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7-08 08:32:39| 人氣1,56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英國倫敦恐怖攻擊事件看國內外新聞媒體報導表現的省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剛剛經由新聞報導得知在英國倫敦發生了數起恐怖攻擊活動,在數個地鐵火車及雙層巴士發生了炸彈爆炸事件,據聞是蓋達組織在歐洲的分支機構所為,國內外新聞頻道紛紛以此為重大新聞,對此一事件持續報導。

我在國內數個新聞頻道以及CNN的報導中觀察到一些值得玩味的差異情況,自事件發生之後,CNN的報導重點偏重在重要人士;如英國首相布萊爾及倫敦市長的談話,並協助官方發佈命令,要求民眾留在家中,不要到街上活動。並且採訪到一些現場目擊者的談話,來轉述在地鐵中發生的爆炸情況。而新聞畫面只呈現警車及救護車輛來回穿梭的畫面,而且還不斷地重複,顯見CNN並沒有大舉出動SNG車四處獵捕足以煽動人心的畫面,整個報導的主軸放在力求安定人心上,並且對於傷亡人數並沒有太多著墨,只是凸顯對於傷亡死難者的哀悼之意。同時報導內容記者或主播也甚少以自己的話喋喋不休,在畫面上講話的多半是政府官員、救難指揮官、以及目擊者的證言而已,記者並不播報任何聽說來未經求證的消息,對於新聞正確性的嚴謹度還是把關得很嚴;即使在那樣的情況下,各方小道消息一定傳得沸沸揚揚,但主流媒體還是會堅持以經官方證實的消息為報導的依歸,而不會任意地加油添醋。

而國內的新聞頻道則是把重點持續擺在傷亡人數上,2004年總統大選的灌票事件似乎再度上演,各台所報出的傷亡數字不一,死亡人數少則兩人,多則五十人,各家都紛紛搶報導時效,並沒有人去關心究竟這個傷亡數字是不是正確,不過台灣新聞處理此一事件的角度比較從全球的角度來看,說好聽一點是有國際觀,比CNN更綜合了全球各地的反應,包含美國本土及歐洲各國對於倫敦恐怖攻擊事件所做出的警戒提昇的反應,以及各地金融市場的重挫反應,讓台灣觀眾能夠從比較高的觀點綜觀全局。但相對來說,台灣新聞頻道會如此處理,似乎有一點點想法這則新聞的影響層面擴大,用白話一點講就是想辦法把事情搞大,好吸引觀眾的目光,因此在報導這些國家的反應時,著重在各國的恐慌及警戒,同時記者的措詞充滿聳動的內容,紛紛自己捏造對現場情況的描述,譬如說地鐵爆炸當時民眾驚慌失措、哀鴻遍野,但引用外電的畫面卻呈現一片冷靜,真是會讓人覺得台灣記者真是會編,沒到過現場也能把現場狀況說得活靈活現的,如果把台灣電視新聞當娛樂片來看,娛樂效果的確是挺好的。不像CNN是偏重於安撫人心上,從這點還是可以看到台灣新聞媒體的嗜血性及八卦風格。

當年第一次波灣戰爭時,CNN以現場即時連線的SNG報導打響了其在全球新聞媒體當中的名聲,並且讓其他國家媒體以及台灣各家媒體起而效尤,也引發了一些人對於SNG車濫用的反感。但從這次倫敦恐怖攻擊事件來看,CNN的SNG轉播似乎收斂許多,反而在報導的刺激性遠遜於台灣媒體的處理,這樣的轉變是不是值得令人玩味呢?

後記:隔天早上在中國時報的特稿中,有一位記者和我一樣觀察到中外媒體氣氛的不同,從國內新聞媒體遍佈死傷及驚慌失措的畫面來看,相對CNN的畫面就顯得平和許多,平面媒體駐倫敦當地的記者觀察認為是英國的民情所致,英國人從不外顯自己的情感,即便遭逢巨變依然顯得如此鎮定,警消等救災人員甚少看到急忙和倉促的神情,每個人只是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似乎整件事情其實只是演習而已。而台灣的晨間電視新聞則是還是偏重在傷亡數字的報導,並且不斷重複爆炸當時民眾用手機以及地鐵站監視器錄下的爆炸畫面,其畫面張力相形之下使得CNN的報導顯得平淡無奇多了。

台長: 理查
人氣(1,56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事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互相」的人際關係與份際
此分類上一篇:新舊內閣交接之感想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