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17 05:53:30| 人氣3,162| 回應3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飛豹戰力之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戰力超過SU30:重生的中國新飛豹A ?

 ”飛豹”誕生沒多久就遭遇了尷尬——發動機問題。眾所周知,“飛豹”採用兩台英國羅羅公司的“斯貝”MK-202渦扇發動機。中國在70年代在引進該型發動機時曾計畫國產化,並且已生產出樣機且通過英方的測試。但這些發動機實際上是英國生產的零件組裝而成的,國內並未完全吃透起製造技術。由於多種原因,“斯貝”發動機的國產化未能進行下去,在相當長的一端時間內僅能靠進口的幾十台庫存發動機來維持。
“飛豹”A首先要解決“飛豹”的“心臟病”,我國在“斯貝”發動機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的國產化,並運用大量成熟技術進行改進,著就是現在的“秦嶺”發動機。2003年,“秦嶺”發動機順利通過評審。相對於“斯貝”,“秦嶺”保持外形尺寸和附件佈局基本不變,但著力提高渦輪前溫度和減輕結構重量兩個方面。可以說“秦嶺”發動機的大規模生產,也就意味著新“飛豹”的批量生產。
  同時,服役後不短的時間內,“飛豹”精確打擊手段不足。該機對水面艦艇的打擊主要依靠“鷹擊”81/82反艦導彈、而對其他目標只能使用普通航彈、自衛武器依靠PL-5近距空對空導彈,特別是那少的可憐的7個外掛點,在任務靈活性上存在不足。
新的“飛豹”A的外掛點增加到了11個,並且在遠有基礎上強化了對艦攻擊能力和對空格鬥能力。據《簡氏防務週刊》報導,“飛豹”A將可以攜帶中俄各種精確制導武器。如俄羅斯的KH-31、KH-29等,國產的武器可能包括國產巡航導彈,據稱國產巡航導彈已于90年代初進入工程研製階段,預計可在近年部署服役,如此“飛豹”A的打擊縱深將大大提高。此外,航空報與2004年證實“飛豹”A可攜帶精確制導炸彈,可見“飛豹”A的打擊能力已經得到空前提高。

  落戶海軍

  “飛豹”最初由海軍和空軍共同研製,但在項目開始後就遇到了麻煩,主要是由於空軍和海軍的需求不同造成的。空軍對於SU-24和F-111的並列雙坐形式非常推崇,因為其在戰爭中將較多用於地敵地面目標尤其是坦克裝甲車輛的攻擊,因此如何在低空/超低空跟有效地發現坦克這樣的點目標是必須考慮的問題。並列雙坐在這方面與串列雙坐相比確實存在較大優勢,並且由於成員交流方便,也更有利於適應複雜戰場環境。
而海軍認為,“飛豹”將主要使用雷達發現敵水面目標,只要其具有一定的從地面雜波發現目標的能力即可,對於飛機本身的觀瞄條件沒有太多要求。並且海軍認為,採用並列雙坐將大大增加迎風面積,加大研製風險,因此堅持採用串列式坐艙。
中國海空軍之間的分歧大大的推遲了“飛豹”的研製進度,但真正使空軍放棄該機的還是國內比較薄弱的技術水準。殲擊轟炸機要對地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必須具備很強的目標搜索能力,具有很強的下視能力的雷達和先進的紅外探測系統是不可缺少的。當時,我國的電子工業顯然無法提供這兩種產品,因此空軍選擇了放棄,而海軍堅持了下來,並按照“導彈載機” 的思路繼續推行“飛豹”計畫。
正如前面所說,“飛豹”A的探測系統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可以說解決了雷達問題;再者今年來我國成功研製了多種新型吊艙。解決了上述的紅外探測問題。另外我國通過外購和自產使我國的對地攻擊武器有了較大提高,可以說基本解決了空軍的疑慮,進入空軍應該是順理成章了。根據國內媒體公開的資料和圖片,以及《簡氏防務週刊》的報導可以看出“飛豹”A的確已經進入空軍服役,如此“飛豹”A將擁有更廣闊的舞臺來展示自己。

  後記

  如今,中國空軍開始實施轉型,空軍有“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海軍由“綠水”走向“藍水”,並努力突破“第一島鏈”;陸軍則走精兵之路,實現機械化資訊化共同推進。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航空兵需要擁有大載彈量的新型攻擊平臺。從國外進口的SU-30固然先進,但價格昂貴無法大量裝備;而國產的J-7、J-8屬於第二代高空高速戰鬥機,在航程和載彈量上無法大幅提高,新型第三代戰鬥機為單發設計,雖然載彈量比較大,但航程難以提升,而且無法掛載大型攻擊武器。因此,最適合擔當這一重任的只有“飛豹”系列殲擊轟炸機,尤其是改進型的“飛豹”更是大有可為,完全有能力闖下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書寫屬於自己的,屬於解放軍的輝煌篇章。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755&ArticlePage=3

從我國不大量裝備FBC-1戰機看我國空軍戰術關鍵

  從我國不大量裝備FBC-1(注:又稱JH-7)看我國空軍戰術關鍵。一開始FBC就是立足J+B基礎進行設計的,目標是像F-111那樣的多用途飛機。因為某些條件影響,直到正式開始製造時與原設計已經沒有任何一點相象之處。它更接近重型攻擊機範圍,空戰能力被放到次等位置。如此一來,FBC必須依靠空優戰機掩護才能深入敵後進行攻擊任務。
  FBC-1與Q-5比較無論載彈量、速度、低空性能都要高一個級別,既然FBC-1更像強擊機為什麼我軍不大量淘汰Q-5換裝FBC-1呢?原因有三:
  一、FBC-1成本高昂
  在Q-5還沒有完全到達退役時間前淘汰Q-5是現行軍費能力不能承受的,FBC-1生產速度太慢,而改進型已經進入最後鑒定階段,空軍寧願再等等。
  二、沒有太大威脅
  在FBC-1服役時,中國高層認為20年內周圍都不會有威脅我國的戰爭。這使得FBC-1只裝備了緊迫需要遠端攻擊能力的海軍,但是缺少護航飛機的情況下海軍航空兵也不敢大量裝備。(注:J-8在中低空上的格鬥性能比FBC-1還要差。)
  三、FBC-1強大的攻擊能力與作戰半徑嚴重挑戰空軍傳統指揮系統
  一直以來空軍強調地面引導作業。FBC-1的作戰半徑遠在雷達預警範圍之外,同樣載彈量比Q-5遠三倍。而且為了對付臺灣當時的天網系統,FBC-1擁有低空超音速突防能力,根據我國發表的論文可以分析FBC-1至少擁有30-50米高度0.9馬赫貼地低空飛行能力,而不是外電報導所認為的只有簡單無線電高度控制系統。
  如此一來,基地雷達系統根本無法對FBC-1做出引導。而FBC-1上的電子系統又無法有效的搜索地面目標,這使當時部隊組織訓練面臨著難堪境地。經過研究討論後,部隊與研製單位一致認為要發揮FBC-1全部性能一定要配備預警飛機,地面搜索系統(像E-8那種飛機)和電子戰飛機。
  在我國無法立即滿足預警機等要求下,部隊提出新要求,FBC-1二代要降低電磁信號,配備更先進空空與空面搜索雷達,提高低空突防速度和中低空格鬥能力,加強裝甲,加裝資料共用設備,配備電子幹擾吊艙,使其及可以單獨負責攻擊任務也可以指揮小分隊發動進攻而無需額外支援。由此可看出FBC-1二代的能力將大幅提升,其對地攻擊能力將可以與SU-30一較高下。
http://bwl.top81.cn/military/airforce/jh7/05.htm
 
是海航挽救“飛豹” 還是“飛豹”挽救海航

  據在香港出版的最新一期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導:部署在杭州的中國空軍第二十八強擊機師開始裝備最新型JH7A殲擊轟炸機(以下簡稱“新飛豹”)。這是KANWA首次證實“新飛豹”入役中國空軍。通過國內刊物的報導,雖然不能證實“飛豹”裝備了那個部隊,但起碼說明空軍開始裝備“飛豹”。
  簡氏判斷“新飛豹”的操縱系統可能從原來的三餘度電傳操控改為四餘度電傳飛控系統,除了JL10A“神鷹”脈衝多普勒雷達,可能還換裝了更大直徑的俄式平板陣天線,還可掛載603所研製的前視紅外與鐳射標定吊艙,這使其具備了發射鐳射制導炸彈的能力。由於“新飛豹”大量使用了複合材料,使其空重減少、載彈量增加,武器外掛由“老豹子”的7個增加到了11個。
  “新飛豹”和老“飛豹”相比,顯然是“鳥槍換炮,但是,我們在為這個變化欣喜的同時,我們不能不提起海航的功勞。
  上世紀90年代初,“飛豹”正徘徊在生與死的岔路口上,空軍明確的放棄了“飛豹”,全力引進SU系列,而“飛豹”不僅設計指標和SU系列有差距,而且即使是設計指標也還沒有全部實現。
  在這種情況下,海航伸出了援手,訂購了32-36架,1994年裝備了兩個飛行團。從那時起,“飛豹”就處在一邊裝備、一邊完善的過程中。1996年,實現了海上發射C801,而且在實驗時電傳還發生故障,是王牌試飛員黃炳新斷開電傳手動操控的飛機;1997年,試飛中還發生特大一等事故,兩名試飛員犧牲。有資料稱“飛豹”基本定型後繼續試飛時間之長,僅次於殲十!
  其實,也只有殲十可比了。中國自研的飛機為了得到中國空軍的青睞,誰不是千辛萬苦?!
  沒有中國空軍十年120億美圓的大定單,蘇霍伊的發展將很難為繼,大家看一下米格公司就知道了。
  我們沒有貶低SU系列的意思,而且引進先進技術是絕對必要的。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30架“飛豹”,起碼給西飛提供了接近10億元的後續資金。西飛也是企業,沒有這10億,資金鏈斷了,西飛完蛋了,“飛豹”肯定是要“死翹翹”了!
  同樣,據傳成飛得到空軍30架定單,也是起到了救命錢的作用!
  這樣說來,是海航挽救了“飛豹”。
  但也不全是這樣,“飛豹”同樣也挽救了海航。
  從作戰能力上看,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海航根本就不能稱做“海軍航空兵”,因為海航根本沒有出海作戰能力。據說西沙海戰期間,軍委首長指示,如果海上編隊需要,海航一定要出動,只要能完成任務,飛不回來可以在特定海區棄機!
  1982年馬島海戰,導彈攻擊機大出風頭,而此時海航可以拿出來的只有轟六掛載YJ6,其他的飛機均沒有導彈。
  筆者曾看到一篇學術論文,研究的是阿根廷空軍A4“天鷹”掠桅轟炸戰術。收集的戰例、資料和研究的結論顯示,超低空掠桅轟炸命中率極高,投彈後裝有延時引信的炸彈可以在水面上“打水漂”,最多可以跳躍5次從而擊中目標。阿根廷命中英艦多枚未炸,原因是延時引信靈敏度不夠,在低速撞擊時無法引爆。
  這篇文章雖然表現了我軍戰法研究的能動性,但也反映了我軍裝備水準的落後。
  因此,“飛豹”出現在海航的隊伍中就顯得很及時了。
  “飛豹”進入海航,雖然牙沒長齊、爪未磨尖,卻幹了幾件露臉的事。
  先是到南海轉了一圈,讓“中國威脅論”的鼓噪者切實感受一下“中國威脅”;後來又在東海迫退了和“旅大”級對峙的日本“村雨”級;據日刊報導,“飛豹”還在東海與日本的“鬼怪”(F4幽靈)對峙。從1994年“飛豹”裝備海航到2004年SU30MKK進入海航,整整十年間,“飛豹”是海航唯一有效的對海打擊兵器。
  實際上,“飛豹”的作用還不僅與此。為了提供目標資訊,海航從英國引進雷達Y8上作為海巡機,可以為“飛豹”提供300公里以外目標的資訊。由於“飛豹”滿掛、滿載後機動性急劇下降,為了保證使“飛豹”在南海形成有效的打擊能力,H-6U和殲八2D進入了海航。6架加油機、30架“飛豹”、30架“美男子2D”,算是我們控制南海的基本力量了。
  此時,海航才基本上算是“海航”。由此說,也是“飛豹”挽救了海航。
  究竟誰“救”了誰不必深究,關鍵要明白,思想的進步最重要。
  海航的發展,表現出一種“小步快走”的態勢,與空軍的“一步跨越”完全不同。這表現了海航具有超過空軍的敵情意識、憂患意識。
  海航,天天出海和外國先進戰機、戰艦對峙,對先進裝備具有更迫切的要求。但是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又迫使其不能“等、靠、要”,只能在現有條件下逐步提升裝備水準,有一點成熟技術就轉化成一點戰鬥力。
  看來有壓力、有危機是好的,“人無壓力輕飄飄”嘛!
  海航的未來,呈現出從“小步快走”到“大步跨越”的趨勢。SU30MKK、由國產殲11改進的海軍型將進入海航,新型預警機、IL78大型加油機也將逐步到位,從而形成更加猛烈的海空打擊能力。隨著我國航母的入役,海航將成為真正的“海軍航空兵”!
  到那時,“飛豹”會什麼樣?“美男子2D”會怎麼樣?其實這不重要了!
  “飛豹”已經為我們守衛了10年的海疆,而且“飛豹”與海航的合作,挽救了一家大型飛機製造企業,保留鍛煉了一隻科研隊伍,啟動了海航裝備更新的思路。這就足夠了!
http://bwl.top81.cn/military/airforce/jh7/10.htm
 
國外媒體稱中國將造170架新飛豹或用法國發動機
 
  東方網2009年6月9日消息:巴基斯坦6月8日載文稱,中國將生産170架升級版JH-7戰機,英國勞斯萊斯公司與法國斯奈格馬公司可能將競爭爲該項目提供發動機技術。
  文章稱,中國軍事現代化每年開支超過600億美元,其最終目的是將軍力投射到遠遠超過邊境之外的地方。爲了不驚擾其鄰國,中國一如既往的采取了謹慎的行事作風。與美國不同,在與其他國家打交道的時候,中國也不習慣向其他國家施加壓力,如果有的話,也只是在一旁發出警告。然而,除了這些警告之外,中國也日益成爲一個越來越強大的軍事國家,暗示將發展首個航母戰鬥群的計劃。美國擁有12個航母戰鬥群,所以中國在擁有與美國相當的常規軍力之前,還有一條很漫長的路要走。
  文章稱,在決定建造航母戰鬥群的同時,中國還決定恢複JH-7戰機的生産線。其計劃生産170架JH-7戰機。首架JH-7戰機與上世紀九十年代問世。該型戰機的生産商陝西西安飛機制造公司在生産WS9發動機時遇到了困難,所以這種飛機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WS9發動機是英國勞斯萊斯"斯貝"發動機的中國版,西安飛機制造公司獲得了生産這種發動機的許可證。
  文章稱,中國正在計劃再生産一批JH-7戰機。其引用美國《國防新聞》的報道稱,英國的勞斯萊斯公司與法國的斯奈克瑪(Snecma)公司可能會爲這種戰機提供發動機。據法國斯奈格馬公司總裁吉恩?保羅?貝夏表示,法國薩弗朗公司一直就將由該公司研制的M53發動機安裝到JH-7戰機的變型機上進行談判。法國幻影-2000戰機就配備有M53發動機。另外一位熟悉亞洲市場的斯奈格馬公司官員也表示,法國公司與中國目前的討論集中在將JH-7戰機目前配備的發動機更換爲"更強大的"M53發動機的技術可行性。
  文章引用《國防新聞》的報道稱,一位中國官員稱中國正在建造JH-7。這位官員表示,中國海軍航空兵正在采購JH-7戰機,將JH-7戰機引入海軍海軍航空兵,會提高部隊的作戰能力。還有一位歐洲實業家也稱,中國海軍航空兵會采購50至70架JH-7戰機,解放軍空軍可能會采購約100架JH-7戰機。其中一些飛機將是JH-7戰機的升級版機型,被命名爲JH-7A戰機。文章稱,JH-7戰機是一種雙座、雙發動機攻擊機,中國海軍海軍航空兵列裝了有限的這種機型。其引用《國防新聞》的報道稱,海軍JH-7戰機配備有防區外反艦導彈,主要負責承擔海上打擊任務。
  文章指出,除法國斯奈格馬公司之外,中國官員還就"斯貝"MK202發動機,與英國勞斯萊斯公司接觸。據國防新聞的報道稱,根據中英雙方于上世紀七十年代達成的一項協議,勞斯萊斯公司曾爲中國提供過十幾臺"斯貝"發動機,西安航空動力控制公司根據生産許可證生産"斯貝"發動機的中國版本--WS9發動機。目前中國與英國公司的討論集中在"勞斯萊斯公司進一步爲西安提供生産WS9發動機提供支持與零部件"的問題之上。勞斯萊斯公司可能會爲中國提供一些完整的二手"貝斯"發動機。文章稱,英國勞斯萊斯公司發言人加裏?阿特金斯表示,勞斯萊斯公司與中國有著長期的關系。在提到中國斯貝/WS9發動機的時候,阿特金斯表示,自從中國引入第一批發動機並獲得相關生産技術至今,勞斯萊斯公司便一直在許多方面支持這一項目。
  文章引用《國防新聞》的報道稱,中國仍是歐盟武器禁運的目標(雖然這僅限于武器與完整的武器系統),所以向中國出售軍事裝備仍存在相當大的政治敏感性。國防新聞報道引述一位法國斯奈格馬公司官員的話稱,由于公司與中方的討論僅限于技術層面,所以其並沒有尋求法國政府的批准。這位官員還表示,一旦啓動商業談判,斯奈格馬公司將首先向法國政府提出出口申請。這位斯奈格馬公司官員表示,因爲歐盟自1989年至今一直對中國施行武器禁運,所以就出現了一個微妙的局面。任何將這類發動機出口到中國的出口合約都必須遵守歐盟武器出口行爲守則。他還表示,中國可能原本希望在2004年至2006年間爲JH-7戰機引入新的發動機。其至少會堅持獲得M53發動機的全面維護與維修能力。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中國想要"在十年或十五年的時間裏,逐步實現80%自主建造M53發動機的能力。"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09/0958554640.html
 
總設計師稱飛豹發動機問題已解決不用進口産品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李紅波:香港《大公報》2009年6月10日報道說,針對外媒稱,中國有意與英、法兩家發動機制造商合作改進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的發動機,“飛豹”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一堅接受大公報記者采訪時否認此一說法。他稱,“飛豹”發動機的問題中國已經全部解決了。
  陳一堅表示,“飛豹”WS-9(秦嶺)發動機最初采用“斯貝”國産發動機,其原型確實是英國羅羅公司生産的。但經過多年攻關,目前飛豹發動機的問題已全部解決了。
  陳一堅表示,中國發動機研究目前仍存在不少問題,與國外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在大飛機的研究上,發動機就是一個急需突破的課題,目前中國已組織大量科研人員對此進行攻關。此外,他透露,包括“飛豹”、殲-8、殲-10在內的中國第三代殲擊機目前已形成戰鬥力,將在國慶60周年閱兵儀式上集中亮相。
  大公報的文章稱,據了解,爲滿足殲轟-7A的需要,中國在1998年初開始研究“秦嶺-2”(WS-15)渦扇發動機,這是一種先進的雙轉子加力式渦扇發動機,從增加發動機渦輪前溫度和減輕結構重量兩個方面,對WS-9原型機進行了現代化改進。“秦嶺-2”發動機于2008年10月完成了定型實驗,已達到法國M53P2發動機中後期的技術水平。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12/0859555059.html
 
美國媒體稱中國正在研制JH-7電子戰型飛機
 
  東方網2009年6月25日消息:據美國戰略新聞網報道,中國目前正在以JH-7戰鬥轟炸機爲基礎研制一種性能類似于EA-6B的電子戰飛機。軍事專家們認爲,這項計劃或許正是促成中方恢複JH-7生産工作的主要原因。
  JH-7于10年前開始服役,但僅僅生産了100架左右便停産。其生産之所以停頓,主要是受制于其裝備的英國Sprey 202型發動機--由于西方的禁運,後者的供應在上世紀80年代末全部停止。不過,該發動機的生産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仍然繼續向中國出口了少量的發動機並提供了技術援助。中國雖曾試圖對Sprey 202進行仿制,但卻遭遇了巨大的技術困難。
  雖然中國一直試圖制造出符合西方標准的軍用航空發動機,但到目前爲止,中國的WS-9發動機在推力和可能性上均只相當于西方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與法國的М53-Р2非常相似。
  最新消息顯示,已經有部分JH-7被加裝了電子戰吊艙,並成功完成了測試。不過,目前對該機內部航電設備的改裝情況還不清楚。
  當然,就JH-7的總體特性來說,是非常適合被改裝爲電子戰飛機的。該機的最大起飛重量27噸,配備兩臺發動機,載彈能力達6.5噸,完全可以攜帶大量電子戰設備作爲空中電子戰平臺使用。
  作爲目前中國海軍配備的主力攻擊機型,JH-7最多可攜帶4枚KD-88導彈,是一種較爲先進的反艦攻擊平臺。按照計劃,中國將生産150架配備改良航電系統和發動機的JH-7型戰鬥轟炸機。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25/0844556566.html
 
猛龍大戰飛豹:誰才是中國電子戰機真正的王者?
 
電子(磁)戰,是現代化條件下高科技戰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取得電子戰的勝利,掌控戰場的制電磁權,已經成爲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因此,電子戰尤其是電子戰用裝備的發展得到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的高度重視,各國在這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研究。而在諸多種類的電子戰裝備中,電子戰飛機以其速度快、機動性強、用途靈活廣泛、幹擾強度大等優勢在曆次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爲各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軍用飛機中發展的重點。作爲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的中國對電子戰飛機的發展始終高度重視,進行了大量相關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目前,電子戰飛機已經成爲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諸兵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電子戰飛機的發展也始終是廣大軍事愛好者關注的對象。近來,在網上流傳著一條“殲-10改進性電子戰機即將服役”的消息。消息的大致意思是說中國空軍在新型國産殲-10“猛龍”戰鬥機基礎上改進的專用電子殲擊機已經裝備部隊。而且聲稱該機型的性能與美國海軍目前最先進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相當。而就在該消息出現前不久,中國官方媒體的權威軍事新聞節目以明確的視頻新聞方式向外界首度公開展示了中國空軍FBC-1A“飛豹”重型戰鬥轟炸機的電子戰型號,同時介紹了電子戰型“飛豹”配合空軍其他機型進行的多機種聯合作戰演練。這兩條消息在廣大網友中引起熱烈討論。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很多網友都在爭論“猛龍”和“飛豹”這兩種戰機究竟哪種更適合改裝作爲空軍電子戰機。爭論雙方似乎都有很充足的理由。那么,“猛龍”和“飛豹”究竟誰更適合作爲中國空軍專用電子戰機的改裝平臺呢?
作爲現代化空軍重要組成部分的電子戰飛機出現很早。二戰時期,在對納粹德國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的過程中,盟軍轟炸機遭到當時納粹德國配備有機載雷達的夜航截擊機和裝備有炮瞄雷達的地面防空高炮的強大攔截,盟軍爲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爲了對抗德軍防空體系中最重要的雷達系統,盟軍專門選擇了一些轟炸機,在上面裝備了一些當時最先進的雷達電子對抗設備。包括早期的機載雷達幹擾發射機和錫箔條投撒器等。其中機載雷達幹擾發射機主要用來對抗納粹德國空軍配備有機載雷達的夜航截擊機,錫箔條投撒器則投撒大量錫箔條用來幹擾地面防空雷達和高炮的炮瞄雷達。這些最早的空中電子戰手段極爲有效的壓制了納粹德國的防空雷達系統,對盟軍取得大規模戰略轟炸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電子戰飛機在二戰以後的曆次局部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出動EA—6B“徘徊者”、EF—111A“烏鴉”和F—4G“野鼬鼠”三種電子戰機,對伊拉克的防空雷達預警探測網、通訊系統、地面防空兵器的制導雷達系統等進行了強有力的全面壓制,在美軍強大的電子幹擾下,伊拉克方面的防空預警探測系統、通訊系統和防空武器的制導雷達系統陷入全面癱瘓。預警探測雷達探測不到空中目標,地空導彈不能發射,喪失炮瞄雷達引導的高炮只能盲目對空射擊,戰鬥機無法起飛應戰,通訊指揮系統全面中斷,國內廣播、電視等也基本中斷,伊拉克的電磁環境完全陷入“黑夜”中......正是由于有電子戰飛機的強力支持,多國部隊的空中力才能在伊拉克上空肆無忌憚的任意往來。後來的科索沃戰爭中,美軍這三種電子戰飛機再次登場,對前南斯拉夫聯盟進行了全面的高強度電子壓制,爲這場北約方面完全依靠空中打擊取得勝利的侵略戰爭立下汗馬功勞。正是由于電子戰飛機在曆次戰爭中的卓越表現,美軍才下大本錢發展新一代電子戰飛機。于是就有了美國海軍目前最先進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EA—18G是美國海軍在新型F/A-18E-F戰鬥轟炸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的一種新型專用電子戰機,將用于取代現役的EA—6B“徘徊者”。與EA—6B相比,EA—18G除電子戰任務外還可以執行一些常規作戰任務,作戰效能有巨大提升。而美國空軍也計劃將開發F-35戰鬥攻擊機的電子戰型號用來取代EF—111A“烏鴉”。
作爲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的中國對電子戰飛機的發展始終高度重視。在越南戰爭期間,中國援越抗美的防空高炮、雷達部隊與美軍電子戰飛機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激烈搏殺,對美軍強大的空中電子戰能力有切身感受。因此對發展電子戰飛機非常重視。到目前爲止,通過公開資料已知的中國空軍裝備的電子戰飛機包括“轟幹-5”和“轟電-6”兩種。“轟幹-5”是在空軍曾經大量裝備的轟-5轟炸機基礎上加裝電子幹擾裝備改進而成的。“轟電-6”則是在目前中國空軍最大的轟炸機轟-6基礎上加裝電子幹擾裝備改進而成的。這兩種電子戰機中,轟幹-5已經開始逐步退役。轟電-6由于可以裝載近9噸重的電子戰裝備,具備強大的電子戰能力,而且航程遠、作戰半徑大。因此在新型電子戰機服役前是中國空軍最強大的電子戰飛機。此外,中國空軍還有一些用運輸機如運-8改進的電子戰飛機和電子戰直升機。總的來說,中國空軍的電子戰機實力有了很大進步,但靈雲認爲這些電子戰機依然有很多不足。
首先,轟幹-5是中國空軍最早的電子戰飛機,其原型機是早已退役多年的轟-5。轟-5是蘇聯伊爾-28輕型噴氣式轟炸機的中國仿制型,也是中國空軍的第一種國産噴氣式轟炸機。該型機已服役多年,機上電子設備等已經相對落後很多。而且該機使用的是渦噴發動機,油耗大。因此航程和作戰半徑都存在不足。而且該機還存在航速慢的問題,這在現代化戰爭中已經難以滿足需要。因此,轟幹-5已經開始退役。與轟幹-5相比,轟電-6的航程和作戰半徑要大得多。而且,由于原型機轟-6有巨大的載荷空間,因此可以裝載近9噸重的電子戰設備,所以轟電-6具備強悍的電子戰能力。但是,靈雲認爲轟電-6的缺陷是非常明顯的。首先就是它的速度依然很慢。轟電-6最快爲高亞音速,這難以跟上現代化高速噴氣式戰鬥轟炸機,也就無法作到伴隨攻擊機群進行電磁壓制任務。而更重要的,與戰鬥攻擊機相比,轟電-6體積非常龐大,機動性也很差,更不可能作到和突擊機群一樣進行低空-超低空突防。如此體積加之速度慢,在沒有掌握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很容易遭到對方空中力量的攔截,根本無法作到伴隨高速噴氣式戰鬥轟炸機進行遠程奔襲作戰。轟電-6最適合的戰場環境和作戰模式就是在己方已經取得絕對制空權或至少已經掌握有效制空權的情況下,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對敵方進行電子戰。這種方式非常類似俄國的伊爾-76改進性電子戰飛機和美國的EC-130電子戰飛機這兩種大型電子戰機。而且,與EA—6B“徘徊者”等相比,轟電-6的性能過于單一。根據目前已知的資料,轟電-6只能進行包括電磁幹擾這樣的“軟殺傷”。無法使用攻擊性武器執行“硬摧毀”。而且不具備空中自衛能力,作戰時身邊必須有護航兵力掩護。而EA—6B“徘徊者”等即可以使用電子幹擾設備進行電磁幹擾這樣的“軟殺傷”,也可以使用反輻射導彈直接攻擊敵方雷達,實施“硬摧毀”。而且具備一定的空戰自衛能力。因此具備相當強的多用途性。隨著中國空軍以殲-11B重型遠程戰鬥轟炸機和空中加油機等爲代表的遠程武器的陸續服役,中國空軍已經開始從原有的近程防守型空軍向遠程攻擊型空軍轉型。在這種情況下,要求電子戰飛機必須能完成己方攻擊機群的伴隨性電子對抗護航任務。具體說就是做到能在己方攻擊機群作戰過程中執行攻擊和監視敵方雷達和通信裝置而保護己方安全。同時能夠使用反輻射導彈等武器直接殺傷敵方防空雷達等,而且要具備一定的空戰自衛能力。與此同時,由于現代化戰爭環境的變化,還要求電子戰飛機必須和攻擊機一樣具備高速性能,最好是具備超音速伴隨能力。因此,速度慢、體積大、用于單一的轟電-6已經無法滿足中國空軍的需要。這就需要一種新型電子戰飛機。這種飛機要求能滿足現代化進攻型空軍的需要,而且要具備多用途性。于是就有了目前已知的中國空軍FBC-1A“飛豹”重型戰鬥轟炸機的電子戰型號和網絡傳聞中的“殲-10改進性電子戰機”。那么,這兩種飛機哪種更適合做中國空軍的新型電子戰機呢?
電子戰機的載機選擇非常重要。因爲這直接關系到改型後的性能和作戰能力。前面我已經提到過,中國空軍目前已經開始向遠程攻擊型空軍轉型。在這種情況下,要求配合遠程攻擊機群作戰的伴隨電子戰飛機必須具備遠航程、大作戰半徑。同時,由于要執行相當強度的電子戰任務,而且作戰任務還有多樣性,如即要執行電磁幹擾壓制,還要執行無線電監聽等。因此需要載機能攜帶一定數量的電子戰裝備。這就要求載機必須有相當大的載彈量以保證足以攜帶足夠的設備。同時,載機的速度必須足以跟上高速攻擊機群,這就要求載機必須有相當的速度,最好是具備超音速性能。同時,要求載機必須具備一定的空戰能力,在必要時可以進行自衛。那么,殲-10和“飛豹”誰的性能更合適呢?
首先是航程和作戰半徑。這對任何一種現代化戰機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根據國外和國內)一些機構的分析,殲-10不帶副油箱時,作戰半徑800公裏,帶副油箱時爲1100公裏。FBC-1A“飛豹”作戰半徑則可達1650公裏。因此,在遠程作戰能力上,作爲典型的重型遠程戰鬥轟炸機的“飛豹”要遠強于輕型的殲-10。在載彈量方面,殲-10的載彈量爲約5.5噸,FBC-1A“飛豹”載彈量爲6.5噸。在載彈量方面重型的“飛豹”也要強于輕型的殲-10。在飛行速度方面,FBC-1A“飛豹”最大爲1.7馬赫,殲-10則爲2.2馬赫。在飛行速度方面,以對地攻擊爲主的重型的“飛豹”與以制空爲主的輕型的殲-10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這是由于兩者的體積、重量有很大不同,殲-10要比“飛豹”輕得多,推重比也大得多。在空戰自衛能力方面,作爲以對地攻擊爲主兼顧空戰能力的重型的“飛豹”不如與以制空爲主的輕型的殲-10。但靈雲認爲,“飛豹”本身就具備相當的空戰能力,在空戰性能方面,公開資料已經證實“飛豹”的空戰能力尤其是敏捷性遠強于日本改進後的F-4J重型戰鬥機。要知道日本的F-4J重型戰鬥機其是經過專門強化空戰性能的改進的,其空戰能力在同代戰機中是出類拔萃的。能夠擊敗它,說明作爲一種以電磁壓制和使用反輻射導彈對地攻擊爲主的電子戰飛機“飛豹”的空戰自衛能力是完全夠用的。加之可以使用新型國産遠程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和新型大離軸近程空-空導彈,輔以新型頭盔綜合顯示-瞄准系統,“飛豹”的空中自衛應該沒問題。而在對地攻擊能力方面,這本身就是“飛豹”的本行,比以制空爲主的輕型的殲-10要強得多。
通過上面的性能對比我認爲,在電子戰飛機選型上,中國空軍FBC-1A“飛豹”重型戰鬥轟炸機在作戰半徑、載彈量、對地攻擊能力方面要遠強于輕型的殲-10戰鬥機。盡管殲-10在最大飛行速度和空戰能力上強于“飛豹”,但“飛豹”在這兩方面上的性能完全可以滿足作爲電子戰飛機的需求。他的速度已經可以保證他能有效配合高速攻擊機群進行伴隨性電子對抗護航任務。而他的空戰性能也足夠實現空中自衛。而且,由于未來的電子戰飛機將進行遠程作戰,因此要求要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這方面作爲雙發重型戰鬥轟炸機的“飛豹”比單發的輕型的殲-10更合適。而且“飛豹”體積大,內部改進的空間也大。在今後近一步改進的空間上也強于輕型的殲-10。因此,靈雲認爲在電子戰飛機選型上“飛豹”要比殲-10更適合。
目前,FBC-1A“飛豹”的第一代電子戰改進型已經開始在空軍服役,這已經得到多種官方消息的明確正是。但那個所謂的“殲-10改進性電子戰機即將服役”卻始終不見任何蹤迹。唯一的“證據”就是殲-10可以挂載一些電子戰吊艙。但靈雲認爲,真正意義上的電子戰機絕不是一給一架飛機挂上幾個電子戰吊艙就成的。最現實的,目前中國空軍包括強-5在內的多種飛機都可以挂載自衛用電子戰吊艙。戰機挂載電子戰吊艙早已經成爲一種再普通不過的平常行爲。那按“殲-10改進性電子戰機”的標准,這些飛機甚至連強-5就都可以算作是“電子戰機”了。電子戰飛機作爲一種高尖端武器,是個由多個子系統組成的有機整體。FBC-1A“飛豹”的第一代電子戰改進型在外表上看好像只是挂載了幾個電子戰吊艙,但靈雲認爲,作爲一種專門的電子戰飛機,其與原型相似的大概只有這個外表,其內部爲進行電子戰任務肯定進行了大幅修改,安裝了必要設備。可以預見,FBC-1A“飛豹”的電子戰改進型今後將繼續下去。這種改進後的電子戰型號“飛豹”將成爲未來進攻型中國空軍中強悍的——電子鬥士!!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79482-1-1.html
 
簡氏防務稱解放軍已裝備數款新型電子戰機
 
简氏防务称解放军已装备数款新型电子战机(图)
在2008年4月舉行的亞洲防務展(DSA 2008)上,出現過一種裝備有中國電子進出口總公司KZ800電子情報系統的運-8飛機模型
 
 资料图:中国由运八改进的电子战高新机
解放軍列裝的運-8某型高新機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郝平報道: 2008年7月17日出版的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的文章分析了全球空中信號情報收集機的裝備情況,並提到了中國的電子戰飛機。
  這篇由簡氏電子戰飛機專家馬丁撰寫的文章認爲,中國空中信號情報機采用運-8運輸機作爲平臺,屬于中國軍方“高新”計劃之一,而“高新”計劃中有兩種型號“可能就是空中信號情報平臺”。
  文章稱,在2008年4月舉行的亞洲防務展(DSA 2008)上,出現過一種裝備有中國電子進出口總公司KZ800電子情報系統的運-8飛機模型。KZ800由多人操作,頻率覆蓋範圍是1-18G赫茲,主要用來探測、分析、識別與定位與防空網絡以及火炮、導彈火控系統聯結的地基、艦載雷達。
  簡氏的文章稱,2004年曝光的其中一種“高新”機就是Y-8DZ型,文章還預測“該機可能已經裝備解放軍海軍第一獨立航空團”;而另外一種則“可能和Y-8T及YG-8有關”,“也已經裝備解放軍空軍”。簡氏認爲,後者“更有可能是空中信號情報機,因爲其外部特征及天線陣列和DSA 2008上出現的KZ800模型更爲接近”。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22/1012512602.html

總設計師接受專訪:新飛豹戰機已淘汰落後技術 
 
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就網友一些最關心的問題,對飛豹系列飛機總設計師唐長紅進行了獨家專訪,領教了這次參加珠海航展的飛豹飛機的強悍與力量。
 
記者:唐總您好,這次珠海航展,空軍派出了飛豹與殲10兩種代表著中國先進水平的兩種作戰飛機,請問這兩種戰機的區別在哪裏?
唐總:飛豹系列飛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中重型、超音速、全天候殲擊轟炸機,是我國目前的進攻性主戰機種,主要擔負防區外對海、對地全天候精確打擊的任務﹔殲-10飛機是一種以空對空作戰為主的防禦型戰鬥(殲擊)機。
 
記者:那您能介紹一下為什麽空軍會要求研制以對面進攻為主要任務的新飛豹戰機呢?新飛豹相比1998年時參展的飛豹戰機有了那些區別和改進?現在飛豹的威力主要體現在那些性能特點上,它的機載雷達性能怎麽樣?木子新聞 1530829-5 (muzi.com)
唐總:根據杜黑《制空權》理論,制空權是贏得一切戰爭勝利的前提,對于奪取制空權的方法,杜黑認為就是采取空中進攻行動,摧毀敵機于地面,而通過空戰或采取其它防禦性措施是不可能奪取制空權的。一支能夠有效地奪取制空權的空軍,應該以進攻型飛機占主體。世紀之交,國內外形勢風雲變幻,當時的中國急迫需要一支能夠決定戰爭勝負的進攻性力量,中國空軍也從國土防空向“攻防兼備”轉型,新一型的飛豹戰機應運而生。
這次參加航展的飛豹戰機,從外形上看與以前的飛豹戰機差別不大,但它們之間的根本差別在于性能和作戰能力上。
由于有了新需求新任務,現在的飛豹用新技術淘汰了一些已經不夠先進的技術,比如新飛豹的飛行控制系統,已經由模擬電傳操縱替換為電傳操縱系統,還實現了玻璃化座艙,手不離桿操縱等先進的技術……
現在的飛豹戰機,載彈量也大大提升,最大起飛重量提高達11%,但真正使飛豹戰機獲得脫胎換骨變化的是新型的國產航電系統,它不但減輕了飛行員在作戰中的負擔,還使得飛豹能攜帶的對地、對海武器的數量和種類大大增加,其中很多都是先進的精確制導武器,而且使現在的飛豹具有很強的擴展能力,具備了進一步發展的潛力
關于現在飛豹飛機的雷達,我可以告訴大家,對于一種兼具對地和對空進行精確作戰的多用途戰機,它的雷達一定是非常先進,功能非常齊全的(笑)。
 
中國空軍認為“新飛豹”戰機有了質的提高,可靠性和實用性好。
 
海軍已裝備“飛豹”10年。
 
記者:大家知道,新飛豹已經在空軍中擔負起至關重要的任務,空軍的飛豹戰機還參加了2007-和平使命中俄聯合軍演,請問唐總,空軍部隊對于新飛豹的有什麽評價?飛行員口中“最好用的戰機”是什麽意思?
唐總:空軍認為現在這種飛豹戰機有了質的提高,可靠性和實用性好,使空軍的作戰樣式和作戰範圍都有了很大的豐富和提高,對于飛行員“最好用的飛機”的評價,因該是飛行員對飛豹人機工程設計的肯定,可以讓飛行員在飛行中感覺得心應手,但我相信對于飛豹系列飛機來說,沒有最好衹有更好,飛豹系列飛機一定還有不斷的進步和發展。
 
記者:唐總,飛豹系列飛機一直是網友眼中的焦點之一,在網上一直有著熱烈的討論,您對于網友對飛豹系列飛機的一些看法和觀點有什麽感想?木子新聞 1530829-17 (muzi.com)
唐總:我本人非常喜歡上網,知道網友們對飛豹系列飛機的評論很多,我非常關心網友對它的討論,軍事愛好者們對于飛豹系列飛機的評價、性能的猜測和未來的期待很多都是切合實際的(笑)。
大家對于飛豹系列飛機的批評和意見,是我們設計人員繼續研制更好的飛機的動力和方向,如果能夠得到大家的好評,那麽作為飛機設計團隊中的一員,我會感到非常欣慰。
 
新飛豹從設計到建造,每一個零件完完全全都是依靠自己的“中國力量”
 
記者:唐總,那麽很多網友想知道,在研制了新飛豹之後,一飛院是否已經具備了研制滿足要求的下一代戰機的能力?
唐總:飛豹系列飛機的研制過程完成了設計隊伍的新老交替,也讓我體會到了前輩們的不容易,現在的飛豹,集合了老一輩設計人員的經驗和新一代設計人員的智慧。一個型號的研制成功,必然意味著造就了一批人才,這樣的工程的收獲,一是帶出了人才,二是提高了技術,三才是獲得了新裝備。
作為一飛院本身,就擔負著研制新一代戰機的使命,經歷過多個型號的磨練,我們的技術在不斷的提高,對于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記者:唐總,我最後提一個廣大網友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如果不幸戰爭今天就降臨在我們頭上,代表“中國力量”的新飛豹戰機是否能夠承擔起國家和人民交付的重擔?
唐總:請大家放心,新飛豹從設計到建造,每一個零件完完全全都是依靠我們自己的“中國力量”,絕對不需要依賴外國的支撐,我想,新飛豹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它的神聖使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http://news.muzi.com/news/ll/fanti/1530829.shtml?cc=30142&ccr=
 
中國新飛豹脫胎換骨 據稱已使用隱身塗料
 
  2007年8月,上海合作組織“和平使命一2007”軍演在俄羅斯舉行,中國自研的“飛豹”戰機首次異域揚威,受到國際上的高度評價。該機經曆30年艱辛研制,總算修成正果。
  中國近年來不斷推出新型武器,當2007年夏天在俄羅斯舉行中俄及上海合作組織其它國家的聯合軍演時,國際上許多人猜測中方會派“新明星”殲10戰鬥機出場,然而亮相的卻是經過改進的新“飛豹”(FBC一1A型)殲擊轟炸機。此次在俄羅斯展示的“飛豹”A型,從表面看同過去相比就有重大改進,據稱其性能更有質的提升,體現了中國戰機的研制經過艱難徘徊和探索後終于邁入了國際先進水平。
 
  堅持自研改進獲新生
 
  20世紀70年代前期,中國裝備的戰鬥機、轟炸機全是50年代和60年代初蘇聯提供的機型的仿制品,自研的作戰飛機只有南昌飛機制造廠生産的強一5,也是根據對地攻擊要求對米格一19所做的改型設計。1974年初的西沙之戰雖然獲勝,卻暴露了缺乏海軍航空兵空中支援的嚴重弱點。當時中國的海空軍航空部隊裝備的殲擊機、強擊機作戰半徑只有400公裏左右,又基本沒有對海攻擊能力,轟一5航程較遠卻過于老舊。在海軍提出研制能遠程作戰的新型攻擊機的呼籲後,國防科研部門幾經論證,1977年新殲轟機的項目得以正式上馬。
  改革開放啓動時的中國航空業,技術水平至少落後于西方20年,幷缺乏追趕的人才和設備,因此軍委領導一度考慮殲轟機這一難度很大的項目能夠和英國或法國聯合研制。1979年中方派員考察談判時,對方提出的合作條件卻很苛刻,在不提供核心技術的條件下還要價21億人民幣(當時合13億美元)。同年全國財政收入剛逾千億元,所撥全部國防科研經費不過幾十億,一個機型投入這麽多錢根本無法承受,于是對殲轟機還是決定立足自研,進度卻不得不放緩。1982年11月,殲轟一7計劃再次全面啓動,幷于翌年4月被鄧小平批准列入國家重點型號飛機,由陳一堅擔任總設計師。
  當時,“飛豹”的研制經費只相當于1億美元,同西方國家研制一個機型至少需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不可同日而語。限于條件,許多試驗是在露天完成,使用手搖計算機和計算尺處理大量數據,繪圖過程完全依賴手工,不免拖長了時間。1988年12月14日,該機首飛成功,空軍卻認爲此機型在國際上已經落後,于1992年表態將不予采購,只剩下海軍航空兵獨立支撐。90年代後期中國引進了俄羅斯蘇一30戰鬥機,該型機除具備蘇一27的空中格鬥性能外,還有良好的對地攻擊和較大的載彈量,許多人認爲其完全可以替代“飛豹”。不過海軍航空兵考慮到蘇一30價格太高不能大量采購,另外中國必須推出自己研制的殲轟機而不能完全走外購之路,終于把這一項目堅持完成。
  1998年末舉行珠海航展時,FBC一1型“飛豹”作爲中國自行研制的雙座、雙發、多用途、全天候的新型超音速殲擊轟炸機首次亮相,在國內外航空界一時引來轟動效應。
  “飛豹”亮相幷于1999年服役後,成爲中國惟一國産的能夠飛到南沙完成攻擊轟炸任務而返航的飛機,幷且中途不用加油。不過它出世後引來國內專家不少非議,認爲其設計思想和技術水准還停留在70年代,發動機國産化又無保障,真是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鶏肋”。
  進入新世紀後,航空工業部門得到了國家較大的資金投入,加上追蹤世界新潮取得了重大科技進步,得以對“飛豹”進行了全新改進,于2005年又推出A型。該型機除海軍認可外,終于也被空軍接受。2007年8月空軍批量裝備的“飛豹”A型殲轟機飛到俄羅斯參加軍演,性能被認爲強于西歐和俄羅斯80年代研制的“狂風”和蘇一24攻擊機,具備了第三代戰鬥機的特點,可成爲實施千公裏外遠程打擊的空中利器。
  “飛豹”及其最新改進的A型研制過程達30年,步履艱難,正是中國航空工業突破低水平徘徊局面幷努力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一個縮影。新的“飛豹”A型戰機問世,幷在近年最後完成了國産化,說明航空界已經解決了氣動、機身材料和航電設備等方面的瓶頸,特別是克服了過去不能制造大功率航空發動機這一“心髒病”。
  作爲殲擊轟炸機,“飛豹”既能夠承擔殲擊機爭奪制空權的作戰任務,也能夠擔當轟炸機對地對海攻擊的職責。根據公布的數據,其機身總長22-3米,翼展12.7米,最大起飛重量28.4噸,最大外挂重量約6.5噸(最新改進的A型據說已提升到8噸),最大馬赫數1.7(即時速2000公裏),轉場航程約3600公裏,作戰半徑達1600公裏。從性能上看,過去國産的對地對海攻擊的主力機型強一5的最大載彈量卻不足2噸,時速僅900公裏,作戰半徑更短。“飛豹”大批服役後,中國對海外目標的攻擊力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由于“飛豹”在國産戰機中是一項航程最遠、重量最大的重型機,需要兩臺強勁的發動機。該項目于70年代中期啓動時,國內只具備仿制蘇聯50年代輕型戰鬥機如米格一19和米格一21的發動機的水平,這成爲制約飛機制造業進步的最大障礙。當時中國同西歐還有著合作抗蘇的戰略合作關系,便決定從世界最老牌的噴氣式發動機制造公司——英國羅爾斯一羅伊斯公司引進“斯貝”MK一202渦扇發動機,然後由國內進行仿造。1975年引進該發動機專利的談判成功,翌年中國紅旗機械廠負責開始試制。
  1979年仿造“斯貝”的“渦扇一9”完成裝配,隨後又到英國高空臺上作了高空性能、功能、再點火試驗。不過,由于當時國內材料技術落後一時難以彌補,英國轉讓技術又有很大保留,最早問世的“渦扇一9”發動機實際上是英國生産的零件組裝而成,國內的設備、材料都達不到要求。
  提出從英國引進發動機幷很快實現國産化的設想,是中國航.空部門根據50年代短期便成功引進蘇聯産品生産技術的經驗所做出。過去蘇聯雖有大國沙文主義,畢竟因意識形態相同還講些國際主義,提供的技術全面且從未收過專利費。50年代主管經濟工作的中共副主席陳雲在80年代回顧這段曆史時曾感嘆說:“那時他們對我們的援助是真心誠意的。比方說,蘇聯造兩臺機器,他們一臺,我們一臺。那真是援助,體現了蘇聯人民對我們的情誼。”英國和其它國家的企業則完全是從實利角度處理對華問題,內心根本不希望中國強大,中國想從那裏引進先進的關鍵技術幷自主掌握是極難辦到的。
  仿制“斯貝”發動機以實現國産化的目標未成功後,中國軍方被迫從英國引進了一批早已封存多年的’“斯貝”渦扇發動機。因1989年以後西方對華實行軍品禁售,1998年定型幷投産的第一批“飛豹”只能靠這幾十臺進口發動機維持。國內有些專家認爲“飛豹”問世便成“鶏肋”,重要論據便是因發動機不能國産化而無法批量生産,已服役的飛機因無後備發動機也難久飛。
  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使中國軍方和航空制造部門深刻認識到,如果不能解決代表航空工業精華的發動機制造難題,中國飛機就無法實現騰飛且將始終受制于人。從90年代後期起,國內將自主研制航空發動機作爲航空工業攻關的頭號重點。通過參照國外的成熟技術幷自主進行改進,終于克服了種種難關,2003年7月17日,“渦扇一9”終于通過國産化工程技術鑒定,獲准投入批量生産,幷被命名爲“秦嶺”。同70年代水平的“斯貝”相比,“秦嶺”外形尺寸和附件布局基本不變,渦輪耐熱性和減輕結構重量兩個方面卻有大的提升。“秦嶺”發動機的國産化成功,意味著新“飛豹”終于可以批量生産。這一事實證明,在現代世界上,中國的重點武器裝備只能立足于自主研發,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
 
  重塑“豹”身獲兩軍接受
 
  “飛豹”A型機較之原型機有了外形和內在的重大改變。原型機的機身還留有近似殲7和殲8這類二代戰機的明顯特征,如今的“飛豹”A型卻有著國際上三代戰機的氣動外形,機身結構也有不小的改進。
  “飛豹”A在機體結構和氣動外形方面的許多改進,反映了國內航空制造業的工藝水平有了一個跨代進步。北京航空工程研究所具體負責該機的全複合材料平尾研制,簡化了工藝難度和成本,減重及強度和壽命都提高了1倍。該所還負責了“飛豹”A的鈦合金超塑成型雙腹鰭,使飛機的穩定性和載荷得到合理調整,這表明中國的合金技術有了新發展。運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實行改進後,“飛豹”A的空重比原型減少了4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增加10%,航程也有增加。據稱,該機還局部塗敷了隱身塗料,雖達不到隱形戰機的水平卻也能大大縮小被雷達發現的距離。
  從外形結構上看,“飛豹”A除了上述的單腹鰭改爲雙腹鰭外,還做了其它一些調整,如先前出于技術和成本的考慮而使用的三片式風擋使飛行員的視界受到限制,在“飛豹”A上改用了整體式圓弧風擋,被認爲畫蛇添足的翼刀也不見了蹤影。從公開的圖片來看,“飛豹”A的座艙也有了非常大的改進,同俄羅斯的蘇一30和蘇一27已經近似。
  在現代信息戰的環境下,機載電子設備的水平決定著戰機的作戰能力。據稱,新“飛豹”的操縱系統從原來的3餘度電傳操控改爲4餘度電傳飛控系統,改進了“神鷹”雷達,使其不但能進行對海上大型目標的搜索,還可以對空、對地搜索。改進的新機型還可挂載前視紅外與激光標定吊艙,這使其具備了發射激光制導炸彈的能力。
  殲轟機的主要作用是實施對海、對地攻擊,空戰性能只是在遇到對方戰鬥機攻擊時自衛之用,因而不側重于空中格鬥性能,著重突出機載武器的打擊能力。“飛豹”的原型機雖可載空對艦導彈,主要配備的還是普通航空炸彈,飛機下部也只有7個外挂點,除了挂自衛的對空導彈外就難以挂載更多的對艦或對地攻擊導彈。“飛豹”A卻可以配備多種新型精確制導彈藥,外挂點增加到11個,除挂4枚對空導彈外還可挂7枚導彈。據國外媒體報道,它可挂載國産“鷹擊”一83反艦導彈射程超過200公裏,可以在任何航空導彈射程之外從容實施攻擊,自然是打擊敵大型艦只包括航空母艦的一款利器。
 
  爲研制新機型奠定基礎
 
  熟悉解放軍空軍裝備的一些人會提出疑問,俄羅斯所産的蘇一30戰鬥機也幾乎都能達到“飛豹”A的上述性能,空戰性能還有過之,既已買了蘇一30何苦再産“飛豹”?從中國航空兵的總體運用角度考慮,應看出二者幷舉是最好的選擇。現代戰機的運用不但要重質量也要講數量,蘇一30因單價達4000萬美元不可能多購,價格不及其1/3的“飛豹”卻能完成蘇一30可達成的多數任務,在武器使用上有較好的效費比。新型“飛豹”又完全實現了國産化,能根據需要大量生産且不必受制于人,這在戰時有著蘇一30無法比擬的優勢。
  中國航空兵可以通過裝備“飛豹”系列的多用途作戰飛機,在短期內改變過去機型太多的不便之處,取消強擊機和輕型轟炸機,尤其是海軍航空兵可以實現作戰飛機的單一化。從這個意義上講,“飛豹”A堪稱中國首次研制的“聯合攻擊作戰飛機”機族,能夠在相當一段時間滿足作戰需求,幷爲下一步研制新機型奠定重要的基礎。(來源:《軍事文摘》雜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9/8/4/100598467_3.html?coluid=4&kindid=17&docid=100598467&mdate=0321095654
 
新“飛豹”戰鬥轟炸機爲什麽那麽厲害,有什麽改進
 
”飛豹”的設計從技術上來看是成功的,以中國上世紀80年代後期的技術基礎,設計和生産出一種在綜合技戰術技能上達到國際70年代中期水平的戰鬥轟炸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如果不考慮到機載航空電子和武器系統的差別,那麽”飛豹”的對地攻擊作戰性能基本上可說已接近歐洲”狂風”IDS和俄羅斯蘇-24的標准。作爲中國航空工業爲軍隊提供的第一種較現代化的攻擊型作戰飛機,機體龐大的”飛豹”在戰術和技術發展上都有很大的潛力,目前開發的”飛豹”改進型戰鬥轟炸機在結構、材料、電子等方面都進行了改進和完善,技術上的發展使新一代”飛豹”的綜合作戰能力比基本型”飛豹”又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可以滿足最初設計時所提出的空、海通用的技術要求。
  中國航空電子技術的發展使機載雷達和火控系統的技術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綜合的慣性導航系統使戰術飛機的導航精度也大爲提高,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自主導航的能力。20世紀90年代末期基本達到實用化標准的JL-10型脈沖多普勒雷達,也使我軍作戰飛機的空對地搜索和探測能力得到了質的提高。現在”飛豹”已經成爲一種依靠先進的機載火力控制系統來完成導航、搜索、目標瞄准和攻擊任務的現代化全天候戰鬥轟炸機,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和各種精確制導武器的應用已經使”飛豹”不再需要以目視作爲重要的目標搜索手段,空軍早期提出的並列雙座設計布局基本上不再具有決定性的實用意義。技術的進步使空軍對戰鬥轟炸機的戰術使用得到了很大調整,當中國海軍航空兵裝備”飛豹”多年之後,中國空軍也開始接受了采用串列雙座設計的”飛豹”改進型戰鬥轟炸機。新一代改進型”飛豹”戰鬥轟炸機與原有型號的氣動設計相差不大,在原型機基礎上進行的技術改進主要是應用了現代化的綜合航空電子系統和座艙顯示系統,可以使用戰術導彈、激光制導炸彈和常規對地攻擊武器的”飛豹”改進型不但強化了對海攻擊能力,而且也成爲了一種適應中國空軍作戰使用要求的現代化對地攻擊機。
 
◆”飛豹”的技術標准和使用環境
 
  上文講過,”飛豹”不但具備比較完善的對地攻擊能力,而且本身的空戰性能也可以保證面對敵戰機的時候有一定的對抗能力,甚至必要時可以作爲輔助功能的防空戰鬥機使用,國外同類飛機中與”飛豹”技術標准類似的有美國的F-4”鬼怪”Ⅱ和歐洲的”狂風”IDS戰鬥轟炸機。美國的F-111和蘇聯的蘇-24雖然也經常被稱爲戰鬥轟炸機,但從這兩種飛機的技術條件來分析,可以清楚地發現它們只具備初級的自衛空戰能力。所以,與其說F-111和蘇-24是戰鬥轟炸機,倒不如說它們是與中國空軍早期的轟-7方案類似的現代化超音速輕型轟炸機。
  ”飛豹”的發展基本符合國外70年代初期軍事裝備發展中強調遠程對地攻擊能力的設計思想,根據這個思想發展出的飛機在技術條件上與多用途的第二代戰鬥機和新型的第三代戰鬥機都有著一定的區別。戰鬥轟炸機在70年代的主要突防手段是以低空高速的戰術來突破目標的空中和地面防空火力,在防空戰鬥機雷達下視探測與低空防空導彈技術仍然不夠完善的時期,采用低空突防戰術的戰鬥轟炸機是種有效的作戰手段,但是隨著戰鬥機機載雷達和導彈技術的發展,各種低空防空導彈與可以搜索和跟蹤低空高速目標的空、地基雷達系統的普遍裝備,戰鬥轟炸機進行低空高速突防的危險性大爲增加,F-111和蘇-24這類比較笨重的戰鬥轟炸機在新的威脅環境下繼續采用低空突防戰術的成功率和戰場生存能力也都明顯下降。防空技術的發展降低了常規戰鬥轟炸機的使用效果,同時也使第三代戰鬥機具備了更加完善的多用途作戰能力。所以國外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就不再設計專門的戰鬥轟炸機,而是利用第三代高性能戰鬥機的機體來發展具有較強對空和對地攻擊能力的多用途戰鬥機,這方面的代表型號就是美國的F-15E和俄羅斯的蘇-30MKK。這就使得設計中仍然采用與F-111和”狂風”IDS類似使用思想的”飛豹”,在技術上和使用靈活性上與F-15E和蘇-30MKK這類多用途戰鬥機相比存在有較大的差距。對”飛豹”的機載電子和火控系統進行改進,應用更加現代化的機載武器,確實可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其與這兩種多用途戰鬥機之間的差距,使”飛豹”在純粹對地攻擊能力上接近F-15E和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但其本身設計思想和技術基礎上的差距卻無法依靠常規技術改進來彌補。
  與”飛豹”相比,F-15E和蘇-30MKK是以空中優勢戰鬥機的機體爲平臺設計的,具備與同型空中優勢戰鬥機相當的對空作戰能力,而這一優勢在實際戰鬥中有非常大的使用價值。F-15E和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在挂載對地攻擊武器的同時還可以挂載對空作戰用武器,本身就具有非常強的中距離空戰能力,而當投放或者抛棄對地攻擊外挂載荷之後,馬上又可以轉變爲標准的空中優勢戰鬥機。具備多用途能力的F-15E和蘇-30MKK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時候只需要很少的護航戰鬥機掩護,而且在缺乏戰鬥機保護時面對空中攔截也可以抛棄外挂執行制空作戰或掩護後續編隊的任務。此外,多用途戰鬥機應用了高機動性空中優勢戰鬥機的機體,所以在進行對地攻擊任務時的飛行性能也非常好,這就使多用途戰鬥機本身的戰場生存性和規避地面防空系統攻擊的能力要比”飛豹”戰鬥轟炸機更加出色。當然,多用途戰鬥機的成本要比同規格戰鬥轟炸機有明顯的增加,但其作戰性能和使用靈活性上的優勢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綜合效費比,甚至比戰鬥轟炸機在使用上更加經濟和有效。
  假設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的采購和使用成本是”飛豹”戰鬥轟炸機的1.5倍,那麽在使用24架蘇-30MKK規格的多用途戰鬥機執行規定作戰任務時,因爲所有飛機都具有較好的對空作戰能力,就可以用18~20架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由4-6架以空中優勢外挂進行掩護以提防突然出現的空中威脅,據此,這個編隊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可以擁有近20架攻擊機或者在受到大規模戰鬥機攔截的時候轉變成24架戰鬥機。如果使用”飛豹”執行同樣規模的攻擊任務,那麽在編隊數量爲18~20架時還需要12~16架蘇-27制空戰鬥機用來清除對方戰鬥機的威脅以及進行近距離伴隨掩護,總出動架次數將達到30~36架,比單純使用多用途戰鬥機的數量要多20%~50%。使用”飛豹”戰鬥轟炸機配合蘇-27戰鬥機的綜合作戰效率與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基本相當,但是動用的飛機數量較多和綜合性能上存在的差距使戰鬥轟炸機在作戰損失數量上卻可能超過以單純的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組成的編隊。如果進一步考慮到使用”飛豹”配合蘇-27戰鬥機作戰的編隊在指揮、地面勤務、偵察和空中加油上所需要增加的任務量,就可以認爲戰鬥轟炸機的使用效率明顯要低于多用途戰鬥機。除非我軍可以獲得較可靠的戰區空中優勢,否則使用”飛豹”戰鬥轟炸機將遠不如使用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有效。
  中國海軍航空兵裝備的”飛豹”是作爲一種比較單純的導彈攻擊機來使用的,采用遠程反艦導彈對艦隊進行空中打擊的”飛豹”不必深入目標防空火力圈就可以完成攻擊,以”飽和攻擊”的手段在目標防空圈中打開一個缺口來配合多用途戰鬥機和轟炸機的作戰行動,綜合技術性能低于蘇-30MKK的問題在對海攻擊作戰時表現得並不明顯,所以海軍航空兵要比空軍更容易接受”飛豹”戰鬥轟炸機。
  ”飛豹”的機體設計確實已經落後于目前的新型戰機,不過”飛豹”作爲我國完全獨立發展和生産的機型,其機載裝備的生産與改進工作都可以由國內相關企業獨立完成,這不但使”飛豹”戰鬥轟炸機比從國外引進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有更好的生産性,而且也保證了”飛豹”這種重要的攻擊作戰裝備在後勤保障和裝備出口時也不會受制于人。中國海軍航空兵和空軍有大量的裝備需要替換,新的攻勢防禦軍事思想也使中國海軍和空軍對具備遠程攻擊能力的作戰飛機有較大需求,完全依靠引進多用途戰鬥機和國內生産的類似機型來對現役裝備進行換裝,很難滿足海、空軍迫切的軍事需要,而”飛豹”本身可以獨立自主發展和具備較強作戰能力的優勢就使其成了我國用來補充新型多用途戰鬥機的機型。”飛豹”具備較好的作戰性能,而且充足的機體空間和較大的外挂能力也非常適合改裝爲特種用途的改進機型。可以預計,”飛豹”及其系列改進型必然會成爲中國海、空軍裝備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海軍航空兵和空軍現役的重型制空戰鬥機、國産多用途戰鬥機、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共同組成一支攻防兼備的現代化空中作戰力量。
http://www.fyjs.cn/bbs/simple/index.php?t58636.html
 
淺析我國軍機在演習墜毀
 
前言:(引自人民網7月20日報道)中國解放軍一架戰鬥轟炸機星期日(7月19日)上午在中俄“和平使命—2009”聯合演習期間墜毀。報道說,飛機是在吉林省洮南合同戰術訓練基地上空飛行期間墜毀的,目前尚不知道機上的兩名飛行員是否逃生。目前還不知道造成飛機墜毀的原因,中國軍方正在進行調查。
在發射導彈時我們的飛機爲了防止導彈助推器尾氣被吸入發動機,導致空中停車,而采取了發射導彈時飛機發動機在工作狀態中連續點火的方式,但是發射火箭彈是連續的、並且長時間的,從而導致飛機發動機連續幾秒中在工作狀態下連續點火不出問題才怪呢。
火箭彈是飛豹、蘇27這樣的飛機幹的活嗎?不是!那是強五和武裝直升機幹的活。飛豹飛到200米左右的低空對地攻擊,本身就是個笑話!對手一個肩扛式地空導彈就能打下飛豹!飛行員爲了用火箭彈這種非精確武器來精確攻擊地面目標,只能飛得低一些,再低一些。。。因此網絡人生看世界個人認爲這次墜機事故也許有飛機設計方面的原因,也許也有指揮方面的原因。但是主要原因肯定是由于指揮者不懂飛機性能和其指揮水平極其低下導致的結果!
美國的A10攻擊機經常發射火箭彈,但是人家從來不怕發動機停車,爲什麽呢?去找一下A10的圖片就知道了,人家的發動機在機尾而且是機身上部!F111的發動機布局和飛豹類似,但是人家F111幹不幹低空火箭彈攻擊的活呢?是不幹的!當網絡人生看世界每次看到CCTV新聞裏蘇27和飛豹發射火箭彈的場面,就讓我覺得很傻B!作爲一個負責任的科研人員和飛機訓練管理人員網絡人生看世界認爲是你們必須反思的時候了!什麽是“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就是要體現在平時訓練的每個細節,飛機設計的每個細節上。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平時多訓練,戰時少墜機
教訓啊!深刻啊!好好總結吧!同志們!
爲了強國強軍,你們生命雖逝,但是英名永存!英雄們,安息吧,祖國不會忘記你們!!網絡人生看世界向你們致敬!
 
回應
 
一是導彈太貴,用不起,二是火箭彈都發射幾十年了,技術熟練,導彈技術太高,不會玩,三是最重要的,導彈沒火箭彈好看,火箭彈發射時像煙火,領導愛看。
 
沒有搞明白失事原因之前,樓主在瞎掰!
 
你先淺析一下f-22和b-2爲什麽墜毀。
 
發射火箭彈靠的是技術,靠的是飛行員的個體技能。因些多練習發射火箭彈並沒有錯。在日常訓練中,多打火箭彈是對的。發射導彈是燒錢,並不需要飛行員多少技術水平。會發發射導彈的飛行員不定能操作好發射火箭彈,會使用火箭彈的飛行員,一定能很好地操作發射導彈。
 
美國在阿富汗1周掉4架,美國都是SB!
 
不知你傻呢還是無知,居然能把墜機和火箭彈連到一起.就如你所說火箭彈強5和武直的武器,那麽請問強5的進氣道在哪裏,同樣是兩則進氣發射火箭時對強5沒影響卻可以讓飛豹停車,請問強5的發動機技術強過飛豹嗎?而且飛豹參加類似的演習不是一次了每都是使用火箭彈爲什麽以前沒受影響?火箭彈是全世界所有對有對攻擊能力的戰術飛機最基本武器,不但飛豹有美國的F-15,F-16,F-18老毛子的蘇-27,米格-29都有.連火箭彈都使不了叫什麽攻擊機.
 
這種演習中使用火箭那是因爲第一沒那個必要用昂貴的制導武器打這種宣傳性的演習;第二火箭彈發射和擊中目標時很漂亮;第三制導武器的射程和投放高度超出了演習區域,而且很難看到飛機.這樣會使宣傳效果大打折扣.這種可以公開傳宣傳的演習就是演戲給觀衆看.政治意義遠大于軍事意義.一般人看個熱鬧完了.拿它去生搬硬套戰場上東西算是蠢到家了.胡扯什麽如果戰場上就如果如果的屁話,告訴你記住了,真上了戰場從飛豹上發射的不是火箭彈而是制導炸彈和空地導彈.你想拿肩扛打恐怕你見不到飛機就會飛上天.中國真正有意義的演習是那些不公開的演習.但這種演習別說上電視了你連邊都挨不上.這次飛豹的出事原因不外乎三種:機械故障,飛行員失誤,低空撞鳥.
 
你真是個假洋鬼子,只知道惡意貶低我軍,象你說的這樣傻,只能認爲你的大腦被門夾壞了!
 
飛豹戰機設備先進,遂行對海對地攻擊任務,此次戰機失事,二名飛行員犧牲,我判斷原因在于戰機飛行員在進行超低空攻擊訓練時,有意炫耀高超飛行技巧,貼地攻擊距離過低過導致機毀人亡!因爲戰機基本不可能高空爆炸,那麽如果戰機高度在400米上空,只要不是空中爆炸,飛行員完全可以彈射逃生,之所以飛行員犧牲,就是戰機高度極低,事故發生時飛行員根本來不及彈射自救!
http://bbs.news.sina.com.cn/thread-3-0/table-87082-3626-5.html
 
飛豹空投2枚激光制導炸彈摧毀恐怖分子指揮所 2009年07月27日 解放軍報
 
很快,特戰突擊隊員將敵情發回聯合指揮所:9號高地北側有“恐怖分子”戰術指揮所,另一處則爲通信樞紐。中俄聯合反恐戰役集群決定:“立即實施定點清除!”
  接到指揮部命令,中俄兩軍殲擊轟炸機立即出動。伴隨著在雲層中滾過的悶雷聲,中方“飛豹”殲擊轟炸機雙機編隊臨空,2枚激光制導炸彈脫離挂架,輕巧地撲向“恐怖分子”戰術指揮所。“轟!”“轟!”塵土飛揚,“恐怖武裝”戰術指揮所化爲齏粉。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27/0815560724.html
 
  越戰老兵怒斥網友:"玩鼠標的沒資格指責我們玩槍的"  
 
  前幾天,網絡上盛傳中國空軍一架殲轟七進行火箭地靶攻擊時發生了事故,于是,有人指斥中國空軍戰術手段原始、戰術觀念落後。今天,網絡上又紛紛轉載了《解放軍報》上的文章,《我戰機苦練火箭攻擊:不依賴精確制導武器》,可以認爲是一次公開的答辯。
  其實,戰術飛機苦練火箭對地攻擊非常正常,這是一個必須練的基本科目,也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技術難度很大的科目。
  在新聞報道中,飛行大隊長這樣說:
  “駕駛新型戰機極限坡度盤旋、大載荷俯沖,抵近目標距離最近只有幾百米,訓練主要靠目視發現目標,反應時間短,回旋余地小,稍有不慎都會發生問題,具有較大風險。”
  “戰機大坡度盤旋進入攻擊點、大速度俯沖攻擊、拉起躍升再俯沖攻擊,這一系列操縱技能包含了戰術特技、變向機動等多個實戰動作,只有把這些練到家,才能將所有機載打擊武器的性能發揮出來。”
  從他的講述中可以看出這個科目的難度。
  如果要問,這個科目不練行不行?我認爲不行。
  事實上,對于飛行員來說,打精確制導武器的難度遠小于火箭地靶攻擊。如果認爲有了精確制導武器就不必練習火箭地靶,有了超視距導彈就不必練習航炮空靶、近距纏鬥,我們的飛行員就只會在中空飛編隊,飛行技能將存在很大的缺陷;這樣的話,“低空科目越飛越高”的現象不是又要複萌了嗎?
  因此,新戰機苦練火箭地靶,是一舉兩得的訓練好辦法:
  其一、全面掌握各種對地攻擊技能,使得所有的機載武器在戰時都能發揮效能。比如,在戰時,面對地面部隊要求空中支援的呼叫,你總不能借口沒有精確制導武器揚長而去吧?這就象報道中所說的,“有高精度的武器要打勝仗,沒有高精度的武器也必須打勝仗。”
  其二、鍛煉了飛行員的綜合飛行能力、心理素質。
  在新聞報道中,南空航空兵某師副參謀長說:
  現在看來,一些在信息化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飛行員,言必稱超視距攻擊、精確打擊,不會使“三板斧”的人恐怕不在少數。新大綱施訓的實踐啓示我們,把“三板斧”練精是一件很必要、很不簡單的事情,對飛行員操縱裝備的體能、技能要求極高,我們應當熟悉“三板斧”、練精“三板斧”。不掌握“三板斧”,就不可嘲笑 “三板斧”。
  從他的講話中,可以看出這項訓練的針對性是很強的。
  因此,不能看到中國空軍新飛機練火箭地靶,就認爲他們只會火箭地靶、只會幾十年前戰術。
  這次中俄聯合軍事演習,俄羅斯的蘇-24、中國空軍的殲轟-7都打火箭地靶,在沒有空中對抗的情況下,兩軍就有一個暗中的比較,內行人一看就可以知道雙方飛行員的水平;要是換成打空射制導武器,那比的就是飛機和武器,而不是飛行員了。大家有可能還可以搜搜美國空軍在二戰、朝戰、越戰、海灣戰爭時對地攻擊的錄象,顯示了美國空軍飛行員非常高的技術水平。
  當然了,打地靶還是有一定風險的,我看中國空軍也是進行了風險控制。以前經常練航炮地靶,航炮射擊時間長、射程近,風險似比火箭更大一點,對于現在的大型戰術飛機來說尤甚。現在也有了模擬器,可以先在地面上熟練。
  最新制定的“免責報告制”,也是人性化、民主化的控制風險的有效制度。以前,爲了追求成績,在飛航炮地靶時,往往有強行進入、觀察效果、二次射擊等等現象,以致飛行姿態不好、脫離過晚,造成了很多事故征候甚至是飛行事故。在有了“免責報告制”之後,飛行員心理壓力可以減輕,飛行技術上可以相互借鑒,對飛行安全有極大的幫助。
  事實上,象地靶這樣的科目怎樣飛,是反複研究過的,是多少次成功實踐過的,只要避免過度緊張和過度放松兩種極端,並非是難以逾越的障礙。爲了避免嚴重事故的發生,在飛類似的一些風險大、處置時間有限的科目時,可以考慮賦予最靠前的指揮員更大的指揮權限,可以賦予飛行員更大的臨機處置權。
  人常說“隔行如隔山”,然也!曾有參加過對越作戰的老兵怒斥網友,“玩鼠標的沒資格指責我們玩槍的”,同理,玩鼠標的對握操縱杆的指手畫腳也似有紙上談兵之感。
  尤其是,越涉及到純技術問題,象我們這樣坐遊樂場的“過山車”還要頭暈、反胃的主兒,越是沒有發言權。以前呢,我就有這毛病,愛指手畫腳,以後我要改。實在改不了,還要請真正的行家裏手海涵!想做到觀棋不語,真的很難啊!(阿二)
 
回複
 
我只知道你們打光了,就該我們玩鼠標的人上了。而我們早上還是晚上取決于你們的本事。  
 
一樓的你有什麽資格噴別人。難道等敵人打過來的時候你對著他們狂練五筆字型?  
 
看著你這種沒心沒肺的話就想打你屁股  
 
不知道這位玩鼠標的怎樣上,先是九十度的鞠躬,然後是“維持會長”吧!你不感覺你那副嘴臉太讓人惡心了嗎!  
 
不要過多的指責,最好大家先做好本職的工作。但是也不要分出鼠標和槍,大家的心情都是想好。
 
 
 
另參本館:
 
飛豹能突襲日本艦隊?  殲轟-7飛豹FBC-1   SU-34   SU-24戰轟機   F-111戰轟機    英德意“狂風”戰機   中國預警機  空警-2000  運8電戰機  中國雷達 中國機載雷達  機載有源相控雷達
 
 
 
 

台長: 阿楨
人氣(3,162) | 回應(3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大陸空軍 |
此分類下一篇:飛豹能突襲日本艦隊?
此分類上一篇:殲轟-7飛豹FBC-1

賓拉登
開飛機是窩拿手的.
但有時候不小心會撞大樓.
所以布希對窩粉感冒.
研究飛零機.尼要找窩.窩能把民航機開去撞大樓.
尼說.窩是不是尼的先拜.
窩去喝羊奶了.真主阿拉.保佑尼.
2007-11-17 19:24:15
版主回應
尼係火星飛零機師
2007-11-18 08:26:48
殲10
殲10戰機對海攻擊性能不如殲轟-7A
http://www.sina.com.cn07年10月15日 《艦船知識》

  在我國目前擁有的先進戰鬥機中,具有較強攻擊能力的飛機還有殲一10和殲轟一7A。其中殲一10的機動性能最爲優越,空戰能力也比較強,但是作爲對海攻擊機來說,它的性能不如殲轟一7A。
  如何選擇對海攻擊飛機,可以從以下的這些性能進行衡量:
  1.載彈航程。由于對手具有很強的空中打擊能力,所以,在戰時我國的一線機場是比較危險的。假設敵方的預警飛機在海洋上空飛行(防止地面防空武 器的威脅),那麽它的控制範圍大概可以深入內陸300~500千米。超出此範圍,則對方對制空權的掌握能力下降,我方的空戰能力上升。而且F/A一 18E/F、F一16等飛機執行攻擊任務時,能夠深入我方縱深的距離也大約是300~500千米。所以我方主要的攻擊飛機應當部署在對方戰術飛機能夠密集 攻擊到的範圍之外。假設敵艦距離我海岸線500~800千米,則需要攻擊飛機在攜帶4枚反艦導彈(2.5~3噸)時還具有800~1300千米的作戰半 徑。殲一10是輕型戰鬥機,在這種條件下的作戰半徑不超過600千米,無法滿足這一點需求。而殲轟一7的彈程指數超過3000(噸?千米)(彈程指數是載 彈量和作戰半徑的乘積),也就是說,殲轟一7攜帶3噸武器時,作戰半徑超過1000千米,基本可以滿足這一需求。
  2.武器最大挂載能力。如果優先保證航程,殲一10在挂滿3個副油箱後的載彈量大約爲3噸,而殲轟一7A爲5噸。如果優先保證載彈量,只在機腹挂一個副油箱,殲一10的載彈量大約爲5噸,而殲轟一7A大約爲7噸。
  3.武器挂載方案的多樣性。從公開的圖片可以看出,殲轟一7A總的挂架數有11個,其中重型挂架有5個。除了機腹下挂點通常用來挂副油箱以外, 每側機翼下靠內的2個挂點,每個都能攜帶6枚250千克炸彈或者3枚500千克炸彈,每個挂點的最大挂載能力達到1500千克。而殲一10只有3個重型挂 架,而且通常這3個挂架都用來挂副油箱。假設執行任務時攜帶3個副油箱、2枚格鬥導彈和2個吊艙,殲轟一7A還剩有4個挂架可以攜帶反艦導彈,而殲一10 只剩下2個。
  4.機組人員的數量。執行攻擊任務時,既要考慮空中威脅,又要考慮地面威脅,還要進行導航和目標搜索,因此一般需要2名飛行員來執行任務,其中前艙駕駛員負責駕駛飛機和進行空戰,後艙領航員負責導航、搜索和操縱攻擊武器。
  殲轟-7本來就是雙座重型飛機,而殲一10是單座輕型飛機,如果要改成雙座,在航程和載彈量上受到的損失較大。
  5.電系統和武器的保證。殲轟一7A具有先進的綜合航電系統,所裝備的多普勒脈沖雷達具有較強的對空和對海探測能力,可以攜帶低空導航和前視紅外吊艙,可以發射多種精確制導武器,因此可以滿足全天候對地對海攻擊任務的要求。當然殲一10也同樣可以滿足這項要求。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們現有的國産戰鬥機中,殲轟一7A更適合執行中遠程攻擊任務,而殲一10更適合執行空戰和近距攻擊任務。而且殲轟一7A是目前國産化程度最高、年産能力較大、造價相對較低的飛機,因此可以彌補蘇一30MK2飛機數量上的不足。
2007-11-24 08:09:26
新飛豹3?
日前,新飛豹3已經試飛成功!並且已經定型,軍內編號爲DDK-03.之所以被稱爲&quot新飛豹&quot,是因爲它的氣動外形以及其內部系統都是全新的!雖然 有原飛豹的&quot身骨&quot墊底,但是爲了適應新型的發動機,因此不得不將機身放大!由于新型發動機的進氣量和單位推力比原發動機增強了近75%,所以新飛豹3不 能簡單的沿用和放大原飛豹的機體!(新型發動機比原&quot勞思賴斯&quot發動機直徑大,而且也短!)因此,有關科研人員對原機的氣動外形以及內部機體結構進行了大 刀闊斧的改進!其工作量之大之複雜,絕不亞于重新設計一架新飛機!

 在經過了科研人員的辛勤努力後,展現在我們面前的&quot 飛豹3&quot有了&quot脫胎換骨&quot的表現!&quot新飛豹3&quot機身的新型符合材料的應用是僅此于J-10的,因此飛機機體重量比以前輕了許多!而且機體結構強度也是原來 的幾倍! 由于&quot新飛豹3&quot增加了空中加油的相關設備,因此其作戰半徑比以前大了許多!其在我軍新裝備的幾種新型作戰飛機中作戰半徑絕對數一數二! 由于&quot新飛豹3&quot的機體內部空間比起以前寬敞了許多,所以也新增加了不少新型系統和設備!使得&quot新飛豹3&quot的作戰效能增強了不少,至少是原機的5 倍!(這樣說一點也不爲過!) 新裝備的國産多模式合成孔徑相控陣雷達是目前國內裝備的最複雜最先進作戰效能最高的,已經超過了現役的幾種&quot進口貨&quot!  由于&quot新飛豹3&quot本身機體內部就裝備有多功能偵察探測設備,以及多功能幹擾設備,而且還有其它衆多先進的設備被9臺高速電腦和長度超過XXX米的新型高速 傳輸光纖以及衆多的&quot傳感器&quot等設備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quot完美的&quot整體。 所以說&quot新飛豹3&quot是目前被發揮到了&quot極致&quot一款完美作品! ── 其作戰潛 力不容小視!!! (難怪其相關的科研人員在講到我軍引進的蘇30MKK2和MKK3時,用一句&quot不過如此&quot來形容蘇氏飛機!)
據悉,最近有大約6架&quot新飛豹3&quot裝備在海南島的一個海航的軍事基地進行大量裝備前最後的適應性實驗飛行!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大量的&quot新飛豹3&quot裝備海航以及空軍特戰部隊

  展望飛豹-3 趕超蘇-34

   針對爲了確保“飛豹A”的不足,我國提出了新飛豹3的研制任務。爲了確保“飛豹III”的成功性,中國同俄羅斯(包括部分烏克蘭機構)經過多年艱苦談 判,在中俄最高領導的幹預下,達成了聯合開發“飛豹III”的合作協議。  “飛豹III”是中國爲了完成向攻防兼備型空軍的需要,爲了彌補中國空軍 缺乏遠程攻擊能力,缺乏新型轟炸機,缺乏加油機和缺乏海外空軍基地等薄弱環節,而提出的一種具有遠程轟炸能力又具有自我防衛能力的遠程對地對海雙重多用途 重型戰鬥轟炸機(並非戰略轟炸機,只能算輕型戰術轟炸機)。

在俄羅斯拉中國聯合開發SU-34時,中國針對俄羅斯蘇霍 伊經濟困境,急需中國在SU-27和SU-30等戰機的定單和新項目開發費用等特殊情況下,提出了聯合開發“飛豹III”方案,中國承擔主要研發費用,但 “飛豹III”的知識産權屬於中國(而不是向SU-27和SU-30只得到授權組裝)。“飛豹III”比SU-30和SU-34航程更遠,載彈量更大,而 且具有機內載彈能力,隱形突防能力和2倍以上超音速巡航能力。

性能超英趕美

從武器配 置來看,“飛豹3A”的近程自衛武器系統爲一門重110公斤的6-23型六管23毫米改良性“雷神”機炮,最大射速6000發/分鍾。而其它個別特殊型號 的“飛豹3”沒有規定航炮,但可以在機下加裝單管30毫米或雙管23毫米口徑的航炮吊艙。“新飛豹3”擁有總共15個外挂架,比飛豹的9個外挂點有顯著提 高。是僅此于美國F-15K的世界上第二種擁有總共15個外挂架的飛機。因此,在武器選擇種類上除了能使用AM-39,C-601/611,C-  801/802,新型的C-803超音速反艦導彈,還可以配備俄羅斯的KH-65SE亞音速巡航導彈,以及KH-31A(AS-17)超音速反艦導彈, KH-31P超音速反輻射導彈和更先進的KH-41超音速反艦導彈。現代2型驅逐艦上的3M90系列改良型反艦導彈也可以挂載到“飛豹3”上使用。其它適 用短,中程對地攻擊武器還包括現役和研制中的國産與國外的傳統炸彈,激光制導炸彈,防空圈外投射武器等。與之配合的制導裝備可以通過更換機體內的“插件模 塊”來方便解決,或者使用至少包括全天候低空導航吊艙,數字式前視紅外/激光瞄准組合吊艙等手段來解決。

  從火控系統來看,目前,世界上先進的戰機均采用全數字式自動駕駛儀和四余度電傳操縱系統;該系統采用余度技術和中央微處理器,像美軍的MIL- STD-1750A軟件指令控制。隨著國産四余度電傳操縱系統的應用;系統可靠性明顯的提高。

根 據要求,“新飛豹3”座艙內實現了玻璃艙化的一平三下標准配置,和殲10處于同一水平。兩個座位都裝有國産廣角平視顯示器和三個彩色高亮度多功能顯示器, 並配以頭盔多功能瞄准器。。各顯示器都可以用多路視頻複合記錄分系統予以監視,“飛豹”的擡頭顯示器能與自動駕駛儀交聯,即使飛機改變航向,瞄准線仍能穩 定的壓在目標上。另外,其仍然具有連續計算施放點,連續計算命中點等功能,並加裝一套角速度轟炸系統,以提高自由落體武器的命中精度。新修改的側滑角傳感 器能火控系統修正側滑角對武器的影響,同時也作導航武器精確計算風速,風向之用。爲了發揮“飛豹3”的最大威力,機上加裝了改良型的“海上霸王-B1”式 機載信息交換專用高速數據鏈,配合機內的新型光纜以及專用信號分析處理高速電腦和多模式精確探測制導系統模塊,“新飛豹3”成爲中國第一種國産的有專用高 速數據鏈的作戰飛機。因此“新飛豹3”具有了一架開機探測,並指揮多架飛豹3迎敵作戰的能力。
從外形來看,中國的“新飛豹3”改用了新 設計的中等後掠角帶前緣襟翼式上單翼。另外,爲了提高隱身性能和強化氣動外形,“新飛豹3”使用了“S”形進氣道,並在進氣道內噴塗新型納米吸波塗料,以 減少飛機正面雷達反射截面積和紅外線信號特征,並且具備采用了翼身融合技術,全機新型複合材料的應用明顯增加。後期會把“飛豹3”地外部“硬式”加油設備 改進成爲內藏伸縮“軟式”加油設備,以此來進一步加強整機的隱身性。因此,“新飛豹3”是中國首種使用電腦輔助設計修正外形的半隱身戰鬥機。
從 隱身性能來看,由于“新飛豹3A”使用了新研制的吸波塗料,使得該機被探測到的概率大爲降低。此外,後期改良型的“飛豹3B/C”將加大新型複合材料的利 用率,機身和座艙罩圓滑的結合,座艙蓋邊緣,武器內置且武器艙門邊緣等處采用鋸齒狀的結合線條,均可以有效的降低雷達波的反射。後期改良性的“飛豹 3B/C”垂直尾翼也將設計成傾斜的。由于機載武器采用了內載,半埋式和外挂兼顧的方式,飛機約80%的隱身效果將依靠外形來決定,而其余部分的隱身效果 則需要新型的雷達吸波材料(RAM),雷達吸波結構(RAX)和其它方法來解決實現。以後,圓形的噴管也將被新研制的隱身的三維矢量噴管所替換,以此來進 一步降低紅外特征。預計由于采取了有效的隱身措施後,後期改良型的“新飛豹3D”的雷達橫截面(RCS)將不大于0.00X平方米
http://bbs.news.sina.com.cn/tre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2&fid=56763&tbid=41&ismain=
2007-12-05 08:48:55
秦嶺發動機
國産秦嶺發動機已定型 飛豹將裝備中國心(組圖)

本報訊 2007年12月28日,凝聚著中國幾代航空人心血與汗水的“秦嶺”發動機通過生産定型,標志著我國航空發動機研制跨入一個新的階段。
  “秦嶺”發動機由中國一航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主承制。它的生産定型是對研制企業生産過程、工藝流程、質量管理、基礎管理及批生産能力的一次大檢閱,是我國航空發動機生産史上一次重大突破,必將爲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持續穩定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秦嶺”發動機爲中國“飛豹”戰機裝備了一顆強健的“中國心”,並成爲國內批量裝備部隊的較大推力的渦扇發動機,對于提高我軍的裝備水平、促進航空發動機産業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秦嶺”發動機研制是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在研制過程中,黨和國家領導高度重視,各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全力支持,面對繁重的生産科研任務,各參研單位以振興航空爲己任,密切協作,不斷探索,勇于實踐,超常拼搏,穩紮穩打抓産品質量,群策群力促任務完成,管理措施落實到位,生産系統全面提速,大力加強技術創新,不斷探索新工藝、新方法,按照研制要求進行工裝設計制造,突破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各參研單位積極進行管理創新,調整生産布局,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極大地改善了“秦嶺”發動機的生産條件,保證了秦嶺發動機研制工作的開展,爲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研制積累了寶貴經驗。(馬寬新)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1-04/0727479665.html
2008-01-04 10:07:54
飛豹3
新飛豹III型研制成功:首批6架裝備部隊試用
(摘錄)來源:新浪軍事/作者:鐵血武統

據悉,最近有大約6架&quot新飛豹3&quot裝備在海南島的一個海航的軍事基地進行大量裝備前最後的適應性實驗飛行!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大量的&quot新飛豹3&quot裝備海航以及空軍特戰部隊 
  展望飛豹-3 趕超蘇-34
  針對爲了確保“飛豹A”的不足,我國提出了新飛豹3的研制任務。爲了確保“飛豹III”的成功性,中國同俄羅斯(包括部分烏克蘭機構)經過多年艱苦談判,在中俄最高領導的幹預下,達成了聯合開發“飛豹III”的合作協議。 
  “飛豹III”是中國爲了完成向攻防兼備型空軍的需要,爲了彌補中國空軍缺乏遠程攻擊能力,缺乏新型轟炸機,缺乏加油機和缺乏海外空軍基地等薄弱環節,而提出的一種具有遠程轟炸能力又具有自我防衛能力的遠程對地對海雙重多用途重型戰鬥轟炸機(並非戰略轟炸機,只能算輕型戰術轟炸機)。 
  在俄羅斯拉中國聯合開發SU-34時,中國針對俄羅斯蘇霍伊經濟困境,急需中國在SU-27和SU-30等戰機的定單和新項目開發費用等特殊情況下,提出了聯合開發“飛豹III”方案,中國承擔主要研發費用,但“飛豹III”的知識産權屬於中國(而不是向SU-27和SU-30只得到授權組裝)。“飛豹III”比SU-30和SU-34航程更遠,載彈量更大,而且具有機內載彈能力,隱形突防能力和2倍以上超音速巡航能力。
  性能(超英趕美)
從武器配置來看,“飛豹3A”的近程自衛武器系統爲一門重110公斤的6-23型六管23毫米改良性“雷神”機炮,最大射速6000發/分鍾。而其它個別特殊型號的“飛豹3”沒有規定航炮,但可以在機下加裝單管30毫米或雙管23毫米口徑的航炮吊艙。“新飛豹3”擁有總共15個外挂架,比飛豹的9個外挂點有顯著提高。是僅此于美國F-15K的世界上第二種擁有總共15個外挂架的飛機。因此,在武器選擇種類上除了能使 用AM-39,C-601/611, C- 801/802,新型的C-803超音速反艦導彈,還可以配備俄羅斯的KH-65SE亞音速巡航導彈,以及KH-31A(AS-17)超音速反艦導彈,KH-31P超音速反輻射導彈和更先進的KH-41超音速反艦導彈。現代2型驅逐艦上的3M90系列改良型反艦導彈也可以挂載到“飛豹3”上使用。其它適用短,中程對地攻擊武器還包括現役和研制中的國産與國外的傳統炸彈,激光制導炸彈,防空圈外投射武器等。與之配合的制導裝備可以通過更換機體內的“插件模塊”來方便解決,或者使用至少包括全天候低空導航吊艙,數字式前視紅外/激光瞄准組合吊艙等手段來解決。
  從火控系統來看,目前,世界上先進的戰機均采用全數字式自動駕駛儀和四余度電傳操縱系統;該系統采用余度技術和中央微處理器,像美軍的MIL- STD-1750A軟件指令控制。隨著國産四余度電傳操縱系統的應用;系統可靠性明顯的提高。
根據要求,“新飛豹3”座艙內實現了玻璃艙化的一平三下標准配置,和殲10處于同一水平。兩個座位都裝有國産廣角平視顯示器和三個彩色高亮度多功能顯示器,並配以頭盔多功能瞄准器。。各顯示器都可以用多路視頻複合記錄分系統予以監視,“飛豹”的擡頭顯示器能與自動駕駛儀交聯,即使飛機改變航向,瞄准線仍能穩定的壓在目標上。另外,其仍然具有連續計算施放點,連續計算命中點等功能,並加裝一套角速度轟炸系統,以提高自由落體武器的命中精度。新修改的側滑角傳感器能火控系統修正側滑角對武器的影響,同時也作導航武器精確計算風速,風向之用。爲了發揮“飛豹3”的最大威力,機上加裝了改良型的“海上霸王- B1”式機載信息交換專用高速數據鏈,配合機內的新型光纜以及專用信號分析處理高速電腦和多模式精確探測制導系統模塊,“新飛豹3”成爲中國第一種國産的有專用高速數據鏈的作戰飛機。因此“新飛豹3”具有了一架開機探測,並指揮多架飛豹3迎敵作戰的能力。
  從外形來看,中國的“新飛豹3”改用了新設計的中等後掠角帶前緣襟翼式上單翼。另外,爲了提高隱身性能和強化氣動外形,“新飛豹3”使用了“S”形進氣道,並在進氣道內噴塗新型納米吸波塗料,以減少飛機正面雷達反射截面積和紅外線信號特征,並且具備采用了翼身融合技術,全機新型複合材料的應用明顯增加。後期會把“飛豹3”地外部“硬式”加油設備改進成爲內藏伸縮“軟式”加油設備,以此來進一步加強整機的隱身性。因此,“新飛豹3”是中國首種使用電腦輔助設計修正外形的半隱身戰鬥機。
從隱身性能來看,由于“新飛豹3A”使用了新研制的吸波塗料,使得該機被探測到的概率大爲降低。此外,後期改良型的“飛豹3B/C”將加大新型複合材料的利用率,機身和座艙罩圓滑的結合,座艙蓋邊緣,武器內置且武器艙門邊緣等處采用鋸齒狀的結合線條,均可以有效的降低雷達波的反射。後期改良性的“飛豹 3B/C”垂直尾翼也將設計成傾斜的。由于機載武器采用了內載,半埋式和外挂兼顧的方式,飛機約80%的隱身效果將依靠外形來決定,而其余部分的隱身效果則需要新型的雷達吸波材料(RAM),雷達吸波結構(RAX)和其它方法來解決實現。以後,圓形的噴管也將被新研制的隱身的三維矢量噴管所替換,以此來進一步降低紅外特征。預計由于采取了有效的隱身措施後,後期改良型的“新飛豹3D”的雷達橫截面(RCS)將不大于0.00X平方米。
  展望(前程似錦)
  將來,改良型的“新飛豹3D”將最終裝備新型的國産“多功能綜合雷達頻率系統”(MIRFS)。它的主要系統就是國産的“主動電子掃描列陣” (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這種雷達將可以提供多種功能,包括多模式雷達探測,主動幹擾,被動電子防禦和加密通訊等。MIRFS可以在很寬的頻段內發出信號和脈沖,以保證“低被截獲率”,使得“新飛豹3D”將具有“發覺但不被發現”的能力。此外,新型的用于防禦和空戰的“紅外搜索探測跟蹤分析” (IRST)系統也正在研制當中。IRST系統也被稱作“分布式孔徑紅外系統”即“DAS”。DAS系統包括安裝在機身不同位置的紅外傳感器以提供飛機全向全範圍紅外探測和跟蹤能力。這一點和美軍F-35正在研制的DAIRA系統的作戰效應似乎“不謀而合”。而在改良型的“新飛豹3D”機身中目標瞄准設備將被進一步“整合”,目標瞄准將由新型的“光電瞄准系統”(EOTS)所替代。EOTS將包括一部前視紅外成像儀(FLIR),一部CCD電視攝像機,一部瞄准激光儀,一部微波瞄准儀,一部激光光電跟蹤儀和一部微波探測跟蹤儀等組成。EOTS並不是被安裝在外露的基座上,其探頭安裝在飛機內部,被不透波窗口覆蓋,在整個任務過程中都將運作。EOTS的技術來源于中國國産的“鷹眼”瞄准吊艙和俄羅斯SU-30MKK2/MKK3“藍鯊”吊艙以及歐洲技術的支援。
  通過機載高速數據鏈,“新飛豹3”可以與其它裝備數據鏈的飛機實現信息的共享並可將戰場信息實時迅速的回傳給後方作戰指揮中心,從而實現所謂的“戰場電子信息控制”!
  顯而易見,“新飛豹3”的電子戰系統性能是中國現役戰鬥機中最好的,但是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國內也發展出了的一種紅外/激光主動幹擾機和多模式戰術幹擾吊艙。另外,因爲“新飛豹3”所具有的載彈量大,機內容積大的特點,除了考慮加挂浮錨式空中加油設備充當夥伴加油機外,還將被考慮將其修改發展爲“飛豹3E”專用電子戰偵察幹擾機。如果成爲可能,未來的“新飛豹3E”將是續EF-111電子戰飛機和F-18EF專用電子戰飛機的又一款專用電子戰飛機!當然,這要待“新飛豹3”以後的使用目的來決定。此外,若國産超音速戰略巡航導彈一旦研究成功,那麽“新飛豹3”系列飛機的作戰打擊範圍將可以大幅延伸,並能暫時彌補中國目前沒有航空母艦的不足和國産航母研制裝備前的“空擋”。至此,“新飛豹3”已經成爲新型的“武力倍增器”!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74940&tbid=3490
2008-04-06 09:31:20
版主回應
蘇-34缺陷嚴重無法作戰 俄軍官:只是擺著好看 2012-12-08 環球網
  
據俄羅斯《消息報》12月7日報道,根據蘇-34前線轟炸機6年使用情況,俄羅斯空軍總司令部和武器裝備部專家委員會日前起草了一份總結性報告,計劃于近日遞交國防部長紹伊古。報告指出,已經交付部隊使用的16架蘇-34轟炸機全部都有明顯缺陷,無法完全按照要求作戰使用。
  俄國防部參與委員會工作的一名代表向媒體透露稱,相關報告將在今年年底前遞交國防部長,後者應當就蘇-34的命運問題做出決定。由于沒能按照交付飛機,今年6月國防部已經通過仲裁法院向新西伯利亞契卡洛夫飛機制造廠處罰8000多萬盧布違約金。如果新西伯利亞飛機制造廠今後繼續這樣工作,那麽必將再次面臨訴訟處罰。
  飛行人員也紛紛責難蘇-34,聲稱他們每次飛行都要被迫同飛機缺陷作鬥爭。一名蘇-34飛行員向媒體抱怨說:“飛機的主要問題是雷達和瞄准導航系統,經常發生某些故障,而且經常在訓練飛行期間發生。當你想進入實施轟炸或者發射火箭彈時,你的瞄准設備卻讓人掃興,只能掉頭回家。雷達和瞄准設備故障不只是因爲程序軟件的問題,還是技術故障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只能被迫放棄使用飛機,進行維護,消除故障。作戰訓練計劃因此泡湯。”
  新型蘇-34轟炸機也給地面人員帶來許多問題。俄空軍飛機地面使用和維護局一名軍官解釋稱,蘇-34很難說是量産型飛機,16架已使用的飛機各有各的區別,各有各的問題。比如,輔助系統電動機有時配置在這邊,有時在另一邊,而從技術文獻來看,它們本來應當出現在第三個位置。
  工廠組裝質量也很糟糕,觸點焊接不理想,個別部件沒有嚴絲合縫。了解情況的俄空軍總司令部一名軍官指出,第一批兩架飛機的問題最大,它們從2006年開始裝備到利佩茨克空軍第4作戰使用中心之後,基本上什麽都做不了,只是擺在機場上好看。只有去年夏天配備到沃羅涅日市巴爾季莫爾航空基地的最後一批3架飛機還不錯。
  參與蘇-34研制工作的俄羅斯國防工業綜合體一名代表對軍方的意見感到驚訝,他認爲任何飛機開始批量生産和裝備部隊時總會出現一些技術問題,但是這是成長問題。圖紙設計上的飛機和試驗樣品機是一個樣,到了批量生産時就出現了問題,被迫修改飛機結構,改變工藝。軍方應當及時通告飛機出現的問題和故障,但是現在空軍技術人員培訓水平非常低,他們根本不明白飛機一半系統的工作原理,不知道如何正確編制設備程序。多數雷達和瞄准系統的故障是由于部隊不正確的使用造成的,而且飛行員訓練水平又非常低。
  新西伯利亞契卡洛夫航空生産聯合體拒絕評論有關蘇-34的問題,強調只有在得到蘇霍伊設計局的書面允許之後才會發表評論。蘇霍伊設計局官方發言人梅謝裏亞科夫同樣拒絕發表評論,聲稱有關蘇-34的所有信息都是機密。
曾經是軍事飛行員的俄羅斯《世界和我們》網站編輯加爾諾夫斯基解釋稱,蘇-34是一種複雜的飛機,需要有發達的基礎設施,即新的保障機場,新的通信和導航設備。但是俄羅斯空軍現在沒有這些,在不遠的將來也未必會有。俄獨立軍事專家、《俄羅斯新軍隊》作者拉夫羅夫指出,全世界任何現代化軍事裝備開始裝備部隊時都會有缺陷,並非盡善盡美,實際情況就是如此。
  回應
給中國一架,沒准山寨後的性能比su-34還好,呵呵~~
有問題就去解決,互相責難是沒有意義的。
  可見老毛子的航電系統確實是不行。不但飛機機載航電不行,連機場的通迅導航設施也落後。
  老毛子思想就是落後,爲什麽不跟中國合作一起研究你這其實是雙贏啊,沒錯中方暫時發動機技術是比他們差要依靠他們,但中國才發展多少年啊幾十年,我相信再給我們幾十年我們一定會超過他們那時候我們有國力有技術就再也不會和他們一起研究了,所以現在一起研究看樣子中方是掙了便宜但從長遠考慮他們以後利益更大回報更多。
  被蘇27呼悠瘸了,再也不敢了
  這篇新聞的醋意好強啊!你的軍機都已經掉進民區了,你的2代戰機還是目前空中力量的主力,還好意思說人家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的!
  哪國的飛機沒掉過?中國二代機誰告訴你是主力了,數量多就算主力?中國三代機也比毛子多吧?
這種事如果是發生在國內,我打賭噴子要噴死國人
不要灰心啊毛子,F22跟你們的狀況是一樣一樣的啊
  再差也比中國貨強,前幾天還宣布買蘇35。中國沒資格說人家的差,典型的酸葡萄心理
  文盲加流氓,哪個中國人說它差了?中國有這種飛機嗎?有幾個中國人會像你一樣只會毫無根據地胡列咧?這新聞來自俄媒,知道嗎?是俄國人自己說的!還是先念好書再來咧咧吧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12-08/1323709047.htm
2012-12-10 10:29:28
?
中國殲轟7A遠嫁伊朗 美國大驚失色!

   7A被西方軍事專家評爲:中國的F-111。這次西嫁伊朗,令美國失色。
   俄媒體是這樣評價殲轟一7A:中國殲轟一7與俄羅斯的蘇一24、美國的F一111和英德意的“旋風”殲擊轟炸機屬于同一級別。衆所周知,無論是對于蘇聯航空工業來說,還是對于美國和英德意航空工業來說,研制上述殲擊轟炸機都是相當困難的事情。法國和英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當時,他們爲了研制“幻影一G”和TSR一2殲擊轟炸機絞盡腦汁,但是,最終也沒有成功。爲了研制蘇一24和F一111殲擊轟炸機,蘇聯和美國可以說都花了“血本”。殲轟一7的研制成功,不僅依賴于中國航空工業相互間的密切合作,而且依賴于中國政府巨大的財政支持。
   另外,根據中國評論新聞網介紹:這次出口到伊朗的殲轟-7A,殲轟一7A安裝了JL-10A機載脈沖多普勒雷達。JL-10A機載脈沖多普勒雷達是一種應用多普勒效應,在強背景(地、海)雜波下發現運動目標,幷測量其位置和相對速度的脈沖雷達。由于這種雷達具有較強的抑制地物幹擾和測速能力,從而使殲轟一7A具備了“下射”能力,即對付低空突防目標和攻擊地面目標的能力。殲轟一7A安裝了“藍天”目標指示和導航系統吊艙,其作戰性能可以與美國研制的LANTNTIRN系統(夜間低空導航與紅外尋的系統)相媲美。此外,殲轟一7A安裝了俄羅斯研制的AKR-8雷達吊艙。 
    在機載武器裝備方面,殲轟一7A的武器挂彈架增加到了11個。由于安裝了兒一10A機載脈沖多普勒雷達,機上增加了機載武器的種類,其中包括PL一5、PL一8空空導彈,“魚鷹一8K”空艦導彈,“魚鷹一9l”空地(艦)反輻射導彈,激光制導炸彈和非制導炸彈以及火箭發射裝置等。
   因此,美國在伊拉克訂購中國武器的態度上,令人質疑。估計美國希望中國出口到伊朗的戰機版本,不要升級。估計殲轟-7A西嫁伊朗,將會對美軍的構成一定的威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efecfb01009ndk.html
2008-04-23 13:04:02
版主回應
大批中國在研發動機曝光:首次確認WS-15存在2013-5-7北京新浪網

中國在研的各型發動機性能表
  在2013年中國航空推進技術高峰論壇的英文版網站上,有一個中國航空發動機項目匯總表。其中曝光了幾個關鍵資訊。1.官方首次確認疑似為殲-20准備的WS-15發動機存在。2.武直10未來可換裝大功率發動機。3.現在有多款大型直升機正在研發中。
  文中透露的資訊相當豐富,其中以WS-15發動機為核心研製的SF-A型發動機推力達到13噸,並將配備給大型運輸機運-20,WZ-16功率1500KW,將配備給武直十和直15,在型號右欄,還顯示有Y-21(運-21,可能為ARJ-21的運輸機版本)和Y-19(渦槳飛機)型號存在。另,功率達1800KW的WZ-10型發動機將配備國産20噸級直升機。
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military/sinacn/20130507/19044521517.html

殲20戰機使用兩台外形不同發動機試飛

近日,網上公佈多張殲-20戰鬥機的照片,引起高度關注。照片中,殲-20戰鬥機的兩台發動機尾噴口收斂調節片呈現不同顏色,其中一側的收斂調節片與俄制AL-31系列發動機相同,而另一台發動機則明顯不同。
  回應
  僅從噴口的大小看發動機純屬胡扯,飛機發動機在起飛前,噴口可以收縮和擴張的! 2個發動機是一樣的,一個菊花是收縮的,一個是張開的。
  主要是噴口葉片厚度還差不多相同,理論上收縮那個難道不該更厚?傳說中的渦扇15A?
  這是軸對稱向量發動機,噴口可調整的!F22那是可以上下調整的二維向量發動機!
  暈死了,我們哪裡來的向量發動機哦!大家願望是好的,但是,這個真沒有!
  中國的軸對稱發動機2008年左右就研製成功了!
  中國之所以要買SU35,其實就是為了117S發動機,當然還有相控陣雷達,遠端空對空導彈。不過俄國人估計不會這麼痛快給中國。可能會用AL31-M1代替。
  一架戰機用兩台不同發動機試飛,這個設計師不合格,會害苦了飛機和飛行員。我也是飛行員,我覺得沒有可能,用另一架試驗才是明智之舉,也對飛機的性能和改進有説明
  你覺得? 你無知而已 多學點知識吧 雙發飛機 試飛時用兩台發動機(一台成熟 一台目標)是慣例
  你在網上瞅一眼都看出問題了,人家設計師會不知道?必然有人家的用意,跟著瞎操什麼心。
  無論柴油發動機,渦輪燃氣、柴汽混合發動機,還是向量發動機,中國距離世界太遠了,長年研發換一朝崛起,行與不行就看未來十年了。
  今天還真他*的出現行見識了,戰鬥機發動機居然還有燒柴油,燒燃氣,還柴汽混燒的?!
  人家也沒說這些發動機都是用在飛機上啊
  不多說,自古2B出。。。。。你們懂得。
  不管怎樣折騰,都是山寨貨,沒見過任何隱形機有這樣的發動機尾管。
  你到底想說什麼啊?上句剛罵是山寨貨,下句又罵發動機尾噴管跟別人家都不一樣?別您這嘴也是山寨貨吧?
  機殼外形都是抄襲別人的,就是發動機尾管是中國偉大的發明,但是不能隱形,叫什麼隱形飛機?
  這個問題說過多少遍了!別人既然做出了這中外形的新一代戰機,我們為什麼不能借鑒!你非要說山寨! 世界上那麼多國家 你讓他們山寨啊!你以為山寨跟你學歌手唱歌一樣簡單!真心懶得說你! 你沒見過隱形戰機這樣的發動機尾管,不代表未來不會有,那我們國家做出來的,就不能是隱形了!非要你美爹做出來才算隱形啊!
  垃圾場撿來的破爛飛機,拿來騙科研經費,無恥!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設計一個出來給我看看,凡是這些都有不足的地方吧,慢慢來,以後路還很漫長。
  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如果你那麼很就不在這個國家待著了,這裡不少你這塊臭肉,還有如果你這塊臭肉沒地方去就請你不要再放屁。
  機毀人亡
  三天內你家破人亡!
  你出門撞車死在家房砸死。問候你家所有女性。
  買國賊 咒你今晚全家死
  你他媽的是神經病還日本人養的哦
  他是日本雜種……
  他是日本的驢和他媽搞出來得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29471_21662.html
2013-05-12 12:31:26
阿楨
報道稱西飛正在研制新一代隱身版殲轟-7B攻擊機 2011-09-04環球網

  俄刊稱,1988年8月殲轟-7首架原型機081號在西安公開亮相,當年12月14日成功首飛,次年11月17日首次達到超音速飛行速度。中國共制造了5架殲轟-7系列試驗樣品機,編號081到085,其中一架(可能是082號)于1994年因發動機故障而墜毀。90年代初先後決定從俄羅斯進口蘇-27前線殲擊機和蘇-30MKK多功能戰鬥機後,中國領導層對殲轟-7的興趣有所降低。畢竟蘇-30MKK載彈量可達8噸,使用現代化火控系統,在對地面目標攻擊方面完全可以替代殲轟-7,僅在長時間低空飛行舒適度方面略遜色于中國飛機,因其機翼負荷略小。另外,蘇-30MKK還能用作高效戰鬥機以奪取制空權,也能用作巡邏截擊機,而這是殲轟-7所不具備的。不過殲轟-7項目並沒有停止,而是繼續發展,在生産了5架驗證機之後,預生産一批20架殲轟-7,交付中國海軍使用,其中最初幾架飛機于1994年出廠,各有5個武器挂點。隨後開始生産第一批35架量産型殲轟-7,裝備到東海艦隊海航6師16團(上海)。
  實踐證明,殲轟-7成爲一種相當成功的海上攻擊機,它的列裝無疑大幅提升了中國海軍航空兵的作戰實力。量産型殲轟-7翼展12.71米,長22.32米,高6.58米,空重14.5噸,最大起飛重量28.5噸,最大戰鬥載荷6.5噸,最大速度1.7馬赫,實用升限15600米,低空作戰半徑900公裏,高空作戰半徑1650公裏,攜帶副油箱時最大航程3650公裏,兩次加油後最大航程6650公裏。武器外挂點由5個增至7個,其中機翼下6個,機身下1個,攻擊性武器包括最大射程40-50公裏的“鷹擊-81”(C-801K)亞音速反艦導彈(性能接近于法國“飛魚”)、1500千克級自由落體航空炸彈、無控火箭彈。自衛性武器包括2枚“霹靂-5”空空導彈、1門23毫米23-III型雙管航炮(與俄羅斯GSH-23L航炮類似)。
  需要指出的是,從俄羅斯進口的蘇-30MKK/MK2多功能戰鬥機火控系統在技術上與中國研制和生産的導彈系統並不兼容,中方壓根就沒向俄方提供中國導彈的信息,結果殲轟-7成爲同類飛機中唯一能夠更加經濟更大規模攜帶國産航空殺傷兵器的有效載體,這可能也間接促進了殲轟-7項目的進一步發展,盡管它在整體作戰效能上,包括攻擊力方面,略遜于中國空軍2000年12月開始列裝的蘇-30MKK。因此,在從俄羅斯引進蘇-30MKK的同時,中國不但嘗試自主生産類似飛機,而且還在繼續改善殲轟-7戰鬥轟炸機。
2011-09-04 11:32:28
版主回應
從具體性能上來看,殲轟-7與美國F-4II“鬼怪”雙座戰鬥機大體相當,在個別方面略勝一籌,比如最大起飛重量、低空最大速度等。在列裝首批量産型殲轟-7(1)戰鬥轟炸機之後,中國海軍開始列裝第二批量産型殲轟-7(2),首先是東海艦隊海航6師17團(義烏)。這批新飛機開始使用中國自主生産的改進型WS-9發動機,替代從英國進口的50臺斯貝Mk202。相比之下,雖然推力性能基本相同,但是改進型WS-9使用性能大幅提升,可靠性明顯提高,同時還保持了和斯貝Mk202在使用方面的完全兼容性。之後殲轟-7停産,開始生産更先進的殲轟-7A改型産品。由083號殲轟-7驗證機改裝的首架殲轟-7A原型機首次公開亮相是在199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隨後繼續不斷完善機載系統和設備。2002年7月1日兩架全新的殲轟-7A試驗飛機中的首架首飛成功。2004年底中國空軍和海軍開始列裝新型殲轟-7A。
  如果說殲轟-7只能與美國60年代末研制的F-4M、F-4E相提並論的話,那麽殲轟-7A則完全可以和80-90年代美國“鬼怪”最新改進型、法國“幻影2000”或日本F-4EJKai相比較。殲轟-7A使用的國産電傳操縱系統顯然是在強-6項目框架內研制而成的,JL-10A新型機載雷達、GPS接收儀、配備多功能顯示屏的座艙儀表,以及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都進行了現代化改進。其中JL-10A脈沖多普勒雷達能繪制地形圖,有效發現低空目標,對類似米格-21殲擊機的空中目標的搜索距離爲80公裏,跟蹤鎖定距離40公裏,能同時跟蹤4個空中目標。除了能保證飛機使用高精激光制導武器之外,還具備地形規避能力。有報道稱,與殲轟-7相比,殲轟-7A性能大幅提升,其最大載彈量增至9噸,可挂載的制導武器類型顯著增加。除了“鷹擊-81”反艦導彈之外,還能使用俄制KH-31P或國産“鷹擊-91”、國産KP-88(C-701)高速反輻射導彈,KH-31A超音速反艦導彈,KH-29L、KH-29T空面制導導彈(據稱中國2002年大約采購了2000枚俄空軍現役KH-29L/T導彈),俄制KAB-500和國産500千克級LT-2航空制導炸彈,可能還有能夠有效攻擊大型海上目標的俄制KAB-500L、KAB-1500L-PR、KAB-1500L-F航空炸彈。另外,供殲轟-7A和轟-6使用的“鷹擊-83”(C-803K)新型反艦導彈也于2002年11月完成了最大射程試驗。
  俄刊稱,中國海軍航空兵3個團已經或正在裝備殲轟-7A戰鬥轟炸機,分別是北海艦隊海航50師14團、南海艦隊海航9師27團、北海艦隊海航7師20團。2005年中國空軍開始列裝殲轟-7A,主要是濟南軍區航空兵5師14團、沈陽軍區航空兵11師31團、南京軍區航空兵28師82團。每個團配備18到20架殲轟-7A或殲轟-7。國産殲轟-7A現代化改進型戰鬥轟炸機的列裝對中國優先采購蘇-30的政策産生了影響。2003年中俄簽署了采購合同,2004年8月中國海軍首次開始接收24架蘇-30MK2多功能戰鬥機,它比蘇-30MKK的航電設備更先進,反艦武器配備也更強。當時中國海軍似乎還在談判采購另外一批使用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的蘇-30MK2飛機,但是隨著殲轟-7A的順利生産和列裝,以及中國在殲-11B和殲-11BS研制方面取得的成績,中國領導層對繼續進口俄制戰機的熱情開始冷卻。
  俄刊稱,在滿足本國軍隊需求的同時,中國還成功研制了“飛豹”的出口型號FBC-1,並積極推向國際市場。中方強調,FBC-1的航電設備可以根據客戶的具體需要靈活配置,可以選擇中國或其他國家生産的相應系統。從2001年亮相莫斯科航展的FBC-1大尺寸模型來看,這種飛機可挂載KH-31AE超音速反艦導彈,以及中短程空空導彈。據稱已經有一些國家,包括伊朗,表現出了對FBC-1的興趣,但是暫時還沒有大規模采購的消息。
  還有報道稱,西飛目前正在研制新一代攻擊機殲轟-7B。這種飛機表面上是殲轟-7的全面改進型産品,實際上是一種新型飛機。從2008年珠海航展上推出的新飛機視頻資料來看,新型殲轟-7B和殲轟-7一樣采用串列雙排座艙布局,在機身結構方面廣泛使用隱形技術,包括低輻射進氣道和雷達吸波塗層。另外還將使用新型航電設備。殲轟-7B還有可能安裝國産新一代WS-10A發動機,其最大推力可達12-13噸,與AL-31F大體相當。目前該發動機正在進一步完善和量産准備階段,如果該項目得以順利完成,可以預計裝配WS-10A發動機的殲轟-7B有望在2015年前後列裝。不過,目前來看,殲轟-7B使用改進型WS-9發動機更爲現實一些。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9-04/1038664176_2.html
2011-09-04 11:34:19
阿楨
飛豹墜機專題
http://news.sina.com.cn/z/xazj/index.shtml
相關新聞
陝西墜毀戰機非現役軍機 失蹤飛行員已確認遇難
中國空軍未派飛機參加通航大會飛行表演
民航西北局介入調查飛豹戰機墜毀事件
專家稱通用航空大會戰機墜毀疑因飛控系統故障
專家稱飛豹戰機墜毀事件操縱失誤可能性不大
專家稱飛豹戰機墜毀可能因意外特情 不排除人爲
分析稱國産飛豹戰機墜毀不能說明性能存在問題

陸戰機表演後墜毀 傷亡不明2011-10-15 中國時報 亓樂義

 中共一架「飛豹」殲轟機昨上午在陝西飛行表演後,因俯衝失控而墜毀。據稱一名飛行員跳傘獲救,另一名失蹤,具體傷亡不明,現場已由武警和警方人員封鎖。專家初步研判,飛機失控恐因飛控系統故障所致。這是繼○九年「飛豹」與俄羅斯舉行聯合軍演墜機後,又一次重大飛安事故。
 有專家指出,「飛豹」戰機安裝兩台可靠性高的斯貝仿製型發動機,即使單台發動機故障,也不致失速墜毀,而兩台發動機同時故障機率幾乎為零,故推斷「飛控系統故障」可能性較大。據稱,戰機非現役軍機,屬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所有。
 此外,「飛豹」座艙裝有兩台雙座指令程序彈射座椅,這種座椅設計可在零高度彈射,沒理由一個座椅打開,另一個沒打開,導致另一飛行員未能逃生,此疑點需檢查。

專家稱飛豹戰機墜毀可能因意外特情 不排除人爲2011-10-15 錢江晚報

  昨天上午10點47分,2011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在陝西省蒲城縣內府機場舉行飛行表演時出了意外,一架國産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在從東向西表演低空飛行過程中突然失控,墜毀在觀衆席以西約2公裏的地方。
  網上有專家推斷是飛控系統故障,但本報記者聯系上權威航空專家,他表示調查表明,“飛豹”戰機本身並無質量問題,它也不是因在俯沖時拉不起來而墜毀,而是在飛行中發生突然下墜,原因極可能是與鳥發生碰撞等意外特情,也不排除人爲原因。
  當時飛機上有兩名飛行員。電視畫面顯示後艙飛行員跳傘生還,前艙飛行員未能跳傘疑已犧牲。中國空軍有關部門已證實,空軍沒有派飛機參加在陝西蒲城舉行的2011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飛行表演。
2011-10-15 12:58:05
版主回應
  不是因飛控系統故障引起墜落

  有目擊者說,這架“飛豹”戰鬥轟炸機在向下俯沖表演時發生墜落,因此網上有軍事專家指出,“飛豹”戰機安裝兩臺穩定、可靠性好的斯貝仿制型發動機,之前保證了9年1600架次定型試飛,因此發動機技術相對穩定,尤其是單臺發動機即使有故障也不至于失速墜毀,而兩臺發動機同時故障的幾率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推斷是飛控系統故障的可能性較大。
  但該專家告訴本報記者,目前調查表明,可以肯定的是,事故原因絕對不是因爲飛控系統故障引起。這架“飛豹”戰機並不是如網上所稱在俯沖時拉不起來而墜毀,而是飛行中發生突然下墜。
  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飛行中發生突然下墜呢?他說,根據調查分析原因有三:第一種原因,飛機在高速運動中遇到了飛鳥,因爲在這個高度,飛鳥還是蠻多的;第二種原因,是發動機或機械故障導致,這種故障是偶發性的,是任何一種飛機都有可能碰到的,並不是質量問題。第三種,也不排除人爲原因。目前原因還在排查中。

  高度低第二個飛行員來不及跳傘

  當時飛機上有兩名飛行員。一名飛行員跳傘生還,另一名飛行員正在搜尋中。
  該專家透露,這架“飛豹”戰機並不是現役戰機,也不屬于空軍,它是工業部門派來參加表演的。央視則明確指出它出自中國試飛研究院。
  至于第二名飛行員爲什麽沒有跳傘,也是網上疑問較多的地方,因爲根據資料,“飛豹”的座艙爲串列式雙人全密封座艙,裝2臺HTY-2C型“零零”雙座指令程序彈射座椅,彈射速度範圍0-1000公裏/小時,彈射高度範圍0-21000米。按照此設計技術規範,這次事故完全滿足安全設計要求,不應該出現彈射座椅一個打開,一個沒打開的事情。
  對此該專家分析,這是因爲飛機墜毀前是在俯沖,它適用的安全彈射高度範圍就改變了,加之飛行高度實在太低了,大約200米左右,所以第二名飛行員根本沒有機會操作彈射了。因爲飛機有個彈射次序,先是第一個飛行員彈射,然後是第二個飛行員,因爲有個時間差,加之高度太低,第二名飛行員就沒有機會了。這名飛行員疑已犧牲。

並不能說明戰機的性能存在問題

  2009年7月,一架飛豹戰機在中俄“和平使命—2009”聯合演習期間墜毀,機上兩位飛行員犧牲。
  這架飛豹戰機准備打擊一個地面目標時,在距離地面200米高度突然失控墜毀,並發生爆炸。
  “飛豹”在墜毀前處于“失速”狀態。“失速”是指飛機在飛行中由于迎角超出正常範圍,造成機翼失去升力。對于高速運動的戰機,在200米高度失去升力是非常危險的。
  當時“飛豹”正要攻擊地面目標,情況可能有幾種:一種是做俯沖准備發射火箭彈等彈藥,但俯沖角度大、速度過快,造成飛機失控墜毀;另一種情況是飛機下降到一定高度准備做投彈動作,此時飛行員突然發現高度過低,于是急于拉起,飛機猛擡到一定角度後機翼上方氣流異常,升力不足,從而墜毀;還有一種可能也不可忽視,就是近地異常氣流造成飛機出現異常姿態,或者有異物撞擊飛機或被吸入發動機進氣口等,都可能造成飛機出現事故。
  2009年的墜機事故中,最令人感到悲痛的,是兩位飛行員不幸犧牲。飛豹戰機具有良好的座椅彈射功能,那爲何飛行員沒有及時逃生呢?
  “飛豹”座艙是串列雙座結構,前座飛行員負責操縱飛機,後座飛行員負責領航和操縱武器。俄方猜測飛行員操作失誤造成飛機墜毀,但這只是猜測。造成飛機高度和角度不正常、飛機失控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可能是兩人配合不當,操作疏忽,也有可能是飛機儀表的顯示造成飛行員誤判。
  但無論如何,當飛機失控時,機上人員應該是能感覺得到的。此時,飛行員可以選擇棄機跳傘。飛豹戰機座艙裏裝有2臺HTY—2C型零-零雙座指令程序彈射座椅,按理論設計這種座椅可以在零高度彈射,通過座椅內的火箭將飛行員彈射到一定高度,然後由飛行員打開降落傘實現平安落地。
  但飛行員沒有選擇棄機跳傘,說明在最後時刻他們想設法挽救飛機,只是200米下降高度留給飛機校正姿態、恢複控制的時間太少,飛行員沒有來得及補救。
  有分析指出,“飛豹”的意外墜毀讓人沈痛,但這並不能說明飛豹戰機的性能存在問題。戰機與民航飛機不同,演習與訓練往往需要做高難度、高風險動作,這對飛機機體和飛行員都是嚴酷考驗。因此,各國空軍越是注重從難從嚴實戰訓練,發生事故的情況也就越多。比如,2008年美國空軍事故高發時期,F-15、F-22、B-2紛紛發生墜毀事故,F-15甚至一度全面停飛。
2011-10-15 13:02:37
阿楨
陸新型轟炸機 殲─17將試飛 2013-02-14旺報

 大陸軍事網站──軍事前沿,引述美國《防務新聞》消息稱,大陸可能正在發展仿製於俄羅斯蘇─34戰鬥轟炸機的新型戰轟機,編號為殲─17。軍事前沿也刊出殲─17的圖片,並稱,中國似乎已經基本完成了殲─17的製造工作,即將進入試飛階段。
 大陸軍用航空工業最近接連在殲擊機、直升機、無人機、運輸機等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唯一的空缺就是戰鬥轟炸機,殲─17的出現填補了這個空缺。
 軍事前沿稱,同蘇─34一樣,殲─17戰機也是在蘇─27(殲─11)的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進而來的一種4代半戰機,而且其整體作戰性能有大幅度提升。
 殲─17低空突穿能力強
 殲─17的突出特點,首先是高智慧、衛星導航、資料鏈資訊傳輸、作戰半徑大、安裝並排雙座的寬敞駕駛室。由於裝備有智慧化機載相控陣雷達和電子對抗裝置,使得殲─17具備很強的低空突穿能力,可突破敵方火力,安全完成轟炸任務。
 第二,憑藉傑出的氣動布局、數位化節油引擎、空中加油設備、大容量內部油箱等技術優勢,殲─17還擁有與中程轟炸機相當的航程,因而完全具備很多中程轟炸機所擁有的作戰特性。
 可攜帶重達8噸的彈藥
 殲─17還具備全天候多工作戰能力,對陸、海和空目標發起高精度打擊。殲─17戰機也可攜帶重達8噸的彈藥,與轟─6的9噸武器負載相比並未落後太多。
 軍事前沿稱,殲─17是中國在研發出多種國產先進戰機後,運用掌握的最新技術設計的多用途戰鬥攻擊機,其整體作戰性能相比蘇─34,會有大幅度提升。
 軍事前沿稱,如果中國研發成功殲─17並如期成軍,不僅可彌補強5退役後的火力空白,還可擔負起部分中程轟炸機的任務;此外,中國海軍航空兵還可利用殲17長航程、大載彈量的優勢,搭載YJ83、YJ62、YJ12反艦導彈和東海10反艦巡航導彈,接替轟─6或FBC1「飛豹」,充當「航母殺手」。
2013-02-15 12:32:31
版主回應
短距垂直起降︰美媒曝光照片 認定這就是殲17戰機(多圖) 2011/6/3防務新聞

  美國《防務新聞》刊登發表該刊駐台北辦公室主任溫德爾-明尼克(Wendell Minnick)題為《中國正在發展短距垂直起降戰斗機?》的文章。文章稱,從軍事博客透露的情況來看,中國極有可能已于本月早些時候試飛了殲-18“紅鷹”短距離垂直起降戰斗機。
  中國國防工業常常給外界以神秘莫測的印象,網上的相關消息也因此難于證實。然而,此次一些中文軍事博客卻透露了有關殲-20“黑鷹”戰斗機秘密試飛的情況,令外媒感到驚訝。而現在,又出現了關于殲-18試飛情況的消息;外界認為,此次試飛應實施于本月早些時候,該機型與俄羅斯甦霍伊公司的甦 -33系列戰機類似。
  網絡上出現的有關涂有解放軍標徽的帶有鴨翼的甦式艦載機模型
  網傳殲18戰機,和殲20一樣也噴藍火
  據美國華盛頓著名智庫——“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副主任、中國軍事問題專家理乍得-費舍爾(Richard Fisher)稱,2005年,他從一位中國航空工業從業人員處獲悉,成都飛機工業公司正在籌劃一個類似F-35B隱形戰斗機的項目。考慮到制海權問題,中國也存在著發展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項目的可能。
  但同時,他也指出,在中文博客中,存在眾多關于戰機制造項目的小道消息難以確證。其中就包括有消息稱,殲-16隱形戰機已在沈陽飛機工業公司 (SAC)下線;而相比于殲-11B(與甦-27類似)重型多功能戰機,該戰機在隱形能力更加出色,並配備自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和一個內置武器艙,將于今年夏天制造完成。
  今年夏天,中國首艘航母將下水試航。分析人士認為,作為甦-33翻版的“空中鯊魚”殲15,是中國首款未來直接從航母上起飛的戰斗機。2001年,沈陽飛機工業公司從烏克蘭取得了甦-33較早的原型機。報道稱,殲-15已于2009年中期完成首次試飛。
  同時,一些消息來源不明的中文軍事博客也曾透露關于殲-17和殲-19戰機項目的模糊信息。據報道,殲-17是一種以俄羅斯甦霍伊的甦34為基礎的遠程戰斗轟炸機;而殲-19則是以殲-11B為原型的重型多功能戰斗機。
http://news.backchina.com/viewnews-144156-big5.html
2013-02-15 12:32:53
阿楨
院士透露新太行發動機進展良好 將提升運20載重 2013-04-07 人民網

  “運-20上使用的發動機最終將會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發動機,目前其研製進展很好!”中國航空發動機專家、工程院院士陳懋章接受本報專訪時說出的這句話透著揚眉吐氣的喜悅與自信。
  事實正是如此,“太行”是我國軍用機的動力,但播下的種子有望在一些領域生根開花。改進後的“太行”能用作其他海空主戰裝備的動力,其未來的大涵道比的加力改進型可以用於轟炸機,而大涵道比的無加力型可以用於諸如運-20等大型運輸機。由太行發動機衍生的船用燃氣輪機則可以作為驅逐艦等大型水面艦隻的主動力。
  太行發動機推重比達到8,即產生的推力是自身重量的8倍,已處於世界先進水準。雖然與美國F-119發動機推重比所能達到的10相比,太行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然而正像陳懋章所說:“發動機的研製是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其從設計定型到成熟都需要十幾二十年甚至更長。太行正在穩步前進。”
  白手起家 成果卓然
  自1956年第一台渦噴-5發動機在瀋陽航空發動機廠仿製成功以後,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一直以仿製和改進為主,雖然也曾自行研製過幾種發動機,但都因種種原因半途而廢。一直到2002年昆侖(渦噴-14)發動機設計定型,標誌著中國第一台自行研製航空發動機誕生,中國一躍成為繼美、俄、英、法後第五大航空發動機生產國。
  據人民網報導,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工業南方董事長彭建武表示,去年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武直-10霹靂火攻擊直升機的動力裝置就採用了由我國自行研製生產、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渦軸發動機。
  陳懋章說:“我國在軍用和民用發動機方面都在發力追趕,太行無疑大大縮短了追趕的時間。與運-20將裝配上國產動力一樣,我國C919等大型客機也將擁有一個中國心。”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4-07/1042720786.html
2013-04-08 11:08:00
版主回應
中國航空發動機現曙光:核心部件技術獲重大突破 2013-04-03 中國科學報

渦輪盤,是發動機最為核心的部件之一。(資料圖)
  據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網站近日報導,我國在航空發動機粉末渦輪盤擠壓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國航空事業的一項空白。
  新的突破
  渦輪盤是航空發動機的核心部件,其製造難度很高,被稱為航空發動機的“皇冠”。
  據瞭解,以前渦輪盤的製造採用的是鑄錠—鍛造技術,但隨著航空發動機的發展,高溫合金材料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如果用傳統的鍛造技術,一方面加工比較困難;另一方面,由於高溫合金成分比較複雜,鑄錠—鍛造方式會造成偏析,無法保證材料的可靠性。
  因此,將高溫合金生成粉末,再通過熱等靜壓、擠壓、超塑性等溫鍛造等加工製造成渦輪盤的方法——粉末渦輪盤材料技術,成為航空發動機領域的主流選擇,而我國最近所取得的突破正是這方面。
  “航空發動機粉末渦輪盤材料擠壓技術對於發動機製造非常關鍵,掌握該項技術的國家尚在少數,該項技術的突破對於我國發動機製造是極大的利好消息。”中投顧問機械行業研究員李文倩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李文倩同時指出,突破此項技術也有必然性,是對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肯定,也是前期大量資金、人力投入的結果。
  仍面臨挑戰
  嚴超波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在材料方面,中國在高溫合金材料、鈦合金材料、複合材料的高精密生產和加工方面仍有一段路要走,發動機渦扇高精密成型技術也難以滿足先進發動機的需求。此外,在發動機整體設計方面,中國需要進一步優化。而在製造方面,中國航空發動機缺少品質控制方法,量產發動機的品質仍難以保證。
  魏法傑告訴記者,造成我國發動機落後現狀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體制機制問題。在過去,我國將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和飛機綁定在一起,飛機型號若不立項,發動機也不能立項。然而,飛機的研製週期是10~15年,發動機則是15~30年,這使得航空發動機的發展一直追不上飛機前進的“腳步”,而國家又急於將飛機投入使用,於是只能購買國外的發動機。
  另一方面是資金投入問題。魏法傑表示,由於航空發動機的結構非常複雜,只靠理論計算遠遠不夠,還需要進行大量實物試驗。在國外,一台發動機設計出來後,往往運行上千台樣機進行測試,以確保其性能的穩定和可靠。而國內投資較大的發動機,也只有幾十台進行運行測試,與國外的差距顯而易見。
  不過,我國航空發動機即將迎來改變落後現狀的好機會。據記者瞭解,航空發動機重大科技專項目前正在國務院審批,該專項預計投入至少千億元資金,主要用於支持國產航空發動機相關領域的自主研發。
  多重意義
  據光大證券統計,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購買2000架大飛機,需要6000台發動機,將產生300多億美元的市場需求。到2026年,我國飛機需求總量接近3000架,有望帶動航空發動機市場需求量達6500台,市場規模約為650億美元。
  此外,發展航空發動機對於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有重要的引領和帶動作用。魏法傑表示,航空發動機的技術突破會帶動一系列產業的發展。比如,航空發動機需要高溫合金等先進材料,因此會帶動原材料產業的發展。航空發動機加工難度較大,且需要高精度的加工設備,因此會促進我國製造業的升級及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發展。
  回應
  說實話,發動機不是一批經費就能搞定的,速度超過音速沒啥,現在的發動機幾乎都能做到,超音速巡航和無故障飛行時間是關鍵,路子還長。
  90年代又研製成功了綜合性能優異的第二代單晶高溫合金DD6,該合金拉伸、持久、蠕變、疲勞、抗氧化及耐熱腐蝕性能等達到甚至部分超過了國外廣泛應用的第二代單晶合金的性能水準。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研製成功我國第一件單晶空心渦輪葉片以來,中航工業航材院為多種型號先進航空發動機提供了數萬件單晶葉片,某些裝配單晶渦輪葉片的發動機已翱翔于藍天。
  突破突破破破破,耳朵聽起繭了牛皮吹上天了飛機散架了人死咯了
  媽的,自己國家飛機落了還有這種嘲諷的,是個人?
  你他媽的狗漢奸!
  這好辦,你移民美國,就再也看不到這些亂象了。你個鼠母寸光的敗類,有哪個國家不是從不行到行,不會的技術不能研究啊,不規範的地方不能改進啊,竟說沒用的風涼話,好像你不算這國家人似的。以後有種就先說說你給國家做什麼貢獻了再罵,讓我們也覺得你配說這些話。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04-03/1318720555.html
2013-04-08 11:16:54
圖博館
對比一下:飛豹的載彈量不可能比狂風少 2015-7-30

  飛豹的載荷能力
飛豹有5個重型掛架,機翼內側掛架載重能力1.5噸以上(母豹可能到2噸),機翼中間掛架和機腹掛架載重能力1.3噸以上(1700升副油箱)。 至於航程,內油6.5噸,掛三個副油箱3650km。
  和狂風對比
狂風內油只有4.5~5噸,而空重和飛豹只差半噸,意味著內油航程小於飛豹。 從數據看,狂風全部掛滿4個副油箱航程3890km,如果減至2個副油箱則比飛豹帶3個副油箱的航程短,這時候狂風只剩下機腹兩個重載點。
  下面逐項對比
狂風愛好者最喜歡發的圖,狂風翼下2枚,機腹2枚,每枚1300kg,沒有副油箱。然而飛豹在機翼下就可以掛4枚這個重量的蛋蛋,同時還能在機腹掛一個1700升副油箱,並且還有內油優勢。飛豹勝。
  反艦導彈:狂風可以帶4枚鸕鶿,掛載方案同上。同理飛豹勝。 500公斤航彈:同樣是狂風愛好者喜歡發的圖。狂風可以帶12枚,沒有副油箱。而飛豹在2個內側掛點用三聯掛架,剩下3個掛點用雙聯掛架,同樣也是12枚。由於航程優勢,飛豹小胜。
  反輻射導彈:這是狂風的強項,最多能帶9枚ALARM。然而仔細一看原來是三聯掛架的功勞。如果飛豹用上三聯掛架可以帶12枚ALARM級別的導彈,而且還有機腹副油箱。飛豹勝。
  激光制導炸彈:狂風可用吊艙也可不用,但一般都用。這時候需要佔一個機腹位置,如果帶兩個副油箱,只能掛1枚2000磅LGB或者2枚1000磅LGB或者3枚500磅LGB。顯然飛豹勝。
  硫磺石:狂風一般攜帶12枚硫磺石和兩個副油箱。而飛豹。。。一個1.5噸掛架能帶6枚50公斤的小導彈嗎?如果能的話還是飛豹勝。
  超大型外掛物(YJ12):母豹子可以在翼下內側帶這種體積超大的東東,不佔用副油箱位。而狂風要帶的話,機腹恐怕空間不足,就得佔用副油箱位,航程大打折扣。
  綜上,如果把航程納入考慮,飛豹幾乎每一項掛載都可以勝狂風一籌。因為飛豹有5個重載點,而狂風只有4個,而且飛豹內油又有明顯優勢,不贏才怪。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狂風由於VG翼和航電,在低空高速突防時比飛豹更強,但是作為戰轟的關鍵性能的載彈上是比不上飛豹的。
2015-07-31 08:06:13
圖博館
飛豹性能落後我軍為何還大量採購比蘇30有兩優勢2017.1.10新浪軍事

  一:國內正在強化對邊遠領海的實際控制能力
  近期國內在西沙領海的一系列舉動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包括紅旗九遠程防空系統在永興島的部署,以及殲11戰鬥機和飛豹戰鬥轟炸機的進駐。這些舉動都說明,中國正在大幅強化對於邊遠領海的實際控制能力,以扭轉中國遠海邊界不斷被領國蠶食佔據的被動局面。
  飛豹最早名為“轟炸7型飛機”,由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開始早期研究工作,最早是作為轟5後繼機種開發。在經歷一系列的波折(比如空軍要求開發並列雙座型號)和延誤(1980年削減研製經費)後,於1982年開始全面展開全面研製工作。
 圖:老飛豹,注意機翼外側上表面的一對翼刀,用途是推遲機翼外側的氣流分離;避免在飛機大迎角(高抬頭)情況下產生翼尖失速,引發飛機失控。由於作用不明顯,後來在新飛豹上,翼刀被取消以減輕阻力和重量。
  由於種種原因,空軍退出了飛豹項目,因此老飛豹只裝備了海軍一個客戶,其主要用途就是搭載鷹擊-8反艦導彈(空射型鷹擊-81)執行攻擊海上目標的任務。由於國內的綜合化航電直到殲10項目才獲得真正突破,因此老飛豹上是通過專門設置了一套獨立火控系統來完成給反艦導彈輸入目標信息等工作,它與投放航空炸彈、發射機砲和空空導彈的常規火控系統(以03G瞄準系統為核心)是相互獨立的。
 圖:飛豹家族的氣動效率和內部燃油儲存數量都不高,因此雖然翼下有兩對重型掛點,但在要求較大作戰半徑時,必須留出一對掛點用於掛載副油箱
  而中國現在廣泛裝備的新飛豹,則是在老飛豹的基礎上經過大幅度改進的型號。除了取消翼刀、結構減重(包括取消配重)等措施外,最大的突破在於使用綜合化的先進航電系統,並配備了包括反輻射導彈(針對敵方雷達目標)、激光制導炸彈在內,多種較為先進的對海對地精確制導武器。這些改進使飛豹家族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全天候作戰能力,是中國目前的主力空中攻擊力量。
 圖:由於欠缺足夠的設計經驗,飛豹的起落架設計並不理想,巨大的機腹面積完全被浪費,只能掛載一個專用油箱。
2017-01-11 10:02:48
圖博館
很顯然,在此次進駐永興島的行動中,飛豹擔負起了打擊敵對海上中大型艦船、越南境內甚至菲律賓目標的任務,而殲11則負責爭奪制空權,掩護飛豹的作戰安全。和以往中國戰機只能隔很久時間才能組織較大規模編隊,而且常常不具備攻擊能力(機型不具備能力,或者出於航程考慮等因素未掛載對地對海武器)的遠海邊界巡邏相比;在進駐永興島以後,中國對西沙邊界的爭奪和控制已經開始進入由虛轉實的階段。
  二:飛豹的總體設計保守過時,基本性能落後明顯
  作為國內開發的第一款重型超音速戰機,飛豹的內部載油量和起飛重量都顯著高於國內其它型號;比如飛豹的內油超過6噸,在掛載3噸重量的低阻力武器時可以做到近1000公里的作戰半徑。
  比如殲八II完全依靠內部燃油的話,由於發動機的高油耗和氣動效率的低下,無掛載航程不到1500公里——而它的翼下重掛點只有一對,掛了反艦武器就不能掛副油箱。如果給殲八II掛一對鷹擊-8,那它的作戰半徑將會糟糕到何種程度也就不難想像了。
 圖:蘇27家族強悍的掛載能力表露無遺,實際上在機翼內側根部還有一對隱藏的重掛點沒有使用。
  但是和設計優秀的第三代戰鬥機相比,技術層面還停留在二代機水平的飛豹家族基本平台,不論是技術運用還是總體設計水平都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老飛豹的正常起飛重量也達到24.77噸,和蘇27家族(蘇27sk是23.4噸,蘇30mkk是25.7噸)處於同一級別。
  然而在最大起飛重量(老飛豹28噸,蘇30mkk是34噸)、航程(老飛豹掛副油箱接近3000公里,蘇27除結構薄弱的早期型號外,無副油箱在3000-3700公里之間,3000多為三翼面型號阻力增大所致)、掛載(無論是總重量還是掛載數量和合理性)能力上,飛豹家族遠差於蘇27家族。
 圖:蘇27家族機腹中線有前後重掛點,聯合使用時能掛載一枚體積巨大的超重型武器。國內的鷹擊-12高速反艦導彈,實際上最初就是給殲15、殲16配備的,並沒有考慮給飛豹使用。但由於殲16的進度緩慢,飛豹家族又獲得了進一步改進以攜帶超大型外置武器的機會,這就是JH7B項目的最初需求所在。當然JH7B還包括了一些其它的改進項目,包括添加空中加油能力。
2017-01-11 10:03:13
圖博館
而在機動性能上,包括極限速度(無論高低空)、最大過載、爬升能力(代表飛機的能量特性)等所有的關鍵性指標,飛豹家族都大幅遜色於蘇27家族。這種差距不僅來自於70-80年代初期中國與蘇聯的航空科研水平,也來自於飛豹總體設計時的決策取向——現在飛豹的氣動外形設計,在當時的參選方案中也是性能最低的,唯一的優勢在於理論風險更低。
 圖:網絡上流傳的疑似JH7B方案的圖片,注意有一對掛點攜帶了鷹擊-12,這需要進行大幅加強機翼和掛點結構的改進工作。
  和蘇27相比,飛豹欠缺了大量的先進技術運用。包括但不限於:引入渦流升力(蘇27的邊條設計,殲轟7的雙后掠翼設計中的前段大後掠部分並不具備邊條功能),採用翼身融合/升力體設計(減小整體阻力,使機身也像機翼一樣形成升力),放寬靜穩定佈局(極大減小正常飛行時,維持平衡所花費的阻力)等等。
  而在其它的方面,無論是結構上的工藝材料、設計水平,還是採用的發動機性能上,飛豹與蘇27家族的差距並不比氣動外形/飛行控制技術上來得小。在基本的平台設計上,飛豹不管怎麼改進,都不可能達到與蘇27家族相當的程度。現階段飛豹家族對於蘇30mkk的優勢,完全來自於電子設備和配套武器上方面。
  三:飛豹現階段最大的價值在於接近100%國產化率,而且價格低廉
  實際在92年引進蘇27sk以後,中國空軍和海軍的注意力就被這種機動性好、航程和載荷驚人的遠程重型戰機所吸引了。雖然90年代的蘇27sk存在各種不足——比如電子設備大幅落後於中國在80年代蜜月期接觸到的西方裝備水平,不具備對地、對海攻擊能力;但是對飛機來說,改裝機載設備和配套武器永遠是最簡單的,而飛行平台的性能才是最重要的。
 圖:中國引進蘇30以後大幅緩解了防空和對海攻擊上的壓力,時至今日,蘇30仍然是中國空防的中堅力量之一
  蘇27家族的潛力與中國軍隊的作戰需求(強化機體結構壽命、強化電子戰能力、發射主動制導中距彈獲得同時鎖定打擊多個空中目標能力、增加精確打擊地面和海上目標能力)結合,很快就催生了後來的蘇30mkk引進項目。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蘇30mkk都是中國空海軍的絕對核心主力。
 圖:由於只有它能發射R77導彈,在霹靂-12成熟以前,中國的蘇30mkk大部分任務精力都必須放在空防上
2017-01-11 10:04:25
圖博館
實際上早在蘇30mkk還沒進入國內的時候,國內下一代負責主力對地對海攻擊的型號就已經確定是基於蘇30mkk平台開發了。這個項目就是今天的殲16,它與蘇30mkk的關係,就如同殲11b與蘇27sk的關係。這種大背景下,飛豹的發展和改進前景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從現階段的飛豹家族三個型號來說,老飛豹(JH7)能夠生存下來是因為海軍在90年代已經沒有任何選擇——總不能指望殲八II掛著兩枚反艦導彈去執行對海攻擊任務。
 圖:飛豹家族實際上一直被定位於殲16的備胎,只是殲16的研製進度實在是慢的無法理解,使飛豹家族規模不斷擴大,獲得了目前的絕對主力地位
  而新飛豹(JH7A)的市場空間,一方面來自於蘇30mkk的進口數量有限、而且抽不開身——直到殲10與霹靂12的組合成熟以前,國內都只有它一個可靠的具備高機動性、能執行現代超視距空戰任務的機種。另一方面也來自於殲16計劃的進展緩慢——這個仿製項目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就上了,花的時間比殲20還長,但至今還沒有正式定型服役的官方消息。
  實際上到現在為止,飛豹家族的最大優勢並非來自於作戰性能,而是來自於它的價格和近乎百分之百國產化概率帶來的產能優勢。這不僅使新飛豹獲得了原本規劃之外的大幅採購數額,而且在鷹擊12出現以後,又由於殲16遲遲不能跟上而獲得了發展出JH7B改進型號的機會。
  四:小型邊緣島嶼運作陸基戰機不是長久之計,未來仍然要靠航母
  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無論是飛豹還是殲16,都不是用於解決西沙實際控制問題的最優選擇。比如永興島目前經過擴建的面積仍然不到2.6平方公里,雖然能夠建設出供戰機起落、短暫停留的小型基地;但是面積的限制使它不能像美國目前的關島(面積549平方公里)基地那樣,安排大規模駐軍及其配套的專業武器裝備體系(包括配套的後勤維護),形成具備足夠自我防衛能力的軍事要塞,這使它的生存能力在真正的高烈度軍事衝突背景下是非常低的。
 圖:永興島的衛星照片,一條跑道就能佔據整個島的長度
  另一方面,無論是飛豹還是蘇30mkk/殲16都是作為陸基飛機開發的,在原始設計上並不適合長期在西沙島嶼上使用。比如溫度、濕度、鹽度這些問題上,飛機的防腐蝕設計並不只是涉及到塗料,而是牽涉到結構和設備的具體設計等環節。舉個例子,水汽會凝聚成積水,一款飛機在高寒乾燥地帶長期停放無所謂,但在高濕地帶僅僅是十幾個小時就會在一些關鍵的結構部位形成積水——再加上高溫和高鹽分,很快這裡的結構件就會被腐蝕掉。
2017-01-11 10:04:45
圖博館
圖:要在海上長期使用,只有專門設計的飛機才能做到——實際上就是這些艦載機,也需要在陸地基地進行大量的維護保養工作
  專門針對海上條件使用的飛機,在這些關鍵部位都會進行針對性處理,比如安排合理的內部形狀並在最低處開設排水孔、調整機內通風設計等等。不過這方面飛豹和蘇27家族陸基型號都做的不好,尤其是在2000年前維護水平還不是特別成熟的時候,中國沿海的蘇27sk就有鋁合金部件結構腐蝕深度驚人的記錄。
  從永興島的地理條件看,它沒有足夠的空間安排完善的地面維護設施體系,因此飛豹等戰機在永興島的停留終歸只能是暫時性的;長期停留帶來的不只是壽命的急劇消耗,更會在此之前就因為頻發的故障而失去可靠的作戰和飛行能力。
 圖:永興島與航母作戰群能形成良好的配合關係
  從長遠來說,要保持在西沙海域遠端的持續制空、制海能力,中國最終只能依靠海軍的航母作戰群。具備高機動特性的航母不像永興島機場那樣是固定不動的死目標(具體位置早已被他國輸入到各類武器的目標數據庫中),即使是在高烈度戰爭中仍然具備非常強的生存和持續作戰能力。而且航母和永興島基地並不衝突,永興島基地對於支撐航母的後勤補給等方面將會表現出很大的價值。(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10/doc-ifxzkfuh6638445.shtml
2017-01-11 10:06:01
圖博館
俄刊評價蘇-34戰鬥轟炸機,稱其落後無用2008.8.7東方網

俄羅斯《真理》報日前刊文對俄軍事航空工業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文章作者指出,俄最新式的蘇-34多用途戰鬥轟炸機目前已開始裝備部隊,但與同樣剛剛開始服役的美國F-22A“猛禽”戰鬥機相比,其各項技術指標均已落後,無法有效對抗美空軍的新式戰機。而這種差距充分反映出了俄航空業目前的狀況。
功能多而無優勢?
單從宣傳來看,蘇-34無疑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戰機。然而,如果對比美國正在全力生産和裝備的F-22A便不難發現,蘇-34其實已全面落後。
 蘇-34,翼展14.7米,機長21.94米,機高5.93米,空載23271公斤,最大起飛重量44399公斤。速度(高空)2500公裏/小時,(低空:)1400公裏/小時,航程: 4000公裏(有空中加油時無航程限制)。

蘇34設計思路早已過時 中國殲16比它更優秀實用2015-11-02 候知健

近日網絡上不斷有所謂“殲17”的照片流出,這種疑似中國版蘇34鴨嘴獸的型號迅速成為了熱點。然而一方面,這些照片的真實性令人存疑;另一方面,蘇34並不如很多人想像的美好。
  一:現在流出的照片系PS產物
  二:蘇34強化低空飛行時的穩定性和操縱性,但損失高速能力和機動性
上世紀80年代初,蘇聯空軍提出需要新型飛機來取代蘇24,要求這一型號最好能兼有前線轟炸機和殲擊機的能力。當時蘇霍伊設計局決定在蘇27UB(蘇27的雙座教練機)基礎上研製蘇27IB,在最初的設想中,蘇局並沒有修改氣動佈局;只是強化了飛機的載重,改進了機載設備和火力控制系統,能夠使用更多的武器——尤其是空對地武器。
  在1983年完成初步設計以後,蘇聯空軍對初步方案很不滿意,要求蘇霍伊進行大改。其中非常關鍵的一條,是沿用蘇24的並列雙座佈局;這樣更符合蘇聯空軍的使用習慣,並且能改善飛行員之間的協同和休息,能夠提高戰鬥效率和飛行安全性。新的蘇27IB方案在1986年獲得批准,由馬爾齊洛索夫作為主管設計師,定型後命名為蘇34.
  蘇34和蘇27雙座教練機相比,在平台上做了很多重大改進:採用鴨嘴形前機身,並安裝鴨翼,形成三翼面佈局。這其中鴨翼起到了兩個重要作用,首先是前機身的增重(尤其是座艙裝甲)後,需要鴨翼來平衡重心的前移,保證飛機仍然能操縱靈活。
  圖:前機身截面積暴漲
2017-01-11 10:17:37
圖博館
其次對於低空活動的飛機來說,在突變的氣流中保持飛行穩定非常重要;否則這樣的飛機就很難利用峽谷等複雜地形,進行超低空突襲。而鴨翼在抑制這種突風變化上,由於它位於重心之前比較遠的地方,配合飛機尾端的水平尾翼或者襟翼/副翼進行綜合化控制,能形成極大的控制優勢。為了配合這一功能,蘇34更換了數字電傳(蘇33還是模擬的)飛控,並具備突風抑制功能。
  然而前機身的截面積暴漲、添加鴨翼、空重增加30%(僅裝甲重量就達到1480公斤),都給蘇34帶來了巨大的阻力和重量。這使它後來索性更換了固定式進氣道減重,最大速度從M2.35下降到M1.8。此外蘇34的機動性也下降的非常厲害,即使是僅掛載空對空導彈,也無法遂行製空權爭奪的任務了——它太笨重了。
  三:現代作戰中,中遠程精確制導武器已成主流
蘇34的設計中,雖然強化了對於對地精確制導武器的應用,但設計總體要求其實是延續了蘇24的思路,強調低空突防、臨敵轟炸。在二戰後較長時期內,由於技術水平的限制,戰鬥機進行低空和超低空飛行時,雷達和導彈無法從地面反射的雜波信號中準確的發現、跟踪、鎖定住戰機,更不要說有效命中了。
  然而隨著雷達探測能力的不斷增強(不止是地面防空雷達,也包括戰鬥機火控雷達的下視能力)和導彈技術的進步,低空突防的戰機越來越難以藉助地形掩護自己的行踪和甩開導彈。尤其是到了今天,如果誰面對美歐中——也包括俄自己的防空體系,繼續玩低空突防,基本上和找死沒有區別。
  圖:在海灣戰爭中,執行低空突防轟炸的英國狂風是損失最慘重機型。
現代戰爭中,戰鬥轟炸機要安全高效的執行任務,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中高空,遠程投放精確制導武器。精確制導武器與射程幾乎無關的高精度,既使戰機只需要出動更少的架次就能擊毀目標,又使戰機避免了只有非常靠近目標才能保證命中概率的風險。
  比如美軍的JDAM炸彈,即使是沒有加裝滑翔彈翼的普通版本,也能讓戰鬥機在11000米的高度上投擲,然後藉助高度的勢能與速度的動能,實現24公里甚至更遠的射程。這個距離上防空系統對於戰鬥機這樣信號特徵比較小、而且機動性又很強的目標,命中能力下降的已經很厲害了。目前美軍所有的戰鬥機,都能投放JDAM炸彈。
2017-01-11 10:18:27
圖博館
四:國內的殲16比蘇34更適合未來作戰形式
目前國內裝備的蘇27系戰鬥轟炸機,主要有蘇30MKK以及基於該平台、即將定型並大規模服役的殲16。蘇30MKK在國內的口碑相當好,結構顯著加強的同時全機重量增加不大,機動性上的下降對於空戰影響不是很明顯;能發射R77主動中距導彈和精確制導武器,又使它能非常好的兼顧空戰和對地對海攻擊任務。事實上在霹靂-12穩定下來以前——或者說直到今天,蘇30都是中國的空防中堅力量。
  和蘇34相比,蘇30MKK在對地攻擊能力上的主要不足來自於三個方面:低空穩定性不佳——它還是延續的蘇27家族最早的半模擬電傳、半機械的混合飛控;沒有裝甲防護,低空突防時生存能力弱;能夠使用的蘇式精確制導武器種類較少,對地作戰能力弱。
  而這些問題,前兩個在現代作戰模式下已經無關緊要。後一個,我國的殲16已經更換自主研製的新型先進航電和國產精確制導武器系統——現在我國這方面比俄羅斯裝備水平更高,性能更強,殲16對地作戰能力強過蘇34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繼續開發中國版蘇34的並列雙座型號;即使是不加裝甲以減小增重,用可動邊條取代鴨翼,減小氣動阻力和航程損失;但是除了飛行員交流更為方便,疲勞度有所降低外,不會獲得什麼明顯的性能優勢。反而由於重量和阻力增加,機動性能下降的問題仍然無法避免,最多也就是比蘇34好看一點罷了。
  事實上,在殲16換裝全新的航電與武器系統後,現代戰場上,蘇34能做的殲16不僅能做到,而且還能做得更好。反而殲16在空戰與對地對海能力上的高度平衡、極佳的任務靈活性,是無論蘇34還是殲17都無法取代的。全新研製一款殲17這樣機型的巨額費用,足以用來裝備多得多的殲16,實在是得不償失。
2017-01-11 10:19:25
圖博館
中國飛豹戰機已停產為何對空軍而言絕對是件大好事

  2017年3月,有媒體援引來自西安飛機工業公司的消息,稱中國空軍和海軍目前的主力戰鬥轟炸機“飛豹”已經正式停產。按照軍用飛機服役規律,一型戰機停產,往往意味著其不再生產並裝備新的部隊,至此進入了服役生涯的中晚期階段,不久的將來就將會被批量生產的更新一代戰機所取代。對於“飛豹”停產,軍迷朋友在表達喜愛、不捨之餘,自然會有新的疑問:“飛豹”停產,對於中國空軍而言,是好事還是壞事?
  “飛豹”停產,表明中國戰術打擊飛機升級!
  自1994年首批量產型開始交付海軍,1998年正式設計定型,被稱為“飛豹”的殲轟-7/7A戰鬥轟炸機至今在空軍、海軍航空兵部隊已裝備近270架。這款我國自主研發的雙發串列雙座超音速戰鬥轟炸機航程遠、載彈量大,是我軍主力戰術攻擊機之一。
  “飛豹”的服役,曾是中國空軍從防禦型空軍向“攻防兼備型空軍”轉型的標誌性裝備之一,新“飛豹”的總師唐長紅院士在接受《兵工科技》雜誌專訪時就曾評價,“飛豹”的問世使得中國空軍第一次擁有了戰術攻擊能力,對於中國空軍的戰略思想和觀念是一次巨大的衝擊!
  圖注:新“飛豹”戰鬥轟炸機
  而今,“飛豹”停產,而中國打造新型“攻防兼備”空軍的腳步非但沒有停下來,而且還越來越快。這就表明,“飛豹”停產絕非後繼無人,更新一代的性能更優異的戰術打擊飛機肯定將接過“飛豹”的槍,將中國空軍的進攻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這款新型戰術打擊飛機,當然就是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和瀋陽飛機工業公司在國產殲-11BS基礎上研發的殲-16。殲-16採用國產先進渦扇發動機、先進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和航電系統,性能全面超過此前的三代機殲-11B。同時它兼顧制空任務和對面精確打擊任務,在飛行性能、格鬥機動能力等方面全面優於“飛豹”,既能在第一波制空戰鬥中與敵軍空中優勢戰鬥機抗衡,也能在其後的對地、對海打擊任務中發揮突出作用。由於殲-16比起“飛豹”幾乎先進“一代”,因此將成倍提高我空軍的戰術打擊能力。此前殲-16處於領先試用和低速生產過程中,“飛豹”的停產從側面表明殲-16很可能已經進入高速穩定量產(即批生產交付)階段,不光定型在即,而且將在未來幾年里大批裝備我空海軍部隊
 圖注:殲-16多用途戰鬥機,將是“飛豹”的替代者之一
2017-04-11 11:20:30
圖博館
“飛豹”停產,表明中國空軍裝備自主化底氣更足!
  “飛豹”在中國空海軍指戰員中位置“不輕”,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是空軍裝備自主化的“標杆”,是此前空軍少有的從整機到動力裝置生產完全實現國產化,不受制於人的主戰裝備之一。“飛豹”的存在,意味著即便外軍卡脖子,也無法影響我軍戰鬥轟炸機部隊的可靠戰鬥力。同時,“飛豹”的生產質量和可靠性也很受用戶歡迎,其“秦嶺”渦扇-9發動機自仿製成功並實現全面國產化以來,質量一直十分穩定,可維護性好,出勤率高,受到空海軍用戶的好評。一款戰機先進和好用與否,不能光看技戰術指標,即便是指標再先進,如果整天趴在“機窩”裡執行不了任務,那也是毫無用處的。“飛豹”作為一款口碑極好的“好飛機”,它的停產,表明中國航空工業又有了新的技術革新和進步,能夠生產新的自主化裝備予以替代。如殲-16戰鬥機將使用的“太行”渦扇-10B改進型發動機,在近幾年的使用中這款可靠性和可維護性得到極大提升的發動機,受到了空海軍用戶的肯定和好評,無故障時間、實際使用壽命等關鍵性指標都顯著提升,真正成為一款“好用”的發動機。而假如將來增推型的渦扇-10C甚至渦扇-10D服役,必將使殲-16如虎添翼。
  結語
  至此,我們可以自信地給出異常肯定地結論:“飛豹”停產,絕對是件大好事!中國空軍將辭舊迎新,迎來一個嶄新的輝煌時代!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4-10/doc-ifyecezv2931289.shtml
  相關新聞
飛豹戰機或已停產 未來不排除引進蘇-34 (?)
飛豹戰機服役23年後停產,殲16成僅次於殲20的新寵

殲11D項目為何將下馬(?) 沈飛重點在這3型戰機已無產能2017.4.4觀察者網

  最近,軍迷群體裡的兩個傳言又把殲-11B和殲-11D這兩型戰術飛機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一是本來已經停產了的殲-11B開始恢復生產;二是殲-11D隨著蘇-35SK進入中國空軍的戰鬥序列而遭到巨大衝擊,有可能直接面臨著下馬放棄的厄運。
  就這兩個傳言,筆者一直想說點什麼,為了避免我們的討論成為克勞賽維茨口中“無意義的爭執”,我們在研究這兩型裝備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是我軍正在推進的空軍建制改革。從現有情況看,所有的戰術空軍部隊都在進行“頸部以下”的大規模變革——根據已披露的內容,我們可以推斷此次改革主要包含如下兩個方面:
2017-04-11 11:21:29
圖博館
一是航空兵團將以實施基地化改革為重點,在吸收場站雷達等部隊的基礎上升格為航空兵旅,取消航空兵師的建制,旅由戰區指揮所直接指揮。改革前,我空軍航空兵團級部隊與場站相互分離,各師之間空域劃分比較破碎。而新的編制體係無疑將擴大戰術空軍的訓練空域面積,提高部隊的協同保障能力和減少指揮層級。
  二是我要強調的,部分航空兵團即將撤編。前段時間,軍報暗示強擊航空兵即將退出歷史舞台。部分裝備“二十年老窖”、“三十年陳釀”老機型的航空兵團據消息也要撤併轉隸。這表明,新成立的航空兵旅編制規模將會擴大。往日編制黨們嘴裡的“24架大法”(改革前,我軍航空兵團部隊一般裝備24架戰機)有運轉不靈之虞。往後的航空兵旅定編可能是32架。一個航空兵旅多出這麼多飛機的編制來,為了戰鬥力考慮,不可能長期缺編,這意味著解放軍空軍短時間內需要一大批現代化戰鬥機,而且還要能直接融入我軍現有作戰系統。
  這其實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空軍的換裝壓力。
  進入2000年以後,我空軍戰術飛機的裝備更新基本進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2006年殲-10完成IOC,同年殲-11B首飛成功,2007年殲-11A的04批次完成交付,2008年殲-11B的01批次下線,2009年殲-10B首飛成功。差不多每年完成一個小跨越,硬是在16年的時間裡把靠著不到80架蘇-27SK/UBK撐門面的空軍建設成了一支擁有150多架蘇-27/殲-11A、200多架殲-11B/BS、100餘架蘇-30、280餘架殲-10A/S、100餘架殲-10B/C以及250多架飛豹的規模堪稱世界第三(如果算實際堪用飛機數量可能是世界第二)的戰術空軍(含海軍航空兵)力量。
  但是,面對著2016年美國空軍、美國海軍航空兵甚至美國國民警衛隊的機海,我們的空軍雖然不再是“小學生”,可也沒跨過“高中生”的門檻——尤其是美軍已經在以每週一架的速度建造F-35的今天,提起我們自己的兩個戰術飛機製造廠的總產能和平均生產效率,加上一半的戰術空軍還沒實現三代化的基本現狀,仍然是“一把辛酸淚”。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戰術體系的建設。網上俗話說,“兔子是最大的美粉”,換言之就是美帝有的我也要有,美帝沒有的我也要想想。我的東西比美帝的好那當然是善莫大焉,如果比不上的話也不能差的太遠。這種堪稱簡單粗暴的思維方式雖然容易引起一些人的質疑,即美國空軍的建軍思路是否完全適合我國國情,但卻在無形中減少了多次試錯的成本。
2017-04-11 11:23:18
圖博館
不過,對於後來者而言,從“亦步亦趨”到“比學赶超”再到最後的“彎道超車”還是要按照基本法來的。在現階段,我軍各種機型的發展思路學美軍,也沒啥大毛病。
  比如,大家抱以厚望的殲-16的戰術定位就和俄軍蘇-30SM有著明顯不同——蘇-30SM依然偏重製空任務,最近在敘利亞戰場的實戰也多是掛帶著R-27ER、 R-27ET、R-73這種空對空武器擔負制空戰鬥機的主責,很少看到它攜帶精確制導武器去舔地。而殲-16在露面之初就有了“鱉版F-15E”之稱,顯然這是一種和F-15E類似的,在具有強大對地攻擊能力的同時還具有不俗的空戰性能的雙重任務飛機。
  說清楚了上面的問題,我們可以對最近的傳言分析一番了。還是先說說蘇-35SK的問題吧,對於蘇-35這只從2012年開始就一直在晃悠、最近終於落地的靴子,筆者的態度一以貫之:從中短期的情況看,有它對我國空軍意義重大,但是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有它當然更好,沒它對空軍也只構成戰術上的影響,不會構成戰略上的缺陷。
  作為一種典型的第三代戰鬥機的深度改進型,蘇-35S確實在一些分系統上採取了獨到的技術,比如它那個“怎麼看怎麼都不行”實際上效果卻出乎意料的“雪豹”雷達,比如它的機體設計,比如它採用了自適應技術的綜合電子對抗系統。據說,我空軍對該型機的評價是,之前低估了這種飛機。
  但是,即使有了這些獨特的性能,蘇-35仍無法與四代機公平對抗,而某些過於“劍走偏鋒”的技術對我們參考價值還是有限。
……..
  總之,蘇-35對我國空軍的正面意義就在於保證了我國空軍迅速擁有了一種足以和第四代戰鬥機配合擔負制空任務的重型戰鬥機。當然這裡面也有負面意義,就是嚴重打擊了部分國人的自信心,感到難以接受並很快聯想到“國貨不行”上。
  對於這些人來說,很不幸的是,我們很有可能還要繼續進口蘇-35(?)——首先還是編制問題,既然航空兵團要升格為旅,那麼24架蘇-35的編制肯定是不夠用的,所以似乎在合同之外再採購一批以保證部隊滿編顯得順理成章。同時,再追加採購一到兩個旅大約60架飛機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2017-04-11 11:24:40
圖博館
畢竟我軍還有迫切的戰備需要,台海和西太平洋方向的應急作戰從新世紀就開始提,一直到現在依然是我國空軍隨時都可能要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一型能夠快速提高我空軍戰鬥力的成熟裝備為什麼不用?
  不過,所謂靠山山倒,靠人人走,蘇-35雖然不錯,但看起來繼續大量採購將受到俄國產能的嚴重製約。共青城廠的生產能力一直難以大幅度提高,就算俄羅斯以後幾年都和我們“平分”其每年20多架的產能,對於中俄兩國空軍來說也都有點杯水車薪之感。
  中國空軍兩大主力國產機型:J-10A和J-11B,兩者數量架起來就已經達到約500架
  話又說回來,肯定有人想以此引申到“國貨不行”上,那最近這八年生產的200多架殲-11B/BS絕對有話要說。殲-11B、殲-10的同時大批量生產表明,只要是能增加我軍新型戰機的數量和提高空軍戰鬥力的舉措,軍方都是熱烈歡迎的。
……..
  不只是空軍,海空航空兵也已經裝備了3個團的J-11BH/BSH,這些飛機已經開始在南海上空嶄露頭角,圖為美國P-8A在南海拍攝的執行攔截任務的J-11
  隨著殲-20戰機的逐漸入役和蘇-35加入空軍作戰序列,相信殲-11B的這一任務肯定要逐步轉給真正的四代機殲-20來承擔。
  但是,這同樣不意味著這一第三代重型製空戰鬥機就要立刻退出歷史舞台。此次傳言“殲-11B恢復生產”,筆者認為更有可能殲-11B的生產從來就沒有真正停過——畢竟還有一些部隊正在持續換裝這一戰機。同時,隨著空軍和海軍裝備殲-11B/BS的航空兵團同樣開始向航空兵旅升格,這些部隊也面臨著缺編的問題。
  而且這些缺額還很難用其它機型來彌補——上世紀90年代進口的蘇-27SK和蘇-27UB已經相當老舊不堪大用,我們自行生產的殲-11A雖然大多數機體較新,卻基本上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在同樣完成整編後還能剩下多少用於機動調劑存疑。何況,殲-11A和殲-11B不同生產批次的技術狀態存在較大差異,放在一起裝備使用定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殲-11B從低速生產重新轉入高速製造的狀態,再一下子生產出幾十架飛機來保證作戰部隊滿編就顯得十分緊迫了。
2017-04-11 11:25:03
圖博館
作為殲-11B的後期型,新製造的這部分殲-11B很可能已經試用了一部分已經用在殲-16和殲-11D上的成熟裝備,有模糊不清的圖片證明,某架新建造的黃皮殲-11B似乎在光電探測系統上有了一定的升級,這多少說明了一個問題:空軍試圖使用殲-16和殲-11D上的成熟技術,來保證殲-11B的戰鬥力持續提升。
  我們不可否認,相比較殲-11B型戰機,殲-11D確實取得了我們力所能及的最大進步:換裝了改進型“太行”IPE發動機和配套的航空發動機全權限電調系統,將機載火控雷達更新為第三代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並將航空電子系統基本升級至第四代戰鬥機水平,加裝了空中加油系統。升級之後的殲-11D型戰機基本具備了配合殲-20等第四代戰機進行製空作戰的能力,尤其是在我空軍未來的主要預設戰場台灣以東的西太平洋上,殲-11D所具有的較強態勢感知能力和空中加油能力將賦予其戰術使用上很大的靈活性。但是,我們不得不認為,殲-11D相對中國空軍,確實有點“來晚了”。
  這個問題分兩個方面來說:
  一是戰機的技術水平方面看,殲-11D和蘇-35SK毫無疑問處於同一層次上,甚至殲-11D的電子系統技術水平還要超過蘇-35。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從機身結構、飛控系統、發動機成熟性等方面,相比蘇-35還有一定的差距,沒辦法如最初計劃的那樣,立刻投入批量生產。
  這種差距未來當然可以彌補,但還是那句話:需要時間。在我國空軍已經開始一邊補第三代戰鬥機的課,一邊開始向第四代作戰系統全面升級的情況下,到底有無必要等這些時間,筆者的態度是:從支持國貨的角度來看當然可以等,但是從空軍戰鬥力的快速生成和保證研發資源全力投向第四代戰鬥機乃至第五代戰鬥機的角度考慮,反而沒必要再等。
  二是在瀋陽的工人兄弟們的產能方面,這一問題實際上不要贅述——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112廠目前的生產工作,相信絕大多數軍迷都會用上“不堪重負”這個詞— —目前已知的排進生產計劃的機型已經包括了:從低速生產重新轉入全力生產的殲-11B/BS、從全力生產轉入低速生產的殲-15和殲-15電子戰型、一直在全力生產的殲-16、即將低速生產的殲-16電子戰型。此外還要擔負著幾型新機的快速試制任務,在2020年後很可能中型第四代戰鬥機也要加入豪華午餐。每一型新機都堪稱國之重器,每一型新機都在戰術體系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位置,這種情況下還能擠出多少油水繼續改進殲-11D?怕是很難回答。
2017-04-11 11:26:24
圖博館
筆者認為,現在的情況很像20餘年之前——彼時我軍的第三代戰鬥機殲-10A、殲-11A剛剛定型或者首飛,同這些飛機同步進行的還有殲-8III(後來藉著殲-8F的殼子復活了)和殲-7G,這些第二代戰鬥機堪稱“趕上了末班車”,同樣借助第三代戰鬥機的某些成熟裝備進行了盡可能的技術升級,諸如殲- 7G加裝了頭盔瞄準器以提高其纏鬥能力、殲-8F加裝了PL-12型中距主動雷達製導空對空導彈以提高其超視距空戰能力,還一度傳言“接機飛行員住滿了招待所,力壓殲-10成為空軍主力”,結果自然是非常感人——殲-8III停止研發,殲-7G和殲-8F/H各裝備寥寥數團即草草宣告結束。
  無論如何,中國空軍在今後的幾年內裝備數量最大的必然是J-16系列
  現在的殲-11D和蘇-35很可能也是同樣的結果——在殲-20已經開始服役的情況下,要真的大量裝備殲-11D和蘇-35,必要性恐怕就沒那麼大了— —筆者一直認為,即便殲-11D加入空軍的作戰序列,和蘇-35的總數加起來可能也不會超過120架。在這種情況下,時間優先壓倒能力優先,現貨壓倒期貨顯然是理所應當的結論。
  當然,殲-11D的情況不妙並不意味著它徹底銷聲匿跡——作為我軍歷史上“最強三代半”,它的部分現成的分系統諸如相控陣雷達、第四代綜合航空電子系統、改進型發動機和FADEC等等,都可以直接用於殲-11B的中期改裝。就好像我軍裝備數量不少的殲-8DF一樣,未來出現一種“殲-11BD”完全可能。而蘇-35SK戰機雖然性能喜人,甚至“出人意料”,但也並非完人——蘇-35SK所配備的機載武器技術水平已經落後時代,其電子系統則是過於“劍走偏鋒”,就和改裝前的“現代”級驅逐艦一樣無法無縫銜接到我軍新一代系統中。
  更何況,雖然空軍的當前目標是“戰鬥力優先”,但長遠來看我們的根本目標還是“建立完全自主和國產的空軍作戰體系”,蘇-35如果不進行改裝,在十到十五年之後的空軍戰術體系裡恐怕會再度顯得十分尷尬,因此,也並不排除蘇-35在未來的改裝中可能同樣會藉鑑部分殲-11D的現有成果,給蘇-35安裝中國電子設備和武器,這是在雙方引進談判期間就爭議過的問題。
  總而言之,我空軍的大規模轉型升級已經全面鋪開,筆者最後希望“國貨”、“俄貨”群體們少些爭論,畢竟一支強大的攻防兼備的人民空軍符合絕大多數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管它是用國產武器還是俄羅斯武器武裝起來的。
2017-04-11 11:26:48
圖博館
殲11D項目真的下馬了? 蘇35來對時候了,內情不簡單2017-04-07大國神兵

  在蘇35戰機引進後,有關殲11D項目疑似下馬的消息就不脛而走。我們了解到,殲11D項目當初的目標就是為了趕超俄羅斯的蘇35,雖然,動力方面還未完成突破,但至少要在航電,機載雷達,火控系統上達到或超越蘇35,作為沈飛和成飛重點攻關的殲11D和殲20,肩負著構建我國未來5代機高低搭配的使命。
  殲11D是殲11B的升級版,目前從機頭雷達罩大小來看,應該換裝了AESA有源相控陣技術,新機換裝了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該機光電雷達右置,說明左側有空中加油管。
  目前國內針對殲11D下馬的推測無非出於以下兩點原因:其一,殲11D自亮相到現在也已經有兩年多了,但是現在殲20已經服役,殲11D的存在顯得尷尬而又臃腫;其二,作為殲11D的開發商,沈飛目前負擔的任務過重,不僅要為我國下一代艦載機的研發工作加班加點,還要繼續推進殲31項目的發展,因此,同時進行3款戰機的開發工作無疑是非常困難的。就拿成飛來說,這幾年除了殲20以外,最大的研究項目也只有殲11B/C等版本,並無精力開發更多項目。
  雖然這兩大原因確實有站得住腳的道理,但是,在筆者看來,殲11D項目恐怕承擔的不僅僅是蘇35一樣的角色。當時殲11D項目一出,不少軍迷第一感覺就是,這是類似於美國F15的「鱉版」項目,類似於F-15SE「沉默鷹」。然而,殲11D恐怕承載的還有更多任務,在目前國產殲20還沒有形成建制和戰鬥力以前,殲11D作為國產最先進的重型戰鬥機,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協同已經訂購的蘇35承擔相當繁重的任務,而且,以殲11D平台發展的專用電子戰戰機也是未來我國的中間力量。我們知道,美國在F-22形成完整戰鬥力之後花了很長世間專門研製了E/A-18G「咆哮者」電子戰戰機,而該機也是由F-18平台發展而來的,筆者預估,殲11D以後肯定也有類似發展項目。
  最後,不得不說,蘇35來的真是時候,在國產殲11D項目的衝刺階段,或許這些蘇35的利用價值不僅僅是動力方面的,更多的也能為殲11D的發展指點迷津。蘇35固然強大,但遠沒有軍迷想像中的那麼神話,至於殲11D項目是否真的下馬了,通過分析來看,想必答案已經不言自明。
https://kknews.cc/military/y83enob.html
2017-04-11 11:30:48
圖博館
我軍為何派殲轟7A赴俄軍演 在賽場上再次碾壓俄蘇34 2018-10-03 新浪軍事

  2018年,為何非要派老舊的殲轟7A赴俄軍演,而不是更先進的殲16?仔細一想也不算什麼奇怪,畢竟殲轟七剛在賽場上再次碾壓了俄軍蘇34,在2018年的航空飛鏢比賽中,殲轟7代表我軍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讓人怎麼也想不到這款戰機沒有因為停產而退居二線,相反變得更加活躍起來。連續兩年比武中搞出大新聞,還出國軍演。
  這款戰機自從40年前提出研製計畫開始,一直命運坎坷,在研製階段就幾度下馬上馬,項目一直受人質疑,服役之後更是飽受非議,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它的性能不好。
  可是這款戰機一直以良好的表現證明自己的價值,在許多場軍演及活動當中證明了自己是一款優秀的攻擊機,打破了一切質疑,即便停產,也只是因為有更好的型號問世,而不是它自身的問題。
  殲轟7憑藉中國在電子技術領域的進步,該機在資訊化等方面擁有其他戰機所無法比及的優勢,比如:幾乎可攜帶我空軍的所有彈藥,整體打擊能力相當出色。
  與殲16相比,殲轟7在對地攻擊、反艦作戰等方面一點也不遜色,唯一的缺點:制空作戰能力不足,屬於先天設計上的問題,其實不影響其執行攻擊任務,而且它擁有二個殲16沒法比的優勢,一是,成本,其成本連殲16的一半都不到,可能只有四分之一的水準,故而在綜合效費比上,更具優勢,否則也不會獲得我軍的青睞。
  二是,成熟,由於服役多年,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使用與維護經驗,這是剛服役的殲16所無法比及的,至少在短期之內沒法比了。
  如今伴隨著殲16大批量裝備,逐漸形成作戰能力,殲轟7終於停產了,但是從空軍中退役尚需相當長的時間,我軍可沒有隨便淘汰裝備的傳統,從使用壽命說,殲轟7也許仍要再服役20年以上,如果進行中期維護的話,也許尚可使用30年。(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說費效比沒有意義的人可能不知道,美國正在開發螺旋槳發動機的攻擊機,因為美國人認為在取得制空權和在三代以上機掩護的情況下,使用這些費用較低的效果並不差的攻擊機實戰效果不錯而且成本低!
對啊!個人覺得還是應該對飛豹進行再升級換代!畢竟還是有實際的使用可能(臺灣等情況)不浪費哦!歐洲也都還在用同代的戰鬥轟炸機哦!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0-03/doc-ifxeuwws0556018.shtml
2018-10-04 07:40:39
阿楨
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新成員:配高超音速彈頭 精度10米內 2019-08-22 新浪軍事

中國日前展示了一款新型高超音速機動助推滑翔導彈,外界分析這是“東風家族”的新成員──東風-17導彈,為目前世界上第一款研發用於實戰部署的高超音速滑翔導彈,兼具高超音速、滑翔可變彈道兩大高新技術,能夠規避突破敵方防空反導系統。東風-17射程達2500公里,只需10分鐘即可到達第一島鏈外延海域,攻擊島鏈的陸上目標和海上大型軍艦,由於體積相對于東風-21D與東風-26更小,所以機動能力更強,再加上高超音速滑翔可變軌道彈頭的使用,使其成為中國第二代反艦彈道導彈。預計至少在10年內,美國現役的或發展中的反導系統,是無法有效攔截東風-17的,這就等於中國為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高空打航母設置了第三道保險。

新版飛豹戰機戰力如何:在俄擊敗蘇34 輕鬆打掉S300 2019-08-22 新浪軍事

  分析認為,在新型空中加油機的支持下,殲轟-7AⅡ作戰半徑將可以提升到2000公里左右,加上鷹擊-12導彈400公里的射程和4馬赫的速度,已可以打擊2400公里外的敵方目標。據稱,在殲轟-7AⅡ掛載新型電子戰吊艙的演習中,作為紅方空中壓制打擊編隊和突擊編隊的核心,在殲-10B、蘇-30MKK的掩護配合、以及空警-200預警機、運-8G的遠距支援下,不僅成功打擊藍方核心目標並摧毀其配屬的S-300PMU2地空導彈,自身戰損率相比過去使用殲轟-7A作為主攻機時還下降了2/3左右,證明了殲轟-7AⅡ改進的成功。
  由此聯想到中國的周邊國家中,越南已經裝備了S-300而印度已採購S-400,日本已裝備PAC-3,美國還在韓國部署了薩德導彈,中國宣佈殲轟-7AⅡ可以摧毀S-300PMU2,其意義自不待言。雖然該機最終將完全為更先進的殲-16所取代,但在後者達到一定的裝備數量之前,殲轟-7AⅡ應該至少還有近10年的發揮餘熱階段。
2019-08-23 07:18:48
阿楨
飛豹A2與隱身彈藥(似美AGM-158)亮相珠海,還能再戰幾十年,讓俄羨慕又給美上一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JMlOT5eS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f8CHi3AbF0
  回應
JH7作戰半徑航程載蛋量是不錯,但有一個致命弱點,有多次墜機事件。

殲轟-7--維基百科

長度22.32米 翼展12.80米 高度6.22米 翼面積42.20平方米
空重14,50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28,475公斤
WS-9×2發動機 單台最大推力(12,250磅)最大後燃推力(20,515磅)
最大速度 1,808公里/小時(1.75馬赫)
實用升限 16,000米(51,180英尺)
最大航程 3,700公里(1,970海里)
JL-10A 神鷹多普勒脈衝被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 ECM莢艙
9個武器掛點
霹靂-9短程空空導彈
鷹擊81/91;雷電-10反艦/反幅射導彈
CM802A/ KD-88空地導彈
雷霆/飛騰精確制導炸彈
殲轟-7(JH-7),又名飛豹、FBC-1,設計用以進行戰役縱深攻擊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可進行超音速飛行。1973年研發,1988年首飛,2004年改良型殲轟-7A。
事故與空難記錄
1991-07-08,閻良試飛的殲轟七原型機在空中突然大量漏油,測試飛行員盧軍在燃油剩不到30公升的狀態下安全降落。
1994-04-04,082號原型機在當天試飛時墜毀,試飛員殉職。
1996年,上海大場,海航6師16團一架JH7墜毀。
1996-08-12,遼寧興城,085號原型機在機場降落失敗,兩名試飛員犧牲。
2009-07-18,一殲轟-7A參加中俄「和平使命-2009」演習對地攻擊墜毀,兩名飛行員犧牲。
2010-04-15,浙江寧海,一架JH7墜毀,飛行員犧牲。
2011-10-14,陝西蒲城,2011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後艙飛行員彈射成功。
2011-11-07,浙江麗水,一架飛豹戰機墜毀,兩名飛行員罹難
2014-06-05,東海艦隊一架飛豹戰機,夜訓時墜毀,兩位飛行員犧牲
2014-12-22,裝備秦嶺發動機的飛豹戰機在進行交付部隊前的試飛時墜毀於渭南沙王大橋。
2016-10-22,一架殲轟7A在廣西柳州墜毀。
2019-03-12,一架殲轟7A於海南樂東縣失事墜毀,2名飛行員為了躲避民房,未能及時跳傘。
2019-05-18,一架殲轟-7A在山東威海高村鎮墜毀,兩名飛行員跳傘逃生。
2022-11-17 08:42:3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