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13 06:30:55| 人氣2,259| 回應33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貧富的數字魔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讀過下文才知台灣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家庭所得以五分位計,最高二十%所得組是最低二十%所得組的六.○四倍。」又是個數字魔術。

中國時報 2007.06.05 彭漣漪/專題報導

所得差距87年32倍 92年增為51倍 一縣市兩世界 貧富差距惡化

台灣的所得分配惡化速度驚人。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指出,依財政部的綜合所得稅資料統計,若把全國分為二十等分,金字塔頂端五%的所得,與最底端五%的所得相比,這項差距在八十七年為三十二倍,到了九十二年增加為五十一倍,顯示台灣貧富不均的情況日益嚴重。

此外,島內各地區間貧富差距也拉大,甚至出現「一縣市,兩個世界」的差距;貧窮地區不但所得減少,且原來外流找工作的人口,因在外地找不到工作而回鄉,但最後都落得「靠家養」。

依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家庭所得以五分位計,最高二十%所得組是最低二十%所得組的六.○四倍。顯然,主計處的五等分位計,無法真正呈現台灣所得分配惡化的現實。

朱敬一指出,財政部的資料是以納稅人申報的所得統計而來,全國約有五百多萬戶;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是採抽樣方式,每年樣本數約一萬三千個家庭,兩者性質不同。依財政部綜合所得稅資料,所得最高五%與最低五%的這個貧富差距,短短五年間由三十二倍擴大為五十一倍,惡化的速度非常驚人。可以想見,這幾年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是很明顯的趨勢。

進一步分析全國廿三縣市的所得分配,可看出縣市間、甚至同縣市內部差距也在拉大中。

拿當紅科技業群聚的新竹市來看,就能看出端倪。九十四年,新竹市五等分位的家戶可支配所得差距是六.六九倍,九十三年更高達九.八五倍,遠高於全台平均數。新竹科學園區附近的幾個里,例如科園里、仙水里,「一戶的所得,經常是同個里中二、三十戶家庭所得的總和。」

新竹市的家庭可支配所得,在全台排名第二,是個因科學園區而富裕的地方。新竹市主計室課長朱宜寧分析,在新竹縣,貧富差距就很大,因為新竹縣是個農業縣,傳統農家很多,科技新貴只集中在新竹縣的特定地方,對照落差更明顯。

窮鄉有愈來愈窮跡象。台東縣是全台最窮縣市,九十四年家庭可支配所得只有五十九萬七四三三元,全台最少,還不到台北市的一半,而且比起九○年的數字,還減少了近三萬元。

台東縣主計室表示,台東縣並未針對家庭收支做詳細分析,但這幾年景氣不好,台東縣自然受到影響,收入減少,最近外地工作機會不好,不少台東縣外流人口都回到家鄉,但依然找不到工作,只好靠家裡養。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2,259) | 回應(3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時評經濟 |
此分類下一篇:如此的三次農改
此分類上一篇:高學歷新貧階級

物價羅生門
<物價羅生門>中國時報 2007.06.19中時小社論

前幾天,標準桶裝瓦斯每桶大漲四十元。過去一年來,汽油漲、食糖漲、黃豆漲、玉米漲、紙漿漲、金屬原料漲,什麼都漲,只有主計處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不漲。

不但不漲,而且下跌。前一陣子,主計處公布統計數字,說是今年五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比去年還跌了○.○三%。但主計處也說,五月分批發物價(躉售物價)比去年同期,漲了七.五九%。

厲害吧,批發物價大漲,零售物價卻下跌,裡面的學問還真是不小。其實,稍微動腦筋想想,就知道玄機何在。主計處查物價,只查價格高低,不查商品多少。

餃子餡變稀了、小籠包少一個、取消贈品、降低優惠、偷工減料,這些,全是漲價,但主計處全查不出來。因為查不出來,所以,消費者物價指數反而下跌了。真是神奇啊,傑克!

用膝蓋想都知道,先有製造,後有批發,最後是零售。照主計處說法,上游進口原料、中游批發物價,全都大漲,獨獨下游零售物價下跌,實在很詭異。其實,物價漲不漲,小老百姓最清楚,在街上隨便喊個人,問他對物價的感覺,答案絕對不是﹕「五月分物價比去年五月還要低。」

當然,主計處也有主計處的難處。要知道,一個國家的物價水準,如果高於利率,就成了「負利率」,等於全民財產被物價吃掉,大家都虧本。如今,一年期定存利率還不到二.五%,主計處怎麼可能發布訊息,說是消費者物價指數,比去年同期上漲三%?
2007-06-19 12:36:53
窮忙族
百萬富翁窮忙族 矽谷特別多【聯合報07.08.07編譯組】

五十一歲的史泰格大約有三百五十萬美元(約台幣一億一千萬元)財產,屬於美國資產最高的百分之二家庭。怎麼說都是成功的有錢人,只有他自己和他在矽谷的鄰居不這麼想。

在科技業擔任行銷主管的史泰格,每天連續工作十二小時,周末還長時間加班。他說:「我知道外面的人會奇怪像我這樣的人幹嘛還這麼賣命,可是現在幾百萬美元根本算不了什麼。」

紐約時報說,這種已經很有錢卻仍覺得窮、因而拚命工作的「百萬富翁窮忙族」在矽谷多不勝數。他們的生活充滿機會,大多很喜歡自己的工作,也擁有充分財力,不必像絕大多數靠薪水過活的人為生活操心。

但是,這些事業有成、野心勃勃的數位精英,有許多並不認為自己特別幸運,有部分是因為他們四周都是更有錢的人。

在企業執行長一年能夠拿到幾千萬美元,避險基金經理甚至一年進帳十億美元之時,擁有幾百萬美元的人經常覺得自己的財富不夠看,反映他們在當今新鍍金時代的謙卑地位,因為美國有幾十萬人比他們有錢得多。

矽谷的許多小富翁對自己擁有幾百萬美元財產感到有點慚愧,甚至有罪惡感。他們能夠發財,當然多少有點本事,可是在適當時機處於適當地位更是重要。他們很清楚,如果他們當初進了別的行業,絕不可能有今天的運氣。

這是這些工作階層百萬富翁與美國企業巨富最大的不同。後者通常自認為對社會貢獻卓著,對擁有幾億或幾十億美元身價覺得理所當然。

一名矽谷小富翁說,這裡的許多財富是意外之財,許多人懷疑自己何德何能,能拿這麼多錢,而其他對世界貢獻更大的人,像是老師,卻待遇微薄。

卅九歲的電腦程式設計師柯布拉斯的淨身價是五百萬至一千萬美元,他想如果自己離開矽谷,全家可以搬到內華達州的艾可小鎮整天滑雪,或搬到中部,像王子一樣 住在鎮上最好的社區中的寬敞大廈中,但他與妻子和兩個孩子住在加州巴洛阿圖以南的洛斯阿托斯,當地學區極佳,因而房地產昂貴,他們無法住在豪宅,只能住在 比普通美國房屋大不了多少的房子內,他在二○○五年創立的搜尋引擎公司Mink每天長時間工作,他說:「在堪薩斯州市我算是富有,人們會找我做董事,但在此地像我這種人太平常了,一點也不稀罕。」
2007-08-07 13:47:40
魔數
今年台GDP上修至4.58% 仍四小龍之末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07.08.24

主計處昨天公布,國內最新今年經濟成長率(GDP)預測,由上次的4.38%上修到4.58%。不過,如果與環球透視機構 (Global Insight)與國際貨幣基金 (IMF)的最新預測比較,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仍居四小龍之末。
另外,主計處昨天還調整今年下半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由原本的2%上修到2.4%。主計長許璋瑤坦言,下半年的國內民生物資價格的確會有一波明顯漲幅。
主計處昨天公布每季調整一次的國內GDP預測,由上季的4.38%上修到4.58%,主要原因是民間投資大幅增加,由上次公布的1.68%增加到5.65%,總金額攀升近820億元。
許璋瑤說,國內民間投資情況遠優於預期,特別是在第二季,一共約有1,460億元的新增民間投資投入,投資廠商包括七座半導體12吋晶圓廠與兩家TFT- LCD業者。他強調,經濟部最新的工商意向調查也指出,今年第二季國內製造業投資金額年增率高達59%,是近年來罕見佳績。
不過,即使主計處已經接連兩次上修國內今年的GDP,根據Global Insight與IMF的最新預測顯示,台灣今年的經濟表現在亞洲各國中表現欠佳,只略優於日本的2.4%、泰國的4.3%,在亞洲四小龍中依然敬陪末座。
此外,國內物價的未來走勢也是各界關注焦點,許璋瑤指出,國內目前已經反映過一波民生物資漲勢,例如牛奶、沙拉油等,分別有3%到10%的漲幅。
他坦言,今年下半年起的民生物價恐怕還有一波漲勢,第三季與第四季的消費者物價將分別上漲2.2%與2.5%。

亞洲貧富差距擴大最顯著 台灣第6

【聯合報╱編譯呂理甡/報導】2007.08.24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一項報告,亞洲國家近年享有全球最快速的經濟成長,但貧富差距也逐漸擴大。
「經濟學人」雜誌引述亞銀的報告說,過去10年左右,亞銀調查的21個國家中,有15國的貧富差距擴大,其中泰半是亞洲國家;只有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三個在1997年金融風暴中受創最重的國家例外。
貧富差距增加最多的五個國家是:尼泊爾、中國大陸、柬埔寨、印度和南韓,台灣排名第六。接著依序是越南、美國、日本、菲律賓、巴基斯坦、德國。
貧富差距通常是以一國的「吉尼係數」來衡量,係數0最完美,代表每個人的所得相同,1表示貧富差距最嚴重。中國大陸的吉尼係數從1993年的0.41上揚到2004年的0.47,貧富差距比美國的0.46還大。
亞洲國家常自我安慰說,他們的貧富差距不如拉丁美洲國家嚴重,因為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等國的吉尼係數都超過0.5,巴西甚至達到0.57。
但這有一部分是由於衡量方式不同。拉丁美洲的吉尼係數是以所得為準,亞洲國家的吉尼係數則主要根據花費,因為有關方面常拿不到亞洲國家的可靠所得資料。
以所得資料評估,在開發中國家會產生高估貧富差距的結果,因為農工人口及自雇人口常低報社會福利,而這些人通常又是最窮的。
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大陸,貧富差距擴大的主因是農村與都市家庭所得不同。農業生產力的成長遠比製造業及服務業慢,所得增加從而緩慢。
另一個因素是擁有技術與未擁技術者的所得差距不斷擴大。亞洲各國的高技術工人現在所得已日益與國際接軌。

中國時報 2007.08.24彭漣漪/台北報導 
砸2500億 貧富差距降為6.01倍

行政院主計處昨〔廿三〕日公布「九五年家庭收支調查」,五等分位收入最高的家庭去年收入達一八九萬元,增加一.七%,高於平均值的一.六%,也比最低所得組家庭二十五萬元,增加一.六%。經租稅及挹注二千五百億元的福利支出後,貧富差距降至六年來最低。
根據主計處的數據,最高與最低所得兩組的原始差距高達七.四五倍,與九四年的數字相同,是九二年以來的高點,但經租稅與福利支出的「所得重分配」後,貧富差距得以降低為六.○一倍。
劫富濟貧 可支配所得增加
行政院主計長許璋瑤表示,低所得家庭可支配所得增加,有兩個原因,一是政府社會福利支出,包括老農津貼、低收入津貼每年支出達一千億,社會保險支出達一千五百億;另外,低收入家庭就業機會增加,使薪水比前一年增加三.三個百分點。
雖然貧富差距比前一年的六.○四倍有所改善,不過,許璋瑤坦承,所得差距擴大的「M型社會」形態,各個國家都一樣,台灣「無法自外於這個趨勢」。
此外,九五年個人可支配所得超過一百萬的人數為九二.五萬人,比前一年增加六.九萬人,增加八個百分點。但個人年可支配所得低於十六萬的有七三.五萬人,也比前一年增加二.九萬人。高收入個人增加的速度是低收人個人增加速度的一倍多。
富人越富 貧窮階級食老本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中心主任朱雲鵬表示,有錢階級的財富持續累積,貧窮階級則在食老本,未來差距將更大。中研院經濟研究所院士朱敬一表示,看台灣這十多年來的變化,中、低所得的八成人口,其平均所得占社會總所得的比例幾乎都在下降,似乎所有的經濟成長果實,都被兩成高所得者所吸收。

國內實際貧富差距7.46 倍【聯合報07.08.24許玉君

主計處昨天公布,去年國內最高和最低所得的貧富差距微幅縮減為6.01倍,略低於前年的6.04倍;但如果扣除巨額的社會福利支出補貼的原始數據後,國內的貧富差距為7.46倍,是近四年來最高紀錄。
國內到底有沒有「M型社會」趨勢?主計長許璋瑤坦言,貧富差距擴大是舉世皆然的趨勢,台灣無法置身其外。
主計處昨天公布去年一年一度的「國內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去年國內家庭平均每戶收入為新台幣110萬元,若以每戶人數3.41人計算,去年全年的個人收入平均為32萬2580元。
若再扣除政府稅收等非消費支出後,去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91.3萬元,也就是說,去年國內平均每人每月可供花用的實際所得約為2萬2312元。
主計處統計,若是將家庭總戶數依可支配所得高低分成五等分,去年所得最高的146萬戶家庭,平均收入為182.7萬元;所得最低的146萬戶家庭,平均收入只有30.4萬元,兩者相差6.01倍,略低於前年的6.04倍。
不過,去年貧富差距略微縮小,主要是因為政府支出2500億元的社福政策,以及透過租稅工具讓財富重分配的效果;如果扣除這些政策效果,去年實際的貧富差距為7.46倍,仍逐漸在擴大中。
主計處解釋,去年各級政府發放低收入戶生活補助、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老農福利津貼、身心障礙補助、災害急難救助,及各項社會保險保費支出補助,合計共發放2500億元,有效縮減所得差距倍數1.3倍。
另外,家庭對政府移轉支出,如稅捐、規費及罰款等租稅財富重分配,也縮小了所得差距約0.15倍。合計這二項政策,約縮減了1.45倍的貧富差距,才使得國內貧富差距倍數從7.46倍降至6.01倍。
年薪百萬者增近7萬人
國內M型化趨勢確有漸趨明顯態勢,主計處統計,去年年薪百萬元者計有92萬5170人,較前年人數增加6萬9053人,增加幅度是近六年來最高;但另一方 面,去年年薪不滿20萬元的人數約有122萬2850人,也比前年增加3萬4832人,顯示國人所得高低差異也越來越大。
2007-08-24 14:06:36
數迷
培養數字敏感力的20個習慣

‧經理人月刊 2007/09/03 數學不好的人,數字能力就不好嗎?對數字敏感的人,成本掌控能力就一流嗎?雖然答案未必是肯定的,但想在工作上事半功倍,就必須養成對數字敏感的20個好習慣。【整理.撰文/文及元、齊立文】

數學不好的人,數字能力就不好嗎?對數字敏感的人,成本掌控能力就一流嗎?雖然答案未必是肯定的,但想在工作上事半功倍,就必須養成對數字敏感的20個好習慣。
每每說到數字,人們下意識地就會說:「我數學最爛了!」而既然數學很爛,顯然也就不會懂得太艱深的數學公式或原理,更別說是怎麼應用了。所以,我們或許可 以說,數學爛的人就無法將太高深的數學用在職場上,但有沒有另一種可能的狀況是:商場上所用到的數學,其實都不會很難,有專家說是不會超過高中數學程度; 也有人說,只要會加減乘除即可。
這很容易得到驗證,因為我們很少聽到什麼經營之神是數學家,反倒經常聽到沒讀過什麼書的傑出企業人士,對於財報數字瞭若指掌。
在工作場合裡,我們會看到很多數字,但是我們不見得要計算這些數字,重點是對於數字要有一種「感覺」。感覺也許還是太過抽象,具體一點地說,就是要在心中對於數字所反映出來的真實,依據自己的專業與經驗,建立起一套評斷的標準,然後據以做出行動。
以下這20個數字力,不只是觀念,更要養成一種習慣。如果在逐一檢視之下,你發現自己已經多半具備,那恭喜你堪稱「數字達人」,但如果發現自己缺了很多項,也不要覺得自己是「數字白癡」,因為它們都不難學會。
1.體認數字的重要性
「在商業世界裡,數字非常重要。」這句話看似抽象,卻很真切。數字就像是體檢表,是行動的結果和評量的工具;數字也像是儀表板,可以指引方向和預測未來。
2.養成凡事附上數據與參考資料的習慣
數字是溝通、說服及談判的重要依據。例如,如果你想建請增加設備,但是多次呈報申請書卻都未經核可。可試著加上「增加投資設備,可達到總費用節省多少錢的結果」,讓數字為你說話,或許就能提高通過的機率。
3.在評估或分析任何情況時,都試著將其數字化
簡單明瞭的數字,十分有助於記錄、資訊傳達、比較檢討及分析等商業行為。這就像是學習做一個「重視金額」的人,凡事不以感情(感覺、印象、 善惡)做判斷,而是以「金額」「數字」「比率」做為衡量的尺度。例如,如果認為舉辦宣傳活動可提升產品知名度,那就試著將「知名度」換算成「金額」。
4.將PDCA循環應用在工作上
在採取任何行動前,都要擬定計畫(Plan),然後實際執行(Do),接著再檢核(Check)結果與計畫之間的落差,做為修正行動(Action)的參考。
5.經常以矩陣圖思考問題
面臨錯綜複雜的問題時,可以矩陣圖加以展開,從中可發掘出未曾發現的問題點,然後再依據問題點的急迫性與重要性,研擬對策。
6.有時間觀念
假設A公司1小時能處理1單位的工作量,B公司則是1小時10單位,這個10倍的差異,可換算成B公司1年處理的工作量,A公司得耗時10年。時間既可以換算成金錢、效率,更速度的展現。因此,有數字力的人不會虛度光陰,也會守時、守信用。
7.有效運用資金
要發揮金錢的價值,就必須在使用金錢之前,預測效果或效益如何,使用之後更要詳細確認。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大小事情都必以「損益計算」的方式來思考。
8.養成計算「合計值」的習慣
許多人都有類似經驗,那就是錯誤的數字往往像滾雪球一般,進貨量、銷售量或庫存量的登記,有時候是一個項目出錯,就連帶一直錯下去一樣。因此,對於圖表內的數字或金額,習慣性地進行加總,方便於在做整體控管時,能夠依重要程度判定優先順序。
9.將所有目標都數據化
日產汽車(Nissan)執行長卡洛斯‧高恩(Carlos Ghosn)曾說:「無法數據化的目標,我無法執行。」有時候,組織的願景或任務,都是較為抽象的,因此要落實為具體的數字,才能執行與評量。
例如,可將「拓展人脈」這項目標,轉化為「每個月與人交換30張名片,而且日後與其中5位保持聯繫」;或是將「加強廣告活動」轉化為「向15家媒體宣傳,達到8家確實刊載」。
有時候,如果目標較為遠大,則為了讓目標具體可行,最好能將目標區分為近程、中程和長程三階段,然後再決定每一段時期要達成的目標。這個過 程就是所謂的「倒算力」,亦即為了達成遠程的目標,往回推算中程、近程應該做什麼,甚至近到這個月、這星期或現在就該做什麼,做為達成目標的查核點。
10.追究數字出錯的原因
數字出錯時,不是更正即可,更要探究導致錯誤的原因,並且提出預防過失再度發生的對策。
11.保留數字修正的紀錄
將錯誤的數字更正後,仍要保留原本(錯誤)的數字,一方面可供日後檢視修正過程的原委,另一方面可做為重要的檢核點,因為修正過的數字,仍有可能出錯,因此「修改紀錄」可做為審慎計算的重要提醒。
12.隨時掌握最新的數據
過時的數據不但沒有意義,甚至會造成誤導,因此一定要迅速、正確地處理資料,隨時將數字的紀錄更新成最新的資料。
13.數字是兩面刃
數字固然是溝通與說服的利器,但是若惡意扭曲,則會成為欺詐的工具。許多企業弊案就是起因自竄改財報數字,試圖欺騙視聽。
14.計算會議成本,檢視費用與成果之間的關係
英特爾(Intel)董事長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曾以「經理人的時薪 × 會議時數」計算會議的成本,藉以說明會議的召開必須有效率和具體成果,否則就是浪費人力與資源。換言之,與會者的位階愈高、人數愈多、時數愈常,則會議的 成本就愈高。因此,若會議成本低於回收成果,就沒有開會的必要。
15.計算公司各部門的成本開銷
這是一種「磨練經營感覺」的好方法,因為無論是各行各業,以及組織內的各個部門,都要做成本控管。成本可以決定產品售價(成本+利潤=售價),而透過成本內容的分析,則有助於了解哪些項目成本過高或效率不彰。
2007-09-04 10:09:02
拆穿又如何
細剖貧富差距惡化原因【經濟日報07.09.06社論】

行 政院主計處日前公布去年所得分配調查,指出最高20%家庭所得組可支配所得,與最低20%家庭所得組可支配所得比較,自94年的6.04倍,95年降為 6.01倍,顯示台灣貧富差距略有改善。近年來由於情況的改變,許多統計數據,總的指標與個別指標發生很大差距;如,最近大家所關注而最不能理解的:大家 都感受物價明顯上漲,但上半年消費者物價總指數僅上漲0.61%,7月還下跌0.34%,而質疑其正確性。本報社論曾指出物價問題不在整體在局部,每人感 受都不同。又如政權輪替七年來平均每年經濟成長3.8%,但600萬受雇員工平均薪資每年僅增加1.1%,扣除物價上漲後的實質薪資,僅增加0.3%,幾 呈停滯。這600萬受雇員工及其家庭超過1,500萬人,完全沒有感受到經濟有3.8%的成長。所得分配短期間整體雖有改善,如拉長時間或深入從個別或部 門看,是否也是惡化相當嚴重,值得進一步探討。
據主計處統計結果,高低所得差距在不計政府社會福利津貼與租稅政策前是7.45倍,不僅與前年相同未有改善,且較前三年更形惡化。不過在加計政府補助及租 稅後,已有改善;顯然政府社會福利津貼及租稅政策,已產生所得重分配效果。但為此政府每年社會福利支出高達2,500億元,在財政赤字下,多賴舉債支撐, 留給後代子孫負擔,不僅不公平,以後何以為繼?而且租稅作用只使所得差距縮小0.15倍,極其微小,且與政權輪替前相同沒有提升;顯然近年來盲目的租稅減 免,多為高所得者享受,破壞累進稅率應有的所得重分配作用,執政當局能不省思。
雖然去年全體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較前年增加2.07%,而且最低所得組增加率高於最高組,才使所得差距縮小。但如把時間拉長,政權輪替以來,全體家庭 平均每戶所得,七年(89~95)來才增加2.7%,與政權輪替前七年(82~88)每戶所得增加39%比較,不及其十分之一;而且最低所得組每戶所得, 95年較88年減少4%,最高所得組則增加4.8%;因此,高低所得差距,自88年的5.5倍,95年上升到6.01倍,七年來貧富差距顯著惡化。
更嚴重的是,最低所得組由於所得減少,為維持必要的生活消費,在近七年中,有三年入不敷出,儲蓄變為負數,不是動用過去儲蓄,即是借債度日。另四年雖有儲 蓄,亦微乎其微,去年每戶儲蓄僅183元;而最高所得組七年來每戶儲蓄,每年都維持在60萬元以上。由於高低所得組每年產生的儲蓄,差距過於懸殊,窮人更 窮,富人更富,已造成未來貧富差距更為惡化的基因。
進一步觀察發現,95年與88年比較,最低所得組每戶可支配所得負成長、最高所得組所得正成長的最大原因,在於可支配所得中,居於最重要地位的實質所得, 最低所得組大幅萎縮24.2%,最高所得組還能有2.8%成長。因此最高、最低的所得組實質所得的差距,自88年的9.1倍,95年擴大到12.3%,是 95年可支配所得差距的兩倍,可見惡化程度的嚴重。
所謂實質所得,包括受雇人員報酬、產業主所得及財產所得,在最低所得組此三種收入95年較88年均呈兩位數大幅萎縮;但在最高所得組除財產所得亦呈兩位數 萎縮外,受雇人員報酬及產業主所得,則分別成長5.3%與4.1%。差距之所以如此之大,可歸納為下列原因:(1)是近七年來全體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 成長太慢,平均每年僅0.4%,與前七年每年成長4.8%,不可同日而語;(2)最低所得組人口老化快速,就業人口隨之大幅下降;(3)M型社會的形成, 企業走向大者恆大、小者恆小,不僅企業主所得兩極化,每人薪資水準亦朝兩極化發展;(4)財產所得最低、最高所得組均呈兩位數下降,與利率降至谷底及股市 下滑有關;惟最低所得組財產所得萎縮40.8%,幾是最高所得組萎縮21.6%的兩倍,此與前述最低所得組七年來儲蓄幾等於零及整體所得成長太慢有關。
總之,執政當局若能重視經濟,將每年經濟成長率自3.8%,提高到與亞洲其他三小龍5%以上看齊,減免稅不要太濫,要公平合理,使累進稅率發揮應有所得重分配作用,再有適當的產業與就業政策,不需要全賴社會福利救濟,相信所得差距不致惡化,甚至改善,亦是可預期的。
2007-09-06 10:36:53
台新窮人
貧富差距擴大 財政部莫成幫凶>中時社論07.10.16 

 全球化與新科技的發展,讓世界變平了;但是對某些人而言,這個世界是不平的,甚至越來越不平,因為生活比以前更苦了。最近十年來台灣越來越多中等收入的家庭發現自己正在邁向貧窮之境,這種所得分配惡化的趨勢,已經到執政當局必須正視的時候了。
 本報在昨日製作的「台灣新窮人」專題中,指出在全球化的效應下,受到新科技的發展、產業轉型等因素影響,一群有別於傳統「老、弱、病、童」的新窮人誕生,估計至少有一三八萬人。這原本是一群日子過得不錯的中產階級,卻突然跌落貧窮的邊緣,由於不屬於政府低收入戶補助範圍,一旦陷入困境,最容易走上絕路。
 依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台灣的高低所得家庭貧富差距在九十年達到最高峰,之後趨於緩和,但台灣的貧富差距真的縮小了嗎?根據本報民調顯示,八成四受訪者認為貧富差距嚴重,五成一受訪者擔心淪為窮人,顯然民眾的實際感受與官方統計有很大的距離。
 十年來台灣的貧富差距擴大,超乎各界預期。財稅資料中心統計,年所得逾千萬的富人與所得卅七萬以下貧窮家戶相比,十年來的差距由四十八倍增加至五十五倍;其中,千萬大戶平均股利所得近二千萬元,更是窮人的八百三十六倍,相當驚人。
 而不論是主計處或是財稅資料中心的報告,都嚴重低估富人的所得。前者以調查為主,富人容易低報所得,真正的窮人則找不到,更大的漏洞則是未統計股票與土地買賣所得,這是富人最大的財富來源。財稅資料中心的納稅所得,則未包括海外所得與證券交易所得。
 近年來,許多上市櫃公司大老闆領取現金股利動輒上億元,高科技的員工分紅亦產生許多百萬富翁;相對地,低所得家戶有八成以上靠薪資所得,近年來勞工薪資成長停滯。因此,富人財富增加的速度遠超過窮人,貧富差距擴大是必然的。
 亞洲開發銀行在年度報告中直指,台灣經濟成長果實由所得最高廿%的家庭獨享,將危及經濟成長。貧富差距擴大的結果,民間消費低迷,也會引發社會緊張。尼泊爾、緬甸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貧富差距擴大是全球化的現象,美國尤其嚴重。聯準會前任主席葛林史班亦關切貧富差距問題,他在最新出版的自傳中指出,新科技創新與競爭帶動的全球化,成為各國所得集中的主要因素。專業技術者的工資大幅攀升,中低所得者薪資成長停滯時,而富人所得在過去廿五年來快速成長,使得美國貧富差距日益惡化。他認為要縮小貧富不均,要靠教育與開放的移民政策。
 美國知名經濟學者克魯曼(Paul Krugman)指出,自一九七九年至二○○五年間,美國中產家庭的實質所得僅成長十三%,但最有錢的千分之一的家庭所得成長了二九六%。多數人認為貧富 差距擴大主要是新科技進步與全球化因素使然,但是,克魯曼認為,政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保守派共和黨主政時期,尤其是小布希時代推動大規模減稅政策,造成不可原諒的後果。
 近年來政府不斷推出減稅政策,與布希政府走相同的路。檢視政府的所得重分配功能,有九成是靠社會福利,只有一成來自租稅,而租稅縮小所得差距的倍數只有○.一五倍,顯示租稅的所得重分配功能不彰,如果再繼續擴大減稅規模,那麼可能連這一點點功能都不見了。
 這些年來政府不斷提出減稅案,從調降土增稅到遺產稅,受惠最大的都是富人。此外,從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來看,大股東股利所得可享受投資抵減,而且證券交易所得免稅,未來更研議取消個人的股利所得稅。由於千萬富豪的股利所得占六成以上,任何有關股利的減稅措施,都將使得貧富差距更加惡化。
 我國的租稅負擔率已是全球最低,租稅政策嚴重向富人傾斜的結果,台灣成為富人的天堂,窮人的負擔反而加重,這樣的社會難道是大家所期盼的?令人遺憾的是,負責國家租稅政策的財政部幾乎成為減稅部,完全忘了租稅的公平與正義,如果這樣的趨勢無法扭轉,財政部淪為擴大貧富差距的幫凶,那財政部乾脆改名算了。

夏鑄九:發展地方特色 帶動經濟

 台大城鄉所所長夏鑄九十五日指出,十年來,台灣的區域差距比以前更大,農業與工業縣市的差距拉大,有高科技的縣市成長更快,在此趨勢下,地方政府挑戰更大,必須發展特色以帶動地方經濟。
 本報「台灣新窮人」專題探討最十年來台灣廿三縣市的所得變化,有六縣市變窮了,高雄縣所得縮水最嚴重。而學者對此現象表示憂心,也認為各級政府必須有所調整。
 中研院經濟所所長彭信坤指出,在全球化效應下,產業呈兩極化發展,農業產值偏低,高科技的產值最高,目前台灣全靠高科技產業。由於產業外移,青壯人口外流,剩下老人與小孩,勢必會造成某些縣市的家庭平均所得下降,這是為什麼高雄縣所得會比十年前來得低,因為高雄縣以農業及傳統產業為主,而傳產的外移速度最快。
 夏鑄九分析,在全球化效應下,產業結構改變,高科技成為台灣競爭力的核心,因此新竹、台中、台南等科學園區帶動地方發展,所以新竹市、桃園縣、台中縣、彰化縣、雲林縣、台南縣等地都有成長。
 夏鑄九指出,面對外在的挑戰,地方政府要比以往更積極。另一個更嚴肅的議題是,台灣行政區域有必要重新檢討,有些縣市的腹地太小,限制了發展空間。
 從各縣市十年來的所得變化可以看出,北部縣市所得多半是成長的,東部與南部則多數是衰退的。夏鑄九分析,台灣的城鄉差距在一九七○年代間沒有這麼大,二千年之後差距拉大了。很明顯地,有高科技的縣市相對比較富裕,農業縣市則比較辛苦,例如高雄縣、宜蘭縣。

馬英九:遺憾執政黨看不到新貧族

 本報十五日推出「台灣希望」專題,探討台灣貧富差距擴大的現象。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再次引用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名言「笨蛋!問題在經濟」表示,台灣新貧與近貧人口暴增原因,全來自於政府經濟政策失當,使得失業人口攀升,但他認為,執政黨至今都還看不到台灣新貧階級的迫切需求,令人遺憾。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陣營仍表示,對本報專題不予回應。
 對於政府推出一連串「大溫暖」脫貧方案,馬英九認為,「最根本的社會福利政策,其實是經濟政策。這也就是國民黨之所以不斷呼籲應該振興台灣經濟的主因。」馬說,當總體經濟蕭條,廠商出走、政府又封閉鎖國時,我們的失業與低度就業人口必然增加,形成社會「新邊緣人」,最後只剩下企業大老闆能靠跨國投資繼續吃香喝辣,貧富差距自然拉大。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一番「人民不是豬狗雞,不是吃飽就好」的談話引發馬英九不滿。馬質疑謝是否知道民進黨執政近八年,台灣貧富差距持續惡化,新貧族不斷增加,「對這些生活困苦的民眾來說,求得溫飽幾成奢求,謝先生沒有自省,卻以豬狗雞相比人民,對人民來說,真是情何以堪!」
 馬英九強調,要改善貧富差距擴大所帶來的社會衝擊,除在社會福利政策方面強化社會救助體系、檢討社會救助制度、提供彈性救助措施,協助民眾脫貧外;更重要的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機會。「唯有經濟贏,台灣才能大步向前行。」
2007-10-16 09:28:39
農民收入
跌了七年突暴漲? 農民收入變魔術【聯合報07.11.13程嘉文

根據主計處統計,去年每戶農民所得逾九十四萬元,創七年來新高,呈現V型反轉現象,但農民是否感受到收入增加,令人懷疑。圖為芳榮碾米廠輔導農民種有機米,以鴨子來吃害蟲及金寶螺。
本報資料照片
扁政府上台七年,農民的生活到底變好還是變壞?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去年每戶農民所得突然暴漲將近七萬元,達到每年九十四萬一千元,一下就把過去七年滑落的數字全都補回來,比李登輝執政時期還要高。
前農委會副主委陳武雄批評,這是政府蓄意灌水,在大選前製造假象。
農委會解釋,去年的天災少,因此農業收入較往年高,另外可能也是主計處抽到的樣本正好收入比較多。
但陳武雄指出,民國八十八年每戶農家所得為九十二萬八千元,從八十九年起一路往下掉,都維持在八十七萬到八十九萬之間;可是九十五年突然出現「V型反 轉」,在農業總體經濟面全面衰退情況下,每戶農家所得增到九十四萬一千一百六十元,比起九十四年的八十七萬二千六百七十七元,居然暴增百分之七點八五,他 懷疑這是執政黨在大選前故意創造的「魔術數字」。
陳武雄說,去年的農林漁牧總產值為新台幣三千七百七十億元,比起九十四年的三千八百廿七億元少了五十七億。一般而言農業產值愈多,農業所得也會愈高,結果 現在的情況是總產值變低了,但是農民的農業收入卻居然變高:每戶農業收入由前年的十八萬零九百九十九元,漲到去年的廿萬二千零四元,成長率高達百分之十 二。
農委會官員坦承,當初主計處的「台灣地區收支調查」數字出來,農委會也有點訝異。統計處經過比對之後,認為去年天然災害較少,因此每戶農業收入比前年增加 兩萬一千多元。至於去年農林漁牧總產值下降五十七億的主因,是因為漁業產值減少六十三億,如果只算純農業,還增加六億元。
至於為何每戶農家的非農業所得也增加四萬多元?農委會說,調查顯示每戶的就業人口數增加了零點零八人,因此可能是就業狀況轉好,使收入增加。不過統計也顯 示,去年每家農戶人口數比前年少零點一六人,為何反而就業人口數會上升?農委會說,收支調查是每年由主計處在全國抽出樣本,「也許今年抽到的人收入特別 多」。
陳武雄則批評,統計不是隨便挑出數字就算數,如果數據有問題根本就不該採用。在國內去年農業貿易逆差擴大、GDP(國內生產毛額)下降,景氣亦無好轉的情況下,農民的農業與業外所得突然都大漲,這種數據的公信力還是令人質疑。
2007-11-13 13:21:14
魔數
百姓苦哈哈 數據哈哈哈【聯合報07.11.23許玉君、

民間一片苦哈哈,「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是民眾共同心聲;不過,官方數字竟還能「報佳音」,主計處昨天公布第三季經濟成長率接近百分之七、今年前十月的失業率是近七年同期新低。官方的亮眼數據,為何民間完全感受不到?
總統大選迫近,藍綠激烈對決,政府一切運作都沾上政治操弄,連本該是最專業的統計數字似乎也開始「政治化」。
民國八十九年首度政黨輪替後,隔年初(九十年)主計處預估,當年經濟成長率達百分之六點一二;未料年底真正的統計結果出爐,竟出現首見的負成長,從百分之六正成長摔成負成長,不但跌破全民眼鏡,也令大家飽嚐經濟負成長的痛苦。
昨天主計處公布,今年第三季經濟成長近百分之七、全年成長逾百分之五;在明年全球經濟成長明顯趨緩、各項大宗物資不斷漲價、國際油價每桶將漲破一百美元等眾多不利因素影響,主計處竟還能預測明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能逾百分之四點五。
跟人民相關的「痛苦指數」兩項組成要素:消費者物價年增率與失業率,官方的數字也低的難以令人信任。
當豬肉、雞肉、沙拉油、衛生紙、麵粉、醬油…各項民生物資無一不漲價的時候,消費者縮衣節食,主婦上菜市場不敢大肆採買,只有主計處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還在百分之一點幾的低檔徘徊。
今年前十月失業率是近七年新低,這跟實際現象也似乎背道而馳。官方的預測與實際經濟表現差距過大,昨天連參與統計的評審委員都不敢置信,不但相當諷刺,也更扼殺專業統計應謹守的公正、中立。
2007-11-23 12:30:07
魔數
數字遊戲?貧富差距7.45→6.01倍【聯合報07.11.29李順德

行政院會昨天通過「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將維持現行「貧窮線」,但放寬社會救助門檻,各級政府一年將斥資七十二億元,讓至少四萬五千人以上的低收入戶納入社會救助體系。
行政院長張俊雄在院會上表示,近年政府透過各種政策工具及福利資源的投入,將台灣貧富差距從九十年的六點三九倍,拉近為九十五年的六點零一倍,創下六年來新低,雖仍高於德國、日本,但低於美國、南韓、新加坡,顯示台灣所得分配仍屬於相對較為平均國家。
張俊雄這項談話,引起媒體一片質疑,「為什麼政府的數據與民間的認知差距如此之大」?
繼今年全年經濟成長上修到五點四六,貧富差距的數據也創下六年的新低,政府數據被質疑可信度。
張俊雄表示,放寬社會救助門檻,將讓社會救助人口從現行廿一萬人,增加為廿五萬五千人,增幅達二成,估計中央及地方政府一年將新增經費支出七十二億元。
【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行政院長張俊雄強調,去年國內貧富差距創六年新低;但根據主計處資料顯示,去年實際貧富差距為七點四五倍,創史上第三高,但靠著政府社福補助、賦稅等方式財富重分配後,才縮小到六點零一倍這個數字。
主計處今年八月公布去年國內家庭收支調查報告,報告裡提到,國內貧富差距已降至近六年來新低,從民國九十年的六點三九倍(歷史新高),逐年下降到去年的六點零一倍。
事實上,主計處資料顯示,去年國內真實的貧富差距高達七點四五倍,創下史上第三高紀錄,僅次於民國九十年與九十一年;但在政府透過社福補助、賦稅等方式進 行財富重分配後,貧富差距降為六點零一倍。去年由政府貢獻消弭的一點四五倍貧富差距,也改寫史上新高水準,顯見政府大力增加社福支出等的努力。
主計處的統計方式是將全國家庭按所得高低平均分成五等分,若換算成具體數字,去年國內所得最低的家庭組計有一百四十六萬戶,平均年所得約為廿五萬三千六百 七十元,相當於每月收入不到兩萬兩千元。而去年所得最高的家庭組,年所得約為一百八十九萬八百五十八元,相當於月收入逼近十六萬元。
不過,經政府利用社福補助等努力之後,最低所得組的可支配所得增加為卅萬四千餘元,相當於每月增加四千兩百一十七元;最高所得組的可支配所得約略下降為一百八十二萬七千餘元,相當於每月減少五千三百元。

大官誇海口 小民當笑話【聯合報╱記者許玉君

執政黨近期猛打政績牌搶選票,陳水扁總統率先帶頭,在主計處大幅上修今年全年的經濟成長率之後,強調他已經達成競選承諾;緊接著閣揆張俊雄昨天也重申,國內貧富差距創六年新低,「誠屬不易」。
數字會說話,數字也可以玩魔術美化。事實上,國內真正的貧富差距,仍然維持在百分之七點四五的高檔水準,刷新史上第三高水準,只是政府以各種補貼方式調整,讓差距大大縮小了一點四五倍,做出一個足堪誇口的漂亮政績。更讓官方數據與民間感受,存在無法弭平的巨大落差。
政府的業績,老百姓沒感覺。最主要的原因是,產業持續外移,國內就業景氣不佳,讓沒有技術能力或長期處於社會底層的弱勢族群無法自給自足、求得溫飽,來自 政府齊頭式的微薄社福救濟,對這些社會邊緣人來說又是杯水車薪,甚至申請過程層層刁難,分外顯得政府的為德不卒。所得收入的衰退速度遠大於政府救濟成長速 度,低所得者的日子其實愈來愈難過。
但另一方面,高收入者的所得成長,卻早已超脫了國家地域限制,快速呈等比倍數成長,再加上國內不盡公平的賦稅制度,富人節稅、避稅的手段層出不窮,政府即使透過補貼方式進行財富重分配,效果還是大打折扣。

101萬vs.13萬 年薪差距飆新高【聯合報╱許玉君

主計處按全國人民所得高低分為五等分,去年收入最高組計有兩百四十二萬人,平均年薪為一百零一萬五千餘元;但收入最低組平均年薪僅十三萬餘元,差距創歷史新高。
若是將觀察範圍聚焦在具有生產力的上班族、或是自己當頭家的所得收入者,去年的年薪差距高達七點八零倍,創下歷年新高,可發現貧富差距擴大的現象十分明 顯。觀察近六年來數據,雖然官方公布的貧富差距一年比一年縮小,但屬於所得最低組的兩百四十二萬人,其平均年薪則是一年比一年低,從九十年的十四萬一千兩 百十六元,一路降到去年的十三萬兩百廿六元的規模,相當於平均月薪只有一萬零八百五十二元,創下近六年新低。
另一方面,最高所得組平均年薪一年比一年高,從九十年的九十九萬一百七十五元,持續攀升到去年的一百零一萬五千四百七十四元,相當於平均月薪為八萬四千六 百廿二元,同樣也是改寫近六年記錄。主計處官員指出,主計處將國內貧富差距的調查方式分為兩種,一是以家庭為單位,將全國約七百三十萬戶家計單位,按所得高低平均分為五等分,觀察國內所得最低百分之廿家庭與最高百分之廿家庭的平均年可支配所得,作為貧富差距標準。
第二種是以個人所得收入者為單位,針對國內約一百二十一萬有所得收入者,同樣依照所得高低平均分成五等分,但由於這種計算方式未能涵蓋所有國人,其數據通常都只作為參考。
2007-11-29 08:08:27
為什麼
超越貧窮線 為什麼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天下 2007/12/21主計處上調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達五.四六%,經濟成長數字亮眼,為何一般民眾仍覺得日子難過?《天下雜誌》特別深入追究,為你揭開其中謎團。文/賴建宇;攝影/邱劍英】

「經濟成長率五.四六%?會不會是主計處跟消費物價成長率一.六五%搞混啦!」一位經濟學家開玩笑地表示,這樣比較能符合外界一般的感受。
是什麼原因讓一般老百姓和經濟學家都會對五.四六%的經濟成長率感到詫異?
所謂的經濟成長率,是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按固定期價格計算之年增率。
統計盲點1 貿易平減,讓GDP「虛胖」一兆
首先,台灣近年來對外貿易條件的惡化,是造成實質GDP「虛胖」的主要原因。從二○○○年到二○○六年,台灣的經濟成長大約一半是貿易出超的貢獻,前金融研訓院院長薛琦分析裡面有很大的比例,是進出口物價的調整產生出來的。
按照GDP的定義,出口減進口計為GDP當中的貿易貢獻。過去幾十年來,不管進口或國內物價多是呈現上漲的趨勢,為避免在計算「經濟成長率」時受物價波動,必須設一個基準年,把物價調整回去成為「實質經濟成長率」,好方便比較。
我國訂的基準年為二○○一年,又恰好二○○二年是產品進出口價格成長率的分水嶺,之前進出口物價成長率互有高低,但之後,由於國際原物料開始上漲,相對的我國出口電子資訊產品價格卻一直滑落,進出口物價相對指數愈拉愈大。
以佔出口將近一半的電子產品來說,今年十一月的出口價格只剩二○○一年的七成。意思是假如今年出口一台七千元的十七吋液晶螢幕,在換算成實質GDP時,可以調整成一萬元;同理,進口的一桶原油,在平減到二○○一年的物價後,價格只剩三分之一。
就是這樣的「平減魔術」,出口虛增,進口虛減。據主計處資料顯示,貿易損失二○○四年超過六千億,二○○五年八千億,去年超過一兆。「這筆錢是外國人賺走的,」前經建會副主委葉萬安對於貿易損失愈來愈高感到不滿。
「其實那是虛的嘛,老百姓當然感受不到,老百姓的生活消費都是用當下的物價,」薛琦說。
統計盲點2 折舊貢獻,不是真正當年的產值
第二個原因造成GDP虛胖的是折舊。GDP算的是投資毛額,也就是除了每年新增的投資外,尚包含機器設備折舊。這幾年台灣經濟成長的明星產業「兩兆雙星」中的兩兆產業——半導體跟面板。兩者都需要買進大量機器設備,而且汰舊率高、折舊率也高。如果這兩個產業比重愈大,就表示GDP必須提列愈多的設備折舊,這部份是不能拿來消費的,因此民眾也感受不到。薛琦引述主計處資料發現,折舊佔GDP比重從二○○○年的一一.二%上升到去年的一三%,金額也從一兆一千億放大到一兆五千億。
統計盲點3 三角貿易,海外生產的獲利未必匯進國內
第三部份就是三角貿易的高估。所謂三角貿易指的是國內接單,海外生產、出貨。三角貿易佔我國出口比重自二○○○年不到一%開始,之後年年迅速攀升,到今年前七個月比重已經超過國內出口的一半,金額超過六百億美元。
二○○五年主計處改變GDP計算方式,採取有別於央行「現金制」的編算基礎,原本是企業獲利實際匯回台灣才算數,現在採用IMF「權責制」的統計基礎來對上市公司調查,只要企業認列海外獲利,就計入台灣的GDP。由於這部份獲利未必會匯回台灣,自然民眾也未必能如實感受到數字的成長。
經濟成長,政府幫倒忙
除了統計盲點外,薪資沒有漲更讓一般勞動階級感受不到經濟成長。一方面薪資成長率近七年全國平均不到二%外,主計處統計勞動報酬佔GDP比重也顯示,從一九九○年的五一.四%,一路下滑到二○○六年的四五.六%,顯示勞工可分享到的經濟果實愈來愈小塊。
結果就是大家口袋都薄薄的。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梁啟源分析一九九九到二○○五年家戶所得年平均成長率僅僅是千分之一,支出成長卻是一.二%。
冰冷的大環境下,政府不但沒有刺激景氣,反而將總預算的大餅漸漸轉往國防與社福。明年度的中央總預算書上,經濟發展只剩總預算的一一.九%,五年內少掉四個百分點,預算也從二○○四年的兩千五百億,一路縮到今年的兩千億。
檢視過去十年的GDP結構,政府投資貢獻經濟成長只有一年為正,最近更連續八年都是負成長,每年投資經費從十年前的五千億,到今年只剩四千一百億。
不僅規模縮水,政府在編列經濟發展預算的「純度」也遭立委質疑。依據立法委員林滄敏辦公室提供資料,二○○二、二○○三年,國庫彌補國安基金已賣出實現虧損達八十九億,另外拿台糖股票作價三七七.九億彌補帳上未實現虧損,累計過去國庫撥補高達四六六.九億。
一向治學嚴謹的梁啟源在計算複雜的經濟成長率時,也覺得奇怪,他自己的模型怎麼無法和主計處公布的兜在一起。他一探究竟發現,政府前幾年居然把這筆國安基金的虧損列入經濟發展支出中。難怪「過去幾年來,政府投資是負成長,但政府預算沒有負成長,」找到答案後這位認真的學者不禁搖頭。
外熱內冷惡性循環
政策傾斜、財政緊縮造成的結果就是整個社會對於投資、消費趨於保守。我國閒置在銀行裡面的資金高達一兆四百五十六億,這些就是儲蓄減掉投資後剩下的超額儲蓄。台灣超額儲蓄率今年創SARS以來的新高達八.一%,明年主計處甚至估計會達到八.九%。再看包含流動貨幣與銀行存款的廣義貨幣數M2,年增長率連續兩個月低於央行目標區三.五%,「就是銀行不放款,錢要放出去才是貨幣,在褲子裡的都不是貨幣,」中研院研究員吳中書如此解讀這個強烈的訊號。
「好就好,不好就不好,我覺得面對問題最重要,」這是吳中書給政治人物和老百姓的忠告。
2007-12-22 08:45:53
負成長
上班族實質薪資 已三年負成長【聯合報╱記者許玉君08.02.27

物價節節漲,上班族增加的薪水都被物價漲幅「吃」掉了!主計處昨天公布,去年上班族扣除物價漲幅後的平均實質經常性薪資呈負成長,衰退百分之0.03;最近四年中,就有三年負成長。
主計處指出,去年全年平均經常性月薪僅成長百分之1.77(折合現金為638元),但去年全年物價平均上漲百分之1.8,顯示物價飆漲讓薪水變薄,民眾實質購買力降低。
這是我國歷來第三次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前兩次是在民國93與94年。這三次都出現在陳水扁總統第二任期內。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表示,雇主每個月實際付給員工的「經常性薪資」(月薪),去年全年平均為3萬6764元,年增率百分之1.77,增幅雖然不明顯,但已經是近七年新高。不過,由於物價上漲更快,去年全年的平均實質經常性薪資為3萬4699元,衰退百分之0.03,折算成現金約比前年減薪11元。
至於加計年終獎金、津貼、加班費等其他收入後的「平均薪資」,去年全年平均為4萬5112元,年增率為百分之2.28,同樣也是近七年新高;但在扣除物價因素之後,只剩下4萬2579元的水準,年增率僅為百分之0.47。
主計處官員說,近五年來因經濟不景氣,上班族的薪資水準停滯不前,每年成長率僅約百分之一,不但難以與往昔動輒兩位數的加薪幅度相比,更容易被易漲難跌的物價抵消。
今年以來民生物資幾乎全面上漲,恐將使國人實質薪資負成長的現象進一步惡化,根據主計處最新推估顯示,今年上半年的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預估將高達百分之3,也就是說,如果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加薪幅度低於百分之3,國人的實質購買力將更明顯降低。
2008-02-27 09:51:16
審低收戶
審低收戶挨嗆 承辦員求去【聯合報╱記者羅緗綸、08.03.02
 
社會救助法修法後條件從嚴,不少低收入戶被取消資格,苗栗、花蓮、宜蘭等縣退件率達二至三成,承辦員成了出氣筒,被罵「刁難」、「冷血」、「絕子絕孫」,甚至遭生命威脅;苗栗縣一名主管上月自願降調,桃園稍早也有承辦員請調他職。
社會救助法去年修正後,申請者直系血親或已離婚、無監護權一方的財產,子女求學打工都納入全家收入額計算;失婚婦女回娘家,娘家父、母的財產也併入計算,造成很多低收入戶喪失資格。
「真的不好做!」苗栗縣政府社會處長陳錦俊昨天說,苗栗縣有兩千兩百餘戶申請,七百五十戶無法通過審查,過程中常有低收入戶全家出動,沒有通過就拍桌大罵,承辦人員無不叫苦。
陳錦俊表示,一名低收入戶從小過繼他人當養子,他想節稅把生父報為撫養人,但受撫養人收入也要併入計算,結果收入超過規定,「為省幾千元,失去全年十幾萬元的補助」,這名低收入戶抱怨承辦人員「查得太仔細」。
陳錦俊表示,未修法前,高雄等地就曾傳出有低收入戶怒砍經辦人員;修法後,原有資格被剔除的民眾,更是檢舉、陳情,投訴不斷,甚至找來民代關說,造成承辦人員壓力。請辭降調為課員的前社會處社會救助課長趙玉萍,在同仁眼中工作認真,她無奈的說:「法令規定白紙黑字,我也沒辦法,只有選擇離開喜愛的工作。」
桃園縣政府社會處長許育寧說,承辦低收入戶業務的第一線人員,幾乎天天挨罵,甚至被嗆「小心被砍」,業務壓力確實大。曾有一位公所人員被指太嚴苛,騎車回家途中,遭被取消資格的當事人開車逼近,要他下車談判。
這名承辦員的女兒曾投書媒體,談到父親承辦的心酸,說她以父親工作為榮,但經過此事後,她的驕傲「瞬間崩盤」。這名承辦員顧及家人感受,也已調職改辦其他業務。

冒出失散媽 卻罵政府雞婆【聯合報╱記者簡慧珍、
 
社會救助法從嚴審查後,各地政府詳查申請者直系血親的收入與財產,常意外協助低收入戶找到失散卅、四十年的親人。親子重逢原是喜事,當事人卻大罵政府多管閒事,承辦員兩面不是人。
「我從沒見過媽媽,小孩也沒叫過一聲外婆!」苗栗縣苑裡鎮聽障的陳姓婦人,因政府「幫忙」找到四十年未見的生母,她沒有一絲喜悅,反而責怪害她失去低收入戶資格。
獨自撫養四個子女的陳婦說,母親生下她後離家出走,去年底,鎮公所查出生母現居台北,有動產與不動產各六百萬元,因此取消她的低收入戶資格。
她說,生母從沒養過她一天,政府替她找到媽媽,「但我怎麼可能找媽媽幫忙、叫媽媽養我。」她無奈地說,過去四十年她沒有感受過母愛,「但不管怎麼說,她也把我生得好手好腳,沒把我丟在路邊遺棄。」
陳婦表示,補助加上打零工,原本可以勉強過活,取消資格後,不但失去補助,還必須負擔健保費用。開學時,兒女的註冊費還是善心人士奔走解決。
彰化縣陳姓兄弟,母親卅年前離婚後搬回娘家,六十多歲又有慢性病,與八十歲老母相依為命,五年前縣府核准她的低收入戶資格,但查出她有兩個兒子,有年收入及不動產,因此取消資格。
「政府怎麼可以這樣?忽然冒出一個媽要我養」,陳姓兄弟兩個月前接到縣政府通知,要求他們分擔安養費約六千元,扶養失散卅年的媽媽,兩人多次拒絕說,「我們讀小學時她就離家了,沒養也沒愛我們,我們為什麼要養她?」
社工用電話溝通十多次未成,二月底面談,提醒他們政府可循法律追討,陳姓兄弟才同意支付。

查孫有收入 拾荒嬤6000沒了【聯合報╱記者曾懿晴、

「我在這間廢棄工寮裡,從十九歲住到八十九歲,兒子在兩三年前過世。孫子和媳婦從沒來看過我,拾荒工錢少,原本還可以領中低收入戶的六千元補助,今年卻因孫子有收入,補助被取消,叫我怎麼活下去?」
柳阿嬤住在台北市松山磚廠的簡陋平房,平日靠拾荒為生,但她關節退化,走路很困難。因為家人棄養,過去支撐柳阿嬤生計的最大收入,是政府的中低收入戶六千元補助。但柳阿嬤今年年初接到台北市社會局通知,告訴她從今年一月開始,這部分的收入因戶籍中登記有孫子也因此被取消,生活陷入困境。
柳阿嬤住的地方僅四坪,廁所沒有,半夜想上,得花上五分鐘走到鄰居家借。「我怕上廁所途中忍不住,所以儘量少吃少喝,不然又得多洗褲子!」
柳阿嬤的拾荒工作對她來說十分吃力,忙了一整天,也僅能掙得一百多元。她感冒咳嗽已經好一陣子,卻礙於醫藥費遲遲不肯就醫。「拾荒是多少補貼,不然日子怎麼過,我生病不會去醫院的,醫藥費太貴了,我付不起。」
柳阿嬤表示,「我兒子死了,出去會被看不起,孫子從小就跟我不親,現在一下子六千塊沒了,我不知道該怎麼活下去。」
苗栗縣獅潭鄉范五妹與孫女呂紫媗、兩名分別就讀大學與農校的孫子同戶,呂紫媗在外地工作,每月薪水兩萬多元,大弟呂紹華貼補家用辛勤打工收入一萬元。去年,社會局依新修正的社會救助法,計算一家四口平均月所得,發現加計打工費高出上限一千多元,元月取消呂家低收入戶資格。
「被取消資格,我實在沒辦法」,范五妹說,只能有什麼吃什麼,「只是孫女、孫子在餐館端盤子,那麼累,想到就難過」。村長池武雄抱不平說,難道不准窮人有翻身機會?要固守貧窮?

審查僵化 排擠多少窮人【聯合報╱記者 羅緗綸】
政府從嚴審查低收入戶資格,承辦官員心灰意冷掛冠求去,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低收戶享有多項減免優惠,難免有人想鑽漏洞取得資格,相關單位從嚴防堵立意沒有錯,問題出在執行。
為證明申請者「其實你不窮」,現行計算方式,把不同戶籍的直系親屬、同一戶籍或共同生活的血親等全都併入計算,讓窮人頓成「有錢人」。被認定「有錢的」,不少是失婚婦女、依親孤兒。
荒謬不止如此,有與生母分別多年辛苦生活的婦人,政府幫她找著了生母,但她不喜反憂;也有子女辛勤打工,但全家總收入剛好超過「有錢紅線」,出現低收入戶「只准固貧,不許脫貧」的怪現象。
政府嚴格把關,讓社福資源不濫用,但執行卻悖離社會常情,斲拗人性。社福單位常說「給他魚吃,不如給他釣竿」,如今怎會是一竿子打翻想靠岸待援的一船人?
僵化的書面審查,少了一分人性關懷,扭曲了政策原意,相關單位何妨作些變通,以實際查訪所見為憑。
2008-03-02 09:47:56
阿楨
主計處:調高貧窮線 窮人增 2011-08-31 中央社

行政院主計處副主計長鹿篤瑾今天表示,民國90年到去年,台灣的窮人增加,但那是因為政府要照顧弱勢家庭,而改變設定基礎,調高貧窮線,不能曲解政府照顧弱勢的美意。
主計處日前公布「民國99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去年國內貧富差距為6.19倍,是史上第3高。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舉行記者會,書記長趙麗雲說,公布後各方解讀方式不一,有人說台灣窮人增加了,有人質疑所得定義是假的,因為資本利得沒納入,還有人質疑抽樣樣本數沒代表性。
對於窮人是否增加,鹿篤瑾表示,民國90年到96年,低收入戶從6萬7000人增加到9萬1000人,去年增加為11萬2000人,他說,主計處的計算方法都一致,人數增加是因為設定基礎的改變。
他說,以台北市為例,原本擁有新台幣500萬元以下不動產的人列為貧窮人口,現在則拉高到550萬元;其他縣市本來是260萬元,現在拉高為300萬元,這是調高貧窮線,要照顧更多弱勢家庭,不能把政府照顧弱勢的美意曲解,單獨看數字就說窮人增加了。
鹿篤瑾說,主計處的抽樣樣本抽出率是千分之1.9,比起日本、美國、南韓都還高,加上在5都升格之後,主計處幫5個直轄市增加樣本數,誤差絕對在合理範圍內。
至於資本利得是否要納入所得,鹿篤瑾說,全世界除了美國,幾乎沒有國家用這種計算方式。
經建會人力規劃處處長陳世璋表示,所得分配狀況與就業率、就業市場有關,行政院由副院長召集促進就業小組和改善所得分配小組,隨時注意國內就業市場改變,降低失業率,不要讓所得分配差距過大。

另參本館:貧富的數字魔術 台灣GDP 自由造假
2011-09-01 09:15:12
版主回應
綠媒玩弄數據 誤導社會2011-08-23 旺報 尹啟銘(自由造假

 8月18日行政院公布「國民所得統計及國內情勢展望」,包括99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發布每戶可支配所得5等分位之統計資料;《自由時報》偏偏加上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的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10等分位與20等分位資料,企圖凸顯出當前貧富差距惡化之情形,由此可見該媒體玩弄數據,誤導社會大眾的惡意。
 財政部資料特別加註「本表使用說明」強調:本項統計資料來源為各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核定資料,不含分離課稅、免稅及非課稅所得,本統計資料不宜作為貧富差距之比較。不同分位數據之比較會產生不同結果,分位越小,比較的結果會越極端。
 換言之,財稅中心已事先提醒是項資料不宜作為貧富差距之比較;其次,所謂10等分位或20等分位,係將每戶申報所得依高低順序排列,然後將全部戶數分為10等分或20等分,以20等分為例,每一等分有5%的戶數,並將其所得平均,就有一個代表該一等分的平均所得,《自由時報》就把所得最高的5%的平均所得和所得最低的5%戶數的平均所得相除,把得出的數字當作貧富差距指標,等分數越高,分位越小,比較的結果就會越極端。
 《自由時報》硬以不宜用來作貧富差距比較的資料來比較貧富差距;又拿極端的數據扭曲數據的代表性,此用心之可議,昭然若揭。
 從民國89年至99年,以每戶可支配所得5等分位,最高與最低差距倍數代表貧富差距,差距最大是90年,倍數為6.39倍,為扁政府時代,其次是98年,倍數6.34倍,乃因全球不景氣,但99年又縮小為6.19倍,顯示貧富差距已有改善。
 另一個具國際比較性的貧富差距指標稱為基尼係數,係數越大,表示貧富差距越大,我國也是在90年達0.350為最高,其次是91年和98年,皆為0.345,第3是92年0.343,去年為0.342,也表示我國貧富差距已獲改善。  (作者為行政院政務委員)

留言
真是辛苦了尹政務委員
政務委員對 "自由" 真是有太高的期望了
跟 "自由" 講統計就好比對牛談琴, 牛就當它是牛就好, 別對它期望太多

「空心蔡」對於維護主權、兼顧台灣利益與兩岸和平的表現?
原來是意識形態作祟,敗台誤台20年的『草包』!
今日台灣「貧富差距惡化,青年受害也最深」的根本原因「罪魁禍首」正是這位打人喊救人的蔡英文「拿18% 又罵18%」的慣行,與李扁民進黨二十年「鎖國政策」共犯結構下的結果!
蔡英文與李扁民進黨二十年的「鎖國政策」助紂為虐、貪腐執政、掏空台灣,最後讓國家負債15兆天文數字,債留子孫!
爭取國際友人支持台獨外交??唬爛台灣人民?甭說是台獨能走向國際,其實那裡也去不了!她蔡英文狹隘的深綠基本教義台獨路線,否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堅持“僵化”的台獨神主牌,不顧台灣百姓的死活與國家經濟及前途的發展,只有等著被崛起中的世界大國中國大陸全面封殺、全面邊陲邊緣化,成為貧窮落後的菲律賓第二!
如今的蔡英文卻仍然帶領民進黨鼓吹「鎖國政策」,集體鋪天蓋地用毒舌造謠,扭曲起鬨,來扯“專心於壯大台灣的馬政府”後腿,為的是能讓【扁朝貪腐官員綠民代集體班師回朝】,執政後可釋放貪腐扁!繼續過去敗台誤台的「鎖國政策」以及民進黨的重返執政「坐地分贓」吃香喝辣掏空台灣。
2011-09-01 09:17:03
圖博館
馬凱/貧窮於富裕中的悲歌2015-08-10 聯合報

  不少時日來,一個現象頗受矚目;那就是,每次評比以美元換算的每人所得,台灣都瞠乎南韓之後,韓人也每以此傲視國人。但探詢南韓民眾感受,卻發現其生活頗難與國人相比。兩國物價水準的差距顯然有關,但不足以清楚解開此謎團。最近「美國全球金融雜誌」公布全球最富裕廿三國榜單,明確找出一個答案:台灣排名第十七,南韓則遠落榜外。
  依此榜單,台灣不僅遠較南韓富裕,甚至優於向所傾慕的德國、丹麥、比利時、日本等富國。見此排名,國人理當欣喜若狂;但事實上大謬不然,不僅無人問津,若干學者甚至嗤之以鼻,道理安在?進一步該問,是福是禍?
  其實,類此排名並不少見,世界銀行依購買力平價編製的統計表中年年在目。而購買力平價統計法的唯一目標即在消除各國物價水準的差異,以顯露各國人民實際可支配的購買力之高低。
  物價偏低,薪資當然也偏低,與高物價的國家如德國、日本、澳洲、南韓相比 ,立刻大為遜色;於是一面要求以國家之力揠苗助長、拉高薪資;一面則垂涎彼等高薪,一意鑽營前往打工謀職坐領高薪。則人才外流之不遑,豈能大力引進國外人才?台灣乃成他國提領各式人才的寶庫,導致楚材晉用、敵益強而我益弱。
  物價偏低的根源,是歷來領導者奉低物價若神祉,一意壓抑物價以報國人;於是水價全球最低、油電價格向以非產油國最低傲視全球,而物價上漲率則唯恐無法降至極限,久而久之,對漲價歇斯底里的恐懼乃成全民的心魔。由而資源嚴重浪費,企業獲利飽受壓縮,乃以壓低品質、壓低成本求取生存空間,節能無用武之地,投資意願薄弱經濟欲振乏力。
  要打破此一困境,有兩種思維:其一是依簡單算術,直接將台幣升值以消除購買力評價的差距。例如,國內一碗牛肉麵一百元,依匯率折算一碗三美元;但國外則為一碗五美元;因此只要台幣升值四十%,國內外價格立可拉平。不過,升值四十%,一如卅年前,出口業全倒,製造業也難以存活,其代價何其高昂。
2015-08-10 09:49:47
圖博館
其二是,政府放手讓水、油、電價趨近亞洲平均水準,價格充分反映真實成本;同時把因此產生的價差涓滴不漏平分給排除富戶的全體國人,使其購買力不減反增。若容許物價以二至三%的溫和速度緩升,十餘年後國內外物價亦可拉平。但在此過程中,企業經營獲得潤滑、投資意願日升、員工薪資水漲船高、整體經濟欣欣向榮。隨著國力增長與國內物價向國際水準趨近,台灣實質上的富裕就會一步步顯露出來,將表面上的貧困一點點消弭;有朝一日,在名目上及實質上都成為名列前茅的富裕國家。兩者相較,其利弊一目瞭然,尤其CPI已連七降,必須儘快去除通縮陰影。而且,後者立可採取行動,一個向上的歷程一念之間即可開啟,端看國家領導者何日茅塞頓開。
  回應
從惡到不食人間煙火,包藏禍心。
國師建言,國家敢用嗎?
  馬凱的文章,如果大家看的多,你會發現4個局限性:
1:台灣的媒體環境,必須要跟美國和日本保持一致政治正確。
2: 台灣的產業發展局限性。原料,市場和技術都必須依靠島外,它的優勢是人工成本相對低,但導致社會低薪,最近特別嚴重。
3:他本身的年齡和教育背景。他是一個超過60歲的人,長期處於台灣這種反共教育的體系下,看事情或多或少帶著顏色。
4:台灣的民主政治體系。
  他的所有言論,一言以蔽之就是代工經濟。
  馬凱的世界工廠,實際上只有加工,也就是來料加工,原材料依靠進口,同時依靠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他也講過產業升級,但如何升級,從來是語焉不詳。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
  中國大陸現在的勞動人口實際上是在下降的,所以中國現在未雨綢繆,要使用機器人加工生產,而且是全套產業自製,不依靠外國。但是到了馬凱的文章裡,就變成中國大陸正遠離世界工廠的地位,經濟下滑,要看壞中國經濟前景。馬凱沒有看到的是中國大陸在一些關鍵產業上的世界領導性地位,例如電子商務,以阿里巴巴和京東方為代表。
  簡單的說,馬凱的文章,對台灣經濟而言搔不到癢處,他是一直下藥,卻沒有對症。

另詳參【圖博館】:全球新貧族 貧富的數字魔術 高學歷新貧階級 物價與工資 忽漲忽縮 全球糧荒 馬物價政策 台灣人要騎那種馬?
2015-08-10 09:50:37
圖博館
什麼是恩格爾係數?
恩格爾係數(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
 聯合國根據恩格爾係數的大小,對世界各國的生活水平有一個劃分標準,即一個國家平均家庭恩格爾係數大於60%為貧窮;50%-60%為溫飽;40%-50%為小康;30%- 40%屬於相對富裕;20%-30%為富足;20%以下為極其富裕。按此劃分標準,20世紀90年代,恩格爾係數在20%以下的只有美國,達到16%;歐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間,是富裕狀態。東歐國家,一般在30-40%之間,相對富裕,剩下的發展中國家,基本上分佈在小康。
  回應
 嗯,人人為房子背負N年債…
 那燈塔國呢?
 燈塔國每個大學生背一身債
 基尼係數多少,能發布嗎
 維基百科:吉尼係數(Gini index),是20世紀初義大利學者科拉多·吉尼根據勞倫茨曲線所定義的判斷年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是比例數值,在0和1之間。吉尼係數越小,年收入分配越平均,吉尼係數越大,年收入分配越不平均。要注意吉尼係數只計算某一時段,如一年的收入,不計算已有財產,因此它不能反映國民的總積累財富分配情況。各國吉尼係數:歐洲在0.24到0.36之間,美國較高,2007年為0.45,2013年為0.49。亞洲地區中國0.462,香港高達0.537,台日韓國低於0.4。
2017-10-11 11:22:06
圖博館
房價這麼高,佔消費比重這麼高。說啥我也不信。公佈一下不可以麼。
 恩格爾係數和房價無直接關係,只有間接關係。房價越高,對買房的人來說,只可能造成恩格爾係數越低,也可能不影響。1、窮人:泡菜壇子撈房子——房價擠占了食品花銷——食品花銷絕對值下降——佔收入比降低.2、富人:富人也是人,吃方面開銷漲幅非常有限,總不能說富人一看房子大漲,立刻頓頓燕翅鮑,房子不怎麼漲,馬上豆腐白菜。所以可以認為即使富人,食品開銷也相對固定,富人只要每月收入沒有大漲或大跌的趨勢,恩格爾係數也是不變的。
 在中國讀大學成本這麼低,真的應該知足,美國的學費對普通家庭是個不輕的負擔。

《華爾街日報》:美國人正對大學文憑失去信心2017-10-10 觀察根據

《華爾街日報》和NBC新聞最近的一項聯合調查,美國社會對大學文憑價值的信心正在下降,多達一半以上的年輕人、男性公民以及美國農村地區居民認為,大學文憑所帶來的收益難以平衡為其付出的成本。這項調查是由《華爾街日報》和NBC新聞聯合進行的。
  回應
 這何嘗不是一個機會,都不上大學,低素質勞動力就自然增加,那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就能回歸美國,美國製造的偉大年代就到了,不信你們看中國的發展道路,三十年風水輪流轉,期待美國再偉大……
 很好,忽悠完中國之後開始出口轉內銷了…
2017-10-11 11:22:42
圖博館
最新調查:全球一半財富掌握在這1%人手中

2011.11.14瑞士信貸全球財富報告顯示,財富正在快速向少數人集中。全球最富裕的人口約佔總人口的1%,但他們卻擁有世界上一半的財富,他們在全球財富總額中所佔的份額已經從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42.5%上升到2017年的50.1% 。
點擊查看大圖

瑞士信貸全球財富報告在當地時間14日發布,報告顯示,財富正在快速向少數人集中。全球最富裕的人群僅佔總人口的1%,但他們卻擁有世界上一半的財富,他們在全球財富總額中所佔的份額已經從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42.5%上升到2017年的50.1% 。
在過去的一年中,全球新增230萬百萬富翁,使總數達到了3600萬。報告顯示:“2008年危機之後數量下降的百萬富翁,在危機之後迅速增加,現在已經達到2000年的3倍。”
而這些佔全球成年人口0.7%的百萬富翁,控制著全球46%的財富。而全球35億貧窮的成年人,每人擁有少於1萬美元的資產,卻佔了全球成年人口的70%,他們只擁有全球2.7%的財富。
2000年以來,新增2390萬百萬富翁,歐洲佔790萬
報告顯示,發展中國家貧困人口較多。在印度和非洲,90%的成年人資產少於1萬美元。“在非洲的一些低收入國家,這個財富群體(資產少於1萬美元)的人口幾乎佔總人口的100%。”
但是,在財富“金字塔”的頂端,超過五分之二的世界百萬富翁在美國,7%在日本,6%在英國。
不過,英國脫歐導致英鎊貶值,這使英國的百萬富翁人數減少了3.4萬。
佔全球成年人口0.7%的百萬富翁,控制著全球46%的財富
全球百萬富翁的人數正在快速增長。那些擁有5千萬美元或以上財富的“超富裕人士”正在比過去更快地增長。報告顯示:“百萬富翁的人數,從2000年以來已經增長了170%,'超富裕人士'的數量已經翻了5倍,使他們成為財富增長最快的群體。”
大多的新增“超富裕人士”都在美國,但22%來自正在快速發展的經濟體,尤其是中國。
該報告稱,最大的失敗者是那些無法與他們的父輩一樣富有的年輕人。千禧一代正面臨極具挑戰性的狀況。包括高失業率、更緊的抵押貸款規則、增長的財富不平等,以及減少的養老金。雖然千禧一代可能比他們的父輩有更高的學歷,但是可能只有少數高成就者或者高需求者如科技和金融領域可能會克服千禧一代的劣勢。
  回應
 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017-11-16 11:42:04
圖博館
應該正確看待巨額財富所有者,像馬雲蓋茨這類人財富有數百億,這些財富難道會被他們個人消費掉嗎,其實他們消耗的只是其中一點點,其實他們只是名義上的所有者,他們的財富絕大多數是被作為生產資料在創造著就業機會,使用他們財富的還是社會,巨額財富者所有比中小財富所有者更有利於社會,但是有個弊端是這些財富的消費佔比太低,這樣相對消費拉動是負作用.
 其實財富還是大多數人一起創造的,只不過現有的製度導致分配有問題吧了,比如稅收制度,普通員工都是先交稅再消費,公司則是先消費後交稅;又比如通脹時,最接近錢的源頭的人得到的好處最大,而普通人因為處於錢的末端,所以無形中被剝奪了一部分自己應得的東西;再比如高房價對前面買房的人有好處,但對於後面買房的人就成為了負擔,相當於後面買房的人把錢送了一部分給前面買房的人;再比如我國開放初期沉重的農業稅,相當於把一部分農名的收入賺到了工業中的一部分手裡;對於公司來說每一個有名的賺錢的公司背後都有一部分人再苛刻的條件下工作,比如蘋果公司對應著富士康的流水線工人,比如沃爾瑪對應著員工的低工資;總之,富人可能有能力,但這種能力往往是現有的製度有利於他們,導致他們有錢罷了。
 無聊不無聊!天天報導這些。如果把這7000餘萬的精英全消滅,把這一半財富全分給剩下人了,你以為能過上好日子了?動盪與災難。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資本主義的滅亡,根本靠的是生產力的發展進步。要尊重科學發展規律,實事求是。否則基礎不牢,舊制度一定通過各種形式複闢。或者說,新制度一定被迫對現實進行重大妥協,依據科學規律辦事。
 如果對前1%的人打土豪分田地,後面99%的人資產翻倍,過得至少比現在好。
 補充一下,個人是非常非常認同共產主義的,但是歷史經驗證明,打土豪分田產雖然能一時改變財富分配,但長遠看,仍然不能從根本解決財富分配問題,真正的共產主義的確是需要建立的社會物資極大豐富的基礎上的,那種只想著分財產(而且是去分別人,而不是去分給別人),而不試圖從根本改變這一狀況的想法,和資本主義的惡果裡體現出的人性自私的一面其實是具有一致性的,區別只是是否掌握資產武器,所以,才一時看不慣。真正的共產主義是讓大家都達到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大家一起過更差的生活,這一點(當然,財富的分配也的確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國家目前至少還是向著這個方向走的,即使磕磕絆絆,其立意絕對比這個網上大部分只從自己角度看問題的人好太多太多了。
2017-11-16 11:42:38
圖博館
最新報告:26位全球億萬富翁財富=最貧困38億人資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19-01-21報導,非政府發展和救助組織“國際樂施會”(Oxfam International)當天發佈的報告顯示,全球億萬富翁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2208人,他們的財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10年前發生全球金融危機後,億萬富翁的數量幾乎翻了一番。
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將在瑞士達沃斯舉辦,屆時世界上最富有和最有影響力的一批人將聚集於此。這份長達106頁的年度報告則發佈於年會開幕前,旨在呼籲人們關注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以及全球不平等。
報告稱,去年,全球26位最富有個人的財富總額已達1.4萬億美元,相當於38億最貧困人口的資產總額。而在一些國家,最貧窮的10%人口繳納的稅收與其收入的比例比最富有的10%人口更高。這些超級富豪大多是美國人。例如,亞馬遜的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微軟的比爾•蓋茨(Bill Gates)、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以及臉書的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他們的總資產為3570億美元。
“樂施會”建議更公平地徵收財富稅,提高個人所得稅和公司稅稅率,消除企業和超級富豪的避稅行為。
與共和黨籍美國總統特朗普“有仇”的CNN稱,這份報告恰好呼應了重掌美國眾議院的民主黨所持政策立場,因為他們主張進行類似的改革。
美國最年輕女議員科特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也來自民主黨,她直接呼籲開徵70%富人稅,以便為其提出的“綠色新政”氣候變化計畫提供資金。
此外,“國際樂施會”還主張提供普遍的免費醫療、教育和其他公共服務,以確保婦女和兒童也能從中受益,並建議增加對水、電、兒童保育等公共服務產業的投資,以解放婦女的時間以及限制她們無薪工作的時長。
據報導,這一問題在印度這個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顯得尤為嚴重,該國是世界上女性工作參與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世界銀行的最新資料顯示,在該國15歲及以上的女性中,僅有27%被歸類為在職或正在積極找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據《印度時報》等印媒19日報導,印高官近日剛“把民眾抗議與經濟增長聯繫起來”,稱與中國、新加坡相比,其民眾抗議政府政策拖累印度經濟發展速度。
  回應
沒啥啊,這才是資本主義的必然發展方向,資本主義最終目標是唯一的一個資本所有者佔據99%的全球資產,而剩下所有人只佔據1%
2019-01-22 09:12:40
阿楨
董向榮:人均3萬,韓國人為何高興不起來 2019-03-18 環球時報

  根據韓國統計廳最新發佈的資料,2018年韓國人均GDP達到31370美元,人均GNI達到31349美元,首次突破3萬美元大關。在韓國,有“5030俱樂部”的說法,即世界上人口超過5000萬、人均GNI超過3萬美元的發達國家俱樂部,成員有美德法英日義等六國。
  韓國是如何實現人均3萬美元的
  一是韓國經濟崛起的起點低。1945年,朝鮮半島剛剛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卻又陷入美蘇單獨佔領而帶來的南北分裂,南北在1948年單獨建國。1950年到1953年,在全球冷戰的大背景下,一場慘烈的熱戰把朝鮮半島變成了戰爭的廢墟。韓國正是在戰爭的廢墟上,在美國、日本的援助下,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拉開了經濟增長的序幕。韓國充分利用一切發展機會,走上一條通過出口導向型增長實現經濟起飛的道路。從1962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韓國經濟開始數十年的快速增長。1996年,韓國躋身OECD “富國俱樂部”。2006年,人均GNI達到2萬美元;2018年,人均GNI達到3萬美元。
  二是韓國經濟發展之艱難。韓國只有約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資源稟賦條件非常有限。韓國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實現國家發展。舉個例子,關注韓國的人可能看過電影《國際市場》,其背景就是韓國向德國派遣礦工和護士,賺取當時緊缺的外匯。韓國在1963年至1977年先後向德國派遣了7936名礦工、11057名護士。1964年12月,韓國總統朴正熙與夫人陸英修訪問西德,他們特意去魯爾煤礦看望韓國同胞,大家齊聲唱起國歌。朴正熙感謝他們為了家人遠離故鄉來到西德辛苦工作。第一夫人陸英修也不禁暗暗拭去淚水。1965年至1975年派德礦工、護士,向韓國匯款的金額共達1.15億美元。
  韓國發展的國內因素,在於大企業的增長模式。大企業在現代經濟增長中,企業組織的發展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農民從農村分離出來—大量的個體企業出現—民營非個體大企業出現—技術升級—壟斷大企業向國外擴展空間。在政府的選擇、扶持和刺激下,韓國大企業的發展已經完成這一過程,成為國際市場上的為韓國利益征戰的騎士。這是韓國獨特的發展戰略的結晶。儘管其對韓國經濟的控制已經觸及國民經濟安全,但毫無疑問的是,大企業是韓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是韓國人的驕傲。
2019-03-18 08:19:14
阿楨
為什麼韓國人對經濟進步無感
  韓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韓國在環境、就業、社會分配等生活品質方面還不盡如人意。普通人“壓力山大”,很難體會到人均收入3萬美元時代應有的幸福感。
  原因是:工作時間長、社會福利少。“5030俱樂部”跨入3萬美元門檻時,平均年工作時間1713小時,而韓國2017年是2024小時。在社會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方面,“5030”平均數據是20.7%,韓國2018年只有11.1%。
  普通韓國人的收入也增長緩慢。韓國著名經濟學家張夏成在他的《韓國式資本主義》一書中提出一個概念叫“三無增長”,即無就業、無工資、無分配的經濟增長。從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間,韓國的平均經濟增長率為3.8%,但居民實際工資收入的增長率僅為2.1%。勞動收入分配率從1998年的80.4%下降到2012年的68.1%。
  觀察韓國的中下層社會時會發現,韓國就業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非正規職的問題,類似於我們所說的“臨時工”問題。在韓國,有大約1/3的工資性勞動者屬於非正規職,他們的月平均工資只有正式工的一半。雇用非正規職是企業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也是普通國民收入難以很高的重要原因。
  在韓國,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2018年韓國總體失業率為3.8%,但20-29歲的青年失業率高達9.5%。與青年就業問題相關的原因是,前些年韓國出現了“拋棄”戀愛、結婚、生孩子的所謂“三拋世代”,近年來升格為“N拋世代”甚至是“全拋世代”。這些年輕人對未來感到不安,沒有上一代韓國人的奮鬥和吃苦精神,對未來都不抱憧憬,進入“低欲望社會”。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韓國的出生率急劇下滑,少子化、老齡化發展迅速,發展前景不容樂觀。(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回應
韓日本質上還是資本主義一個縮影
2019-03-18 08:25:10
阿楨
馬紹飛:“猶太人擁有全世界70%的財富”,這是假新聞! 2019-05-04 知乎
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的紐約猶太人

我在百度上看過很多新聞,宣稱猶太人擁有全世界30%、50%、70%甚至80%的財富。這些新聞的資料都來源於極右派宣傳的一些不可靠的西方網站,早就被西方主流媒體反駁了。
目前針對猶太人的陰謀論主要是由這張造謠圖片引起的:我叫大衛•羅斯柴爾德。我的家族總財富相當於500兆美元,我們擁有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的央行。
根據Credit Suisse在2015年的報告,全世界的總財富現在只有280兆美元,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總財富實際上是最多2兆、甚至可能不到1兆美元。
除了羅斯柴爾德的猶太家族和沙特王室的穆斯林家族(總財富1.4兆美元)之外,全世界最富有的10個家族還包括五個美國白人家族、兩個法國家族以及一個墨西哥家族,而這八個家族都不是猶太族的。
根據Forbes(福布斯)以色列雜誌的報告,在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中,猶太組富豪占比11.6%。這個比率的確很大,但是這群猶太富豪的總財富也不到1兆。而根據維琪百科的測評,基督教徒擁有全世界55%的財富、穆斯林擁有5.8%、印度教徒擁有3.3%、所謂的“無神論者或異教徒”擁有34.8%,而所謂的“猶太教徒”只擁有1.1%。
因此,猶太人的總財富確實難以計算。目前並沒有關於猶太人總財富的官方資料,但我個人估計他們擁有的財富應該不會超過全世界總財富的2%-3%。當然,一個僅占全世界人口總數0.2%的遊牧民族卻積累了這麼多財富,確實很神奇。
按照人口比例來算的話,猶太人肯定算是全球最富有的民族;可是那些虛假新聞中所謂的“30%-80%”這樣的資料,就純屬無稽之談了。
  回應
我不知道這種澄清有什麼意義,對財富多寡的臆測本質上是在擔心這些人對各個政府組織的干預能力及破壞力,一味地表白自己的錢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多並不能讓人們放心。
都說猶太人是最聰明的民族,但為什麼一千多年來它們從來不總結自己為什麼老被全世界追殺的問題?所以只能說它們是小聰明,一直在作死的路上。
熱愛辯解的猶太人,知道一句中國的成語麼:此地無銀三百兩。另外,猶太人,尤其是作者,還是先解釋一下,為什麼猶太人主辦的媒體,上面都是關於中國的假新聞,而且都是各種負面消息?
2019-05-07 09:58:22
阿楨
夏長江:科學認識中國居民收入 2019-12-24 觀察者網

中國與發達國家收入比較的基本原則是必須指標統一、方法統一、口徑統一;否則,得不出準確的結論!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
有專業財經人士用發達國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較,其實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指標,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於可支配總收入除以平均人口,可支配總收入是四部門的,即住戶、政府、企業(非金融、金融)和非盈利機構;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是一個部門的,重要的是,還有統計方法及口徑問題。
  可支配收入構成:
中國可支配收入=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轉移淨收入。
國際可支配收入=雇員收入+自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轉移淨收入+家庭生產淨值(家政、耐用消費品、自住房,自服務)。
  中國可支配收入構成與國際組織的比較,中國有四項,國際組織多一項(家庭生產),且第一項名稱和口徑並不相同。涉及可支配收入主要有三個指標:
  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國際組織的統計口徑遠大於中國,按中國的統計方法,居民可支配收入與GDP的比,中國為44%,美國為38%(美國在職員工的商業醫保也是強制的,如扣除,比例更小)。按國際組織方法統計,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與GDP的比至少增加10個百分點。
  2.住戶部門人均可支配收入。即住戶部門可支配收入除以平均人口。有學者注意到居民可支配收入小於住戶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住戶可支配收入的72%),但認為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家庭調查時有漏、瞞、誤等情況,而住戶可支配收入是用大資料,統計誤差小……其實,還有統計方法及口徑不同。
  住戶包括家庭戶、集體戶、農戶、農場、個體戶、個人獨資公司、合夥公司、免稅合作社(免稅合作社包括農業合作社、農村電力合作社、獨立農村電話合作社等)。注意,住戶部門財產收入不包括房租,記在住戶部門營業盈餘。住戶部門可支配收入與GDP的比,中國為60.7%,23個發達國家幾何平均不超過65%。
2019-12-25 09:35:15
阿楨
3.人均個人可支配收入。這是美國普查局推出的指標,這個指標與國際組織可支配的主要區別是,美國只扣除個人繳納的個稅、財產稅和車牌稅,不扣除社保。美國個人可支配收入與GDP的比為75.8%。
  國際組織的可支配收入與中國比較,主要有幾個不同:
1.國際組織有耐用消費品自服務(淨值),如汽車、洗衣機,冰箱等,計算方法是耐用消費品折舊和返回價值(或出售價值)。美國家庭耐用消費品自服務(淨值)占GDP的比為6.5個百分點(無計入GDP);中國無。
2.國際組織有家政自服務(淨值),如做飯、洗衣、清掃、照顧老人、小孩、購物、園藝、小型修理、住宅周圍幹零活等,建議用同類雇傭人員的工資計。美國家庭非市場服務(淨值)占GDP的比為16.7個百分點(無計入GDP);中國無。
3.國際組織有自住房服務(淨值)。自住房服務淨值就是虛擬租金,其計算方法是市場價格租金減成本(房貸利息、房屋保險、維修、財產稅等),減折舊,加財政補貼。財政補貼有貧困家庭住房補貼、用於農村修路的財政支出,等等,美國計入GDP家庭自有住房虛擬租金占GDP的比為6.9個百分點(計入GDP)。
4.國際組織雇員收入口徑遠大於中國工資性收入。雇員收入有工資和薪金、(現金)獎金和小費、傭金和提成、董事費、利潤有關的收益、員工股權收益、雇主提供的免費或補貼的商品和服務、遣散費和解雇費、雇主社會保險繳款等。
  二、職工工資、雇員報酬和勞動者報酬
統計就業人員,按身份分為雇員、自就業和雇主。中國將雇員稱為職工,自就業包括自由就業(如無單位的作家、畫家、設計人員等)、農業自營(農牧漁林)、非農自營(個體戶主)。
特別要注意個體就業,個體就業有自就業、有雇員,如夫妻共同經營一個餐館,一個統計為自營,一個統計為雇員(實際統計時,國家統計局估算三分之一是雇員)。由於自營業的勞動者報酬和營業盈餘不易區分,在實際核算中按一定比例進行劃分。中國雇主是總就業的1%,個體就業是總就業的17.5%,非農自就業是總就業的10%……
  有經濟學家說,中國工資總額與GDP的比是8%,低於非洲。國家統計局將職工分為城鎮非私單位、城鎮私營單位、農村單位(多是私營企業),中國職工總額是三項之和,國家統計局公佈城鎮非私單位的工資總額,僅此一項與GDP的比就達16%;更重要的是,其所舉各國的資料並不是工資總額,而是雇員報酬。
2019-12-25 09:36:52
阿楨
雇員報酬的口徑比工資大很多(比雇員收入還大),雇員報酬相當雇員收入,加雇主自願保障計畫(養老、健康、人壽、失業、補償等,如中國的年金、商業健康保險、延遲養老保險等),加財政支付的行政事業單位職工的離退休金(視為單位繳納的社會養老保險),等等。
  國內學界曾熱烈討論的“中國職工報酬占GDP的比”的問題,認為中國職工報酬不斷下降、資本收益不斷上升。
  但考察測量GDP的收入法:中國是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營業淨盈餘+固定資產折舊;有的國家的是雇員報酬+生產稅淨額+營業淨盈餘+固定資產折舊。
  中外主要有兩個區別,即中國是勞動者報酬,外國是雇員報酬;中國營業淨盈餘主要屬法人企業;外國的屬法人企業和自營者(含非法人企業)。
  改革開改以來,中國個體工商業不斷發展,職工比例下降、個體就業比例上升,但個體就業中也有雇員,雇員報酬也隨經濟的發展而增長。同時,職工和自就業者都是勞動者,國家統計局一直用勞動者報酬(不用職工報酬)。勞動者報酬與GDP的比,多年來,圍繞50%在一定幅度波動,國際勞工組織資料與國家統計局相近。
  三、稅後工資
  中國平均工資排名與人均GDP排名相近(國際勞工組織用的是城鎮非私單位,排名更靠前),但稅(費)後工資要提前幾名,得益於中國的稅費率較低。發達國家的工資稅和社保繳費率較高,23個發達國家的稅費率幾何平均為26%(社保費率8%,工資稅率17%),是中國的2.4倍。
  中國城鎮職工個人繳納社保費率約10.43%(養老8%、醫保2%、失業0.43%)。2017年,個稅計征辦法:起征點為3500元/月,扣除上年社平工資計算的三險一金;平均工資稅約0.3%,稅費率不超過11%。
  中國個人所得稅法修訂後(2019年),國務院《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辦法》等規定,(1)起征點為5000元/月。(2)扣除個人繳納的三險一金。(3)六專項扣除。2019年1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暫定兩年內對綜合所得年收入不超過12萬元(1萬/月)或年度補稅金額較低的納稅人,免除匯算清繳義務。
  分析部分國家工資表可知:
(1)發達國家稅(費)後購買力平價工資,並不是想像的那麼高。2017年,23個發達國家購買力平價稅費後平均工資約10455人民幣/月,比中國高1.48倍。瑞士最高,約17752人民幣元/月;義大利最低,約7605人民幣/月。美國約11408人民幣/月,比中國高1.7倍,但中國工資增長率較高 ,近兩年降為9.5%,而美國等在2.5%左右,中國追趕趨勢明顯。
2019-12-25 09:39:48
阿楨
(2)中國部分人群工資已達發達國家平均水準。一般情況,大城市物價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價格較高的主要是服務業(理髮、維修)、學前教育、房租、住宅(消費支出不含購買住宅,用歷年儲蓄,消費價格也不含);很多商品是一級代理批發,價格並不高;最明顯的是公共服務價格較低,如公交、水電汽燃等,因為財力充足、補貼力度大;並且,學費、醫療價格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不亂收費,同時公立、單位、普惠性幼稚園的比例較大。
  據中國購買力平價專家余芳東(國家統計局國際比較項目組織者)的研究,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地的消費平均價格比全國平均水準高10%左右。在一線城市,稅(費)後工資超過1.3萬元,就不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水準;如果已有房有車(發達國家家庭負債比中國重),生活超過一些發達國家。
  (3)人們印象中的少數發達國家已低於中國。如葡萄牙,稅費後購買力平價工資僅為3914人民幣/月,希臘工資也不高。
  (4)原蘇東國家,波蘭最多,約6744人民幣/月;最少的是保加利亞,已遠低於中國;原蘇聯分裂的各國多數低於中國。
  居民可支配收入也會影響到結餘:它減去居民消費等於結餘,因此,結餘與收入有關,也與消費有關。據購買力平價知識,價格水準指數=購買力平價因數/匯率,23個發達國家的消費價格幾何平均是中國1.83倍,中國消費價格是美國的58%,是世界平均水準的70%左右。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居民結餘(儲蓄)率遠超過發達國家,是其兩倍(發達國家家庭儲蓄率幾何平均為18%,中國為36.2%)。有國外研究者認為,中國家庭收入、消費、儲蓄等資料有矛盾,存在家庭調查時瞞報(自家填報)、拒統(高收入家庭婉拒樣本)情況,亦有政府個人(轉移)消費沒全部記入居民消費(記在政府公共消費),低估了中國消費水準……
  改革開改以來,中國居民收入、職工工資增長迅速,已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今後增長過程中,縮小收入差距,提高農民、特別是老農民收入非常重要,但穩定物價、減少稅費,也是多難選擇!
  回應
郎咸平和耶魯陳志武,都說中國GDP年度增長率再扣去通脹沒剩多少。他倆是學經濟搞金融的教授,他們不是傻,是壞!
美國家庭非市場服務GDP的比為16.7個百分點;中國無,看來中國落後不少。還有啊,美國自住房按自己給自己交租金計算。想想國內80%以上的住房自有率,還有大面積“朋友介紹”租房未計入國家統計的。感覺我朝是能瞞報就瞞報。個人向集體瞞報,國家向國際瞞報。
2019-12-25 09:41:29
阿楨
大學畢業生最新起薪曝光 網友一看噓爆回這句 2020/07/12 中時

台灣近年來大學畢業的起薪有微幅調漲,近期勞動部發布的調查顯示,2019年大學畢業平均起薪有29K,對此,有網友在PTT上分享這項數據,卻意外引起熱烈討論,不少網友都狂噓,「現在拿29000大概跟以前拿24000差不多」、「29k 在台北差不多是吃土」。
但似乎南部數字更慘,「那我怎麼看到中南部一堆比這個低的..?」。
  回應
歡喜選甘願受,呵~南部薪水低那是台灣價值~
加入民進黨,前途無限,也可吃人夠夠。
趕羚羊!綠共的數據能信?

年輕人沒有最苦 只有更苦 2020/07/12 中時社論

全球新冠疫情更惡化,今年全球經濟將衰退3到5%,各界已有共識,今年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年,情況比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還差。不少國家的股市卻展現強勢上漲格局,台股上周站上30年來新高。
金融海嘯後,全球主要央行將利率降至零到負利率之外,也大推特推所謂的QE(量化寬鬆),其思維是支持股市就能保有財富效果,讓企業繼續運作,最後對經濟及一般民眾(就業者)都會有好處。
全球經濟表現最好、被稱為「黃金年代」,是在上世紀戰後到70年代,當時各國所得差距較小、經濟成長較高。但80年代後,美國雷根與英國柴契爾夫人上台,自由化與鬆綁成為流行名詞。雷根把個人最高稅率從70%降到28%,英國幾乎所有公營事業都走上私有化、民營化。
這一套「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認為富人受惠後會增加投資與消費,讓窮人也受惠終而全體民眾都能獲利,也有人稱此為「滴漏式經濟」(或下滲經濟),經過30多年試驗,這套經濟政策已出現所得差距嚴重擴大的後遺症,川普上台後又推動大減稅,疫情也讓政府負債大增,未來所得差距必更惡化。
台灣的所得差距如根據官方公布的五等分法比較,最高級跟與最低級距的差距大致在6倍多,已較早年的4、5倍惡化。若就財政部財稅中心資料,最高所得的5%對比於最低所得5%的倍數,1998年時只有32倍,2013年已飆到99倍。
疫情時代經濟,政府負債加重、所得差距拉大、年輕人陷低薪困境,蔡政府若應揚棄新自由主義的思維與政策,讓高所得者繳更多稅,同時壓制可能再上揚的房價。
2020-07-13 09:04:02
阿楨
陸媒籲美抄作業 美媒反擊:在陸脫貧和在美不脫貧,你選哪個? 2020/11/27 中時

大陸貴州省上周宣佈省內最後9個深度貧困縣脫貧後,陸媒興高采烈地歡呼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十三五」規劃目標。陸媒藉機指出,美國尚有4千萬貧困人口,應該向中國學習。美媒隨即反唇相譏稱,兩國貧困標準不同,政府對貧困人口提供的救助更有天壤之別,若問是中國窮人願意來美國不脫貧,還是美國窮人想去中國脫貧?結論不言自明。
《美國之音》甚至指出,陸媒歡呼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中國的脫貧經驗給其他國家的減貧措施提供啟示,尤其是受疫情影響的美國底層人口生存危機加劇,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曾明白指出,大陸已實現脫貧,美國應該向中國學習很多東西,包括扶貧的經驗。
報導說,張維為沒有指出的是,美國的貧困標準不同於中國,與世界銀行2015年訂定的標準也不一樣。世銀的極度貧困是每天支出不足1.9美元,美國的貧困線是年收入12760美元(約每天35美元),其50%則是極度貧困線,約合17.5美元。
中國的貧困標準是滿足「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年收入4千人民幣(約611美元),「兩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指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但目前設定的脫貧標準是年收入9000元人民幣。
報導嘲諷道,美國實際貧困人口大約4千萬人,但「中國的窮人是否願意到美國不脫貧,而美國的窮人是否願意到中國去脫貧?結論不言自明。」
  回應
 美国之音大概忘了成千上萬蝸居在各大美国城市的homeless。
 這是牛頭不對馬嘴的比劃。中國平均收入剛破1萬美元,以美國標準, 中國全國都還沒脫貧呢,台灣的貧窮人應該是一半以上吧!中國的脫貧很大部分是輔助就業,訓練再教育,加以政府的協助與優惠使貧困人口得以自食其力,開始有穩定的收入。美國的是福利制度,目的是養活你,不是要幫你脫貧。
 在陸戴口罩與在美不戴口罩, 你又選哪一個?在大陸再窮只要得新冠,政府免費治療你!在美國那超過20萬死亡的新冠患者中,有多少是付不起醫療費而放棄或"被放棄"治療?
2020-12-01 10:01:45
阿楨
台灣育才警訊 5成5大學生自認選錯系 2021-08-19

三三會昨邀請台大校長管中閔演講「未來大學與未來人才培養」,管中閔語出驚人指出,根據最新統計,有5成5以上的大學生認為唸錯科系,導致1/7大學生離開,這對大學來說無疑是一大警訊。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更感嘆,在公司選任下一代(幹部),以前只要學校畢業、頂多EMBA就很夠用,但是現在單單學校畢業根本touch不到企業想要的。凸顯「產學落差」亟待解決。
台大新鮮人休學率近15%
管表示,2019年大學休退學人數超過18萬人,占比15%,有1/7的大學生進入大學後離開。統計也顯示,有5成5的大學生自認為選錯科系。另根據台大統計,大一休學的比率達到14.98%、退學比率9.26%,大一升大二申請轉系超過10%,轉系核准比率也達到6%。
104獵才資深副總晉麗明表示,台灣IC設計、半導體瞄準國際市場,技術具世界領先地位,但薪資卻無國際競爭力,外人早已虎視眈眈,要不是海外疫情起起伏伏、阻擋部分人才外流,否則,台灣科技人才的缺口恐怕更為嚴峻。
104人力銀行2021年半導體人才白皮書資料顯示,半導體平均每月人才缺口近2.8萬人,創6年半新高;五年前理工科系畢業生7.7萬人,現在恐只7.1萬人,下滑速度比少子化還快。
  回應
教改/快樂學習/減負/學測/基測/會考指考/繁星錯在哪裡?

習近平2021-08-17在第9次中央財經會議定調財富「三次分配」重提毛澤東「共同富裕」

會議稱,要加強對高收入的規範和調節,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要清理規範不合理收入,整頓收入分配秩序;要確保經濟金融大局穩定等。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有評論質疑無異是新「打土豪 分田地」時代回歸。
早前,阿里巴巴、騰訊、地產公司SOHO中國等中國巨企,接連成為監管部門的整頓目標,施以巨額罰款之餘,再加以嚴厲規管。近日,高收入的娛樂圈人士亦受到針對。
  回應
名為回報社會,實則搶劫捐錢,富人未來要嘛設法脫身閃人或出國,要嘛則是失去再創業動力.
  相關新聞資料
馬雲演講:窮人鬥地主把地主鬥死農民不一定富來 2018-07-14
留學生上海機場排長隊赴美 票價10萬人民幣
北京華爾街英語破產居欠12億家長退費難
雙減(減輕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政策出臺後,全國20多萬家教培機構(北京9萬教培人全國千萬教師恐失業)2億多學生深受影響,老師更不敢負責了,各種盜版網課成了搶手資源。
2021-08-19 08:15:09
阿楨
雙減新政策,騰訊禁止12 歲以下兒童玩遊戲!
農村老師工資並不低,但很多因素影響農村老師留任
兒子的同學去雲南偏遠貧困地區支教一年:結束後他非常失望,覺得自己做了無用功
職業教育搞了幾十年了,水準還是這麼差,為什麼?
多地政策頻出,學區房降溫了嗎? 2021-07-08 新華社
杭州2021-08-10禁止仲介炒作學區房、惡意哄抬房價(回應:學區房是客觀事實,和仲介宣傳沒太大關係,不讓宣傳學區房,可以換個名稱照樣價格飆升!)
台灣育才警訊 5成5大學生自認選錯系 2021-08-19(回應:教改/快樂學習/減負/學測/基測/會考指考/繁星錯在哪裡?)
  回應
中國當今社會三大矛盾:家校/醫患/房產矛盾,都是極其複雜,醫改/教革/房革,一定要徵求各方意見,才能達成。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相對於江澤民的「右」(海派文化)「南」(出生和文化性格皆屬江南),習的文化屬性「左」(習乃清大馬克思主義法學博士+中共的反資本反封建之本質)「北」(習和國母彭麗媛都出生北方)。江的海派文化雖開放包容,但也奢華、易生貪腐,民氣「仇官仇富仇名」。習上台後,民氣可用,先反貪肅腐、樹立官威,再私心自用「殺猴警雞」打壓各行各業。各行各業的猴王猴后再怎麼「狡兔三窟」---「虛薪」「虛職」「虛籍」,也無所逃於(習的)天地之間,若習有美帝惡霸長臂執法的硬實力、則全球難逃。故馬雲「以范(冰冰)為鑑」,不領薪、卸下阿里所有職位、在美上市,並在電商扶貧等政策配合習,但當螞蟻金服的數位私銀傷及習的傳統公銀利益時,仍慘遭「殺猴警雞」。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2021-08-19 08:27:46
阿楨
中國近九成年輕人負債?日媒:顯然是誇大其詞

日本JB Press網站2022-01-03文章,原題:出人意料的穩健? 中國年輕人的財務狀況 不久前,有一篇標題聳動的日文報導——《中國近九成年輕人背負巨額債務》。作者聲稱“中國銀行下屬金融機構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中國1.75億90後年輕人中,86.6%的人有各種分期付款或逾期未償還的債務”。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2020年12月,中國家庭儲蓄額為93萬億元人民幣,2021年6月增加至100萬億元人民幣。在中國,一項突出的資料是儲蓄率,即儲蓄占收入的比例。根據宏觀經濟資料庫CEIC統計,2010年中國的儲蓄率是51%,2020年降至45%。但與日本20%到30%以及美國5%的儲蓄率相比,中國的儲蓄率可以說是壓倒性的高。
中國年輕一代也更願意存錢。根據2021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中國35歲以下年輕群體將月收入的25%用於儲蓄。這一數字較2020年的20%有所增加,也是2018年開始相關調查以來的最高值。中國年輕一代儲蓄率的提升受多個原因影響。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影響,76%的年輕一代表示計畫增加應急儲備。另一方面,年輕一代為退休準備的儲蓄目標更高,為155萬元,高於35歲以上人群139萬元的目標。
中國年輕一代為了養老而穩步增加儲蓄的同時,也確實有一些資料表明年輕人的負債在增加。從2010年開始,“月光族”就成了對背負高額債務年輕人的描述。“月光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移動支付的普及。由於通過移動支付借貸比傳統的銀行借貸更容易,再加上網購日趨便利,很多人早早背上債務。
但是,渲染中國1.75億90後中有86.6%的人背負債務顯然是誇大其詞。“86.6%”這個數字來自調查公司尼爾森在2019年發佈的《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儘管確實有86.6%的人背負債務,但42.1%的人在一個月內還清了債務。換句話說,他們只是使用了金融科技服務作為支付手段。
中國年輕人正在積極利用新的支付方式,但與前述報導的論調不同,中國年輕人對於長期債務的態度出人意料的謹慎。(作者加藤勇樹,曾茂譯)
2022-01-05 08:32:58
阿楨
Z世代價值觀在帶來經營模式革命 2022/01/12 日經中文網

1997年以後出生的「Z世代」2022年已25歲了,將成為拉動社會發展和消費增長,與上代人的價值觀相反。比如,Z世代認為,明知很快就會失去價值,卻仍然購買,這缺乏合理性。還會讓人貶值→用完就扔→增加廢棄物的循環。

日本27歲社畜日常曝光,讓中國600w網友瑟瑟發抖不敢去日本生活 2020-09-07

雖然中國996上班族每天都會喊累,但大部分人也不會因爲工作產生厭世的感覺,大不了重新換一份工作。
可是在日本的上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畜」,有些人工作做到想自殺/過勞死的地步都不敢放棄,因爲在日本找工作不容易。讓600w網友瑟瑟發抖,原來看似美好的日本生活,竟然也有這麼不堪的一面,再也不說去日本生活了。
  相關新聞
新冠疫情下日本少女找不到工作改從事「爸爸活」 月收入竟高達48萬元,結果卻太好賺回不了頭

小確幸啃老──蔓延日本、大馬、台灣、中國的青年「失志」潮 2017/01/03

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的社會》,描述日本年輕世代不婚、晚婚、不買車、不買房、不敢生、社會少子化等內容,事實上,這恐怕是當今亞洲、甚至全球年輕世代共同面臨的現象: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年輕世代普遍低薪,甚至失去了「奮鬥的目標」。
2022-03-23 09:02:1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