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農改除第一次是玩真的之外(評見我的《台灣共犯體》),其餘全玩假的。
三次農改 國民黨瞄準農民票【聯合晚報07.06.15記者唐孝民】
執政的民進黨政府釋出農村改建方案利多,以及農民黨成立之際,國民黨最近完成農業政策的政見訴求,喊出推動「第三次農地改革」、發展台灣成為世界級花卉島,以及執政後兩年內設立農業部,提高國產農產品國際競爭力,適當管制大陸農產品進口,設立具特色休閒農業園區,並提高老農津貼至6000元,積極爭取農民選票。
其中「第三次農地改革」,主張一方面以租佃方式,取代目前的休耕補助,活化農地利用,提高農地產值,增加農民收益,另一方面,調整都市邊緣及重劃農地,將農業生產與經濟發展做更彈性規畫運用,提升台灣農業競爭力。
提出該項農改政策的農運人士詹澈表示,台灣目前農業政策,每期稻作每公頃休耕面積補助4萬5千元,容易形成休耕即廢耕現象,閒置稻作農地面積已高達28萬公頃,在主客觀環境上,確有進行第三次農地改革的必要。
詹澈指出,政府或大型企業可以透過租用方式,向農民取得休耕農地,再將租得的農地,以佃租方式,輔導農民轉作具外銷競爭力的高經濟作物,農民有租金收入的同時,又可以獲得耕作工資,之後透過制度完整的產銷管道,農民還可以參與利潤分紅,對政府、農民與農地利用而言,是三贏的局面。
中國時報 2007.06.14地方新聞中心/連線報導
農村改建條例 有人憂便宜大財團 有人喜見生機
針對行政院院會昨日通過「農村改建條例」草案,農民的反應卻是兩極,有人認為最後還是便宜了炒作地皮的大財團;但亦有人認為可為暮氣沉沉的農村,帶來一線生機。
在彰化縣永靖鄉經營綠屋農場的農戶劉大維表示,台灣農民擁有的多是薄田,只有台糖、台鹽和台塑等知名集團才擁有以公頃計的土地,此一政策如果沒有配套,根本照顧不了農民。
在埤頭鄉從事有機米集團栽培的農友張鴻曜表示,他們三戶農民去年跟台糖租用十七多公頃土地,當地生態維護得很好,具有綠籬等天然屏障,此種絕佳的有機栽培環境愈來愈不好找,政府不能片面鼓勵覓地栽培有機農作物,又開了一道後門,供財團炒作土地,此舉根本是對農民「剁腳筋」嘛!
宜蘭縣冬山鄉廣興休閒農場負責人曾如敏表示,政府的這項政策,因規畫面積太大,對一般小農民並無好處,而且應慎防為已購妥農地的財團解套,避免以「套招方式」將農地變建地。
南縣佳里鎮農民黃燿商指出,一般農民的平均農地約只有一、二分,若開放廿五公頃農地可變更成建地,地主可能多達一百人以上,要促成的機會不高。不如將現行零點二五公頃農地可興建農舍規定,放寬到零點零六五公頃農地即可興建農舍,更符合農民實際需求。
南化果農呂玉瑞也是抱持悲觀意見,他表示,北部人經濟水準高,有能力投資,相對來說,鄰近的宜蘭等農地,變更為建地的確有抬價空間,但對南部人而言,投資趨保守,有地域性差別。
但彰化縣福興鄉農會總幹事林坤宏則認為,這是政府對於農地釋放大利多,對鄉村農地的再利用絕對是有益的,應給予掌聲。
林坤宏說,此時行政院端出農地的新政策,應該可以為農地找到一條出路,如果是蓋農舍,還可以蓋得漂漂亮亮,再跟觀光休閒業結合,或進而發展特色民宿,總比現在暮氣沉沉要好太多。
台南縣新市鄉農民林相銘的農地正好在南科附近,部分已被徵收為南科特定區,未被徵收的農地種植高麗菜,但高麗菜種愈多愈賺不到錢,身為農家第二代,對於要不要一直守著家裡的農地實在很迷惘,如果大面積的農地可以變成建地,對農民來說絕對是好事。不過他以為,廿五公頃不是小數目,就算要申請開發,也是財團才有這種條件,如此一來,最後的利益恐怕仍是被財團「整碗捧走」。
玉井鄉農會果樹產銷班第三○班班長吳清進表示,很樂見政府釋出農地逾廿五公頃可變更建地的消息,此舉可望提高土地價格,帶動開發機會。
他說,山區的農民,大部分年事已大,無法耕作,如果想賣農地,一分地大概叫價五、六十萬元才能夠成交,價格要是再往上抬升,幾乎不可能成交,讓阿公、阿嬤級的農民,相當感慨,有的只能任由農地荒廢。如果政府真的要釋出農地逾廿五公頃變更為建地,對山區農民來說,好處多多。
中國時報 2007.06.14林淑玲、林庭瑤/台北報導
學者批太粗糙 等於給農民毒藥
行政院預定釋出一萬公頃農地開發「田園住宅社區」,多位學者昨日提出質疑。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大呼:「我的老天啊!太粗糙了吧,這等於給農民毒藥!」
他說,台灣農業地景應該是從生態、生活做通盤考量,不能只從經濟生產力釋出農地,迫使農民進入土地投機的遊戲。
政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地政系教授楊松齡認為,政府若要開放農地,只要把回饋、開發準則等遊戲規則訂清楚,沒必要介入這麼深,獨創舉世首見的開發制度。
夏鑄九指出,這項政策是政府犧牲農民,搏得開發商的歡心。擁有好區位的農民會同意,也可以短期致富,但有些農民不會贊成。
夏鑄九認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都有幾十萬人,公路、鐵路、捷運交織井然,國土充分有效規畫與利用,但唯獨農業地景必須嚴格管制,牢牢地掌控在國家的手中,就是不要像美國城市那樣到處長瘤。
夏鑄九說,台灣的農業地景要嚴格管制,不能像美國城鄉差距如此懸殊,大者恆大,小者恆小,讓所有人有社會住宅可居住,有便宜的價格可以承租。但現在那些去荷蘭考察的學者去哪裡了?都去搞選舉去了,把國土規畫置於何地?
楊松齡也質疑,以「田園住宅社區」所訂的建蔽率、容積率,未來推出房子都是別墅與豪宅,根本不是一般中低收入者可以負擔的。如果只是為了替少數有錢人蓋別墅,政府為什麼要動用這麼多公權力?
長期投入房地產研究的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認為政府此舉,固然會增加住宅用地的供給,但他質疑中南部的房子本來就很便宜,供應也不虞匱乏,是因為就業機會不足,人口才會集中在北部,政府要活絡中南部,應有更多配套措施。
對於政府強勢介入,楊松齡認為,政府只要同意農地變更都市計畫,確立地主回饋辦法、區域開發準則,開發商、農民自會去找出最好的合作模式。像政府規定開發後,農民只能拿錢不能領地,很多農民可能不願意。
楊松齡直言,政府沒有必要自己跳下來,強迫推銷自己炒的菜最好吃。國營事業都已逐漸走向民營化,政府卻反其道而行,愈管愈多。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