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24 06:26:36| 人氣2,757| 回應39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兩岸私募大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反了!兩岸不只競争力成反差,連招親也──台灣被人私募,老共去私募人家。

大陸入股黑石私募基金30億美元【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北京二十一日電】

中國大陸同意投資30億美元(約新台幣1,004億元)入股美國私募基金業者黑石集團,跨出積極運用大陸龐大外匯存底的第一步。

據中國大陸官方與黑石的聯合新聞稿,大陸即將成立的國營外匯投資公司,將以30億美元收購黑石的無投票權股票,並同意四年內不賣出持股,且一年內不投資與黑石競爭的私募基金業者。四年鎖定期滿後,中方得一年賣出三分之一持股。

這樁交易將與黑石準備推行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 )同時進行,中方收購的無投票權股將以IPO價格的95.5%定價。中方投資公司持有黑石股權將低於10%;若以黑石目前約值336億美元的行情估算, 30億美元即約8.9%的股權。但也有人估黑石的身價是300億美元,則便相當於10%。

黑石原本準備以每股29到31美元的價位,公開出售1億5,330萬股,預計籌資47.5億美元。如今加上30億美元的售股給大陸政府後,籌資額便多達77.5億美元,成為歷來公開售股的最大私募基金。

這項入股黑石的宣布時機,正好是大陸與美國在華盛頓舉行戰略經濟對談前夕。美國財長寶森與中共副總理吳儀將在一周的會談中,討論人民幣匯率和中美貿易失衡等問題。投資黑石將可展現大陸平衡逆差的誠意,有助於平息美國的保護主義聲浪。

黑石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史瓦茲曼接受路透訪問時說,黑石希望中方的外匯投資公司以後還會進一步投資黑石旗下眾多的基金,以尋求更高的投資報酬率。他說:「我們已初步討論這件事,那是下一步的合作事宜。」

入股私募基金業者顯示大陸當局正採取大膽的作法,為高居全球第一的1.2兆美元外匯存底尋找出路。除了用來調控匯市和支援國內銀行體系外,大陸的外匯存底一向只投資在最安全、但報酬極低的美國公債和其他政府債券。

今年稍早,大陸官員表示,將以一部分的外匯存底作較積極的投資,以追求更高的報酬,並取法南韓與新加坡的模式,設立一家國營投資公司來管理這些基金。
大陸官方和學界對外匯存底的投資方式仍有爭議,部分人主張放任策略,認為可利用外匯存底同時追求政府與財務目標,例如收購許多大陸賴以進口原料的外國礦業公司。保守人士則主張採取類似退休基金的策略,例如,可買進外國的藍籌股以補依賴債券的不足。

台長: 阿楨
人氣(2,757) | 回應(3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時評經濟 |
此分類下一篇:高學歷新貧階級
此分類上一篇:物價到底有沒漲?

啥都是美國國家安全
中資入股黑石集團 美議員反對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2007.06.23綜合報導】

就在中美第四次戰略對話召開之際,美國參議員吉姆.韋伯(Jim Webb)致函美國聯邦監管機構,反對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SIC)參股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認為會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

香港明報報導,美國參議員韋伯致函財政部及國土安全部,反對中國購買美國大型私募基金黑石集團股票,並要求黑石推遲上市。中美政府暫未回應此事。但會否成為二○○五年中海油收購美國尤尼科公司告吹的翻版,備受關注。

黑石集團是全球第二大私募基金公司,管理資產達八百八十四億美元,業務包括企業私募基金、地產基金等。集團定於美國時間廿二日在紐約上市,籌集卅八億七千萬至四十一億四千萬美元資金。香港前財政司長梁錦松擔任該集團高級董事兼大中國區主席。

中共國務院宣布組建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於去年底成立,上月廿二日,中共宣布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將在黑石集團首次公開招股中,將以卅億美元購買該公司百分之十以下股份。不過,這宗交易引起美國政界疑慮。

美國參議員韋伯信中指出,黑石集團持有多家衛星技術公司和為美國軍方提供軟體和服務的公司股票,存在中國轉移敏感技術或發揮不當影響的風險。他認為,美國有關部門有責任確保敏感技術不會落入中國政府手中。
2007-06-23 11:35:03
中美金融大戰?
中國時報 2007.06.26白德華/台北報導
 
大陸拋售國債 美國擔心牽動利率

為使一兆兩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投資多樣化,中國開始出售美國國債了!據美財政部統計,今年四月中國拋出五十八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是七年來的最大規模。中國拋售美國債雖稱不上急拋,但此舉被視為國際間減持美國債的風向球,美國已開始焦慮。

美國財政部發布最新統計,今年四月,中國首次減持了五十八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大陸是美國國債第二大買家,持有大約四一四○億美元國債,占美國國債總流通量一○%。

幾乎同時,中共新成立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資金來源方式也對外揭曉。中共財政部將發行特別國債購買外匯儲備,此舉顯然將「吸走」央行的美元資產。儘管首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沒對外透露,但市場人士認為,外匯投資公司管理的外匯儲備總規模,將達兩千億至三千億美元。

如果將這兩件事聯繫起來,反應的便是中國該如何調配美元資產的戰略部署。中國外匯儲備四○%購買美國債,但在美元不斷貶值、美國內加息預期濃厚導致國債價格大跌情況下,四○%比例顯得不合時宜。

今年四月中共財政部成立《外匯投資管理公司》,便是為外匯儲備投資多樣化注入新元素。今年五月,該公司卅億美元購進美國資產管理企業「黑石」近一○%股權,以分享增值利益。預料,未來這家公司還將投資礦產、石油、棉花等戰略物資上。

不過,減持美國國債顯然驚嚇了美國。《朝鮮日報》說,消息一出後紐約市場十年國債收益率馬上超過五%,創下○二年以來最高值。美國副財長吉米特即趕赴中國,呼籲不要出售美國國債。顯然,「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現在正發揮「美國的銀行」作用。

國債是美國國內各種利息標準,如果國債利率上漲,美國房貸利率負擔就會加重,企業貸款利息也會上漲。如此一來,想要以經濟繁榮撫慰伊拉克戰爭留下的傷口的布希政府,自然十分焦急。

今年首季,大陸外匯儲備淨增一三六○億美元,中共財政部表示,將投資國債以外的其他高收益產品,言下之意,美國不應怪中國。然而,中國之後,中東、亞洲、中南美部分國家也開始減持美國債,這更令美國的焦慮感急劇增加。

中美看待美國國債角度雖不同,但有一點可確定的是,在美國動用貿易報復措施或對人民幣施加壓力之際,中國顯然也具備相當的反擊力。
2007-06-26 10:24:59
中共買回外匯
中共發特別國債 買2000億美元外匯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2007.06.28

中共財政部長金人慶昨(27)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財政部計劃發行總額高達人民幣1.55兆元的特別國債,用來收購約2,000億美元的外匯,作為籌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資本金,這可大幅減輕大陸游資氾濫的問題。

金人慶從四個方面向人大說明發行特別國債購買外匯的必要性,包括:可抑制貨幣流動性,緩解中國人民銀行對沖壓力;促進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降低外匯存底規模,提高外匯經營收益水準;支持大陸企業對外投資,提升國家經濟競爭力。

金人慶說,目前流動性過剩的問題依舊,帶來一定的通貨膨脹壓力。發行特別國債購買外匯,可從貨幣市場回收過剩資金,緩解流動性過剩問題。

金人慶強調,這次為購買外匯所發行的國債,不同於一般對預算赤字融資所發行的國債,而是有對應的外匯資產作準備,並且具有較強的變現能力。
同時,與發行普通國債籌集資金的用途不同的是,這次發債購買的外匯是以提高投資報酬率為主要目標。

金人慶說,財政發債購買外匯作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資本金來源,再用來投資境外實業和金融產品,因此投資報酬率必須高於特別國債的利率。
截至今年3月底,大陸外匯存底達到1.2兆美元,較2006年底又增加了1,357億元。

金人慶表示,大陸外匯存底今後幾年可能還會持續快速增長,如果特別國債的發行規模太小,將難以發揮回收流動性的作用。

大陸計劃發行的特別國債為十年期以上、可流通、記帳式國債,票面利率將根據市場情況彈性決定。為此,中共國務院也將成立「中央財政外匯經營基金」,用來核算特別國債和外匯資金的收支情況。
受財政部計劃發行鉅額國債購買外匯影響,美元兌人民幣詢價交易系統昨天收在1美元兌人民幣7.6186元。人民幣較前一交易日小幅回貶0.03%。
不過,儘管市場游資將被收回達1.55兆元,滬深股市昨天仍雙雙震盪走揚,漲幅都超過2.6%。
2007-06-30 12:47:36
兩岸都反凱雷
凱雷入股重慶商銀 中國說NO

【經濟日報╱記者陳慧敏/綜合報導】2007.07.05

中共拒絕美國私募基金凱雷集團收購重慶市商業銀行8%的股權,顯示中共對國際私募資金入股大陸銀行充滿疑懼,設立層層障礙。

華爾街日報報導,重慶市商業銀行日前在網站發布年度報告指出,凱雷投資集團擬以4,300萬美元收購部分股權的提議,未獲中共監管部門批准,因為「不符合當前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包括花旗銀行、美國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淡馬錫在內的一些外資銀行和財務性投資者,對大陸銀行投資190億美元。

其中,只有一家外國私人資本運營公司得以參股大陸銀行。 入股大陸銀行的外資銀行都在大陸銀行的IPO中,獲得鉅額帳面利潤。

凱雷投資集團去年底撤出花旗為首入股廣東發展銀行的投資團隊,與香港大新銀行簽署協議,擬對重慶市商業銀行進行投資,大新銀行集團收購重慶市商業銀行 17%的股權,已在今年3月29日獲得批准,4月24日完成股權收購,凱雷卻未能獲准。凱雷未能得到審批原因,可能是自身的資本額未能達到中共要求。

大陸在2003年曾頒布法規,規定入股大陸銀行的海外投資者資本額不得少於100億美元,凱雷集團旗下的「Carlyle Asia Partners II L.P.」基金,2006年完成籌資,資本額僅有18億美元。

成功入股大陸銀行的唯一外國私人資本運營公司是新橋資本,新橋在2004年收購深圳發展銀行17.9%股權,此收購交易獲得中共官方特別批准。

此外,凱雷投資收購徐工工程機械一案,迄今也沒有獲得中共商務部等相關部門審批,儘管凱雷已將收購股權從85%降低到45%,卻仍未得到批准。

重慶商銀日前表示,計劃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發行,上市的腳步不會受到凱雷入股案受挫而停頓。
由於近幾個月以來,中共證監會等相關部門鼓勵大陸優質企業轉回A股上市,重慶商銀上市案是否會有變動,必須再觀察。
2007-07-06 10:00:38
私募基金之績效
私募基金績效之探討

【經濟日報07.07.08許史金(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代理副所長)

連日來私募基金在台灣的一舉一動備受矚目。其實由於資金不斷流入私募基金市場,不僅在亞洲,在全球資本市場都是主要購併資金來源,扮演舉足經重的角色,針對其衍生的各項議題,如獲利績效、對企業經營之影響、對金融系統的影響、監理當局的態度,目前都有諸多討論。

據歐洲私募基金與創投協會(The Euro-pean Private Equity and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EVCA)統計,2006年私募基金所募集的金額超過3,000億美金,而據證券交易所聯合會 (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統計當年各國證券交易所IPO的金額約為3,200億美金,私募基金規模已與全球一年公開上市的金額相當。
因私募基金購後企業,先行下市(going private),企業重建後再重新上市是主要的商業模式,以英國為例,倫敦交易所2006年IPO金額為301億英磅,仍處成長局面,但下市者為卻高達591億美金。

故此引起私募基金降低資本市場效率的批判。私募基金不僅已成為企業併購活動中的主要參與者,對資本市場之影響也已擴大。但由於股票重新上市為私募基金資金退出的主要機制,故長遠看來對資本市場效率影響有限。

暫且撇開其他議題不論,回歸私募基金的投資工具性質,私募基金的績效到底如何?由金融商品屬性而言,私募基金與避險基金一樣同屬另類投資 (alternative invest-ments),一般而言其獲利來源為提高收購或投資公司之企業價值,獲取高配股(息)與資本利得。

因此企業績效提升即可預期獲利,但是反之卻無法立即出售股權,因此投資風險不小。同時因私募基金的期限多為10年,這段期間投資人無法贖回,流動性低。

而眾所關心獲利部分,根據英國私募基金與創投協會(The British Private Equity and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BVCA)統計,英國私募基金投資報酬率(淨IRR),迄2005年止,投資3年年報酬率為21.1%、5年為11.9%、10 年為16.4%,這些數值都大於同期的退休基金、國內股票與不動產等的投資報酬率。

EVCA所發表的歐洲統計數據中,投資歐洲私募基金的IRR在06年的統計中,3年為11%、5年4.3%、10年為10.3%。若只限定為購併基金的 話,3年為13.2%、5年7.2%、10年為13.6%;這些數值顯示私募基金績效良好,為投資人帶來良好的投資報酬率。

然而學者的實證研究結論卻有所不同。芝加哥大學的教授Steve N. Kaplan等計算出,1980年到2001年投資美國的私募基金淨IRR為18%,獲利率約與同期的S&P500相當;購併基金則低於S&P500。
此外耶魯大學David F. Swensen教授也指出到2003年的20年間,併購基金的報酬率為11.5%低於同期S&P500的11.5%。歐洲的學者阿姆斯特丹大學G.. Gottschalg的研究,分析1980到2003年間籌資的私募基金數據,其績效也低於同期上市的公司。

簡言之,投資私募基金的績效並不優於股市。

造成私募基金績效看法差異主要是因,私募基金本來就是私募,資訊非公開,績效數據自然取得困難。歐洲的創投公會雖然進行統計,但是經營不善已消失者並未計入。

再加上統計數字中的基金若仍在存續期者,並非由市場價格計算投資組合,係由基金自行估計申報,這兩個原因此造成績效可能產生高估的狀況。

對於績效看法業界統計與學界看法雖然不同,但對風險的闡釋卻類似。根據BVCA的統計2000年以前成立,迄2005年仍存續的基金,5年間的平均IRR 為8.1%,但是前10名的平均為24.4%、倒數10名為-29.7%、中位者為0%,即有半數的基金報酬率無法大過0,也就是不賺錢的。

Swensen教授研究也指出1980~1997年,美國購併基金的獲利率最高為243.9%,最低為-65.9%,標準差為35.7%,而同期股票標準 差只有1.3%,顯示購併基金間的獲利變動大,即投資風險不低。若加上私募基金屬長期投資流動性較低之特性,法人投資者投資私募基金之際必須深思獲利與風 險是否相當,同時必須慎選標的。
2007-07-08 10:49:53
別怕私募基金
別怕「門口野蠻人」:面對私募基金應有方寸【聯合報07.07.09社論】

華爾街常將不懷好意的企業收購者,稱之為「野蠻人」;一九八八年,私募基金界巨人KKR以當時創紀錄的二百五十億美元,收購美國食品菸草業龍頭雷諾納貝斯克 (RJR- Nabisco)的內幕,更被寫成了全球商業的暢銷書酖酖「門口的野蠻人」。如今,這個「野蠻人」已到台灣敲門,政府該如何開門迎客,方能賓主盡歡?

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在台現蹤已有年餘,國內三大有線電視系統台灣寬頻、東森及中嘉網路全入私募基金之手,曾經引發關注,但因均未上市,相關討論無疾而終;之 後,私募基金凱雷欲以新台幣二千億元巨資,吃下我國半導體指標企業酖酖全球最大封測廠日月光,讓各界分外緊張,並開始認真看待私募基金課題。不過,這場私 募基金在台收購上市公司的第一戰,因涉及太多非經濟考量,最終以失敗收場,討論的熱情也跟著消退。最近,橡樹私募基金要收購復盛這家全球高爾夫桿頭最大製 造廠,先是政府審駁推遲,接著爆發內線交易疑雲,再次讓私募基金成為焦點。

向來罩著神秘面紗的私募基金,究竟是何方神聖?台灣投資銀行界比喻,私募基金頗像迪化街金主,靠著滿手的現金,用錢滾錢;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雜誌,將私募 基金與「賺錢技巧」畫上等號,強調其高超的財務操作能力;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則以私募基金足可買下美國一成上市企業的規模,認為它是需要研究的一頭猛獸; 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對私募基金「不生兒子、不養兒子,只是買賣兒子」的形容,最是貼切。

綜上而言,多金、財務操作、規模龐大、以買賣事業為核心,可說是私募基金的特色;但私募基金神秘之處不在於此,而是它如何能以高於市價的價格買下企業、將 之私有化、提升企業價值、再予出售獲利的過程。尤其,私募基金付給原股東的高額收購價金裡,常有八成以上來自被收購企業的借款;這意謂,私募基金入主一家企業的同時,其負債也跟著增加,在揹負鉅額債務下還能藉由全球資源、組織重整、財務操作等方式快速提升價值,最是引人好奇。

私募基金的盛行已是全球現象,去年美國企業收購案中,近四成由私募基金發動,顯示這已是常見的型態;近來最知名的例子,則是私募基金龍頭黑石集團以二百六 十億美元的高價,收購國際連鎖的希爾頓飯店,創下新紀錄。然而,私募基金在亞洲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去年,一私募基金併購南韓銀行時,因涉及操縱股價而 遭重懲;今年,中國大陸已拒絕凱雷入股重慶商銀的提案,也遲未批准其收購徐工機械的申請;在台灣,凱雷已然放棄收購日月光,而今橡樹能否吃下復盛,更是變數重重。

私募基金不全然都是不懷好意的併購野蠻人,但其動輒吃下大型企業、產業龍頭全數股權,並讓企業私有化下市的過程,不只讓政府心生恐懼,更令民族主義者反感;在經濟尚未完全獨立自主的亞洲,經濟安全更常是產業保護主義的代名詞。但是,一如前述,私募基金已成為企業併購的重要來源及動力,依市場機制發展,除 非完全經濟鎖國,政府難以關門拒客。

因此,面對私募基金的到訪,政府應是根據台灣經濟的最佳利益,訂下明確的待客之道,讓私募基金有所遵循。私募基金最受批評的,是其追求短期利益的經營策 略,可能傷害企業的永續發展,甚至會帶來失業等社會問題,這是政府訂立規範最須關注之處;再者,私募基金常同時扮演收購者與大股東的角色,進而侵害小股東 權益,亦需立規保護;而敏感產業的外人政策,也有待討論釐清;至於下市與否,政府該關心的是程序周延性,而非結果。
2007-07-09 10:33:08
瞄準亞洲
瞄準亞洲 私募業重砲出擊﹝經濟日報07.07.10編譯謝璦竹】

金融時報9日報導,全球頂尖私募基金投資亞洲企業的熱情有增無減,今年併購總額可望再創高峰。據估計,私募業者已預訂撥款250億美元,準備大舉在亞太地區收購成長潛力大的公司,澳洲和印度尤其受到青睞。

湯瑪遜金融公司(Thomson)的數據顯示,不含日本,今年上半年內,私募基金已宣布的亞洲企業收購交易金額累計已達221.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長73.5%。其中,在澳洲與印度兩國的收購交易額,已接近或超過去年全年的水準。台灣排名第四,金額總計19億美元。

美國私募業者凱雷公司(Carlyle)董事總經理兼亞洲聯席主管楊向東說:「由於亞洲各國經濟的規模比過去大得多,亞洲企業也愈來愈大,私募業今後五年都將大幅成長。」

不過,雖然私募業者興致高昂,他們在亞洲的收購計畫進展卻不順利。今年有好幾件備受矚目的收購案以失敗收場,包括凱雷以60億美元收購日月光案,以及95億美元的澳洲航空公司(Qantas)收購案。

私募業者說,澳洲除外,收購的阻力部分來自亞洲家族企業大股東的干預。美國私募業者綜合大西洋公司(General Atlantic)主管哈佛德說:「若某經濟體中有眾多的家族企業,控制權易主就會很困難。」

湯瑪遜金融說,2006年宣布的亞洲企業收購案總額為323.1億美元,幾乎是2005年的三倍,並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今年來,私募基金在澳洲的收購總額已達123.1億美元,與去年全年的146.2億美元相差無幾。印度首度排名第二,今年來收購總額23.3億美元,已打破去年全年的22.7億美元紀錄,再創高峰。
2007-07-10 11:30:58
私募銀行
私募基金 曾救南韓金融危機【聯合報07.07.11 孫中英】

國際私募基金相中台灣市場,雖在入股「產業」上碰壁,卻在銀行業連下多城。今年上半年,已有隆力私募基金宣布投資安泰銀行、凱雷集團投資大眾銀行,若再加上前兩年的美商新橋資本、奇異資融、日本新生,台灣金融市場轉眼幾成私募基金舞台。

台灣銀行業在卡債風暴後千瘡百孔,後段班銀行待政府伸手急救,中段班銀行則是「引資、待售」排隊拋售股權自救。本國銀行大老闆突然發現,開銀行不再是錢滾錢獲利,能引資稀釋股權,把投資的本拿回來,才是現階段良策。

對政府來說,一籮筐問題金融機構待解決,有外資願意接手,當然樂觀其成。

對私募基金來說,台灣金融股過去幾年都沒漲,多數淨值比不到兩倍,投資台灣會比亞洲其他市場更便宜。但私募基金雖已進場,目前實質投資績效還看不出,除了讓「被套牢」的大股東順利離場外,能否造就小股東及客戶的最佳報酬率,也是觀察指標之一。

未來私募基金要怎麼從財務不佳、資本不足的銀行中獲利,才是最大課題。南韓金融風暴時,私募基金大顯身手,吃下不少虧損銀行,並讓這些行庫轉虧為盈,讓各界對私募基金刮目相看;但台灣的經營環境、監管機制,是否讓私募基金也有同樣發揮空間,還要觀察。
2007-07-11 11:07:31
私募衰矣?
私募基金併購 黃金時代落幕【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彭博資訊二十六日電】

兩件大型槓桿融資併購案的籌資在同一天遇上麻煩,顯示次級房貸風暴打擊下,信用市場日趨緊縮。對進行融資併購的私募基金業者而言,滿地是錢的「黃金時代」可能已經結束。

儘管已調高利息,為克萊斯勒汽車(Chrysler)與聯合博姿(Alliance Boots)兩件收購案籌資而發行的高收益債券依然乏人問津,承銷債券的10家銀行必須吃下200億美元的債券。

據貝爾斯登公司(Bear Stearns)統計,今年以來總額6,904億美元的併購案,需要在市場上發售3,000億美元債券籌資。但由於市場氣氛轉向規避風險,這些高收益、高風險的垃圾債券將愈來愈難賣。億萬富翁投資人羅斯說:「你會看到更多籌資失敗的案子。」

其他進行中的發債案也受到影響。熟悉內情人士表示,收購吉百利食品公司(Cadbury Schweppes)美國汽水廠的150億美元融資發債計畫可能受挫。

這表示承作收購案的投資銀行手續費將減少。德意志銀行為首的銀行團,25日放棄為KKR收購聯合博姿發行50.5億英鎊優先順位債券的計畫;另外17.5 億英鎊的低順位債券則打折出售,導致銀行不賺反虧。承作澤普世(Cerberus)收購克萊斯勒案融資的摩根大通銀行團,則是自行承接100億美元的債券。

KKR創辦人之一柯雷維斯5月底才說,融資併購業還有好幾年的黃金光景。但從他發言以來,已有近40宗融資併購的債券發行案取消或者縮小規模。次級房貸違約率不斷攀升,已使投資人對高風險資產感到畏懼。

儘管發債籌資受挫,克萊斯勒與聯合博姿的收購案仍會繼續,承銷收購案融資發債的銀行團將吃下債券以及承擔額外費用。倫敦坎多維投資公司執行董事古米尼說: 「短期內的局勢會很難看。許多人忘記承銷收購案發債就得承擔風險。銀行界可能會暫緩承作其他案子,直到他們把這批問題消化完為止。」

黑石IPO以來股價慘跌17.7%

6月21日黑石集團(Black-stone)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為創辦人史瓦茲曼賺進6.84億美元,不過黑石股價表現卻令投資人大失所望,在今年美國所有IPO案中居倒數第二名。

總部設在紐約的私募基金業者黑石集團,上市第一個月(迄20日收盤)股價下跌16.3%,表現只比3月上市的無線網際網路電信公司Clearwire的19.4%跌幅略好。黑石股價25日以25.51美元收盤,跌幅擴大為17.7%。

影響黑石股價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近來信用市場的震盪。次級房貸市場違約率激增,迫使銀行緊縮授信標準,進而影響融資併購業者的借貸成本。債券投資人規避高風險證券,已導致至少35家公司調整或放棄併購融資計畫。

信用市場艱困的情勢也波及其他金融服務公司的IPO。管理避險基金與私募基金的城堡投資集團(Fortress),自2月8日的IPO以來,股價漲幅已折損逾一半。
2007-07-27 12:14:28
私募退燒?
三大原因,《經濟學人》預言私募基金開始退燒

‧遠見 2007/09/11 縱橫全球金融資本市場近六年、紅極一時的私募基金為何在今年下半年開始走下坡?《經濟學人》點出了哪三個主因,預言私募基金開始要退燒了?私募基金這一行,最近傳出一連串不太順利的麻煩。【作者/游常山】

縱橫全球金融資本市場近六年、紅極一時的私募基金為何在今年下半年開始走下坡?《經濟學人》點出了哪三個主因,預言私募基金開始要退燒了?
私募基金這一行,最近傳出一連串不太順利的麻煩。
美國食品物流業業者US Foodservice,原本談好以36億美元賣給私募基金業者,最後是賣方認為整個契約對他們沒有保障,臨時抽腿;還有,澳洲原本有一筆號稱澳洲有史以 來最大的私募基金交易案,要標購全球最大的礦產公司BHP集團,交易金額高達2010億元澳幣(約新台幣5.24兆元),也在最後一刻破局收尾。
表面看來,私募基金仍然前景看好。尤其今年6月30日,史上最大的私募基金併購案成交:加拿大的Teacher Private Capital買下最大的電信業者加拿大貝爾電信集團(BCE,Bell Canada Enterprises),成交金額高達485億美元。
同一時間,英國的有線電視維京媒體(Virgin Media),也以220億美元正式賣給美國的私募基金凱雷公司(The Carlyle Group)。
既然私募基金的成交個案,迭創新高,那麼《經濟學人》為何此時唱衰?
衰落主因1:利率漲成本高
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私募基金業者的便宜子彈沒有了。
長期利率看漲是主因。
近年的私募股權主要靠機構投資人和銀行低利貸款提供資金,但是現今長期信貸利率升高,使借款成本墊高。黑石公司為何最近要上市,就是已經不能忍受間接金融的昂貴資金成本,而轉以上市取得便宜資金的直接金融方法來充足營運資金。
7月起,國際間開始吹起私募基金的衰退潮。如果回顧近年來,幾家美系的私募基金業者的高速成長軌跡,會發現私募基金大行其道的經營環境已物 換星移。從2001年開始,美國三大私募股權集團:黑石、凱雷、KKR(Koblberg、 Kravis &Roberts)近年來縱橫世界各國的金融和資本市場。
原因很多,私募股權經營模式彈性高、有效率,遠勝過公家做莊的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平台,應該是主因。
私募基金業營運模式:首先,找尋適當的投資標的,一旦鎖定,就開始展開談判、收購,接著介入經營整頓垂危的公司,短時間內改善財務後,重新發行新股待價而沽,最後迅速賣掉。那些原本乏人問津的垂危公司,煥然一新,淨值暴增數十倍、甚至百倍。
在21世紀全球化資本主義體制下、無國界的金融流快速挪移,盛極而衰原本就是常態。
巧合的是,從今年7月初起,全球金融市場的資金水位挪移,潮流對私募基金雙重不利:首先,從6月中旬起,這波全球股市回溫,銀行開始珍惜手頭的頭寸。
其次,各國央行為了控制通貨膨脹連續出手的全球升息潮,使得各行庫提供的利息成本都不再便宜。
衰落主因2:政策減稅縮水
而私募基金原本就是靠向銀行借貸,成本高,獲利率就低。
再來是:財稅政策的雪上加霜。私募基金業的投資大戶的個人所得稅減免、公司營業稅的減免,都傳出即將減少或取消。
過去私募基金業彷彿垂危企業和銀行的救世主,各國政府寄望這些有財力、又有專業的私募股權業者來做莊挽救企業,減少垂危公司惡性倒閉、蔓延火燒社會無辜家庭,因此給予各種稅制優惠。
但是目前時空環境不同了,各主要經濟體的財稅政策醞釀翻修,矛頭直指私募基金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私募基金樹大招風,過去主要拿在地銀行的低利貸款的錢,難免因為資金成本便宜,手頭闊綽而有揮霍之嫌;這引起被整頓的垂危公司的舊管理團隊的妒恨,眾多被買的公司匯成很大的聲浪,這串連全球的批評聲浪,已經使各國政府考慮取消私募股權交易的所得稅減免。
除了被批評浪費外,許多對私募基金的批評聲浪集中在:掏空已經垂危的公司的資產、加深借貸危機,大刀闊斧砍人以節省成本時,通常對舊有員工資遣、開除,換掉不滿意的供應商,再者,私募基金業把公司快速買來賣去,只是想節稅!
衰落主因3:治理短視近利
除了來自公部門的緊迫盯人外,私募基金還有內部的公司治理的矛盾。
短視近利的作風最被質疑。
私募基金業者最常會捲入公司治理的戰爭。尤其是那些原本垂危公司的小股東和員工,會質疑把公司賣給私募業的原始大股東,無非是圖利私募業者給的鉅額酬庸。
而主導新的管理階層的私募基金業者,因為也有原始母公司的董事會要求立刻見到成效、短期馬上獲利的壓力,難免公司稍有起色,就會賣掉公司。
這種短視近利的作風,原本是就是私募股權基金的特色之一,但是賣得太快,有時難免殺雞取卵,對那些才被救活的垂危公司,實在是二度傷害,不利於公司的永續經營。
如今,全球金融潮流逆向轉去,不利私募股權業者,今後,一本萬利的好生意日漸減少,私募基金何去何從?他們要如何發展新的生意模式?還要看後續的世界金融趨勢的發展。
2007-09-12 08:41:15
IMF
當年…金改推手 現在…捉襟見肘【經濟日報07.10.21謝璦竹

莎翁名劇《哈姆雷特》中,國務大臣波龍尼對即將遠赴巴黎留學的兒子說:「不要欠錢,也不要當債主」,這番金玉良言現在拿來形容國際貨幣基金(IMF)倒也十分貼切。
十年前,IMF在國際上何等風光,亞洲、俄羅斯和巴西金融危機都要靠它紓困解圍。如今這些國家不但早還清貸款,而且累積可觀的外匯存底。眼前除了美國次貸風暴引發的信用危機,各國都不缺錢。
在這種情況下,IMF的角色必須重新定位。過去IMF是扮演金融改革的推手,如今反而成為被改革的對象。
IMF會員國要求改革投票權制度,即將上任的新總經理史特勞斯康也誓言以改革為第一要務。
IMF財務可說是捉襟見肘。按照規定,IMF的10億美元行政預算必須從放款賺取的利息中支付。2004年時,IMF淨收入12億美元,足夠支應各項開銷。
不過,由於各國提早還清貸款,利息收入銳減,IMF入不敷出,已經出現虧損。本周還被評等機構標準普爾公司(S&P)調降債信。
標準普爾報告中說,IMF「將持續虧損,若未能恢復,勢必危及其執行任務的能力」。
標準普爾主權債信委員會主席錢伯斯說,至3月30日止的會計年度,IMF虧損1.1億美元,「按目前的趨勢,2008會計年度虧損將增加一倍」。
有專家建議,IMF出售部分黃金庫存,不過,除了變賣黃金外,更好的做法是撙節支出,這也是IMF給貸款國的建議:緊縮財政。
IMF的雙重危機必須一起解決,一是正當性,一是財務問題。IMF設立之初,國際間採用固定匯率制度,國際資金流動不足。今日匯率普遍改採浮動制,且國際 資金流動快速。史特勞斯康說,我們需要強化IMF,如果他指的是解決貧窮問題,這是世界銀行的任務,如果他指的是金融穩定,那麼IMF確實責無旁貸。

葛老批超級基金「幫倒忙」【經濟日報╱編譯杜竹風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前主席葛林斯班19日接受訪問時說,幾家大銀行計劃籌集近千億美元的救市基金,希望借此安定金融市場,但結果可能是弊多於利。
葛林斯班說,這項日前宣布的計畫可能使原已脆弱的市場信心進一步受到破壞,造成反效果。他說,這個由銀行團領導發起的超級基金,與1988年業界聯合挽救避險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倒閉的作法不同。
葛林斯班說,當年的目標是阻止資產拋售擴大為市場崩盤,但超級基金的目標是支持次級房貸擔保的債券,而這類債券是一種崩盤中的資產。他說:「他們並非要吸收次級房貸擔保的債券,而是要增加結構性投資工具(SIV)的流動性」。
這個由花旗銀行、美國銀行及摩根大通銀行等金融巨人倡議的基金,目的在預防投資人拋售次級房貸擔保債券等結構性投資工具。葛林斯班反對以超級基金阻止這類資產價格下跌,認為應任其在市場自然下跌,然後會有追求獲利的投機客進場。
葛林斯班說,如果超級基金干預市場,投機客就不會進場,也無法發揮投機客的作用。他以禿鷹比喻投機客說,禿鷹吃動物死屍,可避免細菌散布。
參加19日華盛頓七大工業國(G7)財金首長會議的義大利央行總裁德拉吉說,富達投資公司和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也準備加入超級基金。不過PIMCO發言人否認該公司加入。
2007-10-21 08:59:12
找社保入股
三大私募基金 找社保基金入股【經濟日報07.10.31于倩若

金融時報30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話報導,美國三大私募基金集團凱雷(Carlyle)、KKR和TPG,今夏曾各自與中國大陸的社保基金(SSF)進行初步磋商,探尋出售少數股權給SSF的可能性。
SSF至6月底止擁有人民幣4,600億元(615億美元)的資產。消息人士透露,這三家私募基金與SSF商議的焦點,是讓SSF洽購其中一家私募基金公司最高9.9%的股權。其中凱雷的動作最為積極,極力尋求向歐亞投資人出售小部分的股權。
不過,中國社保基金海外投資部門的一位官員不願評論上述報導,表示對收購股權的磋商並不知情。
先前中國投資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入股私募基金黑石集團,但投資成效不彰,以致今夏以來美國幾家基金公司與SSF的股權收購協商陷入膠著。
黑石集團自6月上市以來,股價從31美元一路下滑,29日以25.50美元作收,使得中國投資者對類似交易採取更加謹慎的態度。9月時,中國投資公司資深官員汪建熙曾表示:「與黑石的交易不如我們原先的預期。」
但是,北京分析師卻認為,中國社保基金買進美國私募基金的少數股權是有道理的,因為北京當局希望善用快速增長的龐大資金,賺取更高的報酬。SSF去年5月1日起獲准在海外投資。SSF投資部門主任劉昌林9月也曾說過,將改變投資策略並擴大海外投資。
外界認為,中國興致勃勃地收購海外金融標的,顯然是出於深謀遠慮的戰略考量。法國巴黎銀行駐北京分析師孟原(Isaac Meng)說:「北京當局希望在資本輸出上的表現,能優於1980年代的日本。」
貝爾斯登上周公布與大陸中信證券互相投資10億美元的計畫。私募基金與SSF的磋商也顯示,愈來愈多中共官方機構有意投資海外金融公司。
2007-10-31 08:33:02
4大玩家
4大玩家 操弄全球金融【聯合晚報07.11.18朱小明

全球知名的諮詢公司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GI)日前發表金融報告指出,全球金融市場已被四大玩家所左右:石油美元、亞洲國家中央銀行、避險基金和私募基金, 這四大玩家的總資產在2000到2006年間增加了兩倍,達到至少8.7兆美元(約台幣282兆),而且至少未來五年還是他們的天下,資產可能再翻一倍。
這四大玩家並非新手,但近年成長速度驚人,2000年他們的總資產約3.2兆美元,到2006年底時已成長到8.7至9.1兆美元間,相當於全球退休金基金總額的40%。他們雖然只占全球197兆美元金融資產的5%,但短短五年已由龍套地位直衝舞台中央呼風喚雨。
MGI推估,按照目前的趨勢,這四大玩家的資產和影響力會繼續快速膨脹,到2012年時總資產將達20兆美元(約台幣649兆),相當於全球退休基金總額的三分之二。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計,未來五年四大玩的資產也會增加一倍,至少達到15.2兆美元(約台幣493兆)。
四大玩家老大是石油投資者,2002年來石油價格了兩倍,石油投資者的海外資產水漲船高,2006年約3.4兆到3.8兆美元間,估計五年後可望達到5.9兆美元。
亞洲國家中央銀行急起直追,外匯存底資產由2000年的1兆已增至3.1兆美元。即使未來中國和日本經常帳減少或持平,亞洲外匯存底資產五年後估計也將增至5.1兆美元,每年對全球金融市場注入3210億美元投資額。
排名第三的避險基金到2007年中的資產為1.7兆美元,為2000年的三倍。如果算上槓桿借貸,避險基金所控制的金額達6兆美元,超越石油投資者。MGI推佑,五年後避險基金總資產在金融市場上實力量將高達9兆到12兆美元。
四大玩家中的「小老弟」是最近爆紅的私募基金,2006年底資金總額達7100億美元,估計五年後可達1.4兆美元。
四大玩家挾雄厚資金讓金融市場活絡、投資多元化,但他們在追求高報酬的同時也帶來新風險,例如石油投資者和亞洲國家中央銀行的流動資金可能漲大部分市場的資產價格泡沫,避險基金的槓桿借貸風險更不待言 。
2007-11-19 08:50:15
美私募中
美私募基金 投資大陸31億美元
http://www.cdnews.com.tw07-11-18
陳恆光
 北京「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一家獨立調查機構的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美國私募基金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已達31億美元,三年來增長六倍。
 報導表示,一些美國私募基金在大陸主要投資房地產,並積極成為大陸科技企業的合夥人。一些美國私募基金的高級主管堅信,投資大陸就是投資未來。
 報導指出,這些財經界高階主管們認為,以四倍於美國的經濟增速和四倍於美國的人口,大陸經濟具有爆發性增長的潛力,因此大陸將成為本世紀佔絕對優勢的最佳投資地點。
 報導表示,另一些投資機構在大陸主要經營創業投資業務。大陸已佔這些公司全球創業投資的最大份額。在凱雷集團的創始人大衛魯賓斯坦看來,大陸是「新矽谷」。凱雷還在大陸贊助一場全國性的商學院學生論文競賽,獲勝者將由凱雷資助前往紐約和華盛頓學習私募基金投資。
 報導指出,雖然大部分投資者對大陸的投資前景頗為樂觀,但他們擔憂,有相當部分大陸網路公司的價值存在泡沫,不過,這些顧慮並未阻礙私募基金繼續擴大對大陸的投資。
2007-11-22 08:16:44
找上中國
華爾街籌資 找上中國中東【經濟日報╱于倩若07.12.21
 
在美國這波次級房貸風暴中,中國大陸與中東的主權財富基金,意外成為華爾街的救星,許多認列鉅額次貸虧損的大型券商已向中國大陸和中東政府籌得250億美元資金,以填補資金缺口。
在全美第二大券商摩根士丹利認列94億美元與次貸相關資產的虧損後,大陸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便以50億美元買進摩根士丹利近一成股權。花旗集團、瑞士銀行和貝爾斯登在獲利受損後,也獲得其他主權財富基金的注資。
《投資中國:股市巨變下的新機會》一書作者馬文彥說:「當美國最後一個泡沫幻滅後,你會找誰援助你的金融體系?你得尋求外援,因為國內的流動性不足。」
瑞銀上周獲得新加坡投資公司115億美元的資金挹注,另一身分不明的中東投資人也買下瑞銀的可轉換公司債。美國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花旗集團上個月也說,阿布達比投資該公司75億美元。
市值第五大券商貝爾斯登10月出售部分股權給北京的中信證券公司,但至今貝爾斯登股價已下跌26%。
波士頓投資銀行Lane Berry&Co.董事長兼執行長連恩說:「中東和亞洲投資人在買美國金融市場的基礎建設,他們具備長期眼光,也看到價值。」
6月以來,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團、瑞士銀行和貝爾斯登共認列390億美元次貸相關的資產減損。四家公司的股價今年以來下跌逾25%。
在中國投資公司同意買進30億美元的黑石集團股權後,這家總部社在紐約的全球最大融資併購基金公司,從6月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以來,股價已下跌24%。
產業顧問業者新興市場策略公司創辦人甘寶說:「中國要買進的東西,你最好放空。」

中國政府基金 投資澳紐銀行【經濟日報╱謝璦竹
 
繼中國投資公司(CIC)注資50億美元入股摩根士丹利公司後,中共的政府基金又投資澳紐銀行(ANZ),這兩筆收購案凸顯過去是外資收購對象的中國大陸,如今儼然已成為全球搜購的要角。
澳洲資產排名第三的銀行澳紐銀行(ANZ)20日說,中國政府投資基金已透過公開市場收購該行不超過5%的股份。按照澳洲相關法律,購買一家公司股份超過5%,需公布該投資者身份。
消息人士 透露,中投持股約1%,按20日的股價計算,相當於5.04億澳元(4.33億美元)。澳紐銀行股價20日上漲0.2%,收26.91澳元,總市值為504億澳元。
中國大陸已從外資最熱衷投資的對象,成為對外投資的要角。今年來大陸政府與企業合計,投資外國企業總額已達292億美元,超過外資投資大陸企業的215億美元。
這個改變反映大陸高達世界第一的外匯存底(逾1.4兆美元),以及發燒的股市,為大陸累積的雄厚財力。
中投入資摩根士丹利是大陸海外投資金額次高者,僅次於中國工商銀行投資南非標準銀行(Standard Bank)逾56億美元的入股案。
華爾街日報說,這對剛加入主權財富基金行列、資本2,000億美元的中投而言,是一次大膽的投資。黑石公司6月股票首次公開招募(IPO)時,中投以30億美元取得9.3%股權,不過,黑石股價至今已跌逾五分之一,使中投損失6.33億美元。
另方面,投資摩根士丹利的決定也顯示出,中投極願掌握機會。上海渣打銀行資深經濟學家葛林說:「這個交易令人大吃一驚。美國次貸危機創造出機會,他們馬上抓住了。」
2007-12-21 08:40:58
主權基金
美金融危機 外國政府基金搶進>中時08.01.23王嘉源

 由於國內信用緊縮,失業率攀升,以及擔心經濟步入蕭條,美國企業與政府領袖正賣力向外國資金招手,寄望借助外資之力支撐美國經濟成長。趁著美國面臨經濟難關,加上美元疲軟之賜,外國政府投資機構伺機低價搶購美國企業,增加全球市場影響力。
 去年,外國投資者總共傾注4140億美元,透過私人交易和購買公開交易股票等方式,收購美國企業、工廠及其他資產股權,手筆之大為前所未見。上述投資金額便較前一年增長90%,是過去10年來平均值的2倍以上。
 全球經濟強勁成長 資金充沛
 光是今年頭兩星期,外國企業又再同意斥資226億美元收購美國企業股權。經濟學者指出,如果美國真的步入經濟蕭條,美元匯價也進一步走跌,這一走勢可能還會加速。
 由於美元持續走疲,美國企業與資產在全球相對上變得更便宜,尤其是對歐洲與加拿大等地的買家來說。而當美國面臨經濟蕭條陰影之際,全球經濟仍維持強勁成長,使得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等產油大國及中國與德國等出口大國,全都累積了充沛的外匯資金。
 這些國家原本多半是持有美國國庫券這種低風險的債券,並以此心滿意足,但現在拜所謂「主權財富基金」(國家控股投資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WF)規模水漲船高之賜,它們紛紛搶進華爾街金融市場。
 中東亞洲400億美元 相繼挹注
 近來美國若干最大型金融機構由於次級房貸業務虧損累累,為了彌補資金缺口,全都仰賴中東和亞洲地區的外國政府基金挹注。過去數個月,主權財富基金總共斥資逾400億美元,收購華爾街多家大型金融機構股權,包括摩根士丹利、美林公司、花旗集團、瑞銀集團及貝爾斯登等等。
 全世界約有20多國設立主權財富基金,其中不僅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其他像利比亞、伊朗、科威特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中東國家,也是不落人後。雖然有關這些基金的總規模究竟有多大,精確數據很難取得,但華爾街分析師大多認為,這些基金的全球總值已達到2兆美元左右,到了2012年還可能成長至少5倍。
 據統計,去年主權財富基金總共對美國企業挹注215億美元,投資對象不限於金融機構,還跨及房地產、鋼鐵製造、能源及嬰兒食品等諸多領域。
 主權基金在美國的投資大動作早就引發美國部分人士的憂心。分析師指出,這些基金可能會利用其投資行為強化本國公司的競爭優勢,從而對市場造成扭曲,甚或帶有政治目的。
 恐將扭曲國內市場?看法分歧
 美國國會議員與金融監理當局即呼籲對這些基金的投資案加強審核,以防外國對美國金融體系或軍事相關科技取得影響力。在總統黨內初選中,民主黨參選人也已開始聚焦於主權財富基金的活動,紛紛呼籲制定國際規章,促使這些基金的運作更透明化。
 然而,在另一方面,若干支持境外資金的人士指出,主權基金在美國的投資金額,其實只占境外資金流入美國的一小部分而已。而目前流入美國的境外資金還是以來自歐洲、加拿大及日本等地居多。
 這些人士又說,外國人相中美國市場,藉由投資行為創造經濟活動,這並無值得大驚小怪之處,因為美國人為了追求利潤,同樣也在全世界投資。據美國財政部統計,2006年美國人持有外國股票與債務的總值即超過6兆美元。
 
逢低投資 日銀行揮軍華爾街>中時08.01.23黃菁菁

 美國次級房貸衝擊美國金融機構,日本各大銀行伺機伸出援手,趁市場低迷時欲掌握進軍歐美金融市場的商機。不過,日本瑞穗銀行上周決定大手筆投資美國美林(Merrill Lynch)證券之後股票大跌,此舉是明智之舉,還是一場賭博遊戲,短期間難以見真章。
 美國次級房貸問題衝擊全球金融市場,造成股市一片慘綠的連鎖效應。東京股市於廿二日創下二年三個月來的新低,跌破一萬三千點,單日最高跌幅一度達七百點,各類股也都紛紛寫下歷史的新低。投資人對東京股市抱持著不安心態,擔心股價是否還將繼續慘跌。
 在金融市場前途茫茫之際,日本瑞穗銀行於一月十五日決定投資美國大證券商美林一千三百多億日圓(約十二億美元),三菱UFJ以及三井住友也開始向美國金融界送秋波,表示考慮當個只伸手相救,不動口介入的投資夥伴。
 據日媒報導,日本三家銀行集團共準備了一兆六百億日圓(相當於一百億美元)的資金,準備向美國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展開增資的交涉。三菱UFJ社長畔柳信雄於本月中表示,美國銀行若需要支援,只要有好的案子,三菱UFJ也會考慮,三菱UFJ期盼能早日將海外事業部門的毛利從整體占比的10%到15%提高到超過20%,今後也會積極考慮收購海外銀行,但是目前沒有在交涉中的案子。
 瑞穗銀行於十五日正式發表投資美林證券的計畫之後,又受到美國花旗集團因處理次級房貸問題產生巨額虧損的消息影響,十六日的瑞穗股票大幅下跌,與前一天相比大跌四萬點,跌至四十六萬三千點,跌幅為7.95%。三菱UFJ和三井住友等日本大型銀行集團也都應聲下跌無一倖免,美國次級房貸問題也對日本金融業帶來不小打擊。
 不少投資人質疑,瑞穗在美國市場最困難的時期決定投資美林算是一種賭注,有可能因此獲利,但也可能對瑞穗本身造成不良的影響,這筆大投資是否能有相對的回收仍有待觀望。但站在日本金融業的角度來看,日本銀行業於八、九O年代積極向海外投資發展,但是經歷泡沫經濟後,進軍歐美金融市場已非易事,不趁美國金融市場最困難的時候,股價較低時進場投資,恐怕會錯失投資商機。
 
中國注資50億美元購摩根股權>中時08.01.23白德華
 學習新加坡「淡馬錫」主權基金模式,中國也在去年九月注資兩千億美元,成立了「中國主權基金」─中投公司,開始投資國際資本市場。在美國金融市場遭次貸危機風波愈演愈烈之際,中國主權基金也隨著他國主權基金腳步,積極進軍美國。
 經內部多年討論後,為更有效率運作一兆五千億美元外匯儲備,中國決定仿新加坡「淡馬錫」模式成立中國版的主權基金公司─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初期資本額兩千億美元,為當時全球僅兩兆美元的主權基金再注入新活水。
 不過,就在中投成立後的首筆投資案─對美國黑石集團投資卅億美元案,卻出師不利,至去年底虧損近七十億元人民幣。
 中投成立後,首任董事長樓繼偉表示,兩千億資本金中,三分之一會拿來對農業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的注資,三分之一拿來購買匯金公司,讓兩者合一,最後三分之一便拿來海外投資,投資範圍為非人民幣結匯的海外市場,還包括台灣。
 成立至今,中投已出手好幾次。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去年底投資華爾街三大券商巨頭之一的摩根士丹利五十億美元,換得九.九%股份。這項投資見仁見智,從好的方面說,美大券商從不向中國資本開放,要不是受次貸影響,也沒有機會。
 購進摩根股權,不僅可借此進入美國高度壟斷的券商市場,謀求良好回報,且有望利用美國大券商深厚的政治人脈,緩解中美經貿摩擦。
 但從不好的方面看,社科院世界經濟所所長助理何帆說,次貸危機尚未平息,如果明年危機進一步惡化,摩根士丹利可能遇到更大損失,中投的投資也會受影響。眼下美國三大券商都遇困難,但只要翻盤,中投的投資回報也不無可能番倍。
 「這只是一個開始,在不久的將來,中投也許會繼續投向華爾街上其他因次貸危機而受損的金融機構。」一位中投公司高層如此透露。
 上周四,澳洲四大銀行之一的澳新銀行發言人說,中國主權基金已購該行近五%的股權,但中投董事長樓繼偉對此卻說,中投沒有購入澳新銀行股份。顯然,做為中國主權基金,在影響力日漸強大的今天,中國有必要強化其透明度。

主權基金 「買」的是影響力>中時08.01.23 黃文正

 「為什麼是科威特主權基金投資花旗銀行,而不是華倫.巴菲特?」
 美國財經大老菲利普.羅哈汀(Felix G. Rohatyn)分析,在風雨飄搖之際,大膽投資華爾街,中國和中東主權基金也深知風險甚高,但他們「買」的是躍上世界舞台的「影響力」。
 近年來,出口暢旺的亞洲國家以及受惠於高油價的中東石油輸出國家,外匯存底急速增加,為提高外匯存底收益,紛紛成立「主權基金」,在世界各地積極尋覓合適獵物。
 最近幾個月,趁次債風暴席捲華爾街,中國主權基金50億美元抑注摩根士丹利、中東阿布達比投資局以75億美元入股花旗、新加坡政府和中東主權基金以115億美元投資瑞銀、新加坡淡馬錫等投資美林66億美元,引起歐美財經人士高度側目,擔心若出現惡意購併,後果不堪設想。
 現年79歲的羅哈汀,縱橫華爾街數十年,見證過1980年代日本企業以銀彈攻勢併購美國公司的金融浪潮。在1990年代,這位財經大老還曾獲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提名出任駐法國大使,至今仍與各國政府高層關係匪淺。
 為何「股神」巴菲特不敢掏錢,但主權基金卻一點都不怕?仍活躍於華爾街的羅哈汀說:「主要是他們的目的不同,最大的差異是政治方面的考量。」他說,像巴菲特這種投資大亨,投資效益和風險高低為其唯一考量,但對中國或杜拜主權基金而言,花錢投資能賺最好,短期稍有虧損也無妨,他們圖的是登上國際舞台的影響力。
 羅哈汀認為,儘管中國主權基金入股摩根士丹利,非僅不能介入經營,也無法進入董事會,表面上似乎沒什麼「影響力」,但實際的情況是,「當你持股超過10%時,你根本不需擁有兩席董事席次,便可輕易影響整家公司的運作和經營。」例如,身為花旗大股東的沙烏地阿拉伯親王瓦利德,雖無董事資格,但仍可扮演關鍵角色,而把花旗執行長普林斯炒魷魚。
 對於主權基金紛紛入侵,美國政府已拉高警戒,日前新加坡淡馬錫入股美林時,聯邦參議員舒默便預警說,外國投資雖可提振經濟、創造就業機會,但其終極目的卻是尋求「非經濟性的利益」,「他們愈想學習經營掌控與影響力,我們愈是需要擔心。」
2008-01-23 08:20:54
主權基金
主權基金興起 國際金融新勢力

‧Taiwan News 2008/01/28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曾戲言,「如果出現通貨緊縮,我會從直升飛機上撒錢,撿到錢的人,會到處買東西,刺激經濟景氣的復甦。」他自此得了「直升機上的柏南克」的封號。【文/林麗美】
投資市場「救世主」來嘍!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曾戲言,「如果出現通貨緊縮,我會從直升飛機上撒錢,撿到錢的人,會到處買東西,刺激經濟景氣的復甦。」他自此得了「直升機上的柏南克」的封號。不過,他還沒採取行動之前,早有大批身懷巨款的金主,空降到華爾街,隨時準備出手。這些金主大多來自擁有龐大外匯存底的亞洲國家以及大賺油錢的波灣油國。
銀彈充足 超乎想像
這些金主的錢大多是以「主權基金」的形式出現。上周,美林證券和花旗集團分別得到來自亞洲及波斯灣油國六六億美元、一四五億美元的挹注;過去十個月以來,大約有六九○億美元的主權基金銀彈,注入因次級房貸風暴而財務吃緊的全球著名金融服務機構,這個數字已遠遠超過當年國際貨幣基金對亞洲金融風暴的金援。
近年較常聽到的基金是「避險基金」、「私募基金」,很少聽到「主權基金」,英文是「sovereign wealth fund」、也有人稱「主權財富基金」,它是一些有龐大外匯存底國家或石油出口國家,由政府成立專門投資機構,進行管理運作的基金,全球目前已有二十二個國家和地區,設有主權基金,形成一股足以影響國際投資的新勢力。
目前,全球主權基金的總金額,已達二.九兆美元,而且成長快速。據國際貨幣基金的估計,到了二○一二年,將會達到一○兆美元;至二○一五年,則可能成長到一二兆美元。雖然,目前主權基金只占全球金融總交易量(一六五兆)的二%,力道卻不可小覷。過去幾年來,在投資市場翻雲覆雨的避險基金與私募基金,規模都不如主權基金來得大。
過去,手握巨額外匯存底的亞洲國家,大多是將這些錢用來購買美國庫券或其他美元資產,做為操控本國貨幣的工具。這種方法,台灣人應該都很熟悉,過去中央銀行捍衛新台幣,就是以外匯存底做後盾,大買美元資產,誓死不讓新台幣升值。現在,這種守成國家理財方法,已經不流行了,有錢的政府要派人繞著地球「逛街採買」,尋找適合的投資對象,目的可以是賺錢,可以是挖人才、買創意,也可以是偷技術、搶市場與客戶。不景氣來襲,英國的最老牌的「Sainsbury超級市場」、全球最大的銀行「花旗集團」、全球最大的飛機製造廠,看是要「波音」、還是要「空中巴士」、比利時最大的銀行「Fortis」……,應有盡有,任君挑選。
主權基金 排行比一比
國際投資市場正充滿這種有國家財力支持、腰纏萬貫的投資客,趁著次級房貸風暴橫掃全球之際,準備大顯身手;而飽受次貸危機的金融機構,更是視他們為「救世主」。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最新「全球主權基金排行榜」調查,資產最多的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達比投資局」,金額高達八七五○億美元;第二名是挪威的「政府退休基金」,資產有三千八百億美元;第三名是新加坡的「GIC」,三千三百億美元;其他依序是—沙烏地阿拉伯的多樣化基金的三千億美元;科威特「新世代外匯存底基金」,二千五百億美元;「中國投資公司」的二千億美元;新加坡的「淡馬錫控股公司」的一五九二億美元;利比亞的「石油儲備基金」有五百億美元;「卡達投資局」也有五百億美元;阿爾及利亞的「Regulation des Recettes基金」,四二六億美元;美國的「阿拉斯加永久基金公司」的三八○億美元;最後的是「汶萊投資局」的三百億美元。
看待外籍兵團 又愛又怕
中國商務部十七日公開表示,「趁著美國次貸風暴引發全球股市大跌,今年將鼓勵大陸企業『逢低買進』,加緊腳步,收購海外企業。」繼去年「中國投資公司」投資美國第二大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五○億美元,又花巨額買下美國的私募基金「黑石(Blackstone)」、與英國巴克萊(Barclay)銀行的部分股權。去年中國撥出的主權基金預算,已有二百億美元。
每天增加一○億美元外匯存底的中國,最受到注目。飽受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波及,英國金融業也難逃魚池之災,亟須引進一些擁抱巨額外匯存底的「外國兵團」,來拯救奄奄一息的大銀行。上周五,英國首相布朗抵達北京,由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布朗就對由龐大外匯存底所組成的「中國主權基金」,大拋媚眼,表示英國的大門為君而開。
不是所有國家都歡迎「主權基金」的光臨。法國總理薩科奇一月初還公開表示,反對主權基金併吞法國企業,要求法國國家銀行要捲起袖子來,對財務危機的私人企業紓困,以免他們被外國人買走。德國總理梅克爾近幾個月來,也一直和閣員討論如何推動立法,阻止別國的政府「主權基金」對德國企業介入太深。
歐盟國家對主權基金有戒心,不是沒有原因的。主權基金至今還沒有一定的遊戲規則,其真正目的很難捉摸,即使是全球主權基金中的模範生—挪威退休基金,將每一筆交易公開在網站上,不做私下破壞企業或政府的勾當,但前兩年,趁著冰島投資市場有所波動之際,空襲它的債券市場,大賺一筆,也引來冰島政府的戒心。
反對主權基金的人,特別以美國、中國與台灣的三角關係為例︰想像如果中國買下花旗集團,在台灣與中國發生衝突時,如果美國要插手,中國以關閉花旗做為要脅時,美國還有什麼方法?或者,假定委內瑞拉買下美國鋁業Alcoa公司,要關閉美國廠,而將工廠遷往拉丁美洲時,怎麼辦?更何況,主權基金有時也可以化身做避險基金或是私募基金,很難令人掌握。
記得過去的一、二年中,美國以國家安全之名,封殺了幾件中國大陸在美國的投資機會,包括併購Unocal石油公司,以及杜拜併購美國港口管理公司等案件,都是基於國防安全的理由。歐盟也時有藉保護歐洲產業優勢、反對新興國家的「主權基金」的舉動。
不是穩賺不賠
主權基金也不是穩賺不賠。中國投資公司以三○億美元,投資剛上市的私募基金「黑石」,到現在恐怕剩不到二億美元。而亞洲地區最活躍的新加坡,在泰國和印尼市場,也幾乎鎩羽而歸。新加坡「淡馬錫」公司買下泰國前總理塔信家族的電信事業,最後塔信被控逃稅二○億美元,而泰國新政府也擺明,不歡迎新加坡政府掌控泰國的電信事業。「淡馬錫」在印尼發生金融危機時,適時介入當地的電信產業,現在,事過境遷,電信產業在印尼又蓬勃起來,印尼政府也不再歡迎外資介入太深。
幾翻波折,讓淡馬錫心灰意冷,很少在媒體曝光的總裁,去年十一月底接受「新加坡海峽日報」的訪問,表明受到有些國家「愛國主義」的衝擊,淡馬錫將不再尋求海外企業的控制權,未來的投資,只有在「間接少數控股」、「與當地政府合作」、「只有在受歡迎時,才會出手投資」這三個黃金原則下,才會進行。
東山飄雨 西山借傘
這一波的次貸風暴,來自亞洲的主權基金所注入的金額(六九○億美元),已遠遠超過當初亞洲發生金融危機時,國際貨幣基金所金援亞洲國家的錢(楨:但卻沒相似的苛求)。歡迎主權基金的人認為,主權基金對平衡全球資金發揮了最佳的效益,言下之意是「東山飄雨時,西山借傘」、「西山飄雨時,東山借傘」。

歐避險基金快潰堤了【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
 
歐洲很多避險基金已被迫採取緊急措施,力圖保護旗下業務在金融市場動盪之際不至於垮台。專家警告,避險基金陷入危機恐加深市場重創。
在經理人傳出嚴重虧損、驚恐的投資人要求拿回現金後,歐洲已有高達十檔避險基金停止讓投資人贖回。
倫敦一位股票經紀人對星期泰晤士報說,早在上周股市劇烈下挫之前,已有將近三分之二設在倫敦的避險基金虧損幅度達4%到10%,不少避險基金甚至出現更嚴重的虧損。
英國一檔大型避險基金的經理人說:「上周是詭異的一周,就算在1987年股災期間,我也不曾看過如此嚴重的大屠殺。」
專家警告,避險基金的問題可能進一步重創搖搖欲墜的市場,尤其當許多避險基金被迫出清部位變現時。
據歐洲避險雜誌(EuroHedge)調查,已傳出巨額虧損的基金包括Corin、Phylon、Addax FX1、亨德森全球貨幣(Henderson Global Currency)、Odey Treasury、Sector ERV、Kinetic Special Situa-tions、Systeia Alternative Risk Trading和Polar Technology。
大型券商緊縮借貸條件使問題惡化。券商是的投資銀行的部門之一,投資銀行提供避險基金資金。
一位經理人說:「避險基金的槓桿操作使市場虧損擴大,此時可能急需現金挹注,但這回銀行不輕易借錢,所以基金被迫出售,這導致更多問題。」
避險基金說,很多避險基金去年就出現問題,先是難熬的5月,11、12月的情況更糟。

日本 將設主權基金【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
 
日本正熱烈討論成立第一家主權財富基金,規模可能高達500億美元,以充分利用擁有的全球第二大外匯存底。基金也可能用於救濟在次級房貸風暴中受創的大型銀行業者。
日本金融經濟財政政策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渡邊喜美接受泰晤士報訪問表示,日本政府高層顧問團隊正研擬該基金的營運模式,並派出代表訪問亞洲的其他主權財富基金。
此舉將使日本成為新崛起超級財富基金俱樂部的一員。中國和南韓都已分別成立國家投資基金,外界盛傳,日本政府近日與新加坡的政府投資公司(GIC)高階經理人頻頻會談。
基金若順利成立,初期將用以投資日本國內股市,支撐過去幾年在全球股市表現落後的東京股市。渡邊喜美也暗示,該基金將扮演救援次級房貸危機角色。
熟悉內情人士透露,日本研擬中的主權財富基金金額尚未決定,但若只拿出日本外匯存底的5%來作積極投資,金額就可高達500億美元。操作基金的經理人將從日本開發銀行徵調,或從已解散的產業再生機構(IRCJ)召募。
近幾月來,主權財富基金在全球投資備受矚目。中東和亞洲的基金買下美國遭次貸風暴打擊的大銀行部分股權,包括瑞士銀行、花旗集團、美林和摩根士丹利。
巴克萊資本公司估計,如果安巴克(Ambac)和MBIA等債券保險公司的債信遭降級,全球的銀行與證券經紀商可能必須再籌募1,430億美元,才能支應潛在的次貸相關債券虧損。截至目前,全球銀行業的抵押貸款債券投資虧損已高達約1,360億美元。
掌控全球債券保險市場的少數幾家公司,為債券提供擔保,在違約時必須償付債券本金,但由於抵押貸款債券的違約率大增,業者可能無力償付龐大的求償金額。這些業者過去都維持AAA的債信評級,但遭降級的可能性日增。
2008-01-28 08:19:34
央行對決
主權基金炒台幣 央行對決【聯合報╱記者羅兩莎08.01.31
 
台股本益比偏低、台幣有潛在升值壓力,國家級的主權基金近日來台炒作新台幣。匯銀人士昨天透露,近日外資大舉匯入,瞄準台幣、台股展開新一波炒作行動,中央銀行已密切注意、加強防範。
大型商銀交易員透露,昨天有外國主權基金透過某大美商銀行匯入鉅額資金換成台幣,因金額相當可觀,台幣瞬間勁升超過一角,中央銀行進場強力干預,力守卅二點二價位。
昨天外資雖在台股賣超,但匯銀人士表示,昨天外匯市場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暗潮洶湧,受外資大舉匯入激勵,台幣尾盤以卅二點二四八收盤,升值六點六分,成交量擴大至十七億四千四百萬美元。
某銀行交易員說,昨天尾盤是由某美系外商銀行和央行展開對決,市場傳出該筆鉅資是國家級的資金匯入,他們才敢跟央行對作。但該外商銀行則不願意透露任何訊息。
匯銀人士解釋,近日有主權基金的外資大量匯入,除考量到台股本益比偏低、台幣具升值空間外,主要是市場一致認為選後兩岸關係將和緩,台股、台幣都將回歸基本面,具補漲行情等,提前匯入資金「卡位」。
市場人士分析,去年全球股市漲翻天,台股只漲百分之八點七二;最近美受次貸風暴再起,台股一路挫低,年初以來跌幅超過一成,把去年一整年的漲幅都「倒吐回去」。
在台幣匯率方面,因美元走弱,去年各主要貨幣全面勁升,升幅動輒達百分之十以上;台幣不升反貶,貶幅達百分之零點五一。
匯銀人士說,美國Fed連番降息後,美元利差誘因不在,台幣定存利率已高於美元利率;在台股本益比偏低、台幣又被低估之下,已吸引外資匯入炒股、炒匯。
多位大型銀行主管還說,近日全球股市雖稍稍走穩,但海外基金持續大失血,基金贖回量較過去多出三至五倍,尤其是美元計價的基金,資金失血情況更為嚴重。
2008-01-31 10:03:51
主權基金
大陸/中共主權基金不是洪水猛獸
http://www.cdnews.com.tw 08-02-15 閻光濤/整理
 
 中新網2月15日電,美國《僑報》2月14日發表社論說,如果一些美國人以為,以中共持有的區區4千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兩千億美元的主權基金,就會擾亂甚至顛覆美國經濟,這是對美國自身實力沒有自信心的表現。這個道理,格林斯潘、鮑爾森、伯南克都已重複多遍。

社論摘錄如下:
 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動盪的一片哀鴻中,中共投資公司50億美元入股摩根士坦利,這本是兩相情願、雙方得益的好事,但在一些人的鼓噪之下,中共主權財富基金仿若洪水猛獸,似乎在那兩千億美元背後,隱藏著操控美國經濟的“殺手鐧”。 
 大年初一那天,國會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首次就中共主權財富基金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的影響舉行了聽證會。連日來,多位國會議員紛紛對中共主權基金的投資意圖表示擔憂。奧巴馬在民主黨內初選與希拉蕊打得難解難分時,也不忘拿主權財富基金做文章,稱他如果當選總統,要改變美國對外來資金的依賴。
 一直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扮演對華施壓“推手”的參議員舒默威脅:如果主權財富基金不自己制定出行為準則,美國將通過立法,對外國主權財富基金進行規範和審查。
 其實,對中共主權財富基金的憂慮,只是美國過去幾年對中共來美投資戒心的延伸。從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引發爭議,到中海油競購優尼科被否決,中共海外並購初試啼聲,就引來美國一些人驚叫不斷。中國大陸人用辛辛苦苦掙來的外匯購買美國債券,幫助美國維持著低利率,卻一直被懷疑會否借此干擾美國金融市場;中國大陸人出於外匯儲備保值需要,小心謹慎地減持美元,卻每每引來猜忌和反彈。自從中共投資公司去年9月掛牌以來,這些“疑神疑鬼”的美國人似乎找到了新的佐證,首筆投資黑石30億美元就做了虧本買賣的中投公司,倒成了可能威脅美國經濟安全的懷疑對象。
 這一切的背後,隱藏的是害怕競爭的保護主義,唯我獨尊的民族主義和渲染“中共威脅論”的冷戰思維。
 作為世界唯一的超強,美國應當對自己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有信心。熟悉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美國人過度消費和巨額開支造成的帳戶赤字,必須通過外來投資才能維持平衡;要改變對外資的過度依賴,美國需要一個漫長的經濟再平衡調整過程。而美國健全的金融體系和持續的經濟增長,使美國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地和最大的外資流入國。這個趨勢短期內不會改變。
 如果一些美國人以為,以中國持有的區區4千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和兩千億美元的主權基金,就會擾亂甚至顛覆美國經濟,這是對美國自身實力沒有自信心的表現。這個道理,格林斯潘、鮑爾森、伯南克都已重複多遍。
 美國也應當對中國專注自身發展,無意挑戰美國地位有信心。誠然,中國十多年內積累了1萬5千多億美元龐大的外匯儲備,著實讓人驚歎,但與藏匯于民、藏富於民的西方國家相比,與有13億人口的基數相比,這些外匯儲備不算什麼。更何況中國指望這些外匯的地方太多,要辦的事情太多,要買石油,要辦教育,要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要改造銀行系統等等。 
 如果一些美國人以為,中國大陸人會不惜將這些來之不易的血汗錢,用來做對付美國的經濟武器,這是對中共基本國情和發展戰略的嚴重誤解和誤判。 
 具體到中共主權財富基金,成立中投公司是為了更好地運作外匯儲備,使之保值增值,並且為中共宏觀經濟調控中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結合打開一條通道。中國為組建中投發行了1.5萬億人民幣的特別國債,中投為此必須承擔每年5%的利息,投資收益的壓力不輕。用中投董事長樓繼偉的話說:“我必須盈利,不賺錢我沒法過,我哪能有什麼政治目的呀?”
 當然,作為備受爭議的主權基金,中投保持良好形象至關重要,這需要加強公司結構治理,加強制度建設、內部運營和風險控制,靠穩健的投資,尋求長期收益。中國總理溫家寶已就中國主權財富基金做出了3點宣示:商業目的、獨立運作、增加透明度。中投正在招聘國際人才參與管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於主權基金行為規範的談判也正在進行中。我們期待,在不遠的將來,中投會成為一家像新加坡淡馬錫那樣相對開放、透明、穩健、成熟的主權基金投資公司。
 審查外資對國家安全的影響,這是世界上的通行做法,美國去年已經通過法律,對外資審查程式做出了明確界定。如果國會再節外生枝地制定出一套法律,來限制中國和中東的主權基金,勢必導致有關國家報復,進而打擊美國對這些國家的投資。白宮和財政部已經發出這樣的警告。
 在美國經濟面臨衰退風險之際,要特別警惕那種逆全球化潮流,實施保護主義的做法;那種以意識形態劃線,將正常商業行為政治化的做法。我們不想看到兩個拉動全球經濟的火車頭迎頭相撞,兩敗俱傷。
2008-02-15 13:22:51
虧400億
中投投資黑石 10個月虧400億>中時08.02.16

       拿百姓血汗錢轉投資,大虧該算誰的帳?由中國外匯存底轉投資的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去年五月斥資卅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二大私募基金黑石集團約一○%股票,然受次級房貸影響,投資十個月後大虧八十七億元人民幣、折合近四百億台幣,引發大陸媒體抨擊須換腦袋、改變投資思維。
     據《證券時報》報導,黑石集團為美國第二大私募基金公司,管理資產高達八百八十四億美元,二○○一年以來,公司年資金平均增長率達四一%,堪稱全球私募基金高獲利模範,並成為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簡稱中投)成立後,第一樁投資優選對象。
     去年五月成軍 首樁就投資黑石
     去年五月,由中國國家外匯存底轉投資的中投公司斥資卅億美元,以每股二九.六美元收購黑石集團約一○%股票,無奈黑石集團上市後飽受次級房貸衝擊,股價直直落,現跌至每股十七美元低位,導致中投公司投資資產大幅縮水,算算十個月內竟虧掉中國百姓八十七億元人民幣血汗錢、折合近四百億台幣。
     從中投公司收購黑石集團的時機點看,中投公司的投資思維令人費解。
     次貸爆發後投資 時機點費猜疑
     報導指出,去年五月美國次級房貸款危機已經爆發,美股開始出現大幅波動,而歐洲、日本與香港等資本市場均反映出美國次級房貸的影響,在美國經濟不確定性加劇情況下,斥資卅億美元投資美國企業,存在相當風險。
     當初設定四年閉鎖期也有爭議,在全球經濟開始受次級房貸影響之初,美國乃至全球經濟未來的不確定性高,四年閉鎖期無異將卅億美元資金放在黑石集團、無法隨美股波動調整,若與投資美國債券相比,中投投資黑石集團的風險管理與評估頗值商榷。
     用「半市場化」思維理解成熟市場
     此外,許多中國金融機構看好次級房貸的影響,去年效法中投公司紛紛斥資進入美國市場抄底(Bottom fishing),希望在最低點大舉進軍美股,結果導致超過百億美元資金出現帳面虧損,陷入追加抄底規模或設立停損點的困境。
     報導強調,相較於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國際金融公司,在投資中國國有銀行股份制改制與區域性商業銀行改制上市所獲得的高報酬,中國金融機構絕不能用「半市場化」思維,來理解成熟金融市場的操作行為。
2008-02-16 11:51:55
中投
凱雷 拖垮全球股市【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08.03.14
 
凱雷旗下基金遭債權人接管凸顯信用危機擴散,衝擊全球金融市場,使油價13日衝破110美元歷史關卡,美元兌日圓跌破100日圓至12年新低,歐亞股市應聲全倒,道瓊指數早盤暴跌逾230點,黃金也首度站上每英兩1,000美元大關。
日圓兌美元匯價13日在紐約早盤漲破100美元大關,一度攀至99.75日圓兌1美元,為1995年11月來最高價位,高於前市收盤的101.79日圓。
美元兌歐元再創1.5625美元兌1歐元的歷史新低;兌星元也跌抵1美元兌1.3791星元的歷來最低水準。交易員表示,新加坡央行連日來大舉干預匯市,企圖阻升星元。
凱雷集團旗下的凱雷資本瀕臨倒閉震撼全球金融市場,投資人擔心更多高槓桿操作基金會步其後塵,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日前雖宣布2,000億美元的資金挹注,似乎未能遏阻信用危機惡化。凱雷資本股價13日暴跌70%,半個月來股價跌幅達94%。美股三大指數13日一開盤即應聲重挫逾1.5%,道瓊最低下殺逾230點,稍後跌幅縮小。
歐股13日開低走低,盤中跌幅最深超過2%。MSCI亞太指數在東京下午盤下跌2.4%,亞股災情最慘重的是香港、印度和印尼,跌幅都在4.5%以上。日經225種股價指數也重挫3.33%,收在兩年半新低。
美元匯率跌跌不休,美國、日本和歐洲同表關切。美國總統布希表示,「絕對」樂見強勢美元,日相福田康夫則說,不希望見到匯率劇烈震盪。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也表示,匯市起伏太大,不利全球經濟成長。
紐約原油4月期貨13日早盤升抵111美元的天價,倫敦布侖特原油4月期貨也漲到106.80美元新高。紐約黃金4月期貨衝上1,001.50美元大關,現貨價則飆到1,000.45美元。

私募基金 從雲端摔落【聯合報╱編譯夏嘉玲08.03.14
 
全球大型私募基金業者凱雷集團幾年前還是金融市場上的當紅炸子雞,如今旗下基金凱雷資本也因信用緊縮,積欠五千多億台幣債務,從雲端跌落。
凱雷資本二○○六年八月成立時即募得六點七億美元(約台幣兩百一十億元)現金,去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上市後,又增資九十多億台幣,風光一時。
另一家重量級私募基金業者百仕通(Blackstone,前譯黑石)集團去年六月在美國華爾街股市上市,吸金四十一點三億美元(約台幣一千二百七十億元),是華爾街五年內最大規模上市案。如今不過九個月,百仕通股價已跌到不及當初一半,而且還有分析師嫌貴。
日本東京三菱金融集團分析師哈德曼指出,凱雷資本不可能是最後一家陷入財務困難的避險基金,其他多家基金業者也傳聞有類似問題,未來幾周投資人會更沮喪。
Euro Pacific Capital公司營業員主管席夫也認為私募基金業者資產價格被高估,許多私募基金業者都是舉債交易。
美國次貸引發的信用緊縮危機,導致房貸擔保證券市值大幅縮水,額度已數十億美元計,對私募基金業者影響甚鉅。
小檔案》凱雷集團

【聯合報╱田思怡】 2008.03.14 04:23 am

 
創建於一九八七年的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是全球最大私募基金之一,手上握有逾七百六十億美元可操作的資金。
凱雷的五十五種基金有四大投資項目,包括收購、創投、房地產和槓桿融資。專長是投資航太與國防工業、汽車與運輸業、能源與電力、醫療和電信等產業。
凱雷的運作頗為神秘,廣結全球政商人脈,結合產業、政府與軍方三大勢力,大做國防生意,是反恐戰的最大受惠者,在華府勢力龐大,布希政府內有不少凱雷的前員工。

中投 不會直接投資台灣【經濟日報╱特派記者林則宏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投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風險官汪建熙表示,中投投資模式是不分行業和地區,若有機會到台灣投資,很可能是通過基金管理公司外包模式,而不是由中投直接去操作。
汪建熙指出,去年中共17大期間,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曾公開表示,中投公司將投資人民幣貨幣區外所有地區,包括台灣與香港,不過台灣當局立即表示不歡迎。
樓繼偉之後在有關場合也表示,「不歡迎我們去的國家和地區,我們也不會去。」因此即便中投透過基金公司外包模式,台灣恐怕也將被排除在中投的投資標的之外。
中投以國家外匯存底設立的主權財富基金,2007年9月29日掛牌成立,註冊資本額高達2,000億美元,規模僅次於阿布達比、新加坡及挪威,排名全球第四。
汪建熙在被本報記者問到,若中投公司有機會前往台灣投資,對那些投資標的會有興趣時,汪建熙表示,「中投的投資模式是不分行業和地區」。
中投如有機會到台灣投資,很可能是通過基金管理公司外包方式,如Asia Equity(亞洲股權基金)、Global Equity(全球股權基金)、Global Emerging Markets Equity(全球新興市場基金)這樣的模式。

投資黑石 慘賠14億美元【經濟日報╱記者邱詩文
 
美國黑石集團(Blackstone)股價一年來不斷下滑,以周三(12日)每股16.47美元收盤價計算,大陸中投公司投資黑石帳面虧損已達14億美元,超過總投資額的一半。
美國私募基金黑石集團周一公布財報顯示,受資產註銷及信貸市場惡化等影響,黑石去年第四季虧損1.7億美元,同期收入為3.4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3%。受相關消息刺激,黑石股價當天在盤中跌至每股13.82美元的歷史最低點。
黑石集團去年6月23日在紐約交易所上市,美國次級房貸風暴至今,黑石股價累計已下跌超過55%。
黑石是中投選擇的首個海外投資對象。去年5月,中投斥資30億美元以29.605美元的價格購入黑石1.01億股,以黑石12日收盤價格每股16.47美元的價格計算,中投投資黑石的帳面虧損額已逼近14億美元,超過30億美元投資額的一半。
星島日報引述中投副總經理汪建熙表示,中投會以五年來評估投資回報,要等到2012年才真正拿出「成績單」。
除了黑石集團外,中投至今的投資紀錄,還包括美國摩根士丹利與大陸中鐵建。
中投去年底斥資50億美元「金援」虧損擴大的摩根士丹利,買進到期可轉換股權,持有摩根士丹利公司股份將不超過9.9%,成為摩根士丹利第二大股東中鐵建在H股的國際配售部分,據傳也已引進中投擔任策略投資者
2008-03-14 09:06:13
主權基金
成立主權基金所為何來?【經濟日報社論08.03.22
 
記得去年9月舉行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非正式領袖高峰會時,當別的國家將焦點集中在減碳議題及未來亞太自由貿易協定(FTAAP)的討論,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卻試圖為淡馬錫控股等國家主權財富基金辯護,稱這類基金完全無政治動機。他指責,抗拒外資買下國內公司等保護主義的做法,非但不能解決全球化為一個國家帶來的社會問題,反而會使這些問題加劇。
雖然主權基金的運作獨立於中央銀行和財政部之外,但由於其成立的財源為國家的稅收、收入或外匯存底,又加上包括韓國、中國大陸等也紛紛成立主權基金,因此多少引發了政治聯想。就算不談政治動機,主權基金到底對全球的影響如何,也有討論的空間。
當一個國家發生金融風暴時,外來資金的挹注的確可以解燃眉之急,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但問題是,這些風暴的產生是否也與外來基金有關?例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就與對沖基金脫不了關係。當這些基金影響力愈集中在少數國家甚至少數人的手裡時,對國際經濟影響的衝擊也愈大。例如,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國際油價的飆漲與中東的主權基金運作有關;這些主權基金炒高油價後,產油國獲利更多,更有能力挹注基金繼續炒作油價,沒完沒了,直到整個經濟無法承擔不合理的超高油價崩盤為止。
自1990年開始,全球經濟在新興國家加入及知識經濟的潮流下,創新成為成長最重要因素,生產力快速的提升,造就了全球低通膨高成長的時代。但當中東或新興國家也以豐沛的外匯存底加入國際金融市場操作時,我們看到絕大部分炒作的標的集中在大宗農工原料上,原因當然是這些原料幾無替代商品;油價的炒作原本與大宗糧食無關,但當生質能源大行其道,也拉動糧食價格上漲。因而可以說,若主權基金賺錢,大部分也是建立在窮人實質購買力更差的代價上。
況且,主權基金也未必一定賺錢。我們知道,目前主權基金除了參與炒作農工原料外,其他大部分就是大規模併購或入主因經濟衝擊而受傷的企業。例如,新加坡淡馬錫在亞洲金融風暴後入主印尼電信事業、泰國通訊公司,以及其他亞洲許多金融事業,這些投資與事業隨著當地國經濟逐漸復甦獲利。之前新加坡因為主權基金賺錢而分紅給國民,讓我們好生羨慕;但此次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可讓全球主權基金踢到了鐵板。新加坡所投資的瑞士銀行、巴克萊、花旗及美林,在3月初股價相對於其投資價,已分別跌掉了43.8%、39.5%、17%及7.6%;其他包括中東、韓國及中國大陸的投資也受傷慘重,中國大陸去年所投資的私募基金黑石集團股價,現在只剩一半,預料次貸風暴未除,這些股價還要再跌。
在許多國家紛紛成立主權基金之際,台灣也想成立主權基金,到底所為何來?參與國際農工原料的期貨炒作嗎?還是要併購些什麼,需要動用國家資金來做。新加坡無論在電信事業及金融業的營運能力,在亞洲均首屈一指,即便如此,都還有看錯的時候。台灣真有從事這樣大規模併購的能力嗎?新加坡政府能從國際併購電信或金融事業賺到錢,並不表示台灣政府也可以。台灣目前對外投資最有能力的便是製造基地,大概全球無能出其右者;但除了投資海外工業區等基礎建設需要政府投入外,其餘並不需要國家基金的協助。
對於未來而言,在產業價值鏈上,台灣最缺乏的便是國際品牌,但以國家的主權基金來發展個別企業國際品牌也很怪。結果,成立主權基金的理由,便只剩下因為其他的國家都成立,我們也要成立;其後果便是也不知道該投資什麼,只好像中國大陸主權基金一樣投資其他的私募基金(黑石集團)或投資公司(摩根士丹利),不僅失去主權基金的策略性價值,若虧了又該用什麼財源來彌補外匯存底的缺口?
反而當各國成立主權基金後,我們更該提升國內穩定經濟的防衛能力;至於賺錢(也可能是賠錢)的事,就讓民間資金去處理吧。
2008-03-22 08:28:42
中投社保
富達 爭取代操中投社保基金【經濟日報╱記者劉煥彥08.06.03
 
美國基金業巨擘富達國際在亞洲站穩退休金市場後,下一步計劃將區域擴展策略的重點放在國家主權基金的委外代操,及保險公司與大企業的代客投資操作。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富達國際亞洲區(不含日本)董事總經理萊恩表示,富達在香港強制性公積金市場已具強大實力,在亞洲退休金市場也有相當成績,未來幾年將朝向機構投資市場發展。
萊恩指出,許多亞洲國家的政府已累積龐大的外匯存底,卻由自家官員操盤,甚少由外界的專業經理人代操。
萊恩說:「最近這個情況有所改變。有些亞洲國家想要聘請國際基金管理業者為他們管理,這些肯定是大型客戶,本公司就想爭取中國投資公司與其他國家政府基金的投資代操。」
中投公司負責操作2,000億美元的大陸主權財富基金,規模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達比投資局。中投公司曾表示,將委由國際金融機構代操。
此外,管理740億美元資產的大陸社保基金也有意跟進,投資標的是中國大陸以外的股票市場。
萊恩坦承,富達國際要爭取這些主權財富基金的生意,的確有難度存在。
萊恩說:「很多基金同業都打算加入競標行列,到時候只會有少數幾筆代操生意釋出。各方競爭將會非常激烈,我們相信公司的操作績效與對大陸的承諾,將是我們競爭的助力。」
至於亞洲各國保險業與大企業的代操生意,富達也將設計出適合的投資產品組合。
萊恩說:「許多亞洲企業,特別是在台灣與南韓,都擁有大筆資產,但到現在這些公司都是以財務作業進行投資,我們可以為對方提供基金管理服務。」
他還提到,富達國際將向北京當局申請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投資額度,準備未來進入大陸股市。
目前富達國際的亞洲據點分布香港、台灣、日本、新加坡、澳洲、南韓及印度,並在上海設有代表處。
2008-06-03 09:15:17
中東資金
中東資金凌駕德國 成紐約房產新貴【中央社08.07.11
 
中東阿布達比主權基金,經過冗長談判,終以八億美元買下紐約地標之一克萊斯勒大樓的九成股權。根據統計,過去七年,外資共買下紐約市302億美元資產,光是德國及中東國家財團即占了220億美元。
「紐約時報」報導,日本三菱集團於1980年代買下曼哈坦洛克斐勒大樓後,開啟日資入侵紐約之路,這股買氣在90年代初期,受到景氣蕭條房價大跌逾半後才停歇。
根據研究機構Real Capital Analytics調查,公元2000年起,德國與中東阿拉伯人啟動競爭熱潮,競購紐約的辦公大樓、旅館、高級公寓等。
2001年,德國幾占所有外資入主紐約房產之首,隨著曼哈坦房價在07年高漲,這一年,中東地區後來居上,熱錢湧進約44億美元,位居第一,相較德國只輸入18億美元。
第三是加拿大買主,緊接著是包括日本、澳洲、南韓、台灣及新加坡等國代表的太平洋國家群,曾一度獨領風騷的英國已不再如此活躍。
不過,分析師指出,隨著向全球吸金的貝萊德美林公司(BlackRock)及阿波羅(Apollo )等私募基金,愈來愈盛行,現在更難以判斷到底是那一個國家的資金入主曼哈坦物件。
2008-07-12 08:38:45
上海私募
上海加速建立私募股權基金中心
http://www.cdnews.com.tw 2008-07-11

 對於上海來說,成立一隻金額達200億元的金融產業基金,也許主要意義並不在於能給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帶來多少資金支援,而在於這只巨額基金能夠給私募股權基金行業本身發展所帶來的示範以及聚集效應。記者從相關管道獲悉,作為國務院正式批准的第二批產業基金,上海金融產業基金日前已經開始募集。  
 
 悄然啟動
 
 沒有公告,沒有啟動儀式,相比兩年前成立的首只產業基金——渤海產業基金,上海金融產業基金的啟動顯得非常低調。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上海金融產業基金確已經過國家發改委的審批,並已開始募集。據這位元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上海金融產業基金是上海市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該課題由上海市發改委牽頭,聯合另外一些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進行,記者遂向上海市發改委求證,不過截至記者發稿為止,上海市發改委還沒有給出正面答復。  
 去年9月中旬,國務院正式批准第二批產業基金試點,其中包括上海金融產業基金人民幣200億元。據某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一位人士透露,當時申報內容主要包括基金的投資規模和方向,在獲批之後,才開始具體步驟,包括選定基金管理人、募集資金等。  
 在資金募集方面,一位私募股權投資人士表示,最終募資對象主要由基金發起人上海國際集團去募集,估計募集對象主要集中於一些資金雄厚的機構,比如全國社保基金、地方社保基金、地方企業年金等。同時,再尋找幾家本地企業、全國企業來募資也是有可能的。” 
 此前,坊間曾有傳言,上海國際集團、中金公司與其他本地機構合資設立上海金融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共同管理200億元投資基金。對此,某中資PE人士表示,該基金管理公司註冊資本金可能為人民幣1-2億元。其中,中金公司主要以資產管理人的身份出現,負責具體的投資團隊組建,而該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團隊則會平衡多方利益的情況下制定。  
 
 私募之爭
 
 據透露,上海金融產業基金的投資重點將主要集中在上市前金融機構股權、大型金融行業等。但有業內人士質疑:“金融行業投資項目有限,而且金融行業投資一般都需要相關監管部門特批。難度較大。”有業內人士分析,各地對這種大型產業基金的爭奪還有另一層深意——那就是目前多個城市對建立私募股權基金的爭奪。 
 “在私募股權基金這一領域目前上海已經被北京、天津、深圳甩在後面。”上海本地的一家風投公司總裁錢學鋒向記者表示。事實上,上海市政府層面其實也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我們已經錯過了兩年的大好時光,不能再繼續落後下去了。”上海市金融辦一位元官員向記者表示。記者觀察到,自今年初開始,上海在私募股權這一領域的呼聲日益高漲。“過去我們是只做不說,現在既要做,又要說,說也是一種策略。”上述金融辦官員表示。近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屠光紹明確提出了上海要建立私募股權基金中心,上海在這一領域的目標已經十分明確。  
 “金融產業基金對上海建立私募股權基金中心的意義更甚於其對產業發展的支持。”中歐商學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授向記者表示。這位元教授表示,作為一隻規模200億元的“巨無霸”,金融產業基金對當地的VC、PE的帶動作用非常重要,這一觀點也得到錢學鋒的認同。據記者瞭解,上海將要打造的私募股權基金中心極有可能位於高科技企業雲集的張江,張江集團總經理劉小龍向記者表示,他非常渴望這只基金能夠落戶張江。“這對於張江目前正在培育的風險投資產業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劉小龍表示。 
2008-07-20 09:33:20
星淡馬錫去年虧損1/3
星淡馬錫控股去年虧損1/3 總資產劇減31% 【中央社09.02.10

新加坡政府今天在國會公佈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1月30日,淡馬錫控股投資組合總資產劇減31%,虧了約總資產的1/3,剩下1270億新元(約新台幣2兆7940億元)。

根據這份資料,新加坡淡馬錫截至去年11月30日的1270億新元總資產,比八個月前總資產1850億元,虧了580億新元(約新台幣1兆2760億元),相當於虧掉淡馬錫1/3的總資產。

在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夫人何晶擔任淡馬錫總裁後,把金融業投資比例拉高到40%,導致淡馬錫在這波全球金融風暴蒙受重創,光是注資美林(Merrill Lynch),帳面虧損就達20億美元。

對於淡馬錫控股的鉅額虧損,新加坡財政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陳惠華表示,雖然淡馬錫總資產跌幅達31%,但與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資本國際MSCI新加坡指數(MSCI Singapore Index)的44%跌幅,和亞洲除日本以外指數(MSCI Asia ex-Japan)的45%跌幅要低。

陳惠華指出,儘管經濟前景不明朗,但新加坡政府有信心淡馬錫控股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有足夠的流動資金,應付各種經濟和市場週期波動,並帶來長期的報酬。

陳惠華說,GIC和淡馬錫已經不是第一次碰到金融危機,兩家金融機構資產總值雖然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1年的網路泡沫中劇減,但過後都回升。

陳惠華強調,儘管新加坡經濟陷入衰退,但截至2008年的20年間,淡馬錫仍然獲得13%的長期投資收益;此外,GIC也獲得相當可觀的報酬。

GIC和淡馬錫控股都在金融風暴之初注資幾家財務受到波及的國際金融機構,而傳出蒙受虧損。
2009-02-11 07:34:47
中投虧怕了
虧怕了 中投布局全球轉變【工商時報09-02-22夏幼文

 中國大陸最大的官方投資公司中國投資公司(簡稱中投公司),由於先前在金融與基金上的投資慘虧,因此今年投資重點將轉向自然資源、固定收益以及房地產等防禦性較強的領域上。過去1年,中投公司投資美國摩根士丹利銀行和基金公司黑石集團的累計虧損,高達86億美元。

 2007年9月成立的中投公司,在外界眼中掌控了大陸外匯投資的大權。但受到去年下半年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中投公司對美國金融與基金項目的投資遭到巨大虧損,在中國內部也飽受批評。

 根據「東方早報」報導,中投公司另類投資部門負責人周元近日在一次內部會議上表示,中投近期不太可能投資任何海外私募基金。而在對海外私募基金投資轉趨謹慎的同時,中投公司的投資重點將移往自然資源、固定收益以及房地產領域上。

 報導指出,由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率領的中投代表團在上周訪問澳洲。澳洲鐵礦石開採商Fortescue Metals Group在18日表示,公司已經與英美資源集團一起和中投公司就投資事宜進行談判。

 據報導,除了澳洲之外,中投公司還將對歐洲和美洲的礦業資源進行投資。

 中投公司同樣看好的還有房地產和固定收益項目。中投公司專家相信,澳洲和英國等已開發市場的房地產價格將會在2009年稍晚觸底反彈。

 此外,最近中投公司正以全球為範圍,招募在房地產、基礎建設以及REITs基金的專業經理人,同時擴大其在北京交易部門的固定收益團隊,種種跡象都可看出中國大陸在全球投資布局上的改變。
2009-02-22 08:32:13
中投 轉投資實業
中投學乖了 轉投資實業【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09.03.02

遠離海外金融資產後,中國投資公司正在轉向新領域。最近,中投網站正在招聘房地產、另類投資類人員。有關人士表示,這主要是為下一步投資轉向儲備人才。

大陸經濟觀察報報導,一位中投人士透露,「經營環境生變,中投的確在考慮投資轉向,看好資源類資產是國家共識,關鍵在於如何去操作。」

2007年9月成立不久,中投便以670億美元的價格從國家外匯管理局收購匯金公司。當時,匯金持有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股權市值超過了3,500億美元。

從中投海外投資中,不難看出其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轉變。業界評價其投資黑石是一次敗筆,但其注資摩根士丹利時採可轉債的方式已略顯成熟。

不過,中投海外投資金融機構均出現巨額虧損。中投董事長樓繼偉去年底在香港稱:「市況過於險惡,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投資金融機構了。」

美國史丹福大學高級研究員孟慶軒分析,「作為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屬性決定了必須做出跨制度的全球眼光下的戰略部署。」

孟慶軒說,首要任務是建立自己一方的主動戰略,恰當地利用外儲資源轉化的博弈能力。如果我們戰略缺位,反而會有利於作為仲介的國際投行實現套利。他表示,中投公司應加強戰略性思維,建構長期預測的制度層面的資源布局,在總體戰略之下再進行戰術操作,以減小機會成本。

沃德資產管理公司董事局主席盧麒元稱,大國必須建立足以防守本幣特定價格的黃金儲備。「技術上,本幣出現信用危機可通過龐大的外匯儲備防守,但是在聯繫匯率機制下,如果外幣率先崩潰,本幣將無法獲得有力支撐。」
2009-03-02 09:45:39
淡馬錫損失慘重
淡馬錫損失慘重【工商時報09-07-30劉聖芬

 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總裁何晶,周三公布迄今年3月底止的資產價值較去年同期損失逾400億星元(278億美元),超過其先前預測。她表示,淡馬錫未來在亞洲的投資比率將維持在70%以上。何晶另外也表示,淡馬錫未來可能會首度開放大眾投資此一主權基金。

 何晶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夫人。她日前才因接班人顧之博去職,而回鍋繼續擔任淡馬錫總裁。她表示,顧之博的離去「令人遺憾」,而淡馬錫將會繼續檢討其接班計畫。

 何晶說,去年該基金預測其資產價值於截至3月底的會計年度減少逾400億星元的可能性有16%,結果確實如此,且損失得更多。

 何晶說,淡馬錫會考慮於長期創造出另一批股東,並可能邀請大眾「共同投資」該公司。她補充道,該公司將在5到8年中尋求「老練的投資人」,並在接下來8到10年中尋求「散戶投資人」之投資。

 淡馬錫第一位外籍總裁顧之博一周前因策略歧見而下台,令外界對淡馬錫之透明度與管控的關切加劇。這波金融風暴使淡馬錫遭到重創,其中主要是來自風暴期間淡馬錫增加對美林的投資。

 原訂於10月1日交出淡馬錫總裁權杖的何晶說,「我們無意侵蝕老本或為了短期利益而賣掉此一家族珍寶。」她指出,淡馬錫將透過投資或合理的撤銷投資動作,謹慎地護衛其利益。

 56歲的何晶帶領淡馬錫將投資觸角擴張到新加坡以外地區,並將金融資產占該公司投資組合的比例拉高到40%,而持有如美林 、巴克萊與標準渣打等金融業者股權,然而金融風暴重創美林等金融股股價,也使得淡馬錫損失慘重。儘管如此,何晶表示,金融服務業將仍是淡馬錫核心投資的一部份。她說,淡馬錫仍對金融服務業相當有信心。

 何晶也表示,淡馬錫在其投資組合中將繼續維持亞洲在70%以上,針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的投資比率目前則在20%左右,而對拉丁美洲與非洲的投資比率則在10%。
2009-07-30 08:01:08
版主回應
盈正案安泰投信2.5億全賠 投信首例【聯合報2012.11.06

ING安泰投信終於鬆口,願意賠償盈正案損失。安泰投信董事長鄒鴻圖、總經理毛昱文昨天表示,將賠償政府代操基金與三檔共同基金買賣盈正股票造成的虧損,初步估算兩億五千六百萬元,這是投信業史上首宗人謀不臧賠償的案例。

4大基金 陳揆:今年全賺2012/11/14人間福報

政府四大基金去年委外操作傳出慘賠八百九十八億元,行政院長陳冲昨天表示,今年全部都賺錢,光是勞退勞保基金就賺了八百多億元;行政院也已啟動調查,會持續徹查是否有代操弊案,並與考試院成立跨院小組討論,提升政府基金績效。
陳冲說,行政院及考試院今年初已組成跨院小組,由兩院副院長當共同召集人,研討如何提升政府基金績效,小組已運作一段時間,因此今年的績效一定比去年好。對於立委關心的代操弊案,陳冲說,行政院已經啟動調查,由勞委會與金管會聯合查察,如果發現不法,一定會查到底,了解事實真相。
金管會表示,清查基金經理人的持股是否有違規情形,預計在明天之前清查完畢,目前已有十七家投信回報給金管會,尚無違規行為。
有關勞保基金操作狀況,勞退基金監理會表示,勞保、勞退基金去年度分別虧損一百二十五億元及四百五十五億元,但績效表現優於國內外主要指數。截至今年九月底止,勞保、勞退基金分別獲利二百九十三億元及五百五十四億元,已全數彌平去年的虧損,淨獲利計二百六十七億元。
對於去年虧損的原因,勞退監理會表示,去年全球經濟籠罩在歐債危機及美國債限問題下,金融市場受到劇烈衝擊,台股更是下跌百分之二十一點一八,勞保、勞退基金也因此虧損。未來將加強投信業之監控並強化資訊揭露,各基金將配合推動辦理。
  相關新聞
經建會決議 軍公教退休金 繳多少、領多少

(楨: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大多乃在亂罵,但見人間福報更正!因此所有退休基金都該「繳多少領多少」「成立個人帳戶自負盈虧」)

勞動基金運用局明年成立 將掌2兆元基金【聯合晚報2012.11.13

政府機關管理操作政府基金能力不足,因為「謝青良事件」浮出檯面。明年更大問題是,勞委會升格為勞動部後,將成立「勞動基金運用局」,現行分屬不同單位管理的勞保、勞退基金,乃至國保基金、就保基金等近2兆元規模基金,都將由勞動基金運用局統籌投資運用,將是史上最有錢機關,但因其員額編制只有121人,其中金融相關專業人力配置不到一半,等於每個人手上掌管3、4百億資金,成為組織運作最大隱憂。
勞委會明年將升格為勞動部,如何整合、管理手上的勞工基金成為一大問題。未來勞動部下,將設立「勞動基金運用局」,統籌管理勞工相關的五基金一專款 (勞保基金、勞退基金、就業保險基金、積欠工資墊償基金及職災保護專款),也就是目前由勞保局管理的勞保、就保、國保及積欠工資墊償四大基金都將改由勞動基金保局投資運用。
現行勞保基金、就保基金及國保基金等約8千億元資金,全數由勞保局負責投資管理,採部分委外、部分自操方式投資運用。勞退基金則由勞退基金監理會負責,由於專業人力不足,1.4兆基金除部分委由台銀操作,全數委外代操。
「勞動基金運用局」屬於勞動部下的三級機關,卻肩負至少五大基金操作績效,其中勞退基金規模達1.4兆元,每年還以1千多億元的速度增加,4、5年後,光勞退基金就達2兆元規模;勞保基金5千4百餘億元,就保基金780多億元,國保基金1287億元,保守估計,明年勞動部成立時,五大基金合起來就有2.2兆元,很快就破3兆元,但未來勞動基金運用局編制只有130餘人,一樣面臨專業人力嚴重不足窘境。
據了解,勞動基金運用局組合,勞保局現行51位負責操資勞保基金員全數移轉,再加上勞退監理會70人,總計121人,但扣除行政、人事、祕書、政風等人員多,真正具有金融相關專業資歷的專業人才不到半數,如何扛起2兆元資金運用責任? 相關人士不諱言,不足的專業人力能否監督委外都成問題,更別說自操基金。
2012-11-14 11:46:10
阿楨
防虧損 大陸拋售兩房債券2011-02-17 旺報記者韓化宇

 美國財政部日前公布「改革美國住房融資市場」報告,表示未來數年內將逐步退出兩房,並結束兩房營業。但報告中承諾,美國政府會償還兩房所有債務。
 消息一出,再度令各界擔心兩房債券將成為垃圾,尤其是握有龐大部位的大陸。曾有媒體指出,若兩房結束營業,大陸損失將高達4500億元,但該報導立即被大陸外匯管理局否認。
 外管局強調,大陸持有的兩房債券還本付息正常;但據美國財政部台北時間昨日凌晨公布的統計顯示,大陸去年共淨賣包括兩房等美國長期機構債券293億,其中12月就淨賣19.3億,創歷年之最。
 統計也顯示,大陸去年持有美國國債8916億元,淨減持32億。其中6個月為減持,共890億;另6個月為增持,共858億,大陸仍為美國國債最大債權者。
 日本則是美國國債第2大持有國,去年12月持有8836億美元,略高於11月的8772億美元。排名第3的英國,去年12月大幅增持美國國債295億元,達5413億美元。
 此外,截至去年底,世界各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總計4兆3726億,比11月的4兆3468億增加258億,其中大陸占20.4%,創去年1月以來新低。
 不願暴露在風險中
 大陸不斷減持美國國債及美國長期機構債,顯示在金融風暴至今,美國經濟復甦乏力,大型金融機構更是搖搖欲墜,因此大陸不願將外匯資產暴露在風險之中。
 不過,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如果沒有美國國會支持,財政部承諾將償還兩房債務將淪為一張「空頭支票」。
 魯政委認為,雖然兩房債券不太可能徹底違約,但美國聯準會量化寬鬆結束後,各種債券利率將上升,兩房相關證券價格會下跌。他建議大陸出售持有的相關證券。
 大陸從未公布持有兩房債券規模,但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大陸持有美國機構發行的各類長期債券總值達4540億,其中3580億為不動產抵押擔保證券(MBS)和資產擔保證券(ABS)。

另參本館:兩岸私募大戰 主權vs私募基金 老共要當大地主了 美國價值 五鬼搬運去了 美國詐騙集團 啥是連動債
2011-02-17 09:51:01
版主回應
美政府售AIG官股 中投參一腳2011-02-17 旺報 記者韓化宇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政府欲出脫美國國際集團 (AIG)「大部分」持股,已就此與亞洲與歐洲的主權財富基金接觸,其中包括大陸最大的主權基金中國投資公司(簡稱中投)。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的話指出,美國政府計畫5月出脫AIG持股,美國政府與AIG已與上述基金展開非正式接觸,希望尋求它們投資。
 據了解,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與中投均在接觸之列。對此,GIC拒絕評論。
 這次售股是美國財政部首次嘗試減持AIG股份。美國財政部目前持有AIG股權共92%,按當前股價計算,總價值約690億美元,這些是美國政府在金融危機期間屢次為AIG紓困換來的。
 市場人士指出,假如有主權基金投資AIG,代表著他們對美國金融業悲觀的態度出現重大轉變。自從在金融危機期間受到殃及後,主權基金基本上對美國金融業是避之唯恐不及。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主權基金很可能獲准以低於其他購股方的價格購買AIG股票;因此,美國政府應考慮讓主權基金在無任何特殊待遇下參與購股。

中國主權基金加國首設海外據點 2011/01/21 大中華經濟

中國唯一一支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多倫多成立代表處,是繼境外香港後,國外第一個據點。
中投董事長樓繼偉20日在多倫多代表處開業致辭時說,代表處將在加深與加方企業的長期合作、探索新的合作機會和領域中,發揮重要橋梁和紐帶作用。
中投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前任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長艾民信也在致辭時稱,中投在安大略省首府多倫多設立代表處,並聘請加籍人士擔任首席代表,表明中投對加深和拓展與加拿大各界投資合作的信心。

IMF:穩定國際金融 主權基金有功 2011-01-29 工商時報 記者李鐏龍

 彭博社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貼在網站上的報告中指出,有部分主權財富基金在金融危機時太快改變其投資策略,對市場的混亂形成推波助瀾的作用。
 IMF指出,主權財富基金挾其規模龐大及側重長期性投資的策略,有「實質的」能力,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扮演穩定的腳色。不過在金融危機時,某些主權財富基金可能太快就改變投資策略,而它們因應金融危機的方式,則包括了增加流動性、追求更多風險或另闢投資蹊徑。
 「然而,這種轉變可能並非對所有主權財富基金都一體適用或有其必要,某些主權財富基金正在徹底檢討其投資策略及風險管理架構。」
 報告指出,主權財富基金現在可能需要檢視其準備適足性及流動性等政策。
 這份報告由國際貨幣基金旗下貨幣與資本市場部門的4位專家執筆。
 報告指出,金融危機影響主權財富基金的方式不盡相同,而各基金儘管投資目標一樣,但採取因應方式卻有著「明顯差異」。
 某些主權財富基金,如阿拉斯加的永久基金及愛爾蘭的國家年金準備基金,就提高了現金的部位,某些基金則延續危機前的計畫並承擔更多風險,像是挪威主權基金加碼股票,澳洲政府未來基金投資於股市、固定收益及其他資產。
 對挪威而言,轉進股市「讓其受惠於從09年以來的資產價格反彈良多」。挪威主權財富基金也增加對亞洲的投資。
 某些主權財富基金則按照地理區域來調整投資,例如,新加坡的淡馬錫控股公司就計畫聚焦於亞洲、巴西及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同時減少對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著墨。
2011-02-17 10:08:49
阿楨
四大基金慘賠898億 勞退績效最差 2012-11-13 中國時報

 政府基金去年慘賠,包括勞保基金、新舊制勞退基金、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及國民年金基金等社福保險基金去年共計虧損金額達八九八億元,操作績效全部負數,而且往往委外操作的績效是「賠得更慘」;各政府基金中,勞退基金去年收益數為負四百五十四億元,退撫基金則賠二百八十四億元,勞保基金賠一百廿四億元。
 根據審計部去年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去年退撫基金運用金額為五○三一億元,自營、委外代操比率分別為六○.一%和三九.九%;其中,委外代操經營部分,國內投資股票比率為七.九八%,未實現損失金額高達三七二億元,再加上退撫基金全部已實現損益、未實現損益八十七億餘元,共計虧損二百八十四億元,實際經營績效為負五.九八%。
 至於勞保基金,去年投資收益數是負一百二十四億元,收益率負二.九七%。進一步看,國內股票勞保局自行經營的收益率是負十.八%,委外代操部分因投資撥款有時間先後,收益率為負○.六四%到負十三.四一%不等。勞保基金今年截至九月底止,收益率五.八九%,規模成長到五千四百六十八億元。
 勞退基金方面,去年整體勞退基金收益數負四百五十四億多元,收益率負三.七六一一%。分別來看,舊制勞退基金一○○年度收益率負三.五三%,其中勞退基金監理會自行操作的收益是負一.二%,委外代操部分負七.一%;新制勞退基金報酬率負三.九五%,勞退監自行經營部分的報酬率為一.六四%,委託經營部分是負八.九二%。
 勞退基金今年截至八月底止,整體基金收益率為三.三四六三%,基金規模達一兆四千億餘元。
 勞退基金監理會副主委劉麗茹說,勞退基金勞退監自行運用所投資的股票,多數為長期持有,而委外代操部分,代為操作的投信公司和基金經理人,為了在契約期限內以有限的資金創造更高獲利,買賣行為較多,遇大盤不好時,虧損情形會比較明顯。
  回應
  記得前些時 賺的時候才被褒獎過! 怎麼現在卻被罵的狗血噴頭 這不是全民監督 是全民投機
  現代的人怎麼啦...還不覺醒...買賣"股票"已不是"投資"而是"投機"..全球的經融就是在"賭" ...肥了經紀人(穩賺的).... 投機者總有一天要賠上總不能都要賺吧? 錢轉錢,錢賺錢... 醒醒吧...

(楨:既然慘賠898億,怎又會整體基金收益率為三.三四六三%?只想高報酬的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不知投資組合乃高報酬高風險!)
2012-11-13 11:06:49
版主回應
公教退休所得替代率 限八成【聯合報 2012.10.19

行政院會昨天通過與考試院會銜審議的公教人員保險法修正草案,新增退休所得替代率最高八成的上限;並將負擔費率區間由4-9%,調高為7-15%;刪除參加公保卅年以上得免繳健保。此次修法,估計將影響近六十萬人權益,最快明年元旦上路。

政府負勞保最終責任 陳揆拍板【聯合報2012.10.24

行政院長陳冲昨天在立法院宣布兩項重大政策,第一,確保勞工退休權益,同意將勞保「政府負最終支付責任」入法;第二,明年二月春節將本於「照顧弱勢」原則,續發年終慰問金給兩大類弱勢的退休軍公教人員,不符這兩類條件者,將不再發放,金額約不到原來(192億0的十分之一(10億)」。
  相關新聞
沒掌聲 還是要改革
年終慰問金調整 馬支持
合理改革 就會有感
李國鼎再世 也不能1個月有感
國防部批政論節目汙名化軍人 可討論 但別醜化
立委嚴以律人 寬以待己?

勞保基金 賺292億 2012-10-16 工商時報

 勞保基金指出,去年12月預估今年全年收益率目標為3.3%、預估至少要賺170億,而9月的收益率5.89%、賺292億,除已達到全年收益目標,也足以彌補去年虧損的124億。  

(楨:高報酬高風險,保險基金的投資保守為常態,星港二位數報酬是特例!既然勞保基金是勞工( 20%)雇主(70%)政府(10%)提撥,怎可比照公保(軍公教35%政府65%)由政府負最終責任?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不知又不敢叫雇主負最終責任。公勞國健保和教育一樣,如今已無法借鏡星國公積金,能採各自個人帳戶就不錯了!詳參【圖博館】: 公家月薪與獎金 鐵飯碗 馬農業政策 馬勞動政策 末代健保 馬社福政策 國民年金 主權vs私募基金 台股 民粹亡台 《搶救國庫》 )

借鏡星國公積金 公務員有尊嚴【聯合報╱鄧鴻源/大學副教授2012.10.23

銓敘部長張哲琛說,政府通盤檢討公務員退休制度,包括建構多層年金制度,外加個人商業儲蓄年金,給付方式也會調整。
筆者認為,吾人何妨比照新加坡之中央公積金制度?該制度規定,五十五歲以下的員工和雇主每個月皆繳交固定比例的薪水,至屬於員工個人的公積金帳戶內。此公積金除了提供退休後的保障,必要時也可用來購屋、教育、投資理財和醫療等用途。新加坡公積金制度就是這麼一個大至購屋、小至兒女教育費歸還父母皆有所規定的制度,讓一般民眾清清楚楚了解自己權益。
尤其,新加坡政府是以企業化方式管理公務人員,秉持「三不一沒有」原則—不考試、不是鐵飯碗、不論年資排輩,如果不努力就沒有高薪可拿,加上嚴格肅貪政策,所以歷年來在世界公務員績效與清廉排名上,始終名列前幾名。

退休保險基金 缺口逾9兆 2012-10-21 中時

 根據統計,截至去年為止,三大退休保險基金都出現龐大財務缺口,其中勞保應計給付現值約6兆8,508億元,只提存責任準備金5,377億元,今年擴大到7.3兆,財務缺口最大。退撫基金約2兆3,919億,只提存4,794億。國保基金約2,779億,已提存1,422億。總計三大退休保險基金,未提列的責任準備即超過9兆。
退休保險基金出現財務困境,主因為各基金應收取的最適費率與實際收取的費率差距太大,給付比例又太高(楨:以勞保年金的所得替代率為例,台灣超過70%,相較之下,日本34%、德國40%、法國51%、韓國67%,唯一比台灣高的只有破產的希臘93%!詳參【圖博館】:歐豬四國),以致入不敷出。勞保基金的最適費率應有27.84%,現行費率只有8.5%;退撫基金的軍、公、教分別應有36.74%、40.66%、42.32%,只有12%;國保應有21.16%,只有7%。
  相關新聞
中央和地方政府潛藏負債15兆 60年還不完
累計虧損1368億 農保也快破產 2012-10-21 中時
危機即轉機 搶救勞保 勇於向民粹說不 2012-10-18 中國時報
立委:勞工與軍公教 差距更大了 「如果勞保基金有不足,由政府全額負擔」 【聯合報2012.10.18 (楨:重蹈18%鬥爭!)

盈正案安泰投信2.5億全賠 投信首例【聯合報2012.11.06

ING安泰投信終於鬆口,願意賠償盈正案損失。安泰投信董事長鄒鴻圖、總經理毛昱文昨天表示,將賠償政府代操基金與三檔共同基金買賣盈正股票造成的虧損,初步估算兩億五千六百萬元,這是投信業史上首宗人謀不臧賠償的案例。
2012-11-13 11:21:13
阿楨
跨國並購 (2011) 央視紀錄片 簡介
  
  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和中國企業逐漸成熟,海外投資和跨國並購已經成為一種熱點現象。進入2000年以後,中國企業發起的跨國並購無論在金額上、規模上、深度上都進入了一個迅猛發展時期。尤其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企業的身影在跨國並購領域表現得越來越活躍。如何降低跨國並購的風險與成本?如何通過跨國並購,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要求?這是中國經濟當前的重大命題。但目前國內經濟界對這一經濟活動的認識還存在不少模糊地帶,財經媒體也從未對這一經濟活動進行過系統深入、專業權威的報導。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歷時半年精心打造的七集系列片《跨國並購》,用國際化多維度視角,深度解讀跨國並購經典案例,揭開跨國並購背後的韜略與機謀、博弈與利益、交鋒與合作,對正在融入全球經濟鏈條的中國企業,具有很高的借鑒價值。節目聯合哈佛商學院、沃頓商學院等國際知名研究機構,深入索尼、聯想、中遠、TCL等國內外知名企業,近距離跟蹤報導它們展開跨國並購的艱辛歷程,以國內外經典案例為切入口,探索跨國並購活動的核心區域,揭秘跨國並購所暗藏的商業玄機。節目既具備全球視野,又具有歷史縱深,既細緻解剖企業個案,又在理論上對跨國並購的商業規律進行了高度總結和歸納。
  《跨國並購》特別節目內容覆蓋了跨國並購的大部分領域,從如何破解政治法律障礙到如何降低並購風險,從如何面對文化差異到如何實施人事整合,從如何制定並購戰略到如何運用仲介機構,再到如何抓住中國經濟的機遇,全面客觀地反映了國內外跨國並購領域的基本面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通用電氣前CEO傑克韋爾奇、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知名經濟學者胡祖六等將走進節目,分享他們對跨國並購的經驗和思考。節目還採訪了美國副國務卿羅伯特•霍馬茨、美國副財長沃林、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並走進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第一次向觀眾全面展示這家神秘部門,究竟如何掌握美國跨國並購的生死大權;第一次系統介紹美國律師事務所、公關機構、媒體、私募基金如何在跨國並購中發揮出看不見的力量;第一次報導中國企業在贏得並購成功背後,不為人知的商業謀略。
http://search.cctv.com/search.php?qtext=%E8%B7%A8%E5%9B%BD%E5%B9%B6%E8%B4%AD&type=video&sid=0000&pid=0000
2014-03-18 09:12:52
阿楨
苦守黑石7年 中投獲利解套2014-7-11

據華爾街見聞報導,2007年,斥資30億美元入股黑石集團的中投公司,股票被套牢七年,終於在去年末獲得解套,至今更是獲得了35%的總彙報。按30億美元的本金推算,浮盈在10億美元左右。
黑石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蘇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表示,黑石集團去年整體利潤達到35億美元,股價大幅度上升, 包括歷年的股息在內,中投入股黑石的投資已經獲得了35%的總彙報。

新加坡主權基金GIC注資中國奶企

新華網新加坡2014-7-2電(記者陳濟朋)作為主權投資基金的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2日說,該公司與區域私募基金泰山投資組成的財團將共同向定位中國高品質奶源市場的華夏畜牧公司注資1.06億美元。

馬雲投資伊利牧場開養奶牛 北美新浪2014-07-04

記者昨天從伊利方面了解到,由馬雲聯合發起的雲鋒基金,以及中信業投資基金將參與投資伊利子公司畜牧公司,投資者將以合計不少於20億元人民幣等值的美元向畜牧公司以現金方式增資,以獲得60%的股權,伊利則持有增資完成后畜牧公司的40%股權。
  相關新聞
中證監明確四類私募基金合格投資者
私募投信基金可投資黃金礦產、大宗物資
中證監指私募基金銷售不得通過徵信向不特定對象推介

詳參【圖博館】:主權vs私募基金 中國黑心奶粉 「蒙牛」VS「蠻牛」 光棍節vs感恩節
2014-07-12 10:20:46
圖博館
中投公司2014年境外投資收益率5.47% 新成立“中投海外”待增資

新華社北京2015-7-3電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投公司)3日發佈的《2014年年度報告》顯示,2014年,其承擔境外投資業務的子公司——中投國際實現了5.47%的凈投資收益率,自成立以來的累計年化凈收益率為5.66%,境外組合增值超過600億美元。
這是中投自成立以來發佈的第七份年度報告。報告顯示,目前中投公司總資產已超過7400億美元,較好實現了受託資產的保值增值。同時,與2013年9.33%的境外投資全年凈收益率相比,2014年其凈收益率的下降也凸顯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複雜。
根據年報,中投公司去年重點採取了三大措施拓展境外投資:一是基於市場研判與組合特性,降低了新興市場債券、美國通脹挂鉤債和流動性大宗商品敞口,同時增倉發達國家股票。二是優化簡化公開市場組合架構,對外部管理人進行撤資與增選,進一步提升了公開市場投資的精細化水準。三是積極推進長期投資,注重增加穩定收益類實物資產,同時審慎開展現有項目的投後管理,對部分項目擇機進行了重組或退出。
同時,中投公司還修訂了直接投資等5項風險管理指引,進一步強化了市場風險管理、信用風險管理、內控和操作風險管理水準。
截至2014-12-31,中投公司境外投資組合中,公開市場股票和長期資產的佔比繼續居於前兩位,分別為44.1%和26.2%;餘下固定收益、絕對收益和現金產品的佔比分別為14.6%、11.5%和3.6%。
此外,中投的公開市場股票中,美國股票、非美發達股票和新興股票的佔比分別為45.6%、33.5%和20.9%。從公開市場股票的行業分佈來看,金融佔比仍然最大,達22.6%;佔比在10%以上的行業還有可選消費品(14.3%)、資訊科技(12%)、必需消費品(10.8%)和工業(10.2%)。
年報還披露了2015年1月中投最新成立的專門從事境外直接投資的子公司——“中投海外直接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投公司新聞發言人、公關外事部負責人劉芳玉說,該平臺旨在通過直接投資和多雙邊基金管理,促進對外投資合作,實現投資收益最大化,進一步提升長期資產投資管理的專業化水準。中投海外初期注資規模為50億美元,未來可通過多種資金補充方式擴大資金規模。中投海外的成立,意味著中投公司的子公司由原來的2個增加為現在的3個。劉透露,中投公司境內和境外不同業務之間實行嚴格的“防火牆”措施。
2015-07-04 11:25:13
圖博館
蔡英文:設國家級投資公司 抗紅潮 2016-03-04聯合報

  蔡英文和半導體產業座談討論議題 圖
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產業之旅,昨天到新竹科學園區參訪半導體產業。她表示,未來新政府將協助半導體業者與五大產業深入合作;面對紅色供應鏈挑戰,政府要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防弊之外更要興利,希望整合半導體產業中下游,一起組成「台灣隊」來打國際盃。
半導體業者建議成立半導體基金,包括成立國家級投資基金以及工業銀行。蔡英文對此表示,政策團隊已在研擬規劃,新政府希望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並設立投資銀行,把過去投資中長期產業發展機制建立起來,這和業者的想法方向一致。
  相關新聞
政府持股不過半 蔡設國家級投資基金
蔡英文推「類主權基金」
成立主權基金? 央行建議發債募集資金
私募業喊話:退休基金投資 應放寬
  回應
 台灣內部缺電缺水,又不斷政治清算鬥爭, 紅色供應鏈擋不住了! 民進黨蔡英文的轉型正義只是以抗紅潮之名, 拿納稅人的錢(國家半導體基金)去官商勾結圖利少數財團 !
 從前光是給半導體節稅就被罵得要死,說是該把把資源給中小企業,要給傳統產業。現在卻反而要動用公器來把台灣的資金集中給半導體,給個國家級的基金名義就以為擺平了。能給半導體的,不能給傳統產業嗎?簡直就是國王的新衣,全憑一張嘴就把全身脫光光了。
 抗紅潮搞對抗?恐怕紅潮已快成海嘯!老共早已非吳下阿蒙,每年有幾百萬陸生在歐美日留學習新知,大陸資金、技術、市場、人才都不缺!黑心蔡掠地禿鷹,要搞國營炒股公司,除了分派肥缺、護航特權財團外,扭曲股市機制,誰監督怪獸?紅潮不可逆,不合作搞對抗,台灣有本錢?若老共不再對台商優惠、不再對台讓利,早已空洞化、搞政治內鬥的台灣能存活?
 還沒上台就要設國家級的投資公司,這次是兩兆雙星還是兩顆流星呢?不要又把手伸進去..最後把錢轉到自家的口袋了.
 國家級投資公司將來准予投資的企業裏面一定有生技產業!不聲不響就讓國家把錢名正言順的送給你隨便花! 蔡這招妙啊!真不愧是你爸生的!!

另參【圖博館】:小龍女神話 五兆無星 面板(二) DRAM(二) TMC(二) 兩岸私募大戰 主權vs私募基金 中國併購
2016-03-05 07:43:38
圖博館
中企去年海外併購花1.47萬億海航成“最活躍”買家

  據中國證券網報導,2017.6.6,“造榜愛好者”胡潤百富聯手易界發布《2017中國企業跨境併購特別報告》。據統計,中企累計宣布的交易金額為2158億美元(約合1.47萬億人民幣),較2015年大幅增長150%,中國化工以430億美元併購瑞士先正達,成為2016年最大的一筆跨境併購交易,海航以4筆總額近百億美元的併購成為“最活躍買家”。不過,由於價格原因、外部阻力和監管收緊等因素,中企海外併購正由熱轉冷,市場也逐漸趨於理性。
  2016年中國跨境併購Top 10(來源:胡潤百富)
報告顯示,2016年一整年內,中國企業已經宣布且有資料可查的海外投資併購投資交易達到438筆,較2015年的363筆交易增長了21%;而累計宣布的交易金額為2158億美元,較2015年大幅增長了148%。併購主要集中在製造業、金融服務和能源行業。
  民企成海外併購主推力量
2016年的數據顯示,民營企業成為了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主要推動力量,其交易數量較上年增加了三倍,並在交易金額上超過了國有企業。而從2017年一季度的數據分析,83%的海外併購交易是由民營企業參與發起的。胡潤表示:“民營企業交易的佔比在去年達到歷史最高,而國有企業交易的佔比在去年達到歷史最低。”
  中國企業跨境併購交易投資者性質分析
  海航去年“掃貨”量排第一
報告顯示,海航、中國化工、萬達、美的、騰訊、海爾、國家電網、巨人網絡、艾派克、復星被評為“2016最活躍的十大買家”。據AI財經社報導,胡潤在6日的特別發布會上表示:“海航是最活躍又是低調的企業。”
海航2016年的海外併購交易在“2016年百大跨境併購交易”中佔4筆,交易額達97.93億美元,安邦、萬達,洛陽銀業以3筆並列第二。
在買買買的路上,海航極為慷慨。2016年1月,海航旗下渤海租賃完成了對愛爾蘭飛機租賃和租賃管理服務企業Avolon公司的收購,一舉成為為世界第四大飛機租賃集團的核心品牌。
2017-06-07 17:03:07
圖博館
9個月後,海航利用Avolon以約100億美元收購美國競爭對手CITGroup旗下飛機租賃業務。收購後,將把Avolon的規模擴大一倍,推升至行業前三。
在2016年,海航還拿下了英國外幣兌換運營商ICE,卡爾森酒店集團,新加坡上市物流公司CWT,希爾頓酒店集團25%股份,以及海外若干高爾夫球場、商業地產等。
從交易的頻率來看,海航無疑是中國最為活躍的買家,可能在全球範圍內也無人能出其右。
通過近幾年來的一系列併購,海航早已不再是一家航空公司,而成為了一家覆蓋多領域綜合性的商業集團。
  騰訊“橫刀奪愛”,萬達爭奪影視話語權
瘋狂併購的背後,是行業地位的提升。
去年6月16日,騰訊宣布接手軟銀在Supercell的全部股權,總金額約86億美元,這打破了“暴雪56億美金收購Kings”所創造的遊戲行業併購交易記錄。
在這場豪賭中,騰訊獲得了超過1億的手游用戶和頂級的手游研發拼圖,而supercell這家世界頂級手游開發公司也迎來了自己的新靠山。
憑藉騰訊歷史上最大的這筆併購,騰訊也從一家中國互聯網大企業變身為全球性的遊戲巨頭。若不是軟銀深陷債務危機,騰訊還真不一定能如此順利地成為Supercell的新歡。
  同樣從去年開始,萬達集團宣布多起併購,包括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100%股權;萬達旗下AMC院線宣布將以11億美元收購美國連鎖影院卡麥克影業; AMC院線以9.21億英鎊(約合80.63億元人民幣)併購歐洲第一大院線OdeonUCI院線,等等。
在去年,萬達集團基本完成全球電影院線的佈局,在世界電影產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大幅提升。
  美國成中企最愛併購地
報告顯示,2016 年中國企業海外併購交易數量最集中的國家和地區依次是美國、中國香港、德國、澳大利亞等。不難看出,中國企業出海首選的是以歐美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其中美國最具吸引力。
2017-06-07 17:04:00
圖博館
胡潤認為,香港因為其特殊的政治和地理位置,也是中國企業出海時必經之地,許多中國企業在進行海外併購時,首先會在香港投資設立併購的特殊目的公司(SPV),或者成立併購基金,這就解釋了為何香港會位列第二。
  近年來,中國企業的併購熱點行業也有所轉向,製造業、金融服務、能源、計算機、文化娛樂、消費、汽車零配件、半導體、傳媒和醫療健康等成為十大併購熱點領域。而過去,中國對外投資併購主要聚焦於資源與能源行業。
  2016年中國企業跨境併購交易最集中的十大行業
為何中國企業熱衷海外併購?在胡潤看來,大約2012年起,中國的部分企業家開始認真的考慮全球化策略的重要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外併購越來越成為中國企業家們私下里討論的熱點話題。人民幣貶值的威脅一直徘徊在企業的頭上,同時經過多年的成熟經營,絕大部分有實力的企業都已經進入了需要開始配置全球化戰略的階段。
  私募股權基金積極參與跨境併購
2016年,以私募股權和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為代表的財務投資者參與交易的交易數量超過381億美元,為2015年數字的兩倍以上。私募股權基金也已經在海外併購交易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並成為了交易結構中的常客。2016年,市場上最為活躍的海外投資併購私募股權基金包括:光大資本、IDG資本、東證資本、凱輝基金、賽領資本、中信資本、漢德資本、弘毅投資等。
  2016年百大跨境併購交易總私募股權基金參與的交易
《特別報告》中還梳理了2017年以來宣布的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案,發現其併購資金的安排主要分為三大方式。如:通過海外子公司的資金或利用其進行融資進行收購;以境外上市的公司實體進行投資併購;仍然通過海外併購交易慣常的審批和備案流程進行。
發布會上,馮林針對中國買家在應對監管層的政策時,也給出了一些建議。比如對已經將海外併購投資作為企業戰略重要一步的買家可以為長久的發展早做準備,例如公司尚未建立海外子公司,則可以考慮以合適的方式建立相關公司實體,並在資金籌劃方面做好多種準備,以便為長期戰略所服務。
2017-06-07 17:04:42
圖博館
海外併購“刺多”不好惹市場趨於理性
新華社在6月1日刊發《中企海外併購由熱轉冷市場趨於理性》的評論文章。文章稱,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經歷前幾年高歌猛進之後,今年由熱轉冷。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系教授王叢表示,中國企業近年海外併購進展並不順利,通常遇到兩類挑戰——阻力多、溢價高。阻力包括外國政府阻撓、勞工壓力、民族情緒高漲等。同時,中國買家扎堆“搶購”外國公司的情況時有發生,抬高了溢價。
  而如果併購不成,則有可能支付不菲的分手費。據了解,根據各國情況不同,“分手費”的區間從交易股權價值1%到20%不等。前些年,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的“分手費”一般在交易額的2%左右,但近年來上升到5%以上。
  而監管收緊也是眾多買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據中國網報導,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嘗試中大型的海外併購交易。從交易的難度來看,越是金額大的交易,由於涉及復雜的融資方式和交易結構,審批障礙也越多,因此通常來說交易執行難度也越高。報告顯示,以2016年前20大的交易來看,其中不少交易尚未完全交割。2016年末的監管趨嚴之後,對於超過1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跨境併購交易受到了額外的關注,預計在短期內,中國買家可能會盡可能避開這類大型併購交易,以避免交易失敗。不少分析人士認為,資金監管和外匯兌換的收緊可能使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速度放緩。
翻頁為《2016易界胡潤中國跨境併購百強》完整榜單: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6_06_411956.shtml
2017-06-07 17:05: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