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7-26 10:44:24| 人氣8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認識中國,必須戴上「制度」的眼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學界是輿論的上游。學者經由直接面對學生聽眾,或經由媒體,散佈他們的權威性論述。但台灣的中國大陸研究界的觀點,以及受到學界影響的香港、台灣的媒體,似乎跟不上形勢的變化。最近比較受到重視的兩個的政治事件,強化了筆者的此種憂慮。

在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的頭幾個月,雖然已經有一些流亡海外的大陸人士指出其中的新意涵,但多數台灣大陸研究的圈內人,似乎沒有發覺這是一場意識型態的變遷。許多人直覺地認為這不過是老調重談、語言遊戲。到了最近中共八十週年講話中,江澤民對三個代表的含意進行了比較精確的說明,於是形勢變得很明顯,中共已經決定擁抱資產階級了。於是台灣一年多的各界解讀,其中的多數成了瞎猜的文字垃圾。但甚至這麼清楚的陳述出現之後,台灣的學界對此也沒有多少正面的評價,甚至置之不理。或許正面評價中共的改革,正是大陸研究圈的一個忌諱?這多少顯示圈內的冷戰意識型態仍未冰消瓦解。

對於中共權力接班的分析則更加荒謬。所有認為江澤民將在中共十六繼續藉由軍委主席一職掌權的分析,只有兩個理由,即「鄧小平」曾以軍委主席一職掌控大局,以及江澤民有權力欲望。這種分析其實是一種迷信,而且是一種無益於中國大陸發展、反改革的迷信;但絕大多數所謂的中國觀察家卻寧可抱持這種迷信不放,這真令人大惑不解。中共五十年來只有鄧小平在八十年代的接班過程中曾經以「軍委主席」一職號令全黨,其餘四十多年都是黨主席或總書記身兼軍委主席。一九八九年江澤民的接班模式,以及其在十四大、十五大的權力與職務分配,都顯示了中共政治制度逐漸發展、成熟的跡象。跳脫制度的作用,根本無法解釋江澤民的權力鞏固的平靜過程。但絕大多數大陸研究圈內人,以及下游的媒體記者,對於制度的作用似乎完全朦朧無知,只從「權力鬥爭」的角度分析此一重大的政治現象。
只從權力鬥爭的角度觀察政治繼承,於是常常流於譁眾取寵,甚至成了開倒車的幫兇。因為制度化的權力繼承、制度化的領導人職務分配模式,能帶來穩定的政局,並意味著政治發展。有了這樣的一個前提,則江澤民以及整個領導集體,都變得負有一種政治義務、一種道德責任,他們為了政治發展、政局穩定,應該做出有利於中國發展的政治選擇,適時從政壇退休。藉由此種「當為」的認識,學界與媒體才能是中國政治發展的催化者,而非扮演為破壞制度的獨裁者搖旗吶喊的荒謬角色。

過去有人提出中國大陸「每十年就有一次動亂」;這種迷思,到了九十年代末稍稍有所破除,但其他的許多奇思怪想仍然充斥在大陸研究界之內。學界如此,又如何期待政府與民間對大陸有公允客觀的認識?現在大陸正在逐步的建立制度,如果不去認識制度的發展,不去體會制度的建立對於政府合法性的提昇以及政治人物的行為的拘束力量,只從所謂國共鬥爭或大躍進與文革的的歷史去理解大陸,只去尋找大陸仍然落後混亂的一面而不去看其變化的走向,要談認識中國,做出棋先一著的準確評估,無異緣木求魚。

台長: 包淳亮
人氣(8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