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是民族大熔爐嗎?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殺案兇手趙承熙在自拍的嗆聲光碟中,怎會以飽受迫害凌虐的弱者自居呢?會不會是自我合理化?
未必!與趙承熙高中、大學都同校且同屆的維州理工大學學生戴維斯說,高中時有一次上英文課,老師要同學大聲朗誦,輪到趙承熙時,他卻目光低垂,沉默不語。最後老師揚言要把趙當掉,趙才以一種奇怪的低沉聲音朗誦,「聽起來好像嘴巴含著什麼東西,他一開始讀,全班就爆笑,還指著他說:滾回中國去」。
趙承熙高中同班同學羅伯玆雖從未目睹有其他學生找趙的碴,但她說趙的國中同學說過趙曾被同學欺侮。她說,有些人確實對趙很不好,把他推倒,嘲弄他。
咱還是來聽聽在美台人的親身經驗:
【聯合報2007.04.21/劉沛昌/醫師(美國波士頓)】儘管憲法三令五申,美國從來就不是個種族平等的國家。身處在白人優越感極重的新英格蘭區,從事的又是服務業,讓我有機會看遍白人把有色人種視為異類的差別待遇。此間最可怕的歧視,不是明白衝著你來的,而是嘴上說一套,心裡想一套,關鍵時刻又是另一套。美國就是這樣。
東亞移民因為重視教育,小孩子多半成績較好,而能進入比較好的大學,也比較能進入熱門行業,搶走不少好工作,加之正確理財儲蓄觀念,致富者不在少數。不難想像,美國社會原有對亞裔的歧視自然因此轉化成眼紅的敵視,而原本同屬有色人種的黑人和拉美移民也因此加入對亞裔的聲討之列;亞裔現在的處境很像以前德國的猶太人,爹爹不疼、 奶奶不愛。
說穿了,這個校園槍殺事件,某種程度上也只是個藉口,讓大家抒發平常對亞洲人的不滿情緒罷了。這不是一個開始,更不會是一個結束。想要在美國念書或是工作,請先做好這方面的心理準備,不要天真地視美國為種族熔爐的天堂;屆時一旦遇到這種辱罵,也比較不會過度吃驚。美國的種族歧視一直都在,只是現在不敢像以前三K黨那樣囂張而已。
如果真的受不了別人種族歧視的言論,那就別到美國去。怕熱就別進廚房。
批白人警愚蠢 歐巴馬坦承失言【聯合報╱編譯田思怡 2009.07.26
捲入一場種族紛爭難以脫身的美國總統歐巴馬,24日終於放下身段,邀請逮捕非洲裔哈佛大學教授蓋茲的白人警察柯勞利和蓋茲一起到白宮喝「和解啤酒」。
原本一樁可大可小的種族糾紛,因歐巴馬的介入而愈演愈烈,歐巴馬眼見「代誌大條」,親自打電話給曾被他批評「行事愚蠢」的白人警察柯勞利,談了5分鐘,歐巴馬表示他說話應更謹慎,並邀柯勞利到白宮作客,但未道歉。
歐巴馬是在劍橋警察工會要求他道歉後不久,打電話給柯勞利。歐巴馬說:「這件事愈鬧愈大,而且是我火上加油,很不幸,我的用詞造成我在中傷劍橋警局和柯勞利警官的印象,我應斟酌用詞。」
不過,歐巴馬還是堅持,柯勞利和蓋茲都「反應過度」。
歐巴馬在每天例行簡報中說,他已邀請柯勞利和蓋茲到白宮喝啤酒。他說,此舉「具有教育意義」,有助於改善美國的種族關係。
麻州三個警察組織也有善意回應,發表聲明說,對總統「願意重新考慮他的談話」表示感激,並特別指柯勞利很感謝歐巴馬打圓場。
這件事的起因是歐巴馬的朋友、非洲裔哈佛教授蓋茲本月16日因自家門鎖故障,試圖破門而入,鄰居見狀報案,白人警察柯勞利以「妨害治安」罪將蓋茲逮捕。案發後,歐巴馬23日在記者會上批評柯勞利「行事愚蠢」,而且還耍嘴皮說,如果他擅闖白宮,「可能會被射殺」。
歐巴馬的發言使原本一件地方新聞登上全國版面,而且是他上任以來捲入的第一場種族風暴。
他的發言惹火了劍橋警局,警察工會召開記者會說,歐巴馬沒搞清楚事情經過就為他們扣上種族歧視的大帽子,應該道歉。他們也要求同為非洲裔的麻州州長派崔克道歉,派崔克曾說,蓋茲被捕,是「每個黑人的夢魘」。
柯勞利說明事情經過時表示,他到蓋茲家中,要求蓋茲出示證件,但蓋茲反應強烈,對他大吼,指責他種族歧視。後來蓋茲拿出證件,柯勞利還是把他上了手銬,帶到警局。
種族風波/白宮樹下 黑白把酒言歡【聯合報編譯田思怡2009.08.01
他們來了,面也見了,啤酒也喝了,但沒有道歉。眾所矚目的白宮「啤酒高峰會」30日傍晚在玫瑰花園登場,美國第一位非洲裔總統歐巴馬、哈佛大學知名非洲裔教授蓋茲和逮捕他的白人警察柯勞利同桌喝啤酒、閒聊40分鐘,副總統拜登也在最後一分鐘加入。
媒體連續10天不間斷報導蓋茲和柯勞利的種族紛爭,兩人終於坐在白宮的木蘭樹下把酒言歡。媒體只獲准旁觀40秒,而且是在很遠的距離,四個男人聊什麼,一個字也聽不見。
柯勞利事後在記者會上說:「我們都認為應讓事情過去,今天兩位紳士同意,我們對特定議題有不同看法(Two gentlemen agreed to disagree on a particular issue)。我們沒有聊太多過去,我們聊的是未來。」言下之意,他和蓋茲都沒有退讓。
蓋茲則說:「除了歐巴馬以外,我不認為有誰會想到把我們兩個湊在一起。」他說,他和柯勞利有責任利用這次機會,讓民眾體諒警察執勤時面對的危險,同時對某些人害怕種族歧視抱持同理心。
兩人在與歐巴馬喝啤酒之前,分別與家人一起參觀白宮。雙方在白宮圖書館不期而遇。蓋茲說:「我們一見如故,如果他沒有逮捕你,柯勞利警佐是個很可親的人。」兩人在與歐巴馬見面前,已約好擇期共進午餐。
歐巴馬事後稱讚這次會談「氣氛友好、談話發人深省」,希望大家從這件事學到教訓,讓這場風波過去。他說:「我一直相信,讓我們團結的力量,大於使我們分裂的力量。」歐巴馬聲援老友蓋茲,指逮捕蓋茲的白人警察「行事愚蠢」(acted stupidly),因而捲入這場風波,後來承認自己用詞欠妥。
拜登在事前未宣布的情況下加入,可能是為了照相時平衡畫面:兩個黑人和兩個白人圍坐在一張桌子旁。
雖然媒體被阻隔在十幾公尺外,仍觀察到一些細節:
蓋茲與柯勞利都穿西裝、打領帶赴會,歐巴馬與拜登則只穿白襯衫並捲起衣袖。
四人喝不同品牌的啤酒,歐巴馬喝Bud Light,柯勞利喝Blue Moon,蓋茲喝Sam Adams Light,拜登因為不喝酒,喝不含酒精的Buckler。搭配的零食是花生與pretzel(蝴蝶餅)。
總統放砲 僅29%美人認同【聯合報 2009.08.01
政治立場中立的美國丕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30日公布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民眾並不認同美國總統歐巴馬對白人警察逮捕黑人教授爭議的處理方式,其中白人受訪者的反應尤其強烈。
民調發現,41%的美國民眾不贊同歐巴馬對這起事件的處理方式,只有29%認可。在白人的反應方面,不贊同歐巴馬談話的比例比贊同者多出一倍。民調同時發現,歐巴馬的反應受到廣泛注意,80%民眾表示知道歐巴馬的有關談話。
隨著事件的焦點從本案細節轉移到歐巴馬的談話,白人對歐巴馬的支持度也逐漸下降。丕優研究中心在22日到26日訪問了1506人,22日和23日接受訪問的白人有53%認可歐巴馬的施政表現,可是隨著事件發展,24日到26日的白人受訪者對歐巴馬的支持度降到46%。整體而言,歐巴馬的支持度也從6月中旬的61%降到54%。
丕優27日再度連絡480名受訪者做進一步訪談,發現民眾對黑人教授蓋茲被捕事件的看法嚴重分歧,有27%的民眾責備蓋茲、25%責怪逮捕他的白人警察,另有13%認為雙方都有責任或雙方都沒有錯。
「你的行為愚蠢」全美流行【聯合報 2009.08.01
美國現在最流行的話是什麼?答案是:「你的行為愚蠢」(You acted stupidly.)。
歐巴馬總統因為挺哈佛的非裔教授得罪了白人警察,雖然他事後緊急滅火,說自己當時指責劍橋警察行為愚蠢(The Cambridge police acted stupidly...)顯然用詞不當,並邀兩位當事人到白宮把酒言歡。但沒想到無心插柳,讓這句話在全美變成流行語。
歐巴馬當時的用詞原句是「I think it's fair to say....that the Cambridge police acted stupidly in arresting somebody when there was already proof that they were in their own home。」
去年被媒體捧成救世主的歐巴馬,現在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歐巴馬為了力挺非裔教授,批評白人警察行為愚蠢。但說出去的話覆水難收,這句話也在美國紅透半邊天。
歐巴馬出口成章威力驚人,紅到T恤、汽車保險桿貼紙和帽子都印了「行為愚蠢」幾個大字。
就連節目主持人也不忘消費歐巴馬,主持人說「是總統愚蠢,還是警察愚蠢,還是教授愚蠢,還是我們都愚蠢。」
誰沒有說錯話的時候呢?過去布希總統也常語出驚人,他曾說:「全美許多婦產科醫師都不能和女病人做愛做的事。」但是畢竟美國講求言論自由,人人都有權利暢所欲言。
美國總統沒學到的事【聯合報╱國際中心/張佑生 2009.07.26
見識一下美國政府最高規格的損害控制。
「如果你非得做一件事,就自己來。」周五下午在白宮新聞室意外現身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如是說。
歐巴馬覺得非得做的一件事,是化解自己失言引發的風暴。歐巴馬告訴記者,柯勞利是個「優秀警官和一個好人」。當天稍早,麻州幾個警察組織聯名要求歐巴馬道歉。
一改先前立場,歐巴馬決定批評兩造都「反應過度」。歐巴馬邀請柯勞利與蓋茲到白宮共飲「大和解啤酒」,想像一下三人舉杯泯恩仇「乎乾啦」的畫面,肯定是全美各報隔天的頭版主照。
美國總統坦承自己造成局面失控,相當罕見。美國總統和平常人一樣都會犯錯,但除非被逼到牆角,不會輕言認錯。與白宮實習生性醜聞東窗事發後,柯林頓勉強說出「關係不當」。雷根撐了好幾個月才對伊朗軍購援助尼國游擊隊醜聞說了「錯誤已造成」。福特在1976年總統大選辯論時誤說波蘭不在蘇聯控制範圍內,後來被迫更正。
33年後,歐巴馬也承受認錯的壓力,他說自己的失言讓媒體和大眾不再去注意最該受到重視的健保改革。歐巴馬決定快刀斬亂麻。他大可發表書面聲明,不用親上火線,但白宮發言人吉布斯說總統認為應該親自面對記者。
歐巴馬稱整起事件是「可以學到教訓的時刻」。但歐巴馬似乎沒學到總統之尊,最好與這類事務保持距離。歐巴馬說,他將保留日後對此類事件發言的權利,因為這也是「總統職責之一」。
布洛專欄/歡迎加入種族歧視受害協會【聯合報╱夏嘉玲摘譯 2009.07.26
這星期,種族影響執法的迷霧重重籠罩哈佛廣場。
傑出的哈佛大學非洲裔教授蓋茲在自宅被捕,讓警方對待少數族群,尤其對待黑人的方式再度成為焦點。
人們是否認為種族問題是蓋茲被捕事件的因素之一,也許要看從哪個角度來看幾個相互牴觸的觀點。對於許多黑人而言,他們的看法受到與警察打交道的負面經驗影響,這些經驗在他們成長過程有如家常便飯。
紐約時報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去年7月合作進行民調,問受訪者:「你是否曾覺得,只因為你的種族背景就被警察攔下?」66%的黑人答「是」,白人也這麼回答的僅有9%。
這些意見並非毫無價值,全美一系列種族影響執法標準的研究發現,黑人和西裔比白人更可能被警方攔下盤查。
事實上,紐約法律事務所「憲法權利中心」去年公布紐約警局的種族影響執法標準研究,證明的確如此。該研究發現,被警察攔下搜身的,8成多是黑人或西語裔。被攔下後,45%的西語裔和黑人被搜身,白人的比率是29%,即使白人嫌犯持有槍械的可能性比黑人嫌犯多7成。
這個問題太敏感,以致「黑人元首」(指歐巴馬)23日也加入口水戰,重申種族影響執法標準「仍縈繞不去」。他強烈感同身受,以致凸槌。他說警察行事「愚蠢」,不怎麼高明。到25日,他承認這麼說很不得體。
蓋茲教授的人生轉折來得較晚,或許可讓他稍感安慰。他24日告訴我,他的人生一直被「種族寬容、啟蒙和理性的防護罩」保護著。儘管如此,正如我Facebook網頁上某個網友留的言:「轉告(蓋茲)博士,歡迎加入『種族歧視受害者協會』。」
我自己是在18歲大一時「入會」。當時我和友人安德列開著車,我們是在路易斯安納州一個以白人為主地區的年輕黑人。
我們開著開著,一輛警車開始尾隨我們,在我們還沒超速之前,警車的警示燈就亮了。
我們停了車,一個白人警察走過來,安德列拿出駕照,用手勢要我把行照從儀表板旁的置物箱拿出來。我一打開置物箱,一把彈簧刀造型的梳子掉了出來,這種梳子當時在地方展售會和嘉年華是很流行的獎品。
這名警察掏出槍來,我動也不動,我發現掉下來的只是梳子後,告訴警察,並按下開關,讓梳子彈出來。我覺得這樣很好玩,但只有我這麼想。警察發火了,命令我「放下武器」,要安德列下車。
安德列堅持要知道警察為什麼攔下我們。警察講了個理由,根本不是真的。
他接著講了一段我永生難忘的話:要的話,他大可要我們躺在路中央,從後方朝我們的頭開槍,而且不會有人有意見。說完,他就走回警車開車走了。
他提到可能處決我們。他要我們記得他的權力和我們的價值,或根本沒價值。
我們都震驚、害怕、覺得備受羞辱而且憤怒。我們是良民,領獎學金的學生,我還是大一班會主席。這事不該發生在我們身上。
小時候,大人就教我別相信警察。不是說警察都是壞蛋,但你不會想知道哪個是壞蛋。就像家母說的,警察得「用長柄湯匙餵」,那天我第一次完全懂得這話什麼意思。
我們開車回大學城,到安德列父親家。他慶幸我們還活著,只教我們別再想這事。我花了20年設法不想它。
(作者Charles M. Blow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黑人可當總統 不許說白人歧視【聯合報廖元豪/政大法律系助理教授09.08.01
美國總統歐巴馬,因為「失言」風波而致歉,並邀請因執法爭議而產生衝突的白人警察與黑人教授共進啤酒。這個事件讓我們看得更清楚美國種族主義的陰魂不散:黑人可以當總統,但是不許說白人有種族歧視,連暗示都不行。非裔的總統必須假裝種族隔離與奴隸制度的餘威已經完全消失,並且以自己的當選證明這一點。
歐巴馬哪裡「失言」了?白人警察柯勞利居然能在知名非裔教授蓋茲的家中(沒錯,是自己家裡),在他出示哈佛教員的證件後,仍然逮捕他。說這其中沒有種族偏見─就是不信任黑人─實在難以讓人相信。就算拋開種族偏見,這種執法態度被歐巴馬批評成「行為愚蠢」,相信也不為過。同樣的情形要是發生在台灣,媒體一旦「踢爆」,警察包準被罵翻祖宗八代。
但堂堂總統對一個警察執法不當的事件說了句重話,為何致歉之餘,還得擺一桌「和頭酒」?因為警察反彈!第一次反彈,是柯勞利聽到蓋茲說實話批評他搞「種族歧視調查」,於是逮捕蓋茲。接著是反彈歐巴馬的「行為愚蠢」說,因為總統的實話實說,似乎暗示著警察真的在搞種族歧視調查。
但單是警察反彈,也還沒那麼嚴重。到底一個地方警察局的嗆聲,對於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三軍統帥而言,其實只是小事一樁。然而歐巴馬緊張兮兮地擺和頭酒,其實是為了避免觸怒許多不願意承認種族歧視尚存的白人。
美國白人對黑人明目張膽的歧視,在一九六四年國會制定了民權法,加上各州甚至城市紛紛制定類似的反歧視法之後,似乎逐漸消逝。然而,第二回合的戰爭仍在激烈地進行中。明文規定、白紙黑字的種族偏見雖然難得看到,但白人優越主義以及對少數族裔的偏見,有時卻轉換成許多更細緻、隱晦的方式為之。這些歧視與敵意,未必是反歧視法所能規範的。例如,學校不可採行種族隔離制度,但是許多自命優越的白人不願意與少數族裔同住一個社區,紛紛搬出。因此住宅區呈現事實上的種族隔離。又由於公立學校都是依據住宅區劃分學區,結果就是公立學校普遍重現當年的黑白分校!
更弔詭的,是許多白人保守派,甚至部分自由派,還發起另一場反撲的戰爭:指控所有宣稱「種族歧視依然存在」的人,才是種族歧視者。被保守派佔領多數的美國最高法院,宣稱種族平等就是要「色盲」,任何為了消弭種族主義遺跡而特別扶持少數族裔的措施,都非常可能被宣告違憲違法。即便勉強容許大學院校採取「積極平權措施」,有限度地優先錄取少數族裔學生,也不能以「彌補過去之種族歧視」為理由,而只能以「促進校園多樣化」為目標。
歐巴馬一直努力地在種族議題上保持低調,以避免踩到許多白人的敏感神經。但他當然了解,美國並不像保守派白人所想的那麼「無色」。日前他在全國有色人種促進會演講時,除對黑人表示「失敗沒有藉口」外,同時也強調「別搞錯,歧視之痛在美國當然還感受得到」,並且細數少數族裔在各方面的不利處境。他了解,可是卻不能針對白人明講,甚至連脫口而出的隱喻,都不可以!黑人總統可以教訓黑人「自己負責」,卻不可以用同樣的口吻訓誡白人。
黑人當選總統,的確是跨出了一大步。但接下來的每一步,要為非裔同胞喉舌,卻也是要如履薄冰般向白人交代。少數族裔的總統,或許命定要接受這樣的考驗。
雙重認同 新菁英挑戰種族議題【聯合報 2009.08.01
儘管身為美國最有權力的人,歐巴馬總統針對非裔教授破門進入自宅被捕一事,竟也說出若他掉了鑰匙試圖闖進白宮,大概會被「射殺」的言論,此語一出,全美嘩然。
紐約時報分析,無論是歐巴馬或非裔教授蓋茲會有此心態,皆因他們屬於1969年後非白人菁英大量崛起的一代,因為身處時代轉換點的非白人「新菁英」,儘管掙脫膚色枷鎖,卻無法逃脫歷史、文化與心理的衝突。隨著新菁英增多,他們對種族議題的挑戰將會更強烈。
1969年是美國頂尖大學哈佛、耶魯等名校,開始積極招募非白人學生的開端,因為在民權運動後,他們希望能在校園裡更真實反應美國社會的多元。所以40年後,才可能出現歐巴馬、駱家輝與獲提名為大法官的桑妮亞‧索托麥歐等不同族裔新菁英領導美國。
蓋茲教授正是1969年進入耶魯大學的96名非裔學生之一,之前三年,耶魯僅招收六名非裔學生。僅管現已在哈佛大學任教,他還是說:「我畢竟出身於時代轉換點,所以身上仍帶有許多不同的認同感。」
報導分析,這批新菁英仍保有其族裔認同感,同時對自己的背景存著模糊與複雜的看法。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雷曼(Nicholas Lemann)表示,當時頂尖大學與其說是因應社會狀況對少數族裔門戶大開,不如說是為訓練出一批想法與白人近似的少數族裔菁英才如此做。這些新菁英進入大學後,確實也逐漸為白人菁英所同化。
雷曼認為,這些新菁英後來也都產生「雙重認同」現象(double consciousness),這才讓他們得以自由遊走於遺傳的膚色和新開放的教育機會之間,不致產生矛盾。就算他們今日已站在有利地位,仍會對非裔教授被捕產生強烈情緒。隨著越來越多新菁英在美國社會崛起,美國種族議題將繼續發燒。
另參本館:天下民主一般黑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