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19 17:38:48| 人氣1,806|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令人感到唾棄的減稅廣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近兩天在各大新聞台不斷強力放送的一支關於減稅的廣告,相信很多人應該都看到了,但看完的反應應該跟理查一樣:一頭霧水!一頭霧水的原因來自於以下三點:一、這廣告是誰做的?真的是傅利曼基金會(Milton & Rose D. Friedman Foundation)嗎?二、為刺激經濟發展,降稅是必然的選擇嗎?三、像經濟發展這麼複雜的問題,能夠用短短的30秒廣告對全民講清楚嗎?

為了搞清楚理查的疑惑,這兩天特別用心看清楚廣告片尾的廣告主署名,也上網搜尋了一些資料,並把過去沒太用心研讀的總體經濟學拿出來再K一遍。基本上可以歸結出,這是一個令人唾棄的減稅廣告!

為什麼要說令人唾棄呢?首先網路上注意到這則廣告並撰文評論的人似乎不多,目前理查只看到一位Kevinwatt在其Blog所撰寫的的一篇文章(http://kevinwatt.net/blog/),透過他的文章從中瞭解到幕後真正的廣告主是中華民國工業總會(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Sec_ID=1&ShowDate=20080815&IssueID=20080815&art_id=30859265&NewsType=1&SubSec=66),這就是令人感到質疑的第一個關鍵因素─未言明廣告主或偽稱廣告主身份。雖然說減稅這個議題本身爭議性極大,但工總既然敢為了自身會員權益跳出來開第一槍,那就大大方方地為自己的立場背書,為何要假借傅利曼基金會(Milton & Rose D. Friedman Foundation)的名義來做為廣告主的署名呢?這個廣告有得到傅利曼基金會的授權或背書嗎?承製的廣告公司及承攬廣告播出的媒體頻道為何能夠同意這種偽廣告主的廣告呢?為何能況且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Milton Friedman並不是以降稅為主要訴求的供給學派代表人物,他是貨幣學派的主要人物,主張政府應尊重市場機制,對經濟發展自由放任的態度,並僅保有貨幣供給的工具,維持穩定的貨幣發行增長率以讓個體能對於通膨幅度有完全的預期,進而維持穩定的市場生態。廣告最後刊上傅利曼基金會“Educational Choice”的結尾畫面更是牛頭不對馬嘴,傅利曼在教育選擇方面的主張是提出教育券(Voucher)觀念的倡導者,認為透過教育券的發放,讓美國家長有能力送小孩上教學品質較好的私立大學,以促使民眾對於受教育的選擇權得以平等,但這跟減稅有何關聯性?若不是做廣告的人經濟學念得不好引用錯誤的經濟學論述,就是幕後的廣告金主別有用心,想要愚弄閱聽大眾,用似是而非的理論來騙取無知大眾的支持。
再者這一系列的廣引用美國雷根政府時期減稅來增加工作機會及稅收為例,從雷根一脈以下的共和黨總統(雷根、老布希、小布希)幾乎都是供給學派的奉行者,所聘用的經濟顧問也多半是供給學派的大將,他們相信稅收能直接影響勞動力和資本的供求關係,高額累進“個人”所得稅是“一切罪惡的淵源”,主張通過降低邊際稅率進行減稅,達到鼓勵這些獲得減稅的民眾將其節餘的金錢拿出來消費或進行投資,以達到活絡消費市場並吸引廠商增加投資支出並提高生產的目的。在供給學派看來,投資不足是因為稅收太重抑制了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減稅能夠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刺激經濟的復甦增長。但這樣的立論不但在理論基礎上是薄弱的,無人能保證個人所節餘出來的稅款會再拿出來做有益經濟成長的投資或消費,有可能因對未來經濟發展感到憂慮而選擇保守並儲蓄起來,同時減稅後其產生的結果也不一定全然是正向的。

從頂客版主「億載金城」介紹供給學派大將拉弗(Arthur B Laffer)的文章裡(http://www.dk101.com/index.php/25/viewspace-10686.html),當年供給學派為了說服隸屬共和黨的福特總統採信供給學派的政策以解決停滯性通膨的問題,因此藉由拉弗曲線(Laffer’s Curve)這個簡單的概念,說明當政府的稅率超過一定程度(E點),會阻礙人們工作的意願而使得政府整體稅收減少,只有維持在一個“適當”的稅率,經濟發展才會最蓬勃且政府稅收會最多。但拉弗的立論有許多假設前題,譬如說何為“適當”的稅率?此處的稅率是泛指各種稅率還是針對企業營業稅等等問題,因此供給學派在短期效益上或許可能有效處理經濟蕭條,但長期或全面性來看供給學派無法避免得會使得政府預算赤字大增並增加財政負擔,形成全民負債的苦果。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雖然有人認為他也不是個什麼好人,現在次貸風爆的遠因也是葛林斯潘的寬鬆信用政策所種下的苦果)在國會聽證會時也承認,為了避免投資人對未來財政的預期做恆久性的改變,以致長期利率難以下降,財政刺激措施宜為短期性,一旦景氣開始出現復甦跡象即應終止,俾讓財政收支恢復健全。更何況沒有任一經濟學家敢拍胸脯保證,政府運用預算進行擴大內需的投資效能一定比民間要高?不會造成資源無謂浪費,同時這樣的政府擴大支出一定能夠改善經濟低迷的問題?

老布希下台時因為擴大政府支出並減稅以刺激經濟發展,而留給民主黨柯林頓政府290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柯林頓反而採取大幅刪減政府支出並對增加所得稅、公司稅及汽油稅以平衡財政收支的政策,由於其對於削減政府赤字的決心,反而讓政府長期公債的利率下降,引導企業借貸成本下降並進而提高投資意願,8年下來不但改善了政府的財政體質,留下了2500億美元的預算盈餘。歐洲國家一向以高稅率高社會福利為著稱,但在全球景氣擴張時期歐洲亦一同享受經濟成長的結果,而且政府財政及國內經濟體質遠比美國健康許多,若是以事後諸葛的方式來論斷減稅或是擴大政府支出的效用來看,並不全然如同廣告裡所訴求的如此美好簡單吧。

因此總結上來說,工總若是要站在自身利益來主張減稅(尤其是降低遺產稅或高累進稅率的所得稅之類的富人稅),這樣的立場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被認同的是引用了許多片面的資訊來誤導閱聽眾對經濟生態的認識,畢竟降稅這種複雜的經濟問題用短短的30秒廣告是無法講清楚及講正確的,很容易流於片面的以偏蓋全,看電視的普羅大眾以為減稅會使得我們這些上班族可以少繳一點所得稅,因而贏得大眾對減稅政策的支持,但事實上減稅讓政府從高所得人士所流失的稅基很可能得從普羅大眾再補回(譬如說調高營業稅而降低營所稅),減稅必須要有完整且合理的配套措施才能真正對提振經濟產生效果,否則不但失去稅制公平正義的原則,更可能讓政府財政赤字持續惡化,減稅的效果遠不如政府妥善控制開支並提高行政效率。更可笑的是假借與供給學派站在不同立場的貨幣學派大師傅利曼之名,為其減稅主張背書,然後又將自己的真正身份在廣告中隱去不提,讓人對做廣告的工總只能用力地搖頭,真的是張飛打岳飛,什麼跟什麼呀!

台長: 理查
人氣(1,806)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時事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媒體內容的空洞與誤導
此分類上一篇:貨幣貶值代表的含意是什麼?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