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23 06:33:57| 人氣5,230| 回應94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動畫電影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般《中國電影史》偏重文藝劇情片之介紹,故繼前評《中國武俠電影史》,再從《百年中國電影研究書系》中,選評《中國動畫電影史》。

《中國動畫電影史》大概是所有《中國電影類型史》中最易寫的,只要看過坊間的《中國水墨動畫全集》光碟,便可掌握中國動畫的重要電影,。

看易寫難,不然比較一下前評《中國水墨動畫全集》和本評《中國動畫電影史》的以下部分章節便可知。

第一章 萬氏兄弟與中國動畫電影的起步(1922—1948)。二、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的誕生。三、以動畫片創作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四、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短片《駱駝獻舞》。五、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
第二章 新中國動畫電影的誕生及快速成長(1947—1956)。二、從東北到上海。三、動畫電影事業的迅速成長。四、《神筆》和《驕傲的將軍》:開啟民族風格之路。
第三章 中國動畫電影民族風格的張揚(1957—l966)。二、民族風格形成,動畫樣式大大增加。三、《大鬧天宮》——中國民族風格動畫的里程碑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動畫電影(1966年—1976年)
第五章 再度繁榮的新時期(1977—1986)
第六章 外來動畫的衝擊與國產動畫的機遇(1987—2005)。三、表現內容大大拓展。四、影院動畫長片製作增加。六、《寶蓮燈》:新時期影院動畫的探索
第七章 回顧與總結。一、中國動畫的題材選擇。二、民族化風格的成功探索。三、現狀與思考。附錄一、 中國動畫電影國內獲獎情況。附錄二 、中國動畫電影國際獲獎情況。
「中國水墨動畫」的確很有特色,但面對外來動畫的衝擊,更突顯了「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把動畫電影稱為『美術電影』,動畫電影的主要生產基地──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也是以『美術』而不是以『動畫』命名的……片面強調『畫』而輕視了『動』……這種命名方式也折射出中國動畫電影的潛在問題,盡管在國際上享有『中國學派』的美譽,但中國動畫電影卻普遍存在著電影思惟和電影語言相對薄弱的特點。」(p.3)
 
大陸國際動漫節 台灣館大一倍【聯合報 2011.04.28 
 
第七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今天在杭州開幕,六天展期中,14家台灣動漫業者攜近3000種動漫產品將創造約2000萬元台幣的商機。而風靡大陸的霹靂布袋戲將首次在動漫節以國語演出。
繼2008年及2010年後,中國國際動漫節第三次設立台灣館,展場面積並比去年擴增一倍多,並將舉辦「台北日」。
來自台灣的中華動漫出版同業協進會秘書長高世椿表示,這次台灣館共有52個攤位,占地約460平方米,遠超過去年的190平方米,規模為歷屆最大。包括尖端、東立、曼迪、木棉花、皮皮家族等14家台灣動漫業者將在動漫節展示2-3000種動漫產品。僅產品銷售就可創造1000至2000萬元台幣的商機。
高世椿指出,隨著大陸近年來對文創產業的投入以及對於智慧財產權關注度提升,大陸將成為台灣動漫業者的「大市場」。據了解,舉辦的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已創造336億元人民幣交易額,2010年動漫節成交總金額就達到106億元人民幣。
大陸市場巨大,以「動漫之都」為目標的杭州也頻頻向台灣動漫界招手。不僅吸引到賴聲川、蔡志忠、朱德庸等進駐,去年林懷民也在雷峰塔下完成了雲門舞集在大陸的首次室外公演。
在此次動漫節期間,還首次推出「台北日」,並攜手打造動漫雙城記高峰論壇。台灣動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交流協會理事長陳治華指出,台灣動漫產業起步早,創意、海外管道等軟實力優於大陸,而大陸近年來力推文創產業,在政策、資金、技術等硬件方面極具優勢。
據了解,中國國際動漫節共54個國家和地區參展,美國迪士尼、日本集英社等知名企業均將亮相。 
 
動漫年產量“第一”的尷尬  2011-05-13  解放日報  
   
    中國動漫年產量達22萬分鐘,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動漫生產大國,這是《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11)》日前出爐的消息。不過這個“第一”的消息如風過耳,業內業外都波瀾不驚。比起爭論和質疑,更悲慘的結局,莫過于無人問津,如此“第一”有些尷尬。
    說產量,我們遙遙領先,全國數百家動漫基地,每家出一個產品,數字也可以砸死人。可惜除了喜羊羊,這幾年叫得上口的國產動漫寥寥可數。論“有量無質”的原因,無非是老生常談的那幾條:創意不夠,資金不足,人才缺口。單獨看,每條都算不上理由。創意?網絡論壇裏奇思妙想的原創源源不絕。資金?作為重點扶持產業,國家和各地管理部門每年投入大量財力資助動漫發展。人才?只要看看全國每年有多少獨立動漫作品問世,就知道這一行永不缺少“熱血青年”。遺憾的是,三者相加,卻出不了響當當的作品。
    暑假未至,好萊塢動畫《裏約大冒險》先聲奪人,賺得盆滿缽滿;《功夫熊貓2》戛納上映後,即將奔赴中國影院,媒體長篇累牘宣傳,已將氣氛炒熱。可以想見,“熊貓大俠”歸來,票房飄紅之余,又是新一輪“為什麼”討論:為什麼外國人可以把中國原料拍得有滋有味,中國人卻不能?為什麼外國人能把動漫做得老少鹹宜,中國人卻不能?
    數字可以成事,也可以壞事。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因為我們太看重“數字”。動漫熱了,有觀眾緣,有賺錢希望,便急匆匆投資、急匆匆制作、急匆匆上映、急匆匆想著回本。來不及推敲情節,硬生生把道理拗成大道理,來不及設計造型,畫面單調粗糙,別說吸引成年觀眾,連小朋友也看不下去。某地一部拿到2100萬元資助的30集動畫片,效果甚至不及報紙自制的倣真新聞短片,被網民稱為“慘不忍睹的‘曠世神作’”。斤斤計較于成本、收入、業績、各種灰色附加值,數字能造就動漫大國,卻不是強國。
 
青島動漫人才流失嚴重 一家公司跑掉11個總監  2011-05-14 半島都市報  
   
    “‘墻角’我們能挖來,人才我們也能‘淘’到,但就是留不住,往往幹個三五年後就走了。”5月12日,在青島市南區人社局舉辦的送人才服務企業行座談會上,創意100產業園內一家創意公司總經理董詮表達了對人才流失的無奈。記者調查獲悉,近幾年,隨著島城對動漫創意產業的扶持,該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由于產業環境還不成熟等原因,人才流失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對此 ,業內人士認為,政府部門應該加大扶持力度。
    動漫創意人頻“出走”
    5月12日,青島市南區人社局在創意100產業園舉辦了人才服務企業行暨人才引進推介座談會。當天,園區有十幾家企業前來參加了會議。“我感覺最大的困難就是留不住人,尤其是中層的創意總監。”青島藍色光線數字視頻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董詮在發言時說,“我們培養的 11個創意總監先後辭職去了北京。”“我們公司也面臨人才中間斷層的問題。”青島瀛森創意規劃顧問有限公司規劃總監袁素表示。
    其實,不僅僅是創意100產業園內的企業面臨人才流失的尷尬,在島城其他動漫創意園區 ,也存在著這種現象。青島農業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趙曉春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島城動漫專業的畢業生每年有500人以上,但留在青島的只有1/3。
    待遇低產業環境不強
    剛畢業的學生經驗不足,企業可以培養,可培養後又遠走高飛了,再加上本來就難引來高端人才,自己培養的又流失了,時間一長,難怪島城會遭遇動漫創意人才瓶頸的尷尬。
    對此 ,董詮認為,這與青島動漫創意產業發展的整體大環境不強有很大關係,而由于整體環境弱,行業內從業人員的工資待遇就比較低,這就導致很多人才去了待遇更好的城市。“動漫創意產業從業人員一般比較年輕,還沒有成家,因此他們跳槽的成本很低,這也是很多人才可以大膽離開青島,去別的城市謀求發展的原因。”位于青島國際動漫遊戲產業園的漫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欣分析道。
    政府能否優先購買服務
    “我覺得政府可以採用購買服務的方式,跟企業簽約。”王欣說道。董詮也建議,政府和一些大企業可以考慮優先啟用他們的新技術,這樣隨著推廣他們的創意理念就能得到社會的認可,產業氛圍也會逐漸濃厚。產業氛圍濃了,不僅外地的人才會過來,流失的人才也會回來。
    “工資待遇低,人才留不住的問題,企業本身也需要好好思考一下。當然,政府部門也應該通過加強服務等方式,提升產業環境。”市南區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把轄區動漫創意企業的用人需求匯總起來,積極幫忙協助招攬人才。同時,將根據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重點領域人才開發目錄以及人才發展資金等政策,加強對動漫創意產業的扶持力度。
 
中國動漫業發展:從“燒錢”到“掙錢”的突圍 2011-04-29 光明日報
 
第七屆中國國際動漫節4月28日晚在杭州開幕。7萬平方米的展廳內,跳動著形形色色可愛的動漫形象,讓人觸摸到當今中國動漫激情躍動的節律;300多家參展商,展示著最新的動漫作品,講述著自己從歷史時空中採擷的一段段傳奇故事,多姿多彩;數十萬動漫業內人士,活躍在展廳內外,分享著創業的喜悅與艱辛,尋找著合作的商機。  
  中國動漫業從一齣世就深陷“燒錢不掙錢”的怪圈,飽受“產量高品質低”的批評。第七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動漫界人士談得最多的也是如何形成新的贏利模式,如何與傳統產業結合,如何對接國際動漫發展新趨勢——中國動漫業期待突圍。
  從“量”到“質”的突圍
  “我連續參加七屆杭州國際動漫節,感覺一屆比一屆好,中國國際動漫節與中國動漫業一起成長,現在越來越成熟。”上海炫動傳播動漫投資中心創作投資部製片人吳曉剛向記者道出他的參展感受。此次參展,上海炫動又帶來了最新出品的《勞拉的星星在中國》,這是中德頂尖動畫團隊精心創作的,連音樂也是由著名鋼琴家郎朗傾情演繹。
  年產22萬分鐘,中國動漫在短短的四五年已超過美、日、韓,成為當今世界第一動漫大國。尤其從2009年國家發佈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把動漫列為重點發展的文化產業,各地動漫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目前已達6000多家。而已舉辦七屆的杭州國際動漫節,與中國動漫業一起成長,也經歷了前期的摸索,現在漸入佳境,為中國動漫界搭建了一個交流、交易的新平臺。
  “每年我們要收到50多個動漫節的參展邀請,但杭州國際動漫節是我們必來的,這裡是業內新老朋友的聚會,是尋找合作夥伴的平臺。”廈門青鳥動畫有限公司林愛武總經理十分珍惜參加動漫節的機會。鄂爾多斯東勝天風動漫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波陶對動漫節寄予厚望:“我們第一次來參加杭州國際動漫節,就是希望從這裡起步,把我們的大角牛動漫形象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在動漫節場館,記者看到,中國動漫產品從最初對“量”的積累,到現在更注重“質”的提升,在國際上也屢獲大獎:《秦時明月》獲2011年法國戛納電視節亞州展映會最佳作品,《大鳥看世界》中的“樹有什麼用?”更獲得了2011年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兒童電視節目類銀雨果獎……
  “中國人不要抱怨美國人用了熊貓、花木蘭等中國文化的題材,而要主動去發掘自己的傳統文化,借助動漫手段去與國際對話。我的美國團隊就很想做一部中國56個民族的動畫片。”前國際動畫學會主席、美國著名動畫導演大衛· 艾瑞克提醒說,“中國動漫質的突破上,要從中國豐厚的傳統文化上著眼。”
  從“燒錢”到“掙錢”的突圍
  “中國動漫當前的問題,是僅僅依靠電腦和美術人才,只注重中間的製作環節,而對動漫產業鏈一頭一尾的問題重視不夠。”杭州師範大學國際動畫學院副院長夏烈指出中國動漫業“突圍”的關鍵環節。
  “一頭”是指動漫內容的原創生產。本屆國際動漫節上專門設置一個論壇叫“劇本——動漫之本”,就是要“突破”原創的瓶頸,把“創作”當作前提、靈魂和核心,這也是能否實現產業化的根本保障。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中國動畫名家懇談會”上,中國動畫界的新老專家共聚一堂,第一個發言的原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嚴定憲回顧了中國動畫創作的歷史,從《大鬧天宮》、《三個和尚》到《驕傲的將軍》開始,中國動畫界元老特偉就提出“動畫要創新,不模倣別人,也不重復自己”,在今天,這一“老傳統”仍是中國動漫界應恪守的創新原則。
  “一尾”是指動漫衍生品的開發。浙江大學影視與動漫遊研究中心主任盤劍告訴記者,參照美、日的成熟產業鏈模式,完整的動漫產業鏈涉及動漫項目策劃、動漫形象設計、生產、銷售到市場運營、品牌傳播,再到玩具、服裝等動漫形象衍生品的開發、經營、銷售,以及動漫主題公園的建立等。在這個產業鏈條上,既涉及創意文化產業,也包括傳統產業。
  本屆動漫節就是以此“突圍”——首次推出“衍生產品交易會”,將動漫遊戲衍生領域中的形象授權、開發製作、渠道銷售三個環節進行有機整合,不斷完善產業鏈。
  青島歐亞集團總經理李健則從另一個高度,看到了動漫衍生品產業鏈的“突圍”——他們正在尋求一條新路子,嘗試用高科技的手段打造全新的動漫形象去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挖掘、包裝,結合各地資源,打造集文化、旅遊、商業于一體的動漫主題公園。他們推出的《亮亮曆險記》就是借諸葛亮小時候的動漫形象,最終統一包裝成諸葛亮故里山東沂南縣的旅遊文化資源。
  從“單一”人才向“複合”人才的突圍
  動畫要從作品蛻變為產品,動漫要從燒錢的遊戲變成掙錢的產業,動漫業要從畸形的堅持變為良性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要改變動漫人才的格局,從單一的美術和電腦人才,到吸引更多懂文學和經營的複合型人才進入——杭州師範大學國際動畫學院院長王鋼如此形容中國動漫業人才的突圍。
  “杭州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給所有動漫人提供了展示才華的空間。”這是台灣漫畫家朱德庸先生在去年參加完動漫節之後的感言。第七屆國際動漫節更是把複合型人才的選用放到了重要位置:
  首次啟動“尋找中國動漫才俊計劃”,打造“中國動漫新銳榜”,公開公正地評選出十位青年才俊;表彰一批近幾年做出成績的中青年動漫企業家和創意人才,在動漫行業樹立榜樣,為產業發展儲備人才,促進這些中堅力量為中國動漫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
  首次推出動漫人才招聘精英場。針對不同類型、不同需求,首次實行分場招聘,特別設立動漫高端人才招聘專場,有50余家企業參會,招聘崗位約1000個,涵蓋管理、行銷、行政、技術、創作等各個環節。
 
喜羊羊為中國動漫貢獻半數票房 獨羊現象怎突破 2011-05-03人民日報  
  
  4月28日至5月3日,在杭州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動漫節上,我國首部動漫藍皮書公布,其中所透露出的信息引發了各界關注。
  在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動漫生產大國後,我國如何從動漫產業“增長”轉到動漫產業“發展”上來?在已初步形成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6個動漫產業發展區的基礎上,如何避免動漫產業園區功能定位雷同,文化含量不高?在2010年我國近2億元的國產動畫電影票房中,有1.27億元來源于《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如何突破“獨羊”現象?
  作為動漫產業迅速發展的“領跑者”,杭州的探索,或許能激發一些思考。 
  模式:政府企業市場“三力合一”,六年步入“黃金期”
  2010年度全國動畫片創作生產數據顯示:杭州動畫片產量連續第二年居各城市之首;23家國家動畫產業基地中,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動畫產業園連續3年產量居首位;國內原創動畫片制作生產十大機構中,杭州動漫企業有4家。
  從原創動畫產量幾乎為零、沒有能力生產完整的動漫遊戲作品,到動畫片年產量佔全國1/6、步入動漫產業“黃金發展期”,杭州僅用了6年時間。
  杭州動漫在達到一定“量”的積累後,又在為“質”的提升而努力。今年美國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首次有中國作品入圍——動畫電影《夢回金沙城》,由杭州動漫公司盛世龍圖制作,下半年還將在美國動畫電影頻道播出。
  “在印度,現在許多家長給女兒取名叫‘海嬰’,這來自于我們的動畫片《魔幻仙蹤》中主角小女孩的名字。”浙江中南集團卡通影視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自豪地說,中國的國產原創動畫片不僅出口到了國外,還產生了很大的文化感染力。
  已三次參加中國國際動漫節的日本動畫博覽會秘書長松谷孝徵,對中國國際動漫節規模之大、內容之豐富“既吃驚又羨慕”。他說,尤其對當地政府對動漫業發展的重視與支持力度,留下很深的印象。
  政府推動力、企業主導力、市場配置力“三力合一”,構成了杭州動漫產業發展的獨特模式:以永久落戶杭州的中國國際動漫節為平臺,以全國領先的產業扶持政策為保障,以名家、名企、名校為支撐,以國內、國際兩個文化消費市場為導向,推動動漫創作生產繁榮、產業鏈延長。
  曾在全國率先出臺動漫產業扶持政策的杭州,去年再度推出“新政”,格外注重“扶優扶強”。據杭州市動漫辦介紹,“新政”重點扶持的動漫項目,最高可獲實際投資額15%的資助,比原政策的10%進一步提高;獲國家有關部門推薦的優秀原創動漫遊戲作品,獎勵提高至20萬元;對多臺播出、收視效果好的動畫片,每部再獎勵10萬至20萬元,鼓勵企業提高動畫片質量和產值。 
  探索:與衍生品、網絡聯姻,尋找自己的盈利模式
  2010年,我國制作完成動畫片達22萬多分鐘,數量上已“超美趕日”,成為世界第一。但相比美國動漫產業高達2000多億美元的產值、日本動漫產品佔據世界動漫市場65%的份額,“動漫強國”之路仍有待探尋。
  目前,全國眾多省市都設有國家級的動畫產業基地,中小動漫企業如雨後春筍般亮相,但真正有競爭力、有營利能力的為數不多。中國動漫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揚表示:“目前國內大多數動漫企業都是‘小、散、弱、差’,而且自主品牌少、專項技術少,這對發展不利。”中南卡通董事長吳建榮也認為,動漫產業核心是打造文化,絕不可能一蹴而就。
  有業內人士戲稱,中國動漫產業近年來收獲了一只“羊”(喜羊羊與灰太狼係列),但也倒下了無數“貓”和“狗”,有文化影響力、市場號召力的動漫形象實在不多。中國的動畫制作需要“數分鐘”、講產量,更需要列數一下出了多少叫得響的好片子、形成了多少實打實的產值。
  尋找中國動漫自己的盈利模式、找準動漫企業在動漫產業鏈上的合適位置,杭州的動漫企業一直在探索。中南卡通在拉長動漫產業鏈、開發衍生產品方面先人一步。目前,中南卡通已與國內10多家玩具、文具、兒童用品企業合作,通過動漫形象授權,帶動銷售額累計超過20億元。中南卡通還嘗試衍生產品“植入”動畫片的同步開發模式,像在央視播出的動畫片《勁爆戰士》,劇中的“勁爆陀螺”同步上市,很快成為國內兒童玩具新寵。
  正在制作國內首部原創3D動畫電影《昆塔傳奇》的浙江博採傳媒有限公司,則探索“網際網路+動漫”的產業壯大之路。負責人李煉表示,有別于許多動漫企業“先推作品、再做市場”,浙江博採先在網上打造名為“盒子世界”的青少年網絡社區,積累人氣和品牌影響力後,再制作以“盒子世界”為主題的動畫電影。2009年正式上線,“盒子世界”目前已有2800萬注冊用戶。李煉說,“這個網絡平臺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傳播渠道,也帶來有質量的潛在消費群體,每10個注冊用戶中只要有1個去看我們的動畫電影,票房收入就會相當可觀。”(江南)
 
中國動畫片>百度百科
 
回眸中國動畫片八十年

  中國動畫曾無比地輝煌過,這也證明中國動畫片是有實力的,有適合它發展的藝術規律。對中國動畫片發展脈絡有一個了解,對今天的動畫片創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從中借鑒吸收優良傳統,又可發現總結中國動畫片的不足之處,找到一條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的發展道路。
  一、艱難的創始期
  談到中國動畫片,不能不提及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他們可謂中國動畫片的鼻祖。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他們于1926年攝制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揭開了中國動畫史的一頁。緊接著在1930年又攝制出《紙人搗亂記》。此後,萬氏兄弟便不辭勞苦、堅持不懈地致力于中國動畫的創作。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和左翼文化運動的影響下,萬氏兄弟拍攝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錢》、《航空救國》、《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國貨的《國貨年》、《漏洞》,以及一些兒童寓言片《鼠與蛙》、《飛來禍》、《龜兔賽跑》等20余部黑白動畫短片。直至20世紀40年代,萬氏兄弟創作了中國動畫第一部長片《鐵扇公主》,發行到東南亞和日本地區,並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爲中國動畫走向國際作了很好的鋪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萬氏兄弟被迫中斷了動畫創作。而以錢家駿爲中心的當時的一批動畫人也繪制了以抗日爲內容的動畫短片《農家樂》,隨後又繪制兩部短片。中國動畫片在創作初期就時刻與時代氣息緊密相聯。同時最早一批的動畫人也顯示了他們百折不撓的精神,具有強烈的民族使命感。
  二、民族風格的探尋之路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動畫片開始了它更爲廣闊的發展。早在1947年,人民藝術家陳波兒和日本動畫專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創作了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和動畫片《甕中捉鼈》。他們在人員不足、設備簡陋的艱難條件下完成攝制工作,爲新中國動畫片的發展揭開了序幕。
  中國的動畫片在此後的發展中便自覺開始了民族風格的道路的探尋,這是時代和世界環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建立,特偉任廠長,此時中國動畫人已發展到兩百多人。有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錢家駿、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馬國良、包蕾等一大批著名藝術家、文學家先後加入到這一行列當中,爲中國的動畫事業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建國初期是中國動畫片蹣跚學步的時期,中國動畫人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動畫技術和藝術,主要是蘇聯和南斯拉夫,在動畫技藝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時在動畫的風格上不免受到這些國家動畫的影響,如《小貓釣魚》(1952)、《小梅的夢》(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蘇聯動畫的影子。特別是1956年《烏鴉爲什麽是黑的》在國際動畫節上獲獎,令人沮喪的是與會者以爲這部影片是蘇聯的影片。這個誤會使中國動畫人深刻意識到:“對他國動畫亦步亦趨的模仿是不會利于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的。” 只能導致中國動畫的消減。“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國動畫電影的出路。” 其實中國早期的動畫電影也有這個傾向,萬氏兄弟的《紙人搗亂記》便是模仿美國的動畫制作,追求的是逗樂搞笑,僅是一部簡單的噱頭鬧劇而已。事實上這也是動畫娛樂本性體現,影片給人們以娛樂消遣,才會有觀衆,才會有市場。同時它在人物的造型設計上仍具有民族特點。
  在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廠廠長特偉提出了“探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從此開始了中國動畫的民族風格建設。中國動畫藝術家從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當中汲取營養,爲己所用,力求表現出中國獨有的風格,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動畫片《驕傲的將軍》當中,民族特色十足,將軍的臉譜化便借鑒了京戲人物造型,在動作的設計上也采取了京戲的風格。影片的背景音樂恰到好處地運用民樂,在將軍彷徨無助時,琵琶古曲“十面埋伏”響起,畫面與音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達到烘雲托月的效果。這部僅30分鍾的動畫片充溢著濃郁的民族化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對當時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極大的鼓舞作用。同時,中國的動畫藝術家們積極地致力于新的動畫藝術手法的探索和動畫技藝的提高。在發展中國動畫的一大片種木偶動畫時,著名的木偶片導演靳夕、錢遠達,曾在20世紀50年代遠赴捷克學習,師從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節動人。後來,靳夕拍攝的《誰唱的最好》在技術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識形態上卻受到了局限。當時的文藝政策較爲教條,由于過分強調了“政治挂帥”、“革命傳統”、“主題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進一步發展。錢家駿在1957年導演的《拔蘿蔔》和1958年導演的《古博士的新發現》就注意開掘動畫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國動畫人研制了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爲中國動畫增添一個新品種且富有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接著又拍攝了剪紙片《漁童》(1959)、《濟公鬥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國皮影戲和民間窗花的藝術特色,將動畫形象塑造得生動豐滿,也使中國的民間傳統藝術得到發揚。到了20世紀80年代,剪紙片技術日益成熟,在此基礎上,美影廠又研制成功剪紙“拉毛”新工藝,拍出了水墨風格的剪紙片《鷸蚌相爭》,該片榮獲第十三屆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銀熊獎、南斯拉夫第六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和文化部1984年度優秀美術片獎。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獲得好評,在日本第二屆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獲兒童片一等獎和國內文化部1985年度優秀美術片獎、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美術片二等獎。這一片種在國際國內都得到認可,且受到廣大觀衆歡迎。此外,在1960年又攝制了折紙片《聰明的鴨子》,情趣盎然,活潑生動。同一時期又發明創造了水墨動畫片,可謂是最具中國風格的動畫片,它將中國的水墨畫與動畫電影相結合,使中國特有的筆墨情趣完美地再現于銀幕,形成最具中國特色的藝術風格,震驚了整個世界影壇。《小蝌蚪找媽媽》(1960)、《牧笛》(1964)可以說是其中的代表作。富于韻律的畫面、詩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動畫藝術也達到一種審美的境界。
  此時的動畫創作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說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國動畫的一個高潮。也是民族風格成熟的階段。動畫片《大鬧天宮》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設景、用色等方面借鑒了古代繪畫、廟堂藝術、民間年畫的特色,又將中國傳統戲曲的表演藝術融入,描述了家喻戶曉的孫悟空,使這一形象躍然銀幕,化無形爲有形,“挖掘各種藝術表現手段;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精湛的藝術技巧”。國外評論說:“《大鬧天宮》不但具有一般美國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藝術又是迪斯尼式的美術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達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是動畫片的真正傑作。”
  中國動畫片所達到的藝術水准不僅得到國際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動畫片深入到世界民衆當中去。中國動畫片因爲它獨到的民族特色而獨立于世界動畫之林,散發著它獨特的藝術魅力。中國動畫片在海內外獲得越來越高的聲譽。
  可是由于“文革”的影響,中國的動畫事業受到了阻礙,發展緩慢。“文革”結束後,百花開放,我國的動畫事業也迎來了它的第二個春天。中國的動畫人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動畫創作當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風格”的道路,在題材內容、藝術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進行新的開拓,並取得可喜的成績。同時由于實行開放政策,擴大對外交流,中國的動畫業也更多地與國際接軌,呼吸更多的新鮮空氣,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1979年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問世,這部被譽爲“色彩鮮豔、風格雅致、想像豐富”的作品,深受國內外好評。民族風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續。動畫片《三個和尚》是繼承了傳統的藝術形式,又吸收了外國現代的表現手法,在發展民族風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嘗試。動畫片《雪孩子》畫面優美富有詩意;《南郭先生》表現了漢代的藝術風格、格調古雅;《火童》結合了裝飾性造型和民族藝術特點。同一時期的影片中,還有《兩只小孔雀》、《畫廊一夜》、《狐狸打獵人》、《好貓咪咪》、《愚人買鞋》、《黑公雞》、《小鴨呷呷》、《人參果》、《淘氣的金絲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書奇譚》、《兔送信》、《三十六個字》等也延續這一創作思想。1984年的大型動畫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將孫悟空搬上了動畫銀幕,塑造了一個感人的孫悟空形象;在表現手法上通過將傳統的民族風格和抽象繪畫的手法和現代音樂融合,探索民族藝術的新發展。動畫片《夾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畫的古樸風格。剪紙片《草人》模擬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形式。此外,《女媧補天》,《搶枕頭》、《海力布》、《水鹿》、《大掃除》、《網》、《偷東西的驢》、《巫婆、鱷魚和小姑娘》等,也都富于民族風情。
  三、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新發展
  在動畫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動畫創作相對于世界動畫發展出現緩慢趨勢。在美日動畫的沖擊下,同時也由于缺乏市場化操作,動畫的回收相對較慢,中國動畫以往是純國家投資,私人不願投資,從而導致動畫者的流失和中國動畫業的發展緩慢。中國動畫要改變以往的操作方式。爲重振國産動畫,美影廠曆時四年攝制了動畫片《寶蓮燈》,這是中國迄今投資最大的一部影院動畫長片,故事取材于中國的民間傳說,在畫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設計,音樂制作極爲考究,同時現代高科技的運用也爲影片增色不少,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獲得了觀衆的好評。同時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馬可波羅回香都》、《哎喲,媽媽》等一批優良的動畫片誕生,給動畫注入了新的活力,動畫片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綜觀中國動畫這幾十年的發展,可以看到中國動畫始終致力于一條本國特色的道路,在改革開放以後,在世界動畫的大潮中也未放棄這一宗旨。動畫片中洋溢著活潑清新的氣息,給人以美的啓迪。同時又十分注重教化意義,在動畫片的創作中秉承“寓教于樂”,使動畫片不致流于膚淺的純娛樂搞笑。中國動畫片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營建了一個動畫王國。
  中國人第一次放映電影
  中國人自己放電影是1903年在北京。中國商人林祝三從歐美回國,攜帶放映機和影片,在打磨廠樂天茶園放映電影,這是中國人從國外自運電影在國內放映的開始。此後,在北京前門外的大柵欄大觀樓戲院、西單市場內的文明茶園、東安市場內的吉祥戲院、西城新豐市場裏的和聲戲院,相繼都有電影放映。
  第一部中國電影的問世
  早期在中國放映的電影都是由外國人拍攝的。1905年,由開設在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片斷紀錄片《定軍山》,是由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這一年也因此被公認爲是中國電影的誕生日。 
  中國第一座電影院
  1907年第一座電影院平安電影公司在北京長安街建成,由外商經營。
  中國第一首電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聯華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閑花》上映,該片以蠟盤配音的方法爲影片配制了一首由孫瑜作詞、孫成壁作曲的電影歌曲《尋兄詞》,它成爲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首電影插曲。 
  第一部國産有聲電影
  1931年3月,由上海明星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由此問世。
  中國第一部長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俠、古裝片等商業電影的逐漸興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獲得了觀衆的熱烈歡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氣,連續推出該片的續集,到1931年止,共拍攝了18集,由此它成爲我國曆史上第一部電影長系列片。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
  1933年,開辦于上海的《明星日報》以“鼓勵諸女明星之進取心”,胡蝶登上了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的“寶座”。選舉揭曉後,原本准備舉行一次盛大的電影皇後加冕典禮,因胡蝶本人一再謙詞,遂將典禮取消,將這一活動和“航空救國遊藝茶舞大會”結合在一起進行。
  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1935年3月,由蔡楚生編導的影片《漁光曲》在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會上獲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漁光曲》遂成爲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
  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
  東北電影制片廠(後更名爲長春電影制片廠)1949年在極爲艱苦的條件下,拍出了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
  《橋》誕生于新中國成立前夕,由于它是由我黨建立的電影制片廠攝制的,因此可以說是新中國出品的第一部長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是1948年拍攝于上海的戲曲片《生死恨》,由華藝影片公司出品,費穆導演,主演梅蘭芳,著名攝影師黃紹芬爲攝影指導,李生偉任攝影師。雖然由于經驗不足,以至影片的彩色不夠理想,但畢竟是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電影
  1958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海燕廠)拍攝了我國第一部35毫米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故事片《老兵新傳》。這是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影片,也是中國大陸第一部寬銀幕電影。影片以北大荒的第一批拓荒者艱苦卓絕的戰鬥生活爲題材,利用彩色寬銀幕充分展示了北大荒廣闊無垠的北國風光,與影片的內容相得益彰。影片在1959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技術成就銀質獎。
  中國第一部彩色立體寬銀幕電影
  1960年,上海東湖電影院成爲全國第一家立體電影院。這也是我國銀幕上第一次放映立體電影。1962年,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攝制完成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故事片《魔術師的奇遇》。這部影片不僅開創了我國彩色寬銀幕立體故事片的第一,也一直是唯一的一部。
  中國第一個電影制片公司
  1909年美國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這塊生財寶地,不遠萬裏來到上海香港路創辦亞細亞影戲公司。這是中國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攝制公司。
  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
  1922年1月由顧肯夫、陸潔創辦的《影戲雜志》。
  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
  1922年3月鄭正秋、張石川等人創立中國第一所電影學校——明星影戲學校(後改爲明星演員養成所),由鄭正秋擔任校長,專門培養電影人才。
  中國第一部完整的電影劇本
  1924年,洪深創作的《申屠氏》在《東方雜志》發表。
  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
  1956年木偶片《神筆》獲第八屆國際兒童影片節兒童娛樂片一等獎。
  中國第一部剪紙片
  1958年萬古蟾導演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爲美術影片增添了一個新品種。 
  中國第一部動畫片
  1926年,萬氏兄弟克服了資金、場地、資料等多方面的困難,終于研制成功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它也是中國美術片的開始。
  中國譯制的第一部外國電影
  1948年,爲了消除語言上的障礙,經東北電影制片廠(後更名爲長春電影制片廠)與蘇聯影片輸出公司駐東北代表處協商,由該公司提供一部影片交由東影廠試驗譯制成漢語。這就是中國的第一部譯制片《普通一兵》。
  中國第一部恐怖電影
  1937年,新成立的新華影片公司推出了一部深受歡迎的影片《夜半歌聲》,這是中國銀幕上出現的第一部國産恐怖電影,它不但在當時制造了轟動效應,曆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其價值和魅力依然能夠得到驗證。
  中國第一部獲得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影片
  2002年12月12日,世界吉尼斯英國總部正式授予中國電影《廬山戀》“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是第一部創造了世界吉尼斯紀錄的中國電影,到目前爲止,也是唯一的一部。
  新中國第一部與國外合拍的故事片
  1958年,北京電影制片廠與法國加郎斯藝術制片公司共同攝制了兒童故事片《風箏》,這是新中國與外國合作拍攝的第一部故事片。 
  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片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期,電影的樣式也日漸豐富。1935年,電通公司推出了中國第一部音樂喜劇故事片《都市風光》。影片清新活潑同時又辛辣尖銳的藝術風格在電影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
  中國第一個由專業影人評選的電影獎
  在中國電影三大獎中,電影金雞獎是由專業電影人員評選的專業性電影獎。金雞獎始創于1981年中國農曆雞年,該獎每年評選一次。由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擔任評委。在這一類別的電影獎中它不僅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它也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
  中國第一個由政府設立的電影獎
  1932年,由當時中國教育界和電影界熱心人士共同倡議,在南京建立中國教育電影協會。中國教育電影協會于次年舉行了第一次影片評選活動,《人道》和《自由之花》被評爲優秀影片。此後又舉行了幾次評選。由于當時協會的領導者中有不少具有政府黨政高層官員身份,因此可以說這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的具有政府色彩的電影獎。
  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真正由政府部門設立的電影獎問世于1956年。新中國成立後,于1956年設立了“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對1949年-1955年以來所生産的優秀影片予以評獎。
http://baike.baidu.com/view/1340711.html?tp=2_00
 
動畫概論>百度百科  
 
  早在19世紀的1872年法國人端安得,自制了一臺設備,一個能轉動的圓盒,它由能旋轉的圓筒形盒子組成。當盒子旋轉時,連續的畫面就會進入人的視覺中;其後許多年中他一直致力于該設備的改進中,終于在1888年的10月份,瑞安的在自己家中做投影試驗,放映了一部名叫《一只小鹿》的影片,最初的動畫片雛形就這樣誕生了,瑞安的便被稱爲動畫技能上的“動畫藝術之父”!
  第一節 我國早期的動畫電影
  我國最早從了動畫事業的是萬氏三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1926年便第一次成功繪制了一部兩三分鍾的短片——《紙人搗亂記》;1935年又制作了我國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1941年他們繪制了長達9分鍾的動畫片《鐵扇公主》;這部影片在國內外上映,獲的了一定的榮譽。
  在抗日戰爭後期,由錢家駿,範敬祥、金右昌等編導繪制了動畫片《家家樂》。1945年冬,錢家駿在重慶主持創立了,我國第一個動畫研究機構“中國動畫學會”、“動畫”一詞從此開始在社會上傳用。
  1945年,東北解放區誕生,在東北興山縣東北電影制作廠成立了美術創作小姐,成員還不足10人,著名漫畫家朱丹和日本友人方明(持永只仁)等爲主要成員。1947年全國解放前夕,攝制了新中國第一部、也是我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第二年,又攝制了《甕中捉鼈》。
  1948年,香港進步漫畫家特偉加入了美術組,部分美術工作者勒勒也加入了該團隊。
  全國解放後,東影美術片組遷到上海,同時在上海吸收了部分美術工作者和從事過動畫、木偶片工作的藝術家(萬超塵、 哲光、章超群)等同志參加到這個美術片組,此後,便發展成今天的上海美術電影集團(上海美影)。
  然後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的動畫片:
  1950年《謝謝小花貓》,1951年《小鐵柱》,1952年《小貓釣魚》,1953年《小小美雄》等。
  第二節 世界動畫電影
  一、美國動畫的發展
  美國動畫片的曆史,可以說是豐富多彩,既有商業動作成功的制片廠,又有世界一流的動畫大師沃爾技,迪斯尼(1901—1966),新一代動畫藝術家弗烈德?沃爾夫等人。
  談美國動畫片曆史,其實就應該談美國商業動畫片曆史。以商業動畫爲首的當首推迪斯尼。在1937年,迪斯尼投入大量資金,費時數年,完成了世界動畫電影史上的首部影片《白雪公主》,該片上映後,獲物空前的成功,確立了美國動畫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接著于1940年推出了第二部《木偶奇遇記》,接著又制作成了《幻想曲》這部作曲內格獨物,采取以名曲爲主,同畫而來表過音樂思想,這在動畫史上是一次非常大突然,這部作曲的發現,也確定了迪斯尼在動畫藝術中的主導地位。
  進入60年代,迪斯尼推出了《101忠狗》,《石中劍》,《歡樂滿人間》,1966年12月,迪斯尼去世,是世界動畫史上的一大損失。
  70年代,迪斯尼公司又制作了《羅突漢》《救難小英雄》。
  90年代,迪斯尼公司又開始嘗試各咱題材,並且開始以其他國家的名著成或傳說進行動畫片的創作,如《獅子王》、《風中奇緣》、《鍾樓怪人》、《花木蘭》、《人猿泰山》,這些優秀的作品的出現,再度證明了迪斯尼在全世界商業動畫領域裏的領先地位。
  隨著電腦、網絡等高科技技的快速發展,一系列的三維電腦動畫片相繼推出,如《現具總動員》、《蟻哥正傳》、《鯊魚黑幫》等。而且産生很大的震動,這給二維傳統動畫造成了不小的沖擊……二維動畫存在了一定的危機……它是否會被越來越先進的全三維電腦的高科技所取代?……我們就只有發揮二維動畫所獨有的魅力優勢,不斷創新,經受起時間考驗……
  二、日本動畫概況
  1895年,電影在法國誕生,電影在全世界放映,也包括日本,最早的動畫片是美國的《變形的奶嘴》,隔年的法國動畫片《凸坊新畫》在日本引起轟動,正因如此,日本人開始努力,決心制作的日本人自己的動畫。其中代表人物是以下凹夫(1892—1973),他于1917年完成日本第一部動畫片《芋川棕三玄關》同年還有另外兩個人也制作了動畫片,是北清太朗,卓內純一他們三人被稱爲日本動畫之父。
  20年代,日本政府大力推進電影片也包括動畫片的發展,這就刺激了日本動畫工業,使的日本動畫突飛猛進。
  隨著日本動畫的發展,技術上日益成熟,發現了各種制作技法,有的爲了大大的降低成本,所以我們看到的日本動畫感到很生硬,但是他們的故了和人物有所提高,成立了日本動畫的風格。
  隨著電視的發展,低成本,長系列的動畫片成爲主流,也使日本動畫向工業化過度了,成爲日本的一大産業。
  日本動畫鐵三角之一的手家治蟲(1928—1989),其作品在日本動畫界影響深遠,也有稱其爲日本的動畫之父。最出名的有《鐵臂阿童木》。
  進入70年代,日本的另一大流派推動著新日本商業動畫的發燕尾服這就是與黑澤明劉名的動畫大師崎駿,作品有《魔女宅急便》、《天空之城》、《紅豬》等。
  日本動畫在日本人的心目中的地位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所以連號稱動畫王國的美國也不敢小看日本動畫。
  第三節 什麽是動畫
  過去常說的“卡通”片,是英語的音澤(catoon),即是“動畫影片”,動畫影片是用圖畫表現某些情節和某一形體運動過程的一種影片,把許多張有連貫性動作的圖畫,襯以所需的背景,連續放映,在銀幕上便産生了活動的影像,這就叫動畫。
  第四節 動畫的功能及應用
  動畫電影、電視的表現形式不同,表現手法也不同,動畫有它自己的特點,凡電影、電視能拍到的形象、物體,動畫都能表現;電影、電視無法表現,無法拍到的,動畫也能表現。
  一、有闊的表現內容
  它可以表現現實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大自然的一切現象及變化,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內容,夢幻的境地,未來的幻想等,只要是我們的要表現的內容,不論它多麽複雜,變化有多麽奇技,動畫都能有層次地,由淺入深地,形象地表現出來。如一些科教動畫,電視片頭動畫,三維電腦動畫、廣告片等。
  二、 表現方面的靈活性
  根據不同主題的內容,在表現風格上有裝飾的寫意的,寫實的或是兩者相結合的,在色彩設計方面,也有較大的選擇。如《驕傲的將軍》、《在鬧天宮》、等這種裝飾性的,也有《小鹿班比》、《天空之城》、《小號手》這種寫實的。在科教影片的表現方法上,可在動畫線畫技巧、模型、動畫特技等方面去體現。三維動畫片的出現,使表現方未能更豐富多彩,如《玩具總動員》、《恐龍》等等。
  三、 象征性
  由于動畫片具有的誇張特點,命名其在很多方面都具有象征性的色彩。如軍子科教片、傳記片中的敵我雙方箭頭進攻,包圍等都是象征性的。
  動畫有著一個非常優越的表現能力,它不受時間、空間、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曆史年代的影響,不受抽象內容的束縛,不受運動速度的限制,它可以按藝術家的要求充分的表現,去誇張。
  總之,在當今天科技高速 發燕尾服的今天,動畫顯的越來越重要。因此動畫在電影、電視的藝術表現中,在科研教學以及廣告的地位和作用,已爲更多的人們所重視。
  目前,動畫主要應用在電視動畫片和影院動畫片這兩大類,還應用在電視臺的臺標上,各電視節的片頭,還有一些預告也由動畫來表現。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的需求,動畫被應用的越來越廣泛。
http://baike.baidu.com/view/2100031.html?tp=5_00
 
臺灣動畫史>維基百科
 
臺灣動畫史記錄了臺灣動畫產業的變遷。最初的臺灣動畫可追溯至1954年,桂治洪兄弟的黑白動畫《武松打虎》,但留存下來最早的則是光啟社於1960年代末期所製作的《龜兔賽跑》。1970年代,臺灣向美國、日本學習動畫的製作技術,從此開啟了臺灣動畫代工與自製產業的發展。 
   1950與1960年代
在1950、1960年代,臺灣人閒暇時的休閒活動,主要以電影、電視、歌仔戲、布袋戲為主。雖然電視臺仍有播出美國製作的卡通影集,但一般人的觀念中,仍然認為動漫畫會影響學生的學業而加以排斥;但這時已經有臺灣人開始嘗試製作動畫短片。蔔立輝神父於1961年成立光啟社,開始在臺灣發展媒體產業,從美國購買舊的動畫器材(攝影臺),可說是臺灣動畫的正式開端。
1963年,蔔立輝神父推薦趙澤修到美國好萊塢進修動畫。趙澤修回國後在光啟社成立動畫部,開始創作臺灣動畫。第一部製作的動畫為1968年的《石頭伯的信》,及1969年的《龜兔賽跑》,趙澤修也因此被稱為「臺灣的華特?迪士尼」。1970年,由於經費因素,動畫部關閉;於是趙澤修離開光啟社,創立澤修美術製作所,繼續創作廣告、社教宣導片,這也是臺灣早期專門培育動畫人才的機構之一;但製作所卻因為趙澤修於1970年底赴美而結束。
  1970年代
日本動畫在1962年到1970年間發展迅速,東映甚至專門為了電視動畫興建一座新的片廠。迅速的發展也帶來製作成本日漸提高的問題,於是日本動畫便興起了向外國尋求動畫代工的念頭。
1970年,影人卡通製作中心成立,有12位動畫師在裡面工作。日本人楠部大吉郎、芝山努與大塚康生也到臺北與影人合作,主要負責日本動畫部份加工,而原畫都是由日方的原畫師作畫。作畫的工具,例如尺、筆、賽璐珞片都從被規定必須從日本進口。巨人之星、東洋魔女等動畫,即為影人卡通所代工製作。但是一年多後,剛好遇到中日斷交,加上當時動畫師的收入(一張動畫新臺幣3元)無法養活自己,於是影人宣告解散。
1971年,曾獲得十大傑出青年的鄧有立聘請了幾位原影人卡通的動畫師,成立了中華卡通。但鄧有立決定與跟影人走不同的路——自製動畫。1972年推出了由朱明燦導演的實驗片《新西遊記》,獲得臺視、中視等無線電視臺與報紙的報導;消息傳到香港電影製作人,南海影業的張英耳裡,張英於是與中華卡通洽談合作,最後決定出資拍攝動畫電影《封神榜》。
在製作《封神榜》時,中華卡通對編劇、角色設計等還處於摸索階段。雖然請了香港編劇家申江寫劇本,但由於申江主要寫電影劇本,對動畫性質不了解,導致劇本容量過大。雖然利用了李小龍過世的契機,再劇中加入武俠、功夫等元素,但票房並不佳。影評家但漢章曾評:「小孩子看不懂、大人不願意看。」
1979年,中華卡通與日本東映合作的動畫長片《三國演義》,由蔡明欽擔任其中一位導演。這部電影曾獲得1980年的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但票房依舊不佳。當時沒有電腦特效技術,必須用手工的方式,表現出「千軍萬馬」的氣勢,是當時十分不容易的地方。
另外,1974年,趙澤修的弟子黃木村成立了中國青年動畫開發公司,簡稱中青,主要創作社教宣導動畫。1977年替衛生署拍攝的《未雨綢繆》(主題為家庭計劃)曾獲第十四屆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這是金馬獎第一次給與動畫片獎項。
1974年由蔡志忠導演的連續劇《傻女婿》片頭,是臺灣第一齣使用動畫作為片頭的連續劇。
  1980年代
1978年,由美國留學回臺的王中元,成立了宏廣公司,主要業務為接受美國動畫,包括來自漢納巴貝拉(Hanna-Barbera)與迪士尼的代工訂單。由於採用美式企業管理方法,用高價[1]聘請原畫師,因此成為當時全世界出口量最大的動畫代工製作中心;但卻也導致許多小動畫公司無法生存而倒閉。由於宏廣主要承接美國動畫代工,因此臺灣動畫至此引進了美式風格,與影人引進的日式風格,深深地影響了臺灣動畫產業。
在原創動畫方面,1970年代的臺灣動畫大多改編自中國傳統故事,但1980年代的臺灣動畫則轉向改編暢銷漫畫,遠東卡通於1981年改編自香港漫畫家王澤的《老夫子》即為一例。由蔡志忠與謝金儒導演的《老夫子》,雖然改編自四格漫畫,但除了搞笑情節外,也加入了李小龍、盲劍客、好小子對決的情節,票房上十分成功,港臺兩地票房合計超過一億新臺幣。除此之外,《老夫子》也奪得第十八屆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
接著,遠東卡通於1983年再度將敖幼祥的四格漫畫《烏龍院》改編為動畫搬上大銀幕,由蔡志忠執導。但由於合作公司的素質參差不齊,成品變形嚴重;另外改編自漫畫,但沒有加入漫畫沒有的故事情節,也讓觀眾沒有新鮮感,因此票房成績並不佳,由漫畫改編動畫的潮流也迅速退燒。宏廣自製,由余為政導演,改編自牛哥漫畫作品《牛伯伯打遊擊》的《牛伯伯牛小妹大破鑽石黨》是這波熱潮的最後一作,但這部動畫並未在電影院播映。
與改編傳統故事不同,改編自漫畫的動畫都有角色設定問題。與原著的角色設定差距過大,或是作畫變形,常常大幅降低觀眾觀賞的意願;除此之外,資金與劇本等問題也困擾臺灣動畫。1983年,雖然《牛伯伯》曾參與金馬獎,但最後最佳卡通片獎由泰威公司製作,與手塚治蟲合作的《四神奇》獲得。這也導致了臺灣自製動畫的沒落。
1980年代中期之後,臺灣的動畫產業,大多靠著承接美國動畫的代工訂單來維持。初期承接的是電視動畫,慢慢地改為承接迪士尼的動畫電影。此時的臺灣動畫代工產業有著驚人的成長:在1987年宏廣公司新大樓啟用時,動畫年產量達到170部到190部,聘請超過一百多位原畫師;也由於驚人的產量以及製作效率,宏廣當時被好萊塢稱為「魔術的宏廣」(Magic Cuckoos Nest)。
雖然臺灣的動畫代工產業有著驚人的發展,但此時由臺灣代工的美日動畫,卻也以驚人的速度傾銷回臺灣。這導致了原創動畫的市場被外來動畫侵蝕,甚至到最後,臺灣的電視頻道上幾乎沒有臺灣自製的動畫。
在非賽璐珞動畫製作方面,有1985年由張振益所製作的《兒時印象》,1987年黏土動畫工作室躲貓貓,還有廣電基金會所製作的《阿公講古》、李漢文與陶大偉合作研發製作的紙雕動畫《小葫蘆歷險記》等。但這些動畫製作並沒有與商業模式結合。
  1990年代
1990年代初期,臺灣經濟起飛,臺幣升值,勞工薪資增加,這些都讓動畫代工產業的成本節節升高。為了降低成本,動畫代工廠紛紛離開臺灣,到中國大陸、東南亞設廠製造。1989年由王亞泉創立的朝陽動畫,是第一批前往大陸的臺灣動畫公司。
由於代工產業外移,臺灣的動畫產業也慢慢地向上遊移動,藉創意與研發來生存。1990年代,新聞局藉著輔導金補助了許多動畫長片的製作,包括1994年遠東公司所製作,謝錫賢導演,蔡志忠原著的《禪說阿寬》。除了動畫、著色等在中國大陸製作外,導演、原畫與編劇等皆為臺灣製作,雖然票房不佳,但有不錯的錄影帶銷售成績,也曾獲得第三十一屆金馬獎評審特別獎。
1998年的王小棣導演的《魔法阿媽》,與韓國合作製作,將臺灣本土風俗人情與民間信仰作為動畫主題,成功地引起社會大眾的共鳴,並獲得第一屆臺北電影節商業類年度最佳影片的肯定;但金馬獎評審卻認為故事怪力亂神,使得《魔法阿媽》無緣三十五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片獎。
另外同時也在1998年由康進和導演的《少年噶瑪蘭》,由公共電視出資,宏廣拍攝,主題是蘭陽平原流傳的原住民故事,描寫原住民主角穿越時空,回到舊時蘭陽平原的冒險勵志動畫。雖然美術設計等各方面水準不錯,但由於對臺灣原住民文化的不了解,使得整部動畫在原住民中的評價並不高。
除了自製影片以外,臺灣動畫也積極與國外尋求跨國合作。1994年,籌備中的公共電視與日本的NHK,韓國的KBS合作出資拍攝了《孔子傳》,但卻因為法令等諸多因素未能在臺灣電影院線播映;1995年,由林政德漫畫《YOUNG GUNS》改編而成的兩集OVA,採取與日本合作的模式,在銷售上取得不錯的成績。
1995年,美國3D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對動畫業帶來極大衝擊;同時臺灣的3D動畫短片,由陽光基金會製作,鄭芬芬導演的《小陽光的天空》也在同時製作完成,主題描述一般女孩與燒燙傷女孩間的故事;同時宏廣公司也跨足3D動畫代工產業。
  2000年代到現在
由於數位化的浪潮席捲全球,動畫也不可免俗的必須加入數位的行列。國際化與創意更成為動畫製作的重要一部分。 鑑於韓國政府在輔助網路遊戲、數位動畫產業的成功,臺灣政府於2003年成立數位內容學院,鼓勵臺灣的遊戲、動畫等數位內容產業的發展。
於1990年代末期,春水堂所製作的網路動畫「阿貴」,在網際網路上取得了成功,並在2002年改編成為動畫長片《阿貴槌你喔》,是第一部獲得臺灣政府補助的數位動畫,也是Flash動畫進軍大螢幕的首例。另外還有2003年的中影的《蝴蝶夢——梁山伯與祝英臺》以及2005年宏廣公司的《紅孩兒:決戰火焰山》,是結合了3D動畫製作以及中國傳說的動畫電影。
2000年代的動畫,除了單純的製作外,還有劇本、行銷、國際化等種種問題需要解決,已經不是單單培養動畫人才即可解決的問題。許多動畫公司因此積極尋求與國際合作,吸收國際成功的商業模式,並趁機拓展市場。由會宇製作的《兒童十誡》便以歐美而非臺灣為主要市場,與美國動畫公司合作;2004年的電視動畫《魔豆傳奇》,陸續在臺灣、日本、中國大陸、歐洲、美國、韓國等國播出。除了動畫本身之外,也開始嘗試發行週邊產品,與異業結盟以獲得更多的收入。2007年夏天預計上映的《海之傳說──媽祖》,由中華卡通製作,也與大甲鎮瀾宮合作,推出各項週邊產品,並進行宣傳。至此,臺灣動畫的商業模式也漸漸成熟。 
   臺灣動畫發展現存問題
政府對於動畫發展大多使用補助為主,但是卻沒在學校教育與人才培養積極的調整與規畫。
臺灣學校對於動畫多媒體的課程,除了藝術大學外,大都以3D動畫、影音剪輯與特效為主,而忽略了動畫原理與繪製、編劇腳本、分鏡、動畫人物設計。在配音員方面,也沒有提供專門培育的教育機,且學校的專業師資並不充裕無法傳承。
政府將部分補助投入於民間的電腦補教機構,師資與課程參差不齊,問題也與正規學校教育雷同,只傳授電腦相關技術,其他理論則不得其門而入。
這些問題使動畫發展與發展較進步的日本、韓國以及正在起步的中國比較,水準與專業性差距甚遠。
尤其是配音界,除了華視有開辦配音訓練,其他機構與學校幾乎都沒有相關設施提供教育指導。 
  參見
臺灣動畫
臺灣動畫列表
日本動畫歷史
美國動畫歷史
中國動畫歷史  
   註釋
^ 據王中元所言,當時原畫師薪水約為4萬到10萬新臺幣,而同時期一個銀行經理薪水約2萬新臺幣。  
  參考資料
動畫筆記本 臺灣動畫簡史
【完成記錄】臺灣動畫大事紀
逐格造夢 —— 臺灣動畫產業系列紀錄片,黃茂昌製作,石昌傑導演,臺灣公共電視播出
臺灣動畫產業從無到有,2006年4月11日播出
自製與加工的十字路口,2006年4月18日播出
產業外移下的自我覺醒,2006年4月25日播出
國際競爭的危機與轉機,2006年5月2日播出
陳冠中,難為了動畫片,中國時報E7版 人間副刊,2006年11月27日
現在宏廣倒閉了發不出薪水了!!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5%8B%95%E7%95%AB%E5%8F%B2 
 
段佳著《世界動畫電影史》(湖北美術,2008)
 
  內容簡介
  北京電影學院的段佳教授自己著寫了第一本中文版世界動畫史,既具有史學的嚴謹和翔實,又飽含藝術家的氣質。而段女士給我們的期待,不單作爲一名動畫曆史的授課人,更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女性動畫藝術導演。段女士攜帶自己的作品遊曆歐洲和北美各大動畫電影節,爲動畫傾盡心力。這本史學著作既可爲嚴謹的史學研究服務,又可滿足那些氣質獨特的藝術學生。該書對動畫影片、動畫藝術都做了充分描述,而充足的圖片資料對讀者的理解也有很大幫助,在動畫領域裏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每一名動畫工作者、動畫專業的學生、熱愛動畫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作者簡介
  段佳,女,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北京電影學院78級、中國電影第五代動畫導演。 1983年,中央電視臺動畫片編導,曾編劇、執導、設計10余部動畫片,作品《星星夢》《紅蠟燭和人魚的故事》《基輔大門》三次全國獲獎。1992年應邀回母校支持教學,開始進行學術理論研究並教學實踐。2000年出版動畫文學劇作個人專輯《夢蝶集》。2001年~2006年招收動畫史論、創作、劇作不同方向研究生三屆。2001年起擔任院、市級“世界動畫電影史研究”項目。2000年後,陸續赴世界各國考察並應邀參加各種電影節及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其中包括德國斯圖加特、法國昂西、韓國釜山等。並于北京、天津、武漢、南京、福建等多所大學藝術院校舉辦不同主題的學術講座。 作品《荷》,全數字制作3D藝術短片,2005年囊括中國國際各項大賽專業六項短片大獎,其中包括中國杭州國際動畫節、中國常州國際數碼動畫節、北京國際CJ大賽、上海國際CJ大賽、中國動畫協會2005成就獎、中國電影金雞獎與華表最佳美術片提名獎;2006年《荷》再獲愛國者杯中國文化遺産動畫大賽一等獎。2005年《荷》人選並應邀參加美國奧林匹亞國際獨立電影節、美國安科瑞芝國際獨立電影節,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動畫電影節、匈牙利國際電影紀念日活動。2006年攜作品《荷》參加德國斯圖加特國際動畫電影節,並應邀在歐洲最大高科技電影論壇FMx/06進行專題講演《動畫藝術與東方文明》。 2006年11月,作爲秘書長召集並主持在武漢大學召開的“國際動畫藝術家沙龍”武漢首屆年會,薈萃中外動畫精英進行學術演講及交流活動。2007年10月,應邀赴美國西海岸一帶以“中國動畫的魅力”爲題巡回演講,包括舊金山州立大學電影學院、舊金山伯克利大學電影資料館、舊金山紅杉樹電影節、美國最大的動畫基地“夢工廠”、盧卡斯山莊以及制作基地、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加州藝術學院,以上活動被美方雜志及刊物報道稱爲中國人首次。
  目錄
  緒論:藝術的天平——世界動畫橫縱觀
  第一部分 動畫電影的誕生
  第一章 19世紀的電影之夢
  第二章 20世紀的晨曦——實驗者們的“遊戲”
  第三章 阿根廷世界上第一部動畫電影
  第二部分 20世紀70年代前的美國動畫
  第一章 早期的美國
  第二章 沃爾特?迪斯尼:一個世界上最成功的動畫制片廠
  第三章 迪斯尼之外的美國早期動畫公司
  第三部分 加拿大現象
  第一章 與迪斯尼比肩的加拿大國家電影局
  第二章 在加拿大其他大師的探索和貢獻
  第三章 加拿大的旗幟——諾曼?麥克拉倫
  第四章 國家電影局之外的本土動畫藝術家
  第四部分 西歐——獨立動畫之路
  第一章 英國
  第二章 法國
  第三章 德國
  第四章 意大利
  第五部分 東歐,另一大陣營
  第一章 俄羅斯
  第二章 前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學派”
  第三章 前捷克
  第四章 匈牙利、羅馬尼亞
  第六部分 冷戰期間的國際動畫組織——ASIFA
  第一章 在冷戰期間動畫節扮演的角色
  第二章 與衆不同的少數人在美國的麥卡錫時代
  第三章 黑暗中的一瞥
  第七部分 亞洲?奮起的中國團隊
  第一章 早期的中國動畫——萬氏兄弟的成就與夢想
  第二章 新中國初期——東北電影制片廠
  第三章 群英彙聚,上海美術電影廠成立
  第四章 學習與探索時期
  第五章 傳承中的開拓
  第六章 中國動畫的第二次輝煌——精品叠出的時代
  第七章 中國動畫走向世界並屢獲殊榮
  第八章 衰落與新生
  第九章 香港動畫
  第十章 臺灣動畫
  第八部分 亞洲?日本及其他國家
  第一章 日本動畫發展概述
  第二章 東映曆程
  第三章 日本獨立動畫運動
  第四章 一代宗師——手塚治蟲
  第五章 宮崎駿、高煙勤和吉蔔力工作室
  第六章 大友克洋
  第七章 押井守
  第八章 今敏
  第九章 其他亞洲國家動畫簡述
  第九部分 20世紀80年代以後的美國動畫
  第一章 迪斯尼公司的二度崛起
  第二章 80年代後美國其他動畫公司
  中英文對照表
  部分國家動畫電影彩圖
http://baike.baidu.com/view/1911395.html?tp=0_00 
 
汪寧編著《中外動漫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內容提要
  “動畫”和“動漫”,這兩個詞只有一字之差,在一般公衆的語詞裏甚至不會感到它們的差異,但在我們專業教育方面卻有著很多的不同,甚至可以反映中國應用美術在這20多年來的巨大變化。
  現代動畫藝術在中國早也有之,上世紀60年代時曾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只可惜沒有發展下去,戛然而止。今天,過去動畫藝術的小門類已經發展成了世界上第三産業中重要的動漫産業了,一字之差變成了巨大的差別和差距。但是,好在聰慧的中國人是能夠通過努力來彌合和縮短這些差別和差距的。
  近年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一直把爲應用美術的教育服務的圖書放在自己産品框架中的重要位置上,我們不斷研發和策劃組織應用美術方面的系列教材,力圖爲中國美術設計高等教育做出自己的貢獻。就本套教材來說,我們也有一個努力的過程。雖然動漫産業在中國剛剛走上軌道,而它對動漫人才的要求卻又是標准極高,這樣一下子把中國藝術教育的育才能力推上風口浪尖,我們也深感這種開創性教材難度比較大。值得慶幸的是,我社的想法得到了中國美院領導和專家們的大力支持,使我們信心倍增。
  目錄
  飛旋的圓盤——寫給當前的動漫藝術教育
  編者的話
  第一章概述
  第一節動漫是什麽
  第二節動畫、漫畫的各種稱謂與聯系,
  第二章動畫的起源與現代動畫的早期發展
  第一節動畫的起源
  第二節動畫電影的誕生與早期實驗
  第三章外國動畫簡史
  第一節美國動畫的發展門
  第二節日本動畫的發展
  第三節世界其他地區的動畫發展
  第四章中國動畫簡史
  第一節中國動畫片的萌芽和探索期
  第二節新中國動畫片的誕生與快速發展時期
  第三節中國動畫片的第一個繁榮時期
  第四節中國動畫片的停頓時期
  第五節中國動畫片的第二個繁榮時期
  第六節中國動畫片的轉折期
  第七節臺灣動畫發展門
  第五章漫畫起源與現代漫畫的早期發展
  第一節古代漫畫門
  第二節現代漫畫的確立門
  第六章外國漫畫簡史
  第一節美國漫畫史門
  第二節日本漫畫史門
  第三節世界其他地區的漫畫史
  第七章中國漫畫簡史
  第一節中國大陸漫畫發展門
  第二節臺灣漫畫發展簡史門
  第三節香港漫畫發展門
  第八章動漫産業的發展展望
  第一節發展前景尚不明朗的動畫業
  第二節漫畫業的新狀況與希望門
http://baike.baidu.com/view/2242854.html?tp=2_00 
 

台長: 阿楨
人氣(5,230) | 回應(9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媒體 |
此分類下一篇:《電視紀錄片創作》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武俠電影史》

顯示全部94則回應

圖博館
梁鵬飛:國產動畫電影路在何方?首先要有自我風格2017-07-20 觀察者網

動畫電影《大護法》上映以來票房連續“逆跌”,成為又一部靠口碑打出一片天的國產電影。和2015年的《大聖歸來》、2016年的《大魚海棠》一起,成為國產成人向動畫電影典範。它們為何能票房成功?而《魁拔》、《精靈王座》、《搖滾藏獒》等又為何票房失敗?國產動畫電影要如何走出一條路,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拋開喜羊羊、熊出沒這些幼動畫電影不談,《大護法》在國產成人向動畫電影裡算得上票房優異。《大聖》、《大魚》、《大護法》,它們為何能取得票房成功?
  首先它們都做出了自我風格,有著鮮明的中國風畫面,識別度很高。在競爭激烈的電影市場,這有助於在第一時間吸引到觀眾的目光,而不是悄無聲息上映,又默默無聞下線。
  《大聖歸來》是國產動畫電影史上的一座豐碑,也是一個傳奇。它的出現告訴人們,在中國動畫被喜羊羊、光頭強flash畫質和幼稚情節支配多年以後,中國人也是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動畫電影的。
  如今看來,《大聖》其實也有諸多缺陷。但在當時國產動畫多年來萬馬齊喑的大環境下,它吹響了國產動畫崛起的號角。以至於大家都欣喜若狂,為自家的孩子甘當自來水。因此《大聖》的票房神話實在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恐怕都很難有誰可以復制。
  但《大聖》畫面風格絕對無可挑剔。尤其是開篇幾分鐘場面,讓人驚艷不已。觀眾很容易看出,這是典型的中國風畫面,無論是大聖的形象,還是天兵天將的形象,和我們想像中那種古代武將非常像,而且非常美,好看。一下就能把觀眾吸引住。
  作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大鬧天宮》對後來西遊題材影視作品影響很大,《大聖》肯定也繞不過它。但《大聖》畫風比較現代化,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如果大聖的形像還沿襲60年代京劇臉譜畫風,很難說現在的觀眾還會這麼喜歡。
2017-07-21 12:31:34
圖博館
《大魚海棠》在《大聖》之後同檔期也取得了不錯票房。雖然其故事情節被很多人詬病,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魚海棠》的畫面是一流水準,非常美,隨便一幀都可以拿來做電腦桌面。而且也是非常濃厚的中國風,比如主要人物居住的場所,很明顯是藉鑑了福建土樓。
  其它場景和人物形象,很多細節都可以看出是參考了中國古代文化元素。這些畫面風格會讓觀眾覺得很親切,接受起來就比較容易。
  在《大魚海棠》之前,2016年元旦上映的《小門神》也是一部值得說道的電影,最終票房也有接近8000萬,這個成績在動畫電影中也難能可貴。
  《小門神》的點很有趣,描述了現代社會面臨下崗危機的神仙們來到人間發生的故事。但正如神仙和現代都市場景有點不搭一樣,其畫風既有中國元素,又帶有點美式風格,這種混搭也有點違和,最後呈現的效果多少有點不倫不類。這恐怕對觀眾接受程度是個考驗,也影響了最後票房。
  《大護法》的畫面風格則是典型的中國古典水墨風,當然也是比較符合現代審美觀下的水墨風。
  當然,《大護法》最大的特色是比較另類。不僅故事情節有點另類,人物形像也顯得很特立獨行。當然這種另類風格顯得不夠主流,這注定不會是一部票房大賣的電影。但不管如何,它至少擁有獨特的自我風格。
2014年底上映的《十萬個冷笑話》和《大護法》一樣也是一部比較另類的動畫電影,最終票房破億。不過《十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其線下同名動漫營造出的高人氣。這方面,它和喜羊羊、熊出沒系列電影一樣,實際上是IP變現。
  那些失敗的例子
《魁拔》恐怕是最典型的一個。其三部大電影分別於2011、2013、2014年上映,口碑都還不錯。在素來對國產電影比較挑剔的豆瓣上,其評分都有7.6以上。但是票房卻比較失敗,製片方虧損嚴重,以至於計劃中的第四部目前遙遙無期。
2017-07-21 12:32:47
圖博館
很多人把《魁拔》票房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其混亂的世界觀設定,光是“魁拔”這個不知何云的名稱就讓人摸不著頭腦。問題就在於它沒有建立起鮮明的自我風格,觀眾的接受程度不夠高。除了死忠粉,路人觀眾很難提起對它的興趣。
  這其中,《魁拔》的畫風也是其票房失敗的重要元素。眾所周知,《魁拔》是一部模仿日式漫畫的作品。尤其是人物形象設定,可以看出很明顯的日式漫畫風格。同樣是兒童形象,《大聖歸來》中的江流兒很顯然可以看出是中國人形象,與之相比,《魁拔》主角蠻吉很難說得清是哪國人。他看起來有點像《七龍珠》中悟空和《火影》中鳴人的結合體,實在是四不像。這樣一個主角,很難讓大部分觀眾認同。
  2016年上映的《精靈王座》,是一部製作非常精良的動畫電影。尤其是人物的頭髮、服飾等細節方面,可以稱得上國內頂級水平。但是其票房只有2500萬,相比於不菲的製作成本,虧損嚴重。
  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也是定位不清。《精靈王座》起源於韓國魔幻遊戲《龍之谷》,故事題材和畫面風格是明顯的北歐神話/童話風。但說它是歐美風吧,又不完全是那麼回事,顯得有點不倫不類。
  2016年和《大魚海棠》同步上映的《搖滾藏獒》同樣是一部野心很大,死得很慘的電影。其製作成本號稱3000萬美元,國內票房不到4000萬。
  《搖滾藏獒》是一部明顯模範好萊塢動畫風格的電影,在製作之初,就定位於國際化方向,製作團隊也來自中美兩國。故事題材講的也是藏獒波弟到美國追求音樂夢。藏獒、西藏、美國夢,這確實是美國觀眾更感興趣的元素,難怪最終美國票房(近1000萬美元)高於國內票房。但顯然中國觀眾不是太感冒。
  回應
 觀察的觀點和團中央的觀點打架啊。團中央已經說了,《大護法》是低級的,險惡的政治隱喻。你們宣傳部門定調之前沒有先協調一下麼?
 映射的法西斯跟我們有關係嗎?智商不夠就不要瞎評論,丟人現眼!
2017-07-21 12:33:53
圖博館
我之前好幾次提到好萊塢的花木蘭的問題,有的人總說為什麼老外拍的中國的東西比中國好?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如果中國人拍花木蘭,就一定得是正確的,正確的,正確xxx的,否則一堆人就得挑刺,罵街。但老外拍的,別管裡面融入了多少現代元素,或西洋,或東洋,或摩登,反正中國人只會關注“作品本身”,而鮮有心思在去當個飯吃的很多的考究黨。
 這個還不清楚嗎?因為中國現在還沒有復興啊!中國還沒有強大啊!沒有強大的中國,其國人自然要一切的一切都是中國風的,這樣才能彰顯自信、凝聚自信;至於你說的出現外國元素,呵呵,那還是等中國真正強大了再說吧!很煩這個“中國元素”,主體沒有了,才會強調元素。等到哪一天,中國人能夠拍出沒有中國元素,甚至都是西方元素,但反映的卻是純粹中國式的氣派、情感和價值觀的作品,那才是真是牛逼了
http://www.guancha.cn/LiangPengFei/2017_07_20_419189.shtml

深圳動漫節 會展中心開幕

第九屆深圳動漫節2017.7.20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本屆動漫節以「深圳動漫,節日盛典」為主題,為市民奉獻一場活力、熱力、人氣、斑斕、奇幻的動漫盛典。

《大護法》自我分級 國產動畫的出路在哪兒?2017-07-20 觀察者網文/張雅琦

今年的國產電影保護月裡最特別的一部大概就是《大護法》了。靠著“自我分級13禁”,“暗黑風格成人童話”等等標籤,《大護法》的票房已經成功突破5000萬。藉著這股風,觀網也水了幾篇新聞,炸出了不少關心國產動畫的讀者。
  我覺得,用動畫去講故事,首先要改變老一輩(不知不覺我居然也快成老一輩了)心中“動畫片=兒童向=幼稚”的觀念。
  動畫所能影響的不僅僅是個人,更重要的是文化輸出。世界是相通的在全球化浪潮裡,需要的是開放交流不是封閉,只有交流接受新的、好的才能彌補自己的不足。中國的“軟實力”還是比較薄弱的。打個比方就拿“二次元及相關產業”來說,它是一種文化現象,比如《刺客信條》遊戲系列,架空的人物與真實歷史的完美結合通過遊戲背景、劇情來襯托出文化現象,除了最直觀的劇情,更能間接的讓普通大眾感受到文化魅力。但我們在文化輸出方面還比較薄弱,中國的二次元產業就是一塊很大的蛋糕,那要怎樣把蛋糕做的好吃?我們的小店裡蛋糕師沒有這種技能只有去隔壁找師傅,這樣一來我們的訂單才會多。
2017-07-21 12:34:58
圖博館
既然動畫產業如此重要,那我們的國產動畫又發展得怎樣呢?觀網的左欄專門開了一篇文章讓讀者安利自己中意的國產動畫神作。小編就代為整理了一下。
  這個還真是,即使上美廠輝煌的年代也是風格不統一的:《大鬧天宮》是戲曲+年畫風格,《哪吒鬧海》是盛唐青綠山水風格,《九色鹿》是敦煌壁畫風格,《葫蘆兄弟》是剪紙帶裝飾畫風格……這些其實都是種子,每一種都能生髮出一門獨立流派,但是產業政策和市場經濟根本沒有給它們萌芽生長的空間。
  凡是扯特效的,我就默默拿出《小蝌蚪》,凡吹情節的,我就默默播放《天書》,凡講情懷的,我就默默重溫《大鬧》。
  去年一部國產動漫《凸變英雄》在日本東京動畫賞得票前十,排名超過《銀魂》和《名偵探柯南》,成為最大黑馬,原因是他做好了一個如今很多日漫都無法做到的事情:講好一個故事。
  國產動畫崛起的苗頭也是有原因的。
很正常,早年動漫產業套現難,大量美術人才全部進了遊戲行業。近兩年遊戲行業開始飽和並走向海外,美術人才開始流出找新出路,動漫就是一條好路。當然還要補充一個外部天時,也是這幾年,國內各個視頻平台完成原始積累,開始構建國內的視頻版權環境。一定程度上也通過創新了新的符合國內互聯網方式的接地氣的商業模式讓動漫產業有了收益。雖然確實出現了一批國產動畫佳作,但這並不意味著動畫產業的未來就是康莊大道。前路漫漫,危機四伏或許才是國產動畫必鬚麵對的殘酷現實。
  首先是不夠發達的產業鏈。
最近一年我剛從十年的網文圈進入二次元圈從業。他們確實是兩個特徵群體,有著根本的區別。所謂ACG文化,講的是一種體驗。你理解的是二次元圈極度偏日漫那撥人。其實這個圈子還蠻大的,至少從產值來比,二次元2016年產值是1000億,網文實際上是60億,加上改編動漫、電視劇、電影也才100億。而且兩者的產值還在持續拉大差距。
2017-07-21 12:36:16
圖博館
但是樓主所說的被日漫完全佔領,也過於危言了。國漫的問題和中國電影業的問題是一樣的,是產業鏈畸形的問題,但即使這樣,日漫近年情況也很糟,從13年開始就過了精品輩出的年代了。基本上大火的都是輕小說的第一名改編的,原創動漫枯竭的很厲害,他們所謂的36種劇情模式加無窮人設產生海量漫畫的年代最終還是引起了世界的疲勞。這一點上,網文也是一樣的問題,無限升級、缺乏思想性也促成了,老書蟲找一本書花的時間越來越長。不過中國人多,能人也多。從目前行業來看,最多五年這都不是事。
  但樓主說屬於動畫大片這個,我同意!先是錢的事情嘛,然後是編劇的事情。解決好這兩個問題,很快就大有起色了。
  不過,有同學認為,日本動畫也存在劇情薄弱的通病,但人家的滿滿套路早就培養了一群死忠粉絲。其實你看個十幾年就會發現,絕大多數日漫故事極其弱智,包括韓劇也是,弱智的是佔大多數的。但為何它們總能吸引年輕人“引人入勝”呢?主要還是靠的畫面,美觀,華麗,萌,性感,然後有一些教條式的套路發展,會讓年輕人在網絡上發“梗”,並讓人樂此不疲。最終主觀上的“認定”,再加上國產往往處於鄙視鏈的低端,那接下來幾年或十幾年,這個人就完全屬於日劇或日漫或韓劇了。
  為何總說我們的故事不行呢?其實只要你做的量體夠大,題材夠豐富,再辣雞也能有精品出來.....國產精品也不少不是嗎?
國產現在有個問題就是產業鏈不行,大量資源得花在宣傳上(包括用鮮肉也是宣傳手段之一,畢竟上千萬的粉絲量......),而相對日漫日劇韓劇美劇,都是自來水.....
往往這個季度有什麼可以追的,而且集數固定,宣傳手法套路化,完結後誰接盤,製作方不用很費力,追劇的人就很清楚明白。這種產業的套路模式很重要。
  有同學認為,現階段我國動畫產業的瓶頸可能是簡單粗暴的補貼政策的鍋。
  據新華網報導,目前,我國動畫按照分鐘數目進行補貼,根據登錄電視平台(中央或者地方)、技術(二維或三維)、獲獎情況的不同,額度在每分鐘1000到4000元不等。所以,一些企業將成本壓縮至每分鐘500元左右,低價甚至交納費用給電視台,通過賺取政府補貼盈利。這一模式的直接體現是:動畫片動輒上百集、電視台午夜播出動畫片、動畫片一經播出便銷聲匿跡。
2017-07-21 12:37:50
圖博館
此外,審核制度也是同學們的吐槽對象。
另外,恕我直言,90年代起多部作品被腰斬(就包括你說的鏡花緣),可不僅僅是資金問題,比如魔方大廈,預計二十六集拍好的十集只播了四集就被禁,是什麼原因用我說麼?怪老頭兒,依舊四集就死,也怪市場?
  除了審核標準的問題,影視作品沒有分級也是同學們念叨了好久的問題。有同學就表示,再不分級的話,還不如我們自己分級算了。
  回應
 別特麼裝業內人士了,中國動畫死於日漫的成熟與國內的動畫補貼?拿出您的論據!
 現在很多日本的動畫都能看到中國的外包公司!國內限制太大了,什麼不能太露,太暴力,不能出血,媽的狗屁!給你這樣那樣,你來啊!動漫不就要想像力嗎?各種限制,還怎麼玩?
 太露,太暴力就能有好作品?呵呵.好萊塢那些動畫片特別的是迪士尼的太露,太暴力?中國會限制?拉不出屎怪地球引力
 現在的動畫其實和電影很像,主要是現在太和平太安逸了,人們反而喜歡一些黑暗,刺激和敏感的題材,所以現在不管是電影還是動畫,稍微黑暗敏感一點的題材對現在的人都有很大的誘惑力,
 這算是國內影視作品主旋律氾濫帶來的一個後遺症吧,所以很多人在第一時間接觸到日韓電影的時候,會有一種發現新天地的感覺。日韓劇都喜歡審視人性,批判澀會和ZF,再夾雜一些暴力和性元素,這就是一部在國內基本不可能看到的電影,人對新鮮的事物總是有興趣的。
 不過有時候日韓電影看多了,發現他們太喜歡用那些套路,感覺已經是影視界的一種“政治正確”了,難免會審美疲勞。
 沒人說《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嗎,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去講那段歷史。
 啥都不說了,老一代動畫人做的不是動畫,那叫藝術
 煩透了,幾十年過去了還吹他們。
 90年代後記得最深的是寶蓮燈,有故事有音樂。徐克以前有部小倩也不錯,至於今年的全職高手,從故事上看就一日本輕小說改編水準,畫面是精緻了,看了就忘。
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7_07_20_419214.shtml
2017-07-21 12:38:49
圖博館
紀如澤:在ChinaJoy現場,感受中國遊戲業吹起的熱風2017-07-29

在上海歷史性高溫的酷熱天氣裡,不知有多少中老年遊戲玩家和二次元資深前輩,會懷念在北京隆冬舉辦的首屆CJ。這兩日,一年一度的Chinajoy如期而至。這個全稱叫做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的年輕人娛樂盛典,至今已有15年曆史了。
  據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GPC)與伽馬數據(IDC)聯合發布《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2004年,中國網絡遊戲市場規模是24.7億人民幣。而在今年CJ展會期間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1-6月中國遊戲用戶規模達5.07億人,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997.8億元,同比增長26.7%。
  同時,中國自主研發網絡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693.7億元,同比增長21.6%。而中國自主研發網絡遊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39.9億美元,同比增長57.7%。
  電子遊戲從電視到PC再進入移動端的劇變,使其成為了男女通吃、老少咸宜的全民娛樂方式。甚至一款手游的未成年人防沉迷問題,都可以成為全民話題。
  幾乎見證了中國遊戲發展的CJ展自身也有了質的飛躍。2004年,ChinaJoy展區總面積只有1.5萬平米,參展商只有129家。而2017年,ChinaJoy展區總面積再創新高,達到17萬平米,參展商近千家。
  今天靠《王者榮耀》和《陰陽師》在國內手游市場坐上第一二把交椅的騰訊和網易,15年前,靠的是《凱旋》和《大話西遊》彼此廝殺。但當時國產遊戲新浪和光通的時代,《天堂2》和《傳奇3》這兩款韓國大作力壓盛大等頭部公司。
  首屆CJ舉辦的2004年,電競成為了國家第99個正式體育項目,遊戲廠商看到了行業希望。剛剛宣告進軍電子競技的光通在CJ上舉辦了中韓德三國FIFA爭霸賽,當時的央視主持人段暄進行現場解說,那一年的冠軍是德國隊。
  在今年的CJ上,包括騰訊、網易、暴雪、完美世界等國內外遊戲廠商,在推出新款遊戲,供玩家現場體驗之外,電競市場的鋪展也成為重點。騰訊特意開設電競對戰區,請來《英雄聯盟》職業戰隊親臨現場,在主舞台賽事區帶來表演賽。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信息中心主任丁東在CJ2017旗下全球電子競技產業峰會上發言時表示,要按照體育運動項目的規律來發展電子競技,特別是要向職業化的傳統體育項目進行學習借鑒。
2017-08-01 10:50:51
圖博館
這些年來,關於電競職業化的進程討論從未停止過,隨著遊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職業化聯盟的誕生呼之欲出。除了通過效仿傳統體育項目進行職業選手培養,發展聯盟化系統,使戰隊經營得以長期化發展之外。職業電競比賽如果一旦引進主客場製度,還能夠讓電競戰隊經營自己所屬地區的粉絲經濟,拉動地方上的讚助商,從而構建完整生態。
  事實上,已經不斷有地方政府在相繼打造“電競小鎮”概念。7月26日,本屆CJ同期召開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數字娛樂產業大會上,杭州副市長謝雙成表示,2022年,杭州將承辦第19屆亞洲運動會,屆時將舉辦亞運會歷史上首次電子競技比賽,希望藉此契機推動杭州電競產業的發展壯大。
  隨著智能手機在中國的普遍化,中國移動電競發展勢頭迅猛,國內愛玩移動遊戲的用戶相較於歐美更多。美國知名遊戲調研機構Newzoo的研究結論表明,中國已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移動電競市場。此外,目前國內各大移動電競項目無論在賽事規模、觀眾人數、獎金數額、賽制職業化程度等方面都處於全球領先水平。
  就在本月上旬剛剛結束的王者榮耀職業聯賽KPL春季賽總決賽,有13500名觀眾前往上海東方體育中心現場觀賽,春季賽前11周常規賽的網絡總播放量超過21億次,甚至超越許多頂級傳統體育賽事。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髫小兒,都成為了移動電競的受眾市場。
  IP時代:從遊戲盛典到泛娛樂嘉年華
2008年的CJ上,騰訊展出了《穿越火線》、《地下城與勇士》、《qq炫舞》、《qq飛車》,正是這幾款盈利能力並不強的MMORPG類游戲,通過大規模吸引用戶,使騰訊成為國內網游廠商top1,至今未變。2009年,還沒有中文名的LOL通過第七屆CJ第一次在中國公開亮相,隨後騰訊藉這款產品再次強化了它的地位。
如今,國內游戲市場中,騰訊、網易、盛大這三大公司已成三足鼎立之勢,而突飛猛進的遊戲產業並未止步於遊戲本身。
2017年上半年,中國客戶端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319.5億元,同比增長13.7%。其中,移動端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561.4億元,同比增長49.8%,佔比過半。
2017-08-01 10:52:47
圖博館
手游的崛起,為泛娛樂時代的到來打下前哨戰。
同類形態的遊戲,一旦有知名IP加持,IP人氣可以迅速引流。2013年最火爆的手游作品是《我叫MT》,人設來自《魔獸世界》同人動漫作品《我叫MT》;2014年的話題作品《刀塔傳奇》,世界觀則來自於知名端遊DOTA 。
所以,以IP版權為核心,通過遊戲運營和網絡平台構建的跨界多平台的商業模式,成為了今天遊戲大廠的發展方向。動漫、網絡文學乃至熱門影視劇、綜藝節目的遊戲開發版權都成為炙手可熱存在。
  2011年7月,騰訊副總裁程武在中國動畫電影發展高峰論壇上,提出以IP打造為核心的“泛娛樂”構思。2014年12月,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管的《2014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明確指出:騰訊等公司的“泛娛樂”戰略盤活遊戲與其他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以版權經濟為本質“泛娛樂”概念獲得了官方認可。
毫無疑問,CJ的是這場泛娛樂風暴的見證者。
二次元文化社區A站B站、網文龍頭企業閱文、大大小小的動畫漫畫製作公司,以及作為遊戲的重要輔助產業——直播平台等各類二次元相關企業相繼出現在近幾年的CJ展上。
最早提出泛娛樂概念的騰訊,相繼推出了動漫、文學、影業等業務平台,打通了整條生產IP的產業鏈,並且迅速孵化出了《全職高手》、《擇天記》、《狐妖小紅娘》等現象級產品。而阿里巴巴,則通過佈局阿里音樂、阿里文學、阿里影業、阿里遊戲,大規模投資整合打造自己的“泛娛樂”體系。
甚至,作為渠道方的移動和聯通,也以非常強勢的姿態進入市場。移動的咪咕數媒、聯通的小沃科技,都以內容生產商的身份參展。
  回應
 中國人都沉迷遊戲,國家如何能國富民強,星辰大海?CJ這種禍國殃民的東西,遲早會禍害中國千年的國運。不如大家放下手上的手機,和我一起到富士康搬磚頭。找回自己的曾經的感動,用心體會磚頭的真實與厚重。
 不要鬧。富士康都是流水線,哪裡有磚頭給你搬?要說搬磚還是來我們西北電建吧,多孔磚,紅磚,青磚,粘土磚,空心磚,耐火磚。。等等各種型號各種重量讓你一次搬個夠
 作為一個中國玩家,我欽佩王者榮耀取得的成就和這些年電競產業的逐漸壯大,今天,遊戲也終於慢慢去污名化,甚至成為發展的產業。這也側面反映出了一個80、90後逐漸長大,開始掌握話語權的現狀。
http://www.guancha.cn/jiruze/2017_07_29_420470_3.shtml
2017-08-01 10:55:35
圖博館
避免成漫畫外勞 資深畫家點出困境2017-11-05 中央社

台灣原創漫畫人才逐漸發光發熱,資深漫畫家胡覺隆(傑利小子)認為,台灣漫畫創作力量其實很旺盛,但現階段還沒導向得以永續經營的方向,台漫仍處在轉型和摸索的過渡期。
 身為看漫畫超過40年、創作已有30年資歷的胡覺隆,除了持續創作漫畫作品,目前還擔任玄奘大學設計學院藝術與創意設計學系副教授。日前他出席第一屆「台灣漫畫節」開幕活動,在松菸文創園區和許多資深漫畫家一同出席,力挺台灣原創漫畫。
 胡覺隆在台漫節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台灣漫畫的創作力量其實相當旺盛,但現階段尚未能將年輕創作力量導向一個得以替台灣漫畫永續經營成長的方向,「我覺得大家都還在摸索」。
 同時處於業界與學界的胡覺隆分析,台灣在1980年到2000年期間,仍有讓漫畫家得以維生的正常循環,但隨著網路時代來臨,網路上不斷出現各種盜版漫畫內容,讓他感嘆「很多人不想花錢,只想看」。
 儘管紙本萎縮加上網路興起是全世界都有的現象,但胡覺隆表示,美國轉型後,重新把讀者找回來,在結合網路和書本的數位化下取得正版,繼續讓漫畫發展下去;因此,如何把書迷找回來,再次體驗台灣漫畫的魅力,「目前就是在轉型的過渡期」。
 胡覺隆除了看台灣漫畫發展,也會觀察國外市場,他提到,其他國家仍有上百年的角色持續留下各種影響力和好成績,原因是「力量用在原創上」。
 胡覺隆認為,台灣年輕創作力量若能完全整合到IP(智慧財產)原創上,如此一來便會刺激到出版界、網路業等產業,一起讓台漫力量更壯大;若是力量用錯,就會變成「很開心地白忙一場」,甚至變成外國漫畫境外最大的粉絲團。
 胡覺隆說,許多台灣漫畫家往往是一頭熱投入畫畫創作,但最後常常缺乏收入,無以為繼下,加上家人反對,熱情往往就消失殆盡了。
2017-11-05 11:34:20
圖博館
他透露,有些國家知道台灣漫畫家「很會畫,也很愛畫」,就用很低廉的價格把台灣漫畫家簽走,「甚至有些人還被騙」;台灣在沒有市場可以發揮下,許多台灣漫畫家赴國外市場發展,但可能就變成廉價的「漫畫勞工」。
 胡覺隆憂心的是,台灣相關產業鏈和政府都沒有意識到「台灣漫畫家出走」相關問題的嚴重性。他提到,漫畫的成本遠低於動畫、電影,只要有相當程度的支持,就可以很穩定地持續生產出有前瞻性、各種異業結盟可能性的漫畫IP。
 至於台灣漫畫產業該如何突破,胡覺隆表示,若力量不整合在原創上,就會處於「一直打游擊戰」。他認為,應該要把力量放進「正規軍」裡,持續累積漫畫人才投入原創,讓戰力更加完整。
 他希望透過漫畫節能達到承先啟後的作用,為更多充滿夢想與潛力的台灣漫畫家鋪路,「因為我們早走了很多步,跌了很多跤,也知道很多問題」,期盼未來年輕人走的路能平坦一點。
 他也強調,要變成職業畫家,就要有一定產量,並維持品質對讀者交代,才有可能變成「正規軍」的一員,也才可以有動畫、周邊產品等可能性。
2017-11-05 11:34:58
圖博館
奧斯卡動畫獎越來越糟,我們憑什麼還唯它馬首是瞻?2018.3.5馬小褂

2018.3.5,第九十屆奧斯卡獲獎名單正式公佈~
《尋夢環遊記》(《coco》)擊敗《養家之人》、《寶貝老闆》、《公牛歷險記》、《至愛梵高》,不負眾望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
而最佳動畫短片則由《親愛的籃球》獲得,這部出自動畫大師格蘭基恩之手的短片在與《負空間》、《花園派對》、《Lou》、《反叛的童謠》的比拼中最終獲勝。
雖然在小趴看來,《尋夢環遊記》獲得小金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其在內地累計票房高達12.12億元,豆瓣評分也一度高達9.3分。
  但奧斯卡動畫獎項的評選近年來屢被質疑。借今天這個機會,學術趴的馬小褂老師想和大家深度探討一下奧斯卡與動畫的「愛恨情仇」。
  前言:三年前,學術趴分享了一篇來自CartoonBrew、由水5郎翻譯的文章,文中揭露了奧斯卡對動畫獎項評定上的諸多問題,我們看到評委們對動畫的傲慢和無知可謂令人髮指。
  祛魅奧斯卡:奧斯卡評委們對動畫和特效多麼無知!三年過去了,奧​​斯卡動畫獎項的評選並沒有好轉,情況反而越來越糟糕了。
  每年的奧斯卡頒獎季,我聽到最多的兩個問題總是——
「中國動畫距離奧斯卡還有多遠?」
「日本動畫為什麼不受奧斯卡青睞?」
  問題的背後,其實普遍隱藏著我們這一代人的文化焦慮,渴望被承認。要么希望本國的動畫作品能夠闖進美國人的地盤,揚眉吐氣;要么希望自己喜愛的日本動漫亞文化被主流所承認,彷彿這樣才能夠堂堂正正。儘管這是兩個問題,背後的焦慮心態卻是一致的。
  但其實大可不必。奧斯卡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其實是被傳奇化了,它身上的光環來自於美國文化的強勢地位。褪去這身光環來看奧斯卡,它並非一個單純以作品本身藝術品質來決勝負的戰場,場外因素一直佔據非常重大的比例。
  拿下奧斯卡的作品大多有可取之處,但沒拿下奧斯卡的作品,並不一定說明它就比獲獎作品要差。
2018-03-07 09:44:58
圖博館
如果說奧斯卡實拍獎項至少還能維持表面上的公正,那當今的奧斯卡動畫獎項,選得可真是夠隨意的。
  《阿凡提》:中國動畫距離奧斯卡最近的一次
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誕生於2001年,至今還不到20年曆史。最佳動畫短片獎則誕生於1932年,在86年間一共誕生了361部提名(含獲獎)作品。然而,其中沒有一部來自中國的動畫短片。
  是中國的動畫不行嗎?當然不。雖然當今的中國動畫有些不盡如人意,但美影厂時期的中國動畫曾經也是傲立於世界動畫之林,在歐洲、亞洲各大動畫節上獲獎無數。
  這最大的原因,在於中美直到1979 年才恢復建交。在此之前,1957-1965 年雖是中國動畫片第一個繁榮時期(也稱黃金時代),但奧斯卡不可能讓意識形態上處於對立的國家參與競選。
  文革結束後,中國動畫開始第二個繁榮時期(也稱白銀時代)。其中,有一部作品曾經有很大機會奪得奧斯卡,卻最終失之交臂——它是1979年美影厂的定格動畫片《阿凡提的故事:種金子》。
  因為奧斯卡規定短片長度不得多於25分鐘,但阿凡提的平均片長都在30-40分鐘之間。
  紅色國家的奧斯卡動畫之路
就在《種金子》送選奧斯卡後的第二年,來自匈牙利人民共和國的《蒼蠅》獲得了1980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這是冷戰時期第一次來自華沙成員國導演的動畫作品獲得提名,並且一舉拿下最終獎項。這部影片獨具慧心地採用蒼蠅的視角,故事中原本在森林中自由飛舞的蒼蠅在被一戶住宅的玻璃反光吸引後,一頭扎進了人類的世界。它不幸被主人發現,四處掙扎躲閃,最終還是被人類做成了標本。
  《蒼蠅》其實本來並非我們所看到的、蒼蠅被做成標本的結局。在羅夫茨原來的版本中,屋子的主人在打蒼蠅時不小心跌倒,蒼蠅回頭默默盯了他幾秒:那是一個穿著黑大衣和蘇聯製靴子,一副共產黨官員打扮,形似匈牙利第一書記卡達爾的男人。然後,蒼蠅逃出了房間,飛向天空。羅夫茨原來版本中的政治含義不言而喻。這樣的結局當然沒有通過廠領導的審查,影片最後數十秒被銷毀,500 張原畫也付之一炬,並改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版本。
2018-03-07 09:46:34
圖博館
荒唐的是,匈牙利政府拒絕了羅夫茨前往美國領獎的護照申請,並安排Hungarofilm(注:這家電影厂是匈牙利專門對外進行電影引進、輸出的,與本片實際毫無關係)的領導官員去領了獎。就這樣,一個與影片毫無關係的人,在眾目睽睽之下領走了小金人,台下的觀眾都被驚呆了,堪稱奧斯卡動畫頒獎史上最魔幻的一幕。年輕的羅夫茨當然忍不下這口氣,並通過西歐媒體痛罵匈牙利當局,數月之後,最終還是拿回了屬於他的小金人。
  兩年之後,來自波蘭人民共和國導演薩比格涅夫·瑞普金斯基的作品《探戈》,作為第二部來自華沙成員國的動畫片,榮獲了1982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這是一部非常大膽的,採用真人拍攝並融合動畫手法的實驗短片。簡陋的房間裡,人們不斷循環著進行他們日常生活的片段,而每一次循環結束後,下一次循環就會多出一個人。隨著影片進行,房間愈加擁擠,但人們彼此之間卻沒有交集。
  這部作品本身沒有什麼政治隱喻,但瑞普金斯基與羅夫茨一樣,也是個異見分子 ——1982年,瑞普金斯基申請政治避難而逃離波蘭,經過冷戰時期兩大陣營的緩衝區奧地利,隨後移民到了美國。同年,《探戈》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探戈》的獲獎實屬異類,要知道,奧斯卡動畫獎項一向對實驗動畫敬而遠之。早在1952年時,諾曼·麥克拉倫的《鄰居》也採用了類似的實時拍攝與動畫結合的手法,當年的奧斯卡不知道該往哪送,最終卻莫名其妙地拿下最佳紀錄短片獎。兩部都一定程度上採取了真人定格動畫的手法,不過動畫佔據的比重卻很小,按當今的奧斯卡動畫片送選標准其實是無法達標的。(動畫佔比重不到75%)
  《探戈》的獲獎,是奧斯卡動畫短片獎項自成立以來最大膽的一次。一向保守的奧斯卡竟一反常態地選出一部實驗短片,以至於大膽到了選出一部不合標準的動畫片拿獎。促使《探戈》得獎的原因,在我看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瑞普金斯基作為紅色國家異見人士的身份,以及他的政治避難申請。
2018-03-07 09:49:00
圖博館
我們都知道,諾貝爾尤其青睞來自紅色國家、前紅色國家的異見人士,中國就曾經出現兩個獲諾貝爾獎但不能提的人。但國內沒人知道的是,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角逐上,也存在著這一傾向。
  這聽起來像毫無證據的陰謀論,但是讓我們看看紅色國家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項的作品和對應年份吧。
  南斯拉夫《代用品》,獲得1961 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1961年,南斯拉夫發起不結盟運動,在冷戰兩極中保持中立。同年,南斯拉夫動畫短片《代用品》獲得奧斯卡動畫提名,直接獲獎。這是南斯拉夫動畫唯一一次斬獲該獎項,也是第一次由非美國動畫短片獲得該獎項。
·1979年,在反對蘇聯擴張的共同利益推動下,中美建交。同年,《阿凡提的故事:種金子》據說差點拿下該獎項。
·1980年,冷戰持續升級的背景下,匈牙利異見人士羅夫茨的《蒼蠅》拿下該獎項。這是第一次冷戰中來自華沙成員國導演的動畫片拿下該獎項,也是匈牙利動畫的唯一一次。
·1982年,波蘭異見人士瑞普金斯基申請政治避難。同年,《探戈》拿下該獎項。這是第一次波蘭動畫片提名並獲獎。
·1989年,在蘇聯解體前夕,美蘇宣布冷戰結束。同年,蘇聯導演亞歷山大·彼德洛夫的《母牛》獲得提名。這是蘇聯動畫唯一一次獲得奧斯卡提名。
  是不是每一個紅色國家的首次獲得奧斯卡動畫提名的作品和時間節點,都有些過於巧合了?如果這些並非巧合呢?
  那麼我們可以推斷出,匈牙利《蒼蠅》、波蘭《探戈》的獲獎來自於美國借助異見人士對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爭取;而奧斯卡對南斯拉夫《代用品》、中國《阿凡提的故事:種金子》、蘇聯《母牛》的青睞,則是美國釋放的外交親善信號。
2018-03-07 09:49:49
圖博館
不受奧斯卡青睞的日本動畫
自奧斯卡動畫獎項開辦以來,就一直被牢牢被美國動畫把控。過去86年的最佳動畫短片裡,美國就獨占54次,其次是加拿大9次,英國7次,其餘國家均不多於3 次。
  這並不反應各個國家動畫電影藝術的真實水準。事實上,在50年代末美國動畫進入黑暗期時,蘇聯的動畫電影(含短片)正處於上升期,也曾經是世界範圍內影響力唯一能與美國相抗衡的,早期中日動畫電影均深受其影響。而東歐的華沙成員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都已經開始了各自輝煌的動畫歷史,絲毫不遜色於加拿大和英國。
  但這些來自紅色國家的動畫作品幾乎不會在奧斯卡舞台上出現,一旦出現了,不是來自異見人士,就可能是受美國外交政策影響下的結果。
  不過還有一個動畫大國也一直被奧斯卡冷遇,它規模龐大而成熟的動畫產業是當今唯一能媲美美國的,動畫已經成了該國的文化名片——那就是日本。
  對於日本動畫片來說,它們進入奧斯卡就不存在政治因素上的障礙了,但商業和文化上的無形障礙依然存在。好萊塢可是個大名利場,想進奧斯卡,電影不光要拍得好就行了,更是考驗其北美髮行公司的公關能力。
  要知道,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現在超過有8000名會員,他們都有權給動畫片投票,但他們絕大多數不會看完所有的送選、提名作品。如何讓盡可能多的會員看到送選作品,這個市場營銷過程就非常考驗北美髮行公司在好萊塢的人脈了。作品再好,沒有多少人看過,那獲獎根本就無從說起。
  我們先看一下日本送選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歷年名單:
2001年:《最終幻想:靈魂深處》
2002年:《千與千尋》(獲獎)
2003年:《東京教父》 、《精靈寶可夢:水都的守護神》、《千年女優》
2004年:《攻殼機動隊2:無罪》
2005年:《蒸汽男孩》、《哈爾的移動城堡》(提名)
2006年:《紅辣椒》
2007年:《惡童》
2008年:《空中殺手》、《異邦人:無皇刃譚》
2009年:《懸崖上的金魚姬》
2010年:《夏日大作戰》
2012年:《神秘之法》、《虞美人盛開的山坡》
2013年:《給桃子的信》、《起風了》(提名)、《魔法少女小圓劇場版[新篇]叛逆的物語》
2014年:《輝夜姬物語》(提名)、《喬瓦尼之島》
2015年:《怪物之子》、《UFO學園的秘密》、《記憶中的瑪妮》(提名)
2016年:《最終幻想15》、《百日紅》、《你的名字。》
2017年:《在這世界的角落》、《瑪麗與魔女之花》、《午睡公主~我不為人知的故事~》、《聲之形》、《刀劍神域:序列之爭》
2018-03-07 09:50:40
圖博館
負責將日本送選動畫長片引進北美院線/影碟的電影發行公司,主要就是四家:迪士尼(主要是旗下的試金石影業,院線+影碟)、GKIDS(院線+影碟)、Funimation(院線+影碟)和Eleven Arts(院線)。
  迪士尼不用多提,宮崎駿的三部提名/獲獎作品《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和《起風了》,均由迪士尼負責北美引進。而《千與千尋》之所以能摘下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桂冠,除了本身品質之外,前迪士尼/皮克斯CCO、最近陷入性騷擾醜聞的約翰·拉塞特功不可沒。
  但在宮崎駿「封山之作」《起風了》之後,迪士尼也隨即不再接手吉卜力作品的北美髮行。接替迪士尼的,是一家專注「深刻的、獨立的動畫」的電影發行公司GKIDS,後續的吉卜力作品《輝夜姬物語》、《記憶中的瑪妮》均由該公司負責北美院線/影碟發行。
  GKIDS 除了日本動畫電影外,也大量引進了歐洲的動畫電影,近年來絕大多數非英美的提名動畫長片基本都來自他們:《艾特熊和賽娜鼠》、《男孩與世界》、《西葫蘆的生活》、《凱爾經的秘密》、《海洋之歌》等等,今年的提名作品《養家之人》也同樣是GKIDS 負責北美髮行。
  GKIDS對於好萊塢規則很熟悉,在電影界也具有一定人脈,很明白如何利用規則去推廣自己代理的動畫電影。然而,GKIDS 畢竟是小公司,無法與迪士尼的影響力和財力相抗衡,雖然有大量提名作品在身,不過卻一直沒有摘下最終的小金人。
  除了GKIDS,日本動畫在北美院線的主要發行公司則是Funimation 和Eleven Arts。Funimation 由日裔美國人創辦,是日本動畫在北美最大的發行方,但他們的企業基因更接近電視動畫劇的影碟發行與在線試聽服務,在好萊塢電影圈是徹徹底底的門外漢。
  去年大熱的《你的名字。》即由Funimation負責北美髮行。很多人預測《你的名字。》或許將拿到提名,但最終沒能入圍。後來據稱,當時曾收到《你的名字。》試看影碟的投票會員少之又少,都沒有多少人看過,又怎麼可能被提名呢?今年同樣由Funimation負責北美髮行的《在這世界的角落》,也沒有拿到提名。
  與Funimation 類似,Eleven Arts 也是一個由日裔美國人創辦的北美電影發行公司。他們沒有影碟發行能力,所以只負責院線引進,在影碟上常常與美國Aniplex 合作。Eleven Arts 引進北美院線的送選片有《魔法少女小圓》、《聲之形》和《刀劍神域》。
2018-03-07 09:51:36
圖博館
《魔法少女小圓》送選的那一年,網上很多吃瓜群眾以為這片是華納負責北美髮行,高呼提名有望,這其實是誤把負責日本影碟上的華納LOGO 當成了北美髮行商。《魔法少女小圓》在北美的發行方,實際上是Eleven Arts(院線)與美國Aniplex(影碟)。
  Eleven Arts 的體量在好萊塢屬於小蝦米級別,而哪怕是美國Aniplex 也面臨和Funimation 一樣的問題:主要做影碟和在線試服務,在好萊塢電影圈也是門外漢。
  在迪士尼已經退出日本送選動畫長片引進的現在,GKIDS是當前唯一有競爭力的北美髮行方,也只有他們能成功將送選片運作到提名。除非出現巨大變革,否則短時間內,看到Funimation和Eleven Arts負責北美引進的日本動畫長片,那麼可以趁早死心,提名基本無望。
  都是日裔美國人開的公司,想玩轉好萊塢自己人的遊戲,哪有那麼容易呢。
  投票規則改動之殤:越來越糟糕的奧斯卡動畫獎
每年的奧斯卡動畫長片總會少不了抱怨。
14 年奧斯卡,當時的大熱《樂高大電影》不僅沒能獲獎,連提名都沒得到,這引起了網上大量愛好者的不滿。導演用樂高堆了個小金人,並發推調侃:「沒關係,我自己做了個」,結果竟然成為了當屆奧斯卡動畫最熱的推文。今年,該系列的《樂高蝙蝠俠大電影》再次沒能入圍。
  看起來今年奧斯卡動畫的評選好像沒有引發太大的風波,但實際情況更為糟糕。CartoonBrew在報導中指出,今年《寶貝老闆》與《公牛歷險記》的提名被眾多動畫業內所詬病:這兩部作品,《寶貝老闆》爛番茄新鮮度僅為52%,MetaCritic 50分,而《公牛歷險記》也才堪堪新鮮度70%,MTC 58分。
  13年來奧斯卡動畫長片所有提名作品中,影評網站評分最低的《寶貝老闆》
要知道,上一次出現低於70% 新鮮度的作品進入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那還是在13 年前的《鯊魚黑幫》!那部作品以僅僅35% 的新鮮度獲得提名,創造了歷史最低分記錄。但04 年時參賽作品不多,《鯊魚黑幫》能入圍尚且還能理解。
2018-03-07 09:52:27
圖博館
但近幾年來,送選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作品素質越來越高,以低於70%新鮮度入圍就無法容忍了。未能進入提名的送選作品當中,有美國商業大製作《樂高蝙蝠俠大電影》,新鮮度91%,MTC 75 分;也有歐洲小眾獨立製作《無手的少女》,新鮮度100%, MTC 82 分。這些明顯比《寶貝老闆》更有資格進入奧斯卡。
  對比最佳動畫長片提名,最佳影片提名中評分最低的《至暗時刻》也有86%的新鮮度,MTC 75分。你能想像最佳影片提名中出現爛番茄、MTC 評分雙雙低至50 分的情況嗎?真發生那種事,電影業內和影迷絕對會爆炸的。(事實上,11 年真人電影《特別響,非常近》就以如此低分入圍最佳影片,電影圈也確實爆炸了……)
  但是動畫中,今年我們不僅發生了這種事,而且動畫圈還能熟視無睹——又或者,大家已經麻木了吧。
  前幾年奧斯卡動畫評選雖然也有許多詬病,但遠沒到今年如此糟糕。原因在於很多人都沒有發現的,動畫長片評選規則上「小小」的變動。
  我先解釋一下奧斯卡的投票規則。奧斯卡的投票採取的是兩階段投票制:從送選名單中投票產生提名,再由提名名單投票出最終獲獎結果。
  對於第一階段來說,從送選名單中投票產生提名,所有專項獎是由各個分支(Branch)的專家們投票產生,獲得最多票數的前幾名(具體名額數由於規則和送選影片數會產生變化)獲得提名。例如演員分支的會員投票產生演員獎項提名,剪輯師分支的會員投票產生剪輯提名,攝影師投票產生攝影提名,等等。
  對於第二階段來說,則是所有分支的全體會員進行投票。演員分支也可以投攝影獎項,化妝師分支也可以投剪輯獎項,等等。
  不過對於第一階段來說,最佳影片獎也是由全體會員進行投票產生提名。除此之外,最佳外語片獎則是由所有分支中志願參與的會員所構成的特別放映委員會來進行投票提名。
  而最佳動畫長片獎,以前第一階段的投票規則是按類似專項獎的方式投出提名,即由「短片與動畫長片」分支決定誰能投票,最後投票成員大部分是動畫行業從業者,以及一小部分來自於實拍短片、以及對動畫有所了解的人士。(這個分支很奇怪,從事實拍短片和從事動畫的人混在一起……)
2018-03-07 09:53:14
圖博館
在這一制度下,由於大多數委員來自動畫業內,或者對動畫比較了解,雖然無法保證最終的獲獎結果,但至少確保了提名名單的權威性和多樣性。
  自13年起,連續四屆都有一部日本動畫長片提名,今年全軍覆沒
  然而,這一切全變了。從今年開始,最佳動畫長片與最佳外語片獎一樣,第一階段的提名名單也由全體志願參與的會員進行投票產生。
  這是災難的開始:由於今年美國動畫電影式微,在老規則下,若由專業人士來投票提名,今年本應當是眾多外國動畫長片的舞台;然而在新規則下,大多數不了解動畫的全體會員會更傾向投給來自好萊塢動畫大公司、投給他們更熟悉的動畫電影。
  體會以下用詞的改變:
第89屆動畫長片規則:邀請信將寄往由「短片與動畫長片」分支執行委員會所挑選出的活躍、終生學院會員名單,邀請他們參與投票。參與評委會要求看過66 % 的送選合格影片。
  第90 屆動畫長片規則:邀請信將寄往全部的活躍、終身學院會員,邀請他們參與投票。參與評委會要求看過最低限度比的送選合格影片,具體數額由當時的公認程序決定。
  你可能發現了,另一大規則變動,是從至少看過66 %,變成了含糊不清的最低限度比。這個最低限度是怎麼回事呢?據CartoonBrew報導,今年每一個志願投票最佳動畫長片的會員將被分配10部左右的送選影片去觀看,相比去年的要求(66%一般會是20部左右)少了一半。然而奇怪的是,除了被分配到的影片,他們還必須自行加上4部其他沒被分配到的電影,最後按順序選出最喜歡的前5名。
  要知道,每一個會員已經被分配了10 影片觀看,他們很可能並不願意再找額外4部來看了,所以會出現一種傾向——乾脆加上之前看過的美國主流商業片算了。本來要求看過的影片就少,再加上莫名其妙的額外4 部製度,美國大公司因此再次獲得優勢。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規則改變是,最佳動畫長片的投票,也將和最佳影片一樣改用「偏好投票制」。所謂「偏好投票制」,就是每張選票寫上自己心目中的前幾名,按順序排列,不打分。在計票時,第一順位只有在獲得50%以上票數時才能得獎;如果沒到50%,那麼淘汰掉第一順位上獲得投票數最少的那位,但凡第一順位上寫著它的選票,第二順位之後依次往前提。一直重複到第一順位上某個候選者獲得50%以上票數為止。
  「偏好投票制」的本質其實不是選出大多數人最喜歡的電影,而是選出大多數人都不反感的電影。去年奧斯卡上《月光男孩》爆冷戰勝《愛樂之城》,也正是因為偏好投票制。
2018-03-07 09:54:20
圖博館
由於新的投票規則,奧斯卡動畫長片的提名和最終結果都將越來越保守。今年我們有《寶貝老闆》和《公牛歷險記》提名,沒有歐洲的《大壞狐狸的故事》或是《無手的少女》,更沒有日本動畫電影。
  而未來,如果投票規則一直保持下去,我們將越來越難看到外國動畫進入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的提名。哪怕未來有一天《Emoji 大電影2》出現在奧斯卡提名里,你也不必奇怪了。
  今年奧斯卡動畫長片規則的改變,如果往好處想,其初衷可能確實是為了動畫獎項好 ——因為近幾年來,動畫獎項最終投票率越來越低,讓全體不同領域的會員都來投票提名,讓更多美國的商業動畫大製作入圍,能提高投票率。
  而另一方面,將最佳動畫長片改為和最佳外語片一樣的評選機制,不再局限於單由專家投專項獎的投票方式,名義上是對動畫的肯定:動畫並非某一種專項技術(剪輯、攝影、化妝等等),而是與電影並駕齊驅的藝術形式。既然並非專項技術,那麼由全體會員提名在名義上是正當的。
  但這種只是「虛名」,奧斯卡最根本、最迫切的需求在於提高全體會員對於動畫的認知:除開動畫分支,對於大多數奧斯卡會員來說,動畫依然就是給小孩子看的東西。
  《好萊塢記者報》曾經揭露了一批奧斯卡會員投票的理由,其中關於動畫的投票理由荒唐到令人髮指。許多會員完全以家中小孩的喜好來決定投給誰,甚至有一位投票會員把愛爾蘭的《海洋之歌》和日本的《輝夜姬物語》稱呼為「狗日的中國垃圾」(Chinese fuckin' things ),既暴露了對動畫的無知,也代表了很大一批奧斯卡會員對於非美國商業動畫的態度。
  當下奧斯卡動畫獎項的癥結,不是耍個花招來提高投票率,或者給個華而不實的虛名就能解決的。在當前奧斯卡大多數會員對動畫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這種虛名對於動畫獎項反而是一種傷害,只會進一步加深大眾對於動畫的誤解。
2018-03-07 09:55:14
圖博館
讓我們面對現實吧:無論奧斯卡在實拍電影界有多專業、權威,有多大影響力,在動畫獎項上,奧斯卡並不專業。縱觀動畫獎項的評選歷史,曾經奧斯卡是摻雜了大量的政治因素,當今奧斯卡則是充滿了對動畫的偏見與無知。
  以奧斯卡動畫獎馬首是瞻的動畫人與動畫愛好者們,早應該醒醒了。
  回應
中國的動畫片,以當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大鬧天宮》為代表,繼之創作出《哪吒鬧海》《鐵扇公主》等等一系列長片、短片精品,至今仍可視為經典。這些動畫片製作者是一批國內真正的藝術家,不計名利地辛苦勞作,才貢獻出這些藝術粕精品。從美術上說,多方位地運用了中國傳統藝術表現手法,有剪紙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水墨畫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山水情》,摺紙藝術動畫片《聰明的鴨子》 ……從內容上說,善於從中國古代文學、民間文化中挖掘素材,故事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總之,那些動畫作品完全是濃濃中國民族風味,既通俗又高雅,三觀正又唯美。我盡可能收集了這些動畫片碟片,百看不厭。 八十年代後,美日動畫片侵入國內市場,國產動畫片向美日看齊,結果是水平急劇下降,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其實不論中國還是別的國家,想出一個類似奧斯卡的電影獎是很難的,美國依託他的軍事霸權宣揚美國的普世價值觀,奧斯卡參選的影片又剛好幾乎都是藝術片文藝片,藝術性的東西本身就很主觀,這就導致了奧斯卡成為了鑑別一個作品符不符合美國人藝術審美的平台,那政治意味就很明顯了,而其餘的國家像或者是沒有那種想法,比如中國人不喜歡宣揚普世價值,又或者像日本之類的國家沒有能力,因為沒有軍事霸權去強迫別人接受他們的普世價值,隨著美國思想的內部分裂加劇,
 諾貝爾、奧斯卡還有以前的那個什麼威尼斯哪個不是被中國媒體舔出來的?老百姓誰在乎這些東西?一到英美的什麼破獎就被媒體輪番轟炸躲都躲不開。
 我實在不懂兩種不同文化的價值觀,中國一些演員、導演為什麼會熱衷奧斯卡,還特地拍符合美國價值觀的電影來取悅。它就是一個美國國內的獎項,肯定更偏袒美國和歐洲,何必貼冷屁股,拍符合自己國內文化的不行嗎?想通過奧斯卡增加影響力,還不如得到自己國內的尊重穩住基本盤來增加影響力來的好,這樣別人才會尊重你,特別是國內經濟好,市場大,國力強,你就算是個二流的也會被外國佬捧臭腳,何必這麼賤呢。
http://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7199
2018-03-07 09:55:56
圖博館
驚了,中華小當家續集抄襲花千骨?! 2018-09-21 觀察者網

日本漫畫《中華小當家》因講述中華料理和中國故事,曾成為一代中國人的內心記憶,同名動漫1997年上映以來受到極大轟動,之後多國爭相播放且口碑爆表,被評為“美食界的鼻祖”。
作者小川悅司2017年再開續集《中華小當家!極》,作品延續以往的高水準,被粉絲津津樂道。然而,20日,其最新的23話被“豆瓣鵝組”直指疑似抄襲電視劇《花千骨》。
網友發文質疑抄襲,並挑出了相似的一幕,
《中華小當家!極》23話中女主的服裝道具
花千骨的服裝道具
從疊圖效果來看,不難看出,漫畫女主的握劍姿勢、站立角度與花千骨別無二致,雙方手中劍的紋路細節、角度、長度幾乎一模一樣,此外,人物服裝也重合度極高,衣服褶皺處雷同。雙方脖子上的掛飾也完全一致。
對此,網友紛紛吐槽“劍和衣服都一模一樣”、“就是照著描的啊”、“真的抄襲”、“作者一定沒想到這也能被發現”。
近年來,由於一些作者版權意識微弱,從臺詞、劇情到服化道,國產動漫抄襲日本動漫的例子近年來隨時可見,因此,對於此次事件,有網友表示喜聞樂見,稱國產動漫抄了這麼多,終於也有被抄的時候了,
其實日本漫畫抄襲國產也不是第一次,2016年,日本小學館旗下漫畫《蟲奉行》的女性角色“壹與”,身穿德式制服、長靴被發現與國產手游《少女前線》中的“毛瑟Kar98K步槍”擬人化設計非常相似,爆出疑似抄襲的消息。“中國手游角色設定被日本知名漫畫抄襲”在兩國社交網路開始流傳和發酵。之後,《蟲奉行》在回應中稱:《蟲奉行》的新角色與連名字也沒有聽說過的海外遊戲角色相似,招致常年支持本作的粉絲們的不必要的誤解,因此從9號刊開始這名角色的設計將作更改。眾所周知,日本一直以來都被盛讚版權意識濃重。然而這次事件最終不了了之。
2018-09-22 08:18:24
圖博館
目前,針對漫畫抄襲,國內比較公認的分類方式分為:人設抄襲、分鏡抄襲、劇情抄襲、元素抄襲、配色抄襲、描圖等。目前,國內積極打擊類似案件,此前國內白關漫畫遭“名創優品”侵權一案一審獲勝;橘子樹動漫就旗下漫畫《絕色妖徒之師父》在分鏡、色彩等多處抄襲翻翻動漫《錦鯉歸》抄襲一事,公開致歉。
然而,除非是專業人士、作品粉絲或自發的“民間組織”(如百度貼吧“純白之月”),目前仍舊沒有專業機構能夠專門來審核、界定作品。漫畫作品繁多、取證道阻且長,原創作者因各種原因或處境沒有選擇法律維權,相關類似的事件多成為網路“口水仗”。
放到國際上,兩國法律不同,對於抄襲的界定也不一樣,輿論力量更加有限,相關方遇到類似的案件往往“冷”處理,抄襲者道歉已是較好的結局。
  回應
日本抄襲是有歷史基因的,和服抄襲中國的唐裝,文字抄襲中國的漢字,幾乎把中國唐宋元明清抄襲了一遍。然後抄襲德國的軍國主義,抄襲英國的皇權,抄襲美國的電子科技產品。這都是有據可查的。
當年美國也是山寨歐洲的專利技術起家的,美國就是靠某人偷了英國的紡織技術,還被其後世稱為美國“工業之父”,沒有抄襲,就沒有今天的美國
德國山寨英國,美國山寨歐洲,日本山寨歐美,我們當然要山寨全世界。
https://www.guancha.cn/society/2018_09_21_472945.shtml
2018-09-22 08:19:21
阿楨
別再給我們喂屎了:好萊塢的日本ACG魔改之路何時休 2019-04-20 白胡椒

在好萊塢“魔改”道路上相繼出現的諸多犧牲品,已然讓許多人對這一類型的電影產生了一定程度的PTSD。這讓我們對接下來的同類型作品的命運,不由地打上一個了大大的問號。
  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那只開口大叔音,全身毛茸茸的電老鼠——《大偵探皮卡丘》裡的好萊塢版皮卡丘就要在銀幕上與觀眾見面了。
  今年二月,改編自日本漫畫家自木城幸人的代表作《銃夢》的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上映了,這部影片由“卡神”詹姆斯•卡梅隆擔任製片人,歷時十餘年的籌備才終於登陸大銀幕。
  然而,令人有些遺憾的是,這部日漫神作《銃夢》的好萊塢改編版本並不受很多原著粉的認可。儘管它擁有全世界最頂尖的製作團隊和超一流的特技水準,卻依然無法重現當年的黑白漫畫給人帶來的震撼與回味。
  無獨有偶,2017年,同樣被譽為“日漫神作”的《攻殼機動隊》被好萊塢搬上大銀幕,不僅請來了“黑寡婦”斯佳麗•詹森飾演少佐,還請來了北野武、茱麗葉•比諾什等國際巨星參與助陣。然而,承載著無數人期待不已的IP和陣容,這部電影版《攻殼機動隊》經過好萊塢的一通“魔改”,上映後不僅沒有收穫良好的口碑和票房成績,反而因為嚴重的水土不服被原著粉們噴得狗血淋頭,最後只得倉皇淡出人們的視線。
  不過,《阿麗塔》或《攻殼機動隊》未達預期的成績,卻並不會打消美國人對於“魔改”日漫作品的熱情。事實上,這兩部影片僅僅是這兩年最廣為人知的好萊塢"魔改"案例,還有更多的失敗案例因為他們的失敗而石沉大海,不為人所知。
  這些在好萊塢“魔改”日本ACG作品的道路上相繼出現的犧牲品,近年來已然讓許多人對這一類型的電影產生了一定程度的PTSD。這讓我們對接下來的同類型作品的命運,不由地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2019-04-21 07:11:28
阿楨
好萊塢的“魔改”之路
《七龍珠》系列動畫和漫畫一度是全世界90後共同的童年回憶,時隔多年,很多人對其中的種種情節和人物依然歷歷在目,“龜派氣功”等當年的熱詞至今依然活躍在網路。不幸的是,21世紀初,這部動畫被20世紀福克斯盯上並購買了版權,2009年,這部童年經典動畫被好萊塢翻拍的電影版上映。
  為了降低東西方文化衝突所帶來的水土不服,20世紀福克斯找來了一個從小在美國長大幾乎完全不會中文的香港導演黃毅瑜;對了應對中國市場,福克斯還請雞賊地來了全民男神周潤發來蹚這一趟渾水。
  大概,看過原版動漫的人都不會接受一個叫做“孫悟空”的美國人和另一個叫做“比克大魔王”的美國人,於是這部電影爛得理所當然,爛得恰如其分,爛得讓觀眾不氣反笑,看這片子還想用怎樣奇葩的姿勢糟踐自己的童年。imdb2.6和豆瓣3.7相比,可見熱愛日漫的外國人對這部爛片的憎恨更為刻骨銘心。儘管全世界的觀眾都不買帳,從結果上看好萊塢也並沒有從中吸取足夠的經驗教訓。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04194&s=syfwjxbt
2019-04-21 07:13:45
阿楨
《哪吒》10億票房背後:影片沒那麼好,中國人在被誘導消費 2019-07-30 小象冒冒

上映5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已10億元票房,最終或達22.59億。此前,中國市場動畫電影票房最高是《瘋狂動物城》15.27億。
《哪吒》在微博、新聞平臺一片叫好,在文青聚集地,豆瓣,更是收穫了8.8的高分,進入了神片的行列。看起來,《哪吒》是一次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
在重重推薦下,小編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之後,心裡不禁打起鼓來:也許,影響輿論、決定票房的,有太多“非電影”的因數了。
此次上映的《哪吒》,儘管脫胎於中國神話,卻完全是以現代道德演繹。電影訴說了一個堅持自我、父愛子孝的,現代式的家庭教育故事。
諷刺的是,儘管角色口口聲聲說著“做自己”、“我命由己不由天”、“最害人的是成見”,電影卻依然一直在用對肥胖、結巴、娘娘腔等對各色缺陷產生的成見製造笑料。
和日本的宮崎駿工作室、美國的皮克斯營業、迪士尼等國外成人向動畫相比,中國的成人向動畫電影,多年來一直處於缺失的地步。
回溯國漫發展史,上一部扛起崛起大旗的,是四年前的《大聖歸來》。這部影片,基於了《悟空傳》扎實的劇本和深厚的人設,加之令人眼前一亮的畫風,取得了口碑與9.56億元票房的雙豐收。
但《大聖》宛如天空的流星。自此之後,似乎再也找不到值得考究一番的作品了。國漫可謂負重難行。此刻,它正緩慢爬行在技術與藝術難以平衡的分水嶺上,且更傾向於前者。這不是藝術家的選擇,而是市場的選擇。
“特效套路”,為中國動漫電影在短期內贏得了市場。但梳理電影作品的發展方向,對技術的沉溺,既是國漫的崛起的墊腳石,又是國漫崛起的絆腳石。我們似乎再沒有機會看到一個純然用心的想像世界、一個中國的《千與千尋》了。而如果再仔細觀察:國產動漫的票倉,往往聚集在二三線城市。
《哪吒之魔童降世》火了,有好事者翻出了40年前的那部哪吒做了一下對比,小編也趁機回味童年。回顧1979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哪吒鬧海》,其中經典場面,至今看來,就是震撼二字。懷著這種感受,再看今天的《哪吒》,則更覺得失望。
這不是因為特效的緣故——當年的影片沒有特效,電影語言也不豐滿。我們僅僅對比一個場景的處理方式,就能感知到電影藝術的差別。
2019-08-02 09:16:51
阿楨
回應
上美倒是做藝術,都快做死了,也沒見你們出錢出力的。一方面喊著我要藝術,又不肯給藝術送錢,你們讓藝術也很難辦啊。
日本的千與千尋是一種日本的成功,但哪吒就是中國的。但按作者的話來說,外國的動漫在中國可以得高票房,可以賺錢,但中國的動畫得高票房,好像就是在犯罪一樣。
好萊塢大片各種宣傳,不是誘導?你們這些傳聲筒雙標咋這麼溜?
文人相輕的惡習真的是改不掉了
本來對一個電影的評價難免會有主觀的因素,所謂各花入各眼,這都很正常。只是本文作者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般的自我感覺良好,行文思路邏輯混亂,沒有論據支撐結論

京都動畫:曾收到與縱火嫌犯同名人的投稿,初審未通過 2019-08-01 觀察者網

在“京都動畫”第一工作室遭人縱火釀成慘劇之後,41歲的嫌疑人青葉真司曾向警方表示,因小說遭盜用感到不滿,隨後“京都動畫”社長澄清,並未收過青葉投稿的小說。
但日本共同社7月30日報導,“京都動畫”辯護律師30日透露稱,與嫌疑人青葉真司同名同姓的人曾參加過作品徵集活動,且其住址與青葉同為埼玉市見沼區。由於程式上未通過第一次審查,所以青葉的作品並沒有在公司內部共用。由此否認“抄襲”一說。
7月18日上午,日本“京都動畫”工作室遭縱火,青葉在建築物一層用桶潑灑汽油,之後放火並大喊“去死”,他目前因燒傷仍在醫院接受救治。此案目前已經導致35人死亡。
“京都動畫”工作室建築共3層,面積約700平方米,從1層到3層均被完全燒毀。“京都動畫”1981年成立,有近160名員工,曾製作《涼宮春日的憂鬱》《輕音少女》等多部知名動畫。
  回應
話說,日現在一水兒的套路流...一堆輕小說仿佛一個套路不同寫手的作品,有些時候,你真說不好是不是抄襲,因為很多作品深究起來都一個套路...
 我很懷疑這樣一個中學都沒畢業的人的文稿能讓京都動畫去抄襲。
 話說就算真的被抄了,這位罪犯還不如放出原稿來,在網上讓人評判,是真是假一目了然。
 以日本人見了棺材也不掉淚的德性,京都很大可能就是收了稿,借鑒了部分情節,然後還不給錢,沒給任何說法,當不知道…
 這也不是放火的理由
2019-08-02 09:17:11
阿楨
“做動畫死路一條”和平均月薪1w5,哪個才是中國動畫的真相 2020-07-29 春辭

能夠讓評論和轉發區有這麼大的畫風差異,雙方對動畫人或是中國動畫這個行業的認知顯然橫著一條巨大的溝壑。
3D動畫,二維動畫,CG動畫,工作室,大公司,各式各樣的名詞,各有區別的技術,完全不相同的工作模式。細節的差異造就作品的差異,呈現在觀眾面前的選擇很多。
但對於這條新聞下的動畫人來說,指的是二維動畫,也就是需要人們去手繪的動畫。
而二維動畫最大的問題就成本和收益的不匹配。
動畫畫師需要漫長的時間培訓,並且人工費用高,製作效率低。
動畫這一行,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是埋頭苦幹多,出人頭地少。
19年國內動畫師收入樹狀圖
15年日本動畫師收入報導
就連製作出《螢火蟲之森》《輝夜姬物語》的吉卜力動畫工作室,也有高強度的工作要求。吉蔔力負責創作的主要是宮崎駿和高畑勳,而後者關於殘酷的負面新聞更多。
國內的動畫行業沒有這樣誇張,但也沒寬裕到哪裡去。
改革開放之後,國內的動畫創作是為了國際得獎而去,國家有生產指標和撥款,不用面對市場。對創作者而言最好的時代莫過於此,中國動畫迎來高潮,《神筆》《豬八戒吃西瓜》相繼問世。
“你們能把齊白石的畫動起來就更好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陳毅聽了彙報之後如是說道。
為此,上美廠花重金請來國畫名師李可染、程十發參與藝術指導,1960年,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橫空出世,日本動畫界稱之為奇跡。
但在那之後,國家的政策讓中國動畫行業走量不走質,中國的動畫越來越趨向幼童化和低智化,長期以來中國動畫都只是在維持在存活線上,直到近十年才有較為明顯的起色。
  回應
3D的工業化甩日本幾條街?你確定?
論動畫3D化日本其實是走在前面的,但日本3D是基於為傳統2D動畫服務而發展的,即讓畫師擺脫手繪的海量工作專注于原畫創作,純3D動畫寥寥無幾,國產2D動畫產業沒有那麼根深蒂固,因此技術負債比較輕,因此3D動畫產業發展就比較豐富,在這方面的經驗積累超過日本是毫無疑義的。

橫店重啟:48個劇組開拍,63個劇組籌拍,入5個民間群演群得交99元 2020-07-29 刺蝟公社

根據橫店影視城透露的劇組動態,本周《斛珠夫人》《大唐明月》《皓衣行》《叛逆者》《人生若如初見》《千古玦塵》《贅婿》等29部熱劇都在拍攝當中,粉絲們紛紛而至。喻示著因疫情一度沉寂的“大橫國”正逐步蘇醒。
2020-08-02 08:51:19
阿楨
《姜子牙》口碑爭議卻排片大漲,但國慶檔仍大局未定 2020-10-03 創事記

  10月1日票房達到了7.45億,人次達到了1834萬。《姜子牙》居功至偉,以42%的上座率,單日斬獲3.62億票房榜首,成為國慶檔歷史上首日成績最好的電影。
  7.45億的單日票房,較去年十一當天8.15億雖有回落,是新冠疫情情理中之事,但中秋和70周年國節慶,調動了很多非活躍觀影人群的觀影積極性。
  旅遊業受到新冠疫情衝擊,或許是影市表現強勢的原因之一。今年國慶中秋8天長假預計旅遊人次可能達到6億,雖有大幅回暖,但仍只恢復到去年國慶7天假期76.7%的水準。
  票房破三億,豆瓣7.2,《薑子牙》票房口碑為何冰火兩重天?一,故事單薄;二,娛樂性不足;三,強行煽情如同災難。說超越《哪吒》的,有,說影片最好看是彩蛋的,也不少。
  《薑子牙》雖然以封神大戰為背景,但講的卻不是大眾最熟悉的封神榜的故事,而是一個平民英雄故事:薑子牙在戰勝狐妖後,被貶下凡間,於千辛萬苦之中找到了自我並發現真相的故事。不再是傳統影視劇中的仙風道骨,而更像是個落魄、倒楣的職場不順的中年人。通過薑子牙和蘇妲己(不等於九尾狐)機緣巧合下攜手上路,最終在找尋真相中找出了一個難題的故事:救一人還是救蒼生?
  相對於《哪吒》,美術、音樂上、細節上《薑子牙》都要成熟很多,特別是融入中國水墨畫意境的視覺體系。應該在“哪吒”高口碑的支持下,持續產生“破圈效應”,吸引更多觀眾走入影院,也進一步完成國漫突破,問題出在實力支撐不起野心。
  觀眾天天喊著 “國漫復興”,但即使“哪吒”在製作水準與商業表現上將國產動畫電影提升到了全新的水準,國漫卻從未真正從創作層面去印證自己的復興。
…….
  回應
創事記先寫一個好故事出來吧。現在都是坐而論道者(鍵盤俠)眾,眼高手低者(噴子)眾。

40+女演員困境?趙薇:所有女性演員都很難出頭

2020年10月2日播出的《演員請就位》節目中,面對馬蘇和倪虹潔的“中年女演員”困境,導演趙薇則直接表示“我覺得根本不是40+,現在是所有的女性演員,都有一種很難出頭的問題”,同時她還發問“所有的化妝品護膚品,睫毛膏粉底全是小男生在代言,姑娘們都去哪了?”引發了大眾的關注。
  回應
這幾年大火的劇是什麼類型?言情,偶像,甜蜜蜜,這種劇女生喜歡,代言肯定是奔著帥帥的男演員去的啊,而且跟男演員搭深情的都是少女,還能是阿姨?
2020-10-04 09:36:41
阿楨
如果大雄進靜香浴室劇情要被刪,那揍人怎說… 2020-12-10

陪伴了許多人整個童年的《哆啦A夢》,因為某些“低俗內容”而讓網友們吵了起來。
起因是,有日本網友發起請願表示,希望將《哆啦A夢》中“大雄進靜香浴室”的情節全部刪除。
他們認為,偷窺女生洗澡是一種“性侵犯”,會帶壞小朋友。
問題是,按照這種嚴格標準的話,胖虎、小夫、大雄和哆啦A夢,似乎都得被剪掉……
  回應
從小看到大,我也沒犯罪。日本人把成人世界的犯罪行為推到小孩子接受教育的頭上,也是夠無聊的。
 日本動畫中的高中女生文化和潛意識裡引導戀童真的沒關聯嗎?
 日本刪除了全部有爭議的動畫內容,性變態了就能大幅度減少? 反動畫的論據看起來很充分,然而在社會學研究中是無效的。 日本那麼多的癡漢主要原因,是日本社會造成的。動漫作品對社會的影響只是極為微小的影響因數。
 喜羊羊因為暴力畫面被封殺多少年了?牛郎織女的故事要徹底黑了,不僅僅偷窺女性洗澡,還藏起衣服來脅迫女性,然後織女就直接斯德哥爾摩了,連孩子都有了。最終牛郎也沒有受到懲罰,王母娘娘作為一個冷酷無情的反派,也僅僅是把自己閨女帶回去了事。還有白蛇傳,最開始白蛇就是個妖怪,為了強留許仙不惜水漫金山造下無邊殺孽,法海就是個為民除害的老法師,現在變成什麼了,妖怪白了,為民除害救民水火的老法師黑了。
 上綱上線的話,那麼幾乎所有的具有打鬥、殺人內容的海賊王、火影忍者這樣的少年漫畫和大部分青年漫畫是不是更應該被禁止?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27543
2020-12-12 10:36:11
阿楨
“酷日本”還酷嗎?陷入迷走的日本文創戰略 2021-01-11 觀察者網

在外界的印象中,日本似乎是一個具有極強文化輸出能力的創新大國。動漫、遊戲、時尚乃至日本料理都能成為流行世界各地的文化符號。
自小泉純一郎首相任內起,日本政府就開始借鑒歐美國家的“創意文化”概念,試圖在傳統動漫、影視、出版等內容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文化領域的更新反覆運算。一方面借此增強日本的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拉動其他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這些考量下的直接產物,便是最近十餘年來為歷屆日本政府、尤其是此前安倍內閣所津津樂道的“酷日本”(Cool Japan)。
被寄予厚望的“酷日本”戰略確實曾引發日本文創產業的投資熱潮,各種官方和私人資本都前赴後繼參與其中,但數年來取得的成績乏善可陳,甚至還出現了國有資本流失的窘況。而日本的文創產業亦如日本媒體所評論的那樣:“正陷入迷走的狀態之中”。
  回應
主要是日本這個國家太保守了,日本現在還是二次元的動漫遊戲文化,但現在國際主流都是3D,不論是歐美中。日本的動漫看起來還勉強,但是主力幾乎都是十幾二十年的老動漫,一個主筆既要負責故事創作,還要負責美術創作,這完全是小作坊式的創作方式。反觀中國幾乎是以小說為藍本創作,分工明確,也更加專業,品質也是穩步提高。未來,取代日本動漫,已成定局。在網路手機遊戲時代,日本遊戲行業,徹底被韓中打成豬頭。
我們要吸取日本文化產業失敗的教訓,第一就是產業分工要清晰,提高了專業化程度,才能提高產品品質。第二就是要與國際新技術接軌,現代文化產業是以新技術為載體的新產業。第三就是不能封閉思想,要培養大眾的審美,而不能形成獨特的審美。獨特的審美短時間能保護自己的文化產業,而長時間來看,會讓自己的文化產業缺乏競爭力。
2021-01-12 09:00:07
阿楨
武俠文化這兩年為什麼又流行起來了 2021-02-06

僅就遊戲領域來說,武俠產品這兩年便多了不少,國內團隊逐漸能做出一些像模像樣的3D武俠動作遊戲,武俠文化的氛圍也愈加濃厚起來,剛公測不久的《影之刃3》在近日的一次直播中,宣佈要和動畫《霧山五行》、漫畫《鏢人》,主機遊戲《仁王》,以及四大博物館(三星堆眾文物、越王勾踐劍、西漢直裾素紗禪衣、秦石甲胄)聯動。
  1.幾年前,武俠還是個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題材。
總之,曾經的武俠可以說內外交困。外有更流行的題材競爭,內有武俠作品自身的乏力,也難怪有很多人會說“武俠已死”了。
  2.但近兩年來,情況開始發生了變化。
視覺呈現上,《霧山五行》的場景渲染大量運用國風工筆手法元素,猶如一幅幅充滿古意的畫卷,七分墨三分彩,將天地包容於一紙之間,觀看的彈幕中頻頻飄過“每一幀都能當壁紙”的感歎;而《影之刃3》中場景設計也大量借鑒了中國傳統國畫美術的手法,如參考《清明上河圖》散點透視的遊戲場景構圖,借鑒了《千里江山圖》礦物顏料配色的自然場景,結合動畫電影和遊戲開發,為玩家呈現出了一個很符合想像的江湖意境。
  3.都有共同點:讓年輕一代體會到了武俠作品重塑後的競爭力。
曾經武俠文化有兩段黃金時期。一是“新武俠文學”,是以上世紀50~80年代金庸、古龍、梁羽生、溫里安等為代表,區別于三、四十年代的舊派武俠文學,創作的一系列主要以虛擬世界觀或演義歷史為背景,描寫“江湖中人”的幻想類小說。二是“新武俠電影”,以上世紀70年代到本世紀初,以胡金銓,徐克,直到李安的《臥虎藏龍》,主要以香港電影工業為基礎打造的一批延續了“新武俠文學”精神的電影,是“新武俠文學”的視覺延續。從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確立了中國人心目中的武俠文化,也曾在全球刮起武俠的風暴,中國功夫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輸出形象之一,不少好萊塢的導演(昆汀,溫子仁等),都深受武俠文化和視覺符號的影響。
  但就在新世紀,武俠的生態位被更通俗的玄幻網文所取代,進入了一段漫長的沉寂期。直到這兩年,才逐漸找到了新的定位。所謂的“新新武俠”,大致可以概括為:近年來在動漫,遊戲等領域湧現出來的一批新創作者,他們大多是在“新武俠”的薰陶下成長,又吸收了網路時代中的審美元素。隨著創作思路的成熟,在現代的技術工藝下,得以創造新形態的武俠類作品。
2021-02-07 08:52:42
阿楨
央媒批網路遊戲為“精神鴉片”,遊戲股全線重挫
  相關新聞
妖魔化遊戲應該停止了,這是另一個貿易文化戰場,不能把這條戰線拱手讓人
  回應
精神鴉片一詞侮辱性極強。三十年前沒有遊戲玩的時候精神鴉片是武俠小說,然後是街機廳再然後是網吧,現在都2021了,就不能想點新詞?對於那些辛苦工作勵志將中國故事講給全世界人聽的遊戲工作者來說,真的很不公平。想想當年的漫畫產業是怎麼毀掉拱手讓給日韓的。
不沉迷電玩,難道要很悶的中國人民專注推翻共產黨專政?
“精神鴉片說”10多年前就在網路上看過,其實是真的,但政府你要怎麼防?以前韓國線上遊戲發達,有個原因是可以讓國民有個精神鴉片,不會想到自己只是個苦命牛,移轉人民的焦點。
  相關新聞
德國電視:警方拘留吳亦凡,為中國政府對加拿大外交反制措施的組成部分。
陸打財團上癮?監管重拳要求「資本應政治正確」| 聯合報
路透:中國當局要馬雲出清持股淨身退出螞蟻 2021-04-18
繼馬化騰後馬雲也套現430億…大佬們為何都在減持 2020-07-13 新浪科技
零售、跨境、菜鳥3驅動 阿裡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年增34%
一位互聯網企業家找環時總編老胡聊天 2020-07-03 老胡說,資本要純淨不能要純淨主導國家,要純淨與國家大政策的互動中順勢而為。
2021-08-04 07:33:32
阿楨
日媒:日本書店或許能學習中國同行

日本SAKAMAGA雜誌2022-07-12 互聯網資訊大潮下,書店行業邁入全新階段。除了一些極有個性的小眾書店和有實力的大型連鎖書店,日本大多數書店都面臨存亡問題,實體書店20年減少一半以上。中國,新開書店數量卻在增加。首先是通過空間設計打造高顏值和舒適閱讀環境,自帶流量成為網紅“打卡地”。此外,除了閱讀,不斷拓展咖啡、美食、文創及雜貨等。日本也有書店嘗試跨界經營,但與中國根本無法相比。通過社交平臺引流,拓寬銷售,控制成本等手段,原本與日本書店一樣難以為繼的中國書店正重煥生機。中國人靈活的思考和探究心值得借鑒。

日媒ENCOUNT發現:中國漫畫進日本,主打兩類內容:一是穿越“異世界”,多表現為女主角穿越到古代王朝的故事。另一是大女主 ,多表現為漫畫女主角克服困境,憑藉自己的能力闖出一番事業,與男主角相愛,不一味依靠男主角,可說是女性版半澤直樹。

風格書店的大時代來臨 2017/02/23

TSUTAYA BOOKSTORE降落台灣了,和「全球最美的20間書店」之一的蔦屋書店,同屬日本CCC(Culture Convenience Club)集團。
無論是日本蔦屋,還是台灣誠品,都不是單純開著書店,代官山蔦屋書店成立之前,負責的人員曾前往誠品參考其營運模式。但幾年過去,前者卻發展出一套比誠品更細膩完善的營運心法,大步領先在前。2015年,結合「家電」與「書店」的二子玉川蔦屋家電開幕,是CCC再次跨界的新嘗試。
2022-07-15 07:49:30
阿楨
日本人怎麼看逆風輸出的中國亞文化? 2022-09-20 潘妮妮

上周《如妮所說》,中日之間的文化來往其實很難說是交流,而更像是中國在單向地奔赴,而日本的主流思想卻把中國的單向奔赴當作是理所當然的。
一定有人會說,現在中國的很多娛樂亞文化產品其實在日本也是很受歡迎的,其中最突出的當然就是手游,代表當然就是《原神》。除了這些二次元產品,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輸出就是中國彩妝。還有一個比較隱蔽的領域,中國影響到了日本的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那就是耽美二次創作,比如《陳情令》。
但是同樣遺憾的是,我覺得中國娛樂文化對日本的影響也就只限於此,沒有辦法再往上走了,哪怕在下面走得風生水起,但是沒法再往上,原因超級樸素,上面的人沒有這個覺悟,沒有這個意願。
而日本為什麼做不了呢?我覺得這裡面還是有很根深蒂固的精英思想在作祟。首先在部分文化精英的心目當中,他們已經把ACG文化當作是日本民族獨有的文化。而當中國向日本反向出口ACG的時候,他們會本能地覺得不是好事,是山寨,是偷竊,甚至更誇張一點,是一種僭越。所以這個時候精英反而有更強的危機感,而不會想到這個其實是改善中日關係的契機。
其次就是一些文化精英他們也看不上本國的年輕人,他本來心裡就覺得遍地遊戲宅男追星腐女已經國將不國了,結果看到這些年輕人還喜歡中國的產品,那就更覺得這是數典忘祖,批判都來不及,哪裡還想到要去鼓勵。
這個矛盾的背後,其實就是日本國內階層分化的問題,它只能靠日本自己解決,我們中國再怎麼努力也是沒有辦法的。
2022-09-27 07:59:24
阿楨
《中國奇譚》憑什麼讓國漫再次封神? 2023-01-05

《中國奇譚》是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B站聯合出品的動畫短片集,由八個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立的故事組成:《小妖怪的夏天》、《鵝鵝鵝》、《林林》、《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小滿》、《玉兔》、《小賣部》、《飛鳥與魚》。
  故事縱覽古今、展望未來,從鄉土眷戀到科技幻想、從生命母題到人性思考,展現著中式想像力、承載著中國民族文化與哲學。影片涵蓋多種美術風格以及製作手法:既有傳統的二維、剪紙、偶定格動畫,又有 CG、三渲二的現代技術,還有將素描與中國水墨韻味相結合的創新嘗試,是創作者們對中國美學一次多視角的詮釋。
  談到國產動畫,我們難以忘懷那輝煌的過去。1957 年正式成立的上美廠,創作了《雪孩子》《大鬧天宮》《黑貓警長》《葫蘆兄弟》等 500 多部伴隨了幾代中國人的作品。可惜 80 年代之後,動畫市場風向迅速轉變,因為時代的發展和人才的斷層,曾經輝煌的上美廠逐漸走向沒落,甚至被質疑吃老本,再沒有經典之作。
  其實近年來,優秀的國產動畫也有不少。
動畫電影《羅小黑戰記》同樣探討了妖和人的關係;《一人之下》紮根本土的玄學土壤,設定了有趣的作戰體系;《霧山五行》水墨畫風獨樹一幟,打戲流暢絢麗,又有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世界觀,立足傳統又融入現代。
  《中國奇譚》最打動我的一點,也是國產動畫的傳承和創新。
《小妖怪的夏天》在傳承這方面,我們可以看得到很多細節,比如牛頭怪抓著野豬妖擦鍋時冒的煙,畫法借鑒了小時候的連環畫,但讓這種煙動起來繪製量太大,所以導演只在這場戲裡用了一下。創新之處則更加明顯,導演在國人耳熟能詳的《西遊記》背景裡,探討了普通妖怪的命運,也用妖界的職場關係映射當下。另外,囑託孩子多喝水的野豬媽媽,如同子女打拼在外、逢年過節碎碎念的父母,讓故事多了溫情;「你在教我做事」「擦了半天就這」等臺詞則很有網感,十分貼近時代。
2023-01-09 07:52:45
阿楨
賺你的錢,還要教育你,這種想法不好 2020-08-15

《中國奇譚》的總導演稱創作者有責任提高觀眾審美門檻。這個說法,有‘賺了你的錢,還要教育你’的意味。是民國啟蒙(別人)那一套。啟蒙主義,其實是最大的反智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啟蒙主義的底層邏輯,一定是一方輸出,另一方全盤接受。啟蒙者輸出,被啟蒙者只有乖乖聽著,按照啟蒙者說的去做的份。

西方哲學為什麼這麼昌盛?2020-08-14

【本文來自《我們和西方文明的根本性不同在哪?》評論區】
  回應
當你在討論西方哲學為什麼這麼昌盛的時候,西方人也在暗地裡討論東方哲學為什麼那麼昌盛;當你討論歐洲為何能開闢工業時代的時候,歐洲也在討論為何四大發明誕生在中國而不是歐洲,因此這一切討論的本質實際上無異於“為什麼我父親不是李嘉誠”,其實並沒有去追究的意義,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的軌跡,所處的實際環境和社會現實不同,就會把那個時代的人們的思考引向不同方向,這是理所當然的,也是無可指責的,你回望八千年的文明史,你會發現中華文明依然有很多被其他文明豔羨的獨到之處,中國人之所以熱衷於討論歐洲文明為何獨佔風騷,只不過是因為在距今不太久遠的近代,我們中國被他們毒打了一頓,近代史的屈辱令我們今日回顧依然感到震動,所以才生髮出那麼多對歐洲優越性的探討,並且根據討論的結果缺啥補啥,這是中國人的心魔,我們沒必要繼續討論這個問題了。
2023-01-16 09:53:21
阿楨
當藝術碰上史實 「動畫歷史片」引發兩派學者熱議 2023/08/18 中時

大陸動畫片《長安三萬里》電影票房已達17.33億人民幣,成為2023年動畫片大陸票房榜冠軍,片紅是非多,每個人立足點不同,對於歷史劇中「大事」「小事」的判斷,確實就會有爭議。過去也曾有多部歷史劇,因為一些情節和史實不符,而遭到批評,甚至無法正常播出。
  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程波認為,「《長安三萬里》是一部在歷史基礎上重新創作的,有一定的幻想性的動畫電影,從這個意義上講,洛陽還是長安的問題,是不成問題的問題。」不能離開藝術角度去摳細節真實。從事編劇工作的張女士也贊同這一觀點:「這部電影中『長安』更像是一個抽象化的指代,讓重要故事發生在同一個舞台具有象徵意義。影視作品應有其獨立性,對於文史學者來說這個細節不能改變,但在電影創作來看可以適當改變。」
  浙江媒體「潮新聞」評論指出,古裝劇戲說一類,基本上是「瞎說」,曾有劇中唐代主人翁朗朗念出清代詩人名句。但人家標明了是「戲說」,不是正史,你也拿它沒辦法。但《長安三萬里》不一樣,這電影備案說是「重大歷史題材電影」,宣稱「查閱眾多歷史資料」,結果電影中地點對不上,人物與事件也對不上,你說是戲說也就罷了,你說是正說卻錯誤百出,讀過相關歷史的成年人或許可以一笑而過,那些剛剛處於求知年齡沒什麼分辨能力的小孩子,他們怎麼辦?別怪人較真,面對歷史,嚴謹該是必須持有的態度。
  就此而言,或許洛陽市隋唐史學會是有本地情結,但他們質疑《長安三萬里》的文史知識錯誤,一是一,二是二,歷史事件的時、地、人、事各要素,這主幹的要素你都錯訛百出,卻稱自己是什麼「動畫歷史片」,不是狠狠地打自個臉嗎?
  潮新聞文章認為,動畫歷史片可以有幻想性成分,這些表演也很可能成為影片的亮點。但是,歷史事件中時、地、人、事這些基本的構成要素,卻不能隨心所欲挪位。李白與杜甫初次相逢在洛陽,杜甫早年生活在洛陽,「一日三絕」發生在洛陽,救下了郭子儀的是李白,如果你把這些基本的史實都抹殺了,那還算什麼「歷史片」?觀眾要求或許很低,但作為一部動畫歷史片,仍需有歷史的擔當。就此而言,洛陽市隋唐史學會的起訴,有助於釐清同類作品的創作規範,給電影創作敲響文化範疇的警鐘。
2023-08-19 09:14:4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