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15 11:58:00| 人氣28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兩岸關係的出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應然面的論述其實很容易,小弟下文大概也只是吵冷飯而已,沒多少用處。果然也遭到各處拒刊。

==============

陳水扁在2004年再度當選總統,並宣誓推動修憲、制憲,已為兩岸關係的前景帶來不測,未來數年兩岸兵戎相見的可能性不斷上升。在台灣當前的政治氣氛下,如何收拾兩岸關係,對大陸無疑是個棘手的問題。

面對如此局勢,大陸雖然宣稱要「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但在實踐上,似乎還是寄希望於大陸的富國強兵多些。孫子有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這兩種對抗比起「伐兵、攻城」自然斯文得多。因此與其天真的希望大陸放棄對台施壓,不如期待大陸依賴改革開放以來累積的實力,在經濟上拉住台灣,繼續「以商圍政」、「以民逼官」、「以經促統」,在國際上則圍堵台灣的官方生存空間。事實上日前多米尼克與中華民國斷交,已顯示此種政策之一斑。

但大陸方面的伐兵、攻城準備也不會少。去年十一月閻學通在聯合早報撰文宣稱「不惜一切代價就能維護中國統一」,認為過去十餘年大陸的對台政策之所以失敗,是由於武嚇的可信度不足;武嚇若可信,台灣「中間選民」就會選擇比較「安全」的候選人。然而在目前兩岸的軍事實力對比下,台灣仍足以自保;就算某些言行挑戰了大陸的主權訴求,大陸亦難以跨海征討。有些大陸學者認為射幾枚飛彈、佔幾個島嶼,台灣民心自潰;但歷史證明,一旦進入戰爭狀態,鴿派將立即失去空間,台灣勢必抵抗到底。因此大陸若不能佔領台灣,就不必奢望台灣投降;而不足以令台灣投降的「半吊子」戰爭只會讓台灣愈走愈遠。

目前的大陸經濟軍事實力,使得短期內兩岸的和平還能維繫。但只要大陸繼續快速發展,不出十年就就將有更為強大的經濟實力,使兩岸權力對比嚴重失衡,並且在東亞取得絕對優勢。這樣一個局面下,大陸的實力將足以使美國、日本投鼠忌器,考慮再三。屆時大陸的用武可信度會提高,經濟上的「逼官」、「促統」會更加有效,因此不僅可以拉住台灣,大陸足以登陸台灣的軍隊實力,也可能讓台灣更加謹言慎行。於是大陸似乎可以好整以暇的等待台灣的「回歸」。

然而,這種想法立即遇到兩個問題。其一是如何解決「現在的問題」;其二是就算「富國強兵」了,仍不足以促成台灣民眾接受「統一」。其原因在於現階段大陸的政治體制,確實使絕大多數的台灣人缺少統一的意願。支持統一者不熱衷於推動統一,支持獨立者卻卯足了勁想盡快獨立,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當然較容易向獨立「偏航」。因此「民主」不僅是現在的問題,也是關於「統一」的永遠的問題。因此大陸堅持改革開放,實現「富國強兵」,只能說是具備了實現統一的「必要條件」,但卻不夠充分。經濟、軍事實力之外,以「民主化」為關鍵的「軟實力」與「國家」形象的改善,在統一過程中亦具有關鍵性地位。

許多大陸官員學者一聽到民主,就直覺地閃避;但是看到台灣的民主荒腔走板,又似乎幸災樂禍,並認為此種場景絕不會在大陸上演。但若中國共產黨確實代表中國人民的多數,那麼她應該用競選的方式證明這一點。事實上以中共的執政優勢,外界也根本不認為民主選舉會使中共下台。何況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過去十五年的承平歲月,應已提高了中共的合法性;如果中共做做民意調查應會發現此言不虛。何況東亞的「民主國家」例如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也都是一黨獨大長期執政,穩穩當當的走了過來。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現在兩岸統一,那麼台灣當然要派民意代表參加中國的議會,或者說現在的人大與政協。如果大陸尚未民主化,是否受得了調皮搗蛋的台灣民意代表,恐怕大有問題。很多人認為台灣永遠不會接受一個「統一」的方案,其實兩岸談判的結果若是台灣願意派代表參加大陸的議會,豈不就是統一?但試問台灣人是否會支持派代表參加一個不民主的議會?大陸未能實現民主,還讓台灣的「統派」失去言論市場,沒有說服力與正當性,於是大陸無論怎麼「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都事倍功半。

如果中共暫時還不願意實現民主,或者短期內「有困難」,那麼台灣對統一當然也只能選擇「不願意」、「有困難」。不過面對現階段的嚴峻兩岸關係,也許邦聯也是大陸可以考慮、台灣願意接受的出路。雖然一國兩制或兩國論也都是穩定的法律關係,但是邦聯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由於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兩岸「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曖昧複雜歷史與現實。邦聯雖然是主權國家的結合,但是歷史上的幾個邦聯,最後幾乎都實現了統一,例如德意志邦聯和美國邦聯。因此若是要追求「未來的一個中國」,邦聯似乎是個可以考慮的過渡方案。

國民黨主席連戰曾有意將「邦聯」納入競選綱領,民進黨內支持兩岸締結邦聯以結束對抗者亦不在少數。邦聯做為當前台灣的底線,是絕大多數知識份子和政治活動家的共識;除了急獨的少數人,從獨派到急統派都能接受。在大陸亦有學者討論此一可能性,例如上海學者葛劍雄曾提出以台灣不加入「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組織」為限制條件的「邦聯」方案,雖然這個方案恐怕還不能贏得台灣民眾的支持。

如果以參與國際政治和參與中國政治為兩軸,那麼在四個象限中,對台灣最差的恐怕就是既不能以國家身分參與國際政治,又不能合法地影響中國政治,而目前的兩岸關係正是落在此一象限內。於是台灣既不能融入中國政治體制,又不能自在的參與國際社會,可想而知台灣定然會責備大陸的蠻橫,而在這種困窘不平的心境中,追尋獨立的意願只會愈來愈強。由此來看,先以邦聯穩定兩岸的關係,亦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與此相對的,前述葛劍雄提出的有限制的邦聯,其實是現狀了法律化,對台灣而言似乎還不如一國兩制,可想而知並非上策。

大陸當然會擔心兩岸一旦形成邦聯,台灣就「插了翅膀飛了」。但就是在當前的對立氣氛下,台灣的「大陸新娘」已將近二十萬,對大陸投資近千億美金,對大陸出口佔台灣出口三成以上,每年兩岸往來已超過四百萬人次。一旦兩岸關係穩定,上述的種種關係豈會倒退?豈會不以更快的速度發展深化?何況大陸已有愈來愈多的籌碼,能在推動一個新的兩岸互動、互賴的架構的過程中,維持自身的利益。

當然,短期內大陸很可能既不能大幅民主化、也不會接受邦聯,而是繼續等待來日「富國強兵」籌碼更多之時。不過台灣的獨立訴求、美國新保守主義與攻擊性現實主義、日本的大國崛起等等可能變數,恐怕會讓這種「不作為」演變成「夜長夢多」。何況如上所述,單靠武力或可防獨,但無以促統;加上經濟實力,也僅止於降低對統一的排拒,但仍不足以實現統一。因此大陸與其責備台灣人數典忘祖,不如要求內部民主改革,或與台灣形成「邦聯」,也不失為一個可以思考的角度。

現在的兩岸困局下,很難有什麼完美的解決方案;我們固然可以想像台灣民眾願意在五十年後接受「一國兩制」,與一個已經民主、富強的中國大陸統一;但恐怕大陸也得多想想,如何才能讓台灣民眾願意静下心來、在缺乏國際承認、動輒得咎的不公平環境下再忍受半個世紀?台灣民眾尋求認同、尋求參與的動力,必須有一個出口;面對這個出口的要求,富國強兵乃至於武力威脅終究有其不足,權衡之餘,也許會發現民主並非遙不可及,邦聯也非洪水猛獸。


圖:據聞是大連造船廠整修中的航艦(觀光之用?)與新建的登陸艦。

台長: 包淳亮
人氣(28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