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力超過SU30:重生的中國新飛豹A ?
”飛豹”誕生沒多久就遭遇了尷尬——發動機問題。眾所周知,“飛豹”採用兩台英國羅羅公司的“斯貝”MK-202渦扇發動機。中國在70年代在引進該型發動機時曾計畫國產化,並且已生產出樣機且通過英方的測試。但這些發動機實際上是英國生產的零件組裝而成的,國內並未完全吃透起製造技術。由於多種原因,“斯貝”發動機的國產化未能進行下去,在相當長的一端時間內僅能靠進口的幾十台庫存發動機來維持。
“飛豹”A首先要解決“飛豹”的“心臟病”,我國在“斯貝”發動機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的國產化,並運用大量成熟技術進行改進,著就是現在的“秦嶺”發動機。2003年,“秦嶺”發動機順利通過評審。相對於“斯貝”,“秦嶺”保持外形尺寸和附件佈局基本不變,但著力提高渦輪前溫度和減輕結構重量兩個方面。可以說“秦嶺”發動機的大規模生產,也就意味著新“飛豹”的批量生產。
同時,服役後不短的時間內,“飛豹”精確打擊手段不足。該機對水面艦艇的打擊主要依靠“鷹擊”81/82反艦導彈、而對其他目標只能使用普通航彈、自衛武器依靠PL-5近距空對空導彈,特別是那少的可憐的7個外掛點,在任務靈活性上存在不足。
新的“飛豹”A的外掛點增加到了11個,並且在遠有基礎上強化了對艦攻擊能力和對空格鬥能力。據《簡氏防務週刊》報導,“飛豹”A將可以攜帶中俄各種精確制導武器。如俄羅斯的KH-31、KH-29等,國產的武器可能包括國產巡航導彈,據稱國產巡航導彈已于90年代初進入工程研製階段,預計可在近年部署服役,如此“飛豹”A的打擊縱深將大大提高。此外,航空報與2004年證實“飛豹”A可攜帶精確制導炸彈,可見“飛豹”A的打擊能力已經得到空前提高。
落戶海軍
“飛豹”最初由海軍和空軍共同研製,但在項目開始後就遇到了麻煩,主要是由於空軍和海軍的需求不同造成的。空軍對於SU-24和F-111的並列雙坐形式非常推崇,因為其在戰爭中將較多用於地敵地面目標尤其是坦克裝甲車輛的攻擊,因此如何在低空/超低空跟有效地發現坦克這樣的點目標是必須考慮的問題。並列雙坐在這方面與串列雙坐相比確實存在較大優勢,並且由於成員交流方便,也更有利於適應複雜戰場環境。
而海軍認為,“飛豹”將主要使用雷達發現敵水面目標,只要其具有一定的從地面雜波發現目標的能力即可,對於飛機本身的觀瞄條件沒有太多要求。並且海軍認為,採用並列雙坐將大大增加迎風面積,加大研製風險,因此堅持採用串列式坐艙。
中國海空軍之間的分歧大大的推遲了“飛豹”的研製進度,但真正使空軍放棄該機的還是國內比較薄弱的技術水準。殲擊轟炸機要對地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必須具備很強的目標搜索能力,具有很強的下視能力的雷達和先進的紅外探測系統是不可缺少的。當時,我國的電子工業顯然無法提供這兩種產品,因此空軍選擇了放棄,而海軍堅持了下來,並按照“導彈載機” 的思路繼續推行“飛豹”計畫。
正如前面所說,“飛豹”A的探測系統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可以說解決了雷達問題;再者今年來我國成功研製了多種新型吊艙。解決了上述的紅外探測問題。另外我國通過外購和自產使我國的對地攻擊武器有了較大提高,可以說基本解決了空軍的疑慮,進入空軍應該是順理成章了。根據國內媒體公開的資料和圖片,以及《簡氏防務週刊》的報導可以看出“飛豹”A的確已經進入空軍服役,如此“飛豹”A將擁有更廣闊的舞臺來展示自己。
後記
如今,中國空軍開始實施轉型,空軍有“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海軍由“綠水”走向“藍水”,並努力突破“第一島鏈”;陸軍則走精兵之路,實現機械化資訊化共同推進。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航空兵需要擁有大載彈量的新型攻擊平臺。從國外進口的SU-30固然先進,但價格昂貴無法大量裝備;而國產的J-7、J-8屬於第二代高空高速戰鬥機,在航程和載彈量上無法大幅提高,新型第三代戰鬥機為單發設計,雖然載彈量比較大,但航程難以提升,而且無法掛載大型攻擊武器。因此,最適合擔當這一重任的只有“飛豹”系列殲擊轟炸機,尤其是改進型的“飛豹”更是大有可為,完全有能力闖下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書寫屬於自己的,屬於解放軍的輝煌篇章。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4755&ArticlePage=3從我國不大量裝備FBC-1戰機看我國空軍戰術關鍵
從我國不大量裝備FBC-1(注:又稱JH-7)看我國空軍戰術關鍵。一開始FBC就是立足J+B基礎進行設計的,目標是像F-111那樣的多用途飛機。因為某些條件影響,直到正式開始製造時與原設計已經沒有任何一點相象之處。它更接近重型攻擊機範圍,空戰能力被放到次等位置。如此一來,FBC必須依靠空優戰機掩護才能深入敵後進行攻擊任務。
FBC-1與Q-5比較無論載彈量、速度、低空性能都要高一個級別,既然FBC-1更像強擊機為什麼我軍不大量淘汰Q-5換裝FBC-1呢?原因有三:
一、FBC-1成本高昂
在Q-5還沒有完全到達退役時間前淘汰Q-5是現行軍費能力不能承受的,FBC-1生產速度太慢,而改進型已經進入最後鑒定階段,空軍寧願再等等。
二、沒有太大威脅
在FBC-1服役時,中國高層認為20年內周圍都不會有威脅我國的戰爭。這使得FBC-1只裝備了緊迫需要遠端攻擊能力的海軍,但是缺少護航飛機的情況下海軍航空兵也不敢大量裝備。(注:J-8在中低空上的格鬥性能比FBC-1還要差。)
三、FBC-1強大的攻擊能力與作戰半徑嚴重挑戰空軍傳統指揮系統
一直以來空軍強調地面引導作業。FBC-1的作戰半徑遠在雷達預警範圍之外,同樣載彈量比Q-5遠三倍。而且為了對付臺灣當時的天網系統,FBC-1擁有低空超音速突防能力,根據我國發表的論文可以分析FBC-1至少擁有30-50米高度0.9馬赫貼地低空飛行能力,而不是外電報導所認為的只有簡單無線電高度控制系統。
如此一來,基地雷達系統根本無法對FBC-1做出引導。而FBC-1上的電子系統又無法有效的搜索地面目標,這使當時部隊組織訓練面臨著難堪境地。經過研究討論後,部隊與研製單位一致認為要發揮FBC-1全部性能一定要配備預警飛機,地面搜索系統(像E-8那種飛機)和電子戰飛機。
在我國無法立即滿足預警機等要求下,部隊提出新要求,FBC-1二代要降低電磁信號,配備更先進空空與空面搜索雷達,提高低空突防速度和中低空格鬥能力,加強裝甲,加裝資料共用設備,配備電子幹擾吊艙,使其及可以單獨負責攻擊任務也可以指揮小分隊發動進攻而無需額外支援。由此可看出FBC-1二代的能力將大幅提升,其對地攻擊能力將可以與SU-30一較高下。
http://bwl.top81.cn/military/airforce/jh7/05.htm
是海航挽救“飛豹” 還是“飛豹”挽救海航
據在香港出版的最新一期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導:部署在杭州的中國空軍第二十八強擊機師開始裝備最新型JH7A殲擊轟炸機(以下簡稱“新飛豹”)。這是KANWA首次證實“新飛豹”入役中國空軍。通過國內刊物的報導,雖然不能證實“飛豹”裝備了那個部隊,但起碼說明空軍開始裝備“飛豹”。
簡氏判斷“新飛豹”的操縱系統可能從原來的三餘度電傳操控改為四餘度電傳飛控系統,除了JL10A“神鷹”脈衝多普勒雷達,可能還換裝了更大直徑的俄式平板陣天線,還可掛載603所研製的前視紅外與鐳射標定吊艙,這使其具備了發射鐳射制導炸彈的能力。由於“新飛豹”大量使用了複合材料,使其空重減少、載彈量增加,武器外掛由“老豹子”的7個增加到了11個。
“新飛豹”和老“飛豹”相比,顯然是“鳥槍換炮,但是,我們在為這個變化欣喜的同時,我們不能不提起海航的功勞。
上世紀90年代初,“飛豹”正徘徊在生與死的岔路口上,空軍明確的放棄了“飛豹”,全力引進SU系列,而“飛豹”不僅設計指標和SU系列有差距,而且即使是設計指標也還沒有全部實現。
在這種情況下,海航伸出了援手,訂購了32-36架,1994年裝備了兩個飛行團。從那時起,“飛豹”就處在一邊裝備、一邊完善的過程中。1996年,實現了海上發射C801,而且在實驗時電傳還發生故障,是王牌試飛員黃炳新斷開電傳手動操控的飛機;1997年,試飛中還發生特大一等事故,兩名試飛員犧牲。有資料稱“飛豹”基本定型後繼續試飛時間之長,僅次於殲十!
其實,也只有殲十可比了。中國自研的飛機為了得到中國空軍的青睞,誰不是千辛萬苦?!
沒有中國空軍十年120億美圓的大定單,蘇霍伊的發展將很難為繼,大家看一下米格公司就知道了。
我們沒有貶低SU系列的意思,而且引進先進技術是絕對必要的。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30架“飛豹”,起碼給西飛提供了接近10億元的後續資金。西飛也是企業,沒有這10億,資金鏈斷了,西飛完蛋了,“飛豹”肯定是要“死翹翹”了!
同樣,據傳成飛得到空軍30架定單,也是起到了救命錢的作用!
這樣說來,是海航挽救了“飛豹”。
但也不全是這樣,“飛豹”同樣也挽救了海航。
從作戰能力上看,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海航根本就不能稱做“海軍航空兵”,因為海航根本沒有出海作戰能力。據說西沙海戰期間,軍委首長指示,如果海上編隊需要,海航一定要出動,只要能完成任務,飛不回來可以在特定海區棄機!
1982年馬島海戰,導彈攻擊機大出風頭,而此時海航可以拿出來的只有轟六掛載YJ6,其他的飛機均沒有導彈。
筆者曾看到一篇學術論文,研究的是阿根廷空軍A4“天鷹”掠桅轟炸戰術。收集的戰例、資料和研究的結論顯示,超低空掠桅轟炸命中率極高,投彈後裝有延時引信的炸彈可以在水面上“打水漂”,最多可以跳躍5次從而擊中目標。阿根廷命中英艦多枚未炸,原因是延時引信靈敏度不夠,在低速撞擊時無法引爆。
這篇文章雖然表現了我軍戰法研究的能動性,但也反映了我軍裝備水準的落後。
因此,“飛豹”出現在海航的隊伍中就顯得很及時了。
“飛豹”進入海航,雖然牙沒長齊、爪未磨尖,卻幹了幾件露臉的事。
先是到南海轉了一圈,讓“中國威脅論”的鼓噪者切實感受一下“中國威脅”;後來又在東海迫退了和“旅大”級對峙的日本“村雨”級;據日刊報導,“飛豹”還在東海與日本的“鬼怪”(F4幽靈)對峙。從1994年“飛豹”裝備海航到2004年SU30MKK進入海航,整整十年間,“飛豹”是海航唯一有效的對海打擊兵器。
實際上,“飛豹”的作用還不僅與此。為了提供目標資訊,海航從英國引進雷達Y8上作為海巡機,可以為“飛豹”提供300公里以外目標的資訊。由於“飛豹”滿掛、滿載後機動性急劇下降,為了保證使“飛豹”在南海形成有效的打擊能力,H-6U和殲八2D進入了海航。6架加油機、30架“飛豹”、30架“美男子2D”,算是我們控制南海的基本力量了。
此時,海航才基本上算是“海航”。由此說,也是“飛豹”挽救了海航。
究竟誰“救”了誰不必深究,關鍵要明白,思想的進步最重要。
海航的發展,表現出一種“小步快走”的態勢,與空軍的“一步跨越”完全不同。這表現了海航具有超過空軍的敵情意識、憂患意識。
海航,天天出海和外國先進戰機、戰艦對峙,對先進裝備具有更迫切的要求。但是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又迫使其不能“等、靠、要”,只能在現有條件下逐步提升裝備水準,有一點成熟技術就轉化成一點戰鬥力。
看來有壓力、有危機是好的,“人無壓力輕飄飄”嘛!
海航的未來,呈現出從“小步快走”到“大步跨越”的趨勢。SU30MKK、由國產殲11改進的海軍型將進入海航,新型預警機、IL78大型加油機也將逐步到位,從而形成更加猛烈的海空打擊能力。隨著我國航母的入役,海航將成為真正的“海軍航空兵”!
到那時,“飛豹”會什麼樣?“美男子2D”會怎麼樣?其實這不重要了!
“飛豹”已經為我們守衛了10年的海疆,而且“飛豹”與海航的合作,挽救了一家大型飛機製造企業,保留鍛煉了一隻科研隊伍,啟動了海航裝備更新的思路。這就足夠了!
http://bwl.top81.cn/military/airforce/jh7/10.htm
國外媒體稱中國將造170架新飛豹或用法國發動機
東方網2009年6月9日消息:巴基斯坦6月8日載文稱,中國將生産170架升級版JH-7戰機,英國勞斯萊斯公司與法國斯奈格馬公司可能將競爭爲該項目提供發動機技術。
文章稱,中國軍事現代化每年開支超過600億美元,其最終目的是將軍力投射到遠遠超過邊境之外的地方。爲了不驚擾其鄰國,中國一如既往的采取了謹慎的行事作風。與美國不同,在與其他國家打交道的時候,中國也不習慣向其他國家施加壓力,如果有的話,也只是在一旁發出警告。然而,除了這些警告之外,中國也日益成爲一個越來越強大的軍事國家,暗示將發展首個航母戰鬥群的計劃。美國擁有12個航母戰鬥群,所以中國在擁有與美國相當的常規軍力之前,還有一條很漫長的路要走。
文章稱,在決定建造航母戰鬥群的同時,中國還決定恢複JH-7戰機的生産線。其計劃生産170架JH-7戰機。首架JH-7戰機與上世紀九十年代問世。該型戰機的生産商陝西西安飛機制造公司在生産WS9發動機時遇到了困難,所以這種飛機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WS9發動機是英國勞斯萊斯"斯貝"發動機的中國版,西安飛機制造公司獲得了生産這種發動機的許可證。
文章稱,中國正在計劃再生産一批JH-7戰機。其引用美國《國防新聞》的報道稱,英國的勞斯萊斯公司與法國的斯奈克瑪(Snecma)公司可能會爲這種戰機提供發動機。據法國斯奈格馬公司總裁吉恩?保羅?貝夏表示,法國薩弗朗公司一直就將由該公司研制的M53發動機安裝到JH-7戰機的變型機上進行談判。法國幻影-2000戰機就配備有M53發動機。另外一位熟悉亞洲市場的斯奈格馬公司官員也表示,法國公司與中國目前的討論集中在將JH-7戰機目前配備的發動機更換爲"更強大的"M53發動機的技術可行性。
文章引用《國防新聞》的報道稱,一位中國官員稱中國正在建造JH-7。這位官員表示,中國海軍航空兵正在采購JH-7戰機,將JH-7戰機引入海軍海軍航空兵,會提高部隊的作戰能力。還有一位歐洲實業家也稱,中國海軍航空兵會采購50至70架JH-7戰機,解放軍空軍可能會采購約100架JH-7戰機。其中一些飛機將是JH-7戰機的升級版機型,被命名爲JH-7A戰機。文章稱,JH-7戰機是一種雙座、雙發動機攻擊機,中國海軍海軍航空兵列裝了有限的這種機型。其引用《國防新聞》的報道稱,海軍JH-7戰機配備有防區外反艦導彈,主要負責承擔海上打擊任務。
文章指出,除法國斯奈格馬公司之外,中國官員還就"斯貝"MK202發動機,與英國勞斯萊斯公司接觸。據國防新聞的報道稱,根據中英雙方于上世紀七十年代達成的一項協議,勞斯萊斯公司曾爲中國提供過十幾臺"斯貝"發動機,西安航空動力控制公司根據生産許可證生産"斯貝"發動機的中國版本--WS9發動機。目前中國與英國公司的討論集中在"勞斯萊斯公司進一步爲西安提供生産WS9發動機提供支持與零部件"的問題之上。勞斯萊斯公司可能會爲中國提供一些完整的二手"貝斯"發動機。文章稱,英國勞斯萊斯公司發言人加裏?阿特金斯表示,勞斯萊斯公司與中國有著長期的關系。在提到中國斯貝/WS9發動機的時候,阿特金斯表示,自從中國引入第一批發動機並獲得相關生産技術至今,勞斯萊斯公司便一直在許多方面支持這一項目。
文章引用《國防新聞》的報道稱,中國仍是歐盟武器禁運的目標(雖然這僅限于武器與完整的武器系統),所以向中國出售軍事裝備仍存在相當大的政治敏感性。國防新聞報道引述一位法國斯奈格馬公司官員的話稱,由于公司與中方的討論僅限于技術層面,所以其並沒有尋求法國政府的批准。這位官員還表示,一旦啓動商業談判,斯奈格馬公司將首先向法國政府提出出口申請。這位斯奈格馬公司官員表示,因爲歐盟自1989年至今一直對中國施行武器禁運,所以就出現了一個微妙的局面。任何將這類發動機出口到中國的出口合約都必須遵守歐盟武器出口行爲守則。他還表示,中國可能原本希望在2004年至2006年間爲JH-7戰機引入新的發動機。其至少會堅持獲得M53發動機的全面維護與維修能力。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中國想要"在十年或十五年的時間裏,逐步實現80%自主建造M53發動機的能力。"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09/0958554640.html
總設計師稱飛豹發動機問題已解決不用進口産品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李紅波:香港《大公報》2009年6月10日報道說,針對外媒稱,中國有意與英、法兩家發動機制造商合作改進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的發動機,“飛豹”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一堅接受大公報記者采訪時否認此一說法。他稱,“飛豹”發動機的問題中國已經全部解決了。
陳一堅表示,“飛豹”WS-9(秦嶺)發動機最初采用“斯貝”國産發動機,其原型確實是英國羅羅公司生産的。但經過多年攻關,目前飛豹發動機的問題已全部解決了。
陳一堅表示,中國發動機研究目前仍存在不少問題,與國外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在大飛機的研究上,發動機就是一個急需突破的課題,目前中國已組織大量科研人員對此進行攻關。此外,他透露,包括“飛豹”、殲-8、殲-10在內的中國第三代殲擊機目前已形成戰鬥力,將在國慶60周年閱兵儀式上集中亮相。
大公報的文章稱,據了解,爲滿足殲轟-7A的需要,中國在1998年初開始研究“秦嶺-2”(WS-15)渦扇發動機,這是一種先進的雙轉子加力式渦扇發動機,從增加發動機渦輪前溫度和減輕結構重量兩個方面,對WS-9原型機進行了現代化改進。“秦嶺-2”發動機于2008年10月完成了定型實驗,已達到法國M53P2發動機中後期的技術水平。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12/0859555059.html
美國媒體稱中國正在研制JH-7電子戰型飛機
東方網2009年6月25日消息:據美國戰略新聞網報道,中國目前正在以JH-7戰鬥轟炸機爲基礎研制一種性能類似于EA-6B的電子戰飛機。軍事專家們認爲,這項計劃或許正是促成中方恢複JH-7生産工作的主要原因。
JH-7于10年前開始服役,但僅僅生産了100架左右便停産。其生産之所以停頓,主要是受制于其裝備的英國Sprey 202型發動機--由于西方的禁運,後者的供應在上世紀80年代末全部停止。不過,該發動機的生産商羅爾斯?羅伊斯公司仍然繼續向中國出口了少量的發動機並提供了技術援助。中國雖曾試圖對Sprey 202進行仿制,但卻遭遇了巨大的技術困難。
雖然中國一直試圖制造出符合西方標准的軍用航空發動機,但到目前爲止,中國的WS-9發動機在推力和可能性上均只相當于西方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與法國的М53-Р2非常相似。
最新消息顯示,已經有部分JH-7被加裝了電子戰吊艙,並成功完成了測試。不過,目前對該機內部航電設備的改裝情況還不清楚。
當然,就JH-7的總體特性來說,是非常適合被改裝爲電子戰飛機的。該機的最大起飛重量27噸,配備兩臺發動機,載彈能力達6.5噸,完全可以攜帶大量電子戰設備作爲空中電子戰平臺使用。
作爲目前中國海軍配備的主力攻擊機型,JH-7最多可攜帶4枚KD-88導彈,是一種較爲先進的反艦攻擊平臺。按照計劃,中國將生産150架配備改良航電系統和發動機的JH-7型戰鬥轟炸機。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6-25/0844556566.html
猛龍大戰飛豹:誰才是中國電子戰機真正的王者?
電子(磁)戰,是現代化條件下高科技戰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否取得電子戰的勝利,掌控戰場的制電磁權,已經成爲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因此,電子戰尤其是電子戰用裝備的發展得到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的高度重視,各國在這方面都進行了大量研究。而在諸多種類的電子戰裝備中,電子戰飛機以其速度快、機動性強、用途靈活廣泛、幹擾強度大等優勢在曆次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爲各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軍用飛機中發展的重點。作爲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的中國對電子戰飛機的發展始終高度重視,進行了大量相關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目前,電子戰飛機已經成爲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諸兵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電子戰飛機的發展也始終是廣大軍事愛好者關注的對象。近來,在網上流傳著一條“殲-10改進性電子戰機即將服役”的消息。消息的大致意思是說中國空軍在新型國産殲-10“猛龍”戰鬥機基礎上改進的專用電子殲擊機已經裝備部隊。而且聲稱該機型的性能與美國海軍目前最先進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相當。而就在該消息出現前不久,中國官方媒體的權威軍事新聞節目以明確的視頻新聞方式向外界首度公開展示了中國空軍FBC-1A“飛豹”重型戰鬥轟炸機的電子戰型號,同時介紹了電子戰型“飛豹”配合空軍其他機型進行的多機種聯合作戰演練。這兩條消息在廣大網友中引起熱烈討論。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很多網友都在爭論“猛龍”和“飛豹”這兩種戰機究竟哪種更適合改裝作爲空軍電子戰機。爭論雙方似乎都有很充足的理由。那么,“猛龍”和“飛豹”究竟誰更適合作爲中國空軍專用電子戰機的改裝平臺呢?
作爲現代化空軍重要組成部分的電子戰飛機出現很早。二戰時期,在對納粹德國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的過程中,盟軍轟炸機遭到當時納粹德國配備有機載雷達的夜航截擊機和裝備有炮瞄雷達的地面防空高炮的強大攔截,盟軍爲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爲了對抗德軍防空體系中最重要的雷達系統,盟軍專門選擇了一些轟炸機,在上面裝備了一些當時最先進的雷達電子對抗設備。包括早期的機載雷達幹擾發射機和錫箔條投撒器等。其中機載雷達幹擾發射機主要用來對抗納粹德國空軍配備有機載雷達的夜航截擊機,錫箔條投撒器則投撒大量錫箔條用來幹擾地面防空雷達和高炮的炮瞄雷達。這些最早的空中電子戰手段極爲有效的壓制了納粹德國的防空雷達系統,對盟軍取得大規模戰略轟炸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電子戰飛機在二戰以後的曆次局部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在海灣戰爭中,美軍出動EA—6B“徘徊者”、EF—111A“烏鴉”和F—4G“野鼬鼠”三種電子戰機,對伊拉克的防空雷達預警探測網、通訊系統、地面防空兵器的制導雷達系統等進行了強有力的全面壓制,在美軍強大的電子幹擾下,伊拉克方面的防空預警探測系統、通訊系統和防空武器的制導雷達系統陷入全面癱瘓。預警探測雷達探測不到空中目標,地空導彈不能發射,喪失炮瞄雷達引導的高炮只能盲目對空射擊,戰鬥機無法起飛應戰,通訊指揮系統全面中斷,國內廣播、電視等也基本中斷,伊拉克的電磁環境完全陷入“黑夜”中......正是由于有電子戰飛機的強力支持,多國部隊的空中力才能在伊拉克上空肆無忌憚的任意往來。後來的科索沃戰爭中,美軍這三種電子戰飛機再次登場,對前南斯拉夫聯盟進行了全面的高強度電子壓制,爲這場北約方面完全依靠空中打擊取得勝利的侵略戰爭立下汗馬功勞。正是由于電子戰飛機在曆次戰爭中的卓越表現,美軍才下大本錢發展新一代電子戰飛機。于是就有了美國海軍目前最先進的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EA—18G是美國海軍在新型F/A-18E-F戰鬥轟炸機基礎上改進而成的一種新型專用電子戰機,將用于取代現役的EA—6B“徘徊者”。與EA—6B相比,EA—18G除電子戰任務外還可以執行一些常規作戰任務,作戰效能有巨大提升。而美國空軍也計劃將開發F-35戰鬥攻擊機的電子戰型號用來取代EF—111A“烏鴉”。
作爲世界主要軍事強國的中國對電子戰飛機的發展始終高度重視。在越南戰爭期間,中國援越抗美的防空高炮、雷達部隊與美軍電子戰飛機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激烈搏殺,對美軍強大的空中電子戰能力有切身感受。因此對發展電子戰飛機非常重視。到目前爲止,通過公開資料已知的中國空軍裝備的電子戰飛機包括“轟幹-5”和“轟電-6”兩種。“轟幹-5”是在空軍曾經大量裝備的轟-5轟炸機基礎上加裝電子幹擾裝備改進而成的。“轟電-6”則是在目前中國空軍最大的轟炸機轟-6基礎上加裝電子幹擾裝備改進而成的。這兩種電子戰機中,轟幹-5已經開始逐步退役。轟電-6由于可以裝載近9噸重的電子戰裝備,具備強大的電子戰能力,而且航程遠、作戰半徑大。因此在新型電子戰機服役前是中國空軍最強大的電子戰飛機。此外,中國空軍還有一些用運輸機如運-8改進的電子戰飛機和電子戰直升機。總的來說,中國空軍的電子戰機實力有了很大進步,但靈雲認爲這些電子戰機依然有很多不足。
首先,轟幹-5是中國空軍最早的電子戰飛機,其原型機是早已退役多年的轟-5。轟-5是蘇聯伊爾-28輕型噴氣式轟炸機的中國仿制型,也是中國空軍的第一種國産噴氣式轟炸機。該型機已服役多年,機上電子設備等已經相對落後很多。而且該機使用的是渦噴發動機,油耗大。因此航程和作戰半徑都存在不足。而且該機還存在航速慢的問題,這在現代化戰爭中已經難以滿足需要。因此,轟幹-5已經開始退役。與轟幹-5相比,轟電-6的航程和作戰半徑要大得多。而且,由于原型機轟-6有巨大的載荷空間,因此可以裝載近9噸重的電子戰設備,所以轟電-6具備強悍的電子戰能力。但是,靈雲認爲轟電-6的缺陷是非常明顯的。首先就是它的速度依然很慢。轟電-6最快爲高亞音速,這難以跟上現代化高速噴氣式戰鬥轟炸機,也就無法作到伴隨攻擊機群進行電磁壓制任務。而更重要的,與戰鬥攻擊機相比,轟電-6體積非常龐大,機動性也很差,更不可能作到和突擊機群一樣進行低空-超低空突防。如此體積加之速度慢,在沒有掌握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很容易遭到對方空中力量的攔截,根本無法作到伴隨高速噴氣式戰鬥轟炸機進行遠程奔襲作戰。轟電-6最適合的戰場環境和作戰模式就是在己方已經取得絕對制空權或至少已經掌握有效制空權的情況下,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對敵方進行電子戰。這種方式非常類似俄國的伊爾-76改進性電子戰飛機和美國的EC-130電子戰飛機這兩種大型電子戰機。而且,與EA—6B“徘徊者”等相比,轟電-6的性能過于單一。根據目前已知的資料,轟電-6只能進行包括電磁幹擾這樣的“軟殺傷”。無法使用攻擊性武器執行“硬摧毀”。而且不具備空中自衛能力,作戰時身邊必須有護航兵力掩護。而EA—6B“徘徊者”等即可以使用電子幹擾設備進行電磁幹擾這樣的“軟殺傷”,也可以使用反輻射導彈直接攻擊敵方雷達,實施“硬摧毀”。而且具備一定的空戰自衛能力。因此具備相當強的多用途性。隨著中國空軍以殲-11B重型遠程戰鬥轟炸機和空中加油機等爲代表的遠程武器的陸續服役,中國空軍已經開始從原有的近程防守型空軍向遠程攻擊型空軍轉型。在這種情況下,要求電子戰飛機必須能完成己方攻擊機群的伴隨性電子對抗護航任務。具體說就是做到能在己方攻擊機群作戰過程中執行攻擊和監視敵方雷達和通信裝置而保護己方安全。同時能夠使用反輻射導彈等武器直接殺傷敵方防空雷達等,而且要具備一定的空戰自衛能力。與此同時,由于現代化戰爭環境的變化,還要求電子戰飛機必須和攻擊機一樣具備高速性能,最好是具備超音速伴隨能力。因此,速度慢、體積大、用于單一的轟電-6已經無法滿足中國空軍的需要。這就需要一種新型電子戰飛機。這種飛機要求能滿足現代化進攻型空軍的需要,而且要具備多用途性。于是就有了目前已知的中國空軍FBC-1A“飛豹”重型戰鬥轟炸機的電子戰型號和網絡傳聞中的“殲-10改進性電子戰機”。那么,這兩種飛機哪種更適合做中國空軍的新型電子戰機呢?
電子戰機的載機選擇非常重要。因爲這直接關系到改型後的性能和作戰能力。前面我已經提到過,中國空軍目前已經開始向遠程攻擊型空軍轉型。在這種情況下,要求配合遠程攻擊機群作戰的伴隨電子戰飛機必須具備遠航程、大作戰半徑。同時,由于要執行相當強度的電子戰任務,而且作戰任務還有多樣性,如即要執行電磁幹擾壓制,還要執行無線電監聽等。因此需要載機能攜帶一定數量的電子戰裝備。這就要求載機必須有相當大的載彈量以保證足以攜帶足夠的設備。同時,載機的速度必須足以跟上高速攻擊機群,這就要求載機必須有相當的速度,最好是具備超音速性能。同時,要求載機必須具備一定的空戰能力,在必要時可以進行自衛。那么,殲-10和“飛豹”誰的性能更合適呢?
首先是航程和作戰半徑。這對任何一種現代化戰機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根據國外和國內)一些機構的分析,殲-10不帶副油箱時,作戰半徑800公裏,帶副油箱時爲1100公裏。FBC-1A“飛豹”作戰半徑則可達1650公裏。因此,在遠程作戰能力上,作爲典型的重型遠程戰鬥轟炸機的“飛豹”要遠強于輕型的殲-10。在載彈量方面,殲-10的載彈量爲約5.5噸,FBC-1A“飛豹”載彈量爲6.5噸。在載彈量方面重型的“飛豹”也要強于輕型的殲-10。在飛行速度方面,FBC-1A“飛豹”最大爲1.7馬赫,殲-10則爲2.2馬赫。在飛行速度方面,以對地攻擊爲主的重型的“飛豹”與以制空爲主的輕型的殲-10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這是由于兩者的體積、重量有很大不同,殲-10要比“飛豹”輕得多,推重比也大得多。在空戰自衛能力方面,作爲以對地攻擊爲主兼顧空戰能力的重型的“飛豹”不如與以制空爲主的輕型的殲-10。但靈雲認爲,“飛豹”本身就具備相當的空戰能力,在空戰性能方面,公開資料已經證實“飛豹”的空戰能力尤其是敏捷性遠強于日本改進後的F-4J重型戰鬥機。要知道日本的F-4J重型戰鬥機其是經過專門強化空戰性能的改進的,其空戰能力在同代戰機中是出類拔萃的。能夠擊敗它,說明作爲一種以電磁壓制和使用反輻射導彈對地攻擊爲主的電子戰飛機“飛豹”的空戰自衛能力是完全夠用的。加之可以使用新型國産遠程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和新型大離軸近程空-空導彈,輔以新型頭盔綜合顯示-瞄准系統,“飛豹”的空中自衛應該沒問題。而在對地攻擊能力方面,這本身就是“飛豹”的本行,比以制空爲主的輕型的殲-10要強得多。
通過上面的性能對比我認爲,在電子戰飛機選型上,中國空軍FBC-1A“飛豹”重型戰鬥轟炸機在作戰半徑、載彈量、對地攻擊能力方面要遠強于輕型的殲-10戰鬥機。盡管殲-10在最大飛行速度和空戰能力上強于“飛豹”,但“飛豹”在這兩方面上的性能完全可以滿足作爲電子戰飛機的需求。他的速度已經可以保證他能有效配合高速攻擊機群進行伴隨性電子對抗護航任務。而他的空戰性能也足夠實現空中自衛。而且,由于未來的電子戰飛機將進行遠程作戰,因此要求要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這方面作爲雙發重型戰鬥轟炸機的“飛豹”比單發的輕型的殲-10更合適。而且“飛豹”體積大,內部改進的空間也大。在今後近一步改進的空間上也強于輕型的殲-10。因此,靈雲認爲在電子戰飛機選型上“飛豹”要比殲-10更適合。
目前,FBC-1A“飛豹”的第一代電子戰改進型已經開始在空軍服役,這已經得到多種官方消息的明確正是。但那個所謂的“殲-10改進性電子戰機即將服役”卻始終不見任何蹤迹。唯一的“證據”就是殲-10可以挂載一些電子戰吊艙。但靈雲認爲,真正意義上的電子戰機絕不是一給一架飛機挂上幾個電子戰吊艙就成的。最現實的,目前中國空軍包括強-5在內的多種飛機都可以挂載自衛用電子戰吊艙。戰機挂載電子戰吊艙早已經成爲一種再普通不過的平常行爲。那按“殲-10改進性電子戰機”的標准,這些飛機甚至連強-5就都可以算作是“電子戰機”了。電子戰飛機作爲一種高尖端武器,是個由多個子系統組成的有機整體。FBC-1A“飛豹”的第一代電子戰改進型在外表上看好像只是挂載了幾個電子戰吊艙,但靈雲認爲,作爲一種專門的電子戰飛機,其與原型相似的大概只有這個外表,其內部爲進行電子戰任務肯定進行了大幅修改,安裝了必要設備。可以預見,FBC-1A“飛豹”的電子戰改進型今後將繼續下去。這種改進後的電子戰型號“飛豹”將成爲未來進攻型中國空軍中強悍的——電子鬥士!!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79482-1-1.html 簡氏防務稱解放軍已裝備數款新型電子戰機
在2008年4月舉行的亞洲防務展(DSA 2008)上,出現過一種裝備有中國電子進出口總公司KZ800電子情報系統的運-8飛機模型
解放軍列裝的運-8某型高新機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郝平報道: 2008年7月17日出版的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的文章分析了全球空中信號情報收集機的裝備情況,並提到了中國的電子戰飛機。
這篇由簡氏電子戰飛機專家馬丁撰寫的文章認爲,中國空中信號情報機采用運-8運輸機作爲平臺,屬于中國軍方“高新”計劃之一,而“高新”計劃中有兩種型號“可能就是空中信號情報平臺”。
文章稱,在2008年4月舉行的亞洲防務展(DSA 2008)上,出現過一種裝備有中國電子進出口總公司KZ800電子情報系統的運-8飛機模型。KZ800由多人操作,頻率覆蓋範圍是1-18G赫茲,主要用來探測、分析、識別與定位與防空網絡以及火炮、導彈火控系統聯結的地基、艦載雷達。
簡氏的文章稱,2004年曝光的其中一種“高新”機就是Y-8DZ型,文章還預測“該機可能已經裝備解放軍海軍第一獨立航空團”;而另外一種則“可能和Y-8T及YG-8有關”,“也已經裝備解放軍空軍”。簡氏認爲,後者“更有可能是空中信號情報機,因爲其外部特征及天線陣列和DSA 2008上出現的KZ800模型更爲接近”。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7-22/1012512602.html
總設計師接受專訪:新飛豹戰機已淘汰落後技術
近日,環球時報記者就網友一些最關心的問題,對飛豹系列飛機總設計師唐長紅進行了獨家專訪,領教了這次參加珠海航展的飛豹飛機的強悍與力量。
記者:唐總您好,這次珠海航展,空軍派出了飛豹與殲10兩種代表著中國先進水平的兩種作戰飛機,請問這兩種戰機的區別在哪裏?
唐總:飛豹系列飛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中重型、超音速、全天候殲擊轟炸機,是我國目前的進攻性主戰機種,主要擔負防區外對海、對地全天候精確打擊的任務﹔殲-10飛機是一種以空對空作戰為主的防禦型戰鬥(殲擊)機。
記者:那您能介紹一下為什麽空軍會要求研制以對面進攻為主要任務的新飛豹戰機呢?新飛豹相比1998年時參展的飛豹戰機有了那些區別和改進?現在飛豹的威力主要體現在那些性能特點上,它的機載雷達性能怎麽樣?木子新聞 1530829-5 (muzi.com)
唐總:根據杜黑《制空權》理論,制空權是贏得一切戰爭勝利的前提,對于奪取制空權的方法,杜黑認為就是采取空中進攻行動,摧毀敵機于地面,而通過空戰或采取其它防禦性措施是不可能奪取制空權的。一支能夠有效地奪取制空權的空軍,應該以進攻型飛機占主體。世紀之交,國內外形勢風雲變幻,當時的中國急迫需要一支能夠決定戰爭勝負的進攻性力量,中國空軍也從國土防空向“攻防兼備”轉型,新一型的飛豹戰機應運而生。
這次參加航展的飛豹戰機,從外形上看與以前的飛豹戰機差別不大,但它們之間的根本差別在于性能和作戰能力上。
由于有了新需求新任務,現在的飛豹用新技術淘汰了一些已經不夠先進的技術,比如新飛豹的飛行控制系統,已經由模擬電傳操縱替換為電傳操縱系統,還實現了玻璃化座艙,手不離桿操縱等先進的技術……
現在的飛豹戰機,載彈量也大大提升,最大起飛重量提高達11%,但真正使飛豹戰機獲得脫胎換骨變化的是新型的國產航電系統,它不但減輕了飛行員在作戰中的負擔,還使得飛豹能攜帶的對地、對海武器的數量和種類大大增加,其中很多都是先進的精確制導武器,而且使現在的飛豹具有很強的擴展能力,具備了進一步發展的潛力
關于現在飛豹飛機的雷達,我可以告訴大家,對于一種兼具對地和對空進行精確作戰的多用途戰機,它的雷達一定是非常先進,功能非常齊全的(笑)。
中國空軍認為“新飛豹”戰機有了質的提高,可靠性和實用性好。
海軍已裝備“飛豹”10年。
記者:大家知道,新飛豹已經在空軍中擔負起至關重要的任務,空軍的飛豹戰機還參加了2007-和平使命中俄聯合軍演,請問唐總,空軍部隊對于新飛豹的有什麽評價?飛行員口中“最好用的戰機”是什麽意思?
唐總:空軍認為現在這種飛豹戰機有了質的提高,可靠性和實用性好,使空軍的作戰樣式和作戰範圍都有了很大的豐富和提高,對于飛行員“最好用的飛機”的評價,因該是飛行員對飛豹人機工程設計的肯定,可以讓飛行員在飛行中感覺得心應手,但我相信對于飛豹系列飛機來說,沒有最好衹有更好,飛豹系列飛機一定還有不斷的進步和發展。
記者:唐總,飛豹系列飛機一直是網友眼中的焦點之一,在網上一直有著熱烈的討論,您對于網友對飛豹系列飛機的一些看法和觀點有什麽感想?木子新聞 1530829-17 (muzi.com)
唐總:我本人非常喜歡上網,知道網友們對飛豹系列飛機的評論很多,我非常關心網友對它的討論,軍事愛好者們對于飛豹系列飛機的評價、性能的猜測和未來的期待很多都是切合實際的(笑)。
大家對于飛豹系列飛機的批評和意見,是我們設計人員繼續研制更好的飛機的動力和方向,如果能夠得到大家的好評,那麽作為飛機設計團隊中的一員,我會感到非常欣慰。
新飛豹從設計到建造,每一個零件完完全全都是依靠自己的“中國力量”
記者:唐總,那麽很多網友想知道,在研制了新飛豹之後,一飛院是否已經具備了研制滿足要求的下一代戰機的能力?
唐總:飛豹系列飛機的研制過程完成了設計隊伍的新老交替,也讓我體會到了前輩們的不容易,現在的飛豹,集合了老一輩設計人員的經驗和新一代設計人員的智慧。一個型號的研制成功,必然意味著造就了一批人才,這樣的工程的收獲,一是帶出了人才,二是提高了技術,三才是獲得了新裝備。
作為一飛院本身,就擔負著研制新一代戰機的使命,經歷過多個型號的磨練,我們的技術在不斷的提高,對于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記者:唐總,我最後提一個廣大網友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如果不幸戰爭今天就降臨在我們頭上,代表“中國力量”的新飛豹戰機是否能夠承擔起國家和人民交付的重擔?
唐總:請大家放心,新飛豹從設計到建造,每一個零件完完全全都是依靠我們自己的“中國力量”,絕對不需要依賴外國的支撐,我想,新飛豹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它的神聖使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http://news.muzi.com/news/ll/fanti/1530829.shtml?cc=30142&ccr=
中國新飛豹脫胎換骨 據稱已使用隱身塗料
2007年8月,上海合作組織“和平使命一2007”軍演在俄羅斯舉行,中國自研的“飛豹”戰機首次異域揚威,受到國際上的高度評價。該機經曆30年艱辛研制,總算修成正果。
中國近年來不斷推出新型武器,當2007年夏天在俄羅斯舉行中俄及上海合作組織其它國家的聯合軍演時,國際上許多人猜測中方會派“新明星”殲10戰鬥機出場,然而亮相的卻是經過改進的新“飛豹”(FBC一1A型)殲擊轟炸機。此次在俄羅斯展示的“飛豹”A型,從表面看同過去相比就有重大改進,據稱其性能更有質的提升,體現了中國戰機的研制經過艱難徘徊和探索後終于邁入了國際先進水平。
堅持自研改進獲新生
20世紀70年代前期,中國裝備的戰鬥機、轟炸機全是50年代和60年代初蘇聯提供的機型的仿制品,自研的作戰飛機只有南昌飛機制造廠生産的強一5,也是根據對地攻擊要求對米格一19所做的改型設計。1974年初的西沙之戰雖然獲勝,卻暴露了缺乏海軍航空兵空中支援的嚴重弱點。當時中國的海空軍航空部隊裝備的殲擊機、強擊機作戰半徑只有400公裏左右,又基本沒有對海攻擊能力,轟一5航程較遠卻過于老舊。在海軍提出研制能遠程作戰的新型攻擊機的呼籲後,國防科研部門幾經論證,1977年新殲轟機的項目得以正式上馬。
改革開放啓動時的中國航空業,技術水平至少落後于西方20年,幷缺乏追趕的人才和設備,因此軍委領導一度考慮殲轟機這一難度很大的項目能夠和英國或法國聯合研制。1979年中方派員考察談判時,對方提出的合作條件卻很苛刻,在不提供核心技術的條件下還要價21億人民幣(當時合13億美元)。同年全國財政收入剛逾千億元,所撥全部國防科研經費不過幾十億,一個機型投入這麽多錢根本無法承受,于是對殲轟機還是決定立足自研,進度卻不得不放緩。1982年11月,殲轟一7計劃再次全面啓動,幷于翌年4月被鄧小平批准列入國家重點型號飛機,由陳一堅擔任總設計師。
當時,“飛豹”的研制經費只相當于1億美元,同西方國家研制一個機型至少需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不可同日而語。限于條件,許多試驗是在露天完成,使用手搖計算機和計算尺處理大量數據,繪圖過程完全依賴手工,不免拖長了時間。1988年12月14日,該機首飛成功,空軍卻認爲此機型在國際上已經落後,于1992年表態將不予采購,只剩下海軍航空兵獨立支撐。90年代後期中國引進了俄羅斯蘇一30戰鬥機,該型機除具備蘇一27的空中格鬥性能外,還有良好的對地攻擊和較大的載彈量,許多人認爲其完全可以替代“飛豹”。不過海軍航空兵考慮到蘇一30價格太高不能大量采購,另外中國必須推出自己研制的殲轟機而不能完全走外購之路,終于把這一項目堅持完成。
1998年末舉行珠海航展時,FBC一1型“飛豹”作爲中國自行研制的雙座、雙發、多用途、全天候的新型超音速殲擊轟炸機首次亮相,在國內外航空界一時引來轟動效應。
“飛豹”亮相幷于1999年服役後,成爲中國惟一國産的能夠飛到南沙完成攻擊轟炸任務而返航的飛機,幷且中途不用加油。不過它出世後引來國內專家不少非議,認爲其設計思想和技術水准還停留在70年代,發動機國産化又無保障,真是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鶏肋”。
進入新世紀後,航空工業部門得到了國家較大的資金投入,加上追蹤世界新潮取得了重大科技進步,得以對“飛豹”進行了全新改進,于2005年又推出A型。該型機除海軍認可外,終于也被空軍接受。2007年8月空軍批量裝備的“飛豹”A型殲轟機飛到俄羅斯參加軍演,性能被認爲強于西歐和俄羅斯80年代研制的“狂風”和蘇一24攻擊機,具備了第三代戰鬥機的特點,可成爲實施千公裏外遠程打擊的空中利器。
“飛豹”及其最新改進的A型研制過程達30年,步履艱難,正是中國航空工業突破低水平徘徊局面幷努力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一個縮影。新的“飛豹”A型戰機問世,幷在近年最後完成了國産化,說明航空界已經解決了氣動、機身材料和航電設備等方面的瓶頸,特別是克服了過去不能制造大功率航空發動機這一“心髒病”。
作爲殲擊轟炸機,“飛豹”既能夠承擔殲擊機爭奪制空權的作戰任務,也能夠擔當轟炸機對地對海攻擊的職責。根據公布的數據,其機身總長22-3米,翼展12.7米,最大起飛重量28.4噸,最大外挂重量約6.5噸(最新改進的A型據說已提升到8噸),最大馬赫數1.7(即時速2000公裏),轉場航程約3600公裏,作戰半徑達1600公裏。從性能上看,過去國産的對地對海攻擊的主力機型強一5的最大載彈量卻不足2噸,時速僅900公裏,作戰半徑更短。“飛豹”大批服役後,中國對海外目標的攻擊力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由于“飛豹”在國産戰機中是一項航程最遠、重量最大的重型機,需要兩臺強勁的發動機。該項目于70年代中期啓動時,國內只具備仿制蘇聯50年代輕型戰鬥機如米格一19和米格一21的發動機的水平,這成爲制約飛機制造業進步的最大障礙。當時中國同西歐還有著合作抗蘇的戰略合作關系,便決定從世界最老牌的噴氣式發動機制造公司——英國羅爾斯一羅伊斯公司引進“斯貝”MK一202渦扇發動機,然後由國內進行仿造。1975年引進該發動機專利的談判成功,翌年中國紅旗機械廠負責開始試制。
1979年仿造“斯貝”的“渦扇一9”完成裝配,隨後又到英國高空臺上作了高空性能、功能、再點火試驗。不過,由于當時國內材料技術落後一時難以彌補,英國轉讓技術又有很大保留,最早問世的“渦扇一9”發動機實際上是英國生産的零件組裝而成,國內的設備、材料都達不到要求。
提出從英國引進發動機幷很快實現國産化的設想,是中國航.空部門根據50年代短期便成功引進蘇聯産品生産技術的經驗所做出。過去蘇聯雖有大國沙文主義,畢竟因意識形態相同還講些國際主義,提供的技術全面且從未收過專利費。50年代主管經濟工作的中共副主席陳雲在80年代回顧這段曆史時曾感嘆說:“那時他們對我們的援助是真心誠意的。比方說,蘇聯造兩臺機器,他們一臺,我們一臺。那真是援助,體現了蘇聯人民對我們的情誼。”英國和其它國家的企業則完全是從實利角度處理對華問題,內心根本不希望中國強大,中國想從那裏引進先進的關鍵技術幷自主掌握是極難辦到的。
仿制“斯貝”發動機以實現國産化的目標未成功後,中國軍方被迫從英國引進了一批早已封存多年的’“斯貝”渦扇發動機。因1989年以後西方對華實行軍品禁售,1998年定型幷投産的第一批“飛豹”只能靠這幾十臺進口發動機維持。國內有些專家認爲“飛豹”問世便成“鶏肋”,重要論據便是因發動機不能國産化而無法批量生産,已服役的飛機因無後備發動機也難久飛。
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使中國軍方和航空制造部門深刻認識到,如果不能解決代表航空工業精華的發動機制造難題,中國飛機就無法實現騰飛且將始終受制于人。從90年代後期起,國內將自主研制航空發動機作爲航空工業攻關的頭號重點。通過參照國外的成熟技術幷自主進行改進,終于克服了種種難關,2003年7月17日,“渦扇一9”終于通過國産化工程技術鑒定,獲准投入批量生産,幷被命名爲“秦嶺”。同70年代水平的“斯貝”相比,“秦嶺”外形尺寸和附件布局基本不變,渦輪耐熱性和減輕結構重量兩個方面卻有大的提升。“秦嶺”發動機的國産化成功,意味著新“飛豹”終于可以批量生産。這一事實證明,在現代世界上,中國的重點武器裝備只能立足于自主研發,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
重塑“豹”身獲兩軍接受
“飛豹”A型機較之原型機有了外形和內在的重大改變。原型機的機身還留有近似殲7和殲8這類二代戰機的明顯特征,如今的“飛豹”A型卻有著國際上三代戰機的氣動外形,機身結構也有不小的改進。
“飛豹”A在機體結構和氣動外形方面的許多改進,反映了國內航空制造業的工藝水平有了一個跨代進步。北京航空工程研究所具體負責該機的全複合材料平尾研制,簡化了工藝難度和成本,減重及強度和壽命都提高了1倍。該所還負責了“飛豹”A的鈦合金超塑成型雙腹鰭,使飛機的穩定性和載荷得到合理調整,這表明中國的合金技術有了新發展。運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實行改進後,“飛豹”A的空重比原型減少了4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增加10%,航程也有增加。據稱,該機還局部塗敷了隱身塗料,雖達不到隱形戰機的水平卻也能大大縮小被雷達發現的距離。
從外形結構上看,“飛豹”A除了上述的單腹鰭改爲雙腹鰭外,還做了其它一些調整,如先前出于技術和成本的考慮而使用的三片式風擋使飛行員的視界受到限制,在“飛豹”A上改用了整體式圓弧風擋,被認爲畫蛇添足的翼刀也不見了蹤影。從公開的圖片來看,“飛豹”A的座艙也有了非常大的改進,同俄羅斯的蘇一30和蘇一27已經近似。
在現代信息戰的環境下,機載電子設備的水平決定著戰機的作戰能力。據稱,新“飛豹”的操縱系統從原來的3餘度電傳操控改爲4餘度電傳飛控系統,改進了“神鷹”雷達,使其不但能進行對海上大型目標的搜索,還可以對空、對地搜索。改進的新機型還可挂載前視紅外與激光標定吊艙,這使其具備了發射激光制導炸彈的能力。
殲轟機的主要作用是實施對海、對地攻擊,空戰性能只是在遇到對方戰鬥機攻擊時自衛之用,因而不側重于空中格鬥性能,著重突出機載武器的打擊能力。“飛豹”的原型機雖可載空對艦導彈,主要配備的還是普通航空炸彈,飛機下部也只有7個外挂點,除了挂自衛的對空導彈外就難以挂載更多的對艦或對地攻擊導彈。“飛豹”A卻可以配備多種新型精確制導彈藥,外挂點增加到11個,除挂4枚對空導彈外還可挂7枚導彈。據國外媒體報道,它可挂載國産“鷹擊”一83反艦導彈射程超過200公裏,可以在任何航空導彈射程之外從容實施攻擊,自然是打擊敵大型艦只包括航空母艦的一款利器。
爲研制新機型奠定基礎
熟悉解放軍空軍裝備的一些人會提出疑問,俄羅斯所産的蘇一30戰鬥機也幾乎都能達到“飛豹”A的上述性能,空戰性能還有過之,既已買了蘇一30何苦再産“飛豹”?從中國航空兵的總體運用角度考慮,應看出二者幷舉是最好的選擇。現代戰機的運用不但要重質量也要講數量,蘇一30因單價達4000萬美元不可能多購,價格不及其1/3的“飛豹”卻能完成蘇一30可達成的多數任務,在武器使用上有較好的效費比。新型“飛豹”又完全實現了國産化,能根據需要大量生産且不必受制于人,這在戰時有著蘇一30無法比擬的優勢。
中國航空兵可以通過裝備“飛豹”系列的多用途作戰飛機,在短期內改變過去機型太多的不便之處,取消強擊機和輕型轟炸機,尤其是海軍航空兵可以實現作戰飛機的單一化。從這個意義上講,“飛豹”A堪稱中國首次研制的“聯合攻擊作戰飛機”機族,能夠在相當一段時間滿足作戰需求,幷爲下一步研制新機型奠定重要的基礎。(來源:《軍事文摘》雜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9/8/4/100598467_3.html?coluid=4&kindid=17&docid=100598467&mdate=0321095654
新“飛豹”戰鬥轟炸機爲什麽那麽厲害,有什麽改進
”飛豹”的設計從技術上來看是成功的,以中國上世紀80年代後期的技術基礎,設計和生産出一種在綜合技戰術技能上達到國際70年代中期水平的戰鬥轟炸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如果不考慮到機載航空電子和武器系統的差別,那麽”飛豹”的對地攻擊作戰性能基本上可說已接近歐洲”狂風”IDS和俄羅斯蘇-24的標准。作爲中國航空工業爲軍隊提供的第一種較現代化的攻擊型作戰飛機,機體龐大的”飛豹”在戰術和技術發展上都有很大的潛力,目前開發的”飛豹”改進型戰鬥轟炸機在結構、材料、電子等方面都進行了改進和完善,技術上的發展使新一代”飛豹”的綜合作戰能力比基本型”飛豹”又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可以滿足最初設計時所提出的空、海通用的技術要求。
中國航空電子技術的發展使機載雷達和火控系統的技術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與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綜合的慣性導航系統使戰術飛機的導航精度也大爲提高,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自主導航的能力。20世紀90年代末期基本達到實用化標准的JL-10型脈沖多普勒雷達,也使我軍作戰飛機的空對地搜索和探測能力得到了質的提高。現在”飛豹”已經成爲一種依靠先進的機載火力控制系統來完成導航、搜索、目標瞄准和攻擊任務的現代化全天候戰鬥轟炸機,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和各種精確制導武器的應用已經使”飛豹”不再需要以目視作爲重要的目標搜索手段,空軍早期提出的並列雙座設計布局基本上不再具有決定性的實用意義。技術的進步使空軍對戰鬥轟炸機的戰術使用得到了很大調整,當中國海軍航空兵裝備”飛豹”多年之後,中國空軍也開始接受了采用串列雙座設計的”飛豹”改進型戰鬥轟炸機。新一代改進型”飛豹”戰鬥轟炸機與原有型號的氣動設計相差不大,在原型機基礎上進行的技術改進主要是應用了現代化的綜合航空電子系統和座艙顯示系統,可以使用戰術導彈、激光制導炸彈和常規對地攻擊武器的”飛豹”改進型不但強化了對海攻擊能力,而且也成爲了一種適應中國空軍作戰使用要求的現代化對地攻擊機。
◆”飛豹”的技術標准和使用環境
上文講過,”飛豹”不但具備比較完善的對地攻擊能力,而且本身的空戰性能也可以保證面對敵戰機的時候有一定的對抗能力,甚至必要時可以作爲輔助功能的防空戰鬥機使用,國外同類飛機中與”飛豹”技術標准類似的有美國的F-4”鬼怪”Ⅱ和歐洲的”狂風”IDS戰鬥轟炸機。美國的F-111和蘇聯的蘇-24雖然也經常被稱爲戰鬥轟炸機,但從這兩種飛機的技術條件來分析,可以清楚地發現它們只具備初級的自衛空戰能力。所以,與其說F-111和蘇-24是戰鬥轟炸機,倒不如說它們是與中國空軍早期的轟-7方案類似的現代化超音速輕型轟炸機。
”飛豹”的發展基本符合國外70年代初期軍事裝備發展中強調遠程對地攻擊能力的設計思想,根據這個思想發展出的飛機在技術條件上與多用途的第二代戰鬥機和新型的第三代戰鬥機都有著一定的區別。戰鬥轟炸機在70年代的主要突防手段是以低空高速的戰術來突破目標的空中和地面防空火力,在防空戰鬥機雷達下視探測與低空防空導彈技術仍然不夠完善的時期,采用低空突防戰術的戰鬥轟炸機是種有效的作戰手段,但是隨著戰鬥機機載雷達和導彈技術的發展,各種低空防空導彈與可以搜索和跟蹤低空高速目標的空、地基雷達系統的普遍裝備,戰鬥轟炸機進行低空高速突防的危險性大爲增加,F-111和蘇-24這類比較笨重的戰鬥轟炸機在新的威脅環境下繼續采用低空突防戰術的成功率和戰場生存能力也都明顯下降。防空技術的發展降低了常規戰鬥轟炸機的使用效果,同時也使第三代戰鬥機具備了更加完善的多用途作戰能力。所以國外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就不再設計專門的戰鬥轟炸機,而是利用第三代高性能戰鬥機的機體來發展具有較強對空和對地攻擊能力的多用途戰鬥機,這方面的代表型號就是美國的F-15E和俄羅斯的蘇-30MKK。這就使得設計中仍然采用與F-111和”狂風”IDS類似使用思想的”飛豹”,在技術上和使用靈活性上與F-15E和蘇-30MKK這類多用途戰鬥機相比存在有較大的差距。對”飛豹”的機載電子和火控系統進行改進,應用更加現代化的機載武器,確實可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其與這兩種多用途戰鬥機之間的差距,使”飛豹”在純粹對地攻擊能力上接近F-15E和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但其本身設計思想和技術基礎上的差距卻無法依靠常規技術改進來彌補。
與”飛豹”相比,F-15E和蘇-30MKK是以空中優勢戰鬥機的機體爲平臺設計的,具備與同型空中優勢戰鬥機相當的對空作戰能力,而這一優勢在實際戰鬥中有非常大的使用價值。F-15E和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在挂載對地攻擊武器的同時還可以挂載對空作戰用武器,本身就具有非常強的中距離空戰能力,而當投放或者抛棄對地攻擊外挂載荷之後,馬上又可以轉變爲標准的空中優勢戰鬥機。具備多用途能力的F-15E和蘇-30MKK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時候只需要很少的護航戰鬥機掩護,而且在缺乏戰鬥機保護時面對空中攔截也可以抛棄外挂執行制空作戰或掩護後續編隊的任務。此外,多用途戰鬥機應用了高機動性空中優勢戰鬥機的機體,所以在進行對地攻擊任務時的飛行性能也非常好,這就使多用途戰鬥機本身的戰場生存性和規避地面防空系統攻擊的能力要比”飛豹”戰鬥轟炸機更加出色。當然,多用途戰鬥機的成本要比同規格戰鬥轟炸機有明顯的增加,但其作戰性能和使用靈活性上的優勢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綜合效費比,甚至比戰鬥轟炸機在使用上更加經濟和有效。
假設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的采購和使用成本是”飛豹”戰鬥轟炸機的1.5倍,那麽在使用24架蘇-30MKK規格的多用途戰鬥機執行規定作戰任務時,因爲所有飛機都具有較好的對空作戰能力,就可以用18~20架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由4-6架以空中優勢外挂進行掩護以提防突然出現的空中威脅,據此,這個編隊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可以擁有近20架攻擊機或者在受到大規模戰鬥機攔截的時候轉變成24架戰鬥機。如果使用”飛豹”執行同樣規模的攻擊任務,那麽在編隊數量爲18~20架時還需要12~16架蘇-27制空戰鬥機用來清除對方戰鬥機的威脅以及進行近距離伴隨掩護,總出動架次數將達到30~36架,比單純使用多用途戰鬥機的數量要多20%~50%。使用”飛豹”戰鬥轟炸機配合蘇-27戰鬥機的綜合作戰效率與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基本相當,但是動用的飛機數量較多和綜合性能上存在的差距使戰鬥轟炸機在作戰損失數量上卻可能超過以單純的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組成的編隊。如果進一步考慮到使用”飛豹”配合蘇-27戰鬥機作戰的編隊在指揮、地面勤務、偵察和空中加油上所需要增加的任務量,就可以認爲戰鬥轟炸機的使用效率明顯要低于多用途戰鬥機。除非我軍可以獲得較可靠的戰區空中優勢,否則使用”飛豹”戰鬥轟炸機將遠不如使用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有效。
中國海軍航空兵裝備的”飛豹”是作爲一種比較單純的導彈攻擊機來使用的,采用遠程反艦導彈對艦隊進行空中打擊的”飛豹”不必深入目標防空火力圈就可以完成攻擊,以”飽和攻擊”的手段在目標防空圈中打開一個缺口來配合多用途戰鬥機和轟炸機的作戰行動,綜合技術性能低于蘇-30MKK的問題在對海攻擊作戰時表現得並不明顯,所以海軍航空兵要比空軍更容易接受”飛豹”戰鬥轟炸機。
”飛豹”的機體設計確實已經落後于目前的新型戰機,不過”飛豹”作爲我國完全獨立發展和生産的機型,其機載裝備的生産與改進工作都可以由國內相關企業獨立完成,這不但使”飛豹”戰鬥轟炸機比從國外引進的重型多用途戰鬥機有更好的生産性,而且也保證了”飛豹”這種重要的攻擊作戰裝備在後勤保障和裝備出口時也不會受制于人。中國海軍航空兵和空軍有大量的裝備需要替換,新的攻勢防禦軍事思想也使中國海軍和空軍對具備遠程攻擊能力的作戰飛機有較大需求,完全依靠引進多用途戰鬥機和國內生産的類似機型來對現役裝備進行換裝,很難滿足海、空軍迫切的軍事需要,而”飛豹”本身可以獨立自主發展和具備較強作戰能力的優勢就使其成了我國用來補充新型多用途戰鬥機的機型。”飛豹”具備較好的作戰性能,而且充足的機體空間和較大的外挂能力也非常適合改裝爲特種用途的改進機型。可以預計,”飛豹”及其系列改進型必然會成爲中國海、空軍裝備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海軍航空兵和空軍現役的重型制空戰鬥機、國産多用途戰鬥機、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共同組成一支攻防兼備的現代化空中作戰力量。
http://www.fyjs.cn/bbs/simple/index.php?t58636.html
淺析我國軍機在演習墜毀
前言:(引自人民網7月20日報道)中國解放軍一架戰鬥轟炸機星期日(7月19日)上午在中俄“和平使命—2009”聯合演習期間墜毀。報道說,飛機是在吉林省洮南合同戰術訓練基地上空飛行期間墜毀的,目前尚不知道機上的兩名飛行員是否逃生。目前還不知道造成飛機墜毀的原因,中國軍方正在進行調查。
在發射導彈時我們的飛機爲了防止導彈助推器尾氣被吸入發動機,導致空中停車,而采取了發射導彈時飛機發動機在工作狀態中連續點火的方式,但是發射火箭彈是連續的、並且長時間的,從而導致飛機發動機連續幾秒中在工作狀態下連續點火不出問題才怪呢。
火箭彈是飛豹、蘇27這樣的飛機幹的活嗎?不是!那是強五和武裝直升機幹的活。飛豹飛到200米左右的低空對地攻擊,本身就是個笑話!對手一個肩扛式地空導彈就能打下飛豹!飛行員爲了用火箭彈這種非精確武器來精確攻擊地面目標,只能飛得低一些,再低一些。。。因此網絡人生看世界個人認爲這次墜機事故也許有飛機設計方面的原因,也許也有指揮方面的原因。但是主要原因肯定是由于指揮者不懂飛機性能和其指揮水平極其低下導致的結果!
美國的A10攻擊機經常發射火箭彈,但是人家從來不怕發動機停車,爲什麽呢?去找一下A10的圖片就知道了,人家的發動機在機尾而且是機身上部!F111的發動機布局和飛豹類似,但是人家F111幹不幹低空火箭彈攻擊的活呢?是不幹的!當網絡人生看世界每次看到CCTV新聞裏蘇27和飛豹發射火箭彈的場面,就讓我覺得很傻B!作爲一個負責任的科研人員和飛機訓練管理人員網絡人生看世界認爲是你們必須反思的時候了!什麽是“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就是要體現在平時訓練的每個細節,飛機設計的每個細節上。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
平時多訓練,戰時少墜機
教訓啊!深刻啊!好好總結吧!同志們!
爲了強國強軍,你們生命雖逝,但是英名永存!英雄們,安息吧,祖國不會忘記你們!!網絡人生看世界向你們致敬!
回應
一是導彈太貴,用不起,二是火箭彈都發射幾十年了,技術熟練,導彈技術太高,不會玩,三是最重要的,導彈沒火箭彈好看,火箭彈發射時像煙火,領導愛看。
沒有搞明白失事原因之前,樓主在瞎掰!
你先淺析一下f-22和b-2爲什麽墜毀。
發射火箭彈靠的是技術,靠的是飛行員的個體技能。因些多練習發射火箭彈並沒有錯。在日常訓練中,多打火箭彈是對的。發射導彈是燒錢,並不需要飛行員多少技術水平。會發發射導彈的飛行員不定能操作好發射火箭彈,會使用火箭彈的飛行員,一定能很好地操作發射導彈。
美國在阿富汗1周掉4架,美國都是SB!
不知你傻呢還是無知,居然能把墜機和火箭彈連到一起.就如你所說火箭彈強5和武直的武器,那麽請問強5的進氣道在哪裏,同樣是兩則進氣發射火箭時對強5沒影響卻可以讓飛豹停車,請問強5的發動機技術強過飛豹嗎?而且飛豹參加類似的演習不是一次了每都是使用火箭彈爲什麽以前沒受影響?火箭彈是全世界所有對有對攻擊能力的戰術飛機最基本武器,不但飛豹有美國的F-15,F-16,F-18老毛子的蘇-27,米格-29都有.連火箭彈都使不了叫什麽攻擊機.
這種演習中使用火箭那是因爲第一沒那個必要用昂貴的制導武器打這種宣傳性的演習;第二火箭彈發射和擊中目標時很漂亮;第三制導武器的射程和投放高度超出了演習區域,而且很難看到飛機.這樣會使宣傳效果大打折扣.這種可以公開傳宣傳的演習就是演戲給觀衆看.政治意義遠大于軍事意義.一般人看個熱鬧完了.拿它去生搬硬套戰場上東西算是蠢到家了.胡扯什麽如果戰場上就如果如果的屁話,告訴你記住了,真上了戰場從飛豹上發射的不是火箭彈而是制導炸彈和空地導彈.你想拿肩扛打恐怕你見不到飛機就會飛上天.中國真正有意義的演習是那些不公開的演習.但這種演習別說上電視了你連邊都挨不上.這次飛豹的出事原因不外乎三種:機械故障,飛行員失誤,低空撞鳥.
你真是個假洋鬼子,只知道惡意貶低我軍,象你說的這樣傻,只能認爲你的大腦被門夾壞了!
飛豹戰機設備先進,遂行對海對地攻擊任務,此次戰機失事,二名飛行員犧牲,我判斷原因在于戰機飛行員在進行超低空攻擊訓練時,有意炫耀高超飛行技巧,貼地攻擊距離過低過導致機毀人亡!因爲戰機基本不可能高空爆炸,那麽如果戰機高度在400米上空,只要不是空中爆炸,飛行員完全可以彈射逃生,之所以飛行員犧牲,就是戰機高度極低,事故發生時飛行員根本來不及彈射自救!
http://bbs.news.sina.com.cn/thread-3-0/table-87082-3626-5.html
飛豹空投2枚激光制導炸彈摧毀恐怖分子指揮所 2009年07月27日 解放軍報
很快,特戰突擊隊員將敵情發回聯合指揮所:9號高地北側有“恐怖分子”戰術指揮所,另一處則爲通信樞紐。中俄聯合反恐戰役集群決定:“立即實施定點清除!”
接到指揮部命令,中俄兩軍殲擊轟炸機立即出動。伴隨著在雲層中滾過的悶雷聲,中方“飛豹”殲擊轟炸機雙機編隊臨空,2枚激光制導炸彈脫離挂架,輕巧地撲向“恐怖分子”戰術指揮所。“轟!”“轟!”塵土飛揚,“恐怖武裝”戰術指揮所化爲齏粉。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7-27/0815560724.html
越戰老兵怒斥網友:"玩鼠標的沒資格指責我們玩槍的"
前幾天,網絡上盛傳中國空軍一架殲轟七進行火箭地靶攻擊時發生了事故,于是,有人指斥中國空軍戰術手段原始、戰術觀念落後。今天,網絡上又紛紛轉載了《解放軍報》上的文章,《我戰機苦練火箭攻擊:不依賴精確制導武器》,可以認爲是一次公開的答辯。
其實,戰術飛機苦練火箭對地攻擊非常正常,這是一個必須練的基本科目,也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技術難度很大的科目。
在新聞報道中,飛行大隊長這樣說:
“駕駛新型戰機極限坡度盤旋、大載荷俯沖,抵近目標距離最近只有幾百米,訓練主要靠目視發現目標,反應時間短,回旋余地小,稍有不慎都會發生問題,具有較大風險。”
“戰機大坡度盤旋進入攻擊點、大速度俯沖攻擊、拉起躍升再俯沖攻擊,這一系列操縱技能包含了戰術特技、變向機動等多個實戰動作,只有把這些練到家,才能將所有機載打擊武器的性能發揮出來。”
從他的講述中可以看出這個科目的難度。
如果要問,這個科目不練行不行?我認爲不行。
事實上,對于飛行員來說,打精確制導武器的難度遠小于火箭地靶攻擊。如果認爲有了精確制導武器就不必練習火箭地靶,有了超視距導彈就不必練習航炮空靶、近距纏鬥,我們的飛行員就只會在中空飛編隊,飛行技能將存在很大的缺陷;這樣的話,“低空科目越飛越高”的現象不是又要複萌了嗎?
因此,新戰機苦練火箭地靶,是一舉兩得的訓練好辦法:
其一、全面掌握各種對地攻擊技能,使得所有的機載武器在戰時都能發揮效能。比如,在戰時,面對地面部隊要求空中支援的呼叫,你總不能借口沒有精確制導武器揚長而去吧?這就象報道中所說的,“有高精度的武器要打勝仗,沒有高精度的武器也必須打勝仗。”
其二、鍛煉了飛行員的綜合飛行能力、心理素質。
在新聞報道中,南空航空兵某師副參謀長說:
現在看來,一些在信息化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飛行員,言必稱超視距攻擊、精確打擊,不會使“三板斧”的人恐怕不在少數。新大綱施訓的實踐啓示我們,把“三板斧”練精是一件很必要、很不簡單的事情,對飛行員操縱裝備的體能、技能要求極高,我們應當熟悉“三板斧”、練精“三板斧”。不掌握“三板斧”,就不可嘲笑 “三板斧”。
從他的講話中,可以看出這項訓練的針對性是很強的。
因此,不能看到中國空軍新飛機練火箭地靶,就認爲他們只會火箭地靶、只會幾十年前戰術。
這次中俄聯合軍事演習,俄羅斯的蘇-24、中國空軍的殲轟-7都打火箭地靶,在沒有空中對抗的情況下,兩軍就有一個暗中的比較,內行人一看就可以知道雙方飛行員的水平;要是換成打空射制導武器,那比的就是飛機和武器,而不是飛行員了。大家有可能還可以搜搜美國空軍在二戰、朝戰、越戰、海灣戰爭時對地攻擊的錄象,顯示了美國空軍飛行員非常高的技術水平。
當然了,打地靶還是有一定風險的,我看中國空軍也是進行了風險控制。以前經常練航炮地靶,航炮射擊時間長、射程近,風險似比火箭更大一點,對于現在的大型戰術飛機來說尤甚。現在也有了模擬器,可以先在地面上熟練。
最新制定的“免責報告制”,也是人性化、民主化的控制風險的有效制度。以前,爲了追求成績,在飛航炮地靶時,往往有強行進入、觀察效果、二次射擊等等現象,以致飛行姿態不好、脫離過晚,造成了很多事故征候甚至是飛行事故。在有了“免責報告制”之後,飛行員心理壓力可以減輕,飛行技術上可以相互借鑒,對飛行安全有極大的幫助。
事實上,象地靶這樣的科目怎樣飛,是反複研究過的,是多少次成功實踐過的,只要避免過度緊張和過度放松兩種極端,並非是難以逾越的障礙。爲了避免嚴重事故的發生,在飛類似的一些風險大、處置時間有限的科目時,可以考慮賦予最靠前的指揮員更大的指揮權限,可以賦予飛行員更大的臨機處置權。
人常說“隔行如隔山”,然也!曾有參加過對越作戰的老兵怒斥網友,“玩鼠標的沒資格指責我們玩槍的”,同理,玩鼠標的對握操縱杆的指手畫腳也似有紙上談兵之感。
尤其是,越涉及到純技術問題,象我們這樣坐遊樂場的“過山車”還要頭暈、反胃的主兒,越是沒有發言權。以前呢,我就有這毛病,愛指手畫腳,以後我要改。實在改不了,還要請真正的行家裏手海涵!想做到觀棋不語,真的很難啊!(阿二)
回複
我只知道你們打光了,就該我們玩鼠標的人上了。而我們早上還是晚上取決于你們的本事。
一樓的你有什麽資格噴別人。難道等敵人打過來的時候你對著他們狂練五筆字型?
看著你這種沒心沒肺的話就想打你屁股
不知道這位玩鼠標的怎樣上,先是九十度的鞠躬,然後是“維持會長”吧!你不感覺你那副嘴臉太讓人惡心了嗎!
不要過多的指責,最好大家先做好本職的工作。但是也不要分出鼠標和槍,大家的心情都是想好。
另參本館:
飛豹能突襲日本艦隊? 殲轟-7飛豹FBC-1 SU-34 SU-24戰轟機 F-111戰轟機 英德意“狂風”戰機 中國預警機 空警-2000 運8電戰機 中國雷達 中國機載雷達 機載有源相控雷達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