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是要繼<二00一年政治文學獎得主>之後寫篇<蘇童比高行健更有資格得諾貝爾文學獎>,我的理由是、在後現代的文學裡、旣然已經沒有任何派別的文學理論、可做為文學優劣的判準,那麼我們就只能依、甲文本是否能以比乙文本更具文字魅力、來呈現文本所欲表達的文學氛圍。
就此而言,在重讀並比較過高行健的《靈山》(聯經,1990)和蘇童的《妻妾成群》(遠流版)《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帶》《離婚指南》《天使的糧食》(以上麥田版)之後,我仍認為蘇優於高。
雖然高氏在《靈山》試圖擺脫伝統小說的反應社會與人生、故事情節與人物描寫,而歸結於「語言的實現,而非對現實的模寫。小說之所以有趣,因為用語言也能喚起讀者真切的感受。」(p.6,502)。而且高氏的敘述人稱游離於「你、我」,跟我的文體類似。
但我認為高氏在《靈山》並未發揮上述主張該有的文字魅力和文學氛圍,亦即與氛圍不相干的描述廢字太多了、至少可删掉七成,而且剩餘的文字也不足以喚起讀者真切的感受──不論是「你、我」的激烈交戰(這點我的文體擅長)或疏離分裂(這點<鄉愁><尤里西斯生命之旅>的鏡頭擅長),連「靈山」的靈氣也比不上沈從文對湘西的描述。
而蘇童呢,原先我以為有七成功力,但重讀就降為五成,為何呢?可能是最近老以二三折方式「創抄」自己的原稿吧。
若要論文字魅力和文學氛圍,我覺得王德威在《天使的糧食》的評語較濃烈,不信我抄些共賞。「蘇童營造陰森瑰麗的世界,敍說頹靡感傷的伝奇。」「蘇童的魅力何在?他引領我們進入一個淫猥潮濕,散發淡淡鴉片幽香的時代。他以精緻的文字意象,鋳造擬的風格;一種旣真又假的鄉愁,於焉而起。在那個世界裡,耽美倦怠的男人任由家業江山傾圮,美麗陰柔的女子追逐無以名狀的欲望。宿命的記憶像鬼魅般的四下流竄,死亡成為華麗的誘惑。」「蕯伊德認為東方的神秘陰柔,狂野豐饒一再物化為西方欲想的目標。藉題發揮~,當南方已經風格化,成為一種電影的外景場地,小說的紙上奇觀。蘇童筆下南方的墮落來必是歷史真相,卻是一種有關南方寫作形式的墮落。」
即便張藝謀將<大紅灯籠高高掛>的電影場景由《妻妾成群》的南方搬到北方,其影像的魅力卻比原著的文字魅力高了二成,為何?只是一般人所批評的賣弄東方神話嗎?如果是,在<活著>宣告神話結束之後(《張藝謀神話的終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p.242),為何仍可在<紫禁城杜蘭朶公主舞台秀><麗江歌舞音樂灯光秀><英雄><十面埋伏><二00四雅典奧運閉幕秀>一再展現張氏影像魅力呢?
這其中有張氏獨特的色彩設計和畫面構圖下、與東西方無必然相干之影像魅力,這種魅力有時雖不易表達文字擅長的內心世界,但已足以呈現文學整體的氛圍。
蘇童>百度百科
蘇童,1963年生于蘇州,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爲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駐會專業作家。1983年開始發表小說,迄今有作品百十萬字,代表作包括《園藝》、《紅粉》、《妻妾成群》、《已婚男人》和《離婚指南》等。中篇小說《妻妾成群》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挂》,蜚聲海內外。有文學評論家將其歸入先鋒派小說家行列。
蘇童姓童,本名童忠貴。
“蘇童”筆名之意大概是蘇州的童忠貴,他十分欣賞自己這個筆名,甚而有點迷信“命與名隨”。那抑或是他早期的作品屢遭厄運,某日更名改姓,啓用蘇童這個名字後,湊巧一炮打響,繼之百發百中。自他的《妻妾成群》被張藝謀策劃改編成《大紅燈籠高高挂》搬上銀幕後,蘇童就有了不少崇拜者,特別是有的年輕女士、小姐對其崇拜程度,堪可與大島茂、高倉健和鄭少秋媲美。
蘇童走上文壇,是上蒼的賜予,家庭並沒有給他什麽熏陶。他說上初中時讀《紅與黑》《複活》,書是借的,人家要得急,一個下午看一本。看多了,手癢。中學時寫詩兼而練寫小說,模仿當時流行寫農村生活的小說。先列一張人物關系表:黨支書、民兵隊長、婦聯主任,地主和富農。還煞費心機給每個人物起個與身份相稱的名字。寫好了,便像放飛鴿一樣投給某報紙,然後天天翻閱那張報紙。煎熬半個月,不見影子。再然後,那放出去的“鴿子”再飛回來。廣種不收。
一棵歪歪斜斜的樹
1980年,蘇童考取北師大中文系,在那裏他受到了正統的語言訓練與文學熏陶。他把對付功課外的全部時間,用在泡圖書館上,不停地練筆。是時,他很想當個詩人,對自己約法三章,每天寫一首詩,在吟誦一番後再進教室,心裏才感到充實。班上想當詩人、作家的同窗很多,一日,他讀一位同學的三行一句話的一首小詩:
産房
在
太平間的底下
他感到震驚,自愧弗如,有點覺得自己不是寫詩的料子,故轉攻寫小說。倒黴的是,每稿必退。羞愧尷尬,怕同學笑話,他借用一女同學家的地址,稿件由那位同學轉。即便如此,他仍矢志不渝,不信上蒼不感動。到1983年,青果終于熟了。《星星》開始發表他的詩作,《青春》發他的小說《第八個是銅像》,且獲了獎,這大大地鼓舞了他繼續寫作的勇氣。
他自嘲,說自己在北京上學期間像一棵歪歪斜斜的樹。
22歲那年,他被分配到南京一所高校。他比該校一半以上的學生年齡還小,在一個系當輔導員,任務是幫學生領助學金、召集學生大掃除之類。他便在晚上開夜車寫小說,第二天上班遲到,一副懶散樣子。他對當老師沒興趣,學校對他這樣的老師似也無法賞識。此時,蘇童在南京文學界的朋友越來越多,且受到道友的關愛。隨之,順理成章地跳槽到《鍾山》編輯部。一到《鍾山》,他猶如臥虎歸山,虎威大發,在爲人作嫁衣的同時不忘自我武裝。很快,《桑園留念》、《妻妾成群》等一批小說相繼發表。一夜間,逢稿必退的童忠貴變成了洛陽紙貴的蘇童。
自然人生
在江蘇中青年作家中,大家公認人緣最好的有兩位:蘇童和葉兆言。
蘇童在創作上是只虎,在生活中是只羊。他淡泊、寧靜,不爭名于世,不爭利于朝,用他的話說,“蝸居在自己的小樓裏,讀書、寫作、會客,與朋友搓麻將,沒有任何野心,沒有任何貪欲,沒有任何豔遇,生活平靜、心態平靜,作品也變得平靜。”在許多朋友眼中,蘇童雖近不惑,但仍是個聽話的大孩子。兒時聽父母的,病時聽醫生的,在校聽老師的,單位聽領導的,與朋友相處聽朋友的。一次,朋友向他推薦微波爐的好處後,他當即花一千多元抱了一臺,用了兩天,說“燒出來的菜不好吃”,賠了兩百元再讓人。他是一個不好爲人師,謹言慎語的人。他像歐也妮?葛朗臺清點匣子裏的金幣一樣,清點自己的語言。他的信條是“情願不說話,絕不亂說話;情願少說話,也不願說錯話”。他十分珍惜友情。在爲人方面,他還說:“要理解那些對你搖頭或不屑一顧的人。”
在閱讀上,他崇尚福克納、海明威、馬爾克斯、博爾赫斯和塞林格,拒絕金庸和瓊瑤,但偏愛福爾摩斯之類的偵探小說。他不否認,他的閱讀帶有某種功利色彩,向大師們學習語言,激發自己的豐富想象,促進自己的創作。他反對目前圖書市場的炒作行爲,指出那也是泡沫經濟。他固執地認爲,作家讀者群的多少,是作家自己“寫”出來的。一個作家只能爲自己的讀者群而寫,而不爲所有的讀者,因此他的創作思路絕不爲讀者的興趣而牽著鼻子走。
蘇童熱愛生活,他說,他是屬于喜歡東張西望一類的人。喜歡一個人逛店,無所目的,滿身輕松,像一個國家元首檢閱儀仗隊,讓貨架上所有的物品向你敬禮。他愛足球,系鐵杆球迷。稿子可以不寫,球賽不可不看。壺水開了,壺底可以燒通,比賽必須看完。他說看球是一種享受,做了球迷,寵辱皆忘,無苦惱,無迷惘,還堂而皇之地說,在這個世界越來越纖弱越來越蒼白的時候,球賽會給你最後沖撞的力量。一度時間,他曾沈湎于麻將。他老自責自己缺少風度,一輸就急,越急越輸。有的牌友打趣說:看蘇童的洋相,找他打麻將去!
小說《妻妾成群》
小說《妻妾成群》描述頌蓮由一個女學生變成大戶陳家四姨太,漸漸溶入陳家大院的爭風吃醋中,目睹陳家女人的一個一個的悲慘命運,最終連自己也變成了瘋子,作者以沈重的筆調記敘了一個封建大院裏的恩恩怨怨,明爭暗鬥。
蘇童的成名作當推1987年發表的《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從 那時起,蘇童被批評界看成“先鋒派”(或“後新潮”)的主將。1989年以後,蘇童的風格有所變化,從形式退回到故事,嘗試以老式方法敘述一些老式故事,《妻妾成群》則是典型代表作。
准確地說,《妻妾成群》並不能反映蘇童作爲“先鋒派”的面目。這篇小說已經帶有回歸傳統的意向,甚至不少人把這篇小說推爲“新寫實”的代表作。在這裏選擇這篇小說作爲“先鋒派”的代表作,主要是因爲這篇小說影響甚大,也標志著蘇童敘事風格走向成熟。況且這篇看上去古典味十足的小說,也顯示了非常現代的敘事方法;它強調語言感覺和敘事句法,依然未脫形式主義外衣,因此。它作爲“先鋒派”的代表作,也恰如其分。
這篇小說講述一個女性遭受的婚姻悲劇的故事。與“五?四”時期大多“新青年”相反,頌蓮這個“新女性”卻走進一個舊家庭,“幾乎是自覺成爲舊式婚姻的犧牲品,她的十練堅決成爲她走向絕望之路的原動力。顯然,蘇童賦予這個女性過多的女人味,她諳熟女人之間的爭風吃醋和勾心鬥角,甚至以”床上的機敏“博取陳佐千的歡心。然而,她清純的氣質和直率的品性終究挽救不了一個小妾的命運。小說幾乎沒有關于陳佐千的詳盡描寫,這個熱衷于納妾的舊式男人,看上去有點像西門慶,他以對床弟的熱情來掩蓋已經頹敗和虛空的生活。在整個故事中,他是一個至高無上而又蒼白空洞的背景,以至于在張藝謀改編的影片中,陳佐千只剩下一個凝重而模糊的背影。飛浦似乎帶來某種生機,在他英俊瀟灑的外表掩蓋下,卻是對女人的懼怕,對于這個家族的人來說,對于這種舊式腐朽的生活來說,飛浦又是一個斷然的否定。蘇童不僅寫出父權制社會中婦女的悲劇命運,而且寫出了父權制曆史必然崩潰的劫難。盡管那口井的象征意義有些勉強,然而,那種陰郁的背景無聲無息吞噬鮮亮的生活希望,陳舊的生活氣數已盡。
小說妻妾成群蘇童顯然不是在重複講述封建婚姻悲劇的故事,對子蘇童的敘事來說,“故事”似乎並不特別重要,主題甚至也無須深究。這個並不新穎別致的故事,卻能給人以特別深刻的印象,就在于蘇童富有韻味的敘事,那種純淨透明的語言感覺;那些刻
劃得異常鮮明的故事情境;那種溫馨而感傷的氣息。顯然這個故事可以看到《家》、《春》、《秋》和《紅樓夢》,甚至《金瓶梅》的影子;作者對這種生活的把玩觀照,多少還可見中國舊式文人的傳統態度。這些使得蘇童的敘事既具有曆史頹廢主義的手筆,卻也深藏著文化韻涵。某種意義上,這篇小說表達了蘇童乃至一代青年作家奇怪的曆史觀。即把“性”看作曆史的根源和動力。由于“性”的紊亂,家族乃至曆史破敗的命運不可逃脫。陳佐千作爲一種古舊文化的曆史記憶,他試圖從年輕女性身上獲得生殖力(生命力),他的企圖的失敗不過到象征性地表示古舊的中國曆史已經徹底喪失了延續的可能性。在這個意義上,這篇小說無意中寫出一種曆史頹敗的情境,一種文化失敗的曆史命運。
蘇童尤爲擅長刻劃女性形象,“紅顔薄命”的古訓,在蘇童手裏特別富有韻味。在他看來,也許“女性身上凝聚著更多的小說因素”,那些女性優雅明淨,任性而薄命,渾身散發著感傷的詩意。不過,蘇童筆下的女性也因此給人以雷同之感。她
們有類似的心性,同樣的命運。很顯然,《妻妾成群》的結尾有些勉強,似乎有意營造悲劇性的結局,蘇童的那些女性的命運早已被先驗地注定了。
蘇童的敘事優雅從容,純淨如水《妻妾成群》尤見他的這一特色。平實寫來卻意韻橫生;著筆清雅而富有江南情調;這應歸結于蘇童把敘事與抒情結合得恰到好處。對于自己的優雅一路的風格,蘇童頗有疑慮;北方作家譏之曰“脂粉氣”、“女性味”。
http://baike.baidu.com/view/89168.html?tp=0_11
蘇童作品<婦女生活> 第一次被搬上話劇舞臺(圖)09-02-25中國經濟網綜合
在王安憶的《長恨歌》、余華的《兄弟》和麥家小說《風聲》相繼被改編成話劇之後,蘇童的當代文學名作《婦女生活》也將被改編成話劇,這也是蘇童作品第一次被搬上舞臺。這部被更名為《女性生活》的小劇場話劇將於3月11日在話劇中心上演,由滬上知名演員宋憶寧領銜主演。原著作者蘇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很期待能到上海來現場看這部話劇。”
幾年前由侯耠執導,章子怡、姜文等主演的電影《茉莉花開》尚令人記憶猶新,而此次的話劇版由知名女編劇北嬰改編,相對電影,話劇將更忠實于小說的故事和“零度情感”的調子。只是在話劇版中,故事到“文革”期間就戛然而止。
早報記者聯繫到原著作者蘇童,他對自己的小說這麼快就將搬上話劇舞臺略感驚訝,但同時表示,“這應該是我第一部被搬上舞臺的小說,所以我也很期待能到上海來現場看這部話劇。《婦女生活》是一部特別適合改編成話劇的小說,之前它曾被改編成電影《茉莉花開》,它是一部非常舞臺化的電影,強調場景轉換、三段體等戲劇元素。”
《婦女生活》是蘇童的短篇名作,故事的時間跨度近50年,從20世紀30年代一直說到1987年,敘說了上海一個舊式小資家庭四代女性美麗落寞又變幻無常的情感命運。小說中四代婦女都是庸常人,作者並未試圖美化或醜化人物,而只是有著相對客觀冷靜的敘述,不帶主觀的情感和觀點,讓讀者去作出評判,被評論稱為“零度情感”。
蘇童的小說一直受到許多電影導演的青睞,迄今已有四部蘇童的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從《妻妾成群》、《紅粉》、《米》到《婦女生活》,在當代作家中能出其右者大概只有張愛玲。對於這幾年上海話劇中心將不少知名當代文學作品改編成話劇搬上舞臺,蘇童表示了認同:“我覺得這是話劇藝術與文學藝術重要的合作方式。有一部知名小說在前,改編的話劇就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觀眾基礎,這對話劇吸引觀眾是一個很好的嘗試。而《婦女生活》之前還有成功改編成電影的先例,所以我對這部話劇也充滿信心。”
執導這部《女性生活》的是2004年畢業于上戲導演係的新人劉姝辰。據介紹,全劇將以1930年代的戲份為主,呈現出老上海旗袍香艷的舞臺氣質。在劇中主演兩代母女的分別是資深話劇演員宋憶寧和年輕演員丁美婷。由於全劇跨度30多年,兩位女演員各自都要挑戰兩個角色,演繹兩代母女。兩人的造型也將隨著時代變遷而相應變化。
http://big5.ce.cn/kjwh/ylmb/ylzl/200902/25/t20090225_18312795.shtml
蘇童自掏腰包看《茉莉花開》 不介意侯詠改結尾 06-05-02北京娛樂信報
改編自作家蘇童名作《婦女生活》的電影《茉莉花開》正在全國各大影院上映。昨天,一直低調的作家蘇童終于接受了記者的電話采訪。他表示,自己特意掏錢買的電影票去看《茉莉花開》,對于影片結尾較大的改動並不介意。
一般來說,作家都不願自己的作品被拍成影視劇後有較大改動,但蘇童卻並不這麽認爲。蘇童說:“我的那些被買斷影視改編權的作品,我都不會過問導演如何處理。因爲小說是小說,電影是電影。我相信每一個買我作品改編權的導演。我一直沒有和侯詠見過面,是買票進電影院看《茉莉花開》時,侯詠給我打來了電話,說要給我把《茉莉花開時》那本書送來。我這才跟侯詠有了第一次見面。”
蘇童說,《婦女生活》是自己十幾年前的作品,有著當時時代的特點,比如章子怡扮演的第三個女性,曾經想殺死熟睡的背叛的丈夫,但最後孩子的分娩逆轉了她的舉動,丈夫也回到了妻子和女兒身邊。但電影卻把第三部分做了大改動,讓章子怡過起了單身媽媽的獨立的婦女生活。蘇童覺得這個改編也不錯,更加符合劇情片電影化的表現。
http://ent.sina.com.cn/m/c/2006-05-02/01211071301.html
《茉莉花開》Jasmine Women(2006):章子怡演繹三代女性悲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Y7nbCPyXo0
導演:侯詠
編劇:張獻
主演:章子怡 飾 茉/莉/花
陳沖 飾 茉的母親
姜文 飾 孟老板
陸毅 飾 鄒傑
劇情簡介
《茉莉花開》是一部反映一家三代女性的愛情與婚姻的故事,發生在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獨特視角展現了二十世紀中國的曆史變遷和女人的命運。
茉,一個由經營著照相館的單親母親養大的18歲少女,在遇到孟老板後一生的命運發生了改變,她成了明星,同時也懷上了孟老板的小孩,那是上個世紀30年代舊上海的事;茉生下孩子不久就被抛棄了,失去了明星的光彩,她爲這個私生女取名叫莉,莉一心要離開這個陰冷的家,嫁給了水泥廠工人鄒傑,她決定生個小孩,但她偏偏不能生育,只能從福利院抱了一個女孩,取名叫花,莉對生活仍然極度不滿,甚至懷疑自己的丈夫與養女有染,丈夫選擇了臥軌自殺,這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事;莉精神分裂離家出走了,花找了個男友小杜,在結婚後懷孕不久發現小杜有了外遇,她堅決地提出離婚並把小孩生了下來,這已是上世紀80年代的事……
演員陣容 章子怡一人飾演三角
年輕時的“茉”、“莉”和“花”。三個女人都有過情竇初開的甜美時刻,也都有性格撕裂、陰郁、暴戾的人生過程,“花”還擁有了一種發端于深厚母性的爆發力。出演她們的人選,侯詠認爲鞏俐、章子怡都是最理想的。而現在,章子怡是實現這三個角色的不二之人。大半個月的拍攝,侯詠已經吃下定心丸,“子怡戲好”是他的一句現場評價…。
陸毅飾演鄒傑
是莉的愛人。年輕時意氣風發,後被沈淪的婚姻生活一路裹挾終至絕路。健康、敦厚、缺心眼、帥氣,鄒傑年輕時候的特質,幾乎就是陸毅本人留給人的印象。而中年鄒傑的絕望、緊張、惶惑與泄氣,由外形陽光的陸毅演來,平添角色一股“在生活中坐以待斃”的無奈氣息。
http://ent.sina.com.cn/m/c/f/molihua/index.html
《茉莉花開》作者蘇童挑刺:章子怡不是演技派 06-05-09新聞午報
曆經磨難的電影《茉莉花開》終于在全國公映,該片的原著蘇童日前在南京購票觀看了此片,談及一人分飾三角的章子怡的表演,蘇童表示:“她三年前能演到這個水平,已經是非常不錯了。目前章子怡還不是演技派演員,就《茉莉花開》而言,雨中生子等情節她表演得很精彩,但有的地方也有欠缺。”
蘇童的衆多小說被改編成影視片,曾經一度成爲最搶手的作家,《茉莉花開》是改編自他的《婦女生活》。看完電影後,對于後兩部分的改動,蘇童非常滿意。“侯詠對《婦女生活》後兩部分改得非常好,特別是第三部分,侯詠完全用表現主義的方法,把三個跨度很大的不同的時代給做在整部電影中,他的膽子很大,我沒想到他會這樣拍,看得出他下的功夫很大。”
章子怡一人分飾茉、莉、花三角,蘇童認爲這是她從影以來演得最爽的電影,“我覺得,目前章子怡的演技還需要磨練,但我相信5年、甚至10年以後,她會是很會演戲的電影演員。盡管她的表演有的地方有欠缺,但影片給她的空間大,有缺點的那部分,被另一精彩部分又很快給補回來了。”在《茉莉花開》的衆星中,蘇童最滿意陳沖的表演。“她演得太好,很准確。但唯一遺憾的是,影片開始時,陳沖扮演的母親太年輕,我個人覺得應該再老些。”至于姜文,蘇童用“很牛”來評價他的演技。
http://ent.sina.com.cn/m/c/2006-05-09/10531075705.html
侯詠披露《茉莉花開》詳情 張藝謀提了15頁意見 06-04-25新浪娛樂
今天,曆經波折的《茉莉花開》將在除上海外的城市全線上映。可很少有人知道,張藝謀曾爲這部影片的劇本提出了很多中肯意見,而且文字整理長達15頁。而侯詠則坦言自己通過與同學張藝謀合作受益匪淺。
爲了紀念《茉莉花開》拍攝的前前後後,侯詠還特地編著了《茉莉花開時(全二冊)》,已于今年2月出版。在其中一冊中,特別收錄了張藝謀對劇本的修改意見,長達15頁之多。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侯詠稱自己是以小兄弟的身份去向張藝謀征求劇本意見的。那是一天下午3點,侯詠直接找到張藝謀對話,“他說了很多,我錄了音,改訂了兩三遍後成了書中的15頁。”不過,侯詠告訴記者,雖然那次張藝謀說了很多,不過在拍電影時,給他最大的啓發並不在這次談話上,而在與他共事的過程中。
張藝謀在侯詠眼中是一個“工作狂”,如果把工作去掉,他就活不下去了。侯詠表示,自己與張藝謀合作的三部電影中,一直留心他的創作手段和思維方法,“我發現他有很多高明之處。”侯詠告訴記者,“張藝謀最聰明的一點在于,他知道自己要什麽,而且不會讓身邊的人左右自己,但會吸收旁人好的想法,然後納入進來。”他打比方說,別人說了一句廢話,但可能一個字有用,是精華,張藝謀就能抓到它。更讓侯詠稱道的是,張藝謀的藝術判斷力極強,比如把兩個劇本放在他面前,他就能判斷出哪一個更有商業價值。
侯詠和張藝謀不但同是西安人,還是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的同學,不過,由于侯詠上大學前沒有工作過,所以張藝謀比他大了十歲。另外,侯詠還在張藝謀執導的《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和《幸福時光》中擔任攝影師。
侯詠簽售《茉莉花開時》 暢談女性主義06-06-11新浪娛樂
新浪娛樂訊 6月11日,《中國女性主義》雜志在風入松書店召開一場別開生面的研討會,就影片《茉莉花開》所展現出的女性主義的某些特質與元素進行探討。《茉莉花開》的導演侯詠參與了該研討會,並爲該片的影迷簽售了記錄電影花絮與電影曆程的《茉莉花開時》。
影片《茉莉花開》因描述了一個家庭中三代女性成長的曆程,而被界定爲女性主義電影。侯詠導演坦言其實並不是很了解女性主義的理論,只是覺得自己的電影可能在某種程度上符合女性主義的特點。他向到場的影迷講述了兩位獨立而堅強的女性主演章子怡和陳沖決定了影片結尾的走向,而張藝謀和田壯壯則曾對于《茉莉花開》提出過修改意見。
http://ent.sina.com.cn/m/c/p/2006-06-11/19131118909.html
章子怡在《茉莉花開》中一人飾三角,想要凝聚時代的印痕。
舊上海是個神秘城市,說不完的英雄傳奇,描不盡的江山歲月,然而,一旦大家都用對比的手法來說上海的故事,你不覺得疲累嗎?
對比的手法有很多種:陳凱歌在《風月》用的是鄉下千金來到大城市的幻滅來對比清純與奢靡;彭小蓮執導,王祖賢主演的《美麗上海》則是一個家庭的兩代時光來對比時代的變遷和人心價值的流變;關錦鵬的《長恨歌》用鄭秀文飾演的王瑤琦的一生四個階段來看城市,女人和愛情的變化……。
我不排斥對比,事實上,對比是人生的縮影,對比是訴說人生故事時最容易讓人明白和感動的方式,就像《屋頂上的提琴手》在女兒婚禮上演唱「日出日落」那首歌時,眼前是一對歡樂璧人,父母卻一定會從繈褓時期一路回想起扶育辛酸,今昔濃縮一瞬間,看似藝術,其實就是我們人生思緒的真實情貌。
只是,在中國侯詠導演的新作《茉莉花開》中再度看到一個城市的流變,一對演員的角色承繼,一個女人的韶光風情,我輕歎了口氣。
《茉莉花開》改編自蘇童小說《婦女生活》改編的,結構大致近似《長恨歌》,電影分為《茉》、《莉》和《花》三段,一個花名其實影射了三個女人,而且是祖孫三代,故事的地點從1937年的江南照相館開始,歷經1958年到1978年,照相館的名稱改成了紅旗照相館,簡單的店名對比,就已經反應出電影的「對比」性格了。
其次則是一人分飾《茉》、《莉》、《花》三角的章子怡,以及每回都飾演母親或祖母角色的陳沖。
一開場的「茉」是照相館千金,一心只想當明星,卻被姜文給騙了身,拒絕墮胎的她,獨自生下了「莉」,「茉」對母親的挑戰與背叛,後來也都投射到「莉」的身上,那是輪迴,也是宿命,陳沖先在第一段扮「茉」母,再在二三段中扮中老年的「茉」,烘托章子怡三個世代,三款造型的「茉」、「莉」、「花」,角色與劇情的重疊和變化,其實就提供了類似「鏡子」的功能,觀眾看到了每一回的當下,就會想起曾經有過的過去,所有的折磨和對抗,其實只是換穿了新衣裳,沒有太多的新骨血,也因此才會讓人唏噓,讓人感歎。
一人分飾多角的趣味就在對比,看著她們走過時光長廊,在不同時光下梳燙髮型或結辮;看著她們的佼好身材分別包裹進旗袍、睡裙、襖裙到上衣下褲的時代穿著中;看著導演用袖珍香水瓶、眉尖紅痣和近視眼鏡來妝點女性的時代印痕,那都是電影的時代縮影趣味,繁複的細節可以顯示製作小組的用心,不如此,不足以洞見企圖,然而,真正感人的力量卻是來自女人的靈魂。
《茉莉花開》的劇情結構在變與不變中流轉來去,每一代的女人都同樣為著要不要懷孕,要不要墮胎的情事煩惱,都在癡情的獻身和等待男人回應的煎熬中度過,都不願多聽長輩的話,都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了慘烈的代價……對比固然讓人將「太陽底下無鮮事」的生命本質看得格外透徹,但是也因斧鑿刀痕太過鮮明,少了意外期待與轉折,人生不管是左旋轉或者右旋轉,最後還都回到了原點,再度等待一個新輪迴的開始,這樣的宿命糾纏,雖然最後安排了阿花終於帶著女兒搬出了照相館老家,遷進公寓新房,而有了斬斷過去的宏願,然而一轉身,阿花卻看到了《茉莉花》的三代女人在溜滑梯上交疊的形影,還真的讓人有了招式用老的歎息。
對比可以精緻,可以籠統。侯孝賢的《最好的時光》中,同樣是以舒淇和張震的搭檔,貫穿百年來的男女情夢,三代的對比,互不相涉,再混進書寫方式的時代變遷,旨趣卻又相生相連,相對之下,《茉莉花開》一線二女串三代,激起同心圓的震盪,漣漪不少,唯獨少了意外波折。(楨:藍眼獨視台影!故不見《茉》原著、導演、演員三者,如何以細膩的文字、影音,女人在三代不同時空下展示看似同一的主題。)
http://blog.yam.com/tonyblue/article/3134710 王德威榮獲“2006年度文學評論家”2007年04月08日 南方都市報
王德威,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于臺灣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著有《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衆聲喧嘩: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閱讀當代小說:臺灣、大陸、香港、海外》、《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想象中國的方法:曆史?小說?敘事》、《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衆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現代中國小說十講》、《曆史與怪獸:曆史、暴力、敘事》、Fictional Realis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 Fin-de-siè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History, Violence,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等。
授獎辭:
王德威的批評視野寬闊、文辭優美。他的研究路徑,不是理論狂想或文學史空談,而是注重和文學對象之間的誠實對話;他的批評才具,在學術論證和個人性情的完美結合中顯露無遺。他所劃定的文學版圖,南腔北調、口語方言彙聚一爐,海內外作家的衆聲喧嘩,呈現的正是華語文學“世紀末的華麗”。他對當代作品的勤懇閱讀、精微論析,爲批評如何重返文學現場建立了有效的典範。他出版于二○○六年度的《當代小說二十家》,既爲作家畫像,又爲作品正名,學養豐厚,見地明晰,感悟力超群。盡管王德威傾心的作家、判定的結論,有些還可再議,但他的研究,確實改變了中國當代文學在西方的觀感,也大大豐富了批評自身的魅力。
南方都市報:你得知獲這個獎的時候是怎樣的?
王德威:我很驚喜。坦白講,之前對獲獎這事毫無所知。謝有順(blog)教授突然給我發來一個信息,告訴我這件事情,我很高興。盡管之前有很多機會回到中國大陸講學啦、開會啦等等,但這是我第一次在中國大陸獲獎。我當然很高興,用中國的老話說,真是受寵若驚。
南方都市報:你被視爲是美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界繼夏志清、李歐梵之後的“第三代領軍人物”。能概括一下你和夏志清、李歐梵在研究理路上的異同嗎?
王德威:這是太客氣了。大家總是把我們三個拉在一塊兒,我就覺得特別慚愧,因爲他們兩個都是我的前輩。像夏先生等于是我的師爺爺輩,因爲我的老師劉紹銘是夏濟安先生的學生,夏濟安先生是夏志清先生的哥哥。李歐梵是夏濟安的學生,長我一輩。當然我們也是特別好的朋友。
我覺得我們的相同點,可以說某個意義上是繼承了一個海外的人文文學的傳統,尤其是歐美人文主義的傳統。至于不同的地方,像夏志清先生在1950年代求學任教,他當時受到強烈的英美新批評的訓練,還有歐洲人文主義傳統的熏陶。而那是一個冷戰的時代,在政治上每個人都有很大的承擔,夏先生也必須做出他的選擇。我和李歐梵生長在臺灣,在探問文學現代性時,因爲時代的改變,角度上自然有所不同。夏先生覺得很迫切的一些曆史和政治問題,我們卻要換一個方法來問,做出不同的結論。在這個意義上來講,夏先生問的問題是感時憂國,李歐梵的第一本書卻是《五四和浪漫主義的一代》,還有他對《上海摩登》的那種關注,自然不一樣。
至于我,我實在是他們的後來者,你把我跟他們相提並論,我當然很榮幸,但是也感到很慚愧。因爲我們每一代都差了十幾二十年。我受到學術訓練的時候已經是歐美的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的時代了,所以我可能不像夏先生那一代,對曆史離亂有切身之痛。我對文學、曆史、政治的關系也很有興趣,但研究的角度自然偏向多元、解構的看法。
另外,李歐梵對海派的關注,有他先天的優勢。他對西方的音樂、美術從小就得到陶冶,那是家學淵源。給我同樣的學術訓練,我還做不出像《上海摩登》那樣的書。我反而對京劇、國畫、傳統文化表演藝術很有興趣。我更偏向于詩學與曆史之間的關系;比方現在正在重看沈從文所代表的抒情傳統和現代性的問題。而且,我的抒情定義上很不一樣。它不是小悲小喜的抒發,我希望把抒情還原到一個更悠遠的文學史的脈絡裏去。
南方都市報:聽說現在海外的中國文學研究是一個熱門的學問?
王德威: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海外,至少是在英語世界裏,的確是越來越受到重視。另外還有一個分出來的學科:中國現當代電影,現在也受到很大的關注。
南方都市報:在這個研究領域,除了夏志清、李歐梵和你這樣的華裔研究者之外,還有不少非華裔的漢學家也在做這個事情?
王德威:現在國外做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研究的華裔學者,包括從臺灣、香港來的學者,的確占據很顯眼的位置,但是非華裔的學者裏面也有很多傑出的同事。我覺得也應該特別給他們關注,因爲他們的母語畢竟不是華語,他們能夠有這樣的心意來參與這個長期的、而且不算是容易的研究工作,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重視,比如美國加州洛杉磯大學的胡志德教授、英國倫敦大學的賀麥曉教授等等。我自己也有很多美國籍的學生,他們對中國現當代文學也有相當深入的研究。
南方都市報:你覺得這些國外的同行,他們的研究在哪些方面跟你們不同,甚至占優勢嗎?
王德威:當然他們閱讀中文會慢一點,也許吃虧一點。他們的信息不會像我們這樣快,研究的領域不會像我們這麽廣。但是他們有一個特色就是,比較專而精。此外,畢竟因爲成長的文化不同,他們問問題的方式、還有他們看待學科發展、未來走向的角度,的確跟我們是不太一樣的。我自己是從臺灣出來的,專業是廣義的近現當代中國文學,但我仍然是中國人,我對中國的問題會感同身受,是很切身的關懷。但我想我的非華裔的同事,很多是美國人或歐洲人,他們會采取不同的角度問問題,想問題,因此別有所見。他們往往是以英語世界的文化作爲他們的出發點,這是不一樣的。
南方都市報:在你看來,海外的當代文學研究與目前中國大陸的研究相比,有什麽重要的差異?
王德威: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重心仍然是在中國大陸,這是無可諱言的。因爲它是一個國家文學。國外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學的視野,畢竟我們更傾向因應學術環境需要,更常使用西方理論或比較文學的視角從事研究。但在這麽一個資訊高度流轉的一個時代,在中國大陸,或者臺灣、香港,甚至新馬,很多學者理論的深度並不亞于國外的同事。所以國外的同事並不能“挾洋以自重”。我有個很大的警惕,我們千萬不要以爲在國外學了一點東西就怎麽樣。但換個角度來講,國外在做漢學研究時,也許速度稍微慢一點,視野窄一點,但是我們自然有我們精深的一個程度,因此也不需要妄自菲薄。我在國外生活這麽多年,當然有我不一樣的看問題的角度。我願意把看問題不同的方法、心得提供給國內的同事討論,這絕對是一個平等對話的平臺。
南方都市報:你覺得國內的文學研究現在還在哪些方面有缺憾?
王德威:有三個我覺得可以推動的方向。第一是對批評的批評。在學院裏面的我們從事專業批評工作,當然能爲一般讀者提供一套非常有效的看問題的方法或言談方式。但是,“批評”這個詞本身也不必無限上綱到一個知識、道德的優越性上。仿佛占據了批評的位置,就高人一等,從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現代中國的文化語境裏面還少了“批評”兩個字嗎?可能是過猶不及吧。所以我們對批評本身要有反思。第二是我們對文學的“現代性”問題談得太多了。談現代性時,我們往往忘了與現代性最有趣的對話層面“曆史性”。什麽構成我們對曆史的理解?在某一時段,我們怎樣對曆史進行反思?第三,我們要擴展我們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的視野和領域。除了大陸,要擴大到其它的地域。我這不僅是對大陸的研究現狀有感而發,也對臺灣的現狀有感而發。這是兩岸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南方都市報:剛才你說中國文化、文學這二三十年的成就很精彩。但也有很多人認爲中國的當代文學很糟糕,比如說顧彬。那你是怎麽看這個話題的呢?
王德威:我認得顧彬,他是一個可敬的同事,也是一個可敬的批判者。我覺得他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們做學術研究的責任之一,是把問題化簡爲繁,而不是化繁爲簡,因爲我們不是像做廣告辭令,做一句話的總結。不是因爲他把中國罵了,我就對他有意見,他如果用一句話來把中國講得多麽多麽好,我同樣有反面意見。我覺得這麽繁複的一個文學、文化現象,我要用一篇文章一本書來表達,而不是用一句話來表達。
南方都市報:那如果要求你對當代文學有一個整體的評價,有沒有可能呢?
王德威:在文學創作方面,1976、1977年以後的這三十年華語文學有很多精彩的時刻,這些作家的成就是不容我們用一兩句話來抹殺的,也不容我們用一兩句話就捧上雲霄。無限上綱式的好評和批判我都有意見。在過去的25到30年裏,我們有很多值得驕傲的現代文學成就,但是,這個成就不應該只限于中國大陸,我覺得在臺灣、香港、新馬華人,甚至在歐美華人的創作場域裏都有很多非常精彩的表現。
我甚至有時候跟我的學生說,五四文學可能是被我們典範化神話化了。我們拿過去二三十年裏當代文學的精彩作品來跟五四文學做比較的話,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五四文學的時期是把文學當作一個神聖的、偉大崇高的文化實踐來看待,但這個典範的意義已經逐漸地解構和播散了。所以當代文學的作者未必享受到五四文學作家那麽大的榮譽或者爭議性。
南方都市報:你寫過《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又寫過《現代小說十講》,現在寫《當代小說二十家》,對于晚清、現代、當代三個時期的文學,哪個時期的文學你最喜歡?爲什麽?
王德威:我一開始研究的範疇是1930年代到1940年代,也就是五四之後那一段時期的文學、曆史和政治之間的互動。那是我最感興趣的時代,我目前最新的研究方向,是回到四五十年代,探討國共分裂的時期,作家、藝術家和知識分子的抉擇問題。另外,我覺得要弄清現代文學的發展,我們必須要回到晚清,也必須要兼顧當代,首尾呼應,這樣才能看出這個時代錯綜複雜的脈絡。所以從晚清到當代,我都很有興趣,但最有興趣最關懷的是三四十年代。
南方都市報:你剛才提到晚清,這也是你研究的一個重點,但此前晚清小說是完全不受重視的領域。
王德威:我覺得這個時段太重要了。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沒有晚清,何來五四?》,在大陸引起了很多議論。後來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全書,就是《被壓抑的現代性》。在序言裏我提到我的觀點,晚清複雜的文學面貌、晚清的活力,還有晚清文學上種種不可思議的實驗,都不是五四那一代所能夠企及的。這話聽起來有點大膽,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想象,如果沒有晚清的《海上花》,怎麽會有後來的張愛玲?如果沒有晚清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匪夷所思的諷刺批判小說,又怎麽可能有30年代魯迅、張天翼、吳組緗這麽一個批判現實主義的傳統呢?晚清文學所建構的龐大的所謂正義問題,後來在革命小說、革命話語裏都逐漸做出一個曲折的詮釋。晚清其實有很多文學、思想、文化的資源,提供了五四一些最重要線索。五四到後來是被典範化了,而要成就這個典範就要把前面的東西打倒。所以我當時寫《被壓抑的現代性》主要就是想做出一個相反的觀察,我認爲五四重要,但是晚清一樣重要,你能從中看出整個文學、文化史裏非常微妙、細膩、輾轉周折的改變。
南方都市報:在當代文學的研究方面,你的眼光涵蓋了兩岸四地的華語文學。其實之前國內的研究者也關注海外的華語文學創作,但通常會單辟一章,而且不會把大陸的作者和海外的作家拿到一起比較。你覺得他們可以被視爲一個整體嗎?
王德威:對,這是我很強烈的一個信念,而且我有非常大的好奇心。我非常喜歡看不同的華語寫作環境裏的作品,給我很大的驚喜。
我覺得在七八十年代單辟一章這樣做是可以理解的,但90年代以後海峽兩岸四地互動這麽頻繁,這麽做的話只能有兩種解釋,一是你不能納入我們的正統,所以單獨給你設一個位置。另外也可能是,我對你很尊敬但有距離,所以我爲你做特別處理。我覺得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果大家真正用平常心來看文學研究的話,應該把華語作品放在一個更複雜的網絡裏面來談。同樣的主題,比如鄉土文學,大陸的作者寫過尋根文學,臺灣的作者寫過鄉土小說,它們就可以相互比較。從地域的角度作分門別類的研究當然可以理解,但如果用其它的方法學,比如用性別的角度,用後移民、後殖民等各種各樣的主題角度來看,就沒有必要特別另眼相看。
南方都市報:你日常會有多少時間拿來讀作品?
王德威:其實我現在美國教書、研究和行政的工作都非常忙,時間分割得蠻零碎的,但只要有時間我就盡量爭取閱讀,因爲我既然是“專業戶”的讀者,我的能量應該展現在我閱讀的誠意和閱讀的能力上。我舉個例子,王安憶最新的小說《啓蒙時代》還沒有面世,我已經看了,因爲它要在臺灣麥田出版公司出版,通過一個比較有趣的管道我看了。另外像閻連科的作品,還有像胡發雲的《如焉》等等小說,我都看了。當然我也沒有辦法沒有巨細靡遺地看書,但我會盡量地抽時間看我有興趣的,或我尊重的作者的新作品。
南方都市報:你的評論語言也是備受贊譽的,很多人說你的文字綺麗酣暢,才華橫溢。在評論的語言上你是不是有著自覺的追求?
王德威:謝謝。其實過猶不及,各種看法都有。像夏志清先生就開玩笑說我的文章寫得像是八股文。有一點倒是可以確認,不論中文英文,我都全力以赴;不寫應酬或遊戲文章,也決不做無的放矢的批評。我較長的專書都是英文寫作。有的自己翻譯成中文,有的是我的學生翻譯的,像《被壓抑的現代性》就是我學生翻的。但他們翻譯出來以後,我要經過一個非常長的時間作修改,一定要改成一個我自己可以認可的風格。我學生都笑我,說老師你怎麽這麽在意評論文章的修辭。
文學這個東西,說到底是一個文字的事業。如果我們用很高的標准去要求我們的作家寫出精彩的作品,那我們在寫作文學批評時是不是也應有一個相對的自我期許,在文字上精練一點,作爲我們對作家寫作的一個回應呢?
南方都市報:你怎麽看文學批評的現實功能?
王德威:作爲批評者,我們有一套批評的技巧,這個技巧熟能生巧後一般人也學不來的。我們提供標准,作爲讀者在閱讀時開始反思、開始對話的一個最好的起點,而未必是結論。換句話說,我們發揮一個回音壁的作用。我們的能量就在這個地方,就是提出精辟的問題或觀察,讓讀者來回應,思考。
作家也是我們的讀者啊,但作家很多時候不同意我的話。像王安憶她就對我稱她作“海派傳人”不同意。我覺得很高興啊,我們的功能是引起對話的。我最喜歡引用的一句話,是魯迅在《且介亭雜文末編》裏寫的,“批評者有從作品批判作者的權利,作者也有從批評來批判批評者的權利”。我相信我在批評的方法、視角上有不同的觀點,我願意呈現出來作爲一個議論的開始。
南方都市報:那你對推介中國文學到西方有興趣嗎?海外讀者在接受這些作品上有沒有問題?
王德威:我很有興趣,也做了不少。我和哥倫比亞大學出版公司合作了很多年,協助翻譯了很多作品,包括臺灣、香港、大陸的都有。這幾年我在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主編出版的“中國文學翻譯系列”,馬上要出的是王安憶的《長恨歌》,前面出版的有陳染的《私人生活》、朱文的《我愛美元》、韓少功的《馬橋詞典》、葉兆言的《一九三七年的愛情》等。張愛玲的《海上花》、《流言》也都出了。臺灣的作品也推薦出版了十來部。從量上來講,已經是相當可觀了。
很坦白地講,別看英文市場雖然大,但英美讀者閱讀的趣味和口味其實是有限的。但另一方面,在市場上法文德文日文的作品翻譯過去,同樣也很難成爲大衆暢銷讀物。我們也不是做暢銷書,只要持續地做,好的作品會永遠留下來的。如果二三十年以後有一個讀者從書架上找到王安憶的《長恨歌》,知道這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文學的經典作品之一,那我會覺得很高興。我覺得不需要急功近利,這是一個慢慢積累的結果,我會持續做下去的。
南方都市報:目前中國當代文學評論裏大多只是對西方文論的模仿與運用,你怎麽看這種現狀?
王德威:對,這是個階段性的問題,我覺得中國國內與國外的同事都有責任。尤其在西方學院裏的華裔學者,已經在西方的語境之下教學了,用了人家的方法再來講自己的民族性或主體性,然後又帶到中國,這是我覺得不以爲然的。我們要警惕盡量不要做文化買辦。舉個例子,做帝國主義批判、後殖民主義的同事們,都已經反對西方的後殖民霸權了,然後又把這一套西方學院認可的話語帶到中國來告訴中國的聽衆,“你們可得反帝反殖民啊,我來教教你們怎麽建立自己的主體性吧”。——有一次我在北京坐出租時和同事聊到這點,出租車司機居然回敬說,我們還需要國外回來的人來教我們反帝反殖民嗎?我們反都反了50年了。我那時聽了真有點面紅耳赤。用西方的東西沒什麽不好,但怎樣真正産生一個強而有力的對話機制,做出自己的回應,這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這需要真正的、細致的反思。
南方都市報:你在《當代小說二十家》前言裏說,理想的書系序論是深入淺出,盡量不掉書袋,但自己身爲學院中人,畢竟難免之乎者也的習慣。你認爲自己是學院派嗎?你自己的研究會否受到學院派中規中矩思想的影響?
王德威:我覺得我是學院派。我教書這麽多年,基本上出書、寫文章,面對的都是特定的小衆讀者,目的也都是教育,用的都是特定的話語。學院派有好的意思,也有不好的意思。不好的地方就是太中規中矩了,會有很強的方法理論的依賴,寫出來的格調都是四平八穩的。但學院派的好處是讓我有一個範疇,你的精力和智慧只有這麽多,只能選擇做一樣。
南方都市報:有一個問題是,從莫言到王安憶,從蘇童到余華(blog),這些當代作家還處于他們的創作期,還會發生變化,你現在的評論可能會失效。
王德威:對,我覺得這點是最有趣的,我在序裏特別提到“當代”這兩個字,就是“與時俱變”。所以我寫的序論或者當初編的系列,它的首和尾應該都是開放的,因爲我寫完以後他們已經寫出不一樣的東西來了。我只能證明在曆史的那一刻我對他們做了一些觀察,做了一些銘刻、見證,下一步他們不一樣了。就是因爲他們下一步不一樣,才凸顯了在21世紀之交的那個當代這些作家曾經有過的面貌。所以我沒有那麽強的意圖,好像要給他們做一個論斷式的認定和判斷。以後我自然也會做新的觀察和評論。
南方都市報:你預計當代文學未來會怎樣發展?
王德威:看你怎麽去定義文學,如果就是我們用文字記號所鋪陳的想象力的一種結晶,無論是對過去還是當下、未來的想象,我覺得這是文明持續産生活力和發展一個最重要的媒介。所以從這個定義上來講,有活力的文學才會有活力的社會嘛。也許我們現在熟悉的文類都會逐漸邊緣化、消失,但那並不代表廣義的文學都消失了。我還是樂觀的。[本報記者 田志淩 實習生 楊琳(blog)莉]
http://book.sina.com.cn/books/2007-04-08/1721213098.shtml
《妻妾成群》
1
四太太頌蓮被擡進陳家花園時候是十九歲、她是傍晚時分由四個鄉下轎夫擡進花園西側後門的,僕人們正在井邊洗舊毛線,看見那頂轎子悄悄地從月亮門裡擠進來,下來一個白衣黑裙的女學生。僕人們以為是在北平讀書的大小姐回家了,迎上去一看不是,是一個滿臉塵土疲憊不堪的女學生。那一年頌蓮留著齊耳的短髮,用一條天藍色的緞帶箍住,她的臉是圓圓的,不施脂粉,但顯得有點蒼白。頌蓮鑽出轎子,站在草地上茫然環顧,黑裙下面橫著一隻籐條箱子。在秋日的陽光下頌蓮的身影單薄纖細,散發出紙人一樣呆板的氣息。她擡起胳膊擦著臉上的汗,僕人們注意到她擦汗不是用手帕而是用衣袖,這一點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頌蓮走到水井邊,她對洗毛線的雁兒說,「讓我洗把臉吧,我三天沒洗臉了。」雁兒給她吊上一桶水,看著她把臉埋進水裡,頌蓮弓著的身體像腰鼓一樣被什麼擊打著,籟籟地抖動。雁兒說,「你要肥皂嗎?」頌蓮沒說話,雁兒又說,「水太涼是嗎?」頌蓮還是沒說話。雁兒朝井邊的其他女傭使了個眼色,摀住嘴笑。女傭們猜測來客是陳家的哪個窮親戚。他們對陳家的所有來客幾乎都能判斷出各自的身份。大概就是這時候頌蓮猛地回過頭,她的臉在洗濯之後泛出一種更加醒目的寒意,眉毛很細很黑,漸漸地擰起來。頌蓮瞟了雁兒一眼,她說,「你傻笑什麼,還不去把水潑掉?」雁兒仍然笑著,「你是誰呀,這麼厲害?」頌蓮揉了雁兒一把,拎起籐條箱子離開井邊,走了幾步她回過頭,說,「我是誰?你們遲早要知道的。」
第二天陳府的人都知道陳佐千老爺娶了四太大頌蓮。頌蓮住在後花園的南廂房裡,緊挨著三太大梅珊的住處。陳佐千把原先下房裡的雁兒給四大太做了使喚丫環。
對她的衝撞,或者頌蓮根本就沒記住雁兒是誰。頌蓮這天換了套粉綢旗袍,腳上吸雙繡花拖鞋,她臉上的氣色一夜間就恢復過來,看上去和氣許多,她把雁兒拉到身邊,端詳一番,對旁邊的陳佐千說,她長得還不算討厭。然後她對雁兒說,你蹲下,我看看你的頭髮。雁兒蹲下來感覺到頌蓮的手在挑她的頭髮,仔細地察看什麼,然後她聽見頌蓮說:「你沒有虱子吧,我最怕虱子。」雁兒咬住嘴唇沒說話、她覺得頌蓮的手像冰涼的刀鋒切割她的頭髮,有一點疼痛。頌蓮說,「你頭上什麼味?真難聞,快拿塊香皂洗頭去。」雁兒站起來,她垂著手站在那兒不動。陳佐千瞪了她一眼,「沒聽見四太太說話?」雁兒說,「昨天才洗過。」陳佐千拉高嗓門喊,「別廢話,讓你去洗就得去洗,小心揍你。」
雁兒端了一盆水在海棠樹下洗頭,洗得委屈,心裡的氣恨像一塊鐵墜在那裡。午後陽光照射著兩棵海棠樹,一根晾衣繩栓在兩根樹上,四太大頌蓮的白衣黑裙在微風中搖曳。雁兒朝四處環顧一圈,後花園間寂無人,她走到晾衣蠅那兒,朝頌蓮的白衫上吐了一口唾沫,朝黑裙上又吐了一口。
陳佐千這年剛好五十掛零。陳佐千五十歲時納頌蓮為妾,事情是在半秘密狀態下進行的。直到頌篷進門的前一天,元配大太毓如還渾然不知。陳佐千帶著頌蓮去見毓如。毓如在佛堂裡撚著佛珠誦經。陳佐千說,這是大太太。頌蓮剛要上去行禮,毓如手裡的佛珠突然斷了線,滾了一地,毓如推開紅木靠椅下地撿佛珠,口中唸唸有詞,罪過,罪過。頌蓮相幫去撿,被毓如輕輕地推開,她說,罪過,罪過,始終沒擡眼看頌蓮一眼。頌蓮看著毓如肥胖的身體伏在潮濕的地板上撿佛珠、、捂著嘴無聲地笑了一笑,她看看陳佐千,陳佐千說,好,我們走了。頌蓮跨出佛堂門檻,就挽住陳佐千的手臂說,「她有一百歲了吧,這麼?」陳佐千沒說話,頌蓮又說,「她信佛?怎麼在家裡念經?」陳佐千說,「什麼信佛,閒著沒事幹,濫竿充數罷了。」
頌蓮在二太太卓雲那裡受到了熱情的禮遇。卓雲讓丫環拿了西瓜子、葵花子、南瓜子還有各種蜜餞招待頌蓮。他們坐下後卓雲的頭一句活就是說瓜子,這兒沒有好瓜子,我嗑的瓜子都是托人從蘇州買來的。頌蓮在卓雲那裡嗑了半天瓜子,嗑得有點厭煩,她不喜歡這些零嘴,又不好表露出來,頌蓮偷偷地瞟陳佐千,示意離開,但陳佐千似乎有意要在卓雲這裡多呆一會,對頌蓮的眼神視若無睹。頌蓮由此判斷陳佐千是寵愛卓雲的,眼睛就不由得停留在卓雲的臉上、身上。卓雲的容貌有一種溫婉的清秀,即使是細微的皺紋和略顯鬆弛的皮膚也遮掩不了,舉手投足之間,更有一種大家閨秀的風範。頌蓮想,卓雲這樣的女人容易討男人喜歡,女人也不會太討厭她。頌蓮很快地就喊卓雲姐姐了。
陳家著三房太太中,梅珊離頌蓮最近,但卻是頌蓮最後一個見到的。頌蓮早就聽說梅珊的傾國傾城之貌,一心想見她,陳佐千不肯帶她去。他說,這麼近,你自己去吧。頌蓮說,我去過了,丫環說她病了,攔住門不讓我進。陳佐千鼻孔皇哼了一聲,她一不高興就稱病。又說,她想爬到我頭上來。頌蓮說,你讓她爬嗎?陳佐千揮揮手說,休想,女人永遠爬不到男人的頭上來。
頌蓮走過北廂房,看見梅珊的窗上掛著粉色的抽紗窗簾,屋裡透出一股什麼草花的香氣。頌蓮站在窗前停留了一會兒,忽然忍不住心裡偷窺的慾望,她屏住氣輕輕掀開窗簾,這一掀差點把頌蓮嚇得靈魂出竅,窗簾後面的梅珊也在看她,目光相撞,只是剎那間的事情,頌蓮便倉惶地逃走了。
到了夜裡,陳佐千來頌蓮房裡過夜。頌蓮替他把衣服脫了,換上睡衣,陳佐千說,我不穿睡衣,我喜歡光著睡。頌蓮就把目光掉開去,說,隨便你,不過最好穿上睡衣,會著涼。陳佐千笑起來,你不是怕我著涼,你是怕看我光著屁股。頌蓮說,我才不怕呢。她轉過臉時頰上已經緋紅。這是她頭一次清晰地面對陳佐千的身體,陳佐千形同仙鶴,乾瘦細長,生殖器像弓一樣繃緊著。頌蓮有點透不過氣來,她說,你怎麼這樣瘦?陳佐千爬到床上,鑽進絲棉被窩裡說,讓她們掏的。
頌蓮側身去關燈,被陳佐千攔住了,陳佐千說,別關,我要看你,關上燈就什麼也看不見了。頌蓮摸了摸他的臉說,隨便你,反正我什麼也卞懂,聽你的。
頌蓮彷彿從高處往一個黑暗深谷墜落,疼痛、暈眩伴隨著輕鬆的感覺。奇怪的是意識中不斷浮現梅珊的臉。那張美麗絕倫的臉也隱沒在黑暗中間。頌蓮說,她真怪。你說誰?三太大,她在窗簾背後看我。陳佐千的手從頌蓮的乳房上移到嘴唇上,別說話,現在別說話。就是這時候房門被輕輕敲了兩記。兩個人都驚了一下,陳佐千朝頌蓮搖搖頭,拉滅了燈。隔了不大一會,敲門聲又響起來。。陳佐幹跳起來,惱怒地吼起來,誰敲門?門外響起一個怯生生的女孩聲音,三太太病了,喊老爺去。際佐千說,撒謊,又撒謊,回去對她說我睡下。門外的女孩說,三太太得的急病,非要你去呢。她說她快死了。陳佐千坐在床上想了會兒,自言自語說她又耍什麼花招。頌蓮看著他左右為難的樣子,推了他一把,你就去吧,真死了可不好說。
這一夜陳佐千沒有回來。頌蓮留神聽北廂房的動靜,好像什麼事也沒有。唯有知更
鳥在石榴樹上啼囀幾聲,留下淒清悠遠的餘音。頌蓮睡不著了,人浮在悵然之上,悲哀
之下,第二天早起來梳妝,她看見自己的臉發生了某種深刻的變化,眼圈是青黑色的。
頌蓮已經知道梅珊是怎麼回事,但第二天看見陳佐千從北廂房出來時,頌蓮還是迎上去
問梅珊的病情;給三太太請醫生了嗎?陳佐千尷尬地搖搖頭,他滿面倦容、話也懶得
說,只是抓住頌蓮的手軟綿綿地捏了一下。
頌蓮上了一年大學後嫁給陳佐千,原因很簡單,頌蓮父親經營的茶廠倒閉了,沒有錢負擔她的費用。頌蓮輟學回家的第三天,聽見家人在廚房裡亂喊亂叫,她跑過去一 看,父親斜靠在水池邊,池子裡是滿滿一池血水,泛著氣泡。父親把手上的靜脈割破了,很輕鬆地上了黃泉路。頌蓮記得她當時絕望的感覺,她架著父親冰涼的身體,她自己整個比屍體更加冰涼。災難臨頭她一點也哭不出來。那個水池後來好幾天沒人用,頌蓮仍然在水池裡洗頭。頌蓮沒有一般女孩無謂的怯懦和恐懼。她很實際。父親一死,她必須自己負責自己了。在那個水池邊,頌蓮一遍遍地梳洗頭髮,藉此冷靜地預想以後的生活。所以當繼母後來攤牌,讓她在做工和嫁人兩條路上選擇時,她淡然地回答說,當然嫁人。繼母又問,你想嫁個一般人家還是有錢人家?頌蓮說,當然有錢人家,這還用問?」繼母說,那不一樣,去有錢人家是做小。頌蓮說,什麼叫做小?繼母考慮了一下,說,就是做妾,名份是委屈了點。頌蓮冷笑了一聲,名份是什麼?名份是我這樣人考慮的嗎?反正我交給你賣了,你要是顧及父親的情義,就把我賣個好主吧。
陳佐千第一次去看頌蓮。頌蓮閉門不見,從門裡扔出一句話,去西餐社見面。陳佐千想畢竟是女學生,總有不同凡俗之處,他在西餐社訂了兩個位置,等著頌蓮來。那天外面下著南,陳佐千隔窗守望外面細雨漾漾的街道,心情又新奇又溫馨,這是他前三次婚姻中從所未有的。頌蓮打著一頂細花綢傘姍姍而來,陳佐千就開心地笑了。頌蓮果然是他想像中漂亮潔淨的樣子,而且那樣年輕。陳佐千記得頌蓮在他對面坐下,從提袋裡掏出一一大把小蠟燭,她輕聲對陳佐千說,給我要一盒蛋糕好吧。陳佐千讓侍者端來了蛋糕,然後他看見頌蓮把小蠟燭一根一根地插上去,一共插了十九根,剩下一根她收回包裡。陳佐千說,這是幹什麼,你今天過生日?頌蓮只是笑笑,她把蠟燭點上,看著蠟燭亮起小小的火苗。頌蓮的臉在燭光裡變得玲瓏剔透,她說,你看這火苗多可愛。陳佐千說,是可愛。說完頌蓮就長長地籲了口氣,噗地把蠟燭吹滅。陳佐千聽見她說,提前過生日吧,十九歲過完了。
陳佐千覺得頌蓮的話裡有回味之處,直到後來他也經常想起那天頌蓮吹蠟燭的情景,這使他感到頌蓮身上某種微妙而迷人的力量。作為一個富有性經驗的男人,陳佐千更迷戀的是頌蓮在床上的熱情和機敏。他似乎在初遇頌蓮的時候就看見了銷魂種種,以後果然被證實。難以判斷頌蓮是天性如此還是曲意奉承,但陳佐千很滿足,他對頌蓮的寵愛,陳府上下的人都看在眼裡。
------------------
8
兩個人坐著很虛無地呷酒。頌蓮把酒盅在手指間轉著玩,她看見飛浦現在就坐在對面,他低著頭,年輕的頭髮茂密烏黑,脖子剛勁傲慢地挺直,而一些暗藍的血管在她的目光裡微妙地顫動著。頌蓮的心裡很潮濕,一種陌生的慾望像風一樣灌進身體,她覺得喘不過氣來。意識中又出現了梅珊和醫生的腿在麻將桌下交纏的畫面。頌蓮看見了自己修長姣好的雙腿,它們像一道漫坡而下的細沙向下塌陷,它們溫情而熱烈地靠近目標。這是飛浦的腳,膝蓋,還有腿,現在她準確地感受了它們的存在。頌蓮的眼神迷離起來,她的嘴唇無力地啟,蠕動著。她聽見空氣中有一種物質碎裂的聲音,或者這聲音僅僅來自她的身體深處。飛浦擡起了頭,他凝視頌蓮的眼睛裡有一種激情洶湧澎湃著,身體尤其是雙腳卻僵硬地維持原狀。飛浦一動不動。頌蓮閉上眼睛,她聽見一粗一細兩種呼吸紊亂不堪,她把雙腿完全靠緊了飛浦,等待著什麼發生。好像是許多年一下子過去了,飛浦縮回了膝蓋,他像被擊垮似地歪在椅背上,沙啞他說,這樣不好。頌蓮如夢初醒,她囁嚅著,什麼不好?飛浦把雙手慢慢地舉起來,作了一個揖,不行,我還是怕。他說話時臉痛苦地扭曲了。我還是怕女人。女人太可怕。頌蓮說,我聽不懂你的 話。飛浦就用手搓著臉說,頌蓮我喜歡你,我不騙你。頌蓮說,你喜歡我卻這樣待我。飛浦幾乎是硬嚥了,他搖著頭,眼睛始終躲避著頌蓮,我沒法改變了,老天懲罰我,陳家世代男人都好女色,輪到我不行了,我從小就覺得女人可怕,我怕女人。特別是家裡的女人都讓我害怕。只有你我不怕,可是我還是不行,你懂嗎?頌蓮早已潸然淚下,她背過臉去,低低他說,我懂了,你也別解釋了,現在我一點也不怪你,真的,一點也不怪你。
頌蓮醉酒是在飛浦走了以後,她面色酡紅,,在房間裡手舞足蹈、摔摔打打的。宋
媽進來按她不住,只好去喊陳老爺陳佐千來。陳佐千一進屋就被頌蓮抱住了,頌蓮滿嘴
酒氣,嘴裡胡言亂語。陳佐千問宋媽,她怎麼喝起酒來了?宋媽說我怎麼會知道,她有
心事能告訴我嗎?陳佐千差宋媽去毓如那裡取醒酒藥,頌蓮就叫起來,不准去,不准告
訴那老巫婆。陳佐千很厭惡地把頌蓮推到床上,看你這副瘋樣,不怕讓人笑話。頌蓮又
跳起來,勾住陳佐千的脖子說,老爺今晚陪陪我,我沒人疼,老爺疼疼我吧。陳佐千無
可奈何地說,你這樣我怎麼敢疼你?疼你還不如疼條狗。
毓如聽說頌蓮醉酒就趕來了。毓如在門口念了幾句阿彌陀佛,然後上來把頌蓮和陳
佐千拉開。她問陳佐千,給她灌藥?陳佐千點點頭,毓如想摁著頌蓮往她嘴裡塞藥,被
頌蓮推了個趔趄。毓如就喊,你們都動手呀,給這個瘋貨點厲害。陳佐千和宋媽也上來
架著頌蓮,毓如剛把藥灌下去,頌蓮就啐出來,啐了毓如一臉。毓如說,老爺你怎麼不
管她,這瘋貨要翻天了。陳佐千攔腰抱住頌蓮,頌蓮卻一下軟癱在他身上,嘴裡說,老
爺別走,今天你想幹什麼都行,舔也行,摸也行,幹什麼都依你,只要你別走。陳佐千
氣惱得說不出話,毓如聽不下去,衝過來打了頌蓮一記耳光,無恥的東西,老爺你把她
寵成什麼樣子了!
南廂房鬧成一鍋粥,花園裡有人跑過來看熱鬧。陳佐千讓宋媽堵住門,不讓人進來
看熱鬧。毓如說,出了醜就出個夠,還怕讓人看?看她以後怎麼見人?陳佐千說,你少
插嘴,我看你也該灌點醒酒藥。宋媽捂著嘴強忍住笑,走到門廊上去把門。看見好多人
在窗外探頭探腦的。宋媽看見大少爺飛浦把手插在褲袋裡,慢慢地朝這裡走。她正想讓
不讓飛浦進去呢,飛浦轉了個身,又往回走了。
下了頭一場大雪,蕭瑟荒涼的冬日花園被覆蓋了兔絨般的積雪,樹枝和屋簷都變得
玲瓏剔透、晶瑩透明起來。陳家幾個年幼的孩子早早跑到雪地上堆了雪人,然後就在頌
蓮的窗外跑來跑去追逐,打雪仗玩。頌蓮還聽見飛瀾在雪地上摔倒後尖聲啼哭的聲音。
還有刺眼的雪光泛在窗戶上的色彩。還有吊鐘永不衰弱的嘀嗒聲。一切都是真切可感。
但頌蓮彷彿去了趟天國,她不相信自己活著,又將一如既往地度過一天的時光了。
夜裡她看見了死者雁兒,死者雁兒是一個禿了頭的女人,她看見雁兒在外面站著推
她的窗戶,一次一次地推。她一點不怕。她等著雁兒殘忍的報復。她平靜地躺著。她想
窗戶很炔會被推開的。雁兒無聲地走進來了,帶著一種頭髮套子,挽成有錢太大的圓
髻。頌蓮說,你上哪兒買的頭髮套子?雁兒說,在閻王爺那兒什麼都有。然後頌蓮就看
見雁兒從髻後抽出一根長簪,朝她胸口刺過來。她感覺到一陣刺痛,人就飛速往黑暗深
處墜落。她肯定自己死了,千真萬確地死了,而且死了那麼長時間,好像有幾十年了。
頌蓮披衣坐在床上,她不相信死是個夢。她看見錦緞被子上真的插了一根長簪,她
把它攤在手心上,冰涼冰涼。這也是千真萬確的,不是夢。那麼,我怎麼又活了呢,雁
兒又跑到哪裡去了呢?
頌蓮發現窗子也一如夢中半掩著,從室外穿來的空氣新鮮清冽,但頌蓮辨別了窗戶
上雁兒殘存的死亡氣息。下雪了,世界就剩下一半了;另外一半看不見了,它被靜靜地
抹去,也許這就是一場不徹底的死亡。頌蓮想我為什麼死到一半又停止了呢,真讓人奇
怪;另外的一半在哪裡?
梅珊從北廂房出來,她穿了件黑貂皮大衣走過雪地,儀態萬千容光煥發的美貌,改
變了空氣的顏色。梅珊走過頌蓮的窗前,說,女酒鬼、酒醒了?頌蓮說,你出門?這麼
大的雪。梅珊拍了拍窗子,雪大怕什麼?只要能快活,下刀子我也要出門。梅珊扭著腰
肢走過去,頌蓮不知怎麼就朝她喊了一句,你要小心。梅珊回頭對頌蓮嫣然一笑,頌蓮
對此印象極深。事實上這也是頌蓮最後一次看見梅珊迷人的笑靨。
梅珊是下午被兩個家丁帶回來的。卓雲跟在後面,一邊走一邊嗑著瓜子。事情說到
結果是最簡單了,梅珊和醫生在一家旅館裡被卓雲堵在被窩裡,卓雲把梅珊的衣服全部
扔到外面去,卓雲說,你這臭婊子,你怎麼跑得出我的手心?
這天頌蓮看著梅珊出去又回來,一前一後卻不是同一個梅珊。梅珊是被人拖回北廂
房去的,梅珊披頭散髮,雙目怒睜,罵著拖拽她的每一個人。她罵卓雲說我活著要把你
一刀一刀削了死了也要挖你的心餵狗吃。卓雲一聲不吭,只顧嗑著瓜子。飛瀾手裡抓著
梅珊掉落的一隻皮鞋,一路跑一路喊,鞋掉羅,鞋掉羅。頌蓮沒有看見陳佐千,陳佐千
後來是一個人進北廂房去的,那時候北廂房已經被反鎖上了。
頌蓮無心去隔壁張望,她懷著異樣沈重的心情諦聽著梅珊的動靜。她很想知道陳佐
千會怎麼處置梅珊。但是隔壁沒有絲毫的動靜。一個家丁守在門口,搖著一串鑰匙、開
鎖,關鎖。陳佐千又出來了,他站在那裡朝花園雪景張望了一番,然後甩了甩手,朝南
廂房裡走過來。
好大的雪,瑞雪兆豐年吶。陳佐千說。陳佐千的臉比預想的要平靜得多、頌蓮甚至
感覺到他的表現裡有一種真實的輕鬆。頌蓮倚在床上,直盯著陳佐千的眼睛,她從中另
外看到了一絲寒光;這使她恐懼不安。頌蓮說,你們會把梅珊怎麼樣?陳佐千掏出一枝
象牙牙籤剔著牙,他說,我們能把她怎麼樣?她自己知道應該怎麼樣。頌蓮說,你們放
她一碼吧。陳佐千笑了一聲說,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頌蓮徹夜未眠,心如亂麻。她時刻諦聽著隔壁的動靜,心裡想的都是自己的事情。
每每想到自己,一切卻又是一片空白,正好像窗外的雪,似有似無,有一半真實,另外
一半卻是融化的虛幻。到了午夜時分,頌蓮忽然又聽見了梅珊唱她的京戲,有點不相信
自己的耳朵、屏息再聽,真的是梅珊在受難夜裡唱她的京戲。
歎紅顏薄命前生就
美滿姻緣付東流
薄倖冤家音信無有
啼花泣月在暗裡添愁
枕邊淚呀共那階前雨
隔著窗兒點滴不休
山上復有山
何日裡大刀環
那欲化望夫石一片
要寄回文隻字難
總有這角枕錦衾明似綺
只怕那孤眠不抵半床寒
整個夜裡後花園的氣氛很奇特,頌蓮輾轉難眠,後來又聽見飛瀾的哭叫聲,似乎有
人把他從北廂房抱走了。頌蓮突然再也想不出梅珊的容貌,只是看見梅珊和醫生在麻將
桌下文纏著的四條腿,不斷地在眼前晃動,又依稀覺得它們像紙片一樣單薄,被風吹起
來了。好可憐,頌蓮自言自語著,聽見院牆外響起了第一聲雞啼,雞啼過後世界又是一
片死寂,頌蓮想我又要死了。雁兒又要來推窗戶了。
頌蓮迷迷糊糊半睡半醒著。這是淩晨時分,窗外一陣雜遝的腳步聲驚動了頌蓮,腳
步聲從北廂房朝紫籐架那裡去。頌蓮把窗簾掀開一條縫,看見黑暗中晃動著幾個人影,
有個人被他們擡著朝紫籐架那裡去。憑感覺頌蓮知道那是梅珊,梅珊無聲地掙紮著被擡
著朝紫籐架那裡去。梅珊的嘴被堵住了,喊不出聲音。頌蓮想他們要幹什麼,他們把梅
珊擡到那裡去想幹什麼。黑暗中的一群人走到了廢井邊,他們圍在井邊忙碌了一會兒,
頌蓮就聽見一聲沈悶的響聲,好像井裡濺出了很高很白的水珠。是一個人被扔到井裡去
了。是梅珊被扔到井裡去了。
大概靜默了兩分鐘,頌蓮發出了那聲驚心動魄的狂叫。陳佐千闖進屋子的時候看見
她光著腳站在地上,拚命揪著自己的頭髮。頌蓮一聲聲狂叫著,眼神黯淡無光,面容更
像一張白紙。陳佐千把她架到床上,他清楚地意識到這是頌蓮的未日,她已經不是昔日
那個女學生頌蓮了,陳佐千把被子往她身上壓,說你看見什麼?你到底看見了什麼?頌
蓮說,殺人。殺人。陳佐千說,胡說八道。你看見了什麼?你什麼也沒有看見。你已經
瘋了。
第二天早晨,陳家花園爆出了兩條驚人的新聞。從第二天早晨起,本地的人,上至
紳士淑子階層,下至普通百姓,都在談論陳家的事情,三太太梅珊含羞投井,四太大頌
蓮精神失常,人們普遍認為梅珊之死合情合理,姦夫淫婦從來沒有好下場。但是好端端
的年輕文靜的四太太頌蓮怎麼就瘋了呢,熟知陳家內情的人說,那也很簡單,兔死狐悲
罷了。
第二年春天,陳佐千又娶了第五位太太文竹。文竹初進陳府,經常看見一個女人在
紫籐架下枯坐,有時候繞著廢井一圈一圈地轉,對著井中說話。文竹看她長得清秀脫
俗,乾乾淨淨,不太像瘋子,問邊上的人說,她是誰?人家就告訴她,那是原先的四太
太,腦子有毛病了。文竹說,她好奇怪,她跟井說什麼話?人家就複述頌蓮的話說,我
不跳,我不跳,她說她不跳井。
頌蓮說她不跳井。
(楨:相對於高行健的諾貝爾政治文學獎,莫言得獎就文字的藝術和魅力而論、實至名歸,可是反中者不會以文學論文學獎,這不奇怪、連歐豬都可得和平獎了!詳參【圖博館】:二00一年諾貝爾政治文學獎得主 《語言與影像的魅力》 《紅高梁》 歐豬四國 保釣再起? )
陸媒熱烈報導 莫家人淡定 2012-10-12 中國時報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中國籍獲獎殊榮後,莫言的二哥被問及弟弟得獎時說,「高粱地裡出來的文章,都是平常東西,有啥可說的。」一家人表現得極度淡定。
莫言得獎後,新華社以快訊披露了新聞;央視則以電話專訪回到山東老家的莫言。大陸媒體對莫言得獎新聞的空前重視程度,與達賴喇嘛、高行健、劉曉波三位前諾貝爾獎得主仍被列為「敏感詞」,形成天壤之別。
大陸新華社昨天在第一時間以快訊報導莫言得獎消息後,網路微博上幾乎同步出現各種相關訊息。目前正在山東高密的莫言,晚間九時在高密鳳都國際酒店貴賓廳舉行記者會,發表得獎感言,微博即時在網路進行報導。莫言在晚間十時接受央視主持人白岩松電話專訪。莫言說,不管獲不獲獎,他都要感謝這塊土地,「我是很幸運的,我頭腦很清楚,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我還是會按照我既定的方式,腳踏實地,從人的角度繼續寫作!」
陸媒評莫言獲獎:中國人等太久 2012-10-12 中央社
大陸人民網針對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發表評論指出,「這一天,中國作家等得太久了,中國人也等得太久了」,「我們需要一個諾貝爾文學獎」。
這篇評論一開頭就指出,莫言是「第一位中國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一天,中國作家等得太久了,中國人也等得太久了。」
評論表示,一個有過先秦諸子、漢唐氣象、宋明風韻的傳統文學大國,一個曾誕生過孔子、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文明古國,今天終於有「中國籍作家」在諾貝爾文學獎的名冊上留下名字,「我們需要一個諾貝爾文學獎」。
評論說,「中國籍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說明其著作的高水準;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這是「接納和融合」及「文明對話」的過程。中國文學要走出國門,也必須走出國門;中國作家要走向世界,也必須走向世界。
這篇評論提到,只有一個莫言還不夠,中國不能只有一個莫言。每個作家都該捫心自問,自己的寫作能不能對得起這個「偉大而艱難」的時代?只要作家敢直視內心,不辜負這個時代,只要創作環境不斷改善,有責任的作家必然會推出更多精彩的作品。
在莫言之前,同樣出身中國大陸、1980年代末定居法國的作家高行健,由於在六四事件後宣佈退出中共,並指有生之年絕不回到極權統治的大陸,2000年以法國籍身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大陸媒體曾批評諾貝爾文學獎頒給高行健是「大貶值」,並質疑公正性。
陸媒:諾獎不可能永遠拒絕中國 2012-10-12 中央社
大陸官方媒體環球時報今天發表「諾貝爾獎不可能永遠拒絕中國主流」社評認為,中國作家莫言獲得文學獎,驅散大陸人心中對諾獎揮之不去的政治糾纏,是真正的文學獎。
文章指出,諾貝爾文學獎以往的表現常有政治化傾向,有點向「和平獎」學。
例如此前達賴、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這2個獎項傳遞的不友好及敵意,讓大陸社會覺得尷尬與不舒服。而2000年獲文學獎的旅法華人高行健,一般人會認為是作品的政治傾向吸引瑞典文學院的目光。
評論認為,無論以前是中國看低諾貝爾非科學類獎項,還是諾貝爾文學獎主動做一次自我調整,這次頒獎給莫言,值得歡迎與鼓勵。
評論又稱,隨著中國崛起,並非只有反體制者,才有被西方社會接納的機會,中國的主流不可能長期被西方拒絕。
陸媒:諾獎不可能永遠拒絕中國 2012-10-12 中央社
大陸官方媒體環球時報今天發表「諾貝爾獎不可能永遠拒絕中國主流」社評認為,中國作家莫言獲得文學獎,驅散大陸人心中對諾獎揮之不去的政治糾纏,是真正的文學獎。
文章指出,諾貝爾文學獎以往的表現常有政治化傾向,有點向「和平獎」學。
例如此前達賴、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這2個獎項傳遞的不友好及敵意,讓大陸社會覺得尷尬與不舒服。而2000年獲文學獎的旅法華人高行健,一般人會認為是作品的政治傾向吸引瑞典文學院的目光。
評論認為,無論以前是中國看低諾貝爾非科學類獎項,還是諾貝爾文學獎主動做一次自我調整,這次頒獎給莫言,值得歡迎與鼓勵。
評論又稱,隨著中國崛起,並非只有反體制者,才有被西方社會接納的機會,中國的主流不可能長期被西方拒絕。
崇拜又怕傷害 百年糾結解開了 2012-10-12 旺報 林琮盛
莫言終於一解中國人對諾貝爾獎的百年情結。1927年,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中國作家魯迅曾說:「中國實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獎賞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們。倘因黃色臉皮的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
諾貝爾文學獎是諾貝爾五大獎項之一,縱觀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亞洲作家不乏其人。自1901年首次頒發以來,共有5位亞洲作家獲得了這一殊榮,分別是印度傑出作家泰戈爾,以色列著名作家阿格農,日本文學界泰斗川端康成、日本著名小說家大江健三郎;莫言則是新出爐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自諾獎1901年設立以來,全世界共有近800人獲得過該獎。但在整個20世紀,中國與此獎項無緣。
雖說無緣,也未盡全然如此。如流亡的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和201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大陸異議人士劉曉波,都令大陸官方極為尷尬,不予承認;甚至成為中國和瑞典兩國交壞的「相罵本」。長期以來,諾獎在大陸人心中,總是五味雜陳,情何以堪。
直到莫言這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作家獲得諾獎殊榮,才又燃起大陸民眾對於諾獎的瘋狂崇拜和朝聖心態。也讓莫言原本不太受民眾關注的作品,在諾獎震撼加持下,成為展翅高飛的鳳凰。
這種百感交集的心態,暗自反映出魯迅所說的「虛榮心」;大陸輿論還聲稱,這是民眾對國際獎項的「盲目崇拜」,道盡大陸人曲折微妙心理。在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既想要有中國主體性,又渴望西方肯定的糾葛情緒下,諾獎對大陸而言,可謂「特憋屈」。
然而,當莫言獲得諾獎殊榮後,中國人對諾獎的「百年糾結」也理應放下了。
莫言解了中國的諾貝爾獎情結 2012-10-12 旺報社評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昨晚揭曉,瑞典學院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這項殊榮,莫言成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首位中國籍作家,也是繼高行建之後的第二位華人作家。獲獎結果公布後不到10分鐘,大陸微博上已有超過11000名網友轉發消息,祝賀之聲不絕,中國大陸的「諾貝爾獎情結」終於可以完美圓夢。
此前西方一家博彩公司預測莫言是今年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迅速引發各界議論,並且在大陸掀起意識形態和泛政治化對立聲浪。一些人批評莫言是「紅色作家」沒有資格得獎,因為他曾抗議大陸異議人士戴晴出席法蘭克福書展,並且參與抄寫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大陸官媒則加入爭論,認為「莫言能否獲獎不應強調政治因素」。
不過,過去與中國有關的人士獲得諾貝爾獎,似乎都為中國大陸所抗議,包括達賴喇嘛、劉曉波,以及同樣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但加入法國籍的華人作家高行健。2000年高行健獲獎時,中國作協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聲稱「中國有許多舉世矚目的優秀文學作品和文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對此並不瞭解。看來,諾貝爾文學獎此舉不是從文學角度評選,而是有其政治標準。」將諾貝爾獎政治解讀的恰恰是大陸官媒,以至於大陸近年來有一股批判「諾貝爾獎情結」的力量。
無論是給莫言扣上「紅色作家」帽子的批評者,還是大陸官媒,在莫言獲獎之後,都應該回歸理性看待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諾貝爾獎,世界各國均以國人獲得諾貝爾獎而感到自豪。事實上,莫言獲獎也是實至名歸。原名管謨業的莫言,1955年出生於山東高密,是中國大陸當代著名作家,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描寫家鄉高密東北鄉「傳奇」的鄉土作品而聞名,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他「把自己寫作的高密鄉成為中國的『約克納帕塔法縣』」。2011年8月,其長篇小說《蛙》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這是中國大陸文學界最高榮譽獎之一。
莫言早期的小說作品《紅高梁家族》由導演張藝謀拍成《紅高梁》,1998年即獲得柏林國際影展金熊獎的殊榮,造成轟動;其短篇小說《白狗鞦韆架》改編的《暖》,也曾獲第十六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麒麟獎。這些或許已經透露出在大量的中國優秀文學作品之中,莫言的作品元素較能夠被國際所青睞。
高行健因「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而榮獲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莫言則是因「將現實和幻想、歷史和社會角度結合在一起」而成為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從兩位獲獎的華人作家高行健、莫言的作品來看,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標準是一貫的,政治性的解讀是庸人自擾。
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表示,莫言創作中的世界令人聯想起福克納和馬奎斯作品的融合,同時又在中國傳統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點。莫言獲獎顯示中國大陸乃至華人不會自外於世界標準之外,其獨特文學風格也為世界文明、世界價值做出了貢獻,是華人之光。莫言同時也成為第一個有中國國籍,且被中國大陸認可的諾貝爾獎得主,中國人在解了「諾貝爾獎情結」之餘,也應靜下來反思,中國的價值標準應不自外世界,可以和世界融通。
文學獎莫言:很多批評的人 沒看過我的書【聯合報 2012.10.13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陸作家莫言昨天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獲獎後各種言論非常多,有祝賀的,有批評的,也有謾罵的,這讓他看到了不同的人心。對於外界的批評聲音,他表示,自己的作品是超越政治和階級界限,具有批判性。
不過,莫言在記者會上提到「希望劉曉波早日獲釋」的那段話,全被大陸媒體消音。
莫言面對媒體正面回答外界對他的批判,包括官方作家色彩與抄寫毛澤東延安講話的過往。莫言問道,「難道抄寫了一個毛澤東延安講話,就成為不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理由嗎?」
莫言更反駁說:「我相信很多批評我的人,沒有看過我的書。如果他們看過我的書,就會明白我當時也是頂著很大的風險,冒著很大的壓力在寫作。」
莫言說,這是在網路炒了很久的問題,也是他挨很多罵的問題。他說,「延安講話是一歷史文獻,其產生有必然性,這一個文獻在當時社會歷史背景下,對推翻腐朽政權產生積極作用,今天來看這個講話,可以感受到講話有局限,過分強調文學與政治的關係,過分強調文學的階級性,而忽略文學的人性」。
談到抄寫毛澤東講話的過程,「我這個人是比較麻木,不像有些人有敏感的政治嗅覺。當時大家要出一本書,出版社編輯找了我,要我抄一段,我就抄了,沒有太多想法,後來我發現這件事情鬧大了,有很多批評和辱罵的意見,超過我的預料,但我沒有後悔。」
對外界批評莫言與共產黨關係密切,莫言回答說,「諾貝爾文學獎是文學獎,不是政治獎,諾貝爾文學獎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來評價一個作家創作,是根據其文學特質和價值來給予獎項」。
閱讀秘書/延安講話
一九四二年毛澤東發表「延安文藝座談會談話」,這是他發起「整風」運動的重要一環。毛澤東提出,推動革命、戰勝敵人,不僅需要手上拿著槍的軍隊,還絕對需要有文化的軍隊,才能夠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因此文藝必須為工農兵服務,必須「到群眾中去,到火熱的鬥爭中去,熟悉工農兵,轉變立足點,為革命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回應
終於了解為什麼中國人跟民主自由無法共同並行。因為水準不夠,喜歡批評,也批評也沒有料。濫用言論自由。民主+自由+中國人=災難。
魏京生:莫言獲獎因瑞典學院企圖討好北京 2012-10-12 中廣新聞
流亡美國的中國異議人士魏京生批評,瑞典學院將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中國作家莫言,是討好北京。
他接受法新社訪問時說,莫言是有文學才華的作家,但他與中共御用文人一起手抄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毛澤東歌功頌德,做法受到質疑。
魏京生表示,瑞典學院選擇莫言,是因為這樣做更容易得到中共政權的容忍。
他指出,只要留意瑞典評委會宣布這個消息前後,中國政府對諾貝爾獎的興趣,就知道獎頒給莫言.是為了討好中共。
回應 (詳參【圖博館】:《天安門一九八九》)
如果要討好中共直接頒獎給胡錦濤或溫家寶就好了,為啥要頒給莫言!?
是嗎?就算不滿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也不需要凡事為反對而反對吧!
這些所謂異見人士, 簡直是不知所謂
反駁外界「體制內」質疑 莫言:希望劉曉波早日獲釋 2012-10-13中國時報
今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因擔任中國作協副主席、並曾抄寫毛澤東在延安對大陸文藝界的講話,獲獎消息公布後,遭大陸網民兩種極端評價。莫言昨會見新聞界時嚴肅強調,作家寫作不是為那一黨派服務的!在回應《法新社》問及他對劉曉波態度時,莫言答稱:「希望他早日獲得自由!」
莫言在回應有關中國創作環境是否完全自由時說:「當然不是。」他說,在一些創作過程,有關部門還是會通知出版社、印刷廠表達意見。但如比較六○年代公開出版書籍,會發現中國出版的寬度,已放寬到「令人驚訝」的地步。
對被視為「體制內」作家、不關心憲政等批評,莫言直率回應說,他的作品對黑暗面的批判是凌厲、嚴肅的,「僅以我沒有上大街喊口號、沒有在什麼聲明文件簽名,就說是沒有批判性的官方作家,毫無道理!」過去不太談政治的莫言,昨在老家高密會見記者時,似乎火力全開。
特別是有關劉曉波,他說,他看過劉八十年代出版的文學批評作品,但在劉曉波將寫作焦點移往政治後,他就不了解了。他希望劉曉波早日獲釋,可以繼續政治、社會課題研究。
對外界說他與共黨關係密切不應得獎,莫言反駁,密切與不密切有什麼衡量標準?「有些在網上批評我的人也是在共黨體制內工作,並獲得很大好處。我與共黨關係密切,他就不密切?這種批評莫名其妙!」
現任中國作協副主席的莫言坦率說:「毛澤東在延安的講話,我抄了,我不後悔!但這與文學創作沒有矛盾!」瑞典把諾貝爾獎送給他,「是文學的勝利,不是政治正確的勝利!」
莫言辯解說,延安講話是歷史文獻,對當年推翻腐朽政權曾產生作用,但今天看已有侷限性,即過分強調文學與政治關係,忽略文學的人性,「八○年代以來,我們的創作都在突破侷限,並冒著極大壓力與風險寫作的。」「批評我的人沒看過我的書。」
對於釣島紛爭,莫言也表示,爭端是客觀存在的,但難道要打一仗嗎?中國勝了,日本敗了,爭端就能解決?日本就會承認中國合法擁有主權?戰爭解決不了問題,最好還是按老一代領導人方法,「擱置爭議」。(詳參【圖博館】:保釣再起? )
莫言昨天火力四射,料對北京當局會帶來尷尬。昨訪談提到劉曉波一事,在大陸媒體及微博上就全面封禁。
昨不少作家表示,希望莫言十二月前往領獎時,「能將未帶回的獎項一起帶回來。」對於兩年前獲頒和平獎的劉曉波,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昨天說,「諾貝爾獎委員會兩年前的決定,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和司法主權,中方堅決反對。」
諾獎中日戰爭 莫言打敗村上 2012-10-12 旺報
中國大陸第一位本土培育的諾貝爾獎文學家昨日正式誕生。諾貝爾官方昨晚7點公布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大陸的知名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莫言也成為繼2000年高行健之後第2位獲得該獎的華人作家。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給予莫言得獎的理由:「將魔幻寫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熔於一爐。」(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他創作中的世界令人聯想到福克納和馬奎斯作品的融合,又在中國傳統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點。
大江健三郎 推崇莫言 嫉妒村上 2012-10-12 中國時報
中國作家莫言擠下在亞洲知名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九九四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大江健三郎就曾說:「在我之後,亞洲若再有人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話,我想應該是莫言吧!」
大江與莫言私交甚篤,大江幾度訪問中國都曾與莫言接觸。二○○二年農曆新年時,大江曾走訪中國。當時隨行的神戶國際大學教授毛丹青在自己的部落格中指出,大江在莫言的安排之下,一起訪問了莫言的故鄉─山東省高密平安村。
莫言有一天突然要求大江陪同去見伯母,因為莫言想在自己的小說中寫伯母的故事,他的伯母是個退休婦產科醫師。這位個子高大的中國農村婦人,講著一口讓人難懂的方言,她就是莫言後來的小說《蛙》中的主角。《蛙》描寫中國政府推動一胎政策,婦產科醫師必須為許多女性墮胎的故事。
二○○六年九月大江第五度訪中,九月九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從絕望開始的希望」為題舉行演講。這個主題是取自魯迅的詩集《野草》中的詩句。大江在演講前,看到莫言坐在台下第一排,除上前去跟莫言握手外,演講還特別穿插著他與莫言去山東的事。
呼聲高的村上春樹再度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但大江對村上在中國的影響力卻相當肯定。大江當時在演講中還說,「一輩子也沒有感覺到嫉妒的我,對於村上在中國的人氣,我感到很嫉妒。」
日本《每日新聞》指出,中國政府在民運人士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後,因擔憂此事會引起反體制派活躍而極度反彈。但這次針對莫言,則將其視為最有影響力的文化人,今後勢必會借莫言發揚國威。
莫言長篇小說《蛙》摘錄 2012-10-12 旺報(詳參【圖博館】:《丁莊夢》 《中國艾滋病調查》)
尊敬的杉谷義人先生:
分別近月,但與您在我的故鄉朝夕相處的情景,歷歷如在眼前。您不顧年邁體弱,跨海越國,到這落後、偏遠的地方來與我和我故鄉的文學愛好者暢談文學,讓我們深受感動。大年初二上午,在縣招待所禮堂,您為我們做的題為《文學與生命》的長篇報告,已經根據錄音整理成文字,如蒙允准,我們想在縣文聯的內部刊物《蛙鳴》上發表,使那天未能聽您演講的人們,也能領略您的語言風采並從中受到教益。
大年初一上午,我陪同您去拜訪了我的當了五十多年婦科醫生的姑姑。雖然因為她的語速太快和鄉音濃重,使您沒有完全聽明白她說的話,但相信她一定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您在初二上午的演講中多次以我姑姑為例,來闡發您的文學觀念。您說您的腦海裡已經有了一個騎著自行車在結了冰的大河上疾馳的女醫生形象,一個背著藥箱、撐著雨傘、挽著褲腳、與成群結隊的青蛙搏鬥著前進的女醫生的形象,一個手托嬰兒、滿袖血汙、朗聲大笑的女醫生形象,一個口叼香菸、愁容滿面、衣衫不整的女醫生形象…您說這些形象時而合為一體,時而又各自分開,彷彿是一個人的一組雕像。您鼓勵我們縣的文學愛好者們能以我姑姑為素材寫出感人的作品:小說、詩歌、戲劇。先生,創作的熱情被您鼓動起來了,很多人躍躍欲試。縣文化館一位文友,已經動筆寫作一部鄉村婦科醫生題材的小說。我不願與他撞車,儘管我對姑姑的事蹟瞭解得遠比他多,但我還是把小說讓給他寫。先生,我想寫一部以姑姑的一生為素材的話劇。初二日晚上在我家炕頭上促膝傾談時,您對法國作家薩特的話劇的高度評價和細緻入微、眼光獨到的分析,使我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我要寫,寫出像《蒼蠅》、《髒手》那樣的優秀劇本,向偉大劇作家的目標勇猛奮進。我遵循著您的教導:不著急,慢慢來,像青蛙穩坐蓮葉等待昆蟲那樣耐心;想好了下筆,像青蛙躍起捕蟲那樣迅疾。
在青島機場,送您上飛機之前,您對我說,希望我用寫信的方式,把姑姑的故事告訴您。姑姑的一生,雖然還沒結束,但已經可以用「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等大詞兒來形容了。她的故事太多,我不知道這封信要寫多長,那就請您原諒,請您允許,我信筆塗鴉,寫到哪裡算哪裡,能寫多長就寫多長吧。在電腦時代,用紙、筆寫信已經成為一種奢侈,當然也是樂趣,但願您讀我的信時,也能感受到一種古舊的樂趣。
順便告訴您,我父親打電話告訴我:正月二十五日那天,我家院子裡那株因樹形奇特而被您喻為「才華橫溢」的老梅,綻放了紅色的花朵。好多人都到我家去賞梅,我姑姑也去了。我父親說那天下著毛茸茸的大雪,梅花的香氣瀰漫在雪花中,嗅之令人頭腦清醒。
您的學生 蝌蚪
中方回應挪威曾給劉曉波諾獎:解鈴還須系鈴人2012-10-12 外交部網站
2012年10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記者會。
問:中方對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有何評論?
答:我們對莫言先生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表示祝賀。莫言先生是最近一屆茅盾文學獎得主,他的文學造詣有目共睹。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這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我們歡迎世界各國朋友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感受優秀中國文學的魅力。
問: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近兩周年,中挪關系近期是否可能轉圜?中方是否就今年諾和獎獲獎人選與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進行了溝通?
答:兩年前,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的決定嚴重幹涉中國內政和司法主權,中方當然堅決反對。關于中挪關系,其困難是由于挪威政府支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的錯誤決定造成的。解鈴還須系鈴人,挪方應爲兩國關系恢複和發展做出切實努力。
問:2010年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後,中國政府曾批評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幹涉中國內政。中方對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莫言爲何卻持不同態度?
答:正如我所說,莫言先生是最近一屆中國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他的文學造詣有目共睹。兩年前,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的決定嚴重幹涉中國內政和司法主權,我們理所當然堅決反對。
莫言稱獲獎是文學的勝利 批判社會黑暗淩厲嚴肅
中新網2012年10月12日電 (劉歡)12日下午,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老家山東高密舉行記者見面會。見面會上,莫言表示,自己的獲獎是一場文學的勝利。同時他對媒體坦言,並不希望引起“莫言熱”,期待引起讀者對文學的熱情。
獲獎是文學的勝利 站在人的角度寫作
見面會上,有記者提問說,有人質疑莫言是官方作家,站在權力角度寫中國,不應得獎。莫言對此並不認同。他認爲,諾貝爾文學獎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來評價作家作品的,並不是一個政治獎,這種質疑並沒有說服力。
莫言說,從上個世紀80年代拿起筆來,我就非常明確一個觀點,我是站在人的角度,寫人的情感、人的命運,我的小說突破了階級和政治的界限。
莫言認爲,這次獲獎是文學的勝利,是因爲文學獲得這個獎項。“如果是讀過我的書,就會知道,我對社會黑暗面的批判,是非常淩厲和嚴肅的。80年代寫的《天堂蒜苔之歌》、《酒國》、《十三步》、《豐乳肥臀》都是站在人的立場上,對社會上的不公正現象,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談抄寫《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見面會上,有記者提到《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莫言表示,抄寫《延安文藝講話》並不後悔,因爲抄《延安文藝講話》與自己的創作沒有矛盾。而自己的創作,一直在突破《講話》。
莫言進一步解釋稱,《講話》是一個曆史文獻,它的産生有曆史的必然性。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它對推翻腐朽政權産生了積極的作用。今天再看,確實有巨大的局限,比如過分強調文學與政治的關系,過分強調文學的階級性而忽略了文學的人性。
莫言表示,我們這一代的作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已經認識到了《延安文藝講話》的局限,我們所有的創作都是在突破這個局限。
莫言還說,很多批評我的人,沒有看過我的書。如果看過,就會發現,我的作品是冒著巨大的壓力來寫的,與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作品大不一樣。
不希望引起莫言熱
莫言在見面會上坦承,並不希望引起“莫言熱”。“如果不幸引起,希望大家盡快忘掉。”
莫言同時表示,期待引起讀者對文學的熱情。他希望更多讀者讀書,希望作家更加努力地創作,寫出無愧于讀者、值得讀者閱讀的小說或者詩歌。
出版自由已經放寬到令人驚訝
在就出版自由的有關問題上,莫言表示,在很多海外國家,涉及到宗教問題也會受到限制,經常會有一本書引起整個族群強烈抗議的事件。中國的小說寫作和出版自由,與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相比,已經放寬到令人驚訝的地步。
釣魚島應擱置爭議
在發布會上,莫言對釣魚島爭端也發表了看法。他說,爭端是客觀存在的,要完全解決爭端,打仗並不是一個更好的方法。
在莫言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按照上個世紀70年代中日建交的時候,兩國領導人的措施,擱置爭端,大家先談友誼。
不會出國定居
在回答記者是否會選擇出國時,莫言幽默地表示,“我連高密都不想離開”,不會出國定居。
莫言稱作家對故鄉的感覺,比普通人更爲強烈。“在這片土地上時感受不深,離開的時候就會魂牽夢繞,尤其是我這樣以鄉土爲主要風格的作家。”
莫言表示,自己的小說確實寫了很多農村題材,但城市的影響已經在小說裏得到體現,現在寫的鄉土,已經是一個城鄉化、城鎮化的鄉土。“一直說我是個鄉土作家,不太能夠讓我服氣”,他說。
莫言表示,肯定會去瑞典領獎,但演講講什麽,還沒完全想好。
諾貝爾和平獎 得獎的是…歐盟 2012-10-13 中國時報
由歐洲廿七個國家組成的政治與經濟聯盟「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歐盟)因長年協助維繫歐洲大陸的和平與穩定,十二日榮獲二○一二年諾貝爾和平獎。
不過,歐盟此時獲獎令若干人大感訝異,因為歐洲的團結現正遭受數十年來最嚴苛的試煉,陷入主權債務危機的歐南國家與以德國為首的歐北富裕國家裂痕極深,富國勉強伸援,債務國則不滿歐盟規定的撙節措施,雙方屢屢出現對立氣氛,此時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時機異常微妙。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賈格蘭在奧斯陸宣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為歐盟時說:「歐盟與其前身六十多年來致力於推展歐洲和平與和解、民主與人權,歐洲泰半地區由戰爭之陸轉化為和平之陸,歐盟居功厥偉。」
賈格蘭強調,歐盟現雖面臨嚴峻的經濟考驗與相當大的社會動盪,但其歷來的作為彰顯了「國家間的友愛與互助」。歐洲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分裂,賈格蘭盛讚歐盟與其前身擔起建構「新歐洲」的重任,並於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崩垮後,戮力散播和平與穩定。
他舉德國與法國化敵為友之例說,「循經立意良善的努力,再佐以建立互信,世仇也能變成密友」。而在一九八○年代,希臘、西班牙與葡萄牙入盟,也促進了三國的民主發展。「柏林圍牆倒塌,讓中歐及東歐數國得以入盟,開啟歐洲歷史新頁。在很大程度上,西方與東方的分裂告終;民主獲得強化;許多起因於族裔衝突的爭戰也告戢止。」
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入圍者有二百卅一個,其中包括四十三個社會和國際組織,而以賈格蘭為首的五人評審委員會一致決議將桂冠頒授歐盟,表彰其貢獻。
歐盟膺此殊榮,支持歐洲統合的歐陸政要人人稱慶,認為實至名歸。歐盟主席范榮佩與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巴洛索發表聯合聲明說,「歐盟本於尊重人性尊嚴、自由、民主、平等、法治與人權的價值,統合了因冷戰而分裂的歐陸」,歐盟所有成員國深以獲獎為榮,而榮耀應歸功於歐盟的五億公民。歐盟龍頭德國的總理梅克爾也讚揚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將殊榮授予歐盟,是「極好的決定」,激勵她推動歐洲更深層的整合。
一九八三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波蘭前總統華勒沙,則稱歐盟獲獎是「令人不快的驚訝」,他認為個人的犧牲奉獻才更值得表揚。
而在比較實際的層次,許多人倒想知道,歐盟會派誰領取諾貝爾和平獎,八百萬瑞典克朗(約台幣三千五百廿萬元)的獎金又要歸於何處?
歐盟獲和平獎 歐豬群情激憤 2012-10-13 中國時報
歐洲聯盟大爆冷門獲得二○一二年諾貝爾和平獎,但反應卻是有褒有貶。由於歐元區經濟景氣低迷,歐債危機未滅,部分國家失業率甚至超過二○%,此時傳來歐盟獲獎的消息,有些人感覺格外諷刺。「歐豬」國家紛紛開炮,推特等社群網站更是罵聲震天。
埃及網友在推特上痛批:「讓我們忘記瑪拉拉和她的同儕,還有勇敢的社工和良心犯,把和平獎頒給歐盟吧。」十四歲的巴基斯坦少女瑪拉拉.尤蘇芙札,努力為女性受教育權奔走,她在九日遭「塔里班」槍擊頭部重傷,引發全球怒火。
一位推友酸溜溜寫道:「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義大利和法國都發生反緊縮示威。民粹主義、法西斯主義、失業率和貧窮。耶!歐盟獲獎實至名歸!」有網友好奇,一百廿萬美元獎金該如何分配。推友@jbarro搞笑道:「或許歐盟可以拿給西班牙紓困。」@ntlk則打趣:「我可以分杯羹嗎?我有歐洲雙重國籍,可以領兩分獎金嗎?」
反對英國加入歐元區的「獨立黨」黨魁法拉吉,大罵歐盟得獎簡直「丟人現眼…令諾貝爾獎蒙羞。」荷蘭極右派國會議員威爾德斯更是火力全開:「在全歐洲都要崩盤之際,頒諾貝爾獎給歐盟,那接下來咧?頒奧斯卡獎給(歐盟主席)范榮佩嗎?」
被歐盟主導的嚴苛緊縮措施,壓得喘不過氣的歐豬諸國則群情激憤。三天前剛失業的希臘美容師克莉絲拉說:「這是開玩笑嗎?歐盟看不起我們,它只會惹毛我們。」西班牙商人法蘭西斯柯一臉不解:「我看不出歐盟現在得獎有何道理可言,他們連自己內部都搞不定。」
和平獎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評選,但在兩度公投均反對加入歐盟的挪威,對委員會的選擇並不買帳。該國反對加入歐盟組織的領導人歐拉烏森指出,這件事「荒唐至極,」他說:「這個聯盟,是個努力讓許多國家保持貧窮的貿易集團。」挪威總理史托騰柏格雖然恭賀歐盟獲獎,但重申該國仍無加入歐盟的計畫。
和平獎頒歐盟 有反彈有搞笑 2012-10-12 中央社
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歐洲聯盟(EU)的決定,今天在推特(Twitter)引爆驚人反彈,許多人嘲笑這個決定,或感到憤怒,然而部分網友挺身而出,替這項決定辯護。
埃及網友@RawahBadrawi 說:「讓我們忘了尤沙夫賽與她的同儕,以及那些勇敢的社區社工和良心犯,和平獎竟然頒給歐盟。」
尤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是14歲巴基斯坦少女,一直替婦女受教權奔走宣傳,她本週在巴基斯坦遭塔利班組織分子開槍擊中頭部,引起全球憤怒。
諾貝爾委員會(Nobel Committee)主席賈格蘭德(Thorbjoern Jagland)?明將和平獎頒給歐盟的緣由。他特別指出,法國與德國過去曾交戰3次,這在今天是「不可思議」的事。
他說:「這顯示,透過目標明確的努力與建立互信,宿敵可以成為親密的夥伴。」他也表示,歐盟與其前身一直在促進民主與人權。
但是許多人在推特上質疑,為何和平獎要頒給目前飽受嚴重金融危機摧殘的歐盟。這項危機導致失業率愈來愈高,部份國家發生暴力示威。
網友@AnonOpGreece 在推特上說:「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義大利與法國的反撙節示威。民粹主義、法西斯主義、失業率與貧窮。歐盟有資格獲獎?最好是啦。」
然而有些網友跳出來替諾貝爾委員會辯護,包括馬爾地夫的網友。馬爾地夫1年來,飽受政治動盪與暴力示威蹂躪。
網友 @shafeeu說:「恭喜歐盟,你們以支持民主獲頒和平獎,實至名歸。希望這能讓你們加緊腳步,幫助馬爾地夫恢復民主政治。」
另一位網友@jonashelseth 說:「當今的和平獎有能力改變人心。歐洲人或許記得,問題不止在經濟,笨蛋!(我無意冒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他是模仿柯林頓與當時總統老布希競選時的知名精句,他告訴人民:問題就在經濟,笨蛋。
在比較實際的層次,許多人在推特上想知道,歐盟會派誰領取和平獎,還有8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要歸於何處。
@jbarro說:「這筆獎金歸於歐盟?或許歐盟可以拿給西班牙紓困。」
@ntlk 打趣說:「我可以分一杯羹嗎?還有,我現在是雙重歐洲國籍,可以領兩份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