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新型直升機母艦DDH
金剛級和愛拓級宙斯盾導彈驅逐艦DDG
金剛神盾艦的相控陣雷達
村雨型護衛艦DD
高波型護衛艦DD
秋月級護衛艦DD
海上自衛隊 维基百科
海上自衛隊(英文:Japan Maritime Self Defense Force;縮寫JMSDF)是日本自衛隊的海上部份,成立於1954年7月1日。由於日本不能擁有軍隊,而且採取專守防衛的立場,因此原則上不配備具侵略性的艦種(如航空母艦、巡洋艦與核子動力潛艇)。其主要任務是防衛日本領海,但近年來開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目前兵力約44000人左右,擁有各式艦艇152艘。與陸上自衛隊不同,海上自衛隊沿用了大日本帝國海軍(1872-1945)軍旗。
由於吸收了太平洋戰爭的經驗,海上自衛隊以對於反潛與掃雷的高度重視而聞名,訓練也集中在這兩項,這兩項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長處。弱點則是上述武器面對空中武力顯得脆弱,必須依賴航空自衛隊,而航空自衛隊的主要任務是防衛日本島嶼。
組織結構
海上幕僚監部是海自的統帥機關,相當于海軍部。主力部隊全部編為自衛艦隊,相當於舊海軍的聯合艦隊,地方隊進行警備與支援,另外還有其它後勤與業務部門。
海上參謀部(海上幕僚監部) 總務部
人事教育部
防衛部
指揮通信情報部
裝備部
技術部
監察官
首席法務官
首席會計監査官
首席衛生官
自衛艦隊(司令部:神奈川縣橫須賀市)
自衛艦隊司令官為海將軍銜,轄水面艦艇、航空兵、潛艇三大主力,及輔助部隊。
掃海隊群
開発隊群
情報業務群
海洋業務群
特別警備隊
護衛艦隊(司令部:橫須賀市)
護衛艦隊司令官為海將軍銜。
海上訓練指導隊群
第1訓練支援隊(駐地:廣島縣吳市) AST-4202 黑部(くろべ)
AST-4203 天龍(てんりゅう)
第1輸送隊(駐地:廣島縣吳市) LST-4001 大隅(おおすみ)
LST-4002 下北(しもきた)
LST-4003 國東(くにさき)
第1海上補給隊 AOE-422 十和田(とわだ)
AOE-423 常磬(ときわ)
AOE-424 浜名(はまな)
AOE-425 摩周(ましゅう)
AOE-426 近江(おうみ)
第1護衛隊群(橫須賀)
第1護衛隊群司令 海將補
第1護衛隊 第1護衛隊司令 1等海佐 軍銜 DDH-181 日 向 (ひゅうが)
DDG-172 島風 (しまかぜ)艦長 2等海佐
DD-107 雷 (いかづち)
DD-101 村雨 (むらさめ)
第5護衛隊 DDG-173 金剛 (こんごう)艦長 1等海佐
DD-108 曙 (あけぼの)
DD-157 澤霧 (さわぎり)
DD-115 秋月 (あきづき)
第2護衛隊群(長崎縣佐世保市)
第2護衛隊 DDH-144 鞍馬 (くらま)
DDG-178 足柄 (あしがら)
DD-153 夕霧 (ゆうぎり)
DD-154 天霧 (あまぎり)
第6護衛隊 DDG-176 鳥海 (ちょうかい)
DD-102 春雨 (はるさめ)
DD-110 高波 (たかなみ)
DD-111 大波 (おおなみ)
第3護衛隊群(京都府舞鶴市)
第3護衛隊 DDH-143 白根(しらね)
DDG-177 愛宕 (あたご)
DD-112 卷波 (まきなみ)
DD-114 涼波 (すずなみ)
第7護衛隊 DDG-175 妙高 (みょうこう)
DD-103 夕立 (ゆうだち)
DD-156 瀨戶霧(せとぎり)
DD-109 有明 (ありあけ)
第4護衛隊群(司令部:廣島縣吳市)
第4護衛隊(大 湊) DDH-182 伊勢 (いせ)
DDG-171 旗風 (はたかぜ)
DD-106 五月雨 (さみだれ)
DD-158 海霧 (うみぎり)
第8護衛隊( 呉 ) DDG-174 霧島 (きりしま)
DD-104 霧雨 (きりさめ)
DD-105 電 (いなづま)
DD-113 漣 (さざなみ)
地方配備部隊
第11護衛隊(橫須賀):152山霧 125澤雪
第12護衛隊( 呉 ):129山雪 229阿武隈 232川內 234利根
第13護衛隊(佐世保):127嘰雪 128春雪 132朝雪 230神通
第14護衛隊(舞 鶴):151朝霧 124峰雪 130松雪
第15護衛隊(大 湊):155浜霧 231大淀 233築摩
航空集團(司令部:神奈川縣綾瀬市)
司令部(厚木航空基地):P3C約20架
第1航空群(鹿屋航空基地):P3C約20架
第2航空群(八戸航空基地):P3C約20架
第4航空群(厚木航空基地):P3C約20架
第5航空群(那覇航空基地):P3C約20架
第21航空群(館山航空基地):SH-60J、SH-60K約40架
第22航空群(大村航空基地):SH-60J、SH-60K約40架
第31航空群(岩國航空基地):電子作戰機約20架
第51航空隊(厚木航空基地)
第61航空隊(厚木航空基地)
第111航空隊(岩國航空基地):掃雷直升機部隊MH-53E約10架
第1航空修理隊(鹿屋航空基地)
第2航空修理隊(八戸航空基地)
航空管制隊
機動施設隊
潛水艦隊(司令部:橫須賀)
第1練習潛水隊 3601「朝潮」(原SS589 海自第一艘AIP潛水艦)
3607「冬潮」(原SS588)
潛水艦教育訓練隊
橫須賀潛水艦教育訓練分遣隊(橫須賀基地楠ケ浦地區)
第1潛水隊群( 呉 )
第1潛水隊 SS-591「満潮」
SS-593「巻潮」
SS-594「磯潮」
第3潛水隊 SS-504「剣龍」
SS-596「黒潮」
SS-600「望潮」
第5潛水隊 SS-501「蒼龍」
SS-502「雲龍」
SS-503「白龍」
第2潛水隊群(橫須賀)
第2潛水隊 SS-590「親潮」
SS-592「渦潮」
SS-595「鳴潮」
第4潛水隊 SS-587「若潮」
SS-597「高潮」
SS-598「八重潮」
SS-599「瀬戸潮」
地方隊
各地方隊都直屬於海上幕僚監部,長官為地方総監,海將補軍銜。
橫須賀地方隊(司令部:神奈川縣橫須賀市)
佐世保地方隊(司令部:長崎縣佐世保市)
舞鶴地方隊(司令部:京都府舞鶴市)
大湊地方隊(司令部:青森縣むつ市)
呉地方隊(司令部:廣島縣呉市)
教育航空集團(司令部:千葉縣柏市)
下総教育航空群
徳島教育航空群
小月教育航空群
第211教育航空隊
練習艦隊
直轄艦艇 練習艦 TV3508 鹿島「かしま」
第1練習隊:TV3513 島雪(原DD133),TV3518 瀨戶雪 (原DD131),TV3517 白雪(原DD123)
直屬單位
系統(システム)通信隊群
警務隊
情報保全隊
潛水醫學実験隊
幹部學校
幹部候補生學校
術科學校
補給本部(司令部:東京都北區) 艦船補給処
航空補給処
發展方向
13,500噸級直升機驅逐艦:首艦日向(Hyuga)號於2007年8月23日舉行命名下水典禮,計畫在2009年3月成軍服役;另有1艘建造中。其機庫共可容納7架直昇機,加上甲板上可停放4架,共計11架。本艦將取代榛名級。
5,000噸級泛用驅逐艦:計畫建造4艘,本艦將取代朝霧級。[1]
2,900噸級潛水艦:2艘建造中,2艘計畫中。首艦於2004年通過預算計畫,2005年3月動工,次艦於2006年動工,2007年亦已提出第三艘預算。本艦為親潮級放大版,以增加作戰航程、潛航性能及靜肅性為設計主要考量。
500噸級掃雷艦:首艦於2004年通過預算動工,預計2008年下水,將編號為MSC-601。
3,000噸級海洋觀測艦:與5,000噸級泛用驅逐艦同時建案,以海洋研究、水文紀錄為主要任務,另擔負情報蒐集、通信中繼、特種管制或救難協助等任務。
12,500噸級破冰船:本艦於2004年展開設計,2005年通過建造預算,2007年開始建造,主要支援南極觀測任務,亦可從事潛艦事故救難任務。
日本“八‧八艦隊”
日本海上自衛隊“愛宕”號(DDG-177)驅逐艦於3月15日正式服役。在此之前,2006年8月該級艦的第二艘“足柄”號下水,編號為DDG-1 78,預計2008年3月服役。這是日本第5、6艘“宙斯盾”導彈驅逐艦。“愛宕”級基本是仿照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ⅡA型驅逐艦設計、建造的,艦長165米,滿載排水量1O000噸,可搭載直升機並配有機庫。作為防空型導彈驅逐艦,該級艦具備彈道導彈防禦能力,並且在編隊中主要擔負防空作戰任務。
日本“八‧八艦隊”的發展一直是讀者朋友們關注的焦點。自“愛宕”號下水以來,關於日本要組建“十‧九艦隊”的說法又一次廣為流傳。主要觀點是日本將在原“八‧八艦隊”的基礎上加上1艘“愛宕”級和1艘“高波”級驅逐艦,成為十艘。其理由是過去日本受經濟條件所限,暫維持“八‧八艦隊”,現在則可完成“最佳”編配。
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進入21世紀後,各國針對新的形勢、新的威脅,在軍費緊縮的大環境下都在壓縮編隊規模。就未來一段時間裏可能發生的衝突而言,大規模編隊在海上進行決戰的可能性較小,所以不能說編隊中的艦艇數量越多越好,增加數量不如加強現役裝備的資訊作戰能力。近1O年來,日本海上自衛隊有多型艦服役,也未見“十‧九艦隊”或“九‧十艦隊”出現,原因就是每有新艦加入編隊,就將有一艘艦被替換,一般是退到地方隊。根據最新的日本《新中期防衛力量發展計畫》,護衛艦隊將繼續保持4個護衛隊群,共編配32艘驅逐艦。由此可見,4個護衛隊群仍將維持“八‧八艦隊”的標準編成。
讓我們從歷史與發展的兩條線來再次探究“八‧八艦隊”吧。
組建的背景
冷戰時期,日本海上自衛隊長期奉行“封鎖與保交”的防務戰略,其內涵是堅持日美安保條約,以蘇聯為主要作戰對象,以封鎖對馬、津輕、宗穀三海峽和保衛1000海裏海上交通線為主要作戰任務。主要作戰樣式一是反潛護航和掃雷,二是封鎖海峽。當時認定的主要威脅是蘇聯海軍的核潛艇及常規潛艇對艦隊、船隊實施的魚雷攻擊、遠端轟炸機發射的反艦導彈。1 978年海上幕僚監部(相當於海軍參謀部)在編制5年(1980~1984年)防衛力量發展計畫時設想了三種方案。
一是建立5支各由1艘DDVL、1艘DDGL、2艘DDG、6艘DD等1 O艘艦組成的護衛隊群。其中DDVL為12000~16000噸級的輕型航母,搭載8架“海鷂”式垂直起降飛機和3架反潛直升機。DDGL為大型防空導彈驅逐艦,與當時美國海軍正在研製的“阿利‧伯克”級基本相同。DDG為導彈驅逐艦,DD為多用途驅逐艦。
二是建立6支各由1艘DDH、1艘DDGL、2艘DDG、6艘DD等1 O艘艦組成的護衛隊群。DDH是直升機驅逐艦。
三是建立4支各由1艘DDH、2艘DDG、5艘DD等8艘艦和8架直升機組成“八‧八艦隊”。最後選定了此方案。
有分析家認為,這一方案的選擇符合運籌學的原理,就當時海上自衛隊驅逐艦的反潛作戰能力來看,當接到其他感測器平臺提供的潛艇情報後,若只派1~2艘驅逐艦前去執行反潛任務,擊沉該潛艇的概率幾乎等於零;派3艘以上驅逐艦前去,擊沉概率會大大提高;而這種概率並非與艦艇數量成正比,超過8艘,概率幾乎不再上升。
8架直升機也是依據運籌學計算結果確定的。海上自衛隊也曾論證過“八‧六艦隊”、“八‧八艦隊”,但通過計算得知,前者難以對付裝備潛艦導彈的核潛艇,後者可大大改善交換率。最後經反復計算,認為8架飛機是最佳選擇,並且替換了HSS-2A(DDH搭載)、HSS-F(DD搭載)反潛直升機,全部採用HSS-2B,這樣可在DDH上對全隊的直升機進行維修保養,還可節約各種費用。
在海上遂行護航任務,除了要具備反潛作戰能力以外,還必須能對付來自空中的威脅,配備2艘防空導彈驅逐艦的目的就是為編隊提供防空保護。
當時對“八‧八艦隊”來說,最大的威脅是蘇聯海軍圖-22M“逆火”式轟炸機發射的“王魚”遠端空艦導彈和水面艦艇發射的反艦導彈。“逆火”式轟炸機的戰術使用一般是1個中隊4架飛機分2批,同時攻擊。當時“旗風”級和“太刀風”級驅逐艦分別裝備2座照射雷達,所以每個艦隊配備2艘DDG艦是最低要求。
現役“八‧八艦隊”的編成及作戰使用如下:由1艘直升機驅逐艦(DDH)擔任編隊的旗艦,它具有較強的情報處理和通信能力,並搭載3架直升機;5艘多用途驅逐艦(DD)各搭載1架直升機,主要擔任反潛作戰任務,裝備“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另配備“魚叉”、“海麻雀”等對海、防空作戰武器,可遂行多種作戰任務;另外2艘為導彈驅逐艦(DDG),只設平臺,不搭載直升機,在編隊中執行防空作戰任務,裝備較強的防空武備。8架直升機在執行反潛任務時,一般4架為一組,其中3架負責搜潛,另l架準備實施攻潛。
二十年的發展
從1978年海上幕僚監部提出發展規劃到1986年展示第一支“八‧八艦隊”經歷了8年時間。7年後第1艘以海上防空為主要任務的“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服役。1996~2003年,主要擔負遠洋反潛任務的“村雨”級和“高波”級驅逐艦先後加入現役。反潛直升機也逐步由HSS-2B換裝成SH-60J。自2005年起,具備反艦能力的SH-60K直升機陸續入役。可以說現在的“八‧八艦隊”已今非昔比。
“八‧八艦隊”最早是專為執行反潛任務而編成的,隨著新艦、新機、新裝備的不斷更新,反潛、對海、防空作戰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別是“金剛”級和“村雨”、“高波”級編入“八‧八艦隊”後,整個艦隊的綜合作戰能力又有了很大的提高。1988年的第1護衛隊群的總噸位是28150噸,艘均噸位約3520噸。共計裝備14座四聯裝“魚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2座MK-13(“標準”1)導彈發射裝置、6座八聯裝MK29“海麻雀”艦空導彈發射裝置、8座MK112八聯裝“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發射裝置。
1981年日美就日本防衛1000海裏海上交通線的問題達成一致意見,認為“八‧八艦隊”進行遠洋作戰超出航空自衛隊的空中支援範圍時,僅憑當時裝備的“韃靼”導彈,不但難以完成護航任務,而且恐怕自身都難保。
為解決艦隊防空問題,1988年日本撥款建造“金剛”級導彈驅逐艦。1991年批准建造“村雨”級驅逐艦,該級艦的設計體現了海上自衛隊遠洋反潛的作戰思想,裝備了世界上最強的反潛裝備,同時具備較強的單艦防空作戰能力。“村雨”級建造9艘.逐步替換了“初雪”級。1997年第1護衛隊群的平均艦齡為8.5年,總噸位36100噸,艘均噸位4513噸。
在裝備方面新增加了日本自行研製的SSM-1B反艦導彈、從美國引進的MK41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和“標準”2中程艦空導彈、垂直發射“阿斯洛克”反潛導彈。
進入21世紀,日本海上自衛隊再次進行戰略調整,其核心內容是防務力量從依靠美軍的保護為主轉變為依靠增強本國實力為主:防衛對象從以蘇聯為假想敵轉變為對付警惕中國、防範朝鮮、注視俄羅斯;作戰任務由“本土防衛”改為“遠洋防衛”。2006年第l護衛隊群的平均艦齡為10.5年,總噸位53 500噸,艘均噸位約6 688噸,較剛組建時幾乎增加了一倍。由於8艘艦中有6艘艦裝備導彈垂直發射裝置.所以導彈發射裝置的數量達到331個,作戰能力有明顯提升.其中“魚叉”和SSM-1B為56個,垂直發射單元250個(“霧島”號90個,5艘DD各32個).箱式發射單元24個(“旗風”號和“白根”號),單臂式發射單元1個(“旗風”號)。這一數位在2010年前後“愛宕”級和新型多用途驅逐艦服役後,還將增加。
未來新成員
從20年的發展來看,“八‧八艦隊”艦艇的總噸位在逐年增加,Ⅱ屯位小的逐漸被淘汰。近年服役的“金剛”級、“村雨”級滿載排水量分別為9500噸和6200噸。這些技術含量高的艦艇先後服役,使艦隊的綜合作戰能力在不斷提高。到2010年前後,“愛宕”級、16DDH和19DD驅逐艦將相繼服役.海上自衛隊的綜合作戰能力又將上一個新臺階。4艘直升
機驅逐艦(DDH)在2008年前後將陸續退役,目前正在研製16DDH,首先替換“榛名”號直升機驅逐艦,後續的17DDH替換“比睿”號,目前的計畫是建造2艘,另2艘採用什麼艦還未定。該艦排水量13500噸,可搭載多架直升機,隨該艦一同服役的還有MCH-101(EH-101改裝的掃雷/運輸直升機)。今後很可能購買美國正在研製的JSF戰鬥機配備該艦。
導彈驅逐艦(DDG)8艘:“金剛”級4艘、“愛宕”級2艘,“旗風”級2艘。“太刀風”級或轉到地方隊繼續服役或退役。“愛宕”級將裝備“宙斯盾”作戰系統和“標準3”導彈以及日本自行研製的FCS-3火控系統,其戰技性能處於世界先進水準。
“村雨”和“高波”級驅逐艦(DD)將成為多用途驅逐艦的主力,“村雨”級建成9艘,“高波”級計畫建造5艘,滿載排水量達6300噸。早期建造的20艘“初雪”級和“朝霧”級將全部由新艦替換,彌補“村雨”和“高波”級數量不足的是目前正在研製的19DD。該艦設計目的是應對當今的多種新威脅,加強編隊的區域防空作戰能力。“金剛”級原來的任務是為編隊提供空中保護,但今後如果承擔彈道導彈防禦作戰任務,“金剛”級需要將
“宙斯盾”作戰系統主要資源用於導彈探測、彈道計算、資料交換、武器準備等,這時它已經沒有更多的資源用於本艦防,而“高波”、“村雨”級所具有的點防禦能力又不足以為“宙斯盾”艦提供保護。因此,日本準備發展一型防空能力介平于“金剛”級和“高波”級之間的驅逐艦。
明日艦隊
日本“八‧八艦隊”未來的發展重點仍然是品質,而不是數量。
一是日本要在未來20年裏進一步拉大與中國以及周邊國家的距離,繼續保持裝備上的優勢。現在日本已經明確將中國列為防範的對手,新近出臺的防衛大綱就明確指出:今後仍要關注中國的核力量和導彈作戰能力以及海空軍的現代化建設、擴大海洋活動範圍等問題。
二是發展新型多用途驅逐艦.替換“朝霧”級,彌補“高波”、“村雨”級之間在防空能力方面的差距。
三是對付周邊國家高性能柴電潛艇,提高反潛作戰能力。
“八‧八艦隊”是為遂行反潛作戰任務而設計、編成的,對日本海上力量發展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通過幾輪更新換代,不僅反潛作戰能力逐步提高,防空、反艦能力也成倍增長,改變了以往“一流反潛、二流反艦、三流防空”的印象。
雖說如此.但它畢竟是為了對付蘇聯海軍潛艇而建設的,現在主要作戰聯想對象變成了中國海軍,作戰海域也由三海峽變為東海.因此編隊模式與規模也將發生變化。根據《新中期防衛力量發展計畫》,護衛艦隊將編為8個護衛隊,每個護衛隊編4艘驅逐艦。這種編制使得既可以8艘驅逐艦組成編隊,又可以4艘驅逐艦靈活編組,以應付不同強度的衝突,實現新大綱所要求的“快速靈活、彈性多效”。
今後8艘艦將編成2個機動作戰單元,一是反潛,二是反導。一個隊以直升機驅逐艦為核心配1艘防空驅逐艦、2艘多用途驅逐艦.主要擔負反潛作戰任務;另一個隊以“愛宕”級為核心,配3艘多用途驅逐艦,包括正在研製的19DD驅逐艦,主要擔負彈道導彈防禦任務。當13500噸直升機驅逐艦服役後,日本將不再拘泥於“八‧八艦隊”的形式。該級艦可搭載多架直升機,在1個護衛艦隊中,8艘艦和直升機的組合將視作戰需要而定了。進入21世紀,日本海上自衛隊再次進行戰略調整,其核心內容是防務力量從依靠美軍的保護為主轉變為依靠增強本國實力為主:防衛對象從以蘇聯為假想敵轉變為對付警惕中國、防範朝鮮、注視俄羅斯;作戰任務由“本土防衛”改為“遠洋防衛”。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05-07/0904442869.html什麽是日本的“八八/九十/十十艦隊”
基本就是以艦隊中的主力艦數量來命名的別稱.
八八艦隊:它由8艘驅逐艦和8 架艦載反潛直升機編成,故稱爲“八八艦隊”。艦隊主要編有:1艘“楱名”級或“白根” 級直升機驅逐艦,載3架HSS-2B反潛直升機,擔任編隊指揮艦並負責反潛;1艘“金剛” 級防空驅逐艦,載1架SH-60J反潛直升機,主要擔負防空、反潛作戰;1~2艘“旗風”級 或“太刀風”級導彈驅逐艦,主要擔負編隊的防空任務;4~5艘“村雨”級、“朝霧”級 或“初雪”級多用途驅逐艦,可各搭載1架HSS-2B反潛直升機,用于反潛、反艦作戰。
日本九十艦隊:由10艘驅逐艦和9架艦載直升機構成的艦艇編隊,日本共有四個這樣的艦隊,分別部署在橫須賀、佐世保、舞鶴以及吳港四個港口。
十十艦隊:十艘金剛級大型驅逐艦,十艘輕型“直升機”航母(每艘可搭載十架最新式戰鬥機,十架直升機)
日本“九?十艦隊”透視:反潛能力強 防空不足 2003-11-18
對于今天已爲人們所熟悉的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八?八艦隊”,關于它的提法最早出現于1907年。日本海軍根據當時日俄戰爭經驗,設想由8艘戰列艦和8艘巡洋艦構成日本海上艦艇編隊,赴海上第一線作戰,與當時剛剛崛起的海軍強國美國爭霸。但由于種種原因該設想未能實現,只是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日本軍方才又重新提出“八?八艦隊”構想並付
諸實施。當然,與崇尚巨艦大炮的時代相比,當初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八?八艦隊”主要根據反潛護航的作戰使命,突出了反潛作戰兵力的配置,由8艘驅逐艦和8架艦載直升機構成。與此同時,針對“八?八艦”隊所存在能力的不足,尤其是防空力量較薄弱,日本海軍又有了建立“九?十艦隊”的夢想。隨著“宙斯盾”防空導彈驅逐艦于1988年開始建造,以及首艦“金剛”號于1993年的服役,“九?十艦隊”也夢想成真。
“九?十艦隊”的由來和編成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九?十艦隊”,是以原來的“八?八艦隊”爲基礎,再編入新建造的“宙斯盾”防空導彈驅逐艦和多用途驅逐艦(載有1架直升機)各1艘,由10艘驅逐艦和9架艦載直升機構成的艦艇編隊,並因此而得名。它是各國海軍中最爲典型的、以非航母水面艦艇爲主的海上艦艇編隊,具有相對固定的編成。依據“八?八艦隊”的編成思想,“九?十艦隊”的基本編成是1艘“白根”級驅逐艦,可搭載3架直升機,載有8聯裝“海麻雀”點防禦艦空導彈1座,裝備了11號和14號數據鏈,擔任編隊指揮艦,並實施反潛作戰;“宙斯盾”防空導彈驅逐艦以及“旗風”級和“太刀風”級防空導彈驅逐艦各1艘,主要用于區域防空作戰;“初雪”級和“朝霧”級多用途驅逐艦共6艘,每艘載1架直升機,裝備4聯裝“捕鯨叉”反艦導彈2座、8聯裝“海麻雀”點防禦艦空導彈1座,是編隊反潛、反艦作戰的主要兵力。編隊由于能及時在艦艦、艦機、艦岸之間傳遞實時情報,故已構成了一個作戰整體。同時,艦載直升機將由性能更先進的SH-60J代替了原來的HSS-2B型反潛直升機。該機是以美海軍現役SH-60型直升機爲基礎的,由日本自己研制的下一代反潛直升機,除反潛功能外,還具有爲反艦導彈中繼制導等多種功能。
“九?十艦隊“的編成方案,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是爲了達成1000海裏護航的基本目標,實現“封鎖護航”的戰略,以原蘇聯海軍的潛艇爲主要作戰對象,根據艦艇編隊對潛搜索和攻擊的戰術設想,應用運籌學的解析方法,通過建模計算,得出的較爲優化的反潛艦艇編隊編成方案。計算表明:按日本海上自衛隊現役驅逐艦的反潛作戰能力,在同時出動8艘-10艘時,擊沈敵潛艇的概率曲線趨于水平;同時針對核潛艇,反潛直升機以三機編組的形式進行搜索較爲可靠,這樣爲了連續作業至少需要兩組,那麽若要保證有6架反潛直升機處于正常可用狀態,配備的數量就要有8-9架。依據最佳費效比使用兵力的原則,如果說“八?八艦隊”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滿足海上艦艇反潛作戰需求的基本編成,那麽“九?十艦隊”就是艦艇反潛作戰的最佳編成。而且,在1986年8月,由美國、日本多國參加的“環太平洋演習”中,“八?八艦隊”首次公開露面,就多次以熟練的艦機協同的戰術動作,准確、漂亮地捕捉和“擊沈”了企圖接近或正在“逃竄”的美國核潛艇,“使接近它的潛艇幾乎爲零”,充分驗證了該計算方案的正確性。
強大的反潛作戰能力
根據“八?八艦隊”的航渡隊形,“九?十艦隊”的編隊正常航渡的基本隊形是:“宙斯盾”防空導彈驅逐艦居前,指揮艦居中,6艘多用途驅逐艦以3艘爲一組呈扇形配置在左右兩側,另外2艘防空驅逐艦殿後,艦與艦之間的距離多爲20鏈(約3700米),以保證艦載聲納能可靠地發現敵潛艇。
九?十艦隊的驅逐艦均裝有球鼻首聲納(作用距離可達30鏈約5500米)和“阿斯洛克”反潛火箭和反潛魚雷(反潛火箭總數達88枚、反潛魚雷總數爲60枚)。而且,除了3艘防空驅逐艦外,其余7艘艦上還裝有新型的拖曳式線列陣聲納系統。艦殼聲納主要是OQS-4型,是日本以美國SQS-23型爲基礎研制的改進型,采用的工作方法是海底反射法和會聚區法,能探測搜索較遠距離和深水層的潛艇。拖曳聲納主要是SQR-19型,由水下聽音器組成48×8個陣列,通過捕捉潛艇發出的超聲波,即可測定目標的方位和距離,一般與直升機投擲的聲納浮標配合使用效果更好。直升機首先投擲聲納浮標,發現目標後立即使用拖曳聲納進行深測、定位,常常能獲得准確的目標位置參數。反潛直升機上裝有吊放式聲納、搜索雷達、戰術數據綜合顯示臺等,也可以攜帶4枚MK46魚雷或深水炸彈等反潛武器。
反潛作戰時,采用艦隊聯合的搜潛方式參與對潛搜索。反潛直升機以三機爲一組呈倒三角形隊形,一般位于編隊前3海裏-10海裏(約8.5公裏-18.5公裏)的區域,有敵情威脅的翼側進行反潛艇搜索。進行聲納吊放作業時,反潛直升機懸停高度約13米,正常情況下懸停搜索兩三分鍾後即飛向下一個懸停點。如果提供的情報准確,一般有四五個回合即可測出目標位置。每組留空搜索時間爲2小時,一架直升機搜索的有效寬度正常爲5海裏(約9公裏),整個編隊1小時就能有效控制800平方公裏-1000平方公裏的海域。發現判明敵潛艇後,編隊的機載或艦載反潛武器一次齊射的彈藥數量,即可將該潛艇擊毀。
防空作戰配合能力不足
“宙斯盾”防空導彈驅逐艦,作爲“九?十艦隊”防空作戰的主力,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一代防空導彈驅逐艦。主要防空武器是70枚垂直發射、射程爲75公裏甚至更遠的“標准”2型艦空導彈,通過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和指揮控制系統對154個空中目標進行自動搜索和跟蹤,可以同時對12個空中來襲目標進行抗擊,這種能力是“八?八艦隊”防空能力的2-3倍;而且,相控陣雷達的跟蹤火控系統還能引導“標准”艦空導彈從非“宙斯盾”艦艇上發射。這樣編隊就將在75公裏以上的距離處,構成能同時抗擊12個空中來襲目標的第一層防空力量。作爲“九?十艦隊”防空作戰的主要兵力,“旗風”級防空導彈驅逐艦屬第三代防空導彈驅逐艦,每艘艦攜帶有射程爲47公裏的單聯裝“標准”1型中程防空導彈1座。每艘艦的指揮控制系統,能同時對2個目標實施跟蹤。所以,防空時可使用“標准”l型中程防空導彈,在距編隊24公裏-50公裏的距離上,形成能對一批目標中的4個目標實施攻擊的第二層對空抗擊力量。後兩層對空抗擊力量:一是其余7艘驅逐艦攜帶的射程爲20公裏,總數達56枚的“海麻雀”近程防空導彈,能抗擊7公裏-20公裏範圍內的空中來襲目標;另一層是10艘驅逐艦攜帶的127mm火炮、76mm火炮、六聯裝“密集陣”和電子對抗等軟抗擊武器。經過上述四層對空力量的抗擊,“九?十艦隊”在正常條件下,對同批空中來襲目標,一次能抗擊14架-18架來襲飛機或者是18枚-22枚來襲導彈。當然,作爲對呈“飽和”狀態的空中來襲目標的攻擊,編隊的對空防禦作戰能力還是有限的,但如果與美國海軍第七艦隊航母戰鬥群配合使用,或是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作戰,該作戰能力能滿足自身對空防禦作戰需求。
綜上所述,日本“九?十艦隊”作爲一個作戰整體,由相控陣雷達和三坐標雷達、電子探測系統及直升機保障遠程警戒,以“標准”1/2型中程防空導彈作爲對空防禦的中堅力量,具有較強的海上反潛、反艦的打擊力量。在有岸基航空兵或是美國航母戰鬥群提供一定的空中保障的條件下,該編隊反潛護航能力是相當強的,可擔負對一個大型船團(50艘左右運輸船)的護航任務。所以,日本海上自衛隊計劃建立不少于4支這樣的艦艇編隊。
http://www.defence.org.cn/article-5-14717.html
鳩山難阻“十十艦隊”成型 2009-08-27時代周報特約記者 鍾穗建
.
面對近日中國拒絕演習歸來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中途停靠香港一事,宣稱民主黨執掌政權後,不會擴充軍力的鳩山陷入了尷尬的局面,希望盡力避免刺激亞洲國家的他,將如何面對法律已通過的爲海上自衛隊松綁的《應對海盜法》,實現其不擴軍的承諾呢?
今年6月,日本國會通過了《應對海盜法》。相對和平憲法對日本防衛的束縛,《應對海盜法》在派兵程序、護衛對象、武力使用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根據該法,海上自衛隊的派遣令可以由首相直接下令,從而使出兵海外問題成功繞開國會,實際上賦予了政府先斬後奏的權力。同時,根據該法,海上自衛隊艦船將能對“不聽從命令”的海盜船只展開追擊和殲滅,無疑賦予了海上自衛隊“開火”權。
如果民主黨能成功“奪權”,面對掌握在手中的“開火”權和可供其調配的海上自衛隊,鳩山能否履行競選時不擴軍的承諾,仍然如迷霧般讓人捉摸不透。
“十十艦隊”
結合日本近年來不斷積極出兵海外的舉動來看,日本正逐漸整其海洋戰略,試圖通過開設法律框架下的合法“後門”,借助在索馬裏的反海盜行動,進而建立反海盜基地,最終實現在海外長期駐軍。而解除“鐐銬”後的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遠洋作戰能力可以說是這一系列行動成敗的關鍵。
縱觀整個亞洲,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裝備質量,可算是首屈一指。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有潛艇16艘、驅逐艦44艘、護衛艦9艘,作戰飛機200多架,主要爲反潛飛機,其中僅P-3C反潛巡邏機就達100架。
海上自衛艦隊由護衛艦隊、潛艇艦隊、航空隊和直轄隊組成。護衛艦隊下轄4個護衛隊群,每個護衛隊群由10艘驅逐艦、10架艦載反潛直升機組成一個海空協同集群,即所謂“十十艦隊”。海上自衛隊護衛艦群編隊采用海空集群編隊的特點表明,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作戰原則並非條令規範的“專守防衛”,而是著眼攻守兼備的遠程作戰。
護衛隊群的主力戰艦爲“金剛”級、“愛宕”級宙斯盾導彈驅逐艦以及“村雨”級和“高波”級多用途驅逐艦。現在正在服役的第4代“宙斯盾”導彈驅逐艦具有很強的防空及反導能力,作戰技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目前,海上自衛隊擁有6艘“宙斯盾”驅逐艦,分別是4艘金剛級宙斯盾導彈驅逐艦和2艘愛宕級宙斯盾導彈驅逐艦。這些戰艦均全盤引進美國尖端技術“宙斯盾”雷達、武器系統,包括MK2“宙斯盾”顯示系統、MK2決策系統、MK8武器控制系統、MK7快速反應系統、MK4l垂直發射等世界最先進的導彈防衛系統,可攻可守。
多用途驅逐艦現役主力是第3代的“村雨”級和“高波”級驅逐艦,裝備了“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和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還裝備了1架SH-60J反潛直升機,具有更強的反潛能力,裝備有“捕鯨叉”反艦導彈和“海麻雀”垂直發射的艦空導彈,其遠洋綜合作戰能力即使是與世界上其他先進國家相比也不落人後。
特別是“高波”級多用途驅逐艦,更具備了突出的遠洋作戰性能,“高波”級驅逐艦的標准排水量達到了6300噸,采取適合遠洋作戰的動力配置,總功率達到44.1兆瓦。可充分滿足全球海洋作戰的需要。
“高波”級的防空能力比“村雨”級有明顯強化。它裝備新型防空雷達,搜捕空中目標的能力大大加強。攻擊能力方面,擴充了MK41垂直發射裝置,增加了武器配備靈活性。裝備了新型“海麻雀”防空導彈,彈體增長到6米,增大了射程,還能攔截馬赫數2的掠海反艦導彈。“高波”的MK41垂直發射系統不僅能發射“捕鯨叉”反艦導彈,還可發射“戰斧”巡航導彈。
“高波”級驅逐艦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擁有強大對陸打擊火力。它換裝“奧托”127毫米炮與可發射巡航導彈的導彈垂直發射系統。127毫米炮重40噸,射速比美國的MK-45型127毫米炮高一倍,達到每分鍾45發,使用非增程炮彈時,最大射程23公裏。它可以發射所有北約國家爲該口徑炮研制的全部彈種。若使用激光制導炮彈或GPS制導炮彈,射程就可達117公裏,圓概率誤差不超過20米,這將非常有利于打擊陸上點狀目標,支援登陸作戰。
“高波”級裝備了新型艦殼聲呐,其使用的MK46-5魚雷增強了在淺水區對付潛艇的能力。在對付深水潛艇時,它配備的“阿斯洛克”導彈的戰鬥部可以改爲MK50魚雷,最高水下航速能夠達到60節。“高波”配備了SH-60K多功能反潛直升機。它裝有ISAR多模式合成孔徑雷達,能在跟蹤目標時描繪目標輪廓,具有很強的目標辨識能力。它配備反潛魚雷、深水炸彈和反艦導彈,作戰性能也有很大提升。
日本“航母夢”
近日,日本最大型驅逐艦—“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的2號艦“伊勢”號在橫濱下水,這一動作,再次引起人們對于日本“航母夢”的猜測。
8月21日下午在日本石川島播磨重工聯合船舶公司橫濱工廠下水的“伊勢”號于2008年5月30日動工,工程總預算975億日元,迄今已耗資485億日元。按照計劃,“伊勢”號將于2011年3月建成並交付自衛隊正式服役。
而與其同屬“日向”級的1號艦“日向”號,早于今年3月已經開始在日本海上自衛隊服役。
作爲日本第一艘具有直通飛行甲板的直升機驅逐艦,“日向”號排水量達1.35萬噸,可搭載11架中型直升機,相當于“准航母”,具有強大的多維全方位作戰性能。它不僅可搭載反潛直升機,還能搭載4架超大型運輸直升機,承擔超視距垂直登陸和兩棲攻擊等任務。
日本准備再建造3艘同級別的驅逐艦,並將用4艘“日向”級驅逐艦取代老舊的2艘“榛名”級和兩艘“白根”級直升機驅逐艦。“日向”號與航母有相似之處,包括全通式飛行甲板和右舷布置的上層建築。臨戰只需安裝和英國“無敵”級航母類似的滑躍甲板,並配備艦載戰鬥機,“日向”號就能輕松地轉變爲標准的輕型航母。
日本急欲“出海”
近年來,日本海上自衛隊投入服役的新型艦艇中,擔負主力之責的,艦名大都來自亡沒的“二戰”名艦。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6艘“宙斯盾”驅逐艦,均再次采用“二戰”時期日本海軍著名戰艦的名號。2009年備受關注的日本戰後第一艘准航母“日向”號航空護衛艦也得名于亡沒的“二戰”名艦。
根據日本和平憲法,日本在軍事上實行 “專守防衛”,海上自衛隊的職責僅限于近海防衛,不能擁有遠程導彈、戰略轟炸機、航母等攻擊性裝備。但是,隨著冷戰的結束,日本在其加強海上權益野心的驅動下,急欲突破和平憲法“專守防衛”原則,力圖實現其近海防禦逐漸向遠洋作戰過渡的構想。
日本亡艦紛紛“複活”,絕不僅僅是“懷舊”那麽簡單,越來越多的迹象表明,日本的戰略政策正在通過漸進方式悄然做全方位調整。進入本世紀以來,日本頻頻借助國際或區域事件采用漸進手法悄悄給自己“松綁”。
2001年“9?11”事件後,日本國會通過《反恐特別措施法》,借口支援美英等國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向海外派遣自衛隊;2003年7月,日本國會通過《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別措施法》,當年12月即向伊拉克派出陸上自衛隊;2004年3月日本派遣航空自衛隊駐紮科威特。2009年3月,日本派出“漣”號和“五月雨”號驅逐艦前往索馬裏附近海域打擊海盜;4月,日本海上自衛隊三艘驅逐艦、訓練艦以及700多名官兵組成海上編隊,從東京晴海基地出發,進行遠洋航海訓練;7月19日,日本國會通過《應對海盜法》。7月28日,再次派出“春雨”號和“天霧”號兩艘護衛艦往索馬裏附近海域執行護航任務。
對于過去幾年來日本自衛隊的戰略走向,美國著名防務專家埃裏克?赫金博瑟姆表示:“我確信,日本自衛隊今後將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這是由許多國際和國內的因素促成的。”日本東京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渡邊恒雄也認爲日本向海外出兵的趨勢會愈演愈烈,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日本正逐漸向這個方向前進,日本決策圈已經對此達成了含糊的一致。但是,日本普通民衆和政界之間還沒有取得共識。因此,日本政界、研究機構以及媒體應該發揮橋梁溝通作用。”
http://www.time-weekly.com/2009/0826/1OMDAwMDAwMzM1OA.html
日開始密集造航母大艦 專家稱頭號假想敵是中國
在日本民主黨奪取了政權的動蕩之秋,日本防衛省2009年8月31日突然公布了包括建造一艘航母型護衛艦在內的預算案,並表示這種2萬噸級的巨型戰艦未來一共要建造4艘。
讓中國人氣憤的是,日本防衛省爲造艦找的理由是“鑒于中國在海上頻繁活動”。這幾乎就是印度當年核試爆借口要對付“中國威脅”的翻版。曆史上日本就以“不安全”爲借口建造了西太平洋最龐大的艦隊,並且在半個多世紀裏先後與中、俄、美三國海軍作戰。中國軍事問題專家宋曉軍認爲,日本海軍目前的頭號假想敵是中國,這4艘直升機航母的主要打擊對象是中國潛艇,但不排除日本在西太平洋還有更大的戰略野心。“如果將上臺的民主黨政府批准這一計劃,這將成爲西太平洋海上軍備競賽的發令槍。包括中國在內的日本周邊國家肯定會有回應。”另一名軍事專家戴旭對《環球時報》說。
准航母要防中國潛艇
據日本共同社9月1日報道,日本防衛省周一公布了2010年度預算要求,該預算總額比上一年度增加3%。日本的GDP增幅已經連續幾年沒有超過3%。在該預算中,配備新型坦克的項目有很高關注度,“如果這一要求實現,日本將在時隔20年後再次引進新型坦克”。不過議論最多的項目還是建造“航母型護衛艦”。
共同社報道稱,日本防衛省申請斥資1166億日元(約合85.6億元人民幣)用于建造可搭載直升機的航母型護衛艦,該護衛艦排水量約1.95萬噸,堪稱海上自衛隊最大級別的艦艇。
日本時事通訊社和《每日新聞》幹脆把這種巨型戰艦稱爲“直升機航母”。該社報道稱,防衛省要求新配備的直升機航母外形同此前的“日向”號相似,長248米,寬38米。而“日向”排水量爲1.395萬噸,長197米,寬33米,外形酷似航母。除了這些硬件數據,新艦的性能比“日向”號先進很多,它擁有更強的運輸能力,甲板和機庫共可搭載14架艦載直升機,同時起降5架直升機。該艦可運輸陸上自衛隊3.5噸卡車50臺、人員4000人,並可爲其他艦只進行海上燃料補給。
日本防衛省稱,該艦將作爲海上自衛隊的中樞艦使用,並可用于大規模災害救援、國際維和行動、緊急撤僑行動等,並計劃將來共建造4艘同型艦只。
日本防衛省還毫不猶豫地再次拿中國當配備新型戰艦的借口。時事通訊社援引日本海上幕僚監部官員的話稱:“中國不斷提升其巡航導彈的海上發射能力和攻擊力,日本有必要利用直升機對此進行監視。”日本《每日新聞》則稱,因爲中國潛艇的戰鬥力不斷增強,新艦的設計突出了反潛能力,可同時運行9架反潛偵察機。
中國軍事問題專家宋曉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爲,這種戰艦的主要功用就是反潛,現在日本在這方面的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並接近世界頂級水平,日本此舉針對的目標就是中國潛艇。
自2007年日本防衛廳升格爲防衛省之後,對中國的指責不斷升級。這期間表現最咄咄逼人的是日本的海上力量。戴旭認爲,日本發展大型戰艦計劃,海上自衛隊重點發展反潛力量,走的都是一種強勢的海軍路線。潛艇力量爲主的國家相對是一種弱勢的表現。
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護衛艦一般噸位都在1000-3000噸,只有日本把這樣近兩萬噸的龐然大物仍叫護衛艦。據共同社報道,該護衛艦的規模比英國海軍的輕型航母還大。防務省的解釋像是與日本憲法打“擦邊球”。由于“憲法規定日本不能擁有攻擊型航母”,防衛省辯稱:“艦上沒有讓攻擊型直升機起飛的類似跳臺的裝備,因此並非航空母艦”。但日本山口大學現代政治軍事論教授評論稱:“只要裝載戰鬥機,它就完全能成爲航母。”
建造“准航母”的消息在日本互聯網上迅速成爲熱點之一。有網民爲此大聲叫好,也有網民表示擔心。在右翼的2NN網站上,還有激進網友留言稱:“爲了不被中國屢次侵犯領海,日本應該制造排水量超過5萬噸的真正航母。”
日本巨型戰艦數量東亞第一
日本清楚鄰國對它發展航母的敏感。共同社報道說,日本想造的戰艦,因酷似航空母艦的外形可能會刺激周邊國家的神經。
美國“strategy page”網8月30日的文章直接把日本的“准航母”稱爲航母,因爲它上面能夠起飛F-35B戰機。文章稱,日本之所以回避航母的叫法,是因爲“它上一次擁有很多航母時給鄰國留下了糟糕印象”。
據日本自由百科網站介紹,從上世紀70年代起,日本從未停止過建造巨型艦船,目前已擁有10艘標准排水量在8000噸以上的海軍主力作戰艦只。其中“大隅”級兩棲運輸艦3艘,標准排水量近9000噸,擁有直通型甲板,可搭載直升機,韓國《朝鮮日報》稱,這種戰艦可輕易地改爲輕型航母。日本目前最大的戰艦是2艘“日向”級護衛艦---“日向”號和“伊勢”號。“日向”號2007年下水,今年3月開始服役,“伊勢”號今年8月下水,但尚未服役。“日向”號被稱爲日本戰後第一艘“准航母”。
據介紹,日本還在建造更多的巨艦。兩艘“日向”級護衛艦SS-503 、SS-504號已經開始動工,另一艘SS-505號已經確定承建者。
在東亞地區的海上力量中,日本比不上美國。美國在日駐有滿載排水量近10萬噸、可搭載80架作戰飛機的“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這也是出現在西太平洋的最大艦只。駐日美軍還擁有3艘排水量近萬噸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4艘排水量都在8200噸以上的“伯克”級導彈驅逐艦。
除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外,日本海上自衛隊已是西太平洋大型艦只擁有量的冠軍。
目前,俄羅斯太平洋艦隊擁有的最大艦只是滿載排水量1.1萬噸的“瓦良格”號“光榮”級巡洋艦,另有排水量8700噸以上的2艘反潛艦。
韓國2007年服役的“獨島”號兩棲突擊艦標准排水量達1.43萬噸,比日本的“日向”號要大一點,但巨型戰艦數量比不上日本。
中國海軍除訓練艦、綜合補給艦、醫院船外,僅擁有1艘萬噸級的兩棲船塢登陸艦。美國著名軍事評論家巴克爾在分析日本海上軍事力量時稱:“日本海上自衛隊現已成爲西太平洋地區最強大的海軍力量,而且日本政府從來沒有停止海上自衛隊現代化的努力。”
警惕日本的航母計劃
“准航母”計劃只是日本追求大海軍夢想的一個縮影。作爲一個島國,公元3世紀的大和國就用船“渡海平北95國”。日本明治維新時,日本兵部省提出“大辦海軍”,奠定日本“海主陸從”海洋思維的根基。
在明治維新後的那一輪海軍擴張中,日本在短期內成功地建立了一支強大而畸形的海上力量。以航空母艦爲例,日本是世界上較早研發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從1922年建造“鳳翔”號開始,到二戰結束時日本共建造25艘航空母艦,這是到現在爲止任何東亞國家都遠沒有超過的紀錄。
爲爭取“陽光下的地盤”,日本先後與鄰國發生過多次海上沖突,如吞並琉球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侵略朝鮮、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日本幾乎與太平洋地區幾個重要大國發生過全面海上沖突,日本海軍最遠打到中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島、南太平洋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等地。各國電影中彪悍的日本軍艦形象,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戰結束後,日本學者高阪正堯提出,日本應該以英國爲師做“海洋國家”,致力開發廣闊海洋,這爲現代日本建設海軍提供了基本理論依據。
航母計劃在這種背景之下很快就浮出水面。1952年,日本組建“海上警備隊”時,就在一份名爲《新日本海軍再建案》的研究報告中提出建造4艘8000噸級護航航空母艦的計劃,但該計劃沒有得到美方同意。1961年,日本海上自衛隊又提出直升機航母設計方案,但沒有被政府批准。此後,日本軍方開始采用側面包抄、小步躍進的戰術,從設計標准排水量4700噸、可搭載3架海王式直升機的榛名級驅逐艦開始,向著擁有航空母艦的目標不斷前進。
中國國防大學的專家認爲,1999年,“大隅”號兩棲運輸艦服役成爲日本擁有航母的一個重要基點。2007年,“日向”號的下水成爲日本擁有航母的響亮前奏。如果這次建造近2萬噸級航母型護衛艦的計劃付諸實施,將吹響日本擁有航母的真正號角,西太平洋的天空將重新被日本的直升機和軍機占據主角。
也有不少日本媒體提到“准航母”建造計劃的困難。《産經新聞》就稱,民主黨執政後,將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防衛大綱、國防預算,因爲在該防衛大綱制定過程中就遭到民主黨的強烈反對。共同社的報道也稱,由于以民主黨爲核心的新政府的誕生,防衛省的造艦要求能在多大程度上獲得滿足,尚是個未知數。
對此,中國社科院日本所的呂耀東研究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剛獲勝的民主黨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政策,有的只是理念而已,但在日本不論哪個政黨上臺,都要使日本“普通國家化”,這作爲日本的戰略目標不會改變。
戴旭對日本的舉動提出警告說,日本利用目前國際形勢緩和、大家都在關注金融危機的當口,加速擴張軍備,這與20世紀20年代簡直如出一轍,當時日本快速擴充軍備,20年後就發動了世界大戰。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04/1244564761.html
日本自衛隊已有5艘准航母加速打造配套艦艇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海韜發自北京 2009年8月21日,被海上自衛隊稱爲“直升機護衛艦”的“伊勢”號在橫濱下水。這也是繼“日向”號後,日本擁有的第二艘滿載排水量超過18000噸的作戰艦艇。盡管被冠以“護衛艦”的虛名,但“伊勢”號的下水事實上標志著日本的航母複活計劃又向前邁出了關鍵性一步。
五艘“准航母”已經成型
一般認爲,“航空母艦”通常是指擁有全通甲板、可搭載並起降固定翼飛機或直升機、排水量超過1萬噸的作戰艦艇。其中,以搭載直升機或短距垂直起降戰機爲主的通常被稱爲直升機母艦或兩棲攻擊艦。
按照這一定義,“伊勢”號下水後,日本海上自衛隊實際擁有的航空母艦已經達到5艘,包括3艘滿載排水量1.3萬噸的“大隅”級兩棲攻擊艦“大隅”號、“下北”號、“國東”號(日稱“兩棲運輸艦”),2艘滿載排水量1.8萬噸的“日向”級直升機母艦“日向”號、“伊勢”號(日稱“直升機護衛艦”)。作爲“日向”級的第二艘艦,“伊勢”號于2008年5月30日動工,工程總預算達到975億日元。
“伊勢”號艦長197米,寬33米,標准排水量1.395萬噸、滿載排水量1.8萬噸,在噸位上已經超過意大利“加裏波第”號、泰國“皇家公主” 號航空母艦。根據日本官方公布的數據,“伊勢”號飛行甲板可同時起降4架大型直升機,機庫還可容納11架直升機,艦員爲380人。
“伊勢”號還將裝備“宙斯盾”相控陣雷達以及先進的火炮、導彈和指揮通信系統。按計劃,“伊勢”號將于2011年3月建成並交付自衛隊正式服役。
加速裝備航母編隊
在積極推進航母建造計劃的同時,近年來日本也在加速包括大型遠洋補給艦、護衛艦艇、潛艇等相關編隊配套艦艇的裝備步伐。2004、2005年滿載排水量超過1.5萬噸的“摩周”號、“近江”號遠洋綜合補給艦相繼服役。2008年5月,日本最新型“宙斯盾”級驅逐艦“足柄”號正式服役,海上自衛隊“宙斯盾”級驅逐艦達到6艘。“足柄”號的服役也標志著日本海上編隊綜合作戰能力再次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2009年7月17日,三菱重工爲日本第一艘19DD級驅逐艦舉行了鋪龍骨儀式。海上自衛隊官員透露,建造該級艦的目的就是爲了給日本海上自衛隊“日向”級直升機母艦提供一層防禦力量,使它們免于受來自水面和空中的打擊。
2007年12月,以二戰期間日本航母命名的海上自衛隊新型潛艇“蒼龍”號下水。同時,日本還在研發4000噸左右,裝備高速魚雷、潛射導彈和聲納系統,具備更強遠海綜合作戰能力的新一代潛艇。
日本航母之路逐漸清晰
冷戰結束後,日本逐步恢複了航母發展計劃。通過建造“大隅”級、“日向”級,海上自衛隊積累了建造全通甲板戰艦的成熟技術。常駐日本的美軍航母編隊,也爲日軍提供了現成的航母情報資料來源。
據了解,2010年左右,日本將正式設計和建造一艘4萬噸級的中型航空母艦。可以說,從“大隅”級兩棲攻擊艦——“日向”級直升機母艦——中型航母——大型航母,日本未來的航母發展藍圖已經變得逐漸清晰起來。值得注意的是,剛剛下水的“伊勢”號與“日向”號在二戰期間就是姊妹艦,使用“伊勢”號與“日向”號作爲新型直升機母艦的命名,似乎也體現出日本軍方將其視爲“未來航母過渡艦”的“良苦用心”。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8-28/1046564038.html
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有16艘潛艇53艘戰艦
新聞背景:2009年6月19日,日本國會通過了《應對海盜法》,爲日本政府派遣海上自衛隊打擊海盜提供了法律依據。《應對海盜法》通過的當天,防衛大臣濱田靖一就命令海上自衛隊准備向索馬裏海域派遣第二批護航艦隊。7月17日,日本2009年《防衛白皮書》出臺,將繼續加強海上自衛隊建設。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現狀究竟如何呢?
日本海上自衛隊現由護衛艦隊、潛艇艦隊、航空隊和直轄隊組成。護衛艦隊下轄4個護衛隊群,每個護衛隊群由8艘驅逐艦組成,共載有8架反潛直升機,故稱爲“八八”艦隊。隨著“金剛”級、“愛宕”級驅逐艦陸續服役,目前“八八”艦隊已經過渡到“十十”艦隊(由10艘驅逐艦和10架艦載直升機組成一個海空協同的集群)。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驅逐艦分爲多用途驅逐艦、直升機驅逐艦和防空驅逐艦。“高波”級驅逐艦是多用途驅逐艦中最新、最現代化的艦種,共裝備了5艘,最新1艘是2006年服役。日本多用途驅逐艦基本是從反潛驅逐艦發展而來的,現役主力是第三代的“村雨”級和“高波”級驅逐艦,它們不僅裝備了“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和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還裝備了1架SH-60J反潛直升機,具有較強的反潛能力,裝備有“捕鯨叉”反艦導彈和“海麻雀”垂直發射的艦空導彈,其遠洋綜合作戰能力在全球驅逐艦中名列前茅。
日本防空驅逐艦也發展到了第四代,目前服役的第四代“宙斯盾”導彈驅逐艦具有很強的防空和反導能力,其技術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目前,日本還在研制更新型的驅逐艦,進一步增強“網絡中心戰”能力和戰區導彈海基防禦能力,隱身能力也將顯著提高。
今年3月18日,日本第一艘具有直通飛行甲板的直升機驅逐艦“日向”號在橫濱正式服役。該艦排水量達1.35萬噸,全長197米,寬33米,建造費用大約1050億日元(約合10.5億美元)。“日向”號上裝備了關鍵性的防空設備FCS-3系統——一種小型的“宙斯盾”相控陣雷達系統。其飛行甲板從艦艏延伸至艦艉,外形酷似航母,有能力起降日本陸、海、空自衛隊的所有大型直升機。雖然目前僅搭載3架SH-60J反潛直升機和1架CH-53E“超級種馬”多用途直升機,但“日向”號實際上最多可搭載11架直升機。該艦還裝備了“海麻雀”防空導彈、反潛魚雷和兩個“密集陣”近防系統。日本海上自衛隊對這種超大型驅逐艦寄予厚望,因爲其具有強大的全面的作戰性能——它不僅可以搭載反潛直升機,還能搭載超大型運輸直升機,承擔超視距垂直登陸和兩棲攻擊等任務。
總的來說,在亞太地區,日本海上自衛隊是除美國海軍以外最強大的海上力量之一,具有較強的遠洋機動作戰能力。根據《2007-2008年簡氏艦船年鑒》統計,日本海上自衛隊裝備潛艇16艘、驅逐艦44艘、護衛艦9艘,裝備作戰飛機200多架,主要爲反潛飛機,其中,性能先進的P-3C反潛巡邏機多達100架。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8-24/0742563537.html
日本海上自衛隊打造進攻武器已具全球攻防能力
日本防衛省2009年8月31日發表2010年度預算概算,其中決定建造一艘2萬噸級的直升機驅逐艦,並要求爲此撥款1166億日元(1美元約合93日元)。這艘新型艦是爲接替“白根”級驅逐艦而建造的。
按照設計,新型艦外形與日本目前最大的“日向”號直升機驅逐艦相似,采用航空母艦式的直通式甲板,上層建築位于甲板一側。該艦長248米,寬38米,標准排水量達1.95萬噸。
與“日向”號相比,新艦將擁有更強大的運輸能力,可搭載總共14架艦載直升機,同時起降5架直升機。該艦可運輸陸上自衛隊3.5噸卡車50臺、人員4000人,並可爲其他艦只進行海上燃料補給。
防衛省說,該艦將作爲海上自衛隊的中樞艦使用,並可用于大規模災害救援、國際維和行動、緊急撤僑行動等。防衛省計劃將來共建造4艘同型艦只。同時,“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的2號艦下水,准備開始舾裝海試。
6月19日,日本國會衆議院通過了《應對海盜法》,從而爲日本政府派遣自衛隊打擊海盜提供了法律依據。這個法案爲自衛隊走出日本國門進一步“松綁”,可形象地表示爲海上自衛隊已獲准了可“隨時出海”的通行證。並爲自衛隊借打擊海盜之名、主動出擊留下了“法律空子”。
《應對海盜法》通過的當天,防衛大臣濱田靖一就命令海上自衛隊准備向索馬裏海域派遣第二批護航艦隊。由此可以看出,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作戰艦艇編隊已具備了相當的規模。那麽,其現代化、遠洋化的新動向又如何呢?
海上自衛隊成爲當今日本海外擴張的急先鋒
最能體現日本擴張企圖的就是快速發展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作爲達成日本軍事戰略的主要兵力,重點發展海上力量是日本自衛隊建設的方針。
日本海上自衛隊規模並不大,只有4.5萬人,但它最大的特點是技術水平高、戰鬥能力強。目前,日本除了核潛艇和航母兩項沒有外,海上自衛隊現擁有各種作戰艦艇152艘、潛艇16艘,各型作戰飛機205架,高新裝備比例占80%以上,同時已擁有了“准航母”5艘。總體實力已相當于或超過英國、法國,成爲世界少數幾個海軍強國之一,位于世界前列。
近年來,日本海上自衛隊持續將裝備質量放在首位,謀求技術優勢,重點建造了一批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大型水面艦艇和大型運輸艦船,成爲一支兵種齊全,裝備先進,具有較強反潛護航作戰和遠洋機動作戰能力的精強軍種。
追求“合理、高效、精幹”是日本海上自衛隊對裝備規模和作戰能力的基本要求。根據這一要求,日本海軍大型艦艇大幅增多,海上自衛隊的活動範圍也在不斷擴大,特別是今後一段時期內大批“航母型”戰艦的服役,將大大增強日本在東亞以及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幹預能力。
作戰指導思想由消極的“專守防禦”轉向積極的“攻勢防禦”
根據日本和平憲法的精神,日本戰後的安全戰略一直是以“專守防衛”爲核心,其類型是一種被動式防禦。冷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不斷對其作戰思想進行調整,上世紀90年代,日本確立了“廣域防衛,洋上殲敵”的積極防禦思想,並實施預先前置的防衛戰略,以“遏制事態發生”或“早日排除事態”。到2001年,其防衛白皮書甚至公開宣稱,一旦國家戰略需要,日本將“對他國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同時大力發展先發制人的作戰力量,加快了進攻性武器的發展。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早已超出自身防衛的需要,已經具備了全球攻防的能力。
正是在遠洋積極防禦作戰思想的指導下,從21世紀開始,爲應對“新型威脅”,日本海上自衛隊加快了其遠洋機動作戰力量的建設,在裝備發展上,不斷推動其艦艇裝備向大型化、導彈化、遠洋化發展,重點發展海基導彈防禦系統和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准航母”大型水面艦艇,並注重加強海上巡邏裝備的建設。
日本軍事裝備建設向來注重質量,在裝備發展上注重謀求技術優勢,在本國雄厚的經濟實力支持下,海上自衛隊的裝備已經躋身世界海軍裝備強國之列,反潛、掃雷和常規潛艇等裝備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然而,日本並沒有滿足現狀,近年來,海上自衛隊更加重視信息戰裝備的發展,信息戰能力不斷提高,並開始了新一輪造艦計劃。
同時,日本並不會放棄長期以來擁有真正航母的努力。日本是世界上較早研發航母的國家之一。1922年,日本建造的“鳳翔號”被認爲是世界上第一艘標准的航母。二戰期間,日本建造了20多艘航母,一度橫行海上,成爲其野心高度膨脹的催化劑。
二戰後,日本作爲戰敗國,放棄進攻性武器,航母自然也在禁止範圍之內。但由于日本擁有建造航母的技術和基礎,再加上再現昔日稱霸海洋的輝煌一直是其揮之不去的情結,日本國內幾度出現要求重造航母的聲音。
上世紀80年代初,日本政府和軍方緊鑼密鼓地策劃建造小型航母,只是由于美國與日本國內反戰人士的反對,計劃才被迫取消。但日本發展航母的意圖從未消失過,而且更加策略:不再直接提“授人以柄”的造航母的說法,而是以發展大型運輸艦、驅逐艦、護衛艦的名義,走上了實質性擁有航母的道路。
1988年日本經通過憲法解釋允許擁有“防禦性”的輕型航母,“日向”號就是以此發展起來的。1998年日本海上自衛隊第一艘擁有直通甲板的“大隅”號兩棲運輸艦服役,這是日本在追逐航母夢想上邁出的重要一步。此後盡管存在衆多不足,但“日向”號的設計在全方位向真正的航母靠攏。日本正是通過這種漸進方式,在技術上穩步積累建造和使用經驗,從政策上逐漸突破和平憲法的制約和民衆及周邊國家的心理底線,爲最終實現“航母夢”奠定基礎。
海上自衛隊活動範圍已擴展到所有國際公海
“9?11”事件後不久,借美國對阿富汗動武之機,日本國會于2001年10月通過了有效期爲兩年的《反恐特別措施法》,爲日本向海外派兵提供了法律依據。《反恐特別措施法》無限擴大了日本向海外派兵的範圍,將日本自衛隊的活動範圍擴展到所有國際公海、上空和有關國家同意的外國領土。此外,根據這一法律,日本政府在采取反恐措施時不必經國會批准,而是以召開臨時內閣會議的形式作出決定即可,但須在采取行動後的20天內報告國會。
2001年12月,日本政府根據這一法律,首次向海外派遣自衛隊,爲在印度洋上活動的多國海軍艦艇提供燃料及後勤保障服務。此舉成爲日本戰後防衛政策的重大轉折。
《反恐特別措施法》于2003年、2005年和2006年經日本國會三度延長。自2001年12月以來,海上自衛隊共向印度洋派遣了59艘次艦艇和約1.1萬人次的自衛隊員。2008年12月12日,日本國會在衆議院二次表決中最終通過了當天遭參議院否決的新反恐特別措施法修正案。根據這一修正案,日本向印度洋派遣自衛隊的期限將被延長1年,即到2010年1月15日爲止。自衛隊的任務仍是爲在印度洋上活動的美國等多國海軍艦艇提供燃料和水。海上自衛隊印度洋派兵的規模不變,但活動範圍已擴展到所有國際公海。
2009年3月14日下午,日本海上自衛隊兩艘驅逐艦從廣島縣起航前往索馬裏附近海域,以保護日本相關船舶免受海盜威脅。這是日本首次以“海上警備行動”的名義向海外派遣自衛隊。6月24日,第二批護航艦隊由“天霧”和“春雨”號兩艘導彈驅逐艦組成,由佐世保基地起航,7月14日抵達了索馬裏海域,而不久的將來,“大隅”級和“日向”級“准航母”戰鬥群也將在全球的熱點海域頻繁現身。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04/0928564731.html
另參本館:
飛豹能突襲日本艦隊? 中國054巡防艦 054A、KDX2和高波艦 日本金剛與愛宕神盾艦 071、大隅與獨島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