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11 06:41:29| 人氣16,661| 回應66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陸環境危機

推薦 4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陸環境危機 引爆顏色革命> 中國時報07/04/06 亓樂義/綜合報導

在大陸從事民主運動的代價太高,經常兩敗俱傷。但是從環保下手,進而為民爭權的方式則大有可為。實際上,大陸的環境危機,已然助長一股新的民主運動。
據最新一期香港《亞洲週刊》報導,今春以來,中共加強環保的政治意願升高,達到史無前例。廣大群眾、非政府組織(NGO)、記者和開明官員攜手,把呼喚青山綠水的環保運動,演變為一場「顏色革命」。
報導指出,目前大陸環境的高風險時期提前到來。去年,中國平均每兩天發生一起與水相關的汙染事件,肇因於所有高汙染和高風險的企業都建在水邊,僅石化工業就有一萬家業者在長江,四千家在黃河,並有二千家集中於人口稠密與水源地區。中共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以「一枚枚環境風險的定時炸彈」,形容水汙染的嚴重程度。
空氣汙染的問題,同樣吞噬大陸民眾的健康。據報導,迄今已有一千五百萬人因空氣汙染而感染呼吸道疾病。在每年二百多萬的癌症死者當中,七成和環境汙染有關。甘肅徽縣出現血鉛中毒事件,大多是孩童罹患,而類似悲劇在全國各地都在發生。世界銀行的統計顯示,僅空氣汙染造成的一系列損失,估計幾年內可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一三%,今後中國政府勢必要花更多成本治理汙染問題。
今年三月中共召開十屆五次全國人大政協會議。全國政協委員共提出四千五百零十六件提案,環保議題高占三成以上,顯示主流民意的趨向。據報導,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不僅令基層民眾吃不好飯,決策高層也睡不好覺,因為環境問題涉及巨大的利益分配,使得環境治理從一開始就陷入一場政治角力。去年廈門引進一百零八億人民幣的PX(「對二甲苯 」)化工廠的投資大案,可能造成嚴重環境汙染,引發一百零五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反對,並提遷廠議案。
不過,該項提案雖成為今年全國政協會議的熱點,但國家環保總局愛莫能助,因該案由地方政府主導,經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批准,恐難翻案。報導認為,從廈門這次引資案例看出,破壞環境的始作俑者,既非公民個人,亦非中小企業,而是地方政府與大企業的相互勾結,亦源自於地方政府久遭扭曲的「政績觀」。
治理汙染的道路荊棘密布,卻因各界支持環保所延伸的民主運動,讓人充滿期待。報導說,投身環保的人士並非有意把「保護環境」變成一種民主運動,但是努力之下確實為「爭取民權」收到若干成效,包括被開明官員所接受,可以寫文章,舉辦論壇或成立NGO,進而啟蒙大眾。
瑞士《新蘇黎世報》稱,中國當前的民權運動及其核心代言人,和一九八○年代的民主運動區別很大,他們講求實際,不大聲疾呼改變當前制度,並尋求體制內同情者,通過與媒體合作,從事啟蒙工作而影響深遠。
 
全球沙漠化嚴重 中國更面臨危機
 
【大紀元6月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江河2006年6月8日華盛頓報導) 為了強調全球日益嚴重的沙漠化帶來的危機,聯合國把2006年宣佈為世界沙漠和沙漠化年,並且把6月5號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定為“莫使旱地沙漠化”。與此同時,一些環保機構和媒體表示,中國沙漠化問題日益嚴重。
*全球陸地面積25%沙漠化*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今年世界環境日當天發表了題為《全球沙漠展望》的報告。報告說,受氣候變化、水需求量增加、以及灌溉土壤鹽鹼化情況惡化等因素影響,全球正面臨越來越嚴重的沙漠化威脅。目前沙漠面積已佔全球陸地面積的25%,達到337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大約有5億人,而大多數沙漠地區面臨著更為乾旱的前景。
*中國西北沙漠化快速惡化*
環保組織世界觀察研究所說,在中國,沙漠化使越來越多的居民面臨離棄家園的威脅。在中國乾旱的北部地區,蒙古沙漠迅速向擁有400多萬人口的工業城市瀋陽推進。在今天的中國,瀋陽到沙漠之間的距離已從2000年的100公里縮小到僅僅48公里了。
紐約時報報導說,中國北方的沙漠以前所未有的增長速度向南推進,不但吞沒了大片村莊,迫使數萬人逃離家園,而且有可能使古代的絲綢之路變成無人能夠居住的地區。
報導說,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戰略家孫子顯然早就該發出警告說,不要讓兩個強大的敵人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裡沙漠結成一個聯合陣線。中國領導人也誓言要保護甘肅省民勤縣以及它周圍的城鎮。可是,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裡沙漠已經快在民勤縣匯合了。
*環保人士:需與自然平衡共處*
中國總理溫家寶今年5月前往西北地區,提出要援助受乾旱打擊的農民,並且下令省級官員向民勤縣提供更多的水。可是,儘管當地官員力圖進行這一龐大的工程,環保人士則說,如果要恢復地區生態平衡,至少必須部份放棄民勤縣。
住在民勤縣的環保人士和鄉村教師柴爾紅說:“我們必須找到某種平衡的方式與自然共存。而政府主要是想控制自然,也就是說,政府從一開始就把整個事情搞糟了。”
*北京面臨沙漠化危險*
據中國為抑制沙漠化而制定的937項目今年4月做出的估計,每年中國都有1500平方英里的土地被沙漠吞噬,這個面積相當於美國的羅得島州。中國北方中部幾乎所有地區,包括北京在內,都面臨沙漠化的危險。
紐約時報說,沙漠的推進以及嚴重的乾旱還造成了沙塵暴的橫行肆虐。今年春季,強大的沙塵暴籠罩著北京和其他北方城市,空氣中一片朦朧的黃霧,公路、建築物、汽車以及人的肺部都受到污染。
就連中國媒體的報導都承認,中國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全國共有荒漠化土地263.6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7.46%。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00多億元人民幣,近4億人口的生產和生活受到影響。
*聯合國關注願助中國防沙漠化*
據報導,中國的937項目負責人王濤(音譯)說,拯救甘肅、內蒙和寧夏地區的乾旱土地的唯一可行戰略是把當地居民遷移出來,減少生產,建立保護公園,然後讓大自然自行恢復。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協調代表邵雪民表示,聯合國環境署將大力支持中國防治沙漠化的努力,並已啟動了與中國聯合開展的“全球乾旱地區土地退化綜合評估”項目。
http://news.epochtimes.com/b5/6/6/9/n1344528.htm
 
《人民日報》-沙塵暴捲土重來的警思2010-03-25 旺報 趙永新
 
     一場突襲而來的沙塵暴,再次引發人們的環保焦慮。
     3月20日早晨,從睡夢中醒來的北京市民發現,北京城籠罩在風沙之中,窗外原本清晰可見的高樓在漫天塵沙中若隱若現,渾濁的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土腥味兒,空氣質量驟降到五級重度汙染。這次今年入春以來強度最大的沙塵天氣席捲了半個中國,約2.7億人遭受了沙塵之害。
     與2007年以前相比,近兩年沙塵天氣次數明顯減少、強度明顯減弱,不少人甚至以為「沙塵暴消失了」。但正如專家所言,只要有沙塵源存在,沙塵暴就不會消失。此次沙塵暴的捲土重來,給了我們許多警思。
     應該說,氣候異常是引發此次沙塵暴的重要原因,但生態環境脆弱的因素也不可忽視。近年來,隨著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等系列生態建設工程的實施,我國北方的生態環境雖然有了一定改善,但存在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沙化土地面積基數大,目前依然有17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18%;一些地方重建設、輕管護,甚至邊建設、邊破壞,以至於改善的速度趕不上惡化的速度;新栽植的樹草根基不深,其榮枯嚴重依賴自然降水,有水一片綠、無水一片黃。沙塵暴來襲,再次警示我們,生態系統的修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切不可把局部環境的改善當作整體環境的恢復。
     生態環境是一個整體,哪一片都不是孤島。沙化地區往往既是水資源匱乏、林草植被稀少的生態脆弱區,也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環境要保護,經濟要發展,這就必須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加快發展方式轉變。
     非沙塵源區的居民可能會說:我既不砍樹、又不毀草,和沙塵源區的生態惡化有什麼關係?其實不然,就拿北京的居民用水來說,相當一部分是從河北、山西長途輸送而來,這無疑加劇了當地的水資源緊缺局面,而水是維繫當地生態系統的最重要資源。此外,城市居民所吃的糧食、肉蛋奶,所穿衣服的原料,絕大部分來自農牧區,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原產地的環境壓力。因此,城市居民合理消費,踐行綠色生活,本身就是對農牧區生態環境恢復的一大貢獻。
     據報導,在未來幾天內,新一輪沙塵將再次肆虐西北、華北。沙塵敲響的警鐘,再次審視著我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既不因沙塵暴來了就動搖信心,也不因沙塵暴一走就萬事大吉,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項民生工程、一種千秋功業,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去著力踐行,這樣,未來的沙塵暴才會少一些、小一些。(摘錄自《人民日報》2010-3-22,作者趙永新)
 
雲林濁水溪沙害 天天沙塵暴2010-03-28 中時 朱真楷(楨:豈只濁水溪,宜花東...,這下怎反中了?)
 
     三月廿一日襲台的大陸沙塵被稱為「史上最大沙塵暴」,但許多人不曉得,雲林的沙塵暴才恐怖。雲林最「沙」的一天,空氣懸浮微粒指數飆達四三○六微克,比這次大陸沙塵最嚴重的一七二四微克,整整高出二.四倍。每年十月至隔年三月,東北季風來臨時,雲林人就得過「吃飯拌沙」的日子。
     依環保署標準,只要空氣懸浮微粒指數逾一五○微克,就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雲林近十年空氣檢測報告,年年都超過標準,甚至從前年開始數值飆到九五二微克;去年十一月二日,環保署在崙背鄉測到二五三二微克;雲林縣環保局更在濁水溪旁測到「破錶」的四三○六微克;周遭的斗六、台西也接連破千。
     崙背二五三二微克 比下士林
     日前士林測到的沙塵暴數值一七二四微克已被形容為「史上最大」,那麼雲林人恐怕很難找到其他形容詞,來代表故鄉的這場劫難。
     這場大自然的反撲,來自孕育台灣農業發展的濁水溪。主管濁水溪下游的水利署第四河川局長姚嘉耀指出,「除旱期延長造成河床裸露面積擴增外,集集攔河堰的設置,及農民在河床上種植作物都是肇因」。
     建集集攔河堰 造成溪床裸露
     雲林環保聯盟總幹事廖冠貿講得更白。他說,民國九十一年經濟部為供應台塑六輕用水,在濁水溪建造全台最大的集集攔河堰,形同將河床一刀切下,把上游水直接輸往六輕,讓下游乾涸一片,枯水期流量從七十降到三十(每秒/立方公尺),「水量小得像水溝,露出來的河床砂石只要東北風一吹,就是沙塵暴!」包括西螺、二崙、崙背及麥寮鄉都深受其苦。
     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副局長江明郎進一步指出,攔河堰以下的地區,因揚塵區裸露面積從過去的七一七公頃,暴增到現在達一五○三公頃,沙塵問題當然會嚴重。另一方面,在河川局放任下,許多非法佔用河川地濫植西瓜的農民,每年冬季在河床「整地」翻鬆沙土,更是沙塵暴幫兇。
     河床地整地種瓜 沙塵暴幫兇
     無奈的是,面對「沙害」,中央、地方皆束手無策。姚嘉耀說,河川局整治三年迄今仍未找到有效辦法;現在就等今年汛期完,要在下游的自強大橋附近設置攔水土堤試圖把水擋住,「淹過」乾涸河床,應當能解決問題。但地方人士直言,設攔水土堤等於滅了瓜農生計,「地方民代不出面阻擋才有鬼,河川局的計畫鐵定滅頂!」
     民進黨雲林立委劉建國則說,不僅濁水溪,政府也準備為中科四期在烏溪蓋大肚攔河堰,等於要複製相同災難。因此日前他已提案修法,將「沙塵害」納入《災害防救法》,盼能力阻災害一再發生。
 
官員諉責 誰泣我國土之殤2010-03-28 中時 朱真楷(楨:啥都怪官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
 
     百年台灣,耗盡千年資源。代表台灣地理與文化中界的濁水溪,在政府重工業、輕環保思維下,乾枯不堪;雲林人因此每年都泡在沙塵裡,該負責的官員卻從中央怪到地方,無辜的人民,只能眼睛進沙、嘴角含沙、吃飯配沙。
     濁水溪沙塵暴造成的國土之殤,誰該負責?管理集集攔河堰的中區水資源局說:「這個問題跟第四河川局比較有關」;被點名的第四河川局則表示:「空氣汙染是環保署的責任」;接著,環保署空氣品保及噪音管制處指:「河川裸露問題確實嚴重,但真正工作是在水利署和林務局」。
     似乎誰都需要負責,卻又沒人願意管,令人瞠目結舌的不只如此。民國九十六年,針對濁水溪揚塵,雲縣環保局依《空汙法》,對第四河川局開出首張罰單,理由是「未善盡管理人責任」,但河川局認為該負責的人是「瓜農」,因而向環保署提訴願;豈料遭判敗訴後,又轉向高等行政法院提上訴。
     那張罰單一拖三年,還在「審理」中,揚塵防治也仍是土法煉鋼,例如種植很難在沙地存活的防風林;或在河床堆放很容易被風吹走的稻草,結果就是沙塵暴愈趨嚴重。
     官方對雲林沙塵暴的漠視豈止一樁,依環保署標準,只要空氣懸浮微粒指數逾一五○微克,就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雲林沙塵暴年平均值前年已到九五二微克,動輒飆出超過二千微克值,傷害更難以想像。
     日前國民健康局赴立院說明,要如何為雲林縣民的健康把關,結果出席官員的回答竟是:「沙塵暴是否含有細菌、重金屬,目前還在研究中,人體本身是有機體,有相當的防禦措施。」
     國民健康局或許有學理依據,但中國沙塵暴襲台一兩天,民眾就已經苦不堪言,何況是雲林成天的黃土飛揚。健康局官員的說法,不免少了同理心。
     官員卸責,未能視民如傷,結果就是積沙成暴,釀成國土之殤。日本天災防治專家寺田寅彥說,「天災總在人們遺忘時降臨」,面對大自然反撲,人們應當謙卑,官員則更該虛心,不能像在「抽鬼牌」,只想把問題推給下一位。
 
沙漠化
 
鹹海幹涸,船只擱淺沙漠化指原由植物覆蓋的土地變成不毛之地的自然災害現象。此處所指的“沙漠”多數強調土地不適合植物生長或發展農業,而非因爲地域氣候本身幹燥所造成的沙漠。不過,沒有植物生長的土地由于不能蒸散分配水分,結果也可能反而導致幹燥氣候。
沙漠化現象可能是自然的。作爲自然現象的沙漠化是因爲地球幹燥帶移動,所産生的氣候變化導致局部地區沙漠化。不過,今日世界各地沙漠化原因,多數歸咎于人爲原因;人口急速增長,所居土地被過份耕種以及牧畜,導致土地枯渴不適合耕種。
中東的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地區是世上最早發展農業的地域之一,從而發展成世上最早的文明發祥地之一。美索不達米亞的土壤本來甚爲肥沃,不過由于過度的農業活動、人們不理會土地長期枯渴,更開發河段上流、采伐森林,上流土地從而不能吸收降雨,雨水一氣流入河中造成水土流失以及洪水。
根據中國國家林業局于2006年6月17日的公布,中國沙漠化土地達到173萬9700平方公裏,占國土面積18%以上,影響全國30個一級行政區(省、自治區、直轄市)。
沙漠化問題
沙漠化造成了土地無法耕種利用,將土地不爲沙漠化甚而逆轉可使用是門深入的多探討議題。
造成沙漠化主因是由于自然的幹燥因素和本可儲水的土地經過氣候變遷或人爲過度的畜牧與耕種不存水不耐風寒作物造成沙漠化。
沙漠化逆轉
保持土地的濕潤,加強土地的保濕,保濕度大于幹燥度因是沙漠化逆轉的最關鍵因素。大量的水分來源與保持應爲沙漠化逆轉的關鍵。
土地的保濕最有效法爲水分的提供和儲水耐風寒植物樹木耕種。
水分的提供
自然因素:河水、湖泊維護與地下水的維護,延伸,擴建,保持水量;儲水耐風寒植物樹木的栽種保護自然水源區域的土地與濕度。
人爲因素:地下水網管的建設,地底下的水網管不易爲幹燥的空氣使得水分散失;地下水源處創建人工河,湖並栽種耐風寒儲水植物樹木保護土壤與土壤濕度。亦可效仿綠洲逆轉法。
耐風寒植物的栽種
耐風寒植物樹木主爲耐風沙,並含水量可儲久植物或樹木,將水分保留住于周遭土壤和植樹木裏。
如上所提,應從水源處擴展或人爲水源處擴展。
沙漠化逆轉優點
1:土地的可用性增大,土壤獲得充分的水分養分。
2:大面積林地能提供林木的來源,保持林木成長率大于開發率。
3:林木提供更多的氧氣功生物使用並協助降低暖化現象。
4:林木的防風保護使得部分沙漠化逆轉的地區可再興建建築物,增加土地的容積與使用率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2%99%E6%BC%A0%E5%8C%96

沙漠化>殷和平
 
  大家去完北京及內蒙古,最令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於內蒙古的草原和沙漠。內蒙古四處也是沙漠,而大家所到的大草原,亦是被沙漠包圍。但為什麼內蒙古四處也是沙漠呢?其實這是因為沙漠化非常嚴重,除了內蒙古外,中國多個大城市亦正面臨沙漠化危機。如果沙漠化問題得不到改善,三十五年內中國政府恐怕要遷都別處,以避風沙。到底甚麼叫做沙漠化?它又有多可怕呢? 
何謂沙漠化?
  所謂沙漠化,就是指原本溼潤、具養份,可以生長植物的土地,改變成乾燥、貧瘠、沒有生產力的不毛之地。某些地區的沙漠化,是自然的現象,例如某些沙漠的邊緣漸漸也變成沙漠;但目前沙漠化的生態危機卻是因為人類對土地的不當開發所造成的。
  沙漠化是環境退化的現象,它就好像一種會蠶蝕人的細菌般可怕。隨人口急劇上升,糧食自然供不應求,於是大量開墾耕地,而不理會那地方是否適宜開墾。日子久了,土地的養分無法補充,竭澤而漁之下,變成完全不能恢復農作用途的旱地,我們叫這種現象做「沙漠化現象」。
 
造成沙漠化的原因:
1. 氣候因素:因為地球大氣循環產生變化,導致乾燥地區移動,這屬於氣候因素。氣流下降或經年缺雨,造成持續乾旱的現象,因而引起土地沙漠化。此外,全球性的氣候變化也加速了沙漠化的進行。
2. 人為因素:過度的伐木和放牧,令到樹木和草原迅速消失,泥土失去了天然屏障,被雨水直接沖刷,造成土壤流失。在惡性循環之下,降雨量驟減,繼而出現一片沙漠。
除此之外,還有所謂的二次人為因素:如灌溉過剩使得渠道漏水,造成地下水位上升;或因汲取高鹽度地下水灌溉,待水分蒸發後,鹽類殘留聚積,形成農地沙漠化。而在土地基盤脆弱的乾燥區進行耕作,會導致地面呈裸地狀態,乾燥時易遭風蝕,雨季時則易遭水蝕引起土壤流失,使沙漠化加劇。 草原上的風沙
沙漠化的形成可分三期:
  沙漠化的第一階段,是一種潛在性的發展。該處的氣候會變得乾燥、地表植被開始受損,並且出現鬆散的流沙沉積物。
  到了第二階段,植被已經完全破壞,出現風蝕、粗化、斑點狀流沙和低矮灌叢沙堆等;更可怕的是風沙的出現,形成流動沙丘。
  到了最後階段時,流動沙丘已經廣泛地分佈在地表上,其面積佔土地面積百分之五十以上。到時,土地的主要資源都會被破壞,可供耕種的土地面積不斷減少,繼而失去生產能力。
沙漠化的影響:
  受沙漠化影響的地區經常面臨旱災,旱災會令農作物減少,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同時受影響的地區人民常發生飢餓,營養不良等問題。
  此外,由於開發中國家多半利用木材作為能源,一旦發生沙漠化,林地逐漸減少,木材取得不足,將會造成周邊居民的生活困難。
  另外,持續進行中的沙漠化作用,將導致乾燥地區繼續擴大,乾燥情況也會加劇。如此一來,沙漠化將越來越國化,其惡性循環將永無休止。沙漠化的結果將使得以前配合氣候所形成的農業、水力、能源等體系全盤崩潰,屆時糧食生產及人類生活勢必受到嚴重影響。
  很不幸,中國是目前沙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個現象令大陸面臨旱災:中國佔全球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潔淨的水資源只有百分之七,貯水量更是低於標準!北京及內蒙古正是國內兩大災區:
 
1.北京
  如果大家有留意新聞,應該知道近幾年北京市的風沙愈吹愈強勁,市民出街、駕車都要以絲巾、薄紗包頭,令人以為是去了印度或中東。這些風沙來自一種叫「沙塵暴」的天氣現象(沙塵暴是由於本地或附近塵沙被風吹起而造成的。大多在冷空氣過境或雷雨、颮線影響時出現,北方都是在春季容易出現。沙塵暴風很大,能見度小於1公里),去年北京就曾經在一個月內出現四次沙塵暴。歸根究柢,是因為位於北京西北的張家口洋河中段地帶,有幾個大沙漠,如渾善達克沙漠,把風沙源源不絕地吹向北京。而這些沙漠正是由過度放牧所形成。
2. 內蒙古
  內蒙古是中國的大牧場,也是北方沙塵暴的起源地。以內蒙古的阿拉善盟為例,山羊是當地牧民主要收入來源,目前平均每畝草原產草六點五公斤,根本無法滿足當地一百二十四萬隻山羊需求;而這些山羊一年產羊絨(一斤羊毛可提取不到二兩的羊絨)的價值不足七千萬人民幣,但破壞的草地高達兩億多畝(山羊會用蹄子把草根刨出吃掉,一隻山羊對草場的破壞力相當於二十隻綿羊對草場的危害),沙漠化造成的損失高達五百四十億人民幣,實在不符合經濟效益。
預防沙漠化:
  中國沙漠化的問題日趨嚴重,所以政府已實施了一系列的預防及治理方法。在不少沙漠化較嚴重的地方,政府已分別採用了生物、機械及化學固沙方法,在流沙上噴上瀝青等高黏合物,或在流沙上種植適合在沙上生長的喬木、灌木或草木植物等,將流沙固定下來,以防止沙漠化問題繼續嚴重下去。
  另外,政府又在青海實施了數萬畝的造林工程,估計可涵養大約二十四萬立方米的水源,現在部分的造林工程已完成。其實,除了這些補救方法,政府還應盡人工綠洲快建立一個較完善的沙漠化監測體系和信息系統,隨時偵察全國的沙漠化問題,以防止問題惡化。
  在1991年,一項重點生態工程全面展開。該工程以保護、擴大林草植被為核心,致力於建立防、治、用有機結合的防沙治沙生態系。防治沙漠化工作已從單純的防治逐漸移到了綜合治理、科學開發利用沙漠資源的軌道。
  在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防治沙漠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沙漠化地區的植被恢復、草原建設和水土保持圴有長足發展,並創造出生物固定流沙、鐵固沙、沙地飛播造林種草、小流域綜合治理等許多成功的實用技術和開發治理模式,在乾旱、半乾旱區建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人工綠洲。一些沙漠化地區已初步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生態體系,農牧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中國的沙漠化治理工作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並在局部地區控制了沙漠化的發展,但還遠遠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沙漠化擴大的趨勢,沙漠化防治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中國防治沙漠化,不僅是中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改善全球生態環境、促進整個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需要。
http://hk.geocities.com/china_studies/page18.htm
 
中國治沙工作面對嚴峻局面>雲 淮
 
  今年四月十七日﹐中國第六屆環保大會在北京召開。象是在對中國環保問題提出警示一般﹐一場罕見的降塵也如約而至地覆蓋了北京城﹕四月十六﹑十七日的漫漫黃沙把北京染成了黃色﹐僅僅兩天北京降下的沙塵就達三十三萬噸之巨。中國氣象局的專家在回顧今年春季的天氣氣候特徵時說﹐今年春天中國北方地區頻遭沙塵天氣襲擊﹐達十八次之多﹐也是進入本世紀以來最多的一年。
  從北京沙塵暴中走入會場的中國總理溫家寶﹐對環保大會開幕式的與會代表們強調﹐"會場外﹐北京正出現嚴重的降塵天氣。北京揚塵天氣已經持續十多天了﹐這雖然有氣候的因素﹐但也反映出環境問題的嚴重性。"              
中國是土地沙化重災區
  對於今年北方揚塵天氣頻繁發生的原因﹐中國的環保專家指出﹐今春蒙古氣旋活動頻繁﹐且亞洲沙塵暴源區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2至3攝氏度﹑降水偏少五至八成﹐部分地區偏少八成以上﹐導致沙塵源區(特別是北京北方的源區)表土含水量下降明顯。沙塵暴是一種自然現象﹐天氣和氣候因素主導了亞洲沙塵暴的發生。而土地沙漠化日漸嚴重﹐也是沙塵暴成因的一個主要因素。
  當前﹐地球上很多地方都面臨著逐漸沙漠化的困境。所謂沙漠化﹐是指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由於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使綠色原野逐步變成類似沙漠的景觀﹐其結果就是產生了沙漠化的土地。
  目前﹐全世界有大約五分之一的土地正在受著沙漠化的威脅﹐其中非洲的撒哈拉沙漠邊緣地區特別嚴重。具體來說﹐全球受沙漠化影響的土地面積共達3800多萬平方公里﹐其中亞洲佔32.5%﹐非洲佔27.9%﹐澳大利亞佔16.5%﹐北美洲和中美洲佔11.6%﹐南美洲佔8.9%﹐歐洲佔2.6%。近年來﹐全世界每年有60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發生沙漠化。
  中國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每年沙漠化土地的面積高達3000多平方公里﹐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40億元人民幣。中國沙漠化的地區主要分佈在內蒙古東部等地的半乾旱草原地區﹐新疆﹑甘肅和內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帶的外圍﹐在中國的西北﹑華北和東北形成了一條不連續的弧形地帶。其中﹐沙漠化比較嚴重的地區是﹕西北的烏鞘嶺﹑賀蘭山以東﹐中蒙國界線以南地區﹔華北的長城以北地區﹔東北的嫩江下游和白城以西地區。
  沙漠化既有歷史的也有現實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氣候乾旱是沙漠化形成的基本條件﹐而地表形成的鬆散砂質沉積物則是沙漠化的物質基礎﹐過多的大風是沙漠化的動力﹐這些都是沙漠化的自然因素。而非自然的原因則包括過度放牧﹑過度耕植﹑過度砍伐以及過度利用水資源等等。所有這些因素綜合作用於脆弱的生態環境﹐破壞植被﹐導致風沙活動增加﹐以致出現沙丘。    
長期治理 沙化面積有縮減
  為了防治沙漠化﹐中國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於防治沙漠化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近些年防治沙漠化的實踐中﹐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中國國家林業局日前公佈﹐中國沙化土地面積出現淨減少﹐由1994年至1999年的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2000年至2004年的年均縮減1283平方公里。  
  事實上﹐防沙治沙關乎國家的生態安全﹐中國政府長期以來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減少中國沙漠化的進程。在建國伊始﹐毛澤東就提出了"綠化祖國"的號召﹐國家在沙區開展了以植樹造林種草為主的群眾性治沙活動﹐在廣大的沙區組織實施了防風固沙林建設。1978年國家啟動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經過近28年的持續建設﹐中國三北防護林工程已從東向西建起4480公里的綠色長城。1991年啟動了全國防沙治沙工程﹐1994年國務院批准成立了中國防治荒漠化協調小組﹐專門研究解決防治荒漠化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進入二十一世紀﹐胡錦濤﹑溫家寶等中央領導也對造林治沙工作給予高度關注﹐幾次到沙區視察工作﹐並要求把防沙治沙作為事關國家生態安全﹑事關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大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採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
  這些措施包括﹕啟動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四期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退牧還草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等一批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其中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和"三北"四期工程兩個國家級重點工程﹐覆蓋了全國85%的沙化土地。
  《防沙治沙法》於2002年1月1日正式施行﹐防沙治沙工作進入了法制化軌道。有關部門加大執法力度﹐規範治沙行為﹐嚴格推行"禁墾﹑禁樵﹑禁牧"三禁措施﹐制止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保護沙區林草植被。
  2005年2月﹐國務院審議並原則通過《全國防沙治沙規劃》﹐明確了防沙治沙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對全國防沙治沙工作進行了科學合理的佈局。
  2005年9月﹐國務院頒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定》﹐進一步明確防沙治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確新時期防沙治沙的指導思想﹑奮鬥目標﹑戰略重點和政策措施﹐為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推進防沙治沙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機制。
  防沙治沙形成了多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強化了法制﹑政策﹑科技等防治措施﹐構建了以國家為主導的多元化防治模式﹐初步實現了生態改善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統一
  中國防治荒漠化協調小組組長﹑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介紹說﹐目前﹐中國防沙治沙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形成了多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國務院批准的由國家林業局牽頭﹑19個部委組成的中國防治荒漠化協調小組﹐在制定政策﹑編製規劃﹑開展監測﹑組織協調及國際履約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林業﹑農業﹑水利等多部門積極行動﹐植被保護﹑造林種草﹑水利配套等多種措施有機結合﹐綜合防治荒漠化。
  二﹐強化了法制﹑政策﹑科技等防治措施。《防沙治沙法》將防沙治沙納入了法制軌道﹔《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定》明確了部門和地方政府的責任及扶持政策﹔已形成的由多學科專家組成的防治荒漠化高級專家諮詢制度推進了防沙治沙科學決策﹔科學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提高了防沙治沙質量和成效。
  三﹐構建了以國家為主導的多元化防治模式。在中央和地方不斷增加對防沙治沙投入的同時﹐企業﹑個人投入防沙治沙的資金大幅度增加。近幾年來﹐僅寧夏回族自治區治理規模在100公頃以上的治沙企業就達到60多家﹐投入資金近10億元。
  四﹐初步實現了生態改善與經濟發展的有機統一。防沙治沙不僅改善了生態﹐而且促進了農民增收和地方經濟發展。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區林草植被覆蓋度已增加了20個百分點﹐同時農民人均收入增幅近50%﹐有137萬人實現脫貧。                
中國防沙治沙形勢依然嚴峻
  今年六月十二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沙塵暴防治工作專家座談會。溫在會議上指出﹐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清醒地看到﹐中國防沙治沙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土地沙化的人為隱患還沒有消除﹐一些地區土地沙化仍在擴展﹐已治理的沙化土地基礎也比較脆弱。
  溫家寶強調﹐防沙治沙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進一步健全防沙治沙機制﹐堅持實行綜合防治﹑科學防治和依法防治﹐鍥而不捨地抓緊抓好防沙治沙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雖然不能簡單地以年度沙塵天氣發生的情況來評價防沙治沙成果﹐但今年的大量沙塵天氣仍是一次次發人深省的"警鐘"﹐說明中國防沙治沙形勢的嚴峻性﹑沙區生態狀況的脆弱性和進一步加大治理力度的緊迫性。
  這位負責人強調﹐中國仍然是世界上荒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主要表現在﹐一是沙化土地的面積大﹑分佈廣。全國現有沙化土地174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18﹒1%﹐分佈於30個省區市的889個縣﹐主要是少數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二是治理的任務重。全國仍有大量適宜治理的沙化土地亟待治理﹔三是一些地方土地沙化仍呈擴展之勢﹔四是導致荒漠化和沙化擴展的人為因素還沒有完全消除。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濫樵採﹑濫開墾﹑濫放牧﹑濫採挖﹑濫用水資源等問題仍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五是不利的氣候因素﹐特別是乾旱對加速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的影響不可低估。中國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00多億元﹐影響近4億人的生產和生活。在沙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小康社會﹐遏制"沙魔"以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仍然任重而道遠。
http://www.economy-and-law.com/129-22.htm
 
澳大利亞防止土地沙漠化的管理及措施2002-1-9 8:52:54
              
澳地貌、氣候概況及面臨的挑戰
  1.地貌、氣候概況
  澳大利亞在英文裏的意思 是“南方陸地”,位于南半球,1/3 的地區處于南回歸線以北,屬于 熱帶,而其余地區則屬溫帶。南 北距離約3700公裏,東西約 4000公裏,是世界上唯一獨占 一片大陸的國家,面積769.2萬 平方公裏,居世界第六,僅次于 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 西。
  在地理環境上,澳大利亞明 顯地分爲西部高原、中部低地和 東部山地三部分。具有沙漠植被 而降雨量又比較小的幹旱和半 幹旱地占70% (幹旱地占 55%),其中包括占全國土地 35%的沙漠。但在幹旱和半幹旱 地中所居住的人口只占總人口 (約2000萬)的2%。放牧業是 土地的最廣泛的使用,大約占了 一半。
  由于受亞熱帶高氣壓和東 南信風的影響,加之幹旱和半幹 旱地面積廣大,澳氣候比較幹 燥,澳大利亞是除南極以外最幹 旱的大陸。北部年平均氣溫約 27。C,南部年平均氣溫約 14吧。澳西部和中部因沙漠氣 候,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50毫 米;北部半島和沿海地區屬于熱 帶草原氣候,年平均降雨量爲 750—2000毫米,是全澳雨水最 多的地區;東部新英格蘭山地以 南至塔斯馬尼亞島屬溫帶闊葉 林氣候,年平均降雨量500— 1200毫米;在墨累河下遊地區 的半島和沿海島嶼以及澳大陸 的西南角屬夏熱幹旱、冬溫多雨 的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年平均 降雨量爲500-1000毫米。
  2.面臨的挑戰
  澳大利亞地域遼闊,人煙稀少,但是大多數土地比較貧瘠,鹽堿化程度高,有很少土地適宜于農業生産,只有6%的土地適宜于耕作而不需灌溉。
  目前澳大利亞大多數農業耕地面臨著土壤侵蝕、天然植被的喪失、灌溉水的過量使用以及外來物種破壞生態的壓力,而且像土壤鹽堿化、酸化、地下水的上升等問題繼續在惡化。農業行爲對環境的影響是與土地的自然特點有關的生物物理和其他因素綜合的結果。目前澳大利亞耕地的肥沃程度已下降了33%,大大超過了因使用了肥料而改進土地10%的肥沃程度。
  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包括通過外來和本土草食動物的過度放牧、植被的喪失、木本雜草的入侵、沒有考慮氣候變化因素的土地的不科學管理。這已導致土壤的流失和退化、水流特征的改變、土壤鹽堿化程度的加劇、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等嚴重後果。
從70年代初期起,澳大利亞開始重視土地問題、重視環境問題,聯邦、州政府通過制訂法律、法規和收費來保護環境,尤其是1994年 10月成爲“國際防止沙漠化公約” 締約國之後,澳大利亞對于土地管理更加重視。盡管如此,澳大利亞目前仍面臨著土地、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利用的挑戰。
澳防止土地沙漠化的 管理及措施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也是唯一一個具有很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的發達國家。因此澳大利亞已認識到,日益侵蝕的土壤和特殊的氣候使得已有必要制訂協調的、戰略的方法,保護生物資源的多樣性,保護生態和環境,使自然資源能可持續利用。由于澳大利亞地大人少,土地退化、惡化的形勢目前尚未對人們生産和生活構成威脅,再加上沙漠化治理所需代價更大、時間更長,因此目前澳大利亞對不具備居住和生産條件的土地,至今尚未計劃要對其進行治理使其恢複居住和生活條件,對土地管理的重點目前放在預防上,采取措施防止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目前制訂的土地管理政策、計劃或措施都是從預防土地退化和沙漠化的角度出發,因此監測及其所獲得的結果是澳大利亞制訂土地管理政策、計劃和措施的基礎。
  監測需要考慮季節和牧草量等變化因素,然後再與畜牧量進行比較分析。遙感圖像技術在監測和確定未來行動中是最有效的技術方法。
  澳大利亞在土地管理、防止 土地退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包 括三個層面:一是聯邦和州、區 出臺土地保護的政策、法律,在 制度上加以保障;二是聯邦和 州、區出臺戰略和計劃,鼓勵農 場主、其他的土地管理者以及鄉 村社區更有效、更持續地管理和使用土地;三是在研究和發展方面,發展使澳大利亞土地、水、植被等自然資源可持續管理和使用的方法。
  1.政府對土地的管理
  澳大利亞聯邦憲法沒有明顯涉及環境管理權限,大多數環境問題是由州、區政府負責, 1992年就環境問題的政府間協定協調了澳大利亞三級政府(聯邦、州和地區政府)對環境問題管理的方法。
  在聯邦政府這一級,農漁林業部和環境遺産部是負責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政策的制訂和協調,並負責對具有國家意義環境問題的管理、國家環境報告的發布以及國際環境條件和義務的履行。
  州和區政府負責土地和水資源的使用以及環境保護的管理,並具有管理的立法權,目前共有約300部法律,涵蓋自然資源管理,包括土地使用計劃、水質管理、環境保護、土壤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各個方面。
  在地方和地區這一級,地方政府在計劃和管理決策方面(如根據法律土地使用和規劃以及樹木的保存或清除等)起重要的作用。
  在澳大利亞有許多方法來協調環境和自然資源的政策和決策,其中部長理事會(成員包括來自聯邦、州區政府有關部門的部長)是一種很重要的方式。
  協調的其他機制是通過政 府間委員會,包括土地和水資源 可持續管理委員會、環境保護常 務委員會以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土地信息理事會等。
  在與幹旱地、沙漠地以及土地沙漠化、退化的鬥爭過程中,澳大利亞認爲必須建立國家統一的行動計劃,這就要求各級政府、農場主、企業和社會在制訂政策時應采取合作的方法。
  由于澳大利亞在土地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目前還尚未找到一個單一的辦法來解決土地退化等所有問題來獲得生態的可持續性,爲此澳大利亞已制訂並實施了一攬子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土地資源管理的國家戰略和行動計劃。
  2.土地資源管理的國家戰略和行動計劃
  澳大利亞在制訂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工農牧業發展的政策和計劃時,努力尋求兩者間的協調和平衡,實現生態、社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可持續土地資源管理的國家戰略和行動計劃在聯邦和州區政府已達成共識,在鄉村土地管理的實踐中産生了重要的影響。
  ①國家牧場管理戰略
  牧場占用了澳大利亞一半 以上的土地,因此要防止土地退 化和沙漠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 手段是要加強牧場的管理。國家 牧場管理戰略是通過由股東集 團的重要代表(包括政府、企業、 環保主義者、農場主和科學家) 組成的工作組來實施,城鄉社 區、農場主、企業和其他利益集 團向其提供信息數據。該戰略是 基于該地區生態的可持續性和 工農牧業發展能力的需要而對 牧場進行了分析預測。通過分 析,該戰略確定需要采取的行 動,以保護和提升牧場的自然資源,並成爲對牧場采取相應行動的基礎。
  在這個戰略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個系統(稱之爲牧場管理信息系統),來監測澳大利亞牧場的變化趨勢和條件。同時要建立一個決策支持系統,這兩個系統的結合,有助于提高不同類型牧場的管理能力。這個戰略目標正在通過聯邦和州政府之間夥伴關系的合作來實現。澳大利亞牧場信息系統,同時也爲其他國家在向資源使用者提供信息管理咨詢、建立資源的變化趨勢和條件的系統時提供了典範。
  另外在這個戰略中,放牧總量的管理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而且也是一個技術問題。總的放牧量取決于牧草、草食動物(包括牲畜、野生害蟲等).的食草量,要控制牲畜的數量和分布情況,使牧草的生態不能被破壞。然而動物對牧場的生態也有很大的影響,野生害蟲在大範圍內的管理目前還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值得重視的問題。
  ②國家植被保護戰略
  爲了有效地保護植被,實施 國家植被保護戰略,首先需要對 植被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包括 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不同草種 的生長條件和變化趨勢等,在此 基礎上建立數據庫信息系統,爲 今後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行動提 供決策依據。
  雜草品種的控制是植被保 護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爲此 1997年6月聯邦和州區政府制 訂了國家雜草控制戰略,目的 是更好地協調政府和土地所有 者努力控制重要的雜草品種。 許多野草包括多刺阿拉伯樹膠 等在牧場已導致嚴重的蟲害, 嚴重破壞了植被,目前已有21 種雜草品種被列入努力控制的 清單中。在努力控制有害雜草 的過程中,不鼓勵農場主使用 除草劑。使用除草劑,雜草盡管 暫時能消滅,但還能死灰複燃, 而且損害土壤,所以需要對雜 草的生長條件和環境進行研 究,從根本上控制雜草,保護植 被。
  ③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生物多 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 也是唯一一個發達國家,具有 很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但是其 生物多樣性目前也正受到野生 動物、雜草、過度放牧以及植被 的破壞、土壤惡化等的威脅,爲 此澳大利亞實施國家生物多樣 性保護戰略,對生物多樣性保 護的目標和原則作出了明確的 規定。
  ④國家遺産信托基金計劃
  國家遺産信托基金計劃自 1996年實施以來,聯邦政府已 投入15億多澳元。信托基金包 括18個計劃,涵蓋水土管理的 所有領域。基金通過聯邦、州區 政府的合作夥伴關系來進行管 理,大量的基金通過每年的審 批來分發。信托基金主要集中 在鼓勵社會去從事解決土地退 化等的潛在問題,支持有助于 提高土地管理能力等的網絡建 設。
  ⑤澳大利亞鹽堿化和水質管理國家行動計劃
  該行動計劃的目標是鼓勵地方社區采取集中、協調的行動來阻止、穩定和扭轉幹旱地鹽堿化的趨勢,改進水質。
  其中對于土地鹽堿化問題,要建立鹽堿地控制計劃,包括研究和發展鹽堿地的管理方法;減少鹽堿化的影響;發展適宜于受鹽堿化影響的土地使用方法;分析鹽堿化問題對環境和社會的影口向,並對治理方法也要進行代價利益分析,預測經治理後土質的變化趨勢。
  ⑥國家抗幹旱戰略
  國家抗幹旱戰略于1992年 在聯邦、州區政府間達成協定。 戰略的目標是鼓勵主要生産者 和鄉村的其他成員通過自主管 理來適應氣候的易變性,保護澳 大利亞農業和環境資源在氣候 極端時期的基礎,確保農業和鄉 村工業的盡快恢複,符合長期可 持續發展的目標。
  在該戰略下,爲了幫助農場 主更好地自主管理,目前正在進 行改進天氣長期預報、幹旱監 測、土壤溫度和植被生長變化的 模擬模型,以及爲農場主和地方 土地管理者開發決策支持系統 的一些研究工作,資助農場主更 好地自主發展和應用農場管理 計劃、策略和戰術。
  ⑦防止沙漠化的國際援助計劃
澳大利亞援助計劃支持發 展中國家解決對貧困有長遠影 響的環境問題,其中沙漠化是一 個很重要的問題,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減少貧困,並使其能可持續發展。
 http://kjj.ningbo.gov.cn/gb/GovInfo/Content.aspx?CID=00005&CID1=00001&CID2=00002&CID3=00005&Info_ID=955236b0-e914-4187-a3bd-41b2102e8bd4&Page=1

南水北調
 
【總體布局】 
  從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調”的設想後,經過幾十年研究,南水北調的總體布局確定爲:分別從長江上、中、下遊調水,以適應西北、華北各地的發展需要,即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分東、中、西三條調水線路。建成後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聯接,將構成我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
【可調水量與供水範圍】
  中線工程可調水量按丹江口水庫後期規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m條件下,考慮2020年發展水平在漢江中下遊適當做些補償工程,保證調出區工農業發展、航運及環境用水後,多年平均可調出水量141.4億m3,一般枯水年(保證率75%),可調出水量約110億m3。 供水範圍主要是唐白河平原和黃淮海平原的西中部,供水區總面積約15.5萬km2。因引漢水量有限,不能滿足規劃供水區內的需水要求,只能以供京、津、冀、豫、鄂五省市的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爲主,兼顧部分地區農業及其他用水。
【工程布置】
  南水北調中線主體工程由水源區工程和輸水工程兩大部分組成。水源區工程爲丹江口水利樞紐後期續建和漢江中下遊補償工程;輸水工程即引漢總幹渠和天津幹丹江口水利樞紐渠。(一)水源區工程1.丹江口水利樞紐續建工程 丹江口水庫控制漢江60%的流域面積,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408.5億m3,考慮上遊發展,預測2020年入庫水量爲385.4億m3。 丹江口水利樞紐在已建成初期規模的基礎上,按原規劃續建完成,壩頂高程從現在的162m,加高至176.6m,設計蓄水位由157m提高到170m,總庫容達290.5億m3,比初期增加庫容116億m3,增加有效調節庫容88億m3,增加防洪庫容33億m3。 丹江口水庫後期規模正常蓄水位170m時,將增加淹沒處理面積370km2,據1992年調查,主要淹沒實物指標爲: 人口:22.4萬人 房屋:479.4萬m2 耕地:23.5萬畝 工礦企業:120個(合鄉鎮企業),淹沒固定資産原值1.2億元。2.漢江中下遊補償工程 爲免除近期調水對漢江中下遊的工農業及航運等用水可能産生的不利影響,需興建:幹流渠化工程興隆或碾盤山樞紐,東荊河引江補水工程,改建或擴建部分閘站和增建部分航道整治工程。(二)輸水工程1.總幹渠 黃河以南總幹渠線路受已建渠首位置、江淮分水嶺的方城埡口和穿過黃河的範圍限制,走向明確。黃河以北曾比較利用現有河道輸水和新開渠道兩類方案,從保證水質和全線自流兩方面考慮選擇新開渠道的高線方案。 總幹渠自南陽市淅川縣陶岔渠首引水,沿已建成的8km渠道延伸,在伏牛山南麓山前崗壟與平原相間的地帶,向東北行進,經南陽過白河後跨江淮分水嶺方城埡口入淮河流域。 經寶豐、禹州、新鄭西,在鄭州西北孤柏咀處穿越黃河。然後沿太行山東麓山前平原,京廣鐵路西側北上,至唐縣進入低山丘陵區,過北拒馬河進入北京境,過永定河後進入北京區,終點是玉淵潭。總幹渠全長1241.2km。 天津幹渠自河北徐水縣西黑山村北總幹渠上分水向東至天津西河閘,全長142km。 總幹渠渠首設計水位147.2m,終點49.5m,全線自流,主要控制點水位、流量爲: 控制點或渠段 設計流量(m3/s) 設計水位(黃海標高)(m) 渠首~方城 630(加大800) 147.2~137.8 過黃河 500 119.5~106.0 進河北 415 91.3 進北京 70 61.1 進玉淵潭 40 49.5 天津幹渠 70 64.9~2.7 黃河以南渠道縱坡1/25000;黃河以北1/30000~1/15000。渠道全線按不同土質,分別采用混凝土,水泥土,噴漿抹面等方式全斷面襯砌,防滲減糙。 渠道設計水深隨設計流量由南向北遞減,由渠首9.5m到北京3.5m,底寬由56m~7m。 總幹渠的工程地質條件和主要地質問題已基本清楚。對所經膨脹土和黃土類渠段的渠坡穩定問題、飽和砂土段的震動液化問題和高地震裂度段的抗震問題、通過煤礦區的壓煤及采空區塌陷問題等在設計中采取相應工程措施解決。 總幹渠溝通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需穿過黃河幹流及其他集流面積lOkm2以上河流219條,跨越鐵路44處,需建跨總幹渠的公路橋571座,此外還有節制閘、分水閘、退水建築物和隧洞、暗渠等,總幹渠上各類建築物共936座,其中最大的是穿黃河工程。天津幹渠穿越大小河流48條,有建築物119座。2.穿黃河工程 總幹渠在黃河流域規劃的桃花峪水庫庫區穿過黃河,穿黃工程規模大,問題複雜,投資多,是總幹渠上最關鍵的建築物。經多方案綜合研究比較認爲,渡槽和隧道倒虹兩種型式技術上均可行。由于隧道方案可避免與黃河河勢、黃河規劃的矛盾,盾構法施工技術國內外都有成功經驗可借鑒,因此結合兩岸渠線布置,推薦采用孤柏咀隧道方案。 穿黃河隧道工程全長約7.2km,設計輸水能力500m3/s,采用兩條內徑8.5m圓形斷面隧道。(三)主要工程量和投資 土方開挖 6.O億m3; 石方開挖 O.6億m3; 土石方填築 2.3億m3; 混凝土 1583萬m3; 襯砌水泥土 718萬m3; 鋼筋鋼材 70萬t; 永久占地 42.2萬畝(含庫區淹沒23.5萬畝) 臨時占地 11萬畝 中線工程控制進度的主要因素是丹江口庫區移民和總幹渠工程中的穿黃河工程。穿黃河工程采用盾構機開挖,工期約需六年,並需考慮工程籌建期。 按1993年底價格水平估算,工程靜態總投資約400億元。
【工程效益】
  中線工程可緩解京、津、華北地區水資源危機,爲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線城市生活、工業增加供水64億m3,增供農業30億m3。大大改善供水區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推動我國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提高漢江中下遊防洪標准,保障漢北平原及武漢市安全。 從長江下遊引水,基本沿京杭運河逐級提水北送,向黃淮海平原東部供水,終點天津。 東線工程自50年代初就有設想,1972年華北大旱後,水電部組織進行研究。二十多年來由南水北調規劃辦公室牽頭,淮河水利委員會、海河水利委員會、水利部天津勘測設計院與有關省市、部門協作做了大量勘測、設計、科研工作。1976年提出《南水北調近期工程規劃報告》,上報國務院,並進行初審。1983年3月國務院批准了水電部上報的《南水北調東線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1993年9月水利部會同有關省市共同審查並通過《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修訂規劃報告》和《甫水北調東線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修訂報告》。
【工程規模與調水量】
  長江下遊水量豐富,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約9600億m3,即使在特枯年也有6000多億m3,東線工程從長江下遊抽水,水源充沛,調水量取決于引水工程規模。 規劃中考慮了東線工程合理的最終規模,以2020年發展水平爲目標的規劃規模和在本世紀內把水調到華北的第一期工程規模。
【東線工程】
  東線工程供水範圍:涉及蘇、皖、魯、冀、津五省市。具體爲:蘇北除裏下河腹部及其以東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遊平原;安微省蚌埠以下淮河兩岸、淮北市以東的新汴河兩岸及天長縣部分地區;山東省的南四湖周邊、韓莊運河和梁濟運河側、膠東地區部分城市及魯北非引黃灌區;河北黑龍港運東地區;天津市及近郊區。  
【工程布置】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在現有的江蘇省江水北調工程、京杭運河航道工程和治淮工程的基礎上,結合治淮計劃興建一些有關工程規劃布置的。東線主體工程由輸水工程、蓄水工程、供電工程三部分組成。(一)輸水工程 包括輸水河道工程、泵站樞紐工程、穿黃河工程。1.輸水河道 引水口有淮河入長江水道口三江營和京杭運河入長江口六圩兩處。輸水河道工程從長江到天津輸水主幹線全長1150km,其中黃河以南651km,穿黃河段9km,黃河以北490km。分幹線總長740km,其中黃河以南665km。輸水河道90%利用現有河道。 2.泵站樞紐 東線的地形以黃河爲脊背向南北傾斜,引水口比黃河處地面低40余米。從長江調水到黃河南岸需設13個梯級抽水泵站,總揚程65m,穿過黃河可自流到天津。 黃河以南除南四湖內上、下級湖之間設一個梯級,其余各河段上設三個梯級。黃河以南輸水幹線上設泵站30處;主幹線上13處,分幹線上17處,設計抽水能力累計共10200m3/s,裝機容量101.77萬kW,其中可利用現有泵站7處,設計抽水能力1100m3/s,裝機容量11.05萬kW。一期工程仍設13個梯級,泵站23處,裝機容量45.37萬kW。 黃河以北各蓄水窪澱進出口設5處抽水泵站,設計抽水能力共326m3/s,裝機容量1.46萬kW。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泵站的特點是揚程低(多在2~6m)、流量大(單機流量一般爲15~40m3/s)、運行時間長(黃河以南泵站約5000小時/年),部分泵站兼有排澇任務,要求泵站運轉靈活、效率高。3.穿黃河工程 選定在山東東平縣與東阿縣之間黃河底下打隧洞方案。通過多年地質勘探和穿黃勘探試驗洞開挖,查明了河底基岩構造和岩溶發育情況,並成功解決了河底隧洞堵漏開挖的施工難題。 穿黃工程從東平湖出湖閘至位臨運河進口全長8.67km,其中穿黃河工程的倒虹隧洞段長634m,平洞段在黃河河底下70m深處,爲兩條洞徑9.3m的隧洞。第一期工程先開挖一條。(二)蓄水工程 東線工程沿線黃河以南有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等湖泊,略加整修加固,總計調節庫容達75.7億m3,不需新增蓄水工程。黃河以北現有天津市北大港水庫可繼續使用,天津市團泊窪和河北的千頃窪需擴建,並新建河北大浪澱、浪窪,黃河以北五處平原水庫總調節庫容14.9億m3。(三)供電工程 黃河以南有泵站30處,新增裝機容量88.77萬kW,多年平均用電量38.2億kW?h,最大年用電量57.5億kW?h。第一期工程有泵站23處,新增裝機34.32萬kW,年平均用電量19億kW?h。(四)主要工程量和投資 總體規劃 一期工程 土(石)方工程 (億m3) 7.76 3.04 其中黃河以南 (億m3) 5.33 1.76 混凝土 (萬m3) 529 143 新增泵站裝機 (萬kW) 92.18 34.41 新建輸電線路 (km) 1326 1282 永久和臨時占地 (萬畝) 33.91 30.2l 房屋拆遷 (萬間) 7.6 7.6 按1993年價格估算,東線工程投資約200億元。第一期工程約94億元。 
【工程效益】 
  東線工程可爲蘇、皖、魯、冀、津五省市淨增供水量143.3億m3,其中生活、工業及航運用水66.56億m3。農業76.76億m3。 東線工程實施後可基本解決天津市、河北黑龍港運東地區、山東魯北、魯西南和膠東部分城市的水資源緊缺問題,並具備向北京供水的條件。促進環渤海地帶和黃淮海平原東部經濟發展,改善因缺水而惡化的環境。爲京杭運河濟寧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證了水源。使魯西和蘇北兩個商品糧基地得到鞏固和發展。南水北調工程是實現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的戰略舉措。受地理位置、調出區水資源量等條件限制,西、中、東三條調水線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範圍,相互不能替代,可根據各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前期工作情況和國家財力狀況等條件分步實施。
http://baike.baidu.com/view/26518.htm
 
“中國南水北調” 網站
http://www.nsbd.gov.cn/
 
亞洲下場戰爭是"水戰爭"? 水資源影響世界 2009年08月29日 中國國防報 
 
    近來,有一條新聞在網際網路上引起很大關注,那就是印度媒體一再炒作中國開發利用西藏水資源,聲稱這可能成為比中印領土爭端更嚴重的“戰略問題”。
    無獨有偶。俄《側面》周刊也指出,當世界的目光多集中在居高不下的石油價格上時,殊不知水資源也正日益成為影響世界,尤其是亞洲局勢動蕩的重要因素。而且,用水爭端還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全面戰爭。
        西方學者公認,亞洲最易發生“水戰爭”的是南亞,而最有可能首先訴諸于武力解決的莫過于印度。在南亞7國中,竟然有3個國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都和印度之間有用水爭端。
    眾所周知,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爭端主要集中在克什米爾領土問題上,但水資源的爭奪,也稱得上是印巴衝突的潛在催化劑。
    發源于印度、下遊經過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是世界最大的灌溉係統,總灌溉面積達2000萬公頃。1960年,印巴簽署《印度河水使用協議》,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兩國的用水爭端,卻沒有解決兩國在烏拉爾大壩問題上的長期分歧。
    自1985年以來,巴基斯坦就一直反對印度在傑赫勒姆河上修建烏拉爾大壩,巴方稱印度此舉違反了《印度河水使用協議》的第1條第11款,該條款規定,禁止任何一方進行可能改變河水流量的人工工程。更重要的是,巴方認為此舉威脅了自己的安全,因為印度可由此截住河水,不讓其流往巴基斯坦。
    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研究員安德魯認為,印度可能已經意識到,水遠比原子彈更容易讓巴基斯坦屈服。
    而據外媒報道,在東北部地區,印度早已管住尼泊爾、孟加拉國的“水龍頭”。
    位于印度與尼泊爾西部邊境之間的馬哈卡裏河,于1816年被定為尼印兩國邊界。尼境內的河流,每年約有8300萬千瓦的發電能力,其中大部分輸往印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印度總理普拉昌達執政期間,印度準軍事部隊突然佔領馬哈卡裏河北岸兩塊有爭議土地,被尼泊爾指責為企圖霸佔界河水量。
    與之相比,印度和孟加拉國對恒河水量的爭奪就更激烈了。孟加拉國媒體長年痛斥印度以鄰為壑,單方面修建河堤,導致180公裏恒河河岸毀壞,另外印度擴建1970年完工的法拉卡大壩,也使恒河水在孟加拉國的流量進一步減少。
    事實上,印孟兩國已多次在水資源和領土問題上大動幹戈,2005年4月16日,印度安全部隊企圖在鄰近孟加拉國的阿考拉地區,沒收孟加拉農民的取水灌溉設備,遭到孟國步槍隊的阻攔,雙方發生激烈武裝衝突,造成印方一名高級指揮官死亡,2名士兵受重傷。孟加拉國一再警告印度,新德裏要想主宰恒河,那就是對1億多孟加拉國人民的宣戰。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2009-08/29/content_11961873.htm
 
PLA最急需的武器
 
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最急需啥武器?眾說紛云,但似多不足。
做為<賣台軍事家>不只要當<共軍能阻美救台>的軍師,還要當中共國師,獻策如下:
在「和平共享」的<中國大戰略>下(習近平未來應會調整胡錦濤的「和諧社會」為「和平共享」),研發出能在大洋上先看/打到美國航母和F22/35匿迹戰機的武器。
這就不能單靠PLA現有的陸上預警雷達/防空/反導系統和東風21/東海10反航母飛彈,或海上傳統的神盾驅逐艦,而必須在大洋上有:
多顆低軌偵察衛星、同温層預警飛艇或超地平線預警艦、以及配有遠程反艦/防空(反導/攻陸/反潛)飛彈的巡洋艦。
如此,即使PLA沒航母也不怕老美了,若再有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就更能支持中國的「和平共享」大戰略: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東海/南海/藏南,中國沒必要與日越印等國爭占不毛之島/地,而是全力開發油/水(引藏南水北調黃河)資源,若日越印等敢搞破壞、就趁機痛宰之。
這樣一來,全球尤其亞非拉美的眾多開發中國家,便會信服於中國軟(如中國動輙上百億美元的經援非洲/東協)硬(如上述軍事戰略)兼施的「和平共享」大戰略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0329229
中國在湄公河大建水壩,聯合國突然警告中國 2010-3-25
 
回想1986年中國開始在湄公河上建造第一批水壩的時候,位于下遊的東南亞國家並不怎麽在意。但如今,中國水壩對地區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憂慮。此外,由于害怕與中國對抗,加上東南亞的內部沖突,(下遊國家)不大可能作出協調一致的行動。
中國利用湄公河發電工程龐大,改變了湄公河的自然流動,這引發了警報,特別是在越南、柬埔寨、泰國和老撾這四個位于湄公河下遊的國家。在那些盆地地區,超過6000萬人靠這條河滿足食物、水源和交通需求。
聯合國環境計劃和亞洲理工學院(Asian Institute ofTechnology)的報告警告說,中國在湄公河(中國把境內河段稱瀾滄江)建八座梯級水壩的計劃可能對河流及其自然資源構成相當大的威脅。一份呼籲制止水壩建設的請願書交到泰國總理手中。這份請願書有1.1萬人的簽名,簽名人員有很多是在湄公河主流及支流沿線生活的農民及漁民。
一些分析家說,如果批評人士最擔心的事情化爲真實,中國和東南亞大陸鄰居的關系將嚴重受損。但眼見中國實力及影響力不斷增長,東南亞各國政府只能啞巴吃黃連。與此同時,老撾、柬埔寨和泰國已經推動在自己境內的河段築壩的計劃,這引起越南的反對,並削弱了當地環保主義者反對中國做法的聲音。
中國在湄公河上築壩的計劃如期推動,不過東南亞國家築壩的計劃卻擱置了。在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放緩全面沖擊亞洲出口主導型經濟之前,老撾和泰國宣布計劃效仿中國在湄公河主流築壩。如今老撾在湄公河支流的發電量超過3200兆瓦。但這也受到危機的沖擊,因爲作爲湄公河下遊主要電力消費國的泰國宣布由于全球經濟低迷,它將大幅度減少從老撾進口的電量。
然而,經濟的放緩給東南亞國家提供了喘息空間,評估湄公河主流築壩項目將如何影響流域民衆的利益。但如果沒有中國的全面參與,任何管理湄公河的計劃都不會有效。
北京有意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的鄰國進行貿易、投資、通訊、交通和能源合作,以便和東南亞大陸實現更加緊密的經濟融合。但如果這個地區認爲中國的水壩對他們的發展前景産生負面效果,中國的這個戰略可能引起反彈。
瀾滄江水壩成爲緬甸泰國人眼中的妖魔?
作爲瀾滄江中下遊計劃建設的八座梯級電站的龍頭,規模僅次于三峽的小灣水壩日前下閘蓄水,首臺機組將于今年建成發電,這將加快瀾滄江流域水電開發的步伐。然而,瀾滄江下遊--湄公河地區國家和人民,卻對這座水壩産生了深深的擔憂,記者在泰國和老撾采訪時發現,一輪反水壩的行動正在醞釀中。
---事件緣由---湄公河變化無常湄公河在老撾語中是“水之母”的意思,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它發源于中國青藏高原,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全長4880公裏,是亞洲最大的國際河流之一。
水資源湄公河多年平均人海水量爲4750億m3。湄公河流域水能理論蘊藏量爲5800萬kW,可開發水能估計爲3700萬kW,年發電量爲1800億kW?h,其中的33%在柬埔寨、51%在老撾。目前,已開發的水能不到1%。沿岸諸國湄公河總長度和流經各國的裏程:中國段2161。2公裏,緬甸役265公裏(中國南阿河口至老緬泰分界點)。老撾段1987。7公裏,泰國段 976。3公裏,柬埔寨段50I。7公裏,越南229。8公裏。流域面積:中國16。7萬平方公裏,緬甸 2。1萬平方公裏,老撾21。5萬平方公裏,泰國18。2萬平方公裏,柬埔寨16。1萬平方公裏,越南6。5萬平方公裏。
其中湄公河下遊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四國組成湄公河委員會(mekong river commission, 簡稱mrc)。
居民下遊流域居民約占河畔4國人口的1/3。幾乎所有的人都從事農業,水稻爲主要作物。人口最密集之處在三角洲與呵叻高原。爲數不多的城市人口一直在急遽增長,主要是通過移民遷往都市。流域人口沒有共同種族關系。種族集團從湄公河上遊地區包括克倫人和苗人這些山地集團在內的漢藏人到湄公河下遊流域的高棉人、占人、泰人、孟人和越南低地集團均有。越南人密集于三角洲,高棉人和泰人至爲廣泛地分布於下遊流域。
經濟三角洲中屬越南部分渠系布局巧妙。小海輪可上溯金邊,盛水期吃水近5公尺(15尺)的船舶可達磅湛。在松博(Sambor)與巴塞之間,持續水運主要爲孔南瀑布及其他瀑布的壁障所阻,上遊對河流的利用局限於當地交通。通過湄公河委員會的活動,湄公河主流及其若幹支流的通航條件也已得到改善。
河流治理和水資源開發1 湄公河流域開發規劃1957年,在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簡稱亞遠經委會一ECAFE,1987年改稱亞太經委會一ESCAP)的支持下,成立了由越、老、柬、泰4國參加的湄公河流域研究協調委員會。4國又各自設立了本國湄公河委員會,就湄公河開發作了氣象、水文等前期工作。自1963年起,委員會開始進行大量的工程規劃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在此前後,泰國、老撾和柬埔寨在本國分別修建了一批灌溉工程和水力發電工程。
1970年湄委會提出了《1970年流域指導性規劃》,在河口至清盛間的2400多km的幹流河段上選擇7級水利樞紐,總庫容達2589億 m3,有效庫容1360億m3,總裝機容量2330萬kW。其中巴蒙水利樞紐爲高壩大庫,遷移人口30多萬人。1989年又提出了修訂方案,包括7級和8 級兩個比較方案,推薦8級方案。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法國政府資助下,經過2年多的重新勘察研究,1994年提出了一個9級開發方案(見湄公河幹流徑流水電站主要參數表)。1994年方案基本屬徑流式開發方案,淹沒損失大大減少,遷移人口約6萬人,但總裝機容量減少了約1000萬kW。幹流梯級開發方案尚未最後選定,仍有修改的可能。
1994年規劃中,對支流的水電開發也提出了初步意見。估計可開發1820萬kW,其中老撾1300萬kW,泰國100萬kW,柬埔寨220萬 kW,越南200萬kW。支流上10萬kW以上的水電站估計有25座。支流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老撾,該國擬大力發展水電,將電力出口到泰國。支流開發後,可提供有效庫容660多億m3,除了防洪、發電外,可就近發展灌溉120多萬hm2。
2 已建的多目標水庫和大型水電站湄公河水資源和水能資源開發的很少,見湄公河已建的多目標水庫和大型水電站表。
已建的大型灌溉工程:①越南的丐山(CaiSan)工程,位于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灌溉面積4。3萬~6。0萬hm2。②柬埔寨的馬德望工程,灌溉面積2。8萬~4。5萬hm2,水電站裝機容量0。5萬kW。
3 湄公河中的運輸駁船年徑流量4633億立方米,居東南亞各河首位。主要補給水源爲流域降水和雪山融水,其中降水占河流徑流量的1/2以上,雪山融水占1 /6左右。5月份雨季開始,水位上升,9~10月爲汛位高峰,最大洪峰流量曾達7。57萬立方米/秒。泛濫地區主要在三角洲,洪泛面積約400萬公頃,由于有洞裏薩湖調節,減輕了泛濫程度。1~2月爲枯水期,最小流量1250立方米/秒。
航運不發達,上下遊航運不能直通,上中遊昌盛以下可分別通小汽艇和小輪船,金邊以下通3000噸海輪。大部分河槽深切,多峽谷,適宜建壩,有蓄洪、灌溉、發電之利。水能蘊藏量幹流達1000多萬千瓦。
回應
聯合國,和春秋戰國時代的周天子一樣,小國的論壇.但是對大國少有約束力.
幫助他們啦,防止他國發生旱澇災害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91367
 
中南半島大旱 都怪中共築水壩【聯合報╱記者鄭惠元 2010.03.27
 
大陸的嚴重旱災,已波及到中南半島國家。這些國家認為,中共在湄公河(中國境內為瀾滄江)上游修建水壩才導致旱情加重,但中共官員否認。
發源自青藏高原,流經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及越南的湄公河是東南亞最大的河流,本次大陸西南部旱災,導致湄公河水位降至二十年來最低點,造成中南半島地區同樣陷入嚴重乾旱。
路透報導,湄公河水位遭遇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水位下降,泰國、寮國、越南和柬埔寨的農業、漁業及飲用水供應深受衝擊。
其中,泰國七十六省中,有五十二省被列為旱災區。
中南半島的乾旱不但對稻米生產影響嚴重,更將引發糧食安全問題。湄公河流域的泰國及越南稻米產量占全球稻米貿易量近四成,全球第二大稻米生產國的越南自去年九月以來降雨量大減,估計水稻產量至少減少三分之一。
早先,中南半島國家對中共在湄公河上蓋水壩的作為,即多次抗議,適逢今年旱災,各國更將缺水原因直接歸咎中國。
泰國法政大學政治學者宋齋說:「下游國家想迫使中國的大壩放水,但我認為這絕無可能。中國自己還面臨西南地區大旱,怎會放水。」
下個月,作為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的四個國家,將派出領導人出席在泰國華欣舉行的高峰會,中國也已經同意出席,但是分析者認為,中國不會讓步。
中共駐泰國大使館官員指出,湄公河乾旱與中國境內的大壩無關。他強調,整個湄公河流域都遭遇旱情,中國也是受災國。
中國瀾滄江出境處年均徑流量僅佔湄公河出海口年均徑流量的百分之十三點五,即湄公河水量主要來自中國境外湄公河流域,而非中國。
 
瀾滄江雲南段 構築15座水電站 【聯合報╱記者鄭惠元 2010.03.27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世界上的主要文明的起源,都是在河流的附近,河流提供人類生活保障和生態平衡,對於人類的生存繁衍十分重要。
但近年中共在三江(怒江、金沙江、瀾滄江)上游廣設攔水壩、水電站,也引起環保生態專家的憂心。大陸水利專家劉樹坤說,國際上對河流水資源的開發一般控制在百分之四十的程度,確保河流功能正常。但大陸大部分河流的開發程度卻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嚴重破壞下游生態。
例如,瀾滄江的雲南段規劃建設十五個梯級水電站,包括曼灣、大朝山、景洪、小灣、糯扎渡、功果橋等電站,在當年當局的一聲令下,魚兒悠游的家,剎時成了塵土飛揚的工地,怒江、金沙江也都是如此。
生態專家甚至認為,西南地區水電開發的「大躍進」,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不亞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對森林的毀滅性砍伐。
上游國家藉由建大壩、水電站,挾持水資源,更造成國際爭端。大陸利用瀾滄江(湄公河)潛在的巨大發電量,改變湄公河自然流動,嚴重影響越南、柬埔寨、泰國和寮國等四個湄公河下游國家的水資源利用。
對此,泰國民眾曾遞出「呼籲中國制止水壩」的請願書,並聯合寮國、柬埔寨和越南等國組成湄公河委員會,用行動警告中共必須關注下游國家的生存需求。
越南等國就旱災與中交涉 中方:與建壩無關
  環球網3月25日報道 在中國西南地區遭受特大旱情之際,東南亞一些國家也出現嚴重旱情。但是,這些國家認爲,中國在湄公河(我國境內爲瀾滄江)上遊修建水壩導致其旱情加重。據路透社25日報道,四個東南亞國家將于下周就此問題向中國提出交涉,但中國官員認爲,湄公河幹旱與中國大壩無關。
  據路透社報道,湄公河水位遭遇半個世紀來最嚴重的水位下降,越南,泰國,老撾和柬埔寨的村莊深受其害,其農業、漁業以及飲用水供應都受到影響。作爲湄公河委員會(MRC)成員國的這四個東南亞國家將派領導人出席4月3日-5日在泰國海濱城市華欣舉行的峰會。中國已同意出席會議。
  泰國法政大學政治學者宋齋說:“下遊國家想迫使中國從其大壩放水,但我認爲這絕無可能。”他表示,中國自己還面臨國內西南地區大旱的壓力。天氣預報顯示,該地區缺水局面短期內不會緩解。
  對于這些東南亞國家將湄公河水位下降歸因于中國在上遊修建水壩一事,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政務參贊陳德海23日表示,整個湄公河流域普遍遭遇旱情,中國也是受災國。湄公河幹旱與中國大壩無關。
  陳德海介紹說,瀾滄江出境處年均徑流量僅占湄公河出海口年均徑流量的13.5%,湄公河水量主要來自中國境外湄公河流域。中國與中南半島幾個國家都是好鄰居、好夥伴,在今年的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旱情中同爲受害者,只是所處位置不同,受災程度不同。
  陳參贊強調,中國在瀾滄江水資源開發中一貫高度重視對資源、環境和生態的影響,並與有關國家保持良好溝通。
回應
不鳥它們,要水交錢來買
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因爲水而引起的,多建大壩蓄水保家園是頭等大事!比産核彈保險系數更大些! 
還交錢來買呢,人家就算交了錢,我們也無水可賣啊
果然是國家利益才是真的……其實這對我們絕對是一個機會
如果他的鄰居是美國他還會這樣嗎,我們缺少強硬領袖。
加速擴建水利工程,不鳥它們
對越南這樣忘恩負義的國家就應該斬盡殺絕,以除後患。
一定要把水源控制好,將來很有可能像石油一樣大幅上漲。
借題發揮罷了。
讓他們撤出南海的所有島礁,我們就給他們水
與中國交涉?!開什麽玩笑!那中國今年西南的特大幹旱,中國更應找他們了!是他們截去了吹向中國的水氣,致使不下雨而幹旱欠收,如此重大罪行應加倍賠償中國!
     今年中國西南的幹旱是由于東南亞各國引起。
   1:看看這幾年東南亞各國增加的人口,從原來的不到1億人到現在的幾億人,他們的人口增加了幾倍,由于他們增加人口,而大量的砍森林,用來變成稻田,使生態嚴重破壞。看看這幾年中國的人口正在減少。中國的田地也在減少,而東南亞各國呢?
   2:東南亞各國爲了增加就業,大量增加工廠,由起是需要森林的工廠。中國是每年植樹增加森林而東南亞各國卻是森林越來越少。
   中國因該對東南亞各提出抗議,要他們控制人口增加,減少對森林破壞的工廠,不然中國因用武力來解決。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91849
 
印度警告中國:中國截流雅魯藏布江 將引發戰爭!
 
擁有3萬億美元的經濟、13億人口和1600美元人均GDP的中國人以爲自己富有。在他們看來,印度只是一個窮對手,盡管印度經濟達1萬億美元,人均GDP1000美元,並在技術領域的發展要比中國更強、更大。
試圖截流布拉馬普特拉河的計劃表明,中國人只關心自己不在乎別人。啓動這個計劃屬于魯莽之舉。不過,對于中國人來說,他們所需要的是將水引向三峽大壩以及向幹旱的東北地區提供水源。
對印度來說,這個計劃將是一場人爲災難。布拉馬普特拉河流經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如果一半水被中國人引走,這條河流將會季節性幹涸。印度和孟加拉國的1億人將會失去生計。印度肯定會設法防止這一幕發生,這無疑會開啓印中這兩大對手的新爭端,並可能最終引發軍事沖突。
在這個魯莽的計劃中,中國人指望他們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正如上所述,他們把印度視爲窮對手。但涉及到10億人的生存問題時,印度將集合其自身的財力、技術和商貿力量奮力而戰。這種對抗的規模可能遠遠要比當前印中領土爭端大。一旦面臨上述局面,印度將會有不少支持者。
當今中國政府對本國實力過于自信。如果必要的話,這種自信將不得不受到軍事上的考驗。試圖截流布拉馬普特拉河將導致一場戰爭。短期而言,中國將擁有靠近邊界的基礎設施優勢。但在一場範圍更大的持久戰中,中國將遭遇劣勢,因爲西藏公路和鐵路線可能會被摧毀。對于中國來說這是雙輸局面。
此外,在戰爭開打前,印度可以通過在邊界地區和印度洋展示軍力來宣示自己的意圖。美國和俄羅斯的支持將是關鍵。美國可在臺灣海峽牽制中國,而俄羅斯人則在沿烏蘇裏江邊界。至于巴基斯坦,必須防止它在印度西部邊界挑釁。控制巴基斯坦將需要美國的支持。
總而言之,一場更大規模的爭端可能在印度-中國邊界出現。但願中國能頭腦清醒,不要上馬雅魯藏布江截流工程。▲(作者哈裏薩德畢業于印度旁遮普大學,現住在加拿大,邱峰譯)
回應
我們在自己的國土地上築大壩,又關你阿三的鳥事!
怕了吧。哈哈不給水喝。完了在打他們一下。這回他們可有的受了。哈哈。啊三還是老實厚到點吧。。
我就奇怪了,這樣的挑唆也有人回應。
阿三就是欠揍。
印度哪個傻B寫的哦,簡直不知所雲了,感覺印度是老大而美國、俄羅斯都是他的走狗了。
印度阿三以爲自己富起來了說,一天到晚國內都出事還想著跟這個比跟那個比,簡直是不知深淺啊,把美國、俄羅斯都當成自己的走狗了,我看這個阿三沒腦子!自己是美國的走狗還差不多,跟著老美屁股後面多去啃點骨頭,喝點稀飯吧!
其實在雅魯藏布江建大壩對印度和孟加拉是好事,君不見每年雨季河水泛濫,造成巨大損失.大壩建起後,至少能調節水量,減少災害.反對中國建壩是目光短淺的政客言論.
阿三也什麽時候學會威脅人了!很有進步!!!
從政治,曆史,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探討中華民族的崛起。固有領土如外蒙,藏南,庫頁島,琉球,釣魚島,南沙等的收回能爲中華民族的崛起提供有利的出海口,能源通道和進退之如的戰略空間,是中國恢複漢唐盛世的領土基礎。而今,我們還有好多的領土沒有回來,希望關心這個問題的人進來,爲中華民族的崛起獻計獻策,收回我們的固有領土,提升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19140-4-1.html
 
中央關注“大西線工程”提議 百名將軍支持  2006年07月27日
 
至今仍在中央一些部委與研究機構中廣泛傳閱的《西藏之水救中國》,其實早在2005年12月就已引起很多人關注,這本書由二炮政治部原創作室主任李伶曆時17年跟蹤采寫而成。
  此書所描述的“大西線工程”,投資達2000多億元,由民間水利學研究者郭開提出,並多次引起激烈爭論和質疑。
  “盡管我們知道中央一直在關注這件事,但他們對這本書的反應速度還是超出我的意料。”朔天運河籌委會成員于招英向記者回憶。
  曾在中央辦公廳秘書局任職的于招英,在2005年12月找到秘書局的一位老友推薦此書。但秘書局朋友的回答讓她吃驚:“早知道了,我們還專門從書店買了,給中央領導一人一本。”
  原來,此書在此前一個月剛出版,首印的一萬冊基本被中央各部委買走,僅水利部就一次性買了一百本。
  韓守文則向記者回顧了送書給中央領導的過程與領導的反饋。
  現年七十余歲的韓守文曾在解放前做過鄧小平及數位將軍的機要秘書,他在十余年前也加入了朔天運河籌委會。
  今年1月21日,他通過機要渠道把此書送給有關領導。1月26日,領導身邊工作人員回複他,書已送到領導手中。
  “2月4日,還在春節期間,國務院領導就批示水利部、發改委與南水北調辦,研究書中介紹的‘大西線’設想。”韓守文回憶。
  這本書在部隊高層中的流傳也極爲廣泛,這和朔天運河籌委會許多成員的從軍背景直接相關。
  10余年前就支持“大西線工程”的原北京軍區政委劉振華上將,年逾八十,用一個星期將書看完。“書寫得太好了,我就給一些領導同志送過”。
  白發蒼蒼的劉振華在7月18日向記者介紹了這一送書過程。
  劉振華回憶,一位部隊領導告訴劉振華:“這個意見(指大西線設想)有不同看法。”劉振華問:“不同看法的利弊是不是應該比較一下?”領導回答:“還需要以後再看。”

辯論話題:引西藏水進京津,利大弊大?

正方:利大!西北水的問題不解決,中國永遠富不起來。這個方案早就應該實施了 堅決支持"大西線"工程,使國家開發西部政策落實在舉國共識的實際行動中,大西線是爲子孫造福,和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大事,支持由國家組織論證和調研,設計好最佳方案,讓西部人民早日致富,讓祖國的環境更美. 
反方:弊大!這關系子孫萬代的事,應該通盤考慮,慎重爲上。 這個方案沒有問題,但是現在提出時間不成熟。缺乏可行性。應該生態平衡大局爲重.從目前來說,做這樣大的工程會遇到很多預想不到的問題。如果完成不好,會造成很多對國家民族和社會很多不利因素。   
  不過早在出版這本書前,73歲的民間水利學家郭開已親身感受到高層對“大西線”方案的關注。出書前的三個月,2005年8月2日,他和于招英被中央政策研究室請去討論“大西線”問題。
  郭開滿頭銀發,眉毛胡子都是白的。他給記者的名片上有諸多頭銜:
  朔天運河大西線創始發起人、總設計師;著作家、教授、經濟師;中華朔天運河籌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北京朔天咨詢開發公司董事長。
  據他介紹,自己曾隨四野打過仗,在文革期間被關入牛棚,在牛棚的垃圾堆裏發現了著名地質學家翁文灝的英文版《中國地理》,書中提出了西藏水系的“三大拐彎”理論。這讓解放前在清華旁聽水利專業課程的郭開産生了一個奇特的想法:
  是否可以引雅魯藏布江水,串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過阿壩分水嶺入黃河,從而解決整個西北與華北缺水的問題?
  平反後,他開始請教從中科院到水利部的各路專家,爲考察水系自費走遍大半個中國,他不斷地修正初始想法。“還把許多人拉了進來。”
  十多年前,于招英就是這樣被郭開拉過來,她從中央機關辭職後加入了朔天運河籌委會。
  8月2日那天,他倆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一位負責人相對而坐,另有研究室的3位司局長,6個人就“大西線”談了3個多小時。
  郭開等人認爲:大西線將是可以徹底解決我國水資源危機和沙漠治理的最大國土整治項目,是關系全國經濟發展、社會改造的一件大事。大西線也是解決我國耕地、糧食及新農村建設問題的出路之一,並且和國家戰略安全問題直接相關。
  他認爲大西線上馬的時機和條件已經日益成熟。23萬鐵道兵正枕戈以待,青藏鐵路完工後可馬上轉向延伸線,將青藏鐵路修至大西線起點朔瑪灘,爲大西線鋪平道路。
  8月19日,中央政策研究室負責人告訴郭開,他已向中央領導彙報了8月2日的談話內容,中央領導認爲需要慎重論證。
  這次談話後,中央政策研究室有關負責人與郭開有了經常性的聯系,郭開粗略一算,從去年8月到今年6月,他們就“大西線”問題已商討11次。
  記者向中央政策研究室的有關工作人員求證此事。該工作人員稱,郭開對這件事非常熱心:“從郭開方面講,(他)這麽執著,動機是好的。從國家方面講,會涉及多少年後的一個大布局,而且還有許多反對意見。反對意見涉及到投資問題、對環境的影響、供水量的問題。供水量達不到怎麽辦?投入大,産出小,不能成正比怎麽辦?許多問題還需要考慮。”
  這位官員提醒,要多聽取反對方的意見。
 
一百余名老將軍支持
 
  郭開、于招英之所以在8月2日被請進中南海,和原空軍副司令、少將王定烈爲他們向中央領導呈送大西線報告直接相關。
  王定烈少將現在是朔天運河籌備委員會主任,他從1992年參加這一籌委會後,至今年五月已向有關部門先後遞送了十六份報告,要求上“大西線工程”。將軍的努力促成了郭開被中央政策研究室問策。
  而這位起推動作用的少將和向中央高層薦書的劉振華一樣,是老將軍老幹部群體的代表,“大西線工程”先後得到了118名將軍的支持,其中有16名上將,17名中將,包括赫赫有名的楊成武將軍、楊得志將軍、肖克將軍等,另外包括一些老幹部。
  老將軍群體緣何如此熱心“大西線工程”?
  穿過中國空軍司令部戒備森嚴的將軍樓,記者在7月17日上午采訪了中國空軍原副司令員王定烈少將。
  王定烈少將現年88歲,方臉,白發,穿著一雙草鞋步入客廳。客廳外的架子上爬滿瓜藤,家中空地上種著玉米、白菜、豆角。
  陽光從客廳的窗臺灑進來,《西藏之水救中國》就放在窗邊。
  王定烈從文件袋裏拿出一疊稿子,戴上老花鏡,按稿子上准備的提綱一板一眼地回答記者的提問。
  1992年,已經從空軍副司令員崗位退下來的王定烈,在春節團拜會上聽總參軍訓部原副部長劉少卿將軍介紹了朔天運河方案(後演變爲“大西線方案”),並認識了郭開。
  此前,郭開已結識了水利部退休老專家賈格林,和曾給鄧小平、肖克將軍等做過機要秘書的韓守文。
  通過一番努力,到1988年他們的方案已引起一些部隊高級將領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關注。原國防科工委科技委正軍職專職委員、國家原子能專業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劉柏羅(已于2004年逝世)得悉這一方案後,認爲是興國之策,遂向當時的國務院領導寫了信。
  1989年4月1日,當時的國務院領導批示:“最好在‘八五’(計劃)中討論。”盡管後來這一方案並未列入“八五”計劃,但時任水利部副部長的張季農領導成立了朔天運河籌委會,郭開成爲核心成員,此後十多年來,“大西線方案”有了明確的組織推動機構。
  劉少卿的遊說打動了王定烈:“北方缺水,我們愧對老區!這個郭開設想遠大,朔天運河從西藏引水,可以徹底解決缺水問題。許多老同志已經動起來了,孫毅、胥光義還有楊成武、楊得志等……你也參加吧!只要能使老區徹底脫貧,我們這些幸存者,願意拿著討飯棍去化緣!”
  王定烈加入了朔天運河籌委會,張季農隱退後,籌委會曆任主任變成了少將級以上的老將軍,從胥光義將軍、高存信將軍一直到王定烈將軍。
  王定烈因何爲大西線奔波十余年不止?這與他的個人經曆有關,“當年我們長征過了草地,到了河西走廊發現怪事了,幹啊,沒水喝啊。老百姓從水窖裏給我們打上一小桶,一看就不幹淨,一喝是鹹苦的……在新疆基地我又呆了五個月,對西部缺水有了更深的感受。後來經常去檢查駐守在西北的部隊,嚴重的缺水問題讓我意識到,西部水的問題不解決,不管做其它什麽,最後的效果都不好。”
  這種相似的經曆與判斷,使這一老將軍群體成爲大西線構想的最直接推動者。
  有軍人背景的代表與委員成了兩會中最積極的大西線工程提議者。從1990年初到1999年底的10年中,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曆次大會上,就有人大代表6次208人和政協委員10次118人提交了關于建議修建大西線的議案、提案。
 
天方夜譚還是有科學依據
 
  宏偉構想,還是天方夜譚?政學兩界一時議論蜂起。
當時的國務院領導批示,組成專家考察隊,通過實地考察來驗證。
  在領導的支持下,1999年5月18日至6月22日,來自水利部、國家計委、中科院、國土部、鐵道部、林業部及西藏、四川、雲南的一批水資源、氣候、環境、地理、地質、土木工程方面的專家學者,和中央電視臺的記者、攝影師一行14人組成了“大西線南水北調考察隊”,對大西線調水方案進行了實地考察。隊長爲中國鐵道建設總公司著名爆破專家何廣沂,大西線的提出者郭開亦是這一考察隊的專家成員之一。
  這個曆時36天、行程13600多公裏的科學考察,從各個層面上修正了郭開的“大西線方案”。大西線的夢想出現在考察報告上。
  每年,西藏地區至少有相當于12條黃河的水量白白流走,約6000億立方米水。考察報告還提出,耗資2250億元,從西藏雅魯藏布江朔瑪灘築壩,引水築壩串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攔住四條黃河的水量,從四川阿壩注入黃河,水量約2006億立方米。
  由于黃河不能承受這一龐大的水量,所以須在注入口的拉家峽修建拉家峽大水庫。
  方案建議,先從水庫分流出一條黃河的水量,利用黃河水道輸水華北,解黃河沿岸及華北之渴,永解黃河斷流之困。
  再從海拔相對較高的拉家峽水庫向海拔略低的青海湖修築一條大渠,讓拉家峽60%的水自流入青海湖旁的淡水湖耳海。由于青海湖的海拔高于新疆的幾大盆地、內蒙古草原等嚴重缺水地區,可在耳海邊打通三條河道。
  一線北上內蒙,蓄水于中蒙邊境的嗄順諾爾湖,改造和灌溉巴丹吉林沙漠,使制造北京風沙的居延海變成水草茂盛的綠洲。另一線從哈密分流向西北進入准噶爾盆地,濟水烏魯木齊、克拉瑪依等地。第三條線向西,開一條通往塔裏木的運河,改造和澆灌柴達木、塔裏木盆地和羅布泊,使羅布泊從沙漠變回千年前的澤國,多少年後這裏將夾岸胡楊,遍地牧場……
  中國的西北、華北地區,現有20億畝土地因缺水荒漠化。這一方案認爲,這些土地都將重新得到灌溉而煥發生機。經10年輸水後,將有10億畝沙漠可改造成綠洲,氣候及生態環境將因此根本改善,降水將增加,北國將成江南。京津市民將可喝上幹淨的西藏水,利用巨大的調水落差,可發相當于數個三峽電站的電量……
  這個調水方案被稱爲“郭開方案”,以別于先後在水利界流傳的其他近十種藏水北調方案。
  “郭開方案”一開始就立意從理論層面走向操作層面。考察結果更令郭開等人充滿希望:
  通過對這五江一河幾百年的水文分析,引2000億立方米水,不會對下遊水系造成很大影響,相反可在印度等下遊國家洪水期間幫其在上遊截洪,關鍵是作好國與國之間的協作;水從雅魯藏布江上的朔瑪灘壩水位3588米開始往東流,基本可自流;大西線南水北調引水線路主要是築壩、修渠和開鑿隧洞三類大工程,其中“重中之重”的關鍵工程是開鑿總長56公裏的隧洞。最長隧洞20公裏,就目前我國開鑿隧洞的技術力量和技術水平,完全能完成。
  2000年10月7日,趙南起上將在全國政協禮堂聽取了西藏考察隊的這一考察結論,然後向當時的中央領導當面作了彙報:“西藏大調水工程,我們這代人不去做,下一代人也要做,總有一天會有人去做。”
 
反對者的聲音
 
  而這個樂觀的考察報告,卻被中國工程院同年公布的研究報告所反對。  
  這一研究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正英和張光鬥主持,錢正英爲水利部前部長,張光鬥爲水利學界元老。他們組織了兩院43位院士和近300位院外專家,耗時一年作出了《21世紀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
  2000年7月11日,錢正英等向國務院和有關部委作了彙報,認爲各種“大西線”方案,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沒有現實的技術可行性。就我國未來16億人口的發展形勢看,也沒有大開荒、大移民以至興建“大西線”的現實必要性。這一報告認爲大西線存在兩大誤區:
  誤區一,以爲必須以南水北調的“大西線”來增補西北水資源,實際上“大西線”只調水到黃河,以大柳樹爲調節水庫,沒有調水到內陸河的具體設想。對內陸河只能靠當地的水資源,包括當地的調水工程。對黃土高原來說,不是沒水,而是沒能力用水(指不少土地在高坡上,用水靠抽水機從河邊抽水,這樣抽水費就會比較高,當地不少農民用不起這樣的水),“對黃河源區,是加強保護問題,千萬不要再瞎指揮破壞了”。
  誤區二,以爲建設山川秀美的西北是要變塞北爲江南。實際上,西北是幹旱、半幹旱區,江南是濕潤區,各有其相適應的生態環境,“不可違反自然規律”。
  在否定“大西線”的同時,這一報告肯定了現有的東、中、西三條線路的可行性與必要性。報告警告,華北地區已面臨地下水耗竭的危機,“通過南水北調增補的水源應在300億立方米以上,其中增補黃河以北應在一半以上”。
  這一報告對調水線路的意見很快反映到決策層。“大西線工程”暫不被納入決策議程。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認爲,國家在大西線與南水北調之間的政策選擇是合理的。他認爲,在戰略上,大西線有極其高明的地方,即設想全面解決西北、華北、東北的缺水地區,“但這是一個停留在幻想上的方案”。按郭開的大西線方案,需築三百米以上的高壩,國際水利界尚未解決這一技術難題,高原施工過程中的泥石流、高寒缺氧、岩爆、岩石的放射性物質也是難點,如何解決高原的環境與生態問題、回避該地頻繁的地震等都是難點。
  “大西線就是造航空母艦,現在的南水北調像造萬噸輪。我們要先學會造萬噸輪,不要急吼吼地想著造航母。”他還認爲,郭開方案大大低估了造價,“按大西線的施工難度,調水至少要投資1萬億,根本不是二千多億。不管在國力上,還是在成本收益上,都需要慎重考慮”。
  現任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大西線不切實際,想把青海湖作爲調蓄水庫的設想更是“荒唐”,因爲這樣會污染調來的淡水。他認爲從雅魯藏布江調水到黃河也根本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西部缺水問題。
  “這完全是外行話”,黃河水在河谷中,兩邊是山。水入黃河,許多山地仍只能望河興歎。汪恕誠指出,西部要以糧食換森林,高價種糧不如不種,不能以人造生態損害自然生態,“大西線調水理論上有缺陷,實踐中也行不通”。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水利界有名的藏水北調“陳傳友方案”的提出者陳傳友對“大西線”構想也有種種擔憂。
  除了施工可行性的種種質疑外,他更擔心在雅魯藏布江築壩破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他分析,由于喜馬拉雅的造山運動,使當地層次分明地存在著從熱帶到寒帶的各種生物。在多次地質變動中,這裏實際上成了一個龐大的生物避難所。生物在這種過渡環境中保存下來,外部環境就會推動它的進化,所以這個地帶可能演變成生物進化中心。如果大量的生物進化,就會産生新的環境,這裏就又會演化成起源中心。
  “目前世界上已經很少有這樣的地方了,如果因爲不當的工程,因爲人類的力量,打斷了生物本身的進化,這對整個自然界都是巨大損失。”陳傳友心情矛盾。
  但郭開認爲,這種擔憂是多余的。他認爲築壩蓄水,確實會淹掉一部分生物,但相對于它能給受水地區帶來的改造沙漠等巨大生態效應,這種損失是值得的。並且,蓄水後,周邊將會更溫暖濕潤,有利于生物生長。
  郭開還認爲還需要廓清的是,公衆普遍認爲,青藏高原的生態系統很脆弱,但雅魯藏布江一帶,其實氣候溫暖濕潤,降水豐沛,極利于生物成長。所以,即使在施工過程中會對生物造成一些損傷,這一生態系統的自身修複功能也極強。
  “況且,如果真要實施這一工程,也必然有嚴格的環境措施。”
  郭開還透露,一直關注這一設想的西藏自治區主席向巴平措,在今年6月14日晚來中央黨校開會期間約見了郭開。在聽了郭開去的彙報後,向巴平措認爲工程不但不會損害,而且會有益于西藏生態。
  面對各種治水思路,水利部部長汪恕誠6月23日在中央黨校的報告中認爲,解決中國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根本出路不是調水,而是建設節水型社會。
  王浩院士認爲,解決缺水問題有兩種思路:調水與節水。數據分析發現,中國不少地區在缺水的同時還存在大量浪費,所以節水仍有較大空間。跨流域調水則是最被迫無奈的方法,拆東牆補西牆又耗資巨大,易引發複雜的地方利益博弈,以及生態、移民等難題。
  “調水只能作爲解決缺水問題的次優選擇,像南水北調工程實在是不得已而爲之。我們一定要記住水利學上的沈重教訓:要像避免戰爭一樣避免調水!”王浩說。
香山會議籲請國家論證
  扈振衣對這種質疑有些不以爲然,扈是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的副總經理。 
這家公司剛剛成功修建了青藏鐵路,7月1日已正式通車。
  他告訴記者,鐵道兵在海拔五千米以上都解決了青藏鐵路的各種難題,像海拔3500米左右的大西線施工,就顯得更容易。“在解決高原築壩、打隧道、保護生態、抵抗各類高原病等方面,我們都積累了足夠的經驗。”
  按照他對大西線工程量的估算,技術上不像一些水利專家說得那樣無法實現,6-8年即可完工。“如果中央有朝一日把建設大西線的任務交給我們,我們有能力也有信心來完成這一任務。”扈的底氣很足。
  三峽建設總公司建設部主任彭啓友向郭開陳述了類似看法。今年6月1日,他在京西賓館約見郭開時稱:“大西線工程規模比三峽大,但技術難度比三峽小。我們已成功建成三峽,完成大西線不是更有把握嗎?”郭開回憶,他們足足暢談了三個小時。
  顯然,各方對大西線的討論還各執一端。
  “這樣爭下去永遠不會有結果。”一直關注此事的中科院院士馬宗晉有點急了。他是國家災害綜合研究所所長,比較超脫,也看到了爭議不斷的症結所在。
  去年6月30日,他主持邀請了40多名各部委、各專業的院士、專家、官員,召開了香山科學會議第257次學術討論會,郭開也上臺作了一個多小時的發言。
  “在會上,我們幾乎達成了一個共識,幹旱問題已經成爲我國最長遠最關鍵的環境問題之一。它正在像慢性病一樣,像癌症一樣,在我們的土地,在我們民族的肌體上蔓延。如果不及時拿出解決方案,必將危及整個民族的生存與發展。”這位研究重大災害的院士憂慮地告訴記者。
  而爭論不休的大西線方案,盡管提供了解決中國幹旱問題的一種戰略思路,但論爭兩方都沒有嚴密的調查與數據,包括郭開等人此前對大西線的調查遠不夠嚴謹,“沒有嚴格的調查與精確的數據,我認爲誰來輕易地肯定或者否定(大西線),都不是科學的態度。”馬說。
  因此會議的最終共識集中到了一點上:“大西線”方案需要國家層面的力量來組織嚴格的考察與論證。他們在會議簡報上呼籲:由國務院牽頭、各部委聯合,召集多方專家組建“關于深化西線調水決策前期研究”調研組,並對以下重大問題盡早立項調研:
  小康社會建設和非穩態自然與社會背景下的北方水資源供需差額的統一評估;西南諸河的天然水資源量和可調用水量;大西線調水工程的可行性問題;國際合作問題。
  這一簡報很快被遞送到中央政策研究室。“幾天後,中央政策研究室就向我們反饋,認爲這種理性的論討方式不錯。如果時機成熟,我們會在今年再次召開香山科學會議,盡力推動大西線方案進入國家論證層面。”馬宗晉說。(感謝作家李伶提供有關史料)
 
世界最大水利工程 南水北調全線受阻
 
  中評社北京2009-7月15日電/全球最大的水利工程—中國南水北調工程未通水先缺“水”,近日傳出全線推遲的消息:開工近7年的中線由於開徵地拆遷、移民補償及生態配套等問題,導致項目投資不足,長江水將推遲4年進京;最早開工的東線一期工程,亦因水源污染成本的增加,通水時間被迫從2007年延至2013年;而計劃以隧洞貫穿巴顏喀拉山從而引長江上游之水入黃河的西線工程開工日期,也遲遲未定。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原計劃2010年開工的西線工程,已經如期開工無望,甚至何時開工也是未知數。
  對於5,000萬元撥款為何沒有落實的問題,談英武無法確定。但這位從事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研究50多年的老專家認為,即使沒有這筆撥款,西線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也不會輕易停止,因為西線工程是整個南水北調工程的一部分。他表示,目前西線工程仍處於建議書制定階段,預計一兩年內有望完成,也就是說,工程建議書完成的時間將比預期晚了5-6年。即使今年項目建議書獲得通過,後續工作大概需要8年時間,西線工程最早也要2017年才開工。但在原規劃中,2015年西線工程一期通水。 
  談英武介紹,水利部01年審核通過了黃河水利委員會提交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綱要》,將這個構想具體化為打造一條海拔3,500米的“天河”,用人工隧道將170億立方米長江上游水浩浩蕩蕩送入黃河上游。按2008年價格水平預計,未來40年內造價達3,040億元。這堪稱中國有史以來最宏大的水利工程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無可替代?
http://news.sohu.com/s2006/06daxixian/
國外調水
http://www.nsbd.gov.cn/search/search.wct?channelid=1209
啥是深層海水  人造礦泉水  中國與印度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論證 研究半世紀共157個方案   2005年03月22日四川在線 
 
  2005年3月17日,60多位國內頂尖級水利專家雲集四川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參加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專家座談會,針對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從長江上遊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調水170億立方米,通過隧道穿越巴顔喀拉山,進入黃河上遊,解決青、甘、寧、內蒙古、陝、晉等6省區黃河上中遊地區和渭河關中平原的缺水問題”進行論證。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調水江河都流經四川境內,因此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也就是“蜀水北調”。論證會上,專家們討論激烈。近日,本報獨家采訪到有關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相關情況以及專家論證情況,爲讀者解讀這項浩大的工程。 
  論證半世紀研究方案157個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黃河水利委員會就組織考察隊,勘測和規劃從通天河調水入黃河的線路,這是我國第一次南水北調勘察。1958年到上世紀80年代初,黃河水利委員會又組織多次西線調水勘察,涉及的調水河流有怒江、瀾滄江、通天河、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等,勘察涉及國土範圍115萬平方公裏。
  1987年,國家計委決定在“七五”、“八五”期間開展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超前期規劃研究,論證從長江上遊的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調水入黃河上遊的方案。10年後的1996年,超前期規劃研究工作終于結束。其間,大批水利專家共研究了157個方案。 
  規劃從長江上遊三河調水 
  在超前期規劃研究的基礎上,1996年7月-2001年6月,黃河水利委員會又進行了曆時5年的規劃工作。專家們選擇在海拔3500左右的雅礱江、大渡河、金沙江上遊共調水170億立方米。
  2001年5月,水利部組織70位國內頂尖級水利專家審查通過了《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綱要和第一期工程規劃》報告,將報告的主要內容納入《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後上報國務院。2002年12月,國務院批複,原則同意《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總體布局爲,從長江上遊的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調水。三條河調水點都位于海拔3500米左右。
  雅礱江支流達曲—黃河支流賈曲自流線路,調水40億立方米,此爲第一期工程;
  雅礱江幹流阿達—黃河支流賈曲自流線路,調水50億立方米,此爲第二期工程;
  金沙江幹流側仿—雅礱江幹流阿達—黃河支流賈曲的自流線路,調水80億立方米,此爲第三期工程。 
  目標解渴黃河上中遊地區 
  三條自流引水線路形成調水170億立方米的總體布局。根據國務院提出的“由小到大,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思路分期實施,由大渡河、雅礱江支流引水,逐步擴展到雅礱江幹流和金沙江引水。供水目標主要解決青、甘、寧、內蒙古、陝、晉等6省區黃河上中遊地區和渭河關中平原的缺水問題。結合興建黃河幹流上的骨幹水利樞紐工程,還可向鄰近黃河流域的甘肅河西走廊地區供水,必要時也可向黃河下遊補水。 
  【水要怎樣調】 
  引水建6座大壩7個隧洞
  經綜合比選,專家們推薦以長隧洞自流方案爲主要引水方案。目前形成的方案由6座引水壩址和長隧洞組成。規劃中的引水壩址位于大渡河的支流阿柯河、瑪柯河、杜柯河、色曲和雅礱江支流泥曲、達曲,6座大壩所在地分別爲:阿安、仁達、洛若、珠安達、貢傑、克柯、若曲。工程區主要位于我省甘孜、色達、壤塘、阿壩縣境內,以及青海的班瑪縣境內。而7個引水洞正在規劃設計中。
  據專家介紹,黃河與長江之間有巴顔喀拉山阻隔,黃河河床高于長江相應河床80-450米。調水工程需築高壩壅水或用泵站提水,並開挖長隧洞穿過巴顔喀拉山。引水方式采取自流,需要修建高200米左右的高壩和開挖100公裏以上的長隧洞。所築6個大壩的作用,是在枯水季節保持有水提供給黃河,而在洪水季節起到攔洪防洪、蓄水的作用。而修建7個隧洞主要是減少引水距離。
  艱巨 最大隧洞長26公裏
  據了解,西線工程引水隧洞幾乎都是在崇山峻嶺中進行,其中最長的一個隧洞長達26公裏。
  設計中的雅礱江引水線從雅礱江長須附近修建樞紐,自流引水到黃河支流恰給弄。樞紐壩高175米,線路全爲隧洞,全長131公裏;大渡河引水線在大渡河上遊足木足河斜爾尕附近修建樞紐抽水到黃河支流賈曲。樞紐壩高296米,線路全長30公裏,其中隧洞長28.5公裏。西線工程地處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5000米,在此高寒地區建造200米左右的高壩和開鑿埋深數百米,長達100公裏以上的長隧洞,同時這裏又是我國地質構造最複雜的地區之一,工程技術複雜,施工環境困難。
  據專家介紹,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尤其困難,所以要後行一步。根據水利部安排,規劃階段完成後,西線第一期工程及時轉入項目建議書階段,本階段任務將于今年內完成。 
  【調水有何影響】 
  調水對調出區的影響分析,一直是西線工程規劃設計的重點。專家們提出的思路是,在研究調水對受水區取得效益的同時,必須充分兼顧調出區的利益,維護調出區的生態環境,促進調出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建立一個南北兩利,環境、經濟雙贏的跨流域調水工程,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專家們根據對調出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發電、航運、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等影響的初步分析,提出了以下看法:
  水資源:河道水位變化小
  專家們分析認爲,引水壩址上下遊各河段需水量占河段天然徑流量的比例較小,壩址下遊河段僅區間徑流量即可滿足河段河道外用水需求,而且,雅礱江、大渡河幹流引提水工程主要位于中下遊地區,調水後河道水位變化很小。
  下遊河段:水流量減少較多
  西線一期工程規劃調水40億立方米,雅礱江、大渡河各引水樞紐的調水比例在60%—70%,各壩址下遊在較大支流彙入前的壩下臨近河段水流量減少較多。但專家指出,相對于壩下豐沛的水量而言,只要引水樞紐維持一定的下泄流量,調水不會對臨近河段的生産生活産生影響。
  電站:5大電站發電量減少
  西線一期工程引水壩址以下受調水影響的河段內共規劃有55座梯級電站。西線一期工程引水壩以下已建的梯級電站有二灘、龔嘴、銅街子、三峽、葛洲壩共5座,調水後,這5座電站的發電量將共減少13.7億千瓦時。
  生態:調水微弱影響動植物
  西線調水後下遊河道水量減少,水面寬度縮小3%-5%,壩址下遊小氣候變化不會明顯,調水對河道水量-地下水-植被關系的影響微弱。而調水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工程建設時對當地植被的破壞。
  調水後,壩址下遊地區的局地氣候和植被不會産生明顯影響。因此,調水不會引起壩址下遊區域陸生動物棲息環境的變化,也就是說,調水對動物種群結構及資源量不會産生大的影響。西線工程主要爲隧洞,不會阻斷區域內陸生動物的自然遷徙、覓食路線。
  庫區:可能産生水體富營養
  調蓄水庫建成後,壩址以上將形成70平方公裏的水面(6個水庫水面面積之和),寬闊的水面將對庫區氣候産生一定的調節和改善作用。水庫建成蓄水後,特別是蓄水初期,庫區有可能産生水體富營養化現象,但由于庫區污染源很少,污染強度弱,其富營養化的影響將逐漸消失。
  岷江:補水規劃勢必放棄
  據省水利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早在上世紀70年代,我省就提出了省內的“西水東調”工程,也就是將大渡河、雅礱江水調往岷江,補充岷江水量。但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啓動後,這個唯一可以解決岷江流域的缺水問題的規劃就勢必被放棄。
http://news.sohu.com/20050322/n224792726.shtml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一、三峽工程的基本簡介
 
  早在民國時期,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裏就預想過建設三峽。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簡稱“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位于長江三峽之一的西陵峽的中段,壩址在三峽之珠——湖北省副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鬥坪,三峽工程建築由大壩、水電站廠房和通航建築物三大部分組成。
  大壩爲混凝土重力壩,大壩壩頂總長3035米,壩高185米,設計正常蓄水位l75米,總庫容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221.5億立方米。
  水電站左岸設14臺,右岸12臺,共26臺水輪發電機組。水輪機爲混流式,單機容量均爲70萬千瓦,總裝機容量爲18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847億千瓦時。後又在右岸大壩“白石尖”山體內建設地下電站,設6臺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2009年三峽工程完工後,屆時的年發電量可達1000億千瓦時。
  通航建築物包括永久船閘和垂直升船機,均布置在左岸。永久船閘爲雙線五級連續船閘,位于左岸臨江最高峰壇子嶺的左側,單級閘室有效尺寸爲280米×34米—5米(長×寬—坎上水深),可通過萬噸級船隊,年單向通過能力5000萬噸。升船機爲單線一級垂直提升式,承船箱有效尺寸爲l20米、18米、3.5米,一次可通過一艘3000噸級客貨輪或1500噸級船隊。工程施工期間,另設單線一級臨時船閘,閘室有效尺寸240米×24米×4米。
  本工程預計總投資1800億元。
 
二、三峽工程的施工工期
 
   三峽工程分三期,從1992年開工,到2009年竣工,總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2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備工程外,主要進行一期圍堰填築,導流明渠開挖。修築混凝土縱向圍堰,以及修建左岸臨時船閘(120米高),並開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閘、升爬機及左岸部分石壩段的施工。
  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工程主要任務是修築二期圍堰,左岸大壩的電站設施建設及機組安裝,同時繼續進行並完成永久特級船閘,升船機的施工。
  三期工程6年(2003一2009年),本期進行的右岸大壩和電站的施工,並繼續完成全部機組安裝。屆時,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遠600公裏,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裏,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
編輯本段三、三峽工程的預計投資
  三峽工程所需投資,靜態(按1993年5月末不變價)900.9億元人民幣,(其中:樞紐工程500.9億元,庫區移民工程400億元)。動態(預測物價、利息變動等因素)爲2039億元。一期工程(大江截流前)約需195億元;二期工程(首批機組開始發電)需3470億元;三期工程(全部機組投入運行)約需350億元;庫區移民的收尾項目約需69億元。考慮物價上漲和貸款利息,工程的最終投資總額預計在2000億元左右。
 
四、三峽工程的綜合效益
 
  1、防洪:
  三峽工程是減輕荊湖地區洪澇災害的重要工程,防洪庫容在73—220億立方米之間。如遇1954年那樣的洪水,在堤防達標的前提下,三峽能減少分洪100—150億立方米,荊江至武漢段仍需分洪350—400億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禦。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可以有效阻擋百年一遇的大洪水。
  2、發電:
  裝機(26+6)×70萬(1820萬+420萬)千瓦,年發電846.8(1000)億度。主要供應華中、華東、華南、重慶等地區。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發電量可以照亮大半個中國。
  3、航運:
  三峽工程位于長江上遊與中遊的交界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對上可以渠化三鬥坪至重慶河段,對下可以增加葛洲壩水利樞紐以下長江中遊航道枯水季節流量,能夠較爲充分地改善重慶至武漢間通航條件,滿足長江上中遊航運事業遠景發展的需要。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在養殖、旅遊、保護生態、淨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五、三峽工程的問題弊端
 
  1、對庫區文物的影響
  三峽工程600多公裏長的淹沒範圍,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護,在三峽庫區蓄水達185米以後,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將淹沒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國家按期發放保護資金,三峽工程庫區文物的搶救性保護和發掘開始進行。其中重要的文物古迹有涪陵白鶴梁、忠縣石寶寨、丁房雙闕——無名闕、雲陽張飛廟、豐都鬼城、奉節白帝城,此外還有較重要的古棧道5處,石刻、題刻56處,古橋17處;地下文物有較重要的遺址58處,墓群(墓地)45處。其中著名的有奉節縣草堂古人類化石點,是三峽水庫淹沒點唯一一處化石點;雲陽縣故陵楚墓、北宋的龍脊石題刻,巫山縣明清時代的大昌古鎮,唐代開始修建的大寧河古棧道等。
  將要淹沒的地面文物,例如雲陽縣張飛廟、奉節縣的永安宮、巫山縣大昌鎮的溫家大院、秭歸縣的江瀆廟、新灘民居,忠縣丁房闕——無名闕,古代橋梁等都按照原工藝、原材料、原形制進行複建(多選址在臨近、淹沒區以外)。國內外文明的白鶴梁石刻采取的原址保護方法,即在四十米的水下建設一座博物館,建成後遊人將可到水下參觀石刻,摩崖石刻則采用整體切割移至他處。同時在重慶市中心也修建了一座現代化的博物館——三峽博物館,用來安放在搶救行發掘工作中出土的大量文物。
  不可否認的是,雖經過大量的突擊性的文物保護並搶救發掘,一批珍貴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來,但是不可能保證保住所有的的遺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沒入了淹沒線以下,而且將很難再被發掘出來。
  2、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
  關于三峽建庫對生態壞境的影響,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有利影響主要在長江中遊,包括減輕洪災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減少燃煤對環境的污染,減輕洞庭湖的淤積等。不利影響主要在庫區,除淹沒耕地、改變景觀和大量移民外,尚對稀有物種、天氣、庫尾洪澇災害、滑坡、地震、陸生動植物等等有影響。
  氣候
  三峽水庫蓄水後,由于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庫雖然對周圍氣候又一定調節作用,但影響範圍不大。對溫度、濕度、風速、霧日的影響範圍,兩岸水平方向最大不超過2千米,垂直方向不超過400米。
  年平均氣溫變化不超過0.2度,冬春季月平均氣溫可增高0.3~1度,夏季月平均氣溫可降低0.9~1.2度;極端最高氣溫可降低4度,最低氣溫可增高3度左右;相對濕度夏季增大3%~6%,春秋兩季增大1%~3%,冬季將減小2%。
  建庫後年降水量增加約3毫米,影響涉及庫周圍幾千米至幾十千米,因地形而異;仍需警惕伏旱對農業的影響。
  平均風速將增加15%~40%,因建庫前庫區平均風速僅2米/秒左右,故建庫後風速仍不大。
  陸生植物
  直接受淹沒影響的陸生植物物種有120科、380屬、560種。其中絕大部分在未受淹沒影響的地區廣爲分布。因此,不至于造成物種的滅絕但其中三種珍惜植物必須妥爲保護。
  1荷葉鐵線蕨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庫區特産,斷續分布東起萬州區、西至石柱縣西沱區沿江近100千米長,想向兩岸縱深3~5千米的狹長地帶。在亞洲大陸僅存與此。保護措施爲在萬州新鄉三道河村建立一個2平方千米的物種保護點進行人工栽培。
  2疏花水柏枝
  三峽地帶特有植物,種源數量極少,分布狹窄,分類及地理分布有科學研究價值。樹形美觀,有潛在觀賞價值;幼嫩枝葉可供入藥。分布在秭歸、巴東、巫山縣的長江兩岸,海拔高程在200米上下幅度內。保護點選在秭歸縣一集中樹木産地。
  3川明參
  我國特有植物,僅此一種,多年生草本,爲名貴藥材。野生原産地是夷陵區蓮沱。分布在海拔高程140米上下的頁岩風華石縫中野生種已極稀少。該地位于三峽水庫下遊,雖不受淹沒影響,但在修建對外公路或其他設施時又可能遭受毀滅,所以保護點就設在夷陵區蓮沱。
  白鰭豚
  白鰭豚屬鯨類淡水豚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爲我國特有珍惜水生哺乳動物,已被列入世界瀕危物種名單目錄,分布在長江中下遊幹流的湖北枝城至長江口約1600千米的江段內,由于曆年來人類活動的增加或不當,使白鰭豚以外死亡增加(包括漁具致死、江中爆破作業致死、輪船螺旋槳擊斃、誤進水閘等)。三峽水庫蓄水後,枯水期長江中下遊流量增加,水深加大,對白鰭豚越冬極爲有利。擱淺死亡可望避免,但由于長江中上遊航運事業的發展,中遊江段白鰭豚被輪船螺旋槳擊斃事件將會增加。爲此長江新螺江段白鰭豚自然保護區將會建立,上起螺山下至新灘口江段 全場135千米,該區域江面開闊,河道曲折,水深約25米是目前白鰭豚分布最密集的水域。
  中華鱘
  中華鱘屬鱘形目鱘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一種大型洄遊魚類。幼魚待性腺發育到三期戀愛後,會進入長江口洄遊至金沙江下遊交尾繁殖。葛洲壩工程于1981年1月大江截流後,阻斷了中華鱘至長江口至金沙江的洄遊路線。爲此國家在宜昌建立了中華鱘人工繁殖研究所,定期將幼鱘放流如長江中。至1984年至2001年底共放流入長江達400萬尾。三峽工程位于葛洲壩上遊,不存在阻隔中華鱘洄遊路線問題,但三峽工程每年10月份開始蓄水,將使下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減少,這就又可能幹擾中華鱘在葛洲壩下遊的棲息和産卵活動。
  3、移民問題
  4、地質災害問題
  5、國防安全問題 
六、三峽工程的“世界之最” 
  三峽工程被列爲全球超級工程之一,有世界“十大之最”:
  (1)防洪效益最爲顯著的水利工程;
  三峽工程泄洪(2)世界最大的電站;
  (3)建築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4)工程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5)施工難度最大的水利工程;
  (6)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7)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閘;
  (8)級數最多、總水頭最高的內河船閘;
  (9)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的升船機;
  (10)世界移民最多、工作最艱巨的移民建設工程。 
七、三峽工程的綜合評價 
  放眼世界,從大海深處到茫茫太空,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壯舉中有許多規模宏大技術高超的工程傑作。三峽工程在工程規模、科學技術和綜合利用效益等許多方面都堪爲世界級工程的前列。她不僅將爲我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還將爲世界水利水電技術和有關科技的發展作出有益的貢獻。 建設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我國實施跨世紀經濟發展戰略的一個宏大工程,其發電、防洪和航運等巨大綜合效益,對建設長江經濟帶,加快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有著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八、三峽工程的旅遊環境
  三峽大壩(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簡稱)旅遊觀光區(壇子嶺、185平臺、截流紀念園、壩頂等)是湖北省僅有的兩個5A級國家旅遊區之一,也是全國唯一的5A級工業旅遊區。
   隨著三峽庫區蓄水,湖北和重慶兩地原來藏在深山的大批新景觀展現在世人面前,成爲長江三峽旅遊的新景觀。隨著三峽寬谷成平湖,在長達650公裏的水庫裏,可形成峽谷及漂流河段37處,溶洞15個,湖泊11個,島嶼14個。未來的三峽風光更加迷人。  
九、三峽工程對宜昌的影響 
  三峽捧出宜昌市,世界崛起水電城。神奇秀美的長江長江三峽鍾情宜昌美麗的家園,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工程賜予宜昌跨世紀的發展機遇。宜昌正朝著建成全國一流的旅遊名城的目標奮進。
  因爲三峽大壩的建設,宜昌市成爲了名副其實的水電旅遊名城、世界水電之都。
  據悉,2007年,宜昌遊客接待量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其中,僅三峽大壩的接待量就達到了125萬人次。
  可以說,三峽大壩的建設對宜昌的城市發展與知名度的提升功不可沒。
http://baike.baidu.com/view/52889.html?tp=2_11
 
三峽大壩建成看利弊【大紀元06-5月30日訊】(新唐人熱點互動採訪報導)
另參本館: 《世界建築七十奇蹟》
 
 
 
 

台長: 阿楨
人氣(16,661) | 回應(662)| 推薦 (4)|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中國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式媒體監督
此分類上一篇:大陸基層民主升溫

顯示全部662則回應

阿楨
侯哥:在京廣隧道,關鍵時刻我要站出來(視頻) 2021-07-23 一財網

侯文超,40多歲,河南周口人,是北京一家裝飾建築公司河南負責人。多年前闖蕩北京的他,對暴雨有過切身經歷。這讓他在鄭州720特大暴雨之際,能夠果斷棄車,然後主動拍打沿途的車窗,因為我是最後一批撤離的,我覺得大部分司機應該都走了,但可能也有不配合的,我也不能硬把他們給拉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V_-INonrXY

京廣路隧道24日貫通,被淹車輛全部拖出200多輛, 4死- 旺報
  回應
外媒報導死萬人,是暴政加人禍,中時怎不敢評呢。
死萬人?1450鬼扯也要打草稿!

西方記者很願意展現在中國被打壓,不能客觀上幫了他們 2021-07-25 環球時報胡錫進

網傳一名“德國之聲”記者在鄭州被群眾攔堵。因為憤怒於BBC等外媒對河南水災等的不客觀報導。環時認為,中國公眾對西媒的報導產生憤怒情緒完全事出有因。西媒長期抹黑中國,西媒顯然需要反思,真正回歸新聞報導的客觀原則。與此同時,我們強烈不建議各地民眾對西方記者個體進行現場圍堵。因為:第一,這反而使西方抹黑中國更加振振有詞。第二,他們可以借此炫耀自己在中國多麼受到重視。
  回應
老胡說得雖也有理,要講理對加害者去說。
  相關新聞資料
起底來河南造謠的“德國之聲” 究竟有哪些反華劣跡
  德國之聲、美國之音和BBC這類國有媒體,由於人事任免和資金調配權被政府把持,因此不可能在涉外報導中做到客觀中立,而西方標榜自由的私有媒體同樣無法擺脫政治操弄,且西方國家控制私有媒體的手段更為隱蔽、具有迷惑性。……最後引用一句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言論作結:我們允許他們的媒體在新加坡運作,目的是為了瞭解外國人如何看待我們。但我們絕不能允許他們在新加坡扮演,政府的監督者、對手和審問者。如果我們允許這樣做,他們將徹底改變新加坡的社會,我懷疑我們的國家是否足夠團結以抵禦他們的挑撥。”
2021-08-01 08:24:51
阿楨
習近平2021-09-21週一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說:停境外建煤電項目 支持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

習宣佈,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凱瑞(JohnKerry)等全球相關人士對習近平的最新表態表示歡迎。凱瑞並表示,這是個「偉大的貢獻」,且將是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取得成功所需努力的良好開端。凱瑞今年兩度前往中國討論氣候問題,但均未取得成果,且遭中方提出交換條件。
央視新聞報導,北京清華大學22日新成立的「碳中和研究院」將圍繞碳中和的目標,打造出技術創新中心、高端智庫戰略中心、高層次人才培育基地、合作交流傳播平臺等功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首任院長賀克斌說,這一研究院將轉變學科單一發展的慣性,集中優勢資源加快突破「碳中和」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攻克一批碳中和的「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賀克斌說,下一步北京清大將在零碳發電與動力、新型電力系統、零碳交通、零碳建築、工業深度減排、減汙降碳協同增效、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與碳匯、碳中和戰略等方向重點發力,力爭在碳中和主戰場與關鍵技術突破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2021-09-27 08:18:58
阿楨
限電危機伴隨產業轉型陣痛 陸強推減碳目標代價不斐 2021/09/28 中時

近日大陸東北地區連續發布限電通知,然而限電政策並非最近才開始,當中涉及氣候變遷政策、去產能、提高能源效率、疫情後經濟復蘇與供應鏈失調等問題,雖然未來中國減碳路途仍極艱辛,但也由於其強勢作為,全球暖化問題總算出現令人樂觀的希望。
這次限電的直接原因是大陸官方下令要達到年度減碳目標,尤其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9月22日在聯合國發表演講時重申「雙碳」(2030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承諾,隔日東北與沿海省份就發布了限電通知。其實早在習近平聯合國演說之前,「能耗雙控」政策就推行相當長一段時間,要求對高能耗產業、能源使用效率低的產業要進行去產能。
不過由於疫情關係,去年以來經濟復蘇是優先政策,產業能耗率要求就讓位給經濟復蘇。到今年9月才發現減碳進度落後過多,於是下一聲令下要求追趕減碳進度,9月初就陸續有江蘇、廣東、雲南、廣西、浙江等16省分進行嚴格的減碳措施,其中以煤發電是碳排的最大戶,首當其衝地遭到停產。《人民日報》微信官號俠客島則形容這像是「開學前狂補作業」,命下達後,有的省分「開二停二」,有的「開三停四」,都為積極達成上頭交付的減碳任務。
今年以來為了各地經濟復蘇,對去產能與限制高能耗產業是比較放鬆,但這也導致各地對發電煤的需求大增。大陸是全球煤的第一大生產國與消耗國,約有93%是國產,因此價格也隨著需求而快速上揚,今年5月約500多元人民幣一噸,夏季漲到800多元人民幣,目前已漲到超過1400元人民幣。大陸的動力煤(發電用)是以市場價,有經常性的波動,但電價則是政府定價,煤價一旦上揚,高能耗產業存在的價值就更低了,雖明知如此,這些產能去化時也要考慮到過渡期的經濟與社會穩定,因此時機與政策執行力度的拿捏需要相當的耐心與技巧。
2021-09-28 06:54:51
阿楨
全球主要採購行業協會SIG負責人:離開後才發現幾乎每一條道路都通向中國

美國Supply Chain Dive網站2021-10-14:經過多年“中國製造”後,供應鏈正考慮替代選項 在美國,“中國製造”標籤無處不在。但成本上升、貿易戰、疫情等風險,促使一些企業重新思考他們與供應商和中國的關係。美國的全球主要採購行業協會SIG負責人道恩•蒂烏拉說:“我們意識到已將太多力量用在一個國家。”但美國供應鏈的變化,並非是要大規模離開中國,只是多元化。隨著疫情持續蔓延,沒有任何採購目的地能獨善其身。來自中國的單一採購並非唯一風險。
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後,許多企業把視線投向越南,一些企業還在孟加拉、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尋找供應商。但東南亞許多國家缺乏發達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及港口,這會導致延遲交貨時間和其他風險。有些企業考慮回流美國,卻很難逆轉30多年來一直將製造外包、“離岸”到新興市場的趨勢。
那道路又重新回到中國?美國的全球主要採購行業協會SIG負責人道恩•蒂烏拉說,通過在越南增加供應商,SIG的一些成員自認實現了多樣化。到頭來他們卻發現,越南供應商與中國供應商都在同一地方購買原材料和零部件,“幾乎每一條道路都通向中國”。
中國不僅擁有眾多製造中心,還擁有豐富的原材料、充沛的勞動力和強大的港口基礎設施。全球企業已(與中國)建立了只要中斷就會造成損失的供應關係。此外,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和消費群體,國際企業都希望與中國做生意。去年,中國的電商銷售總額高達2.4萬億美元,顯然令美國7920億美元的線上銷售總額相形見絀。
  相關新聞
 中國限電(+美國量化寬鬆+疫情下全球供應鏈嚴重受阻+能源食品及眾多大宗商品價格急升)將成全球停滯性通膨引爆點。
 習2021-09-21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說:停境外建煤電項目。限電危機伴隨產業轉型陣痛 陸強推減碳目標代價不斐 (回應:限電背後原因: 第一:不想用資源換廢紙(美元) 第二:不希望工廠低價傾銷 第三:推高美國的通脹 第四:尋求定價權。)
2021-10-17 07:31:27
阿楨
河南淅川夫婦3個月獵殺8頭野豬被判緩刑,稱莊稼被糟蹋嚴重 2021-11-27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一對夫婦在3個月內獵殺了至少8頭野豬,法院以非法狩獵罪分別判處兩人: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2年;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
庭審中,被告人吳某辯稱:“野豬給地裡莊稼糟蹋得非常嚴重,才滅了它。麥子損失了30多畝,吃得也沒啥了,100多畝玉米也被吃得70多畝絕收。現在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願意認罪認罰。”
南陽市林業局稱,今年以來,全市受災農田面積20509畝,經濟損失2285萬元。南陽市建議:保證野豬種群平衡前提下,對成災野豬科學獵捕。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民防護意識,避免野豬傷人。
  回應
農民的損失誰賠償呢?建議法官和家人全部遷居到野豬環伺的農地種田一年,看看他們怎麼選擇。

野豬增多,就該獵殺? 2021-11-27 新浪科技

  從生態角度看,野豬雖不是瀕危物種,但:可以幫助多種植物授粉和傳播種子;在尋找果實和根莖的過程中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防止林下植物生長過密,並加快有機物分解;排泄物有助於增加土壤肥力等等。此外,野豬還是多種掠食動物食譜上的一員,它們種群數量的波動直接影響頂級掠食動物的生存。我國虎、豹、狼、豺等食肉動物的生存現狀普遍不容樂觀,這也是導致部分地區野豬種群增長過快的一個重要原因。
  筆者認為,首先,區野豬是否過剩,不能簡單地用是否與人類發生衝突為依據,而是要建立在對野豬種群參數的科學監測和評估的基礎上。
  其次,人工狩獵要滿足以下:該物種的數量已明顯超過環境承載量、狩獵的數量不會影響該物種以及該地區其他野生動物的可持續增長。經驗顯示,人工狩獵並非總能奏效,只有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生態系統保護大局出發,才有可能找到有效破解之道。(作者系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首席科學家)
  回應
“站著說話不腰疼”……野豬增多是不應獵殺,但危人類的安全,就須獵殺。
2021-11-28 09:09:14
阿楨
老撾拒絕中國基建,70億找韓國建大壩,潰壩後又求中國出手,咱幫不幫?
  回應
潰堤的是副霸D,高16公尺黏土霸,不是主霸。
自2014年,中國水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穩居世界第一,水電成為我國第二大能源。2020年,中國水電發電量1.35萬億千瓦時,水電裝機容量3.7億千瓦超過全球3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216MZg6nEM

是誰在幫助寮國實現「水電富國」? 2017-02-14

湄公河全長的44.4%流經寮國,60%水力資源在寮國,據亞行估算,流經寮國的湄公河蘊藏電力約為1.8萬兆瓦,寮國的利用率還不到4%。寮國60-70%的水電站都由中企承建,目前共10項,投資額9.9億美元。目前,泰國和越南等「大湄公河圈」的電力需求, 7-8%通過寮國來滿足。
  相關新聞
值得信賴!中國幫助寮國南歐江流域打造一庫七級(座)水電站 2020/10/13
習近平2021-09-21週一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說:停境外建煤電項目 支持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
限電危機伴隨產業轉型陣痛 陸強推減碳目標代價不斐 2021/09/28 中時
中國資助的菲律賓Kaliwa大壩2019年8月動工
從「緬甸菲律賓水壩興建受阻」看中國主導的亞洲建設投資問題 2015/04/08 阿潑
國際河流組織2008年《新的長城》:「中國水壩行業指南」說:「目前,中國的水電企業和銀行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水壩建造者。」2012年版《新的長城》,中國海外水壩建設增加了100個,在全球74個國家參與建設304座大壩。但與此同時,受到環保團體與民意施壓,中國在緬甸密松/菲律賓Kaliwa大壩,也被叫停。

中亞油田 各方勢力競逐 2008-09-18 Steve LeVine,譯者:陳曉夫

在里海東岸,以美國Chevron石油公司為首的一個團隊,正在超巨型的坦吉茲(Tengiz)油田為五十座新油井開啟閥門。在取得哈薩克境內石油開採權十五年之後,Chevron終於能將這處油田的產量,至少倍增到每天五十四萬桶。
只是如何將石油運出閉鎖於內陸的哈薩克,一直是難題:俄羅斯不斷刁難,阻止、限制穿越俄境的石油運輸作業。
2021-12-28 08:25:06
阿楨
Chevron曾設法跨越裡海,取道亞塞拜然首都巴庫(Baku),經由油管與鐵路,繞過俄羅斯運出部分石油。近年來,Chevron已經經由俄境運出大部分石油;但基於安全考量,它希望經由喬治亞建一條新油管,出口更多石油。問題是,這條運油走廊的興建,因俄突於今夏出兵喬治亞而變得風險倍增。哈薩克已經取消在喬治亞海岸建煉油廠的計畫,將運油走廊擴建到喬治亞的黑海沿岸,幾乎已經不可能。
對於石油與天然氣需求三分之一仰賴俄國進口的歐洲而言,莫斯科今後在政治與經濟議題上,很可能遠較過去更加需索無度。
早在喬治亞衝突前,裡海地區每天出口的六百三十萬桶石油,85%以上經由俄油管運交。從上個世紀九○年代起,俄屢次運用它的石油與天然氣管線,1993年關閉土庫曼對西方的天然氣出口,迫使土庫曼降價向烏克蘭輸氣,就是例證。
在Chevron於1993年接管前,坦吉茲油田日產六萬桶,Chevron計畫增加十倍。但莫斯科以俄國油管輸運量有限與環保為由,下令減半。Chevron不得已,只得寄望於透過喬治亞、高成本的鐵路運輸。
Chevron希望坦吉茲產能最後達到日產百萬桶,但得十年才有望實現,問題是,俄不願配合將境內油管流量加倍,除非Chevron支持莫斯科建一條經希臘通往地中海的新油管,以挑戰美國支持的亞塞拜然、喬治亞與土耳其的BTC油管。Chevron雖拒終屈服,但還需三年才能完成,於是哈薩克與Chevron恢復所費不貲的鐵路運輸,經由烏克蘭與喬治亞,每天用一萬三千個油罐車運三十萬桶石油。
哈薩克仍然保持樂觀,總統女婿、石油主管的提穆爾.庫利巴耶夫(Timur Kulibayev)指出,中國2009年將完成從哈薩克通往中國新疆、每天運油四十萬桶的油管。經過十五年明爭暗鬥,俄美都嘗不到甜頭,卻讓中國拿走了中亞的石油與天然氣,倒是一大諷刺。
  相關新聞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全長一萬公里,土庫曼188公里,烏茲別克530公里,哈薩克1300公里,中國境內8000公里,至2020-12-31,累計輸氣量達3359億餘標方,安全運行4034天。
BTC油管2011-08-25正式啟用,預估到2010年,裏海地區產油量日可達500萬桶,亞塞拜然靠BTC獲得500億美金,喬治亞與土耳其也有6到25億進帳。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衝突升級波及能源市場 2020-09-27兩亞在納卡武裝衝突,外界擔心會影響BTC油管,美國天然氣期貨跌超5%。BTC日送能力為120萬桶石油,但實際不到一半。
2021-12-28 08:39:31
阿楨
俄增兵烏邊境 俄烏危機 歐洲天然氣漲4倍 普丁咎由自取

美國總統拜登與俄國總統普亭2021-12-07的視訊峰會歷經2小時後結束,普亭要求北約停止東擴和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
普丁2021-12-24表示,歐盟創紀錄的天然氣價格只能歸咎於自家政策,因部份歐盟成員國以高得多的價格在區內轉售俄羅斯的低價天然氣。 普丁還呼籲歐盟批准北溪二號管道,以緩解價格緊張狀況。
歐洲指標天然氣價格14日大漲至紀錄新高,較年初水準飆升近800%。該價格在上週五有所回落,但今年迄今漲幅仍超過400%。
北溪二號管道遭到美國,特別是幾個東歐國家的反對,他們說該管道將使歐盟更加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目前歐盟35%的天然氣需求由俄羅斯滿足。
從俄羅斯到德國的北溪二號管道已於9月建成,目前仍在等待德國和歐盟監管部門的批准。
德國天然氣輸送網絡運營商Gascade的數據顯示,通常向西歐輸送俄羅斯天然氣的亞馬爾-歐洲管道週日連續第六天出現反向輸送,將天然氣從德國輸向波蘭,這使價格緊張狀況加劇。
  相關新聞
普京稱北約曾承諾不東擴,北約:從未承諾不擴張
2021-12-28 09:02:27
阿楨
超越H&M和Zara 神祕中國品牌Shein讓西方青年上癮

2021年5月17日,中資快時尚電商SHEIN超越亞馬遜,成為iOS和Android下載量最高的購物App,並在54國的iOS購物APP中位列第一,它銷往220個國家,大批海外年輕女性消費者直言對這個品牌「上癮了」。而在成功勢頭似乎無人能擋之際,SHEIN也正面臨抄襲、環保和勞工剝削等快時尚品牌的爭議。
BBC分析有五個原因。
價格便宜 平均68元人民幣
雖然總部設在中國,但SHEIN主要以美歐澳為目標,產品包括廉價的露腰上衣、比基尼和連衣裙,均價僅7.90英鎊。服飾大多在8至30美元之間,比Zara和H&M便宜30%至50%。
60萬件產品供選擇
任何時候,在SHEIN都有多達60萬件產品在售。依賴於其廣州總部附近的數千家第三方供應商,以及約200家合同製造商提供貨源。銷售模式為「實時零售」,供應鏈上的小公司可以從其內部系統獲得關於潮流趨勢或產品表現的信息。利用算法得出的這些數據,每種風格都生產50至100件,視銷量即時調整供貨。約25天內完成一件新商品的銷售,生產效率即使Boohoo、Fashion Nova等「極速時尚」(ultra-fast fashion)也難敵。
該品牌在Instagram和TikTok上進行精凖的廣告投放以及贊助網紅,並常在平台上舉辦直播節目以推廣其產品。西方品牌很少使用直播,而直播擁有巨大的推動銷售的潛力。
在該品牌的7000多名員工中,有200名是內部設計師。最近還舉辦了一場年輕設計師大賽,提供10萬美元獎金和時裝系列的獎項。該公司已經向獨立設計師支付了100多萬美元。該品牌並有一個團隊在上架之前對供應商的新設計進行審查,試圖消除所有侵權隱患。
可持續時尚設計師羅伯塔.李(Roberta Lee)指出,SHEIN和其他快時尚公司常使用不像天然材料可降解的聚酯纖維面料。該公司視頻中出現很多SHEIN服飾「可能在穿了幾次、洗了幾次後就被扔進垃圾填埋場」的內容。
SHEIN則堅稱,小批量生產服裝的方式效率更高,而且很少浪費。該公司希望獲得更多的可再循環使用織物,並使用比傳統絲網印刷污染更少的印刷技術來印製圖形和圖案。
相較於品牌在海外市場的火熱,SHEIN的低調形成鮮明對比,「中國最神祕的百億美金公司」,它到底是什麼來頭?……..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5892194
2022-01-03 08:23:54
阿楨
快時尚讓二手衣汎濫成災智利沙漠成世界舊衣櫃之山 2021-11-21 華僑日報

《法新社》據報導,智利是二手和滯銷快時尚衣物的集散中心:它們由中國或孟加拉製造,接著送往歐洲、亞洲和美國銷售,最終再流入智利。每年約有5萬9,000噸衣物抵達位於智利北部、南美最大免稅伊基克港(Iquique),轉賣或走私到拉美,每年會剩下3萬9,000噸被丟往阿塔卡瑪沙漠,形成了如今一座座的「衣山」。
所謂的快時尚,只有越來越快的消費。因此,當衣物在快速被取代、淘汰和丟棄的前提下,也就製造了大量的快時尚災難垃圾。聯合國在2019年報告,全球的服裝產量在2000至2014年翻倍,廢水排放量佔全球20%,碳排放量佔全球8%至10%。生產一條牛仔褲會消耗 7,500-10,000升水量,LEVI'S經典款501牛仔褲的生命週期——從製造到被丟棄——會產生約33.4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然而,LEVI'S的例子還不包括對土地、生態環境、勞工環境等造成的影響。例如:底層勞工的權益和勞動條件往往被忽視。棉花會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對土地造成嚴重污染。
近來,隨著對快時尚產業的瞭解以及全球暖化的加劇,外界也開始鼓勵「道德時尚」(ethical fashion):旨在對人類、動物和地球降低負面影響的時尚。這也是敦促生產商檢視生產材料和勞動環境之外,開始關心如何讓衣服變得「永續」,例如有相關網站提供延長衣服壽命的技巧,以降低衣服在全球的碳足跡。當然,再次循環使用的二手衣物也是緩解方式之一,但不應該建立在快速消費、快速淘汰的前提之下。
2022-01-03 08:24:14
阿楨
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報告公佈

2022-01-21,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了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情況的彙報,並審議通過了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調查報告。經國務院調查組調查認定,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是一場因極端暴雨導致嚴重城市內澇、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災併發,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特別重大自然災害;鄭州市委市政府及有關區縣(市)、部門和單位風險意識不強,對這場特大災害認識準備不足、防範組織不力、應急處置不當,存在失職瀆職行為,特別是發生了地鐵、隧道等本不應該發生的傷亡事件。鄭州市及有關區縣(市)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此負有領導責任,其他有關負責人和相關部門、單位有關負責人負有領導責任或直接責任。
  回應
當時鄭州大雨死人事件發生後我在開罵地方政府和官員時一群人為他們辯護:暴雨啦,天災啦,北方想不到會下那麼大的的啦,半小時內多少座西湖的水傾倒進鄭州啦,總而言之努力的為當地官員洗地。現在國家調查結果出來後又是一片讚頌。中央英明,穩得一批布拉布拉的。你們是咋麼做到無縫轉接的?簡直是人均胡總編嘛
對群眾重大生命安全沒有底線思維,6個紅色預警,還跟那想當然,這心態,管理這麼大一個城市,不適合。
鄭州市領導是人,不是神!讓他們為了一個極小概率的黑天鵝事件,搞得興師動眾的,萬一撲空了,讓大家都遭受經濟損失不說,他們還是得挨駡,那是典型的裡外不是人……開了先例,以後誰遇到特大自然災害,都會被處理,長此下去,誰還敢擔當,你以為是福,實際埋下huo。
在鄭州呆過三年的表示,最討厭夏天下雨,積水嚴重,我司汽車都被淹過幾次。。。
看來你的運氣真不好,停車總是停在低窪的地方。鄭州夏季暴雨造成的積水在絕大多數地方都不會積留多長時間,如果是在白天,絕大多數積水在雨停後,半小時後就會蒸發幹。就連去年7月20日那天的超強暴雨,到了21日上午,鄭州市區不太低窪的區域幾乎所有路面較深的積水都排幹了。
在鄭州呆的久了,人人恐怕都會巴不得整個夏季天天都是狂風暴雨。形成了這種思維定式後,鬼才會把所謂的暴雨紅色預警當回事兒。所以,鄭州市領導“沒想到”雨會那麼大,實在太正常了,即使有氣象局的所謂暴雨紅色預警,我覺得也不能怪他們。其實,在報告裡也提到過,而且是全國基本90%現狀如此……。
2022-01-23 10:44:43
阿楨
全球60%養殖水產品來自中國 2021-09-17 新京報

自1989年以來,中國水產品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位。此後30多年中,始終保持著以養為主的生產格局。2020年,中國水產品總產量達到6549萬噸,養殖產品占79.8%,占世界的60%以上。
2020年,中國水產養殖種類達到300種以上,養殖水產品人均年有量37公斤,是世界平均水準的2倍。中國國民的動物蛋白消費約1/4來源於養殖水產品。
同時,水產品養殖也助力脫貧攻堅、脫貧增收。漁業產值占農業從1978年的1.6%到2020年的9.27%。2020年,專業從事水產養殖的人口達到457.5萬人,是1978年的8.8倍,2020年,中國漁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837元,是1985年的35倍。
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依靠捕撈天然水產品的歷史,極大緩解了天然漁業資源保護利用的壓力,國內海洋捕撈產量已由2011年的1241.94萬噸控制到2020年的947.41萬噸,減少了23.7%。這是什麼概念呢?自然資源的捕撈產量在降低,但市場的水產品供給還是充足的,主要得益於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依舊是老大哥:中儲糧資產規模超萬億四年政策性收購近十億噸!

截止2019-11-09中儲糧總資產規模突破1.4萬億元,在全國31個省(市、區)擁有直屬糧庫和分庫980餘個,總倉(罐)容接近1億噸。2005至今累計收購政策性糧油總量超過9.3億噸,其中稻穀2.26億噸、小麥3.12億噸、玉米3.51億噸、大豆1898萬噸、油菜籽2219萬噸。僅在2015年就收購了1.83億噸,佔全國糧食商品量的44%。

國家儲備肉 _百度百科

國家儲備肉是指國家 商務部在全國各省市設置的活豬儲備和凍肉儲備,分為 中央儲備和 地方儲備兩部分。國家儲備肉是應對突發事件、平抑肉價波動的重要手段。國家通過局部收儲和市場投放,維護社會穩定。
2022-03-21 09:11:38
阿楨
移植了豬腦細胞,人會變蠢嗎? 2022-03-25 新浪科技

  移植豬器官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了,畢竟豬的器官大小、運作方式和人的相近,加上豬比較容易得到。
  生物技術公司LCT,正致力於開發用豬腦細胞治療帕金森病。
  2013年,科學家把小豬的腦細胞(脈絡叢)移植到了恒河猴的腦子裡,這些猴子都有帕金森病。
  2017年,科學家用同樣的方式將120個帶有豬腦細胞的膠囊植入了病人腦部。一共有18個病程至少5年的老年人參與了實驗。植入手術18個月後,根據受試者的主觀感受,帕金森的各項症狀得到改善。最重要的是,沒有發現患者變蠢。
  LCT目前共進行了兩輪臨床試驗,第三輪正在準備中,所以想要知道豬腦細胞移植到人腦的療效究竟如何,能不能上市,還得過一陣才能知道。
  2020年,科學家給美國加州一隻患有癲癇症的海獅做了手術,在它受損的海馬體處植入了豬腦細胞。經過一年多的觀察,這只海獅的癲癇症不再發作了,食欲和體重也恢復了正常。
  至於這項移植豬腦細胞的技術什麼時候用到人身上,科學家說至少還需要幾年時間。
看來啊,未來說某個人是“豬腦子”還真不是罵人了。
  相關新聞
中國農大田間試驗,敲除KRN2基因後,玉米和水稻產量增加10%和8%。2022-03-25 新浪科技
2022-03-26 09:13:59
阿楨
“植物肉”,像真實肉類一樣烹飪可不行 2022-04-27 新浪科技

  近日,麻塞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一個科研團隊對肉類和基於植物(PB)的類似肉物的烹飪進行了研究,並定量比較了兩者在外觀、質地和鎖水性等方面的變化,發現普通肉類的烹飪方法並不適用於“植物肉” ,真實牛肉在烹飪後,其外觀、烹飪損失、鎖水能力和質地特徵,都要優於“植物牛肉”。相關成果4月25日線上發表於ACS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上。

未來肉正夯,跟傳統素肉有什麼不同? 2019/11/01 康健雜誌 第252期

「未來肉品」風潮吹進台灣,現在不僅在餐廳、速食店可以吃到,甚至可以直接買植物肉漢堡排回家自己料理。「Beyond Meat未來漢堡排」正式進軍便利商店,雖然新奇時尚,但價格不斐,鈉含量也高,挑戰國人的味覺和荷包。未來肉究竟有什麼祕密,可以風靡全球,跟台灣傳統素肉又有什麼不同呢?
由比爾.蓋茲、李奧納多投資、以及許多好萊塢明星加持的Beyond Meat最為吸睛。主打著幾可亂真的色香味,還刻意加了甜菜汁,連煎煮時都會流出「血水」,幾乎和一般漢堡排沒兩樣。同時加上環保、對動物友善等訴求,吃未來肉還變成了一種時尚。
未來肉成分,有水、豌豆分離蛋白、芥花籽油、椰子油、增稠原料、馬鈴薯澱粉、香料、麥芽糊精、酵母萃取物、鹽……等20多種。更簡單地說,就是素肉排。
台灣傳統素肉的原料是豆粕,也就是黃豆提油脫脂後的副產品,經過萃取、乾燥、分離濃縮,再加以調味重組,添加各種香料、色素和其他食品添加物,就成了不同風味、口感、色澤的素肉產品。(推薦閱讀:不健康的素食 壞處比葷食還多)
  相關新聞
大陸人浪費?不環保大陸人浪費?不環保?氣候變遷都是中國的錯?來聽聽在陸生活歐洲女孩怎麼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MBdrPBo5c
2022-04-28 09:20:52
阿楨
永續漁業大挑戰|餐桌上的鯖魚、竹筴魚越來越小隻? (公視-我們的島1157集 2022-05-2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9qc9ZjQf7Q
  回應
或許大環境氣候改變有影響,但是捕撈過度絕對是最大因素,漁民靠海維生,如果自己不重視這個問題,誰來幫忙都沒辦法解決。
明知數量越來越少,卻越抓越多,然後怪天怪海怪政府。就是不會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問題。
近10多年中國漁業崛起,大量學習他國捕撈技術,中國向外擴張至全球掠奪,台韓日本都是苦主,捕撈影響不止鯖鰺在世界各魚區 秋刀魚.魷.鰹鮪..等
中國大陸在福建沿海已開始發展鯖鯵魚類的人工養殖了,而且他們每年休漁3~3.5個月,確實也意識到漁業資源枯竭與發展人工養殖的重要性!
枉費了台灣四面環海,原本豐富的海洋生態卻被一些沒素質的漁民破壞濫捕濫抓的這麼嚴重,沒魚抓沒收入自作自受活該。
千萬不要去相信漁會所說的話。這幫人,無所做為,大都是在養老的。
台灣人短視近利,台灣漁船誰甩你,宜蘭會抓就跑台中寄船,台中會抓再跑別的地方,反正抓有魚就好,要靠多近就靠多近,網子卡住拉斷當海底垃圾就好,真的抓沒魚,再跟漁會哀一下又有補助可以領,誰甩你!報導又如何!
有廣大唯利是圖的漁民 自作自受 自作孽而已 可憐了台灣的環境生態
2022-05-31 10:07:40
阿楨
法媒:瘋狂的工業,中國的這座大壩用3D列印建設

法國《新工廠》週刊網站2022-05-30,在青藏高原上建設的一座180米高的水電站大壩將在2024年成為地球上最大的3D列印建築,將取代位於阿聯酋迪拜的一棟辦公樓,成為史上最大的3D列印建築。

中國最高水壩列表-維基百科

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興建了超過2.2萬個高度超過15米的水壩,占到世界總數的約一半。最高的水壩是坐落在四川省境內的錦屏一級水電站大壩,屬拱壩,高305米,也是世界第一高水壩。最高的土石壩是雲南省境內的糯扎渡大壩,高261米。最高的重力壩是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龍灘水電站大壩,高216.2米。湖北省境內還擁有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壩,高233米的水布埡水電站大壩[4][5]。目前,四川省境內正在建設的雙江口大壩預計高達將達到312米,建成後將成為新的世界第一高壩。
 世界十大已建高壩-維基百科
名稱 高度 類型 建成時間 國家 河流
錦屏一級大壩 305公尺(1,001英尺) 混凝土拱壩 2013 中國 雅礱江
努列克壩 304公尺 土石壩 1980 塔吉克 瓦赫什河
小灣大壩 294.5公尺 混凝土拱壩 2010 中國 瀾滄江
溪洛渡大壩 285.5公尺 混凝土拱壩 2013 中國 金沙江
大迪克桑斯壩 285公尺 混凝土重力壩 1964 瑞士 迪克桑斯河
英古里壩 271.5公尺 混凝土拱壩 1987 喬治亞 英古里河
瓦伊昂大壩 261.6公尺 混凝土拱壩 1959 義大利 瓦伊昂河
糯扎渡大壩 261.5公尺 心牆堆石壩 2012 中國 瀾滄江
奇科森壩 261公尺 土石壩 1980 墨西哥 格里哈爾瓦河
特里壩 260公尺 土石壩 2006 印度 帕吉勒提河
 世界十大在建及規劃中高壩
羅貢壩 335公尺 土石壩 塔吉克 瓦赫什河
巴赫蒂亞里壩 315公尺 混凝土拱壩 伊朗 巴赫蒂亞里河
雙江口大壩 314公尺 心牆堆石壩 中國 大渡河
松塔大壩 313公尺 混凝土雙曲拱壩 中國 怒江
兩河口大壩 295公尺 心牆堆石壩 中國 雅礱江
布拉西河汊煤漿蓄水壩 290.7公尺 壓實煤矸石壩 美國 煤河
白鶴灘大壩 284公尺 混凝土雙曲拱壩 中國 金沙江
龍盤大壩 276公尺(906英尺) 混凝土雙曲拱壩 中國 金沙江
坎巴拉塔一號壩 275公尺 土石壩 吉爾吉斯 納倫河
迪阿莫-巴沙水壩 272公尺 碾壓混凝土重力壩 巴基斯坦 印度河
2022-06-03 08:04:18
阿楨
美媒:中國抽水蓄能新目標遠超預期

美國彭博社2022-06-16,中國將開工建設200個以上的抽水蓄能專案,開工目標2.7億千瓦。這超過了日本所有發電廠的總裝機容量,將能滿足中國用電峰值需求的大約23%。這比3個月前中國在《“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中提出的目標有大幅度的增加,當時說到2025年時抽水蓄能將達6200萬千瓦以上。
抽水蓄能技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當用電需求較低時,通過電力將水從下部水庫通過管道輸送到上部水庫,當需要發電時讓重力通過渦輪機把水帶到山下發電。抽水蓄能電站可以與中國快速增長的太陽能電站和風力發電機配套使用。
去年8月,國家能源局的草案指出,該國將可能建設6.8億千瓦的抽水蓄能專案,2025年前可能的開工建設目標是1.8億千瓦。去年9月發佈的最終版本縮減了建設規模,但仍然呼籲到2030年時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達到1.2億千瓦。2019年年底時,全球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已達1.58億千瓦。

美媒:中國7年減少的空氣污染與美國30年減少的一樣多

美國彭博社2022-06-14 中國在7年內減少的空氣污染與美國在30年內的減少程度大致相當,並在此過程中幫助降低全球霧霾水準。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的資料顯示,2013年至2020年,中國空氣中的有害懸浮顆粒濃度降低了40%。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人們的平均預期壽命將增加約兩年。
如果沒有中國空氣污染程度的降低,2013年以來世界平均空氣污染水準會進一步上升,而不是下降。這是因為南亞、東南亞和中非地區國家正在實現工業化,空氣品質不斷惡化。
2020年,全球近一半的空氣污染增量來自印度,其PM2.5濃度上升了2.9%,濃度相當於世界衛生組織指南的15倍。
2022-07-01 07:33:54
阿楨
只吃野生青蛙腿?歐美10年吃掉6.88萬噸青蛙,土耳其青蛙瀕臨滅絕 2022-06-27

當歐美至今仍將焦點集中于亞洲人該不該吃龍蝦這樣的海產品時,卻鮮有人知,歐美持續數十年對野生青蛙的消費,已經達到了一個令世人瞠目結舌的程度。
美國年均進口2280噸野生青蛙腿,歐盟4600噸。從2010到2019年,歐美共進口6.88萬噸。
政治正確注重環保的美歐,已已立法絕對禁止在本國捕殺青蛙這種既可愛又有益,並且還對生物多樣性起到極大作用的兩棲動物。但是,絲毫不影響他們每年從東歐和亞洲,以每年6880噸的驚人數量進口68.8億隻野生青蛙。更殘忍的是,歐美從亞洲和東歐進口的野生青蛙,都是只要野生青蛙的兩條後腿。
不要以為食用青蛙是亞洲人的陋習,歐洲食用青蛙的歷史,可上溯至8000年前。英法比等,以青蛙腿作為招牌菜的最古老的餐廳,大約都有一百年左右的歷史,他們煎炒烹炸無所不用其極。
當然,紳士很不忍心看到青蛙被宰殺之後的那副殘忍模樣,加上青蛙其他部分骨頭多肉少,於是就專門只吃青蛙那兩條大長腿,既味美鮮嫩不說,重要的是不會看到青蛙的全貌。
一隻野生青蛙,即便躲過所有天敵和病害,從一顆卵到性成熟大約需要3年時間。一隻青蛙一天可捕食70只害蟲,一年可消滅害蟲15000只。發生在全世界各地的歷史,都證明了當一個地區青蛙大量消失乃至滅絕時,就會令當地的害蟲產生爆發性增長,甚至釀成生態災難。
  回應
再一次剝下西方虛偽偽善的面具
2022-07-02 08:28:29
阿楨
專家:三峽汛限水位是145米,長江委預估旱情後抬高了5米 2022-08-24中國新聞週刊

【導讀】 基於氣象、水文等種種跡象,以及今年全球整體大氣環流情況,水利部在6月、7月間已經對今年乾旱可能性進行了推演,並命令各地水庫適度增加蓄水量。前述水利專家指出,三峽汛限水位是145米,這次長江委根據對未來旱情的預估,適當抬高了五米,“只能說是一種有限的防範手段”。“如果蓄多了,防洪庫容不夠了,來一場突然的洪水怎麼辦?而且也會影響下游的供水和航運;如果蓄少了,真的遇到一場持續很長時間的乾旱,又怎麼辦?”
  回應
沒有預報準確,造成國民經濟重大損失,國家氣象局該不該負責?專家們的看法是不應該負責。
天氣預報一周還比較準確,預測幾個月那是胡說八道了!

45℃刷新記錄,重慶回應“能否人工增雨” 2022-08-24 重慶日報

這輪高溫究竟有多強?還要持續多久?8月23日,重慶市氣象局副局長譚暢譚暢說,截至8月22日,重慶35℃以上高溫日數全市平均為39.2天,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多,超過2006年同期(36.9天);日最高氣溫突破40℃以上的區縣有31個,較2006年多2個。
“也有市民關心能否通過人工增雨作業來緩解旱情,但這需要一定的條件。”譚暢提到,降水天氣系統的出現需要四個條件:一是作業區雲厚至少要2到3公里;二是雲底高度2公里以下;三是雲的面積達到幾十平方公里;四是有一定上升氣流的雲。
9月上旬將迎來兩次降雨
2022-08-25 07:03:05
阿楨
中秋回家,在附近十幾個行政村轉了一圈,幾乎看不到莊稼,全撂荒了 2020-10-13

【本文來自《全國秋糧收穫4.48億畝,多個主產區呈增產趨勢》評論區】
家鄉長江流域剛摘帽的某前國家級貧困縣,丘陵地貌為主,五六十年代山裡修建了幾座大型水庫,農業生產可以旱澇保收。連年回家探親,發現農田越來越少,以至於,今天中秋回家,在附近十幾個行政村的地面上走馬觀花轉了一圈,我幾乎看不到莊稼,曾經的良田好地,現在,要麼退耕還林了,要麼,改種苗木了,還有一個村的最好那部分良田集中被城裡的某大企業租種“有機蔬菜”返城自銷,山裡的水庫,現在都改稱(人工)湖,開發成旅遊風景區,以及城鄉自來水的水源地,不再給下游農業生產提供水源了,如果都象我家鄉這樣,全國的十八億畝紅線還保得住嗎?懷疑是不是各地在虛報產量。
  回應
現在都是大面積種莊稼,山地、丘陵還去種莊稼?你成本能保住?做調查之前也瞭解實際情況。
我隔壁鄉鎮就有,一對夫妻統包全村民小組的責任田(每畝每年給原責任承包人二百元轉包租金),大約三百多畝,自己置辦一套適合南方小塊水田耕作的農機,包括,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以及用於打農藥和施肥的大疆無人機,他們家的年收入比外出打工強多了,但農忙的時候也確實辛苦多了,不過好在基本上是忙半年閉半年,而且自己做自己的事,不用受別人的管。
2022-10-14 08:37:14
阿楨
新加坡倒垃圾不用下樓,真香? 2022-10-18

某紅薯上有博主發了個視頻,說在新加坡生活永遠不用下樓倒垃圾,因為走出家門每一層樓道都會有一條隱秘的垃圾通道,十分方便。
評論區中有不少網友表示,其實中國以前的老式公房很多都是這樣的,只是後來被淘汰了。
但也有人表示,新加坡那邊每天都清理跟打掃,時不時還有消殺除蟲,環境蠻幹淨的。
住在新加坡的網友稱,他在新加坡住了這麼多年真的沒見過臭的髒的……而且新加坡組屋一樓大多數都不住人。
不過也有在新加坡的國人表示,很多人家因為這個垃圾道,都把這個口拿膠帶粘住了。因為蟑螂太多了。
  回應
說起新加坡住宅的垃圾道,被小夥伴喚醒記憶,20年前北京住宅樓也到處都是這樣的垃圾道,後來非典,然後就把垃圾道都封了。要是不封的話,這回新冠肯定又是一個大傳染途徑。
這種收垃圾方式,是落後的表現,不是進步,因為,留下很多隱患,
香個鬼,消防規定火災疏散通道不允許有垃圾道,容易造成煙囪效應,使火災快速垂直蔓延。樓內設垃圾道是一種不安全且落後的建築方式,有什麼好吹噓的
這裡又不說垃圾分類的事了?
沒見識的樣子真可愛,我03年上大學住的宿舍就是這樣的,我們房間就是最靠近丟垃圾的口子的樓道盡頭,正對著樓梯,味道一言難盡。
這種設計其他的缺點不提,就是不能用於高層,現在國內很多社區都30層以上,你能想像一包垃圾從30樓扔下來的後果嗎?
對咋家原來就是這樣,19年改造把垃圾口給封了,易堵垃圾氣味發散容易傳染疾病
2022-10-19 09:30:22
阿楨
中國西北暖濕化,能重回漢唐嗎? 2022-10-17 中國氣象局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強

在過去三十年時間內,我國科學家逐漸得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結論:歷史上寒冷乾旱的西北地方,正在逐漸“暖濕化”!
科學家發現,從上世紀 80 年代到2002年,西北降水一直在增加的趨勢。以西北地方西部為主的克孜河、疏勒河等許多內陸河流量也在增加;還有就是阿牙克庫木湖、鹽湖、青海湖、烏蘭烏拉湖、阿其格庫勒、西金烏蘭湖和庫賽湖等一些內陸湖泊的面積也在顯著擴大,另外還在塔克拉瑪幹和庫姆塔格沙漠東緣地區出現了一些新的湖泊。
在過去的30多年時間,每十年大概增加6毫米左右。這個地區的平均降水量以前不到200毫米,現在已經到230多毫米了。同時,2009-2012年, 湖泊面積增幅大於10.0 km2的湖泊共有27個, 其中7個湖泊面積增加超過50.0。
降水量增加對乾旱地區的葡萄和棉花種植是有利的,但是棉花和葡萄實際上抗旱能力比較強一些,適合在相對比較乾旱的地方生長。如若降水太多的話,反而對葡萄生長不利,但目前西北地方降雨少,增加也比較有限,因此變濕總體比較有利於葡萄的種植。
當然,在西北種植棉花或者葡萄,主要依賴灌溉,自然降水的貢獻相對比較小,所以西北降雨增加對農業是有積極影響,但是影響應該不會很大。
2022-10-24 07:08:11
阿楨
豬價過度上漲觸發一級預警!紅燒肉自由危險了?

發改委監測,2022.10.10-14當周,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零售價格周均同比上漲超過40%。超市,豬肉價格幾乎都是“2”開頭,前後腿瘦肉15.5元/斤,帶皮後尖25.98元/斤,裡脊31.98元/斤,帶皮五花33.98元/斤,優質腔排39.98元/斤……
專家認為,原因是部分養殖戶為博弈後市行情,出現非理性的過度壓欄惜售和二次育肥等行為,減少市場供應量。眼下養一頭豬,獲利早已超過1000元。
面對不斷走高的豬價,宏觀調控正在不斷加碼。近日國家將投放今年第6批中央豬肉儲備,並指導各地加大力度同步投放地方政府豬肉儲備。相較於鮮肉,儲備肉的價格確實低了不少。比如前腿瘦肉14.99元/斤,後腿瘦肉15.99元/斤,一級五花肉21.90元/斤,通脊20.50元/斤。多管齊下後,10月25日生豬價格為28.15元/公斤,較10月20日的28.59元/公斤有所下滑。
政府在引導養殖企業生產的同時,進一步規範大型養殖企業的銷售行為,避免企業為了追求超額利潤而損害市場秩序。資料顯示,全國散戶數量占養豬主體的99%以上,其出欄生豬的數量約占總體的近一半。
  回應
 放開農村自養豬就可以緩解
 不行的,因為現在要抓農村宜居環境,養豬要在離村500米遠,基本要上山,同時很耗水,屎尿處理污染極大。
 其實是有一個無形的手--資本在收割財富而已
 你即不瞭解經濟,也不瞭解行業。豬肉漲價的原因目前有兩個:豬吃的飼料糧絕大多數進口,以飼料成本上升,豬肉成本就漲。第二2019年非洲豬瘟,導致市場生豬出欄下降,豬肉漲價,為補市場需求,養殖量大量增加,這批大規模出欄後豬肉曾經下跌很多很多,甚至於養殖戶開始賠錢,養殖開始賠錢那麼養殖就開始減小,現在豬肉漲價就是關聯的“膝跳反應”。

為什麼現在農村大多數家庭不養豬了? 2022-10-27

【本文來自《針對豬價過度上漲,簡單說一下農村散戶養豬的困難》評論區】
1、有的地方政府環保考慮不許一般農戶養豬;
2、豬舍較髒,氣味難聞,而且夏天蚊子多;
3、養豬比較辛苦,現在農村很多人已經老了,年輕的大多出去打工了;
4、養豬最怕瘟疫,豬若生病也麻煩;
5、豬仔、飼料等漲價較快,但豬價不穩定,很多不再養豬;
6、平時要吃肉去買就是了,現在農村都不差錢,自養過節過年時殺了吃的已經非常少了。
2022-10-28 10:04:51
阿楨
法媒:中國啟用一座26層的垂直農場,這是世界最大的養豬場

法國新聞廣播電臺2022-10-26,中國武漢啟用一座26層世界最大的養豬場,可容納65萬隻,造費超過5.8億歐元。在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豬肉消費國,這種養豬的“摩天大樓”正在成倍增長。
據介紹,生豬住在這裡保證不會感到擁擠,它們可以在樓層內活動。這種模式還有利於環境保護,“廢水在現場就進行了再處理。實現了糞便零排放,溫室氣體排放也非常低。目前已建造第二棟26層的養豬大樓,整個建築群有5棟建築,總共可容納300多萬頭生豬。
  相關新聞
2021年中國養豬巨頭20強,出欄超1.3億頭,約占全國20%,比2020年20強多5827萬頭,同比增長75%。
2022-10-29 08:17:18
阿楨
中國西北“暖濕化”究竟真的假的? 2022-11-30

近年來,新疆的洪水災害呈現多發態勢。2018年7月,新疆哈密市伊州區突降特大暴雨引發洪水,造成20人遇難,8人失蹤。2022年7至9月,新疆塔里木河的洪水持續了80天。洪水的背後是異常的高溫融雪和多次暴雨的襲擊。
“西北暖濕化”最早是由著名地理學家、冰川學家施雅風院士在21世紀初提出的。隨後,大量針對西北的氣候變化研究陸續展開。1979到2019年,西北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顯著,尤其是新疆每10年降水的增加趨勢超過15mm。
西北暖濕化的原因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顯著提升“全球變暖”,“西北暖濕化”正是全球變化的小小縮影。
  回應
小時候,都是一片片的黃土坡。兩年前返回老家上墳,發現山上的野草沒入腰間,最多的一條建議是:千萬別點燃山火。最後,我沒敢按照老傳統給老爹燒紙錢,只是在墳頭獻了點果蔬和鮮花了事。
西北暖濕化和植樹造林的雙重加持是顯著可見的。雖然到甘肅西部和新疆地表植被還是少一些,但是內蒙、陝北、甘肅東部變化真大。
2022-12-02 09:00:18
阿楨
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建成! 大陸白鶴灘水電站全機組投產 2022/12/20 中時

大陸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最後一台機組20日完成72小時試運行,正式投產發電。至此,該水電站16台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全部投產發電,象徵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在長江之上全面建成。陸媒指出,該水電站在建規模世界第一、裝機規模全球第二大。
白鶴灘電站位於四川省涼山州甯南縣和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境內,是三峽集團在金沙江下游投資建設的4座梯級電站中的第2個梯級。水庫正常蓄水位825公尺,控制流域面積43.03萬平方公里,占金沙江以上流域面積的91%。電站主體工程於2017年7月全面開工建設,2021年6月28日首批機組投產發電。截至12月20日,白鶴灘水電站累計發電量超過530億千瓦時,主要輸送江蘇、浙江等區域,助力長三角地區一體化高品質發展。
白鶴灘水電站工程規模巨大,地質條件複雜,綜合技術難度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三峽集團攜手國內水電建設和裝備製造企業,創造了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300公尺級高拱壩抗震設防指標、地下洞室群規模等6項世界第一,推動大陸水電全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水準顯著提升,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持。
報導指出,三峽集團在長江幹流建設運營的6座巨型梯級水電站(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共安裝110台水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7169.5萬千瓦,形成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這條走廊跨越1800公里,形成總庫容919億立方公尺的梯級水庫群和戰略性淡水資源庫,其中防洪庫容376億立方公尺,占2022年長江流域納入聯合調度範圍水庫總防洪庫容的53%以上。
隨著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全面建成,6座巨型電站聯合調度、協同運行,年均發電量達3000億千瓦時,可有效緩解華中、華東地區及川、滇、粵等省份的用電緊張局面,為「西電東送」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發揮重要支撐作用。每年可節約標煤約9045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2億4840萬噸,對改善大陸能源結構,助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發揮積極作用。
2022-12-21 09:51:55
阿楨
我堅決反對燃放煙花爆竹,傳統的東西,若弊大於利,就要革除,不能一味延續 2022-12-21

我堅決反對。污染,嚴重的污染,空氣,吵音,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得來的藍天白雲,被一時的瘋狂燃放搞的烏煙瘴氣。誰要放,先把垃圾打掃了,你一時的痛快,造成環衛工加班點的勞累,都是人,為什麼要把自已一時的高興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安全,每年由此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多如牛毛,小到毀傷容顏眼晴,大到丟了性命,持別是煙花存儲運輸造成的特大事故教訓深刻。吵音擾民,許多患病的老人不堪其煩,有些地方能放一個月,從臘月二十三到正⺝二十三,浪費資源,使政府公安加重負擔,總之有百害而無一利,傳統的東西,若弊大於利,就要革除,不能一味延續
  回應
呵呵,過年不讓放炮,祭祖不讓燒紙。難道僅僅是環境污染的問題嗎?,過年就算你從初一放到十五,也就半個月,趕得上一年的汽車尾氣?

我旗幟鮮明地支持燃放煙花爆竹 2022-12-20

【本文來自《山東兩市明確過年期間可燃放煙花爆竹引熱議,你們那裡可以嗎?》評論區】
我旗幟鮮明地支持燃放煙花爆竹。原因在於,春節放鞭炮是國人傳統,是華夏族裔實現自我認知,自我身份定位的重要一環,是我們中國人回答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些終極問題的方式與答案。華夏大地鞭炮少下去,教堂建起來,再過一兩代人,我們還是中國人嗎?這是個很重大的問題。這不是什麼浪費錢,污染環境云云可以相提並論的。
  回應
只要能兼顧防火,完全可以支持。
以前沒有這麼多工業,那說明污染的主力軍是工業化!不要栽到煙花炮竹頭上!
2022-12-22 08:56:07
阿楨
黃河水竟然變綠了?原因是什麼? 2022-05-14

華夏民族的發源地在黃河流域,最近有遊客發現黃了幾千年的河水竟然變成了綠色?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十分嚴重,黃河每年水中含有的16億噸泥沙。
自2000年開始,我國就針對黃河“水少沙多”的癥結採取了“攔、排、放、調、挖”的治黃措施,一些幹流的河水顏色逐漸清澈,黃河下游河床的泥沙平均高度也降低了2.6米,優質水占比80%以上。
黃河壺口瀑布河面寬40米,高度落差達到30多米,流量最高可達2700立方米每秒。黃河平水期的流量約為1000~1700m³/s,枯水期只有300~800m³/s。在自然和人工的黃河上游萬家寨水庫蓄水兩重因素之下,壺口瀑布的水位不斷降低。
河水變更清澈,光線就能夠進入河底,水中的藻類變多,所以清澈的河水看起來自然就變綠了。河水的變綠促進了黃河流域魚類繁殖和經濟發展。
對於黃土高原的整治,國家提出了二十八字方略:“全部降水就地入滲攔蓄,米糧下川上原、林果下溝上岔、草灌上坡下坬”。具體就是將當地的降水儲存起來,然後在黃土高原上進行開墾種植,恢復土地活力,以此達到整治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問題。隨著方針的貫徹落實,黃河河水變黃的根本原因也在逐步解決,當黃土高原真正的實現了“青山”,黃河自然也就會變成“綠水”。昔日的“塞上江南”也將煥發生機,為我國西部地區的自然環境帶來極大的改善。
2022-12-30 07:31:51
阿楨
天下長河劇情簡介

自康熙十五年一場巨大的水患之後,年輕的康熙帝設科開舉招納治河賢才,二十四歲的落第舉子陳潢脫穎而出,長於治河。年輕的康熙帝不拘一格,將他簡拔而出。陳潢與同樣有志於治河的靳輔搭檔,跨越半個世紀的櫛風沐雨,歷經了康熙朝幾次大政治風波。年輕敢言的陳潢死于奸臣結党的污蔑之下,臨死前留下治河名著——《河防述要》。康熙五十一年,臺灣收復,准格爾平定,黃河安瀾,河水轉清。康熙帝探訪揚州,見到了河神廟。廟中塑著靳輔、陳潢的像,仁人志士,遺愛自在民間。

看完7集《天下長河》,我連發感嘆,國產劇都這麼拍何愁沒觀眾 2022-11-13 晴晴

一部電視劇好不好看,其實只看前幾集的質量就知道了。
先說題材,雖說是歷史劇,但《天下長河》,卻只是借用了這些歷史風雲人物作為背景。而是將真正的主角光環聚焦在了兩位治河大才:一位落第書生陳潢,一位安徽巡撫靳輔身上。藉著這兩位治河大才的視野,講述了一段從康熙十五年大雨過後,清朝長達40餘年的治河大事。可以說這一個題材,這樣一個故事,確實新穎,獨到。
再說這部電視劇的演員陣容,羅晉飾演的康熙大帝,奚美娟老師出演的孝莊,還有公磊飾演的明珠,樑冠華飾演的索相。雖然這些演員,都是第一次挑戰這種歷史風雲人物,但是他們的演技,確實開場就立住了腳跟。特別是公磊和樑冠華這一瘦一胖的組合,他們一出場,真的就是觀眾想看的那個味。
當然還有這部劇的質感,也是相當了得!這部劇《天下長河》大部分戲都是水戲。而為了呈現最真實的一個水戲場景,導演組花了5個月的時間,真的挖出來一條“黃河”,而第一集中大堤決口。最後呈現出來的浮屍遍野的場景,真的讓人一秒入戲。別的都不說,就沖這部劇的質感,這部劇就值得一追。
所以說晴晴不得不感慨一句,芒果臺是真的會挑劇,一挑又是一部年終爆款。那麼這部劇具體有哪些爆點呢,請聽晴晴慢慢說!
第一個爆點:演員選角,絕了! ……..
第二個爆點:題材新穎,立意深遠!……
第三個爆點:細節戳人!……


《天下長河》2022-12-07 柯志遠

感動值一路飆昇的歷史大戲《天下長河》開低走高,口碑爆棚。造成「現象級」紅火熱潮的歷史正劇已經斷炊一段時間了,…….
2023-01-29 07:23:58
阿楨
《天下長河》5大看點再現一場場波瀾壯闊、驚心動魄的殊死搏鬥 2022/11/21 潘怡豪

看點一:康熙招納賢人,與災難水患驚心搏鬥
看點二:羅晉霸氣感十足,演繹另一款康熙帝皇族魅力
看點三:還原歷史,考究實地洪水施工
看點四:新穎吸睛,高評價史詩工匠劇
《天下長河》書寫了一段大河工匠的治河史詩。在敘事上除了令人震撼的畫面效果,也因融入民間的人情世故,顯見悲歡離合,與小人物的生動幽默,並行節奏讓原本以為少了宮鬥情愛的主線後,是部稍嫌沉悶歷史劇的觀眾大為改觀。
看點五:老戲骨演員加盟,新演員奪目演出

中國水災史--維基百科

中國水災史,中國水災頻仍。其中黃河水災為烈,江淮水災之次。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從黃土高原帶走16億噸黃沙。因此黃河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之說。1194年至1855年間黃河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史稱「黃河奪淮」。公元前602年,「黃河第一次決口」於今滑縣東北,河道向東遷移80公里,由今黃驊入渤海,史稱漢志河。

黃河水竟然變綠了?原因是什麼? 2022-05-14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十分嚴重,黃河每年水中含有的16億噸泥沙。自2000年開始,我國就針對黃河“水少沙多”的癥結採取了“攔、排、放、調、挖”的治黃措施,一些幹流的河水顏色逐漸清澈,黃河下游河床的泥沙平均高度也降低了2.6米,優質水占比80%以上。

南水北調工程 --維基百科

南水北調工程是中國一項運營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抽調中國江淮流域豐盈的水資源送到華北和西北地區,旨在改變中國南澇北旱、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局面、促進南北方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該工程橫穿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總投資預計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工程由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組成,其中東線一期工程已於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中線一期工程已於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截至2021年初,南水北調工程已累計調水超過400億立方米。
2023-01-29 07:27:58
阿楨
從26層養豬大樓、深海網箱談現代化,普通人的好日子就要來了!2023-02-12

1.最近湖北鄂州26層養豬大樓火了,還有深海巨型網箱養魚,都是超乎想像的生產方式。
2.這些顛覆性的生產方式,投資很大。養豬大樓26層投資40億,年產豬120萬頭。深藍1號深海網箱周長180米,造價1.15億,專養三文魚。
3.這種生產方式,是以前中國絕對做不到的,思路就沒有,有想法也差技術。但是,如果所有要素都不缺了,那就會突然發現,這才是真正效率高的生產方式!
4.以前總覺得落後、原始,農民人數眾多辛苦勞動,羡慕發達國家。但是忽然一下就發現生產革命來了,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經濟和效率、科技的自然組合。歐美日的黃金發展時期就是這樣,現在,這種事情主要發生在中國,因為相關科技和生產力、資金元素,都是中國最強了。
5.一些高精尖的領域,IT互聯網晶片人工智慧、新能源、電動車、生物醫藥。這些中國不弱,但把普通人的日子過好,這沒有任何生產力問題。
6.生產出足夠的肉/魚/…..,好日子就要來了!
  回應
一枚導彈過來,生豬產率下降好大,生產集約化是好,成本低,效率高,但是,不要忘了,抗風險能力差,分散式生產,抗風險能力強也是有好處的。
老兄啊,導彈都打到湖北鄂州了,你覺得還要考慮養豬🐷的事兒嗎?
生產資料都被資本家霸佔了,我有勞動意願,但沒有勞動崗位,所以只能在這裡說屁話啊。窮只是因為本屬於窮人的東西被某些人霸佔了,只是因為窮人的勞動果實被人偷走了,僅此而已!
如果肉價不下降你就吃不起,你應該做的是努力工作去掙錢,而不是在這裡罵東罵西的說這些沒營養的P話。
2023-02-13 08:46:41
阿楨
3斤飼料一斤豬肉,牛羊肉要7到8斤才夠,任何國家牛羊肉都比豬肉貴 2023-02-16
  回應
美國12美元/磅
中國是26.44美元一公斤啊。
2023年1月全球牛肉最便宜的10國(美元/公斤):阿根廷6;烏茲別克5.9;;烏克蘭5.71;馬來西亞:5.69;喀麥隆5.67;緬甸5.36;烏干達:5.23;尚比亞:4.69;巴拉圭:3.97;巴基斯坦:3.32。價格最貴的10個國家和地區:香港60.2;瑞士55.72;韓國55.3;澳門38……

悄悄漲價的牛肉 會一飛沖天麼?全球牛肉產業大起底 2020-09-16

  和豬肉相比,牛肉漲幅小,價格貴。但長期漲幅卻驚人:2007年初,1公斤牛肉20塊錢,2013年破60元。
  2018全球六大牛肉出口國依次是巴西、澳大利亞、印度、美國、新西蘭和阿根廷,而前六大牛肉進口國家/地區依次是中國大陸、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香港。
  為什麼進口牛肉比國產牛肉便宜?大規模養牛進口的成本非常低。大型農場成本/飼料成本/牛品種差異。我國黃牛淨肉率僅45%,料重比8:1,反觀國外商品牛,淨肉率55~60%,料重比5~6:1
  物流成本:牛肉從新疆內蒙古運輸到廣東珠三角,成本甚至比澳洲海路運輸到廣東珠三角更高。 此外,在發達國家,養牛服務體系健全。
  還有關稅。中澳自貿協定簽署以來,大大地減少進口牛肉的成本。
  正是由於以上種種原因, 2020年,國內牛肉80元/公斤,而進口岸價僅35元/公斤,加上稅費、冷鏈物流、檢測等項成本,也不超過45元/公斤。
  另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是——牛肉走私!
  2013年,國內每年走私牛肉高達200多萬噸。巴西只有22元/公斤,當時50元/公斤,引得無數商人為之鋌而走險。走私肉源主要來自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等主產國,經香港和越南中轉,或直接在南方沿海地區登陸,進入中國境內。
  2018年後,國家持續加強邊境管控力度,打擊走私行為,並不斷擴大牛肉產品准入清單,走私下降,國內牛肉產品價格大幅上漲。

從26層養豬大樓、深海網箱談現代化,普通人的好日子就要來了!2023-02-12

湖北鄂州養豬大樓26層投資40億,年產豬120萬頭。深藍1號深海網箱周長180米,造價1.15億,專養三文魚。以前總覺得落後、原始,農民人數眾多辛苦勞動,羡慕發達國家。但是忽然一下就發現生產革命來了,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經濟和效率、科技的自然組合。歐美日的黃金發展時期就是這樣,現在,這種事情主要發生在中國,因為相關科技和生產力、資金元素,都是中國最強了。
2023-02-19 09:55:54
阿楨
德國記者參觀中國潮腦梁煤礦區,被眼前一幕驚呆了!整個礦區沒有一個人,40台礦車24小時不間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07f5TLABsA
  回應
超級科幻耶!
這就是月球採礦演練。
不是無人礦區,是人直接遙控的礦區,三一重工厲害了!
以前以為露天煤礦不會坍方、瓦斯氣爆,比較安全,原來想錯了。
  相關新聞資料
內蒙露天煤礦2023-02-23坑坍塌4死、49失蹤,事故相關人員已被控制
2023-03-07 08:20:21
阿楨
董一凡:認清西方“綠色殖民主義”實質 2023-08-18 環球時報

一些美國學者不久前撰文批評歐洲國家正在實行某種新的“綠色殖民主義”,論據包括歐洲國家一方面將高污染行業轉向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又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能源密集型產品徵稅,使發展中國家企業遭遇污染和關稅壁壘的雙重盤剝。事實上,這種“綠色殖民主義”不只出現在歐洲,整個西方經濟集團都不同程度存在這一問題,暴露了發達國家正將“綠色理念”“綠色產業”轉化為新的剪刀差工具。
首先,西方以“綠色壁壘”構建全球南北方的不公平分工模式。在“中心—週邊體系論”中,發達國家佔據產業體系中研發、創新、品牌、設計、智慧財產權、市場、關鍵核心技術等高端環節,而發展中國家只能在外包中承接高污染、粗加工、資源勞動環境密集型的“髒活累活”。
其次,以“綠色”旗號攫取貿易規則優勢。隨著全球化數十年來東西方經濟實力對比此消彼長,西方仍希望以新的話術和框架重構貿易規則,從而獲取優勢傾斜已達到“再平衡”的目的。於是,不僅歐盟以所謂“碳洩漏”等由頭發起“碳邊界調節機制”,美國國會部分民主黨人也在規劃美國版的碳關稅規則。另外,近年來發達國家在自貿協定談判中經常提及的“環境標準”,即是通過產品標準圍堵對發展中國家的部分商品設卡制限,例如多年來歐盟與南共市的自貿協定談判遲遲不能得到批准,很大程度上就是歐盟提出的環境條款對拉美國家的諸多農產品和工業製成品出口形成極為不利的苛刻條件。
再者,西方以“供應鏈韌性”合作框定發展中國家產業鏈地位。隨著清潔能源、數位技術等行業的興起,以及對關鍵原材料和礦產需求的爆炸式增長,希望繼續主導上述高端產業的西方國家對於原材料供應穩定產生巨大焦慮,紛紛提出所謂“供應鏈韌性”合作,並將目光投向戰略金屬資源富集的發展中國家。然而,在冠冕堂皇的所謂的“合作”和“夥伴關係”背後,西方實際的盤算卻是通過其強大的跨國公司獲得發展中國家礦產資源的開採權,並將精加工及生產高端產品的產業鏈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2023-08-19 09:20:21
阿楨
超越杭州直追廣州,鄂爾多斯5年破萬億? 2023-10-14 中國新聞週刊

在近期舉行的2023年優化營商環境經驗交流會上,鄂爾多斯市委副書記、市長杜匯良表示,鄂爾多斯將力爭五年內邁入萬億GDP城市,進入全國地級市30強。從2017年的3150.21億元,到2021年4950.27億,再到2022年5613.44億,人均GDP在全國名列第一。發展勢頭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因此,業內不少評論質疑步伐是否邁得過大。畢竟目前全國二十多座萬億GDP城市,從5000億元到萬億元,廣州走了5年,杭州、長沙、鄭州、合肥、福州、西安為6年,寧波、青島、泉州用了7年,濟南8年,東莞為9年,基本上都在5年以上。
鄂爾多斯作為資源型城市,具有高度的週期性。已探明的煤炭和天然氣儲量分別占全國的1/6和1/3;高嶺土儲量65億噸,位列全世界第二;煤炭銷量達8.4億噸。2022年,鄂爾多斯獲批煤礦90座增產1.2億噸,新核准煤礦4座,煤炭銷量增長15%。達全國煤炭總產量的五分之一,完成全國25個省區市和區內10個盟市6.96億噸煤炭保供任務。
此外,正在全力打造四個世界級產業,即世界級能源產業、世界級現代煤化工產業、世界級新能源產業和世界級羊絨產業。今年1至7月,在建新能源產業項目167個,同比增加17個,增長248.3%。預計到“十四五”末,超過5000萬千瓦,“風光氫儲車”產業總產值超過5000億元。
今年上半年,投資同比增長46.3%,其中,採礦業16.2%;製造業148.8%;電力熱力燃氣47.6%。與此同時,新興動能增勢強勁。高技術投資同比增長63.9%,新能源投資同比增長369.7%。
但煤炭產業占經濟總量近70%,財政總收入的近50%。2013年,由於煤價大跌,使得GDP增速從內蒙第一降至倒數第一。2023年二季度,近半數企業收入下滑,利潤減少,期盼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落實,為企業紓困解難,助力企業健康發展。新興產業偏低,產業發展仍集中在上游,導致經濟增長風險較大,工業轉型速度有待加快。2022年研發經費0.79%,低於內蒙平均水準。
關鍵是要真正把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改變“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水準,走出一條資源地區高品質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回應
能歸心
我對鄂爾多斯的印象是從十年前所謂鬼城到現在的翻身,一個神奇的城市。
內蒙發展好了,外蒙就會見風倒。
一廂情願,外蒙統治階級為了穩固統治,會讓民間更憎恨中國,中國除非超越美國,外蒙才…
2023-10-15 09:30:44
阿楨
中國已經是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為何不主動調整飲食結構呢?

中國人的糧食,蔬菜,水果,肉類,副食,都遠遠超過其他地區,中國是地球上胖人數量最多的國家,超過8千萬人,美國是肥胖人比例最多的國家,美國有錢人在吃螺旋藻,素食,蔬菜,當食物,中國為何不調整飲食結構呢,中國就包含有豐富的低熱量食物,比如,豆腐植物蛋白,水果蔬菜種類冠絕全球,大魚大肉,大油大酒,大吃大喝的爆病低健康的飲食時代,早該結束了
  回應
1.中國肥胖的比例不高,只有20%左右,超重的才是30左右。我國就算胖,也不像對岸的世界第一大國一樣,胖子都是胖成球的。2.中國人只要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就沒問題。
肥胖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吃肉,而是吃油和各類糖太多了,現在的植物肉背後,就跟以前操作吃調和油健康一樣,信了才是傻子。美國人的胖是什麼黃油和糖太多,而中國的胖,是碳水太多了,是饑荒時代的遺存。中國蛋白太少,碳水和糖太多
2023-10-27 09:57:57
阿楨
讓十四億人水果蔬菜自由,需要付出什麼? 2024-05-26

2022年,中國鮮蔬消費量高達6.16億噸人均440公斤,美國祇有0.27億噸人均77公斤,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中國水果蔬菜的消費量,碾壓全世界第二名到第十名之和,絕大部分所謂“發達國家”,連我們的零頭都不如。
中國人均每天蛋白質124.92克,超過美國122.88克,世界第九,遠超德日、南朝鮮、某島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中國花錢還比美國少,美國人每年約5,000美元,中國只1,622美元。
中國,從物質匱乏的90年代到現在,也才30多年而已,這一切是因工業化,世界第一的化肥產量,不斷發展的農業科技,全世界無敵的水利電力、基礎建設、交通運輸……是因為高瞻遠矚的「菜籃子工程」。和「積極性」沒關係?因為中國數千年農地都是私有的,但並沒有讓農民吃飽飯,能讓農民吃飽飯,靠的是社會主義工業化。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大型水利工程,化肥工廠。
  回應
搞公社搞了不到一年,農民吃不飽飯,而搞承包才十年,農民就吃飽了,緊接著就是農民進城,中國工業化起飛。把承包和農業科技水利建設對立起來,也是奇怪的邏輯。全世界在農村搞「一大二公」的,就沒有成功過的,蘇聯,朝鮮,東歐都如此。
中國飲食至少有以下要改進:1,吃飯太多,結果就是碳水太多蛋白不足。2,蛋白質過於依賴豬肉,雞魚太少,奶製品不足,身高肌肉量和西方有差距。3,油和鹽太多,因為蔬菜多炒制下飯,所以很多人不胖也高血壓。4,海產品不足。5,水果不足,我們的水果消費跟發達國家比依然有不小差距。6,白米飯和麵條也太健康,缺乏全穀物的攝入。7,醃制不健康的食品攝入過多。對比公認最健康的日本/地中海飲食,中餐很不健康的。
公認個鬼,也就那些所謂的實驗和論文,大多是廠商贊助的,這你也迷信? 現代中國人,受西方所謂的「營養學」洗腦,大量吃牛奶、水果、肉食、蛋類,不重視主食,喝汽水、各種飲料、冷飲,重油、重鹽,大量的調味料。中國傳統的七分飽,“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才是最適合國人的飲食習慣。幾十年觀察,用中醫傳統飲食的中年以上人群,普遍健康。
中國的蘋果/西瓜世界第一,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和東南亞自貿區之後,一開始以為會大量進口導致逆差,結果溫帶水果蘋果梨桃子之類大規模返銷東南亞,好吃是不分氣候的。
2024-06-03 02:32:28
阿楨
洞庭湖合龍「喪事喜辦」 中國官方帶頭搖旗吶喊慶賀Yahoo新聞

[NOWnews今日新聞] 中國湖南省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決堤,潰口寬一度達到226公尺,淹沒47.64平方公里,撤離超過5千人,中國官方緊急加固並封堵,於8日晚間10點半左右完成合龍,現場更是搖旗吶喊慶祝,媒體閃光燈狂拍,再展「喪事喜辦」中國特色。

  回應
合龍當然是喜事,這可以有效避免災難擴大!
台灣的天災造成人命損害就不用咎責嗎?
一輛火車司機員錯愕出軌交通部長就下臺了!
笑死人,吳宏謀10月請辭被慰留,是後來選舉不利才下臺的,沒多久還跑去當中華郵政董事長了,這也好意思說是咎責喔?
所以呢?花蓮人什麼時候會有一條安全的回家路?

洞庭湖堤垸為何容易出險情?湖南省水利廳回應:歷史上的堤防建在沙洲泥灘上 部分還跨越原有河道水面

2024-07-05日16時許,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生管湧險情,引起大堤塌陷,于17時48分許,緊急封堵失敗,導致堤壩決堤。此次潰堤的團洲垸屬於洞庭湖區24個蓄洪垸之一。
  相關新聞
決堤77小時後,洞庭湖決口成功合龍封堵,預計花17天排水

  回應
要麼按照武漢江堤的標準修建現代化高標準提防,人定勝天。 要麼退田還湖,尊重自然規律。
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退耕還湖,1000多萬人搬到你家裡去?高標準堤壩,3000多公里又要多少錢?
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黃淮平原,都有洪澇問題,那些動不動說要退田還湖,平垸還湖的人,要麼是無知,要麼是別有用心,是假把式,是科學偽道士,是公知。殊不知,中華文明數千年,就是建立在這些湖流交匯的土地上,離開了這樣的地理環境,沒有洪澇之利弊得失,中華文化的根基就不存在了!
2024-07-11 02:22:20
阿楨
外交部:中方興建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不會造成不良影響 2025-01-06

路透社記者提問,印度稱已經向中方表達了對在西藏建造大型水壩工程的擔憂。今天,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印度訪問,他將會聽取印度方面的擔憂。中國是否會做一些緩解印度擔憂的事情?能夠繼續發揮什麼作用?
郭嘉昆表示,關於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中方已經表明了立場。我願重申,中方修建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經過嚴謹科學論證,不會對下游國家生態、環境、地質、水資源權益造成不良影響,反而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下游防災減災及應對氣候變遷。
 回應
你阿三把布拉河下游築壩截流,導致孟加拉乾旱,是隻字不提啊。
阿三、美帝同時反應,說明造這個水力發電工程是造對了


大陸南水北調現階段加快西線工程 前期作業盡早開工 2023/09/12 中時 李

澎湃新聞報導,「國家水網及南水北調高品質發展論壇」12日在北京舉辦。論壇由大陸水利部、國際水資源學會指導,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主辦,論壇以「水安全保障:使命與願景」為主題,係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專場會議之一。
南水北調工程規畫分東、中、西三條線路分別從長江下游、中游、上游向中國北方地區調水,連通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構成中國水資源配置「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是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大動脈。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運行以來,工程綜合效益持續有效發揮,截至目前,東中線一期工程已累計調水超650億立方米,已惠及沿線42座大中城市280多個縣市區,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76億人。
2025-01-12 02:50:56
阿楨
全球水危機 資源戰一觸即發 2021/05/10 中國時報

地球表面約有七成是水,但淡水僅佔總水量的2.5%,其中可為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不到1%。從1960年到2014年,世界的用水量增加了250%,水危機可能威脅糧食安全、導致移民、金融動盪,引發衝突甚至戰爭。
牽動地緣政治 河流武器化
爭湄公河主導權 中美角力
南亞紛爭不斷 印度恐動武
印度13億人口中,有6億人面臨缺水問題。水資源危機每年奪走印度約20萬人性命。南亞7國中,印度竟因用水問題和3個國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起過紛爭。近期中國確定要在雅魯藏布江興建水電廠,恐引發中、印新一輪衝突。

水危機--維基百科

水的政治
世界上約260個不同的河流系統,不時有因越過邊界的衝突發生。
底格里斯─幼發拉底河系是其中一個沿河國家衝突的例子,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各自聲稱擁有河流使用權,但三個國家的總需求量超越河流的水量。1974年伊拉克派遣軍隊到敘利亞邊境,並威脅要破壞敘利亞幼發拉底河上的al-Thawra水壩。
1992年,匈牙利和前捷克斯洛伐克因多瑙河河水調配和水壩建設問題而鬧上國際法院,這是極少數能以理性和法學解決糾紛的例子。
其他例子,如南北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埃及和衣索比亞在尼羅河上的爭端,都證明談判往往都是困難的解決方法。
2025-01-12 02:51:2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