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7-23 06:47:14| 人氣1,75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和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本作家不但有一稿多賣的傳統,志賀直哉的代表作:從1912年的《大津順吉》、1917年的《和解》、1922年的《時任謙作》(此即《暗夜行路》的前半部,連載一半便停)、到1937年的《暗夜行路》,都在重覆青春期的弒父情結。

不就是財色觀與老爸不同──父親反對他參加農民反抗礦主運動,更反對他與家中女傭結婚──直哉憤而離家投入宗教及作家生涯(1902年創立「白樺」雜誌,1914年與「白樺」成員小路篤實的表妹阿康結婚),有必要一再炒作嗎?

文學藝術界不是有句老話──成長期的經驗是創作的根源!

乾脆信奉弗洛伊德「弒父情結」的三歲決定一生算了!

深受家族集團主義洗禮的日本人,無法也不會全盤西化的,這不!直哉的《和解》(久大,1989)結尾父子就和好了。

「和解」的好,直哉實在不擅長寫長篇,硬是將短篇擴大成冗長的《暗夜行路》(遠景,1981)。

不要老讀些輕薄短小的東西,《暗夜行路》要寫三十萬字是有其必要的,因為它不但要處理弒父情結,還有戀母情結,而主角謙作又是「祖父與母親的不義之子」,弒父戀母不得下,移情到祖父之妾荣娘,又不得,離家成了輕狂少年,流連於藝妓侍女間。

《暗夜行路》前篇的舞台在東京,象徵父親所在的罪之淵藪和肉體墮落之處,謙作歷經向荣娘求婚不成,加入禪宗苦修仍無法解脫,在一次嫖妓中從握乳感受到大地之母的「豐年」。

由此「豐年」意象展開舞台在京都的後篇,原以為直子是古典美與豐年的化身,結婚後過著朦朧的幸福感。不料謙作到朝鮮接潦倒的荣娘時,直子又重演了母親亂倫之罪、與表兄通姦。受此打擊的謙作到伯耆大山寺廟靜養,靠著與大自然的合一,逐漸悟道,但又吃魚中毒,昏迷中(是死是活開放式結尾)原諒了來看他的直子,淨化了罪惡的一生。

哇噻!那可是集亂倫與贖罪之大全,太沈重了,還是《和解》來得悅讀。
不到四萬字的短篇中,以作家第一人稱有點孩子氣又有點痞氣的筆調,敘述了與父、妻、子、母、與奶奶等的恩怨情仇,讀起來悲哀中帶有點情趣。打電話回家:

母親難以啟齒似地,低聲說著:「今天你爸爸在家…」「哦,是嗎?那我改天再來。」…祖母必然想見見我,順便聽聽有關孫子的情況。我只是跟父親之間關係不愉快,然若為此連去見祖母的心意都犧牲的話,實在不值得。但是,利用父親不在時,偷偷摸摸地去見祖母的那副樣子,連自己都覺得醜陋而且生氣。
直哉在《和解》中就以類似這種筆調來描述其妻康子的喪子之痛,和因再生,藉著孫子而化解了與父親之間的不和。

這又未免太輕鬆悅讀了?

你還真是位難侍候難搞的讀者!
 
 
志賀直哉「衝突人物像」研究
 

  筆者從國中開始,對於日本這個國家就有濃厚的興趣。高中的時候,筆者在眾多選修科目之中,選擇日文當做第二外語,這是我和日本的第一次接觸。因為這個經驗,筆者便想要進入大學日文系以便更深入地學習日語與了解日本文化。
    進入輔大日文系後,筆者積極地學習日文,提升日文能力。在重視人文素養的輔大日文系裡,文學課自然備受重視。在名著選讀、古典文學和近現代文學等等課程中,筆者接觸了許多日本文學作品,漸漸學習並能夠欣賞日本文學的美,因此決定更深入研究日本文學。並藉由研究日本文學,深入了解日本文化及日本人的想法。
    本研究計畫是探討志賀直哉作品中的「衝突人物像」。期望透過人物像的角度,研究白樺派的精神與意義。希望能夠為廣大的日本文學研究,略盡棉薄之力。

研究動機
  在大三的名著選讀課程中,筆者第一次接觸到白樺派的作品。當時教授提供志賀直哉的文章—〈城の崎にて〉,讓我們討論生死觀。因為這個機會,筆者開始對於志賀直哉開始感到興趣,進而也開始接觸其他作品。
  日本文學的特質纖細,著重個人感覺1。重視個人特質及人性光明面的白樺派也不例外。活躍在大正時期的白樺派裡,主要的代表作家有武者小路實篤、志賀直哉和有島武郎等。他們出生於上流社會,在自我與社會正義之中確立「為自己而活」的目標2。除了家庭背景之外,他們也受到俄國托爾斯泰主義的的影響3,在作品之中充滿人道主義・理想主義的思想。閱讀白樺派的作品,對於筆者有很大的激勵作用。

研究內容及問題形成
    在筆者讀過的志賀直哉作品中,發現一個特色,即為「衝突人物像4」的表現。作品中的人物會經由對立、衝突到最後以和解或協調手段而達到正面積極的結局。在〈城の崎にて〉和《暗夜行路》兩篇作品中,主角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困境,進而在大自然中尋找答案。〈ある朝〉更是個明顯的例子。因為賴床小事而引發衝突的祖孫二人,在祖母找尋鉛筆的小動作之下,孫子感動在心裡,並在收拾棉被時默默地留下眼淚。在整部作品中,孫子是個衝突人物,最後流下眼淚代表了解祖母的苦心並且和她和解。
    因此,筆者在上述的文章中發現志賀直哉的的思想背景對於作品的結局影響很大,而且「和解」是作品中是最為顯著的一個主題。在這種由衝突到和解的過程,我認為是志賀作品中的一個很重要的表現手法。藉由衝突的場面能夠表現出人內心中的種種慾望及想法,然而透過各種努力最後以和解達到共識,這也能充分反映出他的思想。
    在和解的過程中,筆者最感興趣的就是衝突人物的表現方式,及其所導向的結局。所以筆者想探討作者創作的精神與賦予人物像的意義。經由此共通的手法,可以更清楚了解志賀直哉的創作理念及其中心思想。
    筆者認為衝突人物像包含情欲、人與人的摩擦,還有對於大自然或所處的環境中所產生的不愉快,這些都是研究的範圍。

研究方法與目的
  筆者研究方法以文本分析為主,研究人物像的人生逆境、心路歷程及解決方法。第二,研究志賀直哉的家庭背景及思想形成的原因,再配合其結果再一次探討文本。最後,透過筆者的研究結果,歸納作者的表現方法,探討作品的中心思想與衝突人物像的設定意義。筆者希望在進入研究所之後,人物像的研究不只侷限於志賀直哉的作品,也能夠研究白樺派其他成員的作品。

參考文獻
 
   筆者現今收集的資料以台灣區發表的論文及國家圖書館的日文資料為主,筆者現在已經閱讀了下列資料。
  中文
  論文
鍾佩庭,《志賀直哉の研究》(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87年)
    此論文對於志賀直哉的背景有很詳盡的研究。而且對於在《暗夜行路》中出現的主角—謙作,直子和阿榮的人物像有深入探討。透過她的研究成果,可以充分了解暗夜行路中的主角的個性及作者的表現方法和創作意圖。
鄭惠芬,《暗夜行路における自我追求》(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86年)
  此論文對於人生的自我追求過程做了整理與歸納,且對於作品中的人物—阿榮、信行和直子的方式有很詳盡得研究。最後把主角的手段歸類,然後提出作品中想表達的問題點及對於自我的追求。透過她的研究成果,可以了解作品中主角的人生問題與面對方式。
  日文
  專書
宮越 勉,《志賀直哉》(横浜、武蔵野書房、1991)
  這本參考資料把志賀直哉的文學創作的背景與特色詳細的介紹。然後再把各部作品歸類到各種衝突的類別之中。從作者的歸類方法看來,志賀作品集的主題確實有各種衝突,最後走入和解的傾向。
浅井 清ら編,《研究資料現代日本文学—小説・戯曲》(東京、明治書院、昭和69年)PP.179~190
    這本書裡有志賀直哉的背景資料,並且把志賀直哉作品的研究史及研究方向做了介紹。對於日本的研究史有個概括性地了解。
町田 栄編,《志賀直哉〈暗夜行路〉作品論集》(東京、株式会社クレス出版社、2001)
  此參考資料首先解說作品及導讀,接下來用各種角度探討作品的問題點,最後把作者與父親的關係和作品中的人物表現做比較,研究。對於想研究《暗夜行路》的人提供多種角度的思考方向。
    除了上述國內的碩博士論文及少數日文參考資料外,在日本尚有許多針對白樺派各個作家所研究的論文及專書,目前正在收集中。
    以上的論文專書,雖然對作者背景及思想形成有深入研究,而且在分析志賀作品裡的人物像有相當成果,但都是針對各個人物像在作品中呈現的特色與意義,而筆者想以這些研究成果為基礎,針對「衝突人物像」所面臨的困難及和其他角色的關係加以探討。
1 芥川龍之介著,賴祥雲譯,《芥川龍之介》(台北市:志文出版社,1997),頁92。
2 秋山虔、三好行雄《日本文學史》、頁163。
3 托爾斯泰主義:提倡原始基督教的博愛說,以淳樸的農民生活為理想範本。對於困境採取溫和理性的無對抗方式。以上出自《広辞苑》、(東京、岩波書店、第4版)頁1881~1882。
4 筆者為「衝突人物像」所下定義如下:事件的發生與當事者所預期不同,或與社會道德價值有所出入,以致於使當事者對於事件有所懷疑,甚至與自我產生衝突。

  志賀直哉(1883~1971)百度百科

  日本作家。1883年2月20日生于宮城縣,祖父是相馬藩府的家臣。3歲即隨父母上京,開始受貴族子弟式的教育。18歲從學于宗教家內村檻三,21歲入學習院高等科,有志于文學創作。1904年發表處女作《菜花與少女》。1906年入東京帝國大學文科英文系,兩年後轉國文學科,中途輟學。與武者小路實篤、木下利玄共同創辦傳閱雜志《望野》。創作短篇小說《某晨》、《到網走去》,向《帝國文學》投稿被退回。繼續創作《速夫之妹》、《荒娟》等小說。1910年,與有島武郎、有島生馬、武者小路實篤、木下利玄等共同創辦《白樺》雜志。圍繞于這個刊物的一些年輕作家與美術家,對當時主張純客觀主義的自然主義文藝思潮不滿,要求肯定積極的人性,主張尊重個性,發揮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義與理想主義的文學,形成“白樺”一派。
  志賀爲“白樺派”代表作家之一。1910年發表曾被《帝國文學》退稿的《到網走去》與新作《剃刀》,1912年發表短篇小說《克羅諦思日記》,顯示他出衆的才華,爲文藝界矚目。1917年發表的著名中篇小說《和解》,寫他立志于文學與父親發生沖突而終于得到和解的經曆。作者從此進入創作旺盛時期。《在城崎》(1917)、《佐佐木的場合》、《好人物夫婦》(1917)等名著,以及曆史小說《赤西蠣太》(1917)相繼問世。
  從1921年開始,著手寫他生平唯一的長篇小說《暗夜行路》,曆時15年之久,于1937年完成。這是他的代表作,寫一個孤獨的知識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與思想苦悶的道路上探索的曆程。主人公時任謙作是祖父和母親的私生子,在兄弟間一直遭受歧視,在母親死後,他與祖父及其年輕的妾共同過著寂寞的生活。爲立志從事文學事業與父親發生沖突,婚後又發現妻子不忠, 便獨自流浪,最後在旅途中病倒。妻子趕到時,只見病床上的丈夫睜開柔和而充滿愛情的眼睛。
  志賀直哉于1918年經過短暫停頓後,重新執筆,以創作上新的成就,蜚聲于大正文壇,被稱爲新現實主義的第一人。他對人性作深邃的觀察,對于庸俗與虛僞有驚人的敏感與強烈的憎惡。他具有理想主義的熱情。1917年的中篇小說《好人物夫婦》,表現了他心境的轉移,從生氣蓬勃與激越的性格轉變爲蒼勁沈著的態度。
  志賀的作品大多從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關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現代日本文學中從自我經驗中取材最多的作家。在創作方法上的現實主義的精神,對同時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響。
  志賀一向關心社會事務,在政治上和文學上表現堅貞不屈。早年關懷足尾礦工中毒事件,同情小林多喜二的犧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保持沈默,以示對侵略戰爭的抗議。後期的作品還有《萬曆紅瓷瓶》(1933)、《臺風》(1934)、《早春的旅行》(1941)、《寂寞的一生》(1941)以及戰後創作的《灰色的月亮》和《被腐蝕的友情》等 。
  1971年10月21日逝世。
http://baike.baidu.com/view/44273.html?tp=0_11
 
 
 

台長: 阿楨
人氣(1,75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文學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雁》
此分類上一篇:《馬兒啊!在大地上安息吧!》

持久液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2 14:07:4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