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8-22 12:19:40| 人氣6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蔣渭水 李登輝 陳水扁所處的時代和面對的中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蔣渭水、李登輝、陳水扁,他們所處的時代和面對的中國

 黃煌雄(監察委員)

中國時報   兩岸大陸   910822 P.11

 蔣渭水生於一八九一年,李登輝生於一九二三年,陳水扁生於一九五一年;近百年來的台灣,蔣渭水被公認是近代「政治社會運動第一指導者」,李登輝獲支持者尊稱為「民主之父」,而陳水扁則被稱為「台灣之子」,以他們三人為政治上的代表人物,分別見證三個不同世代的時代背景,更經歷迥異的「祖國」-中國形象。

 蔣渭水:抗日運動與台灣人民族主義

 以蔣渭水為代表的台灣近代民族運動,整個世代留下寶貴的精神遺產,其中包括以高尚的「氣節」、「抖擻的精神」,為台灣人民進行史無前例的啟蒙運動;而在「自覺覺人」的過程上,更打破總督府的割據意識,激發台灣人觀念,也激發台灣人的民族意識與民族團結,「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於焉產生。

 這個運動在激發台灣人民族意識的同時,也激發台灣人對當時尚處於分崩離析狀態中國的民族認同,這就是所謂漢民族情操。由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吳三連、葉榮鐘共同署名的「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一書,對於這種情操,有著深刻的分析:「我們出生於割台以後,足未踏祖國的土地,眼未見祖國的河川,大陸上既無血統,亦無姻親。除文學歷史和傳統文化以外,找不出一點聯繫,祖國只是觀念的產物,而沒有經驗的實感。但是我們有一股熱烈強韌的向心力,這股力量大約就是所謂『民族精神』」。這種漢民族情操,「是由日本帝國主義統治的壓制、榨取與歧視所激發的民族意識與近代民族主義思想中心,而增強對祖國民族的向心力所凝結而成。」最足以表露這種漢民族情操的例證,還是「治警事件」發生後,在日本法庭上,林幼春、林呈祿、陳逢源、 蔣渭水、蔡培火五人所做鏗鏘有力的答辯詞。 蔣渭水在答辯中即正氣凜然地說:「以中華民族作日本國民的台灣人,這樣的台灣人不論怎樣豹變自在,做了日本國民,隨即變成日本民族,台灣人明白地是中華民族,即漢民族的事,不論什麼人都不能否認的事實。」

 也正因為這種漢民族情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整個世代,才對代表中國近代革命主流的孫中山充滿著尊敬與懷念,才對孫中山影響下的北伐寄予高度的期待。同樣地,抗戰勝利以後,台灣人民所以會那麼熱烈地歡迎中國派來接收台灣的人員,追根究底,也導源於二十多年前這個運動所喚起的民族認同。

 李登輝:「虛擬祖國」之中華民國的台灣化

 隨著國共內戰的發展,國民黨最後帶著中華民國的招牌與體制退守台灣;在冷戰時代東西兩大集團的對峙中,「堅守民主陣容」,取得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席位,儼然代表中國。這時候台灣人民的「祖國」體驗,化約為中華民國,再化約為國民黨。李登輝出生在日本推行皇民化高潮階段,他所代表的世代,缺乏如蔣渭水世代那種運動的體驗以及經由運動所「凝結而成」的民族認同。加上李登輝世代的台灣人,在青壯之年都共同經歷了來自「祖國」的粗暴對待,包括接收人員的無知與貪婪、二二八的暴力。這使得李登輝世代對「祖國」望而生怯,「祖國」幾乎是暴力與腐敗的代名詞。

 當國民黨以中華民國名號向全世界宣示代表整個中國時,在台灣內部,卻是在反共的旗幟下,實行戒嚴體制。戒嚴體制的真義,便是經由黨禁、報禁等限制,實行「少數(外省人)統治多數(本省人)」的一黨專政。來自「祖國」的統治團體的族群歧視,至少在權力分配上取代了日治時代殖民者的種族壓迫。一九七一年,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其合法性遭到空前的質疑與挑戰。國民黨政權被迫逐步走向本土化與民主化,當中華民國愈台灣化,中華民國作為整個中國-「祖國」的代表性便愈虛擬化。相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了中華民國對於「中國」的符碼壟斷權。

 歷經二二八之後的台灣人,患了政治恐懼症,也導致歷史的斷層。這種歷史的斷層,是從 蔣渭水世代到李登輝世代最大的落差。李登輝過去參政的模式,不同於蔣渭水模式的民族運動,也不同於陳水扁模式的黨外運動。他受到蔣經國的賞識與提拔,經由指定繼承、間接選舉、直接民選等不同方式,成為中華民國總統,並兼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在李登輝致力推動台灣民主化的同時,他竟也變成虛擬的「祖國」-中國的象徵。

 陳水扁:面對來自新「祖國」的挑戰

 黨外民主運動是台灣現代史上最動人的詩篇之一。為了反抗國民黨的戒嚴統治,海內外台灣人歷經兩代,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或遭受牢獄之災,或者受到壓迫,共同譜出偉大的交響曲。陳水扁是黨外民主運動的戰士之一,他所代表的世代,和李登輝世代最不相同的,就是雖然在國民黨教育體系下長大,受著中華文化的薰陶,但擁有現代民主知識的武裝,準備在台灣建立一個以普世價值為目標的民主國家。

 中國大陸自一九七八年開啟「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方向,其綜合國力愈形增強,大國地位愈趨鞏固。今天,這樣一個「祖國」,雖然試圖以「文化中國」和「經濟中國」向台灣招手,但其「政治中國」的面貌,卻仍停留在一黨專政的威權體制,彷彿有如二二八之後,統治台灣並令台灣人聞之喪膽的戒嚴體制。

 蔣渭水世代,台灣人並非中國國民,「祖國」對他們而言,只是「觀念的產物,沒有經驗的實感」;但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歧視與壓榨,加上歷史和文化的影響,蔣渭水世代的台灣人對「觀念上的祖國」,展現高貴的民族情操,並「增強對祖國民族的向心力」。到了李登輝世代,「祖國」是以國民黨為代表的「中國」,對於台灣人民而言,這已非「觀念的產物」。「祖國」和台灣人民已緊密地連在一起,且成為台灣人民的統治者,這種「經驗的實感」,經由二二八事件及戒嚴體制,留下暴力與不民主的歷史烙印。到了陳水扁世代,「祖國」重現,但卻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代表的「中國」,新的「祖國」,和台灣人民雖稱「血濃於水」,但已如蔣渭水世代一樣,並非同一國民,兩者的關係也並非如李登輝世代一樣,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但另一方面,由於有一千萬以上人次的台灣人踏過新的「祖國」的大地山河,也有五萬家以上的台商,帶著超過五百億美金以上的資金到新的「祖國」投資,因此並非如蔣渭水世代那樣,純然是「觀念的產物」,而多少有「經驗的實感」。

 新的「祖國」一面經由「文化中國」,挑起並切入近百年來台灣歷史發展的愛恨交錯的複雜情感,一面則經由「經濟中國」,回應並吸引現實上台灣人民生存與發展的需求。這種「情感」與「現實」,「觀念」與「實感」兼容並蓄的策略與作法,加上「政治中國」的面貌,已在台灣社會形成一種集體焦慮。這種集體焦慮,正是包含陳水扁總統在內的台灣人民,所面對的巨大歷史課題。



圖:蔣渭水,字雪谷,一八九○年生於宜蘭。一九○九年考入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並於此時對政治產生熱情。曾於大稻埕開設大安醫院,一九二○年代,先後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台灣工友聯盟等組織,領導台灣非武裝抗日民族運動,醫人又醫世,是日治時代最重要的政治社會運動家。一九三一年八月五日因大腸傷寒症病逝,得年四十二歲。

台長: 包淳亮
人氣(68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