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要將下文補貼於<電磁脈衝武器與其防禦><核能與核武>或非致命武器<雷射與電磁砲> 但~
美軍BLU-114石墨炸彈攻擊示意圖
BLU-114墨炸彈細節
BLU-114型炸彈碳纖維
簡氏稱中國研發250公斤制導石墨炸彈專攻電網
英國BL755集束炸彈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郝平報道: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09年3月11日載文稱,中國經開發出重量爲250公斤填充碳纖維的集束炸彈。這種炸彈是特意爲攻擊電力網並使其癱瘓而設計的。
文章說,石墨炸彈裝有147枚子彈藥,每一枚包含32束碳纖維。當炸彈主彈體被引爆,釋放子彈藥時,碳纖維會被成團地抛撒出去,覆蓋一大片地區。當碳纖維碰到高壓電流時就會使電線短路。1999年,美國曾在科索沃戰爭中使用類似的武器CBU-94/B來破壞電力供應。
新的石墨炸彈是仿照英國公司最初設計的BL755集束炸彈制造的幾種炸彈之一。英國曾將該炸彈出售給巴基斯坦。一開始出現的中國版集束炸彈是重量爲250公斤的綜合效應炸彈(CEB),如今又出現了新的改型,包括石墨炸彈和配備慣性導航系統的精確制導炸彈。
無制導集束炸彈要在低空(距地面30米至500米)投放,時速高達1100公裏。每條碳纖維線長30米,一枚炸彈可以覆蓋6000平方米的範圍。石墨炸彈可以摧毀所有在100千伏至330千伏範圍內工作的高壓電網。
文章提到,中國還研發了重量爲250公斤的慣性制導炸彈。在增加慣性制導功能後,無制導集束炸彈的威力大大增強。慣性制導炸彈可以在高空遠程投放,但炸彈依然能夠利用慣性導航系統成功航行至目標區域上空的正確抛撒點。
石墨炸彈的出現肯定會令人擔心。科索沃的經曆以及更早一些時候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中對類似技術的使用就證明了這一點。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3-22/1025546147.html
猛圖:中國碳纖維炸彈亮相
http://bbs.tiexue.net/post2_4420821_1.html
http://bbs.tiexue.net/post2_4372023_1.html
臺軍承認在研發石墨炸彈 預計2012年研制成功
人民網2007年10月23日電 臺灣“國防部軍備局長”吳偉榮22日承認,臺灣確實有研發石墨炸彈,但不是作爲攻擊使用,而是評估如果城市遭到攻擊會造成多大損害,軍方並未規劃要制造。石墨炸彈俗稱“電力殺手”,主要攻擊對象是城市的電力輸配系統,並將其癱瘓。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吳偉榮22日出席“立法院國防委員會”,他在接受國民黨籍“立委”李慶華質詢時表示,美軍在南斯拉夫曾使用石墨炸彈,臺灣“中科院”有這樣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一旦城市遭到攻擊會造成多大的損害。至于軍方是否研發石墨炸彈?吳偉榮坦承確實曾研發,但不是攻擊用,而是評估一旦城市遭到攻擊會造成多大損害。吳偉榮強調,目前並未規劃制造石墨炸彈。
早前有報道稱,臺灣“中科院”將從2008年開始研制用于攻擊對方電力系統的碳纖維炸彈,研制經費約爲4-5億新臺幣,預計將于2012年研制成功,將來可以搭載雄風-2E巡航導彈上攻擊中國大陸沿海城市。
石墨炸彈又名軟炸彈,因其不以殺傷敵方兵員爲目的而得名。又因其對供電系統的強大破壞力而被稱爲斷電炸彈。
石墨炸彈是選用經過特殊處理的碳絲制成,每根碳絲的直徑相當小,僅有幾千分之一厘米,因此,可在高空中長時間漂浮。由于碳絲經過流體能量研磨加工制成,且又經過化學清洗,因此,極大地提高了碳絲的傳導性能。碳絲沒有粘性,卻能附在一切物體表面。它通過爆炸或火藥引爆散布在敵方陣地,破壞敵方防空和發電設備。碳絲可進入電子設備內部、冷卻管道和控制系統的黑匣子。碳絲彈頭對包括停在跑道上的飛機、電子設備、發電廠的電網等所有東西都産生破壞作用。
海灣戰爭時,石墨炸彈在“沙漠風暴”行動中首次登場。當時,美國海軍發射艦載戰斧式巡航導彈,向伊拉克投擲石墨炸彈,攻擊其供電設施,使伊拉克全國供電系統85%癱瘓。
在以美國爲首的北約對南斯拉夫的空襲中,美國空軍使用的石墨炸彈型號爲BLU-114/B,由F-ll7A隱形戰鬥機于1999年5月2日首次對南電網進行攻擊,造成南斯拉夫全國70%的地區斷電。
石墨炸彈的另一技術特點體現在其運載工具和制導定位方面。若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或慣性導航系統制導、傳感器引爆的運載工具,石墨炸彈可使用多種戰機進行准確投放。而使用成本低廉的非制導的運載工具投放,則會出現百余米的攻擊誤差。
http://mil.news.sina.com.cn/2007-10-23/1211468755.html
臺軍研發石墨炸彈欲癱瘓大陸供電純屬空想(圖
據臺灣“中央社”2007年10月23日報道,臺灣“國防部軍備局長”吳偉榮22日承認,臺軍正在研制石墨炸彈。早前臺灣媒體曾報道,臺“中科院”將進行研制用于攻擊敵方電力系統武器的“玄宇計劃”,研制經費爲4~5億新臺幣(約合1~1.25億元人民幣),預計于2012年研制成功,屆時搭載于“雄風-2E”巡航導彈上,可攻擊大陸沿海城市。
美軍首用“電力殺手”
石墨炸彈,因對電力系統的強大破壞力而被稱爲“電力殺手”。該炸彈是由特殊碳絲制成,這些碳絲直徑極小,傳導性能好,能在高空中長時間漂浮並附在一切物體表面。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的技術專家約翰?派克曾指出,石墨炸彈一旦在變電站上空引爆,就會釋放出無數顆罐頭大小的子炸彈,這些子炸彈爆炸後形成一團直徑幾百米由碳絲組成的“網狀大幕”,散落在目標地區。碳絲可直接進入電子設備內部、冷卻管道和控制系統,引起變壓器和輸電系統短路,從而導致停電。同時,它對敵防空、通信、指揮管制和發電等設備中的許多重要硬件都有破壞作用。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首次使用石墨炸彈。它通過搭載于“戰斧”巡航導彈上,對伊供電設施進行攻擊,使伊拉克全國85%的供電系統癱瘓。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使用石墨炸彈摧毀了當時南聯盟70%電力系統,導致供電癱瘓。之後,美軍再次使用石墨炸彈進行打擊,使南聯盟的軍事通信、指揮、防空系統等失靈。北約發言人囂張地說:“我們掌握了南聯盟的電力開關。”
目前,石墨炸彈主要是由非制導的戰術彈藥布撒器和子彈藥構成。據悉,美國正在對石墨炸彈作改進,其中一項就是使石墨炸彈成爲美國21世紀機載武器——“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中的一種子彈藥,並將其編號爲AGM-154D。
臺石墨炸彈有花無果
石墨炸彈成本低、對電力和電子設備破壞大,對人不構成直接傷害,屬“軟炸彈”,不僅可以攻擊軍事設備,也能癱瘓民用設施,加上目前沒有有效反制該炸彈的方法,因而成爲臺軍的理想武器。但目前臺軍在運載平臺和制導定位方面,都不具備使用該炸彈的能力。
石墨炸彈可使用多種戰機進行准確投放,但目前兩岸空軍力量已發生明顯轉變,臺軍機載投送的難度極大。從近年臺空軍軍演的內容看,其意圖主要是保存戰機實力,等待美日馳援。顯然,臺空軍作戰意圖有悖于該武器“先發制人”的要求。石墨炸彈還可以搭載在巡航導彈上,據臺《聯合報》稱,石墨炸彈未來可能由“雄風-2E”型巡航導彈發射。該導彈射程1000公裏左右,能對大陸沿海城市構成一定威脅。但“雄風-2E”導彈量産案“戟隼計劃”中的38億余元新臺幣(約9.5億人民幣)預算已在本月被刪除和凍結各1/3,所以,該導彈難以在明年量産,何時列裝更是未知數。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披露,“雄風-2E”導彈遭遇技術瓶頸:臺軍目前采用的渦輪風扇發動機使“雄風-2E”導彈的射程很難達到1000公裏,臺軍要想增大射程就必須向美國進口相關的特殊發動機零組件;導彈要准確擊中目標,很重要的是靠終端鎖定目標技術,此技術是“雄風-2E”導彈的“軟肋”,臺灣一直想采購美軍的“聯合直接攻擊彈藥”,正是看中其末端制導技術——終端尋標器;另外,臺軍缺乏裝載石墨炸彈的SUU-66B布撒器。這3項軍購都不符合美國認爲的臺“主動防衛”戰略,美國不會同意出售。而依臺軍現有技術實力在短期內不能突破這些難題。
盡管臺“國防部”反複強調,研制石墨炸彈是“爲評估臺灣城市遭到攻擊時的損害程度”,但難掩癱瘓大陸城市電力系統的圖謀。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運載和投擲手段,想攻擊大陸電力系統的石墨炸彈只會是“有花無果”的空想。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0-28/1040469464.html
另參本館:啥是「戰術性岸置火力制壓飛彈」
臺軍用無人偵察機改裝無人轟炸機投射石墨炸彈
華夏經緯網2007年10月2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道,“國防部軍備局長”吳偉榮上午在“立法院”公開中山科學研究院進行石墨彈研究,吳也首次公開承認臺軍方將無人偵察飛機改裝成無人轟炸機,石墨彈要挂載在中翔無人飛機上丟下來,然後將石墨纖維撒散,用來驗證涵蓋多少面積,影響有多大,是一個展示彈。
據報道,吳偉榮是在“立法院國防委員會”答覆國民黨“立委”林郁方質詢時,作了以上的表示。吳偉榮上周曾在“立法院”答覆國民黨“立委”李慶華質詢時,宣稱石墨彈研究是爲了模擬石墨彈攻擊我們的城市會造成多大的損害,不是爲了攻擊別人,是一套模擬被攻擊的設施,當前沒有生産石墨彈的規劃。
吳偉榮的說法與林郁方引述的國防部預算資料不同,林郁方希望軍方要誠實,不應該對外界說謊。
吳偉榮在答詢過程中,也意外透露出石墨彈可搭配“中科院”以萬劍計劃爲代號,秘密研發多年的萬劍子母彈,據了解,石墨纖維應是以子母彈方式裝置在萬劍彈中。據指出,中科院研發的萬劍彈是屬于遙攻武器,本身就裝置小型渦輪引擎,能以有限燃料飛行一段距離,同時飛彈導引部位結合微機與陀螺儀,能對攻擊目標進行修正。
http://mil.news.sina.com.cn/2007-10-29/1625469635.html
另參本館:中國無人機 俄羅斯無人機 UAV 與UCAV RQ-4全球鷹 捕食者UAV
美國千億美元研制非致命武器 可能造成武器濫用06-06-15環球時報
最近,“非致命性武器”在與美軍有關的報道中成了時髦詞。據美國《防務內參》近日報道,在美國防部制訂的機密版《戰略規劃指南》中,美軍計劃2008年至2013年至少投入1000億美元用于研制非致命性武器。在人們印象中,美軍的裝備一向是冷酷無情的,戰斧導彈、鑽地炸彈、B2轟炸機,無一不是殺人不眨眼的凶狠利器。如今,美軍要花費巨資研制非致命性武器,一時間讓不少人感覺有點詫異:莫非美軍真的動了惻隱之心?
更適合美軍“先發制人”的需要
非致命性武器其實並不是新鮮事物。目前,世界所有發達國家都在從事非致命性武器的研究,其中以美國的研究最爲系統全面,進展也最快。所謂非致命性武器,主要是利用聲、光、電、電磁、化學制劑等技術手段,使敵方人員和作戰設備暫時或永久地失去正常機能和抵抗能力。近年來飽受發動戰爭指責的美軍認爲,由于現在經常面對的不是敵國的大軍團,而是半軍半民的“恐怖主義勢力”,美軍使用非致命性武器在外交和政治上好像更容易被世界輿論接受,從而更適合美國“先發制人”戰略的需要。1992-1993年美軍在索馬裏進行維和行動,當時美軍陷入索馬裏內戰,戰場就在城市街道上,作戰空間狹小,平民和武裝分子難以區分,這致使大威力的作戰裝備難以派上用場。整個維和行動導致了 18名美國士兵和數百名索馬裏平民死亡。戰後,五角大樓開始啓動非致命性武器研究計劃。
目前,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制與生産在美國已形成一個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2004財年美國防部用于非致命性武器上的撥款達到了122億美元,而2005財年則超過了150億美元。近年來,爲了加快對非致命性武器的開發,美國防部還專門成立了非致命性武器聯合計劃辦公室。該辦公室設在弗吉尼亞州,主要負責非致命性武器的研發和裝備規劃以及確定非致命性武器發展的大方向。
非致命性武器分兩類
美軍非致命性武器按應用目標可分爲兩類,一類是反人員的,使敵方人員生理和心理受到影響,失去或削弱戰鬥力;第二類是反物質的,使武器裝備、基礎設施等失效和損壞以降低敵方的作戰能力。
反人員的典型武器主要有:超聲炮,主要是針對人的聽覺器官研制的,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噪音幹擾器,能發出高達150分貝、頻率爲2000—3000赫茲的強大脈沖。超聲炮利用高分貝沖擊波的沖擊作用,可使附近的人失去自控和辨識方向的能力,使人感到恐慌和頭暈目眩,甚至引起人的心理紊亂和導致內髒器官損傷;致盲激光,主要通過發射炫目的激光,致使敵方人員眼花或短暫失明,甚至永久性致盲;臭彈,通常用硫磺、氯、硫化氫和氨制成,制造大量惡臭氣體,使聞到它的人落荒而逃,無法戰鬥;微波槍:主要是針對人的觸覺器官研制的,類似于好萊塢大片中所描述的能夠發射能源束的武器。據稱,美軍的這種非致命性武器有望在2009年投入使用。
反物質的典型武器主要有:石墨炸彈,這是一種主要針對電力設施的武器。這種炸彈內含有大量的絲狀碳纖維,經飛機投送後在空中炸開,大量碳纖維絲團像蜘蛛網一樣密密麻麻地飄落,搭在電力設施上使其短路,致使對方電力供應中斷。1999年科索沃戰爭中,美國就曾使用這種石墨炸彈使得南聯盟電力系統癱瘓;氣溶膠彈,主要由大量腐蝕性的化學物質組成,在路面引爆使化學物質撒滿路面,其散發出的氣體可以滲入並損壞坦克、汽車的發動機,使之停止運轉。
頻頻試驗新型武器
目前,美軍的非致命性武器大多處于研發試驗階段。美軍在近年來的幾次局部戰爭中曾頻頻試驗新型武器。在阿富汗戰爭中,美軍就動用了“石墨”炸彈、“臭彈”等。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更是頻繁使用非致命性武器。近日,駐伊拉克的美陸軍和美海軍陸戰隊將可能裝備7輛載有非致命能束武器的車輛。據悉,這種車輛可在都市作戰行動中使用。它發射的射頻波束,能使人的皮膚産生灼熱和燃燒感,可用來驅散人群。但是,由于很多非致命性武器處于試驗階段,實戰效果並不理想,目前造價也比較昂貴,因此,非致命性武器並沒有在美軍中廣泛應用。
雖然非致命性武器不以置人于死地爲主要目的,但軍事專家指出,美軍這麽大力推動的非致命性武器其實並不安全。
首先,非致命性武器雖然冠以“非致命”的稱呼,但其在使用的度的把握上很難控制,並不是絕對的非致命。如致盲武器的使用,距離武器較遠的人可能會短暫失明,而較近的人則可能導致永久性失明。其次,非致命性武器的使用由于具有所謂的“人道”的一面,在使用門檻上同常規致命性武器和核武器相比較低,因而容易濫用。最後,許多非致命性武器采用了大量的化學物質,如碳纖維、膠粘劑、潤滑劑等,這些物質容易造成污染且不易清除,其使用無疑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和破壞。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6/15/content_4694506.htm
石墨炸彈>百度百科
什麽是石墨炸彈
石墨炸彈又名軟炸彈,俗稱“電力殺手”,因其不以殺傷敵方兵員爲目的而得名。又因其對供電系統的強大破壞力而被稱爲斷電炸彈。主要攻擊對象是城市的電力輸配系統,並將其癱瘓。
石墨炸彈是選用經過特殊處理的純碳(碳 化學式 C 相對原子質量 12.01 原子序數 6 爲非金屬 第2周期)(石墨)纖維絲制成,每根石墨纖維絲的直徑相當小,僅有幾千分之一厘米,因此,可在高空中長時間漂浮。由于石墨纖維絲經過流體能量研磨加工制成,且又經過化學清洗,因此,極大地提高了石墨纖維絲的傳導性能。石墨纖維絲沒有粘性,卻能附在一切物體表面。
石墨炸彈的使用
(1)激光制導的炸彈在目標上空炸開、旋轉並釋放出100-200個小的罐體,每個約有易拉罐大小。
(2)每個小罐均帶有一個小降落傘,打開後使得小罐減速並保持垂直。
(3)罐內小型的爆炸裝置起爆,使小罐底部彈開,釋放出石墨纖維線團。
(4)石墨纖維在空中展開,互相交織,形成網狀。
(5)由于石墨纖維有強導電性,當其搭在供電線路上時即産生短路造成供電設施崩潰。
石墨炸彈的威力
石墨纖維只要搭落在裸露的高壓電力線或變電站所的變壓器等電力設施上,經特殊化學處理的具有極好導電性能的石墨纖維就會使之發生短路燒毀,造成大範圍停電。石墨纖維在造成過流短路時,還會受熱汽化和産生電弧,使導電的石墨纖維塗覆在電力設備上,破壞它們原有的絕緣性能,使電力設施長期受損,難以修複。石墨纖維絲可進入電子設備內部、冷卻管道和控制系統的黑匣子。石墨纖維絲彈頭對包括停在跑道上的飛機、電子設備、發電廠的電網等所有東西都産生破壞作用。
石墨炸彈的實戰
海灣戰爭時,石墨炸彈在“沙漠風暴”行動中首次登場。當時,美國海軍發射艦載戰斧式巡航導彈,向伊拉克投擲石墨炸彈,攻擊其供電設施,使伊拉克全國供電系統85%癱瘓。
在以美國爲首的北約對南斯拉夫的空襲中,美國空軍使用的石墨炸彈型號爲BLU-114/B,由F-ll7A隱形戰鬥機于1999年5月2日首次對南電網進行攻擊,造成南斯拉夫全國70%的地區斷電。
石墨炸彈的另一技術特點體現在其運載工具和制導定位方面。若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或慣性導航系統制導、傳感器引爆的運載工具,石墨炸彈可使用多種戰機進行准確投放。
而使用成本低廉的非制導的運載工具投放,則會出現百余米的攻擊誤差。據報道,南斯拉夫老大媽抱怨北約飛機給她的花園蒙上一層討厭而昂貴的石墨纖維“地膜”,就是由于這個原因造成的。
相關詞條:
電磁脈沖武器
http://baike.baidu.com/view/50008.html?fromTaglist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