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26 12:11:20| 人氣9,539| 回應8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貨幣貶值代表的含意是什麼?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貨幣在國際上的強弱勢其實是反應該國經濟實力,一個國家在國際間被認為有很高的經濟實力,那麼在貨幣市場的交易中就是屬於強勢的一方,是一種相對值;也是一種絕對值的觀念。

但台灣長期以來以出口導向為其經濟發展的主軸,受匯率變動影響甚巨,也會傾向透過貨幣貶值的操作,增加自身出口競爭力,贏得更多的交易機會以擴大營業額,進而增加更多的外匯存底。

但過高的外匯存底以及弱勢的匯率真的是對國家經濟是好的嗎?如果是,擁有長期貿易逆差以及強勢貨幣的美國為何又是全球第一強權呢?雖然從貿易帳平衡的觀點來看,美國之所以沒有因此崩潰是因為其他各國看好美國的國力,因此將自身大筆的外匯存底來購買美國公債,收取穩定的收益及達到保值的效果,因此美國可以將在國際貿易中流出去的資金逆差,藉由銷售美國公債的管道將資金收回而平衡貿易逆差,達成穩定的經濟體目標。

因此若是撇開將台幣匯率當成是強化外銷實力的操作工具時,其實外匯匯率是很好的一種國力反應指標,匯率的貶值反應的是其他國家的資金對於該國國力的不信任投票,並不是代表什麼好的訊息。然而台灣產業界尚未擺脫既有的思考模式,當外匯累積到某個程度,其他國家認為台灣已經有錢到具備有某些經濟實力,因此要求台幣匯率要能反應出此一事實,但等到台幣對美金的價位從40元一路升值到25元時,外銷導向的台灣廠商卻沒有順利升級,還是以生產同等級的商品在國際競爭,因為匯率的升值,所以其商品報價及生產成本就無法與生產其他相同產品的國家競爭,因此大幅流失外銷訂單。為此引發了第一波台商外移的出走潮,將製造廠房外移到大陸,期望以大陸的低廉生產成本尋求企業生存的契機。

但在中國大陸、印度還有東南亞各新興國家崛起時,相同的生產模式已經不是只有台灣一地獨有,因此用相同的生產條件並期盼用弱勢匯率來創造有利的出口條件,這樣模式所能產生的外銷效果已大不如前,在台灣的製造業必須要思考的是像美國或西歐先進國家,如何在強勢貨幣的政策之下,還能夠讓國內的經濟持續發展,維持強大的國力,重點就取決在於在島內的經濟活動能夠創造出多少的附加價值出來(更有效的資源利用方法),當經濟產出的附加價值愈高、同時愈具有不可取代性時,「MIT」的產品仍能夠在國際市場上保持一定的競爭實力,就如同日本產品一樣,並不會因為其幣值上漲造成其價格上揚,而降低了產品的吸引力。

其實這樣的模式還是脫離不了製造業為經濟活動主軸的思維,像歐洲許多國家並不是以製造業見長的,但仍然還擁有相當程度的貿易順差,這是台灣下個階段應該要思考及效法的方向。從資金的流動來看,所謂的貿易順差其實就是該國的財富因為交易的手段,使得資金從國外流到本國,如果今天交易的標的物不是實體產品,而是文化交流、旅遊消費、知識輸出、服務提供等等的方式,一樣可以讓國外資金流入本國,創造出貿易順差。而美國的模式又是另一回事了,雖然美國也是提供某種形式的商品(債券)銷售而獲得國外資金的流入,但國外資金流入並不是就成為是美國所擁有的資金,購買債券的各國仍保有該筆資金的所有權,只是因為相信這些資金在美國從事投資活動會獲得保障,因此將資金移至美國存放,在資金流動的帳目上雖然平衡,但如果美國的貿易逆差若是全靠這樣的模式來平衡的話,美國實際上所擁有的財富還是在減少中,雖然現金不缺,但都是借來的,是要背負債權以及償還利息的。除非美國能夠利用這些流入的資金,在國際上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而美國即藉由這些經濟價值的產生,而獲得實質財富的增加,除了用來支付應該支付的利息及償還到期債券外,再來填補因為國內消費產生的貿易逆差的財富淨流出,而達成一個平衡、甚至是財富的累積增加。

因此我們可以說,美國的國力之所以強盛,是因為其對於資金的利用與價值創造增加的能力世界第一,因此才足以撐起其龐大的貿易逆差而不致削弱其經濟實力,進而引發貨幣貶值而使得其消費購買力的下降,反映其國家經濟實力的減少。由此可知,台灣的央行習慣用操作貨幣貶值來增加台灣產業競爭力並不是一個正常的作法,其實是變相地讓台灣的經濟力扭曲。在一個外銷導向的國家,相對低檔的匯率是有利於出口產業的競爭力,但卻使得進口業的經營成本處於高點,這不但讓國內的老百姓無法享受到經濟實力進步的努力成果,對於須要進口國外原物料再加工生產外銷的業者來說,相對弱勢的台幣或許讓該公司的報價有競爭力,但卻削弱了採購進口的能力,並且墊高了後續進口原料的成本,如果同時在出口報價不斷削減的情況下,這會使得該公司賺取的生產附加價值空間更形微薄(以美元為計價本位來看),這樣央行干預匯率對該社會來說,並非是百分之百的好處呀!

因此人為對匯率的干預其實算是不良的作法,匯率應該只被視為是經濟實力的妥善反應指標,而政府或民間力量應著重在於改善或提升該國的經濟實力,尤其是創造附加價值的部份,而非透過人為操作讓國內的經營環境維持原樣,好讓原有的產業都能用舊的方式繼續存活下去。或者是放任某些不良的經濟行為產生不去制止或改善,破壞經濟實力後使得匯率貶值,而有利出口業的成長,這都是不對的作法。

[後記]

這篇文章在一年前就寫好,當時並不確定文章裡提的一些觀念或假設是否正確,因此壓著沒有發表,若有錯誤還請不吝指正。不過最近看到我留澳同學的感慨,覺得為什麼台灣人辛苦的工作,犧牲了生活品質與人生,反應出來的國力卻不如澳洲?因此我試著從這篇探討匯率的文章,來解釋台灣能不能擺脫著種賺辛苦錢的宿命,能夠Work Smart!而不是Work Hard。

維持新台幣匯率於低檔,是典型的出口型經濟體慣用的貨幣政策,但國家競爭力的提升要從根本做起,如果能對於資源(可能是原物料、資金或者是文化資產)的利用效果表現得比其他國家要好,該國的經濟情況自然會比其他國家要好,因此匯率就會反應出該國的經濟實力,而至於人為操控匯率來維持出口競爭力老實說應該是比較不健康的作法,是導果為因的。

所以澳洲之所以能夠擁有輕鬆的生活型態,卻仍有比台灣更強的國力(很多國家都是像澳洲如此),我認為可能的概括性答案就是這些國家對於資源的利用效果比台灣來得好,因此他們不需要用辛苦的超時工作來增強自己經濟實力。當然有的人會說澳洲之所以能夠如此輕鬆生活,工業生產活動不發達,仰賴許多農產品出口,是因為他們坐擁金山銀山,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產,所以就像石油國家組織那些油元國家一樣,光靠賣石油就可以讓全國人民躺著幹,過著安逸的生活。某方面來看,這樣的說法其實也是屬於資源利用的範疇,不過天然資源總有耗盡的一天,我相信這些依賴天然資源致富的國家,有先見之明的早就在轉型朝向開發腦力資源的方向在邁進(例如杜拜),所以台灣若是拿這個理由當成是競爭條件不如人的藉口,其實是太過駝鳥了一點。在同樣缺乏天然資源的北歐,他們是如何同時維持國家競爭力及生活品質的,這點才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

所以台灣或許現在的情況讓很多人失望,也讓很多人不想留在這裡,寧願到別的地方發展,但不代表台灣的問題是無解的。大至國家、小至企業,若是能夠瞭解資源利用效果這個基礎概念,就會明瞭提升競爭力不在於僅僅創造低生產成本的環境與條件,而是找出更有效率的資源利用方法,那才是改善生活品質的關鍵所在。

台長: 理查
人氣(9,539) | 回應(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時事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令人感到唾棄的減稅廣告
此分類上一篇:政客存在的價值

Dave
我個人最近看國際前鋒論壇報,有報導法蘭克福的歐盟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基本上,她是主張以生產力的條件,去做歐元貨幣政策的遊戲的,不知道我的看法對不對?

DB
Nov. 2, 2008,
Taipei
2008-11-02 13:12:53
版主回應
很抱歉因為我並不清楚您提到的媒體其報導內容為何,所以無法很清楚瞭解您所指的生產力條件指的是什麼,所以可能無法正面回答您的問題。

基本上歐盟區是一個很有趣的經濟體,貨幣統一這檔事雖然已經實行了數年,但西歐各國內部一直都有贊成和反對兩派在爭執,再加上歐盟成員不斷擴大,新興東歐國家加入歐盟體系後導致大量的工作機會外移到東歐國家,西歐國家一方面享受東歐所生產出物美價廉的貨品,另一方面承受著失業率居高不下的隱憂。而東歐國家雖然享受改革開放後的經濟起飛,生活水準大幅提升改善,但社會裡的中低階層也飽受物價飛漲的通膨壓力所苦。因此歐洲央行一向都是採取比較謹慎保守的貨幣政策,以力求區域經濟能夠穩定,畢竟雖然歐盟成立數十年來,各國經濟特性的差異性仍然存在,因且一切都是要小心因應才行。

現在又回過頭來看這篇當年寫的文章,再對照這次由於美國採取寬鬆的金融商品管制所引發的金融海嘯風暴,多少也印證這種借錢消費的經濟體實質上空虛的一面,一旦泡沫化發生時,人們往往才能看清楚該國的國力究竟如何。

台灣央行一向走的是穩健保守的風格,也頗受一些國際金融專業機構的認同。不過本文裡比較偏向探討國家產業政策發展方向的問題,央行不管產業政策,充其量只能負責提供一個適合未來產業發展的穩定環境罷了。
2008-11-03 11:53:08
Dave
在我最近能夠連結的平面媒體與新聞報導中,我稍微做一下報導內容整理。
第一個就是波斯灣戰事與能源危機,在同時發生的歐洲共同體地區的旅遊品質下降,和歐盟的政治整合同時期進行。為於法蘭克福的歐盟央行則採取漸進的調高或市場調節歐元,相對於美元匯率從較低匯率調節到在英磅匯率之上,然而同時間的法國地區失業率並沒有下降的趨勢,並伴隨有多次的流血罷工遊行集會。

第二個就是德國的幾個主要跨國公司與知名工廠,新聞媒體上公布大量解雇中階與直接勞工,應該可以判斷為經濟指標的計量衡量之一,為不景氣指標。

歐盟地區的產業應該是採取古典經濟學中所謂的比較經濟利益的國際貿易理論吧?另外因為我到法、瑞士、德旅遊計三週時間,對於其觀光旅遊綠色產業,也印象深刻,這是我當時閱報時的想法,提供您參考,謝謝。

DB
SSN057864042,
March 25, 2009,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Taipei City
2009-03-25 15:25:47
maymay123
呃…我不怎麼了解經濟跟匯率,但是…國力的定義是…我一直認為台灣人的競爭力比澳洲強多了,針對人而不是政府。別的地方可能是人民仰賴政府。台灣人都是很自立自強,然後送錢給政府。
2009-03-29 14:29:00
版主回應
台灣人特有的勤勞苦幹的特性,的確為了自己累積許多財富,也讓自己的工作能力超越許多國家的老百姓。可是當我們知道某些國家(如澳洲等)的人民工作不用像台灣那麼辛苦,可是國民所得或是貨幣匯率比台灣要高,表示他們不用那麼辛苦就可以享受比台灣人更好的生活品質及環境,請問你們作何感想?抱怨老天不公平?還是好好想想原因究竟出在什麼地方?
2009-10-05 13:12:23
Meg
太害怕不足,這是台灣人基因裡所存在的價值觀.
所以拼命地想填滿.
因為對錢的價值觀過於偏頗,比方說學藝術賺不了錢
有錢能使鬼推磨 念書為了賺更多的錢 考公家機關比較穩定 這都會取決於個人選擇也是大眾的選擇
也許我們要下一代更好 首先上一代要更新一些觀念
這樣才能教育下一代 我不知道甚麼才是台灣人真正要的生活型態 因為看到的總是羨慕別人忘了自己 要自身做起又沒決心 因此不斷複製複製 走不出自己的風格.尤其日前設計抄襲新聞不斷,不禁讓人感慨
研發是需要時間+金錢投入真的不要隨便去抄襲.
對一個抄襲他人設計的設計師而言,他只有短暫的生命.
2010-10-05 19:02:49
版主回應
台灣需要多元價值而非單一價值,這點是理查一直以來的立場,從我的數篇文章中就可以看到的,要人們有多元價值,走出自己風格,懂得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就得要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他人,而不是期望全部的人都要和自己一樣,缺乏多元文化價值的社會,自然也就不是一個有自信的社會,更不是一個適合設計工作發展的社會。
2010-10-06 14:11:28
Dave
多元價值真的是大學推甄入學計劃的最重要觀點!

我想這也是台灣的產業升級的最佳化路徑,但是反過來看david小弟個人處理的20多年來台北縣地區的學校衍生糾紛問題,當年是今天台灣最顯著的常春藤celebrity大哥哥,在我唸國中時告訴我媽媽說要找三個國中學生的clients去地方法院上訴,另外說要交20萬元的訴訟費用;我個人的想法是,就法庭開庭這方面來說,就沒有辦法發展多元化價值,純粹只有金錢賠償的數額來衡量開庭的成效,版主Dave兄與這位Meg大哥或大姐,您說是吧?
October 7, 2010
2010-10-07 19:25:34
Dave
不好意思不小心打錯了,版主理查兄!(Dave兄是右手之外的網主)
2010-10-07 19:29:08
Meg
版主說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他人---這點真的非常重要
昨天看非關命運時來賓許常德也以類似觀點說出
現代父母生孩子 只是複製自己 而不是尊重一個生命每個生命有專屬於他的一切 .
這時又想到自己對生命的理性觀點
希望每個人要結婚前想想為何?
要生孩子 前也要想想為何?
延續生命很重要 但若無法讓新生命有希望
那麼不如想想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


大衛先生工作20年多年來....應改比我年長吧>
2010-10-08 10:09:46
Eric
台灣應該是特殊狀況,我們還需要交美國的保護費,那些保護費,很可能就是政府變態干預匯率的原因,導致我們享受不到經濟成長的福利。
2020-08-16 02:51:4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