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17 18:50:46| 人氣7,375| 回應58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二度傷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陳王家暴事件與主流性別論述

本想以二天分別時評陳威陶與王靜瑩的家暴事件、和書評家暴的主流性別論述,但一想到可憐的看戲儍子,不忍看到愚痴的大眾再被主流的性別論述耍弄,就沒必要放馬後炮,說我早就想評王女的家暴控訴只不過是靠嫁入豪門「麻雀變鳳凰」不成,又不願再過「落架的鳳凰不如雞」的復出無望的平凡生活,只好歹戲拖棚,編個為了子女再給丈夫機會,重演破鏡重圓的爛戲碼。

你對大眾也太仁慈了吧,什麼被明星騙了(不論那種明星,從最醜陋的政治影藝明星到最神聖的宗教明星都算),難道崇拜明星的大眾自己不用負責嗎?

是嗎?那我就藉書評來教傻子如何學會釣家暴的魚,而不是「食」人家性別正確的牙慧。

可是你也必要改人家的書名吧,琳達‧米爾斯的著作是《錯的是我們不是我》(商周,2004),而非《錯的是他不是我們》。

那也是中文譯名,原書名Insult to Injury:Rethinking Our Responses to Intimate Abuse,應翻成《二度傷害:反思我們對親密虐待之回應》,她是認為如果只是一昧地將家暴之責推給男人,而不從彼此的互動上找尋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方法,那只會加重無助婦女的二度傷害。
這就對了,中譯本《錯的是我們不是我》不是恰如其分地表達出家暴的責任在男女双方(作者所提的女女、男男呢?)而非單方。

少裝公平,想用双方都有錯來稀釋雄性暴力,姊妹們別上當了,將書正名為《錯的是他不是我們》。

果然是作者所說「主流女性主義」(泛指持雄性暴力和公權力涉入觀之所有个人或團体)的基本反應,這未免太女性至上了。作者以實際案例說明這種將家暴只看成雄性暴力,一昧要求司法公權力涉入保護無助婦女的解決方式,有時反而勢得其反,並且忽略了婦女的暴力性尤其是情緒性的施虐。

真是《背叛女人的女人》(正中,1995),別輕信打著女性主義旗幟反女性主義的琳達,不然咱女性主義會遭《反挫》的(自立晚報,1993)。

妳也別只看書名,不然可會認敵為友、引狼入室的,《背叛女人的女人》是克莉斯提娜的著作,她認為妳們女性至上的主流女性主義者才是背叛大多數女人的女人,她可不是空口說白話,書中她詳盡地指出妳們如何扭曲數据來強化雄性暴力和父權結構,特別指出妳們在大學裡有關行政、授課、及會議上的蠻橫不講理。

又是个女性叛徒,姊妹們別聽她胡說八道,看看《反挫》一書中所舉各行各業各領域對咱女人的反撲吧,再不提高誓覺,男人會復辟的。讓咱高呼:

「革命尚未成功,姊妹尚須努力!」

聽到沒,笨男人,別再一昧使用蠻力,那可會吃上官司的,文明時代要「師女之長以制女」,情緒性暴力旣能滿足宰制的權力欲又不易吃上官司,何樂不為。

看來琳達的反思要落空了。

錯的是我們,不是我:家暴的動力關係
 
琳達米爾斯Linda G. Mills 著《錯的是我們不是我》Insult to Injury: Rethinking Our Responses to Intimate Abuse(商周,2004)
  刑事司法體系對家庭暴力的強制介入真的有效嗎?「父權制度」真的能夠解釋所有發生在親密關係裡的暴力傷害嗎?當受暴婦女最後仍然選擇回到虐待她們的伴侶身邊時,她們真的只是因為害怕或欠缺女性主義的意識,所以才做出這種這麼不明智的決定嗎?在《錯的是我們,不是我:家暴的動力關係》裡,米爾斯提出各種深刻的質疑,要求我們誠實地面對家庭暴力的真相。
  家庭暴力並不是一種發生在神祕的父權制度以及無辜的女人之間的現象,也從來就不曾只是男性╱加害者、女性╱受害者這種單純的二分法而已。事實上,暴力是一種具有相互性的動力關係,可以區分成各種連續性的範疇,從情感暴力到身體暴力,從攻擊到防衛。米爾斯主張,儘管家暴受害者並不需要為自己所受到的傷害負責,也不需要為引爆了伴侶的暴力而感到罪惡,然而,他╱她卻必須要為自己所助成的家暴動力關係負起責任。
  為自己在親密關係裡的行為負責,是終止家暴動力關係的關鍵。透過「親密虐待圈」與「敘事治療」,米爾斯提供了我們一個正視自己的暴力史、瞭解伴侶之間權力動力關係的方式,藉以達成全面減少暴力的目標。
作者簡介
  琳達‧米爾斯(Linda G. Mills)是紐約大學艾倫克朗茲(Ehrenkranz)社工學院教授、紐約大學法學院兼任法學教授,以及大學生活與科際整合計畫部主任
 
施慧玲(中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序 :用愛珍藏親密、用心化解暴力

  從一個女人的立場,來理解受虐婦女的悲慘命運,必須要有理性睿智的判斷能力。以一群女人的力量,去改變受虐婦女的悲慘命運,卻要有同仇敵愾的革命情感。女性主義者為了有效改變受虐婦女的宿命,就要能先指證歷歷:那親密虐待下的悲慘情境,若非是陽盛陰衰的假象,就必然是竄改歷史的男人假藉權勢所鑄成的謬誤。確認了敵人的罪行之後,眾望所歸的領導者即可輕易高舉聖戰的旗幟,帶領鬥志昂揚的無數信眾,跟隨反攻號角的悲情節奏衝鋒陷陣。贏了,就高聲歌誦女性主義的至高無上。輸了,便激憤哀怨父權文化的根深蒂固。在女權復辟聖戰之中,像幸福與快樂、溫柔與體貼這樣的親密夢想,都必須被詆毀並摒棄如同芒刺在背。聖戰中禁忌流露女人天賦的美麗或善良,因為那將揭露個體生命的脆弱與無能。女人不是弱者,所以女人必須團結起來,並如同男人一般搖旗吶喊、英勇善戰、無我無私、效忠領袖。當聖戰告捷的光榮時刻到來時,那頂數千年來鞏固著父權制度的皇冕,終將從男人的頭頂上摘除,並且化身為女性主義的聖袍,緊緊地包裹著女人不應該展現的溫馴天性。從此,女人成為強者,女人不再受制於悲慘命運,女人撐起自己的半邊天,女人開始可以譏諷男人的狂妄與不智。
  琳達‧米爾斯(Linda G. Mills)的這本書——《錯的是我們,不是我:家暴的動力關係》(**Insult to Injury: Rethinking Our Responses to Intimate Abuse**),著實地為這些撐起了半邊天的女性主義者,開展出一個靜下來反思的契機。米爾斯應該可以算是「後現代」女性主義者,這從她總以「主流女性主義者」(mainstream feminists)為整體一致的批判對象,並強調由婦女個人受虐經驗去重新檢視政策與立法的主張,就不難窺見其端倪。米爾斯的真實身分是: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社會工作學系專任教授,並兼任於法律學系。除了是社會工作學博士之外,她並且擁有執業律師資格。在學術上,米爾斯致力於社工與法律間的科際整合研究與教學。她所提出的「全人」(the whole person)主張,長足影響了社工及司法人員處理性別議題的專業態度。而關於「司法偏見」(judicial bias)的批判論證更為學術界及實務界所廣泛引用與稱道。在實務上,米爾斯更是一位成就卓越並傳遞人道關懷的社會運動家,尤其在家庭暴力的政策與法律執行上,美國在實務上處置個案的程序與方法已經廣泛採用她的「關懷支持」(affective advocacy)理論。坐擁著這樣的特殊背景,無怪米爾斯能夠精確並且清楚地評論「主流」思潮在認知或應對親密虐待上的迷思與錯誤。如果我們用心去邊讀邊看,就不難發現該書的論證基礎與分析方法,雖然建立在西方文明社會的個案經驗上,但對於臺灣本土的親密暴力因應對策,也可以正確投射出銳利的問題意識。
  從 1970 年代開始,西方女性主義者就開始研究並進而評論「親密虐待」、「親密暴力」或是大家比較常用的所謂「婚姻暴力」問題。隨著論文的發表、媒體的報導、司法的裁判、防治政策的扭轉、被害人的現身說法以及公眾意識的提升,「親密伴侶間的暴力虐待」從問題的定義、成因、嚴重性、因應對策,乃至於防治特別立法與執行機制,顯已建構成為一個完整甚至排他的專業領域。這一路上,女性主義者追隨著法律功能論的成功步伐,將法律作為要求「覺醒」(awakening)與「賦權」(empowerment)的後盾與利器。他們夾帶著市民社會的動員力量,並有效運作民主制度,將女性的議題一一搬上檯面接受公評。而關於婚姻或家庭暴力防治的種種實體與程序法規命令,顯然已是各國女性主義立法運動的最大戰利品。掌控著「問題所有權」(ownership of the problem)的主流女性主義者,就如本書所言:「成為了解暴力並指示他人處理暴力問題的專家。」但米爾斯要我們嘗試去反思的是:專業者是否自以為「解決了他人的問題,卻同時否認了自己的問題。」
  面對自己的無力感,必須要有相當的勇氣。專業協助受虐婦女的重大阻力之一,便是有效地處理她的「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本書同樣要提醒我們的是:幫助別人去面對她的無力感,也要具備同樣的勇氣。因為,當被幫助的受虐者無法走出創傷時,幫助她的專家就必須勇敢去面對自己的無力感。然而,我們往往為了拒絕承認失敗,而將自己的無力感轉化為強加在受虐者身上的壓力。我們試圖將那悲慘的命運轉化為勇者的塑像——從「被虐狂」、「被害者」,到「勇敢的倖存者」,再到「幸福的重建者」。我們用各種法律提供「保護令」、「分居或離婚」、「傷害告訴」等正義的抉擇,並期待受虐者在我們的專業程序中,被武裝並訓練成適格且成功的訴訟被害人。然而,法庭上的「被害人」卻因此而被迫去忽視、甚或唾棄生活上仍然悲慘的「受虐者」。這樣,就會導致本書英文書名所指摘的 Insult to Injury——雪上加霜、傷口上灑鹽,這就是專業協助過程中對受虐者所造成的「二度傷害」。
  米爾斯藉由本書想要傳遞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除非我們學會正視專業的盲點與法律的極限,親密虐待問題就不可能妥善地處理,更遑論減輕或者解決。我曾因電影中的這麼一段女主人(Madam)與男黑奴管家(Slave)間的對話而深深感動:
Madam: You may leave now.
Slave: Madam, please let me stay.
Madam: You are a free man. You are no more a slave.
Slave: Madam, I do not know what else to do but be a slave.
  電影中,黑奴被解放時所流露的無助與乞求——因為成為「自由人」而感覺無助,所以乞求繼續作為主人的「奴隸」——在親密虐待關係中也不陌生。我們發現受虐者因為失去離開的勇氣,而將自己繼續禁錮在親密暴力裡。她們已經成為自己的奴隸,無法放自己自由!
  從過去臺灣本土的受虐者個案研究中,我們大致可以歸納出所謂「習得無助感」的幾種具體內容:
貶抑感:我以前真的不是這樣,我現在連決定吃什麼菜都感到沒信心。
恐懼與反擊:我像是與一顆定時炸彈住在一起;我所感受到的是一連串的恐懼與生命的威脅;最後我只好把刀子藏在枕頭下;我還要保護比我更脆弱的孩子們。
被物化與掌控感:我就像是他手中的芭比娃娃一樣,沒有生命,任他擺佈。我只能聽命行事,沒有隱私權、沒有生活空間,而他總是說:這都是因為「我太愛你了。」
被剝奪感:我花每一筆錢都得提心吊膽,深怕被他質問;我常生活在經濟壓力的恐懼中;他不喜歡我的朋友、不讓我回娘家、不准我參加社交活動;我沒有自己的朋友、也不敢回娘家訴苦、只能自己默默忍受。
過重的責任:我把全部的心力都放在這個家,要照顧公婆與小孩,還要分擔家計,他就像太上皇一樣等著我去伺候,還動不動就亂罵人;但是我不能說走就走,人家會說我拋家棄子,說我沒有家庭觀念。
自我認知的扭曲:他經常說我神經病,叫我要吃藥,本來我很氣他這樣說,後來我開始討厭自己,每天悶悶不樂,睡不好,有時候也控制不了開始對孩子吼叫,難道我真的有問題?
  為什麼不離開?我們一定會問。她無奈地說:「當我下定決心要和我先生離婚時,律師就勸我要為孩子著想,還說先生只是一時衝動,夫妻間難免會爭執,害我罪惡感又跑出來,好像我很不厚道,不是好媽媽,我怕如果我堅持要離婚,孩子以後會怪我,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對於一個敏感且多慮的女人而言,看不到的傷,比看到的傷,更痛。感覺不到的痛,比感覺到的痛,更傷。如果專業協助者不能用心去體認她們的傷和痛,就永遠不會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幫助受虐婦女!
  在我受邀為本書寫推薦序文時,只是覺得能為一本被選入「人與法律」系列的書寫序,是身為讀書人的莫大榮幸。閱讀了本書並且認真面對米爾斯教授的用心之後,不禁感謝商周出版的編輯給了我如此一個學習並且反省的機會。一本如是的書,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看見不曾看見的,體會不曾體會的,瞭解不曾瞭解的,思考不曾思考的。我們大部分的人,包括女性主義者及法律專業人士本身,可能都不曾生活在無法脫離的暴力裡,不曾被禁錮在情感的枷鎖中,不曾感受讓身心飽受摧殘的愛戀。我們坐享法律權威,頂著女性主義者的光環,將「親密虐待」寫進法律、用出法律。但我們可曾注意到!?在專業者執著於法律概念的定義、構成要件的詮釋、甚至「施暴者」或「加害人」的處罰時,那一個我們自認要保護的「受虐者」或「被害人」,雖然她的臉上、身上滿滿是愛的傷痕,她的心中、腦中卻滿滿是對於愛的渴望。而專業的我們正在把她的「愛」繩之以法,把她對於愛的憧憬鎖上以「正義」為名的桎梏。
  米爾斯要我們靜下心來勇敢面對現行法律制度下「對親密虐待的回應」(Responses to Intimate Abuse):專業者成功地減少了甚或解決了親密暴力問題嗎?「再想想!」 (Rethink!),她說。如果我們在反思之後,也能夠勇敢面對身為專業者的無力感,就不妨看看本書第二部對於〈修補錯誤〉所提出的修正建議:面對親密暴力的迷思、傾聽當事者的個別經驗與感受、重新建構現行的處遇與刑罰體系。我們不能期待在本書中找到改正錯誤的正確答案,或親密暴力問題的全盤解決之道,作者想要給我們的也不是治百病的萬靈丹。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把握本書所提供的反思契機,或許可以藉此找到自己的另一條出路。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2717
 
社會的病態-家暴   by阮小芸。蔡依真。曾珮瑄。公立中山高中
 
壹●前言
 
家庭一向被視為人間的天堂、避風港和溫暖的窩。然而曾幾何時,有些人的家庭不僅不能提供保護的功能,甚至成為他們想要逃離的一個「戰場」。家庭暴力防治法已在八十七年六月二十四日正式實施,但國內家庭暴力問題仍然嚴重。近年來,臺灣的家暴事件有漸漸趨升的現象,例如前陣子的邱小妹和藝人王靜瑩的事件,這些案例顯示出家暴問題的嚴重性,。據現代婦女基金會統計,臺灣平均每2.9 日就有一人因家庭暴力案件死亡,死者中以一到十歲的孩童居首位;所以家暴問題不容再受忽視。家暴已成為臺灣最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不斷發生的家暴事件不但讓受害者身心受創,更因為可能無法立即獲得家暴的聲請保護令,而遭受施暴者變本加厲的二度傷害,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和憾事發生。
 
貳●正文
 
一、家庭暴力的定義: 
01.狹義的家庭暴力是指具有血緣關係的親屬間,所發生的暴力或虐待的行為02.廣義的家庭暴力包括與家庭具有親密關係的成員間,例如男女朋友、同居人之間的虐待和暴力行為亦屬家庭暴力的範圍。 
二、傳統觀念 
在傳統的中國社會裡,礙於面子問題和傳統禮教的束縛,家庭暴力的問題始終被隱忍,受虐婦女不敢大聲的站出來。在傳統的觀念中,婚姻暴力被視為是「家務事」,認為「家醜不可外揚」。臺灣的社會習性還是屬於保守型,即使有家暴,遇到親戚鄰居,還是要說我丈夫對我跟小孩有多好多好,一方面為了面子,也為了避免自己的家事成為別人茶餘飯後的閒話,保護自己跟孩子的自尊,所以即使被丈夫施於暴力,卻忍氣吞聲不敢提出來。或許是為了維護婚姻和給小孩一個完整的家,為了孩子,一切的委屈,做媽的總是可以忍。暴力行為似乎變成理所當然,婦女們的容忍,卻無形中助長了暴力行為越來越嚴重,施暴者會越來越過分,在社會的病態-家暴這種情形下,常常釀生悲劇的發生。 
三、家暴的原因 
現代婦女基金會調查發現,在施暴的因素方面,以感情因素導致暴力案件最多,包括感情不合、疑似外遇、口角等等,這類因素占所有因素的百分之三一點四九,顯示家庭間成員感情不合、缺乏溝通習慣與技巧常導致暴力的發生;不良行為所導致的家庭暴力則占百分之二四點三九,包括酗酒、賭博、吸毒等;金錢因素,包含經濟、欠債、財產糾紛等所導致的暴力事件則占百分之十五點三,顯示不良行為、金錢糾紛也常成為家暴的間接促發因素。另外,子女因素引發的家庭暴力事件也占百分之七點一,包括不當管教造成子女傷亡、離婚夫妻為爭取子女監護權而暴力相向;還有,工作因素,如失業、工作不順等所造成家庭暴力亦占百分之五點七六的比例。 
四、家暴對小孩的影響 
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的資料顯示,民國八十二年至八十三年間,全省共有二千零八十個兒童虐待案件被告發,較前一年增加百分之十三,而在這些施虐者中,父母親就佔了百分之八十。除此之外,又有調查顯示,當父母與青少年孩子有爭執時,大約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母親會以打耳光來解決問題,而每六到十三個父親中便會有一位以揍人、推撞或腳踢等暴力方式來處理親子間的紛爭。雖然國內目前比較注重兒童保護的議題,但還是有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是他們的財產,並抱持著「不打不成器」的觀念,繼續對孩子施暴;加上大多數人還認為這是「家務事」,外人不便幹預,使得對父母暴行之告發行動仍顯不足。西方對童年時期的被虐待經驗與其暴力和攻擊行為之相關性的研究已相當多,也有研究對孩童時期被父母虐待的經驗與其爾後青少年期暴力行為的相關性提出佐證。西方研究員更強調,童年的被虐經驗如果能夠得到適當的處遇,則可間接有效地抑止少年犯罪問題。而國內也有研究發現犯罪少年童年時期的被虐待經驗通常比一般少年嚴重,特別是肢體方面的虐待。相較於受父母肢體虐待的孩子,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則往往更容易成為被忽略的受害者。一般研究除了發現婚姻暴力和兒童虐待問題息息相關外,也顯示目睹父母暴力行為可能會帶來許多後遺症:如情緒困擾、偏差行為、發展遲緩及學習問題等,甚至使青少年極可能呈現出各種極端的自毀行為,如逃家、藥物濫用、自社會的病態-家暴殺或殺人的念頭,以及販毒或偷竊等犯罪行為。而王淑女女士的研究更發現青少年的暴力行為會受到家庭中其他成員暴力行為的影響;另有研究發現目睹暴力之所以會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兒童或少年容易將暴力行為視為常態或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使得其長大後成為施虐者的可能性因而增加。由此可見,不少青少年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生活於一個充滿暴力的家庭中,當外界沒有適時提供必要協助的時候,我們又如何能冀求這些孩子毫無問題,甚至健康快樂地長大成人呢? 
五、在家庭暴力中成長的兒童、青少年在人格特質上極具其以下特徵 
01.具有評價較低的自我形象,認為自己無法保護被受虐待的父或母親,否定自己的能力及存在價值。
02.對他人缺乏信任感,無法與人親近。
03.在人際相處上,容易有被拒絕感。
04.耐挫折力低、自控性低。
05.對人際關係有偏差的想法,認為別人不會無緣無故對他好,通常是有目的的。
06.人際溝通技巧較差,脾氣暴躁、具攻擊性,傾向以暴力解決問題。
07.有極度神經質傾向,如:很容易緊張、焦慮不安、容易發怒、具攻擊性,常常感覺沮喪或哀傷。
 
六、家暴的案例
 
01.邱小妹事件 
邱小妹不幸事件的發生是父母的離異,母親未能取得監護權,將女兒交給有暴力傾向,並有酗酒習慣的父親,父親在酒後將女童頭部撞牆,導致腦部嚴重受創,送仁愛醫院急救,卻遭到「拒收」,成人球被踢到一百多公裏萬的臺中縣梧棲,一連串不應該發生在邱小妹身上的事,不幸都發生了。小女孩的身體,承受殘酷的家庭暴力,小女孩用生命,給了整個社會,最沈痛的震撼教育 
02.王靜瑩事件 
日前王靜瑩眼角受傷出席活動時,向傳媒稱是不慎撞傷,她解釋當時是愛丈夫才容忍,但這次真的被嚇壞,她最近一次被打是 6 月 30 日,他們在電話中口角,不久丈夫便生氣的到餐廳,並拿水向她臉上潑,接著又拿威士忌酒杯朝她臉上砸,她傷口縫了 6 針,她當時的念頭是一定要帶小孩走。
 
七、家暴處理程序
 
01.受理報案 
A.電話如係受害者自行電話求救時,受理員警應
a. 迅即詢問受害情狀、地點。
b. 轉(通)報轄區派出所、婦幼警察隊派員前往處理。
c. 提醒受害者應保持冷靜,勿以言語刺激加害者。如係其他家人或鄰居代為電話求救時,受理員警應
d. 迅即詢問受害情狀、地點。
e. 轉(通)報轄區派出所、婦幼警察隊派員前往處理。
f. 請其代為提醒受害者應保持冷靜,勿以言語刺激加害者。
g. 如報案人不便介入,應留下其年籍資料,並囑密切注意後續狀況,俾憑提供目擊或其他證據。 
B.口頭受理 
報案員警應本為民服務之精神,「請坐」、「奉茶」後,詢問其受害情狀,並將全案「人、事、時、地、物」詳實填製「處理家庭暴力案件調查紀錄表」。 
C.其他類(係由醫療體系或社福單位發現轉報者) 
受理報案員警應至發現地詢問其受害情狀,並將全案「人、事、時、地、物」詳實填製「處理家庭暴力案件調查紀錄表」。
 
02.權責
 
A.派出所 
a.現場處理
b.狀況研判並處理
c.通報相關單位支援
d.處理完畢後應將「處理家庭暴力案件調查紀錄表」依規定陳報。 
B.婦幼警察隊 
a.協助現場處理
b.協助女性或兒童夜間之安置保護
c.協助轉介相關單位安置保護 
C.業務單位 
a.各分局三組將「處理家庭暴力案件調查紀錄表」彙整,案列管制。
b.婦幼警察隊依各單位彙送之「處理家庭暴力案件調查紀錄表」,每一個月予以統計研究分析 2 次。
 
03.支援
 
A.轄區派出所員警抵達現場後,應視現場情狀,如有需要女警會同處理者,於上班時間由分局女警協助,下班後及例假日由婦幼警察隊派員會同處理。
B.受害者有十八歲以下之兒童、少年者,應即通報社會局會同處理。
C.現場有傷患者,通報 119 及醫療單位協助處理。
 
04.處理
 
A.現場 
a.視加(受)害雙方情緒、身體或週遭財物毀損狀況,先予適當隔離,並嚴予監控加害者。b.受害者如已成傷,應即呼叫救護車送醫,並做適當之急救處理。
c.加害人手持凶器、且致受害者重傷時,應即逮捕加害者,製作兩造當事人筆錄,移送地檢署偵處。
d.不論當事人是否提出告訴,均應製作「處理家庭暴力案件現場報告表」,內容包括現場情狀及加害原因、方式、傷害情形等及「處理家庭暴力案件調查紀錄表」。
e.受害者如不提出告訴,即予結案,並註記於員警工作紀錄簿上備查;並告知追溯期為六個月,應先前往公立醫院開具驗傷單以保全證據,六個月時效適用於受害者提出傷害刑事告訴,但受害者提出不堪同居之虐待請求裁判離婚者無六個月之限制。
f.受害者如欲提出刑事告訴,予以製作筆錄,告知當事人檢具公立醫院驗傷單,並進行偵查蒐證,傳訊加害者到案說明後,函(移)送地方法院檢察署偵處。
g.受害者如有強烈離開現場意願,應即協助聯繫社會局辦理安置。如為夜晚可將受害者(女性、兒童)護送(帶返)至婦幼警察隊保護,次日即聯繫社會局辦理安置。 
B.事後 
(指當事人事後報案者)受害者如欲提出刑事告訴,予以製作筆錄,告知當事人檢具公立醫院驗傷單,並進行偵查 蒐證,傳訊加害者到案說明後,函(移)送地方法院檢察署偵處,製作「處理家庭暴力案件調查紀錄表」。
 
05.轉介
 
A.如需緊急安置者,應即協助轉介社會局辦理安置。如為夜晚,可將受害者(女性、兒童)護送至婦幼警察隊接受保護,次日即由該隊協助轉介社會局安置。
B.受害者如欲提出離婚請求,應告知其循民事訴訟程序至法院辦理或由受理單位轉介至調解。
C.依個案需要轉介適當諮商輔導服務機構:
a.協談機構
b.行為偏差青少年輔導機構
c.法律諮詢服務機構
d.就業職訓機構e.醫療服務機構
 
參●結論
 
在現今社會中,仍然有不少存在家庭中的影藏暴力,但又因為種種因素使得那些受害者不願訴諸於法律,也有許多人明明知道卻又不願幫忙,明知可為而不為之的心態,令人心寒,但我們還是不能如此放縱那些加暴者,這樣下去也只會繼續照成偏差,不管是丈夫打妻子還是妻子打丈夫都是應該被受關注的,因為社會觀念造成我國社會的家暴法不彰,我們應該加強社會觀念,讓受害者勇於面對,而我們要做的不是在一旁的觀看而是要有挺身而出的心,家暴事件公開後雖然後續問題很多,但我國所設立的公家機構和民間團體都是為了這些問題而設,如大家還是依然故我,那對下一代也只是無形的傷害,大部分的問題都來自於家庭,家庭因素的影響以及教育出現問題,教育強調智育的發展,卻忽略了壓力和情緒管理,以至於現代人習慣用暴力來解決問題或發洩情緒,這些種種問題都是必須受到關切的,保護自我,面對問題,逃避不是出路,只有勇於面對問題,捍衛人生自主權,才是唯一的選擇。 
肆●引註資料:
註二、婦女資訊網
註三、東森新聞
註四、中央研究院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天水圍的夜與霧:维基百科
 
《天水圍的夜與霧》,(Night and Fog),是許鞍華導演的近年粵語電影之一,其同系華語電影還有天水圍的日與夜,不過電影風格各異。天水圍的夜與霧是一套劇情片,以倒敘法講一件在香港新界天水圍發生的一件家庭倫常慘劇。
[编辑] 故事大綱
王曉玲和她的丈夫李森是典型的中港婚姻家庭,年輕的妻子從老遠的四川嫁到香港,年暮的無業丈夫留在家中照顧小孩,一家人只依靠綜緩過活。年齡的差距令森不斷懷疑玲對自己不忠,無止境的猜疑令玲飽受精神虐待。一次玲因小故被森趕走,鄰居歐太帶玲去找區議員尋求協助,最後被安排入住庇護中心。玲的院友小莉勸玲離開森,但玲因無法在港獨自生活及養活兩名年幼女兒,以及在經驗不足的社工勸導之下,玲又回到森身邊。可是當晚,森再因小事向玲發脾氣,玲受傷被送到醫院。玲再一次回到庇護中心,但她始終擔心兩個女兒的安全,欲回家接走她們,卻發現大門被鎖。玲慌惶地四處找尋森和兩名年幼女兒,終找到森。森帶著玲和他一起去快餐店接兩名年幼女兒回家。玲一方面知道不應再跟森回去,另一方面又妄想可以和平分手,遂再一次跟他踏入家門,準備收拾細軟帶兩名年幼女兒離開......
[编辑] 演員
任達華 飾 李森
張靜初 飾 王曉玲
羅慧娟 飾 陳莉
覃恩美 飾 歐太
嚴秋華 飾 警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6%B0%B4%E5%9C%8D%E7%9A%84%E5%A4%9C%E8%88%87%E9%9C%A7
 
天水圍的日與夜:維基百科
 
《天水圍的日與夜》是一部2008年由香港導演許鞍華拍攝的電影。電影的主演為鮑起靜、梁進龍、陳麗雲。此電影以高清拍攝。續集為《天水圍的夜與霧》[2][3]。
[編輯] 故事大綱
該部電影情節十分簡單,如同劇中人物在天水圍的生活一樣。劇中的女主角貴姐是早年守寡,現與自己的兒子張家安兩個人過著普普通通的生活。貴姐自己在一家超級市場工作,而她之前捐助的兩個弟弟已經在海外飛黃騰達了。兒子張家安是個非常聽話的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並不算優秀,而生活也是十分簡單,暑期在沒有找到工作的時候,多數時間自己在家中度過,也很少出去參加活動。而剛剛來天水圍居住的梁歡,她曾經有賣菜的經驗,在貴姐的幫助下,梁歡也在同一家超級市場找到了工作。平時貴姐幫助梁歡很多,這使得梁歡的性格逐漸開朗起來。三個人的生活簡簡單單,最後張家安決定若在會考時候成績不理想,就準備出來找工作,最後張家安順利升讀中六......
[編輯] 演員
鮑起靜 飾 貴姐
梁進龍 飾 張家安
陳麗雲 飾 梁歡
陳玉蓮(客串) 飾 張家安的老師
高志森(客串) 飾 貴姐的富貴弟弟
崔允信(客串) 飾 貴姐的親戚
[編輯] 獎項
第二十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電影提名
最佳導演:許鞍華
最佳編劇:呂筱華
最佳女主角:鮑起靜
最佳女配角:陳麗雲
最佳新演員提名:梁進龍
第十五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最佳電影
最佳導演:許鞍華
最佳女演員:鮑起靜
第九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最佳電影
最佳導演:許鞍華
最佳女配角:陳麗雲
第一屆優質華語電影大獎
最佳電影 (港台及內地影評人票選)
最佳導演:許鞍華 (港台及內地影評人票選)
最佳編劇:呂筱華 (內地影評人票選)
最佳女主角:鮑起靜 (港台影評人票選)
最佳女配角:陳麗雲 (港台及內地影評人票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6%B0%B4%E5%9C%8D%E7%9A%84%E6%97%A5%E8%88%87%E5%A4%9C

《天水圍的夜與霧》:無所遁形的黑暗   文:Mystery
真相在外人眼中如同夜與霧般,模糊看不清;對於置身之中的人而言,那種承受黑暗、悲情、傷痛的身心煎熬則是無所遁形的…。
《天水圍的夜與霧》是一部香港電影,英文片名翻為《Night and Fog》。這部是導演許鞍華「天水圍系列」的第二部曲,第一部曲是好評不斷、口碑沸騰的溫馨之作《天水圍的日與夜》。有別於首部曲充滿溫暖、人文關懷的走向,這部片改編於真人真事的滅門慘案,其故事的來龍去脈是真實且殘酷的被挖掘出來,一幕幕浮現在觀眾眼前。真相在外人眼中如同夜與霧般,模糊看不清;對於置身之中的人而言,那種承受黑暗、悲情、傷痛的身心煎熬則是無所遁形的。
王曉玲(張靜初飾演)是個遠從四川嫁到香港的女人,她和已離過婚的丈夫李森(任達華飾演)育有一對雙胞胎女兒,一家四口住在天水圍社區中。由於李森遊手好閒,只靠著政府發的綜緩過活,曉玲只得出外工作負擔家計。但李森的性格易怒、暴躁、疑心病重,因為一件小事而把妻女三人給趕出門外。鄰居歐太太(覃恩美飾演)帶她們找議員幫忙,住進婦女庇護中心裡;曉玲在裡面也認識了熱心助人的好友陳莉(羅慧娟飾演)等人…。只是,基於種種因素,曉玲還是選擇回到丈夫的身邊,沒想到又再一次遭遇到暴力相待。就在曉玲下定決心要帶著女兒們離開李森時,卻釀造成無可挽回的悲劇…。
這部片一開始就以開宗明義的破題法陳述慘劇的發生,劇情以倒敘法回溯、過去和現在的時空交錯剪輯、內地和香港場景的轉換,都呈現出導演的敘事手法是非常成熟、平穩的。片中描寫暴力、衝突、血腥、性愛等頗受爭議的內容都是輕描淡寫,甚至最後的謀殺場面也刻意地淡化;反而是在刻劃角色性格的各種情緒、反應是相當直接、強烈,那種貼近真實的震撼程度是足以衝擊、打入人心的。故事的主線明確清楚、支線的人物安排也適當時宜,拉到四川鄉下的往事也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我總覺得整部片散發一股壓迫、沉重的氣息,透過銀幕不斷地傳遞,有時候偶有一些輕鬆的對話、畫面稍作調劑,但傾巢而來的負面氣氛是令人難以喘息的。彷彿一件駭人聽聞的案例拍成紀錄片,完全沒有剪接、沒有美化、沒有避諱,是那麼活生生、血淋淋地在你眼前呈現,要你親眼目睹、見證。
我覺得每個案件的背後,是有許多問題的存在。這部片所要探討的也就是那些存在、卻又被忽視的社會問題。例如:老夫少妻、外籍新娘、移民、中年失業、家庭暴力、相關人員的疏忽等等…,不論是文化和背景上;感覺和認知上的不同,是很容易衍生出潛在的危機。導致這齣悲劇裡,女主角父母委曲求全的縱容、警察的不以為然、缺乏經驗的社工、忙碌的區議員、怕事的鄰居等人…,無形中都成為了參與的共犯。至於真正的劊子手,造就他的原因還是源自於那些社會問題。從另一角度來看,愛與恨總在一念之間,只有一線之隔,當愛情扭曲、變質成恨意的時候,往往受害者多為女性。只因男性以他與身具有的優勢(暴力、身分)去主宰、判決女性的存亡,男性意識的抬頭是取決於女性先天上的弱勢,豈不諷刺?
本片導演許鞍華繼《天水圍的日與夜》之後,拍了這部極度反差、調性灰暗的寫實電影。她依然能掌握住整部片節奏的流暢度,在情節上的處理一如往常般細緻,可望在明年香港金像獎入圍名單裡,再度搶下一席之地。男主角由性格演員任達華擔任,我覺得他把幾場暴怒、失控的猙獰表情做的很到位,外放的演技十分精采,不過,以角色設定上看來,似乎還是顯得年輕。女主角由大陸女星張靜初出演,從《七劍》、《門徒》到這部片,我發覺她相當具有可塑性,她把角色的不安、徬徨、驚恐等情緒展現得非常突出,許多內心的掙扎與她清秀可人的外表相互輝映,更突顯出角色的楚楚可憐。配角部分有久違的女星羅慧娟,她有個性的詮釋、表現也是相當搶眼。覃恩美的演出到後來稍嫌過火了點,大致上還算是不錯的。演員們整齊劃一的水準演出,更讓電影增添真實感。
《天水圍的夜與霧》中的滅門血案乍看之下令人心驚,實際上,諸如此類的悲劇仍一再地上演。但人都是健忘的,忘了問題依舊存在著、忘了當時所造成的震撼、直到忘了這件事…。又或許是,我們選擇置身事外,對於迷失在夜與霧裡的人,避之唯恐不及。
導演功力指數 ★★★★★
編劇精采度 ★★★★
演員表現 ★★★★★
 
《天水圍的夜與霧》:描述細緻,劇本冗長  Ryan | 23rd Mar 2009

去年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以平實的手法描述了天水圍的正面社區,一年後的《天水圍的夜與霧》雖然同樣以天水圍為題,可是在幾乎截然不同的演員組合下則拍下了一宗家庭暴力兇殺案件的過程。
電影的主線,在於任達華飾演的李森與張靜初飾演的曉玲與兩名孿生女兒組成的家庭,先描述了倫常慘案的出現,繼而以警方查問各相關人等的過程中,以倒敘和插敘的方法描述整個故事的由來;擅拍社會題材的許鞍華,是次於故事上可算是有著極大量的插敘。其後主線描寫李森一家於李森施暴下漸趨悲劇的情況,這個主線其實處理是恰當的。
不過,電影插入的旁枝,則真的很視乎情況。覃恩美飾演的鄰居所描述的故事為事件受到社區關注曝光,份量算是適量,曉玲因受到丈夫虐打而入住庇護中心時的一段大致算是恰當。可是,未知是否電影要考慮內地市場關係,卻加插了不少本應可有可無的角色及枝節。當中描述曉玲三姊妹於深圳的一段篇幅偏長,可是為了考慮電影需要的發展還算是可以。
然而,電影當於後段再去回憶至曉玲兩次回到四川家鄉的經歷,則顯得過於冗長。也許電影是偏向以此來表達李森於性情上黑暗面的由來,可是要硬插家人於四川的生活情況及建屋等整個過程,令到電影主線本應於兇殺案前的重要時刻嚴重拖慢;其實如果將三姊妹的戲份作出刪減,甚至將全段四川家鄉劇情刪去,也許令電影更為明快。
當然,實際的情況是,四川部份的劇情對於劇情交代有相當的作用,刪去並不可能,因為該處也許是整件事件伏線的由來。可是,在篇幅或是剪裁的模式上,相信也許可以更為精煉,令電影劇情推進和交代之間取得更佳平衡。
在處理手法上,雖然電影以查案形式來表達,可是卻沒有走向奇案片的模式來。許鞍華對於一些暴力的場面甚至是行兇的過程都極其淡化,明顯是希望將電影的取向放於李森與曉玲的家庭關係過程。故此,電影最終的高潮,其實只是一個結果而已;重點是在各人口供中提供給觀眾反思事件。
在描述的層面上,許鞍華則秉承了《天水圍的日與夜》那份細緻。從一開首曉玲連每月五十元的健康舞班費用也不敢花,便清晰表達了其經濟拮据的情況。而社工每每在處理家庭糾紛和警署處理曉玲的要求上,在寥寥數句下已充份反映上有關人士希望息事寧人的做法。即使是羅慧娟飾演的麗姐,雖然表面上一直是希望幫助曉玲,可是從另一層面去看,她也藉機會希望曉玲參與自己也弄不清的遊行,並每每事件抱著死纏爛打方式達到目的。社區上人物的關係,為電影平添了一份實感來。
演員表現方面,電影給了數名角色不少發揮的空間,當中以飾演女主角曉玲的張靜初最為出色。張靜初在片中的曉玲將其對丈夫由為家庭設想到最終只是為女兒而甘願冒險的過程,以至她對丈夫李森由欲斷還斷到完全死心均演繹精確。特別是每每對於社工和警方的敷衍感到無助時,單用表情也完全表達到其感覺。任達華演繹的則是一名於心理上每每擔心而訴諸暴力的李森,角色令人有點聯想起十多年前他演繹的一眾變態殺手角色,是次的演出既有內歛的表情,亦有實質揮拳弄刀,任達華是達到預期的水準來。至於其他配角,例如羅慧娟呈現的一份剛烈,覃恩美呈現鄰里那份既疏離怕事但又可憐受害者的感覺,也是很平實描述出來。值得一提的是,許鞍華在選角上找來了多位久違了的面孔,帶給觀眾一份熟悉的新鮮感。
縱觀而言,《天水圍的夜與霧》跟《天水圍的日與夜》同樣有著一群演員為一眾角色注入了所需的性格,許鞍華亦算成功地將一宗天水圍的倫常慘案重心由奇案模式轉至了解事件的癓兆,整個描述也來得細緻。然而,電影裡的素材過多,在部份素材過份地冗長之下,拖慢了電影本來應有的節奏來;倘若電影能再作適度剪輯的話,整體成績必較現時於電影節呈現的版本為佳。
http://hongkongfilms.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633925
 
我看天水圍的夜與霧    三月 23, 2009 by loong5
 
片頭的一個snapshot,片中少有的歡欣鏡頭,卻是悲劇的開始。
溫馨的回憶也擋不住人性醜惡的爆發。
家庭暴力是社會一手促成的問題還是個人自編自導自演的悲劇?
可能是後者。昨日許導一再強調戲名天水圍的夜與霧的靈感,是來自同名電影Night and Fog,一部講述納粹集中營的紀錄片。雖然我未看這部片子,但從維基百科的條目得知,night and fog本身就是對人性陰霾不定的一個metaphor。
天水圍的夜與霧中的家庭悲劇,就像night and fog般迷幻。形容天水圍是一個圍城似乎捕捉不了導演想探討的人性陰暗面,因為圍城本身就意味著問題的始作俑者是外界的隔絕,而不是內在於人性本身的問題。所以整部戲的處理是儘量突顯出阿森(任達華飾)陰森可怖的一面,就是一個看起來很善良的人如何一步一步地走向邪惡。例如阿森在河邊垂釣的時候,他會很粗暴的把魚釣從魚嘴拔出來。還有就是他在四川曉玲(張靜初)的家,把用袋包裹著的狗隻不斷捧打、撲殺至死、血漿滿溢,就是要強調阿森兇殘成性的一面。人性醜惡的爆發就像上了發條的機械,任憑過去多少美好的回憶都無法遏止。扭曲的愛就像毒藥,每一次的修補都是對雙方的再一次傷害,直至有一方倒下為止。
但過分的人性探討會妨害這部紀錄片揭露真實的目的。當觀眾都被說服家庭悲劇的原由只是人性的兇殘,那麼整部戲充其量只是一件不幸事件的反映。暴力的鏡頭也許是必要的,但卻充滿被過分註釋的危險。觀眾認為片子很沉重,是因為不忍看見暴力的發生,才會在片的後段趨向沉默,要不是在片中的前段,怎麼會有人認為曉玲不適應香港生活的片段是笑話而哄堂大笑?
視線轉移的結果是忽略此片想探討的悲劇背景。要是沒有種種的權力關係,即使個人的本質有卑劣的地方,也不致於毫無制約。片中的權力控制者,如警察、區議員、社工和香港丈夫都是男性;而片中備受欺凌的內地妻子,都是女性。此外,香港和深圳、深圳和四川之間,恐怕亦存在著權力不對等的關係。如果片子的目的是要為視而不見的弱勢社群發聲,那麼種種的鏡頭暴力會把悲劇的責任全都歸咎於個人。
片中有三次鏡頭捕捉了曉玲四川的家門口的泥路:第一次是她離開四川去深圳打工;第二次是她和阿森一起回來結婚;最後一次是片末,她的父母茫然面對曉玲的死,鏡頭轉向那條黃漆漆的泥路,定了格。這是暗示悲劇早已註定,曉玲走不到回家的路?還是從更闊的社會脈絡出發,曉玲只是眾多深圳打工妹的必然宿命?或許這種不確定性,才是夜與霧這組隱喻的意向所指,夜是光明照不到的盡處,層層濃霧之下潛藏著的,是誨暗不明的曖昧。
後記: 珠珠曾經與我討論過有關「作者是誰」的問題,似乎我是太著重紀錄片要有寫實的功能,而身為觀眾的我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導演的原意的。有興趣的看倌可以到這裡看看。
http://loong5.wordpress.com/2009/03/23/%E6%88%91%E7%9C%8B%E5%A4%A9%E6%B0%B4%E5%9C%8D%E7%9A%84%E5%A4%9C%E8%88%87%E9%9C%A7/
 
許 = 許 鞍 華
張 = 張 靜 初
記 = 記 者
天 水 圍 像 幅 畫電 影 取 名 靈 感 源 自 法 國 導 演 阿 倫 . 雷 奈 描 述 納 粹 時 期 的 紀 錄 片 《 夜 與 霧 》 , 自 港 台 時 期 許 鞍 華 已 拍 攝 社 會 性 影 片 , 「 我 不 辨 東 南 西 北 , 不 擅 長 拍 武 打 片 , 年 紀 大 了 , 更 怕 見 到 拍 攝 途 中 有 人 受 傷 , 我 比 較 適 合 拍 劇 情 片 。 」 並 揚 言 日 後 拍 攝 電 影 , 也 循 這 方 向 進 發 。
許 : 《 天 》 片 故 事 Base on 新 聞 慘 案 , 我 和 編 劇 在 2004 年 已 開 始 籌 備 , 也 到 過 四 川 和 深 圳 做 資 料 搜 集 。
張 : 我 看 過 導 演 拍 的 訪 問 片 , 走 到 女 孩 家 鄉 四 川 訪 問 她 家 人 , 拍 攝 他 們 揹 着 小 女 孩 走 個 多 小 時 才 見 馬 路 , 再 乘 車 到 市 區 賣 菜 , 片 中 還 聽 到 他 們 的 喘 氣 聲 。
記 : 上 次 《 天 水 圍 的 日 與 夜 》 正 面 樂 觀 , 二 部 曲 把 天 水 圍 家 庭 慘 案 搬 上 銀 幕 , 不 怕 被 扣 上 描 畫 悲 情 城 市 的 帽 子 ?
許 : 都 擔 心 的 , 但 我 認 為 人 生 總 有 不 同 面 貌 , 有 正 面 同 時 亦 有 陰 暗 面 , 我 想 這 會 比 較 貼 近 我 們 的 生 活 。
張 : 我 覺 得 天 水 圍 是 個 挺 正 常 的 社 區 , 環 境 規 劃 很 好 , 氣 氛 很 休 閒 , 一 點 不 像 經 濟 差 或 發 生 過 很 多 慘 劇 的 地 區 。
許 : 不 像 貧 民 區 吧 ?
張 : 對 , 我 們 在 天 水 圍 拍 攝 了 30 日 , 之 前 導 演 又 帶 我 看 屋 邨 單 位 和 茶 餐 廳 , 可 能 我 們 到 場 的 時 候 , 其 他 人 都 上 班 了 , 所 以 整 個 地 方 感 覺 很 安 靜 , 生 活 也 挺 方 便 , 周 圍 都 是 食 店 和 小 店 。
許 : 我 覺 得 天 水 圍 顏 色 豐 富 , 像 一 幅 畫 , 我 第 一 眼 的 感 覺 是 很 重 的 彩 藍 色 , 很 現 代 , 很 多 光 管 的 顏 色 。
殺 人 靠 自 己 揣 摩拍 《 天 水 圍 的 日 與 夜 》 時 , 許 鞍 華 原 本 計 劃 拍 七 部 關 於 女 性 的 電 視 電 影 , 「 我 發 現 故 事 太 複 雜 , 需 要 更 大 Budget , 於 是 找 來 《 天 水 圍 的 夜 與 霧 》 這 個 故 事 跟 王 晶 商 量 , 我 們 決 定 今 次 要 拍 一 部 大 片 , 演 員 一 定 要 有 Cast , 所 以 找 來 任 達 華 與 張 靜 初 。 」 事 實 證 明 , 兩 位 演 員 除 了 有 Cast , 還 有 實 力 , 演 繹 到 位 , 殺 人 一 幕 連 導 演 自 己 也 覺 得 怕 怕 。
許 : 拍 這 部 片 , 演 員 是 很 重 要 的 , 因 為 劇 情 很 難 去 掌 握 , 不 能 依 據 個 人 經 驗 , 我 想 肯 定 沒 有 演 員 有 殺 人 經 驗 吧 , 還 要 殺 掉 兩 個 女 兒 , 所 以 就 得 靠 演 技 發 揮 。 找 任 達 華 飾 演 丈 夫 , 他 扮 演 小 人 物 賣 相 不 會 太 差 , 他 近 年 經 常 扮 演 警 察 , 形 象 相 當 正 面 , 要 演 繹 這 個 角 色 的 黑 暗 面 , 就 需 要 演 技 補 足 , 不 過 他 做 得 非 常 好 。
記 : 為 甚 麼 選 張 靜 初 當 女 主 角 ?
許 : 之 前 看 過 她 的 演 出 , 她 的 演 出 很 有 爆 發 力 。 她 跟 角 色 也 有 暗 合 的 地 方 , 女 主 角 從 內 地 嫁 到 香 港 , 講 的 是 普 通 話 , 張 靜 初 也 能 給 觀 眾 一 種 外 來 人 的 感 覺 , 至 於 角 色 其 他 遭 遇 , 就 要 靠 她 自 己 揣 摩 了 。
張 : 初 時 看 到 劇 本 也 覺 得 很 沉 重 , 但 演 下 去 反 而 變 得 輕 鬆 起 來 , 女 主 角 其 實 沒 那 麼 悲 慘 , 她 一 直 對 未 來 滿 有 憧 憬 , 努 力 工 作 , 希 望 將 女 兒 養 育 成 人 。 就 像 所 有 人 , 人 生 總 會 遇 上 阻 滯 , 但 還 是 看 見 明 天 的 太 陽 , 心 態 都 是 積 極 開 朗 的 , 壓 抑 的 戲 份 , 只 有 四 分 之 一 吧 。
許 : 殺 人 那 場 戲 , 他 們 做 得 很 好 , 連 我 自 己 都 很 害 怕 , 哈 哈 , 那 當 然 , 不 是 《 人 肉 叉 燒 包 》 那 一 種 恐 怖 。
張 靜 初 拍 此 劇 沒 太 大 情 緒 壓 抑 , 反 意 外 可 以 早 收 工 。 
一 幕 戲 拍 足 12 Take張 靜 初 曾 在 《 門 徒 》 扮 演 白 粉 婆  , 許 鞍 華 大 讚 她 : 「 她 勤 力 , 一 早 熟 讀 劇 本 , 來 片 場 前 , 四 川 話 和 廣 東 話 都 已 經 學 好 , 我 還 嫌 她 的 廣 東 話 講 得 太 好 , 好 得 不 像 剛 來 港 的 女 子 。 」 並 謂 當 今 女 演 員 中 , 除 張 靜 初 沒 人 可 勝 任 《 天 》 的 女 主 角 。
張 : 最 難 演 的 不 是 殺 人 戲 , 我 覺 得 帶 小 孩 的 戲 份 更 難 做 , 因 為 很 難 與 小 孩 子 有 交 流 。 雖 然 之 前 我 在 《 門 徒 》 都 演 過 媽 媽 , 但 跟 小 朋 友 的 戲 份 很 少 , 只 是 自 己 躲 起 來 吸 毒 。 《 天 》 中 有 一 場 戲 , 在 巴 士 上 我 問 兩 個 女 兒 : 「 爸 爸 媽 媽 要 是 離 婚 , 你 們 要 跟 誰 呀 ? 」 劇 本 寫 明 要 問 得 輕 輕 鬆 鬆 的 , 但 可 能 我 未 懂 與 孩 子 交 流 , 又 未 當 過 媽 媽 , 所 以 那 場 戲 演 得 太 用 力 , 結 果 導 演 一 直 不 收 貨 , 要 看 Playback , 導 演 再 講 解 後 才 知 道 要 怎 樣 。
許 : 那 場 戲 特 別 難 演 , 要 演 得 不 像 在 演 戲 。 今 次 這 齣 戲 , 每 場 都 有 一 個 調 子 , 而 不 是 慢 慢 Built up 的 , 他 們 要 演 十 年 前 , 又 要 做 十 年 後 , 劇 情 濃 縮 得 很 , 所 以 要 拿 揑 得 很 準 確 。
張 : 導 演 每 場 戲 要 求 不 同 , 有 時 頭 一 兩 Take 收 貨 , 我 還 在 相 當 輕 鬆 的 狀 態 , 自 己 反 而 覺 得 未 準 備 好 。
許 : 不 是 所 有 情 況 都 如 此 的 。
張 : 是 的 , 也 有 一 場 戲 , 講 我 在 講 電 話 , 我 要 邊 念 對 白 , 邊 演 因 為 聽 到 噩 耗 而 情 緒 崩 潰 , 那 次 足 足 拍 了 12 Take , 最 初 是 越 拍 越 緊 張 , 心 裏 越 努 力 , 越 是 做 得 不 好 。 後 來 見 導 演 一 Take 不 過 , 兩 Take 不 過 , 三 四 Take 都 不 過 , 就 開 始 放 鬆 。
許 : 因 為 有 時 間 , 可 以 慢 慢 做 啦 , 哈 哈 。
張 : 是 的 , 放 鬆 以 後 就 開 始 好 了 。 所 以 那 場 戲 讓 我 很 感 動 , 因 為 導 演 很 清 楚 自 己 要 拍 的 東 西 , 而 且 知 道 何 時 讓 我 們 放 鬆 , 何 時 要 給 壓 力 , 有 時 通 過 壓 力 , 又 可 以 讓 我 們 放 鬆 。
後 記 世 界 無 永 遠 敵 人 , 十 幾 年 前 , 王 晶 批 評 過 許 鞍 華 不 該 不 顧 老 闆 銀 包 亂 拍 戲 , 不 應 讓 她 在 影 圈 立 足 云 云 。 今 天 , 王 晶 居 然 成 為 許 鞍 華 老 闆 , 一 口 氣 投 資 《 天 水 圍 的 日 與 夜 》 及 《 天 水 圍 的 夜 與 霧 》 。 世 事 無 絕 對 , 觀 眾 亦 毋 須 一 見 王 晶 出 品 便 耍 手 擰 頭 , 以 為 一 定 是 低 俗 商 業 片 , 何 況 所 謂 的 低 俗 商 業 片 , 曾 幾 何 時 , 還 不 是 一 樣 看 得 你 眉 開 眼 笑 ?
 
《天水圍的夜與霧》:悲劇之不可逆轉2009/12/17  

我不喜歡看標榜悲劇的電影,所以《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別想得到我的垂青。
《天水圍的日與夜》聽名字好像很慘的,但卻又出奇地溫馨好看,於是似乎不得不看《天水圍的夜與霧》了,雖然明知道那是一齣徹頭徹尾的悲劇。(很奇怪,我不喜歡悲劇,但最愛看報紙上的倫常慘劇──當然不是想發生這類慘劇,但發生了就會有興趣看前因後果。)
改編自天水圍的倫常慘劇,一個父親斬殺妻子和一對女兒然後自刺腹部報警說被妻子所傷,結果自己也逃不出鬼門關。
這宗倫常慘劇當年引起極大轟動,不獨是因為那泯絕人性的父親以及妻女的慘況,而是因為妻子曾多番報警求助卻不獲受理結果死於非命。
那幾年,天水圍似乎有許多倫常慘劇,於是被標籤為悲情城市,但悲劇在哪裏也可以發生。悲劇發生後,許多人關注天水圍的問題,也有許多人站出來提出這個那個建議。
我不知道這些問題解決了沒有,也不知道那些建議有沒有被採用,反正那些專家學者在下一宗悲劇發生又會站出來說話。
回到電影本身吧,雖然故事的結局是早知的,那些過程都只是過程。男女主角如何認識,男女主角的關係如何,分成多段從不同角度滲出來。
發生悲劇之前,二人總有甜蜜的片段吧,即使只是短暫的時光。(如果在甜蜜的時候就預見悲劇,你會捨得推開刻下的甜蜜嗎?)
要離開一個人,不是下定決心就行,許多許多牽絆也不是一扯就斷。(如果想到這一點,當初就應該戴眼識人;如果想到折斷的不是關係而是生命,還有甚麼扯不斷?)
看社工處理他們的問題,真氣煞人,我們這些觀眾看得肉緊,偏偏社工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如果你是那個社工,你又能解決甚麼?我們一直認定“寧教人打仔莫教人分妻”,到你規勸他們分開,又成為衰人了)
為甚麼有人能容許被伴侶虐打呢?真的一次也不能容忍。因為這種事情只會周而復始,越來越嚴重。
現實的悲劇發生後,有人說如果當初警方陪女事主回去,就可以避免悲劇。但是導演許鞍華在製作特輯說,這件事已經來到一個臨界點,悲劇始終會發生,今次避過了,一個月後還是會發生。
有些事情毋可避免,有些悲劇也不可逆轉。真正改變悲劇的不是任何外力,而是當事人的意念。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看許多情殺案就明白了,寧願殺了對方也不讓對方自由。反正都是要失去對方,為甚麼要如此毀掉對方和自己的一切?能扭轉命運的,從來都是我們的意志。
關於電影的一點不足之處,是我不覺得這悲劇與天水圍有太大關係,說他們住在任何一個地方也行,不過是一個港人娶了內地女子衍生出的悲劇,跟他們居住在天水圍沒有太大關係,那就跟戲名沒有聯繫了。
另外,任達華和張靜初都演得好,可是他們的星味太濃了,掩蓋了事件的真實性。
http://blog.udn.com/kitty191/3597307
 
謀殺天水圍,來自眾生真與偽──《天水圍的夜與霧》陳嘉銘  2009-04-06
 
作為許鞍華緊接《天水圍的日與夜》而來的作品,《天水圍的夜與霧》想當然會被取為與前作對照,說前者展現了尋常百家的圍城風光,可後者真如自取滅亡的倫常困局。另外,因為家庭暴力與慘案的故事,導演亦以戲劇性手法,把過往的新聞想像,追本溯源,近乎把真實人物置於虛構,卻又不無實感的脈絡裡,讓人看到他們的溫柔與暴烈,憤步與潛行。
想當然的說法,指向了兩部電影的對照,然而更值得用心之處,是新作更令人想起許鞍華三十年前的《瘋劫》,在手法上更見疑幻疑真的圍城慘狀;導演沒有說得明白,可就因為真真假假的含混,卻又看到導演清晰的用心,把一場家庭慘劇,變成一面倒的道德批判。  
《瘋劫》技法,想像多於真實 
說《天水圍的夜與霧》令人想起《瘋劫》,是純為手法上,因為前者以案發作為電影之始,並透過不同的人物,比如是主角鄰居及庇護所友人,逐一現身說法,重組案情。《瘋劫》近似的,都是命案的發生,讓劇情由不同人言說,帶著主角張艾嘉的視點發展、想像,甚至牽連觀眾為案情重構脈絡;有趣之處,是《天水圍的夜與霧》明顯地緣用此法,問題是,主角張靜初甚至任達華,卻早已不在人世,是故任何人的言說,都只是其一己的想像,而在想像裡的主角究竟如何,都是說者本身的個人推敲──例子可多見於覃恩美所飾的鄰居角色,便多次以「我哋唔熟」但又不停似有印象而補充說法,可以看到這種真真假假的吊詭。  
吊詭不至於此,是因為技巧上更形複雜之處,在眾多作供者的言說中,展示了主角在生時的狀況,亦同時在銀幕上重現主角的回憶──這些回憶當然不曾在作供者的記憶裡出現,卻反而更成了奇怪的組合,令電影所呈現的家庭慘狀,更形虛構。例子就可見羅慧娟所飾的庇護所友人一角,在接近中段時作供,畫面便被移接到庇護所內碰上張靜初,而及後主角就寢,竟有夢境出現,返回家鄉,深入竹林(後來更知道竹林中人原來是主角的妹妹)!這是誰的回憶?是羅慧娟的?當然絕不可能;是張靜初的?卻又已是亡人,何處為觀者重組自己過去?又或者她曾向友人述及過去,而片段就由他人想像而生;問題卻是,為何要如此把不同層次的回憶接合,而不是平鋪直敍把主角由生到死的經歷,一一展現?  
這就可見技巧的獨特性,把作供者的說法,展現一個層次的回憶,以至未知箇中真假;而這個層次的回憶裡,又再被附加一層回憶,以見出主角的過去,可是當中就不無虛構性,似要由導演告訴觀眾,事件的想像性,比真實性還要多。  
道德審判,構作來自回憶 
這個可想像性,就被導演運用,而一面倒道出這個悲劇,似由慣性的二元人物想像,重構出來。就如前所說,鄰居覃恩美的想像,先說看到主角任達華修理單車而感覺他「幾好相與」,及至在鐵閘外偷看他與女兒嘻笑間被脫去褲子,單單作了一個不堪入目的神情,就要告訴觀眾她的立場已一百八十度轉變,似要認定這個親父與女兒有不倫關係──當然還要由電影緊接的前文所說,主角媽媽為求申請綜援而誣告丈夫侵犯女兒──這個劇情上的接合,除了看到覃恩美的搖擺立場之外,更可見前述所謂的想像性,就此被利用成道德審判的證據,把殺人者置於罪人之境。  
殺人者當然有罪,但如何鋪展這個脈絡,其實可圈可點。許鞍華似乎有意在電影之初,要這個殺人者以正面姿態示人,一方面讓人看到他與愛女騎單車奔馳,亦同時在不知名的回憶裡,為女角洗頭,甚至返回鄉郊與家人見面;當然,人心難測是慣常的閱讀,問題是前文所言的多層次想像與回憶,就顯然要把事情/故事的真貌掩蓋,換來的就是告訴觀眾當中不無虛構。不過,導演在虛構之上,就在電影稍縱即逝的男角正面描寫裡,未幾便把其妖魔化的一面呈現,比如凝視女角妹妹的身體、飢餓殺狗、取刀尋妻等等,都要觀眾一面倒把這個人想像成可怕丈夫/父親。  
於此,可怕的想像,便不是搖擺不定的作供者回憶與立場,而是導演有心為人物經營──即使都是想像出來的──魔性。話已至此,很明顯就已能看到,許鞍華不打算為觀眾製造似無劇情如《天水圍的日與夜》的故事,而是要以不無煽情的手法,批判暴行;有趣之處,這段暴行及相關人物,都是疑幻疑真的,著跡構作的。  
封殺圍城,眾生也在謀殺 
是故可以說,《天水圍的夜與霧》或不比《天水圍的日與夜》般,滿載細水長流的人物感情,讓觀眾為生活點滴而咀嚼到箇中況味;亦更無《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甚至《男人四十》及《女人四十》等等為年歲之說的感懷與幽默(雖然在新作裡中年男角與年輕女角的結合,都有由覃恩美戲言「老夫少妻」)。然而《天水圍的夜與霧》,就在手法的不同間,看到導演的立足點,似要在再現新聞事件之餘,告訴觀眾裡頭畢竟多了不同層次的穿鑿附會,就如戲中人的回憶與作供。當然,導演倒有道德審判,為殺人者定案,卻或更把其指向銀幕以外的眾生,還不是以類近的想像,謀殺了一個地方,封殺圍城。 

天水圍的夜與霧  Saturday, 04 April 2009
 
2004年4月11日,天水圍天恆村發生了一宗駭人聽聞震撼全港的滅門慘案,使社會注意到這個近乎被遺忘的一角,冠以「悲情城市」之稱。2007年10月天水圍再次發生一宗倫常慘案。原本跟沙田將軍澳一樣是新市鎮,最終卻成為全港公共屋村及新移民最集中的、最具悲劇色彩的一個社區。現在,社區活化的工作繼續展開,暴風雨後,陽光漸漸從雲海透出來。
去年的《天水圍的日與夜》為天水圍勾勒出一個理想的社區形象,引申出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上一次許鞍華的作品其實有點無心插柳的色彩,來到這一次真正用心經營,令觀眾再次反思社會問題、關心不應被遺忘的社區。這是香港又一則奇案,但跟九十年代香港一眾充滿血暴色慾的「奇案」片不同,《天水圍的夜與霧》很平實、很細緻,娓娓道出案件背後包含的社會問題、人心及制度化的荒謬。看完,覺得很有杜魯門卡波特《冷血》一書的影子。
影片開首用的是倒敘法,一開頭已揭示了悲劇的發生,接著通過一連串的警方問話及插敘將事件的來龍去脈展現出來。李森跟許多曾經風光的港人一樣,月入數萬(他是裝修工人),有風流的「本錢」,離婚再娶年輕大陸女子,似是人人景仰(從跟女子到四川「見家長」一段可以看出)。但經濟不景使他沒有工作、沒有上進的動力,只有拿綜援維生,靠與前妻所生的扯皮條兒子接濟。少妻恍然大悟,只得出去工作。
中港婚姻許多都是如戲中一般,由帶希望開始,以失落來結束。滅門慘案只是一個最徹底的例子,家庭散落的例子很多,當事人(尤其是小孩子)亦要面對充滿波折的命途。正因為心中的期望跟現實的境況有了巨大的落差,才會有嫉妒、不信任、爭執,以至極端的暴力爆發。新移民佔天水圍居民相當部份,是因為那裡的公共屋村是全港最集中。社區設施不健全、低下階層的困境,使當地的家庭糾紛及青少年問題尤其嚴重。
制度化社會也是使悲劇發生的間接原因。影片不避嫌數落各部門:警方的推卸責任、社工的按章工作及區議員的徒托空言。許多時候,正因為政府或有關方面在制度層面上的僵化,才使不必要的失誤慘劇發生。失嬰事件、明愛醫院病人失救事件、港府泰國包機慢N拍是活生生的例子。制度用以建構秩序程序,使一切井井有條,然而抱得它太緊只會適得其反。
影片的社會意義大於一切,因此誰來演出並不重要。這是一套人文關懷色彩濃厚的佳作,跟去年淡然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形成強烈對比,是關心社區人士必看的作品。許鞍華的「天水圍二部曲」是港人應看的。本片五月會上正場,值得觀眾入場支持。《天水圍的日與夜》若果還未看也值得買影碟觀看。關心你身邊的多一點,悲劇可以少一點,世界可以美好一點。
http://hkblog.xanga.com/697832441/%E5%A4%A9%E6%B0%B4%E5%9C%8D%E7%9A%84%E5%A4%9C%E8%88%87%E9%9C%A7/
 
天水圍的夜與霧| 16-May-09,葉一知

這個星期,一口氣看了《日與夜》和《夜與霧》。兩片南轅北轍,一陰一陽,足顯許鞍華剛柔相濟的功力。
《夜與霧》說的是2004年天水圍倫常慘案,相信大家記憶猶新,天水圍此後也有了「悲情城市」的外號。此片拍得客觀寫實,把事件來龍去脈拍出實感,比起傳媒轉述的報道更活現,所以也更震憾,看罷久久不能忘懷,午夜夢迴還是張靜初的臨終表情。 
我翻查過當年的剪報,除了電影必要的補白,劇情大致跟事實一致,當中不少對白也是媒體報道過的。雖然故事為人熟悉,但導演把電影拍得很有張力,兩小時文戲依然劇力充足,一點不覺沉悶。即使明知三母女必遭毒手,仍然很想追看下去。順帶一提,此片雖由王晶公司出資,但不會有渲染血腥的鏡頭,不借倫常慘案販賣暴力綽頭。
無論《日與夜》還是《夜與霧》,其實都沒有把天水圍說得太過悲情,當中很大篇幅反而淡淡寫出區內的人情味。事實上,這部片寫的是中國女性的悲情,可以發生在任何類近的社區。更遠的陳健康事件,就發生在新界北區上水。
兩片都寫女性,同樣好的也是女主角。鮑起靜在《日與夜》把師奶角色演得入木三分,張靜初在《夜與霧》也把新移民少婦演得精準細膩。由《門徒》開始我已頗喜歡張靜初,後來看《國家地理雜誌》一個節目,由她帶領觀眾去尋找灰姑娘的中國原型,才驚覺她說得一口流利英文(但一直記不起她在《七劍》的演出)。她在《夜與霧》裏把慘劇的主角演得楚楚可憐,卻自然而不誇張,令人憐惜。她實是頗有知識,仍能把香港人眼中的北妹典型重新演繹得如此正面,令人憐愛,實屬難得。觀罷此片,張靜初便繼劉若英後成為本人至愛的女演員之一。
這是一齣有誠意的好片,我誠意向大家推薦。
http://diumanpar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726562
 
另詳參本館:《他們為何殺人》 《惡夜執迷》 《模倣犯》《該隱的封印》 《校園暴力》 《攻擊的秘密》 
《半生緣》
 
 
 

台長: 阿楨
人氣(7,375) | 回應(5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性別教育 |
此分類下一篇:什麼《母性》特質
此分類上一篇:真的《家庭會傷人》

顯示全部58則回應

圖博館
印媒:美國女遊客稱在印度五星級酒店遭輪姦領頭者係其導遊

據南方都市報2016.12.5援引《印度時報》報導,一名美國女性向印度警方報警稱,今年3月她在康諾特廣場附近一家五星級酒店裡被5名印度男子強姦,其中一名男子是她聘請的導遊。報導援引印度警方的消息稱,他們收到這名美國女性通過郵件發出的報警函。受害者表示,一旦立案,她將到印度德里錄口供。
  印度強奸案
印旅遊部長:想要保安全,外國女遊客勿穿短裙

印度女部長:印度屬於強奸案最低4個國家之一 瑞典最高

2016-11-21,印度婦女和兒童發展部部長莫妮卡•甘地(Maneka Gandhi) 針對民眾對強姦和暴力侵害婦女案件的擔憂作出回應。莫妮卡稱,就強奸案而言,印度是全世界案發率最低的四個國家之一。這一回答讓在場的女記者們都大吃一驚。
莫妮卡還說,許多國家的報紙不會像我們一樣報導這些強奸案件,所以強奸不會成為大新聞。而我們對強姦是零容忍,所以我們的報紙每天都在報導。
莫妮卡認為,在印度遭遇性侵犯女性由於害怕和羞辱不願意去報案。而在瑞典這樣的國家,強奸的法律是非常嚴格的,遭受性侵犯的女性大多會去報案。
  據2015年,據中時電子報報導,印度每22分鐘就發生一起強奸案,從1971年到2012年,印度國內強奸案的數量增長了8.7倍,印度首都新德里更是被稱為強姦之都。然而在2015全球強姦率最高的10個國家裡,也沒有印度。在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發布的“國際犯罪與公正數據報告(2010)”中,印度居然是世界上警方報告的強姦案案發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印度在強奸案發率(2006年)排行榜中墊底,屬於“案發率最低的國家群”,每10萬人中僅報告強奸案1.7宗
  回應
這個和登記有關係,很多國家強姦率低是因為沒報案或者不予認定!發達國家高很大原因是幾乎都會報案!
瑞典確實是歐洲強姦之都啊,無他,難民太多。
為什麼就不能承認社會治安不好呢?雖然你說的原因也有,但是發達國家的舉報率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高
2016-12-05 09:11:15
圖博館
印度新德里 每天平均3名兒童被強暴2016-09-05 中央社

最新報告顯示,新德里每天平均約有3名兒童被強暴。日前,新德里就發生1名11個月大女嬰遭鄰居綁架強暴近2小時,被發現時全身是血,奄奄一息。
根據印度國家犯罪統計局(National Crime Records Bureau)日前公布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新德里在2015年共接獲927件兒童遭強暴報案,相當於每天就有近3件兒童強暴案發生,且有53.2%的兒童遭性虐待。

為何美國名校屢屢發生性侵案?2016-06-20
潘雨晴 斯坦福新聞碩士,矽谷觀察者

談到美國校園性侵到底有多普遍,不同的機構有不同的數字。美國司法統計局,每1000名有6.1人。但是美國大學協會,每四個女學生中就有一個。美國國家司法研究所,大約95%的強姦或強姦未遂案件從未上報給警察。許多案件就算進了警局,大多也以不了了之告終。在美國,任何未經對方許可的性行為都可被定義為違法,但是各州的法律對於“許可”的定義卻含糊不清。多數情況下,如果對方沒有拒絕或反抗,則等同許可。醉酒、或者昏迷等無法反抗的情形,就成了法律的灰色地帶。許多學校行政人員、警察或者檢察官一聽見受害人說我不記得,就對之置之不理了。
  回應
人類的良心!民主的典範!自由的燈塔!聖母的淵藪!
跟彎彎一個路子,成績好,有教化可能

傑德•魯本菲爾德:“騙炮”為什麼不是強姦

【2016年6月,某高校爆出“騙炮門”:學生王某在隱瞞自己有女友的情況下,與300多名女子“約炮”。論者多以為,無論是欺騙還是“約炮”,只要雙方你情我願,就僅僅是私德問題,與強姦無涉。但如果合法的性行為奠基於當事人的同意,那麼欺騙為什麼不會使同意“可撤銷”或者“無效”?為什麼“騙炮”就不是強姦?本文嘗試在美國法語境下對上述問題的回應。本文為論文摘要,編譯自2013年4月發表在《耶魯法律期刊》的文章《“騙奸”難題與性自主的迷思》(The Riddle of Rape-by-Deceptionand the Myth of Sexual Autonomy)。原文作者傑德•魯本菲爾德(Jed Rubenfeld),耶魯大學法學教授,為虎媽蔡美兒的丈夫。】
…………
2016-12-05 09:12:09
圖博館
美國法院神判決?幫孫換尿布 恐涉性騷擾 2016-09-24 聯合晚報

  美國亞歷桑那州最高法院在最近的一項判決中,看似是將換尿布跟性騷擾劃上等號,成為各大社群媒體熱議的新聞,也讓許多家長擔心,未來照顧幼兒時將比較需要律師,而不是保母。

日本超三成女員工遭職場性騷擾為何被無視2016-07-05 日本天天“蔣

  最近,日本厚生勞動省公佈的一份調查結果,引發各界熱議。25歲至44歲的日本職業女性中,超過三分之一在工作單位遭受過性騷擾。其中,17%的人被男同事提出過性要求甚至強行發生了性關係!

日本出幾位女高官扭轉不了性別歧視 2016-08-10 日本天天“蔣”

  最近,日本政壇實在太熱鬧了,劇情甚至可以改編成一個通關遊戲:參議院選——東京都知事選——內閣改組。如果把這些選舉的“參賽人”放在一起看,會發現“遊戲”中添加了大量吸引眼球的“美女原素”。
2016-12-05 09:13:02
圖博館
咕咾小姐:破處難嗎?
作者: 海裕芬
出版社:台灣角川
出版日期:2017/05/22
  本書特色
  過去被認為是綜藝圈的主持人海裕芬因為娛樂新聞為人熟悉,後來她跨界演戲,獲得金鐘獎入圍肯定,讓人發現她才華的另一面。而她親筆創作的小說《咕咾小姐:破處難嗎?》,描述十個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女子,她們學經歷豐富,待遇收入傲人,彼此生活沒有任何連結,但最大的共通點就是至今仍未破處。不是因為宗教信教,更無關生理障礙,從個性、感官、童年、家庭、同儕等關鍵點下筆,還是處女,很奇怪嗎?她們才覺得輕易和別人上床很不可思議,究竟她們經歷了什麼事,讓她們即使交了男朋友還可以是資深處女?深刻著墨生理性心因性的各種陰影,是如何導致讓她們無法盡情享受性愛。以逗趣幽默的筆法刻劃孤單老女人等待愛情、渴求激情的心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她們可以多年堅守母胎原裝,並剖析她們為什麼遇不到Mr. Right的原因。
  為什麼取名為「咕咾小姐」,第一個故事中的主角馬米妍說:「年過30的女人,若沒結婚沒對象,本就寂寞孤單,又青春不在,我們也想大啖小鮮肉,無奈上了年紀牙口不好咬不動,更何況我們不願承認自己悲慘可憐。」而書中主角她心情不論好與壞都喜歡料理,她的拿手菜是咕咾肉,雖不是一道宴客大菜,但可口下飯,是全世界華人餐廳中必備的一道料理,被點中的機率是排名第一,咕咾肉這道菜豬肉塊必須先醃入味,炸至金黃色,再將炸好的肉與配料和醬汁炒成並勾芡,各種滋味兼備。35歲以上的女生就像咕咾肉一般,體嚐過人生的酸甜苦辣,不願屈就人生,仍舊自信有魅力,「咕」是代表著她們害怕孤單,不願寂寞,「咾」不一定是指她們年華老去,而是她們老是在等待那獨一無二,最符合自己的完美。這樣族群的女人,各個都是咕咾小姐吧!
  目錄
第一章:我是咕咾小姐
第二章:你那裡的味道,我不喜歡
第三章:堅持不弄破,是病態的執念
第四章:笑姊太迷信,姊才笑你真不幸
第五章:我只剩工作了,不然呢
第六章:只出一張嘴,就是不敢張開腿
第七章:算計來的友情,勾搭來的愛情
第八章:不鬆不緊的喜歡,才是好
第九章:女神都不一定需要男人
第十章:就讓我一直喜歡妳,好嗎
2017-05-07 11:54:14
圖博館
第一次很痛會流血?7個你不知道的「初夜」秘密 文/胖丁呷麵

女性的第一次性經驗,多半給人很痛的印象。事實上我們很難知道大眾的「第一次破處」真實想法,畢竟許多女性對於這種敏感話題,可能對閨蜜都不一定願意提起,更何況是置身事外的男性呢?
  為了瞭解大眾女性對於自己初夜的想法,HerCampus網站針對「破處」議題,調查了3000名大學女性的相關經驗。對年輕女性來說,甚至是熟女,做愛的經歷不一定都是美好的,而第一次的經歷多半給人尷尬、困惑的感覺。以下他們統整出7個初夜的真相:
  1. 並非所有人都做好心理準備
根據HerCampus的調查顯示,有近1/3的女性在第一次的時候並沒有做好準備。有些女性會因為周圍的朋友都有類似經驗,而「急著想破處」。不過好消息是,大多數女性在第一次的時候都做好了準備:60%選好了地點,63%買了保險套,25%挑好了服裝,甚至有9%的人準備好了整套啪啪流程清單。
  2. 普遍破處年齡是18歲
每一個人的心理年齡都不一樣,但大多數女性在18歲獻出他們的第一次是說得通的。18歲,意指人們邁向成人世界的第一步,對性有所探索沒有什麼好意外的。但是這些人對於自己的初夜時刻感到滿意嗎?22%的人表示說應該在等等,65%女性則對自己的第一次體驗覺得「正是時候」。
  3. 2/3的女性並沒有採取安全避孕措施
調查中,約有67%的女性沒有採用相對安全的避孕方法,例如口服避孕藥,以及放置子宮內避孕器。對美國的年輕人來說,性教育可能還不夠完善,但是青少女可以透過網路,或者其它管道來得知更多更安全的啪啪啪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有76%的女性說她們至少有用保險套,但這對於性教育來說,只要不是接近100%的戴套率,都說明了性教育還有努力的空間。
  4. 許多女性記得初夜的日期
破處是一件大事,記住這件事情並不驚奇,雖然不比結婚或者工作領薪水的日子重要,但不管是有紀錄在日記本上,還是只是記在心中,調查顯示,有近50%以上的人記得初夜的日期,這還是很有趣。
  5. 21%的女性沒有告訴過其他人,關於自己初夜的事
雖然很多女性會對閨蜜說起自己的第一次,但調查發現有21%的人絕口不提自己的第一次經歷。雖然在性話題更開放的時代,對此侃侃而談也不是甚麼令人吃驚的事,但還是有不少人認為應該為自己的性生活保密。
2017-05-07 11:54:41
圖博館
6. 大多數人都覺得很痛
儘管只有35%的人在破處時有流血,但仍有超過50%的女性都說那時非常痛。另外,有一半的女性認為初夜非常恐怖,但仍有49%的人覺得很享受。但不管如何,在「成人」之後,啪啪啪就會變成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忍過你的初夜,之後你就享受它了!
  7. 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第一次是跟喜歡的對象
調查中,66%的人是與交往的對象發生關係,但只有49%的人是與真正心儀的對象發生關係。然而,只有21%的女性在之後仍然還有跟自己的破處男伴有發生過關係,這顯示女性通常不會與初夜的對象有第二次經驗。不過有趣的是,有2/3的人對於自己的第一次經驗感到滿意,這令我們很驚訝,大多數女性對自己的初夜,其實還是相當滿意的。

處女-維基百科

處子(英語:virginity)是指一個從未有過性行為的人所保有的狀態。處子可以指雄性,也包括雌性。在人類文化與宗教信仰傳統上對此賦予特殊的價值觀與重要意義,特別是對未婚女性的處女,代表著個人的純淨、榮譽與品格價值。
如同貞操觀念,處子的觀念在傳統上包括在婚姻之前的節欲(避免婚前性行為)以及結婚後只以婚配對象為性伴侶。貞操通常涉及倫理道德或宗教問題,可以帶來社會地位方面和人際關係的影響。雖然貞操有社會影響,並在過去曾在一些社會中有相關法律,但當今大多數社會中沒有法律涉及這個問題。
  處女
對大多數來說,處女是指沒有發生過陰道性交的女子,即指男性陰莖插入女性陰道的性交,和因性交而令處女膜破損的性交。但是有些天生處女膜偏厚的女性,在初夜時處女膜不一定會破裂,破裂時也不一定是初夜時。
而精確上,處女是指沒有發生任何與他人有互動的性行為的女子,包括:陰道性交、肛交、口交、乳交、彼此間的手淫、接吻和愛撫或視訊性交等。
所謂的技術性處女,即在沒有損傷處女膜的狀況下與他人進行各種廣義的性交行為卻自稱處女者。或者處女膜因與他人性交而受損,卻藉由人工方式修補處女膜來詐稱處女者,但如同技術性處男,二詞定義時常淪落於陰莖插入本位。
一些社會著重女性在出嫁前一定不發生婚前性行為。一些傳說和小說裡有以守宮砂判斷處女的標準,常見於武俠小說,如《神鵰俠侶》的小龍女因失身而造成守宮砂消失。
2017-05-07 11:55:39
圖博館
童貞
由於處男沒法像處女一樣經由處女膜的破損流血來判斷,故古代封建觀念裡總是不太譴責男性的風流花心,而當類似的行為發生在女性身上便引發極端強烈的評擊,而總是單方要求女性將性行為與婚姻合一。
處男則是對應於處女,用於男性的名詞。不過由於男性難以區分處男與否故往往強調處女而不著重處男這一觀念。
處男或處女的首次性交稱為初夜,而在某些時期的部分人類社會有所謂的初夜權的概念。
  引申
「處女」一詞可引申為某一事物的第一次行動。例如交通工具的首航常被稱為「處女航」;藝人的首次登台演出及某物首次公開亮相被稱為「處女秀」;作家或導演的第一部文學或電影作品,則稱為「處女作」;而直接以木材為原料而非回收紙類製造而成的紙漿,也常被稱為「處女紙漿」。有些雞尾酒,當缺乏酒精摻合料,可以說是處女。
狹義傳統上處女鑒定的標誌為處女膜,但是現在可以修補,處女膜也未必只因性交而損傷,少部分人天生就沒落紅,目前沒有絕對的鑑別方法。
2017-05-07 11:56:03
圖博館
說山東人最愛打老婆,難道一點道理都沒有嗎? 2017-05-10

  反對沒有根據的地圖炮,可以,但忽視地圖炮背後隱藏著的地域文化問題,則是不智。
  看到一則新聞:近來有位律師,利用人工智能係統,統計了從2014年到2016年間,全國法院公佈的一審涉及家暴內容的94571份離婚判決文書。該統計發現,山東以8205件家暴案穩坐榜首,河南以6986件奪得第二,湖南以6930件位居第三。
  這份統計經過幾番周轉,演變成“山東人最愛打老婆”,並成為許多標題黨的首選標題,在網上引發又一輪地圖炮熱議。
  其實,“山東人最愛打老婆”的說法早有流傳。前些年有個網絡段子,名為《中國十大打老婆地區排行榜》,其中山東排名榜首,備註是搞笑的“一有空就打”。
  “地圖炮”這玩意兒一向讓人又愛又恨,喜歡的人拿它當談資,不喜歡的人更有一大堆道理,比如“以偏概全”、“不合邏輯”等。從理性思維來看,地圖炮當然難免以偏概全,畢竟一樣水養百樣人。甚至有人極端地認為,只要能舉出一個反例,地圖炮就不能成立。所以,關於地圖炮,最理中客的說法應該是“每個地方都有好有不好,有好人,也有不好的人,不能以偏概全。”
  但是,如果一切都遵循理中客的說法,那麼人們將無法作出任何價值判斷。和稀泥式的兩頭討好,在我看來才是最大的抬槓,也最不講邏輯。
  地圖炮當然有不合邏輯的一面,但很多時候也體現了事物的普遍性,要不“地域文化”也無從談起。比如柏楊寫《醜陋的中國人》,且不論他寫得好不好、對不對,但這個地圖炮確實有著一定普遍性(?)。所謂“醜陋的中國人”,其實是指存在於中國人身上的較為普遍的劣根性(?),並不等於“每個中國人都醜陋”。面對普遍性,“每個地方都有好有不好”並非合理辯駁。但現實中,許多人恰恰喜歡以貌似理中客、實則無邏輯的說法來進行辯論,比如“我爸就不這樣,我媽也不這樣,你憑什麼說中國人這樣”。
  同樣,曾在山東生活過十多年的我,也沒見過自己認識的山東人打過老婆,僅僅是聽過不少。可對於這個地圖炮,我倒是有話要說。
  僅僅依靠家暴案數量,確實無法斷言山東人愛打老婆。但某些評論得出的反向結論,如“家暴案數量多,很可能只說明該省受害人比較有自我保護意識,或該省處理家暴的警力系統比較完善”,也難言成立。
2017-05-11 12:32:50
圖博館
何況,類似這樣的反向判斷已經是相對理性的分析,我所見的更多的反饋,仍是“我家就不這樣,憑什麼說山東人這樣”的評論甚至謾罵,仍是“豪爽大氣” 、“好客”、“善良厚道”和“禮儀之邦”之類的大詞。
  網絡上的地域之爭由來已久,體育、經濟等新聞板塊更是重災區。隨便挑個門戶網站或者論壇,跟帖基本都沒法看。球迷們的互罵總能扯到經濟,最後拿GDP互砸。
   更何況,還有“大男子主義”和“重男輕女”這兩大加成,關於山東男人又愛面子愛把“駕馭老婆”掛在嘴邊又一定得生兒子的故事,簡直已成為網絡奇葩故事的主要來源之一。
 “山東人最愛打老婆”的搞笑說法,也許並沒有數據支撐,但它卻是在這片土壤上滋生,也許這才是山東人最該正視的。但偏偏山東這地方似乎有著最忠心的鄉黨,以義和團的形式保家衛省,往往容不得半點壞話。
  如果你批評山東幾句,最容易招來熟悉的網罵:“你不配做山東人!”“你為什麼不滾出山東!”“你連家鄉都不愛,你還算是人嗎?”
  何況,拋開家暴案數量這一新聞,僅談近年所聞,便可知“山東人愛打老婆”的說法未必無因。許多即使受過高等教育的山東人,也往往會將大男子主義等同於“豪爽大氣”,更別說傳統陋習至今根深蒂固的魯西南鄉村了。
  酒桌之上,烤串攤裡,拍著胸脯自吹自擂的山東男人,對女性的看法往往鄙俗,說起御妻之道,最愛用“駕馭”、“管”、“敲打”這樣的詞,自己的面子比什麼都重要,並不具備現代平等觀念。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妻子具備一定的平等意識和反抗精神,家暴可能性自然大增。此外,傳統陋習也增加了家暴機率。比如極度的重男輕女,除了製造了女嬰高墮胎率之外,也難免使得女性淪為生育機器,生不出兒子更會成為劣質機器,淪為欺凌對象。
  反對沒有根據的地圖炮,可以,但忽視地圖炮背後隱藏著的地域文化問題,則是不智。家暴案數量確實不是“山東人愛打老婆”的可靠依據,但如果只有反駁甚至謾罵,看不到對各種傳統陋習的反思,甚至意圖以灌水GDP數字自我標榜,那麼對山東的妖魔化呈現只會繼續,或者,那壓根就不是什麼妖魔化。
2017-05-11 12:34:40
圖博館
悲泣的日本:崩潰社會下的虐童現象2017/08/01

日本的生活環境一向給國人社會福利相當好,育兒與教育環境佳的良好印象,是亞洲數一數二疼愛兒童的先進國家。然而近年來卻不斷地傳出虐待兒童的事件,屢屢登上媒體頭條,2016年8月22日,福岡還發生一件母親將四名小孩殺死然後再自殺未遂的案件,凸顯現今日本社會,不得不正視因社會壓力及傳統社會崩解下,一再浮出的虐童問題了。
  近日日本放送協會NHK,公佈了自2014年到2016年的兩年之間,針對全日本454個醫療機關進行全面性的調查,發現有高達356名的兒童,因為遭到虐待而入院。而虐待程度的調查中,可以發現住院天數超過一個月以上的,佔了三成以上,其中還有三位入院天數超過六個月,甚至還有高達九個月入院天數的,可見其遭受虐待的程度相當嚴重。
  此外,在受虐者的年齡層當中,56%為嬰兒,小學生與中學生分別佔了11%以及9%,可見就算是到了十幾歲,仍有多位受到虐待而住院的案例,由以上的資料來看,目前日本社會當中,虐童案例不減反增,已到了令人十分驚訝的地步了。
  更誇張的是,在這356個入院治療的案例當中,居然有16個是再虐待案例,有的是母親前往探病後,被醫護人員發現小孩身上出現新的骨折現象,還有母親把排泄物混入小孩的點滴裡,行為令人髮指。相較於收容機構管制較為嚴格,醫院由於人來人往,無法嚴格管制進出人員,因此一旦被施虐家長得知住院的地點,除了讓被害人添增再度受虐的風險之外,也著實讓院方傷透腦筋。
  受虐者的年齡層當中,56%為嬰兒,小學生與中學生分別佔了11%以及9%。
  而另一項統計顯示,日本全國的受虐案件對應件數,在2005年時全年約為三萬多件,然而到了2015年卻激增到十萬件以上,十年內成長了三倍之多。為何一個十分疼愛小孩的溫和社會,近年來會發生如此多的虐待兒童事件呢?
  日本厚生勞動省針對虐待兒童的案件,共區分為四大類:心理虐待(如隨意怒罵、羞辱、威脅、差別待遇等)、身體虐待(隨意踢打、掐脖子、水溺等行為)、性的虐待以及刻意忽視(無視存在、不提供飲食、生病不就醫等)。其中大多數的虐童案件屬於心理虐待,根據警方在2016年所接獲的虐童報案的件數之中,有超過一半以上都屬於心理虐待,儘管在身體上並沒有受到傷害,然而卻對小孩造成嚴重的陰影,也是屬於最棘手的處置案件。
2017-08-03 10:33:12
圖博館
若要探究日本虐童案件暴增的原因,或許可從下列幾點著手:日本自從泡沫經濟崩潰之後距今已超過二十年,雖然失業率並未隨之增加,許多家庭的收入卻並沒有隨著通膨而提高,造成相對貧困家庭增加。雖然家庭經濟狀況與虐童的關連性並非絕對,收入富裕的家庭也會發生虐童事件,但根據統計顯示,較為貧困的家庭發生的比例,明顯比富裕家庭高出許多。
  再者,日本的離婚率也比過往提高,導致單親家庭越來越多。許多家庭內男女家長雙方暴力相向,或是有些案例當中因單親家庭,家長必須外出工作,小孩不幸遭受同居人虐待;還有就是許多當事人因婚姻不睦,將情緒牽拖至小孩身上,甚至認為小孩根本不應該生出來等,導致超過一半的受虐兒童都是剛出生不久的嬰兒。當家長們都自顧不暇,相對的也讓這些家庭的小孩陷入受虐的高危險群。
  事實上,日本政府早在2012年開始,就為了減少虐童事件,實施了多項措施,除了通報方式改變之外,另外強化早期發現、早期預防,以及保護措施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人手以及收容機構。但由於通報虐童案件在這兩年內突然暴增,目前對應的「兒童福祉司」(日本專責兒童福利與處理受虐兒童的人員)人數卻嚴重不足,十年來只增加1.5倍,機構的人力已是捉襟見肘了。
  一名兒童福祉機構的負責幹部表示,該機構同仁每人一年須承辦50件虐童相談案件,然而每件虐童案件,必須要面對家長、醫院、公部門以及收容單位等,還得長期追蹤受虐兒童的身心狀況,處理起來其實非常複雜,也因此如果沒有增加人手,實在很難處理更多虐童案件。
  同時,在虐童案暴增、收容人數增多的情況下,許多收容機構呈現人滿為患的狀態,其中都市區的收容機構已是百分之百飽和。據日本警方在2017年3月所公布的統計顯示,受虐發生案件最多的是大阪府,高達8千多起,且連續六年位居各都道府縣首位,再來則是埼玉縣、神奈川縣、東京都以及愛知縣,皆是日本人口稠密的都會區。
  儘管都市收容所趨漸飽和,地方收容機構卻仍有空床,例如位於山陰地方的鳥取縣,一年虐童案例為87起,與都會區的虐童數量相差甚遠。這除了顯示大部分日本的虐童案件大多發生在都市地區之外,也顯示都市的收容機構,並沒有隨著都市發展而增加,最後導致都市收容機構面臨大量受虐兒童,卻無力接受收容的窘況,而必須要轉送其他地方縣市。
2017-08-03 10:33:44
圖博館
也因此,目前日本政府正著手改善後續的照護措施,除了增加兒童福祉相關人力之外,也增加收容照護機構,讓更多受虐兒童能夠妥善地獲得照顧;日本國會也通過兒童福祉相關的修正法案,讓更多二三級的地方自治體,也能成立兒童相談所等機構,希望能讓社會保護網更加深入基層。
  然而與歐美國家相比,日本當前的保護網過度仰賴保護機構,導致目前日本兒童社福機構呈現極度不足的狀態。歐美國家除了健全保護機構之外,也花了相當大的心力在改善家庭環境、健全收養制度等措施上,因此也有專家建議,日本政府應要擴充對養父母的支援,讓日本的收養制度更加完備,並增設教養諮詢機構,改善家庭育兒的環境,並教育家長正確的觀念,以治本的方式讓受虐狀況不再發生,如此也可減緩目前日本兒童社福機構的壓力。
  在過去,小孩雖然能在警方以及社福機構的保護下,脫離被虐狀態,但卻也造成施暴家長、受害者、以及公部門和收容機構等,三方面的相互不信任與對抗的狀態,一旦公部門與收容機構無法繼續保護,受害者很容易又再度受到虐待。也因此許多社福人士認為,應該將法院納入整套兒童虐待預防的機制,並且修改法律以強化政府介入的正當性,透過法律的強制力來減少受虐的發生。
  而台灣自2006年起受虐兒童的通報數都超過一萬人以上,2012年高達將近兩萬人,依照人口數比例計算,甚至於高過日本,因此有關單位應參考日本的狀況,持續強化人力,以保護更多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不再受到更多暴力的傷害。
  回應
想藉由公部門的介入來抑制虐童事件是揚湯止沸,釜底抽薪的ˊ唯一辦法是 振興經濟+平均財富。可惜,這兩項要求日本政府一項都做不到。台灣喜歡學日本,下場也將一樣。
2017-08-03 10:36:06
圖博館
元禧要請問:
如果一位外役的媽媽,蠟燭兩頭燒,讓她沒時間去了解嬰兒常常哭鬧的原因,她不會洩恨在寶貝身上嗎?如果一位單親貧窮媽媽,遭到生活的壓力,她不會在孩子身上出氣嗎?如果一位媽媽家庭不幸福,或離婚或單親,她能不厭棄婚姻,且對所出的小孩,抱怨凌虐嗎?如果一位外役媽媽,遭到嚴重之生活壓力,再去吃安眠藥或精神藥,她不會對小孩胡亂施暴,甚或帶他們自殺嗎?一位單親媽媽的新男人,他能夠接受女人的拖油瓶嗎?他不會想要多一個性侵對象嗎?
  元禧要再請問:
如果一位幸福的媽媽,她能夠專心在家顧自己的寶寶,沒有其他不必要的外在壓力,她會去虐待自己的心肝寶貝嗎?所以媽媽回家,專心生養育自己的小孩,虐童現象還會有嗎?
  這些無腦蛋頭的解決方案,類如機構人力增加等等,根本未抓到病因,可能醫治嗎?元禧早就告知管受虐兒的王薇君理事長,解決問題很簡單,請媽媽回家專心照顧寶貝就好了!

照顧難、經費少 寄養家庭十年減半2017-07-31 聯合報

照顧受虐、被遺棄等兒少的寄養家庭處境日益艱難,有的縣市寄養家庭10年來減少近半,更有3縣市寄養家庭不到10個,加上退出率高、媒合困難,讓協助媒合的家扶中心憂心忡忡。
  衛福部統計,至去年底為止,全台共有1299個執行中的寄養家庭,服務兒少人數1622人,儲備中的寄養家庭278個,比前年的303個少。其中有3個縣市寄養家庭不到10個,包括嘉義市7個、金門縣4個、澎湖縣2個,媒合寄養兒少已出現困難。
2017-08-03 10:37:02
圖博館
以桃竹苗區為例,10年來寄養家庭數量幾乎少掉近半,而且差點「入不敷出」,像桃園前年寄養家庭新招募12個,已有8個停止服務,去年新招募9個,已7個停止服務。新竹區前年新招募1個,卻流失原有的7個,去年招募7戶最多,也有5戶終止寄養。苗栗現有39戶,有3戶申請喘息停止服務,且這2年都沒有新增寄養家庭,陸續有4戶退休。
  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陳素春坦言,寄養家庭近年儲備量確實變少,但「進進出出」是常態,有時寄養爸媽累了,就休息一段時間,有的是寄養爸媽老了想退休。
  家扶中心社會工作處處長周大堯指出,寄養家庭的困境包括各縣市提供的寄養經費不一、照顧嬰幼兒還得自負奶粉和尿布等開銷,寄養兒的背景越趨複雜等,都讓照顧困難度增加,有愛心的民眾縮手。
  例如各縣市寄養費從1.5萬到2萬多都有,目前僅雙北市額外補助奶粉和尿布,一些財政不太好的縣市就無法跟進。
  明新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講師束義正說,寄養經費屬於各縣市政府自籌款,6都經費較充裕,恐有城鄉差距。
  陳素春說,寄養家庭的委託安置費用出現城鄉差距,是受當地最低生活費標準影響,若全台統一,對物價較高的寄養家庭來說也不盡公平,還是因地制宜較佳。
  回應
建議從源頭管制!有吸毒前科的!從吸毒日起算三年內不得再犯!才可以生養小孩!有精神疾病的也不要生了!否則小孩受苦!社會也被拖累!
2017-08-03 10:37:47
圖博館
台灣新北家暴受害者男性佔21% 7成愛面子不敢說

據中國台灣網2017.8.4報導,台灣新北家暴事件中男性受害者比例竟然高達21%!據台灣“東森新聞雲”報導,新北市3日公佈上半年度男性受家暴統計數字,在7968宗成人保護家暴案中,男性被害人佔了21%。其中,婚姻、離婚、同居的“親密關係暴力”有13%受暴者是男性。台灣地區父親節將至,新北當地舉辦“88零暴力不要打我爸爸”活動呼籲,男性受到家暴一定要勇敢說出來。
新北市成年男性受家暴成因,其中53%遭到“肢體暴力”,45%受“精神暴力”,被“經濟暴力”控制的有2%。然而,受傳統性別觀念影響,男性受暴卻不通報,高達7成是因為“面子問題”。

每6個家暴受害者有1男性 社工指警察忽略男士受虐情況2016-11-18

港社會福利署2015年數字顯示,受虐配偶或同居情侶個案中,每6名中受害者中,便有1位為男性。有前線社工指有男士遭妻子拳打腳踢逾3年,又因家用問題而恐嚇「要殺咗佢」,以致不敢回家,方向社工求助,亦曾有受虐男士遭太太虐打後報警,警方僅當家庭糾紛處理。
2017-08-06 10:14:37
圖博館
男子氣概的真相:大家都為女性受害者抱不平,但誰看見這群在家暴中流血的男人?2016/12/01

根據加拿大警方統計,其實男性受到家暴的比例比女性高,但願意回報的比例卻低於女性。因此,男性家暴或許是我們在關注暴力問題時更應該注意的一項問題。
中外古今文化,一想到家暴,通常第一反應想到男生揮起拳頭相向以及受害的女生與孩子們,電視連續劇也都這樣演。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心理學會數據簡單明瞭的指出,男性受害者其實比我們想像得多上許多,卻因為男子氣概文化下怕被指為「娘娘腔」、「沒骨氣」或「太懦弱」,而不敢說出自己的經歷,甚至以為這就是情侶關係中正常的環節。
Q: 也許是我們想得太誇張了?不然為何沒人說出來?
A: 在傳統觀念的情侶關係中,社會對關係期待當中,男性往往扮演強勢權力角色,「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觀念也是男性沙文主義的濫觴,美國心理學會指出,受到家暴的男性被害者,受到的社會壓力可說是比女性更多,又怕跟親朋好友講會被當笑話看,自然選擇沈默。
Q: 女性是能怎麼家暴男性?是不是男方自己太懦弱?
A: 家暴不僅僅限於肉體暴力,根據國際阻止家暴協會定義,舉凡肉體可見、情緒、心理等,一方明顯大於另一方並有強迫性權力,都可稱為家暴。 在關係中,男方也許因為珍惜一段關係維繫、又或者被威脅若分手即被極端行為對待而隱忍女方脅迫,都是具體家暴情況。
Q: 男性受到家暴不過是少數,有什麼好擔心的?
A: 加拿大警方統計,女性受到家暴比例為22%,男性比例為28%,而在受害者當中,女性願意道出受暴經過的比例為 22%當中的23%,男性僅為19%,顯示 男性受暴比例雖其實佔多數,但受害者卻因為社會壓力極少向外求援。近年來英國警方亦統計,男性受暴者逐年增加,至2010年底前家暴受害者當中男性已佔40%,而在芬蘭報告中,更是男性受害者多於女性。
2017-08-06 10:15:28
jsoujsou
研究:世足國家隊出戰 英國家暴會增加2018-06-19中央社

英格蘭隊今天即將展開世足賽首戰,此時英國警方和活躍人士對家庭暴力發出了警訊,因為證據顯示,每當國家隊出賽,英國家暴案件就會激增。全英各地的一些警隊加入了「對家暴舉紅牌」運動,這個運動為家暴受害者提供協助。
對於世足賽和家暴關係的最詳細研究發現,當國家隊輸球時,英格蘭東北部蘭開夏郡(Lancashire)的家暴事件會增加38%,贏球時增加26%。
女性救援組織執行長葛斯(:「家暴不會發生在文化真空狀態下。」她說:「足球比賽的性別歧視態度、呼喊和行為,在在助長了一個環境,使女性受到貶抑和侮辱。」

2018世足遏止暴力事件 俄加強戒備以策世足賽和平

世足賽2018-6-14開戰,莫斯科的盧日尼基體育場時時處於高度安全狀態。隨著球迷們準備迎接地主國俄羅斯對沙烏地阿拉伯的首場比賽,警方在球場和附近的地鐵站周圍巡邏。俄羅斯已向11個主辦城市部署了數千名員警,以處理粗暴的球迷湧入和其他安全威脅。

歐洲杯:英國俄羅斯足球流氓暴力事件造成31人受傷

歐洲杯2016-6-11進入第二天,共舉行三場比賽,其中在法國南部城市馬賽發生了英國和俄羅斯球賽前打架鬥毆暴力事件,衝突至少造成31人受傷,其中一名英國人傷勢嚴重,生死未蔔。法國反足球流氓的員警分隊負責人指出,馬賽的暴力事件並不意味著反對足球流氓的措施遭遇失敗。
2018-06-19 10:57:58
圖博館
蔣勁夫與黑社會7P假孕訛詐10億前女友的愛恨情仇 星扒客

蔣勁夫的故事,本以為是一個中國男明星情斷異鄉的愛情故事,萬萬沒想到如今已經演變成一個中國男明星被綠被訛詐被追殺差點命斷異鄉沉底東京灣的愛情動作魔幻探險故事。
  兩人秀恩愛秀得那叫一個鋪天蓋地,在日本也秀,回國也秀,中浦悠花在INS上秀,蔣勁夫就在微博上秀,愛得轟轟烈烈,你儂我儂。那時候蔣勁夫認為,自己來日本留學,認識這個日本女朋友是“God's Plan”上帝的安排。還專門跑去紋身店紋了這句話,作為兩人情比金堅的紀念。深怕粉絲們看不到這份狗糧,還特地發微博說“右臂的最後一個位置給心愛的她”。結果紋身剛紋了一個月不到的時間,這對情侶就成了怨偶。雙方紛紛清空了戀愛期柔情蜜意的合影,蔣勁夫還發了想回家想療傷的照片
  分手就分手唄有什麼大不了的,別說普通人,就是娛樂圈一年也能分手不少對情侶。
先是女方在日本開始行動起來,找律師找翻譯說蔣勁夫玩失蹤!一定要把他找到哦!再然後中浦悠花直接在INS上曬出了重磅級的受傷照,照片看上去那叫一個被打得慘啊,青一塊紫一塊,觸目驚心慘不忍睹。
  很快,就有聲稱是蔣勁夫朋友的人發微博,怒斥蔣勁夫前女友幾宗罪:
第一宗罪:愛泡夜店
第二宗罪:不花一分錢在蔣勁夫身上,還愛花蔣勁夫錢
第三宗罪:欺騙蔣勁夫說自己懷孕
蔣勁夫的朋友還爆料,說蔣勁夫以為女友懷孕了欣喜若狂,還帶女孩回老家見父母了。
然後這姑娘不僅沒有懷孕,還跟自己日本朋友說【不會和中國人生孩子】。
六月份的時候,她還在和一個外國大帥哥親密合影,會不會是她外國男朋友啊?
哇嗷,這個劇情要從愛情劇上升到抗日劇了。
蔣勁夫也太可憐了點吧,千里迢迢跑去異國他鄉學語言,被日本姑娘坑騙了,被蹭吃蹭住蹭買拖鞋,還騙他懷孕還不給中國人生孩子!
  中浦悠花在日本一覺睡醒,發現自己被來自中國的國罵噴了個不知所以然,仔細一看憤怒了?
我都被你打得跟拔罐一樣了,你還誣陷我假懷孕?跟別的男人搞曖昧?
立刻發INS再更新一張自己臉被打腫的正面照,並表示:誰說我假懷孕的?明明是你踢掉了我肚子裡的孩子好嗎!而且你又不是第一次打我!怎麼好意思說我和別的男人糾纏不清啊,在一起四個月24小時都在一起,我手機你都拿著,我家人和朋友的聯繫方式都被你刪了,你這個暴力狂控制狂!
  大半夜的中浦悠花爆料完沒過多久,上次爆料的蔣勁夫朋友迅速回擊
2019-01-09 07:40:54
圖博館
這一次說得故事就更魔幻了,除了補充上一次所講女方假懷孕的證據(他們與蔣勁夫的聊天記錄截屏)。
還踢爆!原來這個看起來文文弱弱的嬌小女孩,是日本黑社會背景哦!
這個女孩可不簡單呢,媽媽是日本邪教組織成員
自己曾經與一女五男玩7P!身為關西人的中浦悠花,前男友與日本關西最大黑社會組織山口組成員關係密切,通過山口組找到了日本關東最大的黑幫住吉會,然後住吉會的人為了追殺蔣勁夫又聯繫了當地的中國黑幫“中國龍”。
根據蔣勁夫朋友出具的日文律師函顯示,女方夥同黑社會團夥以及比黑社會還黑的律師,敲詐蔣勁夫10億日元賠償金額!
天吶,這場蔣勁夫與黑社會7P假孕訛詐10億前女友的愛恨情仇到底什麼時候能完?
今天你爆料我家暴,明天我爆料你劈腿,後天你爆料我踢人流產,大後天我爆料你7P黑社會.....
你們不累,吃瓜群眾看得都累了,能不能給個爽快?
  回應
為了洗而洗,毫無禮義廉恥
等真相吧。

蔣勁夫家暴案結果正式公佈:東京地檢決定不起訴 2019-01-08 觀察者網

據日本富士電視臺7日報導,4日,東京地檢發佈了針對中國男演員蔣勁夫家暴案件的最終結果,東京地檢決定不起訴。
11月20日,蔣勁夫日本籍前女友中浦悠花在社交平臺曬出多張淤青照片,疑似曝光蔣勁夫家暴。
11月28日,蔣勁夫在日本自首,並被東京警視廳以故意傷害罪逮捕。
一個月後,12月30日,蔣勁夫案件律師在微博公佈蔣勁夫已被釋放,並徹底恢復人身自由。
  回應
微博女權專家又要憤怒了。
日本不就是個大男子主義國家嘛,家暴不是很正常的嘛。因為中國人打了日本人所以搞得這麼熱鬧是嘛,我不覺得這事在日本是個事。
這個日本女的就是一個詐騙犯,騙錢不成就利用媒體來毀掉蔣勁夫,可謂蛇蠍心腸
有日本律師分析說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女方偽造了傷勢的嚴重程度,被檢方揭穿後影響了檢方對女方證詞的信任。
2019-01-09 07:43:25
圖博館
28歲為何嫁給82歲的他 網:楊振寧回4字翁帆驚訝 2019-01-31 中時電子報

  97歲的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家楊振寧,與43歲的妻子翁帆,已結婚13年了。即使如此仍有人質疑,28歲的翁帆會嫁給82歲的楊振寧,是為了他的財產。有大陸網友則點出,兩人沒有愛情是不可能維持這麼久的,而翁帆會嫁給楊振寧的原因,楊振寧曾很乾脆地說,「她很單純」,此回答讓翁帆很驚訝。
  該網友指出,如果28歲的翁帆和楊振寧結婚1年半載就離婚,並要求分家產,是為了他的財產這種結論或許可以成立。但翁帆和楊振寧已共同生活了13年。13年來,他們一同參加活動,一起外出遊玩,甚至在公共場所出現,每次都是楊振寧牽著翁帆的手,這幕情景大家應該都十分熟悉。
  網友還說,翁帆和楊振寧一起生活了13年,卻沒鬧離婚,這在老少戀的婚姻中不多見,何況若沒有愛情,兩人是不可能維持這麼久的。翁帆曾表示嫁給楊振寧,是因為愛他。不過楊振寧曾在節目中受訪時,卻說出一個讓翁帆很驚訝的理由,楊振寧對翁帆的評價就是,她很單純。其中楊振寧說,他死後希望翁帆再嫁,最讓翁帆不能理解。
  網友強調,翁帆是十分抗拒這種說法,她也坦言,楊振寧這說法傷害了她。可是幾年過去,當她再回頭去想,反而變得很可以理解。該網友認為,看來,當年翁帆之所以嫁給楊振寧,可能真的就是因為她很單純,沒心機。
  回應
變態的愛當然雙方都無法理解。
別人的婚姻不用你們來說三道四。還是經營好你們自身的婚姻吧!

正在悄悄毀掉夫妻關係的稱呼:老公、X總、娃他爸 2019-01-30 潘幸知

最近閨蜜們都在追《知否》,林小娘下線前,居然有一堆婚內空虛的女人都給老公改了愛稱,從老伴、老頭、娃他爹換成了某朗、主公和某叔,大家鬧成一團。
不由得,我就想到了幾對來訪者的困境。
張潔來做婚姻諮詢,導火索就是因為老公阿偉面對親友團時,經常裝成半開玩笑地樣子說這些話:
我家張總發話了,這周她要出差,我不可以丟下孩子不管!所以,不要叫我出去喝酒了。 不要這樣說,張總要生氣了。 老婆大人在上,我以尊重張總為榮,以反對張總為恥。
張潔氣死了,有時候回家就問阿偉:“為什麼要叫我張總,我是你老婆啊。”
阿偉就會哄著她說:“在外面要給你面子啊,再說,你現在就是威風的張總嘛。”
張潔總覺得怪怪的,表面上阿偉說的對,但總感覺很生份。
最重要的是,她家阿偉居然有時候在家,她有什麼需求提出來時,也會說:“張總說的是,聽張總的話有肉吃。”
2019-02-01 10:20:33
圖博館
在諮詢中,阿偉剛開始甚至開玩笑說:“羅老師,你是我家張總派來改造我的麼?”
看得出來,阿偉的笑話後面,其實水很深。
經過了幾次諮詢,阿偉終於說出了心裡話:“其實內心很自卑,剛開始結婚時,我的單位很好,但現在效益差了,可張潔辦的公司越來越好,好像每次出門去,別人都會說:‘你是張總的先生麼?’每次這樣被問都不舒服,而且,我感覺張潔在家也越來越有張總的範了。”
  這種用職務來稱呼對方的情況,還不少見。
比如另一對夫妻王顆和燕芳,燕芳總叫王顆為王副,因為丈夫經過多年努力,終於從公務員升為副鄉長,但這麼多年來,燕芳自己帶孩子累壞了。
她覺得不能影響王顆的工作,但慢慢的,怨氣就在積累,她又不好說,所以經常半開玩笑半諷刺地帶著職務來稱呼丈夫:
王副是不是週末又要加班啊?晚上有沒有空回家吃飯?王副是不是有飯局?王副能輔導一下孩子作業麼?
而王顆也很委屈,覺得自己也是為了家庭才這樣認真工作的,但是,久了以後,他們真的感覺到一切是為了家庭,但雙方之間距離好遠。
其實,這些用職務來稱呼對方的伴侶,儘管有時候帶著玩笑的口氣,但內心深處往往對對方是有意見的,每次稱呼時,其實都在說——
你的事業讓我靠近不了你,成了隔在我們中間的大山。
……
事實上,我接的幾對70多歲夫妻個案,雖然他們經常老頭老太婆地喊,但他們在年輕的時候,都有對對方的愛稱,最重要的是,當婚姻諮詢到深處,他們在情感流露的時候,基本上都會自然地,使用這些愛稱。
用愛稱提升婚姻的安全感
在這個離婚率超過37%的時代,維護婚姻不易,我猜每段婚姻中都有冷暖自知的事,在建立關係的過程中,僅一個稱呼,就暗藏了你們的情感現狀和未來的可能走向,沒想到吧?
為了幸福,試一試!
  回應
毀掉夫妻之間關係,感情的,恰恰不是一個稱呼,而是是否能長久保持共同的生活目標和三觀的一致性,以及夫妻間的溝通是否順暢。文中所舉的幾個事例,都反映了這些夫妻之間,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共同面對生活中,工作中帶來的變化,從而導致無法溝通,無法互相體諒,進而導致夫妻間的感情在淡漠。
本文寫的是一個細節,見微知著,夫妻之間,其實稱呼很重要,既是細節,又是大事。
  相關新聞資料
小S痛哭:婚姻中的慢性毒藥,就是…
出軌率最高組合:事業男+全職媽媽…
林清玄生前談婚姻:44歲離婚娶她,…
張雨綺、楊冪、馬蓉離婚背後:婚姻…
從趙麗穎到阿嬌:婚姻裡不忍戳破的…
楊冪劉愷威宣佈離婚:女強人和大叔…
2019-02-01 10:22:18
阿楨
正妹美容師脫光求復合 男友推開報警:她想性侵我 2019-03-17 聯合新聞網

感情強求不來!一名男性電腦工程師想與美容師女友分手,但女方不願放棄這段感情,甚至不惜自己脫光衣服「裸體獻身」,盼能復合,但男方不為所動,不僅報警稱「她想性侵我」,還向法院聲請保護令,癡情美容師兩度接近他遭警方函送。
20多歲的林姓美容師外型姣好,與30多歲的黃姓電腦工程師交往並同居,曾被同事封為「俊男美女組合」,但兩人交往1年多來因個性不合時常爭吵,導致感情生變。
去年9月黃男要求分手,林女無法接受,不斷想挽回男友的心。某日她突然脫光全身衣物,趴在男友身上,苦求「我們再做一次」,但黃男態度冷淡,推開她後報警,向警方表示「她自己脫光,想性侵我」,並以不堪精神虐待為由,向法院聲請保護令獲准。
林女雖被限制不能靠近黃男住處100公尺內,為尋求復合,還是兩度被黃男發現報警,第一次被逮時她一度情緒崩潰大喊「是他把我害成這樣!」,警方仍依她違反保護令規定,函送檢方調查。

只因男友家太窮! 她為求分手「自導自演」遭綁架 2019-03-13 聯合新聞網

日前中國武漢一名男子收到一則綁架訊息,搶匪自稱為他女朋友的前夫,並威脅要將女友和肚子裡的孩子一併殺害,最後還恐赫「如果報警的話你老婆就死定了」。男子在極度惶恐下仍選擇報警求助,卻發現這一切竟然都是女友自導自演的戲碼。林男得知真相後,傷心至極,於女則因擾亂社會秩序被警方拘留10日。
2019-03-18 08:14:47
阿楨
強姦很性感!受害女驚人發言 CNN主播嚇傻放大絕 2019/07/03 中時

時尚雜誌ELLE專欄作家卡洛爾日前指控川普20多年前曾在百貨公司對她性侵,她6月下旬接受CNN名主播古柏專訪時竟語出驚人,稱很多人認為「強暴很性感」,讓古柏當場傻眼,馬上中斷訪談、進廣告,CNN後續將訪談影片上傳到YouTube上,不過這段尷尬片段已經被剪掉。

羅永浩:穿的少又不想被擾,和炫富又不希望被打劫一樣,是智力問題 2019-06-29

前幾天,羅永浩在微博說,女性願意穿什麼是女性的自由,男人無權干涉。男性看到女性穿得過於暴露然後怎麼想是男人的自由,女人無從干涉。女性穿得過於暴露,一般說來,更容易被男性XX騷擾。“我可以騷,你不能擾”?當然不能。但想穿得騷又不被擾,和炫富又不希望被打劫一樣,不是是非問題,是智力問題。
  回應
人和禽獸是有區別的,可能羅太君分不太清其中的區別
是你太單純。這世界不管在哪兒都是人和禽獸同時神一樣的共存。
老羅談概率可能性,不牽扯道德方面。
人和禽獸的區別在於自製力,問題就是當你在公共場合衣著暴露的時候,對人的自製力是挑戰。一定有意志薄弱的罪犯會犯罪的,每個國家的差別是幾率多少的問題,而不是有沒有的問題。
2019-07-03 09:07:36
阿楨
脫褲坐男友臉求舒服 她下場GG 2019/10/17

住在美國密蘇裡州的44歲女子艾咪(Amy Parrino),原本就有家暴傾向,但去年開始暴力行為越來越誇張,男友控訴兩人進行親密行為時,艾咪會用皮帶綑綁自己,並用鐵條、槍柄還有手機毆打他,行為越來越失控的艾咪,有天甚至脫下褲子坐在男友臉上要求口交。
艾咪一屁股直接坐男友臉上,不管對方意願大喊「吃我下面」,結果害他無法呼吸,差點被悶死、鼻子也被割傷,男友終於受不了報警,根據外媒報導,男友受訪時表示艾咪的暴力傾向已經無法控制,「我永遠不知道她下一個行為會對我做出什麼事情」。
而警方調查後發現,艾咪男友身上確實有許多傷口,艾咪去年12月因重罪被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上個月又因為毆打罪再判三年徒刑,暴力犯罪史可說「非常輝煌」,艾咪外表打扮非常有自己的風格,留著龐克頭、身上打了許多洞還有刺青,看起來相當新潮。
  回應
怎麼下麵會割人喔
裝環吧
2019-11-09 08:56:39
阿楨
提醒女性勿夜間獨行被批“性別歧視”,英警方:刪帖並道歉 2019-11-28 觀察者網

英國警方“提醒”女性避免獨自出行的聲明,在英國引起巨大爭議。近日,諾丁漢警方發帖稱,女性不應冒險獨自出行,“尤其是在晚上”,並援引女子夜間出行受侵害的報導用以佐證。
有網友批評稱該聲明是“受害者有罪”論,涉嫌“性別歧視”,並提醒警方不要把思維“禁錮在上世紀80年代”。
諾丁漢警方已將該貼文刪除,並表示僅是“一次笨拙的嘗試”,但本意是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
  回應
 員警好好的一句話都能被政治正確,哈哈,希望西方社會一直這麼下去
 咱們這邊也有這種事兒。上次在微博上,有個警方的官方帳號提醒說,女孩子不要穿著暴露在晚上單獨去危險的地方喝酒,比如夜店。因為警方在工作中發現這是強姦案的高發條件。在加了這麼多限定條件之後,那個員警帳號還是被女拳噴了,噴的內容和這條新聞上的差不多:我也是女的,但實在受不了女拳的邏輯。
 你們能用政治正確把員警罵回去,你能用政治正確把夜晚出沒的歹徒給噴走嗎
 不管哪國,不管用意是什麼,這話員警說就是不合適。
 冬天來了,你媽提醒你多穿點衣服!你不,你還是我媽嗎?你為什麼就不能把冬天變成夏天?
當你連續熬夜的時候,醫生提醒你,熬夜傷身甚至會猝死,你說,不,難道你們是吃乾飯的的?你們就不能發明一種藥讓我可以無限熬夜?當中國政府提醒你,你要去中東地區旅遊,因為哪裡危險的時候,你說不,你們不是厲害嗎?為什麼不把佔領中東,讓我們安全?你就是這樣,你不承認客觀事實,你只在乎主觀正確,你學的知識只教會了你如何上綱上線!
 白蓮花有膽子噴員警,但牠們有膽子噴凶徒麼?牠們就是一群欺軟怕硬的貨色。
2019-11-30 07:26:57
阿楨
被家暴的美妝博主:感謝警方! 2019-11-28 觀察者網

微博博主“宇芽YUYAMIKA”爆料自己被前男友陳某家暴的第4天,陳某被行政拘留20日,並處罰款。
宇芽坦言,自己總是懦弱原諒,卻不想這是對方的一貫伎倆——陳某的2個前妻都經歷過類似遭遇,“我十分後悔由於我的恐懼和猶豫,第一次報警時間過晚,一些證明暴力、傷害的重要證據已經滅失,導致施暴者沒有得到他本應得的更為嚴厲的懲罰。”
  回應
 為何要廣而告之呢?家暴原因呢?作為吃瓜群眾,我要求看戲看全套!
 家暴不應該問原因,家暴本來就是違法!難道你闖紅燈還要問闖紅燈的原因嗎?
 打女人的“男人”絕對是渣男!不過應該反思,你為什麼找渣男?難道真的是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不要搞受害者有罪論
 喜歡渣男的女人絕對應該反思。找這樣一個離了兩次婚的男人,不應該慎重瞭解一下再深入交往嗎?
 會裝啊。總不能要求人人火眼金睛
 能一眼讓你看出來的還叫渣男?渣男都有偽裝的
 冷靜觀察即可,觀察他她對你、對家人、對同事朋友的方式,別因為一點好感、一點感動、一點期待就給對方帶光環,容易現原形的地方:對服務人員、別人犯錯的時候、她他自己有錯的時候、喝醉時、發怒時,久候時,什麼表現。人最怕的是自我催眠,自己騙自己。
2019-11-30 07:29:17
蒼蠅水
2020-01-12 09:33:32
阿楨
如何看待因為手術會破壞處女膜,患者被多位醫生拒絕? 2020-10-09

10月6日,網友@春刀斬 在微博上分享了她做子宮息肉切除手術的坎坷經歷,引發網友關注。
子宮息肉切除是一個很簡單的手術,她上臺不到五分鐘就做完了。普通的息肉摘除術只要150元。
然而哪怕她明確表示自己瞭解手術風險並且同意簽字的情況下,醫生仍要求家屬簽字。
自己的身體,自己卻做不了主,她感覺非常的荒謬和憤怒。
  回應
這沒給你做都鬧成這樣了,做了出事不得把醫生給吃了?
其實醫生們都不會那麼腐古,但現實生活迫使醫生對這樣的問題高度謹慎。
“因為做陰道彩超破壞處女膜的故事”,我以前的滬上某醫院也碰到過,說醫生把她處女膜捅破了,要醫院賠償。後來醫院無奈報警,員警來後一刷對方身份證,她有好幾次賣淫嫖娼被抓的記錄。

為什麼有了10年的《反家暴法》,拉姆們卻一點沒見少? 2020-10-09

最近,主播拉姆直播時被前夫用汽油點燃並砍傷,最終因燒傷面積達90%以上痛苦離世的事情。
拉姆17、8歲認識前夫唐某並早早結婚,剛結婚,唐某就開始打人,從扇巴掌開始,暴力一步步升級,從家裡打到了大街上。唐某就像《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裡的安嘉和,每次動完手都會道歉,拉姆也像其他無數的家暴受害者一樣,一次次選擇原諒,幻想唐某會改。
………
受害者的沉默,有時候也和身邊的環境有關。家暴發生後,親戚朋友往往本著勸和不勸離,比如什麼:你就忍忍,湊活湊活過唄;夫妻床頭吵架床尾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你換個人就能更好?;孩子都這麼大了,還離什麼婚?
……
  回應
以前有婦聯,居委會和所在單位介入,現在國家退出私人生活領域,家暴當然就回潮了。公權力不存在的地方,只能靠道德和傳統約束。道德和傳統約束不了,甚至傳統本身就是惡的,就是叢林法則。
別忘了家暴受害人還有19%是男性呢?

疑似在傳統文化課上教“女德”,銀川北方民族大學2020-10-09已成立調查組進行核查
這樣一所正規高校公然教授“女德”,讓一些網友感到匪夷所思。
不過,也有很多網友質疑事件的真實性,認為老師也許只是在介紹傳統文化。
  回應
看人家前後內容吧,歷史課還講封建君主制呢,單獨把那幾頁截下來,是不是也能說這個老師打算復辟帝制,這個可以等子彈再飛一會兒。
2020-10-11 09:15:24
阿楨
張培萌回應家暴:我才是受害者,她多次拿刀追砍我 2020-11-24

在短跑名將張培萌的妻子張莫涵公開指責丈夫婚內出軌+家暴一個多月後,張培萌全盤推翻了妻子此前的說法,又進一步表示自己才是被家暴的一方。
此前,張莫涵曾曬出一份今年5月遭到了張培萌嚴重家暴後的驗傷報告,結果為:漠寒受腦外傷後神經反應,全身多處軟組織損傷。
張培萌本次也曬出一份5月的驗傷報告:睾丸外傷+腹部、左側腰部大面積皮膚抓傷。他表示,在這次爭執中,自己只是忍痛將她甩開沒有還手。經常無端打人的其實是妻子和岳母。比如,張莫涵在家裡出現爭執的時候,經常不管不顧,多次拿刀追砍他。還有一次吵架,他想出門冷靜一下,結果其岳母堵住他,死命地抱著他的腰,讓妻子抽他耳光。妻子一邊抽耳光一邊大聲喊:“我女兒懷著你的孩子,抽你幾個嘴巴子怎麼了?”
  回應
奇葩妻子背後往往有奇葩的父母,比如馬某和翟某的父母都是對子女無原則的縱容袒護充當幫兇。

一直不理解婆媳關係為何那麼難,有解決辦法嗎? 2020-11-24

【本文來自《惡婆婆大戰兒媳婦的狗血套路,養活了多少國產家庭劇?》評論區】
生活習慣,看事物的角度,很多不一樣,如果鑽牛角尖,就會吵架。
一 年齡代溝,生活的環境不一樣,處事方式不一樣。
二 如何對待丈夫(兒子)
三 家裡誰誰說話算
四 如何對待媳婦
等等
如果雙方不注意妥協,底線,策略,忍耐, 兒子也不知道和稀泥,做緩衝墊,以王對王,戰鬥人生的態度,就會吵翻天。
  回應
最好的辦法是把女性改造成理性主導,而不是感性主導,通俗點就是把女性改造成和男性一樣講道理.
物理隔離最簡單,住在一起就是容易打仗。
2020-11-25 09:14:35
阿楨
青海貴德2021-02-09發佈關於馬金瑜網路輿情相關情況的調查通報

2021年2月6日14時32分,名為“真實故事計畫”的網文---另一個拉姆,引發網友廣泛關注和熱議。輿情發生後,縣婦聯、縣公安局等部門第一時間通過多種管道獲悉馬聯繫方式,多次嘗試與其取得聯繫均未果。但調查情況如下:
馬金瑜於2010年來貴德縣謝德成家中蜂場做實地採訪兩人相識,9月8日結婚。2018年7月馬未告知謝將3個孩子帶走。二人因性格差異、受教育程度不同,特別是開微店做生意後,常因瑣事發生口角,偶爾會動手打架,馬面部有淤青,謝頸部有傷痕並出血。確有馬2011年的住院記錄,但事由為發生車禍致雙前額骨骨折、左眼視神經損傷、頭皮裂傷。
  回應
借錢的時候是為愛下嫁的良知記者,還錢的時候是被夫家暴的無辜女性,不愧是南方系出身,自編自導自演
無良記者,編造謊言博取眼球
2021-02-10 09:21:23
阿楨
公知女權是一家:互聯網極端女拳師背後的秘密/黑產/美國金主 2021-03-04
  回應
中國得婦女都快占天了,還男女平等,男人的腰都站不起來。
這些所謂的女權,其實是境外勢力安插在國內的第五縱隊。查一查他們的收支來源,抓住幕後黑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Aoq9XswUss

中國網路群體分析——極端女權主義 2020-07-04 知乎

現今互聯網上盛行的各種女權組織與女權活動,基本都是打著“女權”旗號的消費主義宣傳(不送包包就是不愛你)和分化中國的組織。在中國,比起像宗教傳教士的“西式女權”。

當女權成為「女拳」:中國的女性主義者為何在互聯網遭到「反擊」 2021-01-11 BBC

在中國,女權運動曾是一種長期存在但小眾的呼聲。2018年,來自好萊塢的#MeToo運動傳入中國,並掀起了一陣女性對性騷擾和性侵者的控訴潮,這讓女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討論。但與此同時,女權主義者在互聯網上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反擊」。
2012年6月的一天,上海南京西路地鐵站兩名頭戴黑色頭巾的蒙面女子,手裏分別拿著兩個平板電腦,一個寫著「要清涼,不要色狼」,另一個寫著「我可以騷,你不能擾」的標語。
2012年,中國的幾名女權人士通過「帶血的婚紗」行為藝術,抗議家庭暴力。
….
2021-03-06 05:30:14
阿楨
王力宏遭前妻李靚蕾控約砲By2/徐若瑄、召妓,王2021/12/19強調沒對婚姻不忠,向被牽扯進此事的朋友道歉。王吐露5年婚姻都活在恐懼,勒索和威脅中(李威脅不結婚,肚裡孩子,王一輩子都見不到。分居2年後,談離婚協議,李對調解員說王如不配合要求,她會告訴媒體毀滅我的事業) 。李並非一毛錢都不要,一開始要2億人民幣,最後簽定1.5億贍養費。王20日在臉書表示不再做任何解釋和辯解,暫時退出娛樂圈。 (回應:沒証據,媒體不應對王人格謀殺。這種得不到就毀掉的報復心人多的是,說白了,就是夫妻離婚,財產分配談不攏,想利用媒體民粹,交給司法吧!)
  相關新聞
王父:力宏不是敗類 痛揭"李靚蕾反悔逼婚過程"
By2/徐若瑄提告李靚蕾
央視開出封殺第一槍 王遭電視劇消音除名
彭帥2021/11/21已與國際奧會主席視訊報平安 中國外交部促停「惡意炒作抵制冬奧」。
彭帥12/19接受聯合早報採訪稱:從未說任何人性侵我。
另參【習中國夢】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近年來漢傳佛教發展迅速,引起習「殺猴警雞」,先是少林寺住持釋永信,因教內鬥爭、被誣以私生子,終證非實但已無法還以清白、也重傷了少林。中國佛教學會會長釋學誠,也因教內鬥爭、被誣以性侵,如真是性侵,學誠就會被關而非被迫閉關。
 霍尊2021-08-14決定告別演藝工作:霍尊钜細靡遺記錄自己與陳露2012年認識後的點滴,是對方先來認識他,期間也一直負擔對方生活,自己恪遵夫道,性伴侶僅有陳露一人,沒有約砲也沒有劈腿。(回應:我很同情霍尊是個老實人,他女友是在往死里弄他。)
 網紅都美竹爆料吳亦凡透過「酒桌選妃」拐騙8女,央視封殺,吳代言全數解約!吳團隊喊告。北京警調查2020-12-05吳經紀人約都聚會,10餘人飲酒,都留宿吳家性x,下午都用餐後離開,兩人互加微信,8日吳轉帳都3.2萬元,兩人微信到2021年4月。6月,都上網與吳交往以提升知名度,劉某看後對都吳詐騙18萬元。(回應:所以不管法律怎麼判,習一定要吳徹底涼涼。)
 “阿里女員工案”飯局照片曝光! 王妻:準備控告周女強制猥褻。(回應:從這張照片看,周女的有主動嫌疑。支持王妻,法律面前男女平等。) 阿里女員工案周某2021-12-11被開除,稱案件不能被娛樂化(回應:說實話,選舉就是媒體操控遊戲,阿里背後公關絕不簡單! 周女還不是利用輿論,未審先判。)
2021-12-22 08:18:52
阿楨
李靚蕾2021-12-23「到此為止」對無辜遭牽扯的人感到抱歉
  相關新聞
徐若瑄老公首發聲明「不再讓任何人傷害她」護妻後 李:也別拿孩子對我情緒勒索
徐3度痛心發聲:絕非李王的婚姻第三者「沒有跟王私約」
徐家中聚會也在場 陳子鴻:聚餐完就鳥獸散
李只有「婚前」證據:你們曖昧的「過往」讓我不舒服
少女隊戰友力挺徐! 作家批群眾暴力 醫籲:鬧劇該停了
峰迴路轉大戰落幕 徐夫妻合體、讓「蕾神」李收手
  回應
李沒證據可以法律訴求,所以休戰了。
動物頻道中,母螳螂交配完後慢慢啃食公螳螂的畫面怵目驚心!
心機李就是恐怖情人,沒證據,毀掉王,身邊的朋友,搞不好王是被李算計最後被逼婚,說一切不是為了錢,噁心到極致。
等小孩長大,看媽媽沒證據對爸的指控,不會恨媽媽嗎?我看過很多案例都是這樣的。
李雷神這樣毀滅王,以後只會有更多男人恐懼,不要結婚,不要小孩,逃跑,拋棄女朋友。
王就是被撈女坑了,這日本女早有準備,善於引導輿論導向,假裝弱勢博同情,口口聲聲不要錢,王只是她的一個獵物,獵物被拿捏威脅多年幡然醒悟要跑了,她不甘心得不到就毀滅,想擺脫我你也得死。
李若真有證據就就告,而不是一直發文影射。然後讓媒體一直霸淩所影射的人。要控制群眾真的很容易…
從頭到尾都是李的幻想文。還是建議徐提告,以訟止磅,這樣酸民就會閉嘴,不敢再亂影射。
沒有什麼証據,就搞得風雲變色。網路真好用,要搞掉一個人很容易。
台媒就是這死樣子呀,從中共講到霸淩藝人,怪誰。
姓李的一定覺得欺負台灣人很好玩,時間一定會揪出李背後團隊。
李是日本人和母親所生,在美離婚分得法規財產,李沒證據可告上法庭,再到台灣利用輿論,進一步取得豪宅。
很多媒體打手,突然轉向李。這時候説這種話,想過李的痛嗎?
李只是為自己爭取更多利益而已 她不是省油的燈 夠狠!
李女含沙射影、沒指名道姓、所以徐沒辦法告她、利用輿論的李女厲害。
挑起網絡暴力,一句「到此為止」就算了嗎?不負起法律責任,今後誰都可以網絡暴力,害老百姓看不到國家大事新聞,李還有良心嗎?
這次蕾洪事件完全掩蓋了台灣四大公投之前高嘉瑜和林姓男友事件給民進黨帶來的很多不利的因素。民進黨用盡絕妙方法在公投之前一兩天成功所帶的風向。這才是台灣民主自由的真正悲哀。也是國民黨目前難得翻身的原因之一。
反正台灣人愛看,有追劇的刺激感!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Xwyq6cLoA
2021-12-24 08:30:13
阿楨
霍尊回應陳露被抓:等待法律還自己一個公正

  此前,歌手霍尊與前女友陳露的糾紛引發社會關注,霍尊與家人已于8月下旬向上海警方報案,上海市公安局2021-12-22對陳某取保候審陳某。
  回應
女方向男方討青春損失費=敲詐勒索?
自由戀愛關係,又不是買賣關係,不開心隨時可以分手,脅勒索錢財是違法行為。
這事一開始就是個局,霍尊真冤枉的。期待王力宏真相!
2021-12-24 09:29:26
阿楨
韓國新出現的政治呐喊——“打倒仇男者”

《紐約時報》2022-01-01 每當韓國女性舉行反對性暴力和性別偏見的集會時,“打倒仇男者”都會露面,尤其關注個別冤假錯案。“女權主義的影響已導致整個體系對男性充滿偏見,以至於警方將一名女性的證詞和一滴眼淚當作足以讓一名無辜男子入獄的證據。”。在網上,反女權主義者的情緒正被放大,並通過龐大受眾群強加給韓國社會與政界。

女性主義者不能「仇男」嗎? 2016/04/15

如果我們不探討「權力關係不對等」,自然會粗暴地認為所有仇恨都是等值、具有相同殺傷力的,由於現狀的不對等,「仇女」本身是壓迫,但「仇男」則很有可能是反壓迫的一種呈現。

男性貶抑--維基百科

男性貶抑(misandry)是從希臘文的miso-(仇恨)和-andria(男人)來的,又稱厭男主義、厭男症,與仇女相比。有時男性因霸淩、異性戀霸權等緣故,也會產生類似男性貶抑的情形,例如針對男性的某些負面刻板印象。

女權納粹--維基百科

女權納粹(Feminazi),指極端的或者好戰的激進女權主義左派。類似的詞語:女拳,批評女權分子富有攻擊性;女權自助餐,批評女權分子趨權避責、雙重標準。

霍尊不給陳露900萬就是“白嫖九年”?
  回應
霍尊耽誤了陳露9年寶貴的青春時光,沒有任何名分。
不是陳露耽誤了霍尊9年寶貴的青春時光嗎?沒有任何名分。
說到女方就是敲詐勒索錢財,說到男方,演藝事業掙得錢就當不存在,這公平嗎?
男方演藝事業掙的錢是他自己掙得呀,在你的思想裡,男女談戀愛,男的就得給女方自己掙的錢??這不是敲詐勒索是什麼?
  相關新聞
霍尊回應陳露2021-12-22對被抓:等待法律還自己一個公正
  回應
女方向男方討青春損失費=敲詐勒索?
自由戀愛關係,又不是買賣關係,不開心隨時可以分手,脅勒索錢財是違法行為。
這事一開始就是個局,霍尊真冤枉的。期待王力宏真相!
2022-01-05 08:48:32
阿楨
李靚蕾2021-12-23「到此為止」對無辜遭牽扯的人感到抱歉
  相關新聞
徐若瑄老公首發聲明「不再讓任何人傷害她」護妻後 李:也別拿孩子對我情緒勒索
徐3度痛心發聲:絕非李王的婚姻第三者「沒有跟王力宏私約」
徐家中聚會也在場 陳子鴻:聚餐完就鳥獸散
李只有「婚前」證據:你們曖昧的「過往」讓我不舒服
少女隊戰友力挺徐! 作家批群眾暴力 醫籲:鬧劇該停了
峰迴路轉大戰落幕 徐夫妻合體、讓「蕾神」李收手
「蕾宏」早在紐約簽離婚協議,期間李沒提過王外遇,而後來5000字「毀滅性爆料」提到的砲友,多半是王婚前娛樂新聞的風流韻事。
  回應
李沒證據可以法律訴求,所以休戰了。
動物頻道中,母螳螂交配完後慢慢啃食公螳螂的畫面怵目驚心!
心機李就是恐怖情人,沒何證據,毀掉王/朋友,搞不好王是被李算計被逼婚,說不是為了錢,噁心到極致。
等小孩長大,看媽媽對沒證據爸的指控,小孩不會恨媽媽嗎?我看過很多案例都是這樣的。
好恐怖的老婆,達不到目的就毀掉老公!
雷神這樣毀滅王,以後只會有更多男人恐懼,不要結婚,不要小孩,逃跑,拋棄女朋友。
王就是被撈女坑了,這日本女早有準備,善於引導輿論導向,假裝弱勢博同情,口口聲聲不要錢,王只是她的一個獵物,獵物被拿捏威脅多年幡然醒悟要跑了,她不甘心得不到就毀滅,想擺脫我你也得死。
自己的家務事出問題,若真有證據就就告,而不是一直發文影射。然後讓媒體一直霸淩所影射的人。要控制群眾真的很容易…
從頭到尾都是李的幻想文。還是建議徐提告,以訟止磅,這樣酸民就會閉嘴,不敢再亂影射。
沒有什麼証據,就搞得風雲變色。網路真好用,要搞掉一個人很容易。
台媒就是這死樣子呀,從中共講到霸淩藝人,怪誰。
姓李的一定覺得欺負台灣人很好玩,時間一定會揪出李背後團隊。
李是日本人和母親所生,在美離婚分得法規財產,李沒證據可告上法庭,再到台灣利用輿論,進一步取得豪宅。
很多媒體打手,突然轉方向李,想過李的痛嗎?
李女含沙射影、沒指名道姓、所以徐沒辦法告她、利用輿論的李女厲害。
挑起網絡暴力,一句話完了就算了嗎?不負起法律責任,今後誰都可以網絡暴力,害老百姓看不到國家大事新聞,李還有良心嗎?
這次蕾洪事件完全掩蓋了台灣四大公投之前高嘉瑜和林姓男友事件給民進黨帶來的很多不利的因素。民進黨用盡絕妙方法在公投之前一兩天成功所帶的風向。這才是台灣民主自由的真正悲哀。也是國民黨目前難得翻身的原因之一。
反正台灣人愛看,有追劇的刺激感!爽!
2022-01-05 08:57:50
阿楨
前夫控遭下禁令不滿病史外流再嗆 理科太太5點聲明「捍衛到底」 2022/01/10 中時

知名Youtuber理科太太(陳映彤)和理科先生John在上個月正式終結5年婚姻,未料男方昨(9日)突發文指控,理科太太以他的精神健康與不能來台灣為由,提出許多不能做的事,隨後理科太太友人也跳出來指John長期精神暴力,甚至連他割痔瘡,也要女方付費用,對此,John不滿再回嗆「下次不知道會用什麼理由限制自己」。稍早,理科太太再發聲,列下5項重點說明。
1. 這段話是我唯一想說的,或許有點難懂,但感謝你們聽。
2. 依舊最感謝支持我的你們。不過別跟根本不了解我的人筆戰啦,把時間給家人或看Youtuber們的新片吧。
3. 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相信的真實。不喜歡我可以評論我,但請不要傳播你根本不清楚的事情,必要時我會捍衛到底。
4. 家庭裡應承擔的責任,我不常掛嘴邊。頻道想療癒陪伴大家,我不擅肉麻話。如果你感受得到,很高興能和你們在同個頻率上。
5. 沒有公關操作,只有玳玳殺氣很重的接了一整天電話。為了讓玳玳開心,第二張照片我讓她指定,她說這張夠傻。
  回應
夫妻倆人正事不幹,每天鬧點花邊新聞,霉體也跟著一同起鬨。妓者是沒有新聞寫了?還是把讀者當作白痴?

霍尊回應陳露被抓:等待法律還自己一個公正

  此前,歌手霍尊與前女友陳露的糾紛引發社會關注,霍尊與家人已于8月下旬向上海警方報案,上海市公安局2021-12-22對陳某取保候審陳某。
  回應
女方向男方討青春損失費=敲詐勒索?
自由戀愛關係,又不是買賣關係,不開心隨時可以分手,脅勒索錢財是違法行為。
這事一開始就是個局,霍尊真冤枉的。期待王力宏真相!
2022-01-11 08:04:06
阿楨
強尼戴普忍6年「為何能逆轉勝?」 網盤點原因 2022-06-02 聯合新聞網

美國男星強尼戴普(Johnny Deep)與前妻安珀赫德(Amber Heard)互控毀謗,這場「世紀官司」於台灣時間今(2)日凌晨3點半宣判,結果裁定強尼戴普獲勝,成功摘去「家暴男」污名。
兩人2015年互結連理,但2016年感情生變,安珀提出離婚並控訴強尼有家暴犯行,導致強尼影視事業重創,最後發展成兩人互控誹謗局面,6年後,強尼戴普終在今日獲得勝訴,法官裁定安珀需支付強尼1500萬美元(約4.37億台幣)。
這場世紀官司引起各界關注,早在官司結果出爐前,強尼戴普其實早就成功扳回正面聲量,如今再獲勝訴更令全球粉絲沸騰。台灣鄉民就在PTT發文「強尼贏的關鍵?」原PO認為這次勝訴要歸功於強尼的律師卡蜜兒(Camille Vasquez),「如果沒有她的質詢,安珀也不會承認那篇(毀謗強尼戴普家暴的文章)是她寫的,沒辦法還原當時現場狀況」。
也有人認為強尼自己本身就是勝訴關鍵,「沒家暴就是沒家暴」、「他自己啊,他真的沒家暴」、「強哥自己,沒有的事就是沒有」。
  相關新聞
霍尊回應陳露被抓:等待法律還自己一個公正

  此前,歌手霍尊與前女友陳露的糾紛引發社會關注,霍尊與家人已于8月下旬向上海警方報案,上海市公安局2021-12-22對陳某取保候審陳某。
  回應
女方向男方討青春損失費=敲詐勒索?
自由戀愛關係,又不是買賣關係,不開心隨時可以分手,脅勒索錢財是違法行為。
這事一開始就是個局,霍尊真冤枉的。期待王力宏真相!
李靚蕾2021-12-23「到此為止」對無辜遭牽扯的人感到抱歉
2022-06-03 06:11:18
阿楨
演員王東妻子控訴家暴,王2022-08-26稱“我終於解脫了,再也不會被折磨和威脅了”(回應:他老婆完全可以用視頻取證,去報警或者去起訴。但凡利用網路輿論處理個人感情糾紛的,沒有一個是善茬。娛樂圈尤其如此。)
2022-08-28 09:13:34
阿楨
單身時代來臨 2023-02-04 華視新聞雜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sSAlOOA6o

全台單人戶數已破300萬,占全台戶數34%。南韓,2016年就超500萬個1人戶,占40%。2015年也占34.6%,預估2040年單身率將達47%,成為超單身社會。單身社會帶來單身經濟和商機,讓單身的邊緣標籤漸轉成經濟獨立的象徵,不過單身社會藏哪些警訊,對又帶來什麼衝擊,台灣準備好了嗎?

超單身社會:「單身化」時代來臨! 日本.荒川和久 出版2018/07/30
內容簡介
  未婚者是社會的亂源?
  職業女性增加,造成社會走向不婚化?
  九成的未婚者想結婚是漫天大謊?
  男人失去談戀愛和做愛的能力了嗎?
  女人因為金錢選擇結婚,男人因為金錢選擇不婚?
  終生「無子率」比終生「未婚率」的問題更嚴重?
  比起談真正的戀愛,男人寧願訂做「理想中的VR女友」?
  單身經濟時代,將從「物質消費」變成「精神消費」?

單身時代逐漸來臨!從日本單身男女看出結婚的優缺點 2018-08-02

單身者眼中「結婚的優點」不外乎是可透過家人獲得精神上的避風港;反觀「單身的優點」則是生活輕鬆、經濟寬裕、有自己生活圈。結婚優點的男女差值男生是除了「社會信用」、「生活更方便」外,最重要的是「精神避風港」;而女性除了「可以回應父母和周圍人的期待」外,還認為「有經濟上的餘裕」。單身優點的女性高於男性,對女性單身的優點是「自由」,「維持和家人/朋友/社會的關係」;男性則認為是「經濟寬裕」,「不需要養家」。

單身- 維基百科

單身,是指已經到或超過國家或地區的法定結婚年齡後,未婚,或離婚、喪偶者。但更廣泛和流行的定義是未婚或未有伴侶的人,其中不論其是否已成年。有穩定戀愛關係的固定伴侶、但從未結婚的人,在法律上被認為是單身,其中主觀意願認定不想結婚的,俗稱獨身主義者或不婚族。

獨身主義- 維基百科

獨身主義(Celibacy)是自願未婚、性禁慾或兩者兼有的狀態。可能是為了追求理想,或為了保留個人自由,或因為宗教禁欲主義等等。
  相關新聞
社會心理學家6項研究有力證實:結婚沒比較好,單身一點都不慘
10大獨身主義特質中: 1. 工作狂 • 2. 懶惰 • 3. 害羞、怕陌生 • 4. 喜歡自由 • 5. 眼角太高 • 6. 喜歡宅在家 • 7.自私• 8. 習慣獨處 9. 個性獨立不依賴• 10. 為情所傷。
2023-02-08 07:19:5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