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13 06:22:08| 人氣3,170| 回應4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高學歷新貧階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們阿肚仔實在不了你們台灣人,旣然「大畢生起薪倒退8年」,幹嘛還要讀大學?

中了中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之毒吧!

是嗎?那可又多了個「去中國化」的口實了。

中國時報 2007.06.05彭漣漪/台北報導

供需失調 淪為新貧 大畢生起薪倒退8年

近八年來,社會新鮮人的薪資不增反減!根據勞委會的調查,去年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平均起薪是兩萬六千七百元,比起八年前還少了七百六十二元,這還沒算上物價上漲因素;至於碩士級以上的社會新鮮人,去年平均起薪是三萬一五六七元,比起八年前只增加一千元加零頭。

每年有超過三十萬大專以上高學歷社會新鮮人投入職場,大量生產的大學生及碩博士,由於供需失調,造成「價格下跌」,許多人成為落入M型社會左端的一群。他們是向下沉淪中產階級中的指標族群。

一○四人力銀行剛公布今年的社會新鮮人起薪調查,一○四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表示,看過去三年,扣除物價因素,社會新鮮人中,除了碩士級有些許實質成長外,學士和專科的起薪都是負成長。

歷來,高職一向是各個教育程度中失業率最高的一群,但今年二月,在尚未進入畢業旺季之際,大學以上學歷的失業率,竟然首度超越高職。隨著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碩博士愈來愈多,主計處預估,今年有可能是大學以上畢業生失業率超越高職的一年。

根據1111人力銀行針對畢業後五年內社會新鮮人動向的調查顯示,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高學歷社會新鮮人,平均會失業五個月,就業現況則是「兩成未就業,一成靠打工過日子」。

這項調查指出,有五成從事過不穩定的「非典型」工作,包括約聘、短期、外包、派遣等型式,也就是日本所謂的「飛特族」(Freeter,自由工作者)。日本出現另一種新族群,在台灣也開始流行起來,那就是在家「怠業」,依靠父母過生活的「啃老族」。

世新大學教授彭懷恩表示,會出現「啃老族」和「飛特族」,除了企業採用彈性雇用制度外,父母親提供子女優渥的環境也是因素,而這個現象對產業的影響,值得政府關注。
 

公視(主題之夜)「為什麼貧窮?」八部紀錄片全球 180個國家同步播出

 

制度的力量

 

 窮人是無助的受害者,或是能掌握自己的未來?我們常認為每個人都能脫離貧窮陷阱,但窮人做得到嗎?兩部紀錄片《出路》《太陽能媽媽》和系列短片探討這個議題。

  貧窮陷阱是什麼?

貧窮陷阱(Poverty Trap)理論認為,窮人無法翻身,是因為貧窮造成的因素會讓貧窮狀況持續,甚至惡化。讓人貧窮的因素會令人一直窮下去。例如在《出路》(Education Education)中,王盼的家人想讓她上大學,因為他們認為上大學能夠脫貧。 但王盼能念的學校,文憑大概不值錢。王家花的錢並無法讓他們脫離貧窮,而虛擲的學費可能讓他們更窮。王盼因為窮而無法受教育;因為她沒受教育,就無法脫離貧窮。 但貧窮的運作方式,還有人們無法脫貧的原因,引發激烈論戰。有人主張脫離貧窮陷阱必須靠外力介入;有人則認為沒人是被困住的,每個人都有潛力可以自行脫貧。正如短片《操之在我》(In Your Hands)的主人翁亞希爾(Yahir)所說的:「貧窮並不存在。 我們都有能力成就和得到事物。」

 能打破循環嗎?

  「打破貧窮陷阱」是人們關心援助和福利措施問題時的重點。助人脫貧時,外力介入是必要措施,或是用不著也沒有必要?援助只是某種會鼓勵依賴和貪腐的殖民主義嗎? 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在《當我們窮在一起》(Poor Us)中受訪時認為,如果外國援助金額夠大,持續夠久,就能克服貧窮。而《搖滾救貧窮》(Give Us the Money)中的莫悠(Dambisa Moyo)則認為行不通,改變必須從社會底層向上推展。如果某些國家有辦法增加財富,其他國家也應該能比照辦理。 但正如艾瑟杜佛蘿(Esther Duflo)在〈當我們窮在一起〉所說的,讓大眾脫離貧窮並沒有單一解決方案:「經濟學家無法預測要做些什麼,經濟就會成長。」

   我們發佈的一系列短片,呈現人們試圖打破貧窮循環的不同作法,從藝術到行動主義;微型貸款到都市農耕,還有小措施如何造成出乎意料又廣泛的影響。但以《太陽能媽媽》(Solar Mamas)中的拉菲雅(Rafea)來說,光是有機會還不夠。為了改善生活,拉菲雅必須違抗傳統和丈夫,因為 「女孩子 10 歲之後就不能繼續唸書, 不然會很丟臉。」 這需要莫大的勇氣和毅力才做得到。

   好窮人,壞窮人?

  有人期許窮人要做對的事才能脫離貧窮。窮人必須儲蓄,花錢度日要精打細算,尤其是如果需要援助的話。如果他們浪費錢,購買非必需品,或是做出愚蠢的決定,窮也是活該。我們當然可以說,王盼的父母要是對她唸書的事能有更明智的決定,就不會陷於貧窮。 但這是在要求窮人展現非常人所能的良善,無視於窮人處境的壓力和困難。每個人都會做出糟糕的決定,購入不該買的東西。就連學歷優異的人也會對子女唸書做出差勁的決定,憑什麼沒受過教育的人要做得更好? 接受窮人也是人,有正常的衝動和欲望,這是終結貧窮的重要一步。

 

貧窮的面貌

 

 貧窮是什麼樣子?貧窮如何改變你的人生?兩部紀錄片《人之初,性本窮》《當我們窮在一起》和系列短片探討貧窮是什麼,以及貧窮為何是可以解決,而且應該解決的問題。

  怎樣才算是窮?

貧窮的衡量方式既困難又充滿爭議。世界銀行根據收入來衡量貧窮。 如果每日收入在 1.25 美元以下,就算是赤貧(extreme poverty)。 根據這個標準,全球有 14 億人口,也就是大約每四人中有一人,過著低於貧窮線的生活。世界銀行的衡量標準並非完美無瑕。有人質疑計算方式、對收入的強調,以及制訂的階級。 撇開計算方式不說,光是以收入衡量貧窮的想法就引發爭議。如果以 1.25 美元為基準,是否收入高於這個數字,日子就過得去?那 1.26 美元呢?一個財務數據,又能讓我們對一個人的生活有多少瞭解? 在《當我們窮在一起》中,瓜迪歐拉李維拉(Oscar Guardiola-Rivera)提到中國的脫貧故事,但強調必須考量背景,尤其是有大批人口遷離傳統社區,在工廠不人道的環境下工作。他表示:「我相信任何頭腦清楚的人,都不會認為在這種環境下工作能叫做富裕」。在這種情況下,光是衡量收入沒什麼用。 更精細的衡量方式綜合了多種數據。例如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UN Development Reports)引用的「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將識字率和平均壽命等指標綜合成單一數據,讓人能比較不同地區的發展程度。 人類發展指數也有批評者。 但這是衡量貧窮的不同方式,著眼於「人類生活的富裕,而非金錢上的富裕」,影片製作成員之一的先恩(Amaryta Sen)如是說。

  人們有免於貧窮的權利嗎?

人類發展指數反映出人們改變了對貧窮的看法。重點是人,而且是人權議題。這不只是取得食物或水等物質需求的特定權利,而是關乎身為一個人的意義。 聯合國對貧窮的定義說得很明白:「基本上,貧窮斷絕了選擇和機會,這有違人類尊嚴。這表示缺乏實質參與社會的基本能力。」這樣說來,終結貧窮的重點並非施予窮人「恩惠」,或是該幫助誰的問題。前南非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說的好:「克服貧窮並非慈善工作,而是伸張正義。貧窮就和奴役或種族隔離一樣,不是自然現象。這是人為狀況,而且可以克服。」

   終結貧窮是要讓窮人找回身為人類的權利。這帶出令人不安的問題,是什麼人否決了窮人的這些權利。是腐敗的政客和無恥的企業?還是一般大眾也有責任, 因此有義務要解決問題?

 

金援的真相

 

 開發中國家接受數十億美元的援助,有豐富的資源可進行貿易。但這並未能讓數以百萬計的人口脫離貧窮。兩部紀錄片《生財有「盜」》《搖滾救貧窮》 和系列短片探討緣由,以及為何我們會對這個狀況看似習以為常。

  救貧要花多少錢?

重點不是錢。錢雖然有幫助,但光靠錢不能解決問題。 重點是改革錯綜複雜的全球結構。這部份在「金援的真相」中有更多探討。

 重點是逐步給窮人機會和能力,讓他們能抉擇和掌握自己的人生。這部份在「制度的力量」中有更多探討。

 重點是緊咬貧窮議題不放,對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貧窮感到憤慨。這部份在「世界的公義」中有更多探討。

 重點是意志。我們要有心解決貧窮問題。我們必須問「為什麼」。

  貧富不均是壞事嗎?

是的。貧富不均會影響社會中的每個人,不單是窮人而已。貧富差距大的國家,衛生與社會問題也比較多:平均壽命比較短;毒品問題增多;精神疾病增多;健康狀況惡化;暴力事件增多;還有肥胖人口增加。 貧富比較均等的國家,例如日本和瑞典,在許多社會因素上的表現,要比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更好。 關鍵是貧富差距越大,勢必意味著社會階級流動性越低。在許多國家,貧富差距近年來逐漸擴大,讓最窮的人越來越難向上爬。

   有錢人造就窮人?

貧富不均的社會讓少數人─最有錢的─對其他人擁有不成比例的掌控。和所有特權團體一樣,他們通常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但對其他人來說未必有利。《有錢有保庇》(Park Avenue)便在揭露美國富豪如何以金錢買權力。有錢人提供競選經費,資助有影響力的智囊團,換取對自己有利的法案。 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便說:「華府現在幾乎是由美國企業部門掌管操作。幾十億幾十億的錢被拿去關說;一大堆說客在制訂法規和法令;政治活動一大堆金援,有太多被收買的政客了。」

 他們不只創造出讓其他人貧窮的環境,還在過程中將窮人妖魔化。作家珍梅爾(Jane Mayer)便在《有錢有保庇》中提到,有錢人把窮人當成轉移民怨的擋箭牌:「他們將中產階級這幾十年來對經濟產生的怨氣,轉移到社會階層更低的人身上。」

  要富有還是要自由?

《耕者無其田》(Land Rush)中的農民遇到開發商開條件:他們會失去田地,但是可以在新成立的蔗園當契作農民。很難評判這筆交易的價值。農民自耕自食,非常貧窮,而開發商真心相信他們開的條件很有價值,政府也希望開發案能帶動經濟。 但我們可以不顧別人意願,改變他們的生活嗎?如果對象不是窮人,政府會推這樣的開發案嗎?民主只是有錢人才能享有的嗎? 在〈耕者無其田〉中,反對派的科利巴里(Ibrahim Colibaly)提到,這種情形在馬利共和國越來越多,因為「對(政客)而言、歐美是獨一無二的榜樣。他們不去找踏實的作法發展非洲,卻硬要套用根本不適合非洲的模式。」

 我們常認為民主是西方世界比較正面的貢獻,但馬利的窮人似乎和美國窮人一樣的無能為力。或許西方世界的民主和開發中國家的一樣,需要同樣程度的把關?

 

金援的真相

 

 開發中國家接受數十億美元的援助,有豐富的資源可進行貿易。但這並未能讓數以百萬計的人口脫離貧窮。兩部紀錄片和系列短片探討緣由,以及為何我們會對這個狀況看似習以為常。

  我們是否還想救貧?

現在替發展中國家募款越來越難。重大災難仍然能得到大量捐贈。但是對於日常的發展,援助經費正在減少,而將經費侷限在政府背書的發展計畫上,作法也引人爭議。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包括捐助倦怠(donation fatigue)、對援助成效冷嘲熱諷、在意貪腐問題,以及金融危機衝擊等等。部分原因也和聲援活動本身有關。 讓人們關注簡單或個人的概念,例如免除外債、資助兒童,或是買一頭山羊,要比關注結構性、複雜、甚至曖昧不明的議題來得簡單。但散播簡單的訊息有可能扭曲實情。這需要從特定角度吸引人們的興趣,而且不容失敗。導演 Thom 的短片《尋找約瑟芬》(Finding Josephine)講述資助非洲女童的故事,他說定期收到的女童近況報告「在我看來,這些印著非洲孩童笑臉的光面折頁就跟平常收到的垃圾郵件沒兩樣。」

  做好事的聲援活動會有壞影響嗎?

如果有助於解決問題,扭曲事實沒關係嗎?《Kony 2012》是個很好的例子。這支講述烏干達真主反抗軍(Lord’s Resistance Army)綁架兒童惡行的影片,吸引超過 1 億人次觀賞,引發全球極大的關注。但這部影片被人批評資訊過時,誤導問題,將注意力完全聚焦在美國的角色,把非洲人摒除在外。這對烏干達人民來說是好是壞? 簡化報導是否會更難以吸引人長期關注?這是否強化了負面的刻板印象,創造出 「他們和我們」的分立心態?這是否會助長不信任和憤世嫉俗的心態,讓人難以論斷,或正確的報導、進步?如果簡化事態隱瞞了更複雜的真相,可以用成果將功贖罪嗎?

 搖滾藝人波諾(Bono)在《搖滾救貧窮》中便提到有人對於「Make Poverty History」活動的批評:「有人不高興,因為這看來太過簡化。一切只是唱唱歌、只是 T 恤口號,只是誘人上鉤。你並不能為了口號就否定一個改變了世界的活動。」

  錢到哪兒去了?

不管募到多少錢,不管做了多少好事,由於大筆援助流往其他地方,遠離開發中國家,到了有錢國家手中,援助成效一直大打折扣。開發中國家被奪走的錢比得到的援助還多。 窮國的資本外流估計是得到的官方援助的 8-10 倍。 部分援助因為貪腐和犯罪而消失,但大量的錢是在合法避稅下流失。許多跨國企業濫用稅務漏洞。紀錄片《生財有「盜」》(Stealing Africa)說的是尚比亞的故事,跨國企業出口 30 億美元的銅產,只要繳 5 千萬美元的稅。他們還能得到尚比亞政府 1 億 5000 萬美元的補助。 尚比亞無力協商對自己有利的條件。當時參與政府出售礦場談判的納瓦奇威(Edith Nawakiwi)回憶說:「我不像部長, 倒像個乞丐。」尚比亞受困於援助與貿易的全球制度中。正如波格(Thomas Pogge)在《當我們窮在一起》(Poor Us)中說的,全球化本身沒有錯:「問題在於由誰把持? 我們現有的制度是由富國為富人所設立的。」

 控制各國如何通商,以及發展中國家如何接受援助的結構需要改革。這些結構多半受到世界最富有國家的利益左右,讓窮國沒什麼實際影響力,剝奪他們發展的機會。

  要改革世界銀行還是買羊?

兩者都要。底層結構需要改革,並不表示小型的努力就毫無價值。但用買羊取代改革世界銀行並不可行。波格也主張,目前受惠於這個制度的國家,有義務改革制度。他認為目前消極支持國際制度的人,就好比當年消極支持納粹政權的德國人。 這當然是個比較爭議的類比,意指大多數的人(或許也包括正在這個網站上的每個人)都是沆瀣一氣地在做違反人權的事。不過這也意味著:每個人都有能力來做點什麼事來改變這樣的處境,無論這件事再怎麼微不足道…

 

世界的公義

 

 為什麼有錢人無法成為窮人的勵志榜樣?貧富不均對社會有什麼影響?兩部紀錄片《有錢有保庇》 《耕者無其田》 和系列短片探討這個議題。

  貧富不均是壞事嗎?

是的。貧富不均會影響社會中的每個人,不單是窮人而已。貧富差距大的國家,衛生與社會問題也比較多:平均壽命比較短;毒品問題增多;精神疾病增多;健康狀況惡化;暴力事件增多;還有肥胖人口增加。 貧富比較均等的國家,例如日本和瑞典,在許多社會因素上的表現,要比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更好。 關鍵是貧富差距越大,勢必意味著社會階級流動性越低。在許多國家,貧富差距近年來逐漸擴大,讓最窮的人越來越難向上爬。

  有錢人造就窮人?

貧富不均的社會讓少數人─最有錢的─對其他人擁有不成比例的掌控。和所有特權團體一樣,他們通常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但對其他人來說未必有利。《有錢有保庇》(Park Avenue)便在揭露美國富豪如何以金錢買權力。有錢人提供競選經費,資助有影響力的智囊團,換取對自己有利的法案。 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便說:「華府現在幾乎是由美國企業部門掌管操作。幾十億幾十億的錢被拿去關說;一大堆說客在制訂法規和法令;政治活動一大堆金援,有太多被收買的政客了。」

 他們不只創造出讓其他人貧窮的環境,還在過程中將窮人妖魔化。作家珍梅爾(Jane Mayer)便在《有錢有保庇》中提到,有錢人把窮人當成轉移民怨的擋箭牌:「他們將中產階級這幾十年來對經濟產生的怨氣,轉移到社會階層更低的人身上。」

  要富有還是要自由?

《耕者無其田》(Land Rush)中的農民遇到開發商開條件:他們會失去田地,但是可以在新成立的蔗園當契作農民。很難評判這筆交易的價值。農民自耕自食,非常貧窮,而開發商真心相信他們開的條件很有價值,政府也希望開發案能帶動經濟。 但我們可以不顧別人意願,改變他們的生活嗎?如果對象不是窮人,政府會推這樣的開發案嗎?民主只是有錢人才能享有的嗎? 在〈耕者無其田〉中,反對派的科利巴里(Ibrahim Colibaly)提到,這種情形在馬利共和國越來越多,因為「對(政客)而言、歐美是獨一無二的榜樣。他們不去找踏實的作法發展非洲,卻硬要套用根本不適合非洲的模式。」

 我們常認為民主是西方世界比較正面的貢獻,但馬利的窮人似乎和美國窮人一樣的無能為力。或許西方世界的民主和開發中國家的一樣,需要同樣程度的把關?

  瞭解更多

 世界的窮人住在哪裡?《經濟學人》雜誌(Economist)蒐集的證據。

赤貧人口如何度日《貧窮經濟學》(Poor Economics)作者的圖表。

正確可靠地衡量全球貧窮狀況新經濟學基金會(New Economics Foundation)

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成果如何?One.org 檢視承諾和進度

貧窮是人權議題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說分明

貧窮:事實與數據有多少人每天靠不到 2.5 美元度日?有多少百分比的人面臨收入差距增大的情形?

國際發展由英國BBC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說分明

慈善救援基金會的全球行善指數對全球慈善行動最大規模的研究

http://whypoverty.pts.org.tw/zh_TW/theme/the-system

 

楨:如此地探討貧窮、尤其批中國之白領/藍領勞工《出路》/《當我們窮在一起》,妄想脫貧致富!詳參【圖博館】:《饑餓政治經濟學》 《窮人的銀行家》  鱷魚的眼淚? 全球新貧族 《全球社會學》 高學歷新貧階級 《M型社會》 《富爸爸‧窮爸爸》 富孩子‧窮孩子  高學歷高失業  貧富的數字魔術 中國就業 《三農問題》 中國醫療體制 改革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海龜與烏龜 富士康事件  過勞死  《委外革命》《誰偷了我們的工作》《當債務吞噬國家》《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窮得有品味》 《快樂經濟學》

 

“中國式扶貧”政策呈現三特征 2011-11-16中國新聞網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6日發布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的新進展》白皮書表示,中國提前實現了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目標,爲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中國的扶貧開發政策有三個特征。

  ——堅持開發式扶貧和社會保障相結合。引導貧困地區和貧困群衆以市場爲導向,提高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2001年到2010年,中國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7%,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1%,兩者的增幅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到2010年底,農村低保覆蓋2528.7萬戶,5214萬人,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等覆蓋範圍不斷擴大。

  ——堅持專項扶貧和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相結合。編制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爲主要資源的專項扶貧開發規劃,分年實施。水利、交通等部門將貧困地區作爲各自發展重點,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進行定點扶貧,東西扶貧協作,軍隊和武警部隊支援,社會各界參與,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扶貧方式,推動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農民收入。

  ——堅持外部支持與自力更生相結合。通過專項扶貧資金、財政轉移支付、部門項目建設、社會各界捐助、引進利用外資等途徑,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資金投入。貧困地區自強不息,投工投勞,依靠自身力量改變貧困落後面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中國扶貧領域共利用各類外資14億美元,加上國內配套資金,直接投資總額近200億元人民幣,近2000萬貧困人口受益。

 

http://www.chinanews.com/cj/2011/11-16/3464376.shtml

 

扶貧

 

  中國政府和社會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産、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其基本內容與特點爲:①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爲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②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爲主。不僅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産解決生活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③把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調動起來,互相配合,共同爲貧困戶和貧困地區開發提供有效的幫助。

  曆史演變

  中國的扶貧工作大致經曆了3個階段:①多種形式的生産自救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政府貫徹生産自救方針,采取發放救濟款資助生産和“以工代賑”等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改變農村面貌,保障貧困戶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②個案型的扶貧階段。1978年以後,適應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形勢,有組織、有計劃地扶持貧困戶從發展生産和商品經濟入手,依靠國家、集體力量和群衆互助,采取幹部分工負責、富裕戶扶助貧困戶、逐戶落實等辦法,幫助貧困戶發揮自身潛能,達到擺脫貧困的目的。③社區型的以經濟開發爲主的扶貧階段。1983年起,國家在繼續扶持貧困戶發展生産的同時,投入更大力量對貧困地區實行經濟開發。在政府的領導和幫助下,各有關部門、機關、團體積極配合支持,幫助貧困地區發揮當地優勢,挖掘資源潛力,開辟生産門路,實行多種經營,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從根本上擺脫貧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

  確定貧困的標准

  當今世界多數國家大多是以人們的收入狀況來確定貧困線。中國的貧困線主要以是否達到溫飽爲標准來確定。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1985年農民的消費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 150元人民幣以下者爲貧困型。以後各地實行的標准有些上升爲 200元,有的發達地區多至1000元。列入貧困線內的扶貧對象分爲兩類:①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國有18個片,包括革命老根據地、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這類地區生活條件差,生産力發展緩慢,經濟、文化落後,部分農民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②零星的貧困縣和貧困戶。造成貧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勞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産和生活資料。

  扶貧方式

  貧困地區的經濟開發方式主要有:①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②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③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④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對貧困戶的扶持方式主要有:①家庭自營式。扶持家庭發展各種農副業。②創辦經濟實體。它以吸收貧困戶勞動力爲主,從事專門生産或經營活動。③經濟聯合式。在自願、互利的基礎上組織兩方或多方聯合起來,從事生産或經營,發展合作經濟。④開發投資式。扶持貧困戶參加開發性生産項目的投資,以適應開發性生産的需要。⑤安置就業式。將貧困戶的勞力安置到集體企業就業,使其獲得穩定的經濟收入。

  意義和作用

  中國由于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區之間和地區內部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東部和中、西部經濟技術水平有很大差別,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生産力發展十分緩慢。采取積極扶持措施,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致富,加快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加強社會安定團結,加速社會主義建設,正確處理民族關系,發揚革命傳統,鞏固國防都有重要的作用。許多貧困地區的地下礦産資源和地表生物資源都比較豐富,有些還是國家經濟建設重要的急需的資源,有計劃地開發這些地方的經濟,可以帶動社區的發展;從全國整體考慮,開發這些地區可爲將來國家經濟建設戰略重點轉移,有計劃地大規模地建設大西北、大西南打下基礎。

http://www.hudong.com/wiki/%E6%89%B6%E8%B4%AB

 

廣東:扶貧結出幸福果 2012-11-30 北京新浪網

 

   2009年,廣東省啟動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3年來,按照“規劃到戶、責任到人”的“雙到”工作要求,廣東省探索新路徑、增強內生動力,為建設幸福廣東夯實了基礎──

   11月9日上午,廣東省樂昌市長來鎮前溪村的村民們紛紛聚集在前溪村小學,幾間義診教室被擠得水泄不通。原來,是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專家組在這裡為村民把脈問診、免費發放藥品、宣講健康知識和疾病預防知識。

   “小山村地處偏遠,能有專家來義診,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前溪村村委會嚴主任告訴記者,近年在各幫扶單位的幫助下,前溪村通過發展特色農業、現代生態農業,實現了貧困戶100%脫貧,村民收入大幅提高,村集體經濟迅速壯大。同時,前溪村衛生站建成了符合標準的診療室、藥品室、輸液廳等固定設施,村裏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大大提高,基本實現了村民小病不出村。

   這,衹是近年來廣東“雙到”扶貧的一個縮影。

   實現新目標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珠江三角洲經濟一日千裏。但由於地理區位、自然稟賦、經濟基礎、歷史文化、體制機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窮廣東”現象也令人關注。數據顯示,2009年廣東農村年人均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就有316萬人,占全省農村人口的6.14%,高於全國4.6%的貧困發生率。同時,全省城鄉收入差異系數已連續多年維持在3以上的高位。區域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大的問題長期制約著“幸福廣東”的建設。

   2009年,廣東出臺《關於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的實施意見》,啟動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正式向“窮廣東”宣戰。3年來,按照“雙到”工作要求,廣東省積極動員並組織政府、企事業單位直接參與挂鉤扶持貧困村、貧困戶,建立瞄准機制、靶向療法,實行“一村一策、一戶一法”,並建檔立卡,對貧困村及貧困戶實行動態管理,加快實現“一年脫貧、兩年致富、三年發展”的穩定脫貧目標。截至今年9月,廣東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75.5億元,派出駐村幹部11500多名,定點、定人、定責幫扶全省3407個貧困村的37萬戶貧困戶。

   探索新路徑

   要脫貧致富,首先要解決貧困村落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營造適宜“造血”的基礎環境。為此,廣東提出了生態移民安置政策和整村推進工程,幫助不具備生產生活條件的貧困村移民搬遷,幫助低收入困難戶進行住房改造。

   得益於扶貧“雙到”的惠民政策,2010年底,韶關市乳源縣53歲的趙天香一家6口從深山老林遷到了位於東莞瑤胞新村的寬敞新屋。趙天香還在一樓開了一個小便利店。

   “平常一邊在家看店,一邊照顧2歲的小孫女,老婆在附近打點散工。兒子和兒媳通過幫扶單位的牽線在縣城找到了穩定的工作。一個月下來,一家人的收入有四五千元。”趙天香高興地告訴記者。

   產業扶貧也是廣東扶貧開發工作的一大亮點。

   在清遠市連南縣三排鎮三排村,廣東省煙草專賣局的駐村幹部王清明和村民們在荒山亂石中開墾了一條致富路。昔日一窮二白的三排村,如今已在荒山上、石縫裏種滿桑樹、金銀花以及花生,並建立起蠶桑、金銀花、花生等生產基地,實現了種養業產業化發展。

   “我們以產業扶貧為抓手,形成了‘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生產模式,有效帶動了農民發展種植、養殖業的積極性,確保了農戶實現穩定增收。去年,全村貧困戶已經全部脫貧,人均純收入達到13068.48元。”王清明自豪地說。

   趙天香家的變化、三排村的發展……這些都是廣東扶貧開發工作的剪影。經過近3年的摸索,廣東成功創造出產業化扶貧、工農相輔扶貧、金融扶貧、整村推進扶貧、易地搬遷扶貧、基礎設施建設扶貧、社會保障扶貧、智力扶貧、社會力量扶貧、基層組織建設扶貧等多元化的扶貧模式,有效地推進了貧困戶脫貧增收和貧困村改善村容村貌。自來水“清”起來,村路“硬”起來,小洋房“建‘起來,農家書屋“用”起來……如今,廣東貧困村落正煥發出一派濃濃的新農村氣息。

   增強內生動力

   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廣東基本完成了14萬戶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的住房改造以及7751戶“兩不具備”村莊移民戶的搬遷工作,並完成300個“幸福安居示範村”整村推進建設任務。去年廣東全省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6111元,達到全省農村居民收入平均水平的65%。按照農村年人均純收入2500元的脫貧標準計算,96.6%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成功脫貧。同時,貧困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平均達8.6萬元,比2010年增加5.6萬元。廣東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綜合處處長廖紀坤表示,預計到今年底,廣東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將達到7028元﹔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或超過3萬元,平均每村集體經濟收入將達9萬元。

   “雙到”扶貧在幫助貧困村摘掉“窮帽子”的同時,還進一步提升了廣東整個農村經濟的內生動力,不斷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數據顯示,2011年廣東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371.7元,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395元,同比增長1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9%,創自1983年以來的新高。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2.87:1,低於全國同期平均水平,為建設幸福廣東夯實了基礎。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1130/8433294.html

 

貧窮、文化與社會工作:脫貧行動的理論與實務 (洪葉文化出版  2007)

 

   內容簡介

  脫貧,成為目前因應貧窮問題的新方向! 社會救助一直是社會工作專業所關注的領域,但曾幾何時成為發放津貼的行業。在本書中,我們試圖從當代社會救助政策的變遷,說明上述趨勢已然轉變。

  脫貧,成為目前因應貧窮問題的新方向。 然而,社會工作不應該只有說法而沒有做法,因此我們一方面從規範與實務兩個層次為脫貧工作找出理據;再方面從華人特有人情文化的生態脈絡下,察考它對現有脫貧實務操作的影響;三方面則由服務使用者與供給者立場,檢視現有服務供給的情形。盼望透過這樣的梳理,可以為國內社會救助工作提供更多的省思與借鏡。

  作者簡介王篤強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博士

  目錄

  第一篇 緒論

第一章 貧窮、文化與社會工作

第一節    楔子:兩則故事

第二節 貧窮與社會工作

第三節 文化與社會工作

第四節 脫貧行動的想像

第二章 社會救助政策與脫貧實務的當代發展

第一節 社會救助政策轉向的背景

第二節 強制工作與資產形成兩種政策取向

第三節 「強制工作」與「資產形成」兩種政策取向的比較

第四節 對於台灣脫貧實務的意涵

  第二篇 脫貧行動的理論綱要

第三章 脫貧行動的規範理論

第一節 人性預設:追求自由

第二節 貧困問題的根源:能力剝奪

第四章 脫貧行動的實務理論

第一節 增強權能理論

第二節 優勢觀點

第三節    生態系統理論

第四節    資產形成模式

第五節    自我效能理論

  第三篇 生態環境對個人因應行為的影響

第五章 人情文化與資源分配

第一節 當代西方社會資源公正分配的理論

第二節 對當代西方社會資源公正分配理論的反省

第三節    低收入戶資格審查行為中的人情因素

第四節    人情文化、資源分配與社會工作

第六章 人情文化與求助行為

第一節 求助行為的意義與歷程

第二節 求助行為的理論與研究

第三節 人情文化與求助行為

第四節 低收入戶的求助行為

  第四篇 低收入戶生活現況、脫貧福利需求與服務輸送的影響因素

第七章 低收入戶的生活現況與脫貧福利需求——以某縣為例

第一節 國內低收入戶人口分佈與歷年更迭

第二節 低收入戶之生活現況

第三節 低收入戶之脫貧福利需求

第八章 為什麼不脫貧?——低收入戶經濟戶長的生態位置與利基

第一節 國內、外現有脫貧方案簡介

第二節 低收入戶經濟戶長對現有脫貧方案的參與意願與考量因素

第三節 為什麼不脫貧?生態觀點的檢視

第九章 公私部門脫貧方案服務輸送的阻礙因素

第一節 公私協力下脫貧服務方案執行現況

第二節 現行脫貧方案的服務輸送缺口

第三節 人情社會中公私協力的脫貧服務輸送阻礙

第五篇 結論:社會工作的處遇

第十章 脫貧行動的政策構想、操作模式與批判省思

第一節 脫貧行動的政策構想

第二節 脫貧行動的操作模式

第三節 脫貧行動的批判省思

  表次

表2-1 強制工作、資產形成與原始政策比較表

表7-1 台灣省2006年列冊低收入戶服務措施一覽表

表7-2 台閩地區2001---2005年低收入戶整體概況表

表7-3 台閩地區2005年各縣市低收入戶統計表

  圖次

圖4-1 以收入為基礎的福利模式

圖4-2 以資產為基礎的福利模式

圖4-3 三元交互決定論

圖4-4 效能預期與結果預期關係

圖6-1 求助歷程模式

圖6-2 人情社會中的求助歷程

圖10-1 脫貧行動的政策構想示意圖

圖10-2 脫貧行動的行政設計示意圖

圖10-3 脫貧行動的方案策略示意圖

圖10-4 抗貧體系示意圖

台長: 阿楨
人氣(3,170) | 回應(4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時評經濟 |
此分類下一篇:貧富的數字魔術
此分類上一篇:兩岸私募大戰

顯示全部40則回應

懶人咪
阿~~ 怎麼聽起來 這麼可怕 ~~
我怕怕
2007-06-13 21:29:43
版主回應
您怕啥?
理工科研究生畢業很吃香的
2007-06-14 07:21:10
懶人咪
難道你這篇 是 寫給文組的喔....

要先畢得了業才行
2007-06-14 16:01:11
版主回應
現代人是否如同韋伯所言
被迫要活在工作的牢寵裡

不然要活在馬克思的無異化天堂
還是跟你一樣無業遊民整天讀寫
2007-06-15 08:48:41
塵俠
希望大學的功能不要由積極轉為消極
從過去的培養人才 提昇國家競爭力
變成了收容高中畢業生
將失業率延緩四年再浮現檯面呦
2007-06-14 16:53:41
版主回應
這可難了
等大學倒了大半後
家長師生才會覺醒吧
2007-06-15 08:42:54
沒好老爸的特權
好學歷 不如有個好老爸

【聯合報2007.06.15高多多/文字工作者(高雄市)】

教育部長杜正勝的兒子杜明夷,獲高雄市政府禮聘為世運會籌委會的專員,還兼任市長室秘書的事,究竟有沒有特權介入,你說有,高雄市府官員說沒有。不過,高雄市政府官員給的說法,講得很心虛,恐怕連他們自己的良心都蒙不過去。

其實,高雄市政府的官員也不必為這件事心虛。畢竟任用自己人,肥水不落外人田,自古以來就是人類自私文化的一部分,台灣人、民進黨執政團隊自然無法免除。因此,高雄市政府官員不妨乾脆就大方承認,我就是要用杜正勝的兒子,要提拔自己陣營的人,嘸你嘜按怎!

問題是,民進黨人一向講清廉改革,高舉民主進步,而且動不動就指著國民黨大罵黨國一家,家國不分,要民進黨人公開大聲承認自己任用私人,臉上肯定掛不住。於是,才有官員為了圓這件事,硬是出面說了一堆讓人家笑話的解釋。

整理高雄市府官員說法大致是:杜明夷這個年輕人自己投遞履歷表到市政府,市府的人看到杜文件,發現杜明夷的學歷、語文能力很專業,驚為天人,就直接呈報市長聘用,完全沒有透過杜正勝的推介。

如果不是高雄市府官昧著良心說話,就是這些官員沒有看過什麼叫耀眼的學經歷。我確信杜明夷的外文專業,英國大學的 學歷確實不錯,也認為這個國家、社會應該給這個年輕帥哥一個發揮長才的機會。但是,台灣還有相當多像杜明夷一樣的年輕人,也有很耀眼,甚至比杜明夷更好的 學經歷和外文專業,在社會各個角落等待工作機會,期盼有個機關、單位或者公司行號能慧眼識英雄。難的是,他們沒有一個能讓政府官員開眼的老爸。

台灣社會對就業公平的普遍概念,特別是公務員任用,一向是以競試決定能力專業高下,不是由一兩人看履歷表,看父母親身分來定天下。

沒想到高雄市政府新聞處長昧於這個社會公認的價值,公開大談什麼三立要拉李晶玉,也沒有考試的歪理。我要問蕭處長:公司行號、民營媒體間挖角,跟公務員考用有什麼關聯,能扯在一起嗎?如果高雄市府可以不必經過考試進用人員,那麼,對有意競逐這個職位的人,公平嗎?

如果蕭處長認為他這個說法是對的,我建議高雄市長陳菊,只要有人問到任用私人的事,乾脆就拿出民進黨的神主牌來解釋,直截了當說,因為這個人即使到英國留學多年,但是他愛台灣、愛這塊土地,所以用他。反正,就是愛台灣啦!

【聯合報07.06.15高世鴻/待業(高縣橋頭)】

我沒特權 所以我失業…

我 失業,正積極尋找工作;只要是差不多的工作,不管行業、職務、興趣;不計較薪水、休假、離家遠近,只要能有機會被面試、錄取,我都寄履歷表去試一試。一個 月來透過人力銀行應徵了四十家公司,只有三家找我面試(其中一家還是保險公司),有十九家根本沒有打開讀取我的履歷表。景氣有這麼差嗎?股市不是又創近七 年新高嗎?為什麼工作這麼難找?

雖然我的學歷不如杜明夷,英語也不好,也沒他年輕,可是,如果我有「特權」的話,至少能安排到泛綠的鄉鎮公所當個工友、清潔人員之類的。也不用找工作找得要死。

找不到工作只能怪自己,怪自己學經歷不如人,怪自己沒有親戚在當官,沒有親戚把台灣地圖橫著擺,不會解釋三隻小豬、音容苑在、罄竹難書…,所以啦,找工作只能靠自己,不要管人家有沒有特權,把時間用來找工作才重要!
2007-06-15 12:16:06
新貧
半數30歲上班族 年薪不到40萬【聯合報07.07.19許韶芹

三十而立對許多上班族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根據104人力銀行發布調查,有過半數的30歲上班族,年薪不到40萬,並有約有59%還住在家裡,是名符其實的「賴家王老五」!

年薪不到40萬,換算下來月薪只有三萬初頭,如果這位「30世代」遠離家鄉、北上打拚,一個月扣掉房租、水電、生活費,到月底可能得靠泡麵和土司麵包過日 子。調查發現,有34%的30歲人口表示,收入只能勉強餬口;12%表示常常入不敷出;更有接近一成者表示收入跟不上負債。

表示收入可滿足生活所需者的比率為37%;還有餘錢做理財規畫、進行休閒活動者,僅8%。

30歲就加入百萬年薪俱樂部者,比率只有5%。104人力銀行經理方光瑋解釋,六年級生進入社會的時間越來越晚,很多人都是大學延畢一年,又去唸三、四年 的研究所,再加上當兵,出了社會都27、28歲了,如果職場上又屢換工作,到了30歲還是「社會新鮮人」,「怎麼能夠拿到較高的薪資報酬?」

延遲入社會、頻換工作還有薪資偏低,讓不少30世代「三十不立」,寄居在家中。調查顯示,有將近六成的30歲上班族住在家裡。「賴」在家裡的原因,絕大多數的人都表示:買不起房子;其次為還沒結婚,靠父母照顧起居。

方光瑋補充,「三十不立」可能引發的現象,就是晚婚或是不婚。今年剛滿32歲、都擁有社會學碩士學歷的情侶阿雄和小嵐,就是個例子。

情侶倆本來入社會的時間就晚,加上又奉行「不屑為資本家效命」信念,工作換了又換,現在乾脆不工作了,準備一起念博士班,眼看著幾年積蓄幾乎花光,想結婚也沒本錢。
2007-07-19 12:51:45
頭路難找
<人力銀行統計:新鮮人找頭路 比往年難>中國時報2007.07.24彭漣漪

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表示,今年六月的線上工作機會共25萬筆,平均每名求職者可分配0.84個工作機會,較去年下降,主因是畢業新鮮人求職都提早開跑,許多職位都已被「占領」,今年新鮮人求職時間要拉長了。

在各產業中,包括營建不動產、保險業、投資理財、顧問研發、電信通訊、橡膠塑化等產業需求較大,平均每名求職者可分配到1個以上的工作機會。

根據104人力銀行六月份線上工作機會統計,每名求職者可分配到0.84個工作機會,較去年每名求職者同期0.98個工作機會下降,邱文仁指出,線上就業競爭趨向激烈,除了社會新鮮人投入職場的季節性變化之外,主要原因是求職者較去年增加13%。

邱文仁表示,按照主計處的調查,6月份,25-44歲的失業率較同期上升0.14個百分點,大專以上程度者失業率上升0.03個百分點,顯示這兩個族群求職競爭激烈。

主計處數據顯示,6月份初次尋職的失業人口較五月增加1萬1千人,邱文仁特別提醒應屆畢業而打算投入就業市場的新鮮人,要做好求職戰線拉長的心理準備。她指出,今年提前在3、4月起跑的新鮮人較往年增加22%,這些人普遍已經攻佔就業機會,所剩合適社會新鮮人的職缺到了8月之後會漸趨減少,再加上兵役縮短政策上路後,8月將有一批大專兵提前投入就業市場,可預見的新鮮人求職競爭將會更激烈。

主計處調查發現,失業率續創新低,諸如人力派遣這種「非典型就業」機會增加有關。根據勞委會統計,94年人力派遣勞工數約13萬人,比起92年成長66%;調查也顯示,35%的企業曾使用派遣員工,員工佔比平均為9%,顯示出市場對於派遣人力的需求。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吳睿穎分析,近年節省人事成本及聘用風險的「人力派遣」,漸受企業使用,建議新鮮人可以從派遣工作累積工作經驗,先求有再求好,並藉由派遣期間的工作表現,成為進入大企業的跳板,調查顯示,58%使用派遣員工的企業,願意讓優秀的派遣員工轉為正職。
2007-07-24 11:30:59
高薪也跌
20高薪行業收入縮水 律師跌最多【聯合報07.07.31朱淑娟】

台灣人真命苦,物價暴漲、薪資暴跌,雙重打擊讓民眾快喘不過氣。勞委會公布去年七月薪資調查,不論是最高薪、或最低薪的前廿種職業,多數職業的實質所得都比前年同期縮水,部分明星職業例如律師的排名及薪資暴跌最受矚目。

為了解各受雇職業別薪資水準,勞委會每年七月會做「職類別薪資調查」。昨天公布的是去年七月的調查資料,調查範圍不包括自行開業的雇主,以及自營作業者,例如演藝人員、自由業者。

去年最高薪職業是「航空駕駛及領航員(即塔台管制員)」,平均月薪廿萬八千餘元。最低薪是「餐飲服務業」,月薪一萬四千元出頭。兩者相差近十五倍。

去年最高薪的前廿個行業(約六十二萬人,佔全體受雇者的百分之十點三),多數是專業性、技術性、或風險性高的工作,例如原油處理工、石油精煉工、礦石及金屬熔煉工;如排名第四的「船舶監管人員(含船長及引水人)」,也是危險性高的行業。

最驚人的是,有十七個排名的薪資都縮水。連續兩年排名第一的「航空駕駛及領航員」,去年的薪資比前年少了四千多元。

人人稱羨的「三師」行情也大不如前。調查顯示,連續兩年排名第三的醫師月薪少了四千多元。會計師從第四名滑落到第八名,月薪從十萬餘掉到七萬九千多元。律師更是從第八名大幅滑落到第廿一,月薪從八萬五千多元降到六萬多,是三師中跌幅最大的。

前廿名高薪行業中,排名爬升最多的是精算師,從第十二名升到第二名。不過勞委會科長譚文玲表示,千萬別以為精算師突然暴紅,而是前年精算師這個職別包括沒有考上精算師資格的保險人員在內,九十五年的統計則只計算有資格的精算師。

最低薪的前廿個行業(共四十三萬人,約佔全體受雇者的百分之七),多數是餐飲、娛樂、休閒業,其中有十四類的薪資縮水。連續兩年薪資都倒數第一的「餐飲服務業」,去年月薪比前年少了兩千元。

勞委會表示,部分職業別出現排名消長,九十四年的最高薪前廿個職別,有六個在九十五年被踢出廿名之外,分別是:鑽井工、氣體液化設備操作員、律師、船舶艙面水手、地質調查員、公關。

【記者朱淑娟/台北報導】勞委會公布去年職業別薪資調查,結果部分職別的排名與前年相較出現差異。勞委會表示,整體而言兩年的趨勢差不多,部分職別會出現較大落差,可能是樣本差異所致。

勞委會科長譚文玲表示,會計師、律師等薪資下降,主要原因是這類職業可能同時兼任數家公司,而勞委會的調查是針對公司、並非個人,薪資下降可能跟調查採樣的公司不同而有變化。

一般人對「三師」工作的認知是高薪,但去年調查律師、會計師月薪才六、七萬元。原因是這可能只是律師、會計師兼任一家公司所得,如果同時兼任很多公司,薪資應不只這些。

熱門科系 不保證前途【聯合報07.07.31張錦弘】

大學主管指出,人數多的熱門科系,不保證有前途,如資管系已漸供過於求,前段校系就業沒問題,後段校系就很難說;機械等所謂「傳統科系」,有的已結合高科技,不能隨便看衰。

政大校長吳思華分析,最近的調查報告顯示,國內資管系人才開始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學生就業呈兩極化,台大、政大等前段校系資管系學生,就業不用愁,後段校系就不見得。

吳思華指出選第四名的財金系則是新興專業,在個人理財需求增加、金融國際化的趨勢下,未來還會繼續發展,畢業生加考證券營業員等相關證照會更有前途。

至於電資科系,台大主秘、電機系教授傅立成認為,未來五到十年間仍有市場榮景,但會走向跨領域整合的趨勢,如和老人學、醫學工程、公衛結合,開發協助老人行動的系統或「人工視網膜」。電機系畢業生若能輔修、雙主修其他科系,會更加吃香。

至於機械系,傅立成強調,已不能簡化為「傳統產業」科系,因為「機電整合」、「精密機械」產值愈來愈高,機械系現在密切和高科技結合,出路寬廣,如手機微型化、電腦散熱等關鍵技術,都要用到機械系人才。
2007-08-01 09:51:30
恐成常態
高學歷低職位 恐成常態【經濟日報07.10.21 楊文琪

儘管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國內失業率已降至今年8月的4.09%,但實際的就業市場似乎仍處於寒冷的冬天,而且「高學歷、低職位、低薪資」的現象愈來愈明顯,致使受景氣影響較輕的公營機構,成為民眾爭相競逐的鐵飯碗。
受到國內廠商大舉外移東南亞、大陸地區影響,國內工作機會明顯減少,加上多年來景氣持續低迷,企業為求生存,紛紛以減薪裁員因應,以致於要在職場上找到理想的工作益發困難。
然而,公營機構因營運穩健、工作性質固定,薪資又較一般民間企業稍高,而且到年底時還有不錯的年終獎金,所以近年每次招考員工,就立刻湧進上萬人爭搶「鐵飯碗」,致使錄取率屢創新低。
很多公營機構的低階工作,已言明僅需國中或高中職畢業即可勝任,卻仍吸引一堆大學畢業生搶著要做,今年來為數不少的博、碩士等高學歷者,也紛紛願意「放下身段」前來競爭低職位、低薪資的工作,使得競爭益形激烈。
在經濟景氣沒有好轉的情況下,未來「高學歷、低職位、低薪資」的現象恐成為常態,民眾的痛苦指數愈來愈高,若要扭轉這種不正常的情形,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開放陸資投資台灣,或許可刺激國內經濟發展、創造較多的工作機會。
2007-10-21 08:52:47
逾7成
逾7成民眾:高學歷失業嚴重【聯合報╱陳智華07.12.28
 
一項針對全台1000多位20到65歲民眾調查顯示,有超過7成的受訪者認為台灣「高學歷高失業」現象很嚴重,大學把關不嚴、經濟不景氣及學生自願失業是3大主因。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今年前3季大學以上失業率達4.45%,高居各學歷之冠,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上月下旬針對全台23縣市民眾,就「高學歷高失業」,以電話訪問民眾看法,昨天公布結果,受訪者學歷在大學以上者約3成3。
7成2受訪者認為台灣「高學歷高失業」問題嚴重,5成6民眾不認為學歷愈高愈容易找到比較好的工作,然而也有相同比率的人表示,就算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還是應該念大學,並未因此否定大學教育價值。
至於造成「高學歷高失業」的主要成因,有近3成4民眾認為,大學把關不夠嚴格,學生素質低落是主因,占第一位,其次則是經濟不景氣,占2成6,第三和第四,則分別為學生自己自願失業 (23.6%),與大學太多(13.6%),凸顯民眾最關心大學生的「質」。
要如何改善「高學歷高失業」現象,調查指出,9成2民眾認同學生應培養多項專長,以增加就業競爭力,其次有9成的人認為大學應嚴格管控學生品質,確保優質就業人力;8成9的人認為政府應盡快改善整體就業環境,8成的人表示政府應淘汰辦學不理想的大學。
台師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廖遠光表示,大學校院量的激增,更凸顯質提升的重要性,大學應提高學生畢業門檻,加強建教合作,增進學生實務能力。
此外,他還建議,政府應該立即擬定相關經濟政策,改善國內投資環境,精確掌握台灣產業人力需求結構,好為愈來愈多的高學歷勞動人員尋找合適的就業出口
2007-12-28 08:26:07
版主回應
是為了贖罪 或是提籃仔假燒金? 2011/11/29尹啟銘

台灣的高失業率和高「三角貿易」產業結構都是在民進黨執政8年期間造成的,民進黨蔡主席於11月28日前往台中演講之時,卻說明年她若當選總統,將立刻拜訪馬總統,展開預算檢討,把錢省下來,幫助失業者,協助企業度過經濟寒冬;她並且說,若當選總統,將改變台灣現行「三角貿易」產業結構,建立以技術、創新為主要方向的產業。蔡主席說這些話時,是不是就像魚肉鄉里的周處不知道自己就是「第三害」?
民進黨應該向勞工道歉
2000年5月民進黨執政之時,失業率僅2.78%,失業人數亦僅27.1萬人;至20002年8月,失業率一度飆升至5.35%,失業人數達53.6萬人。四年結束,2004年5月,台灣失業率仍高達4.41%,較執政之前增加1.63%,增幅達59%;失業人數達45萬人,增加17.9萬人,增幅高達66%。2000~2003年平均失業率達4.43%,比執政之前1999年的2.92%增加幅度達52%。
造成台灣失業率攀高不下,依據2011年7月4日彭博社(Bloomberg)的專文「Taiwan Jobs Sucked to China by Failure to Mimic Singapore Economic Model」分析,主要原因是台灣未能創造新的成長產業、新的就業機會;進一步的原因則是民進黨的產業政策宣告徹底失敗。因此根本之計,就是要推動新的產業發展,馬政府正力推的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型產業、十大重點服務業等就是為了彌補民進黨執政造成的產業真空,而不是像蔡主席所說的,造成失業之後再一味的用錢去照顧失業勞工。
表1 民進黨執政第一個四年失業狀況
民進黨應該向產業界道歉
民進黨執政之時採取鎖國政策,政策措施失當,逼迫廠商出走,造成「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重大幅提高,產生所謂的「三角貿易」現象。1999-2007年之間,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重從12.2%飆升至46.1%,其中資訊通信產品更從23.0%升至84.3%,電機產品從16.4%升至52.3%。到了馬政府執政,逐漸產生止血作用,近兩年海外生產比重大致維持在50%的水準。
表2 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重
造成「三角貿易」比重偏高之後,蔡主席現在說要建立以技術、創新為主要方向的產業,可是從失敗的「兩兆雙星」產業政策,以及民進黨執政8年期間高喊知識經濟,台灣的技術進步在東亞8個經濟體中卻是排名最後,不知蔡主席是說真的還是假的?
http://blog.udn.com/cmyiin/5882527
2011-12-05 09:56:18
失業青年化
失業青年化 18萬年輕人沒頭路【聯合報╱林韋任08.01.27
國內浮現「失業青年化」隱憂,近六年國內失業率從百分之五降至百分之四以下,但青年失業率卻仍超過百分之八;主計處統計,去年有十八萬兩千名青年(廿到廿九歲)失業。
六十八年次的小美從台中二技畢業後,求職一路碰壁,對方不是要求工作經驗就是待遇差,家裡建議她專心補習考公職,但因競爭激烈屢次沒錄取,在家一蹲就是六年,今年滿卅歲的她,還在領母親發的零用錢過日子。
1111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指出,類似小美這種「畢業就失業」、「三十不立」的例子比比皆是,雖然國內失業率逐年下降,但青年失業率去年不降反升,「失業青年化」的趨勢底定。
主計處甫公布的數據顯示,國內失業人口多集中在廿到廿九歲之間的青年族群,這些剛畢業準備踏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已經連續六年生活在失業率超過百分之八的處境中。
失業人數最多的年齡層,集中在廿五到廿九歲之間,「三十而立」越來越難達成;主計處官員說,這群「前壯年族群」從三年前開始,就成為國內失業人數最多的年齡層,去年失業人數為九萬六千人,僅次於前年創下的九萬七千人歷史紀錄。若加計廿到廿四歲的失業者,去年國內整體青年失業人口,約為十八萬兩千人。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說,青年工作機會少,一般企業又不願花時間栽培新人,希望錄取有經驗的人,造成滿街都是找不到工作的碩士生,如果青年不提升競爭力,就容易在艱困的職場環境中被淘汰。
主計處官員說,由於碩士成為年輕人謀職的必要條件,年輕人只好延後成為社會新鮮人的時機,「快卅歲才出社會成為一種常態」。不過,現代的年輕人轉換工作的次數與意願也比以前頻繁許多,這些自願性、短暫性失業也計入失業人數。
以往國人最主要的失業原因是「工作場所歇業或業務緊縮」,但自三年起,因為「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選擇離職、失業的人,已成為國人失業的主因。去年全年「自願開除老闆」的人數多達十三萬八千人,就業心態轉變,也拉高青年「帳面上」的失業率。

為了圓夢 他34歲、工作經驗零【聯合報╱記者林韋任

卅四歲的小寶為了考司法官,研究所畢業後僅短期擔任法官助理,工作經驗幾乎是零,但他說,卅四歲沒工作不算什麼,在補習班他還有四十幾歲的「同學」,為了專心考試,至少六年沒工作。
小寶法律研究所畢業後,一心想考司法官,因為司法官一開始就能月入九萬元,雖然工作量大,但考上等於能不愁吃穿一輩子,吸引許多人加入競爭,小寶準備考試八年,現在還在努力中。
他說,補習班裡有很多無業考生,「卅四歲不算什麼,還有四十四歲的」,很多人都是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有的靠父母供養、有的靠以前存下來的積蓄度日;多數時間都在暗無天日的K書中心度過。
卅八歲的老K由父母出資,在市區開了間小K書中心。他的工作經驗值也很低,四處尋覓工作都不滿意,後來認為公務員的生活最適合自己;為了準備考試,他三天兩頭往K書中心跑,最後索性跟家裡商量開一間,自己念書之餘還可以顧店,順便增加一點收入。
人力銀行業者表示,有考試目標的人「至少還有夢」,比較值得擔心的是很多出國留學回來卻找不到工作的青年,特別是男生因卡了兵役,大學畢業、當完兵,再出國念研究所,如果中間考試不順利,回國已經卅出頭。
這些人最大的問題是「眼高手低」,因為投入很多成本及時間,謀職時不會想要一般的工作,「但企業怎麼可能找新鮮人當管理職」,找不到工作最後只能屈就當助理。這類「洋碩士助理」只要能待下來,升遷都很快,不過更多例子是試用期還沒過,就跟公司Say goodbye。

一手證書、一手證照 求職搶先機【聯合報╱林韋任

青年該怎麼找頭路?專家建議要加強職場競爭力,學生最好畢業時能「一手證書、一手證照」,進職場後除了工作本身的「硬專業」外,還要兼顧人際溝通、互動的「軟專業」。
1111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說,現在企業不太願意用社會新鮮人,主要是對草莓族有刻板印象,青年工作機會少,加上現在青年不愛當藍領、想坐辦公室,多數只能從進入門檻較低的「助理」做起,結果十個助理職缺、一兩百人搶是常見的現象。
吳睿穎建議,在校期間多從事社團活動,擔任社團幹部,或多跟廠商接觸,例如參加學校的建教合作或是爭取到企業的實習機會,都可以幫自己在求職時加分;已經離開學校的人,應多了解自己本身的專長,與工作內容、職務需要有什麼落差,想辦法補齊。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說,現一般企業不願花時間栽培新人,如果不提升本身競爭力,很難獲得雇主的認同。至於應如何提升競爭力,林由敏認為,拿證照是第一步,比如想做電腦相關工作就去考國際證照,想進外商公司就去考全民英檢,最好畢業時能「一手證書、一手證照」,證照可幫新鮮人求職時鍍金。
提升競爭力的另一個部分是本身實力,除了本職學能的「硬實力」外,人際溝通、人際互動這種學校不會教的事,是職場的「軟實力」,強化這部分,就能比別人多走一步。
林由敏指出,人力銀行業者調查證實,如果社會新鮮人擁有證照,企業常會優先錄取,如果進入職場後能做好人際互動,就能在職場裡待得更長久。

星雲「推」一把 馬:我要去找工作了【聯合報王昭月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法師昨晚演說時一語雙關,指台灣近年經濟低迷、失業多,馬英九也是失業者之一,要大家趕快替他「找工作」;語畢還輕推一旁的馬英九,要他「趕快走」去跑行程,馬英九妙語回應,「我要去找工作了」,現場掌聲如雷。
二○○八年翰林學人聯誼會昨起在佛光山舉行兩天,已經「封人」的星雲大師晚間現身向上千學員開示,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應邀出席,現場揚起「總統」呼聲。
星雲大師透露當年受託遊說馬英九競選台北市長的往事,在馬英九發表談話後,更語帶幽默要大家幫馬英九找工作,「如果馬先生有工作,台灣社會會更好」。
星雲一席話透露「挺馬」的意味,甚至在新近一期的亞洲周刊也表態支持。馬英九對此保留地說,「媒體都過度敏感了」,他並表示星雲大師一向很幽默,保有赤子之心,他的話常是直指本心;大師與他結緣廿年,很知道他的信念、風格,他們是君子、道義之交,「大師應該是認同我的理念」。
馬英九表示,星雲大師創設佛光山、佛光會,將艱深的佛學精義,化為常人相處的基本道理,讓佛法走入民間,「如果大師經商的話,一定是最好的CEO(行政總裁或最高執行長)」,又表示佛光會在全球多達兩百多個據點,「絕對是大型的跨國公司」。
2008-01-27 07:04:49
版主回應
原來民進黨是這樣子在作弊的? 2011/12/01尹啟銘

為了批判馬政府執政三年多勞工薪資沒有顯著成長,11月30日民進黨新聞中心發布「馬總統執政,勞工淪為窮忙族 林俊憲:360萬名勞工月入不到3萬」。然而從新聞稿中所使用的資料,就可以發現,民進黨是怎樣子在使用各種伎倆誤導人民的!
不當手法掩蓋真相
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引用表1(完全取材自新聞稿)資料說,「跟韓國比,台灣勞工的薪資所得更是慘不能睹。資料顯示,2008年至2010年期間,韓國勞工平均月薪從相當於新台幣的6萬8,320元上升到7萬4,899元,增加了6,579元(9.6%),同期間,台灣勞工的平均月薪只從44,424元變成44,430元,僅增加6元而已。」
表1 台灣與韓國勞工名目薪資比較
年 台灣(新台幣) 韓國(韓圜)
2008 44,424 2,568,838 (NT$68,320)
2010 44,430 2,816,188 (NT$74,899)
增加幅度 0% 9.6 %
資料來源:勞委會「國際勞動統計」
註:新台幣1元=37.6韓圜
林發言人所說的話和所引用的「表1」最起碼犯了以下幾項問題:
1.既然作國際比較,一般均用「美元」作基礎,勞委會「國際統計」也有提供美元的比較表,現成的資料不用,林發言人偏偏要大費周章的把韓圜轉換成新台幣,不知目的何在?
2.林發言人所用的「表1」將2008年和2010年的韓圜一律用新台幣1元等於37.6韓圜來換算也犯了錯誤,因為相隔了2年,新台幣與韓圜的換算匯率是不一樣的,林發言人竟然連這最起碼的常識都不知道!
3.馬政府執政是從2008年開始,要比較的話,一般應是拿2007年和2010年來作比較,為何少了一年?
美元比較,韓國薪資縮水,我國薪資成長
從表2,我們可以看出在2007年,我國勞工薪資為 1,352.36美元,至2010年為1,404.14美元,3年增加近52美元;在同期間,韓國則是從2,887.34美元下跌至2,435.94美元,縮水了451美元。因此以美元計算,我國勞工薪資成長表現是勝過韓國。從此可見為何林發言人不敢拿出2007年數來作比較,以及為何不用美元卻要用韓圜換算成新台幣的原因,因為若是如此「規矩」的比較,林發言人的批判就要破功了!
另外附帶提供林發言人參考,依據我國央行的資料,2008年之時,美元1元等於新台幣31.517元、韓國1102.0韓圜;至2010年,美元1元等於新台幣31.642元、韓國1156.1韓圜;2007年之時,美元1元等於新台幣32.842元、韓國929.3韓圜,有興趣的話,您可以慢慢換算。
表2 我國與韓國勞工名目薪資比較
單位:美元 年 台灣 韓國
2007 1,352.36 2,887.34
2010 1,404.14 2,435.94
增加幅度 3.8% -15.6%
註:原資料本人沒有任何調整
http://blog.udn.com/cmyiin/5888805

(另參本館:馬勞動政策 政府命令你不准窮 過勞死 搶救失業(三) 高學歷高失業 無薪假(一) 啥米係ㄟ擱發 賴皮黨 奧步研究所 2012大選)
2011-12-05 09:56:58
阿楨
東京鐵塔

電影<<東京鐵塔>>講述的是時下日本社會現象, 年輕人遠離家鄉到都市去打工, 而剩下年老的父母孤獨而死.但影片中的主人公卻在母親最需要照顧的時候要求母親搬到東京與他同住, 並在母親生病的最後期限努力打工, 盡力讓 母親得到最好的醫療和住宿.而他父親在離開母親17年後看到滿頭白髮以及即將離開人世老婆突然良心發現日夜守候在她最後的一段日子.
其實日本的這種社會現象今日在中國正在蔓延, 在70年代中國"只生一個"的國家政策計畫下的今日, 那一批的獨生子女現在正步入結婚生子的時代, 加上改革開放人們移居外地工作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老人與自己的子女不能夠同住, 加上地理環境的影響, 使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獨居生活,而日本因老年人無法適應孤獨的生活自殺而死的比例非常高.老人的生活是否穩定/健康將會成為中國未來的重要社會問題.
反觀香港, 老年人相對幸福的多.原因一. 香港樓價太貴, 所以兒女會與父母同住; 原因二.香港本身面積小, 即使子女搬離父母, 每逢節假日容易相聚; 原因三. 香港地少人多, 到處是來往的人, 老年人只要出門, 就很容易接觸到社會上的人和事, 要清靜反而是一件昂貴的事. 唯一的不好是香港人越來繁忙, 缺乏與鄰俚間的溝通, 所以安裝救命鍾是不可缺少的. 但這要在中國得到實施可能還需要10年時間.
人老了沒有經濟能力了, 沒有了健康, 需要的只是關心和照顧.
http://lindaf02.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899879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 维基百科

《東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是由日本作家中川雅也(筆名:Lily Franky(リリー・フランキー))所作的自傳小說,亦是他第一部的長篇文學作品,敘述作者自己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故事。此作品由扶桑社於2005年出版,其銷量在日本國內已經突破兩百一十萬本,並先後被改編為單發電視劇,電視連續劇,電影,舞台劇與廣播劇(香港)等。日本傳媒把這本作品所帶來的閱讀熱潮,跟另外一位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暢銷作品《挪威的森林》互相比擬。而小說的中文簡體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而中文繁體版則由台灣時報文化出版,作者中川雅也亦應出版社邀請在2007年10月4日赴台灣為本書宣傳。
2011-11-01 09:38:12
版主回應
打工仔買房記 维基百科

《飛特族、買個家》(日語:フリーター、家を買う。),又譯《打工仔買房記》或《散工買樓夢》,是一部於2010年10月19日起,由日本富士電視台每週二火九檔連續劇時段21:00—21:54(日本時間)播出的電視劇,由二宮和也領銜主演,及由香里奈、竹中直人、淺野溫子、井川遙等人演出。
劇情
不僅呈現出近日特殊社會體制下所衍生的產物飛特族,也忠實體現了日本傳統家庭觀念造成的醜陋面.腐朽的關係下流露出的溫暖更顯得難能可貴.只有徹底死亡過之後,才懂得存在的意義

總評
這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誠治成長日記」,講及他由一個飛特族變成地盤工人,慢慢感受工作的意義,帶來思想的改變,開展積極的人生,這一點對在下及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啟發性的。
不過個人認為誠治改變的過程是做得有點過急的,第二集已經找到工作的意義太快,如果讓他的臭脾氣多發展一兩集,然後才開始成長,那個對比感會更大更讓觀眾印象深刻,現在就有一點點的浪費了。
第二部分是副線的發展,講誠治身邊的人如哲平、明里、真奈美、甚至是老爸的故事。這部分真的是十分參差,個人認為第六七話特別嚴重。一集是老爸那不合情理的「純情出軌」,另一集是真奈美過份的「童年陰影」,都是極不討好難以接受的,是全劇的敗筆所在。
在下覺得,與其花篇幅在這些配角身上又變得兩頭不到岸,倒不如把這些時間分在誠治的人物刻劃及成長過程,就如上文說過可以做出更大的對比,不是更好嗎?也許是原著的關係讓編劇不得不照顧這些副線,可惜這些副線失靈變成了拖累。
第三部分是「父子情仇」,這一點在下從來沒有期望過,但結果出來卻是讓在下十分驚喜!
因為,誠一和誠治的父子關係,實在是太有實感,太有共鳴了。
兒子不理解父親,很大程度是因為父親的頑固,但這樣的頑固是否全錯?做兒子的是否可以多考慮父親的感受而作出讓步?兒子對父親的「依賴」可能就是讓雙方關係大幅改善的良藥,是否應該去嘗試?
這部分在劇中一直舖排發展,對於父子關係的描寫十分細緻,而到了末段爆發時就變得非常有說服力了,特別是透過工頭這「另一個父親」去向誠治解釋他爸爸的固執只是中年老頭的習慣,還有誠一和工頭那感人的真情對話,看出這劇是用了非常精彩的手法去把這些訊息帶給觀眾。
老實說,此劇講父子關係的深度及高明度,更勝誠治的個人成長,觀眾只要有類似的經歷都一定可以投入,包括在下。
故此以故事及劇情來說,《飛特族、買個家》雖然有瑕疵,但整體來說是真正高水準的精彩作品。
而讓劇集出色的另一重點是演員。
二宮和也好戲人人都知,你說他今次很突出又不算,因為他的角色由始至終起伏不夠大,如果開始時劇情安排他再頹廢一點會更好,現在他是個別場面演得出色,例如在K房痛哭的一幕,但整體來說是「平淡但自然舒服」,本來角色有沒有發揮空間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二宮已經把這個角色演出水準以上的程度。
女主角香里奈就是合格的程度,本來這一類帶點倔強的角色她就常演而且擅長,而因為主線落在二宮身上讓她的發揮較少,加上她有那段不斷自責囧到爆炸的劇情,變得很難給她高分數了,就是平穩地演出吧。
全劇最精彩的莫過於竹中直人,看他做搞鬼的角色看得多,他做正經的角色近年算少,但真的是「寶劍例不虛發」,其精湛的演技完全演活了老爸這個角色,就像是你我家中那個老爸走入電視劇那樣的接近!特別欣賞他的臉部表情,惡形惡相之餘又要偶然不著痕跡地露出祥和關心的表情,精彩至極。如非那無厘頭的出軌讓這個角色扣了點分,否則本年最佳男配應該無人能敵。
媽媽淺野溫子做病人發揮機會不多,而且她本身樣子看起來比較兇,和劇中小女人好媽媽的形象有點不符,所以很難給好評。不過題外話,真的很難把她和「101次求婚」時代的樣子放在一起去比較,30歲到50歲真的是漫長的日子呢.....
反而想讚讚另一個篇幅不多但搶戲的角色,姐姐井川遙。一方面做豪門怨婦夠溫婉,另一方面回到娘家像開籠雀那樣不斷發炮,活像一個年輕版八婆師奶,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去父親情人處「捉姦」的一幕實在八婆得緊要,演得夠放夠投入在下十分欣賞。
至於其他演員就不多評了,並沒有哪一個印象非常深刻,勉強要說的話是工頭吧!還是多得他和誠一那真情對話讓在下印象深刻。
本來一部劇集,劇本為主,演員第二,其他為副,這劇在最重要的兩項都展現了高水準,再加上面對的觀眾層面比較廣非小眾作品,帶出的訊息既正面又深刻,個人認為在今年大部分作品失色的情況下,這一部《飛特族、買個家》發揮水準以上,已經足夠讓其成為2010年在下心中的代表作了。
http://kenshin_jd.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795224
2011-11-01 09:41:04
阿楨
月入三萬… 月光族阿嘉被打槍【聯合報2012.03.05

最近網路上一篇「月光族:給馬總統的一封信」,自稱「阿嘉」、在台北工作、月入三萬的作者,附上每月開銷、想省吃儉用卻依然透支的試算表,問馬總統「該怎麼辦」,吸引數萬人按讚、轉寄,認為道出年輕人心聲。
但不少網友點出問題,除認為阿嘉應先檢討每月治裝費一千五、用iPhone、每年旅行費一萬二等花費,更有資深廣播記者指「數字是鬼扯」,例如一二五CC機車免牌照稅,燃料費每月也不到四十五元;還有人質疑每月才三百元油錢,怎麼卻要四百元保養費?
自稱來自嘉義民雄的阿嘉說,他在網路媒體公司工作、租了間套房,近來卻覺得存款變少,才想以記帳找答案。
阿嘉說他每天喝一杯「桂綸鎂賣的咖啡」、抽一包菸、三餐當老外;使用iPhone、付話費和網路吃到飽費用;每月花五百理髮一次、有看電影和上KTV等社交活動,因有女友所以養輛摩托車。此外,他還有學貸、保險支出等。
不過阿嘉的說法卻引起許多批評,直言阿嘉欲望過高,既然要享受物質生活,就不要嫌錢賺不夠。
不少人則回以改喝白開水有益身體,一條兩、三百元牛仔褲穿好幾年,不去KTV改爬山看海,何必辦智慧型手機等省錢經驗。
2012-03-05 11:21:42
阿楨
三K行業 難留年輕人【聯合報2012.09.09

「台灣不是人找不到工作,根本是工作找不到人。」女水電工林秋貴整天泡在建築工地,老是聽營造廠老闆嘆「找不到工人」,除水電很缺工,木工、水泥工人力也「缺很大」。
台北市勞工局長陳業鑫也指出,水電、水泥、木工等職業都是所謂的「三K」行業,集辛苦(kitsui,日文)、汙穢(kitanai)、危險(kiken)於一身,確實不好找人。
「你們去幫忙找人,來幾個收幾個。」林秋貴的老闆常為缺工所苦,要工頭協助找人補缺。
「我們不罵人,也不催進度,就是留不住人。」林秋貴轉述老闆的抱怨,看在她眼裡也很無奈。她說,工地的年輕人來去匆匆,有的來兩天就不見了,除職業災害風險較高,沒冷氣、全身常搞得髒兮兮的工作環境,讓年輕人敬而遠之。
台北市水管裝置業職業工會理事長蔡式稻也說,有經驗的水電工月薪是大學畢業生的一倍以上,但因工作辛苦,「沒人要來啦!」他以承包自來水事業處的自來水管線工程為例,台北幾乎找不到年輕的水電工,只能設法從中南部調臨時人力,或找外勞當學徒來教。
陳業鑫表示,北市常辦理重大工程及製造業徵才,希望多用本勞,並提供缺工就業獎勵津貼,只要待業期卅天以上的失業勞工、非自願離職或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評估合適者,每人最高可領十二個月共五萬六千元,但還是不易找到人。
  回應
  這些好吃懶做的垃圾大學生,還有垃圾名嘴在tvbs.2100開獎.地球...等節目為牠們發聲?
  垃圾在野黨先唱雖衰不景氣,在鼓動好吃懶作的大學生硬ㄠ,這就是台灣
  台灣年輕人現在都當啃老族
  在16年愛台灣本土化政府調教下,台灣人都成為低能兒 + 寡廉鮮恥 + 饑荒症候群
  你們無所不用其極想用外勞! 整天用媒體誤導視聽!你們到底是不是活在世上的正常人啊!會做水電的50以上了! 要不是沒讀書 找不到工作! 誰要做!
2012-09-09 12:06:57
版主回應
找嘸員工 77%僱主嘆人才荒 2012-09-05

1111人力銀行昨公布調查指出,546家接受網路問卷調查企業中,有77%感受市場有人才荒,最難找的是基層技術人員、業務銷售、研發人才。
經營餐飲店12年的謝長洲昨說,2個月前在北市政治大學旁開新店,透過報紙、網路,甚至路邊公布欄找正職員工,每月薪水加獎金約3萬元,每天還供應2餐,只有1名58歲求職者來面試。他說,現代人怕吃苦,有些人做不到半天就落跑,或睡過頭就不來上班,「現在我只求有一個能準時上班的員工就好!」
光陽工業副總柯俊斌則說,該公司位於高雄較難吸引台、清、交等頂尖大學畢業生,加上一般誤解機械業是較傳統的「黑手」產業,所以也面臨人才難尋困境。友達指出,目前具有光電經驗的相關人才確實不好找。
  失業率依舊攀高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張旭嵐說,國內高階人才被鄰近國家高薪挖走、技職體系升格又造成基層技術人力不足,學用落差擴大,才發生產業大鬧人才荒、失業率卻仍在攀升的弔詭現象。勞委會指出,將持續針對求職者就業能力實施各項訓練計劃,並加強依企業需求提供就業媒合。

看到年輕人 嚴長壽:傲慢、自負 怎會有未來? 2012-08-31 中國時報

 國內許多企業找不到人,但有的年輕人反應卻是:「去死好了,月薪兩、三萬元,誰願意去?」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昨天指出,這些年輕人寧願在家待業,也不願謙卑的爭取工作機會,傲慢、自負的態度,人生怎麼會有未來?
 教育部昨天在中和國家圖書館台灣分館舉行擴大部務會報,邀請嚴長壽以「我的台灣想像」發表專題演講。他說,不久前媒體報導國內許多企業找不到人才,他在網路上看一些年輕人的反應,多數都是「薪水這麼少,誰會去」,讓他看不下去。
 「主動積極是我的工作態度,也讓人生出乎意外的順利。」從美國運通小弟做起的他回憶,四十多年前,人與人之間的聯絡還是靠書信,當時美國運通的信用卡客戶可在全球各分公司收信。當時他擔任傳達員,每天四次到郵局拿信,是很無聊的工作。但每次拿信回辦公室,看到外國客戶殷切的等信並感謝他,他覺得很有成就感,英語能力也變好。
 「當傳達員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個周末自動加班,有時外國客戶已離台,我還會自掏腰包買郵票將信寄到客戶的下一站。」嚴長壽說,這樣的工作態度得到客戶讚賞,長官也不吝提拔,工作之路一帆風順。
 他不久之前看到一個朋友的小孩,碩士畢業,卻「在家待業」,他不可思議。他告訴這個年輕人,找不到有薪水的工作、就去做沒薪水的,充實實力後,就會有新發展機會。
 嚴長壽說,「在我的基金會,許多人工作前半年是不拿錢的。」當年輕人願意無償全心投入半年,企業主會認定是可終身雇用的伙伴而願意給予機會。
  回應
美國著名右翼學者莫瑞,痛切建議各大公司及政府單位取消無薪實習職位,理由:這也是造成貧富差距的原因之一,因為只有富家子弟(中產出身的也不太敢)能這樣,一年半載的給你無薪耗著玩,然後藉著這亮麗的實習履歷,下一步就直登龍門了,嚴總裁 您可知否?
  真正的問題是,很多八0年代的年青人,因為父母是商,公,教,軍群,經濟底子够強,所以從小就被保護和無條件的支持,日子舒服惯了,大多數抗壓力不佳, 無法面對逆境,加上心高氣傲,所以不願接受職場低位和有限的收入,寧可當宅男(女),靠父母生活;久而久之,失去鬥志,更無法面對現實。如此惡性循環,負擔的還是父母。
  嚴老說的好,那你們家亞都麗緻飯店開放給大家試住,住半年再付錢好不好阿
  這是哪門子邏輯?
我們以前實習確實是無薪的,但用謙虛的學習態度, 在未來工作態度一定有幫助, 年輕時肯用誠懇謙卑的態度, 相信好運也不會離您太遠. 忠言逆耳, 聽不聽得進去, 就看個人智慧了.
2012-09-09 12:21:53
阿楨
Y世代天兵員工 2012-09-09 工商時報

 Y世代員工雖常被貼上驕縱、沒耐心和妄自尊大的負面標籤,但美國企業冀望他們將創新技術帶進職場,並彌補嬰兒潮世代退休後的人力缺口,也不得不盡力討好這群千禧世代,滿足他們快速升遷和彈性工時等要求以留住人才,看在資深老鳥眼裡很不是滋味。
 但企業雇主認為這樣的妥協是必要的,所謂Y世代指介於1980年代和1990年代出生的年輕族群,他們多半是科技通,具多元種族背景,社交能力強也願與人合作,勢將成為未來職場主力。
 26歲普林斯頓大學高材生李維特(Andrew Leavitt)就說,他這個年齡層的人多半要的是,毋須屈就例行公事或官僚層級也能出人頭地的機會。

 新新人類 自我主意強 美國勞工統計局預估,到2020年,Y世代占美國整體勞動力的比例會超過40%,遠勝其他任何世代。
 2年多前,矽谷線上教科書出租服務公司Chegg Inc.對Y世代員工流動率高相當苦惱,執行長羅森威格(Dan Rosensweig)與離職者面談後找到原因,他們多不滿公司充斥官僚文化,欠缺溝通管道,無法發揮所長,工作也毫無樂趣。這些新新人類希望公司允許他們下午2點就離開辦公室,到星巴克繼續完成剩餘工作。
 羅森威格及其經營團隊於是撤銷部分中階主管職務,讓年輕員工有更多機會直接經手專案計畫,並頒布無上限的有薪假政策,迄今還無人濫用這項福利。此後這2年,Y世代員工每年的流動率降低50%。
 為吸引青年才俊到中西部發展,印地安那波里斯市的軟體製造商Aprimo於2005年發起OnTrack計畫,向甫踏出校園的大學畢業生招手,保證只要進公司後的表現合乎標準,1年內即可獲升遷機會,至今響應該計畫的公司新鮮人,升職及加薪的比例達百分之百。拜OnTrack發揮奇效所賜,Aprimo旗下1,200名員工中,Y世代所占比例倍增到約20%。
 遷就從波士頓通車1小時上班年輕員工,知名蔓越莓汁生產商優鮮沛(Ocean Spray)決定取消早上8點到班規定。
 千禧世代 崇尚自由
 美國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2010年的調查發現,嬰兒潮世代(泛指1946至1964年出生者)認為重視工作倫理、尊重他人及講求道德是他們的特色。
 千禧世代(即Y世代)則選擇愛好科技、音樂和流行文化,崇尚自由,智力過人和穿著品味佳來定義自己,而且比起薪水,他們或許更在意能不能按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詳參【圖博館】: 還在y世代 啥是閃跳族 啥是「飛特族」? 高學歷新貧階級
2012-09-09 12:58:00
阿楨
失落的年代 年輕人失學失業惡化【聯合報 2012.09.13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十一日發表一項報告指出,全球經濟衰退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失學、失業,報告警告說,這種現象已危及「從校園投入職場或家庭生活的傳統途徑」。
報告指出,根據二○○八到二○一○年的數據,由已開發國家組成的OECD成員國,平均約有百分之十六年齡在十五至廿九歲之間的年輕人失學或失業,由於全球經濟近來更趨動盪,這種現象可能持續惡化。在受到歐債危機影響最甚的國家,尤其是愛爾蘭與西班牙,問題特別嚴重。報告認為,未來數年,新一代的年輕人可能前途黯淡。
OECD指出,十五歲的青少年如果展望未來十五年,平均可能接受七年的教育、工作五點五年,失業一年,完全離開勞動市場一點三年,雖然最後一類的部分成員已經成家,年輕成人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現象,尤其是在生育率偏低的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意味問題嚴重許多。
根據這項報告,教育程度較高的年輕人失業的可能性較低,在廿至廿四歲的年齡層中,教育程度較高者的失業率減少百分之八,廿五至廿九歲的年齡層則減少百分之六點七。
報告並發現一項重大的逆轉趨勢。年輕女性首次比年輕男性更可能完成高中教育,接受大學教育的比例已經超越男性,甚至在職業教育方面也已經迎頭趕上。這種落差在冰島與葡萄牙尤其突出。
另外,以規畫未來的職業生涯而言,OECD國家的青少年,女孩也比男孩更有企圖心,而且比較期望社會地位高、專業的職業生涯。
  相關新聞
失業世代/先進國家 尼特族變多了
失業世代/南韓頂尖大學生 也找不到工作
美國也窮忙 低薪低就業經濟難成長
2012-09-13 11:23:30
版主回應
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今周刊 2012/09/12

  在台灣工作兩年,存不到錢,身上還背著三十幾萬元的學貸,我到澳洲來,就是為了賺第一桶金,不用懷疑,也不必多作解釋,我們就是台勞!
   我的工作是食品加工,在偌大的廠房裡,我站在迂迴曲折的輸送帶邊,使勁地把送過來的冷凍羊肉去皮;去完了,放回輸送帶,沒有皮的羊肉移動到下一個加工程序,我則繼續為下一塊羊肉剝皮。
   在九個半小時的工作時間裡,每隔兩小時能休息一次,第一次十分鐘,第二次二十分鐘,第三次,大約是晚上九點,我有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終於,可以利用這次相對充裕的工作空檔吃晚餐,走到蒸飯箱,拿出上班前自己在宿舍料理的簡單便當,通常是炒飯。
   我在澳洲,工廠位於南澳最大城阿德雷德;我來自台灣,今年二十七歲,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
   在這座廠房裡,估計約有六百人在同時工作著,其中,我想大約有一五○人以上來自台灣,其實,我們就是台勞。
   幾年以前,聽到學長學姊談到他們的澳洲打工經驗,工作很辛苦,但總是工作幾周就自動辭職,把賺來的錢當成旅遊基金,坐飛機玩遍澳洲各大景點,錢花完了,再找下一份工作。他們說,來這裡是要趁著年輕「體驗人生」。
   但我的心裡很清楚,今天我來這裡,不是為了體驗人生,也不是為了交朋友、培養世界觀。我的目的很實際、很俗氣,也很單純,就是要賺錢。我曾經在台灣工作兩年,當銀行理專,但工作時間很長,三餐都在外解決,加上房租、給家裡生活費用、償還學貸等開銷,工作兩年下來,銀行戶頭裡的存款只有幾萬元,還有三十萬元的學貸背在身上。我想,如果繼續在台灣工作,這筆債務不知要等多久才能還清,遑論存到一桶金。
  想要有錢賺 得專注在「澳洲人不願做」的工作
據說,現在有超過一萬名台灣年輕人正在澳洲打工,當然我不會知道每個人的想法,但至少我身邊的台灣朋友,想的都和我一樣。
   「在這裡認分地出賣勞力兩年,然後帶著兩百萬元回家。」我們是這樣約定的。
   我的時薪有十九元澳幣,每周大約能賺八百元澳幣,差不多是新台幣兩萬四千元;一年五十二周,我的收入應該會有一二五萬元以上。照理說,每年存個百萬元並不算難。當然,前提是要「一直有錢賺」,而且,熬得下去。
   要「一直有錢賺」,就得專注在「多數澳洲人不願做」的工作。五個月前我剛來這裡,天真的想要找一家餐廳端盤子,結果不到三天就被老闆炒魷魚,他說我的英文不夠好,但我知道,其實是一個澳洲本地的年輕小伙子取代了我。
   很快的我認清事實,被歸類為第一級產業的「農林漁牧業」,才是我們台勞的金飯碗。這些產業的工作機會多半勞苦,所以很缺工,難怪澳洲政府說,必須至少要有三個月的第一級產業資歷,才能申請「打工度假」簽證延長一年。
   結束短暫的餐廳服務之後,接下來我去農場工作,每天清晨五點,我們在「工頭」家的門口集合點名,聽他分派今天的工作,然後,十幾個背包客擠進一輛破舊不堪的小麵包車,一站一站,工頭把我們陸續送到不同的農場。
   我一度聯想到那種二次大戰電影裡的畫面,一群猶太人表情惶恐而疑惑的被送到一處一處的勞改營……,可能想得太誇張了,但這是我當時的真實感覺。
   大致上,農場工作的時間是從上午六點到下午三點,中間約有兩次、每次二十分鐘的休息,我就在農場裡找個地方坐下,拿出自備的水壺和土司麵包,分別解決早、午兩餐。
   比較起來,我喜歡現在的屠宰場工作;農場裡的風景固然是好,空氣清新,但工作地點和內容並不固定,搞得我每天都在充滿不安的心情之中起床:「今天是要拔蔥?整地?或者是要除草?今天的農場主人不知道脾氣怎樣?」
   在屠宰廠裡,除了剛開始會因為噁心吃不下飯之外,其他倒沒有太大問題。由於上班的場所與內容固定,工作容易上手,與同事、主管的感情也比較融洽,不會遇到太嚴重的歧視狀況。
  接受歧視 是在澳洲的台勞必經的修煉
說到歧視,在澳洲的台勞,接受歧視是必經的修煉。聽過比較誇張的案例,是工頭對台灣來的女孩子毛手毛腳,也聽過被惡意積欠薪水的、被圍毆的;也有被人稱作「黃猴子」,至於我,曾經車子從身邊開過去,一群小鬼頭不知道在叫囂些什麼東西,還朝我身上丟罐子。澳洲人愛喝酒,所以每到周五晚上,我們這種黃色面孔最容易成為酒醉年輕人的戲弄對象。
   我是學經濟的,前幾天我查了一下,台灣的人均GDP差不多只有澳洲的三成,而泰國的人均GDP也正好是台灣的三成。我忽然驚覺,我們來澳洲當台勞,其實就像是泰國人到台灣當泰勞。難怪,在澳洲打工的年輕人固然來自世界各地,但這幾年人數增加最快的就屬台灣;我又驚覺,原來,澳洲人眼裡的台勞,其實就像是台灣人眼裡的泰勞。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412161
2012-09-13 12:00:40
阿楨
失業就去念MBA 工商時報 林佳誼 2013-7-14

美國聯準會將失業率與貨幣政策掛勾,矢言在失業率降至目標前,不會縮減刺激措施。但美國就業市場在歷經多年衰退後,許多勞動力早已流失在統計範疇之外,也讓失業率指標日益失真。
  曾是世界名校曼哈頓音樂學院(MSM)研究生的史瓦茨(Andrew Schwartz),自從2011年認定主修音樂難以糊口,選擇中斷學業後,換過一個又一個的低薪工作,就是找不到穩定的發展機會。最後,他只有破釜沉舟重返校園,但目的是為了念個MBA。
今年26歲的史瓦茨大嘆:「MBA這3個字,對我而言將會非常的珍貴。」因為他相信,過去有99.9%的人資都把他的求職信丟到垃圾統裡了,另外0.1%的人,還會對他的音樂學歷嘲笑一番。
  工作 愈來愈難找
除了史瓦茨以外,還有數百萬計的美國人,自從2007年次貸風暴引發金融海嘯,又連帶導致嚴重經濟衰退以來,就一個一個地被迫離開原有工作,甚至漸漸地脫離就業市場。
由於這些人早已停止求職,不會反映在美國官方統計的失業率裡頭,所以即便美國聯準會(Fed)正在亟力透過貨幣寬鬆刺激,來達到降低失業率的目標,但實際上卻未必能夠挽回這些早已流失的勞動力。
曾任聯準會研究員的JP摩根大通首席美國經濟學家費拉里(Michael Feroli)便說,失業率或許是判斷勞動市場健康的最佳指標,卻仍舊不夠完美。正因為勞動參與率(LPR;在職中和積極求職人數在16歲以上人口所佔比重)下降,這個不足之處也愈來愈大。
根據美國勞動部公佈數據,美國失業率在4月落至7.5%的4年新低,但是勞動參與率卻也已降到63.3%的1979年來最低紀錄。更別提失業率又在5、6月份回升到了7.6%。
也就是說,美國失業率持續下降,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勞動參與率不斷墜落,愈來愈多人離開就業市場之故。
舊金山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威廉斯(John Williams)坦言,過去兩年來勞動參與率墜落速度讓人「震驚」。他說,聯準會還在研究這些數據背後的真正原因,才能進而判斷是否能夠靠政策刺激來振興就業。
  提高勞動參與率 有得等
聯準會現已明言將貨幣政策與「雙率」掛勾,也就是直到失業率降至6.5%、通膨率升破2%以前,都不會宣布升息。但如失業率下降到6.5%,但實際就業卻沒成長,那麼聯準會是否還要按計畫升息呢?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駐紐約美國經濟學家夏雅提瓦(Yelena Shulyatyeva)說:「這可是聯準會的大難題。」
2013-07-14 11:02:34
阿楨
美國中產階級 財富排名輸台灣【聯合報2013.07.26

據瑞士信貸銀行發表的「2012年全球財富資料報告」中指出,澳洲中產階級的財富位居世界第一約19.4萬美元;台灣22名約4.55萬,美國27名約3.88萬。
財富包括個人擁有的住宅、銀行存款、股票、債券等所有資產,再減去個人的貸款餘額及其他債務後,所得的財富淨值。
美國雖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擁有最多的百萬富翁與億萬富豪。但美國中產階級的財富與其他國家相比,排名不斷倒退,二○一二年已落到全球第廿七名,主因是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背後肇因包括:美國沒有全民健保、勞工缺乏保障、華爾街金融業失控、教育成本不斷升高、租稅制度偏向富人、有錢人主導政治及掌控媒體,以及全球化與自動化生產普及。
美國總統歐巴馬廿四日發表經濟演說時指出,由於全球化、華爾街不負責任及華府的政策衝突,使美國中產階級陷入所得停滯及發展空間縮小的窘境,但最有錢的人卻累積更多財富。他宣布將以扭轉這種趨勢作為「我最優先的要務」。
歐巴馬強調,現在必須終結永無休止的抗議行動及監聽醜聞,「我們必須聚焦於跟大部分民眾切身相關的基本經濟問題」,並重申他的主要經濟計畫,包括發展新能源、重振製造業、擴大修建道路、橋梁及港口等公共建設,普及學前教育及提高基本工資等。
他強調,如果共和黨不合作,「我們將打電話給企業執行長、慈善家、大學校長、勞工領袖,以及任何能夠對我們提供助力的人。」
但共和黨籍的眾議院議長貝納則表示「他們做成了那些事?完全沒有,都是空包彈。」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納也指出,「這些老早就說過。都是老梗。」
  回應
  只要在德國生活過的就都知道,台灣的中產階級本來就比德國的中產階級有錢,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德國也許薪水高,但稅也高。
  台灣有太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啦!!
  稅金!台灣的稅跟美國比低太多, 美國逃稅比例也比台灣低很多. 看那些知名小吃攤就知道!
  南韓沒有排上前27名,這篇報導我滿意了。
  許多美國窮人寧願領救濟金也不願去工作,又不懂啥叫儲蓄,寅吃卯糧因而付出大筆利息。

詳參【圖博館】:《中國中產階層調查》 《全球中產階級報告》 《轉變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高學歷高失業 高學歷新貧階級 《BOBO族》《史尼茨勒的世紀》《M型社會》美國價值2 《委外革命》 伊斯蘭革命 《誰偷了我們的工作》
2013-07-26 11:13:03
圖博館
李長安:“學歷膨脹”是知識浪費2017-12-09 環球時報

  近日,哈佛商學院發布的一份報告揭示了美國勞動力市場存在的一個怪現象:“學歷膨脹”。美國不少企業在招聘時對學歷的要求越來越高,本來只需要高中學歷的崗位,卻明確要求只招本科生。“學歷膨脹”現像在中國也普遍存在。明明中等文化程度就能勝任的簡單工作,卻非大學生不招。在一些知識密集型的高校和科研單位,這種現象更嚴重,許多擁有博士碩士學歷的人只能從事普通的辦公室工作,而且不被允許轉崗成為教師。
  之所以會出現“學歷膨脹”現象,與高學歷供給短期內大幅增加不無關係。自1999年開始,我國的大學生數量出現急劇增加的勢頭。當年我國大學畢業生不足百萬,如今即將突破800萬人。1999年畢業的研究生只有5.5萬人,如今接近60萬人。高等教育供給的迅速增加,在給經濟發展儲備人才的同時,也產生了就業難的問題。用人單位之所以對求職者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也是高學歷供給過剩後出現的所謂“買方市場”,話語權掌握在用人單位手裡。
  但如果將“學歷膨脹”都歸咎於高校,顯然有失偏頗。雖然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於經濟結構相對滯後,產業調整尚未到位等多種因素,勞動力市場上出現農民工“招工難”和大學生“就業難”這種看似悖論的現象。大量產業集中於勞動密集型的相對低端產業之中,一方面對以農民工為代表的普通勞動力有著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對大學生卻需求不足。大量大學生“擁擠”在較為狹小的產業部門中,“學歷膨脹”就不可避免。
  從本質上來說,“學歷膨脹”是一種知識浪費。因此,要消除“學歷膨脹”,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首先,應該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人才培養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大力提高職業技術教育水平。其次,要加大供給側改革的步伐,大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為更高學歷者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最後,進一步完善勞動力市場的信息發布機制,提高求職者與就業崗位之間的匹配率。如此,勞動者才能盡其才,用人單位才能盡其用。(作者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回應
這種現象就是教育產業化的後果。
2017-12-10 09:51:38
圖博館
最新報告:26位全球億萬富翁財富=最貧困38億人資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19-01-21報導,非政府發展和救助組織“國際樂施會”(Oxfam International)當天發佈的報告顯示,全球億萬富翁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2208人,他們的財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10年前發生全球金融危機後,億萬富翁的數量幾乎翻了一番。
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將在瑞士達沃斯舉辦,屆時世界上最富有和最有影響力的一批人將聚集於此。這份長達106頁的年度報告則發佈於年會開幕前,旨在呼籲人們關注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以及全球不平等。
報告稱,去年,全球26位最富有個人的財富總額已達1.4萬億美元,相當於38億最貧困人口的資產總額。而在一些國家,最貧窮的10%人口繳納的稅收與其收入的比例比最富有的10%人口更高。這些超級富豪大多是美國人。例如,亞馬遜的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微軟的比爾•蓋茨(Bill Gates)、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以及臉書的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他們的總資產為3570億美元。
“樂施會”建議更公平地徵收財富稅,提高個人所得稅和公司稅稅率,消除企業和超級富豪的避稅行為。
與共和黨籍美國總統特朗普“有仇”的CNN稱,這份報告恰好呼應了重掌美國眾議院的民主黨所持政策立場,因為他們主張進行類似的改革。
美國最年輕女議員科特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也來自民主黨,她直接呼籲開徵70%富人稅,以便為其提出的“綠色新政”氣候變化計畫提供資金。
此外,“國際樂施會”還主張提供普遍的免費醫療、教育和其他公共服務,以確保婦女和兒童也能從中受益,並建議增加對水、電、兒童保育等公共服務產業的投資,以解放婦女的時間以及限制她們無薪工作的時長。
據報導,這一問題在印度這個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顯得尤為嚴重,該國是世界上女性工作參與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世界銀行的最新資料顯示,在該國15歲及以上的女性中,僅有27%被歸類為在職或正在積極找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據《印度時報》等印媒19日報導,印高官近日剛“把民眾抗議與經濟增長聯繫起來”,稱與中國、新加坡相比,其民眾抗議政府政策拖累印度經濟發展速度。
  回應
沒啥啊,這才是資本主義的必然發展方向,資本主義最終目標是唯一的一個資本所有者佔據99%的全球資產,而剩下所有人只佔據1%
2019-01-22 09:12:31
阿楨
董向榮:人均3萬,韓國人為何高興不起來 2019-03-18 環球時報

  根據韓國統計廳最新發佈的資料,2018年韓國人均GDP達到31370美元,人均GNI達到31349美元,首次突破3萬美元大關。在韓國,有“5030俱樂部”的說法,即世界上人口超過5000萬、人均GNI超過3萬美元的發達國家俱樂部,成員有美德法英日義等六國。
  韓國是如何實現人均3萬美元的
  一是韓國經濟崛起的起點低。1945年,朝鮮半島剛剛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卻又陷入美蘇單獨佔領而帶來的南北分裂,南北在1948年單獨建國。1950年到1953年,在全球冷戰的大背景下,一場慘烈的熱戰把朝鮮半島變成了戰爭的廢墟。韓國正是在戰爭的廢墟上,在美國、日本的援助下,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拉開了經濟增長的序幕。韓國充分利用一切發展機會,走上一條通過出口導向型增長實現經濟起飛的道路。從1962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韓國經濟開始數十年的快速增長。1996年,韓國躋身OECD “富國俱樂部”。2006年,人均GNI達到2萬美元;2018年,人均GNI達到3萬美元。
  二是韓國經濟發展之艱難。韓國只有約1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資源稟賦條件非常有限。韓國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實現國家發展。舉個例子,關注韓國的人可能看過電影《國際市場》,其背景就是韓國向德國派遣礦工和護士,賺取當時緊缺的外匯。韓國在1963年至1977年先後向德國派遣了7936名礦工、11057名護士。1964年12月,韓國總統朴正熙與夫人陸英修訪問西德,他們特意去魯爾煤礦看望韓國同胞,大家齊聲唱起國歌。朴正熙感謝他們為了家人遠離故鄉來到西德辛苦工作。第一夫人陸英修也不禁暗暗拭去淚水。1965年至1975年派德礦工、護士,向韓國匯款的金額共達1.15億美元。
  韓國發展的國內因素,在於大企業的增長模式。大企業在現代經濟增長中,企業組織的發展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農民從農村分離出來—大量的個體企業出現—民營非個體大企業出現—技術升級—壟斷大企業向國外擴展空間。在政府的選擇、扶持和刺激下,韓國大企業的發展已經完成這一過程,成為國際市場上的為韓國利益征戰的騎士。這是韓國獨特的發展戰略的結晶。儘管其對韓國經濟的控制已經觸及國民經濟安全,但毫無疑問的是,大企業是韓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是韓國人的驕傲。
2019-03-18 08:19:05
阿楨
為什麼韓國人對經濟進步無感
  韓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韓國在環境、就業、社會分配等生活品質方面還不盡如人意。普通人“壓力山大”,很難體會到人均收入3萬美元時代應有的幸福感。
  原因是:工作時間長、社會福利少。“5030俱樂部”跨入3萬美元門檻時,平均年工作時間1713小時,而韓國2017年是2024小時。在社會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方面,“5030”平均數據是20.7%,韓國2018年只有11.1%。
  普通韓國人的收入也增長緩慢。韓國著名經濟學家張夏成在他的《韓國式資本主義》一書中提出一個概念叫“三無增長”,即無就業、無工資、無分配的經濟增長。從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間,韓國的平均經濟增長率為3.8%,但居民實際工資收入的增長率僅為2.1%。勞動收入分配率從1998年的80.4%下降到2012年的68.1%。
  觀察韓國的中下層社會時會發現,韓國就業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非正規職的問題,類似於我們所說的“臨時工”問題。在韓國,有大約1/3的工資性勞動者屬於非正規職,他們的月平均工資只有正式工的一半。雇用非正規職是企業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也是普通國民收入難以很高的重要原因。
  在韓國,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2018年韓國總體失業率為3.8%,但20-29歲的青年失業率高達9.5%。與青年就業問題相關的原因是,前些年韓國出現了“拋棄”戀愛、結婚、生孩子的所謂“三拋世代”,近年來升格為“N拋世代”甚至是“全拋世代”。這些年輕人對未來感到不安,沒有上一代韓國人的奮鬥和吃苦精神,對未來都不抱憧憬,進入“低欲望社會”。與之相對應的就是,韓國的出生率急劇下滑,少子化、老齡化發展迅速,發展前景不容樂觀。(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回應
韓日本質上還是資本主義一個縮影
2019-03-18 08:25:21
阿楨
台灣人真命苦 壓力指數全球第二高,僅次南韓 2019-03-27 聯合報

康健人壽母公司美國信諾保險集團公佈「2019年360°康健指數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受訪者壓力指數持續升高,高達9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處於壓力之下,較去年上升2%,壓力指數全球排名第二位,僅次於南韓,「財務」是導致壓力的最大因素。五大健康面向中,主要是因「睡眠不足」,造成身體健康狀態顯著下降。
「360°康健指數」調查已進入第五個年頭,旨在研究人們對身體、家庭、社交、財務和工作五大面向健康和幸福狀態的自我感受。今年調查範圍涵蓋全球23個國家地區,同時新增許多與健康相關的主題,也是信諾保險集團最全面性的健康調查。
相較於全球整體康健指數從61.2分略微上升至62分(滿分為100分),今年台灣整體康健指數從去年的57.2分下滑至55.3分,落後多數鄰近亞太地區市場。
全球倒數的五個國家和地區分別為韓國(53.2分)、台灣(55.3分)、土耳其(56.8分)、香港(57.7分)、新加坡(57.8分)。
五大健康面向中,台灣在身體健康狀態顯著下降,睡眠不足是最主要的因素,同時也和生活壓力增加、家庭時間減少、無法照顧父母和孩子的需求以及財務問題有關。
社交健康狀態是唯一較前一年有改善的面向,從55.1分略為上升至56.3分,主要原因是受訪者認為自己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上花費了較為合理的時間,而且擁有許多朋友可以談心。
康健人壽總經理暨執行長邵駿崴(Tim Shields)指出,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整體的健康和幸福狀態落後於多數受訪國家,凸顯台灣受訪者需要更多的支援來協助他們改善整體健康幸福。
台灣受訪者壓力指數全球排名第二,96%的台灣受訪者感到有壓力,落後韓國僅1個百分點,遠高於全球平均84%,在23個受訪國家地區中,台灣取代了去年的香港,成為全球第二大壓力市場。
台灣受訪者中,有工作的人壓力指數平均達97%,比沒有工作的受訪者(90%)高出許多。三明治族是壓力最大的族群,以性別來說女性壓力更大。造成壓力的五大原因分別是個人財務問題(18%)、健康問題(17%)、工作太多(13%)、家庭財務問題(13%)、缺乏就業保障(13%)。
2019-03-27 09:04:37
阿楨
第二次參選總統大選的民主黨桑德斯2019-06-24提議立法:免除1.6萬億美元學生債務(相當於美國2018年GDP的8%)

根據桑德斯競選團隊的說法,為了給上述計畫買單,對華爾街的徵稅將在未來十年中超過2萬億美元。具體的實現方法是——對金融交易徵收一項新稅,包括對股票交易徵收0.5%的稅和對債券交易徵收0.1%的稅。根據聯邦政府的資料,在大約20年的時間裡,千禧一代的債務從900億美元激增至1.6萬億美元。
立場偏左的智庫世紀基金會的一份報告顯示,這種徵稅將抑制華爾街投機,同時減少收入的不平等。不過保守派人士警告稱,這將阻礙經濟增長和投資。
此類提議招致部分人群的強烈反對,其中還包括一些溫和派民主黨人。反對者們認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會因此得到納稅人的補貼,而收入較低的、只有高中學歷的人群卻是稅收的一個來源。

葉雙幫女兒還了幾十萬貸款發現被騙,媽媽拿出領養證:你不是我親生的

葉雙的女兒李玫,今年28歲,是成都某公立醫院的護士,陷入小額貸款中無法自拔。葉雙曾拿出23.8萬元幫李玫把小額貸款還清,以為從此女兒可以遠離網貸,然而“沒想到這是個謊言。”
掙扎良久,2019-06-20,葉雙作出決定,準備幫李玫所欠的40萬元貸款全部還清,再將其逐出家門。“我老了,再也沒有能力幫她改正,只有讓她走,看到社會上能不能改正。
  回應
小孩是蠢,但是高利貸+黑社會才是最大的元兇該被嚴懲
這女兒不是蠢,是壞!明明是自己為了透支消費大肆借貸,非要把每筆貸款記錄偷偷刪掉,謊話連篇偽裝成是被騙了讓母親為她買單。你看明白,都是銀行的信用卡.不是高利貸. 錢自己花了.
2019-06-25 07:30:19
阿楨
外送員暴增背後的經濟悲歌 2019/10/16 中時社論

  送餐員年收破百萬? 1天最高接45單 網曝:拿命在換
國慶假日中3天發生兩起外送員死亡事故,假期過後又發生1起外送員撞死陸上老翁事故,肇事的年輕外送員或付出自己的生命,或需要負擔賠償、甚至刑事責任。
  事故之後,外界焦點放在外送員與平臺業者之間的關係,到底是「僱傭」還是「承攬」。勞動部很快的宣佈此兩個案為「僱傭」,但業者認為公司與外送員為承攬而非僱傭關係。
  不過,更值得探討與關注的是:外送員暴增代表的經濟與社會涵義,以及未來可能的改變與政策。
  根據勞動部的統計,國內目前有7家食物外送平臺業者、共計聘用8萬名外送員。外送員的數量是近兩年開始暴增,以7年前就進軍台灣、目前國內市占率最高的外送平臺Foodpanda為例,今年平均每日訂單數量較去年同期成長高達25倍、合作餐廳也倍增,活躍使用者更整整成長了20倍之多,用人則較剛到台灣時多了35倍,外送員大部分為20到30歲的年輕人。
  但換個角度看,外送員工作辛苦、風險高、前景有限,實在不像是能讓年輕人趨之若鶩的工作。一般外送員接1份單的收益大概是70到90元左右不等,為了搶單、搶時間,外送員幾乎是披星戴月、總是奔馳在馬路上,1天要接超過4、50張單,而且幾乎全月無休,才能有所謂的「月入10萬元」。除了辛苦,更重要的是風險極高,不論對外送員或其他人而言,都是如此,這由外送員車禍案例增加可看出來,此外,長期暴露在市區汙濁空氣中,身體健康也必然受影響,網上形容「用命換錢」並非虛言。再看工作長期前景,外送員很難有太多所謂的「成長、升遷」前景。
  這樣的工作能吸引眾多年輕人投入,其實就是台灣長期低薪的結果。根據勞動部今年8月公佈一份近5年大專畢業生薪資資料,大學畢業生平均月薪只有30422元,如果以行業看,吸收較多年輕人的住宿及餐飲業平均薪資更僅有28030元而已。年輕人起薪如此低落,當然讓拚老命、拚爆肝後月入可破10萬元的工作,顯得如此美好又吸引人。
2019-10-17 08:03:58
阿楨
「快進城買房!」 陸取消300萬人口以下城市落戶限制 2019-12-28 世界日報

中國近日公佈新戶籍政策,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並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並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消息引發網友熱議,紛喊「快進城買房啊」。專家解讀,中國已有超百餘座城市推出相關「零門檻」落戶措施,這項新政將加大中國人才和勞動力的流動,催生新「明星」城市,有助拉抬受中美貿易戰牽制的中國經濟發展。
  俠客島評論指出,取消落戶限制新政主要是針對農民群體,他們將從「農村城市就業鄉村養老」,轉變為「農村城市就業城市定居」,還能吸引一批人去購房。放寬人口300萬至500萬城市落戶條件,說的是通過升學、就業順利遷入第二、第三重點城市的人群。「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目標是優秀人才。
  2020年落實2億農民工落戶城區,將有助農村發展及整個社會群體改善。通過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大都市圈發展,是明年以及今後中國經濟重要的新動能。
評論指出,放寬城市落戶政策,也使中國正從以往的城鄉「二元」結構走向城鄉「三元」結構,面臨著不小的機遇和挑戰。

桂華:應對城鄉“三元”結構的挑戰 2019-12-27 環球時報

  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實現又快又好發展,得益於正確的城市化道路。在引入市場手段配置城鄉要素的同時,堅持社會政策對城鄉關係的干預,建立起了保護型城鄉關係。農民在鄉村完成家庭再生產與勞動力再生產,在城市參與就業,保持我國勞動力低成本優勢。農民進城就業,拓寬家庭收入來源,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鄉村脫貧。在保護型城鄉關係下,農民可進城,可返鄉,城鄉結構富有彈性,城市化風險被化解。在大規模人口流動過程中,中國沒有出現城市“貧民窟”。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要求放寬放開大城市進城落戶政策。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這意味著農村人口將加速向三四線城市轉移。
2019-12-30 08:27:13
阿楨
城市化進程改變了我國社會結構。之前農民進城路線是從鄉村到城市再返回鄉村,目前將轉變為從鄉村到城市定居,人口從土地上“拔根”。我國正從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三元”結構轉變。在鄉村與一二線城市之間形成一個“非工非農”的結構。
  縣市級城市與中西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省會城市,缺乏工業化基礎,城市就業不足,工資水準低。農民進城買房落戶之後,無法支撐起體面的城市生活,有可能繼續向沿海地區流動務工。缺乏工業化作為基礎的城市化,本質是“消費性”和“依附性”的,有可能成為“偽中產”群體。相對於城鄉二元結構,城鄉“三元”結構蘊含的系統性風險大,需注意三點。
  一是城市化與工業化保持匹配。“消費性”的城市建設,在短期內,有可能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長期來看,農民的消費能力有限,農村人口大量脫離土地,會造成社會彈性喪失、社會風險集聚。
  二是提升縣域治理水準。大量人口集聚在縣市已成為既定事實。中西部地縣市的“繁榮”源於兩方面。一是外出農民工換取工資收入,返鄉消費。二是財政轉移支付和公共支出。縣市城市承擔家庭再生產、教育、醫療等功能。縣域治理可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借助國家資源投入來構建基層治理體系,預防風險發生。
  三是“三農”改革堅守底線。尤其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高度發達的市場體制中,各類要素自由流動,在城市投資的效率更高。資本下鄉的目的,一般是看中那部分不能流動的農村土地,而土地是社會穩定的最大根基。(作者是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
  回應
 農民進城買房落戶,能否負擔起中產的生活成本,我明確告訴大家:不可能,高技術高門檻工作農民想搶也搶不到,低端產業一方面工資低福利差一方面在低端產業也在逐步轉移工作崗位在減少。這才是文章所說“偽中產”的矛盾所在。
 農民我自己認為市政、保潔、養老、維修或是超市、洗浴等就近就業。我所在集鎮,如果過千戶市民(不含附近村組吸引就業人口),是可以自給的。汙水處理、保潔、公安消防、中小學、衛生院等市政基本夠了。
2019-12-30 08:27:58
阿楨
互聯網公司的裁員,能玩出多少種花樣? 2020-01-08 觀察者網

從2019年下半年到現在剛開始的2020年,一股“裁員風潮”似乎席捲整了個互聯網產業。
前幾年高歌猛進的互聯網公司們接二連三開始踩刹車,祭出“花式裁員大法”,讓熬得了996、闖過了35歲中年職業危機的互聯網人,再也不敢說自己就高枕無憂了。
在這波潮流下,有網友整理出一套各大互聯網企業的裁員惡搞口號,瘋狂傳播的同時引發不少討論。
華為:放棄平庸員工
騰訊:結構性優化
百度:鼓勵狼性、淘汰小資
蔚來:局部優化,提高運營效率
科大訊飛:提前吃飯的員工需要被優化
京東:淘汰掉身體原因不能拼搏的員工
馬雲:未來每年將向社會輸出1000名在阿裡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
  相關新聞
年會特等獎“免裁券” 360:只是幽默
  回應
老闆真的要裁你,別說免裁券了,老闆老婆勸都沒有用!
這波互聯網公司的裁員潮,主要還是那些在前幾年互聯網爆發增長後產生的大量冗餘,現在互聯網經濟大潮由於國際環境的情況下資本退潮大家都不好過,於是就要把之前多招、超招的冗余給清理,縮小企業用人成本和規模。
勞動法形同虛設
現在企業單方面裁員需給員工補償金,所以用各種辦法逼你自己走:1、降職降薪。2、遠途上班。3、調崗升職。工作中不放權給你,讓你工作開展困難重重,你受不了自己走了。
工人們把它們養肥了!把技術科研搞上去了,一切都機械化了,智慧化了。就不在需要工人了,工人們像是在自掘墳墓!
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減員增效”、“末位淘汰”。私有制社會,蛋糕做大之後,蛋糕師傅肯定會餓死!因為蛋糕是屬於資本家,不是屬於勞動者的。
2020-01-09 08:29:09
阿楨
在中國做公務員,是需要點情懷的 2020-01-10 觀察者網/雷斯林 /

我是最近才意識到公務員工資有點低的。
今年過年的時候,和一個很多年沒有見到的朋友吃飯,此君一直是個學霸,人大本科,北大碩士,在這兩所學校都是出了名的學習成績好——按照他的履歷,如果進入市場,無論去外企快消,去做金融還是去互聯網公司,薪水都不會低。
金融圈我不熟,就說互聯網,外企圈。別說網易給遊戲策劃的起薪,經常能開到一年20萬乃至30萬之高,騰訊,華為的工資也不會低到哪去。就連有半國企性質的上海大眾,我學語言的同學進去工作,月薪也都普遍超過一萬塊,效益好的時候還發雙薪。
但是在中央做公務員,他一個月的月薪就是不到8000塊,我另外一些已經在中央做了三年公務員的同學,差不多也就是到手7000塊多一點的水準。
  我有一次在北京出差,和我一個做國家公務員的同學約著吃飯。
前兩天都說要加班到很晚,吃不了,第三天我去他們部門樓下等到他的時候,也已經快晚上9點了,用他的話來說,這已經是最近幾天,最早下班的一次了。(而且和上班晚的廣告,互聯網公司不一樣,他們是早上8點上班的。)而且他真的胖了很多,髮際線也高了不少,滿臉疲憊,風塵僕僕——一點沒有傳說中只需要喝茶看報的公務員的樣子。
別以為升上去就好了,很多時候領導走得更晚,更辛苦。
所以每次和他們吃飯,作為一個體制外的人,問到他們做國家公務員有什麼不爽的時候,都會得到兩個回答。
提的比較多的一個是不能隨便出國旅遊,護照被收走,要出境必須一層層審批,總覺得不自由。
而一個幾乎人人都會提的則是:覺得自己的能力,付出和得到的,覺得不成正比。看到在體制外的同學,一年比一年過得好,風生水起的樣子,總覺得心裡有點不平衡。
  真的去網上查了查,發現我的朋友們已經算工資高的了。
之前有一篇挺火的文章,裡面作者說,他們聚會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叫大家聚一起的時候,不讓公務員買單:同學們在一起,就應該誰有錢吃誰。你們這些公務員,踏踏實實為人民服務就好。如果你們能拿高工資,能簽字買單,能天天請大家吃香的喝辣的。我們就得擔心這個國家啦。
我把這文章發給公務員同學,原以為以她的性格會吐槽,說自己過得也不至於這麼慘,沒想到她豎了幾個大拇指,笑著說:給筆者的同理心點贊。
  但這不是問題的關鍵。
2020-01-10 09:57:19
阿楨
畢竟我這些朋友也都還沒到30歲,普遍沒有家庭,沒有孩子上學的壓力,而且在職業生涯前五年,他們在體制內的收入,並沒有和外面相差太大,又有很多隱性資源和福利,而且現在反腐力度大,人在中央,很少有人敢頂風作案,不會出什麼問題。
關鍵是,如果是個別手上握有實權的官員,因為職級低的原因,認為收入和自己的付出不匹配時,很可能會出事,通過貪腐獲得額外收入,這樣損害的就是百姓的利益。
而如果一個官員,一邊可支配,管理的是幾十億上百億的資源,一邊是自己的工資無法滿足孩子的教育需求,濫用職權的事情就很可能發生。
看看新聞,處級幹部貪污上億的事情屢見不鮮:
當然,並不是說高薪一定養廉,畢竟一個國家官員是否廉潔,和權責體系(即權力越大,濫用以後要負的責任也應該越大),監督體系都有關,但是太低的薪水,往往會更容易造成腐敗則是一定的,所以更合理的收入體系,也應該是這個系統中重要的一環。
現在公務員對學歷要求那麼高,想招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但如果不能給精英一個和他們相匹配的收入,機會成本太大的情況下,只會讓願意為國家服務的平民精英越來越少,本身吃穿不愁,根本不求在體制內獲得經濟來源,進入體制內有其它訴求的權貴,豪門子弟越來越多。
這怎麼都不會是一件好事。
所以說到底,讓最接近錢最掌握權力的人拿不到很多錢,這是最考驗人性的事情,而人性往往經不起考驗。
  這文章發出來,肯定有很多人說公務員沒這麼苦,公務員有許許多多隱性的見不得光的好處我看不到。
  我不這麼認為。
我之前提到過的小學同學,從小最大的願望就是做個員警去抓壞人,現在真的做了片警,雖然每天的工作特別雞毛蒜皮,特別沒意思,和小時候想的完全不一樣,待遇還特別低。
但我問他怎麼不想著跳出來做點別的,他撓了撓頭,和我說了個故事。
……
2020-01-10 09:58:46
阿楨
為國家做點事情,大概這真的是不少人的一種情懷吧。
所以如果放在我剛大學畢業求職那會兒,我會覺得公務員收入低,沒意思,會把這門工作貶得一文不值,會覺得這是一群沒有進取心,混吃等死的人做的工作——但真的到了我的朋友們去做了,真的進入社會,以朋友的身份,私底下接觸過不少公務員以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這樣,那是我以前的一種偏見。
時至今日,我依然不會去考公務員,依然覺得這個工作不適合我,但我卻打心眼裡佩服其中的一些人——為國家做事,需要這種責任心和情懷,中國這些年發展迅速,也離不開其中很多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得到的卻很少,靠情懷驅動的精英的奉獻與支持。
  回應
 當年明朝公務員工資極低,殺的最多,腐敗也最嚴重。高薪不一定養廉,但低薪幾乎一定致貪。
寫的很客觀和理性,但現實中絕大多數人是主觀和非理性的。而主流輿論又是由絕大多數人的意念左右的。
 事實好像也不全是這樣。我在十八線小城市,我拿著公務員朋友都是挺有錢的。房子普遍好幾套,車子二十到四十萬的居多。月薪都有六七千吧,但年終獎有十幾萬,再加上其它亂七八糟的,在這麼一個房價幾千塊的小城市,年到手幾十萬呢。
 我爸蘇南正科級幹部,二級檢察官,一個月到手6000,年終獎2萬,一套90平的房子,賺錢全靠加班,我不知道您的十八線小城市有多牛逼,還是現在吹牛不上稅。
 那些好條件公務員朋友,更多的家庭本身底子就厚,而非靠他那點公務員薪水。
2020-01-10 10:00:01
阿楨
北大教授張頤武:西方大規模示威中,Z世代的複雜角色 2020-06-18 環球時報

最近,不少西方媒體關注到在這次由美國黑人喬治•佛洛德之死所激發的西方國家持續示威中,“Z世代”所發揮的影響力。所謂“Z世代”,也類似中國常說的“95後”,他們有幾個特點相當重要:
  第一,他們是“網生代”,對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手機文化熟悉並善於運用,在此基礎上形成其文化。而這種文化常常是“部落化”的。
  第二,出生在西方經濟發展較為順暢的“冷戰後”階段,是在相對普遍富裕時代成長的,也更重視自我的感受和體驗。
  第三,工作生活更重視所謂的“靈活性”和個性,做各種選擇都會更注重自我的滿足。
近些年來,西方貧富差距加大,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在疫情下的停止或靜止,讓他們在生活上最先受到影響和損害。
  年輕人對於社會不公的感受,更容易形成更激進社會行為。而Z世代的“網生代”特性,使得他們更傾向於通過社交媒體來獲得資訊,由於遮罩和消除了和不同看法的人相互討論,也更容易形成“極化”的形態。
  很多網路上的社交媒體其實是高度“部落化”的,和所謂的“外人”,包括家中長輩等都沒有相容性。
  同時,這些行動由於其具有青少年的衝動性特點,而缺少自製力,更容易出現暴力和逾越界限的活動。年輕人的精力旺盛,在社會停擺的狀態下他們也沒有其他的更多事情。這更能夠令他們延續其街頭行動。
  這些年輕人觀念也相對簡單,由於其激進,往往會做非此即彼的二元選擇。他們有難言的憤怒和不滿,但沒有更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策略。他們往往有即興的、發洩式的表現,最終會形成什麼樣的發展卻極不清晰。
2020-06-18 07:47:34
阿楨
大學畢業生最新起薪曝光 網友一看噓爆回這句 2020/07/12 中時

台灣近年來大學畢業的起薪有微幅調漲,近期勞動部發布的調查顯示,2019年大學畢業平均起薪有29K,對此,有網友在PTT上分享這項數據,卻意外引起熱烈討論,不少網友都狂噓,「現在拿29000大概跟以前拿24000差不多」、「29k 在台北差不多是吃土」。
但似乎南部數字更慘,「那我怎麼看到中南部一堆比這個低的..?」。
  回應
歡喜選甘願受,呵~南部薪水低那是台灣價值~
加入民進黨,前途無限,也可吃人夠夠。
趕羚羊!綠共的數據能信?

年輕人沒有最苦 只有更苦 2020/07/12 中時社論

全球新冠疫情更惡化,今年全球經濟將衰退3到5%,各界已有共識,今年是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經濟表現最差的一年,情況比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還差。不少國家的股市卻展現強勢上漲格局,台股上周站上30年來新高。
金融海嘯後,全球主要央行將利率降至零到負利率之外,也大推特推所謂的QE(量化寬鬆),其思維是支持股市就能保有財富效果,讓企業繼續運作,最後對經濟及一般民眾(就業者)都會有好處。
全球經濟表現最好、被稱為「黃金年代」,是在上世紀戰後到70年代,當時各國所得差距較小、經濟成長較高。但80年代後,美國雷根與英國柴契爾夫人上台,自由化與鬆綁成為流行名詞。雷根把個人最高稅率從70%降到28%,英國幾乎所有公營事業都走上私有化、民營化。
這一套「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認為富人受惠後會增加投資與消費,讓窮人也受惠終而全體民眾都能獲利,也有人稱此為「滴漏式經濟」(或下滲經濟),經過30多年試驗,這套經濟政策已出現所得差距嚴重擴大的後遺症,川普上台後又推動大減稅,疫情也讓政府負債大增,未來所得差距必更惡化。
台灣的所得差距如根據官方公布的五等分法比較,最高級跟與最低級距的差距大致在6倍多,已較早年的4、5倍惡化。若就財政部財稅中心資料,最高所得的5%對比於最低所得5%的倍數,1998年時只有32倍,2013年已飆到99倍。
疫情時代經濟,政府負債加重、所得差距拉大、年輕人陷低薪困境,蔡政府若應揚棄新自由主義的思維與政策,讓高所得者繳更多稅,同時壓制可能再上揚的房價。
2020-07-13 09:03:50
阿楨
美日德那些老牌製造企業的"工匠神話" 為何最終破滅

  2019年8月初,Canalys公佈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智慧手機出貨3190萬台,其中70%是中國製造,高於上一季度的60%。
  同樣在8月,美國《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中國首次超過美國躍居第一。
  如若將目光投向歷史,不難發現曾經輝煌的日德美製造都在發展中遇到了困境。這些困境折射出了哪些問題?又給崛起中的中國製造提供了哪些經驗?下文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文章節選自作者新作《工匠革命:製造業的精神與文化變遷》。
  質的壓力:向日本學習
  1980年代,日本製造在全球市場所向披靡,品管成為歐美企業向日本學習的重要內容。然而,品管也不是日本本土產物,也是二戰後日本從美國引進的。……..即使日本經濟在1990年代陷入蕭條,由於豐田公司等日本製造仍然表現強勢,世界各地對日本製造的學習也沒有停止。
  量的壓力:工匠神話的破滅
  但是,日本製造的黃金時代在1990年代便結束了。進入21世紀後,若干醜聞的曝光也宣告了工匠神話的破滅,德美的老牌製造企業亦未能倖免。究其原因,量的壓力所導致的殘酷市場競爭,侵蝕了質的原則,而人的惰性與投機性,以及由此帶來的制度的不穩定性,如歷史上反復出現過的那樣,再一次產生了不良的結果。
……
  小結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化,2001年以後,中國逐漸取代日本,成為全球製造業新的發動機。各國對於智慧製造的探索下,工匠精神也發生著新的變化。
  神話終究含有虛構與誇大的成分。近年來,以神戶制鋼、東麗公司等為代表的日本大企業曝出的品質造假醜聞,大眾汽車和波音公司的品質醜聞又表明,工匠精神的衰退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實際上,從數百年前的東西方案例已經可知,人具有惰性與投機性,由人構成的制度也因此存在著衰敗的可能性。
  相關新聞
中國首家高端裝備5G工廠:省75%人力,效率提升超三成
  回應
 高端製造業推智慧化不需要太多工人,低端又大量外移,剩餘的勞動力不能全部去送外賣吧。
 不用杞人憂天,幾千年來生產力不斷提升,並未出現過沒處就業的情況,學歷越高就越少生是常態,中國現在大力發展AI智慧型機器人,人代替那些勞動力空缺!
 這些國家製造業若不能產生較中國幾倍的生產率,自然就沒法維持發展。
 這就是印度無法崛起的原因,他們已經錯過了人力紅利原始積累的時間視窗
2020-09-18 07:57:47
阿楨
年輕人的黃金十年結束了 2020-10-30 觀察者網

我從2000年從湖南到廣東闖蕩,現在剛好二十年整,因為親身見證和經歷了很多人的發家過程,對時代大潮的變遷有很多血淋淋的體會,說一點小感想。
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創造財富、獲取財富的那一波人,還是港臺新日韓來投資建廠的為主,利用廉價勞動力和中國穩定的工人獲取剩餘價值,收穫了大量財富。
2000到2010年中國市場繁榮,民間賺到錢的一般是三十多歲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像中山古鎮的燈具、東莞厚街的傢俱、海甯的皮草、義烏的小商品等等,還有在華強北,都是屬於這一代人的賺錢故事。
那時我在這種公司負責企劃部,工作之一就是給這些代言人拍畫冊打雜什麼的,目睹了好多這種類型的公司從生到死的過程。
最最精彩的其實還是2010-2020年這十年,這是屬於中國年輕人的黃金創業十年。2010年我28歲,很想幹一番事業。
除了淘寶、微商、自媒體、團購、快遞,還有拼多多、京東、陌陌、百度、抖音、快手、阿裡巴巴、網路遊戲、58同城、網路文學、發虛擬幣、線上音樂、線上視頻等等等等。
很多都是不需要什麼成本就可以進入的行業,門檻極低,一部手機,一兩萬啟動資金就可以,屌絲青年常帶著幾萬塊進去,出來時就成了金光閃閃的土豪。
因為互聯網是新生事物,導致很多中老年富人不知道有這塊市場,Old money守著銀行、藥店、酒店、礦業這些傳統行業掙錢,給了年輕人機會沖進新興領域,New money才有機會成長。
而沒有追上互聯網發展的歐洲和日本,則經濟後勁不足,一直在原地踏步。
2010-2020年這十年,是上天贈送給80-90後屌絲年輕人的黃金十年,這種機會可能再也不會有了。
  回應
少來這些什麼結束了結束了,馬雲當年也說過,當年他創業覺得李嘉誠比爾蓋茨都把機會拿走了,他覺得再也沒有機會了,結果他做的比李嘉誠大得多,14年京東和阿裡分別上市,一堆人也說中國電商已經瓜分完畢了沒機會,現在看抖音拼多多小紅書餓了麼做的都挺大的,現在5G出來,又有了新的機會,可以說是一波接一波,永遠都不要放棄,永遠都要努力,機會永遠都是有!
2020-10-31 11:27:29
阿楨
光明網評論:馬雲所言或未危言聳聽卻張冠李戴

2020-10-23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螞蟻集團實控人馬雲,瞄準時下的金融監管火力全開:顯然,如果真如馬老師所言“這個不許那個不許”,那麼就不會有支付寶、螞蟻金服。
馬老師演講,並非是茶餘課後的閒篇,而是在就要上市(IPO)大背景下的有的放矢。螞蟻估值不斷攀升,已超3萬億,將成為股票市場規模最大的IPO。然而,這麼多股民的錢,沒有監管則是萬萬不行。
  回應
 螞蟻用1-3%的餘額寶吸引千萬人投資,然後拿著這筆錢與銀行簽訂大額存單協議掙取利息差,以高達18%的年利率貸給個人。螞蟻利用科技快速變革,金融體系暫時沒跟上調整的系統漏洞,利用自己掌握海量使用者資料的壟斷優勢,又想吃肉又不想接受監管。呵呵,當代曹賊,挾資料以令金融。
 那我反問你,為啥螞蟻估值3萬億,而全國最大的工商銀行才2萬億。螞蟻用戶9億工商2億?為什銀行連1-3%都不願意給客戶?為啥餘額寶之後,各種銀行這個寶那個寶就出來了?為啥高達18%的年利率千千萬萬的人願意借,反而利息不高的銀行借款確沒人借?說到底,用戶用腳投了支付寶的票,馬雲有資格說金融。
 資本的個頭再大,也別妄想和國家較勁,否則馬雲就快重蹈胡雪岩覆轍了。
 問題不是螞蟻估值有多高,馬雲為什麼要反對金融監管,才是關鍵。
 馬沒有說不監管吧,是說監管需要更加創新。

大視角下看馬雲“狂言” 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

  馬雲首先對接軌國際金融潮流的主流看法提出了異議:“巴塞爾協議比較象一個老年人俱樂部,要解決的是運轉了幾十年的金融體系老化的問題,系統複雜的問題。但是中國的問題正好相反,中國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中國金融基本上沒有風險,是缺乏系統的風險。”
  “破“之後,馬雲的關鍵立論包括以下幾個:第一,金融部門要建立信用體系,拋棄“當鋪”理念——借貸時要求提供資產抵押。第二,信用的建立可以通過各種科技手段來實現,比如說各種電商的交易記錄。第三,金融的未來是數字貨幣,完美地將金融、科技以及信用體系結合起來。
2020-10-31 11:33:18
阿楨
父輩趕上中國經濟高速擴張期、到處都是機會,年輕人如今成功更難?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 2020-10-31

很多年輕人認為,自己的父輩也就是大約老胡這一代人更加幸運,趕上了中國經濟的高速擴張期、到處都是機會,而他們要成功則更加困難。
  覺得我們年輕時機會多,大學畢業都有工作,單位還分房,這是誤解。其實根本沒什麼機會。那時一結婚就能分到房的是極少數,大多擠在父母不大房子裡,要30、40歲才能分房,而且人均3、4平米。如果分房能夠解決,就不會有後來的商品房浪潮。
  我們結婚時要是沒有房子,就真的沒地方住了。不像現在年輕人,可以選擇先租房過渡幾年。大家都說,過去買房子多便宜啊。但在北京、上海這樣中心城市的人們,每一個時期買房的人從來就沒有感覺便宜過,收入低,貸幾十萬款也像身上壓了三座大山。
  老胡只是想幫助年輕人換一個角度思考,我不希望大家在抱怨的情緒中隨波逐流,耽誤了自己的努力,也搞壞了自己的心情。
  回應
老胡說到點子上,人的苦惱絕大多是對比出來的,現代的傳媒網路讓這種差距更加明顯

作為一個小老百姓(楨:?)對中等收入的理解如下:2020-10-31

1、工作城市有房有車有存款。
2、肉蛋奶菜水果,想吃就買。
3、舒適、美觀的物品,不會捨不得買。
4、偶爾可以出門旅遊;
5、公交地鐵充值一百兩百也不心疼;
6、小孩奶粉衣服學費書本費都不會肉疼;
7、可以給老人一定的生活費;
8、每個月有10%的結餘。
本文來自《國內的中產概念到底是啥?被異化了嗎?》
  回應
 兄弟,你把那幾點算一算,中產的頂尖了。1、北上廣房價至少600W,買車幾十萬再加車位保費,至少700W。2、方早餐8-10,午餐20-30+,晚飯20+,算上聚餐…一月3000+。3、傢俱5-10W,日用品一月1000+ 。4、旅遊算每月1000+。5、公交地鐵每月就200+,假日開車算400+。6、家教藝體課外輔導,每月1200-2200。7、如果老人身體好,每月500-1000。8、每月結餘10000+。如果貸款買房買車,每年還要額外23W+!總加起來至少要年薪35W+。啊對了,以上都是以0社交0送禮算的。
 全國那麼大,只拿北上廣深來算帳是不合理的。其實不需這樣細算生活成本和收入,放在任何一個地方,如果連房和車都買不起的,好意思說自己是中產?
 “中產”這個概念都具有極大的欺騙性。
2020-11-01 08:55:48
阿楨
為什麼窮人更愛奢侈品?諾獎得主:越窮越愛買買 2021-02-17

  在這個“996”的時代,我們時常能看到那些匆匆忙、勤勤懇懇的上班族,他們任勞任怨,甚至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
  與此同時,網友們吐槽自己是“社畜”碌碌無為、是“日光族”負債累累,甚至按日子過得“越忙越窮”,卻全然不知道這一切是因為什麼。
  直到2019,三位經濟學家因為一本名為《貧窮的本質》的書籍,以及他們在這背後卓越的貢獻,獲得201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三位經濟學家用15年的時間踏遍5大洲、18個國家和地區中最貧窮的地方。從生活、教育、健康等生活的多個維度,來探究貧窮產生的真正原因,最終有了“貧窮陷阱”:
  越窮越容易生病,越生病未來就更窮
  窮人們並非不夠努力、不願意學習,但生存本身就可能已經占去了他們95%的時間,再加上錯誤的觀念和匱乏的資訊,光是讀起來就感到十分絕望。
  窮人們沒有剩餘的資金來長期投資自己,缺乏有效的資訊而無法做出正確決策,因為朝不保夕而放棄投資及時行樂,又或者因為出身卑微只能自怨自艾自生自滅。
  最後,一輩子逃離不出“貧窮陷阱”。
  而當我們直視這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詳細解讀對貧窮和窮人的誤解,這一切也將能夠啟發我們反思自身的思維模式和現金流管理,最終成為更好的自己。
2021-02-18 08:39:37
阿楨
中國近九成年輕人負債?日媒:顯然是誇大其詞

日本JB Press網站2022-01-03文章,原題:出人意料的穩健? 中國年輕人的財務狀況 不久前,有一篇標題聳動的日文報導——《中國近九成年輕人背負巨額債務》。作者聲稱“中國銀行下屬金融機構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中國1.75億90後年輕人中,86.6%的人有各種分期付款或逾期未償還的債務”。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2020年12月,中國家庭儲蓄額為93萬億元人民幣,2021年6月增加至100萬億元人民幣。在中國,一項突出的資料是儲蓄率,即儲蓄占收入的比例。根據宏觀經濟資料庫CEIC統計,2010年中國的儲蓄率是51%,2020年降至45%。但與日本20%到30%以及美國5%的儲蓄率相比,中國的儲蓄率可以說是壓倒性的高。
中國年輕一代也更願意存錢。根據2021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中國35歲以下年輕群體將月收入的25%用於儲蓄。這一數字較2020年的20%有所增加,也是2018年開始相關調查以來的最高值。中國年輕一代儲蓄率的提升受多個原因影響。一方面,受新冠疫情影響,76%的年輕一代表示計畫增加應急儲備。另一方面,年輕一代為退休準備的儲蓄目標更高,為155萬元,高於35歲以上人群139萬元的目標。
中國年輕一代為了養老而穩步增加儲蓄的同時,也確實有一些資料表明年輕人的負債在增加。從2010年開始,“月光族”就成了對背負高額債務年輕人的描述。“月光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移動支付的普及。由於通過移動支付借貸比傳統的銀行借貸更容易,再加上網購日趨便利,很多人早早背上債務。
但是,渲染中國1.75億90後中有86.6%的人背負債務顯然是誇大其詞。“86.6%”這個數字來自調查公司尼爾森在2019年發佈的《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儘管確實有86.6%的人背負債務,但42.1%的人在一個月內還清了債務。換句話說,他們只是使用了金融科技服務作為支付手段。
中國年輕人正在積極利用新的支付方式,但與前述報導的論調不同,中國年輕人對於長期債務的態度出人意料的謹慎。(作者加藤勇樹,曾茂譯)
2022-01-05 08:32:30
阿楨
Z世代價值觀在帶來經營模式革命 2022/01/12 日經中文網

1997年以後出生的「Z世代」2022年已25歲了,將成為拉動社會發展和消費增長,與上代人的價值觀相反。比如,Z世代認為,明知很快就會失去價值,卻仍然購買,這缺乏合理性。還會讓人貶值→用完就扔→增加廢棄物的循環。

日本27歲社畜日常曝光,讓中國600w網友瑟瑟發抖不敢去日本生活 2020-09-07

雖然中國996上班族每天都會喊累,但大部分人也不會因爲工作產生厭世的感覺,大不了重新換一份工作。
可是在日本的上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畜」,有些人工作做到想自殺/過勞死的地步都不敢放棄,因爲在日本找工作不容易。讓600w網友瑟瑟發抖,原來看似美好的日本生活,竟然也有這麼不堪的一面,再也不說去日本生活了。
  相關新聞
新冠疫情下日本少女找不到工作改從事「爸爸活」 月收入竟高達48萬元,結果卻太好賺回不了頭

小確幸啃老──蔓延日本、大馬、台灣、中國的青年「失志」潮 2017/01/03

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的社會》,描述日本年輕世代不婚、晚婚、不買車、不買房、不敢生、社會少子化等內容,事實上,這恐怕是當今亞洲、甚至全球年輕世代共同面臨的現象: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年輕世代普遍低薪,甚至失去了「奮鬥的目標」。
2022-03-23 09:02:03
阿楨
鄭強稱“二十幾歲年輕人沒資格享受五十多歲人的待遇”,如何看待買車買房難?

太原理工大學鄭強教授2022/11/19在亞洲教育論壇上,評某些年輕人“你有什麼資格說你寒窗四年,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出來就想享受五十多歲人的待遇,還抱怨買不起車是社會對他不公,買不起房是他爹媽窮?”“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我們沒有教我們的國民以平靜的心態欣賞自己的勞動和生活。”
  回應
 觀網評論,今天讓我很意外,我以為會有很多罵鄭強的。
 他們年輕的時候,結婚難嗎,買房難嗎,看病難嗎,養老難嗎?
 你瞭解過八九十年代的人都過的什麼生活嗎?你有過結婚三五年連房子都沒有,夫妻二人各過各的,只能在別人都走後偷偷跑到一間宿舍裡過夫妻生活的日子嗎?你有過一家三代人住十幾平米,全靠一個人的死工資,不敢吃肉、不敢生病,有病只能硬挺著不敢去醫院的日子嗎?今天年輕人是上一代人,甚至上幾代人做夢都不敢夢到的幸福生活。
 主要還是對比之下年輕人的心理失衡,他們沒有那麼高的收入,沒有那麼優渥的工作,天天被老闆挑刺的同時還得大量加班。

日媒:日本Z世代對華好感來自“對等”

日本東洋經濟線上網站2022/11/22,日本18-29歲的“Z世代”對中國的好感度達40%以上,與其他年齡層的人有明顯差異。從Z世代開始掌握選舉關鍵的世界潮流來看,只依靠“反華輿論”和“右派”的岸田外交岌岌可危。

河南鶴壁市科技中等專業學校16歲女生遭霸淩續:校長等多人被處理,涉案學生被開除 2022-11-22
  回應
 由這個就會想到55分流,在這些技校,以前霸淩不知道有多厲害
 55分流就是一個巨大的錯誤,是把更多中等學生逼去垃圾的職業學校,跟最差垃圾學生在一起,慢慢也讓更多中等學生也變成垃圾學生了。
 說句現實的話吧,讓孩子好好學習吧,不好好學習就得跟這些人同學。
 好學校也有霸淩行為,我鄰居的一個豪門初中女生也被霸淩了,有些霸淩不是用暴力打人,而是用語言歧視。
2022-11-23 09:13:5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