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16 06:07:23| 人氣3,540| 回應25 | 上一篇 | 下一篇

殲轟-7飛豹FBC-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涡扇-9两图

空军世界 :: 歼轰-7攻击机,中国“飞豹”!

空军世界 :: 歼轰-7攻击机,中国“飞豹”!

殲轟-7“飛豹”FBC-1(請點文末網址有多圖)

殲轟-7“飛豹”,對外名稱FBC-1,是由我國於80年代開始自行設計研製的中型戰鬥轟炸機。該機主要裝備海軍航空兵,是解放軍作戰飛機中耀眼的新星。該機由中國西安飛機工業公司負責研製。

研製背景
來談談殲轟-7研製的背景。1974年初,中國海軍在西沙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取得了擊沉擊傷敵四艘巡邏艇的戰績,但也暴露出缺乏海軍航空兵空中支援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當時海航裝備的殲擊機基本沒有對海攻擊能力,轟-5航程較遠,又過於老舊不堪重任。因此適合海航使用的新型攻擊機成為迫切急需的機型。在1975年的軍備發展會議上,軍方強烈要求三機部,現航空工業總公司,研製一種中程轟炸機以滿足未來的作戰需求。同時空軍的轟-5、轟-6速度太慢,無法適應現代高強度作戰的要求,而超音速的強-5航程又太短(1500千米),且載彈量僅有2000千克。因此空軍也迫切希望擁有兼有戰鬥機和轟炸機性能的新型飛機。國防科工委根據海空軍的要求,確定關於新殲擊轟炸機的戰術技術要求,隨即據此要求三機部用一個機型,裝備同種類武器和機載設備,分別滿足海空軍的需求。在計畫中,海空軍的新殲轟除了作戰使用的武器和配備不同外,技術性能基本一致。
1976年6月,三機部下屬各單位的設計精英雲集北京,被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出各自設計方案。瀋陽飛機製造廠和南昌飛機製造廠率先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起先三機部傾向瀋陽殲轟-8方案,該方案計畫在殲-8的基礎上發展一種強調對地攻擊能力的輕型殲擊轟炸機。沈飛以米格-23MC為基礎,改殲-8機頭進氣為兩側進氣配置,採用新型大推力發動機,在犧牲升限和速度的前提下(由20000米、M2.0下降到15000米和M1.75),增大載彈量(由2200千克到4500千克)。同時飛機的航程也提升至3000千米以上。
南昌廠的強-6型強擊機的設計思想則更加超前。從60年代到70年代這段時間,世界航空界非常流行可變翼技術的應用開發,這股潮流對中國航空業也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影響。在強-6的研發初期,部份科研人員建議在吸取米格-27,以及從越南戰爭獲得的F-111的精華,發展我國的下一代殲轟機。其實從60年代末開始,中國唯一具有攻擊機製造經驗的南昌飛機製造廠,在總設計師陸孝彭堅持下,吸收部份米格-23的設計經驗,已經開始設計單發雙座超音速強擊機,作為強-5和殲-6的共同後續機。南昌廠確定的強-6方案,採用懸臂式可變翼設計,機腹進氣,裝一具最大後推力為12200千克的渦扇-6渦扇發動機。從外形來看,強-6就像是F-16和米格-23的混合體。但計畫採用的發動機出現了嚴重的技術瓶頸,此時控制可變翼的具有高速運算能力的小型電腦也無法按計劃完成。
這時,蘇聯已在我邊境附近部署了重兵,高密度大縱深的防空火力網已經建成,進攻威脅咄咄逼人。在這一嚴峻形勢下,終於在1977年11月,西安603所在統一內部爭議後,發表了第三個方案的初步設計:一種具有前線超音速低空突防能力的殲擊轟炸機。603所確定了傳統設計和線傳飛行控制技術相結合的路子,力圖使該設計達到更先進的水準。新殲轟的競爭進入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之後殲轟-7最終確認由西安的603所負責研製。
之後,海空軍因為各自作戰物件不同及使用兵器不同,而對飛機座艙佈局產生了爭論。海軍作戰目標為各種水面艦艇,飛行員根據機載電子設備操縱空艦導彈進行攻擊,希望採用類似美國剛服役不久的F-14的縱列雙座。而空軍因其主要面對是蘇聯地面部隊,希望搞便於兩名飛行員協同的並列雙座佈局。而當時的航空工業不足以搞兩種座艙佈局,雙方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論。這一爭論一下子佔用了三年的寶貴時間。
進入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百業待興。軍隊建設也不得不為經濟建設讓路。多項新裝備研發計畫被迫終止,包括殲-13,強-6等最重要的裝備發展項目下馬。同期的殲轟-7也落得經費削減,進度放緩的地步。1982年英阿馬島一戰,阿根廷超軍旗攻擊機發射AM39“飛魚”導彈擊毀英國皇家海軍“謝菲爾德”號驅逐艦,這給中國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島戰爭後,中國海軍開始探討轟炸機、水面艦隻、潛艇三位一體的聯合作戰模式。於是到了1982年11月,殲轟-7、殲-8全天候型計畫再次全面啟動。到1983年初,603所先後完成了殲轟-7結構,強度和系統原理性實驗,同時轉入全面詳細設計階段。同時與殲轟-7相配套的新一代“鷹擊-8”(YJ8)空艦導彈的預研工作也正式開始。同年5月,國家撥專款更新603所的生產製造設備,以確保飛機的正常生產研製進度。603所在沒有原准機可供參照的情況下,提出了標準設計“20年不落後”的口號,主要負責人為陳一堅。在此後10年“飛豹”的研製過程中,仍經受了“三起三落”的嚴峻考驗。
當時,“飛豹”的研製經費只有一億美元,遠低於其他國家同等水準。最初限於條件,許多試驗都是在露天完成,使用手搖電腦和計算尺處理大量資料,繪圖過程完全依賴手工。最終確定的“飛豹”氣動外形如下:正常式串列雙座佈局,常規半硬殼式蜂腰形機身,帶腹鰭。中等展弦比後掠式上單翼有前緣鋸齒,帶下反角,氣動扭轉外翼,翼根有填角。斜定軸全動式中下平尾,大後掠單垂尾。兩台渦輪風扇發動機並列裝在後機身內,進氣道位於機身兩側翼根處。
由於目前還不詳的原因,殲轟-7非常早的公開曝光,這與我國保密體制似乎不符。在88年的北京國際防衛展上,曾展示殲轟-7的模型。同時在香港《現代軍事》雜誌上,603所長期刊登殲了“轟-7”廣告,相信資歷老點的愛好者都會記得。現在裝備部隊的殲轟-7,與88年的模型和廣告畫相比有許多不同之處。
首先後座艙上設有一具超高頻通訊天線,垂直尾翼前緣也增加了長方形的電子戰天線,垂直尾翼的佈局構型類似米格-23,木制垂尾頂端的水準擾流穩定片已不復見。實物與模型的最明顯差別在於進氣道外形,原形機進氣道呈矩形,其後方有兩個類似米格的方形輔助進氣口,而模型進氣道略呈圓形,與AMX攻擊機或轟-6相近,並且沒有原形機上的輔助進氣口。不論實物或模型,都在主翼的襟翼外側帶有前緣鋸齒狀結構(Dog Teeth)和翼刀,可增強低速大攻角飛行時的操縱性和穩定性,阻延主翼失速發生。這種鋸齒狀設計多見於1960年和1970年代的戰鬥機,例如幻影F-1和“幼獅”,符合發展時代背景,但線上傳操縱系統(FBW)問世已顯落後。而且翼刀和鋸齒都會極大增大雷達反射面積。現役的第三代戰鬥機中只有JAS-39仍保留鋸齒結構。殲轟-7和殲-8II都隱約能看到米格系列的影子,體現了中國在蘇聯突然撤出後長時間都不能擺脫蘇式設計的慣性。
最為遺憾的是,“飛豹”的翼刀是在當時無法確認新的氣動佈局和控制手段是否還需要翼刀輔助的情況下,為穩妥起見而加裝的。研製成功後,經過多年研究,確認該翼刀毫無用處,於是在後來的改進型中翼刀被取消。

系統簡述
 
綜上所述,“飛豹”的機體、氣動、火控系統均為我國自行研製。但其發動機渦扇-9則是進口貨,十幾年過去了,直到最近仍未能徹底實現國產化,成為了殲轟-7的一大瓶頸。
渦扇-9是英國斯貝(SPEY)MK202發動機的國產衍生型,後者是英國皇家空軍F-4“鬼怪”式戰鬥機的標準發動機。MK202最大推力9,305公斤,推重比在6.5左右。當時中國希望將MK202作為標準發動機裝備,出資5億英鎊,於1975年12月13日與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簽約引進了該發動機生產專利。1976年3月,603所的中國紅旗機械廠負責開始試製該發動機。1979年7月25日第一台使用英國毛料製造的零元件、羅爾斯·羅伊斯外購件和附件的渦扇-9完成裝配。同年11月13日完成150小時持久試車,首批共製造4台。1980年初,中國製造的兩台渦扇-9發動機和兩套部件,在英國高空臺上作了高空性能、功能、再點火試驗和-40℃冷起動試驗,並對其5種零部件作了強度試驗考核。同年5月30日,中英雙方在考核子試驗通過報告上簽字。至此紅旗廠成功的實現了第一步,用英國毛料成功試製出渦扇-9發動機。按計劃,當時應該接著進行國產毛料試製,但由於當時國民經濟調整,使渦扇-9國產化進度拖後,1983年才取得初步進展。壓縮機葉片的鑄造技術到88年才得以突破。
國產渦扇-9最大加力推力9305千克,最大軍用推力5557千克,中間狀態推力4692千克,最大連續推力4692千克,最大軍用耗油率0.684千克/千克/小時,最大加力耗油率2.0千克/千克/小時,推重比5.05,空氣流量92.5千克/秒,涵道比0.62,總增壓比20,渦輪前溫度1167攝氏度,直徑1093.32毫米,最大長度5205毫米(噴口全張開)。從資料來看,渦扇-9的推力固然無法與AL-31等先進發動機相比,但以當時的技術水準已經相當不錯了。尤其耗油率則遠遠優於當時國內的渦噴發動機,使得殲轟-7的航程得到了保證。但真正實現全面的國產化還未能實現,外電報導為此解放軍被迫從英國引進了一批早已封存多年的“斯貝”渦扇發動機。在2003年7月17日,國產化渦扇-9通過國產化工程技術鑒定,獲准投入批量生產。實現全國產的渦扇-9被命名為“秦嶺”。於是乎,渦扇-9發動機經過近30年奮鬥,終於實現了完全國產化。
在其他方面,殲轟-7也遇到不少難題,但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後逐一獲得解決。例如試飛中原型機整個方向舵飛掉了,試飛員竟然將方向控制能力接近零的飛機飛了回來。為此修改了垂尾設計,又用回了米格機的垂尾尖頂設計。由於垂尾改變,一些天線也要重新佈置。
殲轟-7飛機採用常規佈局。採用中等展弦比後掠式上單翼,外翼帶氣動扭轉,翼根帶填角。斜定軸全動中下平尾,大後掠單垂尾,單腹鰭。兩側進氣,蜂腰形機身,兩台MK202渦輪風扇發動機並排於後機身內,可提供1萬公斤的推力,三點式機身起落架,前起落架為後撐杆形式,主起落架為小輪距“外八字”搖臂式。
殲轟-7飛機長22.325米,翼展12.705米,停機高度6.575米,飛機最大起飛重量28 475千克,最大外掛重量6500千克,最大M數1.70,最大使用表速1210千米/小時,轉場航程3650千米。殲轟-7的作戰半徑1650千米,是中國現役轟-5型飛機的兩倍。
在飛行控制、火控和武器系統方面,603所正確處理了對空攻擊、自衛與對地、海攻擊的關係,以對地、海攻擊為主;高空特性與低空特性的關係,以低空突防為主。並解決了一系列的重大技術關鍵,使殲轟-7飛機的綜合作戰能力大大提高。最終定型的殲轟-7,對比以往的空軍作戰飛機,具有以下優點:
作戰半徑大。作戰半徑可達1650千米。
攻擊威力強。 前機身右下側處裝有一門23-3型23mm雙管炮,備彈200發。全機載彈量5000千克,具有裝備大重量、大口徑武器的能力。可掛能以多種姿態發射的空對空導彈。
殲轟-7主要作戰使命是執行對地、海攻擊任務,具有一定的殲擊護航能力。該機可用於攻擊敵戰役縱深目標;攻擊交通樞紐、前沿重要海、空軍基地、灘頭陣地、兵力集結點等戰場目標;孤立戰場、支持、支援地面和海上作戰,以及執行遠端截擊對敵大中型水面艦艇等攻擊任務。
殲轟-7最重要的武器是C-801K/803反艦導彈,最多可帶4枚。兩個翼尖掛架可掛霹靂-5近距空對空導彈。殲轟-7也是解放軍中少有的帶有翼尖掛架的飛機。
中低空飛行特性好。603所在國內首創性的採用了線傳飛行控制系統,儘管是類比式線傳,但仍具重大意義。殲轟-7設計中,還針對中低空飛行的結構抗疲勞設計和乘員乘座品質進行了專門設計,使飛機具有良好的中低空飛行安全性。
具有較先進的武器火控系統,首次在國產作戰飛機上採用資料匯流排為核心的作戰系統。主要由多功能雷達、空艦導彈火控、平顯、大氣資料系統、機載電腦系統匯流排、慣性/GPS導航系統和控制增穩飛控系統組成。可以多種攻擊方式對地、海攻擊。據悉,“飛豹”雷達搜索範圍為150千米,射控雷達範圍為100千米。該機採用了先進的機載設備和成品,採用最新的設計規範,在國內最早使用了資料匯流排與數位技術進行各系統的綜合。電腦系統包括六台數位電腦,以HB6096(ARINC429)規範串列資料傳輸。匯流排採用廣播通信方式,4個發送器,每個配置一條匯流排。4個發送器分別為大氣資料電腦、慣導/GPS組合電腦、導彈火控系統、平顯火控系統電腦服務。
殲轟-7採用慣性和全球定位組合導航系統,導航定位精度高,利於飛機在海上和陸上作戰。飛機配備了短波電臺和起短波電臺,保證了各種條件下通訊的需要。由全向告警裝置和有無源幹擾裝置構成的電子對抗系統、使飛機的自衛能力和生存能力大大增強。自動飛行控制系統和火控系統交聯,提高了飛機的攻擊精度,多功能的雷達和平顯的使用,為飛行員提供了良好的作戰手段。寬敞、明亮、舒適的座艙有利於作戰效能的發揮。可靠性增長和多次維修性的改進,使飛機具有良好的固有可靠性、維修性。完整、高效的綜合保障系統、能有效地保證飛機完成作戰和訓練任務。
 
具體設備包括:
飛控系統:
1套KF-1型三餘度三軸增穩數模混合自動飛行控制系統
1台8415型數位式大氣資料電腦(ADC)
1套HZX-1B型航向姿態指示系統
1套安全高度預警系統(SAW)
火控系統:
1部232H型多用途火控雷達(後期換裝JL-10A型“神鷹”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
1套HK-13-03G型平視顯示器(含火控電腦)
1套艦空導彈火控系統
2套多功能單色液晶顯示器
1套多功能彩色下視顯示器
1套型頭盔瞄準器
1台數位式任務電腦
1套1553B綜合資料匯流排系統
導航系統:
1套HG-563GB型慣性/GPS組合式導航系統
1套210型多普勒導航系統
1部WL-7型無線電羅盤
1部265A型雷達高度計(後換裝271型)
1部XS-6A型信標接收機
1套HGY-10B型IFF/ATC應答機
1套微波著陸系統(MLS)
1套儀錶著陸引導系統
通訊系統
1部170型HF短波單邊帶電台
1部651型VHF/UHF超短波電臺
1套483D資料傳輸/塔康系統
1套JT型機內通話器
電子對抗系統
1部605B型敵我識別器
1套RKL-800A型綜合電子對抗系統(AAP)(包括:
1台KJ-8602/RW-1045型雷達告警接收機
1套綜合電子自衛智慧電腦
1台960-2型噪音式電子幹擾機(後換裝KG-8605型)
1台KG-8601型應答式電子幹擾機
1台KZ-8608型電子偵察機
2套941-4G型紅外/無源電子對抗系統(紅外誘餌/幹擾箔條發射器)

裝備改進
 
殲轟-7裝備了海軍航空兵,並已完成評估和定型工作,後續量產型仍按照原計劃穩定進行中,但產量不會太多。總的來說,殲轟-7是我國完全自行設計研製的機型中非常成功的一例,而且是真正的“自行設計研製”而不是仿製。在研製過程中,殲轟-7大量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機載設備,設計與工藝結合,保證了繼承性。採用系統工程的管理辦法,推行“全面品質管制”,確保了科研目標和戰術技術指標的實現,並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例如:殲轟-7飛機是我國第一個完全自行設計的殲擊轟炸機;是第一個自覺進行可靠性和維修性補充設計的機種;是第一個地面試驗、試飛規模最大、過程最全、試飛架次最多的機種;是我國第一次用電腦輔助設計管理系統研製全過程的機種。
據公開消息判斷,殲轟-7裝備初期,可靠性較差。為此火控電腦進行了一定改進,提高了火控雷達和火控電腦可靠性、精確度,改進了導航、通訊,使火控雷達的可靠性提高了5倍。同時螢幕顯示性能得到了提高,操作更趨向直接和簡捷,提高了作戰效能,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殲轟-7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改進,是航空部607所的JL-10A“神鷹”脈衝多普勒雷達。海軍計畫將JL-10A用於殲轟-7,取代原有的單脈衝雷達。“神鷹”雷達是一種真正的脈衝多普勒平板縫隙天線雷達,其對地工作模式相當好,波束掃描可獲得地面成像。一共有中程攔截、近距格鬥、對地/海攻擊、輔助導航等11種工作模式,具有邊搜索邊跟蹤模式和多目標攻擊能力。上視和下視搜索距離分別為80和54千米,上視和下視跟蹤距離分別為40和32千米。工作波段是X波段。該雷達的重點在於以毛士藝主持的“機載多普勒銳化處理器的研製”專案。1995年,“神鷹”工程的原型雷達上通過試飛成功,獲得了我國第一幅機載即時的DBS圖像。在試飛中,即時的將雷達探測到的地面信號轉換成圖像,2秒內即可輸出在螢幕。2001年3月,機載多普勒銳化比例提到了32:1,解析度大大提高。試飛員能清晰看到三門峽大橋、山溝、岩層等。但這一銳化比率無法與美國雷達相比,美國雷達早已達到了局部48:1、60:1的高解析度。32:1的解析度實際上用處不大,仍需進一步提高。但海軍已對607所的這一真正的脈衝多普勒雷達表現了極大興趣,非常重視。這一雷達對迫切需要對地精確探測制導火控手段的空軍也有較大意義。
1999年10月1日,六架“飛豹”在天安門廣場參加了國慶閱兵。之前的9月20日,其中一架“飛豹”在訓練中機頭意外擦傷,603所奮戰了三天兩夜,動用了部隊運輸機飛機緊急運送結構強度專家龔鑫茂副總設計師等前往搶修,經過先切除、再校型、該換的零件就地加工的工作,終於使這架飛機準時重返藍天。

殲轟-7A
總的來說,殲轟-7性能表現只能滿足海航部隊的燃眉之急,無法滿足海航全部戰術和未來戰場環境的需求。空軍也迫切希望實現當年裝備“轟-7”的夢想,擁有自行研製的優秀空地攻擊平臺。603所在廣征意見後已於1995年著手進行改良型的設計工作。海軍也對此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和支持,因為這關係到海軍在21世紀初是否能夠擁有真正的精確對地攻擊能力,以及更加強大有效的反艦能力。在台海局勢不穩的今天,“飛豹”的改進更顯其重要意義。海軍司令石運生等就多次視察603所,對603所、總設計師、科研人員及科研成果非常著緊。603所針對部隊提出的303條更改意見,對殲轟-7A改進型機進行了全面更新設計。
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在殲轟-7A的研製中,極大的提高了自己的技術水準。在1999年國慶閱兵之後,上級對603所下達了幾個技術難度大、意義重大、時間緊迫的研製與改進專案。為確保“飛豹”A型的研製,縮短同國外先進航空工業的差距,603所立了軍令狀。由於上級給的設計時間只有常規時間的一半,如仍用手工繪圖設計,肯定無法按時完成。603所決定將CAD軟體應用到A型的設計上,而且放棄了局部採用的穩妥方案,在國內率先起用全機三維數位化設計、電子預裝配的無紙設計。其中,該所57歲的副總設計師吳介琴為首的攻關組,選取曲面外形複雜的機體某段為突破口,進行電腦三維設計。
但是由於很多傳統的零部件加工工廠不完全是用數控銑床、數控車床來加工,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用傳統方法加工。因此又得把三維設計翻譯成原始的二維圖紙,可電腦過不了從三維設計自動翻譯成二維圖紙這一關,不是多線就是少線。為此又要用繪圖機上繪出由三維轉成二維的圖紙。
2000年9月26日,603所的三維無紙設計傳到西安飛機製造公司。西飛按此圖紙生產加工出第一個零件。這標誌著國內航空無紙設計獲得了首創性的成功。 隨後603所做出了中國第一台電子樣機。最終,603所借“飛豹”A的研製,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AD/CAE/DMU/PDM集成數位元飛機工程設計系統。其中,在國內率先引進NT版CATIA V5軟體,進行二次開發應用,從5.0版發展到5.6版,實現了飛機三維設計,超越了傳統的落後設計,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至此,殲轟-7A全機三維設計是國內首架全機電子樣機,並在國內首次實現了電子預裝配,創建三維數模24744個,部分直接應用於飛機製造和工裝設計,實現了無紙設計與製造。研究所用了不到一年時間高品質地完成了改進的全部詳細設計發圖,4個月完成了某工程電子樣機,創造了飛機設計史上的奇跡。但是由於CAD的不完善,部分工作還需要轉回到紙面上進行,費時費力。
CAD/CAE/DMU/PDM集成數位元飛機工程設計系統使得西安飛機研究所走上了新的臺階。系統研製只用了半年時間,先後涉及到大氣機、通信導航識別、非航電監控、飛行控制系統及顯控處理機、資料處理機、任務機等近百項重大關鍵技術,並建立了航電火控系統POP、ICD檔庫,編制機載軟體7萬條,測試軟體33萬條,使我國綜合航電火控系統技術又上了一個臺階。
總體的看,603所在研製殲轟-7A的過程中,跟蹤國際航空工業最新技術動態,運用新技術,結合現代集成設計理念、管理方法、技術體系和先進裝備,構建飛機設計研究和管理一體化體系。逐步採用了專案管理、A-B總師制、並行工程現代先進管理方法,全面提高飛機總體技術水準和品質,對飛機結構及其系統進行了最低限度的適配性更改,提高了飛機戰技性能。603所在所長黃強和所領導班子帶領下,借助國家高新工程的機遇,把殲轟-7A作為重大契機,重點加強飛機系統、總體設計、綜合試驗等開發能力,高起點進行科研保障條件建設。但應當指出的是,我國航空設計的總體水準仍與美俄有一定差距,體制、程式上也存在著不合理之處。2000年,“飛豹”A型年僅56歲的龔鑫茂副總設計師積勞成疾逝世,說明在保障上、組織上仍有大量的問題需要改善。
A型主要作戰目的集中為精確對地打擊能力和打擊大型艦艇的能力。A型的重點是自主研製綜合航電火控系統,將飛行控制系統和火控系統互聯綜合,這在國內是首創,空軍對此也深感興趣。A型改進的航電火控系統,尤其是前後艙的綜合顯控技術是國內最複雜、技術難度最大的系統,大量採用有源液晶顯示器,具備了“玻璃化座艙”的特點。
在發動機方面,渦扇-9的全面國產化將繼續推進,2001年前後該項工作獲得重大突破。但至2004年上半年,國產化工作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尚無法全面鋪開大量裝備,對“飛豹”A進入部隊形成戰鬥力產生了嚴重影響。
在機體結構、氣動外形方面也作了改進。採用了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具體負責的全複合材料平尾,簡化了平尾的工藝難度和成本,減重及強度和壽命性提高一倍;該所還負責了殲轟-7A的鈦合金超塑成型雙腹鰭,使得飛機的穩定性和載荷分佈得到了合理調整。這也代表著我國鈦合金設計製造技術有了新的發展。對平尾翼尖配重形式進行優化,改善平尾的顫振特性;提高了其承載能力和顫振臨界速度,減低振動效應,原來減重20%的目標提高到24%。改用整體圓弧風檔。垂尾前緣改用芳綸複合材料。經過以上改進之後,A型減重500千克,且隱身能力增強、航程增加。提高了可靠性和維護性。局部塗敷隱身塗料。為配合上述改進,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研製出國內最大的全機低速顫振模型;自主開發了應力分析求解、有限元整體求解等。
改進將使A型具有使用多種國產和俄羅斯先進精確制導武器的能力。按國內近年航空武器發展的情況,殲轟-7A的武器裝備推測如下:保留23-3 23mm雙管機炮。殲轟-7A至少擁有10個外掛點,除了能使用C-801/803反艦導彈外,還可使用引進生產的Kh-31A(AS-17)超音速反艦導彈,Kh-31P超音速反輻射導彈。有可能採用國產巡航導彈,據稱國產巡航導彈已于1990年代初進入工程研製階段,預計可在近年可部署服役。航空報於2004年已證實“飛豹”A可投擲精確制導炸彈,站長預計為鐳射制導炸彈。
其他可用的對地攻擊武器,還包括現役和研製中的國產與進口航彈、火箭彈等。殲轟-7A可使用的外掛吊艙包括:由607所研製的藍天全天候低空導航吊艙,以及613所研製的前視紅外(FLIR)/鐳射瞄準組合夾艙等。國內可能也在研製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和聯合距外武器(JSOW)之類的多功能空射武器,這些武器在由014中心等單位研究開發。
研究所用了不到一年時間高質量地完成了改進的全部詳細設計發圖,4個月完成了某工程電子樣機,創造了飛機設計史上的奇迹。但是由于CAD的不完善,部分工作還需要轉回到紙面上進行,費時費力。CAD/CAE/DMU/PDM集成數字飛機工程設計系統使得西安飛機研究所走上了新的臺階。系統研制只用了半年時間,先後涉及到大氣機、通信導航識別、非航電監控、飛行控制系統及顯控處理機、數據處理機、任務機等近百項重大關鍵技術,並建立了航電火控系統POP、ICD文件庫,編制機載軟件7萬條,測試軟件33萬條,使我國綜合航電火控系統技術又上了一個臺階。
殲轟-7A使用雙總線、雙余度、集中控制、綜合顯示與“一平兩下”顯示系統布局。前後座均有飛機操縱、發動機操縱設備,以及配套設置任務操縱按鈕。表盤、電門布局進行優化安排,布置合理。風擋改爲單曲度、22毫米厚的無框架有機玻璃整體風擋,與水平線夾角近29度。爲改進視野,前座靠背降低30毫米,後座安裝底座提高30毫米。
 
總體的看,603所在研制殲轟-7A的過程中,跟蹤國際航空工業最新技術動態,運用新技術,結合現代集成設計理念、管理方法、技術體系和先進裝備,構建飛機設計研究和管理一體化體系。逐步采用了項目管理、A-B總師制、並行工程現代先進管理方法,全面提高飛機總體技術水平和質量,對飛機結構及其系統進行了最低限度的適配性更改,提高了飛機戰技性能。603所在所長黃強和所領導班子帶領下,借助國家高新工程的機遇,把殲轟-7A作爲重大契機,重點加強飛機系統、總體設計、綜合試驗等開發能力,高起點進行科研保障條件建設。但應當指出的是,我國航空設計的總體水平仍與美俄有一定差距,體制、程序上也存在著不合理之處。
A型主要作戰目的集中爲精確對地打擊能力和打擊大型艦艇的能力。A型的重點是自主研制“綜合航電火控系統”,將飛行控制系統和火控系統互聯綜合,這在國內是首創,空軍對此也深感興趣。A型改進的航電火控系統,尤其是前後艙的綜合顯控技術是國內最複雜、技術難度最大的系統,大量采用有源液晶顯示器,具備了“玻璃化座艙”的特點。這也是我國第一個采用商用顯控系統的軍用作戰飛機型號。
 
A型的脈沖多譜勒火控雷達天線
歼轰-7攻击机,FBC-1,中国“飞豹”!
 
在發動機方面,渦扇-9的全面國産化將繼續推進,2001年前後該項工作獲得重大突破。但至2004年上半年,國産化工作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尚無法全面鋪開大量裝備,對“飛豹”A進入部隊形成戰鬥力産生了嚴重影響。  
在機體結構、氣動外形方面也作了改進。采用了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具體負責的全複合材料平尾,簡化了平尾的工藝難度和成本,減重及強度和壽命性提高一倍;該所還負責了殲轟-7A的鈦合金超塑成型雙腹鰭,使得飛機的穩定性和載荷分布得到了合理調整。這也代表著我國鈦合金設計制造技術有了新的發展。對平尾翼尖配重形式進行優化,改善平尾的顫振特性;提高了其承載能力和顫振臨界速度,減低振動效應,原來減重20%的目標提高到24%。改用整體圓弧風檔。垂尾前緣改用芳綸複合材料。經過共計35項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改進之後,A型空重減少4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增加10%,航程增加。提高了可靠性和維護性。局部塗敷隱身塗料。爲配合上述改進,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研制出國內最大的全機低速顫振模型;自主開發了應力分析求解、有限元整體求解等。
改進將使A型具有使用多種國産和俄羅斯先進精確制導武器的能力。按國內近年航空武器發展的情況,殲轟-7A的武器裝備推測如下:保留23-3 23mm雙管機炮。殲轟-7A至少擁有10個外挂點,除了能使用C-801/803反艦導彈外,還可使用引進生産的Kh-31A(AS-17)超音速反艦導彈,Kh-31P超音速反輻射導彈。有可能采用國産巡航導彈,據稱國産巡航導彈已于1990年代初進入工程研制階段,預計可在近年可部署服役。航空報于2004年已證實“飛豹”A可投擲精確制導炸彈,站長預計爲激光制導炸彈。  
歼轰-7攻击机,FBC-1,中国“飞豹”!
其他可用的對地攻擊武器,還包括現役和研制中的國産與進口航彈、火箭彈等。殲轟-7A可使用的外挂吊艙包括:由607所研制的藍天全天候低空導航吊艙,以及613所研制的前視紅外(FLIR)/激光瞄准組合夾艙等。國內可能也在研制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和聯合距外武器(JSOW)之類的多功能空射武器,這些武器在由014中心等單位研究開發。
飛豹攜帶613所吊艙的圖片已經曝光,字樣FILAT。 
 歼轰-7攻击机,FBC-1,中国“飞豹”!
2002年航展上展出的某型號空艦導彈
歼轰-7攻击机,FBC-1,中国“飞豹”! 
同時,A型的改進設計,強調了以飛機可靠性、維修性和綜合保障能力爲重點,以完善飛機操縱、環控救生、燃油系統更改配套爲目標。603所完成了《“飛豹”改進飛機“四性”大綱》和配套設計46項,編制地面設備目錄,培訓空、地勤人員,對新研改進成品可靠性進行了摸底試驗,使“四性”和戰技性能顯著增強。這也是我軍首次系統的對飛機可靠性、維修性進行規劃設計。
2004年初,海空軍在西安進行了兩架殲轟-7新改型接收儀式。圖中可見殲轟-7A若幹外觀特點,整體風擋,無翼刀等等。挂載四枚使用渦噴發動機的YJ-83導彈。但塗裝應當不是標准塗裝。應該指出的是,這一時刻的“飛豹”A絕對不止兩架,但總數量卻受制于渦扇-9的數量。
 更重大的殲轟-7改型也在研制中,總的來說,這一改型實際上是一種全新設計,只不過有部分機體還和殲轟-7相同。據傳此型號被稱爲殲轟-7B,也有傳說實際就是殲轟-8。一個更虛幻的說法是殲轟-7B將采用並列雙座雙垂尾布局,結合當初空軍希望要一種並列雙座戰鬥轟炸機的想法,有一定道理。外形的改動工作量很大,說明研制單位對其的作戰對象、環境有了全新的想法。飛行控制系統將徹底大改,取消配重、翼刀等落後的控制手段。B型采用火控、電子設備將進一步改進,渦扇-9屆時將全面國産化。另外,將采用更深入的隱身技術。目前並列雙座這一說法較爲受網友肯定。 此外,現役殲轟-7的改進也在緊張進行。近期中央電視臺節目播放了相關的畫面,可以發現殲轟-7的基型已換上了采用平板縫隙天線的新型雷達,這必然是一種脈沖多普勒雷達。其天線與JL-10A試驗樣機略有不同,估計是JL-10A的批量實用型號。
 
外形尺寸
  機長   22.325m
  機高   6.575m
  翼展   12.705m
重量及載荷
  最大外挂重量   6500kg
  最大起飛重量   28475kg
性能數據
  最大飛行速度   M1.7
  實用升限     15200m
  轉場航程     3650kg
http://www.airforceworld.com/pla/fbc1.htm
 
另參本館:
 
飛豹能突襲日本艦隊? 飛豹戰力之爭 殲轟-7飛豹FBC-1 SU-34  SU-243戰轟機 F-111戰轟機 英德意“狂風”戰機
 
 

台長: 阿楨
人氣(3,540) | 回應(2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大陸空軍 |
此分類下一篇:飛豹戰力之爭
此分類上一篇:殲十出口之爭

阿楨
報道稱西飛正在研制新一代隱身版殲轟-7B攻擊機 2011-09-04環球網

  俄刊稱,1988年8月殲轟-7首架原型機081號在西安公開亮相,當年12月14日成功首飛,次年11月17日首次達到超音速飛行速度。中國共制造了5架殲轟-7系列試驗樣品機,編號081到085,其中一架(可能是082號)于1994年因發動機故障而墜毀。90年代初先後決定從俄羅斯進口蘇-27前線殲擊機和蘇-30MKK多功能戰鬥機後,中國領導層對殲轟-7的興趣有所降低。畢竟蘇-30MKK載彈量可達8噸,使用現代化火控系統,在對地面目標攻擊方面完全可以替代殲轟-7,僅在長時間低空飛行舒適度方面略遜色于中國飛機,因其機翼負荷略小。另外,蘇-30MKK還能用作高效戰鬥機以奪取制空權,也能用作巡邏截擊機,而這是殲轟-7所不具備的。不過殲轟-7項目並沒有停止,而是繼續發展,在生産了5架驗證機之後,預生産一批20架殲轟-7,交付中國海軍使用,其中最初幾架飛機于1994年出廠,各有5個武器挂點。隨後開始生産第一批35架量産型殲轟-7,裝備到東海艦隊海航6師16團(上海)。
  實踐證明,殲轟-7成爲一種相當成功的海上攻擊機,它的列裝無疑大幅提升了中國海軍航空兵的作戰實力。量産型殲轟-7翼展12.71米,長22.32米,高6.58米,空重14.5噸,最大起飛重量28.5噸,最大戰鬥載荷6.5噸,最大速度1.7馬赫,實用升限15600米,低空作戰半徑900公裏,高空作戰半徑1650公裏,攜帶副油箱時最大航程3650公裏,兩次加油後最大航程6650公裏。武器外挂點由5個增至7個,其中機翼下6個,機身下1個,攻擊性武器包括最大射程40-50公裏的“鷹擊-81”(C-801K)亞音速反艦導彈(性能接近于法國“飛魚”)、1500千克級自由落體航空炸彈、無控火箭彈。自衛性武器包括2枚“霹靂-5”空空導彈、1門23毫米23-III型雙管航炮(與俄羅斯GSH-23L航炮類似)。
  需要指出的是,從俄羅斯進口的蘇-30MKK/MK2多功能戰鬥機火控系統在技術上與中國研制和生産的導彈系統並不兼容,中方壓根就沒向俄方提供中國導彈的信息,結果殲轟-7成爲同類飛機中唯一能夠更加經濟更大規模攜帶國産航空殺傷兵器的有效載體,這可能也間接促進了殲轟-7項目的進一步發展,盡管它在整體作戰效能上,包括攻擊力方面,略遜于中國空軍2000年12月開始列裝的蘇-30MKK。因此,在從俄羅斯引進蘇-30MKK的同時,中國不但嘗試自主生産類似飛機,而且還在繼續改善殲轟-7戰鬥轟炸機。
2011-09-04 11:31:04
版主回應
從具體性能上來看,殲轟-7與美國F-4II“鬼怪”雙座戰鬥機大體相當,在個別方面略勝一籌,比如最大起飛重量、低空最大速度等。在列裝首批量産型殲轟-7(1)戰鬥轟炸機之後,中國海軍開始列裝第二批量産型殲轟-7(2),首先是東海艦隊海航6師17團(義烏)。這批新飛機開始使用中國自主生産的改進型WS-9發動機,替代從英國進口的50臺斯貝Mk202。相比之下,雖然推力性能基本相同,但是改進型WS-9使用性能大幅提升,可靠性明顯提高,同時還保持了和斯貝Mk202在使用方面的完全兼容性。之後殲轟-7停産,開始生産更先進的殲轟-7A改型産品。由083號殲轟-7驗證機改裝的首架殲轟-7A原型機首次公開亮相是在1998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隨後繼續不斷完善機載系統和設備。2002年7月1日兩架全新的殲轟-7A試驗飛機中的首架首飛成功。2004年底中國空軍和海軍開始列裝新型殲轟-7A。
  如果說殲轟-7只能與美國60年代末研制的F-4M、F-4E相提並論的話,那麽殲轟-7A則完全可以和80-90年代美國“鬼怪”最新改進型、法國“幻影2000”或日本F-4EJKai相比較。殲轟-7A使用的國産電傳操縱系統顯然是在強-6項目框架內研制而成的,JL-10A新型機載雷達、GPS接收儀、配備多功能顯示屏的座艙儀表,以及機載無線電電子設備,都進行了現代化改進。其中JL-10A脈沖多普勒雷達能繪制地形圖,有效發現低空目標,對類似米格-21殲擊機的空中目標的搜索距離爲80公裏,跟蹤鎖定距離40公裏,能同時跟蹤4個空中目標。除了能保證飛機使用高精激光制導武器之外,還具備地形規避能力。有報道稱,與殲轟-7相比,殲轟-7A性能大幅提升,其最大載彈量增至9噸,可挂載的制導武器類型顯著增加。除了“鷹擊-81”反艦導彈之外,還能使用俄制KH-31P或國産“鷹擊-91”、國産KP-88(C-701)高速反輻射導彈,KH-31A超音速反艦導彈,KH-29L、KH-29T空面制導導彈(據稱中國2002年大約采購了2000枚俄空軍現役KH-29L/T導彈),俄制KAB-500和國産500千克級LT-2航空制導炸彈,可能還有能夠有效攻擊大型海上目標的俄制KAB-500L、KAB-1500L-PR、KAB-1500L-F航空炸彈。另外,供殲轟-7A和轟-6使用的“鷹擊-83”(C-803K)新型反艦導彈也于2002年11月完成了最大射程試驗。
  俄刊稱,中國海軍航空兵3個團已經或正在裝備殲轟-7A戰鬥轟炸機,分別是北海艦隊海航50師14團、南海艦隊海航9師27團、北海艦隊海航7師20團。2005年中國空軍開始列裝殲轟-7A,主要是濟南軍區航空兵5師14團、沈陽軍區航空兵11師31團、南京軍區航空兵28師82團。每個團配備18到20架殲轟-7A或殲轟-7。國産殲轟-7A現代化改進型戰鬥轟炸機的列裝對中國優先采購蘇-30的政策産生了影響。2003年中俄簽署了采購合同,2004年8月中國海軍首次開始接收24架蘇-30MK2多功能戰鬥機,它比蘇-30MKK的航電設備更先進,反艦武器配備也更強。當時中國海軍似乎還在談判采購另外一批使用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的蘇-30MK2飛機,但是隨著殲轟-7A的順利生産和列裝,以及中國在殲-11B和殲-11BS研制方面取得的成績,中國領導層對繼續進口俄制戰機的熱情開始冷卻。
  俄刊稱,在滿足本國軍隊需求的同時,中國還成功研制了“飛豹”的出口型號FBC-1,並積極推向國際市場。中方強調,FBC-1的航電設備可以根據客戶的具體需要靈活配置,可以選擇中國或其他國家生産的相應系統。從2001年亮相莫斯科航展的FBC-1大尺寸模型來看,這種飛機可挂載KH-31AE超音速反艦導彈,以及中短程空空導彈。據稱已經有一些國家,包括伊朗,表現出了對FBC-1的興趣,但是暫時還沒有大規模采購的消息。
  還有報道稱,西飛目前正在研制新一代攻擊機殲轟-7B。這種飛機表面上是殲轟-7的全面改進型産品,實際上是一種新型飛機。從2008年珠海航展上推出的新飛機視頻資料來看,新型殲轟-7B和殲轟-7一樣采用串列雙排座艙布局,在機身結構方面廣泛使用隱形技術,包括低輻射進氣道和雷達吸波塗層。另外還將使用新型航電設備。殲轟-7B還有可能安裝國産新一代WS-10A發動機,其最大推力可達12-13噸,與AL-31F大體相當。目前該發動機正在進一步完善和量産准備階段,如果該項目得以順利完成,可以預計裝配WS-10A發動機的殲轟-7B有望在2015年前後列裝。不過,目前來看,殲轟-7B使用改進型WS-9發動機更爲現實一些。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9-04/1038664176_2.html
2011-09-04 11:33:44
阿楨
飛豹墜機專題
http://news.sina.com.cn/z/xazj/index.shtml
相關新聞
陝西墜毀戰機非現役軍機 失蹤飛行員已確認遇難
中國空軍未派飛機參加通航大會飛行表演
民航西北局介入調查飛豹戰機墜毀事件
專家稱通用航空大會戰機墜毀疑因飛控系統故障
專家稱飛豹戰機墜毀事件操縱失誤可能性不大
專家稱飛豹戰機墜毀可能因意外特情 不排除人爲
分析稱國産飛豹戰機墜毀不能說明性能存在問題

陸戰機表演後墜毀 傷亡不明2011-10-15 中國時報 亓樂義

 中共一架「飛豹」殲轟機昨上午在陝西飛行表演後,因俯衝失控而墜毀。據稱一名飛行員跳傘獲救,另一名失蹤,具體傷亡不明,現場已由武警和警方人員封鎖。專家初步研判,飛機失控恐因飛控系統故障所致。這是繼○九年「飛豹」與俄羅斯舉行聯合軍演墜機後,又一次重大飛安事故。
 有專家指出,「飛豹」戰機安裝兩台可靠性高的斯貝仿製型發動機,即使單台發動機故障,也不致失速墜毀,而兩台發動機同時故障機率幾乎為零,故推斷「飛控系統故障」可能性較大。據稱,戰機非現役軍機,屬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所有。
 此外,「飛豹」座艙裝有兩台雙座指令程序彈射座椅,這種座椅設計可在零高度彈射,沒理由一個座椅打開,另一個沒打開,導致另一飛行員未能逃生,此疑點需檢查。

專家稱飛豹戰機墜毀可能因意外特情 不排除人爲2011-10-15 錢江晚報

  昨天上午10點47分,2011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在陝西省蒲城縣內府機場舉行飛行表演時出了意外,一架國産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在從東向西表演低空飛行過程中突然失控,墜毀在觀衆席以西約2公裏的地方。
  網上有專家推斷是飛控系統故障,但本報記者聯系上權威航空專家,他表示調查表明,“飛豹”戰機本身並無質量問題,它也不是因在俯沖時拉不起來而墜毀,而是在飛行中發生突然下墜,原因極可能是與鳥發生碰撞等意外特情,也不排除人爲原因。
  當時飛機上有兩名飛行員。電視畫面顯示後艙飛行員跳傘生還,前艙飛行員未能跳傘疑已犧牲。中國空軍有關部門已證實,空軍沒有派飛機參加在陝西蒲城舉行的2011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飛行表演。
2011-10-15 12:57:39
版主回應
  不是因飛控系統故障引起墜落

  有目擊者說,這架“飛豹”戰鬥轟炸機在向下俯沖表演時發生墜落,因此網上有軍事專家指出,“飛豹”戰機安裝兩臺穩定、可靠性好的斯貝仿制型發動機,之前保證了9年1600架次定型試飛,因此發動機技術相對穩定,尤其是單臺發動機即使有故障也不至于失速墜毀,而兩臺發動機同時故障的幾率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推斷是飛控系統故障的可能性較大。
  但該專家告訴本報記者,目前調查表明,可以肯定的是,事故原因絕對不是因爲飛控系統故障引起。這架“飛豹”戰機並不是如網上所稱在俯沖時拉不起來而墜毀,而是飛行中發生突然下墜。
  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飛行中發生突然下墜呢?他說,根據調查分析原因有三:第一種原因,飛機在高速運動中遇到了飛鳥,因爲在這個高度,飛鳥還是蠻多的;第二種原因,是發動機或機械故障導致,這種故障是偶發性的,是任何一種飛機都有可能碰到的,並不是質量問題。第三種,也不排除人爲原因。目前原因還在排查中。

  高度低第二個飛行員來不及跳傘

  當時飛機上有兩名飛行員。一名飛行員跳傘生還,另一名飛行員正在搜尋中。
  該專家透露,這架“飛豹”戰機並不是現役戰機,也不屬于空軍,它是工業部門派來參加表演的。央視則明確指出它出自中國試飛研究院。
  至于第二名飛行員爲什麽沒有跳傘,也是網上疑問較多的地方,因爲根據資料,“飛豹”的座艙爲串列式雙人全密封座艙,裝2臺HTY-2C型“零零”雙座指令程序彈射座椅,彈射速度範圍0-1000公裏/小時,彈射高度範圍0-21000米。按照此設計技術規範,這次事故完全滿足安全設計要求,不應該出現彈射座椅一個打開,一個沒打開的事情。
  對此該專家分析,這是因爲飛機墜毀前是在俯沖,它適用的安全彈射高度範圍就改變了,加之飛行高度實在太低了,大約200米左右,所以第二名飛行員根本沒有機會操作彈射了。因爲飛機有個彈射次序,先是第一個飛行員彈射,然後是第二個飛行員,因爲有個時間差,加之高度太低,第二名飛行員就沒有機會了。這名飛行員疑已犧牲。

並不能說明戰機的性能存在問題

  2009年7月,一架飛豹戰機在中俄“和平使命—2009”聯合演習期間墜毀,機上兩位飛行員犧牲。
  這架飛豹戰機准備打擊一個地面目標時,在距離地面200米高度突然失控墜毀,並發生爆炸。
  “飛豹”在墜毀前處于“失速”狀態。“失速”是指飛機在飛行中由于迎角超出正常範圍,造成機翼失去升力。對于高速運動的戰機,在200米高度失去升力是非常危險的。
  當時“飛豹”正要攻擊地面目標,情況可能有幾種:一種是做俯沖准備發射火箭彈等彈藥,但俯沖角度大、速度過快,造成飛機失控墜毀;另一種情況是飛機下降到一定高度准備做投彈動作,此時飛行員突然發現高度過低,于是急于拉起,飛機猛擡到一定角度後機翼上方氣流異常,升力不足,從而墜毀;還有一種可能也不可忽視,就是近地異常氣流造成飛機出現異常姿態,或者有異物撞擊飛機或被吸入發動機進氣口等,都可能造成飛機出現事故。
  2009年的墜機事故中,最令人感到悲痛的,是兩位飛行員不幸犧牲。飛豹戰機具有良好的座椅彈射功能,那爲何飛行員沒有及時逃生呢?
  “飛豹”座艙是串列雙座結構,前座飛行員負責操縱飛機,後座飛行員負責領航和操縱武器。俄方猜測飛行員操作失誤造成飛機墜毀,但這只是猜測。造成飛機高度和角度不正常、飛機失控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可能是兩人配合不當,操作疏忽,也有可能是飛機儀表的顯示造成飛行員誤判。
  但無論如何,當飛機失控時,機上人員應該是能感覺得到的。此時,飛行員可以選擇棄機跳傘。飛豹戰機座艙裏裝有2臺HTY—2C型零-零雙座指令程序彈射座椅,按理論設計這種座椅可以在零高度彈射,通過座椅內的火箭將飛行員彈射到一定高度,然後由飛行員打開降落傘實現平安落地。
  但飛行員沒有選擇棄機跳傘,說明在最後時刻他們想設法挽救飛機,只是200米下降高度留給飛機校正姿態、恢複控制的時間太少,飛行員沒有來得及補救。
  有分析指出,“飛豹”的意外墜毀讓人沈痛,但這並不能說明飛豹戰機的性能存在問題。戰機與民航飛機不同,演習與訓練往往需要做高難度、高風險動作,這對飛機機體和飛行員都是嚴酷考驗。因此,各國空軍越是注重從難從嚴實戰訓練,發生事故的情況也就越多。比如,2008年美國空軍事故高發時期,F-15、F-22、B-2紛紛發生墜毀事故,F-15甚至一度全面停飛。
2011-10-15 13:04:52
圖博館
對比一下:飛豹的載彈量不可能比狂風少 2015-7-30

  飛豹的載荷能力
飛豹有5個重型掛架,機翼內側掛架載重能力1.5噸以上(母豹可能到2噸),機翼中間掛架和機腹掛架載重能力1.3噸以上(1700升副油箱)。 至於航程,內油6.5噸,掛三個副油箱3650km。
  和狂風對比
狂風內油只有4.5~5噸,而空重和飛豹只差半噸,意味著內油航程小於飛豹。 從數據看,狂風全部掛滿4個副油箱航程3890km,如果減至2個副油箱則比飛豹帶3個副油箱的航程短,這時候狂風只剩下機腹兩個重載點。
  下面逐項對比
狂風愛好者最喜歡發的圖,狂風翼下2枚,機腹2枚,每枚1300kg,沒有副油箱。然而飛豹在機翼下就可以掛4枚這個重量的蛋蛋,同時還能在機腹掛一個1700升副油箱,並且還有內油優勢。飛豹勝。
  反艦導彈:狂風可以帶4枚鸕鶿,掛載方案同上。同理飛豹勝。 500公斤航彈:同樣是狂風愛好者喜歡發的圖。狂風可以帶12枚,沒有副油箱。而飛豹在2個內側掛點用三聯掛架,剩下3個掛點用雙聯掛架,同樣也是12枚。由於航程優勢,飛豹小胜。
  反輻射導彈:這是狂風的強項,最多能帶9枚ALARM。然而仔細一看原來是三聯掛架的功勞。如果飛豹用上三聯掛架可以帶12枚ALARM級別的導彈,而且還有機腹副油箱。飛豹勝。
  激光制導炸彈:狂風可用吊艙也可不用,但一般都用。這時候需要佔一個機腹位置,如果帶兩個副油箱,只能掛1枚2000磅LGB或者2枚1000磅LGB或者3枚500磅LGB。顯然飛豹勝。
  硫磺石:狂風一般攜帶12枚硫磺石和兩個副油箱。而飛豹。。。一個1.5噸掛架能帶6枚50公斤的小導彈嗎?如果能的話還是飛豹勝。
  超大型外掛物(YJ12):母豹子可以在翼下內側帶這種體積超大的東東,不佔用副油箱位。而狂風要帶的話,機腹恐怕空間不足,就得佔用副油箱位,航程大打折扣。
  綜上,如果把航程納入考慮,飛豹幾乎每一項掛載都可以勝狂風一籌。因為飛豹有5個重載點,而狂風只有4個,而且飛豹內油又有明顯優勢,不贏才怪。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狂風由於VG翼和航電,在低空高速突防時比飛豹更強,但是作為戰轟的關鍵性能的載彈上是比不上飛豹的。
2015-07-31 08:05:52
圖博館
深度:中國轟6為何還用鐵皮炸彈美軍也搞地攤式轟炸2016.3.9觀察者網

  目前轟-6K轟炸機的主要任務是充當AKD-20巡航導彈的發射平台,它的腹部彈艙這個時候多半是裝滿了燃油,但在訓練中,也會裝上無制導炸彈去投彈.
  “鐵炸彈”沒用?呵呵
  4日,《解放軍報》報導了我國空36師轟炸機部隊在不久前的一次高原演習中,使用轟-6轟炸機用非制導炸彈直接擊中坦克的事蹟。
  這本是沒有什麼可奇怪的新聞,但有些讀者或許是看多了一些實為外行的“軍事專家”的所謂“科普”,跑到新聞評論區裡來大談“鐵炸彈”無用論。甚至認為解放軍進行非制導炸彈投彈訓練都是“浪費燃料”。當別的讀者試圖糾正他們的時候,就被要求“去查度娘”。
  B-52H正在投擲美國軍火庫裡最後一批M117高阻航空炸彈……
  別以為扔完了M117就完了,非制導的MK.80系列炸彈還有的是吶
  關於這種說法,筆者只能說句“呵呵”了。或許應該說,網絡時代發展到今天,網上出現了太多的“大神”,其中有不少是在“跳大神”,卻還有不少“善男信女”信以為真。至於用搜索引擎搜出來文章還談“權威性”……
  為了說清楚這件事,我們首先擺事實,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當今世界上戰略轟炸機裝備數量最多的國家,實際上都在訓練和實戰中大量使用非制導炸彈。
  JDAM炸彈的尾翼部件和上面圖中的非制導炸彈有明顯區別,還是很容易辨認的
  2015年6月17日,美國空軍一架B-52H戰略轟炸機從關島起飛,對太平洋中一個小島投下45枚M117型750磅(340千克)“鐵炸彈”(非制導炸彈的代稱)。這是美國空軍武器庫裡最後一批此型炸彈。在這最後一次儀式性投彈後,美國空軍B-52型轟炸機將繼續使用MK.80系列炸彈執行各種任務,換言之,使用光學瞄準具,投擲非制導的MK.80系列低阻炸彈,仍將是美國空軍B-52機組成員的基本訓練內容。海灣戰爭中,美國B-52轟炸機更是用鐵炸彈對伊軍直接搞過地毯式轟炸。
  海灣戰爭,B-52低空投擲炸彈,注意邊投彈還在邊投放乾擾彈,說明擔心可能遇到防空導彈攻擊。 實際上轟炸機有很多自衛方法,只要戰法合適,不必大幅度機動也能躲避導彈
2016-03-10 08:14:14
圖博館
美軍之所以能夠把M117炸彈“處理完”,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越南戰爭,當時美國飛機在那裡投下的多數炸彈是M117和更重的M118,而越戰中美國消耗的彈藥數量據稱5倍於整個二戰期間雙方發射的彈藥總數。
  相比之下,與M117“同齡”的蘇聯FAB M54系列炸彈就沒有碰上過一場越戰這樣規模的戰爭,至今仍未消耗完,也因此還在敘利亞戰場上扮演重要角色。蘇-24、蘇-25乃至蘇-30SM和蘇-34天天都扔這種生產數量多得驚人的“鐵炸彈”。尤其是俄羅斯為報復IS人彈在埃及炸毀俄客機而出動遠程轟炸航空兵時,從本土起飛的TU-22M3轟炸機投下了大量FAB-500 M54炸彈,俄羅斯還專門安排人員在地面上拍攝了密集爆炸的壯觀景象。
  有人說圖-22M3在敘利亞沒有扔非制導炸彈,這絕對屬於睜眼說瞎話
  不過圖-22M3在敘利亞扔鐵炸彈,主要是因為它沒有使用精確制導彈藥和新型巡航導彈的能力,除非你讓它發射帶核彈頭的短程導彈……
  當然,俄羅斯動用TU-22M3投擲鐵炸彈也主要是因為這種戰略轟炸機並不能攜帶除了鐵炸彈之外的常規對地攻擊武器。相比之下,圖-95“熊”式戰略轟炸機在這次行動中的任務就是發射巡航導彈。
  今天,人們常常說鐵炸彈是“笨炸彈”,但實際上這種傳統武器如果由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現代化的飛機來使用,一樣有很好的作戰效果。
  1981年,以色列空軍實施“巴比倫行動”,攻擊伊拉克的核反應堆。“度娘”搜出來的中文資料會告訴你以色列人用了精確制導炸彈,還繪聲繪色地描述以軍飛機分好幾撥,甚至把炸彈投入了前面炸彈打開的缺口裡。
  美國B-52H轟炸機要投擲精確制導炸彈的話,需要攜帶“藍盾”吊艙
  2004年伊拉克戰爭的時候,試驗攜帶“藍盾”吊艙的B-52H
  然而事實是,那次行動中以色列人使用的是沒有製導的MK.84型908公斤炸彈。這些炸彈安裝了延遲引信,以便在穿透目標外殼後進入內部爆炸。每架F-16攜帶兩枚炸彈,攻擊編隊共有8架F-16組成。所有F-16戰鬥機以30米高度掠過沙漠飛行,在距離反應堆20千米的地方躍起,爬升至2100米,隨後進入35度俯衝,運用F-16戰鬥機火控雷達的“連續彈著點計算”功能,在1100米距離上投下炸彈。5秒後,16枚炸彈中至少8枚擊中反應堆頂蓋。在攻擊過程中,伊軍地面的防空火力對以軍F-16進行了射擊,但未能擊中目標。
  這可算是進入“精確制導炸彈”時代後,非制導炸彈的一次輝煌勝利。
2016-03-10 08:16:03
圖博館
與西方國家相比,蘇聯/俄羅斯的“鐵炸彈”狂熱其實更勝一籌,在阿富汗戰爭期間,蘇軍甚至用直升機去投擲各種無制導炸彈,來攻擊“聖戰者”。
  轟-6M轟炸機投擲500-2炸彈
  其實對於轟炸機來說,加裝一些新電子設備並不難,走線的空間有的是,圖為B-52H轟炸機過道內為新的吊艙和精確制導武器增加的各種線路
  海灣戰爭中美軍的B-52和B-1都曾使用鐵炸彈對地面上的伊軍進行面積轟炸。
  不過與某些輕信“度娘”的讀者所說的不同,1998-1999年北約對南聯盟的轟炸中使用精確制導炸彈的比率達到了98%。比較中立的人道主義組織估計南斯拉夫方面平民死亡數字可能是在488-527人,其中90-150人死於集束炸彈(非制導)。此外,塞爾維亞現在承認自己有1031名士兵被北約空襲炸死。當時曾有報導稱美國B-52轟炸機對科索沃邊境上的南聯盟軍隊進行地毯式轟炸,並炸死超過2000人——但戰後的調查卻顯示根本沒有這樣的大規模傷亡的跡象——這可能是有些中文“真相文”說非制導炸彈打贏了科索沃戰爭的來源。
  B-52H轟炸機領航員艙,注意左側領航員面前的兩塊液晶顯示器,主要用來方便使用各種精確制導彈藥
  加掛藍盾吊艙,正在投擲激光制導炸彈的B-52加掛藍盾吊艙,正在投擲激光制導炸彈的B-52
  我國類似藍盾的WMD-7導航攻擊吊艙
  雖然南斯拉夫軍隊損失並不像北約最初說的那麼大,但是北約的精確制導武器確實給南聯盟造成了慘重損失,所有無法隱藏的軍事固定建築,例如空軍基地、通訊中心、指揮中心、交通樞紐,到後面甚至是許多重要民用設施都陸續被精確打擊所摧毀。雖然傷亡人數並不大,但這樣的破壞讓南聯盟軍事機器,乃至國家正常運轉無以為繼,最終只能屈辱求和。
  與海灣戰爭中主要投擲的仍是無制導炸彈不同,科索沃戰爭是精確制導炸彈的勝利,也是第一次單純用空襲解決戰爭。
  當然,我們也得講道理,未來的戰爭肯定是要轉向精確制導炸彈廣泛使用的,但非制導炸彈,仍將保留自己的一席之地。尤其對於我國來說,精確制導炸彈還處於方興未艾階段,非制導炸彈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都會繼續被廣泛使用。
  從此之後精確制導炸彈的神話時代開始了,2004年伊拉克戰爭中,美國B-52轟炸機開始攜帶“藍盾”導航攻擊吊艙,使用各種精確制導彈藥為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我國轟-6K轟炸機機身後部有小型掛架,可用於掛裝各種吊艙
2016-03-10 08:17:23
圖博館
後來這變成了B-52在阿富汗反恐戰爭中的主要任務,臨空投擲各種精確制導炸彈支援地面部隊作戰。憑藉其驚人的長時間滯空能力和巨大的載彈量,B-52成了阿富汗美軍最希望在頭頂上盤旋的友軍飛機。
  相比之下,俄羅斯空軍對非制導炸彈仍然重視,在敘利亞戰爭中,仍大量使用非制導炸彈,不過由於現代戰鬥機的轟炸瞄準系統的進步,帶有阻力環的高阻炸彈彈道穩定的優勢反而體現得很明顯,俄羅斯空軍在敘利亞的許多轟炸任務都是用非制導炸彈完成的,準確摧毀各種地面目標,毫無阻礙。
  俄軍每年的“航空飛鏢”競賽中,俄軍也是以使用無控火箭和非制導炸彈為主要科目。反而是中國代表隊的殲轟-7部隊使用類似西方的分多路進入,各自使用制導炸彈攻擊的戰法被俄軍視為“不科學”。
  這件事也從側面說明中國空軍現在在訓練上“不差錢”,前幾年空軍一次打靶扔掉的製導炸彈就有俄羅斯航空工業半年的產量。
  既然制導炸彈這麼多,為啥我們的轟-6還在仍非制導炸彈?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目前轟-6除了空地導彈外,還沒有使用各種精確制導彈藥的能力。如果要讓它臨空轟炸, 目前還是只能用轟炸瞄準儀和轟炸雷達來進行瞄準轟炸,扔“鐵炸彈”。
  轟-6M機翼外側掛架也常被用於掛載各種吊艙,圖為掛載兩個自衛電子吊艙的轟-6
  不要小看轟炸瞄準儀,早在二戰時代美國B-17使用的轟炸瞄準儀就號稱能做到“把炸彈從5000米高度扔進泡菜桶”。現代條件下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在惡劣複雜天候下,乃至夜間,我們的轟-6也能做到這一點,這其實毫不奇怪。
  用3000-2鐵炸彈攻擊海上大型艦艇,那是立足現有裝備,研究的一種新戰法。其主要用途就是給那些被重創的敵人一個“痛快”,在太平洋戰爭中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只不過那時一般是用驅逐艦“雷擊處分”被重創的艦艇。
  轟-6M的領航員艙,裝有完整的光學轟炸瞄準具,以及雷達顯示器,這種轟炸瞄準具可以和機載火控雷達交聯工作,轟炸精度是很高的
  這個時候敵人艦隊能開走的早就逃走了,剩下被重創、一時半會又沉不下去,但放棄又不甘心,於是用拖船拉著慢慢走的大型敵艦。對於今天的解放軍來說,繼續對這樣的目標發射寶貴的反艦彈道導彈顯然不划算,調動其他海上兵力也困難,因為敵艦很可能是在距離我軍相當遠的地方被打傷的。
2016-03-10 08:18:01
圖博館
此時,掛著3噸鐵炸彈的轟-6就可以出場了,其作用和“雷擊處分”是一樣的,要炸沉近10萬噸的大型水面目標,即使對方已經受了重傷,也是越大的炸彈越好。
  某種意義上說,這“痛打落水狗”的戰鬥確實不會有太大的機會用上,只能算是“未雨綢繆”的做法吧。
  而且之所以要用3噸鐵炸彈,原因倒也不是因為3噸炸彈沒辦法做制導——重10噸的GBU-43“炸彈之母”都能用GPS制導,更別說3噸的炸彈了。關鍵問題其實在於,目前我們的轟-6還沒有進行類似美國B-52H的改進,尚不具備攜帶精確制導炸彈的能力——否則的話轟-6投擲KAB-1500L激光制導穿甲炸彈應該是比3噸鐵炸彈更合適的選擇。
  2014年珠海航展上轟-6M前方的各種精確制導炸彈,實際上它能發射的並不多。 但這展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不過嘛,這種改裝並不難,隨著近年來轟-6部隊頻繁參加支援地面部隊的演習,相信WMD-7導航瞄準吊艙出現在轟-6機翼下,伴隨著成串的精確制導炸彈出擊的日子,或許不會太遠。
  不過即使那樣,作為基本轟炸要領訓練的一部分,使用“鐵炸彈”,仍將是飛行員們必須掌握的基本技巧。而在條件合適的時候,“地毯式轟炸”離過時也還遠著吶。(作者署名:席亞洲獨立軍事評論員,IT業觀察者)
  回應
六爺拄著拐杖扔炸蛋啊,挺辛苦的.
呵呵,B-52H機隊平均服役年齡是52年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3-09/doc-ifxqaffy3811035.shtml
2016-03-10 08:19:50
圖博館
咆哮豹來了:我殲轟7超低空突防距海面僅50米 2016.03.28

飛豹的電子戰改進型被網友暱稱為咆哮豹,與美軍EA-18G咆哮者對應。日前官方媒體公開了“咆哮豹”的畫面,顯示該型戰機已進入南海艦隊服役。報導稱,南海艦隊航母兵飛豹戰機訓練超低空突防,距海面僅50米,同時無線電靜默,隱蔽突防。

飛豹電子戰機成解放軍利器 輕鬆搞定隱形戰機 2015-09-11

  殲轟-7A改電子戰型,目前已經多次看到這種飛機出現在了網際網路上。當今世界戰爭,誰掌握了制空權誰就掌握了戰爭勝利的鑰匙,誰掌握了制電磁權誰就掌握了制空權,確保自己的制電磁權,並摧毀敵的電磁使用權就不得不使用強大的電子干擾裝置。特別是中國進行了“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轉換後,以往地面干擾裝置就無法滿足進攻作戰的需求,這就要求電子干擾機必須儘快出爐。 但中國空軍目前面臨的現狀是,平臺少,技術低,作戰效能一般的現狀。  
  目前我空軍擁有的電子干擾機型主要是轟-6改裝的轟電-6和運八改裝的運幹-8兩種(楨:殲-16電子戰機),然而這兩種飛機都有明顯的不足。 掛載電子干擾吊艙的飛豹戰機 前者發動機耗油率高,滯空時間短,笨重,且電子裝置互擾的問題一直存在,因此很快被淘汰,後者被普遍運用,但還存在防護能力弱,速度慢的問題,導致作戰時運幹-8只能進行對區域警戒雷達的壓制,無法前出進行火控雷達壓制。 贊助商 演習中飛豹低空突防後命中目標 如果敵人進行了有效的預警雷達輻射管控措施,這種飛機的干擾就很容易被對抗,且距離干擾機越遠,對對方雷達的干擾效果越差。此外在面對敵軍襲擊時,運幹-8飛機基本上無法逃脫,只能依靠額外的飛機進行護航。我空軍目前需要的是一款能夠進行隨隊干擾,生存力強,有作戰能力的干擾機,這要求與美軍的EA-18G類似,而殲轟-7飛機改裝電子戰機為我們提供了這個可能。
  首先是殲轟-7A飛機的載重量夠大,考慮到中國電子干擾裝置普遍比美軍重,因此需要載重量要比F/A-18更加高一些的飛機才能實現去全部功能。這些電子裝置包括,電磁訊號接收分析裝置,應當包含一個寬頻掃描裝置和一個窄頻掃描裝置,以接收不同頻段的訊號。還有訊號處理電腦來處理訊號資料;一格干擾訊號產生裝置,其中干擾訊號產生裝置應當包含通訊頻段和雷達頻段兩種不同裝置,以對通訊和雷達都產生干擾。 美軍的ALQ-99和ALQ-218就是實現了干擾發生和訊號接收功能。
2016-03-30 09:59:01
圖博館
考慮到中國技術能力侷限,無法做到干擾和雷達共享孔徑,所以需要更多的天線裝備在殲轟-7上面。當然這就帶來了電磁頻譜相容的問題,有時候會造成干擾己方通訊,雷達訊號的問題。  除了這些裝置外,殲轟-7A還可以帶上作戰武器,反輻射導彈和中距空空導彈是標配,在強大的電子裝置配合下,將會產生巨大的作戰效能,甚至如同EA-18G那樣在中距打下來隱形機。 美國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 2012年12月28日,三澤空軍基地內,美國海軍VAQ132電子攻擊中隊EA-18G“咆哮者”電子攻擊機降落在日本三澤空軍基地跑道上,開始為期6個月的戰鬥部署。EA-18G是F/A-18F超級大黃蜂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專用型電子戰攻擊機。該機有演習中擊落F-22A優異戰績。 目前,已經大量裝備美國海軍。
  其次是殲轟-7A的航程和速度都比較適合作戰。1350公里的作戰半徑和0.8馬赫的典型巡航速度與其他主要殲擊機殲-10,殲-11完全一致,不會出現與進攻集團難以編隊的問題,可以滿足大多數情況下雨殲擊機一起出現在前線進行隨隊干擾的需求。 飛豹A攜帶國產鷹擊91超音速導彈亮相 除此以外,殲轟-7電子戰飛機應該加入一些隱身設計元素,對氣動進行修改,縮短敵人發現距離。這樣做的結果是對手在雷達掃描時會不太容易發現殲轟-7,而是首先發現與其一起行動的其他殲擊機。於是空戰就變成了在殲轟-7電子戰機的支援下,我方殲擊機與敵殲擊機的較量,而不是對方戰機一上來就衝著殲轟-7攻擊。 要實現以上全部功能,殲轟-7需要解決氣動,電力,操作軟體,電磁相容等很多問題,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問題已經得到解決。飛機設計是一個綜合求平衡的結果,往往會為了一些犧牲其他效能,中國目前的電子戰飛機設計,也不能期望馬上造出就能趕上EA-18G的電子戰機。但殲轟-7作為一款良好可用的平臺,可以實現我軍電子戰能力的巨大提升。
http://www.armystar.com/wqzb/2015-09-11_28907.html

另參【圖博館】:台軍電戰機 中國預警機 運8電戰機 圖-154電戰機 由SU27到殲十一 飛豹能突襲日本艦隊? “飛豹”突襲日本艦隊可行性分析 飛豹戰力之爭 殲轟-7飛豹FBC-1
2016-03-30 10:00:37
圖博館
飛豹性能落後我軍為何還大量採購比蘇30有兩優勢2017.1.10新浪軍事

  一:國內正在強化對邊遠領海的實際控制能力
  近期國內在西沙領海的一系列舉動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包括紅旗九遠程防空系統在永興島的部署,以及殲11戰鬥機和飛豹戰鬥轟炸機的進駐。這些舉動都說明,中國正在大幅強化對於邊遠領海的實際控制能力,以扭轉中國遠海邊界不斷被領國蠶食佔據的被動局面。
  飛豹最早名為“轟炸7型飛機”,由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開始早期研究工作,最早是作為轟5後繼機種開發。在經歷一系列的波折(比如空軍要求開發並列雙座型號)和延誤(1980年削減研製經費)後,於1982年開始全面展開全面研製工作。
 圖:老飛豹,注意機翼外側上表面的一對翼刀,用途是推遲機翼外側的氣流分離;避免在飛機大迎角(高抬頭)情況下產生翼尖失速,引發飛機失控。由於作用不明顯,後來在新飛豹上,翼刀被取消以減輕阻力和重量。
  由於種種原因,空軍退出了飛豹項目,因此老飛豹只裝備了海軍一個客戶,其主要用途就是搭載鷹擊-8反艦導彈(空射型鷹擊-81)執行攻擊海上目標的任務。由於國內的綜合化航電直到殲10項目才獲得真正突破,因此老飛豹上是通過專門設置了一套獨立火控系統來完成給反艦導彈輸入目標信息等工作,它與投放航空炸彈、發射機砲和空空導彈的常規火控系統(以03G瞄準系統為核心)是相互獨立的。
 圖:飛豹家族的氣動效率和內部燃油儲存數量都不高,因此雖然翼下有兩對重型掛點,但在要求較大作戰半徑時,必須留出一對掛點用於掛載副油箱
  而中國現在廣泛裝備的新飛豹,則是在老飛豹的基礎上經過大幅度改進的型號。除了取消翼刀、結構減重(包括取消配重)等措施外,最大的突破在於使用綜合化的先進航電系統,並配備了包括反輻射導彈(針對敵方雷達目標)、激光制導炸彈在內,多種較為先進的對海對地精確制導武器。這些改進使飛豹家族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全天候作戰能力,是中國目前的主力空中攻擊力量。
 圖:由於欠缺足夠的設計經驗,飛豹的起落架設計並不理想,巨大的機腹面積完全被浪費,只能掛載一個專用油箱。
2017-01-11 10:02:33
圖博館
很顯然,在此次進駐永興島的行動中,飛豹擔負起了打擊敵對海上中大型艦船、越南境內甚至菲律賓目標的任務,而殲11則負責爭奪制空權,掩護飛豹的作戰安全。和以往中國戰機只能隔很久時間才能組織較大規模編隊,而且常常不具備攻擊能力(機型不具備能力,或者出於航程考慮等因素未掛載對地對海武器)的遠海邊界巡邏相比;在進駐永興島以後,中國對西沙邊界的爭奪和控制已經開始進入由虛轉實的階段。
  二:飛豹的總體設計保守過時,基本性能落後明顯
  作為國內開發的第一款重型超音速戰機,飛豹的內部載油量和起飛重量都顯著高於國內其它型號;比如飛豹的內油超過6噸,在掛載3噸重量的低阻力武器時可以做到近1000公里的作戰半徑。
  比如殲八II完全依靠內部燃油的話,由於發動機的高油耗和氣動效率的低下,無掛載航程不到1500公里——而它的翼下重掛點只有一對,掛了反艦武器就不能掛副油箱。如果給殲八II掛一對鷹擊-8,那它的作戰半徑將會糟糕到何種程度也就不難想像了。
 圖:蘇27家族強悍的掛載能力表露無遺,實際上在機翼內側根部還有一對隱藏的重掛點沒有使用。
  但是和設計優秀的第三代戰鬥機相比,技術層面還停留在二代機水平的飛豹家族基本平台,不論是技術運用還是總體設計水平都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老飛豹的正常起飛重量也達到24.77噸,和蘇27家族(蘇27sk是23.4噸,蘇30mkk是25.7噸)處於同一級別。
  然而在最大起飛重量(老飛豹28噸,蘇30mkk是34噸)、航程(老飛豹掛副油箱接近3000公里,蘇27除結構薄弱的早期型號外,無副油箱在3000-3700公里之間,3000多為三翼面型號阻力增大所致)、掛載(無論是總重量還是掛載數量和合理性)能力上,飛豹家族遠差於蘇27家族。
 圖:蘇27家族機腹中線有前後重掛點,聯合使用時能掛載一枚體積巨大的超重型武器。國內的鷹擊-12高速反艦導彈,實際上最初就是給殲15、殲16配備的,並沒有考慮給飛豹使用。但由於殲16的進度緩慢,飛豹家族又獲得了進一步改進以攜帶超大型外置武器的機會,這就是JH7B項目的最初需求所在。當然JH7B還包括了一些其它的改進項目,包括添加空中加油能力。
2017-01-11 10:03:25
圖博館
而在機動性能上,包括極限速度(無論高低空)、最大過載、爬升能力(代表飛機的能量特性)等所有的關鍵性指標,飛豹家族都大幅遜色於蘇27家族。這種差距不僅來自於70-80年代初期中國與蘇聯的航空科研水平,也來自於飛豹總體設計時的決策取向——現在飛豹的氣動外形設計,在當時的參選方案中也是性能最低的,唯一的優勢在於理論風險更低。
 圖:網絡上流傳的疑似JH7B方案的圖片,注意有一對掛點攜帶了鷹擊-12,這需要進行大幅加強機翼和掛點結構的改進工作。
  和蘇27相比,飛豹欠缺了大量的先進技術運用。包括但不限於:引入渦流升力(蘇27的邊條設計,殲轟7的雙后掠翼設計中的前段大後掠部分並不具備邊條功能),採用翼身融合/升力體設計(減小整體阻力,使機身也像機翼一樣形成升力),放寬靜穩定佈局(極大減小正常飛行時,維持平衡所花費的阻力)等等。
  而在其它的方面,無論是結構上的工藝材料、設計水平,還是採用的發動機性能上,飛豹與蘇27家族的差距並不比氣動外形/飛行控制技術上來得小。在基本的平台設計上,飛豹不管怎麼改進,都不可能達到與蘇27家族相當的程度。現階段飛豹家族對於蘇30mkk的優勢,完全來自於電子設備和配套武器上方面。
  三:飛豹現階段最大的價值在於接近100%國產化率,而且價格低廉
  實際在92年引進蘇27sk以後,中國空軍和海軍的注意力就被這種機動性好、航程和載荷驚人的遠程重型戰機所吸引了。雖然90年代的蘇27sk存在各種不足——比如電子設備大幅落後於中國在80年代蜜月期接觸到的西方裝備水平,不具備對地、對海攻擊能力;但是對飛機來說,改裝機載設備和配套武器永遠是最簡單的,而飛行平台的性能才是最重要的。
 圖:中國引進蘇30以後大幅緩解了防空和對海攻擊上的壓力,時至今日,蘇30仍然是中國空防的中堅力量之一
  蘇27家族的潛力與中國軍隊的作戰需求(強化機體結構壽命、強化電子戰能力、發射主動制導中距彈獲得同時鎖定打擊多個空中目標能力、增加精確打擊地面和海上目標能力)結合,很快就催生了後來的蘇30mkk引進項目。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蘇30mkk都是中國空海軍的絕對核心主力。
 圖:由於只有它能發射R77導彈,在霹靂-12成熟以前,中國的蘇30mkk大部分任務精力都必須放在空防上
2017-01-11 10:04:12
圖博館
實際上早在蘇30mkk還沒進入國內的時候,國內下一代負責主力對地對海攻擊的型號就已經確定是基於蘇30mkk平台開發了。這個項目就是今天的殲16,它與蘇30mkk的關係,就如同殲11b與蘇27sk的關係。這種大背景下,飛豹的發展和改進前景受到了非常大的衝擊。從現階段的飛豹家族三個型號來說,老飛豹(JH7)能夠生存下來是因為海軍在90年代已經沒有任何選擇——總不能指望殲八II掛著兩枚反艦導彈去執行對海攻擊任務。
 圖:飛豹家族實際上一直被定位於殲16的備胎,只是殲16的研製進度實在是慢的無法理解,使飛豹家族規模不斷擴大,獲得了目前的絕對主力地位
  而新飛豹(JH7A)的市場空間,一方面來自於蘇30mkk的進口數量有限、而且抽不開身——直到殲10與霹靂12的組合成熟以前,國內都只有它一個可靠的具備高機動性、能執行現代超視距空戰任務的機種。另一方面也來自於殲16計劃的進展緩慢——這個仿製項目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就上了,花的時間比殲20還長,但至今還沒有正式定型服役的官方消息。
  實際上到現在為止,飛豹家族的最大優勢並非來自於作戰性能,而是來自於它的價格和近乎百分之百國產化概率帶來的產能優勢。這不僅使新飛豹獲得了原本規劃之外的大幅採購數額,而且在鷹擊12出現以後,又由於殲16遲遲不能跟上而獲得了發展出JH7B改進型號的機會。
  四:小型邊緣島嶼運作陸基戰機不是長久之計,未來仍然要靠航母
  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無論是飛豹還是殲16,都不是用於解決西沙實際控制問題的最優選擇。比如永興島目前經過擴建的面積仍然不到2.6平方公里,雖然能夠建設出供戰機起落、短暫停留的小型基地;但是面積的限制使它不能像美國目前的關島(面積549平方公里)基地那樣,安排大規模駐軍及其配套的專業武器裝備體系(包括配套的後勤維護),形成具備足夠自我防衛能力的軍事要塞,這使它的生存能力在真正的高烈度軍事衝突背景下是非常低的。
 圖:永興島的衛星照片,一條跑道就能佔據整個島的長度
  另一方面,無論是飛豹還是蘇30mkk/殲16都是作為陸基飛機開發的,在原始設計上並不適合長期在西沙島嶼上使用。比如溫度、濕度、鹽度這些問題上,飛機的防腐蝕設計並不只是涉及到塗料,而是牽涉到結構和設備的具體設計等環節。舉個例子,水汽會凝聚成積水,一款飛機在高寒乾燥地帶長期停放無所謂,但在高濕地帶僅僅是十幾個小時就會在一些關鍵的結構部位形成積水——再加上高溫和高鹽分,很快這裡的結構件就會被腐蝕掉。
2017-01-11 10:05:02
圖博館
圖:要在海上長期使用,只有專門設計的飛機才能做到——實際上就是這些艦載機,也需要在陸地基地進行大量的維護保養工作
  專門針對海上條件使用的飛機,在這些關鍵部位都會進行針對性處理,比如安排合理的內部形狀並在最低處開設排水孔、調整機內通風設計等等。不過這方面飛豹和蘇27家族陸基型號都做的不好,尤其是在2000年前維護水平還不是特別成熟的時候,中國沿海的蘇27sk就有鋁合金部件結構腐蝕深度驚人的記錄。
  從永興島的地理條件看,它沒有足夠的空間安排完善的地面維護設施體系,因此飛豹等戰機在永興島的停留終歸只能是暫時性的;長期停留帶來的不只是壽命的急劇消耗,更會在此之前就因為頻發的故障而失去可靠的作戰和飛行能力。
 圖:永興島與航母作戰群能形成良好的配合關係
  從長遠來說,要保持在西沙海域遠端的持續制空、制海能力,中國最終只能依靠海軍的航母作戰群。具備高機動特性的航母不像永興島機場那樣是固定不動的死目標(具體位置早已被他國輸入到各類武器的目標數據庫中),即使是在高烈度戰爭中仍然具備非常強的生存和持續作戰能力。而且航母和永興島基地並不衝突,永興島基地對於支撐航母的後勤補給等方面將會表現出很大的價值。(作者署名:候知健)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1-10/doc-ifxzkfuh6638445.shtml
2017-01-11 10:05:42
圖博館
俄刊評價蘇-34戰鬥轟炸機,稱其落後無用2008.8.7東方網

俄羅斯《真理》報日前刊文對俄軍事航空工業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文章作者指出,俄最新式的蘇-34多用途戰鬥轟炸機目前已開始裝備部隊,但與同樣剛剛開始服役的美國F-22A“猛禽”戰鬥機相比,其各項技術指標均已落後,無法有效對抗美空軍的新式戰機。而這種差距充分反映出了俄航空業目前的狀況。
功能多而無優勢?
單從宣傳來看,蘇-34無疑是一款非常出色的戰機。然而,如果對比美國正在全力生産和裝備的F-22A便不難發現,蘇-34其實已全面落後。
 蘇-34,翼展14.7米,機長21.94米,機高5.93米,空載23271公斤,最大起飛重量44399公斤。速度(高空)2500公裏/小時,(低空:)1400公裏/小時,航程: 4000公裏(有空中加油時無航程限制)。

蘇34設計思路早已過時 中國殲16比它更優秀實用2015-11-02 候知健

近日網絡上不斷有所謂“殲17”的照片流出,這種疑似中國版蘇34鴨嘴獸的型號迅速成為了熱點。然而一方面,這些照片的真實性令人存疑;另一方面,蘇34並不如很多人想像的美好。
  一:現在流出的照片系PS產物
  二:蘇34強化低空飛行時的穩定性和操縱性,但損失高速能力和機動性
上世紀80年代初,蘇聯空軍提出需要新型飛機來取代蘇24,要求這一型號最好能兼有前線轟炸機和殲擊機的能力。當時蘇霍伊設計局決定在蘇27UB(蘇27的雙座教練機)基礎上研製蘇27IB,在最初的設想中,蘇局並沒有修改氣動佈局;只是強化了飛機的載重,改進了機載設備和火力控制系統,能夠使用更多的武器——尤其是空對地武器。
  在1983年完成初步設計以後,蘇聯空軍對初步方案很不滿意,要求蘇霍伊進行大改。其中非常關鍵的一條,是沿用蘇24的並列雙座佈局;這樣更符合蘇聯空軍的使用習慣,並且能改善飛行員之間的協同和休息,能夠提高戰鬥效率和飛行安全性。新的蘇27IB方案在1986年獲得批准,由馬爾齊洛索夫作為主管設計師,定型後命名為蘇34.
  蘇34和蘇27雙座教練機相比,在平台上做了很多重大改進:採用鴨嘴形前機身,並安裝鴨翼,形成三翼面佈局。這其中鴨翼起到了兩個重要作用,首先是前機身的增重(尤其是座艙裝甲)後,需要鴨翼來平衡重心的前移,保證飛機仍然能操縱靈活。
  圖:前機身截面積暴漲
2017-01-11 10:17:24
圖博館
其次對於低空活動的飛機來說,在突變的氣流中保持飛行穩定非常重要;否則這樣的飛機就很難利用峽谷等複雜地形,進行超低空突襲。而鴨翼在抑制這種突風變化上,由於它位於重心之前比較遠的地方,配合飛機尾端的水平尾翼或者襟翼/副翼進行綜合化控制,能形成極大的控制優勢。為了配合這一功能,蘇34更換了數字電傳(蘇33還是模擬的)飛控,並具備突風抑制功能。
  然而前機身的截面積暴漲、添加鴨翼、空重增加30%(僅裝甲重量就達到1480公斤),都給蘇34帶來了巨大的阻力和重量。這使它後來索性更換了固定式進氣道減重,最大速度從M2.35下降到M1.8。此外蘇34的機動性也下降的非常厲害,即使是僅掛載空對空導彈,也無法遂行製空權爭奪的任務了——它太笨重了。
  三:現代作戰中,中遠程精確制導武器已成主流
蘇34的設計中,雖然強化了對於對地精確制導武器的應用,但設計總體要求其實是延續了蘇24的思路,強調低空突防、臨敵轟炸。在二戰後較長時期內,由於技術水平的限制,戰鬥機進行低空和超低空飛行時,雷達和導彈無法從地面反射的雜波信號中準確的發現、跟踪、鎖定住戰機,更不要說有效命中了。
  然而隨著雷達探測能力的不斷增強(不止是地面防空雷達,也包括戰鬥機火控雷達的下視能力)和導彈技術的進步,低空突防的戰機越來越難以藉助地形掩護自己的行踪和甩開導彈。尤其是到了今天,如果誰面對美歐中——也包括俄自己的防空體系,繼續玩低空突防,基本上和找死沒有區別。
  圖:在海灣戰爭中,執行低空突防轟炸的英國狂風是損失最慘重機型。
現代戰爭中,戰鬥轟炸機要安全高效的執行任務,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中高空,遠程投放精確制導武器。精確制導武器與射程幾乎無關的高精度,既使戰機只需要出動更少的架次就能擊毀目標,又使戰機避免了只有非常靠近目標才能保證命中概率的風險。
  比如美軍的JDAM炸彈,即使是沒有加裝滑翔彈翼的普通版本,也能讓戰鬥機在11000米的高度上投擲,然後藉助高度的勢能與速度的動能,實現24公里甚至更遠的射程。這個距離上防空系統對於戰鬥機這樣信號特徵比較小、而且機動性又很強的目標,命中能力下降的已經很厲害了。目前美軍所有的戰鬥機,都能投放JDAM炸彈。
2017-01-11 10:18:11
圖博館
四:國內的殲16比蘇34更適合未來作戰形式
目前國內裝備的蘇27系戰鬥轟炸機,主要有蘇30MKK以及基於該平台、即將定型並大規模服役的殲16。蘇30MKK在國內的口碑相當好,結構顯著加強的同時全機重量增加不大,機動性上的下降對於空戰影響不是很明顯;能發射R77主動中距導彈和精確制導武器,又使它能非常好的兼顧空戰和對地對海攻擊任務。事實上在霹靂-12穩定下來以前——或者說直到今天,蘇30都是中國的空防中堅力量。
  和蘇34相比,蘇30MKK在對地攻擊能力上的主要不足來自於三個方面:低空穩定性不佳——它還是延續的蘇27家族最早的半模擬電傳、半機械的混合飛控;沒有裝甲防護,低空突防時生存能力弱;能夠使用的蘇式精確制導武器種類較少,對地作戰能力弱。
  而這些問題,前兩個在現代作戰模式下已經無關緊要。後一個,我國的殲16已經更換自主研製的新型先進航電和國產精確制導武器系統——現在我國這方面比俄羅斯裝備水平更高,性能更強,殲16對地作戰能力強過蘇34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繼續開發中國版蘇34的並列雙座型號;即使是不加裝甲以減小增重,用可動邊條取代鴨翼,減小氣動阻力和航程損失;但是除了飛行員交流更為方便,疲勞度有所降低外,不會獲得什麼明顯的性能優勢。反而由於重量和阻力增加,機動性能下降的問題仍然無法避免,最多也就是比蘇34好看一點罷了。
  事實上,在殲16換裝全新的航電與武器系統後,現代戰場上,蘇34能做的殲16不僅能做到,而且還能做得更好。反而殲16在空戰與對地對海能力上的高度平衡、極佳的任務靈活性,是無論蘇34還是殲17都無法取代的。全新研製一款殲17這樣機型的巨額費用,足以用來裝備多得多的殲16,實在是得不償失。
2017-01-11 10:19:04
圖博館
我軍飛豹戰機或已停產替代裝備是殲16還是引進蘇34 2017.02.20新浪軍事

  在1998年互聯網還未普及的時候,當使用兩側矩形進氣口的FBC-1“飛豹”戰鬥轟炸機威風凜凜的出現在紙質雜誌上的時候,曾深深的震撼了那個年代的中國軍事愛好者。然而不到20年後,媒體上就出現了“飛豹”(包含殲轟-7/7A)已經停產的消息,如果消息屬實,那麼在中國的國產主力軍用飛機中,“飛豹”可能是生產持續時間(從生產到停產)最短的一個型號之一了。
  儘管關於“飛豹”的爭議相對多一些,但是“飛豹”的設計從技術上來看是成功的,以中國上世紀80年代後期的技術基礎,設計和生產出一款綜合性能上達到國際70年代中期水平的戰鬥轟炸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飛豹”的停產,則是由軍用飛機的效費綜合特性所決定的,簡單來說,就是國產新型戰機中,已經出現了效費比遠高於“飛豹”的型號。
  這個型號就是殲-16多用途戰鬥機。
  我們可以來假設一下,在使用24架殲-16來執行規定作戰任務時,因為殲-16具有較好的對空作戰能力,就可以用18~20架執行對地攻擊任務、4~6架執行對空任務。那麼,這個編隊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可以擁有近20架攻擊機,而在執行對空任務時則可以擁有24架戰鬥機。如果使用“飛豹”執行同樣規模的攻擊任務,那麼在編隊數量為18~20架時,還需要12~16架制空戰鬥機來護航,總出動架次將達到30~36架,比單純使用多用途戰鬥機的數量要多20%~50%,而執行對空任務時,“飛豹”顯然無法作為單純的製空戰鬥機出現。
殲-16除了強大的打擊能力之外,對空性能也非常優秀
  形象的來說,使用“飛豹+殲-11B”這樣的組合,綜合作戰效率與-16基本相當,但是動用的飛機數量較多,同時由於對空作戰性能上的差距,整個“飛豹+殲-11B”編隊的戰損極有可能會超過單純的殲-16編隊。
  所以,儘管殲-16、蘇-30這樣的多用途戰鬥機的成本要比同規格戰鬥轟炸機有明顯的增加,但其作戰性能和使用靈活性上的優勢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綜合效費比,甚至比戰鬥轟炸機在使用上更加經濟和有效。因此隨著殲-16的批量生產和裝備,中國的先進多用途戰鬥機已經擺脫了必須進口這一困境,在殲-16遠比“飛豹”綜合性能先進的前提下, “飛豹”可以“國產化”的最大優勢已經不再存在,即使互聯網傳聞的消息有誤,“飛豹”的停產也只是時間問題。
2017-02-21 11:28:33
圖博館
不過,從全球軍用飛機的發展趨勢來看,“飛豹”雖然在裝備規模上處於逐漸縮小的趨勢,但是具備戰鬥機飛行性能和強大攻擊力的戰鬥轟炸機並不能說已經過時。在中國目前的需求和未來可能面臨的衝突中,“飛豹”系列依然處於中國空中力量戰術攻擊的核心地位。因此,“飛豹”即使停產,中國也仍然會對其進行持續改進,甚至不排除引進蘇-34來提高中國的空中戰術攻擊水平。(作者署名:迷彩派)
  回應
 扯淡,有了J16還要su34幹嘛?
 飛豹在對海攻擊時,他的價值是值得肯定的,但必須在其它制空戰機的掩護下才可能完成,綜合能力差點,但便宜,短時間是不會淘太的。
 呵呵,JH7B還沒開始量產怎麼會現在就停產
 這種飛機一裝備就落後很大了,再加上設計陳舊,維護量大,作戰效能也不高,當時為了南海的問題才裝備的,後來大量進口了俄羅斯飛機,就有點雞肋了。
 還是集中精力生產殲20和殲31吧,與三代機戰力也不再一個檔次。要把殲20平台化,衍生包括制空、對地攻擊、偵查、電子戰等不同用途戰機。
 還是發動機的問題,現在J16基本可以完全依靠太行,而飛豹用的仿品在飛行時間、生產和後續維護上都不是最優選擇了。發動機的統一,會為生產維護降低大量的成本。
 飛豹的發動機一點都不是問題好嗎?飛豹的費效比非常高。它的發動機壽命就比俄羅斯的長。
 二十年前中國什麼都不行。十年前有人說中國家用電器不行、五年前說中國手機 電腦不行、現在還有人 . . .不行!時代在發展,日新月異 . . .真正不行的 我看只有“智商”了!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2-20/doc-ifyarrcc8205696.shtml
2017-02-21 11:28:55
圖博館
我軍為何派殲轟7A赴俄軍演 在賽場上再次碾壓俄蘇34 2018-10-03 新浪軍事

  2018年,為何非要派老舊的殲轟7A赴俄軍演,而不是更先進的殲16?仔細一想也不算什麼奇怪,畢竟殲轟七剛在賽場上再次碾壓了俄軍蘇34,在2018年的航空飛鏢比賽中,殲轟7代表我軍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讓人怎麼也想不到這款戰機沒有因為停產而退居二線,相反變得更加活躍起來。連續兩年比武中搞出大新聞,還出國軍演。
  這款戰機自從40年前提出研製計畫開始,一直命運坎坷,在研製階段就幾度下馬上馬,項目一直受人質疑,服役之後更是飽受非議,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它的性能不好。
  可是這款戰機一直以良好的表現證明自己的價值,在許多場軍演及活動當中證明了自己是一款優秀的攻擊機,打破了一切質疑,即便停產,也只是因為有更好的型號問世,而不是它自身的問題。
  殲轟7憑藉中國在電子技術領域的進步,該機在資訊化等方面擁有其他戰機所無法比及的優勢,比如:幾乎可攜帶我空軍的所有彈藥,整體打擊能力相當出色。
  與殲16相比,殲轟7在對地攻擊、反艦作戰等方面一點也不遜色,唯一的缺點:制空作戰能力不足,屬於先天設計上的問題,其實不影響其執行攻擊任務,而且它擁有二個殲16沒法比的優勢,一是,成本,其成本連殲16的一半都不到,可能只有四分之一的水準,故而在綜合效費比上,更具優勢,否則也不會獲得我軍的青睞。
  二是,成熟,由於服役多年,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使用與維護經驗,這是剛服役的殲16所無法比及的,至少在短期之內沒法比了。
  如今伴隨著殲16大批量裝備,逐漸形成作戰能力,殲轟7終於停產了,但是從空軍中退役尚需相當長的時間,我軍可沒有隨便淘汰裝備的傳統,從使用壽命說,殲轟7也許仍要再服役20年以上,如果進行中期維護的話,也許尚可使用30年。(作者署名:麥田軍事觀察)
  回應
說費效比沒有意義的人可能不知道,美國正在開發螺旋槳發動機的攻擊機,因為美國人認為在取得制空權和在三代以上機掩護的情況下,使用這些費用較低的效果並不差的攻擊機實戰效果不錯而且成本低!
對啊!個人覺得還是應該對飛豹進行再升級換代!畢竟還是有實際的使用可能(臺灣等情況)不浪費哦!歐洲也都還在用同代的戰鬥轟炸機哦!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0-03/doc-ifxeuwws0556018.shtml
2018-10-04 07:41:16
圖博館
中國外貿版飛豹戰機亮相 專為反艦設計有望出口南美 2018-11-06 新浪軍事

  自從1998年JH7首次出現在珠海航展開始,已經整整二十個年頭了,今年還是JH7試飛30周年,本次JH7A帶彈入場,無異於一次別樣的紀念。
  可不要小看這個模型,它標誌著JH7將走出國門,遠銷別國。
  首先, JH7最初並沒有被設計為一款專業戰轟,只是海航一款專門用於攜帶鷹擊反艦導彈的攻擊機,兼具一定空戰能力。而且,由於最初航電系統和發動機性能不佳,甚至被空軍抵制,直到2003年,隨著JH7A的機體減重和航電升級,才迎來了改觀。JH7A的載彈量達到9噸,航程也提高到3800公里!當時素以高航程的蘇27SK,航程也不過1560公里。
  魔改後的JH7A具有煥然一新的航電系統,可以使用精確制導武器,作為一款戰轟,它在演習格鬥戰時甚至擊敗了殲8!但初次涉足於國際軍火市場的JH7卻並沒有獲得太大青睞,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由於服役較晚,市場多被美洲虎等經典同類搶佔,性能雖然亮點頗多,但尚未達到頂尖水準,價格又不夠“親民”。其次, JH7的高航程、大載彈量對於充其量發生小規模戰爭的購買方國家來說,顯得過頭。第三,對於小國來說,多年來價格低廉兼具技術和可靠性優勢的俄制武器已成為其心中一塊招牌,JH7作為一個陌生型號,人氣必然存在不足。
  然而,JH7的命運很快被逆轉。在我國空軍內部和S300防空導彈的模擬對抗演習中,SU30MK“折戟沉沙”,反倒是JH7A爆冷端掉了對方陣地。
  當JH7聲名鵲起後,結合其只有SU30一半的價格,自從英阿馬島戰爭後,馬島一直是阿根廷魂牽夢繞的領土,,他們對於當年超軍旗發射飛魚導彈擊沉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的戰績也難以忘懷。而專為反艦設計的JH7E在航電、載彈和航程方面的優勢,必然會讓阿根廷方面產生極大興趣。(作者署名:迷彩派)
  回應
 嘿嘿!要是真出口阿根廷,就好玩了,飛豹的發動機秦嶺可是以英國的斯貝發動機為原型仿製的。
 飛豹的轉場航程是3650KM,加掛2個副油箱不掛載武器4500KM,作戰半徑1825KM,蘇27SK的轉場航程3230KM,作戰半徑1340KM,不知道小編說的飛豹掛載9噸彈藥航程3800公里的數據咋來的,蘇27SK的1560公里的資料是個啥情況下的航程?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8-11-07/doc-ihnprhzv7331844.shtml
2018-11-08 10:23:14
阿楨
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新成員:配高超音速彈頭 精度10米內 2019-08-22 新浪軍事

中國日前展示了一款新型高超音速機動助推滑翔導彈,外界分析這是“東風家族”的新成員──東風-17導彈,為目前世界上第一款研發用於實戰部署的高超音速滑翔導彈,兼具高超音速、滑翔可變彈道兩大高新技術,能夠規避突破敵方防空反導系統。東風-17射程達2500公里,只需10分鐘即可到達第一島鏈外延海域,攻擊島鏈的陸上目標和海上大型軍艦,由於體積相對于東風-21D與東風-26更小,所以機動能力更強,再加上高超音速滑翔可變軌道彈頭的使用,使其成為中國第二代反艦彈道導彈。預計至少在10年內,美國現役的或發展中的反導系統,是無法有效攔截東風-17的,這就等於中國為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戰略的高空打航母設置了第三道保險。

新版飛豹戰機戰力如何:在俄擊敗蘇34 輕鬆打掉S300 2019-08-22 新浪軍事

  分析認為,在新型空中加油機的支持下,殲轟-7AⅡ作戰半徑將可以提升到2000公里左右,加上鷹擊-12導彈400公里的射程和4馬赫的速度,已可以打擊2400公里外的敵方目標。據稱,在殲轟-7AⅡ掛載新型電子戰吊艙的演習中,作為紅方空中壓制打擊編隊和突擊編隊的核心,在殲-10B、蘇-30MKK的掩護配合、以及空警-200預警機、運-8G的遠距支援下,不僅成功打擊藍方核心目標並摧毀其配屬的S-300PMU2地空導彈,自身戰損率相比過去使用殲轟-7A作為主攻機時還下降了2/3左右,證明了殲轟-7AⅡ改進的成功。
  由此聯想到中國的周邊國家中,越南已經裝備了S-300而印度已採購S-400,日本已裝備PAC-3,美國還在韓國部署了薩德導彈,中國宣佈殲轟-7AⅡ可以摧毀S-300PMU2,其意義自不待言。雖然該機最終將完全為更先進的殲-16所取代,但在後者達到一定的裝備數量之前,殲轟-7AⅡ應該至少還有近10年的發揮餘熱階段。
2019-08-23 07:19:00
阿楨
飛豹A2與隱身彈藥(似美AGM-158)亮相珠海,還能再戰幾十年,讓俄羨慕又給美上一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JMlOT5eS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f8CHi3AbF0
  回應
JH7作戰半徑航程載蛋量是不錯,但有一個致命弱點,有多次墜機事件。

殲轟-7--維基百科

長度22.32米 翼展12.80米 高度6.22米 翼面積42.20平方米
空重14,50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28,475公斤
WS-9×2發動機 單台最大推力(12,250磅)最大後燃推力(20,515磅)
最大速度 1,808公里/小時(1.75馬赫)
實用升限 16,000米(51,180英尺)
最大航程 3,700公里(1,970海里)
JL-10A 神鷹多普勒脈衝被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 ECM莢艙
9個武器掛點
霹靂-9短程空空導彈
鷹擊81/91;雷電-10反艦/反幅射導彈
CM802A/ KD-88空地導彈
雷霆/飛騰精確制導炸彈
殲轟-7(JH-7),又名飛豹、FBC-1,設計用以進行戰役縱深攻擊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可進行超音速飛行。1973年研發,1988年首飛,2004年改良型殲轟-7A。
事故與空難記錄
1991-07-08,閻良試飛的殲轟七原型機在空中突然大量漏油,測試飛行員盧軍在燃油剩不到30公升的狀態下安全降落。
1994-04-04,082號原型機在當天試飛時墜毀,試飛員殉職。
1996年,上海大場,海航6師16團一架JH7墜毀。
1996-08-12,遼寧興城,085號原型機在機場降落失敗,兩名試飛員犧牲。
2009-07-18,一殲轟-7A參加中俄「和平使命-2009」演習對地攻擊墜毀,兩名飛行員犧牲。
2010-04-15,浙江寧海,一架JH7墜毀,飛行員犧牲。
2011-10-14,陝西蒲城,2011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後艙飛行員彈射成功。
2011-11-07,浙江麗水,一架飛豹戰機墜毀,兩名飛行員罹難
2014-06-05,東海艦隊一架飛豹戰機,夜訓時墜毀,兩位飛行員犧牲
2014-12-22,裝備秦嶺發動機的飛豹戰機在進行交付部隊前的試飛時墜毀於渭南沙王大橋。
2016-10-22,一架殲轟7A在廣西柳州墜毀。
2019-03-12,一架殲轟7A於海南樂東縣失事墜毀,2名飛行員為了躲避民房,未能及時跳傘。
2019-05-18,一架殲轟-7A在山東威海高村鎮墜毀,兩名飛行員跳傘逃生。
2022-11-17 08:42:12
阿楨
“體系製勝出奇招,萬米高空有作為”,要反對貶低殲-8II的言行 2024-10-12

近日,央視公開的一張殲8II六機地面編隊的畫面,成為了網路爭論的熱點。在許多軍迷眼中,中國都大批量部署殲-20了,殲8II這樣一款2代機為什麼還不退役呢?還有一些人脫離歷史,故意貶低殲8II的地位和戰術性能,想因此彰顯自己的專業。
中國中部戰區、西部戰區、南部戰區、北部戰區可能都還裝備殲八2。雖然該機進入退役週期後,被逐年換裝成為必然。但是,中部戰區有飛行員還是喊出了「體系製勝出奇招,萬米高空有作為!」的口語,說再飛10年都不成問題。
客觀點說,後期殲-8的性能已經獲得了重大進步,例如殲-8IIDF採用兩側進氣,換裝了國產脈衝多普勒雷達,具備掛載超視距空空導彈進行快速攔射的能力。其超視距空戰能力基本上達到了早期F-16、蘇-27和殲-10A的水準。
再後來,我們能看到的殲-8II大多被改進成為偵察型,配備光學、合成孔徑雷達或吊艙以後,繼續發揮其高空高速飛行性能。
網路上有人總是吐槽殲8II的低空低速性能,這個其實是設計指標導致的必然結果。殲8定位是截擊機,當年我國面臨的主要威脅是U-2這樣的高空偵察機,所以要求高空高速性能優異。
單從性能指標來看,殲8II到現在仍有一項世界領先的技術,就是2.2萬公尺高空和音速2.2馬赫高空高速飛行性能。美國、俄羅斯的多數最先進殲擊機都望塵莫及。這裡有一個知識點:那就是渦流發動機在高空的性能比渦輪扇發動機,再加上殲-8的機身細長,其高空巡航能力是非常強悍的。
那麼,殲8II在中國空軍現有作戰體系下還能扮演什麼角色呢?我認為有這麼幾條:
一、國土防空,中國面臨的主要威脅是戰略轟炸機,高空高速截擊機的快速攔截能力還是有用武之地的。
二、高空高速拋投滑翔炸彈。後期生產的F型和H型,參考一下米格31的改良方式,改為發射巡航飛彈的載機,或是在高空拋投滑翔炸彈,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三、執行偵察任務,高空高速性能天然就是偵察機的特徵。
四、在空戰時負責在高空發射遠程空對空飛彈,戰鬥機飛行速度越快,飛得越高,空對空飛彈就射得越遠。透過改進數據鏈,透過體係作戰在2萬公尺高空發揮作用,成為遠程空對空飛彈發射平台,擴大我方飛彈打擊範圍,當然是合理的選擇。
五、殲8II的使用成本低。
2024-10-14 03:17:1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