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評《教師角色》的(四)營造雙贏親師溝通:家長是教育的重要合夥人,教師應善用各種溝通管道,如:電訪、親自家訪、班親會、家庭聯絡簿、班級刊物以及班級網站等,隨時與家長保持密切地聯繫,將自己的教學理念與家長溝通。並且建立家長人力資源網,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營造良善的親師關係,為孩子的未來一同攜手打造。
又算啥?
依《親師新主張》(天下,2000),教師得成為社區改造者才夠格!
那豈不成了當局「社區整體營造」的共犯、執行者了?
唉啊!老美的啥教改良策、來台全會變質?
台灣第一本專門討論傾聽家長聲音、提倡家長參與學校決策的教育類書籍。
這是一本主要討論美國高中生家長與老師如何打破歧見、有效合作,進而打造更理想的高中學習環境的書。兩位作者兼具豐富實務教學經驗與深厚學理研究基礎,這次以類似田野調查方式,實地訪談東地(Eastland)與葛洛弗角(Grover’s Corners)(化名)主要高中家長與老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分析造成兩者歧見的文化背景、困難,以及可能的合作方式。透過本書,台灣讀者除了可一窺美國高中教改演變的歷程外,貫穿全書的家長與老師不同的聲音此起彼落,更能反向思考台灣一向被忽略(尤其是孩子上了高中以後)的家長參與角色。
老師說:找家長參與只有製造麻煩。
父母說:到學校去根本沒人把我的意見當真。
教改,除了政府、專家和老師,難道真沒家長的事?
誰來傾聽高中家長的聲音?
每天,教改名詞千變萬化:「多元入學方案」、「高中學區制」、「九年一貫新課程」……,只見媒體上的政府官員、教育專家、學校老師口沫橫飛,就是從少有人來問問家長的意見。他們說改革之風席捲全國,教育動起來了!父母卻只覺得眼花撩亂、無所適從,還不如聯考來得公平簡單。
於是,教改人士無奈表示:保守舊勢力太頑強;家長憤怒指責:別把我家小孩當作教育實驗的白老鼠!
其實,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什麼到最後非得劍拔弩張?
《親師新主張》深度探討推動教育變革的困難,歸納家長與教育工作者各自對改革不同的想法與成因,分析雙方衝突之源。本書兩位作者,兼具父母與教育專家雙重身分,以質化研究方式,實地訪談美國兩所小鎮公立高中家長與老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同時檢視數則美國中學變革成功與失敗之例。
本書最難能可貴的是,將焦點鎖定在較少人注意的高中教改,並讓教育界長年忽視的家長之聲貫穿其中。它提出一項新主張:現在,該是聽聽家長意見的時候了。唯有家長積極參與學校,親師坦誠溝通、彼此合作,才能為我們下一代打造更美好的學校教育,延續民主社會的精神。
台灣讀者將發現,書中許多父母的心聲、老師的困擾,也和我們一樣。
安‧多德 著
現為美國緬因州劉易斯頓市(Lewiston)貝特斯學院(Bates College)教育系主任。 過去十五年,曾於加州兩所中學教授英文、社會研究和法語會話,以及於緬因州的四所高中教授英文。目前也是《緬因州教育學報》(Journal of Maine Education)編輯之一,該報曾多次獲得全美傑出獎。
珍‧康查爾 著
現為美國紐澤西州愛文市(Ewing)紐澤西學院(The College of New Jersey)初級與學前教育系助理教授。 曾任教師、閱讀指導專家,以及州政府都會與鄉村學校教育改革議題的諮詢顧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