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26集的電視劇
《鄭板橋》太偏重「鄭板橋在清朝乾隆年間任職山東濰縣七年縣令的一段經歷」,卅集的電視劇《鄭板橋與乾隆皇》(《揚州八怪》)又將「揚州八怪」四大才子化,二者都太偏重政治八卦,而忽略了詩、書、畫「三絕」。
怎會?《鄭板橋》強調的是:「鄭板橋任職期間體恤下情,廉愛百姓。他嚴懲奸商、貪官污吏、開倉放糧體察民情、秉公執法,施政有方受到百姓的愛載與擁護。」
結果如何?「鄭板橋集詩、書、畫於一身,清高自賞,雖才華橫溢,怪招頻出,卻不諳官場權術,事事坎坷碰壁;雖躊躇滿志,風流瀟灑,卻不適左右適源,屢屢遭人算計,最終被罷了官,回揚州賣畫為生。」
那又如何?不過重操舊業罷了,鄭板橋雖是「康熙秀才、正舉人、隆進士」,但他從年輕到老一輩子幾乎靠賣畫為生。
賣畫為生雖不致於如傳統文人所不恥,但鄭的賣相未免太難看了,自定潤格「大幅六兩、中幅四兩…」什麼的。
他是為了諷刺那些附庸風雅收藏他作品的富商名門,他最早期還是個秀才兼在楊州賣畫時,作品不為當時人們所接受。
即使如此也與他的「難得糊塗」人品不合吧!還有他以下的畫風呢?
「鄭板橋竹胸無成竹,濃淡、疏密、短長、肥瘦,隨手寫去自爾成局,其神理具足也。」「未畫以前,不立一格,既畫以後,不留一格。」
關於鄭板橋的詩、書、畫,在《揚州八怪》一劇中有較多著墨。
可惜這些都被演技生疏、服飾道具粗糙、攝影色調音效剪接都不及格的粗製亂造所破壞了(真不知曾演《秦始皇》的張豐毅怎會接乾隆皇一角色、曾演《三國演義》的陳佩斯會接鄭板橋一角色),尤其整部劇是以正邪對立的兩組人的爭鬥為主調:
正的一邊是乾隆皇、慎親王允禧、直隸總督鐘文奎及其女鍾小梅、知府盧青天、含宮廷畫師李鱓在內的揚州八怪、鄭板橋表姐王一姐。
邪的一邊是戶部尚書兼欽差大臣淩樞、宮廷畫師金敏之、揚州通判麻三貴、奸商吳子坤、偷賣字畫和將小梅賣給揚州紅月樓的鍾家奴王明德、紅月樓老鴇胡四姨。
過程中,乾隆皇和慎親王雖然偶而會被奸邪蒙蔽,但最終邪不勝正,皇帝聖明。
別老在意這些老套,觀眾有興趣的是揚州八怪等如何用智:修理壞人,化解奸人的陷害,尤其是金、麻對小梅和一姐的獸心。
再來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尾是嗎?
《四大才子》之類才子佳人戲不就如此!
35 集《揚州八怪》 (1999)
導演: 周康渝
演員: 方子哥 陳佩斯 劉威 張豐毅
劇情簡介
乾隆慕惜日益崛起的揚州畫派,微服南下揚州。南巡中乾隆爲揚州畫師的人品、畫品所折服,並欽點鄭板橋、金農京考,二人雙雙高中。但由于金敏之等佞臣作梗,二人不能入朝爲官。一晃十年,鄭板橋因破譯了乾隆出的謎對而被任用爲山東濰縣知縣。乾隆設"千叟宴"施恩天下名人雅士,"揚州八怪"均被邀進京,獨不見鄭板橋,乾隆龍顔震怒!濰縣天災水患,鄭板橋開倉放糧,在抗旨上又添了一條死罪。金敏之又進讒言,但乾隆臨亂思辨反將其貶爲...
分集搜索 ...
http://bk.pplive.com/tv/16491
揚州八怪是清代乾隆年間活躍在江蘇揚州畫壇的革新派畫家總稱,即“揚州畫派”。人數和姓名說法不一。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目過考》中,指金農、鄭燮、黃慎、李鱔、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八人。其實不止8人,且人名亦不固定。
“揚州八怪”的共同特點是,他們憤世嫉俗,不向權貴獻媚,了解民間疾苦。重視思想、人品、學問、才情對繪畫創作的影響。他們的文學及書法修養都很高。畫題以花卉爲主,也畫山水、人物,在于繼承宋、元以來,等寫意的傳統,擺脫了畫壇上保守派格遵清規戒律的影響,高度發揮了即景寫生,即景抒情的創造意志。他們又都擅長書法、文學、印章。因之形成詩、書、畫綜合藝術的整體,人稱“三絕”,爲繪畫藝術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和當時的所謂“正統”畫風迥然不同。
港臺30 集《鄭板橋》 (2002)
主演:王喜、黎姿、陳松伶、麥包、莫家堯、林韋辰、胡杏兒
劇情簡介
一個經世濟民的夢叫他勞碌半生
數十寒暑換來「難得胡塗」四字
畫家鄭板橋〔王喜〕到揚州尋求發展機會,在那裏認識了文人金農〔莫家堯〕和黃慎〔麥包〕。板橋以爲憑著自己的才情必可揚名立萬。然而,際過一事可不是板橋所能控制。板橋曆康熙〔秦沛〕、雍正〔曾偉權〕及乾隆[曹永廉〕三朝,雖終能如願以償,爲國效命,然而腐敗的官場,卻不是板橋所喜。
仕途崎蝠,愛情的道路亦一波三折。被橋初到揚州時邂逅了青樓女子王一姐〔黎姿〕。板橋本有機會與一姐成親,卻因一姐之母嫌棄其出身,無奈娶了一姐的侍牌徐氏〔陳松伶〕爲妻。徐氏對板橋一片苦心,恒橋終被感動。板橋高中舉人,滿心歡喜回鄉,徐氏卻因救板橋而命危。徐氏臨終前力勸根橋另娶下人饒五妹〔胡杏兒〕。板橋對五妹沒半點愛意,五妹卻一點也不介懷。板橋後被王一姐陷害而惹上麻煩,幸得五妹處處爲他奔走。
勞碌大半生,落得一事無成,板橋寫下「難得胡塗」四字交給乾隆,然後帶著五妹回鄉歸隱。
分集劇情:
第1集
愛畫康熙與首席畫師蔣南沙微服到楊州尋找心頭好畫癡鄭板橋善畫竹卻遭父鄭之本反對陰差陽錯下橋上了王一姐船往楊州橋以女扮男裝秘密要脅坐船一姐無奈答應橋畫館論畫令畫商黃慎留印象慎諷橋所賣之畫價高難找買主時一姐仗義向橋訂畫並囑橋送畫到其客棧後一姐遭賊打昏橋找不到一姐又被土豪麻三貴手下伏擊混亂中上了康馬車脫險康雖命人替橋療傷橋卻守原則不讓看一姐所訂畫康欣賞橋耿直一姐婢女徐氏到客棧尋一姐竟被老板騙去五十兩銀蔣決親自畫駿馬圖討康熙歡心卻給橋意外破壞
第2集
官兵捉住橋橋詳加解釋並不一己之錯蔣認同離去慎暗自盤算橋流落街頭慎帶橋回開設畫館更欲介紹橋認識館中最有名氣畫師金農時農危坐城樓幸橋機智救農橋以慎不愛畫之人爲由拒絕爲其工作橋遇一姐得悉身墮清樓且巳失憶遂答應爲贖身慎經橋解說一姐之事驗證下覺一姐富家千金心想爲找回家人後賺一筆時三人遇蔣慎命橋即席寫墨竹圖獻蔣橋爲幫一姐無奈照辦慎恭敬獻畫蔣須收下卻不屑一看慎得悉一姐贖銀竟爲一千兩即打退堂鼓徐張貼尋人啓示找尋一姐橋須努力亦未能賣出畫
第3集
徐到餃子店打工望憑其拿手餃子找到一姐橋受徐餃子吸引卻缺錢徐請吃橋遂徐手帕上題字徐高興接受鴇母提出五天後賣一姐橋苦惱下想出一計橋于市集上灌醉農慎扮蒙面賊追殺二人時徐出現相救幸橋機警弄昏徐全楊州民衆均相信農已死橋等續以迷藥令農昏睡農畫價只略升二人失望橋助一姐逃走時遭鴇母毒打一姐不忍下回頭徐慰問橋傷勢當知橋妓院受傷便不理橋農畫終漲價全城更掀起搶購農遺物熱潮橋、慎發現農不即到處找尋農遊蕩時險象環生橋等終找到農堅持說出真相令慎、橋大急
第4集
橋以曾救農一命作脅農無奈接受慎、橋往贖一姐然鴇母已將賣去慎傾盡錢財才將一姐贖回慎當一姐如傭人使喚除要服侍農起居更要洗衣燒飯結果一姐險把廚房燒掉慎氣結徐仍不理會橋橋無奈卻從其老板處知仍尋自家小姐一姐努力做家務橋從旁鼓勵京城內四阿哥說服蔣以己名獻上准備西洋畫康看過此西洋狩獵圖後竟風雨不改出外狩獵農稱病重衆怕漏風聲而不敢找大夫農歎生不如死橋等內疚康終勞累昏倒蔣才知四阿哥用意康蔣如意畫館意外見到墨竹圖並爲之著迷即命蔣尋寫畫之人
第5集
橋帶一姐往嘗金魚餃一姐感似曾相識卻仍與徐緣慳一面橋想出助農脫困之法遂與慎臨摹農畫並大量推出市場成功令畫價暴跌曾高價購入農畫貴即血本無歸查探下發現橋所爲遂捉了橋審問慎、農往救橋失敗亦遭貴一同囚禁幸蔣暗中嚇退貴才令各人脫身農開心走到街上卻被民衆怒罵洩忿全楊州民衆均不屑慎等欺詐手法慎畫師亦紛紛改投別館同時債主臨門慎氣結得罵一姐爲害人精一姐難過不已橋加以安慰並承諾會照顧一世晚上慎邀一姐往吃宵夜說道歉但原來慎竟欲賣掉一姐
第6集
買主將一姐帶走慎感悔疚遂與橋往找一姐一姐逃脫買主後被慎及橋找回二人將安撫之際卻遭聞聲趕來徐打傷各人回慎處徐與一姐相認後欲將帶走慎卻堅持要王府帶錢贖人徐惟有留下陪伴一姐徐不忿慎呼喝一姐而常與爭吵幸橋旁多番調停橋賣畫遭羞辱本不忍即命橋隨己回鄉後橋懇求下答應給半年時間闖畫壇蔣爲弄清橋爲人遂經一富商向橋買畫卻見橋交來畫與前大異便藉富商之口點出其弊橋震驚地回家苦練一姐從旁鼓勵二人感情大進橋仍未能下筆遂到酒館買醉時蔣出現加以點醒
第7集
橋將新作畫送交富商卻被富商邀來四大畫商評得一文不值橋失落本又表示橋應放棄並隨回鄉幸得徐加以安慰蔣向橋指出有太多牽絆不應受家事及感情影響而急于作畫更引見其畫功超凡、但生活潦倒師兄令橋悟出神韻爲要、畫功爲次道理橋苦思三日三夜仍不能下筆蔣決帶出外加以訓練橋留書各人而去但信中並未提及與蔣同行且言詞低落各人均誤會橋往尋死衆遍尋橋不獲本悔疚不已一姐雖心傷卻仍堅持橋房等回來慎見狀不忍並輕擁著安慰時農至慎即放開一姐農看出慎心意
第8集
蔣與橋遊曆山間橋郁結漸除蔣更讓橋重新認識竹令茅塞頓開橋畫功大進更應蔣要求贈畫與一姐得悉其母王夫人即將到來心中忐忑不安徐替一姐換回華麗衣飾慎等眼前一亮蔣帶橋往京城說若墨竹圖能得康歡心定必替其引薦蔣回到宮中畫興大發地寫畫蔣與同僚飲宴後回館見康大贊墨竹圖卻評其畫了無新意遂不忿地稱墨竹圖其所畫康大悅蔣暗心驚蔣騙橋康並未見其畫著先行回揚州橋無奈告辭時王欲接走一姐一姐不舍衆人慎要王付高額贖金王很快便向達官仕俊借得贖金並把一姐接走
第9集
慎爲要回一姐遂歸還王贖金並說出已對一姐生愛意橋亦同時向王表明與一姐兩情相悅王聽罷怒趕二人離開橋罵慎卑鄙慎反責橋先抛下一姐不顧橋無奈原諒慎橋托徐送信給一姐約私奔卻意外給王拾得翌日一姐與橋碼頭被王派人捉回王將橋毒打後叫本接回並當衆羞辱本本回家後竟鼓勵橋努力打出名堂令橋欣喜橋與一姐均誤會徐全心出賣徐難過康再盛贊蔣墨竹圖更好奇蔣以什麽心情作畫蔣即砌詞辯過蔣收橋爲徒囑橋安心作畫後交給呈送康蔣再獻畫康指出其畫功爲何不同以往蔣須巧言辯解但康已生疑
第10集
王視俊爲未來佳婿遂要一姐與俊外遊恰巧被橋踫見橋得知俊家勢顯赫後悶悶不樂蔣關切慰問王大壽橋送上蔣所寫百壽圖王即對橋另眼相看並加以款待康再試探蔣感蔣仍未說實話遂命蔣于數日後春郊狩獵會中作畫蔣無奈答應蔣連日習橋畫風不果竟于到達獵場時刻意墜馬康暗怒蔣傷手並證實不能作畫康不點破卻命蔣刻日離宮橋與一姐外遊二人憧憬著將來慎卻到來說蔣已失勢橋苦惱慎乘機拿橋畫賣錢蔣回到揚州芳勸蔣要盡快解決橋蔣騙橋其畫觸怒康又與橋斷師徒關系更說橋應刻日回鄉免遭康派人追殺
第11集
橋承諾蔣封筆後回鄉找一姐卻遭王奚落趕走蔣連夜燒掉橋畫芳說還有一幅流傳坊間蔣擔心原來康已微服到揚州並買下橋畫更派人尋橋蔣得悉康揚州芳重提殺橋蔣猶疑徐告知一姐橋巳回鄉一姐要橋解釋爲何不辭而別橋自卑且不欲多說一姐誓言恨橋一輩子橋仍狠下心場出城康到慎及蔣處亦找不到橋遂派人監視蔣終救下險被蔣滅口橋更得悉蔣、橋相交始末康揭蔣惡行並欲處斬橋極力阻止蔣幸免一死康、橋傾談一夜康命橋接管蔣一切橋聲明大噪慎即以其名聲賺錢康向橋說感疏忽管教兒子橋加以安慰
第12集
橋開解康兩人同繪蘭竹圖夜宮中急報康被迫留信給橋後回宮橋拿著康信告知王將成首席畫師王即大爲奉承一姐卻不理橋與俊外遊遊畢俊說只要開心不介意被利用刺激橋一姐感激橋不理一姐責罵向其解釋一切終誤會冰釋本到揚州知悉橋爲清帝作畫而大怒父子再起爭執京城內康急召十四阿哥回宮欲禪位橋終令本不反對其效力康更替向王府提親四阿哥欲繼位苦求康未果遂心生一計橋順利成婚翌晨卻發現娶徐橋向王問罪並要找康評理王說出康已駕崩後趕走橋難以接受徐加以安慰卻遭罵走
第13集
王向一姐說出家道已中落不能讓嫁橋一姐悲傷慎奚落徐本亦不屑徐所爲徐感懷身世痛哭橋狀告王騙婚俊暗中疏通開審日王巧言辯過一姐更表明不嫁窮畫師橋大受打擊俊接管蔣一切橋等無奈到慎處又遇退橋畫群衆橋回屋即拿徐出氣本竟挺身維護並要翌日回鄉衆人受鄉親熱烈歡迎更被問及上京事本尷尬否認橋表明不會愛徐徐心酸橋不能繪畫以酒精自我麻醉不久四阿哥繼位爲雍正一姐亦與俊成婚橋仍酗酒經本痛責點醒終到本私塾任教但卻只教學生繪畫而翌日所有學生更不來上課
第14集
本苦勸仍未能令鄉民讓子女上學遂回家責罵橋橋卻解釋從自身經曆悟出盡信書不如無書理念本無奈橋收到慎信竟抛下一切再往揚州然而雍不愛文藝更派奸臣趙高明致力打壓文壇令揚州百業蕭條橋替農出頭得罪趙後農被捉橋被迫回故鄉興化本變得沮喪橋頓悟私塾對本重要性遂再苦求鄉民惜沒人答應讓子女上學然翌日學生卻全數返私塾橋欣喜地教學本亦大慰徐早出晚歸橋生疑跟蹤徐發現徐替鄉民打工來換取們讓子女上學橋慚愧下深受感動與徐感情大增慎傾盡財産終救得農出牢但卻再遇趙
第15集
趙淩辱農、慎一番後離去二人感揚州再無立足之地橋與徐感情日增終一夜暢飲後不再分席而睡時正大旱雍爲祈求天降金露遂進行大赦蔣因此脫牢並誓要奪回如意館芳擔心然俊忌材只派蔣做盤點康遺物工作令蔣獄中苦練左手繒畫心機白廢一姐對著橋贈畫睹物思人且對俊寵愛亦愛理不理終一次家中失竊讓俊得悉而心傷不已天旱持續令米價暴漲鄭家亦苦無米糧愛好橋畫米商亦不肯以畫換米令橋感慨時趙以賑災使身份到興化並到本私塾參觀徐等極力隱瞞橋存但趙卻對一墨竹畫起疑
第16集
橋隱瞞徐替一姐重新補畫蘭竹圖徐覺有異跟蹤見二人一起心傷橋再遇慎及農慎說道揚州已無人再寫畫橋不勝唏噓俊查看橋作畫進度時見一姐與橋晚飯歸來以爲們無心作畫遂與一姐大吵起來翌日俊向橋下跪懇求完成此畫表示可把一姐給橋橋怒打俊俊找一房子讓橋專心作畫橋遂騙家人與慎等郊遊數日但本與徐卻巧遇慎等幸慎機警瞞過本慎從橋處得知原委欲告知徐讓安心但當徐驚悉此舉抄斬大罪後決阻止橋但橋仍執意完成此畫徐將新畫撕毀並將原畫奪去橋氣忿地打了徐帶著原畫及一姐離去剩徐一人痛哭
第17集
橋帶病重新寫畫以致暈倒一姐整夜細心侍候徐家偷哭慎從旁安慰橋醒來見一姐旁極爲感動本聽聞橋金屋藏嬌徐雖極力爲一姐平反本卻不信橋接近完成畫作竟提出與一姐遠走高飛一姐心亂往外跑時遇本本責一姐不應破壞橋與徐幸福一姐向橋表明二人只能當好友橋無奈囑明早取畫橋完成畫後悟出康要十四爺繼位並與慎等商量決不可獻給雍當橋欲找一姐解釋時被卻王隨從擊暈並奪畫後橋追至碼頭一姐等已遠去雍召見俊說出其派人毀了蘭竹圖爲何俊能交出此畫俊慌忙請罪雍說只要合作便可免死
第18集
橋帶病重新寫畫以致暈倒一姐整夜細心侍候徐家偷哭慎從旁安慰橋醒來見一姐旁極爲感動本聽聞橋金屋藏嬌徐雖極力爲一姐平反本卻不信橋接近完成畫作竟提出與一姐遠走高飛一姐心亂往外跑時遇本本責一姐不應破壞橋與徐幸福一姐向橋表明二人只能當好友橋無奈囑明早取畫橋完成畫後悟出康要十四爺繼位並與慎等商量決不可獻給雍當橋欲找一姐解釋時被卻王隨從擊暈並奪畫後橋追至碼頭一姐等已遠去雍召見俊說出其派人毀了蘭竹圖爲何俊能交出此畫俊慌忙請罪雍說只要合作便可免死
第19集
豈料雍早朝時竟指俊失職將俊處斬蔣更出賣十四爺令雍將收監蔣重掌如意館其意氣風發令芳憂心橋追至京城發現俊已死及遭抄家欲苦尋一姐與王未果橋酒醉被小賊饒五妹帶至山徑洗劫朦朧中被妹打傷徐、慎與農到京城找橋時妹拿著橋家傳玉佩被徐看見徐請求妹說出橋下落妹卻耍花樣慎遂施計令說出與橋分手之山俓衆人見山俓有血積報官處理縣官欲用刑令妹招供徐信妹應沒有殺橋而放過妹感激並承諾若見橋定必帶往找徐橋留落街頭遇妹並從處奪回一姐留給信妹強拉橋到客棧找徐但徐已退房
第20集
徐回鄉照顧生病本慎與農答應繼續找橋妹勸橋回興化不果遂迷昏途中二人險墮山涯橋感無面目見徐妹責應勇敢面對妹送橋到村中分手橋家門猶豫徐回家驚見橋瑟縮暗角夫妻相擁哭作一團橋得悉徐以其畫爲伴深受感動妹再偷竊徐替其賠償並囑回京後改過雍駕崩乾隆繼位即釋放十四爺十四爺封爲護國公後將蔣罷免以報其倒戈之仇乾將康遺物解封從中見墨竹圖並甚欣賞李更說出康與橋相交經過乾期待見橋慎、農再臨興化圖說服橋再闖畫壇深夜徐雖鼓勵橋一試橋卻不舍本本門外聽見一切
第21集
翌晨本宣布停辦私塾並鼓勵橋再闖揚州文壇橋感激橋帶同徐及堂弟墨起程揚州百業興旺令橋震奮趙爲歛財竟指使王知府以乾南巡爲藉口迫各商戶民衆捐錢制巨型墨硯致民怨四起橋、徐再遇妹城中騙財徐執意收留令慎等氣結妹館首天便由橋教導經書、農教繒畫、徐傳授女紅及慎教認字令吃不消而偷走徐跟蹤下發現妹爲人俠義遂爲擊退敵人並表示妹有恩于鄭家定助重新改過妹感激各商戶加收誠意金直接將捐款擔子加諸民衆惜各人敢怒不敢言徐與微服乾爭買橋舊作橋成功說服賣主後與徐離去乾追出
第22集
乾以高價誘橋賣畫橋責膚淺更不認橋本人乾欣賞其氣節後乾隨從打傷橋奪畫獻乾並謊稱橋肯以較高價成交乾對橋失望乾不欲受孫公公等人管束私跑時遇妹妹爲替橋出氣騙乾到山上綁起並拿走錢袋橋勵責妹並收起銀兩待還乾目不識丁妹卻暗藏玉璽把玩趙派官兵推巨硯巡行迫每家捐獻巨硯卻翻倒壓著民衆死傷無數橋等坊衆欲救人時卻遭官兵趕走夜橋醉酒後大街寫下諷趙詩趙大怒命知府收押所有識字人審問乾亦被誤捉橋欲自首徐阻止並安排衆人回鄉橋卻失蹤知府升堂要各文人寫文章乾亦內
第23集
乾出言頂撞知府慘遭杖責時橋自首亦同受杖刑知府記仇不肯放乾把與橋囚禁二人傾談間誤會冰釋乾欣賞橋不畏強權趙遇孫等人查得乾大牢遂深思脫罪之法乾與橋閑談時多次表明身份橋卻不以爲然乾見識橋即席作畫歎爲觀止徐、妹欲謀劫獄卻被趙手下將乾及橋先行救走並要二人守候山洞內乾向橋說出康臨終亦拿著橋畫橋終相信其身份時知府向洞中射火箭幸徐救走二人而妹引開官兵時雖聽得趙奸計卻意外暈倒乾派徐向孫求救卻給趙得悉其藏身處妹蘇醒遇孫等人知府追殺橋及乾徐爲救橋受重傷
第24集
趙至即把知府殺掉時孫、妹趕至說出趙奸計乾將趙定罪抄家徐昏迷後轉醒太醫驗出懷有身孕但其內傷極重須打掉胎兒才能保命徐卻爲替橋留後而隱瞞妹不安橋知悉徐有喜而高興萬分妹卻黯然乾欲封橋爲吏部上書惟橋怕徐不適應當京中官太而改任縣官衆人回鄉報喜徐身子日差妹欲告訴橋徐卻以死相脅妹無奈橋惠州上任便收到土豪邱大富賄款遂命墨全數捐增鄉民此舉令邱不快橋要官兵改散漫惡習惹師爺等不滿徐傷日重竟要醫師開保胎不保命之藥此舉令其內傷再無法可治
第25集
邱常欺壓鄉民橋深思懲邱辦法時被蛇所噬幸妹及時背橋看大夫才得保命徐感妹能照顧橋橋毀官牆令官府與鄉民距離拉近以樹立鐵面無私形象邱設計令橋判一鄉民入罪害其失民心後橋終想出一計令邱放棄追究成功挽回民心徐將持家手藝傳于妹更爲其裝扮又要橋納妹爲妾橋拒絕妹本亦難以接受卻禁不住徐跪地哀求而答允橋假裝朝庭將以高價買地發展師爺暗中通知邱令其買下所有鄉地而大虧本卻又不能責橋橋暗自高興徐傷重昏倒自知時日無多遂向橋說出一切臨終前要橋娶妹橋無奈與妹拜堂徐支撐至禮成才瞌然而逝
第26集
徐死去後橋傷心不巳更將脾氣發洩妹身上且強調要休妻妹卻仍留橋身邊照顧橋審理一宗因書生貧窮而被悔婚案件心有感觸妹努力替橋行善橋卻不喜妹以鄭夫人自居乾封橋爲東封書畫使並派往揚州籌辦賞畫大會前往揚州途中橋把妹休了並贈銀兩離開妹到達揚州後卻將銀兩轉贈給揚州貧苦人家並決要留橋身邊橋氣結慎及農與橋聚舊慎卻聚會中不斷替畫商引見橋橋氣忿離開乾要橋選擇五幅優秀作品選畫期間其中一署名爲羅聘墨竹圖畫風甚似橋橋得悉聘對己事所知甚詳欲跟蹤聘時卻遇上多年不見一姐
鄭板橋分集劇情介紹 第27集
慎本欲借橋之名令農東山再起但感橋對擺官威十分氣惱妹用妙計助二人卻被橋悉穿橋更向妹強調不會徇私但橋後來爲了公義兩全決用明褒實貶方法助農橋及慎與一姐相遇一姐卻自稱陳夫人二人大感奇怪慎查證陳夫人乃一姐後一姐終向橋說出冒認陳夫人之苦衷當年一姐被判充軍時與王逃走途中王被殺一姐則被陳夫人所救後來陳家大火陳夫人死前贈一姐銀票因一姐自知欽犯遂用陳夫人之名經營賣畫生活橋對一姐所言深信不疑但實情卻當日王並未死去而一姐與王陳夫人家落腳後一姐更被陳老爺奸污
第28集
王怒將陳老爺一家殺死然陳夫人尚有氣息求一姐將救走但陳夫人欲殺王一姐情急下將殺死並奪去身上錢財與王離去一姐因憤恨當年橋令俊慘死而做成悲慘遭遇遂向橋策劃複仇大計橋對聘之畫甚爲欣賞惜聘乃一姐畫師橋避免瓜田李下決退回妹想起徐曾言及一姐會加害橋遂即找一姐另邊廂一姐終令橋讓聘之畫入選妹找一姐對質一姐扮可憐否認橋向一姐替妹賠罪一姐坦言對橋從未忘情橋返家後更怒趕妹離去翌日妹巳離開但橋入選之畫同告失蹤妹打探失畫下落一姐遂引妹入局令橋以爲妹乃真正偷畫之人
第29集
妹被收監橋卻不理妹之解釋妹氣結一姐力勸橋要救妹出來橋終徇私將妹放走乾限橋要三日後找回失畫及妹妹一破廟內遇上真正陳夫人才知陳夫人被一姐所害一姐雖替橋找回失畫卻暗中做了手腳並向妹說出橋死期巳到賞畫大會上其中一幅本聘所畫之墨竹圖被衆誤認爲橋作品畫上更提有反詩及印有橋之印鑒橋即被押入天牢一姐向橋揭穿真相橋黯然向一姐解釋當日本不欲將畫給俊惜被王之隨從打暈並搶去畫卷而俊又急于呈獻給雍才導致大禍臨頭一姐卻不信橋所言乾有感橋被冤枉惜橋決一力承擔罪名
第30集
妹欲利用陳夫人揭一姐罪行一姐並未中計更說出陷害橋因由慎替橋解釋一姐開始存疑聘不忿被一姐利用陷害橋要將送官究治卻慘被王滅口一姐要王說出真相王坦言當天確命隨從將橋打暈然後搶去畫卷給俊乾再給橋機會坦白橋卻一意孤行行刑之際一姐出現自首橋替一姐向乾求情乾終免一姐死罪而一姐亦看破紅塵削發爲尼乾望橋再爲朝庭效力橋卻心灰選擇告老歸田此時妹卻自覺橋負累留書出走橋向乾獻上一幅”難得糊塗”字畫並奉還官印後離開揚州尋妹而去最後橋與妹一起歸隱田園共度余生
鄭板橋>百度百科
鄭燮(音xie,四聲),清代著名畫家。字克柔,號板橋,也稱鄭板橋。乾隆時進士,曾任濰縣縣令,書畫史。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爲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範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饑爲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樸古逼文、何。爲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因歲饑爲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著。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遊。時寫叢蘭瘦石于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歎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爲“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生于1693.11.22,卒于1765.1.22。享年七十三歲。
清代的鄭板橋,是曆史上的傑出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于世的書畫家、文學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爲“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遊、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 一、讀書、教書 鄭燮(1693--1766年),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間由蘇州閶門遷居興化城內 至汪頭,至鄭板橋已是第十四代。父親鄭之本,字立庵,號夢陽,廩生, 鄭板橋故居 品學兼優,家居授徒,受業者先後達數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時鄭板橋出生,其時家道已經中落,生活十分拮據。三歲時,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歲又失去繼母鄭夫人。乳母 費氏是一位善良、勤勞、樸真的勞動婦女,給了鄭板橋悉心周到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成了鄭板橋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鄭板橋資質聰慧,三歲識字,至八、九歲已在父親的指導下作文聯對。少時隨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橋讀書。十六歲從鄉先輩陸種園先生學 填詞。大約在二十歲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歲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鄭板橋首次赴北京,于漱雲軒手書小楷歐陽修<<秋聲賦>>。二十六歲至真州 之江村設熟教書。三十歲,父親去世,此時板橋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詩,慨歎鄭生三十無一營” 二、賣畫揚州 由于生活困苦,鄭板橋在三十歲以後即棄館至揚州賣畫爲生,實救困貧,托名風雅”。在揚州賣畫十年期間,也穿插著一些旅遊活動。不幸 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鄭板橋曾作詩以致哀。三十二歲出遊江西,于廬山結識無方上人和滿洲士人保祿。三十三歲,出遊北京,與禪宗尊宿 及其門羽林諸子弟交遊,放言高論,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間,結織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瓊崖主人。三十五歲,客于通州。 三十六歲,讀書于揚州天寧寺,手寫<<四書>>各一部。三十七歲時,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歲,徐夫人病歿。鄭板橋十載揚州,結論了許多 畫友,金農、黃慎等都與他過往甚密,對他的創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極大的影響。 三、中舉人、進士及宦遊 1732年,鄭板橋四十歲,是年秋,赴南京參加鄉試,中舉人,作<<得南捷音>>詩。爲求深造,赴鎮江焦山讀書。現焦山別峰庵有鄭板橋手書木刻 對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歲,在北京,參加禮部會試,中貢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參加殿試,中二甲第 八十八名進士,爲賜進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筍圖>>並題詩曰我亦終葵稱進士,相隨丹桂狀元郎”,喜悅之情溢于言表。1737年,四十五歲, 滯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圖仕進,未果,南歸揚州.得江西程羽宸資助,娶饒氏。乳母費氏卒。1739年,四十七歲,作七律四首贈淮南監運使虞見曾。1740年, 四十八歲,爲董偉業<<揚州竹枝詞>>作序。1741年,四十九歲,入京,候補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禮誠款待。 四、作吏山東 鄭板橋五十歲時,即1742年春天,爲範縣令兼署小縣朝城,始訂定詩、詞集。1743年,五十一歲,將<<道情十首>>幾經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爲上元 司徒文膏。1744年,饒氏生子。鄭板橋宰範期間,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興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歲,自範縣調署濰縣。是年山東大饑,人相食。濰縣原本繁華大邑,然自是年災荒連年,救災便成了鄭板橋主持濰縣政事的一項 重要內容,他開倉賑貨,令民具領券供給,又大興工役,修城築池,招遠近饑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戶開廠煮粥輪食之。盡封積粟之家,活萬余人。秋以歉收,捐廉 代輪,盡毀借條,活民無算。濰縣饑民出關覓食,板橋感歎系之,作<<逃荒行>>。1748年大學士高斌和都禦史劉統勳爲特使到山東放賑,板橋隨之。秋大熟,濰縣災情 漸趨緩解,饑民也由關外絡繹返鄉,板橋作<<還家行>>紀其事。爲防水浸寇擾,捐資倡衆大修濰縣城牆。秋末,書<<修濰縣城記>>。1751年,海水溢,板橋至濰縣北邊 禹王臺勘災。 鄭板橋作官意在得志則澤加于民”,因而他理政時能體恤平民和小商販,改革弊政,並從法令上、措施上維護他們的利益,板橋宰濰期間勤政廉政,無留積,亦無冤民”, 深得百姓擁戴。 濰縣富商雲集,人們以奢靡相容,鄭板橋力倡文事,發現人才,留下了許多佳話。1747年,滿洲正黃旗人、侍講學士德保主試山東,板橋同在試院,相與唱和。1748年,乾隆 出巡山東。鄭板橋爲書畫史,參與籌備,布置天子登泰山諸事,臥泰山絕頂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鐫一印章雲乾隆柬封書畫史”。1749年,五十七歲,饒氏所生之子又于興化 病歿。與禦史沈延芳同遊郭氏園。重訂<<家書>>、<<詩鈔>>、<<詞鈔>>,並手寫付梓。1750年撰<<板橋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狀元橋,作<<文昌祠記>>。1751年, 五十九歲,作<<難得湖塗>>橫幅。1752年,主持修濰縣城隍廟,撰<<城隍廟碑記>>。在<<文昌祠記>>和<<城隍廟碑記>>裏,板橋力勸濰縣紳民修文潔行”,在濰且百姓間産生了 相當大的影響。同年,與濰縣童生韓鎬論文,並作行書七言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在濰縣任上著述頗多,其<<濰縣竹枝詞>>四十首尤爲膾炙人口。 五、再次賣畫揚州 民于順處皆成子,官到閑時更讀書”。官濰七年,板橋無論是在吏治還是詩文書畫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爲時所重”。 板橋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立功天地,字養生民”的抱負難以實現,歸田之意與日俱增。1753年,鄭板橋六十一歲,以爲 民請賑忤大吏而去官。去濰之時,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並自發于濰城海島寺爲鄭板橋建立了生祠。 去官以後,板橋賣畫爲生,往來于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1754年,鄭板橋遊杭州。複過錢塘,至會稽,探禹穴,遊蘭 亭,往來山陰道上。1757年,六十五歲,參加了兩淮監運使虞見曾主持的虹橋修禊,並結識了袁枚,互以詩句贈答。這段時期,板橋所作書畫作品 極多,流傳極廣。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橋卒,葬于興化城東管阮莊,享年七十三歲。板橋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鄭墨之子鄣田嗣。 畫 鄭板橋善畫竹、蘭、石、松、菊等,而以體貌疏朗、風格勁健的蘭竹最爲著稱。他主張不泥古法,師法自然,極工而後能寫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繪畫三階段說,把深思熟慮的構思與熟練的筆墨技巧結合起來,板橋畫竹以草書之中堅長撇法運之”,收到了多不亂,少 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的藝術效果。板橋所畫之竹氣韻生動,形神兼備。意在筆先”趣在法外”。板橋畫蘭,多爲山野之蘭,以重墨草書之筆,盡寫 蘭之爛漫天性。板橋畫石,骨法用筆,先勾出石的外貌輪廓,有時配以蘭竹,極爲協調統一。鄭板橋的畫給當時清代書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廣大知識分子, 勞動人民視爲珍寶,不惜重金爭購,廣爲流傳。 鄭板橋畫扇 相傳,清朝的鄭板橋在晚年時,曾在濰縣當縣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趕集,見一賣扇的老太太守著一堆無人問津的扇子發呆。鄭板橋趕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見扇面素白如雪,無字無畫,眼下又錯過了用扇子的季節,自然也就沒有人來買了。鄭板橋在詢問的過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貧困,決定幫助她。于是,鄭板橋向一家商鋪借來了筆、墨、硯臺,揮筆潑墨。只見冉冉青竹、吐香幽蘭、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飛到扇面上,又配上詩行款式,使扇面詩畫相映成趣。周圍的看客爭相購買,不一會兒功夫,一堆扇子便銷售一空
鄭板橋辭官回家,“一肩明月,兩袖清風”,惟攜黃狗一條,蘭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風大,雨密,板橋輾轉不眠,適有小偷光顧。他想:如高聲呼喊,萬一小偷動手,自己無力對付,佯裝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裏,低聲吟道: “細雨蒙蒙夜沈沈,梁上君子進我門。”
此時,小偷已近床邊,聞聲暗驚。繼又聞:“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罷。轉身出門,又聽裏面說:“出門休驚黃尾犬。”小偷想,既有惡犬,何不逾牆而出。正欲上牆,又聞:“越牆莫損蘭花盆。”小偷一看,牆頭果有蘭花一盆,乃細心避開,足方著地,屋裏又傳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月黑趕豪門。”
事迹
一、身世窮困:
1. 父爲廩生,四歲喪母,由繼母撫養長大。
談到板橋的家世,亦屬書香門第。至其父時,家道中落,雖有學養,僅考得個稟生,枯守家園,教幾個蒙童,生活相當清苦。板橋是獨子,不幸三歲喪母,依靠乳娘費氏撫養。這位乳娘乃是他祖母的侍婢,感主人之恩,不顧自己的丈夫與孩子,而到鄭家來共度患難,每日清晨,背負著瘦弱的板橋,到市上作小販,寧願自己餓著肚子,總得先買個燒餅孩子充饑。後來,她自己兒子雖當了八品官,請她回去享福,她仍寧可留在鄭家吃苦。板橋特爲乳娘寫了一首詩,詩前縷述患難恩撫的經過情景,詩爲:「平生所負恩,不獨一乳母,長恨富貴遲,遂令慚恧久,黃泉路迂闊,白發人老醜,食祿千萬鍾,不如餅在手。」
板橋的繼母郝氏,賢慧而有愛心,可惜體弱,禁不住饑寒的煎熬,於板橋十四歲時即去世,對未成年的孩子來說,也是一項很大的打擊。
2. 康熙秀才(十九歲)、雍正舉人(四十歲)、乾隆進士(四十四歲),雖才華蓋世,跨越三朝,然 50 歲時才做了個七品芝麻官。
他十九歲時中了秀才,二十三歲時結婚,爲了生活,到揚州去賣字畫,無人賞識,很不得意,有時逛逛青樓,或借酒澆愁,顯得消沈。迨至他三十歲時,父親窮困而死,後來兒也饑餓而死,境遇至慘。所幸他四十歲中了舉人,四十四歲中了進士。再到揚州,因已有了名氣,他的字畫連同舊作,都被當成墨寶,他慨於炎涼的世態,特地刻了一方印章蓋在他的作品上,印文爲「二十年前舊板橋」,多少也帶點自嘲的意味。
二、仕途不順:
1. 年任山東範縣知縣,審案廉明。
2. 濰縣知縣,遇饑荒,修築城池,迫富豪平價售糧,被密告,以賑災不當被懲,乃辭官歸去。他先後做過山東範縣及濰縣的縣令,深入民間,洞悉民間的疾苦,終因救災而得罪了巨室,冤枉被參,他宦情已薄,毅然辭官返裏。他在惜別濰縣紳民所畫的一幅竹子上題了一首詩:「烏沙擲去不爲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又爲惜別僚屬,畫了一富菊花,也題上詩:「進又無能退又難,宦途跼蹐不堪看;吾家頗有東籬菊,歸去秋風耐歲寒。」必須曠達的心胸,才能自然流露出這般的瀟灑。
3. 鄭板橋,曾當過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剛正,在任上,他畫過一幅墨竹圖,上面題詩:「衙齋臥聽瀟瀟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他對下層百姓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對民情風俗有著濃重的興趣,在他的詩文書畫中,總是不時地透露著這種清新的內容和別致的格調。
三、多才多藝:
1. 畫竹:
自謂畫竹多於紙窗粉壁見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曾題道:「吾之竹清俗雅脫乎,書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書法有濃淡,竹更要有濃淡,書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他擅寫竹,更將款題於竹石間,以竹之「介於否,堅多節」來表達自我孤高的情操。
2. 工楷隸:
綜合草隸篆楷四體,再加入蘭竹筆意,寫來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稱「六分半書」,他以黃山谷筆致增強作畫的氣勢,以「亂石鋪街、浪裏插篙」形容其書法的變化與立論的依據。
3. 擅畫蘭竹:
體貌書朗,風格勁峭,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蔣士銓題畫蘭詩中說:「板橋作畫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是姿致。」這段話,將「書」與「畫」在他作品中的關系真是說得透剔極了。
4.書畫特色:
獨創寫意,著意趣味。他自謂應有「真氣、真趣、真意」
5.詩文特性:
(1)去陳舊套語。(2)白話代替古典。(3)暗喻民族志節。
鄭燮(板橋)有二首詠竹的詩,其一爲「題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既點出竹之「處境」,更直接說出竹的貞定,經得起各種磨難考驗,儼然是個頂天立地、昂然不屈的烈士,令人望之生「敬」。
另一首爲「題畫竹」:
「畫竹插天蓋地來,翻風覆雨筆頭載;我今不肯從人法,寫出龍須鳳尾來。」前二句寫畫竹的氣勢,後二句則雙寫人與竹的「擇善固執」及不從俗流、不爲俗物的個性。
《鄭燮六十自壽》: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余錢,甕有余釀,釜有余糧, 取數頁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 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
6. 對聯:
◎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 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題焦山自然庵)
◎ 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近鬥茶。(題茶館)
◎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意標新二月花。
四、特殊標志:難得糊塗 —— 一句平淡有味的名言
他本是個聰明絕頂,通今博古的一代文豪,卻偏偏寫什麼「吃虧是福」、「難得糊塗」,並煞有介事地再加上個注:「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入糊塗更難」。
一般爲官者都會了解,爲政得罪巨室,就難有好的下場。而板橋一反積習,獨行其是,明知其不可爲而爲之。最後,不惜扔掉熱烘烘的烏紗,而寧可回到冷颼颼的秋江上去釣魚,也正因他的率真,才能顯得如此的灑脫。
他所題的「難得糊塗」,可能有兩種含意,一方面似有鑒於官場中的糊塗,他難得那種糊塗,只有及早抽身。另一方面當系看透世態,爲免多惹煩惱,不妨糊塗一點。他能保全這種糊塗,也算得是可人了。
五、以怪出名:
1. 揚州八怪(金農、汪士慎、黃慎、李鮮、鄭燮、李方膺、高翔、羅聘)
2. 怪在何處(畫得怪、文章怪、性情怪、行爲怪)
板橋的「怪」,頗有點濟公活佛的味道,「怪」中總含幾分真誠,幾分幽默,幾分酸辣。每當他看到貪官奸民被遊街示衆時,便畫一幅梅蘭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爲圍屏,以此吸引觀衆,借以警世醒民。
六、頗有罵名:
他無官一身輕,再回到揚州賣字畫,身價已與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頗有可觀。但他最厭惡那些附風的雅的暴發戶,就像揚州一些腦滿腸肥的鹽商之類,縱出高價,他也不加理會。高興時馬上動筆,不高興時,不允還要罵人。他這種怪脾氣,自難爲世俗所理解。有一次爲朋友作畫時,他特地題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終日作字作畫,不得休息,便要罵人。三日不動筆,又想一幅紙來,以舒其沈悶之氣,此亦吾曹之賤相也。索我畫,偏不畫,不索我畫,偏要畫,極是不可解處。然解人於此,但笑而聽之。」
七、潤例:
寫字畫畫,斤斤計較於酬金,自是俗不可耐。但板橋毫不隱諱,而且明定出一則可笑的怪潤例:大幅六兩、中幅四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鬥方五錢。
「大幅六兩,中幅四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鬥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爲妙。蓋公之所陝,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現銀,則中心喜稅,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恐賴賑。年老神疲,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言也。
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春風過耳邊。」
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諸板橋,轉覺其俗得分外可愛,正因他是出於率真。
八、好吃狗肉:等第狗肉(一黑、二黃、三花、四白),譽之「人間珍肴」。
板橋定潤格,規定凡求其書畫者,應先付定金,並作潤例,頗爲風趣。當時,許多豪門巨紳,廳堂點綴,常以得到板橋書畫爲榮。但板橋不慕名利,不畏權勢,生平最不喜爲那些官宦劣紳們作書畫,這在他老人家的潤格裏是不便聲明的。有一次,一幫豪紳爲得其書畫,運用計謀,設下陷阱。他們了解到板橋愛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遊的必經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鍋香噴噴的狗肉,待板橋經過時;主人「笑臉相迎,並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橋不疑,開懷暢飲,連贊酒美肴不止。飯罷,主人端出文房四寶,言請大人留聯以作紀念。板橋深覺今有口福,便立刻應諾,隨即起身提筆,並詢問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書畢,盡興而歸。後來,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發現自己的書畫作品挂在那裏,方知自己受騙,後悔嘴饞不已。
九、板橋三絕:
「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正可概其生平,也是最確切的贊頌。傳統書香門第的楹聯,常題:「傳家有道存忠厚,處世無奇但率真」。正是鄭板橋的最佳寫照。
舉其詩集裏三首題畫的詩,來看鄭板橋三絕——詩、書、畫的高妙。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詩雲》
衛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予告歸裏畫竹別濰縣紳士民雲》
烏紗擲去不爲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魚竿。
《初返揚州畫竹第一幅》
二十年前載酒餅,春風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種揚州竹,依舊淮南一片青。
從這三首詩中,悠悠然的感受到題詩如畫的美外,更可聞到他關心民情,以及因案辭官的高操志節;疏放狂宕中,更見其真性情,故人有雲,板橋三絕充滿了三真:真氣、真意、真趣,的確形容得非常貼切。
◎鄭板橋軼事
一、清代才子鄭板橋的姻緣:
鄭板橋文采蓋世,可惜窮途潦倒,一日走到一家人門前,驚覺門前的對聯是自己的詩作,鄭生向戶主饒夫人問個究竟,饒夫人說自己女兒極愛鄭板橋的作品,鄭生忙道自己正是鄭板橋,饒夫人馬上把女兒五娘叫出來,並且把她許配給鄭板橋,鄭板橋後來高中進士,大小登科一道兒至,夫婦二人也恩愛一生。
二、鄭板橋夫人的「人各有體!」
清代鄭板橋臨摹諸家法帖甚勤,有一晚上,做夢也在臨帖,東指西橫,夢中誤將指頭橫在夫人背上大肆臨摹。
夫人驚醒,鄭板橋在睡夢中聽得夫人嬌聲曰:「人各有體!」
鄭板橋幡然醒悟,盡毀所有法帖,自己另創一體。
三、鄭板橋嫁女兒
板橋嫁女兒,嫁得別創一格,嫁得爽快利落;不比時下婚姻,討價還價,有辱婚姻的神聖。「板橋有女,頗傳父學。」當女兒大到可以嫁人的時候,板橋說:「吾攜汝至一好去處。」板橋把女兒帶到一位書畫至友的家中後說:「此汝室也,好爲之,行且琴鳴瑟應矣。」一句話交待清楚,轉身自去,而嫁女大典,也就此告成了。
四、鄭板橋的小處不可隨便
鄭板橋的字很值錢,書童經常把他草稿偷出去,裱褙後賣錢。有一回鄭板橋故意寫了「不可隨處小便」的字,他想這回不會被拿去賣錢。過幾天,鄭板橋在一家書畫店裏看到他的這幅字,但內容已被改爲「小處不可隨便」。
五、鄭板橋的寬厚
鄭板橋作官時,他的弟弟蓋房子與鄰居爭地,彼此互不退讓,以致各向前修圍牆,阻斷道路。弟弟修書給鄭板橋,希望幫忙打贏官司。鄭板橋回信時做了一首詩:「千裏捎書只爲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鄰居知悉非常感動,遂各自退讓三尺,而成了六尺巷。
六、入骨的溫情
論及板橋的爲人處世之道,以「率真」二字似可概之。他深知恕道,非常練達人情,從一些生活的細節上,都能表現出十足的人情味,爲詩爲文,字裏行間也莫不流露出至情至性,他堪稱是中國讀書人的典型。他感念乳母之恩,後母之愛,叔侄親情,朋友道義,以及自己的困頓,寫了一首「七歌」,隨口白話,不見藻飾,而一字一淚,感人至深。懷念兒時的遊伴(一位鄰居乖巧的小姑娘王一姐),他題了一闋「賀新郎」的詞相贈,淡淡的幾筆素描,小兒女的憨神態,即躍然紙上,留下一股甜蜜的回味。
他雖已富貴了,仍不忘貧賤的故舊,多所存問,體貼入微,這在他的家書上更很生動的表達。如何接待貧寒的求告者:先請其吃碗熱粥,然後再問其來意;如何體恤童仆:想想人家的孩子,亦正如自己的孩子;甚至爲了保全一座無主的孤墳,而甘願買下一塊沒人肯要的荒地,以備自己他日歸土,好與地下作伴,這種澤及枯骨的想法,正是仁心的高度發揮。不管他的什麼想法,總能表現出他的率真,在慣見虛僞取稅的社會中,率真可算是很難得的。
七、耿介的操守
專制時代的衙門,具有十足的可怖性,純良的百姓是不敢輕易進入的。身爲縣太爺,高高在上,爲了養威,也不會輕易外出,出必鳴鑼喝道,以示尊不可犯。功名與利祿相密合,就不會再想到民間的疾苦。所謂「滅門縣令」,能少作點惡,已屬難得,遇有災難,掩飾之不遑,浸吞賑款之不遑,更難顧及其他。而板橋一反官場的積習,布衣草鞋,深入民間,以了解疾苦;並毫無矯情,一本其真,將所見所聞的民間悲慘事,一一表達詩篇中,以作刺骨的諷喻。他在「逃荒行」中寫賣妻賣兒的悲痛,「還家行」中寫一婦與前後兩夫及子有間難割難舍的幽情,讀來都會令人酸鼻。這些血淚文字,爲痛苦無告的小民傾吐心聲,是不合爲官之道的,亦屬練達宦情者的大忌。
他對縣民的關切,雖已盡心竭力,仍感惶恐未足。在他寫「範縣」的詩中有兩句:「縣門一尺情猶隔,況是君門隔紫宸。」可以體會得也。以小小縣衙的一道淺的門牆,對民情尚有隔膜,何況那皇帝老倌只高坐在重門深禁的金鑾殿上,還能知道些什麼?在君權至上的時代,這種感慨很易受到曲解,甚至惹出禍端。幸而他僅僅是個小小的「七品官耳」,若像蘇東坡那樣的樹大招風,遭到小人的羅織,定個輕蔑朝廷的罪名,抄家問斬,都屬意中之事,實在大意不得的。
八、板橋巧斷賴婚案
他在地方任知縣時,頗爲當地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例如他任濰縣的知縣時,歲逢饑荒,于是大興工賑,令豪門大戶煮粥救饑,全活者甚多。傳聞鄭板橋於濰縣擔任縣令時,受理一樁賴婚案,窮秀才告其嶽父不守諾言,無端賴婚。
板橋事先已知窮秀才的嶽父是一位大地主,他令窮秀才暫留衙內,派人傳喚地主與他的女兒到堂上。于是,板橋問道:「你爲什麼要賴婚?」財主答:「因窮秀才養活不了我的女兒,他們不宜生活在一起。」板橋說:「原來如此,看來你的女兒確實不應該嫁給一位窮秀才。不過,你也得爲你的女婿想想。這樣吧!你出一千兩黃金,我來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保證你滿意。」
財主聽說鄭板橋要幫他解除女兒與窮秀才的婚約,頗爲高興。他按時如數付現。板橋說:「你的女兒遲早總是要嫁人的,倒不如我給你找個乘龍快婿,這一千兩黃金就算是嫁妝之資,你意下如何?」財主聽了之後,眉開眼笑,連連點頭哈腰說:「當然好!當然好!」
在說話之間,板橋已令人把窮秀才傳了出來,當即命他與財主女兒拜堂成親,隨後雙方攜金而去。財主瞠目結舌,不知所措,最後哭笑不得,退堂而歸。
九、板橋妙筆戰鹽商
有一天,某鹽商將一個私自販鹽的小販扭送到縣衙門,要縣令板橋處以重罰。
板橋一見那個小販,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知他爲生活所逼,不得不如此。于是,頓生憐憫之心,他想戲弄一下這個鹽商。就對鹽商說:「這個小販應當加重處罰,我准備給他戴上枷鎖,立街示衆,好不好?」鹽商笑眯眯地說:「好!好!」
板橋當即命衙役抱來一些蘆席,用細木片做托,認真紮好,中間挖一個大圓孔。他又畫了許多竹子和蘭花,題了字,貼在蘆枷上。然後讓小販套在脖子上,站在鹽商的門口示衆。因板橋向以詩、書、畫號稱「三絕」,畫的竹子和蘭花,尤其名播四海。許多人都想目睹爲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寶。所以當小販戴著蘆枷往鹽商門前一站,立即招引很多人圍觀,整個縣城都爲之哄動了,鹽商的門堵得水泄不通,生意一點也做不成。鹽商只好到縣衙內哀求板橋放了那個小販。
十、竹影牆
他才學極高,其畫更是出名,許多人求其畫而不可得。
據說鄭板橋的畫非常傳神,能夠使畫中之物成真。話說鄭板橋有一個朋友,家裏新砌了一道牆,他一直請求鄭板橋給在牆壁上畫個畫,無奈鄭板橋總是忙著沒時間。
有一次,這朋友請鄭板橋還有一些朋友到家裏喝酒。酒席喝到一半,主人當著大家的面,非請鄭板橋在牆壁上畫一畫不可。鄭板橋見推不掉,就說:「行,你磨墨吧!」
主人連忙讓兒子拿來一硯墨來,鄭板橋一看,說道:「不行,太少了,至上要磨半小盆的墨。」大家一聽,那麼多的墨,難不成要將整壁牆都塗黑?主人心疑之際,仍趕緊讓兒子端來半小盆的墨。這時鄭板橋已經是醉得搖搖晃晃了,他走到牆壁前面,用手往盆子裏一沾,就往牆上抹起來,抹了幾把,又把整個盆子端起來,將裏頭的墨汁整個都潑到牆壁上,弄得黑鴉鴉一片。這主人心裏可不痛快了,他原來只想讓鄭板橋畫在牆上,一是風光,二是好看。誰知黑鴉鴉一片不知在畫何物?又不好塗掉,只好留下,自己生悶氣。
有一天剛下一場大雨,天上不住地打雷,加上閃電,好不驚人,誰知雨過天青,這道牆壁前面竟然死了上百只的麻雀。
過了一些時日,來了一個老頭,來到這主人家門口,就對著這道牆壁仔細地看。這主人看見了,一時好奇,就問:「您在看啥?」「這畫,一定是名人畫的吧?」
主人心中還有氣,說道:「那是什麼名人,只是一個朋友用手抹的。」
老頭兒問:「這畫成了之後,可出過什麼奇怪之事?」主人答:「奇事倒是有一件,有天下大雨,又打雷又閃電,之後就在牆前面發現死了上百只的麻雀。」
老頭點頭說道:「這畫,真是太好了!一般人看不出他畫的是竹林,只有打雷下雨的時候,閃電一照,才看出是竹林,麻雀將它當成真的竹林,飛來避雨,所以就撞在牆上死了。」
鄭板橋詞集
石頭城
懸岩千尺,借歐刀吳斧,削成城郭。千裏金城回不盡,萬裏洪濤噴薄。王浚樓
船,旌麾直指,風利何曾泊。船頭列炬,等閑燒斷鐵索。
而今春去秋來,一江煙雨,萬點征鴻掠。叫盡六朝興廢事,叫斷孝陵殿閣。山
色蒼涼,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腳。數聲漁笛,蘆花風起作作。
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曆落,江東人傑。八十萬軍飛一炬,風卷灘前黃葉。樓艫雲
崩,旌旗電掃,射江流血。鹹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
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吳
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
桃葉渡
橋低紅板,正秦淮水長,綠楊飄撇。管領春風陪舞燕,帶露含淒惜別。煙軟梨
花,雨嬌寒食,芳草催時節。畫船簫鼓,歌聲繚繞空闊。
究竟桃葉桃根,古今豈少,色藝稱雙絕?一縷紅絲偏系左,閨閣幾多埋沒。假
使夷光,苧蘿終老,誰道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豔說江楫。
勞勞亭
勞勞亭畔,被西風一吹,逼成衰柳。如線如絲無限恨,和風和煙。江上征帆,
尊前別淚,眼底多情友。寸言不盡,斜陽脈脈淒瘦。
半生圖利圖名,閑中細算,十件常輸九。跳盡胡孫妝盡戲,總被他家哄誘。馬
上旌笳,街頭乞叫,一樣歸烏有。達將何樂?窮更不如株守。
莫愁湖
鴛鴦二字,是紅閨佳話,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兒女態,釀出禍胎冤藪。前殿金
蓮,後庭玉樹,風雨催殘驟。盧家何幸,一歌一曲長久!
即今湖柳如煙,湖雲似夢,湖浪濃于酒。山下藤蘿飄翠帶,隔水殘霞舞袖。桃
葉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詞人口。風流何罪?無榮無辱無咎。
長幹裏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綠楊蔭裏。赭白青黃牆砌石,門映碧溪流水。細雨餳
簫,斜陽牧笛,一徑穿桃李。風吹花落,落花風又吹起。
更兼處處繰車,家家社燕,江介風光美。四月櫻桃紅滿市,雪片鰣魚刀。淮水
秋清,鍾山暮紫,老馬耕閑地。一丘一壑,吾將終老于此。
臺城
秋之爲氣,正一番風雨,一番蕭瑟。落日雞鳴山下路,爲問臺城舊迹。老蔓藏
蛇,幽花賤血,壞堞零煙碧。有人牧馬,城頭吹起 篥。
當初面代犧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門律。何事餓來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再
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語,英雄淚在胸臆。
胭脂井
轆轆轉轉,把繁華舊夢,轉歸何處?只有青山圍故國,黃葉西風菜圃。拾橡瑤
階,打魚宮沼,薄暮人歸去。銅瓶百丈,哀音曆曆如訴。
過江咫尺迷樓,宇文化及,便是韓擒虎。井底胭脂聯臂出,問爾蕭娘何處?清
夜遊詞,後庭花曲,唱徹江關女。詞場本色,帝王家數然否?
高座寺
暮雲明滅,望破樓隱隱,臥鍾殘院。院外青山千萬疊,階下流泉清淺。鴉噪松
廊,鼠翻經匣,僧與孤雲遠。空梁蛇脫,舊巢無複歸燕。
可憐六代興亡,生公寶志,絕不關恩怨。手種菩提心劍戟,先墮釋迦輪轉。青
史譏彈,傳燈笑柄,枉作騎牆漢。恒沙無量,人間劫數自短。
孝陵
東南王氣,掃偏安舊習,江山整肅。老檜蒼松盤寢殿,夜夜蛟龍來宿。翁仲衣
冠,獅麟頭角,靜鎖苔痕綠。斜陽斷碣,幾人系馬而讀。
聞說物換星移,神山風雨,夜半幽靈哭。不記當年開國日,元主泥人淚簇。蛋
殼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風燭殘。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方景兩先生廟
乾坤欹側,藉豪英幾輩,半空撐住。千古龍逢源不死,七竅比幹肺腑。竹杖麻
衣,朱袍白刃,樸拙爲艱苦。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臯夔,閎顛散適,嶽降維申甫。彼自承平吾破裂,題目原非一路。十
族全誅,皮囊萬段,魂魄雄而武。世間鼠輩,如何妝得老虎!
宏光
宏光建國,是金蓮玉樹,後來狂客。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選色。燕子銜
箋,春燈說謎,夜短嫌天窄。海雲分付,五更攔住紅日。
更兼馬阮當朝,高劉作鎮,犬豕包巾幘。賣盡江山猶恨少,只得東南半壁。國
事興亡,人家成敗,運數誰逃得?太平隆萬,此曹久已生出。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來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他的字蒼勁有力,人們以他的名字爲名,稱爲“板橋體”。
過綠珠墜樓故址
興化
揚州八怪>百度百科
一、概述
揚州八怪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于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 “揚州八怪”之說,由來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說互有出入。據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中的“八怪”爲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黃慎、鄭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書列名“八怪”的,尚有高鳳翰、邊壽民、閔貞等,說法很不統一,今人取“八”之數,多從李玉棻說。
從康熙末年崛起,到嘉慶四年“八怪”中最年輕的畫家羅聘去世,前後近百年。他們繪畫作品爲數之多,流傳之廣,無可計量。僅據今人所編《揚州八怪現存畫目》記載,爲國內外200多個博物館、美術館及研究單位收藏的就有8000余幅。他們作爲中國畫史上的傑出群體已經聞名于世界。
二、“揚州八怪”形成的因素
揚州自隋唐以來,即以經濟繁榮而著稱,雖經曆代兵禍破壞,但由于地處要沖,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産豐富,戰亂之後,總是很快又恢複繁榮。進入清代,雖慘遭十日屠城破壞,但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發展,又呈繁榮景象,成爲我國東南沿海一大都會和全國的重要貿易中心。富商大賈,四方雲集,尤其以鹽業興盛,富甲東南。
經濟的繁榮,也促進文化藝術事業的興盛。各地文人名流,彙集揚州。在當地官員倡導下,經常舉辦詩文酒會。詩文創作,載譽全國。有些鹽商,堪稱豪富,本身亦附庸風雅,對四方名士來揚州者,多延攬接待。揚州因而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許多名士,其中有不少詩人、作家、藝術家。所以,當時的揚州,不僅是東南的經濟中心,也是文化藝術的中心。
富商大賈爲了滿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對物質和精神上的産品也就大量地需求,如精美的工藝品、珍寶珠玉、鮮衣美食,在書畫方面更是著力搜求。流風所及,中産之家乃至平民中稍富有者,亦求書畫懸之室中,以示風雅,民諺有“家中無字畫,不是舊人家”之說。對字畫的大量需求,吸引和産生了大量的畫家。據《揚州畫舫錄》記載,本地畫家及各地來揚畫家稍具名氣者就有一百數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當時的名家,“揚州八怪”也就是其中的聲名顯著者。
以“揚州八怪”爲代表的揚州畫派的作品,無論是取材立意,還是構圖用筆,都有鮮明的個性。這種藝術風格的形成,與當時畫壇上的創新潮流和人們審美趣味的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國繪畫至明末清初受到保守思想的籠囿,以臨摹抄照爲主流,畫壇缺乏生氣。這一萎靡之風激起有識之士和英才畫家的不滿,在揚州便出現了力主創新的大畫家石濤。石濤提出“筆墨當隨時代”、“無法而法”的口號,宛如空谷足音,震動畫壇。石濤的理論和實踐“開揚州一派”,稍後,終于孕育出了“揚州八怪”等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畫家群體。
三、“揚州八怪”怪在哪裏?
“揚州八怪”究竟“怪”在哪裏,說法也不一。有人認爲他們爲人怪,從實際看,並不如此。八怪本身,經曆坎坷,他們有著不平之氣,有無限激憤,對貧民階層深表同情。他們憑著知識分子的敏銳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對醜惡的事物和人,加以抨擊,或著于詩文,或表諸書畫。這類事在中國曆史上雖不少見,但也不是多見,人們以“怪”來看待,也就很自然的了。但他們的日常行爲,都沒有超出當時禮教的範圍,並沒有晉代文人那樣放縱--裝癡作怪、哭笑無常。他們和官員名士交流,參加詩文酒會,表現都是一些正常人的人。所以,從他們生活行爲中來認定他們的“怪”是沒有道理的。現在只有到他們的作品中,來加以研究。
“八怪”不願走別人已開創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徑。他們要創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驚雷雨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來自立門戶,就是要不同于古人,不追隨時俗,風格獨創。他們的作品有違人們欣賞習慣,人們覺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正如鄭燮自己所說:“下筆別自成一家,長于詩文。在生活上大都曆經坎坷,最後走上了以賣畫爲生的道路。他們雖然賣畫,卻是以畫寄情,在書畫藝術上有更高的追求,不願流入一般畫工的行列。他們的學識、經曆、藝術修養、深厚功力和立意創新的藝術追求,已不同于一般畫工,達到了立意新、構圖新、技法新的境界,開創了一代新畫風,爲中國繪畫的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業。
中國繪畫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其中文人畫自唐宋興盛起來,逐步豐富發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留下大量的作品,這是中國繪畫的驕傲。明清以來,中國各地出現了衆多的畫派,各具特色,爭雄于畫壇。影響最大的莫過于以“四王”爲首的虞山、婁東畫派,而在揚州,則形成了以金農、鄭燮爲首的“揚州八怪”畫風。這些畫家都繼承和發揚了我國的繪畫傳統,但他們對于繼承傳統和創作方法有著不同的見解。虞山、婁東等畫派,講求臨摹學習古人,以遵守古法爲原則,以力振古法爲己任,並以“正宗”自命。他們的創作方法,如“正宗”畫家王琿所說,作畫要“以元人筆直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爲大成”。他們跟在古人後面,亦步亦趨,作品多爲仿古代名家之作( 當然在仿古中也有創造),形成一種僵化的局面,束縛了畫家的手腳。
“揚州八怪”諸家也尊重傳統,但他們與“正宗”不同。他們繼承了石濤、徐渭、朱耷等人的創作方法,“師其意不在迹象間”,不死守臨摹古法。如鄭板橋推崇石濤,他向石濤學習,也“撇一半,學一半未嘗全學”。 石濤對“揚州八怪”藝術風格的形成有重要影響。他提出“師造化”、“用我法”,反對“泥古不化”,要求畫家到大自然中去吸收創作素材,強調作品要有強烈的個性。他認爲“古人須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肺腑,不能入我之腹腸。我自發我之肺腑,揭我之須眉”。石濤的繪畫思想,爲“揚州八怪”的出現,奠定了理論基礎,並爲“揚州八怪”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揚州八怪”從大自然中去發掘靈感,從生活中去尋找題材,下筆自成一家,不願與人相同,在當時是使人耳目一新的。人們常常把自己少見的東西,視爲怪異,因而對“八怪”那種抒發自己心靈、縱橫馳騁的作品,感到新奇,稱之爲怪。也有一些習慣于傳統的畫家,認爲“八怪”的畫超出了法度,就對八怪加以貶抑,說他們是偏師,屬于旁門左道,說他們“示嶄新于一時,只盛行于百裏”。贊賞者則誇他們的作品用筆奔放,揮灑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縛,打破當時僵化局面,給中國繪畫帶來新的生機,影響和哺孕了後來像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等藝術大師。
四、“揚州八怪”有哪些名家?
“揚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畫家,說法不盡一致。有人說是八個,有人說不止八個;有人說這八個,有人說另外八個。據各種著述記載,計有十五人之多。因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是記載“八怪”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還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的八人爲准。即:汪士慎、鄭燮、高翔、金農、李鱔、黃慎、李方膺、羅聘。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畫家,如華岩、閔貞、高鳳翰、李勉、陳撰、邊壽民、楊法等,因畫風接近,也可並入。因“八”字可看作數詞,也可看做約數。
1.鄭燮
鄭燮(1693-1765),字鄭燮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今人謂之爲八怪之首,他的代表作是《竹石圖》。
清康熙年間的板橋,坐對紙窗竹影,鋪開筆墨畫起了他最愛的竹子。“秋風昨夜窗前過”,他看見清風在竹葉間穿行,看見竹子搖曳的樣子。板橋畫竹有“胸無成竹”的理論,他畫竹並無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針對蘇東坡“胸有成竹”的說法,板橋強調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無竹”。這兩個理論看似矛盾,實質卻相通,同時強調構思與熟練技巧的高度結合,但板橋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靂,草木怒生”。 板橋這幅《竹石圖》,竹子畫得艱瘦挺拔,節節屹立而上,直沖雲天,他的葉子,每一張葉子都有著不同的表情,墨色水靈,濃淡有致,逼真地表現竹的質感。在構圖上,板橋將竹、石的位置關系和題詩文字處理得十分協調。竹的纖細清颯的美更襯托了石的另一番風情。這種叢生植物成爲板橋理想的幻影。板橋的竹子,連“揚州八怪”之一金農都感歎說,相較兩人的畫品,自己畫的竹子終不如板橋有林下風度啊。
2.高翔
高翔(1672-1734)高翔,又稱高其佩,字韋之、韋三,號且園、南村、書且道人。先輩自山東遷至遼寧鐵嶺,隸漢軍鑲黃旗,曾任刑部侍郎。爲“揚州八怪”羅聘之師。高其佩善用手指作畫,他開創的“指畫”成爲繪畫中一個重要流派。
其花鳥扇面是用指頭創作的。高其佩的指畫扇面,兩只鳥的形態落拓瀟灑,而牡丹花上的題詩說,“也類胭脂畫牡丹,畫時日出已三竿。原來花自扶桑國,不許人家花月看”,詩寫得頗有情趣。讓人驚奇的是,畫面突然呈現豔極的牡丹,美到極致,反倒有了良辰美景之後的自暴自棄、以及不忍卒看的凋敗氣息。開到荼蘼的牡丹,春風裏散發著頹廢之美。
高其佩晚年,指畫聲譽遠播朝鮮,但他依然繪畫“甲殘至吮血,日匿頻燒燭”。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應詔圓明園如意館作畫3年,創作了《長江萬裏圖》等細絹工筆畫。高秉《指頭畫說》記載,高其佩曾爲兵部尚書盧舜徒寫真,畫一立像,高與真人相齊。畫成後,盧舜徒歡喜若狂道:“神乎技矣!進乎道矣!”
反對:高翔是高翔,高其佩是高其佩。分明的兩個人,不要混爲一談。
3.金農
金農(1687—1764),字壽門,號冬心,杭州人。他博學多才,五十歲金農後始作畫,終生貧困。他長于花鳥、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畫造型奇古、拙樸,布局考究,構思別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圖》、《月花圖》等。他獨創一種隸書體,自謂“漆書”,另有意趣。
自創漆書又謂金農體或冬心體.筆畫橫粗豎細,撇飄逸而捺厚重.字體多呈長方形,頭重腳輕.甚爲好看!
4.李鱔
李鱔(1686--1762),字宗揚,號複堂,又號懊道人,江蘇興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舉,五十三年以繪畫召爲內廷供奉,因不願受正統派畫風束縛而被排擠出來。乾隆三年以檢選出任山東滕縣知縣,以忤大吏罷歸。在兩革科名一貶官之後,至揚州賣畫爲生。與鄭燮關系最爲密切,故鄭有賣畫揚州,與李同老之說。他早年曾從同鄉魏淩蒼學畫山水,繼承黃公望一路,供奉內廷時曾隨蔣廷學畫,畫法工致 ;後又向指頭畫大師高其佩求教,進而崇尚寫意。在揚州又從石濤筆法中得到啓發,遂以破筆潑墨作畫,風格爲之大變,形成自己任意揮灑,水墨融成奇趣的獨特風格,喜于畫上作長文題跋,字迹參差錯落,使畫面十分豐富,其作品對晚清花鳥畫有較大的影響。
5.黃慎
黃慎(1687-1770後),字恭懋,黃慎一字恭壽,號癭瓢,東海布衣等,福建寧化人。擅長人物寫意,間作花鳥、山水,筆姿荒率,設色大膽。有《蛟湖詩集》存世。爲“揚州八怪”中全才畫家之一。 黃慎的寫意人物,創造出將草書入畫的獨特風格。懷素草書到了黃慎那裏,變爲“破毫禿穎,化聯綿不斷爲時斷時續,”筆意更加跳蕩粗狂,風格更加豪宕奇肆。以這樣的狂草筆法入畫,行筆“揮灑迅疾如風,”氣象雄偉,點畫如風卷落葉。黃慎的人物畫,多取神仙故事,對曆史人物和現實生活中樵夫漁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繪,給清代人物畫帶來了新氣息。 黃慎的人物冊頁《賞花仕女圖》刻畫一美麗女子對花的沈迷。而《西山招鶴圖》則取材于蘇軾《放鶴亭記》,畫面右側立一白鶴,老叟似在仰望空中飛翔之鶴,童子手挽花籃,卻自顧嘻嘻而樂。 “生平夢夢揚州路,來往空空白鶴歸”(黃慎《題林逋馴鶴圖》),黃慎兩次寓居揚州,先後17年,十裏揚州,成爲他一生的依戀。他的人物畫最具特色,有《絲綸圖》、《群乞圖》、《漁父圖》等。
6.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字虯仲,號晴江,又號秋池、衣白山人、抑園、借園主人等,江蘇南通人。雍正八年出任山東蘭山(今臨沂)知縣,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獄,乾隆元年獲釋,官複原職。後在安徽潛山和合肥任知縣,仍以不善逢迎,獲罪罷官。爲官時有惠政,人德之。去官後寓南京借園,常往來揚州賣畫。善畫松、竹、蘭、菊、梅、雜花及蟲魚,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畫梅。作品縱橫豪放、墨氣淋漓,粗頭亂服 ,不拘繩墨,意在青藤、白陽、竹憨之間。畫梅以瘦硬見稱,老幹新枝 ,欹側蟠曲。用間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題畫梅詩有不逢摧折不離奇之句。還喜歡畫狂風中的松竹。工書。能詩,後人輯有《梅花樓詩草》,僅二十六首,多數散見于畫上。
7.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字近王世貞人,號巢林,別號溪東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縣,居揚州以賣畫爲生。工花卉,隨意點筆,清妙多姿。尤擅畫梅,常到揚州城外梅花嶺賞梅、寫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見稱,清淡秀雅,金農說;畫梅之妙,在廣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畫 繁枝,高西唐畫疏枝。(《畫梅題記》)但從他存世畫梅作品看,並 非全是繁枝,也常畫疏枝。不論繁簡,都有空裹疏香,風雪山林之趣。 五十四歲時左眼病盲,仍能畫梅,工妙騰于示瞽時,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歲時雙目俱瞽,但仍能揮寫狂草大字,署款心觀,所謂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詩,著有《巢林詩集》。
8.羅聘
羅聘,(1733-1799)清代著名畫羅聘家。字大,號兩峰,又號衣雲、別號花之寺、金牛山人、 洲漁父、師蓮老人。祖籍安徽歙縣,後爲江蘇甘泉(今揚州)人。在場州自稱住處謂“朱草詩林”。爲金農入室弟子,未作官,好遊曆。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爲“揚州八怪”之一。他又善畫《鬼趣圖》,描寫形形色色的醜惡鬼態,無不極盡其妙,藉以諷刺當時社會的醜態。亦善刻印,著有《廣印人傳》。金農死後,他搜羅遺稿,出資刻版,使金農的著作得以傳于後世。其妻方婉儀,字白蓮,亦擅畫梅蘭竹石,並工于詩。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風標圖》(冊頁)、《兩峰蓑笠圖》、《丹桂秋高圖》、《成陰障日圖》、《 谷清吟圖》、《畫竹有聲圖》等。著有《香葉草堂集》。
揚州八怪畫家突破了“正宗”的束縛,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重在自己創造與發揮,窮其一生,爲創造新的畫風而努力。無疑,他們對中國畫的發展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他們的創作思想和衆多的作品,都是我們學習繼承的寶貴遺産。
繼“四僧畫家”之後,又崛起一個革新畫派——“揚州八怪”。實際上,當時活躍在揚州畫壇上的重要的畫家並不止八人,約有十六、七人,“八”並非確數。按最早的記載有:金農、黃慎、鄭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 、高翔和羅聘。所以稱他們爲怪,是因爲他們在作畫時不守墨矩,離經叛道,奇奇怪怪,再加上大都個性很強,孤傲清高,行爲狂放,所以稱之爲“八怪”。
“揚州八怪”有相近的生活體驗和思想情感。他們大多出身于知識階層,有的終生不仕,有的經過科舉從政,一度出任小官,卻又先後被黜或辭職,終以賣畫爲生。他們生活比較清苦,深知官場的腐敗,形成了蔑視權貴,行爲狂放的性格,借助書畫抒發內心的憤懣。
他們的藝術大都取材花鳥,以寫意爲主要表現方式。他們在創作中重視個性,力求創新,不同程度地突破傳統美學規範,帶有某些反傳統的意義,作品具有較強的主觀色彩,令人耳目一新。但在當時,他們並不能夠被完全理解,甚至被視爲左道旁門,而受到“非議”。其實,正是他們開創了畫壇上新的局面,爲花鳥畫的發展拓寬了道路。
五、“揚州八怪”的市場行情
價格分化日趨明顯 “揚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躍在揚州地區的一批畫家,他們的藝術個性鮮明、風格怪異,有李鱓、汪士慎、高翔、金農、鄭燮、黃慎、李方膺、羅聘、高鳳翰、華嵒、閔貞、邊壽民等諸人,在藝術市場中尤以鄭燮、金農等爲代表。“八怪”的存世作品較多,在藝術市場中的流通量較大。但以曆史的眼光而言,其整體市場走勢並非十分強勁。原因在于,清中期的揚州八怪介入市場較深,商業氣息較爲濃重,這樣一者作品本身的質量良莠不齊,一者作品保存的境況各異,一些作品更因長年張挂而破損嚴重,品相不佳。因而該板塊在市場中的價格分化日趨明顯,名家精品的價格穩定而高企,而一般性的作品則處于較低的價位。
在“揚州八怪”中,鄭燮的作品存世量較多,不論從成交量來講還是從成交額來說都在八怪中占有較多的份額,一直處于市場的前端。自2003年之後,不但鄭燮的作品價格漲幅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其他幾位“八怪”的作品價格也得到擡升,真正帶動了整個板塊的上揚。2004年度在拍賣市場中該板塊成交價的分化趨勢漸趨明顯,鄭燮、金農的價格漲幅居前,八怪中其他畫家的精品尚能創出較好成績,但一般性的作品則價格平平。從鄭燮個人作品成交指數走勢圖來看,其價格從2004年底開始急速攀升,至2005年又有所漲幅,精品價格基本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至2006年,鄭燮的作品價位又擡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作品的上拍量爲133件,成交量爲68件,成交率爲51%,總成交金額爲3651.235萬元。成交價達百萬元以上的拍品達11件,其中北京嘉寶春季拍賣推出的《幽壑蘭泉圖》鏡心成交價達836萬元,創鄭燮作品曆史價格的最高紀錄。
金農算得上是一位高産書畫家。雖然金農的市場上拍作品較多,但其書畫作品的價格一向不是很高。從2005年起,金農的精品就很受追捧,中國嘉德推出的楷書《金牛岩故事》立軸(1745年作)成交價爲187萬元。在2006年的拍賣市場中,成交量和成交額都有較大的增長。具體到作品而言,上海道明推出的《絲綸圖》立軸成交價高達528萬元,創金農作品成交價格新高。
其他的“八怪”書畫家如華喦、李鱓等的書畫作品也在市場中的交易也較爲活躍。華喦的《欲系紅香倩柳絲》立軸在北京榮寶2006年拍賣中的成交價爲319萬元,同場拍賣的李鱓《山水花鳥果品精冊》成交價爲148.5萬元,羅聘的《香雪圖》鏡心在香港佳士得的成交價也爲139.92萬元,黃慎的《麻姑獻壽》立軸在天津文物也以119.9萬元成交。
由此可見“揚州八怪”的名家精品在市場上的受追捧程度。“揚州八怪”作品在拍賣市場上的整體特征是交易十分活躍,其中精品的價格漲幅十分明顯,成交紀錄連連打破,在高端價位的基礎上又顯現出上浮的傾向,而一般性作品的成交價格則表現平平,價格分化日趨明顯。
http://baike.baidu.com/view/2326.ht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