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曾出版過大陸基層民主,來不及書評,先貼二文以代之。
<大陸基層民主升溫 制度成痼疾> 中國時報 07.07.08彭志平
大陸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進行縣鄉兩級基層人大代表改選,歷經長達一年目前已基本全部結束。觀察大陸這一年基層人大改選,獨立候選人大量出現,民眾參選熱情提高,若干地方甚至參選爆炸。
參選爆炸的情況,北京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去年年底第一輪選舉中,候選人是應選名額的六.八三倍;今年的選舉中,透過十位選民連署成為獨立候選人的人數,更達到將近五萬人,而應選名額僅一萬四千多人。
但是,並非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允許獨立候選人參選;因此,隨意畫分選區、不讓候選人登記、不按法律規定進行候選人提名與協商等等花招紛紛出籠。
盡管若干地方政府打壓、干擾獨立候選人,但可喜的是,也有地方政府以開放心態面對獨立候選人參選。以浙江溫嶺而言,獨立候選人在縣級人大改選斬獲七席,武漢和溫州也有相當數量的民營企業家參選,並順利當選成區級人大。湖北、河北甚至有農民當選為縣鄉兩級人大代表。
長期關注大陸基層民主進展的北京「世界與中國研究所」所長李凡指出,此次換屆改選的獨立候選人人數遠較二○○三年為多,確實表明大陸基層民主發展已進入了新的階段;老百姓積極參選的現象,已構成發展主要趨勢。
根據李凡觀察,由地方政府、企業、地方精英組成的地方利益集團,已開始左右地方選舉,也擴大了對地方政治利益的控制。在選舉方面,地方利益集團早早協商分配人大代表名額,而這種協商僅是地方利益集團內的成員相互討價還價的結果,並非與候選人協商。李凡說,此次換屆改選中大量出現這種情況,也有力的證明了相當多的地方已經出現群眾利益被某些地方利益共同操縱和控制現象。
總體而言,李凡認為,制度問題是大陸基層民主中的長期的痼疾,其中包括基層民主的法律訴訟和救濟制度都未建立,這些問題使得基層民主的發展遇到非常大的麻煩。只有法律制度得到進一步的改革,基層民主的發展才能得到保障;否則,沒有法律援助民主只是假的、空的民主。
<採訪村委改選 記者遭跟監> 中國時報 2007.07.08彭志平/北京報導
六月下旬的一個雨天,我們從北京驅車前往附近的一個市轄縣裡的一個村,目的是探訪當地村委會選舉的進度。這個縣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縣,由於土地問題,當地農民從一九九○年代就不斷到北京上訪中央,但問題始終沒有解決。當地農民很有維權意識,透過選舉爭取自己的權益。包括村委會甚至黨的村支書記選舉,農民推派出來的候選人往往擊敗共產黨提名的候選人。
由於屢戰屢敗,後來,當地索性就不辦選舉。當地農民領袖之一的老李說,全縣大概七成的村沒有村委會主任,而是直接派人到村裡領導,這並不符合相關的法律規定。
今年三月縣鄉級人大代表改選,當地一名農民當選縣人大,原本縣裡不打算同意這名縣人大當選,但農民要求縣裡開立當選無效書面證明,但縣裡不願留下文字資料,只好承認當選資格。這位縣人大就任後當面向縣長提出此問題,縣裡同意盡快辦理村委會選舉,但迄今仍未落實。
約莫過了四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下了高速公路。正當車要轉進老李家的時候,一輛警車把我們給攔了下來。檢查行車執照、駕駛執照沒有問題,檢查後車廂也沒有問題;幾名警察請示上級之後,我們就被放行了。警察攔檢我們的理由是,「你們的車跟一輛報失車一樣。」
老李撐著傘走到大路跟我們會合,要帶我們到鄰村有意參選村委會主任的老劉家。離去時,警車並沒有再跟上來,我們也鬆了一口氣。不料,走了十 幾分鐘後,一輛公路稽查車又把我們給攔下來,理由是檢查是否已交養路費,我們交出繳費證明後,檢查員並沒有立即放行,詢問理由,稽查員稱:「在跟上級請示」;過程中又來另一輛稽查車,前後將我們夾住。這麼一僵持,停留了將近十分鐘。
我們繼續往老劉家去,隱約覺得後面有一輛黑色車子跟我們「不離不棄」,我們停下來等老劉,他們也停下來;我們到老劉家門口,他們也停在老劉家門口;我們在老劉家門口聊天,他們也下來抽菸。這時候,已經不只一輛「小黑」,還多一輛「小白」,而小黑並沒有掛上車牌。研判,公路稽查車遲遲不放行,就是在等小黑趕來攔檢點。
此時,我們已經感覺到情況完全不對,但還是決定進老劉家聊聊。一行人進門沒幾分鐘,老劉的一名「朋友」也跟了進來,跟老劉東拉西扯講了幾句話。我們研判當天已無法跟老劉繼續了解當地情況,只好離開老劉家。老李說,「剛才進去的是鄉裡的武裝部長。」
此次探訪並沒有跟老劉多聊,但過幾天當地傳來消息。我們去的當天,縣裡把所有的縣人大全部召集去開會開了一整天,導致我們要探訪的縣人大無法與我們見面。而老李回家後半小時,村支部書記也到老李家確認我們訪客的身分、談哪些事情。第二天,縣委立即承諾老劉那個村會盡快辦理選舉。只是,承諾能否真正實現,還有待觀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