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8-31 14:20:10| 人氣4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互相」的人際關係與份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猶豫了一陣,對於要談論的議題及案例有些爭議,要仔細想想用什麼樣的方式來介紹我想要提出的概念。

我要談論的議題之所以有爭議,主要是與傳統孝道觀念有一些衝突的地方。傳統孝道就是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虎毒不食子」,因此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不管父母做的再不盡責,子女也不能夠對父母不孝。因此當我們看到社會新聞看到有些老人被家人遺棄街頭,通常第一個反應就是這些子女太不孝了,不過媒體若是去採訪這些做人子女的說法,多半會得到說這個老人年輕時就棄家庭於不顧,從沒盡到身為父母的責任,因此沒什麼感情維繫,也不想要奉養這個不負責任的長輩。但社會大眾多半的評論還是會認為這樣的子女太絕情了,因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再怎麼樣都要奉養老人家,不該讓他流落街頭。

但今天看到一則新聞,高雄鳳林國中有一位得過總統教育獎的黃怡菁同學,因為父親酗酒再加上工作不穩定,母親在她年幼時不堪父親酗酒不顧家計,離家出走,她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不但要負起家中的家務事,還要照顧中風臥病在床的祖父,但功課卻一點都沒有耽誤到,一樣保持很好的學習表現。學校老師知道她家的狀況,為讓她免除經濟壓力可以順利升學,就提名她角逐總統教育獎,得到五萬元的獎金準備做為上國中的學費,她也說她不會因為家庭因素就自暴自棄,一定會努力向學。但父親想要用這筆錢去還他的債務,因此黃同學因為其家庭因素,因此就中輟休學,離家出走到北部討生活,斷絕與家中的連繫,讓她的國小師長很擔心。

問題來了,在這個新聞事件中,我們都會覺得父親這樣做是不應該的,況且小孩子是無辜的,怎麼可以讓她沒有書念呢?而且父親不積極解決家中問題,還放任自己的父親由自己的小孩來照顧,是不是很不負責任呢?那麼等到這個父親年紀大了,黃同學如果不奉養這個不負責任的父親,是不是就是一個不孝的子女呢?

傳統的孝道觀念會認為,即使父母親再壞,等到老了做子女的都要奉養,否則就是不孝,但若父母親在小孩年幼時沒有盡到責任,目前社會除了指責他之外,有其他的社會機制可以矯正這樣的偏差嗎?我們社會並沒有想美國那樣強勢,為了保障幼童人權可以由公權力介入直接剝奪親權,所以而在這樣艱困的環境中,多數的小孩還是得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那個小孩會承受多大的痛苦?他能不能順利長大成為一個有良好教養的社會公民?而若是因為這樣的痛苦而對父母心生怨懟,等到年紀大之後不願奉養父母,社會大眾是不是可以理解這樣的行為呢?若這個小孩受到社會的幫助而能順利長大獨立自主,她會感謝社會的善心人士並回饋公益,但不願意照顧這個不負責任的父親,這樣子是不是還算是一個良好的社會公民呢?

我想做人的基本道理是不是可以用一種「互相」的關係,沒有絕對的責任和義務,根據彼此間的付出的用心程度來去衡量雙方的關係,如果今天父母因為能力或際遇問題,無法提供最優渥的環境供小孩成長,但他付出了他的用心,並且努力去做,做子女的是可以感受到父母的那份無私的愛,那麼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之下,我想應該也不會發生小孩棄養父母的情況。但若為人父母本身有些惡習,也自己放棄自己,沒有努力去想辦法謀生,只會透過一些不良習慣,如賭博或酗酒來麻醉自己逃避問題,那麼這樣的人真的還值得子女以一般的標準去奉養他能安享天年嗎?當然如果一對父母用心教養子女,而最後卻發生子女棄養父母的結果,我想除了社會大眾一定會指責這些子女的不是之外,做父母的相信自己一定也會怨嘆自己當初沒把小孩給教好,還是會把責任攬回自己身上來。

我們社會一向是喜歡同情弱者的,只會看每一個單一事件下究竟哪一方是受害者,然後輿論就一面倒地去支持那一方,但很多事情是有它的前因後果的,今天會有這樣的結果往往不是只是一個單一事件所引起的。因此下一次我們再看到這一類的新聞事件時,或者我們週遭的親友有類似的情況下,我們在沒有經歷過那個小孩的痛苦成長經驗下,是不是還要用孝道的大帽子扣他,告訴他「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種八股的道理,他聽到這樣的話心情鐵定是五味雜陳,這樣子一面倒的言論是不是值得再商榷呢?難怪古時候的人會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這當中的因果實在是不容易讓外人瞭解的。也難怪要靠宗教的力量勸人為善,看破因果,一方面能避免冤冤相報的惡性循環,二方面也才能夠避免一些太過違背倫常的行為發生。

台長: 理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