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評《中國電影史》曾提及「李道新教授新著北京大學2005出版的『中國電影文化史』……」,若再加《中國電影批評史》和本評《影視批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可知李在1996年獲得中國大陸首屆電影學博士後,仍研究著作不斷,並且已在縱向「中國電影史」和橫向「電影學」上,取得了有機的結合。
啥是「影視批評學」?書的封底【內容簡介】道:
「本書力圖在創新電影觀/電視觀與批評觀的基礎上,結合世界影視理論批評發展的最新成就以及中國影視理論批評的一般狀況,相對全面而深入地探討電影、電視批評原理。作為影視學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影視批評學以影視批評特性、影視批評功能、影視批評主體、影視批評模式以及影視批評寫作為主要研究內容。
為了使本書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可讀性,本書在“影視批評寫作”部分例舉了作者已經發表的三則電影批評文本,並結合作者的寫作實踐予以具體、細緻的解剖分析。
本書作為「北京大學影視藝術叢書」高等院校影視教育系列教材之一,可供影視學、傳播學,以及相關專業學生使用,也可作為提高影視文化水準的自學讀物。」
尤其p.159-284的「第四章 影視批評模式。第一節 社會批評模式。一 倫道德批評。二 政治批評。三 社會歷史批評。第二節 本體批評模式。一 本文分析。二 作者論。三 類型研究。第三節 文化批評模式。一 影視文化分析。二 女性主義批評。三 後殖民主義批評。」占全書的1/3,可說是部影視批評學派的總介。
太過學術理論了,還是「第五章 影視批評寫作第一節 步驟:從資料的收集、整理到意向的分析、確定。第二節 手段:鏡像探討、文化分析、產業研究的分立與整合。第三節 成果:批評文本的可信性與開放性評估。第四節 例証:影視批評文本三則」較有實際操作性。
三則中的<王家衛電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義>可說是我讀過的王家衛影評中最全面且深刻的,單從其以下小節標題便可知:「(二)、王家衛電影的後現代藝術文化策略:不確定性、類型混雜和故事解體。1、多重敘述,游移視點與不確定性。2、仿制,改裝與類型混雜。3、斷裂,拼貼與故事解體。(三)、王家衛電影的現代主義宏大敘事。1、拒絕與接納:荒誕的距離感受。2、失落與獲取:異化的身份定位。3、遺忘與銘記:虛無的生存體驗。」
李道新>百度百科
李道新,1966年9月出生于湖北石首。1996年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電影系,獲電影學博士學位。
現任教于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曾獲北京大學“十佳教師”稱號。兼任《電影藝術》雜志編委及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委員。
主要研究中國電影史、中國電影批評、中國電影文化與中國電影傳播。在《文藝研究》、《文藝理論與批評》、《電影藝術》、《當代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獨立出版學術著作《中國電影史(1937-1945)》(2000)、《影視批評學》(2002)、《中國電影批評史(1897-2000)》(2002)、《中國電影的史學建構》(2004)、《中國電影文化史(1905-2004)》(2005)與《中國電影史研究專題》(2006)。其中,《中國電影批評史(1897-2000)》獲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電影文化史(1905-2004)》獲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主持全國藝術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中國電影傳播史(1905-2005)》、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都市功能的轉換與電影生態的變遷:以北京影業爲中心的曆史、文化研究》與長影集團委托項目《長影史(1945-2005)》。
職務: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影視藝術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個人簡曆:
1992-1994 西北大學中文系講師、助教
1996-1998 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1998-2001 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 副教授、講師
2001年7月至今北京大學藝術學系 副教授 教授
著作:《中國電影文化史(1905-2004)》、《中國電影的史學建構》、《中國電影批評史(1897-2000)》、《影視批評學》、《中國電影史(1937-1945)》、《中國電影史研究專題》
主要研究領域:中國電影史、中國電影批評、中國電影文化、中國電影傳播
主要學術獲獎情況:
《中國電影批評史(1897-2000)》(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64萬字)2004年獲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中國電影文化史(1905-2004)》(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71萬字)2006年獲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主要教學獲獎情況: 2003年獲北京大學十佳教師稱號。
主要學術著作:
《中國電影史研究專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33萬字。
《中國電影文化史(1905-2004)》,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71萬字。
《中國電影的史學建構》,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年版,27萬字。
《中國電影批評史(1897-2000)》,中國電影出版社2002年版,64萬字。
《影視批評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34萬字。
《中國電影史(1937-1945)》,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23萬字。
《波德萊爾是怎樣讀書寫作的》,長江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34萬字。
主要學術論文:
《以光影追尋光明——沈浮早期電影的精神走向及其文化含義》,《當代電影》2005年第3期。
《淪陷時期的上海電影與中國電影的曆史敘述》,《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建構中國電影文化史》《當代電影》2005年第1期。
《電影學術:無人喝彩的尷尬與渴望超越的焦慮》,《中華讀書報》2004年8月11日。
《市場經濟呼喚重構中國電影類型生態》(記者專訪),《中國文化報》2003年8月26日。
《中國早期電影史:類型研究的引入與墾拓》,《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第四代導演的曆史意識及其在中國電影史上的獨特地位》(上、下), 《海南師範學院學報? 社科版》2003年第1期、2002年第6期(連載)。
《中國電影史研究的發展趨勢及前景》,《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選擇與堅持:早期現實主義電影批評》,《文藝理論與批評》2001年第1期。
《電影理論與電影史視野裏的中國電影批評》,《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建構中國電影批評史》,《電影藝術》1998年第4期。
http://baike.baidu.com/view/147743.html?tp=0_00
王家衛>百度百科
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的華語電影圈爲世界影壇貢獻了衆多出色的作品與導演,而王家衛無疑是其中最值得關注的電影作者之一。他迄今爲止的六部作品已經憑借著其極端風格化的視覺影像、富有後現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對都市人群精神氣質的敏銳把握成功地建構了一種獨特的“王家衛式”的電影美學。
王家衛1958年出生在上海,五歲時隨家人移居香港。早年在香港工藝美術學校學習平面設計時他瘋狂地迷上了攝影,特別是Robert Frank、Henri Cartier-Bresson和Richard Avedon這些大師的作品對他的影響尤爲深刻。1980年從學校畢業後,他進入香港無線電視開辦的電視制作培訓班學習劇本寫作和影視制作,後在一系列無線的電視劇集中擔任制作助理和編劇。1982年,王家衛離開無線正式進入電影圈,他先做了近五年的電影編劇。1987年,王家衛爲香港新浪潮電影的主將譚家明編寫系列影片“黑幫三部曲”的劇本,結果譚家明只采用了其中的最後一部拍成了《最後勝利》,而其中的第一部就成了1988年王家衛的首部導演作品《旺角卡門》的劇本。從1991年的《阿飛正傳》到1995年的《墮落天使》,不斷湧現的出色作品完成了王家衛對自我藝術風格的建立和鞏固。1997年,王家衛終于憑《春光乍泄》一片獲得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得到了國際影壇的肯定。
王家衛電影的獨特性首先在于他對自己身處的城市和時代有著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種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這樣一個特殊外部環境裏的生命體驗。他是最敏銳洞悉了現時態香港的藝術家:人流擁擠、華洋雜處的重慶大廈,旺角的高樓分割出的暗藍色天空,啓德機場邊可以看見飛機起落的公寓窗口,當然還有路邊攤、便利店和幽暗的酒吧,王家衛靠著這些標志性的元素組和出了一個世紀末的香港,最明顯的例子是《重慶森林》和《墮落天使》(當然你也可以把《東邪西毒》中那片孤寂冷漠的沙漠看作是寓言化了的現代城市,而且《春光乍泄》裏的那種遠在異鄉的無根飄零的感覺也是對香港這個殖民城市在另一個異域時空裏的反照)。王家衛是一個濃厚地背負“都市感受性”的影像表述者,現代城市所擁有的無機性和符號性使他的作品經常是內容隱藏在形式和風格裏的,或者說,風格本身有時候就是他的內容。在以往香港新浪潮導演的代表許鞍華、譚家明等人的作品中,你可以輕易地觸摸到賴以支撐風格的“生活真實感”,但在王家衛的電影裏你看不到這些。
王家衛的影像世界是高度抽象後的真實,這首先表現在他敘事時流露出的獨特的時間觀。王家衛電影裏的場景往往都在線性時間的過去和未來中呈現出一種懸置狀態,盡管他不斷地用細節去強調時間概念,像《阿飛正傳》裏那個著名的開場、《重慶森林》裏對日期的反複訴說和《東邪西毒》裏經常會在事件開頭指出節氣,但他講述的這些故事並沒有特別的時間背景,它們可能每天都會發生在這個城市的角落裏,它們只是從城市生活中抽離出來的標本。如果你仔細看過《重慶森林》,你就會發現兩個故事的某些細節其實是互相交錯的,王家衛用這種捉迷藏式的遊戲來造成一種共時性的效果,既消解了傳統敘事的線性時間觀念又凸現了當代都市生活的偶然和無序,從而形成了一種存在主義式的精神意蘊。
王家衛電影的“抽象真實”還表現在他偶然性片斷式的敘事結構和對流行符碼的拼貼借用上。如果你看了王家衛的作品而感動的話,那絕不是由于整體世界的印象所引發的,而是因爲細節、片斷以及絮語化的主觀獨白所喚起的氣氛能讓你産生心領神會的共鳴使然。氣氛存在于片斷中,或夾雜在片斷與片斷間的留白裏,這很像是後現代美學對宏大敘事的摒棄和對細碎印象的偏好。在王家衛的電影裏,你可以發現大量流行文化的符號,諸如流行音樂、商標、卡通玩具等等,包括他非常喜歡使用的人物如警察、殺手、阿飛等其實都是一種都市邊緣的亞文化符號,這種由都市提供的消費符碼經過王家衛的拼貼變得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現代社會由具體實像蛻變成的符號化感性,這也使得他的電影極端敏銳,新鮮而發人深省。
當然談到王家衛的電影,你立刻想到的還會有手提攝影機所拍攝的恍惚眩目的晃動鏡頭、不規則的畫面構圖和豔麗但冷漠的色調運用。這種商標式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和他長期合作的美術指導張叔平和攝影杜可風。今天,在很多香港的獨立藝術電影甚至有些商業電影中你都可以看到這種王家衛式的影像,但大多數都只有單純形式的拷貝而缺乏內在的創意。
王家衛的電影有很酷、很炫的形式感,但其實內裏充滿了感情:像《重慶森林》裏對快餐化愛情的反諷、《春光乍泄》裏細膩糾纏的感情和《墮落天使》裏金城武爲父親做冰激淩的那段戲都讓人難忘。他作品中始終貫徹的一個主題就是:人與人之間對某種傾訴和溝通的渴望以及對遠比這種渴望更爲強烈的個體交流不可能性的無奈。在華語電影圈中還沒有人可以像王家衛那樣更善于把這一主題表達得如此細膩而傳神。
在今天對王家衛的成就下定論還爲時尚早。英國著名的《聲與畫》雜志將王家衛選爲20世紀90年代最重要的電影革新者,在他的名字前面有50年代的安德列?巴贊和70年代的安迪?沃霍爾,該雜志在對他的評價中說:“王家衛也許不是未來電影的全部,但他確實地指出了未來電影的一個方向。”
作品錦集
《旺角卡門》(1989)劉德華 張學友 張曼玉 萬梓良
《阿飛正傳》(1990)張國榮 張曼玉 劉嘉玲 劉德華 張學友 梁朝偉
《東邪西毒》(1994)張國榮 林青霞 張曼玉 梁家輝 梁朝偉 張學友 劉嘉玲 楊采妮
《重慶森林》(1995)梁朝偉 王菲 金城武 林青霞
《墮落天使》(1996)黎明 李嘉欣 金城武 楊采妮 莫文蔚
《春光乍泄》(1997)梁朝偉 張國榮 張震
《花樣年華》(2000)梁朝偉 張曼玉
《2046》(2004)梁朝偉 章子怡 鞏俐 王菲 劉嘉玲 木村拓哉 董潔 張曼玉
《賞金車神》(2005)(寶馬汽車廣告第6集)
《愛神之手》(2006)(王家衛、史蒂芬.索德柏和安東尼奧尼三大導演執導的三段式電影) 鞏俐 張震
《藍莓之夜》(2007)
http://baike.baidu.com/view/19227.html?tp=0_11
王家衛>維基百科
王家衛於1958年出生于中國上海,5歲時隨家移居香港。1980年在讀了香港理工學院美術設計系兩年後,便放棄繼續修讀[1],進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導演訓練班,並在電視臺擔任制作助理。1982年他離開了電視臺,投入電影編劇工作,1980年代共寫過13個電影劇本,憑《最後勝利》獲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1988年開始執導第一部電影《旺角卡門》,為王氏導演生涯之始。1991年他憑《阿飛正傳》贏得該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1995年亦憑《重慶森林》取得同一獎項。1997年獲第50屆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華人導演。王家衛獲邀擔任2006年法國坎城影展的評審團主席,成爲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2]。他於2007年11月獲香港公開大學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3]。
王家衛常配戴深色太陽眼鏡示人[4],又喜愛吸煙。
指導風格
王家衛的電影,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喜用緩慢的節奏,配以適當的音樂,帶出電影的氣氛。他常與杜可風、張叔平合作,被外界稱為鐵三角。張、杜二人也使王家衛的電影在畫面上更有美感。杜可風拍攝王家衛的電影時,其攝影手法亦非常獨特,其“手提式”及“半掩式”的手法成為了他們的標誌。
王家衛導演的戲大多是沒有預先的劇本,只在拍攝當日才會給演員臺詞,這令演員在觀看影片成品之前也不會知道戲的內容。
王家衛的指導風格,令很多演員在王家衛的電影中也有異常好的演出,亦有很多演員表示拍過王家衛的電影後,演技能有進步,如張曼玉、章子怡及梁朝偉[5][6]。
外界評論
王家衛的電影,多被形容為浪漫,題材多是探討愛情為主。雖然王家衛長於香港,但香港人對他的評價,往往不如世界其它地方對他的評價。尤其是王家衛電影都是以文藝性質居多,並非香港人所喜好,香港人常批評他的電影沈悶、難懂,甚至批評故事支離破碎,毫無內容;但在歐美等地方(尤以法國),王家衛的作品是受到推崇的,常擁有極高評價。
獎項
1991年,憑《阿飛正傳》獲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並獲第28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1995年,憑《重慶森林》獲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
1997年,憑《春光乍洩》獲第50屆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
2001年,獲香港政府頒授銅紫荊星章[7]
2006年5月21日,在法國坎城獲法國政府頒授榮譽軍團騎士級勳章,以表揚其對電影業的貢獻,並由法國文化及通信部部長德瓦布爾代表法國總統主持勳章頒發儀式(但大部份中文傳媒錯誤把該奬項翻譯為「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那是另一個法國勳章,由文化部頒授。)[8]
2008年,獲得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遠見獎」[9]
導演
《2046》電影海報1988年 《旺角卡門》(臺譯:熱血男兒) As Tears Go By
1991年 《阿飛正傳》 Days of Being Wild
1994年 《東邪西毒》 Ashes of Time
1994年 《重慶森林》 Chungking Express
1995年 《墮落天使》 Fallen Angels
1997年 《春光乍洩》 Happy Together
2000年 《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
2004年 《2046》 2046
2005年 《愛神》 Eros
《愛神》裡三段電影都是各自進行,集結三位導演的作品,王家衛導演其中〈手〉(The Hand)篇。
2007年 《藍莓之夜》 My Blueberry Nights(著名美國爵士女歌手Norah Jones為本片女主角)
編劇
1982年 《彩雲曲》 Once Upon A Rainbow
1983年 《空心大少爺》 Just For Fun
1984年 《伊人再見》 Silent Romance
1985年 《吉人天相》 Chase A Futune
1985年 《龍鳳智多星》 The Intellectual Trio
1985年 《小狐仙》 Unforgetable Fantasy
1986年 《我要金龜婿》 The Millionaire Chase
1986年 《神勇雙響炮續集》 Rosa
1986年 《惡男》 Goodbye My Love
1987年 《最後勝利》 Final Victory
1987年 《江湖龍虎鬥》 Flaming Brothers
1987年 《猛鬼差館》(臺譯:魁星踢鬥) The Haunted Cop Shop
1988年 《猛鬼學堂》(臺譯:抓鬼特訓班) The Haunted Cop Shop 2
1988年 《旺角卡門》(臺譯:熱血男兒) As Tears Go By
1982年 《獵鷹計劃》 Walk On Fire
1990年 《再戰江湖》 No Rish, No Gain
1991年 《阿飛正傳》 Days of Being Wild
1994年 《東邪西毒》 Ashes of Time
1994年 《重慶森林》 Chungking Express
1995年 《墮落天使》 Fallen Angels
1997年 《春光乍洩》 Happy Together
2000年 《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
2004年 《2046》 2046
2005年 《愛神》 Eros
《愛神》裡三段電影都是各自進行,集結三位導演的作品,王家衛導演其中〈手〉(The Hand)篇。
2007年 《藍莓之夜》 My Blueberry Nights
監製
1993年 《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 Dong Cheng Xi Jiu
1995年 《墮落天使》 Fallen Angels
1997年 《春光乍洩》 Happy Together
1997年 《初纏戀後的二人世界》 First Love the Litter on the Breeze
2000年 《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
2002年 《天下無雙》 A Chinese Odyssey 2002
2003年 《地下鐵》 Sound Of Colors
2004年 《2046》 2046
2007年 《藍莓之夜》 My Blueberry Nights
執行監製
1988年 《猛鬼學堂》(臺譯:抓鬼特訓班) The Haunted Cop Shop 2
演員
1984年 《君子好逑》 The Other Side of Gentleman
1984年 《伊人再見》 Silent Romance
1988年 《猛鬼學堂》(臺譯:抓鬼特訓班) The Haunted Cop Shop 2
1988年 《愛情謎語》 Chaos By Design
執導短片
2001 《The Hire: The Follow》
2002 《Six Days》
2007 《給康城的情書》
《I Travelled 9000 km to Give It to You》一段
2007 《There's Only One Sun》
注釋
^ 王家衛獲頒榮譽博士學位 自曝當年大學都未畢業,載新華網,2007年12月13日
^ 王家衛任戛納電影節評判團主席,載BBC中文網,2006年1月5日
^ 公開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13/11/2007
^ 王家衛獲頒榮譽博士 戴著招牌墨鏡上臺,載自由時報即時新聞,2007年12月13日
^ 章子怡《夜宴》演技靠王家衛,星島日報,2006年9月10日
^ 中國電影登陸英國 張曼玉:王家衛讓我開竅,東方新聞,2007年3月18日
^ 王家衛獲得特區政府銅紫荊星章,東方新聞,2001年10月14日
^ 王家衛獲法國文學騎士勳章,明報,2006年5月22日
^ 王家衛獲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遠見獎」,新浪網,2008年10月23日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