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顏色
1、紅色
ㄅ、整部片以紅色調為主。那紅色是南方瑰麗的黃昏,歷經南北戰爭撒在土地上的血,最後又回到陶瑞所代表的生命紅土上。共組成整部片的主題。
ㄆ、而在這樣的年代中,上演著一段或許渺小卻也說得上是無比珍貴的愛情,那是白瑞德對郝思佳所說:「我愛妳,即使這個世界即將破碎掉」。那背景是滿天因戰爭而焚燒的赤紅色火光。
ㄇ、郝思佳回到陶園,割腕流血,面對赤紅色的天空起誓:「願上蒼為我作證,我要戰勝環境,我要度過這個難關,此後我絕不再受飢餓所苦,我的家人也不再挨餓,即使我必需說謊、偷搶或殺人,蒼天為證,我將不再受飢餓之苦」,然後鏡頭漸漸拉至無窮遠。從這個鏡頭開始,紅色從那劫掠一切的大火,慢慢轉成白瑞德口中「妳從陶瑞的紅土,獲得生命的力量」。當郝思佳對希禮說:「你已經沒有什麼可以留給我了,我也沒什麼好奮鬥了,也沒什麼值得活下去了」,希禮回答:「有樣東西,妳會愛它比愛我還多,也許妳自己並不知道的」接著希禮握了一把泥土到郝思佳手中,並說「那就是陶瑞」——則對這樣的轉變作了最好的表達。
ㄈ、直到郝思佳後半部全身紅的衣服出現,紅色又轉為殞落與死亡,回到隨風而逝的中心主題。
2、綠色
ㄅ、綠色作為與紅色的對比被運用。它從南方美好的莊園直到郝思佳服飾的點綴,依此,我們可以說郝思佳就是南方美好莊園的本身。(郝思佳的綠色服飾直到電影後半才全然被紅色取代,而關鍵即在於他與希禮的關係,這關係也使得她與白瑞德之間產生緊張、懷疑、對立,這些都使得郝思佳從莊園夢幻般的綠色轉成了現實的紅色;這現實而危險的紅色也再次出現在邦尼騎馬跳欄摔下時的髮飾上)
ㄆ、郝思佳的父親死時,身上穿著的綠色衣服,因為其乃是因為莊園而獻出生命。
二、喜歡的地方
1、希禮最後一次拒絕郝思佳,郝思佳離開時,鏡頭是兩個框框中間一根巨大的木頭,將他們兩人隔開。
2、郝思佳。她真是充滿心機並且帶衰,連續死了兩個老公,從頭到尾都不是一個「完美」的女人。不過正如白瑞德所說:「我們是一樣的人」,都只是白瑞德口中「一個小偽君子」。但也因為如此,這個角色和這段愛情顯得真實而動人。
3、白瑞德。天啊我太愛他了。一個屌兒啷當的投機者,卻在重要時刻毅然決定從軍,即此便可看出他人性中的高貴。他對郝思佳的愛一如他所說:「我一直在等妳長大」,從不婚到最後下跪向她求婚,白瑞德在看似一切都不在乎的外表下,有最成熟的吸引力。他與郝思佳兩人的愛情太有趣了,現實而不浪漫到了極點,更也許郝思佳從來就沒有真心愛過他(當然不是如此,而是如美蘭所說「她甚至不明白自己對你的愛」,白瑞德畢竟是郝思佳夢中那場霧後面,真正找尋的東西),而他仍然為她收拾了所有爛攤子。直到最後白瑞德的冷漠與殘酷。只能說這角色太棒了。
4、戰爭前戰爭後,黑人奴隸還是奴隸。領主與奴隸從頭至尾都互相扶持,共同患難,這也成為片中極動人的部分。一如劇中所調侃:「戰爭並沒有解放奴隸」。
5、白瑞德和郝思佳推著小寶寶散步時,白瑞德不斷對著鏡頭舉起帽子說著「good morning」,有種說不上來的幸福與趣味感。
6、整部片其實偷偷的在郝思佳與妓女貝兒之間建立一種關係,這暗示太好了,尤以白瑞德最後一次去見貝兒、她臉上一閃而逝的哀傷為最。
7、片頭長達三分鐘的靜止畫面。一顆樹,背景是瑰麗的黃昏,只有音樂沈靜地流逝著。看完整部電影,就會感受到片頭這三分鐘的力量——這個故事正是要我們去追憶的:「那會是一個騎士與棉花田之鄉,人稱老南方。在這旖麗的南國世界裡,騎士之風行將謝幕。這裡有碩果僅存、騎士與淑女間的愛情故事,領主與奴隸間的,如今也只能從書中去緬懷。這場令人難忘的美夢,一段隨風逝去的文明」。而中文片名譯作《亂世佳人》將會誤導故事主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