:《搶救大學》大專自生自滅 中國大學排名 大學評鑑 系所猝死 陸生來台
2010-03-29 07:43:28
阿楨
北大校長:美國教育一塌糊塗 2011-12-26 中國時報 藍孝威

 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日前赴湖南長沙演講時,除盛讚北大是中國最好的一所大學,並痛批美國教育「一塌糊塗」,總統不懂尊重人。此話一出,引來網友一片撻伐,批評周其鳳的心態根本是「夜郎自大」;網友還反問「一塌糊塗的美國教育教出了賈伯斯、比爾蓋茲,中國有什麼?」
 周其鳳廿四日到長沙市對中學生演講。他反覆告訴同學們,北大是中國最好的一所大學,「如果錯過北大,真的很虧」。對於現在很多人否定中國的教育,周其鳳持不同態度說,「我認為美國的教育一塌糊塗,他們的每一任總統都不懂得尊重人,總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別人,如此看來,他們的教育是一塌糊塗的。」
 周其鳳認為中國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國這些年都在飛速發展,「我們的國家在進步,靠的就是我們的教育培養的人才。」
 周其鳳本身是美國名校麻省理工大學的博士,他是大陸著名的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二○○八年起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他批評美國教育的一席話,立刻反遭輿論痛批。
 網友質疑,「如果美國教育一塌糊塗,每年為什麼有那麼多北大學子畢業後選擇留學美國?世界絕大部分尖端科技由美國人掌握?」「一塌糊塗的美國教育出了賈伯斯、比爾蓋茲,出了無數個諾貝爾科學家,好的不能再好的中國教育只是為了培養奴才,並且自己給奴才貼上大師的標籤!」
 相較於北大校長肉麻吹捧中國教育,前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廿三日在廣東商學院與師生座談時,則痛陳「大學充斥市井之氣,要錢不要臉!」
 紀寶成觀察,當前中國高等教育規模在世界排名第一,但大學生素質堪憂,大學生崇尚物質消費,「到哪裡都講衣服款式、卡拉OK,大學不再是潛心治學的象牙塔。」
 紀寶成批評,「我們一天到晚說跨越式發展,那跟大躍進有什麼兩樣?要我說,這就是慢性自殺!追求GDP,要錢不要命,要錢不要臉!高等教育也是如此,所以我們要考慮轉變。」
2011-12-26 10:33:22
版主回應
媒體稱北大校長演講相關報道斷章取義 2011-12-26 中國青年報

12月24日,周其鳳在長沙市第一中學演講。胡湘供圖
  12月25日,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成爲了微博上最受關注的人之一。
  事發12月24日他在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的一次演講。12月25日,這次長達近兩小時的演講被多家當地媒體報道,其中一家媒體報道的標題爲《北大校長稱美國教育一塌糊塗》,正是該標題及報道中的一個段落在微博上被廣泛引用,從而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批評。
  然而,記者在網上看到,該報道也引發了質疑。有在現場聽過演講的記者發微博稱是“斷章取義的歪解”。
  對此,中國青年報(微博)記者進行了求證。
  據長沙市一中校長趙雅茜介紹,12月24日,周其鳳來到長沙市第一中學的逸夫樓報告廳,給長沙市一中、湖南師範大學(微博)附中等中學的數百名師生做了一場演講。
  趙雅茜說,周其鳳的講話沒有設什麽主題,他主要和學生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曆程和人生感悟。
  他說:“周校長的講話讓人覺得震撼。說到動情處,周校長甚至掉下了眼淚,也有師生因受到震撼而落淚。”
  趙雅茜表示,他沒有想到,這次演講卻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引發轟動。
  12月25日,湖南省一家報紙在A疊第4版刊出題爲《北大校長稱美國教育一塌糊塗》的報道。該報道在該報紙的頭版醒目位置作了導讀。
  除了《北大校長稱美國教育一塌糊塗》這個標題外,該報道中的如下一段文字也被廣泛引用:
  “對于現在很多人否定中國的教育,周其鳳持不同態度,‘我認爲美國的教育一塌糊塗,他們的每一任總統都不懂得尊重人,總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于別人,如此看來,他們的教育是一塌糊塗的。’周其鳳認爲中國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國這些年都在飛速發展,‘我們的國家在進步,靠的就是我們的教育培養的人才。’”
  記者注意到,基于這篇報道的相關信息在網絡上瘋轉。僅在新浪微博上,截至25日18時35分,這一天被轉得最多的前15條微博中有兩條是基于這篇報道,其中一條排第3位,轉發了21000多次,另一條排第13位,被轉發了12000多次,網友自行編發的微博更是不勝枚舉。
  這些微博下的評論也很多,大部分都對周其鳳的表述作出了負面評價,“丟人”、“無知”、“悲哀”甚至“垃圾”、“腦殘”等。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網友質疑:“是不是把人家的話斷章取義了?”“很難想象這句話是北大校長周其鳳說的”。
  中山大學(微博)傳播與設計學院副教授、博導張志安也在微博上稱:“北大校長的原話真這麽說的麽?他在什麽場合、針對什麽問題說的這番話?他的話有否被斷章取義地報道?如果真的這麽說,真不敢相信如此弱智;如果報道不全面,真替他委屈。”
  12月25日下午,有記者在微博上發言稱:“謹代表一個見證者爲北大校長批美國教育一塌糊塗辟謠”。該記者聲稱,他全程聽完了周其鳳在長沙市一中的演講,“他的原意是欣賞美國教育有許多先進之處,但其培養的幾屆總統喜歡給他國強加自己的價值觀,在美國價值觀傳播教育上一塌糊塗,並不是媒體(所報道那樣)斷章取義的歪解,請各位再不要上標題黨的當了。”
  趙雅茜也表示,他看了相關報道,認爲引用的不是原話,是斷章取義。
  爲作求證,記者找到了演講錄音。
  在錄音中,記者發現,跟報道有關的講話出現在整場演講的中段。在談到中國傳統教育思想時,周其鳳談到了美國的教育,完整表達如下:
  “現在大家都覺得美國的教育好,我們也在向美國學習,什麽哈佛、MIT等等,其實美國的教育也不是那麽好。它有它好的地方。怎麽講?美國的教育對于培養合格的或者說優秀的美國公民,這是很成功的,因爲爲美國培養了那麽多人才,把美國建成爲這麽一個很霸氣的強國。但是如果是從我們現在是個地球村,在培養世界公民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爲美國的教育是一塌糊塗。它培養的人,也就是說他們感到驕傲的是他們的總統,哪個總統懂得尊重人家?就想欺負人家,就想把它的價值觀強加于人,就想按照美國說怎麽樣就怎麽樣辦。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的教育是一塌糊塗,這是我的看法。”
  周其鳳接下來表示:
  “我們的教育有我們教育的優勢,特別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些教育思想,是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和發揚的。如果我們的教育能這樣的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能夠懂得尊重人家,同時也會尊重自己,不會看不起自己。我們也有的人一天到晚就是看不起自己,一天到晚都是覺得美國什麽都好,我們中國自己的什麽都不好,要全盤學人家的。其實不是,我們中國的教育思想有很多非常優秀的精華、傳統,是值得我們很多地挖掘、學習、繼承和弘揚的。”
  對上述發言,趙雅茜等人也向記者證實,這確實是周其鳳校長的表述,而且只占了全部演講的極少一部分。“但很明顯,周校長並沒有全盤否定美國的教育,相反,他還在很多方面予以了肯定”。
2011-12-26 10:38:07
阿楨
前北大教授:陸高教五大重病【聯合報2012.01.10(楨:有利就有弊!)

近年大陸高等教育問題叢生,各界批評聲浪不斷。前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現任山東大學教授溫儒敏日前提出大陸高教的「五大重病」,包括市場化、項目化(量化逐利)、平面化(盲目合併)、官場化及多動症(炫耀績效),引起高度回響。
溫儒敏在山東大學發表「大學傳統與大學文化」學術報告,概括出大陸高教面臨的五大重病。首先是市場化,他以北大為例,校園內到處都是廣告,「誰有錢都可以在北大找到舞台」;由於政府投入資源不足,學校要自己去賺錢,導致高教風氣壞了、人心野了,老師沒有心思教學。
溫儒敏痛批,在此環境下,老師心態也受影響,許多教授往往身兼數職,為了錢而上課,真正放在教學上的時間很少,「全部為自己的利益去了」;現在大學生的程度明顯比以前還低,師資外流現象嚴重,「大學成了市場,人心搞得很勢利」。
其次是項目化,在學術生產管理體制的量化要求下,追逐容易獲利的研究項目,大學沒完沒了爭做各種項目,其實沒有多少學術價值;申請項目就能拿到錢,「有些老師就是因為錢去申請的」。他批評,現在學術腐敗嚴重,遍地都是假成果和假學問。
第三是平面化,盲目追求大學合併,只為了貪大求全,喪失辦學特色;例如幾乎把長春各大學全都合併的吉林大學,規模之大,讓人困惑,「不是吉林大學在長春,而是長春在吉大了」。
第四是官場化,大學教授爭當處長,誰當領導誰就能得到更多資源,知識分子喪失獨立的思想和判斷,失去頭腦和靈魂;大學校園越來越「官本位」,這種體制下怎麼可能會有「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學風?
最後一項是多動症,大搞實驗班等各種名堂,看起來是不斷改革和創新,其實只是為了炫耀績效,想搞「教育的GDP(產值)」;很多創新作為需時間檢驗,實際上卻常常無疾而終,這種教育上的「大躍進」思維,對大學教育產生致命傷害。
2012-01-10 09:59:13
版主回應
文革後首批高考生活躍政壇演繹中國夢 2013-06-10 中評社

  6月是中國的高考季。900多萬名青春朝氣的考生懷揣夢想走進了決定他們未來的角逐場。在“中國夢”成為社會熱詞、倡導人人追夢尋夢的背景下,今年的高考似乎有了更深層次的意味。
  自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以來,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高考改變了無數中國人的命運,也改變著整個國家的命運。在普通中國人眼里,最常見也最樸素的我的中國夢”就是寒門出貴子。

名人高考分數:馬雲數學考1分 王小丫20分 2013-6-10

  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1982年第一次參加高考,數學只考了1分;第二年,他數學實現了1800%的迅猛增長——19分,第三次,他考了79分進了杭州師范。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王小丫:1985年參加高考,學習特別偏科的她,數學只考了20分。第二年復讀,數學成績還是沒有及格,同年被四川大學經濟係錄取。

揭秘國外面對高考有多雷 2013-6-9 新華網

  6月7日~8日,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高考日,高考又一次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話題。實際上,不只是中國人如此關注高考,在世界很多國家,每年都會在某個時期進入高考時間。尤其是在中國的近鄰日本和南韓,高考所引發的緊張氣氛與中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日本,考生的父母避免在考生面前說出“摔倒、跌落”之類的話,以免不吉利,而有的考生則會去動物園“拜見”猩猩,因為猩猩不會從樹上掉下;在南韓,每到高考時間,幾乎是全民動員,上班族調整時間為考生讓路;就連股市也推遲開市、提前閉市。
  南韓高考:商店股市調整時間
  輔導班佔盡課餘時間,聯合國也批評
  高成就:進入“老三大”
  對多數南韓父母和高考考生來說,最高目標就是進入南韓的老三大大學,即首爾國立大學、高麗大學和延世大學,這三所大學的英文名首字母合在一起被稱為天空(SKY)。
  入名校=入上流社會
  考上這三所大學被視為南韓高考考生至高無上的人生成就,考生不僅會因此獲得南韓最好的教育出身,而且可以擁有遍佈南韓政界、商界的龐大校友網,甚至婚姻行情也會看漲。
  日本高考要考“兩輪”:拜見猩猩求吉利
  和南韓高考考生一樣,日本的高考考生同樣要面臨地獄考試。日本高考題目一度向難題化、偏題化發展。
  儘管日本已進入全民大學時代,但頂尖大學依舊只是極少數,日本人最信任的仍然是東京大學、京都大學這樣的老牌國立大學。
  無奈的高考“浪人”
  但人們也不能簡單地指責考生盲目崇拜名校。日本企業的終身雇傭制日漸消失,加上過去10多年的經濟不景氣。因此希望能考進名校,以確保未來的就業。
  美國“高考”怎麼考?
  開始時美國的大學招生都是自己出題,但後來發現這樣做缺乏一個可供比較的標準,於是一種以測試學生學習能力為主的考試SAT便應運而生,成了事實上的高考。  
  英國:高考前學校放假兩周
  英國中學生初中畢業後就要參加一個重要的GCSE考試(類似于中國目前的會考),即普通中學教育證書考試。希望繼續進大學深造的學生,則還要繼續在高中學習兩年,專門為進入大學的高考做準備。這種教育在英國也叫做延續教育。
  高中二年級的考試稱為A-LEVEL,即普通教育證書高級考試。只有優異成績的,才能被一流大學錄取。
  法國:上大學須參加普通科會考
  法國高中生進入大學深造的必要條件是首先得到由學校統一頒發的高中畢業證書,然後再參加高中會考,法國普通科高中會考及格者中大約有94%的人可以直接進入高等院校就讀。

中國“留美潮”過熱的冷思考 2013-04-22中國網

  中國的留美潮,就是從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公派留學開始的,隨之自費留學成為主潮。根據有關統計,從1978年到2012年年底,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265萬,已完成學業的留學生約150萬。
  然而,這股留美潮未來很可能遇到挫折,上世紀80年代是浪峰,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浪谷,90年代末是個新浪峰,9•11後又跌入浪谷,現在又是浪峰,而接下來是否又是一個浪谷?
  在過去,招收中國學生往往有促進校園多元化、增進學校聲譽之效。如今,中國學生的人數已經開始嚴重威脅到學校的品牌。
  如今特別是各大學熬過了財政上的生存危機後,嚴格把關將成為大趨勢。中國龐大的留學仲介業也已經信譽掃地,花錢找仲介搞定的留美模式難以維持。未來中國的留美潮,將向八九十年代的精英模式適度回歸。
2013-06-10 11:05:11
阿楨
學分制收費

學分制收費是指將原學年學費改按專業註冊學費和學分學費兩部分計收的教育收費制度。學生完成學業所繳納的專業註冊學費、學分學費之和不高於原規定的學年學費。
  定義
2005年新學年起,上海市各高等學校將試行學分制收費辦法,以對全市高等學校的收費管理進行規範,嚴防教育亂收費,並確保教育收費資金全部用於教育事業。
  據瞭解,試行學分制收費的學校,學生完成學業所繳納的學費總額不得高於實行學年制的學費總額。學校應確定各專業的總學分和每一門課程的學分,並按國家規定的學年收費標準,換算成每一學分的收費標準。
  學校試行學分制收費標準應遵循“新生新辦法,老生老辦法”的原則,若老生改按學分制收費的,學生每學年所繳納的學費可根據選取學分所需的費用收取,學生完成學業所繳納的學費總額不得高於原學年的學費總額。
  實行學分制收費後,對補考後仍不及格、需重新學習該門課程的學生,學校可以收取學費,但學費標準不得超過原來學習該門課程的收費標準。
  學校須按學生當年實際所修課程的學分數收取學費。學校實行在學年初按專業學年收費標準預收學費,在下學年開學時根據學生上一學年實際所修學分,按多退少補的原則進行學費結算,直至畢業時結清。
  有關部門要求,收費必須公示,學校應對學分制收費標準、重新學習與修讀教學計畫以外課程的學費標準、退費辦法及學分制收費管理等有關內容予以公示。有關部門還要求,各類公辦高校收取的學費、住宿費等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應全額繳入同級財政專戶或國庫,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http://baike.baidu.com/view/449961.htm
2013-09-18 10:38:05
版主回應
沒有教育改革,只有教育利益 2013-9-17熊丙奇

  “國外大學的實踐表明,學分制是一項擴大學生選擇權,提高人才培養品質的制度,可為何我國大學實行學分制改革,卻遭到家長和學生的反對呢?”一名記者在採訪山東最近推出的按學分收費改革後,這樣問我。他在採訪中發現,很多家長都不贊成學分制,認為這只是學校變著法兒提高學費。
  如果一項“教育改革”的結果,就是老百姓要掏更多的錢,那我認為,這根本就不是改革,而是打著改革的旗號,謀求教育利益。遺憾的是,分析我國的教育改革,幾乎全是這種性質,“教改”之後,教育主管部門的權力沒有絲毫減少,反而增加;受教育者的權利沒有增加,反而被削弱。(楨:學分制有那麼偉大?cf台!)
  拿學分制改革來說,真正意義的學分制改革,應該是給學生自主選擇課程的自由,學生讀完規定的學分,即可畢業。實行這樣的學分制,首先,需要給予學生選擇課程、教師、授課時間的權利,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結合對課程品質和老師上課水準的判斷,選擇課程、選擇教師、選擇授課時間,通過學生選擇課程、教師,迫使學校、教師重視提高教育教學品質;其次需要學校增設課程,擴大學生的課程選擇空間,目前,我國高校的必修課太多,占到80%以上,就是給學生選擇權,也無法選擇;再次,調整傳統的學籍管理、助學服務和就業服務措施,實行學分制後,學生的求學年限會發生變化,有學生3年畢業,有學生則可6、7年畢業,如果還按學年對學籍進行管理,按學年將學生納入助學計畫、就業計畫,那麼,即便有學分制,最後還是學年學分制。
  我國大學最早從上個世紀80年代就開始實行學分制改革,但觀察已經實行學分制的高校,幾乎全部是學年學分制。除了給每門課程給予一定學分、按學分收費之外,學校的課程體系、授課模式、學籍管理方式全部和學年制時一樣。所謂學分制改革,留給大家的感覺就是按學分收取學費改革。
  為何會如此?這是因為如果實行真正的學分制改革,意味著學校必須增加投入,同時放權給學生,把學校在教學管理中的強勢主導角色,變為被學生選擇的角色。這樣的改革,有多少學校願意幹?——完全是吃力不討好。而借學分制改革之名,提高學費標準,而不增設課程、不改革傳統的管理模式,這卻是某些辦學者所喜好的。在“改革”就由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主導時,真正意義的改革很難發生,我國很多教育改革從良好的“初衷”走到反面,根源就在這裡。
  那麼,怎樣才能讓學校既增加投入加強課程建設,又放權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選擇權呢?這需要關注三方面。
  其一,整個高等教育有無市場競爭機制?美國高校之所以推行學分制,設置眾多課程,供學生選擇,不是學校省得花成本,而是高等教育制度使然。由於美國大學入學實行申請入學制度、教育培養實行自由轉學制度,整個制度已經給學生選擇學校的權利,那麼,如果學校辦學品質不高、教育服務落後,學生就可以不選擇這所學校,就是選擇了,也可隨時拋棄。面對激烈的競爭,學校只有在提高教育教學品質、改善教育服務上下工夫。學分制就是一種選擇。
  可我國卻沒有建立高等教育市場競爭機制,學生在高考時只能拿到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進大學之後,無論對學校、專業有多不滿,也很難申請轉學(除非選擇退學),在這種高度計畫的管理制度中,學校辦學是無需對學生負責的,辦學成為生意,改革變為牟利,與此緊密相關。
  其二,學校的辦學決策有無公眾參與管道?現在,有不少家長質疑按學分收費改革,可是,他們的意見卻無法納入決策程式。而在美國,大學實行理事會(董事會)治理,其中,理事會的成員來源廣泛,還包括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社會人士,對於學校的重大改革,理事會擁有決策權,而在決策時,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和社會人士,就會代表各自群體的利益,表達意見。像只有提高收費,而無教育品質提高、教育服務改善的決策,是難以通過理事會決策的。
  我國學校的辦學決策,基本上是行政決策,由行政領導拍板,師生、家長甚至在政策出臺前,連知情權也沒有,近年來,有關部門規定,制訂教育政策要公開聽取意見,可是意見聽不聽取、聽取哪些意見,還是由行政部門說了算。最終制訂的政策,體現的往往是行政部門的意圖,而不是更好地服務受教育者、老百姓。
  其三,學校內有無學生自治?在現代大學中,學生自治,是重要的辦學力量,學生自治組織有權參與學校辦學管理、決策,並維護學生的權利不受侵犯。像學分制改革這樣與學生利益直接相關的改革,必須聽取學生的意見,得到學生的同意,如果學生不同意,就很難出臺政策並實施。但觀察我國大學,學生會機構的自治色彩很淡,反而變為學校行政的附庸。
http://news.sina.com.cn/zl/zatan/2013-09-17/0921378.shtml
2013-09-18 10:40:39
阿楨
中國將誕生一所巨無霸大學 旺報 2014年02月22日

大陸今年將誕生一所巨無霸的大學。原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今年將第一次招收大學生。這所大學無論在師資、資源及設備或就業方面的優勢,都是其他大學所難以望其項背的。
新浪網消息,國科大今年預計招生人數為300人。2013年該校光博士生就招了6061名,對這300名大學生,自然會利用其雄厚的師資、資源及設備進行重點培養。
教育專家王金戰全程參與該大學培養計畫制定過程,對於學校獨一無二的「條件」也深感震撼。他先透露國科大至少有下列幾點優勢,是其他大學所沒有的:
第一、對這300名大學生實行導師制,學校已精心遴選了400餘位兩院院士供這些同學選擇,上大學就可直接跟院士進行一對一的學習,這對中國任何一所大學都是不可能的事,今年這件事就要發生在國科大。
第二、四年大學期間保證有半年時間到國外的高水準大學公費留學。
第三、保證95%的畢業生繼續留在中科院工作或學習,現在上大學容易,但就業難,能留在中科院工作更是難乎其難,國科大的這一承諾,在大陸也是獨一無二的。
報導說,單就以上三點,就足以對全大陸的考生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2014-02-23 11:41:46
圖博館
留學必看:美國野雞大學前100的名單2015-05-27 網易教育

  如何認清美國野雞大學?
  1、是否具有後綴為"edu"的網站。"edu"網站為美國教育部控管的網站,在美國要申請以edu為後綴之網站必須同時具有兩個基本條件: 機構必須註冊為大學而非其他商業機構; 該大學的註冊時間必須在一年以上。具備後綴為"edu"的網站是一個美國大學起碼和最低標準的標識。
  2、是否具有頒發MBA等學位證書的資格。在美國,不是所有的大學都具有頒發MBA等學位證書的資格,大學所在州的教育事務部,必須對該大學可以頒發MBA等學位證書的資格出具證明。
  3、是否通過美國教育部認可機構的評鑑
  4、學校是否在州政府註冊,美國加州政府網http://ke-pler.ss.ca.gov/上可以搜索到該校之註冊時間、註冊地址、聯繫人等原始註冊材料,並可以進一步用e-mail等方式向美國加州政府核實。
  5、去美國要關注建校歷史,建校是否具有足夠的歷史。最少要五年。
  6、該大學所在州本地是否有教學校區。決不能僅僅是美國州教育部門最低要求的25平方米。
  7、去美國留學該大學所在州本地是否有全職的教職員工。就算一個網絡大學,其全職教職員工也至少35人以上。
………
以上100所大學就是去年被披露的野雞大學的名單。
  相關新聞
英國多個機構聯合打擊「野雞大學」
北京嚴查「野雞大學」 4所學校年檢不通過
美國名校被逼急:怎麼可能開除8000中國留學生
美國大學生噩夢:未獲學位卻貸款債務高築
美一大學生因成績問題用棒球棒打死母親
亞洲百強大學中國高校贏日本日本網民不高興
國外考試作弊怎麼抓?韓國秋後算賬德國官民協力
http://lx.huanqiu.com/2015/lxnews_0527/54912.html
2015-06-14 12:24:09
圖博館
沒有愛馬仕的高考不是好體制2015-6-13虎娃

  高考談人生,那是雞湯,馬雲談人生,那叫夢想。高考談夢想,那是假大空,王思聰談夢想,那叫好老公。往好裡說,這叫雙重標準,往壞裡說,這叫很壞的雙重標準。
  人們總認為是糟糕的教育禍害了社會,但這就好比把出軌算在了小三一個人的頭上,在這場清算裡,關係首先就理錯了——教育從來就不是外在於社會的好嗎?它不但內在於社會,而且還會反過來對教育提出更為算計以及自我保障的要求,學區房、補習班一個都不能少。
  當今天的教育愈發受制於已然主導社會環境的具有懲罰性的逐利邏輯,而應試化的不斷縱深與精於算計的社會理想是硬幣的兩面,當分數可以並且只能與未來的貨幣進行兌換,教育就別無選擇。
  所以不要說什麼中國的教育只為了把你培養成有用的人,在今天具有壓迫性的普遍性之下,它要不這樣做,你非得跟它拼命。於是,哲學果真是培育偉大的心靈,還是並沒有什麼卵用,開心買包包時會告訴你。
  一方面,今天的人們拒絕崇高,把現實理想徹底地搭建於非超越性的物質積累。另一方面,人們又藉助法國高考題召喚崇高,並以此抨擊中國高考低到塵埃里。
  今天的它究竟是盧梭的法國還是蘇菲瑪索的法國,究竟是星漢燦爛的法國還是變賣家產的法國?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讀過笛卡爾又如何,能闡釋阿倫特又如何,考試題目這麼高大上,怎麼就沒有選拔出一個偉大的心靈站出來智慧地處理一下法國社會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呢?
  因此,真正的問題並不是為什麼中國的高考出不了這麼高大上的題目,而是為什麼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回應
有些學霸考上清華北大出國留學做金融搞核工,而有些上課睡覺下課泡妞上網的人卻在這抨擊中國教育、高考的不公.....這些人是誰?自己心裡有數
http://www.guancha.cn/HuWa/2015_06_13_323199.shtml
2015-06-14 12:28:29
圖博館
傅正:這就是民國的教育改革 2015-6-13

  一年一度的中國學術界盛事高考已經落下帷幕,溫州大媽都可以繼續跳廣場舞了,然而高考題帶來的風波卻在繼續。全國一卷作文題原型遭人肉,估摸著還會有人拿出大師輩出的民國高考說事。吐槽也好,仰慕也罷,都不能代替事實求是。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研究生傅正今天就來談談民國高考。
  隨著中華民國的成立和新式教育的展開,各所高校自主招生,自行其是,導致高校招考內容與中學教學內容嚴重脫節,這反過來進一步損害了高校招生的公平性。許多人津津樂道的錢鍾書數學15分進清華外文系,吳晗數學0分進清華史學系等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事例,正是這種體制的產物。
  更要命的是,這種無序化經營造成了教育資源的大量浪費——有的學校招不到學生,有的學校生源極為充足,有些考生同時被三個學校錄取,報到率低下。與之相伴的是中國教育史上最大的奇觀:從總量上而言,高校年年報考人數不足;另一方面,廣大民眾得不到基本的文化普及。如此成功的教育,折射出的是中國社會的巨大分裂!
  誠然,我們應當承認國民政府普及教育的善良初衷,可僅憑善良初衷遠不足以為民國洗地。試問,動機如此善良、規劃如此縝密,卻每每走到初衷的反面,這難道不正說明了整個民國的問題不在於領導人的個人善惡,而在於無可救藥的結構性腐敗嗎?這個極少數人像活在天堂、大多數人像活在地獄的時代,卻成為許多人心中的理想時代,不能不說是廣大底層人民的失語。梁啟超曾痛心疾首於二十四史終不過帝王將相譜牒。如今在民國范兒的鼓譟下,民國史似乎重新成為了一幕幕宮鬥戲、才子佳人戲。或許民國熱真的是出於時代進步,以至於我們可以溫飽思淫欲,而不用再憶苦思甜了。
  回應
  垃圾一樣腐爛的民國居然有人喜歡?
  果粉口中的民國,是大師們的民國,不是張三李四王二麻子的民國。
  知識分子羨慕民國,一是文化優勢,作為面對無知群氓的文化精英,那種感覺不是一般的好!二是經濟優勢,同樣生活在民國初年的北京,在教育部任職的魯迅月入大洋數百,想買房就買房;而駱駝祥子想買車,一年多才攢了一百塊大洋。三是自由擇業的優勢,當時軍閥林立,彷彿戰國年代,魏國不行就去齊國,齊國再不行就去燕國,只要有三寸不爛之舌和三寸不爛之筆,不愁沒處吃喝。現在全國統一了,要么在體制內,要么領狗糧,選擇面窄多了。
http://www.guancha.cn/FuZheng/2015_06_13_323200.shtml
2015-06-14 12:29:34
圖博館
專家稱衡水中學是國際教育的奇蹟

  中新網衡水2015-3-14電,來自山東、遼寧、海南、四川等25個省、市、自治區的千餘名教育工作者云集河北省衡水中學,第十八屆全國高中教師專業發展論壇暨高三教學策略研究衡水中學現場會在此間召開。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嘗試教育專家、特級教師邱學華稱,衡水中學是國際教育的奇蹟。
  邱學華說,從國際上來看,能不能找到一所學校像衡水中學一樣高質量的?沒有!美國哪一所中學能夠每年有100多人考入哈佛、麻省理工……不可能,英國、法國也沒有。衡水中學一年考入最頂尖學府的是104人;86.6%是一本線,且含金量很高; 2600多個畢業生考入211重點大學……。
  只要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只靠加班加點、死讀書來考上清華、北大是不可能的。據邱學華介紹,現階段媒體已經把衡水中學妖魔化,好像孩子們都是在監獄;理論界也是是非不分,搞得老師糊里糊塗,不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邱學華表示,取得這樣的成績首先要有好的領導班子,要有一批高質量的老師,再就是德育為先,讓學生自己學,這需要很多綜合條件才能成功。

不只中國有毛坦廠美國也有高考工廠2015-6-10 新民晚報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河北衡水中學、安徽毛坦廠中學這些高考工廠再度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而在美國,一所與中國的高考工廠有幾分類似的學校KIPP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也在最近悄然走紅。特立獨行的規章制度,毫不避諱地升學目標,這是一所並不那麼自由的學校,卻正在給它的學生帶去夢想。
  奇特的“知識就是力量”
  KIPP其實是美國公立學校系統中的一個特許學校,其在招生、募款、課綱、校規都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平均每所KIPP學校獲得的捐款也比普通學校更多。這所成立20多年的學校目前在全美有162所分校,學生人數超過6萬人。相比一般的普通學校,就讀KIPP的學生中,黑人和西裔比例超過9成,而領取政府補貼免費午餐的窮人孩子更是佔據87%。其畢業生94%的高中畢業率,82%的大學錄取率都要高於全美平均水平,後者的這兩個數字分別是91%和64%。如果拿美國貧困家庭子女8%的大學入讀率來衡量的話,KIPP已經不折不扣地成為窮人孩子心目中的一所夢想學校。
  勤奮和獎懲成關鍵詞
………
http://sh.xinhuanet.com/2015-06/10/c_134314212.htm
  相關新聞
別拿美式衡水中學作類比 2015-6-12 光明網
2015-06-14 12:31:14
圖博館
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寬進嚴出的大學真的有嗎 2015-6-7

  極具迷惑性的“寬進嚴出”
  我們曾經聽到許多關於美國教育的觀點和故事,有些很有道理,但也有一些似乎違反了基本常識,如美國學生不用功讀書、大學招生不看重成績之類的例子。固然中美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和傳統等諸多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差異,但就教育本身而言,其基本規律應當是大致相同的,差異再大也不至於越出人類社會所共有的常識邊界。
  此次遊學美國,時間比較充裕,我得以更從容更細緻地近距離觀察美國教育,又發現了另外一些類似的誤讀。許多人認為,美國大學寬進嚴出,給每一個人提供了充分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入學後嚴格把關,用高淘汰率確保人才培養質量。與之相比,中國大學嚴進寬出,入學前的高考競爭過於激烈,入學後雖然放任自流卻基本上都能拿到畢業證書,幾乎所有高校的畢業率均在95%以上,由此導致中國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很低。
  這個觀點極具迷惑性,很容易贏得歡呼和掌聲,卻是一個在邏輯上不成立的偽命題。在世界上的所有國家,優質教育資源都是稀缺的,任何一個高水平大學,都不可能放寬對學生入學條件的要求。即使公立大學也是一樣。
  反之,中國大學的入學競爭的確非常激烈,但嚴把入門關的嚴進有什麼可以指摘之處嗎?和美國不同,中國的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依然匱乏,在不可能實現所有人都上好大學的情況下,嚴進反而是確保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至於對中國大學寬出的批評更加不符合常理。任何一所大學都有對學生畢業的基本要求。寬和嚴的標準是什麼?難道一定要有超過10%的淘汰率才算是不寬嗎?
  美國大學嚴進勝過中國大學
在某種角度上,說美國大學寬進也沒有什麼不對。許多名字聽上去很唬人的野雞大學,只要交錢就能入學,一些兩年制的社區大學,幾乎報名就能入學,標準已經寬到不能再寬的地步;許多州立大學,對本州學生的入學條件也放得很寬——它本來就是為本州公民服務的。例如,加州大學有十個分校,除了頂尖的伯克利分校、洛杉磯分校、戴維斯分校和聖巴巴拉分校——這四所大學的入學競爭極為激烈——之外,其他分校都可以比較充分地滿足加州學生的入學要求。
2015-06-14 12:32:44
圖博館
但是對於私立大學,特別是頂尖的哈佛、耶魯、MIT、芝加哥、斯坦福等來說,入學標準則極為嚴苛。美國學生要想進入這些大學,需要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努力,必須要在最好的私立寄宿制學校完成基礎教育,一點一滴積累自己的履歷,其辛苦程度絲毫不亞於在中國準備高考的學生。其入學競爭之激烈,往往要比中國高考還要嚴重——高考只看成績,美國頂尖大學除了要看成績,還要看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其他表現。拼的不只是孩子,還要拼爹,而且拼得更加赤裸裸,更加無所顧忌。
  原因很簡單,美國私立大學並不關注公平問題——這是公立大學的責任——它們只錄取那些未來最有可能成功的學生。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不僅在校期間容易培養,更重要的是,畢業之後他們可以獲得家庭乃至家族的支持,更容易在社會上取得成功,從而可以為大學帶來更高的聲譽和更多的捐贈。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高考要比美國公平得多。
  因此,美國頂尖大學的錄取率通常都在10%以內,私立的哈佛和斯坦福甚至不到6%。從表面上看,中國重點大學的錄取率約為0.3%。但二者實際上不可比,錄取率雖然是6%,但這意味著是在100個敢於申請的優秀學生中錄取了大約6個人。這樣的入學標準,當然是嚴到不能再嚴的程度。
  借鑒要找好參照系
  有些人到美國轉了一圈,看到許多大學的畢業率只有70%多,就想當然地認為美國大學都是嚴出。其實在那些最頂尖的大學,出口倒還真不一定太嚴。哈佛入校後6年內的畢業率為97%,8年內的畢業率高達99%;斯坦福的數據為95%和96%;芝加哥的數據為93%和94%。這些數據和北大、清華等的數據其實差不多。原因很簡單,這些學生入學時都經過了千挑萬選,並且支付了很高的學費。只要不是太過分,大學一般也會允許你畢業,只不過成績單沒有那麼好看而已。美國是一個實用主義哲學盛行的社會。如果畢業標準過於嚴苛,學生們付出的成本過高,既不利於吸引優秀的學生,也不利於學校的長遠發展。
  回應
就喜歡這種揭開畫皮的文章。觀網的這些文章在這個被公知壟斷的輿論場中為我們提供了不一樣的視角,有理有據的真相。

另詳參【圖博館】:兩岸文教界在搞啥 《中共高等教育體制之取向》 海龜與烏龜《公共知識份子》中國式媒體監督
2015-06-14 12:35:33
圖博館
爭創雙一流東部高校猛挖人中西部被搶得傷筋動骨

為爭創“雙一流”,不少高校不惜血本到處“挖”人,只認錢不認情的流動讓許多高校頭疼。2016.12.15,中國青年報《高校“搶人”背後的作繭自縛》的評論認為,一所大學,只顧門面和指標,只能是地基淺淺。
  12月5日,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的教育廳領導和來自75所部屬高校的分管校長參加研討。部分高校呼籲,相關部門要出台政策,規範人才的無序流動。
  “對於我來說,特別害怕聽到某某某又被評上了長江學者、某某又被評上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這類消息。因為他們一旦有了什麼頭銜,就會被人盯上,不少學校開出的優惠條件就來了,年薪100萬元+1套房子+200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有的甚至更高。 ”
  校長們的苦惱這些年一直沒有間斷。最早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的孔雀東南飛,中西部高校的有實力教師被吸引到東部發達地區。此後,這種流動一直存在,東部發達地區高校院所借助自己的地理、經濟及其他優勢,不斷挖人。一些原本整體實力雄厚的高校,被搶得傷筋動骨。歷史悠久、學術聲名顯赫的蘭州大學,甚至出現過某一學科人才斷檔的局面。群英薈萃的蘭州大學被網友評為“最委屈大學”,人才流失是重要原因。
  被掠奪的高校當然奮起自我保護,比如簽訂合約、要求經濟補償,甚至拒不放人、不給辦理人事調動等等,但這些在搶人高校給出的科研經費、安家費、一線城市住房戶口、子女入學等條件面前成不了障礙,教授“裸奔”出走不是個別現象,接收學校通常採取的做法是:可以不要人事檔案、不要戶口、不要調動手續。
  對於這種無序、惡性流動,教育部2013年年末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高校人才引進工作的若干意見》,可以說,這是對處於劣勢地位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高校的必要、合理保護。
…….
  回應
不反對這種行為,大家都在憑真金白銀搶人才,人家既然能提供的了更好的待遇,更好的科研環境,阻擋人家追求進步是不可取的。
大學教師是真工資低,尤其是青年教師,他們不這麼搶給錢多,青年教師根本買不起房。
我就問問,蘭州大學的校長,你的子女,是安心在西部工作呢,還是出國了,去東部發達地區,你自己的子女都不願意呆在西部,你憑什麼要求學校的老師留下?
2016-12-16 11:01:46
圖博館
接棒985、211 陸高教雙一流頒布2017.01.27 旺報

大陸教育部「雙一流建設計畫」辦法日前出爐,將鼓勵競爭、不搞終身制!針對大陸高等教育,即將接棒「985」、「211」的「雙一流」工程實施辦法,終於趕在農曆年前頒布,但究竟哪些學校能雀屏中選?大陸教育部強調,將不再由國家指定,而是擬以每5年為一周期,改由專家委員會採「認定」的方式遴選學校。
  簡稱為「雙一流」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是大陸針對高等教育所推出的教育政策,並將按照「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兩大類標準,遴選出大陸當前的一流大學院校名單。
  反覆論證認定標準
自2015年10月,大陸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後,大陸教育部即將其納入2016年工作要點,直至今年1月24日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及財政部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下簡稱《實施辦法》),並明確指出「雙一流」建設將以每5年為一個建設周期,首輪自2016年開始起算。
  此外,《實施辦法》提及,未來將設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專家委員會」,由政府有關部門、高校、科研機構、行業組織人員組成,並採取「認定方式」確定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的學校及學科。
  針對遴選程序,《實施辦法》也指出,主要遴選工作將以專家委員會進行,再由專家委員會以明文規定的遴選條件下,透過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第三方評價情況及其他要素,反覆論證確定建設高校的認定標準,選出一流大學的名單,最後上呈至大陸國務院批准後確定。
  提高科學性、權威性
對此,大陸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負責人回應表示,《實施辦法》的總體考慮按照「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兩大方向同時進行,「且每5年一個建設周期,將可控制建設高校的實行總量控制、開放競爭、動態調整」。
  另一位大陸教育部負責人也表示,「採用這種遴選方式可充分發揮專家作用,提高遴選工作科學性、權威性,避免重複評價以及突擊申報、片面追求數量指標等不良現象。」
2017-01-29 12:00:30
圖博館
別讓西部高校唱“空城計”2017.03.27葉雨婷 張帥禎

  “你把人家的人才挖走了,不是'抽血'嗎?你挖人家的人才,實際上是在挖人家的命根。”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記者會上說。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陳寶生第一次這樣呼籲。在此前的全國政協教育界別聯組會、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工作推進會等多個場合,這位曾經在甘肅生活工作多年的部長多次提到,“東部院校要對西部手下留情”。
  “孔雀東南飛”一直是西部院校心中的痛。在這次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都在訴說自己所在學校人才流失的“血淚史”。不少人認為,要留住人才,關鍵是留住人才的心。
  “挖人”到底有沒有用
  在3月7日舉行的全國政協教育界別聯組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方精雲表示,目前一些高校不計成本引進人才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也出現了很多無序競爭的亂象。
  “尤其是最近,一些高校以建設'雙一流'為目標導向,利用各種優厚條件,如高薪酬、高房補等,不計成本地吸引人才。”方精雲說。
  另外,方精雲表示,部分“引進人才”為獲取個人利益,頻繁跳槽於不同單位,不僅在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方面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更給國家和用人單位帶來巨大的財物浪費和諸多的棘手問題,損害了我國本已脆弱的學術生態環境。
  對於這個問題,陳寶生也在3月12日召開的記者會上提出,各高校要對人才聘用合同契約加強管理,對引進的各種人才加強規範。
  “像'長江計劃''千人計劃''傑青'等人才,要讓他們遵守契約,在約定期內不要跳槽,按契約辦事,不然就惡化了人才流動環境。我們有一些人就是這樣,今天跟甲方談,明天跟乙方談,後天跟丙方談,營造對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流動環境,這不行。”陳寶生說。
  而在全國政協委員、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左東嶺看來,人才流動是必然的,但人才、高校和科研機構都應擺正心態。
  “實際上,無論是在高校還是在其他行業,職場上的人才流動都是必然的,這是一個大趨勢,不能強制大家'不流動'。”左東嶺表示,人才流動是否會產生負面影響,關鍵是要看怎麼流動。
  “首先我們要明確,'挖人'到底有沒有用,如果說讓國內一個領域的優秀人才能夠聚集在一起工作,並產生了一定的競爭力、影響力,這樣的情況是好的。”左東嶺說。
2017-03-31 12:29:11
圖博館
然而,左東嶺表示:“現在一些高校花大價錢挖來的人才可能是請來了個'太爺',這樣的人請來了,學校'養不好',他們可能還會走。因為你的學校提供不了他需要的平台。”因此,他認為學校也要正確判斷本校的科研條件,對“挖人”有個理性認識。
  人才流動不要緊,關鍵是怎麼流動
  不少專業人士認為,人才流動的亂象,實際上是高校人才管理上的亂象。
  對此,方精雲建議,國家應出台政策,遏制人才引進工作中的無序競爭。“我國要建立規範的人才薪酬激勵約束機制。在國家層面建立合理的薪酬指導體系,確立相對規範的待遇標準。”
  方精雲解釋,除國防科工等特殊領域的人才外,應設定人才年薪上限標準;對於住房等福利待遇,也應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進行統一監管,即一人不得重複享受住房等福利待遇。
  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也提出,是否可以嘗試足球明星轉會的方式,讓人才流動不再無序。
  “就像足球的'轉會費'一樣,我國應建立人才引進補償機制,避免單位之間無序競爭。”方精雲說,一個單位引進人才通常會付出較大代價,因此對約定服務期未滿的人才,調入單位應徵得原單位的同意並給予原單位合理的經濟補償,以避免人才無序搶奪的亂象。
  方精雲還建議,國家應建立全國系統配套、有效銜接的人才政策體系。“國家應該統籌人才經費管理,將地方性人才計劃經費納入中央財政統一監管。建立全國相對統一的人才引進待遇標準,遏制一些單位為引進人才無序、隨性、不合理地提供高得離譜的待遇等亂象,以減少國家財產的浪費和流失、保證學術生態環境的相對純潔性。”
  西部需要的政策支持,是補齊地區差異這一缺口
  科研平台的差距、生活條件的差異、福利待遇的不足等問題,如今都成為阻礙西部高校留住人才的壁壘,如何將這些短板補齊,成為了不少西部高校面臨的重要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西部高校需要的政策支持,是讓國家替西部高校將人才經濟、生活等方面的差距補上來。
  “我接觸過很多優秀的科研人員,他們追求的並不是錢,所以我們不要把這些年輕人才看作是見錢眼開的人。在我看來,他們需要的是開放的視野、研究的平台和一個職業發展的空間。而一些西部高校由於地理位置、經濟發展等大環境限制,確實提供不了這些。”
2017-03-31 12:29:44
圖博館
因此,王樹國認為,“相關的傾斜政策不是要額外給予人才一些'好處',而是應當為他們提供和東部相近的工作、生活、科研條件,這樣中西部和東部高校才處在一個平等的競爭平台上。政策傾斜應當傾斜的是這一部分,而不是強制不讓人才流動,或者給他們很多'好處'。”王樹國說。
  “強制留人,留不住心。”王樹國說,強行控制人才流動是治標不治本的,如果一個人已經要走了,學校不放人也是沒有意義的,因此要讓人才能夠自願留在西部,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回應
現在連用腳投票都不可以了?人才流動就是市場行為,你非得用政策的手段來強行干預,這不是扯淡嘛

高校“挖人戰”下的職業跳槽者:逐利謀官而動2017.03.31新華記者

  “高校教師跳槽,這事兒有點像某些人離婚,越離越不珍惜,越來越沒感情。”西部一所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導師,無奈地如此比喻身邊一些大學教師的頻繁跳槽。
  在數千公里外,東北一所高校的長江學者張龍(化名),正在上演“離婚再婚秀”。每隔三五年,他就換一所院校,最近一次跳槽,校方支付給他6000萬元科研經費,上一位東家投入的2000萬元科研經費就此閒置,圍繞他組建的科研團隊也被迫解散。
  這位教授在40多歲時評上長江學者,如今已是第三次跳槽。
  毋庸置疑,高校間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動,整體上確能促進人才成長、有利於智力資源的優化組合、充分發揮作用。但與此同時,一些高校間出現的人才非正常流動,打起“挖人大戰”,消極作用也越來越不可忽視。像張龍這樣的“職業跳槽教授”,正是高校“挖人大戰”消極作用的縮影。
  蜻蜓點水、狡兔三窟
  “職業跳槽教授”逐利、謀官而動
  “這樣的人就是鑽制度空子,讓國家資源流入自己腰包。”東北一所985高校的人事處處長告訴記者,“職業跳槽教授”大致分兩類:“蜻蜓點水”型和“狡兔三窟”型。
  蜻蜓點水:一個聘期換一個單位,每所學校待三五年。“聘期一結束,立馬大抬身價,如果學校不給錢,就跳走了。你要說他違法違規,從法律上他沒問題。可你要說他沒造成傷害,怎麼可能呢?”
2017-03-31 12:31:14
圖博館
湖南一所地方院校的人事處處長向記者坦言,“蜻蜓點水”型的教授最讓人頭疼。此類教授往往資歷較深、學術水平不錯,有廣泛的社會關係,會趁著五年聘期期滿、商量續約時開出天價條件,不滿足就跳槽。
  “這些人很聰明,跳到一個單位可以迅速適應,拿項目、出論文。但是我們發現,他們的科研成果往往是重複性、短期性的,自己履歷漂亮了,學校的學科建設、人才梯隊培養似乎都和他們無關。”上述人事處處長說,學校如今已經被“跳怕了”,甚至不敢對某一位教師進行長期的大量投資,“錢花下去,聘期一到人跑了,怎麼辦?”
  狡兔三窟:兼職東家一大堆,科研成果沒幾件。一所高校的青年學者王曉(化名)成功申請到一個國家社科項目,並成為項目主持人。靠著國家社科項目主持人的身份,他先後到好幾所普通院校任教。“先到一個地方,拿了安家費,弄到了房子,然後又到另一所學校再來一次。”
  王曉原來所在高校的人事處處長說,後來學校收到一所省屬院校的信,質問這位老師的行為,“但當時人已經不在我們學校了,對方院校為了引進人才,本身很多人事手續就不規範,最後只能吃個暗虧。就連分給他的房子,產權都拿了,頂多是過幾年再出手唄。”
  不少受訪者稱,一些高校教師在多個單位任職或兼職,擁有光鮮頭銜的更是“多頭聘用”,獲取多方的巨量投資,兼職身份一大堆,科研成果卻少得可憐。
  一位受訪專家告訴記者,無論是“蜻蜓點水”型還是“狡兔三窟”型,目的無外乎兩種:逐利和謀官。“40歲開始跳,65歲退休,聘期一次五年,至少可以跳個三四輪,每一輪都賺一筆安家費,幾次倒手收入可不少。”還有一些人,在原有部屬高校無法謀得一官半職,兩三年間便通過工作調動的方式,跳往省屬高校擔任系副主任,不久再跳往市屬高校擔任系主任。
  “金帽子”思維之害
  一些地方院校成“幾連跳”重災區
  “今年,有200多個學位點要啟動評估。所以各大高校都開始'挖人'了,不少'跳槽型'教授蠢蠢欲動。”受訪的多位高校人事工作者坦言,每當有涉及高水平師資數量的考評啟動,就會讓許多高校進入“人才動盪期”。
2017-03-31 12:31:34
圖博館
“我們有一個學院院長,是青年長江學者,年薪大概40萬。前兩天,廣東一所學校開出130萬的年薪來挖他。因為博士點要開評了,想挖個'金帽子'去增加籌碼。”一所985高校的人事處處長說。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記者,“跳槽型”教授的出現有一個背景,那就是學校“挖人”存在一種短視行為,“引進就可以了,至於以後他要為學校發揮什麼作用,並不考慮,主要是為了滿足人才考評指標。”
  與名校相比,一些普通院校受“金帽子”思維影響更甚。
  中部一所普通院校的人事幹部告訴記者,省屬高校的經費主要來源於省級財政撥款,與部屬高校相比“人才少,錢更少”。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有著“長江學者、國家傑青、千人計劃專家”等頭銜的教授,可能會給學校某個學科帶來質的轉變。
  “我們不是從9變10,而是從0變1。所以我們特別願意付出大量成本。但是,當我們把有限的經費集中花在某一兩個人才上,引回來的卻又是跳槽型的人,就會對整個教師隊伍的心態造成很大的衝擊。”這位人事幹部憂心忡忡。
  這樣的擔憂並非多餘。記者了解到,西部一些省屬高校,在人才數量考評指標的壓力下,一方面無法拿出大量經費提高教師隊伍待遇,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花有限的經費吸引拔尖人才“衝指標”,導致教師薪酬天平嚴重傾斜,教師隊伍心態受到衝擊。
  一位高校人事處處長將這樣的情況比喻成“等紅燈現象”:“本來大家都在過馬路,一群人老老實實等紅燈。突然有個人從天而降,直接就殺到了馬路對面,也沒人抓他。其他等紅燈的人就會蠢蠢欲動,覺得傻等不公平。這就對整個人才市場的公平造成了破壞。”
  最令人憂心的還在於,一些地方院校在遭遇“幾連跳”後,卻無法追回損失。“就算有些人在合同沒到期的時候就跳槽了,該賠償、退回的部分有時拖一拖,也就賴掉了,多大的資源浪費!”
  受訪的高校人事工作者透露,面對不合理的“挖人大戰”,目前基本還是靠道德層面的契約精神進行約束,真正能訴諸法律的少之又少,“這是最後一招,基本不會用。”
  多管齊下治理“跳槽病”
  完善機制•搭建平台•調整指揮棒
  受訪專家、高校管理者及一線教師認為,“職業跳槽教授”的出現,是高校人才機制不夠完善、教師信息平台建設不健全、考核政策有調整空間的一個表徵。要治“跳槽病”,需多管齊下開藥方——
2017-03-31 12:32:59
圖博館
首先,應為部分“人才工程”加上空間限定,避免出現“跳槽型鍍金”現象。受訪高校管理者坦言,目前諸如長江學者等人才工程都對西部有所傾斜。一些“跳槽型”教授鑽了製度的孔子,以此鍍金,在東部激烈競爭中難以獲取頭銜,就跳到西部參評,再“衣錦還鄉”。
  “能不能在人才工程中加以空間限定?比如,如果是因區域照顧政策從東部跳到西部評出的長江學者,應走單獨序列,如再跳回東部,要重新進行評定。享受了區域照顧的學者,如果跳槽,頭銜就應該有空間限制。”一位受訪高校人事處長建議。
  其次,搭建高校教師信息共享平台,讓職業誠信有跡可循。“我們學校在引進人才的時候,有兩種人是堅決不要的。一是看過去的簡歷,超過兩次跳槽的,不要。二是看兼職數量,兼職過多,不要。”一所985高校人事處處長透露。
  然而,這樣的標準執行起來仍有難度。“現在哪個教師在哪些學校有職務,我們都是'兩眼一抹黑',沒有一個信息共享的平台,只能靠自己上百度去查。”受訪專家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搭建高校人才交流信息共享平台,人才跳槽履歷、兼職信息等都可進行查詢。這樣一來,聘用單位就能對人才的職業誠信進行評估預判,同時,也倒逼人才自我約束。
  第三,調整考核指揮棒,避免“金帽子”催生人才異化流動。中南大學 ( 分數線 , 專業設置 )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張少雄認為,像“職業跳槽教授”這樣的人才異化流動,根源是考核指揮棒下的投機行為。“一些高校寄希望於找到'僱傭軍式'的科研團隊,一是'金帽子'多了指標好看,二是論文和項目多了業績好看。殊不知,學科能力、學校建設,都是慢慢沉澱出來的,不能急功近利。”
  受訪的高校管理者們呼籲,對於學校、學科的撥款機制和考核指標,應弱化對某一類人才的數量指標要求,更注重長效積累。“強不強,不能單看有多少個'金帽子',否則,'職業跳槽教授'野火燒不盡。”

美國教授年薪有多高?哈佛教授平均20萬美元起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2017.3.29報導,《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近日公佈了美國4700多所高等院校2015-2016的教職員薪資,頂尖大學全職教授的平均年薪大致從2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38萬元)起。
2017-03-31 12:34:15
圖博館
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2017年全美最佳大學排行榜來看,排名前五的大學均為私立大學──普林斯頓、哈佛、芝加哥、耶魯、哥倫比亞,全職教授平均年薪分別是200403、230292 、225729、198369、209475美元,其中僅耶魯略低於20萬美元,最高的哈佛大學,教授平均年薪約人民幣159萬元。
  《高等教育紀事報》也分別列出了美國公立和私立四年制大學教授的平均年薪,二者相差不多,公立是113707美元,私立是122413美元)。利用該刊的“全美教職員薪資數據”也可通過搜索特定的學校名稱,查到副教授、助理教授或講師的平均年薪,且可以區分性別,或查詢通貨膨脹調整後的數字。
新浪教育 新浪教育 > 教育信息 >正文

為啥給老師送禮?15.60%受訪者稱單純表達謝意2017.3.31 重慶晨報

  家長究竟要不要給老師送禮?這個在以前不是問題的問題,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問題。開學、過節、甚至考試前,不少家長都會給老師表示一下“心意”。而這個“心意”從一束鮮花一點土特產,逐漸升級為提貨卡、高級時裝、化妝品,還有“與時俱進”微信轉賬的。最近,在“華宇人家”微信群裡,金沙時代的婷婷貼出了自己所在一個寶寶家長群的微信截圖,上面說,有的孩子還在讀幼兒園,家長給老師送禮一年都要兩三千!還說有的老師是“送的沒感覺,不送的就必須有感覺!”沒想到一頓吐槽,引起群裡鄰居們的熱烈共鳴。有表示無奈跟風的,有發誓堅決不送的,也有表示要看情況的。看來,給不給老師送禮,還真是讓不少家長困惑的難題。
  送過,只是一點心意
  不送,不能縱容這種風氣
  中立,好老師還是很多的
  老師說老師更在乎被學生記住
  送不送?
  79.53%受訪者認為給老師送禮很普遍
  送什麼?
  27.88%受訪者選用購物卡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27.88%的受訪者給老師送禮選的是購物卡等儲值消費卡類,26.43%的受訪者選用的是較為傳統的菸酒類產品,9.44%的受訪者選擇贈送名牌化妝品或珠寶首飾等物,9.29%的受訪者選擇的贈送禮品是營養保健產品,iPad和iPhone等價值不菲的電子產品也是8.6%受訪者所選擇的禮品,甚至有8.74%的受訪者選擇直接送現金紅包,還有9.62%的受訪者的禮物是其他類型。
2017-03-31 12:35:34
圖博館
為什麼送?
  僅15.60%受訪者送禮為單純表達謝意
  對重慶市民的調查結果顯示,34.97%的受訪者給老師送禮是因為其他家長都給老師送上了各式的心意和禮品,加上不想給老師留下小氣的印像對孩子產生影響,自己也只好跟風送上;32.98%的受訪者送禮是希望受惠者能夠給自己的孩子更多的關照;16.45%的受訪者甚至擔心如果只有自己家沒有送禮,老師會對自己記仇並對孩子不過多關注;僅有15.60%的受訪者給老師送禮是想衷心表達對老師教書育人的謝意。鄰近的成都,幾乎同樣的調查顯示,33.3%的受訪家長認為送禮是尊師重教,理所應當。
  送出去了嗎?
  被拒絕的僅佔14.41%
  據了解,在美國,按照規定,每名學生的禮物價值不得超過5美元,否則一旦被發現,老師很可能被辭退。反觀國內,禁令倒是很嚴格,可在實際操作上,往往是流於形式。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送禮被老師拒收的,僅佔14.41%;32.88%的受訪者表示受贈老師對於禮品的態度是習慣性笑納;52.71%的受訪者表示老師通常在一番推讓之後還是將禮品收下。
  送禮有用嗎?
  超五成家長認為至少不會有壞處
  對於送禮之後的作用,52.93%的受訪者坦言,根本就不知道是否起到了作用,但至少不會有壞處;僅有13.8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送禮的作用能夠得到一些體現;其餘33.26 %的受訪者則表示自己贈送出的禮品根本沒有體現出作用。
2017-03-31 12:35:53
圖博館
教育部: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佔世界1/5居世界第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2017.9.28介紹,目前,我國普通高校招生規模已經達到748萬,畢業生規模突破700萬,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30%增長到2016年的42.7%,我國正在快速邁向高等教育普及化。
  吳岩說,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提高的同時,我國高等教育質量以及對國家發展貢獻度顯著提高。一批高校和學科世界排名顯著提升,2012年至2016年,進入四大世界大學排行榜前500名的內地高校從31所增加至98所。高校科技經費總額達到6531億元,牽頭承擔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一大批973、863等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高校服務企業社會需求獲得的科研經費總額超過1791億元,佔高校科研經費總量的27.4%。科技成果直接交易額超過130.9億元,發明專利授權量超過全國年發明專利授權總數的五分之一。
  回應
 質量倒數第幾?好噁心的標題啊,教育部長
 實事求是地說,中國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不在於學生素質,而在於培養研究性人才和科研管理的製度。清華、北大、中科大等中國一流大學的本科生,在學業水平上足以把美國名牌大學的本科生碾成渣。近十幾年來,很多美國教授都非常喜歡招收這些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做自己的博士生,因為他們的知識基礎紮實,工作起來吃苦耐勞,表現出的鬥志和乾勁還真不是一般美國學生能比的。眾多美國教授的態度其實已經證明,中國一流大學的本科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其實,美國名牌大學也有很多濫竽充數的學生——水至清則無魚,不然學費從哪裡來?美國頂級大學裡,諸如藝術史、文學之類的“養老院”專業,說穿了很大程度上就是讓富家子女混文憑的。當然,倘若美國名牌大學裡面全都是這些花瓶,那早就與“世界一流”無緣了。真正為美國名牌大學撐起門面的,恰恰是培養研究型人才和科研管理的製度。


如何看待海歸回國後薪水收入低於預期的現象?2017-09-25

近日觀察者網的一則報導再次吹皺了海歸職場問題的“一池吹水”。幾年前四川成都的張女士把剛剛初中畢業的女兒送到了澳大利亞讀書。不料女兒在國外迷上了按摩,並在畢業後回國在宜家中醫理療店找了一份按摩師的工作,這極其出乎媽媽的意外。而且當媽的認為按摩師這個職業有損體面,女兒的這個選擇讓爸媽顏面無光。
2017-09-30 08:08:37
圖博館
這給了讀者一定的思考空間:近年來海外留學生在回國後找工作,多數的起薪普遍低於預期,留學花費的收益比問題相當突出,觀察者網對此也做過多篇報導,如“近半數海歸月收入低於6000元”;但對海歸黨來說,伴隨著薪水的貶值的同時看似也還有就業崗位的心理落差問題。
 據海外人才專屬發展平台Lockin China聯合全球名校中國職業發展聯盟(GUCCU)發布的《2017海外人才就業分析報告》顯示,14.8%的海歸期待回到中國後進入金融行業,其次是互聯網行業,佔比11.2%;排在第三的是文化教育行業,佔比7.7%。供需不對口的問題很突出:最需要海歸人才的行業與海歸的期待無疑是有所出入的。
 在海歸的工資分佈中,44.8%的海歸稅後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22.7%的海歸稅後月收入為6001-8000元,8000-10000元、10001-20000元的海歸分別佔比13.0%和13.7%,20001元及以上的佔比5.8%。
 除了薪水、學科背景的心理差距之外,連帶的問題是海歸的“性別差”問題。2014年我國留學回國就業人員中,女性佔了六成,女“海歸”較多,主要是由於在海外找工作、戶籍、解決個人問題都相對困難,而且女“海歸”相對於男性回國後的職場機會也相對男性來說較窄,或許張女士的女兒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也遇到過這個難題。
....
  回應
 今年國內名校it專業白菜價都30萬了。有能力的還是考國內大學吧。
 有很多考不了國內大學才出國留的學。
 我覺得挺搞笑的。中國工業實力經濟實力世界第二,不留在這個強國里讀書,跑到落後的外國留學.上次我朋友說我這麼喜歡航空,應該去澳大利亞留學,我問她,澳大利亞造出過什麼飛機了?她答不上來。當年殲20的總設計師在年輕的時候想出國留學,他的恩師(殲10總設計師)勸他不要出國,他聽從恩師的教導,留在國內深造。當年如果他出國留學,他後來根本就沒資格沒技能做殲20的總設計師。
 中國在許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這並不代表中國每一項都是世界第一,你看看青千……在不妄自菲薄的同時,也別妄自尊大。
2017-09-30 08:08:57
圖博館
徐實:中國應如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2017-09-28 觀察者網

日前,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剛公佈的名單立刻獲得了輿論熱議,因為“雙一流”的出現意味著耳熟能詳的“985工程”和“211工程”從此走進歷史。
 進步
與“985”、“211”工程這些歷史概念相比,“雙一流”建設至少有以下這些進步之處:
1. 遴選認定不是一勞永逸。“雙一流”建設以學科為基礎,對建設過程實施動態監測和管理。
2. 建設過程中,將根據建設高校的建設方案和自評報告,參考有影響力的第三方評價,對建設成效進行評價。
3. 根據評價結果等情況,對實施有力、進展良好、成效明顯的,加大支持力度;對實施不力、進展緩慢、缺乏實效的,提出警示並減小支持力度。
4. 打破身份固化、激發建設活力。將一流大學區分為A、B兩類,主要是為了督促被歸入B類的高校正視差距、奮起直追。原“985高校”絕大多數進入一流大學A類,被評為一流大學B類的只有東北大學、湖南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看來它們真要當心了。
5. 對於建設過程中出現重大問題、不再具備建設條件且經警示整改仍無改善的高校及學科,及時調整出建設範圍。
“雙一流”的評選結果縱有瑕疵,其機制設計畢竟提供了修復的機會。“雙一流”建設以每5年為一個建設週期,名單會定期動態調整。這次沒有評上,下次可能會評上;這次已經評上,下次未必會評上。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真正公平的競爭機制,防止某些高校和學科不思進取。
 差距
既然“雙一流”建設已經上路,我們倒應該認真思考一下,此次入圍的一流大學,與世界一流的水平還有哪些差距?找准了問題所在,才能找到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迅速提升建設水平。
 實事求是地說,中國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不在於學生素質,而在於培養研究性人才和科研管理的製度。
2017-09-30 08:10:05
圖博館
在中國巨大人口基數和嚴格選拔機制的共同作用下,A類一流大學本科生的素質完全稱得上世界一流。想想看,一個高考大省一年10萬多考生,清華可能也就錄取七八十個,錄取標準甚至超過“千里挑一”。哪怕是哈佛、斯坦福這些美國名牌大學,也沒有這麼嚴格的錄取標準。
 清華、北大、中科大等中國一流大學的本科生,在學業水平上足以把美國名牌大學的本科生碾成渣。近十幾年來,很多美國教授都非常喜歡招收這些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做自己的博士生,因為他們的知識基礎紮實,工作起來吃苦耐勞,表現出的鬥志和乾勁還真不是一般美國學生能比的。眾多美國教授的態度其實已經證明,中國一流大學的本科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其實,美國名牌大學也有很多濫竽充數的學生——水至清則無魚,不然學費從哪裡來?美國頂級大學裡,諸如藝術史、文學之類的“養老院”專業,說穿了很大程度上就是讓富家子女混文憑的。當然,倘若美國名牌大學裡面全都是這些花瓶,那早就與“世界一流”無緣了。真正為美國名牌大學撐起門面的,恰恰是培養研究型人才和科研管理的製度。
 先說培養研究型人才的製度。中國一流大學的本科生教育非常成功,但是研究生教育卻存在著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某些大學下屬的各個學院,每年招收大量研究生,然後強行攤派到各個教職人員手下。對於教職人員來說,門下學生眾多未必是件樂事,“人多力量大”在學術環境下可真不一定成立。
 這種重數量、輕質量的研究生培養制度,對於教職人員而言,不僅難以形成科研活動的助力,反而分散了大量精力、成為科研活動的負擔。而對於受教育者來說,粗製濫造的學習經歷導致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並不紮實。長此以往,就連用人單位對於研究生的期待值都降低了。例如,許多生物製藥企業在重要職位的招聘中,明確要求應聘者擁有在發達國家取得的博士學位,而不傾向於聘用中國大學培養的生物專業博士。這種態度其實就是一種市場的反饋。
.........
2017-09-30 08:12:26
圖博館
回應
 文中的表述很多與高校實際情況不符。以我所在的985高校為例,研究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平均一個導師招不滿2個學生,這已經是包括工程碩士,如果僅算學術型碩士,比例還要更低。博導的數量比報考的博士研究生還多。每年為名額分配都頭疼不已。不是我們沒能力招,而是招生名額都是定好的,根本不存在文中說的一個人20多個研究生的情況。別說研究生,本科生畢業設計一個老師最多不超過4人。這麼高的師生比,能出多傑出的人才不好說,但是老師基本上都是深耕細作,盡心培養的。管理體制確有問題,卻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要我說,最大的問題是教育教學在工作績效評定中的權重太低,又不像科研工作那樣容易量化評定,很多老師重科研、重基金、重論文,卻沒有在教書育人上投入太大精力,這個最終還是要靠國家指揮棒來調整,老師個人扭轉不了。高校裡其他的負擔也比較重,三天兩頭的各種考核、認證、評比、評估受不了,反正填表、開會和報銷佔了我時間的一大部分。剩下時間做科研、教研不夠怎麼辦?加班、加班、再加班。
 作為某211、建設一流學科高校的老青椒,我對本文作者描述的部分現象表示異議。導師指導研究生數量過多,並不是普遍現象,而是實際上招生指標的分配不合理;還有些地方並沒有說到點子上,如科研經費申請,以NSFC的面上項目為例,目前申請到的比例多年一直徘徊在21%左右,儘管資助總額、資助項目數都大幅增長,但這是建立在單項資助經費大幅升高、高校科研人員總人數大幅提高的基礎上的。有的組經費“用不完”,其實不是真的用不完,而是經費“ 重設備不重人員 ”,給研究生補助少得可憐,導師想提高都不能,因為這是管理條例禁止的。儀器報廢的標準一刀卡死,且手續繁雜;有些是科研必須花的錢卻因為種種原因不准報賬,結果到時間了還催著把經費用完...有些是明明走零星採購更省錢卻死活必須走所謂的網上招標,不一而足。建議作者還是更多、更廣地去調查一下高校教師的真正想法。
 同意,設備可以隨便買,洋貨國產無所謂,但是人工費用,想都不要想,我學校規定學生出差賓館不得超過30元,所有差旅費用都要發票,......但是這個作者說的一點,考核,確實佔用了老師們的太多精力了,而且三年兩頭的換標準,各種考核都有自己不同的詳細要求,實在太累了,沒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和科研。我導師年輕時候給一個學生打分是不及格,結果領導讓老師寫這種原因說明及具體判分,導師感嘆:感覺自己像做錯事情受罰一樣。
2017-09-30 08:15:36
阿楨
“SCI”神話早該破了!2020/02/26 瞭望智庫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強調,要準確理解SCI論文及相關指標,深刻認識SCI至上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積極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推動高等學校回歸學術初心,淨化學術風氣,優化學術生態。
SCI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科技文獻檢索工具,通過統計大量引文得出期刊的影響因數等量化指標來對期刊進行排名。按目前的國際慣例,一般用學術期刊的影響因數值來測度期刊的學術水準和論文品質。庫叔觀察到,學術界普遍存在對影響因數的崇拜現象。
…..
  回應
那我問你,不靠SCI靠什麼評價科研水準?反對一件事卻提不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最後把事情搞砸搞亂。
靠中國國內期刊?國內能好到哪裡去?
靠科研經濟轉化?那大家都去做賺錢的課題,請問那些不賺錢的基礎科研,你讓誰去做?
靠同行內部評價?都是圈內人,沆瀣一氣?甚至一個方向上只有一個團隊做,你讓誰去評價?
靠給學生上課?那教學成果怎麼評?你上的課簡單,學生基本上都考90分,他上的課難,學生就算認真學都很難學好,最後成績60多,所以你教得就比他好?
最後一年教授名額就這麼多,一堆人爭,你說給誰?

論文門又有新爆料!?網看傻:出大事了! 2020/02/26

總統蔡英文的論文議題從選前燒到選後,資深媒體人彭文正的網路節目「政經關不了」中,不停揭露蔡英文論文祕密的神秘面紗,讓網友佩服不已,而這次又出現新的證據,讓人看傻了眼。
2020-02-28 08:24:59
阿楨
日本報告:被引次數前10%的科技類論文中,中國首超美國位列第一

日本《日經新聞》稱,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研究所2021-08-10報告,在全球被引次數排名前10%的科學類論文中,中國論文的數量首次超越美國。而日本的衰退則進一步惡化,已被印度超越,退居第10位。
文部省根據英國Clarivate公司資料,中國論文總數2018、2019年連續兩年位列第一,超越美國。2019年,中國為471367篇,美國為393794篇。
在被引次數全球排名前10%的科技類論文中,中國2018年(文中指2017-2019年平均值)相關論文數量達40219篇,而美國為37124篇,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和2008年(文中指2007-2009年平均值)的論文量相比較,美國相較2008年增加了3%,而中國卻是2008年的約5.1倍,實現了大幅增長。從比例來看,在被引次數全球排名前10%的科技類論文中,中國佔據24.8%,美國佔據22.9%,第三名的英國只占到5.4%。
中國在材料科學、化學、工科、電腦•數學、環境•地球科學5個領域超越了美國。在材料科學領域,中國佔據48.4%,遠超14.6%的美國。化學和工科領域同樣,在化學領域,中國佔據39.1%,遠超美國(14.3%);在工科領域,中國佔據37.3%,也和美國(10.9%)甩開了差距。
尤其是在人工智慧方面,中國相關論文在20年首次實現逆轉,超越美國,占到20.7%,而美國為19.8%。在物理學、臨床醫學和基礎生命科學領域,美國依舊佔據領先地位。
中國為何能成為第一?
中國2019年的科研開發費用約為54.5兆日元(約4926.4億美元),十年間增長了2倍以上。美國為68兆日元(約6146.7億美元),依舊位列第一,但中國增幅明顯高於美國。
中國2019年的科研人員數量超210萬人,世界最多,相較2018年增長了13%。世界一流的學者數量也在保持增長。而2018年美國科研人員數量為155萬人,中國大幅領先。
中國“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包括: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
日本的衰退在進一步惡化
日本高品質論文的數量已被印度超越,退居第10位,與10年前相比減少了約10~15%,,韓德法英等國與10年前相比都有所增加,但日本卻沒有太多變化。日本科研人數約為68萬人,位列第三,但是增長率0.5%。日本博士人數在2006年達到頂峰,此後不斷減少。
《日經新聞》指出,沒有抑制長期的研究能力退化的“特效藥”,很難阻止衰退。
2021-08-12 08:22:21
阿楨
“馬菲博士”就是“水博”?走出學歷鄙視怪圈 2022-07-27中國青年報

近日,湖南邵陽學院斥資1900多萬元引進23名菲律賓博士一事引發熱議。國內的高校教師去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的“注水大學”轉一圈,再以“海歸人才”的名義被原校引進,類似操作並非個例。但是,去東南亞讀博就一定是“水博”嗎?
比起去歐美國家留學,不管是從資金、語言要求還是地理位置上來說,去東南亞讀博的成本都相對更低,被視作是提升學歷的“權宜之計”。因此,有學歷要求的高校教師、學歷一般的高校畢業生、想提升簡歷的職場人,是前往東南亞地區讀博的主力。一條產業鏈也應運而生,從留學諮詢仲介、語言考試甚至到論文發表都有了比較成熟的運作模式。
但是,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人想提升學歷,但也有人想潛心鑽研學術,受家庭、資金和語言能力等限制而選擇東南亞地區的學校。更何況,“馬菲博士”專案也絕不是“水博”的代名詞。來西亞排名前五位的公立大學,博士並不是那麼容易畢業,需要在全英文的環境下學習,也需要發表一篇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文章或者是兩篇Scopus(全世界最大摘要和引文資料庫)收錄文章。
  回應
SSCI根本不能作為博士水準的評判標準。內行人都知道,多花點錢發篇SSCI一點都不難。
“馬菲博士”不一定是“水博”,不過湖南邵陽學院的一定是水博,這是學校有組織的出錢去訂購的啊。

鉅資“批發”東南亞博士,四線城市高校走不出的怪圈? 2022-07-25 教育觀察員常松

7月24日晚,湖南省教育廳,認為邵陽學院沒有結合學院發展實際科學制訂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在博士人才引進等方面存在不當做法。省教育廳已責成邵陽學院糾正不當做法。邵陽學院黨委書記彭希林被免職。
邵陽學院作為一個四線城市二本高校的縮影,肩負著當地高等教育發展大業,但其人才吸引力有限,在國內博士越來越嚴格的情況下,“投資小、見效快”的亞當森大學們,就必然成為“理想之選”。
此事給正在飛速發展的中國高校敲響了三聲警鐘:警惕教師為了“帽子”搞學歷注水;警惕學校搞突擊式沖業績;警惕學歷提升背後的利益輸送。
  回應
指責和批評是最簡單的,不需要思考,不要費力氣。但是你要提出一個解決方案
方法就是,定位清楚,你是什麼水準的學校就做什麼事情,不要,中專變大專,大專升本,本科變大學,大學申碩,申博,所有人都往一條路上沖,所有大學都千篇一律,毫無特色。
2022-07-29 08:51:55
阿楨
清大輸亞大?全球大學排名的局限 2022/10/19 中國時報 廖元豪

最近,「泰晤士高等教育」公佈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結果讓許多台灣人既傷心又驚訝:台灣排名最前面的「自然」是眾望所歸的台大。但台大的世界排名一下子從113名滑落至187,這是因為台大的學術、教育水準真的一年內掉了這麼多嗎?與國人所知的「排序」有很大差異。尤其一向被認為是「頂尖大學」的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等校,都被私立亞洲大學超越。台灣前4名分別為台灣大學、中國醫藥大學、臺北醫學大學、亞洲大學;輔仁大學排名全台第12,遠遠超出眾多國立大學。這些結果是不是很奇特?
其實「排名」是一種參考,也是某種遊戲,而不是「普世價值」。什麼叫做「好」大學?「優良」大學?全球這麼多國家,這麼多大學,種類特色以及目標如此多樣,能夠用一把尺普遍衡量嗎?「排名」之目的是什麼?是要幫助各國擬訂適當且符合國家需要的教育政策?還是要讓已經具有聲望的大學更容易募款?或是要提供學生選擇學校有清楚的指標?甚至是創造一個「評比排名產業」來獲利?不同的評比排名,會採取不同的標準,而得出差異很大的結論。我們該做的,是瞭解自己的目標,然後看看那個「排行」與我們的目標相關之處,藉此檢討、學習。而不是看「世界排名」、「全球評比」這類字樣就興奮得要去蹭。
這類全球排名,本質上就有一些學術圈都知道的局限,甚至可說是偏見。凡是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的大學,通常在這種排名遊戲中比較吃虧。更根本的問題,是「學術聲望」或「學術影響」其實不只是來自學術本身,更源自學術機構所屬的國家之國力。
留日留德的新進教授可能被迫要開設「全英語教學」的課程,社會科學的學者只想撰寫英文論文去投稿。學術的在地性、批判性,大幅被「蹭國際」取代。偏偏教育部與學界本該最有冷靜思考與看穿排名假像的能力,卻還一直以大學「排名前進」為目標,用各種補助指標去促使大學教授們做虛工。(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回應
妳/你還在看那個英國鬼扯唬爛瞎掰放屁的大學排名喔?「英國研究」,笑笑即可。
活在這個群體世界. 自古以來不管妳樂不樂意. 自然總有比較存在. 好壞. 強弱. 美醜. 大小. 窮富...相互競比. 比東比西. 甚至死後還逃不過比較的標籤. 貼來貼去!
2022-10-19 09:34:40
阿楨
中國的學校在基礎教育階段,過於重視知識的記憶和訓練,非常輕視情商的培養 2023-01-06

【本文來自《我堅決反對基礎教育階段把數學搞的過難,而是建議全方位的培養,尤其是情商的培養》評論區】
事實證明,一個人的成就,很大程度取決於情商,而不是智商。至於智商的培養,可以在孩子們15歲以後,對自身特長和人生規劃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再根據他們的專業理想,安排適當難度的數學教育,其實一點也不晚!
  回應
 高中就常在《知音》雜誌中,看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但是我不明白情商是什麼。34歲前,領導都會通過各種方式提醒我,要注意委婉一些,也就是通俗的說:情商低”。34歲後,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我要對“情商更重要”的人說,去NTMD。以後我會對我閨女說,學好數理化,培養好智商,情商是你成為獨特的你的一部分,不需要改變什麼或者培養什麼。中國文化的影響,到了一定年齡的中國人,不缺情商,缺的真TMD是智商。
 美國教育培養孩子們的情商,是通過寫作,演講,辯論,社會實踐,才藝展示,組織各類文娛和體育比賽,才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地培養出情商。書本的東西,都叫“知識”。行為,實踐,動手,才是情商的源泉。
 這個還是別學了...這種培養訴棍、政客、寄生蟲的教育模式已經成災了
 美國人情商這麼高,也沒見他們國家幹件人事啊?光看老美教育出來的,算個乘法連腳趾頭都用上了。沒事都在天天撒謊吸毒,拿槍突突突,0元購什麼的實踐,這我們是沒法比。
 曾仕強說過,美國人一生只幹兩件事:talk and show
 然則歐美貴族學校玩的就是填鴨式教育,給平民才是快樂套餐。結果就是大英500年以來,能從底層爬到上層只有0.04%。
 好笑的是,美國人這會兒正在痛駡自己的教育系統呢…… 建議作者有時間泡泡美國的論壇開下眼界
2023-01-09 08:00:54
阿楨
世界大學排名「台大名次曝光」下滑20名 冠軍蟬聯9年 2024/10/09 中時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今天公布2025年世界大學排名,台灣大學排名第172,退步了20名。此外,中國醫藥大學,排名位於第301至第350名區間。亞洲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和台北醫學大學等,落在第401至500名區間。
前10是英國牛津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史丹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和美國耶魯大學。
中國大陸清華大學(第12名)、北京大學(第13名)、復旦大學(第36名)。
  回應
這個排名有客觀嗎?英美全包了!
所以亞洲應該有自己的排名,不能讓優秀亞洲學生外移到英美,損失自己人才。
從學生會到校長都綠油油,整天忙著去迎合綠蛆的指令,豈有閒暇工夫去治校?

日媒曝「亞洲十大美味泡麵」!台灣上榜3款 它勇奪亞軍2024/11/09 中時

《日本經濟新聞》發起亞洲泡麵評選,評審包括文化推廣大使、泡麵專家、烹飪研究員,記者、飲食文化研究員、泡麵愛好者等7人。他們選出的第一名是新加坡叻沙泡麵Prima Taste,湯頭呈橘紅色,由椰子粉熬成的,再搭配蝦肉。第二名是台灣熱「滿漢大餐:蔥燒牛肉麵」。第四名是泰國的Yum Yum奶油冬蔭功麵。6到10名分別為韓國八道的炸醬麵、農心的浣熊麵、台灣的曾拌麵「香蔥椒麻口味」、泰國iMee綠咖哩雞肉麵以及台灣KiKi推出的蔥油拌麵。
  回應
要以銷售量排名
不能以銷售量排名,不然中國多第一
2024-11-12 02:59:3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