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16 03:32:53| 人氣4,5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99-1霧峰學,媽祖文化─人文行腳&遶境十八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月˙家家戶戶迎媽祖

阿罩霧農曆三月十三(國曆四月廿六日)遶境巡庄

 

亞洲大學,延續霧峰人文行腳隊伍

咱們繼續走,祈求百業興隆,五穀豐收

 

這當然需要大家的支持與鼓勵

由衷的感謝此次霧峰鄉民的熱情支持

 

將媽祖巡十八庄的傳統文化

賦予新的文化意涵,更擴大參與

 

誠心邀請您再次的加入與關心

屬於霧峰鄉的傳統文化!

 

 

 

指導老師; 蔡淑娟

 

參與同學; 李峻瑤、邱志賢、周倍群、吳泓叡、丁芓妤、陳九溢、官步駿、林鳴洲、王關宏

 

    參與同學介紹

 

 

 李峻瑤

 

 邱志賢

 

 周倍群     

 

 吳泓叡

 

 丁芓妤

 

 陳九溢

 

 

 林鳴洲

 

官步駿 ( 無照片 )

 

 王關宏

 

          

 

摘要:統整上屆媽祖文化成果,及製作感謝狀予贊助店家

 

報告背景、動機:

 

當初在選擇霧峰學時,就是因為看到之前學長姐在網路上,PO上媽祖遶境的照片,因為沒有深刻的接觸過台灣傳統的虔誠信仰,所以感覺很特別很有意思,希望可以從參與媽祖文化課程當中,獲得了解信仰的內涵及美德。

 

問題、目的:

 

問題:媽祖文化是什麼時候在霧峰落地生根的?在地霧峰人是用什麼心態看待每次媽祖遶境?

 

目的

 

因為亞洲大學處於霧峰,與霧峰人事物息息相關,並且在選修此門課程當中,學習了解這塊,正在我們記憶中累積點滴大學回憶,土地由古至今的歷史,也學習前人知識的菁華,以及了解霧峰鄉輝煌的歷史,並由大家思考,規劃未來霧峰重新出發重返輝煌的年代。

 

選擇媽祖文化,則是因為台灣普遍信仰民間傳統信仰,可以由這個部份來了解,台灣道地的精神,以及對於這塊土地的尊重及愛護。從信徒的眼神中,看出台灣人最基本的道德精神,以及傳統信仰中,許多細微部分,代表著我們對於信仰的敬畏和虔誠。

 

因為在現代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人們變得傳統價值觀低落,需要重新思考,由前人發展演變出的傳統信仰中,蘊含的精神、勸人向善、傳統美德的內涵。

 

文獻探討:這次媽祖文化很可惜,沒有參與體驗到遶境的活動,所以沒能實地接觸到相關人、事、物,所以唯一接觸到的,就是淑娟老師的一些PPT老師的口頭描述。

 

發現(成果展現)

 

分析、討論與結論:

 

經由整學期的參與霧峰學 學霧峰的課程當中,我們曾經走訪霧峰相當多景點,了解霧峰林家對於霧峰這塊土地的付出,以及在霧峰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了解霧峰鄉在現代農業科技的高超,孕育出相當多菇類,且擁有全球少數的菇類館。

 

也在上課當中,聽到非常多霧峰當地的輝煌歷史,還有看過相當多,為了霧峰這塊土地付出的人,在霧峰鄉每一個角落,都看到他們的痕跡。雖然沒有很多人知道他們,但是他們不會因此而怠惰,反而更加的努力,為了霧峰往後的未來努力再努力,推動相當多深受感動的人們加入團隊。只是為了讓自己的故鄉,在往後的日子,能重返那一段輝煌的日子,再度榮耀整片霧峰鄉的人民,讓霧峰人的臉上,再次展現以霧峰為榮的笑容!

 

三月瘋媽祖*百年香火傳

 

作者:宋豐旭、洪勝群、林嘉軒、陳建宇

指導老師:廖淑娟

 

十八庄媽祖遶境由來

 

旱溪媽祖遶境活動據今已有一百八十七年的歷史。

 

清道光三年,烏龜仔病蟲危害台中地區農作,農民們束手無策,於是到樂成宮恭請旱溪媽祖遶境,以解蟲害。媽祖於農曆三月初一從烏日下哩仔起駕,一庄巡視一庄後,突然烏雲密佈,接著降下滂沱大雨,烏龜蟲被這場大雨沖刷殆盡,病害始得解除,農作物恢復昔日豐收。因此,農民們決定每年農曆三月一日至二十日恭請媽祖出巡遶境。經過百年歷史轉折,烏龜蟲病已不再,樂成宮媽祖十八庄遶境成為旱溪地區的特有文化風俗。

 

 

百年習俗 人文傳承

 

在地的民俗文化,於生活條件物換星移的變化中,延續到了現代,社會上農業早已不是主要產業,而年輕人口亦不再視傳統文化為己任,我們所見的百年習俗正逐漸在老化、凋零。

 

大里福興宮副董事長張滄沂表示,早年有「十八庄遶透透,大里呷中午」的俗諺,十八庄遶境時,處處舉辦流水席,時常造成地方上的車輛回堵、交通壅塞之景,但九二一大地震之後便逐漸沒落。

 

 

藉由霧峰學的實際參與及鄉土教學,大學生們不再只是坐在教室吹著冷氣,聽教授談論當年歷史與文化,而是親身造訪體驗遶境的民俗,感受在地人信仰的精神寄託與傳承。走出室內之後,才恍然發覺,原來信仰,始終沒有離我們而去,而是在忙碌的社會中,許多人忽視了祂的存在。反倒是有空參與的小朋友們,比較能融入遶境的熱鬧氣息。

 

大眾容易忽略的儀式

 

 

神轎-七星步:北斗七星是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顆亮星,亦稱杓星、犁星、斧頭星。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是七政的樞機,陰陽的元本,所以運於天中,控制四方,以建四時而均五行。魁四星叫璇璣,杓三星叫玉衡;又稱一到四為魁,五到七為杓。古人相信,「七星」一個強大的動力符號,可將磁場發揮到極限,故能趨吉避凶、斬妖除魔,所以在民間傳統的道教科儀,或者是藝陣的演出,都少不了與七星相關的陣法或者是演出。

 

 

哨角:相傳哨角的由來是黃帝所設,當時十三省按君出巡,鑼聲十三響,哨角吹,代表「遊縣吃縣, 遊府吃府」,哨角必須是雙數。哨角必須依鑼聲的指示而吹奏,平常鑼聲單擊十一下,連續兩下,則吹奏,遇墓地或喪家時則必須敲快鑼,哨角吹,則代表呼喚兵將近身保護、驅趕邪魔之意。

 

踩七星:過火的同時、法師除了請神、淨壇、調兵護壇界等等、過火前除了造罡斗還有怖罡斗,過火時還要步七星罡訣、一步一爐踏破火爐、讓火爐破開炭火散開、【破煞散厄】再讓信徒過火清淨、而火爐土的功效很多、所以過火後、許多信徒都會爭取七星土,拿回家備用保平安。

 

 

鬧神童:神童團的二尊神童, 一尊代表「招財」,綁一髫髻,著綠色衣服, 右手拿扇,左手執拂塵; 另一尊代表「進寶」,綁二髫髻,著粉紅色衣服,右手拿扇, 左手執令旗。此二尊神像, 平常行進時蹦蹦跳跳左搖右晃, 表現出像小孩子般活潑的個性;拜廟時,二尊神童一前一後面對面, 前進碰面之後再倒退至原位, 接著原地轉圈,就彷彿是兩個歡喜的小孩,看到這樣熱熱鬧鬧的場面,開心的跑跳玩耍。因為神童相當愛玩鞭炮,所以神童所到之處總是鞭炮聲不斷。

 

         

炸虎爺轎:炸虎爺轎的習俗最早源自於北港朝天宮,每逢年節神明遶境之時,許許多多的商家會主動的準備大量的鞭炮,不論是那一種類的神轎,只要信徒看上了,就會把鞭炮推至轎底實施炸轎,而人們也相信,鞭炮放的愈多、炸的愈旺,來年的運勢、財運也會愈來愈旺。

 

保長公:陣頭隊伍的最前方是保長公,拿著竹子,採著酒醉的步伐,晃過來晃過去,一路上先用竹子掃走路上的孤魂野鬼,好讓隊伍順順利利的前進,其次是宮旗宮燈等等。

 

涼傘:古稱「華蓋」,是古代帝王出巡時為其遮陽之用。在民間廟會神明出巡、進香時應於神轎前方,為神轎引路。涼傘上繡有主神或宮廟名號,及八仙、龍鳳等圖案,並繫有兩條劍帶,下方則綴上流蘇,其造型是一圓筒形。在神明出巡、進香時,由一個人拿著並沿途旋轉不停,遠望猶如一把傘,用來顯示媽祖尊榮的地位。涼傘是用以遮蔽陽光的傘,廟會中立於主神轎前側,並於神明離轎時保護主神免於受穢氣所沾染。

 

三十六執士:三十六執士主要可分為兩部分,前半部手拿彩牌,上面書寫著「肅靜」、「迴避」、「天上聖母」、「遶境進香」、「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共十二面,平時擺置於廟中兩側,期盼民眾遵守,增加廟內的莊嚴肅穆,出巡時則向信眾們宣告大轎、主神即將到來,大家得遵守牌令指示。後半部則手拿各式武器,共三十六支,排成兩排。

 

遺忘的角落:在繞境的過程中,除了可以看見許多儀式之外,小編在此也難得發現了虔誠的民眾會在紅包袋裡塞錢,並且把錢故意漏了一點出來,並與媽祖換香,這算是另類的捐獻吧,平常若不注意的話,還真的不容易看到這一塊呢!

 

 

而在路途中,也發現了一位身穿黃色道袍的中年男子,根據老師的說法,這位師公是在沿途負責搖鈴鐺,為鄉民祈福,鄉民隨心意給一點意思,當然,在此也無法確定他是個人行為,還是跟十八庄遶境有關係。

 

  

最真誠樸實的一面,往往才是最動人的一刻。在停鑾休息的時候,老師的相機捕捉到了這張相片。一位虔誠的阿罵,懷抱著感恩與祈求保佑的心,在鑾轎前上香,那種神情似乎在現代人之中是很少見,是多麼的祥和、樸素與誠懇啊!

 

 

後記:好奇,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從誕生的當下起,對這個世界充滿著許許多多的好奇,無論是食衣住行,都是憑藉著一顆摸索這個世界的心所完成的。然而漸漸的,當我們越長越大,了解的事情越來越多以後,好奇心慢慢的淡出了我們的世界,只有在仍懷有童貞的小朋友,才能再度看到我們拋棄已久的好奇心。如果,一個人能常懷有好奇心,他的人生是會多麼的耀眼阿?

 

 

選擇霧峰學,起初只是一顆好奇心作祟,想深刻了解霧峰的鄉土民情、想體驗看看霧峰的鄉土教學,想實際走走霧峰的媽祖遶境,有太多太多的想…都是源自於一顆想玩的心、好奇的心。世界那麼大,不同文化之間所產生的火花,不同世代交替下的思想,不同信仰間的融合,有無數個使我不得不參與的理由,促進了這次與媽祖的偶遇。

 

在一個許多長輩們都不看好我們學生會參加的時間─清晨五點半,這是多數大學生正就寢沒多久的時刻,而我們秉持著風雨無阻與冒險犯難的精神,再加上對未知的好奇驅使下,拖著整夜沒睡的身體,步向了遶境的起點─草湖橋接駕。

 

 

在沿途行經的中正路、草湖路、樹仁路等等,可以看到許多虔誠的香客們,早已於必經之路兩旁守候多時,那種祈求上蒼的純樸之心,在現代忙碌社會中,是不多見的,尤其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可以看到老一輩們,帶上晚輩站在家門口,也算是另一種的家庭團聚吧!回想兒時,這種氣氛是記憶猶新的,反觀現在即使連過年都未必有媽祖遶境這般熱鬧。

 

殊不知是那心靈隨著年紀成長,忘記了過節的氣氛,亦或是社會進步,人們不再重視過節氣氛呢?

 

 

當學分遇上繞境,這是既現實又殘酷的一段敘述。為什麼好奇,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呢?在好奇心成就一件事的背後,是有著許多努力的過程,才能有完美的結果。而多數人是有著好奇心,但卻無法正確的體驗、參與,甚至有著豐厚的感想心得。所以,要當一個好奇寶寶,並不容易!

 

在體驗玩這次媽祖遶境之後,讓我們覺得,信仰這種可以依賴的東西,其實也是既寄託又恐怖的一種力量,祂可以使你心靈上有個完美的依歸,並依此訓誡後輩子孫,莫因小善而不為,莫因小惡而為之。

 

牠恐怖的地方在於幾百年來,人們心靈上的依歸如果受到政治操弄,很容易就變成一種戰爭的工具。例如古代的太平天國、或更早以前的黃金之亂,以及在西方的十字軍東征、現代西方面臨回教發起的聖戰,這些基督教、天主教或者是(道教?)…所發起的戰爭,不勝枚舉,然而很多都只是政治家藉由民間信仰所進行操弄的手段罷了。

 

對此,除信奉所屬宗教外,更要能跨越被操弄的局面,可以為心靈上之依歸,但心靈不能淪為政治操弄的工具,如此便有失其宗教信仰的真諦。如果所有宗教都是以世界大同為目標的話,相信很多心中的疑惑、不安與對其餘宗教的不信任,勢必都將殊途同歸吧!

 

 

 

成員每個人的心得分享

 

李峻瑤:這學期初在選通識課程時,就有學長說霧峰學‧學霧峰,不像一般的通識課程一樣,讀死書、死讀書,而我又是不太喜歡和厚厚的課本對忘的人,所以我就上網GOOGLE了霧峰學,我發現了這通識課程太有趣了,許多網誌上都打著去哪裡參觀、去哪裡實作等等的照片。

 

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媽祖遶境了,這是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民俗文化,再看了一些照片發現霧峰學‧學霧峰不僅僅能了解媽祖的文化外,還能親身參與媽祖遶境,我看到了這個立馬二話不說的選了霧峰學‧學霧峰了。

 

很可惜、很可惜。這是我對這次媽祖文化的一個最大的遺憾,因為媽祖是在農曆3月生,而我們是從9月到1月,非常剛好的完全不會遇到媽祖生日,那就代表沒辦法參與到這個盛會了。一聽到這個消息讓我非常的失望,當初的熱誠都澆熄了一半了。

 

但在分組過後,我們跟著舊正組的一起到江鳥飛林,這讓非常的意外,因為我從沒有親身體驗過的這種老房子,而裡面也放了許多340年代的家具,和廚具,這是我這次分組後,感觸最深的一次參觀經驗。

 

這次媽祖文化的目的,就是製作出海報以及感謝狀,要獻給那些曾經贊助支持媽祖遶境十八庄的店家,在這次的海報製作中,讓我體會到大家合作分工的重要性,還有有效的溝通,這是在一組團隊中最重要的橋樑,如果一個團隊中,有人有多強的製作能力或設計能力,但是只有自己一個人還,是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完成這些東西的。

 

所以這次雖然很可惜的,沒能參與到媽祖遶境,但卻讓我學習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所以在這次的選修課程中,我絕得我並沒有浪費我的時間,反而讓我學了更多。

 

 

 

邱志賢:在這學期選修了霧峰學.學霧峰這門課時,就有事先查詢過網路,就查到相當多的資訊,其中被一個組別吸引到,就是媽祖文化這一組,在去年的時候,剛好適逢媽祖生,且剛好有其中有幾天,旱溪媽祖聖駕有幾天會經過霧峰地區,很羨慕前一組的人員,可以參與媽祖在霧峰繞境的行程。

 

因為在繞境的行程當中,從陣頭中看出前人在農業時代,對於信仰的敬重、慰藉和虔誠,以及對於大地之母的尊重和共生。反觀,現代社會中缺乏虔誠的信仰,缺乏傳統的美德,以及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互動,從每個信徒的眼神中,都能透露出一絲一毫的感動。

 

很可惜我們無法實地的參與過媽祖繞境,但是從前一組人員參與媽祖繞境後的心得來看,想必他們從傳統信仰中的細節中,學習到了前人的智慧,以及前人農業社會,對於大地的敬畏和共生,希望現代社會中能多一點思考,不要被當前的利益矇蔽,多多以前人累積下來的警告和提醒為借鏡。

 

 

也因為這一次選修霧峰學的課程當中,用腳步踏過可能不曾留意過的地方,我想在霧峰這四年,不會對於霧峰這個地方存在的問號了,可能四年之後我會依依不捨的離開這裡,也有可能這裡會成為我下一個故鄉,也許幾十年後在這個地方,我會變成道地的霧峰人吧。

 

周倍群:這次很幸運的選到了媽祖文化這組,加入後才發現實做部分並不是如我所想像的那般,我以為是從網路找找資料就好,想不到還有編輯製作海報跟感謝狀的工作,這是非常難得且有趣的機會,對於商設系的我們來說,是非常實用且新鮮的課程內容。

 

而且在製作海報感謝狀的同時,找資料的過程也會讓我們了解到,很多不同於其他地區的媽祖文化,例如"東保十八莊"迎媽祖的活動,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只有烏日、霧峰、大里地區才有的,這活動共有十八個村莊參與,這十八個村莊並沒有共有的廟,但卻有一尊共有的媽祖稱為"十八莊媽"。

 

每年農曆三月一日開始把附近的旱溪媽祖、南屯媽祖、臺中媽祖、彰化媽祖通通請來,參與繞境,隊伍當中,"十八莊媽"在前領路,各莊按照一定的順序,逐日在莊內迎神繞境並請客。

 

而且還能學習到更多霧峰的在地文化,是不僅止於媽祖文化部分的,例如店家的特色,還有很多霧峰的景點,這些都是需要呈現在海報上的,所以也因為這個課程,讓我們對霧峰有更多的了解,更多的見識,實是獲益良多,對於接下來的行程,也期許我們能順利的把它完成。

 

 

丁芓妤:上了這堂通識課程,讓我更了解霧峰不一樣的美,還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特色。課程除了在教室上課之外,老師還帶領我們到霧峰,經由實地的體驗與感受,讓我們更了解霧峰鄉。有一次到霧峰林家古蹟參觀,老師介紹林家的大花廳,講解文化巡禮的構思,了解到霧峰林家的人文歷史以及林家對霧峰的重要性。

 

也因為這堂課知道霧峰有個「台灣菇類文化館」,文化館內主要介紹菇類生態,台灣野生菇類、有毒菇類、菇的故鄉、台灣食用菇發展史、菇類與養生、食藥用菇類等。讓我們對於霧峰本地的菇類產品,以及全省各地的菇類產品等都有更清楚的了解。

 

還有到霧峰酒莊,它是由霧峰農會經營的酒莊,就像鄉村的小商店一樣,酒莊是農會舊米倉與舊碾米廠所改建的,老機器都保存下來作為展示,充滿著懷古的農村情調。

 

酒莊裡面賣的,幾乎都是由香米與清酒,所延伸出來的產品與農產品,像是:酒粕面膜、酒粕肥皂、酒粕軟糖,還有香米、米菓等等。裡面的東西或是建築物,都很特別,雖然參觀的遊客不多,不過真的是值得一推呢!

上了一學期的『霧峰學,學霧峰』讓我這學期增添不少充實感,也增進不少的資訊。

 

霧峰有許多博物館,沒有上這堂課,我可能不會知道吧。學期就快要結束了,這堂課我學到很多東西,感覺很充實。最重要的是,社區營造使的社區都可以一直進步、相互學習,這樣我們生活的環境、每一個角落都會是美好的。

 

林鳴洲:在這堂課我學習到了很多,瞭解霧峰的文化和霧峰,有哪些去處與背景,讓我增進了很多知識,還可以知道霧峰的歷史,可以了解學校附近發生過什麼事情,還可以知道霧峰有什麼好吃和有名的地方小吃,可以親身體驗上課在戶外的樂趣,到戶外上課,可以體驗到當時看到那些照片的地方,親自到的感受就是不一樣。

 

而且老師們上課也都很有趣,老師們也都準備了很多資料,為了想要讓我們更了解霧峰,更了解學校附近的環境,真的讓我學到很多,而且不僅讓我了解了霧峰,課堂上的小組分組,也讓我增進了與同學的感情,霧峰學這門課真的讓我學習到很多。

 

王關宏:大一入學前,知道亞洲大學在霧峰,卻不知道霧峰在哪?原本以為霧峰會很落後,其實不盡然,比起我的故鄉苗栗繁華多了。通識課程選霧峰學,就是要多認識霧峰,認識這裡的風土民情,霧峰舊地名「阿罩霧」,自平埔族社名譯音而來,相傳又因多霧而得名。

 

課程中,老師帶大家到霧峰指標性的建築物-林家花園,充滿中國風格的古典建築深深吸引我。接著到菇類博物館,裡頭呈設各式各樣不同的香菇,大大的開了眼界。也去了台灣交響樂團,介紹多種樂器,培育台灣多位的知名音樂家。

 

這裡的益全香米,烹煮時會散發特殊的芋頭香味,加上米粒晶圓飽滿,霧峰的特產之一霧峰在地的形形色色,都讓我更了解這裡,在地人濃濃的人情味,更讓我喜歡霧峰。老師也請到了霧峰之歌的創作老師-黃圻文老師,用歌曲的方式敘述霧峰,要喚醒霧峰人,對自己土地人化的熱情,尋找霧峰阿罩霧之美,短短幾堂的霧峰學真得受益良多。

 

       

台長: 主持人:廖淑娟老師
人氣(4,5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99學年度 |
此分類下一篇:99-1霧峰學,亞洲大學組(週誌)
此分類上一篇:99-1霧峰學,美哉舊正.村之朝陽(週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